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三国之北境之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北境之王全文阅读

作者:红场唐人     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     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35章 大秦国的使者

    由郭嘉和沮授督造的传讯高台,修建得十分顺利,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建好了一百五十多个高台。相当于一百五十里外的讯息,可以在半个时辰,甚至更短的时间,传递到京师。

    韩湛见已经修建好了这么多高台,便把郭嘉和沮授等人召回京师,和他们商议择机测试传讯效果之事。

    两人刚来到府中,还没有来得及与韩湛议事,陈到就从正堂外走进来,向韩湛禀报说:“启禀主公,荀长史求见!”

    韩湛知道自己的这个舅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既然到府中来拜访自己,肯定有什么要紧事,连忙吩咐道:“速速有请!”

    片刻之后,荀彧就跟着陈到走进了正堂。他看到郭嘉和沮授也在,不禁楞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他冲两人微微颔首,随后上前向韩湛施礼:“属下参见主公!”

    “长史免礼!”韩湛用公事公办的语气问道:“不知长史今日到府中,有何要事?”

    “启禀主公,有大秦国使者前来。”荀彧回答说:“使者要先拜见过主公之后,再进宫见驾。”

    “大秦国使者?”韩湛听荀彧这么说,不禁一愣,心里暗想:秦朝不是四百多年前就灭亡了么,哪里又冒出一个大秦国使者?

    就在韩湛发愣时,沮授却是眼前一亮,惊喜地说:“自从延熹九年,大秦国使者到洛阳拜见过先皇之后,如今整整过去了27年。没想到,他们居然又派使者前来了。”

    韩湛记得延熹是汉桓帝用过的年号,但这个大秦国到底是什么来历,他却不得而知。看到三位属下都是一脸兴奋的样子,韩湛试探地问:“诸位,不知谁可以告诉本侯,这大秦国到底是何方神圣?”

    “回主公的话,”见到韩湛对大秦国一无所知,沮授连忙解释说:“大秦国在极西之地,据我大汉疆土有数万里之遥。当初班定远平定西域后,曾经派副使甘英前往大秦国,开辟通商渠道。”

    极西之地、数万里之遥。韩湛把这些词组联系在一起,立即联想到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就是被称为大秦国,难道荀彧、沮授等人说的大秦国,就是罗马帝国不成?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韩湛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对荀彧说道:“荀长史,大秦国使者不远万里而来,肯定是鞍马劳顿,本侯只当尽尽地主之谊。你立即回去通知他,本侯在府中为他接风洗尘。”

    “属下遵命!”

    等荀彧离开后,韩湛对沮授说:“沮监军,邺城外的通讯高台,已经修建了一百五十多座,你可以尽快安排人手进行测试,看看通过高台传讯的效果如何。”

    沮授等韩湛说完后,提醒他说:“如今传讯台只修筑了不到两成,就匆忙进行测试,难道主公就不担心会走漏风声吗?”

    “如今可传讯的距离,为一百五十里。”韩湛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胸有成竹地回答说:“这次测试,只需要选择其中一百二十里无人的地段即可。对了,公与,信号兵训练极为容易,这一点本侯倒是不担心。可这编译旗语之人,可曾训练妥当?”

    “回主公的话,”沮授有些尴尬地回答说:“编译旗语之人,训练起来殊为不易,到目前位置,也不过五六人而已。”

    韩湛原以为到目前为止,一个都没有训练出来,听说有五六个人,便点了点头,说道:“五六人足以,明日你就亲自带他们前去测试。至于细节问题,你待会儿与奉孝慢慢协商吧。”

    郭嘉和沮授正坐在一处,讨论测试的细节时,荀彧再次从外面进来,向韩湛禀报说:“主公,大秦国使者带到。”

    随后一个穿着皮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子,从荀彧的身后走出来,右手放在左胸,向韩湛行了一个礼,用生硬的汉语说道:“使者安东尼奥,见过安阳侯大人。”

    “安东尼奥?!”韩湛把这个具有浓厚意大利特色的名字重复一遍后,也没顾得上问对方为什么会说汉语,而是好奇地问:“你是来自坎帕尼亚吧?”

    韩湛他记得,安东尼奥这个名字,是意大利半岛南部坎帕尼亚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因此才有这么一问。

    韩湛的话一出口,郭嘉、荀彧等人是一脸茫然,而安东尼奥却是一脸的震惊,他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居然有人只听到他的名字,就能猜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短暂的震惊过后,他的态度变得更加谦恭:“安阳侯大人,您猜得真是太对了,小人的家乡的确是罗马帝国的坎帕尼亚。但不知道尊敬的大人,是如何猜到的?”

    对于安东尼奥的提问,韩湛没有回答,而是及时地变换了话题:“安东尼奥,本侯听你的汉语说得不错,不知你是在什么地方学的?”

    “小人曾经在西域住了两年时间,”安东尼奥满脸堆笑地回答说:“是跟着当地人学会的汉语。”

    “在西域学的汉语?”韩湛满脸疑惑地望向了郭嘉、荀彧等人,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好在郭嘉明白了韩湛的意思,连忙向他解释说:“主公,自从当年班定远出使西域,36人灭了西域数十国之后,西域就以能说汉语为荣。”说到这里时,郭嘉的脸上露出了几分自豪的表情。

    听郭嘉这么说,韩湛心里也不禁暗自感慨,真是没想到汉朝居然强大如斯,连西域的人都要以会说汉语为荣。如果能这样一直维持下去,那么后世就不用再学习什么令人头疼的外语了。

    “安东尼奥,”韩湛招呼安东尼奥就坐后,继续问道:“不知你是受大秦国哪位皇帝的派遣而来呢?”韩湛称呼安东尼奥所说的国家时,并没有用罗马帝国的称呼,而用的是郭嘉等人熟悉的大秦国。

    “是奥勒留之子康茂德,他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君王,深受士兵和民众的喜爱。”

    得知如今的罗马帝国皇帝是康茂德,韩湛便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搜索关于这位皇帝的资料。很快,他就想起关于这位皇帝的点点滴滴,康茂德是一位放荡、轻佻和优柔寡断的人物。他继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有利于对方的条件下,跟马可曼尼人和夸德人缔结了和约。

    返回罗马后,康茂德便埋头于首都的各种享乐之中,把国事的管理交付给自己的宠臣近卫军长官培伦尼苏斯等人。他常常把自己打扮成角斗士和与野兽搏斗的猎人,在竞技场上毒打手无寸铁的人们和兽类。

    安东尼奥说康茂德深受士兵和民众的喜爱,但也不是信口雌黄,而是因为公元183年,发生了阴谋谋杀事件。阴谋泄露后,康茂德便大肆屠杀贵族,而对于士兵和罗马民众,却以各种方式进行讨好,比如说增加近卫军的薪金,免费让罗马民众观看角斗表演等等。

    韩湛之所以对康茂德的历史记得如此清楚,完全是因为曾看过以康茂德为原型拍摄的电影,这部被列入了十大禁片之一的电影,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康茂德的生平。

    康茂德最后是在公元192年12月30日,被发动政变的近卫军长官列图斯,杀死在角斗士的营房里,从而导致盛极一时的安敦尼王朝至此结束。

    “安东尼奥,本侯问你。”韩湛在心中默默地算了一下时间,康茂德此时应该已经命丧黄泉,便试探地问安东尼奥:“你离开罗马有多长时间了?”

    “五年!”安东尼奥伸出五根手指说道:“我是五年前,接到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到遥远的东方来觐见伟大的汉朝皇帝。可惜,向导带着我去了你们的都城长安和洛阳,发现那里的城市都破烂不堪,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已经迁都到了这里,这样在路上又耽误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安东尼奥,本侯不关心你来觐见我朝皇帝,是为了达到什么目地。”韩湛望着安东尼奥问道:“可要是等你结束了这里的使命,重新返回罗马之时,发现皇帝已经换人,那里该怎么办?”

第536章 深不可测

    “不会吧,”安东尼奥被韩湛的假设吓了一跳。不过他在短暂的慌乱之后,却反驳说:“安阳侯大人,我觉得您所说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韩湛没想到对方居然会质疑自己的说法,便随口问道:“为什么?”

    “侯爵大人!”安东尼奥按照罗马的习惯称呼了韩湛后,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的康茂德陛下正是年轻力壮的年龄,至少还能执政三十年以上。

    您可能会说,万一有人谋反怎么办?这一点您不用担心,他麾下那些精锐的近卫军,足以粉碎任何企图反叛的军队,维持帝国的稳定。”

    如果韩湛不知道真实的历史,没准还真的会认可安东尼奥的说法,毕竟能得到军队和百姓拥护的皇帝,能长期统治一个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安东尼奥向众人讲述康茂德即位后,所做出的一系列成就,郭嘉、荀彧等人倒是听得津津有味,而韩湛却是心不在焉。他并不清楚,如果罗马的皇帝换人了,是否还会承认与大汉欠下的各种协议。

    这么一想,韩湛对是否与罗马帝国进行贸易,就变得没有多大兴趣了。他可不想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组织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遥远的罗马帝国。

    没准等商队耗时两三年,到达遥远的罗马之际。塞维鲁王朝的开创者塞维鲁,会杀掉商队的商人,将全部的货物据为己有。自己到时就算得到消息,也只能干瞪眼,总不能为了几百名商人,就不远万里去劳师远征吧?

    等安东尼奥说完,韩湛有些心不在焉地说:“安东尼奥,本侯明日就带你进攻面圣,你今晚会驿馆之后,记得要沐浴更衣。”韩湛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罗马人虽然爱洗澡,但身上的体味还是未免重了点,如果让他就这样上殿面圣,把汉献帝熏出一个好歹来,到时算谁的责任。

    又闲聊了一阵,韩湛见到了饭点,便叫来了罗布,让他安排宴席,招待来自远方的安东尼奥。考虑到安东尼奥来自以肉食为主的西方,韩湛还专门吩咐罗布给对方准备了一条烤羊腿。

    开席后,韩湛的目光不时地瞥向安东尼奥? 想看看他是怎么吃东西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他有些惊诧? 因为安东尼奥不光没有用放在几案上的筷子,也没有拿出什么刀叉,而是直接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刀,将羊腿上的肉切下来? 再用刀尖插着送进嘴里。

    韩湛看了一阵以后,忍不住问安东尼奥:“安东尼奥? 你们吃肉时都是用刀切肉? 然后用刀尖插着吃吗?”

    “是的? 侯爵大人? 我们通常都是这样吃的。”

    “你怎么不用叉子?”

    “叉子?!”听到韩湛说出的这个词? 安东尼奥的脸上露出了迷茫的表情? 过了许久? 他才谨慎地问道:“侯爵大人,我能问问? 什么是叉子吗?”

    这一问,倒把韩湛问住了。

    在他的印象中? 欧洲人好像是有史以来就一直在使用刀叉。但从安东尼奥的反应来看,他似乎并不知道叉子是什么东西。看样子? 叉子在如今这个朝代还没有问世呢。

    见安东尼奥一脸期盼地望着自己,希望从自己这里得到想要的答案? 韩湛思索了一阵后,有些迟疑地说道:“安东尼奥,你不觉得你在切羊肉时,应该用什么东西,来固定羊腿吗?”

    安东尼奥等韩湛一说完,立即举起了自己的左手,回答说:“侯爵大人,难道您刚刚没有看到,我在切羊肉时,是用左手扶住羊腿,使其在切割过程中,不会四处移动。”

    “安东尼奥,你说的办法,的确可以固定羊腿。”韩湛不慌不忙地说:“可是你想过没有,你这样吃完后,左手就会满是油污,若是在找不到水的地方,你该如何洗手呢?”

    韩湛的话,让安东尼奥沉思起来。过了许久,他开口问道:“尊敬的侯爵大人,不知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韩湛把手里的筷子一分为二,两只手各拿一只。他用左手的筷子压住了盘子里羊肉,然后举起右手的筷子,对安东尼奥说:“安东尼奥,打比方说,我手里的这只筷子是你常用的小刀,是负责用来切肉用的。”

    他比了一个切肉的姿势后,又继续说道:“而左手拿着的这只筷子,就相当于叉子,它不光可以固定食物,使我在切割时不至于到处移动,也可以在切好食物后,叉着把食物送进嘴里,这样就不会把手弄脏了。”

    韩湛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不光安东尼奥听明白了,就连一旁的郭嘉、荀彧等人也是恍然大悟。

    安东尼奥试探地问:“侯爵大人,小的已经知道叉子的用途了,可叉子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海神波塞冬手里的三叉戟,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知道。”安东尼奥像鸡啄米似的使劲点着头,回答说:“波塞冬是希腊传说中的海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马匹之神,宙斯的哥哥,传说中他给与了人类第一匹马,他的坐骑是白马驾驶的黄金战车……”

    安东尼奥说的每一个字,郭嘉、荀彧都是听得懂,但组合在一起,他们就是一头雾水了,希腊、奥林匹斯、宙斯是什么东西,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压根不知是什么东西。

    郭嘉和荀彧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得眼中看到了震惊。两人的心里同时冒出一个念头:“主公真是深不可测,居然对远在数万里之外的大秦国,都能如此了解。”

    送走了安东尼奥之后,荀彧向韩湛请示:“主公,明日引大秦国使者觐见陛下,若是陛下问起是否应该与大秦国通商,我等该如何答复?”

    “通商固然是好事。”韩湛摇着头说道:“不过大秦国距离我大汉太远,商队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若是该国君主垂涎我朝货物,诛杀我朝商人,我们只能束手无策。总不能为了几百名商人,就劳师远征数万里之外吧。”

    听完韩湛的话,荀彧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说:“主公所言极是,番邦想来是反复无常,看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主公!”郭嘉等荀彧说完后,试探地问:“不知主公明日可愿意一同上朝?”

    “不必了。”韩湛的心里很清楚,自己如果在朝堂上出现,恐怕汉献帝会如芒在背。与其大家都难堪,倒不如找个什么理由避开:“本侯打算明日到郊外去视察传讯高台,就不上朝面圣了。”

第537章 意想不到的收获

    “主公!”陈到从外面走了进来,向韩湛禀报说:“大秦使者带来的礼物,该如何处置?”
    韩湛随口吩咐道:“送到后院,交给管家处理。”
    陈到答应一声,转身就打算离开。
    但韩湛对安东尼奥的礼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叫住了对方,问道:“他的礼单在什么地方?拿来给本侯看看。”
    礼单很快就放在了韩湛的面前,他打开仔细浏览,无非就是金银珠宝、珍禽异兽、香料和竹布之类的。
    看到竹布,韩湛抬头问坐在一旁的郭嘉:“军师,你可知什么是竹布?”
    “竹布顾名思义,就是以竹子为原料制作的一种布料。”郭嘉回答说:“竹布柔软强韧,所制作出来的衣服,夏季感到凉爽无比,而冬春两季则蓬松保暖。”
    “奉孝,若是按照你的说法,这竹布可是好东西啊。”韩湛心里在暗想,原本打算把安东尼奥送的东西,都分给自己的属下,但既然竹布是好东西,当然要留下自己用了。想到这里,他吩咐陈到:“叔至,待会儿派人将竹布送往后院。”
    吩咐完陈到,韩湛又继续往下看,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好东西。罐装的葡萄酒,对韩湛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倒是可以赏赐给喜欢美酒的郭嘉。
    礼单的最后,写的是一袋种子。
    种子?!韩湛看到上面写的内容,不禁一愣,心说这个安东尼奥真是有趣,居然连种子都当成礼物送人了。
    处于好奇,他把陈到叫到面前,对他说道:“叔至,你去把礼单上的种子,拿来给本侯看看。”
    陈到连忙答应一声,到堂外去取礼单上的种子。
    功夫不大,陈到拎着一个布袋走了进来。韩湛从他走路的姿势来分析,这袋种子不重,顶破天有二十来斤重。
    荀彧、郭嘉二人等布袋子放在桌上之后,也凑了过来,想看看安东尼奥送的是什么好东西,居然能劳动韩湛亲自过目。
    布袋子打开后,里面还有若干个小布袋。
    韩湛拿出一个小布袋,解开了系在口子上的绳子,从里面掏出了一把灰白色小种子。没等韩湛看明白是什么东西,旁边的荀彧已经抢先说道:“主公,属下认得此物,此乃是胡瓜的种子,此物有补钙、接骨、壮骨、强身的功效。”
    胡瓜?荀彧说出的种子名称,让韩湛愣了片刻,但他很快就想起所谓的胡瓜,其实就是后世大家所熟悉的黄瓜,是在两汉时期就传入了国内? 但由于普及率不高,因此认识的人有限,直到两晋才被当时的人们所广泛认识。
    韩湛拿起一旁的毛笔? 在布袋上写下了“胡瓜”二字? 就把袋子放在一旁,又拿出了另外一个个头看起来挺大的布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 袋子看起来挺大,但拎起来却是轻飘飘的。
    等打开袋子? 看着里面一粒粒红色种子? 韩湛心里在琢磨:这是什么东西的种子? 怎么从来没见过呢?
    “此物属下曾经在游历益州之时见过? 似乎是一种花卉的种子。”郭嘉用不确定的语气说:“开的花是一种白色的絮状物,如同天上的白云一般。”
    天上的白云?韩湛听郭嘉这么说? 不禁浑身一震? 开花后最像空中白云的植物,那不是棉花吗?
    韩湛记得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的印度河流域,到公元九世纪时,传到了西班牙。公元十五世纪又传入了英国,以及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而来自罗马帝国的安东尼奥? 可能凑巧经过了棉花产地,便顺便采购了一些棉花种子。
    想到明年就能穿上棉花做的衣服,韩湛连忙拿起笔,用微微颤抖的手,在袋子写下“棉花”二字,并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
    看到韩湛在布袋上写下“棉花”二字,郭嘉有些诧异地说:“原来此物叫棉花啊。”
    “荀长史,”韩湛抬头对荀彧说:“此物名为棉花,成熟之后,可用于纺织布匹,制作衣物。还可以充当保暖材料,填充到被子、褥子或衣物中。”
    荀彧一脸诧异地望着韩湛,心里暗自琢磨,主公怎么知道此物的功用?不过没等他问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只听韩湛又说:“还有,棉花的种子可榨油,用来点灯;棉籽饼可以用作牲畜饲料或者肥料。”
    当韩湛打开新的一个布袋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做梦都没想到,这个布袋里装的,居然是辣椒种子。辣椒是明朝后期传入国内的,在此之前,传统的辛香料只有要有姜、花椒、茱萸和胡椒等等。
    他把装辣椒种子的布袋放在一边后,又把剩下的袋子都先后打开。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发现一袋芝麻种子外,其余的都是一些树木或者花卉的种子。
    韩湛看完所有的种子之后,心中不免感到遗憾,因为在袋子里没有发现属于美洲的红薯、玉米、土豆,甚至连花生、葵花籽和西红柿也没有踪迹。按照网上的一个段子,韩湛此刻就算想吃西红柿炒鸡蛋,都吃不着,因为没有西红柿。
    清点完所有的种子,韩湛把装有胡瓜、棉花、辣椒和芝麻的布袋,都交给了陈到,吩咐他说:“叔至,这几个袋子里装的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贝,你务必要派人严加看管。等到开春,就可以播种了。”
    陈到接过韩湛手里的布袋子,答应一声说:“喏!”
    就在陈到抱着布袋子准备离开时,韩湛在他的身后幽幽说道:“叔至,若是这几袋种子有什么闪失,你就提着脑袋来见我。”
    韩湛的话,吓得陈到一哆嗦,差点连人带东西一起摔在地上,好在郭嘉及时地扶了他一把,才重新站稳了脚步。
    陈到听出韩湛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连忙挺直身体向他保证说:“主公请放心,陈某就算不要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这些东西。”
    韩湛冲陈到挥挥手,说道:“叔至,你退下吧。找个仓库把这些东西好好地存放起来,千万不要有任何的闪失。”

第538章 视察

    次日清晨,韩湛带着罗布及一百名虎豹骑,在沮授的陪同下,前往城外巡查完工的传讯高台。
    “主公,”出城的路上,和韩湛并肩而行的沮授问道:“北面的通讯高台,大概再过两月就可以完工。北线的传讯高台完工之后,是否可以着手主板南线高台的建设?”
    “公与啊,”韩湛叫着沮授的字,对他说道:“本侯修建北线高台,主要是为了防范外族入侵,顺便监视公孙瓒和袁本初。至于南面,则不足为虑。”
    “主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沮授见韩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免有些着急,连忙提醒他说:“曹孟德并非池中之物,早晚必成心腹之患,不如趁他刚刚占据陈留,立足未稳之际出兵攻伐,定可出奇制胜。”
    “虽说有人曾言曹孟德是乱世之奸雄,但他也是治世之能臣,若能让他忠心效忠朝廷,倒也是一桩好事。”韩湛继续说:“况且曹孟德如今所在的陈留,时时受到扬州袁术、徐州陶谦的威胁,他眼下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机会扩充实力。待本侯平定北方,掌控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之后,再挥军南下,荡平诸侯也不迟。”
    韩湛说完这番话之后,稍作停顿,又接着说:“并州张扬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不是守成之主,本侯打算派一舌辩之士前往并州,说服他归顺朝廷。不知公与可有合适的人选?”
    听到韩湛让自己推荐可以游说张扬的谋士,沮授思索了一阵,随后回答说:“回主公的话,可以派田丰田元皓前往,定能游说张扬成功。”
    谁知韩湛听后却摆摆手,说道:“田元皓为人正直,恐怕无法游说张扬成功。若是并州归顺之后,他倒是刺史的最佳人选。”
    沮授听到韩湛说打算任命田丰为并州刺史,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他还是酸溜溜地说:“主公知人善任,田元皓担任并州刺史之后,定不会让您失望。”
    韩湛看出沮授脸上的失落,微笑着对他说:“公与,本侯打算灭了公孙瓒之后,任命你为幽州刺史,负责帮大汉抵御外族的入侵,不知公与可有信心?”
    得知韩湛将来打算任命自己为幽州刺史,沮授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要知道,和幽州比起来,并州简直就是穷乡僻壤,不光土地的出产有限,人口数目也不多,就算征兵都是一个大问题。
    他连忙在马背上向韩湛拱手施礼:“属下多谢主公的一番美意,属下定当脑干涂地,以包主公的恩情。”
    说话间,众人来到了一处通讯高台。
    韩湛勒住马缰绳,仰头朝山坡上的通讯高台望去,用砖石堆砌的高台,俨然就是一个烽火台的翻版。
    见韩湛驻马不前,沮授连忙向他解释说:“主公,此处原来本是一处被废弃的烽火台,属下派人改造了一番,就成为距离京师最近的一处传讯高台。”
    “高台内有多少兵马驻守啊?”
    “十名兵士,正好是一什人马。”
    可能是看到山坡上来了一群人,立即有两名兵士从高台里出来,沿着山坡走下来迎接。一名什长打扮的人来到韩湛的面前躬身施礼:“小的参见主公!”
    韩湛从对方的称呼中,猜到他早就知道自己要来,否则以他一个小小的什长,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身份呢。他扭头看了一旁的沮授,两人四目相对,韩湛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一丝慌乱,显然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他翻身下马,冲躬着身子的什长虚扶一把:“免礼!”
    等什长站直身体后,他蔼可亲地问道:“不知高台里有多少人啊?”
    “回主公的话,”什长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如今高台内连小的在内,一共有十人。”
    “带本侯去看看!”
    什长答应一声,与自己的几名部下做向导,领着韩湛朝山坡上的高台而去。
    距离高台还有十几步时,什长冲着里面喊道:“所有人都出来迎接主公!”
    随着什长的喊声,从高台里又出来了好几个人,他们快速地列成了一排,等待韩湛的检阅。
    韩湛走近之后,默默清点了一番人数,发现连什长在内,只有八个人,不禁皱起眉头问什长:“你不是说连你在内,一共有十个人么?为何此刻只有八人?”
    “启禀主公,”一旁的沮授见韩湛不高兴了,连忙向他解释说:“他们原本是看守烽火台的,为了防止突发意外,高台顶部必须有专人值守。属下觉得另外两人,此刻可能正在顶部值守吧。”
    “沮监军所言极是,”什长等沮授一说完,连忙附和道:“的确有两人在高台顶部值守,没有前来迎接主公,还请主公恕罪。”
    韩湛信步走进了高台,发现左侧的地上铺着几个地铺,看来是看守高台的兵士睡觉的地方。右侧的墙边是兵器架,上面摆放着长戈和一把佩刀。
    他感觉头顶有风,仰头望去,看到一个四四方方的洞口,却没有看到梯子。他转头望向跟进来的沮授:“公与,为何不见梯子啊?”
    “主公,”沮授见韩湛不明白这样布局的原因,连忙向他解释说:“烽火台为了防止敌军摸哨,通常都是用软梯,值守的兵士上去后,就会把软梯收上去,这样就算敌军冲进了烽火台,也有时间发出讯号。”
    “原来如此。”韩湛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又扭头问什长:“你们平时做饭在什么地方,炊烟不会被别的烽火台当成烽火吧?”
    “不会的,主公。”什长连忙解释说:“我们平时都在高台外面的空地上做饭,炊烟通常还没有升起,大多数就被风吹散了。就算有炊烟升空,附近的烽火台上的兵士,也能分辨出烽烟和炊烟的区别。”
    韩湛在这里待了一阵,勉励看守高台的兵士几句,才带着人离开了这座高台。
    下了山坡之后,韩湛好奇地问沮授:“公与,其余的高台,都是安排了一什兵士看守吗?”
    “这倒没有。”沮授摇着头说:“若是每处高台都安排一什兵士看守,那上千个高台就需要上万兵士,光是每天的补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驻扎一什的高台,通常是由烽火台改建的,而普通的传讯高台,只有两名兵士值守。”
    “原来如此。”韩湛点点头,对沮授说:“那我们继续巡查其它的高台吧,看看他们是否发挥作用。”
    “不知主公今日打算巡视多少高台?”
    韩湛对沮授还是很信任的,相信对方不会搞什么豆腐渣工程,便回答说:“以十五里为限,看完十五个高台之后,本侯就会返回城中。”

第539章 重启商路

    韩湛视察完十五个传讯高台,返回城内时,已经是傍晚。
    刚回到府门前,陈到就来向韩湛禀报:“主公,您总算回来了,军师、长史已经府中恭候多时了。”
    得知郭嘉、荀彧已经在府中等候自己,韩湛连忙将手里的马缰绳交给了一名兵士,跟着陈到快步走向了议事厅。
    韩湛走进议事厅时,发现不光郭嘉、荀彧在,就连许久没有登门的荀攸、田丰、徐庶等人也在。
    正在闲聊的众人,见到韩湛走进议事厅,连忙上前迎接,叉手施礼后齐声说道:“属下等恭迎主公回府!”
    “免礼!”韩湛朝众属下一摆手,说道:“各位请就坐吧。”
    等众谋臣入座之后,急于了解朝堂上事务的韩湛,望着荀彧有些着急地问:“长史,今日大秦国使者可曾觐见陛下?”
    “启禀主公!”听到韩湛问自己,荀彧连忙起身答道:“属下今日早朝,便引领大秦国使者觐见了陛下。”
    “陛下怎么说?”韩湛急于知道汉献帝的态度,看对方是否有意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毕竟朝廷的决定对自己接下来的战略,将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陛下听完番使的来意后,立即询问群臣对此事有何看法。”荀彧对韩湛说道:“太尉、太傅、侍中等大臣皆言可以重开商路,为了说服陛下,他们还特意提到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往事。”
    “哦,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荀彧担心韩湛太年轻,并不知道张骞出使西域之事,毕竟这都是三百年前的陈年往事了,便主动介绍说:“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时,同匈奴发生冲突。至老上单于时,他们被匈奴彻底征服。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到西域,赶走原来的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
    韩湛虽然知晓张骞出使西域之事,但此刻既然荀彧主动提起,他也没有打断,耐心地听着对方讲述三百年的旧事。
    “武帝建元二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由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父充当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被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所有人都被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将得知张骞是汉使臣之后,立即派人将他们押送到匈奴王庭,交给老上单于之子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一行准备出使西域,自然不会允许他们通行,便将他们扣留并软禁起来。单于为了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单于的这种做法,均未达到目的。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至元光六年,被软禁十年之久的张骞,发现匈奴人对自己的监视有所松弛。便趁其不备,果断地抛弃妻儿,带领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继续向西前往大月氏。。”
    罗布见韩湛听得津津有味,连忙凑近他的身边,低声地问:“主公,天色已晚,想必各位大人都还没有进晚膳,您看是否命后厨准备膳食。”
    韩湛经罗布这么一提醒,立即意识到自己考虑问题不周全,如今天色已晚,自己却让众谋臣饿着肚子陪自己一起听荀彧讲故事,连忙吩咐罗布:“罗布,立即吩咐后厨准备膳食,本侯要在这里招待群臣。”
    等罗布离开之后,韩湛冲荀彧客气地说:“晚膳很快就会送来,长史请继续说。”
    荀彧点点头,接着往下说:“……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好在张骞等人在匈奴待了十年,不光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因而他们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地区。
    但他们被困在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迫使月氏人继续西迁,进入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了解这一情况后,在经过车师国后没有向西北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武帝,赠送财物以示酬谢。大宛王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所阻。
    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于是便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张骞等人通过康居,到了大夏。在大夏国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大月氏。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张骞等人被困匈奴的十年时间内,受到乌孙攻击的大月氏,如今迁到了阿姆河畔。自从来到了阿姆河,用武力臣服大夏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都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大月氏王改变了态度,无意东还与匈奴为敌。
    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再加上他们认为汉朝离大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因此,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在元朔元年动身返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没有走来时的北道,而改行南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羌人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初,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逃汉。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荀彧说完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韩湛不禁拍手叫好。别看张骞出使西域,在后世是耳熟能详,但具体的过程,韩湛却所知不详,荀彧的这番讲述,等于是给他补了一堂历史课。
    “听完长史的这番话,本侯才知道,当年张骞开辟西域的商路,是多么地艰难。”韩湛开口说道:“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个重开商路的良机,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主公英明!”荀彧等韩湛一说完,立即借口说道:“先人开辟这条商路不易,如今既然有大秦国使者主动前来,正是重开商路之时。陛下听完众朝臣的议论之后,果断地决定重开商路,等开春后就派出商队西行。”
    韩湛点点头,郑重其事地问:“不知陛下准备派谁负责组建商队,筹备货物?”
    “新任少府孔融孔文举!”
    “陛下知人善任,若是要重开商路的话,孔文举的确是最佳的人选。”韩湛刚说到这里,就看到罗布重新走进了议事厅,身后还跟着一群端着托盘的下人,连忙提高嗓门吩咐对方说:“罗布,想必诸位大人已经饿了,速速命人摆上酒宴,不得怠慢。”

第540章 平定北境(全书完)

    初平三年四月,少府孔融奉汉献帝诏命,率领一支五千人的商队,在三千精锐士卒的保护下,随大秦国使者安东尼奥西行,前去开辟与大秦国之间的商路。
    五月,韩湛表奏汉献帝,任命徐庶为并州刺史,田丰是并州长史,并派典韦领兵五千护送两人前往上党上任。
    六月,徐庶、田丰、典韦等人带着兵马到达上党。上党太守张扬得知新任的并州刺史到任,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
    同月,私下结好踏顿渤海太守袁绍,起兵北上去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领兵迎击,双方在蓟县南面的琢县展开大战。
    虽然袁绍手下有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又有审配、辛评、辛毗的谋臣辅助,但公孙瓒得到了刘备三兄弟的帮助。双方交战一月,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便在琢县一带对峙。
    七月,乌桓单于踏顿派遣手下的大将难楼、苏仆延、乌延分三路出击,同时攻击玄菟郡、昌黎郡和辽东郡,迫使公孙瓒不得不抽调兵马去迎击。
    察觉到公孙瓒分兵,袁绍立即发起了新的攻势。兵力不足的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不得不放弃琢县,退回了蓟县坚守不出。趁着公孙瓒不敢出战,袁绍又派颜良、审配、辛毗等人攻略乐浪郡和带方郡。
    十月,乐浪郡、带方郡、玄菟郡、昌黎郡和辽东郡俱已成为了袁绍的囊中之物,而公孙瓒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辽西郡、右北平郡、渔阳郡、上谷郡、范阳郡、代郡等地。
    袁绍见幽州近半数的地盘已经落入了自己的手中,觉得公孙瓒大势已去,再加上幽州牧刘虞病死,便自领幽州牧,并传檄六郡,命他们归顺自己。
    袁绍自领幽州牧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邺城,韩湛召集自己的部下商议此事。
    郭嘉向韩湛献策,向汉献帝表奏公孙瓒为新的幽州牧,让他与袁绍拼个你死我活。等两人打得两败俱伤后,再由冀州出兵,灭掉袁绍和公孙瓒。
    韩湛采纳了郭嘉的建议,请求汉献帝任命公孙瓒为新的幽州牧,让他与袁绍分庭抗礼,互相攻伐。
    公孙瓒被汉献帝任命为幽州牧,便从蓟县出动出兵,试图夺回被袁绍占领的五郡之地,双方从此开启了长达两年的互相攻伐。
    初平五年三月,公孙瓒与袁绍经过两年的互相攻伐,双方就变得筋疲力尽。踏顿见袁绍迟迟拿不下公孙瓒,便引兵返回了自己的王庭。
    得知踏顿已经率军北返,郭嘉向韩湛进言,说是夺取幽州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正式出兵幽州。
    四月,韩湛率领郭嘉、沮授、赵云、黄忠和张郃,领兵十五万离开冀州,浩浩荡荡地杀奔渤海郡。
    袁绍为了和公孙瓒大战,早已把渤海郡的兵马抽调一空。韩湛兵马所过之处,都是望风而降。韩湛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地占领了渤海郡全境。
    得知渤海郡失守,袁绍不禁大惊失色,连忙命令颜良领兵三万前来迎击。颜良虽然武艺高强,却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被黄忠斩杀在琢县城外。
    得知颜良战死,袁绍知道挡不住韩湛的兵锋,便听从审配、辛评的劝说,领兵退往东面,准备让韩湛的兵马与公孙瓒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好坐壁上观。
    见袁绍的兵马远遁,韩湛继续挥师北上,去攻打公孙瓒坚守的蓟县。
    公孙瓒调集代郡、渔阳郡的兵马增援,准备与韩湛在蓟县城外决一死战。
    五月初三,韩湛的十万大军与公孙瓒的十二万兵马,在蓟县城外展开了一场混战。别看公孙瓒的兵多,但经过这两年的混战,有战斗经验的老兵都死得差不多了,临时拼凑起来的新兵,哪里是韩湛手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卒的对手。
    将近正午之时,公孙瓒的兵马已经隐隐有败退的迹象。就在这时,有探马赶来向韩湛禀报,由于公孙瓒抽调走了代郡和渔阳郡的兵马,匈奴的五万大军趁机破关而入,直奔蓟县而来,再有两炷香的时间,就会赶到战场。
    得知这个消息后,韩湛立即传令,命令大军停止对公孙瓒的攻击,掉头去对付南下的匈奴大军,绝对不能让他们祸害大汉百姓。
    匈奴大军南下的消息,公孙瓒也从探马处得知。有心退兵回城自保,却担心韩湛趁机追杀,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却发现冀州兵马停止了攻击,后撤重新整队。
    参军柳浦观察了一阵后,向公孙瓒禀报,冀州兵马停止攻击,可能是为了对付即将到来的匈奴大军。并向公孙瓒建议,可以趁着韩湛与匈奴混战之际,出兵袭扰冀州军的后方,没准可以转败为胜。
    谁知公孙瓒听后,直接一鞭抽了过去,对柳浦破口大骂。随后命令全军,停止与冀州军的一切敌对行动,联手对付汹涌而来的匈奴大军。
    两支不久前还在生死相搏的军队,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匈奴大军,极有默契地放弃了敌对状态,同心协力来对付入侵的外族。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韩湛和公孙瓒的联军终于成功地击退了入侵的匈奴大军。
    看到匈奴大军铩羽而归,韩湛也命令自己的部队返回了驻地。
    第二天,韩湛只留下一万兵马,由副将黄忠率领,留在大营里监视公孙瓒的动静,自己则率领大军东进,去攻打被袁绍占领的幽州五郡。
    八月,韩湛的大军夺取幽州五郡,袁绍带着三个儿子,以及文丑、审配、辛评等人逃亡了乌桓王庭,投奔踏顿去了。
    九月,韩湛带着平定幽州五郡的大军,重新返回蓟县城外,准备继续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在刘备的劝说下,放弃了抵抗,主动出城向韩湛投降。
    韩湛接收了公孙瓒的投降,命令沮授代理幽州牧一职,自己引领大军返回了邺城。
    至此,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都成为了韩湛的囊中之物,使他成为了真正的北境之王。回到冀州,韩湛继续训练兵马、招揽人才、大型水利、鼓励农桑,准备来年亲自领兵南下,去夺取陶谦的徐州、袁术的扬州,使天下尽归自己所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67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作者:红场唐人所写的《三国之北境之王》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北境之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北境之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北境之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北境之王介绍:
在博物馆参观的韩湛,意外地通过八阵图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同名的冀州牧韩馥之子。他原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每天没心没肺地过日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饱喝足后就带一帮家丁恶仆去调戏良家妇女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他的梦想破灭了。三国之北境之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北境之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