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三国之我是袁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我是袁术全文阅读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     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开始

    在阵阵的鸣金声响起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同时,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浩瀚苍穹之上,一条无比庞大的气运金龙仰天长啸,声震天地。

    遥在江东,正在田垄间忙碌的曹操和刘备,忽的心生感应,耳畔仿佛听见了龙吟之声。二人皆是瞬间抬头,眺望北方。

    “你也听见了?”曹操问道。

    “嗯,看来是结束了。”

    “结局终究还是在意料之中。”

    “你真以为奇迹会发生吗?”

    “没到最后一刻,心中终究还是存些幻想。”

    “实力相差着实太大了,袁绍此战能胜的几率近无。退一万步说,就算袁本初如光武帝一般得天地之力相助胜了此战,又能如何?袁术麾下各地的情况你都看到了,结局根本不是一场战斗能够改变的。就是袁公路再败十次百次,只要不动摇其根基也毫无意义。”刘备淡然道。

    “王道,真的这么强吗?”曹操不自觉的对于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何为王道?”刘备轻蔑一笑:“教化仁政、崇德尚贤,这些确是王道本质。但需知,袁公路推崇以法治国、以力服人,大肆攻伐,这又岂是王道之举?帝王之道,王霸杂之,王道霸道不过是笑话罢了。”

    “大楚之强,不在于王道,而在于袁公路。”

    刘备的目光看向不远处几个正在玩拔河的小孩,随手一指:“孟德,你且看那几小儿。”

    曹操顺着刘备的目光看去。

    “就如这拔河一般,要想获胜,己方的人数多少、力气大小是基础,但是否能同心协力却是关键。袁公路最高明之处,就是能将所有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劲往一处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利益,威逼利诱将所有人绑在他的战车之上,成为他的助力。而我们,麾下非但有太多无法掌控的力量,甚至还有不少人反向用力,拖着后腿。”刘备意味深长道。

    “利益捆绑之下,为了顾全大局,很多情况某不得不妥协。因为一旦打破了平衡,就会造成整体的崩盘。不破不立是真,可一旦打破,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为此不得不保持着这种恶性循环,坐视着他们如寄生虫一样同我们一起壮大。”曹操轻叹道。知易行难,他岂会不知刘备的意思,但又如何能够做到。

    “这我清楚,当初在豫州,没人比我更加明白那种妥协的无奈感了。我麾下的大部分将士、大半钱粮却不在我的掌控之中。无论想干什么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掣肘,只能如傀儡一般守着那块死地。”刘备嘴角泛苦。曹操好歹在世家面前一直硬气着,他却直至最后走投无路才看穿了这一点。

    “世家的贪婪是无限的,要想不走老路,就必须一开始就占据主动权,牢牢地掌控住,就如袁公路一样。但他的道路很难复制,毕竟有袁家这么强大的势力为后盾的又能有几个?在当初能走这条路的,天下除了袁公路外就别无他人,就是袁本初也不行,冀州太大了。”曹操道。

    “现在想想,袁公路看的还真是远。舍弃富饶的豫州而取扬州,我们都以为他是傻了,亦或者是和袁绍斗气。但没想到他却是走在了最正确的道路上,天下最适合这条道路的莫过于扬州。”

    “以袁家之力撬动江东,掌控江东世家。经营起来后,再以扬州之力撬动荆州,同时抛出夷洲和朱洲。继而是南方、西北、中原、天下,西域、西南诸国、贵霜皆成为其为世家准备的画饼。一步步将世家玩弄于鼓掌之中,不断打破同化其他势力壮大自身。”

    “我们败的不冤。自袁术彻底掌控江东之日起,我们的失败就已基本注定了。就是时光倒转,怕是也无回天之力。”刘备面露苦笑。

    “但现在也并非结束,而是开端。新的征程就要开启了。”曹操遥望西方,目露精光道。

    “这次你恐怕不打算走老路了吧。”刘备抻了抻袖子,若有所指道。

    “自然。既知道了袁公路的道路才是对的,我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手握数万精锐、良谋猛将无数,这份力量可不比当初的袁术弱。若是连照葫芦画瓢都做不到,那我曹孟德还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黝黑的面容之上满是自信与狂傲,曹操朗声道。

    “奉劝你一句,不要小看世家,更不要高估世家的节操。有些世家中人,比你想象之中还要阴毒的多,想想司马仲达就知道。往往,自大和贪婪会毁掉一个人,尤其是你这种。”刘备看着曹操,淡淡道。

    “我也奉劝你一句,于险境之中不能太过优柔寡断,于顺境之中也不要感情用事。我虽不喜假仁假义,可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但太过沉溺于其中,恐怕会让你迷失。成大事者,应该明白主次轻重。”曹操也毫不客气的反兑了刘备几句。

    人往往就是如此,别人的缺陷能一眼看出,自己的缺陷却始终改变不了甚至都难以发现。这么长时间一直都生活在一起,曹操和刘备相互之间已经十分的了解,甚至比自身都要了解对方。

    “有多少人找上你了?”刘备冷不丁的试探道。

    “你猜?”

    “起码得有七八十吧。”

    “差不多。”曹操并没有过多隐瞒的意思。不出意外,他和刘备日后应是最为紧密的盟友关系,比之袁绍都要亲近一些。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袁绍远比他们强。

    老虎不会和兔子做朋友,盟友双方之间的实力绝对不能相差太多,他和刘备之间就最为符合。

    “你那边呢。”

    “比你少一些。看来这些世家应该早就商量好了。”

    “世家本就是一个阶层,相互之间联系极为紧密,在做出选择之前相互之间肯定进行了商量。我们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供瓜分的蛋糕。你我就那么多的价值,愿意参与来的人自然也就这么多。”曹操自嘲道。

    “这些世家你打算都收下吗?”刘备问道。

    “不,臣择君君亦择臣,我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曹操冷哼一声。他虽没落,但也不是任由别人拿捏的软柿子,还没到那种饥不择食的地步。

    “确实,此事需得慎重,宁缺毋滥。我准备找贾文和聊一聊。”刘备语气莫名道。

    “那个老狐狸,你找他作甚?”曹操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老狐狸的身影,微微打了个寒蝉。

    “关于世家的相关信息,他手里的干货可比我们多太多了。此人心思深沉、多智近妖,作为袁术手中的一把利剑,不可谓不恐怖。”刘备深吸了一口气:“但是现在,我们是友非敌,袁公路定会支持的。”

    “说句实话,我至今都怀疑我们军中有多少是贾文和布下的暗子。”曹操目光微沉:“这个人太过于阴狠了。若不是袁公路势大,不需采用那些阴诡手段,恐怕他能做出很多让我们胆战心惊的事。就是将来另起炉灶,恐怕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还在他的监视之中。”

    “还是那句话,我们如今与袁公路是友非敌,没必要防着他们。相反,他们的监视也可以对我们进行提醒,发现我们存在的一些隐患,从而加快我们的发展。”刘备淡淡道:“有袁公路在,你觉得你有生之年能打回中原吗?我们将要去的地方距离大汉遥远至极,我们此生怕是都难与大楚开战。即使将来我们所建的国家稳固强大,有实力和大楚比肩,那也不知是我们死后多少年的事了。”

    “到那时,他贾文和也不过是一黄土,他所埋下的暗子后代有多少能够启用只有天知道。况且身处异乡,又同为汉人血脉、并无深仇大恨,只要你我持身以正,不行背德之事,我不信这些暗子能维持多久。”刘备淡淡道。

    “阴诡手段终究上不得台面,袁公路也不是那种人。因此贾文和的暗子永远也只能是暗子,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

第八百八十七章 曹操之心

    “西方的情报,贾文和应该给了你不少了吧。你觉得如何?”曹操问道。

    “通过贾文和给的,还有一些世家探得的情报,西方的情况我大概已经有所了解。若非多方核实我真是不敢相信,在遥远的西方还有那么强大的国家。”刘备苦笑着摇头道。

    “时至今日方知我等不过是井底之蛙。我们还在执著于汉土,袁公路的目光已经放在整个世界了。关于大秦,哦不,应该说是罗马,以及安息,这两个帝国其实汉纪之中早有记载,只是我们都没有在意罢了。毕竟距离太远,还以为大汉以外都是环境恶劣的化外之地呢。”曹操感叹道。

    “既然如今的汉土已经容不下大汉,那我就去西方再重建一个。无论如何,汉室终为正统,他日我之子孙会再杀回来的,届时这天下就只有一个帝国,就是大汉。”双手紧握,刘备面容肃穆道。

    “你还真是满口大义正统,难不成真是骗人的话说得太多连自己都骗过去了?”曹操看着刘备那副冠冕堂皇的样子,忍不住嗤笑道:“我等都是明白人,何为正统?夏商周?还是秦?王朝更迭本就是天理循环,这世上岂有万古不变之事?”

    “世受汉禄蒙汉恩,难不成这些你都忘了吗?你既以征西将军自居,难道不是对汉室尚存赤诚之心?”刘备反问道。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与曹操是一种人,但却又完全相反。曹操是心中有汉口中无汉,而他却是满口汉室心中无汉。

    “我承认,我自幼接受的教导和所处的环境都让我忠心于汉,即使是掌大权、挟天子之时,我也还对汉室怀有一丝希望和敬畏。但是,现在我已经看透了。汉室乃因自身糜烂致使自取灭亡,我等已尽心力。我曹孟德现在,不是大汉的征西将军,而是汉人的征西将军。区区一个大汉,不足以束缚住我,当我的眼光跳出这个圈子之后,大汉对我而言就真的无所谓了。”曹操坦诚道。

    “玄德,我知道,你是打着大汉和正统的旗帜想将更多地忠汉之人拉拢到你身边,得民心。对此我虽反感不屑,但却也欣赏。一个人装仁义装一辈子,他就是真仁义。而我,真小人真一辈子自然就是小人。世人多愚昧,看不清事情的本质,更看不透你我。但这无所谓,能得些许英杰为知己,一生足矣。我曹孟德从不怕别人看错我。”

    “孟德,汉室于你而言,真的已经无关紧要了吗?”刘备叹了口气道。

    “我当初奉迎汉室,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真的对汉室怀有一片忠诚之心。若是天子贤德、百官德正,我未尝不能单作一征西将军开疆扩土,他日功成身退将天子扶正。”曹操满是真诚的看着刘备。

    刘备闻言,双目微阖。他知道,曹操说的并非虚言,这个世人眼中的乱世奸臣对于汉室曾经是怀有一片忠心的,否则的话,荀也不会选择他。

    “但是,天子让我太失望了。不顾大体,只知争权夺利,并未丝毫体谅某得忠心和功绩,只将某视作如董卓一般的奸佞,处处针对防备。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子既负我,我又如何能忠于天子?”曹操冷声道。

    “天子年幼,而且草草上位,再加上董卓之祸刚过不远,行事有所偏激也是正常的。”刘备解释道。

    “他那并非偏激,而是蠢。天子蠢也就算了,那些围拢在天子周围所谓的忠臣,一样的蠢。”曹操恨声道:“若是单只有所戒心也就罢了,我也能理解。但在当初那种群狼环伺的情况下,他们非但在暗中行霍乱之事、刺杀与我,还里通外敌、于某出征之关键之时出手掣肘。若非我有所防备,怕是早遭毒手。”

    “他们在想什么?我自认没有半点不恭,难道就因为我不肯交出兵权就认为我曹操是如董卓一般的奸臣了吗?我曹孟德做不到的事,难道他们以为其他诸侯就能做得到吗?他们也不看看自己是些什么东西,一群妇孺饭袋,能有一人率军征战否?我将兵权交出去,怕是不出数月打下的基业就会尽被拱手让人。他们又会到他人手中,继续开始他们的兴汉之路。”

    曹操的心中郁愤满满。于天子而言所谓的兴复汉室第一步就是灭了他曹孟德,这对于他而言是何等心寒的一件事。

    刘备闻言,沉默不语。凭心而论,若是他置身于曹操之位,恐怕也...

    这种矛盾是根本无法调和的。天子群臣无能,曹孟德有能有权,于天子而言,这如何能容得?若任由曹孟德行事,这天下即使由曹孟德打下,那还是他大汉天子的天下吗?可是若天子欲夺权,那于曹孟德而言却也无法容忍。夺天下本就残酷,他势力弱小希望渺茫,再交由这些窝囊废,就等于彻底断绝希望。

    此事怪不得曹操,只能怨造化弄人。一个没有势力、没有能力、没有胸怀的天子,碰到曹孟德这样一个并非愚忠的能臣,结果只能将能臣逼为奸雄。

    “天子选我,就因为我不姓刘也不姓袁,势力弱小易于掌控。但是他没有看清自己是个什么货色,有这样的天子,大汉还有何希望?自灵帝以来,几个天子就无一个成器的,这就说明汉室气数已尽。既出夏桀商纣之君,亡国就已是必然。”曹操冷笑道。

    刘备面色一暗,忍不住解释道:“其实也并非如此。天子无德,并非汉室将尽。几位天子不贤明,又非正统,未尝不能另择贤君以扶之。”

    “另择贤君?”曹操嗤笑一声:“选谁?灵帝二子尽亡,已无正统,汉室嫡系宗亲稍微有点贤德之名的都被李儒给杀了,还能选谁?如今最有资格的就是你刘玄德,难道选你?我曹孟德认你为君,俯首听命?”

    “备才疏学浅、出身卑微,自是没有此资格,备所言的是伯安公。其贤德才能孟德你也知晓,绝对有资格也有能力继任汉室天子。”刘备一脸正色。

    “刘虞确是有德有能,但年纪太大了。而且其子也是庸碌之辈,届时恐怕又是一场纷争。玄德,我知你意,但曹某已经下定决心另立门户。自此之后,汉室于我无关,但我等仍为最亲密之盟友。”曹操语气坚决道。

    “孟德兄,真的没有商量了吗?”刘备不甘道。

    “此事言尽于此,无需多言。”

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

    “玄德,你知道你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吗?”仿佛察觉到刘备的失落,曹操换了个话题。

    “什么缺陷?”

    “年近四十,却无一子嗣。”曹操诡异一笑:“你之妻妾也不少,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难不成是那方面有问题?不妨说出来,曹某在房事上甚有经验,或许能指点指点你。”

    “滚!”刘备怒骂一声。

    曹操倒不以为意,眼中含笑道:“玄德若有难言之隐,不妨说说。于我等而言,子嗣可是大事,子嗣不稳麾下则心乱。听闻华佗在隐疾诊治方面颇有建树,你不妨去看一看。”

    刘备面色一黑,握住镰刀的手忍不住紧了紧,心中不住地告诉自己:这货不能杀,这货不能杀。

    他年轻之时,家贫无财,本身又有雄心大志,对于村中粗妇看之不上,故而未曾娶妻。之后于乱世之中一心功业,对于娶妻之事更未放在心上。后陈群虽给他找了两门妻妾,但局势动荡,他也很少行房事。再说了,妻妾什么的哪有兄弟重要。

    咦,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曹操仿佛看出了刘备的毫不在意,一改刚刚不正经的样子,正色道:“玄德,刚刚某虽是笑谈,但说的却也是真心话。你我都年近四十,子嗣之事需得谨慎。打下再好的基业,若子孙不肖,倾覆也就在转瞬之间。就如胡亥、灵帝一般。”

    “孟德兄所言甚是,备年已如此尚无子嗣,确实是有些疏忽了。希望将来备的子嗣也能如孟德兄之子那般优秀。”

    刘备言语中的羡慕却不是假。

    身为一方人主,对于其他诸侯的一切自然都极为关注,包括他们的子嗣。曹操的几个儿子皆不是凡俗之辈,长子曹昂性情仁厚、允文允武,颇有英主之资。次子曹丕颇通谋略,心计深沉。三子曹彰虽年幼却臂力过人,善射箭驾车,将来必为猛将。其余诸子也都聪慧异常。

    不过不得不说曹操确实会生儿子,而且能生。一生子嗣二十五人,多为英才,尤其前几子,其才能皆名垂青史,无一庸才。

    “哈哈,玄德此言大善。吾之诸子确是个个不凡。尤其长子昂,深得吾心,其将来之能绝非凡俗,待吾百年之后,其可为吾接班之人。”曹操开怀大笑,由衷欣喜道。

    “但备怎么觉得,孟德兄之次子更似孟德呢?”刘备忽的道。

    “吾之长子得吾之兵法武略,性情仁厚、和善近人,倒颇有些玄德你的风采。但相较于你,却更加的英果雄武,其性格虽不甚似吾,但却更适合为人主。而吾次子,性格似吾,得吾之谋略心计,长于政略,有丞相之才,他日可佐吾长子。”曹操道。

    “那孟德兄之三子就为将来之大将军喽?”刘备打趣道。

    “不,彰儿勇猛,但却不爱动脑,将来最多为一猛将,只可为将而不可为帅。”曹操的认知极为清楚。

    “有时候我真是很佩服你的运气。曹氏宗族和夏侯氏英杰辈出,光是他们就足以支撑你麾下的小半势力了吧。若是将来你之子嗣和曹氏、夏侯氏的二代子嗣都依然如此优秀,估计你就根本不用担心人才的问题了。”刘备颇为羡艳道。作为孤家寡人,他从来就不知道有个宗族在背后支撑是什么感觉。

    曹操势力的核心,其实就是曹操和荀两人。曹操背后的曹氏宗族,以及荀背后的荀家颍川书院培养的诸多英杰,构成了曹操的统治基础,

    虽说荀家四处押注,但天下人都知道荀家将核心是压在曹操身上的。非但家主荀投了曹操,还带了无数颍川书院的人才,偏重不要太明显。

    “宗族人才辈出,是幸事,但也是隐患啊!”曹操轻叹道。

    “为何?”

    “我向来主张用人唯才,但是麾下谋士却多半出自颍川,尤其是颍川书院。为此,我不得不扶植另一股势力制衡于其。现在曹氏宗族虽然人才辈出而且对于我极为忠心,但毕竟非长久之计。人皆有私心,若是将来其尾大不掉而又庸才辈出,那恐怕就危险了。”曹操感叹道。

    “告知后辈子孙此事,待他日曹氏夏侯氏无人,将之除名不就好了?”刘备道。

    “哪有那么简单?世家尚且难以拔出,更遑论自家宗族。若是某不妥善处理,某之下一代乃至后辈就更加难处理了。弄不好就一如现在的世家一般沉疴难除,届时我之势力易主灭亡怕是为时不远。”曹操面露苦笑。

    “孟德你看的还真是长远,此时就开始考虑后辈子孙之事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看看袁公路就知道,若非为了将来,他又何须如此大费周章。玄德,目光短浅可是大过,若是你不着眼将来,怕是辛苦创下之基业如秦始皇一般二代而亡。”曹操看着刘备,满是深意道。

    贵族和草根之间的差距在此时就暴露无遗。能力再强,眼界却也只是如此。曹氏宗族为什么人才辈出,难不成真只是运气好?

    就和荀家一样,没有自幼受良好的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学氛围,一代涌现出那么多的将才,怎么可能?若是任由其发展能出现这种盛况,那几率怕是比中五百万高不到哪去。

    在曹操眼中,刘备算是个人杰,但是底蕴相差太多了。不说与袁氏兄弟相比,就是他这个宦官之后都有些看不起。竟然连子嗣之事都不曾关注。且看袁绍,三子都已开始掌握实权进行历练。当然曹操是不看好这种行为的,天下未定就行此狂悖之举,而且其三子皆不过是中人之姿,如此着实愚蠢。但是袁绍的态度足以见得其目光之长远,对于子嗣之事的关注。

    像刘备这样目光短浅的也是少有。真等哪天功成身退却发现后继无人,曹操倒想知道那时刘备会怎么办,难不成将基业拱手让人,交由麾下重臣亦或者是兄弟?

    刘备闻言若有所思。

    “多谢孟德兄提醒,备险些误了大事。”

    曹操轻轻一笑:“我不信陈群没有告诫你此事,怕是你那时没放在心上吧。身为人主,眼前的局势再紧急也不能乱了分寸,目光要长远一些,将事情尽皆安排妥当。像某,面对的局势怕是比你轻松不到哪去,但不一样没有耽误子嗣之事?”

    “这倒是,备确实不似孟德兄这般贪恋美色。”刘备眉毛一挑道。

第八百八十九章 帝位与权力

    “袁公路之嫡长子袁耀,玄德你怎么看?”曹操问道。

    “虽骁勇,但却最多为一主将,难为人主。”刘备的眼光一向毒辣。

    通过袁术作弊似的提升资质,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袁耀这么些年来在军中南征北战,一身武艺也至二流巅峰,突破一流也是指日可待。

    但是正如刘备所言,人的资质可以改变,但是性格和思考方式早在幼时就基本已经限定。袁耀明显不是一个智者,甚至可说是头脑简单,既没有孙策那种霸气一展八方来投的本领,又不善于兵法韬略。为如乐进、曹洪这种水平的主将,基本就是其一生的极限了。若是为人主,甚至是为帝王,其根本就不够资格。

    “不错,此子我于其年幼之时就曾见过。当时其被袁公路极为宠溺,不过一纨绔子弟,性格蛮横、不学无术,完全是个无能的蠢材。虽说其这些年成长了不少,令某有些刮目相看,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一生也就如此,根本不可能为人主。”曹操没有一丝委婉的直接道。

    “那孟德是觉得袁公路不会让其继位喽?”刘备若有所指道。

    “不错。袁公路称帝至今,都未定下太子之选,明显是有所犹豫。虽说嫡长子为先,但是总不能放着子嗣之中的优秀者不选而选择一愚者吧。若是袁耀资质普通也就算了,为一守成之君尚可。但其明显就是只有为将之才却头脑简单,征战沙场尚可,若是为君怕也只能是个傀儡。只要袁公路其余子嗣之中有一资质不错者,其基本就不可能为帝。”曹操道。

    “王室传承之事,一向复杂。其中影响因素太多,袁耀能否继位,还得看袁公路自己怎么想。”刘备轻笑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曹操这种生儿子的本事,几个儿子基本没一个废物,而且都各有所长、才华惊人。长子曹昂妥妥的明君模板,仁厚而不失威严、刚强而不失睿智。剩下几子,或有丞相之才,或有大将之资,或智慧惊人可为良谋,或诗才横溢名满天下,都可为良佐。因此,曹操对于子嗣传承之事根本就不需过多担心,嫡长子近乎完美,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袁公路收下诸多义子,意思不是很明显吗?袁耀无能,袁公路明摆着是不想让其继承大统。”曹操道。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袁公路现虽已有四子,但其余三者皆尚且年幼,性情不定。如今天下以被其尽皆拿下,子嗣之事怕是很快就要被有心人提出来了。届时怕又是一场看不见的血雨腥风。”刘备微叹了口气道。

    提到此事,刘备不由得就想起了灵帝立少帝刘辨之事。汉末之乱的导火索便是此事,子嗣之事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致使王朝的灭亡。

    “国因一人而兴、因一人而亡,何时能够摆脱这种命运。”

    “自古如此,如何能够改变?况且大汉也不是因一人而亡,而是本就已千疮百孔、存在太多隐患,大厦将倾,帝位只是个引子罢了。”曹操带着莫名的意味道:“若想国长久不衰,要么,就建立帝位继承人严格的培养和甄选机制,尽力保证不出昏君、多出明君。要么,就将皇权分离。”

    “将皇权分离?”刘备皱眉道:“孟德你怎会生出如此荒诞的想法?”

    “是袁公路曾与我提起的。”曹操目光之中满是复杂:“天子,是象征更多于权力和责任。毕竟似文若和诸葛孔明这种大才不是单靠培养便能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天资乃是天赐,成长环境和经历也都不可复制。有这种大才相助,天子根本无需插手政事。正如我一样,有文若管理政事,我根本不需插手,只要监督监察一二即可,因此可以将心力尽皆放到征讨四方以及对付世家等事上来。”

    “而天子,也可如我一般。将内政之事分于丞相,将军事之事交由太尉,而自己,掌控裁决之权、军权以及监察之权即可。天子勤勉政务,看似贤明,实则不利于国。将所有政务分于群臣,平衡各方,理清权力和义务,分化权力、相互监督,这才是贤君应为。你看现在的袁公路,除了征战之时他都在做什么?饮酒作乐、逗弄幼子,结果朝政不是愈发的承平了?”曹操道。

    “天子,其实更像是一国之象征。其存在的意义是将帝国的声音统一,指定帝国的方向。与此同时,平衡各个阶层,压制世家门阀,保护百姓的权力和安定生活。”

    刘备闻言目瞪口呆,嘴巴微张想要反驳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反驳。曹操所言听起来荒诞不经,但细细品味之下却似乎又有些道理。

    “你和袁公路的想法还真是清奇。历代以来皆是皇权至上,如此荒诞的想法恐难实施,其中隐患颇多。况且,我等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难不成就让后世子孙交出手中之权安心为一摆设吗?”刘备摇摇头道,他还是难以接受这种想法。

    “并非为摆设,而是为掌舵者。每代不可能皆出明君,但每代皆可出贤臣能臣。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对掌权者而言看似是一种约束限制的愚蠢行为,但却可以尽力避免昏君的影响,确保国家的发展和延续,于长久而言是有利的。”曹操道。

    “可如此一来,相权如何遏制?若是丞相势大,即使天子掌握大军、裁决之权,怕是也不免会被架空。”

    “执政之权,司法之权,监督检举之权可分开,同级之间可相互监督,以制衡相权。”曹操道。

    “如此分散权利,于政务执行和国家决策而言怕是不利吧,若是相互攻讦推诿怎么办。”刘备冷笑道。

    “此时就要看丞相和天子的了。天子若贤德,可力压群臣,毕竟从地位而言天子才是至尊至贵。能力足够的话,插手政务群臣也没有制止的可能。若天子无能,丞相有能,丞相自也可力排众议,压制群臣。这些手段并非分政权,而是监察制衡,毕竟司法和监察可与政务分离,不入政务之列。”曹操道。

    “孟德兄你难道发觉不到自己所言之中的矛盾漏洞吗?”刘备道。

    “袁公路有句话说的很对。事随时移,这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更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能说适合国情、符合时代的便为好的制度。方才我所言之制度确实漏洞不少,但却也可不断改进完善。而且,大汉的制度已确定不可长久,其中疏漏太过于严重,难以施行。最关键的便是皇帝权势太重。”曹操道。

    “东汉皇帝多为稚子,因其易于掌控,虽掌握权柄却与傀儡何异?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世家门阀瓜分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致使国家衰落。由此可见,皇权过重并非好事,容易导致权力被有私心而无能之人掌控,非但不利于皇室,更不利于国家。分下权力并理清相应的义务和职责,相互制衡促进方是上策。”

    刘备双拳紧握道:“一派胡言,汉室之衰是因为外戚猖狂、宦官无德,只要废除二者权力,并确保天子并非稚子且不愚昧即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天子即是大汉。”

    曹操轻轻摇了摇头:“如此争辩毫无意义,你我都说服不了对方,一切就让时间来证明吧。终有一天你我和袁氏兄弟二人所建之基业也会如大汉一般倒塌,届时就看谁能笑到最后。”

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谋划

    “如今袁本初也已被击败,我们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出去了。”刘备拍了拍手,随后又在粗麻布所制的衣衫上擦了擦:“有多久没有干这种农活了,这段时间还真是令人怀念。”

    “这段时间我也没白干。”曹操摸了摸手心上的老茧:“至少深刻体会了一把劳作的辛苦,看来这些百姓比我想象之中还要辛苦。”

    “袁公路听到你这话,应该会挺欣慰的吧。毕竟你当初干的确实是太过了。”刘备道。

    “有什么好欣慰的?就是知道又怎样,若是再来一次我还会那么干。一将功成万骨枯,袁公路就是太过于妇人之仁了。更何况你这个以仁义著称的汉室后裔好像也做的不比我强几分吧,还有脸说我。”曹操冷哼一声道。

    “你啊,就是这么个性子。宁我负人、休人负我,你这句话若让那些腐儒之辈记载下来,却不知后世之人会如何评说呢。”刘备微微摇头道。

    “世人的眼光于我何干?于此乱世之中,对于天下人而言,最大的仁慈就是尽快结束这乱世。我自诩是最有资格一统天下、最有资格打造一个太平盛世之人,牺牲一部分人的性命,换来更多人的太平、换来天下更加长久的安宁,有何不对?”曹操冷声道。

    “孟德兄你这张嘴啊,若是人人都有你这种想法,那天下怕是永远也不会太平了。”刘备无奈的摇着头道。

    “说正事,待动身之后,你打算怎么办?”曹操问道。

    “贵霜已被袁公路视为囊中之物,不是我等栖身之地。罗马和安息过于强大,不可硬敌。不过好在二者是敌对关系,我们可以从中牟利,借机谋取一块地盘,站稳脚跟,谋取发展。待到我们三方都能够有一定的力量,加在一起可以勉强抗衡一个帝国一段时间便可成事。”刘备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心中的盘算就没有停过。

    “罗马与安息之战,胜负不用多说。罗马西征劳师以远,灭了安息王都尚可,但想要完全攻占安息,基本不可能。而我等届时可趁机扩张,以之为本土,壮大势力。待气候已成之日,西征罗马,以成大业。”

    曹操闻言,轻轻摇了摇头。

    “怎的?孟德兄你觉得备的计划不妥吗?”

    “玄德,你想的太过于简单了。”曹操如实道。

    “其一,罗马与安息敌对不假,但你又如何保证我们插手其中不会引起他们的警惕和抵触呢?”曹操问道:“不要以为我们与袁术的关系能够瞒得过罗马和安息。他们不是瞎子更不是蠢猪,大楚越强,他们就会对我们越警惕。毕竟我们还是汉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更何况我们能够带着这么多的人马跑出来,傻子都知道我们与大楚的关系并非势若水火。”

    “想要从安息和罗马之中谋取地盘以扩张,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二者群起而攻之,届时即使集我们三方之力怕是也难以抗衡。”

    “那我等于何处立足?”刘备问道:“难不成攻伐贵霜?袁公路肯定不会同意的啊,这种时候太过于敏感了。而西域也已经被袁公路纳入麾下。至于北方苦寒之地,那里根本不是发展势力的地方,我等很难适应。”

    “不,你说错了。最适合我们的地方就是西域,而且袁公路也会支持我们的。”曹操的双眼深邃无比,仿佛能洞彻人心一般。

    “西域三十六国对于袁术而言极为重要,他怎会同意?而且这些小国皆已降服,我们若是攻伐根本就师出无名,除非和袁术翻脸。况且那里还毗邻贵霜和安息,乃四战之地,绝非好去处。”刘备道。

    “我们只是暂借西域部分地区发展,将来有地方立足了,还回去就是。袁公路如今尚未将西域诸国彻底掌控,应该会卖我们个面子的。毕竟我们也是为华夏而战,这点支持他还是会给的。至于那些小国,弱国无外交,谁又在乎他们的想法?我们只要找个明面上说得过去的理由即可。而最好的理由就是,北匈奴。”曹操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追亡逐北、封狼居胥,一直以来都是曹操的理想。他这个“征西将军”,至今还怀有冠军侯之梦。北匈奴对于他而言确是最好的目标。

    “北匈奴?”刘备眉头微皱:“这群饿狼虽然衰败了,但也不好惹,我们的实力本来就不强,这不是平白树一大敌吗?”

    “就是要树一大敌。”曹操嘴角微勾:“不然怎么名正言顺的呆在那里发展势力,怎么避免贵霜和安息的警惕?”

    “你是说?养寇自重?”刘备仿佛想到了什么。

    “不错。现在四大帝国之间的局势很微妙,也很敏感。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不能给袁公路添堵,因为那也是给我们自己添堵。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引起任何一方的警惕,先稳住阵脚。”曹操道。

    “北匈奴所处的位置极为敏感,恰在安息和贵霜身旁,就像一颗随时都会被点燃的炸弹一般。但由于北匈奴本身的战力强硬,两大帝国才不得不选择性忽视,任由其发展势力、恢复元气。在这种时候,我们插进去,明摆刀枪的对付北匈奴,贵霜和安息肯定乐见其成。毕竟我们与北匈奴之间的刻骨仇恨,注定了我们二者不可能合谋,他们无需担心此事。”

    “可北匈奴十分强硬,虽是苟延残喘,但却因此有着背水一战的气魄,极为敏感,随时都有可能舍命一搏。我们这么做,会不会把他们逼急了?真打起来,我们虽不虞会败,但恐怕也会元气大损。”刘备略带犹豫道。

    “不会的。”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表面上越是强硬、越是敏感,就说明他们越是心虚。北匈奴现在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既然逃到这里,他们曾经心中的骄傲和傲骨就已然没了,不过苟延残喘罢了。在血性骨气和生存面前,他们选择了后者,就注定他们不会冒着覆灭的危险自寻死路。只要我们展露出一定的实力,就能镇住他们,从而形成平衡的局面,各自安好发展。”

    “他们可以对安息和贵霜强硬,因为他们有着重创甚至是毁灭对方的实力。而且他们曾经是对方的老大,打心底就自认为高于这些曾经的属国。而我们汉人,他们根本不敢欺辱,因为我们足够强大,而且他们曾经便是败在我们手中,面对我们他们没有高傲的资本。”

    “只要我们展露出合适的实力,既能威慑住北匈奴,又不会将对方逼急,那么这种平衡局面就很可能会被制造出来。而对外,我们可以表现为大楚抛出来的弃子,任其生死,对我等不管不顾。毕竟以我们与袁术的竞争关系,如此也是情理之中。如此一来,安息和贵霜对我们就不会过于警惕,同时,因我们汉人的身份,他们也不敢轻易攻伐我们。汉人好面子的事可是天下皆知,即使我们是抛出来的弃子死士,大楚也不会放过消灭我们的人。”曹操眼中满是智慧。

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

    “孟德兄真是智深似海。”刘备仔细思索之后,不由得叹服道。

    就大局谋略而言,曹操胜过他太多了。他总是目光着眼于一隅之地,太过想当然。而曹操却是能设身处地的从各方角度进行思考,而且目光长远。

    对于刘备的夸赞,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这等计策,就是他不说,陈群也会告知刘备。

    “其二,我们所应做的不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而是参与其中。”曹操道。

    “为何?罗马和安息之间的斗争如此惨烈,我们参与其中有何好处?而且正如孟德兄你所言,他们皆对于我们心怀警惕,主动参与其中,怕是会引起忌惮警惕甚至群起而攻之。”

    “因为罗马和安息现如今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曹操道:“罗马去年又一次举国之力进攻安息的美索不达米亚,已攻占塞琉西亚和泰西封。如今,安息新的统治者沃洛吉斯六世刚刚上位,正值内忧外患。内部王室之中多有不服之人,帝国内部也是诸多野心之辈。这种时候,如果我们不帮一把,怕是安息撑不了几年了。”

    “那又如何?安息倒下,我们不是正好可以趁机将之分食?”刘备道。

    曹操仿佛看傻子一样看着刘备,这货真是胳膊长见识短。

    “我们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军队?有多少懂希腊语和安息语的人?你拿什么去分食安息,真当安息本土势力是吃素的啊!”

    “现在的安息,就好比二十年前的大汉,就差一场黄巾之乱和董卓之祸就可以掀开乱世了。你觉得是一个内部完全腐朽的大汉强大,还是一群如狼似虎的诸侯强大?”

    刘备闻言愕然,沉默不语。这个问题,作为汉室宗亲、坚定的皇汉主义者他没法回答。

    汉末之时,羌人和北方的鲜卑、乌桓,就连南匈奴都能随意的欺凌大汉,这些游牧势力让大汉愁的头皮发麻。结果乱世一来,顿时变了。

    西凉的马腾韩遂把羌人管的服服帖帖,不说随意指使,起码不会出什么乱子。并州的南匈奴,被袁绍不费一兵一卒直接车飞,打跑了。而北方的鲜卑、乌桓,再加上无家可归的南匈奴,三个绑一块,被公孙瓒给近乎团灭了。

    这若是单从国力来看谁也不会相信。国力强大的大汉解决不了的问题,分裂之后,反而被各地的小诸侯给轻松解决了。

    尤其是公孙瓒,展现出的战力比大汉还要强大得多。一己之力打的北方三大异族差点灭族,真是不得不佩服其实力。

    “国力、人口、钱粮,固然能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但国家内部的状态是腐朽还是蒸蒸日上,亦是关键。曾经的大汉虽然表面强大,但内部已然腐烂。其能够展现出来的战力,恐怕都比不上你我二人,就更别提袁公路了。所以说,现在的大楚已经强到难以置信的地步了,国力比肩汉室最盛之时,军力军心比之秦扫**之日,其战力比之十年前的汉室何止十倍。”曹操感叹道。

    “同理,你我加上袁本初根本吞不下安息,就是强行吞下了,没有个几十年怕是也难以消化。而安息灭亡之后,其各地的割据势力就会顺势而起,到时候我们面对的敌人可远比一个安息要强大的多。所以,我们在没有足够的人口、兵力和懂得希腊语、安息语的人员的情况之下,不能让安息倒下。一个腐朽的安息,对于我们而言,才是最为有利的。”

    语言、文化皆不相同,想要统治谈何容易?袁术曾经和曹操谈论过此事。要想征服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好的办法便是征服并消弭他们的文化。否则的话,反抗叛乱就会如野草一般连绵不断。

    “可如此一来,恐怕也需要耗费不少时日啊!”刘备微微摇头道。

    “以小吞大,必然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心血。在一开始打好基础,总好过后面不断地弥补各种漏洞。就如袁公路一样,一开始选择扬州,放弃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最初的纯粹吗?良性发展才能壮大,仓促吞下致使局面恶化只能让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曹操道。

    “我们要在安息人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表明我们是来帮助他们拯救他们的。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大义,成为他们心中的‘正统’。这方面你比我清楚。以小吞大,还要占据主动权,其难度恐比你我想象中还要大。政治上需得统一思想、军事上需得强压百姓、民生上需得保证改善百姓生活,文化上需得融合。”曹操摇头道。

    “袁公路曾言,殖民与吞并大相径庭。单纯军事威压是靠不住的,要想真正吞并安息,需要做的事太多了。最起码的,我们必须要了解安息、深入安息,让安息人将我们视为自己人,而非外人。”

    刘备闻言,轻叹了口气道:“看来真的是我想的太艰难了,于异国他乡创下一番基业真是艰难啊!可惜,你我手中兵力尚可,人口却是太少。否则的话,一切都能轻松很多。”

    “是啊!”曹操也颇为感叹:“现在才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最重要的是人口多寡。也怨不得袁公路对你我恨得咬牙切齿,毕竟我们干这些杀鸡取卵的蠢事干的太多了。时至今日,方才明白,人口的重要性。”

    “能否同袁公路商量一下,多要些人口?”刘备忽的道。

    曹操翻了个白眼:“你想太多了,和袁公路要人,那与从铁公鸡身上拔毛有何区别?”

    “袁公路如今麾下人口怕是近四千万,分一些与我们又如何?你我加上袁本初三方总共才不过五六百万人口。”刘备不甘道。

    “那又如何?你真以为袁公路是圣人啊!他那么猥琐的性格,怎么可能如此无私?能分我等些许人口,让你我大军士卒的亲人跟着一起走就算不错的了。”曹操无语道。

    “说句不好听的,你我还有袁本初不过是他袁公路投石问路的三枚棋子。就是我等败了,也不影响其分毫。袁公路帮助我们是看在同为汉人的情分上,给我们个机会同时也给汉人一个更大的未来。我们败亡了也只能怨自己不争气,若胜了还得念着他的好。”曹操道:“这就是个奸商,你还真以为他是善人啊。”

    刘备沉默了片刻,咬牙切齿道:“你说的不错,他就是个奸商。用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从你我还有袁本初手中轻易地换走了天下,还让你我为他打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我若不是心志不坚,又如何会中了他的计呢?他在给我们未来的同时,抹杀了我们的现在,涣散了我们的斗志,轻易地夺走的天下,确实是个奸雄。”曹操苦笑道。

    能看得透不代表就不会上当。这和官渡之战的曹袁双方不同,一方面,袁术用兵更稳也更加强大,令人绝望。另一方面,袁术给予他们三人的未来是真正的未来,不是暂时的蒙骗,也不用担心秋后算账。

    就是这么小小的阳谋,却令他们三方彻底离心离德,失去了最后争夺天下的机会,尽管那机会很渺小。但即使是这样,曹操等人还不得不领情,这是最令曹操抓狂的。

第八百九十二章 打蛇七寸

    “以弱小的实力吞并一个帝国,其艰难远远超乎我等的想象。更遑论之后还要进攻罗马,将之分食。这些事绝非一代之力所能完成的,因此,我才让你注意好子嗣之事。别到时候某得长子曹昂在位,身旁却是两个傻子盟友,想完成汉人大业就难了。”曹操沉声道。

    “帝国之所以为帝国,不仅是因为其实力,更是因为其底蕴。如今可谓是千载难逢的绝好时机,四大帝国的剩余三个内部各有问题,其中之二已接近分崩离析之状。这种时候,我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须要蛇打七寸、将之彻底打死。否则的话,万一他们之中再出现一个汉武、光武之类的人物,结局就很难说了。”

    “触底反弹、浴火重生,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文明古国的潜力。即使表面再虚弱,再腐朽,但其底蕴犹在,一旦给其机会,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实力会以一种让你目瞪口呆的方式迅速的增长,成长为一个不可置信的庞然大物。”曹操沉声道。

    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国不在大在于强,曹操深信这一点。在这种冷兵器时代,什么兵力庞大、装备精良都是虚的。大汉国力巅峰时期,其强远胜于一统六国之前的秦国。无论是人口、钱粮都数倍于后者。但是,要是真的能将强汉、暴秦的军队放在一起干一架,谁赢还真难说。

    因为暴秦的血性之强亘古罕有。什么叫全民皆兵?五百万人口近百万军队。随便拉来一个汉子,给他把刀,他就敢上去杀敌。有头盔,但是却不用,因为影响杀敌抢功。所有男子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杀敌。杀敌便能得土地、得府邸、得美姬、得官职。对于寻常人而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几乎是唯一的上升通道。

    商鞅变法和军功爵位制将秦人完全变成了渴望军功的恶狼,再加上秦始皇一代雄主,王翦、蒙恬等良将,虽国力不强,但却将仅有的国力发挥到了极致,普通百姓只有能勉强活下去的口粮,其他的一切全部供给军队。即使饿死了无数百姓,也未曾动用军队的一粒储备粮饷。

    曹操从不怀疑罗马、安息的强大和底蕴。一个帝国,即使比不上华夏一般源远流长、根基深厚,但绝对也不会弱到哪里去。若是不能一下将之打死,那就最好维持现状,积蓄力量以待他日。因为,谁都无法预料你把这个国家逼急了之后,他会发生什么事。五胡乱华,汉人死伤无数,几近灭亡。但杀胡令一出,立刻改天换地。

    “罗马国力昌盛、军队强大,以我们的实力,就是将安息吞下,怕是也难以短时间将之攻占掌控吧。孟德兄你所言虽然有理,但却根本不现实。对付这等大国,只能步步蚕食。”刘备摇头道。

    “若是罗马内乱,大楚和世家相助我们,又当如何?只要兵锋强盛、呈势不可挡之势,再配合大楚海军相助,足以于数年之内基本掌控罗马,彻底平定叛乱。”曹操微笑道。

    他比刘备先到金陵,又和袁术纠缠过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知晓许多刘备不知道的密辛。当然,这些也都是袁术有心透露出来的,自然也不在乎刘备会知道。

    “请神容易送神难,让世家和大楚相助我等,届时就是胜了,这罗马恐怕也不属于我等吧。”刘备摇头道。

    “大楚相距太远,不可能与我等争抢,最多就是讨要一些好处或者换取中亚一些邻近的地盘。而世家,到时候就要看你我后辈的本事了。”曹操道。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没有考虑世家或者大楚会不会来帮忙这件事。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名为汉,骨子里都透露着高贵和自信。无论内部如何争斗,除非到了生死之境,否则对抗异族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然别说是麾下的百姓士卒,就是文臣武将也会离心离德。

    而如今,既知天下如此浩大,地盘那么多任由你抢。诸多外敌还未解决,内部也无太大矛盾,怎么可能会生出他想。打起架来,自己家人先联合起来把外人打跑,然后再内部解决,这是人的本能。

    “桓灵二帝虽德行有亏,但大汉数百年皆扎根于此,就这么移步于他方,我真的不甘心。”刘备双手紧握。

    “如今天下百姓皆心向大楚,尤其是南方四州,只知有楚不知有汉。汉已失民心,不可挽回了,你又何必如此执着。于西方为我汉人开疆扩土,重新创建一番宏图霸业,不也是一件幸事嘛!”曹操轻叹一声道。

    相较于刘备,他要洒脱太多了。既然已经失败,那就不必在过于纠结,惋惜过去不若展望未来。如今的他既不用行狠毒之事,也不用纠结于汉室之事,反而更加的轻松豁达了。曾经征西将军的梦想还等着他去实现呢,新的宏图霸业也等着他去创建。

    “数百年立业于此,岂能说放下就放下?汉虽亡,但楚亦有灭亡之日。若是袁公路子孙无德,我的子孙终有一日会率领大军杀回来的。”刘备沉声道。

    “纵然袁公路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让我们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庞大浩渺。但这世界再大,也只容的下一个至尊之位。虽然现如今因为条件不足,不可能将整个世界掌于一国、一人之手。但终有一日,这个世界将走向统一。届时,或许就是你我之子孙能杀回汉土之日。”曹操微笑道。

    他的目光之长远超乎常人想象。从袁公路志在贵霜,他就发现了问题。随着大汉十三州道路的建设完善,以及诸多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发明,派兵的速度和信息传送的速度都在不断提高,这才有了袁公路吞并贵霜的可能。

    虽然这些道路和马速皆有极限,但谁知将来会发生什么?墨家的那群疯子前段时间还发明出了什么蒸汽球,指不定哪天把其祖师的飞鸟鼓捣出来了。将来说不定天上巨大的木质飞鸟载兵出征成为常态。

    “即使你想打回来怕也是数百年以后了。不过,我等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掉这当世的其余三大帝国,并取而代之,以绝后患。否则,若是他日我等内斗不止,反让这些蛮夷之辈站在我等汉人的头上,岂不荒谬?”

    “罗马亡了,可能还会有张马、李马在其尸体之上建立,我等汉人要站在顶峰,就必须要将这些帝国牢牢地踩在脚底下,让其永无翻身的机会。终有一天,这天下只会剩下一个民族,名为汉。”

第八百九十三章 负荆请罪

    河北,一片萧条之色。袁绍为了与袁术的那一战,可谓是孤注一掷。

    不过四百万的人口,却拉出了四十万的青壮。军械粮饷几乎掏空了整个河北的精华。无数富贾豪绅被袁绍抓住辫子抄家,以收敛财富。

    事实上河北的富饶要比袁术想象之中差上许多,北赵府库之中的钱粮经过这么些年连年征战,早已空空如也,不过是个空壳子罢了,连武装四十万大军都够呛。而其余那么多的战车等物资,都是靠着袁绍抄家而来的。

    其实以河北世家的富庶,本不至于此的,但架不住袁绍被袁术逼得放开了并州这么一块大蛋糕。虽然效果显著,不但减小了自身的束缚,还不费吹灰之力的将并州纳入掌控,解决了黑山黄巾和南匈奴之患。但是,也使得河北世家产生了他想,不再那么尽心尽力的帮助袁绍。这才使得一向从不为钱粮操心的袁绍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文和,并州的那些世家怎么样?有没有几个不知死活还想蹦的?”毫无架子的坐在椅子上,大腿翘在二腿上,袁术轻轻的将侍女递过来的葡萄吞下,语气懒散的问道。

    看着袁术这么一副懒散无德的样子,贾诩等人皆是面色如常。他们早已习惯了袁术这么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这才是袁术的真实写照。前些天那个在战场上处变不惊、气魄惊人的英主完全是个意外。

    袁术此时的心情难得的好。天下群雄终于尽皆被扫除了,他基本可说是高枕无忧。完成了这么一个基础的小目标,接下来的宏伟大业就是失败了也无妨。起码他能守住这个小目标,且已经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传递了出去,改变了各个世家和诸侯。

    而且,最让袁术开心的是,这段时间不用见到田丰了。河北被拿下之后,政事繁多,田丰正带着郭嘉这货干活呢,那真是忙的脚不沾地、昏天黑地,就是袁术都有些不忍。不过想想田丰不在之后的美好生活,还有郭嘉那副被掏空了的倒霉模样,袁术果断的愧疚了零点一秒之后便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抛之脑后。

    忠言逆耳,但谁又愿意被顶撞?袁术脸皮厚倒无所谓,但他怕被田丰管着。虽说是自己的臣子,但每次遇到田丰发火他都有种高中偷跑出去上网被班主任抓包了的那种感觉,真的是难受。

    贾诩瞟了眼袁术那副瑟的样子,心中忽的在犹豫要不要把田丰拽回来看着。

    当初董卓那件事之后,天下谋士心中都多了个心眼。在主公志得意满的时候可一定要小心点,万一被搞废了可就完了。

    本来,天下都已经一统,袁术就是废了在贾诩而言都无关紧要。因为他已经可以舒舒服服的养老划水了。

    但是,想想大汉之外的三大帝国,李儒的微弱人格又不自觉的冒了出来,一统汉土算什么?不将所有知道的地方全都拿下,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也不知是李儒留了什么后手还是贾诩自身的原因。这些年来他越来越有激情和干劲了,从原本的划水党变成现在的半划水状态,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改变。

    轻呼一口气,将把田丰叫来的想法暂且放下,贾诩不动声色的走上前去,递过一张纸。

    “这些是?”袁术看着纸上被分为四列的世家,好奇问道。

    “陛下,河北世家有资格入眼的基本都在这张纸上了。这第一列,是准备守着并州不撒手和陛下您顽抗到底或者准备狮子大开口的。”贾诩眼中隐约闪过一丝讥讽和不屑,这世上不缺聪明人,但蠢人却是更多。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却被贪婪蒙蔽了心智的蠢人,明知大势所向却还螳臂当车。

    “他们现在正在暗中相互联络,准备联合一致的与我大楚对抗。”

    袁术瞟了眼那一列上为数不少的名字,冷冷一笑。

    “而这第二列,则是有心想以并州之地向陛下您求取些许封地的世家。他们并不算太贪,但是也不甘心就这么将并州白白相让。”

    密密麻麻的名字表明这一类人是绝大多数。

    “第三列,则是准备将并州无条件交由我大楚的世家。”

    和第一列相差无几的数量让袁术微微点头:“看来这些世家之中也不全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垃圾。”

    “文和,那这第四列呢?”看着第四列那一双手便能数过来的名字,袁术忽的道。

    贾诩面带莫名的表情,微微眯了眯眼:“他们是打算将并州交由我大楚,并且已经开始准备清扫第一列名单上所有世家借以赎罪的世家。其中,领头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排行第一的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王允那老头所属的世家?”袁术眉毛一挑,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身后按摩的侍女多用些力。

    “嗯。”

    “那就怪不得了。就单凭这一手,太原王家能矗立数百年,将来恐怕都能辉煌上千年。”袁术微微摇头,语气莫名道:“这才是世家的典范啊!”

    “太原王氏一向非常聪明,否则也不会一直屹立不倒、风光至今。而且,王氏的名声还出奇的好,将一位三公推出去送死只为成就自家忠义之名、铮铮铁骨,也是煞费苦心了。”贾诩难得的露出了笑意,除了司马懿外,他仿佛又发现了一个危险而又好玩的玩具。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先放着吧,毕竟对方都负荆请罪了,朕也不好再一巴掌扇过去,以后盯紧点就是了。”袁术微顿了一下,还是轻轻放下道。

    “恐怕这第一列里面还有王氏提前埋好的暗子。真是好心机,让朕想发火都发不出来。”

    袁术心中略感憋屈,不过倒是也不怎么气愤。不过是件小事,对方明显是在讨好自己,而且帮自己解决了问题,他也不好为此动手。对于袁术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维持河北的稳定和发展,放过太原王氏的那些小心思也没什么。

    “恐怕就连我现在的心思也在他们的预料之内吧。这些世家,还真是不能小看。”袁术心中暗叹道。

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迁

    并州,是袁绍分给世家的封地。

    对于袁术而言,肯定是不会承认的。大汉十三州之一,怎么可能交由世家?

    太原王氏等世家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果断的直接将并州让出,而且还是以罪臣的身份,以免袁术的屠刀挥砍上来。

    众所周知,袁术并不敌对世家,但是对于世家绝无好感。当初于扬州的世家、荆州的世家都被清理了很大一部分,益州世家更是借着刘焉的手基本清光,其他州郡也多是如此。

    但是,天下世家并没有因此就升起反抗心理。因为反抗的都被袁术“淘汰”了,剩下的这些都是得到袁术认可的。而且这些得到认可的世家不仅获得了更大的支持、吞掉了那些牺牲世家的份额,还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天空。

    对于袁术,世家们是爱大过于恨,又敬又畏。本身的持身以正和义气仁慈,使得世家团体对于袁术根本升不起抵抗之心,只将其视为一种对于自己家族的考验。过了,则鱼跃龙门从此乘风而起,没过,那就蛰伏百年伺机再起。

    这也是袁术心中一国之君所应起到的作用。维护高层管理体系的纯净而并非一味打压,确保优胜劣汰,从而促使国家整体的健康发展。

    太原王氏想要借风腾飞,就必须要得到袁术的认可甚至是大力支持。对于他们而言,自觉献出并州领地是不够的,仅能保证袁术不针对他们动手。

    主动的帮助袁术解决并州的问题,协助袁术迅速的平定河北局面、推进河北发展,这才是得到袁术认可的不二之选。

    但几乎所有的河北世家都清楚这个道理,但他们没有太原王氏这般的魄力。

    “家主,真的要这么做吗?我们要是这么做了,恐怕就自绝于河北世家了。”王琨在听到王应的命令后,忍不住道。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已经不再是世家的时代,而是袁公路的时代。老一套已然不适用了,将来我们世家之间更多的会是竞争关系,与河北世家的这些联系已经不再重要,只要紧抱住袁公路这棵大树就可以了。”王应果决道。

    “那也没必要与河北世家割裂吧,此事完全可以用更妥善的方式解决。”王琨劝阻道。

    “你懂什么?扬州陆家、荆州蔡家、益州吴家、凉州马家,你看看他们哪一个不是将自己孤立?他们和袁公路的心思你还看不出来吗?我王家要想如他们一般成为河北第一大世家,也必须得孤立自身。现在就是个最好的机会,不但能够和河北诸多世家划分界限,还能卖袁术个好,一举数得你懂不懂?”王应恨铁不成钢道。

    “我王家能够辉煌至今,靠的就是远见和气魄。当初汉室没落、世家有崛起之资,我王家以汉室刷名望,押注最长袖善舞的陈家和司马家。而如今,局势已变,世家西进开疆扩土、发展封地已是大势所趋,陈家和司马家那一套已经玩不转了,现在看的就是谁的实力强,能够得到袁术更多的支持。”

    “不管牺牲多大,我们都是为袁公路牺牲的,只要不损伤根基,牺牲的越多越好,这样能换取更多的支持。只要袁公路认可我们,我们就是河北第一世家。在这种改天换地的时候,行事必须要果断,此时便是我王家力压河北无数世家拔得头筹、一举登顶的最好时机!”王应沉声道。

    “家主思虑周全,是某短视了。”尽管心中还有所犹豫,但是王应一贯的英明和他的这番言论还是说服了王琨。

    “记住,此事一定要做的干脆、果断。不要有一点其他心思,也不要考虑到任何其他问题,只要愿意帮一把的,不管是真心相帮还是和我们一样心思打算抢功的,都一视同仁。务必要将此事做的漂亮,闲话一律不用说,也不用故作姿态。不管你做什么,袁公路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故作姿态只会引起反感。这种时候,要做实事,不要多说话。”王应叮嘱道。

    “族中的私兵留下两曲人马护卫,其余的全部投入其中,不要管死伤,无论剩下多少都上交给大楚。连同所抄得的财富、奴仆等,记住,一个人一个铜子都不要留。那些小辈你看紧一点,这种时候要还看不清形势,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无论牵扯到何人,一律杖责八十、除去祖籍!”

    “诺!”王琨沉声道。

    待王琨离去之后,王应静立于原地,如雕塑一般站了足足半个时辰,眼神飘忽仿佛神游天外。

    最终,伴随着一声喟叹,王应喃喃自语道:“看来我王家架空帝位、暗皇天下是不可能了。不过这样也好,建立于汉人不幸之上的唯我独尊,这条腐朽不堪的道路没了也罢。他日战国乱世之局再现,我王家也不是没有称霸的可能。袁公路啊袁公路,你当真是不可捉摸的最大变数。”

    这个时代隐藏最深的**oss之一,在这一刻,也和其许多同道中人一样,放下了心中的野望。

    终究,人是向往美好的生物。心中固然存在着自私和**,但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都向往着光明。于黑暗中称孤道寡、于光明中凭实力称雄,前者固然一时畅快却不过是自欺欺人,后者才更加的令人舒心和快乐。

    三日之后,并州无数世家于一夜之间血流成河,整个并州都呈现混乱状态。镇守并州的张辽军,次日以铁血之态镇压叛乱,清缴了诸多“洗心革面”的匪徒,收获良田金银无数。

    大楚皇帝得知此消息,龙颜大怒,下令整饬并州上下,将并州所有田地百姓皆收编官府,并给予受损人员相应的补偿。

    于此同时,王家家主于夜间出现在了邺城,面见了袁术。二人商谈了近一个时辰,数日之后,王家举家搬迁西域,消失在大汉国土之中。

    “文和,你怎么看王家?”看着手中的情报,袁术微阖双目,语气清冷的问道。

    “王家,世家之极致。或许正是因为其位于并州,才会变得如此。”贾诩语气莫名道。

    “人心之恶真的能到这种地步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若非其及时回头、主动交代,我真想彻底灭了这个家族所有血脉。”袁术难得的露出了愤怒之色,语气之中满是杀意道。

    “这些事若非他自己交代,我们恐怕真的查不出。我们只知道王家很深,但却不曾想能到这种程度。不过,他既如此交代,也说明他已经彻底悔过了吧。”

    “若是他日袁绍曹操和刘备拿不下罗马,就让王家去吧。就是夺不了罗马,也能把罗马整废。”袁术咬牙切齿道。

    “陛下打算如何对待王家?”

    “朕不是已经说了吗?该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既然他有功有心,那朕自不会亏待,也不会另眼相看。既然他已经走上了朕安排的这条道路,就别想再回头了。朕很想看看,他能做出什么事来,可别让朕失望。”

第八百九十五章 生育政策

    拿下河北,袁术遇到最头疼的问题依旧是人口。

    汉末的战争,前期拼的更多的不是士卒多寡是粮食多少。连年天灾加上战争频繁,粮食入不敷出,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的百姓。故而饿殍遍野、流民遍地,只要你有粮食,随时都能拉出一支大军。

    官渡之战时,曹操不惧袁绍兵多将广,而惧其粮多。将领谋士再厉害,没了粮食,大军不战自溃。

    为了筹备粮草,就连吃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曹操都干得出来。为了减少粮食消耗,不惜屠戮掉整个徐州百姓。

    而到了后期,拼的就是人口了。

    粮食不够导致的便是人活不下去,百姓十不存一,自然人口疯狂下跌。而这种时候,天下三分已成稳定之势,各地皆是地广人稀,随着百姓休养生息粮食已经不再是紧要的资源。人口和地盘成了衡量各国战争实力和潜力的基础。

    袁术现在麾下人口三千万有余,看似不少,能有大汉巅峰时期人口的一半,对于一个从乱世之中新建的国家而言已经很不错了,堪称奇迹。若是袁术的目标只是大汉这十三州之地,这些人口自然够用,甚至是绰绰有余。

    但是袁术的目标可不仅于此,东北平原、北方草原、西南诸国、西域诸国、身毒、贵霜,这些都是袁术给自己划分的地盘。现在大楚正值崛起时期,兵甲皆足,只需小小修养一段时间便可挥军西进。

    这种时候,最拖袁术后腿的不是钱粮,不是兵力,也不是管理地区的士子,而是人口。

    如今大楚的富庶可谓前无古人,粮库中的粮草足以供养全国十数年之食。国内的粮价几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这还是袁术以官府的名义一直大力收购的结果。有了足够的粮草,畜牧养殖搞得风生水起。造船技术的提高,捕鱼业也愈发的兴盛。起码十年内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而兵力,大楚三千万人口,甲士百万,皆是实打实的精锐。各州郡皆有民兵、预备队、警备部队等各种形式的辅兵数量更是众多。虽不如正规部队,但同样体魄强健、饱经训练,只要袁术愿意,随时都能拉出来扩充部队。

    若不考虑到路程、后勤等客观因素,如此多的精锐大军,同时正面硬刚三大帝国都够了。只可惜没有这种机会罢了。

    与其他帝国之间遥远的距离以及恐怖的战略纵深,使得袁术也只能和贵霜搞搞事了。攻打安息或罗马不是不能胜,但却没有意义,既没有任何好处徒费兵力,而且绝对是一场旷日持久绵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拉锯战。

    在管理政务的士子方面。袁术有底气将世家赶出大楚,自然是有所凭仗的。金陵书院、鹿门书院、颍川书院等,大大小小的书院遍布大楚,培养出的各种人才不可数计。从最基础的行政统计司法等人员,到熟读经略深谙政务的管理人员,皆是多如牛毛。

    光是最大的金陵书院,已经开办十数年了。每年招收年轻聪慧、才情不错的士子数以千计,累计起来数量极为惊人。这些人本来底子就好而且颇有天分,经过深造之后皆是栋梁之才,放在汉朝当个郡丞太守之类的中层官员都有些屈才了。

    金陵书院毕业的门槛可是很高的,除了百家之人独立安排之外,其余的士子要想毕业,非但要精通儒学、熟读经书,而且君子六艺也要达到标准,不能是个病秧子。另外,在政务方面的知识也须得掌握,要亲自实践过耕种、经商、匠造等,深入了解百姓生活。

    这些都是袁术对于金陵书院、鹿门书院等顶尖书院的硬性要求。除了一些怪才可以允许偏科外,其余的都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反正乱世已过,袁术也已不缺人才,自然要优中选优。唯才是举早已不适用,德才兼备、能力出众的才是上上之选。

    其中甚至还有不少是专门攻读南蛮话、身毒话、贵霜话、安息话等语种的,将来若有需要,这些士子也可随时掌控他国政局。准备的不可谓不充分。

    “陛下,除去袁绍、曹操、刘备三人所属士卒和人口,我大楚现如今人口约三千四百三十余万,且比之去年自然增长了一百零五万的人口,今年预计自然增长人口会达到一百三十万以上。现如今平均每对夫妻约有六七个孩子,不过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毕竟天下才刚刚平定。只要政策得当,每对夫妻达到一生平均**个孩子并非难事。”田丰将统计好的信息扫了一遍之后,向着袁术汇报道。

    封建社会的执行力可远比追求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要强上太多了。袁术提出鼓励生育并给予补贴奖章之后,百姓原本就居高不下的生育率再次猛涨。

    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多少娱乐项目,也没有电灯,就连油灯有很多家庭都不舍得点。晚上一片乌黑有没有别的事情做,只能关起门来玩一玩生孩子的游戏。

    一家生个五六个孩子完全是属于正常情况,这还是因为好多夫妻才刚刚过上安定的日子没多久,一年一个娃的出来。

    听到田丰的话,袁术眉头微皱。他是重视人口,但却还没有丧心病狂到失去底线的地步。

    “不行,现在的政策已经是极限了。女子十八岁以上方可出嫁生产,否则身体会容易出问题,过早生产易致使一尸两命,即使我大楚不缺医师也不能如此草菅人命。十八岁是底线,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子不可再催促生育,道理也是一样。”

    “陛下,何必如此在意难产问题?我大楚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足以将难产发生死亡的概率降低到两成以下。只要放开口子,虽然会死伤些许女子,但算下来我大楚的生育率起码会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提高一到两成。”田丰忍不住劝阻道。

    在他看来,女子生育乃是职责,难产只能说明运气不佳。没必要为了些许女人的安危和痛楚降低国家发展的速度。

    “些许女子的生命对于一国而言确是无关紧要,但这个口子确是一定不能开。我大楚立国的初衷便是以民为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固然重要,但也要保证我大楚会下的百姓能够得到应有的待遇,能过上好日子。提高待遇、奖励生产可以,但是以人命为代价来谋求利益却是不可。我大楚女子也是大楚子民,可以为国而死,但只能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在和亲亦或者这种残忍的难产之上。”袁术沉声道。

    说是执着也好、幼稚也罢,袁术本身对于人命的原则性非常强。战场上该死多少人命袁术从不犹豫后悔。但是这种不必要的牺牲,是袁术所不能忍受的。让女子于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生产,袁术觉得这样已经十分的过分了,不可再延长一年。

    “一个国家,若是连自己的子民都要算计坑害,那就太失败了。为了大楚,可以牺牲任何人,但却不是这种无谓而又不耻的牺牲。”

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迁移

    “可是陛下,河北人口不足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田丰轻叹道。

    从曹操到刘备再到袁绍,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麾下的人口都让祸祸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青壮,简直十不存一。

    一路北征过来,从中原到河北都是十室九空,人口匮乏之极,而且还要让三人带走一大部分去西迁,剩余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偌大的河北三州之地,算下来人口还剩不到三百万。要知道,光是一个金陵人口就逾百万了,整个扬州近六百万人,是河北三州加起来的两倍。这让田丰如何管理?

    曾为天下最富庶的冀州,如今被袁绍搜刮之后,人口还没一个金陵城多。那么多的良田宝地,总不能都荒了吧,必须得要人口补充。

    “人口匮乏也是没有办法,留给袁绍曹操和刘备的人口不能削减,那就只能从南方下手了,再迁移一部分人过来。”袁术咬牙道。

    “自凉州至豫州,再到徐州青州和兖州,已从南方迁移人口多次。南方百姓对此抵触情绪很大,而且南方各州开发较深,对人口的需求也很大。再行迁移,有些艰难。毕竟河北这些地方根本无法与江南的富庶相比,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差太多了,没人愿意去。”田丰微微摇了摇头,表示难办。

    袁术闻言一阵无语,看来让百姓过得太好也不是件好事。这事也确实是这样,在大城市小县城扎根了,有多少人愿意回去落后的农村?

    现在想迁移人口,和西部大开发、让大学生西北支教差不多。若是不采取硬性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这样啊。”袁术低头沉吟:“这样,你先甄别一下南方四州的百姓,挑选出适合迁移到河北来的百姓。比如说原本祖籍便是河北的,或者原本生活于此的,在当地没有工作、主要从事务农的。将他们统计一下,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告诉他们河北将来也会如南方一般富庶,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条件也会迅速跟上,消除他们的抵触、取得他们的支持。若是实在不行,人数不够,那就强行摊派。”

    “另外,对于迁往河北的百姓予以优待。包括税收上的减免,免费分配房屋,提供高薪工作,给予荣誉奖励等,表现好的甚至可让其入仕为官。”袁术拿出了杀手锏。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愿意前往西北,除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善心外,更多的是冲其待遇优厚和后续对于考研、就业或者公务员方面的优待。精神鼓励感染固然重要,物质保障基础也必须得跟得上。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另外,在河北再建一个顶尖学院,请几个当世大儒镇场子。再建个顶尖军校,把皇甫嵩请出山充当教师负责培养将帅。医疗和道路基建等也都要和江东靠齐。”

    田丰闻言点头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此次人口迁移的难度应该会降低不少。”

    “关于河北的建设,还是按照当初扬州的那种模式,以工代赈。不过有一些还需要注意。其一,黄河两岸泥沙淤积,若不治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因此,须得派人于黄河两岸多种植树木,并且梳理重整河道,沿岸多设水库和防洪设施。其二,天下已然在手,许多大工程也该开始展开了。”

    “将大汉十三州的水系统计一下,标注明细,对于水网水渠水库等系统建设须得逐步开展。从而极大的避免旱涝灾害,同时方便水上运输。一些相距不远的水系可人工开凿河道将之勾连。”

    说到这里,袁术忽的想起了隋炀帝开辟的京杭大运河。暗中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在脑后。现在大楚百废待兴,各处缺人,暂时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浩大的工程。

    “其二,各地道路建设必须要完善。尤其是各大城市州郡之间的道路,必须严格按照当初制定的最顶级标准铺设,确保我大楚军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每一个州郡。一些地势闭塞险要的地方,就是开山裂石也要打通道路,绝不能留下一丝隐患。务必保证整个天下的道路通畅,以避免割据出现和发展经济。跨江跨河大桥都需要修建,益州与凉州之间道路需扩建平整。”

    “其三,北方诸胡如今只剩下南匈奴还在苟延残喘。不过有伯符和子龙在,料想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拿下。针对羌、鲜卑、乌桓和南匈奴等胡人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制度。既要约束这些胡人部落,避免其坐大,也要派遣大量儒生前往教化,将之融入我汉人之中。相应的文化融合必须尽快完成,将他们的文化体系和神话信仰融入到我汉人文化之中,不过必须以我汉人文化为主体,以大家皆为炎黄子孙为核心。”袁术沉声道。

    北方草原的胡人一直是困扰汉人的最大难题,数千年都无法解决。袁术对此自然是极为重视。

    “待局势稳定之后,可根据各胡人部落的情况将胡人部落分散,划分成诸多中小型部落,规定其活动区域,禁止相互攻伐,同时也限制其部落人数。当然,这一点暂且不需施行,待日后再说。因为我们现在急缺人手,若是有人口过多的,甄选一部分让其南下,融入我汉人社会,为农夫或者工人,搭桥铺路。”

    “陛下此计甚妙!”田丰眼睛一亮道:“此乃绝户之计,只要胡人无法相互吞并壮大,便不足为虑。人口限制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因人口过多而缺乏粮食生活不下去,从而逼得他们南下劫掠。我等也可居中调和,操控草原局势,确保草原的平静祥和。就是遇到雪灾,大不了征调一些粮草即可。如此基本可彻底解决北方之患。”

    袁术点了点头。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借鉴了清朝的做法,也正是游牧民族自身才最清楚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胡人仰慕汉人文化,我们就让其学习。胡人羡慕汉人生活,喜欢汉人的美酒美食,那么我们就给其机会。表现好者让其南迁,给其公平的待遇,让他们也能有升迁之路。只要有能,就是在我大楚为官也是可以。不歧视、不轻视,真心接纳,悄无声息的使其文化消融。令其说汉语、读汉书、书汉字,待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这天下就再无胡人了。”

    想要征服一个民族,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消灭其文化。

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

    北方,草原。

    寒冷的北风似顽皮的孩童一般在营寨之中穿来穿去。

    南匈奴聚集地,位于最中心的大帐之内,刘豹的心中冷若寒冬。

    “唉,我南匈奴真的气数已尽了吗?”刘豹深深地叹了口气。

    此时的他,无比的怀念起当初的大汉来。

    十数年前,大汉内部争端不断,黄巾之祸、羌人之乱层出不穷。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汉仿佛垂危的老人一般,外强中干。当时,他的父亲还曾率军援助大汉,征讨黄巾。但实际上,只是想试探大汉的虚实,想趁机占占便宜。

    结果,果不其然,董卓叛乱,他的父亲自称单于,趁并州空虚,劫掠并占据了并州。甚至驻扎河内,窥伺汉庭。

    可惜好景不长,天下大乱。本以为大汉已亡,各路诸侯纷争正好他们浑水摸鱼。结果哪曾想,这些诸侯一个比一个难惹。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曾经的大汉感觉还难对付。

    尤其是幽州的公孙瓒,那真是魔鬼一样的存在。周边的异族一个个被杀的胆战心惊,根本不敢靠近幽州半步。

    看到这些诸侯如此凶猛,他们自不敢惹事,只是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而南匈奴当时占据并州,毗邻的袁绍还好。性情温和,对并州这片苦寒之地没有太大兴趣,不愿招惹他们。

    可是这种好日子很快也到头了。袁绍不知发的什么疯,一封分封政令下来,整个河北的世家都疯狂了,纷纷往并州而来。

    在那时,刘豹才亲眼见证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世家。

    原本平静的并州,一夜之间烽烟四起。曾经在他们麾下软弱的汉人们,仿佛换了个人一般,变得极为恐怖。

    杀一胡人,田五亩、钱一千。生擒一胡人,田十亩,钱一万。

    与冉闵的杀胡令如出一辙,兴奋起来的河北世家们之中不乏智谋之士,直接团结起来明码标价。虽然他们暂时无权分封官职,但是钱和田地对于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也不差多少,甚至尤有甚之。

    这样一来的结果便是,南匈奴在并州各大城之中呆不住了。每天晚上都会有不少族人莫名消失,人心惶惶。汉人百姓看待他们的眼神不再是畏惧,而是贪婪,仿佛在看待金山一般,弄得他们心中发慌。因为这种眼神太熟悉了,当初他们南下并州之时看待这些汉人也是这种眼神。

    南匈奴不是没想过遏制这种情况,甚至曾经有族人被逼急了准备展开屠城,彻底灭绝城内的汉人。

    但结果便是,城内数万汉人灭了,城内的南匈奴自身也损伤殆尽,士卒折损大半。若不是周围的族人见形势不妙前来支援,怕是谁灭谁还说不定。

    这些汉人不但比原来更加的凶狠,甚至其中还出现了武艺不俗的领头人。看那壮硕的身体就知道,肯定不是本地被欺压已久的汉人,绝对是世家们派来的。

    有此前车之鉴,他们再也不敢做这种事情。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将族人尽数迁至城外,安扎营寨。

    高耸的城池,对于汉人而言是保护,对于他们这些胡人而言却是囚牢。本身善于骑射不善守城,驻守城池反而是束手束脚,不如移居城外。

    可很快,世家的讨伐大军也来了。漫天遍地的大军由东南开始,如一张大网一般向着整个并州笼罩而来,数之不尽。

    这些军队虽非正规军,装备、战力都不算太高,但是战斗意志确是不低,而且最重要的是数量众多,几乎无穷无尽。对方每下一城,就会多出来许多的士卒,就和当初的黄巾一般。

    但是这些大军却远比黄巾还要可怕,他们没有那些恶习,战力一般却纪律严明,粮草物资也是多不胜数。有着统一的指挥调度,进退有序。

    就这样,自己的族人毫无还手之力的被赶出了并州。

    每每想到这里,刘豹都不由得心中哀叹。这就是汉人啊!无论到了何种地步,只要认真起来,他们这些胡人就毫无还手之力。

    什么骑兵克制步兵,骑射所向无敌,全是狗屁。

    在枪林箭雨之下,刘豹算是看透了。汉人表面上弱小时,只不过是因为内部没有统一,内斗严重。只要对方铁了心要收拾你,你怎么挣扎都没有用。步兵打骑兵照样屠戮,战力碾压之下,兵种克制、战术克制纯粹扯淡。

    能够击败汉人的只有汉人自身!

    数千年深厚底蕴、广袤富饶的土地、数以千万的人口、质朴勤劳的百姓。这些优势都是他们胡人永远无法比拟的。

    与汉人而言,他们毋庸置疑是落后的。落后不代表弱小,但是只有走向先进才能更强。

    若说世家的爆发让刘豹看清了现实,那么狼居胥之战就彻底断绝了刘豹的野心。

    六十万控弦之士,被公孙瓒打的屁滚尿流。他的叔父,也就是南匈奴的大单于呼厨泉,直接惨死战场,南匈奴八成以上的军队葬送。若不是公孙瓒看不上他们这些弱小的南匈奴,战后将火力集中在了鲜卑身上,一心想将鲜卑灭族,他们南匈奴现在怕是已经完了。

    虽然他因此战得了大单于的位置,但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势力去了小半,战力折损大半,公孙瓒随时都有可能会灭了他。这让他连觉都睡不安。

    后袁绍这个曾经的仇敌放下架子前来与他联合准备对付公孙瓒,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而且是毫无保留,近乎举族之力出兵去帮忙。

    原因很简单,他怕公孙瓒,他更怕自己的族人被公孙瓒灭绝了。

    公孙瓒那个不把胡人当人看的性格,若是由其一统河北,他就只能带着族人去投奔曾经的兄弟北匈奴了。要是公孙瓒得了天下,他觉得跑去安息、罗马恐怕都不一定安全,找个没人的地方缩着装死说不定能活下去。

    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心中如神如魔的公孙瓒败了,败在了袁绍的手上。这也让他更加认识到了汉人的可怕,袁绍竟然能击败公孙瓒!于是他一心抱住了袁绍的大腿。

    可是,更没想到的是,袁绍也败了。数十万大军被正面击败,而且近乎碾压。

    在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一度以为是幻听了,连让手下将消息重复了三遍。最后他不可置信的瘫在了地上,将所有能摔的东西摔了个干净。那时他的心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情绪,叫做恐惧,令人发疯的恐惧。

    沉浸于恐惧之中良久,在他回过神来之后,他心中又庆幸无比。庆幸他没有和参与袁绍与公孙瓒之战一样参与到这场战斗之中。

    多亏袁术动兵迅速,而且孙策和赵云率精骑在他南下的必经之路拦着,袁绍这才没有令其参与其中。

    或者说,袁绍其实看不上他们那点实力。也就能打打顺风仗,此战袁绍自己都不觉得能胜,就不想找他这个无能的小弟了,帮不上忙反添乱。

    刘豹现在就如同临刑前的犯人一般,等着袁术的审判。

    至于反抗,刘豹一点这种想法都没有,甚至就连跑路的想法都无。

    北方三胡,鲜卑、乌桓、南匈奴,他们本就是最弱的那个。三家绑在一起都干不过公孙瓒,公孙瓒又干不过袁本初,袁本初还被袁术吊打。袁术如今又一统了天下,自己这边却是伤亡惨重。稍微算计一下,刘豹就心中有数了。

    反抗?找死也不是这么找的。

    逃跑?他早有这种打算,准备给自己留条后路。可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情况他已得知,怕是还没过一半,就被西域诸国为了讨好汉人,配合协助汉军给灭了。

    刘豹是个很聪明的人,在南匈奴之中甚至堪称智者,他知道该如何取舍。

    北方诸多胡人,羌人乌桓等降了,在帮汉人放牛养马,虽失去了自由,但日子过得很舒适。鲜卑基本算是没了,就是剩下两三支支脉,几百年内也蹦不起来了。若是汉人下点决心,结局不是被灭就是被吞并。

    现在汉人的实力正值巅峰,烈日当空、当世无敌,一如汉武帝时期一般。这种情况下,不报大腿就得被灭。曾经南匈奴是怎么活下来的,现在也只能以同样的办法活下去。

    一封乞降书寄往邺城,态度极其低下。自认有罪,任凭处置,但求上国大度怜悯,给条生路,其他无论有什么要求都可接受,绝不推辞半句。

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

    “刘豹很识时务嘛!”看着手中这份乞降书,袁术微微摇头道。

    “这是一个聪明人。”贾诩淡淡道。

    “我喜欢聪明人,但胡人之中出现聪明人却是不妥。”刘豹的果断有些出乎袁术的预料。本来他还打算好好教训一下南匈奴,先打个半死再谈收编的问题,但是对方没给自己这个机会。

    “那陛下打算怎么办?”

    “南匈奴不需要有单于这种存在,把刘豹接去金陵过清净日子吧。”袁术平静道。

    “那南匈奴呢?”

    “南匈奴,被公孙瓒收拾的也差不多了。既然刘豹这么识时务,那就放其一马吧。不过还是要震慑一下,让子龙带着白马义从去亮个相,敲山震虎。”

    “是。”

    言罢,袁术将手中的乞降书随手撕掉,扔进火盆之中。

    再次拿起一张纸,袁术又开始眉头紧皱的写写画画。

    “陛下,您又在为何事犹豫不决??”贾诩问道。

    “商人。”袁术面色纠结的说道。

    “哦?陛下您不是一直都很扶持商人吗?现在我大楚商业兴旺,为何还要为商人而纠结。”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口中却是道。

    “商人逐利。虽说为官为民皆为名利,但是商业带来的利益过于庞大和轻巧了,而且缺乏限制,若是太过放纵恐生祸端。可若是太过打压又于国不利,其利弊难以平衡。”袁术沉声道。

    有着后世的见识,袁术十分清楚若是放开了商人甚至是资本这头巨兽会是种什么情况。固然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但是道德和秩序却容易被践踏的极其卑微。这种对于经济利益的极致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伴随着价值观的扭曲。

    刚穿越之时,因为入目皆是世家的腐朽和罪恶,使得袁术对于世家存在一种偏激态度,反而对于商人多加厚待。

    但是走至今日,袁术用另一种目光看来,却又觉得商人比之世家又强在何处?明朝灭亡,晋商、徽商等走私商人的作用可不小。商人无国界,利益至上。相较于商人,世家起码还底线高些。因为他们要脸,不会轻易的拿家族数百年的清明开玩笑。世家的名声一旦臭了,那就完了。

    而且,无论是于发展还是于对外侵略,世家似乎都远强于商人。至少,世家不会没有节操的捞一笔就走,他们比商人更会经营。底蕴的深厚和传承的悠久,注定了他们之中的精英率会远多于商人,道德底线也比商人要高很多。

    至于对外侵略。商人做的到的世家都能做到,商人做不到的,世家也能做。商人掌控的无非就是财富,而世家,不仅有财富,还有人和才。每个入流的世家都足以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一个小国家。袁术开放分封后,世家们爆发出来的劲头比之某段黑暗时期欧洲的商人可要强上太多了。

    别看之前世家闹得那么凶,那是因为内部的腐朽积压了数百年。若是将商人置于同样的位置,怕是会更加翻天。世家虽有很多没有底线之辈,但其中也有不少气节远见之人。

    而且,世家的先祖于民而言,是有过突出贡献的。每个世家追溯至上古,都有为万民开疆拓土的圣贤仁人,是他们当初的教化万民才有了如今的汉人。

    陈胜吴广曾经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上,这些世家贵胄确实没有天生的贵种,可是他们的先辈曾经立下过不世功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作为后辈,他们只要不行过分之事,某种程度上确实比平民有资格蒙受福荫。

    “陛下思虑超前,确是令臣等无法企及。但是,历代皆是重农抑商,其实也不无道理。农为根本,农民辛苦操劳一年却收入寥寥。而商人不过低买高卖,却能收敛大量财富。如此一来,于农民而言,如何心服?势必会致使很多人弃农从商。而如此一来,人心浮动、利欲熏心、土地荒芜、粮收减少,于国而言并无益处。”贾诩道。

    “于乱世之中,商人无用。而于盛世之中,商人又不过是锦上添花。历朝历代大力打压商人,但商人不依旧是如野草一般烧之不尽吗?甄家、糜家等,家仆万人,钱粮无数,这些可都是陛下您清楚地。依诩所见,对于商人,没必要那么重视,更没必要如何优待,相反,更应该严加管理。”

    袁术点点头。后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但一样随之而来各种问题。商业兴盛,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农业人口大幅减少。这个时代又没有后世的那么多高科技耕种设备,基本只能依靠人力,对农业人口的需求更大。

    “话虽如此,但那不过是天下混乱、粮草产量不足的情况。如今我大楚虽是初平,但水利兴修和良田开辟做的非常到位,再加上耕具改进、耕牛大量分发以及粮种优化等,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如今粮产,以及很多产品都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下,确是需要大量商人存在。”袁术道。

    重农抑商在生产落后的古代并非错误,除了在王朝承平已久之时不适用外,其实很大程度上极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但对于现在的大楚而言却也并不适用。

    “士农工商,本无高下之分,不过各司其职罢了。商人虽牟利甚易,但也是社会需要。不能将一切都交由国家掌控,否则资源调动便会逐渐僵化。”袁术道。

    “可是,太过纵容却会导致人心丧乱,其祸比之世家士子更甚。商人不事生产却可大量聚拢钱财,奢靡度日。其游走各地,户籍、劳役皆难以限制,且税收也极易隐瞒,为谋私利容易行不法之事。世家传承悠久,有所寄托故而也有所畏惧,一般不敢行太过过分之事。可商人孑然一闪,多不过几子嗣罢了,妻妾随意可得,宗族又难限制,没有牵挂便没有畏惧,没有畏惧就难以约束。若是任其发展,非但可能卖国通敌,官商勾结,以钱财反控制权力,把持朝政也未尝不可能。”贾诩沉声道。

    听到此言,袁术不由得心中一惊,目光凝重的看着贾诩。

    贾诩被袁术一直盯着,心中顿时一惊:“主公莫怪,莫不是诩说错了什么?刚刚不过是诩的猜测,还请主公见谅。”

    “没事,你说的很对,是我刚刚走神了。”袁术看了半天都没有从贾诩身上看出什么破绽来,心中微松。

    刚刚贾诩那一番话,差点让袁术怀疑这货是不是也是穿越过来的。

    “用其却又厌其罚其,此非用人之道。商人既有其贡献,自该得到其应有的待遇。不过,你所言也确是不错,是应该对商人加以管束。虽是不好管,但只要方法得当,也未尝不能让商人以信义为先。”

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与德

    “朕从不相信道德能够约束别人,要想长久的维持秩序、澄清宇内,必须要依靠合理的制度。”袁术沉声道。

    “商人于国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我大楚如此兴盛,地域宽广而又物资富足,将来疆域扩大就更加需要商人的协助了。世家虽好但也有其局限,商人隐患颇多但却也有其利。若无商人,我大楚慢慢就会变成一片死水。”

    “陛下打算如何规范商人?”贾诩问道。

    “其一,商人不可沾权,这是最根本的。为官不商、为商不官,商人绝不能沾染任何权利,但凡有官商勾结的情况,严惩不贷。”

    “其二,我大楚商人分国商、官商和普通商人三种。可在此基础上再次细分,明确其权利和待遇。影响力大的商人可以予以优待,对其进行扶持和方便,放开对其的一些限制甚至予其子孙以相应的荣耀和保障,以安其心。但同时,其税收比例须得加强,而且作为商人代表。也应规范其言行,虽不可苛责,但却也不可让其行有伤德行之事以污商人、乱民心。若有行事恶劣者,剥夺其相应身份,令其数代之内终身不得从商。”

    “对于刚起步的商人或者普通商人,税收无需太多,但须得加以限制。包括其规模、雇佣人数、行商区域、所涉及行业,超规模者予以严惩。”

    贾诩微微一笑:“陛下对商人的要求还真的不低呢。”

    “商人暴利,自然应该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和限制。若是到了甄家、糜家这种规模,都可以世家待之了,自然要加以限制。否则德不配位,怕是会动荡国本。凡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商人,必须要在德行上达到要求而且忠心于国,其次才是能力。”袁术平静道。

    商人地位和待遇一向低下,他已经解除了许多限制了。因此,虽然这些要求在后世看来可能极为苛刻,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商人看来却极为正常。他们曾经的待遇比这还要差上好多呢。如此虽然依旧收到许多限制,但起码不用被人鄙夷也不用担心哪天被随便抓着个把柄就给抄家了。普通商人纵使富庶,和百姓打交道时却也低人一等,就是打官司也被不公对待。

    “对于商人的日常支出也需立个章程,根据其等级加以限制。糜家之类的国商,衣着、车架可以尽量放开限制。毕竟为国付出不少,该有的待遇可以放开。而低等级的商人,自身的花费、衣着、车马都要加以限制,不要太过苛责,但却也不能放松,与普通百姓一般即可。”

    贾诩听出了弦外之意:“陛下对于工匠、农夫等也都准备推行这种等级待遇制度是吗?”

    袁术点点头:“每个行业都应有其标准和上升渠道。如此一来,能够更好的衡量其能力,百姓才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能够维持社会正常的发展。而且不仅如此,朕还要推行对于德行的等级积分制度以及相关的档案。”

    若说穿越到这个时代袁术最满意的,莫过于这个时代的民风和德行。

    以孝治天下,虽在法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民风民情确实是淳朴而又高尚。

    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这个时代人对于忠孝和信义坚持令袁术都感到叹服,无数人纵死不改其志,忠义无双。

    且不提满腔热血的诸多武将,关张、赵云、高顺、曹洪等。即使是文臣之中忠义之人也比比皆是。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为汉而死的荀、耿直死谏的田丰、拒降赴死的法正。按说谋士在汉末乱世之中死亡率应该不高,战败之后只要投降应该就安全无虞。但实际上,慷慨赴死、有气节的谋士太多了。

    上行下效,以德行来作为衡量标准,自然民风淳朴。经历过后世的物欲横流、世态炎凉,这个时代的风气在袁术看来是那么的珍贵和美好,令袁术不忍破坏。

    “虽不可单凭德行来衡量一个人,以孝廉举官。但是,德与能须得兼顾。无德者,不可为官不可从商。对于每个商人都要评判记录其德行,评定德分。凡行奸商之举或者遭举报被核实的,皆记录在案,并减去相应德分。相对,行善举或于国有贡献者予以加分。分数低下者,予以惩戒甚至割除其从商资格。而高者,可提高其等级与待遇。”袁术语气之中略带些犹豫之色。

    这些是他斟酌已久的想法,不过只是草创和设想,未曾经历实践,也不知其效果和弊端。

    听出袁术话语之中的不确定,贾诩微微一笑道:“难得,陛下如此英明竟然也有犹豫不决之时。”

    袁术嘴角苦笑。他哪里来的英明,论起智慧比之常人都强不到哪去,凭借的不过是后世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罢了。而现在他所想的,就是后世也没有多少借鉴之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德行、行业信用评级,以及档案的完善建立势在必行。必须要对每个百姓的能力予以评级核查,如此才能人尽其用。如今汉人虽历经苦难,但也正是因此,百姓皆珍惜知足,民风淳朴。朕不希望看到将来大楚强盛起来了,却使得奢靡之风盛行、人心丧乱。治国以法,但德以为根本。”袁术轻叹道。

    扬州瘦马、蹴鞠高俅、生辰纲等这些都是袁术清楚的经典案例。因此他虽贵为天子,曾经也为世家二代,但却并不奢靡,反求朴实,以身作则。

    追求舒适和奢靡在袁术看来并不是一个概念。他可以为了追求美食让厨子不断的出新菜,但却从不浪费。吃不下的菜品多数都赏赐给其他仆人,每餐也以精致为主,最多不过三五道菜罢了。

    他可以为了追求舒适花大价钱打造马车,但却并不过于追求外表的豪华,而是以实用为主,且数量不多。从不喜欢讲排场,若非必要也不愿走形式主义。

    即使是后宫嫔妃生下皇子,也只是把现在金陵的一些顶层官员招进宫里摆几桌吃喝庆贺一下。相应的礼物收取和赠送都有一定规格限制。

    也正是因为袁术的这种以身作则,大楚上层的官风也较为的澄清。毕竟连天子一顿都只有三五道菜,生辰寿宴规格都不大,你一个臣子还敢超越天子吗?那叫逾矩,若是被有心人察觉是要出事的。

    袁术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些无能皇帝,在大楚绝对是一言九鼎,无人敢于欺瞒,就是世家都不敢有丝毫不敬。

    其身正不令而行,袁术现在就是如此。没有硬性要求,但是连他自己都做到如此,麾下之人自然随之效仿。上行下效,不外如是。

第九百章 改变

    将与商人有关的想法尽皆吐露之后,袁术的眉头却始终未曾松开,继续低下头在纸上写写画画。

    看到这一幕,贾诩轻叹了口气了。多长时间没见陛下如此勤政了。曾经的袁术处理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但是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天下的逐渐到手,曾经那个懒散的陛下已经开始变了,变得勤政繁忙。

    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真的是这样吗?

    “陛下,您思虑的太多了。”贾诩轻声道。

    “天下已一统,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若不趁着这段时间把相应的制度和一些安排考虑清楚,以后再更改就难了。”袁术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陛下,您心急了。”贾诩微微上前一步,端起一杯茶水,语气低沉道。

    袁术握笔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看着一脸正色的贾诩。

    “臣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这么心急?臣印象中的陛下不是这个样子的。”

    “一国之事繁多,朕若不亲自把关,如何能保障我大楚的将来?”袁术道。

    “陛下,大楚是陛下您的,却也不只是陛下您的。若是一切都由陛下您一手操办,那还要臣等干什么?”

    “可是...”

    “一国之事繁多,又岂是陛下您一人可以尽揽?臣知道,陛下您的才华冠绝古今,对于这些国事制定比之臣等强上万倍。但臣等也需要成长,大楚也需要在犯错之中不断进步。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您也有离开的一天,届时大楚还需要我等这些臣子来维持。将雏鹰保护的太好又怎能飞翔?只有将之推下悬崖方能振翅高飞。”

    “陛下您对于这些事无需管的太细,像以前一样把住大方向,在臣等犯错或者无计可施之时提点一二即可。这些事宜若是真的细分处理起来,是永远无法处理完的。虽说现在处理不好,将来会更加麻烦。但是凡事不可尽善尽美,无论陛下您如何费心将来也必然会有诸多问题,在更加麻烦的情况之下处理问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由乱而治的时代已经要结束了,将来的大楚都是在平静之中进行改革,如此也算是提前积累经验。”

    “大楚需要的是明君而非勤君。勤于政事、事必躬亲,无论是于陛下您还是于大楚而言恐都非好事。”贾诩难得的劝谏道。

    身体一僵,缓缓放下手中的笔,袁术直起身来,嘴角微笑:“文和,难得,你也会说出这种话。”

    贾诩嘴角微抽:“若不是别无他选,臣也不愿意如此。”

    这种脏活一般都是田丰干的。但是这次劝谏的不是别的,而是让袁术不要太过勤勉,这让一向严厉的田丰怎么说得出口?郭嘉一直不理政事,荀攸因为荀家的原因也不好多言,最后这份苦差只能落到他的身上。

    “以你贾文和的本事,若想不说又有谁能逼得了你?与当初的你相比,朕印象中的贾文和也不是这样的。”袁术笑着道。

    袁术在贾诩的提点之下已然清醒。这大半年来他确实是有些魔怔了,太过于执着完美,以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现在清醒过来回想之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与蜀汉的诸葛亮有何区别?事必躬亲并非好事,袁术可不希望自己累死不说,还使得大楚后继无人。他并非圣人,只是个有些小志向、有些小善良的二代而已。这段时间他差点都不是他了。

    贾诩闻言也是一怔,随后嘴角苦笑:“或许吧,臣也不像当初的臣了。”

    “不过现在的你很好。”袁术眼中满是真诚道:“朕非汉高祖,而是光武帝,你无需有太多顾忌。朕从不虚言,只要你贾家不犯叛国这等大罪,朕保你三代以内无有性命之忧。”

    看着袁术真挚的目光,贾诩心中一暖:“好吧,臣信陛下,臣会尽力而为。”

    听到贾诩的回答,袁术忍不住笑骂道:“你啊你,还是这么滑头,就不能如元皓一样坦诚一些吗?”

    “元皓是元皓,臣是臣。臣永远做不到元皓那样,还望陛下见谅。”贾诩淡淡道。于此同时,将手中的茶盏递了上去。

    袁术微微一愣:“你知道,朕不喜欢喝茶的。”

    “臣知道,陛下喜欢椰汁和蜜水。陛下发明的炒茶泡茶之法是臣等之爱,但陛下您却不甚喜欢。”

    “朕生下来便是享乐的命,不喜欢这先苦后甜的茶。”

    “那是以前。”贾诩看着茶盏内上下浮动的茶叶:“人是会变得。臣在变,陛下也在变。现在的陛下,应该要喜欢上这包含人生百味的茶了。”

    “哦?”袁术若有所思的接过茶盏,微微抿了一口。印象中的苦涩不知何时已经淡了不少,反倒给袁术一种别样的感觉。

    “陛下,如何?”

    “确实不错。看来以后朕的饮品种类又要加一样了。”袁术再次抿了一小口,闭上双眼轻呼了口气。

    “今日陛下处理的事务已经很多了,还是多加休息吧。容臣告退。”贾诩看到袁术那一副放松的表情,嘴角微抿。

    “嗯,你且下去吧。朕的脖子有些酸了,紫然,等下随朕进屋给朕按按。”袁术揉了揉脖子,一副懒散的样子,对着身旁的宫女道。

    贾诩见状,识趣的直接小步退下。

    “对了,晚上你陪朕出去逛逛,晒晒月亮。这段时间一直窝在这里,朕都乏了。”袁术仿佛想起了什么,忽的道。

    贾诩闻言,眼角隐隐抽搐:“陛下,这不应该是奉孝陪您吗?臣还有事需要处理,晚上怕是...”

    作为情报头子,贾诩很清楚袁术说出去逛逛是去干什么的。

    一般而言,袁术说出去走走,多半是微服私访去田地茶楼等地方体察民情。而出去逛逛,则是去找乐子。至于地点,自然是郭嘉最常光顾的那些地方。

    “奉孝现在在元皓手下正忙着呢,没空,就由你陪朕去,有什么事先交给公达。”袁术冷哼一声道。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这是君命。酉时来找朕,好了,你下去吧。”袁术直接摆手赶人道。

    “是。”贾诩苦笑道。

    果然还是把自己搭进去了,陛下这脾气,真是吃不得一点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03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所写的《三国之我是袁术》为转载作品,三国之我是袁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我是袁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我是袁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我是袁术介绍:
生为富二代,死亦世家子。自己一个现代富二代,没什么追求,没什么遗憾,却无缘无故的穿越到三国,成了袁术这个悲催货,袁述表示自己亚历山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一个高贵的世家子,怎么能败给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小人物。看老子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至于孙权,你还是和你哥乖乖的当老子的干儿子吧。群:602403937三国之我是袁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我是袁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