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文阅读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txt下载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三十二章 拿到批文

    大院子弟通常是指建国后在四九城党政军机关大院长大的干部子弟,是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这群人上的是同一所幼儿园,同一个小学,同一个中学,整个孩童时期和少年时期都在一起。

    他们张扬、叛逆,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即使是在最封锁的年代,他们也可以通过父母关系、单位便利,以批判的名义去看内参片,借阅**,偷听敌台,

    他们又普遍的具有红色情节,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不大不小的掌权者,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大院子弟和胡同子弟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在学校里,大院子弟更愿意和大院子弟交往。

    像杨建华这样愿意和胡同子弟接触的大院子弟并不多,其中既有他本人的缘故,也有原主的原因。

    左小白打过招呼之后就当起了隐形人,坐在一旁喝着汽水静静地聆听着两人聊天。

    …………

    “恩,事情就是这样了,到时候你直接去前门街道找知青科韩科长就行了。”

    …………

    杨建华口中的知青科也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知青科主要负责知青返城的档案管理和工作安置。

    虽然现在知青返城大潮还未开始,但是知青科每天的人流量也是街道办里最大的科室。

    “谢了,兄弟!”

    李杰真心实意道,这次要是没有对方帮忙,他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办成这件事。

    虽然杨建华没说其中的波折,但是他知道对方肯定花了不少功夫。

    ‘以后多带他发发财吧。’

    原著中杨建华最终没有走从政的路子,而是选择了下海经商,后来还和原主合作过进口车生意。

    这一世有李杰的指点,他的商途肯定会走的更加轻松一些,资产翻个倍那是轻轻松松。

    两人聊完这件事,又聊起了恢复高考,杨建华告诉李杰,恢复高考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时间。

    毕竟现在已经七月下旬了,即使会议上通过了,也不可能马上就考,必须给考生留出复习的时间,肯定要错过招生期。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很多人都倾向于今年宣布,明年恢复,给考生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

    双方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一瓶汽水就快喝完了,李杰主动起身又去买了三瓶,另外还加了三杯奶油烩水果。

    杨建华看到奶油烩水果上桌的时候,惊讶道:“春明,你这是哪里发的财?”

    也不怪他惊讶,奶油烩水果是西单冷饮店里最贵的饮品,一瓶北冰洋汽水才一毛五,还能退瓶,而一份奶油烩水果的单价是一块二,三份就是三块六,一个学徒工好几天的工资。

    “发什么财啊,打零工赚了点辛苦钱。”

    李杰笑着解释道,倒卖自行车的事情可不能告诉这家伙,倒不是怕他告密,而是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目前为止,知道李杰做这件事的只有关大爷,破烂候或许猜到了,但是他从来没提过这件事。

    杨建华闻言埋怨了李杰几句,言道不用如此破费的,不过他后来吃的还是很开心的。

    奶油烩水果里面用的都是罐头水果,对杨建华来说罐头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真正让他开心的是这份面子,说白了就是态度问题。

    不过要是被他知道李杰是一个身怀一百多块钱的‘小土豪’,估计他就不会这么想了,不狠狠地歹着李杰去老莫搓几顿,他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老莫是四九城第一家西餐厅,是一家俄式西餐厅,人均消费在七八块左右,在这个月薪仅有三十左右的年代,去老莫吃上一顿,绝对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

    翌日,李杰一大早就赶到前门街道办,现在他手头上有一百多块钱启动资金,用来开个茶摊绰绰有余。

    因为杨建华父亲打过招呼,手续办理的很顺利,李杰如愿的拿到了摆摊资格,这个茶铺是挂靠在街道办名下的。

    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负责办理手续的人居然是昨天刚见面的左小白。

    李杰先前还奇怪杨建华为什么会带着左小白一起碰头,他又不是那种多嘴的人。

    现在,全明白了,原来左小白是在前门街道办上班。

    朝中有人好办事,虽然左小白的性子比较清冷,但是办事却很麻利,半天就把手续给办好了,还带着李杰去前门大街看了下摊位地点。

    摊位的地理位置很好,就在前门楼子底下,人流量很大,显然是精心挑选过得。

    正事办好,李杰迅速的召集了三个事先说好的小伙伴,两个是上次知青聚会的同学,一个叫方元,一个叫周桐。

    他们和原主一样,都是工人家庭出身,也没什么门路,回城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没等到分配工作。

    因此,李杰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力气就说服了他们。

    另外一个人是原主的邻居姚广文,住在同一个胡同,打小一起玩到大的,不过他并没有在原剧中出现过。

    街道办虽然给了批条,但是除了批文之外,啥都没有,座椅、板凳、茶桌、茶桶、茶壶、茶杯、茶叶全都靠李杰自己去买。

    另外,每个月还要固定上缴三十块钱的利润给街道办。

    虽然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尚在李杰的接受范围之内,他本来做这件事的初衷就不是为了赚钱。

    何况一个月上缴二十三快钱在他眼里也不算多,大碗茶的成本很低,一碗茶的利润起码在50%左右。

    以前门大街的人流量,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卖个千把碗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这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垄断的生意在不赚钱,不如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接下来几天,李杰带着三个小老弟把该置办的东西都给置办齐了。

    别看这些东西很不起眼,但是真买起来还是花了不少钱,总共花了近一百块钱才买齐,这些钱全都是李杰一个人出的,剩下的三个人只出了力气。

    ——————

    ps:这一章删删减减写了好几遍,本来的剧情是安排左小白出场的,但是写完之后又觉得莫名其妙出现的人物大家没有代入感,就把她的戏份给删了。

    原著中的女角色不多,想从中选个女主角出来有点难,除了苏萌之外,剩下戏份多的只有关小关和蔡晓丽,大家更倾向谁?

    ps2:今天估计码不了第三章了,只能顺延到明天了,~~(╯﹏╰)b

第三十三章 开摊

    前门楼子,练摊第一天,趁着街上人流量不多的时候,李杰对着三个小老弟再次演示了一边吆喝的正确姿势。

    “俩字儿一碗大碗茶,滚开的水新沏的茶!”

    “来,咱们先排练一遍,跟着吆喝!”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半天也没叫出声来,李杰叹了口气,三个小老弟还是脸皮太薄,之前私下练习的时候一个吆喝的比一个有劲,真到临场的时候反而不好意思了。

    “别担心,咱们凭劳动挣钱,不丢人!难道你们不想靠自己养活自己吗?摊子是支起来了,但是想要吃上饭,这第一步就得放下脸面来,拿出你们下乡时候‘偷鸡’的精神来!”

    姚文广看了一眼另外两个人,他和李杰是同一个胡同,从小玩到大的,他返城也有好几个月了,工作一直没着落。

    礼也送过,闹也闹过,但是工作名额实在是太紧张,一拖再拖,他马上就要20岁了,这么大的人天天吃家里的,总归不太好意思。

    因此,李杰这次找到自己,姚文广想也没想,立马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对于这次的工作机会,姚文广心里很感激李杰,再加上俩个人又是发小,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起到带头作用。

    “俩……俩字儿……一碗大碗茶,滚开的水……新沏的茶!!”

    前面一句话说的断断续续的,后面一句,姚文广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嘶吼了出来,声音非常大,方圆几十米的行人纷纷对他侧目而视,方元和周桐更是吓了一大跳。

    “咦,小兄弟,你们这边是卖茶水的?”

    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中年男子,手上夹着个牛皮包,走到茶摊东张西望了一番,好奇的问道。

    眼瞧着有顾客主动上门,李杰赶紧上前一步,笑着回应道:“是的,两分钱一碗,用的全都是高末儿,一冲开,慢慢的茉莉香!”

    介绍完摊上的茶叶,李杰又伸手指了指另一边整齐摆放的茶包:“对了,咱们这里还兼职销售茶包,里面全都是5号以上的茶筛出来的。”

    中年白衣衬衫男瞧见茶包顿时来了兴趣。

    “哦?你这里还有高末卖?”

    高末儿也就是高级茶叶的碎末,高级茶叶的品质,低级茶叶的价格,中年男子之所以好奇,那是因为特殊时期的时候,高末儿已经被打成了四旧,说是让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剩末。

    如果不是借着杨建华老头的大旗,李杰还不一定能从供销社拿到原料,毕竟现在虽然平反了,但是没有上面的示意,供销社哪敢私自做主。

    “是的,老牌子京华,您瞅瞅!”李杰拿起一包茶叶扬了扬。

    “来一碗试试!”

    中年男子笑着点了点头,掏出一张二分的毛票。

    “好咧,您候着,我这就给您倒!”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李杰他们就到了这里,特意煮了一通茶,现在的温度差不多已经凉了下来,正适合喝,李杰熟练地舀了一勺茶叶倒进碗里,茶汤清澈透亮,芳香四溢。

    “您请!”

    中年男子笑呵呵的接过茶碗,李杰的热情让他有点些许不适,心里暗暗想着,如果这服务态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以后每天早上路过的时候来上一碗大碗茶,好像也不是不行。

    两分钱,便宜!

    ‘咦!’

    ‘是那个味!’

    中年男子是茶楼的常客,各种茶叶一喝便知,只是最近去的少了,因为家里的孩子变多了,不得不减少自己的爱好。

    不过爱茶之人,这茶瘾是戒不掉的,但是高档茶叶动辄十几块一斤,价格太贵,两毛五一斤的茶叶喝起来又不得劲。

    为了买高碎、高末儿,他走访了很多供销社,始终没有买到,没想到今天在路边摊居然看到了高末儿的身影。

    “就是这个味!小伙子,给我来一包茶叶!”

    “好叻!诚惠一包茶叶五毛!”

    中年男子痛快的拿出五毛钱,美滋滋的接过茶包,五毛钱一包,实惠!

    前门楼子练摊,还是卖大碗茶的,新鲜,老百姓还是第一次见,刚才姚文广的吆喝声很大,摊位附近已经围了一圈人,中年男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围观群众见他又是喝茶,又是买茶包,加上李杰刚才揭盖时候露出的茶香,大家瞬间就懂了。

    四九城的茶文化很浓厚,很早以前茶馆随处可见,只是近些年少了许多,路人当中像中年男子这样好茶的人并不少。

    重新卖高末儿的消息暂时还没有大规模传开,很多人以为只有这里有卖,因此纷纷慷慨解囊,要么喝一碗茶汤解解渴,要么买上一包茶叶回去解解馋。

    这个时间点出门的都是上班族,谁兜里也不差那两分钱,喝汽水还要一毛五呢,和汽水一比,大碗茶的价格显然是亲民许多。

    眼瞧着茶摊前的人越聚越多,单凭李杰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姚文广、方元、周桐只得暂时放下矜持,投入劳动。

    这一忙就是大半天,这个时候大碗茶还是个新鲜玩意,好奇的人很多,华夏人又有凑热闹的习俗,别人看茶摊门口围着很多人,驻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走了一波,立马又来一波,四个人忙得脚不沾地,李杰的底子好,而且又常常锻炼,这点强度的工作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其他三个人就有点吃不消了。

    机械式舀茶汤,洗碗,烧水,冲茶,搬茶桶,小半天的高强度劳动,让他们只觉得胳膊酸痛不已,感觉比插队的时候还要累。

    如果换做两三月之前,他们三个恐怕心里已经开始打起退堂鼓了,这工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累得多,忙起来水都没功夫喝,有尿也得憋着。

    直到临近中午,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路上的行人少了许多,茶摊前的客流量也随之少了许多。

    姚文广憋了两三个小时,感觉膀胱快要爆炸了,好不容易等到客人少了一些,扔下一句话,不待其他人反应过来就一溜烟的冲了出去。

    “不行了,不行了,我得去上个厕所!”

第三十四章 成果斐然

    中午十二点,室外的气温达到三十多度,空气中一点风都没有,十分闷热,连带着茶摊的生意都好了许多。

    虽然路上的行人少了许多,但是购买的频率却高了许多,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起码卖出去了三四百碗大碗茶。

    相比于早上卖的温茶,中午卖的茶水全都是放凉了的凉茶,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的话,李杰还想着弄成冰茶来卖。

    可惜,这个年代华夏虽然已经有国产冰箱了,56年,雪花冰箱生产了第一台国产冰箱,就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那种绿色的冰箱,后来万宝、西冷等一系列冰箱也随之而来。

    但是冰箱的价格比彩电还要贵,属于绝对的奢饰品,李杰身上的那点钱连零头都不够,用冰块的话又无法长时间保存。

    大碗茶铺只有四个人,分不开人手去运输冰块,或许等以后人多了,可以考虑一下开发冰茶。

    除了茶水的生意爆火之外,高末儿茶包的生意也是非常好,从供销社那里拿的一百包茶包已经全部售罄。

    茶叶的生意是实报实销的,没有收取任何代理费用,之所以不收钱,主要还是为了以后进货方便一些。

    如果没有供销社像茶叶厂采购高末儿的话,李杰也拿不到茶叶,毕竟茶厂只跟签订供货协议的单位做生意,其他个人或者业务不对口的企业休想通过正规渠道从茶厂拿到货物。

    下午三点半,茶摊的人流量降低了一些,大家终于可以松口气歇一歇。

    姚文广长舒一口气,拿着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汗渍,感慨道:“累死我了,没想到茶摊的生意居然会这么好。”

    外面的天气太热,边上还有好几个煤球炉子不停地烧着开水,茶摊里面的温度要比广播中的体感温度高出好几度。

    另外,购买茶水的顾客络绎不绝,众人几乎忙个不停,身上的汗水就跟不要钱似得,大把大把的往外流。

    劳动强度丝毫不比干体力活要小,从早上六点半到现在,拢共休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这还包括吃饭以及上厕所的时间。

    方元的动作和姚文广几乎如出一辙,他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个蒲扇,猛扇个不停。

    “是啊,好累,这比我们在小清河插队的时候还要累,那时候中午时候好歹可以歇一歇,哪像现在,基本没歇过。”

    周桐心思细腻,没有跟着抱怨,而是对着正在冲茶的李杰说道:“春明,你不累吗?歇会吧,别忙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人。”

    累!

    怎么可能不累,天气这么热,四个人当中李杰干的活最多,而且他现在就是一普通人,进入副本之后基本没怎么练功,只是经常锻炼,身体顶多比普通人强壮一点。

    但是李杰不能像他们三个一样叫苦叫累,他是这件事情的组织者,倘若他要是带头,岂不是无形中打击了士气。

    今天是大碗茶开摊的第一天,万事开头难,第一天就熬不过去,接下来的事情也没法做了,他必须开一个号头。

    再累也不能说出口,相反他还得表现出一副不累的样子,以作表率。

    “还好,不是很累,就是汗流的多一点,多喝点水就好了,对了,这里有盐水,大家都来喝一点,给身体补充点盐分。”

    体内的废物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出汗对人体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但是与此同时,汗液也会带走大量的盐分,影响到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从而引发口感、眩晕、疲乏无力等症状。

    茶摊小组包括李杰在内,每个人都是汗如雨下,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为了健康考虑,必须适当地喝点淡盐水。

    这在后世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但是在现在,很多人并不是很在乎。

    大碗茶的生意是李杰一手促成的,前期的筹备、出资都是由他一手包办的,姚文广他们只是出了点力气就换来了一份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累了一点,苦了一点,而且说出去还没什么面子,但是工作就是工作,姚文广他们对李杰还是心存感激的。

    姚文广他们在今天之前,本来只是感激,并没有觉得李杰办成这件事有什么了不起的,只当他交了一个好朋友。

    可是现在他们却不这么想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直观的一点,李杰今天干的活最多,吆喝的声音最大,休息的最少。

    仅仅大半天,姚文广三人的心中就多了一丝佩服,换做他们恐怕没法如此面面俱到。

    有着李杰在前带头冲锋,姚文广他们虽然累的不行,但是却没有泄气,而是咬着牙硬撑了下来,拖着疲惫的身躯迎接着晚高峰的到来。

    晚上八点,前门大街上的人群渐渐稀疏起来,茶摊的生意迎来了低谷,姚文广见状一屁股坐倒在凳子上,另外两人和他也差不了多少,也是毫无形象瘫在凳子上。

    李杰瞥了一眼三个小老弟,心里暗自点了点头,他们今天的表现已经算是不错了的,即便体力如他,也感到些许疲惫。

    “好了,今天就到了这里吧,准备收摊!”

    “耶!”x3

    三人听到‘收摊’两个字,瞬间一咕噜坐直了,异口同声的发出一声惊呼,脸上的表情简直比上学时候听到下课铃声还要激动。

    他们今天流的汗比过去三个月加在一起的还要多,每个人皆是一脸倦容。

    花了十分钟收拾好桌椅,李杰便召集他们坐到一起,把今天的营业额清点一下,这是必须要走的流程,李杰粗略估计一下,今天的收入少说有四十多块。

    慢慢一堆的零钱摆在桌上,三个小老弟顿时打起了精神,直勾勾的望着李杰不急不缓的数钱,一边数一边故意报出声。

    “五毛!”

    “一块三!”

    “十三块!”

    “二十二块!”

    “三十块一毛五!”

    “四十块八毛六分!”

    ‘四十块八毛六分?’

    ‘我没听错吧?’

    另外三人听到这个数字,脑海中生出同一个念头。

    难以置信!

    二分钱的一碗的大碗茶,一天的营业额居然有四十多块?

第三十五章 我要举报!(补更)

    一天的营业额四十多,一个月岂不是一千多?

    大碗茶的成本大家都心知肚明,毛利百分之五十,如此一来,一个月的毛利岂不是五六百?

    吓人!

    太吓人了!

    在这个平均月薪三四十的年代,五六百的利润足以把人惊掉下巴!

    李杰注意到姚文广三人那亮的发光的眼神,他可没有他们那么乐观,今天的营业额能有四十多块是多重因素叠加到一起的缘故。

    第一,这里是前门楼子底下,最好的商业街之一,四九城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地理优势明显,换做别的地方,营业额绝对达不到今天这个数字。

    第二,今天是开业第一天,大家都觉得新鲜,即使囊中羞涩的人也不介意花个两分钱尝尝鲜,固定客户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想要继续保持下去有点困难。

    第三,高末儿茶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个独家法宝,恐怕今天的营业额要少个一两成。

    第四,天气因素,大碗茶是有淡旺季的,夏天天气热,走在日头底下出汗多,渴得快。

    第五,大碗茶是独门生意,数遍四九城,暂时也只有他们一家,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等到消息扩散开来,必然会有人跟风,到时候生意肯定会差上许多。

    虽然是种种因素叠加到一起才有今天的‘奇迹’,但是即便未来再也达不到这个高度,一个摊位养活三四个人绝对不是什么问题。

    不出意外,街道办很快就会收到风声,毕竟今天茶摊的生意实在太好了一些,哪怕接下来几天的生意只有今天的一半,也是瞒不住的。

    幸好李杰是通过杨建华他爹的名义来推行的‘大碗茶’模式,即便被跟风,首功肯定是没跑的。

    别看现在知青返城尚未迎来高峰,但是每年那么多的中学生毕业,工作名额本来就十分紧张,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返城几个月却依旧没有工作。

    大碗茶模式必定会引起官方的关注,或许很快,四九城的大小街道就会出现无数的茶摊。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历史上的大碗茶要到后年,也就是79年才出现,那时候的政策相比于现在要宽松许多,到80年的时候,国家会放开个体户的口子。

    届时经营大碗茶的多以个体户居多,不会像现在,只能由官方牵头,挂靠在公有制的基础上。

    李杰提前祭出‘大碗茶’模式,确实会堵掉不少人的财路,不过这些事情对他本人并没有什么影响,他又不指望靠着大碗茶赚钱。

    等到大学毕业之后,政策逐步放开,那时候才是真正赚钱的时候。

    不过李杰并不打算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赚钱上,钱对他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赚的钱够用即可。

    收摊回家之前,李杰特地给三个小老弟分析了一下现状,免得他们误以为茶摊是个聚宝盆。

    扣除掉所有的成本,平摊到全年,大碗茶每天的利润不过七八块而已,再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一天所得大概在两三块的样子。

    听完李杰的分析,三个人依旧是兴奋不已,他低估了三人对金钱的渴望,两三块每天每人,一个月的收入也有四五十了,远比进工厂学徒工的工资要高。

    看到他们兴致高昂的样子,李杰也不好意思泼冷水,茶摊是挂靠在街道办名下的,并不是私人所有,而且他们暂时还拿不到那么多的钱,自己投入的成本还没收回来呢。

    忙完所有的事情,李杰回到家已经九点多将近十点,不出意外,堂屋的灯还亮着,韩母一直等到现在。

    “今天累了吧,我去给你下碗面。”

    韩母看到儿子回来,没有大惊小怪,只是想着天色晚了,孩子的肚子估计饿了,应该弄点宵夜给孩子吃吃。

    在老一辈人眼里,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活累一点,苦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就行。

    李杰笑道:“谢谢妈,以后您不用等着我收摊回来,时间太晚了,要是饿了我就在外面吃一点。”

    韩母嗔怪的瞥了一眼儿子:“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的好吃,而且还贵,你才刚工作,得省着点,花钱别大手大脚的,以后还要不要娶媳妇了?”

    之前儿子没工作的时候,韩母忧心工作,现在工作有了,又开始忧心娶媳妇,天下父母都是一个样。

    “那行吧,以后我尽量下班早一点回来。”

    过来这么长时间,李杰早就把韩母的性子摸得一清二楚,瞧她脸上的神色应该是劝不了,只得暂时先答应下来,反正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只待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就结束了。

    韩母闻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随即又用十分‘嫌弃’的目光瞥一眼李杰,嘱咐道。

    “赶紧去冲个凉,等你洗好澡,面条也好了。”

    翌日,早上五点,外面的天刚蒙蒙亮,李杰却已经吃好早饭出门去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的作息时间都会如此,真正意义上的早出晚归。

    ………………

    “俩字儿一碗大碗茶,滚开的水新沏的茶!”

    ‘咦?这声音好耳熟,不是春明吗?’

    程建军每天上班都会路过前门楼子,忽然听到李杰的吆喝声,他立马捏住手刹,竖起耳朵仔细寻找声音的源头。

    茶摊的招牌很显眼,而且周围又人头攒动,程建军没花多少功夫就看到了人群中正在舀茶汤的李杰。

    上次聚会丢了那么大的脸,程建军这辈子都不会忘,这段时间他正发愁怎么报仇呢,现在对方直接把机会送到了他手上。

    这里是哪里?

    前门大街!

    在这摆摊,生意还那么红火,影响市容啊!

    能不举报他?

    不能!

    程建军远远地瞧了一眼之后,便迅速的推着车离开了,他并没有走远,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有公共电话的商店,直接拨打了举报电话。

    嘟!嘟!嘟!

    “你好,这里是市容办。”

    “您好,我要举报,前门楼子这里有人摆摊,不仅堵塞交通,还影响市容,万一被外国友人看到,会严重影响咱们首都的形象。”

第三十六章 小插曲

    前门楼子。

    茶摊开业的第二天,生意依旧火热,相比于第一天客流量几乎没有任何衰减,喝茶、卖茶包的人络绎不绝。

    一个人如果前一天操劳过度,第二天难免会感觉腰酸背痛,姚文广三人便是如此,但是看在钱的份上,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掉链子。

    “同志,给我来碗茶,再来一包茶叶!”

    “好叻,您稍等!”

    有了前一天的锻炼,姚文广三人心中的顾虑明显少了许多,慢慢地也放下了身段,殷切的招呼着顾客,熟练的舀着茶水。

    最开的事情莫过于收钱环节,虽然一碗茶仅仅只卖两分,但是积少成多,昨天的销售额就是他们最大的激励。

    正在这时,摊位前来了两名不速之客,一名身材圆润的中年男子夹着皮包,领着一名中年女子来到摊位面前,中年男子从包中掏出一本红色的证件递给了李杰。

    “同志,你好,我们是市容办公室的。”

    市容办是干什么的,简单来说就是管理市容的,和后世的城管差不多,它也是城管的前身之一。

    虽然市容办的到来有些出乎意料,但是李杰并没有和他们对抗的想法,自己这边有街道办的许可,估计对方也不会太过分,顶多交点罚款。

    李杰不动声色的翻开证件,暗暗记下上面的个人信息,随即将证件还了回去。

    “同志,不知道你有什么事?”

    中年男子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缓缓道:“执法检查!”

    “同志,您好,请问有什么指教?”李杰热情的握了握手,笑眯眯的问道。

    中年男子伸手朝着北面指了指,满脸倨傲道。

    “你怎么在这里练摊?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前门!这里是前门!对面就是**广场,这**是咱们首都的心脏,这又是四九城的门脸,你跟这儿练摊的话,让人外国人看了,这不是给咱们华夏人丢脸吗?”

    李杰眉头微蹙,脸上的消息全消,这家伙就是来找茬的,这次摆摊是以试点的形式申请的,按照流程,应该已经在市容办那边登记过的。

    即便杨建华那边没打过招呼,街道办那边肯定也打过招呼,他不信眼前的这个人不知道。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现在就是一小市民,暂时还没有能力和对方扳扳手腕,不过这笔账他先记下了,反正刚才已经记下了这个人的个人信息。

    “同志,我们这个摊位隶属于前门街道,应该在市容办登记过的。”

    中年男子皱着眉打量了一眼李杰,摆了摆手道:“登记过了?我怎么不知道?这样吧,今天我回去查查看。”

    “那就谢谢……”

    不待李杰把话说完,中年男子就直接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等等,以后的归以后,今天的罚款你是跑不掉的!”

    说着说着,中年男子就从包中拿出纸笔,唰唰唰写好了一张单据,李杰接过单据看了一眼上面的数字。

    姚文广早就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探头探脑的打量着,当他看到单据上的金额,瞬间怒从心头起。

    五十块!

    他们一天的营业额都没有这么多,扣掉所有的支出,等于他们四个人一个礼拜白干了!

    “你……”

    李杰伸手止住了姚文广准备说的话,这笔钱他认了,但是他的钱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同志,我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要不我把摊位上现有的钱都给你,剩下的我再慢慢交?你看,成不?”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冷冷道:“行吧!”

    “好,文广,去拿钱吧,留个两块钱的零钱找零,剩下的都拿给这位同志。”

    姚文广虽然心中气愤不已,但是李杰的话在他那里还是很有权威的,只得气呼呼的去把钱取了过来。

    片刻后,姚文广故意用力把钱塞到了中年男子的手上。

    “给你!”

    中年男子没有在意姚文广恶劣的态度,也不在乎全是零钱,笑眯眯的接过票子,当场数了起来。

    没过一会,钱就数好了,李杰一直注意着中年男的动静,他手上的钱总数一共二十七块五毛三,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卖茶叶的钱,严格来说这笔钱并不属于他们,而是供销社的。

    “好了,一共二十七块五毛三,还剩下二十二块四毛七,你把单子给我,我重新开张单子给你,剩下的钱我过两天再过来收。”

    李杰依言把单子递了过去,这笔账绝不会就这么算了,他要让这个名叫丁旗的家伙迎风臭千里!

    这一天不会太久的!

    一旦官方知道茶摊的销售数据,大碗茶模式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关注,遍地开花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李杰身为大碗茶的首倡者,媒体不会吝啬版面报道,到时候就是这家伙名扬天下的那一刻。

    当然,是以丑角的形式!

    尽管李杰暂时还不知道丁旗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刁难他,但是他保证这家伙未来一定会后悔,后悔今天收了这笔钱。

    中年男子走后没多久,方元、周桐便从姚文广口中得知了这件事,他们两个知道这件事立马就炸了,嚷嚷着要去市容办闹,李杰花了好一阵功夫才安抚住这两个暴躁小老弟。

    虽然李杰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未来接受采访的时候会着重描述一下今天的场景,但是眼下他也不会什么都不做。

    趁着中午人少的时候,李杰抽空给杨建华打了个电话,一事不烦二主,本来这件事就欠了他一个大人请,李杰也不介意再欠一点,大不了以后多帮帮他。

    电话一开始,李杰并没有直接说这件事,而是先跟杨建华说了一下昨天营业的情况。

    杨建华得知第一天的销售额的时候,顿时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这件事纯属帮忙,但是当他知道一天营业额高达四十多,他心里的想法就变了。

    大碗茶的优点他很清楚,投入低,容易复制,他从未想过利润这么高。

    如果大碗茶模式全面铺开的话,即便其他地方的销售额不如前门地区,也能够极大的缓解知青的就业压力。

    虽说李杰是大碗茶的创始人,但是在体制内推动这件事的可是他家老头子。

    这是什么?

    这是政绩啊!

    李杰相信杨建华是一个聪明人,不会不懂这个道理的,随后便不着痕迹的随口说了一下之前发生的事情。

    果不其然,杨建华一听立马也炸了,大碗茶现在在他心里可是个宝贝,居然有人从中作梗,这还了得?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不待李杰开口,杨建华便拍着胸脯保证,这件事他一定会给李杰一个交代。

三十七章 留一手

    市容办公室,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一边不停地擦着额头上的冷汗,一边语气恭敬的对着话筒道。

    “是!”

    ……

    “是!”

    ……

    “我明白了!”

    ……

    “是!”

    ……

    “好的,好的!”

    ……

    不一会儿,中年男子放下电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旋即脸色立马一变,咬牙切齿的说道。

    “小杨!你去给我查查,今天早上那个举报电话是谁打的!”

    小杨偷偷的瞧了一眼面色愠怒的领导,心里暗自猜测,到底什么事请让领导发这么大火,不就是早上罚了一个小摊贩吗,难道还能出什么问题?

    丁旗大吼一声:“还不快去!”

    小杨脖子立马伊索,头如捣蒜:“是,是,我这就去!”

    两分钟之后,小杨急匆匆的跑进办公室,气喘吁吁道。

    “丁科,我刚才去查了一下,早上那通举报电话举报人没留下个人信息。”

    “什么?没留姓名?”丁旗眉头一挑,把办公桌拍的砰砰响,随即指着鼻子骂道:“匿名举报你也敢转过来?你当si/ren/bang还在呢??”

    ‘又不是我转过来的,冲我骂什么?’

    小杨低着头暗自嘀咕,当然这句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没看领导现在正在气头上吗,他可不敢对枪口上撞。

    刚才的一通电话让丁旗惊出一身冷汗,他没想到那个小摊居然是上面亲自批示成立的,要是早知道这个消息,借他八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去找茬啊。

    中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入室内,空气闷热,头顶的老式吊扇发出嗡嗡嗡的响声,丁旗越听越是烦躁。

    幸好这个电话是今天打过来的,要是明天接到这个电话,交上去的钱给就拿不回来了,到时候事情可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不行!’

    ‘今天必须把这件事解决了!’

    一念及此,丁旗一边拿起桌上的牛皮包一边吩咐道。

    “小杨,随我出门!”

    “对了,去财务处把单子截了,把早上的罚款拿回来!”

    “是!我这就去!”

    小杨闻言立马站起身来,一溜烟的向着财务室赶去。

    前门楼子,姚文广眼尖,瞧见上午那个罚款的胖子又来了,脸色立马一变,黑的如同锅底一般,骂骂咧咧道。

    “春明,上午的那个胖子又过来了!这孙贼,真当咱们是泥捏的啊!”

    李杰闻声望去,丁旗正满脸堆笑的向这边走来,看到对方这副表情,心知中午的那通电话起作用了。

    杨建华的动作够快的啊,看来这家伙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这也正常,毕竟对方的出身不凡,打小受到的教育就比普通人要好,眼界自然不一样。

    “这位小同志,您好!您好!今天上午的事情都是误会,误会,我刚刚回去查了一下,这摊位之前早就登记过了,是我工作的失误!”

    丁旗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掏出上午的罚金,姿态放的很低,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傲气。

    “这样,这罚款我还给你,你把那张罚单交给我。”

    李杰笑眯眯的接受了对方的歉意,但是却没有伸手去拿钱,丁旗见状立马急了,这钱不拿怎么行呢!

    拿!

    必须拿!

    不还回去,他怎么交差啊!

    既然来都来了,这事情必须得办了,对方不拿,没关系,我可以强塞过去。

    “小同志,呶,这钱你数数,看看对不对,误会,这一切都是误会!咱们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李杰微微一笑,身子向后退了一步,道:“同志,我觉得您早上说的有道理,我们在这里摆摊确实影响不好,该罚!”

    丁旗慢慢把手收了回去,尴尬的笑了笑,振振有词道:“哪里,哪里,怎么会影响市容呢,这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方便了百姓,又能解决就业问题!”

    同时他心里暗暗叫苦,眼前的这小子不好对付啊。

    姚文广见到丁旗前倨后恭的样子,十分看不惯,故意大声的吐了一口口水,顺便挑衅瞥了眼丁旗。

    “呸!”

    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丁旗早就练就出一副比城墙还厚的脸皮,这点小动作压根就影响不了他,反而舔着脸上前一步,把钱放到了案板上。

    “同志,咱们这都是一家人,罚款这件事纯属误会,这钱呢,我就给放在这,你点点,看看数字对不对,一共二十七块五毛三,一分不少!”

    李杰微微点了点头,对方是市容办的,以后少不得还要打交道,这次对方有错在先,戏弄一下没什么大问题,没必要得罪的太狠。

    如果坚决不肯收回这笔钱,可就不好收场了。

    暂且先绕过他这一回,等到大碗茶模式扩散开了,届时自己想必也已经抽身了,那时候再怎么得罪都没事。

    “文广,来,点一点,看看钱对不对!”

    “好叻!”

    姚文广笑嘻嘻的拿起案板上的钱,认真的数了起来,一边数着还一边故意大声的报数,数完一遍之后还不放手,又数了一遍。

    数第二遍的时候,还仔仔细细的一张一张的摸了摸,毫不掩饰的表达出了对丁旗的不信任,摆明了在辨认票子的真假。

    丁旗知道对方这是故意做给自己看的,心中暗怒不已,可是表面上却得做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模样。

    ‘我忍!’

    ‘我忍!’

    前后数了三遍,姚文广过足了瘾方才出声道。

    “春明,钱没问题,一共二十七块五毛三!”

    “行吧,把钱放盒子里。”李杰正在忙着招待顾客,头也不回的吩咐道,随即又对着丁旗说道:“丁科长,现在生意忙,没工夫招呼,您别介啊。”

    丁旗大度的表示自己一点也不介意,现在钱还了回去,就等着把单子要回来了,不过眼下摊位上的生意确实比较忙,他也不好意思催促。

    但是单子又必须得拿回来,只得站在一旁候着,不巧的是,他站着的位置附近摆满了烧水的炉子,没站多久就开始大汗淋漓。

    棚子附近的温度比外面太阳晒得地方还要高,丁旗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骄阳,默默的向外退了几步。

    这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等到人流量少了一些,丁旗赶紧见缝插针的说道。

    “小同志,那个单子……单子!”

    的确良布料是时下最流行的料子,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透气性差,而且一出汗就会粘在身上,丁旗在旁边站了那么久,身上的衣服就跟水洗的一样,李杰心中偷偷一笑,旋即故意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对,对,对,你瞧,我都给忙忘了。”

    随后李杰装模作样的找了一圈,最后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稀巴烂的‘单子’。

    “哎呀,这……”

    丁旗走进几步打量了一下李杰手上损坏严重的单子,依稀可以看出样式,确认了这纸张和他们用的是同一种。

    只是烂成这个样子,拿回去也没什么大用,丁旗叹了口气。

    “唉,坏成这样就算了。”

第三十八章 警告!

    近日来,大杂院内一条消息广为流传。

    韩家的小五子居然跑去练摊了!

    这在院内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虽说院里没有什么大人物,但是在这之前,院里的年轻人最差也是进工厂,区别只是工厂的好坏而已。

    他们院里从未有人去干这种伙计,练摊,在众人眼里简直跟扫大街没有任何区别。

    消息一经散开,立马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韩母天天在家,难免会听到些闲言碎语,她心里明白,儿子的工作确实有点拿不出手,但是也是凭劳动吃饭,自食其力有什么丢人的?

    然而嘴长在别人身上,她也没办法,索性来个眼不见为净,这些天韩母是嗑也不唠了,出门也少了,实在是有些人把话说的太难听。

    连亲人在一起住久了都会闹矛盾,更别说邻居了,在一个大院里同住几十年,邻里之间有点矛盾不要太正常。

    那些心眼比较小的,或者碎嘴的,可不歹着这个机会好好说上一通,发泄一下,那些话要多阴阳怪气就有多阴阳怪气。

    因为这事,最近韩母已经和别人吵了好几回了。

    虽然李杰每天早出晚归,而且晚上回来基本上都是**点钟,但是天下无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院内发生的事情还是传入了他的耳中。

    在前门楼子练摊的事情,到底是谁传出去的,李杰的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程建军。

    这家伙最喜欢挑拨是非,嘴碎的不行,何况这个消息传出去的日子太巧了,正是李杰发现这厮偷窥之后。

    不出意外,市容办的人也是程建军招来的。

    其实,那天早上程建军观察茶摊的时候,李杰就发现了,然后市容办的人就来了,而且之后他也打听过,那天市容办接到的举报电话是匿名的。

    种种线索结合到一起,程建军身上的嫌疑越来越大。

    李杰本来不怎么想搭理这家伙的,万万没想到,这厮竟然主动惹事。

    虽说他不介意被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韩母这几天脸上的笑容明显少了。

    韩母不开心的原因也很好猜,平时不怎么和邻居吵架的韩母,突然和邻居起了争执,除了因为自己的事情,李杰也猜不出其他原因。

    这一天,李杰特意提早会来了一趟,为的就是堵程建军,经过这些天的历练,姚文广他们基本上已经出师了,自己暂时缺席一会儿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警告完程建军之后,李杰还会回去,并不是直接放手下班。

    夕阳西下,程建军从钢琴厂下班,路过前门的时候他还朝着茶摊那边瞧了一眼,望着那边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的嘴角不自觉的挂起一丝冷笑。

    这时候又没有提成、绩效之类的,大家拿的都是死工资,茶摊的生意越好,代表着越忙碌,何况这种小摊位的工资很低,远远无法和钢琴厂的收入相比。

    自己的活多轻松啊,工资又高,说出去还好听,倍有面!

    哪像‘韩春明’,拿着微薄的收入,干的活却是又脏又累。

    一股强烈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呵呵,跟我斗?’

    院里最近疯传的消息就是程建军故意传出去的,为的便是报仇,上次知青聚会自己丢了那么大的脸,这才哪到哪。

    远远不够!

    以后只要遇到‘落井下石’的机会,他是绝不会放过的。

    程建军一想到院里的事情,心里愈发的得意,骑着自行车一路上美滋滋的哼着时下流行的小调。

    忽然,前方路口出现了一个他最不想看的人影!

    当他看到李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面色不由得一僵,嘴角的笑容逐渐消失。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个时候不应该在前门卖茶吗?’

    ‘难道是特意为了等我的?’

    ‘消息走漏了?’

    ‘他知道是我说的?’

    刹那间,程建军的脑海中念头迭起,生出种种猜测。

    ‘先试探一下再说!’

    一念及此,程建军迅速调整好情绪,按住手刹,故作惊讶道。

    “春明?你怎么在这?”

    李杰冷笑一声,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明来意,说话的时候还特意释放出了一丝丝‘杀意’。

    “我怎么在这,你能不知道?”

    一个普通人,尤其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普通人,即便李杰只放出了万一的杀意,也不是程建军承受的了的。

    感受到这一丝丝淡淡的杀意,程建军不自觉的打了个冷颤,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不过像他这种人怎么可能轻易承认自己在背后挑弄是非,下意识的回道。

    “我怎么知道?”

    “你怎么知道?”李杰呵呵一笑,一边横眉竖眼的瞪着,一边捏的拳头咯咯响的靠了过去;“要不要我提醒你一下?5432666(市容办的举报电话),对了,还有,最近院里的传闻!”

    不知怎么地,李杰那有如利剑般的目光令程建军只觉得浑身发冷,一股说不出的恐惧逐渐在他的心里开始蔓延。

    这种感觉是他从未体会过的,眼瞧着李杰越来越近,他心中的恐惧越来越深。

    蓦然间,旁边传来一阵自行车铃铛的响声,程建军瞬间惊醒,方才想起现在正站在大街上。

    ‘对!对!对!’

    ‘这里人来人往的,我不怕!’

    ‘我不怕!不怕!不怕!’

    意识到了身处的环境,程建军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精神为之一振,战战兢兢的大声嚷嚷道。

    “你……你……想干嘛?韩……春明,我告……诉你,这里可是公共场合,你做什么事情之前,可要想清楚!”

    李杰斜睨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些许揶揄和嘲弄,

    “呵呵,我做什么了吗?我什么都没做啊。”

    程建军神色慌张的瞥了一眼他的拳头,李杰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扬了扬手:“哦?你说这个啊,我手痒还不行吗?”

    砰!

    李杰猛地一拳打在墙上,墙壁砰地一声产生丝丝裂痕,看到墙壁上新出现的裂痕,程建军吓得一身冷汗。

    墙都开裂了!

    如果这一拳打在他身上,岂不是半条命交代出去了!

    李杰淡定的吹了吹拳头,警告的意味尤其明显,程建军的视力很好,李杰一拳打完,墙裂开了,但是手上却只是微微发红。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李杰笑眯眯的盯着被吓破胆的程建军,对方的样子让他非常满意,丢下这句话之后也不等对方的回复便扬长而去。

第三十九章 告知韩母

    经历了这次特殊的警告,想必程建军会安稳一阵子,倘若他还要再跳,李杰也不介意让他亲身体会一下什么叫正道的光,什么叫正义的铁拳!

    警告完程建军,只是治本,另外还得治标,韩母那边尚需解释一二,让她放宽心,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招生座谈会已经准备就绪,相信再过不久,就会有风声传出来了。

    绝大多数时刻,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往往比正式消息要快,这也很符合传播学规律。

    根据传播学的规律,信息刺激强度越大的往往越容易被个体传播,另外信息的新奇度和熟悉度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

    已经废除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热点,高考关乎学子的前程,其背后牵动着何止数千万个家庭,只要是家里有孩子或者准备生孩子的夫妻,谁不关心孩子的前途。

    ‘恢复高考’的话题极度契合信息传播学的规律,历史上恢复高考的决定,早在77年8月4号就有了结果,但是媒体真正大规模报道的时间却是在77年10月份。

    77年10月21日人m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正式恢复。

    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震动,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事实上绝大部分消息灵通的人,早在正式公布之前便得知了这一消息,等到招生座谈会结束,这一消息就会以首都为中心,向全国进行辐射。

    虽说现在这一消息尚未大规模传开,但是那位老人想要恢复高考的决心非常坚定,这在某些人眼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其实,目前最主要的矛盾集中在太祖提出的‘柒贰壹·指示’,其中说道‘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拨学生’。

    一个国家想要是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科学计划又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尖端人才。

    因此,恢复十年前的招生制度,在高层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马上恢复会不会太着急了,会不会给外界发出某种错误的信号,造成他人误会些什么,以为上面是在否定之前的路线。

    毕竟这个时间节点有点微妙,难免会给人一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错觉,另外现在的主管领导的思想也尚未完全转变过来。

    众所周知,水木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最高学府之一。

    然而它的现状却令人心生忧虑,很多学生仅仅只有小学毕业的水准,补习八个月之后就直接开始学习大学课程,读了三年就毕业,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其知识水平完全无法与之前的毕业生相比。

    连最高学府都是如此,可见招生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截止至目前,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只是暂时尚未确定具体时间,方才没有大规模传播。

    李杰在这个时候告诉韩母恢复高考的消息,虽说提前了几天,但是总体而言并无大碍。

    正值下班时间,路上行人匆匆,胡同里吆喝声、铃铛声、招呼声充斥在耳边,一片喧闹,回家的途中,李杰笑眯眯的应和着熟人的招呼,过程中无视了旁人异样的目光。

    韩母见到李杰提前回来,神情明显有些意外,一脸惊讶的问道。

    “春明,你怎么今天回来这么早?”说着说着韩母心中也不知联想到什么,脸色微变:“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事。”李杰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妈,我今天提前回来其实是想要告诉你一件事情。”

    “什么事?”韩母上前一步,拉住他的手,面色焦急道。

    李杰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是好事,杨建华您还记得吧,来过咱们家好几次那个,他今天告诉我,高考要恢复了,让我这段时间好好复习准备准备。”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韩母一时间有点难以接受,毕竟高考已经中断十余年了。

    “真的?”

    韩母将信将疑的瞥了一眼儿子,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和疑问。

    “**不离十,这几天教育部不是在开座谈会嘛,会上讨论的就是恢复高考的事情,等会议结束应该就会有风声传出来了。”李杰见状笑眯眯的看着她说道。

    韩母还是有些不信,眼神中的犹疑丝毫没有减少,她怀疑儿子是故意这么说的。

    原因嘛,也很好猜,估计最近院里的那些风言风语传入了孩子的耳中,小五子最是孝顺,告诉自己这个消息无非是为了哄她开心。

    虽说心里不太愿意相信,但是考虑到孩子的一片孝心,韩母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怀疑。

    ‘罢了,等等看吧。’

    “行,妈知道了,对了,你还没吃饭吧,等等啊,这就去给你做。”

    韩母话语中的敷衍没能瞒过李杰,假如韩母信了自己的话,那么她肯定会叮嘱自己好好复习,而不是话锋一转,考虑吃饭问题。

    不过李杰也没打算立马就让韩母相信,再过上一段时间,等到上面传出风声,韩母自然而然就会信了。

    “妈,文广他们现在正忙着呢,我得回去,不用给做饭了,我待会在外面买两个馒头啃啃就行了。”

    自打李杰开茶摊之后就没怎么在家里吃过晚饭,好不容易再饭店的时候回来一次,韩母心里想着老是啃馒头怎么行,回都回来了,怎么也得吃一口再过去,反正下完面条也就几分钟的事。

    “你等等,吃好再走,不差那一会儿!”

    最终李杰还是没能拗过韩母,留在家里吃了一碗面,当他准备赶回前门楼子的时候,好巧不巧,遇到了刚刚下班的苏萌。

    李杰如同往常一样,对她视若无睹,压根就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既没有刻意加快脚步,也没有故意放缓步伐,依旧不紧不慢地向外走去。

    苏萌望着李杰的背影,银牙紧咬,比起吵架、争执,无视才是最大的伤害,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伤人的。

第四十章 震动

    一个月后,杨家书房。

    杨崇喜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顺手摘掉了眼镜,捏了捏略微发酸的鼻梁,最近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特殊时期刚过,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开始拨乱反正。

    当务之急最紧要的事情便是将失序的教育转向正轨,好在月初的会议上,那位老人一锤定音,下定决心恢复高考。

    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即将恢复,那些老教授、老校长直接炸了,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十岁,纷纷建言献策,希望尽快将相关政策下发出去。

    杨崇喜也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讨论,总体框架基本上完成,他那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缓解一二。

    ‘咦?’

    忽然间,一份陌生的文件映入杨崇喜的眼帘。

    《论大碗茶模式在国内推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撰写人:韩春明。

    ‘韩春明?’

    ‘哦,想起来了,是建华的同学啊,在前门摆摊的那位。’

    ‘这么说,这份报告应该是建华带回来的咯?’

    看到扉页上的‘大碗茶’三个字,杨崇喜顿时想起了事情的原委,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如果不是看到这份报告,恐怕他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这茬。

    也不怪他不重视这件事,毕竟历史上的‘大碗茶’和现在的‘大碗茶’是两回事,目前知情返城大潮尚未全面爆发,知情的安置问题还没有历史上那么尖锐。

    如今上层普遍认为,上山下乡模式依旧要继续进行,简单来说,比起其他事情,安置返城知情的优先度在他心里暂时还不是很高,也不是那么急迫。

    ‘全国推广?’

    ‘这小子好大的口气!’

    报告中的标题取得太大,杨崇喜不认为一个小年轻有本事谈论这么大的话题。

    ‘算了,还是看看吧,或许有可取之处呢?’

    既然东西都放到案头上了,杨崇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报告。

    这一看,就出事了。

    报告的开头部分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开头,没有什么尊敬的xx领导之内的话,而是直接画了一份表格。

    杨崇喜看到表格中的三串数字之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茶水月销售额:

    高末儿茶包月销售额:1500

    总销售:

    简单的几个数字,强烈的冲击着杨崇喜的大脑。

    难以置信!

    区区一个茶摊,一个月的销售金额居然这么高?

    不可能!

    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数据是假的,绝不可能,有些饭店一个月的销售额都没有这么高。

    以面馆举例,一碗二两的阳春面(素面,只有葱花)价格8分一碗,两千五百多块钱,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月要卖出三万多碗阳春面才能达到这个数字,相当于一天卖出一千碗面条,按照每天经营14个小时来算,一个小时要卖出七十多碗面条。

    四九城的绝大多数面馆都无法完成这个销量。

    当然,一家面馆不可能只卖阳春面,但是两千多的销售额依旧是一道巨大的槛,足以刷掉一半的面馆。

    年近五十的杨崇喜,经历过大风大浪,数度沉浮,见过世间百态,在短暂的震惊过后,迅速的回过神来。

    虽然他震惊于这串数字,当时他没有第一时间召唤杨建华来书房,而是选择继续看下去。

    因为,撰写人完全没必要去胡诌一串数字来欺骗他,时代不同了,现在可不兴放卫星。

    滴答滴答,时间缓缓流逝,书房内只剩下哗啦哗啦的翻阅声以及杨崇喜略微急促的呼吸声,随着报告的一页页翻阅,他内心的震动愈发的浓烈。

    这份报告和他起初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没有假大空,数据详实、论证充分,言之有物。

    如果不是他事先知道这份报告的撰写人,他绝对猜不到这会是一个年轻人写的。

    不像!

    完全不像!

    字里行间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华丽的辞藻,报告里的文字很朴实,但是朴实文字的背后却给他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

    翻阅完长达十来页的报告,杨崇喜不用亲自去问,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这份报告是真的!

    没有任何伪造的成分!

    报告的开篇是一份表格,后续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份表格来分析的,文章的最后又进行了升华,点名了当今社会秩序长期失衡带来的后遗症。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于无声处听惊雷!

    关键是这份报告极具可行性,大碗茶模式确实具有推广价值,投入低、见效快、风险可控、利润相对可观。

    如果真的按照报告中建议去执行,的确能够大大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一个小小的茶摊最少可以安置两到三个劳动力,多的可以达到近十人。

    是的,将近十个人,李杰现在经营的茶摊已经不是四个人了,而是九个人。

    前门地区的人流量极大,四个人的规模远远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如今茶摊的面积扩张了近一倍,人手也增加了一倍,方才缓解了众人的压力。

    杨崇喜心里默默的算了笔账,目前四九城待安置的知情人数大约在三万多人,去掉勉强可以安置的一万多人,还剩下一万多人没法短时间内进行安置。

    按照一个茶摊安置五个劳动力的标准,一千多个茶摊就能安置剩下一万多人中的一半。

    安置完之后,剩余的知青只有几千人了,这个数字已经很小了,偌大的四九城想要安置这批人完全不是问题。

    退一步来讲,即便工厂没有多余的名额,茶摊也没地方,但是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譬如报告中就提到,茶包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7%。

    茶包能卖,难道其他东西不能卖吗?

    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问题的最大难点,所有制问题,如果把茶摊全都归纳到劳动服务公司旗下,数量多了,难免会出现偷钱耍滑的现象。

    人都是有惰性的,摊贩和工厂不同,空间上分布的太过分散,不利于监管。

    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允许私人经营,自负盈亏,但是这会不会让人将其视为走资本主意道路呢?

    虽然杨崇喜认为个体经济是一种不带剥削关系的经济形态,它天生具有分散、小规模和不稳定性,无法动摇公有制的基础。

    但是他无法保证别人和他保持同种态度,这个话题还是太敏感。

    ‘等等吧!再等等!暂时还不急!’

第四十一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大街闲逛的知青们一下子少了许多,书店的生意突然开始爆火,随便走进一处院子都可以看到抱着书本啃读的年轻人。

    高考要来了!

    这一消息牵动了无数学子、知青的心弦,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只要具备高中毕业或者与之相当文化水平的,均可自助报名参加高考。

    是夜,繁星点点,万籁俱静,院中漆黑一片,唯有韩家依旧亮着灯,韩母时不时的抬头望向门外,等待着晚归的儿子。

    半个月前,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隐约向外传出,不过当时传播范围仅限于中上层,但是谁家没个朋友亲戚,渐渐地消息不可抑制的向中下层开始传播。

    自从上次交谈过后,韩母便格外关注这类消息,没过多久她也听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韩家五个孩子,大哥、大姐没赶上好时候,当时韩父骤然离世,原先的双职工家庭变成了单职工家庭,收入一落千丈。

    几个孩子嗷嗷待哺,老大韩春松、老二韩春雪主动放弃了学业,一个顶替了韩父的名额进了厂,一个辍学参加工作补贴家用。

    等到了老三韩春生考大学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方才宽裕了一些。

    这个时代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不仅免费,学校还会根据家庭情况不同,每个月发一笔生活补贴,大概在15左右。

    因此上大学不仅不会加重负担,还会减轻负担,但是老三韩春生压根就不是学习的料,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就他那个成绩,哪能考得上大学,别说大学,就是中专都考不上。

    当时初中之后有两种选择,一是上高中,一个是上中专,但是中专也不容易考,有名额限制,因为考上中专就意味着转户口,毕业包分配工作。

    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为数不多改变户口的机会,非农户口变相等于是吃皇粮,另外还可以少上三年学,很多优秀的农村学生第一选择是考中专,第二选择才是读重点高中,三年之后考大学。

    一个农转非的机会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诱惑力是无限的,农业户口是自筹粮食,吃自己生产的口粮——农业粮,非农户口吃的是定量口粮——商品粮,当时的户籍制度几乎是世袭的,农民天生种地,工人天生做工。

    譬如同样两个年轻人去当兵,一个是农业户口,一个是非农户口,城里的孩子退伍回来叫转业,直接进工厂,农村的孩子退伍回来依旧下地种地。

    那个时代,农民对于非农户口的渴望超乎许多人的想象,对于绝大部分来说,考学几乎是唯一的机会,改变自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机会。

    之前写的都挺好副本里,苏明玉的妈妈就是想要一个城市户口才嫁给苏大强。

    农村姑娘嫁到城里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不亚于鲤鱼跃龙门,城里姑娘嫁农村,却是提着灯笼都难找。

    其实,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也是有特殊的历史原因的,建国初,城乡之间是没有户籍隔离的,但是这也造成了大批农业人口涌向城市,给粮食、住房、教育、医疗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50年代,粮食短缺贯穿始终,官方为了缓解粮食压力,于53年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当时尚未强制限制人口流动,官方基本上以劝阻为主。

    50年到57年,城镇人口由5765万增至9949万,其中自然增长1640万,剩下的2544万都是农业人口涌入城市的,等于一下子少了两千多万的农民种粮食。

    不仅如此,还增加了两千多万需要供应粮食的对象,一加一减,其中的缺口可就大了。

    因此,58年官方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其中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

    这一条规定严格限制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的路,后来实行的粮票、布票等票证,几乎杜绝了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的情况。

    因为这些票证是凭户口本发的,农业人口没有城市户口,没有票证,怎么生活的下去,顶多在困难时期进城找亲戚打打秋风。

    书归正传。

    老四韩春燕学习成绩倒是好,可是却偏偏赶上了招生制度改革,不是成绩好就能上大学,而是改成凭推荐上大学。

    老韩家没那个门路,春燕上大学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好不容易恢复了高考,恰好家里的小五子也符合招生条件,韩母心里一百个希望孩子去考大学。

    老韩家祖祖辈辈还没出过大学生呢,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金贵得不得了。

    虽说现在官方还没正式宣布恢复高考,但是随来越多的小道消息无不证明,高考真的要恢复了,胡同里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基本上全都重新捧起书本开始复习。

    家里、车间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砸认真复习的身影,甚至有人放弃工厂的工作,脱产在家复习。

    而小五子呢?

    每天依旧早出晚归的,前段时间的夜里,还能偶尔看到孩子读书的场景,这段时间基本上就看不到了。

    韩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五子的成绩本来就不是特别好的那一批,而且还偏科。

    如果再继续下去,即便参加高考了,恐怕也是一轮游。

    夜越来越深,等了半天的韩母终于看到了儿子的身影。

    忍了这么长时间,韩母终究忍不下去了,她不忍看到孩子继续这样下要去,她今天要和儿子好好谈谈‘备考’的事情。

    ‘备考’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哪怕暂时放弃工作,也不是也不可以!

    这份工作本来就是又苦又累,韩母无数次想要劝儿子换一份工作,但是大儿子那边一直没传回好消息。

    所以,韩母才是一拖再拖,现在好了,高考要来了,眼下这个机会正合适。

    “春明,过来,妈有事和你说。”

    李杰乖乖的走了过去,问道:“妈,什么事?”

    韩母犹豫了一会,咬牙道:“春明,妈跟你说件事,你必须答应我!”

    “行!没问题!”

    “那好,从明天开始,每天你最少要有半天时间留在家里复习!”

第四十二章 未来的选择

    李杰答应了韩母的要求,虽然他已经不需要在复习了,有着百分百的把握考上大学,但是他没法和韩母证明,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模拟考。

    他们这些已经离开学校的知青,没有老师辅导,没有参考教辅书,只有国家统一发布的教材,想要考上大学唯有靠自己。

    而且这次高考是时隔多年之后的首次考试,招生条件放的很宽,参与高考的人数必定会很多。

    韩母早就把这些消息打听清楚了,一时间李杰也无法说服韩母。

    倘若换作半个月之前,李杰确实无法脱身,现在不同了,摊位上的人手增加了一倍,完全可以实行两班倒。

    事实上自从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四方,摊位上的知青们全都蠢蠢欲动,两班制已经开始试行。

    相较于之前,摊位上的营业额确实降低了一些,但是和上大学一比,损失这点营业额根本不算什么,大家对此毫无异议。

    如今茶摊上只有李杰一人还在上全班,即便他现在改成两班制,众人也不会说什么。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转眼间来到了十月份的尽头。

    10月21日人民日版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整个版面全都在讨论教育制度的改革。

    此前各种小道消息漫天飞甚嚣尘上,历时两个多月,在十月下旬终于尘埃落定。

    高考真的来了!

    四九城的高考时间也定了下来,分别在12月7、8、9日三天进行统一考试,原则上全国统一考试都在这几天,但是由于时间太过仓促,各地的考试时间可以适当延迟。

    现在街上、学校到处都刷着各种标语激励考生,比如北湾子胡同里就被街道办刷了标语。

    ‘青年们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负的重任,祖国在期待你们,人民在期待你们,革命在期待你们。’

    随着媒体正式宣布重启高考,各地的报考点全都饱满,无数参考人员涌向报考点。

    高考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一个时代的拐点!

    “春明!春明!你去报名了吗?这都几天了,你还不去,你是想急死我啊!”

    天刚蒙蒙亮,韩母就敲着门窗催促儿子赶快去报名。

    李杰也记不清这是韩母说的第几遍了,这些天韩母每天都要强调无数遍,生怕自己错过了报名时间。

    之所以一直没有去,那是因为这几天报考点人满为患,随便一个报考点的排队人数都有上千,起码得排上几个小时的队。

    几天时间一过,情况想必已经大为缓解,即使韩母不催促,李杰也打算这两天去报名。

    “知道啦,妈,我待会就去!”

    现在唯一考虑的是报理科还是报文科,文理科的考试差异还是很大的,比如根据公开的消息,文科的数学是100分,而理科的数学是120分。

    文科报考生的语文是一百分,除了80分的作文之外,还有两道简答题,而理科生的语文试卷是80分,只有一道作文。

    没错,理科生的语文考试只有一道80分的作文,其他题目一概没有。

    另外,文科生其他二科是史地,即历史、地理,理科生的是物理、化学。

    李杰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未来去体验怎样的生活,难得来一次七八十年代,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可供的选择有许多。

    在这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年代,赚钱对他来说毫无难度,一点挑战性都没有,经历几次都市副本之后,他赚钱的**愈发的淡薄。

    所以,李杰首先否决了经商路线,他不想一直去做重复的事情,太过乏味。

    自从六十年代开始,兔子和毛熊的关系开始逐渐恶化,毛熊撤走了援助兔子建设的全部专家项目,甚至一度陈兵边境。

    与此同时,兔子和白头鹰的关系逐渐破冰,外交交流活动明显增多。

    但是不论是逐渐交好的白头鹰,还是关系紧张的毛熊,他们在面对兔子的态度难免会傲慢,不受他们重视。

    归根结底还是兔子的自身实力不够强大,即便成功种出了大蘑菇,但是在其他方面依旧远远落后于他们。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李杰的内心深处还是想为这个时空的祖国做点什么。

    虽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凭借着自己超出时代的见识,总归可以带来一些改变。

    其实,从政才是他的最佳选择,奈何跨越诸天万界的神兽不允许他这么做。

    如果他选择了这条路线,一个不慎,就会遭遇降维打击,到时候他的诸天万界之旅注定要戛然而止,再也不没以后了。

    所以,这条充满机遇与风险的路线他也不能选。

    作为来自未来的穿越者,李杰深知提高综合国力离不开教育和科技——科教兴国,想要发展科技首先离不开教育,另外经济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如此一分析,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可供他选择的路线就不多了,要么投入科研的怀抱,选择一个分支进行重点攻关,有着大量的知识储备,李杰自信给他个十年八年时间,肯定能够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深耕个一二十年,超出国际水平也不是难题。

    但是,人力有尽时,虽然他大大小小也算个天才,但是他的天赋更多点在了文科方向。

    理工科的天赋顶多比普通人强那么一点点,无法与陆学霸那种挂壁相提并论,他没法以一己之力提高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除非给他换个系统,把拯救系统换成黑科技学霸系统。

    因此走科研路线也不是最优选择,剩下的又回到赚钱的路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割资本主义的韭菜,借此发展壮大。

    然后将赚来的钱投入到科研,全力攻克下一个时代的关键技术。

    工业1.0时代是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2.0时代是电气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而工业3.0时代是自动化时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

    兔子缺席了前两次的技术爆发,想要重新追赶的难度很大,第三次技术爆发则不然,虽说国外已经开始逐渐走向3.0时代,但是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何况李杰是带着标准答案的,别人是闭卷考,而他是开卷考,他知道哪些地方是雷区,哪些地方是坦途,如果全力去做,不是没有机会迎头赶上。

第四十三章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前门楼子。

    十月末的首都,天气渐渐转凉,街上的行人纷纷穿上长袖,披上外套,茶摊的生意好似也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慢慢变冷,现在的客流量完全无法与夏天相提并论。

    忙碌间,姚文广一边老练的舀着茶水应付着顾客,一边和身边的李杰聊着天。

    “春明,你最近复习的怎么样了啊?”

    “还行吧,书上的知识点基本上掌握的差不多了。”

    虽说高考对于自己毫无难度,但是谦逊华夏人民的传统美德,该低调的时候还是要低调。

    前几天官媒正式宣告恢复高考,所有的知青,不论是待业在家的,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全都沸腾了起来。

    ‘高考’成为了绕不过去的话题,每天不讨论个十遍八遍压根就不过瘾。

    一起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李杰也不会吝啬帮帮他们,这几天在家除了装模作样的复习之外,他还做了一件事。

    编了一本复习资料,类似后世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让他们提前体验一下什么叫题海战术!

    但是碍于客观条件,这份复习资料是手写的,其他人想用只能一个一个手抄。

    “对了,我这几天编了一份复习资料,回头我拿给你们。”

    姚文广眼前一亮,惊喜道:“真的?”

    摊位上的另外两个知青的目光也投向这边。

    “春明?快!快!拿给我们看看!”

    搁在后世倘若你要给学生送上一套学习资料,恐怕多半会收到一记白眼,而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准备参加高考的大龄知青们。

    一份复习资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典。

    别说复习资料了,有些偏远一点的地区,可能连书本都不全,毕竟谁也想不到,中断十余年的高考会恢复。

    下乡的知青们或许有人带上些书本,但是绝大多数人带的都是些杂书,没几个人会把教科书带去生产队或者农场。

    相较于在偏远地区插队的知青,已经回城的知青们无疑是幸福的,起码他们不用为教科书发愁,即使家里没有成套的书籍,生活在城市里,总归有办法弄一套课本,再不济也可以和别人共用一套。

    即便城里的知青要比正在插队的知青要有优势,但是优势也不是特别大。

    因为大家都一样,放下书本很多年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大学毕业两三年的人,你让他再去参加高考,他还能考到像上学时一样的分数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原主初中毕业之后就前往房山插队去了,现在和他一起上班的人情况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家都是初中学历。

    如果不是因为这是第一次高考,他们中的很多人连报名资格都没有,虽说他们都准备参加考试,但是心里是真的没底。

    不仅要复习丢下几年的初中课本,还要自学高中的知识,很多人都是一脸懵比,硬着头皮去啃,去学。

    面对李杰突然掏出的复习资料,他们也顾不上管不管用,甭管好坏,先看了再说。

    万一有用呢?

    因此,三人的反应才如此的激烈,这本资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李杰笑着摇头了摇头,伸手指了指摊位前的顾客。

    “别急,待会拿给你们,现在摊位上还有客人,反正复习资料也不会长腿跑了。”

    正在这时,一位带着眼睛的中年人忽然开口道。

    “哟,小兄弟,不简单啊,居然还会编资料。”

    李杰呵呵一笑,随口说道:“瞎编的,瞎编的,让您见笑了。”

    中年男子见状也不再多言,只是深深地看了李杰一眼,饮了一碗茶水之后便哼着小曲离开了。

    经历过这段插曲,摊位上暂时又恢复了平静,但是这平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三颗躁动的心。

    姚文广三人从未如此的渴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他们迫不及待地的想要看一眼李杰编写的复习资料。

    摊位上现在实行的两班倒,早上到中午这一班四个人,其中李杰和姚文广是老人,其他两个人是新人,而方元和周桐则换到了下午那一班,带着另外新加入的三位新人。

    其实在高考的消息传开时,就有人提出过想要辞职,李杰之前也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于是便提前抛出了辅导学习、解答疑惑的诱饵。

    事实证明,这一招还是很有用的,否则单凭一个又苦又累的工作机会,又怎么留下这帮年轻人呢。

    谁不想上大学?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高考日期越来越近,人心又再次浮动起来。

    这个摊子是李杰花了很长时间才建起来了,付出了很多心血,他自然不想因为其他事情凭空出现几分波折。

    出于各种因素考量,这本复习宝典便应运而生。

    有了它,军心肯定能够稳定下来!

    时间缓缓流逝,来到了中午十二点,一个穿着灯芯绒外套,头发浓密的年轻人,满腹心事走进了茶摊,姚文广看到熟人来了,亲切的打了个招呼。

    “汪洋,你今天来的挺早啊!”

    汪洋勉强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是啊,今天没什么事就提早来了。”

    茶摊换班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通常第二班的人都是在一点以后才来,姚文广方才故此一问。

    汪洋来到摊位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开始工作,而是站在原地来回踱步半天,脸上的表情十分纠结,仿佛是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

    犹豫了半晌,汪洋终于下定决心,几步走到了正在忙碌的李杰面前。

    “春明,我有事情和你说。”

    李杰瞥了一眼他的神色,心里已经猜到了他想要说什么。

    “什么事,你说吧。”

    话到嘴边,汪洋又开始了犹豫,最终家人的期望战胜了朋友间的义气。

    “我……我想休息两个月,全力备考!”

    李杰淡淡点了点头,人各有志,他不会强迫别人去做什么。

    汪洋闻言面色一喜,正准备道谢,旁边的姚文广却爆发了。

    “汪洋!你太让我失望了!”

    “你难道忘了是谁给你提供的工作吗?你忘了之前待业在家受得白眼吗?你忘了是谁不厌其烦的给你解答问题吗?”

    “怎么?现在,吃干摸净就想走?”

    汪洋被姚文广的连番质问弄得满脸通红,嘴唇张了又张,结果只换来了一声叹息,这件事情确实是他做得不对,他无法反驳。

第四十四章 淡定与激动

    12月7日,小雪,高考如期而至。

    这一天,无数考生满怀期待的走进考场,他们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应届毕业生,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待业的知青,有的是刚刚退伍的军人,有的是工农兵学员。

    年纪小的只有十几岁,年纪大的已经三十多岁,在原本的命运里,他们这辈子或许都不会有交集,但是却因为高考而汇集到同一个考点,同一个教室,未来或许还会进入同一所大学,考入同一个专业,住在同一个宿舍。

    命运就是如此的奇妙。

    时隔多年的又一次高考,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甚至是国家,就连那位老人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李杰这次分到的考场是首都第十一中学,位于崇文门附近,和天坛公园挨在一起。

    第十一中学虽然是50年刚刚成立的,历史无法与那些百年名校相比,但是十一中学的名头却丝毫不弱于这些名校。

    因为它是建国以来四九城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学校,是xxxx子弟学校,看名字就知道这所学校有多厉害。

    天坛公园原主以前来过好几次,经过时远远地看过几次学校的大门,从未进去过。

    虽然原主很羡慕能在这里上学的学生,但是对于李杰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以他的层次,随便哪个学校都一样,名校光环对他可有可无,只要他有心,学校最终会以他为荣。

    十一中学的校区很大,但也就那样,再大它也只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完全无法与后世的中学相比。

    李杰依照着准考证上的信息和现场的指示牌,很快就找了自己的考场。

    这时候的准考证和后世的准考证相差的并不大,该有的信息都有,正上方印着四九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

    下方依次印着姓名、报名号、报考科类,县(区),考试地点,在这些信息的右侧,贴着一张两寸的黑白免冠照以识别身份,防止替考。

    由于筹备的时间太过仓促,加上报名的人又多,准考证上的照片盖得并不是钢印,而是用印泥盖得章,另外准考证也没有塑封。

    总体而言,这张薄薄的准考证显得有些简陋。

    虽然简陋是简陋了一些,但是这一张薄薄的纸却凝聚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每一个考生领到准考证之后,都是无比的小心,生怕它皱了、折了、湿了、丢了,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都摆在自己的视线内,小心翼翼的保管者。

    纸张虽薄,却重如千斤,沉甸甸的。

    它是希望,它是梦想,它是珍宝,它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上午九点,考试正式开始,第一天第一场考的是政治,每天考两门,下午1点半考第二场,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明天上午是数学,下午是语文。

    第三天考外语,现在的外语不像未来属于必考科目,而是属于加试,不会计入最终成绩,哪怕考零蛋也不影响招生录取。

    五门科目也就政治对于李杰有那么一点点难度,因为这个时候的思想与后世完全不同,他必须要收着写,尽量符合当前的时代面貌。

    虽说有难度,但是也不大,只要仔细答题,满分不敢说,九十分以上还是有把握的,毕竟严格意义上,他也算得上土生土长,原主的记忆他全都有,相当于他亲身经历过一般。

    考试开始之后,教室内只剩下沙沙沙的书写声,监考老师巡视考生的脚步声,以及时不时传来的打哈声、搓手声。

    冬天的首都很冷,恰好最近又有一股西伯利亚寒流袭来,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飘着的雪花越来越大。

    幸好现在只是下雪,而不是化雪,还没到最冷的时候,虽然气温很低,考场内也没有暖气,手脚冻得冰凉,但是和外界的气温相比,考生的内心却是火热滚烫的,这点小小困难压根就不算什么事。

    政治试卷的题目并不多,总共五道答题,六道小题,题目也不是很难。

    比如第一道简答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只要上过政治课的人都知道,这道题俨然是一道送分题。

    简答题中唯一有点难度就是最后一题,要考生阐述在当前的国际斗争中,谁是主要革命力量,谁是主要敌人,谁是可以争取,联合的中间力量。

    对于普通考生,尤其是那些不太关注时局的考生,这一题显然是有难度的。

    另一个考场内,姚文广拿到试卷后,没有第一时间去看题目,而是闭上眼睛默默念道。

    ‘主席,保佑我这次高考顺顺利利!’

    虔诚的念叨三遍之后,姚文广按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秘典》中的方法,先是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题目。

    “我……”

    还未等他口中的那个艹字说出口,监考老师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过念在这次考试机会来之不易,只是口头警告了一下姚文广。

    “这位同学,请安静!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考试,这是第一次,只是口头警告你一下,如果再犯,我会按照考试规定将你驱逐出考场!”

    “对不起……对不起……”

    姚文广头如捣蒜,连忙道歉,监考老师眉头微蹙,摆了摆手。

    “好了,请安静!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好好考试,不要辜负祖国对你们的期望!”

    因为这个小插曲,姚文广瞬间成为了整个考场的焦点,考生们的目光一波接着一波的投向他,好奇者有之,恼怒者有之,鄙视者有之,不一而足。

    姚文广之所以如此激动,激动到惊呼出声也是有原因的,这套试卷所考的知识点他全都掌握了,有些题目和李杰编写的秘典中极其相似。

    简而言之,李杰押题压中了!

    虽然没有压中了所有的题目,但是这已经够了,那些没压中的题目所考的知识点,秘典里全都有。

    ‘春明!你就是我哥!我亲哥!以后你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

    ‘牛,太牛了!这都能压中!’

    姚文广愣神的表现全都被监考老师看在了眼里,只见他微微摇了摇头,只当姚文广被题目难住了。

    片刻后,姚文广回过神来了,他拿起削好的铅笔。

    唰!唰!唰!

    下笔如有神!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运笔如飞,挥洒自如得写出答案,一题接着一题,一气呵成!

    一个小时之后,姚文广答题完毕,如是想到。

    ‘爽!’

    ‘太爽了!’

    ‘考试真简单!’

    ‘哎呀!卧槽!可惜了,我没把那本秘典带过来,下午就要考理化了!’

    一想到上午考的知识点秘典里全都有,姚文广顿时后悔了,后悔为什么不把它带上,他的考场离家里有点远,回家一趟一来一回要一个小时。

    ‘考试结束是11点,下午1点半开始考第二场,中间有两个半小时。’

    ‘路上我骑快一点,应该只要四十五分钟,剩下的一个多小时还来得及翻一遍理化部分。’

    ‘行!就这么决定了!’

    ‘待会考试一结束,就冲回家!’

    心里默默的盘算了一遍之后,姚文广决定中午回去一趟,远一点没关系,只要有时间看书就行。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秘典》现在在他眼里简直就是神书啊,说不定多看几眼,他的分数就能多个一二十分。

    此时的姚文广肠子都要悔青了,为什么当初不多看看理化部分,专挑着政治部分看呢。

    如果给他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他肯定会把这本秘典给翻烂了,不倒背如流,誓不罢休!

第四十五章 高考结束

    时间如水,眨眼间来到了9号,最紧张刺激的两天已经过去,今天只有一门考试外语,也就是英语。

    如果不是兔子和毛熊关系日渐紧张,外语大概率会考俄语,而不是今天的英语。

    最后一天的考试内,不论是青涩的年轻人,还是成熟的中年人,脸上全然不见前两天的紧张。

    第二中学考场。

    姚文广的脸上时不时的勾起一抹笑意,可见心情非常之好。

    原本他对今年的高考还心怀忐忑,已经做好了一次不成来年再战的准备,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这次考试他是信心十足,胜券在握!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秘典》,前面两天考得知识点全都在里面,即便姚文广还有些地方没有吃透,但是他坚信相比于其他人,自己肯定是考得更好的那一批。

    高考,对于知青们乃是头等大事,街道办也不是不通人情,早在开考前一周,茶摊就临时歇业了,而且考完试他们还有三天假期。

    姚文广此时的心思已经不再考场内了,毕竟外语考试不计入成绩,除非某些特殊专业会参考外语成绩,其他普通专业,一概不考虑。

    而他又不准备报考英语类相关专业,这门考试的分数高低对他基本上毫无影响。

    试卷写到一半,姚文广抬头看了看窗外,心里感慨道。

    ‘幸好这门考试无关紧要。’

    难!

    这张试卷的难度远比前面几颗要难得多,教室内很多考生急的抓耳挠腮。

    第一道大题单词的形势变化就给考生们来了一次下马威,前面几道小题还好,只是标注单词的复数,后面几条小题的难度却是陡然飙升,必须写出单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

    这次高考共有一千多万人报名,最终符合条件的参考人数只有五百多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历届的学生,真正的应届考生占比并不多。

    高考停办了十一年,这些老生们求学无门,如今官方放开了口子,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英语是语言类科目,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不是考前临时突击一下就能提高的,很多考生都放下书本多年,一双手或是用来生产,或是用来种地,生活中几乎用不到英文。

    时间一长,这门科目早就费了,那些单词也不知道忘到哪一国去了。

    此刻,全国的考生都无比庆幸,庆幸外语不是必考科目,否则单凭这一张试卷就能刷下九成的考生。

    中午十一点,下课铃声响起。

    叮铃铃!叮铃铃!

    “时间到了,请给位考生停笔!”

    随着铃声响起,讲台上的监考老师最后一次提示考生停笔,相比于前面几次,这一次所有的考生都乖乖放下笔。

    收完试卷,考生依旧有序离开考场。

    姚文广顺着人流走出考点,走到空旷处的时候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决定命运的一考终于结束了,万里长征已经走完了最后一步。

    十一中学考点。

    走出教室的李杰深深地吸了一口户外的新鲜空气,由于天气太冷,考场内门窗紧闭,加上考生又多,里面的空气可以说是相当的浑浊。

    如果不是考虑到提前交卷太过引人注目,李杰肯定会提前交卷离开考场。

    “小芬,catch的过去分词是什么?”

    “caught,和它的过去式一样,c-a-u-g-h-t。”

    “哎呀,完了,完了,我记错了!”

    “没事,这门课又不算成绩。”

    “不是啊,我们不是商量好了,一起考外交学院,将来一起当外交官的吗?我感觉我这次英语考得太差了!”

    两位少女的讨论一字不差的流入李杰的耳中,天下的学生都一个样,很多人都喜欢考完之后对答案。

    和前面几场相比,今天周围的讨论声却是少了许多,更多的考生还是在讨论着这次高考的收获。

    自信考得好的人讨论着未来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自觉考得不好的人讨论着回去好好复习,来年再战。

    走出校门,外面也有家长在寒风中等待着考学归来的孩子,但是像这样的人并不多,稀稀疏疏的不成规模。

    考生们也没有像后世的考生一样,犹如神兽出笼似得冲出考点,顶多步伐欢快了许多,毕竟这个年代的人对于情感的表达都很克制,亲情如此,爱情如此,友情亦如此。

    人大附中考场。

    程建军急匆匆的走出考场之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站在原地东张西望的,好似在寻觅着什么。

    没过多久,一抹倩影映入眼帘,程建军激动的跳着挥舞着单臂,大声喊道。

    “苏萌!苏萌!这里!这里!”

    苏萌闻声望去,看到笑容满脸的程建军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她个人对于程建军的感觉相当的复杂。

    一方面,她觉得程建军长得太磕碜,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尽管她之前和程建军说过好几次两人没戏,但是这家伙就跟没听到似得,依旧锲而不舍的献殷勤,搞得很多人都以为他俩是一对。

    其实,苏萌的内心深处也很怕,古话说‘好女怕缠郎’,她真的怕时间久了自己会沦陷进去。

    另一方面,程建军这家伙不仅对她献殷勤,还变着法的在她爸妈面前表现自己,搞得她爸妈对程建军的印象居然还不错。

    不过家里还有一个明眼人,她的奶奶就告诫过她,如果你看不懂一个人,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他,奶奶说程建军这个人满眼都是鬼,不值得托付。

    “苏萌!这里!”

    程建军的呼声再次传入苏萌的耳中,她却当做没听见似得,自顾自的向着另一个方向走着。

    片刻后,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苏萌,你慢点,慢点!”

    苏萌闻言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果然,这家伙又追上来了。

    ‘程建军,你的脸皮真够厚的!’

    ‘难道我表达的还不够清楚吗?你怎么还是跟个狗皮膏药似得粘着我!’

    程建军追上来之后,丝毫不介意苏萌的冷淡,舔着脸问道。

    “苏萌,你今天考的怎么样啊?”

第四十六章 齐上门!

    12月10日,阴。

    清晨,茶摊上的知青们好似事先约定好的一般,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北湾子胡同。

    “咦,董建国,你也来啦?”

    董建国插队的地方在东北,在那边呆了好几年,说起话来一股子大碴子味,只见他一手提着新鲜的后腿肉一边特别豪横的调笑道。

    “怎么?就允许你来,不允许我来啊?几天不见,你丫的,也变得忒霸道了点吧?”

    董建国和周桐是小学同学,两人打小一起长大的,当初李杰提议扩招的时候,周桐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位儿时的好友。

    “嘿!你小子,你这是要上天啊,敢这么和你桐爷说话?”周桐‘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佯怒道。

    董建国挺胸扬眉,脸上挂着一副十分欠揍的表情,得意洋洋的说道。

    “怎么说话呢?怎么说话呢?”

    “周桐同志,你要时刻谨记,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准大学生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当代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

    “把街上顽主那一套的东西给我收起来,别败坏我们大学生的名声!”

    周桐是又好气又好笑,这厮现在简直是得意忘形,以前挨得揍全都给忘了。

    ‘是时候让他重温一下爱的铁拳了!’

    董建国说完话之后一直偷偷的瞄着周桐的神色变化,眼见着周桐的嘴角露出一抹熟悉的微笑,他立马拔腿就跑。

    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这个笑容他实在是太熟悉了,每当周桐露出这丝笑容的时候,保管有人要倒霉,眼下现场只有他们两个,倒霉的肯定不会是周桐自己。

    剩下的一个人可不就是他了吗?

    “这小子……”

    周桐看着前方撒丫子跑的好友,赶紧一阵风似得追了上去。

    两人一追一逃,很快就到了韩家,董建国手上提着两斤肉,严重的影响了他的速度,在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时候,眼瞧着周桐就要追上来了,他直接敞开嗓子大声求救。

    “春明,救命啊!周桐要杀人啦!”

    董建国的嗓门非常大,配合着他特有的大碴子味,院里的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了过来。

    韩家正对门,吕大爷看到俩人手上都提着东西,不禁露出羡慕的眼神。

    “唉,这老韩家难不成有什么喜事?有人升官了?怎么今天早上一个二个轮流的上赶着送礼啊。”

    吕大爷的老伴性子温和,对院子里的家长里短一点兴趣也没有,她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头也不抬的嘟囔道。

    “老头子,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人家发达了收再多东西跟你也没关系,你忘啦?前两个月你还和韩家大娘吵了一架?”

    “你这个老太婆,怎么老是揭我的短?”发了一通牢骚之后,吕大爷迈开八字步就要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嚷嚷道:“哼!我下棋去!中午不回来吃饭了!”

    老人闻言放下手中的鞋子,看着负气而走的老伴,嘴角不由得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这老头子真是越老越小,跟个老小孩似得。

    另一边,韩家。

    董建国气喘吁吁的冲进家门之后,方才发现屋子里坐满了人,茶摊上的有一个算一个,除了提前退出的汪洋,其他人全都在场。

    “噗!”

    “哈哈!”

    “东北大汉子(东北口音),你砸地跑的比猴还快啊,身后有大脑斧追啊?”

    “嗤嗤!”

    “你丫的,虚有其表,长得那么壮,干啥啥不行,逃跑,吃饭第一名!”

    屋子里的人毫不吝啬的狠狠地‘夸奖’了董建国一番,由于他的口音问题,平时可没少给大家带来欢乐,而且别看他外表长得十分凶狠,其实内心却是非常和善的一个人。

    面对众人的调笑,董建国只是伸手挠了挠头,一点也没有生气。

    周桐进来之后看到人都齐了,惊讶道:“哟,你们都在呢?”

    “那可不是,我们刚才还在讨论,你和东北大汉啥时候到呢?”姚文广笑嘻嘻的回道。

    “咦,又来客人啦?快坐下,阿姨给你们倒茶!”

    正在这时,韩母提着水壶走了进来,看到新来的俩个小伙子立马热情的招呼道,随后看到他们手上也提着的东西,免不了又唠叨了几句。

    “你说说你们,都这么客气干嘛,上门就上门,提什么东西啊,阿姨家里不缺你们一口饭吃,以后来可不要在拎东西了。”

    董建国呵呵一笑,正准备张口说话却被背后的周桐撞了一下,只见周桐上前一步,语气温和道。

    “阿姨,您误会啦,我们真不是客气,恰恰相反,我们提着的这么点东西,相比于春明给我们带来的帮助,真的不算什么,真论起来,我们已经是很不客气了。”

    韩母笑眯眯的摆了摆手,显然她今天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了。

    “嗐!春明肚子里有几两墨水,阿姨还能不知道吗?你们这次考试考得好,那是你们自己的本事。”

    周桐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他也没有去纠正韩母口中的话,有些事情光靠嘴巴说是没用的,记在心里才是最重要的。

    别人怎么想的周桐不知道,他也无法左右他人的想法,他只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周桐以前上学的时候成绩就不是特别好,每次期末考的时候都排在中下游,这次高考,他的心里其实是很没有底气的。

    如果没有‘春明’不厌其烦的教导,没有他提供的那套秘典,自己这次高考大概率会以失败而告终。

    正因为有‘春明’的帮助,周桐才有机会上大学。

    ‘春明’此举对他来说,简直不亚于再造之恩。

    周桐向来奉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未来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坚定的站在‘春明’那一边。

    (周桐主要还是担心运动去而复返,那个年代的人有这种担心很正常,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反反复复很正常,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此刻,在这家屋子里,和周桐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甘愿给李杰当小弟,毕竟李杰这次提供的帮助太大了。

    原本可能落榜的人能考上大学,有本事考上大学的人能更进一步,谁心里不承着他的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026/ 第一时间欣赏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作者:放羊小星星所写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为转载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介绍:
他在《最好的我们》里是文娱才子路星河!
他在《笑傲江湖》里是武林神话林探花!
他在《隐形守护者》里是谍海传奇肖途!
他在《天下第一》里是爱美人不爱江山逍遥侯朱无视!
他在《诛仙》里是仙门巨擘林惊羽!
李杰:“我只是条不想被催更的咸鱼啊。”
诸天万界流传着属于他的传说,传奇仍在继续。。。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