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三国之我是袁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我是袁术全文阅读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三国之我是袁术txt下载     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六十一章 暗盟

    “贵国国王真的这般言说?”迪连面无表情,语气之中没有丝毫感情道。

    “我王忙于政务,对此一无所知、什么也没说,这不过是在下妄自替我王分忧罢了。却不知单于大人是否愿意?”莫迪达斯滴水不漏道。

    “贵国还真是‘胆大’啊,如此大事竟然连国王都不知晓。”冒翎略带讥讽道。

    “只怕不是不知晓,是不敢知晓吧。”

    “冒翎大人何意?”

    “连盟交都只敢私下相交,贵国是已经畏惧汉人畏惧到连话都不敢说了吗?”冒翎毫不客气道。

    “若是贵国能够抵御汉人,我国也就不必与贵国相交了。之前贵国与汉庭一战,看似不胜不败,实际情况为何,冒翎大人怕不是不清楚。说句实话,我国国王不是很看好贵国,此次私下结盟也是我瞒着国王私自为之。冒翎大人若是心有不忿,大可再领铁骑十万东征汉土,若胜,在下绝对以死相谏,说服我王与贵国结盟,就是割让两省与贵国也可。却不知贵国是否有这个胆量,这个实力?”莫迪达斯淡淡的看着冒翎。

    “你!”冒翎面露怒色,意欲拔刀相向。

    “好了,不要再逞口舌之争了。”迪连微微抬手,制止住冒翎。

    “在下一时失言,还请单于见谅。”莫迪达斯道。

    “无妨。你且回去,此事我应下了。还有,回去记得替我带句话。”

    “何言?”

    “汉人势大,进驻西域只怕不是想象那么简单,还望贵国勿要大意。唇亡齿寒,今日之匈奴未必不是他日之安息,勿谓言之不预。”迪连语气深沉道。

    看着迪连饱含深意的眼神,莫迪达斯瞳孔微缩:“单于之言,在下铭记。”

    放下手中的东北两行省驻军布防图,莫迪达斯心情复杂的缓缓退后。

    待其离开后,面露怒容的冒翎迅速恢复了平静。

    “单于,最后那话合适吗?”

    “留步后手吧,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或许安息还能帮我们一把。”迪连微扶额头,略带疲惫道。

    天下诸国之中,最了解汉人的莫过于匈奴了。袁术派遣四国进驻西域,看似寻常,但对汉人有着很深了解的迪连绝不相信会是这么简单,这不是汉人的风格。

    尤其是之前那一战,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个想法,汉人所谋甚大。

    虽然心知肚明,但他却没法说。因为汉人一旦事败,最终倒霉的是匈奴。贵霜和安息的存亡于他何干。

    这些事他不会和贵霜透露半分,如今和安息也只是稍稍暗示一下。

    “有此贤臣,怪不得安息能够在如此糜烂的局势之下仍然能屹立不倒。”迪连感慨道。

    “贵霜安息皆有贤臣良将,而且底蕴深厚。只可惜其主昏聩、内部争端严重,怕是只能勉力维持、终究难有善果。”冒翎道。

    “如此岂不正好?否则哪里有我等容身之地。”迪连嘴角微苦道。

    对于贵霜和安息的运道和国力他真的是羡慕嫉妒无比。若是换他身处其位,怕是早已叱咤风云称霸天下。奈何其主昏庸却有如此底蕴。

    而他北匈奴,仿佛盛极而衰,运道极差,根本看不到出头之日。

    虽万众一心、族人悍勇,却人口稀少、底蕴浅薄。而且所处的位置着实太过尴尬。西有安息阻路,南有贵霜虎视,东有汉人逼近,北临苦寒之地。

    入场太晚、位置尴尬,纵有万般谋略、千般智勇,也是无可奈何。

    “单于,与安息联盟势在必行,乃唯一破局之法。不过,具体细节还需仔细商议。”冒翎道。

    “这点我明白,汉人势大,与安息联盟势在必行。不过安息开的价格虽然不错,但我们北匈奴从来就是贪婪无度,多要一些想必沃洛吉斯五世那个家伙也不会介意的。”迪连忽的笑道。

    “但是单于,分寸还是要把握一下。沃洛吉斯五世虽然性格软弱,但一旦真的逾越了他的底线,说不定我们真的双方一拍两散,届时对我们双方都无好处,这种事情还是慢慢来的好。”

    “安息国家组成松散,虽然名义上各地号为行省,但实际上与王国并无区别,极为独立。纵然有安息给我们暗中相助,想拿下也非一件易事。我等出兵起码要动用五万以上的精骑方能速胜。”

    “八万精骑,天狼骑随行。务必要兵贵神速,将之拿下。”迪连道。

    “单于,这般是否有些太过冒险?如此多的兵力,若是安息有所他想,我军可再经不起折损了啊!”冒翎闻言,略带犹豫道。

    “退无可退,如今除了相信安息,我们可还有他路可寻?”迪连双手微微攥紧:“既然要赌,那么就赌大一些,反正只要输了便生机渺茫,索性赌个痛快。我就不信安息真敢冒险行此不智之举,否则我北匈奴拼着全族存亡也要拉着安息一起死,即使战至最后还剩一名男丁也要复仇。”

    迪连双目之中满是狠厉之色,已然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想法。

    没办法,北匈奴如今的境况已经无法后退了。他只能伪装成一个眦睚必报、不计后果的疯子,而且要让自己真正按照疯子的行事风格去做。

    “与安息作战,不需留手,务必要打到对方胆寒,以精锐兵力速战击溃对方,以震慑之。如此也可为我北匈奴将来西迁打好基础。”迪连道。

    “另外,沿途多劫掠些人口粮草军械,注意尺度,不可太过分,更不可行焚毁之举。以免真的触动了安息的底线。”

    “是。”

    “贵霜那边有何动静?”

    “在我军出兵之时,贵霜北部贵族陈兵二十万于边境,似有进攻收复失地的想法。但战局结果出来之后,这些兵马便退去了。料定贵霜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度出兵,南线局势尚可。”冒翎道。

    “果然如我所料,还是当初那个欺软怕硬的大月氏。”迪连不屑道。

    “只可惜天时不在我等,丰饶之地尽为如此孱弱之族占领,却无我北匈奴拓土之地。”冒翎恨声道。

    迪连闻言,神色微动,目光看向墙上地图。

    北匈奴不大的地盘周围,数个国家之名映入眼帘。

    呼揭、坚坤、丁零。

第九百六十二章 从简

    长安,汉故都。

    曾经经过无数战火、一片断壁残垣的废墟,在袁术安排大量人力物力重建之后,一座超过金陵的天下第一大城拔地而起,而且其中已然一片盛世繁华之态。

    关陇之地在经历战火之后虽然百姓几乎十不存一、人口稀少,但是袁术从南方迁来了不少的人口填充于其中。而且还有大量有远见的豪绅流民自愿千里迢迢前来,因为这里是未来的大楚首都。

    不过数年间,长安城内人口已逾百万,其中商贾豪绅更是不计其数,大有超越金陵的势头。为了确保长安的政治地位,大楚不断地将资源向其倾斜,更是由老臣张昭亲自坐镇调度长安的建设和发展。

    长安城内新建的皇宫偏殿,袁术正在书房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奏报。

    “陛下,兴霸将军凭借水师便利,已经在辽东之军的配合下顺利拿下了三韩、高句骊等地,消灭了公孙度之势力。”郭嘉道。

    “兴霸的速度很快嘛?朕还以为需要些时日呢。”袁术略惊奇道。

    “三韩之地、高句骊以及公孙度等不过是跳梁小丑,兵少将弱,征讨的难度主要在于地利不便。兴霸本身就水匪出身,善于散兵乱战,加之对于三韩复杂散乱的水系早已掌握,指挥调度得当之下,如此快速的拿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荀攸道。

    对于甘宁的实力他们从无怀疑,水军之中除了周瑜板上钉钉的老大,就是陆战也不逊色多少。将征讨三韩这一战交给他是经过众人深思熟虑过的,其果不负众望,牛刀小试便轻易将之拿下。

    “陛下,兴霸将军的捷报已经在路上,按这速度预计三日之后便会到达长安。”

    “时间掐的不错,正赶上朕的定国大典。”袁术嘴角微翘。

    “西域那边,杨家他们也做的不错,同样已经有一份大礼在路上了,也不会延误。”贾诩道。

    “这些家伙,捣乱的时候确实让人头疼,去祸害其他人倒是干的真不错。”袁术笑着摇头道。

    “陛下的姐夫还是很能看清形势的,带领着关西世家基本上掌控了西域的大权,不过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筹谋多久了。”贾诩若有所指的说道。

    对于西域三十六国的情况,他在渗透进去了解之后,简直被关西世家的手笔吓了一跳。

    这些世家果然没一个省油的灯,心都是黑的。在西域三十六国早已不知布局多少年了,势力遍布,明面上推出来的掌权之人都是群傀儡,实际权力早就被他们紧紧地握在手里。

    不过贾诩也看得出来,这些手笔一开始只不过是关西世家们的后手。一方面可以稳定丝绸之路,为关西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务,另一方面山穷水尽之时也可以为后备。

    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如今已将西域诸国尽数纳入掌握,是自袁术分封西南、兵出凉州开始的。

    “这些世家确实目光长远。自从陛下行西南分封之事之后,他们便将部分重心转移到了西域诸国的渗透之中,才会在这短短数年之内将西域几乎尽数拿下。怕是在数年之前,他们就预料到了如今的局面。”郭嘉道。

    “这本就是他们的专长,无可厚非。”袁术毫不在意道。

    因为袁术自南发家,扬州、荆州、益州世家受益最多,也纷纷做大。当今天下世家已经由原本的关东关西世家为首转变成了,关东、关西、江东、荆益、河北五大团体。

    如今,关东世家依然是独占鳌头,毕竟底蕴在那里摆着呢。关西世家已然将西域纳入囊中,江东世家则拓展海外,荆益世家重点西南,河北世家着手塞北。

    他们都充当着大楚对外开疆拓土的先锋,在暗中不断地干着自己的老本行。

    “谋国之道,奇正相佐。虽首重国力,但世家这般阴诡手段也不失为妙手。伐谋伐交,其重要性不亚于大兵压境。”荀攸客观道。

    袁术颇为认可的点点头。

    略同历史的他知道原本的这个时空,非但是大汉最混乱即将灭亡的时代。其他三大帝国也都各有问题、濒临灭亡。

    若是正常而言,即使以大楚如今之国力,想要拿下贵霜起码也要以十年计。

    不要低估一个帝国的底蕴,如此广袤的领地,根本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一旦陷入焦灼,袁术需要在后勤调遣等方面消耗数之不尽的财力物力。再加上远征作战、当地百姓的抵触等,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隋唐两代对高句骊的战争便是最好的例子。不是高句骊有多强,要是正面作战、不考虑后勤,隋唐随便都能将之打废,但是战胜易、灭国难,消灭一国不是单纯靠战力这么简单。

    袁术不怕蝴蝶效应、敢对贵霜等国下手,最大的底气和保障便是世家。

    世家不能提供多少兵力,但却可以蒙上贵霜的眼睛、迟钝贵霜的脑子,而且让他们无法团结起来,始终维持不死不活的状态,无法凝聚国力,这作用比之百万大军也不差。

    “如今西域之三十六国,虽然名义上还是我大楚的藩属国,但实际上已经完全被世家纳入掌握。只要陛下愿意,西域诸国随时都可改旗易帜,变为我大楚的州郡。”荀攸道。

    “不用。朕不在意那些虚名,不急于这一时。就让他们先保持这样、继续伪装,等拿下贵霜、安息之后,再挑明不迟。”

    袁术心中得意不已,有种开着上帝视角玩游戏的感觉。

    依靠着先知先觉,再加上世家的力量,袁术现在有种把贵霜、安息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感觉。

    表面上如今整个亚洲的局面风轻云淡,无非是大汉消亡换成了大楚,现在正处于修整状态,一片祥和。

    贵霜、安息、身毒等国如今都是这般以为,唯一察觉到有些不对的也就是北匈奴,但即使是他们也只能隐隐猜到两三分。

    表面上没什么变化的西南诸国、西域诸国实际上不声不响暗中早已换了主人,只不过是表面上伪装成原样罢了。

    若是袁术挑明了这一点,只怕贵霜和身毒当时便会吓坏,十之**直接抱团互助,这是袁术不想看到的。

    扮猪吃老虎,让对方放松警惕再雷霆下手方是上策。

    所谋甚大的袁术不急于下手,而是任由世家在他国肆虐,如病毒一般繁衍。

    “现在各国皆有战事,得益最多的便是我大楚,更准确的来说,是世家。”贾诩道。

    对于这些人的手段贾诩再清楚不过了,玩起阴谋来就贵霜安息那群上层在他们面前比二傻子强不到哪里去。借着战争,世家绝对会不断暗中谋取信任、安插人手、打击敌人,迅速扩大掌控力。

    “此次定国大典,安息贵霜等国也派人前来祝贺,还是不要展露太多实力,一切斤两从简,以免引起警惕和不必要的麻烦。”袁术道。

    “可是如此一来是不是有些不妥?天下一统如此大业,陛下之功足比三皇五帝,不泰山封禅也就算了,如此大典还简单操办,不太合适吧。”张昭劝谏道。

    “无妨。朕要的不仅是眼前的大楚,而是整个天下。区区虚名不足挂齿,待到将贵霜身毒等地尽数纳入我大楚,朕再大操大办一次尚也不迟。”袁术淡然道。

    “陛下心胸之宽广,臣等敬服!”贾诩等人拜服道。

第九百六十三章 拜访

    长安,国宾馆。

    正门外,一架装饰豪华的马车缓缓停住。

    眼尖的守卫首领,立刻从马车的装饰上看出了来者的身份,恭敬地迎了上去。

    柔弱的侍女轻轻地掀开门帘,新任的礼部左侍郎诸葛瑾走出车厢,踩着早已准备好的凳子从马车上缓缓走下。

    “拜见大人。”守卫双手抱拳,恭敬道。

    大楚陛下重订官制已成定局。新官制废除了九卿,扩为十八部,已然开始试行。

    眼前的青年位居礼部左侍郎之职,但在如今礼部尚书空置的情况下,暂代礼部尚书一职,已然是一部之首,总揽大楚礼乐外交之责,地位尊贵、手握重权。而且年纪尚轻,他日大楚各部尚书必有其一席之地。

    “各国使臣都抵达了吗?”诸葛瑾面色和善道,浑身不自觉地散发出一种亲和力,令人如沐春风。

    “禀大人,安息使臣已于昨日抵达,至今名单上的各国使臣已然到齐。”

    “罗马呢?”

    此时的罗马被称为大秦,但是袁术一直称其为罗马,故而众人全部改口。

    “有一队自称是罗马使者前来,不过人数不多,只有二十余人,而且所带的珍宝也只是些象牙、犀角之类,恐怕……”守卫略带迟疑道。

    “无妨。”诸葛瑾目光微闪,但还是微笑道。

    此时他心中已有所算计。像这种打着使者旗号谋取利益、胆大包天的商队也不少见,当初汉恒帝之时就被忽悠过一次。不过眼下大典在即,多一个罗马使臣也不错,而且此事也不是无利可图。

    “劳烦带路,某欲与安息使者一会。”

    “诺。”守卫恭声道。

    一行人步入国宾馆内,有侍者已然前去通报。

    ……

    “恭迎侍郎大人。”

    诸葛瑾赶到时,安息使者早已恭候在门前。

    “不远千里赶来,使者辛苦了,贵国之情谊我大楚铭记于心。”诸葛瑾上前,微微拱手道。

    “不敢,不敢。”安息使者连忙再次躬身。

    来的路上他已经狠狠恶补了一番大楚的情况,昨日更是花了一天的时间在长安内考察,已经对于大楚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是一个比之罗马还要强大的多的帝国。

    仅仅是自安息来的路上,他便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帝国的恐怖和强大。而昨日在长安的游览,更是令他眼界大开。

    举世无双的雄城,遍地是黄金。

    逾百万的人口,而且繁荣富裕无比。市场之上充斥着各国商人,华丽的丝绸、精美的瓷器、清香的茶叶,无不令他流连忘返。而那“低廉”的价格更是让他眼睛都要红了,当即拿出自己带来的私财采购了一大批,满载而归。若不是明白两国邦交事大,他都想把本国进奉的礼物昧下来一些来购买了。

    “贵使此来,住的可算习惯?”双方入室落座后,诸葛瑾微笑道。

    “有劳大人挂念,臣从未住的如此舒适过。大楚果然不愧是上国,就连床枕都甚是舒适。”使者道。

    他这也不全是在恭维。为了彰显上国奢华,也为了一些其他目的,国宾馆的房间床枕等都是按照高标准制定的,特别是安息使者所待的地字号房间,其奢华舒适不亚于寻常大臣府邸。作为安息使者,他也住过无数奢华之所,但是还真没有能和此房间比拟一二的。

    “使者前来恐怕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大楚的气候,在下特地带了些安神的茶叶,虽不是什么太过珍惜之物,但也算上等,还请使者不要嫌弃。”

    随着诸葛瑾话音落下,身后的侍女奉上来两罐茶叶。

    “此茶名为西湖龙井,乃陛下恩赐,服之可消疲安神。”

    安息使者闻言,顿时双眼放光,样子仿佛要将之吞下去一样,感激道:“多谢大人恩赐,如此重礼,在下岂敢嫌弃。”

    大楚向西方兜售的硬通货之一便是茶叶,他如何不清楚这两罐茶叶的价值?大楚皇帝亲赐之物,若是奉送给皇帝,起码也能官升一级。

    诸葛瑾微微一笑:“听说使者昨日已游览长安,感觉如何?”

    “上国风采果然名不虚传,长安之繁华,简直如仙庭一般,令某流连忘返。”安息使者感叹道。

    “哦?使者对我国文化也有所涉猎?”听到仙庭二字,诸葛瑾眼睛一亮道。

    “自然,在下对于贵国之儒家及道家极其崇敬,只可惜因两国阻隔千里,所了解的只是只言片语。”

    “无妨,此次使者携重礼前来,我大楚也定不会让使者空手而归。之后我会禀明陛下,让礼部准备些典籍以做回礼赠予贵国。”诸葛瑾道。

    以往这些儒家典籍之类的都被视若珍宝,不容泄露。但现在袁术把话挑明他们也都明白了,这些典籍不是珍宝,而是大楚开疆扩土的利器。儒家之教化、汉人之壮大、大楚之扩张,这些典籍是必不可少的,把这些东西送出去是有利无害。

    “那就多谢大人了。”

    “贵使此来,除了道贺以外,可还有他事?”

    “奉吾王之命,愿与上国为盟。”安息使者道。

    “为盟?”

    “不错,我安息近来屡受匈奴骚扰,还望大楚能够施以援手,相助与我国。”

    诸葛瑾脸上和善的笑容始终不变,心中却是冷笑。

    安息玩的这手他来之前就已然清楚,这种明面与匈奴为敌暗中结盟的小把戏如何能瞒得过袁术他们。

    不过安息的这种做法与大楚却是并无害处,有世家在,最后得利的会是谁还两说。

    袁术的谋划世家里的那些老狐狸早就猜的差不多了。贵霜、身毒、西域这些地方或许最终会纳入掌控,但是远如安息大楚肯定是够不到的,将来这里便是袁术给他们准备的蛋糕。

    达成共识的世家们虽然各有发展偏重,但无一不是派遣了大量人手前往安息。

    安息松散的管理结构在世家眼中完全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

    借着安息和北匈奴这场蹩脚的戏,大楚和世家完全可以装糊涂,暗中将安息给腐蚀掉。

    “贵使放心,我大楚历来与匈奴为死敌,与贵国为盟,定然鼎力相助。不过……”诸葛瑾仿佛很为难一般:“我大楚新立,虽然国力不弱,但是国事繁多,恐怕抽不出多少精力对付匈奴,还望贵国理解。”

    双方各怀心思,安息使者本意也不是让大楚相助,心中反而松了口气,假装遗憾道:“我主也知道大楚皇帝陛下诸事繁忙,而且北匈奴不足为惧。但还望贵国能够与我国之间加强贸易,互通有无。如此合则两利,我国也有足够的钱粮对付匈奴。”

    对对方的心思心知肚明,诸葛瑾也配合的飙起了演技,仿佛心存愧疚一般,直接一口应下。

第九百六十四章 闲子

    “不过在下此来,还有一事想要请教贵使。”诸葛瑾道。

    “大人请说。”

    “近几日有一队使节团自称从罗马,即大秦而来。但是人数不多,而且所带贡品也略显单薄,不似罗马这等大国之风。因此,谨对于此事有所怀疑,毕竟大典在即、兹事体大,容不得出错,还请贵使指教,以免出现误会。”诸葛瑾拿起茶壶,轻轻地为安息使者和自己倒了杯茶,若无其事地说道。

    “这……”安息使者闻言,心中顿时一惊。

    曾经的大汉与罗马之间联系甚少,基本上相互之间都靠想象。或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双方都对对方极度的赞誉和吹捧。

    汉朝被罗马视为人人穿丝绸、遍地是黄金的人间仙境,而罗马也被一向藐视天下,甚至连安息贵霜都不屑一顾视为弱国的大汉称之为大秦。两国就仿佛隔空网恋一般,彼此之间惺惺相惜。

    而实际上,汉朝开拓丝绸之路的甘英既然已经抵达了安息,却只是止步于此,未曾接触罗马,致使罗马和大汉之间并无多少实际联系,偶尔的使节交往也只是浅尝辄止。而在这其中安息是做了小动作的。

    汉人的丝绸和茶叶乃是暴利,安息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之一,自然想要多赚一些。中间商哪有垄断来的暴利?

    于是安息商人欺骗甘英说到达大秦需要度过广阔的大海,而且风险极大。运气好三个多月能到,运气不好两年也不一定到得了,葬身鱼腹的数之不尽。

    这其中细节,以往的大汉不甚在意而且忙于内部,因此没有细查便被忽悠了过去,最终使得大汉自始至终也未能和罗马真正搭上线。

    而现在,大楚明面上依然没有和罗马有多少联系。

    不清楚这其中弯弯绕的安息使者自然以为大楚同样被蒙在鼓里,与罗马为敌的安息自然不希望大楚和罗马建交。

    “禀大人,在下不敢妄言。但是罗马距离大楚甚远,而且边境兵荒马乱、内部战事频繁,怕是很难知晓大典之事,更遑论前来观礼了。这伙使者恐怕……”安息使者半真半假的说道。

    他所说的并无虚言,但也是有所隐瞒,刻意引导。

    “使者所言极是,谨也是这般想法。”诸葛瑾点头道。

    这伙人的情况他其实知晓。大楚如今的情报重点都在国外,在这伙人抵达后的第二天,贾诩就已经摸清了这伙人的底细,一群来自南亚胆大包天的商人。

    “不过……”诸葛瑾略带犹豫道:“我大楚天子对于此次大典尤为重视,希望再现万邦来贺的盛况,因此对于罗马的使节极为重视。若真的是空欢喜一场,天子怕是会不甚高兴。”

    “大人的意思是?”诸葛瑾的弦外之音安息使者自然清楚。

    “真作假时假亦真,这伙人的真实身份并不重要,天子高兴才是重中之重。若是贵使能够帮忙配合一下,这些罗马的使者自然便是真的。之后谨再抹掉一些麻烦,此事便皆大欢喜,不是吗?”诸葛瑾笑着道。

    “大人之言不错,可万一此事事后暴露,恐怕某担待不起啊!”安息使者苦笑道。

    “无妨,只要贵使不说,此事便万无一失。而且我大楚也没兴趣与罗马相交,就是他日暴露了,我大楚自然也会有解决的办法,与贵使无关。”

    诸葛瑾言语之中隐隐有杀气浮现。

    安息使者浑身一冷,心中苦笑。汉人果然是汉人,为了面子什么事怕是都干得出来。

    不过他心中又转念一想,此事似乎于安息而言也有益处。若是不动声色的将此事捅出来,大楚为了面子,怕是与罗马间会……

    此事风险太大,一旦操作不好怕是会弄巧成拙,还是回去之后禀明陛下再说。

    “既然大人发话了,那某就遵命行事了。还望大人多与陛下美言几句,我安息愿与大楚世代盟交、永结同好。”安息使者起身拱手道。

    “这是自然。”诸葛瑾笑着将安息使者扶起:“我大楚新立,正需要贵国这等友邦相助,之后两国贸易往来、互惠互利,还望使者在贵国国王面前言明利害。”

    二人再度寒暄了一会儿,商讨了其中细节之后,诸葛瑾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恭送大人!”国宾馆门前,在诸多使者的恭送之下,诸葛瑾登上了马车。

    “大人,接下来去哪?”车夫问道。

    “太尉府。”

    ……

    “如何?”贾诩坐于茶室之中,早已等待多时,一边查看着情报一边道。

    “已然办妥,安息的反应果不出文和先生所料。”诸葛瑾深深拜服道。

    对于面前这人他毫无质疑,论起算计人心,天下莫有出其右者。

    “不过是一步闲棋,成与不成无伤大雅。但他日或许亦可作为引子拨弄风云。”贾诩心中毫无波澜,淡淡道。

    说实在的,对于算计安息贵霜这种水平的对手,他真的觉得毫无成就感。尤其是在信息上还占据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完全就像是在糊弄傻子,一点难度都没有。

    “文和先生,安息不同于贵霜,明显已怀有其他心思,恐怕他日会有所异动,不得不防。”

    “放心,安息不是我等的对手,这些事由世家去头疼吧。”贾诩毫不在意道。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袁术要求,以他懒散自保的性格,这些暗子他都懒得布。算计安息其实等同于相助袁绍他们和诸多世家,在贾诩看来也是种资敌行为。不过从民族大义的角度而言,在无关大局的情况下,闲暇之时相助一二他也勉强能接受。

    诸葛瑾对此话不置可否,虽说他也是世家一员,但诸葛家家小业小,全靠兄弟三人撑着,而且基业尽在大楚之内,并不算在如今世家团体之中。

    一向谨慎的贾诩在诸葛瑾面前却并无多少隐藏之意。一方面以他如今的情况,自保已然无虞,和世家并无利益冲突,反而世家对之才是有所求。另一方面,诸葛瑾为人完全靠得住,而且靠着诸葛亮这层关系,双方可算是天然的盟友。

    大楚设有三公参考秦制,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虽名为三公,但丞相居三公之首,地位略高一筹。

    而现在大楚以贾诩为太尉,田丰为御史大夫,丞相之职却是暂时空缺,由身为户部尚书的张昭暂任。空缺出开的丞相之位,袁术的心思昭然若揭,明显就是给诸葛亮留的。

    因此诸葛家族虽然明面上连个二流世家都算不上,但谁都不敢小觑。仅仅一个诸葛亮,就足以保证诸葛家族百年内的昌盛。

    作为诸葛亮的兄长,也是诸葛家族当代的家主,诸葛瑾的位置摆的很正,与贾诩田丰等元老的关系都很不错。

    贾诩等人也乐于见得。毕竟待诸葛亮挑起大梁之时,他们这些老人也基本都要让位了。江山代有人才出,那时周瑜、司马懿、陆逊、法正等人也该上位了,接下来的数十年是他们的时代。

第九百六十五章 诸葛瑾的选择

    “文和先生,瑾一直有个疑问。”诸葛瑾略带犹豫道。

    “看得出来,你对于此次陛下不重视大典还有不同看法对吗?”贾诩道。

    诸葛瑾点点头。

    “大国之气魄,当威加海内,行王道之事而非谋小利。贵霜和安息的情况瑾也大概知晓,虽说难以对付,但以我大楚如今之国力,并非不可吞之。本可豪夺天下而陛下却如此行事,虽说是为大局考虑,但却也难免有些折损颜面。”

    这不仅是诸葛瑾的想法,更是诸多文武的心声。

    一统天下、重定山河,多么大的荣誉,以大楚如今的盛世、疆土,袁术的功绩足以与始皇比肩,功盖汉武光武,不泰山封禅已是令诸多文武有所不满。如今定国大典竟然如此简单的仓促办理,直令众人难以接受。

    “你应该清楚,陛下一向不慕虚名而重实利,有如此做法也是意料之中。”贾诩道。

    “可那是以前,如今大楚定国。堂堂大国,若不展煌煌天威,如何能慑服四夷、彰显陛下之圣德?如此,于陛下不公。以如此手段谋国,恐有后患。”诸葛瑾情绪略显激动道。

    “那你待如何?去劝服陛下,重新安排大典?”贾诩道。

    “瑾人微言轻,如何能够说服陛下。”诸葛瑾苦笑道。

    “那不就得了?此事元皓和子布早已和陛下争论多次,都没能劝服陛下。如今事到临头,已成定局,还有何可讨论的?”贾诩道。

    诸葛瑾年纪尚轻,沉不住气也是正常的,贾诩直接把话挑明。

    见诸葛瑾仍然有些不甘的样子,贾诩轻轻摇了摇头:“子瑜,你觉得何为英主明君?”

    “陛下即是。”诸葛瑾道。

    生于乱世,亲身经历过黄巾之乱。他是一点点看着袁术壮大兴盛起来的,对于袁术的能力是佩服之至。

    “陛下知人善任且政略过人、重视兵戈,能够统筹全局、目光长远,堪称明君典范。但是,金无足赤。陛下太过仁善、行事过于谨慎不够果决,而且不重虚名。”贾诩一针见血道。

    他并不讳言,不仅是因为面对的是诸葛瑾。这话就是他当着袁术的面说,以袁术的性格也不会在意,因为心太柔善。这也是贾诩等人最心安却也头疼的一点。

    袁术就好像另一个加强版的汉光武帝。能力强却心肠软,能善待功臣却坐视世家坐大,给东汉灭亡埋下隐患。

    不过与光武帝不同的是袁术的眼界更加长远,而且手腕和能力也更加高明。如今的大楚依然是铁板一块,虽然世家坐大但却被转移到了国外。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袁术是在资敌养贼,但从民族的角度而言,袁术可谓圣君。这也是世家们俯首的原因。

    “我等臣子,恪尽职守为陛下谏言是应该的,但却也不可强逼陛下作出‘正确’的决定。只要大方向上不错,些许小事上有所偏差也是无伤大雅的。”贾诩道。

    这是他现在的想法,若是换做以前,他的想法恐怕是只要国家没有倾覆之险能不发话就不发话。就如原本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一样,尽管心中明了但他也只是稍提了句,持身中立并不多言。尽管曹操犯错也不制止,因为魏国成败他不在乎,只要自己没事就可以。

    “可此事明显是弊大于利,如此恐有损我大楚威名,于日后不利,还是应当劝谏。”

    “所以田元皓和张子布一直都在劝谏不是吗?三公之中有两人都在劝谏,十八部之中多半也呈递上反对意见。但陛下依旧不改初衷,你还不明白吗?”贾诩双目微阖道:“若是连我这个一直中立的太尉也掺和进去,那就不是劝谏,而是逼宫了。陛下心善,但一旦触犯他的底线,你真以为帝王一怒是开玩笑的吗?”

    “陛下一向英明,为何在此事上如此坚决。”诸葛瑾微叹了口气。

    “因为陛下太过仁善,吝惜将士性命,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贵霜和安息。”

    贾诩淡然的看着诸葛瑾道:“你也无需太过担心,此事想要弥补其实也不难,只是日后怕免不了要和罗马正面做过一场了。”

    诸葛瑾沉默不语,他的能力相比较眼前这位大佬而言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自然看的不够长远。

    贾诩心中微微摇了摇头。诸葛瑾为人处世的本领确实是一绝,但是能力上相较之下差的略多。以大楚如今的人才济济,诸葛瑾的位置其实十分的尴尬。

    “子瑜,你对于你以后的发展有何想法?”

    “还请文和先生指教。”诸葛瑾面色一正,理了理衣袍拱手恭敬道。

    他知道,干货来了。这也是他此行前来的真正目的。

    别看他年纪轻轻已然位居一部副职,而且手握实权。但是以他的能力,恐怕极限就是如此了,这还是或多或少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

    “想必你也意识到自己现在处境的尴尬了。礼部于国而言,极其的重要,虽说现在暂时由你掌管,但那是因为陛下对于西南诸国有所谋划,所以暂时没有将子敬召回罢了。大楚一十八部尚书之职虽然有几部尚有空缺,陛下犹疑未定。但那几部多需要一些专业能力,于你而言怕是难有建树。”贾诩摇头道。

    诸葛瑾的天赋,生来就是个当谄谀之臣的料,其本性纯良但偏偏能力一般。若是在一性情刚烈或多疑之主麾下或许还能有所建树,缓和君臣关系成为一代贤臣良佐。但是在性情温和的袁术麾下,确实没什么太大的用。就连擅长的外交亲和力方面也被鲁肃压的死死地,而且鲁肃资历比他老,年龄还比他大不了几岁,就连想接班都不行。

    “那文和先生以为瑾该何去何从?”诸葛瑾苦笑道。他和袁术关系不错,也很得重视,否则这个户部左侍郎的职位也落不到他身上。但架不住大楚人才太多而且有个鲁肃和他重叠了。

    原本历史上的吴国虽然也有鲁肃,但是因为江东人才没那么多,鲁肃身兼数职,在战略军事等方面都要担着,而且孙权性情多疑,才让诸葛瑾混的风生水起。但现在的大楚却根本没有诸葛瑾的好位置。

    “你觉得,吴国如何?”贾诩忽的道。

    “有伯苗在,用得了瑾吗?”诸葛瑾微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如果邓芝在,他这个礼部左侍郎能不能坐得稳还两说呢。

    “不一样。吴国缺人,而且伯符的性格你应该清楚,不是公台和士元能够制住的,你去,刚好合适。”贾诩道:“而且,将来的大势想必你也能看的清楚。诸葛家要想有所发展,务必要迁出大楚,毕竟孔明的能力,太强了。”

    诸葛亮的核心地位随着其能力的不断展露已然是牢不可破。而且如此年轻,将来起码有三十年时间会牢牢钉在丞相的位置上。

    袁术虽说仁善,但权力制衡的意识却不差。诸葛亮如此地位,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尾大不掉,对于诸葛家暗中定然会有所限制。

    并非是不相信诸葛亮,而是治国之道、帝王之术如此。国之重器,不可寄于私人情感之上。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人心永远是最不可靠的东西,良好的制度和权力约束才能维持住国家的长治久安。

    “你若留在大楚,诸葛家可兴盛百年,你于十八部尚书之中挂个名也并非难事,但恐怕也只能止步于此。你若前往吴国,诸葛家可另谋他路,将来成就如何恐未可知。具体如何选择,在你。”贾诩淡淡道。

    该说的他都说了,诸葛瑾最后如何选择他并不在乎。佛渡有缘人,他不过是在诸葛亮那里留个善缘,顺手为后人留个保险罢了。

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

    九月初九,重阳节,大吉。

    晚秋的风甚是舒爽,今年又是大楚丰收的一年。

    尽管这些年连年天灾,很多地区多是大旱。但是大楚这些年不断地兴修水利,各地水渠水库遍布且相互连同,虽然少数地区因为天灾确实收成不佳,但是绝大部分地区依然收货满满。

    事实证明,汉室之亡确实有天时原因,连年的旱灾、洪灾便是明证。但是在袁术大力兴修水利之下,充分展示了什么是人定胜天。

    不断疏通河流、勾连河道,近些年来大楚的水利兴修从未停止,各地水脉相互连接、彼此交融,大量水渠和水库不断修建,不断种植树木、加强植被保护。尽管这些年极端天气屡次出现,但加强预警后,在完善的水利建设面前旱涝灾害已经造成不了太大影响。而蝗虫灾害也因为鸡鸭的大量养殖以及各项预防措施已经数年没有大规模爆发。

    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曾经江东爆发小规模的蝗灾,虽然迅速的被扑灭,但袁术当时提出想吃炸蝗虫连忙被众人制止了。实践证明,靠吃货解决蝗灾完全是天方夜谭。因为蝗虫聚集在一起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变异,非但更加的凶狠好斗,而且很可能本身带有毒素,不能吃。

    这个时代八灾之中最可怕的的旱、水、虫、饥、疫都已得到很好的解决,剩下的雹、风、地震虽然无法靠人力解决,但是却不足为虑。只要及时预警救援,做好疫情的防控,便不会出大乱子。

    大楚新立没几年,内部官场风气极好,官员的执行力也很强。尽管这些年天灾不断,但是都及时得以控制,损伤无几,并没有出太大的乱子,整个国家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

    岁岁皆平安、年年皆丰年,诸事和顺之下,袁术索性直接将祭天大典选在了今日重阳。

    灿烂的阳光挥洒在雄伟壮丽的长安城内,皇宫内的红砖黄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东西南北,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尽数大开,无数的玄甲精卒队列整齐的护卫在皇宫各处。

    紫微殿前的金水桥南,广场中央一座三层九十九阶台阶的露天天坛矗立于此,天坛通体以汉白玉所制。第一层台面中央嵌一块圆形石板,名为“天心石”,四周围绕九重石块,第一圈是九块扇形板,为一重;第二是十八块,为第一圈的倍数,尔后依次按九的倍数递加,至第九圈为八十一块,称九重。如此打造是为了更好的传音,特殊的设计令站在天心石前高呼可产生巨大回音,仿若一呼百应。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惊叹,这便算是原始版本的扩音器了。

    天坛之上,红毯铺地,香案陈设,无数旗帜飞扬,黑底蓝字,猎猎生风。

    天坛之下的广场,足足万名精锐阵列于此,横纵各百人,分列两侧,中间是红毯铺设的空道。这些士卒个个身高八尺,体态雄壮。身着玄色重甲,手持斩马刀,虽然尽力收敛着杀气,但仍然难以掩饰其锋芒。

    前来贺礼的各国使臣皆立于第三层,尽管位于最底层,但他们却没有丝毫不满,因为已然习惯。过去汉室就没把他们当人看过,能有个位置就不错了。

    这座天坛精美的设计以及广场上威武的汉军已然完全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惜在两边全副武装的士卒看护之下,他们丝毫不敢动弹。祭天大典,容不得丝毫不敬,没看见前两层的大楚文武也都丝毫不敢出声动弹嘛。

    第二层之上,包括十八部尚书侍郎在内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皆立于此,身着官服、面容肃穆、神态端庄。

    而在第一层上,除禁卫侍者外,唯有贾诩和田丰二人,分别位列左右。

    良久,待太阳升起到某一个高度,一直阖目养神的贾诩忽的睁开双眼,目光一扫,一旁的侍者顿时心中领会。

    气沉丹田,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吉时已到,恭迎陛下。”

    “恭迎陛下!”

    一万精锐齐声呼喝道,声势浩荡、气冲云霄,皇宫上空的云朵都消散一空。

    天坛之上的诸国使臣见到这一幕,神态各异。其中多数人皆是面露敬仰震撼,更有甚者两股战战险些有些站立不住。

    天坛正对的的天门缓缓打开,身着冕冠服的袁术缓缓走出。白色的长袍代表着秋日的肃杀萧瑟,长袍之上绣着沧海龙腾的图案。玄黑色的九爪神龙踏着淡蓝色的波涛,作势欲飞,如袁术一般不威自怒。

    轻轻扫了眼众人,袁术踩着红毯缓缓地走向天坛。衣袖随风高高飘起,黑如墨玉般的瞳仁闪烁着和煦的光彩,俊秀的脸庞迎着烈日,带着天神般的威仪和与生俱来的高贵,袁术身上散发出来的王者之气令人不自觉的想要臣服。

    伴随着袁术的脚步,每踏出一步,便有一排的士卒整齐划一的单膝下跪。伴随着两侧的士卒一排一排的跪倒在地,袁术整个人真的仿佛神龙踏波而行一般,一身威势愈发的令人不敢直视。

    “人皇!”

    在场所有人的心中全都不自觉的升起了这个称呼。

    袁术身上的威势纵是始皇再生怕也不外如是。

    天台之上的诸国使臣纷纷折服,心中丝毫不敢有所异想。

    “这大楚陛下的威势比之昔日汉天子怕是还要恐怖的多。”

    龙行虎步的袁术很快来到了天台之下,而此时,广场上所有将士已然尽皆拜服。

    伴随着袁术的脚步踏上第一个台阶,位于第一层的诸国使臣们只觉得滔天威势扑面而来,不自觉的双膝一软,仿佛排练好了一般,齐齐跪倒在地。

    台上的贾诩忍不住睁大了双目,心中震惊。

    陛下的君主天赋究竟开发到何种地步了,恐怖如斯!

    丝毫不理睬这些使臣,在袁术心中他们基本与蝼蚁无异,除了安息、贵霜和身毒的使臣还值得理会一下,余者皆是傀儡摆设。

    缓缓地踩着台阶,一步步走到第二层,大楚文武齐齐抱拳躬身,作揖拜服。袁术不重形式、不喜跪拜。

    踏上第三层平台,位于左右的贾诩和田丰各自作揖相迎。袁术缓缓地走到祭台前,转过身,扫视着下方齐齐俯首的众人。

    “平身。”

第九百六十七章 定鼎

    威严的声音响彻天地,经久不绝。袁术立于祭台之上仿若九天神灵一般,煌煌大日列于其身后,周身金光环绕。

    “谢陛下!”众人齐声道,恭敬一拜后缓缓起身。

    袁术转身背对众人,凝视着眼前的大鼎。鼎有四足,以青铜铸造,其上篆刻“华夏”二字。

    “朕乃虞舜之后,奉承天意、降于乱世。当有汉失驭,天下纷乱,流民四起,乃乘群雄大乱之时,上奉天命、下顺黎民,乃平暴乱,以安天下,主宰庶民。今汉土一统,诸事承平,黎民百姓乃得享太平,天下大治。然盛世方启,前路漫漫,朕愿毕一生之力以为我汉人立万世之基,不求大楚万年、江山永固,但愿护我汉人万古长盛,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望上苍鉴之,佑之!”拜于祭鼎之下,袁术面色肃穆,掷地有声道。

    这些话皆是发自其肺腑。穿越至今十数载,袁术对于天地愈发的敬畏。此次祭天虽形式略显简陋,但袁术心中确不少一丝敬畏真诚。

    众人闻言,皆是面露震撼敬仰之态,望着那如山岳般挺拔厚重的身影。

    陛下之心胸,较之三皇五帝不差分毫!

    袁术话音方落,华夏鼎鼎身顿时散发出万丈光芒,一道金光自鼎口喷涌而出,直冲天穹。

    与此同时,整个华夏大地,九道金光自各地直奔长安而来,九座古鼎的虚影浮现在上空,围绕在华夏鼎周边。九鼎形状不一,其上篆刻着上古九州,九州虚影亦浮现其上,隐隐组成华夏古九州地图。

    “九州鼎!”贾诩眼中精芒一闪。他早已预料到此次祭天定有异象,故而特意铸造华夏鼎,引动消失数百年的九州鼎重现亦在其意料之中。

    九鼎重现,一股庞大的威势顿时笼罩着祭台周围。

    感受到九鼎之上至尊至贵的威压,在场所有人除袁术之外,纷纷不自觉的跪倒在地。

    好似受到刺激一般,袁术与华夏鼎身上,一股更加庞大的威势喷涌而出,直将九鼎所幻化的九州地图冲散。与此同时一副更加庞大辽阔而又完善的华夏地图浮现其上。非但囊括了古九州,北至草原、南至南海、东至瀛洲、西至西域,无比广阔的疆域尽数显化,仿佛近在眼前。

    “九州乃是华夏,然华夏并非九州。自今日始,九州作古,唯有华夏!”望着九州鼎的虚影,袁术面露坚决之色,朗声道。

    言出法随,伴随着袁术之语,空中的九鼎虚影顿时破碎,化为星星点点的光芒,萦绕在华夏鼎的周围,仿佛星辰一般包裹在华夏鼎的周身。

    九州破碎,华夏新生。

    传承千年的古之九鼎现如今已然跟不上华夏兴盛的脚步,破碎化为华夏鼎的一部分。原本朴实无华的华夏鼎之上,无数神秘玄妙的花纹浮现,浑然天成,给华夏鼎增添了几分苍茫厚重之感。

    “感谢上苍护佑,愿我华夏永世昌盛,鼎定华夏,华夏鼎,定!”

    仿佛冥冥之中感受到了什么,袁术走上前,郑重的伸出双手扶在华夏鼎之上,将身上的气运不断灌注到华夏鼎之上。

    原本便不断颤动的华夏鼎在大楚气运的催化之下,瞬间便完成了蜕变。鼎口喷涌而出的金光再度暴涨,光芒愈盛,直令人不敢直视。冲天的光芒达到某个高度,化作一层巨大的金色护罩向着四方散去,将整个华夏笼罩。

    与此同时,华夏鼎的四足之上,一股巨大的震颤之力分别涌向四方。大楚疆域之上的所有人只觉得地面一颤,心中隐隐感到脚下的土地似乎发生了变化。

    不同于隐隐有所感觉的众人,作为主角的袁术清晰察觉到,这片天地,不一样了。

    鼎定华夏,天灾地孽随之消解。

    自汉恒灵二帝之时起接连不断的地震海啸、旱涝灾害,至今终于结束了。

    今后的华夏,不再多灾多难。华夏鼎护佑之下,大灾化为小灾,小灾化于无形。

    位于袁术身后的贾诩,看着那道坚毅的背影,心中不住轻叹。

    值得吗?

    华夏鼎的铸就虽是他安排的,但一开始也不过是为了召唤九州鼎,激扬国运。而袁术之后的操作却是超出了他的掌控。

    以大楚之国运催化,固然促使华夏鼎完成了蜕变,真正成为了国之重器,足以游刃有余的镇压如今大楚的庞大疆域,但却也使得大楚国运消散近半。

    汉无九鼎,是因汉之疆域承接自秦不断扩大,九州鼎根本无力镇压,如秦皇一般强立九州继续以九鼎镇之,反会遭到反噬,故而九鼎自匿。

    但是若欲碎九鼎重立华夏,所耗费的气运怕是会令汉室有倾覆之危,刘氏无敢行此之举者。

    如今袁术破碎九鼎、重立华夏,于汉人而言确是幸事,但于大楚而言却损伤国本。若非大楚如今气运正盛,只怕很快便会烽烟四起。不过即使这样,也是元气大损。

    在场众人,能感受到气运变化的并非只有贾诩一个,郭嘉、田丰、张任等人心中皆是震动不已。

    袁术的信念和魄力直令他们为之折服。

    “看来接下来要认真些了。”一向不着调的郭嘉难得的认真了起来。

    袁术割舍了半数国运,他们这些臣子自然要帮着补上这块漏洞。郭嘉此时心里已经在算计该从哪方把这份气运补回来了。

    此时木已成舟,一向刚直的田丰心中也是无奈。陛下的任性他早已习惯,不过好在这些年大楚繁盛,吞并战胜大大小小诸国无数,国运之昌盛远超汉朝鼎盛之时。虽然这次折损近半,但剩下的国运也足以镇压国内。

    大楚国运的剧变,自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远在西域的孙策、袁绍、曹操和刘备第一时间便感受到了这一变化,心思各异。

    袁曹刘三人心中禁不住皆是一叹。

    败的不冤,袁术的这份气魄纵是他们也不得不服。换做他们绝不会在这等风光之时自断臂膀,单以仁德和心胸而言,他们比之袁术差之远矣。

    袁术所镇的华夏,不仅仅是大楚境内,就连他们也被包含其中,深受其益。最简单粗暴的效果便是,之后他们境内更加风调雨顺,粮食、牛羊产量起码提升两成。

    而不同于他们,贵霜、安息和北匈奴的国王首领则是长舒了口气,心中讥笑不已。

    虽然不甚清楚发生了什么,但袁术自断臂膀折损国运,对于位处大楚周边的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

    天下有识之士为数不少,袁术的作为皆被他们看在眼中。

    汉末连续不断的天灾至今而止,天下承平。袁术此举舍国运而为民族,其心胸气度着实令无数人心中钦佩。

    汉朝养士数百载,一些深受汉恩的有识之士依然心向汉室,因为他们的思维意志早已贯彻,难以改变。袁术虽得人心,大楚虽是大势所向,但他们依然不愿助之。

    刘备打着汉室的招牌,远去西域,令立汉室。他们其中也有人追随,但却只是少数。毕竟故土难留,而且刘备于西方所立汉室还是汉室吗?

    绝大多数的向汉之士都选择了隐居自匿,或游历天下,或匿于山中,或盖两座茅庐教书育人,或躬耕于陇亩之中。纵是与山林为伴了此一生,他们也过不了心中那道坎,出山助楚。

    但是当袁术的心胸气魄真正贯彻到了如此地步,他们真的震动了。

    袁术的所作所为当之无愧的可称得上是胸怀天下、不世圣君。

    再多的言辞也没有切实的作为撼动人心。华夏鼎定的不仅是汉人脚下的这片土地,更是人心。

    天下隐士大才何其多,虽然很多已然年迈而且功成名就,但仍有不少壮心不已之人。鼎定之后,原本已打算在山中了此一生的他们纷纷出山。

    袁术舍国而为天下,他们自当为天下人还之。

    枯荣有数、得失难量。袁术舍弃半数国运,换来的却是天下“民心”。大汉的痕迹在大楚之内也彻底被抹去,所有人都接受了楚代汉立这个结果。但以德而言,大楚代汉而立当之无愧。

    作为天下的顶尖人物,于鹿门书院教书的庞德公和司马徽第一时间便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砰!”

    棋子落于棋盘之上,原本必胜之局倏然多了些变数。然而下棋的二人却心不在此,各有所思。

    “棋落于此处,值否?”庞德公开口道。

    “你以为呢?”司马徽毫无悔棋之意,微笑道。

    “砰!”

    庞德公手中白棋落下,吃掉一大片黑棋,危局顿解。

    “必胜之局,为何自扰?”

    司马徽不慌不忙,再次一子落下:“我与你对局无数,虽胜多负少,但多是小胜几子。纵是再胜上几场又有何意义,不若以此大好局面为本钱赌一把,谋一大胜。”

    “棋局只分胜负,胜多胜少有何分别?”

    “棋局不过一时之局,但天下却是万世之天下。一时之失,换来万载之机,有何不妥?”

    庞德公闭口不言,目光集中于棋局之上。

    良久,棋成定局,黑棋大胜。

    庞德公紧盯着棋盘上所剩无几的白棋,喟然而叹:“是我输了。”

    “不过一时之胜负罢了,有何可叹。”司马徽洒然道:“可惜老朽年迈,若是再年轻个二三十岁,我也想下山去会一会这太平盛世。”

    “我等纵居于山中,又如何不能参与其中?我等弟子自会代我等见证这盛世。”庞德公道。

    “你不准备把那些私货带到棺材里去了?”司马徽轻抚胡须,笑着道。

    “若不逢盛世,这些东西便是传下也是有弊无益,恐反受其害。但现如今,诸子百家都已重出,我这些东西还是留下吧。再寻一二弟子传下,也算不枉费先人之教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袁公路此言,着实大气。不过就他腹中那点墨水,此言恐不是出于其口。”

    “他不过是一纨绔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如何能说出这等话语。”

    “是啊。不过,流氓无赖尚可为王者,纨绔子弟未尝不可成圣君。这样一个任性自大的皇帝,其实也不错,最起码他说得到也做得到。”司马徽面露调侃之色。

    庞德公闻言朗声大笑:“不错,这厮最好面子,任意妄为。他答应过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做到,有此结果也是活该。”

    ……

    华夏鼎立之后,大楚各地发生的水患旱灾顿时消减大半,与此同时,农部、工部等部门也纷纷开始大举建设,在各地修建水利设施。

    龙骨水车、水排、水碾、水力锻锤等,纷纷大规模铺开。

    如今大楚缺的不是钱粮,而是人力。要想更好地节约人力,在这个条件相对落后的时代,水力便成了首选。

    无论是加工粮食、打造军械还是灌溉农田,遇事不决,水力了解一下。

    洪涝灾害减少,各地河道沟渠水流平缓,正适合兴修水利、发展水力。

    大楚的武器铠甲无不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之中,在袁术的建议之下,冷锻技术和板甲已然有了不小的进展。

    水力锻锤的大量建造可以显著的节约人力成本,使得更多的工匠被释放出来,也大大降低了武器制造的成本。如今的大楚已然开始尝试批量制造板甲。

    其实相较于板甲,双层铠甲的防护力也差不了多少,但是架不住板甲轻啊。同等防护力之下,板甲要轻上不少,更加利于作战。

    原本实战中,只有军中猛士壮汉才能承受得住的双层大铠,如果尽数换成了板甲,即使是普通士卒也可穿着,这便有了大规模普及的可能。

    当然,现在的板甲技术尚且还不算太成熟。如何更好地锻造、节约成本以普及,如何设计板甲型状能够让其拥有最大防护力的同时又足够灵活。

    袁术为此不惜专门建立了一个研究院,由包括墨家和公输家等在内的能工巧匠不断尝试和设计,顺便还把他那忘掉大半的物理学知识和一些想法建议让人整理了一下送了过去。

    若说板甲在袁术心中是军中最强的盾,那么连弩和硬弩便是最强的矛。

    这个世界并非后世,世界规则好似不同。火药的威力比袁术印象中要小得多,大炮、炸药包这些东西都成了妄想,只能沦为开山碎石的工具,因此弩便成了袁术心中“枪”的代替品。

    春秋战国之时的各种强弩连弩、后世宋朝的神臂弩,这些皆是利器。

    袁术始终对于远程攻击有着偏爱,特别是超远距离打击。像昔日汉室的射声营,只要学会骑马,战术得当,这支部队便能无伤打击敌人,完全如无赖一般。

    但是弓兵训练并非一日之功,财大气粗的袁术希望所有步卒也都能拥有远程攻击的手段,故而不断命人研发强弩,分别在射程、连射和轻巧等方面不断改进,以求完备。

    天下初平,楚鼎新立,如今的大楚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以将境内国力凝聚,恢复大损的国运。少有战事的情况之下,袁术的重心自然放在了军械和民生之上。

第九百六十九章 谋划再起

    时光飞逝,转瞬之间数月过去。

    大楚立鼎带来的影响力和效果逐渐发酵,原本被打断的鼎盛之势再度焕发出强大的生机。

    原本的大楚虽然气运昌隆,但是短短数年之内鲸吞天下,难免会显得虚浮、外强内干。如今气运被腰斩之后,反而沉淀了下来,在天下归心之下,形势反倒似乎更胜于前。

    “这世上之事当真变幻莫测,难以捉摸。”观望着大楚的气运之态,贾诩轻叹道。

    即使远虑如他,也难以料到局势会发展到如今之态。真不知是该说袁术运气好误打误撞,还是真的天命加身。

    郭嘉这段时间难得的没有摸鱼,只是时不时地不见踪影,似乎在谋划着什么。今日空下闲来的他猫到了贾诩的府上,正一脸懒散的侧卧在堂中的羊毛地毯上瞄着墙上的西域地图。

    “祸兮福之所福,陛下洪福齐天,此乃定数。”郭嘉抱着酒壶,狠狠灌了一口道。

    “这段时间各地又涌现出来大量的人才,世家的底蕴还真是不能小看,我以为他们已经被榨干了呢。”

    “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世家传承数百年,为了家族的存亡,他们费尽了心思,培养的人才很多都不受他们的掌控。就如荀文若他们,虽是荀家有意往王道培育,但确是培养出了一个诚诚君子。这些人才也是一样。”郭嘉也是出身郭氏,虽是旁系,对世家里的那些勾当却也一清二楚。

    “这些人才有很多都是世家有意往圣贤隐士方向培养的,虽然不受掌控,但毕竟留着世家的血脉,总算一条后路。如今他们为了天下而出山,也多半不是因为世家。”

    “你这段时间忙些什么呢?一直不司正职,元皓都参了你数次了。”贾诩瞄了眼醉生梦死的郭嘉,轻轻坐到另一边端起了一杯茶。

    “三公一十八部之中又没有我的职位,最近也少战事,我在与不在又有何关系。”郭嘉毫不在意道。他性格跳脱,虽然大楚立国,但他却依然不愿涉及政事,依然做他的军师祭酒。不过如今这军师祭酒地位不比以往,乃是位次三公,从一品的官职。

    “还说我呢,你不也是吗?身为太尉,各部军队整合、各地军队换防可是你的本职,一手推给孔明他们和兵部,元皓也没少找你的麻烦吧。”郭嘉犀利道。

    “最多两年孔明他们也就该回来了,提前两年让他熟悉一下,逐步把权力过度过去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而且,诸多事宜我都已经做好了初步规划,不过是让他们完善一下罢了。”被揭老底的贾诩淡然自若的品了口香茗,不咸不淡道。

    郭嘉知道贾诩一心谋求自保,得罪人的事从来都是推出去。所以对于他把事情推出去这件事并不意外,而且此事也算处理得当,除田丰外朝廷上下并无人多言。

    “按陛下的意思,以后接替你的估计就是司马懿那小子了。你虽然有所顾忌,但也得考验一二吧。此子心术有些偏激,若是培养不好恐生祸患。”

    “你放心,有孔明、伯言、孝直他们在,他翻不起什么浪来。而且,阴狠偏激些有时也并非坏事,有些事总需要有人背负。”

    贾诩对此毫不担忧。大楚的新一代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像司马懿这般“后起之辈”,别说是诸葛亮了,就是稍不如他的法正也能靠着人脉和资历与之抗衡。

    而且相较于司马懿,诸葛亮、陆逊、法正和徐庶等人明显彼此关系更加亲近些,若是司马懿不自己改变融入其中,日后能不能取代他的太尉之位还两说。

    “好了,聊点正事吧。自从陛下立鼎之后你便一直在暗中谋算,我也大概能够猜到你的计划。但是现在确实不是大动干戈的时候,如今的大楚需要的是沉淀,不能过于着急。”贾诩忽的话锋一转道。

    “现在的局势你也应该意识到了,立鼎看似好坏参半,但实际上有利无弊。华夏鼎立非但使得楚国国运与之结合,可以绵延国祚,而且也解决了大楚新立内部的诸多隐患。”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气运过盛也并非好事。譬如强秦,当初若能急流勇退,如陛下一般立鼎安民、调理民生,未必不能如汉一般绵延数百载。”

    “稳妥行事并非强者之道。方今乃是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诸国内部衰微、伐交频频,正是我大楚开疆扩土、立万世基业最佳之良机。欲成大业,须得赌。”郭嘉对此丝毫不苟同,正色道。

    “这就是你来找我,让我给你料理后事的理由?”贾诩嘴角微抽道。

    “我挑事、你兜底,咱俩配合万无一失。”毫不掩饰想让贾诩为自己擦屁股的想法,郭嘉直接道。

    “再说了,就算真出了事,也好拉着你垫背。你不是无意权势吗?到时咱俩借此直接辞官归隐,还能做个伴,多好的事。”

    定定的看了郭嘉良久,瞅着这厮一脸醉意心安理得的样子,贾诩突然有种杀人的冲动。

    强忍住内心的怒火,贾诩紧盯着郭嘉的双眸,沉声道:“你有几成把握?”

    “七成。毕竟那些家伙还算听话,而且此事本来就有些苗头,我只不过是顺势推了一把,施略得当的话并非难事。若是有你相助,把握还会再大不少。不过此事恐会引起连锁反应,后果难以预料,我不好把握,故此才来找你一起商量。”将空了的酒壶扔掉,郭嘉盘坐在了地上。

    “此事滋大,一旦出现意外,后果有多严重难以预料,只有你我二人谋划恐有所不足。”贾诩微阖双眸。

    “除了你我之外,此事还有谁能够帮得上忙?便是公达作用也不大。而且此事不可让陛下知晓,毕竟陛下心软,恐怕不会同意此事。”郭嘉知道贾诩心存顾虑,不过此事他已经决心为之。

    “如以前一样,缓慢吞之不好吗?为何非要冒此奇险。”

    “彻底破碎之后方能更好的重建,陛下的时间宝贵。文和你不希望大楚步强秦的后尘吧,能尽快解决的事便不要拖着,毕竟未来如何谁都难以把握。”郭嘉道。

    贾诩闻言,轻叹了口气:“奉孝,若是文优尚存于世,你们绝对会是很好的朋友。若不是我自身亲历,我都怀疑你是不是文优披上层皮伪装的。”

    “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这个时代才如此璀璨,不是吗?”郭嘉笑着道。

第九百七十章 表演

    “杀!”

    无尽的喊杀声响彻整个战场,凶残的匈奴铁骑挥舞着硬弓短矛狠狠地杀入坚昆国的军队之中。

    虽然人数相当,但是北匈奴的战力远不是坚昆军能比的。只是初一交锋,后者便已显溃败之象。

    不同于对汉军作战一般谨慎小心,统军的邱林申丝毫没有试探之意,直接大军压上,兵分三路直插坚昆军中军。

    果不其然,看似声势不小的坚昆军在匈奴兵面前完全没有一战之力。战场完全呈一面倒之态,匈奴兵皆宛若狼如羊群一般,肆意的展开了屠戮。

    位于大军中军的坚昆国国王看到战场上的这一幕,心中满是悔恨和畏惧。

    “国王,咱们撤吧,我们打不过他们的。”一旁的将军丝毫没有奋战之心。本身便心存畏惧的他看到这一幕,心中毫无战意。

    “往哪撤?我们还有别的生路吗?”坚昆国王脸上满是苦涩。

    北匈奴的战马本就比他们优良的多,后撤只会被衔尾追杀。就是撤回城中,以坚昆低矮的城墙也撑不了多久,最后免不了国破城亡的结局。

    “战不过,不若降了吧。”又一将胆战心惊道。

    坚昆国以往便一直臣服于各国,先是匈奴后是鲜卑,如今北匈奴卷土重来他们本就没有多少抵抗的想法。

    “我也想降,但是这次北匈奴是疯了。你看降了的那几国,有谁有好下场?最好的也被剥夺了全部权利,只能做一游民放马牧羊。你们受得了吗?”坚昆国国王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众将慌乱道。

    “等。”目光瞄向南方,坚昆国国王淡淡道。

    自数月前的汉匈大战之后,原本平静的西域和草原已然烽烟四起。

    北匈奴仿佛受到了刺激一般,开始四处攻伐,掠地受民。无数如坚昆一般半臣服于北匈奴的小国也纷纷惨遭毒手,连骨带肉被吞得一干二净。

    与此同时,汉人四国也没有闲下来,派兵与北匈奴在草原上不断地爆发着小规模的战斗,你来我往甚是激烈。与此同时,对周边小国也展开了“合并”。

    虽然手段相对于北匈奴温柔很多,但是打着“保护”的名义四处驻军,不从便扣上一个“蔑视汉人”的罪名直接灭其贼首然后受降,这行为比之北匈奴又有何差别。

    不过受降于汉的国王和贵族官员们的待遇确实比北匈奴要好上不少,虽然同样被剥夺权利,但是身份尚可、衣食无忧,若是通晓汉文,经过考核培养之后还可重用。

    如今以北匈奴和汉人四国为核心,周边地区已经完全化作了一片战场。各小国不得不被逼站位,向这两方势力靠拢。

    仿佛如同商战一般,老大和老二干架,两个人打的热闹啥事没有,反而把其他的小国给打没了。

    这般激烈的战争之下,遭殃的是如他们坚昆在内的诸多小国,北匈奴与汉人四国反而是越打越强。收降的俘虏稍加训练之后便被融入军中,随后投入双方战场。几场小规模战斗下来,战损虽然不多,这些士卒却迅速地融入了军中被同化。

    同样,经历战乱之后,诸国国民也纷纷自觉地融入到新的国家之中。毕竟虽然不如以前舒服,但是在这种战乱的情况下总好过居无定所随时被乱兵砍杀来得好。

    若不是知道北匈奴和汉人之间磨灭不掉的血仇国恨,周围诸国一度怀疑这两国是相互勾结串通好了的,完全是做戏来坑害他们这些小国。

    其实他们猜的也没错,这一切其实就是北匈奴与袁绍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北匈奴与汉人虽然有恨,而且乃数百年的国恨,但是双方如今的首要目标却不是对方。

    对于袁绍他们到来的因由以及大楚的情况,北匈奴是唯一一个隐隐看出来,心中明白的,但是他们不得不装糊涂陪着演下去,因为北匈奴要生存。

    为了族人存活下去,能够留有希望,这出戏北匈奴极为配合。表面上看来双方打得甚是激烈,死伤无数,但若是仔细探查就会发现其中猫腻。

    北匈奴的主要精力其实在扩充势力吞并其他小国之上。主战场看起来打得很热闹,但却是他们与袁绍精心制造的战场。

    没有计谋,没有死战,就是单纯的硬碰硬,磨练军力。

    灭一小国之后,从中牵出来一千青壮稍加训练后打散掺入三千北匈奴骑兵之中,然后就被派上了战场。

    同样,汉军这边也是,刚训练成型和俘虏的新兵占了近三成。

    双方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轮流派兵小规模的对阵,再真刀真枪的打两架打仗。

    战斗规模不大,也不怎么激烈,小规模战斗每战死伤基本不过数十甚至更少,几乎是稍触即退,宛若玩闹一般,只为了磨练新兵。

    虽然听起来仿若天方夜谭,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双方竟然真的如此默契,如此的遵守潜规则。不派名将,没有精锐,慢慢的派兵比例都渐渐地定了下来,汉军人数要比北匈奴少三成,每战双方折损比例基本都是半斤八两。

    北匈奴这边是没有办法,主动权掌握在袁绍等人手中。一旦翻脸,迪连担保霸王铁骑和虎豹骑绝对不介意带着大量精骑一同来他麾下的部落逛逛。礼尚往来,加倍奉还。

    而袁绍等人则是早就心中有了谋划。他们图谋的可不是北匈奴,与之交战不过是做个借口,同时搂草打兔子顺便报个仇。借着与北匈奴开战,名正言顺的扩张势力发展壮大,最为符合他们的利益。

    故而如今的草原出现了这等闹剧,北匈奴和袁绍等人在借着双方战争的名义不断清场,扩张势力。周围的小国不是没有看不出来这一点的,但奈何民寡兵弱,心中忿恨却有苦说不出。

    ……

    “轰隆隆!”

    就在双方战斗接近尾声,坚昆军已然崩溃之时。

    战场以南,孙策麾下的步骘和贺齐率领吴国精骑在这“畏难”之时“恰好”出现,神兵天降。

    坚昆国国王看到这意料之中的“救星”,心中憋屈无比但却又不敢言说。

    对方明显就是算好了的,与北匈奴共同演的一出戏,他这个国王和北匈奴不得不配合的充当好配角,吃了大亏还得为主角唱好,窝囊得不能再窝囊了。

    待到步骘率兵临近后,坚昆国国王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愤懑,换上一脸的恭敬和兴奋,朗声大喝道:“天朝天兵来了,我坚昆有救了。众将士,冲锋,还击敌寇!”

    看到配合演出的坚昆国国王如此出色的表演,步骘冲着其微微点头:“诸君莫慌,子山来也!”

第九百七十一章 拉拢

    在发现吴国骑兵出现的第一时间,统兵的丘林申面色一黑。

    操起马鞭狠狠的抽打了下右前方的空气,伴随着一阵破空声,丘林申不甘道:“撤!”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一开始他心中不忿之下还想和对面较量一二,几次之后他就彻底放弃了这种毫无意义的行为。

    眼下的北匈奴不比汉人,底子薄。士卒死一个少一个,白白浪费在这种没胜算的消耗战上根本不值得。

    强敌环伺,大规模战斗不敢打,小规模战斗打不起,北匈奴如今的处境极其尴尬。

    袁绍等人也知道北匈奴之血性,不会逼得太紧,一直在用钝刀子割肉。

    每次北匈奴动兵劫掠灭国,只有约一小半的几率会碰上汉人前来。打着维护和平、保护小国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兵不血刃便从北匈奴口中把肉给抢走,这次同样也不例外。

    丘林申率领的北匈奴骑兵闻令又见到汉军前来,毫不迟疑的便重整阵型反身杀出重围。

    坚昆国的军队早已被杀溃,虽然有些士卒和将士有心纠缠还击以报仇,但是悬殊的战斗力使得他们根本无能为力。

    步骘和贺齐也没有和北匈奴死磕的想法,见其如此识趣,只是衔尾追杀了数里便反身回撤。

    “见过二位将军!”

    虽然身为国王,但是李濛丝毫不敢怠慢步骘和贺齐,以汉礼恭敬行礼道。

    贺齐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还是和步骘一起抱拳还礼:“见过坚昆王。”

    “此次匈奴来犯,我国险些灭亡,多亏二位将军及时赶到,否则我国上下数万臣民恐怕就要尽数沦为匈奴之奴隶了!”李濛一脸感激道。

    虽然对这背后的猫腻一清二楚,但是李濛有什么办法。命脉捏在人家手里,捅破无异于自寻死路。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只能好好配合还能有个好点的结局。

    “坚昆王严重了。匈奴暴戾,竟然以大欺小,侵略诸国,我大吴岂能置之不理。贵国与我汉人历代盟好,前来相助也是理所应当,只可惜路途遥远难以及时赶到,只望坚昆王莫怪我等来迟就好。”

    这话步骘此前对其他小国已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了,不过其真挚的语气和表情还是令周围人不自觉的心中一暖。

    一旁的贺齐见状已然习以为常。步骘本身的人格魅力加上精神天赋对付这些小国完全是杀伤性武器。此前曾遇一国王心中愤懑不愿配合,都不用步骘动手,当晚便被其麾下将领刺杀,第二天举国带着国王的头颅前来向步骘道歉求归附。

    虽然有形势所逼的原因,但步骘本身的能力绝不可忽视。其精神天赋无论敌我都会对其不自觉的升起信服之感。在这种以救世主身份降临的情况下,只需稍加笼络言语一番,这些将领士卒对其的好感便会暴增。

    同样,对于步骘这位“凶神”的事迹李濛也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还拒绝其的国家只有两个下场,要么被麾下刺杀国王随后而降,要么汉军撤退,匈奴卷土重来将之覆灭。如今汉人和匈奴清盘,他可不认为自己能独善其身。

    步骘这幅温和的面孔之下,李濛当然不会真认为其好说话,表情愈发的恭敬了:“将军何出此言,我坚昆感激还来不及呢,怎敢怪罪将军。”

    微微一笑,隐约摸清这位坚昆王的性情和想法,步骘转变了原本准备的措辞:“既然贵国之难已解,那我等接下来就告辞了,以免打扰贵国。不过匈奴狼子野心,恐不会甘心,坚昆王日后一定要小心,若是有需求,尽可言之,作为兄弟之邦,我大吴定会尽快来援。”

    面对步骘的以退为进,李濛可真不敢就这么答应。非亲非故千里迢迢前来相帮,真以为汉人这么好说话呢,这种客气话听听就好,信了的是傻子。

    步骘转身欲走。

    “将军请留步!”李濛一脸悲意,小步上前拉住步骘的胳膊道:“将军,如今我坚昆大难临头,还望贵国能够接纳我等。”

    “坚昆王何意?我汉人向来爱好和平,怎能如此为之?若令他国闻之,恐会说我大吴趁火打劫,此事不可!”步骘一脸正色道。

    李濛悲戚万分的跪倒在地:“将军,我等知道大吴仁善,早已有沐浴王恩之心,故此请求归附。还望将军准允,否则的话,小王就跪死在将军面前。”

    步骘连忙躬身托住李濛的双臂仿佛欲将之扶起,但实际手上却并未用半点力气。

    李濛似未察觉一般,泪流满面:“求将军准允,接纳我等!”

    步骘一脸难色的转而看向李濛身后的诸多将士。

    与此同时,一直冷眼旁观的贺齐不动声色的开启了军团天赋。一股庞大的气势从吴国大军身上悄然散发出来,仿若神兵天降一般,周身隐隐笼罩着金色的光芒,令人不自觉的升起敬畏之心。

    坚昆国的将士仿佛受到了李濛情绪的感染,又受到这股强者的气息冲击,情不自禁的同样齐齐跪倒在地:“求将军准允,接纳我等!”

    场面浩大,令人震撼。

    步骘心中点头,表面上却是一脸悲意:“诸位是想逼我大吴做恶人啊!”

    “将军言过了,我等诚心归附,何来相逼,求将军体谅我等一片诚心。之后麾下国民与他国,小王自会亲子与臣下一一说服言明,定扬我大吴国威,令诸国信服。”

    都演到这一步,李濛此时也豁出去了。为了日后的地位荣华,索性将事情做到底。

    “唉!吾虽不愿此,但奈何你们如此诚心。也罢,为了贵国臣民,冒着被王上责罚,我就破例这一回。不过贵国之地距离我大楚过远,我等难以长期驻军,还望坚昆王能够带领国民随我等迁离。我大吴境内商贸繁盛、城池林立,定可保贵国臣民安居乐业。”步骘道。

    西域地广人稀,靠的多是商贸,农垦其实并不发达,故而一直以来人口数量受限。而作为种田天赋点满的汉人,来此之后顿时改变了这一现状。

    单是吴国境内的领地,农耕渔猎得当,就足以养得起百万之众,这还不算商贸收入和大楚的支持。因此将这些小国迁入扩充人口对于孙策而言毫无压力。

    李濛闻言,心中苦涩,却只得答应。袁绍等人在大战之后,已召集他们这些小国使者前去一次。不过短短数月时日,汉人领地的繁华兴盛却已然是他们难以企及的,自然不会怀疑步骘此言。

    不得不说,相对于袁绍等正统诸侯王,他们这些边远小国确实太过落后和业余,对于麾下的管理和资源的利用手段根本不值一提,完全被碾压的状态。

    同样坐拥宝山,袁绍等人只是稍稍整合一下,便已碾压他们,要是深入开发,怕是都不亚于贵霜。

第九百七十二章 失望

    “这李濛应当是昔日汉将李陵之后吧,没想到竟然沦落到这般地步,如此卑躬屈膝,真是令人唏嘘。”

    待李濛走远后,贺齐出现在了步骘身后,轻叹道。

    “是啊,堂堂名将之后,如今却……真是时也命也!”步骘也十分惋惜道。

    李广之孙李陵的遭遇,在世家之中并不是个秘密。将门虎子,却有那般悲惨的结局,李氏一族,名将辈出却下场凄凉,这背后牵扯的密辛他们也知道不少。

    不过李氏一族向来脾气火爆固执、不善政治,沦为牺牲品,一步步被推向绝境落得那般结局自然也有其自身原因。

    贺齐和步骘对于李陵心中还是有些同情的,平心而论,大汉确实亏欠的李陵。

    李陵之罪难掩,投降之举同样令人不齿,但其身上背负的重担及冤屈,却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以五千步卒血战八万主力胡骑,杀敌逾万、转战千里,弹尽粮绝方止,绝对一等一的名将之姿,勇猛和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舍身入境而军无马,血战八天八夜孤军直面匈奴主力却无丝毫援军,因武帝轻信谗言而被灭三族,还有那诡异的第二次兵败浚稽山,宣帝时期还派人欲将之接回。这其中种种,确实诡异的过分,给人以太多遐想的空间。

    罪无可恕、情有可原,或许便是对李陵最好的评价。无数人不由为之扼腕叹息,若是当时有援军,李陵突出了重围,亦或者武帝没有轻信谣言,结果会是怎样。

    若是易地而处,贺齐和步骘也不觉得自己在那般境地之下,心中冤屈无数还一定能做出以身殉国的决定。

    因缘际会、结局如此,纵有无数人为之痛惜,但也改变不了什么。

    其实在来之前,步骘心中还是十分复杂的。心中甚至隐隐希望李濛能够奋起反抗,至少也应婉拒。

    但李濛表现得如此不堪,着实令他深感悲哀。好歹也是昔日将门之后,竟然堕落至此。

    赵魏汉吴四国定于西域,目的如何自然不言而喻。李濛若是一开始便前来相投,无论是孙策、刘备还是曹操定然都会以大礼相待。

    毕竟李陵当初与汉室之间还有些香火情,一向重情重义的孙策以及曾经志在征北将军的曹操,对之都会有所偏向。而刘备,心中亏欠之下,也会善待于其。

    但是,先祖向汉,后辈却并非如此。李濛或许是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血脉、将血已冷,亦或者贪图国王的身份,心存侥幸,一直未曾选择归附,直到现在这个局面。

    危境之下,方才选择低头,而且还如此的卑躬屈膝,毫无气节。

    “罢了,就当李氏之后已经断了吧,现如今陇西李氏也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日后还是称其为拓跋濛吧,他配不上李这个姓”贺齐摇头道。

    自小听着飞将军李广的故事长大,他着实难以接受眼前这所谓的李氏之后。

    “毕竟有些事情不能翻到明面上来,昔日大汉亏欠的太多,又还不了。李氏之所以落魄至斯,不光是其自晦自侮,还有汉室的原因。”步骘轻叹了口气。

    “不过李氏可是名将之后,家学传承悠久,如今不过是没有发力。现在似乎和杨家搭上了线,日后的发展必然不差。”

    世家的恐怖之处便在于此。传承悠久、底蕴深厚,无论被打压到何种地步,只要有机会便会借势而起。

    像陇西李氏这般将门,论起家学底蕴,便是皇甫嵩坐镇的皇甫家都难以望其项背。之前不过被大汉所压,不得不一直蛰伏,如今天下大变,其崛起乃是必然之势。现如今杨家与之联合,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若论关西之将门,陇西李氏绝对首屈一指。只需认真培育子嗣,将来两代之后,陇西李氏的发展恐怕比之杨家都不会差多少,甚至更胜一筹。

    毕竟现在之大势并非以前,已经不是单纯依靠权谋人脉等软手段才能壮大了。硬实力愈发的重要,而在这一点上,李家不要太强势。家中传承数百年的兵书卷藏,但凡子孙之中出一中上之姿,堆都能堆出来一个名将。

    “据说直至灵帝之时幽州以北还有李陵留下的一支汉人支脉,数代皆居于北方草原,一直想要寻机建功从而携荣归汉、弥补罪责、重兴李氏,也算不失李氏男儿豪气。只可惜,势弱力薄,战至部落男丁死绝,最终为鲜卑所灭。”

    “如此方算是李氏子孙!”贺齐忍不住紧握双拳道:“吾就说敢以五千步卒血战八万胡骑的李陵,其后辈总不能尽是懦夫,必然有血性之辈。”

    “可惜了。时也命也,李陵一脉落得那般结局,若是其真能如愿归汉,当是不亚于苏武牧羊的又一段佳话。”

    “这个拓跋濛也是个妙人,不过格局还是太小了。否则就凭他这敏感的身份,在我吴国也足以成为一面旗帜,日后之发展比之区区一小国国王要强上不知何许。”步骘道。

    “给他的机会够多了,他自己把握不住,如今之境况乃是自作自受。如此简单的局面都看不清,如今的中亚,已经不再是他们这些小国能够立足的了。我汉人至此,除北匈奴、安息、贵霜以外,其余诸国没有资格参与这场争霸游戏,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吞并消灭。”

    “是啊。如今之中亚,犹如自春秋而转战国,唯有强国方能立足,弱国已然无机会苟存。我们与贵霜之间的战斗,怕是也不远了。”

    眺望南方,步骘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他的眼光格局皆是上佳,对于如今四国与大楚的战略方向把握得十分透彻。与北匈奴的战斗只能是小打小闹,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出于战局,汉人需要北匈奴的存在,而北匈奴不敢与汉人交战。二者无言的默契所形成的平衡局面相对十分稳固。

    相反,看似盟友的贵霜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如今各国的目光都集中在贵霜与身毒之间的大战之上。

    这场投入了数十万之众持续了已近一年的战争至今还未分出胜负。双方招数频出,但却相互制衡,奈何不了彼此,各自伤亡不小,死伤已然逾十万之众,如今又陷入了相持状态。因为此战,贵霜内部已然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

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

    汉匈一战,自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称雄一世的汉庭和纵横无敌的匈奴,两者之间的碰撞。无论是周边的小国还是其他三大帝国都极其的关注。

    西域诸国以及围绕在北匈奴周边的小国都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很多随时准备更换门庭。

    身为弱国的他们,本身的生存之道便是依附强国。一旦北匈奴或者大楚战败,他们之中很多国家就要另做打算了。

    三大帝国关注此战,目的自然是为了看看两国虚实,也是为了寻找盟友。

    安息帝国,面对着罗马的不断入侵,以及内忧外患,身为皇帝的沃洛吉斯五世此时已然力不从心。

    仿佛既定的命运一般,安息帝国如今面临的局势与此时的贵霜和原本这个时代的汉室几乎一般无二。

    内部皇室和贵族纷争不断、自相残杀,地方贵族也是蠢蠢欲动,隐有分崩离析之态。与罗马战争的失利不仅导致沃洛吉斯五世这个皇帝威望大减,还造成了国库空虚、民生凋敝。

    安息的王室本就是“外来民族”,当地的波斯人并不完全忠于其。以现如今的境况,国内自然是民怨不止。

    “陛下,汉室与匈奴战斗的结果出来了。”莫迪达斯双手捧着一份情报,快步踏入了王宫。

    “怎样?”沃洛吉斯五世丝毫没有在意莫迪达斯的逾矩,直接拿过情报打开,一边扫视着一边问道。

    “不胜不败,汉室与匈奴战了个平手。不过……”莫迪达斯欲言又止。

    “匈奴胜不了,对不对?”

    能成为安息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也不是愚蠢之人,莫迪达斯的弦外之意他很清楚。

    “嗯。”莫迪达斯微微点了点头:“汉室与匈奴,一如罗马与我安息。此战虽然匈奴与汉室战平,但原因自不用臣说想必陛下也清楚。汉室牢牢占据着主动,进可攻退可守。而匈奴,虽然看似强横,能与汉室并肩,但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根基浅短,怕是根本不是对手。”

    安息虽是帝国,但却以游牧民族为主,与匈奴有些类似,善于骑兵。不过和匈奴相比,安息就富裕太多了,人口和财富上的优势,使得安息足以养得起以万为单位的具甲骑兵。毕竟也是前期能和罗马打的有来有回的堂堂帝国,安息的实力还是可堪一看的。

    “汉匈一战虽然与我安息关系不大,但其中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陛下,我安息该变了。”莫迪达斯轻叹道。

    四大帝国之中,安息的综合实力比之贵霜还要强上一些,位列第三。但是相比于其他三大帝国,安息帝国内部确实太过于松散,仿佛部落联盟一般的统治体系,让安息很难形成合力。尤其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这种体系的缺点暴露无遗。

    对于麾下掌控力的缺乏令沃洛吉斯五世在失去威望之后根本无法动弹,仿佛一个傀儡一般。

    安息亦有不少的忠臣能士,他们自是能够看出问题所在。如莫迪达斯这般忠心赤诚的更是敢于直接指出。

    “此事太大,容我再思量一段时间。”沃洛吉斯五世闻言,缓缓的来回踱步,最终还是犹豫不决道。

    “陛下,当断则断。如果此时不解决,我安息只会愈来愈糟,再过数十年怕是离倾覆之危不远了。”莫迪达斯焦急道。

    因为疫病等原因,罗马这些年来好容易放缓了对于安息的关注和进攻。但是,安息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转好,反而是越来越糟。国内的矛盾愈发尖锐,斗争也愈加激烈,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莫迪达斯很清楚,即使安息靠着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底子还能再支撑个几十年,但如果不作出改变,被取代是必然的事。

    沃洛吉斯五世并不是个有魄力的君主,如今的安息虽然矛盾已显,但却还没到彻底激化的时候。若是如莫迪达斯所言一般下猛药,虽然可能会扭转局势,但也可能有倾覆之危。

    已然年迈的沃洛吉斯五世并不想兵行险招,只愿安稳的渡过这段时期,不给自己留下污点。至于局势的恶化,自然由后人承担,他不愿担责。

    “此事容后再议。”

    无论莫迪达斯如何劝说,沃洛吉斯五世始终缄口不提变革之事。

    一番劝阻无效之后,莫迪达斯只觉得心力疲惫不堪,只得退而求其次。

    “陛下既然不愿变革,臣也就不多提了。不过如今汉室已经介入中亚的斗争,形势已变,我安息是否要与之结盟?”

    “汉室吗?”沃洛吉斯五世语气复杂道。

    他的心情与当初贵霜的皇帝一般无二,堪称难兄难弟。

    贵霜在几近巅峰之时想跳,被班超一只手按在地上摩擦。而安息当初也是感受到了汉室的强大,整个中亚的强国几乎全被班超虐了个遍,最关键的是班超手中还没多少汉兵,基本就是借的小国弱旅。

    在汉室大败匈奴之后,打通了西域与安息结交。安息自然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国力之强盛,率领两万精骑前去迎接汉使。

    结果,只是给汉使留下了个多奇物而兵弱的评价。

    没办法,当时汉室的对手是巅峰状态的北匈奴。动辄十万铁骑,安息的这点实力确实不被看在眼里。堂堂一个帝国在汉史记载中就落得了个兵弱的评价。

    即使现如今的北匈奴落魄了,安息也没敢动手。一方面是因为罗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畏惧北匈奴的战力。

    战争不是兵多甲精就能取胜的。现在的北匈奴,论及兵马数量和装备等,在安息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穷的叮当响。

    但是打起来,安息还真没有必胜的把握。双方都是骑兵为主,战术也比较相像,北匈奴的凶狠和几近巅峰的骑兵战斗技巧远超安息。在双方过去的小规模摩擦中,安息没有占得过半点便宜,这也是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的原因。

    “内忧外患难以解决,于北匈奴汉室之间陛下可择一盟友,以为助力,摆托如今之困境。”

第九百六十章 通敌

    “北匈奴?”沃洛吉斯五世眉头紧皱,略带不耐道:“你为什么还会想到这群蛮子?”

    虽然同为游牧民族出身,但是面对北匈奴,安息总表现出一种自负感,不愿与之打交道。然而,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北匈奴在巅峰时期的实力之雄厚,安息贵霜都难以望其项背。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战力绝对不容质疑。当时的安息对之既敬又畏,毕竟同为马背上出身,他们也与有荣焉。而且对于善于战斗的游牧民族,北匈奴对于安息的震慑力和压制远超罗马,当时的安息与北匈奴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北匈奴被汉室打废没落之后,这种敬畏就变成了鄙夷和愤恨。由自卑衍生而成的自大,致使安息对于北匈奴一直包含一种无法消弭的仇视。

    “陛下,如今局势已经变了,汉室搅入其中,我们想要扭转现状,就不能再因循守旧了,须得变通。”莫迪达斯劝道。

    “我们与北匈奴本身并无多少仇恨,双方的仇视不过是自身原因,但彼此没有利益冲突。以往在中亚,我等三方鼎立,自是不可轻易与之结盟以免挑动贵霜的神经。但现在情况已经不是当初。我们与贵霜乃是世仇,不可调解,自然要从北匈奴和汉室之中寻一盟友。而且,就现在而言,北匈奴更适合为我等盟友。”

    “为何?汉室势大,为何我们却要与北匈奴为盟?若是北匈奴被消灭,我等岂不是平白惹怒了汉室?”沃洛吉斯五世不解道。

    “其一,匈奴与我等临近,我安息如今的弊病不在于外而在于内,汉室再强也无法越过匈奴前来相助,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二,若是与汉室结盟,北匈奴的局势就变成了四面皆敌,夹在我安息、贵霜和汉室之间。陛下觉得北匈奴在绝境之下最大的可能会是如何?”

    莫迪达斯轻叹了口气:“那是一群疯子。不管是真疯还是装疯,他们都会疯到底的。三方之中,唯有我安息是最好的突破口,因为只有突破我国往西他们才能有一线生机。汉室那边对于他们乃是一处绝地。”

    “其三,汉室刚刚一统,现在名为大楚。国内的事宜尚未解决,对外这次投入中亚的兵力并不多,北匈奴短时间内应该没有覆灭之险。况且,我安息与大楚相距甚远,只要做的不过分,明面上说得过去,汉室应该不会劳师远征。”

    莫迪达斯将利弊得失看得很清楚。远交近攻适用于开疆扩土、征伐天下,而安息现在要的不是攘除外敌,而是肃清国内。大楚是敌是友影响不大,只要不彻底惹怒他们即可。借助北匈奴的力量将国内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但是,他对于大楚的了解只是表面。毕竟四大帝国屹立数百年之久了,他们的领土基本已经扩展到自己所能掌控的极限,因此一直基本算是相安无事。即使罗马多次进攻安息,甚至攻下过安息的首都,但最后还是不得不退去。

    固有的思维他不清楚如今的大楚已经不是原本的汉室,侵略性和野心都远胜当初。而且,袁术也将世家这群饿狼从国内释放出来了。

    “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是……”沃洛吉斯五世还是有些犹犹豫豫。

    莫迪达斯心中轻叹了口气:“陛下如果还是有所担心的话,那我们就不与北匈奴明面上结盟,暗中联合即可,只要小心谨慎,即使他日大楚发现了,推出去几个替罪羊也足以给个交代了。”

    对于沃洛吉斯五世的畏首畏尾莫迪达斯很是无奈,不过这也正常。根据他们以往的记载,汉室最重颜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非空话。真的打了汉室的脸,汉室的报复可是不计得失的。但是只要明面上过得去,姿态放低,汉室肯定也不会太过强逼。毕竟远征中亚的距离放在那里了,后勤补给就能把汉室给玩炸。

    “你有把握吗?”

    “陛下放心,如果出了差错,尽可推到臣的身上。是臣吃里扒外、蒙骗了陛下,出卖了我安息的利益,私通外敌。一旦事情败露,所有责任,臣愿一力担之。”须发花白的莫迪达斯目光坚定的看着沃洛吉斯五世,斩钉截铁道。

    “何至于此?”沃洛吉斯五世沉声道。他虽优柔寡断,但却并非昏聩之君,莫迪达斯可谓是他最为倚重的重臣。安息战败之后依旧能有如今之安稳,其功劳足占大半。

    “还请陛下相信于臣,臣定可保此事万无一失。”

    沃洛吉斯五世沉默片刻,最终道:“好,既然你如此自信,那么此事就交由你来负责。但是要记住,绝不可鲁莽行事,更不要给汉室半分把柄。”

    “陛下放心,臣早有谋划。”莫迪达斯沉声道。

    和北匈奴不同,安息的底子很厚,足够莫迪达斯折腾的。即使将国内人口财富折腾掉一半,如果能够解决掉现在的混乱局面也是十分值得。

    因此,莫迪达斯才会选择兵行险着,联络北匈奴这条饿狼。

    “你打算怎么做?”

    “西北行省距离北匈奴最近,而且当地兵马已经多为地方贵族所掌控,臣打算从这里下手。臣会暗中联络北匈奴,让他们率军攻打,如此一来,便可消弱当地势力,陛下就可重新将之纳入掌控。以重兵借防卫之名驻守,暗中夺权,将之重新纳入掌控之中。”

    “北匈奴乃是饿狼,只怕难以如我等所愿。如若其不遵诺言,肆意破坏,将西北行省化作一片焦土,我就是将之拿下又能如何?”沃洛吉斯五世道。

    “陛下之忧虑臣清楚,但还请陛下放心。北匈奴虽然凶残,但也并非无脑之辈。如今之北匈奴,已近绝境,我等如此作为,亦算是平白赠其钱粮,他们自是会慎重考虑的。而且这也并非一锤子买卖,我安息十数行省大半都已完全脱离掌控,这笔买卖若是想做下去北匈奴必须要学会克制。”

    “而且,只有他们听我们的话,我们才会给他们提供他们最渴望的东西。”

    “什么?”

    “精良的铠甲、军械。”

第九百六十一章 暗盟

    “贵国国王真的这般言说?”迪连面无表情,语气之中没有丝毫感情道。

    “我王忙于政务,对此一无所知、什么也没说,这不过是在下妄自替我王分忧罢了。却不知单于大人是否愿意?”莫迪达斯滴水不漏道。

    “贵国还真是‘胆大’啊,如此大事竟然连国王都不知晓。”冒翎略带讥讽道。

    “只怕不是不知晓,是不敢知晓吧。”

    “冒翎大人何意?”

    “连盟交都只敢私下相交,贵国是已经畏惧汉人畏惧到连话都不敢说了吗?”冒翎毫不客气道。

    “若是贵国能够抵御汉人,我国也就不必与贵国相交了。之前贵国与汉庭一战,看似不胜不败,实际情况为何,冒翎大人怕不是不清楚。说句实话,我国国王不是很看好贵国,此次私下结盟也是我瞒着国王私自为之。冒翎大人若是心有不忿,大可再领铁骑十万东征汉土,若胜,在下绝对以死相谏,说服我王与贵国结盟,就是割让两省与贵国也可。却不知贵国是否有这个胆量,这个实力?”莫迪达斯淡淡的看着冒翎。

    “你!”冒翎面露怒色,意欲拔刀相向。

    “好了,不要再逞口舌之争了。”迪连微微抬手,制止住冒翎。

    “在下一时失言,还请单于见谅。”莫迪达斯道。

    “无妨。你且回去,此事我应下了。还有,回去记得替我带句话。”

    “何言?”

    “汉人势大,进驻西域只怕不是想象那么简单,还望贵国勿要大意。唇亡齿寒,今日之匈奴未必不是他日之安息,勿谓言之不预。”迪连语气深沉道。

    看着迪连饱含深意的眼神,莫迪达斯瞳孔微缩:“单于之言,在下铭记。”

    放下手中的东北两行省驻军布防图,莫迪达斯心情复杂的缓缓退后。

    待其离开后,面露怒容的冒翎迅速恢复了平静。

    “单于,最后那话合适吗?”

    “留步后手吧,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或许安息还能帮我们一把。”迪连微扶额头,略带疲惫道。

    天下诸国之中,最了解汉人的莫过于匈奴了。袁术派遣四国进驻西域,看似寻常,但对汉人有着很深了解的迪连绝不相信会是这么简单,这不是汉人的风格。

    尤其是之前那一战,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个想法,汉人所谋甚大。

    虽然心知肚明,但他却没法说。因为汉人一旦事败,最终倒霉的是匈奴。贵霜和安息的存亡于他何干。

    这些事他不会和贵霜透露半分,如今和安息也只是稍稍暗示一下。

    “有此贤臣,怪不得安息能够在如此糜烂的局势之下仍然能屹立不倒。”迪连感慨道。

    “贵霜安息皆有贤臣良将,而且底蕴深厚。只可惜其主昏聩、内部争端严重,怕是只能勉力维持、终究难有善果。”冒翎道。

    “如此岂不正好?否则哪里有我等容身之地。”迪连嘴角微苦道。

    对于贵霜和安息的运道和国力他真的是羡慕嫉妒无比。若是换他身处其位,怕是早已叱咤风云称霸天下。奈何其主昏庸却有如此底蕴。

    而他北匈奴,仿佛盛极而衰,运道极差,根本看不到出头之日。

    虽万众一心、族人悍勇,却人口稀少、底蕴浅薄。而且所处的位置着实太过尴尬。西有安息阻路,南有贵霜虎视,东有汉人逼近,北临苦寒之地。

    入场太晚、位置尴尬,纵有万般谋略、千般智勇,也是无可奈何。

    “单于,与安息联盟势在必行,乃唯一破局之法。不过,具体细节还需仔细商议。”冒翎道。

    “这点我明白,汉人势大,与安息联盟势在必行。不过安息开的价格虽然不错,但我们北匈奴从来就是贪婪无度,多要一些想必沃洛吉斯五世那个家伙也不会介意的。”迪连忽的笑道。

    “但是单于,分寸还是要把握一下。沃洛吉斯五世虽然性格软弱,但一旦真的逾越了他的底线,说不定我们真的双方一拍两散,届时对我们双方都无好处,这种事情还是慢慢来的好。”

    “安息国家组成松散,虽然名义上各地号为行省,但实际上与王国并无区别,极为独立。纵然有安息给我们暗中相助,想拿下也非一件易事。我等出兵起码要动用五万以上的精骑方能速胜。”

    “八万精骑,天狼骑随行。务必要兵贵神速,将之拿下。”迪连道。

    “单于,这般是否有些太过冒险?如此多的兵力,若是安息有所他想,我军可再经不起折损了啊!”冒翎闻言,略带犹豫道。

    “退无可退,如今除了相信安息,我们可还有他路可寻?”迪连双手微微攥紧:“既然要赌,那么就赌大一些,反正只要输了便生机渺茫,索性赌个痛快。我就不信安息真敢冒险行此不智之举,否则我北匈奴拼着全族存亡也要拉着安息一起死,即使战至最后还剩一名男丁也要复仇。”

    迪连双目之中满是狠厉之色,已然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想法。

    没办法,北匈奴如今的境况已经无法后退了。他只能伪装成一个眦睚必报、不计后果的疯子,而且要让自己真正按照疯子的行事风格去做。

    “与安息作战,不需留手,务必要打到对方胆寒,以精锐兵力速战击溃对方,以震慑之。如此也可为我北匈奴将来西迁打好基础。”迪连道。

    “另外,沿途多劫掠些人口粮草军械,注意尺度,不可太过分,更不可行焚毁之举。以免真的触动了安息的底线。”

    “是。”

    “贵霜那边有何动静?”

    “在我军出兵之时,贵霜北部贵族陈兵二十万于边境,似有进攻收复失地的想法。但战局结果出来之后,这些兵马便退去了。料定贵霜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度出兵,南线局势尚可。”冒翎道。

    “果然如我所料,还是当初那个欺软怕硬的大月氏。”迪连不屑道。

    “只可惜天时不在我等,丰饶之地尽为如此孱弱之族占领,却无我北匈奴拓土之地。”冒翎恨声道。

    迪连闻言,神色微动,目光看向墙上地图。

    北匈奴不大的地盘周围,数个国家之名映入眼帘。

    呼揭、坚坤、丁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03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所写的《三国之我是袁术》为转载作品,三国之我是袁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我是袁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我是袁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我是袁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我是袁术介绍:
生为富二代,死亦世家子。自己一个现代富二代,没什么追求,没什么遗憾,却无缘无故的穿越到三国,成了袁术这个悲催货,袁述表示自己亚历山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一个高贵的世家子,怎么能败给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小人物。看老子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至于孙权,你还是和你哥乖乖的当老子的干儿子吧。群:602403937三国之我是袁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我是袁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我是袁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