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文阅读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0章 尾声

    看完儿子,李杰没再英格兰多做停留,只是呆了两天,然后便乘坐私人飞机回国了。

    当然。

    肯定不能把那瓶酒忘了。

    王星辰在外面沉稳的不像话,回到家里却有点臭屁。

    参加世少赛之前,他就叮嘱家里,给他建一间五十平米的收藏室。

    未来,他要填满那间荣誉室。

    过去这几年,王星辰确实获得了不少荣誉,世少赛、世青赛最佳球员、最佳射手。

    除了举办地,王星辰的世界杯首秀也让球迷们期待万分。

    所以,李杰没想过夺冠。

    八强战遇到了如日中天的英格兰,比赛时,王星辰状态爆棚,高低接档,以二球一助攻的战绩,帮助华夏队挺进四强。

    打那之后,王星辰对自己愈发的严苛。

    时间来到了30年,又是世界杯年。

    独一无二的王星辰。

    剧情的走向跟他预期的有一点点差异。

    好像有点难。

    反正自家有飞机。

    多年后。

    这瓶酒虽然只是一百欧左右的香槟,但意义却很特殊。

    家门口举办的比赛,球迷们展现出了超过以往的热情。

    有他在那压着,没人敢搞小动作。

    不然的话,王星辰还能拿到更多的荣誉。

    他觉得是自己太弱。

    华夏也是五星!

    2044年,王星辰退役之后,华夏足球依旧能够保持着极强的竞争力,后来,又拿了一次冠军。

    沙特世界杯。

    看到大儿子捧杯的画面,李杰也止不住的高兴,既为国家,也为个人。

    很强力的那种。

    十天后。

    夺下这座冠军,王星辰也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连续两次夺冠!

    管好足球这摊子事,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李杰已经垂垂老矣,去年,妻子已经先一步离开了人世间,算算日子,他也差不多快到了死亡的那一天。

    夺冠?

    两人只能被迫分居,好在距离也不愿,打一趟飞的就能过去。

    刚刚过去这个赛季,王星辰直接夺下了英超金靴、欧冠金靴、英超最佳球员、欧冠最佳阵容。

    因为他现在是足协一把手。

    华夏已经成了真正的强国。

    期间,李杰偶尔会缺席。

    没办法。

    其实,上面是想把他吸纳进入体制内的,不过,李杰不太想那么做。

    ……

    不仅仅是足球。

    半决赛,华夏队又力克强敌巴西闯入决赛。

    最后再次夺得世界杯。

    如果不是李杰给他经常矫正,这小子能把自己练废了。

    2038年。

    至此。

    他比较忙。

    如此强势的表现,不由让人想起了曾经的‘王多鱼’。

    这样的表现,不止出乎了球迷的预料,也跟李杰预期中的不一样。

    ……

    李杰和妻子被迫过上了分居生活,张晓晓跑去欧洲带孙子去了。

    冠军奖杯,来到了第六座。

    轮热度,不比南非世界杯那年差。

    道一句万众瞩目,也不为过。

    然后。

    全部实现。

    今年的西班牙比10年三冠王那时的西班牙还要猛,英格兰稍微差一点。

    一转眼。

    所以。

    七座金球奖。

    小组赛全胜,强势晋级。

    当今足坛最优秀的球员之一。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届世界杯,30年的举办地是华夏。

    接下来的四个赛季,王星辰来了一波大爆发,四年间,垄断了英超射手榜,帮助球队夺得两座英超,连续两次夺下欧冠。

    这是李杰上任之后,干的最大的一件事,争取到了30年世界杯的承办权。

    这一次,王星辰没有手软,直接在90分钟杀死了比赛,在西班牙捧回了大力神杯。

    淘汰赛力克巴西、法兰西、英格兰,再次与西班牙会师决赛。

    那一晚,王星辰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喝醉,他在李杰的面前,哭得像一个孩子。

    还有俱乐部的一些小荣誉。

    此时的媒体,已经不再叫他‘王多鱼二世’了,二世直呼他的名字——王星辰。

    差一点点就能在家门口夺冠。

    两座世界杯奖杯。

    如果换做老爸,绝对能捧杯。

    华夏队小组赛磕磕绊绊,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淘汰赛阶段,也是跌跌撞撞。

    华夏队跟西班牙进行了一场120分钟的鏖战,双方以2比2的比分,进入到了残酷的点球大战。

    跟篮协一样,管办分离,他这个足协主席没有行政级别。

    ……

    看到看台上出现的家人,这小子又兴奋了。

    华夏队输掉了点球大战。

    然而。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时不时就会往英格兰飞一趟,平均一个月一次。

    这小子,过去这几年有多拼命,没人比他更清楚。

    李杰又带着媳妇,以及二儿子和女儿,一块来了一趟英格兰,收看大儿子的第二场比赛。

    当个民间机构一把手,已经够了。

    华夏军团再次扬威,26岁的王星辰正值职业生涯巅峰期,经过一场场艰难的比赛。

    最终。

    算是报了30年的一箭之仇。

    虽然他们家不缺钱,但外人到底是不如自家人。

    可惜,利物浦没能夺得欧冠。

    ……

    对于本届世界杯,李杰的心态很平和,赛前,他只是喊出了保八争四的口号。

    一不小心,进了水晶宫三个球,完成了职业生涯首个帽子戏法。

    28-29赛季,王星辰出道第一年虽然没有拿下英超金靴,但也是射手榜第二。

    接着。

    对了。

    今年的西班牙有点猛,英格兰也有点利害,时隔二三十年,两国又迎来了黄金一代。

    单赛季联赛进球30+。

    这一年,李杰成功当上了爷爷,王星辰跟儿媳妇生下了一个宝宝。

    是的。

    李杰这边又有一摊子事,没法辞职。

    回顾这个世界的过往,应该算是没有遗憾了。

    那一刻,王星辰痛苦地倒在了绿茵场。

    就差一点点,一点点。

    2034年,在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三国联合举办的世界杯上,王星辰带领的华夏军团,一路横扫。

    华夏已经夺得五座世界杯冠军,五星的称号,不再独属于巴西。

    他又没准备从政。

    新一届世界杯马上就要开始了,李杰在思考,到底是现在直接死,还是看完世界杯再死?

    想了想,李杰决定,看完再死。

    万一又夺冠了呢?

第2章 岁月很慢

    一转眼。李杰已经在陈家村生活了三年,特殊的岁月,陈金水依旧要出门鸡毛换糖。

    没办法。他们这里种地根本活不下去。只能打点擦边球。好在这边天高皇帝远,一些风波并没有波及到陈家村,都是乡里乡亲,没人故意害他。

    何况,他去的地方都是偏僻的乡村,那里的交通不便,出门一趟也没那么方便。

    “谢谢王婶。”村子坐这事的,不单单是陈金水。至于更多的事?虽然他跟巧姑没有血缘关系,但从小一块长大,还是以姐弟相称,那情况跟亲姐弟也没多大区别。

    但,这丫的也不是啥好人。看到巧姑跑去院里坐秋千,李杰也没说啥。

    孩子多了,难免吵闹,大孩子也会欺负小孩子。如果只靠鸡毛换糖就能填饱一家三口人的肚子,那干这事的人,就不会只有那么一点了。

    “你这孩子,就是太懂事了。”退一步而言。过去这二三十年,陈家村周围都没发生过拐卖的事。

    王婶上前一步,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太无聊了。不多时,李杰跟着巧姑一起来到了隔壁的王婶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其他几户人家的孩子。

    不过。陈金水虽然不是每天都出门,但隔个两三天,基本会出去一趟。

    这活不重,三岁的孩子都能干,不过,大部份孩子都没有那个耐性。暂时还干不得。

    对于李杰这样两三岁的孩子,喝水都能喝饱。是的。活下去。养。陈金水出去一趟也没那么容易,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好在周围有邻居照应着。

    反正,巧姑跟陈大光这一对,那是不合适。那有点难。所有人都是一条心。

    虽然陈金水叮嘱孩子别乱跑,但像这种串门,还是很正常的。

    “鸡毛,这个馒头你留着,饿了你自己吃。”菜的话,基本是咸菜为主。

    那多不好意思。至于那个什么童养夫之类的,李杰根本没在意。李杰倒不是想要包办婚姻。

    临近中午,一个穿着蓝布衣服的中年女人朝着屋子里喊了一声。巧姑只是干了一会就跑出去了。

    也不是什么豪华套餐。一大锅水配上一块红糖,虽然糖味很淡,但人人都能喝个两三碗。

    吃完中饭,李杰跟巧姑一起回家先把碗给洗了,然后,两个人便坐在堂屋清理鸡毛。

    即使能赚更多钱,陈金水也不会干。人贩子哪会往这跑。一般孩子可坐不住。

    小毛病一大堆。活。他们吃的是‘大锅饭’。不多时。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红糖’什么的不缺。

    他们不敢,不是因为陈金水的身份,小孩子才不管陈金水是不是敲糖帮帮主。

    这个年纪最是好动。类似的事放在农村,那都不算事。那些大孩子,没人敢欺负陈金水家的俩孩子。

    那不行。他刚刚在帮忙清理鸡毛。以后还是重新给巧姑找个好人家。(十天半个月也沾不到荤腥。

    读书,才是正途。尤其是处理鸡毛这种事。像陈金水家里这样的村民,搁在陈家村不止一户。

    太偏远。除了红糖蘸杂粮馒头,有时候也会是红糖水。

    “弟,吃饭了。”小打小闹,大人基本不会管。不过。陈大光这人吧,要说坏到骨子里,那也不至于。

    那次,陈大光欺负巧姑,后来被李杰狠狠地教训了一段,最后,陈大光是哭着回家的。

    接着,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蹬蹬蹬的跑了进来。紧接着,王婶也办了一个凳子坐了下来,帮着一起干活,一边干活,还一边跟李杰聊着天。

    不至于。因此,出门的村民多了,难免有孩子落在家里,这帮孩子就在王婶家里吃饭。

    为了填饱肚子,村民们不得不冒一些险。毕竟,鸡毛的味道不好闻,而且时间也长。

    隔三差五,能吃上两三顿红糖蘸杂粮馒头,毕竟,他们这边种甘蔗,收货之后熬成红糖,偶尔给孩子们吃一点,不算个啥。

    当然。天高皇帝远归天高皇帝远,有些事,还是做不了的。陈家村住的都是熟人,孩子们互相串门不要太正常。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还能要求更多吗?养活一家人。既然来到这里,李杰自然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

    其他的一些村民也从事着类似的工作。吃饱?

    “来了。”

    “嗐。”其实,鸡毛换糖的事,不是什么秘密。七山一水两分田的陈家村,仅凭种地,很难养活自己,这里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村子。

    陈金水从年头忙到年尾,顶多保证他们三个人饿不死。但她的年纪要比陈江河大两岁。

    打那之后,就没人敢欺负他们俩。肉?那就别想了。但,大家都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什么人贩子,那都不是这里发生的事。总不能白吃白喝。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地区确实有这个需求,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鸡毛换糖的利润很低。

    女孩名叫巧姑,是陈金水的亲生女儿,在剧中,巧姑虽然一直喊陈江河喊哥。

    喜欢走捷径。别看鸡毛小胳膊小腿的,普通小孩,还跟打不过他。李杰放下手中的活计,拍了拍手走出了堂屋。

    他们是怕鸡毛。买个针头线脑什么的,特地出一趟门,太麻烦。有需求就有市场。

    “鸡毛,巧姑,开饭了。”虽然农村的孩子干农活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三岁这么大就帮忙干活的,那还是极少数。

    哪怕六七岁的孩子,也有点怕。每个孩子带着碗筷,有时候吃粥,有时候吃点杂粮馒头,一个馒头拆开两份,一个孩子半个。

    门口忽然传来了一道脚步声,抬头一看,是隔壁王婶。让她好好读书,然后考个大学,眼界开阔了,也不至于拴在陈大光这里。

    玩了一会秋千,巧姑朝着堂屋里吼了一声,随后便跑出了家门。

    “弟,我去王婶家玩一会,一会就回来了。”是真的低。风声那么紧,何必呢。

    顿顿吃,那就别想了。当地的一些乡干部都知道。李杰只是偶尔回应着,充分的扮演一个孩子。

    他能感觉到,王婶应该对陈金水有点意思。陈金水是丧妻,她是丧夫,从法理上来看,两人如果真的重组家庭,合情合理。

第3章 喜事

    “哈哈,老陈,恭喜,恭喜啊。”

    “哦,哦,哦。”

    “三叔,欢迎欢迎,招待不周,您多担待。”

    “老陈,加油!”

    “巧姑,巧姑,你想不想要个弟弟妹妹啊?”

    ……

    这一天,陈家村发生了一件大事。

    敲糖帮帮主陈金水,再婚了。

    虽然婚礼办得很简陋,酒席也没什么荤腥,但村里的人,还是很高兴的。

    在陈家村,陈金水还是有几分威望的。

    他们这边祖祖辈辈就有鸡毛换糖的传统,根据县志,最早能够追溯到17世纪。

    彼时,陈家村周边的百姓只是单纯的换鸡毛,然后用畜毛、草木灰和粪便制成肥料,以此来改善当地的贫瘠土质。

    没办法。

    他们这边地太少。

    人口又稠密,如果不沤肥,根本养不活自己。

    不过,到了前些年,鸡毛换糖慢慢被抛弃,直到前几年,陈金水第一个带头重启了鸡毛换糖。

    再不干,全得饿死。

    接着,其他村民陆续跟进。

    因为这段渊源,陈金水成了新一任敲糖帮帮主,话事人,加上他为人和善,哪家遇到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慢慢地,别人都服他。

    他这个话事人,也成了正儿八经的话事人,不过,陈金水为此也付出了不少。

    因为他经常帮别人,把自家的日子帮的紧巴巴的,他媳妇受不了,就跑了。

    在那之后,陈金水一直没有再娶。

    而今天。

    陈金水再娶了。

    娶得人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王婶。

    李杰偷偷联(忽)合(悠)巧姑,把红线这一头签到了陈金水身上。

    陈金水还年轻,三十出头的年纪,一直单着,也不是一个事。

    隔壁王婶长得也不算丑,持家又勤俭,是一个过日子的好女人。

    至于二三十年后的铺面问题,如果到了那时,李杰还需要惦记那点东西,真是白活了那么多世。

    陈金水再婚,好处多多。

    如果两人再生一个孩子,那就更好了,省得陈金水一直惦记着童养夫的事。

    是夜。

    李杰给巧姑的耳朵里塞上了两团棉花制的耳塞。

    这房子的隔音可没那么好。

    少儿不宜的内容,少听!

    他也不听。

    只是,那动静确实不小,一直折腾到下半夜一两点,声响才平静。

    火力够猛的。

    想想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怎么可能一点欲望没有?

    压抑了好几年,可不得好好干一回。

    次日。

    陈金水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简单地吃了顿早饭,挑着担子就出门去了。

    那气质,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精气神不一样了。

    王桂花也变得不一样,容光焕发的样子,逢人就笑。

    那高兴的样子,别提了。

    ……

    几个月后。

    陈家又迎来了一件喜事。

    王桂花,有了。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也没什么避孕措施,两人婚后这么长时间,有了也合情合理。

    王桂花怀孕之后,家里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顶多就是陈金水更忙了一点。

    家里已经有四口人,马上又多了一口。

    不卖力,不行啊。

    王桂花对巧姑和李杰的态度,基本没什么变化,这俩孩子,她都挺喜欢的。

    何况,她能跟陈金水处上,还多亏了这两孩子。

    看到陈金水每天早出晚归,李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他现在的年纪太小。

    四五岁的孩子能干啥?

    而且,这年头能够合法挣钱的渠道也不多。

    写书?

    四五岁的孩子写书?

    怕不是被当成妖怪转世。

    搞音乐?

    那更不可能。

    所以,只能等一等。

    退一步而言,陈金水也不是那种愣头青,陈家村附近都是穷乡避壤,只要不把鸡毛换糖闹得声势浩大,基本没什么风险。

    如果真有风险,陈家村早就出事了。

    又半年过去。

    又是一个冬天,王桂花产下了一名男婴,看到刚刚降生的儿子,陈金水脸上都堆起了褶子。

    王桂花也是一脸兴奋。

    这年头,农村的生产环境没那么好,都是在家接生。

    虽然生孩子的风险比古代低了不少,但真遇到大出血什么的,还是要人命的。

    好在,一切都平安。

    母子都平安。

    有了孩子之后,陈金水和王桂花也没搞什么区别对待,顶多是对小儿子的宠爱多了一点。

    这很正常。

    幼子,总归更受宠爱。

    对于老爸后妈更喜欢弟弟,巧姑没什么反应。

    在她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

    村里长大的孩子,没那么敏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杰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陈金水和王桂花都很忙。

    农忙时期,忙着干活。

    农闲,忙着鸡毛换糖。

    一个都不得闲。

    这也是农村生活的常态,从年头忙到年尾,都是为了生计。

    他们也不求大富大贵,填饱肚子最重要。

    不过,填饱肚子,也没有那么容易。

    张口的人太多,地太少。

    鸡毛换糖的业务,又不敢挣太多的钱。

    当然。

    有鸡毛换糖,也不至于饿肚子,只是没法放开膀子吃,每吨吃个半饱,十天半个月能沾点荤腥。

    放眼十里八乡,这样的日子已经不错了。

    不。

    应该说很好了。

    ……

    一转眼。

    除夕到了。

    陈家村家家户户都挂起了新春联,陈金水也从商店买了几挂爆竹。

    过年嘛。

    总要放点爆竹,驱驱晦气,讨个好彩头,尤其是他们这样从事灰色地点的货郎。

    彩头,很重要。

    今年过年,陈金水割了几斤肉,算上从山里抓到的兔子,今年算是一个肥年。

    年夜饭,巧姑吃的满嘴是油,嘎嘎猛,炫了两碗饭。

    晚上睡觉的时候,她的脸上都带着笑。

    是的。

    李杰现在是跟巧姑睡在一个房间,两人睡得是一张床,不过,一个人睡床头,另一个人睡床位。

    陈家倒是还有一家空屋子,但那间屋子是杂物间,而且也没有家具。

    收拾起来,挺麻烦。

    最后。

    两人都是孩子,巧姑六岁多一点,李杰四岁多,没人会去搞什么分房睡。

    就没有那个概念。

    至于陈江海,他是跟父母一块睡。

    陈江海就是老三的名字,陈金水给气的,顺带他也给李杰起了个名字。

    陈江河。

第4章 还是要上学

    “阿大,姐姐应该去上学。”

    “上学?”

    眼见养子突然说这话,陈金水愕然道:“上那玩意干啥,读书有啥用?”

    对于这事,陈金水完全没当回事。

    小孩子家家的,懂个什么。

    “阿大,不上学,怎么识字?”

    “识字有什么用?”

    陈金水摇头道:“咱们村里那么多人不识字,不还是照样活得好好地,而且学校那么远,巧姑年纪太小,一个人走不了那么远的路。”

    其实,陈金水也不是不想送孩子上学。

    主要路太远。

    距离陈家村最近的小学都有五六里地,一来一回,那就是十二里地,小孩子哪走得了那么远的路。

    “可以让阿姆送姐姐上学,我在家带江海。”

    眼见李杰一而再,再而三的提上学,陈金水的神色变得认真了几分。

    鸡毛是他见过最懂事的孩子。

    虽然只有五岁多,但就跟个小大人似的,平时带江海,确实没出过什么错。

    而且,巧姑也确实到了上学的年纪。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跟李杰说这事,在他眼里,跟孩子说这些事干啥?

    ……

    九月。

    巧姑高高兴兴地背上了一个小书包,虽然这个书包不怎么漂亮,但她还是宝贝的不行。

    开学之前,陈金水特地去镇上买的,顺带还买了几支铅笔,两个练习本。

    收到礼物之后,巧姑开心地一整晚都没睡觉,拉着李杰,炫了一晚上的书包。

    最后,还是她先熬不住,先睡了过去。

    “弟,你在家好好照顾江海,等我晚上回来,到时候把课本给你看。”

    上学之前,巧姑笑嘻嘻的朝李杰摆了摆手。

    然后,她便跟着王婶一起走出了家门,前往李家村小学上学。

    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在李家村小学上学。

    此时,外面虽然闹得轰轰烈烈,但对于李家村这边的影响不大。

    乡下也有乡下的好处。

    ……

    一年后。

    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巧姑,新学期刚刚开始,就被迫停学了。

    学校停课了。

    停课之后,巧姑也不见伤心。

    小孩子嘛,生性贪玩。

    即使巧姑不排斥上课,也是非常喜欢放假的,放假多开心啊,不用早起了。

    也不用每天来回走十里地。

    不过,虽然学校放了假,但巧姑也没法撒丫子天天玩,鸡毛天天叫她一块看书。

    那书翻来覆去读了那么多遍,她都快会背了。

    吐槽归吐槽,巧姑还是每天‘教’弟弟认字,认拼音。

    她觉得弟弟好笨。

    教了那么多遍,还不会。

    而且,奇怪的问题特别多,以前上学的时候,她还能帮着问问老师,现在嘛。

    她抓马了。

    那些问题,她真的不会。

    不得已,她只能把那些问题记在本子上,等重新开课,再拿着本子去问老师。

    结果,等啊等,等了足足一年时间,李家村小学才重新开课。

    李家村小学还换了个名字,改成了‘向阳小学’。

    九岁的巧姑,只能重新去读一年级。

    不过。

    巧姑并不在意留级什么的,跟她同级的学生都留级了,另外,还有一件事让她高兴。

    鸡毛,不对,应该是江河也到了入学的年纪。

    两人每天跟着村子里的其他学生,一块上下学,也不用王婶送了。

    毕竟,巧姑是大姑娘了。

    九岁带着一个七岁的孩子上学,完全没问题,何况,还有其他大人跟着。

    如果不是路程太远,根本不用大人送。

    二三十个孩子排成一列,怎么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就是路途稍微有点远,李杰这小胳膊小腿,走起来,有点辛苦。

    但忍一忍,还是能忍过去的。

    他重新走入校园,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为了走出一条渠道。

    不读书,咋对外走?

    所以。

    必须读书。

    还得考个好成绩。

    立一个神童人设,搞点奖学金,高低也能补贴一下家用。

    至于寻找骆玉珠的事,他肯定不会忘。

    慢慢来。

    这时候的骆玉珠还是一个小不点,找到也没用,他也是一个小不点,找到更没用。

    入学第一天,向阳小学学前班的胡玫就注意到了班里的一个学生。

    陈江河。

    这个孩子有点不一样。

    拼音、十以内的加减乘除都会,常用字也认识了百八十个,写出来的字,也有模有样的。

    虽然没什么风骨吧,但小孩子握力不够,怎么可能写出风骨来?

    中午。

    胡玫把李杰叫到身边问了一下,之前,她以为是家里人教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自学的。

    不对。

    也不是完全自学。

    而是跟着他姐姐陈玉玲(巧姑)学的。

    陈玉玲那孩子,胡玫稍微有点印象,个子高高的,上一任老师说过,这孩子一堆稀奇古怪的问题。

    那些问题,乍一听好像是胡闹,但仔细一想,还真不是。

    就这样,巧姑在向阳小学的老师圈里出了名。

    说是老师圈,其实向阳小学一共只有十个老师,包括校长、副校长在内,一共只有十个人。

    向阳小学一共有五个年级,外加一个学前班,一共有两百多个学生,平均一个年级40多人。

    一个年级一个班。

    换而言之,他们一个老师要教好几门课,包括校长在内,都得带几门课。

    当然。

    搁在当下,那都不算事。

    像胡玫,她不仅要带学前班的所有课程,还得教一年级语文、数学两门课。

    所以。

    她只是多问了两句,然后就把这事给忘了。

    那么多学生,她哪能全都记住,这件事顶多在她记忆里加深了一点印象。

    对此。

    李杰也没什么意外。

    这里又不是什么爽文世界,哪有第一天见面就震惊不已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都跟巧姑一起上下学,上课的时候,偶尔会溜到一年级去听课。

    长此以往,那些老师也知道了学校里有这么个学生。

    一个学前班的学生,天天跑去一年级听课。

    挺新鲜的。

    这孩子的接受能力挺强。

    除此之外,那就再也没有别的感慨了。

第5章 等待

    陈家村。

    “老陈,恭喜啊,你家江河又考了第一名,全年级第一!”

    “哈哈,这孩子,也就一般吧。”

    陈金水乐和和的笑着,云淡风轻的表示道。

    村民:“……”

    这语气,让人不想跟陈金水说话。

    这也叫一般?

    跳了三级,考了第一,还一般?

    如果他家孩子有江河一半聪明,他就烧高香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才对‘江河’拿工分没意见。

    看到陈江海抗拒不已的模样,李杰也没当回事,他现在给陈江海上课,又不是为了让他学什么。

    他跳级,就是为了尽快摆脱没有收入的日子。

    江海是个讨厌鬼,调皮的要死,也就大哥能制住他。

    不过,这年头的孩子都差不多。

    家里养三个学生,负担太重了。

    应该不会太远。

    回头割几两肉,好好庆祝庆祝。

    不多时,巧姑透过门缝朝外面瞧了一眼,看到小弟皱着眉头上课的样子,她不厚道的笑了出来。

    如果好好学习,不说考个什么样的好大学,等放开高考,考个普通的大学,应该没问题。

    考个中专,早点挣钱,一边让巧姑、陈江海读书,一边去找一找骆玉珠。

    念及至此,陈金水的脚步愈发的轻快,即便肩上的担子不轻,依旧走出了健步如飞的架势。

    依照原著的设定,骆玉珠也就在这周边的某个地方。

    这是陈金水要求的,自打李杰连跳三级,他就从弟弟变成了哥哥。

    有他对账,村子的人都放心。

    这操蛋的社会。

    “开饭咯!”

    “妈,我也要涨个!”

    李杰指了指墙上的拼音表:“来,重新读一遍。”

    快了。

    三岁的陈江海,吸溜一下将鼻涕重新吸了回去,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大哥。

    对此,一旁的其他人也没啥意见。

    陈金水挑着担子回到了家里,过去这三年,他基本是早出晚归,敲糖帮里干得最勤快的就是他。

    初中什么的,读不读都无所谓。

    对于身份的变化,巧姑很快就接受了。

    换做是其他孩子,你试试?

    少不得要有人讲闲话。

    吃饭时,王桂花给李杰的碗里夹了一块大肥肉。

    “哦。”

    像陈江河这样的学生,别说请假,就是在家里自学,那也没问题。

    就当是熏陶一下。

    到了中午,王桂花带着陈江海一起把饭送到了田埂。

    其实,这小子不笨,就是太贪玩。

    学校的老师都喜欢这孩子。

    有时候还会换来一顿男女混合双打,那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年头,想要正儿八经的挣钱渠道就那么多。

    又要上课了。

    陈江海纠结了一会。

    “你还小。”

    接着,陈金水一路上都是笑眯眯的。

    因此,陈江海不论在外面怎么调皮捣蛋,回到家里,那都是乖乖的。

    是哥哥,还是弟弟,那都一样。

    不仅陈金水停下了鸡毛换糖,敲糖帮的其他人也都停了下来。

    完了。

    如今,二年过去,李杰现在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

    这不。

    打得可疼了。

    江河这孩子,让人省心啊。

    这小子,脑瓜子聪明,算术比村里的老书记还厉害。

    “等你学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你就长大了。”

    ……

    李杰笑着弹了弹他的脑瓜子。

    干饭结束,李杰正准备重新下田帮忙,陈金水却一把把他拦了下来。

    傍晚。

    再过两年,陈江海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除了撒丫子乱跑,也没什么别的事干。

    自制力强。

    终于能玩了!

    李杰见状莞尔一笑,这小子,就知道玩。

    这两个工分,也没那么好拿,回头还得帮着大队算账。

    谁不贪玩呢?

    读书?

    下面不是还有一个弟弟嘛。

    王桂花笑道:“你等长大了再吃。”

    到了农忙时节,那是一刻都不敢耽搁。

    约莫半个小时后,陈江海哦的一声冲出了堂屋。

    嗐。

    又是一年春天。

    给以后打打基础。

    还是大哥有办法。

    对于请假什么的,向阳小学直接批了。

    反正也考不上大学。

    算算时间,那件事也快过去了。

    “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啊?”

    再过些年,高考也会重启,不过,李杰并没有考大学的打算,他准备上个中专。

    “江河,下午的活,不要你干了,回家歇一会,别累坏了。”

    工分,那可是命根子!

    李杰一回家,陈江海顿时苦着小脸。

    “来,江河,多吃点。”

    跟老爸老妈告状,那是一点用没有。

    看到大哥碗里的大肥肉,陈江海洋洋道。

    他可不敢惹大哥,大哥是真揍他。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可不低。

    李杰没有执意要干活,跟陈金水和周围的村民打了声招呼,他便跟着王婶走了。

    马上就要升初中。

    小孩子嘛,一天顶多两三个公分,像‘江河’这样的孩子,干半天,最多给个2公分。

    是的。

    学习好的学生,那就是有优待。

    “那我还是不要长大了。”

    “哥,我想出去玩。”

    恰逢农忙时节,李杰跟学校请了假,帮着一起干农活。

    “啊?”

    十年,就快过去。

    “多吃点,多涨个子。”

    陈江海昂着脑袋问道。

    几年过去,巧姑已经从姐姐变成了妹妹。

    陈江海左看右看,也没看到老娘,不得已只能按照大哥的嘱咐,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者。

    读书吃饭,不读书也吃饭,读书有个球用。

    陈家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村里的田都在坡上,距离家里有点远,如果来回跑,难免浪费时间。

    那多折磨人。

    “学完再去。”

    手痒了,揍他!

    倒是江河,这孩子可惜了。

    那么聪明的一个孩子,没法上大学,怪可惜的。

    另一边。

    作为种地的农民,天时最重要。

    虽然负担重了一点,但陈金水觉得还可以拼一拼,起码让巧姑读完小学吧?

    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人,包括隔壁田埂的村民都乐出了声。

    再多,别人就要有意见了。

    一切都快了。

    帮陈金水培养两个大学生,那是顺手的事。

    毕竟,是陈金水把他从雪地里捡回来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直是他的原则。

第6章 唯一一次机会

    1973年,夏。

    李杰跟着和全县的考生一起被县招生办集中到了县招待所,县里统一提供食宿。

    两年前,停滞六年的大学招生有开始了,不过,这一次开始的是工农兵。

    采用基层推荐,不需要文化考试的办法。

    这种情况,像李杰这样的学生,当然考不上。

    而今年,政策有了新的变化。

    恢复文化考试了!

    这也是特殊年代唯一一次有文化考试的招生。

    茫茫人海的,找人可没那么容易。

    不过,他还是留心记下了这孩子的部分信息。

    看到她孤零零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李杰状若无事的坐到了她的身边。

    其中一个就落在了李杰身上,另外一个给了沈红星。

    他没带伞。

    考试之前,考生们都很紧张。

    “再过两年,你也能去考大学。”

    接着。

    次日。

    好在不用等太久,估摸十来天就能出结果。

    接着,沈红星闭上眼睛,准备睡觉,但他这时候,真的是一点也睡不着。

    李杰把自考证藏好,淋着雨就往县医院那边跑去。

    不过,他并没直接搭话。

    过了一会,他才开口。

    越穷越光荣嘛。

    那人是骆玉珠吗?

    看起来好像有点像。

    “你也有家里人生病了吗?”

    文化考试,他绝对不担心。

    谁不想当干部?

    如果十天后,能收到体检通知,大概率就是过了,因为只有郑审通过,才能参加后续的体检。

    所以。

    “是的。”

    “江河,你不紧张吗?”

    反正是个线索。

    重新回到陈家村,李杰成了村里的名人,逢人就逮着问他考得怎么样。

    如果按照成分来算,陈家村这边,绝对是根正苗红。

    错了好多!

    慢慢来。

    这可是改命的机会啊。

    “嗯。”

    又过了一会,他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万一那个小女孩是骆玉珠,也省得他后面再重新找人。

    得知找错了人,李杰也没有太过失望,找人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言罢,巧姑连忙跑回了房里。

    看来,紧张、激动的,不止他一个。

    沈红星愣了一下,然后挠了挠头。

    途中,骆玉珠机警,从人贩子那里逃了出来,然后,一路流浪。

    她不是骆玉珠,保不齐跟骆玉珠有什么亲属关系,毕竟,长得有点像。

    说着,巧姑好像又想说点什么,不过却被李杰给打断了。

    就一点也不紧张?

    如果能考上,不亚于鲤鱼跃龙门。

    看来,她应该不是骆玉珠。

    这玩意补办起来还挺麻烦的,他不想费那个事。

    “有什么好急的。”

    “没写呢,一会就去写。”

    这孩子,不姓骆。

    第一门靠的是语文,考试内容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当然,也有一点点难度。

    接着,李杰又借着聊天的机会套了几句话。

    他准备过去看看。

    但郑审那一关,也不知道能不能过。

    李杰在这群人里,也不算太过突兀。

    只能等。

    这次考试一共只考3门课。

    不多时,李杰在医院二楼的走廊边看到了疑似骆玉珠的女孩。

    听到这话,巧姑一脸惊喜道。

    小女孩愣了一下:“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当然是真的。”

    如果是那种长期脱离书本的人,恐怕也很难考到高分。

    晚上睡觉的时候,好多人都睡不着,大通铺的房间里,从十几岁到20来岁的人都有。

    又过了三四年,她被他后妈以嫁人的名义卖给了人贩子。

    这小子就傻眼了。

    咦?

    忽然间,李杰注意到医院门口的那家人。

    而是名额有限制。

    “哥,你一点也不着急吗?”

    他只能一概以‘还行’、‘还可以’之类的话回答。

    得到想要知道的信息,李杰便找个借口离开了医院。

    她哥肯定不会骗她。

    晚上,他又在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他跟沈红星一起结伴回了公社。

    他们公社只有2个名额。

    李杰微笑道:“能过就过,过不了,就跟着阿大走街串巷呗,对了,你作业写了没?”

    皮肤黑,个子又高,看起来跟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没什么区别。

    回去的路上,沈红星不免要跟李杰对答案。

    毕竟,她从李杰口中听说了很多外面的事。

    李杰和沈红星是他们公社唯二推荐过来的学生,其他人来不了,不是因为水平不够。

    那个女孩看起来七八岁的样子,眉宇眼角有点像骆玉珠。

    作文题目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

    他倒不是怕淋雨,淋点雨算什么,自考证不能湿了。

    对比陈江海那小子,巧姑还是很热爱学习的,而且也想着上大学。

    这次考不了,还有明年嘛。

    知道的越多,她越想出去看看。

    然而,这年月,什么事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想到这里,沈红星的情绪反而舒缓了几分。

    这一天,一家人干完农活回来,巧姑洗了把脸,然后说起了考试的事。

    得。

    周围偶尔也会传来一阵交流声。

    看来这次考试,估计没戏了。

    小女孩低声道:“我妈妈生病了。”

    李杰笑着道:“有一就有二,这次重新开始文化考试,下一次,也就不会远了。”

    江河这家伙,心真大。

    然后。

    做完前面的基础题,李杰想了想,最终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题。

    “额。”

    语文、数学和理化。

    睡在他隔壁的沈红星戳了戳李杰。

    “真的啊?”

    这两门课对李杰而言,更加没有难度,相比于这个,下午考试时下起的那场大雨,反而更麻烦一点。

    “那我这就去写作业去!”

    不同的年纪,想法自然不一样。

    关于骆玉珠的身世,原著中写的很简略,大体背景是十岁左右,生母死了,然后父亲重新娶了一个后妈。

    一个开放式的命题作文。

    接着。

    李杰跟沈红星分到了不同的考场,顺着人流,他来到了代代红实验小学。

    下午又考了数学和理化。

    “别想那么多,好好读书。”

    虽然知道考得不太好,但沈红星并没有泄气。

    “赶紧睡觉吧,紧张有什么用。”

    而考大学是她唯一出去的机会。

    所以。

    必须好好学习!

第7章 考上了!

    “金水!”

    “金水!”

    “你家江河考上啦!考上啦!”

    这天下午,陈大山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跑到了陈家,公社那边传信过来,让江河去体检!

    一开始,他还不懂体检是什么意思,顺口问了一句,然后这才知道,原来体检就是考上的意思。

    不得了啊!

    陈家村出了一个干部!

    是的。

    上学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明州好歹是一个市,挣钱的机会远比陈家村多得多。

    毕竟,那是一条生命。

    一时间,‘陈江河’的名字在周边乡镇广为流传,李杰也再次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日子很慢,岁月很长,一个小新闻都能够谈论许久,更别说这种爆炸性的新闻。

    这所学校,大名鼎鼎啊。

    中专生,那是国家储备干部,写点散文挣点钱,那属于合情合理。

    手心手背都是肉。

    王婶拍了一下他的脑瓜子:“你哥是去上学,不是去买东西的。”

    巧姑现在的学习成绩有那么好,多亏了江河。

    这杯酒,李杰没推掉。

    上次遇到的那个小姑娘虽然不姓骆,但她妈妈姓骆,来自明州骆家村。

    消息传开,整个村子都被惊动了。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没钱怎么能行呢。

    “哥,你以后还会回来吗?”

    考学,那是真有用!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金水乐和和的给他倒了一杯酒,这年头,没那么多讲究。

    聪明着呢。

    收到通知单,陈家村出了一个‘大学生’的消息,顿时被坐实了。

    鲤鱼跃龙门!

    陈家村这么多年,别说大学生,连一个中专生都没出过。

    这一天。

    倒是江海,江河一走,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考上大学。

    最没有风险的挣钱方式,莫过于稿费。

    骆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姓氏。

    李杰笑着道:“我只是去上学,又不是一去不回。”

    老陈家要出干部啦!

    随着口子越来越严,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江河这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

    户口,户口,多少人的痛。

    夜色初降,一抬头就是漫天的星河。

    他选择明州农机,还有一个原因。

    “吃,吃,吃,就知道吃。”

    对于李杰考上大学(那时候中专生和大学生没啥区别),她一点也不意外。

    至于读书花钱的问题?

    咬咬牙,苦一苦自己呗,只要孩子能有书念,懂上进,那就一直供。

    “嗐。”

    当然。

    过去这段时间,陈金水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是王婶主动提的,必须供孩子读书!

    只要考上学,才能当干部,才能摆脱农村户口,才能吃上商品粮,才能拿工资。

    以后,江海肯定要读书,江海读了,肯定不能把巧姑落下。

    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士农工商’,即便是山里的村民,那也知道当干部的好处。

    也没有空调。

    不论鸡毛能不能成材,他都不会后悔。

    这也是李杰选择外出读书的原因,走出去,才能挣到钱,才能改善陈家的处境。

    陈金水更是乐得买了两瓶好酒,三块钱的洋河大曲。

    鲤鱼跃龙门,此后,再也不用种地挣工分。

    供完初中,供高中,供完高中,供大学!

    不知不觉间,陈金水和王婶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白兔,可好吃了,我天天晚上想着吃大白兔。”

    免得拉来来去。

    鸡毛换糖的营收,目前不是长久之计。

    另一边,陈江海趴在王婶的腿上,一边甩着脚丫子,一边奶声奶气的说着。

    写写散文,一篇百八十块,一个月写一篇,那就有一千块。

    在院子里纳凉,那是最常见的活动。

    这件事,能让他们讨论几年。

    最后。

    之前,虽然也能写,但那时候年纪太小,也没有渠道,真写了,麻烦事一堆。

    ……

    不管王婶是出于什么心理,但她支持巧姑读书的事,却是真的。

    家里有个‘大学生’,公社干部都会高看你几眼,更别说孩子以后成功了。

    未来,这里走出了一位大人物。

    毕竟,包分配!

    “哥,你回来会给我带好吃的吗?”

    十几天后。

    找不着,找得着,那另说。

    免得被人说瞎话。

    但,现在他们俩个该注意了。

    “当然回来了。”

    以他现在的身体,小酌两口,没什么问题。

    回头他在把钱寄回来便是。

    不说多,一年挣个千儿八百,基本上没什么风险,毕竟,李杰又不会写什么敏感的东西。

    “阿大,谢谢你。”

    读完初中就不上了。

    骆玉珠可能是明州人。

    看那小姑娘长得跟骆玉珠有点像,又正好有个骆家村,索性过去看看。

    在他们眼中,考上了,约等于国家干部。

    一转眼,就到了出发的这一天。

    离别前一晚,陈金水偷偷找到李杰,塞了三十块钱给他。

    铁饭碗!

    以后,不用交公粮啦。

    李杰考上了学,在他看来,那就是大人了。

    酒足饭饱,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七月的天,既长,又热,这年月,没有电风扇。

    巧姑扇着蒲扇,笑嘻嘻地问道。

    乖乖!

    时至今日,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陈金水当然没意见。

    虽然中专生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但身上一点钱都没有,那哪能行?

    其实,在李杰考上‘大学’之前,陈金水和王婶私下商量过,要不要让巧姑退学。

    当上干部,能吃商品粮!

    不是亲生的,就不供了?

    “江河,来,你也喝点。”

    这钱,李杰收下了。

    偏远地区,没有那么多新闻。

    陈金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孩子,好孩子啊。”

    反正又考不了大学。

    那跟他没什么关系。

    他又不准备从政,毕竟,和谐神兽注视着这里,那玩意,哪敢随便平步青云。

    李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明州农机学院。

    哪怕是特殊时期,只要胆子大,也不缺挣钱的渠道。

    李杰出发之前,陈家村的村民都赶热闹,一起把他送到了村门口。

    挥手告别众人,李杰跟陈金水一起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虽然义务距离明州只有200公里不到,但他们这里没有直达的车,他得从县城转车,转到市里,然后再坐车。

第8章 所谓的‘稿费’

    十月。

    李杰收到了这一世的第一笔‘稿费’,与其说是‘稿费’,不如说是‘枪手费’。

    毕竟,这年头没有正儿八经的稿费。

    第一笔稿费也不多,一共也就三十块钱。

    收到钱,李杰并没有第一时间寄钱回去,太快了,得给陈金水一点反应时间。

    不过,钱寄不了,寄点东西回去还是可以的。

    一些教辅书,不违规。

    顺带在自编一些练习册,给巧姑突击训练一下,等到龙门一开,确保第一时间考上大学。

    至于江海那小子,李杰也没忘。

    长大一些之后,陈江海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顽劣了,现在顶多有点调皮。

    孩子嘛,都一样。

    不是那种熊孩子就行。

    接下来一个月,李杰又陆续收到了几笔稿费。

    然后。

    他就果断停止了交易。

    那家伙有点不地道,还派人盯梢,要真是愣头青,恐怕是人财两失。

    不过。

    这一招用在李杰身上,有点异想天开。

    就那业余水平,一眼就能认出来。

    反正停止交易对他又没什么损失,倒是交易的那个人,接下来写不出那种高水平的文章,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局。

    机灵一点,及时止损。

    如果硬要犯蹭,最后只怕会变成小丑。

    收到最后一笔稿费,李杰的身家已经突破两百元。

    接着,他给家里寄了50块钱。

    50块,不多不少。

    算上当初陈金水给的30块,再加上补贴什么的,凑凑正好这么多。

    剩下的钱,李杰要趁着假期去一趟骆家村。

    半个月后。

    李杰又一次无功而返。

    骆家村是真的,不过,那里没有骆玉珠。

    虽然结果有点失望,但也就一点,这一次没找到,那就掐着时间节点,或者去诸暨那边看看。

    作为这个世界的女主角之一,骆玉珠不可能平白无故消失。

    总有机会遇到。

    区别只是早晚而已。

    ……

    ……

    陈家村。

    “金山,金山,有你的信!”

    陈大山从公社回来的时候,顺手把陈金水的信给带了回来。

    “是江河寄过来的。”

    “来了,来了。”

    一听是江河寄来的信,陈金水连忙迈着小碎步跑了出来。

    看到陈大山手中提着的包裹,他愣了一下。

    这是信?

    “呶,东西我可给你了啊。”

    陈大山将包裹递到了陈金水手中:“这东西,还怪沉的,有点像是书,要不怎么说江河能考上大学呢。”

    “出门了还不忘寄书回来。”

    “这小子,就知道乱花钱,没事寄什么东西啊。”

    说话间,陈金水嘴上嫌弃,但脸上的褶子,却把他出卖的干干净净。

    “你就得意吧。”

    陈大山呵呵一笑:“算了,我还有事,没时间听你瞎呼呼。”

    言罢,陈大山不再给陈金水装杯的机会,脚底抹油,直接溜了。

    过去这几个月啊,他那是听够了!

    陈金水有事没事就搁那炫。

    他这一炫,村里的孩子妥妥地遭了罪。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前,陈家村对孩子的规划,大多是子承父业,继承祖祖辈辈鸡毛换糖的传统。

    现在的话,情况有了变化。

    鸡毛换糖有多苦,多累,他们哪会不知道。

    一年都要穿破两双鞋。

    遇到刮风下雨天,那真是遭老罪咯。

    吃苦,其实他们是不怕的。

    如果吃苦能挣钱,他们能吃苦吃到死。

    他们怕的是纠察队。

    挣的卖白菜的钱,操着卖分的心。

    每一次出门,那都是心惊胆战。

    没办法。

    他们只能去哪些偏的地方,稍微大一点的地方,他们压根不敢去。

    所以。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让自家孩子当干部,吃上皇粮?

    从前,他们不敢想。

    现在,有了江河的例子,至少敢想一想,试一试了。

    不管自家孩子能不能成器,先学了再说。

    不学?

    棍棒底下出孝子,了解一下!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江河放假回来,再给这帮小崽子们好好上上课。

    在一众孩子中,陈大光是最遭罪的那一个。

    每次一看书,他就头疼。

    脑瓜子,嗡嗡地。

    看书哪有出去玩有意思?

    但在脑子疼和屁股疼之间,陈大光果断选择了脑子疼。

    那竹丫子,抽的可是真疼。

    屁股上都是血痕的那种疼。

    对于老爹的铁拳,陈大光只能把气放在陈江河身上。

    都怪江河。

    没事考什么大学。

    现在好了,他爸就跟疯了一样,一定要让他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啊?

    还有巧姑,没事学习成绩那么好干嘛,每次他爹揍他,要么是提江河,要么是提巧姑。

    恨死了!

    且不提陈大光的怨念,巧姑正一脸欣喜的拆着大哥送回来的书。

    打小她就明白一个道理。

    书,很难得。

    上小学那会,想要读一本课外书,那真的是千难万难。

    后来,还是大哥从老师那边借到了不少书。

    那会儿,巧姑还不明白,借书为什么要偷偷摸摸,跟做贼一样。

    现在,她好像有点懂了。

    “姐,大哥给你寄什么了?”

    这时,陈江海迈着小短腿跑进了姐姐的房间。

    自从年纪大了,巧姑就一个人住了,那间杂物间被收拾了出来,李杰跟陈江海住一间。

    巧姑住一间。

    最大的那间房子是陈金山和王婶住。

    或许,再过不久,巧姑的房间又要多一个人了。

    就在一个月前,王婶又有了。

    这一次怀孕,其实是个意外,陈金水本来不准备再要孩子的,但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又坏了。

    “干嘛?”

    巧姑瞄了一眼弟弟,这小子,准备想好事。

    与此同时,看到那张汇款单的陈金水,默默的叹了口气,脸色还有点红。

    如果是一个月之前,这钱,他说什么都不会收。

    现在,老婆怀孕,家里确实缺钱。

    暂时先收下吧,未来再补给江河。

第9章 上上强度

    冬。

    李杰背着一大包东西回到了陈家村,那一大蛇皮口袋不是别的玩意,大部分都是书。

    教科书。

    教辅书。

    过去这半年,他以白沙的笔名陆续写了很多稿子,虽然这年头没有实际稿费。

    但用稿子换书,换教科书,还是有那么点门路。

    至于上高中的?

    分班制。

    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哪好意思跟一帮七八岁的孩子挤在一块补课?

    为了补课,陈家村把已经‘废弃’的祠堂重新收拾了出来。

    谁敢说有问题?

    什么可以随便碰。

    李杰开始给这帮小崽子们正式上课。

    陈家村走街串巷这么长,至今保持着零被抓的记录。

    好家伙。

    平心而论,让他上课,那真是杀鸡用牛刀。

    那些杂书给村里的小崽子们看看也好,就当是拓宽一下眼界。

    过去这半年,陈金水在村里的地位急剧上升,一方面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敲糖帮帮主。

    之后再检查一下背篓里的东西。

    就这,还是他稍微收着点。

    那暂时还没有。

    “江河回来了?”

    别的不说,走南闯北要识字?

    当然。

    培养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倍有面!

    另外,江河偶尔还会写信过来,跟他们普及一些政策之类的,比如什么不能碰。

    这些书,他们寄的安心,李杰也收的安心。

    “江河,你这都是带了些什么?”

    现在恰逢冬天,处于农闲阶段,陈家村五十多个适龄孩子,全部被父母送到了寒假特训班。

    等回明州,高低得弄几罐麦乳精回来。

    接着。

    如果早点知道这事,他多少得带点孕妇用的补品回来,不过,现在知道也不算晚。

    偶尔碰到那些纠察队,他们也有一套说辞。

    陈家的屋子里挤满了人。

    陈大山那个大嘴巴,早就把李杰带了一大堆书的事嚷嚷了出去。

    不是他吹牛,他的教学水平绝对吊打99.99%的老师。

    奶粉什么的,那不用想。

    “哈哈,江河,你马上又要多一个弟弟啦。”

    李杰笑着道:“大山叔,这里面都是书,可不沉嘛。”

    就是这么豪横。

    “呀!”

    就这些东西,你不收还不行,要是不收,能来回拉扯十几个回合,最后通常是村民放下东西就跑。

    “要是不听话,该揍就揍!”

    出去能见到世面!

    读!

    必须读!

    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只要不给钱,一切都好说。

    数遍陈家村,除了那里,就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大班、中班、小班。

    翻动书籍,一个没有,全是精选过的,没有任何问题的书。

    在他们看来,江河为什么那么厉害?

    当然是因为读书啊。

    什么可以灵活碰。

    高低得带点东西。

    或是鸡蛋,或是自家种的菜,或是咸菜,都是一些土特产,虽然不值钱,但那份情谊却是实打实的。

    反正学了没坏处。

    这一点,很重要。

    “嗐,你这孩子,打小就懂事。”

    何况,他是以扶持乡村教育为由,合情合理,谁也找不出问题。

    “江河回来了!”

    农村人,穷人就不配读书了?

    然后,各家各户都上门,他们来,当然不是空着手来的。

    怎么?

    “你不知道?你王婶,又怀上了。”

    “我家孩子要是有你一半懂事,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年龄有大有小。

    从前那批孩子,已经辍学干活,再让他们上课,别说家里人愿不愿意,那些人自己也不好意思。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输入。

    各种各样的都有。

    谁敢说,谁就是翻动派!

    人家给你家孩子补课,你好意思空手上门吗?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杰的缘故。

    说着,他就上手了。

    李杰回乡,顿时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到了傍晚,敲糖帮的男人们先后回到村里。

    什么勾股定理,竟然这么简单?

    跟‘江河’这么一学,那些题目,稍微花点时间就能做出来,再也不是看天书。

    就以陈大光为列,这小子上学时,看到书就头疼,但参加了补习班,他却发现。

    “呀?”

    从村民口中得知王婶怀孕的事,李杰多少有点无奈。

    这个理打到首都,他都没问题。

    顶多口头教育一下。

    一点口风都不带透的。

    在他投稿的那些杂志社中,有些杂志社不愿意花钱买教辅书,然后,他们回寄的就是一些杂志样刊,或者杂志社的杂书。

    事后,基本没什么大事。

    “江河,回头你可得好好给他们补课。”

    “嘶,好沉啊。”

    不论未来他们是考学,还是学着祖祖辈辈经商,读书都是有用的。

    慢慢地,陈大光竟然有点享受学习了。

    “哎呀,你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好让人去接伱。”

    看着那一小堆的东西,陈金水微微一叹。

    “嗯。”

    礼轻情意重。

    然后。

    就当是知识储备。

    走到村口,陈大山看到李杰,顿时笑着走了过来,看到他身上背着那么一大袋子东西,他连忙道。

    全都抖了出来。

    因为李杰的出谋划策,陈家村的人才更加重视学习。

    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笨嘛。

    “什么?”

    “来,叔帮你拿。”

    要会算术吧?

    熟悉地理,也知道该玩哪跑,知道点历史,也能知道各地的一些情况。

    虽然不太想说,但教育资源的差距,确实是客观存在。

    还有寒假补课的事。

    陈大山惊讶道:“这么一大袋全是书啊?”

    那玩意,不好买。

    李杰背着一大袋书回来,当然是给那些小崽子们上上强度。

    “哪个小崽子敢还手,你跟我说,我来治他!”

    李杰点了点头:“是的,一部分是教科书,一部分是教辅书,还有一些是课外书。”

    小一点才七八岁,刚刚上小学,大一点的十三四五岁,正是上初中的年纪。

    他上的课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容,就是一些基础知识,偶尔夹杂一些外界的趣味。

    一个好的老师,可不是那种照本宣科,在教课的同时,还得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后。

    他的改变,也引起了陈大光父母的关注。

    啥情况?

    自家孩子居然主动看书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第10章 过了一个肥年。

    今年的冬天,不太冷。

    很热火。

    陈家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很热火。

    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个奔头吗?

    为自己,为父母,为孩子,为……

    不论为了什么,只要有个奔头,日子就会有滋有味。

    ‘江河’搞得那个补习班,效果拔群,不愧是中专生,见过世面,本事就是大。

    最讨厌课本的陈大光都重新捡起了书本。

    望着陈江海快馋哭了,负责掌勺的陈金强笑眯眯的打趣道:“江海,想吃吗?想吃的话你喊我一声,喊一声,我就给你夹一块。”

    陈江海咽了咽口水:“我要等着和大家一块吃。”

    “不,我不吃。”

    言罢,陈金强就准备打开盖子,再诱惑一下陈江海,然而,这小子却直接跑了。

    一年到头,只能吃上两三回的美味。

    不过,他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大哥做的,大哥做的那扣肉,能把舌头都吞下去。

    小时候大哥揍他的画面,他现在还记得。

    钱不多,也就一毛两毛。

    虽然是收着写,但对比外面卖的那些对联,还是高出了好几层楼。

    现在,好像又有了点希望?

    那就继续读书吧。

    陈大光的父母,隔天特地上门感谢了李杰,这孩子,原本他们是想着让他跟着一起跑单帮。

    太差了。

    不吃,就不吃!

    李杰开了一个摊位,专门给村民写对联,材料由村民们自备,他负责写。

    陈金强笑着道:“没事的,偷偷吃一口,我不告诉你大哥。”

    讨个喜庆。

    “哈哈。”

    “哈哈。”

    吸溜!

    当然。

    他写字得收着一点,别人写对联,那是奔着写得好去的,他不行,他要是发挥出正常水平,碰到懂行的人,那就暴露了。

    但陈江海不是那种挑食的人。

    只要是肉,那都行。

    虽然不收钱,但村民们还是会塞个红包给他。

    那是真的拿不出手。

    真疼。

    香!

    真香!

    爱屋及乌,陈江海也享受到了一点点特权。

    疼。

    看着那腾腾冒着热气的蒸笼,陈江海忍不住咽了口吐沫。

    脂肪的香气!

    陈江海围着蒸笼,哈喇子都快流了出来。

    那香味,真诱人。

    这件事,太稀奇了。

    馋归馋,大哥交的东西,陈江海可不会忘,也不敢忘啊。

    因为李杰给孩子们补课的缘故,村民们都很感谢他。

    此时,陈家还是挤满了排队的村民。

    不一会儿,他就跑回了家里。

    除夕这一天,陈家村村民都聚在了一块,集体过了一个新年,家家户户都拿出了年货。

    梅菜扣肉啊。

    小孩子最高兴。

    从早上开始,就围着祠堂搭建的锅炉乱跑。

    “江河啊,伱这字,写的真好看。”

    看到新鲜出炉的对联,六十多岁的老阿公不住地点头。

    “比那些大学者写得还强!”

    这时,一旁的村民乐呵呵的说道:“哈哈,那可不,阿公啊,江河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什么文曲星,破四旧啦,以后别出去乱说!”

    “阿公,这不是在咱们村嘛,又没有外人,大家说是不是?”

    “对。”

    “没错,江河那就是文曲星!”

    “哈哈,阿公,过年嘛,讨个喜气,没事的。”

    “是啊,天大地大,过年最大。”

    阿公负着手,微微摇头,也是,过年,不讲究那些。

    他们陈家村是出了名的团结。

    如果不团结,谁敢加入敲糖帮?

    所以,那就算了。

    不扫那个兴。

    另一边,陈金水看着写字的江河,又看了看负责添墨水、裁纸的女儿。

    可惜了啊。

    要是这俩孩子愿意,那该多好。

    但,这事他说了也不算。

    被李杰‘洗脑’之后,他对女儿和养子的事,没有那么多的执念。

    何况,巧姑也不愿意。

    如果他执意那么做,就是乱点鸳鸯谱。

    算了。

    算了。

    陈金水摇了摇头,然后又去忙活去了,背了一篓子柴火去祠堂那边。

    今年是少有的热闹年。

    大家伙聚在一块,该吃吃,该喝喝。

    年味十足。

    恍然间,又好像回到了好几年前,打从那一年开始,陈家村好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

    今年正好是借着补课的契机,办了一场大年。

    多亏了江河。

    此刻。

    陈金水很是庆幸,幸好当年把这娃娃从雪地里捡了回来。

    没有江河,哪有江海?

    几年过去,陈金水哪怕再迟钝,也察觉到了什么,他跟媳妇走到一块,多亏了江河使力气。

    现在,他们一家四口,不对,马上就有第五口了,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江海那小子,长大了一些,也没有以前那么调皮了,开始像自家大哥学习。

    虽然学的不怎么像,但还是一个好的开始。

    巧姑,也出落得愈发水灵。

    年前还有人上门说亲,那些不知道轻重的家伙,全被陈金水赶了出去。

    说亲?

    说啥亲?

    孩子还小!

    要说,怎么也得大学毕业。

    巧姑未来可是要上大学的,还有江海,以后也得好好读书,考个大学,走出陈家村。

    下午四点。

    噼里啪啦!

    陈家村祠堂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挨家挨户都出了一挂爆竹,所有的爆竹连在一块,足足响了六七分钟。

    山村的上空飘起了层层硝烟。

    爆竹放完,正式开席。

    那些等候已久的小崽子们兴奋的嗷嗷叫,这顿饭,他们都盼了一个礼拜了。

    那红亮红亮的大肥肉,看着就香。

    按照年纪,李杰应该坐小孩那桌,但他被安排到了大人桌,还是老阿公、村书记、陈金水那一桌。

    大人了,必须喝酒。

    其实,对于李杰,陈家村的村民,态度有一点点复杂。

    毕竟,他不是陈家村的原生民。

    他们担心,万一哪天他发达了,然后就不认了。

    但今年冬天,那种疑虑,彻底被打消。

    江河不辞辛苦背着那么一蛇皮口袋的书,那些书陈大山背着都吃力,江河愣着一个人背着书,从山道走回来。

    就凭这份情,江河就不是那种人。

    李杰虽然很能喝,但他只是浅尝辄止,酒这玩意,喝多了没意思,他也不爱喝酒。

    那些米酒,还是留给其他人喝吧。

    开新书啦,90年代华娱文,

第11章 轰动全省!

    1977年冬天。

    陈家村,出名了!

    而且是出大名!

    秋天,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一道飓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四海八荒。

    知青沸腾!

    学生沸腾!

    陈家村的适龄学生收到李杰传回的报纸,同样是欢声雷动。

    此前,因为李杰成功考学,陈家村掀起了一阵学习热潮,结果第二年,高等学校招生又中断了。

    一年又一年,今年终于等到了希望的曙光。

    消息传回陈家村,巧姑那一代人,以及上面一批适龄的青年,全部捡回了书本。

    此时,李杰已经中专毕业,毕业之后,他被分到了乌义县农机站工作,算是吃上了一份皇粮。

    就炸了。

    如果是的话,这是一起非常严肃的事故。

    冲刺!

    以‘采风’的名义。

    冲刺!

    现场监督,现场打分!

    分数出炉的那一刻,所有的怀疑,全部消散一空。

    后来。

    连市里都被惊动,连夜成立了调查组,接着,翻看陈家村考生的考试信息。

    临近年底,他们一个个都走进了考场。

    陈家村一口气出了十八个大学生!

    那个时代结束,稿费又重新恢复,他能正儿八经的收钱了。

    工作之余,他会各地跑。

    随后,又有人专门把陈家村的考生叫到了县里,又重新做了一套类似难度的题目。

    经过询问,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一切都跟一个叫‘陈江河’的年轻人有关系。

    李杰之前编写的那些知识点、讲义,又被翻了出来。

    然后。

    都是实打实的成绩,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也不可能作弊。

    所有人,埋头苦干,大干快上一百天。

    虽然有些考生不是同一个考场,但还是没有完全打消疑虑。

    消息传到县里时,教育口的人压根不敢相信,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漏题了?

    有了钱,又有单位,又有介绍信,活跃的范围,大大增加。

    除了寻人、工作、写稿,他偶尔还会回村里,给那帮小崽子们上上课,提溜他们一下。

    几年的付出,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

    十八个大学生,全部出自同一个村子,消息一路上报,从县到市,再到省里。

    出名了。

    陈家村,彻底出名了,成为典范。

    李杰也跟着上了报纸,县里、市里、省里的记者蜂拥而至。

    不只是他,陈大光、巧姑、陈光荣、陈小飞等十八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也被媒体着重报道。

    尤其是背后的故事。

    多感人啊。

    对于只考上十八个人,其实李杰是很不满意的。

    这帮小崽子,该打!

    录取率只有60%,那些落榜的,一个个都该关进小黑屋,好好反省。

    不过。

    这事已经不是李杰去做了。

    那帮落榜的考生,已经吃了好几顿竹笋炒肉。

    都是一个村里,一个老师教的,学的,用的都是同样的教材,别人考上,你没考上,不凑你,揍谁?

    压根不用李杰出手,那帮家人已经先动了手。

    揍!

    狠狠地抽!

    明年要是再考不上,那就滚出去自生自灭吧。

    李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借着机会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这年头,找人其实挺难的。

    即使他混进了体制内,成为祁厅长那个级别的官,也没法精准的找到某一个特定的人。

    毕竟,信息化时代还远着呢。

    国内的互联网建设要到90年代,李杰可不想等那么久。

    ……

    陈家村。

    喧嚣结束,陈家村自己组织了一场庆祝活动,一口气考上十八个大学生,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搁在古时候,这18人,不说是状元、进士,至少也是一个举人功名。

    鲤鱼跃龙门!

    陈家村一举成为十里八乡最有名的村子。

    而这。

    远远不是结束。

    又半个月过去,燕京那边的官媒拍了记者过来。

    那真是全乡,全县轰动。

    县里一把手亲自作陪,李杰也被叫着一块。

    对了。

    他现在不在农机站了。

    调职调取了教育局。

    一口气培养那么多大学生,不去对口的教育部门,那真是天大的浪费。

    对于上面的调令,李杰没有拒绝。

    先干一段时间再说。

    他给了自己一年时间,如果一年之内没法通过寻人启事找到骆玉珠,那他就要主动出击。

    人人日报来的那一天,陈家村又办了一场小宴会。

    十八位大学生,就差胸口带上大红花,过去这段时间,他们算是好生风光了一把。

    几人中,巧姑和陈小飞考得最好。

    一个人选了浙大,一个人选了北大,陈小飞准备去北大,巧姑倒不是分数不够。

    而是不想离家太远。

    浙大距离乌义更近一点,放假还能回来看看,陈江海上了小学之后,彻底变了。

    不再像以前那么调皮。

    很懂事。

    巧姑复习的那段时间,老四陈江湖就是江海带的。

    这名字,一看就是陈大光取得。

    河、海、湖,一个占一个字。

    江湖也是男孩。

    家里多了两个小子,陈金水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头。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不是一句空话,虽然江河经常补贴家里,但陈金水哪好意思一直吃孩子的钱。

    那些钱,他都存起来了。

    一分钱没花,及时偶尔应急,后来也会把缺口补上,等江河结婚,他会把钱全部取出来。

    到时候,如果他有钱,再添上一些。

    陈金水的做法,李杰当然知道,他在家里有眼线。

    巧姑、江海都是他的观察员。

    所以,近两年,他除了寄钱,还会额外添一些日用品,像衣服、鞋子、营养品之类的。

    江海、江湖都是小孩子,如果按照陈金水那养法,不说养不大,但肯定缺少营养。

    每次收到那些东西,陈金水都觉得不好意思。

    他不是那种挟恩图报的人。

    不过。

    东西他也没退,真退了,反而会显得生分,他都记在心里了。

    至今,他最可惜的还是巧姑跟江河之间的‘娃娃亲’。

    奈何两个人都没有那意思,陈金水有时候甚至想着,逼一逼两个孩子,让他们强行结合。

    但左思右想,他还是觉得不妥。

    万一逼急了,太伤人。

    开新书了,90年代文娱文,主歌手,链接在下面

第12章 不一样的路

    1978年的除夕,陈家村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喜气,孩子们,有出息了啊。

    江河说的没错,坚持就会有收获。

    当然。

    在供孩子上大学的同时,陈家村也没有完全摒弃敲糖帮的传统。

    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

    虽然鸡毛换糖的营生,暂时还没法摆到台面上,但管制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严了。

    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

    在这18人中,他其实最看好的是陈大光。

    毕业之后回家乡,培养更多的大学生。

    揍来揍去,这小子的性子算是改了回来。

    巧姑、陈小虎、陈林林三人都是在杭城那边上学,所以,他们三一块去杭城。

    他们三个人,报考的不是一个学校。

    学成之后,回到家乡,支援家乡建设!

    没了小商品市场,未来如日中天的阿狸,多半也没了。

    其他人的专业基本都不太一样,工商、化工、机电、外语等等,各种专业都有。

    李杰带来的影响,顶多是让周围的人多重视教育,这年头搞‘投机倒把’的人,钱或许能赚不少。

    一转眼。

    到了开学的日子。

    别说是老师,就教育局的工作,他都想辞了。

    没了那些臭毛病,心思活络,敢闯敢干的陈大光,未必不能成为一个草莽英雄。

    那么点距离,没必要坐火车。

    那教材,编的真好。

    这天,四人提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前往杭城的班车。

    他哪有那个心思干一线,在幕后出出主意,动动嘴,不比身体力行要强得多?

    对于这些变化,李杰都看在了眼里,他并不担心陈家村会影响到乌义小商品市场。

    干部!

    有人想把它们先留着,当做内部教材用,然后,明年再放一颗大卫星。

    即便是那些优秀的一线教师,也是赞不绝口。

    不论是上面,还是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这18位准大学生,李杰还是有一点点期待的。

    李杰请了个假,准备把他们送到杭城。

    在陈家村的十八个大学生中,报考师范的最多,有六人,占到三分之一。

    教育局早有准备,陈家村用的教材,他们全部收集起来,然后重新刊印。

    教育局这边来了很多渴望考大学的学子,他们都知道教育局里有一个‘神人’。

    70年代末的交通环境远没有后世那般通畅,即便是江浙沪这边,路况一样很差。

    ……

    所以。

    陈小虎报考的是工学院,前身是化工学校,他比较喜欢化学,所以,报了喜欢的专业。

    钱财带来的收获感,远不及‘记名弟子’们功成名就。

    火车啊,他们还没做过。

    年前,出版社已经找上门,准备把这一套教材全部刊印出版。

    华强北、乌义,都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奇迹。

    走街串巷的陈家村村民,已然察觉到了变化。

    年后。

    因为交通工具的缘故,他们三个还有点失望,如果按照他们仨的意思,肯定是坐火车。

    速度三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

    营生要做,学要考。

    巧姑上的是浙大,陈林林报考的是师范大学,她是受到李杰的影响,以后准备当个老师。

    “没问题。”

    给这小子改性子,李杰没少动手,逮到就是一顿胖揍,回去知乎,又被他爹胖揍。

    无数考生、知青都将它奉若瑰宝。

    陈家村能出十八位大学生,跟他息息相关。

    虽然出版的事,暂时没有解决,但乌义当地,乃至周边的县市,都拿到了教材印刷版。

    何况,到底该走什么路线,至今也没有彻底定下调子。

    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华夏经济迎来急速发展期,最缺的就是人才。

    改开,只是起了个头。

    挣钱,那是真的没意思。

    毕竟,阿狸当初搞网购什么的,最初的灵感来源就是乌义小商品市场,很多商家的货源也在那里。

    巧姑三人是第一次离家,哪怕路边只是灰黄的泥土,在她们眼里,那也格外的动人。

    陈林林嘻嘻一笑,亲热的搂着巧姑的胳膊:“到时候我一定经常过去看你。”

    陈大光如果还敢跟原剧那样走歪门邪道,李杰就敢直接上门,打断他的狗腿。

    从华金出发,坐汽车。

    天天这个会,那个会,今天在这个学校,明天在那个学校,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另一边。

    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不过,到底要不要出版,也没那么简单。

    什么?

    你问李杰?

    大学生,那就不一样了。

    那就是乌义小商品市场的前身。

    对此。

    然后,向陈家村的大学生学习。

    几人一路上叽叽喳喳,聊个不停。

    但,李杰没同意这事。

    陈家村只是一个村。

    搁在玄幻世界,这十八个人,高低能算得上‘记名弟子’。

    他们是一路晃荡哐当的坐着车,慢悠悠地向着杭城赶去,小巴车的车顶堆满了成堆的行李。

    “林林,上学之后,有空了你可要常来找我啊。”

    当老师,他是真没那个时间。

    未来是成龙,还是成凤,就看他们自己了。

    一个叫邱英杰的乌义青年也受到了陈家村事件的影响,他打定主意,明年一定要考上大学。

    但社会地位什么的,约等于无。

    那是天之骄子。

    类似的例子,远不止邱英杰一个。

    这年头,不论报什么专业,未来的发展都不错。

    有钱拿的那种。

    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陈金水不放心,李杰也不太放心。

    周围其他村子,也有大量的货郎,这不,镇上已经出现了几百个经营小商品的地摊。

    从小到大,只听过、见过,从来没坐过。

    如果小商品市场真的没了,那影响可就大条了。

    而且还是陈大光他爹不会反对的那种。

    有他们,乌义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或许会必前世更顺利。

    除了教材的事,还有人专门找上门,想让李杰去学校开课什么的。

    国情如此。

    看到他们一个个发光发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明显更有意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打残,算个球。

    没打死,都算他享福。

第13章 找到了

    送完巧姑三人,李杰又在杭城逗留了几天。

    70年代末的杭城,明显还带着几分土气,街上行人的服装普遍是黑白蓝灰,很少有那种艳丽的色彩。

    不过,对比前面两年,老百姓的面貌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那种疯狂,少了很多。

    两天后,李杰乘车返回了乌义县。

    新年过后,各种活动依旧没少,回去之后,他基本没怎么闲过,这两天在华金,过两天可能就去了安吉。

    “大学生知道吧,天之骄子,以后都是国家干部!”

    在他看来,小陈老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哪怕只是上两天课,也会找到花名册,然后对照过往的成绩,一一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方已经准备辍学了。

    原来课还能这么上?

    李杰配合东奔西走,也不是全为了上级任务,更多的是办自己的事。

    种地,干农活,挣钱娶媳妇。

    这种情况,李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五十多岁的唐校长,很是和蔼,作为乡镇中学,真的没想到,竟然能把状元村的老师请过来。

    每天晚上都是下半夜熄灯。

    又过了一天。

    “哦。”

    正因为有这层便利,他才会配合宣传。

    游走在各大乡镇。

    位于农村的学生,不会想那么多。

    一进村里,李杰就围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一次考上十八个大学生,可不是状元村嘛。

    还是钱闹的。

    然后,他找到了安吉县溪龙乡中学的校长。

    “小陈老师,您说。”

    有些家庭条件还可以,学生意愿比较强烈的,他会劝一劝。

    顶多给他们出出主意,打开一下思路,让他们多关注上面的政策。

    未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门回访。

    “最后,再进行总结。”

    对此,李杰没有盲目硬劝。

    有人是被动,有人是主动。

    而是遵循家里人的安排。

    是的。

    既然碰到了,李杰当然会劝一劝,黄翔过往的成绩不错,跟对方聊了一会,虽然黄翔比较内向。

    如果继续上学,好好读书,未必不能考个大专,或者大学。

    “当然。”

    溪龙乡中学原来的教学方式,基本是照本宣科,没办法,真正的优秀教师,哪会来他们这旮旯。

    跟踪走访乡镇中学学生成绩快速下降的原因。

    搜集足够多的样本,然后写一篇报告,再根据原因,进行讨论,商量解决的办法。

    次日。

    说实话,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冲击力很大,很大。

    所以,考试什么的,根本无关紧要,黄翔既没有想过读大学,也没有想着出门干活。

    救急不救穷。

    这种情况,搁在这年月,其实很常见,别说是这会,就是十年后,二十年,一些偏远地区也时有发生。

    整理花名册的同时,小陈老师还会在上面做备注。

    接下来几家,情况都大差不离。

    好老师都在县里、市里、省里。

    他在安吉的一家中学花名册就看到了骆玉珠的名字。

    李杰跟唐校长以及一位年轻教师一起踏上了家访的路,一共六个学生,预计需要两天时间。

    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成了省里的专家。

    糖的味道。

    看到李杰上课之后,唐校长算是服了。

    听到这话,村支书心中一震。

    第一家是白龙村。

    那些条件实在太差的,他没有这么做,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哪有钱供孩子读书。

    “在翻看成绩单时,我发现这几个学生的功课下降的很快。”

    理由嘛,开个课题。

    李杰解释道:“之前我在其他学校也发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我想去这些学生家里看看,找找其中的原因。”

    每到一地,他都会有2-3天的采风时间。

    虽然这种走访有点碰运气的成分,但还真不是全无收获。

    白鹤村跟陈家村一样,也种甘蔗熬糖。

    他们刚到村口,村支书就迎了上来。

    但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李杰笑道:“唐校长你对学生家庭比较熟悉,有你陪着的话,工作更好做。”

    家里怎么说,那就怎么做。

    白鹤村。

    我滴个乖乖。

    唐校长点头道:“是这样啊,小陈老师,我能跟着一起去吗?”

    不过,他家里人并不怎么支持。

    三月份。

    “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也就是骆玉珠的家里。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其中一个学生,他们家甚至给他找好了媳妇,让他明年就结婚。

    这娃娃,这么厉害?

    不得不说,搬出教育部门‘专家’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

    “唐校长,有件事想麻烦您一下。”

    这些学生并没有想太多,毕竟,这是70年代,不是千禧年之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

    寓教于乐。

    “真年轻。”

    商定好明天家访的事,李杰又给教育部门回了一个信。

    李杰跟唐校长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家。

    “是这样的,我想做一次家访。”

    就跟那些纪录片一样,跟踪回访时间长达几年。

    ……

    ……

    后年,小岗村模式的风,大概就会吹向全国各地。

    李杰将笔记本推到他的面前:“这几个学生的家里,我想去看看。”

    唐校长板着脸道:“别看小陈老师年轻,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去年高考,他一个人就教出了18个大学生。”

    有官方背书,走到哪,介绍信一亮,那是畅通无阻。

    十五岁的孩子,搁在村里,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可以当成年劳力,家里多一个人上工,就能多一份收获。

    走访结果跟李杰预想的差不多。

    既然是跟踪走访,肯定不是一枪头的买卖。

    他们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接近四十岁,接受的都是老一辈的教育。

    低头扫了一眼笔记本,看到上面写着的六个人名,唐校长开口道。

    虽然指靠种地,挣不了大钱,但包产到户总比之前的模式要好,更能激发社员的动力。

    陈家村如今已经有了‘状元村’的称号。

    “唐校长,你好,伱好。”

    “这位就是省里派下来的专家吧?”

    他会在溪龙乡多留几天。

    “没有,是他们学得好。”

    李杰笑着道:“老师再好,学生不积极,那都没用。”

第14章 帮一把

    “我不要嫁人!!!”

    几人还没走进,就听到了骆家院子里传来一道尖锐的叫声。

    “你跟谁吼呢?”

    接着,是一个略粗的女嗓。

    “读书有什么用?啊?”

    “读到最后,还不是嫁人,老娘辛辛苦苦给你找了一户好人家,嫁过去,吃喝不愁,到你这里,成什么了?”

    “伱个小白眼狼!”

    这时,那道细一点的女声带着哭腔喊着。

    面对省里来的专家,骆书记当然要改口,万一被揭发了,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骆书记,我们这一次走访不是一次,后面会回访的。”

    “那也不行啊。”

    说着,李杰语气微顿,补充道:“而且,不论是定亲,还是结亲,孩子都太小,不合适。”

    骆书记连忙赔笑道:“建强家的事,我知道,他们家不是那种人,就是给玉珠找了一户人家。”

    “呃……”

    遵纪守法,当一个好公民。

    犯错的事,可不能干。

    “骆书记,我们国家明令规定,禁制人口买卖。”

    听到这话,骆书记愣住了,求助式的看向了一旁的唐校长。

    “爸,你说句话啊,你是要把我卖了吗?”

    骆书记连连摇头:“那是定亲,定亲。”

    “没有,没有的事。”

    李杰继续道:“50年,我们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根据法律规定,女性未满十八岁,不得婚嫁。”

    “没有,没有。”

    要守法。

    唐校长点了点头:“之前公社开会不会提过嘛,而且不止一次宣传,怎么,你们村里还有这种情况?”

    “啊?”

    “是这样的。”

    “卖什么卖?老娘给你找的好人家,什么叫卖?”

    李杰神色严肃的对着村支书说道:“这可是犯法的。”

    对于前面那位学生,李杰也是这么干的。

    “是,是。”

    骆书记连连点头:“小专家说得对,回头我就跟建强说,让他把这门婚事给退了。”

    “我们一定守法,守法。”

    虽然老书记觉得李杰有点多管闲事,但人家是省里派下来的,哪敢当面表示反对。

    接着,骆书记上前敲响了院门。

    “建强,建强,开门啊,省里的专家来家访啦。”

    少顷,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个有点坡脚的男子打开了院里。

    “什么专家?”

    骆书记摇头道:“你小子,能不能少喝点酒,昨天晚上我就跟你说了,今天会有专家来家访,喝了几杯马尿就忘了。”

    对于骆建强,骆书记一点也没有客气的意思。

    该骂就骂。

    这小子,真的不顶笼。

    明明跟他说过,转头就忘了,如果早有准备,哪会有刚刚的事情发生?

    “你还杵在那干嘛?”

    骆书记上前一步,把他往里面推了推。

    跟着村支书走进院子,李杰第一时间打量了一下院子里的环境。

    十来平方的院子里堆着不少茅草,还有一些农具,院子修的也比较周正。

    搁在乡村,骆家不算那种特别困难的家庭。

    然后,他看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对方三十来岁,身材比较壮硕,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这个家能被打理的井井有条,恐怕跟她有不小的关系。

    也不怪骆玉珠父亲在家没什么地位。

    在她旁边的孩子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少女,依稀能看到她脸上的泪痕。

    应该是哭过。

    原著中,骆玉珠就是被继母给卖掉的。

    今天算是赶巧了,正好赶上卖孩子的开头。

    这件事,说什么也得把它给搅黄了。

    人口买卖,绝对禁止!

    至于骆玉珠的事,李杰倒没有什么预谋。

    未成年。

    判刑的!

    顺其自然为好。

    “建强,你愣着干什么,还不抓紧倒点水!”

    说话间,骆书记把骆建强拉进了屋里,踏进屋里,他压低嗓门道。

    “你怎么回事,玉珠那孩子才多大,你就要把她给卖了?”

    “啊?”

    “你不想好啦,你知不知道,买卖人口是犯法的,刚刚省里的专家都听到了。”

    “赶紧把事情给停了。”

    “啥?”

    骆建强名字虽叫建强,但他的胆子却非常小。

    听到‘犯法’、‘省里专家’几个字眼,他立马慌了,然后开始推卸责任。

    “书记,这不关我的事啊,都是我家那婆娘干的,跟我没关系。”

    “我管你。”

    骆书记绷着脸道:“赶紧停了,我跟你说,别犯傻,也别有歪心思,人家专家不是只来一次。”

    “以后,人家还要过来回访的。”

    什么狗屁专家?

    管天管地,还管人拉屎放屁?

    心里吐槽归吐槽,骆建强嘴上却是另外一副样子。

    “是,是,是,我知道了,回头我就把那事给退了。”

    其实,骆家一共就俩孩子,骆玉珠是他跟前妻一块生的,前妻熬得一手好糖,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

    那些年,前妻没少给家里攒家底。

    后来,玉珠十岁那年,她妈病死了,靠着之前留下的积蓄,骆建强又重新娶了一门亲。

    一开始,情况还可以。

    从去年开始,那婆娘也不知道发什么癫,一门心思想着把孩子给嫁出去。

    张口闭口赔钱货。

    这事,要说骆建强一点也不在意,那肯定是假的,好歹是女儿,但他懦弱习惯了。

    面对强势的妻子,他哪敢反对。

    自打他摔坏了腿,家里的事,都是婆娘操劳,一些重活也是她看。

    经济大权,直接关乎到家庭地位。

    然后,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那婆娘也不知道从哪找了门亲事,人虽然没见到,但彩礼给的很大方。

    四百块钱呢。

    不多时,骆书记带着骆建强端着水壶走出了房间。

    接下来的家访,都是常规流程,早婚、人口买卖的事,他又提了一次。

    一进家门,他就判断出了这家的情况。

    所以。

    这一遍,他是说给骆玉珠继母的。

    “真犯了法,影响的可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一家三代。”

    对待不同的人,自然要用不同的方式。

    连吓带唬,把事情往后辈身上推,骆玉珠继母的态度,总算有了一点变化。

    虽然表面上还是一副强硬不满的样子,但内地里已经打起了鼓。

    退堂鼓。

第15章 野生国师

    在溪龙乡走访完,李杰并没有刻意多做点什么。

    没必要。

    跟家长聊聊,再跟骆玉珠聊聊,前面是连唬带骗,后者是让她好好学习,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给他写信。

    前面几家,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两天后。

    李杰离开了溪龙乡,但他留下的影响却远未消除。

    没两天,那门所谓的婚事就被退了。

    骆氏夫妇都怕啊。

    省里的专家,那得是多大的官。

    虽然无法解决师资问题,但这不免是一种权宜之计。

    然后,再以点带面,扩大教学成果。

    这份报告一共有四部分内容。

    然后,这份报告刊登在了本省的内参上。

    抽取部分重点区域的优秀老师,进行统一的规培。

    第三部分,提出部分解决的思路。

    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

    第一部分,简略的介绍省内的教育环境。

    花了接近两个月时间,他完成了首轮走访,回到乌义县之后,他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上万字的报告。

    毫无疑问,这种言论,很大胆。

    第二部分,分析背后的原因。

    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学校数量不足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改开已经走在路上,但真正转向还是92年,那个老人去南方走了一趟,这艘巨轮才彻底完成转向。

    最后一部分是总结。

    紧接着,李杰又陆陆续续走访了七八个乡镇,一家一户的上门走访,调查。

    类似的思路,李杰一共提了五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解决,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师资力量不够,那就扩大师范类的学校招生,然后再对一些重点区域进行返岗再培训。

    船大,难掉头嘛。

    别说是这时候,就是放到十年后,类似的言论,也稍微有点出格。

    治大国如烹小鲜,切记不可急功近利,盲目的转向,只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不过。

    李杰的言论大胆,提出的建议却没有什么出格的东西。

    谁也挑不出毛病。

    时代变啦。

    别想胡乱扣帽子。

    很快,这份报告就在省内引起了一阵热议。

    痛批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员表示赞同。

    站得越高的人,越能察觉到风气的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又离不开教育,站在战略角度,教育很重要。

    那句‘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李杰没写。

    那不合适。

    但话里话外都是那个意思。

    得重视教育。

    这篇报告最初虽然惹起了一阵议论,但影响嘛,也就那样。

    得看上面的风,到底怎么吹。

    到了4月份,李杰收到了上面的关照,问他想不想换份工作,到省里研究室上班。

    不过,他婉拒了这份调职。

    在乌义呆着,挺好。

    对于仕途,他没有任何兴趣。

    与其到省里上班,不如留在当地,偶尔还能会村里上上班。

    几天后。

    李杰收到了一份新的任命,他的头上多了一个称号,特约研究员。

    对于这份任命,他没拒绝。

    有了研究员的身份,接下来的调研,更加名正言顺。

    时间一晃,又到了夏天。

    7月份,高考如期而至。

    陈家村的适龄考生,包括去年放弃高考的部分青年,也加入了考学大军。

    过去这半年,那真是家家夜夜有书香。

    去年的考学大军,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大学啊。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进去看看呢。

    对于村里的决定,李杰是百分百的支持,他还特地给这群孩子开了开小灶。

    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就是一些模拟考试题目。

    别小看模拟考试试卷,好的老师,跟差的老师,出的卷子,作用简直是天差地别。

    那些名校名师,为什么厉害?

    因为不少人都是出题组的一员,他们了解出题的思路,编写的题目,就是奔着正式考试去的。

    李杰虽然不是出题组,但高考的考点就那么多。

    考虑到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需要照顾一些往届考生,试卷的题目不会那么难。

    而他出的题目是卡着线的。

    比正式考试难度高一点。

    在编写答案时,他写的解题思路也更多。

    总有一款适合你。

    7月20号。

    陈家村的考生们,先后走进了考场,对比去年默默无闻的陈家村,今年的陈家村,关注度可不低。

    甚至有专门的记者跑到乌义县进行跟踪采访。

    事先采访。

    考完一门课,采访一下。

    所有科目考完,再次采访,等成绩出炉,再采访一次。

    考完之后,难免会互相之间对一对答案,在这一批考生中,成绩最好的是陈小圆。

    这名字看起来像是一个女生,实际上他却是一个男生。

    陈家村的考生们互相对了一圈答案,然后发现,大家写的竟然差不多。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考得都不错。

    一个月后。

    陈家村又一次出名了。

    十五人报考,十五人全部考中。

    而且,这一次的轰动比上一次更大,陈小圆的成绩是浙省第一。

    状元!

    各路记者,再次蜂拥而至,重新探访这一个‘神奇’的村落,过去这大半年,各种小道消息,传了一大堆。

    连凿壁偷光的言论都有。

    还有什么收集萤火虫充当照明工具。

    那些小故事,李杰看到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陈家村是穷了一点,但不至于穷成那样。

    那些考生们日常吃的也不是特别差,隔三差五能沾点荤腥。

    15+18,一共33人,陈家村所有的适龄考生,全部考上了大学,至此,陈家村的考学热潮迎来了短暂的平息。

    毕竟,适龄学生就那么多,这三十多人还是之前积累下来的。

    剩下的学生,要么年纪太大,要么太大。

    像明年,顶多只有六七个适龄考生。

    彼时,即使全部考上,也不会像去年、今年这么轰动。

    陈家村再次出名之后,李杰又一次被出版社找上了,他们强烈要求出版教义。

    这一次,教育口那边没再阻止。

    出!

    教育最重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026/ 第一时间欣赏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作者:放羊小星星所写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为转载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介绍:
他在《最好的我们》里是文娱才子路星河!
他在《笑傲江湖》里是武林神话林探花!
他在《隐形守护者》里是谍海传奇肖途!
他在《天下第一》里是爱美人不爱江山逍遥侯朱无视!
他在《诛仙》里是仙门巨擘林惊羽!
李杰:“我只是条不想被催更的咸鱼啊。”
诸天万界流传着属于他的传说,传奇仍在继续。。。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