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新农村TXT下载重生之新农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新农村全文阅读

作者:挣钱买房     重生之新农村txt下载     重生之新农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重生之新农村全文阅读

第一章十岁少年的白日梦

    ();    王勇爬起床,想着昨晚那个清晰的如同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的梦,不,即使是自己的经历自己也不可能记得如此的清晰。

    王勇知道自己的记性相比同龄人并不高,三岁以前的事情几乎记不起几件了,就是昨天刚刚背下来的课文,第二天到学校老师抽查的时候,自己也多数时候又背不下来了。

    每次考试,都得靠着抄同桌的卷子才马马虎虎的才能混到中等水平的成绩。

    语文的那些生字考试还有数学课上的公式都是王勇最讨厌的东西,他喜欢自然课,可惜一年下来也上不了几节课。

    王勇还喜欢历史课,可惜,这得等到上五年级的时候才有的上,现在也只能借周围邻居家哥哥姐姐们的课本过过眼瘾。从邻居大伯(读bei,轻声,对比父亲大的亲人或关系近的村里乡亲的称呼)六年级的二姐那里看到的历史,地理,王勇倒是记得真不错。

    大概是感兴趣的缘故,虽然很多字都不认识,但是这并不妨碍王勇对于这两门课的掌握程度已经超过了二姐这个假小子,学习比他还不靠谱的家伙。

    如今经历了昨天晚上那个恍如真实存在的梦境之后,他觉得以自己如今的知识掌握程度,立刻考大学那是妄想!

    毕竟高考那可不是写网络小说YY就成的,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然那种三流都算不上的野鸡大学不算数的。

    可是考上一所普通的高中那还是没问题的,当然了,王勇也很有自知之明,以他现在的那点本事,即使是普通高中那也得是自费生。

    不过现在年仅十岁的他还不用为了考不上不用花钱的高中公费生发愁,毕竟年纪还小,离上高中还早呢不是?

    对于现在小学的课程,那就不要太简单好不好?这一切都让王勇感觉很不真实,让他感觉是不是他还在一个无比真实的,没有醒来的梦中,因为这一切都太让他无法相信了。

    就像记忆力那部电影,好像叫什么《卡门的世界》吧。

    “哥!我要尿尿!”

    两岁多,不到三岁的弟弟的喊声让王勇清醒过来,看着眯缝着眼睛还没彻底清醒过来的弟弟已经把厚厚的棉被蹬开了,露出光着的,略显黝黑的小身子。

    这小子可比自己小时候皮多了,嗯,虽然自己小时候到底怎么样他自己也记不得什么了,但是不妨碍他这么教训弟弟啊!

    对于那些独生子女来说,你永远也不知道有一个弟弟是多么麻烦和多么好玩的事。

    每天总有很多让人心烦或者快乐的事情发生在兄弟俩个之间。比如现在,王勇就可以不用想其它没有弟弟妹妹的小伙伴一样的去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而是一觉睡到自然醒,原因吗?

    当然是弟弟年纪还小,要在家里照顾弟弟啊?当然这话也就是说说,就算是王亮如此小的年纪,因为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也要跟着下地的。

    只是今天地里的活不多,收个尾就完活了,所以才不用王勇带着弟弟去干活了。

    话说年纪还小的独生子女们,还是赶紧去鼓动你爸爸妈妈,给你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吧,当然,最好是个妹妹,懂事,听话,不会跟你捣蛋。

    不像弟弟总是打打闹闹的没完没了的,有时候真的很烦呐!

    “来啦!你说你都三岁啦!你知道不知道?三岁啦!你哥我一岁多就跟咱奶奶天天大早起的就满村子里窜了。你倒好,这都八点了,刚睡醒不说,还得要你哥把尿,你害不害臊啊?”

    王勇身为哥哥,总是不自觉的摆出哥哥的架势,不爽的时候就要训斥弟弟两句。

    当然最好背着点父母,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小子一出生,王勇的地位那就是直线下降啊!不仅是要零花钱不那么容易了,家里有点什么好东西更是的可着这个还算懂事的小不点先吃。

    虽然每次,这个小家伙都会给自己分享他的好东西,但是,那是应该的好不好?

    你当我在他刚能说通顺话的时候就给他将孔融让梨的故事是白讲的吗?

    “你不是也没起吗?就知道说我!大懒蛋!”

    “好啊?你小子长本事了,敢这么跟你哥讲话?看我打狗拳,镇压你!”说完,王勇就奔着弟弟扑了过去。

    相对于已经十岁的王勇来说,王亮这个三岁的小不点实在是太小了,无论他怎么放抗,在如此巨大的年龄差距下,都只能是在做无用功。

    “啪——”

    一巴掌拍在弟弟的光屁股上,那声音叫一个清脆响亮啊!听在王勇耳朵里,那就如同仙乐一样,心里就跟吃了十八个人参果一般,舒服透了。

    “呜呜呜,我告诉爸妈你打我屁股,呜呜呜——”

    听着弟弟的哭声,看着他小脸上的委屈表情,还有那神奇的说来就来的眼泪,王勇无语了,怎么又来这招啊?能换个新鲜点的吗?

    如果是在昨天,自己还可能被这招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是如今的王勇对付耍赖撒泼的弟弟的这一招,不要太轻松好不好?

    “哎!莫装逼,装逼遭雷劈!知不知道?”不出所料,王亮这个小屁孩顿时被哥哥嘴里冒出来的这句话给震了。

    傻傻地看着哥哥,乌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直到一股骚臭的液体喷射出来,浸湿他身下的褥子。

    “哈哈哈,这回看你还怎么告状?你丫的又尿床了,作为你哥打你一巴掌都是轻的知道不?哈哈哈——”

    看着哥哥笑的那么畅快的那张脸,王亮的小心眼里满满的都是悔恨,都是那啥。

    年纪太小,知道的词汇太少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此时此刻的郁闷心情了。

    如果王勇知道弟弟心里的想法,肯定会用一个在梦里学到的词语告诉弟弟,你啥心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杯具”了!

    “还傻愣着干吗?赶紧起来穿衣服!完了自己把被子打外面晾衣绳上晒晒,没准等爸妈他们回来,褥子能晒干呢!”

    说完就不再理会还在发愣的弟弟,王勇自己轻车熟路的穿好了这个时代特色的大棉袄,大棉裤,然后把被子随便一整理就折叠起来不管了。

    都八点了,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屋里的圆桌面上用盆子扣着爸妈给他们留好的早饭,不用看王勇就知道肯定是高粱米粥加咸菜丝。

    不过今天桌子上扣了两个盆子,还扣着一个碗,以王伟的经验,那碗扣着的肯定是咸疙瘩煎鸡蛋啊!

    把腌的齁咸的萝卜或者是白薯晾晒一下切碎,锅里放油,葱花,花椒面,炸出香味之后,倒入咸疙瘩碎粒翻炒几下,再打上一个鸡蛋,这绝对是小时候每个七零八零后的农村的小孩子最向往的美食之一。

    咸疙瘩外脆里嫩,放进嘴里咬起来很劲道儿,很有咬劲儿。加上葱花的那种特殊的香味以及作为辅料的鸡蛋的味道,这么一混合,那股子香味真的很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王勇就不止一次的感叹过如果每天都能吃上咸疙瘩煎鸡蛋该多好啊!最好能放上两个鸡蛋,多加葱花,多放点油,咸疙瘩用油煎炸的时间长一点,一定要炸出脆皮来。

    那味道,那口感,想着想着,王勇就不自觉的嘴里开始疯狂的分泌起唾液来。

    馋啊!这个时候可不是梦里那个自己,在二十多年后煎鸡蛋都不放咸疙瘩了,直接就用葱花加鸡蛋摊鸡蛋饼,这对于现在的王勇来说,那太奢侈了,奢侈的他觉得都太不真实了。

    等他揭开那个疑似咸疙瘩煎鸡蛋的扣碗之后,发现下面果然是还剩下大半碗的咸疙瘩煎鸡蛋之后,立刻悄悄地看了一眼还在磨蹭着穿衣服的弟弟,不动声色地拿开其它两个扣着的盆子。

    拿了一个碗,硬着头皮盛了一碗吃着剌嗓子的,口感粗糙的难以下咽的高粱米粥。

    没办法,如今的农村想要天天吃大米白面,那根本不现实,更不用如同梦里的自己那样天天早上油条豆浆肉包子都吃烦了,开始换着吃什么煎饼,鸡蛋灌饼,手撕饼什么的了。

    不过看在咸疙瘩煎鸡蛋的份上,今天王勇难得的一下子盛了满满一大碗的高粱米粥。把嘴趴到碗边上,先喝了一口有点温热的粥米汤,让自己的胃里暖和一下。

    这个时候,天气变暖什么的还没有那么明显,一过十月一,天气就明显冷了很多。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外面都已经上冻结冰了。大早起的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就穿衣服那一点功夫,王勇就觉得自己身子已经冰凉了。

    也不知道那个傻弟弟怎么能穿个衣服愣是穿上半个小时的,难道小孩子比大人要抗冻吗?

    “呀!咸疙瘩煎鸡蛋!哥,等等我,不许你先吃!”

    还是被那个小机灵鬼发现了,这小子一看哥哥一大筷子一大筷子的吃着香喷喷地咸疙瘩煎鸡蛋,裤子刚穿了一半,外套都来不及穿,裤带也来不及系了,提溜着裤子就下了炕。

    光着脚就跑了过来,一手提溜着肥大的棉裤,一手奔着装有咸疙瘩煎鸡蛋的那个碗就抓过来了。

    这是要吃独食一网打尽啊!还好,对此王勇早有预料,在弟弟的小手碰到碗的前一刻,伸出筷子奔着那块最大的鸡蛋就夹了过去。

第二章来自未来的我

    ();    王勇早就料到弟弟知道有咸疙瘩煎鸡蛋的话会是这个样子,这小子就喜欢这样吃独食。当然,如果自己说两句好话一哄,还是能骗一点(好吧,撒谎不是好孩子,不是一点,是直到吃光为止)吃的。

    按王勇的想法,你一小屁孩吃那么多干吗?吃一点得了呗,我小时候想吃都没有呢?不也照样长这么大吗?

    王勇满足的喝下最后一口米汤,放下已经干干净净的碗。抬眼看了一眼弟弟,这小东西一边吃饭,一边那眼睛偷偷盯着自己。

    “你那什么眼神?我还能跟你以小屁孩抢怎么着?”

    弟弟的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把把那个装着咸疙瘩煎鸡蛋的碗往自己那边拉了拉,就差直接搂怀里了。

    “哼!”

    王勇很不满的哼了一声,然后起身准备把弟弟尿湿的褥子拿道外面晾晒一下。不过咸疙瘩煎鸡蛋的香味还是让他很是怀念的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被弟弟几乎搂在怀里的碗。

    这一眼可是把弟弟给吓坏了,双手一捧,真的把碗搂到自己怀里了。王勇无力的翻了一个白眼,转身就走。

    等他把褥子晾晒在晾衣绳,返回屋里之后,弟弟早就吃完了,剩下的半碗咸疙瘩煎鸡蛋果然让他添的一干二净,连碗都不用洗了。

    洗碗,刷锅,收拾桌子,把这一套东西全都干完之后,王勇和弟弟两个人都坐在堂屋的门槛上,双手支撑着下巴,无聊的看着天空。

    忽然,王勇发现在院子的东墙角那里的那一畦韭菜。想到梦里那些不可思议的经历,马上就有了点子。

    王勇兴奋的猛地站起来,结果杯具了。

    丫的坐在门槛上一动不动的晒着太阳都有半个多小时了,这么猛的站起来,立刻脑袋发晕,眼前一片金星上下飞舞煞是好看啊!。

    还没等他数清楚眼前到底都多少星星呢,就“咕咚”一屁股坐到地上,然后脑袋意外靠到了墙上,光荣的晕过去了。

    迷迷糊糊地他似乎又做起了那个梦,直到那一场车祸之后,他发现眼前出现了那个梦里的自己长大之后的家伙。

    “你是谁?”

    “我是你呀!笨蛋!”

    “你才是笨蛋呢!”

    “对呀!我就是你,我说你是笨蛋,那我也是笨蛋啊!”

    王勇真的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似乎对面那个人知道自己心里想些什么,嘴角微微一笑,很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王勇。

    “我就是你,确切地说是二十多年后的你。你也在梦里看到了,因为车祸我死了,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我像是网络小说中写的那样得到了小说主人公才有的待遇,穿越重生!”

    王勇瞪大了眼睛使劲儿的想了一想,似乎记起了一点。梦这东西本来醒来之后就很少有还能记清的,何况他现在年纪还小,更是无法承受那庞大的信息带给大脑的负担。

    还好,人类作为这个星球最强大的灵长类动物,大脑启动了保护功能,很多东西被压缩到了大脑最深处,暂时不会给他造成什么麻烦。

    “想起来了吧?也不知道是你幸运还是我不幸?你丫的意识竟然没有消失不说,还让我被时空管理局的那帮时空特警注意到了。倒霉啊!看来偷渡果然不靠谱啊!”

    王勇眨巴眨巴眼,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对面那个说是而是对年后的自己的家伙在那里瞎掰话儿(说谎话的意思,本地的土话)。

    “行了,不管你丫的信不信,我是信了!”

    可惜对于这句后世的网络名言,小王勇没有任何的反应,让来自后世的王勇十分郁闷。

    “行了,反正该告诉你的都已经留在你脑袋里了,我还得跟那帮特警捉迷藏呢,以后你自己保重吧!记住,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等你发达了,别忘了谢谢我!走啦!再也不见了啊!”

    说完这句,那个家伙就慢慢地变成一阵烟雾,消失了。然后,然后王勇就听见弟弟的哭喊声。

    “哥,哥,你怎么啦?你快醒过来啊!我再也不跟你抢鸡蛋吃了!我把我的苹果都给你吃,你快醒过来吧!”

    “我这里还有爸给我的一毛钱,我也给你,你快醒吧,我求你了!”

    听到这里,王勇身子一动,立马睁开了眼睛。

    “哪呢?给我!你自己说的啊!小孩子说话要算话,可不能耍赖!”(捂脸,这事房子真干过)

    王亮哭的眼泪巴拉的,小脸都哭花了,看着哥哥终于醒了,虽然心疼自己的那一毛钱,但是害怕哥哥再睡着了不理自己,还是很痛快地把手里的那一毛钱的毛票交到哥哥手里。

    王勇呢?感动?得了吧,感动个屁呀!这小子早打算好了,自己买啥东西能少得了他的那一份啊!再说了一般买啥东西不是自己带他去小卖部啊?

    “行啦,别哭了,你看看你,都两岁多了你知道不?还这么爱哭!爱哭精!”

    说是这么说,王勇还是伸出自己那黝黑铮亮的钢铁一般的袖子,在弟弟娇嫩的小脸上胡乱的抹了几把,让他弟弟被刮得哎呀乱叫。

    兄弟俩闹了一阵之后,静下来,王勇就想到了刚才所经历的那一切。穿越?还是重生?亦或是转世?

    好像都不搭啊?跟自己这事都不搭,扯不上关系啊!自己这算是什么?对了那家伙说什么时空特警?他们不会来找自己吧?

    “哥,哥,咱们玩打仗吧!”

    边上王亮到底是年纪小,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把刚才经历的事给忘了,无聊之余,就像到了要哥哥陪他玩他最喜欢的游戏。

    被弟弟惊醒的王勇很无语的翻了一个白眼。甭管是怎么回事,咱怎么也是做梦活了三十多年的怪物了,怎么可能有那个闲心陪你玩这么无聊的小孩子游戏啊?

    不管自己到底这是怎么回事,活一天是一天呗,大不了你把那些经历给我从脑子里弄出去呗,还能怎么的?再说我自己不说谁知道啊?不对还有那个说了再也不见的来自未来的自己。

    想到这里,王伟神情一震,对于那个听起来似乎很牛叉的什么时空管理局的担忧全部抛到脑后,开始琢磨着怎么把那个叫做大棚的东西弄出来。

    “亮啊,你是大孩子了,以后能不能不要再玩那些小孩子玩的游戏了?”

    “那咱们玩什么?”

    “嘿嘿,嘿嘿。”

    看着哥哥傻笑地盯着自己,王亮小身子一哆嗦,赶紧挪挪屁股,离着他哥远了一点。

    这表情,他见过,村里那个叫震生的傻子就是这么乐的!哥说傻子会传染,离得近了就会传上你,让你也变傻子,连臭粑粑都吃!

    王勇显然不知道弟弟心里的想法,要不然绝对会对变成愤怒的绿巨人一样发狂的狠凑他一顿,让他知道什么叫当哥的不可辱!

    “咱们种菜怎么样?”

    “种菜?”

    “对呀!你看,这天冷了,以后家里除了土豆白菜就是萝卜,你爱吃的菜都没有了,要是咱们能用一种方法在冬天也能种菜的话……”

    没等他说完,王亮就一连串地蹦出一堆他喜欢吃的菜名。

    “我要吃洋柿子(西红柿)!我要吃豆角!我还要吃黄瓜!”

    王勇听了,想都没想就大手一挥,直接回了一句:“都没有!”

    “啊?那有什么啊?”

    王亮小脸上写满了失望,他真的好想吃洋柿子,黄瓜啊!可是他也知道大冬天的根本不可能吃到这些菜。也只有到了过年待戚(qie,三声,就是请亲戚们吃饭的意思)的时候才可能吃到一点。

    王勇也没有办法,后世大棚种植的黄瓜倒是不用人工授粉。可那是经过人家农业技术人员长期培育出来的品种才行,自家的那种短胖的本地黄瓜可够呛。

    洋柿子,也就是西红柿好像也不用人工授粉,但是因为光照的原因,必须要用生长调节剂处理一下,要不然就会还没长成就要落花落果了。

    倒是豆角可以试一试,可那玩意太占地方了。以自家这个菜园子的大小来说,不对,现在拉(读四声)磨(白薯经过粉碎变成淀粉的过程)还占了不少,最多也就能蒙一个三个菜畦的小棚。

    就那么点地方还是重点能够密植的叶菜比较好,就像是韭菜,那多给力啊!割完一茬还能继续长出来,省时省力效益高啊!绝对是发家致富的首选!而且自家院里就有一畦。

    “咱们就种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菜!”

    “什么是高什么,大气上档次的菜?”

    “笨蛋!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哦,那是什么菜,好吃吗?”

    “哦,那个,那个就是韭菜啦!”

    “韭菜?嗯,韭菜炒鸡蛋我也喜欢吃!”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你不喜欢吃吗?每次你都比我吃得多好不好?”

    “你怎么不说我比你大六岁啊!你怎不说我比你高啊!你怎么不说我比你壮啊!你怎么不说我比你能吃啊?”

    说到这里王勇似乎觉得自己好像把自己给坑了,还好弟弟没听出来,他已经被自己气势宏大的排比给彻底震住了。

    我太有才了!

第三章简易大棚

    ();    今年是公元一九九二年,这个时代的华夏经历了一系列的风波之后,改革开放的国策在那位老人南巡之后已经彻底定了下来,新一代的领导核心也已经确立,老一辈的领导们都主动被动的退了下去。

    个体户这个曾经不光彩的新生事物,如今成了人们正大光明的羡慕嫉妒恨的目标。万元户那也可以名正言顺,明目张胆的大声宣扬了,再也不用担心被隔尾巴了。于是,土豪们开始横行无忌了!

    城里那些公务员都纷纷下海去淘金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就连村里的那个因为在七六年地震出生的时候脑袋受过伤,有点不够使的震生也能跟你说上两句。

    虽然如此,可是吃公家饭在农村人眼里那仍然是高人一等的,这一点,哪怕是二十年后很多人过的要比那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滋润的多了,大家的观念依旧如此。

    不过,要当公家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普通农家子弟来说,唯一的路子就是上学!通过上学,考上一个好学校,然后分配一个好工作,最起码也可以弄一个工人身份,城市户口,可是正大光明的吃劳保了。

    城乡差距那个时候可是一条鸿沟一般,想要越过去,绝对不是二十多年后买个房子,有个固定住址就可以轻易把户口迁到城里,成为城市人那么简单。其难度不亚于后世北漂们都想要的京城户口一般,

    当然,二十年后,城里户口不吃香了,因为国家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开始在各个方面反哺农业,农村户口相比城里户口可一点也不差。

    以前那些城里户口才能享受的诸如当兵退伍安排工作,没有工作有救助金什么的让农村人眼热羡慕的政策在二十年后却是变得不屑一顾了。

    因为,那个时候,当兵退伍找工作很容易,只要不挑根本不发愁。至于什么老保金农村人也有,只是少一点罢了。但是别忘了,农村人有地啊?

    世道再怎么变,只有土地在手里,再怎么也饿不死人不是?家里有着几亩地,那就是最大的后路和保障。

    不过这些和王伟没什么关系,他也顾不得考虑这些东西,他现在头疼的是怎么筹齐盖大棚所需要的那些材料。

    别的不说,大棚所必须的塑料薄膜就不是在这个时代的农村弄够找到的。即使普通的塑料布那也是个金贵的东西,家里不可能让他拿来瞎折腾。

    “哥,咱们怎么盖那个能在冬天种菜的棚子吗?”

    王亮仰着小脑袋看着哥哥,十分的期待。尤其是哥哥答应他会给他留一块地方,给他种几棵西红柿,黄瓜秧之后。

    一想到能够吃到比白菜土豆好吃的多的洋柿子和黄瓜,这个小屁孩嘴角就不自觉的留下了哈喇子,擦了几次都没擦干净。

    “哎!缺东西怎么盖呀?什么都没有,咱们拿什么盖大棚啊?”

    “缺东西?缺什么?”

    “其他东西都好说,凑合一下也成,就是没有塑料布可不行啊!这事最重要的东西!家里倒是有,可是爸妈肯定不会给咱们用的。”

    “嗯,那是下雨的时候用来盖粉面子(甘薯淀粉的本地叫法)的。”

    王亮跟着哥哥一块发起了愁,不过到底是年纪还小,没过几分钟就把所有的烦恼丢到脑后去了,跑到院子里拿着一根高粱杆当宝剑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砍猛杀,精力十足啊!

    王勇看了玩的十分起劲的弟弟,十分无语。看着看着就烦了,起身回到屋里,爬到炕上,仰躺着看着屋顶的大梁发起了呆。

    “哥,哥!”

    院子里传来弟弟兴奋的声音,正烦着的王勇没好气的回了一声:“干嘛?”

    “有了,有了!”

    还没等王勇想明白弟弟说的是啥意思呢,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接着王亮就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团白色的东西。

    “哥,你看,你看,你快看,塑料布!”

    王勇早就看到了,弟弟手里拿的那一团塑料薄膜。王伟一看就翻了一个白眼,这东西怎么可能用来盖大棚啊?

    这种塑料薄膜是在早春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倒春寒冻伤了种的早的蔬菜,用来弄地棚保暖的地膜。这么一说那么用它盖大棚不是正好吗?

    其实不然,首先这东西太薄,一戳就破,根本就不顶用。再说了,这玩意宽度不够,一般来说也就一米多点的宽度,这么窄怎么盖大棚啊?

    看到哥哥不打理自己,王亮十分的委屈。自己找到了塑料布了,可以盖大棚了,怎么哥哥一点也不高兴啊?

    “哎!这东西太窄,而且忒薄了!”

    “那能用不?”

    王亮一脸期待的样子,让王勇把刚到嘴边的泄气话咽了下去。算了,凑合着试一下吧。反正也不能盖一个后世的那种正规大棚,那不现实。

    一个简易大棚罢了,自己是不是要求太严了?算了,就当陪弟弟玩一把,就用地膜试一下,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没啥损失不是?

    支撑的架子就用家里给黄瓜搭架的竹竿,大棚薄膜就用地膜了。地膜这东西都是一次性的,不管是种菜,还是种花生都用的着。

    随便出去转一圈,就能找到不少被遗弃的这玩意,只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的不规范罢了。但是对于手里没钱的王勇来说,也只能如此凑合了。

    决定用地膜代替大棚薄膜之后,根本不用王勇去外面找,弟弟领着他在到发现地膜的那个地方一看,好家伙儿,措措有余啊!

    这下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王勇撸胳膊挽袖子,领着比他还兴奋的小跟班弟弟王亮就忙活起来。

    首先先是确定了一个范围,家里竹竿不多,就决定了这个大棚不可能有多大。主要就是先可着那畦已经被冻的不像样的韭菜来,剩下的有多大地方算多大地方了。

    因为靠近东边和邻居之间有一道院墙,所以省了王勇的大事了。哥俩找了十几根三米来的向日葵的茎秆,一根根的都有弟弟的手腕粗细。

    一头搭在不到两米的墙头,一头插到自家院子的地下。间隔不到一米放了五根葵花杆之后,就再也没地方了。

    那一边虽然好没有到头,但是因为挖了一个坑,里面半坑的油粉(白薯粉碎后淀粉过滤剩下的一种东西,也可以食用)。

    接着哥俩一块把家里的那捆竹竿从院子西边的棚子(储物间)里搬出来,王勇踩着凳子把竹竿搭在葵花杆上,然后用绳子绑好固定。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哥俩弄的是满头大汗,总算是完成了一个高不到两米,长不到五米,宽两米多的的丑陋的架子。

    “好了!剩下的就是把地膜蒙上了就好了!”

    王勇擦了一把汗,呼呼直喘气地跟说道,语气了很是自豪。哥们太有才了,就凭着这么简单的一点东西竟然弄出来一个大棚?

    这个时候大棚在本地可是稀罕物,别说见了,估计一般的农民听都没听过。这玩意在九二年的本地绝对是高科技,高大上的东西。

    “哥,还有地膜没蒙上呢?”

    王亮那身汗比哥哥出的还多,毕竟他年纪太小的,加上今天穿得多,天还好,大太阳,风小,这么一忙活,满头满脸的都是汗珠子。

    “走,先回屋里歇会儿。”

    王勇嘴上虽然从来都是看不上这个弟弟,但是心里却是极为心疼弟弟的,满头大汗的,要是不给他擦干了,万一受凉感冒了可就麻烦了。

    到了屋里,王勇先拿手巾(毛巾)给弟弟把额头,脸上的汗擦干净。看着他跟不知道疲惫,仍然精力十足的样子,不由地有些疑惑:难道自己已经老了吗?

    歇了半个来小时,又灌了一肚子凉水,王勇这才带着弟弟来到院子,尽量找那个长的地膜,一头搭墙上,一头扯到架子的另一头,用土埋上。

    就这么着,一条接着一条,最后就剩下两边了。

    “亮,再去那几根竹竿来。”

    “哎!”

    王亮痛快的答应一声,迈开小腿跑着抱了几根竹竿回来给哥哥。然后看着王勇在这个上面蒙好地膜的架子两边一边插了两根竹竿。

    “这儿不蒙地膜了吗?”

    “蒙!你去拿点过来。”

    “嗯!”

    又是半个来小时,整个大棚就算是完成了。虽然从外面看,这东西实在是简陋的过分了,甚至在人家专业认识眼里根本不能叫大棚,但是王勇自己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

    甭管怎么样,半天时间,哥俩能够弄出来这么一个东西,那都足以自豪了。要是这东西真管用,等到里面的菜长出来了,想到大冬天的不仅自家里能够吃到新鲜蔬菜,没准还能卖一些,补贴一下家用呢!

    钱景广阔啊!大冬天的新鲜菜,那得卖多少钱一斤呢?一块还是俩块?反正是不能卖便宜了!这可是我们哥俩花了大力气的,不多卖点也对不起自己流的那么多汗珠子啊?

    打量着自己花了大力气弄出来的大棚,心里美呀!至于弟弟的功劳,他那么小,能干什么啊?最多也就是打打下手,能有什么功劳?

    哎!不对,好像还缺点什么?

第四章看傻了

    ();    大棚搭完了,连地膜都覆盖好了。每个地膜接缝的地方王勇还特意加盖了一层,以防透风进去。然后用麻绳从一头到另一头拉了三道绳子,在绳子头系了块砖头压一下。

    可是看了一会儿之后,王勇怎么都觉得不对劲。想了一会儿才一拍脑门想起来了,光盖上塑料布了,可还差保暖最关键的草帘子没着落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就四下打量起来,同时心里又开始发愁了。草帘子这东西在农村可是太少见了,因为这里地处北方,做草帘子需要的稻草可不好找。倒是家里每年春天盖白薯炕的芦苇帘子也能用,可那玩意自己可抱不动!

    两三米宽,五六米长卷成厚厚一卷的帘子,大人都得两人抬着!

    可是除了稻草做的草帘子,还有什么东用来做草帘子呢?他的目光突然定在了一个东西上面,心里一动,这玩意儿应该,大概,也许可以吧!

    王勇看到了什么呢?

    是一床该在院子东南角的一个小角落里的破被子。那里是家里的地窖,里面存着一些大白菜土豆什么的冬天吃的蔬菜。

    王勇看到那床被子,就想起来后世的大棚除了草帘子之外,好像还要盖上一层保暖被,好像毯子一样的东西。

    自己没有那东西,用被子代替应该效果也一样吧?毕竟论起保暖效果来,恐怕厚厚的棉被可不比那种薄毯子差!

    只是不用看也知道,那一床被子根本就不够覆盖这么大的大棚的,能盖上三分之一就算是不错了。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的王勇干脆就不想了,召集自己的小兵——弟弟王亮一起翻箱倒柜的翻出了家里留的几种蔬菜种子。

    这年头可不像后来,家家都是买种子,什么种子都得去农资店里买,你留的种第二年根本就不发芽!或者根本就没有种子!

    最多的是大葱种子,这东西好打理,把菜畦翻一遍,松松土再加上一些原生态的自产生物肥(都知道是什么吧,就不介绍了),然后把种子一撒,在用钉耙走一遍,在它们上面盖上一层土,浇上几瓢水,就可以坐等它们生根发芽长成小葱秧子了。

    其次就是王亮喜欢吃的洋柿子和黄瓜秧,这两种种子,王勇看过母亲种,得要先育种,然后等出苗了之后再移栽。

    还有一种种子,让王勇很是欣喜异常。这就是辣椒种子,而且是非常辣的一个品种叫望江猴。它长出来的辣椒都是直立的,个头也不大,但是却非常的够辣!是本地最辣的辣椒品种。

    原本王勇是不喜欢吃辣椒的,按照梦里的经历,要等他上大学的时候才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辣椒,等到大学毕业四五年之后已经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了。一瓶老干妈鸡油辣椒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吃个干干净净。

    受到梦境的影响,王勇一看到辣椒籽,嘴里就开始流口水了。想着那些美味的菜肴,立刻就有了一**上去做几道菜的冲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勇从擦干净嘴角的口水,带着小苦力弟弟,拿着钉耙,铁锹,就进了大棚,准备把菜畦先翻一遍。

    这伙计以前看着父母做好像很容易,玩儿似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整个院子都翻一遍,可等到王勇亲自来干之后才明白,这伙儿不好干啊!

    现在天气冷了,已经上冻了,不是夏天土壤很松软。硬邦邦地地面一锹下去根本挖不了多深。王勇只好又找来一把二镐(比大镐小一号),用镐一点一点的刨。

    刨了还没有两平米呢,王勇就累的满头大汗,呼呼直喘气了。这地冻得实在是太硬了,加上他年纪还小,力气不足,要想把整片地都翻一遍,那可要费老了时间了。

    “不干了!”

    累坏了王勇一生气,把手里的二镐一扔,然后一屁股做到地上。农村的孩子都这样,根本就没有脏不脏的这个概念。

    也许到了后世的零零后要好些,可是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一代们,有谁没在当地上打过滚练摔跤?有谁没趴在地上弹玻璃球呢?跟不用说用泥巴玩摔响炮(用泥巴做成碗装,使劲往平整地面上摔,会发出响声,以后会做门说这个)了。

    王亮看到哥哥做到地上,也学着哥哥的样子一屁股坐到地上,手里拿着跟棍子敲打着地上的土疙瘩。

    兄弟俩都不说话,大棚里只有棍子击打地面发出的啪啪的声响。直到王勇感觉头上直冒汗,热的难受的时候反应过来这个简易大棚靠谱啊!

    这个温度,虽然没用温度计测量,但是大概估计一下也绝对是在十几度往上了没准能到二十度。而一般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有十五度就足够了。

    “哥,我热!”

    王亮一边嚷嚷着热,一边就要脱棉袄。慌得王勇赶紧阻止他,这里是有点热,可是外面可是零上也就几度的温度,待会儿出去了,一热一冷的这小家伙要是感冒了,自己的屁股可要遭殃了。

    “别脱了,外面冷,冻感冒了!你去屋里呆着去吧,不用你了!”

    “我不,这里多暖和啊!比屋里还暖和呢!以后我就在这里睡觉了。”

    小家伙儿倒是一点没说错,现在屋里的温度可真没这里暖和。在如今的农村,即使是那种土暖气都还没有任何人安装,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到了天气冷的时候,就全靠烧大灶,烧炕取暖。屋子小一点还好,屋子要是大一点,在屋里只要不是做炕头或者钻被窝里,那是穿着棉鞋还感觉冻脚呢!

    “行,行,只要爸妈让你在这里睡,我没意见!”

    “屋里那么冷,他们为什么不同意我在这里睡啊?”

    王勇也没给弟弟解释,白了他一眼,然后起身出了大棚。没一会儿就用洋铁桶拎着一桶水进来。

    “起开!得把这地湿湿,好育菜秧子!”

    “哦!”

    等弟弟不情愿地起身离开自己开出来的拿不到两平米的地方,王伟把手里的水桶一倾斜,“哗”的一下就把一桶水全倒了进去。

    就在他又拎了第二桶刚要倒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喔喔,吁!”

    “爸他们回来了!”

    没等王勇反应过来呢,弟弟就大叫一声,飞也似的跑了出去。大棚里只剩下心里忐忑不已的王勇在心惊胆战地等待这父母的到来。

    自己弄得这么一个大棚,可没跟父母商量,他们会不会以为自己是瞎胡闹呢?别再挨打了?想到父亲那满是茧子的大巴掌拍到自己的屁股上的那个疼劲儿,王勇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

    “在哪呢?”

    “在那里!你看,是我和我哥一起弄的哦!里面可暖和了,比屋里都暖和,我待了一会儿就出汗了!你看,你看,现在还有呢!”

    “是吗?赶紧的,妈给我老儿子擦擦,别感冒了!”

    随着一阵脚步声,王勇一抬头,就看见了掀开链子走进来的父亲和拉着弟弟的母亲一块走进来。

    “爸,妈!”

    王勇小心翼翼地跟爸妈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低着脑袋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着爸妈,看看他们是不是要对自己发火,然后下来就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武力镇压。

    “哎呀!是比外面暖和多了啊!”

    走在最前面的爸爸王海一脸惊奇地说,然后还很有兴趣地四下打量一番,又里里外外的转了一圈,最后才来到王勇跟前。

    “我说儿子,你是从哪知道这个法子能在大冬天的种出夏天的菜来的啊?有啥根据没?能行不?”

    没生气?没发火?

    王勇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只要爸妈没第一时间发火,那凭借着自己那多出来的几十年的见识,还怕忽悠不住他们两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老农民吗?

    “呵呵,怎么样?漂亮不?”

    “说正经的,赶紧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用这个法子能在冬天种菜的?能成吗?”

    老妈眼睛发亮的盯着王勇,一脸兴奋地问道。这要是真的能用这个法子在冬天种出菜来,那家里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家里两个孩子全靠着自己俩口子种那几亩地加上一亩多的苹果那点收入养活着,也就刚能吃个饱饭罢了。这还是别有什么用钱的事情才行,要不然,家里那不到一千块的存款能顶啥事啊!再说,家里还有不少饥荒(欠债)要还呢!

    “肯定能行!这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说是东山省那边的一个县里八几年就开始靠着冬天种大棚菜都发财了!”

    这倒不是王勇撒谎,而是他真的在学校订的《少年报》上看过,上面还有照片,正好拿来应付他老爸老妈。

    “真的?”

    “真能用这个棚子在冬天种出菜来?”

    这个王勇可不敢瞎保证了,要是万一没成功自己屁股可就的要遭罪了!毕竟这东西弄得太简陋了,什么都是凑合着来的。能不能抗住冬天的严寒和大雪,他可心里没底。

    “这个,也不一定吧?咱们这材料不行,都是凑合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

    “啊?”

    爸妈被他的话给气住了,这不是白高兴了吗?

    “不是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东西叫冬暖大棚,按照人家的标准这里——”王勇指着东面的那堵墙说道:“这堵墙要至少弄一堵几十公分厚的土墙保暖。”

    “还有,地面得要下挖半米深,这个薄膜要用专用的大棚塑料布,这个杆子要用竹片,塑料布上面要盖上被子和草帘子,这些咱都没有!”

    “这些弄好了就保证能在冬天长出菜来?”

    身材不是很高,但是却显得很壮实的王海一脸激动地盯着他大儿子,也就是王勇说道。

    “能!肯定能!”

    这回王勇回答的是斩钉截铁,一点犹豫都没有。开玩笑了,种别的不行,我还不能种韭菜啊!这玩意儿只要温度湿度控制的差不多,你想不让它长都不可能!

    “干了!”王海兴奋地都差点蹦起来,“儿子你说,现在要干点啥,告诉爸,爸帮你干!”

    王勇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这人!车还没卸呢,先把车卸了再说。”

    “对,对,先卸车。反正今天已经把地里的活已经干完了,下午咱就啥也不干了,就弄这个,这个能在冬天种出菜来的棚子!”

    说完,王海就兴冲冲地出去卸车去了,留下娘三个大眼瞪小眼的很是无语。

第五章农民真苦

    ();    一番折腾之后,老爸王海麻利的将半车白薯都卸下来。这些白薯全部都装在一个个柳树枝条编制的大篓子里。

    每个大柳条筐转满白薯之后,重量至少也要上百斤。可是对于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多点的王海来说,似乎就如同没有重量一般,两手一扣,轻松的就搬起一筐,从牛车上搬了下来。

    搬着大篓子往前继续走了几步,来到专门洗白薯的池子边,筐子一斜,半筐白薯就如同急着下水的鸭子,噼里啪啦的跳进了水池里。

    王海双手扣住篓子的底部,一使劲儿。整个柳条筐便翻了个个,底朝上,口朝下,篓子里所有的大大小小白薯便都乖乖地进了池子。

    因为白薯被从地里刨出来的时候,是带着泥土的。所有,白薯粉碎之前,第一步就是清洗,把身上的泥土清洗干净,省的之后过滤的时候再麻烦。

    门口的这个池子不大,大概是个一米二左右的正方形,高度却只有二十多公分。一般来说能够一下子放个四五篓子就满了。

    盛满之后,王海随手抄起一个木制的耙子,对着池子的白薯就开始了推起来。随着耙子不断地推动,池子里的白薯跟着不断地在水里摩擦,晃动。

    很快地,靠近王海这边的一部分白薯就被洗的干干净净了。王海放下耙子,又抄起一个用细铁棍焊的大笊篱,伸进池子里,用力往下一撮,然后往上一使劲,一大笊篱的被清洗的干干净净的白薯就被捞了出来。

    王海端着这一大笊篱白薯一扭身,两手一叫劲儿,对着身边的大门口一送。

    “咣咣——”

    一大笊篱白薯就被扔进了大门口。

    王勇家的大门口是去年新盖的,地面都用水泥抹的平平的,墙也是底部用石头打底,上面全是一水的红砖。顶部没有想普通人家那样裸露着,而是用水泥预制板弄了一个顶。

    关上半边用薄铁板焊接的大门,这里就成了清洗好的白薯的堆放地。粉碎机就放在门口前面一米多点的地方,可以很方便的从这里将清洗好的白薯扔进粉碎机里。

    话说这年头农民的是真苦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乱收费让你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那名头多的听得你绝对感觉好笑。像是提留,农业税这些正规的不说,各种巧立名目的摊派让后世的人都无法想象。也不怪人家老农民后来找总理述苦啊!

    像是什么房屋翻建费,意思就是说,你家房子住的年头太久,不安全了,想要翻建,那么你就得去政府交这笔钱。

    什么?不交?那你就等着派出所的偏三轮过来接你带银镯子住单间去吧!这年头的农民可没有二十年后那么牛气,对于这些执法机关那绝对是畏之如虎的,一见到大盖帽,那在村里再牛叉也得老老实实的。

    当然了,书记,村长的肯定不需要交这个了。再怎么的也是个官不是?多少也要有点特权捞点好处吧?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孩子上学,那乱收费的名目就更多了。各种练习册,各种考试试卷费,报刊费,取暖费,生火费(嘿嘿,可别跟取暖费搞混了,根本不是一回事),水费,电费,补课费,晚自习费。

    什么?上晚自习还收费?嘿嘿,一听您就没见识了,晚自习收费算什么,那都是小头。真正地大头还是勤工俭学费。

    勤工俭学,顾名思义,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学费。

    可是所有的八零,九零后们恐怕都会有过这种记忆——每年一到季节,学校就会专门放假,让学生回家去勤工俭学。

    所谓的勤工俭学,在王勇老家这里就是每年夏天开始的采白薯筋儿。就是白薯秧子上面的长有叶片的叶柄部分。

    采摘下来之后,去掉叶子喂家里的猪,兔子,剩下长长的叶柄用热水烫一下,然后晾干捆成捆,然后上交学校,抵勤工俭学费。

    听到这里您明白了吧?这勤工俭学费是要上交学校的,是给学校勤工俭学的!如果你所交的秧子筋儿买的钱不够学校规定的勤工俭学费,那没办法,回家找父母拿钱吧。

    什么?你家没钱?没钱你还上啥学啊?回家待着去吧!这个时候可还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呢,别说让你回家待着去,就是直接开除你,那也是人家老师一句话的事!

    你还别不服气,这个时候的老师虽然可能工资没多少,但是社会地位绝对是高大上的没边了!至少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如此。

    对了,那个时候晒干的秧子筋儿大概是五分钱一斤,至于上面卖多少钱,那就不会是咱们普通屁民能知道的了。只是听说这些东西全都用来出口到日韩了,那价钱绝对不止五分钱吧?

    一斤新鲜的秧子筋大概能一两多干的,也是说十斤新鲜秧子筋儿差不多值五分钱。这时候的人可都是实在人,要是搁现在,那里面要是不给你掺进去几斤水,几斤石头灰土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勤工俭学费大概要十多块钱,相当于一年多的学费加书本费。相当于二十斤干的秧子筋,二百斤新鲜的秧子筋儿。

    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背着一个破袋子顶着头顶的大太阳,汗珠子摔八瓣的弯着腰在地里摘秧子筋儿,如果这幅场景出现的在2010以后,恐怕都够央视新闻联播弄出来一个专题,大说特说了。

    可是在**十年代里,这就是常态。八零后和九零后前期的农村孩子,除了家里条件特别好,父母有特别宠爱的,谁没这么干过啊?

    还不是为了那后来越长越高的勤工俭学费吗?

    与之相对的是农产品的价格,两三块一斤的肉,几毛钱钱一斤的面粉,白薯更是几分钱一斤,行情不好的时候,一分钱一斤都没人要。

    当然,大部分农民是舍不得直接卖白薯的,太便宜了。家家户户都是老少全家出动,一镐一镐的把他们从地里翻出来,一个个捡近大篓子里,拉回家粉碎之后经过一系列麻烦步骤,费时费力的变成淀粉。

    因为淀粉比白薯值钱,算下来能多挣几个钱!

    可为此,农民付出的是在寒冷的深秋季节多达一个多月的勤苦劳动。起早贪黑,从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就起床,一直要忙活到晚上**点,这还是早的,有些人家甚至要忙活到晚上十一二点。

    这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奇差,什么水泥路统统没有不说,农忙时期用电更是紧张使得村里不得不把农户分组,一组组的开机用电。

    分到晚上的还好,不用耽误白天干活。可是分到白天的怎么办?难不成晚上打着手电长着蜡烛下地去刨白薯吗?这太不现实!

    当然了,村里电工也不会太过分,一般安排的时间都是特意选定出来的。白天一般都是在早起,中午的时候,这样就多多少少不用耽误干地里的活了。

    十月份,也可能是十一月份,都已经到了冬天了。可是为了让全家人能够生活的更好,这些农民顾不上冰冷刺骨的天气,可以在零下的气温下,把手伸进冰水里,一伸就是十来分钟的忙活。

    即使是这么勤苦的劳作,可是到了年底也没有多少的收入。去掉肥料,农药的钱,可能能剩下的也只有几百块,大多数人可能还没这么多。

    而这时期,供养一个学生,光是一年下来交给学校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至少就要一百多两百块的!如果再刨除国家和村里所收的各种奇葩的税费,一年下来,反而倒贴钱的事情在这时期的农村那就太常见了。

    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大批的农民开始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去城市里打工赚钱。因为,这要比在家里忙忙碌碌一年下来却亏本要好太多了。

    在城市里,再苦再累,那赚也是真金白银的干捞。过年的时候,就可以拿回去补贴家用,可以给孩子交学杂费,让家里人吃顿肉,买上几尺布料,做上几件新衣服。

第六章老农民的智慧

    ();    进入十一月份的冬季里,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天气变暖,在九十年代初期的这个时期,华北地区早早的就迎来了一场寒潮,虽然没有下雪,但是室外依然寒风刺骨,冷的让人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

    王海和妻子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穿着破旧的,厚厚的,很脏的棉衣棉裤,在院子里忙活着。

    由于村里变压器功率不足,不足以让全村人在这个农忙季节里放开了同时用电。所以,电工会把把全村按照区域抓阄分成几个组来供电。

    他们家里的用电是安排在夜里九点以后,这个时间是让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的,因为完全不耽误白天在地里干活。

    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即使是白天,也是寒风阵阵,刮得脸蛋生疼了。何况是没有了阳光的夜里,气温已经到了零下。

    “他爸,你说王勇弄得这玩意真成吗?”

    田秀华言语中带着疑惑和憧憬,家里因为前几年婆婆生病花了不少钱。直到前年婆婆去世,然后第二个孩子王亮又诞生了,就一直没缓过劲儿来。

    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了,早在婆婆生病住院的时候,家里那几百块钱就花光了。为了给婆婆治病,跟村里的相亲还有亲朋好友接了足足有五千多块钱。

    这个年头,五千块钱就犹如一座珠穆朗玛峰一般高的大山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五千块钱啊!一年到头也攒不下一千块的一家人,这得要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

    她当然想不到,用不了十年,这所谓的五千块钱她家里一年就能够还清。二十年后,他儿子一个月的工资加上各种补助奖金也差不多有这么多了!

    那是以后的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哪怕是一天之后。所以,田秀花几乎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开始为了那五千元的“巨额债务”愁眉不展。

    “应该成吧?我今天跟耀增说了一下,听他说现在东山省那边就在搞这个大棚。据他从报纸上开到的消息说人家八十年代就靠这个发大财了。据说一个大棚一个冬天下来的纯收入就有一万多!”

    说道一万多的时候,王海的语气明显激动了不少,声音都有些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

    这可是一万多块啊!

    村里万元户也是有的,但是那也仅仅是大家怀疑的,当事人是不会承认的。虽然运动已经结束了十多年了,但是从那个疯狂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很显然都明白什么叫低调做人。

    整个村子一百多户,六百多口子,除了赶大车的老把式陈树红,再没有任何人可能是万元户了。

    哪怕是自家的老九,这个全村唯一拥有一辆拖拉机机动车的人家,也不可能是万元户。因为他家里那辆破拖拉机那是包产到户的时候花了几百块买下的N手货,到如今用了已经有小二十年车龄了,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真的?耀增真的这么说?”田秀华激动地停下手里的活计,扭身看着丈夫。很快,没等丈夫回答,她自己就先开始给自己脑补了。

    “肯定不会错了,耀增可是学校的校长,他说的一定没错!”

    王海没有再说什么,实际上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两个都只是小学还没毕业的老农民对于一个小学校长的话,那是深信不疑的。

    “哎呀,要是咱们也能赚一万块钱就好了!还了欠债,还能剩下好几千!两孩子去年就没买新衣服,王勇都三年没穿过新衣服了。你也该添一件好衣服了,到时候过年穿,省的让家里那些叔伯哥们儿家里都笑话咱!”

    “有了钱,以后你就再也不用挎着篮子去卖菜了!”

    王海说这话的时候,低着头不敢看妻子。因为给母亲治病落下了巨额外债,妻子每年春天夏天,都会挎着篮子,走村串户的去卖院子里的菜,就为了能多攒几块钱,好早日把欠债还清了。

    跟了自己以后,妻子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啊!

    似乎知道了丈夫在想什么,田秀华没有说什么,只是手里的家伙又开始忙了起来。不过,相比之前,眼里满是光芒,脸上也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田秀华就忙着先给家里的两头猪熬猪食。快到年底了,还指望着这两头养了一年的猪能换点钱过个好年呢!

    只是让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因为儿子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两头猪几乎大半都进了一家人的肚子。

    王海起来后径直就来到院里开着昨天儿子胡闹一般搭起来的“大棚”。简单的简直惨不忍赌!王海知道如果不休整一下,恐怕一场雪下来就得塌了。

    而且,一堆破破烂烂的超薄的塑料薄膜显然根本起不到保暖的作用。必须换厚一点的,整张的塑料布。这个不担心,家里有盖白薯炕的大塑料布,完全够用了。

    想到白薯炕,这个资深老农民眼前一亮。

    对啊!听儿子的说法,搭这个大棚就是因为要保证在冬天让温度能够在一定高度,让里面的蔬菜能够继续生长。保持温度,这不是和烧白薯炕一样吗?

    大棚咱不懂,可是烧白薯炕咱门清啊!你当老子这十来年的烧炕经验是摆设的吗?说句不厚道的话,要论烧炕,村里可没几个能比得过自己的!

    只要给这个大棚挖一个火炕,然后盖上新的大塑料布,在找些草帘子铺在上面保暖防寒,种出菜应该完全没问题!

    想到这里,王海心里立刻火热起来,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动手挖炕。然后明天就可以骑着自行车,驮着两大筐子新鲜的蔬菜去赶集。

    王海脑海里立刻就浮现了一幅画面:自己刚一道市场,就被蜂拥而来的人们围住了。大家都纷纷举着十块钱一张的大团结使劲的朝自己怀里塞过来。

    卖了钱,一定割上半斤肉!两孩子小半年都没吃过肉了,割上半斤给他们好好解解馋!到时候全要瘦肉,一点肥肉星子都不要!

    大儿子王勇这孩子就见不得肥肉,就当是这次他想出这个好法子的奖励吧!只是想到油呼呼的肥肉膘,王海不禁忍不住吧嗒吧嗒嘴,很是可惜!

    半斤肥肉至少能耗出几两油,剩下的油渣还能包顿大荤的饺子吃解解馋呢!

    等到吃早饭的时候,王海已经用翻找出来的胳膊粗细的木棍和铁丝把这个大棚都加固了一遍,同时也把儿子千辛万苦弄来的那些塑料薄膜全都给撕扯下来,团成大大团扔到了一边。

    一家人吃完早饭,不约而同的放下饭碗,就奔到了院子里继续完善大棚。一直勤快的田秀华甚至破天荒的连碗都没洗就跟着丈夫到了院里开始挖火炕。

    先是在靠近窗户不远的地方往下挖了一个一米多深的坑,然后在坑底向内掏出一个空堂做火炉子。

    再就是挖横纵方向的地面火道了,这个活因为王海有着十几年挖火炕的经验,很是轻车熟路。

    先是在靠近炉坑的地面横着往下挖了半米多深,再在炉膛上方往斜下挖,联通之后,全家人齐上阵开始挖纵向的三条火道。

    两条南北纵向的火道一直延伸到大棚的做南段,到这里这里再挖最后一跳横向火道。这样一来三条纵向火道就和两条横向火道连接了起来。

    因为天气寒冷,地面都冻得很结实了。好在只是靠近地表的那一层不好挖,再往下一锹深之后,下面就是松软的泥土层了。一家人废了老大的力气,总算是在天黑之前完成了火炕的挖掘工作。

    为此,那一畦韭菜都被截成了几段了。不过这一点没有人在乎,相比大棚建好之后的情景,这点代价根本不值得一提。

    又是一个夜晚之后,一家人又是一起出动,翻出家里珍藏的一整张盖白薯炕的大块塑料布,将大棚盖得严严实实的。

    看着眼前一人多高的大棚,全家人都是满怀憧憬,幻想着里面绿菜如荫,郁郁葱葱的样子,不由自主地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爸,我看人家大棚上面都是还盖着一层草帘子的。既能保温又能防寒,把咱家里盖白薯炕的苇帘子给它盖上呗?”

    王海听了大儿子的话,没有吱声。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大棚的长度,不禁皱起了眉头。

    “爸,爸!你怎么啦?你干啥呢?怎么不说话啊?”

    “哦,啊!恐怕不行啊!咱家那个帘子不够长!”王海拧着眉毛,思考着怎么解决这个难题,一边敷衍着儿子。

    “嗨!我当时啥事呢,就这个啊?一个不够长,咱们盖俩不就成了吗?”王勇挺着胸脯,白了一眼老爸,满不在乎地说道。

    “傻儿子,咱家去哪找俩帘子啊?咱家的帘子就一个!”

    田秀华显然知道丈夫在想什么,帘子这东西,谁家里也没有多余。旧的不是实在不能用了,没人会舍得买新的。所以想借都难,你用一冬天,又是冰啊雪的,明年人家还怎么用?

    听了母亲的话,王勇还是毫不在乎的挥挥手,很有气魄的说道:

    “咱家没有就去借呗!只要今年冬天咱这棚子能顺利长出菜来,明年买副新的还人家!”

    大儿子的话让王海和田秀华都是眼前一亮,然后王海琢磨了一阵,才下定狠心一拍大腿,斩钉截铁地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我这就去你三姨夫家里搬帘子去!”

    ;

第七章喜悦和担忧

    ();    王海说的三姨夫就住在王勇家北边斜对门,他这个三姨和母亲田秀华是堂姐妹。就是说两人的父亲是哥俩。

    俩个人从小就认识,长大后结婚了又住对门,那感情自然不是一般亲戚能比得了的。平时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的,两家人就跟一家人一样。

    “我也去,我也去,等等我!”

    王亮一边喊着一边追着爸爸的身影跑了过去。

    没过一个钟头,王海就和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一前一后扛着一捆苇帘子走进院子。身后跟着王亮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以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两个壮劳力把苇帘子放到大棚边上,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后头一个一身粗布棉衣大概能有一米七五的个头的汉子就指着大棚问道:

    “这个就是能在冬天种出菜的大棚?”

    “我看看,我看看!”一个虎头虎脑十来岁的小男孩蹦出来,挤过王海和那个壮实的汉子,眼睛盯着大棚看起来。

    “王勇,这个就是你弄得大棚?少年报上的照片不是这样啊?”

    王勇眼中很是激动的看着小伙伴,梦中的记忆告诉他,眼前这个从小一块光屁股玩到大的家伙,十几年后,没上高中就出去打工,后来在一处工地因为意外丢了他年仅二十三岁的生命。

    一定不会让这件事在发生了!王勇暗暗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定。

    “喂?你小子瞪着我看啥?傻啦?不认识我啦?”

    看着在自己眼前挥舞着手臂,虽然嘴上很凶,但是眼里却充满了浓浓的关切的家伙。这是自己的哥哥,比亲哥还亲的哥哥——高贵。虽然他只是比自己打了一岁而已,虽然自己从来没叫过他一声哥。

    因为这个,当时得知高贵要上学的消息,王勇可是哭哭啼啼地缠着老爸老妈好久,才让他们拉下脸去求南边斜对门的刘校长,就是那个耀增老师,让自己得以六岁上学,继续跟在高贵屁股后面晃悠。

    “这个是简易大棚,简易的懂不懂?要弄出一个报纸上那样的大棚你知道要花多少钱不?几千块啊!咱村里估计都没有一户人家能凭自己的力量建起来!”

    王勇抛下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心思,一心的应付起高贵来。这家伙可是个精明的熊孩子,一般人可糊弄不了他。

    “也是啊,人家那大棚都是拿钢管支撑的,咱们能弄个木头的就不错了。”

    兄弟俩旁若无人的的对话惊得身边的几个大人一脸的震惊,特别是三姨夫和三姨。他们跟过来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在大冬天这冰天雪地里种出菜来。从内心来讲,他们心里是不相信这个事的。

    可是刚看到实物,还没等他们问个明白,俩孩子的对话就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件事是真的,真的可以在冬天种出菜来!

    没听俩孩子说嘛?可都上了报纸了!那还能有假吗?

    在他们朴素的心思里,报纸上的东西肯定都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的了。这可比村里那个一言九鼎的大队书记的话还有说服力的多,不,是多的多。

    报纸可都是公家办的,公家怎么可能会在报纸说假话?这种朴素的思想过了十来年以后就没人再有了。那个时候,即使三岁的孩子也知道,有时候,有图都未必有真相!

    “哎呀!这玩意儿要是真能种出菜来那可就老厉害了。大冬天的种出夏天的菜来,那得卖多少钱一斤啊?”

    说话的三姨夫高英峰,此时他瞪大了眼睛,眨都不眨的看着大棚,恨不得直接把他塞自己眼睛里。

    “呵呵,三姨夫,这玩意儿能不能种出菜来还是俩说,毕竟咱们都没经验。到底怎么弄,心里一点底没有啊!”

    “对,对,我看报纸上说这玩意儿应该属于高科技吧?人家东山省那边也是搞了十来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据说是整个县全是种大棚的,老大规模了!”

    俩孩子的话让几个大人一时间都心情开始沉重了,是啊,这种没有一点经验的东西,到底行不行,不到菜真的长出来的那一天,谁也不敢保证真的就能赚大钱,这年头村里人都没啥见识,对于未知的东西都有一种下意识的抵制。

    毕竟现在可不是连农业税都不用交,种地还给补贴的二十一世纪,离着那一天还有二十年时间呢!

    这个时代农民的负担原本就重,要是因为弄啥新东西搭钱费事的最后没搞成,那真的就可能让一个好好的家家破人亡的。

    在一个一家四口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有个十几块钱就算不错的时代,要花上几百甚至是几千块钱盖一个在冬天种菜的大棚,弄好了行,弄不好怎么办?

    王勇看到四个脸色都变得很不好看的长辈,瞬间就明白了他们在想些什么。心里一琢磨,决定还是说点什么安安他们的心,要不然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早晚也得出事。

    “其实也没什么难的,想是洋柿子(就是西红柿,本地土话叫洋柿子)豆角,茄子什么的要开花授粉的这些菜可能技术含量高点。咱们一开始肯定搞不明白,那就少种点,一样种几棵做实验,其他的都种点简单的就行。”

    “简单的?”

    三姨夫扭头看着王伟,差异地问道。

    “嗯,像是韭菜。你看啊,种下去之后几乎不用管,顶多就是浇浇水,补点肥什么。控制好温度,湿度,就跟烧白薯炕一样,有啥难得?”

    “好像是这么回事。”三姨夫慢慢地点点头,虽然他心里觉得肯定不是像侄子说的这么简单,但是还是忍不住点点头。

    “不仅是韭菜,大头菜(就是卷心菜,也叫圆白菜,不过本地都叫大头菜。),芹菜,这都是生长期短,还容易照料的,都可以种一点试试。”

    “这个我看着还是不保险,小姐,你们一家可商量好了,别瞎胡闹啊!”

    “没事三姨,你看这也花不了多少钱。不对,是基本就没花啥钱。就是到最后没成,那也没啥大不了的不是?”

    “这倒是,反正也没花钱,试试也好。对了,等你们真种出菜来了,可得给三姨送点尝尝。哎呀,一想到大冬天的还能吃到新鲜菜,我都要流口水了。”

    “三姨,到时候我给你送韭菜去,你还给我包韭菜馅饺子成不?”

    王亮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引得王勇很是无奈的白了弟弟一眼。这个小馋猫,前几天三姨家包了点韭菜肉馅的饺子,给他们家端了一碗过来,几乎全让这个馋猫吃了。这事没吃够,还惦记着呢!

    不过看到弟弟伸出舌头舔着嘴唇的那个馋样,王勇心里又变得十分不好受起来。这个弟弟从出生开始,就跟着全家人一起吃苦,长这么除了过年的时候,平时就鲜有吃肉的时候。

    好弟弟,等着吧,再过俩三月,哥就让你天天有肉吃,一定让你吃个够,吃到见了肉就想吐。

    在三姨夫一下的帮忙下,两扇芦苇编制的厚厚的苇帘子被盖到大棚的塑料布上面。他们下面还各自拴着两根绳子,这是王伟都没想到,还是高贵提醒才想起来,以后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可以上到墙头把帘子拉起来,让大棚里面的蔬菜晒太阳。

    大棚完全搭建好了,两家人一刻都没听,翻出家里珍藏的各种蔬菜种子就开始下种的下种,育苗的育苗。

    大头菜种子,黄瓜,豆角,还有南瓜这几种王勇家里都有存货,芹菜种子是三姨从她家拿过来的,一大包!足足可以把这个简易的大棚全部种满还富富有余的。

    村里有啥新鲜事,那是瞒不了人的。这不,没用两天,王海家里弄了一个可以在冬天种出夏天的菜的东西的事就传遍整个村子,甚至有外村的人都跑过来看新鲜来了。

    外村人都跑来了,自己村里人肯定是少不了的。没用一个星期,几乎全村所有人都过来瞧了瞧新鲜,看看这个能在冬天种出菜来的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样。

    对于这事,村里人看法不一。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事肯定不靠谱,冬天种出夏天的菜来,那怎么可能?即使有不少有见识的人拍着胸脯说人家东山省那边早就有了这东西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不屑一顾。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此很感兴趣,只是农民的天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对于所有陌生事物都抱着一股戒心,大都等着看看老王家这个法子到底是不是能成功。一旦成功了,他们家里是不是也跟着搞一搞试试呢?

    对于此事唯有两个人是非常赞赏王海的魄力的。这俩个人是王庆还有他的上初中的女儿王红。

    王海爷爷下面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老大就是王海的父亲,王海还有一个亲哥哥,住在村东头,家里开了一个制作挂面的作坊,小日子过得在村里来说算是相当好的了。

    老二是另一股,下面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三则是三个儿子俩个女儿,王庆就是老三家的老大,比王海要小两岁。按照家里的排名辈分,王庆得要叫王海一声四哥的。

    “四哥,这个事是好事,一旦你能把这个事搞成了,那你们家可就发了!你不用担心钱,这样,你今年就先弄院子里这个试试,积累点经验,等明年了,我给你弄点低息贷款,到时候多盖上几个,用不了几年,恐怕你就是全乡首富了!”

    这是在乡里信用社当主任一把手的王庆的原话。

    “四叔,你种的这些都是绿叶菜,没啥难得,你别担心,也不用听村里那帮人胡咧咧。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肥跟上,那不可能种不出菜来。对了,等我爸去县里开会的时候让他给你捎几根温湿度表,比你插土里的温度计靠谱多了。”

    这是王伟大姐,王庆的大闺女王红说的。

    大概是听了自己这个在村里很有威望,同时又是村里唯一在乡里上班的工作人的话,王海信心大增。

    抛开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一头扎进大棚里,整日的蹲在里面,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些充满了全家人希望的土地和种子。

    很快,全村人就开始被别的新闻吸引,渐渐地忘却了王海家这个能够在冬天种出蔬菜的大棚。

    转眼间,两个多月就过去了,年关就在眼前了。

    ;

第八章偷偷摸摸去卖菜

    ();    因为大多数村民本身见识和学识有限,对于温室大棚这种超出他们想象的东西的不理解使得王伟家的大棚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受人关注。

    除了一开始人们蜂拥而入,过来看个新鲜之后,很快大家就对能够在冬天寒冷气候里种菜的大棚没了兴趣。当然大棚的高投入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可不是随便谁家都有那个魄力能够拿出上千块钱投入到这么一个新鲜事物上。

    因此两个多月里,除了有限的几个和王家关系亲近的人之外,并没有人知道,王家的大棚里是个什么情况,更不知道就在今天,大棚将会产出第一批蔬菜。

    大棚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王伟又给父母出了一个轮作的主意。专门开辟出一个菜畦用来育苗。

    这样,当那些成熟的蔬菜被收获之后,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下一批次的种植,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样就能够趁着冬天大家都缺菜吃的时候,多收获几茬菜。

    “爸,差不多了吧!这么多了,你带的动吗?”

    王勇看着高高一堆的大头菜还有鲜嫩的芹菜,皱着眉头说道。其实他是担心万一卖不掉的话,这大冬天虽然不易坏,但也不如刚采摘的新鲜不是?

    这年头,在农村可没什么有钱人。按照一家人当然主要是王勇力排众议定出来的“超高价”一块五一斤,估计能买得起没多少人。只有等过些日子,大家准备正月里待亲戚的食材的时候,才是大批量卖菜的最好时候。

    其实就算是买得起的的人,估计也是一斤半斤的尝尝鲜罢了。绝对不会大批量的购买,毕竟这价格比肉价都一点不便宜了。

    “呵呵,这有啥带不动的,这点东西,也就百十斤罢了,小意思!”

    身材不高,但是绝对壮实的王海挺胸抬头的高了一眼王伟,对于大儿子的轻视很是不满。这点东西算个啥?就是再多一倍也一点问题没有。

    还是母亲田秀华明白了儿子的想法,站出来替父子俩解了围。

    “算了,今天就先弄这些吧,毕竟是第一次,先趟趟路子,要是行情好,下次就全都收了腾地方种下一批。”

    王海这才明白原来儿子是担心卖不出去,到时候放坏了浪费了。想到这里,他心里也没底了,毕竟儿子说了,这东西现在附近十里八乡的就自己家这独一份,价钱绝对不能卖低了。

    就像儿子说的,降价容易提价难。一开始价格定的太低的话,以后想卖高价可就难了。可是一块五一斤的高价,真的有人买吗?

    他自己心里琢磨着反正自己肯定是不会买的,一块五就买一斤菜,有一块五都够自己一家四口人吃几天的伙食费了。

    怀着忐忑地心情,在母子三人殷切地期盼中,王海蹬上大二八,后座一边一个挂着俩个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大柳条筐子向着五六里地之外的乡上出发了。

    筐里装满了大头菜,芹菜和韭菜,一筐大概能有六七十斤重,不过对于加重的大二八来说,这点分量完全不在话下。

    ”妈,咱们今天晌午真的吃肉吗?”王亮看着骑着车子越走越远的老爸,嘴里含着手指头,流着口水再次嘟囔着。

    从昨天听到老爸说今天卖了菜给他买肉吃之后,这个馋嘴的小子都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这个话题了。

    “就知道吃!赶紧干活!干活的有的吃,不干活的买了也不给吃!”

    王勇十分烦躁的嚷了弟弟一句,转身回院里,准备和母亲一起把刚收了菜的地方再次补种上下一批蔬菜。

    原本十分贪玩的王亮,看着父亲离去的方向,想着香喷喷的大肉块,毅然决然的扭头转身跟着哥哥回了院子帮忙。

    一家三口心里都装着事,干起活来就显得有些没精打采的。王勇和母亲是担心菜不好卖,王亮则是咋想着中午就能吃到香喷喷的肉了。

    不过原本这个大棚就没多大,韭菜不用管,就是几畦大头菜和芹菜,菜苗都是现成的,娘儿三个还没到中午就把空地补种完了。

    王勇和母亲出了大棚,洗洗手回到屋里。王亮则是赖在大棚里流着口水看着那几株挂着拳头大小的西红柿秧发呆。

    这些个头不是很大的西红柿可是王亮的宝贝,每天都至少要看上几遍才放心。提别是如今个别的西红柿已经开始挂红之后,更是勤快的不行,恨不得就住在这里时刻盯着看它什么变红了,可以开吃了。

    王勇径直回来屋里,打开家里的十四英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这可是去年年初在临镇的供销社工作的二舅专门给他们家搬过来的,买电视机的钱都是二舅垫上的。

    在如今这个没有有线,没有大锅小锅的时代,王伟家的这台连室外天线都没有,只能靠着电视机自带的室内天线接受节目的黑白电视,在白天悲催的只能收到俩个台。

    一个是央视,一个是省台,连市里的电视台都收不到。至于县电视台,这个念头还不知道存在于哪位县领导的脑海里呢!

    再说王海,一大早冒着寒风偷偷摸摸的就骑着自行车,托着俩筐子菜心里满是忐忑地奔向了乡里。

    今天是乡上的大集,按理说自家产的这些新鲜菜只有到了城市里才能卖个好价钱。毕竟相比于农村来说,城里人要有钱的多,也舍得花钱的多。

    可是除了家里那辆牛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脚下这辆有年头的结婚时买的自行车了。要想带着俩大筐菜去城里,不用说离着百十公里的市里,就是县城那也离着村子得有五六十公里了。

    骑自行车过去,大早上就走,赶到县里恐怕也要晚上了。原本按照王海的想法就是想去县里试试,可是不愿意父亲受累的王勇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说服父亲先到乡里集市上试一试。

    一路上,王海总是忍不住偷偷摸摸地左顾右盼。身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的他还是第一次赶集去卖自己的东西,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生怕遇到相熟的人打招呼。

    还好,由于他要赶集卖菜,那就得走的早一点好过去占地方,所以这个时间路上根本看不到人,让他心里稍微好了一点。

    即使是驮着一百多斤的菜,可是心急的王海也没用上一刻钟就赶到了乡里。

    这个时候,太阳也就刚露头,阴冷阴冷的,人呼出的气息到了外面就变成了白雾,然后被一阵冷风迅速吹散掉。人的眉毛,头发上很快就起了一层白霜,然后又变成了冰。

    尽管王海起了个大早,可是集市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摊位了。这些都是常年赶集卖货的摊主,他们每年都交给乡里一笔钱,可以拥有固定的摊位。

    他们相对于临时卖一次自家特产的临时摊贩来说,压力更大一些。为了多赚点钱,每次都是早早的过来,到最后没人了才走,就为了能多招呼一个客人,多赚一份钱。

    王海驮着两只大筐子,骑着自行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土路继续往里走。集市入口是条岔路,一边是牲口市,一边就是进入主集市的入口。

    顺着土路前行了二三百米,王海进入了一个院子里,这里以前是市场的管理处,再以前是公社驻地,后来公社搬离成了市场管理处之后,菜市和肉市也被安排在了院子里以及周围的一些地方。

    不过在冬天这种没啥新鲜菜的时节,整个院子里也看不到几份卖菜的。仅有的几份摊位也是卖一些大白菜,土豆,洋葱之类已储存的蔬菜。

    王海随便找了个地方,下了车,打起车梯子。从后座拿了一块塑料布不在地上,又把杆秤放地上,就准备卸下车上的俩大筐菜。

    “大兄弟,是第一次来吧?以前没见过你呀?”

    旁边的卖调料的摊位上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边热情的打着招呼,一边上前来帮忙。也幸亏有他半忙,要不然王海还发愁呢。

    这车子俩边一边一个大筐子,他一次也只能搬下一个,剩下那一个和车子绝对不会稳稳当当好好立着的。

    “啊!是,第一回。”

    王海一边卸下一个大筐,一边憨厚地朝这个热心的邻居笑了笑。就在王海把另一个筐子卸下来放好之后,那位热心的摊贩又开口了。

    “大兄弟,你这筐里卖的是什么啊?”

    “没啥,自家产的菜。对了,你等会,我给你拿点韭菜回家给孩子包饺子吃。”

    说着,王海就掀开一个被棉被盖得严严实实的筐子,在那位摊贩目瞪口呆之下,拿出一捆韭菜递了出来。

    “这,这,这是韭菜!”

    让王海没想到的是,这位买调料的商贩说话都磕巴了,指着地下的那筐菜瞪大了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理都不理他一下。

    王海憨厚的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都是自家产的,今天早起刚收的,新鲜着呢!给你,拿回去包顿饺子吃!”

    王海把手里的一捆韭菜硬塞进邻居的怀里,就不再管他,自顾自的收拾起摊位,准备开张营业。

    只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们这里这一出,引得周围的几个摊位都注意到了,等看到王海筐子里的新鲜蔬菜的时候,无不瞪大了眼睛,看傻了。

    “大兄弟,这,这大冬天的新鲜菜可不容易看到,你还是拿回去吧,这玩意儿可贵着呢!”

    说着,那摊贩就要把手里的菜塞给王海。

    “啥贵不贵的,都是自家产的,不值钱!”

    王海这话引得周围的摊贩纷纷翻起了白眼,大哥,这是啥时候啊?这时节这么新鲜的菜可不比肉便宜,这还不值钱,那什么东西才算值钱啊?

    一时间很是有几个摊贩看着买调料的商贩手里的那困韭菜眼热不已,心里后悔的恨不得扇自己俩巴掌。

    你怎么就这么没眼见啊,你要是手勤快一点,帮人家扶一把,那捆鲜嫩的都能掐出水来的韭菜不就是你的了吗?

    ;

第九章疯抢

    ();    王海怎么也没有想到让他心情忐忑,发愁怎么开张的卖菜大业,还没等他吆喝,甚至是还没等客人上门,这帮子摆摊的同行就开始发疯了一般举着一把一块两块或者是五块的票子奔着他这里冲过来了。

    “伙计儿,给我一样来二斤!”

    “哥们儿,给我来一个大头菜!”

    “大哥,给我来捆韭菜!”

    “老弟,给我来二斤芹菜!”

    “老板,我全包了,你说个价吧?”

    这位想着把这些菜全部包下来然后高价出售的精明生意人立刻遭到了周围同行的鄙视和声讨。

    “我说彪子你小子这怎么着,显摆你有钱是吧?”

    “就是,就是,你小子是啥意思?”

    “哥几个想买点新鲜菜吃,你有意见是怎么的?”

    “我看你小子是不想在这片混了吧?”

    看到惹了众怒的彪子一看大事不好,赶紧围着圈的一个劲儿的给大伙儿作揖道歉,请求原谅,同时掏出兜里的五块钱一盒的石林烟,豪气的挨个给大伙敬烟。

    这个年头,大家一般也就是抽抽五毛八毛钱一盒的大前门、官厅还有本地产的戴河以及海关这类连过滤嘴都没有的低价烟,这还算是条件好的了。

    条件不好,又有烟瘾的还是买烟叶子回去自己卷呢!

    王海接过被众多商贩称呼为彪子的石林烟,美美的抽了一口。这种烟对于以前的他来说想要抽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妥妥的高档货啊!

    “兄弟,这真是你自己种出来的?不是在海关区那边收上来的吗?”

    听到身边一脸讨好的彪子这么一问,王海顿时就没有了抽到高档的有过滤嘴的香烟的高兴劲儿了,回头诧异地看着他。

    彪子一看王海的表情,就知道这位肯定是没撒谎,这可是能搞出大棚的高人啊!这年头别说附近村里,就是全县也没听说谁能够自己搞出来大棚,种出菜来,这就是抱着个聚宝盆啊!

    心情激动之余,彪子看到王海十分惊讶的表情,也明白王海如同一般的本地农民一样,估计一辈子连县城都没进过一次,更不用说市里了。自然,关于海关区那边新上了蔬菜大棚的事一点也不知道那就太应该了。

    “呵呵,我相信兄弟是自己弄出来这些菜了。我说的海关区,那里前几年就由市里组织弄了不少大棚。不过你也知道,这什么事政府一插手就得那啥了!”

    “那啥啊?”

    看着彪子一副挤眉弄眼,很是猥琐的样子,王海十分不解的追问了一句。他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政府一插手就会那啥。

    “呵呵,一般人买不到呗,都被官家包圆了。不说这个了,既然这菜是兄弟你自己种出来的那就好说了。这样,兄弟我就是个专门的菜贩子,你看这样行不?以后你那里所有的菜都归我包了,你就放心大胆的专心在家种菜就行了,怎么样?”

    听到彪子这么一说,王海当然是心动不已。自己一个土农民,也没啥见识,这次硬着头皮过来卖菜,实际上他连在怎么吆喝开口都没想好呢。

    只是,很快,他就又想到了另一个事情。来之前大儿子可是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能把菜的价格卖低了,这么高的价格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啊?

    彪子作为一个职业菜贩子,一看王海一脸为难的表情,转头一想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想到以后自己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在冬季能够给自己提供新鲜蔬菜的基地,他暗暗咬咬牙,下了狠心了。

    “大哥,你是在担心价钱吧?这样,你这大头菜我给你两块钱一斤,芹菜三块,韭菜两块五,你看怎么样?”

    王海一下子就愣住了,夹在手里原本往嘴里送的香烟到了嘴边就停住了。扭头呆愣地看了一眼彪子,目光中充满了不信任。

    这下,可把彪子给吓住了。他很是郁闷的想到,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扮猪吃虎?别是人家知道这些新鲜蔬菜在市里的价格吧?

    不过转头一想,他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尼玛的你傻啊!能够在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建起大棚来,要是没点关系怎么可能?

    彪子可不相信那大棚是没有有本事的人帮忙,王海自己弄出来的。这可是能在冬天种出新鲜菜的大棚啊?整个市里也就海关区那里有十几亩地,可那是市里为讨好中央疗养院的大领导们拨专款建的,一般人现在可没那个口福能吃到。

    想到这里,彪子一脸沮丧地看着王海:“大哥,我服了!这样你也得给兄弟一点赚头不是?大头菜两块五,芹菜三块五,韭菜俩块八,真不能再高了!”

    “行!家里的菜都给你了!”

    王海大吼一声,吓得心里忐忑不安的彪子差点蹦起来。

    不过听明白王海的话之后立刻笑逐颜开,很是热情的从兜里又掏出一盒没开封的石林硬塞进王海的兜里,搞得王海那个不好意思啊!

    周围的众人听到两人的对话,一听这菜竟然价格这么高,顿时大部分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尼玛,上好的带四指大肥膘(乡下衡量肉好坏的标准,一般五花肉的肥膘有四个手指头并排那么厚的就是极品)的肉也卖不到两块五吧?

    好吗,吃你一斤菜比一斤上好的五花肉都贵了!

    这年头可不是二十多年后人们吃肉都吃够了,开始学城里人追求饮食健康的时候。一年到头除了农忙,过年过节,或者是有重要客人来的时候狠心买点肉之外,其它时候大部分人家都是看不见什么荤腥的。

    即使是在乡下非常流行的鸡架骨那也得是几年后某个大型饲料加工企业落户港城之后,才开始出现的。

    一块钱,两块钱一个的鸡架骨可是在本地农村风行了很久的,甚至是十几年后,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了,大家仍然对于这种物美价廉的食材趋之若鹜。

    “今天这些菜两块一斤,算是我谢谢大家给我捧场了!”

    王海这一句话刚说完,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立刻有几个原本已经离开很远的家伙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上来,二话不说奔着俩筐菜就直接下手了。

    这东西可不多,有道是手快有,手慢无啊!先下手吃香,后下手吃亏,信老话者有便宜占,不信者就等着干瞪眼吧!虽然贵点,但是买点回去尝个鲜杜宇这些买卖人还是没啥问题的。

    其他人一看这几个无耻的家伙儿都上手抢了,哪还忍得住,顿时一拥而上,直接把王海这个主人和彪子都给挤了出来。

    话说这些常年摆摊卖货的商贩,在这个年头绝对是附近十里八乡生活条件最好的一批人。这年头的生意,虽然大家手里没啥钱,可毕竟是做生意,如果真的亏本亏得厉害,没人能坚持下来。

    而拥有固定摊位的这些家伙,无疑是这些生意人里的佼佼者,每个都“身价不菲”,只是乡下人秉承的低调做人的信念让他们很少在外人面前提起罢了。

    不信你就去问问那些做小生意的,十个绝对有九个会哭丧着脸告诉你生意不好做,一年到头的也赚不了几个钱!

    没用五分钟,两大筐子蔬菜就被这些摊贩一抢而光,剩下两个空筐子孤零零的在地上伤心落泪。

    “大兄弟,赶紧的过来称一下重量吧?”人群里最先下手,抢到最多的那个人一脸得意地招呼王海过去称菜,好交钱走人。

    “来啦,来啦!彪子兄弟你等会儿啊!”王海脸上跟笑开了花一般跟彪子打个招呼,就急忙走过去拎起那杆有些年头的杆秤给大家称重量。

    每次秤杆子都是高高的打起,引来众人的一致称赞。都是在这行当里的老手了,一看王海的动作表情,就知道这都是实打实的,一点假没做。可不像是自己那杆秤,看着秤杆子打得高高的,实际上有多少就只有自己都不清楚了。

    一份份的称量,收钱,半个多小时后,人群散尽,留下兜里揣满了大大小小钞票的王海傻乐个不停。

    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大致算了一下,好几百块呢!现在的他迫切想要赶紧回家,跟媳妇儿分享一下这份成功的喜悦。

    不过准备带着彪子去看看自家的大棚的王海没有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割肉!

    手里有钱了,以后还会更有钱的王海这次没有吝啬,直接掏出一张大团结。这玩意儿可以说是如今乡下农村能见到的大票了,至于五十一百的,谁家里也不会放着这么大面额的大票的。

    九二年冬天的这天,王海一直都无法忘怀。他第一次大出血,在不是过年的时节里,花了二十多元,采购了一条三斤多的大草鱼,一斤纯瘦肉,还有三斤多五花肉。

    买肉的时候,肉摊主因为刚刚也在王海那里抢了不少新鲜蔬菜的缘故,豪爽的从摊位案板下面拎出五六个大棒骨送给王海。

    这个年代,这东西乡下人是没人吃的,没多少肉不说,还死沉死沉的压分量,就是价格再便宜也很少有人买,大部分都是摊主自己消化了。

    意气风发的蹬上自己的大二八,和谢绝了现在就和他一起回家看大棚的彪子打个招呼,约好等他下午集市散了之后再去家里看大棚之后,王海兴冲冲地骑车回家报喜去了。

第十章喜悦

    ();    在离开集市的时候,王海看到路边有卖水果的,更是土豪气发作,停下车子,买了几斤个头不大味道酸酸的国光苹果和十斤黑乎乎的面酸梨(就是冻梨,本地人都叫面酸梨。)回去给俩孩子当零食解解馋。

    以前家里实在是困难,俩个孩子可是跟着吃了不少苦了。如今眼看着日子就要好过了,有了大棚这个下金蛋的母鸡在,王海给俩个孩子花起钱来一点都不吝啬。

    把苹果和面酸梨装进筐子里,再次上车。王海骑着脚下的凤凰牌大二八,心急之下,着自行车跟飞了一般,一溜烟的就窜出去老远。

    刚出了集市没多远,在信用社门口正碰上来乡上上班的本家兄弟王庆。这个初中毕业之后,就在村里当了一段时间会计,然后直接进了刚组建的农村信用社的本家兄弟如今可是村里的大能人。

    不说人家成了拿工资以后老了可以吃劳保的国家人,就是人家整天接触的那些人,可都是乡里县里的大官们。那在这片地方可是大名人,几乎都知道信用社里有个厉害的王主任。

    现在兄弟见了自己,主动跟自己打招呼。看见周围那些摊贩眼中热切,羡慕嫉妒恨的眼光,让一直都很自卑的王海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四哥,你这是赶集吗?驮着两筐子干吗?不会是你那大棚真搞成了吧?”

    王庆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本家四哥,其实从内心里,他是一点也不相信自己这个几乎和文盲没啥区别的四哥能够在自己那个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大侄子的指导下能够在大冬天种出菜来。

    要是真的那么容易,恐怕这大棚早就遍地都是了,那还等得到老实巴交的四哥来当出头鸟,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

    心情激动地正不知道该跟谁分享的王海见到了本家兄弟,那张笨嘴立刻就开始唧唧咋咋地将刚刚发生的一幕从头到尾,一点不拉的讲给这个家里最有本事,最有见识的兄弟听。

    王庆一时间也懵了,但是很快就清醒过来。作为乡里信用社的主任,那每天就是和钱打交道,经他手的钱那可都是成千上万的,一般小额的哪里用得着他插手,手下人就给办了。

    所以对于金钱的诱惑,他的抵抗力可不是一般的高。不过,对于身背巨额债务的四哥能够找到这么一个发财的路子,他作为弟弟还是非常高兴的。

    于是,当即就拽着四哥去信用社他办公室里喝喝茶,同时好好给四哥出出主意。这个时候可不能让四哥给人骗了,社会上的这些家伙花活多着呢,一不留神就能骗的你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哥俩坐在烧了暖气,窗明几净的办公司里,一边抽烟喝茶水,一边讨论着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气氛十分的热烈。

    直到快十点钟了,一个手下员工来找王庆签字,王海才意识到家里还有娘三个等着自己的消息呢,赶紧起身跟兄弟告辞,在王庆的欢送下,匆匆忙忙离开温暖的办公室,重新骑上自己的大二八自行车,飞快地往家赶。

    再说王勇来到电视机前,伸手抓住在电视机左下角的那个圆柱体,使劲儿往外一拽,电视屏幕立刻一亮,然后一片雪花出现。

    一看这情况,王伟有伸手捉住电视左边上部的一个调台的拨钮,“啪啪啪”响的转了快一圈,才找到了有图像的省台。

    今天是星期天,这个时候省台一般都是会在这个时候放电视剧或者是一些电影。今天运气不错,电视屏幕里正在播放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印象里好像看过,叫什么兵站。

    只见我解放大军正俯身在沙袋后面,端着插手着长长弹匣的五六式冲锋前对着冲到跟前**弟兄们连连扫射,还别有新材的抠一下扳机拉一下枪栓。

    尼玛,这也太假了点吧?你还能在无耻点不?建国三十年后开打的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一开始也没能人手一把的五六式冲锋枪你解放前就人手一把了?

    难道那时候也有穿越现象?王勇觉得这个课题很是值得研究一番,于是津津有味地爬到炕上看起电视来。

    眼看着冲锋号响起,最后的时刻就要到来了,王勇正看得热血沸腾呢,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声响。

    “我回来了!”

    声音洪亮无比,语气中包含着浓浓的自豪,得意和喜气,这声音王勇太熟悉了。

    老爸回来了!

    下意识的,王勇就爬起来,蹦到地上,趿拉着棉鞋就冲出去了。他可是一直都在惦记着自家的菜到底在集市上有没有销路呢,实在不行,也只能让老爸辛苦一点,蹬着自行车去县里卖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离散集还早呢就回来了,不是一点都卖不动,就是早早就卖光了。听老爸兴奋的语气,王伟知道应该是后者。

    果然,等他跑到堂屋刚掀开门帘子冒出头,就听见母亲急切地问道:“卖的咋样?卖了多少钱?”

    “全卖光了,一点没剩。”

    王海挺着胸脯,满满都是自豪和骄傲。

    “真的?卖了多钱?”

    “你猜?”

    难得的,王海跟媳妇儿开起了玩笑。惹得心急的母亲亲昵举着拳头轻轻地锤了王海一下,王海赶紧伏在媳妇耳边说了一句什么,一下子就让田秀华呆愣住了。

    一直留着口水看守着自己的西红柿的王亮听到父亲的声音,第一时间就冲过来,连招呼都来不及打一个,蹦跳着就伸着脑袋想看看筐子里到底有没有肉。

    “别看了,爸不但给你买了肉,还买了一条大鱼,今天咱们家算是过年了。”

    说完,就打起车梯子,然后搬下装了东西的那个大筐子,掀开棉被,让迫不及待地小馋猫王亮看看里面的肉。

    “哇!苹果?还有面酸梨?”

    嚷完之后,王亮顾不得其它,伸出满是泥土的小黑手就抓出一个大概和他拳头差不多的小苹果。

    这是本地最常见的小国光,都是从东北那边过来的,口感微酸,不过对于很少有零食的孩子们来说,它的吸引力那可不是盖的。

    这不,王亮这个小馋猫,连洗都不洗,浑然不顾自己手上还粘着不少泥土,伸手就往嘴里送。

    “哎呀,你这孩子,先洗手再吃。看你脏成什么样了都。”

    田秀华爱怜的在王亮脑袋上轻拍了一下,皮的跟猴子似的王亮根本不在乎,呼哧呼哧地吃的跟个小猪似的,汁水四溅。

    “爸,多儿钱卖的?”

    王勇还是最关心价格,他生怕父亲短视之下,没听自己的贱卖的这些本地这个时节难得一见新鲜蔬菜。

    “嘿嘿,两块一斤,全部都是两块一斤,没用半个小时就被抢光了。”

    王勇一听当即就愣住了,这家伙儿老爸挺厉害啊!不对,半个小时就光,难道之后的时间父亲一直都在集市上闲逛吗?

    还没等王勇再问,父亲又卸下另一只筐子之后,就搬起装了鱼和肉的筐子,大步流星的往屋里走。

    无奈之下王勇只好暂时放弃了再发问的打算,先进屋再说吧。

    进了屋里,没等王勇和母亲田秀华发问,王海就忍不住绘声绘色地主动说起今天赶集卖菜的事,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听到父亲说高价将大棚里的菜全包给一个菜贩子,王勇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毕竟每天起大早,顶着凌冽的寒风去赶集卖菜可不好受,心疼父亲的他得知有菜贩子主动上门包销,而且价格还不低,自然高兴了。

    “哎呀,你这猴孩子,还想一顿都吃光了啊?等你吃饱了肚子,一会儿吃肉的时候可吃下去了,到时候都让你哥都吃了你可别眼气?”

    这么一会儿功夫,趁着没人注意,王亮这熊孩子竟然啃了两个苹果了以后,手里又一手一个,看样子,还能把手里这两个干掉。

    对于这种味道酸酸的国光苹果,有着来自未来记忆的王勇根本一点兴趣都没有。倒是那些黑乎乎的面酸梨让他有那么一点食欲。

    起身从家里的破旧的橱柜里找了一个小盆,又从堂屋的水缸里往里舀了两瓢带冰碴的凉水,这才从筐子里捡了六七个面酸梨放进盆里泡着。

    这玩意儿就得这么吃,没泡之前硬邦邦的,能硌掉你满口牙。不过用凉水泡上一段时间,等它身上的冰融化之后,面酸梨就会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如同面糊一般绵软起来。

    这个时候,伸手在表皮撕开一个小口,凑到嘴边轻轻一吸。冰冰的透心凉的,酸甜酸甜的颗粒感很强的果肉,就会如同果冻一般流进你的嘴里。

    清凉败火又解腻,价格也便宜,是本地春节期间各家各户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水果。

    尤其是几年以后,农村生活条件改善,春节期间天天大鱼大肉的吃的各个红光满面的,偶尔吃上一个面酸梨,那是再好不过了。

    王勇端着面酸梨进屋一边等它彻底化开,一边继续研究到底解放战争期间是不是存在穿越这一神奇事情,老爸老妈则是一起动手,收拾起鱼和肉,准备气中午的大餐来。

    想到那条三斤多的大草鱼,还有美味的大棒骨,王勇不自觉的咽了两口唾沫。回头看看弟弟,还好,这个光顾着吃的小馋猫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盆里的面酸梨,根本没注意到自己。

    “妈,先把大棒骨给我煮了!”

    因为献策有功,王勇这话喊的格外的有底气。

    ;

第十一章吃撑了

    ();    对于拥有未来二十多年记忆的王勇来说,怎么整治出来的大棒骨好吃显然要比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没吃过几次的母亲有经验的多。

    “先放凉水,再放骨头。”

    “等水烧开了,捞出骨头换水再煮。”

    “别用干巴葱了,我去大棚里拔几颗小葱,切成段等炖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放。”

    王勇这一番言语彻底惹火了老妈,于是——

    “你这么明白,这骨头棒子你自己炖吧!我不管了!”

    老妈耍起了小脾气,不过王勇却是毫不在意,他早就等着老妈这句话呢。于是,老妈话刚说完,他二话不说就抢过了老妈手里的勺子。

    坐在灶门前,一边看着不时的把劈材往里塞塞,一边拉着风匣,让灶里的火更加的旺盛。这是炖煮所必须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火烧开”。

    说起风匣,其实就是咱们老祖宗发明的吹风机,只不过不用电,完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是这个时代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一种烧火做饭的工具。

    一般都是木制的,长方形,一个拉手连着连杆,连杆下面是进风的风门,随着拉手的拉动,风门一张一合,位于风匣侧面的出风口就会送出一阵阵的含有氧气的空气,让灶膛的火更加的旺盛。

    很快大火烧开之后,王勇先将骨头捞出来。这凉水下锅抄煮一遍,主要就是祛除骨头和肉里的血水,同时也有去腥的效果。

    把锅里的水掏干净,又刷了一遍。王勇从锅台上的油罐子里舀了一大勺猪油。这年头农村人吃的大多都是猪油,植物油很少见。

    倒不是植物油有多贵,而是在乡下很少有榨油厂,一般都是有走街串户的小商贩自产自销卖一些花生油,芝麻香油,其它植物油几乎没有。

    相对于要额外花钱购买的花生油和香油来说,买上几斤肥肉膘,不仅能炼油,炼油剩下的油渣也是一道可以让家里解馋的大荤的好吃食。无论是就着热乎劲儿生吃,还是剁碎后活在菜馅里包饺子,都是绝佳的美味。

    在这种物质贫乏的时代,乡下人显然更懂的怎么节俭。既能炼油又能有改善伙食的油渣吃,而且价钱相对更便宜,香味也更加浓郁的荤油就必然要比植物油更受欢迎了。

    大勺的凝固成一团的荤油入锅,很快就被烧的快发红的锅底给化开了,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散发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切好的姜片,蒜瓣葱花下锅爆香,然后加入一点自产的花椒面。王伟家里房后有一棵不知道什么时候种植的花椒树,家里的花椒从来就没外买过,都是自己从树上采摘。

    等香味浓郁的散发出来的时候,王勇把盛放在盆子里的已经被父亲王海剁开的骨头一股脑的倒进大锅里,然后加了一些白糖,就直接倒入了几大瓢清水,盖上锅盖,开始炖煮。

    过下面的劈材(就是木材)活力很旺,不用拉风匣那火苗子也是呼呼地直往锅底上窜,根本就不用人看着了。

    王勇起身,拍拍手,在父母吃惊的眼神中背着手,迈着八字步,施施然进了里屋,准备享用一个面酸梨犒劳一下自己。

    对于突然检变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懂的大儿子,王海和田秀华这段时间已经习以为常了,吃惊了一下之后,就缓过神来,继续忙活着准备其它美食。

    农村人无论什么食材,大部分不是炖就是煮,其实也都是一个做法。比如常见的家常熬菜,无论是大白菜,还是土豆甚至是大鱼大肉,你就看吧,做法都是一个样子。

    葱花混着简单的调料爆香,加入各种食材翻炒几下,然后就是统一的加水。之后就是盖上盖子炖煮的时间多少了,根本没啥技术含量。

    至于炒菜,那只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或者是过年请亲戚吃饭的时候才可能有的。平常家里吃饭,那恨不得跟相声里说的老财主一样,那块猪皮在锅里蹭一下就完事了,那里舍得炒菜吃啊?

    回到屋里,王勇在弟弟王亮严防死守,不情不愿的眼神中,拿起一个冰凉的,泡软了的面酸梨,小心在表皮的拨开一个口子,凑到嘴边使劲一吸。

    “爽啊!”

    冰凉的果肉,酸甜的止水涌入口腔,刺激的王勇浑身一颤,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太过瘾了!这一口,半个梨就不见了!

    三下五除二的吃完一个面酸梨,王勇没有再吃。有着后世吃过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记忆的王勇对于如今这些东西非常无爱,吃一个回味一下就可以了,再说这东西太冰了,吃多了可不好受。

    在屋里陪着弟弟待了一会儿,王勇又赶紧起身到外面堂屋看看自己的大骨头煮的怎么样了。

    屋外,母亲正在用大灶边上的炉子炖鱼,父亲则是在另一边的菜板上把五花肉改刀,切成五公分大小的方块状。

    “你这大骨头啥时候好,我还等着炖肉呢?”

    母亲一边看着炉子上的炖鱼,一边冲王伟问道。

    “别想了,要不是急着吃,我都想一直炖到晚上。这玩意儿炖的时间少了,根本没啥味道,最少也要炖上五六个钟头,骨头汤才美味。”

    田秀华刚要瞪眼数落一下大儿子这种败家的行为,你炖个破骨头就要炖个五六个钟头,家里的劈材是白来的啊?买煤不花钱啊?

    不过看到丈夫打来的眼色又生生止住了,想到家里今天买的这些肉,鱼的,可全赖大儿子想出的招数,才能轻易赚到这么多钱,这次就让他败家一回也不是不可以。

    “哎呀,开锅了!”

    王勇可顾不得父母之间眉来眼去的,他全部心思都放在眼前这锅大骨头汤上了。一揭开锅盖,随着一股白色的蒸汽,一股浓浓的骨汤的香味散发出来,引得他频频的噏动鼻子。

    这年头可没有瘦肉精,恐怕连饲料都买不起,家家户户喂养的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年猪。全是吃草或者家里的剩饭剩菜长大的。等不及给他们为一些稻糠(稻壳做的)或者麸子(麦壳做的),绝对绿色,绝对环保,绝对味道地道。

    拿过勺子撇去浮在表面的泡沫,这些沫子都是一些杂质,腥味很浓,撇去之后可以让骨汤没有腥味,同时味道更鲜美。

    盖上锅盖,看看灶里的劈材烧的差不多了,王勇随手捡了几个煤泥块扔进澡堂里。让灶膛的火保持小火不灭,慢慢炖煮大骨头。

    这年头,在农村很少见到块煤,一般只有烧白薯炕的时候,人们才舍得买上一点,大部分时间都是买这种掺杂了大量泥土的价格便宜的煤泥用来冬季烧火做饭取暖。

    填好煤之后,王勇再次回了屋里,堂屋里父母联手忙活着中午丰盛的大餐。炖大块肉,炖大鱼,原本母亲还要熬点大头菜吃,被实在是忍不住的王勇给挤到一边,他亲自上阵,炒了一道醋溜圆白菜。

    下底油,放入葱花,花椒粒,再放进去两个干辣椒,经油一炸,香飘四溢。这时,把淘洗过的切好的大头菜倒入过来,再加醋。

    这醋可不是后世人们常见的食醋,香醋什么的,而是白色的醋精。因为价格便宜,酸味足,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醋精没敢多加,王勇少少的加了一点水,然后快速翻炒着锅里的大头菜,直到它眼色稍变,同时一股混合着辣椒和醋精香浓的味道散发出来,就赶紧离火盛出。

    米饭是早上就做出来的,之前一直都在闷着火的炉子上放着,这会儿吃不凉不热正好。

    看着桌子上摆着的一大碗炖肉,一条大鱼,再加上王勇亲手烹制的醋溜大头菜,王亮这个小馋猫早就忍不住了,没等其他人上桌,他就先下手用它专用的小勺子挖了一大块炖五花肉放进自己碗里大吃特吃,吃的满嘴油光铮亮。

    爱喝两口的父亲,打破了平时不超一两的底线,直接把三两的茶杯倒满了。喝一口酒,吃一口肉,不时看看吃的甚是香甜的母子三人,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和满足。

    至从结婚之后,他似乎从来就没有感到如此的扬眉吐气过。因为家境不好,他和媳妇都是大龄才结婚,那年他二十七,媳妇二十八。

    在那个年月里,虽然农村家庭,条件好的都希望闺女多在家里养几年,省的早早结婚到夫家吃苦受累的操持家业。可是自家不一样,自家和媳妇那一大家子,是因为太穷了,结不起婚,才不得不成了大龄青年之后才结的婚。

    父亲早亡,但是母亲却是常年卧病在床,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为此夫妻俩即使是起早贪黑的一通忙活,可日子并没有任何的好转。

    这次却因为大儿子一个突发奇想的点子,让王海一下子感觉到了幸福生活的奔头,感觉到了生活的快乐,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啊。

    大块的红彤彤,油乎乎的五花肉味道十分的诱人,出锅后第一时间,田秀华就张罗这让王勇装了一小碗给他三姨一家送过去了。

    原本是邀请他们一家过来吃饭的,可是一家人怎么说就是不答应,只好做好了之后给他们一家端点过去了。

    这一顿一家人甚至从未想象过的丰盛的午饭,一家四口吃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各个吃的满嘴油光,肚满肠肥,坐在椅子上就不想动弹了。

    不过想到待会儿菜贩子还来看菜,说不得还的采收一通忙活,所以王海还是强忍着起身和一脸笑容的媳妇收拾气桌子,准备迎接客人。

    求推荐!求送藏!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十二章进村的“大发”

    ();    午后的冬日农村总是懒洋洋的,甚少看到行人。这个时候人们不时在家里睡觉就是蹲在墙根下,三五个一群的晒太阳,聊天。

    当然了,也少不了在某家的炕上指着炕桌打牌的赌客们。拿后世的眼光看,即使赌的最大的也不是后世老头老太太们打发时间的那种一块两块的。

    可是在这个年代的农村,这种一块两块的牌局足以让很多人倾家荡产了。所以,在农村,经常赌博的人是不被人待见的,就跟城里的混混一样。

    不过今天王家营的午后却没有了往日的宁静,一辆突然窜入村子的红色大发面包车打破了村子往日的寂静,让整个村子都喧闹起来。

    在这个人均年收入还不到三百块的小村子,一辆面包车这种要以万为单位计算的汽车,被说买了,平时看看都看不到。

    这就好比后世一辆拉风无比的法拉利558猛然出现在一个小乡村一样,让人无法理解,难以置信。当然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烧包的家伙会为了出风头,把跑车开到乡村里。

    哪怕后世经过村村通工程改造之后,村村都有了水泥土连接,但是乡村就是乡村,因为各种超载的农用车,大货车常年的碾压,加上缺少养护,农村公路避免不了的会出现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

    对于普通车子自然问题不大,但是作随时做好呼叫救援的准备,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肯恩更因为路面的一个坑,一道坎,让你的超级跑车彻底歇菜。

    就在几个靠墙跟晒太阳的闲汉子老头诧异地目光中,汽车“吱——”的一声停在众人面前,副驾驶位置的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明显比普通庄里人要时髦很多的中年人走下来。

    他穿的是这年头很是气派的一身黄色防军官制服,黑色的西裤,脚上一双沾满了尘土的大头皮鞋,虽然以后世的眼光看太老土了,不伦不类的,但是在当时,可是把村里人给震了了一把。

    来人还没到跟前就笑着掏出烟盒,给人散烟,一副很和善的样子让大家心里十分的舒服。再看看手里的烟,五块钱的石林,好烟!这心里就更美了!

    大部分人都舍不得抽,夹在耳朵上,看着眼前这人和村里有些见识的,在宋山煤矿里上班的高战虎说话。

    “大兄弟这是从哪来啊?”

    “呵呵,大哥,我是刘庄的,过来找你们庄的王海。”

    “哦?王海啊?这是不认识路吧?”

    “可不是吗,第一次过来。”

    “没事,没事。他家很好找,你要车就放这儿的话,直接从眼前这条道往里走,第四家,家门口有一棵树的就是。”

    “哦!”

    “算了,我带你们过去吧!”

    “那敢情好,走走,大哥,上车!”

    说完,来人热情的拉着高战虎的手,就往车那边走。来到跟前,那人一拉侧面的车门,然后又拉开副驾驶位置的车门让赵战虎上去带路,自己做到了后面,同时关上了车门。

    随着汽车吭哧一声的挂档声,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大发面包车摇摇晃晃的在村中的土路上慢慢向前开去。

    有了高战虎的指路,很快,大发就来到了王海家的大门口,等不及车停稳,高战虎就打开车门,下了车来到王海家敞开的大门处,扯着嗓子大喊道:

    “二海,家里来戚(念qie)了!”

    二海是同龄人对王海的称呼,因为他在家里派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所以村里同龄的人或者是同学都习惯叫他二海。

    “来啦!”

    屋里传来王海的一声应答,没过几秒钟,就看到王海掀开门帘子迎了出来。

    “战虎啊?你算什么戚(qie)啊?”

    对于和自己同龄,一起上了几年学而且住的不远的高战虎,王海很熟悉。一点也不见外的打着招呼。

    “我是不算戚,是有别人。”

    说着,往后一让,露出了他身后的人。王海定睛一看,顿时就激动了。

    “彪子兄弟啊?赶紧的,屋里待着,外面冷!”

    王海一边说着,一边急走过去。走了几步,才看到停在门口的那辆红色的拉风无比的大发汽车和听到动静出来看热闹的左邻右舍们。

    “呵呵,大哥,我这没来晚吧?”

    菜贩彪子可是一直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从王海嘴里说出菜已经被别人买走的消息。对于资深菜贩子的他来说,今年能不能赚大钱,希望可全在这了。

    “呵呵,你别担心,菜都在大棚里好好长着呢,先进屋喝口水。来,都进屋。”

    说着,王海头前领路就往家里引。留下一帮看热闹的邻居,王海这个时候可顾不得招待他们。

    “喝水不急,咱们还是先看看菜吧!不看一眼,我哪有心思喝水啊?”

    看到彪子一脸着急的样子,不像是作假,王海只好主随客便,待着三个人转头就奔了大棚。

    “二海,你,你家的大棚真种出菜了?”

    高战虎神情震惊地停下脚步,看着王海家院子里蒙着塑料布,盖着帘子的大棚,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王海脚步不停,引领者彪子和司机往大棚走,同时头也不回的回了一句:“你自己进来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话音刚落,就已经到了大棚的入口。王海一掀帘子,示意彪子先进去。彪子和跟他同来的司机也不客气,一弯腰就钻进了大棚。

    这个时候,高战虎才清醒过来,疾走几步,赶上王海二话不说也跟着钻了进去。

    这一进大棚,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不同于这个季节的温暖。在还没有暖气的农村的冬季,即使屋里再暖和,也不能和气温保持在二十度左右的大棚里相媲美。

    更何况大棚里绿油油的各种蔬菜可是在这个时代这片地方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无论是深绿的韭菜,还是嫩绿的大头菜,以及散发这浓浓清香的大片的芹菜,都让人看的目瞪口呆。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大棚里竟然还有已经挂满了果实的西红柿和豆角,靠近墙根那里还有几株南瓜,墙角见缝插针的还栽了一排小葱和辣椒秧。

    “这,这,这都是真的?”

    高战虎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实在是眼前这一切出现在自己所熟悉的这个小村子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不错,真不错!”

    早就有心里准备的彪子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不断地点头赞叹。有了这里的大棚菜,他就有了底气和*县(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词也和谐)里市里的大老板,大饭店谈判了。

    到时候谁要是不同意自己成为他们饭店的供货商,这新鲜的大棚菜可别想自己会卖给他们。这也是彪子敢于处高价包下王海的菜的底气所在。

    因为他身为职业菜贩,之前一直给县里,市里好几家饭店供应者蔬菜。可是就在今年,被一个据说背景不小的家伙给顶替了,所以他才不得回到乡下集市上赶集卖菜。

    当他发现集市上竟然出现了在港城鲜少见到的大棚菜的时候,职业的敏感让他第一时间就想好让自己翻身的法子。

    这年头就能开起饭店的老板,谁身后没点背景啊?相比之下,那个所谓的,相对于自己来说的背景不小的新供应商在他们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

    彪子几乎可以想象的到,只要自己把这些新鲜蔬菜往那些老板面前一放,自己绝对能成为他们座上贵宾。

    至于菜的来源保密这一块,彪子虽然担心,但是他一时之间也没啥好办法,走一步看一部吧。

    “大哥,你看咱们是不是现在就收一部分菜?我送到城里,刚好能赶上城里人吃晚饭。”

    彪子一副讨好的样子看的司机都傻了眼了,这还是那个在真力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彪哥吗?难道我看花眼了?

    “这么着急啊?你说你来一回总不能连口水都不喝一口吧?”

    看着王海一脸的为难,彪子笑了。

    “我的哥哥啊,这做生意就得这样!可不能耽误了!你看这样好不好,下次,下次我带两瓶好酒提前过来,到时咱哥俩好好喝一顿成不?”

    看到人家是真的着急了,王海也就不顾忌什么招待不周了。二话不说,扭身出了大棚进屋招呼媳妇赶紧帮忙收菜,为了不耽误人家,还特意让王勇去他三姨家把他们两口子叫过来帮忙。

    没一会儿功夫,大棚里就挤满了人。王海一家四口,三姨夫一家四口,加上彪子和他的司机还有高战虎和过来帮忙的左邻右舍们,一群人收菜的收菜,装车的装车,恰如其分的展示了主席的理论——人多力量大啊!

    为了减少蔬菜暴漏在外面冰冷天气的时间,司机小满把车直接倒进院子里,打开后车门和王勇三姨夫高英峰,加上高战虎三个人往送过来菜,整齐的码在车里。

    而王海则是和彪子一起在大棚里过称,剩下的人就全都忙着收菜。分工明确,众人配合着,速度飞快。

    大棚里的蔬菜,每一种彪子都想收一点,包括还没成熟的西红柿和小葱,还有数量少的的可怜的只种了几株的豆角,辣椒,南瓜。

    结果惹得小馋猫王亮的不满,眼泪哗哗的哭起了鼻子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作罢。在他心里,那些才是真正能卖上价的好东西。

    面包车的空间有限,加上彪子这次只是为了开拓市场,并没有把菜全收完,所以很快,随着四五十斤菜装进车里,彪子就让大家收手了。

    随着司机小满把后车门关好,剩下的就是结账了。

    “行了,忙完了,赶紧洗洗手屋里歇会儿!”

    这会儿,把心放到肚子里的彪子没有拒绝,笑呵呵的跟着王海进了屋子。田秀华也招呼着其他人跟着进了屋里。

第十三章合同

    ();    坐到坑上彪子一边和王海算账,一边把自己的事说了,语气里满是不甘和落寞。

    “呵呵,说起来不怕大哥你笑话,我这还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对头就找到你家来出更高的价把我挤走呢!”

    “那不会,咱不是那样人!”

    身为农民,骨子里的朴实和知恩图报让王海毫不犹豫地就给出了彪子就希望听到的承诺。虽然他也不知道这种承诺到底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总比没有强吧?

    “叔,要我说你的担心纯属自找的!”

    冷不丁地听到这么一句话,屋里的人全都愣了,彪子更是第一时间看向声音的出处。

    这才发现出声的正是刚才已经介绍认识过的王海家的大小子,对了叫王勇。好像听王大哥介绍这个大棚就是这小子提议下菜搞起来的,莫不是这个很不一般的小家伙有什么好法子解决自己的难题不成?

    这么一想,彪子可就激动了。要是一般的孩子,哪怕你是县长的公子,彪子也不会如此重视。可是王勇不一样啊,难够给家里想出弄大棚改善生活的孩子哪能是一般孩子比得了的吗?

    “大侄子啊,你是不是有啥好法子?你要真能给叔想出一个好法子,你说吧,想要什么叔都答应你!”

    王勇面对这一切毫不怯场,仰着小脑袋质问了一句:“你说的是真的吗?”

    “这孩子,这没大没小的,找打吧你?”

    王海这个当爸的赶紧大声训斥道,他觉得大儿子给自己丢脸了。这是什么场合,怎么能有他插话的地啊?

    “别,别,大哥,还是听听我大侄儿有啥好法子吧。您是不知道,为了这事我都快愁死了都!”

    说完,不理会生闷气的王海和一众吃惊的众人,彪子瞪大了眼睛,满怀期盼地看着王伟,等着他开口。

    “这有啥难得,你要是不放心我们家将来卖给别人,签个合同不就行了吗?先说好,最多只能签一年,规定好什么菜什么价,然后只能卖给你。等明年是不是还签给你那就再谈,你看怎么样?”

    王勇话说完,彪子和一屋子人都傻了。

    “切!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懂,小时候肯定没好好上学!”

    “对了,你也可以和饭店签供应合同。不过最好别多签,最多签个两三年的,要不然将来吃亏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彪子一脸震惊地看着王伟那张稚嫩的小脸瞅了能有十几秒钟,才收回心神,同时暗暗决定不管怎么样都要让自家的孩子好好上学。

    看来这学校里还是能学到不少真东西的啊!要说他刘彪上面也不是没人,可是那帮饭店经理为了点好处坑自己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人家总能找出理由来让你无话可说。这回咱白字黑字的合同一签,到时候要是敢坑老子,老子就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从此以后,彪子的女儿和儿子的苦难日子到来了。特别是他的儿子,后来成为国内一流的军工专家的刘星,在某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对着镜头大吐苦水,述说某位不良少年在九二年蛊惑自己父亲,使得他的童年过的悲惨无比。

    法子虽然想出来了,可是这个合同到底该怎么立,在座的没一个人知道。所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王勇这个提议者身上。

    “哎!没文化真可怕啊!”

    说完,王勇就在众人大眼瞪小眼,无语加害臊的表情中,从书包里翻出自己的作业本,撤下一张纸,耍耍几笔一份简单的没法说的合同就成了。

    甲方:二海农场

    乙方:刘彪

    甲乙双方经协商订立本合同,确定本合同有效期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甲方在本年度所有产品在同等价格下优先供应给乙方。

    产品价格由双方在每次交易前协商议定,乙方保证甲方提供的所有产品价格不低于市场价。

    就这么一份简单的合同看的一众人是大伟惊讶,任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才上二年级的小家伙竟然还懂这个?

    “这个,这个是你跟谁学的?”

    王海也开始磕巴了,虽然这段时间大儿子表现的远超同龄人的心智让他一直沾沾自喜,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小子连合同这东西都知道。

    这年头在村里可没有这玩意儿,毕竟在农村人们更习惯于订立口头的约定。信奉着吐口唾沫掉地上都得变成个钉子的爷们儿们可不会如今城里那些老板一样说话不算话。

    这年头三角债的问题可是让中央的大佬都头,疼不已的问题。但是在农村里,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就是存在,那农民也是作为受害者的面目出现的。

    在农村,打个比方,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借钱,肯本不用打什么欠条,也没人会提这茬,能把钱借给你,就根本不在乎这些。

    说好一年时间还钱,那就是一年还。只能提前,绝不拖延。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实在是无法还钱,很多人都会再去跟别人借钱来遵守诺言。

    当然了,很多时候,主人家也不会追着你讨债。倒是大多数时候会安慰借钱的,“别着急,我又不急着用钱,那钱你先用着吧!”

    这种情况在十几年后就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迅速崩塌,完全成为了市场化的商业行为,即使不立合同,一张按有手印的欠条是必不可少。

    “好,好,好小子!下回叔来了给你买个玩具枪怎么样?能打子弹的!”

    彪子一脸兴奋地拿着那一纸简陋的不堪入目的合同,脸上笑开了花的对王伟说道。

    “切!小孩子的玩意儿有啥好的,你要是有本事就给我弄一把真家伙!”

    “呃!”

    彪子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墙上下不来了。众所周知,华夏作为世界上对枪支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别说真枪了,就是高仿枪支都要受到严格的管制。

    看到王勇稚嫩的小脸上一副早知道你没这本事的样子,彪子大受刺激,老脸通红的看着王伟:“你叔承认没本事给你弄个真家伙,不过这样,下回来了,叔给你弄把**过来,打打家雀(读qiao)肯定没问题。“

    哪知道王勇听了他这句话立刻眼睛一亮,似乎早知道会如此一般,伸出小手对着着他说道:“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伸手使劲儿个王勇对了一掌,看着小家伙呲牙咧嘴的样子,彪子这才感觉找回了一点场子,于是乎兴奋不已,允诺到时候多给他带点子弹让他练枪法。

    结果叔侄俩越聊越热乎,从三点一线的瞄准,到怎么提高命中率,再到打到的猎物怎么收拾才好吃,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大,看着一旁的其他人目瞪口呆。

    就在彪子努力证明油炸麻雀要比炖着吃更美味的时候,司机小满偶然间抬头看到挂在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指向下午三点五十了,赶紧出言打断了俩人的热烈讨论。

    “彪哥,快四点(下午四点,村里人从不用二十四小时计时)了!”

    “没事,误不了事!哎?什么?都四点啦?坏了,坏了,赶紧的,老王,钱算好了没?”

    彪子也急了,约好了晚饭前要给人家送样品的,这要是耽误了,那可就误了自己的大事了。这可关系这自己以后的生死存亡啊!

    “啊?算好了,算好了!你看看吧。”

    说完,王海把手里的本子递过去。上面详细的记录了每一种蔬菜的重量,价格,同时最后的价钱也算好了列出来。

    大头菜两块五一斤,一共三十五斤二两,零头抹掉了,算三十五斤,总共是八十七块五毛。

    芹菜三块五,十一斤,一共是三十八块五。

    韭菜俩块八,六斤七两,十八块七毛六,零头抹掉,算十八块七。

    三项加一起总共是一百四十四块七毛六,彪子直接给了一边四十五块,看着一张百元大钞还有一张五十的大票就这么交到王海手里,亲眼见证了一幕的乡亲们全都眼热不已。

    一天一百五,加上大棚里还剩的那些菜,这一茬菜,至少还能收入上一千多块。算上已经收获的那些,恐怕一茬菜卖个两千块都不是什么难事。

    二海这是要发财了啊!

    两千块啊?全村普通人家忙活一大年恐怕也就是这个数吧?可是如今这么多人亲眼见证了王海就靠着一个棚子短短两个月不到就赚到了。

    按照人家菜贩子的说法,这还是他种的菜都是便宜的,要是种的是黄瓜,西红柿,茄子,柿子椒这类更贵的菜,一茬菜卖个五六千都跟玩似的!

    老天爷啊!这事真的吗?

    送走了急着赶去县城谈生意的彪子,王海热情的邀请来帮忙的乡亲继续回屋里再坐会儿。不过都快四点了,农村家里谁家没个猪,鸡的养着,都纷纷告辞,回家给家人和牲畜准备晚饭。

    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急着赶紧像其他人通报这个惊天的消息——二海发财了!

    最后只有王勇三姨一家四口被强留下来吃饭,两家平时就好的跟一家人一样,以前王海家里有个难心着急的事,总是他们第一个挺身而出。

    这回王家发财了,当然不能忘了他们一家。于是上午买的肉派上了用场。可惜鱼已经吃完了,不过对于一年也同样吃不上几回肉的高贵和高晴来说,被王勇告知有肉吃之后,立刻就耍赖不走了。

    等王亮流着口水述说了炖肉的美味之后,俩可怜的孩子干脆直接坐到桌子边上等着开饭了。

    ;

第十四章请客吃饭

    ();    上午买的肉,除了一大块五花肉之外,王海还特意给大儿子买了一斤纯瘦肉犒赏他。因为中午时间有限,加上一家人上吃俭用惯了,同时也是为了留着请高英峰一家好好吃顿饭。

    “咱们今天晚上吃饺子!”

    王海大声宣布今天的主食之后,引来三个孩子的热烈响应。只有王勇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引得王海把目光转过来。

    “怎么了儿子?不想吃饺子?”

    王勇看了看老爸,心里却在想起了赵丽蓉老师的那个著名小品。

    大年三十的,孙子不愿意吃饺子,非要吃窝头!于是老太太不得不给孙子上了一场忆苦思甜的思想道德教育。

    哪知道在辩论中老太太完全不敌牙尖嘴利的孙子,最后被孙子成功翻盘,放弃了吃饺子该吃窝头。

    王勇听到老爸说吃饺子,就想起了赵老师的这个小品。但是他知道即使告诉老爸,他也不会相信有人竟然会不喜欢吃饺子?

    包括家里这大大小小的好几口子,没有一个人会相信用不了多久,只需要十来年时间,在座的就会有人变得如同小品里演的那样对饺子深恶痛绝。

    “笑啥呢?”

    看到儿子没有应答,反而露出了一丝神神秘秘的笑容,王海心里就有些担心。

    “没啥,我在想今晚上我要做道什么菜?”

    听到儿子的回到,王海也跟着笑了。中午的儿子做的那道被他成为醋溜大头菜的炒菜,可是对了他的胃口。

    酸酸辣辣的,一盘菜几乎全被他和妻子分食了。小儿子不能吃辣,大儿子似乎看到他们夫妻喜欢吃,也很少往这盘菜伸筷子,只是一个劲儿地跟那条鱼较劲。

    想到那盘醋溜大头菜的美味,王海一点犹豫都没有的就张口说道:“就做醋溜大头菜!”

    好吧,看来老爸是真吃对口了,以后恐怕这道菜会经常出现在自家的餐桌上了。不过王勇显然有自己的想法,不想再做这道菜了。

    “你想吃让我妈给你做,我准备做个新菜式试试。”

    “哦?你要做什么菜?”

    王海一脸好奇地看着大儿子,那样子就跟贪吃的王亮一模一样。

    “想知道吗?”

    “想!”

    不仅是王海,旁边的王亮还有高晴以及好哥们儿高贵一起飞快的点点头。

    “你猜!”

    很显然,没有经历过网络洗礼的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个词给弄懵了。留下几个人继续发懵,猜测王勇会做什么菜,王伟跟着母亲和三姨来到堂屋开始准备晚饭。

    母亲和面,三姨洗韭菜剁馅。王勇则是来到大锅灶前,抓了一把玉米皮引火,准备先把中午就开炖的大骨汤热热。

    这一番动作少不了引得三姨没口子的一阵夸奖,这么小就会做饭了,村里孩子可没几个有这本事的。让王勇很是高兴地跟三姨卖弄了一番他自己的厨艺经。

    中午填了一次煤之后就没再管它,这会儿火早灭了。轻车熟路的生火,添材。等火烧旺之后,又加了几根劈材,王勇才拍拍手站起身,准备弄自己的新菜式。

    结合着家里弄找到的食材,王勇想了一会儿决定做个老少皆宜的著名家常菜。当然了,现在这个年代,这道菜在这个小村子好少有人见过。

    想好了做什么之后,王勇跑到大棚里,拔了一把小葱,又把洋柿子秧上最红的的那颗西红柿摘了下来。

    回到堂屋,在母亲和三姨的不解的目光中,王勇又翻出俩个鸡蛋,可开一个小口子,把鸡蛋液倒入碗里,加了一点盐快速搅拌均匀。

    在炉子上坐上小铁锅,放油,烧热后倒入搅拌好的鸡蛋液,随便翻炒俩下,把摊成了鸡蛋饼绞碎盛出来。

    这时,直接再葱花调料放锅里爆香,把西红柿拿在手里直接切成小块,鲜嫩多汁的西红柿一点没浪费,连汁水都滴落在锅里了。

    翻炒几下再放入炒好的鸡蛋,很快一碗西红柿炒鸡蛋就新鲜出锅了。正当听到动静跑出来看热闹的王海和高英峰以及三个孩子以为结束的时候。

    王勇又跑到西屋,翻出一包一斤装的挂面。这是来自大伯家的挂面房,也算是自产的吧,一般人家可没时间没精力自己手工擀面条吃,相对于粗糙的高粱米粥来说,有挂面汤吃那已经是相当美味的食物了。

    王勇就在一帮人的围观下,揭开大锅盖,看到在大火的炙烤下已经表面翻花的大骨汤,毫不犹豫地将一包挂面下到大骨汤里。

    “你这是要干什么?”

    对于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的王海出声怒斥道。就算以后日子好过了,也不能这样啊?那边做饺子的面和馅料可都是准备好就等着包了,你现在却要煮挂面?你这是要干嘛?败家吗?

    “等会儿就知道了,保管让你们满意就是了。等着吃吧!”

    王勇头也没抬的回了一句,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大棚的事让他在家里地位大大提高,像今天这样胡来,老爸老妈的大巴掌早就扇过来了。

    这年头可没什么儿童权益保护法,村里人也根本不在乎那玩意儿。自家的孩子不听话,就打他了怎么啦?

    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连老师打学生,在家长眼里那也是天经地义的!啥人权都不顶用!

    看着王勇又拎出漏勺,一手漏勺,一手筷子,不断把挂面用筷子挑起放入漏勺里。沉入大骨汤里的漏勺里,挂面在翻滚的浪花里上下翻飞。

    很快,大骨汤里几乎看不到面条了之后,王伟放下筷子,两手握着漏勺一上一下的不断把漏勺提起放下。

    这么做了几次之后,捞出漏勺放到眼前看了一眼,似乎觉的不满意。皱着眉头又开始重复着把漏勺一上一下的放入大骨汤里。

    “差不多了,看看人数,拿碗来!”

    王勇很有厨艺大师风范的嚷了一句,引得频频吸鼻子的王海第一个响应,赶紧紧走几步来到碗橱边上,按照人头拿了八个碗。

    早在王勇下挂面的时候,味道香浓的大骨汤的味道就已经让他忍不住想要捞一根出来啃了。只是年纪,和身为父亲的尊严让他生生忍住了心中的激动。

    帮着儿子把八个饭碗摆放在锅台上,王海就站在一边看着大儿子用筷子把煮好的挂面均匀的放到八个碗里,然后端起那碗颜色鲜艳,味道诱人的西红柿炒鸡蛋,也分别倒入八个碗里。

    做完这一切之后,把大锅盖盖好,然后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呢,他自己就先端起一碗,用筷子一搅拌,夹起一筷子就开吃了。

    这下,其它三个孩子先忍不住了,大叫着就扑了上来一人抢了一碗。四个大人则是你推我让的慢慢端起碗,伸着筷子开始品尝王伟弄出的这碗西红柿打卤面。

    还没开吃,一股浓浓的香味就已经扑鼻而来。鸡蛋混着自然成熟的西红柿的天然酸香,加上经过长时间熬煮的大骨汤煮制的挂面,这些味道混合到一起,还没吃呢,口水已经开始在口腔里打转了。

    一碗面条吃光,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的看着王勇。实际上这并不是王勇的厨艺有多好,而是杜宇这个年头的人来说这碗面条太奢侈了!

    而且按照厨艺圈的说法,菜式的好坏,六分在原料,剩下四分才看手艺。王勇所用的无论是西红柿还是鸡蛋,那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土货,要是味道不好才怪了。

    “别看我了,我是怕刚才大家忙活了一阵了,肚子饿了,所以先煮碗面让大家垫点。”

    说完,就背着手,一副高人风范的离开堂屋回里屋看电视去了。

    一个多小时之后,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丰盛的有些奢侈的晚饭开始了。

    一大碗油乎乎的炖肉,一小盆醋溜大头菜,一碗韭菜炒鸡蛋,一大碗大葱炒肉,还有一碗酸菜炒肉,再加上一大盆大骨棒和一大盆骨汤。

    不大的桌子几乎摆满了,盆盆碗碗,这还没算上一大盆白白胖胖菜猪肉馅的饺子呢!

    除了王勇,其他人又都吃撑了。坐在椅子上或者干脆躺在炕上一个个懒洋洋的不愿意动弹。

    只有王勇端着碗,不紧不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的奶白色的冒着热气的大骨汤,不时发出啧啧的惊叹声,引得其他人不自觉的开始吞咽唾沫。

    和南方人不一样,北方人很少有炖汤喝的习惯,更不用说是在农村了。他们最习惯的是不管春夏秋冬,直接来一瓢凉水灌进肚子,连热水都懒得喝。

    所以如今这一大锅的骨头汤就便宜了王勇一个人,连饺子他都只是象征性的尝了两个,然后啃了一个大骨头,就专心对付大骨汤了。

    一直喝了五碗夹杂着不少碎肉的大骨汤,感觉肚子实在装不下了,王勇才恋恋不舍的放下饭碗,起身开始收拾碗筷。他这一番勤快的表现,自然又引来了两口子的称赞,同时开始批判高贵和高晴。

    孩子吗,在家长口中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好。别人家的孩子,那可是多少人幼年,少年时期的噩梦啊!更何况遇到了王勇这么一个妖孽作为参照物,只能说高贵和高晴兄妹俩流年不利,运气不好啊!

    上火了牙疼的厉害,这难受啊!

    ;

第十四章小学二年级的王勇

    ();    呼呼的寒风吹得窗户纸呼啦呼啦之响,吵得王勇从睡梦中醒来。没有网络的日子让他晚上少了很多娱乐时间,每天都是早早的就进入梦乡。

    因为睡得早,再加上农村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吵闹,没有了城市霓虹的污染,每天都是睡得香甜无比。

    只是在冬季寒冷的季节里,想要顺顺利利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那无疑是需要强大的勇气和毅力,至少对于王勇来说是这样。

    但是作为一名二年级的,正在“努力”想要加入少先队员的光荣队伍的王勇来说,就是再不愿意,那也得老老实实的爬起来穿衣吃饭,然后背着不知道多少年头的一个军绿色的小挎包冒着寒风去邻村的学校上学。

    虽然他自己知道就算是不上学对他来说,知识储备也够用了。但是一贯做人低调的为了不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还是得要每天按时的上下学,按时完成那些对他老说就跟喝凉水一样简单的家庭作业。

    早饭还是挂面汤,昨晚大骨汤还省下不少。王勇临睡前又往锅里加了两大瓢凉水,然后点着灶火,塞了一灶膛的煤泥块儿。

    今天早上一起来,母亲就先点着了大灶,把大骨汤烧开,下了一斤挂面。昨天晚上睡觉前,两口子已经商量好了,以后这锅里的大骨汤要一直留着,每隔五天的集市上就去买一次大棒骨,用来熬汤。

    这也算是自家生活改善的一个开始吧,以前俩孩子跟着遭了老罪了,以后要多多补偿他们一点。首先,就先从吃的方面开始改善。

    按照大儿子的说法,这种长时间炖煮的大骨汤,如果再加入鸡,排骨,经过长时间熬煮之后,就是城里大厨们所说的高汤,要是再加入一点补药什么的,比如传说中的人参,那可是国家领导人都拿来补身子用的好东西。

    大儿子身体弱,小儿子年纪小,都是需要补的时候,反正大骨头也不值几个钱,至于鸡,大不了回头多养几只,更是费不了啥事。

    王勇吃过两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骨汤面,就背着书包直奔三姨家,催促着刚开始吃饭的高贵赶紧一点,都七点钟了,再晚该迟到了。

    在王勇的催促下,高贵三下五除二,稀里哗啦喝了一碗粥,背起书包就拉着王勇出了门。作为村里的孩子头,高贵的小脑袋那可是最好使的。

    这不,就上学路上这么一会儿的时间,这家伙儿竟然也不忘了玩。跟在路上碰到的几个小同村的伙伴一商量,一场警察抓小偷的大戏就上演了。

    你追我赶,一个个累的气喘吁吁的跑到连院墙都没有的学校南边一个破旧的青砖瓦房旁,王勇直接停住了脚步。

    其他人好像没看见一样,说说笑笑的从他身边经过,径直走进学校里,留下王勇一个人走进这栋破旧的房子。

    王勇所在的这所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再往上的五六年级就要到另外一个村子,离着家里六七里地的所谓的中心小学去。

    在他得至未来的自己的记忆中,小时候贪玩学习不好的自己总是会提前赶到学校,然后赶在上课之前就在这栋破旧的,四处漏风漏雨的房子里,趴在房子里那个巨大的类似锻压机(当时有同学说那玩意儿是碾米的,房子不敢苟同,从哪看都沾边)的东西上,急匆匆地把作业抄完。

    说老实话,在小时候王勇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老实孩子,就连女孩子都经常能够把欺负的哭鼻子,可是在学习上着实不上进。

    太贪玩了!

    像是摔片及(音译,piaji,有的地方叫四角,为了方便以后也叫四角了。有玩过的吗?),王勇的绝活是可以用自己的四角可以紧贴着对方地上的四角带离地面,往往都是七八成的盈率。

    还有弹玻璃珠,这个王勇就不擅长了。擅长这个的是他的同村小伙伴儿忠理!这家伙离着十来米远都能准确命中目标,而且力度之大,经常把对方的玻璃球打得掉渣甚至是四分五裂!绝对是怪兽级别的选手!

    其它什么捡嘎拉哈,捡石子,丢沙包,跳皮筋,虽然不一定玩儿多好,但是王勇却绝对是样样参与,一样不拉的全会。

    最让他得意的还是被几乎所有家长严厉禁止的项目——摔瓦。不要看字面意思,在他们老家这个北方普通的小村子可很少见到瓦片的。

    这里说的摔瓦实际上是一种孩子们的游戏,就是用本地随处可见的红泥自己制作一个边厚底薄的碗装的东西,然后找一块平坦的石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村里那个倒塌的题写着村名及来历的石碑)往地上使劲一摔。

    “啪——”

    泥点四溅,薄薄的底部炸开,露出一个大洞。比赛双方就比较这个洞谁的大,大的那个就可以获得对方的泥来填补自己的摔瓦。

    在这项非常有意义,锻炼动手能力和智慧的游戏中,王勇常常都是大赢家。只是少不了回家的时候一身的泥点,惹得老爸或者老妈一顿数落外加偶尔落下的大巴掌。

    还有用收集来的火柴盒正反两个面和从小卖部买的画片来拍片儿。这项集勇气和力量于一身的活动是王勇最深恶痛绝的,从小怕疼的他一看到小伙伴们不知疲倦的捂起小手,啪啪的往地上拍,自残一般的频频使出“铁砂掌”,就是一阵牙疼。

    看着眼前的这栋破屋子,王勇这些日子已经早就熟悉的很了。脚步不听地来到里面,看都不看的就出声问道:

    “高强?在哪呢?你丫的还抄不抄了?”

    “这呢,这呢!赶紧的,今天怎么来这么晚,快点,要打铃了!”

    一个身材明显要比同龄人高上一头的壮实的小家伙从锻锤后面露出身形,几步就来到王勇身边,二话不说就开始从王勇背着的挎包里掏作业本。

    这小子叫高强,和王勇同村的。只是王勇和高贵他们俩住在村子中间,高强还有那个谈玻璃球很厉害的忠理他们住在村子北头,一般上学不会特意的等对方,所以上学的时候很难碰到一起来的时候。

    这小子是王勇的难兄难弟,以前经常趁着早自习的时候一起趴在这里补作业。后来王勇慢慢的想到了一个好法子,这个风水宝地就成了高强的地盘了,直到后来学校扩建这里被拆除掉了。

    “不是我说你,我不是把我的秘诀都告诉你了吗?你怎么还是天天起大早跑这里写作业啊?这大冷天的,怎么不冻死你啊!”

    “就你那还叫秘诀啊?不就是不管答案的乱写一通吗?还用你告诉我啊?再说,那不也耽误时间吗?”

    得了,这王八蛋玩意儿就不上上学的料,来一未来的记忆也告诉王勇,这个陪着自己一起每天早上抄作业抄了两年多的小伙伴小学毕业后就干脆回家跟着他爸开始拉砖卖砖去了。

    后来好像是感觉这行当没啥出息,就托人进了一家新建的小钢厂,当了一个钢铁工人。只是听说那家厂子因为效益不好,经常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来。

    “行啦,别墨迹了。赶紧的,我们从家出来的时候都七点多了,现在估计有个十来分钟就该打铃了,你要是不抓紧可要完蛋啦!”

    没有回答,高强此时此刻的表现比任何爱学习的好孩子还要好。趴在锻锤的一处平坦处,头也不抬的照着王勇的作业本大抄特抄。

    而王勇则是悠哉的时不时的调侃他一句,身强体壮在学校里称王称霸的高强却因为每天都要找他抄作业的缘故,不敢多说什么,老老实实的都当成了耳旁风。

    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对于王勇来说真的不难!数学就是乘除法,有加减乘除混到一起的混合运算那就是可以让人抓破脑皮的难题了。

    老子怎么也是学过XYZ方程组还有已经记不得多少的微积分的高大上人士,对于这些小儿科的东西就算是想做错都难啊!

    秉承一直以来低调做人的优良传统,王勇并没有表现的和平时差距太大。当然也要时不时的刷刷声望,展现一下自己的神通,要不然哪有底气和父母老师谈条件啊?

    倒是这段时间王勇的字练的不错,至少从狗爬升级到了蜘蛛爬的境界,也算是进步明显,让他暗自兴奋了很久。

    叮铃铃——

    一阵电铃的响声传来,这是代表早自习结束了的铃声,也让破房子里的二人组意识到要上课了。当十分钟之后电铃再次响起,那就是正式上课了。

    听到铃声,高强条件反射一般,抄起两人的作业本拿在手里,撒腿就往校园跑去。

    铃声响起,意味着在教室里可能来的早,看着早来的同学们上自习的老师就要离开了。能在生着炉子的温暖教室里抄作业,谁愿意在这破地方啊?

    这里额外说一句,那个时候,农村的小学里,早自习是不作要求的,不像后来,八点才上课,七点就要求学生们到校上早自习。

    王勇不慌不忙的背着小手,悠闲的远远地跟在高强身后,走进了连院墙都没有,只有一排六间屋子的田庄小学。

    六间屋子,一间是几个老师的办公室。从育红班到四年级,一共才三个老师,有时候会有一个师范实习的年轻老师过来实习,不过这种情况极其少见。王勇在这个校园里混了五年才碰上过两回!

    走进西边数第二间教室,入眼就看到二十多个已经非常熟悉的来自王家庄和学校所在地田家庄的小萝莉小正太们或好好学习,或热烈的讨论着昨天的动画片里旗旗号船长的遭遇,还有贪玩的正准备冲出教室到外面撒野放风,好一番热闹,生机勃勃的场面啊。

    “同学们好!”

    王勇一手被在身后,一手高高举起,如同那位城门楼上的伟人一般。只是那位伟人这么一喊迎来的是震天的欢呼,而他呢?

    一地的或大或小的白眼!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0/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新农村最新章节! 作者:挣钱买房所写的《重生之新农村》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新农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新农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新农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新农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新农村介绍:
梦中被来自未来的自己灌输了未来二十年的记忆,王勇开始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自己,家人,村民的未来。
盖大棚,栽果树,发展养殖业,一个在全球影响力巨大的农业集团慢慢成型,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有着华夏特色的新农村的崛起!
谁说农村就要脏乱差?谁说农民天生就得受苦受累?谁说农业就不能赚大钱?王勇就不认这个邪。
“俺们村今年人均年收入十八万,增长率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希
重生之新农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新农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新农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