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三国之我是袁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我是袁术全文阅读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     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零一章 祭拜

    蓟城以北五里处的小山上,一块并不华丽但却威严沉重的墓碑坐落于此。在这孤山野林之中略显凄凉。

    墓碑周围十分的干净,碑前还摆放着为数不少的新鲜瓜果,香火旺盛,显然时常有人祭拜。

    此时的墓碑之前,站立着两个人。

    “故汉骠骑将军冠军侯公孙瓒墓。”

    将墓碑上的字轻声读了出来,袁术脸上满是回忆之色。

    “或许这正是公孙瓒一生的追求吧。袁本初这次算是做了件好事。公孙瓒虽不为明主,但却不失为一代名将、民族英雄。护佑幽州、驱除胡虏、大败异族、封狼居胥,这般称号也算不失其名。”

    受自己这只蝴蝶的影响,公孙瓒虽依然败于袁绍之手,但却多了狼居胥山这一惊世之战。

    以一己之力大败鲜卑、乌桓和南匈奴三方联军,将鲜卑屠戮殆尽,并致使南匈奴和乌桓元气大伤。公孙瓒此生的战绩和战果绝不逊于霍去病多少。

    “如今鲜卑已成过去,乌桓和南匈奴相继归顺。子龙,你说公孙伯圭在九泉之下会如何反应?”袁术轻声道。

    站在袁术身后的赵云一脸肃穆的望着墓碑:“公孙将军自是会欣喜。消灭胡虏、保北方太平是公孙将军毕生之愿。如今业已达成,公孙将军在九泉之下也可安寝了。”

    “朕觉得他还会惋惜和羡慕。惋惜他时运不济,没能亲自看到这一天。羡慕我袁公路运道好,他所做的一切平白为朕做了嫁衣。”袁术轻叹了口气道。

    “以公孙将军的性格,恐怕还真会如此。不过更多的肯定还是欣喜,在公孙将军心中汉人比什么都重要。”

    “昔日于虎牢之前,十数路诸侯多庸碌之辈,能入我眼者,除袁曹刘三人外,也就公孙伯圭一人了。其性格刚烈,虽不为英主,但却不失为一英豪,朕一直以之为友。与其结盟虽掺杂不少利益因素,但却也是真心想与之相交。若是可能的话,朕真想保他性命。但可惜,朕可救他,但他却不愿苟活,一心求死。”袁术惋惜道。

    当初于蓟城之中,公孙瓒看似四面楚歌、无路可逃,实际上袁术早已在辽东准备好接应的人马,并与其联系。只要公孙瓒愿意撤往辽东,是可以活命的。但可惜的是公孙瓒并没有接受袁术的好意,而是选择了死亡。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昔日之楚霸王,今日的公孙瓒,可惜啊可惜。”

    对于公孙瓒的身亡袁术是由衷的可惜。虽然公孙瓒无英主之资,但其征战之能确是当世绝顶。袁术也有心让其与曹袁刘三人一样前往西方开疆扩土。有着自己和曹袁刘三人帮衬,公孙瓒可无后顾之忧的与异族厮杀。同样,于自己和曹袁刘三人而言,公孙瓒可说是最为锋利的尖刀。

    人皆有能,所长不同。公孙瓒虽败于袁绍,但是公孙瓒能做到的事袁绍却不一定能做到。就如对抗异族而言,公孙瓒麾下的数万精骑,比之袁绍手中的数十万步卒要好使的多。公孙瓒不善内斗,但对外却极为强势。

    “子龙,朕没有让你和白马义从参与巨鹿之战,你们是否心有怨气?”

    “臣不敢,陛下自有陛下的思量。”

    袁术闻言,嘴角微微苦笑:“朕没有让白马义从参与此战,是怕白马义从一时义愤,把袁本初给杀了。”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朕知道,这不是一句虚言。当面对袁本初时,那三百余白马义从旧部绝对会忍不住给袁绍来上一箭,为公孙瓒报仇。”

    对于白马义从的义气,袁术从不怀疑。白马义从既称之为义从,自是以义为先。像是为主报仇杀了袁绍然后自裁以谢袁术的事,绝对干得出来,而且有不少人愿意这么干。到时候非但袁绍会死,三百余白马义从旧部怕是一个都活不下来,袁术怎么可能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将之支开、不让二者相遇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的苦心,臣明白。然公孙将军始终是...”

    “朕知道。朕与公孙伯圭从无旧怨,唯有感激。朕相助于其物资,其为朕招揽人口。非但如此,其还为朕背了称帝的黑锅,碎了传国玉玺,助朕平定胡虏,甚至将白马义从推至巅峰之后赠与朕。是朕亏欠于其。”袁术坦诚道。

    说实在的,对于公孙瓒袁术确实是感觉极为的亏欠。因为这货帮自己背锅和提供的帮助太多了,让袁术都不由得感到有种愧疚。

    袁绍是他牵制的,很多人口是他拉来的,北方三大异族也是他打残了之后让自己捡了个便宜,在自己夺天下的路上更是数次帮自己背锅吸引仇恨。最后还把白马义从送给了自己,当真是大汉好队友,最强打工仔。

    曹操、刘备替袁绍牵制中原和自己,好歹还是袁绍安排的,而且还玩脱了。公孙瓒这事自己除了和其做了些互惠互利的商贸交易外,几乎没怎么动手,他自己就傻乎乎的把该干的事全干了。有时候袁术都怀疑这货是不是上天专门派来帮助自己的,绝对的无私好队友啊!整个天下都找不到第二个。

    牺牲自己,照亮他人。这就是袁术给公孙瓒最中肯的评价。

    “白马义从那三百余旧部,朕对其绝无一丝介意。因为朕也喜欢忠义的人,而且公孙瓒已经死了,白马义从如今是仅次于陷阵营的存在,朕没有理由不喜他们。也正是因此,朕才会不让他们参与这一战,以免致他们于两难的境地。”

    “多谢陛下。”赵云躬身道。

    袁术如今也有些理解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袁绍为什么要杀麴义了。团灭了白马义从的先登死士,估计其战力不亚于现在这个状态的白马义从,战力妥妥的高于寻常大军两个大档次。打大戟士就和玩似的。这么恐怖的存在,其领将又是个傲慢的主,换谁能不忌惮?和吕布雪藏高顺是一个道理。

    袁术现在好在麾下这种强悍的军团为数不少。而且高顺、赵云等都是忠义谦谨之辈,又有许褚虎贲护佑,方才高枕无忧。

    为君者,要想不忌惮臣子,不让臣子功高盖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强大自身,培养更多强大忠诚的将领,而不是打压和残害。就像现在的袁术,就是吕布都不敢有丝毫反叛之心,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反叛,袁术杀他如杀鸡一般轻松。

    野心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能力的不平衡,君主自强,自然文武归心。

    “公孙续现在情况如何?”

    “现在白马义从之中为一百夫长,一直以来尽忠职守,在战场上勇猛果决,颇有公孙将军当年的风采。”

    “嗯。你平日多指点一下,毕竟是公孙伯圭的血脉,虎父无犬子,好好打磨将来定可为一良将。”袁术点头道。

    对于公孙一家袁术并无半点忌惮,原因也是一般,因为他自身很强,无惧任何。公孙续在其眼中不过是子侄一般的存在,若不是由于身份和局面的原因,袁术其实不介意再收一个义子。若是公孙续将来有所成就,袁术让其代替赵云掌握白马义从也无不可。

    这天下最有资格统领白马义从的便是公孙一系,血脉上的传承,注定了将门世家更易出英杰。陇西李氏一脉不就如此?袁术如今已然看开了,对于世家再无半点歧视,将天下臣民皆平等相视,认可世家自身的优势。

    毫不在意身份的盘腿坐下,袁术挥挥手,从一旁上前的亲卫手中接过酒袋。把酒袋打开,将半袋酒水轻轻洒于面前,呈一条直线。

    袁术双手平举酒袋,面色肃穆,沉声道:“伯圭兄,你我虽只有数面之缘,但却神交已久。老兄封狼居胥,一战成名,足以名垂千古,愚弟敬服。此番某得天之助,侥幸取得天下、平定宇内,收服胡虏、安定百姓。这其中,伯圭兄居功甚伟,愚弟感激之至。如今胡虏将尽、北方已平,老兄九泉之下也可安眠了。”

    “老兄放心,范儿不负老兄之望,甚是努力、已初露狰狞,将来必成大器。愚弟也会对其多加照拂,以报老兄之恩。我汉人沉寂已久,如今汉疆一统,当王天下。愚弟欲毕全国之力西伐,以征服各国、扩我汉人疆域,再创我汉人之辉煌盛世。若老兄在天有灵,还请多加护佑,为我汉人祈福,愚弟在此拜谢。”

    言罢,袁术仰头将酒袋中的酒一饮而尽,起身,转身离开,无有半点停留。

    英雄相惜,无需半点作假;家国天下,无需半句多言。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第九百零二章 **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要不要召开大典以庆贺之?”田丰问道。

    战胜袁绍之后,袁术丝毫没有离开河北的意思,一直在各州巡视着。

    “怎么,有人着急了吗?”袁术放下手中的香茗,淡淡道。

    田丰微微苦笑:“袁绍已灭,天下已平,自是有很多人想要受功领赏、封侯拜相。”

    “天下,何为天下?”袁术平静道:“大汉十三州不过是天下一隅,辽东、西域、西南诸国、身毒、贵霜、安息、罗马,皆为天下的一部分。不尽扫之,谈何天下?”

    “前路漫漫,陛下眺望远方的同时也应脚踏实地。无论如何,汉土归一也是一大盛事,应当大贺,以告知天下百姓、赏慰诸臣。”

    “朕明白。”袁术轻叹一声:“朕的目标可远不止如此。罗马和安息相距甚远,朕难以企及,但是其余诸国,朕誓要将之拿下。朕不希望有人于此时便失去了战心,大楚真正的霸业现在才刚刚开始。”

    “此次大典便于长安召开吧。长安修缮数年,如今业已完成,也该将帝都牵至于其了。金陵虽好,但确是偏了一些,朕以后的重心位于西方,再以金陵为帝都却是不妥。”

    “嗯。长安皇宫已修缮完毕,百官府邸、商铺街道等皆基于金陵设计之上加以改进,整个长安城的规模比之金陵城还要大上一倍,堪称亘古未有之雄城,绝对有资格为我大楚之帝都。此次陛下打算招哪些人参加?”

    “士农工商各自皆出代表吧,各州郡阶层,各自按照表现自行进行推举。各军团也抽出部分代表,准备授旗和阅兵。”袁术直接把前世那套照搬了过来。

    “另外,自我从江东起家以来,阵亡的所有将士名单,重新统计一份,不得有一人缺失。对其亲属的抚恤重新核实一遍,若有被侵吞私藏的情况,但凡涉案之人,无论官职高低,一律无期徒刑,拉到矿场给我挖矿挖到死以赎罪,任何人不得求情。”袁术狠声道。

    “陛下您都知道了?”田丰沉声道。

    “朕不是个瞎子!天下尚未平定这些人就开始图谋私利,连烈士遗属的钱粮都敢侵吞,朕没灭他们三族就算便宜他们了。”

    贪腐永远是无法完全清除的,袁术很清楚这个道理。但他却没有想到在他掌权的情况下竟然还有那么多的贪婪之辈,连烈士遗属的抚恤都敢下手。

    “陛下,我大楚如今富足无比,这是好事,但也滋生了不少的问题。利益太过于庞大,尽管陛下铁血手腕大力治理贪腐问题,但无数官员还是前赴后继,侵吞钱粮。由于这段时间我等将重心放在国事之上,对于贪腐问题放松了些许,现在,已经有些不好的苗头了。”田丰面色疲惫道。

    他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一个人,大楚贪官愈来愈多,他虽有心解决,但却无力施为。发展太快带来的阵痛便是如此,大量重用有才的寒门士子固然解决了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但是,寒门士子的道德素质毕竟参差不齐,有许多更是心志不坚。

    出身卑微的他们对于钱财往往会更加渴求,故而会行贪腐之事。寒门多贪官虽然言过其实,但确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段时间朕一直把心思放在征战上,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是疏忽了。”袁术沉声道:“本以为高薪养廉加上检举制度和暗中监察制度能够基本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想来是朕天真了。贪腐问题,靠严惩来解决是无法根治的,最终还是要从人心下手。”

    “陛下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其一,立刻派遣大量的新晋士子为官,成立专门的监察部门去稽查贪官。这些士子务必要道德素质过硬而且要精通数术,彼此之间也要相互监督,绝不能出现官官相护和借机敛财等情况的发生。将他们之后的官职和抓住贪官的数量和大小挂钩,不怕他们不拼命。不过记得,务必要有实据,宁愿放缓点抓也不能造成一桩冤假错案。”

    “对于查到的官员,根据其情况,一律严惩,并且公之于众,且其三族之内不可为官为商。情节严重者还可另加重处,其妻儿老小皆可受罚。想贪,就要做好全家遭殃的代价!”袁术恨声道。此时他也是发狠了,这个时代从来都是一家为一体,以前他总是尽量做到祸不及家人,但现在想来是他太天真了。

    想想后世,父母贪腐敛财,将钱财巧借名目转至子女手中,带着巨额的欠贷去蹲大牢的还少吗?

    于父而言,这是爱子。自己垂垂老矣,剩下的时日在哪活着不一样?蹲个几十年大牢就能给子孙带来几百年都赚不到的财富,不是很值得吗?被这种想法驱使的贪官老赖不在少数,祸不及家人就是他们最好的保护伞。

    明知道他们把钱转到他们儿子女儿手上了,但是在他们的一些巧妙手段下,法律对他们根本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子女名正言顺的用着许多百姓的血汗钱救命钱去挥霍。这于百姓而言是何等不公的一件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无论情理再大也不是贪腐的理由。用感人的亲情和爱情来作为贪腐的理由,这是多么令人恶心的一件事。

    “其二,提高官员薪俸和福利。在原本的俸禄之上再酌情增加,以确保官员无需担忧养家生存之事。官员的饮食住所等皆统一安排。为官员的父母和适龄子孙安排专门的养老院和学校,强制让其加入。在让官员过上舒适生活的同时,让其没有地方花钱。”

    “对于其子女加强思想教育,并实时考察。为官员子孙为官准备一条专门的通道,必须抽调专门人员严格审查,以避免权利交接的现象。”

    “其三,对于涉贪的商人、酒楼、青楼等一律重处,该查抄的查抄,该押去矿山的押去矿山,相关知情不报人员一律治罪。”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加强对于各官员的思想教育,每年定期开展教育,时刻告诫他们要为清官能臣。日后对于还未分配官职的中举士子,必须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观察其行径,行为不端、品行不好的可以直接刷下。”

    “此法甚妙,陛下英明!”田丰听完后,顿时拜服道。

    “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三步都要狠抓。日后官府和官员的账目一律记录明示,接受清流谏官的监督。规定官员家庭的支出额度上限,凡有大额不当支出或有大量不明资产的官员,核实之后一律重处!”

    “这样虽对官员可能有些不适和不公,但是为官掌权,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朕可以保他们无后顾之忧,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可算上富足。但是,他们不能太过于贪婪,掌权又想掌钱。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做不到这一点的就不要为官。”

第九百零三章 结党营私

    帝王之怒,流血千里。袁术不忍杀戮,只是责令一生服役,挖矿修路罢了。

    贪腐之事确实难以扼杀,但绝不能纵容容忍。便如田中野草一般,虽灭之不尽,但却需时时清理。

    如今汉土一统,在袁术眼中这不过是开始,但在很多人眼中这已是结局。乱世结束、天下太平,接下来就要考虑自身的官爵利益,转为内斗了。

    这种事的出现袁术早已想到,因此对于这次庆贺大典袁术心中是有着几分抗拒的。

    昭告天下、安定民心,但对于一些短视之人而言,这就是内斗开始的信号。大楚的强大富足,反而成为他们内斗最大的动力和底气。袁术不愿见此。

    不过好在此时这种心思和风气不过才初步形成,并没有到蔓延泛滥的地步,还可以收拾。袁术在准备举办庆贺大典的第一时间,首先开展了大楚内部的大检查清洗。

    官员、将领、商人、书院等,皆在检查的范围之内。凡查有实证的,经审核之后,一律严惩,殃及子嗣,昭告天下。有嫌疑却无实证的,暗中单独警告一番,并根据轻重列入重点观察名单之中,加强思想教育。

    天下一统,袁术不想搞得人心惶惶,更不想给天下人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因此,此次清洗虽然规模浩大,可真正遭到重处的人并算不多,只占了嫌疑之人不过十之一二的比例。

    但这并不代表,袁术对于贪腐就会手软。此前天下大乱,外因内因繁多,官员参差不齐,自身出问题还有一定的情理可言。袁术知道有很多手脚不甚干净的小贪之人,但并没有过于追究,只是略微惩戒警告一番。这也是袁术给他们唯一的一次机会,天下大乱唯一的理由只能用一次。

    这些小贪之人短时间之内肯定是无法提拔了,不重点观察个几年,袁术绝对不会让他们上位。

    “世家、寒门、平民,州郡、书院、学派,各为团体,一切皆需平衡。”袁术轻叹了口气道。

    不查没什么,认真下来一查,才发现大楚内部如此多的问题,果然摊子大了就管不过来,隐患太多了。

    尽管袁术已经下手很轻,但这次被查抄的官员和商人依然为数众多。这要得亏于那些初出茅庐、心思单纯的士子,那些一身清明、傲然不羁的清流,那些遍及各地、各行各业的百家学子,以及贾诩、郭嘉麾下的情报组织。

    这些人的能量集中到一起,恐怖的令袁术自己都难以置信。明查、暗访、由上至下、由内及外。大到各地官员豪绅,小到底层百姓茶馆小厮,就连青楼娼妓都成了袁术的眼睛,情报网络几乎全方位覆盖。但凡存在问题的官员商人,十之**都被发现,问题比较大的更是几乎无一落网。

    这一通查下来,袁术才发现了官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由地域、学院等组成的派系为数不少,尤其是金陵书院和鹿门书院这两大学院,更是尾大不掉,查出来基本是一串一串的。

    不过这也很正常,于官场之中拉帮结派营造利益共同体以排除异己,这几乎是人的本能。

    但问题就出现在,似金陵书院和鹿门书院士子所组成的团体太过于庞大了,颇有些东林党的意思。

    没办法,谁让大楚顶级的书院就这么两个呢,而且袁术急需人才,还一直在给这两个书院输血。其学子素质下降,能力品德参差不齐也是正常的,而且数量极其庞大,于大楚官员之中几乎占据了小半。袁术现在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为君者,重在格局平衡。

    袁术不缺格局,但在平衡一道上确实有些疏忽了。因为他过去习惯于以力压人,行事过于偏激。大楚虽表面上政通人和,但隐患已然埋下,若处理不当祸端也是不小。袁术在时铁血手腕,如秦始皇一般以一己之力压服一切,自然可以不在乎这些,但是后辈该当如何?

    永远不能期望仰仗君主贤德来治理天下,而要更多的依靠制度。

    在发现问题之后,袁术果断开始了天下各州郡的书院建设。于各州皆打造一顶级书院,以分散生源,避免一家坐大。同时,除长安为帝都外,幽州蓟县、扬州金陵皆为陪都,以之为核心向周边发展,以避免江南地区与北方的发展差距过大。

    “陛下,听闻我大楚一统,周边诸多小国纷纷上表庆贺。此次大典用不用他们参加,以彰显国威?”田丰问道。

    “不用。”袁术不屑道:“一群墙头草,有何需要在意的?让其参加有何意义?朕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不需要在这些弱者的身上找荣誉感,反正将来他们也会被我大楚吞并,无须浪费时间和他们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

    “陛下,万国来朝乃是盛事,既可彰显陛下雄才大略、天命所归,又可震慑诸国,方便我大楚对外贸易和外交,怎么都是好事啊。”田丰劝说道。

    “待他日朕横扫诸国、吞并贵霜,自然会于泰山封禅,到时再昭告天下,招万国来朝也不迟。只怕到时这所谓的万国都没有几个了。如今我大楚正值巅峰,些许小国对于我们无关紧要,朕还巴不得他们犯些事,朕好派兵杀过去以彰国威,顺便还能抢点人呢。”

    “而贵霜、安息和罗马三大帝国,就更没有必要在他们面前彰显武力了。朕若是一守成之君自然应该威慑,可朕如今对他们势在必得,这种情况下就不好再过多的刺激他们了,以免引起他们的警惕。我大楚之强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没必要在他们面前显摆,到时候才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袁术猥琐道。

    田丰面色微微一动:“陛下您还真是老谋深算。不过如此是否有些过于阴险了,非大国之道。”

    袁术冷哼一声:“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迅速拿下贵霜才是重中之重,其他一切都是虚的。等朕吞并完贵霜、身毒等国,想表现的多么正气凛然、大国风范都行。这种时候阴一下,能减少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战乱,岂不划算?”

    “好吧。”田丰轻叹一声,最终还是被袁术给说服了。树大招风,大楚如此强盛,太过展露也不是一件好事,暂时猥琐一点就猥琐一点吧。

    “纵观古今,像陛下您这么……务实低调的,恐怕找不到了吧。”好不容易忙里偷闲暂时挣脱了田丰魔爪的郭嘉闻言,忍不住面色古怪道。

    “别的帝王若是要举办大典,怕不是能弄得多隆重就弄得多隆重,恨不得天下皆知。像陛下您这么低调,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强大的,还真是前所未有。”

    袁术闻言,脸色一黑。他如何听不出郭嘉言语之中的调侃嘲讽之意,恼羞成怒道:“朕为了大楚臣民如此忍辱负重、顾全大局,那些好大喜功的装笔货如何能与朕相比?郭奉孝,朕让你去处理政务你干完了吗?竟然敢在此躲闲!元皓,把这货拖回去,半个月不准出官邸。”

第九百零四章 海军

    貊,位于辽东以西。与辽东隔山相望,中间是绵延不断、数之不尽的大山和江流。公孙度自从被袁术派遣张辽赶出辽东郡之后,一直在此休养生息,伺机攻回辽东。

    但是,陈宫这个战略防御大师在来到辽东之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防御部署。数十个坞堡和三座大城往山脉江流之间的要害一建,公孙度就彻底歇菜了。

    密不透风、节节相扣的防御,令公孙度丝毫没有出兵成功的可能。无论从何处进攻,都要面对数个坚固邬堡。而且对方的防御体系立体无比,一旦发现他的踪迹,便会迅速地展开应对,对之展开包围堵截。

    不安分的公孙度曾几次派遣精锐部队偷袭试探,想要试探出辽东的虚实或者伺机骚扰。但结果却是无一成功,而且还有小半直接全军覆没,其他的也多有损伤。

    陈宫虽然迟智,但论起战略推演和布局绝对是天下顶尖,在袁术任由其指挥挥霍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直将辽东打造的如铁桶一般,其各方面的防御部署皆毫无半点破绽。尤其是针对袁绍和公孙度的左右两侧防御。公孙度麾下既无良帅良谋,兵马又不过数万,且非精锐,丝毫没有打破防御的可能。甚至连一座邬堡都攻之不下。

    此后,公孙度算是认命了。暂时放弃了攻回辽东的想法,转而一心一意发展势力,攻略三韩,蓄势以等待时机。

    不得不说,公孙度的能力虽然看似不咋地,但也不负公孙这个姓,固然于国内征战从来都是被吊打,但是和公孙瓒一样,对付外族那可是猛如狮虎。似扶余、高句丽、貊这些辽东周边的国家,皆被其轻松击败,纷纷归顺,就连乌桓也畏其三分。在辽东那可是响当当的辽东王。

    虽然被张辽如败家之犬一般带着残兵败将被赶出了辽东,可是公孙度轻松便攻占了貊,并以之为根基发展,甚至还伺机准备攻取三韩壮大势力。

    然而,在袁术接连击败曹操刘备,最终击败袁绍,一统汉土之后,公孙度无奈了。在被袁术击败过之后,他也算明白了自己的实力是个什么情况。

    在辽东,面对着扶余、高句丽这些国家,他所向无敌。但是在大汉军阀之中,他确实是排不上个。随便来一路诸侯怕是都能吊打他,毕竟他所占不过两郡之地,人口不过数十万,兵马也只有数万。而且,单个士卒的战力,再和张辽打了一架之后,他再也不敢自称其为精锐了。

    果断放弃了其他念想,公孙度就一心窝在韩半岛内,不再准备涉及汉土,想要在此重操旧业,当一个土皇帝。

    因为和大楚的宿仇,公孙度表现得十分低调。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安分守己,根本不敢越界,仿佛希望大楚就此把自己遗忘了一般。

    但是,袁术会如他所想的一般吗?

    “重整军备、筹划布局、权衡官爵,要举行大典怕是起码要三个月时间。大典之前,顺便再做点事情以作庆贺吧。”袁术闲来无事,瞄了两眼地图,淡淡道。

    “陛下打算对公孙度和三韩动手?”贾诩毫不意外道。

    “北方草原已被拿下,南匈奴、乌桓尽皆归顺,其他的也该顺道解决了。丁零距离太远而且环境过于恶劣,就暂且不管了。扶余、高句丽也在这些年内被伯符他们顺手拿下。现在地图上就剩下这片空白了。”看着地图上东南方向的空置的那块半岛,袁术淡淡道。

    “公孙度和三韩都不强,数万大军即可拿下。可是韩半岛多山林沼泽、河流密布,而且因为这些小国国力衰微、生产落后,道路极为不便,想要在大典之前攻下,恐怕时间有些紧。”

    “从陆路而行,自然如此。可若是沿水路河流行兵,所需时间自会大大减少。”

    “看来陛下早有想法。”贾诩淡淡道。

    “朕有一定的强迫症,看着大楚偌大地盘上有这么一个缺口,心里就不舒服。”

    “那陛下打算派谁前往呢?甘兴霸?”

    “文和,看破不说破。”袁术嘴角微抽道。

    “陛下对兴霸还真是关照备至。”贾诩微微一笑道。

    “海军之中,能独当一面的,目前除了公瑾之外,也就兴霸一人了。公奕和德虽有能,但却各有缺陷,难以为帅。公瑾的位置不合适局限在海军之上,朕自然只能推出兴霸来担当此任。”袁术轻叹道。

    自天下一统之后,袁术便将水军尽皆改为海军了。作为四大帝国之一,大楚的陆军首屈一指,但是水军却仍是短板。这十数年来虽然在大力发展,但依然隐隐居于贵霜之后。

    这也是以土地为执念的古代华夏一直以来的通病,重视陆军,水军良将少之又少。即使是程普黄盖之辈,也只是善于水战而非海战,整个大楚能拿的出手的海军将领竟然就只有周瑜、甘宁、蒋钦、蔡瑁几人。

    “我大楚的陆军天下无敌,自无需担忧,但是海军方面,仍然欠缺。虽海军士卒数十万,海船良舰无数,但是却缺乏善于海战的将领。”

    “文台将军麾下四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人皆有统帅水军之才,稍加培养之下统帅海军也不在话下。陛下之义子陆逊,及吕蒙,皆展露了惊人的天资,将来必为水军良帅。另还有于禁、凌统、丁奉等将,似乎也都颇长水战,也可加以培养。”贾诩略加思索后道。

    他自然明白袁术的心思。大楚不缺陆军将领,甚至可以说陆军良将太多了,以致使数十万大军都不够分。没办法,大将众多、小将无数,似东吴十二虎臣这个级别都只能统兵一万,确实是大材小用。

    而海军,士卒三四十万。海军将领屈指数来也就那几个,就算把程黄韩祖四人加进来都凑不出十指之数。比例相差着实太大了。

    袁术志在天下,将来海军的重要性会愈发的凸显,甚至比肩陆军,自然需要对海军将领进行调整。

    “此前兴霸因犯错,被朕贬职左迁,现在也该给他个机会,恢复他镇军大将军之位了。否则四征将军之上,三位将领皆属陆军,于海军不利。海军的地位必须要提上来,四征将军、四镇将军也皆要有海军之名。”袁术道。

    “哦?”贾诩目光一闪:“看来诩要祝贺一下公瑾和德他们了。”

第九百零五章 半岛局势

    韩半岛,即后世的朝鲜半岛。此时的这里还是一片较为落后的蛮荒之地。

    原本有四个国家坐落于此,分别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再加上百济。

    但是,在公孙度逃到此处之后,这里便多出了一个小国,辽国。

    以部分高句丽和百济的地盘为基础,虽不过两万余士卒,但是公孙度已然成为了这里的一大霸主。甚至逼得三韩和百济不得不联合起来抵抗才能自保。

    虽说这里交通闭塞,但毕竟不是与世隔绝。与汉土毗邻,贸易暴利,自然有很多的商人往来。这其中,就有大量的大楚商人。而这些大楚商队,自然掺杂着不少暗探。

    因此,韩半岛的情况其实一直在袁术的掌握之中。公孙度被赶跑后在韩半岛依旧称王称霸,活的滋润无比,这也让袁术感到无语。

    究竟是公孙度藏得太深,比自己想象中要强上太多,还是韩半岛这些小国太过于弱鸡了。不过两万弱旅,毫无根基,却能如此肆意纵横。袁术只想说,真不愧是棒子国和泡菜国的前身吗?

    也不怪这俩国一直把自己往高句丽那边靠,以提高身份。因为似百济、新罗、三韩这些小国实在是拿不出手,要不是地方偏僻贫瘠落后,如何能存活那么多年?无论是鼎盛之时的高句丽、后金、辽国还是诸多汉人王朝,都没有想要侵占这里的意思,因为这里非但落后,而且地形太过恶劣了。用鸡肋来形容都是夸他们了。

    高句丽在历史上好歹还曾硬刚过隋唐,而且打出了不错的战绩。似三韩这些国家,从来都没有雄起过,根本就毫无存在感,谁都能欺负一下。

    而高句丽灭亡之后,也被大唐吞并,大部分人口皆化为汉人血脉,只有小部分人口流窜到了三韩。至于之后的高丽国,和高句丽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是一群三韩后裔在新罗灭亡之后重建的新政权。想到高句丽强大,仰慕之下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但凡岛国,基本都对土地有着极度的渴求,内心极度的自卑演变而成的往往便是极端的自大狂妄。对强者卑躬屈膝,对弱者欺凌鄙夷。

    而华夏,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华夏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从来都没有将任何国家真正放在眼中。

    即使是现代也是如此。国人在吐槽国家各方面的不足之时,往往从来都是直接和世界接轨,而不是和单独的一个国家。

    福利比欧洲,经济比美国,工业比德国,国土比俄罗斯。

    过去比美国,现在比世界。许多国人对于国家吐槽的参考标准几乎成了理所应当,但正是这种理所应当,才真正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气魄。

    一个立国不过七十年、白手起家的国家,其中还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犯了些许错误。真正正常发展的时间不过四十年左右,却走完了西方国家起码百年才能走完的道路。而且仿佛没有极限,发展的速度丝毫没有多少减缓的迹象。

    也不怪某国联合各方一直针对华夏搞事情,这换谁心里都害怕。对比于二十年前双方的差距,就知道华夏的发展速度有多么可怕,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照这个速度,若是再过二十年,怕是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就要动摇了,能不急眼吗?

    这就体现出了华夏的底蕴。唯一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历史馈赠、先祖遗泽数之不尽,就是被销毁大半,剩下的也足以令华夏屹立于世界之巅了。

    在大概了解了三韩和百济的实力之后,袁术对于韩半岛的攻略就彻底放下担心了。对付这些弱鸡国家,若是还不能取胜,那还谈何雄图霸业。

    对手太弱,袁术也就没有想过用什么计策之类的,直接下令给甘宁,让他率领五万海军直接北上韩半岛。限其三月之期将之彻底平定,一天不能多,一天不能少,从而能恰好于大典之日将捷报传至长安。

    ......

    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上,甘宁接到袁术下达的军令之后,兴奋无比,激动和感动溢满心头。从虽令送来的韩半岛资料与地图来看,这明显是白送的功劳,就是头猪带着五万精锐不用指挥也能拿下。袁术这摆明了就是给他个借口好立功,以将来官复原职。

    甘宁虽然表现得粗狂莽撞,但实际上内秀于心。对于这里头的道道他心中门清。

    朝着冀州方向恭敬一拜后,甘宁一收脸上的郑重之色,神采飞扬的高挥右臂,大喝道:“小的们,杨帆,改道辽东。老子带你们捞油水去!”

    “吼!”一群闲的难受的士卒闻声,顿时齐齐兴奋道。

    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话确实不假。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

    高顺手下皆是沉默的铁血军人,许褚手下皆是忠贞的刚烈死士。而甘宁麾下的,都是一群水匪气质士卒的兵油子。

    许多官员曾经无数次就甘宁麾下大军的风气问题向袁术弹劾过,但是袁术却从来都是是表面应从,装样子的稍稍警告甘宁,随后就将之搁置。

    而对于甘宁这个二皮脸,被弹劾和警告有用吗?这货连理都懒得理,继续在海上当他的“海匪”头子。

    不过甘宁麾下士卒虽然平日里看似松散,但打起仗来战力却反而是诸多水军之中最强悍的,而且执行力也很强,并无违反军纪骚扰百姓的情况。这也是袁术一直偏袒他们的原因。

    甘宁就不是个带正规军的料,就他的行事和作战风格,就是把陷阵营交给他,没几个月都能把军风带偏。

    大楚一直奉行的是程不识式的治军之法,严格管理、层次分明,虽多了些形式主义和约束,却能够保证整体的精锐。

    但是,人各有异,军中不可避免也会出现甘宁这种李广式的将领。若是能力寻常也就罢了,但甘宁、孙策等人明显就是那种有着李广式魅力和能力,能够让麾下士卒为之生死不顾的存在。

    原本的严苛管理并非不适用,只是发扬他们自身的风格,大军的战力反而更高。

    就类似于应试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一般,前者能培养出一批流水线般的精锐,确保质量。后者上下限都很高,军队可能被练废,但也可能会远强于前者。

    对于这些特殊的将领,袁术也有心情特殊对待。这才有了甘宁麾下的一群“海匪”。

    “将军,陛下要求三月时间,不多不少,咱们该怎么办?这些家伙的战力估计连高句丽之流的都比不上,若是不出意外最多俩月就拿下了吧。”副将问道。

    甘宁狠狠一巴掌拍在他头上,直把他拍倒在地:“猪脑子啊!不会到时候放点水?还有,那地方山多水多,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到时候大军分散开来进行攻击,让弟兄们都机灵点,别中了对方的埋伏。那毕竟是对方的地盘,还是小心为上。要是在这些杂鱼手上死伤了太多士卒,老子把你们一个个的丢下海里喂鱼。”

第九百零六章 世家聚集

    袁绍兵败、天下已定的消息早在第一时间便传遍了天下。天下百姓得知后无不拍手庆贺。

    汉人百姓们要的很简单,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不至于饿死,他们就会追随谁。自古所谓的盛世,其实并非有多么繁荣,多半是鼓吹出来的。百姓能混的温饱,基本已经可称得上是盛世了。

    在这一点上,袁术做的很好。大力扶植农家子弟和墨家子弟对于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疆土的扩大,土地的国有,对于农业发展的促进超乎想象。

    分封世家,使得世家豪绅之间的竞争陡然加剧,而这竞争的核心不再是以往的官场、家学、钱财之类的,而是人口。从原本打压百姓的恶性竞争变成了现在竞争发展的良性竞争。世家豪绅和商人们的认识提高,更是将人的价值大大增强。

    过去从不在意的人口如今是缺口甚大。现如今大楚已经没有了流浪街头的孤儿和乞丐。所有的孤儿乞丐,都被官府或世家连哄带骗收走了。

    各处都缺人,官府的矿场、工地、农场,就是孤儿不能干重活,也能帮着送送饭、喂喂猪、放放羊。而世家麾下更是到处招人,比之官府还要渴求。

    因为袁术给他们的人口份额就那么多,除了这些黑户口外,他们实在找不到地方招人来扩充自己了。

    世家也有各自的野心。袁术允许他们在大楚之外建立自己的国家,无疑是将这头比之资本巨兽还要恐怖的狼群彻底释放。

    古代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最重要指标是什么?无非人口和土地罢了。

    西南诸国过去看似不起眼,但世家们真正挖掘之后,才发现了其恐怖的潜力。但是,再宽广肥沃的土地也需要人去耕种,故而争夺人口势在必行。

    袁术现在可以很自信的说,大楚麾下的百姓九成九以上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只要你不窝在深山老林之中,不残疾的太厉害,随便前往附近任何一个的城镇找上官府,官府都能给你安排一个包吃包住还有钱拿的工作。无非就是薪资低一些或者辛苦一些,但温饱肯定不是问题。

    百姓归心,世家对于袁术如今也是心悦诚服。

    无论是一味地打压还是一味地讨好,都不可能使得世家归心。要想征服世家,唯一的方法就是如袁术这般,先把你打服。让你跌入谷底,从原本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变成可有可无、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的存在。随后,再给你一个更加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

    示之以威,而后施之以恩,方能收归其心。

    西南诸国,曾经的穷乡僻壤、蛮荒之地,不过数年之间已然焕然一新。

    无数的汉人到来,带来的是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当地的经济发展如同打了催化剂一般,步上了快车道。

    如今的西南诸国已然看不出当初的丝毫痕迹,比之汉末的诸多郡县都不差多少。当地土著在不断的宣传熏陶之下,已然能够熟络了说些一些常用的汉语汉字,衣着举止也都向着汉人靠拢。

    表面上风平浪静、一片祥和之下,其深处却正如袁术所想的那般,当地的落后的文化正不断的被先进的汉人文化所侵蚀取代,当地的百姓在利益的趋使和悄无声息的影响宣传下,正在向汉人进行转变。

    西南诸国之中的某个小国皇宫之内,一群世家家主正群聚于此。

    “文先公,好久不见。”无数世家家主,看着高坐在那主座之上的老者,连忙躬身道。

    召开这场聚会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家如今的家主,曾经汉室三公之一的杨彪。

    杨家作为曾经仅次于袁家的天下第二大世家,无论声望、势力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在场世家只能仰望的存在。

    虽然这十数年来天下大乱,世家也随之重新洗牌,无数世家脱颖而出、登立潮头,而杨家却因选择依附皇室,呈衰落之态。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家的底蕴依然是令人不敢小觑。更遑论眼前的杨彪与大楚的那位之间可还有着姻亲关系,其嫡子还效力于其麾下,颇得重视。谁也不敢忽视杨家的存在。

    身份地位摆在这里,杨彪倒也没将姿态放的太低,只是礼貌的一一点头回应。

    来到西南诸国这片地方,其实杨彪心中还是有些不甘和心虚的。

    虽说未曾明面支持过袁术,但是作为姻亲,曾经的他还是为袁术暗中行了不少便利的。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奉行家族一贯的作风,借助姻亲关系以依附于皇室,从而保障家族的千年不灭、长盛不衰。

    可这不过是他一厢情愿,袁术丝毫没有扶植外戚的想法。甚至就连宗亲子嗣,袁术都不准备分封官爵王爵。

    八王之乱、安史之乱、明末之后宗亲的尾大不掉拖累国家等前车之鉴,袁术对于外戚、宗室和宦官有所抵触。

    相对于士子武将,这三方势力本身的缺陷太大了,基本都是弊大于利。虽有利于皇室掌权,但于长久来看,无论是于国而言还是于帝王而言,都不是好事。

    就这样,原本打算留在长安的杨彪在和袁术深谈了一次之后,千里迢迢的来到了偏远的西南诸国。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世家普遍遵循的原则,杨家也不例外。主要精力集中于国内皇室,但是对于袁术分封西南诸国的事,杨家也暗中掺和了一下,以做后手。果不其然,现在就启用了。

    这个小国虽然不大,但好歹也有十万以上的人口。于如今的杨家而言却是恰到好处。

    几年经营下来,一国上下都打上了杨家的烙印,所谓的国王早已成为了一个被架空的傀儡。而杨彪此时于皇宫之内招待各世家家主,自然是顺理成章。

    如今的世家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敏感时期,所有世家之人都极其慎重。此次杨彪相邀,这些世家家主无一人拒绝爽约,皆按时赶来。

    待人员到齐之后,杨彪缓缓举起桌上的酒杯:“各位家主能够前来,某不甚荣幸,敬请满饮此杯。”

    众家主闻言,纷纷举杯还礼。

    饮尽之后,杨彪单刀直入道:“各位家主诸事繁忙,杨某就不多虚言了。此次我大楚皇帝陛下击败袁绍,一统天下,实为一大幸事,当举国庆之。故,数月之后于长安,将召开大典。不知各位是否有兴趣参加?”

    “文先公说笑了,如此盛事,我等怎可不去。不给谁面子,我等也得给楚皇陛下面子啊!”

    “不错,楚皇陛下乃天命所归,一统天下,自当庆贺。”

    各家家主纷纷赞同道。

    对于袁术,世家中人是心悦诚服的。就是曾经的那么多忠汉之人对于袁术也没有多少反感。毕竟大楚麾下百姓的生活情况不是假的,他们有眼睛能够看到。

    汉室失德,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苍生蒙难皆是事实,袁术虽说行大逆不道之举,但确实是千古未有的圣君,对待汉室的遗老遗少也是甚厚。

    除了极少部分的汉室绝对死忠,其余士子早已接受了现实,接受了袁术这么一个大德无损、私德无亏的皇帝。在世家之中,更是赞声一片。

    “既是庆贺,自然应当送上贺礼。我等世家沉寂已久,此时也该展露一下我等的能力和价值了。”杨彪眼中精光一闪,语气低沉道。

第九百零七章 大礼

    “却不知文先公何意?还请明示。”一名世家家主沉声道。

    看着这群揣着明白当糊涂的世家家主,杨彪心中冷笑一声,表面却是面色平静的淡淡道:“诸位以为,袁公路是良善之辈吗?”

    在场众人闻言,皆是沉默。

    袁公路良善?虽说其方式温和些,但是难掩其霸道狠辣的本质。

    在场世家虽有不少新面孔,但数量依旧不到汉末之时的一半。消失的那些世家结局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虽说世家的整体实力不减反增,甚至还暴增数倍,但是没有人会忘记倒下的那些血淋淋的教训,更没有人会胆敢反抗袁术。

    因为相对于世家实力的暴增,大楚、百姓和寒门的实力的增长更加恐怖无比,比之世家还要强上数倍,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杨彪看着在场如鹌鹑一般的世家,忽的升起一种兔死狐悲之感,轻叹一声,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袁公路不是个善人,他扶持我等,不是让我等繁荣发展来再次对他造成威胁的。他是将我们作为大楚开疆扩土的利刃,一如商朝八百诸侯一般。若是我们一味隐藏实力,只顾自我发展,你们觉得袁公路会怎么办?”杨彪微微苦笑。他的这个小舅子虽说对他也算尊重,但是涉及核心利益的时候可是没有半点照顾。与其他世家一视同仁,丝毫没有拉拢扶植杨家作为外戚来平衡的意思。

    “要得到袁公路的支持,就要展露相应的实力。这个道理想必你们也都清楚。而此次,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向袁公路,向大楚,证明我们世家的能力。”杨彪掷地有声道。

    他不希望看到现在的世家。被袁术去芜存菁削直了枝干之后,很多世家却也失去了其气节和气魄。这不是他心中的世家,也一定不是袁术心中理想的世家。

    袁术需要的不是一群墙头草,而是一群果敢进取、有气节有责任,能够协助他带领汉人走上世界之巅的开拓者。眼前的诸多世家,大部明显没有这种器量。

    “吾等世家之所以为世家,即是因为我等先祖为炎黄血脉开疆扩土、代天牧守、教化万民。若是只依仗着那些许的财富和书籍,我等又有何资格自称为世家?有何资格于九泉之下面见先祖?难不成诸位真想让世家之荣耀化为乌有了吗?”杨彪恨声道。

    “文先公,直说吧。我们应该如何?”司马坊站了起来,冲着杨彪拱手道。

    其余世家家主也纷纷起身,拱手相拜。目光之中满是决意和凝重。

    世家没有一个是只知蝇营狗苟之辈,以往不过是弯腰弯太久,已经不习惯站起来了。现在终于有一个领头羊站了出来,他们也终于爆发了。

    钱财权利不过过眼烟云,让世家千年不灭,一直屹立于汉人之巅的,是名望和荣誉。先祖的荣耀不容玷污,世家的名望不容侵犯。

    杨彪缓缓的站起身来,看着在场的众人:“西南诸国独立于汉土之外,乃是袁公路眼中之钉。既然袁公路大业已成,我等就将这片土地献于汉人,以展我世家之能、正我世家之名。我杨彪不才,但愿带领我世家光复先祖之荣耀,愿诸位助我。”

    “我河内司马家愿随文先公。”

    “我益州张家愿随文先公。”

    “我金城姬家……”

    ……

    诸多世家纷纷响应,一时间气势如虹。

    司马防看到这一幕,心中喟叹:杨家还是杨家啊!能在这个位置的如今也只有杨家了。

    汉末诸多世家,顶端者便是袁杨荀陈四家,余者根本无法与这四家相提并论,只能称为一流。像司马家这样的更是居于一流末席,若非处世特别,怕是连二流世家都够呛。

    袁家如今已然登顶,虽袁公路不欲扶植皇室宗亲,但毕竟血脉相连,无论如何也得照拂一二。

    荀家陈家如今已各为其主,分投曹操刘备。

    这些年来虽然也有扬州陆家、荆州蔡家等世家借着大楚这场东风乘风而起,一跃成为明面上堪比荀陈的顶尖世家,可毕竟底蕴、声望尚浅。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身份的敏感,是的他们根本无法再进一步,不可能站出来。

    而其他如并州王家这些勉强有资格的,又位于北方河北,与袁绍纠缠不清,有自己的思量和想法。

    算来算去现在唯一有资格带领大楚世家的只剩下虽已没落,但却实力犹存的杨家了。

    果不其然,杨彪一站出来,便是一呼百应、从者如云。若是换做了他司马家,怕不是响应者寥寥,也无法真正成为世家的掌舵之人,只能沦为傀儡。

    “某在此多谢诸位的信任和支持,还请各位落座,我与诸位细说此事。”杨彪面带微笑,轻轻挥挥手道。

    这种场面对于他而言不算什么。曾几何时他也是站在这个时代最顶端的人物之一,统领关西所有世家与作为关东世家代表的袁家鼎足相抗。那时的场面可不比现在的小。

    “众位也清楚,西南诸国毗邻大楚,乃袁公路势在必得之地。我等于此,不过为袁术做嫁衣,借之为他日西迁分封争取袁术的支持。”

    “世界浩大,远非我等曾经所想的眼前之地。诸国局势复杂,诸多帝国势力强大,几不亚于大楚。我汉人如欲有所为,不宜擅动。袁公路正是因此,于大典之中不欲招揽诸国来朝,我等也不可贸然行动。”

    “西南诸国大大小小数十国家,不知各位掌握了几何?”杨彪问道。

    众人闻言,也不隐瞒,将自身情况一一说明。虽仍留有余地,没有尽言,但也说了个七七八八。

    杨彪将之尽皆记于心中,将西南诸国各国打上标记。最后细算下来,整个西南诸国七成以上的国家都已完全被世家掌控,剩余的国家之中,近九成的也都被被掌控大半,只有些许国王十分固执,而且权力集中的国家,收效甚微。

    “很好。”杨彪点头道。

    “距离大典还有两个多月,两个月内,我需要整个西南诸国都由国王暗中献上一份国书,由我私承给袁公路,以为大礼。”

    “也就是说,两个月内,我需要西南诸国所有的国家,都完全在我等的掌握之中。”

第九百零八章 抵达

    随着杨彪的一声令下,西域诸国顿时暗潮汹涌。

    当然,明面上还是一片祥和之态,只有些许小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些许动乱,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其中有两个国家,因为国王暴政被臣民怨愤之下,齐心合力一起罢免,令立皇室子弟为君。据说这俩新上位的皇帝都不到十岁,不过是俩黄口小儿罢了。

    贵霜和身毒掐的正凶,这些小事根本没有被他们放在眼中。反而大楚内许多位高权重的明眼人将之看得一清二楚。

    多么熟悉的套路。不出意外,这两个小子将来的皇后又将是汉人世家中的女子,东汉一路基本就是这么过来的。

    世家们认真起来的效率再一次震惊了袁术。杨彪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他暗示或者说推动的,他不介意扶植世家,但前提是世家能发挥出他们该有的作用。

    三月之期还未过半,西南诸国就已尘埃落定。世家们的侵蚀效率一览无余。

    袁术忽的对将来消灭罗马和安息充满了信心。就这些世家内斗的本领,一直以来放在国内完全是屈才了,若是派出国外华夏怕不是早就一统全球了。和这效率相比,什么资本主义着实low爆了。世家们不仅有贪婪和算计,关键的是他们还有绝对的信仰和深不可测的智慧远见。

    玩起渗透内斗有谁能比得过这群祖上已经玩了几百年的老狐狸?这种本领都是渗入到骨髓中的。这个时代的西方政客,在他们面前就和二傻子没什么区别,太容易解决了。

    而且更令袁术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司马家竟然十分主动的联络各世家,将他们在身毒、贵霜和安息的部分情报线以及潜伏收买人员各自单独上呈给了袁术一份。

    虽然知道司马家这个世家是什么尿性,明白其没那么好心、所谋甚大,但袁术依旧对此十分的赞赏。

    司马家确实会做人。袁术自然也不吝奖赏,给予了他们相应的奖励和许诺。

    西南诸国这片地方袁术确实没有精力也不好去管,暂时交给世家,让世家处理,自己只管最后接收并给予世家与其贡献相应的奖励和封地就可以了。双方就仿佛雇佣关系一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赢。

    袁术轻易地解决了如此重大的问题,世家们也得到了自立门户的许可和支持。

    至于对领地的觊觎亦或是对于打工的不安,世家们根本不存在这种想法。从夷洲、朱崖州到西南诸国,他们早已经习惯。

    天下沃土千千万,良田无数,有的是地方供他们分封立国。他们缺的是大楚的支持和人口。

    若是得罪了大楚,都无需袁术自己出手,稍微示意一下就会有无数世家自发的对付他们。

    这就是大势。

    顺势而为,则水到渠成。袁术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就有无数世家愿意充当马前卒来为大楚冲锋陷阵。

    ……

    烈日当空,看着远处终于隐隐约约出现的人影,司马懿哭的心思都有了。

    “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司马懿恨恨道。

    自离开金陵后,他被袁术派遣一支为数三千的大军“保护”着一路翻山越岭前往贵霜与身毒交界的战场前去寻找周瑜和诸葛亮所率的大军。

    这一路寻来,历时数月,翻山越岭无数,司马懿真的都要憋坏了。原本被袁术忽视就郁愤的心情更加糟糕了。

    “不就是路程远些、地势险些吗?你不是说你曾游历过天下吗?这点苦都吃不消。”一名比司马懿略矮些许、温润如玉的男子面带笑容的调侃道。

    “游历天下可长学识,如此空耗时间行军有何益处?”司马懿瞟了这厮一眼道。

    “可磨练心性。”男子笑着道。

    “怎么样,这么长时间也该想通了吧。”

    司马懿面色不改,淡淡道:“有何想通不想通的?”

    男子看着始终有一种阴沉气质的司马懿,轻叹了口气:“人立于世,当心怀坦荡,有吞吐天下之浩然正气。仲达,你也该改改你的性子了。太过偏激阴沉可非为人之道,更非为臣之道。”

    司马懿嗤笑一声:“如你这般性情方正、胸怀坦荡,若不遇明君,怕是会被流放千里、贬为庶人。”

    “那又如何?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但求无愧于心即可。臣为国而死岂非幸事?”

    “你啊,是被书院那一套教傻了。世道残酷、人心无常,唯有恶人方能活的久,唯有狠人方能站的住。”

    “那为何元皓大人在朝堂之上还能屹立不倒,甚至居于文官之首?”男子反问道。

    “田元皓虽有能,然于大楚不足以位列前三,文官之首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一旦新人成长起来,他很快就会被取代。”

    “那仲达兄以为谁可取而代之?仲达兄你吗?”

    听到这略带深意的问题,司马懿目光微凝,沉默不语。

    “陛下圣明,因而田师能位列文官之首,不为其能,而为其德。若想真正为百官之首,非但须得才能过人,也须德行服众。仲达兄你的性格似乎不大合适吧。”

    “所以我才随你前来。我想看看那位将来的文官之首是个什么样子。”司马懿淡淡道。深沉的目光之中隐藏着莫名的情绪。

    “孔明兄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他可是我见过的最为完美的一个人。”男子语气中饱含着敬服道。

    “呵呵,完美。”司马懿嗤笑一声:“逾是完美的人,逾是愚蠢。就好像那精美的瓷器,轻轻一摔就碎。”

    “仲达兄何必如此偏激。人都是向往美好的存在,真小人难道就真的比伪君子要好吗?更何况孔明兄乃是真正君子。”

    “可那只是表面,人的本质即是自私自利,所谓君子,不过是为自己的自私披上一层光鲜亮丽的外衣罢了。”司马懿道。

    “为权为利是私,为国为民、为身后之名难道不为私?君子小人、善恶公私虽一体两面,但却是泾渭分明。嫉世愤俗者不过是自欺欺人,并没有真正看透这一切。一个温馨伪善的世界总好过一个冰冷自私的世界。”陆逊满是微笑的闭上双眼,仿佛在用心去感受和享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从不以恶来看待一个人,伯言,我是应该说你豁达,还是说你天真呢?”看着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上四岁却才智不下于自己的妖孽小鬼,司马懿满是复杂。

    “庸人自扰,我从不怨愤他人,因而我的世界才能如此美好。”陆逊脸上挂着温润的笑容,仿佛能温暖人的心田。

第九百零九章 放出

    “陛下,您将伯符也派往身毒和贵霜的战场是不是有些欠妥?那里局势复杂,一旦出现意外,怕是我大楚莫大的损失啊!”田丰在得知袁术的安排时便担忧道。

    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大楚下一代最为出色的四人都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身边士卒还不到万人。若是被一锅端了,对大楚而言比损失数十万精锐都要惨痛,容不得田丰不担忧。

    “无妨,他们四人一起,要是若是连这点阵仗都应付不了,又有何资格将来接手大楚?”袁术倒是毫不担心道。

    “趁着现在局势承平,还有时间和机会,自然要让他们多历练一下积累功勋和经验,以便将来上位。”

    “元皓无需担心。他们四个妖孽小鬼凑在一起,担心的应该是身毒和贵霜才对。更何况我们在身毒和贵霜又不是没有人,若是有消息让蔡瑁去接他们便是。退一万步说他们就是被抓了,贵霜也不敢动他们。否则就是和我们大楚不死不休,无非就用点物资去赎人罢了。”郭嘉丝毫不担心道。

    “就是不知道他们四个人能相处的怎么样?”袁术眼神中略带着一点忧虑。

    此时的他颇有些家长担心孩子闹矛盾的意思。

    陆逊、周瑜都是他看着长大的,没少花心思,现在颇有些我家小子初长成的感觉。而诸葛亮,也是他钦定的丞相之选,关注的不比另外两个人少。

    唯一让袁术没放在心上的就是司马懿这个毒苗了,在他眼中这货根本无所谓,就是白给的。要是实在掰不直,直接废了也好,省的他老是心中纠结。大楚下一代的诸多重要位置袁术心中基本都有人选了,替补都有不少。虽然司马懿有能,但还没到必不可少的地步,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陛下不用担心,公瑾雄烈、孔明冷静、伯言儒雅,他们三人皆性情温和、待人至诚,定然会相处的很好。至于司马家的那个小鬼,若是他不改变,恐怕会被不自觉的孤立的。”郭嘉一针见血道。对于几人的性格他早已看透。

    “待拿下贵霜之后,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快可以退位让贤咯。”贾诩略带唏嘘道。

    本以为自己会很开心的,但是此时贾诩心中不知为何却觉得有些许不甘。或许自己真的变了吧。

    “想得美。”袁术眉毛一挑道:“大楚确实需要新鲜的血液,但是你们这些老家伙也不能就这么快退下去。让出机会可以,但想退休撂挑子不行。就是不当三公,也得在九卿上挂个名继续给朕干活。”

    “陛下您还是打算继续三公九卿制?”田丰问道。

    “制度改革并非一时之事。于这个时代而言,三公九卿还算合适,朕暂时不打算改变。不过却也需要改进一些。”这是袁术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决定。

    像是三省六部、内阁制、军机处,各有所长,可以吸取其经验。但是三公九卿也是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制度。

    三公,一掌政务,一掌军事,一掌监察,也很符合袁术的想法,只需稍加改造即可。

    而九卿,在袁术看来就太过落后了。像是郎中令、卫尉这种掌管宫廷警卫之类的根本没有单独列出来的必要,还有宗正也是略显累赘。君事和国事在袁术心中不可相提并论。

    “三公尚可,稍加改进即可。但九卿必须大改,而且应该更加细化,不能局限于九卿,按政务细分,就是十五卿、十八卿也不为过。”袁术道。

    “不过此时暂且不是改革之良机,待拿下贵霜之后再论及这些事。”

    田丰眉头微皱,仿佛在犹豫什么。

    袁术察觉到田丰纠结的样子,略感好奇道:“元皓,你在想什么?”

    “陛下打算何时放袁本初他们离开?”

    袁术沉吟片刻,问道:“袁本初的情况都统计清楚了吗?”

    “嗯,相关士卒及其家人,以及安排的工匠、士子、医者、世家等都已备齐和统计完毕。”

    “那就现在放他们离开吧。早放他们也好早些发展,想必曹孟德和刘玄德都憋坏了吧。”袁术毫不在意道。

    “陛下真的同意他们暂居于西域?”

    “不然呢?”袁术撇撇嘴道:“朕是想让他们为朕开疆扩土、对付安息和罗马的。总不能不给他们施展能力的空间吧。”

    “就是他们不开这个口,朕也会主动提出来的。要是让他们轻易的就倒在了国外,朕费这么多心思干什么?岂不是白费功夫?”袁术撇撇嘴道。

    “陛下真是胸宽似海。”田丰彻底放下了其他想法由衷敬服道。

    郭嘉、贾诩和荀攸闻言也纷纷侧目,心中叹服。

    能够威胁汉人的敌人是西方,但能够威胁大楚的敌人却是汉人。

    罗马、安息再强,几百年内也不可能对大楚造成什么太大的威胁。因为双方的距离太远了,战斗成本太高而且战斗价值比较低。

    反而是对于汉土有着深深执念的袁曹刘三人,才是最可能会攻回来的人。

    田丰几乎可以肯定,一旦罗马和安息如计划一般被袁曹刘三人所建的势力吞并,三人所建的势力必然会反攻大楚。

    最起码袁绍和刘备绝对会将这一点死死的刻在留给后辈的祖训中。

    袁绍自不用多言,对于袁术的执念和内心的高傲,他死都不会放弃袁氏正统之位,其子孙若是如其品性,也绝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而刘备,比袁绍的执念还深。自诩汉室正统,攻回汉土兴复汉室可是其终极口号和目标。其麾下也不少汉室死忠,他们更不会忘记此事。大汉养士四百年,还是不容小觑的。时至今日,袁术做出了如此功业依然有不少汉室死忠,足见其影响力。根本不是一代两代能够抹杀消除的。

    “外无强敌、内必生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敌人于大楚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又谈何进步发展?朕可不希望后代子孙变成一群无所事事的懒猪,躺在朕和你等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袁术冷哼一声道。

    “元直这段时间在西域可搞得是风生水起啊。这次或许可以让他安排一下。对付北匈奴,我大楚也可尽一份心力。”贾诩忽的道。

    袁术闻言,点了点头:“兵贵在精不在多,派兵太多的话还会引起安息和贵霜的警惕,就派两支精兵即可。对了,让伯符、子龙、士元和陈公台他们一起前往。北方事了,辽东也不需要那么多精锐了,留着张绣和贾穆在那里镇着就可以了。”

    “陛下您还真是心大,孔明他们在贵霜危机四伏,你还让伯符他们前去西域。”田丰苦笑道。

    “趁着局势稳定,磨练磨练不是什么坏事。”袁术依然是那个理由。

    “陛下对于伯符还是有所安排吧。”郭嘉若有所指道。

    袁术笑而不语。

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

    大军营寨帐内,周瑜、诸葛亮和陆逊三人相谈甚欢,一旁的司马懿虽面色冷淡,但也时不时地插上两句嘴。尽管语气略显不善,但三人都知道这厮的性格,全然不在意其态度。

    在场四人都是当今天下最顶尖的俊杰,虽只是刚刚接触,彼此之间也多少有些莫生,但很快便熟络了。

    将来相互间都是要同朝为臣、常打交道的存在,即使是司马懿也没多说什么,弄僵了关系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对司马懿而言,若是彼此水火不容,他敢保证袁术绝对会把他拿下而不会是另外三者。

    “公瑾大哥,你这两年变了好多啊!”看着较之以前成熟了不少的周瑜,陆逊惊叹道。

    “经历的多了,自然就长进快些。这几个月来在身毒和贵霜的交界,征战频繁,我等可算是收获颇丰。”周瑜微笑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文明和国家都有其独到之处。身毒和贵霜虽然比之自身要弱上不少,但周瑜却丝毫没有轻视他们的意思。

    在这段时间身毒和贵霜僵持的过程中,他曾率军隐匿身份暗中偷袭过不少次。不仅是对贵霜,对身毒也一起下手。为的就是摸透这两个国家军队的战斗模式和特点,取其所长并寻找他们的缺陷和破绽。

    虽不过数月时间,但周瑜却觉得受益匪浅,在军阵之上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

    “看来这里还真是块宝地,陛下让我们来此果然有其深意。”陆逊目露兴奋道。

    “这一仗打了近半年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吗?”司马懿皱眉道。

    “大国之间的战争本就耗时极长,就如当初西汉之征讨匈奴一样,甚至可称得上是数以年计。而且这一战,双方内部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很多人不希望这一仗迅速结束,甚至都不希望这一仗己方能胜。”周瑜眼中满是睿智,仿佛一切都了然于胸。

    “身毒内部有很多割据势力,他们妄图自立,自然不希望此次由身毒王室一意孤行发起的战争能够胜利。而贵霜内部也是一样,分裂的厉害,婆罗门、刹帝利和皇室矛盾尖锐,不借刀杀人就算不错了。”诸葛亮轻摇羽扇。

    这段时间他们可不仅是一心扑在战场之上,对于战场之外更加重要的政治因素他们也极为关注。

    “那也不可能维持太久,双方调动大军加起来近五十万,耗费的粮草之巨就是以两国的底蕴定然也难以支撑。”司马懿道。

    战场之外的因素往往比战场之中的因素对于战争的胜利走向影响还要大。尤其是对于这种规模的战争,后勤粮草更是至关重要。

    “不,双方的粮草都很充足。”诸葛亮脸色莫名道。

    “怎么可能?”司马懿不可置信道:“这可是近五十万大军!贵霜和身毒难道十分富庶?这两个国家不是已近分崩离析了吗?”

    “不,这两个国家虽然不算穷困,但也谈不上太富庶。而且他们的财富更加集中,百姓生活水平比之汉末的百姓都强不了太多,完全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诸葛亮摇头道。

    “但是这两个国家盛行的种姓制度和所谓的佛教思想,却是极为恐怖。”周瑜面带凝重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在身毒和贵霜确是如此。地位等级极为的固化分明,低姓种被奴化太久,根本就是任人宰割,毫无反抗的想法。因此,这两个国家底层的稳定性和执行力非常之强,甚至堪比战国之时的大秦。”

    “五百万人口养近八十万之军,连年征战却从未断过后勤粮草。”司马懿瞳孔微缩,难得的露出了凝重之色。

    诸葛亮点了点头:“两国底层百姓逆来顺受已久,几乎可以随意剥削。再加上双方一方是贸易大国,一方土地肥沃近乎一年三熟。对于双方而言,粮草基本都不是问题。”

    “再加上内部势力牵扯,双方主帅又都是老成谨慎之辈,现在局面算是僵持住了。如果不出意外,怕是再打上一年都没问题。”周瑜轻叹道。

    动用数十万人连续征战一两年,这种事他曾经想不都敢想,现在却确确实实的发生在面前。

    “两边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非但准备了大量粮草,后方还一直在不断的输送兵源。这几个月来,两边陆陆续续加入战场的士卒怕是也有十万之数了。双方士卒数量基本没有减小,战争规模丝毫没有缩减的迹象。”

    陆逊眼中不由得升起一抹沉重:“只能说,真不愧是帝国吗?这个战场完全就是一架绞肉机器啊!”

    “这场战争的规模怕是与汉羌之战都差不了多少。”

    “那这段时间你们是怎么隐藏的?若是你们多次出击,这么长时间下来,就是你们隐藏的再深他们也该察觉出不对了吧。”司马懿忽的问道。

    “昼伏夜出、慎之又慎,再配合公瑾的能力,我们方才隐匿至今。”诸葛亮看着周瑜道。

    司马懿闻言,顿时侧目相向:“想不到公瑾你竟然有此等本领。”

    周瑜微微一笑:“不过是谨慎一些,雕虫小技罢了。若非贵霜和身毒之中有人打掩护,我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生疑了。”

    “数月之间诡异的连续折损了近三万士卒,却找不到原因,如何不生疑?”诸葛亮颇为无奈的看着周瑜。

    周瑜虽然看似儒雅,但实际上内心却极为雄烈,热衷战争。这几个月中,尽管诸葛亮不断提醒和劝阻,但其还是不断伺机出击。刚开始带来的五千士卒已经折损千余了,这也是陆逊率三千士卒前来的原因之一。再不补充兵源,这些兵力就不够周瑜指挥作战的了。

    周瑜略带尴尬的一笑:“我这也是为了摸清两**队的情况,不得已才连续出击。”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让两国之中的一些暗子动些手就可以了。”司马懿道:“反正两国内部势力繁杂,有人忍不住动手参与此战也说得过去。派上两支精锐军团暗中装装样子就足以掩人耳目了。”

    “可这两军主帅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将,这点招数瞒得过别人,怕是瞒不了他们。毕竟他们统领战场,消息来源多,很容易就会发现破绽。”诸葛亮道。

    “不需要瞒过他们,毕竟任他们怎么怀疑也不可能怀疑到遥隔千里的我们汉人身上。只要掐住他们的消息传递,不引起更多人注意即可。而且此战之后,这两个主帅就可以消失了。”司马懿冷冷一笑道。

    “一个兵败被杀,另一个功高盖主,一起消失不是很好吗?身毒和贵霜不需要这种忠心为国的老将,早该淘汰了。”

第九百一十一章 转变

    身毒和贵霜两方的主帅都是有能名帅,经验丰富且大局观极强,即使周瑜也认可其能。二人被称之为国之柱石绝对毫不为过。

    但只可惜,他们是敌人。留着这二人对于大楚而言是莫大的威胁,因此不用司马懿多言,周瑜和诸葛亮早已对二人动了杀机。

    这两元主帅虽然皆是军功赫赫、赤胆忠心,为身毒和贵霜所重用,担任主帅。但实际上,两国之中对于这二人的态度却是极为微妙。

    就如赵构、秦桧之于岳飞一般,情况甚至更加复杂。两国内部斗争激烈,似室伐底和苏格底这样的忠志之士多半因为政治不敏感和不愿妥协而被打压,站在上层的多是善于内斗之辈。这些人对于苏格底和室伐底可是极为厌恶,甚至巴不得其兵败身死。若不是两国皇室力挺,怕是早已出问题了。

    可即使是两国皇室对于这二人也不存在什么好感,起的只是利用的心思。用完了,怕是会如同赵构一般给二人一个岳飞式的结局。

    站在大楚的角度,周瑜和诸葛亮却极为乐得看到这种情况,甚至让潜伏在两国内部的人员不断推波助澜,加剧矛盾。

    再强大的国家,一旦内斗激烈,其离衰亡灭国就不远了。前线名将精兵厮杀,后方皇室大臣内斗拖后腿。宋朝的灭亡绝对不冤枉,细数起来基本就没有几个不拖后腿的皇帝和大臣。

    不说秦皇汉武这种雄武君王,但凡能不给前线士卒添乱,仗也不会打成那个鬼样子。临阵微操,千里之外阵图指挥;敌人兵临城下,让装神弄鬼的神棍大开城门作法退敌。这种种荒诞的举动,简直是令人发指。

    就是放头猪去指挥也比这些皇帝文臣要强。不帮忙就算了,还添了无数的乱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方皇帝大臣都是对面的间谍呢。

    “现在的局势如何?”陆逊虽不是迂腐之人,但对于这些权谋之事向来厌恶,敬而远之道。

    “双方局面已然僵持,总体而言,身毒呈攻势,贵霜为守势,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周瑜道。

    “身毒兵多,故而多分兵游击。但其中象骑为数不少,因而也不缺少攻坚力量,不容小觑。而贵霜占据地利,且城坚兵精,又多精骑,自保无虞。”

    “嗯?”陆逊闻言,眉头一皱:“不对啊。为何贵霜为守势?士卒精锐又有大量精骑,比起在此虚耗,直捣黄龙攻入身毒腹地岂不更好?”

    “单从军事上而言,确实如此。但实际上,身毒的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的多,贵霜不灭了身毒这三十余万大军根本无法攻进去。”诸葛亮道。

    “怎么说?”

    “身毒的情况比较特殊,如商周一般,其地盘并不完全由其王室掌控。其国王能掌控的区域只有东南方约三分之一不到的领地。其他地方皆是军阀割据,很多都是心怀野心之辈,听调不听宣。”

    “尤其是当代身毒国王声望不足,能力低下,对于国内的掌控力很差。毗邻贵霜边境的这些地盘都是身毒各军阀割据之地,他们还暗藏了不少的力量。”

    “若是贵霜主动出击,必要攻下这些军阀的地盘方能直捣黄龙。而这样的话,当地割据势力定然奋起顽抗,对贵霜会造成很大的损伤。而且,这对于身毒而言反倒有利无害。”诸葛亮摇头道。

    仔细研究过贵霜和身毒的局势之后,诸葛亮才明白为什么实力相差如此之大的两国竟然能僵持这么多年,而且还是身毒占据攻势。

    明面上看来是两国征战,实际上是数股势力之间的角逐。单是从军事上而言,就分为五大股势力,若是再细分下去就多不胜数了。

    身毒一方主要是王室和地方割据势力,而贵霜一方则是北军、南军和王室。

    五方各有心思,相互牵扯,故而才能僵持如此长的时间。

    现在的情况是身毒的王室大军和贵霜的南军战在了一起。前者志在取得大胜,以稳固王室地位,震慑地方,最后才是收复失地。而后者则是一心只图自保,根本无心进攻。双方主帅的想法其实不过是一厢情愿。

    目的和局势的复杂性,才是局面僵持住的关键原因。

    “那这场战争将走向何方?如此一来岂不是没有结果了吗?”陆逊忍不住道。

    他难以想象,两边为了政治斗争,竟然会发动这种没有结果的战争,完全是至国家利益和军民生命于无物。

    “利欲熏心。权利,有时候就是这么可怕。为了权利**,将国家的衰亡置之不顾。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么做最后又能有什么好的结局呢?”诸葛亮看了眼司马懿,意味深长道。

    司马懿原本阴沉的面庞愈发的难看了,心中满是纠结。

    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真的是对的吗?

    同是篡位,司马氏的口碑却比曹魏差上太多。后世晋朝司马氏被指着脊梁骨骂了上千年,原因为何?不只是因为篡位,也不只是因为五胡乱华,而是因为他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口子,破坏了政治规矩。

    司马氏篡位成功,完全是权利斗争的结果,其德不配位,功绩德行根本配不上帝位。曹魏好歹实实在在的打下天下,安邦定国。司马氏虽然也有功绩,但根本没到足以称帝的地步,如此一来谁会信服?

    汉末诸侯三国如何争斗,却都有着其底线。面对异族,皆是全力打压,维持汉人正统。简单来说,就是打架讲规矩,外人必须干掉,再内部斗争。而司马氏就是为了权利无所不用其极,一心投入斗争,对其他全然不顾,丝毫不讲规矩,五胡乱华就是其恶果。

    此时的司马懿,虽然性格已然初现鹰视狼顾之象,但毕竟年纪尚轻,野心还没到那个地步,心中尚有些许士子之正气。

    环境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若是有正道可走,又有多少人会选择铤而走险,选择那条不可能走通而又风险极大的歪路呢?

    司马懿在前来西南诸国之时起,就明白了袁术的意思,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要想得到重用,他就必须要放下心中的杂念,如在场的三人一样,走忠臣贤臣之路。就是装,他也要装成贤臣,不说装一辈子,至少要装到袁术去世之后。

    就和刘备一样,不管是真仁德还是假仁义,在占据益州荆州,有了稳固根基之前,都要以仁德面目示人。司马懿也做好了装一辈子贤臣的准备,毕竟没到那一步,他也不会无端生起那么大的野心。如今司马家的出路不止一条,西南诸国的司马氏已然走上了另一条路。

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观火

    桑塔,这是距离贵霜与身毒边境约四十里的一座小城,为贵霜之领地。

    土木、砖石堆砌而成的城墙并不高耸,甚至显得有些简陋,这也是贵霜城墙的常态。

    古代华夏在守城和城墙建造方面一直是远超他国。除了结构高度和厚度夯土外,还有护城河等防范措施。因而古代中国的攻城器械多是针对攻入或登上城墙而不是攻击城墙,以云梯为主。

    而西方的城墙则相对脆弱,多数只是由泥砖和木材堆砌,无法防备火攻,被强推之下也容易出现碎裂破损。故而西方的许多攻城器械是针对破坏城墙而设计的。

    桑塔城外,一支贵霜大军正在不断逼近。除了两万的步卒外,其中还有着五百头训练有素的战象。列着整齐的队伍,声势颇为惊人。

    萨拉卡坐在领头的战象之上,看着远处桑塔城并不高大的城墙,眼中满是兴奋与不屑。麾下五百战象、两万大军,对于攻下桑塔城,他是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距他很远的一座高山之上,一支大军正在密林深处休息着。

    眺望着远处的大军和城墙,陆逊若有所思:“身毒这是打算以象兵攻城?”

    陆逊和司马懿到来,又勾起了周瑜打一架的心思,在综合各方情报之后,昼伏夜出穿梭于密林之间赶到了这里。准备观摩一下双方的战斗,顺便看情况能不能捡个漏。

    “身毒以象兵见长。象兵虽弱点明显,但于陆战而言确是威力无穷,搭配大量步卒,其战力极为可观。其巨大的吨位和强大的力量用于破城也是颇为有效。”周瑜解释道。

    司马懿扫了眼桑塔城那简陋的城墙,不写的嗤笑一声:“果然是蛮夷之国,城墙如此破烂,根本如同虚设。也就是这种城墙,身毒的象兵还能发挥些威力,要是换做我汉人的城墙,怕是要撞得头破血流。”

    诸葛亮微微点头道:“不错。除我大楚之外,其他帝国对于城墙都不甚重视,故而象兵能有施展的舞台。若是于我大楚……”

    像这种象兵在汉人的城池面前基本就是废物,怕是不知道什么是护城河。就算过了护城河,那坚固的城墙也足以让其无可奈何。

    “身毒出动如此多的象兵,贵霜不至于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吧。却不知其有何反应。”陆逊道。

    “身毒大军四散,各路骚扰进攻。由于其兵力占据优势,而且又处于攻势,贵霜在维持防线和留有预备军队的同时根本抽不出来多少兵力前来应对。这些象兵本来就难以对付,此战贵霜怕是要吃亏。”周瑜道。

    “这几个月来一直是这般情况。身毒的统帅极为老辣,一直采取的这种战术。大部分军队隐藏起来以牵制对方大部分主力,扩大出击军队的兵力优势,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原本身毒兵力虽多,但实际战力比之贵霜还是差上不少的。这段时间以来,双方几乎打平,损失对半,正是这种战术的功劳。”

    对于室伐底和苏格底这两位统帅,周瑜还是十分欣赏的。虽然细节指挥差了不少,而且手段谋略太过单一,但是在大局和指挥经验上确实是十分成熟老道。

    “看,进攻开始了。”周瑜道。

    他们率领大军所隐藏的这座山距离桑塔城并不远,能够清楚的看到战场的情况。

    由于兵力稀少,再加上周瑜自身的军团天赋,倒也不虞被发现。

    伴随着周瑜的话语,身毒军开始了进攻。

    五百头战象分为五排一字排开,在士卒的驱赶之下一齐向着城墙冲去。

    本身城墙多由木材所制,又无夯土覆盖加固,较为脆弱而且害怕火攻。

    面对战象的冲锋,守城的将士又惊又惧。最有效的火攻手段根本无法施展,怕是没把战象吓跑,先把自己的城墙点着了。

    无数的箭矢落在战象那厚实的表皮之上如同挠痒一般,根本造成不了一点伤害。

    大群巨象宛若推土机一般顶着箭雨直接冲到城墙前,狠狠地向着城墙撞去。

    “咔嚓!”

    在战象的不断撞击之下,城墙不断出现断裂,在战象的几次撞击之后便已是四处破损。大象的恐怖巨力一览无余。

    “象兵的威力果然恐怖。”看到这一幕的陆逊忍不住咋舌道。

    “寻常弩箭根本射不穿这些战象的皮肉,只有巨弩或者长枪之类的才能对其造成足够的伤害。”周瑜道。

    “这种城墙有还不如没有,不但挡不住战象的进攻,而且还限制了环境,令步卒无法发挥作用。再加上对士气的打击,完全是作茧自缚。”司马懿道。

    “若是能解决象兵的诸多缺陷,将之纳入大军,配合其他兵种,对于战力的提升会极为可观。”对于军略极为敏感的陆逊顿时被战象展现出来的力量吸引了。

    “很难。和战马相比,战象的弱点太多也太致命了。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战象对于我们而言就是鸡肋。”周瑜道。

    南蛮之中的那些身怀秘术巫术的巫师也不是万能的。虽然可以更好地驯服控制大象,但大象天生的胆小是难以改变的,遇到大火或者巨大的声音,照样会失控。

    “看来贵霜一方是无人了,明知道如此拖下去不是办法,还依然不采取行动,取死之道。”看了半天,已然不见贵霜守城士卒有何变化,陆逊略带失望的说道。

    “这也是我汉人与他们的区别之一。贵霜和身毒等国的将领都比较鲁莽,少有计谋。多半都是作战勇猛之辈而少智谋之士,对敌方式往往都是正面相对,十分单一,缺乏机辩。”周瑜摇头道。

    “将不在勇而在谋,如此愚蠢也可为将,真是可笑。”司马懿忍不住嗤笑道。对于这些外族之人他一直都没看得起过。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因为他们多缺乏机辩,思维简单,才会在士卒训练和武器装备上不断精益求精。在缺乏谋略、正面硬刚的情况下,士卒的精锐和装备的精良是取胜的关键。我们曾经的路,有些走偏了。”诸葛亮道。

    “这也是正常的,我汉人这几百年来最大的敌人是胡虏。与匈奴羌人作战,敌军多是轻骑,机动力强,战术多变,坚固厚重的甲胄用处不大,反而会影响机动力,陷入被动的局面。而胡虏本身也无装甲,枪戟无需太过精良也可有效杀伤,更遑论还有环首刀之利。对付胡虏,武器装备远不如谋略战术来的重要。这也是我汉人武器装备改进略显迟滞的原因,。”陆逊说道。

    虽年纪尚轻,但对于兵事他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于统兵之道,周瑜精于军阵应变,诸葛亮长于后勤布局,司马懿善于以静制动,三人各有所长。而陆逊所学甚杂,对于军队的各个方面皆了然于胸,于军事方面堪称全才,不次于周瑜。

    “这并没有错,只要战力差距不到一定程度,战术战略才是至关重要的。”司马懿沉声道:“别看眼前的身毒和贵霜看起来很强,但要是和北匈奴真打起来,十之**依然是被吊打的命。骑射游击战术不是这所谓的象兵和精良装备能够对付的。”

    “如今的北匈奴看似虚弱没落,但实际上依然是一个恐怖的势力,能展现的战力怕是不次于其他三大帝国。否则贵霜和安息也不可能会这么多年一直任其在卧榻之侧酣睡。”周瑜道。

    “北匈奴啊,也是时候该被解决了吧。”诸葛亮望向北方,语气复杂的说道。

第九百一十三章 研究象兵

    激烈的攻城战依然在持续着,战象的嘶鸣声、战士的嘶吼声响彻天地,无数的箭矢和长矛齐飞。

    贵霜虽然防守方式呆板,但与身毒对战这么长时间,多少还是有些经验和应对之法的。

    锋利的投掷长矛和飞斧,近距离之内,即使是全副装甲的象兵也无法阻挡其锋芒。

    伴随着鲜血迸溅,许多战象在最后悲鸣一声之后轰然倒下。周围的战象听到这一声声悲鸣,胆小的性格使得他们不由得躁动了起来,其庞大的体积瞬间殃及到了周围的身毒军士卒。

    看着倒在地上的几头战象,以及周围隐隐有失控迹象的象兵,萨拉卡面色略显凝重。

    从腰间拿起一支精巧的号角,萨拉卡深吸一口气,以一种特殊的节奏吹响。

    低沉的号角声并没有被厮杀声所掩盖,以一种特殊的频率的传遍了整个战场。原本躁动不安的战象仿佛被催眠了一般,开始平静了下来。但是,象兵的攻击力度也随之减缓了不少。

    “不愧是把象兵作为常规主战兵种的国家,手段还真是巧妙。”陆逊眼中精光一闪。

    “身毒以象为兵有着数百年历史,其驯象之术确是精妙无比。于象兵惊慌之时竟然能强行安抚住,当真厉害。”周瑜也感叹道。

    “没那么简单。这种方法且不说有多少限制,能够控制多少,光是现在象兵的状态就足以说明问题。”司马懿冷声道。

    虽然象兵依然在随着其背上士卒的指挥在进攻着,但明显进攻的强度下降了不少,仿佛开了二倍缓速一般,动作和冲击的力度都出现了极大的下滑。

    “牺牲了一定的进攻强度,象兵的战力依旧很强。若是真能以此保证象兵的稳定,也并非不可接受。只是不知道其限制能达到什么程度。”陆逊道。

    “反正我不相信当这些战象面对火矢、火攻之时,用这种方法能控制住。无论用何等手段,大象这种动物的本能是不会那么轻易就可以改变的。”司马懿依旧是那么不屑。

    “陛下已打造了一支象兵部队,虽造价不菲,但战力颇为可观。若是能得此秘术,于象兵而言便多了几分保险。”陆逊道。

    “很可惜,这是身毒皇室的传承秘术,对之保护甚密,一脉相承、层层把关。我早已将此事上呈陛下,让位于身毒的内间刺探情况,至今都没有收获。没有训练和培养象兵的秘术,即使我们灭了这支大军,俘虏了敌军主将、从中得到操控秘术也是毫无作用。”周瑜摇头道。

    对于精于战事的他自然明白这种秘术的珍贵,早已尝试过。

    “那由我大楚直接出面索要或者交易呢?”

    “也不可能,这是身毒的立国之本,身毒国王虽然是个蠢货,但当初前来我大楚那个皇叔却是个胸有谋略之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这秘术的重要性。”周瑜摇了摇头。

    “那若是那个皇叔死了呢?”司马懿眼睛微眯。

    “现在还需要身毒来缠住贵霜,这个皇叔和室伐底暂时都不能有事。”周瑜不自然的看了司马懿一眼,这货的戾气有些太重了,动辄就是阴谋暗杀。

    “那南蛮的巫师和百家之人能否借鉴此术将之研究出来?”陆逊问道。

    见识过诸子百家之中的各种奇才怪才以及那些手段诡异的南蛮巫师,陆逊感觉已然被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虽然表面上这些人并没有做多少事,但实际上大楚现在的一切都与之息息相关,能力各异的百家之人和巫师在各方各面都悄无声息的改变着大楚。

    百家之人就不用说了,大楚如今田地平均亩产每年都会不断上涨,而且幅度不低。良种培养、耕具改进、土地施肥、水利兴修,无一不是百家为先导。这还只是农业方面,制造业、商业、司法、宣传、兵事,各方面的不断进步皆有着百家之人的身影。不同于儒家专于思想,百家之中实干派确是为数不少,包揽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着实是一个大宝库。

    而南蛮巫师,其传承甚至能追溯到亘古之时,自炎黄与蚩尤时代便存在,除了御兽之法外,还有对草药的辨识、诡异的医术以及种种秘术。非但可驱使蛇虫探路,若是情况允许,甚至能制造出满天瘴气,堪称古代版的毒气战。于军事上的作用十分惊人。

    “身毒的战象秘术虽然精妙,但却不成体系。以百家和巫师的能力,复制破解应该不难吧。”

    “我之前已经将此事建议陛下了,百家之中的相关士子已经前往南蛮和巫师一起进行研究,预计恐怕要两年时间才能摸透。”周瑜道。

    对于这些专业人士他是非常放心的。要不是汉土之内大象不多,象兵也非主流,为汉人所忽视,相关的进展绝对比身毒要快的多。

    论及智慧、论及意志,汉人何曾将任何异族看在眼中?几千年中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便是最好的明证。

    汉人最大的缺陷或许就是聪明过头了,聪明人太多,内斗便会加剧,路便会容易走偏。但只要团结起来有了同一个目标,便会发挥出令人震惊的力量。

    “为何要浪费精力研究这种终将会被淘汰的兵种?”司马懿反对道:“象兵比之战车优势并不大,缺陷还那么严重,就是将之研究出来恐怕也是白费功夫。”

    周瑜微笑道:“陛下曾言,师夷长技以制夷,研究透对手才好更好的对付对手。每一种兵种都有其可取之处,象兵虽然剑走偏锋,但相较于战车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确是其优势所在,采用合适的方法战术其同样也无可取代。”

    “而且,最关键的是。我大楚现在的人才确实不少,甲胄、武器等方面的路如今已经研究的极为深入,短时间内很难再进一步,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多,但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相较于浪费大量人力却空耗时间,不如在其他方面加以研究,说不定还能触类旁通,有意外的突破和收获呢。”周瑜道。

    司马懿嘴角一抽,很是无语。

    人才太多,钱粮不缺。一句话就直接把他堵死了,他忘了大楚现在是什么情况了。根本不是用看待正常王朝的方式所能衡量的。

第九百一十四章 试探

    一个时辰之后,原本整齐的城墙就只剩下断壁残垣。

    身毒的象兵在步卒的协同之下,笔直的向着城内开进。

    凄厉的惨叫声在城内不间断的响起。身毒虽然占据主动,但是对于这种县城明显是无法掌控的。而城内的平民更是无法纳之麾下。

    两国边境距离身毒王都太远了,将百姓迁回去根本不现实,而留在附近也只会再次便宜贵霜或者身毒的地方势力,都不是身毒王室乐意见得的结果。

    与其放任这些百姓回归贵霜亦或者白耗兵力来看管,不如杀了一了百了来的简单。顺便借此屠城还能掠得不少财富。

    “真是蛮荒之辈,竟然直接屠城!不为人子!”一向冷静的诸葛亮见状忍不住开口怒声道。

    司马懿闻言,不屑的看了诸葛亮一眼:“妇人之仁。战争本就是一场为了取胜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游戏,些许贱民的性命有何需要在乎的?身毒和贵霜每天饿死或被欺凌致死的人有多少你难道不清楚吗?”

    贵霜和身毒本身的种姓等级制度就是建立在无尽的血腥之上的。上位者对下位者有这绝对的生杀大权。对于贵族而言,只要不做的过分,随便弄死几个人都是正常的。相比而言汉人虽然等级分明,但要好得多,至少明面上不敢直接犯法杀人。

    “贵霜方面看来真的没有援军前来了。”周瑜略带遗憾道。

    本来他还以为能趁机捡些便宜呢,结果这次只是单纯做了一次看客。

    “你的情报不太准啊。”司马懿瞟了眼周瑜。

    “此等大战,两军对于情报自然是看管甚严,很难得到确切的情报。这次行动得到的情报只是一部分,我虽然能反推出这场战斗的大概规模,但却无法精确的知道两军的全部动作。”周瑜轻叹道。

    “两边都是人口近千万的大帝国,就是再迟钝也不可能任由我们肆意窃取情报,能得到这么多的消息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诸葛亮道。

    “也可以了,能观摩一场激烈的战斗,已经是受益匪浅了。”陆逊笑着道。

    虽然此战双方并没有展示出多少闪光点,但是从两军的排兵阵列和战斗方式之中,陆逊依然得到了不少的灵感和思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国走的路大相径庭,几乎完全不同的战斗方式却各有所长。以陆逊的眼光自然能清楚的察觉到其中的区别和优劣,花费一些时间细加研究并将其精华融入到自己的统兵理念后,定然会大有裨益。

    “贵霜的反应这么慢吗?若是一直如此耗下去,战争的天平必然会偏向身毒。好歹也是四大帝国之一,怎么会对上区区一个身毒就如此畏手畏脚?”司马懿皱眉道。

    “并非前方将士不精锐,而是后方拖后腿的人太多了。”周瑜轻轻摇摇头。

    “贵霜北方贵族和南方贵族一直以来都相互敌对。这些年来北方贵族因为诸小国独立兴兵而实力大减,一度被南方贵族所压制。此次身毒自南举国之力侵犯贵霜,北方贵族和贵霜皇室看热闹都不够,背地里可没少给他们制造麻烦。”

    “掌权之人为了平衡和夺权不惜损耗整个国家的利益,可见贵霜离灭国为期不远了。”

    “若非有人从中作梗,贵霜不可能无人前来支援。此次本打算等他们两败俱伤我等才好坐收渔利,但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暂且撤军了。”

    面对已经明朗的局面,以及折损不到三成的身毒军,周瑜果断的放弃了出兵的想法,直接率军悄悄撤离。

    “无妨,总有机会的。”陆逊乐观道。

    ……

    西北康居,茫茫草原,去长安万二千里。

    自从收留了北匈奴之后,这个毗邻北匈奴的小国便开始逐步脱离了贵霜的掌控,重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身份。

    但是,康居国王却并不心安激动,因为他此事被夹在北匈奴与贵霜之间,犹如踩在悬崖之间的钢丝线上一般,稍不留意就可能会堕入万劫深渊。

    好在北匈奴和贵霜相互之间还算克制,都不敢爆发战争。北匈奴自被大汉击溃之后,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不敢贸然展开大战,一心恢复国力。而贵霜则是畏惧北匈奴的恐怖战力,不敢轻易开战。

    就在这种诡异的平衡之中,各方保持了数年的平衡,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终将要被打破。

    康居西北与北匈奴的交界之处,一支人数不过五百的“马匪”悄然出现。

    “军师,我们就这么点人前来,是不是有些不妥?”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的李看着身旁满脸兴奋的徐庶,忍不住开口道。

    对于这个小军师他是服气的,文韬武略皆是没的说,非但精通谋略,就连武艺也是不错,军中两三个将士轻易都拿之不下。要知道,飞熊军中将士可皆是虎狼之辈,徐庶能做到这一点,在寻常军队中当个千人将都足够了。

    但是,智谋的深远却不能替代阅历的浅短。徐庶那稚嫩的面庞与满是兴奋的表情实在无法给李以安全感。

    “怎么?纵横西凉的李将军现在竟然怕了?”徐庶看到李那一脸慎重的样子,眉毛一挑调笑道。

    “某并非怕死。我等五百将士就是全部牺牲于此某也毫无怨言,但是若是你葬于此处,某怕是有愧于陛下和贾先生的嘱托。”李正色道。

    “无妨,稚然将军你就是不相信某得智慧,也该相信自己的能力。五百飞熊军于此,只要我们不作死,北匈奴又如何能拿下我们?”徐庶自信道。

    “我等虽是精锐,但毕竟不过五百之数,若是北匈奴派大量轻骑来袭,恐怕凶多吉少。”

    李虽然勇猛自信,但是他也有自知之明。北匈奴的战力那是经过无数鲜血铸就而成的,他这五百飞熊军或许能对付上万的羌人,但是对上过万的北匈奴,十之**会全军覆没。

    “兵不在多而在精,此次我们是前来试探于北匈奴而非与之开战。人数越少越是方便行动和隐藏,五百精锐足够了。我等如今伪装成马匪,无需过多的和北匈奴纠缠,只需试探一二即可。”徐庶也非鲁莽之辈,自是早有打算。

    “陛下虽尚未决定与北匈奴开战,但那是必然的。而且,若是我所料不错,怕是最先与北匈奴开战的不是我大楚,而另有他人。提前做好准备也好过之后仓促而为。”徐庶目露精光,意味深长道。

第九百一十五章 黑吃黑

    茫茫草原之上,一支数量约有千人的匈奴骑兵正在游荡着。

    如同往常一样,他们准备伺机袭击可能会撞上来的商队。

    北匈奴所处的地方毗邻丝绸之路,商贸十分的发达,往来的商队数之不尽。随身携带的皆是极具价值的财物。

    这种跨国贸易,利润何止十倍。因此尽管路途遥远而且凶险万分,但还是有着数之不尽的商人前赴后继。

    北匈奴虽然残暴贪婪,但却也非愚昧之辈,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饲养牛羊不食其肉,而食其奶和乳制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宰杀。

    同样,对于草原之上的往来商人,北匈奴也没有饥不择食的斩尽杀绝,而是如同牧养牛羊一般,选择性宰杀,劫掠的频率并不算高。

    毕竟若是一味地杀戮,这条路怕是很快便会成为商人的绝路,再无商队敢于经过。而如西域各国一般收取“过路费”,如今低调的北匈奴又不好伸手太过,以免引起众怒。伪装成马匪变成了北匈奴的选择。

    毕竟这条路上马匪遍地,西域三十六国、贵霜、安息都暗中培养有这种隐藏势力,谁也不好翻到明面上。

    吉赦作为这队“马匪”的首领,挥舞着马鞭冲在最前方,姿态昂扬、飞扬跋扈。

    匈奴骑兵本就是当世顶尖,同等数量下战力远超安息和贵霜,西域三十六国就更不用提了。而马匪又都是小股流窜,数量不可能太多,自然北匈奴马匪成为了这一片的霸主,无人可敌。出来游荡每次都是大胜而归、收获满满,从未出过意外。然而这一次,却有一支特别的马匪盯上了他们。

    “飞熊军的速度和耐力能够比得过他们吗?”徐庶遥望着远处的马匪,眼睛微眯道。

    李嘴角轻笑,满是傲气道:“元直,你知道飞熊军为什么叫飞熊军吗?”

    “飞熊者,肋生双翅,踏地如飞。对于骑兵而言,速度就代表了一切。飞熊军虽然为重骑,重视甲胄的厚重以及冲击力,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足够的速度和耐力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再装备再精良,近战和冲击力再强,在草原上也不过是被羌人轻骑放风筝的命。”

    “飞熊军的每一匹战马,最差也是百里挑一的良马。再经过特殊的训练和饲养,背负一身重铠加马铠毫无压力,无论是速度还是持久力都不亚于寻常良马。这才是飞熊军所向披靡的根基。”

    “单论冲锋速度而言,这世上能快过飞熊军的部队绝不出五指之数,眼前的这支乌合之众绝不可能是其中之一。”

    “那白马义从呢?”徐庶眉毛微挑,语气莫名道。

    “白马义从…”李略显沉默。

    “那是机缘巧合的产物,本不可能存在。”

    “但他还是出现了,不是吗?”徐庶微笑道。

    白马义从绝对是天下第一骑兵,这是包括李在内的所有人公认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速度。

    对于骑兵而言,速度就是一切。蒙古骑兵纵横天下,多少甲胄精良的西方重骑倒下其蹄下,靠的就是速度。

    白马义从机动速度快,反应速度快,出手速度也快。简直将速度二字发挥到极限,甚至打破了常理。

    “公孙瓒,确实是个人物,几不亚于昔日之冠军侯。”李由衷的感叹道。

    不论其他,单从骑兵将领的能力来看,公孙瓒的地位就宛若周瑜之于军阵,完全的高不可攀。

    “骑兵之关键在于速度,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无论是我飞熊军、虎豹骑还是昔日之虎贲军,皆是将速度加强到了极限之后,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偏向不同的改良。我飞熊军重于防护和冲击力,虎豹骑重于杀伤力,西汉之时的虎贲军靠着一国之运,强行加持,几近于全能和无敌。”

    “但是,即使是虎贲军也只是达到了极限,几近于完美。而白马义从,却是真正的突破了极限。”李语气之中满是难以置信。

    “我不知公孙瓒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恐怕只有他这种性格偏执到几近于疯狂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他放弃了一切,疯狂的追求着速度,最终,他真的超越了极限,创造了奇迹。”李语气凝重道。

    “白马义从是不败的,败的只可能是主将。”

    “若非公孙瓒性格偏执刚烈到了极致,但凡他能稍微低一下头,他就不可能会败,更不可能会死。”李语气中满是遗憾和惋惜。

    “将白马义从当重骑兵用作冲锋,这是多蠢的人才能干出这种事。若是发挥出白马义从速度上的优势,别说袁绍只有数十万大军,就是有百万之众,又能如何?单是游击骑射足以令袁绍无可奈何。只可惜……”

    “逝去之人不可忆,逝去之事不可追。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惋惜了。”对于公孙瓒的死,徐庶也觉得很惋惜。但以公孙瓒的性格,如西楚霸王一般,唯死而已,即使袁术给他多次留了退路,却依然无法挽救一个一心寻思的人。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支北匈奴看来真的是安逸太久了,竟然如此属于防范,连哨骑都没有多少。”徐庶转移话题道。

    “一只狼,和狗混久了,虽然本质上依然是狼,但是也会变得迟钝。”李冷声道。

    “这天下,于骑兵而言,除了我汉人,就只有北匈奴了。余者皆是碌碌之辈,不堪一击。”

    虽然震惊于贵霜、安息等国的国力,但是在骑兵上,李丝毫没有把他们看在眼中,就连罗马于李而言也不过是一群挂羊头卖狗肉的样子货。

    一群生活在海边的蛮夷,如何能懂得何为骑兵?

    北匈奴天生善射、体魄雄壮,而且自有与马为伴,精于马术骑射,汉尚且能与之为敌,而其他国家又算什么?如贵霜骑兵一般,就算装备再精良,士卒再雄壮,也不过是一群骑马的步卒,并非真正的骑兵。

    草原养不出水军,海边练不成骑兵。自古江东难出精骑,便是这个原因。

    “但也不可大意,北匈奴只是暂时沉睡蛰伏,其底蕴依旧不可小觑,别在阴沟里翻了船。”徐庶提醒道。

    “放心。”李一甩披风,手中长枪向前一指:“冲啊!”

    一行五百“马匪”,向着远处的一千“马匪”冲去,颇有些黑吃黑的架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03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所写的《三国之我是袁术》为转载作品,三国之我是袁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我是袁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我是袁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我是袁术介绍:
生为富二代,死亦世家子。自己一个现代富二代,没什么追求,没什么遗憾,却无缘无故的穿越到三国,成了袁术这个悲催货,袁述表示自己亚历山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一个高贵的世家子,怎么能败给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小人物。看老子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至于孙权,你还是和你哥乖乖的当老子的干儿子吧。群:602403937三国之我是袁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我是袁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