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

    见景翠对自己视而不见,景鲤只好向楚王行礼道:“大王,柱国此言乃是误国之言,常言道久守必失,更何况按照柱国的说法,我们楚国的防线将会从东部的大海一直延续到西方汉水,延绵一千多里,如此漫长的防线,即便是百万大军,恐怕也相形见绌,如何守得住。”

    “这”景翠一时哑然。

    陈轸等了等,见昭雎没有出言,便明白现在轮到自己做楚王的先锋了。

    “大王,臣有话说。”陈轸见其他人全都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慢慢的道:“大王,楚国灭越诚然会引起各国恐慌,会让我楚国遭到各国围攻,但是我们怎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被其他各国围攻,而放弃一个吞并越国的机会。”

    “数年前秦国已经吞并了巴蜀宜三国,尽取巴蜀之地,得到了三国千年以来的财富,现在只等数年过后,彻底控制巴蜀,就可以再次获得巴蜀的人力以及地力。秦国本来就是强国,现在又获得巴蜀,国力大增。”

    “而齐国吞并燕国的事情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警惕,如今的天下,吞并大国已经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秦国和齐国已经为各国开了先例。”

    “若是我们楚国继续以前的看法,对其他大国只削弱而不吞并,那就是养虎为患,留下一个恨我入骨的敌国。”

    “更重要的是,秦国的身后还有一个孤立无援的义渠国,若是秦国再吞并了义渠国,那么秦国人力以及土地将会追上我们楚国,那么以秦国的实力,恐怕和我们楚国不相上下了。”

    顿了顿,陈轸掷地有声道:“大王,臣请大王现在开始布局灭亡越国一事,此时若成,那么我们楚国就会吞并越国,此时若是不成,以我楚国的实力,最多也只是和齐国一般,暂时休养生息数年即可。”

    “大王”景鲤刚刚起身想要反对,却被熊槐抬手阻止了。

    熊槐制止群臣发言后,厉声道:“昔日越国只是会稽之地的蛮夷小国,被吴国阻断在偏远的南方,越国正是得到我楚国先王的支持,这才强大起来,能够与吴国相抗衡。”

    “但是越国灭亡吴国后不思报答楚国,却多次与楚国交难,至今百有余年,是可忍孰不可忍,群臣勿言,寡人决定着手灭越。”

    说完,熊槐看着群臣道:“今日之事乃是我楚国接下来数年的大计,不可言于他人,卿等但有流言于外者,寡人将会视其叛国,必定会灭其满门。”

    “臣等领命。”群臣拜道。

    众臣起身后,熊槐再次道:“接下来就是具体灭越一事,关键有两点,其一如何灭越,其二,如何防备他国,不知众卿何以教寡人。”

    昭雎数月前就已经知道楚王打算灭越的消息,已经下了一番功夫,于是率先开口道:“大王,灭越一事还需越国内乱不可,我楚国下一次攻击越国的机会有两种,其一越王崩,越王二子相争。其二,越王未死,而越王其中一子被逼至绝地,不得不奋起反扑。”

    “为了促使这两种情况发生,还需我们楚国出力,源源不断的支持越王的子嗣相争,不让他们提前分出胜负。”

    陈轸接着道:“大王,越国相邻的大国是我楚国和齐国,如今我们和越国是盟友,正可趁此良机促使齐越两国再次交战,以削弱越国的实力。”

    景鲤冷笑道:“越国小国也,刚刚才和齐国爆发了两次战争,损失不小。而齐国上一次大战中大败,如今正在休养生息,敢问刺史令齐越两国如何交战?”

    陈轸道:“淮北地,只要淮北地还在越国手上,那么越国就与齐国有矛盾。”

    景鲤问道:“如果齐国打算放弃淮北呢!”

    陈轸沉声道:“那就贿赂越王,请越国和我们一起攻打齐国!”

    此话一出口,全场哑然,却无人反驳。

    熊槐闻言瞳孔猛然收缩,这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计策。如果越国贪婪,如果用宝物就可以贿赂越王,这就是上天要灭亡越国,如果越王不愿单独对上齐国,那么就用珍宝请越国出兵相助楚国伐齐,楚国大而越国小,楚国牺牲一万精兵,越国损失八千精兵,这笔账怎么算都是楚国赚了。

    至于普通民众,生在战国,这就是罪过。

    战国战国,不打战,那还叫战国么

    再说,秦国的老百姓,就是以打战为主业,种田为副业,号称闻战则喜,这样一想,好像大战也没什么了。

    熊槐突然发现自己的满腔热血,好像都是冰冷的。

    大殿中冷场了片刻后,昭滑出言道:“大王,越国的吴人,其实也是可以收买的,臣请大王重金收买吴人。”

    随着昭滑的开口,话题再次回到灭越上,大殿的压抑一扫而空。

    只是,熊槐一听重金收买,顿时头大,不由将目光看向太府尹斗由:“贤卿,不知太府还能挤出万金吗?”

    斗由咬牙切齿的看了昭滑一眼,摇头道:“大王,太府现在连一千金都拿不出来,所有的钱都拿出去收购麦米了,真要挤出万金,则需要等八月份收获以后,江淮洞庭一带缴纳税收之后。”

    熊槐微微颔首,对昭滑道:“现在太府没钱,八月份之后,寡人给贤卿万金,专门用来收买反越的吴人。”

    “臣领命。”昭滑应着,接着,顿了顿道:“大王,越国境内河网密布,三里一河两里一沟。我楚国的舟师虽然天下第一,纵横于江没有敌手,但是攻打越国不仅需要大船,同样也需要小船,请大王早做准备。”

    景翠亦赞同道:“大王,将军昭滑所言正是,江淮之地还好,吴越之地的河流,远比其他地方多,用舟船的时候远远超过用车马的时候,此不可不查。”

    熊槐点头道:“可。”

    接着转头看向昭鱼道:“司空,舟船的事情那就交给贤卿了。”

    “臣领命。”昭鱼行礼道。

    其后,熊槐再次问道:“关于越国之事,诸卿可有补充。”

    群臣沉默了片刻后,昭雎进言道:“大王,司败唐昧精明强干,驻守广陵城数年,从来没有让越国占到好处。微臣以为,大王可以将唐昧召回,另选良将驻守广陵,一则向越王示好,表达楚越两国亲近之意,二则用一个名气远不如唐昧的良将驻守广陵,也可以使越国掉以轻心。”

    景翠闻言精神一振,这是一条好计策,除了昭雎说出口的两个好处外,还可以将唐昧调回。

    唐昧身为重臣,地位与自己跟昭雎相差无几,而且与越国交战多年,若是唐昧一直在广陵,一旦楚国攻越,主将人选有一半可能会是唐昧。

    还是将唐昧调回来吧。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

    景翠出言道:“大王,司马所言极是,唐昧乃是天下名将,有司败坐镇广陵,虽可保证我楚国的东面无忧,但也会让越王寝食难安,日夜警惕我楚国,所以臣也以为应该将司败调回。”

    昭雎景翠这两个军方最高层出口,熊槐仔细思索一番,也认为此时应该是将唐昧调回的时候了。

    “可。”熊槐随后咨询道:“不知诸卿以为谁可接替司败坐镇广陵,谨防越国的偷袭呢?”

    景翠率先开口道:“大王,臣推荐方城守将景缺,将军景缺驻守方城多年,面对秦国与三晋能力保方城不失,想必也一定可以力保广陵不失。”

    昭雎抬了抬眼皮道:“将军景缺驻守方城多年,名镇天下,威望不在司败之下,用景缺与用唐昧有什么区别。”

    说完,昭雎行礼道:“大王,臣举荐将军昭应,昭应熟知兵事,久经战阵,名望不传,必定能让越国放松警惕。”

    昭鱼闻言道:“大王,将军昭应虽然才干过人,但是毕竟才升任将军之位不久,恐怕难以服众,老臣以为将军昭滑出使越国成功,与越王有过交情,可以坐镇广陵城。”

    熊槐看了一眼昭滑,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但是身为令尹的景鲤还没有开口,此时也不能立即下决定,否则致令尹于何地。

    熊槐闻言不置可否,三个重臣全都举荐人选了,不知百官之首的令尹会选择谁呢?

    景鲤:“”

    关键时刻竟然无人可用,昨天是这样,今天又是这样。

    见楚王好奇的看着自己,景鲤心中大急,只是以前景氏之中景翠负责军方,自己负责外交,现在一时间真的拿不出什么好人选。

    有能力有资格的,不是景氏的人,就是昭氏的人,全都不是自己的人,而屈氏这几年被打压的厉害,屈的部属几乎全军覆没,也找不出好的人选。

    熊槐见景鲤半响无言,不由叹了口气,收回目光。

    景鲤能坐上令尹的位置,不过是昭景屈三族妥协的结果,若是春秋之时,倒是完全可以胜任,但是现在这战国嘛,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景鲤似乎察觉到楚王的失望,突然福临心至,脑海中冒出一个人选,于是赶紧开口道:“大王,广陵城至关重要,是我楚国攻击齐越的重地,不容有失,但是坐镇广陵的人选却又不能让越王感到威胁,相反还要让越王放心,所以臣以为不能选军中之人。”

    熊槐一怔,景鲤竟然不打算用军中之人,那他会举荐何人!

    “不知令尹有何人选?”熊槐好奇的问道。

    景鲤开口道:“大王,臣举荐鄂君启。”

    “鄂君?!”

    景鲤疯了

    但如果抛开鄂君的身份

    熊槐脑海中浮现鄂君的身影。

    鄂君算军中之人吗?

    应该不算吧,鄂君从来都没有担任军职,但是鄂君打的战也不少了。

    尤其是当年随昭阳攻打魏国的时候,更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且之前的那一战,表明鄂君的除了会做生意,同样也会打战。

    熊槐心中将昭滑和鄂君比较一番,在军事上,二者现在表现出来的水准相差不多,或者有过独自统兵经验的昭滑还要强一点,但仅仅只是防守的话,鄂君表现出来的水平倒也足够了。

    至于能不能让越王放心,问题都不大,一个越王的老相识,一个大商人,做买卖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打战的时间,越王应该会放心的。

    至于应对齐越的外交方面,昭滑上一次的任务完成的不错,而鄂君这个大商人更是交友广阔,各国都有他的好友。

    熊槐不自觉的将手抚摸起自己的胡子来,昭滑和鄂君两人坐镇广陵都是合适得。

    不同的是,两人的身份有极大的不同,一个是封君,一个朝中将军,正常来说自己应该选择昭滑。

    楚国的封君实力强大,尤其刚刚还发生了王室与封君的不痛快这种事,任用鄂君或许也可以拉拢一部分封君,缓和两者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件事告诉所有的封君,只要跟着楚王干,即便你是封君,也可以受到楚王的重用,前有叶公官职令尹,现在还有鄂君是榜样。

    而且鄂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鄂君大商人的身份,对于楚国渗透越国,有着极大的便利。

    只是鄂君身为封君,本身已经够富有了,若是现在再增加鄂君的势力,将重镇广陵交给鄂君,那么鄂君将会立即成为楚国最强大的封君。

    现在的鄂君是很忠心,但是以后呢,或者说下一任鄂君呢

    至于昭滑,身为在朝的公室之人,本身没有封地作为根基,可以说天然就和楚王绑在一起的。

    而且昭滑与昭雎矛盾重重,昭氏一族在楚国的势力太过强大,若是昭鱼昭鼠故去,而昭滑还没有得到重用,那么很显然昭氏一族就将为昭雎所用,这样的昭雎也很可怕,而且昭雎年龄比自己年轻不少,一旦自己死在昭雎前面,昭雎就是楚国一霸啊。

    熊槐突然想到,昔日昭阳扶持昭滑会不会也有这种考虑呢?

    昭雎见楚王迟疑,而昭应胜任的机会又太低,至于其他的三人,鄂君身为封君,肯定不会成为伐越的主将,想到这,便出言道:“大王,令尹之言甚是,鄂君启正是坐镇广陵的上上之选,臣请大王任用鄂君启。”

    熊槐闻言不置可否,昭雎这是在打压昭滑。

    见楚王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斗由看了一眼昭滑,出言道:“大王,依臣之见,我楚国目前这一阶段还是以麦米为重。”

    麦米!

    熊槐看了斗由一眼,麦米就是做买卖,斗由同样也倾向于鄂君!

    在鄂君合适的情况,令尹司马太府尹同时举荐鄂君,熊槐想了想,自己也没有反对的必要了。

    熊槐将手从胡子上放下,点头道:“好,就依令尹司马所言,以鄂君启为将镇守广陵城。”

    “大王英明!”群臣拜道。

    “将军昭滑。”熊槐看向脸色沉重的昭滑。

    “臣在。”

    熊槐笑道:“将军熟于兵事,久经战阵,乃是国之良将,从明天开始,将军就去寡人亲卫军中担任统领吧。”

    亲卫军!

    昭滑自然也知道这一支军队,不同于宫中禁卫,这是楚王不久前从军中抽调精锐组建的军队,一共三千人,以公孙衍为将军,正在用武卒的训练办法训练。

    这支亲卫军可是花费了楚王许多心血。

    “臣领命。”

    见昭滑领命,熊槐嘱咐道:“犀首乃是天下国士,精通秦魏韩三国兵事,将军此去亲卫营,应当多多向犀首讨教才是。”

    昭滑瞬间意会,拜道:“臣明白,臣此去亲卫营必定以犀首马首是瞻,向犀首请教用兵之道。”

    安排好昭滑后,熊槐开口询问道:“如今鄂君在哪里?”

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

    景鲤答道:“回大王,如今鄂君正在秦国运粮。”

    “秦国运粮!运什么粮?”熊槐一惊,好像自己去会盟三晋期间,发生了好多事啊!

    景鲤再次答道:“回大王,如今鄂君正在将秦国的麦米运回楚国,第一批十万石麦米已经运到楚国,第二批二十万麦米快到楚国了,第三批麦米如今正在路上,鄂君正随着第三批麦米归国。”

    熊槐瞪大了眼睛诧异问道:“这些麦米莫非就是秦国送给燕国的粮食。”

    景鲤停顿了一下,道:“似乎好像是的。”

    其余众臣闻言大吸一口冷气,面面相觑。

    之前轰动天下的烧粮案,难道是我们楚国干的?

    鄂君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熊槐瞬间觉得脑袋不够用了,话说秦国的第二批麦米不是被一把火全都烧掉了吗?

    既然这批麦米快到楚国了,也就是说当时烧掉的不是麦米了。

    熊槐一惊,暗道:这把火该不会是鄂君伙同燕国公子安一起烧掉的吧。

    不,仅仅这两个家伙肯定还不行,还得加上秦国那边广开方便之门不可

    这些家伙干的好大的事啊!

    熊槐幸灾乐祸道:“好好好,鄂君果然不负寡人之望,连秦国的粮食都弄回来了。令尹,立即传令鄂君,让其快马赶回郢都,寡人有重事相托。”

    “唯。”

    接下来就是关于应对灭越之后各国围攻的事情,对这种事情,群臣到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是据城而守,防河守山罢了。

    十余日后,鄂君回到郢都。

    熊槐一见到鄂君,立即大笑道:“鄂启,卿干的好大的事啊,快与寡人说说,贤卿是怎么把秦国的粮食运回来的。”

    鄂君张了张嘴巴,沉默了一下道:“大王,无他,只是一笔买卖罢了。”

    “买卖?”熊槐笑道:“秦国的这些麦米可是送给燕国的,如何会卖。”

    鄂君行礼道:“大王,虽然这几十年我们楚国和秦国交战多年,但是之前我们楚国和秦国可是多年姻亲,许多楚人都在秦国任职。”

    熊槐点点头,不仅是以前,就是现在,秦国的客卿甘茂,不就是楚人么。

    想着,熊槐询问道:“这次是谁出手相助?”

    鄂君道:“回大王,这次和微臣做买卖的是秦国将军魏冉,其本是楚人,十几年前随其姐从楚入秦,其姐在秦宫中备受秦王宠爱,已经为秦王生下三个儿子。魏冉年长后,得到秦王的重用,正是这次秦国运粮的负责人。”

    “臣与其家族有交情,而且愿意用菽豆换麦米,魏冉自然愿意与臣做这笔买卖了。”

    熊槐微微颔首,难道焚粮就是为了掩盖鄂君他们的换粮一事?

    想着,熊槐问道:“那么这一次的焚粮事情,是怎么回事?”

    鄂君摇头道:“回大王,此事臣亦不知,臣的大部分人手都在秦赵边境,负责将换来的粮食从赵国运回楚国,至于燕赵边境发生的焚粮事件,臣安排帮忙运粮的人,在焚粮一事中全部被杀,没有消息传来。”

    “事后我也曾询问魏冉和公子安,他们传来的消息,二人同样不知发生了何事,只是粮食到达燕国边境,众人放松了警惕,突然一股精兵杀出,杀散运粮的人后,绝大部分的粮食全都付之一炬。”

    “呃!”没有从鄂君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熊槐便翻过此事,转而问起魏冉来。

    “不知卿以为魏冉此人如何?”

    鄂君思考片刻后答道:“回大王,其人熟读兵书,从运粮一事来看,行事颇有章法,但是经过焚粮一事,恐怕年少得志。而且经过此事后,魏冉虽然没有被秦王免职,但是遭到秦王训斥,让其戴罪立功了。”

    “魏冉在楚国还有亲族吗?”

    鄂君摇头道:“回大王,魏冉在楚国没有亲族了,但是芈氏在楚国还有亲族,有一个同父的弟弟在,不过在大王废肉刑之前,因为犯罪的缘故,害怕被法律惩处,便逃到国外去了。”

    “如此”熊槐想了想道:“寡人欲在秦国扶持魏冉,不知卿以为如何。”

    至于让魏冉回国的事情,熊槐想都没想,魏冉在楚国毫无根基,而在秦国却有一个姐姐做秦王的宠妃,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就可以做出选择。

    但是扶持魏冉则不一样,如今秦王还在,芈氏虽然受宠,但是秦王后却是魏女,秦王太子也是魏女的儿子,所以说无论是芈氏还是魏冉,在秦国都可以说的上是孤立无援,若是此时投资魏冉,必能让其偏向于楚国,成为楚国的助力。

    这种事情其实各国都在做,拉拢扶持他国大臣,让其议事的时候也为本国考虑一下,免得无人为自己说话。

    鄂君沉默了一下,点头道:“大王,此事可行,魏冉之所以收取微臣的重礼,也正是因为其在秦国的根基太浅,若是能得到楚国的支持,对魏冉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熊槐吩咐道:“好,既如此,卿让人安排芈戎回国,让其去秦国活动一下。”

    “唯。”

    说完焚粮一事后,熊槐接着便把自己要灭亡越国的事情进行简要说明。

    说完后,在鄂君目瞪口呆中道:“寡人这次把贤卿召回,主要是一件事,那就是想要让贤卿接替司败唐昧,镇守广陵城。”

    鄂君闻言被吓了一跳,结结巴巴道:“大大王要要让微臣镇守广陵城。”

    楚国的封君制施行数百年,朝中大臣成为封君到时有不少,但是成为封君后再成为朝中重臣的,那就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昔日叶公能担任令尹,那也是碰上楚国内乱的特殊情况。

    现在这情况,明显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楚国朝中也不是没人,怎么会轮到自己!

    自己已经这么有钱了,如果手下再有广陵城这座重镇,想想,自己都怕。

    难道是大王许诺的连本带利两万金不想给了,想要用广陵城守的位置打发我?

    不,广陵城如此重要,岂是区区万金就可以买到的

    难道说,楚王不想还钱,想要对我下手了?

    也不对,如果是这样,楚王也不会将自己放在广陵城

    一时间,鄂君思绪杂陈。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

    鄂君晃了晃脑袋,立即下拜推辞道:“大王,广陵城事关灭越重事,况且还要同时防备齐越两国,微臣才疏学浅,恐怕难担重任。如今我楚国大贤辈出,臣请大王另择贤臣。”

    熊槐万万没想到,鄂君竟然拒绝了

    于是再劝道:“贤卿谦虚了,卿的忠心和本事,寡人还是知道的,我楚国贵族这么多,但是家业能壮大到贤卿这种程度,我楚国也只有贤卿一人罢了。”

    鄂君讪讪笑道:“大王,微臣只是会做买卖罢了。”

    熊槐赞同道:“不错,寡人纵观群臣,论做买卖,群臣大概也没有谁能比的上贤卿,而这次广陵城守的重任,不仅需要能谨守广陵城,也要会做买卖,不仅需要会做买卖,还要让周围的国家放心,对齐越两国进行渗透,贤卿的大名各国皆知,若是贤卿在广陵城做买卖,顺带向齐越宋以及泗上小国收购麦米,想来齐王和越王,等时间一长,就会放松警惕的。”

    鄂君再拜道:“臣多谢大王厚爱,但是”

    熊槐一听鄂君的“但是”转折,就打断道:“贤卿,以卿之才,出将入相也足够了,如今国事艰难,寡人求贤若渴,握发吐哺,而大贤不至,卿乃我楚国少有的贤才,如今寡人有事,身边无人可用,难道贤卿也不愿意帮我?”

    熊槐说完,立即期待的看着鄂君。

    只是,鄂君的头更低了,全然没有注意到楚王的表演。

    一个自负盈亏的大商人和一个务求获利的大掌柜,一个作威作福只有楚王管辖的封君和一个头上众多公婆,干什么都不自在的城守,怎么选择还用说么?

    城守这种事,做得好,大头是楚王和朝中诸公的,小头自己拿了心里也不踏实,做得不好,说不定连自己现在已经获得的好处都得交出去。

    若是楚王有事,自己在一旁敲鼓助威,好处一起拿,有锅不用背,这是可以的,若是自己独当一面,好处一起拿,有事自己抗,这就有问题了。

    而且一旦成为广陵守,一年到头的利润,说不定还没有自己做一年买卖的收益高,这种事,鄂君打心眼里就不想干。

    只是楚王先提出要求,自己拒绝了一次,接着再次劝说,自己又拒绝了,如今楚王第三次以情动人,现在自己应该怎么拒绝呢?

    想到这,鄂君泪流满面,痛哭道:“大王信任微臣,这是微臣的荣幸,但是微臣从未担当重任,一旦城破身死事小,要是破坏了大王灭亡越国的计划,那微臣就万死难辞其咎了,所以为了避免破坏大王的计划,臣请大王另用重臣,臣愿意全力辅助。”

    熊槐一懵,鄂君这是又拒绝了寡人一次,还是哭着拒绝的,广陵守的任务难道就这么艰难吗?

    不过鄂君所说的另择重臣,也给熊槐提了一个醒,广陵城虽然重要,但是广陵守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

    百官之首的令尹可以对他下命令,统管全国调兵的司马也可以对他下令,能够统帅全军的柱国,同样也可以下令,这地位的确有些低了。

    尤其是封君们,可不会理会一个小小的城守,城守也指挥不了封君。

    唐昧能压服江淮地区的封君,凭借的可不是广陵守的身份,而是司败的地位。

    若是没有司败的要职在身,那些封君可不会鸟一个小小的广陵守,一旦有事,顶多就是派一些老弱农夫。

    即便是唐昧,广陵城与齐越两国打战,那还是算了,我们还是守城吧。

    就像将军景缺,坐镇楚国最重要方城山,手下也只有直属于的楚国的兵马,其他,像方城山附近的叶公鄂君金君等封君,压根就不会听从景缺,相反,景缺还要对这些封君客客气气的,这些封君只听楚王的调令。

    最离谱事情,发生在第二代叶公身上,当时楚国内乱,情况危急之下,叶公竟然直接调用方城山的守军,南下郢都平叛。

    城守面对封君,其弱势可想而知。

    即便鄂君自己便是封君,再加上自己任命,但如果江淮地区的封君奉命将兵力聚集在广陵,然后不听鄂君的,乱成一团,恐怕鄂君也拿他们没办法。

    想到这,熊槐向前一把拉起鄂君道:“贤卿,你我君臣相交二十多年,自寡人即位以来,寡人没有诏令,卿都是全力相助,如今寡人有事,这次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寡人也知道,广陵守的位置,相对与卿来说确实有些低了,但是寡人可以向贤卿许诺,只要卿在广陵城一日,那就只需对寡人一人负责,若无寡人诏令,贤卿可以不必理会其他人的命令,无论是太子还是令尹。”

    “并且寡人愿意与贤卿盟誓,卿不负我,我不负卿。”

    熊槐此话一出,鄂君顿时一怔,这话虽是恩宠,但也是威胁,若是在拒绝,那就只能滚回老家做封君了,此时已经无路可退,不相干也得干了。

    鄂君下拜道:“大王之恩,微臣无以为报,粉身碎骨但凭大王驱驰。”

    熊槐见鄂君终于答应接任广陵城守一职后,顿时松了一口气,喜道:“好好好,有卿坐镇广陵,东方可以无忧矣。”

    鄂君等楚王说完,开口询问道:“大王,臣到了广陵应该怎么做?对齐越两国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熊槐闻言笑道:“如今我楚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暂时不必与齐越两国交恶,卿需要做的就是交好越国。当然,广陵城乃是寡人插在越国咽喉的利剑,越国时刻都想夺回广陵,现在楚越虽然是盟友,但是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所以卿若能与越国交好,那就与越国交好,若是不能,那就死守广陵城。无论齐越两国哪国来攻,无论哪里向广陵求援,贤卿都不必理会,谨守广陵城不失即可,齐越两国,寡人自会派人去教训他们。”

    至于给鄂君号令众多封君的权力,熊槐自然想都不敢想,只要广陵不失,其他的地方,无论是哪里丢了,都不会造成战略上的失败。

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

    熊槐顿了顿,继续道:

    “贤卿除了交好越国,另有四件要事,其一是向周围的楚地以及各国收购麦米,无论多少,寡人都不嫌多;其二,派人打探越国的地形水文,不仅仅是唐昧现在已经在打探的吴地,还包括越国故土会稽等地,寡人伐越之时,卿需要提供向导;其三,我们刚刚从齐国哪里夺取的淮北地,那地方齐国很容易攻取,我楚国守不住,所以寡人打算放弃哪里,但是哪里的齐国百姓,寡人不打算放弃,所以卿的第三件任务,那就是迁移淮北地的百姓,将他们从淮北迁到淮南。”

    “当然,故土难离的情思,寡人也能理解,因此,寡人可以下诏,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凡是迁移的百姓,寡人允诺免税三年,并且全部给予国人的待遇。同时,凡是在淮北有田地的百姓,都可以在淮南获得相同的土地,一亩上田换一亩上田,下田换下田,绝对不会让百姓吃亏,对于那些没有田的百姓,每位壮丁寡人可以赠与百亩田地,其中必有上田十亩。”

    “两年之后,还没有迁移的百姓,那就是还对齐国抱有期望的人,对这些人全部强制迁移,无论家中有多少田产,统一每个壮丁送一百亩田,并且不免税。”

    “最后,那就是动用人力,向越国的百姓宣传楚越一家亲的思想,同时号召江淮地区的封君贵族与越国的贵族进行联姻,以此减低越国对我楚军的抵触心理。”

    鄂君听得连连点头,楚王这一大段话都不带停顿的,显然已经准备许久了。

    而这四点要求,鄂君自己心中推算一番,对自己来说并不难。

    做买卖,这才是自己本行,或许比不上陶朱公这种神人,但是楚国现在的满朝文武,做买卖每一个是自己对手。

    打探地形,这个也简单,做买卖时顺带就完成了。

    至于和越国人联姻,一想到这,鄂君就咽了咽口水,这个并不难,自古以来吴越之地就盛产美人,如果说赵国的歌姬是天下人所追求的,那么吴越的美人就是天下人所向往的。如今楚越交好,两国交流再无阻碍,就是想阻止那些封君与越国联姻都阻止不了,更何况还有楚王在后面推波助澜。

    唯一有问题的,那就是迁移百姓,淮北的百姓不在少数,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出乱子。这一方面自己并不擅长,自己的那群手下,也没有精通治理地方的,虽然有楚王给的种种便利,但是还是心中没底。

    鄂君想到这,立即看向楚王道:“大王,其他的三项臣都能办妥,唯独迁移百姓这一点,这是微臣不擅长,请大王另择贤臣。”

    “这”熊槐一皱眉,这个人选不好选。

    地位太高,那就可能与鄂君主次不分,地位低而又很有才华的人,这种人自己也缺啊。

    况且迁移百姓这件事又很重要,不容有失,不能挑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现在对自己这个楚王来说,楚国疆域广大,江南那么多的土地,都是可以开发的,自己不缺地,缺的就是人,淮北地虽然不比中原,但是同样开发多年,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若是不管不顾,一根筋直接强制迁移,像三国演义中董卓干的一样,十个百姓从洛阳迁到长安,结果只有一个百姓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一个坑。即便到达淮南的百姓有一半,那也是亏大了,而且还会落得骂名。

    这与上次百姓自发到陈地不同,上次是强壮的百姓自发去的,主动性很强。而这次则是半强制性或者说就是强制性整体迁移,拖家带口老弱病残挤在一块,稍不留神就会很麻烦。

    麻烦的事,就要交给不怕麻烦的人。

    熊槐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就是上次去抓捕哪陵君的庄辛,这个人胆子大,是个不怕事的人。而且能力也不差,上次本意他能活着回来那就算好的了,没想到他竟然成功的将哪陵君抓回郢都了。

    不过在迁移百姓这一块行不行,还得考量一下。

    想到这,熊槐笑着对鄂君道:“贤卿,寡人已经有了一个人选,不过此人行不行,还需要得到卿的认可。”

    鄂君行礼道:“但凭大王做主。”

    没过多久,庄辛便来到楚王和鄂君身前。

    礼毕。

    熊槐开口问道:“庄卿在寡人身边担任谒者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如今寡人正面临一件难事,想向庄卿请教。”

    庄辛闻言心脏剧烈跳动数下。

    大王这是在向我询问国事,等候许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之前冒死抓捕哪陵君,快马通知楚王太子出事的幸苦,终于有了效果!

    庄辛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但声音依旧带着颤音应道:“大王不以微臣愚钝,臣愿为大王效命。”

    熊槐随后将迁移百姓的事情道出,而后问道:“不知庄卿何以教寡人。”

    迁移淮北地的百姓,这就是大王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普通的迁移百姓的问题,而是迁移刚刚被占领地区的百姓,这些百姓不仅仅是不愿意离开故土,很可能一不留神就会跑回齐国的地盘。

    好在淮南淮北并不远,而且楚王给的条件也很优厚。

    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大军一到,百姓自然就迁走了。

    但是自楚王即位以来,都是以慈治国,这么粗暴的办法,楚王肯定不愿意。

    庄辛思考了片刻,开口道:“大王,此事说难不难。”

    熊槐闻言面无表情。

    庄辛见楚王没说话,便继续道:“大王,淮北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人多,土地难免就会有所不足,就会有贫富不均。所以,对于淮北的百姓,首先就要迁移那些没有故土之心的贫民,对这些人,我们只需要在淮南准备好土地农具,沿途准备好接应的人以及食物物资,那么他们自己就会来。”

    “那么如何迁移那些有田产的以及富裕的人群。”熊槐问道。

    庄辛答道:“大王,其实那些富裕的人群,同样也不难迁移。只要淮北地区爆发战争,不,也不需要爆发战争,只要有大战的阴影,那些富裕的人群就会自己寻找安全的地方,如果我们封锁前往北方的道路,然后稍加引导,那些人就会自己驾着马车,带着一家老幼前往淮南。”

    “呃!哈哈哈”熊槐大笑道:“不错,正是如此,那些富裕的人,也会自己跑来的。”

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

    随后,熊槐继续问道:“那么如何防止来到淮南的人再返回淮北呢?”

    富贵之人不比穷人,穷人只要给地就可以把他们套牢,但是富贵的人则不同,他们有车马,有仆从,有产业,想要离开很简单,想要回去也不难,关键是原来的地方还有产业,想要重新开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庄辛答道:“大王,这个简单,一则用免税为条件,引诱这些人在淮南置办产业;二则一严查奸细为名,在淮水南岸设关,严禁其他人北上;三则继续在淮北散布流言,营造战争氛围,如此一来,就能将大部分的人留在淮南。”

    熊槐点头道:“不错,那么对于有田产的普通人应该如何。”

    庄辛应道:“大多数的普通人,只会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只会盲从。因此,对于这些人,一来用富人贵人做宣传,二来用以前那些贫穷的人做榜样,向他们宣传前去淮南如何如何的好,这样就会有一些人不信,有一些人迟疑,还会有一些人将信将疑。”

    “接下来大王就可以下诏令,宣布淮北不太平,号召百姓迁到淮南,并且给予免税,这样一来,那些将信将疑的人中,就会有一部人准备迁往淮南。”

    “大王,苛政猛于虎也,这是所有百姓深恶痛绝的。但是有一种恶政,百姓不仅不会怨恨大王左右,大多数情况下反而还会将矛头对准他国,这一种恶政就是战争。”

    “通过战争征召百姓服役,对淮北百姓收取重税,并且强行收购粮食,封锁前往北方的道路。”

    熊槐闻言微微点头,战争就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老婆孩子有点田,然后能吃饱,这就足够了。战争就要死人,这是谁都不愿意的,但是一旦战争爆发,那就是你死我亡的问题,不得不战。

    况且这百多年来,战争已经不需要理由,几乎每年都要爆发一场大战,不是这里就是哪里,老百姓都习惯了。

    用战争为理由,征召百姓干活,然后对百姓收取重税,各国都是这么干的,只是很少接连数年征召同一个地方罢了。

    这种政策接连施行数年,当地的百姓必然承受不住,纷纷破产逃亡。

    到时候围三阙一,百姓必然向南方跑。

    庄辛见楚王没有反对,松了一口气,继续道:“大王,只要数策并下,普通的百姓自然就会迁往淮南,即便还剩下一些故土难离的人,在军队面前,恐怕也无能为力。”

    “哈哈哈”熊槐大笑数声,对一旁鄂君道:“贤卿以为如何?”

    鄂君侧身向楚王拱手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熊槐正色道:“庄卿,以卿之才,担任谒者实在是可惜了。不久后,鄂君将会前往广陵城担任城守,卿也一起去吧。寡人给卿三年时间,三年后,寡人要让淮北成为一片白地,卿可愿为寡人分忧!”

    庄辛立即拜倒:“臣愿为大王分忧。”

    熊槐吩咐道:“好,卿可去准备一番,数日后,随鄂君一同前往广陵。”

    “臣领命。”

    庄辛离去后,熊槐对李秋一招手,然后对鄂君道:“贤卿此去广陵,寡人还有东西请卿看一看。”

    不多久,三个侍者便奉上三种物品。

    几块珠玉,一些香料,以及一柄吴钩。

    熊槐指着这些东西问道:“贤卿就是这些东西。”

    鄂君走到侍者身边,拿起珠玉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呀,叹道:“大王,这玳瑁、吴钩、香料,似乎都是越国的特产,而且都是精品。”

    熊槐点头道:“不错,都是越国的特产,而且都是寡人宫中的精品。”

    鄂君灵光一闪:“大王的意思是,微臣到了广陵,大肆收购这些东西,对越国施行轻重之策。”

    “现在太府没钱,大肆收购就别提了。”熊槐摇头叹息,可惜这年头连纸都没有,要不然

    顿了顿,熊槐接着道:“只是让贤卿传出一个消息罢了,就说寡人很喜欢这些东西,卿到了广陵,每年往郢都送一些回来即可。”

    鄂君莫名想起昔日的一件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今都是如此。

    楚王这是想潜移默化么!

    另一边,庄辛离开楚宫,便径直往城外而去,不多时就来到一处军营,请守营的军士传递口信后,便离去。

    回到家中,庄辛令人备好酒肉,便自酌自饮起来。

    日落时分,一个弱冠青年,身穿着军装走进来。

    没等庄辛开口,其人直接坐在庄辛对面,拿起酒壶,数口酒水下肚,才对脸色泛红的庄辛道:“今日兄长传讯,让前来一聚,可有要事?”

    庄辛笑道:“贤弟,为兄从今日起,便不是楚王身边的谒者了。”

    庄微微一滞,看着庄辛喜形于色的脸,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笑着敬道:“恭喜兄长高升。”

    庄辛笑着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而后放下酒杯道:“贤弟可知为兄即将担任何职?”

    庄摇了摇头。

    庄辛接着便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道出。

    庄刚开始时还是一边饮酒一边听庄辛述说,等到庄辛说到一半,庄已经将酒杯犯下,全神贯注的听着。

    等庄辛说完,庄迟疑道:“兄长的意思,大王迁移淮北地的百姓,这是打算放弃淮北地的征召。”

    不等庄辛回答,庄自顾自说:“如今齐国被削弱,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元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威胁淮北。而越国如今还是我们的盟友,而且实力也比不上我们楚国,越国也无法威胁淮北,大王何故如此?为何如此执着于迁移百姓?”

    庄辛淡淡的笑道:“贤弟,这段时间一直在军中,不久前,大王会盟三晋之时,韩王不久后会嫁女给大王,并且楚韩两国互换人质,王后如今正在为公子子兰准备行礼。”

    庄轻咦一声:“秦国的武关函谷关都是易守难攻的要地,我入军前听说大王将汉中昭鼠将军的十万兵力撤回了七万,三万兵力在汉中,也就只能保住汉中不失罢了,根本无力进取南郑,而巴地的阳关,同样是一处险关,也就是说我楚国与秦国短时间不会爆发大战。”

    庄辛点点头,问道:“贤弟,依你之见,如果楚国接下来爆发大战,大王以及朝中诸公会攻打那个国家。”

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

    庄闭目思索片刻后,猛地睁开眼睛道:“兄长,若是大王不迁移淮北的百姓,不主动放弃淮北,那么韩国、越国、齐国就都有可能,尤其是韩国与越国,攻打盟友总是容易一些。但是现在,大王对齐越两国用兵的机会恐怕要大一些。”

    庄辛继续问道:“那么就是齐国还是越国?”

    庄摇头道:“恐怕都有可能,对齐国来说,可以以淮北为诱饵,诱使齐国前来收回失地,然后据城而守,消耗齐国的国力,最后趁机联络盟友伐齐,以此继续削弱齐国。对越国来说,以淮水为防线,集中兵力攻打越国,要知道大王这几年来一直在巩固广陵城,而且连司败都派过去了。”

    最后,庄轻声喃喃道:“或许越国可能性还要高一些。”

    庄辛点头道:“不错,愚兄也是这么想的,但无论大王对哪国用兵,肯定都是在东方。”

    庄闻言叹了口气,自己身为郢都的低级将士,恐怕短时间内无法上战场了。

    见庄脸色一黯,庄辛笑道:“贤弟,你的机会来了。”

    庄精神一振,看着庄辛道:“兄长的意思是”

    庄辛突然站起来,而后大声道:“想我庄氏一脉,乃是庄王的后裔,可是几十年前楚宫所发生的惨案,导致我庄氏从此一蹶不振,主脉逃亡国外,支脉进一步沉沦。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庄周,结果他竟然宁愿贫困一生,也不愿意回国用事。我听说庄周妻子死的时候,他请不起鼓乐,只能自己敲盆唱歌送走亡妻,贫困到了这种程度,他依然拒绝了大王的邀请。”

    说着,庄辛长叹一声:“自从不久前廷理自杀后,如今庄氏一脉,就只能靠你我兄弟二人,其余族人,不过常人罢了。”

    “只是即便如此,愚兄入仕之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谒者而已,而贤弟大才,胜过愚兄十倍,进入军中,也仅仅只是一个百夫长,你我兄弟二人,连大夫都不是啊。”

    庄被庄辛说的一黯,心中也是。

    庄辛接着道:“但是,现在大王给了一个机会,一种重振庄氏一脉的机会就在贤弟眼前。”

    庄闻言行礼道:“请兄长指点。”

    庄辛道:“这次愚兄会随鄂君前往广陵,鄂君是什么样的人,不仅楚国人知道,恐怕天下都知道。愚兄承认,论做买卖,我们庄氏一脉的人全绑在一块也不是鄂君的对手。但是此去广陵,必然战事连连,以鄂君以及鄂君手下那些人的能耐,恐怕也就是守住广陵城罢了。”

    “若是贤弟信得过愚兄,何不随愚兄一同前往广陵,如今鄂君和鄂君的手下,精通做买卖远胜于行军作战,但是江淮一带风起云涌,正直多事之秋,鄂君可以说得上是无人可用,只要愚兄找到机会,将贤弟推荐给鄂君,那么以贤弟之能,一定很快就可以崭露头角,成为鄂君的左膀右臂。”

    “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庄愣了许久,最后长叹一声:“兄长所言极是,与其呆在郢都做一个无所事事的百夫长,倒不如去广陵搏一搏。”

    说罢,庄掏出自己的军牌,往桌上一扔,道:“这个百夫长不做也罢”

    三日后,鄂君带着自己鄂相司马等心腹属臣,庄辛带着自己的族弟庄,跟着鄂君,从郢都出发,顺江而下,望广陵城而去。

    数日后,鄂君等人风尘仆仆赶到广陵城,而此时唐昧已经在城外相候了。

    鄂君见到唐昧在城外相候,急忙拱手道:“有劳司败久候,鄂启来迟了,来迟了。”

    唐昧笑道:“鄂君哪里话,我才接到大王诏令不久,鄂君这就到了。”

    说着,二人一并进入广陵城,一路闲谈着向城守府而去。

    城守府内,二人坐定。

    唐昧正式向鄂君介绍广陵城:“鄂君初来广陵,待我详细述说一二。广陵城濒临邗沟,东面不远处就是越国的领土,江淮这块土地上,我楚国与越国乃至之前的吴国,反复争夺数百年,直到二十年前,我们楚国的东面边境才由寿县扩展至邗沟,几乎将越国拦腰截断,为此这十余年来越国每年都会攻打我楚国,就是为了收复失地。尤其是邗沟,这条吴王挖开的河流,乃是联系江水淮水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系越国南北的最重要通道。”

    “拦腰截断?”鄂君莫名想起之前的一个说法,楚国东部曾东到大海,而现在越国和楚国却在反复争夺邗沟,看来越国这些年收复了不少失土。

    唐昧继续道:“正是因为邗沟对越国来说很重要,所以这数年来,越国的主攻方向总是广陵城。为此,广陵城常备雄兵五万,一旦有事,可以立即从江西各县调兵(此江西不是现在的江西),并且向江淮的封君征兵,一月之内,可以聚集十五万兵力。”

    “”

    原来广陵城就是一个靶子,专门用来被进攻的。

    不过,一想到进城时,看到广陵城接近两丈高的城墙以及宽阔的护城河,顿时安心了不少。

    鄂君咽了咽口水,看着唐昧询问道:“敢问司败,难道越国不会从其他进攻吗?”

    唐昧笑道:“当然会了,我们楚国与越国在彭蠡、杨汉(鄱阳湖、赣江)一带也是时有不谐,不过自从彭蠡和杨汉都变成我们楚国的地盘后,战事就少了不少。再加上东方不远就是越国核心地带,而且彭蠡那边的人少,粮草不足,所以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不过我们只需要守住广陵即可,那边的战事不用我等操心。”

    听到唐昧提及粮草,鄂君询问道:“司败,不知广陵城的粮草是否充裕?”

    唐昧摇头道:“粮草对广陵城来说的确是一个问题。”

    “因为广陵城以前只是一个小城,人口严重不足,直到现在,依旧是如此。为此,这里的五万兵力,其中有四万需要在农时种田,其他一万常年警戒。因为广陵城已经离越国都城很近,一旦有事,越国的大军旦夕且至,所以在探查越国动向时,尤其要费一番功夫。”

    顿了顿,唐昧接着道:“不过,粮草问题鄂君也无需担忧,广陵的西面,是我楚国经营许久的淮南,而寿县也是我楚国首屈一指的大县,寿县粮草充裕,广陵城所需的大部分粮食,都可以向寿县征调。”

    说着,唐昧笑道:“对广陵城来说,只要城池不失,那就是功劳。”

第一百八十七章 访吴

    广陵不失就是功劳!

    鄂君点点头。

    只要广陵城不失,越国无论打哪里,都需要时刻担心自己的都城,以免遭到楚军从广陵城南下攻击吴城。

    越国攻打广陵,大军旦夕就到,同理,楚国从广陵攻打吴城,同样旦夕就到。

    越国想要有所行动,无论攻打什么地方,都绕不开广陵城。

    广陵城就如一颗钉子,牢牢的钉在越国的咽喉上,令越国寝食难安,从而牵制住越国大量的兵力。

    这些年楚国之所以处在被动,只不过是因为这几年楚国的重心一直在秦国身上,才一直对越国采取守势,要不然,楚越之间早就是一片腥风血雨了。

    唐昧将广陵城的事情说完后,鄂君再次拱手问道:“司败,启对越国之事了解甚少,不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唐昧想了想,摇头道:“我楚国苦心经营广陵数年,如今的广陵城虽然说不上坚不可摧,但是也不是越国短时间内就可以攻下的。而且越国在攻城这一方面并不擅长,只要鄂君谨守城守,必能力保广陵无忧。”

    “不过我与越国交手多年,越**队的战力并不差,鄂君若是在野外与越军交战,还是小心为上。”

    鄂君闻言连忙点头,不过心中一阵苦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野战那还是算了,不对,这次楚王让自己过来可不是来打战的,自己是来实现楚越友好的,维持楚越联盟的。

    老想着大战,这种心态不好

    二人交接完成后,唐昧第二天就启程返回郢都,免得留在这里不自在。

    鄂君正式接受广陵城后,全盘接受了唐昧以前的制定的规矩,南面着重监视吴城,北面重点巡视淮水。

    吴城。

    公师隅得到唐昧被楚王调回,由鄂君接替广陵守的消息后,立即赶到越宫见越王。

    远远的望见越国后,公师隅一边快步向前一边笑着大呼道:“大王,大喜啊。”

    越王一懵,对逐渐走进的公师隅问道:“喜从何来,是齐王甍了,还是楚王崩了。”

    公师隅一愣,而后摇头道:“都不是。”

    越王闻言漫不经心道:“那是何事?”

    公师隅喜道:“大王,是唐昧,唐昧那个缩头乌龟被楚王调回楚都了,据微臣得到的消息,数日前,唐昧已经离开广陵城,回楚都了。”

    越王哈哈笑道:“此事当真?”

    公师隅连忙点头,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

    越王大喜道:“好好好,唐昧终于走了,自从这个缩头乌龟到了广陵城,就与寡人打了两战,其余时候一直缩在广陵不出来,哪怕我们越国和楚国结盟了,这头乌龟还是执行以前的那一套,对我们越国严防死守,寡人已经忍他很久了。”

    说着越王突然灵光一闪,问道:“可知唐昧走的是那一条路回楚都的,咱们派人做了他。”

    公师隅叹气道:“回大王,这次唐昧走的是陆路,往寿县而去。”

    “这个缩头乌龟,竟然连舒适快捷的水路都不走,实在是可恨可恼。”越王叹了一口气,突然又想到虽然唐昧走了,但是广陵城还在楚国手中,急忙问道:“不知楚王派的何人接任广陵城守?”

    公师隅大笑道:“大王,楚王派的鄂君启前来镇守广陵城。”

    “鄂君启?”越王纳闷道:“这是何人,楚国的重臣中好像没有这个人物,但是寡人觉得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啊。”

    公师隅提醒道:“大王,楚国的那个大商人,宛城附近的那个鄂君啊!”

    越王一经提醒,顿时想起鄂君启究竟是哪一号人物,恍然大悟道:“原来就是鄂启那个奸商啊,这些年我们越国被齐楚两国阻隔,这个奸商没少从咱们越国捞好处。”

    公师隅应道:“就是那个奸商。”

    越王问道:“这个奸商做买卖做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变成广陵守了。难不成广陵守的位置比他那个逍遥自在的鄂君还要好吗?”

    公师隅摇头道:“微臣亦不知,只是前不久从楚国传回的消息,好像鄂君曾借了万金给楚王,然后,没过多久鄂君就被任命为广陵守了。”

    越王一听,诧异道:“万金?!原来这个奸商真有钱啊!难不成广陵守这个位置是他买来的?”

    公师隅闻言连连点头,他也在怀疑。

    沉默了一会儿,越王眼中冒过一缕寒光,问道:“公师对这个鄂启可有过详细了解,我们能否趁此良机夺回广陵?”

    公师隅迟疑了片刻,道:“大王,微臣只知道鄂启很擅长做买卖,至于鄂启其他的能力,虽然鄂启也曾在战场上立过战功,但是却从来没有独当一面,其能力应该比不上唐昧的,具体如何,我们还需要观察一二。”

    越王点头道:“那就派人严密监视广陵城,寡人要看看这个鄂启有何能耐。若是一个废物,那就休怪寡人不客气了,淮南的失地,寡人迟早要夺回的。”

    “臣领命。”

    过了一段时间,鄂君彻底控制广陵城后,便准备开始执行交好越国的任务。

    鄂君将自己的属臣召集后,开口道:“本君来广陵之前,大王让本君到了广陵后,要与越国交好,免得楚越之间疏离,再起波澜。”

    “本君思前想后,决定亲自去一趟吴城,向越王表明诚意。”

    鄂君相宋清一听,立即制止道:“君上,今时不同往日,昔日君上只是楚国的一个封君,周游列国自然毫无阻碍,但是现在君上肩负着大王的重托,况且广陵城不仅对楚国重要万分不容有失,而且对越国来说更是心腹之患,欲拔之而后快。”

    “君上前往吴城,无异于羊入虎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望君上三思。”

    庄辛跟着道:“请鄂君三思。若是鄂君需要前往越国交涉,只需派出一位使者即可,至于亲自前往越国,大可不必如此。”

    鄂君不以为然道:“尔等不必惊疑,如今楚越两国结盟不久,况且越国刚刚与齐国大战未艾,在这个时候,越王不会攻击楚国的。”

    见其他人还要劝阻,鄂君接着道:“不过你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万一越王脑子一热,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他人闻言全都点头,不怕一万,就拍万一。

    鄂君对鄂相宋清道:“公子玉乃是越王长子,我与其相交十余年,合作十余年,乃是我的好友。这些年他屡屡遭到越王的打压,在吴城越来越艰难,若是没有本君与他合作,恐怕他已经举步维艰了。”

    “所以本君打算请公子玉出手相助,最不济也要保证我的安全。”

    “公子玉一向喜欢美玉,本君三年前在秦国收购到一块昆仑美玉,有劳你走一趟吴城,将美玉送给公子玉,请他为我提供帮助。另外,本君在吴城的那些好友,也都拜访一二,若是能美言几句,我将感激不尽。”

    宋清明显不愿鄂君冒险,只是鄂君心意已决,只能不情愿道:“诺。”

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

    鄂君接着对司马秦和道:“有劳司马将在外种田的四万楚军全部召回,本君离去这段时间,请司马驻守广陵,加强戒备,另外与寿县等地加强联系,一旦越国有异动,立即向他们求援。”

    秦和应道:“末将听令。”

    停顿了一下,秦和迟疑道:“君上,只是城外的粟米才种下没有多久,此时召集将士回城,恐怕将士们会抱怨。”

    鄂君冷声道:“抱怨,将士听令行事,有什么好抱怨,本君难道还会在乎他们种的这一点粮食,广陵城虽然也种粮食,但是大部分的粮草都是从各县调集的,告诉他们,本君镇守广陵,不会让他们饿着肚子上阵的。”

    秦和低声道:“诺。”

    鄂君吩咐下去后,广陵城立即行动起来。

    数日后

    然后将广陵城的防守交给自己的司马,自己带着三条大船向吴城而去。

    广陵城的动静很快就被越国探知,公师隅得到探子的汇报,急匆匆的跑到越王面前道:“大王,广陵城有异动。”

    “异动?”越王大惊。

    公师隅喘着气道:“大王,据探子来报,鄂启正在召集在广陵城外种田的军队回城,并且现在广陵城加强防守了。”

    “???”越王一呆,诧异道:“卿可知发生了何事,莫不是北面的齐国有出什么事了?”

    公师隅摇头道:“臣不知,齐国暂时没有消息传来,不过,就算齐国有所行动,肯定也是针对淮北的,这和淮南有什么关系。依臣之见,鄂启或者只是初来驾到,想要熟悉军队而已。只是广陵离吴城太近,我们也不得不防。”

    越王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鄂启究竟想干什么,虽然公师隅的解释很乏力,但当前也只能如此劝说自己了。

    “虽然广陵城的军队对我们威胁不大,但是也不得不防,万一鄂启发疯,打算攻击我们越国”说着,越王对公师隅道:“立即派人前去江西,看看那里的楚军是否有异动。”

    “臣领命。”公师隅说完却没有离去,而是行礼道:“大王,即便只有广陵城有行动,我们也要有所防备,微臣的意思,以不变应万变,何不调一支万人军队前往江水南岸,以备不时之需。”

    以不变应万变!

    在越国暂时无力攻击楚国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越王点了点头,问道:“卿以为何人可以领军。”

    公师隅松口气道:“大王,公子蹄有勇有谋,可为此事主将”

    公师隅的话音刚落下,就听见一个声音道:“大王,臣章义有事求见。”

    “章义”公师隅嘴角一抽,见越王看向章义,立即开口询问道:“大王,不知此事是否可行。”

    章义远远看见公师隅正在向越王嘀咕些什么,心中一动,快步走向前去,大声道:“大王,大喜啊!”

    越王刚要点头,听见章义的话,又被吸引过去,等章义走到身前,立即问道:“发生了何事?”

    章义行礼道:“大王,微臣刚刚接到传信,楚国广陵守鄂启打算亲自来访,如今已到江水北岸,特派使者前来传讯,请求大王召见。”

    说着,章义笑道:“大王,鄂启刚刚担任广陵守没有几日,就亲来求见大王,这是来向大王示好来了,想来鄂启一定是畏惧大王的威望啊!”

    “什么?”越王和公师隅同时大惊。

    越王震惊的看着章义问道:“是鄂启自己要来吴城见寡人?”

    接着越王不自信的问道:“鄂启打算带多少人,莫非打算与寡人会猎于吴?”

    章义回道:“大王,据探子回报,这次鄂启自带来了三条大船。”

    公师隅低声道:“三条大船,就算装满人,顶多也就数百人。”

    越王右手握拳,自言自语道:“鄂启竟然自投罗网,这是上天要助寡人夺回失地,一雪前耻啊。”

    “传令,就说寡人同意鄂启来访,一旦鄂启进入吴城,立即将其抓起来。”

    接着,越王在公师隅与章义的震惊中道:“传令淮北守将王行,做好战争准备,一旦接到寡人的诏令,立即南北夹击广陵,寡人这次一定要拔掉广陵。”

    越王的话音落下,却没有人行动。

    公师隅闻言冷汗直冒,连忙劝道:“大王,不可啊,如今我们刚刚与齐国接连打了两场恶战,如今士卒疲惫,而且现在又是农忙之时,征召兵力,必然民怨沸腾,大王,现在不可轻启战端。”

    章义听到公师隅的劝解,本想出言反对,但是一想到鄂启,立即将自己的话咽了回去,而后清了清嗓子道:“大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如今我们还和楚国是盟友,鄂启身为广陵守,却亲自来请见大王,正是代表楚国我们示好,若是此时扣押鄂启,出兵广陵,不仅于理不合,而且必然会引起楚国大怒。”

    “到时齐国从北面打过来,楚国从西面打过来,大王,我们越国同时应对两国大国,恐怕力有不逮。”

    公师隅惊讶于章义的赞同,但是一想到公子玉与鄂启的关系,顿时了然,鄂启来越国之前,肯定已经走通公子玉的门路了。

    不过,现在还不宜与楚国交战,只能点头道:“大王,鄂启已经将所有的楚军全部召回城中,加强了戒备,这就说明他对我们越国有所防备,现在鄂启初至广陵,就来拜访大王,肯定已有万全之策。”

    “这”越王一想到广陵城顿时头大,之前唐昧在时,越国已经攻打多次广陵,但是广陵城高池深,每次都撞的头破血流,却不能撼动广陵分毫,越军已经用自己鲜血,证明了广陵的坚固。

    现在虽然唐昧不在,新守将鄂启就算自己抓了,好像对攻城来说也没改变什么,鄂启才到广陵短短几天,根本没有威信可言,广陵城的军队压根就不会认可他。好像抓了鄂启,也未必能让广陵出现大的动乱。

    章义见越王松口,再劝道:“大王,如今我们已经与齐国交恶,要是再偷袭楚国,必然再次陷入孤立,如果齐楚两国再次交好,这就是我们越国的灾难。而且仅凭我们越国的兵力,攻打有江西各县支援的广陵,恐怕力有不逮,要想打下打广陵,还需等待一个机会。”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

    等待机会!

    又是等待机会。

    再次听到这句话,越王不由摇头叹气,胸膛此起彼伏,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句话越国上下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但是无论是楚魏大战,还是五国伐秦,抑或是齐楚伐秦以及各国攻齐,越国都没能一口气收回淮南失地。

    因为楚国压根就没有动用江淮之间的兵力。

    尤其是上一次,各国伐齐的时候,越王本以为这是越国的机会,齐楚两国关系破裂,越国可以从中渔利。

    结果在淮南,不仅唐昧手下聚集了十五万兵力,连景翠的大军都到了,越国拖延了许久,都没有找到机会,最后,还是来自齐国的压力太大了,才与各国合力攻打齐国。

    这一战不仅收获了齐国的淮北地,而且齐楚两国的友好也彻底破产,越国再也不用同时面对齐楚联盟了。

    尝到甜头的越国上下,一致认为越国想要有所动作,身边哪两个强大的邻居就不能勾搭在一起,必需联合一个国家才行,否则,越国日益缩小的国土,就是前车之鉴,而且这还是齐楚两国结盟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越国身上的结果。

    公师隅进言道:“大王,现在机会来了,楚王将唐昧那个缩头乌龟调回,却换来了奸商鄂启,鄂启此人是商人更比将领。”

    “只要我们用楚越结盟麻痹鄂启,然后交好鄂启,时间一长,鄂启放松对我们越国的警惕,恢复商人本性,到时大王举兵伐楚,必定能攻克广陵,一举收回失地。”

    “鄂启担任广陵守正是我们越国的机会,对我们极其有利,若是换了其他人担任广陵守,只会比鄂启麻烦的多。”

    “也罢,那就是先让鄂启替寡人守一段时间广陵城吧。”越王长叹一声,而后道:“公子玉熟知辞令,这次接待鄂启的事情,就交给他了。”

    章义行礼道:“大王英明。”

    越王接着道:“虽然鄂启接任广陵城寡人放心不少,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谁知道楚国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公子蹄熟知兵事,令其领兵五千驻扎在江水南岸,小心戒备。”

    公师隅赞道:“大王英明!”

    “大王”

    章义刚想反对,就被越王制止。

    “行了,此事就这样决定了”

    说完,越王转身离去。

    公子玉府中。

    章义汇报道:“大王从吴城各营分别抽调了一千军士交给公子蹄,公子所部被调走的五百人,臣所部被调走五百人,再加上守城的军队被调走五百人,这次,公子蹄总共从咱们这里调走了一千五百人,如今我们手中的军队已经不足万人了。”

    章义看了看公子玉发青的脸,脸色也很难看道:“这次公子蹄本部出兵两千人,总共获得到了三千军队,加上前几年伐楚时获得的五千人,公子蹄手中已经有八千精锐。这样一增一弱,公子蹄在吴城的兵力,已经快追上公子。现在在吴城,即便是军方,我们也无法压制公子蹄了。”

    公子玉听完章义的汇报,猛地一拂手,将桌上的器具全部扫落在地上,大怒道:“可恶,父王不公,我才是他的长子,我才是越国的正统继承人,父王为何要这么做,我心中不服。”

    过了一会儿,公子玉喃喃自语道:“我今日才知中原礼仪之好”

    章义叹气道:“公子,如今公子比公子蹄还占有优势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嫡长子这一方面。朝野之中还没有表态的大臣,或多或少都是倾向于公子的。”

    公子玉点点头,问道:“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章义答道:“公子,当务之急是保住我们手中的军队。”

    公子玉问道:“如何保住。”

    章义道:“如今王行守卫淮北,王行一直保持中立,所以齐国方面暂时不必理会。大王有意伐楚夺回失地,但是苦于实力不足,只能暂时忍耐。若是公子能劳劳把持住于楚越两国的交流,那就在楚越之间中占据先机,如此,无论楚越之间是战是和,公子蹄都没有可乘之机。”

    停顿了一下,章义低声道:“公子,我们能防住公子蹄,却防不住大王,一旦事有不协,请公子早做准备。”

    公子玉闻言默然。

    吴城宾馆。

    公子玉将鄂君一行人安顿下来后,才摇着头对鄂君道:“这宾馆终究不比我的府上,只是鄂君此次身为使者,不得不将就一二,还望鄂君体谅。”

    鄂君笑道:“哪里,我与公子相交十年有余,怎么会误会公子呢。”

    公子玉笑道:“如此,本公子也就放心了。”

    顿了顿,公子玉好奇问道:“我有一事不明,鄂君为何会放着好好的买卖不做,而担任一个小小的广陵守呢。”

    鄂君闻言叹气道:“之前楚越两国不愉快,所以广陵城需要一个重臣守卫。但是自从去年楚越结盟后,寡君认为楚越两国已经不再敌对,理应共同应对齐国的威胁,所以广陵城已经无需派重臣守卫了。”

    说到这,鄂君看了一眼公子玉道:“只是广陵城也不可无人防守,派遣其他人,地位低了,我担心越王会认为这是楚国对他的轻视,不利于楚越两国的交好,派遣重臣却又担心越王疑虑,所以才会把我派来,希望楚越两国能长久的交好。”

    “众所周知,我就是一个商人,讲究的是和气生财,打打杀杀的,哪有平平安安的赚钱来的舒坦。”

    公子玉笑着点了点头。

    章义在公子玉身后问道:“鄂君如今身为广陵守,却不顾自身安危亲来吴城,不知有何要事。”

    鄂君大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君这次前来吴城,自己也是来为了做一笔大买卖。”

    说着,鄂君拱手道:“此事还需公子以及大夫出力。”

    “大买卖!”公子玉与章义对视一眼,然后询问道:“不知鄂君所说的大买卖是?”

    鄂君道:“先前齐楚两国交好数十年,而越国一直不与中原往来”

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

    公子玉撇了撇嘴,什么不与中原往来,还不是遭到齐楚两国的联合打压。

    先前魏国强大,秦楚齐三国被魏国压着打,不得不结盟自保,这个时候齐楚是盟友。刚刚把魏国打压下去后不久,又冒出一个秦国,攻城略地比魏国还狠,然后齐楚又结盟,准备打压秦国。

    这些年齐楚之间大部分时间都是盟友,敌对的时间太少。

    至于自己越国,先是准备从齐国身上捡便宜,结果因为种种原因,越国的接连惨败,最后从淮北琅琊迁都到江东吴城,淮北地差点全被丢失,故都为之沦丧。

    迁都到吴后,楚越之间矛盾激化,先是楚悼王肆虐,接着楚威王横行,越国的淮南地又丢失一小半。

    到了现在,从国都吴城出发,使用快船,用不了一天时间,就到了楚国的广陵

    若不是中间隔着一条大江,现在越国上下恐怕睡觉都睡不着,早就把都城迁回会稽了。

    公子玉心中感叹,若不是齐楚两国,越国这个堂堂霸主遗业,何以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

    鄂君可不管公子玉心中怎么想,自己笑呵呵道:“如今楚越两国结盟,越国也与三晋取得联系,正是同天下各国联系的时候啊!”

    鄂君停顿了一下,接着道:“我们楚越两国是天下生产丝绸最多的两个国家,受到其他各国贵人的追捧,不仅如此,西方的戎人,北方的胡狄,南方的蛮人,都愿意重金收购丝绸,这就是一庄大买卖。”

    “不仅如此。”鄂君笑容满面道:“越国玳瑁在各国间绝无仅有,深受各国贵人喜爱,这也是一笔大买卖。而且越国的宝剑,美人,香料等等,都是闻名于外的。”

    说着,鄂君意味深长的对公子玉笑道:“若是越王同意与各国互通有无,到时越国的这些特产就可以为越国带来极大的财富,而各国珍宝,也会源源不断的涌向越国。想那齐国仅凭鱼盐之利,就可以成为诸国中最富有的国家,难道越国就无意吗?”

    说完,鄂君感慨道:“一想到这么一大笔买卖等着我去做,我就寝食难安,到了广陵后,就马不停蹄的来吴城了。”

    公子玉眼前一亮道:“鄂君之言,我心有戚戚焉。”

    公子玉自然知道鄂君所说的财富究竟有多大,越国虽然被齐越两国阻隔,但是越国也并不是就同其他各国失去了联系,商队的来往并不少,只是限制战备物资的出境,而且关闭了不少关口罢了。

    当然,鄂君也不是唯一一个私下里与越国做买卖的大商人,只是鄂君的身份特殊,加上越国与楚国接壤的边境最长,而且还有江水水路,所以鄂君才会成为越国对外联系的最大的外国商人,连自己这个越王长子都是鄂君的合作方。

    对于这种情况,越王心知肚明,甚至也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越王也需要他国的珍宝不是。

    鄂君心花怒放道:“公子,如今我成为了广陵守,而且楚越两国已经是盟友了,只要我在广陵放开越国通往江西的道路,越王能多开几个通往越国的关卡,那么财富就将滚滚而来。”

    公子玉与章义同时咽下一大口口水,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意动,于是一起点点头。

    公子玉笑道:“鄂君不愧是当世有名的大商人,果然眼光独到啊。”

    “那里、那里。”鄂君闻言笑道:“此时还需公子与大夫在越王帮衬一二。”

    公子玉答应道:“就凭鄂君与我的交情,鄂君有事,我怎会袖手旁观,跟何况是这等美事,我一定出力相助。”

    顿了顿,公子玉邀请道:“鄂君难得到吴城来,明日见过越王后,我在府上为鄂君接风洗尘。”

    鄂君笑道:“那就打搅公子了。”

    公子玉和章义离开宾馆,立即往越宫而去。

    此时越宫中,越王与公师隅以及上卿越蒙正在等候。

    公子玉与章义坐下后,越王问道:“如何,这次鄂启为何而来?”

    “回父王”公子玉将自己从鄂君口中得知的事情述说了一遍。

    “做买卖开放关卡”越王皱了皱额头,向众人询问道:“卿等以为如何,寡人是否应该答应鄂君。”

    思考了一会儿,越王迟疑道:“我们楚越两国相互攻伐近百年,两国联盟不过是为了对付齐国罢了,如今齐国已经被削弱,我们和楚国结盟的根基已经没有了,而且楚国的广陵城,剑锋直指淮南,并且离吴城太近,寡人担心楚国这次居心不良。”

    越蒙率先开口道:“大王,楚国与我越国接壤的地方,主要有三个地方,其一是江东西面,接着是淮南,最后是淮北。”

    “淮北地不仅有众多小国,而且淮北还与齐国接壤,其中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我越国也有重兵防守,楚国要想攻击淮北,不仅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兵,而且还要取得齐国的支持,否则一旦齐国插手,淮北将会乱成一团,所以淮北地现在的兵力已经足够了,无论齐楚哪国来攻,我越国都无所畏惧。”

    而齐楚同时来攻的问题,越蒙没有提,越王也没有问,不过是收缩势力范围罢了。

    越蒙接着道:“而江东地区,西北面有江水阻隔,我越国舟师与楚国舟师势均力敌,有这条天险在,楚军轻易之间很难突破,而西面彭蠡杨汉道路崎岖,人口粮草不足,难以支持大量军队同行,加上我越国故土源源不断的支援,所以说江东地区是楚国极难攻打的。”

    越王点点头,楚越之间大战多年,江东因为天险在,一直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越国出事,不是淮北就是淮南。

    越蒙沉重道:“唯一容易遭到楚国攻打的地方就是淮南,淮南地势平坦,基本无险可守。昔日吴起攻越,我淮南地区几乎全部沦陷,越国被一分为二,损失惨重。幸亏吴起死的早,楚国内乱,我越国才能收回失地,否则江北就没有我越国的领土了。”

    “后来前任楚王再次攻打,邗沟几乎不保,同样也是因为如此。我越国与楚国共分淮南,实在是无险可守。若是楚国有意伐越,那么一定就在淮南。”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

    越王深以为然道:“不错,如今整个江淮之间的地区,已经被我楚越两国瓜分,我们与楚国相争百余年,大多数情况下都集中在淮南。”

    越蒙再次出言道:“大王,若是鄂启此来是为了麻痹我越国,那么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有两个,其一是江水,楚国顺江而下,兵锋直指吴城,而后以江水为沟,将我越国一分为二,然后兵出广陵,攻略淮南。”

    “这第二个地方,就是楚军大部集中寿县广陵一代,用楚军主力强行攻打淮南。所以,现在鄂启将广陵的楚军全部集中在广陵,不仅是防守,也可能是以身为饵,让我们掉以轻心。若是我们扣押鄂君,那就是我们越国不义,楚国以此为借口伐越,那么江汉之间的楚军就会顺江而下。”

    “当然,这一次鄂君来访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让江西江东互通有无,但是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轻心大意,为以后楚国伐越做准备。”

    越王接着问道:“如果楚国居心不良,那么我们怎么应对。”

    越蒙答道:“大王,当然是答应鄂启的要求。人有伤虎意,虎有害人心,不过是各凭手段罢了。如果楚国想麻痹我们,我们何尝不可借这个机会反过来麻痹楚国。只要楚越交好,那么楚国暂时就没有攻打我越国接口,我们只需小心的戒备楚国,然后等待时机便可。”

    “而且如今我们和楚国还是盟友,互通有无,本事应有之意,若是拒绝了鄂启,肯定会让鄂君以及江淮之间许多和鄂启一样想和我们越国做买卖的人失望,这样肯定会让楚越两国离心,这对我们越国来说,是不利的。”

    越王问道:“这是何意?”

    越蒙答道:“大王,自从先君迁都吴城以来,我们越国实力大不如前,已经无力争霸中原了。”

    越蒙的话令在场的人感慨万分,现在的越国已经不是无力争霸中原了,而是连中原都去不了了。

    在众人感慨时,越蒙继续道:“大王,自从魏国衰弱一来,中原进入秦楚齐三国争霸阶段,现在天下的形式是谁强大各国就合力就打谁。先是魏国,接着是秦国,然后是齐国,现在轮到楚国了。”

    “只是上一次,各国全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大战,秦齐楚三大国全都疲敝不堪损失惨重,这才休战一段时日。休养过后,下一阶段的争霸,无疑就是秦齐联盟东西夹击楚国。当然,在此之前,秦齐两国还得与楚国争夺盟友,三晋、燕国、宋国、乃至我们越国。”

    “之前围攻魏国和秦国,各国都用不上我们越国,但是一旦攻齐伐楚,各国都不会把我们忘了的。”

    “那么贤卿的意思是?”越王期待的问道。

    越蒙笑道:“大王,楚国大而越国小,仅凭我们越国和楚国硬拼,根本毫无胜算。所以,臣的意思是,我们越国不仅要防备楚国,更要交好楚国,不给楚国任何口实,免得楚国将矛头指向我越国。”

    “要想防备楚国,我们越国重点应该关注的地方,就是臣刚刚所言的两个地方,一个将会之间的寿县,而另一个则是楚国都城郢都。而能够名正言顺前往这两地打探的,也只有互通有无了。”

    “除此以外,我们越国只需紧紧的跟随楚国,就像不久前宋国跟随齐国一样,等天下风云际变之时,给予雷霆一击,一举收回失地,而楚国为了安抚拉拢我们,不仅不会攻打我们,反而还会重礼贿赂我们。”

    最后越蒙感慨道:“大王,对我们越国来说,只要齐楚交恶,那就是我们越国的机会,一旦齐楚结盟,那就是越国的灾难,不可不察。”

    越王点头道:“卿之意,寡人知之矣。”

    说着,越王冷笑道:“那么今日议事就这样吧,明天召见鄂启时,寡人会答应他的。”

    公师隅章义公子玉:“”

    越王君臣的议事,鄂君自然不知道。

    第二日,鄂君便带着自己送给越王的礼物来到越宫。

    “外臣鄂启拜见越王”

    鄂君将事情说完,便在一旁等候越王答复。

    越王面无表情,鄂君说的事情与公子玉昨日所说的一样,。

    虽然早有所决断,但是却不能这么快答应。

    越王点头道:“自楚越交好以来,两国刀兵不兴,民众安居乐业,这不仅是楚国的幸事,也是寡人的荣幸。若是两国能互通有无,永结兄弟之好,寡人自然也是愿意的,但是此事具体如何,寡人还需与群臣商议一番。”

    鄂君退下后,越王对群臣道:“寡人欲与楚国互通有无”

    在鄂君访问越国时,郢都这边,熊槐正在与景鲤斗由陈轸三人紧锣密鼓地部署麦米计划。

    因为以前麦米只是作为救急粮的缘故,民众种植的较少,如今收购麦米已经长达数月,楚国的麦米已经越来越难收购,百姓手中的麦米,几乎已经没有了。

    不仅是楚国,三晋那边的情况同样也是如此。

    尤其是三晋在会盟结束后,就开始跟随楚国囤积麦米。

    此时斗由向熊槐禀报到:“大王,由于大王在于三晋会盟时收购了太多的麦米,已经引起各国警惕,所以如今各国已经开始对麦米进行管控了。”

    说着,斗由迟疑道:“只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那就是三晋除了韩国队制作面粉一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以外,赵魏两国全都限制使用麦米舂制面粉,当然,秦燕两国也是这么干的。”

    熊槐不以为然道:“如今各国都是以战争为中心,舂制面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各国限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斗由点头道:“大王所言极是,微臣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齐国就有问题了。”

    熊槐好奇问道:“什么问题?”

    斗由斟酌了一下道:“大王,我们从齐国那边得到的消息,自从齐国与越国停战后,齐王一改常态,恢复成即位之初的态度,奢靡成风,不仅在齐国大力宣传面粉,而且还大兴土木修筑宫殿。”

第一百九十二章 环渊

    熊槐转头看向一旁的景鲤和陈轸,问道:“此时是否属实。”

    景鲤和陈轸全都点了点头。

    陈轸迟疑道:“大王,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能说明齐王被打击后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臣从齐国的得到的消息,现在齐国虽然奢靡成风,经常召开面粉宴,但是齐王同时慰死吊孤,时常召见大臣,朝议从不缺席,群臣恪守其事丝毫不见懈怠,所以这一段时日,齐国并无混乱。”

    接着,陈轸迟疑了一下才道:“臣从齐国各地收集的消息来看,齐国经过这一段时间休养,似乎已经从上次的大败中恢复过来,国内开始重新出现繁荣之色。”

    熊槐一愣,不自信道:“齐王大开面粉宴,这是不是说明齐国已经掌握了石磨?”

    陈轸纳闷道:“大王,从齐国对麦米的态度来看,似乎并非如此。因为齐国并没有大肆收购麦米,齐国与各国一样,都知道麦米肯定有问题,因此囤积了大量麦米后,就只是对国内的麦米进行管控,严禁麦米离境。”

    “如果齐国也得到了石磨,那么以齐国财力,应该会与我楚国一般,疯狂收购麦米才是,但是齐国却并没有这么做。”

    “齐国究竟是在闹哪样???”熊槐心中暗暗纳闷。

    “卿等可知齐国这是何意?”

    听到楚王的询问,三人全都摇了摇头。

    熊槐叹气道:“算了,无论齐国想干什么,只要齐国没有掌握石磨技术,那么齐国在麦米身上得到的好处就肯定比不上我们楚国。”

    接着,熊槐对斗由道:“现在离秋收已经没有多长时间,开始进行下一步计划,逐步在各地继续提升麦米的价格。”

    斗由应道:“臣领命。只是,大王,麦米的价格提高到什么价位合适?”

    什么价位?

    熊槐自然知道斗由是什么意思。

    现在楚国境内的普通百姓手中,基本上已经无粮可用,即便十倍的价格,也未必能收到多少麦米,现在提价,仅仅是用重利引导百姓种植麦米罢了。

    号召百姓种植麦米的事情,以前天下的各国就干了许多次,但是效果不明显,原因是不到迫不得已,大家都不吃。

    种植粟米,一个农夫拖家带口,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百亩,但是种植麦米这种需要精心照料的粮食,一个农夫拖家带口,种植一百亩麦米

    可能不比奴隶轻松多少,或者,可能连奴隶都比不上,也有可能根本种不了这么多

    熊槐自己没有种过田,但是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亩三分地就是一句熟语,以前分田的时候,自己家那边,每家每户不到十亩地。

    然后麦米的价格极低,即使是自己想卖,也卖不出去,种植麦米就是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大家只要手中还有余粮度日,傻子才去种麦米呢。

    总而言之,就是现在的百姓不愿意种麦米。

    无论国人还是野人,全都不是奴隶,当然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粮食了,大家都是种了一辈子田,不可能傻傻分不清。

    既然不能强制,那就只能引导了。

    引导最直观的办法,就是提升麦米价格。

    熊槐想了想道:“八月份的时候,先将麦米的价格提升到粟米价格的一倍,八月之后,在楚国各地巡视,看有多少百姓在种植麦米,到时候再决定是否再次提价。”

    斗由应道:“唯。”

    接着,熊槐对陈轸道:“贤卿,接下有劳贤卿将楚国用一倍粟米的收购麦米的消息,向各国散布,引诱其他国家的百姓也种上麦米。”

    陈轸拱手道:“唯”

    数日后。

    熊槐接到景鲤汇报,为太子聘请老师的上官大夫终于回来了。太子的老师,齐国稷下学宫的环渊,和他一同归来。

    “上官大夫与环子何时到郢都?”熊槐问道。

    景鲤答道:“回大王,据上官大夫回报,三日后到郢都。”

    熊槐点点头:“卿去准备一番,寡人决定三日后,亲自去郢都之外迎接环子。”

    景鲤一惊,张了张嘴,却无法反驳。

    一则这是楚王要表现出自己的重贤,二则环子不仅仅只是天下闻名的大贤,环子他除了是楚人以外,还是道家学派开创人老子一脉相传的传人。

    和庄子这种学自道家学派,然后以老子为师不同,环子是正儿八经的老子传人,在楚国道家学派的人群中,有极高的威望,可以说,他在现在的楚国道家学派的影响力,远超一直宅在家中修仙问道的庄子。

    这种大贤在齐国还不怎么样,但是一旦回国用事,那么分量就很重,现在楚王请他做太子的老师,亲自出城迎接,倒也不失礼。

    三日后,熊槐带着太子以及一些重臣早早的来到郢都外相候。

    只是到了城外后,一片空空荡荡,远远望去,没有一个人。

    等候了一段时间,也不见来人。

    太子横见状,对身前的熊槐道:“父王,我们是不是来的有些早了!”

    太子横有些郁闷,马上又多出一个人来管教他了。

    熊槐笑道:“不早不早,与大贤会面,只会迟怎么会早呢。”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直到日上三竿,才见一个车队远远的驶过来。

    到了不远处,车队停下,不一会儿,就见上官大夫与一个的老者从车队中走出来。

    熊槐见状,立即领着太子横走向前去。

    到了近前,熊槐见到了环子真颜,只见其发须皆白却神采奕奕,双目炯炯有神,不似寻常老人。

    上官大夫行礼道:“大王,微臣奉命去将环子归国,如今不辱使命,已经将环子从齐国请回。”

    环渊行礼道:“老朽见过大王。”

    熊槐急忙将环渊扶起,叹道:“先生之名,寡人闻之久矣,今日得见先生,幸甚幸甚。”

    环渊操着浓厚的楚音感慨道:“昔日齐候创建学宫,特意请我的老师前去主持,老朽得到老师的消息,青头离楚到齐,一晃数十年,如今满头白发,孤身一人在齐国,常常夜里听到楚人的歌声。”

    “如今大王不介意我对楚国没有贡献,也不认为我老迈无用,打算将太子相托,这是老朽的荣幸”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

    回到楚宫之后。

    环渊正式以臣子的礼节拜见后,开口道:“大王,臣在齐国多年,今日幸得大王相召,才能回返故国。老臣感激不尽,特意为大王准备了三份礼物,请大王笑纳。”

    熊槐一愣,自己还没来得及赏赐,臣子就率先献礼,这倒是少见。

    若是环渊是天下大贤,熊槐都以为他是在贿赂自己呢。

    不过这环渊会送什么给自己呢?

    难不成是献策!

    熊槐心中充满期待和好奇道:“不知先生有何物送与寡人。”

    环渊笑道:“老臣从齐国归来之时,什么也没有带,就是带回几大车典籍,所以老臣所献之物,也都是一些典籍罢了。”

    顿了顿,环渊见楚王面无异色,便道:“大王,老臣所献的第一件礼物,乃是先师与老臣根据老子言论以及著述整理而成的《老子》一书。”

    说着,就见李秋带着一群侍者奉上一堆书简。

    《老子》?

    莫非是《道德经》!

    熊槐翻开几策书籍,果然是道德经,但是有所不同,全书还包含了许多老子事迹和言论。

    就在放下书的一瞬间,熊槐就想到了这本书的价值,这绝对是一份重礼。

    其他的先不说,只要把这本书放在太学,对外说这是老子的亲传弟子所著的老子原文,那么楚国的那些在野的道家学派的人,肯定会沸腾起来的。

    想着,熊槐向环渊道:“重礼,先生这份礼物犹如泰山之重,寡人难以消受啊”

    环渊顿时惊异不已,他想到了楚王可能会对这本书不重视,也想到了楚王可能会把这本书珍藏在楚宫中,唯独没想到楚王会认为自己承受不住。

    在环渊惊讶的时候,熊槐继续道:“老子乃是楚国先贤,我楚国一向都是以道治国,同样,道家学派在楚国也是广为流传,如此珍贵的典籍,若是寡人一人独享,这不见是对先贤的不敬,同样也是对楚国各个道家流派的不尊重。”

    “所以寡人打算摘抄一份副本放在楚宫之中,原本放在楚国的太学,让天下人都一睹老子的事迹和风采,而且,若是有人打算抄录此书,寡人免费提供竹简和刀笔,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这种传播道家学说的事情,环渊当然不会反对,立即笑道:“大王仁义,老臣佩服佩服。”

    收下第一份礼物后,熊槐期待的问道:“不知先生的第二份礼物是何物?寡人已经等不及了。”

    环渊笑道:“回大王,这第二份礼物乃是半部典籍,名唤《奢靡书》,乃是老臣好友接子、季子两人合著,可惜的是这本书还没有写完,他们便分道扬镳了。老臣觉得这本书尚可,特意将其献给大王。”

    《奢靡书》这是什么书?后世完全没有听说过啊!还有,这还没写完你就敢献给寡人,并且紧跟《道德经》之后,难道这也是一本神书,只不过后来被秦始皇烧掉了?

    熊槐好奇的翻开《奢靡书》,通篇都是管子的事迹,着重介绍管子奢靡治国的道理。

    一口气读完,熊槐感慨道:“想人之所不敢想,为人之所不敢为,管子果真是圣贤啊!”

    说着,熊槐莫名想起几天前从齐国那边得到的消息。

    难不成齐王在齐国运用奢靡书中策略?

    熊槐合上书简后愣了一会儿,突然问道:“敢问先生,不知接子、季子两位先生何在?”

    环渊笑着点了点头,道:“回大王,如今季子正在齐王哪里用事,而接子原本与老臣一起来楚国,只是到了楚国境内后,就与老臣分开了。”

    熊槐猛地惊坐起,急忙问道:“先生是说接子来楚国了?”

    “正是。”环渊确认道。

    “先生可知接子去了何处?”

    环渊摇头道:“这个接子未说,老臣也不知道。”

    熊槐犹如失力一般坐下到:“可惜可惜,寡人德行不足,竟未能与大贤一晤,这是寡人之失。”

    环渊见状笑而不语。

    好一会儿,熊槐才反应过来,接着看到李秋等人手上已经没有书简,便看着环渊问道:“先生这两份典籍寡人已经收到了,的确是国之神器,社稷重宝,不知先生的第三本典籍是?”

    环渊答非所问道:“大王,家师到了齐国后,收下了众多的门人弟子,并应齐候所请,将老子与上古的圣贤黄帝结合在一起,创建了齐国的黄老学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齐国接连两代人的努力,如今齐国的黄老学派已经成为与我楚国道家学派并驾齐驱的学说。”

    “而黄老学派其中一个流派,根据齐国宫中典藏的管子治国之道,夹杂道家学说后,整理改编而成的《管子》一书,老臣刚刚所献的《奢靡书》,如果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也算是《管子》一书的其中一篇。”

    “老臣的第三份礼物,便是齐国黄老学派两代人数十年的智慧结晶《管子》,算上这半部《奢靡》,一共为四十二篇。”

    “噗”的一声,熊槐发出一连串咳嗽声。

    刚刚他被环渊吓住了。

    《管子》一书熊槐也有所耳闻,这是许多人合著的书籍,许多年前就有谣言说齐国的稷下学宫的黄老学派中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管子的流派,专门编写管子的事迹。

    但是作为稷下学宫乃至齐国的精华之一,一直被齐国珍藏,他国之人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甚至,即便是稷下学宫的先生,能一睹《管子》全貌的也寥寥无几。

    当然,稷下学宫号称黄老学派,自然还有专门论述黄帝老子的书籍,这才是稷下学宫的核心。

    熊槐顺了顺气,惊叹道:“难道先生将齐国的管子也带回楚国了?”

    环渊点点头。

    “敢问先生,现在此书在哪?”

    环渊闻言摇了摇头,接着指着自己的脑袋道:“回大王,老臣将书放在这里了。”

    熊槐咽了咽口水,诧异道:“先生把这本书全都记下了?”

    环渊点头道:“正是如此。”

    “老臣不才,承蒙家师不弃,早年被在楚游历的先师收为弟子,到了齐国后,先是与家师一起整理了《老子》,而后年纪大了,就与学宫的大贤一起评定学宫众多先生的著作,看的多了,评定的多了,难免就把齐国珍藏的《管子》一书给记下了。”

    熊槐:“”

    迟疑了一瞬间后,熊槐斟酌道:“先生,寡人听说齐国的稷下学宫还有一本论述黄帝的《黄帝书》,不知寡人是否有幸一睹。”

    环渊笑着摇头道:“大王瞻仰圣贤,这自然是学宫的荣幸,不过老臣年迈,已经记不下那么多了。”

    被环渊婉拒后,熊槐自嘲笑道:“是寡人贪婪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县许行

    环渊归楚的事情虽然在楚国的道家学派中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但是环渊仅仅只是被楚王封为太子傅,加上环渊一心默写典籍,此事并没有在朝廷中掀起大的波澜。

    而关于面粉计划,由令尹景鲤局中调度,陈轸负责情报,斗由具体施行,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六月份开始,楚国各地的麦米收购价格开始上涨,并且迅速超过了粟米的价格。

    七月份麦米价格比粟米贵了一半。

    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国传开,并且广为人知,连带的各国的麦米价格也开始上涨。

    八月初,麦米的身价已经达到粟米的一倍。

    面对这一反常现象,顿时引起了各国的警惕。

    原本在麦米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各国在搞不清楚国用意的情况下,同样只能加强管控,各地关卡限制麦米离境。

    等到八月份,各国全都认为楚国疯了。

    即便如此,各国还是纷纷派出探子,前去楚国一探究竟。

    楚国要这么多麦米究竟是要干什么,舂制面粉?

    这话说出去就是侮辱智商,单是魏国送给楚国的麦米,就够楚国的百姓舂制十年有余,更别提其他的了。

    于是各国前往楚国的路上顿时充满了行人,不是去经商的,就是去访问旅游的。

    楚国淮南庸县。

    一群人看着即将收获的粟米,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中一人笑道:“先生,看来今年又是一场丰收啊。”

    人群中的老农模样的许行赞同的点点头,脸上全是满意之色。

    自从滕国灭亡后,滕国的许多百姓全都沦为亡国之人,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番后,便从滕国人变成了宋国人。

    许行名声在外,宋军很识相的没有骚扰这伙人,甚至宋王还打算请许行出山相助,但是被许行拒绝了。

    许行虽然对滕文公并不怎么认可,但有感滕文公的收留之恩,不愿意做宋王的臣民,便带着自己的门人弟子离开了宋国。

    原本,许行一群人打算西去秦国。

    因为如今天下的各国,虽然都重视农业的生产,但是采用农家的学说的,也只有秦国了。

    秦国的耕战系统,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农家的思想,而农家的先贤尸子曾经是商鞅的门客,后来更是成为了商鞅的老师,因此商鞅在设计秦法时,采纳了许多农家观点。

    所以许行认为如今的天下,如果有那个国家能接受自己的主张,那么一定就是秦国了。

    就在许行绕道楚国,打算经水路前往秦国的路上,得到楚国将在淮南免税送田的消息。

    许多并不想成为秦国百姓的人,比如说陈相兄弟俩这一对原本楚国的儒家子弟,就对秦国充满着恶感。

    得到这一消息,便劝说许行先留在淮南观望一下,毕竟自己这一群人大多数都是楚国人,既然楚国的不仅给田还免税,何必千里迢迢的赶去秦国种田呢!

    于是,一行人便来到了淮南,然后被安置在庸县。

    在从田里回去的路上,一人突然道:“先生,等我们种的这些粟米收获以后,我们接下来应该种什么?”

    众人闻言全都面带期待之色,等着许行答复。

    许行问道:“你们对麦米怎么看?”

    陈相答道:“很难吃,很难种。”

    陈幸补充道:“不过面粉倒是不错。”

    “不错,粟米好吃并且容易种植,天下的人全都喜爱吃粟米,所以天下间粟米的价格最贵。但是现在一斤麦米价值两斤粟米,你们认为这是何故?”

    一个追随者张口就道:“那是因为楚王疯了。”

    陈相驳斥道:“楚王疯了,难道楚国的群臣全都疯了吗?”

    顿了顿,陈相对许行道:“先生,此事非学生所能知,不过据学生所知,如今楚国各地的麦米价格已经固定在六十四钱,整个楚国都是这个价格,已经快赶上饥年时期上等粟米的价格了。”

    陈幸再次补充道:“而且现在整个楚国的粮价也统一起来了,由楚国设立在各地的粮店进行控制,很显然,麦米这里面有问题。”

    许行点头道:“同一种米同一种售价,这才是正道,我离开楚国多年,不想楚王变化真大。”

    陈相感慨道:“以前听说屈原在楚国进行变法,不想没多久屈原被驱逐了,本以为楚国又回到以前那个楚国了,但是没想到,楚王终究还是变了。”

    宋景道:“楚王虽然变了,但是楚国的税赋还是这么重,现在免税还好,一旦过了免税时间,我等还是要承受沉重的负担。”

    陈相感叹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如今这天下,哪个国家的税赋不重呢,秦国的税赋比楚国还要重,三晋齐燕比秦楚两国稍轻,滕公虽然是仁君,但是滕国的税收,还是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十一税。”

    听到陈相提及滕国,众人闻言一阵沉默。

    许行见状开口道:“既然如今的麦米这么贵了,那么我们冬天就种麦米吧。”

    陈相闻言迟疑道:“先生,现在麦米很贵是没错,但是现在百姓手中已经麦米了,麦米的价格才被楚国拉到现在这个价位。现在麦米的价格,实在是太假,因为大家手中都没有麦米。楚国现在收购麦米的价格即便再涨十倍,依然还是收不到麦米,这就是楚国不花一分钱,就将麦米的价格抬高了十倍。”

    “学生担心楚国会出尔反尔,等我们大量种植麦米后,来年麦米丰收,然后楚国大幅降低麦米的收购价格,到那时,恐怕我们所种植的麦米自己不吃,然后又卖不出去,烂在手里,只会白白耽搁了一个冬天的时间。”

    “是啊是啊,先生,相说的不错,今年粟米丰收,而且还不用交税,我们这次能余下很多粟米,粟米都吃不完,更何况难吃的麦米,种植麦米实在是有一些危险。”

    许行的众多门人纷纷议论道。

    大家都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大半年,然后这些幸苦却是毫无意义。

    许行不以为然道:“楚国乃是大国,楚王自即位以来虽然多次推卸责任,但是楚王也不是这等残暴的昏君。你们所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明年麦米丰收,那么麦米的价格肯定会下降的,至于降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楚王的心有多黑了。”

    “若是明年麦米的价格真的跌倒去年不足二十钱的价位,那么我们就把这些麦米喂狗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