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燕风啸金陵TXT下载燕风啸金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燕风啸金陵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又逢君     燕风啸金陵txt下载     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八十一章 无法回头

    听了之后、朱允炆半晌无言,沉默了好一阵子、才道,

    “方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朕不是已经说了为四叔复爵归籍了么?你因何在诏书中只字不提?”

    “陛下容禀,”

    方孝孺很从容地向上叩首道,

    “如今时节已至入夏,天气暑热降雨,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对这些以北方士卒为主力的军队来说、肯定是难以适应,时间一久将会不战自疲。臣现在没有提条件的事,正是为下一份诏书做准备,以文书往来借机拖延时间,若能超出一个月,他的将士中军心懈怠、必无再战之意,而陛下可令辽东、真定等地驻守的将士们去袭扰北平。到那时、燕军之内军心涣散、首尾难顾,我军大破燕军就不是很难办到的事了。”

    “什么?”

    朱允炆听了一愣、问道,

    “朕想着与四叔议和,而你想的还是要消灭他么?”

    “陛下,”

    方孝孺抬起头、看着他道,

    “对起兵造反的反贼、当然只有消灭这一种手段来对付,臣知道您不想杀害亲叔,这个臣不能多说什么、也不会加以阻拦,但是,即使要将其擒拿也好、囚禁也罢,最终也还是要消灭叛军不是么?无论他是什么人、犯下谋逆之罪便是万万是宽恕不得的!”

    “是么……”

    朱允炆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那些构想、在这些大臣们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曾经起兵与朝庭作战、就永远是谋逆了,而在这些人眼中、四叔只能是叛臣、是反王了。边想着边问道,

    “依着你看来,你就真的能平灭掉燕军、擒住燕王么?”

    “陛下,那是自然的,”

    方孝孺看起来是一脸的想当然,

    “毕竟您是天子,您的诏令、普天之下无不服从,对方只是反叛而已、如何又能做得到长期得势呢?”

    “那好吧,朕就权且依了你,只要是能让朕最终见到四叔,该当如何随方卿去安排吧。”

    朱允炆的语气听上语十分的无力、而又气馁,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听了方孝孺的一席话后,他已经明白了从开始便主张和四叔动武的这些大臣、是不会赞成自己去真正的与燕王讲和的,而那些曾经建议他以安抚为主、与四叔和谈的大臣们,现如今早就闭上了嘴巴、什么都不肯说了。

    事到如今、还能再说什么呢,只求皇爷爷与先太子的在天之灵、保佑他们,不要让最终结果发展到叔侄二人、只能决个你死我活的境地才好……

    而此时、一直跪在旁边的薛嵓却另有打算,当他听到方孝孺的那一番高谈阔论后,心中不禁暗暗冷笑,因为他知道这些说法燕王早已料想到了,即使实施、也根本难以奏效。可后来听方孝孺的口气、还要同燕王那边继续文书往来,暗道、我可不想再去了,再派使臣的话你找别人吧,想到这里、便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肯出门了。

    故此,薛嵓自回府之后,便在家告病,根本就不见任何人。这样一来,一时间找不到另外做使者的合适人选,其他人不是推托、就是不能胜任,所以这第二份诏书迟迟没有送出去……

    而从另外的一个方面,用兵这部分却依然在进行,虽然燕王表面上果然依其承诺的那样,没有再继续用兵,可接到朝庭指令的盛庸、平安他们却不敢不遵从。可是这些人已经没有心思和燕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只得时常出动小股队伍袭扰北平到大名之间的燕军粮道,也算是对圣命的执行。

    对于这种小打小闹的偷袭,各将领早有接到燕王的军令加以防犯,但接到战报后,朱棣还是有些生气,气就气在那方孝孺真的小看了自己,以为耍这种把戏就能对付得了自己了么?思索了一阵子,此时正值暑热之时,暂时还是不要轻易用兵,依然以上书为主,可如果遣使前往京城,难免过于复杂拖拉,又会耗费不少时间,便告诉已经归附了自己的都指挥武胜、就此事向皇上递上奏折。

    折本落到了朱允炆的手中,看过之后、想了想,觉得这上面说的也对,既然已经答应了停战,不将兵力撤回也就罢了,可依然去袭扰对方、确实是没有信用的表现,堂堂的天子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想到这儿、便让人又将方孝孺诏来道,

    “方卿,朕闻听燕王提出停战后,盛庸、平安他们还在不时的带兵前去骚扰,可有此事么?”

    “回皇上,确有此事,”

    方孝孺很坦然地答道,

    “而且、这正是臣命他们这样去做的。”

    “为什么?”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道,

    “四叔已经答应不再用兵,而朕这边也应允了此事,你再这样做、不是让人觉得朝廷无信用可言么?”

    “皇上,与叛军之间还要讲什么信义,”

    方孝孺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另外,难道皇上忘了之前臣曾和你说过的策略了?我们正是要让燕军陷入懈怠的状态,然后分别加以袭扰,最后完全将其歼灭。此时正是实现此计的好时机,若错过了就难以再次将各处分散的兵力加以集结起来了。”

    “是啊,朕倒是忘记了、方卿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分不清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朱允炆轻轻地说了这么一句。

    其实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凭心而论、他倒是真希望就此罢兵、重新回到平静安宁的日子中,可是他又担心真的会象那些朝臣们所说的那样,若就此不了了之、四叔依然不肯服从自己,将来再想削藩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方孝孺说的这些、万一要是真的能够就此平息这场战乱,却因为自己的不赞成而错过了机会的话、岂不是可惜了么,所以沉吟了片刻后、才又道,

    “好吧,就由你来拿主意吧,但是要记住、处事要谨慎,尽量不要再引发更大的战火与杀戮。”

    “臣明白,”

    方孝孺向上施了一礼、忽又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

    “不过、皇上,您又是因何拿这件事来向臣询问的,莫非是燕王又写奏折来给您了?”

    “那倒不是,”

    朱允炆也没太在意这件事、随口道,

    “是都指挥武胜代替四叔上书来询问的。”

第四百八十二章 离间之计

    “都指挥武胜?!”

    方孝孺的眉头立刻又皱了起来,

    “他身为朝庭的官员却投向了反叛,如今却还有脸来上书给皇上,真是可恶之极!皇上,对这样的人、您切不可姑息养奸,依臣之见一定要治其的罪才是!”

    “啊?”

    朱允炆还真没考虑到如何看待这位替四叔办事的人,不禁一愣,可又一转念想了想、也是啊,自己和四叔之间是一回事儿,可这些大臣官员们也跟在四叔身后反对自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心中一恼道,

    “那么、这个人也交给方卿你来处置吧。”

    就这样,这位倒霉的武胜当场便被方孝孺投入了大牢中,没过多久便给处死了。

    自己的抗议并没有得到回音,对于这点、朱棣已经想到了,毕竟通过这几次没碰面的交锋、已经大致地能够了解到对方的禀性,只是没想到这次竟然连累了武胜,不免让他非常的恼火。

    好啊,不是要和本王斗么?那我们就斗斗看好了——

    朱棣暗暗地咬着牙、下定了决心,既然对方袭扰燕军的粮道,那么不妨也拿他们的粮草来开刀,这就叫“以牙还牙”。想到此处,立刻又将李远找来,给他六千轻兵、前往沛县段运河,袭击停泊在那里的南军的运粮船只。

    “孤王知道、那里有上万艘运粮船,仅凭这六千人去袭击、实在是有些困难,但是李将军可以借助别的力量来想想办法。另外、孤王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六千南军士卒的号衣,而且不求急着完成,一定要瞒天过海、躲过南军的耳目,争取一举成功。”

    “末将已经明白了,请殿下放心吧。”

    李远拱手一揖,带领着六千换好南军号衣的轻兵,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沛县进发。

    朱棣在大名靠着准确的情报及分析、边指挥全军和南军周旋着,边耐心地等待着沛县方向的消息。终于南军数万粮草船在运河上被全部焚毁,据探报称、当时连河水都变热了,水中鱼鳖死后浮上来、布满了河面,而李远还在退却之时顺便伏击了前来追击的南军,更是胜上加胜。

    南军损失军粮物资百万石,致使京城之中满朝震惊,本来讨伐燕军的军队已经疲乏无力,而德州的粮饷又尽数被毁,使驻扎在那里的盛庸所部陷入更加窘迫的地步。

    然而、仅仅又过了一段不长的时间,前方再次传来战报,燕军进攻彰德、林县已经投降了燕王……

    朱棣这么做自然也是在向朝中表示、自己之所以会要求议和,并非是因为怕了对方,所以接连再获胜绩。可接下来他也清楚地知道、方孝孺绝对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对付自己,而燕军现在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新的情况。

    果然,最先传来的消息就是平安引兵去攻北平,接下来又是驻守在大同的房昭入紫荆关威胁保定。

    对于这两处,朱棣还是不太担心,北平有世子高炽固守、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派了部将刘江统本部兵力回援,至于保定、传令给驻守在那里的孟善、让他坚守不出,这样一来,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朱棣产生了班师回兵的想法。

    这天,正在思考着下一步行动的朱棣、被突然闯进大帐来的朱高煦给吓了一大跳,

    “爹啊,了不得啦!北平出大事儿啦!”

    “怎么了?”

    听说北平出事了,朱棣还真的紧张了一下,暗自想到、莫非北平失守了?被平安给打下来了?不可能吧。边想着边问道,

    “到底出了什么大事儿、值得你如此大惊小怪的?”

    “爹啊,不是孩儿大惊小怪,确实是真的有不得了的事情,”

    朱高煦带着满脸的狡黠与古怪的表情道,

    “我们爷儿仨在前面这么拼命地征战,可北平那边却有人不让我们省心啊。”

    “是么?”

    朱棣瞟了他一眼、回到帅案后坐了下来道,

    “难道是你大哥将北平给弄丢了?”

    “那倒不是、不过也差不多,”

    朱高煦撇了撇嘴、笑道,

    “刚才儿子我打探到一个消息,您猜怎么着?我大哥竟然和朝中私自联络,听说皇上已经封他做燕王、让他配合着将我们爷儿几个给抓起来治罪呢。”

    “这消息是你自己打探到的么?”

    朱棣听得十分地好笑,瞟了他一眼道,

    “还是说、有人在故意地透露给你的。”

    “这有区别么?”

    朱高煦眨了眨眼睛反问道,

    “不管是怎么得到的消息,可这件事儿爹您能不在乎么?”

    “怎么没有区别啊,区别大着呢!”

    朱棣瞪了他一眼、道,

    “这明明就是反间计,想要离间我们父子,让你爹我产生怀疑、好带兵退回北平去。亏着你还总是说自己有多聪明,怎么连这么点儿事都看不出来,真是蠢透了!”

    “唉、爹啊,”

    朱高煦也叹了口气道,

    “其实孩儿我怎么能看不出来呢,只是不管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可说出来还是没法让人不担心啊。”

    “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棣看着他、慢悠悠地道,

    “难道你还信不过你大哥么?你我做为他的骨肉至亲,对他是什么样的禀性还不了解么?说他想背叛我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北平城中还有道衍大师坐镇,这种内乱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的。”

    “爹您对大哥还真是相信的紧啊,”

    朱高煦古怪地一笑道,

    “但是据孩儿看,朝廷现在不敢和我军正面作战,就开始耍这些阴谋诡计了,并且开始直接对北平打坏主意了,既然我们这边能得到这样的消息,保不准大哥在北平那边也会遇到同样的事情吧。”

    这句话倒还真的说到点子上了,朱棣也正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听朱高煦竟然将自己心中所想的给点了出来,便会心地一笑道,

    “说的不错,这才是一句经过动了脑子后、所能说出来的话呢,不过,你爹我相信你大哥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的。”

    父子二人的这番讨论没过多久,仅仅是一天后,朱高炽便派人将一封连开都没开过的书信、送到了军中,并交给了朱棣,同时还送来了一个人。

第四百八十三章 最后衷告

    看着桌案上的书信、以及跪在眼前吓得面如土色的这个人,朱棣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同时还带着几分的骄傲,没错儿,这份骄傲感正是来自于自己的长子、远在北平的朱高炽,因为这个处置方法实在是太得当了。

    将书信打开、上而盖着的皇帝玺印煞是引人注目,而信中的内容无疑就是对朱高炽许以燕王的王位,并让他配合朝庭、“大义灭亲”。

    看完之后、朱棣瞧了瞧那个跪着的人,问道,

    “能告诉孤王、你是谁么?”

    “下官、下官是锦衣卫千户,名叫、张安……”

    这人吓得说话的声音都在发抖。

    朱棣点了点头道,

    “原来是锦衣卫啊,那为什么要听命于方孝孺呢?身为锦衣卫只受皇上的差遣,你连这件事都忘了么?”

    “下官、下官自然没忘,”

    张安只好回答着,

    “可是、现在朝政几乎都由方大人一个人总揽大权,他命下官做什么、下官实在是违抗不得,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

    朱棣盯着他追问道。

    张安顿了顿,才下定决心般地道,

    “如今我们锦衣卫已不象先帝在时那般的有权势,地位也远不比从前,如果不遵从他、以后根本就无法在京城之中立足了……”

    “原来如此,起来说话吧,”

    朱棣摆了摆手、让他站起身后,又道,

    “孤王知道你也是身不由己,所以不会加害于你,方孝孺杀害了武胜、那是他的残忍,孤王却不会象他那般的伤及无辜。”

    “多谢殿下饶命之恩,小人终身不敢忘……”

    边说着、张安看起来又能要下跪。

    朱棣抬手制止了他道,

    “不过,你回到京城后,要替孤王带几句话给方孝孺。”

    “好,下官一定带到。”

    张安此时哪里敢再说别的,只有连连点头。

    见他这副样子,朱棣即无奈又好笑,心道、同是锦衣卫、却不都是和蒋瓛同样的人,便也没抱太大的希望、不过随口道,

    “你告诉方孝孺,他既然是当今大儒,就该知道天理人伦,不能挑唆着皇上行这骨肉相残的事情,孤王一再表示愿意罢兵求和,并非是怕了他、乃是为天下苍生不再受战乱之苦,如果他再得寸进尺、孤王以后绝对不会再和他进行任何商谈,而从此开始、那些因战事再起而失去的无辜生命,都是因他方孝孺而起!”

    “啊,好的,下官听清楚了。”

    张安听了这番话、仿佛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下官一定将殿下的意思、完完整整整地转达。”

    “那么,张大人可以回去了,恕孤王不留你了。”

    边说,朱棣边挥了挥手,示意两旁人将他送出燕军大营。

    看着方孝孺写的这封离间信,朱棣的心不由自主地也飞回了北平,虽然目前已经算是熬过了酷暑、时已至秋,但这段时间以来、全军的将士也都有些疲惫。偏巧、此时北方又传来新的战报,平安已经放弃袭扰北平、赶去增援房昭,打算合兵围攻保定,而且驻扎在辽东的杨文也有动作,好象要攻击北平周边。

    正好、借回援的机会,回去休整一段时间整理好情绪再说。这样,朱棣率领全军拔营班师,首先是去解保定之围,同时派出探报打探得知,此时、房昭因对保定久攻不下,便在易州驻扎、试图与平安汇合。朱棣得知之后,立即分兵、令朱能为主将率领三万人去迎击平安,而自己统余部专心对付房昭。

    房昭倒也是很有意思,竟然将营寨扎到了山上,大概是想凭借着地理的优势加以防守,而且燕军虽作战勇猛、兵力却不足,只要能坚守数日,等平安援军一到,便可前后夹攻。虽不说一定能将燕军消灭掉多少,但至少有可能再打一次胜仗。

    站在高处、观看过南军大营,朱棣略略思索一下,然后叫过几名探报吩咐道,

    “你们几个去南军营寨后山看看、那里是什么样的地貌,尽快赶回来报知于本王。”

    “属下遵命。”

    几名探报转身走了。

    朱棣带着陪在身边的众人回到中军帐内,告诉伙房营中立刻埋锅造饭,让大家提前吃饱肚子、之后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

    传下令后,在帐中坐下来,郑和看了朱棣一眼道,

    “主公,趁着有些时间、您还是休息一下吧。”

    “安不下心来啊,”

    朱棣叹了口气道,

    “对了、三保,一会儿饭做得了、让人就送到这里好了,我就不回寝帐了。”

    “知道了。”

    郑和转身出帐去吩咐亲兵。

    柴靖南坐到朱棣身边、将蟠龙剑抱在怀中道,

    “四叔,对方干嘛要将大营扎到山上去呢?”

    “他们是想居高临下、以守为主,这样对他们比较有利啊。”

    朱棣微笑地解释着。

    柴靖南轻轻地点了点头,眼珠儿转了转道,

    “哦、我明白了,他们觉得我们从下往上攻比较费力,一边作战还得一边爬坡,这样要消耗双倍的体力,所以很难攻的上去是吧?”

    “正是啊,”

    朱棣点了点头、道,

    “而且从北平方向退下来的平安、也正朝这边赶来增援,他们觉得只要是能守住这里、就会有机会配合着击退我军。”

    “哈!其实从下往上爬坡儿、又不是很难的事,”

    说到这里,柴靖南忽然坏笑了一下,瞧了一眼武平文道,

    “比如说、对武六侠这样的武艺高强的大侠来说,根本就不在话下。”

    “喂,你这小鬼,干嘛又拿我开心呐,”

    坐在一旁的武平文被他说得哭笑不得,

    “而且,都一起战斗这么久了,你好歹也要叫我一声‘武六叔’吧?”

    “那可不成,”

    柴靖南白了他一眼道,

    “叫你‘六叔’,那岂不好象是你比四叔还小似的,其实你比四叔老好多呢、不是么?”

    “你、你这小家伙儿,真是……”

    武平文几乎要被他气得无语了,顿了顿才又道,

    “好,不想叫‘六叔’就叫‘六伯’好了,而且爬坡儿不费劲儿这种事、不是只有我一个才行,你不总是说武功比我高么?上起山来肯定比我更利害吧。”

    “那是当然了!”

    经他这一反驳,柴靖南却显得很是得意地仰起了脖子、道,

    “只要是四叔一声令下、别说是上山,就是上天、我都得想办法去做。”

第四百八十四章 断崖奇袭

    “四叔可不想让你上天,靖儿要真跑到天上去了,四叔我上哪儿去找你啊?”

    朱棣的一番话,引得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此时、郑和已经回到帐中,和几名伙夫一起将饭送了进来,然后在几个人面前一一摆放好、道,

    “来,吃饭吧。”

    “好嘞!”

    几个人答应着、吃了起来,郑和自己也坐了下来吃着。

    朱棣的眼神却变得僵直了起来,愣愣地望着一个方向、却让人弄不懂他到底在看向哪里,吃着饭的动作也如同机械般地运行着。

    见到他这副样子,郑和很清楚自家燕王殿下又在思考作战的事情了,便无可奈何地边吃边照看着,不时地将那些明明就在眼前、却根本没能入其眼帘的食物推到他的手边,以便能被朱棣机械式的运动着的手、准确无误地拿到,看得柴靖南和武平文忍不住地想要笑。

    吃过了饭,刚刚将碗盘子收拾过去,派出去的探报们陆续地返回了大营,向朱棣回报道,

    “禀殿下,南军大营驻扎的那座山后,是一处非常陡峭的断崖,看起来根本没有路可走。”

    “哦,是么……”

    朱棣想了想又问道,

    “那么、那里的防守看上去如何呢?”

    “这个我们也试探过了,虽然那里有两个守卫,但防守的却非常的松懈。”

    探报们回答道。

    朱棣点了点头、道,

    “好了,本王知道了,辛苦你们了,快快去吃饭吧。”

    “属下告退。”

    几名探报转身出了大帐离开。

    朱棣坐在椅子上再次陷入了沉思。虽然他没再说什么,但刚才与探报的那番对话,其他的三人听的却是清清楚楚,柴靖南和武平文同时开口道,

    “四爷、让我去吧。”

    “四叔,让靖儿去吧!”

    话一出口,两个人同时又瞧着对方,柴靖南道,

    “是我先说的哟,不许你跟我抢!”

    “谁跟你抢了,明明是我先说的嘛。”

    武平文一脸好笑地看着他道。

    朱棣经他二人这一吵,很自然地便抬起头来,望向了他们二人、笑着问道,

    “你们二位、这是在说什么?”

    “好了,四叔,”

    柴靖南一脸什么都明白的样子道,

    “您就别再瞒着我们了,您打算在山后那个断崖上、从后面偷袭对方大营是吧?这件事交给靖儿我吧,象断崖这样的地方、根本就难不住我的。”

    “哦?”

    朱棣的眼睛顿时放射出一丝光彩,可还是有些担心地道,

    “是啊,四叔我确实是有此打算,但是、说起来容易,可细想想、却还是有些困难之处,比如说、从断崖悄悄地上去的人数一定不能够太多,一旦被对方士卒发现了,连退路都没有,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您就放心好了、四叔,”

    柴靖南看起来很有把握,

    “刚才探报不是说了,那上面虽然有守卫、但是很松懈的么?靖儿我先上去、将守卫收拾掉,然后再放下绳索让其他弟兄们上去。对方肯定想不到会有人从他们身后杀到,到那时我们再杀他的出其不意,肯定会成功的。”

    “这样啊……倒真是个好主意。”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

    武平文一见、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地道,

    “好啊,我和这小家伙一起去,肯定没问题的。”

    “武、六、伯啊,您最好留在四叔身边保护他吧。”

    柴靖南用一种真能气死人的口气说道,还特意加重了“武六伯”这三个字,弄得武平文哭笑不得。

    不等他提出什么异议,朱棣却赞成地点了点头道,

    “靖儿说的倒是有道理,这回就由三保和靖儿一起带着一队弟兄们去吧。三保你负责从亲兵中选出三十名勇士来,然后记着随身带几面我军的军旗,看到旗帜会让南军士卒产生错觉、摸不着头脑,从而给他们造成更大的混乱。”

    “三保明白了。”

    郑和郑重地拱手一礼、点了点头答应着。

    见朱棣安排的如此有条理,武平文倒也不再争了,便微微一笑,

    “那好吧,在军中保护四爷的任务就交给我好了。”

    “有劳武六侠,”

    朱棣也轻轻笑了笑,再次向柴靖南、郑和二人嘱咐道,

    “然后记得发起进攻的信号,就以火信为号吧。你们随身也带上烟火弹,准备好了、就发射出去,看到信号我们就从下往上攻。”

    “好的、我们记下了。”

    柴靖南连连点着头、答应着,当他将自己的应用之物全都收拾好、带在身上,回到中军帐外时,见郑和已经将三十名勇士选好了。

    两个人一起带着大家、由一名探报引着路、绕到了南军大营后侧的那段峭壁下。站在那里,柴靖南抬头向上望着,觉得这里并不是特别的高,而且上面还长满了杂草树藤,可以用来做凭借的地方还真不少,即使不用悬索、自己也完全能够上的去,便回头将用来攀登的绳子接过来、带到身上,然后道,

    “我先上去,你们在此等着我将绳子固定好后再扔下来。”

    “拜托了,”

    郑和边答应着、边为他将该带的都带上、嘱咐道,

    “你上去之后一定要看好是不是有守卫,千万要小心。”

    “知道了。”

    柴靖南再次检查了一下、觉得周身上下都扎紧了,然后迈步向前快走几步、接着便凌空而起,一纵之即、瞬间离地两丈余高,足尖儿轻点崖上一棵横生的树干,复又纵身而上,几起几落之后,便已经到了崖壁的上方。

    下面这些亲兵们看得瞠目结舌,平时虽然也曾听说过在江湖中、有一些的武功绝伦的人,身手如何的了得,今日里才算是真的亲眼所见了。

    柴靖南上去不消片刻、一条绳索便垂了下来,郑和最先抓住绳子,毕竟他也是身怀绝技,而且率先上去后、根据周围的动静还可以及时做出判断,便借着绳索的助力,没有费多大力气、也登上了崖顶。

    来到上面一看、有两名南军小校东倒西歪地躺在那里,柴靖南仗剑守在一旁,郑和悄声问道,

    “还有其他守卫么?”

    “没有了,我已经搜寻了一下,就这么两个,而且还被我点了穴道,一时半会儿是醒不过来的。你帮下面的人快点儿上来吧,我负责看着动静。”

    柴靖南一口气将情况说了个明白,之后便留神着周围。

第四百八十五章 退敌三路

    郑和知道有他在这守着,就一定没有问题了,便转回身在其它的树干上又绑了两条绳索、放了下去。这样一来,下面的亲兵们凭着三条绳索同时向上攀爬,虽然没有柴靖南这样的身手、可这些人在士卒中也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不消一柱香的时间,便全都上到了崖顶。

    丢下其它赘物,这一行三十余人各自拿好兵刃与军旗,潜到了南军山寨的后方。

    此时,朱棣已经统领全军在山下列开了阵势,只等着那信号升起。而房昭也早已得到了探报,知道燕军已至,连忙命所有南军严阵以待,战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

    燕军阵列中的将领们已经得到燕王殿下亲自传下的军令,让大家做好准备、要在今天这一战之中便将敌军击溃,所以每个人都崩紧了神经,只等着那一声“冲杀”的将令。

    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猛然间,一枚闪着火光的烟火弹从南军背后的山顶上、带着刺耳的鸣响射向半空。知道是柴靖南、郑和他们已经得手了,朱棣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立刻将手中宝刀向空中一举高喊道,

    “全军将士,随本王杀上山去!”

    随着他的这一声令下,燕军将士呐喊着冲上山去,顿时喊杀声震天。

    而南军这边可就坏了,本来正准备着防守山寨,突然身后的山顶上一道火信直冲天际,搞得所有人都愣住了,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之时,只见山顶上出现了几十面燕军大旗,这一下,不只是普通士卒,连房昭都以为燕军竟然从后面杀来了。

    而此时,山下的燕军也已经发起了进攻。郑和命那三十名勇士将旗帜插在原地,和柴靖南一起率领着他们由上至下杀向了南军方向。这些人可都是以一当十,更何况为首的两位还都是绝世高手,这一冲入敌阵,顿时杀得南军如潮水般四散奔逃,大部分人虽然弄不懂为什么、可还是都认为燕军已杀到了他们背后,这居高临下的优势瞬间荡然无存,顷刻之间便陷入混乱。

    眼见得这山寨已被攻破,房昭自是无心再战,勉强地率领残余人马败退回了大同。这样一来,得知消息的平安见与其合兵的计划根本达不到了,便也带着手下军卒退了下去、返回真定。

    燕军同时击退了两路南军的袭扰,略加休整,朱棣便又率领全军直接杀向永平府、去解辽东之围,而守将杨文得报后、马上也退了回去,就这样,全军又一次班师返回了北平城中。

    因为已经得到了消息,世子朱高炽带着人在王府大门前、将朱棣父子三人及其他众人,迎接入了大门,最后当众人基本上都散去后,自己陪着父王来到了书斋休息。

    “还是父王您回到府中来、孩儿这心才会踏实下来。”

    脸上带着憨厚真诚的笑容、高炽为朱棣奉上茶来。

    朱棣瞧着他、微微一笑道,

    “怎么,担心你爹我这一出去就回不来了么?”

    “不、不,怎么会呢,”

    高炽连连摆着手道,

    “如果说是去打仗,有父王亲自前往,哪个又能不放心呢?只是、孩儿是怕时间久了,自己担不起这守护北平的责任啊。”

    “你做的不错啊,”

    朱棣鼓励地道,

    “这两年多来,孤王几次带兵出征、你都将我们这个家管理的不错嘛,远的不说、就说最近这次在方孝孺施的离间之计中,你将张安连人带信原封不动地给父王我送了过去,当时你知道我有什么感觉么?”

    “啊、孩儿不知……”

    朱高炽一张肉肉的小圆脸儿上、满是好奇地瞧着自己的父王。

    见他这副憨得可爱的表情、朱棣笑了,

    “当时我就想啊,孤王的长子真的是长大喽,而且我们一家人如此的同心,外人想要挑拨离间、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是啊,我们是一家人啊,当然不能相互背叛啊……”

    得到了父亲的夸奖,朱高炽很是开心地笑了。

    朱棣听了他这句、听起来好象是无意中的话,立刻道,

    “这句话说的好,一家人当然不能相互背叛,高炽你知不知道,方孝孺在给你送信的同时,也派人到军营中放风,说你在北平与朝庭暗中勾结呢,你爹我当时也没信。”

    “是嘛?!”

    朱高炽吃了一惊,嘴巴当时张大了,

    “那、那、那可真是太可恶了,用这种手段离间我们亲骨肉、真是……”

    “是啊,”

    朱棣很有同感地点了点头道,

    “是很可恶啊,所以你爹我才说、你当时处理的非常好啊。”

    “其实、儿子我当时接到那封信时、也是紧张的不得了呢,也没想出该如何去做才好,最后就去请教了大师,是在大师的提示下、才做出正确决定的。”

    朱高炽很不好意思地道。

    朱棣点着头若有所思、然后才又道,

    “能知道去找谁请教、接纳什么人的建议,这本身也是你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你爹我说你在这方面很象我,还是一点儿都没错。对了,大师他近来好么?还在府里吧,一会儿陪爹去看看他。”

    “这个……”

    朱高炽看起来有些迟疑,

    “道衍大师他不在府上,就在您回来之前的几日,突然就回他的庆寿寺去了,说是、说是身体不适……”

    “身体不适?”

    朱棣一愣、心道,认识他将近有二十年了,还头一回听说这老和尚会身体不适,连忙问道,

    “大师他怎么了?病了么?”

    “这个……”

    高炽的表情显得就更加的为难了,

    “这个孩儿真没看出来,不过大师的身体到底如何,可能只是他自己感觉得到、别人看不出来吧……”

    “请过郎中了么?”

    朱棣心中狐疑着,可毕竟道衍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身体不佳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便又追问道。

    高炽点了点头道,

    “孩儿说过要请郎中了,可被大师给打发回来了,说他的病无需别人来医治。”

    “原来如此,”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道,

    “为父知道了,你也去休息吧,不必一直陪着爹,等我休息一下后、去看望那老和尚一下。”

    “孩儿知道了,孩儿告退。”

    规规矩矩地给父王施过一礼,朱高炽退了下去。

第四百八十六章 直指江南

    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前前后后已经两年多了,虽然打胜仗的次数多于败仗,可最终还是又回到了北平,现在能控制的势力范围只有北平、保定、永平这几个郡,辛辛苦苦夺取的新的地带却因兵力不足、根本无法真正的去占领,巩固不了已经取得的胜利的同时、更无法扩张新的势力,这样、反反复复地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儿呢?而且,南军的盛庸、平安他们大概也看到这一点,所以采取以守为主的战术,不再与自己发起正面作战,这更是令人头痛的地方。

    消耗不起啊、对自己这边来说——

    朱棣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深知自己手中能掌握的时间并不多,而且没有退一步的可能,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就在起兵初期,朱棣也曾幻想过通过和谈、能够好好的和自己的皇上侄儿解释一下,虽然从认识那一刻开始,道衍便一直在暗示他要登上皇位,可他也是真的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取得。他不想成为反王叛臣,更不想被人叫做“乱臣贼子”,可是当时不这样的话,恐怕自己连过上普通人生活的愿望、都实现不了。

    一次又一次地给朱允炆上书,这并非全都是朱棣在故做姿态,因为他又何尝没有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怀有着的那一份亲情,但同时也知道、即使是和谈,也绝不能失去主动权,在一次次地失败后,朱棣明白了,此次“靖难”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取得最终胜利、夺取朝权。

    可这个结果能够实现么?几番征战下来,朱棣开始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些动摇了……

    身边带着郑和、主从二人一同赶往了庆寿寺。

    因为经常往来,为了不打扰寺中正常进香参佛的人们,朱棣早就有他自己专门来见道衍的路线。走过一段幽静的甬道,直接来到道衍住的那间禅房前、推门走了进来,却不禁一愣。

    只见朱高炽口中所说的这位“身体不适”的老和尚、正端坐在那里看着书,而且目光炯炯、满面红光,听见脚步声便抬起头来,

    “主公、你终于来了,老衲早已恭候多时了。”

    “大师?”

    略略地愣了一愣,朱棣转而苦笑道,

    “本王听说您身体不适、所以特意过来探望,不过看起来大师您的气色很不错,不象似有什么不适的样子哟。”

    “老衲自然是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主公你看起来倒是心事重重啊。”

    道衍倒了一杯茶推到他的面前道。

    朱棣将茶杯接在手中,心中有些气恼、这老和尚明显就是在明知故问嘛,顿了顿、才又道,

    “征战了这么久,一点儿成效都看不到,孤王岂能不心事重重呢。”

    “谁说一点儿成效没有啊,”

    道衍不急不缓地说道,

    “在老衲看来,主公自从起兵以来、成效可是很显著的哟。”

    “显著?孤王怎么没看出来?”

    朱棣又好气又好笑地道。

    道衍看了看他、又道,

    “主公今日既然来了,不妨就将战事的前后经过讲一讲、老衲想要听听如何呢?”

    “这倒是可以啊。”

    朱棣便将出兵以来双方征战的情形、简明扼要地讲了一遍。

    道衍听完之后、笑了笑道,

    “用兵这么长的时间,主公你已取得了不少的胜利,而且已经尽了全力了,既然尽了这么多的精力、却不能取得更多的领地,那还不如尽早的放弃比较好。”

    “大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听了他的这句话,朱棣当时愣了愣,转而又很是恼火地道,

    “放弃?孤王没记错的话、是大师你亲口对我说的,根本没有退路、更无法回头了!如今又说要放弃,莫非是想让我自缚家人、到应天请罪去吗?”

    “当然不是了,”

    道衍看着他真的是沉不住气了,不禁笑着摆了摆手道,

    “老衲只是让你放弃争夺那一城一邑的战斗,试想想,是争得城邑大呢、还是争得江山大?”

    “不争得那一城一邑,又怎么去争得江山呢?”

    朱棣听的莫名其妙、反问道。

    道衍笑了笑、从旁边取过一封书信道,

    “这是前不久、从京城的皇宫之中有人送来的,这上面说、京师之内兵力十分的空虚,若能乘虚而入、一战必将成功。老衲盘算了一下,近三年来,主公你在北平拔州克县,胜仗多于败仗,朝庭疲于应对、东西应战,调来大部分兵力防守,应天那里还能有多少兵力防守呢?所以此消息应该还是很可靠的。”

    “啊?”

    朱棣听得即好笑、又好气,

    “话虽如此,可我军如何去应天呢?不将盛庸、铁铉、平安他们这些人击败,又如何能从山东通过呢?”

    “主公此言差矣,前往应天的路、谁说一定就要拿下山东各处才行呢?老衲想说的正是不要去计较那些一城一邑的得失,疾趋京城、乘虚夺之!”

    说到此处,道衍猛然起身、做出一个直指向南的手势来。

    朱棣本来就是聪慧过人,听他这一番的分析之后,立刻恍然大悟、如同被人从睡梦中惊醒一般,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多亏大师您的指点,不然孤王岂不是一直都纠结于这些不必要的烦恼之中。不过、大师您也真是的,有这么好的计策、为什么不早一点儿告诉我呢?何必劳心劳力,耗费那么多将士们的血汗。”

    “如果没有这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又何来现在京城之内的兵力空虚呢?”

    道衍笑着反问道,

    “所以说,主公您统帅全军多次的拼杀、并不是象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徒劳无功,而是成效显著啊。”

    “多谢大师,小王已经明白接下来要如何去做了。”

    朱棣非常高兴地道。

    从道衍那里回来的路上,见朱棣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郑和便笑道,

    “看来大师的身体已经好转了,没有什么大碍了是么?”

    “那老和尚本来就没什么事啊,”

    朱棣依然满面欣喜地道,

    “与其说是我去探望大师的病情、倒不如说是我让他为我治疗心病。”

    “这么说、是四爷您的心病已经被治好了?”

    郑和心领神会地道。

    朱棣用力点了点头,

    “可以这么说吧,大师给了我一剂良方,压在心底有一段日子了的这块心病、今天真的被他给治愈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烽火再起

    “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呢?”

    知道主公这是已有了新的用兵良策,郑和盘算着一定会再次用兵,便问道。

    朱棣却爽朗地一笑道,

    “先是让将士们好好地休息一个月,然后、等大家伙儿养足了精神,我们就再次起兵南下!不过、三保,我可要事先告诉你一声、这回才是真正的南下哟。”

    说完、朱棣狡黠地一笑,一抖缰绳、催动座骑加快了步伐,一路小跑地向燕王府而去。见他这副得意而又胸有成竹的样子,郑和的心这才算是真正的放了下来,不禁微微一笑、打马随后也跟了上去……

    一个月后,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休整,全军将士重新集结。

    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朱棣亲自督促供给人员、将骑兵们的马匹换上新蹄铁及鞍辔,各营有缺失的物品、全部都要补齐,一切都要做到万无一失之后,才传令下去、全军开跋南下。

    经过十来天的行军,燕军来到了蠡县、并扎下大营,考虑到真定的平安、以及德州的盛庸得到消息,不会老老实实地等着,很有可能会出兵前来骚扰、并加以试探,朱棣特意找来了李远,让他带本部人马驻扎到藁城、以便同时监视这两处的动静。

    燕军再次起兵南下,这一消息很快便传入了京城。

    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孤单单地坐在乾清宫的朱允炆、早就没有了主张。

    自从将黄子澄、齐泰二人驱逐出京城之后,他就在也没有去过东阁那边,因为即使处于那个自己一向觉得熟悉的地方,此时也只能感觉到无尽的寒冷,反倒是乾清宫这边尚能带给他一丝丝的怀念。

    可这一丝丝的怀念、却是来自那个人的……

    “启禀皇上,驸马都尉梅殷、梅大人在宫外候旨求见。”

    内侍臣走了进来,小心谨慎地回道。

    就在刚刚结束的早朝上,针对北方战势再起这一议题,大臣们开始是一言不发,后来就是互相指责、互相否定,依然是没有个结果,要不是在皇爷爷面前发过誓言、要做一个勤政的君主,朱允炆真的不想再上早朝了,反正又得不出什么好的建议。

    不过,既然身为先皇指定的顾命大臣、梅殷能够此时来求见,应该是为了这件事而来,便道,

    “传他来见朕。”

    “传驸马都尉梅殷觐见——”

    内侍臣将口谕传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果然见梅殷走了进来,跪拜在地上、施过了君臣之礼。按辈份来讲、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也是位长辈,而且又是顾命大臣,所以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他还是很客气的,待他施过礼后、便让其起身,

    “姑父此时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说的么?”

    “回皇上,正是,”

    梅殷起身后、便道,

    “刚才在朝堂之上、臣本想就对皇上说,可当时实在是太吵杂了,根本没法说清楚。”

    “谁说不是呢,”

    朱允炆也叹了口气、道,

    “那么姑父是怎么看的呢?”

    “臣以为、北方战势又起,不必过于忧虑,”

    梅殷显得很是从容地答道,

    “河北、山东境内有盛庸、铁铉、平安他们在那里驻守,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他们也几次败给燕王,但是总的来说、最终的防御还是很成功的。加上燕军兵力有限、物资也不象我们朝中这边能够征调的范围如此之广,北方那边相对的要匮乏许多,所以用兵也是难以持久,臣觉得陛下不必过于忧心。”

    “哦……”

    朱允炆听了这一番的分析,内心也稍微平静了不少,又道,

    “听你所奏的这些,朕甚是宽慰,只是如此相持不下也不是个办法。”

    “关于这点,陛下也不必急,”

    梅殷微微笑了笑道,

    “若真的能够相持下去的话,有利的自然是陛下您这边,因为您才是当今天子,而燕军那边毕竟是叛军,时间一久必然生乱。到那时、也许不必陛下您派兵将前去,他们燕军内部自己便会自消自灭也说不一定呢。”

    “是么?”

    这一说法、朱允炆还真是头一次听说,觉得新鲜的很,便追问道,

    “那么、在您看来,朕目前该做为重点的应该抓紧哪一方面呢?”

    “自然是前方将士的给养,”

    梅殷立刻恢复了一脸的郑重道,

    “如果粮草补给供应不上去,将是最不利于作战的,而且还有淮安府那里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也不能不加强防守。”

    “嗯,还是姑父考虑的周到,”

    朱允炆听的频频点头、又想了想道,

    “那么不妨这样吧,朕就命你为兵马总管、镇守淮安,同时执朕的诏书全权负责向各地调拨军需补给、及时地供前方将士。”

    “唔……既然陛下如此信任,臣定当全力以赴。”

    梅殷叩拜接旨,然后退下出宫、前往淮安赴任。

    送走了这位顾命大臣,朱允炆的内心稍稍的平静了一些,随即又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上次反间计没有成功后,被朱棣回来的张安、还真的鼓足勇气,将燕王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给复述了一遍,而朱允炆倒还真的被触动了内心,觉得这件事做的即过分又丢脸。挑拨着四叔家父子相残不说、还被人家给轻轻松松地便识破了,尤其是最后四叔说的那句“以后绝不会再和方孝孺做任何的商谈”,朱允炆竟然有些自责,为什么身为皇帝、却要将这些重大的事情都交给黄子澄他们这三人来做主呢?结果到最后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的好。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由自己来决定了,可能根本就不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他的心思又落到了朱棣的身上,之后又联想起其他的叔叔们,那些人中不是逃回了京城、就是被就地囚禁……不、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十七叔宁王朱权,他已经投靠了四叔,另一个就是五叔周王朱橚,他如今还流放在云南蒙化……

    周王是四叔的同胞兄弟,不如、将他也迁回京城中吧。

第四百八十八章 掠城而行

    其实这个举动、真的就是无意识的,朱允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并不是象别人所猜测的那样,想以五叔来做为人质、要挟四叔,最后证明、他也根本没有这样做过,就只是单纯地做了这个决定。于是,不久后,周王朱橚便被人从云南带回到京城中、并和已经被囚禁了近三年的齐王朱榑关在了一起……

    而此时,北方的战火已经重新燃起,果然不出朱棣所料,真定和德州两边均派出人马来,从真定出动的平安部下的先锋营、直接被朱棣给击退。而德州来的是盛庸的部将葛进,统步骑兵共万人前来袭扰,正好被分哨在藁城的李远遇了个正着。

    李远虽非猛将、但绝对称得上是智将,见对方骑兵很是凶猛,便先假意做败状退过滹沱河。此时、河面早已冰封,那葛进见骑马从冰上过河甚是不便,随即将马匹暂时置于河这的林中,全军步行去追击。而李远正等着他这样做呢,早已分出一部分兵卒在其离开之后,将马匹全都给牵走、然后燕军返回与葛进重新作战。南军顿时大败,可当他们撤回河对面去时才发现连马都丢了,更是混乱不堪。

    此一战,李远不但杀敌数千、还带回了几千匹战马,令燕军士气高涨。

    形势大好,朱棣也不加耽搁,以薛禄为先锋,从馆陶渡河,连续夺取东阿、东平、汶上、沛县,于正月底、先锋营已经到达了徐州。

    这一下,南军这些将官们真的愣了,本以为燕军此次卷土重来,一定还会和他们交锋,甚至是决一死战,谁知竟然从这些老对手身边直接绕了过去,转眼间到了江苏境内。看来死守这一战术是绝对不行的了,人家又不来进攻,还有什么可守的,只好离开各自的驻地赶赴徐州增援。

    而燕军到了徐州略加休整,朱棣便再次撒出探报打探南军各地的动向。而众将也感觉到此出征、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均拭目以待地看燕王殿下接下来还会做何安排。

    不久,得知了何福、平安、陈晖等人率真定守军进兵济宁,而盛庸进兵淮上,看起来完全就是一副几路夹击的架势。朱棣立刻在中军帐中召集了众将。

    “各位,如今我军已将盛庸他们甩在了身后,形成让这些人不得不出兵的状态。”

    边瞧着地势图,朱棣边道。而众将仍旧没有弄清他此次采取的策略,均没有做声、只等着燕王继续说下去。

    静了好一会儿,朱棣才转过身、看了看大家,

    “现在孤王需要两支人马去做两件事,有谁愿意去呢?”

    “殿下,不知您这是要做什么啊?”

    薛禄实在是沉不住气了、终于问了出来,众将也纷纷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朱棣。

    见大家都是这副不解的样子,朱棣笑了笑,道,

    “孤王想派一支人马趁着盛庸、平安他们的合围尚未形成,去袭击南军的粮草道路,让他们不得不慢下来;而另一支人马专门对付徐州的出战军队,而其余的人马要原地休息,准备接下来的疾速行军。当然了,出动的这两路队伍就要辛苦一些了,不知道谁愿意去呢?”

    “殿下,袭击粮饷道路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未将来办吧。”

    刚刚说完,李远便主动请缨、要求要前往那里。

    朱棣对他还是非常的放心,便点了点头道,

    “好吧,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好了,不过记得、能够袭击成功自然是好,如果不能成功也不必勉强,只要能起到牵制那几路南军援兵即可,听清楚了么?”

    “末将知道了。”

    李远答应着、引着本部人马前去按朱棣安排的去做了。

    见第一支令已经分派了下去,立刻有几员大将都要争取这、去对付徐州的人马的这支大令,经过权衡,朱棣将这个任务依然交给了薛禄,令他前去迎战徐州的主动进攻。

    经过两路分兵、同时出马,此一战获得了全面胜利,就在薛禄击退徐州企图前来偷袭的南军之时,李远那边也成功地拖延了前来驰援的几路援军,尤其是盛庸统领的那路人马,明显的放慢了速度,并前往济南与铁铉取得联系、并商议对策去了。

    而燕军这边重新集结后,徐州的守将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坚守不出,大概是认为只要能守住这座城池,拖延到援军起来、那时燕军首尾难顾,自然就有取胜的可能。

    其实不止是徐州的守将,就连盛庸、平安、何福他们这些将领也怀有这种想法,觉得徐州城池坚固、燕军兵力不足,向来都不利于攻城夺寨,所以守一段时间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他们全都想错了,朱棣这回根本就没有去浪费精力与时间、去夺取什么徐州,见对方坚守不出后,立刻率领全军继续挥师南下,不久便来到了宿州。当南军将士们还没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时,燕军再次南下,迅速地到达了涡河。

    这一下盛庸、平安他们终于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原来燕王的目的是直指京师应天府。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这么多将领、率领着十几万的南军,驻扎在北平通往京城的要道之上,却被朱棣率领的燕军轻掠而过,如此飞快地到达了安徽地界,这当然是不能不管得了。

    驻扎在济宁的平安最先开始行动起来、随后跟着燕军追击上来。

    而此时,朱棣所率领的燕军已经抵达了涡河。这一种轻骑快马、马不停蹄地直接南下,手下的部将们也都已经开始明白了、自家殿下此番出征的战略方法了,更明白了他的最终目的。

    一路南下,燕军队伍全军几乎一直处于行军状态之下,而此时、朱棣却传令下去,所有将士就地休息,然后和众将集中在中军帐内、开始这议事。

    “殿下,您是打算抛开其他驻守的南军将领,直接进攻京师是么?

    部将郑亨率先问道。

    朱棣点了点头道,

    “不错,孤王正是这样打算的。前不久,我得到从京城中传来的消息,说如今经过几次征战,朝中已没有兵力可以调配的了,也就是说、京城之内十分的空虚,我军能到达那那、定可获胜。所以本王才决定不与盛庸他们做过多的纠缠,直接挥师南下、直逼京城。”

第四百八十九章 再遇故人

    “哦,原来是这样……”

    众将听了、纷纷地点着头,可也能看得出,有些人对此策略还是怀有疑虑。

    朱棣也不管他们是否信服、接着道,

    “但是、虽然说是一鼓作气直接南下,但适当的也要抓住机会、给被我军甩在身后的的那些南军一点儿利害看看,免得他们以为我们只是在前面一个劲儿的狂奔。刚才得到探报说,平安已经追了上来,所以孤王打算在淝水边上打他个措手不及。”

    “平安?!”

    首先薛禄第一个就跳了起来,因为他曾经被平安生擒过,虽然转而又逃了回来、可心里这口恶气却一直难以平复,听说现在是他率先追来了,连忙请令道,

    “殿下,让我去吧!”

    “哦,当然,”

    见手下部将对迎击平安如此的感兴趣,朱棣心中就更加有底了,笑了笑道,

    “此一战要打得他不敢再来追才好,所以孤王准备和大家一起出战,将平安从哪里来、就打回哪里去。”

    “是!”

    听了他的这番话,所有部将们都非常高兴,异口同声地答道。

    当下,朱棣让朱能、丘福二人统本部人马掠后阵,同时防备南边各处南军的动向,令白义、王真、刘江三人各引百余骑继续诱敌,自己亲率大部分步骑兵在淝水边设下了埋伏,只等平安的追兵赶到。

    且说平安还真的没想到燕王会给他来这一招“回马枪”,他自认为已经很熟悉对方的作战方式,如果快起来迅疾如风,能够追得上他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想到追着追着、突然一声炮响,燕军伏兵四起、将他的人马围困在当中,随即先锋大将便被斩杀。

    难道自己是上了燕王的诱敌之计了,对方本就是这么打算的——

    平安的脑海中立刻跳出这一想法,意识到朱棣是因为见南军这边都以防守为主,才使出了这么一招,引他们主动出击,心中暗道不好,自己已经中了对方的计了。有了这个印象、平安也不再做它想,立即传令全军后撤,几乎不再做更多的反击、便调转头去又往回跑,一口气跑到了宿州、才算做罢。

    虽然这一仗胜了对方,可负责诱敌的三员大将中的王真、因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了不被对方俘获,当场拔剑自刎,这也让朱棣心情再次沉重,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打到京城去的想法。

    接下来的战势便是南下的同时,寻机反击已经被甩在北边的南军,断了徐州的粮道、击退了铁铉的来袭,之后全军到达了睢水的小河附近,开始搭建浮桥、做渡河的准备。

    如果燕军成功的渡过河去,那么离着中都凤阳便已经只有三百多里地,可以说就快打到京城的大门口了,那些南军将领们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朱棣自然也明白这一点,知道这回如果再度交锋的话,肯定面对的是一场苦战,只是燕军一次次的险中求胜、辛辛苦苦的一路走来,早已将苦战视做平常。

    果然、就在浮桥就要建成之时,平安率军再次杀到,分两翼发起了攻势,双方竟然围绕着争夺这座浮桥展开了激战。双方苦战、却始终相持不下,燕军虽然斩杀不少南军将士,可自己这边又折了大将陈文,朱棣令全军暂时撤到河的北岸。而平安带着南军、驻守在河的南岸,大概是觉得这样的布防、至少会防住通往凤阳的路吧。

    就这样隔河对峙、交战,几日后,南军渐渐支撑不住了,因为他们的粮草实在是有限,已经所剩无几,平安只好准备将全军后撤。

    而朱棣早已得到有关的线报,计算着也该差不多到时候了,便派出暗探密切注意南军的动向,还真的得到了南军移动的消息,立刻做好了进攻的布署。

    自从再折王真、陈文这两员大将,朱棣已经决定不再让其他部将为先锋,又恢复到从前的那种每次均由自己来担当的状态。留下丘福、郑亨二人统数千人留在河岸,造成燕军依然驻扎在原地的假象,自己率领全军,在天黑后悄悄渡过河去。

    南军此时正在后撤,竟丝毫没有发觉燕军已经从背后杀到,等朱棣率军冲向他们之时,平安只好重新整队仓促应战,一下子陷入了被动之中,开始截截败退。

    眼见得胜利已经到手,朱棣本想传令全军发起最后的冲击,可就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从燕军队伍后面、杀来一队约有万人左右的南军,而且看起来毫无疲惫之态、战斗力也是极强。

    这怎么可能,按各路的探报所说、其他几路南军还都离着很远,均没有赶来增援的迹象——

    心里带着十分的惊讶,朱棣分兵回转来迎击身后的对方援军,可当他一见到对方那好象是故意亮给他看的旗号时,脑袋里顿时“嗡”的一声,因为对方主将正是自己唯一不想遇见的、也是他最不想在战场上碰到的人,左军都督徐辉祖。

    其实不止是朱棣、连徐辉祖自己也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又碰到了自己的妹夫,并且还短兵相接地交了手。

    因为朝中一直有一部分人、因为徐辉祖的特殊身份而对他有所忌惮,甚至是猜疑,所以、虽然有人记得这位名将,可始终不建议将主帅的权力交给他。此次燕王再次起兵南下后,因为山东看上去兵力薄弱,朱允炆曾一度让徐辉祖统兵三万、去支援山东,可谁知朱棣根本没从那边走,见没起什么作用、只得又将其调回京城。

    就在返回京城的路上,朝庭得知平安所部粮草缺乏的十分严重,便在梅殷的督促下、筹集了部分粮草给养,让徐辉祖负责直接运送而来,偏巧赶在了这个时候到了。

    对于朱棣的战术打法,徐辉祖比平安还要熟悉,毕竟他们两个人曾一起搭档过很长一段时间。见此情形、立刻让副将带两万人保护好粮草车辆,自己统一万人从后杀向了燕军,以解平安之围。

    见前来增援的人竟然是徐辉祖,朱棣不知是什么心情,立即率领全军收兵回营。就在朱棣率军撤下来之后,徐辉祖与平安合兵一处、退守到了灵璧城西南的齐眉山附近、扎下了大营。

    天光渐亮之时,经过后半夜休整的燕军到达了南岸。虽然这算是将小河拿了下来,但燕军大营中的众将们几乎都知道了、对面多了个徐辉祖这样的劲敌。

第四百九十章 遭受挫折

    每个身为武将的人,对徐家人的敬佩程度、不亚于对燕王,更何况大家还记得上次、就在大败李景隆之后的追击过程中,当看到徐辉祖出现在面前时,燕王二话不说地便将全军退了下来。而现在、这位魏国公再次拦在了前方道路上,有些将领的心中已经开始产生了疑问。

    对于这点,朱棣自然很清楚。但是此时已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不是继续前进、打到应天府去,就是功亏一篑、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无论挡在前面的人是谁,他都要咬着牙与对方决一死战。

    不过,虽然奋力一搏是必要的,但靠谋略取胜、更是朱棣的特点之一,所以在另一个方面,他也进行了安排,并吩咐丘福、郑亨多加打探着。

    一切都准备好了,朱棣率领燕军将士赶往齐眉山、与以徐辉祖和平安为主将的南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这场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双方混战在一处十分的胶着,而就在此时、何福率领南军的援军赶到了。燕军陷入了被动,大将李斌阵亡,朱棣一见知道不能再造成伤亡,便率全军撤了下来。而徐辉祖也没有再追杀,见燕军退了、便也下令退却,这场著名的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是夜,朱棣难以入眠,本来这些年来他就思虑过重,虽然经过道衍及其他郎中为其调理过身体,可内心的忧愁却无法调治,加上近几天连连痛失三员大将,几乎让朱棣的心情沉重得难以抑制。

    左思右想、依然安不下心来,只得起身走到帐外、望着黑漆漆的夜空。此时已是盛夏,即使是在这深夜中、周围的空气里依然充满了闷热潮湿,令人根本无法舒解心绪,朱棣的心情更加的烦躁了。

    “主公,还是早些休息吧。”

    身后传来郑和关切的声音。

    朱棣愣了愣,回过头看向了他,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你听、今晚大营中好安静啊……”

    “什、什么?”

    一下子没能明白自家主人的意思,郑和也愣了愣。

    朱棣苦笑了一下、转而又问道,

    “丘福那边有消息了么?”

    “还没有,”

    郑和沉吟了一下、又劝道,

    “主公还是早些休息吧,这几日作战如此的辛苦,不要熬坏了身子。”

    “可我根本睡不着、你让我怎么休息啊!”

    很罕见地、朱棣竟然朝着郑和发起了脾气。

    而此时,郑和也想明白了主人刚才开始时、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今晚、燕军大营中的确出奇的安静。要知道、受燕王殿下平日里随意的性情所影响,营中的气氛一向都是很活跃的,可是眼下竟然死一般的沉寂,只能说是全军将士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只是、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让殿下去休息,说不定天亮之后等着大家的、又是连日的撕杀,不休息好又怎么承受得了呢?

    心中想着,郑和回过头,正看到武平文不知在什么时候也出现在身后的不远处,灵机一动、便向他做出一个“打晕”的手势,然后又指了指朱棣。武平文一见不禁笑了,身形微动、转瞬间已来到了朱棣的身后,不等他反应过来、指尖已点上其昏睡穴,这位燕王殿下便软软地倒在了郑和的臂弯中睡了过去。

    武平文伸手将他抱了起来,边朝寝帐走着、边对郑和道,

    “把他安置好后、你也好好休息吧,四爷周围的安全有我和靖儿看着呢,放心地去睡好了。”

    “多谢武六叔,那我也去休息了。”

    边答应着、郑和边跟着走回了燕王的寝帐中……

    次日一早,朱棣醒来之后,总是觉得这一觉睡得很不一样,甚至不记得是怎么睡着的,本想问一问,可见郑和跟平时一样、忙前忙后地服侍着,便没有再多问。

    吃过了早饭、来到中军大帐中,顿时感觉到气氛与往日有很大的不同。此时、除了一些另有使命的将领外,其他部将们几乎全都已经到了。

    迈步走进来,朱棣向两旁看了看,边踱到自己的帅案前、边道,

    “今天大家都来的好早啊,这是有什么想和孤王说的么?”

    一片寂静……

    虽然表面上平静,可谁的心中都有一大堆的想法,朱棣当然明白,不止是众将、就是他自己也一样。自从大家得知对面统领援军赶来的是徐辉祖时,这种疑惑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更何况昨天还被人家给打败了。

    “殿下,军中有许多弟兄因不适应这南方的天气、都病倒了……”

    张武首先开口了。

    朱棣看了他、轻轻问道,

    “是么,到底有多少呢?”

    “有几千吧……”

    顿了顿、张武才回答道。

    此时、刘江站起身施了一礼,接过话茬儿道,

    “我的营中也病了不少。殿下,如今这南方的夏天又闷热又潮湿,军中士卒大多都在北方生活习惯了,象这样进退不得真的不是个办法,不如先退到别处去扎营吧……”

    “退到别处去?”

    朱棣死死地盯住了他,

    “依着你、该退到哪里去啊?”

    “这、还是渡过河退到小河北岸去……”

    刘江有些迟疑地道。

    经他这一提,其他众将也开始七嘴八舌地随声附和起来,均说还是退回到河的北岸比较好。

    朱棣真的十分恼火,心道、这些部将们均是久经沙场的战将,难道直至现在也还没看出、自己采取的是有去无回的战术么?已经打到了这里,只有向前才是真正该做的,更何况胜负根本尚未确定,为什么就想着撤退呢?

    心中忿然,朱棣猛然怒道,

    “退回河的北岸?北岸就不是南方了么、就不闷热了么!你们干嘛不干脆就说要退回北平去呢?!孤王在这里告诉你们,此战有进无退。想退是吧?好吧,我倒要看看有多少人想退回北岸去。觉得应该留在南岸的站到右边,想退回北岸的站到左边吧!”

    “殿下,末将还是觉得应该缓一缓的好……”

    边用低低的声音说了一句,刘江默默地站到了左边,其他众将互相看着,虽然看起来有些犹豫、可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向左边站去。

    看着眼前的这些部将们、靠向左边的越来越多,朱棣实在是火撞顶梁。事实上,与其说是生气、倒不如说是在伤心,他当然知道这些将士们能够追随自己、都担着什么样的风险,自然也能理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可是已经是“反贼”了、还会有回头路可走么?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中流砥柱

    急火向上攻心,朱棣忽然觉得头一晕,险些就此摔倒下去,连忙回过身扶住了帅案。身旁的郑和看得真真切切,立刻近身上前伸手扶住了他、却见朱棣暗暗地摆了摆手、才迟疑地向后退了一步。

    闭上双眼缓了缓,朱棣才转过身、靠在帅案上道,

    “好吧,孤王不会勉强大家,你们想退便退好了,不过、应天城已经不远了,就算是只有孤王一个人、我也会到那里去的!”

    “殿下当然不会是一个人,”

    话音未落,坐在那里始终没有开口的朱能、此时站起了身,一步步地踱到了右侧,

    “还有末将我!无论到哪里,末将都会跟随在殿下您的身边,还有已经故去的张玉、张将军,如果他还在这里的话、相信他也一定会站到右边的!”

    说到这里,朱能抽出肋下宝剑指向了帐外、接着道,

    “诸位,你们可知灵璧是何所在么?离这里不远处便是垓下,一千六百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此地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当年汉高祖十战九败,最终此一战便夺取天下。如今燕王殿下率领我军胜多负少,岂能有因为受到这一点点的挫折、便放弃进攻,再次对他人附首称臣的道理?!”

    一番话,说得众将都不做声了,帐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就在此时,郑亨从帐外走了进来,一见这种情形不禁诧异、问道,

    “这是怎么了?”

    “他们要退回小河北边去呐,”

    朱能没好气地道,

    “殿下说了,想退就站到左边,想继续前进就站到右边。”

    “退?为什么?”

    郑亨一脸莫名其妙地扫了那些已经站在左边的将领们一眼、道,

    “这根本不用问,当然要站到右边了。”

    说完、便几步走到朱能身边站了过去。

    这一下,让帐中这有些悲壮又尴尬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见他赶了回来,朱棣立刻将感激的目光、从朱能身上转移到郑亨的身上,问道,

    “怎么样?打探到消息了么?”

    “打探到了,”

    听他这一问,郑亨立刻显得很兴奋地道,

    “正如殿下您说的那样,建文真的又将魏国公调回了京城。不过、奇怪的是,平安竟然也离开了灵璧、朝京城那边去了,现在城中守城的主将是何福。”

    “真是太好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朱棣很高兴地回过身、又站到了地势图前道,

    “徐辉祖已经即将被调回京城,而他此番前来本也是为押运粮草而来。孤王派人打探过了,灵璧城中除了南军将领外,还有不少前去督战的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所以仅凭那些补给根本就不够。依我看、平安之所以会离开灵璧,一定是因城中粮草依然缺乏,而他是带兵赶去保护运粮车的。”

    说到此处,朱棣停了下来、略略思索了一下,扭过头来扫视一下、刚才还在主张退回河北岸的那些部将们,

    “这运粮车是灵璧城中守军的命脉,也是他们的希望,平安一定会投入大部分兵力前去护送的。所以、孤王决定去劫他的粮车,同时还要给平安的主力以重创,让他们一战即溃、再无还手之力!你们中有没有谁想和我一起去的?还是说、仍然想退回北岸去呢?”

    “这……”

    这些将领们互相看了看,张武先站了起来、拱手道,

    “末将愿追随殿下与之一战,请您恕末将刚才的构军之罪。”

    “我等愿追随殿下前往,请恕我等之罪!”

    其余众将也都起身施礼道。

    朱棣摆了摆手、缓言道,

    “这仗已经打了快三年了,大家辛辛苦苦地追随着我、我又岂能怪罪你们?只是如今已经到了这里,眼看着胜利就在不远处,孤王只想求诸位再咬咬牙、随我冲过这道难关,我们一块儿打到京城中去。”

    “我等情愿追随!”

    众将们再次异口同声地道。

    这真是胜利前最后的一次难关了,事实上证明了朱棣的此次坚持是绝对英明果敢的,而事后那些将领们也知道了、多亏他们的殿下这一决断,带着大家敲开了胜利的大门……

    又休整了一天,派去的哨骑探报传来了消息,南军果然从京城方向运来了许多粮草补给,平安亲统六万人马于左右两翼护卫。

    “真是太好了,”

    将众将召集到中军帐中,朱棣胸有成竹地道,

    “南军本来兵力已经不是太多了,平安这一次带出六万余人,正是给了我军灭其主力、伤其元气的机会,今日这一仗需要诸位全力以赴、彻底将其击溃!”

    “请殿下吩咐!”

    诸位将领听了这番分析、各个也都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地应道。

    朱棣点了点头,接下来就开始派将,命丘福、郑亨为先锋,率领一万铁骑去袭击运粮车。朱能统领三万轻骑分两翼去阻击平安率领的马步军,自己亲自带领其余众将率步军为朱能做后援。

    刚刚分派完诸将,忽见朱高煦带着弟弟朱高燧冲进帐来,

    “爹啊,您也给儿子们分派个任务吧!”

    “哦……”

    朱棣抬头瞧了瞧两个孩子、不禁笑了,道,

    “好吧,你爹我正好有个重要的差使,就交给你们两个好了。”

    “好啊、好啊,爹您快说!”

    朱高煦和世子朱高炽不同,天生的力大过人、勇武好斗,一听要打仗就兴奋的不得了,现在听父王说有重要的差使交给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朱棣将两个儿子拉到地势图前、用手一指道,

    “等爹带着人去夺粮这一仗打起来后,在灵璧城中的何福他们肯定会倾城出来接应的。在这一带的路上有许多的密林,高煦,爹要交给你两个任务,一个是带一万轻骑隐蔽在这路旁的林中,但要记住、何福带兵出城的时候,不要去理会他们,直到他们兵败之时往城中后退的过程中,狠狠地冲杀他一阵子,打得越猛越好,明白了么?”

    “明白了、放心吧!”

    听了之后,朱高煦高兴的几乎要跳了起来,忽又想起了什么、又问道,

    “那么另一个任务呢?爹不是说有两个任务么?”

    “是啊,”

    朱棣的眼眸中泛起一抹的慈爱、道,

    “这第二个任务就是、照顾好你的兄弟,毕竟他比你还小着三岁,上战场的时间也没你长,保护好他。”

    “嗯,知道了,”

    朱高煦点了点头,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

    “我就让他跟在我身边,没有谁能伤到他的!”

    “好、很好,”

    朱棣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道,

    “虽然你们这一路是给对方最后一击的队伍,但需要提早准备,快快去吃过饭,之后就点兵启程吧。”

    “好嘞!”

    兄弟二人高高兴兴地拿着令箭走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绝妙巧合

    虽说是有先锋、中军、后援之分,不过燕军全营上下却是同时开始做准备,同时从齐眉山的大营动身的。

    经过派出的马步暗哨、已经准确地得知了南军的方位,朱能和张武等部将、率骑兵分两翼杀向了平安统领的那六万中军主力。不过没想到的是、平安早有准备,已经料到朱棣肯定会来袭击粮道,得知燕军杀来之后,立刻命令徐真、陈晖二人各统本部,也分成了两路、迎着对方杀了上去,一下子反倒将朱能率领的这队骑兵围在了中间。

    事出突然,燕军士卒不防、顿时折损数千,多亏朱能骁勇善战,很快便稳住了队伍。随后而至的朱棣得知这一情形后,立即亲率步兵营改变了进攻的方向、纵向冲杀进去,将南军从中间撕成两段。这一下平安的人马当时大乱,被燕军分割成几段、难以整合,而朱棣随即指挥全军从中间向两侧冲击,那运粮车队完完全全暴露在毫无防守的状态下,被丘福统领的先锋营连车带粮一点儿没落地给劫了下来。

    见作战已经失败,虽然痛心、可平安也只得带着残兵败将向灵璧方向退却,等何福带兵来接应时、已经晚了,只好合兵往回退。

    本以为这个噩梦就此结束了,可朱棣为他们准备的最终“大礼”就在退却的路上等着呢。就在平安、何福垂头丧气地以为可以回到城中之时,路边忽然杀出朱高炽率领的一万铁骑。这一下,早已是惊弓之鸟的南军将士吓得四散奔逃,不止是平安带出的六万军卒,就连何福所统领的出城援军也死伤过半,南军一败涂地、退回了灵璧城中。

    此一战,燕军不仅将从京城运来的粮草缁重全数夺取,连斩杀再加上收编的投降的南军士卒、共有数万余人,另外缴获的战马、军械更是不计其数,真真正正的是大获全胜。全军将士们顿时士气高涨,回营之后的表情与几日前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

    然而当大家回到中军大帐时,却发现燕王的脸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兴奋之意,反倒是面色凝重地依然负手站在地势图前想着什么,见大家都回来了,便回过头来问道,

    “你们都坐下吧。”

    “谢殿下。”

    众将纷纷依次落了座,心中均在猜测着下一步的打算。

    朱棣看了看他们道,

    “诸位将军,刚刚打的这一仗大家觉得如何?”

    “打得真是畅快!”

    大家都很是开心地道。

    朱棣这才微微一笑、回到帅案后坐下,

    “这一仗虽然打的很痛快,可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战役,最多不过是劫粮成功而已。刚才孤王想过了,灵璧城中南军新败,丢了这做为最后希望的粮草,此时的军心一定是混乱不堪。所以、我决定就在明天,我们便开始攻打这座城池,不给平安他们以喘息的机会,争取一鼓作气、将灵璧夺下来!”

    “我等谨遵殿下军令!”

    此时的燕军诸将们已经不再多想别的了,只想早一天打到京城中去,听说要攻城、当时也都十分的赞成。

    朱棣点了点头、道,

    “好,即无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大家今晚好好的休息,明天一早、各自率本部人马从四处包围灵璧城,以三声炮响为号,之后同时攻城!”

    “我等遵令!”

    众将起身行礼,然后各自散去。

    见大家全都离开了,朱棣顿时全身一软、趴抚到了帅案之上,因为那种头晕的感觉再次袭来,使得他不得不用双手撑住了额头。

    郑和一见连忙来到他的身边、轻声问道,

    “主公,您觉得怎么样?要紧吗?”

    “哦,不碍事,稳稳当当地坐一会儿、就会没什么事了。”

    边说着,朱棣边用拇指压了压两边的太阳穴,然后站起身道,

    “走吧,我们也回寝帐中去吧。”

    “好。”

    郑和在一旁跟随着,主从二人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帐中。

    其实、朱棣之所以急于要尽快地攻打灵璧、也是因为近日来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愈发的疲惫,甚至有些心力交瘁,而且头晕目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只想着抓紧时间拿下眼前这处障碍,才可以略微得到些喘息的机会,这样、自己方安下心来休息几天。

    然而、他此时还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有多么的正确,尤其是那“三声炮响”的号令,更是千古难遇的绝妙巧合……

    次日上午,当燕军从各个方向排列好阵势,做好攻城的准备之时,朱棣下令,

    “点炮三声!”

    三声炮响回荡在灵璧城的上空,奇怪的是、本以为攻克这座深沟高垒的城池,一定会花费一番的力气,可谁知、三声炮响过后,忽见城门大开,从里面一窝蜂地冲出许多南军士卒与将官,和冲杀上去的燕军将士们正好撞了个顶头碰。

    开始还有人以为南军这是要来和燕军拼命的,可细一看起来又不象,因为冲过来的这些人、前进的方式竟然毫无章法,甚至连刀枪这样的兵器都没有拿好,丝毫没有和对方拼杀的样子,不仅如此、而且当发现燕军杀到时、南军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场面十分的混乱。

    燕军大营这边自然不知道、就在朱棣召集手下将领们商议攻打灵璧的同一时刻,平安、何福二人也和城中所有将领们商议对策。灵璧城本是京城北部的重镇,在此不止驻扎着守军和城中居民,另外还有不少前来督战的朝中官员与内监,缺粮少食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无法能够容忍的事情,为此平安早已烦恼不已。

    而这一战之后,辛辛苦苦押运来的粮食、又被燕王一粒不剩地全都给劫走了,军心顿时就乱了,那些官员们更是怨声载道,平安只得将众将召集到堂中议事。凭着自己对朱棣的了解,猜测燕军此番出兵、根本不打攻坚战,应该不会立刻便来攻城,而且今天又刚刚夺取了粮草、打了个胜仗,一定还要休整几天,朝庭大军不如趁着这个空档,分兵突围到淮上等地筹集粮食、以解城中之围。

    平安的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反正又没有别的办法,见大家都同意了,平安稍稍放下了心来。不过此时、他完全没有想到,燕王这次恰恰就没有按以往的习惯行事,更没想到、此时此刻,自己和朱棣这两兄弟竟然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也就是以三声炮响为号,止不过他这边是以此做为向外突围的信号——

    好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奇谈”的巧合……

第四百九十三章 决胜之战

    此时,突围的南军遇上了攻城的燕军,结果一方惊骇不已、一方惊喜异常,已经突到城外的南军见已杀到面前的燕军、顿时措手不及,本能的又想往回跑,可后面的士卒尚且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还在往外面冲着,结果、仅仅是相互拥挤踩踏就死伤了不少。而燕军见此情形、自然是不肯放松,二话不说、乘势掩杀。

    对于南军这边来说、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城头上的南军刚刚打开城门之时、因见出城的士卒都挤在狭窄的吊桥之上,还扔下不少石块儿填向护城壕,以便增加通行道路,结果连着被杀的南军士兵的尸体落入壕中,护城壕倾刻间几乎被填平,反倒为燕军杀入城中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这灵璧之战撕杀得真是天愁地惨,南军将士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在所有将领及城中官员们中,除了何福一人单人独骑逃脱之外、尽数被俘获,死伤的与被俘的军卒更是不计其数……

    远处是直冲天际的喊杀之声,近处是一个接一个不停来往报捷的快骑探报,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立马眺望着战场的朱棣、不禁仰天长叹了一声,

    “真是天命所至、不亡我朱棣啊!”

    这场堪称为“靖难之役”过程中的“垓下之战”的战斗,就在这种一边倒的局面中结束了,燕军众将领们各自带着本部人马,忙着打扫战场、清点缴获来的物资、收编俘获的南军官员及兵将们。

    朱棣带着身边的随行人员来到已重新扎好的大营,走进中军帐内坐了下来,看了看侍立在旁边的众人道,

    “大家都辛苦了,就别再立规矩了,自己找位置坐下吧。”

    “谢殿下。”

    边道着谢,众人边轻松愉快地坐了下来。

    猛然间,忽听帐外爆发出一片欢呼喝彩声,真是此起彼伏、震动了整个燕军大营。大家正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薛禄从外面几乎是闯了进来,边几步冲到朱棣面前、边兴奋地大叫道,

    “殿下!抓到了、抓到了!我们终于把他抓住啦!”

    “怎么了、这是,”

    朱棣见他这副手舞足蹈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问道,

    “外面出什么事了?你们到底抓住谁了?”

    “平安啊!”

    薛禄高兴得满脸涨的发红、叫着,

    “平安那小子、被朱能给抓住了!我们终于抓住他啦!”

    “什么?!”

    朱棣当时就是一愣,

    “你说什么?你们抓到平安了?!”

    “是啊、殿下,”

    薛禄兴奋的几乎要跳了起来,

    “这家伙带人出城突围,可算他倒霉、迎面正遇上朱能,结果被我们的朱将军一下子就给抓住了!”

    “哦,那真是太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也很高兴,可转念又一想、这满营的众将没有一个不对他恨之入骨的,倘若不快点儿把他放在自己身边,这平安还不得被手下这些愣头青们给当场撕碎了么,连忙道,

    “快、快!快点儿让朱能把他带到中军帐来。”

    “没问题!朱能已经押着他往您这边来了。”

    薛禄依然开心的象个孩子似的。

    果然,时间不大、只听朱能在帐外高声道,

    “殿下,末将把平安这小子给您抓来了!”

    话音未落,几乎是拖着手中的人走进大帐,之后边将满身捆的全是绳子的平安、抛在了帐中的地上,边上前拱手施礼,

    “请殿下发落!”

    此时,不止是朱能、薛禄,燕军中所有的将领、听说平安被抓到了,立刻全都集中到此,刹那间、中军帐内黑压压的挤满了人。

    朱能看了看朱能,满意地对他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扫视了众将一眼,最后才将目光落在跌倒于地上低头不语的平安身上。大帐内顿时静了下来,沉吟了一下,朱棣忽然叹了口气、笑道,

    “平保儿,你我兄弟终于不用再打了,孤王也可以放心了。”

    “真是惭愧……”

    这“平保儿”是平安的乳名,因为他也是朱元璋收留的养子,所以朱棣才会这样的称呼他,而在平安听起来、倒颇具讽刺的意味、便苦笑道,

    “末将已经败给了燕王殿下你了,而且输得如此彻底,就算你再让我打、我又有何颜面这样做呢。”

    “虽然输的是你,可松了口气的却是你兄弟我,”

    朱棣抿了抿嘴唇、微微笑道,

    “老实说、你可是给我带来麻烦最多的那一个,甚至超过了盛庸,而我这头疼病、一大半儿都是因为你得的。”

    “殿下!别跟他废话了,杀了他!”

    站在一旁的薛禄实在忍不住了,毕竟自己曾被他生擒过,所以看到平安就觉得冒火。其他众将也跟着喊了起来,甚至连躲在帐外看热闹的士卒们、都跟着大喊了起来,瞬间、“杀了他、杀了他”的呼声响遍了燕军大营。

    看了看群情激奋的部将们,朱棣真是哭笑不得,摆了摆手道,

    “好了,安静,别吵了!孤王不会杀他的。”

    “可是、殿下!”

    听他这么一说,众将全都愣住了,连丘福都有点儿按捺不住了,追问道,

    “为什么不杀他?!平安这家伙杀了我们多少人呐!就连殿下您都几次险些被他所伤!”

    “你们不要急,”

    朱棣再次摆了摆手道,

    “平安是先皇考亲自培养出的优秀将领,象他这样的人尚且还在人世的、已经没有几个了,孤王不能再杀了!”

    说着,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朱高煦道,

    “高煦,过去给你平安伯伯松绑。”

    “哦?好吧。”

    朱高煦虽然看起来也很不情愿,可还是走过去用剑割断了绳索、为平安松开绑绳,然后瞪了他一眼、退回到父王的身边。

    身体恢复了自由,可平安还是心有余悸,边不住地看着这些依然对自己怒目而视的诸位将领们,边朝朱棣施了一礼,

    “平安谢过殿下不杀之恩……”

    “还是谢父皇吧,”

    说到这里,朱棣也看了看那些将领们、不禁笑了,

    “大家都散了吧,这一仗打的不错,孤王会给你们每个人记功,回去后好好的休息休息,当然喽,远探近探、明哨暗哨一个也不能少,其他的你们只管放松好了!”

    “我们、知道了……”

    虽然不甘心,可燕王殿下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众将也不好再说什么,总不能连先皇的面子都不给吧,只得陆续地散去。

    直到最后一个将领走出帐去后,平安脸上的紧张之情才算是稍微的缓解了一些。朱棣也不再看他、只是扭过头向郑和吩咐道,

    “三保,你让人就在挨着我的寝帐的地方、再给平安建个帐篷,让他住在我旁边,省得有人恨他恨的紧,背着我再揍他一顿就不好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忧思成疾

    “奴才知道了。”

    郑和也不敢笑,转身离开去照办了。

    平安有些尴尬地站在一旁、踌躇了一会儿才道,

    “殿下,你真的肯饶过我了么?”

    “不是真的、难不成还是假的么?我有必要这么做么?”

    朱棣瞟了他一眼、道,

    “过一段时间、等拿下泗州后,孤王打算去拜谒祖陵,你和我一起去吧,然后我会派人护送你去北平,让世子和郭资照顾你,你就放心好了。”

    “多谢、殿下……”

    知道留在军营中肯定没自己什么好果子吃,内心深感不安的平安、见燕王为自己安排的如此周到,心中也是深表感激,可能做的也只有口头上致谢而已……

    几天后,泗州的守将主动归降,朱棣果然真如他自己所说的,到了泗州后去拜谒祖陵时、带上了平安。拜谒之后、来到一处高岗上向京城方向眺望着,平安和高煦、高燧兄弟两个在两旁陪着,而郑和三人在十几步远的地方相随。

    “接下来就是渡河了,只求不要再损失太多将士的生命便好。”

    朱棣仿佛是在自言自语般地说道。

    身边的平安默默地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思、却并没说什么。朱棣倒也没等他开口,示意了一下、说了句“我们回去吧”,便朝坡下走去,几个人在后面跟着。

    又走出一段路后,平安看起来是思虑再三后,终于还是说道,

    “殿下,如果想渡河的话,有三个地点可选,上游的凤阳、下游的淮安,再就是离此最近的盱眙。而中都凤阳有重兵,淮安也有梅殷的二十万人马驻守,而盱眙却是由淮河守军的主将盛庸来把守,所以、这渡河一战是不会轻松的。”

    “是啊,孤王会想办法的。”

    朱棣的回答听起来很是随意,殊不知、就在平安向他介绍南军布防情况之时,一个作战方案已经在其脑海中形成了。

    之后,朱棣真的遵守自己的承诺,选了一名非常可靠的百户,带着一百名护卫将平安送回了北平,并亲笔写信给世子高炽,让他和道衍、郭资照看好他。与此同时、暗暗地派出了一支队伍,虽然只有几百人,却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勇士,而且统领他们的人是朱能、丘福这两员燕王军中的首席大将。

    两个人是朱棣私下里交待了任务的,让他们沿河而上、到上游找合适的地方悄悄地渡过淮河,然后绕到盛庸背后、配合主力攻打盱眙。朱能、丘福心领神会,立刻依计而行,数百人改扮之后、用渔船过了河。

    两天后,燕军主力发起了全面的渡河之战,而正在盛庸的指挥下、南军全力防守之即,背后突然杀到一支精锐部队,只看为首的这二人、便知道是燕军,而这两员主力将军的出现,顿时让南军产生了一种、对方已经有大批人马绕到自己身后的错觉,瞬间阵脚大乱,加上正在河面强攻的燕军发起了总攻,南军的防线全面崩溃,盛庸只得率领残余兵力退往浦子口,盱眙自此也落入了燕军手中。

    下一个重镇就是扬州,只是这里也没需要动手,当朱棣率全军刚刚在天长驻扎下来不久,已经发誓“要与叛军决一死战”的扬州御使王彬、便被属下捆的象粽子似的送到了朱棣面前,同时奉送的还有扬州城这份大礼。而且、随着扬州的归降,高邮也跟着归附。

    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站在大帐口,仰望着从如同墨染般的苍穹中、倾盆而下的雨水,朱棣的心情竟然有些惶恐。

    离京城只有不到两百里了,允炆就在那里——

    在此之前,脑海中充斥的只有到应天去、这一个念头,可真正快要到了,他反而有些畏缩了。

    允炆见到自己会怎么样?自己见到允炆又该怎么样?允炆会对自己说什么、自己又该对允炆说什么……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他畏缩——

    此时仍然坐在皇帝位置上的侄儿、始终没有取消他下过的那道“禁杀诏”,也就是说、他始终不愿意伤害自己的四叔,而朱棣清楚的很、其实自己也不想伤害他……

    “孩儿一定会象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四叔的……”

    “四弟我也一定会照顾好允炆,大哥您尽管放心吧……”

    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十年前在太子东宫里、发生过的这一幕,可现在为什么就变成了这样。

    是允炆的错?谁让他要削藩、将根本不想造反的自己,硬生生地给逼上了这条不归路,强迫着自己起兵和侄儿开战……

    不、不全是他的错,是那些大臣、那些一直在怂恿他、让他一再逼迫自己,将自己这位皇叔藩王、竟然逼到装疯装病的地步,甚至还不肯罢休,一定要派那两个糊涂虫来抓捕自己,还要杀跟随自己的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们……

    就是他们的错!

    这种恨意一旦涌上心头,足以造成让胸口疼痛到撕裂般的地步,朱棣顿觉气闷的很,那种头晕目眩的感觉让他的身子忽然地晃动了起来,可立刻被身后伸过来的一双坚硬有力的手给扶住了。

    “四叔、您怎么了?”

    耳边传来的是柴靖南、关切中又充满着焦虑的问询,

    “是哪里不舒服么?快告诉我。”

    “靖儿啊,”

    将自己牢牢地揽住的臂膀真的有种可靠的的感觉,让朱棣可以放心地将身子投入到他的怀中,明明脚下都有些虚浮了,可还嘴硬地轻描淡写着道,

    “四叔没事儿,不过是吹过了一阵凉风,打了个哆嗦而已……”

    “什么打了个哆嗦啊,脸色都差成这个样子了。”

    柴靖南看起来很生气,抬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用大人教训小孩子般的口气道,

    “这都有些烫手了、还站在这里吹风,怎么就不知道爱惜着点儿自己?快些到床上躺着,让我给你诊诊脉。”

    “没这么夸张……”

    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脆弱,朱棣还想拒绝,却见对方现出两指在他面前晃了晃。

    只听柴靖南故意做出一副冷笑的样子,威胁般地道,

    “如果四叔再不肯听话,就别怪靖儿无礼了,我可要封了你的穴道、直接将你抱到里面去。怎么样?是乖乖地走进去、还是被我……”

    “还是我自己走进去吧。”

    朱棣无可奈何地道,他可不希望被正好经过的部下们看到、自己这么大个人了,还会被别人象抱娃娃似的给抱着走。

    回到大帐内间、自己的就寝处,见郑和早已将床准备好了,见二人走进来、便迎上来扶着他躺下,柴靖南顺势也在床边坐了下来、开始替朱棣诊脉。

    过了好一阵子,柴靖南将目光投向了软软地躺在面前的人的面庞上,轻声问道,

    “四叔,您很伤心、是吧?”

第四百九十五章 庆成郡主

    “靖儿?”

    这一句听起来并不象似在问诊的问话、让朱棣和郑和都愣了愣,沉了片刻、朱棣才又道,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四叔的脉相是这么说的,”

    柴靖南淡淡地道,

    “您日夜操劳、总揽全军,不但时时刻刻都在考虑随时要面对的战斗,更重要的是、您还一直在忧思不断,而且还积压了很多。您不但担忧日后会发生的事情,还因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伤感不停。四叔、您一定要爱惜自己才是……”

    说到这里,柴靖南那始终满是天真的大眼睛中、已是充满了泪水。

    见他这副样子,朱棣不禁有些慌了,连忙抬手为他擦着眼泪,

    “靖儿别担心,四叔真的没事、不骗你的……”

    “有没有事儿、四叔您是根本骗不了靖儿的,”

    柴靖南擦了擦泪水,有些赌气地道,

    “我可是在武当神医李如斯身边长大成人的。虽然现在我做不了什么,权且给您揉一揉、按一按,哪怕能替四叔舒缓一下筋骨、输通一下血脉也好。”

    “那么、就多谢靖儿了。”

    朱棣笑了笑、顺从地依对方指示的、翻了个身趴在了枕头上,微合二目。柴靖南边动手为他推拿、边对郑和嘱咐着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雨终于停了,当阳光重新冲出乌云、投向大地时,燕军大营中的将士们纷纷走出大帐、开始忙着清除积水、修整营盘,均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此时,从京城方向来了一伙儿人员及车马,中间簇拥着一辆很是华丽的车辆,径直来到大营门外停了下来,一个内侍打扮的人走过来施礼道,

    “几位军爷,麻烦你们向燕王殿下回禀一声,就说庆成郡主求见。”

    “哦、好吧,你们先请稍候。”

    燕军士卒的态度很是客气地答道。

    此时,刚刚享受完妙手推拿的朱棣、感觉身子果然轻松了许多,重新坐了起来、边整理了一下衣服边和柴靖南、郑和二人说说笑笑着,听亲兵小校来报之后、先是一愣,接着便莞尔一笑道,

    “看来皇上又想要和谈了,他倒很会选人,竟然把我的姐姐给派来了。走吧,一起去见见。”

    “见见当然可以,但先把衣服穿好喽。”

    郑和边说着、边替他系好袍襟、束好腰封。

    柴靖南有些好奇地道,

    “来的是四叔您的姐姐么?这么说、是皇上爷爷的女儿了?那为什么是郡主、而不是公主呢?”

    “你这孩子心倒细的很,”

    朱棣微微笑了笑道,

    “我这位皇姐是你皇上爷爷的侄女,是我四伯的女儿,小的时候四叔我和她是同一位奶娘,所以她经常会带着我一起玩儿,我们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是这样啊,看来皇上这回玩儿的是感情战术呢。”

    柴靖南撇了撇嘴道。

    朱棣和郑和对视了一眼、不禁都笑了。三人一起从寝帐中走了出来。

    这庆成郡主已年过四旬,虽然是位女流,却是显得英姿飒爽,和朱棣站在一起、倒是宛若亲姐弟一般。二人一见面、看起来都是亲热的很,一同来到了朱棣的私人大帐中落座,郑和随即奉上茶来。

    先是寒暄了几句离别之情后,因为郡主是位性情爽快的人,也不再拐弯抹角,很快便进入了正题。

    听着皇姐对自己讲着骨肉至亲、讲着先皇情份,以及不能自相残杀这样的话,最后还提到、如果燕王愿意退兵,皇上可以将河北辽东之地割让出来,允许他永世坐镇在那里。

    割让土地么——

    朱棣不知道自己是该笑好、还是该哭好……

    看起来侄儿已经将自己和北元那些外敌划为同类了,他以为这三年来、他的四叔隐忍受辱,眼睁睁看着密友、部下,以及自己最引以为重的将士们的性命、不断地在自相残杀的战斗中逝去,为的就是和他争夺一块疆土、拥有一隅之地,之后永远背负着背叛自己侄儿的千载骂名么?

    他是真的这么不了解我么——

    朱棣的内心猛然一阵绞痛,表面却没有带出任何的不悦,只是安静地听着姐姐将所有的话全部说完,才轻轻地点了点头、道,

    “皇姐本性纯真、一心为我朱家着想,这点弟弟我当然明白。但是、孤王更明白的是,此时此刻、朝庭正在竭力从各处调集兵马打算反扑,将您弟弟我彻底剿杀吧?那些奸臣们是在利用你我的姐弟情谊,企图暂缓我的进兵速度,之后再加害于我不是么?”

    “四弟、燕王……”

    不知为什么,庆成郡主忽然觉得全身冰冷、心底产生了一阵阵的恐惧,本以为自己是在为皇家做一件好事,可现在看起来、难道是一件蠢事?眼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朱棣接受了,那么很可能就会害了自幼时起、就是最疼爱的弟弟,可如果弟弟没相信,那么就等于加深了他和皇上之间的矛盾,庆成郡主一时无言以对。

    朱棣凝视着眼前的姐姐、又道,

    “姐姐您不必担心,弟弟我所做的并非是在谋反、而是‘靖难’,我的目的也并不是想去夺允炆的皇位,只是想惩处那些一直在陷害我、陷害诸位兄弟的奸臣们,以效仿周公辅政、此心足矣。”

    帐内一阵沉默——

    庆成郡主很清楚一切都不再有转机了,她不得不承认、她的这位弟弟燕王殿下确实不能再回头了。

    过了好一阵儿,朱棣才叹了口气道,

    “姐姐既然来一回实属不易,权且歇息一下、正好弟弟我还想要给允炆写封信,烦劳你带给他。另外、做弟弟的最后要给你一个忠告,我算计着方孝孺他们一定不会就此罢手,京城中的战火难免会起,我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时,姐姐你最好和兄弟姐妹们暂时躲到先父皇母后的陵寝去、避上一段时间,免得会被伤及。”

    这番话、彻彻底底地宣告了自己不打入应天誓不罢休的决心,可是虽然话说出的很是冷酷、甚至是无情,但朱棣却很清楚、这不过是在说服自己、给自己不留后路而已。

    很快,给朱允炆的信写好了,庆成郡主接过去、收好之后也不久留,急匆匆地带着人回往京城。

    送走了姐姐,朱棣回转身、见柴靖南那双明亮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便苦笑了一下道,

    “靖儿,你不必一直这么陪着四叔,随便在周围转一转、散散心,总是和我一起窝在帐中、别再闷坏了。”

    “唔……好吧,那我就在营中玩儿一会儿去了。”

    柴靖南甜甜地一笑、转身走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99/ 第一时间欣赏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又逢君所写的《燕风啸金陵》为转载作品,燕风啸金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燕风啸金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燕风啸金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燕风啸金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燕风啸金陵介绍: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生在皇家、权不离身。绿林纷争,皇权相争,偏偏两者总要搅在一起,最后花落谁家、谁人天下称雄、谁人又伴月随风,一切自有天意来定……燕风啸金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燕风啸金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