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乱清TXT下载乱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乱清全文阅读

作者:青玉狮子     乱清txt下载     乱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五章 铁算盘

    实际的数字当然不止,所谓筹饷从宽,左宗棠报给朝廷的是二万三千人,加了五千。再加上大帅个人的使费、幕僚们的薪水和必不可少的迎来送往,每月大致要十五万两银子。

    江苏的协饷一解就是六万两,占左军全军军费三分之一强,既帮了左宗棠的大忙,也极大地缓解了浙江的压力。

    这其实并没有给江苏增加额外的负担,因为原来江苏每月解给湘军协饷的数目就是六万两,湘军裁撤后,这笔钱暂时省了下来,现在不过等于从湘军转到了楚军这里。

    对于江苏的慷慨,左宗棠固然心感,浙江一省更是感激得不得了。浙江人都说,关公爷是咱们浙江人的姑爷,当然向着浙江。又说,关公爷正在美国征讨叛逆,这件事扈太太出了好大的力气。

    许多人想起当初关卓凡斩杀长毛降人,为杭州人报仇的事情。于是这种说法愈传愈真,最后连左宗棠都相信了,和胡雪岩商量,要好好谢一谢这位扈太太。

    扈晴晴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认定为造福桑梓了。

    胡雪岩倒不认为赵景贤是看在扈晴晴的面子上才这么大方的,但这种话没必要说破,顺水推舟,你好我好。

    但不可以直接谢扈晴晴的。一个是如果扈晴晴根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不免大家尴尬。更重要的是,如此置赵景贤于何地呢?难道以赵瘸子的风骨,会看上司的姨太太的脸色办事情?

    最后胡雪岩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补贺”关卓凡新婚。

    左宗棠叫好。

    这么一来自然把扈晴晴扫在里面。更重要的是,关卓凡回来后。虽会略觉突兀。但正因如此。对这份礼物,才会印象更加深刻;对送礼人的情意,才会更觉可感。

    听说这位扈姨太是穿红裙子进门的,一定很受宠爱。对扈姨太表示重视,关、扈心里都会很舒服,都会领情。

    这会为他和关卓凡的交往开一个好头。

    左宗棠在关卓凡那里,所谋者,绝不仅仅是每月六万两的协饷。

    首先。他要引关卓凡为奥援,抵抗湘淮。

    左宗棠是公认的天下奇才,生平最不服气的一个人,是曾国藩。左季高自负学识才干,都在曾涤生之上,然而勋位名气,却都在他之下,这个心结,终生不解。

    而左宗棠最憎恨的一个人,是李鸿章。

    左、李交恶。说起来和关卓凡大有关系。

    当初打下常州之后,李鸿章鼓动关卓凡去打金陵。关卓凡投桃报李,怂恿李鸿章去打浙江,结果两人都欣然“中计”。

    李鸿章由金山卫沿海而下,克复了浙北的平湖、乍浦、海盐;淮军的大将程学启,由吴江而平望,攻克嘉兴,收复了浙西许多地方。李鸿章得意洋洋,乃仿胡林翼收复安徽边境前例,以左宗棠远在杭州以南、无法顾及浙西为理由,派员署理浙西光复各县。

    这一招气的左宗棠发昏。李鸿章过来抢地盘也就罢了,他一个江苏巡抚,居然把官做到浙江来了!嬲你娘别,欺人太甚!

    自此左宗棠便视李鸿章为一生死敌。

    左宗棠心气虽高,但绝非不能正确判断形势之人。他知道自己和曾李师弟的势力差的太远,真要和湘淮叫板,一定要结有力的同盟。

    轩军回国之后,必然成为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一点,左宗棠和大多数人的看法无二。如果能够和关卓凡扎扎实实套上交情,是否可以联手对付湘淮虽未可知,但对日后楚军的壮大发展,必定大有助益。

    但这个还不是左宗棠最重要的目的。

    打平汪海洋、李世贤不在话下,但单靠剿灭浙江、福建两省的长毛,勋名是赶不上曾国藩的。

    现在国内还有两场大乱,一是捻乱,一是回乱。欲成就不世之功,须从这两处着手。

    曾国藩已经被派去主持剿捻,朝野都是是寄以厚望的。但左宗棠冷眼旁观,却认为曾国藩名位已足,心气已衰,难成大功。捻乱短期之内怕是难以平定。

    不过,这不代表这个活计会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轩军就快回国,除非捻乱在轩军回国前已经戡定,不然,轩军一回国必会第一时间被派去剿捻。以轩军的声望、关卓凡的帘眷,自己是不可能和他竞争的。

    而且,捻乱迟迟不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参剿各部事权不一、各自为战,就是现下,南曾北僧也是互不相属。而不论谁去剿捻,包括关卓凡,都不可能爬到僧王的头上,因此,这也实在不是件什么好差使。

    平捻之后,自然就要平回。左宗棠要争的,是平回乱。

    他认为,有能力和自己竞争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关卓凡,一个是李鸿章。李鸿章他不担心,因为平回这个活计太苦了,李鸿章功名利禄之士,绝对避而远之。于是,就剩下一个关卓凡了。

    轩军初初打平捻乱,也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关左交好,关卓凡未必会有这个兴趣来和自己抢这桩差使。

    这个才是左宗棠向关卓凡“补贺新婚之喜”的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说不定到时候关卓凡还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轩军在美国连战连捷,左宗棠亦深为震动。这支部队战力之强悍是不消说的,有无可能借一借力呢?

    左季高一把铁算盘,噼里啪啦打得着实是响。

    胡雪岩不肯叫赵景贤难堪,这是他心思细腻,与人为善,但说到底还是一种商人的想法。其实,赵瘸子的心眼儿那有那么窄?

    当时,浙江人在上海的首领是“许七大人”,他叫徐乃钊,做过江苏巡抚的。许家是杭州望族,洪杨乱起,逃难到上海。许乃钊的兄长“许六大人”许乃晋,在吏部尚书的位子上致仕,因闹发匪不得南归,滞留京中,算是浙江人在北京的“家长”。

    许乃晋的长子许彭寿,和李鸿章是同年,这也罢了,“许六大人”“、许七大人”还有一位胞侄,和关卓凡大有渊源,就是许庚身。

    因此上海的浙江乡亲,公推“许七大人”出头,代全浙向赵抚台致谢。

    徐乃钊科名前辈,也是赵景贤在苏抚这个位子上的“前辈”,赵景贤乃大开中门,放炮迎接,“硬进硬出”,十分礼遇。见了面,更是执后辈礼,一口一个“老前辈”而不名。

    许乃钊向“竹翁”殷勤致谢,赵景贤却道:“老前辈太客气了。景贤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轩帅去国之前,有两句话交代。一句是‘楚军的事情就是轩军的事情’,一句是‘浙江的事情就是江苏的事情’。景贤奉命行事而已。”

    关卓凡有没有说过这么漂亮的两句话不可考,但许乃钊当然宁信其有,于是再向关公致谢。

    赵景贤微笑着说道:“浙江乡亲心意可感。老前辈面前,景贤冒昧,替轩帅说一句话:这件事,于公于私,都是应该的。”

    这可就坐实了!还说扈太太没出过气力?

    于是在上海的浙江乡亲议计,要扎扎实实谢一谢这位早已名动苏浙的奇女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表达一份感激之情,但对于浙江的士绅们,却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当时的军机大臣里面,不要说没有浙江人,连正经南方人士都没有。浙江一省,最接近中央机枢的,就是许庚身了。而许庚身的资历有限,虽然在辛酉政变中有功,算是恭系的心腹,但说到要入军机,浙江人包括许庚申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靠自身的能量暂时力有不逮,自然就想到“攀个髙枝儿”。

    *(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向海洋进军

    轩军回国,关卓凡必获大用,有扈太太这一层关系在里边,就是最好的一棵大树,怎能不攀,如何不抱?

    关键是敲砖钉脚,坐实他“浙江人的姑爷”这个身份,不怕他到时候好意思不照应浙江。

    江南向来是朝廷财赋渊薮,待浙江缓过气来,一定重新予取予求。接下来还要剿捻、平回,浙江的负担只会愈来愈重,如果朝中有人,手指稍稍松开一点,浙江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有人见得更加深远,如果主政浙江的是“轩系”的人物,而关卓凡位在机枢,到时候朝廷地方两相得,才是一个最佳的局面。

    这个现在自然谈不上,因为“轩系”的主心骨还在国外,总要轩军回国,才好做下一步的勾连策划。

    现在的浙抚由身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兼署,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安排。左宗棠一旦进军福建,无法兼及浙江具体的事物,就得交卸浙抚的责任。左宗棠自己属意现任的浙江藩台蒋益沣,希望自己入闽之后,由蒋益沣署理浙抚。

    但蒋益沣资望甚浅,做浙江这种大省的最高长官太过勉强。而且,浙江人也实在不愿意蒋益沣做自己的抚台。倒不是蒋某贪渎无能,而是谁都知道,左宗棠保蒋益沣,纯粹因为蒋是他的私人,可以在后方为楚军支应钱粮。

    就是说,左宗棠是纯粹拿浙江做自己的钱袋子用。

    就像这一次,如果没有江苏帮忙,浙江就得以一省之力。独自供应左宗棠的大军了。

    当然。轩军也是要“供应”的。但轩军是朝廷的“亲兵”,饷源广阔,何况还有江苏这块大地盘,摊到浙江头上的,就有限的很了。

    所以,这笔账怎么算,浙江人都更愿意成为“轩系”的一员。

    这些话,终于多少传了一点到扈晴晴的耳朵里。

    听起来似乎不是坏事。但兹事体大,扈晴晴一个年轻女子,人再聪明,其中许多关节并不能真弄明白,又没有人可以请教。出入之间,关系甚大。而且,苏省为浙省分担,毕竟自己从头到尾未置一词,怎么好“贪天之功为己有”?

    更重要的是,“后宫不能干政”。谁知道关卓凡到底会怎么想?

    因此特生警惕,严守分际。深居简出,浙杭来人,一律不见。

    浙江方面,却把扈太太的反应,理解成“谦退谨慎不居功”,反而更增敬意,愈发觉得这条路子行得!

    正在兴致勃勃,突然一盆冷水浇下来:京里消息,朝廷派了一个叫马新贻的来接署浙抚。

    大伙儿愕然:这个马新贻,资历比蒋益沣好不了多少,如何就能做浙江的巡抚?他是谁的来头啊?

    事实上,马新贻谁的来头都不是,但惟其如此,他才能够坐上浙抚的位子。

    马新贻是位回回,先祖从明太祖打天下有功,分发到山东做官,乃定居曹州菏泽,至今已有四百年之久,算是地道山东土著。他进士出身,和李鸿章、许彭寿是同年。

    马新贻做合肥知县的时候,跟着袁甲三打长毛,虽然名义上做过曾国藩的属员,却和湘系没什么瓜葛;他的军功主要在安徽得来,现居安徽布政使之位,但和李鸿章的淮军毫无渊源,因此也不算淮系,真正是四边不靠。

    洪杨乱平,湘系人物遍布要津,向湘系收权是慈禧和恭王不宣于外的既定章程;同时,既不想再扶出一支“淮系”,那么浙抚既空了出来,就得找一个和曾、李都没有太多牵连的人来填这个位子。

    浙江是左宗棠打下来的,本来要尊重他的意见,但蒋益沣资历实在太浅,做藩司都有点勉强,何况巡抚?左宗棠自己也不好意思过分强求的。

    总之,这件事情须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他自己夹袋中没有合适人选好了。

    而且,左宗棠要保蒋益沣,最重要的目的是筹饷,现江苏帮忙,饷源已足,蒋益沣坐不上浙抚的位子,于左宗棠关碍已经不大。

    至于“轩系”,人还在国外,哪谈得上啊?

    于是选来选去,选出一个马新贻。

    浙江人虽然不甘,也只好先走着瞧了。

    华盛顿终于批准了西部战区的“向海洋进军”的作战计划。

    大方向上,林肯、格兰特和关卓凡、谢尔曼并无分别,即拿下亚特兰大后向萨凡纳进军,攻取萨凡纳后掉头北上。但林肯、格兰特没有想到,关卓凡、谢尔曼要进行无后方依托的远距离作战。

    不但没有后续的后勤补给,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和华盛顿失去通讯联系。

    所以林肯和格兰特不能没有疑虑。

    尤其是胡德已经跑到北军的后路上了。

    格兰特电讯关、谢:“鉴于胡德已经向北长驱直入,你们难道不认为先同他算清总账,再发动你们拟议中的战役会更加合适吗?”

    关、谢回电:托马斯将军已经去和胡德算总账了,他的兵力几乎是胡德的一倍。

    而林肯总觉得,应该把沿途的梅肯、米里奇维尔、奥古斯塔,一个个地拿下来。而且,应该一步一步来,拿下第一个再拾掇第二个,不然,左右身后都是南军,实在不放心。

    亚特兰大战役后,林肯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连任已成定局,所以宁肯战事拖得久一点,也不要突然吃一次败仗。

    关卓凡和谢尔曼尽量宽总统的心:不放心的应该是叛军。因为他们从他们的小窝里望出去,外面的道路上全是联邦军队。他们会选择呆在家里的。

    如果敌人跟咱们打游击战呢?

    请总统和总司令放心,叛军根本打不起游击战。底层的穷苦白人不支持邦联政府;百分之九十九的黑人会为联邦军队提供情报,我们比邦联还熟悉邦联。

    关、谢不是在吹牛。关卓凡的情报网一直沿伸到了萨凡纳,谢尔曼甚至建立了一支完全由南方人组成的亚拉巴马近卫团,成员都是穷苦白人:来自穷困高原的联邦派,还有和当地的富人家有宿怨的人。

    这样的兵,松江军团的骑兵师里也有不少。

    游击队也是有的,不过是支持联邦、袭击邦联的游击队。

    当初“强烈建议”林肯推迟大选的那帮子顾问,认为这个计划疯狂到了愚蠢的程度。

    林肯给关卓凡打来私人电报,问这么干到底是你的主意呢,还是谢尔曼的主意呀?

    关卓凡回电:是我们两个人的主意。

    最后,华盛顿只好一字不易地批准了关、谢的计划。

    林肯还是不放心,他私下底对一个朋友说:“我知道他们要钻哪个地洞;但我不知道他们将从哪个洞钻出来。”

    连外国人都为这个大胆的计划担心。《伦敦先驱报》说:“攻占亚特兰大的两位英雄,一旦此行不利,将被失望的舆论大加挞伐,甚至可能在美国历史上留下骂名。当然,如果他们成功了,将名垂青史。”

    计划既已被批准,舆论种种关卓凡是不在乎的,就像亚特兰大战役前后一样,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一次把自己当成救世主的。谢尔曼更是兴奋得面目狰狞:我们要叫佐治亚州哭嚎!

    叫佐治亚州哭嚎。关卓凡叹了一口气。

    山度士和雅克琳、米娅北上了,关卓凡派了一小队兵护送。同行的还有阿伦特夫妇。之前关卓凡已经给教育部长写了信,回信中答应,为阿伦特先生在纽约州或华盛顿的大学里安排一个合适的教职。

    关卓凡亲自把一行人送到了火车站。

    山度士和阿伦特夫妇先上了车,站台上留下雅克琳、米娅和关卓凡。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火烧亚特兰大

    风吹动佳人的裙裾和帽檐,雅克琳和米娅都红了眼睛。

    昨天晚上,关卓凡在威利.希尔大宅盘桓到很晚,离开的时候,雅克琳和米娅已经掉过一次眼泪了。

    关卓凡的笑容也比较勉强。

    雅克琳和米娅看在眼里,自然以为情郎和自己一样,伤感离愁。于是愈发耐不住,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

    两位美人不晓得,让她们的情郎情绪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脚下的这座城市的在劫难逃。

    “特别军需队”已经建立起来,专门负责执行关卓凡“战利品变现”的计划。威利.希尔以“顾问”的名义,实际主持这支由商人、军人和黑人劳工组成的庞大队伍。

    林肯比关卓凡想象的更大方。华盛顿表示,西部战区所缴获之战利品,可全部充作军需,无需上缴联邦政府。而谢尔曼则不止一次暗示,只要军需充足,其余数字去向,他完全不会过问。

    但是,谢尔曼有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关卓凡要支持他的对邦联的焦土政策。

    关卓凡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条件,毕竟,这也是他的“理论”;毕竟,这不是他自己的国家。

    毕竟,白花花的几千万两银子呢。

    谢尔曼表示,不会叫松江军团太为难,最黑的脸都由孟菲斯军团来唱。

    南下萨凡纳之前,西部战区驻亚特兰大的部队,又全面做了一次自我“清理”。除了伤兵送回查塔努加之外。全军体检。不合格的也都扔回查塔努加去。

    “清理”之后,南下部队人数:补足员额的孟菲斯军团二万八千人,扩编后的松江军团四万八千人,共七万六千人。

    大军终于开拔了。

    松江军团先走一步,孟菲斯军团次之。待大部队离开亚特兰大之后,孟菲斯军团的后卫部队,在城里点起火来。

    火头从城北烧起,然后渐次向城南、向全城蔓延。

    这是一个阴沉的日子。密云之下。树顶上冒出了一条红蛇,接着,红蛇愈来愈多,火光愈来愈亮。天空先是粉红,很快就变成了暗红,最终炽红一片。

    一团团黑色的浓烟翻滚着升向半空,在火焰上方形成了一股股浪涛般的乌云。

    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军火留存了,但还是时不时传出类似枪炮发射的声音。那是各种物件——包括钢铁——被烧得爆裂,还有,一间又一间的房屋轰然倒塌。

    不知道什么原因。时不时会闪过一道强光,亮度超过晴天的太阳。眩人眼目。

    终于,整个亚特兰大变成了一支巨大无匹的火炬。

    关卓凡在城外的一个小山包上驻马,回首望向亚特兰大,天地间是一副炼狱般的景象。

    黑烟和天上的乌云完完全全叠合在一起,犹如黑浪翻滚的海洋。在这片倒覆在空中的魔鬼的海域下面,亮红一片,似有雷鸣闪电不断从中传出。

    绵延不绝的北军士兵从山坡下经过,逶迤而南,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表情五花八门,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木然无语,有的脸上透着难以言喻的疯狂的快意。

    没人留意到山坡上的总司令。

    关卓凡想:真是开眼啊。不需要等到电脑模拟技术出现,就能够欣赏《魔戒》了。

    虽然事先“受保护物业”周围已经划出了隔火带,但烧成这个样子,带路党们的那些物业,也未必保得住吧?

    烧到后来,亚特兰大的上空,下起雨来,真正是电闪雷鸣了。但大雨浇不息大火,这场火,整整烧了四天四夜,直到再也没有东西可烧为止。

    北军已经走出了很远很远,回头的时候,还能看到北方那根巨大的、笔直的、似乎是已经凝固了的黑色的烟柱,与天相接。

    这是战争史上极罕见的一次“远征”:主要的工作是行军和抢掠,作战的内容极少,而且,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七万六千人的大军,摆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作战队形。

    松江军团的四个师,孟菲斯军团的两个军,各成一路纵队,南下大军共分为六路纵队。

    其中,松江军团第一师、第三师和孟菲斯军团的两个军在前,松江军团的第二师、第四师在后。

    前面的四路纵队,一字排开,彼此相隔十到十五英里,炮车和辎重车在大路上走,步兵走野地,骑兵在周围警戒。

    后面的两路纵队,主要从两翼为“特别军需队”提供保护。

    整支大军,前后绵延长达二十五英里。

    就像一支巨大无比的六齿钉耙,缓慢地、坚定地,从西北至东南,在佐治亚州的大地上,深深地犁过。

    司令部制定的行军计划是这样的:根据当天的行程,早四点到六点之间吹起床号,用完早餐后打点帐篷行装,然后军官宣布今天的行程和有关事项,然后,开拔。

    各部必须齐头并进,谁也不许爬谁的头。晚上宿营的时候,联络一次,调整第二天彼此的前后和水平的距离。

    地地道道的一次武装大巡游。

    一股养“吉祥物”的风气莫名其妙地蔓延开来。最早不知道是那支部队养了一只猫头鹰,很快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有了自己的“吉祥物”:斗鸡,狗——不是军犬,鹦鹉,猴子,蟒蛇。

    威斯康星八团甚至养了一只熊,晚上赶进笼子里,白天放出来,脖子上拴一根链子,大模大样地和部队一起“行军”。

    这只熊的名字叫做“老艾伯”——敬爱的林肯总统的昵称。

    斗鸡是最普遍的“宠物”,许多部队养了不止一只。很自然地,斗鸡眼互相看不顺眼,开始捉对厮杀。

    斗鸡是当时各部队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代表了部队的“荣誉”,师长、军长甚至军团长都会亲自做出“部署”。

    赢的鸡被命名为“格兰特”“关逸轩”“谢尔曼”,输的则被命名为“戴维斯”“罗伯特.李”和“胡德”。

    松江军团的斗鸡明显不如孟菲斯军团的,于是各团就养了一大堆“罗比特.李”和“胡德”。

    华尔的脸色很难看。

    司令部命令:以松江军团各团、孟菲斯军团各旅为单位,建立“征粮队”,搜集军粮。

    这是南下的北军的最主要的活计了。

    命令中居然堂而皇之地包含了这么一个内容:不扰民。

    实际情况呢?

    一个征粮队的列兵回忆道:“我们的行动很带劲,解放南蛮子们的奴隶,将吃不掉的东西打包带走,实在带不走的就毁掉。烧他们的棉花,砸烂他们的轧棉机,将他们的高粱种子撒到河里。总而言之,将那里搅个稀巴烂。”

    需要说明的是,这支征粮队的做派不足为法。

    列兵继续回忆:“特别军需队的人对我们破口大骂,说我们都是败家的玩意儿——这帮吝啬鬼。旅里也批评了我们,说我们太浪费了,下次再这么干,就不能再派我们团出去征粮了。好吧,团长专门跑到师长那儿认了个错——这个活计太爽了,没有人想丢掉它。”

    一位农庄女主人的回忆,更能准确描述当时北军征粮队的标准做法。

    “他们像一群恶魔那样冲了过来!……到我的熏腊房、我的奶牛房、储食物橱、厨房和地窖,像一群饿狼,砸开铁索和所有挡路的东西。我的熏腊房里上千磅的各种肉类不翼而飞,我的面粉、猪油、奶油、鸡蛋、酱菜……还有酒、所有坛坛罐罐全都给拿走了。”

    “我的十九只火鸡,还有公鸡、母鸡、鸭子、鹅、猪仔,全部被扔进一只大大的竹笼子。北佬们兴高采烈,好像俘虏了一大堆叛军。”

    *(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特别军需队

    征粮队对富户和穷人一视同仁,甚至连黑奴的小屋子也不放过。

    还有一个地方是他们感兴趣的,那就是坟墓。

    无数坟墓被挖了开来,棺材被撬了开来,寻找陪葬的珠宝。

    还真是颇有收获。这个年代,美国虽不如中国那么夸张,但也是有将坟墓主人生前喜爱的用品、饰物随葬的习惯。北军找到了许多金银字牌、金银首饰、依然能够走动的金表,还有银相框和银手柄。

    “战利品”还包括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

    尸骨被随随便便地扔在打开的棺材里面,有的甚至被搬到了坟墓外面。结果引来了鹫鹰,在坟地的上空飞来飞去。

    有户人家,一只刚刚被埋葬的狗,一天之内被挖出三次,因为在北军眼中,这座狗坟“实在可疑”。

    抢掠无处不在,除了征粮队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行动,很多士兵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当天没有别的任务,只要他们在预定的时间前归营,长官们就当看不见。

    体积小的高价值的物件自然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体积大的有价值的物件会交到粮台和军需部门。累积到一定数量,特别军需队会对其进行“积分奖励”。因此,士兵个人“征粮”的积极性很高,成为征粮队一个有力的补充。

    白人女性只要不阻碍“征粮工作”,很少受到北军士兵的骚扰,但黑人女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北军一边解放遇到的所有黑奴。一边对其中的女奴隶动手动脚。

    对女黑奴的强奸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松江军团。但不论是谢尔曼还是关卓凡。对这种事情,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当然,这种事情不能过分,因此需要时不时抓几个倒霉鬼出来,抽一顿鞭子。

    但这些都不是北军最可怕的地方。北军干的最可怕的事情,是抢掠完之后还要烧房子。

    这个“工作”主要由孟菲斯军团承担,松江军团里面。这个活主要由第三师来干。

    对这个活计,第三师的洋兵们,不论黑白,都很有兴趣。两个黑人团的积极性尤其为高。他们点火的时候,黑脸上流光溢彩,好像在过一个什么重大的节日。

    关卓凡想:报应不爽。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一个南方妇女回忆道:“放眼四望,烈焰照亮了天际……我可以在阳台上看到两三英里远的地方。当北方佬过来的时候,这些可怕的光亮,会告诉我。他们什么时候走到这条路上的哪一户邻居家。”

    特别军需队跟在大部队的后面,接收所有南下北军派不上直接用场的“战利品”。

    威利.希尔搜罗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商人。加上从军需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还有数量庞大的解放黑奴,共同组成了这支特别的队伍。

    西部战区有话在先,特别军需队接收的所有战利品不得在本地消化,必须全数运往北方和海外销售。还有,参加特别军需工作的商人,不可以和本地居民及北军士兵从事任何与特别军需无关的交易,违者军法论处。

    战利品的数量极其惊人。由于南下大军大部分时间不在铁路线附近活动,把这些战利品运抵铁路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方面,成本低廉、数量巨大的解放黑奴提供了充足的运力。

    得到解放的黑奴自然就跟在北军的后面。北军虽然解放了黑奴,但其实对他们并不友好。北方白人中也有大量的种族主义者,看见成群结队的黑人就来气。其中就包括西部战区的联席总司令威廉.谢尔曼。

    上行下效。谢尔曼手下有一个叫杰弗逊.戴维斯的将领——对,和邦联的总统先生同名。这个家伙凶暴成性,曾经因为和一个同僚发生口角而把对方打死。戴维斯既是联邦的坚定支持者,又是奴隶制的拥护者。他对后面跟着的这帮子黑人讨厌至极。

    有一次,戴维斯部到达爱本尼克河,部队过河之后,戴维斯下令拆掉浮桥,把后面的解放黑奴留在对岸。尾随的南军骑兵一直不敢动手,现在终于开火了——冲着解放黑奴。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淹死在河里,剩下的重新沦为奴隶。

    更不用说在“征集粮草”过程中北军士兵对黑人妇女的性侵犯了。

    但黑人们无怨无尤。得到自由的狂喜和确保自由的**压到了一切。他们继续自发跟在北军的后面,人数愈来愈多,成为南下北军的一条巨大的“黑尾巴”。

    跟在戴维斯部后面的黑人就是如此,少数游过爱本尼克河的黑奴,继续跟着北军。一个老人说:“感谢上帝,我们逃脱了……我们一路上遇到不少麻烦,但托上帝的福,最终一切都会好的。”

    对于解放黑奴们来说,为了自由,为了和给予自己自由的人呆在一起,为了确保自由不会得而复失,生命尚且可以不顾;只要有饭吃,是完全乐意无偿为联邦军队工作的。

    而上了火车,走的就是军需的路线,不花自己一分钱。因此,“特别军需”相对于其运量而言,运输成本异常低廉,加上“制造成本”为零,关卓凡不能不反复提醒威利.希尔,“特别军需品”售价不可过低,以防过分冲击国内国际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威利.希尔唯唯诺诺。

    特别军需品的种类五花八门,称得上包罗万象。正常情况下,考虑到运输、分拣、再包装的成本,许多确实是没必要“上车的”,但因为这种特殊的成本状况,威利.希尔几乎把接收到的所有“特别军需品”都搬上了火车。

    关卓凡亲眼看到,威利.希尔指示手下的人:不许丢掉那瓶果酱!——那是一瓶吃得只剩下一小半的草莓酱。

    关卓凡很想发表点什么意见,但终于忍住了。只是在心中祈祷,将来买到这瓶果酱的不要是自己。

    北军的这次进军令南军大惑不解,不晓得北军到底要做什么?到底要去哪里?

    北军分成相隔甚远的四路纵队,整个宽度最多的时候竟达六十英里。右翼距梅肯很近,似乎要进攻梅肯,梅肯一夕数惊,从亚特兰大逃难到梅肯的人们又开始往萨凡纳逃难。

    但最终北军从梅肯北面通过,碰都没有碰梅肯一下。

    北军左翼距奥古斯塔很近,侦查骑兵一度出现在奥古斯塔城下,于是南军又以为北军要来打奥古斯塔了,吓得赶紧加固战壕,严阵以待。

    但最终北军也没搭理奥古斯塔。

    佐治亚州境内境内,一东一西两支略有规模的南军,就这样一动也不敢动。

    于是中路大开,北军大摇大摆,长驱直进,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佐治亚州的首府米里奇维尔。

    在米里奇维尔,北军很玩了一点花样。士兵们在佐治亚州议会内,用邦联发行的纸币生火煮咖啡;然后,谢尔曼主持,关卓凡观礼,举行了一个滑稽的模拟立法仪式,宣布佐治亚州重返联邦。

    然后,玩得兴起,北军士兵冲进佐治亚州立图书馆,把整间图书馆翻了个底朝天。

    部分北军士兵不以为然,有人说:“我不反对抢走骡马、黑奴,还有所有的小打小闹,但我不会洗劫和破坏公共图书馆。”

    确实翻得太乱了,不像话。关总司令从善如流,命令大部队离开后,后卫的松江军团第四师把图书馆收拾干净。

    什么叫“收拾干净”?关卓凡交代姜德:就是把所有的图书打包,一本不剩,统统运回查塔努加。

    这些书,回国的时候,全部带走。

    知识就是力量啊。

    *(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萨凡纳献城

    佐治亚州的天气愈来愈热,关卓凡当初备下的大批量盐,现在发挥出了奇效。士兵们用盐水擦身,很有效地治愈和防范蚊虫叮咬,北军因疾病减员的数字非常之小。

    但这一荒唐的奢侈行为叫南军俘虏目瞪口呆。因为南军连吃的盐都快没有了。

    打下米里奇维尔,关卓凡见识了南军的一种叫做“硬面包卷”的军粮。南军自嘲,关于这种食物的笑话,就像南军士兵身上的虱子一样多。

    “硬面包卷”表面焦黑,看上去像是一块烧焦的木头。关卓凡试着咬了一口,发现熏黑的面糊下面,是几乎没有任何味道的玉米饼。没放糖,没放油,也没放盐。真所谓“硬度像冰糖一样,味道像木屑一样”。

    关卓凡意识到,邦联已经开始见底了。

    到了这个时候,南军终于明白了,北军的目标是萨凡纳。

    驻守梅肯的南军从梅肯撤出,撤向萨凡纳。

    再呆在梅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趁着梅肯到萨凡纳的铁路还没有被北军切断,赶紧走,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萨凡纳的防卫力量。

    北军没搭理南军的这一新部署,只是适当加快了自己的节奏,向萨凡纳逼近。

    身后,在佐治亚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条长二百英里、宽六十英里的满目疮痍的地带。

    住宅被烧毁,粮仓被搬空,牛马被拉走,地里还未成熟的庄稼被毁掉。所有值钱的家什都被抢走。人民一贫如洗。

    从头到尾。南军未能给北军制造任何实质性的障碍。

    唯一一次主动的成规模的进攻是由三千名民兵发起的。他们只装备有少量的前装线膛枪,大多数人的武器是老式的燧发枪、长猎刀、铁矛。

    在北军眼中,这纯属自杀。

    进攻被轻易打退。战后,北军发现,南军扔下的七百多具尸体中,几乎都是老人和十来岁的孩子。少数青壮年原来就缺胳膊少腿——退役的伤残军人。

    这已经开始不像一场战争了。

    南军还有最后一招:埋地雷。

    挨了几回炸以后,关卓凡也烦了,下令叫南军战俘走在最前面:想自相残杀就接着埋地雷。

    谢尔曼补充:如果有出去“征集粮食”的士兵被杀。死一个士兵枪毙一名俘虏。

    巨大的绝望和恐惧在佐治亚州彻底地蔓延开来。

    这时,纳什维尔传来战报:我军大胜,叛军全军溃散,胡德部已经不存在了。

    斯科菲尔德的俄亥俄军团驻守在距纳什维尔以南二十英里的富兰克林,一如关卓凡所料,面对北军的坚固工事,胡德发起了他痴迷不悟的正面强攻。

    胡德一手一脚残疾,每天早上必须叫卫兵把自己绑在马鞍上,这样才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这个人对自己、敌人以及麾下的士兵们一样残酷无情。

    一天之内,胡德持续不断地发起了多达十三次的进攻。六名南军将军阵亡;六千两百五十名南军士兵阵亡、重伤或失踪。占他的部队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对面北军的伤亡不足南军的四分之一。

    山姆.瓦金斯在家信中写道:“我们愿意到任何地方,或者跟随任何愿意带领我们的人。除了胡德。”

    战后,俄亥俄军团主动撤退。

    这是一个并不如何高明的“诱敌深入”的动作,换了一个对手,蒙受如此惨重的伤亡后,是几乎不可能有兴趣继续前进的,但胡德认为自己的坚持已获得回报,于是下令进抵纳什维尔。

    但南军已经彻底消耗掉了所有的元气了。

    山姆.瓦金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很焦虑,作战的时候、修筑工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如果还有饭吃的话——都在心惊胆战。我从未见过一支如此惊慌失措、丧失斗志的军队,它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这一次,主动发起进攻的是北军,而南军还没有摆好阵势。

    南军阵线迅速崩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胡德竭尽全力约束部队,但再也没有人听他的话了。

    北军的追击变成了纯粹的赶鸭子,四千五百名南军被俘,其余溃散到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全然不成军了。

    后来了解到的这场战役的部分细节让关卓凡不太舒服,比如:有人看见,胡德在指挥部里失声痛哭,同时用他的唯一的一只手撕扯自己的头发。

    英雄末路。

    其实关卓凡是挺喜欢胡德这个人的。但这是一位被时代彻底抛弃了的将军。他不明白,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坚持活在过去,不肯面对现实和未来,只会毁灭自己和自己的军队。

    此役后,胡德辞去邦联西部战区总司令之职,戴维斯被迫重新任命约翰斯顿为西部战区统帅。

    但一切都已太迟。

    北军终于进抵萨凡纳城下。

    萨凡纳是美国东南沿海重镇,邦联着意经营,布防严密。但是,萨城的几乎所有布防都是面向海上——以联邦海军的绝对优势尚不能打破;面向内陆这面,相对于北军的兵力,几乎就是不设防。

    南军很迟才判断出北军的真实战略意图,萨凡纳是一座大城,不是一处小小阵地,重新调整部署、开掘工事已经赶不及了。

    北军首先进攻萨凡纳以南的麦卡利斯特堡,轻松攻下这座后路空虚的海防要塞。

    然后对萨凡纳发出最后通牒:如不投降,城破后即仿亚特兰大例。

    萨凡纳城防司令就是胡德在亚特兰大战役时的副手哈迪。萨凡纳市长以下一班士绅,找到哈迪将军:为免生灵涂炭,请将军率军退出萨凡纳。

    哈迪异常尴尬。他手下共有一万五千兵力,包括从亚特兰大带过来的残部,梅肯撤回来的部队,还有在萨凡纳当地纠集的民兵,七拼八凑,疲惫厌战,其实是没有一点战斗力的。他也心知肚明:亚特兰大数倍于此的精锐之师犹不能支,何况自己手上这点子杂牌军?

    但未接一战,没有命令就弃城而去,莫说军法不容,面子上也是实在下不来。

    幸好里士满来电报了:撤。

    待哈迪全军撤出萨凡纳后,北军开进了这座充满了法国殖民地风情的海滨城市。

    “向海洋进军”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关卓凡、谢尔曼致电林肯:“我们特此敬献给您一份特别的礼物——萨凡纳,连同一百五十门海防重炮和充足的弹药。”

    林肯大笑:“他们钻出来了!”

    总统志得意满,对新闻记者说了这么一番杀气腾腾的话:“现在,格兰特紧紧抓住这只熊的后腿,同时,关和谢尔曼正在扒他的皮。”

    北方朝野上下,又是一片欢欣鼓舞。

    最后的胜利触手可及。

    整个南方深深地陷入了巨大的悲观和恐慌的浪潮。北军的这一次远征,表明邦联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南方的人民对自己的政府和事业的信心,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绝大多数人相信失败不可避免,继续支持独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东线战场,南军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潮。士兵们收到的家信,几乎都是在哀求男人们——父亲、丈夫和儿子,早一点回到家里,家里的女人们,已经没有饭吃,甚至没有房子住了。

    后方的补给几乎完全断绝。不但士兵们光着脚,连军官们也没有靴子穿了。有鞋穿的,基本上都是高级军官。

    彼得斯堡,罗伯特.李磐石般的战线开始松动了。

    格兰特正在策划新的、大规模的、致命的进攻。

    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吃过晚饭,关卓凡携着婉儿的手,在夕阳下的萨凡纳海滨漫步。

    萨凡纳真的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和亚特兰大那种新兴的内陆城市完全不一样,萨凡纳充满了慵懒的法式风情。

    *(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发大财了

    关卓凡征来作为司令部的房子,算是一个代表。

    这所宅子是典型的法国殖民地风格,流线型的线条犹如女性酮体一样美丽,完全不是威利.希尔大宅那种神经兮兮的白宫范。房子刷成淡淡的粉色,墙基离地很高,屋前有盘旋而上的台阶,两边是锻铁栏杆,精致地就像镶了花边一样。

    整座城市花团锦簇,傍晚从海面上吹来的潮湿的风中,没有硝烟和血腥的味道,只有花香和淡淡的爽神的咸腥。

    天气已经热了,关卓凡和婉儿的上身,都只穿着制式的衬衣。逆着霞光看去,婉儿身上光影玲珑,曲线浮凸。

    婉儿没有戴军帽,晚霞沿着她的发际,勾勒出淡淡的亮莹莹的金边。

    关卓凡赞叹:“婉儿,你生的真美。”

    婉儿看着她的“老爷”,没有说话,美丽的大眼睛中闪烁着热烈的光芒。

    晚霞如火,看不清小妮子的脸上,是红晕还是霞光。

    回到司令部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关卓凡发现,婉儿眼睛中,那股光芒慢慢地暗淡下来。

    他心中有一点奇怪,想问一问,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出声。

    晚上俩人独处的时候,婉儿终于忍不住,怯怯地问道:“老爷,这座城,咱们还会……烧掉它么?”

    原来是为了这个。

    关卓凡笑道:“婉儿说不烧,就不烧。”

    婉儿的大眼睛倏然亮了起来,突然。她揽住关卓凡的脖颈。在他的脸上。轻轻一吻。

    关卓凡脑子中微微一嗡,婉儿掉头就跑,关卓凡伸手一捞,兜住婉儿的纤腰,往自己这边一带,婉儿“嘤咛”一声,跌了过来,登时温香软玉在怀。

    关卓凡低下头。深深地吻了下去。

    婉儿浑身颤抖,微一挣扎,就不动了。

    关卓凡感觉,怀里小小的身子迅速地热了起来。

    他打横抱起婉儿,向床边走去。

    当他解开婉儿第二个衬衣扣子时,婉儿紧紧抓住了他的手,满脸哀求之色:“老爷,不可以,姐姐……”

    她觉得对不起扈晴晴。可是小羊羔,难道你不明白。就是你的姐姐把你送到我的嘴边来的吗?

    当然还不明白。小姑娘的手上很用了力气。

    关卓凡冷静下来。

    他松开了手,替婉儿脱下了靴子。

    可怜的婉儿抖如筛糠。

    关卓凡扯过一张薄被。轻轻搭在婉儿身上,低下头,在她柔滑的额头上轻轻印了一吻,笑道:“傻丫头,睡吧。”

    这一夜,有人不成眠。

    萨凡纳既开门献城,“待遇”当然就不能和亚特兰大一样,不然,关、谢两位总司令岂非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以后谁还投降呢?

    虽然联邦海军已经可以把数不清的补给源源不绝地运进萨凡纳的港口,但“军粮”还是要征的。萨凡纳全城被洗了一遍,不过给居民留下了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不像之前一路上那么罗掘俱穷,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

    最重要的是,既没把萨凡纳人赶出城去,接下来也就不会像亚特兰大那样一把火烧个干净。

    所以,关卓凡对婉儿说什么“婉儿说不烧,就不烧”,纯粹占小姑娘便宜,属于欺骗无知少女,性质恶劣,应该批判。

    特别军需队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亚特兰大到萨凡纳是第一个阶段,萨凡纳到里士满是第二个阶段。现第一个阶段的“收集物资”工作接近尾声,已开始了“销售物资”的工作。而萨凡纳既已落入联邦手中,继对国内的销售工作之后,对海外的销售工作也可以顺利开展了。

    联邦海军为威利.希尔颁发了特别的海外贸易许可,他组织的的船队,不但不会受到联邦海军的攻击,还会得到特别的保护。

    不过,因为接下来北上,将进入南卡罗来纳、北卡罗莱那、弗吉尼亚等邦联统治的核心地带,行军作战会回复传统模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么好整以暇,所以特别军需队“收集物资”的工作,算是大半已经完成了。

    粗粗统计,共收缴价值一亿两千万美金的财物,其中百分之二十作为军需,百分之十被迫毁掉,百分之七十被威利.希尔搬上了火车和船。如果能够全部变现,可获得八千四百万美金,相当于五千六百万两白银。

    关卓凡想,除去支付威利.希尔团队的佣金和部分成本,再适当分润给相关人等一部分,能有多少落到自己手里呢?保守点,总有三千五百万两银子上下吧,加上第二阶段多少还能有些收益,四千万两白银不是梦。

    差不多是自己当初预计的两倍。嗯,发大财了。

    关卓凡在萨凡纳等来了第二批华工新兵,共八千人。

    “向海洋进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减员,出现的一点减员都是因为生病。新兵除了补了一小部分到减员各部,其余全部划入第四师。

    第四师一下子便膨胀了起来,填满原先剩下的一个空额团后,又冒出两个“暂编团”,一时间家大业大。同僚都以“姜老板”“展老板”称呼姜德、展东禄。二人虽然知道乃是虚胖,不久就要减肥的,但还是禁不住满脸笑容。

    两个军团都抓紧时间休整部队,训练新兵。

    萨凡纳的市长和市议会,向关、谢两位总司令上了一份请愿书,大致意思是:南卡罗来纳州首举叛旗,实乃罪恶渊薮,恳请王师早日北伐,救民水火。

    潜台词很明白:求求你们早一点离开萨凡纳吧。

    谢尔曼对着关卓凡大笑:“佐治亚州的人民和咱们想到一块去啦!”

    南卡罗来纳州是第一个宣布脱离联邦的,是谢尔曼最为憎恨的一个对象。

    之前,在格兰特的建议下,林肯重新启用哈莱克为总参谋长,哈总给关总、谢总写信:“倘若你们攻占查尔斯顿,我希望由于某种事故,这个地方会被摧毁;假如在它的遗址上撒下一点盐,可以防止今后滋生无法无天和脱离联邦的毒草。”

    查尔斯顿是南卡罗来纳州沿海重镇,内战的第一炮就是从这儿打响的。

    邦联宣布成立后,联邦在查尔斯顿的萨姆特要塞孤悬敌境,却既不肯撤军,也不肯投降。1861年4月12日,南军终于开炮,轰击萨姆特要塞。三十四小时之后,联邦守军投降。同时,内战正式爆发。

    这封信内中意味,让关卓凡隐约生寒。他第一次真切了解到,同一个美国,其中的一部人对另一部分人,可以怨毒到什么程度。

    他不好说什么,谢尔曼代两人回信:“全军上下都燃烧着一股无法满足的**,要报复南卡罗来纳。看到它未来的命运,我几乎不寒而栗。”

    谢尔曼私下底对他的一个朋友这样说道:“等我走过南卡罗来纳,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就连撒旦自己,都无法在那个州里约束我的部下。”

    两位总司令很快满足了萨凡纳人民的要求。一个礼拜之后,大军开拔。

    佐治亚人噩梦结束了,南卡罗来纳人的噩梦开始了。

    松江军团走左路,孟菲斯军团走右路。

    得知北军已从萨凡纳北上,刚开始的时候,南军的统帅部并不是太紧张,因为北军前面的这段路,实在太不好走了。

    出佐治亚州,入南卡罗来纳州,一头扎进去的是一大片叫做“索科海克”的沼泽地。河流纵横,泥沼遍地。如果晴天还好一点,偏偏现在当地多雨,雨势虽不很大,但连绵不绝,道路或者无比泥泞,或者根本就完全藏在泥水之下,全不可寻。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查尔斯顿的解救者

    这一段路,没有铁路可以依托,全靠步行。一般说来,军队能够携带的给养不超过二十天。而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南军统帅部不认为北军二十天之内可以走出这个地带。当然可以“因粮于敌”,但这种地方,去哪找可以供应七、八万大军的“粮”?

    这个情况,北军进军之前也是了解的。

    这次北上,后勤补给的情况和“向海洋进军”很像,接近无后方依托作战。萨凡纳虽然拿了下来,但没有任何经营,仓促之间和查塔努加不能比。更重要的是,“索科海克”是不通铁路的。

    铁路兜了个挺大的圈子,绕过了“索科海克”,通向查尔斯顿。

    虽然哈莱克对查尔斯顿咬牙切齿,但查城并不是这次进军的主要目标,再说,这条铁路现在也不在北军手上。

    但关卓凡和谢尔曼依旧有足够的信心。

    这份信心来源于两个军团的工兵部队。

    “在泥泞、多水洼甚至浅池塘的地段铺出可供部队包括炮车通行的路面”,正是谢尔曼工兵部队之所长,也是轩军新建立的工兵部队在谢部工兵骨干指导下重点训练的科目。

    现在,正好学以致用。

    “路”几乎都是自己“筑”出来的,许多“斧头营”在前面开路,他们砍倒整片的森林,用来修筑“木条路”。水深的地方,就打下木桩,搭起简易桥梁。步兵固然可以通过。炮车也没有问题。

    宿营的时候。地上的水太深了。甚至可以在树上搭起最简单的“床”来,供士兵们过夜。当然,更简单的做法是在两棵树之间拉起吊床。

    总之,没有洪水和泥石流,这点雨,这点泥沼,是挡不住北军前进的步伐的。

    北军每天平均前进十二英里,这个进度。相当不慢。

    关卓凡天天都弄得浑身湿漉漉的,但心情却非常之好:这个工兵,真是好用!

    不过一个礼拜,部队就走出了“索科海克”。

    然后,开始“因粮于敌”了。

    南卡罗来纳州,房屋尽毁,狼烟处处。

    北军重施故技,左路军做出攻击西边的奥古斯塔的姿态,右路军做出攻击东边的查尔斯顿的姿态,结果使得南卡罗来纳州的南军“左右为难”。他们不得不把总共三万三千人的部队分散开来。保卫各地。兵力本来就少,这下子更是撒了胡椒面。

    北军乃得以中宫直进。轻松拿下了南卡罗来纳州的首府哥伦比亚。

    一切仿佛佐治亚州事重演。

    进入哥伦比亚的时候,关卓凡发现这个城市已经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了——这可不是北军干的,北军是想干,还没来的及动手啊。

    原来是南军败逃的时候,先把自己的城市洗了一遍。

    看来,这种事情中国美国都是一个德性。

    好吧,北军再来一遍。

    哥伦比亚奄奄一息,联邦士兵兴高采烈。

    华美的州府大厦上弹痕累累,穹顶的竖尖上星条旗重新升起。

    曾经喧嚣的市场已经成了一个废墟的空壳,它的尖顶倒了下来。在退出联邦时,邦联各州都敲响过的“退盟钟”,现躺在地上,一半陷在泥中。

    一个北军士兵在信中写到:“我们已经占领了这个傲慢不逊的州的首府,它煽动了叛国运动,引发了这场该死的战争……它应该得到更合理的惩罚。”

    这个“更合理的惩罚”很快到来了。

    和亚特兰大一样,哥伦比亚燃起了大火。

    和亚特兰大不一样的是,亚特兰大烧得是座空城,哥伦比亚火起的时候,城里还有相当数量的居民。

    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哥伦比亚人葬身火海。

    火起之前,轩军已经开出了城。后来,谢尔曼也不承认火是他下令放的,北军统一对外的口径是:火是溃逃的南军留下的奸细放的,目的是把北军赶出城去。

    关卓凡的心情变坏了,他隐隐有了离开这个国家和这场战争的冲动。

    这个时候,华盛顿传来消息:国会以119票对56票,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奴隶制。

    几乎所有的美国士兵都在欢呼,所有的黑人和几乎所有的白人,白人里面应该还有不少种族主义者,但他们也在欢呼。哥伦比亚城的火光映在他们狂喜的脸上。

    关卓凡被震动到了。

    这是导致他们加入这场战争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他们打这场仗的各种目的里最高尚的一个,而达成这个目的手段是他们自己的肢体和生命。

    现在,这个目的达成了。

    这场大火,就当是一场炼狱之火吧,是报应,也是涅槃。

    美国的法律,除了宪法,其他的都可以在某种条件下改变。时移世易,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都有可能撤销废奴宣言。因此,真想彻底废除奴隶制,必须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

    原先为拢住肯塔基等几个蓄奴州,一直不敢真正废除奴隶制,弄了一个《解放黑奴宣言》来充数。现在胜利在即,那几个州就算脑子全烧坏了也不敢叛变。林肯和共和党人开始推动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参议院共和党占多数,修正案通过了;但众议院民主党占多数,修正案被卡住了。

    林肯乃寻找对手的薄弱部位下手。

    某众议员有在邦联军队中服役的亲戚做了联邦的俘虏,如果投了赞成票就可以释俘。

    某众议员开了间公司,先查一查有没有偷税漏税。如果有,不消说了,一定会投赞成票的;如果没有,要不要政府合同呀?

    终于,凑齐了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票数,比三分之二最低有效票只多三票。

    整个联邦一片欢呼,人们把林肯比作摩西,带领美利坚走出了埃及。

    关卓凡想:现在,我才可以真正算是米娅口中的“奴隶解放者”了罢。

    哥伦比亚在查尔斯顿以北,哥伦比亚既失,查尔斯顿的后背便卖给了北军,后路随时会被切断,情形仿佛萨凡纳和梅肯,坚守既不可能、也无意义,南军统帅部下令查尔斯顿守军弃城北撤。

    查尔斯顿人感觉大祸临头了。他们早已知晓了亚特兰大和哥伦比亚的命运,也清楚自己在北佬心目中的“地位”。

    和撤离的军队前后脚,查尔斯顿人开始大逃亡。

    北军分出一支兵马,占领了不设防的查尔斯顿。

    临行前,统兵的将领请示:该怎么处置查尔斯顿呢?仿亚特兰大例?哥伦比亚例?还是……更进一步?

    关卓凡:仿萨凡纳例。

    他的口气很严重:查尔斯顿未做抵抗,如果北军予以残酷报复,以后就没人“不抵抗”了,我军无谓的伤亡肯定会增加,什么都没有弟兄们的生命重要。你如果不严格遵守命令,不用上军事法庭,我亲手就“处置”了你。

    谢尔曼没说什么,在查尔斯顿“大操大办”当然爽,但关卓凡的理由——减少伤亡、顺利结束战争,确实更重要。

    于是,查尔斯顿逃过了一个本不可避免的大劫。

    “挽救”查尔斯顿,是关逸轩在美国后世的史评中免于和谢尔曼并居“恶魔”之列的最重要原因,查尔斯顿人尤其感激,为他建起了铜像,称这位中国贵族将军为“查尔斯顿的解救者”。

    哈莱克一班人幻想的类似亚述屠城、王莽京观的美妙场景没有出现。

    查尔斯顿事件是一个分水岭,从南卡罗来纳州进入北卡罗来纳州之后,北军减少了对南方的大规模的破坏,“征集军粮”当然力度不减,但不再烧房子了。

    北军很快得到了回报,在确定查尔斯顿不会被报复之后,萨姆特堡向联邦海军投降,这根引发了美国内战的导火索熄灭了。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大势已去

    约翰斯顿赶到了北卡罗来纳州。

    他面对的是一个很绝望的局面:全州兵力加在一起,只有北军的一半多一点,而且,自己也明白,战斗力和人家不能比。

    约翰斯顿分析形势,认为唯一的生机在于北军的已愈来愈少的给养。

    关卓凡和谢尔曼持相同的看法。

    南、北卡罗莱纳被我、敌两军反复搜刮,真的没有什么“余粮”了。约翰斯顿窥视于榻侧,北军也不可能像在佐治亚州的时候那样子从容不迫。必须尽快解决后续补给的问题,不然很难再往前走了。

    北卡罗来纳州的港口新伯尔尼,内战爆发以来,一直控制在联邦海军的手里,如果能够打通一条通往新伯尔尼的道路,补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谢和约翰斯顿都把目光投向了戈尔兹伯勒。

    戈尔兹伯勒离新伯尔尼不远,如果北军拿下戈尔兹伯勒,可以在那里接收新伯尔尼的运来的给养。为此,特地把结束了纳什维尔战役的昆布兰军团一部调到了新伯尔尼,由托马斯率领,专门负责维护这条粮道。

    同时,戈尔兹伯勒还是北上弗吉尼亚州的必经之地,拿下戈城,等于封死了南军南下和从北卡罗莱纳获得补给的道路,形成对弗吉尼亚和里士满的“关门打狗”之势。

    戈尔兹伯勒布防的重心,在其西南十英里的班顿威尔。关卓凡和谢尔曼分工,松江军团的兵力较为充裕,负责进攻班顿威尔;孟菲斯军团兜个小圈子。从东面做出威胁戈尔兹伯勒的姿态。呼应松江军团。

    约翰斯顿兵力远不及对手。同时对付两路北军肯定是不行的,幸好这里有一个时间差,北军的左路军行军路短,先抵达班顿威尔,右路军行军路长,后抵达戈尔兹伯勒,如果可以在班顿威尔先击败松江军团,再回过头对付孟菲斯军团。还有一线胜机。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但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约翰斯顿手上就这么点人。

    约翰斯顿曾经建议罗伯特.李放弃彼得斯堡,南下和他合兵,先打败关卓凡和谢尔曼,再掉头对付格兰特。

    这是一个很隐晦的说法。

    放弃彼得斯堡等于放弃里士满,约翰斯顿的真实意思是,南军全军退入己方的腹地,和北军打运动战,甚至是游击战。

    这个不是罗伯特.李可以决定的。而且。这么做就能挡住北军了吗?自己的国土上反复过兵,人民会支持吗?

    对约翰斯顿的这个建议。罗伯特.李只能报以沉默。

    我还想你北上支援我呢。

    所以,人手就这么多,班顿威尔战役只能如期打响。

    松江军团赶到战场的时候,约翰斯顿已经严阵以待了。

    关卓凡一看,约翰斯顿大叔的工事修得一如既往得好,赞叹了一番,然后下令:咱们也修,筑胸墙,挖战壕。

    约翰斯顿一看,什么情况,你居然不进攻?你不是来打班顿威尔的吗?

    关卓凡可以耗时间,约翰斯顿不能,再拖下去,右路的孟菲斯军团就到位了,这点宝贵的时间差就没有了。

    只好攻守异势,南军从工事中钻了出来,发动了进攻。

    结局毫无悬念,约翰斯顿在损失了三千人马之后,撤出了班顿威尔。北军左、右两路大军从容会师,戈尔兹伯勒几乎不攻而下。

    班顿威尔战役是东线的南军对北上的北军最后一次有意义的阻击,之后,邦联最后一块地盘——弗吉尼亚的大门彻底地向关卓凡、谢尔曼打开了。

    彼得斯堡的对峙也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罗伯特.李属下的北弗吉尼亚军团,逃兵的情形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

    从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寄来的家信,毒蛇般噬咬着士兵们的心。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开小差,最过分的一次是一个旅一起逃跑。

    北军对此大加赞赏,甚至玩了这么一个损招:出资购买南军逃兵的枪支。

    逃兵抓到会被处死。南军的指挥官杀红了眼,有一次派了一支二十四人的行刑队,把一个开小差的倒霉鬼轰成了碎片。

    但这些吓不住逃兵们,他们大多数安全回到了家乡,有的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

    北弗吉尼亚军团减员已近一半。

    而罗伯特.李没有兵源补充。

    征兵的年龄提高到五十岁,还是无人应征,邦联的警察开始当街抓壮丁,而邦联的公民们毫不犹豫地予以武力还击。

    本来还是有一处兵源的:战俘。

    南北双方对于战俘的习惯做法,是签署了不再参战的承诺后就地释放,或者换俘。战俘营里的战俘其实并不算多,因为都不想浪费宝贵的粮食养活这些人。

    释俘有的回家,有的回到原部队继续服役,无论如何,总算一处兵源。

    但格兰特宣布:以后不释俘了。

    于是双方的战俘营人满为患,北军俘虏在南军战俘营的遭遇尤其悲惨,因为南军自己都喂不饱,哪有余粮喂饱战俘?

    但格兰特顾不得了。

    于是南军这最后一处兵源也断绝了。

    李要求,将奴隶武装起来保卫邦联。

    好讽刺啊。

    邦联议会经过热烈的辩论,终于通过授权,组建黑人部队。

    里士满《观察家》报指出,这和“应不应该、有没有需要组建黑人部队无关”,只是“国家不会拒绝李将军可能提出的任何要求罢了”。

    有用吗?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

    可这是“国家”唯一能给罗伯特.李的东西了。

    没有兵源,也没有补给。

    彼得斯堡内,士兵们在吃老鼠,到了后来,老鼠也没有了。饿肚子的包括统帅自己。罗伯特.李的夫人为两个挨饿的女儿向丈夫要吃的,罗伯特.李能够拿出来的,是一个干柠檬和几个青苹果。

    营养不良造成疾病普遍流行,战斗力进一步降低了。

    似乎也不能怪政府。

    在里士满,以邦联发行的纸币面值计,一桶面粉的价格是一千两百元——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它的话;一根火柴的价格是五元。

    当时南军士兵的月薪是十八元。就是说,一个士兵的月收入,可以买三根半火柴。

    各州紧着添乱。北卡罗来纳州州长只允许家乡子弟兵穿他囤积的九万两千套军装;佐治亚州州长威胁要退出邦联——真心受不了了。

    邦联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难临头各自飞,再正常不过。

    戴维斯跟林肯说:南方取消奴隶制,咱们讲和吧。

    谁搭理你呀。

    格兰特开始动作了。

    北军向两翼无休无止地延伸战线,罗伯特.李只好跟着延长自己的战线,不然就会被北军从侧翼包抄。

    结果,彼得斯堡周围的战线最终被拉长到五十三英里以上。

    格兰特有十二万五千人,罗伯特.李只剩下不足三万五千人。

    南军的防线千疮百孔。

    罗伯特.李情知最后的失败就将来临,但他还想做最后一搏。

    不是想打垮北军——根本没有任何可能,而是为了争取时间,将剩余的人马安全地拉出战壕,向西南方向运动,和北卡罗来纳的约翰斯顿会合——就像约翰斯顿当初建议他的那样。

    不要总统和议会批准神马的了。

    里士满当然保不住,提前通知政府撤退就是了。

    夜幕降临,北军阵地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亚伯拉罕.林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林肯是应格兰特的邀请,来“参观战场”的。

    几天前,林肯一觉醒来,突然半身不遂,把第一夫人玛丽.林肯吓坏了。

    但医生检查之后说,没有什么大问题,这是总统先生操劳过度引起的应激性反应,总统需要休息,需要度假。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河流皇后会议

    果然,没过多久,林肯就慢慢恢复了正常。

    休息这种事,在白宫和华盛顿是做不到的,只有找地方度假了。

    可是这个时候,到处战火纷飞的,能去哪里度假呢?

    再者说了,抛下政务和战事跑去度假,影响也不好啊。

    格兰特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别出心裁,邀请总统来前线视察。

    格总司令算是林总统的知己,真正对症下药:对于林肯来说,没有什么比看着曾经让自己寝食难安的罗伯特.李的部队逐渐崩塌更爽的事情了。

    而且,总统战地视察,多么提振军心,多么鼓舞民意啊。

    于是总统欣然应邀,乘坐“河流皇后号”汽船,在海军炮舰的护卫下来到了彼得斯堡。一大堆新闻记者自然也跟了过来。

    白天前线阵地不能去,被南军发现联邦总统来了就麻烦了。于是白天请总统视察波托马克军团的后勤中心;到了晚上,就可以到前线阵地观光了。

    格兰特陪着林肯,来到战线左翼,这里相对战线中央部位“安静”一些。虽然是晚上,还是要预防万一的,毕竟总统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安排。

    总统先生正在对着满目疮痍的大地悲天悯人,右前方向突然传来枪炮喊杀声,格兰特一个激灵:南军在晚上发动进攻?!

    没等林肯回过神来,一大群人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拥着总统顺着战壕退向后面的指挥部。

    外面的枪炮声持续了小半夜。林肯正在发闷。格兰特进来了。一向沉静如水的格总司令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

    南军戈登部趁着夜色对北军战线中央部位发动了一次进攻,打了北军个出其不意,一个叫“斯泰德曼堡”的工事一度失守。但北军很快发动反击,在炮火的掩护下,把南军赶了出去。

    格兰特判断,罗伯特.李这么做,是想逼迫北军从两翼向中央调兵。这样,两翼的南军可以乘机和北军脱离接触。

    格兰特告诉总统。罗伯特.李就要逃跑了。

    林肯的眼睛放出光芒。

    格兰特说,大战在即,请总统回到船上,以策万全。

    林肯自然不好留下来添乱,于是乖乖回到“河流皇后号”,海军上将波特上船相陪。

    说明一下,联邦军队的海军是有上将军衔的。有兵带,有仗打,才谈得上升官授衔,海陆对比。可以知道内战之前的美国陆军是多么无所事事。

    没过多久,格兰特到船上来了。他满脸笑容,说道:“总统先生,我很高兴为您带来了两位久别的朋友。”

    说完格兰特闪过一边,林肯看到了站在格兰特身后的两个人:关逸轩,威廉.谢尔曼。

    关卓凡和谢尔曼微笑着向总统敬礼。

    林肯一愣,随即放声大笑:“逸轩,威廉!”

    他张开双臂,先关后谢,和两人紧紧拥抱。

    攻取了戈尔兹伯勒之后,昆布兰军团赶来和北上大军汇合了。关卓凡、谢尔曼对部队做了一个基本的整理和布置之后,把指挥权暂时移交给由托马斯、华尔、洛根三人组成的“军团联席会议”,自己带了骑兵和近卫兵,先行驰赴彼得斯堡。

    三个军团在后面次第北上。

    格兰特、关卓凡、谢尔曼、波特,联邦军队最主要的四名将军悉数在场,林肯就便召开了内战后期最重要的一次军事会议,史称“河流皇后会议”,主要内容是选择战争结束的方式、战后对南军军事人员的处置。

    会上众人一致认为,最保守的估计,战争会在一个月内完全结束。

    林肯问:“有没有可能避免血腥的最后一战?”

    他的意思是:罗伯特.李会投降吗?

    罗伯特.李投降?如此天才、如此骄傲的一个军人会投降?没办法想象这样的场景。格兰特、谢尔曼、波特一起摇头。

    林肯转向关卓凡:“逸轩,你看呢?”

    关卓凡说道:“总统先生,战争至此,胜负已分,再打下去,除了让双方的士兵流更多的血,为南北人民埋下更多的仇恨之外,不会对罗伯特.李效忠的对象有任何的帮助——这个道理,我相信李将军会明白。”

    林肯目光炯炯:“你认为他会投降?”

    关卓凡道:“是的,总统先生。如果我们给他足够的投降的理由——比如:无路可走、再打下去就会全军覆没,我认为,他会投降的。”

    旁边的三个人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波特说:“公爵阁下,也许你还不太了解罗伯特.李——这是一个视荣誉如生命的军人。”

    关卓凡心里说:老头,我比你们每个人都了解罗伯特.李。

    他微笑着说道:“波特将军,你说得非常对。我只是认为,像李这么伟大的一位军人,一定会在军人的荣誉和让士兵做无价值的牺牲之间,做一个适当的选择。或许,他会接受这样一个观点:避免后者的发生,也是前者的内容之一。”

    林肯明显更倾向关卓凡说的。或者说,他更“希望”关卓凡说的。

    总统转过头,对格兰特说道:“尤利西斯,如果罗伯特.李肯投降,我可以代表联邦政府承诺,不对放下武器的南方军人——士兵、军官——做任何处罚。”

    确确实实胸襟广阔。几位将军不由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

    格兰特道:“总统先生,我一定会认真执行你的指示。”

    林肯的口气愈发郑重:“我们和他们,毕竟还要在一个国家里世世代代生活下去,我希望,这场战争,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他站起身来,四位将军紧跟着站了起来。

    林肯微笑着说道:“好吧,我的将军们,去结束这场战争吧。”

    轩军的骑兵师和由谢尔登率领的波托马克军团骑兵军首先出击,受命切断彼得斯堡南边的铁路线,这是南军南逃的生命线。守军主将是乔治.皮克特,就是葛底斯堡战役中,著名的“皮克特冲锋”那一位。

    战斗在一个叫“五岔口”的交通要冲打响。

    南军迅速崩溃,一万守军中,超过一半做了北军的俘虏。“皮克特冲锋”的锐气,早已成为遥远的传说。

    格兰特乃下令总攻。

    弹飞如雨,炮火连天,南军名将a.p.希尔阵亡。

    罗伯特.李在a.p.希尔的遗体前潸然泪下,说道:“他安息了。我们这些活着的才是真正受煎熬的人。”

    邦联守军被从一条又一条战壕中赶了出去,彼得斯堡的防线慢慢地坍塌了。

    罗伯特.李给他的总统写了一张字条:“我的防线已有三处被击破,里士满必须于今夜撤退。”

    信使找到了总统——戴维斯正在教堂里做礼拜。接过字条之后,旁边的人看见总统脸色大变。

    戴维斯匆匆赶回总统府,下令政府迁往西南一百四十英里的丹维尔。

    里士满全城大乱。

    败兵们在城里纵起火来,歹徒们则趁火打劫,所有的商店都被洗劫一空。

    邦联炮兵发炮,炸毁了停泊在杰姆斯河上的残余的邦联舰队,整个城市的房屋的窗户都被震得跳动起来。

    邦联总统和他的内阁成员们登上了出城的最后一列火车。一长溜的车皮,上面标着“战争部”、“财政部”、“军需部”、“司法部”,等等。

    一个“车轮上的政府”。

    里士满空城的同时,罗伯特.李撤出了彼得斯堡。波托马克军团在后面紧追不舍。

    南边,西部战区北上部队是这样分工的:

    孟菲斯军团向西北逼迫约翰斯顿残部,并接受他最终的投降,谢尔曼赶回去主持这个工作。

    松江军团继续北上,堵截南逃的罗伯特.李和他的北弗吉尼亚军团。

    昆布兰军团照应粮道,并在松江军团后方形成第二道拦截线。

    关卓凡陪同林肯,在近卫团的护卫下,进入了里士满。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乌拉!他们投降了!

    里士满遍地狼藉,到处冒烟,大街上却空荡荡的。

    但很快,黑人们出现了,一群又一群。

    他们认出了合众国总统,欢呼声从一个街区传到了另一个街区。

    黑人们将林肯和关卓凡一行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笑着,哭着,唱着,跳着。

    近卫团的士兵想驱开人群,林肯制止了他们。

    黑人们争先恐后地挤上来,跪在林肯的脚下,触摸他的衣服,亲吻他的脚面。

    一个老黑人大声说道:“我知道我已经是一个自由的人,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亚伯拉罕慈父的容貌,接触到了他的肌肤!”

    黑人们欢呼起来,经久不息。

    林肯说道:“不要向我下跪,你们只应该向上帝下跪,感谢他给了你们自由。”

    然后有人看见了站在总统身后的关卓凡,这不就是那位“奴隶解放者”、传奇的中国贵族将军吗?

    于是,关卓凡也获得了和林肯一样的“待遇”。

    关卓凡被深深地、深深地震撼到了。

    林肯对关卓凡说,逸轩,陪我去看看一位老朋友吧。

    一行人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门前,林肯亲自敲门。

    过了良久,门终于开了,一位年轻的太太抱着一个婴儿,神情惊恐地看着门外这群不速之客。

    “请问,这是乔治.皮克特先生的家吗?”

    “是的,可他……不在家。我是他的妻子。您是?”

    “我是亚伯拉罕.林肯。”

    “您是……总统先生?!”

    “我是乔治的老朋友。”

    乔治.皮克特,就是在“五岔口”。被轩军的骑兵师打败的那位南军将领。现在。他已经被解除了指挥权。正随北弗吉尼亚军团一起撤向南方。他的太太怀里的这个婴儿,是在彼得斯堡围城期间出生的,格兰特等北军高级将领,还专门以不同方式向他表示祝贺。他们都是同学。

    多年前,林肯还是一个律师的时候,少年皮克特是他的律师事务所的一个实习生,后来,在林肯的建议下。皮克特报考了西点军校。

    从皮克特家里出来后,林肯神情疲惫。关卓凡发现,和第一次见面相比,不到一年,林肯显得老多了,更多的白发和皱纹,更加消瘦。

    林肯和关卓凡还去看了罗伯特.李的家,但是没有进门。李家对联邦总统恶感很深,林肯曾签署命令,没收了李家族拥有的阿灵顿庄园。这座庄园。后来成为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罗伯特.李的太太患严重的关节炎,不良于行。仍然留在家里。

    林肯注意到李家门口的岗哨是一个黑人士兵,沉吟了一下,叮嘱关卓凡,换成白人或中国士兵。

    回到伪总统府,情报传来: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在一个叫“阿波马托克斯”的地方,被北上的松江军团截住了。

    林肯对关卓凡说:“逸轩,你去吧,我在华盛顿等你。”

    他微笑道:“请你和太太一起到总统官邸来做客。玛丽非常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接待婉儿。”

    呃,你居然知道“婉儿”。

    关卓凡表示了感谢,然后,敬礼,转身而去。

    南撤的北弗吉尼亚军团的行军路线扭来扭去,像一个“s”,并非为了甩开后面的追兵,而是为了找吃的。

    北弗吉尼亚军团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阿梅利亚。罗伯特.李事先通知军需部在那里准备好十万份的口粮,没有这些粮食,他的士兵是无法战斗下去的。

    北弗吉尼亚军团气喘吁吁地赶到阿梅利亚,没有找到一份口粮。李的要求根本就没有送达军需部,“军需部”正在车轮上往丹维尔赶呢。

    事实上,就算军需部收到了这份请求也没用,去哪找“十万分口粮”啊?

    收集粮草的人在弗吉尼亚乡下,挨家挨户求索农民们的余粮,可几乎一无所获。

    唯一的两车皮储备在阿波马托克斯的火车站,于是北弗吉尼亚军团又掉头往阿波马托克斯赶。但当罗伯特.李率军赶到的时候,发现那两车皮物资已被焚之一炬。

    那只中国骑兵部队先他们一步。

    这下子真正是陷入绝境了。

    士兵们从彼得斯堡撤退开始,就没正经吃过东西,仅靠几小把用来喂马的干玉米勉强充饥。

    许多人已经走不动路了。

    就在这时,阿波马托克斯南面出现了大量黑头发、黄皮肤的联邦军队。

    罗伯特.李明白,这是那只中**队的主力。

    双方的前锋一经接触,北弗吉尼亚军团便败退下来,饥疲不堪的南军根本无法承受对方的密集火力打击。

    探马来报,北面波托马克军团也逼了上来。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南、北两边的北军只要一使劲,北弗吉尼亚军团便会被挤成齑粉。

    天亡我也。

    但北军的攻击突然停止了。

    不久,北军的使者到了,带来了格兰特将军和关逸轩将军的联名信。

    “……战事的发展应该足以说服你,继续抵抗是毫无希望的。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要求你率领邦联军队中被称之为北弗吉尼亚集团军的那一部分人员投降,从而避免士兵们继续流血。”

    李和他的主要的将领们聚集在阿波马托克斯车站附近一片树林里。

    篝火燃了起来,他们或远或近、高高低低地围坐在篝火边。

    一个将军打破了沉默,他主张投降。

    罗伯特.李愤怒地反问:如果我不打下去,国家会怎么看我?

    那个将军大声说道:“去他妈的国家,哪里还有什么国家!国家已经不存在了,对于这些当兵的,您就是他们的国家!”

    “这些当兵的”。李嘴里泛起了酸涩的苦水。

    人数最少的一个师仅剩下二百五十人,人数最少的一个旅仅剩下八人。

    李的脑海里浮现出士兵们的形状:衣衫破烂,沾满泥浆,眼窝深陷,木然无光。

    第二天正午时分,一个举着白旗——其实是一条白毛巾——的南军信使,来到波托马克军团阵前。

    一个北军士兵纵马穿过阵地,一只手控缰,一只手挥舞着帽子,每颠一次就大喊一声:“乌拉!”

    士兵来到指挥部,把一封信交给了总司令。

    格兰特看了信,请旁边的约翰.诺林斯将军宣读信件内容:李同意投降。

    在场的人没办法正眼看自己的战友,也没有办法发出欢呼,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哽咽不成声。

    南边的松江军团也得到了胜利的消息。信使同时转达格兰特将军的通知:请关逸轩将军带同属下主要将领,立即赶到波托马克军团指挥部,汇合后齐赴威尔曼.麦克林先生的家里,参与罗伯特.李将军的受降仪式。

    战争乒乒乓乓打了这么久,大多数像样点的地方都砸得稀巴烂了,找到一个体面点的可以举行谈判和受降仪式的地点还真不容易。南北两军的参谋们把阿波马托克斯翻了一遍,终于说服一个叫威尔曼.麦克林的小商人借出他们家的客厅。

    说起这位威尔曼.麦克林,真是历史的一个幽默。

    美国内战的第一个战役——奔牛河战役,就是在麦克林先生的农庄上打响的。激战中,炮弹炸毁了麦家的厨房。逃得一命的麦克林受不了了,举家搬到里士满西南方向的曼纳萨斯,在一个叫阿波马托克斯的小镇住了下来。

    所以,麦克林可以夸这样的口:内战在俺家院子里打响,在俺家客厅里结束。

    关卓凡带着华尔、张勇以及福瑞斯特、白齐文、伊克桑、姜德、安德森五位师官,参加了受降仪式。

    格兰特和关卓凡到达麦家时,罗伯特.李等一班南军将领已经等候了半个小时。

    这个时间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失败者当然要等候胜利者,但为表诚意,也不好让人等太久。

    关卓凡第一次见到了罗伯特.李这位全美**人的偶像。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新时代

    出乎关卓凡的意料,罗伯特.李其实是个小个子,远没有后世无数美术作品中的他那么高大。

    李穿着笔挺的灰军装,马靴铮亮。腰悬一口刻花佩剑,上面还镶着宝石。全身上下,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十分气派。

    关卓凡不知道在这种情势下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关卓凡自己,“整齐”还做的到,“干净”无论如何做不到,靴子上满是泥点。

    格兰特就更不用说了。这位联邦军队的总司令,穿着一件列兵穿的脏兮兮的衬衣,泥点什么的不但靴子上有,裤子上也到处都是。也没挂佩剑。关卓凡好歹还挂了佩剑。

    这一幕在后世成为扬李贬格的一个小小依据。但关卓凡想,中既不足,必形于外,胜利者不用撑场面,失败者——再伟大的军人,现在也只能通过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和骄傲了。

    罗伯特.李也很意外,不是对格兰特,是对关卓凡。没想到这位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横扫邦联的中国将军如此年轻。

    三个人互相敬礼,互道仰慕,然后围着客厅中间的一张圆桌子坐了下来。

    双方的部下站在各自的主帅身后,威尔曼.麦克林的客厅挤的满满的。

    格兰特开始和李“叙旧”。他说,他和李其实是见过面的,那是在美墨战争期间。

    李微微一愕,抱歉地说,我不记得你那个时候的模样了。

    他们俩在美墨战争期间还真见过面。

    当时格兰特是团里的军需官,军衔少尉。有一次去司令部送信。在门外被一位上尉拦住了。上尉军容严整。几乎一尘不染;而格兰特经过长途奔波。浑身上下像刚从土里面挖出来一样。

    上尉很客气地请少尉稍微整理一下军容,再去面见总司令。

    这位上尉,就是罗伯特.李。

    关卓凡想,人生际遇这种事,真是既奇妙又荒诞。美国两个最重要的军人平生第二次相遇,还是一个整洁,一个邋遢。只是时已移、势已易,个中五味。令人叹息。

    讲完这件轶事,格兰特又往其他的鸡毛蒜皮的不相干的事情上扯。

    关卓凡有点奇怪:他想干什么呢?

    略一思索,明白了。

    格兰特不好意思、或者说“不忍”提到“投降”二字。

    罗伯特.李虽然已经举起了白旗,但在美**人——包括格兰特——的心目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关卓凡正想婉转地提醒一下格兰特,李开口了:将军,咱们来谈一谈投降的条件吧。

    格兰特表示,邦联军官可以保留手枪、马匹和私人财物;士兵放下武器后就可以返回家乡,“永不受合众国政府的侵扰”。

    关卓凡明显能够感觉到李的宽慰。

    李剩下的唯一问题是:邦联骑兵不少是自备马匹的。是否可以保留?

    格兰特很痛快:可以。

    然后格兰特问李:手下有多少人马,是否需要口粮。

    李说。他已不再知道具体的数字。他能够确定的是,所有的官兵,从将军到列兵,都在挨饿。

    格兰特说,愿意向他们提供两万五千份口粮。

    一直从容淡定的罗伯特.李,第一次表现出激动的神情。他说道:“非常感谢。这对我的部下来说是最好的消息。而且,这会对双方的民众的和解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谋抄好受降文本,三位主帅先后在上面签字。

    李签完字后,分别和格、关二人握了握手,然后首先离开了威尔曼.麦克林的家。他跨上坐骑,向自己的军营缓缓而去。

    将旗飘摇,人影落寞。

    联邦士兵开始欢呼,炮兵开始鸣放礼炮。

    格兰特下令停止这种做法。他对关卓凡说:“我们不必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内战结束了,叛军士兵又是我们的同胞了。”

    南军的营地方向开始传出隐隐的哭声,哭声愈来愈多,终于,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久,南边传来消息:约翰斯顿在北卡罗莱纳州向谢尔曼投降。

    美利坚大地上,对联邦政府的成建制抵抗已不存在。

    美国内战,算是正式结束了。

    新的时代既已开始,就要预为绸缪。

    归期初定,在离开美国之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个是要重组第三师。洋兵不愿意去中国的,原则上就地复员退役。内战结束后,美军大规模裁减遣散,松江军团略略先走一步而已。

    然后再招用一部分军事经验丰富的老兵和素质较佳的新兵补充进来。经过调查估算,有把握组成一个白人团,两个黑人团。

    对第三师的洋兵,轩军如此定位中国: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幅员比美国还要广大,没有任何种族歧视。

    待遇方面,白人士兵数字上比在美国当兵略低,但特别说明:中国物价也低。日子能够过成什么样,轩军中原先的洋兵洋将可以现身说法。

    黑人士兵的军饷和在美国时基本持平,待遇等于是变相提高了。

    第四师的一个华工新兵团并入第三师。

    另外,骑兵师里面有一个骑兵营是由美国南方贫苦白人组成的,他们大多愿意到中国去,于是在当地再补充一点新兵进去,这个白人骑兵营的编制保留。

    关卓凡一直想把美国马引进中国,这个白人骑兵营里面不少人都有丰富的畜牧业经验,可以发挥作用。

    一个是工兵。

    关卓凡很想从谢尔曼那里挖一部分工兵走,但所获有限。谢尔曼倒是大方,但战后美国会进行大规模建设,工兵的出路都很好,愿意去中国的不多。而同一支部队,不同兵种待遇又不能相差太远,以免其他部队心理失衡。

    最后乃以“顾问”名义,高薪招用了一部分谢部工兵骨干,不算现役军人编制。

    一个是炮兵师。安德森对战后的情形看的很清楚,明确表示,愿意到中国去。一部分炮兵教导队成员也有相同的意愿。而且,经安德森的手,招用了一部分炮兵经验丰富的在役和退役老兵,其中甚至包括西点毕业的。

    一个是斯潘塞。斯潘塞就比较犹豫了,他还看不清楚战后的局面。斯潘塞对关卓凡是很感激的,表示双方可以任何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整体搬迁到中国去,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过不着急,关卓凡原计划也不是回国的时候就把他带走,工业尤其是军火这种重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上中下游共同组成一条产业链。国内暂时还没有配套的产业、设施、人才,斯潘塞现在就过去,反倒功力会打折扣,预为之备就好。

    一个是查塔努加的人员和物资。查塔努加还有轩军一部分人员,以及相当数量要带回国的“战利品”,现在就得开始打包向纽约发运——轩军将从纽约上船回国。

    一个是阵亡将士的移灵。

    轩军的阵亡将士主要埋葬在两个地方:查塔努加和阿拉图纳。移灵后遗体要做“轻烧”等防腐处理,然后才能正式入棺,发往纽约。这个工作量不小,也得现在就着手了。

    一个是轩军的军饷兑换。

    来美国之前,美国政府答应,轩军回国的时候,士兵们手上的“绿背”兑换成白银。这个事情必须处理得很小心,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银价的异常波动。联邦政府财政部很早就开始储备各种贵金属货币,加上战后要“捐赠”给中国政府的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现在已基本达到了预计的数字。

    至于叶茂,关卓凡让他还呆在美国。

    这个小伙子看来确实是个能干的,可以给山度士打个下手。他主要的工作还是他的老本行“人事经理”,因为接下来,关卓凡有一个在美国大规模招聘人才的计划,各行各业,工商农医,无所不包。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是关于林肯的。

    *(未完待续。。)

关于“乌拉”的一点说明

    对书中出现的“乌拉”的口号,有朋友有异议,狮子在这儿做一点说明。

    首先要对朋友们的关注和鞭策表示感谢,这是驱使狮子精益求精的动力。

    “乌拉”这个口号历史上于欧洲多国流行,表示热烈激昂的情绪。源头在哪里不可考,日耳曼语系、拉丁语系、斯拉夫语系中都有类似发音,不算是俄国人的专利。可能是前苏联的影片对此有较多的表述,致使有的朋友产生误会。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乌拉”是北军主要的口号,朋友们有兴趣可以看看《光荣战役》等描写美国内战的影片,其中有比较生动的描述。

    南军似乎较少使用“乌拉”,他们的喊杀声是著名的“叛吼”,《星条旗之殇》第二十五章《密林血战》中有描写,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乌拉”没有具体的含义,翻译成“万岁”不太合适,狮子就直接音译了。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我要救他

    原时空林肯的结局众所周知,这个时空呢?

    作为一个穿越者,关卓凡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于历史走向和事件的预知,因此尽量不干扰历史本来的轨迹,本是历史投机者最大的利益之所在。

    对林肯个人的好恶,甚至林肯生或死,哪个能够给关卓凡带来更大的利益,本都不应该放在第一位考量。

    问题是,历史的轨迹已经被改变了。

    原时空的美国内战是在1865年4月结束的,而现在是1864年8月,就是说,因为关卓凡的介入,美国内战提前了整整8个月结束了。

    这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最大的后果是:美国的总统大选还没有举行。

    美国的总统大选是11月8日,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战争提前结束了,大选是不会提前举行的。

    原时空刺杀林肯的人叫约翰.布斯,按照关卓凡对此人的行为模式的分析,他极可能像原时空那样子,战争一结束便对林肯下手,而绝不会等到大选之后。就是说,布斯会随着战争的提前结束而提前行动。

    如果林肯在这个时候被刺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副总统汉尼巴尔.哈姆林接任总统。

    注意,是现任的副总统,不是关卓凡刻意交结的那个安德鲁.约翰逊,那位现在还只是一个“副总统候选人”,连“候任副总统”都不是。

    然后,共和党重新推举总统候选人。总统大选如期举行。

    安德鲁.约翰逊应该还是副总统候选人。那么总统候选人是谁呢?

    不知道。

    肯定不会是这位安德鲁.约翰逊。他是民主党人。共和党不把他从副总统候选人的位子上撸下来就不错了。

    也不大可能是格兰特。

    原时空。共和党拼了老命,打赢了内战,却阴差阳错,让一个民主党人捡了大桃子,气的要死。只好自我安慰:希望这个民主党总统听话吧。

    但现实很骨感。安德鲁.约翰逊上台后,政策明显向南方偏移,不但民主党势力回潮,南方的奴隶主甚至有复辟之势。总统和国会的矛盾终于大爆发。

    共和党对安德鲁.约翰逊提出弹劾,计票之后,支持弹劾总统的票数距三分之二这条生死线仅差一票,安德鲁.约翰逊逃出生天,堪堪避过下台的命运。

    原时空的1869年大选,共和党之所以会推举格兰特做总统候选人,是因为“反动势力”复辟,为争取民意,确保拿下大选,才把格兰特这位内战英雄请了出来。

    现在。共和党派只猴子出来都能赢得大选。党内大佬林立,总统这个位子恐怕轮不到格兰特来坐。

    就是说。如果林肯遇刺,不但下一任总统是谁不晓得,这位总统做四年还是八年也不知道;1869年大选,格兰特还是不是总统候选人亦完全不可预料。

    如果这一届的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是卡梅隆这种多少和关卓凡有一点心结的,就更热闹了。

    这样的历史,才是被改得一塌糊涂。

    之前关卓凡交结约翰逊,不过以策万全而已,并非指望他真的能够接任总统。

    除非是约翰.布斯拖到大选结束之后才动手,但这个可能性很低,而且也全不可控。关卓凡不能行这个侥幸。

    林肯再做四年之后,1869年大选共和党会不会派格兰特出战,虽然也是未知之数,但格兰特是林肯嫡系中的嫡系,加上关卓凡等一班代表“新兴的大工业资本、大金融资本”利益的家伙在后面捣鼓,把格兰特推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宝座,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总比林肯现在就被刺杀、造成无法掌控的被动局面,把握要大得多。

    况且,以后如何先不说,至少现在和林肯正处于“蜜月期”,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自己在美国的利益是可以在总统这儿得到足够保护的。

    因此,经过反复权衡,关卓凡决定:我要救他。

    怎么救呢?增加总统的关防?我明敌暗,防不胜防。再者说,总统的安全保卫也不是关卓凡的职权范围。最重要的是,他就要回国了,鞭长莫及。

    所以,必须主动出击,将约翰.布斯连根拔起。

    仅仅出于关卓凡自身的人身安全考虑,也有这个必要。

    约翰.布斯的刺杀对象不是总统一个人,参与刺杀行动的也不止布斯一个人。约翰.布斯组织了一个暗杀小组,想把整个联邦政府的“战争决策团队”都消灭掉。暗杀对象除了总统,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格兰特。

    在这个时空,约翰.布斯很可能把关卓凡也列入暗杀的名单。

    原时空,国务卿威廉.西沃德就没有逃过这一劫,父子二人被砍成重伤。

    格兰特也差点中招。

    怎么才能够将约翰.布斯“连根拔起”呢?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暗杀。

    不过这并不是最佳方案。

    约翰.布斯不是没有身份的人,他是一位著名演员,还是林肯很喜欢的一位著名演员。政治倾向上,除了布斯本人,他们家其他成员都坚定地支持北方,而布斯本人的政治倾向,隐藏得很好。

    最讽刺的是,布斯的大哥埃德温.布斯还是林肯长子罗伯特的救命恩人。

    有一次,罗伯特从哈佛大学回华盛顿探亲,等火车的时候,不小心失足跌下站台。一列火车恰好呼啸而至,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陌生人冲上前,奋不顾身将罗比特拉了上来。这个人就是埃德温。

    嗯,著名演员,粉丝包括总统先生本人,“家庭政治面貌坚定”,大哥还救过总统先生的爱子。

    还有,约翰.布斯的未来的岳父,是一位参议员。

    关卓凡在美国已经有了相当的政经势力,但在当地还没有自己的死士。仓促之间,买黑社会神马的很不靠谱;真要暗杀,保险起见,只能派轩军的人。

    但轩军一直在西部、南部混,华盛顿这地方算是人生地不熟,万一失手,杀不了约翰.布斯不说,暴露自己就麻烦了。战争已经结束,暗杀约翰.布斯这样一个身份的人,传开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被动。

    还有,约翰.布斯是有一个团队的,关卓凡只记得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其他资料一无所有。因此就算干掉了约翰.布斯,也不能说是“连根拔起”。

    怎么办好呢?

    轩军北上,先赴华盛顿,参加盛大的阅兵式,并接受一系列的授勋;然后赴纽约,休整的同时参加当地各种庆祝活动,然后,启程回国。

    发炮拜折,电报朝廷美利坚平叛大功告竣既归国日期;同时附片说明,船队途中会在日本长崎小驻,补充燃料给养,如有急务,可以派人先在长崎等候。

    车轮滚滚。

    包厢内,婉儿给关卓凡端来了一杯咖啡。

    她上身没有穿军装外套,俯下身来的时候,领口之间,关卓凡隐约见到一抹白腻;抬起身来,小人儿脸上红云淡染,眼角眉梢,是无法掩抑的春意。

    关卓凡觉得,有清风拂面,有花香袭人。

    他说:婉儿,总统先生邀请我和夫人到总统官邸做客。

    好啊,呃,夫人?

    是啊,总统夫人说,她期待在自己的家里接待婉儿哦。

    我?可是,可是……我不是,那个,夫人……

    小妮子满面通红,声音愈来愈低,几不可闻。

    你嫁给我不就是我的夫人了?

    嫁,嫁……

    关卓凡轻轻揽过婉儿,托起她的柔滑小巧的下巴,婉儿的大眼睛已经一片朦胧。

    关卓凡在她滚烫如火的唇上轻轻一吻。

    怎么,你不愿意嫁给我吗?

    我,我,可是,姐姐……

    这样子咱们就真正是一家人了,不好吗?

    好啊,可是,可是,我不知道……

    洋人们都兴求婚,我向你求婚好不好?

    求婚?

    是啊,我跪下来向你求婚吧。

    婉儿猛地抓住关卓凡的胳膊:不要,老爷,不要!

    那你到底愿不愿意嫁给我啊?

    婉儿低下头,终于说出了那三个字:我愿意。

    然后,把头深深地埋在了关卓凡的怀里。

    人生美满,不过如此。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白宫的孟秋夜

    火车到站,站台上已经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军乐队奏起乐来,已经换了便装的关逸轩公爵满面笑容,先下了车,然后抬手,扶着公爵夫人关杨婉儿下得车来。

    公爵夫人身穿簇新的绿色长裙,裙环撑开了宽达十二码的裙摆,一头黑缎般的秀发平滑地梳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星眸樱唇,人美如玉。

    站台上的绅士淑女们都在心中暗喝一声彩:好一对璧人!

    前来主持迎接仪式的是新任战争部长埃德温.斯坦顿,和关逸轩公爵先后发表了简短却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陪同公爵阁下及夫人步出火车站。

    关卓凡吓了一小跳:前来迎接的马车还是四辆,但担任引导、护卫的却足足有一个骑兵团,整条街都排满了,全部身着军礼服,鲜衣怒马,光彩耀目。打头的两面大旗,一面星条旗,一面“轩”字旗。

    马萨诸塞大街而后转上纽约大街,一路上仪从煊赫,彩旗招展。大街两旁挤满了自发出来欢迎中国贵宾的华盛顿市民,欢呼声绵延不绝。公爵伉俪不断微笑着向两旁热情的美国人民挥手致意。

    公爵夫人心醉神迷。

    公爵阁下则想:“二进宫”,待遇不一样了啊。

    到得白宫,总统和总统夫人降阶相迎。婉儿给总统伉俪分别行了蹲礼,玛丽.林肯亲自携了婉儿的手,先走进了宫门,林肯和关卓凡、斯坦顿跟在后面。

    晚宴是真正的家宴,玛丽.林肯在座。斯坦顿相陪。

    玛丽.林肯对婉儿很是亲热。问东问西。没完没了。近一年下来,婉儿的英语大有长进,勉强能够应付总统夫人的热情。

    对这位玛丽.林肯,怎么说呢?呃,这么说吧:关卓凡隐隐对林肯先生生出一丝同情。

    年轻的时候,玛丽.托德——还不是玛丽.林肯,一定也是一位妙人,不然。两位政坛的明日之星不能同时向她求婚,还闹得差点要决斗。

    一位当然是亚伯拉罕.林肯,另外一位叫斯蒂芬.道格拉斯,因为小个子大脑袋,绰号“小巨人”,日后成为民主党的最重量级人物。1860年总统大选,道格拉斯是林肯的最主要竞争对手。

    关卓凡想:挺有意思,争完女人争权力。

    只是,道格拉斯对林肯,情场、政坛都败下阵来。

    看现在的玛丽.林肯。只能感叹,岁月如刀。

    不过。关卓凡“同情”林肯,倒不是因为这个,谁没有容颜老去的一天啊。

    林肯当选总统之后,行政大楼前面的道路上,想在新政府里谋个一官半职的形成两条人龙,一条进,一条出。白宫更是被踏破了门槛。有一个家伙甚至在大街上追着总统的马车跑,喊着说他有一个伟大的计划:在总统官邸前开一溜商店。

    许多人走总统夫人的路子,玛丽.林肯自个也有一大堆亲戚朋友过来跑官的。江湖传言,总统先生如果不答应总统夫人的要求,总统夫人就不许总统先生穿裤子。

    关卓凡坏坏地想:什么意思呢?这种天气,如果婉儿在家里不许我穿裤子,我倒是不反对。

    传言似乎不为无因。在总统面前,总统夫人的霸气无所不在。比如,有一瓶沙拉酱,总统先伸出了手,但总统夫人后发先至。总统先生已经很见机了,只是往回缩的动作慢了一点,总统夫人“啪”地一巴掌,清清脆脆打在总统先生手背上。

    婉儿睁大了一双曼妙的眼睛,不明所以。

    关卓凡想:可别教坏了小孩子哦。

    战争部长先生微露尴尬之色,但反观总统夫妇,两个人都泰然自若,仿佛一切理所当然。

    关卓凡心中微动:惧内是惧内,但这两位,说到底还是恩爱夫妻。

    请公爵伉俪晚上下榻的,还是那间“皇后卧室”。

    关卓凡对婉儿说:婉儿,这就是咱们俩的洞房了。

    春入人间花弄色。

    沐浴净身,关卓凡先进了浴室。他很想来个“鸳鸯相对浴红衣”,又怕婉儿未经人事,弄成“惊起一双飞去”。算了,不要太为难她。

    然后轮到婉儿。

    当小妮子终于香汤浴罢,裹了一袭雪白的浴巾出来,关卓凡看时,但见素水雪净,绮态婵娟,此间羞色,无以描状。

    兰麝散幽,锦帷初温,早见红香点嫩色,和枝连叶付予侬。

    于是露清牡丹,鱼水和谐。

    第二天,东方喷薄的阳光洒入皇后卧室,孟秋的清晨,却有无限春色。

    关卓凡醒过来,转头看身边的婉儿,但见乌云散乱,欲度香腮,他正待有所动作,婉儿呢喃了一声,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的夫君,小妇人羞涩地一笑,漫目而横波入鬓。关卓凡看着,不由痴了。

    公爵夫妇起身梳洗妆衣,婉儿坐在百叶窗下,菱花镜前,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然后回首笑向檀郎语:画眉深浅入时无?

    唉,时光静止,就这么永远待下去好了。

    当然不可能。

    和总统伉俪共进早餐之后,公爵伉俪便告辞了。还是战争部长先生来接,将公爵伉俪送到已经订好的“威拉德”酒店。这是当时华盛顿最高级的酒店,政经名流出入,和白宫仅隔一条街区。联邦政府将酒店顶层全部包了下来,以为关逸轩公爵伉俪下榻之所。

    在酒店内小坐片刻,关卓凡留下婉儿,自己由斯坦顿陪着,离开了酒店。他要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

    这个地方,是国家监狱。

    斯坦顿带着关卓凡,经过一道又一道门禁,终于在一个监仓前停了下来。

    这个监仓不算小,有十几平方米,但是里边只关了一个犯人,正蜷缩在角落里。

    听到脚步声,犯人抬起了头。

    这原本是一张非常英俊的面孔,但眼角和嘴角都破了,鼻青脸肿,面目全非。只是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斯坦顿对关卓凡低声说:“就是他。”

    犯人应该认得斯坦顿,因为他把目光盯在了关卓凡身上。很快,他的瞳孔里似乎燃起了火光。

    关卓凡认为,他认出来自己是谁了。

    约翰.布斯先生,咱们见面了。

    双方对视移时,谁都没有说话。半响,关卓凡转过头,对斯坦顿点点头说:“可以了,咱们走吧。”

    关、斯二人转身离去,突然,背后传来约翰.布斯的咆哮声:“邦联不死!自由万岁!上帝会降下天遣,惩罚暴君和他的爪牙们的!”

    声音急促,但既浑厚,又清亮,有韵律,有节奏,真不愧是著名的舞台剧演员。

    约翰.布斯是怎么到了这儿来的呢?

    不复杂。

    关卓凡对战争部说,西部战区获得情报,一个叫约翰.布斯的演员——平日主要在华盛顿的福特剧场演出——和叛军勾结,找了几个亡命之徒,准备绑架或者刺杀总统。嗯,这里面,一个叫路易斯.鲍威尔,一个叫乔治.阿特兹鲁迪克,你们认真查一查。

    特务们马上盯上了约翰.布斯,二十四小时布控。发现他确实总是和几个身份可疑的人混在一起。其中,一个确实叫做路易斯.鲍威尔,是一个受过伤的南军士兵,被俘后签署了效忠联邦的宣誓书后获释;也有一个乔治.阿特兹鲁迪克,德国移民,工作是给马车上油漆,英语很差,说的话基本听不懂。

    另外两个,戴维.哈罗德,一个药剂师的伙计,似乎有一点智障;约翰.苏莱特——此人最可疑,曾经因为有为南军做间谍的嫌疑而被捕过。

    这一伙人总是在约翰.苏莱特的家里开的小旅馆聚会。

    特务搭上了戴维.哈罗德。在一次被灌得大醉之后,哈罗德说他要发大财了,哈哈,你说一个总统能值多少钱?

    *(未完待续。。)

进医院陪床,一更,感谢谅解

明天开始,要进医院陪床,不好说持续几天,暂定一个礼拜吧,即5月3日至5月9日。

    这段时间只能每天一更,狮子深感抱歉。

    如果可以提前结束或必须延长,会及时和各位朋友汇报。

    狮子感谢各位朋友的谅解。

    *(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42/ 第一时间欣赏乱清最新章节! 作者:青玉狮子所写的《乱清》为转载作品,乱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乱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乱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乱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乱清介绍:
那一年,懿贵妃风华绝代,肃中堂权势炎炎,洪秀全安然打坐,圆明园赤焰遮天。 那一年,胡林翼呕心沥血,曾国藩百战艰难,左宗棠英雄欺人,李鸿章羽翼渐满。 那一年,一名小博物馆的兼职讲解员,经历了史上最悲催的穿越,死而后生,绝地求存,誓要凭一己之力,祸乱宫廷,颠覆王朝,开创一个全新的世代—— 吾今欲将大笔,重写春秋,天下尚且如此,况一家一室和几个嫂子乎? * * 一组签约作品,每天两更,不拖不欠,求收藏。乱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乱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乱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