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三国之北境之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北境之王全文阅读

作者:红场唐人     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     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5章 挟天子以令天下

    大军出发后,郭嘉扭头看了一眼行进在队伍里的马车,笑着对韩湛说:“主公,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没想到你以前曾经救过太史慈的妹纸,如今太史慈肯定会报答主公的这个恩情。嘉在此恭喜主公,再得一员猛将。”

    别看韩湛麾下的名将,有了赵云、典韦、黄忠、张辽、张、高览等人,不过他还是觉得不够。仅仅凭这些武将,如果只是应付一个方向的作战,还说得过去,要是同时几个方向开战,那么这点武将就根本不够。因此能得到太史慈,真是令韩湛喜出望外。

    “奉孝,”韩湛对郭嘉说道:“等本侯回到了邺城,就正式封你为军师祭酒。以后出谋划策,掌管监察军务的事,就又你全权负责了。”

    谁知郭嘉听后,脸上去露出迷茫的表情:“主公,军师祭酒是何官职,请恕嘉孤陋寡闻,从来不曾听说。”

    听郭嘉这么一说,韩湛才想起:军师祭酒,是曹操在建安三年才专门为郭嘉设立的官职。一个还没出现的官职,郭嘉怎么可能听说呢?便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奉孝有所不知,这是本侯专门为奉孝所设的官职。以后本侯还会有很多军师,但是你担任军师祭酒后,就相当于本侯的首席军师,别的军师都要听从你的号令。明白吗?”

    见韩湛准备授予自己如此重要的官职,郭嘉连忙在马背上拱手说道:“嘉多谢主公的厚爱,为主公效力,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韩湛在马背上给郭嘉封了一个首席军师的官职,又开始琢磨给赵云、黄忠、典韦等人封什么官?目前自己只占据了冀州的大部,要是封个五虎上将、河北四庭柱,未免有点太夸张了,还是直接封他们几人做将军吧。

    兵马在路上走了七日,才来到了邺城城外。荀得到消息,亲自率领冀州的文武官员出门迎接。韩湛下马与荀见礼时,无意中发现欢迎的人群中,居然有几位朝廷的官员。他便低声地问荀:“舅父,为何人群中,还有朝廷官员啊?”

    “湛儿,这些人可能是担心你成为董卓一类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前来讨好你的。”荀低声地提醒韩湛:“你回了邺城之后,记得立即去朝见陛下,免得有人说你飞扬跋扈。”

    “多谢舅父提醒,”韩湛连忙回答说:“等回城之后,自然会去宫中拜见圣上。”

    舅甥二人说完悄悄话之后,韩湛指着孔融对荀说:“舅父,我来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北海太守孔融。孔太守,这位是冀州长史荀。”

    荀听说站在韩湛身旁的人,就是北海太守孔融,连忙上前见礼:“后生晚进荀,见过孔北海!”

    孔融显然是听说过荀,也笑着还礼说:“文若,孔某这厢有礼了!”

    等两人见礼完毕,孔融望着荀问道:“荀长史,孔某远道而来,是想觐见圣上的,不知何时能见到圣上?”

    “孔北海莫要着急,”韩湛听孔融问的问题,便笑着对他说:“本侯待会儿就要去觐见圣上。假如孔北海有兴致的话,我们可以一同前往。”

    “如此甚好!”

    进入邺城,韩湛叫过了人群中的徐庶,指着护在马车旁的太史慈,对他说道:“元直,子义如今已经是本侯的麾下,你待会儿给子义的母亲和妹妹在城里找一处宅院,将她们安顿下来。”

    徐庶听完韩湛的吩咐,连忙答道:“属下遵命!”

    韩湛朝左右瞧了瞧,没有看到夏侯云的踪影,便好奇地问徐庶:“元直,夏侯姑娘在什么地方?”

    “回主公的话,”徐庶连忙小声地说:“自从那日主公撇下她,带人去救援北海之后,夏侯姑娘一气之下就前往黑山,投奔她哥哥去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韩湛听到徐庶这么说,心里很是生气,没想到自己为了夏侯云的安全,没有带她去北海,她居然就生气,还玩离家出走这一套。他连忙吩咐徐庶:“元直,立即给她修书一封,命她速速返回邺城,否则,否则……”

    韩湛连说了两个“否则”,便没有下文了,徐庶好奇地问:“主公,如果夏侯姑娘不肯回来,您打算如何处置她?”

    “如果她不回来,就派人把她绑回来。”韩湛哼了一声,说道:“早晚都是我韩家的人,要是敢不听话,自然会家法伺候。”

    把安顿太史慈家人和召回夏侯云的事情,都交给了徐庶之后,韩湛跟着荀来到了皇宫。负责宫廷内外警卫的甲士,都是冀州军,见到韩湛和荀过来,自然不会阻拦,反而还躬身行礼。

    望着一路向自己施礼的甲士,韩湛心里不禁在想,怪不得汉献帝只能成为董卓、曹操手里的傀儡,原来他的性命一直操纵在两人的手里。为了活命,他自然只能对两人惟命是从,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外表光鲜的傀儡。

    想到这里,韩湛的心里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如今仅仅是个东郡太守的曹操,是不可能再挟天子以令天下了,这辈子都不可能挟天子以令天下了。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没准自己就会取代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过上几年,汉献帝就该准备衣带诏,号召那些忠于汉室的臣子,举兵前来讨伐自己了。

    来到大殿之上,见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太仆赵岐、太傅马日等人,正在和汉献帝议事。他连忙上前,在汉献帝的面前跪下,恭恭敬敬地说:“臣冀州牧韩湛,参见陛下!”

    韩湛的话音刚落,他的身后就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臣北海太守孔融,参见陛下!”原来孔融一跪下向汉献帝行礼。

    汉献帝连忙起身,绕过桌案,俯身扶起韩湛,笑着说:“冀州牧不必如此多礼,但不知几时回的邺城?”

    韩湛心想,若是说汉献帝和在场的几位大臣不知自己回邺城的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他们就是担心自己成为董卓之流,而有意冷落自己,看看自己会有什么反应,以便未雨绸缪。

    “回陛下的话,臣是今日刚刚赶回邺城。”韩湛恭恭敬敬地说道:“数日前,臣原打算亲自前往冀州城,迎接圣驾到邺城来的。谁知走到半路,忽然听说北海被黄巾贼所围困,臣担心夜长梦多,便立即率兵救援。对陛下失礼之处,还请陛下海涵。”

    汉献帝等韩湛说完后,干笑了两声,随后反问道:“不知围困北海的黄巾贼,可曾被击败?”

    “启禀陛下,”孔融听到汉献帝这么问,立即抢答说:“冀州牧的大军一到,围困北海城的黄巾贼顿时作鸟兽散。”

    韩湛把孔融带到邺城来的目地,就是不想让他继续担任北海太守,只要不让孔融回北海,自己留在那里的兵马,就能轻取城池。想到这里,韩湛连忙对汉献帝说道:“陛下,孔北海深孚众望,堪称一代名臣。若是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太守,未免有点太屈才了。臣恳请陛下将孔北海留在朝中任职。”

    对于韩湛的提议,汉献帝沉默了片刻,随后反问道:“不知韩卿家打算举荐孔卿家担任什么官职呢?”

    韩湛回想了一下孔融的履历,记得他离开北海,进入朝廷后,担任的好像是将作大匠。虽说韩湛不明白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但他还是对汉献帝说:“臣认为,可以授予孔北海将作大匠之职。”

    “准奏!”可能是傀儡皇帝当久了,韩湛的话刚说完,汉献帝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就依韩爱卿所奏,任命孔卿家为朝中的将作大匠。”

    被明升暗降的孔融,由一个手握实权的太守,变成了只有空衔,却没有什么实权的将作大匠。虽说心中对韩湛诸多不满,但他却不敢发作,连忙跪倒谢恩:“臣,谢陛下!”

    韩湛见自己随便说封赏的官职,汉献帝都不打折扣的照办了,心里不免有些得意。但当他看到一旁的杨彪、朱、赵岐和马日等人铁青的脸色,立即意识到这些昔日的盟友,随着汉献帝入驻邺城,已经开始和自己离心离德了。

    不过韩湛不是董卓,就算看到有反对自己的人,他也不会采用极端地手段,将对方斩首示众或者是夷三族。而是以理服人,想尽办法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韩湛朝四位重臣拱了拱手,笑着问道:“四位大人,邺城狭小,无法和京城相提并论,不知诸位的住处,住得可习惯否?”

    “习惯习惯,”韩湛的话刚一出口,四人就忙不迭地点着头说:“此间和长安比起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都是韩亭侯的功劳啊!”

    几人又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韩湛便退出了大殿。他急匆匆地赶回自己府邸,召集自己的部下议事。过了不多会儿,所有的文武都来到了议事厅。

    看到议事厅的左右两侧,都站满了人,韩湛的心里不禁感触万千,自己赶走袁绍才多长时间,手下居然就有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以及二十来万精锐的兵马。这要是在穿越初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等人来齐之后,韩湛的目光从左边扫到右边,又从右边扫到了左边。等把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将都看了一遍后,他开口说道:“诸位,陛下已经留孔北海在朝为官,并封他为将作大匠。如此一来,北海郡的太守一职,就出缺了。不知哪位愿意毛遂自荐,去担任北海太守?”

    在场的文官里,想当这个北海太守的是大有人在,不过看到没人说话,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因此整个议事厅里静悄悄的。

    其实众人不说话,韩湛心中也早就有人选了。冲着坐在角落里的臧洪说道:“臧子源,本侯打算任命你为北海太守,不知你意下如何?”

    臧洪做梦都没想到,忽然会有这么大的一张馅饼落在自己的头上,一下就把他砸懵了。他过了好一阵,才确定自己不是幻听,连忙站起身向韩湛行礼:“既然府君任命属下担任北海太守之职。属下一定会不辱使命,为府君治理好北海一郡。”

    韩湛记得此人因为内政能力出众,在袁绍统一了北方四州后,就先后任命臧洪担任青州刺史和东郡太守。因此将北海郡交给他治理,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韩湛心想,先看看他治理北海的能力,假如真的像史书记载的那么厉害,等自己取了青州之后,任命他担任青州刺史,也不是不可以的。

    见韩湛擅自任命了北海太守,田丰连忙站起身劝谏道:“主公,北海太守应该有朝廷任命,您怎么能越俎代庖呢?”

    韩湛通过今天的觐见,发现汉献帝似乎非常害怕自己,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言听计从。既然他能听自己的,任命孔融担任将作大匠,那么让他任命臧洪接任北海太守一职,不过是小事一桩。

    因此韩湛对田丰说:“田元皓莫要担心,本侯待会儿就会去觐见陛下,请陛下正式任命臧洪为北海太守。”

    臧洪见韩湛如此维护自己,不禁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主公厚爱,属下一定殚心竭力,为主公效力!”

    韩湛见自己的部下难得来这么齐全,便接着问道:“本侯有意兴兵讨伐青州,不知诸位认为几月出兵为宜?”

    “回主公的话,”率先发言的是长史荀,他躬身说道:“再过两月,冀州便能收粮。等军中有了足够的粮草,我们再出并青州也不迟。”

    出兵的日期商议好了,接下来就该讨论派谁率兵出征。早在半年多以前,韩湛就决定让赵云和荀攸两人带兵讨伐青州,如今手下的兵将多了不少,韩湛决定再给他增加几名副手,便当众宣布:“出兵青州,赵云为主将,太史慈、张辽为副将,荀攸为军师。只能收获了夏粮之后,我们就发兵直取青州。”

第376章 断案

    韩湛发现自己回了邺城之后,每天要处理的政事真是数不胜数。只忙活了两天,他就感觉自己累得像条狗似的。好在他的手下多,他就把这些政事交给荀、郭嘉、荀攸、徐庶、田丰等人来负责。只有他们无法处置的事情,他才会简短地过问一下。

    把政事分给众文臣之后,韩湛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又有点太闲了,便叫上陈到,带着一百名护卫,骑着马开始巡城。甚至刚走到城西,就见前面的道路拥挤,根本走不动。

    韩湛不知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叫过陈到,吩咐说:“叔至,你带人去前面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百姓挤在街道上。”陈到答应一声,翻身下马后,带着两名护卫挤进了人群,努力朝前面挤去。

    可能是人太多的缘故,陈到虽然带的是两名身强力壮的护卫,可他们依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事发地点。陈到看到一名衣着华丽,膘肥体壮的年轻人,脸朝下地趴在地上,身下有一摊鲜血。旁边站着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脸上满是血迹,手里还攥着一把两尺来长的牛耳尖刀。

    “怎么回事,这里出什么事情了?”陈到挤到了近前,大声地问道:“谁能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认识陈到,知道他是负责韩湛安全的将军,连忙回答说:“启禀陈将军,这里发生了命案。这位拿刀的牛大,杀死了躺在地上的孙彪。”

    陈到听说是一起命案,而凶手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连忙吩咐跟过来的手下:“把凶手拿下,送往县衙审讯。”

    谁知围观的吃瓜群众,看到陈到带来的人,要捉拿杀人的牛大,顿时喧嚣起来,甚至还有人挡在了牛大的面前,试图阻止那两名护卫捉拿牛大。

    “叔至,这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韩湛见陈到等人迟迟没有回来,相反前方还发生了骚动,他便亲自带了几名护卫,强行挤了过来。见到这种混乱的场面,连忙开口问道:“为何百姓们群情汹汹啊!”

    “府君大人,”百姓们认出了韩湛,立即七嘴八舌地喊道:“牛大可是好人啊,你们不能抓他。”

    “牛大杀的是欺行霸市的恶人,他没有错啊。”

    ……

    韩湛见大家都在维护杀了人的凶手,心里觉得很奇怪,连忙冲着周围的百姓喊道:“大家安静,请等本侯一言。”

    等周围安静下来之后,他接着说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既然牛大杀了人,不管他杀得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应该被送往县衙,有官吏来判断他是否有罪。大家若是想知道我们如何处置牛大,可以前往县衙听审。”

    围在四周的百姓,听到韩湛这么说,便停止了喧嚣,纷纷朝后退,给韩湛和他的部下让出了一条通道。韩湛用手一指地上的尸体,吩咐陈到:“把尸体一并带到县衙去。”

    韩湛的护卫押解着牛大、抬着孙彪的尸体,朝县衙而去。而县令刚刚得知街头发生了命案,正准备亲自带人去捕捉凶手,却见到韩湛的护卫,押着罪犯和抬着尸体过来了。

    韩湛进入县衙,和县令简单地聊了几句后,便示意对方开始审案。

    县令看了一眼摆在堂中的尸首,以及跪在一旁的牛大,开口问道:“牛大,本官问你,孙彪可是你杀死的?”

    牛大瓮声瓮气地回答说:“是!”

    “你为何要杀死孙彪?”

    “……”

    见牛大没有回答,县令接着问道:“你以前与孙彪有仇?”

    “回县令大人的话,”牛大连忙回答说:“小人与孙彪无仇。”

    “既然无仇,为何你要杀死孙彪啊?”

    “回大人的话,”牛大为自己辩解说:“小人也是自卫杀人。”

    “自卫杀人?”县令等牛大说完后,冷哼一声,说道:“你把杀人的经过,详详细细对本官说一遍,至于是否自卫杀人,本官自有公断。”

    “大人,小的今天是入城卖柴的。卖完柴之后,想给家人买点东西回去。谁知正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了孙彪,他说小人挡住了他的去路,让小人跪下向他磕头。小人不肯,双方就发生了口角。

    他先是对小人拳脚相加,打了一阵,觉得可能不解气,又夺过小人的扁担,劈头盖脸地打了小人一顿。小人胆子小,不敢还手,想他也许打一阵就会停手。谁知他把扁担打折之后,又从旁边的肉摊上抓起了一把两尺多长的牛耳尖刀,砍向小人。小人的腿部、手臂都被尖刀砍中……

    砍了一阵后,他一时手滑,把刀掉落了地上。小人深怕被他继续砍下去,会白白丢了性命,便冲过去捡起地上的尖刀,捅了他四五刀……”

    坐在一旁的韩湛,听完牛大有些词不达意的述说后,把大致的案情搞清楚:牛大卖完柴火,准备给家人买点东西回家,谁知迎面遇上了孙彪。孙彪可能是看牛大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暴扁。

    韩湛发现自己回了邺城之后,每天要处理的政事真是数不胜数。只忙活了两天,他就感觉自己累得像条狗似的。好在他的手下多,他就把这些政事交给荀、郭嘉、荀攸、徐庶、田丰等人来负责。只有他们无法处置的事情,他才会简短地过问一下。

    把政事分给众文臣之后,韩湛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又有点太闲了,便叫上陈到,带着一百名护卫,骑着马开始巡城。甚至刚走到城西,就见前面的道路拥挤,根本走不动。

    韩湛不知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叫过陈到,吩咐说:“叔至,你带人去前面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百姓挤在街道上。”陈到答应一声,翻身下马后,带着两名护卫挤进了人群,努力朝前面挤去。

    可能是人太多的缘故,陈到虽然带的是两名身强力壮的护卫,可他们依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事发地点。陈到看到一名衣着华丽,膘肥体壮的年轻人,脸朝下地趴在地上,身下有一摊鲜血。旁边站着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脸上满是血迹,手里还攥着一把两尺来长的牛耳尖刀。

    “怎么回事,这里出什么事情了?”陈到挤到了近前,大声地问道:“谁能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认识陈到,知道他是负责韩湛安全的将军,连忙回答说:“启禀陈将军,这里发生了命案。这位拿刀的牛大,杀死了躺在地上的孙彪。”

    陈到听说是一起命案,而凶手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连忙吩咐跟过来的手下:“把凶手拿下,送往县衙审讯。”

    谁知围观的吃瓜群众,看到陈到带来的人,要捉拿杀人的牛大,顿时喧嚣起来,甚至还有人挡在了牛大的面前,试图阻止那两名护卫捉拿牛大。

    “叔至,这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韩湛见陈到等人迟迟没有回来,相反前方还发生了骚动,他便亲自带了几名护卫,强行挤了过来。见到这种混乱的场面,连忙开口问道:“为何百姓们群情汹汹啊!”

    “府君大人,”百姓们认出了韩湛,立即七嘴八舌地喊道:“牛大可是好人啊,你们不能抓他。”

    “牛大杀的是欺行霸市的恶人,他没有错啊。”

    ……

    韩湛见大家都在维护杀了人的凶手,心里觉得很奇怪,连忙冲着周围的百姓喊道:“大家安静,请等本侯一言。”

    等周围安静下来之后,他接着说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既然牛大杀了人,不管他杀得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应该被送往县衙,有官吏来判断他是否有罪。大家若是想知道我们如何处置牛大,可以前往县衙听审。”

    围在四周的百姓,听到韩湛这么说,便停止了喧嚣,纷纷朝后退,给韩湛和他的部下让出了一条通道。韩湛用手一指地上的尸体,吩咐陈到:“把尸体一并带到县衙去。”

    韩湛的护卫押解着牛大、抬着孙彪的尸体,朝县衙而去。而县令刚刚得知街头发生了命案,正准备亲自带人去捕捉凶手,却见到韩湛的护卫,押着罪犯和抬着尸体过来了。

    韩湛进入县衙,和县令简单地聊了几句后,便示意对方开始审案。

    县令看了一眼摆在堂中的尸首,以及跪在一旁的牛大,开口问道:“牛大,本官问你,孙彪可是你杀死的?”

    牛大瓮声瓮气地回答说:“是!”

    “你为何要杀死孙彪?”

    “……”

    见牛大没有回答,县令接着问道:“你以前与孙彪有仇?”

    “回县令大人的话,”牛大连忙回答说:“小人与孙彪无仇。”

    “既然无仇,为何你要杀死孙彪啊?”

    “回大人的话,”牛大为自己辩解说:“小人也是自卫杀人。”

    “自卫杀人?”县令等牛大说完后,冷哼一声,说道:“你把杀人的经过,详详细细对本官说一遍,至于是否自卫杀人,本官自有公断。”

    “大人,小的今天是入城卖柴的。卖完柴之后,想给家人买点东西回去。谁知正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了孙彪,他说小人挡住了他的去路,让小人跪下向他磕头。小人不肯,双方就发生了口角。

    他先是对小人拳脚相加,打了一阵,觉得可能不解气,又夺过小人的扁担,劈头盖脸地打了小人一顿。小人胆子小,不敢还手,想他也许打一阵就会停手。谁知他把扁担打折之后,又从旁边的肉摊上抓起了一把两尺多长的牛耳尖刀,砍向小人。小人的腿部、手臂都被尖刀砍中……

    砍了一阵后,他一时手滑,把刀掉落了地上。小人深怕被他继续砍下去,会白白丢了性命,便冲过去捡起地上的尖刀,捅了他四五刀……”

    坐在一旁的韩湛,听完牛大有些词不达意的述说后,把大致的案情搞清楚:牛大卖完柴火,准备给家人买点东西回家,谁知迎面遇上了孙彪。孙彪可能是看牛大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暴扁。

    韩湛发现自己回了邺城之后,每天要处理的政事真是数不胜数。只忙活了两天,他就感觉自己累得像条狗似的。好在他的手下多,他就把这些政事交给荀、郭嘉、荀攸、徐庶、田丰等人来负责。只有他们无法处置的事情,他才会简短地过问一下。

    把政事分给众文臣之后,韩湛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又有点太闲了,便叫上陈到,带着一百名护卫,骑着马开始巡城。甚至刚走到城西,就见前面的道路拥挤,根本走不动。

    韩湛不知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叫过陈到,吩咐说:“叔至,你带人去前面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百姓挤在街道上。”陈到答应一声,翻身下马后,带着两名护卫挤进了人群,努力朝前面挤去。

    可能是人太多的缘故,陈到虽然带的是两名身强力壮的护卫,可他们依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事发地点。陈到看到一名衣着华丽,膘肥体壮的年轻人,脸朝下地趴在地上,身下有一摊鲜血。旁边站着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脸上满是血迹,手里还攥着一把两尺来长的牛耳尖刀。

    “怎么回事,这里出什么事情了?”陈到挤到了近前,大声地问道:“谁能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认识陈到,知道他是负责韩湛安全的将军,连忙回答说:“启禀陈将军,这里发生了命案。这位拿刀的牛大,杀死了躺在地上的孙彪。”

    陈到听说是一起命案,而凶手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连忙吩咐跟过来的手下:“把凶手拿下,送往县衙审讯。”

    谁知围观的吃瓜群众,看到陈到带来的人,要捉拿杀人的牛大,顿时喧嚣起来,甚至还有人挡在了牛大的面前,试图阻止那两名护卫捉拿牛大。

第377章 蔡琰有喜

    韩湛急匆匆地冲到了后院,看到蔡琰的房间门口站着一群婢女。婢女们见到韩湛急匆匆赶过来,连忙闪开了一条道,并向他施礼:“参见府君!”

    等韩湛进入蔡琰的房间后,看到她正躺在床榻之上,身上盖着一床薄被。自己的妹妹韩嫣和梨花二人,正跪坐在床榻之旁。

    韩湛来到床榻旁蹲下,一脸紧张地问蔡琰:“昭姬,你怎么了?”

    蔡琰冲着韩湛淡淡一笑,开口说道:“亭侯,妾身方才与小姐和梨花散步时,一时头晕,不小心摔倒。如今已经没事,请亭侯不必担心。”

    “神医呢?”韩湛听蔡琰说完,心急如焚地冲着外面喊道:“神医怎么还没有来?”

    “大哥,”见韩湛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韩嫣对他说道:“我已经命补丁去请两位神医了,想必不会这么快回来。请大哥不必着急,稍安勿躁。”

    韩湛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连忙找了个垫子,也跪坐在床榻之旁,关切地问:“昭姬,好好地怎么会晕倒呢?”

    躺在榻上的蔡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可能是在逛花园时,不小心吹了风……”

    蔡琰的这种理由,显然不能让韩湛满意,他心说蔡琰又不是弱不禁风之人,怎么可能吹了一阵风,就会晕倒呢?有可能是贫血,据说十个女人九个都贫血,有可能她的晕倒,和贫血有关。待会儿等两位神医来了之后,一定要让他们给蔡琰开几副滋补的方子,让她好好地调养身子。

    等了两炷香的工夫,华佗、张仲景两人才在补丁的带领下,联袂而来。跪坐在榻旁的韩湛,连忙起身给两人让出了位置,自己却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两人所进行的诊治。

    华佗一手搭在蔡琰的手腕上,一手捻着胡须。只过了片刻,他的脸上忽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扭头对张仲景说道:“张贤弟,你来把把脉。”说完,他起身为张仲景让出了位置。

    看到华佗把脉之后,没有说病情,而是把位置直接让给了张仲景,韩湛的心里开始打鼓,两条腿也开始微微颤抖。他担心蔡琰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以至于华佗都不能下结论,还要让张仲景再把一次脉。

    张仲景把完脉,望着华佗说道:“元化,吾已经把完脉了。不知你把的可是滑脉?”

    华佗听后微微颔首:“没错,老夫把出来的也是滑脉。为了稳妥起见,所以让贤弟来确认一番。”

    韩湛听不懂两人说的滑脉是什么意思,有些着急地问:“二位神医,不知昭姬究竟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对视一眼,随后齐齐向韩湛施礼,口称:“小人恭喜府君、贺喜府君,蔡小姐这是有喜了。”

    “什么,有喜了?”韩湛听到两人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冲过去抓住两人的手臂,激动地问:“两位神医,真的有喜了?”

    “没错,”华佗点了点头,肯定地说:“蔡小姐的确有喜了。不过她的身子太弱,待老夫给她开两副调理身体的药。”

    从华佗处得到了确认后,韩湛不禁喜出望外,他连忙蹲在了蔡琰的身边,激动地说道:“昭姬,你听到了吗?你不是有病,而是有喜了。哈哈哈哈~!”一旁的韩嫣和梨花,听说蔡琰有喜了,也连声向她表示恭喜。

    待在外面的那些婢女们,原本看到蔡琰晕倒,都是一副愁云惨淡的样子,此刻听说蔡琰居然有喜了,顿时个个都喜笑颜开。

    蔡琰有喜的消息传出去后,首先来道谢的是荀、荀攸叔侄,以及他们的家眷。韩湛的舅母和嫂子到后面去探望蔡琰的时候,韩湛就和荀叔侄二人坐在书房里聊天。

    荀平时都是板着一张脸,今日居然笑容满面地说:“湛儿,蔡小姐有喜,乃是一桩大好事。若是她能生下一男丁,就算是庶出,韩家也算后续有人,冀州的基业就更加稳如泰山了。”

    荀是言者无心,韩湛是听者有意。他想起了康熙的长子也是庶出,被立为太子的却是二儿子。为了这个太子之位,几兄弟反目为仇,后来还搞出一个什么九龙夺嫡的东东。如果蔡琰真的生了一个儿子,等若干年后,被自己娶进门的甄宓再生一个儿子,难保两兄弟不会为了自己的位置,而出现兄弟阋墙的情况。

    荀自顾自地说了一阵后,发现韩湛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好奇的问:“湛儿,舅父看你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是否有什么心事?”

    “舅父,”韩湛对荀说道:“本侯是在想,昭姬若是生下一个儿子,只能算庶出。将来正妻再生一个儿子,那才是嫡出。你说说,本侯该把这偌大的基业,交给哪个儿子,才不会引起他们兄弟阋墙?”

    韩湛的话,把荀问住了。听说蔡琰有喜,他光顾著高兴,却忘记长幼有序,嫡庶之分了。他捻着胡须开始思索起来,试图给韩湛一个满意的答复。

    “主公,属下有一点看法。”没等荀想出来,一旁的荀攸却突然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达,”韩湛见荀攸似乎有什么好办法,连忙催促道:“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我关上门都是一家人,就算说错了什么,本侯也不会怪罪你的。”

    “主公如今尚且年轻,等要传位给后辈,至少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荀攸慢吞吞地说道:“想必到时都有了孙子、曾孙。”

    对于荀攸的这种说法,韩湛表示赞同。古代人生孩子都比较早,三十出头就当祖父祖母的大有人在。他点了点头,问道:“公达,本侯传位给儿子,关孙子、曾孙什么事儿啊?”

    荀攸淡淡一笑,接着说道:“如果主公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儿子,不妨就看看你的那些孙子。如果哪个孙子有贤能,就选择他的父亲继承你的基业。这样一来,至少可以把韩家基业三代不衰。”

    “妙,果然是妙计。”荀攸刚说完,荀就拍案叫绝。他冲荀攸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如此一来,冀州的基业就会稳若磐石了。”

    韩湛急匆匆地冲到了后院,看到蔡琰的房间门口站着一群婢女。婢女们见到韩湛急匆匆赶过来,连忙闪开了一条道,并向他施礼:“参见府君!”

    等韩湛进入蔡琰的房间后,看到她正躺在床榻之上,身上盖着一床薄被。自己的妹妹韩嫣和梨花二人,正跪坐在床榻之旁。

    韩湛来到床榻旁蹲下,一脸紧张地问蔡琰:“昭姬,你怎么了?”

    蔡琰冲着韩湛淡淡一笑,开口说道:“亭侯,妾身方才与小姐和梨花散步时,一时头晕,不小心摔倒。如今已经没事,请亭侯不必担心。”

    “神医呢?”韩湛听蔡琰说完,心急如焚地冲着外面喊道:“神医怎么还没有来?”

    “大哥,”见韩湛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韩嫣对他说道:“我已经命补丁去请两位神医了,想必不会这么快回来。请大哥不必着急,稍安勿躁。”

    韩湛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连忙找了个垫子,也跪坐在床榻之旁,关切地问:“昭姬,好好地怎么会晕倒呢?”

    躺在榻上的蔡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可能是在逛花园时,不小心吹了风……”

    蔡琰的这种理由,显然不能让韩湛满意,他心说蔡琰又不是弱不禁风之人,怎么可能吹了一阵风,就会晕倒呢?有可能是贫血,据说十个女人九个都贫血,有可能她的晕倒,和贫血有关。待会儿等两位神医来了之后,一定要让他们给蔡琰开几副滋补的方子,让她好好地调养身子。

    等了两炷香的工夫,华佗、张仲景两人才在补丁的带领下,联袂而来。跪坐在榻旁的韩湛,连忙起身给两人让出了位置,自己却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两人所进行的诊治。

    华佗一手搭在蔡琰的手腕上,一手捻着胡须。只过了片刻,他的脸上忽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扭头对张仲景说道:“张贤弟,你来把把脉。”说完,他起身为张仲景让出了位置。

    看到华佗把脉之后,没有说病情,而是把位置直接让给了张仲景,韩湛的心里开始打鼓,两条腿也开始微微颤抖。他担心蔡琰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以至于华佗都不能下结论,还要让张仲景再把一次脉。

    张仲景把完脉,望着华佗说道:“元化,吾已经把完脉了。不知你把的可是滑脉?”

    华佗听后微微颔首:“没错,老夫把出来的也是滑脉。为了稳妥起见,所以让贤弟来确认一番。”

    韩湛听不懂两人说的滑脉是什么意思,有些着急地问:“二位神医,不知昭姬究竟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对视一眼,随后齐齐向韩湛施礼,口称:“小人恭喜府君、贺喜府君,蔡小姐这是有喜了。”

    “什么,有喜了?”韩湛听到两人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冲过去抓住两人的手臂,激动地问:“两位神医,真的有喜了?”

    “没错,”华佗点了点头,肯定地说:“蔡小姐的确有喜了。不过她的身子太弱,待老夫给她开两副调理身体的药。”

    从华佗处得到了确认后,韩湛不禁喜出望外,他连忙蹲在了蔡琰的身边,激动地说道:“昭姬,你听到了吗?你不是有病,而是有喜了。哈哈哈哈~!”一旁的韩嫣和梨花,听说蔡琰有喜了,也连声向她表示恭喜。

    待在外面的那些婢女们,原本看到蔡琰晕倒,都是一副愁云惨淡的样子,此刻听说蔡琰居然有喜了,顿时个个都喜笑颜开。

    蔡琰有喜的消息传出去后,首先来道谢的是荀、荀攸叔侄,以及他们的家眷。韩湛的舅母和嫂子到后面去探望蔡琰的时候,韩湛就和荀叔侄二人坐在书房里聊天。

    荀平时都是板着一张脸,今日居然笑容满面地说:“湛儿,蔡小姐有喜,乃是一桩大好事。若是她能生下一男丁,就算是庶出,韩家也算后续有人,冀州的基业就更加稳如泰山了。”

    荀是言者无心,韩湛是听者有意。他想起了康熙的长子也是庶出,被立为太子的却是二儿子。为了这个太子之位,几兄弟反目为仇,后来还搞出一个什么九龙夺嫡的东东。如果蔡琰真的生了一个儿子,等若干年后,被自己娶进门的甄宓再生一个儿子,难保两兄弟不会为了自己的位置,而出现兄弟阋墙的情况。

    荀自顾自地说了一阵后,发现韩湛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好奇的问:“湛儿,舅父看你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是否有什么心事?”

    “舅父,”韩湛对荀说道:“本侯是在想,昭姬若是生下一个儿子,只能算庶出。将来正妻再生一个儿子,那才是嫡出。你说说,本侯该把这偌大的基业,交给哪个儿子,才不会引起他们兄弟阋墙?”

    韩湛的话,把荀问住了。听说蔡琰有喜,他光顾著高兴,却忘记长幼有序,嫡庶之分了。他捻着胡须开始思索起来,试图给韩湛一个满意的答复。

    “主公,属下有一点看法。”没等荀想出来,一旁的荀攸却突然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达,”韩湛见荀攸似乎有什么好办法,连忙催促道:“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我关上门都是一家人,就算说错了什么,本侯也不会怪罪你的。”

    “主公如今尚且年轻,等要传位给后辈,至少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荀攸慢吞吞地说道:“想必到时都有了孙子、曾孙。”

    对于荀攸的这种说法,韩湛表示赞同。古代人生孩子都比较早,三十出头就当祖父祖母的大有人在。他点了点头,问道:“公达,本侯传位给儿子,关孙子、曾孙什么事儿啊?”

第378章 罗布归来

    别看韩湛在汉献帝面前,为臧洪求得了北海太守之职,但他的心里并不满足。他记得当初韩湛把自己扣在冀州之时,曾经向自己承诺,说会保荐自己担任青州刺史,如今却是一个区区的北海太守,这差别也未免太大了吧。臧洪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到了田丰的府邸,想找自己的这位老朋友诉诉苦。

    田丰得知他的到来,连忙出府相迎,口称:“不知子源前来,吾不曾远迎,还请多多恕罪。”

    “元皓,你我乃是相交多年的朋友,就用不着这些虚礼了。”臧洪牵着田丰的手,朝府内走去,嘴里说道:“走走走,你我今日一醉方休。”

    两人来到田府的会客厅里,田丰命下人去整治酒菜,随后朝臧洪拱拱手,说道:“今日主公保荐子源为北海太守,吾还不曾恭喜你呢。”

    “唉,别提了,”臧洪摆了摆手,说道:“当初韩府君把我强留在冀州,说是会保荐吾为青州刺史,谁知如今才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海太守。”

    “子源,此言差矣。”田丰听臧洪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对他说道:“主公非是不守信用,而是另有别的原因。”

    “什么原因?”这次轮到臧洪疑惑不解了。

    “子源,我来问你。”田丰望着臧洪问道:“如今青州在谁的手里,北海又在谁的手里?”

    “这还用说么,青州在公孙瓒的手里,刺史田畴是他的手下。北海原本属于孔融,如今却被韩府君巧取豪夺。”

    “这就对了,青州如今还在公孙瓒的手里,就算主公保荐你为青州刺史,你觉得田畴会乖乖为你让位吗?”田丰笑着说道:“以吾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当你的北海太守。等将来主公取了青州之后,刺史之位是绝对少不了你的。”

    臧洪原本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只不过在这件事上钻了牛角尖,经田丰这么一说,他立即意识到自己错怪了韩湛。他抬手在自己的额头上拍了一巴掌,懊恼地说:“见鬼,是我错怪了韩府君。他取得了北海之后,立即就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吾来治理,吾居然不领情,真是惭愧啊。”

    就在臧洪和田丰饮宴的时候,在州牧府内,陈到正在好奇地问韩湛:“主公,臧洪乃是张超的手下,他原本是奉命到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谁知被主公扣押,想必对主公心生怨恨。您让他去担任北海太守,这合适吗?”

    “臧洪善内政,又是忠义之辈。”对于陈到的担心,韩湛不以为然地说:“本侯任命他被北海太守,就是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至于他以后是忠于本侯,还是背叛本侯,都顺其自然吧。”

    韩湛说完这话,忽然想起了罗布那厮,觉得他不在自己的身边,感觉有诸多不便。总不能让陈到这个管理上千人的将军,给自己当贴身侍卫吧。于是他问陈到:“叔至,罗布回来没有?”

    陈到摇摇头,说道:“没有。主公不是说过,在八姑没有身孕之前,不准他回邺城,否则打断他的第三条腿吗?”

    “是吗?本侯说过这话吗?”韩湛否认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之后,又接着自言自语地说:“罗布这个白痴,你就不知道把八姑带回邺城吗?这样既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护卫,又能有机会让八姑有身孕,一举两得之事,他居然不懂,真是气死本侯了。”

    韩湛的话刚说完,外面就急匆匆地跑进来一名护卫,情绪激动地禀报说:“启禀主公,罗侍卫回来了。”

    听说罗布回来了,韩湛顿时喜笑颜开。正准备起身相迎,忽然意识到有点不对劲,自己是主公,为何要出门迎接自己的部下,这成何体统。便重新坐下,板着脸对护卫说:“你出去把罗侍卫叫进来,本侯要见他。”

    过了片刻,罗布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跪下向韩湛行礼:“属下参见主公!多日不见,不知主公可一切安好?”

    “真是没想到,几日不见,罗布越发会说话了。”韩湛听到罗布这么说,便调侃地问:“是八姑教你的吧?”

    罗布没有说话,只是嘿嘿地傻笑着,等于是默认了韩湛所问的问题。

    “行了,别笑了。”韩湛故意板着脸问道:“本侯问你,八姑可曾有身孕?”

    “没,没有。”罗布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有些为难地说道:“还不曾有身孕。”

    “本侯不是对你说过,”韩湛看到罗布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便想吓唬吓唬他,故意板着脸说:“假如在八姑有了身孕之前,让本侯再看到你的话,一定打断你的第三条腿。看来你是想进宫当小黄门,那本侯就成全你……”

    “主公,主公,”韩湛的话把罗布吓住了,他连忙辩解说:“属下不在主公的身边,担心主公的安危,所以在涉国县一天都待不下去了。后来和八姑商议,决定一起回邺城,这样就可以留在主公的身边,保护主公的安危,又有机会让八姑怀孕。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属下觉得不错,于是就回来了。”

    韩湛从罗布的话中,就听出这个计策是八姑想出来的,便笑着说:“罗布,你真是找了一个贤内助啊。有了她的帮助,你将来一定可以飞黄腾达的。”

    “主公,属下在回来的路上,听说蔡小姐有喜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罗布试探的问:“可否让属下的妻子去探望一下蔡小姐?”

    “你的妻子?”听到罗布说出这个名词时,韩湛先是一愣,随后便想到了罗布口中的妻子,肯定是八姑。反正八姑和蔡琰之间比较熟悉,让她们见见面,也不是什么坏事,便点了点头,说:“好吧,待会儿你就带八姑过来,我让你们去见见昭姬。”

    看到韩湛同意自己带八姑去见蔡琰,罗布顿时喜出望外,他朝韩湛磕了一个头,恭恭敬敬地说:“主公,小人现在就回家把八姑领过去,让她去向蔡小姐道喜。”

    别看韩湛在汉献帝面前,为臧洪求得了北海太守之职,但他的心里并不满足。他记得当初韩湛把自己扣在冀州之时,曾经向自己承诺,说会保荐自己担任青州刺史,如今却是一个区区的北海太守,这差别也未免太大了吧。臧洪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到了田丰的府邸,想找自己的这位老朋友诉诉苦。

    田丰得知他的到来,连忙出府相迎,口称:“不知子源前来,吾不曾远迎,还请多多恕罪。”

    “元皓,你我乃是相交多年的朋友,就用不着这些虚礼了。”臧洪牵着田丰的手,朝府内走去,嘴里说道:“走走走,你我今日一醉方休。”

    两人来到田府的会客厅里,田丰命下人去整治酒菜,随后朝臧洪拱拱手,说道:“今日主公保荐子源为北海太守,吾还不曾恭喜你呢。”

    “唉,别提了,”臧洪摆了摆手,说道:“当初韩府君把我强留在冀州,说是会保荐吾为青州刺史,谁知如今才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海太守。”

    “子源,此言差矣。”田丰听臧洪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对他说道:“主公非是不守信用,而是另有别的原因。”

    “什么原因?”这次轮到臧洪疑惑不解了。

    “子源,我来问你。”田丰望着臧洪问道:“如今青州在谁的手里,北海又在谁的手里?”

    “这还用说么,青州在公孙瓒的手里,刺史田畴是他的手下。北海原本属于孔融,如今却被韩府君巧取豪夺。”

    “这就对了,青州如今还在公孙瓒的手里,就算主公保荐你为青州刺史,你觉得田畴会乖乖为你让位吗?”田丰笑着说道:“以吾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当你的北海太守。等将来主公取了青州之后,刺史之位是绝对少不了你的。”

    臧洪原本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只不过在这件事上钻了牛角尖,经田丰这么一说,他立即意识到自己错怪了韩湛。他抬手在自己的额头上拍了一巴掌,懊恼地说:“见鬼,是我错怪了韩府君。他取得了北海之后,立即就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吾来治理,吾居然不领情,真是惭愧啊。”

    就在臧洪和田丰饮宴的时候,在州牧府内,陈到正在好奇地问韩湛:“主公,臧洪乃是张超的手下,他原本是奉命到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谁知被主公扣押,想必对主公心生怨恨。您让他去担任北海太守,这合适吗?”

    “臧洪善内政,又是忠义之辈。”对于陈到的担心,韩湛不以为然地说:“本侯任命他被北海太守,就是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至于他以后是忠于本侯,还是背叛本侯,都顺其自然吧。”

    韩湛说完这话,忽然想起了罗布那厮,觉得他不在自己的身边,感觉有诸多不便。总不能让陈到这个管理上千人的将军,给自己当贴身侍卫吧。于是他问陈到:“叔至,罗布回来没有?”

    陈到摇摇头,说道:“没有。主公不是说过,在八姑没有身孕之前,不准他回邺城,否则打断他的第三条腿吗?”

    “是吗?本侯说过这话吗?”韩湛否认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之后,又接着自言自语地说:“罗布这个白痴,你就不知道把八姑带回邺城吗?这样既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护卫,又能有机会让八姑有身孕,一举两得之事,他居然不懂,真是气死本侯了。”

    韩湛的话刚说完,外面就急匆匆地跑进来一名护卫,情绪激动地禀报说:“启禀主公,罗侍卫回来了。”

    听说罗布回来了,韩湛顿时喜笑颜开。正准备起身相迎,忽然意识到有点不对劲,自己是主公,为何要出门迎接自己的部下,这成何体统。便重新坐下,板着脸对护卫说:“你出去把罗侍卫叫进来,本侯要见他。”

    过了片刻,罗布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跪下向韩湛行礼:“属下参见主公!多日不见,不知主公可一切安好?”

    “真是没想到,几日不见,罗布越发会说话了。”韩湛听到罗布这么说,便调侃地问:“是八姑教你的吧?”

    罗布没有说话,只是嘿嘿地傻笑着,等于是默认了韩湛所问的问题。

    “行了,别笑了。”韩湛故意板着脸问道:“本侯问你,八姑可曾有身孕?”

    “没,没有。”罗布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有些为难地说道:“还不曾有身孕。”

    “本侯不是对你说过,”韩湛看到罗布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便想吓唬吓唬他,故意板着脸说:“假如在八姑有了身孕之前,让本侯再看到你的话,一定打断你的第三条腿。看来你是想进宫当小黄门,那本侯就成全你……”

    “主公,主公,”韩湛的话把罗布吓住了,他连忙辩解说:“属下不在主公的身边,担心主公的安危,所以在涉国县一天都待不下去了。后来和八姑商议,决定一起回邺城,这样就可以留在主公的身边,保护主公的安危,又有机会让八姑怀孕。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属下觉得不错,于是就回来了。”

    韩湛从罗布的话中,就听出这个计策是八姑想出来的,便笑着说:“罗布,你真是找了一个贤内助啊。有了她的帮助,你将来一定可以飞黄腾达的。”

    “主公,属下在回来的路上,听说蔡小姐有喜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罗布试探的问:“可否让属下的妻子去探望一下蔡小姐?”

    “你的妻子?”听到罗布说出这个名词时,韩湛先是一愣,随后便想到了罗布口中的妻子,肯定是八姑。反正八姑和蔡琰之间比较熟悉,让她们见见面,也不是什么坏事,便点了点头,说:“好吧,待会儿你就带八姑过来,我让你们去见见昭姬。”

    看到韩湛同意自己带八姑去见蔡琰,罗布顿时喜出望外,他朝韩湛磕了一个头,恭恭敬敬地说:“主公,小人现在就回家把八姑领过去,让她去向蔡小姐道喜。”

第379章 看相

    刚和八姑离开州牧府的罗布,听说韩湛有急事找自己,不敢怠慢,只能歉意地对八姑说:“八姑,主公叫我,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我需要立即赶过去。你还是一个人先回家吧。”

    八姑等罗布说完后,通情达理地说:“既然亭侯这么急着找你,那你就去吧。记住,一定要为亭侯认真办事,他才会一直信任你。”

    罗布和八姑分手后,匆匆地赶回了州牧府。一见到韩湛,他就开口问道:“不知主公叫属下回来,有什么要紧事?”

    韩湛问罗布:“罗布,你可还记得,我们前往涉国县时,从黄巾贼的山寨中救出甄公子时,他身边的那位亲随?”

    “记得,”罗布赶紧回答说:“当时主公就怀疑他是失踪的十三郎,后来得到了凡姒姑娘的指认,他果然就是十三郎。不过因为得了失魂症,根本记不起以前的事情。”

    “你记得就好,”韩湛见罗布对十三郎的事情还记忆犹新,便对他说道:“本侯想把十三郎的妻子找来,让他们夫妻二人团聚,没准能帮助十三郎恢复记忆。”

    罗布等韩湛说完后,小心翼翼地问:“主公,不知道十三郎的娘子如今在何处,有没有改嫁?”

    罗布的这个问题,还真把韩湛问住了。他就记得自己离开涉国县之后,曾经见过十三郎的姐姐和妻子,不过她们如今在什么地方,就不得而知了。他想了一阵,对罗布说:“你不妨先派人打探她们的下落,如果实在找不到,不妨到冀州把紫姑请来。要知道,当初十三郎之所以会被人打一顿后扔进漳水河里,都是因为他暗恋紫姑所招来的祸端。”

    “真是红颜祸水啊。”罗布的嘴里小声嘀咕了一句后,接着问:“不知主公打算让属下何时开始寻人?”

    “择日不如撞日,我看就今天开始吧。”韩湛对罗布说:“罗布,你跟了本侯那么长的时间,自己也有了不少的部下,有些事情,你就不必亲力亲为,只需要安排下面的人执行便可。明白吗?”

    “属下明白。”罗布连忙回答说:“属下立即派人前往冀州城,请紫姑到此地认人。同时再派人四处打听十三郎的姐姐和妻子的下落。”

    等韩湛布置完任务,罗布便起身准备离开。谁知刚走了几步,他却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踌躇起来。

    看到罗布朝门口走了几步,忽然停了下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韩湛忍不住问:“罗布,还有什么事情吗?”

    “主公,属下今日在街上,遇到一个相面的。”罗布听到韩湛的问题,脸上露出了迟疑的表情:“他说的有些话不太中听。”

    “都说些什么?”韩湛觉得那些所谓算命的,都是妖言惑众,虽说平时对他们不闻不问,但若是他们乱说一气,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自己也不介意杀上几个。因此他对罗布说:“你但说无妨。”

    “当时郭军师和典韦将军从街上骑马经过,正好被那人看到。”罗布说道:“那人捻着胡须说道:从郭军师的面相看,整日沉迷于酒色,估计是活不到四旬,典韦将军是个忠义之辈,可惜不得善终,将来必死于乱箭之下,最后尸骨无存……”

    罗布说到那个相面之人时,韩湛还以为就是街头一个耍嘴皮子骗钱的。谁知听到他对郭嘉、典韦二人的点评时,不禁浑身一震。没错,郭嘉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按照这个年代喜欢算虚岁的习惯来看,没准只有三十七八岁。而典韦则算得更准,不光知道他是忠义之辈,还知道他死于乱箭之下,简直是神了。

    韩湛轻轻地咳嗽一声,问罗布:“罗布,此相面之人在何处啊?”

    “相面之人就在距离州牧府一条街的地方。”罗布见自己说完此事后,韩湛不光没有大发雷霆,反而问起相面之人在什么地方,连忙回答说:“不知他此刻是否还在那里。”

    得知相面先生的下落后,韩湛哪里还坐得住,连忙吩咐罗布:“速带本侯前往!”

    两炷香之后,罗布带着韩湛来到了他遇到相面先生的地方。令人感到庆幸的是,那位相面先生还在,他坐在一堵围墙之下,正在给另外一个中年妇人看手相。见到韩湛和罗布两人急匆匆地走过来,便加快语速对妇人说了几句。

    等妇人起身离开后,相面先生也站起身,笑着问韩湛和罗布:“两位兄台,匆忙而来,可是找在下来看相的?”

    韩湛看到墙边倚着一面幌子,上书四个大字:“鬼谷神算。”便笑着对相面先生说:“原来先生是鬼谷门下,不知可否替我算算命?”

    相面先生微微颔首,说道:“这位公子,若是不嫌弃,就让在下帮你看看面相。”等他仔细地看了韩湛的面相以后,脸上的表情变得僵硬起来,一时间居然不知该说什么。

    见相面先生迟迟不说话,罗布有些着急地催促道:“我说相面的,你刚刚还说得头头是道,为何看完了我家公子的面相,却哑口无言了?”

    相面先生又把韩湛仔细地打量一番后,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他迟疑了许久,最后开口说道:“公子,你的这个面相,在下不敢说。”

    “有什么不敢说的。”韩湛有心看看此人是否真的有真材实料,便笑着对他说:“不管是好是歹,你尽管直说,本公子绝对不会怪罪你。”

    虽说韩湛表现得很大度,但相面先生去依旧犹豫不决,他以前也遇到过那些命不好的公子哥,让他尽管直言。然而等他如实地说出来后,看相的钱没收到不说,还遭到了一阵拳打脚踢。他担心眼前的这位公子,也是这样的人,因此始终不敢说话。

    “这位先生,”韩湛见对方不敢说话,猜到肯定是自己的面相不好,把他吓住了,连忙安慰他说:“本公子向来是说话算话,你看出了什么,尽管直言。无论好歹,本公子都会重重地打赏。”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面先生听到韩湛这么说,为了博得他的打赏,便硬着头皮说道:“公子虽说出生于富贵人家,然而却是短命之下相,难得善终……”

    “你这个骗子。”罗布听到这里,冲过去抓住了相面先生的衣襟,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恶狠狠地说:“你居然敢咒我家公子不得善终……”

    “罗布,放开他。”韩湛急于知道这位相面先生的真实水平如何,连忙让罗布放开了他。等对方重新坐下后,态度恭谨地说:“请这位先生详细解说。”

    相面先生有些慌乱地抬头看了一眼罗布,才对韩湛说:“从公子的面相看,令尊位高权重,甚至有可能执政一方,奈何身边有小人作祟,从而使基业毁于一旦……”说到这里,他深怕罗布又会收拾自己,便及时地停了下来,偷偷地观察对方的表情。

    谁知罗布此刻却是震惊不已,如果按照相面先生所言,韩馥的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不就是因为身边有小人作祟么?否则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冀州就被袁绍掌控在手中?

    韩湛见相面先生听了下来,正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瞥自己身后的罗布。他连忙扭头看了一眼,发现罗布正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在发呆,便重新面对相面先生说道:“先生为何不继续说下去了?”

    见韩湛和罗布都没有发怒,相面先生才战战兢兢地继续说:“令尊的基业被他人所夺之后,公子的性命也危如累卵。按理说,公子应该早就性命不保,但如今不光活得好好的,而且面相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韩湛听到这里,心里不禁一惊,连忙追问道:“先生,不知面相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将来的运势有什么影响吗?”

    相面先生点了点头,说道:“在下仔细地查看了公子的面相,发现似乎在一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导致公子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原本是夭折之命,如今却变得贵不可言,甚至还有问鼎天下之相。”

    他说到这里,不等韩湛再问,起身拿起了靠在墙边的幌子,连钱都不收,便一摇一晃地朝远处走去。

    而韩湛和罗布两人都待在原地发呆,一时间居然没有察觉相面先生居然已经不知去向。等到韩湛清醒过来,他冲着罗布问道:“那个相面先生呢?”

    “属下不知?”罗布摇着头回答道。

    韩湛见二十几步外,站在几名暗中保护自己的便衣护卫,便朝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到自己的身边来。等护卫们走近后,韩湛立即迫不及待地问:“你们看到那位相面先生往什么地方去了吗?”

    “相面先生?”听到韩湛这么问,几名护卫面面相觑后,整齐地摇摇头,说道:“回主公的话,不曾见过什么相面先生。”

    “什么,没看见。你们眼睛都瞎了吗?”罗布冲到几人的面前,指着他们的鼻子说道:“方才吾与主公,就在那个墙边和一个相面先生聊了许久,你们这么多人,难道都没看到他去什么地方了吗?”

    几名护卫听到罗布这么说,慌忙跪倒在地,带着哭腔说道:“罗侍卫,小的们真的没看到什么相面先生。就看你和主公二人,到了那面的墙边后,主公坐下,你站在他的身后,一直对着墙壁在自言自语,似乎和什么人在交谈似的。”

    护卫的话把韩湛惊出了一声冷汗,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与相面先生之间的对话,然而这些远远保护自己的护卫,居然异口同声地说根本没有看到有人和自己在说话,莫非自己是遇到鬼了吗?

    但转念一想,不会啊,就算有鬼,也不会在半天出现。如果说是自己产生了错觉,这也不可能,因为当时罗布就在自己的身边,总不可能两个人同时产生错觉吧,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主公,”一名护卫怯生生地说:“小的认为那堵墙可能不太干净,所以您和罗侍卫都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要不,去请个法师到这里来驱驱邪?”

    “不用了,不用找法师了。”韩湛想到汉献帝刚刚迁都邺城,一切都还不稳定,要是忽然闹出自己在街头遇鬼的事情,那还不闹得人心惶惶啊。于是他叮嘱几名护卫:“此事到此为止,不准向任何人提起,明白吗?”

    “明白。”几名护卫齐声答道。

    “你们几人我都记住了。”罗布等韩湛说完后,盯着几名护卫说:“若是我在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的话,就把你们几人的脑袋一起砍了。都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听清楚了。”方才韩湛所说的话,他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暗想就算有人走漏风声,以韩湛的性格,最多把他们叫去臭骂一顿。可如今罗布已经发了狠话,要是有谁刚把这事说出来,那就是几人一同人头落地的下场,他们忙不迭地回答说:“小的绝不敢泄露半点风声。”

    由于相面先生不知所踪,韩湛也没有了在外面继续逛下去的兴致,便吩咐罗布:“没事了,我们回府吧。”

    回到府邸,却意外地发现郭嘉在这里。韩湛一边往里面走,一边随口问道:“奉孝,你到府中来,是有什么事情,要找本侯吗?”

    郭嘉向韩湛深施一礼,随后说道:“主公,近日城中发生了一些蹊跷之事,因此嘉特来禀报。”

    “何事?”韩湛有些心不在焉地问道。

    “嘉听人说,最近街上出现了一个相面先生,自称是鬼谷子的门人。他帮人看相算命,是算得特别准。”郭嘉对韩湛说的:“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曾经有好几次,他帮人算完命之后,就忽然不知所踪。据说除了算命的人之外,其余的人都看不到他……”

    韩湛听到这里,不禁浑身一震,随后反问道:“奉孝,你所言是否属实?”

    “千真万确。”

    韩湛等郭嘉说完后,深吸了一口气,随后有些迟疑地对郭嘉说:“奉孝,不瞒你说,本侯今天也去找那个相面先生看过相。看完相之后,他忽然不知所踪,除了本侯和罗布外,远处保护我们的护卫,根本不曾看到相面先生。”

第380章 师出有名

    “诡异,这真是太诡异了。”郭嘉听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对韩湛说:“当初张角举事时,也是用这种障眼法,来欺骗百姓。此时在邺城内出现这样的妖人,莫非是黄巾贼又准备起事了不成?”

    郭嘉的话,引起了韩湛的警惕,他想到兖州刺史刘岱,就是在今年黄巾军起事时战死的,然后陈宫等人拥立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牧,使曹操名望大增,从而引得各路豪杰纷纷来投。

    他用手指在面前的几案上轻轻地叩击着,心里思索是否应该派人关闭城门,搜索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相面先生,搞清楚他给自己来这么一出,究竟是何目地?

    但没等韩湛说完,郭嘉已经抢先说道:“主公,此事不宜声张,假如闹得满城风雨,会导致城内人心惶惶的。从京城迁来的几十万百姓,就有近十万在邺城内,若是引起恐慌,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听郭嘉这么说,韩湛只能叹了口气,他觉得郭嘉说得有道理,先封锁消息,等时机成熟时,再派人搜寻这位相士也不迟。

    “主公,嘉还有一事。”揭过了相士的事情之后,郭嘉又继续说道:“主公既然身为朝臣,为何经常不去上朝?”

    “奉孝,你有所不知。”由于如今汉献帝在韩湛控制的邺城之内,每次韩湛去上朝时,遇到大臣们讨论什么事情,如果遇到韩湛不说话,大臣们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韩湛有时被问急了,随口说出一个什么提议,马上就会得到众人的赞同。他知道这些是畏惧自己的权势,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平日里上朝,他都是尽量称病不去,免得将来有人说自己飞扬跋扈:“本侯在朝堂之上,不管说什么,那些朝臣们都齐声应和,哪怕本侯所说的,与他们的心意相违,他们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本侯不就成为了董卓、曹操之流?!”

    “主公,董卓把持朝政时太霸道,甚至欺凌当今天子,再加上他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吗,被十八路诸侯讨伐,可以说是顺应天下、,人心所向的好事。”郭嘉说完了董卓之后,皱着眉头不解地问韩湛:“可是曹操不过是东郡太守,他想见天子的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里可能成为董卓一样的人呢?”

    韩湛听郭嘉这么一说,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岔开话题:“是本侯的口误。当初曹孟德身怀王允赠予的七星剑,只身前去刺杀董卓,此举的确令人钦佩啊。本侯还记得许子将在月旦评时,给了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论,他如今是没有机会达到董卓所居的高位,否则也势必和董卓一样。”

    “奉孝,本侯有件事差点忘记了。”韩湛不想和郭嘉在曹操的问题上纠缠,便岔开话题问道:“前段时日,本侯曾命你派人去寻找石脂水,不知可有下文?”

    “回主公的话,嘉派出的人,前几日有信息回来,说有所发现。但是石脂水的收集不易,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重新返回邺城。”

    韩湛等郭嘉一说完,连忙吩咐道:“奉孝,让你的那些手下在收集石脂水之时,千万不能靠近火源,否则一旦燃烧起来,就连水都无法扑灭。”

    “不会吧,这么严重?”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心里感到有些怀疑,这天底下居然有用水都无法扑灭的火吗?不过当着韩湛的面前,他不好提出自己的质疑,只能躬身说道:“嘉明白了。待会儿就给他们修书一封,让他们多加谨慎,千万不可让石脂水靠近火源。”

    “本侯去黑山途中,所结识的两位贩马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虽说苏双已经快不行了,但他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想必还是可以利用的。”韩湛吩咐郭嘉:“奉孝改日给张世平去一封书信,委托他帮我们到草原上采购一批战马。要统一北方四州,没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庞大骑兵,是无法打败公孙瓒的。”

    郭嘉把韩湛吩咐的事情默默地记在了心头,随后说道:“主公,既然如今公孙瓒与我们已经貌合神离,而且前段时间还指使刘备来攻击我们。虽说主公大人有大量,当时没有和他们计较此事,但此事却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需要找公孙瓒讨个说法。”

    “有道理,”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韩湛表示了赞同。当初去救援北海之时,半夜遭到了刘备兵马的袭击,虽说损失不大,但毕竟是吃了点亏。如今汉献帝已经到了邺城,自己完全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去申斥公孙瓒,让他给自己一个交代:“奉孝,这事还是让朝廷出面吧。请陛下派一名大臣到幽州去申斥公孙瓒,让他给我们一个答复。假如他装聋作哑的话,我们再出兵讨伐他,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诡异,这真是太诡异了。”郭嘉听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对韩湛说:“当初张角举事时,也是用这种障眼法,来欺骗百姓。此时在邺城内出现这样的妖人,莫非是黄巾贼又准备起事了不成?”

    郭嘉的话,引起了韩湛的警惕,他想到兖州刺史刘岱,就是在今年黄巾军起事时战死的,然后陈宫等人拥立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牧,使曹操名望大增,从而引得各路豪杰纷纷来投。

    他用手指在面前的几案上轻轻地叩击着,心里思索是否应该派人关闭城门,搜索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相面先生,搞清楚他给自己来这么一出,究竟是何目地?

    但没等韩湛说完,郭嘉已经抢先说道:“主公,此事不宜声张,假如闹得满城风雨,会导致城内人心惶惶的。从京城迁来的几十万百姓,就有近十万在邺城内,若是引起恐慌,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听郭嘉这么说,韩湛只能叹了口气,他觉得郭嘉说得有道理,先封锁消息,等时机成熟时,再派人搜寻这位相士也不迟。

    “主公,嘉还有一事。”揭过了相士的事情之后,郭嘉又继续说道:“主公既然身为朝臣,为何经常不去上朝?”

    “奉孝,你有所不知。”由于如今汉献帝在韩湛控制的邺城之内,每次韩湛去上朝时,遇到大臣们讨论什么事情,如果遇到韩湛不说话,大臣们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韩湛有时被问急了,随口说出一个什么提议,马上就会得到众人的赞同。他知道这些是畏惧自己的权势,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平日里上朝,他都是尽量称病不去,免得将来有人说自己飞扬跋扈:“本侯在朝堂之上,不管说什么,那些朝臣们都齐声应和,哪怕本侯所说的,与他们的心意相违,他们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本侯不就成为了董卓、曹操之流?!”

    “主公,董卓把持朝政时太霸道,甚至欺凌当今天子,再加上他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吗,被十八路诸侯讨伐,可以说是顺应天下、,人心所向的好事。”郭嘉说完了董卓之后,皱着眉头不解地问韩湛:“可是曹操不过是东郡太守,他想见天子的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里可能成为董卓一样的人呢?”

    韩湛听郭嘉这么一说,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岔开话题:“是本侯的口误。当初曹孟德身怀王允赠予的七星剑,只身前去刺杀董卓,此举的确令人钦佩啊。本侯还记得许子将在月旦评时,给了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论,他如今是没有机会达到董卓所居的高位,否则也势必和董卓一样。”

    “奉孝,本侯有件事差点忘记了。”韩湛不想和郭嘉在曹操的问题上纠缠,便岔开话题问道:“前段时日,本侯曾命你派人去寻找石脂水,不知可有下文?”

    “回主公的话,嘉派出的人,前几日有信息回来,说有所发现。但是石脂水的收集不易,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重新返回邺城。”

    韩湛等郭嘉一说完,连忙吩咐道:“奉孝,让你的那些手下在收集石脂水之时,千万不能靠近火源,否则一旦燃烧起来,就连水都无法扑灭。”

    “不会吧,这么严重?”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心里感到有些怀疑,这天底下居然有用水都无法扑灭的火吗?不过当着韩湛的面前,他不好提出自己的质疑,只能躬身说道:“嘉明白了。待会儿就给他们修书一封,让他们多加谨慎,千万不可让石脂水靠近火源。”

    “本侯去黑山途中,所结识的两位贩马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虽说苏双已经快不行了,但他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想必还是可以利用的。”韩湛吩咐郭嘉:“奉孝改日给张世平去一封书信,委托他帮我们到草原上采购一批战马。要统一北方四州,没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庞大骑兵,是无法打败公孙瓒的。”

    郭嘉把韩湛吩咐的事情默默地记在了心头,随后说道:“主公,既然如今公孙瓒与我们已经貌合神离,而且前段时间还指使刘备来攻击我们。虽说主公大人有大量,当时没有和他们计较此事,但此事却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需要找公孙瓒讨个说法。”

    “有道理,”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韩湛表示了赞同。当初去救援北海之时,半夜遭到了刘备兵马的袭击,虽说损失不大,但毕竟是吃了点亏。如今汉献帝已经到了邺城,自己完全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去申斥公孙瓒,让他给自己一个交代:“奉孝,这事还是让朝廷出面吧。请陛下派一名大臣到幽州去申斥公孙瓒,让他给我们一个答复。假如他装聋作哑的话,我们再出兵讨伐他,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诡异,这真是太诡异了。”郭嘉听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对韩湛说:“当初张角举事时,也是用这种障眼法,来欺骗百姓。此时在邺城内出现这样的妖人,莫非是黄巾贼又准备起事了不成?”

    郭嘉的话,引起了韩湛的警惕,他想到兖州刺史刘岱,就是在今年黄巾军起事时战死的,然后陈宫等人拥立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牧,使曹操名望大增,从而引得各路豪杰纷纷来投。

    他用手指在面前的几案上轻轻地叩击着,心里思索是否应该派人关闭城门,搜索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相面先生,搞清楚他给自己来这么一出,究竟是何目地?

    但没等韩湛说完,郭嘉已经抢先说道:“主公,此事不宜声张,假如闹得满城风雨,会导致城内人心惶惶的。从京城迁来的几十万百姓,就有近十万在邺城内,若是引起恐慌,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听郭嘉这么说,韩湛只能叹了口气,他觉得郭嘉说得有道理,先封锁消息,等时机成熟时,再派人搜寻这位相士也不迟。

    “主公,嘉还有一事。”揭过了相士的事情之后,郭嘉又继续说道:“主公既然身为朝臣,为何经常不去上朝?”

    “奉孝,你有所不知。”由于如今汉献帝在韩湛控制的邺城之内,每次韩湛去上朝时,遇到大臣们讨论什么事情,如果遇到韩湛不说话,大臣们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韩湛有时被问急了,随口说出一个什么提议,马上就会得到众人的赞同。他知道这些是畏惧自己的权势,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平日里上朝,他都是尽量称病不去,免得将来有人说自己飞扬跋扈:“本侯在朝堂之上,不管说什么,那些朝臣们都齐声应和,哪怕本侯所说的,与他们的心意相违,他们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本侯不就成为了董卓、曹操之流?!”

第381章 孔融出使

    在派何人担任天使,前往幽州申斥公孙瓒,却发生了分歧。韩湛主张派杨彪、朱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而杨彪朱二人觉得自己为了这种事情出门,有点杀鸡用牛刀的之嫌,便竭力回绝了韩湛的请求。

    看到朝上为了选天使一事争执不下,孔融从队列里走了出来,上前向汉献帝施礼,说道:“陛下,臣愿意前往幽州宣诏,申斥公孙瓒。”

    见孔融毛遂自荐,汉献帝感到非常的意外:“孔卿家愿意走这一趟?”

    “启奏陛下,此事因臣而起,臣走这一遭是理所当然。”

    对于孔融的这种说法,汉献帝有些纳闷:“孔卿家,为何说此事与你有关呢?”

    孔融扭头看了一旁的韩湛,说道:“韩府君是为了率兵解北海之围,在路过平原县的时候,才遭到了刘备兵马的袭击。假如他不来北海,就不会出这件事。因此归根到底,此事和臣是脱不了干系的。”

    经孔融这么一解释,汉献帝想到整件事倒真和他有几分联系,便欣然应允:“既然如此,就有孔卿家担任天使,前往幽州。”

    退朝之后,韩湛带着郭嘉、荀二人回到了州牧府。等大家都就坐之后,韩湛开口问郭嘉:“奉孝,你说孔北海今日自荐前往幽州,有什么企图吗?莫非是想和公孙瓒联手,来对付本侯?”

    “主公多虑了。”没等郭嘉说话,荀就抢先说道:“孔北海如今虽然身为朝中的将作大匠,但不过是一个虚职,手下无兵无将,就算是想对主公不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荀长史此言差矣,”而郭嘉则有不同的看法:“别看孔融无权无势,如果他真的与公孙瓒勾结,充当内应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防不胜防的。”

    “奉孝,”见郭嘉赞同自己的意见,韩湛连忙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派人在途中假扮强盗,把孔北海杀了吧?”

    韩湛的话音刚落,他就看到荀的脸色变得铁青,似乎对自己方才所说的话极为不满,他连忙干笑两声,说道:“只是一句玩笑,一句玩笑而已。”

    郭嘉轻摇羽扇,说道:“听闻孔北海与幽州牧刘虞私交深厚,此次前往幽州,肯定会去登门拜访。而公孙瓒今年来飞扬跋扈,渐渐不把刘虞放在眼里。假如我们能让他们两虎相争,使他们无暇顾及到别的地方,这样我们便能放心大胆地起兵去攻打青州。”

    韩湛记得刘虞是被公孙瓒所杀,虽说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但他知道如果派人去挑唆的话,没准会加快两人的火拼速度,从而是公孙瓒的注意力暂时从冀州和青州上移开,给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奉孝所言极是。”韩湛点了点头,说道:“那本侯就将此事交给你了,你尽快派人前往幽州,挑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内讧。”韩湛说完这话,还偷偷瞥了一眼荀,看他有什么反应。不过荀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仿佛没有听到他说过什么似的。

    “属下遵命!”郭嘉连忙起身答道:“属下会连夜派可靠之人到幽州散布流言,挑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

    荀等郭嘉坐下之后,再次开口说道:“主公,属下认为你应该派人去保护孔融。”

    “派人保护孔融?”韩湛听自己的舅父这么说,不禁一愣:“这是为何?”

    “朝中大臣都知道主公为了夺取北海,略施小计,把孔北海骗到邺城一事。”荀向韩湛解释说:“此去幽州有数百里之遥,若是途中有宵小作祟,让孔北海发生了什么意外,别人就会把这笔账都算在主公的头上。”

    荀的话给韩湛提了一个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不敢担保在孔融北上的途中,不会遇到寻仇的仇家。假如孔融真在出使的途中发生了什么意外,那么所有的疑点都将指向自己。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说道:“舅父说得有道理,本侯就派太史慈沿途保护孔融。两人之间有些渊源,想必孔融遇险之时,子义会全力相助的。”

    在派何人担任天使,前往幽州申斥公孙瓒,却发生了分歧。韩湛主张派杨彪、朱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而杨彪朱二人觉得自己为了这种事情出门,有点杀鸡用牛刀的之嫌,便竭力回绝了韩湛的请求。

    看到朝上为了选天使一事争执不下,孔融从队列里走了出来,上前向汉献帝施礼,说道:“陛下,臣愿意前往幽州宣诏,申斥公孙瓒。”

    见孔融毛遂自荐,汉献帝感到非常的意外:“孔卿家愿意走这一趟?”

    “启奏陛下,此事因臣而起,臣走这一遭是理所当然。”

    对于孔融的这种说法,汉献帝有些纳闷:“孔卿家,为何说此事与你有关呢?”

    孔融扭头看了一旁的韩湛,说道:“韩府君是为了率兵解北海之围,在路过平原县的时候,才遭到了刘备兵马的袭击。假如他不来北海,就不会出这件事。因此归根到底,此事和臣是脱不了干系的。”

    经孔融这么一解释,汉献帝想到整件事倒真和他有几分联系,便欣然应允:“既然如此,就有孔卿家担任天使,前往幽州。”

    退朝之后,韩湛带着郭嘉、荀二人回到了州牧府。等大家都就坐之后,韩湛开口问郭嘉:“奉孝,你说孔北海今日自荐前往幽州,有什么企图吗?莫非是想和公孙瓒联手,来对付本侯?”

    “主公多虑了。”没等郭嘉说话,荀就抢先说道:“孔北海如今虽然身为朝中的将作大匠,但不过是一个虚职,手下无兵无将,就算是想对主公不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荀长史此言差矣,”而郭嘉则有不同的看法:“别看孔融无权无势,如果他真的与公孙瓒勾结,充当内应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防不胜防的。”

    “奉孝,”见郭嘉赞同自己的意见,韩湛连忙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派人在途中假扮强盗,把孔北海杀了吧?”

    韩湛的话音刚落,他就看到荀的脸色变得铁青,似乎对自己方才所说的话极为不满,他连忙干笑两声,说道:“只是一句玩笑,一句玩笑而已。”

    郭嘉轻摇羽扇,说道:“听闻孔北海与幽州牧刘虞私交深厚,此次前往幽州,肯定会去登门拜访。而公孙瓒今年来飞扬跋扈,渐渐不把刘虞放在眼里。假如我们能让他们两虎相争,使他们无暇顾及到别的地方,这样我们便能放心大胆地起兵去攻打青州。”

    韩湛记得刘虞是被公孙瓒所杀,虽说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但他知道如果派人去挑唆的话,没准会加快两人的火拼速度,从而是公孙瓒的注意力暂时从冀州和青州上移开,给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奉孝所言极是。”韩湛点了点头,说道:“那本侯就将此事交给你了,你尽快派人前往幽州,挑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内讧。”韩湛说完这话,还偷偷瞥了一眼荀,看他有什么反应。不过荀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仿佛没有听到他说过什么似的。

    “属下遵命!”郭嘉连忙起身答道:“属下会连夜派可靠之人到幽州散布流言,挑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

    荀等郭嘉坐下之后,再次开口说道:“主公,属下认为你应该派人去保护孔融。”

    “派人保护孔融?”韩湛听自己的舅父这么说,不禁一愣:“这是为何?”

    “朝中大臣都知道主公为了夺取北海,略施小计,把孔北海骗到邺城一事。”荀向韩湛解释说:“此去幽州有数百里之遥,若是途中有宵小作祟,让孔北海发生了什么意外,别人就会把这笔账都算在主公的头上。”

    荀的话给韩湛提了一个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不敢担保在孔融北上的途中,不会遇到寻仇的仇家。假如孔融真在出使的途中发生了什么意外,那么所有的疑点都将指向自己。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说道:“舅父说得有道理,本侯就派太史慈沿途保护孔融。两人之间有些渊源,想必孔融遇险之时,子义会全力相助的。”

    在派何人担任天使,前往幽州申斥公孙瓒,却发生了分歧。韩湛主张派杨彪、朱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而杨彪朱二人觉得自己为了这种事情出门,有点杀鸡用牛刀的之嫌,便竭力回绝了韩湛的请求。

    看到朝上为了选天使一事争执不下,孔融从队列里走了出来,上前向汉献帝施礼,说道:“陛下,臣愿意前往幽州宣诏,申斥公孙瓒。”

    见孔融毛遂自荐,汉献帝感到非常的意外:“孔卿家愿意走这一趟?”

    “启奏陛下,此事因臣而起,臣走这一遭是理所当然。”

    对于孔融的这种说法,汉献帝有些纳闷:“孔卿家,为何说此事与你有关呢?”

    孔融扭头看了一旁的韩湛,说道:“韩府君是为了率兵解北海之围,在路过平原县的时候,才遭到了刘备兵马的袭击。假如他不来北海,就不会出这件事。因此归根到底,此事和臣是脱不了干系的。”

    经孔融这么一解释,汉献帝想到整件事倒真和他有几分联系,便欣然应允:“既然如此,就有孔卿家担任天使,前往幽州。”

    退朝之后,韩湛带着郭嘉、荀二人回到了州牧府。等大家都就坐之后,韩湛开口问郭嘉:“奉孝,你说孔北海今日自荐前往幽州,有什么企图吗?莫非是想和公孙瓒联手,来对付本侯?”

    “主公多虑了。”没等郭嘉说话,荀就抢先说道:“孔北海如今虽然身为朝中的将作大匠,但不过是一个虚职,手下无兵无将,就算是想对主公不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荀长史此言差矣,”而郭嘉则有不同的看法:“别看孔融无权无势,如果他真的与公孙瓒勾结,充当内应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防不胜防的。”

    “奉孝,”见郭嘉赞同自己的意见,韩湛连忙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派人在途中假扮强盗,把孔北海杀了吧?”

    韩湛的话音刚落,他就看到荀的脸色变得铁青,似乎对自己方才所说的话极为不满,他连忙干笑两声,说道:“只是一句玩笑,一句玩笑而已。”

    郭嘉轻摇羽扇,说道:“听闻孔北海与幽州牧刘虞私交深厚,此次前往幽州,肯定会去登门拜访。而公孙瓒今年来飞扬跋扈,渐渐不把刘虞放在眼里。假如我们能让他们两虎相争,使他们无暇顾及到别的地方,这样我们便能放心大胆地起兵去攻打青州。”

    韩湛记得刘虞是被公孙瓒所杀,虽说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但他知道如果派人去挑唆的话,没准会加快两人的火拼速度,从而是公孙瓒的注意力暂时从冀州和青州上移开,给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奉孝所言极是。”韩湛点了点头,说道:“那本侯就将此事交给你了,你尽快派人前往幽州,挑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内讧。”韩湛说完这话,还偷偷瞥了一眼荀,看他有什么反应。不过荀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仿佛没有听到他说过什么似的。

    “属下遵命!”郭嘉连忙起身答道:“属下会连夜派可靠之人到幽州散布流言,挑拨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

    荀等郭嘉坐下之后,再次开口说道:“主公,属下认为你应该派人去保护孔融。”

    “派人保护孔融?”韩湛听自己的舅父这么说,不禁一愣:“这是为何?”

    “朝中大臣都知道主公为了夺取北海,略施小计,把孔北海骗到邺城一事。”荀向韩湛解释说:“此去幽州有数百里之遥,若是途中有宵小作祟,让孔北海发生了什么意外,别人就会把这笔账都算在主公的头上。”

第382章 黄巾余孽

    太史慈和孔融带着兵马,沿着官道继续朝前走。走了不到五里,忽然看到路边有十几名官兵,押着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朝前走着呢。

    “子义,你派人去问问,”孔融看到那些百姓,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连忙对太史慈说:“这些百姓究竟犯了什么事儿,官兵们准备把他们押到什么地方去?”

    太史慈派出的手下,很快就回来禀报:“回两位大人的话,这些都是黄巾余孽,准备押往营寨中处死的。”

    “什么,这些人都要处死?”孔融看到人群里还有女人和孩子之时,瞳孔不禁收缩起来,他皱着眉头想了一阵,随后对太史慈说:“子义,您看看他们中间还有妇女和孩子,就算是黄巾余孽,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全部处死啊。”

    “大人,”太史慈等孔融说完后,立即问道:“我们该怎么做?”

    “让官兵把这些百姓都交给我们。”孔融毅然说道:“只要我们带着他们一起行动,才能保全他们的性命。”

    太史慈知道这种事情,假如只派手下去办,肯定会碰钉子,于是他亲自催马上前,来到那队兵士的旁边,大声地问:“你们谁是带队的?”

    一名什长模样的人物站了出来,冲着太史慈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到此地作甚?”

    “我们是从邺城来的,护送天使前往蓟城给公孙将军传旨。”太史慈用手指着那名什长,问道:“你们又是哪一部分的?”

    “原来你们是到蓟城给我家主公传旨的。”什长听太史慈说完,不禁喜笑颜开:“小的不知,多有得罪,还请恕罪。”

    “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太史慈冲什长一摆手,说道:“我家大人想要这批百姓,不知你可否割爱啊?”

    听到太史慈这么说,什长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抓到的这些百姓,是准备带回营寨中领赏的,如果给了这位准备前往蓟城传旨的大人,自己的赏金就没有了。

    正在他犹豫之时,忽然有一个钱袋落在了他的面前。什长弯腰捡起地上的钱袋,抬头一看,见是一名骑在马背上的官员扔的。他掂了掂钱袋的重量,连忙躬身行礼,恭恭敬敬地说:“多谢大人的赏赐!”

    孔融见钱袋已经到了什长的手里,便冷冷地问:“既然钱已经到手,那么这些百姓,你可以交给我们了吧?”

    “可以可以。”什长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吩咐手下:“把黄巾余孽都交给这位从邺城来的大人。”

    看到太史慈手下的兵马,要接收这批百姓,一名伍长连忙小声地对什长说:“什长,要是把黄巾余孽都交给了这位大人,那我们的赏钱可就全泡汤了。”

    什长晃了晃手里沉甸甸的钱袋,用不屑的语气说:“大人给赏钱,比营寨里给的多得多,待会儿吾请诸位兄弟去喝酒。”

    伍长见什长手里的钱袋,里面的钱貌似不少,也就不再坚持,而是主动将这批黄巾余孽交给太史慈他们之后,调头走开了。

    等到幽州兵离开,孔融翻身下马,站在这些百姓的面前,拱手对他们说:“诸位父老,没事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谁知那些百姓听到孔融这么说,顿时变得慌乱起来。一名老人率先跪在孔融的面前,连连磕头说道:“大人,求求您,救救我们吧。若是我们现在回家,要不了多久,又会被那些该死的官兵,当成黄巾余孽抓起来……”

    谁知他的话没说完,就感觉有人使劲地拉了一下后背的衣服,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咳嗽声把老人惊醒了,他想起自己面前的这支骑兵,不也是官兵?自己这么说他们,不是找死吗?这么一想,老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再说一句话。

    好在孔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他听完老人的话,转身问太史慈:“子义,此事你怎么看?”

    “大人。”太史慈听到了老人的话,知道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虽说孔融花钱把这些百姓从冀州兵的手里买了下来,但如果把他们放回家,没准过不了两天,他们又会被另外一帮冀州兵抓走,送到营寨中去换取赏钱。到时说不定连性命都保不住,想到这里,太史慈连忙对孔融说:“我看还是把他们带上吧,免得他们再受无妄之灾。等我们回了冀州之后,再找个妥善的地方安置他们就是了。”

    “可是,如果带上这批百姓,我们的行军速度会大大减慢。”孔融为了不让百姓再吃亏,他倒是想带上这些百姓,但却觉得会因此影响到行程,显得有些迟疑不决:“这样一来,会耽误前往蓟城传旨一事。”

    “大人不要担心。”见孔融如此优柔寡断,太史慈苦笑了一下,随后对他说:“此次宣旨是为了申斥公孙瓒,早一天晚一天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也是。”对于太史慈的说法,孔融觉得有几分道理,反正是申斥人的圣旨,早点送到和晚点送到都差不多了,于是他释怀地说:“既然如此,就把这些百姓带上吧。问问他们是否饿了,命兵士们取点干粮给他们充饥。”

    就这样,太史慈和孔融的队伍里,多出来四十多名百姓。按照骑兵的速度,最多在两天时间内,就能抵达蓟城,但由于百姓中有妇孺,因此行军速度被严重地拖慢了。按照太史慈的计算,至少还要等五天,才能赶到蓟城。好在兵士们都携带了足够的干粮,因此也不用担心路上会吃光了干粮挨饿。

    在路上走了五天,终于看到了蓟城的轮廓,远远地甚至还看到城门外有人群等候。孔融望着远处的人群,自言自语地说:“不知出城相迎的是刘幽州,还是公孙瓒啊。”

    太史慈朝远处看了一阵,虽说看不太真切,但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在城外迎接的人,是公孙瓒,不是刘幽州。”

    “子义,如此之远,你居然能看得清楚?”对于太史慈在这么远的距离,就能看清楚城门外迎接的人是公孙瓒,孔融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大人,你瞧,城外列阵的是一支兵马,而且旗号单一。”太史慈向孔融分析说:“若是刘幽州出行,肯定是以官吏和百姓为主,绝对不会有这么多兵士的。因此,某断定在城外迎接您的人,必定是公孙瓒无疑。”等到了城门附近,上前迎接的果然是公孙瓒。孔融到此时,才相信太史慈的分析是正确的。

    太史慈和孔融带着兵马,沿着官道继续朝前走。走了不到五里,忽然看到路边有十几名官兵,押着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朝前走着呢。

    “子义,你派人去问问,”孔融看到那些百姓,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连忙对太史慈说:“这些百姓究竟犯了什么事儿,官兵们准备把他们押到什么地方去?”

    太史慈派出的手下,很快就回来禀报:“回两位大人的话,这些都是黄巾余孽,准备押往营寨中处死的。”

    “什么,这些人都要处死?”孔融看到人群里还有女人和孩子之时,瞳孔不禁收缩起来,他皱着眉头想了一阵,随后对太史慈说:“子义,您看看他们中间还有妇女和孩子,就算是黄巾余孽,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全部处死啊。”

    “大人,”太史慈等孔融说完后,立即问道:“我们该怎么做?”

    “让官兵把这些百姓都交给我们。”孔融毅然说道:“只要我们带着他们一起行动,才能保全他们的性命。”

    太史慈知道这种事情,假如只派手下去办,肯定会碰钉子,于是他亲自催马上前,来到那队兵士的旁边,大声地问:“你们谁是带队的?”

    一名什长模样的人物站了出来,冲着太史慈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到此地作甚?”

    “我们是从邺城来的,护送天使前往蓟城给公孙将军传旨。”太史慈用手指着那名什长,问道:“你们又是哪一部分的?”

    “原来你们是到蓟城给我家主公传旨的。”什长听太史慈说完,不禁喜笑颜开:“小的不知,多有得罪,还请恕罪。”

    “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太史慈冲什长一摆手,说道:“我家大人想要这批百姓,不知你可否割爱啊?”

    听到太史慈这么说,什长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抓到的这些百姓,是准备带回营寨中领赏的,如果给了这位准备前往蓟城传旨的大人,自己的赏金就没有了。

    正在他犹豫之时,忽然有一个钱袋落在了他的面前。什长弯腰捡起地上的钱袋,抬头一看,见是一名骑在马背上的官员扔的。他掂了掂钱袋的重量,连忙躬身行礼,恭恭敬敬地说:“多谢大人的赏赐!”

    孔融见钱袋已经到了什长的手里,便冷冷地问:“既然钱已经到手,那么这些百姓,你可以交给我们了吧?”

    “可以可以。”什长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吩咐手下:“把黄巾余孽都交给这位从邺城来的大人。”

    看到太史慈手下的兵马,要接收这批百姓,一名伍长连忙小声地对什长说:“什长,要是把黄巾余孽都交给了这位大人,那我们的赏钱可就全泡汤了。”

    什长晃了晃手里沉甸甸的钱袋,用不屑的语气说:“大人给赏钱,比营寨里给的多得多,待会儿吾请诸位兄弟去喝酒。”

    伍长见什长手里的钱袋,里面的钱貌似不少,也就不再坚持,而是主动将这批黄巾余孽交给太史慈他们之后,调头走开了。

    等到幽州兵离开,孔融翻身下马,站在这些百姓的面前,拱手对他们说:“诸位父老,没事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谁知那些百姓听到孔融这么说,顿时变得慌乱起来。一名老人率先跪在孔融的面前,连连磕头说道:“大人,求求您,救救我们吧。若是我们现在回家,要不了多久,又会被那些该死的官兵,当成黄巾余孽抓起来……”

    谁知他的话没说完,就感觉有人使劲地拉了一下后背的衣服,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咳嗽声把老人惊醒了,他想起自己面前的这支骑兵,不也是官兵?自己这么说他们,不是找死吗?这么一想,老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再说一句话。

    好在孔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他听完老人的话,转身问太史慈:“子义,此事你怎么看?”

    “大人。”太史慈听到了老人的话,知道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虽说孔融花钱把这些百姓从冀州兵的手里买了下来,但如果把他们放回家,没准过不了两天,他们又会被另外一帮冀州兵抓走,送到营寨中去换取赏钱。到时说不定连性命都保不住,想到这里,太史慈连忙对孔融说:“我看还是把他们带上吧,免得他们再受无妄之灾。等我们回了冀州之后,再找个妥善的地方安置他们就是了。”

    “可是,如果带上这批百姓,我们的行军速度会大大减慢。”孔融为了不让百姓再吃亏,他倒是想带上这些百姓,但却觉得会因此影响到行程,显得有些迟疑不决:“这样一来,会耽误前往蓟城传旨一事。”

    “大人不要担心。”见孔融如此优柔寡断,太史慈苦笑了一下,随后对他说:“此次宣旨是为了申斥公孙瓒,早一天晚一天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也是。”对于太史慈的说法,孔融觉得有几分道理,反正是申斥人的圣旨,早点送到和晚点送到都差不多了,于是他释怀地说:“既然如此,就把这些百姓带上吧。问问他们是否饿了,命兵士们取点干粮给他们充饥。”

    就这样,太史慈和孔融的队伍里,多出来四十多名百姓。按照骑兵的速度,最多在两天时间内,就能抵达蓟城,但由于百姓中有妇孺,因此行军速度被严重地拖慢了。按照太史慈的计算,至少还要等五天,才能赶到蓟城。好在兵士们都携带了足够的干粮,因此也不用担心路上会吃光了干粮挨饿。

第383章 韩湛的权势

    三日之后,太史慈派出的信使回到了邺城。

    “子义抓住了一个黄巾余孽,名叫张宁。”韩湛看到太史慈的书信后,好奇地问郭嘉:“奉孝,你听说过她吗?”

    “**?!”郭嘉一脸茫然地反问道:“没听说过,莫非又是黄巾贼的什么渠帅吗?”

    听到郭嘉说到渠帅,韩湛立即意识到对方可能连张宁的性别都没搞清楚,连忙解释说:“子义在书信上说,此人乃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子,自称是张角之女张宁。奉孝,你说她不会是冒充的吗?”

    “冒充张角的女儿?”郭嘉听韩湛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此言差矣,若是冒充朝廷命官子女,嘉觉得还有可能。若是冒充反贼之女,不是自寻死路么?以嘉看来,此女子必定是张角之女。”

    韩湛在脑子里回忆了一阵,觉得自己好像在书中从来没看到张角有女儿之类的。按理说,就算有女儿,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家的亲眷应该已经被屠戮一空了。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漏网之鱼,而且就这么凑巧,居然被太史慈抓住了。

    他望着郭嘉问道:“奉孝,你说我们该如何处置她呢?”

    “既然是反贼之女,那就直接杀了。”郭嘉说出这话后,看到韩湛的脸上露出了不忍的神情,连忙又补充说:“不过念在她年幼,不曾随张角等人反叛朝廷,就赏她一个全尸吧。”

    韩湛明白郭嘉嘴里说的赏她个全尸,是建议自己用白绫或毒酒处死对方,给对方留下一个完整的尸体。不过对韩湛来说,反正都是一个死,留不留全尸又有什么不同。他摇了摇头,说道:“奉孝,你方才也说了,她不曾随张角对抗朝廷。她唯一不对的地方,就是她不该是张角的女儿。仅仅凭这一点,她就罪不至死。”

    “那我们该如何处置她?”郭嘉好像地提醒韩湛:“若是让朝中大臣知道了此事,他们一定会弹劾你的。”

    等郭嘉说完,韩湛呵呵地干笑了两声,随后说道:“奉孝,你觉得如今在朝中,是本侯怕那些文武大臣呢?还是那些文武大臣怕本侯呢?”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郭嘉想了想,最后苦笑着回答说:“主公说得对。虽说主公处事低调,但由于冀州是主公的地盘,连看守皇宫的甲士,都是冀州军。众人担心主公变成另外一个董卓,自然不敢轻易地得罪你。”

    “虽说本侯不怕朝中大臣。”好在韩湛不是一个嚣张跋扈之人,虽说朝中文武甚至汉献帝的性命,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他却没有想过铲除那些和自己政见不合的人。虽说他就算留下张宁的性命,朝中的大臣也不敢说什么,不过他还是决定保持低调:“不过张宁一事,还是要保密为好。只要朝中大臣不知道张宁的身后,又会有谁来弹劾本侯呢?”

    韩湛最后吩咐郭嘉:“奉孝,你立即派人给子义送信,命令他秘密地将张宁送回邺城,千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请主公放心。”听到韩湛的吩咐,郭嘉连忙答道:“属下绝对不会有辱使命。不过嘉觉得可以派罗布往蓟城走一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回张宁,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奉孝所言极是。”韩湛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叫过了站在一旁的罗布,吩咐他说:“罗布,本侯给你十名骑兵,你们昼夜兼程地赶往蓟城,找到太史慈,并从他的手里带回张宁。记住,此事要保密,千万不要走路了半点风声。”

    罗布接到命令之后,带着郭嘉写好的书信,以及韩湛分配给他的十名骑士,快马加鞭地赶往了蓟城。

    罗布等人用了两天半的时间,便赶到了蓟城城外的军营里。一见到太史慈,他就呈上了韩湛的书信,并告诉对方:“子义兄台,吾是奉主公之命,前来带张宁返回邺城。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待会儿你把她交给我的时候,记得把她打扮成普通的兵士。”

    “某明白。”太史慈点了点头,反问道:“罗侍卫,你不在此处住上一夜再走吗?”

    “不了,主公让吾早点返回,不敢多停留。”罗布说完后,发现孔融好像不在营中,便好奇地问:“子义兄,不知孔融大人去了何处?”

    太史慈朝城池的方向努了努嘴,说道:“自从入城传旨之后,到现在都不曾看到他的人影。某派人进城打探过,得知他不是和公孙瓒出城狩猎,就是和刘幽州在府中饮宴,日子过得逍遥无比。”

    罗布听完后,不禁冷笑起来,他对太史慈说:“主公担心孔融到蓟城传旨,会受到公孙瓒的刁难,特意命子义兄率兵马护送。谁知他的日子居然过得潇洒,看来主公是白担心了。”

    罗布在营中歇息了两个时辰,换了马匹之后,让太史慈带来了化装成兵士的张宁。就在准备出发时,张宁忽然说道:“奴家不会骑马!”

    张宁的话,让罗布好生为难,你不会骑马,我总不能给你弄一辆马车吧?那样等于是告诉蓟城里的公孙瓒,我这里有重要的人物,你快点带人来抓她吧。最后还是太史慈提议:“罗侍卫,虽说张宁不会骑马,但你可以和她共乘一骑。”

    三日之后,太史慈派出的信使回到了邺城。

    “子义抓住了一个黄巾余孽,名叫张宁。”韩湛看到太史慈的书信后,好奇地问郭嘉:“奉孝,你听说过她吗?”

    “**?!”郭嘉一脸茫然地反问道:“没听说过,莫非又是黄巾贼的什么渠帅吗?”

    听到郭嘉说到渠帅,韩湛立即意识到对方可能连张宁的性别都没搞清楚,连忙解释说:“子义在书信上说,此人乃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子,自称是张角之女张宁。奉孝,你说她不会是冒充的吗?”

    “冒充张角的女儿?”郭嘉听韩湛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此言差矣,若是冒充朝廷命官子女,嘉觉得还有可能。若是冒充反贼之女,不是自寻死路么?以嘉看来,此女子必定是张角之女。”

    韩湛在脑子里回忆了一阵,觉得自己好像在书中从来没看到张角有女儿之类的。按理说,就算有女儿,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家的亲眷应该已经被屠戮一空了。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漏网之鱼,而且就这么凑巧,居然被太史慈抓住了。

    他望着郭嘉问道:“奉孝,你说我们该如何处置她呢?”

    “既然是反贼之女,那就直接杀了。”郭嘉说出这话后,看到韩湛的脸上露出了不忍的神情,连忙又补充说:“不过念在她年幼,不曾随张角等人反叛朝廷,就赏她一个全尸吧。”

    韩湛明白郭嘉嘴里说的赏她个全尸,是建议自己用白绫或毒酒处死对方,给对方留下一个完整的尸体。不过对韩湛来说,反正都是一个死,留不留全尸又有什么不同。他摇了摇头,说道:“奉孝,你方才也说了,她不曾随张角对抗朝廷。她唯一不对的地方,就是她不该是张角的女儿。仅仅凭这一点,她就罪不至死。”

    “那我们该如何处置她?”郭嘉好像地提醒韩湛:“若是让朝中大臣知道了此事,他们一定会弹劾你的。”

    等郭嘉说完,韩湛呵呵地干笑了两声,随后说道:“奉孝,你觉得如今在朝中,是本侯怕那些文武大臣呢?还是那些文武大臣怕本侯呢?”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郭嘉想了想,最后苦笑着回答说:“主公说得对。虽说主公处事低调,但由于冀州是主公的地盘,连看守皇宫的甲士,都是冀州军。众人担心主公变成另外一个董卓,自然不敢轻易地得罪你。”

    “虽说本侯不怕朝中大臣。”好在韩湛不是一个嚣张跋扈之人,虽说朝中文武甚至汉献帝的性命,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他却没有想过铲除那些和自己政见不合的人。虽说他就算留下张宁的性命,朝中的大臣也不敢说什么,不过他还是决定保持低调:“不过张宁一事,还是要保密为好。只要朝中大臣不知道张宁的身后,又会有谁来弹劾本侯呢?”

    韩湛最后吩咐郭嘉:“奉孝,你立即派人给子义送信,命令他秘密地将张宁送回邺城,千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请主公放心。”听到韩湛的吩咐,郭嘉连忙答道:“属下绝对不会有辱使命。不过嘉觉得可以派罗布往蓟城走一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回张宁,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奉孝所言极是。”韩湛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叫过了站在一旁的罗布,吩咐他说:“罗布,本侯给你十名骑兵,你们昼夜兼程地赶往蓟城,找到太史慈,并从他的手里带回张宁。记住,此事要保密,千万不要走路了半点风声。”

    罗布接到命令之后,带着郭嘉写好的书信,以及韩湛分配给他的十名骑士,快马加鞭地赶往了蓟城。

    罗布等人用了两天半的时间,便赶到了蓟城城外的军营里。一见到太史慈,他就呈上了韩湛的书信,并告诉对方:“子义兄台,吾是奉主公之命,前来带张宁返回邺城。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待会儿你把她交给我的时候,记得把她打扮成普通的兵士。”

    “某明白。”太史慈点了点头,反问道:“罗侍卫,你不在此处住上一夜再走吗?”

    “不了,主公让吾早点返回,不敢多停留。”罗布说完后,发现孔融好像不在营中,便好奇地问:“子义兄,不知孔融大人去了何处?”

    太史慈朝城池的方向努了努嘴,说道:“自从入城传旨之后,到现在都不曾看到他的人影。某派人进城打探过,得知他不是和公孙瓒出城狩猎,就是和刘幽州在府中饮宴,日子过得逍遥无比。”

    罗布听完后,不禁冷笑起来,他对太史慈说:“主公担心孔融到蓟城传旨,会受到公孙瓒的刁难,特意命子义兄率兵马护送。谁知他的日子居然过得潇洒,看来主公是白担心了。”

    罗布在营中歇息了两个时辰,换了马匹之后,让太史慈带来了化装成兵士的张宁。就在准备出发时,张宁忽然说道:“奴家不会骑马!”

    张宁的话,让罗布好生为难,你不会骑马,我总不能给你弄一辆马车吧?那样等于是告诉蓟城里的公孙瓒,我这里有重要的人物,你快点带人来抓她吧。最后还是太史慈提议:“罗侍卫,虽说张宁不会骑马,但你可以和她共乘一骑。”

    三日之后,太史慈派出的信使回到了邺城。

    “子义抓住了一个黄巾余孽,名叫张宁。”韩湛看到太史慈的书信后,好奇地问郭嘉:“奉孝,你听说过她吗?”

    “**?!”郭嘉一脸茫然地反问道:“没听说过,莫非又是黄巾贼的什么渠帅吗?”

    听到郭嘉说到渠帅,韩湛立即意识到对方可能连张宁的性别都没搞清楚,连忙解释说:“子义在书信上说,此人乃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子,自称是张角之女张宁。奉孝,你说她不会是冒充的吗?”

    “冒充张角的女儿?”郭嘉听韩湛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此言差矣,若是冒充朝廷命官子女,嘉觉得还有可能。若是冒充反贼之女,不是自寻死路么?以嘉看来,此女子必定是张角之女。”

    韩湛在脑子里回忆了一阵,觉得自己好像在书中从来没看到张角有女儿之类的。按理说,就算有女儿,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家的亲眷应该已经被屠戮一空了。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漏网之鱼,而且就这么凑巧,居然被太史慈抓住了。

    他望着郭嘉问道:“奉孝,你说我们该如何处置她呢?”

    “既然是反贼之女,那就直接杀了。”郭嘉说出这话后,看到韩湛的脸上露出了不忍的神情,连忙又补充说:“不过念在她年幼,不曾随张角等人反叛朝廷,就赏她一个全尸吧。”

第384章 张宁的用处

    众人的反应,让赵岐意识到,虽说韩湛年轻,不过他所拥有的权势,已经足以让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了。别看到大家在事先商议时,这些大臣如何的义愤填膺,但真正让他们面对韩湛,却又人人避之不及。

    见没人敢说话,赵岐只能长叹一口气,朝汉献帝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既然冀州牧如此说,那想必臣想错了。”随后,他又朝韩湛深施一礼,“冀州牧,老夫多有得罪,在此向你谢罪了。”

    韩湛在统一北方之前,不愿意轻易与人结怨,因此听到赵岐这么说,便顺水推舟地说:“赵太仆想必是受人蒙蔽,才会对本侯产生误会。既然你也是受害者,此事本侯就不追究了。”

    “多谢冀州牧大人有大量。”赵岐说完之后,就转身返回了文官中间。

    等赵岐走开后,汉献帝陪着笑对韩湛说道:“韩卿家,原来是一场误会,倒是劳烦卿家跑这一趟。”

    韩湛回到自己的府中,就剩下郭嘉一人还在。郭嘉见韩湛回来,连忙问道:“主公,不知圣上今天急招你入宫,到底是为了何事?”

    “不知赵岐是从何处,得知了张宁一事,今日在圣上面前告了本侯一状。”韩湛冷笑着说:“圣上招本侯入宫,就是为了此事。”

    “主公,属下不明白。”郭嘉等韩湛说完后,不解地问:“既然你已经知道她是张角之女,为什么要把她留在府中呢?”

    “奉孝,本侯问你。”韩湛没有立即回答郭嘉的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虽说黄巾之乱的始作俑者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已死,可天下的黄巾贼都被剿灭了吗?”

    “没有。”郭嘉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立即摇着头说:“主公不久之前,所收服的管亥,不就是黄巾贼的渠帅吗?以属下的估计,若是今年青州的夏粮歉收,恐怕又会有大股的黄巾贼作乱。”

    “说得对,天下的黄巾贼是何其多。”韩湛点着头说:“要想彻底平息黄巾贼,仅仅用剿或者抚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是会死灰复燃的。本侯把张宁留在身边,是准备等到青州黄巾贼起事之事,带她去劝降黄巾贼的。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若有张宁相助,要平息黄巾贼指日可待。”

    “主公所言极是。”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表示了赞同:“如此一来,想必为祸多年的黄巾贼,将不复存在了。”

    韩湛又和郭嘉聊了一阵,便起身朝后院走去。他把张宁安置在后院那么久,始终不曾去见过,今天正好有机会,可以过去和她谈谈。

    来到后院夏侯云所住的院落,门口有站岗的女兵,看到韩湛到来,连忙躬身施礼:“参加主公!”

    “免礼!”这些女兵都是夏侯云从黑山带来的,可能以前在黑山军里当过兵,韩湛看她们每日的操练都似模似样。他朝女兵虚扶一把,随后问道:“夏侯校尉可在屋内?”

    “回主公的话,”女兵听到韩湛这么问,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校尉和那位张小姐正在屋内叙话。”

    韩湛点了点头,也没让女兵通报,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院子。他来到门前站住,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随后冲着里面说道:“云儿,是本侯来了。本侯可以进去吗?”

    过了片刻,门帘被人从里面撩开,满脸绯红的夏侯云站在门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亭侯来了。快点请进来吧!”

    众人的反应,让赵岐意识到,虽说韩湛年轻,不过他所拥有的权势,已经足以让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了。别看到大家在事先商议时,这些大臣如何的义愤填膺,但真正让他们面对韩湛,却又人人避之不及。

    见没人敢说话,赵岐只能长叹一口气,朝汉献帝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既然冀州牧如此说,那想必臣想错了。”随后,他又朝韩湛深施一礼,“冀州牧,老夫多有得罪,在此向你谢罪了。”

    韩湛在统一北方之前,不愿意轻易与人结怨,因此听到赵岐这么说,便顺水推舟地说:“赵太仆想必是受人蒙蔽,才会对本侯产生误会。既然你也是受害者,此事本侯就不追究了。”

    “多谢冀州牧大人有大量。”赵岐说完之后,就转身返回了文官中间。

    等赵岐走开后,汉献帝陪着笑对韩湛说道:“韩卿家,原来是一场误会,倒是劳烦卿家跑这一趟。”

    韩湛回到自己的府中,就剩下郭嘉一人还在。郭嘉见韩湛回来,连忙问道:“主公,不知圣上今天急招你入宫,到底是为了何事?”

    “不知赵岐是从何处,得知了张宁一事,今日在圣上面前告了本侯一状。”韩湛冷笑着说:“圣上招本侯入宫,就是为了此事。”

    “主公,属下不明白。”郭嘉等韩湛说完后,不解地问:“既然你已经知道她是张角之女,为什么要把她留在府中呢?”

    “奉孝,本侯问你。”韩湛没有立即回答郭嘉的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虽说黄巾之乱的始作俑者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已死,可天下的黄巾贼都被剿灭了吗?”

    “没有。”郭嘉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立即摇着头说:“主公不久之前,所收服的管亥,不就是黄巾贼的渠帅吗?以属下的估计,若是今年青州的夏粮歉收,恐怕又会有大股的黄巾贼作乱。”

    “说得对,天下的黄巾贼是何其多。”韩湛点着头说:“要想彻底平息黄巾贼,仅仅用剿或者抚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是会死灰复燃的。本侯把张宁留在身边,是准备等到青州黄巾贼起事之事,带她去劝降黄巾贼的。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若有张宁相助,要平息黄巾贼指日可待。”

    “主公所言极是。”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表示了赞同:“如此一来,想必为祸多年的黄巾贼,将不复存在了。”

    韩湛又和郭嘉聊了一阵,便起身朝后院走去。他把张宁安置在后院那么久,始终不曾去见过,今天正好有机会,可以过去和她谈谈。

    来到后院夏侯云所住的院落,门口有站岗的女兵,看到韩湛到来,连忙躬身施礼:“参加主公!”

    “免礼!”这些女兵都是夏侯云从黑山带来的,可能以前在黑山军里当过兵,韩湛看她们每日的操练都似模似样。他朝女兵虚扶一把,随后问道:“夏侯校尉可在屋内?”

    “回主公的话,”女兵听到韩湛这么问,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校尉和那位张小姐正在屋内叙话。”

    韩湛点了点头,也没让女兵通报,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院子。他来到门前站住,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随后冲着里面说道:“云儿,是本侯来了。本侯可以进去吗?”

    过了片刻,门帘被人从里面撩开,满脸绯红的夏侯云站在门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亭侯来了。快点请进来吧!”

    众人的反应,让赵岐意识到,虽说韩湛年轻,不过他所拥有的权势,已经足以让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了。别看到大家在事先商议时,这些大臣如何的义愤填膺,但真正让他们面对韩湛,却又人人避之不及。

    见没人敢说话,赵岐只能长叹一口气,朝汉献帝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既然冀州牧如此说,那想必臣想错了。”随后,他又朝韩湛深施一礼,“冀州牧,老夫多有得罪,在此向你谢罪了。”

    韩湛在统一北方之前,不愿意轻易与人结怨,因此听到赵岐这么说,便顺水推舟地说:“赵太仆想必是受人蒙蔽,才会对本侯产生误会。既然你也是受害者,此事本侯就不追究了。”

    “多谢冀州牧大人有大量。”赵岐说完之后,就转身返回了文官中间。

    等赵岐走开后,汉献帝陪着笑对韩湛说道:“韩卿家,原来是一场误会,倒是劳烦卿家跑这一趟。”

    韩湛回到自己的府中,就剩下郭嘉一人还在。郭嘉见韩湛回来,连忙问道:“主公,不知圣上今天急招你入宫,到底是为了何事?”

    “不知赵岐是从何处,得知了张宁一事,今日在圣上面前告了本侯一状。”韩湛冷笑着说:“圣上招本侯入宫,就是为了此事。”

    “主公,属下不明白。”郭嘉等韩湛说完后,不解地问:“既然你已经知道她是张角之女,为什么要把她留在府中呢?”

    “奉孝,本侯问你。”韩湛没有立即回答郭嘉的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虽说黄巾之乱的始作俑者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已死,可天下的黄巾贼都被剿灭了吗?”

    “没有。”郭嘉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立即摇着头说:“主公不久之前,所收服的管亥,不就是黄巾贼的渠帅吗?以属下的估计,若是今年青州的夏粮歉收,恐怕又会有大股的黄巾贼作乱。”

    “说得对,天下的黄巾贼是何其多。”韩湛点着头说:“要想彻底平息黄巾贼,仅仅用剿或者抚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是会死灰复燃的。本侯把张宁留在身边,是准备等到青州黄巾贼起事之事,带她去劝降黄巾贼的。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若有张宁相助,要平息黄巾贼指日可待。”

    “主公所言极是。”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表示了赞同:“如此一来,想必为祸多年的黄巾贼,将不复存在了。”

    韩湛又和郭嘉聊了一阵,便起身朝后院走去。他把张宁安置在后院那么久,始终不曾去见过,今天正好有机会,可以过去和她谈谈。

    来到后院夏侯云所住的院落,门口有站岗的女兵,看到韩湛到来,连忙躬身施礼:“参加主公!”

    “免礼!”这些女兵都是夏侯云从黑山带来的,可能以前在黑山军里当过兵,韩湛看她们每日的操练都似模似样。他朝女兵虚扶一把,随后问道:“夏侯校尉可在屋内?”

    “回主公的话,”女兵听到韩湛这么问,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校尉和那位张小姐正在屋内叙话。”

    韩湛点了点头,也没让女兵通报,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院子。他来到门前站住,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随后冲着里面说道:“云儿,是本侯来了。本侯可以进去吗?”

    过了片刻,门帘被人从里面撩开,满脸绯红的夏侯云站在门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亭侯来了。快点请进来吧!”

    众人的反应,让赵岐意识到,虽说韩湛年轻,不过他所拥有的权势,已经足以让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了。别看到大家在事先商议时,这些大臣如何的义愤填膺,但真正让他们面对韩湛,却又人人避之不及。

    见没人敢说话,赵岐只能长叹一口气,朝汉献帝躬身施礼,说道:“陛下,既然冀州牧如此说,那想必臣想错了。”随后,他又朝韩湛深施一礼,“冀州牧,老夫多有得罪,在此向你谢罪了。”

    韩湛在统一北方之前,不愿意轻易与人结怨,因此听到赵岐这么说,便顺水推舟地说:“赵太仆想必是受人蒙蔽,才会对本侯产生误会。既然你也是受害者,此事本侯就不追究了。”

    “多谢冀州牧大人有大量。”赵岐说完之后,就转身返回了文官中间。

    等赵岐走开后,汉献帝陪着笑对韩湛说道:“韩卿家,原来是一场误会,倒是劳烦卿家跑这一趟。”

    韩湛回到自己的府中,方才在这里讨论政事的众文臣,就剩下郭嘉一人还在。郭嘉见韩湛回来,连忙起身问道:“主公,不知圣上今天急招你入宫,到底是为了何事?”

第385章 往日的恩怨

    前段时间韩湛曾经给罗布下令,让他派人到冀州把紫姑接过来,请她帮着认一下甄公子的亲随,是否那位已经失踪的十三郎。

    谁知今天一大早,罗布就急匆匆地赶来向韩湛禀报:“启禀主公,属下派的人到了冀州之后,发现紫姑的羊肉汤馆已经关门,紫姑如今去向不明。”

    “什么,紫姑已经不知去向?”听到罗布这么说,韩湛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瞪着罗布问道:“快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紫姑的羊肉汤馆生意挺红火的,为何说关门就关门?还有,紫姑一个人会去什么地方?”

    罗布摇摇头,说道:“回主公的话,具体的情况,属下也不知道。只是听人说,有地痞流氓经常去骚扰紫姑。紫姑不胜其扰,便将羊肉汤馆关闭,随后便不知所踪。”

    得知紫姑失踪,韩湛猛地想到了给紫姑帮工的两人,连忙又问:“对了,葛别和小白二人,是否知道紫姑的去向?”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罗布还是摇了摇头:“据说紫姑关掉羊肉汤馆之前,已经把小白打发走了。至于说到葛别嘛,他一直待在邺城的军营之中,恐怕到现在,还不知道紫姑失踪的事情。”

    “见鬼,真是见鬼了。”对于紫姑的失踪,韩湛自言自语地说:“紫姑一个年轻女子,在关闭店铺之后,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罗布并不在意紫姑的事情,见韩湛的脸上一筹莫展的样子,连忙对他说:“主公,您派人到冀州请紫姑到邺城来,不就是为了搞清楚,甄公子的那名亲随,是否失踪的十三郎嘛。”

    对于罗布的猜测,韩湛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本侯真是这个意思。”

    “其实要辨认出甄公子的亲随,是否十三郎,其实完全不必找紫姑。”罗布笑着说道:“有一个人同样能认出十三郎。”

    “另外还有人能认出十三郎?”韩湛听罗布这么说,不禁好奇地问:“是谁啊?”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军中为厨的葛别。”罗布提醒韩湛说:“主公应该记得,当初十三郎之案,就是因为这个葛别而起。”

    其实不用罗布提醒,韩湛也记得此事。当时暗恋紫姑的葛别,看到十三郎每日里接着买菜,来勾搭紫姑,一气之下找了一群泼皮去教训十三郎。可能是下手太狠了点,当时就把十三郎打得没气了,泼皮们见势不妙,便将十三郎的“尸首”扔进了漳水河里。但十三郎命不该绝,被河水冲到岸上,恰巧遇到了路过的甄夫人,便将他救回了府中。

    想到这里,他立即吩咐罗布:“罗布,立即到军营之中,把葛别找来。另外,你去过军营之后,再亲自去趟甄府,把甄公子和那名亲随带到这里来。本侯倒是想知道,这个亲随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十三郎。”

    半个时辰之后,葛别先来到了议事厅。他走进来后,见韩湛独自一人坐在正中,连忙上前施礼:“小的参见府君大人。”

    “免礼!”韩湛示意葛别免礼后,开口问道:“葛别,你在军中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都好!”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葛别的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他连声说道:“多谢府君的恩典,给小人安排了一个这么好的地方。”

    “你来邺城的时间也不短了,”韩湛和蔼可亲地问对方:“不知可曾回冀州,去看过紫姑啊?”

    韩湛的这个问题,让葛别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摇摇头,苦着脸说:“回府君的话,小的觉得配不上紫姑,因此到了军中之后,就不曾与紫姑再见面。”

    虽说葛别的回答,早就在韩湛的意料中,但亲耳听到葛别这么说,韩湛才真正地意识到:紫姑失踪了,而且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至于她为什么要这么做,肯定不会像罗布所说的那样,是因为遭到泼皮的骚扰,才主动关闭了羊肉汤馆,而离开冀州的。自己当初在冀州时,曾经和冀州官吏打过招呼,让他们关照紫姑,韩湛觉得应该还没有谁敢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紫姑的关店和出走,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没等韩湛想出一个所以然,罗布已经带着甄逸和十三郎走进了议事厅。甄逸见韩湛坐在正中,连忙上前施礼:“小可见过府君!”

    “甄公子请坐吧!”韩湛冲甄逸点了点头,招呼他坐下。

    随后,韩湛又扭头叫低头垂手立在一旁的葛别:“葛别!”

    葛别连忙恭恭敬敬地答道:“小的在!”

    “本侯今天把你叫到这里来,是想让你认一个人。”韩湛说着,用手一指十三郎,对葛别说:“你去瞧瞧,他究竟是谁?”

    葛别答应一声,低着头走到了十三郎的面前,缓缓地抬起头。等他看清楚对方的脸之后,不禁惊呼一声,仓皇向后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用颤抖的右手指着十三郎,口不择言地说道:“鬼,是鬼……有鬼啊!”

    韩湛朝一旁的罗布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把葛别扶起来。心领神会的罗布,连忙走到葛别的身边,用力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随后没好气地说:“什么鬼?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十三郎,则一脸懵逼地看着面前的葛别,脑子里隐约觉得此人有点熟悉,但却无法想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葛别,”韩湛对惊魂未定的葛别说道:“你仔细看看,站在你面前的人,是不是那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十三郎?”

    “没错,府君,就是他。”葛别带着哭腔说:“他就是那个十三郎。”

    前段时间韩湛曾经给罗布下令,让他派人到冀州把紫姑接过来,请她帮着认一下甄公子的亲随,是否那位已经失踪的十三郎。

    谁知今天一大早,罗布就急匆匆地赶来向韩湛禀报:“启禀主公,属下派的人到了冀州之后,发现紫姑的羊肉汤馆已经关门,紫姑如今去向不明。”

    “什么,紫姑已经不知去向?”听到罗布这么说,韩湛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瞪着罗布问道:“快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紫姑的羊肉汤馆生意挺红火的,为何说关门就关门?还有,紫姑一个人会去什么地方?”

    罗布摇摇头,说道:“回主公的话,具体的情况,属下也不知道。只是听人说,有地痞流氓经常去骚扰紫姑。紫姑不胜其扰,便将羊肉汤馆关闭,随后便不知所踪。”

    得知紫姑失踪,韩湛猛地想到了给紫姑帮工的两人,连忙又问:“对了,葛别和小白二人,是否知道紫姑的去向?”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罗布还是摇了摇头:“据说紫姑关掉羊肉汤馆之前,已经把小白打发走了。至于说到葛别嘛,他一直待在邺城的军营之中,恐怕到现在,还不知道紫姑失踪的事情。”

    “见鬼,真是见鬼了。”对于紫姑的失踪,韩湛自言自语地说:“紫姑一个年轻女子,在关闭店铺之后,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罗布并不在意紫姑的事情,见韩湛的脸上一筹莫展的样子,连忙对他说:“主公,您派人到冀州请紫姑到邺城来,不就是为了搞清楚,甄公子的那名亲随,是否失踪的十三郎嘛。”

    对于罗布的猜测,韩湛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本侯真是这个意思。”

    “其实要辨认出甄公子的亲随,是否十三郎,其实完全不必找紫姑。”罗布笑着说道:“有一个人同样能认出十三郎。”

    “另外还有人能认出十三郎?”韩湛听罗布这么说,不禁好奇地问:“是谁啊?”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军中为厨的葛别。”罗布提醒韩湛说:“主公应该记得,当初十三郎之案,就是因为这个葛别而起。”

    其实不用罗布提醒,韩湛也记得此事。当时暗恋紫姑的葛别,看到十三郎每日里接着买菜,来勾搭紫姑,一气之下找了一群泼皮去教训十三郎。可能是下手太狠了点,当时就把十三郎打得没气了,泼皮们见势不妙,便将十三郎的“尸首”扔进了漳水河里。但十三郎命不该绝,被河水冲到岸上,恰巧遇到了路过的甄夫人,便将他救回了府中。

    想到这里,他立即吩咐罗布:“罗布,立即到军营之中,把葛别找来。另外,你去过军营之后,再亲自去趟甄府,把甄公子和那名亲随带到这里来。本侯倒是想知道,这个亲随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十三郎。”

    半个时辰之后,葛别先来到了议事厅。他走进来后,见韩湛独自一人坐在正中,连忙上前施礼:“小的参见府君大人。”

    “免礼!”韩湛示意葛别免礼后,开口问道:“葛别,你在军中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都好!”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葛别的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他连声说道:“多谢府君的恩典,给小人安排了一个这么好的地方。”

    “你来邺城的时间也不短了,”韩湛和蔼可亲地问对方:“不知可曾回冀州,去看过紫姑啊?”

    韩湛的这个问题,让葛别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摇摇头,苦着脸说:“回府君的话,小的觉得配不上紫姑,因此到了军中之后,就不曾与紫姑再见面。”

    虽说葛别的回答,早就在韩湛的意料中,但亲耳听到葛别这么说,韩湛才真正地意识到:紫姑失踪了,而且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至于她为什么要这么做,肯定不会像罗布所说的那样,是因为遭到泼皮的骚扰,才主动关闭了羊肉汤馆,而离开冀州的。自己当初在冀州时,曾经和冀州官吏打过招呼,让他们关照紫姑,韩湛觉得应该还没有谁敢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紫姑的关店和出走,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没等韩湛想出一个所以然,罗布已经带着甄逸和十三郎走进了议事厅。甄逸见韩湛坐在正中,连忙上前施礼:“小可见过府君!”

    “甄公子请坐吧!”韩湛冲甄逸点了点头,招呼他坐下。

    随后,韩湛又扭头叫低头垂手立在一旁的葛别:“葛别!”

    葛别连忙恭恭敬敬地答道:“小的在!”

    “本侯今天把你叫到这里来,是想让你认一个人。”韩湛说着,用手一指十三郎,对葛别说:“你去瞧瞧,他究竟是谁?”

    葛别答应一声,低着头走到了十三郎的面前,缓缓地抬起头。等他看清楚对方的脸之后,不禁惊呼一声,仓皇向后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用颤抖的右手指着十三郎,口不择言地说道:“鬼,是鬼……有鬼啊!”

    韩湛朝一旁的罗布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把葛别扶起来。心领神会的罗布,连忙走到葛别的身边,用力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随后没好气地说:“什么鬼?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十三郎,则一脸懵逼地看着面前的葛别,脑子里隐约觉得此人有点熟悉,但却无法想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葛别,”韩湛对惊魂未定的葛别说道:“你仔细看看,站在你面前的人,是不是那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十三郎?”

    “没错,府君,就是他。”葛别带着哭腔说:“他就是那个十三郎。”

    前段时间韩湛曾经给罗布下令,让他派人到冀州把紫姑接过来,请她帮着认一下甄公子的亲随,是否那位已经失踪的十三郎。

    谁知今天一大早,罗布就急匆匆地赶来向韩湛禀报:“启禀主公,属下派的人到了冀州之后,发现紫姑的羊肉汤馆已经关门,紫姑如今去向不明。”

    “什么,紫姑已经不知去向?”听到罗布这么说,韩湛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瞪着罗布问道:“快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紫姑的羊肉汤馆生意挺红火的,为何说关门就关门?还有,紫姑一个人会去什么地方?”

第386章 赵云

    赵云正要走进议事厅,却看到一个人被几名护卫拖了出来。那人拼命地挣扎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什么。赵云走近一看,被几位护卫架着的人,居然是军中的伙夫葛别,便连忙叫过其中一名护卫,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你们要把他带到什么地方去?”

    “回赵将军的话,”护卫见问自己话的人是赵云,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此人在议事厅里犯病,主公命先找个地方把他关起来,等他的病好了,再把他放出来。”

    “原来是这样的。”赵云听后点了点头,冲那人一摆手说:“某知道了,你去吧!”护卫朝赵云施了一礼,转身帮着自己的几位同僚,将葛别朝外面拖去。

    “二弟,”赵云走进了议事厅,见里面只有韩湛和罗布,便直截了当地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某怎么看到葛别被你的手下拖出去了?”

    “大哥,请坐吧。”

    等赵云坐下后,韩湛才开口说道:“大哥有所不知,前段时间小弟和罗布回涉国县的路上,遇到了甄公子和他的几个亲随,其中一人有点像是失踪的十三郎。询问之时才发现,此人得了失魂症,根本记不起自己是谁,小弟无奈之下,只能命罗布到冀州城,去请开羊肉汤馆的紫姑,前来邺城认人。谁知今日得报,紫姑不知何时关闭了羊肉汤馆,她也去向不明。

    后来是罗布提议,让葛别来辨认甄公子的亲随,是否是失踪的十三郎。小弟就允了他的提议,让甄公子带着他的亲随来了此处,并叫来了葛别,让他们当堂相认。”

    “后来呢,甄公子的亲随,是否二弟所说的十三郎?”赵云皱着眉头问道:“还有,葛别怎么会情绪失控呢?”

    “经过葛别的辨认,甄公子的亲随果然是十三郎。本侯让葛别和他多说几句话,看是否能唤起他的记忆。”韩湛说到这里,轻轻地叹口气,说道:“谁知却适得其反,反而让他发起狂来。无奈之下,小弟只能请甄公子将他带回府中……”

    “二弟,且慢。”赵云听到这里,感觉有些迷糊了,他连忙打断了韩湛的话:“我在问你葛别的事情,你怎么一直在说十三郎啊?”

    “大哥莫要着急,小弟接下来就会说到葛别的事情。”韩湛继续说道:“当时甄公子带走了十三郎,小弟让葛别回军营。谁知忽然想起了紫姑关店和失踪的事情,就给葛别提了那么一下,谁知他就突然发起狂来。唉……”

    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后,赵云就把葛别的事情抛到了脑后,对韩湛说:“二弟,不知我们何时出兵青州?假如时间拖得太久,我担心走漏风声。”

    谁知韩湛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哥莫要担心,出兵青州一事,就算走漏了风声也不打紧,你觉得以公孙瓒的实力,能阻止我们的出兵吗?”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赵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能!”

    韩湛自所以这么有自信,是因为他如今手下文有郭嘉、荀、荀攸、徐庶、田丰,武有赵云、黄忠、典韦、张、张辽、太史慈。要对付手下人才匮乏的公孙瓒,那还是不是手到擒来。

    虽说韩湛也曾经考虑过,把关羽、张飞这样的三国猛将挖过来,后来想到只有刘备还活着,自己的这个梦想恐怕就没有实现的一天。

    “既然大哥也觉得公孙瓒无法阻止我们的出兵,那何必担心出兵一事会走漏风声呢?”韩湛说完这番话之后,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问:“大哥,你说说,我们此次出兵青州,该派遣多少兵马?”

    赵云沉思了片刻,慢吞吞地回答说:“最初二弟曾提到出兵两万,那是因为当时冀州能用的兵马太少,如果派的兵马太多,担心冀州周围的诸侯掣肘。不过如今圣驾到了邺城,四方的诸侯与二弟也有了默契,至少在我们出兵青州之时,他们不会在我们的后方捣乱。这样一来,我看出征青州的兵马,可以增加到八万人。”

    赵云正要走进议事厅,却看到一个人被几名护卫拖了出来。那人拼命地挣扎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什么。赵云走近一看,被几位护卫架着的人,居然是军中的伙夫葛别,便连忙叫过其中一名护卫,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你们要把他带到什么地方去?”

    “回赵将军的话,”护卫见问自己话的人是赵云,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此人在议事厅里犯病,主公命先找个地方把他关起来,等他的病好了,再把他放出来。”

    “原来是这样的。”赵云听后点了点头,冲那人一摆手说:“某知道了,你去吧!”护卫朝赵云施了一礼,转身帮着自己的几位同僚,将葛别朝外面拖去。

    “二弟,”赵云走进了议事厅,见里面只有韩湛和罗布,便直截了当地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某怎么看到葛别被你的手下拖出去了?”

    “大哥,请坐吧。”

    等赵云坐下后,韩湛才开口说道:“大哥有所不知,前段时间小弟和罗布回涉国县的路上,遇到了甄公子和他的几个亲随,其中一人有点像是失踪的十三郎。询问之时才发现,此人得了失魂症,根本记不起自己是谁,小弟无奈之下,只能命罗布到冀州城,去请开羊肉汤馆的紫姑,前来邺城认人。谁知今日得报,紫姑不知何时关闭了羊肉汤馆,她也去向不明。

    后来是罗布提议,让葛别来辨认甄公子的亲随,是否是失踪的十三郎。小弟就允了他的提议,让甄公子带着他的亲随来了此处,并叫来了葛别,让他们当堂相认。”

    “后来呢,甄公子的亲随,是否二弟所说的十三郎?”赵云皱着眉头问道:“还有,葛别怎么会情绪失控呢?”

    “经过葛别的辨认,甄公子的亲随果然是十三郎。本侯让葛别和他多说几句话,看是否能唤起他的记忆。”韩湛说到这里,轻轻地叹口气,说道:“谁知却适得其反,反而让他发起狂来。无奈之下,小弟只能请甄公子将他带回府中……”

    “二弟,且慢。”赵云听到这里,感觉有些迷糊了,他连忙打断了韩湛的话:“我在问你葛别的事情,你怎么一直在说十三郎啊?”

    “大哥莫要着急,小弟接下来就会说到葛别的事情。”韩湛继续说道:“当时甄公子带走了十三郎,小弟让葛别回军营。谁知忽然想起了紫姑关店和失踪的事情,就给葛别提了那么一下,谁知他就突然发起狂来。唉……”

    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后,赵云就把葛别的事情抛到了脑后,对韩湛说:“二弟,不知我们何时出兵青州?假如时间拖得太久,我担心走漏风声。”

    谁知韩湛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哥莫要担心,出兵青州一事,就算走漏了风声也不打紧,你觉得以公孙瓒的实力,能阻止我们的出兵吗?”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赵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能!”

    韩湛自所以这么有自信,是因为他如今手下文有郭嘉、荀、荀攸、徐庶、田丰,武有赵云、黄忠、典韦、张、张辽、太史慈。要对付手下人才匮乏的公孙瓒,那还是不是手到擒来。

    虽说韩湛也曾经考虑过,把关羽、张飞这样的三国猛将挖过来,后来想到只有刘备还活着,自己的这个梦想恐怕就没有实现的一天。

    “既然大哥也觉得公孙瓒无法阻止我们的出兵,那何必担心出兵一事会走漏风声呢?”韩湛说完这番话之后,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问:“大哥,你说说,我们此次出兵青州,该派遣多少兵马?”

    赵云沉思了片刻,慢吞吞地回答说:“最初二弟曾提到出兵两万,那是因为当时冀州能用的兵马太少,如果派的兵马太多,担心冀州周围的诸侯掣肘。不过如今圣驾到了邺城,四方的诸侯与二弟也有了默契,至少在我们出兵青州之时,他们不会在我们的后方捣乱。这样一来,我看出征青州的兵马,可以增加到八万人。”

    赵云正要走进议事厅,却看到一个人被几名护卫拖了出来。那人拼命地挣扎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什么。赵云走近一看,被几位护卫架着的人,居然是军中的伙夫葛别,便连忙叫过其中一名护卫,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你们要把他带到什么地方去?”

    “回赵将军的话,”护卫见问自己话的人是赵云,连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此人在议事厅里犯病,主公命先找个地方把他关起来,等他的病好了,再把他放出来。”

    “原来是这样的。”赵云听后点了点头,冲那人一摆手说:“某知道了,你去吧!”护卫朝赵云施了一礼,转身帮着自己的几位同僚,将葛别朝外面拖去。

    “二弟,”赵云走进了议事厅,见里面只有韩湛和罗布,便直截了当地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某怎么看到葛别被你的手下拖出去了?”

    “大哥,请坐吧。”

    等赵云坐下后,韩湛才开口说道:“大哥有所不知,前段时间小弟和罗布回涉国县的路上,遇到了甄公子和他的几个亲随,其中一人有点像是失踪的十三郎。询问之时才发现,此人得了失魂症,根本记不起自己是谁,小弟无奈之下,只能命罗布到冀州城,去请开羊肉汤馆的紫姑,前来邺城认人。谁知今日得报,紫姑不知何时关闭了羊肉汤馆,她也去向不明。

    后来是罗布提议,让葛别来辨认甄公子的亲随,是否是失踪的十三郎。小弟就允了他的提议,让甄公子带着他的亲随来了此处,并叫来了葛别,让他们当堂相认。”

    “后来呢,甄公子的亲随,是否二弟所说的十三郎?”赵云皱着眉头问道:“还有,葛别怎么会情绪失控呢?”

    “经过葛别的辨认,甄公子的亲随果然是十三郎。本侯让葛别和他多说几句话,看是否能唤起他的记忆。”韩湛说到这里,轻轻地叹口气,说道:“谁知却适得其反,反而让他发起狂来。无奈之下,小弟只能请甄公子将他带回府中……”

    “二弟,且慢。”赵云听到这里,感觉有些迷糊了,他连忙打断了韩湛的话:“我在问你葛别的事情,你怎么一直在说十三郎啊?”

    “大哥莫要着急,小弟接下来就会说到葛别的事情。”韩湛继续说道:“当时甄公子带走了十三郎,小弟让葛别回军营。谁知忽然想起了紫姑关店和失踪的事情,就给葛别提了那么一下,谁知他就突然发起狂来。唉……”

    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后,赵云就把葛别的事情抛到了脑后,对韩湛说:“二弟,不知我们何时出兵青州?假如时间拖得太久,我担心走漏风声。”

    谁知韩湛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哥莫要担心,出兵青州一事,就算走漏了风声也不打紧,你觉得以公孙瓒的实力,能阻止我们的出兵吗?”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赵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能!”

    韩湛自所以这么有自信,是因为他如今手下文有郭嘉、荀、荀攸、徐庶、田丰,武有赵云、黄忠、典韦、张、张辽、太史慈。要对付手下人才匮乏的公孙瓒,那还是不是手到擒来。

    虽说韩湛也曾经考虑过,把关羽、张飞这样的三国猛将挖过来,后来想到只有刘备还活着,自己的这个梦想恐怕就没有实现的一天。

    “既然大哥也觉得公孙瓒无法阻止我们的出兵,那何必担心出兵一事会走漏风声呢?”韩湛说完这番话之后,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问:“大哥,你说说,我们此次出兵青州,该派遣多少兵马对敌,这样才能高枕无忧呢?”

第387章 围猎

    谁知张宁听后,斜着眼看了一眼韩湛,随后冷冷地说道:“你是奴家的什么人,奴家为何要帮你?”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气。

    张宁的话,让韩湛哑口无言。他扭头看了一眼身旁的赵云,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后自嘲地说道:“看来本侯的名声不好,明明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却有人不肯领情。”赵云听到韩湛这么说,不由淡淡一笑,随后朝夏侯云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来说服张宁。

    夏侯云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随后对张宁说:“宁妹妹,若是主公要出兵青州,肯定会与那里的百万黄巾发生交战。一旦开战,双方必有死伤。难道你就愿意看着你的那些兄弟姐妹,无辜地死去吗?”

    韩湛看到张宁在听完夏侯云的这番话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便趁热打铁地说:“本侯知道,绝大多数的黄巾,只不过是被裹挟的百姓,若是杀了他们,那是荼毒生灵;可要是不杀,本侯总不能让冀州兵马站在那里,让他们杀吧?若是张小姐肯出马游说的话,至少可以让数万人免于生灵涂炭,此乃功德无量之事,希望张小姐能三思。”

    张宁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奴家要仔细思考几日,才能给府君答复。”

    韩湛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就没有再催促,而是点点头说:“既然张小姐这么说,那本侯就再等你几日。”

    …………

    韩湛任命管亥担任校尉一职,但考虑都此人新归顺不久,心里对他始终不放心。因此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了军营,借巡营为名,特意来见管亥。

    赵云见韩湛来了,连忙把他让进了屋内。得知韩湛此来的目地,和管亥有关,便苦笑着说:“二弟,你可知道,这个管亥简直太能吃了,他一个人的饭量就能顶十几名兵士,若是多几个他这样的人,我们出征就非得多带粮草不够,否则有可能因为这些能吃的兵士,导致军中缺粮。”

    韩湛知道赵云的话并非是危言耸听,这个年代的人和后世的人不能相比,他们肚子里缺油水,因此饭量都出奇地大,看来要想办法改善他们的膳食才行。想到这里,韩湛抬头问赵云:“大哥,不知你是否组织过兵士围猎?”

    “围猎?”听到韩湛这么说,赵云摇着头回答说:“为兄一直忙着练兵,从来不曾组织兵士围猎。”

    “大哥,我觉得有机会,你还是该带着兵马出城围猎。”韩湛见赵云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便向他解释说:“兵士们的饭食中缺少肉类,可以通过围猎来解决。”

    听韩湛这么一说,赵云顿时茅塞顿开:“二弟说得有道理,为兄怎么没想到呢。要是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兵马到城外围猎,除了打到的猎物可以让兵士们改善伙食,同时还能起到练兵的作用。”

    见赵云同意了自己的看法,韩湛又接着问:“大哥,不知你打算何时率兵出城围猎?”

    “虽说围猎之处就在城外,但我们多少还要做点准备。”赵云想了想,回答说:“我看选在后日吧。”

    “后日就后日。”韩湛点着头说:“小弟到时一定随大哥同往。”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忽然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末将管亥,参见主公,参见赵将军!”

    韩湛不用看门口,只需要一听这个声音,便知道是管亥来了,连忙冲着外面说道:“是管校尉来了,请进来吧,不必如此多礼!”

    话虽说这么说,但管亥大踏步地走进屋里之后,还是上前再次向韩湛和赵云施礼。施礼之后,便叉手站在一旁。

    “管校尉,”韩湛望着管亥问道:“不知你在军中可适应?”

    “适应适应。”听到韩湛的问题,管亥连忙点着头回答说:“赵将军一直很维护末将,使军中之人不敢歧视末将和末将手下的那些人。”

    韩湛想起了赵云刚刚说过的话,又笑着问管亥:“不知平日里,可能吃饱吗?”

    “能!”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管亥有点扭捏地回答说:“末将的饭量大,一个人能当十几名普通兵士的饭量。好在赵将军慷慨,末将能吃多少,他就提供多少粮食,否则末将肯定要饿肚子。”

    “管校尉,”韩湛想到这个时代的猪没有经过阉割,肉有很大的骚味,因此就算是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吃。演义里说张飞是卖肉的,韩湛估计对方卖得可能不是猪肉,而是羊肉之类的。于是他关切地问管亥:“不知平日里可能吃到肉食?”

    管亥咧嘴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主公,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哪里还敢奢望吃肉。当然是没有了。”

    韩湛等管亥说完后,板着脸说道:“既然没有肉,那你们为何不想办法解决呢?”

    突兀的问题,让管亥有点傻眼了。他问着韩湛一脸茫然地问:“解决,怎么解决?莫非主公是准备让我们一帮兄弟,在此军营中喂鸡养羊吗?”

    “自然不是。”韩湛没想到管亥的脑洞开得这么大,自己只随口说了一句让他们自己解决肉食问题,他就想到了在军营里喂鸡养羊。“本侯的意思,是准备让你随子龙将军到城外围猎,所猎到的猎物,就可以让兵士们改善伙食。”

    “主公真是善解人意啊。”管亥听到韩湛这么说,不禁喜出望外,连忙朝韩湛抱拳施礼:“末将代表属下的数百名兄弟,谢谢主公!”

    “管校尉,先不要急着谢我。”韩湛对管亥说道:“猎到的猎物,自然不能全部归你们,而是要交给子龙将军,由他来统一分配。如果都归你们了,那么对那些未能出城围猎的兵士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管亥是个粗人,听韩湛这么一说,觉得的确有几分道理,便点着头说:“主公所言极是,末将谨遵主公吩咐。”

    “主公,”赵云忽然问道:“不知此次出城围猎,是否要邀请圣驾同往?”

    不知怎么搞的,赵云说的这句话,让韩湛想起了曹操陪汉献帝在许都城外围猎之事。因为汉献帝连着射了几箭,都没有射中奔跑中的鹿。曹操便取过汉献帝的宝雕弓、金箭,一箭射倒了那头鹿。群臣将校,见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汉献帝高呼“万岁”。而曹操纵马到汉献帝的前面,接受百官们的欢呼。当时若不是刘备及时阻止的话,关羽已经冲上去将曹操一刀砍了。

    如果这次出城围猎,带上了汉献帝的话,没准也会发生了类似的不愉快事件,因此韩湛很果断地说:“以本侯之见,此次围猎,是为了给军中兵士们改善伙食,就不必恭请圣驾前往了。”

    见韩湛不想邀请汉献帝,赵云也没有强求,而是主动和韩湛商议该派哪些兵马前往,又应该在哪个区域围猎之类的。

    韩湛离开军营,回到州牧府时,看到郭嘉和沮授在议事厅里等着自己。

    郭嘉是每天都要到议事厅来,而沮授由于所分管的事务不同,因此到议事厅来的时间有限。今日却意外地出现在这里,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韩湛一坐下,便望着沮授问:“公与,不知你今日到此,有何要事?”

    “主公!”沮授站起身,朝韩湛深施一礼,随后恭恭敬敬地说:“当今圣上来到邺城的时间也不短了,您看是否应该把城池改名?”

    “改名?”韩湛不明白沮授想表达的意思,反问:“改什么名字?”

    “既然圣上已经定都邺城,再叫邺城恐不太妥当。”沮授说道:“以属下之见,不如改称邺都如何?”

    “邺都?!”韩湛在心里吐槽沮授所说的名字:真是太难听了。不过他嘴上却说:“沮监军,既然皇宫是你督造的,那么邺城改名之事,本侯还是授权你全权负责。”

    沮授见韩湛如此信任自己,不禁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主公!”

    等沮授离开之后,郭嘉问韩湛:“主公,听说你方才去了军营,不知是否为了东征青州之事。”

    派兵出城围猎,可不是一件小事,韩湛觉得自己应该和郭嘉通个气,于是便开口说道:“和征讨青州一事无关。本侯是看兵士的膳食太差,打算为他们进行改善,因此命子龙将军在后日率兵出城围猎。”

    “出城围猎?”郭嘉先是一愣,随后点着头说:“主公此法甚妙,猎到的猎物除了可以用来给兵士们改善伙食外,还可以趁围猎之时操练兵马,增强兵士之间的配合。”

    韩湛等郭嘉说完后,向他发出了邀请:“奉孝,后日同去围猎如何?”

    不曾想郭嘉听后却摇摇头,说道:“主公恕罪,嘉不喜围猎,就不陪同主公前往了。”

    第一次在城外围猎这样的大事,韩湛怎么可能不带郭嘉前往呢?于是他笑着对郭嘉说:“这次围猎,想必能猎到不少的鹿。据说鹿血能益精血,补阳气,奉孝喜好酒色,喝点鹿血对你有好处。”

    郭嘉:“……”

    见郭嘉不说话,韩湛暗暗冷笑了一声,接着说道:“据说这鹿血,要新鲜的才有效用。奉孝不一同前往,怎么能喝到新鲜的鹿血呢?”

    韩湛所说的益精血,补阳气,打动了郭嘉,他觉得自己最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如果鹿血真的有这么好的效果,倒不妨一试。因此他点了点头,果断地说:“既然主公有次雅兴,那么嘉便舍命相陪。”

    两天之后,赵云带着包括管亥部下在内的四千兵马离开了城池,来到了城北二十余里的一处地方。这里杂草丛生、人烟荒芜,各种飞禽走兽出没,是最佳的天然猎场。

    安营扎寨之后,四千多名兵士以百人为一队,分成了四十多组,各自选定一块区域进行围猎。对兵士们来说,围猎是一种既刺激又没有什么危险的战斗,再加上上面已经交代过了,这次所捕获的猎物,会用来改善大家的膳食,一时间,欢天喜地的兵士开始在四处围猎。

    管亥的手下,有半数都曾经当过猎人,对各种野兽的习性多少有些熟悉,因此他们轻松地在树林里、溪水旁,找到了野兽们的栖身之所。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就猎获了二十几只兔子,一头黄羊和两三只狐狸。

    韩湛带着郭嘉在猎场里乱转时,身边跟着能百步穿杨的黄忠。临出城之前,他准备叮嘱黄忠:“汉升,今日围猎,本侯希望你能猎一只鹿,奉孝需要新鲜的鹿血补身子。”

    得到了韩湛吩咐的黄忠,跟随韩湛二人到处闲逛时,目光不断地扫向路边的树林或草丛,希望能从里面冲出一只鹿,以便能尽快完成韩湛交给自己的使命。

    然而直到傍晚,黄忠依旧没有看到一只鹿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他连着追问了几支围猎小队,他们都没有在这片猎场里发现鹿的踪迹。黄忠在确认了这个事实后,苦着脸对韩湛说:“主公,看样子这片区域没有鹿。”

    韩湛看出黄忠是因为完不成自己交给他的任务而犯愁,便安慰他说:“汉升莫要着急,我们还要在此处待两日,没准到时就能找到鹿了。”

    郭嘉也是陪着笑对黄忠说:“汉升,主公说的对,我们还要在这里再待两日。至于能否猎到鹿,就看我们的运气如何了。”

    看到天色将晚,各围猎小队都前来向韩湛上缴所猎到的猎物,没用到半个时辰,韩湛帐篷附近的空地上,就堆满了各种猎物。

    当天晚上,营寨的上空就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肉香,隔着老远就能听到兵士们咀嚼食物,以及放声大笑的声音。见此情形,韩湛不禁暗自点头,觉得自己组织围猎这一步棋,看样子是走对了,至少这些正在享受美味的兵士们,在心里对自己是感激涕零的。

第388章 白狐

    虽说此次出城围猎,没有带汉献帝一起出来,但所打到的猎物,还是进献一部分给他的。因此韩湛吃完晚餐之后,特意把罗布叫过来,吩咐他说:“你到猎物中去找找,看是否有好的狐狸皮,然后拿到本侯这里来。”罗布答应一声,转身走出了大帐。

    郭嘉等罗布出去后,好奇地问:“主公,你要狐狸皮做什么?莫非是想给昭姬做一件狐裘?”

    韩湛在后世看小说时,看到古人称赞一张狐狸皮如何如何好的时候,都会用“通体雪白,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来形容。当时他还嗤之以鼻,觉得白色狐狸有啥稀奇的,在他押运的那些货物里,各种材质的裘皮都有,其中狐狸皮算是比较低档的一种,根本不值什么钱。

    但经过这次围猎之后,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后世所看到的狐狸皮,都是人工批量养殖的,要找到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的白狐狸皮,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而在三国时期,你要逮住一只白狐,是何等不容易的一件事。物以稀为贵,既然白狐不容易抓,那么它的皮自然就是异常珍贵了。

    韩湛冲郭嘉摆了摆手,说道:“本侯打算给陛下带几张好的狐狸皮回去,以便他能做几件狐裘自己穿,或者赏赐给宫中的皇后和妃子们。”

    郭嘉原以为韩湛让罗布去找狐狸皮,是为了给自家后院的几个女子准备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在心里却一直腹诽不已。此刻听到韩湛说准备把好的狐狸皮,敬献给汉献帝,对他不由肃然起敬。

    罗布出去了许久,才捧着一只狐狸回来,放在了韩湛面前的几案上,恭恭敬敬地说:“主公,属下寻了半天,只发现了这一只皮毛完好的狐狸,便拿了过来。”

    韩湛低头一看,面前摆着的并不是白狐,而是一只棕红色的赤狐。不禁微微叹了口气,抬头问罗布:“可曾看到白色的狐狸?”

    “白色的狐狸?”罗布摇摇头,回答说:“猎物里有大概二十多只狐狸,属下挑选了半天,发现就这只狐狸的毛色最好,就给主公拿回来了。”

    “知道了。”听说猎物中没有白色的狐狸,韩湛的心里不禁微微有些失望,便拿起桌上的赤狐,对郭嘉说:“这狐狸的皮毛不错,奉孝就拿起镶在披风上吧。”

    郭嘉连忙起身接过了赤狐,感激地说:“多谢主公的一番美意,嘉感激不尽。”

    可能是罗布在猎物中寻找狐狸一事,被人通报给了赵云。赵云急匆匆地来到了大帐,冲坐在正中的韩湛问道:“二弟,为兄听说你在寻找好的狐狸皮,不知可有此事?”

    “没错,确有此事。”韩湛点点头说:“小弟想寻一张白狐皮,敬献给陛下。谁知罗布找了半天,就只找到这只赤狐。”

    搞清楚韩湛寻找狐狸皮的目地后,赵云连忙对他说:“二弟,既然是为圣上准备的贡品,那么为兄明日就亲自率人到四处寻找,一定要帮找到一头白狐。”

    “明日围猎之时,除了要寻找白狐外,还要想办法猎两头鹿。”韩湛说对赵云这话时,扭头看着郭嘉:“用新鲜的鹿血给奉孝补补身子。”

    “郭军师,请您放心。”赵云等韩湛说完后,面向郭嘉说道:“某明日一定会帮你猎到鹿的。”

    次日清晨,狩猎大军再次出动。

    为了能猎到白狐和鹿,赵云将昨日的百人一队,改成了五十人一队,如此一来,就能极大地扩大搜索范围。

    在各狩猎队出发之前,韩湛还当众宣布:“众军中能猎到白狐者,赏两万钱;能猎到鹿者,赏万钱。”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韩湛的赏格一出,兵士们顿时欢声雷动。几乎人人在出发时,心里都想,假如今天自己能发现一只白狐或一头鹿的话,就发财了。

    虽说韩湛许下了重赏,但是猎取白狐或鹿的事情,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直到中午,依旧没有看到有兵士来报,说猎到了白狐或者鹿。韩湛见迟迟没有动静,心情不禁变得烦躁起来,他心中暗想:原来准备在城外围猎两日,如果一直猎不到白狐或者鹿,那是不是应该延长围猎时间,直到目标达成再回城?

    虽说此次出城围猎,没有带汉献帝一起出来,但所打到的猎物,还是进献一部分给他的。因此韩湛吃完晚餐之后,特意把罗布叫过来,吩咐他说:“你到猎物中去找找,看是否有好的狐狸皮,然后拿到本侯这里来。”罗布答应一声,转身走出了大帐。

    郭嘉等罗布出去后,好奇地问:“主公,你要狐狸皮做什么?莫非是想给昭姬做一件狐裘?”

    韩湛在后世看小说时,看到古人称赞一张狐狸皮如何如何好的时候,都会用“通体雪白,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来形容。当时他还嗤之以鼻,觉得白色狐狸有啥稀奇的,在他押运的那些货物里,各种材质的裘皮都有,其中狐狸皮算是比较低档的一种,根本不值什么钱。

    但经过这次围猎之后,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后世所看到的狐狸皮,都是人工批量养殖的,要找到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的白狐狸皮,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而在三国时期,你要逮住一只白狐,是何等不容易的一件事。物以稀为贵,既然白狐不容易抓,那么它的皮自然就是异常珍贵了。

    韩湛冲郭嘉摆了摆手,说道:“本侯打算给陛下带几张好的狐狸皮回去,以便他能做几件狐裘自己穿,或者赏赐给宫中的皇后和妃子们。”

    郭嘉原以为韩湛让罗布去找狐狸皮,是为了给自家后院的几个女子准备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在心里却一直腹诽不已。此刻听到韩湛说准备把好的狐狸皮,敬献给汉献帝,对他不由肃然起敬。

    罗布出去了许久,才捧着一只狐狸回来,放在了韩湛面前的几案上,恭恭敬敬地说:“主公,属下寻了半天,只发现了这一只皮毛完好的狐狸,便拿了过来。”

    韩湛低头一看,面前摆着的并不是白狐,而是一只棕红色的赤狐。不禁微微叹了口气,抬头问罗布:“可曾看到白色的狐狸?”

    “白色的狐狸?”罗布摇摇头,回答说:“猎物里有大概二十多只狐狸,属下挑选了半天,发现就这只狐狸的毛色最好,就给主公拿回来了。”

    “知道了。”听说猎物中没有白色的狐狸,韩湛的心里不禁微微有些失望,便拿起桌上的赤狐,对郭嘉说:“这狐狸的皮毛不错,奉孝就拿起镶在披风上吧。”

    郭嘉连忙起身接过了赤狐,感激地说:“多谢主公的一番美意,嘉感激不尽。”

    可能是罗布在猎物中寻找狐狸一事,被人通报给了赵云。赵云急匆匆地来到了大帐,冲坐在正中的韩湛问道:“二弟,为兄听说你在寻找好的狐狸皮,不知可有此事?”

    “没错,确有此事。”韩湛点点头说:“小弟想寻一张白狐皮,敬献给陛下。谁知罗布找了半天,就只找到这只赤狐。”

    搞清楚韩湛寻找狐狸皮的目地后,赵云连忙对他说:“二弟,既然是为圣上准备的贡品,那么为兄明日就亲自率人到四处寻找,一定要帮找到一头白狐。”

    “明日围猎之时,除了要寻找白狐外,还要想办法猎两头鹿。”韩湛说对赵云这话时,扭头看着郭嘉:“用新鲜的鹿血给奉孝补补身子。”

    “郭军师,请您放心。”赵云等韩湛说完后,面向郭嘉说道:“某明日一定会帮你猎到鹿的。”

    次日清晨,狩猎大军再次出动。

    为了能猎到白狐和鹿,赵云将昨日的百人一队,改成了五十人一队,如此一来,就能极大地扩大搜索范围。

    在各狩猎队出发之前,韩湛还当众宣布:“众军中能猎到白狐者,赏两万钱;能猎到鹿者,赏万钱。”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韩湛的赏格一出,兵士们顿时欢声雷动。几乎人人在出发时,心里都想,假如今天自己能发现一只白狐或一头鹿的话,就发财了。

    虽说韩湛许下了重赏,但是猎取白狐或鹿的事情,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直到中午,依旧没有看到有兵士来报,说猎到了白狐或者鹿。韩湛见迟迟没有动静,心情不禁变得烦躁起来,他心中暗想:原来准备在城外围猎两日,如果一直猎不到白狐或者鹿,那是不是应该延长围猎时间,直到目标达成再回城?

    虽说此次出城围猎,没有带汉献帝一起出来,但所打到的猎物,还是进献一部分给他的。因此韩湛吃完晚餐之后,特意把罗布叫过来,吩咐他说:“你到猎物中去找找,看是否有好的狐狸皮,然后拿到本侯这里来。”罗布答应一声,转身走出了大帐。

    郭嘉等罗布出去后,好奇地问:“主公,你要狐狸皮做什么?莫非是想给昭姬做一件狐裘?”

    韩湛在后世看小说时,看到古人称赞一张狐狸皮如何如何好的时候,都会用“通体雪白,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来形容。当时他还嗤之以鼻,觉得白色狐狸有啥稀奇的,在他押运的那些货物里,各种材质的裘皮都有,其中狐狸皮算是比较低档的一种,根本不值什么钱。

    但经过这次围猎之后,他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后世所看到的狐狸皮,都是人工批量养殖的,要找到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的白狐狸皮,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而在三国时期,你要逮住一只白狐,是何等不容易的一件事。物以稀为贵,既然白狐不容易抓,那么它的皮自然就是异常珍贵了。

    韩湛冲郭嘉摆了摆手,说道:“本侯打算给陛下带几张好的狐狸皮回去,以便他能做几件狐裘自己穿,或者赏赐给宫中的皇后和妃子们。”

    郭嘉原以为韩湛让罗布去找狐狸皮,是为了给自家后院的几个女子准备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在心里却一直腹诽不已。此刻听到韩湛说准备把好的狐狸皮,敬献给汉献帝,对他不由肃然起敬。

    罗布出去了许久,才捧着一只狐狸回来,放在了韩湛面前的几案上,恭恭敬敬地说:“主公,属下寻了半天,只发现了这一只皮毛完好的狐狸,便拿了过来。”

    韩湛低头一看,面前摆着的并不是白狐,而是一只棕红色的赤狐。不禁微微叹了口气,抬头问罗布:“可曾看到白色的狐狸?”

    “白色的狐狸?”罗布摇摇头,回答说:“猎物里有大概二十多只狐狸,属下挑选了半天,发现就这只狐狸的毛色最好,就给主公拿回来了。”

    “知道了。”听说猎物中没有白色的狐狸,韩湛的心里不禁微微有些失望,便拿起桌上的赤狐,对郭嘉说:“这狐狸的皮毛不错,奉孝就拿起镶在披风上吧。”

    郭嘉连忙起身接过了赤狐,感激地说:“多谢主公的一番美意,嘉感激不尽。”

    可能是罗布在猎物中寻找狐狸一事,被人通报给了赵云。赵云急匆匆地来到了大帐,冲坐在正中的韩湛问道:“二弟,为兄听说你在寻找好的狐狸皮,不知可有此事?”

    “没错,确有此事。”韩湛点点头说:“小弟想寻一张白狐皮,敬献给陛下。谁知罗布找了半天,就只找到这只赤狐。”

    搞清楚韩湛寻找狐狸皮的目地后,赵云连忙对他说:“二弟,既然是为圣上准备的贡品,那么为兄明日就亲自率人到四处寻找,一定要帮找到一头白狐。”

    “明日围猎之时,除了要寻找白狐外,还要想办法猎两头鹿。”韩湛说对赵云这话时,扭头看着郭嘉:“用新鲜的鹿血给奉孝补补身子。”

    “郭军师,请您放心。”赵云等韩湛说完后,面向郭嘉说道:“某明日一定会帮你猎到鹿的。”

第389章 桌椅板凳

    虽说猎到了白狐,但天色已晚,要想返回城内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韩湛宣布在城外再停留一宿,等明日天明再回城。

    韩湛对黄忠是如何猎到白狐一事,是非常有兴趣的,因此他便在大帐之中,宴请郭嘉、赵云、黄忠、管亥等人。他一边饮酒一边问黄忠:“汉升,这白狐可能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不知你是在何处所猎啊?”

    “回主公的话,”黄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回答说:“末将今日出门之时,想营寨附近被已经被围猎的兵马清理过了,像白狐这种喜欢的畜生,肯定要往远处去寻。因此,末将朝北面走了大概三十里,来到了一片树林外,在那里发现的这只白狐。……”

    听黄忠详细地讲完猎狐的经过之后,管亥的心里不禁暗自懊恼,假如自己朝远处多走一点路,那么为主公猎到白狐之人,不就是自己了吗?不过世上没有卖后悔药,此时就是想后悔也来不及了,他连忙举起手里的酒樽,对黄忠说:“黄将军,末将敬你,先干为敬!”

    又过了一阵,韩湛忽然觉得尿急,想起身如厕之时,感觉两腿都跪的麻木了,一时半会儿居然站不起来。好在站在一旁的罗布发现了韩湛的异样,连忙上前帮忙,把韩湛扶了起来。

    韩湛起身后,因为腿麻暂时无法移动,他便扭头问郭嘉:“奉孝,邺都之内可有好的木匠?”

    “木匠?”郭嘉听到韩湛这么说,立即想到韩湛经常有些奇思妙想,便试探地道:“主公,莫非又想出了什么好的攻城器械,打算让木匠制作吗?”

    “不是攻城器械,”韩湛摆着手说:“而是家里用的桌椅板凳。”

    “桌椅板凳?!”郭嘉听韩湛这么一说,连忙朝对面的赵云等人望去,想从他们那里了解韩湛说的是什么东西。见他们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后,便猜到他们也和自己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便试探的问韩湛:“主公,不知你所说的桌椅板凳,是什么东西?”

    对于郭嘉的无知,韩湛没有笑话他,毕竟自己用惯了的东西,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便耐心地向郭嘉等人解释说:“桌子,就和这种几案差不多,只不过更高一些;而椅子和板凳,就和我们平时所见的绣墩差不多……”

    由于没有具体的参照物,韩湛为了说明什么是桌椅板凳,还颇费了几分唇舌,才让郭嘉勉强听懂。见旁边的赵云、黄忠等人依旧是一头雾水,什么都没搞明白的样子,韩湛也顾不得去上厕所了,而是重新坐下,抬头吩咐罗布:“罗布,取纸笔来,本侯画张图给大家看看,你们就知道本侯说的桌椅板凳是什么样的。”

    听到韩湛的吩咐之后,罗布不敢怠慢,连忙去取来了纸笔。把韩湛面前的东西简单地收拾一下,就把纸铺在了几案上。

    好在韩湛有几分绘图的底子,只用半柱香的时间,他就在草图上画出了八仙桌、靠背椅和凳子的图案,随后招呼众人过来看:“大家都过来瞧瞧,这就是本侯方才所言的桌椅板凳。”

    众人在几案的四周,传看着韩湛所绘制的简图,小声地议论着。郭嘉看完后,感慨地说:“主公,你所绘的这些桌椅板凳,嘉的确是第一次见。等回到邺都,嘉一定召集能工巧匠,尽快赶制出来。”

    韩湛听后,点了点头,大大咧咧地说:“到时本侯一定让木匠多打造几套,给你们一人分一套。”

    …………

    第二天一早,围猎的兵马就启程返回了邺都。

    来到城门之外,韩湛看到荀等人前来迎接,便吩咐黄忠将白狐交给了荀,让他代表自己把白狐献给汉献帝,而自己则带着郭嘉等人赶到军营之中,寻找能工巧匠,打造自己所说的桌椅板凳。

    来到了工匠们居住的地方,立即有小吏出来相迎。郭嘉走到小吏的身边,低声地对他说了几句,小吏的脸上露出了惊诧的表情,但他看了看坐在马背上的韩湛后,还是使劲地点了点头,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郭嘉回到韩湛的面前,对他说道:“主公,小吏已经去请木匠去了,很快就会回来,到时我们就可以打造这些桌椅板凳了。”

    小吏的办事效率还是蛮高的,仅仅过了几分钟,他就带着十几名中年木匠回来了。小吏在韩湛的面前跪下,禀报说:“启禀主公,这些都是小人此处最好的木匠。您要打造什么东西,尽管吩咐他们就是了。”

    韩湛朝郭嘉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把图纸交给木匠。郭嘉点了点头,走到木匠们的面前,展开了韩湛所绘的图纸,对他们说道:“主公欲打造这些东西,尔等可能办到?”

    众木匠盯着图纸看了半天,不禁面面相觑,就算他们当了十几二十年的木匠,但是图上所绘的东西,却是他们从来不曾见过的。一名上了年纪的老木匠问道:“敢问主公,图上绘的是什么东西?”

    “你不用管是什么东西。”韩湛虽说能画出桌椅板凳的图纸,但该如何制作,他却是一窍不通,便直截了当地问:“你只管告诉本侯,你们是否能打造出这些东西?”

    老木匠想了想,随后点着头说:“此物件虽说从未见过,但从图纸来看,打造起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打造这个八仙桌。”韩湛用手指着图纸上的方桌,望着老木匠问道:“你需要多少时间?”

    老木匠盯着八仙桌看了一阵,随后回答说:“最快也要半个时辰。”

    “那好,本侯就等你半个时辰。”韩湛笑着对老木匠说:“若是你打造的八仙桌,令本侯满意的话,一定重重有赏!”

    听说韩湛有赏,其他的木匠也沉不住气,纷纷表示自己也能打造这个八仙桌。看到木匠们七嘴八舌地叫个不停,韩湛连忙抬起双手朝下压了压,等众人都安静后,他继续说道:“除了八仙桌,还有靠背椅和凳子,你们可以各选一样进行打造。凡是令本侯满意的,本侯一定不吝赏赐。”韩湛的话,令木匠们喜出望外,他们纷纷选定了一件家具,就赶回了料场开工去了。

    等众木匠离开后,郭嘉以后好奇地问:“主公,为何您要称呼桌子为八仙桌呢?莫非和淮南王刘安有什么瓜葛吗?”

    郭嘉的话,让韩湛想起汉朝的八仙,和后世所知道的八仙根本不是一拨人。汉朝八仙是以淮南王刘安为首,包括苏飞、李尚、左员、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在内的八人,据说他们同时服食了仙丹之后,都成为了神仙,因此被成为“八公”或“八仙”。

    韩湛的眼珠子一转,立即想好了该怎么回答,他干笑两声后说道:“奉孝,本侯所说的八仙,与淮南王没有丝毫关系。而是因为这种方形木桌,每边可以坐两人,四边围坐八人。因为正好可以坐八个人,因此本侯就随口说了一个八仙桌。”

    “这个名字不错。”郭嘉听后点点头,赞许地说:“甚是贴切。”

    经过半个时辰的等待,老木匠的八仙桌率先完工。韩湛接过老木匠手里的八仙桌是,感觉有点沉甸甸的,虽说他不认识用的是什么木头,但想必一定不是什么普通的木头。

    站在旁边的郭嘉,见韩湛把八仙桌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便在一旁好奇地问:“主公,你觉得这个八仙桌怎么样?”

    “不错不错,”韩湛点着头说道:“做的甚是精致,等将来昭姬生了孩子,可以给孩子做玩具。”

    听韩湛这么一说,郭嘉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过来他话中的意思。最初绘制这图纸时,韩湛就一再强调这八仙桌是坐着吃饭用的,可他手里的这个八仙桌未免太小,宽不过两尺,高仅有一尺,可不是只能给孩子做玩具么。

    郭嘉咧嘴笑了笑,对韩湛说:“主公,方才打造八仙桌之时,你忘记把尺寸告诉木匠了,因此才会做出如此径直的八仙桌。”

    老木匠听说自己做出来的八仙桌个头太小,连忙跪下请罪:“请主公恕罪,小老儿这就去重做。”

    韩湛弯腰扶起老木匠,态度和蔼可亲地说:“老人家,此事错在本侯,是本侯没有向你交代清楚尺寸,因此才会出此纰漏。”

    “请主公告知八仙桌的尺寸。”老木匠站起来之后,战战兢兢的说:“待小老儿再去重新打造一个。”

    韩湛想到汉朝的一尺合有24.2厘米,便对老木匠说:“八仙桌四面的长度一样,都是四尺,高度为三尺八寸。你就照此尺寸去打造吧。”

    等老木匠离开之后,韩湛连忙叫过了罗布,吩咐他说:“你速速前往料场,看那些打造椅子和凳子的木匠,所做出的东西,是否也如此小巧。”

    罗布答应一声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恭恭敬敬地说:“请主公说明椅子和凳子的尺寸,属下也好让木匠打造。”

    罗布听韩湛说完了尺寸之后,迅速地赶往了料场,去检查那些木匠们所打造的家具。过了没多久,他便急急忙忙地赶了回来,向韩湛禀报:“果然不出主公之所料,那些木匠因为不知道具体的尺寸,因此所造出的椅子和凳子都格外的小巧。属下已经把尺寸告诉了他们,让他们依照尺寸进行打造。”

    赵云处理完营中事务之后,也急匆匆地过来寻找韩湛,他想看看韩湛绘制的图纸变成实物之后,究竟是什么样的。韩湛将手里的八仙桌递给他,说道:“子龙将军,你看这八仙桌如何?”

    “这就是主公昨日所说的桌子?”赵云接过韩湛手里的小八仙桌,翻来覆去看了一阵,随后摇着头说:“以某看来,此物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韩湛和郭嘉听到赵云这么说,对视一眼后,忍不住笑了起来,把赵云笑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见赵云一脸茫然的样子,郭嘉向他解释说:“子龙将军有所不知,主公当时吩咐木匠打造家什之时,忘记告诉他们尺寸,结果就打造了一个如此小巧的桌子。”

    “原来是这样的。”赵云搞清楚怎么回事后,也笑着说:“某是觉得如此小巧的桌子,拿来究竟有什么用处,原来是木匠不知道尺寸啊。”

    大半个时辰过去后,老木匠新打造的八仙桌,就摆在了韩湛的面前。另外还有十几张靠背椅,以及五六个方凳。韩湛亲自把其中看得过眼的八张靠背椅,都摆在了八仙桌的四周。等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朝郭嘉、赵云做了个手势,随后说道:“奉孝、子龙,你们坐下试试。”

    赵云倒是挺干脆的,听韩湛这么一说,立即选了一张椅子坐下;而郭嘉则围着八仙桌转了两圈,才选了其中一张椅子坐下。他用手在桌面上拍了拍,一脸惊喜地说:“主公,八仙桌和这椅子真是太相陪了。若是做在桌前书写什么东西,比跪坐在几案前要方便多了,不如就将这张八仙桌赏赐给嘉吧。”

    对于郭嘉的这个请求,韩湛没有立即答应,他先冲着众木匠说:“诸位,你们所打造的桌椅板凳,本侯都非常满意。罗布,”他后面一句话是对罗布说的,“每位工匠赏一千钱,打造八仙桌的老木匠翻倍。”

    罗布听到韩湛又要赏赐,心里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暗说这次围猎就不断地赏赐,再这样下去,府中的铜钱就该赏赐光了。不过他不敢违背韩湛的命令,只能连声应允。而木匠们听说赏千钱,不由个个喜出望外,连忙跪在地上向韩湛谢恩:“多谢府君的赏赐,草民感激不尽。”

    “免礼,都起来吧。”韩湛伸手朝众人虚扶一把,随后吩咐道:“有劳诸位继续赶工,务必在三日之内,打造出二十张八仙桌、八十张靠背椅和一百根方凳。若是能按期完工,本侯到时还有重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67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作者:红场唐人所写的《三国之北境之王》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北境之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北境之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北境之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北境之王介绍:
在博物馆参观的韩湛,意外地通过八阵图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同名的冀州牧韩馥之子。他原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每天没心没肺地过日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饱喝足后就带一帮家丁恶仆去调戏良家妇女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他的梦想破灭了。三国之北境之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北境之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