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蚁的世界TXT下载蚁的世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蚁的世界全文阅读

作者:德鲁伊爵士     蚁的世界txt下载     蚁的世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7章 技术升级(3)

    无论是何种梭织机器,简单还是复杂,其基本结构都是近似的。区别在于,越是复杂的织机,可以生产越复杂的织物图案,而简单的腰机则只能生产单色或花纹简单的织物。

    织机的主要结构是完成织造五种基本动作的相应机构。包括:开口机构、引纬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和送经机构。

    开口机构负责将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的机构有踏盘开口机构多臂开口机构和提花开口机构几种。

    踏盘开口机构是利用凸轮控制综框的升降及其顺序。一般用2至8页综框适于生产各种平纹斜纹缎纹等织物。

    多臂开口机构是由拉刀拉钩和提综杆等控制提升综框由花筒和纹板纹钉重尾杆等控制综框的升降次序。为了织造各种小花纹织物可以使用16至32页综框。

    提花开口机构是由提刀竖钩(或称直针)综线等控制提升经纱每根经纱可以单独升降由花筒纹版横针等控制经纱提升次序。这种开口机构可织造大花纹织物如提花毛巾提花毛毯提花锦缎像景等织物。装有提花开口机构的织机一般称为提花织机。

    引纬机构是将纬纱引入梭口的机构。在有梭织机上纬纱是由投梭机构打击梭子使梭子飞行引入梭口。投梭机构分上投梭中投梭和下投梭三种。

    这种投梭机构由于有剧烈的冲击作用织机的振动和噪声大机物料消耗多而且不够安全有时会发生飞梭伤人事故。而在无梭织机上纬纱是由引纬器引入梭口的这种不用梭子的织机消除了投梭的缺点。

    打纬机构负责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的机构。主要有两种型式一种是用曲柄连杆传动筘座上的筘作前后运动进行打纬称为连杆打纬机构另一种是由共轭凸轮传动筘座上的筘作前后运动进行打纬称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凸轮可以按需要设计以控制筘座在后方的静止时间适用于阔幅织机的引纬和打纬。

    卷取机构能使织物构成规定纬密后引离工作区并卷到布辊上的机构。通常用齿轮传动包有摩擦材料层的圆辊卷取织物。卷取机构通过调换变换齿轮的方法可改变织物的纬纱密度。

    送经机构按照织造需要送出经纱的机构通常由织轴上经纱送出装置和经纱张力调节装置两部分组成。在织造过程中要求经纱上机张力适当并保持经纱张力不随织轴直径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此外织机上还有各种辅助装置如纬纱断头自停装置经纱断头自停装置护经装置飞梭防护装置等等。

    原始腰机已经具备了这五大机构,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纱三项主要运动,具备了最基本的纺织织造功能,展示了构成织物的基本原理,与编织技术比较,是一大飞跃。

    而根据主角研究的大头蚁遗族已接近失传的纺织技术来看,蚂蚁们自然没有能力加工制作复杂的织机,但是他们使用近似于腰机的原理和结构,通过大量工蚁和简易机械的合作,实现了纺织生产。

    比如卷取机构,腰机是一根普通圆木棍,负责将织造完毕的织物部分卷到木棍上,方便继续纺织。而大头蚁遗族也使用同样的简单的圆木棍,圆木棍两段有支撑杆立在地面上,工蚁可以推动圆木棍两端的滚轮,驱使卷取机构转动。

    经纱的一头被连接在卷取机构上,按固定顺序和一定密度排列。经纱的另一头则固定在另一根圆木棍上,随着织造的进行不断提供经纱长度。这根圆木棍就是送经机构,同样可以转送,以将经纱绷直。

    腰机的开口机构是分经棍和综杆,通过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综合”一词便由此。

    而大头蚁们则利用大量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工蚁来代替机械的开口机构。每根经纱的纺织段都分配有一名工蚁,她们用大颚叼着经纱,在她们身边有一个高台,当奇数列的工蚁站上高台时,偶数列的工蚁保持不动,就形成了一个织口。而反过来,偶数列工蚁站上高台,奇数列保持不动,就形成了另一个相反的织口。

    腰机的引纬机构就是一个简单的梭子,而蚂蚁们则是数只工蚁一起承担这项工作,负责叼着纬纱并牵引纬纱穿过织口。由于引纬的工蚁需要长时间移动,还留有备用选手方便替换。

    腰机的打纬机构是打纬刀,一般为木制砍刀。蚂蚁们则没有专门机械,而是由负责开口的工蚁们在引纬完成后,暂时放下经纱,齐心协力把纬纱向前推,让经纬纱紧密结合。

    就这样,通过勤劳的工蚁和异常简单的机械间的配合,大头蚁遗族以前能够完成完整的织造过程: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

    其配合之紧密、运动之优美、原理之简洁,让主角都目瞪口呆。就在这些工蚁翩翩如舞蹈一般的劳作中,一整匹足有十余只雄蚁身长那么宽,上百只雄蚁身长那么长的布匹就被制造了出来。以大头蚁的视力而言,将这匹布平铺在地,一头站上一只工蚁,她甚至都无法看清布另一头的景物。

    这种生物与机械的结合,完美的让主角一时都无法找到改进的空间。

    只能说,这些蚂蚁的确是成精了,这是在适应大河两岸无数原始简陋的蚂蚁种族的技术后,主角第一次见到蚂蚁们掌握的高超机械技术!

    我是分割线

    本周已经更完了,按惯例周末双休,下周一再更了!各位新老书友周末愉快哦!

第168章 蚂蚁与人类(1)

    在重生穿越之初,主角接受了自己变成一只蚂蚁的宿命以后,根据其脑海中对蚂蚁的固定印象,接受了其异常原始而蛮荒的生活方式。

    而在得知他所处的蚂蚁族群的主巢中,居然存在“火”的时候,那是主角的三观第一次被打碎重塑。

    “火”的使用,是一个种族由原始踏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主角不能再把自己所处的这个族群视为人类世界路边随处可见的那些蚁穴中的生物,不能将之视为一堆原始的会移动的神经节,而必须用审视文明种族的眼光去了解、去接触、去适应。

    正因为“火”的意义如此重大,主角甚至忽略了这个大头蚁族群其他一些非常令人惊讶的特性:某种程度上而言非常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严密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制度、教育体制和集体智慧。

    这些被忽视的特性基本上与人类世界对蚂蚁的那些赞叹相同,但是又从原始之中有所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而且对于一个初期的文明而言,其意义并不比“火”要低。

    如果把这五项特性换算到人类社会中,那么可以大致对应为:语言,氏族或部落中出现原始的领导决策组织(全体大会、军事酋长、巫师等),阶级分化,年长者的增加和年长者优势。

    唯有集体智慧这一项,是作为真社会性昆虫的蚂蚁所特有的演化,与人类世界通常认为会议、讨论等就是集体智慧的意义截然不同。

    我们来分别来对比一下蚂蚁与人类在这五点上的异同。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关于人类语言的起源,有不同的假说和理论。

    有一理论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固有名字,而我们的祖先对他们的认识就如同对其他自然现象的了解一样多;这种说法被认为根本不足以说明人类语言的任意性与抽象性。

    另一理论则认为人类语言最初是由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而来,例如“汪汪”的声音可用来代表“狗“。

    还有一种理论推定最初的语言是表达,通常不是很愉悦的情绪反应,如一些感叹词。

    第四种理论则认为语言起源于有语音伴随的手势,举例来说,我们看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时,会作出抚摩肚皮和舔嘴唇等动作,口中同时发出“姆姆“的声音。

    最后,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最初语音和意义是随意结合的,经过不断的重复使用,音义之间形成了固定的非随意联系。

    这有理论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们与想象中的或实际上的语言或非语言人类行为相吻合,而且智慧较高的猿人也可能籍这些方法学习语言。真正的语言是不同起源和因素的融合。

    如果对一个孩童如何获得语言能力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对人类语言之起源提出更精确的假设。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正常的语言习惯有相当固定的学习阶段。

    婴儿出生后约3个月大就开始牙牙学语。到了快满周岁,开始会说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意义其实就等于词组或子句。到2岁时,开始会说一些由二、三个单词构成的词组,已能使用极简单而准确的句法。在这几个阶段中幼儿也逐渐在掌握语音和语调。而且这些阶段的发展与其抽象概念的建立是相互关联的。

    由大脑功能局部化的研究看来,语言之习得甚至和语言之起源都有所关联。人类的脑部与其它猿类的差异在于其大脑的左半球容量较大且较发达。虽然有关语意、语法及音调等方面的功能是同时为两个半球所控制,但右半球主要控制具体事物的了解,而左半球主要主宰抽象概念的理解,因而后者乃成为人类的语言中枢。约青春期时,个人的脑部主控机能已建立,因而逐渐失去幼儿期很容易且快速学习语言的能力。

    语言意义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予以,在于其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逻辑运用和信息交互和传递的工具,是体现人类认知成果的载体。

    而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蚂蚁世界的触角交流和信息素、气味信息的组合,显然也具备了语言的特性,打破了通常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的认知。

    同人类的语言相比,蚂蚁的“语言”有着极为明显的优缺点,但对文明的作用同样显著。

    蚂蚁的不同方式组合的“语言”,各有其优势。触角交流可以短时间内就交换大量讯息,其速度远超过人类的语音和文字的传播速度,而且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长期留存,保密性也强,简直就像每只蚂蚁的大脑中都自带一个硬盘和邮箱。信息素是具有不同失效的指示专用“语言”。气味信号则是可以大范围传播的“语言”。

    但是,蚂蚁的“语言”的缺点在就在于大范围传播和长时间留存。

    当人类在公众场合以演讲的方式向成千上万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蚂蚁们除了在特制的会议室里,否则就只能用气味信息表达几个含义有限的意思,而且基本都是军事词汇。

    当人类可以用文字这种语言的衍生工具长时间记录并保存信息时,蚂蚁的信息却只能依靠每只蚂蚁的大脑来留存,然后身死信息灭。

    但无论如何,蚂蚁们的这种与任何人类的语言均有很大区别差异的“语言”,依旧是其文明所必须的媒介,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69章 蚂蚁与人类(2)

    说完语言,再说组织架构和等级制度。

    人类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区分为原始人群、血缘家庭、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等几种不同形式,其中氏族是基础。

    氏族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氏族组织是由它的各个成员以血缘为纽带联接在一起的,不是地域性联盟。每个成员都依靠氏族而生存,同一氏族的人有互相保护、互相援助、互相复仇的义务。

    蚂蚁社会也类似,同一巢穴的蚂蚁一般都是同一只蚁后的后代,也就是都是亲戚。而像大头蚁王国和铺道蚁蛮国这样地域广大的蚂蚁国度,也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蚁巢的祖先,所有国民都具有亲缘关系,在基因层面上就有互助互惠的需求。

    第二、作为氏族首领和军事首领的酋长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主持管理氏族的日常事务和处理纠纷;氏族成员之间完全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这即所谓原始“民主主义”。

    而蚂蚁社会的统治阶级,如雄蚁和蚁后,以及作为被统治阶级的职蚁,则是在出生时就确定了,终生无法突破等级的藩篱。

    不过在统治阶级内部,却是存在原始的民主主义的。有的蚂蚁种族统治阶级之间是简单的平等关系,有的则有一定的等级区分,不过显然所有统治阶级都或多或少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或特权。

    第三、氏族会议、部落议事会等是原始社会的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在原始社会,不存在强迫人们服从的暴力机构。氏族会议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氏族的所有成员都有权参加,由各氏族酋长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负责部落的公共事务,包括处理氏族之间或胞族之间的关系。

    而在蚂蚁世界,根植于统治阶级内部民主的王会议和大王会议或类似的机构也是存在的,并且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单独的统治阶级成员都不能反抗这个最高权力机关的决议。

    第四、氏族会议和部落议事会所拥有的权力和人们之间的平等关系不是靠强制机关和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来维持和调整的,而是按照世代相传下来的各种习惯和人们对氏族会议、部落议事会以及首领们的敬重来维持和调整的,一切按传统习惯办事。

    以氏族为基础自然发展起来的包括氏族、胞族和部落在内的社会组织,能够管理原始社会的全部公共事务,处理社会内部一切可能发生的冲突。

    对外冲突则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战争的结局往往是某一个氏族或部落灭绝,而不是失败的一方成为胜利者的奴役对象。

    蚂蚁世界也同样如此,决定统治阶级和非统治阶级的唯一因素就是其种类,这在出生时就决定了。蚂蚁维持这样的制度已经数千万年,没有任何位于底层的被剥削压迫的职蚁觉得这样有何不妥。

    在这个缺少食物链顶端的世界,蚂蚁凭借其优势逐渐升上了这个位置,随之而来的,是蚂蚁群落的扩大。单个蚁巢发展成为横跨广大地域的蚁国,但是其维持国家的纽带依然是血缘,而构成这个国度的基本单位仍然是单个的巢穴,就像众多氏族构成了胞足、部落和部落联盟。

    不同蚂蚁国度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这几乎是解决双方纷争的唯一渠道。被征服者只会被消灭,没有俘虏被当做奴隶留下。

    人类氏族公社的管理具有民主、自治的性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氏族内部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新出现的富有者和显贵逐渐控制了氏族的权利,氏族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被冲淡以致消失。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复杂化,需要运用公共权力来管理的事务也在增多,分工也越来越细。氏族社会具有民主、自治性质的管理机构的构成及其职能分化和扩充的过程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酋长议事会是一种与氏族社会共始终的机构,它由各氏族的酋长组成,掌握全部落的最高权力,代表全部落的公共利益。但是,后来酋长逐步变成了世袭的官职,在国家出现以后,酋长议事会也一度演变为权力很大的立法和咨询机构元老院。

    军事指挥官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逐步和宗教首领增长的。原始社会初期,军事指挥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被氏族成员民主选举出来的,其权力仅限于军事、祭祀和某些审判事宜,没有行政方面的权力,地位不能世袭。但是,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增加、掠夺性战争的频繁发生、对超自然力量的解释需要,军事首领和宗教首领的能力不断膨胀。

    人民大会对酋长议事会拟定的有关公共事务的措施、方案享有最后决定权,但它的历史远没有酋长议事会古老。

    原始社会初期只有一个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酋长议事会;在原始社会中期,有两个机构酋长议事会和军事指挥官(有时会有宗教首领);在原始社会后期。则有三个机构人民大会、军事指挥官和酋长议事会。

    以大头蚁王国为例,其现行的权力结构,与上述人类原始社会的结构非常相似。

    人类社会有人民大会,大头蚁王国就有统治阶级雄蚁内部的全体大会王会议。

    但是大国度的王会议很难召开,因为王的数量太多,而各地副巢的王也不可能全部抵达主巢。作为替代,大王会议应运而生,就像人类社会的酋长议事会。

    人类社会有专职的宗教首领和军事首领,大头蚁王国中,虽然大王之间的分化不明显,每个大王都拥有相同的权力,都可以对王国的任意领域进行指挥。

    但是这些大王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主要负责自己擅长的区域。比如公安大王就基本负责军事方面的指挥,很少接触民政,他就相当于蚂蚁社会的军事首领。

    至于宗教首领,则已经专门分化,就像最老王一系。

第170章 蚂蚁与人类(3)

    而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后一个大的相似点,是随着社会发展,”年长者”的增加和年长者优势的出现。

    人类社会中,有些传统社群对待老年人非常残酷,有些却极为敬老尊贤。以这两个极端而言,大多原始社会倾向前者。

    原始部落的传统社会往往会弃养老人。一个原因是在一些社群,由于年迈的父母成为负担,危及整个社群的安全,最后便遭到抛弃或杀害。例如居无定所的狩猎采集社群必须时常迁移营地,什么都得背在背上:婴儿、4岁以下无法跟上大人脚步的儿童、武器、工具等,以及旅途所需的食物和水。如果还要再背负老人或病人,实在很难走得动。

    另一个原因是环境造成的,特别是北极或沙漠地区。因为食物时常短缺,也没有余粮,就不可能喂饱每一个人。这时,社群就不得不牺牲最没有生产力或没有用处的人,否则整个社群的生存将会遭到威胁。

    成为社群负担的老人会遭到抛弃。第一种做法是最被动的一种做法,就是故意疏忽,让他们自生自灭。例如,只给他们非常少的食物,让他们挨饿,即使他们走失也不管,任其死亡。如北美沙漠的霍皮族、南美热带的维托托族及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做法。

    第二种做法是在族人迁移营地时,故意把老人和病人留下。从事渔猎生产的布什门族人为了狩猎,常常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每当此时,他们通常抛弃已经上了年纪的亲属,只给这些老人留下一块畜肉和一部分水。

    第三种做法就是让老年人自杀。相对于自行自杀,第四种做法是协助自杀,或是在有自杀意愿者的合作下将其勒死、刺死或是活埋。如日本电影《山节考》就记录了一项残忍的传统:七十岁的老人必须被儿子送到山上等死!而在爱斯基摩人的部落中,人们往往会给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副雪橇,任由他们往冰天雪地的雪原深处滑去。

    第五种做法很常见,也就是不顾老人的意愿,残忍地把他们杀害。

    但是,在原始部落的传统社群中,老人还是具备很重要的作用的。并且随着生产力发展,在能够赡养更多成员的情况下,年长者对于整个部落的作用慢慢超过了其自身的消耗。

    老人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虽然年轻人也做得到,但主要是老人的专长,特别是需要多年经验累积的技能,因此特别适合老人来做。

    老人可为孙子孙女张罗食物,减轻自己对儿女、女婿或儿媳的负担。今日萨摩亚老人移民美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孙子孙女,让子女可离家工作,帮他们减轻育儿和家务的负担。

    老人也可制造成年子女需要使用的东西,如工具、武器、篮子、罐子或纺织品。

    老人由于终其一生都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因此拥有很多社交优势。他们可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帮助子女。

    而老人在传统社群最重要的功能是知识的保存者。显然在没有文字的社会,老人的记忆有助于族人的生存。老人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部落存续的关键。

    随着定居和农业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弃老”风俗才逐渐向“尊老”风俗转变。其原因就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周期性很强,同时受气候、节气影响又很大,这依赖于生产者的经验。而年长者,尤其是老人,生产经验自然就要更丰富一些。传统农业往往通过“父子口耳相传、执手相教”来实现农作技术和经验的传递,由此提高了老人在社会生产和政治上的地位。

    可以说,一个文明想要从幼儿变成孩童,就必须有年长者对经验和知识进行传承,这就是所谓的“年长者”优势。

    年长者较多的部落,也许其食物剩余不如那些全由青壮年组成的部落,但是在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以及内部矛盾的处理上,都更有优势,发展前景也更好。

    蚂蚁社会同样如此,不过,这里的“年长者”仍旧只是泛指统治阶级的雄蚁和雌蚁,而不包括职蚁。

    原先,蚂蚁世界中的雄蚁生命非常短暂,很多种族的雄蚁婚飞结束后就会死去,少数才会和蚁后一起生存下来。

    而蚁后虽然寿命较长,但是蚁后数量很少,也很难肩负起将文明的知识和经验完整传承的重任。

    直到不知何时起,雄蚁们开始不在婚飞后死亡,也不会被巢穴所杀死驱逐,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不进行体力劳动的阶层,只负责脑力劳动,就类似人类中那些“老人”。

    正是大量雄蚁的存在,才让蚂蚁社会任何一点进步的知识都能够保留下来,并且一点点进化到如今的水平。所以,绝大多数比较先进的蚂蚁种族中,都是雄蚁成为了统治阶级。有的则是雄蚁和雌蚁共治。只有少部分较原始的部落里,才是蚁后居于主导地位。

    主角以往从未这么认真比对过蚂蚁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异同,只有在这个世界生存了两年,积累了大量观察资料和从中掌握了规律以后,只有在这个寂寥的冬日成天不用为各种繁杂的琐事焦头烂额,从而有了宝贵的深入思考的机会后,主角才从中抽丝剥茧的把握到了那一丝脉络。

    大河两岸的种族显然已经具备了文明的曙光,而大头蚁遗族所代表的大河上游的那些国度甚至有着更加先进的文明,已经处在真正的国家的前夜。

    那么,这个世界上,会不会还存在着更加先进的蚂蚁文明呢?

    毕竟,就连二十一世纪的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之外,在大多数文明国家的视线之外,在亚马逊、在北极圈、在印度洋的安达曼群岛,也依旧有处于蒙昧原始阶段的土著。

    而蚂蚁体型渺小,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弱,更容易出现极端的发展不平衡!

    主角突然前所未有的想要去看看这个广大的世界!

第171章 蚂

    人类文明的“世界”的范围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交通方式的改进而扩大的。

    在原始的部落里,人类只能用脚步来移动,一个定居部落的领地,横穿其间往往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视物产富庶程度而缩小。这个部落眼里的世界,就是自己部落和临近几个部落的范围,最多再加上一些远方的传说中的部落。

    游牧民族的世界会大一些,因为他们一直处在移动中,但是依旧受到限制。

    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形,例如沙漠、极地、大河和高山,都会阻挡人类迁徙与移动的脚步,将人类的文明分割在一个个封闭小世界中。

    只有在交通方式进步,和勇敢的先驱探索出合适的路径之后,不同的小世界才能连接成一个大的世界。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但是大陆东西两侧的频繁交往要等到丝绸之路开通后才成型,这之后东西方文明经过技术和物种的交流,各自开始加速发展,让亚欧大陆和北非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大的世界。

    而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整个美洲地区有三处人口较为稠密的文明区域,分别是密西西比河流流域、中美洲丛林和秘鲁高原。但是这三处文明区域彼此被沙漠、地峡等隔开,彼此间很少有交流,因此几乎都是独立的文明小世界,不能算作一个大世界。

    大的世界在技术上更容易取得进步和领先,这是因为大的世界经过技术和物种交流,农业更发达,能够赡养更多人口,提升了技术进步的人口基本面和概率。而新技术也更容易交流出去,引发学习和模仿。

    但在美洲这样的小世界,却很难做到,美洲加起来面积只比亚欧大陆和北非小上一些,但彼此分割的小世界却发展缓慢。玛雅人发明了车轮,但因为没有合适的牲畜,他们只把轮子用在了玩具上。印加人有美洲唯一的大型牲畜羊驼,但却没有轮子,也就没有车辆。这正是小世界的文明的悲剧。

    主角现在担心的,就是自己处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小世界中。

    大河两岸的土地太小了,虽然在大头蚁王国和铺道蚁蛮国看来,他们都是地域广阔的伟大国度,也几乎达到了现有技术和组织制度所能统治的极限。

    但是,以人类的视角来看,大河两岸这片土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最多只能容纳下一个或几个小小的人类村庄。

    可就是这弹丸之地,就是主角现在所了解的全部世界。这么一个小世界,自然不能指望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能够发展出多么卓越的文明。

    如果有一天,一个来自外部的文明突然出现,他们带着更加先进的技术,有着难以抵御的武器,那会怎么样?主角不敢想象,美洲印第安人和澳洲土著的遭遇已经给了答案。而蚂蚁的世界显然会更加残酷,也许连保留地都不会施舍。

    所以,主角想要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但是对于蚂蚁来说,想要长途的迁徙和移动太难了。

    地形可以是阻碍人类移动的天堑,对蚂蚁而言同样也是,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蚂蚁虽然分布在全世界,但是呈现从热带往两极递减的规律。寒冷、干旱都会拒绝蚂蚁在一个地域的生存。

    一条湍急的河流或宽阔的湖泊就可以阻止蚂蚁帝国的扩张,一座连绵的高耸的山脉也会让蚂蚁群落望而兴叹。有的蚂蚁能适应沙漠,但是绝大多数都不能。这些地形都阻碍了蚂蚁之间的交流,把他们分割成一个个小小的支离破碎的世界。

    就算在易于移动的平原,无数个蚂蚁国度的领地,也不会允许其他种族的蚂蚁自由通行。而在主角有限的知识和经验里,蚂蚁们也没有什么商人的概念。不是盟友就是敌人,就是这种简单的二元化的概念,也成了阻止蚂蚁探索更广阔世界的障碍。

    也许,只有通过强力的手段,才能完成这一壮举。就像日本在经历了千年的分裂和战乱后,才有精力第一次把视线投向列岛之外。

    所以,这个冬天,主角无比渴望在大河两岸取得绝对的优势,成为这里唯一的统治者,终止内耗。然后就可以利用整个地区的全部资源,去试图探索大河两岸之外的世界。

    大河两岸的这个小小盆地,往东是一条死路,除了大河的出口外,其余地方被连绵高山和湖泊所阻挡。

    往南,主角没去过,但是在大头蚁王国的古老传说中,那里也是连绵的丘陵和山脉,有着好斗凶猛的土著山蚁,还有难以翻越的雪山。当初大头蚁王国就是在向南发展不顺利后,才被迫进入平原,结果因祸得福的成就了大河南岸的霸权。

    往北,现在还属于铺道蚁蛮国的领地,主角对这里也只有有限的了解,主要来自自己当初的北方侦查行动和浮叶大王的供述。据了解,铺道蚁蛮国在北方的密林和山脉中,有着强悍的敌人山蚁一族。他们更适应半山腰的环境,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在铺道蚁蛮国看来,山蚁才是最主要的敌人,也牵制了铺道蚁蛮国八成的军事力量,而大头蚁王国不过是南方的疥之疾罢了。所以向北方的山脉扩展并不是个好主意。

    剩下的,也是主角所中意的方向,是西方。

    虽然主角对西方并不了解,只知道那里也有类似的密林和山脉。但是,大头蚁遗族正是从西方顺着大河漂流而来。

    按照大头蚁遗族的说法,西边有更多的更先进的蚂蚁文明,仅仅大头蚁遗族残存的记忆中能够叫的上名号的,就有十几个族群和国度。

    而且,大头蚁遗族在其中只不过是比较弱小的一支,才会被消灭并驱逐。但就是这样的大头蚁遗族,也为主角带来了很多宝贵技术。

    所以,向西,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接触这些先进种族,学习先进的技术,就是主角的一个目标。

    与其将来被敌人踹门,还不如自己主动去了解敌人、学习敌人、超越敌人,然后去踹敌人的门!

第172章 防寒服

    今年冬天来的早,而走的却很慢。

    在入冬后的半个月里,天空都被冷空气所笼罩,虽然只在一开始有一场不算大的降雪,之后太阳和蓝天统治了天空,阳光则遮盖大地。但是,寒冷,才是主旋律。

    无论是阳光,蓝天还是因为缺少冰雪覆盖而显得单调的大地,都无法掩盖寒冷这个残酷事实。

    就算是在阳光最猛烈的正午,就算是能够充分吸收阳光的能量而可以在冬季户外短暂活动的铺道蚁,也不敢在这个季节的白天外出。

    大河在短短几天内就冰封,更小的山间溪流也被冰雪遮盖,透过快速封冻而显得透明度极高的冰面,倒是可以看见冰层下流水依旧在潺动。偶尔会有一声或清脆或沉闷的声响,那是水流冲击小石块撞击在冰面上的声音。

    萧瑟,几乎没有一点绿色;死寂,几乎没有一点生机,这就是残酷的冬天。没有哺乳动物和鸟类等恒温动物的世界,其他变温动物几乎都无法在这个季节活跃。

    主角在昏暗的地下度过了这半个月,没有来自所关心的北方的军事情报,没有需要防御的敌人,也很少有急需处理的事务。

    冬季的蚁巢是慵懒而宁静的,除了少部分还在劳作,大多数蚂蚁都没有接到任务,不需要工作,就在吃吃睡睡中度过。蚁后停止产卵,兵蚁不再训练,大多数工蚁除了修缮巢穴外也无所事事。

    但是还有一些工蚁例外,这些工蚁大多掌握着一技之长,即便是冬天也得忙碌着。

    比如养殖场的工蚁,就得隔三差五的检查存放有大量蝇卵和黄粉虫卵的巢室,将坏掉的虫卵挑出来带去食物仓库,以免污染其他完好的卵。

    粮仓也得定期检查,出现**迹象的食物会被丢到巢穴上部,那里靠近地表,气温较低,是天然的冰箱。

    烧制陶器和打造砾石工具的工匠工蚁也不能闲着,随着陶器和石器的普及,她们得一边训练六肢不够协调的新手,一边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当然,作为努力工作的回报,主角会从宝贵的肉食和高级食物中,分配一部分给这些劳动者,并且保证她们充足的睡眠。只要能保证这两点,工蚁的寿命都可以大幅延长,比那些其他巢穴只能短暂打个盹儿的同类要长寿的多。毕竟,这些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可是主角宝贵的财富,活的越久贡献就越多。

    最忙碌的,还是新成立的纺织工蚁小组,制毡组已经熟练掌握了技艺,正在将库存的新蚁丝或废旧蚁丝,以及少量昆虫毛须制作成毡子。而织造组则还在训练,她们需要时间来适应几十只一起密切协调配合的工作方法,为此,主角甚至得给这个小组配备一只珍惜的大工蚁作为组长。

    成品的毛毡和第一匹蚁丝织物都已经交付,主角的寝宫里现在堆满了蚂蚁风情的织物:床单、桌布、壁帘、门帘,主角给自己能够想到的一切地方都安上了织物,也带动了其他雄蚁和蚁后的效仿。

    为此,主角不得不规定了纺织品的领用配额,才从还不多的库存中,保留下一部分用于给麾下的铺道蚁置装。

    大部分铺道蚁都在南方城,由浮叶大王负责指挥。而东杨城只在科研组中保留了少量铺道蚁老工蚁,她们负责将铺道蚁的技术与其他组员共享,虽然铺道蚁和大头蚁一族一样,在技术上乏陈可善。

    在天气终于转暖,白天气温突破冰点后,主角挑选出一只铺道蚁,实验他的防寒服装。

    防寒服装由轻薄的毛毡制成,用**不适合食用的黑色浆果的汁液染成了黑色这些浆果有着云莓的外观和桑椹的味道。毛毡防寒服被工匠工蚁用简单的砾石刀片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可以披在一只铺道蚁的身上,然后用绳子捆扎起来,覆盖住除了头部以外的胸腹部的大部分裸露面,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六肢的行动和气孔的进气。

    接受实验的铺道蚁披上了毛毡,和对照的另一只依旧裸露的铺道蚁一起,在主角要求下,在上午时分爬出了洞口,然后在旁边用来晾晒肉干的深色页岩石块上晒太阳。

    覆盖毛毡的铺道蚁吸收热量的速度显然没有另一名同族快,毛毡虽然也是深色,但是毕竟遮盖了躯体表面。铺道蚁的甲壳上应该有什么进化出的秘密,可以让他们从冬天的阳光中迅速吸取热量和能量,让僵硬的身体热起来。

    不过,在吸收完毕后,覆盖毛毡的铺道蚁能够保持温度的时间就远比同伴要长。在离开阳光直射的地方,进入阴影区域后,没有覆盖毛毡的铺道蚁只能活动最多短短一个小时,就必须再度回去充能,否则会被冻僵甚至冻死。而有毛毡的铺道蚁,由于热量散发较慢,能够活动长达三个小时。

    显然,毛毡御寒服最好的使用方式,应该是在铺道蚁**吸足阳光后再穿上。

    在实验完毕后,主角派出两名铺道蚁前往南方城传达命令,让浮叶大王挑选一个小队的精锐斥候战士前来,他有安排。

    东杨城前往南方城的距离不远,半个白天足矣,传令的铺道蚁晒足太阳并穿好御寒服后,上午出发,过完中午就能抵达。

    第二天下午,浮叶大王派来的精锐斥候小队就已抵达。

    主角让工匠工蚁赶制了五十套毛毡防寒服,训练这些铺道蚁斥候学会两两一组快速穿脱防寒服后,他将这些铺道蚁撒了出去,在天气尚好的白天,在巢穴四野进行野外训练。

    有了防寒服的加成,本就可以短暂在冬季野外活动的铺道蚁更是如虎添翼,他们弥补了大头蚁等其他蚂蚁在冬季的劣势,有了这么一支冬季特战队,主角就有了更多的军事上的可行性。而这正是主角所希望的。

    经过了又半个月的训练后,寒潮再度降临,训练只能中止。

    而在下一次天气转暖后,主角想要派出一支铺道蚁小部队,前往大河北岸了解那里的情报!

第173章 冬季交通线

    想要让一支小小的铺道蚁队伍在冬季前往数日路程外的目的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不比人类攀登珠峰或探险极地要容易。

    即便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在冬季野外活动的铺道蚁,也必须在天气良好的时候,在白天,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活动。一旦碰上没有太阳的阴天雪天,或是太阳被遮蔽的地形,或是夜晚,要不了多久那些没能及时返回地下巢穴或阳光下的倒霉的铺道蚁也会面临死亡的厄运。

    但主角也不是异想天开,他有权衡已久,感觉必须下此决心。

    首先,现在的节气在往年还是秋末,虽然冬天早早到来,但是温度已经回升,白天能够保持在冰点以上,夜晚温度也不至于太低。从气候来看,还是比较合适的。

    现在地表也没有什么积雪,不至于影响铺道蚁们的行动,一旦真正的寒潮和降雪来临,那么就很难再派出往北方的队伍了。

    其次,铺道蚁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冬季野外活动能力,加之主角现在也有条件为他们提供一些装备,弥补其劣势。

    比如,防寒服可以大幅延长铺道蚁在没有太阳的环境下的活动时间。主角从主巢返回时使用的火种容具坚果壳可以让探险队带上火种,而装在坚果壳里的火种可以由四只蚂蚁抬着走,能够提供额外的温度。

    最重要的,也是让主角不惜代价也要派出这支探险队的原因,是主角迫切需要知道大河北岸的近况。

    秋末时铺道蚁蛮族军离奇的撤退一直让主角心里不安,似乎什么超出其计划的威胁正在出现。主角猜测是不是铺道蚁准备在其更具优势的冬季发起对目标甲的总攻,以彻底消灭大头蚁王国的北征军,避免北征军不断后撤、节节抵抗。

    如果是这样,那目标甲就已经陷入苦战,而一旦目标甲失陷,兵力单薄的桥头堡也很难挡住铺道蚁蛮族军的攻势。就连临水城都有危险。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主角就必须调整来年开春后的扩张计划,陷入到被动中。

    现在,主角最渴求的就是情报,快捷的飞骑士已经无法起飞,大头蚁也不能在野外活动,主角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些铺道蚁了。

    还有一个想法在主角心底,不方便表述。那就是,哪怕牺牲成百上千的铺道蚁,只要能获得情报,主角也在所不惜。

    毕竟,铺道蚁只是主角自己手里掌握的工具,一件可以制衡大头蚁势力的工具,也是一件可以随时牺牲的工具。

    除了冬季有限的野外活动能力和惊人的繁殖力外,铺道蚁在技术、军事方面都乏陈可善,并没有太多价值,还不如猎镰猛蚁在主角心里的地位。

    但是,派遣北上队伍,还需要解决一些困难。

    最主要的,就是过夜的困难。

    北上的一路上,都有大头蚁王国的副巢,按道理来说,北上小队可以在每天日落前寻找一处温暖的副巢过夜。然后第二天再启程出发。

    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想,因为存在种种变数,主角并不打算这么安排。

    主角麾下的铺道蚁,在外形上就迥异于大头蚁,再迟钝的蚂蚁也能在近距离用肉眼分辨出彼此间的区别。

    虽然蚂蚁们,尤其是职蚁们,还是依靠气味来分辨敌我,就算这些铺道蚁长相和宿敌一般,但其具有神使王军团的气息,按道理也不会被沿途的大头蚁刁难。

    但是,蚂蚁们的气味主要来源于自身腺体的分泌和外在环境的沾染。北上小队要是长时间在寒风凛冽的野外行动,体表的气味信息容易被吹散,而由于体温低于正常季节,其腺体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主角害怕这些铺道蚁由于气味寡淡,加之外形原因,被不明所以的沿途副巢的大头蚁攻击。

    就算气味上能够过关,但要是不小心被副巢的雄蚁看见,也是个麻烦事。雄蚁和职蚁不同,他们智商较高,也更有疑心,职蚁也许不会怀疑这些具有同族气味但外形迥异的铺道蚁,但雄蚁说不定就会谨慎起见,把这些铺道蚁杀死。反正杀错了也就死掉几十只工蚁,雄蚁绝对不会在乎这点牺牲。但是杀对了那就是个正确的决策,有利于王国的利益。

    而主角目前也没有打算在大头蚁王国的统治者面前暴露自己麾下有一支铺道蚁势力,那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此,北上小队就算抵达目标甲,也只会从出入口进去略微试探,了解里面的居民是否还是大头蚁驻军,然后就会返回,不会与之有更多的接触。

    既然不能在各个副巢过夜,就只能在黄昏前就地扎营,最合适的自然是在地上挖掘一个足够深的临时营地,越深其保温性就越好。

    但冬天被冻硬板结的泥土本就难以开挖,北上小队一天中最多有小半天时间用来建设营地,大部分时间还是得赶路,自然无法挖掘太深的洞穴。这时候,就需要火堆来提升临时营地的温度。

    每天夜晚,在临时营地里,铺道蚁们可以用筑巢时顺便收集的燃料搭建火堆,用火种点燃,依靠篝火来度过漫漫长夜。

    这样算下来,由于需要每天搭建临时营地,加之冬天白昼较短,北上小队的行进速度会远远低于其他季节的正常速度。

    就算回程可以利用去时已经建好的临时营地,估计也得花上半个月才能在东杨城和目标甲之间往返一次。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旦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或寒潮,那么这支北上小队即便能及时躲进临时营地,但在缺少食物和燃料的情况下,也极难幸存。

    就算只是一场小雪,也将极大增加小队的困难雪地更加难行,而雪粒粘在身上也会快速带走宝贵的热量……

    但主角决心已定,一支小队覆灭了,就再派一支。主角心底莫名的威胁感催促着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了解大河北岸的近况!

无题

    当寒潮停下脚步,阳光让大地再度逐渐回暖,白天的气温又升上冰点之后,主角命令第一个铺道蚁小队十只铺道蚁北上。

    这支小小的队伍,每名铺道蚁都随身穿戴着防寒服,吃饱喝足了上路。其中四名扛着一个保存着阴燃的木炭的小小坚果壳,四名各自携带着一小网兜的干粮,足够这支小队三周的分量。其他两名铺道蚁则准备轮流参与到抬火种和干粮的工作中来。

    由于其他大头蚁无法外出,只有披着厚厚毛毡的主角和其它铺道蚁来为她们送行。

    说来也奇怪,虽然身为大头蚁,但主角感觉自己是如此与众不同发达的视力,主动呼吸的能力和在冬天能够自主发热,这些都是大头蚁所不具备。有时候,主角会觉得自己仍然是个哺乳动物,一只有着蚂蚁外表的哺乳动物。

    言归正传,接下来半个月时间,这支小队伍将在环境险恶的野外跋涉,如果没能返回,就意味着死亡。

    但蚂蚁们从不会拒绝上级的指令,哪怕这个指令是让她们去赴死,或大概率赴死。

    不只是这个小队,接下来几天,主角将会每天派出一个北上小队,一共将会有五个小队参与其中。只要有任一个小队成功返回并带来情报,那其他铺道蚁的牺牲就有了价值。

    送走最后一支北上小队后,主角孤身返回了地下巢穴。

    越往下越温暖,越往下越喧闹,即便是对于昆虫世界而言一片死寂的冬天,依旧有生机盎然的庇护所。

    接下里一周多时间里,天公作美,都是晴朗的好天气,即便偶尔有强风,也没有带来降雪,北上小队的生存希望又多了几分。

    而主角,一天又一天期盼着,期盼着来自北方的消息。

    我是分割线

    在送走北上小队后,主角就开始天天往甲虫厩跑。

    这里现在有二十只孵化的成年甲虫,包括三只大型甲虫和十七只中型甲虫。大型甲虫有一只独角仙和两只锹甲,中型甲虫则全是各种金龟子,包括红脚绿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也有粪金龟,也就是蜣螂,俗称屎壳郎的常见甲虫。

    当初连同大头蚁遗族的赠送和神使王军团野外四处翻找,一共收集到了近三十枚疑似甲虫的虫卵,不过实际上,在孵化后,发现其中还有天牛等其他昆虫。

    天牛是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有着咀嚼式口器,其最大特点是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

    天牛是植食性昆虫,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会危害植物,如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

    天牛的力气很大,被认为力大如牛,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正因为天牛有一把子力气,又是植食性的,虽然不适合作为战兽,但是主角觉得它能够成为很好的役兽,一开始还想用驯化甲虫的方式去驯化天牛。

    但是,天牛显然和甲虫不同,这样的驯化方式失败了。而且天牛显然不服管教,总是想要把甲虫厩狭窄的通道挖开逃走,最后,主角不得不调动了一个小队的神使王战士将这只天牛杀死,把可食用部分丢进了粮仓。

    同样遭此下场的,还有吉丁虫。吉丁虫俗称爆皮虫、锈皮虫,属鞘翅目、吉丁科。其成虫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枝干皮层,被害处有流胶,为害严重时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甚至会造成整株枯死。吉丁虫成虫的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小的不足1厘米,大的超过8厘米,头较小,触角和足都很短。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

    不过,在杀死无法驯化的吉丁虫后,主角却有了额外收获。吉丁虫是一种极为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属光泽,大多色彩绚丽异常,似娇艳迷人的淑女,也被人喻为“彩虹的眼睛”。有些种类的吉丁虫的鞘翅是带金属色泽的蓝、铜绿色、绿色或黑色。维多利亚时代,带金属色泽的甲虫常被当作女人或男人的活珠宝。

    主角发现这些吉丁虫甲壳可以作为寝宫的装饰品,用砾石刀在上面细细雕刻后,就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而雕刻时掉落下来的甲壳碎屑,加水后就成了美丽的染料,能够为毛毡或纺织品染上彩虹般绚丽多变的色彩。

    除了不能驯服的天牛、吉丁虫外,其他甲虫倒是都能够用大头蚁遗族教授的办法驯养。

    而主角也发现,这个世界的甲虫居然都无法飞行。这些甲虫已经没有翅膀了,原本是一对的鞘翅,现在已经长在了一起,彻底变成类似龟甲的甲壳。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甲虫缺少掠食者,无需再依靠飞行躲避,而坚固无缝隙的甲壳更有利于生存,所以出现了这样的进化吧主角做了如是的猜想。

    为了防止甲虫在冬天的地下巢穴里不够驯服,大头蚁遗族还教了一种技术,就是喂食这些甲虫一些特定的果实的果肉或果汁,这些甲虫就会昏昏欲睡、减少活动。

    这样一来,只需要每一周喂这些半冬眠的甲虫一次食物、水和催眠果实,就可以让它们一直安分。

    不过神使王军团也没闲着,拟定和甲虫编组的军团已经分批来到甲虫厩,在昏睡的甲虫身边进行适应性训练。

    伴随步兵倒还好,她们只需要习惯甲虫的存在,作战方式还是平日里习惯的那样。

    而甲虫背上的步兵则需要学会快速在甲虫的脊背处上下。

    为了便于这些步兵上下,也为了给这些投掷投石索的战士一个稳定的平台,主角计划在甲虫背上安装一些鞍具。而大头蚁遗族是没有这类鞍具的,他们的战士已经习惯了在光背的甲虫上作战。

    但主角认为,正像是马鞍解放了骑兵,大象背上的载具也为象骑士提供了帮助一样,合适的鞍具也能帮助甲虫战士增强战斗力。

    于是,甲虫鞍具的研发提上了日程。

无题

    主角心目中的甲虫鞍具,是类似大象的鞍具,而不是类似战马的鞍具。毕竟从体型来看,中型甲虫与大头蚁的比例,就接近非洲象与人类的比例了。

    马鞍是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能有效的防止骑者从马背摔落的危险。其内塞软物,形状适合骑者臀部,也能减少长期乘骑带来的疲劳。

    而大象的鞍具有不同的种类,既有类似马鞍那样的软垫,让骑者以坐姿骑在象北上。还有一种塔式鞍具,高高耸立在象背上,可以让上面的骑手和弓箭手拥有更好的防护和更稳定的平台。在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中,迦太基一方的非洲战象就经常使用这种塔式象鞍,给罗马军团造成不小麻烦。

    也只有身躯更加庞大的非洲象能够驮负如此巨大的塔式象鞍和其上数名战士。亚洲战象往往不会用这种鞍具。

    而主角打算为甲虫背上配备的战士,正是远程攻击的投石手,需要稳定的平台。而甲虫作为昆虫,其按比例来计算的驮负力,也远比大象要强。所以,主角计划为甲虫安装大小合适的平台式鞍具。

    平台式鞍具与塔式象鞍相比,虽然同样用木料制作,但只有一个平台,取消了四周的墙壁。因为人类是直立动物,而蚂蚁往往六肢或四肢着地,有墙壁反而会遮挡自己。

    木质平台被通过蚁丝和绳索捆绑在甲虫的背上,可以在平日里拆下。

    根据甲虫体型,每只战斗甲虫背上都会有一名指挥官,两名工蚁驭手和数名到十数名不等的战士,以及一两名工蚁信使。

    指挥官负责指挥整支甲虫团队。而驭手则位于甲虫头部,根据指挥官的指令,通过控制甲虫的触须或直接向触须内发布驯化时其已经熟悉的简单指令,来控制甲虫的移动进止。战士呆在甲虫背部的平台上,负责用投石索攻击远处的敌人,也要防御敌人试图爬上甲虫脊背的行动。传令兵则要在宽阔的甲虫脊背上传达指挥官的指令,包括对驭手和战士的指令,也包括与伴随步兵间的沟通。

    为了方便传令兵快速上下甲虫,在平台的左、右和后方都有绳索垂到地面,可供攀爬。

    除了具备远程火力之外,主角目前编制和训练的甲虫军团战术,基本都是按照大头蚁遗族提供的蓝本。

    虽然今后实战中如果暴露出问题,主角肯定会想办法解决。不过,就是现在,主角也看出了甲虫军团的一些弊端。

    比如,一个甲虫小队是以一只甲虫为核心的,但是伴随步兵与甲虫之间很难做到默契配合。

    说实话,步坦协同一直都是军队的难题,尤其在通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

    在一战时,甚至坦克内部都无法在战斗时有效通信,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车长只能靠踹驾驶员左右肩来下达命令。

    二战时,坦克与伴随步兵沟通不畅的问题依旧严重,坦克车长往往需要探头与车旁的步兵沟通。而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就只能依赖双方的默契和平日的训练了。

    一些国家会给坦克车配备有线电话,步兵可以通过车外的电话与车内沟通,倒是比较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而甲虫与伴随步兵之间,显而易见也有这种协同问题。大头蚁遗族的解决办法是,以甲虫为小队核心,伴随步兵要跟着甲虫行动,不能自作主张。

    这倒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可行的做法,但是比较僵硬。如果甲虫指挥官没能看见步兵已经看到的更大威胁,可能就会带着整个小队陷入危险。

    主角的改进办法是为甲虫配备专职传令兵,倒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协同上的信息障碍,也间接提升了甲虫指挥官与驭手间的沟通效率。而这种专职传令兵,也只在具备快速上下移动中的甲虫的能力时才有效,而关键正是那三根甲虫背上垂下的绳索,这是主角的创造,大头蚁遗族的甲虫上并没有。

    不过,传令兵终究比不上电话,就像二战中普遍用旗语和信鸽来弥补通讯障碍,最后还是要借助电子工具。

    蚂蚁有电子工具嘛?没有!有类似的工具嘛?有!

    主角想起来,蚂蚁们的会议室就可以实现很多蚂蚁之间的共同的信息交换,那有没有办法把这套通信工具搬上甲虫呢?

    主角曾经研究过,会议室实现信息沟通主要依靠地面上那些白色鹅卵石,这些鹅卵石看起来很普通,成份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但就是这种鹅卵石,却能够像电话线一样承载蚂蚁的通讯讯号。

    而且不需要整块鹅卵石,只要不同的鹅卵石靠在一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但是,想要用鹅卵石在甲虫身上铺设一圈“通讯线路”也不现实,不说加工鹅卵石成为合适大小尺寸的加工难度,如何在甲虫身上固定众多鹅卵石还得保持牢固度,以及甲虫背上突然多出这么多石头会造成多大的负担,这些难题都很快打消了主角这一想法。

    但未必不能找到鹅卵石的更合格的替代品。既然主角推测蚂蚁间的通讯信号类似电信号,而鹅卵石就类似于导体,那么有没有别的易加工的材料也可以做导体呢?

    比如金属?金属几乎是易导电、导热的绝佳材料,是不是也能够导蚂蚁通信信号?

    虽然主角现在还不具备加工提炼金属的能力,但是自然界还是存在一些金属单质,比如黄金,在一些山溪中就有,即便产量不高,对人类而言没有开采意义,但对于蚂蚁来说也足够用。

    还有一些金属易于提炼,就像铜,用烧制陶器的窑室就能简单提炼加工。

    而且铜矿石也很常见,比如,主角就知道大头蚁王国有个副巢出产绿色的漂亮石头,这些石头还会被送到青丘城装饰蚁后与雄蚁寝宫。

    这些美丽的绿色石头就是孔雀石,一种铜矿石!

无题

    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因为颜色美丽,成了一种古老的玉料。而孔雀石的化学成分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其对于矿业而言有一个重要意义指示铜矿。

    孔雀石往往与蓝铜矿紧密共生,蓝铜矿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古称石青,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

    无论是孔雀石还是蓝铜矿,均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

    用孔雀石和蓝铜矿来冶炼纯铜,需要一千度左右的温度。目前大头蚁烧制陶器的专用燃烧室,其中心最高温度,主角估计也就只能达到七八百度的炉温,这个纯属估算,因为主角也没有温度计可以测量。

    他是根据烧制的陶器表面并没有产生天然釉层来判断的如果是在一千度或以上的炉中,陶器表面容易被烧化形成釉层。

    此外,火焰中心的颜色也可以作为判断温度的依据,红色的火焰温度相对低,而橙色火焰温度往往在千度以上,更高纹的火焰会是黄色、白色。而燃烧室的火焰中心的颜色,都是比较深沉的红色。

    想要炼铜,以现有的燃烧室的温度是无法胜任的,必须提高炉温。主角也不是没有提高炉温的办法。

    比如,将燃料从普通木柴换成木炭,需要新建一个木炭燃烧室。在木炭燃烧室中,切割好的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就形成了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中国商代的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主角用木炭来炼铜完全可行。而蚂蚁切割后的木炭颗粒极小,其火力也会得到增强。

    此外,木炭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碳,可以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或降低巢穴湿度等。

    除了使用木炭,主角还可以引入新的通风装置。

    目前的燃烧室主要依靠烟道和出入口组成的自然空气循环渠道。在硝皮技术成熟后,主角完全可以制作风箱,为燃烧室鼓风加压。虽然以蚂蚁的体型而言,这种鼓风的效率不高,但也有一定作用。

    不过,提高炉温后,现有的维护火堆的方式就只能放弃了。

    现在,在烧制陶器时,需要不断有蚂蚁将新的燃料投入火堆,然后由看守火堆的工蚁利用长长的木棍不断拨弄火堆,保持火力旺盛。

    在温度不算太高的木柴火堆的附近,只要离得远一点,蚂蚁们还能忍受这种温度。但是如果要炼铜,炉温一提高,蚂蚁们势必无法呆在冶炼室内。

    但没有蚂蚁的看护,小小的火堆又很快会因为缺少新的燃料而熄灭,这几乎是一个死结。

    主角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新建的铜冶炼室必须足够大,至少也要达到人类世界的桶装纯净水大小。冶炼室配备上自然通风管道和鼓风装置,冶炼室底部要装上滤网和引出铜液的管道,将铜液引入模子。

    届时,就可以将条状的木炭和铜矿石,分层码放成中间有孔道的结构,然后在引火后离开,任由燃烧室自行工作。

    引出的铜液在模子中成型后,再用粗糙的石块打磨成型,就可以制成需要的工具,包括主角需要的铜线。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方案,实际过程中肯定还有需要困难需要解决。但主角也不急于一时,现在正是冬天,蚂蚁们无法外出,远在另一处副巢的铜矿石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建设冶炼室的工作至少也得等到开春。

    所以,在冬天接下来的时间里,主角可以慢慢完善自己的腹稿。

    而一旦自己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对于自己的实力而言又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标志着人类能够使用金属,也标志着人类能够自行提取自然界中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的化学元素单质。

    在能够提炼铜后,人类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又称金石并用时代,这一时代介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人类的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当时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

    之所以铜器不能彻底取代石器,是因为铜质地较软,其硬度难以胜任生产工具的要求。

    不过,在能够提炼铜后,那么另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铜合金青铜就“唾手可得”了。

    青铜是人类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是在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与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像用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摄氏度,而纯铜的熔点为1083摄氏度。

    一旦能够找到锡矿,那么东杨城现有的烧制陶器的燃烧室也能够胜任小规模制造青铜的工作,甚至无需新建冶炼室。

    此外青铜具有铸造性好、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优点,适用于铸造各种工具、武器等。

    因此,青铜出现后,迅速就让人类文明抛弃了石器,进入了青铜时代。

    人类在公元前3000年制造出青铜,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中国则在距今4500~4000年前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有了青铜技术。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无题

    青铜的效用虽然广泛,但并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主角还想从另一方面着手,让甲虫军团的战斗力更上一个台阶。

    大头蚁遗族虽然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之前并没有将甲虫军团的具体战术告之主角,而这种做法主角也完全理解,要是自己,也不会把压箱底的秘籍告知对方,哪怕对方目前是盟友,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防蚁之心亦然。

    从大头蚁遗族对甲虫军团的编成,和在与遗族女王交流信息时对场景的匆匆一瞥,主角已能大致推断其战术。

    在主角看来,大头蚁遗族显然是将甲虫作为一种突击力量来使用,利用甲虫皮糙肉厚力大的优势,强行突破敌人组织严密的防线,搅乱敌人阵型,然后为随后的步兵大部队创造有利战机。杀伤并不是甲虫的任务。

    大头蚁遗族在甲虫背上配备的部队并不多,主要作用是防止敌人爬上甲虫脊背,对驭手和指挥官造成威胁。而甲虫的伴随步兵,则是跟随甲虫突破敌人阵线的先锋,也是保护甲虫的卫士。

    这种战法很像春秋时代的车战,以突击力为主要武器。不过,春秋时代的战车,其上的成员还能够用武器进行远距离攻击,运用长戈进行中近距离攻击,在攻击范围上比甲虫单独的突击要广的多。

    所以,主角就想能否也让甲虫上的神使王战士拥有中远程攻击力,而不是只能被动的反击试图攻击甲虫的敌人。这样的话,甲虫就将成为同时具备突击力和远程攻击力的兵器,更像是坦克而不是古代战车。

    神使王军团目前已经有一种远程攻击手段,那就是投石索。经过离心力加速的石弹或陶弹,能够击伤、击残被击中的敌方蚂蚁战士,不过其杀伤力很难做到一击毙命。

    对于人类来说,受伤和残疾后,这名战士基本上意味着失去战斗力,对这场战争也不会再参与。但蚂蚁不一样,凶悍的蚂蚁战士,即便只剩下一个脑袋,依旧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并且会继续攻击自己能够到的任何敌人,依旧是不可小觑的威胁。

    所以主角一直对投石索的威力感到不满意,目前只能将之作为辅助武器使用。而人类历史上,远程武器可是战争的主角之一,宋代步兵中有六七成都是弓弩手,英格兰长弓兵也曾经让铠甲坚固的法国骑士吃够了苦头。主角也希望,有一种合格的远程武器,能够胜任主战兵器的角色。

    主角想要增加投石索威力,可以从增加石弹或陶弹的重量,或增长投石索的绳索长度来着手。

    但太大的石弹或陶弹不便携带,以蚂蚁的体型也无法快速装弹发射,这样的改进会大大降低火力密度与持续性,得不偿失。

    延长投石索的绳索长度也有限制,不能超过蚂蚁的力量和体型能够挥舞的限度,因此威力增加也十分有限。

    主角另一个想法是,将普通石弹或陶弹升级为新的弹药。

    如果是金属弹的话,就可以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弹药的质量,也就提高了威力。蚂蚁那发达的肌肉,并不在意这点增加的重量。

    主角打算明年开春后,金属冶炼提上日程后,就可以实验性的制作一批铜弹。

    此外,如果能让弹药变成火弹的话,也能大大增加投石索的威力。

    火弹不仅威力大,而且能够有效的惊吓敌人、破坏敌人阵型。蚂蚁虽然勇敢,但是对于火仍旧有天生的畏惧,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工蚁才能够胜任看守火堆的职责。

    一旦战场上出现扑天盖地的“火流星”,在己方阵地上狂轰滥炸,把周遭的植被引燃的话,没有几支蚂蚁军团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岿然不动。

    但火弹虽然美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生产和使用的。

    火弹需要燃料,以蚂蚁的体型而言,能够正常使用的弹药势必不可能太大,要是用木材或干草来制作,不仅重量十分轻飘、无法射远,而且也不经烧,可能就点起一个火星就迅速熄灭。必须要有一种具有一定质量又耐烧的燃料,才能制作合格的火弹。

    主角目前还没想到应该用什么材料去制作。

    此外,既然是火弹,就必须要有点火的办法。蚂蚁们可没有方便携带和使用的打火机、火柴。主角目前想到唯一能够携带的火种,就是装在坚果壳里的阴燃木炭,但这种火种取火麻烦,显然不适合战场上的那种兵荒马乱的场景。

    此外,既然要投掷火弹,那么现在的用蚁丝编织的投石索就无法胜任,蚁丝是一种蛋白质,在火弹高温作用下很快就会燃烧殆尽,除了一股扑鼻的火燎毛发的恶臭外,什么都不会剩下。

    主角能想到的,就是利用纯铜丝这种金属丝线来编织投石索,还要制作专门的涂有隔层(比如涂耐火泥)的弹窠。铜的熔点较高,在火弹体积不大、又很快会被发射出去的情况,不至于把弹窠和投石索烧融。

    这样一来,又得为投石索的把手部位加装隔热的设备,以免到时候使用久了烫手。

    这三个难题一个都不好解决,主角只能一面等待明年金属冶炼的成功,一面完善心底的方案,一边寻找合适的材料。

    我是分割线

    在甲虫厩消磨了一周多的时间后,主角终于等来了派出的铺道蚁小队的回归。

    这些天天公作美,并没有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或寒潮,白天的温度维持在冰点以上,天空晴朗,很少有云,夜晚温度也在零下十度以上。这让北上的铺道蚁小队的存活率大大增加。

    不过,就算天公作美,冬季的远途跋涉依旧不比十九世纪的探险家征服两极的冒险要轻松,出发的五支小队,陆续只有两支小队共计十三只铺道蚁成功返回,不到两周时间,死亡率竟高达七成多。

    返回的铺道蚁也大多带着冻伤,就算回到巢穴可以养伤,势必也会出现新增的伤亡,到时候死亡率还可能上升。

第178章 铺道蚁去哪儿了?

    两支北上的铺道蚁小队是相隔两天返回的,主角依次和两个小队的成员交流得到了想要的情报后,就让这些可怜的冻伤患者去休养了。

    这些蚂蚁的几丁质甲壳虽然具有吸收太阳能和抗寒保暖的一定作用,但依旧无法适应长时间的寒冷,即便有防寒服和过夜的火种,大多数铺道蚁还是没能扛过去。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些铺道蚁体内有抗寒昆虫所特有的抗冻蛋白,他们的死亡率会更高,甚至会全军覆没。主角并不知道抗冻蛋白才是铺道蚁能够在冬天活动的秘密,他只是歪打正着,看到了铺道蚁的寒冷抗性,加之不在乎牺牲,才下令她们北上。

    休养中的铺道蚁不断有死去的,冻伤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会造成休克,让铺道蚁小队不得不放弃那些僵倒在路途的一息尚存的同伴救助可能意味着把救援者也拖入危险。

    也在于它对肌肉、内脏的永久性损害寒气会顺着气孔一直进入到蚂蚁身体内部,造成内部组织和脏器的冻伤。虽然冻伤暂时没有要了这些幸存者的命,但是在回到温暖的巢穴后,温差一变化,受冻的脏器突然回暖,反而造成了一大片细胞的死亡。好几只铺道蚁就没能扛过由此造成的脏器衰竭。

    最终,返回的十三只铺道蚁里,只有六只活了下来,其中两只还付出了残疾的代价,被迫截掉严重冻伤的节肢。

    主角没有再关心这些铺道蚁的死活,也不关心她们被迫丢弃的那些防寒服和火种。身为上位者,他更关心铺道蚁们付出巨大牺牲获得的情报。

    根据两个小队共同的反馈,目标甲显然没有遭遇战事。

    两个小队先后抵达这里后,发现地表上并没有战斗过的痕迹,没有尸体或残骸。

    而在冬季战场,进攻方的铺道蚁往往会留下不少尸体在地表。这些都是老弱的铺道蚁,她们无法抵御寒冷,即便有太阳的庇护,却依然生生冻死在了路上。寒冷就是严酷的自然淘汰的执行者,老弱病残在这种环境下被迅速淘汰。

    铺道蚁大军不会为这些死者收尸,一方面是因为她们的理念和信仰中,认为这些死于寒冷的个体是弱者,不值当由其他同伴替她们收尸。

    另一方面原因非常现实:为同伴收尸需要付出额外的极大体力,甚至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伤亡。就像珠穆拉玛峰的山路上,有无数登山者的尸体,他们的尸体成为了醒目的地标,却无法被运下山去。

    而黑色铺道蚁尸体丢弃在地面上,其黑褐色的甲壳还是天然的吸热材料,可以帮助融化地面积雪,留在原地反而对整个种族而言更有益处。

    像在去年冬天的临水城防御战中,开春后主角就发现小岛上满是被冻死的铺道蚁尸体,神使王军团的工蚁们把这些尸体收集起来当做粮食。不过后来由于食物充足,这些尸体基本都被当做了黄粉虫的饲料。

    铺道蚁小队没有在地面上发现尸体,为了保险起见,她们还是冒险深入了目标甲的巢穴地下。

    巢穴浅层温度较低,没有畏冷的大头蚁战士驻守,铺道蚁们越过浅层木质部,在泥土层中发现了警戒的大头蚁战士。

    双方略一接触,就在大头蚁卫兵疑惑面前的长着敌人模样的蚂蚁为何有着本族副巢的气息时,铺道蚁战士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情报,逃之夭夭了。

    目标甲还在大头蚁王国北征军的手中得到至关重要的情报后,铺道蚁战士们立刻按照主角的要求,避免和这里的守军过多接触赶紧离开。

    主角不希望自己手中掌握铺道蚁和猎镰猛蚁种族的消息被大头蚁们知晓,那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了解到目标甲依旧在盟军手中的好消息,主角却感觉高兴不起来。

    以蚂蚁那不服输的精神,他想不明白为何铺道蚁蛮族军会在秋末大好局势下,突然放弃了对目标甲的围攻。毕竟,当时大头蚁王国北征军已经一败再败,粮秣和兵力都不足,就差一口气就要被围歼或被赶回大河南岸了。

    之前主角猜测是铺道蚁蛮族军不了解大头蚁王**残存的实力,他们担心损失过大,因此打算拖延到冬天再发起进攻。这时候大头蚁王**就无法在地面上坚守溪岸,铺道蚁蛮族军可以从容渡河,更具有优势。

    但现在,铺道蚁蛮族军并没有按照主角猜测的那样,对目标甲发起攻击!这是怎么回事?

    会不会他们放弃了攻击防御坚固的目标甲,转而渡过大河,像往年那样直接对大头蚁王国的本土发起进攻?

    如果是那样的话,大头蚁王国本土的各个副巢,除了临水城外,其他的都兵力空虚,很容易就会被攻陷。

    但是,铺道蚁蛮族军有这么聪明嘛?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大头蚁王国本土空虚的情报,他们有这个胆量在大河北岸依旧有敌军威胁的情况下,不顾一切的发动南侵嘛?

    这不符合蚂蚁们一贯的行为逻辑,以主角的了解,蚂蚁们不太可能放弃近在眼前的敌人的威胁,转而去进攻其他目标。

    但是,现在主角也没有办法去验证。经过训练的铺道蚁小分队损失惨重。而就算南方城再派来一批精干的铺道蚁,也要经过训练才能堪用,短期内无法派出去。

    就算有铺道蚁小队可以外出,主角也不知道该让他们去哪里侦查。

    往年铺道蚁蛮族军南侵的第一战,基本都是进攻临水城。但现在目标甲还在,就像屏障一样保护住了临水城的对岸,铺道蚁蛮族军缺少出发基地,无法直接进攻到临水城。

    那么,铺道蚁蛮族军会不会直接转换出发基地,进攻其他目标?

    大河太长了分布在大河南岸的大头蚁王国的副巢足有十余个,铺道蚁小队不可能把这么长的河岸都侦查一遍,那就是送死!

    那么,铺道蚁到底去哪儿了?

第179章 死亡与延续(1)

    当然,也许铺道蚁蛮族军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无法出征,比如领地内的灾荒,或外地的入侵等等。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主角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只要能过平安无事的拖到明年开春,主角相信自己成军后的甲虫军团,将会彻底颠覆大河两岸地区的军事平衡,神使王军团将彻底崛起,而自己今后的计划也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是分割线

    冬天过的异常缓慢,但生命的流逝却十分迅速。

    从入冬后不久,科研组的小秘的身体就不太好,直到疲累和衰老最终战胜了这具曾经聪慧的身躯她病倒了。

    在小秘已经无法工作后,主角将科研组的工作暂时交给了小秘的两名副手主持,主角根据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女性科学家的名字,称她俩为“小居”和“小里”。

    而小秘,则躺在专门为她修建的一处巢室养病。

    主角去探望过小秘几次,养病的巢室也是主角专门为她修建的,有着柔软的丝床,两名专职的工蚁仆人,蜜露和高级食物也无限制的供应。这种待遇往常只有雄蚁和蚁后能够享受,大工蚁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但这一次,主角运用自己的地位和威严强行安排,压制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在主角看来,小秘的资历和贡献都配得上这些待遇。他希望小秘能够快些好起来,作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认识的第一批蚂蚁,小秘离奇的身世和聪慧的头脑给主角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被主角赋予了带领科研组的重任。

    如果说滚这些将军是主角的得力武器和打手,那么小秘的科研组及下属的工匠,就是主角的灵巧的手指,也是主角重要的臂助。

    但是,事与愿违,小秘的病情却在一天天恶化。

    大头蚁王国并没有医学,也没有医生,蚂蚁们几乎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抵御疾病。虽然在面对瘟疫时,蚂蚁们也知道要隔离患者来确保群体的安全,但是他们其他的医学知识几乎为零。

    而主角那点可怜的人类医学知识,也无法对小秘起到任何的帮助。主角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在自己新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蚂蚁,一点点的衰弱和萎靡。

    现在,小秘已经只能趴在柔软丝床上,六肢和触角都无力垂下,大颚松垮的张开,只在仆人喂食时才有所反应。她只能喝下蜜露和非常稀的流食,就连柔软又富含营养的脂肪都无法咀嚼。

    此刻的小秘,几乎长时间都静止不动,让人以为她已经死去。事实上,她浑身上下也都透着虚弱和濒临死亡的气息,只有那巨大的腹部,反而呈现出一丝生机的意味。

    而在前几次探望中,缺少蚂蚁世界的常识的主角,并不知道小秘的隆起的腹部意味着什么,但他很快就会知道。

    这几天,主角会去和小秘聊聊天,这是他在这个世界很难得的把交流称为聊天的机会。

    小秘是个已经年老力衰的大工蚁,在主角认识她时,她已经步入了壮年期。

    按照蚂蚁的生态,蚁卵期大致相当于人类在母体子宫内的孕期;幼蚁相当于人类的婴幼儿;而在结蛹的时候,则是少年;从破蛹起,蚂蚁就进入成年后的青年阶段,然后就是无可避免的中年与老年阶段。

    蚂蚁的生命太过短暂,以至于生离死别如此迅速且频繁。小秘认识主角已经两年,这两年来,她走过了自己最年富力强的年纪,并用自己的头脑与勤勉帮助了主角很多。

    现在,虽然体力与生命正在流逝,但经验和智慧依旧充斥在她的脑中。

    主角会用自己的触角搭在小秘那低垂的触角上,这一次他不再向小秘发布命令,而是与她交换着很多之前她会觉得无聊且无用的信息。

    搁在以前,小秘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回忆共同的经历的交流上,在她看来,自己还有大把的主角吩咐过又没有完成的实验需要做,没有功夫浪费这些宝贵时间,尤其是她知道自己的正面很短暂,而时间很宝贵。

    但现在,就像老年人喜欢找人聊天与倾诉,喜欢回忆过去一样,已经无法工作的小秘,也喜欢上了这种交流的方式,这种她之前很少尝试的方式。

    越是智慧的生物,越有交流与沟通的需求,生命尽头的小秘,却是她最聪慧的时候,经历与经验尤其是主角的言传身教让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聪颖,而空闲和智慧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情感需求。

    她会和主角聊起她在最老王身边的日子,聊到主角第一次外出狩猎,却碰到了螳螂而狼狈逃回,聊到与主角一同前往主巢时,死在路途中的那些伙伴。伴随着回忆的,该有深深的没有表露的遗憾。

    死亡这个词汇从小秘触角中传递过来,让主角的身躯微微一颤,此刻他不想谈论到这个词汇。但是小秘却并不在乎,作为蚂蚁,她看过太多死亡,死在觅食中的,死在战争中的,死于巢穴崩塌的事故,死于一场夏季的豪雨。

    小秘也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虽然她没经历过,但是那种死亡来临前无可避免的衰落已经让她认清了结局。她并不避讳死亡,蚂蚁原始的宗教没有死亡和来世的概念,她知道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再也无法行动、进食、看正午的阳光,也意味着再也看不见那些熟悉的面孔。

    所以,虽然小秘很遗憾,她告诉主角,再也不能帮他解决一些石工和陶艺上的难题,也不能再见到主角了。但仅此而已,她没有悲伤,也没有不甘心,只是静静的放任生机与时间在与主角的交谈中流淌。

    主角很珍惜和小秘在一起的最后时光,每天都会来到这里,呆上一小会儿或很久。

    当主角又一天来到小秘的巢室发现那具原本每天趴在丝床上的躯体,却依旧六肢朝天时,他知道了,小秘死了。

第183章 铺道蚁被杀事件(3)

    “我想杀死几只蚂蚁!”

    主角眼神坚毅,这的确是他最真实真**的想法,哪怕是在梦境里,怒火和杀意依旧无法抑制。

    “为什么?”

    蚂蚁并没有受到主角的情绪的影响,虽然他就是自己,主角知道自己所思所想他都知道,都理解,但他还是抛出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

    主角喃喃自语,他也有些疑惑,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强烈的杀意。

    是因为那些雄蚁杀死了铺道蚁,这只是最浅显的原因。

    “因为他们杀了人!”主角用了“人”这个词汇,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想法的正义性。

    “他们触犯了法律……”

    主角自己也越说越觉得荒谬。

    蚂蚁那充满讥诮的声音响起:“法律!?你制定过法律嘛?大头蚁王国有法律嘛?还是你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呢?”

    主角无法回答,他也知道自己说的就是个借口,一个意图杀死对方的拙劣借口。

    大头蚁王国没有法律,大河两岸的所有种族、国度和部落都没有法律,连更先进的大头蚁遗族似乎也没有法律。不只是成文法,似乎就连习惯法都没有。所有蚂蚁都是严格按照本能和基于本能的规则行事,如果非要说这些规则是“习惯法”,那也非常牵强,因为蚂蚁世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审判和刑罚。

    所以,从蚂蚁们的行事准则来说,雄蚁杀死了职蚁,那并不“违法”!

    主角知道,其实自己真正所担心和忌惮的,也是让他气急败坏的,是雄蚁阶层的顽固、保守、坚如磐石、水泼不进。

    即便自己是神使王、神的代言人、百战百胜、聪慧无比、威望卓著,却也无力动摇这个阶层的团结。自己可以在他们认可的规则内行事,但一旦触动规则,自己就可能被这个阶层反噬。

    就连与主角可以说是“血缘兄弟”关系的滚、兰博飞他们,别看现在毕恭毕敬、忠心耿耿。但主角也不敢保证,有一天他们会不会带着手下的兵蚁冲上来,用大颚将自己的头颅割下。

    作为一个意图贯彻自己意志,只希望有自己意志的“独裁者”,和雄蚁阶层这种原始朴素的民主式统治阶级,在权力上注定是要发生冲突的。

    所以,主角有意识的培植铺道蚁和猎镰猛蚁的势力,作为对大头蚁雄蚁的一个牵制和制约。

    主角不认为自己做的错了,虽然破坏了蚂蚁的传统,成为很多雄蚁眼中的异类。但传统就是用来突破的。身为重生者,自己掌握着远超这个世界水平技术、制度、思想,为什么要和光同尘的甘于做一只普通的蚂蚁呢?

    穿越之神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的,就像起点无数的穿越者那样,穿越者注定是不平凡的,要颠覆世界的。

    但是,这个**的、功利的、血淋淋的念头,主角不能公之于众,他需要一个面孔去阐释自己的主张,不仅是说服其他人,也是说服自己。

    “因为,这些雄蚁杀死了他们的同伴,也许并不违背蚂蚁的法律和道德。但是,在我看来,这些蚂蚁都是平等的,灵魂上平等,**上也平等。在我的麾下,我不能容忍这样的谋杀,他们需要付出代价,要警示其他蚂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禁令!”

    主角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他就是在说服自己也为了即将到来的大会上说服其他蚂蚁做准备。

    蚂蚁依旧是那副讥诮的神情,坚硬的甲壳和缺失的五官也阻止不了这副神情。

    他缓缓说道:“我和你说一个故事吧。”

    “1893年9月,英国南非公司派出一支军队,由亚当斯中校任总指挥,开始向马塔贝莱王国首都布拉瓦约进发,意图征服这个土著国度。

    配合行动的有三支部队,包括维多利亚纵队、索尔兹波里纵队。

    最后一支部队是亨利.劳克率领的军团,包括60名步兵,一个224人的边境警察团(编制为12名军官212名士兵),有着215匹马,4挺马克沁机枪,2门七磅炮;一个225人的南非警察团,拥有191匹马,1挺马克沁,10辆牛车。和他们共同行动的还有250名布尔人,至少1000博兹瓦纳土著战士。

    马塔贝莱军队阻击了亨利.劳克率领的军团,6000名马塔贝莱战士第一次在索马布拉森林的伏击因浓雾而中止。

    10月25日尚加尼河阻击战爆发,马塔贝莱战士向敌军的阵地发动进攻,却遭到机枪的扫射,初次见到马克沁机枪威力的马塔贝莱战士陷入慌乱中,600人战死,兵团被迫后退。

    但是他们没有被敌人的优势武力吓倒。经过重新组织,11月1日在本贝齐河畔他们进行了更加悲壮的阻击战。这次他们集中了自己的全部军队5000名同龄军团发起冲击。

    英国殖民军背靠本贝齐河,用牛车组成环形阵地,马塔贝莱战士从三面向殖民者阵地发动猛攻,以前面对布尔人的牛车阵时,依靠战士的勇猛和灵活,马塔贝莱战士曾经屡屡攻破敌人的阵地,但是面对划时代的马克沁机枪的火力,马塔贝莱战士的勇猛反而使他们遭到更大的伤亡。在机枪和大炮的火网下,马塔贝莱人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在夕阳下宛如黑色的浪潮,浪潮不断的拍打在礁石上变成红色的粉末。终于当阵亡人数达到2400人的时候,马塔贝莱人的力量耗尽了,不得不放弃进攻。

    鉴于作战双方在武器和军事技术上悬过大,马塔贝莱军焚毁首都向西北撤退。1895年,他们的国土被英国南非公司统治,改称罗得西亚。

    而在后世,这场战争被演绎为:亨利.劳克指挥着48名英国步兵,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6000名祖鲁人的进攻,打死了3000人,成就了马克沁的神话。

    把马塔贝莱人误认为祖鲁人也就算了,胜利者一方的1000名非洲土著战士没有留下名字也就算了,剩下的709名白人也被无视了。

    你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嘛?”

第184章 铺道蚁被杀事件(4)

    “你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嘛?”

    当蚂蚁叙述故事时,语言直白、平淡,不蕴含任何感**彩一般,让人无从从语句的跌宕起伏和抑扬顿挫中去考究他的倾向、偏好与爱憎。

    虽然主角已经认出来,对面的蚂蚁就是自己,自己也是自己,但这一会儿,主角的确猜不透对方隐藏在平淡语言里想表达的深意。

    他没有多想,踟蹰着回答:“这是高科技对低科技的碾压?落后就会挨打?”

    蚂蚁摇摇头,一系列人性化的动作从一只蚂蚁身上体现,显得滑稽而怪异,超现实但却是现实。

    “我接着说故事吧,这个故事结束了,但是背后的那些人你还不了解!”

    蚂蚁那空洞不含感情的语言再度想起,就和赵忠祥解说动物世界的语言一样有特色,它的特色就是没有情绪,没有波动,就像一汪不波的古井。

    ”亨利劳克因为这一战而成为英雄和明星。事实上,他本来不过是曼彻斯特的一个农民家的孩子,因为英国的工业化,和他那个酗酒又爱打人的老爹有着太多孩子,他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但是大胆而富有冒险精神,性格好斗,绝不退缩也不畏死。

    他为了吃口饭,在大了一些,就离开了那个充满痛苦和暴力的家庭,离开了那些注定与尘土同腐朽的家人。在漂泊到伦敦后,他加入了英国派往南非的殖民队伍。在那里,他加入了当地的警察部队,后来进入了殖民军。

    殖民军最欢迎这种来自本土的人渣,便宜,有即战力,又没有后顾之忧。一般来说,他们的宿命就是在与土著部落年复一年的战争中死去。到时候,长官们会说他没有亲人,把克扣的军饷和他的遗物都据为己有。

    但是,亨利天生就是那种冒险家,南非蛮荒又充满冒险的世界史他的乐园。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因为勇敢、狡诈,尤其是他喜欢与其他人赌钱但是牌运和手艺都不佳,堪称送财童子。因此,他得到了这里战士的爱戴,慢慢混成了殖民军军官,这对于一个平民来说,可是了不起的成就。

    而尚加尼河阻击战和本贝齐河阻击战后,他更是成为大英帝国对内宣传的工具,获得了爵士爵位和勋章,回到了本土。但他不适应上流圈子,被职责为举止粗鲁,很快就在酗酒中郁郁而终。只有历史书和军事教材里,会记录他的事迹用高科技武器屠杀非洲人的事迹。”

    说到这里,蚂蚁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诉说:

    ”第二个人并没有在故事中出现名字。只有那些资深的史书和军事学院的教材里,才记录了洛本古拉这个名字,他是马塔贝莱的国王,一个北恩格尼人。

    北恩格尼人与同居住在南非东部高原祖鲁兰的祖鲁人同属班图语族。祖鲁王国建立以后,祖鲁军队击败了恩格尼人的王国恩德万德韦的军队,恩格尼人开始北撤,他们的迁徙如同匈奴的迁徙一样,在整个南部和中部非洲产生了骨牌效应。

    恩格尼人在19世纪上半个世纪里横扫赞比西河南北,行程长达几千公里,整个中部非洲都是在他们的刺激下进入王国时代的,可以说他们是南部非洲文明的毁灭者和中部非洲文明的创造者。

    而曾经叛逃到祖鲁人一方的恩德万德韦国王兹维德的外孙姆齐利卡齐,成为祖鲁国王恰卡手下一员大将,立过战功。其后,他因未按规定上缴足够的战利品而惹怒了恰卡,为免受惩罚,遂率部叛离,翻越德拉肯斯山西逸。

    在姆齐利卡齐率领下,他那按祖鲁恰卡军事制度建立起来的同龄军团骁勇善战,这支北恩格尼人进抵瓦尔河建立基地,后西迁到德兰士瓦西部的马里科河谷地。他们先后征服了茨瓦纳诸酋长国,昆纳人、恩格瓦基齐和罗朗人先后称臣纳贡,替恩德贝莱人服役,牧放畜群。

    后来,姆齐利卡齐在伊尼亚蒂建都,重建马塔贝莱王国。他采用了联姻的手段,吞并了当地的恩格尼人部族,两支恩戈尼人融为一体,王国疆土扩大。

    1868年9月姆齐利卡齐病逝,经过一场严重的王位继承危机。最有力量的庶子洛本古拉夺取了王位。

    因为王国发现了黄金,引来了欧洲人的觊觎,而马塔贝莱王国的内乱极大的削弱了王国的实力,终于给殖民者的直接入侵创造了机会。

    洛本古拉继位后,轻率地给予在夺位斗争中支持他的两家英国公司以采矿权。但欧洲殖民者后来却把土地租让权的给予解释为主权的转让,让洛本古拉大怒并认识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塔贝莱兰王国的野心。他派了两个英杜纳(大臣)到伦敦去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申诉,但是无果。马塔贝莱王国面临被吞并的危机。

    1890年1月,第一批英国的殖民远征军到来,加紧向东扩大占领土地的军事殖民活动。到1893年殖民队伍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并且修建了从贝拉和金伯利通往马绍纳兰两条铁路,这一切都为南非公司吞并马塔贝莱兰做好了准备。公司首领罗得斯宣布:以武装力征服马塔贝莱王国,并得到了殖民地总督詹姆森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1893年9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开始了他们的进军。

    洛本古拉将已派出去的6000名军队及时调回,布置在京畿重地防御。但在尚加尼河阻击战和本贝齐河阻击战中惨败。

    洛本古拉焚毁首都向西北撤退。英**队于则进入了正在燃烧的布拉瓦约,并追击洛本古拉。

    12月3日,洛本古拉率军在尼杨加齐河畔取得一场小胜利,全歼英国34名前锋部队战士。

    随后洛本古拉继续向西北撤退,准备重整旗鼓,收复国土。不幸的是,在他到达莫西图利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时,身染霍乱症,于1894年初去世,随着他的去世,盛极一时的马塔贝莱王国也烟消云散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094/ 第一时间欣赏蚁的世界最新章节! 作者:德鲁伊爵士所写的《蚁的世界》为转载作品,蚁的世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蚁的世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蚁的世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蚁的世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蚁的世界介绍:
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疑似穿越了,那么他首先应该看看自己有没有身具异能(修真流),如果没有就看看身边人有无魔法武技(玄幻奇幻流),还没有,那么看看自己所处的时代是过去还是未来(历史科幻流)。
但是,本文的主角发现以上这些他都不需要,因为他穿越成了一只蚂蚁……
……
本文为伪科幻种田流,是人类灭亡后兴起的蚂蚁文明的故事,不涉及魔法奇幻童话等类型。写作中尊重现实中各类昆虫的生理习性,避免写成披着昆虫皮的人类故事,但会根据小说需要有所更改。
希望大家喜欢!
蚁的世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蚁的世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蚁的世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