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文阅读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章 改变策略

    半个月之后,李杰断断续续看完了《正阳门下》这部电视剧。

    这次任务世界是都市副本,只要李杰不过分作死,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且任务的要求也很简单。

    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

    虽然任务要求有点模糊,但是李杰已经接到过了好几次同类型任务,心得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他也不担心完不成任务。

    何况这次任务距离上次任务的时间又很近,因此他没有刻意去加快进度。

    每天看上几集,这部剧一共也就四十多集,看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

    总体来说,这部剧里的奇葩很多,不仅仅女猪脚做,主角身边的猪队友太多了,倘若不是编剧开挂,大部分人都没法出人头地。

    最离谱的莫过于程建军的古董造假术,一个没有丝毫功底的人,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技术高超的造假大师。

    简直是侮辱观众的智商,真正的造假高手往往是团队合作,从设计到打胚,再到烧制、上色、勾画、打磨,想要一个人完成,除非是从小接触的。

    瓷器造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计,没点专业基础,稍微懂行一点的人就能识破这些假货。

    而且那个时代的知识获取渠道远没有现代丰富,很多资料都需要亲手去查,没有人带你入行,压根就不知道从何学起。

    主角韩春明之所以能够建成一个私人博物馆,那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九门提督关·苏大强·大爷。

    剧中的关大爷是韩春明的师傅,自称‘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朝的驻京五官,掌管京城防务,官拜从一品,是官员们争相结交,掌权者尽力安抚的对象。

    当然,剧中的背景是70年代,九门提督这个官职早就被废了。

    关大爷自然不是真正的九门提督,这都是他自封的,不过结合他的姓氏和背景来看,关大爷应该是满座后人。

    满族八大姓之一的瓜尔佳氏后来改用汉姓就是关姓,是满族第二大姓氏,隶属正黄旗。

    关大爷自称是崇文门外税官后人,拥有一间独立的四合院,家中古董数量众多,是一个古董鉴赏大家。

    再加上他历经清末、北洋、民国、共和国四代仍旧屹立不倒,并且能在特殊时期保住那么多的古董,绝对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

    韩春门跟老爷子学了那么多年,耳濡目染才习得一生本领。

    你程建军凭什么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一个造假高手,古董这东西不是你说造就能造的,不是看了几本书就学得会的。

    没有实物参考,没有知识储备,没有老师教导,没有积淀,拿头去造?

    最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偷奸耍滑心术不正的小人,最后还能被强行洗白,一个文物造假贩子,就因为得了癌症就被人原谅了。

    剧中的奇葩不止程建军和苏萌两个,韩春明的亲戚孟小杏也是奇葩一个,硬生生的做了小三,而且还得到了身边人的祝福。

    另外,编剧未免把男主角塑造的太完美了一点,对谁都很好,给钱给工作给机会,反正能给的都给了。

    起初李杰也有点意外,后来去网上一搜就明白了咋回事。

    《正阳门下》的男主角是以编剧自己的经历为蓝本而编写的,而且编剧还参演了这部剧,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是女猪脚苏萌的大舅,一个港商。

    他的作用就是给女猪脚开外挂,他在剧中的人设是一个成功的港商,在外闯荡多年膝下一直无子。

    离家多年,苏萌大舅也想着回家,但是特殊时期他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改革开放,国家开放了港澳台以及外资。

    于是,苏萌大舅就带着万贯家财回来了,所有的钱都要给女猪脚,不然她怎么配得上韩春明,这戏也没法演下去。

    如此一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编剧会把男主角韩春明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剧中的男主角收藏古董不为赚钱,只为爱好,单纯的喜欢,并且不希望这些古董流失海外。

    但是,现实恰恰与电视剧相反,编剧郝今明与剧中男主的人设完全不符,倒是与苏萌大舅的人设一样。

    收集古董就是冲着钱去的,不是为了爱好,只为赚钱。

    现实中郝今明一直从事外贸行业,经常与外商打交道,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外商来华夏最喜欢去古玩市场,他们对华夏古董非常痴迷,遇到喜欢的,即使价格很高也愿意买。

    郝今明的一个荷兰朋友每次来华夏,都会里给他留一笔钱用来买古董。

    经手的古董多了,他的眼力也练了出来,他就准备自己单干,95年开始下海经商。

    还是做他的老本行外贸,但是卖的东西就不是之前的东西,而是古旧家具,他做这个生意之前还特地去索斯比拍卖行考察过市场。

    他发现华夏的古旧家具在国外卖的非常好,然后他就瞄上了这个生意,将一些对国人来说不值钱的破旧东西收购回来,经过休整之后在出口海外。

    了解了这么一段往事,李杰方才明白,为什么剧中会出现某些bug桥段。

    虽然系统有点不靠谱,但是经历了那么多个世界,李杰对于副本世界多多少少有些认知的。

    电视剧是电视剧,真实世界是真实世界。

    倘若剧情出现某些bug,副本世界是会自行修正的,如果太过依赖剧情,有时候是会吃亏的。

    虽说电视剧看完了,但是李杰并没有立刻选择进入副本。

    七十年代,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以前的副本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背景,单凭电视剧不足以了解一个时代。

    不过他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刻意去查很多资料,毕竟这个副本的危险性不高,有时候未知才有乐趣。

    知道的太多,准备的太足,副本反而失去了不少乐趣。

    李杰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如果以后再遇到此类低威胁性副本,他都会像现在这样,简单过一遍剧情,想起来了查点东西,想不起来就不查。

    留点悬念也挺好的。

第三章 进入

    这一天,美美的吃完一顿饭,李杰心里默默念道。

    “系统!进入副本!”

    熟悉的眼前一暗,恢复感知之后已然换了天地,李杰睁开双眼打量了一下周遭的环境。

    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房间,既是书房也是卧室,屋内的家具摆设很简单,一张硬木板床,暗红色的实木衣柜静静地竖立在房间的东南角。

    临近窗户的位置摆着一套桌椅以及一座书柜,举目望去,书桌和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不过上面放的都是和历史考古相关类的书籍。

    一本教科书都没有,之所以没有学校课本,一方面是因为韩春明除了对历史感兴趣之外,其他的学科他一点都不感兴趣。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读书没用,高考自66年就被废除了,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是四中的学生,四中是首都的顶级名校,**很多,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刘元,他的那封信就是导火索之一。

    历史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一般,11年后,同样还是因为他的一封信,又开启了恢复高考的契机。

    废除高考至今已经十年有余,学校停课,取消统招,现在想要进大学只有以工农兵的身份入学。

    工农兵学员是特殊时期的产物,66年大学停止招生,但是大学不能停办了,四年之后,也就是70年,国家试图恢复招生,工农兵学员应运而生。

    该模式最早由清华、北大开始试点,不需要经过考试,只要有初中程度,在工厂、农村、军队里呆过两年以上,出身为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经单位推荐、领导批准、学校接受,符合这些条件的的人,就能上大学。

    韩春明是工人家庭出身,学历也符合,但是他拿不到推荐名额,工农兵学员的推荐名额极少,韩春明又不是最优秀的那批人,老韩家也没什么关系,自然没法上大学。

    别说他了,就连打杂院里最有关系的程家也拿不到这个名额,至于苏萌,就更加不可能了。

    “春明!春明!起了没?”

    正当李杰整理脑海中的记忆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过来。

    这道声音的主人正是‘韩春明’的母亲,韩春明的父亲早逝,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

    哥哥姐姐们都各自成家立业,家里只有他和韩母两个人住,这座房子未来会留给他,当然,母亲的养老也归他。

    韩母的话声里带有催促之意,李杰翻阅了一下脑海中的记忆顿时明白了缘由。

    原来今天是大姨进城的日子,这一幕恰好是剧中开篇的时间节点。

    “起了!起了!”李杰对外喊道,而后开始穿衣服。

    房间里也没有衣架什么的,衣服直接摆在床边的凳子上,一件海军蓝上衣,一件陆军绿裤子,床边还有一双红片儿鞋。

    红片儿鞋也就是老北津布鞋,俗称懒汉鞋,因为是红底,所以又叫红片鞋。

    看到凳子上摆的衣服,李杰情不自禁笑了笑,如今这四九城年轻人最时髦的穿搭乃是,海军蓝裤子,陆军绿上衣,红片鞋,最好再加一个军挎包挂在胸前,要是有一辆崭新的二八大杠,那就是街上最靓的崽。

    更高端一点的就是穿着父辈的将校呢(老炮中冯小刚穿的那款军大衣),柞蚕丝军装,再骑上一辆二六全链套的飞鸽牌自行车。

    搁在七十年代,这配置完全不输后世穿名牌开跑车,甚至比这些开跑车穿名牌的人还要厉害。

    韩春明身上的这套衣服要比标配略逊一点,因为他家里没人当过兵,搞不到军装,就这条陆军绿的裤子还是从程建军身上硬扒下来的,

    要不然,他还没有,当初为了拿到这条裤子,韩春明可是软磨硬泡了很久才拿到的。

    原主不知道程建军什么德行,李杰还能不知道吗?

    程建军之所以能把这条裤子给原主,那是因为他自己用不上,加上程建军又是极好面子的人,实在拉不下脸来拒绝韩春明。

    毕竟两人是一个大杂院长大的,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在外人眼中两人就是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再加上韩春明又能舍下脸来。

    如此种种,韩春明才拿到了这条军裤,平时宝贝的不行。

    李杰笑了笑也没在意,年轻人嘛,谁不喜欢追逐潮流,即使穿不上最正宗的陆军绿上衣+海军蓝裤子,次一等的也是好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穿好衣服,李杰走到镜子面前照了照,还别说,年轻时候的朱亚文颜值还是能打的,虽然比主世界的自己差了一些,但是也是帅哥一枚。

    不亏,不亏,比上个世界好多了。

    李杰在上个世界很少照镜子,因为他一照镜子就会想起都挺好里的苏明成,实在尴尬。

    走出房门,外面就是客厅,李杰看到摆在客厅墙边的竹床,最近两天这张床就是自己睡觉的地方了。

    这已经形成惯例了,韩家的屋子一共有三间房,两间卧室,一间客厅兼餐厅。

    前两天收到信,这次大姨会带着红花和小杏一起过来,不出意外她们会在这里呆上一两天。

    到时候大姨跟韩母一起睡,红花和小杏住自己那屋,他只能睡客厅了。

    得亏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不在家里住,否则还真住不下。

    “你还舍得起来啊,也不看看几点了,赶紧去洗脸刷牙,把饭吃了,然后就去大前门接大姨他们。”

    韩母端着一碗稀饭,两个杂粮馒头走了进来,催促道。

    “得令!这就去!”李杰讪讪一笑,按照记忆中原主的语气答道。

    家里是不通自来水的,全院共用一处水源,在院子中央,李杰依照记忆拿着属于自己的毛巾,牙缸牙刷,慢悠悠的向着院中走去。

    韩母看到李杰这副做派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九点多,院中除了退休和无业的,其他人都上班去了,水池边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

    洗漱完毕,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邻居王大爷,以前的韩春明最怕碰到王大爷,因为对方一见面就问有没有找到工作。

    不过,李杰并不在意这点小事,随口应付了几句便回家里去了。

第四章 这个时代

    韩母看着儿子那股荡悠悠的样子,忍不住催促道。

    “也不看看几点了,你大姨他们估计都到了,还不赶紧的吃饭。”

    “这就吃,这就吃。”李杰点了点头,嬉皮笑脸道。

    言罢,拿起桌上的稀饭顿顿顿的就往嘴里灌。

    韩母最为疼爱小儿子,看到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生怕呛到,拍了拍李杰的手。

    “你慢点!慢点!别跟饿死鬼投胎似得!”

    粥很稀,主要成分都是水,毕竟这年月粮食是定量的,普通成年人大概一个月大概是27斤左右,轻体力活的一个月32斤左右,定量里的也不全是细粮(精米、白面),而是粗细搭配。(粗粮一般有玉米、紫米、高粱等等)

    李杰三两口就喝光了一碗粥,剩下的两个高粱馒头李杰也不准备在家里吃了,一手抓起馒头就往外走,打算边走边吃。

    “妈,我走了!”

    韩母看着桌上剩下的那个馒头,唤了一声。

    “还有一个,你也拿着路上吃。”

    李杰扬了扬手,头也不回道:“不用了,一个就够了。”

    依照原主的记忆,大姨基本上两三个月回来一次城里。

    大姨他们来城里可不仅仅是为了走亲戚,每次回去都得带上些衣服、粮食,也就是俗称的打秋风。

    因此,李杰知道接下来要过上一段苦日子,能省则省。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农村还是吃大锅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影子,大姨家里的人口又多,挣得公分压根就不够吃。

    韩家虽然算不上多富裕,但是家里六口人除了原主和韩母,其他人都是工人。

    七十年代的工人很吃香,家里有四个工人,基本上不会缺吃的,省一省还能抠出一点接济接济乡下的亲戚。

    韩家住在北湾子胡同,旁边就是南池子大街,距离大前门,也就是正阳门约2公里左右,步行过去大概需要二十分钟。

    七十年代的路上除了公交车以及公务车之外,基本上没有私家车。

    短短的两公里的路也没必要去做公交车,原主返城有一段时间了,又没工作,兜里比脸还干净。

    哦,不对。

    裤兜里还有七毛五分钱,这钱他也留不住,待会他准备按照剧情一样,用这笔钱去买些水果让大姨带上,免得哥哥姐姐们私底下埋怨她常常空手上门。

    李杰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还是得赚钱啊,私家车是甭想了,自行车总得搞一辆。

    不过自行车可不便宜,像飞鸽、凤凰、永久这样的名牌自行车,一辆新车的价格在一百六七十块钱。

    而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才三十块钱左右,但是这笔钱大半都得用在吃上,李杰进副本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七十年代四九城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比重)普遍在60%。

    按照最极限的省钱方式,一个月存十三块钱,省上一年才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

    然而,计划经济时代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东西的,但凡去商店买点什么,大部分东西都要凭票据加rmb购买。

    买粮食要粮票,买食用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买工业用品就需要用到工业劵了。

    像手表、钢锅、自行车、人造棉等等的工业用品,工业劵是绕不开的票据。

    自61年开始,工业劵都是按月发放,配给标准是按照每个职工每十块钱的工资发一张的原则配给,比如你一个月工资三十块,每个月就能领到三张工业劵。

    按照现在市场价格,一辆飞鸽自行车,需要一百七十块钱+50个工业劵。

    如果一个普通工人除了吃喝,其他什么额外开销都没有,存个一年的钱和工业劵,勉强能买下一辆车。

    即便有了足够的钱和工业劵,你还得有自行车票才能买一辆新车,否则即便存够了也买不到,但是一个人怎么可能除了吃喝什么开支都没有,这不现实。

    因此,想要买一辆名牌自行车往往需要存上一两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辆自行车绝对是一样大件。

    当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一手的买不起,我不能买二手的吗,买二手自行车是不用劵的。

    市场上有专门的小贩回收报废自行车,然后拆东墙补西墙,移花接木,一辆二手车就出来了。

    不过做这些生意的人都得偷偷摸摸的做,不然被抓了就是投机倒把,要坐牢的。

    早在50年11月,尚未完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贸易部就发布了《关于取缔投机商业的几项指示》,其中明令禁止、取缔了八项商业行为。

    超出经营范围;不在指定市场交易;囤积、拒售生产、生活必须物资;买空卖空、投机倒把赚取暴利;故意抬高价格抢购或出售物资,散布谣言,刺激人心,引起物价波动;不遵守地方规定的商业行政管理办法,扰乱市场;使用假冒伪造,掺杂或违反商品规格及使用其他一切欺骗行为,以谋取非法利润;一切从事投机活动。

    自53年统购统销起,明确了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投机倒把的规定越来越严格。

    后来,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民在完成统销任务之后,可以在集市上出售部分农产品。

    然而,即便国家有此规定,农民也只能在离家附近的集市售卖,不能去更远的集市贩卖。

    等到79年通过第一部刑法,投机倒把与流氓罪、玩忽职守罪并称为三大口袋罪。

    大时代背景如此,李杰暂时也不打算去做买卖,这两年做小贩的风险太高,不如在等上几年,等到口子放开了一些之后,再做计划不迟。

    时间也不会太久,大概到80年之后,政策就会宽松许多。

    具体到真正放开这个口子,还得等到85年官方取消统购统销,直到那时,才能略微光明正大的做做生意。

    从77年到80年,还有三年时间,李杰暂时有两个打算。

    一是准备考大学,再过两个月,官方就会正式公布恢复高考,因为特殊时期,第一次高考的试卷题目并不难,只要李杰参加考试,清北随便挑。

    二是找个工作先混着,然而按照原剧中的路线再走一遍。

    ————

    ps:大家觉得呢?哪个好?

第五章 这个时代(续)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说的就是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是明清两朝京城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四九城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广场最南端。

    歌谣中的九丈九指的不是实际高度,而是虚数。

    因为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是皇帝、皇后出城的地方,因此规制上要高于其他八门,而九乃数之极。

    所以,才有九丈九的说法,四门是指有四个门洞。

    三桥并不是指三座桥,而是特指一座桥,因为这座桥是京城九门护城河中最大的一座,桥身为三拱劵结构,并且被汉白玉护栏分割成三路通道,又称为三头桥,居中的通道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走。

    五牌楼是指正阳桥头的五开间牌楼,前门大街又称之为五牌楼大街。

    前门大街是京城非常著名的商业街,周边热闹不已

    李杰走了将近二十分钟,路上除了公交车和吉普车就没看到过别的汽车,人们穿的衣服款式都很简单,基本上只有黑蓝灰绿几种颜色,不少人的衣服洗得都发白了,不过身上有补丁的倒是不多。

    想想也正常,毕竟是京城的老百姓,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有一股傲气,只要不是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基本上不会把补丁的衣服传出来。

    原主同样也是如此,在乡下插队的时候穿补丁的衣服不稀奇,因为周边的人都这样,一回到城里,有补丁的衣服立马不穿了。

    年轻人好面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家里有补丁的衣服基本上都支援给乡下的亲戚了。

    虽说这个时代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城里和乡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城里人只要有工作,基本上不会挨饿。

    乡下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知情闹着要返城了。

    当激情消退,绝大多数插队、支边的年轻人都受不了那个苦。

    插队是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伟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得离开城市,前往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

    上山下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另外一种就是插队了,与农场模式不同的是,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

    68年以前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之后就是以插队为主。

    ‘韩春明’参加上山下乡已经是七几年了,插队的地方也不远,就在房山,相比于那些支援边疆的人,房山的条件好太多了。

    而且离家又不远,时间也不长,就两年时间,插队的时候基本上也没太饿过肚子,只是平时没什么油水,吃的东西也是以粗粮为主。

    不过要是和城里的生活一比,那可就苦多了,首先你在农村,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唯一的能用钱的地方就是粮站了,那里只能买粮食,其他东西一概没有。

    偶尔能从村民那里买几个鸡蛋,或者去河里捞几条鱼开开荤,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吃上一回猪肉。

    插队两年,‘韩春明’瘦了十几斤,回城好几个月了也没养回来。

    李杰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迥异于后世的街景,不一会儿,人就到了正阳门下,这个时候门前的正阳桥已经消失了。

    五五年拆的,拆除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座桥影响交通,无法承受运输压力,不得不拆,这个时候国内也不兴文物保护,毕竟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管这些。

    因为前门大街是传统的商业区,所以这里的人流量很大,不过李杰还是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她们。

    两个小丫头此时正在争抢一瓶汽水,你一口我一口的,现在汽车正在红花手上,孟小杏直勾勾的望着,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来一口。

    另外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中年妇女一脸菜色,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明显是在找人。

    “大姨!”李杰主动扬了扬手,大喊了一声。

    中年妇女看到李杰的时候,笑吟吟的挥了挥手:“春明,这里!这里!”

    看到李杰来了,大姨顿时松了口气,她还以为李杰没收到信呢,虽然她来城里很多回了,但是四九城的道路太复杂了,她又不识字,即便来了这么多次,依旧不认识路,每次都得让人来接。

    “红花!杏!你五子哥来了。”大姨回头喊了喊正在争夺汽水的两个小姑娘。

    李杰笑眯眯的望着两小只,乡下可没有汽水卖,北冰洋汽水的前身是36年的北平制冰厂,4——9年收归国有,50年改名为bj市食品厂,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

    北冰洋汽水是几代人的回忆,可惜后来没落了,原主以前也喜欢喝这个,价格也不贵,一毛五一瓶,瓶子押金一毛,算下来一瓶汽水也就五分钱,相当于坐一次短途公交车的价格。

    不过孟小杏和红花是第一次买,估计不知道能退瓶。

    “五子哥!”

    “五子哥!”

    两小只已经把一瓶汽水喝的干干净净,一滴也不剩了,听到大姨的呼声立马跑了过来,脆生生的喊道。

    李杰哈哈一笑,摸了摸两小只的头,伸手指了指孟小杏手上的汽水瓶。

    “小杏,这瓶子还能退一毛钱呢,快去退了吧!”

    “什么?”孟小杏一脸难以置信的说道:“这瓶子还能退钱啊?”

    李杰笑道:“怎么?你不信啊?不信的话瓶子给我。”

    孟小杏嘿嘿一笑,把瓶子往怀里一踹:“我信,我信,我这就去退瓶!”

    正当她准备跑去退瓶的时候,却发现大姨的脸上已经乌云密布,正直眉瞪眼的瞧着她。

    “说!你买汽水花了多少钱?”

    孟小杏见状,低着头怯生生的回道:“一毛五。”

    “什么!”大姨得知这个价格顿时大吃一惊,惊呼道:“我一天的工分才一毛一啊,你这几口就把我一天的公分喝掉啦?”

    孟小杏悻悻道:“大姨,那红花才出了五分,我可出了一毛的,而且你没听五子哥说嘛,这还能退一毛呢,这一算,我们一人才两分五。”

    ‘五分钱,能买一斤萝卜,三两糙米,二两多白面。’

    ‘这两孩子尽知道糟践东西。’

    大姨暗自抱怨了两句,最终还是没把心里话说出口。

第六章 生活不易

    “大姨,小孩子哪有不馋嘴的,你就当给他们俩一人买了两个狗屎糖。”李杰察言观色的技能早就点满了,赶紧拍了拍大姨的肩膀出声缓和一下现场的氛围。

    狗屎糖并不是指狗屎做的糖,而是货郎挑货下乡时卖的麦芽糖,一分钱一颗,但是很多人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来的闲钱给孩子买糖吃,于是就哄孩子说,那是狗屎糖,吃不得。

    叫的人多了,麦芽糖也就变成了狗屎糖。

    大姨闻言心里稍微放宽了一点,她也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孩子在乡下日子过得确实清苦,好不容易进城了,买点零食吃也正常。

    最关键一点是这汽水并不是一毛五,而是五分钱,如此一想,她心里的怒气渐消。

    不过她也没打算惯着两小只,如果不说说她们,这剩下的一毛钱肯定保不住了,只见她伸手点了点孟小杏的额头,没好气地说道。

    “你这个败家子,你瞧着我回家怎么跟你妈絮叨你!”

    孟小杏讪讪一笑,随即蹬蹬蹬的跑去退瓶去了,红花一瞧,也跟在孟小杏屁股后面跑了过去。

    能退一毛钱呢!

    现在天气这么热,一毛钱能买两个奶油雪糕,到时候她一个,我一个,美滋滋!

    “嘿!这孩子。”大姨见状是又好气又好笑。

    “好了,好了,大姨,您别生气,回头我给你收拾她。”李杰笑着安慰道。

    “恩,这还差不多。”大姨笑眯眯的回道:“还是小五子懂事。”

    李杰笑着摇了摇头,拉着大姨就往旁边卖水果的摊位走:“走,大姨,小五子去给您买点水果带上。”

    大姨轻轻的挣扎了一下,力道不大,只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李杰回头一瞧,大姨面露难色,身上估计没带钱,顿时明白,她这是误会了,于是委婉的说道。

    “钱我来付,待会大姨您手上拎着。”

    “好!好!好!”大姨闻言脸色立马一变,笑呵呵的拍了拍李杰的手臂:“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活了这么大岁数,她怎么会不明白去别人家做客不能空手去的道理,不是她抠门,而是真没有东西可送的,他们一家老的小的加起来将近十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挣得公分根本就不够吃。

    地里种的萝卜、红薯什么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副食品,但是在乡下,对他们来说就是主食,她不是不知礼,而是舍不得带。

    李杰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没说让大姨下次带什么东西,毕竟她和韩母是亲姐妹,家里离得又不远,能帮一点是一点,这年月乡下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家里的哥哥姐姐们私底下对大姨经常打秋风的行为颇有微词,大姨虽然是乡下人,但是她精明着呢,李杰不信她看不出来这一点。

    但是,没办法啊,穷的连饭都吃不饱,还顾什么脸面,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她心里门清着呢。

    如果她顾忌脸面,每次上门都带些红薯、萝卜什么的,这一带带少了肯定不像话,怎么说也得一小蛇皮袋子,而一蛇皮袋里能装十几二十斤,这是他们一家十口人两三天的口粮。

    带一点就少一点,她是来求助的,不是来送温暖的。

    韩家几个兄弟姐妹私底下说归说,在大姨当面起码还是恭恭敬敬的,但是街坊四邻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冷眼大姨可没少受。

    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谁愿意舔着脸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呢。

    前门大街非常繁华,吃穿用度这里基本都能买到,而且都是统一价,不存在这家苹果卖2毛,那家卖一毛,最多就是新鲜程度不一样。

    “老板,拿五毛钱的苹果!”

    找了一家比较新鲜的摊位,李杰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

    现在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币,最小的面额是一分,最大面额是拾元。

    没错,就是拾元,没有二十、五十、一百的面额,你要去银行取个一万块钱,银行只能给你一千张‘大团结’。

    之所以叫‘大团结’,那是因为拾元纸币的正面主景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着人民参政议政,而人大代表又来自各省,有各民族同胞,因此又称之为‘大团结’。

    五毛钱买了三斤苹果,这时候的苹果个头都很小,一个也就一百多克,十个加起来差不多刚好三斤,虽然还是有点寒酸,但是总比空手上门要强。

    买好苹果,李杰从中拿出三个分给她们一个人一个。

    剩下的苹果他也没让两小只拎着,不然她们又得像剧中一样,逛吃逛吃,一路走一路走,等走到家门口,这些个苹果估计得被他们吃得干干净净。

    …………

    “大姨,前面再拐两个弯就快到了。”

    李杰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苹果递到了大姨手上,这袋苹果总算保住了,否则被两小只吃了,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从哪去找钱再买一份。

    原剧中‘韩春明’是向苏萌借的,李杰可不想找她借钱,苏萌的性子他不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太骄傲。

    进入副本前,李杰就决定,这个世界他不会去招惹苏萌,虽然他自信能够降服苏萌,但是又何必这样做呢,有那个功夫去找别人,它不香吗?

    至于,苏萌,还是留给程建军吧,他们两个倒是挺般配的,因为他们都是小布尔乔亚。

    而且如果程建军能娶到苏萌,或许未来的他也不会搞出那么多幺蛾子。原剧中程建军正是因为意识到‘韩春明’和苏萌互相喜欢,他没戏,方才开启黑化之路。

    这个当舔狗的机会,还是留给程建军吧,让他去舔好了,想必他不会介意的。

    六月的京城已经开始慢慢热了起来,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顶着日头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大姨看到熟悉的大门,不禁感叹道。

    “哎呦喂,总算到家了,这路实在是太绕了,大姨就是再走八百回,也找不到路。”

    正在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扎着双马尾的少女从院中走了出来。

    “春明!你们家亲戚来啦?”

第七章 心思各异

    “春明!你们家亲戚来啦?”

    苏萌不是第一次见到大姨,以前就见过好几次,对大姨并不陌生,倒是孟小杏和红花是第一次来,苏萌不禁多看了她们两眼。

    大姨是过来人,苏萌脸上那抹娇羞哪能瞒得过她,心里暗道。

    ‘这丫头身段靓啊,和我家小五子很般配,不错不错。’

    红花看到光鲜亮丽的苏萌不由得呆了呆,只觉得这个大姐姐好漂亮,比她们村最美的刘姐姐还要漂亮。

    孟小杏年纪稍大一些,家里住的离城里也近一些,加上平日里又喜欢去集市,因此见识远比呆在乡下的大姨和红花要广一些。

    苏萌身上的打扮她基本上都认识,外套是时下最流行的灯芯绒面料,内里衬得是的确良衬衣,脚下穿的是回力小白鞋。

    的确良九毛钱一尺,灯芯绒七毛钱一尺,两件衣服加上做工起码得十几块钱,回力小白鞋一件也要十二块,随便一算,这身打扮就得二三十块钱。

    这个价格是孟小杏想都不敢想的,不说身上穿的,就连买瓶汽水,吃块雪糕对她来说都是奢饰品。

    ‘城里的姑娘就是不一样。’

    和对方一比,孟小杏觉得自己就像是丑小鸭碰到了白天鹅,顿时生出一股自惭形秽之意。

    这也是孟小杏想来城里的原因,只有来城里才能赚到钱,出人头地,她不想在乡下当个野丫头,她不想饥一顿饱一顿。

    李杰环顾四周,大姨的算计,红花的单纯,孟小杏的自卑以及苏萌的亲近,众人的表现尽收眼底。

    “是啊,我大姨来了。”

    不过李杰既然打定主意远离苏萌,自然不会去回应对方,只是淡淡的附和了一句。

    “哦,大姨好。”苏萌丝毫没有察觉到李杰的刻意疏远,笑眯眯的对着大姨打了个招呼。

    “哎!哎!”大姨一口答应下来,上前一步直接拉住了苏梦的小手,使劲夸奖:“这姑娘真好,真俊,你和我们家……”

    “大姨!”

    李杰一听就知道大姨想说什么,未免苏萌误会,他赶紧拉住大姨,打断了对方准备说的话。

    “我妈还在家等着你们呢,咱们赶紧进去吧。”

    “哦!对,对,对。”经李杰这么一提醒,大姨恍然大悟,旋即笑呵呵的对着苏萌说道:“姑娘啊,咱们有空回头在聊,大姨就先进去了。”

    苏萌笑嘻嘻的点了点头:“好的,大姨,欢迎您来找我聊天儿。”

    打发了苏萌,李杰带着大姨一行人走进了院子里,大姨来过很多次,对院子里的环境已经见怪不怪了。

    孟小杏和红花都是第一次来,她们哪见过这样气派的房子,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得,这里瞅瞅,那里看看,走一步停三步。

    两小只心里生出共同的想法,这房子真漂亮,好阔气。

    这处院子早年是大户人家的院子,一共有三进,‘进’是古代宅院的计量单位,一进就是一个大厅,三进就是有三个大厅,分为前厅、中厅、后厅。

    每一进里面除了正房都配有东西厢房,院子里一共住了十户人家,韩家人口比较多,当时分房子分到了二进的正房。

    苏家的人口比较少,住在了后院的西厢,程建军一家子人和苏家是邻居,正好住在苏家对面的东厢。

    李杰看到两小只的表现也不催促,反而将脚步放慢了一些,一边走着一边给她们介绍四合院的历史。

    虽然这里是非常典型的四合院,但是大家日常生活里并不会叫它四合院,而是称之为‘大杂院’。

    像这种多户居住的院子则是叫‘大杂院’,只有那些一院一户的房子才叫四合院,譬如原主的师傅九门提督,老爷子就是一个人住一个院子。

    大杂院和四合院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违建,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家庭非常少,一家两三个孩子只是寻常,四五个的也不算多。

    但是分到的房子就那么大,如果一家只有三四个人,住起来还是很宽敞的,要是有个六七口人,住起来就拥挤了。

    房子不够住,怎么办?

    盖呗!

    现在也没人管违建,只要你在自家地盘上盖屋子,并且不影响到邻居,那么就随便你盖,没人管你是不是违建,也没人管你是不是危房。

    因此,尽管大家的外形都一样,但是四合院里面只住一户人家,房子基本够用,不会乱盖,里面的型制很规整。

    大杂院里面因为各种违建,外面看倒还好,里面一瞧,肯定是歪歪斜斜的,看起来杂乱无章,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种院子称为‘大杂院’。

    然而,即便如此,这院子在孟小杏和红花眼里也是非常漂亮的房子,青砖黛瓦,干净整洁,院子里铺的都是石板,根本不用担心下雨天踩上一脚泥。

    她们家里的房子都是土打墙(黄泥)的,院里屋里的地平也是土打的,梅雨天或者下雨天,根本就没处下脚。

    另外,家里房子的窗户也很小,哪像这里,全都明亮的大窗户,一到阴天或者下雨天,屋子里黑黢黢一片。

    大杂院的气派,深深的撼动着两小只幼小的心灵,给她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孟小杏心里打定主意,自己必须要进城,只有在城里才能住上这样气派的房子,而且,而且,刚才的那瓶汽水实在是太好喝了。

    乡下只有货郎走街串巷,没有汽水卖,也没有雪糕卖。

    ‘好想再喝一次汽水啊!’

    可是我现在身上只有一毛钱了,买瓶汽水要一毛五呢。

    咦!

    对了!

    到时候我直接和老板商量一下,我买完不走,直接当着他的面喝完,然后把瓶子退给他。

    嘻嘻。

    也不知道行不行?

    要是行的话,我这一毛钱岂不是能买两次?

    哼!

    到时候不带红花去,刚才那瓶汽水我可是出了一毛,她才出了五分,结果她喝的和我一样多。

    一想到汽水的味道,孟小杏的喉咙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也没心思去听李杰说话,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待会怎么溜出去买汽水。

第八章 一碗凉茶的际遇

    ‘要不还是带上红花吧?’

    ‘刚刚她也出钱了,我这样吃独食好像不太好。’

    虽说孟小杏家里和红花家里是表亲,但是两家住的并不远,平时走动的比较多,关系还算是亲近,而且大姨家里人口多,日子比她家过得困难许多。

    她平时好歹还能买点糖吃吃,解解馋,红花和她一比,可就苦多了,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吃上几颗糖。

    一念及此,孟小杏心里顿时改变了注意,打算待会带上红花一起去偷偷买汽水。

    对,就是偷偷,大姨可是知道自己身上有钱的,她肯定不会让自己乱花钱。

    其实,这钱是孟小杏去掉路费剩下的钱,一毛钱也不够回去的路费,与其回家上交,不如犒劳犒劳自己。

    虽然孟小杏比红花大几岁,但是她虚岁才十二,你不能指望一个孩子有多强的自制力。

    酸酸甜甜的汽水对于孩子的吸引力丝毫不亚于后世的肥宅快乐水。

    三进的院子真走起来也不大,不一会儿就到了韩家,李杰在院子里没看到韩母的身影,不过他看到了门口的路子正烧着水,估计老太太也没走远。

    这年月,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在院子里找人,大吼一声才是最佳选择。

    “妈!我们回来了。”

    蹬!蹬!蹬!

    话音刚落,屋内便传来一阵脚步声。

    “大姐,你来啦,杏和红花也来了啊,快进来,快进来。”

    韩母和大姨是亲姐妹,虽然大姨经常来打秋风,但是韩母却丝毫没有生气,一脸热情的张罗着她们进门,随后又对着李杰吩咐道。

    “春明,厨房里有凉茶,赶紧去给大姨他们倒上。”

    “好叻,这就去!”

    韩母口中的凉茶不是后世那种广东凉茶,只是单纯的凉茶,和以后路边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一样,就是那种放凉的茶。

    等到明年,也就是78年,知青开始大规模返城,到时候四九城一下子就要多出四十多万待业知青。

    这些知青全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代表什么,火气旺啊,如果不好好安置,保不齐就得出什么乱子。

    各街道必须尽可能的想办法,安置这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然后就有一个街道干部想起了带领知青办‘青年茶社’,说是茶社,其实就是流动摊位卖大碗茶。

    搞这个成本低呀,一个摊位放几个碗,几个大缸,再不济放个几大水壶也行。

    两分钱的定价也不贵,老百姓完全消费得起,四九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起码能设置几万个流动摊位,按照一个摊位两个人的标准,完全可以解决近10万人的就业问题,关键是大碗茶模式还可以向全国推广。

    后来,创办‘青年茶社’的街道干部还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节奖章’,先后成立了百货、服装、水产、餐饮、水产、珠宝玉器等十多个门市,组建集团公司,驰名中外的bj‘老舍茶馆’、‘大碗茶’都是由他创办的。

    虽然现在知青大规模返城潮还没有出现,但是工作岗位也不多,原主回来好几个月了,街道也没给分配工作,至今待业在家。

    李杰打算将这个点子贡献出来,拉(忽悠)一批人跟着他干,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挣钱,这点小钱他还看不上。

    大碗茶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解决一大批就业问题,和原主一起返城的同学,还有人扫大街呢,卖大碗茶说出去总比扫大街要好听。

    解决就业就是维稳,李杰不求利,只求名。

    历史上尹盛喜带领一帮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支起了茶摊,此举轰动一时,他也因此以改革开放的典型登上了报纸、电视。

    尹盛喜当初的起步资金有一千块,李杰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现在六月份,再过两个月,那个老人就会在教育工作会议上,一锤定音,决定恢复高考,12月份正式开考。

    因为时隔十一年再次恢复高考,间隔时间太久,教育部为了照顾考生,考试难度很低,一共考四门,数学、语文、政治、理化(史地),每门一百分,满分四百分。

    现在的教材相对于后世来说要简单一些,李杰本来就是学霸级人物,对比同时代的考生,无疑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只要淘几本教材翻上一遍,三百**十分肯定是手到擒来。

    如此一来,就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来运作大碗茶模式。

    李杰打算先用三个月来赚取起步资金,剩下的两个多月用来推广大碗茶,大碗茶模式简单容易复刻,他也没指望在这个时代收加盟费,只要有个创始人的名头就可以了。

    如果大碗茶模式在全国推广开,少说可以解决近百万的就业问题,这个名声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李杰也不怕被人摘桃子,先不说这个时代的官员大多都没这个心思,即便碰到了这种人,以李杰的手段,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敢抢他的功劳,那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客厅内,和亲戚聊了一会天,韩母把李杰拉了出来,一边从口袋里掏钱一边嘱咐道。

    “你去买五毛钱肉,十斤面,晚上吃饺子。”

    韩母精确的从一叠中抽出一张深红色的一块钱纸币,一张青莲色的五角,一张墨绿色的两角以及一张从红色的一角,一共递给了李杰一块八毛钱。

    一斤面是一毛八分五厘,十斤面一块八毛五,一斤猪肉七毛三,五毛钱能买七两肉,到时候在添上点四分钱一斤的大白菜,包十斤面的饺子那是绰绰有余。

    买这些东西一共得两块三毛五,韩母之所以只给李杰一块八,那是因为她把昨天给儿子的五毛算在里面了。

    她现在已经退休了,几乎没什么收入,家里的开支全靠几个子女上缴,小儿子暂时又没工作。

    另外,而且大姨他们每次来都不会带回去的路费,三个人的路费就得三块多,这笔钱对于老太太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因此,每一笔钱她都得精打细算。

    李杰讪讪一笑,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卖菜的这点时间他可没法赚到五毛钱,只得找了个借口,言道那五毛钱已经换掉了。

    韩母闻言神色一怔,埋怨了他几句,不过唠叨完还是又抽了一张五毛出来。

第九章 计划

    东单菜市场,始建于1902年,历史悠久,是四九城四大菜市场之一。

    50年代初,东单菜市场经过公私合营,官方将摊位收归国有,东单菜市场真是成为一家国营菜市场。

    倘若仅仅只是买菜的话,李杰没必要跑这么远,特地来一趟东单菜市场,北湾子胡同附近就有一家小集市,供应周边百姓的餐桌。

    李杰来东单菜市场主要是为了考察一下副食品的价格,北湾子胡同附近的那个菜市场太小,品种没这边齐全。

    今天看完东单菜市场,李杰打算明天再去崇文门菜市场一趟,相比于东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就新的多,去年刚刚建成。

    两座菜市场的外形差不多,正门均是朝南开的,楼顶呈圆弧形,外形就像一个火车头似得,内力的布局也像欧美的火车站,大开间、高立柱,室内的空气流通和采光都是极好的,丝毫不输后世的大型市场。

    唯独商贩的服务态度不如后世的菜市场,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吃公家饭的,卖多卖少一个样,什么绩效考核,通通没有。

    东单菜市场正门,人声鼎沸,前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还未走进,远远就看到门头上挂了一个大牌子,上书‘便民、利民、为民’六个大字。

    李杰顺着人潮走进了菜市场内,摊位与摊位之间的过道很宽,即便人流量非常大,却丝毫不显拥挤。

    猪肉摊一排、牛羊肉摊一排、禽类一排、水产一排、蔬菜摊好几排,规划的十分整齐,即使是第一次也不会晕头转向,而且这边不仅仅只卖菜,两边开着各种糖果、糕点、水果摊。

    东单菜市场里面卖的东西品种十分齐全,如果加上两边的副食品店,粗略估算起码有四五百种商品出售,一点也不亚于后世的生鲜专卖超市。

    李杰逛了一圈,发现这里的价格和北湾子胡同附近菜市场的价格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价,但是要比乡下的采购价要便宜一点。

    尽管官方对投机倒把的打击力度非常大,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投机分子,以前插队的时候,‘韩春明’就撞见过倒卖的人、

    不过这些人做的都很隐秘,基本上都是熟人交易,跟本就不和陌生人做生意。

    菜市场的鸡蛋五分钱一个,自己去乡下买的话大概在三分不到一点,一个鸡蛋有二分钱的差价。

    利润很可观,运输却是个难题,采购量小倒是好解决,可以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偷偷运进城,但是量小赚不到什么钱。

    一百个鸡蛋2块钱,一千个二十,一万个才赚两百块。

    一万个鸡蛋先不说怎么把它运进城,单单采购就累死你,养鸡场的鸡蛋你买不到,家养的鸡蛋又没那么多。

    这项计划其实早就被李杰pass掉了,原剧中‘韩春明’靠倒卖鸡蛋赚了五百,李杰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赚到的。

    倒卖五万个鸡蛋才能赚到五百块钱,下乡一趟就能买到这么多鸡蛋,只能说编剧给他开的挂太大了。

    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即使买到了,估计跑不了多远就得被人抓住。

    相比于倒卖鸡蛋,李杰更倾向于攒车,自行车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畅销品,哪个年轻人不渴望买一辆二八大杠,然后载着心上人满城溜达。

    全新的车太贵,又要自行车票,又要工业劵,二手车就便宜多了,而且又不要自行车票,又不要工业劵。

    一辆二手自行车,杂牌的只要三十多,新一点也只要四十多,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省吃俭用半年就能买的起。

    而攒一辆二手自行车的成本并不高,买些报废车,施展移花接木**,实在修不好的去修车铺弄点配件,一辆车就出来了,成本最多不会超过十五块钱。

    一来一回就是二十块的利润,干这个可比卖鸡蛋赚的多了。

    其实,这个点子不是没人想到,外面那些修车铺子基本上都兼职干这种事,不过他们做的都很隐秘,其他人想干也没条件。

    首先,销售渠道就把你给卡死了,你搞出来一辆车,自己用用倒还行,多了你也没地方卖。

    修车铺就不一样了,那里的人流量大,销售机会也多,人家买了也放心,二手车再便宜也得三四十,很多高级工人一个月工资就这么多,人家也不敢找三无人员买。

    所以,这门生意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赚赚快钱,花些功夫赚个几百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想要凭借这门生意发家致富,那就难了。

    幸好李杰也没指望靠这个发家,现在三中全会还没开,特殊时期也刚刚过去,风声太紧,不适合大张旗鼓的做生意。

    蛰伏,才是最好的选择。

    等到80年以后,市场环境稍微宽松一些在弄这些事情也不急。

    按照李杰的计划,先靠倒卖鸡蛋赚取第一桶金,不用多,挣个二三十就够了,算算也就是千把个鸡蛋的事情。

    自己跑的勤一点,一个月赚到三十块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再用这三十块钱去攒车,一个月挣个百八十块,两个月挣他个两百块钱。

    三个月,赚两百,这是李杰定下的小目标。

    出名要趁早!

    有了两百块的启动资金,大碗茶就能搞起来了,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将这股风气带起来,到时候高考也就来了。

    参加完高考,李杰也就可以抽身离开,名声赚到了就行,钱不钱的无所谓,他还看不上这点小钱。

    四年大学读完,时间就到了八几年,那时候的选择就做了,既可以分配到机关工作,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先从个体户干起来。

    不过想要当个体户,只怕韩家内部的阻力非常大,这个时代的人可瞧不起个体户,机关、工厂才是毕业生的最佳选择。

    李杰暂时也没想好到底是进机关,还是下海经商,这两种选择各有各的好处,进机关可以多积累一些人脉,下海跟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反正距离大学毕业还有好几年,没必要现在就下决定。

第十章 孟小杏改造计划

    “您要这么说话可真不想前门楼子底下的人!”

    “小丫头片子,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

    李杰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的吵吵声。

    透过玻璃窗一瞧,桌子上摆着一大包衣服,李杰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剧中就唱了这么一出戏,估计是大姨找上了苏萌,找她要了一些衣服什么的。

    小姑娘脸皮子浅,对原主又有那么几分意思,自然不会吝啬一些旧衣服,于是便把家里的旧衣服打包送给了大姨。

    本来这件事情也没什么大问题,苏萌的奶奶短时间内也不会知道,等到大姨她们走了,即便苏奶奶发现了,也没办法再要回来。

    怪只怪程建军,要不是他给苏奶奶打小报告,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苏奶奶怎么想的,李杰完全能够理解,虽说苏萌爸妈都是老师,现在的待遇也不算差,但是运动刚刚过去,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反复。

    好不容易熬了过去,日子刚刚好过了一些。

    万一再搞一回运动,苏萌她爸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前些年苏萌爸妈过的是什么日子,老人家全都看在了眼里。

    何况这一辈的老人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节俭习惯了,这些衣服说是旧衣服,但是并不是破衣服,到时候改改还能穿的。

    苏奶奶舍不得给外人,毕竟韩家和苏家非亲非故的,仅仅只是邻居,凭什么要把这些‘好’东西给你们家亲戚?

    李杰心里暗骂了一句程建军,这件事情不用想,绝对是他搞的鬼,未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他赶紧三步并两步凑上前去,一边把孟小杏这个野丫头挤走一边对着苏奶奶说道。

    “苏奶奶,怎么回事啊?”

    苏奶奶伸手指了指桌上的衣物,面无表情地说道:“春明,你来的正好,这些东西你给我卷好,送回家去。”

    “好的!”李杰一口答应了下来。

    孟小杏重重的把衣服摔在了桌上,尖叫道:“不稀罕!拿回去!您……”

    “小杏!你给我闭嘴!”

    李杰大喝一声,止住了孟小杏接下来想要说的话。

    这丫头小学毕业就没读书了,性子野的不得了,什么话都敢往外说,李杰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她要说什么。

    那些话太难听了,毕竟人家苏奶奶要回这些东西并没有错。

    李杰这一声喝斥,虽说声音不大,但是却散发出了一丝气势,不如此根本压不住这个小丫头。

    孟小杏闻言,身体不自觉的一颤,在她看来,苏奶奶是外人,李杰竟然为了一个外人吼她。

    想到这里,她的眼角顿时泛起了泪花,她紧握着拳头,仰着头,尽量不让泪水流下来,一脸倔强的望着李杰。

    “五子哥,你吼我!”

    孟小杏越想越气,丢下这句话就往外跑。

    李杰叹了口气,赶紧追了上去,虽说这么大的孩子人贩子都不要,但是孟小杏这是第一次来四九城,胡同里弯弯绕绕的,她还是真闷头跑,等会肯定找不到回来的路。

    大姨见状心里不由得多想了,暗道,你这是冲小杏来的,还是冲我来的啊?脸色立马垮了下来,对着韩母抱怨道。

    “你说这是冲孩子还是冲我啊?”

    韩母神色一怔,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安慰道。

    “姐,您别多想,春明这孩子您也是看着长大的,肯定不是说你,待会我来教训他!”

    经这么一闹,屋子里反而安静了下来。

    李杰腿长步子大,还没出院门就追上了愤而出走的孟小杏,眼见她还埋头对外跑,直接大喊一声。

    “你给我站住!”

    孟小杏脚步微顿,李杰趁着她停下的瞬间一把拉住了她。

    “五子哥,你帮着外人欺负我!”孟小杏回头质问道,脸上还挂着尚未干枯的泪痕。

    “什么叫我帮着外人欺负你,这件事情人家苏奶奶又没错。”

    李杰伸手擦了擦她脸上的泪珠,低声道。

    “这些东西是苏萌私底下偷偷送给你们的,她一个姑娘家,又不挣钱,东西都是家里买的,老太太知道了,肯定舍不得,你想想,如果你偷偷的把家里的衣服送给别人,你爸妈会怎么做?”

    孟小杏哼哼唧唧半天也没说出口子丑寅卯出来,她心里知道,自己要是这么做了,她爸妈绝对是上门要回来,另外,还要请她吃一顿‘竹板炒肉’。

    不过,她还是不甘示弱的回道:“那……那不一样,大姐姐穿的衣服那么好看,家里有钱,肯定不缺这些东西。”

    李杰轻叹一声,这句话就是典型的‘我穷我有理’,不说现在,就是后世依旧有不少人抱着这种思想。

    前段时间,李杰才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小伙子骑车因为低头玩手机撞上了一辆豪车,把人家的大灯给撞坏了。

    事后4s店定损一万多,小伙子听到这个数字直接拒绝赔偿,经过双方协商,车主决定去外面修理厂去修,价格便宜了一半。

    但是修好之后,小伙子却拒绝赔偿,并且振振有词道,‘你这么有钱,肯定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赔?’,还有什么‘我上次撞了xx了,别人也没让我赔那么多。’

    孟小杏的这番话和小伙子说的话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不同的是,两者生活的时代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李杰并没有因为孟小杏说出这番话而生气。

    她之所以会说出这些话,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少教育引导,更多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原剧中孟小杏做过很多错事,但是她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

    原剧中,‘韩春明’虽然给了孟小杏工作,给了她机会,但是并没有给她太多的指导。

    所以,孟小杏才长歪了,后来居然跟程建军混到了一起,两人一块造假骗人。

    既然李杰来到了这里,他肯定不会放任孟小杏走上歧路的。

    不过,这一切都要慢慢来,倘若一股脑的将东西灌输给她,一时间她肯定接受不了,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有的是时间慢慢来。

    李杰安慰了好一阵,说了许多好话,最后直接拿出杀手锏,许诺把自己身上的军裤送给她,方才摆平了这件事。

    解决完孟小杏的事情,李杰打算去找程建军好好算算账,要不是他从中作梗,也不至于闹出这件事。

第十一章 薅羊毛

    砰!砰!砰!

    “程建军!你出来一下!”

    做贼心虚的程建军躲在窗帘后面偷偷的注视着门外,他看着李杰气势汹汹的模样,以为对方发现了是他在背后捣鬼。

    因此,他虽然在家,却选择避而不见。

    砰!砰!砰!

    “程建军,我知道你在家,你给我出来!”

    李杰没有刻意的压低嗓门,或者说他是故意喊得这么大声,在这个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吃瓜是广大百姓最喜欢做的事情。

    渐渐地,不少邻居被这边的动静所吸引,探头探脑的打量着,有的更是直接走出家门来到院子里进行围观。

    程建军自认为是一个体面人,眼瞧着事情越闹越大,心里暗暗叫苦。

    ‘该死的,韩春明到底要干嘛!’

    ‘哼!我爸弄得工作名额就是浪费了,我也不会给你的!’

    原本他还打算,如果工作名额有多的话,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考虑给李杰。

    现在嘛,呵呵,抱歉,你让我丢了‘这么大’的脸,这工作机会我是绝对不会给你的。

    砰!砰!砰!

    敲门声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程建军脸上阴晴不定,犹豫半晌,最终踱步走到门口,冷着一张脸将房门打开。

    “你吼那么大声干什么嘛!”

    “你的态度能不能好一点哦?”

    李杰也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盯着他,过了一会,程建军率先顶不住,不自觉的向后退了半步。

    不过他立马反应了过来,神色顿时猛沉,这一退在他眼里不啻于示弱,他程建军怎么能向‘韩春明’示弱呢?

    论家庭,论成绩,他哪一点不比对方强?

    自己凭什么要怕‘韩春明’?

    眼见程建军气势落入下风,李杰立马追问道:“送东西的事情是你告诉苏奶奶的吧?”

    “什么?”程建军略微低了低头,躲躲闪闪道:“什么?你说什么,我不听不懂!”

    李杰斜睨了他一眼,淡淡道:“呵呵,听不懂?你和苏奶奶告状的时候我可是亲耳听到的,现在给我在这里抵赖?”

    “什么?”

    程建军大吃一惊,不由得惊呼出声,旋即又觉得自己这个反应等于是不打自招,紧接着赶紧矢口否认。

    “韩春明,你瞎说什么呢?”

    李杰瞥了一眼周围的邻居,故意将语调提高了几分。

    “不认是吧?要不要去苏奶奶那里当面对质?认识你这么多年,没想到你居然是这种人!”

    “你……”

    程建军注意到院子里正对着他们俩指指点点的邻居,未免失态继续扩大,立刻一把将李杰拉进屋。

    砰!

    随即砰的一声把房门给关上了。

    “韩春明,你工作还想不想要了?”程建军压低着嗓门威胁道。

    “程建军,你喜欢苏萌是吧?”李杰避而不答,反而直接抛出这个问题,虽是疑问句,语气却是无比的肯定。

    喜欢苏萌这件事,程建军一直深深地埋在心里,从未告诉过任何人,也从未在外表露过,被李杰一语道破这个秘密,心里顿时慌了。

    “因为你喜欢苏萌,所以看不得她对别人好。”

    “尤其是我,对不对?”

    “因为你知道,苏萌其实对我有好感。”

    “不巧,我恰好对她也有那么点意思,但是你又没机会在我们中间搞破坏。”

    “所以,你就开始走迂回路线,你知道苏奶奶最是节俭,肯定不允许苏萌送出去那么东西,倘若苏奶奶知道这件事,必然会上门讨要。”

    “说不定双方就会发生冲突,我家和苏家的关系可能由此开始恶化。”

    “然后你就可以从中得利了对不对?”

    这番话,一字一句,重重地敲击在程建军的心头,最后一句话说完,程建军的脸直接变得惨白一片,他觉得自己就好像被剥光了衣服,毫无遮掩的暴露在对方的面前。

    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此刻被对方轻而易举地看得一干二净。

    ‘韩春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细心,这么聪明了?’

    ‘他不是一向被自己三言两语就哄得找不着北了嘛?’

    李杰此时此刻的表现与程建军过往的印象完全不同,在他眼里,大大咧咧的‘韩春明’就是个傻大个,对谁都好,一点防人之心都没有,极其好骗。

    望着程建军的脸色由红变青,再由青变黑,李杰咂了咂嘴继续说道。

    “怎么?被我说中了心思,现在没话好说了?”

    程建军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然而却直接撞上了墙角,直到此刻他才注意到,刚才对方问一句自己退一步,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哼!你一个无业青年,牛什么牛?也不看看你家啥条件,不靠我,你能找到工作吗?’

    ‘居然敢这么对我!’

    一念及此,程建军索性把心一横,愤怒的抬起头,目光中再也没有了退缩之意。

    “是又怎么样?”

    李杰洒然一笑:“你承认了?”

    程建军重重的点了点头,心里想着,我又不怕你,承认了又怎么样。

    啪!啪!

    李杰怕了拍手:“好!既然你承认了,那就好办了,你喜欢苏萌,我也不是不可以成全你。”

    程建军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喜意,李杰见状继续道。

    “但是!这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程建军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

    鱼已上钩!

    李杰也不再拐弯抹角,开诚布公道:“嗯,好久没吃过全聚德的烤鸭了,嘴巴有点馋啊。”

    全聚德始建于1864年,至今已经超过百年,是四九城的招牌饭店之一,一只鸭子大概在8-10块钱,然而在这个人均工资二三十的年代,去全聚德吃上一顿绝对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不过为了苏萌,程建军心甘情愿接受这次‘敲诈’,咬牙道。

    “好!我请你!”

    “不,不,不!”李杰伸出手指在他面前摇了摇:“是我去吃,和你没关系,你只要出钱就可以了。”

    虽然程建军家里经济比较宽裕,但是十几块钱对他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也想吃呢,哪有自己花钱却吃不着的道理,程建军越想越气,怒声道。

    “韩春明,你别太过分!”

第十二章 启动资金到手

    “过分?”

    “我觉得这一点也不过分,你看啊,我把苏萌让给你了,那么我是不是就没有对象了?”

    “可不得再找一个嘛!”

    “和我们一起插队的蔡晓丽你还记得吧?我打算叫上她一起去全聚德搓一顿。”

    李杰随意找了个工具人出来顶一顶,他要这个钱,当然不是为了去吃全聚德烤鸭,而是为了当做启动资金。

    去乡下收鸡蛋也是要成本的,关键这个行为搁现在属于‘投机倒把’,肯定不能让家里人知道。

    从家里要钱是绝对行不通的。

    李杰固然也有其他办法赚到这笔钱,但是那些路子显然没有从程建军这里‘化缘’快啊。

    有捷径干嘛不走,而且坑程建军这厮,坑的心安理得,李杰半点负罪感也没有。

    这笔钱就当是给他的一个小小的惩罚。

    ‘蔡晓丽?’

    李杰一提这个名字,程建军立马就想起了这人是谁,插队的时候她和原主是在一个生产队,当时他和原主离得不远,自然认识她。

    程建军抬着头,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有点陌生的男人。

    ‘难道是真的?’

    ‘他和蔡晓丽?’

    乍一听,好像是有点可能,程建军记得很清楚,这姑娘一天到晚跟在原主身后,好像对原主是有那么点意思。

    虽然程建军嘴上不愿意承认,但是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苏萌确实更中意‘韩春明’一点,自己并不占优势。

    爱情这东西,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没有先来后到,不是条件好就能必胜。

    如果对方真的和蔡晓丽好上了,等于少了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程建军是打心眼里高兴,不过就这样被对方敲一笔,他还是有点肉疼。

    十几块钱呢,他手头上也没那么多。

    ‘不行,我得想办法少出点钱!’

    “你没骗我?”

    李杰斩钉截铁道:“当然没有!”

    程建军沉吟片刻,开口道:“好!我可以出这笔钱,不过我身上没那么多钱,能不能换个地?比如东来顺?”

    东来顺的涮羊肉、全聚德的烤鸭、丰泽园的鲁菜、仿膳饭庄的宫廷菜,这四家饭店并称为四九城四大饭庄,其中尤以东来顺和全聚德最为火爆。

    相比于全聚德,东来顺的消费要更低一点,一斤羊肉一块二毛八,即便两个人只吃羊肉,四斤羊肉也能吃饱了。

    四斤羊肉合计不过5块多一点,也就相当于半只烤鸭的钱。

    怎么算都是去东来顺吃一顿比较划算,而且东来顺的名气也不比全聚德差,说出去也贼有面。

    东来顺的食材选用标准极严,只用三十五斤到四十二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的肉非常嫩,其他山羊、老绵羊、冻羊肉通通不合格。

    一斤羊肉在东来顺技艺高超的师傅手下,切成80片左右的薄片,肉片薄如纸,软如绵,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

    在东来顺涮一顿羊肉,绝对是一种享受。

    五六年的时候,东来顺因为公私合营之后,降低了价格,以致于口味受损,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中央。

    太祖亲自对这件事做了批示,还写下一幅字,上书‘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

    因此,论格调,东来顺丝毫不输于全聚德。

    “东来顺啊?”李杰小声嘀咕了一句,脸上故意做出一副犹豫的表情,挣扎片刻后咬牙道:“也行,虽然东来顺差那么一丢丢,但是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就去东来顺吧!”

    ‘哈哈,好啊!’

    ‘这才是我认识的韩春明啊!’

    程建军见状心里暗自偷乐,自己就随口这么一说,就省下一半的钱,虽然他手头上没那么多钱,但是倘若对方执意要去全聚德的话,他也不介意问爸妈要点钱。

    “行!”

    程建军一边答应下来一边从裤兜里掏出一叠钱出来,红红绿绿的,既有两块的‘车工’、一块的‘拖拉机’以及五毛的‘纺织厂’的整钱,也有一分、二分、五分的零钱。

    ‘这小子还真有钱啊。’

    李杰随意打量了一眼,估摸着这里起码有个**块,单单深绿色的‘车工’就有三张,一块的一张,剩下的一堆都是五毛、几分的毛票。

    如此一对比,原主真的是穷的叮当响。

    仔细一想也正常,毕竟程家就程建军一个崽,而且他父母是双职工,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七十多。

    而原主呢,家里兄弟姐妹五个,韩母为了二姐的工作,还提前办理了内退给二姐腾位子,韩母没工作就没收入,平日里的开销暂时靠四个已经工作的儿女奉养。

    因此,韩家虽说不缺吃不缺穿,但是原主想要零花钱却是不太可能,何况原主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也不好意思去张这个口。

    别看程建军口袋里钱多,但是他平时却是一个极为抠门的人,李杰见他数来数去的,肯定是在想少给一点,于是便直接一把将钱夺了过来。

    “好了,就这么多吧!”

    刚才程建军一门心思都在想着怎么扣几块钱出来,一个不妨,钱全被夺走了,顿时急了眼。

    “唉!你等等,这里面有将近十块钱呢,你去东阳顺吃一顿六七块绝对足够了,你得给我留两块钱啊!”

    “好!好!好!我给你留一点!”

    李杰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从中抽出一张一块的,一张五毛的以及两张一毛的递给了程建军。

    “好了,这么多就差不多了!再给你我吃饭就不够了,两个人呢,起码得吃个三四斤羊肉,再点两个配菜,八块钱肯定要的。”

    程建军一把接过钞票,紧紧地攥在手里,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李杰手里的票子,眼珠子滴溜溜直转,一副想要再要回来一点的架势。

    “好啦,男人嘛,不要那么小气。”李杰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保证,以后我绝不会和你抢苏萌,不仅如此,以后在看到她,我直接绕道走!”

    程建军虽然心疼钱,但是李杰的保证对他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真的?你保证?”

    “嗯,嗯,我保证!”

    程建军还是有点不太放心,半是大度半是威胁的说道:“那好吧,我跟你说,如果你反悔的话,我肯定把这件事告诉苏萌!”

    李杰拍着胸脯道:“行,随便你!”

第十三章 捡漏?

    其实李杰更希望程建军把这件事情告诉苏萌,如此一来,苏萌必定会心生厌恶,这一点恰恰正中李杰的下怀。

    他巴不得苏萌因此和他绝交,这样的女人离得越远越好,原剧中两个人居然能够谈一场几十年的恋爱,期间分分合合无数次。

    关键是他们都是60后,即便再过二三十年,这种事情也是极少数,搁在60后的身上,简直稀有的如同大熊猫一般。

    数遍全国,大概也只有那么几对吧?

    薅完羊毛,李杰拍了拍程建军的肩膀就走了,在程建军眼里,对方这是在安慰他,不要因为损失这一笔钱而心疼。

    实际上李杰却是默默地祝福他,希望他能够得偿所愿,把苏萌追到手,并且希望他俩能够修成正果,不要再来一次几十年的爱情长跑。

    别等到年过半百才步入婚姻的殿堂,那种未来太惨了。

    李杰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他的祝福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不舍,毕竟此刻主导思想的是他,而不是原来的那个‘韩春明’。

    离开了后院,李杰方才将刚刚薅来的钱拿出来仔细地数了数。

    二块!

    五块!

    七块!

    八块八毛三!

    倘若加上‘还’给程建军的一块七,这小子居然随身装着十块五毛三,对于他们院里的年轻人来说,这笔钱绝对是一笔‘巨款’。

    ‘这小子真是有钱啊!’

    不得不承认,程建军这家伙是当之无愧的‘大肥羊’!

    拿到了这笔钱,李杰就不需要再为启动资金发愁了,甚至还能有点富余。

    抬头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距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趁着这个空档正好可以去把那个刻着‘***’的铜质烟杆给收了。

    1860年恭亲王奕訢和英专使额尔金在安定门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bj条约》,而这位英国专使额尔金的英文名字叫詹姆斯·布鲁斯(james bruce),‘***’恰好是对方英文名字首字母的缩写。

    虽然李杰对这段历史不是特别清楚,而且对于清朝的物件他也不太感兴趣,但是原主却跟着师傅九门提督学过这些东西。

    原主学过就代表李杰学过,因为两者本是一体的,只不过原主十几年积累下来的三观直接被李杰浩瀚如海的记忆给淹没了。

    然而,仅仅匆匆一瞥,在没有上手的情况下,李杰也无法确定那个铜质烟杆到底是不是那位英国特使的。

    从客观角度分析,李杰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额尔金是谁?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四九城,占据了圆明园,而额尔金就是英军队的首领,他在英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达了烧毁圆明园的命令。

    额尔金先后担任过英属牙买加、北美、阿三等地总督,是鹰国的伯爵,他在当时的地位绝对不低,无疑是一个大人物。

    如果不是有特殊意义,想必也不会在烟杆上刻字,这样的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又怎么可能把刻字自己名字的烟杆遗失在外?

    虽然李杰不太相信这个物件是真的,但是抱着搂草打兔子的心态,顺便把它收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又不贵,顶天一块钱而已。

    何况那个烟杆本身就是铜质的,多多少少能回点本,即使是假的,也亏不了太多。

    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呢?

    李杰顺着今天买菜回来的路找到了候素娥家里,对方一瞧就认出了李杰,毕竟早上刚刚打过照面。

    “小伙子,你有什么事啊?是为了那个烟杆的事吧?”候素娥笑吟吟的问道。

    李杰淡淡的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回道:“是的,不过一块钱我可买不起,顶多出三毛钱!”

    那个烟杆是候素娥从她爸爸那里随手顺来的,她并不知道真正的价值,只当是一个老掉牙的烟杆,这东西根本就没法用了,放在家里还碍事。

    既然有‘傻子’要买,不如卖给对方换点钞票,反正这东西既不能用,又不能吃,还是票子实在。

    不过三毛钱能干啥啊,半斤肉都买不到,实在太少了。

    “那可不行,三毛钱怎么行,最少也得八毛!”

    李杰摇了摇头:“五毛!”

    “七毛!”候素娥双手叉腰道。

    “五毛!”李杰再次重申一遍,让对方以为这是自己的底线,为了尽快成交他还加了句:“我最多只出五毛,如果你不能接受的话,大不了我不要了。”

    候素娥闻言神色一怔,扭头仔细打量了一眼李杰,眼见对方神色不似作为,心中顿时有些意动。

    其实,她也是胡乱还价,想着有枣没枣打两杆,能多要一毛是一毛,现在看来,五毛好像真的是对方的底线,未免错过这笔交易,她便顺势答应了下来。

    “好!五毛就五毛!你在这等着!”

    李杰笑呵呵点了点头,无视了她最后那句话,原著中‘韩春明’就是因为等在门外,然后这次捡漏被候素娥的男人给破坏了。

    那把烟杆锈迹斑斑,对方想着把它磨得光滑一点,卖贵一些,结果烟杆上最重要的‘***’两个字母被他用砂纸给磨光了。

    没了‘***’的字母,也没了历经岁月的痕迹,这个铜质烟杆和外面卖的工业品并无二致,也就没了购买的价值。

    幸好李杰来的时间早,进了院子里之后发现候素娥的老公还没下班,家里就她一个人。

    过了一会,候素娥手上拿着烟杆走了出来。

    “呶,给力!”

    李杰随手接过烟杆,旋即将数好的零钱递给了她,全都是一毛一毛的,从程建军那里薅来的钱里并没有那么多一毛的。

    做戏做全套,这些毛票是李杰特意找人换的,为的就是证明自己的窘迫。

    “恩,这是五毛钱,给力,这下咱俩钱货两清!”

    “嗯!嗯!”

    候素娥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她家男人最近受了工伤,这段时间家里收入大减,拿这个没用的东西换个五毛钱也是好的。

    这笔交易显然是极为成功的,因为两个人都认为自己赚了。

第十四章 借花献佛

    离开候素娥家里之后,李杰方才拿出烟杆仔细的瞧了瞧,这分量显然是纯黄铜的,上面的锈迹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这是岁月的痕迹。

    至于,这个烟杆到底是不是额尔金的,李杰一时间却是不敢确定,一百多年前的物件,不在原主的涉猎范围。

    原主更擅长于宋明时代的古物鉴赏,1860年,太近了。

    虽然李杰无法确定这个烟杆是不是真品,但是有一点他可以肯定,这个烟杆绝对是一个老物件,即便它不是额尔金的那个,这笔交易也不会亏本。

    具体是真是假,去问问师父九门提督就知道了。

    九门提督是正黄旗的后人,对于清朝的物件那是门清,整个四九城估计也找不到比他更权威的清代文物鉴定专家。

    上门之前,李杰先去商店买了两瓶一块一的二锅头,老爷子生平有三大爱好,一好古玩,二好酒,三好下棋。

    原主的古董鉴赏知识一半是九门提督交的,一半是他自己研究的,这次上门是奔着求助去的,于情于理,带上两瓶‘好酒’并不为过。

    要不是手头太紧,即便是买上一瓶八块钱的茅台也不为过,毕竟知识是无价的。

    过去古玩行讲究‘传帮带’,跟师傅学三年,帮师傅打杂三年,师傅再带三年,不是看了几本书就能入门的,知识再多不上手也练不出眼力。

    有师傅带和没师傅带,完全是两种概念,如果没有九门提督引原主入门,并且把他的藏品供给原主观赏,原主也没法那么快的入行。

    老爷子家离韩家不远,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李杰拎着买好的酒,没过一会就到了老爷子家里。

    进门后,李杰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原剧中老爷子天赋异禀,那鼻子对于酒香的敏感度超出常人的好几倍,即使离得三四米,只要打开瓶盖轻轻一吹,老爷子就能分辨出来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酒。

    这一幕简直神乎其神,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副本,没有任何超自然力量,李杰也好奇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悬乎。

    因此,走进院门之后,李杰便故意放轻了自己的脚步,猫着腰向里面走去,一边走一边偷偷的打量院里的情形。

    老爷子正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闭门养神,手上拿着一把蒲扇,缓缓地有节奏的扇着。

    好机会!

    李杰躲在月洞门后面,缓缓地打开酒瓶的瓶盖,放到嘴边轻轻地对院里吹了吹。

    酒香顺着微风飘入院内,老爷子鼻头微微耸动,闭着眼睛也知道是谁送酒来了,他儿子远在灯塔国,压根就不知道孝顺为何物。

    孙女倒是在国内,不过孙女正是爱玩的年纪,一个月最多回来一两趟,即使回来,也不会带酒过来。

    除了‘韩春明’那小子,基本不会有别人带酒来看他。

    “孙子!来的正好,知道你爷爷没酒了啊!”

    老爷子喊‘孙子’也不是在骂人,他的年纪本来就足够当原主的爷爷,这句话更像是对捉弄他的‘惩罚’。

    “老爷子,您猜猜这是什么酒?”

    “这也用猜?一块一的二锅头,好酒!”老爷子抬了抬眼皮,语气中充满了‘鄙夷’。

    李杰伸手竖起了大拇指,他这下是真信了,这老爷子绝对是天赋异禀,酒仙在世,隔得这么远都能闻出味来。

    “就佩服您这鼻子,一准没错!”

    原主以前虽然偶尔也会带着酒上门看看老爷子,或是散酒,或是一块一的二锅头,但是这次一下带两瓶,不出意外,肯定是有事情。

    “孙子,说吧,这次上门有什么事。”老爷子闭着眼睛,头也不抬,一副云淡风轻的架势。

    “老爷子,您真是诸葛孔明再世,能掐会算!”

    李杰哈哈一笑,按照原主以前和老爷子相处的模式,拍了个马屁,随即直接道明了来意。

    “这次来是想您给我掌掌眼,看看这个物件。”

    “哦?”

    酒、棋、文玩是老爷子生平三大爱好,一听掌掌眼,老爷子立马来了精神。

    “拿出来给爷瞧瞧!”

    李杰从怀中掏出那个铜杆递了过去,老爷子轻咦一声,接过烟杆之后,放在手里轻轻地摩挲起来。

    “这东西你从哪里来的?”老爷子惊讶的瞧了李杰一眼。

    李杰笑着挠了挠头,疑惑道:“呵呵,从一个女人那里收的,老爷子,这东西是额尔金的烟杆吗?”

    “嗯,是真品。”老爷子淡淡的点了点头,轻哼一声。

    这个答案有点超乎李杰的意料之外,哑然道:“额,这个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四九城?有什么来历吗?”

    “这件事情其中是有典故的,其实这个烟杆并不是额尔金本人打造的,而是九王爷在签订中英bj条约的时候,送给额尔金的。”

    “但额尔金是什么人啊,圆明园里面那么多的国宝任他予取予求,这样一件东西压根就入不了对方的法眼。”

    “后来啊,听说这家伙当着九王爷的面就把这个烟杆赏给一个端茶递水的人了。”

    “九王爷虽然生气,但是当时朝廷积弱,在洋人面前挺不直腰板,也不敢追究此事。”

    “虽然九王爷没有追究,但是手底下的人不服,签完条约之后,听说有人去找了那个幸运儿的麻烦。”

    “再后来,这个烟杆就不知所踪了,没想到,没想到啊,这东西居然还能重见天日。”

    老爷子娓娓道来,脸上露出一副回忆的表情。

    文物之所以珍贵,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更是在于其承载了历史的痕迹,是时代的见证。

    这个铜质的烟杆本身的材料并不珍贵,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历史赋予其的意义,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中英bj条约的签署,见证了晚晴那段最屈辱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英法联军入侵的罪证之一。

    眼见老爷子一副陷入回忆的模样,而且对背后的这段典故知之甚详,恐怕其中还有些故事,于是李杰便做了一个决定,开口道。

    “老爷子,这东西就送给您了,当是我孝敬的。”

第十五章 家人的关心

    夕阳西下,庭院静静地,韩家人欢聚一堂,平时不常回家的哥哥姐姐们今天全都回来了,他们提前一天知道今天大姨会来。

    李杰上午买的猪肉和面粉变成了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猪肉白菜馅饺子,韩家的兄弟姐们都是工人,每个月的收入远远超过乡下的亲戚。

    虽然没法顿顿有荤,但是每周吃上几顿荤腥,打打牙祭绝对不是问题。

    因此,大家在饭桌上都很克制,吃的并不多,大部分饺子都让给进城的大姨以及两小只。

    “春明,你工作的事情怎么样了?街道那边有没有消息?”

    韩父早逝,大哥韩春松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家里除了韩母之外,他的话语权最大,甚至在某些大事上,韩母基本上不怎么发表意见,几乎是韩春松做主。

    原主插队回城好几个月了,工作始终没个着落,他是韩家最小的一个孩子,不仅韩母偏爱他,就连哥哥姐姐们都对他疼爱有加。

    当韩春松问到这个问题时,大家的目光齐唰唰的投向李杰。

    “大哥放心,工作很快就有着落了,不出意外下个月就能上班。”

    李杰自信满满的回道,下个月月初是下个月,月末也是下个月,自己并没有欺骗家里人,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他赚到大碗茶的启动资金了。

    何况那个时候上面差不多就出传出恢复高考的风声,届时只要他提出参加高考,恐怕韩家的所有人都会鼎力支持。

    毕竟韩家兄妹五个一个大学生都没有,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可不像后世那么泛滥。

    即便77年高考题目难度很低,但是能够考上大学的也是极少数。

    据统计1977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约为570万,最终成功被录取的人数约为27万,录取率仅为4.7%,一百个人当中只有不到5个人考上大学。

    所以在这个时代上大学绝对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有些偏远地区一个乡,甚至是一个县也不一定能出一个大学生。

    另外,统一招生考上的大学生和工农兵推荐的大学生是不一样,工农兵学员大学毕业基本上都是返回原籍,而且工农兵学员参加工作的起薪要低于问革钱的本科生,相当于大专生。

    并且在选拔干部时,很多地方都有限制使用规定。

    总体而言,工农兵学员的待遇是不如正规大学生的。

    “嗯,你尽快吧,对了,你要不要给接待办主任送点东西,如果没钱的话尽管开口,哥哥姐姐支援你一些。”

    韩春松点了点头,小弟虽然平时有点不太靠谱,但是在这种大事上他还是不敢糊弄自己的,不过他还是忍不住督促几句,发挥一下大哥的威严。

    “对,大哥说的对,小五子,你要是有困难尽管和我们说,二姐虽然没什么钱,但是这点小钱还是有的。”

    二姐韩春燕和原主年龄最接近,原主刚上学的时候,韩母、大哥、二哥、大姐都要上班,童年时光和二姐相处的最多,除了韩母,家里最护着他的就数二姐。

    随着大哥、二姐开口,大姐也跟着附和支援一点‘送礼准备金’,就连最抠门的二哥都难得的开了口。

    不过根据李杰的观察,二哥开口的之前嘴角抽了抽,一副不太情愿的模样,心里估计肉疼不已,大约是见其他兄弟姐妹纷纷慷慨解囊,碍于面子不得不张口。

    “大哥、二哥、大姐、二姐,谢谢你们了,不过暂时还不用,再等等看吧,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李杰故意做出一副愣头青的架势,好像一点都不懂人际交往。

    韩春松努了努嘴,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最终还是没将心里的话说出口,他也曾年轻过,当他像小弟这么大的时候,也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直到后来经过社会的‘毒打’方才开始明白人际交往的道理,他是过来人,心里明白,与其苦口婆心的教育,不如等到小弟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再告诉对方这些道理。

    有一句话叫做‘无知者无畏’,正因为无知,对方才会无所顾忌。

    虽然韩春松读的书不多,但是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有些道理,只有亲身体会过才会懂得,只有自己经历过,有切肤之痛,才能真正的铭记在心。

    这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

    二姐韩春燕不懂那些大道理,只知道自家弟弟这样做不对,她只想弟弟赶紧找份工作,落了定,如果能再找个姑娘,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春明,听姐的,明天买点东西给街道送去,不用太贵,像你这样的待业青年,就是送点苹果也是好的,你要是没钱的话,姐这里有。”

    二姐是一个行动派,说完之后直接从兜里掏出一叠毛票,数了两张一块的出来。

    李杰没有伸手去接,坑程建军的钱他坑的心安理得,但是家里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最疼他的二姐。

    这年月谁家都不容易,何况二姐已经嫁人了,她的婆家本就对二姐每个月上缴韩母五块钱不满,李杰又怎么能去拿这个钱呢。

    今年是二姐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根据规定,三年学徒期满,第四年执行见习工资,不论什么工种,均为一级工工资,一个月27.5元。

    除去每个月固定交给韩母的5块,二姐每天午饭都在食堂吃,一顿饭大概在两三毛左右,没有猜错的话,这钱是二姐一周的伙食费。

    如果李杰拿了这两块钱,二姐必定不敢和婆家说,未来一个月二姐大概率要降低伙食标准,啃上大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杂粮馒头。

    环顾四周,李杰不禁心生感慨。

    ‘怪不得剧中韩春明谁都没要,唯独给二姐韩春燕安排进了自己的公司。’

    “二姐,真不用,我有办法。”李杰将韩春燕举在半空的手按了下去,旋即摊了摊手:“好吧,我和你说实话好了,本来这种不确定的事情我不打算说的。”

    “其实除了街道办那边,我还有别的渠道,程建军今天刚和我说,他爸最近正在弄工作名额,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有消息了。”

    身为一个合格的工具人,这个时候不把程建军拿出来用用,李杰都觉得对不起他。

第十六章 表明态度

    最终,韩家人接受了李杰的建议不再提送礼的事情。

    大姨全程都没有说话,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暗中观察着饭桌上的情形,她这次进城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打打秋风,寻求接济,二是为了让孟小杏在城里找个工作。

    可是看了这么久,她心里也有点数了,小五子现在都还没能找到工作,妹妹家里的人估计也没心思帮助小杏。

    大姨暗自寻思着,实在不行,只能给小杏找个城里人嫁了。

    眼见大姨迟迟不开口,孟小杏急了,忍不住在桌底下踢了踢大姨,她这次来就没打算走了,乡下的日子太苦了。

    大姨暗自叹息一声,没办法,她来之前答应过小杏她妈,虽然眼下不是什么好时机,但是难得几个小辈都在场,只得硬着头皮开口道。

    “春雪?”

    “嗯?”大姐春雪轻咦一声,一脸疑惑的看向大姨。

    大姨干笑一声,缓缓道:“我想托你啊,给我们杏在城里找个事做。”

    一语落地,满屋子的人纷纷吃惊的望着大姨,难道大姨没听到他们刚才的讨论吗,自家小弟都还待业呢。

    “哎呦喂,大姨,在城里找工作可是要户口的,街道办、区劳动局、市劳动局,这三关一关都不能少,你没看我们家小五子,都插队回来这么久了,还在家里猫着呢。”

    大姐韩春雪是个直肠子,藏不住话,而且因为大姨哪壶不开提哪壶,心里略微有点懊恼,说话的时候语气不自觉的有点冲。

    大姨尴尬的笑了笑,她不怪大姐韩春雪说话冲,因为她确实不该在这个时候提这个问题。

    不过孟小杏却是不管不顾,依旧给大姨不停的使眼色,让大姨继续帮她。

    “那这么也成,给我们杏在城里找个人家吧。”大姨秉着送佛送到西天的精神,厚着脸皮继续道。

    ‘这野丫头谁要啊?’

    二姐韩春燕忍着笑意,插嘴道:“那更不可能了,谁要她啊?”

    “怎么就没人要啊?”孟小杏不服气的看着二姐,开口反驳,旋即伸手指了指坐在竹床上的李杰:“起码我五子哥肯定要我。”

    “五子哥,你说是吧?”

    李杰笑道:“你想多了,咱们都没出五服,怎么结婚?”

    孟小杏的妈妈和韩母是公外婆的,他们虽是表亲,但是严格来说,尚未出五服之内。

    “哎!哎!”二姐韩春燕轻咳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而后开口道:“不敢说小杏啊,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就像春明说的,她至少也是没出五服的亲戚。”

    眼见二姐将自己比喻成‘癞蛤蟆’,孟小杏一听,脸就涨得通红,伸手指着二姐道:“二姐!不准说这么说我!”

    “好!好!好!不说你,不说你。”二姐见状也晓得自己玩笑开得有点过了,轻轻的点了点头。

    大姨心里寻思着现场气氛有点不大对,于是便开口转移了话题。

    “要我说啊,甭管苏家奶奶怎么样,苏家那姑娘和春明啊真是不错,一点也不嫌弃我们这些乡下穷亲戚,她要是跟了春明,大姨高兴。”

    大哥韩春松语气十分笃定的说道:“不可能!”

    “为什么呀?”大姨不解道。

    “俩孩子都是从小一起玩着长大的,彼此对对方都太了解了,关键是家长也不同意,几十年生活在一起,谁家跟谁家没个过节?”大哥侃侃而谈,颇有一副智珠在握的风采。

    “对,对,对,大哥说得对,这一个院住的的就没成过的。”二哥韩春生附和道。

    李杰知道大哥、二哥为什么这么急着回答大姨的话,原主之前对苏萌什么意思家里人都知道,但是大家都非常不看好这段感情。

    如今恰好提到了这件事,索性自己当众表个态,在家人面前彻底和苏萌划清界限。

    “大姨,大哥说的对,这么多年住一起,难免磕磕碰碰的,而且呀,我和苏萌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简单的邻居加同学关系,您下次可不能这样说,免得被别人听去,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

    这句话说完,刹那间堂屋为之一静,韩家几个兄弟姐们纷纷一脸惊奇的看向李杰。

    意外!

    太让人意外了!

    自家小弟什么性子,几个哥哥姐姐不要太了解,倔的跟头牛似的,之前不论他们怎么劝,这小子都不听,一心只想着苏萌那丫头。

    怎么忽然转性了?

    要不是这小子天天待业在家,他们真怀疑是不是有人把弟弟给掉包了。

    “怎么?不信啊?”李杰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笑着解释道:“其实我也是才想通,我和苏萌都是要强的性子,时间长了,两个人肯定得三天两头闹矛盾,与其未来痛苦纠结,不如现在决绝放弃。”

    大哥韩春松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李杰,有点不太相信,觉得小弟又在说谎,看了许久方才开口道。

    “行吧,不管你这次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大哥是不看好你和苏萌。”

    其他几个兄弟姐妹虽然没说话,但是他们脸上的表情已然说明了一切,就差把‘不信’两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李杰浅浅一笑,没再说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个时候说什么他们都不会信的,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多吃几个饺子,大姨来一趟,他和韩母接下来肯定得节衣缩食一段时间。

    随后两天,李杰带着孟小杏和红花四处逛了逛,两小只是第一次来四九城,对于城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好奇。

    虽然孟小杏没能如愿留下来,但是这一趟也没算白来。

    最后,还是心满意足地跟着大姨回了乡下,由于带了很多东西,大姨一个人拿不下,李杰不得不亲自把他们送到了车站。

    将大姨他们送走之后,李杰终于有空筹备去乡下收鸡蛋的事情,踩点、规划路线、寻找供销渠道,这些都是必须提前准备好的事情。

    另外,还得伪造一份介绍信之类的东西,否则即便去了乡下,空口无凭的,别人也不敢随便卖东西给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026/ 第一时间欣赏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作者:放羊小星星所写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为转载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介绍:
他在《最好的我们》里是文娱才子路星河!
他在《笑傲江湖》里是武林神话林探花!
他在《隐形守护者》里是谍海传奇肖途!
他在《天下第一》里是爱美人不爱江山逍遥侯朱无视!
他在《诛仙》里是仙门巨擘林惊羽!
李杰:“我只是条不想被催更的咸鱼啊。”
诸天万界流传着属于他的传说,传奇仍在继续。。。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