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从1983开始TXT下载从1983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1983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睡觉会变白     从1983开始txt下载     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六章 京台有范儿

    许非打了个呵欠,开始转笔。

    皖台这位领导开嗓之后,四十分钟没停过,那话就跟手拉手似的往外秃噜,太密,还没营养。

    皖台创建于1960年,也是非常早,但印象不深。电视剧这块最大的动静,好像就搞了个国剧盛典。

    每年参加的明星不少,因为奖多,一共三十项。

    什么年度榜样男/女演员,年度品质男/女演员,年度关注男/女演员,年度表现力男/女演员,年度号召力男/女演员,年度魅力男/女演员,年度卓越男/女演员……

    分猪肉分的丧心病狂,难怪猪肉这么贵。

    “哈!”

    许非又打了呵欠,继续转笔。难怪要给各省代表两天时间发言,组织考虑周到啊!

    九点开始,第一位就干了一个小时。大领导不得不控制,道:“那个,接下来的同志注意发言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四十分钟。”

    “下一位,京台。”

    “……”

    李沐等人跟张副台比了个大拇指,加油打气。老张拽过话筒,稳稳心神,简单开场后直入正题。

    “我们的生产力和生产条件,已经跟不上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所以才导致种种困境和尴尬。

    首先是创作态度,电视剧拍出来是给观众看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导演、编剧的个人玩物。

    根本上杜绝粗制滥造,内容上避免曲高和寡,你有想法,想艺术化,可以。但你做的一切,都是要展现一个让观众喜欢的故事。

    那观众喜欢什么呢?

    京台经过数年探索,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老张顿了顿,表示重点要来了,“我们初步将电视剧做了类型分类,简单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便衣警察》,在全国播放,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它是讲一个警察的故事,侧重跟时代背景结合,但对职业的挖掘深度远远不足。

    我们现在想来,觉得完全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拍。比如主人公是一名刑警,身边有一群值得信赖的伙伴,我们就讲这群人如何跟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

    以人性为本,以案件为推动,在悬念叠生中展现刑警们的人格魅力,以及捍卫正义与荣誉的风采。

    不是说我们要拍啊,只是讲这个思路。像这一类以表现群像为核心,深度挖掘职业内涵的,我们称之为行业剧。

    那以此类推,既然警察的故事有人看,我们也可以拍医生、老师、工人、空中小姐、商人、消防员等等。

    通过群像,看整个行业,通过行业,看整个时代。这是非常庞大的一大类别,有太多太多的内容可以挖掘……”

    “……”

    沙沙声又响了起来,这回可是真记。

    太有启发了!现在电视台最头疼的就是创作困境,不知道拍什么,不知道拍出来观众会不会喜欢。

    京台简单一提,就像捅破了窗户纸,个个灵感爆棚。

    戴临风往那边瞅了眼,一听就是那小子的路数,当初捧着敲门砖来找自己,就有类型区分这一块。只不过现在讲的更详细,成熟。

    张副台举了几个例子,给大家忽悠的蠢蠢欲动,末了总结:“区分类型的目的,一是让作品明确风格,二是给后来者以借鉴。

    我们搞懂一两部,三四部,自然会有千百部冒出来。与其研究创作题材,不如研究类型的广度与深度,类型越丰富,题材就越丰富。”

    “那个,我插一句啊!”

    魔都台领导忽然开口,笑道:“我特别赞同这个观点,像我们就拍了一部《十六岁的花季》。这应该叫什么,叫青春校园剧,目前好像还没有这个类型。

    我们还有一部《封神榜》,跟香港合作的,也在筹备中。这应该叫神话剧,《济公》那个类型。

    这个思路非常好,概念精确化,将题材变为类型,值得研究。”

    “……”

    张副台斜眼瞧,你大魔都台又开始了?

    辽台也跟着插一脚,道:“我们大连电视台拍了部《篱笆女人和狗》,算农村题材,很快就会播出。中国有如此广大的农村,我觉得应该多拍些农村剧。”

    “得等电视机普及吧,村里老百姓都没电视看,怎么拍也没用。”

    “不见得,城里人就不喜欢农村戏了?祖上倒三辈,谁还不是农村人?”

    现场瞬间热闹起来,大领导咳了声,“好了,具体问题放在分组讨论进行,继续。”

    “刚才是创作方面,其次是执行方面。

    我相信全国同行都面临着两大问题,人才不足,经费不足。这两点不足,才导致我们全体粮荒。

    针对此情况,我们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拍室内剧,《胡同人家》应该都了解,是操作性非常高的一种方法。

    第二,如果拍外景,我们可以增强合作。

    我拿到一个剧本,觉得非常非常好,一估算成本太高。如果自己独立拍摄,或许也能拍,但效果不好。

    这样就浪费了一个好剧本,我觉得这时候就可以合作,两家或多家电视台联合,人员调配,资金统筹,成功了都能获益,失败了也能顶住风险。

    此外还有引进剧。

    京台在年初播放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反响非常好。但不得不承认,单独承担确实有些吃力。

    港台电视剧产业比我们先进,已经是我们荧幕的重要补充。也可以几家联手,共同承担引进费用。”

    “……”

    会场一下子很安静,各团队眼神交流,都有了想法,同时也很惊奇。

    京台有范儿啊,不藏私,极为实用。如果推广开来,兄弟单位全欠个人情。

    “第三点建议,成立电视剧相关协会。

    协会是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虽然我们还没有成熟,但态度很重要。这是整个行业的未来,不仅仅是各自电视台的事情。

    目前我们只有一个广播电视学会,没有编剧和导演组织,在此恳请各位领导考虑……

    好了,我的发言完了。”

    “哗哗哗!”

    掌声如雷,这才感受到了开大会的意义。

    (还有……)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组讨论

    其实许非有点可惜,却也无奈。

    他最想搞的,是电视剧统销这一块。十五块钱一分钟,几十年不变,太打击积极性。

    早期大家都落后,固定价格有好处。比如我一个穷台,不能独立生产,但花上一点钱,买上几集单本剧,自己也有节目播。

    那会成本低,差额不大。

    现在不行啊,越来越讲究拍长篇,成本提高,拨款又不够,再按十五块钱一分钟,对生产单位就不公平了。

    历史上,这东西应该跟电影统销统购一块取消的,还得等几年。

    许非现在就想提,放开价格,按质定价,但跟李沐等人一分析,不太可行。

    一个是你喊高价,友台没钱买,还是扯淡。另一个是你弄出这东西,容易往“姓资”上靠。

    危险。

    有了京台打样儿,接下来的代表也开始捞干说。中午短暂休息,下午继续,一直开到了夜幕降临。

    真就这点事儿,没钱,没人才。有了钱有了人才,啥创作瓶颈,啥作品质量,一切不成问题。

    很快两天过去,基本都临时改稿,有意无意的提了合作这一点。央视除外,央视是爸爸。

    此外,便是炫耀加低调。许非跟看大戏一样,特过瘾。

    魔都台在炫耀《封神榜》,我们有香港明星,我们有圣斗士服装,我们有好看的哪吒和妲己巴拉巴拉。

    应该都熟悉,阿毛的歌,“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悠悠岁月,长长的河……”

    里面的服装经典不衰,据说最初是大陆负责,改了好几遍,后来香港突然很强硬,说必须用我们的服装,于是就有了商代圣斗士style。

    再后来有人挖坟,说当时有泰国资本进场,服装是萨瓦迪卡设计的,所以才带着内味儿……当然不知真假啊。

    粤台则在炫耀《公关小姐》,我们在跟港剧干,我们就是行业剧,我们向全国人民展现岭南风采巴拉巴拉。

    在八十年代,粤台也是生产大户,一向被低估。

    第一部连续剧是央视的《敌营十八年》,第二部就是粤台的《虾球传》。此后又有《过埠新娘》、《香港地恩仇记》,地域风格浓厚。

    由于跟香港相邻,80年代初就有人利用天线偷看隔壁台。从鱼骨头到大锅盖,一直到卫星电视,香港电视剧一直在抢夺观众。

    《公关小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炉的,肩负着振兴本土剧的重任,也确实成功了。里头还有袁枚(袭人)。

    巴蜀台也在炫耀,说我们在筹拍《江湖恩仇录》……

    总之实力强的单位都在讲,正筹备或即将播出的剧,就是在同行面前露露脸。

    不行的一水低调,像西藏台,听着就可怜。

    …………

    第二天晚上,招待所。

    许非几人没回家,自己开了个房间研究。他拿着文件又扫了一遍,上面是明天的分组安排,随机抽的,有齐鲁台、吉台、浙台、晋台、潇湘台等。

    “所谓合作,形式上资源共享,内容上就是为了外景。

    京台拍室内剧很成功,但不能止步不前,总得拍一部外景戏。京城资源又少,免不得北上南下,这次是打好关系的机会。”

    “不错,强龙不压地头蛇,有本地台帮衬,可以省很多麻烦。”

    “实力最强的应该是齐鲁,要重点交好。”

    “吉台也不容忽视,自身差些,但他们跟长影厂关系紧密。”

    长影厂,中国曾经最大的梦工厂,不仅拍电影还拍电视剧,像改编自古龙的作品《多情剑客》,就是电视剧分厂拍的。

    “晋台其实也可以,起码那几个人不错。”

    许非见大家不解,笑道:“张劭林、张季中,我觉得都很有潜力。”

    郑小龙抽抽嘴角,“您才24成么?说比你大一轮的有潜力。”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嘛!”

    嘁!

    众人懒的理臭不要脸的,将齐鲁列为首要目标,吉台、晋台依次往下。至于剩下的,在浙台变成中国蓝,潇湘变成芒果之前,只能夸夸山青水美。

    转眼到了第三日,分组讨(shang)论(ke)。

    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木有领导在席,也木有摄像机,只有一个记录员。

    在间小点的会议室,五家早早坐好,京台最后到。

    老张摆摆手,和蔼可亲,“坐坐,不用客气……开始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位是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李沐,副主任郑小龙,导演鲁小威,编剧李小明,制片许非。”

    跟着轮番介绍,头两天没资格露脸的小弟,此刻通通有了姓名。

    老张当仁不让,主持道:“讨论就得有议题,经过两天会议,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想法。先统一意见,我们讨论哪几项?”

    “老实说,最实在的就是合作这一块。”

    “对,还有人员不足。”

    “剧本荒。”

    “冒昧问一句,听说《胡同》揽了不少广告,能给我们讲讲经验么?”

    老张一一记录,道:“好,那我们就聊聊这四点,畅所欲言,谁先说?”

    李沐看了看,直接点名:“许非,你先讲讲广告这块。”

    “好。”

    许老师连稿都没有,张嘴就来:“我先说什么叫黄金时段。

    大概指晚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一家人看电视的时间。所以《新闻联播》放在7点,紧跟天气预报,看的人最多。

    或者再往前提一下,六点到七点,这是孩子的黄金时段。如果有动画片,最好放在这个地方。

    那天气预报之后放什么,都清楚,放主打剧。

    在理论上,黄金时段的广告最有影响,价格最高。但现在,没有一家电视台敢在黄金时段,尤其在《新闻联播》前后做广告。

    怕挨批,不严肃。

    那退而求其次呢?挪到主打剧前后行不行,也没人敢做。

    这是目前的状况,将来肯定会不一样,因为社会环境在不断开放。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西方、日本、香港早就研究透了,只是我们不敢施行。”

    嚯!

    众人精神一震,让他们搞艺术会搞,搞商业全懵逼。

    醍醐灌顶。

    “既然不能打,就得走另一条路子,往剧集里面加。比如《胡同》的矿泉壶、义利快餐厅,跟剧情结合,融入台词,也能产生广告效应。

    剧集之外,我称之为硬广告;剧集之内,称之为软广告。

    前提,作品必须受欢迎,企业才愿意给钱。

    来源,找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国企胆小。”

    许非扫视一圈,“有不理解的么?”

第二百八十八章 带头大哥

    “我有个问题……”

    张季中举手,道:“您说作品必须受欢迎,企业才愿意给钱,企业怎么确保这部剧一定受欢迎?”

    “靠品牌。京台连续数年,每年都有高口碑的作品问世,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种品牌效应,企业才愿意相信你。

    还有一个叫明星效应,比如观众爱看葛尤,你这部剧里有葛尤,吸引企业赞助的机率就比别的高……”

    许非顿了顿,没完全吐露。

    随着市场环境开放,明星效应无可避免。接下来的九十年代还好,到2013年后,国产剧的链条已经畸形成这样:明星电视剧电视台企业。

    什么意思呢?

    比如鹿刘海是顶级流量,企业对电视台说,你们这剧没他,我不投广告。

    电视台对制作方说,你们这剧没他,我不买。

    制作方对导演说,你不用他,你走人。

    导演说,算鸟,恰烂钱就恰烂钱吧。

    更有甚者,据某汪姓编剧透露:现在不是女色时代,是男色时代了,电视台的购片部领导全是中年大妈。

    她们下剧组视察,陪吃饭的已经不是女演员,都变成男演员,而且还得帅。那我是性格演员,我不帅怎么办啊?拿工作人员顶上。

    包括电影、电视剧的发行人员,也从一水的小姑娘变成一水的小狼狗。

    略略略。

    “您说制作单位和明星,那导演是品牌的一种么?”张劭林问。

    “当然!但导演毕竟在幕后,大众和市场的目光很难关注到,除非你拍过《红高粱》。”

    “古代剧怎么在里面打广告?”

    “可以在片尾鸣谢。”

    “出外景是不是也能用这招?”

    “对,跟对方谈,你们免费提供场地,我们帮你们宣传。”

    “还有问题么?”

    张副台瞅了瞅,笑道:“好,我们进行下一项。我觉得人才不足和剧本荒,是一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

    “我们没有专门培养电视剧人才的机构,都是电影、广播、美术学校出来,还只能挑电影厂剩的。”

    “对,各方面都很稀缺。尤其老一辈工作者年纪增长,退的退,病的病,新一代还没见影。”

    “我们现在都是内部培养,赶鸭子上架。像我没念过什么书,就是自己爱画画,然后调到电视台让我干摄影。我说我就胡乱画两笔,连摄影机都不会用啊,那也得上……”

    张劭林非常有感触,道:“没办法,只能反复看录像带,看剧,看新闻,观察人家摄影师怎么做,也没人教。”

    “许老师怎么看?”张季中忽道。

    “我当然希望有一所全面培养影视人才的学校,包括服、化、道、武打都有,但显然实现不了。目前也没什么好方法,挖掘培养,自身转行,再就是抢人。”许非道。

    “抢人?”

    “现在大学生包分配嘛,好地方都爱去,烂地方都不想去。我们可以提前沟通,开出待遇,吸引人才落户,总有人愿意来。

    但要注意,电影和电视剧是两码事,不能完全用电影的手法鼓捣电视剧,得有前辈带着,别让年轻人瞎干。”

    “……”

    众人古怪,你比谁都年轻好伐?

    一天下来,基本在听课,受益良多,第二天仍然如此。京台始终表现的大气无私,众人心里都有数,并不排斥。

    生产力低的时候,就得团结互助。

    六台针对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唯独合作一笔带过不是放在台面上的话。

    此外,他们对行业协会的提议很不感冒,可能觉着没必要。

    ……

    第四天晚上。

    一行人参观京台和艺术中心,顺道在食堂吃了顿饭。菜肴丰盛,酒水管够,觥筹交错间有些事情就定下来了。

    张劭林是个实诚人,本就有口音,喝点酒舌头更大。

    “我以前不明白啥叫生而知之,现在明白了。哎呀许老师,你说你这么年轻,咋就懂得那么多事。”

    “您不是说了么,我生而知之啊。”

    许非跟某只伸过来的酒杯碰了下,继续道:“其实就是多看书,京城资源多,能弄到的书也多。以前大家都一样,现在社会开放,城市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赞同,现在是个人都往京城跑。我是从京城离开的,有点遗憾,不过我就算现在过来发展,也能混的很好。”张季中插嘴。

    “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不怵,两位都是有本事的。”

    许非正在拉关系,旁边忽然冒出一个声,“许老师,能给您拍张照么?”

    “呃,可以。”

    他起身找了个清净地方,欧阳长林咔咔按了几下快门。

    “您这是新闻宣传用?”

    “对,不过也不一定用上,但素材得攒够。”

    欧阳长林看看大家伙,十分感慨的亚子,“唉,能跟一众贤才结交,不虚此行啊!”

    “您过谦了,跟贤才交的也不是凡人。”许非笑道。

    欧阳和魏文彬,堪称芒果台崛起的两大功臣。他最早靠琼瑶剧起家,因为跟奶奶关系好。

    去年,琼瑶从香港飞京城,首次回到大陆。呆了二十多天,跟老佛爷出巡一样,礼遇极大。

    欧阳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琼瑶称之外“湖南骡子”,就此结下关系。

    大家没吃到太晚,意思到了就成。

    六家达成一个不太紧密的同盟关系,首先是合作拍剧,如果外景有需求的话,本地台一定给予帮助。自己吃不下项目的话,也优先考虑盟友参与。

    其次是合伙引进外剧,主要由京台负责沟通。至于剧本、人员、设备、资金,不可能一下子亲密无间,慢慢接触。

    京台拉拢小团体的目的达到了,带头大哥妥妥的。

    都是各方青年才俊,有能耐,有想法,但最突出的还是许老师,玉面小孟尝,靓绝六台山!

    声望+100

    …………

    大会很快到了尾声,多家报纸给予重视:

    “全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研讨会议胜利召开。会上首次提出类型剧的概念,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要丰富作品类型,探索更多题材样式,贴近观众,避免曲高和寡……”

    “行业剧有望成为新热潮,《公关小姐》率先亮相。”

    “要质量,不要数量,广电部秉持一贯创作原则。”

    “多家电视台表示,会加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3月26日,为期五天的大会闭幕。

    ……

    在同一天,海子卧轨,刚刚25岁。

    (还有……)

第二百八十九章 四月

    “妈!我的亲妈诶!”

    许非一把抱住张桂琴,情难自禁,老泪纵横。

    “起开起开!”

    “我不!”

    “赛脸是不,上边旯去!”

    老妈一脚踹开儿子,拎着大包小包进院。她一月末走的,现在四月初,明显在家歇的很舒服,面色红润,精神十足。

    毕竟才四十出头,又是舞蹈演员,再过二十年妥妥广场一枝花。

    张桂琴见石榴依旧,甬路碧草,狗热情的过来摇尾巴,叹道:“长时间不见,还挺想你这小院。哎,西屋怎么锁了?”

    “都搬出去了。”

    “啥?”

    许非被这一嗓子吊的一激灵,忙道:“没吵架!没矛盾!就是沈霖搬走了,觉着挺别扭,俩人外面租楼去了。”

    “……”

    张桂琴瞅了他半天,“你就当我信了,我也管不了你的事,去给我收拾收拾。”

    “诶!”

    许老师拎着行李进屋,一顿忙活,老妈照例睡主卧,他睡书房。

    东西屋空着,摆设仍在,什么小叶紫檀的罗汉床,黄花梨的柜子,红木的椅子,古砚镇纸,金蟾茶宠,原封未动。

    时近中午,张桂琴做了饭,娘俩在厨房吃,越吃越不对味儿。

    “人少了是冷清,跟鬼宅似的。哎,她俩住哪儿啊,我瞧瞧去。”

    “东城,挺远呢,改天休息一块吃个饭吧。”

    “那也成,小旭还上学呢?”

    “上挺好,自己做了个广告还播了。张俪也上班呢,忙剧组的事。”

    许非嚼着妈妈做的饭菜,是久违的难吃味道,“那店就不用成天去了,王柏琳干的挺好,月底查查账就行。我在大菊胡同不还有俩院子么?正好天暖和,打算重新装装,您帮我看着点。”

    “哦,我就是从服务员变成工头了呗?”

    “瞧您说的,您这么说也对。”

    “你小子,你要不是我儿子……”

    张桂琴挥挥筷子,表示早特么把你粘墙上了。

    …………

    亚组委,会议室。

    演出组全员到齐,总导演正在介绍开幕式进展。

    “长话短说,目前已经确定的:

    文艺表演分两个平面进行,主席台对面参加背景翻版表演的,共1万零8百人。参加场地表演的,据各组汇报估算,共1万人。

    节目主体内容已经批准,下面各组着手排练,我们帮忙协调场地和人员。今年之内,一定要完成全部节目的编排和排演,明年上半年工体实练,彩排,总彩。

    同志们,不要觉得时间很充裕,要紧张起来……”

    许非悄声问程东,“我们在哪儿排练?”

    “一个大学操场,暑假可以借我们。通知函已经发下去了,地方非常配合,随时进京。你说的那个领拳,大家还有不同人选,我的意思是各拍一段录像,比较比较,举手表决。”

    “可以,我尽快安排。”

    亚组委现在的会都很短,每个部门都像不停运转的零件,支撑着这个庞大机器的工作。

    明年就是亚运会,越到关口花钱越凶,几位大领导愁白了头,加大力度号召捐款,想尽各种方法。

    民间热情愈发高涨,文艺界首当其冲。今儿崔健,明儿蔡国庆,报纸天天报,义演都排到了明年。

    许非组这一块,编舞他不懂,他负责视觉效果,包括服装造型,舞台设计之类,相当于美术指导。

    下午时分,散会。

    三三两两往出走,程东招呼众人,“哎哎,今儿天早,大伙搓一顿去?”

    “行啊,你请客我就去。”

    “火锅我可不吃啊,烤肉我去。”

    “我去不了,改天吧。”

    “哎,许老师你去么?”

    “我也有点事,得回去。”

    许非摆摆手,蹬上车子就奔东城。

    四月天,气温迅速回暖,桃红柳绿。

    他那牛仔裤和运动鞋真没白买,一年四季,顶多换双棉鞋。今天穿的是稀烂贱的夹克衫,里面却是件进口毛衫,一千多块钱。

    没办法,朴实无华。

    路过一家菜市场时,顺手买了一筐东西,很快到了住宅区。这片是某个单位的家属院,半新楼,底下有自行车棚。

    中青年居多,忙忙碌碌,真没胡同热络。

    许非爬上五楼,估摸没到下班的点,自己掏钥匙开门。

    “今儿怎么……”

    门打开,陈小旭一愣,眨了眨眼,抹身就往卧室跑。

    “你给我回来!”

    砰!

    门关上,还锁上了。

    许非隔着门喊:“你有病啊?你出来。”

    “不!”

    “你躲我干什么?”

    “你管不着。”

    “至于这么怕我么?”

    “谁怕你了?”

    “那你出来。”

    “不!”

    “我跟你说说广告的事儿,出来。”

    “……”

    里头顿了几秒钟,吱呀走出人来,小旭瞄了一眼,浑身不自在。自那番闹腾明白之后,从未跟他单独相处过,还有点怕。

    蹭着椅子边一坐。

    “我又不能吃了你!”

    许非翻了个白眼,打开袋子,“刚从亚组委过来,顺道买了块排骨,晚上炖豆角吃吧。还有这个……”

    他推过一包牛肉干和一包牛轧糖。

    “你脸皮怎么这么厚?”

    小旭扒拉开,皱眉道:“自己带排骨,还点菜,这成你们家了?”

    “我脸皮厚你第一天知道?”

    “你是越来越厚,厚得跟墙腻子似的。”

    “那我还白净了呢,你倒越来越黑,还胖。”

    “你出去!”

    “出去干什么,没有我谁跟你斗嘴?”

    许非见好就收,把菜放好看看屋子,奇道:“哎,你今天没上学么?”

    “……”

    “我又黑又胖行了吧,我最近熬夜脑袋都秃了,你瞅瞅。”

    他一掀头发,露出发际线堪忧的大脑门,“我合计再秃点就剃了,也能把我的帅气往下拉一拉。”

    “呸,不要脸!”

    小旭啐了口,又忍不住笑,道:“昨天就没去,学校停课了。”

    “哦。”

    他也不敢问啊,“那你自己在家干嘛呢?”

    “你不说广告的事儿么?”

    “嗯,你做的怎么样了?”

    她起身进工作间,抱出半尺厚的画稿,往桌上一铺,“没一个满意的,倘若要的急,你就找别人吧,或者就再等等。”

    “我倒是不急……”

    许非拿起画稿观瞧,还挺惊讶,“进步很快啊,有点那意思了,就是思维再打开一点。”

    “怎么打开?”

    “这个很复杂,我要给你细讲等于我在做策划,只能说把你的想象力再发挥一下。”

    他往那边凑了凑,“来,我们研究研究。”

第二百九十章 事业成就感

    旧房子户型都非常小。

    进门是个小方厅,左面厨房加厕所,右面一大一小俩卧室。空间逼仄,东西还多,很有紧凑感。

    小卧室改成了工作间,大卧室兼具客厅加饭厅的作用,床边摆着沙发茶几,柜子上是新买的电视。

    若无人打扰,俩姑娘相亲相爱能过一辈子。

    可偏偏有个许老师,这货正坐在沙发上,一本正经讲课。陈小旭在旁边保持距离,屁股都搭在了扶手上。

    “电视广告是视觉艺术,你把它当初电影电视剧,是一个真正的作品。所以不要束缚想象力,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技术条件那是另外的事儿。

    这是时装广告,还要兼顾潘红的个人特质。她什么形象,高挑,短发,大气,英姿飒爽,把这些元素跟服装结合起来,再配上相应的视觉享受,就是我最终想要的。”

    “……”

    小旭咬着笔头,蹙眉沉思,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每一条都不成系统。

    许非特了解这种状态,进一步引导,“你别往深了想,就脑中一闪而过的东西,马上写下来。”

    “写下来?”

    小旭一怔,下意识在纸上写了一个词。

    “还有还有,肯定还有,都写上!”

    刷刷刷!

    “还有么?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碎片灵感,通通抓住。”

    刷刷刷!

    最后,俩人拿起本子,上面有潘红、女人、衣服、气质、男人、魔都、城市、时代……十几个词汇。

    小旭看着这些词,尤其最后几个,眼睛闪闪发亮,“接着我做什么?”

    “你试着单独分析,或者把它们串联起来。”

    “串联……”

    她歪了歪头,思路逐渐清晰,笑道:“我觉得,我要多看看电影了。”

    不得不说,很多事情都是玄学。

    陈小旭在许非的影响下,没有陷在《红楼梦》里不出来,但某些细节仍有黛玉的影子,亦或者,她把黛玉的魂儿勾了出来,按在了自己身上。

    像歪头这个动作,以前她就喜欢做,在戏中更喜欢,如今早拍完了戏,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又歪着头跟你讲话,娇俏刻薄,可爱可气。

    “……”

    小旭半天没听见动静,抬头一瞧,见他古怪又毫不掩饰的盯着自己,道:“你看什么呢?”

    “我在想,如果那天我没及时回来,我真要后悔一辈子。”

    “你!”

    她身子一颤,又慌又羞,“你以后不许说这样的话!”

    顿了顿,道:“你跟我讲一遍,又跟她讲一遍,好没意思。”

    “我没讲过。”

    “反正也有差不多的。”

    “可我说真的,我那天要不是……”

    “你还说?!”

    许非瞧她真急,“好好不说了,咱们掐豆角,也快下班了。”

    …………

    天蒙蒙黑的时候,张俪进了家属院。

    搬来之后,俩人谁回的早谁买菜,多了就存着,眼瞅着到夏天,还打算攒钱买台冰箱。

    她之前在《十六岁的花季》初体验,这次在《唐明皇》加深了解,不是谁都像她有这么好的机会,上来就碰经典。

    经过数月锻炼,工作渐渐上手。

    爬上五楼,开门就瞧见那双鞋,她连忙跑进屋,俩人正在沙发上掐豆角。

    “什么时候来的?”

    “来一会了,今天结束的早。”

    许非抱着盆颠了颠,“我买的啊,就等你炖了。”

    咔!

    一个大盆怼到跟前,张俪沉默两秒钟,“我要不回来,你俩就干饿着?”

    “饿着也等,就喜欢吃你做的。”

    小旭见了她就爱撒娇,伸手求抱抱。

    张俪叹气,见豆角掐的干干净净,排骨也泡出了血水,还算宽慰了点。自己进厨房切配料,先在大勺里扒拉过油,然后加水开炖。

    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食材在沸水中翻滚,蛋白质和脂肪得到了升华,飘散着惹人犯罪的味道。

    这是肉啊,这可是吃不起的净排啊!

    而卧室里,许非自觉挪到椅子上,张俪则摸出份文件,道:“我帮你打听好了,这是具体条款。”

    “啥东西?”

    他抢过来瞧,居然是法律条文。1987年施行的《广告管理条例》:

    “经营广告业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一)专营广告业务的企业,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兼营广告业务的事业单位,发给《广告经营许可证》;

    (三)具备经营广告业务能力的个体工商户,发给《营业执照》”

    嗯?

    他挠挠头,这也忒粗糙了。

    言下之意,是说“企业、事业单位、个体户”都可以经营广告。这个企业,没指国企还是私企,也没写需要什么资质。

    还有个体户,啥叫具备经营广告的业务能力?

    也没写。

    下面还有一条其他法规的条文:

    “申请经营广告业务的个体工商户,除应具备《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外,本人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必须是具有经营广告业务能力的非在职人员。

    其次,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备。

    第三,申请经营广告业务的范围要明确、具体,要与本身的能力相符……”

    瞎杰宝扯!

    含糊话来回说,关键元素从头到尾就没整明白。

    “你要开公司么?”

    许非惊奇万分,这这这,提前六七年啊!

    “开不了,没看上面写么?意思就是只有国企和事业单位经营广告,政府才会批准。”张俪道。

    “其他的都是干私活,像那个洗衣粉广告,就是厂家自己找人做,自己投电视台,不经过广告公司。”小旭道。

    “那你想干什么?”

    “不告诉你!”

    啧!

    许非看着这两个女子,太放肆了,太放肆了!

    张俪一回来,陈小旭反倒不像独处时那么别扭,憋了他一会,笑道:“我们不是停课了么?反正也没事干,我就跟几个同学商量,干脆找个店面接点活,又锻炼又能赚钱。”

    “那你有设备么?”

    “学校里都有。”

    “实在不行我帮她租呀,台里齐全着呢。”

    哎哟!

    许老师老怀大慰,道:“不错不错,最爱看的就是你们发光发热。不过你自己接活,份量太小,我觉得最好这样。

    你找找京城的大广告公司,挂靠在他们下面,以他们名义接单子,每年给点管理费。”

    “可同学都是在籍的。”

    “你自己挂靠啊,然后找他们帮忙,发工资,你就相当于包工头。”

    张俪想了想,道:“我觉得可以,你们自己做,一个广告顶多一千块。挂靠大公司,可能上万块呢。现在往央视打广告的越来越多,价格涨得厉害,你要真想做这行,越早越好。”

    “这叫早下场,早占山头么?”

    小旭点头,“那好,我抽空就去找找。”

    …………

    西城,复兴门外大街。

    这里耸立着一座崭新的写字楼,其实再往前倒几年,老百姓都不知道啥叫写字楼,全是国外传进来的。

    二楼的一家公司里,张俪特意请了天假,陪陈小旭在这坐着。

    等了片刻,一位工作人员过来。

    “陈小姐,张总请您进去。”

    张俪握了握她的手,“别紧张,想想你,想想我,想想他,他会嘲笑你的。”

    嚯!

    这话就像刺刀一样,小旭激灵一下振作精神,跟着进办公室。

    “你好你好,陈小姐,久仰大名啊!”

    一个中年人非常热情,笑道:“鄙姓张,是公司的总经理,来来,请坐。”

    “哎,您演的林黛玉可是形神兼备,一见难忘,可红楼梦之后好像没见什么作品?”

    “我现在在广播学院上学,不怎么拍戏了。”

    小旭缓了缓,把准备好的词说出口,“我学的是广告专业,对这个行业也很感兴趣,想组建个工作室……”

    “哦!”

    张总明白了,挂靠嘛!

    很常见。

    八十年中前期,私营经济一度火爆,但在末期就出现“一献、二靠、三减、四停”的现象。

    即主动把自己的企业献给集体;主动挂靠国企、集体或单位;减少雇工并缩小规模;退照停业。

    直到几年后市场开放,下海大潮,才又火山喷发,不可收拾。

    这家公司叫长城广告,今年刚成立,国企,老总信心满满,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挂靠不挂靠的,他无所谓,就看对方是个明星才亲自接待。

    略考虑一会,道:“原则上不允许,但现在都这样,我也不跟您装。挂靠可以,我们不提供资金和场地,每年上交五万块管理费,自负盈亏。”

    “五万?”

    小旭吓了一跳,自己存款一共还没到一万。

    “我考虑一下可以么?”

    “当然可以,欢迎随时再来。”

    ……

    小旭出来,跟张俪一商量。

    张俪也惊讶,“五万块不是小数目,一年后你还不上怎么办?”

    “就是呢,所以应该缓一缓,先积累一些客户。”

    她蹙着眉,慢慢道:“我底子薄,没什么作品,洗衣粉还算凑合。等我把许老师的广告打出来,有些口碑了再说。”

    “那我也以公徇私看看,能不能给你拉点厂家。”

    “嗯,总之有客户我就敢做,目前先等一等。”

    小旭拿了主意心情大好,跟着又失笑,停不下来。

    “你傻乐什么?”

    “就是开心呀,好像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懂我懂,这叫许老师说的……”

    俩人一块笑,“事业成就感。”

    (还有!!!)

第二百九十一章 败走飞天

    艺术中心,上午。

    会议室里齐聚一堂,却并非开会,一个个都盯着桌上的电话。像这种情况,每年会有两次:飞天奖揭晓和金鹰奖揭晓。

    八十年代的奖极为简陋,上头松了就搞个典礼,上头紧了连会都不开,直接发奖。而且没有大屏幕提名,音乐咚咚咚咚,获奖者是巴拉巴拉。

    今天是飞天奖,也是风头紧没搞典礼,大伙都在等结果。

    起初鸦雀无声,见始终没来,忍不住窃窃私语。赵宝钢低声问:“许老师怎么样,有信心么?”

    “得奖的信心有,几等就不知道了。”许非道。

    “也是,那帮专家都是老头子,不一定能看懂。”

    “看不懂也不能忽视,胡同可是把《末代皇帝》灭了的!”

    “反正我觉着,近些年专家的口味跟群众越来越背道而驰。”

    几人悄悄议论,冯裤子凑过来,笑道:“把心放肚子里,胡同的艺术水准有目共睹。不过你们一说,还挺紧张,我这都小鹿乱撞。”

    小璐?小璐不是疯了么?

    亮哥也疯了啊!

    “叮铃铃!”

    “叮铃铃!”

    正此时,电话铃响。全屋一激灵,李沐第一时间抄起来,“喂,得着信儿了么?嗯嗯,你说……”

    他拽过本子记录,面色阴晴不定,“好好,谢谢了,改天搓一顿。”

    李沐挂掉电话,扫视一圈,还是很沉稳的,“我说下获奖名单吧。”

    “特等奖:《末代皇帝》”

    嗤!

    有人当即冷笑,飞天奖号称政府最权威,也干这人情买卖。《红楼梦》、《西游记》、《末代皇帝》连续三年加设特等奖,干毛意思?

    “一等奖:《师魂》”

    许非一听便叹了口气,没戏了。

    《师魂》由央视、黑龙江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拍摄,李保田主演,品质也确实高。

    “二等奖:《裤档巷风流记》、《家教》”

    “三等奖:《绿荫》、《胡同人家》”

    大部分人脸色都不好看了,少数几个幸灾乐祸。

    胡同跟以往的电视剧不同,几乎凝聚了全中心的心血,引起那么大热议,社会现象之一,甚至还有第二部。

    结果给个三等奖。

    “优秀导演:冯小宁《病毒金牌星期天》

    优秀男主角:陈到明《末代皇帝》

    优秀女主角:空缺

    优秀男配角:牛星丽《末代皇帝》

    优秀女配角:顾艳《家教》”

    李沐念完,室内已是议论纷纷,道:“静一静,静一静!我知道大家有疑问,我也不理解,但结果不能更改。其实也没差嘛,起码还有斩获。

    好了,就当这件事过去了,我们开会!”

    接着又开《渴望》的筹备会。

    在许非的引导下,鲁小威找到了凯丽姐,李雪建也点头,韩影、孙嵩等人就位,但还差一个。

    就是他新加的,在后半段跟刘慧芳走到一起的那个男子。

    这个角色,是最早的一批个体户,精明世故,看似唯利是图,实则内心温暖。他跟刘慧芳接触之后,就觉得这是自己生命中的女人。

    鲁小威见了几个都不合适,许非就把这活儿揽了下来。

    散会后,李沐专门叫住他。

    “怎么样,还好吧?”

    “没事,我是那么容易受打击的人么?就是挺有感触……”

    许非顿了顿,道:“甭管什么领域,都是一辈辈更新换代,正常。但早成名的人变成老前辈,坐上评审席,决定年轻人的荣誉,怎么保证这个客观性?怎么保证他们的艺术审美跟得上时代变化,怎么保证他们能祛除陈腐思想?”

    “还说没事,分明有怨气!”

    李沐敲敲桌子,严肃道:“小许,这个节骨眼千万别惹麻烦!有怨气也得憋着,陈腐不陈腐,轮不到我们说。”

    “我明白。”

    “我知道你这人一向不吃亏,但也一向识大体,国内又不是只有飞天奖,10月份不还有金鹰么?胡同那么受欢迎,你是怕观众不投票,还是对自己没信心?”

    “哟,主任,我发现你挺会安慰人的,恩威并施啊!”

    “并施你个头!没事就滚,快点给我找齐角色。”

    李沐往后一靠,“我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精品戏了。”

    …………

    “《胡同人家》败走飞天。”

    “评委表示胡同缺乏厚重感,显轻浮。”

    “专业意见是否与观众喜好逐渐偏离?”

    作为去年的京城社会现象,胡同只拿了个三等奖,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一些观众抱不平,葛尤不比陈到明差啊,刘贝的服装多好看啊,摄影多带感啊,怎么连个技术奖都没有?

    主流舆论却没什么看法,《师魂》、《家教》、《末代皇帝》的质量也有目共睹,没觉得胡同委屈。

    再说评委评奖,本就是主观认识,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沧海遗珠。

    至于中心内部,顶天了暗地嘲笑几句,因为后面还有金鹰奖那可是观众选择奖。

    夜,书房。

    时间很晚了,许非泡了壶浓茶,顺便把西屋的金蟾茶宠拿来玩耍。

    所谓茶宠,就是饮茶品茗时的把玩之物,一般为紫砂质,用茶浸泡或浇在头上,长久滋养会变得葆光可鉴,珠玉润泽。

    他一边把玩金蟾,一边想这个事,不能释怀。

    并非心胸狭窄,而是对某些事物油然生出一股厌恶感。

    如果说《师魂》胜在主旋律题材,那凭什么胡同连二等奖都没拿?若非实在影响巨大,怕是连三等奖都没有。

    评审啊,评审……

    许非抿了口茶,再一次觉得自己木有话语权和发声渠道,连出本书都得在报纸上试水。

    同时又自我反思,近两年过于沉迷拍剧,忘了自己的最初目标。

    必须提上日程了!

    许老师雄心壮志,许老师冷静异常……下半年再说。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初夏。

    今年中心调配全部资源,都往《渴望》身上砸,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前期筹备。

    郑小龙又借了个部队篮球场,搭建摄影棚,直接节省成本。

    要不怎么说大院子弟被羡慕呢?冯裤子拍《甲方乙方》的时候,有一场“洞幺洞幺,我是洞两,在我的左翼发现美军”的戏,就是叶经出面,借了一个营的坦克。

    这日早晨,摄影棚外。

    监制郑小龙,制片主任于普,导演鲁小威,编剧李小明、许非,加上主要演员凯丽、孙嵩、李雪建等,全员到齐。

    根据许非的建议,还请了几个记者,拍照片,简单采访。毕竟是里程碑式的电视剧,得有点东西留下。

    其实在此刻,众人根本不会有“这是部大热剧”的想法,只是认真负责的完成一部作品。

    50集,长路漫漫。

    鲁小威还留着周树人的一字胡,面容严肃,“《渴望》,开机!”

    (感谢czlb的白银萌,会有加更的。)

第二百九十二章 渴望开拍

    现实中,《渴望》才是中国第一部室内长剧。

    50集,总预算102万,平均每集2万。中心没这闲钱,还是拉广告,却也不像胡同那么负责,还给编点台词。

    把商品摆上,给个镜头就算。

    许非没怎么参与前期,第一次来,进棚转了转感觉好大地方。

    先是一段拐弯的胡同,过去是小院门口,也就是刘慧芳家。进院独门独户,搭了间房子,客厅卧室都有。

    另有工厂休息室,罗冈家,王亚茹办公室等等……

    他进刘慧芳家瞅了眼,墙上贴着“大巷航行靠舵手”,柜子上有石膏像,石膏像旁边是个陶瓷花瓶,貌似还有点年份。

    “……”

    许非盯了瓶子半天,摇头出去。

    影棚外面,鲁小威正在给四个演员讲戏。

    凯丽27岁,煤矿文工团的话剧演员,演过《八女投江》。五官秀气,气质端庄,脸盘饱满,极有传统女性的美感。

    当然本身性格相反,碎嘴,事儿妈。

    李雪建35岁,已是知名演员,本来看不上宋大成这个角色,因受过鲁小威父亲的恩惠才点头。

    孙嵩26岁,一文不名,非常拘谨。

    另有刘慧芳的好友月娟的扮演者,杨清。这位都不认得,但一看脸,都见过。

    “慧芳对大成是信赖,没有感情,表演上不能过于亲近。她这会对王沪生也没有爱情,由于是自己的徒弟,才多加关照。

    月娟对大成有好感,但知道他喜欢慧芳,也是不露痕迹。

    今天拍第一集内容,你们几个初次亮相,一定把各自的感觉演出来。”

    鲁小威站起身,拍拍手:“准备好了么?”

    “开始开始,先走几遍。”

    现场一顿忙活,许非绕到外围观瞧,还挺新鲜,因为木有自己的事儿。

    赵宝钢还是剧务,贱么兮兮道:“怎么样,失落吧?”

    “我失落什么?”

    “啧,败走飞天,场外旁观,年轻人心灵脆弱,难免波涛起伏。有什么委屈尽管说,别人不在我在。”

    “谢谢您呐!”

    许非翻了个白眼,鄙视道:“哥追求的已经不是这些了。”

    “安静,安静!”

    “开始!”

    现场收音,保证效果。场景在工厂休息室,午饭时间。

    杨清穿着白衬衫,端俩大饭缸子,唤道:“慧芳!慧芳!快快,接一把,早给你买得了。”

    “那么快啊?”

    凯丽穿着当时很流行的背带工装裤,接过饭缸子一瞧,“四喜丸子?”

    她尝了一口。

    “好吃么?”

    “好吃。”

    “等你再去啊,这菜……

    杨清一顿,那边孙嵩一脸阴郁的打饭回来。

    “等你再去啊,这菜早就卖完喽!”

    她故意扬扬下巴,好像说给他听的。

    “要不怎么说咱俩好呢?”凯丽笑道。

    “那当然了,哎,要说对你好啊,还是那位……”

    杨清又一扬下巴,李雪建坐在桌前,边吃边跟人下象棋。他抬头一愣,笑得憨厚:“说我什么呢?”

    “大成……”

    凯丽用胳膊肘拐了下杨清。

    啧!

    郑小龙觉得不太对,他之前跟了两部胡同,无论台词、肢体、表情,就一个形容:得劲!

    大菊胡同那帮货,浪的山崩地裂,骚的无法无天,看着就爽。

    可这个,怎么这么别扭?

    “不错啊!”

    鲁小威在旁边一脸欣慰,笑道:“看来都没少下功夫,细节把握的非常好。”

    嗯?

    郑小龙的第一反应很奇怪,他说的真话反话?第二反应更奇怪,作为观众看胡同和参与全程制作,是两码事。

    好像,有点拉开差距了呢。

    鲁小威拍拍巴掌,刚想微调一下正式拍摄,冷不丁从后面冒出一嗓子,“停!”

    “……”

    众人齐刷刷瞧向一个地方,莫名其妙。赵宝钢乐的直拍大腿,又不敢笑,憋得胖脸通红。

    “呃……”

    许非很尴尬,“那个,我看戏好,忘乎所以,你们继续。”

    你忘乎个粑粑啊?

    明明就是喊习惯了!

    鲁小威对片场一霸的风格早有耳闻,不过胸襟大度,笑道:“小许感觉怎么样,提提意见?”

    “不不,我就是个编剧,你们继续!”许非忙道。

    “编剧才重要呢,都是按剧本演的。”

    “对,最近不是还写文章了么,搞的红红火火。”

    一帮人起哄,说吧,不说你憋得慌。

    郑小龙也道:“你还扭捏什么,有什么想法?”

    “那我可说了……”

    许非揉揉鼻子,上前道:“这是部生活剧,讲究自然流畅,多运用口语。而刚才最大的问题,几位话剧风格太浓。

    话剧的特点,就是有间隔。语言、动作、表情,幅度都很大,并且是一段一段式的,因为得让现场观众看清楚。”

    “这不很正常么?”

    凯丽听着不痛快,“我演了好几年戏,一直这么演的,我觉得没毛病。”

    “说人话,懂么!”

    许非骤然提高音量,咄咄逼人,连珠炮一样,“你经验丰富,你拍过电视剧么?知道电视剧怎么回事么?知道这戏的节奏感在哪儿么?”

    末了气势一弱,人畜无害,“这就是生活中的对话,不要有卡顿。”

    “……”

    凯丽明显吓着了,闭上嘴不敢再言。众人也一凛,不知道他是真发火,还是真教学?

    郑小龙笑笑,他也烦对方这点,闹腾,女的又不好说小许可不管你男女。

    “杨清,你最严重,比如刚才那句。”

    许老师继续道,“等你再去啊,这菜……你为什么特意停一下?

    你这段表情,和对宋大成那段,完全是话剧式的。示意一个人,还得专门扬扬下巴,好像不扬就不是说他的。

    电视剧不是话剧,动作幅度不用那么大。

    ‘等你再去,这菜早卖完了!’不要刻意,只把眼神扫过去,最后四个字突然变调,提高音量,一样是嘲笑。

    对宋大成,也是稍微一努嘴,意思就有了。

    还有刘慧芳,为什么自己加了个‘大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任何逻辑,就像专门给观众介绍这人叫啥。

    还不如月娟直接说,‘你要说对你好,还得是大成。’

    李雪建倒听得很认真,忽问:“那个时期,这么明显会不会不太好?”

    “看情景,首先这本来就是公共场合,其次月娟本来就没背着人,‘还得是那位’,那位是谁啊,就是大成。将指向替换一下,没什么区别。

    如果一开始就写,俩人羞答答的低声议论,不好意思,那肯定就不行。”

    许非缓了口气,道:“还有李老师,您反应有点快。您这边下棋,同事在那边聊天,您得听那边没声了,脑袋里有个过程,‘诶,怎么没动静了?’然后才抬头看。

    李雪建琢磨琢磨,点头道:“有理,我再等一秒钟更好。”

    “……”

    他这一顿巴拉巴拉,孙嵩都吓傻了,没见过这么这么负责任的编剧。

    大家反倒神态自若,许老师又开始了!许老师又开始了!

    “我的一点小意见,继续继续。”

    许非没穷追猛打,抹身就闪:“我去接个人。”

    这货撤了。

    现场有点尴尬,鲁小威咳了两声,职业态度没的说,“准备准备,我们再试一遍。”

    …………

    大院门口,许非等到了李程儒。

    这货便是新角色的扮演者,李三斤,因为生下来只有三斤,那年代能活下来是个奇迹。

    李三斤话痨,尖酸刻薄,唯利是图,又有非常讨人喜欢的一面。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程儒,形象气质都合适,就是没演过戏。

    丫在《西游记》里忙前忙后,愣是一个角色没捞着,后来正因为演不了戏才下海的。

    生意繁忙,谈的时候还犹豫。许非保证戏份不多,集中拍,这才答应。

    俩人回到摄影棚,认识一圈,戳在场外一起围观。许非没打算再参与,对鲁小威还是尊敬的,不能蹬鼻子上脸。

    很快午休时间。

    李程儒蹭了份盒饭,吃的很开心,“原本还纠结,今儿一来又把我戏瘾勾出来了,你放心,不给你丢脸。”

    “人的天赋不止一种,你经商行,也有演戏这根骨头,自己别落下。”

    “是是,我尽量抽时间吧……哟,李老师!”

    俩人忽然起身,却是李雪建捧着铝饭盒过来,“坐坐,什么老师不老师的,我可担不起。”

    “您肯定担得起啊,早就想跟您认识认识,现在才有机会。”

    “那我还得先谢谢你呢,在报纸上给我好一顿夸。”

    说的是《论影视剧的自我修养》,提到他演的话剧《九一三事件》。

    李雪建穿着戏服,一件浅棕色的衬衫,脸型方方正正,寸头,跟王沪生比完全没优势。

    他很喜欢聊天的,后来得了鼻咽癌才不敢多说,笑道:“你刚才讲的有意思,新鲜,我一开始挺烦宋大成这个人物,平平淡淡缺乏亮点,现在倒知道怎么把握了,生活化就好。

    不过我瞧你那意思,刚才还有没说的?”

    “我要全说,这戏就没法拍了。”

    许非顿了顿,道:“第一集背景是69年,您是过来人,60年代初那是最困难的时候,自然灾害,棉花减产。”

    “对对,我记着是每人21尺棉布,用完拉倒,多了没有。”

    “就是啊,那会的衣服得耐穿、耐磨、耐脏,一水的蓝灰黑,加上军装绿,基本就这四个色。

    剧里服装太鲜亮了,没有一块补丁。还有您这衬衫,的确良的吧?69年穿的确良,啥家庭啊?”

    “哎哟……”

    李雪建一合计,还真是这么回事,“怎么开始没提呢?开拍了才注意到?”

    “一来电视剧毕竟不是生活,得有视觉美感;二来我没参与前期。”

    “哈!”

    李雪建被逗乐了,拍拍他肩膀,“你这,你这人太有意思了!”

    那必须的!

    许非也乐,肯定比你在梁山有意思啊。

    (万圣节快乐……)

第二百九十三章 躲进小楼成一统1

    除了剧本,许非没怎么跟《渴望》,这几天开拍才过来瞧瞧。

    除了第一天逼逼一通,他还真不说话了,平时就在旁边看着,尽到了一位吃瓜群众的责任。

    他不说,可别人难受啊。

    尤其看到某段情节,某句台词,某个动作,这货都会不自觉的反应。而这一反应,演员都咯噔一下子,怀疑自己是不是演错了。

    今天这场戏,讲王沪生的前女友竹心来找他,在王沪生父亲被批斗的时候,竹心写过大字报划清界限。

    女演员叫吴玉华,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枣花。

    许非小时候一直觉得这个女人超漂亮,吸引力不同寻常。来,大佬上张图!

    “先走一遍!”

    “预备!”

    “开始!”

    场景在王沪生家里,两层楼,书香气息,客厅有一截楼梯捅上去。当然上面啥都没有,搭景嘛。

    吴玉华穿着一件呢子料的上衣,梳着俩麻花辫,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她面相本来就苦,还摆出一副怨兮兮的样子,“你恨我,是么?”

    “你狠吧,骂吧,打我也行,谁让我做错了呢?我不应该在你最孤独,最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对不起你。”

    “算了,已经过去的事儿了,还提它干嘛?”孙嵩走到一边。

    “不,我要说,我一定要说,你让我全说出来吧!”

    孙嵩斜了她一眼。

    吴玉华又委屈,“沪生,你不要用这样的眼光看我。其实,其实我的心,并不坏。”

    pia!

    许非一捂脸,什么鬼台词?

    不过也勉强合拍,俩人都是大学生,看普希金,听肖邦,跟刘慧芳本来就不一样。

    “你怎么这么不理解人呢?你不也写过很多材料,要跟反动家庭划清界限么?”

    “我那是被逼无奈,是违心的!”

    “那我就不是被逼无奈,不是违心的?其实我刚把大字报贴出去就后悔了,在部队农场给你写了十几封信,恳求你的原谅,一只得不到回音。后来才知道,信都被连队扣押了。”

    “这么说,是我误解了你。”

    孙嵩一脸心疼,慢慢靠近。

    “不,沪生,是我对不起你。”

    吴玉华一下扑到他怀里,埋在肩膀开始哭,两秒钟又起来,开始笑:“看来,这界线我是永远划不清了。”

    孙嵩见她的亚子,伸手想摸摸她的头,又在空中顿住。

    pia!

    许非又一捂脸。

    “你又犯病了?有话就说!”郑小龙皱眉。

    “没事没事。”

    “真不说?”

    “继续继续。”

    许非还真不想说啥,按后世眼光这段戏矫情无比。但在眼下,却叫情感细腻,极打动人。

    不能老用超越三十年的标准来要求从前,那整部戏都得推倒。《渴望》现在的水准,已经高出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品。

    “好!”

    鲁小威拍拍手,“我们正式拍!”

    跟着重复这套东西,且效率极慢。

    许非坐郑小龙旁边看,越看越累。这段戏要在两个人之间不停切换,就一台摄像机,比如吴玉华在说话,孙嵩作反应。

    得先拍吴玉华,完了喊停,机器换位置,再拍孙嵩的反应。

    这种切换,剪出来非常生硬。像我们看老片子时,刚刚俩人在这边,画面一切,突然跑到那边站着去了,好像中间少了一段。

    而刚刚这场戏,折腾来折腾去,俩人还不停失误,一个多小时才搞定。

    “胡同也一台摄像机,可没这么费劲吧?”他随口问。

    “情况不一样。”

    郑小龙瞅了眼鲁小威,低声道:“胡同的演员,你是先把他们弄熟了,演起来跟喝水似的。这个不了解,连剧本研读会都没开。”

    “那加几台总成吧?50集,每集起码45分钟,还不包括初始素材,得拍多长时间?”

    许非想想就恐怖。

    “你当我们央视呢,我们可玩不起多机拍摄。”

    郑小龙摸着下巴,道:“不过也确实慢了点,我申请申请,顶多再调来一台。”

    所谓多机拍摄,通常指3台以上摄像机。

    蔡晓晴导演的《家教》,就是飞天奖二等奖那个,是中国第一部使用多机切换拍摄的连续剧。

    不仅仅是机器数量的问题,涉及到更高的技术设备。

    简单讲,就是把画面通过几条讯道,同时送到切换台上。经过处理,连现场收录的同期音一起,录制到一条磁带上。

    单机只能拍“单镜头”,多机能一次录下一大坨,缩短制作周期。而且演员的表演状态也会连贯,不用延迟。

    同学们可以看看《渴望》第一集吃午饭那段戏,再看看《让子弹飞》,“黄老爷又高又硬”那段戏。

    画面切换和表演连贯性的区别,极为明显。

    忙活到中午,休息吃饭。

    郑小龙跟鲁小威商量,鲁小威自然同意,就是愁人手。后来琢磨琢磨,把赵宝钢加了进去。

    大钢子其实是个全才,演戏、配音、导戏、配乐都成。虽没像历史上落着导演的活儿,但也能体现价值了。

    …………

    青年出版社,办公室。

    许非上午在片场,下午直接溜到这,正拿着一本样书翻来翻去。

    纸张粗糙,书皮是常见的蓝色,黑字,很有这个年代的味道:

    《论影视剧的自我修养》

    作者:许非

    十篇整,包括:立意、剧本、表演、服化道、光影(摄影和灯光)、音乐、技术(特效、武打、飞车等)、制片、导演、行业发展。

    前面七篇,给观众看的;后面四篇,给同行看的。

    这就更不能指点江山了,以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接触的人为核心,不深入的阐述一下。

    比如谈到自己做制片人,如何规定制度,如何完善后勤保障,具体到冬天提供热水,夏天买冰棍之类。

    比如讲了讲香港的武行传统,西方的电影特效。

    图片也很重要,他和编辑精选了百多张图片,配合文字更为直观。

    许老师摩挲着封皮,涌出一股厚重的成就感,自己居然也出书了,还不是自费!还不是盗版小说!

    “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尽量修改。”

    “封皮我能自己设计么?然后再加个腰封。”

    腰封在90年代从日本传到国内,后世无书不腰,令人痛恨。某些沙雕网友还建了个“恨腰封”小组,表示“就是一堆名人说一堆莫名其妙的话。”

    哎呀!太对了!

    许老师别的没有,就认识名人。

    他一讲解,编辑犯愁,“倒是能加,但这个成本……”

    “我可以让出一部分分红。”

    “那,那我跟领导汇报一下。”

    编辑暗自撇嘴,一听就是不差钱的逼货!

    “还有,您可以请人写个序,一两篇都行。”

    “明白明白,人早就选好了!”

    许老师处于一种不可抑制的亢奋状态,“哎,你们什么时候发售啊?搞个见面会吧,送点小礼物,弄点小活动,大伙热闹热闹。”

    “再弄个朗读会,请些明星、读者,大家坐一块读书。这叫文化沙龙,陶冶情操,年轻人就喜欢这个。”

    “哎哎,别走啊!”

    (还有……)

第二百九十四章 躲进小楼成一统2

    写序的人,许非早就想好了。

    德高望重,跟影视行业有关,戴临风肯定算一个。另一个他准备请陈长本,这位以前当过京台台长,现在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逼格足够。

    腰封也好办,什么汪朔、潘红、莫言都往上怼,数十位名人联手推荐,影视鉴赏启蒙教科书,能吓死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土憨憨!

    总之许老师很爽,爽到离开出版社,跟傻狍子一样特意跑到东城。

    咔嚓门一开,书一亮。

    “来来,都看看!这是样书,下半年出版。我说封皮太丑了,自己设计,再弄个腰封,写点名人推荐……怎么样不错吧?看看多厚啊!刷刷刷这手感,一百多张图片,里头还有字呢……走了啊!”

    砰!

    “……”

    俩妹子愣了半天,黯然神伤,为什么喜欢上一个傻子?

    等许老师离了东城,又撒着欢跑回家,天特么都黑了。

    还是门一开,书一亮。嚯,要不怎么说是亲妈呢!

    张桂琴太配合了,攥着书不撒手,眼圈一红,“你拍电视剧我还没觉得,现在感觉你混出点样了。出书好啊,以前可是状元才能干的事。

    等你这书发售了,我多买几本。鞍城那些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我都送送。”

    “别别!我这次是托福,捡漏出一本,人家报纸上都发过了,读者不一定舍得买。到时候销量低下,你再自己花钱,那更丢人。”

    许老师嘴上说着,其实特自豪,有种参与历史的赶脚。

    **十年代是文学黄金期,小说、诗歌都热,整夜整夜的谈文学,谈理想,激情怒放。

    到九十年代末没落,文学已死。为此吕乐还专门拍了部电影,叫《诗意的年代》,请了汪朔、余华、阿城一票作家,还有王彤姐姐。

    他上大学那会,学校还没完全庸俗,受了点熏陶。等上了班,干出点成就之后,时代就不一样了。

    谁还看纸质书啊?都看网络小说去了。

    “哎妈,大菊胡同那俩院子开工了么?”

    “都开半个月了。”

    “你让他们先等等,我重新设计个样式。”

    “干一半了,你重新装?”

    “反正也没几个钱,那地方我一直不知道咋用,现在有点想法,嘿嘿。”

    张桂琴瞧他笑的猥琐,正经道:“你可别整幺蛾子!人家都说了,男人有钱就变坏。千万别干那违法乱纪的事儿。”

    “这话就是我写的,您拿来教训我……跟文化艺术有关,放心。”

    …………

    经过飞天奖的反思,许老师重忆初心。

    他最想做的始终是把妹,啊呸,传媒!

    这个概念极广,广播、网络、影视、出版、新闻、广告等等,凡跟信息传播媒介有关的,都叫传媒。

    他现在主攻影视这一块,而随着剧集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发现,真的要有自己的发声渠道。

    甚至他想过,要不要跟领导沟通,以中心名义开家公司,把自己扔出去大搞特搞。

    几年前下海,会让人鄙视,现在好一些。不过他主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小有成就不太够啊,登堂入室才行。

    当然现在可以做些准备,大菊胡同好歹能当个据点。

    转眼五月末,天气越来越暖。

    许非在《渴望》片场盯了几天,撒手不理,转到亚运这边。

    这日中午,他骑着车子赶到一所学校,刚进校门就听哇啦哇啦震天喊叫。拐到操场,同学们早在排练。

    “啊……”

    “啊……”

    “咻……”

    现场乱糟糟一片,满目全是人头,穿便衣,拿大旗。

    这个单元叫“中华武术”,开场便是舞大旗,来自相关大学的四百多学生,身强力壮,精气神十足。

    编不困难,排练困难。

    比如出场,分成四队,从四个角像四条斜线往中间走。到中间两两结合,又往上下左右拉伸,变成五队。

    最后摆出一组云头图案。

    先从整体上告诉学生怎么走,目的是什么。再从细节上死抠,老师手把手教着走队形,喊话根本听不见,吹哨。

    长哨、短哨、吹两声、吹三声,直接军队化。

    许非跳上操场前的高台,程东正拿着大喇叭喊:“东边那组,有两个人靠外,圆都缺一角。西边那组没对齐,老师指导一下。

    不行啊!这段都排两天了,告诉你们别犹豫别犹豫,到中间马上汇合……犹豫什么呢?

    再来一遍!”

    呼啦啦全跑到操场外面,又从四个角开始进。老师吹哨吹的脸红脖子粗,学生努力又急躁,整个场地都升腾着一股焦灼热浪。

    “太不容易了!”

    许非摇头感叹,程东抹了把汗,哂道:“你才知道不容易?也对,你们搞美术的多轻松。”

    “放屁了啊,都是为国出力,不分彼此。”

    “嘁!”

    程东眼睛盯着下面,一心二用,“我是排上才知道,之前的经验就是坨屎!现在每天一睁眼,就觉着喘不过来气,亚运会这仨字就像三副挑子一样把我压着。

    艹!”

    他猛地操起大喇叭,“停停停!那怎么还摔了?正常走路也能摔啊,这状态怎么上开幕式?你要在开幕式摔一跤,好家伙,几十亿人看着,你对得起谁啊?你谁都对不起!”

    “……”

    被骂的男生眼泪都下来了,一声不敢吭。

    “去去去,瞎杰宝骂,劳逸结合懂不?”

    许非踹了丫一脚,“没看都绷着一根弦呢?得适当放松。”

    “放松个杰宝!”

    程东也加入杰宝家族,“既然选中他们,他们就得给我绷着!”

    “你绷一年你试试?排练力气全用光了,开幕式怎么办?”

    许非拿过大喇叭,“全体都有,休息四十分钟,该撒尿撒尿,想喝汽水的一会过来领。”

    “……”

    底下人面面相觑,这位谁啊?见程东也摆摆手,这才一个个瘫软在地。

    程东还纳闷,“你特么哪来的汽水?”

    “开玩笑!我第一次过来,不得犒劳犒劳……诶,来了。”

    只见一辆板车慢悠悠骑过来,摞的老高,全是北冰洋。

    哇哦!

    学生们顿时欢呼,抢着往下搬,很有秩序的轮番拿。确实很辛苦,不给钱,只供顿饭,喝汽水就算小灶了。

    三三两两的坐在地上,大旗沉,衣服全湿透了。

    “哎,那人谁啊?”

    “没见过,今儿头一次来。”

    “有点眼熟,好像胡同里那警察。”

    “对对,就是他!他也是演出组的啊?”

    “许非许老师嘛,报纸上文章我期期看……哎,真人比电视好看多了。”

    学生们快乐吃瓜,对某人第一印象大好。

    而由于带汽水这个举动,又令孩子们无比温暖,尤其跟程东一对比,简直父爱如山。

第二百九十五章 躲进小楼成一统3

    “那边那个,出圈了!

    我没拿望远镜都看的清清楚楚,到时候让人家怎么看?人家主席台都是天文望远镜,连你根汗毛都能看着,你说你丢不丢脸?再来一遍!”

    “咻!”

    随着尖锐的哨音,四百多学生排演着已经重复无数遍的队列。

    头顶太阳高照,微风阵阵,气温不算热,但体力消耗太大。别说他们,程东光站着都快受不住。

    “小许,你帮我盯会,我上个厕所。”

    程东撩起背心抹了把汗,一迈步,肌肉都硬了。

    “我觉着差不多了,该放音乐了。”

    “那就放!”

    “好!”

    许非跳上高台,待一遍结束,拿着大喇叭喊:“咱们练了一个礼拜,队列基本可以。但别骄傲自满,现场可没有哨,都是放音乐。

    在没有哨的情况下,你们还能不能完成队形?这就要求大家把每一步的走位,都印在脑子里,形成一种身体本能。

    下面我们配合音乐练习,广播站广播站,你那边好了么?”

    “好了。”

    “准备!开始!”

    只听音乐响起,仍然从四个角入场。每队排头安排两个最出色的,率先竖旗,后面一瞧,刷刷刷跟大枪一样全立了起来。

    “停停停!”

    许非挥手喊停,“不是说了么?入场先给我吼一嗓子,得有沙场冲锋陷阵的气势,重来!”

    又来一遍。

    “啊!”

    四百多人一起高喊,举着大旗入场,到中间又骤然一分,化作一道道洪流向八方延伸,汇成了一副云头图案。

    跟着大旗挥舞,又似云卷云舒,随风浮动。

    末了队形再变,全部散开,横二十,竖二十一,同时舞动大旗,红色的旗面翻滚,如波涛起伏……

    人海战术,忽略个体,但每个人都挺胸抬头,斗志昂扬。

    第一次配音乐,也并不整齐,可那股年轻的,火热的,赤诚的精神气,已经砰的迸发出来。

    “……”

    许非看着这个场面,深感重担在身,如果节目失败了,别的甭说,光这帮孩子就对不起。

    “许老师,许老师!”

    下面忽有人喊,他蹭的跳下去,却是一名工作人员捧着衣服过来,“样衣出来了,瞧瞧怎么样?”

    程东正好回来,抖开一看,摇头道:“什么鬼色儿,不如你设计那套好。”

    “没办法,谁让领导不喜欢呢?”

    许非瞅着衣服也一言难尽,蓝衣服,蓝裤子,蓝靴子,蓝帽子,黑色腰带。京剧里有战沙场的戏,先是小兵鱼贯而出,簇拥着一员大将,分列左右这衣服就是小兵穿的。

    他原本设计的是一身黑,带红色云纹,没帽子,然后是血红的大旗。

    领导看了说,杀……气……太……重……

    不过这衣服单看丑,配上红面黄边的旗,旗下是蓝汪汪的人,居然还挺和谐。

    俩人又指挥排练了几遍,中午放饭。

    照例有汽水。

    许老师凭借一车车的北冰洋,俘获了全体少男的心,就差喊爸爸了。而同事们也才发现,卧槽,丫居然是个狗大户!

    饭是学校提供的,难吃,量足,肯定能饱。

    许非和程东找个阴凉地方,还没啃两口,又有人找。

    五十多岁老头,面黑个矮,一脸糙相。

    俩人却不敢怠慢,起身迎接,“吴主任,您好您好,大老远特意跑一趟。”

    “应该的,别叫主任,叫老吴就行。”

    这位叫吴彬,以前在什刹海体校,李连杰就是他带出来的,现在中国武术研究院教学研究部当主任。

    饭点过来,自要招待。

    吴彬也不客气,坐下开吃,“我以前带武术队出国演出,排过几十人的节目,六百人我还没试过,你先说说有什么要求?”

    “分两段,一段整体表演,一段分组对打。不拿兵器,纯拳脚。”

    “六百人全分组?”

    “大概6组,每组四五人。”

    “风格呢?”

    “阳刚威猛。”

    老头琢磨琢磨,“阳刚威猛就是北方拳了,三皇炮捶、通背、八极、戳脚、孙膑都行。其实最好还是兵器,尤其是大刀,哎,要不咱来段‘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

    “不不不不!”

    俩人汗都下来了,“咱别当破坏中日友好的罪人,担不起担不起。”

    “哈哈哈!”

    老头大笑,“跟你们逗个乐,我都懂。其实这种场合不能复杂,复杂了不整齐,我觉得长拳挺合适整体表演,我给你们来一段。”

    吴彬刷的一起身,摆开架势,耍了一段长拳。

    古代有叫“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在查、花、炮、红诸拳种的基础上,整理创编而成。

    舒展大方,跳得高,蹦得远,节奏分明。

    许非看完皱眉,道:“舒展性够了,刚猛不足,尤其这个姿势……我不知道叫什么啊,您别介意,就这个……”

    他学着摆了个架势。

    右腿后撤,左腿在前,两条腿微微弯曲,右手举过头顶,掌心向上,左手往身后一撇。

    “这叫虚步亮掌。”吴彬道。

    “哦,还有这个……”

    许老师扎了个半马步,公狗腰,大长腿,但就是硬,硬的姿势跟拉屎一样,然后一手上举,一手横在胸前。

    “这叫马步架掌。”

    “像这种动作能不能删掉?一是丑,二是娘,我说话直,您别介意啊。我们不用按套路来,自己编一段动作,简单威猛,大开大合,还得吼出来。”

    “吼出来?”

    “就这样,这样……”

    许非立定站稳,砰的挥出一拳,嘴里大喊:“哈!”

    跟着又甩出一脚,“哈!”

    “哈!哈!”

    “哈!哈!”

    “……”

    吴彬挠挠头,你们这小伙子是不是不太正常?

    不过也明白了,“好办,我现在就能给你编出来。不过太简单也没意思,咱们加点腾跃动作,然后卧倒,跟着鲤鱼打挺。”

    “六百人鲤鱼打挺,那能齐么?”程东震惊。

    许非道:“反正您先编一段,具体排练具体改,到时候还得辛苦您。”

    “没事,应该的。哎,你们领拳是谁啊?”

    “吴经,也是您学生。”

    “哦哦,那小子……”

    吴彬一乐,“那小子不错,领拳够格。”

    (还有……)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万无一失

    当大家都往一个目标使劲时,很容易营造出一种团队气氛。

    拼搏向上,不怕苦不怕累。

    最近许非一直泡在操场上,舞大旗排练完了,现在是功夫队列。各体校选出的好苗子,十几岁,活力十足。

    “还是老毛病,你们个人没问题,整体永远不齐。不是说了么,第一听我口令,第二看两边白线。

    吴经起来!别嬉皮笑脸的,再来一遍!”

    高台上,许非穿着长袖,戴着草帽,拿着大喇叭,特有村书记的派头,“队列站好,听我口令,预备!”

    预备拉着长音,六百武术生啪的一立,双腿并直,双拳放在腰部两侧。

    “1!”

    “哈!”

    左脚横跨,右脚跟上弓步,身子转过去,右拳直冲。

    这叫弓步冲拳。

    “2!”

    跟着踢腿,出拳。

    “3!”

    吴经站在最前面,刷一个大跃步前穿,身子往下伏,亮了个架势,教科书般标准。

    “停!各位老师检查检查,有没有超线的?第五排第六个,你腿长还是脚大?回回往前冲,不冲能死么?”

    每一竖排两侧,都画着条白线。长拳舒展,蹦蹦跳跳,这条线就是边界,脚尖顶上刚好,长了短了准保不齐。

    几位教练入场检查,粗鲁暴躁,看见不对的上去就一脚。

    屁孩子嘿嘿一乐,也不当回事。

    “好,比上次强一点,咱们下一组动作。”

    “1!”

    “2!”

    “3!”

    砰砰砰!六百人全部卧倒,这年代操场质量差,硬往上摔。

    许非提高音量,“起!”

    吴经一个鲤鱼打挺起来了,马上回身看,就在自己眼巴前,俩小子的动作节奏就不一样。旁边那个更是失误,没挺起来。

    “……”

    程东、吴彬几人互相瞅瞅,皆是摇头。

    六百鲤鱼打挺,太难了。

    “还是删掉吧,没法排。”

    “好,我再想个动作。”

    “小许,先歇会吧。”

    “现在大家休息,不要走远乱跑,喝汽水的过来取。”

    许非跳下高台,赶紧跑到阴凉地方,开瓶水狂灌,“太特么热了!站一会还成,天天站能死。”

    “热你还穿长袖?”程东问。

    “这叫防晒,你懂个屁。”

    他又摸出条手绢,擦擦额头,擦擦脸,擦擦脖子。

    哎哟呵!几个糙老爷们碰上这种精致的男银,简直无(疯)地(狂)自(打)容(死)。

    大伙聚在楼根底下躲太阳,那边乌央央过来一帮孩子,吴经为首。程东瞧他胳膊上青了一块,喝问:“又打架了?”

    “切磋。”

    “打架就打架,切什么磋?说过多少次了,你们是个整体……”

    “行了行了,习武之人难免磕磕碰碰。”

    许非护犊子,道:“他们跟咱们不一样,全身的荷尔蒙,不能不让释放。六百号人,他当领拳,谁服气?

    友好交流是必要的,我告诉过了,点到为止,谁不守规矩直接滚蛋,检讨大字报,父母叫来,全校通报开除,祖上三代都得蒙羞。”

    “狠人儿啊!”程东惊叹。

    “你是多此一举,不服就打,早晚都打服。”

    吴经往台阶上一坐,特社会,跟着脑袋被一呼噜,“跟谁你你你呢,叫我啥?”

    “哥!”

    吴经咕哝一声,又劲劲道:“哎,你昨天还没讲完呢,继续讲。”

    “是啊许老师,我们都等着呢。”

    “我昨天觉都没睡好。”

    “哈!那就给你们讲一段,正好有点时间。”

    许非把草帽摘下来,不知从哪儿又摸出把扇子,边摇边道:“书接上文,李英琼别了五台教主,继往前行,走了万余里,忽见对面山坡上窜出一只双翼飞龙。

    背上骑着个红脸道士,枯瘦猥琐,三缕细髯,正是神女峰妖人阴阳叟。

    此人见如此美貌女子,便欲捉回去采补一番……”

    程东一头雾水,“你这是《蜀山剑仙传》?我看过残本,好像没你这出啊?李英琼怎么能碰着五台教主呢?”

    “我这版就碰着了!”

    许非懒得理,继续道:“二人斗起法来,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只见阴阳叟取出一碧玉葫芦,大喝道,‘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

    揭开葫芦盖,一道白光如线,有眼有翅,直扑李英琼。却道这法宝是何物?正是采日月精华,夺天地灵气,有头有眼,顷刻可斩首级的斩仙飞刀!

    李英琼见白光扑来,不急不慢,清喝一声,剑来!”

    “程导!许老师!”

    正此时,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跑来,“舞台送来了,你们过去看看?”

    “这么快?走走!”

    许非收起扇子,起身便闪。

    “哎哎,讲完再走啊!”

    一帮孩子听得正入迷,瞬间抓狂,断的这个难受啊!

    许老师赶到一座大仓库里,三个移动舞台齐齐整整,长宽跟小客车相仿。底下有变向轱辘,大部分是空的,不算太重。

    一刀马旦,一武生,一变脸,一甩袖,两两一组,居中是于承惠。出于画面效果和施展空间,没有使用五个舞台。

    按照构想,大旗耍完之后,把舞台推上来,五人亮相。

    关键人怎么出来?是直接站在那儿,还是从升降台冒出来。小组讨论好久,觉得从下往上这个过程,更有视觉效果。

    所以里面还得加升降台。

    算新技术,只能求助亚组委,亚组委到处联系,做了这么三个。

    许非钻进去看了一圈,道:“不是电池啊?那不还得接电源,从场边到舞台多少米?”

    “先试试吧,来把电插上。”

    有人拿出一捆电线,尽量拉远,这边一按开关。

    “嗡!”

    带着轻微声响,五个升降台缓缓抬高,然后咯吱,三个停半道了。

    “……”

    所有人的脸色,刷全沉下来。

    “关了,重新开!”

    “嗡!”

    那三个升降台继续往上。

    “再开,降下来!”

    这回倒顺利,砰,急速下降。

    “再来一遍!”

    嗡!两个开始抖,两个又卡住。

    ……

    程东召集人员开会,还请了几位技术工,就讨论升降台的问题。

    “对我们来说是新技术,不成熟,你们一下子提出这么多标准,我们只能说尽力而为。”

    “怎么不成熟了?第二组《碧水风荷》也让人上去唱歌了,听说排的特好!”

    “她那是单独的升降台,你们是往移动舞台里装升降台,还一次装俩,成功率能一样么?”

    “实在不行就手动,手动总可以吧?”

    “那么多人看着,你在底下摇,丢不丢脸?”

    “开关冲后,人在后面操作,反正那边是翻板,不坐观众。”

    “那得多长时间?舞台上来了,人半天上不来?”

    “那你说怎么办!!!”

    吵吵嚷嚷没结果,程东思索了半天,忽道:“你们的意思,单独的升降台成功率比较高?”

    “对头!”

    “那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别往里装,往外扩怎么样?”

    “往外扩?”

    “就像这样……”

    许非同步想到,还画了张图,“核心就这一个圈,对吧?以这个圈为中心,四面搭架子铺台,构造互不干扰,这技术能保证么?”

    “我们可以试试。”

    有思路就好,众人暂时松了口气。

    许非也一脑袋汗,压力重重,自己好像在拍一部电影,就黄渤爬旗杆子那个。

    “确保万无一失!”

    (还有……)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夏天(czlb加更)

    转眼到了七月,天彻底热了起来。

    政府忽然接连出台文件,决定办几件群众关心的事。包括清理整顿公司,制止**经商,取消对首长食品特供,首长一律使用国产车等等。

    国产车这个事儿,最早领导坐的都是红旗。1983年上头决定红旗停产,理由是车速低,油耗高。

    然后都变成了进口车。

    然后老百姓就抱怨,中国能让卫星上天,为什么造不出小汽车呢?而在这个文件下发之后,一汽在俩月就拿出10辆红旗。

    …………

    京郊,怀柔。

    一户农家院里,王扶林带领人马正在拍一部乡村剧。

    剧本平淡,演员一般,其实没啥意思。但还得拍,身为一个导演不拍戏,就意味着失业了。

    “好!休息一下吧。”

    王扶林喊了一声,拿着大茶缸子坐到屋檐底下,边喝边想事情。

    他31年生人,已经58岁了,很快就要退休这是1978年出台的文件,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此规定施行了很多年,后来就延长了,延长了,延长了……

    这年头老人儿讲究返聘,像戴临风,从副台退下之后,返聘为制作中心工作。

    可他准备真退。

    一是精力不足,二是《红楼梦》之后,台里没给过什么像样的任务。他始终觉得《红楼梦》失败,自己被搁置了。

    村里的天儿似乎更热,土路的尘灰与鸡屎猪粪的味道混在一起,干燥且腥臭。

    王扶林不知不觉喝光了水,随意一抬头,一辆小轿车正压着土路远远驶来,尘沙飞扬。

    “滴滴!”

    车到院前停下,门一开,任大惠跟两个人下来。

    都认识,一个是央视领导,一个是广电部领导。

    王扶林奇怪,迎过去道:“你们怎么突然来了?”

    “屋里谈,你这地儿真不好找。”

    几人进屋,任大惠直奔主题,道:“前阵子台里决定,重启《三国演义》计划。”

    “不是不拍了么?”

    “之前是大家都拍,我们才不拍,现在大家都不拍了,我们自然要拍。这几天一直在讨论,最后决定让你担任总导演。”

    “……”

    王扶林心里一哆嗦,刚才喝下去的水似在体内翻江倒海,涌至全身,又顺着汗毛孔冒出来,带走了山中暑气。

    “这个总导演什么意思?”

    “是这样。《三国演义》跟《红楼梦》的字数虽然差不多,但它是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归晋,有一个超长的时间跨度。人物繁多,线索冗杂,还有大量的战争戏。

    台里要打造四大名著经典,这回下了决心,要大投入大制作,搞一部超长篇出来。

    如果一个人拍,那得猴年马月。所以我们商量,采取总导演制,带领几个分集导演同时进行,这样效率能快些。

    而全国最具古典电视剧拍摄经验的,怕是只有您了。”

    央视领导这番话说的,王扶林那点委屈顿时烟消云散,道:“既然是台里任务,我义不容辞,目前都做了什么准备?”

    “啥准备都没有……”

    任大惠掰着手指头算,“没有文学剧本,没有导演,没有演员,没有筹备组。就定了仨人。一个我,一个你,一个北电的副院长何宝通,做总美术。”

    “我们的意思是,分集导演在全国找,必须得是电视界的精英,没拿过飞天奖的都不用考虑。

    找齐了之后,我们给配备人马,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你负责总体调度。”广电部领导道。

    “对,我就负责落实经费。”任大惠道。

    “我能问问预算有多少么?”王导有点穷怕了。

    “呵呵,台里这几年广告费赚的盆满钵满,反正你就拍吧。哦,我们初步计划建一座三国城,就像大观园似的。”

    咝!

    王导又一哆嗦,道:“我不怎么了解《三国演义》,这任务我接下来,但你们要给我读书的时间。不读书,拿起来就拍,我没这本事。”

    “你想要多久?”

    “跟《红楼梦》一样,脱产学习一年。”

    “可以。”

    央视领导二话不说,笑道:“四大名著不是别的,值得我们用几年时间去打造。您就安心读书,什么时候读好了,我们正式建组!”

    …………

    “昆仑饭店到了啊!下车的往后走!”

    “别挤别挤!”

    朝阳区新源南路,许非在一处站点下了车,回头瞄了眼那辆沙丁鱼罐头,身上还残留着里面的汗臭味。

    腿也有点僵硬。

    其实以前不是这实力,没办法,泡在操场俩月余,都快静脉曲张了。

    大旗、个人表演、打拳、舞狮,四小项,相对完整的录了带子,昨天才上交审核。等领导满意了,才能喘口气,等着实地排练。

    不过腿确实难受。

    “我好像该买车了。”

    许百万

    他往前走了一小段,就见一高耸大楼,门脸气派,正是五星级的昆仑饭店。

    以前归公安系统,现在归锦江集团,锦江集团归国资委管,专门做酒店、旅游、餐饮这些东西。

    第一次来,确实金碧辉煌,装修时髦,远超同行水准。

    许非找到健身的地方,要往泳池区进,被服务员拦下。马卫都在里边等着,连忙出来,“哎,有卡有卡!”

    塞过一张黑色的游泳健身卡。

    许非随手揣兜里,道:“虽说咱们叫海马,也不至于在游泳池聚吧?”

    “嗨,这不海晏升经理了么?给我们一人一张卡,随便游,不用白不用。再说前阵子憋坏了,可得放松放松。”

    俩人进了更衣区,各开柜子。

    夏天穿的少,老马上下一扒拉,就剩一裤衩,再扭头,那边已经裸了。

    哎哟!

    像这种老司机,一向觉得女人的身体才好看,今儿头一次觉着男人的身体也很有魅力。

    水淌下来似的肌肉线条,有力却不粗壮,皮肤也好,有腰有胯,两条大长腿撑着地,一根钟摆晃里晃荡。

    一匹好马没人骑!

    再瞅瞅自己,身上跟脸都一层褶子。

    “以后不能跟你一块游泳,受打击。”

    俩人穿上泳裤,进泳池,面积颇大,清亮亮的水。

    一提这年代,总觉得保守,其实在五十年代就有游泳馆了。八十年代也不乏穿泳衣,露大腿的妹子在里面扑腾。

    这会没什么人,岸上有一圈椅子,坐着一帮中年油男。

    正是汪朔、莫言、刘震云这伙人,海马聚会。

第二百九十八章 俗人

    “扑通!”

    “哗哗哗!”

    许非一猛子扎进水里,以不太标准的姿势游了个来回,**的爬上岸。

    一票中年油男纷纷转头,自惭形愧。

    “游游泳确实好,释放压力。”

    他往椅子上一躺,两条大长腿尽情舒展,“这阵子给我站完了,就得运动运动。”

    “你那节目排怎么样啊?”

    老马在旁边鼓捣茶具,不大点的小茶盅,刷刷沏了七八杯。

    “等审核,过的话就明年彩排。”

    许老师待身子变暖,才饮了杯茶,看看偌大的泳池区,“地儿挺好,就是空旷,连穿泳衣的妹子都没有。”

    “有啊,虽然没穿泳衣。”

    汪朔忽然插嘴,扯着脖子喊:“小姐!小姐!”

    许非吓一愣,见一个穿制服的服务员过来才知道想岔劈了。

    “帮咱们订个包间,一会下去吃饭,这能点菜么?”

    “可以的。”

    “那先点菜。”

    一帮人开始研究菜谱,许老师特神奇,“你们现在这么赚么?五星级随便点?”

    马卫都鄙视,“海晏在这呢,谁自个结账?”

    “哦,蹭饭啊!”他恍然。

    “团结友爱的事儿,别整的那么庸俗。”

    汪朔也鄙视,教育道:“这蹭有学问,千万别刻意。一会吃饭都慢点,那地方跟办公室挨着,门打开,海晏一路过就打招呼。人家进来一瞧,嚯!吃饭呢,你说他好意思不给签单么?”

    哎哟!

    许老师摇头,我百万身家陪你搁这儿蹭饭?

    不过头一次来,入乡随俗。

    暂且再泡一会,那边继续海聊,汪朔当仁不让是核心。老马眯着眼儿喝茶,偶尔插一句,他没兴趣参加,拿本书看。

    “中国人到美国就是治病去了,本大国民众就有这喜好,一到人家地盘,啥病态都好。

    我一哥们头两年出国,前阵子回来,我一看,卧槽,信上教了。我说你怎么信教了呢?他说不信不知道自己渺小,不信不知道自己罪恶。

    扯杰宝蛋,丫就是怕死!

    我跟你讲,中国人最怕死,偏偏又没有信教这根骨头,千百年来拿祖宗说事。全是外面的和尚,告诉你得有信仰,有信仰精神充实,有信仰上天堂,就是给怕死找个发泄的地儿。

    其实都比不上中国人的祖宗,特实惠。人家也不上天堂,就在牌位上呆着,顺便还能保佑子子孙孙。”

    “怕死,就是怕死了没着落,意识消失,感受不到这个世界。所以就弄点玄乎的东西自我安慰。”

    “对,西方人讲个体,上天堂。中国人讲家族血缘,死了成祖宗。”

    “所以中国人实在啊,第一个弄出祖宗的那哥们才叫牛逼,太了解群众需求了……”

    汪朔侃嗨了,眉飞色舞,自觉太阳,结果瞧那边有个没听的,喊道:“你特么看什么呢?”

    “随便看看,你继续。”

    许非晃了下书本。

    汪朔眼睛尖,“雪,雪山飞狐?卧槽,你看武侠小说?”

    嗡!

    一帮作家全兴奋了,都是文坛人物,基本瞧不上武侠。

    “你怎么还看这个啊?港台作家没什么可看的,尤其金庸琼瑶。琼瑶的读者群就是一帮低幼,滥情胡搞,都比不上玩情调的张爱玲。”

    “金庸纯粹那些旧小说的路数,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偏不说清楚,谁也干不掉谁,一到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挡横的,没意思。”

    “而且武侠多可笑啊,阿富汗战争都撤军了,他们还来这套呢?假的嘛,还刀枪不入、飞来飞去呢?”

    “小许,你眼光一向不错啊,今儿可俗了!”

    这可是八十年代的文坛。

    许老师就觉掉进了艾尔米塔什,满世界自己一个俗人。都是岁数大的前辈,他也不好怼,“成成,我回家再看。”

    “不成!一看武侠的混在我们里边,跌份儿。”

    “对,一会得结账啊!”

    这帮人呢,有开玩笑的成分,也有调教调教小年轻的意思。

    许老师把书一合,笑道:“行,那就说点别的。

    你们刚才聊死亡是吧?

    其实谁都清楚,死亡不可避免,累死累活就为了在这世界多留一会儿。什么信仰啊,祖宗啊,那东西太远,不真正死一次谁也不知道。

    那从最现实的角度,我觉得人的死亡,起码要经历三个阶段。”

    “怎么说?”大伙来兴趣了。

    “第一个,当你心跳停止,呼吸消逝,这是医学上的死亡。

    第二个,当你举行追悼会,人们穿着黑衣出席葬礼。他们宣告,你已经离去。这是社会关系上的死亡。

    第三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这是情感记忆中的死亡。

    人的一生,势必要经历这三次,然后才是彻底消失。

    但对某些人来讲,还有更加延续的存在方式。音乐、影视、文学史、教科书……如果他们足够伟大,他们可能永远不会逝去。”

    “……”

    一片沉默中,许非看看时间,站起身,“好了,吃饭!”

    ………………………………

    青年出版社。

    信誉还是可以的,说下半年就是下半年。许非拿到了《论影视剧的自我修养》的正式版本,爱不释手。

    封皮按他的意思重新设计,腰封也妥当,上写:

    “十几位名家联合推荐,看得懂的影视艺术鉴赏。”

    “汪朔:别拿观众不当盘菜”

    “莫言:影视爱好者入门读物”

    “葛尤:他教会我怎么演戏”

    其实编辑觉得很羞耻,从没干过这事,问:“许老师,要是没意见的话,过几天我们就正式发售了。”

    “你们打算怎么发售?”

    “就是在各书店铺货啊。”

    “没了?”

    “……”

    编辑心累,“您想怎么着啊?”

    “还是弄个读者见面会好,现在让开了吧?”

    “让是让,可这……”

    “哦,你们就帮着说一下时间地点,剩下我自己弄。”

    许非本打算搞签售会的,一想不对。现在只有领导才能签名,明星、作家要给人签名,会被骂的。

    得等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火爆,港台势力大举入侵,最早的一批脑残粉出现,才带来这种签名文化。

    “婆婆,我要听《星星点灯》。”

    “哦,点灯啊,我也会唱。”

    就这种。

    许老师公费出书,自费宣传,联系于佳佳,于是《京城青年报》又开始抽奖了:

    “《论影视剧的自我修养》将于五日后正式发售,并举办读者交流会活动,本日起可报名参加,最终选出二十名……

    时间:八月二日,上午九时整

    地点:东城区大菊胡同28号”

    (还有……)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交流会

    书房内,茉莉茶甜,金蟾吐着烟。

    金蟾便是那茶宠,里面可放香,从嘴里冒出来。烟气缥缈笼罩蟾身,栩栩如生,在这夏夜竟有了几分玄妙之感,仿佛时钟都开始迟缓了一秒钟。

    许非放下两部小说,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雪山飞狐》剧本初稿。

    时间顺序:胡一刀结识夫人,怀有身孕,胡斐出生,接《雪山飞狐》客栈情节,与苗人凤惺惺相惜。

    夫妇二人身亡,平阿四抚养胡斐,接《飞狐外传》,结识程灵素、袁紫衣,接《雪山飞狐》苗若兰情节……”

    没错,他心心念的合拍剧,正是91版三地首次合作的《雪山飞狐》。

    “寒风萧萧,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回首望星辰……”

    在本剧之前,港剧吊打台剧,本剧之后,台剧忽然通透,开启了本地制作+大陆山水的牛逼模式。

    不仅造就了辉煌的九十年代,更在《流星花园》成功转型,以一系列狗血偶像剧大杀四方。

    许非特喜欢这版《雪山飞狐》,长白山实景拍摄,银装素裹,大气磅礴,吊打tvb的塑料瀑布。

    尤其迷恋程灵素,以至于后来的《雪花神剑》,为喜欢梅绛雪还是聂小凤苦恼不已。

    后来发现想多了。

    91版飞狐和94版《倚天屠龙记》,就“人生短短几个球啊,不醉不罢休……”那个,堪称台湾金庸剧的两大巅峰。

    当然回过头看,还是有不少毛病的。

    比如程灵素死的时候,胡斐抱着她说:“二妹,你还这么年轻,就为我牺牲了。”

    比如吃两个馒头就给人家十两金子,前后几十次出现的客栈,场景一模一样,老板一模一样,连店小二都没换过……

    《飞狐外传》讲胡斐少年时的故事,《雪山飞狐》讲胡一刀和胡斐成熟之后的故事。

    结尾还留了个关子,胡斐要砍苗人凤,这刀是砍还是没砍啊?

    他迷茫了……

    你迷茫个粑粑啊!剧本这么写,得让人喷死。

    许非现在就是把两部小说融合到一起,再来个圆满结局。

    说实在的,他觉着自己那点底子,快被胡同掏干净了,下部戏肯定要换风格,何况还有现成的饼。

    按正常发展,台湾三大制作人之一的周游,明年会提出跟大陆合作拍戏的计划。他打算早点提出来,剧本先写好,尽量多争取一些话语权。

    主导是不可能的,一个是经费,肯定湾湾出大头。第二是技术设备,也肯定人家先进。

    这边能提供的,无非场地和人手。但还必须得拍,特别“两岸三地演员首度合作”这个气势,一定要有。

    如此规模庞大,政治正确,促进交流的影视作品……别人攒不出来,我能。

    这叫资本。

    …………

    8月2日,晨。

    于佳佳带着摄影记者早早赶到大菊胡同,这片她来过,正是《胡同人家》的拍摄地,好像在,在……

    她站在门前惊奇。

    没记错的话,26号应是那大杂院,现在门锁着。旁边的院子却敞开,新换的铁门,甚至还带点漆味。

    于佳佳进去就一惊。

    门口靠墙围了一圈篱笆,种了些花花草草,碎石甬路略窄,走几步豁然开朗。敞亮亮的大院,小屋子全扒了,数间大屋窗明几净,里面铺的都是瓷砖。

    一角还搭了个大遮阳棚,摆着几套桌椅,桌上全是水果饮料各式点心。最里边有个月亮门,通往隔壁的大杂院。那院子倒没拾掇,保留着片场格局。

    许非正带着几个京台的朋友忙活,招呼道:“来这么早?九点才开始呢。”

    “你打算干嘛啊?”

    “这以后就是我一据点,有什么小活动应该都在这里搞,多关注关注。”

    “不是,你什么时候装的啊?”

    “就最近,原本准备装住宅,后来有了新想法,这都是扒了重装的。”

    艹!

    于佳佳爆粗,狗大户!

    等了一会,别家记者也来了,到八点半左右,院门口已经堵住。没有老的,全是中青年,数量远超二十,但非常自觉,门开着都不进。

    许非过去,扒着门框开始聊,“我就找二十个,你们这么多人干嘛啊?”

    “凑热闹还不行啊,我们不进。”

    “就是,我陪朋友来的。”

    “哟,那我们还招待茶水点心呢,你们就在外面看着?”

    “我带饭盒了!”

    一个女学生样的妹子,真掏出铝饭盒晃了晃,惹得一阵哄笑。

    这里头有的见过面,大部分没见过,但感觉特熟,不客套。因为他的剧本和文章,就给人一种随意不羁的感觉。

    何况本人也真逗。

    许非瞧人越来越多,影响交通,索性道:“先进来吧,凭证拿好啊!虽然我不忍心,但做事得公正,一会给你们发汽水,找个阴凉地方慢慢等。”

    于是排队检票,来了十九个。

    众人进院,先奔隔壁,活生生的胡同片场。那屋子,那井,尤其那俩树桩子,每人都要过去坐一坐。

    带照相机的拍照,还帮别人拍,完了留下地址,简简单单就成了朋友。

    约莫九点钟,在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活动开始。

    摆了好多座椅,最前面有桌子,许非和于佳佳坐在后面,道:“还剩一个,先不等了,咱们开始。

    我先说说这本书,这是新年茶话会的时候,也请了观众座谈联欢,讲了些东西。然后于大记者,就我旁边这位,说你既然有这么多想法,为嘛不出本书呢?

    我一听这好事得干啊!所以就联系出版社,出版社让我在报纸上试试水,才有了那十篇文章。

    至于这个交流会,主要是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因为我们文艺界开会,这个那个,讨论电视剧怎么拍,怎么为观众服务,怎么受观众喜欢,结果没一次请观众来的……”

    “哈哈!”

    底下大笑。

    于佳佳踹了他一脚,许非咳嗽两声,“明白这意思就行。今天除了跟你们聊聊天,还有个事情想……”

    正说着,忽见一人匆匆跑进来。

    大高个,看上去比自己都高,穿着短袖长裤。头发很秃,偏偏还三七分,使得三七的夹角就更秃。

    大鼻孔,厚嘴唇,嘴好像合不上,露出里面的牙齿。总之长的特丑,丑中还透着点玩世不恭。

    他扬着邀请函,跑的急,说话节奏却很柔,“不好意思,迟到了。”

    “没事没事,请坐。”

    许非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三秒钟,才道:“还有个事情想请你们帮忙,一会再说。

    今天这个交流会呢,不正式,随便聊。

    我有问必答,不想答的我就说不知道。反正围绕这本书也行,围绕影视行业也行,谈外国的作品也可以,不用拘束。

    我先简单问一个,你们都爱看什么样的影视剧?”

第三百章 一个有趣的灵魂

    “你们都爱看什么样的影视剧?”

    话音刚落,一个男生便举手,也用不着麦克风,“我最喜欢《胡同人家》了,您什么时候拍三啊?”

    底下轻笑,许非一本正经道:“这位同学跑题了啊!我简单说一说,现在提倡多拍类型剧,胡同也是类型剧,叫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的立意和包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实生活。可有些时候,它们不足以支撑一部戏,还偏偏要拍,难免会重复自己。

    这样对观众不负责任,何况我也犯不上再抢这碗饭吃,得给后来者机会。”

    “您是说,要尝试不同类型的作品么?”

    “对,我们中心正在拍的,就是一部跨度十六年的家庭伦理剧。由李小明老师和我共同编剧,仍然关注市井阶层,贴近生活。至于我个人,挺喜欢武侠剧的。”

    嗡!

    男的都兴奋了。

    “您要拍武侠剧么?”

    “我最喜欢武侠剧了,《霍元甲》《陈真》!”

    “那叫武打,武侠是古装的!”

    “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在书里说影视剧的服装道具要尊重时代背景,那《霍元甲》的背景是清末,为什么不留辫子呢?”

    “这个问题好……”

    许非乐了,道:“首先,我这本书没提到港台影视,因为现在引进的不多。等大家的观影量上来之后,我会专门写一本关于港台影视剧的册子。

    至于霍元甲为什么不留辫子?

    很简单!一是创作者没想到,二是想到了,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施。比如人家明星不愿意,或者导演觉得丑,那干脆就不要了。”

    哇!

    底下惊奇万分,还能这样啊?

    “两地的行业制度不同,那边完全商业化,以明星、娱乐、收视率、赚钱为主。除个别导演如李瀚祥,都是能省则省,能糊弄就糊弄。

    再扩展一点,还是类型区分。

    比如清代背景的武侠剧,主要元素是快意恩仇、儿女情长,服化道能还原最好,如果做不到,有那个时代感也可以。

    起码得留个辫子,穿个马褂,别出戏就行。但如果是历史正剧,那服化道就得死抠,台词也得文绉绉的,绝不能生活化……”

    气氛慢慢热烈起来。

    那个丑男始终没开口,笑嘻嘻的看着一帮年轻人,似觉得非常有趣。他应该快四十了,面色疲惫,眼睛却很单纯,一下就能看到底。

    许非在留意,忽然问:“那位先生,我看您一直没参与,您喜欢什么类型?”

    “嗯?”

    丑男一愣,笑道:“没什么固定的类型,有意思的我都喜欢。一些不好看的剧,某段内容很有趣,我也喜欢。”

    “要非选一个呢?”许非道。

    “呃,还是爱情剧吧。”

    众人轻笑,可能觉得他的外表和爱情剧不挨着。一个女学生问,“为什么呢?您渴望爱情么?”

    “我已经有爱情了,我只是喜欢文艺作品中对爱情的表达方式。”

    “比如呢?”

    “比如胡同,虽然一些内容很沉重,但总体上是一部非常浪漫的作品。”

    “浪漫?”

    这帮人都是胡同死忠,头一次听用浪漫形容这部戏的。

    “我觉得您的观点有偏颇,胡同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公认的……”

    孩子们很喜欢讨论,一个男生道:“就像小保姆跟白奋斗,虽然感情戏值得回味,可它明明在刻画时代痛点,关注边缘人群,我真看不到什么浪漫。”

    “对呀,爱情是神圣的,小薇再可怜也是犯罪分子。”另有人道。

    “爱情本来就是神圣的,它在各种各样的生活里都是神圣的,所以它才是神圣的……”

    丑男的脾气特好,也喜欢笑,就是笑起来更丑。嘴合不上,一口糟牙,时不时还抽下肌肉。

    “这个时代造就了很多复杂的人,自愿的被迫的,搞的不纯粹,没什么错。但所有人都变成这样,就会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小薇是个被生活捶打的女人,正在往蛆的方向转变,不过她遇到了白奋斗。她把这些东西扯掉了,回归自己,我觉得这是浪漫的。”

    哇!

    大家纷纷侧目,这人谁呀?

    许非也笑了笑,“好了,还有问题么?”

    “您始终强调一个观点,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走向。那我能不能理解,您在暗示现在观众的审美水平太低?”一女生问。

    “呃,这不是暗示,已经明示了吧?”

    “哈哈!”

    一片哄笑。

    许老师想了想,道:“不管什么时候,看戏都是因人而异。我喜欢这个,你喜欢那个,规定不了。

    那我为什么强调呢?其实不仅仅是影视剧,我们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通常会产生很多误解。

    比如一样东西是烂的,可我们没见过,我们就觉得是好的。

    物质世界的发展非常快,精神层次的提高非常慢。跟十年前相比,都觉着条件好了,现代化了。实际呢,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并没有进步,只是表层的东西提升了。”

    “以前叫同志,现在叫先生,先把男女区分开了。”丑男接了一句。

    “没错!可到老了又不会叫,男的还能继续叫先生,老太太总不能还叫小姐,叫女士也差点意思,所以还是那个传统。”

    “叫老同志。”

    哎呀,这个哏捧的太舒服了!

    说实在的,许老师见过不少文化人,基本聊不到一块去。特别海马那帮中年男,完全不在一个波段上。

    可今天忽然找着频道了。

    许非化身男默女泪的鸡汤大师,跟一帮人巴拉巴拉,眼瞅着快中午,道:“今天也差不多了,最后想请你们帮个忙。”

    他取出一摞厚厚的表单,“你们报名参加的时候,都填了一份简单资料,有姓名、年龄和职业。

    我看了下,大学生居多,各行各业的也有。这里是一份调查表,不是强制性,自愿。你们拿回去,给自己的亲戚好友,特别是同学、同事,麻烦他们填上,然后交还给我。”

    于佳佳纳闷,随手抽出一张,见写着:“观众对影视剧满意度及建议调查表”

    下面一个个问题:

    “您觉得现在国内电视剧的总体质量如何?”

    非常好,比较好,一般般,比较差。”

    “您觉得最应该改进的地方是,空格。”

    “……”

    底下人面面相觑,有人道:“许老师,我能问您想做什么么?”

    “就是粗略统计一下,老说为观众服务,没观众参与叫什么服务?

    比如一部新剧出来了,我会搞一份调查,多少人喜欢,多少人讨厌,都是什么职业和年龄段。这个能了解吧?

    今天主要是练练手,每人十份,一份有效问卷两毛钱,不能让你们白干是吧?如果有兴趣,可以报名成为固定调查员,报酬具体再谈。”

    “……”

    那丑男眼睛一亮,像发现什么宝贝一样。而众人考虑片刻,好像也没啥,遂纷纷取了问卷。

    今天都很愉快,前阵子太过压抑,好容易有个缓解身心的机会。而且地方还好,清幽雅致,有吃有喝,就是厕所不方便。

    中午时分,许非招待大家吃了些茶点,意犹未尽的陆续散去。

    “哎,那位先生!”

    丑男正要往出走,忽被叫住,露出一口糟牙,“还有事儿么?”

    “跟你聊天非常尽兴,正式认识一下吧……”

    许老师伸出手,对方看了看,也伸手握住,“你好,我叫王晓波。”

    ………………

    交流会散场,几个朋友留下帮忙收拾。

    于佳佳算看明白了,说据点还真是据点,这逼货肯定要往别的方面发展了。当然她还搞不懂具体涵义,比如这个调查,费钱又费事,意义何在?

    她忍不住询问,许非堂而皇之的来一句,“为了以后骂架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后跟人吵架的时候,他空口白牙,我手握数据,我就能干死他!”

    什么鬼?

    于佳佳更懵,自然不信这种狗屁倒灶的理由。

    许老师反倒很嗨皮的亚子,一边抹桌子还一边哼歌,“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丢了仨……”

    “不是,你就开个交流会,至于高兴成这样么?”

    “认识一个有趣的家伙,当然高兴了。”

    许非伸出手指晃了晃,“你不懂。”

    ………………

    几位记者带着交流会的料走了,于佳佳肯定详细发,别的也能给个小豆腐块。

    许老师主要目的不是卖书,是慢慢塑造自己的一个品牌。

    搞传媒,公众对你的印象极为重要,尤其文化、影视这一块。提到《南方周末》会想到什么?提到《锵锵三人行》会想到什么?提到张国师、冯裤子、葛尤会想到什么?

    现在一提起许非,文化人是头一个标签,制片人其次,演员几乎没人提了。

    需要保持自己的正面热度,新鲜的,又不冲击当下风气的,开开茶话会,交流会,发表点意见,为影视艺术劳心劳力之类。

    你不光要做事啊,做完事也得吆喝啊,吆喝才能让上头关注,下头爱戴,让公众逐渐形成一种认知:

    许非出品,必属精品。

    (还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396/ 第一时间欣赏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睡觉会变白所写的《从1983开始》为转载作品,从1983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1983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1983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1983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1983开始介绍:
一个有点怀旧的故事。……………………书友群新群:6132-710-86从1983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1983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