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文阅读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七章 杨建华带来的消息

    紧张刺激的高考结束,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期。

    此刻,已经结束高考的地区逐渐开始启动阅卷工作,现在的阅卷模式和后世不太一样,完全是纯手工阅卷,没有答题卡,没有机器辅助。

    因此,阅卷速度会相对较慢。

    另外还有一个和后世不同,那就是没有便利的查分系统,考生们大致的估完分数,填完志愿,直到录取通知书送达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被哪个学校录取。

    三天假期结束,李杰等人重新回到摊位继续参加工作,虽说大家估完分数之后都对自己的分数很自信,但是距离开学的时间尚早,没必要现在就放弃这份工作。

    何况茶摊的创建者,他们的领路人李杰还工作在第一线,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撂挑子不干。

    这一天,天气阴沉沉的,寒风呼啸,临近中午时分,茶摊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杨建华穿着父辈的将校呢大衣,头戴**帽,脚踩校官靴,迎着寒风精神抖擞的出现在李杰面前。

    “春明,走,咱哥俩去喝一个!”

    “在等等,等换班的人来了再说。”李杰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海鸥牌手表,旋即伸手指了指身后的炉子:“你先去后边坐一会,那里有炉子,暖和。”

    “坐啥坐,来来来,烧水的活我干了!”

    杨建华摆了摆手拒绝了李杰的提议,他又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衙内,插队的时候没少干农活,让他一个人坐在后面看着别人干活,他还不臊得慌。

    “那成,你去烧水吧!”

    “嗯!”

    杨建华点了点头,随后又和摊位上的几个知青打了打招呼,他和这些人不是特别熟,只是泛泛之交,没有过多的交流便投入工作。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虽然燕京的冬天很冷,但是摊位里的知青却感觉不到寒冷,一来是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火力旺,加之常年参加体力劳动,身体倍棒,这点冷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摊位里有好几个烧水的炉子,身前又是热气腾腾的茶桶,忙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冷,反而闲起来会觉得冷。

    没过多久就到了换班时间,李杰和其他人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茶摊。

    东来顺火锅店。

    咕嘟!咕嘟!

    沸腾的铜锅发出欢快而又热烈的‘咕嘟,咕嘟’的声响,李杰一边涮着薄如蝉翼的鲜羊肉一边调侃道。

    “你今天穿的这么骚包,不怕你家老头子揍你?”

    杨家的家教相对较严,即便在大院子弟最疯的那一阵,他老爹也不允许他将将校呢大衣穿出门。

    “没事,我和老头子申报过了。”杨建华涮了两片羊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的回道,吃完羊肉他又举起桌上的酒杯:“来,走一个!”

    铛!

    两个人的酒量都很好,喝起酒来大开大合,一口就干掉半杯,像他们这样喝酒,一瓶酒估计不要一会儿就得干了。

    “对了,和你说个事。”杨建华放下杯子,收起脸上的笑意,一本正经的说道:“你上次交给我的那份报告,我老爹最近打算上报给组织,估计下次会议上就会参与谈论。”

    距离转交那份报告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之所以迟迟没有动静,那是因为杨崇喜一直压着没提。

    前段时间的重点工作都放到高考上,如今高考结束了,剩下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

    另外,上面的风向悄然发生了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平反,开始重新参加工作,各行各业开始逐渐复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工作,一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某些人反映到中央的问题简直是触目惊心。

    某些地方的厂子里,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来应该为国家创造利润的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背上沉重的人员负担。

    执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官方得知这些消息之后,也曾组织调查人员暗访过。

    结果证明,这些反映上来的问题大多都是真的,有些地方的问题甚至比信中提到的更加严重。

    正因为如此,上面的风向开始逐渐转变,大家都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起初大家的讨论都还很克制,后来慢慢地开始变得热烈起来。

    其实,杨崇喜的心里一直记挂着李杰写的那份报告,他觉得报告中的建议非常好,个体经济虽说也是私营经济一种,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

    但是,个体经济所具有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动摇公有制基础,只要做好有效的监督,个体经济并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不仅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个体经济反而能给现有的经济环境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极大的缓解就业压力。

    综合种种原因考量,杨崇喜决定把这份报告交上去。

    当然,交上去的是经过修改润色过的版本,杨崇喜觉得原版报告在某些方面的言论有些尖锐,不适合直接提交上去。

    杨崇喜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怕事,而是担心会给李杰带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他不看到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因为一份报告而被其他人另眼相看,这样做不值得。

    听完杨建华的解释之后,李杰神情平静的点了点头,杨父心里怎么想,他多多少少猜到一些。

    运动刚刚结束,作为亲历者,杨父的内心有所隐忧,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对方只是修改了内容,并没有剥夺自己的署名权,这份报告的撰写人依旧是自己,而且以对方的级别,即便不通知自己也没有任何问题。

    “建华,回头带我谢谢你爸,感谢他为我做的一切。”

    杨建华闻言惊讶的看了李杰一眼,李杰此刻的反应和他父亲描述的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看到李杰如此表现,他不禁心生感慨。

    ‘姜还是老的辣啊!’

    ‘老头子果然厉害!’

第四十八章 试点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春节就要来了,前门大街身为燕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本就拥挤的街道变得越发的拥挤。

    周围的店铺纷纷挂上具有节日色彩的装饰物,前来赶集的人络绎不绝,连带着茶摊的生意也变好了许多。

    距离高考结束过去一个多月,茶摊上的两班制已经取消,即便如此,九个人面对如此多的人潮也依然有点手忙脚乱。

    幸好半个月前,前门大街又多了一出茶摊,否则李杰他们根本就忙不过来。

    这不,前段时间还抱怨有人抢生意的姚文广,此刻的态度已然大变,望着人声鼎沸的街道忍不住叹道。

    “你还别说,多亏街尾又新开了一家茶摊,不然我们就是一人长四只手也忙不过来。”

    周桐放下手中的勺子,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附和道。

    “是啊,这两天赶集的人太多了,我感觉整个四九城的人都聚了过来。”

    …………

    “同志,来一碗茶!”

    “挨,好叻,您稍等。”

    …………

    “小兄弟,听说你们这边有高末儿卖?给我来两包!”

    “对,我们这边有,五毛一包,两包一块钱!”

    “给!”

    …………

    李杰没有参与姚文广他们的讨论,前门大街会多出一处茶摊,这个消息早在茶摊开张之前他就知道了。

    准确的来说,他是提前近十天知道的这个消息。

    经过那次谈话之后没多久,杨崇喜就把那份经过修改之后的报告交了上去,他主要是把其中关于开放个体户的内容删掉了。

    但是即便如此,这份报告也引起了他人的极大的关注,实在是因为这个小小的茶摊利润太过惊人。

    一个月单凭两分钱一碗的茶水,利润居然高达几百!

    这一数字远远超乎许多人的想象,其他人看到这份报告的第一反应和杨崇喜没有任何区别,纷纷觉得难以置信。

    可是大家都清楚杨崇喜的为人,他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既然是经他手交上来的东西,他事先必定是调查过的。

    也因为这份报告,‘韩春明’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高层面前。

    报告里的内容眼光独到,数据详实,文风老辣,极具可行性,经过短暂的讨论,几乎以全员赞同的情况通过了这项计划。

    大碗茶模式正式走向扩张之路,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官方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走访,最终决定在闹市区先开设五十家茶摊进行试水。

    毕竟一家茶摊的样本实在太少,不具有普适性,唯有加大样本数量,才能验证报告的真实性。

    如果后续的经营情况符合预期,哪怕比李杰他们的茶摊差一些也没多大关系,只要能够在养活员工的基础上稍有盈余,大碗茶模式都是值得投入的。

    不远处的另外一家茶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和历史上的大碗茶模式不同,现在开设茶摊的所有权都是国有的,茶摊上的人仅仅只是服务人员罢了,和供销社里上班的售货员一样,拿的都是死工资。

    虽然情况不同,茶摊上的人员积极性没有历史上的那么高,但是情况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新成立茶摊上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那些等待分配工作许久的年轻人,短时间内他们的工作热情还是很高的,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其实,李杰率先抛出大碗茶模式,早就做好了遇冷的打算,现在所有的茶摊要么是挂靠在街道,要么是挂靠在服务公司,这种模式无法全力激发员工的热情。

    毕竟这个模式得以大面积推广的根本原因全在‘个体经济’上。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国营饭店会被个体饭店打败的原因,现在的国营餐厅基本上是‘门难进,脸难看,饭难吃’,压根就没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概念。

    反正吃的都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主管不会因为你的微笑服务给你涨工资,也不会因为你态度恶劣辞退你,顶多说你几句。

    ‘铁饭碗’三个字可不是说说的,这一现象不仅仅只存在于餐厅、供销社,而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

    前不久就有一外媒记者实地探访过某家国营工厂,然后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拥有两千多名工人的工厂,居然从来没有解雇过任何一个人,并且这个职位还是可以世袭的。

    这种现象在他的认知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国内却是普遍认可的,这时候的工作名额基本上等同于私人财产,有正式编制的职工,如果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把工作传给子女。

    所以,几乎可以预见,大碗茶模式不会立刻迎来爆发,再过一到两年,等到上面的意见趋于统一之后,它才会绽放出令人夺目的光彩。

    事实正如李杰所料,那些待业许久的知青们,起初确实干劲十足,茶摊上的生意也很红火,但是时间一久,大家的激情慢慢消退。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因为首批试点的摊位基本上都是开在了人流非常密集的区域,导致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几乎从小忙到晚。

    二是因为这份工作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虽说要比普通的工作收入高一些,但是高的也有限,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以致于极大的影响了知青们的积极性,发展到后来,甚至有人嫌工作太累辞职的。

    三是因为工作不够体面,分配到茶摊上的知青全都是一水的年轻人,年轻人尤其好面子,给人端茶递水说出去太跌份。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时这些问题尚未全面爆发出来。

    转眼间就到了除夕,这一天清晨,韩家的子女们全都赶到了家中,即便是已经出嫁的大姐、二姐也回来了,大姐、二姐和婆家商量好了,她们中午在娘家吃饭,晚上就回去。

    大哥、大姐结婚结的早,如今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为了讨母亲开心,大姐还特意把儿子带了回来。

    一大家子人难得聚在一起,又恰逢除夕,韩母从早上起床开始,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第四十九章 过年

    “春明!春明!赶紧去把东西给你师傅送过去,记得叫他过来一起吃年夜饭!”

    关老爷子的儿子远在海外,平日里很少回国,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着过新年,热闹不已,而关老爷子家里只有一个孙女陪着,未免太过冷清。

    韩母知道关老爷子是个什么性子,今天中午家里的孩子们都回来过来,满满当当一大屋子,关老爷子肯定不会来凑这个热闹。

    毕竟老爷子还有个孙女在身边,如果只有他一个人的话,老爷子肯定不会介意。

    因此,韩母交代李杰,让老爷子过来吃晚饭,中午饭就不邀请老爷子了,不过韩母也没有完全撒手不管,她准备了几个硬菜让儿子带过去,只要热一热就能吃。

    所谓‘硬菜’就是肉多的菜,和七十年代初相比,现在的物资要丰富许多,过年期间,政府为了让辛苦工作一年的老百姓过个好年,特意加大了供应量。

    粮、油、肉、鱼、蛋、糖,各种蔬菜、糕点、干鲜果品、罐头之类的副食品,甚至连奶粉的供应量都增加了许多,另外还有各地的特产也出现在了供销社里,譬如粤省的腊肠、川省的火腿以及山鸡、野兔等野味。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运动结束了,小儿子也有了工作,更重要的是高考恢复了,而且小儿子考得好像还挺不错。

    或许老韩家即将要迎来一位大学生,如此多的事情聚集到一起,韩母笑的都合不拢嘴。

    早在除夕前一个礼拜就开始张罗着过年,各种年货仿佛不要钱似得往家里买。

    “行,我贴完年画就来!”

    此刻,李杰正在房间内贴年画,这年月,过年期间除了必不可少的年货之外,春联、窗花和年画也是必备之物,谁家过年不贴春联,挂年画。

    贴完最后一张年画,李杰拍了拍手欣赏了一下一早上的杰作,门口的春联是他写的,屋内的年画是他画的,只有窗户上贴的窗花是韩母剪的。

    这些东西一贴上,整个房里的味道瞬间不一样了,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今年是他进入副本之后的第一个春节,不仅如此,他也是第一次过七十年代的春节,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孤儿院时,每年最怕的就是过年。

    虽然院里也会组织大家一起大扫除,包汤圆,吃年夜饭,看春晚,但是早慧的他却感到格外的孤单。

    他从小到大从未体会过有亲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天降系统之后,他体会到了亲情的味道。

    最初得到系统的时候,李杰始终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但是后来他的想法变了。

    每一个世界对他来说都是一段崭新的旅途,他不是过客,这些被拯救的对象就是另一个自己,与其说拯救的是别人,不如说他是在自我拯救。

    因此,尽管他经历了很多个世界,但是每当他进入一个新世界的时候,他依旧格外的珍惜。

    韩母久久不见儿子出来,不由得走进房间瞧了瞧,恰好看到站在原地发呆的儿子。

    “春明!春明?你傻愣着干嘛呢?”

    “哦,我这就去!”

    韩母的声音将李杰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旋即迈着步子朝门外走去。

    待会要送到关老爷子的东西已经摆在了堂屋的桌上,几个铝制的饭盒装在了编织袋的最下方,上面依次是花生、瓜子、果脯等零食。

    当然,李杰自然不会忘记关老爷子最大的爱好——酒,四瓶茅台酒整整齐齐的放在了最上方。

    十块钱一瓶的价格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最顶级的酒了,而且不是有钱就能买,需要凭票购买,李杰为了过年一共买了十瓶茅台。

    在这个凭票供应的年代,李杰为了这次能过个好年,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除了酒之外,李杰还买了不少好东西,比如5块钱一公斤的大白兔奶糖他也买了不少。

    七十年代的大白兔可是稀罕物,想要买糖得有糖票才行,每个人平均一个月也才一市斤的糖,即便有了糖票,也不意味着你能买到大白兔奶糖。

    由于计划体制的缘故,大白兔的产量并不高,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魔都,大白兔也是稀缺物品,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大白兔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糖果品牌,当时有这么一句广告语‘七颗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

    因为物资匮乏的缘故,老百姓要买奶粉必须医生开证明,只有婴儿和危重病人才能凭借证明买到奶粉,不仅如此,就是鲜奶也需要凭奶票购买,家中有小孩的才有指标。

    (忘了是五岁以下还是三岁以下了,有哪位书友知道的可以提示一下。)

    所以,不少买不到奶粉又订不到牛奶的家长,就把大白兔当成了营养品,市面上的大白兔奶糖几乎是供不应求。

    除了大白兔之外,还有一种东西也是公认的营养品——麦乳精。

    麦乳精,顾名思义,麦就是麦精,表示主要原料是二梭大麦,经过发芽、焙制、糖化等工艺生产,‘乳’是指配方中用到了奶油、奶粉、炼乳等,‘精’则是指生产麦乳精时还要用到葡萄糖、饴糖、麦精等原料。

    虽说麦乳精也得凭票购买,但是和奶粉、鲜奶相比,它的获取难度要相对低一些,不过麦乳精的价格很不便宜,一桶魔都生产的麦乳精售价高达八块多。

    大白兔、麦乳精都是李杰为几个侄子侄女准备的,他很了解几个哥哥姐姐,平时里肯定舍不得花这个钱去买这些东西。

    哪怕自己这次给每家准备了两斤奶糖,两桶麦乳精,估计他们拿回去之后也不会敞开着给孩子用,一次给个一两颗糖,舀个一两勺麦乳精顶天了。

    韩母看到桌上的一大包东西,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这个小五子真是不把钱当钱,孝敬长辈给师父买几瓶好酒她不会说什么,但是那些营养品实在没必要买那么多。

    不过买都买回来了,韩母也不好说什么,她打定主意,明年过年之前一定要好好叮嘱小五子,不要胡乱买那么多东西。

    “赶紧去吧,待会你老大他们就要回来了!”

第五十章 关小关

    关老爷子住的地方并不远,骑车也就五六分钟的路程,李杰将编织袋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跐溜一下就到了。

    “春明哥,你来啦?”

    踏入院中,一个身材苗条的少女主动向李杰打起了招呼,她约莫十七八岁,皮肤白皙,长着一张招人喜爱的鹅蛋脸,身上穿着一件酒红色的呢子大衣,搭配着卡其色的高领毛衣,青春洋溢,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少女的气息。

    在这个主流衣服是黑蓝灰绿的年代,这样的穿搭无疑是非常时髦的,而且想要买上这样一身衣服也不容易,除了从国外寄回来,也只有外汇商店(用外汇券买东西的地方)里面有卖这类衣服。

    扎着高马尾的少女显得俏皮又可爱,李杰不禁感慨,真是女大十八变。

    “是啊,我来给你们送点吃的,你这个小懒猫又不是做饭。”

    院里的少女正是关老爷子的孙女关小关,小懒猫是她的绰号,之所以有这么个绰号,那是她有一个原则,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早年间关小关和父母一直生活在国外,刚回国不久,打小娇生惯养的关小关,十指不沾阳春水,指望她做饭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李杰今天不送饭过来,中午饭估计还得老爷子自己下厨。

    关小关偷偷的打量了一眼李杰手上提着的东西,目光滴溜溜一转,嘿嘿一笑。

    “这不,春明哥你不是送饭来了嘛?”

    言罢,她主动伸手接过袋子,哪还有一点偷懒的架势。

    “你啊你!”李杰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没好气道:“你也是时候学学做饭了,每次回来都让老爷子主动下厨,老爷子都多大了啊,还得伺候你!”

    “嗯!这句话说得中听!小懒猫啊,你可得学学做饭,孝敬孝敬爷爷!”

    两人说话间,关老爷子已经走到了门口,笑吟吟的打趣道。

    “爷爷!”关小关娇喝一声,小跑到老爷子身边:“我这性子随谁啊?还不是随您吗?”

    “哼!我可没你这样的孙女,好的不学,专学坏的!一天到晚不着调,也不知道回来看看爷爷!”关老爷子把头一偏,旋即老爷子又伸手指了指李杰。

    “你瞧瞧人家春明,专挑好的学,单单孝敬老人这一条,就值得你终身学习。”

    老爷子也知道自家孙女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想要让她静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他说的这些话看似指责,实则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关小关古灵精怪,把老爷子的性格拿捏的死死地,自有一套哄老爷子开心的办法,只见她嘻嘻一笑,扬了扬手中提着的编织袋。

    “爷爷,你瞧,茅台唉!十块钱一瓶的茅台,足足有四瓶!”

    “瞧什么瞧,这是我大孙子买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关老爷子嗜酒如命,一把夺过关小关手中的袋子,动作敏捷的丝毫不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抢完袋子,老爷子又轻轻一叹,故意摆出一副非常失望的表情,喃喃道。

    “也不知道我啥时候能够喝上孙女买的酒啊,唉!”

    “爷爷!”关小关一把抱住老爷子的胳膊,撒娇道:“明天,明天我就去给你买不成吗?”

    说道这里,关小关语气顿了顿,转头‘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李杰,气呼呼的说道。

    “不过我可买不起这么好的酒,您孙女可没有您的大孙子有钱!”

    关老爷子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她的手:“没事,没事!钱多钱少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这份心意。”

    关小关不高兴地嘟嘟哝哝道:“嘁!嘴上这么说,您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眼见目的达到,关老爷子选择了间歇性失聪,好似没听到孙女的抱怨,转而笑眯眯的对着李杰招了招手。

    “来,春明,赶紧进屋里来,咱爷俩喝两盅!”

    李杰笑吟吟的点了点头,能让老爷子主动开口请喝酒可不容易,搁在平日,自己送个一两瓶酒,根本就捞不到喝的机会。

    老爷子通常是酒收下,人撵走,把酒看的比宝贝还金贵,他的那些宝贝几乎对李杰不设防,随便看,随便把玩。

    至于酒,那就甭想了,除非老爷子心情特别好的时候,才会主动邀请自己喝两盅。

    今天老爷子的心情肯定很好,首先,李杰带来的那四瓶茅台酒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他那不着家的孙女终于有空回来陪陪他了,再次,才是因为过年。

    对于历经世事变幻的老爷子,过年也就那么回事,他年纪大了,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喜庆热闹的新年对他来说反而不是什么好日子。

    走进屋里,关老爷子把袋子往他那黄花梨的榻上一放,而后便迫不及待地拆开编织袋的线头,把袋里装着的酒一瓶接着一瓶的拿了出来。

    取完酒之后,他对袋里的东西看也不看,一把推到了旁边,吩咐道。

    “小懒猫,爷爷交给你个任务,去把饭盒里的菜热一热!”

    老爷子不用看也知道,袋子里面肯定有装好的熟食,因为韩母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知道啦!”

    关小关苦着一张脸答应了下来,今天是除夕,加上吩咐她的人又是爷爷,即使她是‘小懒猫’,此刻也不得也变成一只‘勤快猫’。

    这也是她不愿意经常回家的原因,一回来她可就没法偷懒了。

    “春明哥,你陪着爷爷先喝两盅吧,我去热菜,很快就好。”

    李杰笑着点了点头:“快去吧,待会你也来陪老爷子喝两杯。”

    等到关小关离开之后,李杰熟练地从条柜里拿出三个小酒杯,而后打开一瓶茅台,主动给老爷子斟了一杯酒。

    老爷子拿起酒杯在鼻尖轻轻一嗅,赞了句‘好酒’,旋即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李杰见状先给老爷子倒了一杯,之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老爷子,今年还照旧?”

    以前关小关还没回来的时候,老爷子每年除夕都是在韩家过年,今年孙女回来了,李杰也不知道老爷子是个什么态度,故此一问。

    老爷子闻言举到半空中的手略微僵了一下,他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停顿的也只有那么一瞬,随后又继续把酒杯送到嘴边,喝完了这杯酒之后,面不改色的说道。

    “嗯,照旧!”

第五十一章 团聚

    关小关烧菜不太行,热菜倒是很拿手,毕竟一个小孩子都做得好的工作,身为一个四肢康健的少女,没道理做不好。

    四九城人民年夜饭讲究‘四四见底’,所谓四四见底,是指四道凉菜,四道热炒,四道肉菜,四道汤菜,意为四平八稳,其中鱼,饺子和丸子必不可少。

    其中四道肉菜是指烧羊排、红烧肘子、四喜丸子以及米粉肉,这些硬菜韩母早在昨天就烧好了,除了四肉菜之外,四道凉菜也是提前准备好的。

    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当天的工作量,否则都等到除夕当天,难免会手忙脚乱,之所以提前准备好,主要是因为这些菜做起来时间较长。

    剩下的四汤菜和四热炒都是当天做的,李杰不可能把所有的菜全都带过来,韩母只准备四道硬菜,四道凉菜以及饺子和一尾红烧鱼。

    没过多久,一道道热腾腾的饭菜陆续端了上来,当最后一道菜摆上桌时,关小关一屁股瘫倒在椅子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干了多重的活呢。

    “哎呀!累死我了!”

    关老爷子见状把酒杯重重的放到桌上,沉声道:“坐好!一点姑娘的样子都没有,不就是热几个菜吗,有那么累吗?”

    咚!

    酒杯和桌上相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关小关闻言立刻正襟危坐,乖乖地听着爷爷的训斥,撅着小嘴,小脸上满是委屈。

    “师父,您别生气,小懒猫的性子您还不知道吗?今天她没把菜热糊了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杰看到关小关脸上的委屈,不由得莞尔一笑,赶紧出声打了个圆场,随即又对着少女道。

    “小关,今天表现的不错,值得表扬。”

    “哼!”

    关老爷子轻哼一声表示自己的不满,不过他也没在继续‘训斥’孙女。

    “好了,你今天也累了,爷爷奖励你一杯酒。”

    关小关闻言脸色一变,嘻嘻一笑,赶紧借坡下驴,举起酒杯脆生生道。

    “谢谢爷爷!孙女给您拜年了!准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行啦,行啦,别来这些虚的,爷爷只希望你以后能少气一点爷爷。”

    关老爷子淡淡的点了点头,喝下了这杯酒,虽说关老爷子说话的时候脸上分明是一副不悦的表情,但是他嘴角的那丝笑意却是出卖了他。

    关家吃的是早中饭,一顿饭吃完不过十点多,关老爷子和李杰都是海量,关小关身为关老爷子的孙女,酒量也是不逞多让,毫不费力的就解决了一瓶白酒,这还是三个人都有所克制,否则两瓶白酒也不再话下。

    “春明,时间差不多了,你赶紧回去吧,下午你也不用过来接我们,到点了我和小懒猫一起过去。”

    “成,师父,小关,那我就先回去了,下午我再来接你们。”

    李杰低头看了一眼时间,他当然不可能让老爷子自己上门,倘若是平时倒也无所谓,但是今天是除夕,不亲自来接,实在是不像话。

    关老爷子摆了摆手:“那也行,赶紧回吧。”

    等到李杰走了之后,关小关终于忍不住问道:“爷爷,咱们晚上去春明哥家里吃年夜饭呀?”

    “怎么?不去春明家里,难不成你做饭啊?”关老爷子斜睨了她一眼。

    关小关吐了吐舌头,连连摆手:“那还是去春明哥家里吃好了,我可不会做饭,再说了,我做出来的饭也不敢给您老吃啊!”

    韩家,李杰刚在院子里停好车,几个小萝卜头便兴冲冲地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喊着。

    “小舅!”

    “小叔!”

    李杰哈哈一笑,停好车,上前一步,一手一个把最小的两个孩子抱了起来。

    “小宝,小龙,有没有想我啊!”

    “想!”

    两个小孩子异口同声的回道,说完之后两个人一人一边,吧唧亲了一口李杰。

    “舅舅/小叔,我也要抱抱!”

    另外两个孩子一瞧,舅舅/叔叔抱了小宝和小龙,没有抱自己,心中那是一万个不肯,一把抱住李杰的大腿嚷嚷道。

    李杰低头笑着回应道:“好!好!好!待会就抱,待会就抱。”

    正在这时,大姐走到门口,对着个头最高的孩子喊道。

    “夏天,回来,别缠着小舅,马上就要开饭了!”

    夏天回头瞧了瞧母亲,又转头瞧了一眼小舅手上的小宝和小龙,小嘴立马撅了起来,心里想着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凭什么他们有得抱,我没得抱。

    不过他是不敢说出口的,因为妈妈平时管的很严,他要是敢顶嘴,少不得要吃一顿‘竹笋炒肉’。

    大姐说完之后,大哥又出现在门口,对着自家孩子喊道。

    “冬雨,快点,你也回来,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和小宝、小龙抢。”

    韩冬雨平时就是个乖孩子,眼见爸爸发话了,立马乖乖的点了点头,向着屋里慢吞吞的走着。

    两个大孩子被喊走了,小宝,小龙嘻嘻一笑,像是凯旋的将军似得,脸上挂着得意洋洋的笑容。

    韩母正和二姐一起摆着碗筷,看到李杰抱着两个孩子走进屋里,主动问道。

    “春明,你师父那边怎么说啊?”

    “待会下午我去接他。”

    韩母轻轻的哦了一声:“那行,菜都烧好了,待会就开饭,咱们吃得早一点,你大姐、二姐他们也可以早点回去。”

    李杰低头瞥了一眼肚子,幸好他在老爷子那边没敞开肚子吃。

    开饭之前,几个哥哥姐姐纷纷笑着和李杰道谢,看样子韩母已经把自己买的年货告诉他们了。

    大哥韩春松身为家里的长子,习惯了展示威严,虽然心里很感谢李杰买的东西,但是道起谢来那是干巴巴的,十分生硬,二哥韩春生性格比较腼腆,哼哼嗤嗤半天方才把道谢的话说出口。

    反倒是大姐韩春雪和二姐韩春燕大方许多,两个人拉着弟弟的手说了不少感谢的话。

    除了道谢之外,李杰还被大哥和二姐埋怨了一通,这些东西要花多少钱他们是心知肚明的,尤其是二姐,絮絮叨叨半天就一个意思,嫌他乱花钱,言道这些钱应该攒起来,留着以后结婚用。

第五十二章 家人的担忧

    今年是运动过后的第一个春节,回首过去十年,真是恍若昨日,大家均是感慨良多,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年味更浓了,人情味也更重了。

    “春明,你小子高考考得怎么样啊?都过年了,怎么录取通知书还没寄过来?”

    酒正酣,意正浓,大哥韩春松借着酒意问出了这句早就想问的话,其实之前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就讨论过,按道理来说,高考已经结束两个月了。

    即使阅卷速度再慢,这录取通知书也应该要发了吧?

    韩春松问这句话也不是无的放矢,自打小弟考完试,他就一直特别关注市面上的消息,他前两天还特地问过厂里的考生,据他们说,现在已经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当然,暂时没收到也不代表没有考上,因为录取通知书是分批次发的,不同学校的邮寄时间是不同的。

    不仅如此,由于今年是第一次高考,准备时间太多,韩春松还听说,好像明年的开学时间都不是统一的,有的人是2月份开学,有的人是3月份开学。

    韩家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没上过大学,对录取这件事也不是特别了解,另外,他们也怕触碰到小弟敏感的神经。

    因此,大哥韩春松一直憋着没问,直到酒意正浓,方才有此一问。

    李杰环视四周,一旁的大姐、二姐全都屏息凝神,一副很紧张的样子,心下了然,团圆饭开始之前,他就觉得哥哥姐姐的表情有些奇怪,大哥、大姐他们偶尔都会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

    现在都明白了,原来是为了这档子事,于是主动解释了一番。

    “估计快了吧,我的第一、第二志愿分别是水木大学的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和冶金系,第三志愿是燕大的法学系,我前两天刚问过,这两家学校的通知书都是年后再发的。”

    原本大哥对这次高考一点都不关心的,反正和他又没关系,但是后来他的态度变了,因为小弟参加考试了。

    李杰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韩春松更加揪心了,这可是水木和燕大啊,全国最好的两所高校,不知道多少人报考呢。

    这时候考生填志愿可没有后世那样的手册,很多人连首批开放的88所大学名字都叫不齐,填志愿的时候自然是歹着熟悉的填。

    水木、燕大、复旦、南开等著名高校无疑是报考热门,甚至还有人在填志愿的时候写剑桥、牛津的。

    全国五百多万考生,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的第一志愿是水木、燕大,自家小弟上学时候的成绩怎么样,他们作为哥哥姐姐还能不知道。

    所以,大哥听到这个答案,心里顿时轻轻一叹,以为小弟这是在安慰他们,不过今天是除夕,吃的是团圆饭,那些扫兴的话没必要说出口。

    大哥韩春松并不是一个善于伪装情绪的人,什么事都表现在脸上,二姐见状赶忙出来打了个圆场,举起酒杯道。

    “来,喝酒,春明,二姐陪你走一个,祝你早日拿到录取通知书!”

    二姐一边举杯一边在桌底下踢了大姐一下,大姐韩春雪收到提示,也赶忙举起酒杯。

    “大姐也陪你走一个,敬一下咱们家的准大学生。”

    李杰微微一笑,表面上做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实则心如明镜似得,大哥大姐他们虽然身体年纪比他大,但是心理年龄却比他小得多,些许小动作哪能逃过他的法眼。

    不过这些事情他也懒得去计较,毕竟他们是出于好心。

    何况时间会证明一切,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这些疑惑就会不攻自破。

    小孩子们不懂大人心里的弯弯绕绕,看到大姐、二姐纷纷举杯,也跟着嚷嚷要一起敬‘准大学生’,发展到后来,又变成了所有人一起喝了这杯酒。

    韩家严格来说已经分过家了,大哥、大姐、二哥、二姐他们几个都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平日里难得聚到一起,即使聚到一起,也很难像今天人这么齐。

    是以,这顿团圆饭大家吃的是其乐融融,大人们轮流给韩母敬酒,住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人敬完酒便轮到孩子们开始敬酒。

    一顿饭吃下来,韩母心里很舒心,也很开心,笑的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团。

    饭后一家人一起动手收拾着桌上的残羹剩饭,人多力量大,几分钟的时间就收拾好了。

    韩母没有参与,她趁着子女收拾碗筷的功夫,把早已做好的糕点拿上了桌。

    小孩子们看到奶奶/姥姥拿上桌的沙琪玛、大白兔、拔丝红薯、鸡蛋糕,顿时两眼放光,一个二个迫不及待地伸出肉嘟嘟的小手。

    搁在平时,韩母或许会稍微阻止一下,但是今天是过年,特殊的日子没必要苛求孩子们。

    韩母不仅没有阻止孩子们的哄抢,反倒是拦住了准备呵斥孩子的子女。

    隔代亲可不是说说的,孩子的爸妈们见状也很无奈,谁让自家老娘不许呢。

    欢快的时光总是十分短暂,大人们坐在大桌子上嗑着瓜子,一边喝着茶一边聊天,小孩子们坐在小桌子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玩闹。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下午两点,大姐、二姐到了回婆家的时候了,本来大哥和二哥是要留下来的,但是也被韩母给一起赶走了,让他们今年去老丈人家里过个年。

    韩母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关老爷子,老大他们和关老爷子不熟,强行凑到一起,关老爷子难免会有点不自在,而且今年尤其不一样,老爷子的孙女也会跟着一起来。

    送走了大哥大姐他们,韩母又开始张罗晚饭,中午的剩菜剩饭可没法拿出招待老爷子,除了之前做好的硬菜、凉菜和部分汤菜,其他热炒都得现做。

    望着忙前忙后的韩母,李杰主动接过掌勺大任,做饭可是他的拿手好戏之一。

    “妈,晚上的菜我来做吧,您歇会!”

    韩母的记忆中儿子可是很少做饭的,将信将疑的瞥一眼儿子。

    “你行吗?别把这些东西给糟蹋了。”

    李杰呵呵一笑,拍着胸脯道:“您就放心吧,瞧我给您露两手!”

第五十三章 通知书来了

    70年代末,电视机还是一件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并没有大规模普及,电视里的节目也是乏善可陈,春晚这一后世人尽皆知的节目暂时尚未出世。

    第一届春晚诞生于1983年,想要看上春晚还得好几年的时间。

    没有春晚,大家或是聚在一起聊聊天,或是打打牌放松放松,娱乐方式极其匮乏,好在李杰没有手机依赖症,相比于古代背景的副本,这个年代的物质以及娱乐虽说比不上后世,但是也不会显得特别的差。

    韩家晚上的年夜饭只有四个人,分别是李杰、韩母、关老爷子和关小关。

    人虽少,但是却很温馨,这让惴惴不安的关小关大松了一口气,她原本还以为韩家的人都在呢。

    前些年老爷子的除夕和春节都是在韩家过得,今年有些不大一样,孙女也在自己的身边,这让老爷子更加的高兴,不禁贪杯多喝了几杯。

    离开的时候走起路来都东倒西歪的,李杰看到老爷子这种状态哪敢让他在坐车,索性直接背起老爷子,徒步送他回家。

    回去的路上,关小关看到躺在李杰背上呼呼大睡的爷爷,忍不住埋怨了几句。

    “春明哥,谢谢你啊,爷爷也真是的,不让他喝了还非得要喝,年纪都这么大了,一点也不知道节制。”

    李杰背着老爷子走在前方,头也不回道:“小关,这你可说错了,老爷子心里有数呢,你知道老爷子今年为什么会贪杯吗?”

    关小关一边走着一边借着路灯踢着脚下的小石子。

    “为什么?”

    李杰脚步微顿,正欲转身告诉关小关原因,关小关却因为一直低着头,一个不妨撞上了前方背上的爷爷,不禁发出一声惊呼。

    “哎呀!”

    呼!呼!

    关小关抬头望了一眼依旧睡着的爷爷,发现老爷子好像没醒,随即方才揉了揉被撞的脑袋,低声念道。

    “爷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要是撞疼了你了,你可得怪春明哥,都是因为他故意停下来,不然我肯定不会撞到你的。”

    关老爷子也不知道是真醉了,还是装醉,并没有因为这一撞而醒过来。

    李杰也不管老爷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接下来这句话他肯定要说的,关小关的玩心太重了,即使人在四九城,一个月也回不了家里几次。

    老爷子心里是渴望亲情的,对于这个孙女嘴上不说,心里却是非常在意的。

    关于这一点,李杰觉得有必要要告诉关小关。

    “因为今年你回来了,老爷子心里高兴。”

    ……

    ‘因为今年你回来了,老爷子心里高兴。’

    ……

    关小关闻言神色一怔,顿时明白了缘由,她的爷爷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身为正黄旗的后裔,说句不好听的,在运动的年代,老爷子就是一个靶子,是封建残余。

    一个老人能够躲过一次又一次运动,而且还能活的非常滋润,甚至能留下一间小院,保下那一屋子的宝贝。

    这有多不容易,非亲历者难以道尽其中的艰辛。

    如此有智慧的人,又怎么可能忍不住口腹之欲呢。

    关小关仔细回想了一下,爷爷虽然嗜酒如命,但是她好像从未见过爷爷喝醉过,今天是她第一次见。

    一念及此,关小关心中信了,抬头看了一眼呼呼大睡的爷爷,她的眼睛不由得有些酸涩。

    他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啊,尽管爷爷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是他再过几年就七十了。

    一个老人,每天一个人起床,一个人出门买菜,一个人做饭,一个人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晒太阳,一个人…………

    如果不是出门,亦或者‘春明’哥上门,爷爷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一个人。

    随着这些画面一一映入关小关的脑海里,她顿时惊醒,自己真的是太混蛋了,怎么可以只顾着自己玩呢。

    ‘不行!’

    ‘我以后一定要多回来陪陪老爷子!’

    ‘他一个人实在是太孤单了!’

    “春明哥,谢谢你!”

    关小关的声音很轻很轻,还带着丝丝哽咽,李杰轻轻的嗯了一声,旋即迈开步子继续向前,关小关这是听进去了,否则声音里也不会带着哭腔,只希望她不是三分钟热度。

    躺在李杰背上的老爷子,嘴角忽然露出一丝笑意,接下来的路上他似乎睡得更沉、更香。

    华夏人过春节,总是离不开走亲访友,大年初一一过,街头巷尾顿时热闹了起来,街上的行人纷纷提着拜年的东西开始走动。

    韩家在城里的亲戚不多,韩母和韩父祖籍都是农村的,之所以变成了城里人,恰好是因为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

    当年官方尚未强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韩父和韩母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来到了首都,后来他们在城里安家落户,工作生子。

    可惜,韩父在一次意外生产事故中失去了生命,没能看到孩子们长大成家立业。

    因此,韩家的亲戚基本上都在乡下,韩父的老家离四九城比较远,来回一趟起码要一天时间,早年间韩母还会带着孩子们回老家。

    但是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上一辈老人又相继故去,回去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从原来的每年回去一次,变成了隔一年回去一次。

    韩母的老家离城里的距离倒也不远,不过她娘家的老人也都离世了,剩下的兄弟姐们各自成家,而且又不在一起,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基本上也是隔一年回去一次。

    算算日子,今年本该是去韩母老家的,但是这趟行程却因为一份信而打断了。

    大年初四,一封邮政快递寄到了韩家,收信人是‘韩春明’,寄件人是‘水木大学革委会’。

    韩母看到寄件人信息之后,立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

    信件里面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水木大学学生入学通知书,只见上面写道。

    ‘革委会转韩春明同志:经学校录取,燕京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你入我校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请于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凭本通知到校报到!’

第五十四章 工业之基

    机械工程,顾名思义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工业的强大与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机械的发展。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是衡量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樱花国凭什么崛起?

    凭借的就是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和微电子制造方面,樱花国的水准丝毫不亚于国际领先水准,也正因为重视制造业,樱花国的汽车和家用电器才能逐步蚕食市场份额。

    樱花国的微电子芯片甚至一度成为灯塔国高技术产品的关键原件,即便到了21世纪,樱花国在微电子制造方面依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一个国家,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上,丝毫不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抗干扰能力无疑是非常弱的,金融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极大的影响该国的经济环境。

    倘若波动过大,经济危机那是不可避免的,主世界97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明证。

    兔子的崛起也离不开制造业,根据调查统计,兔子的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占整个工业生产的五分之四。

    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是由制造业提供的,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出口总额也是制造业贡献的。

    制造业是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原动力,如水之源,木之本,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制造业。

    (即工业、农业、国防、科学计技术现代化,54年第一届人大首次提出,64年第三届人大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理轻文的源头就在这里。)

    兔子后来之所以被称之为世界工厂,那是因为华夏制造业的总产值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在统计总产值的时候,只有华夏和其他国家。

    制造业是基石,是脊梁,没有强大的工业,永远成不了大国,成不了强国。

    兔子刚刚立国的时候,一穷二白,那时候的华夏就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领导人们深知只有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才是立国之基。

    为此,太祖在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带领代表团访问毛熊,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之下,唯有处于同一阵营的毛熊能够帮助兔子重建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次出访,不仅带来了价值3亿美刀的低息贷款,还带回来了156个大型工业项目。

    (当时的3亿美刀已经非常非常多了,官方公布的数据,50年国家外汇储备只有1.57亿,老大哥相当于提供了国库储备量的两倍,前期的老大哥真的没得黑,可惜后来某个秃子上台,一切就变了,当然,这和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系,并不是秃子一个人的错。)

    因为毛熊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也随之启动。

    截止至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兔子从一个没有塑料、无缝钢管、飞机、汽车等工业制造基础的农业国,蜕变成一个初步建立工业基础的工业国,为后世兔子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说兔子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但是随着和毛熊关系的逐步恶化,工业发展的增速陡然下降一大截,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起码有几十年的差距。

    举个简单的例子,后世随处可见的液压挖掘机,对于现在的华夏就是一个大难题。

    60年代以前,工程机械的主流是机械传动,到了60-70年代,主流就变成了液压传动,70-80年代更进一步变成了机电液一体化。

    然而,现在的兔子呢,单单一个液压传动装置就卡住了脖子,因为工业基础太薄弱,生产工艺不达标,漏油是常有的事,使用寿命非常短,这年月只有进口件才能满足大型工程机械的需求。

    诸如此类的现状,不胜枚举,很多国营机械厂用的设备都非常老旧,和国外的工厂相比,落实几十年是常有的事,有的工厂现役的设备甚至还有清末的。

    如此种种,可想而知,制造业的现状已然是刻不容缓,亟需改变,李杰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方才报考了机械工程专业。

    当然,李杰不是妄想已一己之力改变这一现状,他做不到,他是为了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群策群力,一起为之努力。

    按照他的计划,未来的他不会亲自带领团员位于一线,那是一种浪费,真正发挥他作用的是在商业领域。

    赚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割资本主义的韭菜,为祖国的工业建设添砖加瓦,由他来提供‘子弹’供其他人使用。

    毕竟工业体系太大了,国家无法方方面面都兼顾到,李杰虽然知道未来的趋势,但是人力有穷时,同样无法兼顾所有,只能重点攻关部分行业。

    而这些又离不开人,没有人即使有再多的钱,那也只是一堆废纸,着重发展的同时,又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随着这封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也击碎了韩母以及大哥他们的担忧,他们可以正式向所有人宣布。

    老韩家有大学生了!而且还是水木大学的大学生!

    没过多久,‘老韩家的小五子考上水木大学’就传遍了整个院子,程建军和苏萌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程建军第一反应是不可能,‘韩春明’什么水平他还能不知道吗?虽说两个人近期联系的少了,但是对方也不可能提升这么大啊。

    那可是水木大学,他想都不敢想的学校!

    苏萌的反应倒是平静许多,几个月时间一晃而过,她内心的执念已经变淡了许多。

    别人现在是水木大学的高材生,两个人更加不可能了。

第五十五章 时机未到

    有关单位。

    烟雾缭绕的会议室,一群人正激烈的讨论着什么。

    …………

    “不行!你这是走资派!是资本主义复辟!”

    “附议!一旦放开这个口子,势必破坏统购统销,催生二道贩子!”

    “附议!”

    “附议!”

    …………

    望着激烈讨论的同僚们,杨崇喜狠狠的嘬了一口手中的香烟,今天的会议上一位同志提出适度放开农村副食品商品流通。

    国内的农业人口是城镇人口的数倍,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天,每天的公分不过一毛钱左右,相比于城镇居民,收入太低了!

    提出这个建议的那位同志前段时间刚刚反正参与工作,下放期间他亲身体验过农民的艰难,在农村,农民除了种地,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渠道来获取收入。

    当时农村粮棉油全都属于‘统购统销’的范围,另外像瓜果蔬菜、土产山货等副食品也必须到指定地点按照指定价格出售。

    这位同志知道统购统销是基本方针,不可动摇,他的提议也不是全面放开农村商品流动,而是放开一部分。

    比如除了米、面等主食以外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等副食品,当然,肯定不能一下子全面放开所有的副食品,必须是有限度的逐步放开。

    再比如适当放开农村副食品的流动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附近的乡镇集市,可以有限度的加大运输距离。

    但是,这一提议遭遇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对!

    反对的人有很多依据,50年贸易部发布的《关于取缔投机商业的几项指示》、53年实行的统购统销。

    以及63年先后发布的‘五反’指示(即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关于严格管理大中城市集市贸易和坚决打击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打击投机倒把和取缔私商长途贩运的几个政策界限的暂行规定》等等。

    这一系列的文件指示严格限制了农村的经济活动。

    杨崇喜没有参与这个提案的讨论,虽然现在运动已经过去了,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尚未转变过来。

    这很正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十年足以改变许多人,许多事,足以让人将某些事情变成习惯,足以将某些思想刻入骨子里。

    别说剔除,就连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都很难。

    一切都需要时间!

    其实,早在这个提案上会之前,杨崇喜就知道了,那位同志和他是朋友,事先和他商量讨论过他明知这一提案不可能通过,但是他并没有去阻止,也没有劝说。

    理不辨不明,灯不拨不亮,讨论的越多,大家便越容易分辨其中是非对错。

    何况现在不像前些年,不会因为这点讨论而引出什么大麻烦,时代不同了。

    因此,这位同志提案的风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正因为如此,杨崇喜才没有阻止。

    可惜,事实正如他所料,这点小改动并没有得到大多数的认同,不过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起码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讨论。

    杨崇喜相信有些事情迟早会改变的,他觉得现行的体制确实有些小问题,但是问题不大,只需要官方适当的引导,肯定能够解决现有的绝大部分问题。

    可是怎么引导、激发市场的活力,他心里暂时还没底、

    或许可以像那份报告里提到的部分建议,适当的放开个体经济,全面盘活市场的活力。

    对了,那个小家伙还写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沙丁鱼是一种喜静不喜动的鱼类,可是捕捞完返航的时间太长,往往回到码头鱼就死了。

    然后一名渔民发明了一种办法,在一箱沙丁鱼水池里放入一条凶猛的鲶鱼,如此一来喜静的沙丁鱼迫于压力便不得不游动起来。

    ‘个体经济’便是那条鲶鱼。

    杨崇喜看到这则小故事的时候是哭笑不得,这个故事明显是假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船舱里的沙丁鱼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缺氧,同样的空间内,在氧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剧烈运动肯定是加剧氧量的消耗,游动起来的沙丁鱼只会死得更快。

    再次,简单的鱼类知识杨崇喜还是知道的,鲶鱼是淡水鱼的一种,而沙丁鱼是海鱼,不论是把鲶鱼放进海水里,还是将沙丁鱼放进淡水里,这个结论都是不成立的。

    虽说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值得深思,

    下面工厂的情况杨崇喜是知道的,某些地方确实缺乏活力,略显僵化,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至于如何改,如何变,还需要更广泛的讨论,越多的人参与越好,不能着急,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九万万同胞,这艘巨轮最终驶向何方,驶向何处,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最初,杨崇喜也非常迷茫,直到那一天杨建华给他带来了一份报告,那份报告就像是划破黑夜的一道光,启发了他。

    …………

    “开始举手表决!”

    …………

    “二十五票反对,八票赞成,七票弃权,该项议案不通过!”

    “开始下一项议案!”

    …………

    沉思间,杨崇喜听到了提案不通过,而后他抬头看了一眼沮丧的老友,心生微微一叹。

    ‘时机还没到啊!’

    杨崇喜一直没有将李杰报告中关于个体经济的论述提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现在的大环境不允许,连放开农副产品的贩卖距离都如此的艰难,开放个体户还用说吗。

    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大碗茶模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解决了不少知青的就业问题。

    身为大碗茶模式的提交者,杨崇喜一直关注着遍地开花的茶摊,绝大部分茶摊的流水都达到了,不,准确的说,是超过了预期。

    即便没有达到预期的那部分茶摊,也是盈利的,没有亏损,但是其中的隐忧已经初现端倪,部分成立早的茶摊,这个月的销售数据已经开始下降了,只不过下降的不明显没有引起关注而已。

    ——————————

    ps:今天一觉睡到下午,醒了继续躺着,感觉身体被掏空,年纪大了真的熬不了夜,想当年,网吧连续通宵半个月,往事不堪回事啊(╯▽╰)

第五十六章 开学在即

    时间一晃而过,眨眼间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开学前一周,李杰正式辞掉了‘工作’,他是最后一个辞职的知青,姚文广等人要比他早半个月辞职。

    说起来他们这群知青还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记录,前门楼子茶摊所有参加高考的人全都被录取了,这件事在小范围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后来甚至演变成了一则奇闻。

    同一个摊位的九名知青通通被录取,录取率百分之一百!

    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知道很多乡镇,乃至某些县城,有的是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的。

    不过这个年代的通讯不变,加之他们又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这件奇闻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何况这点小事也不值得媒体去报道,别说他们全部考上大学,就连李杰这个高考状元都没有被过多的报道。

    毕竟现在可不是后世娱乐至死年代,新闻媒体就那么多,绝大部分都是官媒,全国的报刊媒体数量有限。

    另外高考分数也没有向外界公布,李杰压根就没去查自己考了多少分,反正通知书到了就行。

    直到记者来了他才知道自己的分数,语文79,数学满分120,理化满分200,总分399,在所有燕京的考生中排名第一,是77届燕京理科的高考状元。

    (作文79,满分80,扣了一分,历史上燕京第一届高考状元的作文分数就是79,扣了一分,主角拿这个分数也不能算bug。)

    即便是放眼全国,这个分数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当李杰得知这个分数的时候,没有特别的激动,基本操作而已,反倒是那位记者非常激动,简直就像是自己考了状元一样。

    然而,即便如此,李杰这个高考状元也没有获得多大的版面,比豆腐块稍微强一点,大概有四五个豆腐块那么大的版面报道了这件事。

    而且报道中的内容也没有过多的提到他本人,更多的是在讨论高考本身的意义。

    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很多人或许看过之后就忘了。

    虽说没能在全国人民前面露脸,但是在胡同周边,尤其是北湾子胡同里,李杰考中状元的事情却是引发了极大的讨论。

    韩母这几个月做梦都带着笑,长脸,大大的长脸!

    自家儿子不仅考上了顶尖学府,而且还是高考状元!

    之前很多人看不起自家儿子的工作,觉得卖茶水的工作又脏又累,不体面,高考开始前还有人偷偷嘲笑小五子自不量力。

    现在不一样了,小五子都上报纸了,虽说版面不大,但是好歹是官媒大报啊,实在是扬眉吐气!

    院里除了自家儿子,其他人根本就没上过报纸,别说院里了,就连整个胡同也找不出上过官媒大报的人。

    如果不是李杰多次劝止,韩母还准备摆席庆祝一下呐,这可是全市第一名,而且极有可能也是全国第一名,即便搁在以前,那也是名副其实的状元。

    哪怕李杰劝了很多次,韩母忍住了摆席宴客的冲动,但是韩母还是止不住想要和其他人分享喜悦。

    在这个消息传遍整个院子之后,韩母特意去买了整整五斤的大白兔,挨家挨户的发糖。

    韩母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心里太开心了,另一方面她也是想当面看看,看看之前那些背地碎嘴的人的表情。

    发糖的那一天,韩母转了一圈回来之后,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年纪了十岁,神采焕发,满面春风,嘴角布满了按捺不住的笑意。

    虽然没能办流水席,但是韩母还是办了好几场喜酒,韩家本家聚了一次,韩父那边的亲戚聚了一次,韩母那边的亲戚聚了一次。

    一共三次,为了办这几场喜酒,勤俭多年的韩母可算是奢侈了一把,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百块,比二姐韩春燕出嫁花的钱还要多。

    花了这么多钱,几个哥哥姐姐虽然明面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吃味那是在所难免的。

    这可是一百块!

    韩母退休多年,虽说攒了些钱,但是这笔钱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大哥韩春松曾隐晦的和李杰表示过,说他应该劝劝韩母的,庆祝归庆祝,可是也不用花那么多钱,完全是浪费嘛。

    李杰当时没有和大哥争辩,因为没有意义。

    在其他几个哥哥姐姐心里,韩母身上的存款是养老钱,其中部分是退休前的存款,部分是退休后的补贴,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他们每月上缴的。

    这笔钱的确是韩母出的,他一毛钱都没出,他不出钱不是因为他没有,或者舍不得,而是因为即便他提出这笔钱他给,韩母也不会要。

    搞不好还会破坏韩母的心情,说不定还得吵闹一下。

    与其如此,不如让韩母开开心心的把钱花出去,反正韩母未来的养老是李杰负责的,即便韩母把存款花光了又何妨。

    难道没有存款,韩母的生活质量会下降吗?

    何况一百块钱又不多,有一点李杰没有告诉韩春松他们,自打他开始赚钱之后,单单只算他上缴给韩母的钱就不止一百了。

    …………

    “春明,脸盆、床单、暖壶、被褥、水杯我给你放一起了,剩下的毛巾、牙膏、牙刷的小东西我给你单独打了个一包裹。”

    …………

    “明天开学第一天,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早点去,给老师们留个好印象。”

    “你现在是大学生了,未来毕业就是国家干部,一定要好好学习。”

    …………

    “到学校了,好好和同学相处,不要和同学闹矛盾。”

    …………

    “学校的食堂再好也不如家里,反正离得又不远,记得没事多回来,妈给你做好吃的。”

    …………

    “你身上的钱够不够用啊?要不要妈给你拿点?”

    …………

    “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拿不下,真的不要我送你去?”

    …………

    “或者让你大哥送也行,我这就去通知他,让他明天请假。”

    …………

    开学的前一天晚上,韩母一遍遍的检查着行李,反复叮嘱李杰要好好学习,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不要闹矛盾云云。

    不止是今天,前几天韩母就开始念经模式,越是临近开学,祝福的就越多,一遍又一遍。

第五十七章 入学

    四月十二日,这一天,水木大学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77届新生。

    过去的十余年里,废除了高考,招生从考试变成了工农兵学制,上大学要看出身,成本不好的,哪怕再怎么天才也与大学无缘。

    十年间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的青春。

    水木大学入口,一个约莫三十岁的汉子,皮肤黝黑,饱经风霜的面颊刻着一道道或潜或深的皱纹,布满了老茧的双手一边提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

    他呆呆的伫立在校门前,望着面前刻有‘水木大学’的校门,他的眼中饱含激动,泪水不知不觉得划过他那张沧桑的脸颊,也不知道他是想起了什么,慢慢地哭声越来越大,变成嚎啕大哭。

    路过的新生时不时的将目光投向恸哭的汉子,大部分人的脸上露出的不是好奇,眼神中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复杂的神色。

    他们能够理解汉子为什么而哭,从汉子的外表来看,不难猜测他应该是老三届,而且很有可能是年纪最大的那一批。

    (即66、67、68三届初高中学生,当时在学校的初高中学生因为特殊原因停课两年半多,到了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老三届离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

    这批人大多都是共和国同龄人,基本上所有的运动一个不落全都亲生经历过,贯穿了他们的儿童、少年、青年时期。

    其他人没有猜错,这名汉子生于49年,63年进高中,66年毕业,在停课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有放弃学习,正当他满怀期待的准备参加高考时。

    谁知却传来了一个惊天噩耗,高考取消了,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最后出于无奈,他选择了去插队,而后一年又一年,他始终等待着恢复高考的消息。

    即便在最动荡的那几年,他也没有放弃等待,他坚信,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少不了科研人员,在那几年里,他一直捧着书本,或在田埂上,或在床榻上,他从未停止过学习。

    终于,到了70年,大学开始恢复招生!

    他清晰的记得,那一天,他从村委得知恢复招生的消息,那一刻,他开心的都要疯了。

    但是,仔细看了招生章程之后,犹如一盆冷水从头而下,简直是透心凉,高考变了,从考试变成了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20左右,以上条件他都符合,但是后面一条却堵死了他的大学梦。

    有相当于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军人和青年干部,他的父亲是油派,他无法通过革委会的政审。

    其实,杨庭周今年能够参加高考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虽说那位老人明确指出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但是政策到了地方却发生了一点点变化,得知重新恢复高考的消息,无数知青踊跃报名,给地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地方在高考之前举行了一次初选,相当于预考,唯有通过初选的人才能报名参加正式高考。

    迫于压力以及惯性,绝大多数地方通过初选的标准并不是唯分数论,出身也是其中的标准之一。

    本来像杨庭周这样的人是无法通过初选的,当地的革委会主任碍于他的成分,没有给他的开介绍信,没有给他报名表。

    正当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上天给他开了一扇窗,革委会主任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内容是他父亲的平反通知。

    因为这封信,他得到了参加初选的机会,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哪怕在最昏暗的那段时间,杨庭周也没放弃自学。

    他一举通过了初选,正式考试更是被水木大学录取。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其中的艰辛,才知道能够报考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杨庭周是幸运的,他恰好赶在报名截止日的那一天报上了名,和他在同一个农场的知青当中,有很多像他们家一样的‘历史背景’冤案。

    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而这些人因为历史原因却没法参加高考。

    (杨庭周的人设来源于一部电影——高考1977,女主角是68届初中生,因为她的父亲是老油,父女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女主也因此没法参加初选,后来她的父亲为了女儿能参加高考,自己刻了一个木头章,伪造了平方文件,女主最终得到了参加考试的机会。)

    “同学?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一道清丽的女声将杨庭周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望着面前的年轻人,杨庭周默默的摇了摇头。

    “谢谢!不用,只是有点感伤。”

    那名女子笑了笑,脸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是这样啊。”

    两人经过一番交流,发现两人居然是老乡,而且还是同一个专业的,都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新生,随后两人便结伴前往新生报到处。

    77届的考生很多都是非应届生,真正的应届生占比并不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上山下乡,独立性极强。

    因此,和后世的开学日不同,校园里入学的新生大部分都是独自一人入学,很少有父母陪同入学的。

    李杰骑着二八大杠,熟门熟路的找到了新生报到处,登记完个人信息,婉拒了师兄的带领,顺着指示牌找到了自己的宿舍。

    华清园宿舍二号楼,李杰在楼下停好自行车,一手拎着一个大包,背上背着被褥缓缓走进宿舍楼。

    走进宿舍,李杰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原来自己是第一个到的,这也正常,通知书上写的报名时间是十二号到十八号。

    今天是报名的第一天,加上早上天还没亮韩母就把他喊了起来,他几乎是最早一批抵达学校的,现在宿舍里没人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正当李杰在收拾床铺的时候,门口的木门发出吱呀一声。

第五十八章 203

    一周的时间一晃而过,新生们基本上都完成了报道。

    李杰所在的203宿舍一共有六个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本地人,其他三个人一个来自魔都,一个来自长安,一个来自皋城。

    年纪最大的是来自魔都的杨庭周,三十岁,66年毕业之后他就去了东北插队,他在那里渡过了十年,最美的青春全都奉献给了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河沿江平原以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五十年代前这里一片荒芜。

    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垦,一座座农场拔地而起,正因为有了这批人的付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宿舍里其他人的情况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历届毕业生,只有一个人是应届毕业生。

    理所当然,这位应届毕业生成为了所有人的小老弟,谁让他年纪最小呢,还不满二十岁,李杰是宿舍里年纪第二小的,排行和他在韩家一样,都是第五。

    经过几天的相处,大家渐渐熟悉起来,说话也放得开了一点,今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趁着还没开学,李杰身为东道主,宿舍里最有钱的人,主动邀请大家出去搓一顿。

    “走,明天就要正式开学了,趁着还有时间,咱们今天出去搓一顿,我请客!”

    首先响应的是老三苏长青,这家伙是本地人,大院子弟,经历和李杰差不多,插队的地方都不远,因为经历差不多,两人迅速的熟络起来。

    “好呀!走,兄弟们,咱们打土豪去!”

    相比于其他人来说,李杰确实属于‘土豪’,一辆自行车,一块海鸥牌手表,两样东西加起来就要两百多,除了钱还要工业劵,还要票。

    好家伙,三转一响配齐了一半,他不是土豪谁是土豪?

    三转一响俗称四大件,即手表,通常代指‘sh牌’或者‘海鸥牌’,缝纫机,‘飞人’或者‘熊猫牌’,自行车,‘凤凰牌’、‘永久牌’或者‘飞鸽牌’,收音机,‘红星牌’或‘红灯牌’。

    这四样东西是当时普通老百姓都渴望配齐的,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

    当然,不是必要的,因为这些东西价格太过昂贵,配齐的话起码四五百块,还得凭票购买。

    以当时的工资收入水平,如果三转一响是必备物品,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打光棍。

    真正的流行标准是‘四十八腿’家具,双人床四条腿,饭桌四条,四把大板凳十六条,两个箱子八条,一个平橱四条,一个大衣柜四条,一个小衣柜四条,一个小条几四条,合计四十八条腿。

    基本上有了四十八条腿,就不愁找不到媳妇,像四九城这样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城市,或许还得加上两个大件。

    按照优先度自行车和缝纫机当之无愧排在首选,前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骑出去也有面子,后者是重要的家庭工具。

    这个时代卖成衣的地方极少,老百姓的新衣服大多都是买布自己做的,做新衣服少不了缝纫机。

    另外,衣服损坏了打补丁,缝纫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如果让女性选择,四大件里最急需的就是缝纫机,毕竟偶尔借用别人的缝纫机没问题,但是常常借,难免要看别人的脸色,多膈应。

    韩家孩子多,兄妹五个,当年穷的时候,韩母为了借缝纫机的事情,暗地里不知道叹了多少气。

    后来经济宽裕了一些,家中添置的第一个大件就是缝纫机,优先度还在自行车之上,李杰清晰的记得,缝纫机到家的那一天,韩母踩在缝纫机踏板的那一刻,脸上堆满了笑容。

    因此,拥有者两个大件的李杰,在宿舍里是当之无愧的土豪。

    头两天,大家还不熟悉的时候,其他人纷纷猜测李杰的家庭背景,不知道脑补了多少东西,等到熟悉了之后,这个误会才解开。

    “对!对!打土豪!不吃白不吃!”

    第二个附和的是宿舍里的老幺宋珍国,他也是本地人,土生土长的那种,他家里和李杰一样,都是工人家庭出生,加上他年纪小,李杰这几天对他比较照顾,他对李杰这个五哥天然具备亲近感。

    杨庭周年纪最大,吃过的苦最多,性子比较稳重,他报道的很早,是第二个到达宿舍的人。

    这是他第一次来首都,这几天除了熟悉校园环境之外,他也出门逛了逛,对于物价多多少少有点了解。

    他默默的在心里算了算,六个人吃一顿大概要多少钱,以老五的性格,肯定不会请大家吃的太差。

    如此一来,一顿饭的花销起码奔着十块去了。

    或许这点钱对于老五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这也不是他们心安理得吃大户的理由。

    沉默半晌,杨庭周提议道:“要不,咱们就在食堂吃吧,学校里的饭菜味道也不错的。”

    话音刚落,老二许兵张开的嘴立马闭上了,他和老四胡夏风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出身,长这么大了还没正经的下过馆子,他倒是想出去见识见识。

    但是既然老大都发话了,他也不好意思立马开口,否则岂不是驳了老大的面子。

    苏长青虽然算不上最顶级的那批大院子弟,但是他好歹也在街面上混过,见多识广,在他的观念里,不就是一顿饭嘛?

    算得了什么?

    今天吃了,明天请回来不就行了,大家都是同一个宿舍的,未来四年同吃同住,没必要斤斤计较的。

    “老大,未来还有四年时间,食堂有的吃的,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大家住在同一个宿舍,虽说不是睡一张床,四舍五入一下也算的上五百年吧?”

    “这么大的缘分,吃顿饭庆祝一下不过分!”

    说话间苏长青不着痕迹的瞧了瞧老大、老二、老四的脸色,他心里明白着呢,知道老大在担心什么。

    老大是魔都人,尽管在北大荒埋头苦干了十来年,但是好歹是魔都人,见识肯定不会少,他这么说无非是担心刺激到老二和老四,因为宿舍里只有老二和老四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杨庭周活了三十年也不是白活的,苏长青说话的时候他也在观察老二和老四的表情,他们俩听完苏长青的话,神色明显有些意动。

    既如此,他也没必要在坚持了,于是他点了点头,道。

    “行吧,听老五的。”

    李杰坐在凳子上,不动声色的扫视一圈,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

    ‘有趣。’

第五十九章 一顿饭引发的思考

    商量完毕,一行人浩浩荡荡杀向东来顺,李杰、苏长青、宋珍国身为四九城土著,都是骑车来学校的,三辆车六个人正好。

    恰逢大学开学,街上的人流量激增,街头上骑着自行车的人群密密麻麻,身为四九城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东来顺的店门口排起了大长队,丝毫不亚于后世的网红店。

    杨庭周虽然刚来四九城没多久,但是东来顺、全聚德的名声他还是听过的,味道自不必说,肯定是非常好吃的。

    至于价格嘛,确认过眼神,是他吃不起的地方。

    他老爹平反之后确实补发了工资,俗话说穷家富路,入学前他老爹偷偷的塞了三十块钱,不过被他检查行李的时候给发现了。

    后来,他又给偷偷的塞了回去,三十岁的人了,儿子都能打酱油了,又怎么好意思再去拿父母的钱。

    “人这么多,要不换一家吧?”

    李杰哪能不明白杨庭周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觉得在这里吃太贵了,他能理解,六个人吃一顿,顶多十几块钱,这点小钱还不被他放在眼里。

    “没事,今天是咱们203第一聚会,必须得在这里吃,回头我翻译几份稿子就回来了!”

    “局气!”

    苏长青伸出大拇指赞道。

    老二许兵眼神中不禁露出一丝羡慕,心里暗道。

    ‘城里人就是不一样,赚钱的渠道就是多,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靠翻译文稿赚钱。’

    李杰口中的稿子是指翻译外国小说,毛熊的、鹰酱的、樱花国的都有,虽说是翻译,但是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也属于二次创作。

    君不见很多外文作品原著很好,到了华夏却水土不服,其中译者的翻译水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既然李杰的翻译水平能够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勉强能够算得上文人,这个时代文学家的地位和受欢迎的程度非常高。

    很多学生的第一志愿都是中文系、新闻系,仿佛读了这些专业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文化人’。

    一旦身上被贴上了文人的标签,那绝对是风云人物。

    老二许兵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过上拿稿费的日子,期间他也给不少报纸、杂志写过稿子,但是很可惜,这些稿子无一例外全都石沉大海。

    自从他得知李杰翻译过两本小说、十几首诗歌之后,就缠上了李杰,希望李杰能够教教他,提高一下他的文学素养。

    杨庭周闻言也不再坚持,他只是下意识的提一嘴,毕竟苦日子过多了,家里又有老婆孩子,习惯了节俭的日子。

    一顿饭十几块,学校一个月的补贴不过就这么多,为了口腹之欲,花这么多钱,实在是没必要。

    另外,他心里也愁,人际交往讲究有来有回,这么贵的一顿饭他可还不起。

    虽说上大学有补贴,但是补贴的那十几块钱,就算他在节省,也不够一家子的开销的。

    杨庭周的媳妇也是知青,可是家里的孩子还小,离不开人,不允许两个人都考大学。

    他的本意是准备把机会让给媳妇的,但是却被媳妇拒绝了。

    报考前,妻子笑道,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再去上大学不是惹人笑话嘛。

    最后,在妻子的一再坚持下,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他。

    两个人结婚六七年了,妻子非常了解杨庭周,丈夫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大学,她又怎么会阻止丈夫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

    尽管夫妻二人会因为上学而相隔千里,但是妻子沈兰青坚信,他们的感情不会因为空间而产生距离。

    家里有一个那么知书达理的妻子,杨庭周又岂会不疼爱,他入学前就想好了,即便自己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再苦,也要寄钱回家里。

    男人嘛,少吃一点没什么大事,啃啃馒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苦日子他又不是没过过,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早上一顿稀饭,中午一个馒头,晚上一个馒头,不也过来了吗。

    学校的日子再苦,还能比那个时候苦吗?

    ‘要不,我也去学学翻译吧?’

    杨庭周身处这个想法也不是无的放矢,他的母亲也是老师,而且是英语老师,从小耳濡目染,他的英语底子不差。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以他的现有的功底,想要翻译文学作品还差的远呢。

    ‘大不了每天晚上挑灯夜战,翻译不了文学作品,我还能翻译期刊,慢一点就慢一点,赚的少一点也无所谓!’

    翻译期刊赚钱的这条路子是李杰建议的,这时候国家的外汇极其匮乏,而订阅国际期刊必须要动用外汇,因此,除了部分重要的机关单位,也只有顶尖大学才拿得出这笔钱。

    然而,期刊里的文字内容全都是外文,而且很多都是复杂的专业词汇,这时候的专业翻译员奇缺,很多中文期刊根本就没有配备翻译员。

    想要查询外文期刊也是件麻烦事,拥有外文期刊的单位太少了,所以,转译外文期刊供给中文期刊也是有稿费可以拿的,翻译一篇大概能有几块钱的收入。

    203宿舍里不仅只有杨庭周抱有这个想法,可以这么说,除了大院出身的苏长青之外,其他四个人都想试试这条路子。

    没办法,赚钱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尤其他们还是学生,能够合法赚钱的渠道就更少了。

    宿舍里结过婚的可不止杨庭周一个,老二许兵、老四胡夏风全都是已婚人士,区别在于,许兵和杨庭周一样,都有孩子。

    胡夏风年纪比较小,去年刚刚结婚,还没来得及生孩子就赶上高考了。

    半个小时后,排了许久的队,终于轮到了李杰他们。

    点菜的时候,李杰特地注意了一下众人的神色,其中老大皮肤太黑,看不出表情,苏长青是常客,对于这里的消费早就习以为常了。

    剩下的老二许兵、老四胡夏风、老幺宋珍国在看到菜单的那一刻,瞳孔均是一缩。

    其实,李杰特意把聚餐地点放在东来顺,不是为了炫耀财力,他还没有那么低级,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第六十章 识人

    正值饭点,东来顺饭庄的大堂里人声鼎沸,刚入座没多久,服务员就双手提着一个大铜锅端了上来。

    “锅子来咯!当心!别烫着!”

    服务员的态度相当热情,和某些饭店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毕竟这里是东来顺,四九城餐饮界的名片,经常有外宾光顾这里,这里的服务人员自然是精挑细选。

    上完锅子,李杰熟练的点好菜,来东来顺吃饭,羊肉那是必点的,大白菜、粉丝也是必不可少的,点完菜之后便把菜单传给了其他人,

    “大家看看吃点什么,甭客气,随便点!”

    众人拿到菜单一瞧,除了苏长青之外,其他人都被上面的价格吓了一跳,以致于显得有些拘谨,磨磨蹭蹭半天每个人就点了一份素菜。

    李杰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一圈下来他又添了两道荤菜两瓶白酒,这次他没点茅台,实在是没必要,假如真叫了两瓶茅台,那可就真的是在炫耀了。

    顺道插一嘴,东来顺饭庄是一家清真菜馆,不提供猪肉。

    没过多久,一个服务员端着一个大红色的搪瓷托盘走了过来,上面摆着各种蘸料,一共有八种,传统的芝麻酱、酱油、黄酒、辣椒油、韭菜碎、腐乳、虾酱、蒜末全都在内。

    东来顺后厨的人员很多,上菜的速度非常快,光是负责切羊肉的大师傅就有五个,选用的都是阉过的小公羊,选用的部位仅限于上脑、大三岔、小三岔等最嫩的部位。

    上羊肉的时候,服务员还笑眯眯的向着众人介绍道。

    “咱们东来顺的羊肉用的都是…………您瞧,这羊肉切得跟纸一样薄,薄厚均匀,晶莹剔透…………”

    “这几盘是咱们店里柳师傅切得,他可是我们店里刀工最好的师傅,每次店里来了接待任务,柳师傅都是第一把刀!”

    …………

    桌上的人听得津津有味,唯有常来的李杰和苏长青没什么兴趣,别以为这个时候的人都实诚,服务员说的话有些确实不假,有些明显就是糊弄人的。

    比如xx师傅,在他们口中,这盘羊肉都是最好的师傅切得,至于,是不是这位师傅切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服务员走后,老二许兵兴致勃勃的问道:“老五,这里经常接待领导人和外宾吗?”

    李杰笑着点了点头:“是的。”

    许兵闻言两眼放光,看着一桌子的菜:“那咱们岂不是变相的吃了一顿国宴?”

    “恩,你要这么说也没错,接待外宾差不多也就是这些菜。”李杰一边拿起盘子把羊肉倒进铜锅里一边对着众人说道:“开吃吧!”

    “这才刚放进去,不用再等等吗?”许兵弱弱的问道。

    苏长青拿起筷子夹起一片羊肉,解释道:“这羊肉又嫩又薄,放进滚烫的铜锅里滚一滚就能吃了,瞧,它已经熟了,煮的时间长了反而不好吃了。”

    许兵瞧了一眼苏长青筷子上的羊肉片,原本长长的一条已经缩成了一团,颜色也从鲜红色变成了亚麻色,顿时感慨道。

    “还真熟了!真快啊!”

    在座的都是大肚汉,半斤一盘的羊肉看起来很多,放到锅里一煮也没多少,一人几夹个几筷子就没了。

    吃完第一盘,杨庭周主动拿起酒杯。

    “来,哥几个,咱们主动敬老五一杯,感谢他今天的款待!”

    “对,五哥,我敬你!”

    “来,老五,走一个!”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又添了两瓶白酒,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老二许兵的酒量比较差,两杯酒下肚不仅脸色涨红(不是小杯,是那种二两多的杯子),就连说话都开始有点大舌头。

    “老五,咱们之前可说好了,嗝……回头你可得……嗝……教教我怎么写作。”

    李杰的酒量极好,半斤酒下肚,脸部红心不跳,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没问题,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

    虽说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七七年的高考题目非常简单,很容易令人产生一种错觉,我上我也行。

    但是,任何抛开时代背景的讨论,都是瞎扯淡。

    五百多万考生,录取率仅有百分之四点几,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凡是能够考上大学的,无疑都是时代的弄潮儿,尤其是考上顶尖学府的那批人。

    几十年之后,随便翻开一页77届水木大学的同学录,里面的人混的都不差。

    李杰想要做的事情一个人肯定是做不成的,必须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通过近一周的相处,李杰对宿舍里的几个人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五个人当中,他最看好的两个就是老大杨庭周和老三苏长青。

    他们俩个人,一个人极其自律,上进心十足,不论做任何事非常有计划,目的性极强。

    另外一个长袖善舞,心思活络,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并且家庭出身也比较好,出了校门之后,资源肯定不会差。

    不出意外,依照杨庭周的性子,他应该会走体制内的路线。

    苏长青大概前期会服从分配,暂时安心工作,一旦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这家伙肯定按捺不住投身其中。

    老五宋珍国是一个技术控,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心思细腻,未来应该会醉心于科研。

    剩下的另外两个人,老二许兵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不过他现在的文学功底有些欠缺,能不能实现梦想还真不好说。

    老四胡夏风相对来说比较平庸一点,各方面都没有短板,换个说法也就是各方面都不够突出,他最大的梦想是改变命运,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一个工人。

    毕业之后大概率会选择投身工厂,这也是他全家人的希望,哪怕未来风云变幻,估计他也不会轻易的改变想法。

    虽然老四比较平庸,但是那也是相对而言,怎么说也是水木的毕业生,未来就算混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这几个的都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李杰在他们身上投资一点,肯定是不会吃亏的。

第六十一章 第一课

    正式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能够容纳上百人的阶梯教室内坐的满满当当,没有任何一个学生逃课,无数学子手捧着书本,目光灼灼的盯着讲台上的那道身影。

    林国华,机械工程专业的大牛,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以他的级别完全不需要带普通的本科生,但是今年不一样,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个学年。

    望着台下那无数双如饥似渴的眼神,满腔的热血豪情不禁从他那苍老的身躯里迸发出来。

    这些学生就是希望啊!

    “咳咳!”

    “同学们,请放下你们手中的书本,今天是第一堂课,在教学开始之前,我们先谈谈,你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为什么要报考机械工程专业?”

    林国华没有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说话这句话便拿起一支粉笔,站在三尺讲台上,唰唰唰几笔写出几个大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几个字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还记得那是一九三八年的冬天,三七年发生了什么,相信不用我多说什么。”

    “日寇全面侵华,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但是!”

    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突然提高了语调,略显佝偻的身躯挺得笔直。

    “国家亡了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全亡了!”

    “当时我和我的老师们,同学们,不得不一次次迁徙,从首都到湘南,从湘南到春城,历经千里,辗转多地,终于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地。”

    “抵达春城之后,没有房子,我们自己造,没有吃的,我们自己种。”

    “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这都是常态,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们住的地方都是梁教授和林先生亲自设计的。”

    说到这里,老教授笑了笑,仿佛陷入回忆之中,语气稍微顿了顿。

    “梁教授和林先生都是建筑大家,不过我们住的房子可能是他们设计的最简陋的房子,茅草顶,黄泥墙,一间屋子四十张床。”

    “一到下雨天,教室里就响了叮叮咚咚的交响乐,那是雨滴和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每每想起,那声音仿佛依旧萦绕在我的耳旁。”

    “到了晚上,蚊虫也会为我们献上一曲,从黑夜到黎明,它们不知疲倦的为我们‘歌唱’。”

    “哦,对了,偶尔还会有日军奏响炮声来为我们祝贺。”

    老教授的声音不大,语气平淡,但是却像重锤一般敲击着众人的心。

    “同学们,我今天和你们说这些,不是为了告诉你我们有多苦,而是为了告诉你们!”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因为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虽然战争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战争不仅仅只有一种形式,科技同样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上个月,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技术大会上,副总理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老师已经垂垂老矣,而你们是**点钟的太阳,未来国家的崛起终究还是要看你们的!”

    啪!啪!啪!

    现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教授的谆谆教诲令无数学子热血沸腾,很多学生的眼眶里已经被泪水浸湿。

    老教授看到学生眼中的光,欣慰的笑了笑,他双手微微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刹那间,哗啦啦的掌声渐渐止息。

    “刚才我说了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下面咱们谈谈为什么要学机械工程。”

    “现代化国家想要发展离不开工业,大到飞机、坦克、大炮,小到一枚小小的螺丝钉,都离不开工业的发展!”

    “而工业之母是什么?”

    老教授转身在黑板上又写下了两个字。

    机床!

    “台下的同学肯定有不少人进过工厂,车间里的车床、铣床、镗床等等,它们都是工业母机,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制造机器和机械的工具机!”

    “工业母机为各行各业制造各类机械设备,是现代工业的心脏,是工业体系的基石,是摇篮,是核心,是决定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而我们国家的机床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毫不客气的说,最少也有两个代差,落后几十年!”

    “即便有一台先进机床摆在了那里,任我们随便研究,我们也无法造出一台同样精度和稳定性的机床!”

    “这是为什么?”

    “因为,制造业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业,它考量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基础工业水平。”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第一机械厂功课了12立方米的挖掘机,里面的每一个零件全都是我们自主生产的。”

    “虽然东西都一样,但是咱们挖掘机就是不如进口的,工作时长,零件使用使命,稳定性,全都落后于进口产品。”

    “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零件精度、稳定性不如进口件!”

    “为什么不如?”

    “因为,我们生产零部件的机床不如发达国家的机床,同样的东西,我们生产出来,在全负荷工作的状态下,只能用一百个小时,而国外的零部件能够稳定的使用几百上千个小时!”

    “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不是为了告诉你们国外的东西有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厉害,而是为了告诉你们,我们的工业水平和国外存在巨大的差距。”

    “只有认识差距,知道我们哪里差,才能奋起直追。”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赶上西方!”

    “为什么我会如此坚信?”

    “因为,我们能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究出原子弹,研究出氢弹,研究出东方红一号!”

    “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做到,现在条件好了,没道理做不到!”

    “可惜,老师已经老了,估计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但是你们还年轻,你们还有机会!”

    “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中!”

    叮铃铃!

    下课铃声响起,老教授深吸一口气,喊道。

    “下课!”

    啪!啪!啪!

    现场的掌声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经久不息,学生们激动的拍着早已通红的双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026/ 第一时间欣赏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作者:放羊小星星所写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为转载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介绍:
他在《最好的我们》里是文娱才子路星河!
他在《笑傲江湖》里是武林神话林探花!
他在《隐形守护者》里是谍海传奇肖途!
他在《天下第一》里是爱美人不爱江山逍遥侯朱无视!
他在《诛仙》里是仙门巨擘林惊羽!
李杰:“我只是条不想被催更的咸鱼啊。”
诸天万界流传着属于他的传说,传奇仍在继续。。。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