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

    许行摸着他斑白的胡须道:“大王,虽然仅凭人力无法改变天象,不能让江汉之间的雨水增加,但是人力却可以改变地形。故,臣请大王下诏,就说江汉之地水量不足,暂停推广麦米,然后,下令征召百姓,在江汉之间围绕云梦大泽修建水渠,引汉水以及云梦之水浇灌土地,以便以后江汉之间能够在冬季也能种上麦米。”

    “而对于淮南淮北的百姓下诏,在江汉之间修建水渠的事情,本来就是为冬季种植麦米做准备,若是因为未来之事而导致现在两淮的百姓现在不能种植麦米,那就是顾此失彼。所以,对两淮的百姓,若是百姓种植麦米那就免除征召的劳役,若是家中没有大量种植麦米,那就进行征召,让他们来江汉之间进行劳役。”

    “如此,两淮的百姓为了逃避征召,必然大量种植麦米。”

    “据臣的观测,若是江汉之间水渠建成,那么必然扭转江汉之间种植稻米,产量比不上洞庭的情况,所以,在江汉之间大量修建水渠,能立即获得两个好处,其一是冬季可以种植麦米,其二就是夏季可以种植稻米。”

    说着,许行拱手道:“大王,若是水渠建成,那么十年之后,楚国的财富,将会远超北方各国。”

    熊槐闻言沉默了。

    许行的办法不可谓不好,说实话,现在熊槐很是心动了。

    无论是在江汉之间种植麦米还是种植稻米的事情,熊槐都很心动。

    冬小麦也就不必说了。

    而稻米的产量,也令熊槐眼馋。

    以前楚国也是以粟米为主食的,但是当年吴起开发洞庭时,洞庭的百姓根本就没有让楚国出面号召,然后全都自发的种上了从越国传来的稻米。

    原因也很简单,吴起那个年代,如果是普通的下等田地,粟米的产量一亩地只有一点五石,而稻米的产量就接近三石,差不多是粟米的一倍。

    可以说,洞庭的开发,越国那边传来的稻米,实在是功不可没。

    只是稻米传到江汉之时,效果却并不明显,原因就是用来种植耐旱作物粟米的土地种上极其需水的稻米后,还是种植粟米吧。

    所以,江汉之间的百姓,一直都在传说南方的洞庭种植的稻米,只需种一年就可以收获江汉种两年的粮食。

    若是江汉之间也能种上稻米,那就是楚国之幸,百姓之幸。

    如果不是楚国正在修养备战,那么熊槐就立即拍板下令了。

    对水利工程的好处,熊槐自然知道一清二楚,因为楚国现在就拥有天下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

    芍陂位于寿县,乃是楚庄王时代由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楚庄王凭借芍陂以及孙叔敖修建的其他水利工程提供的粮食,实力大增,因此称霸中原。

    直至现在,芍陂依旧发挥重要作用,寿县也是楚国数一数二的大县,一旦东方有事,寿县将会承担大部分的粮食。

    如果说芍陂支撑了楚庄王的霸业,那么天下的另一个大水利工程漳河渠,则是支撑了魏国近百年的霸业,不仅成就了魏文侯以及魏武侯的霸业,还成就了西门豹以及邺城。

    尤其是魏国失去了西河之地后,邺城这一重要产粮区,对魏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只是修建水利工程旷日持久,消耗实在太大,所以熊槐心中还有迟疑。

    虽然熊槐不知道西门豹修建漳河渠用了几年,但是楚国修建芍陂用了几年,他还是知道的。

    孙叔敖修建芍陂,举国之力,楚国用了足足八年,才大功告成。

    未来,郑国为秦国修建郑国渠,结果,秦国把郑国当成奸细,因而下令驱逐所有的外国人。而隋朝修建大运河,结果百姓全反了。

    这些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修建水利工程不仅难,而且还累。

    虽然功在千秋,但是弊在当代啊!

    因此,熊槐思虑再三后,依旧不敢轻易答应下来,而是开口道:“先生,在江汉之间修建水渠的事情太大,寡人不能轻易决定。故而寡人打算与群臣一议,并请先生参与商议,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么大的事情,许行也没有期望楚王能立即答应下来,想在楚王既然要与群臣商议,那么必然是心动了,只是还有迟疑罢了。

    故而,许行一听楚王让他参与楚国君臣议事,立即拜道:“愿听大王吩咐。”

    景鲤得知楚王让重臣明日前去议事后,向来传令的使者问道:“不是大王是否言明明日所议何事?”

    使者摇头道:“回令尹,大王未曾进行说明,但是,大王下令之时,正是大王刚刚结束与东面来的许子会话之后。”

    “刚刚结束与许行的会话,然后就召集群臣议事?”景鲤皱了皱眉,对使者点头道:“好,请使者回复大王,臣明日必定入宫议事。”

    “诺!”

    使者离去后,景鲤看着楚宫的方向,带着淡淡的忧虑道:“希望大王不会被许行这个妄人迷惑,推行什么仁义之举,决定对百姓进行降税。又或者下令群臣全都去田间进行耕种,如此,我楚国一定会沦为各国笑柄,群臣颜面扫地。”

    说完,景鲤对府中的门客吩咐道:“拿着我的令符,去请下大夫左成来见我。”

    “我倒是想知道,这个许行究竟有何能耐,会向大王进了什么谄媚之言!”

    “诺!”

    与此同时,正在郢都的重臣接到楚王要求明日议事的消息后,全都露出了担忧之色。

    竖日。

    群臣来到大殿后,不久,就见楚王带着一个穿着粗布衣服老者走进来,只见其那一副长期被风吹日晒的黑脸,大家就已经确定,这个家伙一定就是刚刚被楚王邀请来的许行,也就是今天这场朝议的始作俑者。

    许行跟在楚国身后,一进入楚国的大殿,立即受到群臣瞩目。

    疑惑者有之,探视者有之,好奇者有之,鄙视者亦有之,厌恶者亦有之

    林林总总,反正没有崇拜友善的目光。

    对此,许行全都无视之。

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

    到了大殿中间,许行停下脚步,等楚王在上面正坐之后,许行与群臣一同行礼道:“拜见大王!”

    “免礼!”

    礼毕。

    群臣跪坐好后,熊槐向群臣介绍道:“许子的名字想来众卿都听说过,这位先生便是在天下各国闻名的许子了。”

    “不久前,寡人听说许子的大名后,特意邀请许子来郢都一会,昨日”

    接着,熊槐将许行的建议向群臣说出以后,开口问道:“关于许子的建议,寡人思绪许久,迟迟不决,故,寡人欲与群臣商议,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熊槐的话音刚落,太府尹斗由立即起身,红着脖子反对道:“大王,臣反对,在江汉之间修建水渠一事,劳民伤财,旷日持久却难见其功,我太府钱粮的使用,全都已经有了着落,现在并无空余钱粮可用。”

    修建水利工程,虽然不需消耗军备物资,但是对于粮食的消耗,却与一场大战一般,不,或者说还要超过大战的所需。

    因为军队作战也不是所有人全都一起上,更不会每天都会进行恶战,所以大军就会在此期间进行屯田,或多或少也会补充粮食。

    况且,若是打赢了,说不定还会缴获帝国的军粮,可能还会有赚。

    而大规模的修建水利工程则不一样,这是长年累月的,基本上没有一天休息,而且还不能忙里偷闲进行屯田,这就是一笔纯消耗。这对正在囤粮备战的太府来说,此时修建大规模的修建水渠,无疑是雪上加霜,绝对不可行。

    斗由说完,眼睛死死的盯着许行,恨不得将他给吞下去。

    早知道许行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还不如当初楚王提到他的时候,坚决反对楚王召见他。

    斗由心中暗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何必当初

    熊槐坐在上面默然无语,对于斗由的反对早有预料,毕竟连他这个楚王同样也顾虑重重,不能分清利弊。

    许行被斗由的目光吓了一跳。

    仅仅一个建议,这楚国的太府尹至于这样吗?

    只是,见楚国的大臣们对此全都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样子,接着全都看了过来。

    许行暗道,或许,这就是太府尹的一贯特点吧。

    接着,许行见众臣无人开口,全都嘲弄的看着他,顿时知道,若是不能说服楚国群臣,那么他这次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

    想着,许行开口问道:“敢问阁下可是太府尹。”

    斗由面色冰冷的点了点头:“正是!”

    “行见过太府尹!”许行拱手行礼。

    斗由轻“嗯”一声,微微颔首,却没有回礼。

    许行不以为意道:“在下刚刚听说太府的钱粮全都有了用处,不知太府尹是否可以说明太府的钱粮都准备用在什么地方呢!”

    斗由闻言撇了撇嘴,当然是用来准备进攻越国,以及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各国围攻了。

    这事斗由只是心中想了想,并没有说出口,毕竟这等机密之事,他许行还没有资格知道。

    许行见斗由一副嘲弄的神色,立即露出一副了然的神色。

    开口道:“既然太府尹不说,那么就让行试着说一说。”

    斗由嘲笑道:“许子尽管说!”

    许行应道:“楚国乃是大国,地方五千里,江汉、洞庭、淮南、淮北全都是产粮之所。洞庭之地种植稻米,下田亩产三石,中田亩产五石,上等的良田更是亩产十石,这是楚国的重要粮仓。”

    “淮南之地,贤相孙叔敖的遗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期思陂(期思雩娄灌区)、芍陂等众多工程,依旧在楚国发挥作用,淮南之地,凡是孙叔敖惠及之所,亩产全都超过三石,少量上等的良田,同样亩产也达到十石。”

    “江汉之间,这里虽是楚国最重要的地区,但是除了邓叶两地,曾接受叶公的馈赠,修建了一些工程以外,其他地方却没有大量修建水渠。所以,江汉之间的地方,下田的产量应该接近两石,中田可能达到三石,最上等的河淤良田应该也会接近十石。”

    听着许行的话,熊槐不由露出得意的神情。

    楚国的土地并非是肥沃的沃土,大多数的田地也都是亩产一石多的下田,中田、良田的数量很少,也比不上北方的国家。

    但是楚国之所以不缺粮,依靠的不是天然的沃土,而是凭借淮南的水利工程,极大的提升了粮食产量。

    至于后来吴起开发的洞庭,这才是得天之遇。

    而江汉之间,楚国这个最核心的区域,对比淮南以及洞庭,只是因为开发的时间长,人口较多罢了。粮食亩产很高,那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后世武汉所在的江汉平原,现在还没有出现,如今哪里全是湖泊,加上一些湖水褪去后丛林沼泽,合称云梦大泽。

    所以,许行说到楚国不缺粮,熊槐便露出得意之色,靠天地吃饭是幸运,靠自己吃饭,这才是实力。

    另一边,斗由嘲弄道:“许子,这些事情人尽皆知,不用许子在此卖弄。”

    许行点头应道:“在下所说的这些,并不是在有意卖弄,而是为了说明楚国粮食充足,从来都不缺粮,所以太府的仓库一定堆满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吧。”

    斗由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傲然道:“这是自然,即便连年征战,我太府的仓库,依然从来没有空过!”

    许行应道:“在下想来也是这,既然楚国不仅不缺粮,而且太府的仓库中还堆满了粮食,但是却拿不出修建水渠的粮食,在下想来,楚国无疑是在准备大战吧。”

    斗由对许行能猜到大战并不意外,现在的情况大街上随便一人都能猜到,更何况是许行这样的人呢。

    于是,斗由嘲笑道:“天下征战不断,每年都要打战,囤粮备战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许子说了这么多,难道就是想说明楚国正在准备打战么!”

    许行摇头道:“在下刚刚说了那么多,自然也不是仅仅如此而已。”

    说着,许行向斗由拱手一礼:“敢问太府尹,楚国积极备战的目的何在?”

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

    斗由理所当然道:“备战自然是为了维持楚国的霸业,从他国哪里夺取土地百姓,增强楚国的实力了。”

    “在下所想,楚国征战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许行点了点头,接着向斗由问道:“只是在下有一疑问,出兵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吗?”

    “不能保证必胜。”

    “那么想来出兵作战同样也不能保证不损一兵一卒吧?”

    “那是自然,兵战凶危,哪能不死人!”

    听到斗由的答案后,许行向楚王拱手行礼道:“大王,臣刚刚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大王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与其把粮食用在并不能保证必胜的征战上,还不如用在修建水渠上。”

    “以淮南的土地为例,没有水渠之前,淮南之地亩产不过一石多,孙叔敖修建水渠之后,淮南的亩产立即提升到三石至五石每亩,这就是水渠的作用。”

    “若是江汉之间修建大量的水渠,能让这里的粮食产量达到三石乃至五石每亩,那么这就是每亩增加了一石乃至三石的粮食。若是仅仅只是按照每亩增加两石计算,那就是每亩地就会增加两石的粮食,换句话说,凡是水渠所惠及到的地方,土地与人口全都增加一倍。”

    “江汉之间有千百里土地,其中云梦周围的地区,是很容易就能挖开水渠的地方。这一片区域大约有两百里左右,除去山川以及百姓居住的地方,最起码还有六万顷土地可以用来耕种。”

    “若是这六万顷土地全部被水渠覆盖,那就相当于楚国从其他国家抢来了二百里土地,以及这两百里土地上的上百万人口。”

    “二百里土地是多大,这就是相当与小半个宋国的土地。若是楚国想要打下小半个宋国,不知要在各国的牵制下,付出多重的代价,才能获得成功。”

    “可若是修建水渠那就完全不同,只需要召集百姓,然后付出一些粮食,就能够见到成效。”

    “所以说增强实力有难有易,臣以为,付出巨大的代价,去拼搏难以预料到的结果,这并非智者所为,故,臣请大王详加考虑。”

    斗由见许行向楚王行礼,不禁冷笑一下,伐越计划乃是楚王亲自布局,而且已经进行了快十年,楚王怎么会答应。

    想着,也不反驳,同样也行礼道:“大王,请三思!”

    熊槐见状久久不语。

    景鲤见楚王没有说话,便向许行一拱手,开口道:“许子,诚如先生言,修建水渠一事自然不会造成百姓的伤亡,只是修建水渠难道就很容易吗?”

    许行点头应道:“修建水渠虽然不易,但是与战争相比,那么算容易的了。”

    景鲤一笑,问道:“不知先生可否知道我楚国先贤修建芍陂花了多少时间?”

    许行张了张口,随后应道:“似乎前后共耗费八年时间。”

    景鲤点了点头:“不错,芍陂的确是花费了八年时间。”

    接着,景鲤又问:“先生又是否知道芍陂惠及多少良田?”

    许行闻言一滞,这个景鲤似乎是有备而来,只是,好在他也是准备许久了的。

    想着,便答到:“在下听说芍陂能灌溉万顷良田。”

    听到许行的答案后,景鲤便不再询问许行,而是拱手向楚王道:

    “许子所言的确有道理,但是,要想获得许子口中的二百里地,那么就要全部修建水渠才行,依照之前先贤修建芍陂的时间来算,万顷土地也就是百万亩田地就需八年,那么六万顷土地,就需要六八四十八年。”

    “而且,这还得没有天灾**,在加上各国不来攻打我楚国。一旦各国来攻,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最起码也会超过五十年”

    此言一出,群臣全都倒吸一口冷气,接着,全都狐疑的看着许行。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若是大王听信了这个家伙的谗言,那么楚国接下来就不用干其他的事情了。

    熊槐也被景鲤的话吓了一跳。

    这才反应过来,现在这战国年代可不是后世那个机械化的现代,可全是人工施工的。修建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动辄以十年计。

    若是真的需要五十多年,那么楚国除非接连出现三代热衷于种田的国君不可,否则,这事就不用想了。

    想着,熊槐看向许行道:“先生,不知令尹所言如何?”

    许行摇头道:“大王,若是按令尹的算法,自然需要五十多年”

    许行的话还未说完,斗由立即出言道:“大王,臣以为许行乃是他国奸细,此举乃是为了消耗我楚国实力,臣请立即驱逐许行。”

    斗由说完后,立即得到许多大臣响应,尤其是已经准备对越国擦掌磨拳的领军作战的人。

    许行见大部分的大臣全都向楚王请命驱逐他后,立即发出一串嘲讽的笑声。

    熊槐见许行大笑,便问道:“许子何故大笑?”

    许行笑道:“臣尝闻数百年前,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如今,一夫则可治田百亩。上古之时,亩收不过一石,百余年前,一亩地岁收一石半,如今亩收接近两石。两百年前,千乘之国乃是大国,如今宋国拥车五千乘!”

    说着,许行笑了笑,向楚王行礼道:“大王,若是楚国依然还与数百年前的情况一样,一人耕种十亩,举国之力不过十万大军,那么臣请离去,终生不敢言事。”

    熊槐闻言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见到景鲤尴尬的脸,立即止住笑容,正色道:“先生说笑了,令尹的意思只是想询问先生,若是我楚国在云梦周边开通水渠,大概需要多少年呢?”

    许行应答:“大王,臣请以百余年前魏国邺城守西门豹修建漳河渠为例,昔日漳河渠仅仅只是调用了邺地百姓,仅仅数年过去,就挖开了十二道水渠,邺城如今已经成为魏国的重城。”

    “如果大王觉得邺城太久,那么也可以参照魏国的鸿沟,数十年,魏惠王以魏国之力挖开鸿沟,不过两三年,就连通了淮水以及河水。”

    “所以,臣以为,举国之力修建水渠,那么只需要三到五年,若是仅仅征召江汉之间的百姓,那么在十年之内,就可以完成。”

    熊槐点了点头,若是用十年的时间来修建水渠,那么也不是不可接受,顿了顿,向众臣询问道:“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

    此时,景鲤此时脸色已经恢复正常,但,听到楚王的询问却并没有说话。

    昭雎等待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大王,修建水渠的时间还是太过漫长了。如今天下征战不断,淮水的百姓需要防备齐国,臣以为不可调到汉水来参加劳役。”

    “而如今天下局势变化无常,即便我们不去攻打其他国家,恐怕其他国家也会来攻打我们楚国。而且,若是年年征召百姓修建水渠,百姓疲惫不堪,恐怕难堪重负。所以,臣以为考虑实际情况,恐怕要想修建水渠远不止十年。”

    “故,臣以为修建水渠时间太长,请大王三思。”

    许行闻言立即出言反驳道:“自一百多年前开始,周王以西的地方就只剩下三晋秦楚五个国家,如今百余年过去了,这块地方还是有三晋秦楚五个国家,虽然各国强弱异变,但是始终不见那个国家被灭亡,所以说征战是困难的。”

    “司马说修建水渠太难,难道还会比攻城拔地还难吗?司马说修建水渠时间太长,难道还会比灭亡其他国家所需的时间还长吗?”

    “再说了,论修建水渠,楚国先贤修建芍陂等一系列的工程,可比现在难多了,当年先君庄王全力支持先贤孙叔敖修建水渠,难道会影响庄王争霸天下吗?”

    “不,事实的情况正好相反,正是因为大量水渠的修建,孙叔敖才会成为楚国的一代贤相,而庄王也因此而称霸天下,问鼎于周。”

    “这”昭雎顿时哑口无言。

    不提伐越计划。

    昭雎自然知道修建水渠有利,但是修建完成以后呢?

    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后,昭雎自己也不敢肯定他是否还活着,就算还活着,那么他还能领军作战吗?

    这都是一个疑问!

    最后,昭雎只好拱手道:“大王,请三思!”

    熊槐还没有说话,许行见昭雎败退,立即趁胜追击道:“大王,臣观楚国众卿全都热衷于争霸天下,那么臣就以争霸天下为目的,来说说修建水渠是如何有利于争霸天下的。”

    熊槐开口道:“请先生进行细说一二。”

    许行应道:“争霸天下要在强军,而一支强大的军队,则需要训练有素、武器齐备。军队的训练以及武器的装备,全都需要人去做。”

    “工匠打造武器,那么就没有时间去耕种了,将士常年训练,那么也没有时间去耕种了。”

    “所以说,工匠,将士,这些强军的基本,除了人口这一根本外,那么粮食便是人口之外的最重要的因素。”

    “而粮食的唯一来源,就是从田地中种出来,如今的天下,那些数量较少的中田以及良田不论,仅仅对大部分的下田进行说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如今一亩收约两石,也就是说一户农夫一年可收获不到二百石粮食。”

    “五口之家,虽然食量有多有寡,但人均大约一月一石半,也就是每家每年需要食用九十石粮食。其他的一百余石,或交税,或出售以为家用,全部用来供养他人。”

    “而一个军中丁壮,如果不训练,那么一月需要两石粮食,如果征战或者训练,那么就需要的粮食会超过两石,就是说一个将士常年训练就需要消耗三十石粮食。”

    “也就是说一户农夫,终年所得,若是供养将士,不过是供养三到四个人,若是供养工匠,不过是供养一家所需。”

    “可是,若是将每亩地收获提升到三石,那么一户农夫就会每年多生产一百石粮食。六万顷地也就是田地六百万亩,也就是说楚国每年多收获六百万石粮食,而楚国的税收大约是一半,也就是太府每年多出三百万石粮食。若是这些粮食全部充作军用,那么就足够十万大军一年训练所需。”

    “若是每个将士训练半年,那就是二十万大军,训三月,就是四十万大军。再加上洞庭淮南提供的粮食,楚国每年就可以训练近百万大军,有了这些军队,大王何愁霸业不成。”

    熊槐渐渐的被许行所描绘的画面所吸引,若是真如许行所说,那么楚国就会多出十万常备军,不,不仅仅是如此,许行说的只是一年一获,若是算上麦米,也就是一年两获,这样一来,楚国完全可以多训练二十万常备军。

    而且还不仅仅只是二十万而已,因为许行的数据全是保守数据,最起码现在江汉之间的粟米产量就没有达到两石,而芍陂灌溉的土地,粮食产量就普遍超过了三石,还有不少五石,十石的良田,而不仅仅只是三石。

    所以,楚国增加训练二十万常备军完全不成问题。

    数十万常备军,在加上征召的士卒,那么

    熊槐在这一瞬间,似乎看到二三十年后,楚国横推天下的局面了!

    现在秦国的都江堰与郑国渠全都没有修建,论实力底蕴,秦国比楚国还是要弱上一筹,如果楚国在云梦的水渠建成,只要楚国汉水不失,那么就算秦国把这两个水渠全都建成,楚国还是要比强强,就算打一个折扣,楚国也不比秦国差。

    这样的楚国,那个国家能比。

    不仅是熊槐,其他大臣载许行说完之后,也全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中。

    良久,一直在一盘默默听许行辩论的唐昧长叹一口气,摇头道:“若是昔日吴起能得先生之助,那么”

    剩下的话唐昧没有说出口,之前吴起对贵族下手,不就是因为他训练军队导致太府空虚,没有钱粮了吗?

    若是吴起有粮,哪里还会让楚国发生一场动乱,经过多年才恢复生气。

    唐昧能想到的事情,在场的人全都想到了,接着全都面色一变,各有想法。

    熊槐见唐昧说完后,群臣的面色出现变化后,开口询问道:“不知对于许子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听到楚王的问话,群臣顿时一阵沉默。

    不是说许行提出修水渠的建议不好,而是提出这个建议的乃是许行,这就有些不妥。

    就在沉默间,依旧是唐昧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大王,臣以为修建水渠一事可行。”

    “况且,修建水渠也不是不能中断的事情,即便各国来攻,或者天下局势有变,我们完全也可以暂停修建水渠,征召大军对外作战。”

    “哪怕是花费二十年的代价,只要水渠能建成,那么我楚国就有了百年霸业的根基。”

    熊槐闻言意味深长的道:“不错,正是此理。就算此时不宜修建,那么总有适宜修建的时候吧!”

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

    群臣闻言立即知道楚王已经意动,至于此时不宜修建的话,则是在暗示水渠的动工时间会延后。

    楚国现在的目标,依旧在越国身上。

    知道楚王的意思后,斗由立即倒戈:“大王,臣以为可行。”

    接着,昭鱼对身侧的昭常深深的看了一眼,出言道:“大王,臣也以为可行。”

    昭常愣了一愣后,立即跟上。

    熊槐见已经有数位重臣赞同,点了点头,接着,向群臣道:“众卿对修建水渠一事,是否还有其他疑虑。”

    声音落下,群臣全都沉默。

    见状,熊槐开口道:“也就是说大家全都不反对修建水渠了?”

    景鲤闻言拱手道:“大王,修建水渠或许可行,只是不知大王以为谁可主持此事呢?”

    “这”熊槐不由见目光看向提出这个建议的许行,见其抬头挺胸,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立即微微颔首。

    还未说话,上大夫昭常开口道:“大王,臣以为司空掌管工事,而且这种大工程,需要人力太多,非司空主持修建不可。”

    原本景鲤开口之后,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现在经过许行的解说,而且楚王意动大臣不反对,那么秀金水渠一事就是势在必行了。

    一旦修建水渠的主持者,这就是泼天大功啊。

    楚国的孙叔敖,魏国的西门豹,那可都是青史留名,被百姓传唱至今的贤臣。尤其是孙叔敖,这位贤相至今还在寿县被百姓祭祀着呢!

    不仅如此,孙叔敖死去后,楚庄王见孙叔敖的后裔贫困,特封四百户百姓给孙叔敖之子,直至今日,孙叔敖一脉依旧享受着四百户百姓的供奉。

    虽然提出修建水渠的功劳已经被许行获得了,但是,这主持修建的大功,许行肯定夺不走。

    想着,立即群情激动。

    只是昭常提议昭鱼后,大家全傻眼了。

    昭鱼不仅是第三个同意修建水渠的,而且昭鱼位高权重,身为司空更是百工之首,要从昭鱼口中抢食,这

    上官大夫接着出言道:“大王,司空虽然掌管百工,但是司空毕竟年事已高,而修建水渠一事太过劳累,臣以为,为司空考虑,还是让令尹为首主持此事为好。”

    上官大夫话音落下不久。

    负责内政的重臣纷纷站队,一派以昭鱼为首,一派以景鲤为尊。

    争论片刻后,负责军事的景翠昭雎也下场站队,纷纷站在本家这边。

    他们此刻很清楚,争权夺利,哪里顾得上本支不本支,但是,如果是这种能获得封地或者封号的事情,能壮大根基的事,那就是的坚决站在本支这边。

    不多时,看着如同闹市一般的大殿,熊槐顿时沉默不语。

    殿中,公孙衍与陈轸一直沉默,他们二人是外来着,只能依靠楚王,既插不了话,也不想参与进去。

    而一旁的许行,此刻心中又急又怒又气又恼,之前说准备挖开水渠的时候,你们要么反对,要么沉默,没有一个赞同的。

    现在,其中的利弊已经被他说清楚,大家全来摘桃子,对他这个修建水渠的提议人,直接撇在一边,不闻不问,这合适吗!

    想着,许行不由一叹,现在他总算知道当年贵为宛城守的文种为什么要投奔越国了,怪不得楚国的人才纷纷外走。

    熊槐沉默许久,见两边相持不下,就知道现在轮到他楚王一锤定音了。

    于是,轻咳了两声,顿时打断了群臣的议论。

    等群臣重新坐好后,熊槐开口道:“修建水渠的事情,关乎未来我楚国的百年霸业,所以必须要有以为重臣主持。”

    说着,熊槐看了看景鲤,然后又看了看昭鱼,接着目光转向许行,见其如同霜打的茄子的一般,便收回了目光。

    水渠一旦建成,那么这就是一个极大的功劳,不是付出封地,那就是封号。

    景鲤与昭鱼二人,熊槐更加倾向于昭鱼,因为如今景鲤已经有封号了,若是再将这个功劳交给景鲤,那么水渠完工,就必须赏赐景鲤封地,才能表彰景鲤的功劳。

    而昭鱼则不然,他的功劳虽大,但是还没有获得封号,即便水渠完成,赐昭鱼一个封号,足以表彰昭鱼的功劳。

    顿了顿,熊槐开口道:“令尹乃是百官之首,国事繁多,寡人全都托付于令尹,若是让令尹在兼任修建水渠一事,实在是太过艰辛,寡人于心不忍。”

    听着楚王的话,景鲤虽然很想说一句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既然楚王开口,而且昭鱼身为司空,正当其职,他也只好拱手行礼道:“臣谢大王厚爱。”

    熊槐点了点头,看着昭鱼道:“司空,卿乃百工之首,我楚国的大工程,本来就是由司空负责,那么修建水渠一事,也由贤卿负责吧。”

    昭鱼闻言,老脸上的皱纹顿时全都舒展开来,容光焕发,似乎立即年轻了十岁,笑着拜道:“臣必不负大王所托。”

    熊槐笑了笑,继续对昭鱼道:“司空,虽然水渠的事情寡人可以交给你,但是如今战乱频频,工事同样不轻,所以,为了避免司空过于操劳,寡人以为还需以为助手负责协作水渠一事,不知司空以为许子何如?”

    昭鱼闻言立即会意,这是楚王想要他为主持水渠一事付出代价。

    而且许行乃是提出修建水渠的建议人,楚国既然准备修建水渠,那么就不能讲他彻底抛开。

    于是,拱手道:“大王,许子精通农事,而且水渠一事也是许子提出,臣以为,可以拜许子为右工,具体负责修建水渠一事。”

    “嗯!”熊槐点了点头,看向许行道:“许子,寡人欲拜先生为右工,位列大夫,请先生协助司空修建水渠,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右工!”许行缓缓地点了点头。

    右工的职位并不低,如今楚墨的首领已齿就担任楚国的左工一职,同样也是位列大夫,右工的职位并不能算是辱没他。

    只是,如果可以,其实许行更愿意担任司农,而不是右工。

    不过,修建水渠的建议是他提出的,而且水渠也与农事息息相关,他也不想推辞。

    至于修建水渠的主要功劳被昭鱼抢了,许行也只能大叹无奈。

    一则修建水渠还需楚国内部一股强大的实力的支持,二则他自己的根基太浅。

    想着,许行拜道:“臣愿为大王效命。”

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

    得到许行的答复后,熊槐开口道:“好,修建水渠一事乃是我楚国的大事,宜早不宜迟,所以寡人打算今年就开始准备。”

    斗由立即开口提醒道:“大王,今年就开始准备,是否太早了。”

    熊槐摇头道:“不早,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水渠一事牵扯巨大,所以云梦周边的地形,必需提前开始探查,以便将来正是修建水渠。”

    说着,熊槐对昭鱼许行二人道:“司空,许子,现在即将进入八月,十月之时,我楚国的粟米将会收获完毕,接着就是种植麦米的时间。”

    “所以寡人希望你们二人能在二个月内,将郢都附近的地形勘探完毕,然后能设计出一条水渠,连通郢都以及云梦。”

    “这一条水渠,其一是为了向百姓表达决心,水渠一事势在必行。其二,是为了以这一条水渠为实例,向百姓证明,修建水渠是可以增加田地的产量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百姓的财富。以便为将来全面修建水渠做准备。”

    “江汉的粟米收获完毕之后,寡人将会征召江汉的百姓前来修建水渠。”

    熊槐说完,昭鱼许行二人一同行礼道:“臣领命。”

    接着,熊槐对景鲤道:“令尹,现在正式对江汉以及江淮的百姓宣传修建水渠一事,尤其是江淮的百姓,告诉哪里的百姓,若是谁家中不想出劳役来江汉修建水渠,那么必需提前向各乡镇禀报,家中种植麦米的数量,若是家中种植麦米的田地超过七成,那么就不必来江汉服劳役,若是低于七成,那么就必须派出一人参加劳役。”

    “另外,各县的官吏,必需督促劝导治下的百姓以种植麦米为主,寡人的目的可不是征召江淮的百姓到江汉来挖水渠!”

    景鲤闻言点了点头,这次楚国只准备挖开一条水渠做示范,就算只征召江汉的百姓也足够了。

    于是,应道:“唯!”

    然后,熊槐对陈轸道:“刺史令,十一月到来之后,你们派出采风的官员前往江淮视察,严查是否有作奸耍滑的百姓。如有百姓欺瞒官府,蓄意谎报情况,意图躲避劳役,寡人必将严惩不贷。一经查获,百姓处劳役一年,县尹则是督促不利,下诏斥责,罚俸三月。”

    “若是县内出现大量百姓欺瞒谎报,那么就是县尹无能,立即回报寡人,寡人必会将其罢免。”

    陈轸拱手道:“唯!”

    接着,将一些细节安排给群臣后,熊槐就对李秋示意,宣布退潮。

    离开大殿后,熊槐对跟在身侧的李秋吩咐道:“司宫,去宫外拦住令尹、司马、柱国,还有刺史令,让他们来见寡人!”

    “唯”

    不多时,景鲤、景翠、昭雎、陈轸四人来到一处偏殿,见楚王已经在殿中,立即行礼。

    礼毕。

    景鲤先开口问道:“大王,不知留下臣等有何要事?”

    熊槐答道:“寡人召列位贤卿前来,依旧是关于水渠的事情。”

    “寡人希望令尹与司马全力配合司空修建水渠,征召江汉之内的百姓前来修建水渠。”

    景鲤闻言顿时不喜,楚王的话分明是怀疑他心中不岔,会暗中扯后腿。所以,才特意再次叮嘱。

    只是

    景鲤看了看旁边的三人,顿时脸色很难看。

    楚王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敲打,实在是难以接受。

    一时间脸色变得很难看,便开口道:“大王放心,修建水渠事关我楚国百年霸业,臣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司空,不敢懈怠。”

    熊槐听到景鲤话中的怨气,微微皱眉,没有多想,以为景鲤还是在为刚刚的事情不虞,继续道:“如此甚好,一定做的声势浩大,做出楚国全力以赴的样子”

    景鲤一愣,迟疑道:“大王,不是说这次只修建一条水渠吗?为何”

    景鲤心中迟疑,但昭雎眼中灵光一闪,开口道:“大王的意思是,自我疲敝以向诸国示弱。”

    熊槐摇头道:“示弱只是其一,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讨伐越国。”

    说着,熊槐冷冷一笑:“各国皆知修建水渠需要征召大量的百姓,如此一来必然损耗国力。只是,如此众多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可以是来修建水渠的,同样,这些百姓也可以乘船过云梦入江水,顺江而下,直扑越国都城吴城。”

    “所以,寡人希望令尹在征召百姓的时候,与司马商议一番,征召一些有作战经验的壮丁来郢都修建水渠。”

    “一旦寡人决定伐越,那么,司马可以立即从云梦这里的修建水渠的壮丁中,抽调其中的精锐之士,迅速组建军队,直扑吴城。”

    景鲤闻言大吸一口冷气,这才了解楚王的真正意思,难怪会让他与昭雎合作。

    令尹征召百姓一般是负责劳役,而司马征召的百姓则是负责作战,要想在劳役中夹杂一部分军队,并将这些军队聚集在一起,这就需要令尹与司马联手了。

    原来修建水渠同样也是一个局。

    景鲤与昭雎对视了一眼,同时拱手道:“臣领命!”

    熊槐点了点头,看向景翠道:“柱国!”

    景翠拱手道:“大王,请吩咐。”

    “寡人希望这些抽调的士卒有你来带领,无论是偷奸耍滑也好,还是其他的办法,柱国你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这些壮丁的体力,然后借机训练他们。寡人可以保证柱国所部的粮草不缺。”

    景翠想了想,应道:“大王请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接着,熊槐对陈轸道:“陈卿,一旦我楚国正式修建水渠后,那么寡人希望你能迅速将这个消息传到各国,不仅是各国官方,还有各国的百姓哪里。各国官方就不必多说了,对各国百姓,就说楚国现在还是缺少大量的麦米,为了能种植麦米,楚王已经决定在江汉挖开水渠,引汉水云梦之水灌溉麦米。”

    “若是能引诱其他各国的百姓也能种下麦米,只要石磨的消息还没有泄露,那就是我楚国之幸,寡人之幸。”

    陈轸点了点头,拜道:“臣必不负大王所托。”

    楚国要修建水渠的事情,在楚国有意的宣传下,迅速传遍楚国各地。

    江汉的百姓听到的是,楚王决定在江汉修建水渠,用不了多久,江汉的百姓就能与江淮的百姓一样,每亩地都能收获三石乃是五石。

    而江淮的百姓则不然,无论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都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楚王正在准备大量征发劳役,然后去云梦做苦役。

    而逃避苦役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归自己耕种的田地上种满麦米

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术士

    另一边,许行同样也安排了陈相回庸县。

    陈相到了庸县后。

    不多时,许行还留在庸县的门人纷纷聚集过来。

    陈相从怀中拿出一份书信,传给同门后,开口道:“这是先生让相带回的信函,如今先生已经说动楚国君臣进行修建水利,并且先生被楚王任命为右工,协助司空昭鱼修建水渠。”

    “可是,虽然楚国也有不少精通水利的农官,但是,对这些人,先生却难以指挥。所以,良奉先生之命,请精通修建水渠的同门全都去郢都助先生一臂之力。”

    陈相话音落下后不久,一个粗壮的大汉嚷嚷着道:“修水渠这事,我沈牛在行,既然是先生所命,那么我放下庸县这百亩粟米也无妨。”

    沈牛开口之后,又有数人开口愿往郢都一行。

    总共走出的七个精通水利的同门后,陈相对其他人开口道:“修建水利的事就交给先生与沈牛他们,但是我们留在庸县的门人任务同样也不轻松。”

    “先生言,楚王十分重视麦米,所以这次修建水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逼迫江淮的百姓种上麦米。”

    “相从郢都归来之时,先生再三嘱咐我道:相啊!相啊!征召江淮的百姓前去江汉服劳役,这并不是楚王的目的,让江淮的百姓种上麦米,这才是楚王内心焦虑的所在。”

    “所以,先生既担心江淮的百姓不会把楚王的诏令放在心上,又担心江淮的百姓会对楚王的诏令迟疑。故,先生希望我们能在江淮为楚王略尽绵薄之力,通过走访江淮各地,配合楚国各县的官吏,解说楚王的意思,号召百姓在粟米收获之后,全都种上麦米。”

    宋景闻言迟疑道:“可是现在已经到了八月份,粟米十月就会收获,我们现在去各地向信服我们的百姓解说楚王的意思,会不会太迟了。”

    陈辛亦开口道:“兄长,还有一个问题,若是我们全都外出号召百姓种上麦米,那么我们这边在遗失了大量人力的情况下,恐怕自己会来不及种上麦米,这样一来会不会被县吏抓去江汉修建水渠?”

    陈相沉默了一下,郑重的开口:“会。而且先生还说,就算大家去劝说百姓耕种麦米,最后百姓因此而躲过劳役,这也算楚国县尹的功劳,而不算大家劝说有功!”

    “什么?”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陈相顿了顿,沉重的开口道:“所以,先生并不强求,希望有人能主动出来,以教授百姓种植麦米为目的,顺便前往各地向百姓解说楚王的意思。”

    “只是,十一月之后,一旦县吏前来征召百姓,那么你我全都无法逃避劳役之苦。”

    “这”

    不久,宋景哈哈笑道:“在下当年自宋国前往滕国追随先生,做了十年农夫,教授百姓耕种之法也有数年,从来未想过要向国君邀功,只是为了奉行心中的道义罢了。如今楚王听从先生的建议,要在云梦修建水渠,景只恨自己没有治水之才,不能亲往追随先生修建水渠。”

    “现在楚王给了一个机会,可以随先生一道修建水渠,哪怕只是去挖土,景也心甘情愿。”

    说着,宋景向周围的人拱手一拜:“在下种植的百亩粟米,有劳诸位帮忙收获了。”

    宋景说完,陈相开口道:“不错,我等追随先生乃是为了心中的道义,哪里是为了其他,所以相也会走访江淮各地。”

    片刻之后,在大家纷纷要求前往各地后,陈相摆了摆手,开口道:“虽然大家都欲前往各地一行,但是这些的田地总不能全部交给家中妇孺去收获耕种吧。而且还有我们用来观测的田地,也需要人去记录。”

    说着,陈相看着众人道:“所以,这里最低还需留下十人照看田地”

    九月。

    就在各国的粟米即将成熟的时候,就在各国百姓怀着期待的心情,紧张的抢收的时候。

    此时,楚国郢都的一处工匠坊内的一个院落,一个眼神炽热而疲惫,脸上流着汗水,面色枯槁,头发干枯,看似年近六十的人,不断地喘着气,一边狂热的看着渐渐熄灭的炉火,一边对室内的人吩咐道:

    “快,取出炭火,扇风冷却火炉。”

    声音落下,室内的另一人立即忙活开来。

    说话名叫燕宗,乃是从燕国而来的方术士,另一人乃是他的弟子卫渲。

    燕宗曾今跟随燕国著名方术士羡门子高出海寻仙,去探寻大海深处的仙山。

    因为齐燕两国濒临渤海,海中时常出现海市蜃楼,故而齐燕之地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海上有仙山的传说。

    为此,千百年来,有为数众多的求仙之士,为了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而坐船出海寻仙。

    其中有各国官方的,也有民间自发组织的。

    到了现在,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寻仙的队伍越加繁荣了。

    而羡门子高,就是当今天下最具盛名的方术士。

    三年前,羡门子高再次带着门人弟子出海寻仙,结果,积蓄花完,毁了两艘船,依旧一无所获,再次失望而归。

    羡门子高破产后,手下的门人离去了不少,其中燕宗就是其中之一。

    燕宗从羡门子高处离开后,遇上楚国在齐燕之地寻找炼金士与炼丹士,正巧燕宗也因为出海寻仙耗费巨大,而打算转行炼丹炼出长生药,其实是因为没钱了。于是,在楚人的重金礼聘下,燕宗便带着自己的弟子前往楚国,打算利用楚国的支助,来开展他的炼丹大业。

    到了楚国,燕宗却发现楚王找人是要炼琉璃,而不是炼丹或者炼金。

    对此,燕宗顿时大失所望,琉璃虽然难得,但是铸剑炼金炼丹之时,却也能偶有收获,并不算什么稀罕物。

    而长生药,这才是燕宗的兴趣所在,只是因为贫困,所以也只好走一算一步,先为楚王炼琉璃了。

    良久,炉子冷却,燕宗正欲向前查看。

    突然燕宗感到一阵胸闷,接着头晕脑胀,然后眼前一片模糊,最后,呕血倒地而亡。

    随着燕宗的死亡,工匠坊内一片纷乱。

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

    秋日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橘黄之色,与大地上黄灿灿的粟米遥相呼应,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色。

    楚宫中。

    熊槐用过晚膳后,懒洋洋的躺在榻上,闭着双目,听着魏美人的琴声,心情宁静而祥和。

    就在琴音缓缓流动间,李秋走了过来,在熊槐耳边轻轻的道:“大王,司空昭鱼携左工已齿、右工许行求见?”

    “司空左工右工!他们三人全来了?”熊槐睁开双眼,问道:“关于水渠的事情,今天司空他们不是已经汇报过了吗?”

    说着,看了看渐渐昏暗的天空,迟疑道:“司空有没有说是何事求见寡人,如今天色已晚,为何不等明日再来求见?”

    李秋摇头道:“回大王,司空并未说明为何求见,但是司空言,有天大的事情要禀报大王,请大王无比召见他们。而且司空入宫手中携带着一个木盒,司空左工右工三位大臣全都面色古怪,全都极为急促。”

    “哦!”熊槐听到这三人有大事相告,立即打起精神,吩咐道:“快请司空他们去偏殿,寡人等会就到。”

    “唯!”

    不久,熊槐来到偏殿,看到昭鱼三人后,总算知道李秋所说的面色古怪是什么意思了。

    只见三人全都流露出既激动又恐惧,既高兴又担忧的神情,全都紧张的喘着气,果然神情古怪。

    见此,熊槐诧异问道:“司空,两位先生,究竟是何事,竟然在这个时候求见寡人。”

    三人闻言面面相觑,然后咽了咽口水,已齿许行后退一步,让昭鱼开口。

    昭鱼拿着锦盒,深呼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口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天大的大喜事啊,天降祥瑞,我楚国必定会大兴啊!”

    昭鱼开口之后,已齿许行一同激动的拜道:“恭喜大王,天降祥瑞,预示我楚国大兴在即。”

    “祥瑞?”熊槐一愣,惊疑道:“莫非司空你们发现火凤的踪迹了?”

    由不得熊槐不这样想,楚国以五帝之一的颛顼为始祖,号为颛顼祝融氏,祝融传说乃是火神,按照楚国流传的说法: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因此,楚国便以火凤为图腾,疯狂的崇拜火凤。

    而火凤也因此融入楚国的方方面面,从衣服上的图案,到家中装饰,全是与火凤有关的。

    至于龙,除了一百多年的叶公喜欢龙,留下叶公好龙的典故外,龙在楚国的并不是特别受欢迎的存在。

    若是天降祥瑞,熊槐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出现火凤的踪迹了。

    熊槐看着殿外渐渐昏暗的天色,若有所思。

    昭鱼闻言立即摇了摇头:“大王,并非如此,不是火凤的踪迹。而是”

    说着,昭鱼停了下来,伸出一双颤抖的手,摇摇晃晃捧起锦盒,开口道:“大王,祥瑞就在盒中,请大王自己一观。”

    熊槐闻言一愣,还有实物?

    祥瑞被放在盒中!

    想着,对身侧的李秋使了一个眼色。

    李秋顿时点头会意,走入殿中,去接昭鱼手中的锦盒。

    昭鱼见李秋来到身侧,立即将锦盒小心翼翼的递给他,然后叮嘱道:“司宫,千万小心,这里面可是我楚国的祥瑞!”

    李秋点了点头,应道:“司空请放心!”

    “司宫小心些!”一旁的已齿许行同时开口嘱咐道。

    “请两位先生放心!”

    听着三人的嘱咐,李秋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的接过锦盒,却发现锦盒很轻,犹如空物一般。

    虽如此,但是李秋不敢大意,万分小心的向楚王处迈步。

    一步一顿,过了一会儿,才将锦盒放在楚王面前的案上。

    昭鱼三人见锦盒被放在案上后,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尤其是昭鱼,已经紧张的汗水直流,此时才敢微微擦拭自己脸上的汗。

    熊槐见状被众人影响,顿时屏住呼吸,郑重的打开锦盒。看清盒中之物后,熊槐的瞳孔立即急剧收缩,眼睛睁得大大的,接着,露出狂喜之色。

    盒中之物乃是两块琉璃,五色夹杂,相互交错,谈不上美观,只能说看得过去,不会刺眼吧!

    这两三年昭鱼陆陆续续进献过几块琉璃,都是工匠无意中炼制出来的!

    只是琉璃的出产率极低,工匠们只能炼出琉璃,却不能说清是怎么炼出来的,完全是靠运气蒙的。

    看到这两块琉璃,熊槐顿时一喜,司空昭鱼进献的祥瑞是琉璃说明了什么,说明三年多过去,楚国的工匠已经掌握琉璃的制造技术。

    若是楚国能大规模制造琉璃,那么楚国的财政问题就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想着,熊槐从锦盒中拿出其中一块琉璃,放道眼前细细的观看,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越看越心喜,不由叹道:“好好好,祥瑞,不愧是祥瑞。”

    熊槐拿出琉璃后,大殿中的众人已经从楚王手中看到这块五色琉璃,顿时全都惊呆了。

    楚王话音落下,殿中的人立即全都拜道:“恭喜大王,天降祥瑞,大楚当兴!”

    熊槐闻言顿时大肆的哈哈大笑。

    还未笑毕。

    昭鱼已经起身,大声赞道:“大王,昔日子列子有言: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大王,如今五色石在我楚国现世,正说明我楚国已经得到女娲的认可,这无异于”

    另一边,熊槐还在大笑中,结果就听见昭鱼把女娲扯了出来,将这块琉璃当成女娲的信物五色石,顿时一愣。

    被炼制出来,五种颜色,而且还有些透明,似金非金似玉非玉,把五色琉璃当成补天的五色石,这

    熊槐在大笑中突然停滞,而后被口水噎着,猛然咳嗽数下,一不小心手一抖,五色石从手中落下。

    在众人的惊恐之中,五色石掉在地上,只听着“咔嚓”啪的一声,碎了。

    昭鱼的说话声,熊槐的咳嗽声,全都戛然而止。

    顿时,殿中一片死寂。

    此刻,除了愣住的熊槐与昭鱼,其他人全都将头颅紧紧的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心中全都浮现一个念头。

    祥瑞五色石被大王打碎了

    这可怎么办?

    大王会不会一怒之下杀人泄愤?或者保密?

    而且,因为打碎五色石的事情,我楚国会不会恶了女娲,从而获罪于天?

    众人身体僵硬,心中恐惧,久久不能平静。

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

    而作为这一事件的主角,熊槐同样也紧张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现在的年代可不是科学至上的年代,大部分的人,所有的人全都是迷信的,要知道,即便是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子弟,也是最精通祭祀礼节的一个学派,而且熊槐他自己就经历过三次重大迷信事件。

    一是秦王祭天诅咒他这个楚王,二是宋王小鸟生大鸟欺骗所有宋国百姓的事情,最后,太子横成婚之前,楚国也曾进行重大的占卜。

    更重要,现在的普遍价值观,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就是孔子所说的在祀在戎,祭祀还排在军事之前。

    要命是,楚国也是一个特别迷信的国家,祭祀的对象,除了自己的祖先以外,其他重要神灵,除了至高神东皇太一,女娲也是重要的神灵。当然,身为楚王,女娲还没有进入熊槐的祭祀序列,但在民间或者地方,祭祀女娲的人可不少。

    女娲补天的传说,早在数百年前就传开了。而女娲造人的故事如今也在天下广为流传,此时还没有盘古开天的传说,如果说东皇太一代表天,那么造人补天的女娲,地位已经开始直追大地。

    故而,昭鱼已齿许行三人才会把五色琉璃当作五色石,并把五色石当作祥瑞,其他人一看五色的玉石,第一反应就是五色石。

    现在,熊槐所担心的是,若是楚国百姓得知楚王打碎了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担心天塌下事小,熊槐唯恐担心他的威信会受到重创。

    现在即便熊槐说刚刚打碎的是一块琉璃,恐怕其他人也不会也会以为楚王欲盖弥彰掩耳盗铃。

    至于五色石是炼出来的事情,这就更不是事了,因为五色石本来就是女娲炼出来的。

    所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打碎五色石的事情混过去,随便一个说法,哪怕自欺欺人也罢。

    熊槐想了想,眼珠子一转,在昭鱼的注视下,从身上取下随身佩戴的宝玉,然后狠狠的砸在地上,砸的支离破碎后,大声感叹道:“寡人今日得见女娲所炼制的五色石,才知天下竟有如此美玉,即便是昔日卞和所献的和氏璧,在五色玉前,也不过是一块顽石罢了。”

    说着,熊槐大声宣布道:“也只有这等女娲炼制的五色石,才配得上寡人的身份,其他的顽石,不要也罢!”

    说完,熊槐又取出另一块琉璃,不,五色石,然后对正在一旁拜倒的李秋道:“司宫,将五色石交给典衣,让典衣进行处理,以后寡人要佩戴五色石。”

    此时李秋一愣一愣的伏在地上,还没有从大惊失色中反应过来。

    昭鱼一听楚王的话,接着低头一看碎玉碎石散落一地,心中一动,立即明白楚王意思。

    只要楚王砸的不是五色石,百姓贵族自然也不用担心楚国因楚王之故获罪于天,一旦出现天灾或者打了败战什么的,楚王也不担心背锅。

    想着,昭鱼立即会意,向前走了三步,开口道:“大王英明,有了这五色石,其他的玉石,不过是顽石罢了。”

    说着昭鱼从他身上解下随身的玉石,对着五色石碎裂的地方用力一掷,即将玉石砸的四分五裂。

    然后开口道:“这等顽石不要也罢。”

    昭鱼的玉石碎片再度溅到李秋头上,李秋听着楚王与司空的一唱一和,顿时明悟,楚王话中的意思,就表示楚王现在不打算杀人保密。

    于是,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应道:“唯!”

    此时已齿许行二人也反应过来,一同开口道:“大王英明,非五色石无以彰显大王的身份。”

    许行表完态度后就退回一边,但是已齿却在停顿了一下。

    比起农家的学说,他们墨家却更加重视鬼神,虽然现在楚王接口刚刚打碎的是玉石而不是五色石,但是,事实上刚刚楚王就是五色石,这种事情能欺骗人,难道还能欺骗鬼神吗?

    楚王打碎五色石的事情,难道就这么算了!

    想着,已齿又向前走了一步,行礼道:“大王,五色石乃是女娲补天之物,是为天下至宝,如今此宝落在楚国手中,不能说不是女娲的恩赐。”

    “故,臣以为为了感谢女娲,理应为女娲建立宗庙,并请大王亲往,以太劳祭祀女娲。”

    已齿说完,依然心有余悸,担心上天会怪罪楚国的昭鱼许行二人,立即明悟,已齿的意思不仅是感谢,还有请罪之意。

    不然,何必让楚王亲自前去祭祀呢!

    想着,昭鱼赞同进一步补充道:“大王,左工所言有理,但是如果只是太劳,臣以为无法向女娲表达谢意,所以,这次祭祀理应提高女娲的规格,理应用两太牢(两头牛)来祭祀。”

    许行闻言附和道:“大王,司空所言有理。”

    “两太牢?”熊槐一惊,正常来说,两头牛这是祭天以及祭祀四方上帝(白、青、黄、赤四帝)的规格。

    为了祭祀女娲用两头牛,那么不就是得罪上天吗?

    难道这就是为了一个谎言,接下来就要用另一个谎言来弥补的节奏!

    顿了顿,熊槐诧异道:“若是祭祀女娲用两太牢,那么祭祀东皇太一以及四方上帝呢?”

    昭鱼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那就用三太牢好了。”

    “”

    看着昭鱼三人紧张的神色,熊槐沉默了一下,点头道:“可。司空,为女娲建立宗庙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一旦宗庙建成,那么寡人将会亲往拜祭女娲,祭之以两太牢。”

    “如今宗庙未成,司空可传令太卜,准备一牛、一羊、一猪,五日后,寡人前往江水之畔,祭祀女娲。”

    昭鱼三人拜道:“大王英明!”

    对众人安抚了一番后,熊槐开口问道:“司空,寡人有一疑问,不知这五色石,司空是从哪里得到的?”

    听到楚王询问,昭鱼露出愤恨之色:“大王,这两块五色石乃是从研制琉璃的方术士燕宗哪里得到的。”

    熊槐一愣,问道:“方术士?燕宗?司空这是何人?”

    昭鱼应道:“大王,之前臣封大王之命研制琉璃,特意从齐燕之地邀请了数位方术士,这燕宗正是其一。”

    “今日,燕宗在他的住所炼制丹药时猝死,接着,侍卫在他的丹炉里发现一些琉璃,然后,侍卫又在他的住所发现了更多琉璃与五色石,而这两块五色石正是五色石中的精品,故而臣特意将这两块献于大王。”

    昭鱼说到这个情况时,愤恨之色洋溢于表。

    情况很明显,这个燕国的术士显然已经找到了琉璃的炼制秘方,但是他却秘而不宣,将这件事隐藏了下来。

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

    熊槐顿时一喜,这五色石的出现果然不是巧合,能大量出现,足以说明燕宗已经掌握了秘方。

    只是如今燕宗已死,想着,熊槐急忙询问道:“司空,那么这燕宗是否留下制作琉璃或者五色石的秘方。”

    “有!”昭鱼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大王,燕宗虽死,但是还有一个弟子在,他也知道炼制琉璃以及五色石的方法。”

    “哦!”熊槐闻言面露喜色,开口道:“司空,工坊那边是否已经严禁他人出入,进行保密?”

    昭鱼应道:“大王,一切已经安排妥当。燕宗的弟子卫渲,已经被臣关押在工坊里了。”

    “好!”熊槐点了点头,吩咐道:“司空,准备一下,寡人现在就要去工坊。”

    昭鱼迟疑的劝道:“大王请三思,如今天色已晚,是否明日再去?”

    熊槐不以为然:“夜长梦多,五色石事关重大,寡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一个时辰后,彻底进入黑夜后,熊槐等人来到燕宗的住所。

    一进入燕宗的小院,熊槐立即问道一股怪怪的味道,微微有些刺鼻,于是熊槐以手捂鼻道:“司空,这是什么味道,寡人记得上次来工坊时还没有这种味道!”

    昭鱼微微嗅了嗅,仔细的闻了闻,才焕然道:“大王有所不知,这是炼制琉璃与炼制传说中的纸的味道。”

    “因为琉璃与纸事关重大,所以三年前臣得到大王的命令后,就特意将炼制琉璃与纸的地方与其他工坊隔开。这些气味就是烧制琉璃的味道,因为今日燕宗才练成一炉琉璃,所以这里的味道才会明显一些。”

    熊槐点点头,心中却有一股淡淡的失望。

    比起琉璃,其实熊槐更加期待的是纸。但是,很不性,琉璃靠运气也能炼出来,但是纸张,毕竟不是经验总结的产物,至今还不见半分踪影,依旧处在探索之中。

    说话间,昭鱼引着熊槐来到院中的一间偏房。

    昭鱼介绍道:“大王,这里就是燕宗闲暇之时,他自己炼制丹药的地方,因为燕宗乃是楚国重金礼聘的缘故,所以他不同于其他我楚国的工匠,还有自己的空余时间。”

    “按照燕宗来楚之时的约定,燕宗助我楚国改进火炉,并协助我楚国炼制琉璃,而我楚国则支持他炼制长生药。原本,对于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臣也没有在意,不想,燕宗在炼制长生药时,竟然找到了琉璃与五色石的炼制方法,并且还忘恩负义的将方法隐瞒,着实可恨。”

    说着,昭鱼声音冷冷的道:“若不是这燕宗突然死去,他的弟子惊慌失措下叫来侍卫,恐怕臣还被蒙在鼓里。”

    熊槐微微颔首。

    进入炼药房,此时房内已经有数位侍卫手里捧着装着琉璃的木盘向前行礼。

    盘中琉璃大多是杂色,以三色四色居多,昭鱼口中的五色石也不少,只是这些五色石的颜色大多杂乱无章,不仅不美观,反而还有些丑陋。

    最引熊槐注目的,还要数单色的琉璃,虽然还没有达到透明的效果,但是形同美玉一般,看着十分顺眼。

    看到这么多琉璃,熊槐顿时松了一口气。

    如果说炼出一块是巧合,炼出两块是运气,炼出三块是命,那么同时炼出这么琉璃那就是掌握方法了。

    想着,熊槐对昭鱼笑道:“司空,不知这琉璃与五色石是如何炼制出来的?”

    昭鱼张了张口,拱手道:“大王,此事臣已经命人试验,但还没有出结果,臣不敢妄言。不过,燕宗的弟子就被关押在另一间偏房,大王若有意查问,可将其弟子卫渲召来询问。”

    熊槐点点头,开口道:“好,传卫渲来,寡人倒想问问,这琉璃是如何炼制出来的。”

    不一会儿,一个衣服已经被汗水侵湿,神情极为紧张的人,低着头走了进来。

    昭鱼开口道:“大王,这就是燕宗的弟子卫渲。”

    熊槐闻言来了兴致,开口道:“抬起头来,让寡人看看,究竟是何等人物,不仅能找到琉璃的炼制方法,而且还敢欺瞒寡人。”

    卫渲听到楚王开口,顿时战战兢兢的抬起头,头上的汗水直冒。

    熊槐一见卫渲的样貌,顿时大失所望。

    这方术士不仅没有传说中的仙风道骨,而且面色枯槁,眼中布满血丝,身体干瘦,活脱脱的一个病秧子。

    卫渲一见楚王不喜,紧张中打了一个哈欠,立即拜倒在地,急忙求饶:“大王饶命”

    熊槐见其如此不济,不喜道:“免了,告诉寡人燕宗是如何炼制出琉璃的,只要其他人也能炼出琉璃,寡人饶你不死。”

    卫渲听到楚王开口,立即欣喜答道:“回大王,其实炼制琉璃的方法很简单,就跟炼制长生药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增加了河砂这一味主药罢了。”

    “长生药?”

    熊槐听得一愣,立即询问道:“你们是怎么炼出琉璃的?”

    卫渲一听楚王询问具体的炼制过程,顿时精神一振:“回大王,昔日老子有言: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熊槐闻言一皱眉,立即打住道:“这些理论你就别说了,就说你们是怎么炼出琉璃的?”

    “唯!”卫渲被楚王一吓,打了一个哈欠,回道:“大王,炼制长生药以沙石为主料,辅以朱砂,碎铁、碎铜、铅石、金石、玉石、再加上龟甲、桂枝、灵仙等大量草药,用大火焚烧七日,长生药乃成。”

    熊槐听到琉璃的炼制方法后,愣了愣,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气味,顿时有种心惊肉跳之感。

    接着,又看到卫渲的样子,再也忍不住了。啥也不说,屏住呼吸,对昭鱼使了一个眼色,快步向外走去。

    昭鱼不明所以,只得带着人,跟着楚王出了小院。

    远远的离开燕宗的小院后,直到在也闻不到那种气味,熊槐这才停下,急促的呼吸起来。

    昭鱼来到熊槐身边,开口问道:“大王,可是有何不妥?”

    熊槐缓了缓,这才开口道:“不妥,很不妥,如果寡人所料不错,那燕宗之所以会猝死,肯定是因为炼制长生药的缘故。”

    刚刚在院子里,熊槐一听说炼制琉璃需要加入的朱砂时,顿时心凉了一半。熊槐可是听说过,朱砂加热会变成汞,这可是慢性剧毒。而且汞在常温下也会挥发,更别说高温烧灼,人体吸入大量的汞,肯定会中毒而死的。

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

    卫渲听到楚王污蔑他引以为傲的崇高梦想,顾不得身份的差距,开口反驳:“大王,炼制长生药乃是为了成就长生不死,炼制长生药的人臣听说过不少,但是还从来没有听说谁会因为炼制长生药而死的。”

    熊槐瞥了一眼激动不已的卫渲,对于这个问题,他不屑回答。

    接着,想起猝死的燕宗,顿时一愣,汞中毒一般会病死,但是猝死的人倒是很少见,然后看了看卫渲,听他开口闭口全是长生药,不由诧异道:“你和燕宗该不会已经服用过长生药了吧!”

    卫渲闻言脱口而出:“大王你怎么知道?”

    熊槐微微一叹:“寡人自然知道,如果只是炼制长生药,最多也就只会病死罢了,但是,燕宗乃是猝死,肯定是已经服用了长生药。”

    卫渲听到楚王的话,顿时一懵:“食金者恒,食玉者寿,食气者不死,五色石乃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物,如金似玉,难道这不是长生药吗?”

    “”熊槐见状摇了摇头,继而对昭鱼吩咐道:“司空,接下来炼制琉璃以及五色石时,将朱砂舍弃,再进行试验。”

    “炼制琉璃肯定用不了朱砂,也用不了这么多草药金石。所以,若是不用朱砂也能炼出琉璃,在逐步减少炼制的配药,探索炼制琉璃与五色石的秘方。”

    昭鱼立即明悟,拱手道:“唯。”

    回到郢都,已是深夜。

    进入楚宫后,熊槐立即对李秋吩咐道:“司宫,吩咐下去,寡人要沐浴更衣。”

    “唯!”

    “去看看,寡人交给典衣的五色石现在在什么地方,严查所有接触过五色石的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洗浴半个时辰。”

    “还有,五色石乃是补天之物,寡人仔细想了想,佩戴五色石乃是对天不敬,故而那块五色石寡人就不带了,放到祭天地地方,五天后,寡人要把它投江祭祀女娲。”

    “唯!”

    就在熊槐沐浴间,南后闯了进来,来到楚王附近后,立即开口问道:“大王,臣妾听说大王将五色石作为祭品,用来祭祀女娲?”

    熊槐应道:“不错。”

    南后挥退了一个正在为楚王洗浴的侍女,从她手中接过浴巾,来到浴桶边,一边亲自为熊槐洗浴,一边劝到:“大王,这五色石乃是补天之物,乃是无价之宝,投江祭祀,岂不可惜!”

    熊槐本想说五色石有毒,但是想了想,以后还要靠他发财呢!

    于是,便拉住南后的手,将南后抱入浴桶中,笑道:“王后,待寡人与你细说!”

    南后进入浴桶,顿时花容失色,满脸羞红道:“大王,怎么又在浴桶中!”

    翌日。

    容光满面的熊槐与南后二人正在用朝食,李秋走来轻声开口道:“大王,司马求见!”

    南后闻言秀眉微蹙,心中有些不喜。

    难得与楚王一同沉睡一同醒来一同用膳,有种回到二十多年前与楚王新婚燕尔的感觉,结果,昭雎一大早就来骚扰。

    “司马?”熊槐应道:“传!请司马稍等片刻,就说寡人随后就来。”

    “唯!”

    接着,熊槐快速将自己碗中的面全部吃完,接着,一抬头,见刚刚还笑容满面的南后,此刻虽然笑容依旧,但是多年的相处,熊槐还是感觉到了南后笑容之后的失落。

    于是,沉吟一下,笑道:“王后,今晚也为寡人准备晚膳!”

    南后闻言立即大喜过望,看着楚王的眼睛笑道:“是,大王!”

    进入殿中,昭雎已经等了一会儿了。

    礼毕。

    昭雎率先开口问道:“大王,臣听说,昨日司空向大王献上了一块五色石?而且大王还准备为女娲建立宗庙,并亲自祭祀女娲?”

    熊槐笑着点头道:“不错,确有此事,四日后,寡人准备率领百官前往江水之畔,以太牢祭女娲。”

    昭雎闻言再问道:“大王,臣还听说,这次大王准备将五色石作为随身携带的饰品?”

    熊槐摇了摇,已经这五色石中夹杂剧毒之物,现在他哪敢再碰这东西。

    只是,见昭雎在他摇头否认之后,沉重的脸顿时轻松不少,不由好奇问道:“贤卿,莫非寡人佩戴五色石有何不妥之处?”

    昭雎点了点头:“大王,传说中,这五色石乃是补天之物,意义非凡,尤其是对我楚国而言,更是意义重大。昔日少昊帝驾崩,共工与颛顼帝争夺帝位失败,结果共工怒触不周山,以致天倾地覆,幸得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才免去了一场大祸。”

    “而我楚国正是颛顼帝的后裔,这五色石出现在楚国,不仅能证明我楚国才是颛顼帝的正统,而且还代表我楚国得到女娲认同,大王得到天意垂青,这必然能极大的振奋我楚国的士气,以及凝聚百姓群臣之心。”

    熊槐一怔,问道:“司马的意思是?”

    昭雎拱手道:“大王,我楚国接下来的即将进攻越国,这一战我们楚国已经准备多年,可谓胜券在握,五色石此时出世,对我楚国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熊槐微微颔首,而后,浑身一震,瞳孔急剧收缩,迟疑道:“司马的意思是,五色石这种神器,应该用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用来凝聚群臣百姓之心,提高将士的必胜信心!”

    昭雎拜道:“大王正是如此,所以,臣以为,无论是大王佩戴五色石,还是向群臣或者各国展示五色石,现在都不是时机。”

    熊槐点了点头,明白昭雎究竟说的是什么事。

    眼下楚国所面临的最大的劫难,无疑就是灭越之后各国伐楚救越之战。

    对于此战,楚国虽然已经准备良久,而且已经打算放弃一些土地,用来充当收买各国的礼品。只是即便如此,楚国上下依旧心中没底,不知道究竟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让各国满意,同意楚国吞并越国。

    有了五色石,那么楚国的信心更加大了。

    若是在大战的关键时刻,祭出五色石这一大杀器,在这天下各国上至国君下至百姓全都迷信鬼神的年代,无疑是向各国投下一颗原子弹,瞬间将各国的士气瓦解一半。

    想到妙处,熊槐不透叹道:“司马所言极是,五色石此时面世,的确不是时候。”

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

    接着,熊槐又迟疑道:“可是,寡人已经通知太卜,四日后亲自去祭祀女娲,莫非要寡人言而无信,欺骗上天?而且,五色石的事情,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了。”

    熊槐倒不是担心鬼神降罪,而是担心引发国人非议。

    昭雎摇头道:“大王,女娲是女娲,五色石是五色石,女娲乃是传说中的神明,楚国各地早有祭祀,所以现在大王前去祭祀自然也无不可。但是若是五色石出世,那么意义就非同凡响。”

    “故,臣请大王秘藏五色石,只要不公开展示五色石,其他国家自然就不会相信我楚国得到了五色石,只会把这当作谣言。”

    “而在这谣言满天飞的年代,群臣见不到五色石,也只会当成一个新的谣言。”

    “故,臣的意思是,不传谣不辟谣。”

    见楚王点头,昭雎继续道:“大王,虽然女娲补天的事迹已经传遍各国,而且女娲造人的故事也在各国流传,但是女娲在众神中地位却不高。除了南方各国正式祭祀女娲,北面的秦赵燕等国从来不曾为女娲举行官祭,更别说国君亲自祭祀了。”

    “所以,臣以为,此时祭祀女娲正是时候,正可在天下各国中提高女娲的地位,若是女娲的地位能与四方上帝等同,那么,到时候我楚国拿出五色石,才能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熊槐微微颔首,心中默默的道:看来要将白、青、黄、赤四方上帝变成五方上帝了。

    正好东南西中四方位全都有一位上帝,唯独隶属北方的黑帝不见踪影,而女娲造人补天的功绩,比起其他四帝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可推女娲上位。

    如此一来,以后就不用在祭祀东皇太一与四帝时,多花费一头牛

    就在熊槐与昭雎商议怎么提高女娲的地位的时候,随侍的李秋行礼道:“大王,令尹求见!”

    熊槐闻言笑了笑:“来的正好,请令尹进来!”

    “诺!”

    四日后,熊槐率领百官出郢都,经云梦大泽,抵达江水,以太牢祭女娲。

    祭祀之后,熊槐正式下令,命司空昭鱼与太卜为女娲建宗庙。

    接着,陈轸安插在各国的探子,开始在各国歌颂女娲的事迹,意图提升女娲在众神中的地位。

    不久,女娲乃是北方黑帝的传说,迅速从楚国的扩散到各国。

    对与此事,大多数的国家全都一笑了之,除了天地社稷是各国共同祭祀以外,其他的神明,各国都有自己的祭祀对象,楚国要祭祀某神,其他国家全都在看热闹。

    各国虽然不在意,但是,女娲在民间的影响力却开始逐步上升。

    齐国临淄。

    齐王面带喜色,对储子道:“相国,从楚国传来的消息,楚国在收获粟米后,已经开始征召江汉的百姓准备修建水渠。”

    “若是修建水渠的事情是真的,那么今年寡人就不担心楚越两国纠缠在一起,再次联合出兵伐齐。”

    储子拱手道:“大王,如今江汉的楚人正在聚集,此时楚国动向依旧不明。所以,臣以为还需观望一阵。”

    “正好,我们也可以利用现在这个时机,让太子迎娶魏公主,正式与魏国联姻。联姻之后,那么无论是楚国修建水渠还是楚国别有所图,应该都已经有结果了。”

    “若是楚国在修建水渠,那么楚国必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时楚国必然无暇他顾,这对我们在宋国的行动极为有利。”

    齐王点头道:“善!”

    说话间,侍者来报:“大王,季子求见。”

    齐王微微颔首,应道:“传!”

    “诺。”

    不久后,季子走进来行礼道:“臣季真拜见大王!”

    “免礼!”齐王看着季子问道:“不知季子求见寡人有何要事?”

    季子拱手道:“大王,臣此次为麦米而来。”

    “麦米?”齐王一怔,奇道:“季子所言何意?”

    “大王,确切的说,臣乃是为面粉而来。”季子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数月前,我齐国出现一件事,临淄附近的一个二十多户数百人的小村庄,在过去的一年里,从一个平常的小村庄,迅速富裕起来。”

    “臣奉命监察齐国各地的交易,数月前注意到这个奇怪的村庄,想要探究这个村庄富裕的秘密,结果发现这个村子富裕的秘密就是出售面粉。”

    “出售面粉?”齐王与储子同时一愣。

    自从楚国传出面粉的消息后,各国都进行过制造,但是因为制作困难,除了齐国,其他国家全都没有鼓励使用面粉。

    齐王自然也清楚,面粉制作困难,普通的百姓要想趁着空闲制作面粉补充家用,这是可行的,但是想要发财致富,这

    除非,找到一种快速制作面粉的简单方法。

    想着,齐王脸色一变,立即开口问道:“季子,你是说这个村子一年多前发现了一种快速得到面粉的方法!”

    季子闻言点了点头,应道:“大王,正是如此。臣得到这个村子出售面粉富裕后,立即派人前去查探,结果,果不其然,在这个村子里,有种能快速制作面粉的工具。”

    说着,季子想齐王一拜:“大王,我们全被楚国误导了,面粉根本就不是舂制出来的,而用其他工具制作,这种工具就是由巨石组成的石碾。”

    “石碾?”储子开口问道:“季子,这石碾是何物。”

    储子问完,齐王同样好奇的看向季子。

    季子闻言拱手道:“大王,相国,这石碾由一上一下两块巨石组成,下面的石头是一块平石,上面的石头是一个石制大轮,依靠石轮滚动,就能制出面粉。”

    说完,见齐王储子似懂非懂一脸懵懂的样子,又道:“大王,相国,真已经令人制出一个石碾,请大王相国前去一观。”

    齐王储子对视一眼,全都一脸凝重,齐王应道:“请季子带路!”

    “唯。”

    不多时,季子便带着齐王储子来到一个作坊之中。

    齐王见到一头牛拉的石碾,一个大石轮模样的巨石,在牛的拉动下,不断在石台上滚动,不多时,石台上的麦米,就被石轮碾成面粉。

    见此,齐王不由的感慨道:“巧夺天工,比起用石舂制做面粉,功效百倍!”

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粮

    感叹完,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因为楚国大力提倡面粉已经进行了三年,这说明楚国早在三年前就知道石碾的存在了。

    尤其是不久前楚国以种植麦米为名,在江汉修建水渠,导致江淮的百姓普遍种上了麦米,现在,在麦米这方面,楚国已经比天下各国全都领先了。

    更令齐王心痛的是,早在一年多前,就有齐国的百姓发现了快速制作面粉的办法,但是他们却把石碾隐藏起来,秘而不宣,以便他们自己从中获利,丝毫没有把国家放在心上。

    季子开口道:“大王,这种石碾现世的时间不长,只在民间少量流传,故而知道的人并不多。起初,石碾只是为了将舂米去壳方便而被制作出来,只需将麦米菽豆放在石盘上,稍作滚动,就可以去壳。”

    “但是,如果来回滚动多次,那么就可以将麦米碾成面粉。”

    储子幽幽的道:“也就是说,三年前,或者多年前,不知何种缘故,楚国有人用这种石碾制出了面粉,然后又用面粉制出了食物,接着献给了楚王,这才出现三年前楚国大力宣传面粉号召百姓种植麦米的事情。”

    季子点头道:“相国所言极是。”

    说着,季子向齐王建议道:“大王,冬季种植麦米的优势太大,现在面粉的制作方法又如此简单,好在我们齐国现在种植麦米还不迟。故,臣请大王下诏令百姓种植麦米。”

    齐王没有回答,而是绕着石碾走了一圈后,开口问道:“相国,季子,你们说楚国为何不在三年就强制百姓种植麦米,而是通过种种办法引导百姓种植麦米?”

    季子答道:“大王,这很简单,楚国想趁各国还未发现石碾的作用,趁机囤积麦米。”

    说着,季子眼中闪过一道灵光,诧异道:“大王的意思是与楚国一样,对石碾秘而不宣,找其他的借口,让百姓种植麦米!”

    齐王点点头:“季子也说这石碾的出现时间并不长,流传也不广,目的也不是为了制作面粉,既如此,寡人也打算效仿楚国,趁其他国家还没有反应过来,先捞一笔再说。”

    “不知两位贤卿可有办法,既能让寡人名正言顺的进行购粮,又能让齐国的百姓心甘情愿的进行种植麦米。”

    “这”

    季子还在思考中,储子想了想道:“大王,既如此,不如趁着今年的粟米正在收获入库,我们焚粮吧!”

    “焚粮?”

    楚国郢都。

    十月作为新年的开始,是异常忙碌的一个月份。

    十月初一,楚国新年,熊槐在楚宫大宴群臣。

    新年过后,趁着各地封君前来拜见楚王以及祭祀楚国的宗庙,楚国召开了第一场封君赛马大赛。

    这一场封君们将信将疑的赛马比赛,封君们未出全力挑选好马准备骑卒的情况下,只能说还过得去吧!

    没有给楚王丢人!

    只是,随后,熊槐正式宣布获胜的封君将会根据名次减免封君的供奉后,顿时,所有的封君全都沸腾了。

    赛马结束后,江汉各地的百姓陆续赶到郢都服劳役。

    十一月初一。

    郢都已经聚集了二十万百姓,正式开始修建云梦附近的水渠。

    在破土动工的这一天,为了表示楚国对水渠的重视,身为楚王的熊槐亲自赶到现场,以太牢祭社(地神),向神灵祈福。并亲自挖开第一捧土,以向百姓表示决心。

    翌日。

    熊槐用过朝食之后,正准备去为修建水渠的百姓鼓劲,不想,还未一出门,就遇到陈轸来见。

    礼毕。

    陈轸一脸喜色道:“大王,十三天前,齐国太子大婚,当日,齐王下诏齐国举国同庆,狂欢三日,结果,三日之后,齐国出现一件祸事。”

    听到齐国出现祸事,熊槐因齐魏联姻而略带沉重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陈卿,不知齐国出了什么事?”

    “大王,齐国临淄最大的三座粮仓,在十日前突然同时发生大火,而后,因火势太大,齐国救援不成,大火燃烧一日一夜后,齐国的三座粮仓毁于一旦,数百万石粮食全部化成灰灰。”

    “从齐国传出的消息,齐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场病倒,昏迷了一天之后,这才出来面见群臣。”

    “此事当真?三座粮仓同一天起火,这是天灾还是**?”

    犹如喜从天降一般,熊槐大喜过望,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大王,此事应该假不了。至于天灾**,应该两者皆有之!”陈轸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然后解释道:“大王,齐国太子大婚,齐王赏赐临淄内所有百姓一壶酒,所有低级官吏酒十壶肉十斤,其他官员贵族全部请入宫中参加宴会,大宴三日。”

    “最后,仓库因为无人管理,就出了这事。我们在齐国的探子曾亲自去粮仓所在查探,结果,确认无误,这三座粮仓全被烧成白地。”

    熊槐一怔,然后叹气道:“这虽然是一个好消息。但可惜了,齐王竟然没死,齐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齐王竟然第二天就出来理事,实在是可惜了。”

    说着,熊槐突然有种趁他病要他命,再次出兵伐齐的冲动,只是一想到楚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且大量的百姓正在修建水渠,只能作罢。

    顿了顿,熊槐摇头问道:“陈卿,现在齐国是什么情况?”

    陈轸闻言收敛笑容答道:“大王,如今齐国担心楚越宋三国趁机伐齐,齐王已经下诏在南部的郯城与薛地聚集兵力备战,并且齐王的使者已经前往周边各国购粮。”

    “另外,因为临淄粮食被烧,齐王下令,从其他各大城池调粮,并禁止齐国境内所有的粮食出境,且下令百姓立即补种麦米以应对来年的饥荒。”

    熊槐闻言一愣,然后诧异道:“齐国也派使者来楚国了?”

    陈轸点了点头:“大王,正是如此,而且齐国使者的马车速度极快,仅比我们的信使稍微慢一点,大概三天内就会赶到郢都。”

    熊槐笑道:“这样看来,齐王是真急了,竟然购粮都购到楚国这里了”

    四日后。

    楚国大殿中,风尘仆仆、一脸憔悴疲惫的齐国使者陈贾,快步走进大殿,急忙拜道:“外臣陈贾,拜见楚王。”

    “免礼!”

    陈贾起身后,熊槐问道:“不知齐王命卿来访楚国有何要事?”

    陈贾闻言哭泣着再拜道:“大王,敝国不幸,出现了莫大的祸事,临淄的粮食全部被烧,寡君走投无路,特派臣前来楚国向大王借粮。希望大王看在之前齐楚两国协力讨伐秦国的份上,请盟主看在齐国百姓的面上,能借粮给齐国。”

    “借粮?这”熊槐看着陈贾焦急的神色,欲哭无泪的表情,心中暗爽,似乎如今殿中跪拜的人是齐王本人一般。

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粮

    对于楚国修建水渠的事情,早在一两个月前,各国就有所耳闻。

    因为修建水渠的确是一件十分劳民伤财的事情,故而各国全都对此将信将疑。

    不过,当陈贾亲自看到楚国百姓热火朝天的修建水渠后,就确信无误了。

    故而听到楚王的话,陈贾没有怀疑,立即拱手行礼道:“大王,对于贵国的难处,寡君也略知一二,所以,寡君愿意用两倍的价钱向大王借粮,希望大王能出手相助。”

    熊槐摇头道:“使者这是何意,寡人一向以德服人,怎么会做出这种趁火打劫的事情,若是楚国有粮,寡人自会平价救援齐国。只是如今楚国实在无粮,故而无能为力。”

    陈贾闻言一急,接连拜了三拜,请求道:“大王,敝国也不需要太多的粮食,只要大王能挤出一点粮食,三十万石粮食,敝国愿意五倍的价钱购买,请大王”

    熊槐闻言立即佯装大怒,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殿中的景鲤见楚王离去,对陈贾怒道:“齐使,敝国虽不比齐国富裕,但使者莫非以为寡君是钱财就可以收买吗?”

    说着,亦冷哼一声,板着脸就向楚王离去的方向而去。

    不多时,熊槐见景鲤从后面赶来,便开口问道:“令尹,如何?”

    景鲤答道:“回大王,臣已经将齐使赶出宫中。”

    熊槐笑道:“好,齐王想向寡人借粮,这简直就是在做春秋大梦,难道寡人还会缺钱?所以,楚国一粒粮食都不会卖给齐国。”

    说着,熊槐又开口道:“令尹,吩咐下去,严查各地关卡,禁止任何粮食离开楚国,凡是有走私粮食者,一经查获,立即没收,并且处以二十倍罚款。”

    “还有,在淮水一带,严禁牛马等六畜出关,即便是活得也不行,若是拉车或者骑乘的,全都做好标记。各国的商队,多少头牛马进入楚国,就只准不超过来时数量的牛马离开楚国,一头也不准多。”

    “我楚国的商队也一样,离开时带走多少牛马,回来就得带回多少牛马,少一头,罚二十头。”

    “若是交不出罚款,全家贬做苦役五年。”

    景鲤应道:“唯!”

    郢都各国使者宾馆。

    陈贾虽然惹怒了楚王,而且没有从楚国借到粮食,但是此刻脸上却不见半分忧虑,反而比刚到郢都时轻松不少。

    此刻陈贾独自站在房间中,心中思绪不断。

    “大王心中所忧虑的,不是楚国是否会借粮,而是楚国是否有趁火打劫的心思。”

    “根据这一路的情况来看,楚国大规模修建水渠的事情是真的。只是,如此众多的百姓聚集在郢都,若是楚王心思转变,也不可不防。”

    想着,陈贾对外大声吩咐道:“来人,备车,备下重礼,递上拜帖,本使要求见司空昭鱼以及司败唐昧。”

    “诺!”

    “陈卿,齐国使者还没有离开郢都吗?”熊槐向陈轸问道。

    距离齐国使者访楚已经过去了十余日,自从第一次接见齐使后,熊槐就没有再召见齐使。

    按照熊槐的想法,如今齐国缺粮,那么售粮的事情就是楚国绝对不能允许的。

    对齐使在郢都的活动,熊槐也有所耳闻。

    同样,数天前,也有不少不长眼的大臣进宫来试探,结果,接连被熊槐轰走三人后,这几天就再也没有不长眼的了。

    陈轸点头应道:“大王,正是如此。”

    熊槐感到有些奇怪:“如今寡人已经向群臣坚决表示不会对齐国售粮,为何齐使依然滞留郢都?”

    “莫非齐使还以为他能凭借诚意打动寡人?”

    陈轸笑道:“大王有所不知,这几日齐国使者频频拜访我国重臣,送上了厚礼,只为能保持齐楚两国的现状,避免发生战事。”

    熊槐了然。

    齐国粮仓被烧之后,齐王就下令齐军在齐国南部集结,直至今日,齐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如果说在最初的时候熊槐还有趁机伐齐的念头,那么现在,已经无机可趁的情况下,熊槐已经决定,把这个冬季的重心,还是放在修建水渠上,不会对外作战。

    因此,熊槐也没有向群臣透露对外作战的计划。

    想着,熊槐不由打趣道:“想必我楚国的大臣全都接受了齐使的好意,收下齐国的重礼了吧!”

    陈轸闻言笑了笑,他与齐国的关系也不错,齐使送礼自然也不会忘了他这个齐人。

    见陈轸默认,熊槐放下此事,开口问道:“陈卿,那么其他各国是否有意借粮于齐国?”

    陈轸顿了顿,开口答道:“回大王,目前从各国传回的消息,刚刚与齐国联姻的魏国,已经答应溢价五成出售五十万石粮食给齐国,其中粟米十万石,菽豆二十万石,麦米二十万石。”

    “魏国!”熊槐闻言不由冷笑一下。

    对魏国的心思,熊槐也能揣摩一二,无非是既想交好齐国,又不想开罪楚国罢了。

    从上次五国伐秦时起,魏国与齐国就越走越近,不久前齐魏两国更是结为姻亲。

    现在魏国又雪中送炭,出售五十万石粮食给齐国,解齐国的燃眉之急,情况很明显,齐魏两国更加亲近了。

    不过魏国还算识时务,没有全力援助齐国。

    不仅溢价五成,而且只有五十万石。

    要知道楚魏两国刚刚联姻的时候,魏国可是一口气卖给楚国一百万石粮食,虽然全是麦米,而且大都是一些陈年老米,但终究是实打实的一百万石粮食。

    从这一角度来说,楚国也不能对魏国的做法说些什么,毕竟魏国只是盟友而不是附属国。

    想着,熊槐一叹,问道:“那么其他国家呢?”

    陈轸答道:“赵国以秦赵两国冲突不断为由拒绝了齐国,宋燕两国以国内无粮为由拒绝了齐国。”

    “而齐国的盟友中山国,则是借出二十万石粮食给齐国应急,至于齐国的附属国,鲁国邾国等国,全都表示拿出了全部的余粮援助齐国。”

    顿了顿,陈轸面色沉重道:“大王,还有越国,据消息称,这次越王打算以五倍的价格,对齐国出售了二十万石稻米。”

    “如今齐越两国正在谈判中,因为昭滑全力阻拦的缘故,所以现在齐越两国还没有彻底谈妥。”

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

    “什么?”熊槐瞬间变了脸色。

    越国与齐国的关系一直都不好,这次越国有意出售粮食给齐国,明显就是在向齐国示好。

    若是越国投向齐国,再加上已经被齐国拉拢的魏国,齐楚周边的国家,就只剩下宋国了。

    想着,熊槐眼中冒出一道寒光,厉声道:“越王这是想干什么?”

    “莫非以为齐国拉拢了赵魏两国,就比我楚国强大了,想要背楚连齐。莫不说三晋还没有背叛楚国,就算三晋背叛了楚国,难道寡人打不过齐国,还收拾不了越国?”

    说着,又冷哼一声,恨声道:“让越国在嚣张两年,寡人迟早要请越王来郢都坐坐。”

    对于越国明知齐楚两国关系不好,还打算对齐国出售粮食的行为,陈轸同样不满,应道:“大王英明,越国露出交好齐国的倾向,必须打压下去。否则,一旦楚越交战,齐国插上一手,这对楚国很不利。”

    “而且越国对齐国售粮迟迟不决,昭滑全力阻挠,必将让齐国仇视楚国,这明显是在齐楚两国之间制造事端,不可不防。”

    熊槐点了点头,开口道:“给公子玉传个消息,让他也全力出手阻拦越国对齐售粮。”

    “唯!”

    陈轸离去后,熊槐默默感叹。

    齐国借粮犹如一块试金石,瞬间就将各国的心思全都试了出来。

    燕赵两国虽然有与齐国交好的心思,但是依然对齐国戒备甚深。

    魏国已经打定主意要交好齐国,同时交好齐楚;宋国依旧站在楚国这边;而越国,目前来看,恐怕也起了别样心思了。

    楚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从此一去不复返。

    想着,熊槐心中不由有些烦躁,顿了顿,开口吩咐道:“司空,通知魏美人一声,就说寡人想要听琴!”

    两日后的下午,就在熊槐忙里偷闲观看道家典籍时,李秋走来禀报道:“大王,令尹求见!”

    熊槐点了点头,目光没有离开木简,应道:“请令尹进来。”

    “诺。”

    不多时,景鲤缓步走了过来,见楚王正在看书,便放轻脚步,走到一边停下,静静的等待。

    直到楚王看完这卷木简,将木简放下,景鲤才开口行礼道:“大王。”

    熊槐问道:“令尹所来何事?”

    景鲤应道:“大王,越国密使来访,请求大王召见。”

    “越国密使?”熊槐一怔,前两天才知道越国打算借粮给齐国,意图交好齐国,不想,现在竟有越国密使来楚。

    熊槐目光一凝,莫非越国暗中算计着什么。

    迟疑间,熊槐开口问道:“令尹,越国使者是谁,还有,可知越国密使所来何事?”

    景鲤应道:“大王,这次出使楚国的乃是越国重臣公师隅,至于越国的目的,似乎与齐国有关。”

    “与齐国有关!”熊槐闻言立即开口道:“请公师隅秘密入宫一会。”

    “诺。”景鲤应了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不久,景鲤便带着一个身穿楚人服饰的人走了过来,此人正是越国重臣公师隅。

    到了近前,公师隅行礼道:“外臣公师隅拜见楚王。”

    “免礼!”

    等公师隅坐下后,熊槐好奇的问道:“不知越王派先生前来楚国有何赐教吗?”

    “不敢!”公师隅应道:“大王,寡君派臣来楚,就是想问问,不知大王对齐国粮草被烧一事怎么看。”

    “怎么看!”熊槐看了一眼公师隅,虽然恨不得齐王现在就去死,但是在外人面前,他堂堂楚王,自然不是那种其他国家发生灾难,就幸灾乐祸的人。

    于是,熊槐一本正经道:“对于齐国所遭遇的不幸,寡人深感哀悼,只是楚国实力不足,所以只能心中默哀,而不能出手相助。”

    说着,熊槐有意无意道:“寡人听说齐王派使者前去越国求援,越国打算支援齐国粮食呐!”

    说罢,熊槐感叹道:“越王果然是仁义之君啊!”

    公师隅听着楚王夹枪带棍的话,立即解释道:“大王,误会,这是楚国对敝国的误会啊!”

    “齐国乃是楚国的敌国,越国乃是楚国的盟友,寡君可是一直都牢记着楚越两国的盟约的,每日都牢记在心,不敢有所忘却。所以,寡君怎么可能会撇开楚国,单独与齐国相交,在齐国急需粮草的时候,卖粮食给齐国呢!”

    熊槐一听,顿时诧异的问道:“使者,那么贵国的意思是?”

    对于公师隅的话,熊槐只是信了一半。

    要知道,这两天从越国传回的消息,无论是探子内间还是昭滑这边,全都在说越国打算出售粮食给齐国。

    公师隅见到楚王狐疑的目光,向左右看了一样,并未说话。

    熊槐见状顿时会意,屏退左右,只留下景鲤李秋二人后,问道:“使者尽管直言,如今这殿中的人,全是我楚国的心腹。”

    公师隅点头道:“大王是否已经知道敝国正在与齐国商谈借粮一事了?”

    熊槐点了点头。

    公师隅见楚王点头,继续道:“大王,这就是敝国的计策,目的就是为了麻痹齐国,以便趁机偷袭齐国!”

    “如今齐国遭此大难,国内粮食不足,正是讨伐齐国的良机。”

    “故,寡君命臣来楚,就是为了询问大王是否有意伐齐。”

    熊槐一怔,不由看向公师隅,见其露出期待的神色,顿时无语。

    莫非越国在之前连续三次讨伐齐国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现在竟然主动对齐国使诈,并且鼓动楚国伐齐!

    想想也是,前面三次伐齐,越国都获得了不少的收获。

    而现在的齐国南境的领土,比如郯城琅琊等城池,之前也是越国的土地,尤其是琅琊城,可是做了数十年越国的都城。

    现在越国念念不忘伐齐,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攻打齐国对楚国有什么好处?

    就算打败齐国,也不过是获得一点人口与土地,若是与上次一样,在齐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无疑会推延楚国伐越的时间,这对楚国的整体战略来说,是一个极大失误。

    想着,熊槐摇头道:“齐国现在虽有灾患,但是趁人之危,似乎有不妥。”

    公师隅见楚王好像没有攻打齐国的意思,立即开口道:“大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齐国出现缺粮之患,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

    “只要我楚越联军大举进攻齐国,必然能吸引齐军前来对峙。届时,无需我们主动进攻,只需我们与齐国相持数月,那么齐国必然会因无粮可用而溃败,这就是轻而易举打败齐国的方法。”

    “否则,等齐国度过这次的劫难,在想打败齐国,那就难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