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

    赵平大略一观,然后拱手赞道:“将军英明,早早的布下了这颗棋子,如今昭雎的所有行动都暴露在将军的目光之下,如此,楚人岂有胜算。将军这次以少胜多,大胜楚国柱国昭雎,必然能名扬天下矣!”

    宋墨闻言哈哈大笑,笑毕,正色道:“既然楚军的谋算本将已经尽知,那么接下来,本将还得给昭雎足够的信心才行。本将明日就去郧关亲自督战,还请都慰从各县调兵,给楚国水师以迎头痛击。”

    楚营。

    第二日的攻城再次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后,昭雎立即向桓臧问道:“先生,武当县的壮丁可否准备好了?”

    桓臧点头应着:“君上放心,武当县尹发来的消息,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所有的壮丁都已经穿上楚军的衣服,只等君上一声令下,便可将壮丁派来大营。”

    “好!”昭雎点头道:“今夜有劳先生亲自带兵出迎巡视,然后再将武当的壮丁全都带来。注意这些壮丁,不仅要瞒住秦国的探子,更不能让我们的将士知道。”

    “臣明白!”桓臧点了点头。

    是夜,桓臧带着三千士卒悄悄出营,接着,两个时辰后,又带着三千人回到楚营之中。一切都自然而然,无论是秦军还是楚军,都没有察觉到不正常的地方。

    第三日早上,楚军再次在郧关外摆开阵势。

    接着,昭雎正打算下令攻城之际,突然发现郧关的城墙上出现上庸郡守宋墨将旗,见此,昭雎不禁皱了皱眉头。

    楚军这才攻城两日,以郧关的实力远远还没有到吃力的程度,结果,楚军一攻城,宋墨便亲自赶到郧关。

    这宋墨是担心郧关战局呢?

    还是打算引蛇出洞,自己主动离开上庸,假装楚军攻势猛烈,郧关不稳,以引诱上庸各县的楚人冒头?

    亦或者是察觉到了什么?

    心中想着,但是昭雎面上丝毫不为所动,直接下令:“擂鼓,攻城。”

    这是第三日的攻城,接连攻城两日,楚军损失并不大,同时也没有疲惫,这一日的攻城,依旧极为猛烈,但是,最后依旧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昭雎立即召来桓臧:“先生,不知上庸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桓臧奇怪的看了看昭雎,虽然不解昭雎为何一回到军营便立即询问上庸动静,但是依然迅速应道:“回君上,上庸那边并无特别消息。不过,因为汉中那边楚人纷纷起事的缘故,上庸各县已经加强了戒备,全都戒严了。”

    难道是我多心了?昭雎皱了皱,然后摇了摇头,再次吩咐道:“有劳先生今夜再次换走三千士卒。”

    “诺。”

    接着,昭雎想了想,看着桓臧道:“先生随雎多年,雎无以为报,只能将先生举荐给大王,以报答先生的辛劳。故,今夜先生带着壮丁回来后,还请先生立即出营,然后带着在外隐蔽的楚军连夜赶往仞山小道埋伏。后日决战,雎希望能在郧关见到先生。

    待回到郢都,雎必会为先生向大王请功。”

    桓臧闻言呼吸微微一乱,然后拱手行礼道:“多谢君上。”

    昭雎点了点头。

    另一边,郧关。

    宋墨看着秦军斥候从楚国各地收集来的情报,脸上浮现出阵阵笑意。

    “武当县大量征召士卒,而且士卒正在县外聚集。”

    宋墨摇了摇头。

    仅仅只有武当县一地征召士卒,这说明楚军的主力必定不是从左近而来,否则此时另行征召士卒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楚军主力从何而来。

    宋墨笑了笑,答案不言而喻。

    “汉水自丹口一下,一直到鄢陵,已经连续多日未见船只出没!”

    宋墨顿时眼睛一亮。

    虽然现在为止还未发现楚军水师到来的迹象,但是汉水之上没有船只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这表明楚国已经征调了所有的船只,一则为大规模的水师船队让路,二则避免汉水上的船只撞破水师行藏,三则用这些船只运输士卒。

    而且一定还是许多士卒,否则楚国也不必征调各地的船只。

    想着,宋墨笑道:“看来楚国的主攻方向一定便是水路了。”

    次日。

    昭雎一大早起来,还没有来的及用食,便对身侧的人吩咐道:“传本将将令,让武当县尹今日将武当县的士卒全部带来,务必在日落之时,我军返回大营之际赶到,不能早了也不能晚。”

    “诺。”

    接着,用过朝食后,楚军再次出营强攻郧关一日,待黄昏时分,又无功而返。

    但是,这次楚军回营恰逢武当近一万援军赶到楚营。

    楚军将士原本因攻城三日而微微下跌的士气,在援军到来后,顿时再度高涨起来。

    昭雎见将士们脸色因为攻城失败而沉默的脸,再次露出兴奋之色,不禁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直奔自己的军帐。

    当夜。

    昭雎一直在大帐静坐,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消息不断传大他的手中。

    “桓臧已经率军出发,今夜便会赶到仞山秦营十里外埋伏。”

    “水师将军潘献不久后边可赶到丹口,明日一早便可直扑汉水秦军。”

    “郑当鲁奉的人也到了秦军不远处!”

    另一边,郧关中。

    宋墨查看各地传来的情报。

    “武当县的楚军今日增援楚军!”

    宋墨摇了摇头。

    虚张声势,区区一万援军,再加上郧关外的近三万楚军,就想要攻破我重兵防守的郧关?

    做梦!

    “都尉赵平来讯:大网已经张开,鱼已入网,只等明日。”

    宋墨笑了笑。

    “公孙郝将军率两万援军杀到汉中,汉中的楚长城根本无人防守,公孙将军轻取长城,明日就会杀到汉中治所郇邑。”

    宋墨大喜道:“好好好,公孙将军来的正是时候,本来我还担心明日汉中楚人出杀到上庸境内来,现在则后患尽去矣。”

    说着,宋墨便冷笑道:“希望明日各县中有不开眼的人出来闹事,待本将大破楚军,必定会将这帮心向楚国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翌日。

    朝食过后,昭雎带着四万楚军全部出营,大军直扑郧关。

    待大军列阵完毕,昭雎看着横在面前的郧关,面无表情的向前一指:“攻城!”

    郧关的大战开始后不久。

    一支五十秦军看守,三百民夫运输的运粮队,离开郧县后,往北面的山中而去。

第七百七十六章

    此时,仞山小道十余里外的一座小山上,黄克正带着四十人小心的埋伏着,不远处的另一座小山,同样也埋伏着四十人。

    他手中的八十人,大部分都是通过上庸刺史府聚集的手下,也有一部分是知北涯安插在上庸的探子。

    刺史是数年前熊槐新设的机构,原本是自顾流传的乐官,乐尹每隔几年便会向各地派出采风的乐官,以监察全国各地的民情。

    但是,熊槐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便改乐尹为刺史府,让刺史府每年都派出刺史前往各地查看民情,以督察各地。

    不过,因为刺史令与知北涯的长官都是陈轸,为了尽快将知北涯的摊子铺开,陈轸便选择了用商队、使者团以及各国游侠组织向各国派出探子。而在国中,则直接借用向各地派出刺史的机会,将探子散布在整个楚国。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前往各地查探的刺史,变成了人人深恶痛绝的探子首领。

    但其实他们不是,刺史府与知北涯是两个部门,各地刺史只负责观察各地民情政风,而不负责打探官员的隐情。

    只是因为长官都是陈轸,故而时常相互帮助罢了。

    汉中上庸的丢失,早就在熊槐的预料之中,这是他自己放弃的。只不过这放弃并不是彻底的放弃,而是放弃的同时,还在汉中上庸留下的钉子。

    这钉子就是楚国派往两地的刺史。

    因各地刺史只有监察之职,没有守土之责。故而在汉中上庸丢失之前,两郡的刺史便奉命潜伏下来,以为将来收复两地做准备。

    虽然这次昭雎攻略上庸,并没有一定要攻下上庸的任务,同样楚王也没有下令上庸刺史全力辅佐柱国昭雎收复上庸。

    但是,在昭雎为了攻克上庸,开口要调用刺史之时,楚王无法拒绝,陈轸更无法拒绝。

    于是,潜伏不久的黄克,就只能将自己的大部分的手下,以及部分上庸郡知北涯的人全都聚集到郧县,以配合昭雎的行动。

    当然,整个上庸郡两部的人自然不止八十人,其他人或者在郧县准备接应,或者早已通过其他渠道埋伏好了。

    黄克埋伏好后,过了一个多时辰,秦军的运粮队伍这才不紧不慢的到来。

    眼看秦军进入埋伏,黄克直接大吼一声:“杀!”

    接着,山上的四十人便一拥而上,纷纷起身向山下的秦军杀去。

    “有埋伏,警戒备战。”

    秦军一听有埋伏,顿时一慌,接着就见前后的山上各杀出数十人,只是见这些人一窝蜂的冲下山,根本毫无阵型可言,心中微微一松。

    只是,就在秦军还在迅速集结备战中,队伍中突然传来一阵大吼:“杀。”

    秦军一惊,接着眼睛的余光就瞥见刚刚还在帮助他们运粮的民夫,迅速从粮车上抽出铁剑,然后向一旁的秦军扑了过去。

    秦军士卒大恐:“楚人全都反了!”

    大吼间,三百伪装成民夫的探子就将散落在整个运粮队的秦军分割包围起来。

    这就是在敌国作战,或者新占领地区作战的弊端。

    谁也不知道周围的百姓是不是良民,或者说当自己军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保证治下的百姓全是良民,谁也不敢冒头作乱。

    但是,一旦实力衰弱,那么周围的人就随时都有可能露出爪牙。

    尤其是这一次,为秦军运送粮食的民夫,还是黄克通过投靠秦人的楚国勋贵运作的。

    虽然郧县县令是随机抽调的民夫,但是他根本没法保证抽调的民夫是不是楚国的探子,更无法保证被抽调民夫来的是不是本人。

    更何况楚国的百姓可不是每户只有一两个壮丁,大户制下的百姓,只能保证每户出丁的数量,但是究竟是谁被征召,父亲还是儿子,哥哥还是弟弟,这个官府根本管不着。

    这就给黄克提供了可以运作的空间。

    这种情况别说刚刚占领上庸的秦国,就是楚国自己也搞不清具体的情况,包括熊槐自己也不知道治下究竟有多少百姓。

    十几年前,楚王槐与令尹昭阳先后两次下令彻查户口,结果全都弄得灰头土脸,更别说初来乍到的秦人。

    故而,以有心算无心之下,等黄克带人从山上杀到,秦军已经伤亡过半。

    不多时,五十秦军便在楚人的围剿下,全军覆没了。

    “快,立即打扫战场。”

    战事一结束,黄克一面安排人打扫战场,一面让人穿上自己准备好的秦军衣服。

    很快,翻然一新的运粮队便再次上路了。

    仞山秦营设置在小道正中,两侧都是一座数十米高小山峰。

    军营的东面是一条近丈高数十米宽的城墙,城墙从路中间一直延续到两侧山峰的山脚。

    大营中有六百秦军防守,两侧的山上各有两百秦军驻扎。

    只要敌军一来,六百秦军坚守大营,两侧山上的秦军便可毫无顾忌的向山下倾泻箭矢。

    如今郧关的战斗已经打了数天,这里的秦军正在小心的戒备着。

    此时,一支运粮队从后方缓缓而来,然后队伍停在军营的不远处。接着,一个穿着秦军衣服的人来到门前,用满口秦音道:“在下郧县所部,今奉县尹之命运来军粮。”

    看守军营大门的秦军士卒看了看营外的粮车,应道:“稍等,在下这就去报告将军。”

    不久,军营中走出一个将领,查看了一下运粮的公文以及秦军士卒的令符,见二者全是真的,便点了点头。

    接着看了看秦军壮丁粮食的数量,又算了算抵达的时间,见全都对的上,便开口道:“好,粮食及时运到,还请诸位速将粮食运到营中。”

    “诺。”

    检验完毕后,秦营大门立时打开,接着,众壮丁便推着粮车入营。

    待粮车进入大营后,一身秦军士卒打扮的黄克向周围的士卒使了一个眼色,接着猛然拔出腰间长剑,向周围的秦军士卒刺去。

    那个士卒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被长剑刺中,刚刚发出一声惨叫声,就被另一个人枭首。

    同一时间,黄克带来的人,全都向周围的秦军发起偷袭。

    随着惨叫声不断响起,那些伪装成民夫的楚人立即从粮车中抽出长剑,然后向身侧还未反应过来的秦人杀过去。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

    “楚人入营,小心,杀!”

    此时,周围的秦人已经反应过来,一面抵抗一面让人报信。

    只是,在大营西侧的秦人人数本来就没有多少,才一百出头,而其他的士卒大部分要么在营帐中,要么在东面的城墙附近警戒。

    军营中的秦军听到后面传来厮杀声,立即迟疑的向后望去,但是没有得到将领的命令,也不敢乱跑。

    此时,黄克等人将附近的秦军杀退,立即聚在一起。

    接着,黄克向军营中大略一观,见秦军士卒已经在将领的吆喝下开始集结,于是,立即选了一个只有二三十秦军士卒的角落,然后手中长剑对着那些秦军一指:

    “诸位兄弟,随我杀!”

    千人的军营本来就不大,那二十多个秦军士卒刚刚结阵,黄克等人已经杀到秦人面前,而后两波攻击强攻下,不到三十人的秦军小阵便溃散开来。

    接着,黄克见一大波秦军已经聚集在一起,正向他们杀过来。

    黄克立即再次避开了秦军主力,然后再次选了一个秦军人少的方位:“杀。”

    另一边,正带着不到三百秦军士卒的秦将,见楚人再次避走,脸上浮现出一丝恨意:

    “传令,全都围上去,我们军营不大,这群楚人很快就会无路可走。”

    就在秦营大乱的时候。

    秦营西面五里处,黄克安排这里两百人,连同之前受伤的人以及多出来的人,在秦营大乱后,立即从隐蔽处出来,然后快速向秦营赶去。

    与此同时,东面十里处,早已埋伏许久,并且已经得到黄克示警的桓臧,见不远处的山上传来信号后,顿时大喜道:“我军已经杀入秦营,诸将士,立即随本将支援友军,杀。”

    随着战鼓声响起,六千楚军立即从埋伏之地杀出,迅速向秦营杀了过去。

    此时,黄克等人已经被秦军堵上,正打算与秦军决死一战时。

    远处的战鼓声便已经传道秦营中,听着战鼓声,虽然自己的援军还没来,但是东面的鼓声传来,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这说明昭雎派来的主力已经杀过来了。

    黄克大喜道:“诸位兄弟,柱国的援军已至,杀秦人,破秦营,收复上庸就在今日。”

    周围的楚人闻言,顿时士气大振:“杀!”

    一瞬间攻守之势转变,楚人立即主动向秦军杀了过去。

    另一边,秦将听着远处的战鼓声,脸色一变。接着,又见楚人主动杀来,脸色再变。想起此时城墙上只有数十士卒防守,不由大恨道:“传令,留下四百人围剿营中楚人,不要让他们靠近城墙。传令,其他人上城墙,拦住楚人。”

    两军刚刚厮杀在一起,黄克见秦军中退走近百人,立知这些人是要去守城墙,于是,立即大呼道:“秦军已败退,杀!”

    众人闻言,果然见有一群秦人退走,也不管这些人是去干什么的,只是他们眼前的秦军已经少了许多,并且此刻秦军给他们压力大减,发现这一点,众人士气再度大涨。

    “杀!”

    一时间,随着楚人奋勇杀敌,竟然迅速占据上风。

    另一边,桓臧率军杀到秦营外,听着秦营中传来阵阵杀声,其中楚音与秦音难分上下,大喜道:“将士们,我楚军已经杀入秦营中,冲,冲进秦营,接应楚军。”

    众将士一听,感觉秦营中楚音似乎比秦音还要大一些,好像秦营即将被攻克一般,见此,一夜的疲惫顿时全消,纷纷激动的向秦营杀去。

    “杀!”

    山丘上,秦军的弓箭手早已等待多时,之前楚人从后面杀来,他们在东面的山上,距离有些远,弓箭难以射及故而只能呆在山上干着急。

    但是,现在楚军从东面攻过来,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机会。

    待楚军杀到城墙前方不远处,随着一声大吼:“射!”

    左右两座山丘,连同城墙的秦人,全都向楚军射出箭矢。

    一时间,箭如雨下,全都倾泻在城墙前方狭窄的通道上。

    结果,冲进秦军射程的楚人,少则中箭四五只,多则中箭十余只,不多时便全都中箭而倒,哀嚎声痛苦声此起彼伏,充斥在整个狭窄的通道中。

    楚军前进的步伐立即为之一滞,后方的见秦军箭雨不停,全都止住步伐,不敢上前。

    接着,又两波箭雨后,小道的哀嚎声彻底平息,冲在前面的近两百楚军片刻间便全军覆没。

    此时,桓臧倒吸一口冷气,看了看前方的秦营,一道城墙,两座山丘,却好似龙潭虎穴一般。

    只是,此时听着秦营依旧传来的楚音,咬了咬牙,下令道:“传令,摆盾墙,杀进秦营。”

    “诺。”

    很快,二十个楚军摆出一个盾阵,一共十个盾阵缓缓上前。

    见楚军杀来,城墙上的秦人冷笑着下令道:“来人,上强弩。”

    军令一下,二十个秦军士卒来到城墙中间的两具强弩旁,然后十个秦军拉开强弩,插上两米长弩箭,对准楚军盾墙后,射出了弩箭。

    弩箭离弦,快如闪电,一瞬间便射中盾阵,接着刺穿了盾牌,而后串起两个士卒的身体,狠狠的扎在地上。

    与此同时,盾阵遭受撞击,再也无法保持严密的盾墙,瞬间露出极大的缝隙。

    接着,秦军的箭雨落下。

    三轮箭雨后,两个盾阵的四十名士卒再次全灭。

    在后观阵的桓臧见此,咬牙切齿的吐出两个字:“强弩!”

    然后向四周观望了一下,不禁有些脸色铁青。

    虽然秦军的强弩只有两具,但是这条仞山小道实在太窄,最多就只能容纳两个盾阵向前。两具强弩,对秦军防守军营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而且强弩根本就不用瞄准,只要一射击,就必定会命中行动迟缓且目标极大的盾阵。

    若是不用盾阵,面对秦军的箭雨,根本就是去送死。

    秦军的这个军营,远比他想象的难攻。

    此刻秦营若是没有楚人,那么他便会直接掉头就走,战不是这么打的。

    只是,桓臧一听前方秦营中还在不断传来厮杀声,于是,毫不迟疑,咬紧牙根再次下令道:“传令,继续摆盾阵,杀。”

    就在此时,秦军城墙上再次射出两根弩箭,接着,“嘭”的一声发出巨响。

    而后,楚军再次损殁两个盾阵。

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

    就在前方桓臧不断派人对城墙保持压力的时候,秦营中,原本包围楚军的四百秦军,随着黄克安排的后手两百多人,没过多少时间,便在楚人的前后夹击下被杀崩。

    近四百人会师后,黄克没有理会散走的秦军士卒,直接带着众人向前方杀去。

    就在秦军击破了楚军近十几个盾阵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厮杀声。接着,一大波楚人从身后杀到城墙上。

    城墙上的秦人正拼命的向外射击,根本没注意道楚人的到来。

    等反应过来,便已经被楚人击杀了二十余人。

    剩下的秦人见状,顿时惊慌失措,纷纷舍弃了手中的弓箭,拿起长矛就转身而战。

    营外,桓臧见城墙上的秦人大乱,强弩也不再向外射击,顿时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脸也微微一缓。

    攻城没多久,楚军就已经战死了六百多人,楚人的鲜血已经前方一百六十余步的小道染红,而秦人别说死人,连受伤的都没有一个。

    想着,心中大恨,怒道:“秦营已破,竖盾,杀。”

    众将士一听,全都大吼着举盾上前。

    没有强弩的干扰,这一次,楚军很快杀到城墙下,然后顺着梯子便向城墙上爬去。

    不多时,城墙上的秦军被清理干净,桓臧进入秦营,见到黄克后,立即开口道:“黄刺史,本将还需夺取郧县,然后接应柱国进入上庸。”

    说着,桓臧看了看山头上据守秦军弓弩手,开口道:“刺史,这山上的秦人,就有劳刺史的人将他们堵在仞山小道,本将这就去攻取郧县。”

    黄克点了点头:“可,桓将军,郧县那边在下已经安排内应,将军自去便可,只要将军大军一到,城中的贵族豪商便会率领家仆响应,迎接将军入城。至于在下,还要去其他各县通知各地的楚人起事,就不随将军去郧县了。”

    “好,多谢刺史相助。”桓臧拱手一礼。

    接着,二人便各自率军而走。

    就在桓臧快速杀向郧县的时候,另一边,楚军五十条大船,一百多艘小船,以及身后跟着的上千艘民船,已经与汉水的三千秦军大战多时,而且大战已经进入最激烈的时候。

    此时,楚军已经有不少人登上河岸,正与守卫河岸的秦军的厮杀。

    秦军盾矛手之后,还有大量的弓箭手正在朝不断冲向岸上的楚军射击。

    与此同时,楚军大船上,也有大量的楚军弓箭手朝岸上射击。

    大战正酣,突然,秦军身后杀出近两千人。

    这群人正是襄成君司马郑当以及长利县尉鲁奉的队伍。

    此时,战船上指挥大军的潘献见援军已至,立即大喜的下令道:“援军已至,杀。”

    接着,战船上的旗号一变,便有大股楚军向岸上杀去,正有夹击秦军,然后一举攻破秦军防线的架势。

    另一边,秦军见身后杀出一大股楚人,也不见慌乱,当下分出数百人阻截。

    随着埋伏的楚人杀到近前,眼见便可前后夹击攻破杀崩秦人,郑当兴奋的大吼一声,然后率先向秦人杀去。

    “杀!”

    只是,郑当才跑了三四步,前进的步伐顿时一滞,而后面如死灰的看着胸口冒出来的剑尖,回头一看,刺杀杀自己的人却是长利县尉鲁奉。

    而且此时鲁奉身边的人正在对自己带来的人下毒手。

    鲁奉背叛了。

    “为什么?”

    郑当双目死死的瞪着鲁奉,想不通他为什么会突然对自己下次毒手。更想不通,明明上庸即将回到楚国的怀抱,鲁奉在这关键时刻,竟然反了。

    鲁奉看着郑当的双眼,觉得他的目光有些刺眼,不由将目光移到他处,然后像是囔囔自语,又像是在解释:“郑司马你还有主君,襄成君现在还在郢都好好的呆着。但是,我早就没有主君了,我的主君长利县尹早在长利被攻破时就与城同亡。

    从公孙衍杀退秦军,然后又从丹口撤军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不在是楚人,而是一个失去主君无处可依的流浪者。面对秦人的招揽,我没得选择!”

    郑当闻言,心中闪过一丝明悟:鲁奉不是楚人,他是来楚游仕的说客,在楚国的身份仅仅只是长利县尹的门客,是被长利县尹任命的县尉,他只需对长利县尹负责。所以,从长利县尹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就无需对楚国负责。

    此时,郑当莫名想起不久前他听到的那个令他愤愤不平的消息,楚王竟然听从了屈原的谗言,竟然向各地派出县尉与县丞,还向各地封君派出了令尹。

    原本他还愤愤不已,但是,现在

    原来左徒还是那个闻名天下的左徒

    或许,大王早就看出了楚国各地的隐患,故而才听从左徒的建议。

    只是,如果左徒早点从襄阳回郢都,如果大王在上庸被攻克之前就向各地派出县丞县尉,或许,这一次,他就不会死了。

    想着,想着,郑当的思绪飘了很远,然后眼前渐渐陷入黑暗。

    郑当倒下之后,鲁奉立即带着身边的人向其他楚人杀去。

    刚刚还是盟友,转瞬之间,盟友就变成了要命的大司命。近两千楚人,突然发现身边谁也不能信,于是,立即陷入厮杀自保之中。

    两千楚人还未与秦军接战,便已经大乱而崩。

    接着,秦国上庸郡都慰赵平带着两千秦军杀到楚军之后,见楚军大乱而崩,顿时大笑道:“此战我军已胜,楚国柱国昭雎也不过如此!哈哈哈哈”

    大笑着,赵平向前一指,身侧的秦军立即向混乱中的楚军杀去。

    对面,鲁奉叛乱,郑当身死,早已每人指挥的楚军,见秦军杀来,还未接战,立即溃败四散。

    赵平见此,大吼道:“传令,全力绞杀这群山贼,不要让他们跑回山里。”

    另一边,水师主将潘献早就察觉到援军的异常,此时,见秦军还有伏兵,哪能不知自己已经遭到算计了呢!

    接着,又见援军溃散,立知大势已去,于是,立即下令道:“传令,鸣金收兵,退!”

    话音,鸣金声还未响起,身边突然传来一声惊恐声:“将军,快看,汉水上游!”

    潘献转头一看,顿时面无血色,之见上游突然出现数百只小船,而且还是冒着大火的小船,正顺风顺水的向他们这里飞驰而来。

    见此,潘献顾不得还在岸上与秦军的楚军,直接大吼道:“退,快退。”

    只是,大船转向困难,而且身后还有上千民船正在摇旗呐喊,根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

    潘献的指挥船还没来得及转身,那边,秦军的火船已经杀到。

    潘献见船只起火,而且许多大船仓惶转身,以致与其他船只转在一起,船队顿时大乱。

    而后,潘献见坐舰短时间内动弹不得,一咬牙,“噗咚”一声,直接从船上跳入汉水之中。

    于此同时,起火的船只上,楚军士卒正如同下饺子一样,一个接一个跳入汉水中。

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战七

    另一边,桓臧率领五千余士卒一路急赶,终于在下午时分杀到郧县外。

    郧县原本有一千士卒,但是大战爆发后,被都慰赵平调走了五百人,故而因为县中兵力不足,这才不得已征召民夫运粮,并用一屯士卒押运。

    以致于此时楚军压境,城中却只有四百多人防守,若是只是震慑城中楚人,那倒勉强够了。但是,此刻楚人大军压境,城墙上的秦人全都战战兢兢,面无血色。

    “楚人杀至,且为之奈何?”城墙上,县令看着城外正准备攻城的楚军,声音有些颤抖的向县尉问道。

    县尉咽了咽口水:“我等坚守城池,若是城中百姓不反,还可坚守待援,请郡守从郧关派出援军。若是城中”

    剩下的话县尉没有,但是县令已然明白。

    县令回头向城中看了一眼,然后长长一叹,秦国这才占领上庸多久,城中百姓全都心向楚国,此时要想城中百姓安心做秦国的百姓,这怎么可能。

    就在县令县尉在城墙上长吁短叹的时候,城外的桓臧已经准备就绪。

    桓臧剑锋向郧县一指:“擂鼓,攻城!”

    而后,伴随着战鼓声,前面的楚军立即在将领的驱使下,拿着梯子向郧县杀去。

    城墙上,县尉见楚军杀来,毫不示弱地大喊:“杀敌!”

    只是,两百士卒散布一百五多丈的城墙上,大部分的士卒都没有听到县尉的大喊,应着了了,却显得秦军格外势弱。

    与此同时,城中楚人听到战鼓声,纷纷侧耳倾听。

    虽然城中百姓大部分都不知道此时是何人攻城,但是,上庸之地,不用想也知道,攻城的肯定是楚人。

    想到这,不少楚人便小心翼翼的向门外窥去。

    而此时,早就得到消息的楚国富户,一听到战鼓声,顿时大喜过望。

    楚军杀回来了。

    接着,又听见城北传来阵阵厮杀声,显示楚军已经攻城了。

    至此,城中的富户便不再等待,立即带着家仆出门而去。

    此时,街道上巡逻的秦军士卒已经全都被拉到城墙上防守。

    楚人从家中出来,见街上无人防守,立即就有人大喊:“去北门,迎接楚军进城。”

    很快,六七家富户二百多丁壮,便不约而同地杀到北门。

    此时,众人见北门门洞处只有二十多个秦军士卒防守,立即士气大振。

    “杀!”

    城墙上,此时县令与县尉听着城中百姓的大喊声,全都露出绝望之色。

    接着二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直接转身就走。

    县令县尉率先逃亡后,城墙上的秦军见状,也不再抵抗,纷纷跟着逃亡。

    城外,桓臧见城池已破,又看了看天色,却见日头已经开始偏西,此时率军杀到郧关外,今日已经来不及了。

    “冬天的白天总是短一些。”桓臧轻轻一叹,然后下令道:“传令,前锋五百人入城,其他人立即在城外休整。”

    说着,便带着军队向郧县而去。

    而后桓臧带着楚军长驱直入,一路畅通无阻的杀到县令府。

    桓臧进入府中没多久,一个士卒来报:

    “报,将军,我军已经控制县中府库。”

    “将军,我军已经控制四门。”

    “将军,我军已经肃清城中秦人。”

    很快,城中各处消息传来,郧县再次回到楚国手中。

    接着,待城中稍稍稳定下来,桓臧立即下令:

    “传令,立即征召百姓,全城丁壮全部整编入伍,凡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者,编入军队,其他十四岁以上者,全都安排守城。”

    “诺!”

    “传令,打开武库,向百姓发放武器。”

    “诺。”

    “传令,立即派人去郧关外通知柱国,就说郧县已下,明日本将会全力从郧关之后攻击秦军后阵。”

    “诺。”

    “传令,让城中响应我军的楚人前来见本将。”

    “诺!”

    不多时,方才起事接应的七个楚人快步来到桓臧战车前,齐声道:“拜见将军。”

    “免礼!”桓臧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众人道:“诸位国事艰难,如今柱国还在郧关之外,本将欲尽起城中丁壮,以接应柱国进入上庸。只是,在下初来,对郧县之事不熟,故还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对城中的百姓稍稍安抚一二。事成之后,在下一定向柱国为诸位请功。”

    七人大喜,齐声道:“愿为将军效力。”

    “好!”

    就在郧县正紧张的将百姓编制入伍的时候,一个信使快马从西面赶来,接着来到桓臧跟前禀报道:“桓将军,在下奉上庸刺史之命,特来告知将军,方才长利县楚人暴动,如今城中楚人已经驱逐秦人。

    刺史说,他已在长利县中征召百姓,明日就会率领城中丁壮前往郧关,还请将军放心。”

    “好!”桓臧大喜过望。

    郧关西部的上庸五县,郧县长利县位于北部,而房县上庸武陵三县全在南部。如今北部两县全都被楚国收复,可以说,这次攻略上庸的战事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明日攻克郧关,楚国大军全部进入上庸,那么上庸之战大局已定。

    想着,桓臧便笑着应道:“好,有劳阁下恢复刺史,就说明日本将会先去郧关,请刺史做本将后援。”

    “诺。”信使应声而去。

    接着,桓臧再次吩咐道:“来人,速速通知柱国,长利已复。”

    此时,郧关中,宋墨对郧关的惨烈攻防战全然没有半点反应,只是瞪着眼前的郧县信使,惊恐的怒道:“这怎么可能,仞山小道有一千大军防守,楚军如何能突然我军防守,突然杀到运限外。”

    信使摇头道:“将军,仞山的我军防线肯定已经被破,楚军五千余人从北面突然杀到郧县,然后郧县百姓反叛,城池顿时失守。”

    “这这”宋墨闻言猛然后退数步,然后难以置信的道:“这怎么可能。”

    说着,想起阻截楚军水师的军队来,脸色在变道:“不好,中计了,昭雎根本就没打算从水路攻入上庸,他至始至终的目标就是郧关。”

    接着,宋墨身体微微一软,勉强站立住后,大急道:“如今各县的士卒全在南方水道阻截楚军,就算现在我军已经大胜楚军,此时派出信使求援,然后等大军赶到,这一来一回,恐怕最快也要两日功夫。若是此时大军正在四处围剿上庸的山贼,等消息传达,大军聚集,再赶来上庸”

    说着,宋墨面无血色。

    “不行,时间来不及了,明日楚军必然会强攻郧关。而且,现在杀到郧县的那一股楚军迟迟没有杀到郧关,想来他们一定是在征召城中百姓。郧县县城之中有百姓近三千户,一户一丁便是三千人,如此明日杀到郧关外的楚军就超过八千。

    如此,我郧关还能坚持多久。”

    就在宋墨迟疑不决之际,又一个信使跑来:“报将军,长利县楚人暴动,我军不敌,长利县已经失守了。”

    “什么?”宋墨大恐:“这这还有武陵上庸房县,这三地”

    说着,宋墨立即下定决心:“不行,这郧关不能呆了!”

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战八

    郧关战场,秦楚双方再次在郧关进行了惨烈的一战,最终依旧以楚军无功而返结束。

    昭雎一回到大营,守营的将领便快步走到昭雎身侧禀报道:“柱国,水师将军潘献已经回到大营,水师惨败而归,潘献将军正在营中请罪。”

    昭雎微微一皱眉,点头应道:“好,本将知道了。”

    迈步回到大帐,昭雎一眼便看到有一个将领正跪在地上,而且身上已经被绳子绑好了。

    昭雎来到这将领面前,透过他狼狈的面庞,还是将此人认了出来,正是潘献。

    昭雎立即来到潘献身侧将他扶起,然后亲自为潘献解开绳子,问道:“潘将军这是何故,胜败乃兵家常事,何以至此。”

    潘献羞愧低下头,下拜道:“柱国,末将指挥不力,攻打秦军惨败而归,以致水师大船被毁三十余艘,小船被毁七十余。末将不仅有负柱国所托,而且如今水师已经无力作战,从水师攻入上庸的计划彻底落空,故在下特来请罪。”

    昭雎心中一惊,虽然水师能否攻破秦军的防线,他自己也没有把握。毕竟那支关键的奇兵,其首领郑当与鲁奉全都有近一年没跟楚国联系了,而且他们效忠的直接对象还不是楚国,谁也无法保证他们此时还对楚国忠心耿耿。

    但是,水师损失如此之大,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想着,昭雎脸色一冷,立即问道:“潘将军,本将记得秦国在上庸并无水师,尔等从水路而去,只要转身撤退,秦人追之不及,为何会出现这种惨败。”

    潘献顿首,接着将战况一说,最后又庆幸道:“好在秦人没有水师,士卒大都跳入汉水逃生,而后被下游的船只捞上。故,虽然水师船只几近覆没,但是士卒只损失只有一成多。”

    “汉水之败,不是将军指挥失误,实在是本将识人不明。”昭雎长长一叹,接着扶起潘献,安抚道:“潘将军请起,此战本将自会向大王请罪。”

    “谢将军!”潘献感动的下拜道。

    水师遭遇这等惨败,若是没有昭雎上前顶住,就凭他这小身板,根本顶不住,恐怕只能自杀以向楚王谢罪了。

    此时,昭雎想起桓臧率领的那支军队来。

    按照潘献的述说,这次在汉水参战的秦军已经多达五六千人,加上郧关仞山两地的秦军,各地秦军已经没有多少了。

    若是此时上庸各县暴动,成功的机会很大。

    既然秦军已经到了汉水,那就不能再让他们轻易离去,最起码不能让原本就在汉水防守的三千秦军轻易离去。

    想着,再次拉起潘献道:“潘将军,不知将军现在还能再战否?”

    潘献立即拱手道:“请将军下令,明日攻打郧关,末将愿率水师将士做先锋。”

    昭雎笑着摇了摇头:“将军有此战心,本将甚慰,不过明日之战,不是让将军去攻打郧关,而是让将军再去汉水走一遭。”

    说着,见潘献脸色一僵,立即笑道:“不是让将军攻破秦军防线,而是让将军在秦军面前露露脸,不能让哪里的秦军从容退走。”

    潘献听到昭雎的解释,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应道:“诺!”

    潘献离去后,一个将领立即从帐外走了进来:“将军,桓将军有信使来。”

    昭雎闻言,激动的应道:“快,快传。”

    “诺。”

    接着,听完信使的述说,昭雎猛的拳掌互击,哈哈大笑道:“大事成矣!”

    次日。

    昭雎率军来到郧关前,见郧关城墙上旌旗密布,冷冷笑道:“传令,摆阵,准备攻城。”

    “诺!”

    不多时,数万人摆开阵势,接着,随着战鼓声的响起,两千楚军向郧关杀去。

    昭雎目不转睛的盯着郧关,见楚军先锋进入秦军射程,然后杀到郧关前,接着又架好梯子,爬上城墙,始终未见秦军抵抗。

    “秦人跑了!”

    昭雎一怔,心中突然生出一阵难受感,就好像憋了许久的力量,一拳打在空处,心里难受的很。

    就在郧关城门缓缓打开的时候,一个士卒飞快的跑来:“将军,郧关中的秦军已经不见踪影,我军夺取郧关,请将军示下。”

    昭雎点了点头,看着郧关思绪瞬间散发开来。

    如今长利郧县两地已经被我楚国夺回,上庸之地只有南方的三县还未有消息。

    但是,各地楚人皆反,秦人在兵力不占优势,且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的情况下,势必不敢分兵防守三地。

    所以

    昭雎目光看向西南方,微微一笑,若是秦人还有驻守的地方,那么一定是上庸了。

    想着,立即下令道:“传我将令,留下五百人守卫郧关,其他人立即向上庸前进。”

    “诺。”

    “传令给郧县以及长利县,让两地立即尽起大军前往上庸。”

    “诺。”

    “传令水师,让潘将军尽快赶到上庸与本将会合。”

    “诺。”

    军令一下,大军立即往上庸而去。

    两天后。

    上庸城。

    宋墨回到上庸时,都慰赵平已经在上庸了。

    “赵将军,你先本将返回上庸,不知如今城中情况如何?城中百姓是否稳定。”

    赵平冷冷的道:“将军放心,前日楚人叛乱,幸得将军在上庸城留下了足够的兵力,故而楚人才未能得逞。前日昨日这两日,我军将城中的富户勋贵血洗了一次,现在城中楚人非常老实。”

    宋墨闻言微微松了一口气,这两天赶路,他最担心的不是上庸失守,而是引蛇出洞的计划未能奏效。

    若是那些对楚国充满希望的楚人依旧还在上庸潜伏,这上庸他也不能呆了。

    想着,宋墨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又问道:“房陵武陵两县如何?”

    赵平脸色颇为沉重的道:“回将军,探子昨日来报,房县已经在三天前失守,至于武陵,因为前日末将就在武陵左近,故而武陵的楚人未敢行动。如今”

    话还未说完,一个士卒快步走了进来:“报将军,城外又一个自称武陵县令的人,正率领两百败兵在叫门。”

    二人闻言脸色一僵。

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

    不多时,武陵县令跑了进来,然后向宋墨长拜请罪:

    “将军,昨日都慰刚刚率军大军离去,结果楚军水师随后杀到,然后城中百姓就趁机反了。在下无能,守城不力,请将军责罚。”

    二人闻言顿时摇了摇头。

    如今上庸郡就只剩下上庸一县还在秦国手中了。

    接着,宋墨一脸沉重的向赵平问道:“赵将军,不知公孙将军那边是否有消息传来。”

    赵平应道:“回将军话,昨天有探子从郇邑回来,公孙将军依旧还在围攻郇邑。”

    宋墨顿时皱起眉头。

    公孙郝被阻郇邑,而他在上庸只有一万六千多的兵力。

    在城中百姓不可信任的情况下,这点兵力要想守住上庸,却是有些困难。

    若是公孙郝迟迟不至,或者城中楚人再次作乱,那在上庸的秦人,包括他这个郡守,恐怕都会在劫难逃。

    想着,宋墨不仅有些迟疑的向赵平问道:“赵将军,不知依你之见,公孙将军几时能攻克郇邑。”

    赵平沉吟了一下,然后摇头道:“将军,依在下看来,公孙将军要想短时间内攻克郇邑恐怕很难。毕竟汉中的楚人反叛后,便将汉中郡的丁壮全都聚集郇邑。虽然郇邑没有多少精锐士卒,但是城中丁壮极多。

    而且,郇邑作为汉中治所,城墙高大,一面有汉水作为依靠,公孙将军只能从两面攻城,着实有些困难。”

    顿了顿,赵平见宋墨一脸沉重,再开口道:“将军,在下更担心的是,要是郇邑的百姓听说楚军已经收复上庸,那么郇邑必然士气大振。如此一来,攻克郇邑的几率就更加渺茫了。”

    宋墨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赵将军,不知眼下我等是否还需要坚守上庸?”

    “这”赵平突然沉默了。

    宋墨见状,顿时长长一叹。

    他知道赵平为什么突然沉默,因为这个问题赵平无法回答。

    如今上庸城中还有大量秦军,可谓主力犹存。

    若是这种情况下,他就退出上庸。

    这让远在咸阳的秦王怎么想。

    他这个上庸郡守,究竟是在无可奈何之下退走的,还是见楚军杀来,畏战而逃的呢?

    须知,不算这两天的逃亡之路,整个上庸之战才打了四天而已。

    作战四天,损失三千秦军,不,算上各县还在地方逃亡的溃兵,说不定伤亡还不到三千。而且,在公孙郝还在强攻郇邑的情况,他这个郡守便带着上庸主力逃亡。

    这不仅是他这个郡守无能,而且显得他这个郡守胆小如鼠。

    秦王一定会将他灭族的。

    想着,宋墨神色一正,掷地有声道:“大王将上庸托付于我,本将守土有责,必以死报国耳。

    立即派人传讯公孙将军,就说本将会在上庸城拖住昭雎,让公孙将军尽快攻克郇邑来援。

    另外,传令下去,告诉士卒们,本将打算死守上庸。还有,公孙将军即将攻克郇邑来援,守住上庸城易事耳。

    而且,只要司马将军平定巴蜀之乱,然后大军归来,那时,便是我秦国与楚国在上庸决战之时。”

    赵平闻言,拱手应道:“将军英明!”

    次日。

    昭雎率领大军赶到上庸之外,而后大军便在城外安营扎寨

    同日,长利郧县武陵三县的楚军与昭雎会师。

    楚军大帐中,诸将齐聚。

    昭雎率先向上庸刺史黄克问道:“黄刺史,如今上庸城中是何情况,你可有消息?”

    黄克立即拱手应道:“回将军话,自从三日前城中楚人起事失败后,我楚人在城中的实力大减,眼下已无再次起事的可能。

    但是,据探子来报,城中的秦人同样也不敢相信楚人,是故,如今秦人守卫上庸,只有秦国一万六千余秦军防守,而没有百姓协防。”

    “没有百姓协防!?”昭雎微微一怔,摇头笑道:“也不知道这算是好消息呢,还是坏消息!”

    说着,昭雎便吩咐道:“黄刺史,接下来有劳刺史继续联系城中的楚人,让他们再次准备起事。这次有大军在外援助,攻克上庸并非难事。”

    “诺。”

    接着,昭雎看向潘献,笑着问道:“潘将军,不知水师现在如何,水师的战船是否全部带来了。”

    潘献立即拱手应道:“回将军,之前为了震慑秦人,防止秦人从汉水撤军,故而末将将水师所有的战船全都带来了。其中大船十三艘,小船三十六艘,还有民船近千只。”

    “好。”昭雎大喜道:“有劳将军这几日率军在汉水巡视,顺便告诉所有沿岸的楚人,我楚国已经收复上庸了。”

    “诺。”

    接着,昭雎看了看帐外的上庸城,微微一笑道:“既然秦人不愿从上庸退走,那就不必再走了,全部做本将的俘虏吧!”

    说着,猛的拔出宝剑,而后对着上庸城一指,大声下令道:“传我将令,既日起,大军准备围攻上庸。”

    “诺。”

    军令一下,楚军立即出动。

    出营后,楚军立即一分为四,一支楚军围东门,一面戒备一面挖筑沟壑壁垒。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南北两面。剩下的一股楚军则往不远处而去,开始伐木打造攻城器械。

    与此同时,楚营之中杀声震天,似是在训练军队。

    上庸城中。

    宋墨与赵平站在城墙上,看着外面热闹非凡的楚人,脸上即喜既悲。

    喜的是,看外面楚人的架势,正是要强攻上庸的模样,如此一来,他们在上庸也算是拖住了楚人,为公孙郝攻克郇邑,乃是为司马错收复巴蜀,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但是,此刻他们看着城外楚人的动作,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挖沟筑壁,这正是要将上庸一网打尽啊!

    等楚人的沟壁将上庸城围起来,那时,城中的秦人就插翅难飞了。

    只是,宋墨虽然知道楚人的行为对他们很不利,但,他们也毫无办法,别说出城破坏,这种情况下,就是出门也不敢啊!

    而且,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昭雎还在大营中训练士卒。

    等城外的沟壁筑成,那时,恐怕昭雎从上庸各县征召而来的壮丁,也已经变成了一支精锐之师了。

    那时,秦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蝉脱壳

    郇邑外。

    公孙郝一接到宋墨的求援信,眉心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怒火,大怒道:

    “可恶,这个宋墨实在无能,两万秦军守卫上庸,在坐拥郧关地利的情况下,面对昭雎的四万人,竟然数日之内便丢掉了郧关还有上庸四县。而且,在上庸已经成为死地的情况,竟然不趁楚军未到之际提前撤离,反而坐困上庸,这岂非是自寻死路!

    还有,让本将去上庸救援?

    本将的两万大军,乃是去上庸守城的,如何能救援上庸?况且,如今昭雎手中握有数万大军,本将前去救援,这不就是去送死吗!

    自己搭上不说,还意图把本将也拉下水,该死!”

    说着,公孙郝不停的在帐中转起圈。

    虽然宋墨在信中已经说出了昭雎手中只有四五万兵力,他手中的兵力,加上宋墨手中的兵力,并不弱于昭雎。

    但是,宋墨败得太快,他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宋墨,认为宋墨无能,与宋墨协同对抗昭雎,只会被宋墨拖后腿。

    另则

    昭雎仅凭不足四万楚军外加一群乌合之众,短时间内就攻克了原本他自以为的不可能攻破的郧关,这也让他心中底气不足。

    若是此时昭雎还在上庸,恐怕他早就不在郇邑带下去了。

    此时,他的脑海中有一个很强烈的念头,那就是立即郇邑外撤军,撤到楚国长城去,然后与昭雎在长城对持。如此,即可背靠南郑,立于不败之地,还可坐拥长城,虎视汉中。

    否则,现在他区区两万军队孤悬于汉中,而且前后左右全是楚人,即便身后的楚人丁壮已经全都集中在郇邑,已经无法威胁他,那也太危险了。

    只是,公孙郝一看到宋墨写给他的信,顿觉恶心无比。

    若是宋墨现在死了,他自然可以立即退走。但是,现在宋墨向他求援,他奉秦王荡前来支援上庸,在丞相樗里疾的支持的下得到了率军的机会,现在上庸未失,他却不能就此退走。

    一则会让秦王荡看不起他,须知秦王荡一直都喜欢勇士,他身为秦王近臣,对秦王荡知之甚详,若是他还没有看到楚军,就直接退走,肯定会被秦王荡认为是怯懦。如此,他必然会在秦王荡面前失宠。

    二则还有樗里疾与甘茂的竞争,在秦王荡额有意纵容下,樗里疾与甘茂在朝中势同水火,争得不可开交。

    这次平定巴蜀之乱,还有救援上庸,便是樗里疾与甘茂的争功之地。

    甘茂负责协助司马错平定巴蜀,而樗里疾则是负责救援上庸。他身为樗里疾一方的重臣,若是见上庸危急而不救,而且还就此退走,樗里疾知道了,肯定也不会轻饶了他。

    还有第三点,那就是为了将责任推给甘茂。

    若是他率军前来救援的时候,在汉中一路畅通无阻

    说不定宋墨还在郧关坚守,而他现在正在救援郧关的路上,在郧关万分危急之时,能力挽狂澜,这就是莫大的功劳。

    因为甘茂,若不是甘茂力主从南郑汉中调兵去救援巴地。

    他怎么会落得进退两难的境地。

    想着,公孙郝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对甘茂对宋墨的怨气,然后坐在案边,快速写下一封信函,然后召来一个信使道:“快,立即将这封信交给丞相疾。”

    接着,公孙郝便下令道:“传令,将探子派出五十里,一直派到上庸境内,严防楚军突袭。”

    “诺。”

    另一边。

    昭雎在上庸依旧每日让士卒在城外挖沟筑壁,打造攻城器械,并在大营中训练士卒。

    两日后。

    昭雎拿着郇邑的情报,见公孙郝还在攻打郇邑,不由哈哈大笑。

    此时,一旁的桓臧问道:“君上何故发笑。”

    “先生自己看。”桓臧接过情报一看,迟疑道:“公孙郝围攻郇邑,探子散布数十里,这其中并无问题啊!”

    昭雎摇头笑道:“不然,公孙郝率领区区不到两万的秦军围攻郇邑数日而不下,这就是锐气已失。如今上庸只剩下孤城,公孙郝救援上庸的目标已经无法完成,将士正心中存疑,不知为何而战,这便是战心已失。

    而且,秦军身处汉中,汉中虽然叛秦归楚成而后败,但是汉中百姓始终是我楚国之人。可以说公孙郝在郇邑,前后左右皆是敌人,如此,秦军将士岂能不人心惶惶。”

    说到这,昭雎笑道:“当此之时,只要一支大军出现在秦军之侧,则公孙郝可一战而擒。”

    “这”桓臧摇头道:“君上,虽然公孙郝所部可一战而破,但是,如今公孙郝的探子已经快派到上庸城这里来了,只要我大军一动,公孙郝听到风吹草动,必然会迅速后撤,如此,如何能打败秦军,抓住公孙郝。”

    昭雎皱眉道:“先生说的也有道理,公孙郝派出这么的探子,正是说明他心中已有退意。若是大军直接杀向郇邑,公孙郝十有**会不战而逃。如此,不能大破秦军,却是有些不美。”

    说话间,营外传来一阵喧哗,昭雎转头一看,却见潘献率领水师巡视汉水归来。

    见此,昭雎微微一笑:“这次公孙郝肯定走不了。”

    桓臧一怔,目光中神色一闪,猜测道:“君上的意思是说”

    “不错。”昭雎点了点头,然后大笑道:“走,请先生随我去上庸城外转转,若是本将不在上庸外露面,本将担心公孙郝心中会不安。”

    “君上英明。”桓臧笑着拱手应道。

    昭雎哈哈一笑,一边向外走去,一边下令道:“传本将将令,告诉汉中刺史,援军即将到达,让准备一支士卒出城夹击公孙郝。”

    “诺。”

    接着,昭雎带着数个将领出了大营,然后将上庸城外的沟壑壁垒全都巡视了一边,并且每到上庸城门外,都对着上庸城指指点点,好像在策划如何攻城一般。

    入夜之后,一支楚军悄然离开大营,然后登上水师的战船,缓缓逆流而上。

    因夜间行船不便,四更时分,船队在预先选定的地点靠岸,然后大军隐藏。

    次日。

    留在上庸的楚军依然如旧,大批士卒在上庸外继续挖沟筑壁,而楚营中依旧杀声阵阵,似是在训练大军。

    下午时分,昭雎再次率领几个将领在上庸外巡视了一番。

    入夜后,汉水的船队再次向郇邑赶去。

    午夜时分,船队在郇邑东面二十里处靠岸,然后大军上岸,连夜赶到郇邑西南方十五里处埋伏起来。

    第三日。

    公孙郝一大早起来,先是查看了昨日的情报,见方圆数十里内一切如常,而且昭雎依然还留在上庸,顿时放下心来,平静的下令道:“传令,朝食过后,继续攻城。”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

    楚军埋伏处。

    桓臧静静的闭目养神,天色放亮后,秦军的情报开始源源不断的传来。

    “报将军,秦军正在享用朝食。”

    “将军,秦军出营。”

    “秦军开始攻城。”

    “秦军已经派出第三波军队攻打郇邑。”

    此时,桓臧猛然从地上站了起来,大喝道:“传令,大军集结,准备突袭秦军,活捉公孙郝。”

    军令下达,一万五千楚军很快便从埋伏处出来,然后迅速集结,望郇邑而去。

    郇邑外,公孙郝正在指挥秦军攻打郇邑。

    突然,一个斥候惊慌的跑过来禀报道:“报将军,不不好了,楚军突然出现在我军十里之后,此刻正向我军杀来。”

    公孙郝闻言浑身一软,差点就从战车上摔了下去,扶住车辕后,定了定神,大怒道:“胡说,几日楚军都在上庸外,而且昭雎昨日还在上庸外现身,楚军如何能出现我军身后。”

    说着,立即拔出腰间的宝剑,就欲亲自将这个斥候砍死。

    只是,一转身,眼睛的余光不自觉的向后一瞥,见后方烟尘滚滚,分明有大批军队正快速杀来的模样。

    见此,公孙郝猛然一僵,手中的宝剑也从手中失落,“铛铛”两声,便直接掉在地上。

    “这不可能,楚军为何会出现在我军之后,这两日东面一切如常,分明就没有大军前来的迹象,楚军这是怎么来的?”

    公孙郝还没有想明白,又有一个斥候来报:“将军,楚将桓臧率一万五前楚军来袭,已经杀到我军八里外。”

    公孙郝闻言,顾不得纠结楚军是怎么来的了,急忙下令道:“传令,停止攻打郇邑,让前方的大军立即退回,准备防备郇邑的楚人来袭。传令,后军便前军,拦住楚军。传令,所有大军掉头转身。”

    军令一下,秦军顿时一片大乱。

    后方的秦军已经发现敌军正杀过来,竟惊慌失措间,得到防备阻截敌军的将令。于是,后军士卒在将领的催促下,开始改变阵型。

    只是,此刻秦军人心惶惶,原本的攻城阵型仓促转变为防守阵型,不由转变的格外慌乱。

    中军的将士,有的已经知道敌军来袭,有的还有些懵逼,但是,身处中军,有前后两军的缓冲,阵型转变的倒是乱中有序。

    而正在攻城的秦军,突然接到将令,让他们摆出防御阵型,小心戒备城中楚人的突袭。在接到将令的一瞬间,脑袋顿时一片乱成一团浆糊,茫茫间不知所措。

    即便有将领大声呵斥呼喊,秦军依然乱成一片。

    另一边,桓臧率领楚军急速奔袭秦军。

    终于,在秦军后阵勉强摆出防御阵型,军心依然不稳之际,便杀到秦军阵前。

    接着,秦军匆匆射出一轮箭矢,楚军前锋已经到了秦军数步之外。

    “杀!”

    楚军发出一声暴喝,然后就向秦军阵线发起冲击。

    两军交锋的瞬间,楚军便取得上风,慌乱的秦军完全不敢与楚军对攻,只能被动的在原地防守。

    接着,楚军两波冲击之后,秦军阵型的第一道防线,一些薄弱处或者衔接混乱之处,便已经被楚军攻破。

    楚军阵中,桓臧见交战一瞬间,秦军防线便已经告破,顿时大喜过望,突袭成功,此战已胜。

    “传令,大军向秦军薄弱处进攻。”

    军令下达,立即就有两只楚军向秦军防线的缺口而去。

    “杀!”

    随着大量楚军纷纷杀进秦军的缺口中,不多时,缺口变大裂口。接着,秦军便在楚军的不断攻击下被分割成三段,大部分的秦军士卒已经找不到将领,而秦军将领的命令也已经无法传到士卒耳中。

    秦军士气至此跌到低谷,正处在崩溃的边缘。

    见此,桓臧当机立断:“传令,秦军已败,全军冲锋,驱赶秦军向后逃。”

    “诺。”

    接着,楚军各处便响起大呼声:

    “将军有令,秦军已败,全军冲锋!”

    楚军闻言,士气大振,全都向前发起冲锋。

    而秦军士卒闻言,在找不到将领的情况下,在楚军的驱赶中,只好向后退去。

    与此同时,郇邑城门突然洞开,而后杀出一支两千左右的楚人,直扑城外那些还处在混乱之中,阵型散乱一团的秦军。

    秦军中军。

    公孙郝等中军阵型调整完毕,正准备前去支援,一个斥候匆匆赶到:“将军,不好了,前军防线已破,请将军早做准备。”

    公孙郝一怔,然后点了点头,不在提救援一事。

    而后,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厮杀声,不禁皱了皱眉头。

    果然,郇邑的楚人还是出城了。

    想着,回头一看,却见身后的秦军旗帜时分混乱,顿时不在对后军抱有希望,后军肯定挡不住郇邑的楚人。

    此时,公孙郝脸色一片沉重。

    面对楚人前后夹击,原地固守,这是自寻死路。

    而立即逃走,在楚军已经杀到,并且后路已经被截断的情况下,根本无处可逃。而且,秦军在楚人的地盘上溃逃,十有**会全军覆没。

    所以,公孙郝看了看前方,唯一的机会就是前方,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来。

    想着,公孙郝来到中军阵前,看着前方的即将奔溃的秦军,便准备等楚军杀破秦军防线,向中军杀来时,阵型不在严谨之时,与楚军对攻。

    于是,便下令道:“传令,大军做好准备,等楚军杀来,就对楚军发起冲锋。”

    “诺。”

    不多时,前方的秦军大崩,纷纷向中军败走。

    公孙郝见此,眉心紧锁道:“传令,让溃兵向两侧败走。”

    军令下达,立即便有将士前去引导呼喊溃军向两翼退走。

    但是,秦国溃军已经被楚军分割,军令难以传到士卒耳中,在楚军的驱赶下,秦军士卒对引导呼喊的秦军置若罔闻,直直的向中军冲了过去。

    “混账东西,该死,该杀!”公孙郝大怒。

    “溃军直奔中军,如何是好。”

    “将军,怎么办。”

    一旁的将领全都见溃军冲了过来,纷纷向公孙郝询问。

    公孙郝闻言,脸色铁青。

    此时楚军已经夹杂在溃军之中,而且变阵已经来不及了。

    见此,公孙郝咬牙切齿,硬着头皮道:“传令,冲锋,杀破溃军,杀出一条血路来。”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

    秦军发起冲锋后,首先就撞上被楚军驱赶的溃军。

    此时溃军正相互簇拥着前进,见中军想他们杀来,在人挤人的情况下,别说转身,就是想要回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无可奈何的继续向前。

    接着两军相遇,秦军中军对拦在他们前面的溃军,并没有因为是友军而有所手下留情,而是展开无情的杀戮。

    此时,溃军被秦楚两军两面夹击,顿时悲从心来,然后陷入困兽之斗,靠近秦军的,则直接向秦军挥出了武器。而靠近楚军的,更是面目狰狞的扑向楚军。同样,战场边缘,眼看前方出现一条生路,却被前面行动缓慢的溃军阻拦,急切间,下起黑手来,也丝毫不讲情面。

    溃军只想逃出去。

    秦军中军,面对那些向他们挥舞武器的溃卒,成建制的中军牢牢的占据上风。

    当时,与刚刚还是袍泽的溃军作战,即便占据上风,他们也兴奋不起来。相反,同兄弟作战,直接导致士气大跌。

    片刻之后,楚军终于杀到,面对士气大降,而且遭到一波溃军洗礼,前面的阵型早已混乱的秦军,楚军立即向秦军发起了冲锋。

    “杀!”

    数波冲锋后,与溃军的厮杀下,士气战心皆无的前方士卒,立即崩溃,四散而走。

    最前方的士卒崩溃后,很快就将位于前阵督阵的公孙郝给露了出来。

    公孙郝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亲自督战的情况下,大军便在片刻之间崩了。

    “顶住,不准退,后退者死。”

    “督战队何在!”

    公孙郝且羞且怒的大吼。

    此时,桓臧见公孙郝暴露在楚军面前,当即大喜道:“秦将就在前方,活捉秦军,不要让他跑了。”

    随着军令一下,一时间旗鼓皆动,楚军将士纷纷向公孙郝扑去。

    公孙郝身边将士,本来已经在督战队的震慑下,已经微微停住逃跑的步伐。

    但是,面对楚军的疯狂冲击,很快就再次崩溃。

    接着士卒四散,连督战队都被溃卒冲散。

    “可恶!”

    见此,公孙郝大怒,连忙从身后调兵上前。

    只是,人心惶惶之下,士卒与楚军交战,往往不出两个会合,便溃败而走。

    而此时,楚军还在不断的向公孙郝将旗所在方向前进。

    百步,五十步,三十步

    “向前,不要退。”

    公孙郝大吼间,突然,胸口一阵刺痛,低头一看,却见自己的胸甲上插着一支箭。

    中箭了。

    公孙郝一惊,接着猛然抬头,却见最前方的楚军已经距离它不到二十步。而周围的秦军将士还在不断败退。

    见此,公孙郝大恐。

    “秦将在哪!不要跑来秦将。”

    此时,前方的楚军士卒不断大吼,甚至,有人为了阻止秦将逃亡,开始向秦将的战车射击。

    “铛铛铛”一连串的碰撞声响起。

    公孙郝又中了两箭。

    刺痛感充斥着他的脑海,此时,公孙郝再也忍不住,一脸的惊恐的从战车上跳下,然后在亲卫的掩护下,绕道而走。

    “秦将要跑,追,不要跑了秦将。”

    楚军一见秦将从战车上跳下,然后立即消失在秦军中,只剩下一杆耸立的将旗正在快速向远处而去,见此,楚军将士急忙大喊。

    楚军的大喊声此起彼伏,很快,战场上到处都是秦将跑了的声音。

    此时,秦军将士抬头一看,果见公孙郝的将旗已经不在战车上了,而且正不断的向远处移动。

    见此,后面还保持着阵型的秦军也忍不住惊慌而走。

    很快,整个秦军便大乱。

    楚军阵中,一直都盯着公孙郝的桓臧,见公孙郝逃亡,接着秦军立即奔溃。

    在优先围杀秦军主力,还是优先捕杀公孙郝之间,桓臧略一思索,顾计自己兵力太少,难以全歼秦军,若是让公孙郝从容撤走,然后再次收拢溃军据地而守,则对楚军是一个大麻烦。

    想着,便下令道:“传令,让士卒大喊投降不杀,其他将士随本将直扑秦将,不抓秦将,誓不罢休。”

    “诺。”

    “传令给汉中刺史,让他立即在战场上抓捕秦军,并且等待柱国援军,收复汉中各地。”

    “诺。”

    “速速传讯柱国,就说本将大破秦军,追杀公孙郝去了。”

    “诺。”

    军令下达,不久,战场上再次响起阵阵雷鸣般的大喊声:“秦军已败,投降不杀。”

    与此同时,桓臧率领大股楚军避开了乱军,直奔公孙郝而去。

    秦军中,虽然秦军将士已经听到了投降不杀的呼喊声,但是此刻他们并没有被楚军围住。

    在逃亡与投降之间,有得选的秦军将士,全都果断选择了前者。

    另一边,公孙郝正在军中逃亡间,身边的亲卫突然大喊:“将军不好了,大量楚军正向我们围过来。”

    公孙郝一怔,接着,抬头一望,果见大量楚军弃其他秦军将士不顾,全都向他这里涌过来。最关键的是,他还在楚军中看到了桓臧的将旗。

    见此,公孙郝羞愤的道:“传令,取下将旗,撤退。”

    “诺。”

    很快,公孙郝的将旗便在大军中消失。

    将旗消失,公孙郝顿时便在秦军中失去了踪迹。

    正在围堵公孙郝的桓臧,见突然失去了公孙郝的踪迹,不忧反喜。大军混战,失去了将旗的指引,虽然楚军失去了目标,但是,同样的,混乱中的秦军同样也失去自己将军。

    有将旗在,秦军将士还能本能的聚集在公孙郝周围,但是现在,秦军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

    “传令,让士卒们大喊,秦将已死,降者不杀。”

    “传来,秦将就在那一块,围过去,只要穿盔甲的,不要放走一个,不降则死。”

    “诺。”

    接着,楚军便一边大喊着“投降不杀”,一边快速向公孙郝消失的地方杀去。

    而秦军中,失去了公孙郝将旗的指引,距离公孙郝稍稍远一些的秦军将士,同样也不知道公孙郝在哪里。

    在楚军的围杀下,很快大量将士便丢盔弃甲,四散而走。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

    “将军,末将未能抓获公孙郝。”

    “将军,在下没有见到公孙郝。”

    一番厮杀之后,桓臧找遍了整个战场,也没发现公孙郝的踪迹。

    得到这个结果,桓臧脸色不变,大军混战中,谁也不知道公孙郝长啥样,公孙郝一心想走,没抓到公孙郝再正常不过了。

    想着,桓臧立即下令到:“传令,大军追杀秦人,降者免死。”

    “诺。”

    随后,两军一追一逃,迅速往西方而去。

    入夜之后,桓臧这才下令大军停止追杀,原地休整。

    当日夜间,昭雎率领大军赶到。

    “君上,你怎么亲自率领援军来了。”桓臧见昭雎亲来,大为惊讶的问道。

    “这汉中是我楚国的汉中,本将怎么不能来!”昭雎笑道。

    桓臧拱手道:“君上来此,上庸那边”

    昭雎笑道:“无妨,如今宋墨困守孤城,即便本将不在,他也不敢出城。更何况,如今我楚国还有两万大军在城外驻扎,秦军即便想要出城,恐怕也难。出城一战,人少了则打不赢,大军尽出,则上庸城不守。此时此刻,上庸的秦军出不来了。”

    桓臧闻言松了一口气,接着问道:“君上来此,不知所为者何?”

    昭雎听得桓臧询问,脸色一正,冷笑道:“本将为南郑而来。”

    “南郑!”桓臧一怔。

    昭雎点头道:“南郑的探子来报,南郑的秦军果然已经全都去了巴地。我等远在汉中,巴地的消息太过缓慢。但是,以本将的估计,从南郑前往巴地,需要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左右,而充国那边起事反秦,再派出大军前去堵住米仓古道,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桓臧脸色一变,看着昭雎道:“君上的意思是。”

    “巴蜀恐有反复。”昭雎笑道:“若是秦军顺利抵达巴地,然后平定充国,接着大军西进蜀国,蜀国肯定顶不住。而大王派去巴国的军队,却只有五千人,大军救援蜀国肯定来不及。

    故,本将打算趁南郑空虚,且秦军刚刚大败之际,长途奔袭南郑。只要我军抵达南郑之外,无论能否攻下南郑,都可扭转巴蜀的战局。”

    桓臧一脸慎重的道:“君上,那汉中的溃军,以及上庸的秦军怎么办?”

    昭雎应道:“本将在昨日已经请大王派出援军了,到时等郢都大军一到,上庸汉中便可平定。”

    桓臧闻言点了点头。

    接着,昭雎立即下令道:“传令,大军即刻休息,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发,奔袭南郑。”

    “诺。”

    次日,五更时分,昭雎在大军中挑选出万人,匆匆往南郑而去。

    另一边,秦军临时营地。

    公孙郝此刻正愁云惨淡,昨日他手中还有近两万秦军,不想今日一觉醒来,手中的军队已经只剩下两千出头。

    其他的秦军将士,也不知是被楚军杀了,还是被俘虏了,亦或者是向其他地方逃亡了,方正是看不到人影了。

    晃兮惚兮,好似做梦一般,太假了,难以接受。

    “将军,该用早膳了。”

    见亲卫递来一碗粥,公孙郝顿时无语。

    昨日还是肉羹,今日就是米汤了。

    接着,转头向四周看了看,见大部分的将士正翘首望着他,长叹一声,摇头:“尔等先用吧,本将现在没胃口。”

    “诺。”

    亲卫将粥放在一旁,并没有离去。

    “可曾派出士卒去东面收拢溃卒?”

    “回将军,已经有人去了。”

    “可曾派出斥候打探楚人的踪迹?”

    “也有人去了。”

    “嗯。”公孙郝无精打采的应了一声,然后便沉默了下去。

    亲卫见状,开口道:“将军,我军已败,接下来怎么办?”

    “接下来!”公孙郝沉吟道:“先尽可能多的收拢溃卒,等楚军追来,我等就立即回南郑。”

    说完,又是一声落寞的长叹。

    过了一会儿,公孙郝突感腹中饥饿,正欲饮粥充饥,拿起米粥,才喝了一口。突然,一个斥候慌慌张张的跑来:“将军不好了,昭雎率军杀来了,距离我等还有十里。”

    “什么?”公孙郝大惊,手一抖,碗突然跌落在地,洒满一地。

    “可曾看清楚,是昭雎亲自来了?”

    “将军,看清楚了,是昭雎率领的大军,大约有万人左右。”

    “昭雎,这”公孙郝脸色一白,接着什么也顾不上,直接转身就跑,跑了四五步,才开口下令道:“走,立即西撤,去南郑。”

    秦军退走不久,昭雎率军抵达,见此处留有大量的残碗,又见不少地方还隐隐有些火星,见此,笑道:“秦军刚走不久,追。”

    一追一逃,三天时间就过去了。

    “将军,我等到回到秦地了,前方就是城固城。”

    公孙郝闻言,一双浑浊的眼睛顿时再次散发出光彩,接着向周围一看,却见身边只剩下三百多人,脸色微微一僵。

    刚刚逃亡的时候,身边还有两千余人,五天时间,虽然楚军没有追上来,但是,还是有人不断地掉队或者逃亡。

    或许,公孙郝心中暗暗猜测,大部分消息的人,应该都是见势不妙逃亡的。

    “将军,我等是否进入城中休整?”

    听到亲卫的询问,公孙郝再次看了看周围的士卒,见大部分人都已经疲惫不堪,不禁摇头道:“不,城固的秦军已经全都被调走,我等已经急需休整,无力再战,进入城固,无疑会被即将抵达的楚军抓个正着。”

    说着,公孙郝咬紧牙根,下令道:“传令,直接去南郑。”

    “诺。”周围的亲卫有气无力的应着。

    “传令,派一人去通知城固的官员,就说楚军杀来,让他们闭门自守。”

    “诺。”

    片刻之后,昭雎率领八千楚军杀到城固外。

    “传令,攻城。”

    这一次,昭雎没有绕道而走,而是选择了攻城。

    因为这里已经不是楚国汉中地了,这里是秦地,此刻,他们已经是在敌国作战。

    昔日秦楚两国在汉中对持,楚国依靠的是长城,而秦国依仗的就是这座卡在要道上的城池。

    这不仅是秦国的战略要点,也是楚军的唯一的退路。

    若是事有不协,而那时城固城依旧在秦国手上,等他们撤退之时,恐怕就要从汉水游回去了。

    攻城半个时辰后,这座原本秦军的要地,便在无军可守的情况下,落入楚国之手。

    接着,昭雎留下两千人防守城固城,再次率军向南郑而去。

    次日。

    再次攻下两座小城,两次分兵之后,昭雎率领五千楚军抵达南郑城外。

    南郑。

    此时,城墙上的秦人看着城外的楚军,彻底被震住了。

    此时此刻,决定巴蜀之地归秦还是归楚的,不是巴蜀战场,而是这里。

    这里楚军五千,而秦军还有两百败兵,外加数万百姓。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举国动员

    郢都。

    本来巴蜀与上庸两地的战事,全都按照楚国的预想在走,眼看巴蜀三国复国,虽然昭雎没能夺回上庸,但是,同样也没有让秦军的战争规模扩大,从而演变成两国决战。

    但是,令熊槐万万没想到的是,先是昭雎那边开战后,不出仅仅是交战数日,上庸就又回到楚国手中了。

    这还没完,几天后,熊槐又接到了昭雎的求援,他带兵去南郑了。

    再加上,蜀国那边再次风云突变,蜀侯辉被刺杀,蜀国再次落入秦国手中,米仓古道被秦军控制,充国不守。

    转眼间,局势大好的巴蜀,就只剩下一个巴国,而且这个巴国还是岌岌可危的。

    司马翦还有巴王巴璞全都来求援。

    这一系列的变化,看得熊槐眼花缭乱。

    原本一心想要控制战争规模的熊槐,突然发现战争早已脱离了他的控制。

    就比如现在

    “大王,柱国大破秦军,兵威南郑,这正是一举攻克南郑,切断秦国与巴蜀之地联系的大好机会。只要南郑一下,秦国不仅失去了南郑,失去了巴蜀,同时失去了十几万主力。如此重大的打击,恐怕秦国将在十几年内难以恢复元气。”

    此时,令尹景翠正在大殿中侃侃而谈,说到最后,长拜道:“大王,臣景翠请命,立即率军去南郑,不夺南郑誓不罢休。”

    “令尹有心了。”熊槐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然后摇头道:“现在南郑的战场是整个战局的关键,驰援柱国,刻不容缓。不过”

    说着,熊槐摇头道:“令尹乃是百官之首,国之柱石,不能轻离都城。”

    景翠闻言,兴奋的脸顿时一僵。

    又是令尹,每次他向楚王请战,都被楚王用同样的理由拒绝,关键是这个理由他还无法反驳。

    想着,景翠依旧不死心的开口道:“大王,这南郑一战乃是秦楚两国决战,如此重大的事情,臣身为令尹,责无旁贷。”

    熊槐依旧摇头拒绝道:“令尹此言差矣,虽然眼下南郑是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决定秦楚两国胜负的地方,却不在南郑。”

    景翠一愣,作为楚国的宿将,之前没想到,现在被楚王一提醒,思绪一转,心中就有了猜测,但是,依然询问道:“敢问大王以为决定秦楚两国胜负的地方在哪里?”

    熊槐的目光突然望向东方,笑着开口道:“在淮水!”

    景翠一叹,楚王与他心中猜测的地方一样。

    熊槐接着道:“当年魏国伐秦,眼见魏国越加膨胀,势不可挡,故而秦国的求援还没来,我齐楚两国的军队就开始聚集,随时准备对魏国发起攻击。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我楚国跟秦国关系特别好,而是害怕强大的魏国,在灭亡秦国后更加无法控制了。

    同样,如今我楚国做了多年霸主,又吞并了越国,现在要是让巴蜀之地再次落入我楚国之手。”

    说着,熊槐笑了笑:“恐怕天下各国都会寝食难安啊!”

    “若是寡人所料不差,再等几日,等各国得知柱国大破秦军的消息后,恐怕齐魏两国的大军,不日就会杀到我楚国边境了。

    同样,还有赵韩两国,这两个国家虽然现在还是我们的盟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也肯定不会愿意我楚国大胜秦国。

    故,还请令尹与寡人坐镇郢都,以应对各国的威胁。”

    “唯!”景翠无奈的应着,接着,拱手道:“敢问大王,那么南郑哪里,不知大王打算派谁去援助柱国。”

    熊槐闻言沉默了一下。

    虽然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大举征兵作战,但是,战事到了这一步,他这个楚王即便不愿,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况且,若是这一次能成功攻克南郑,便可彻底解除楚国的后顾之忧。从此,楚国立足于南方,以秦岭为城,以淮河汉水池,即便天下各国来伐,又能将楚国怎么样呢。

    所以,这一战一定要打,而且还要全力以赴。

    想着,熊槐向大殿中的群臣看了一眼,然后看着公孙衍道:“犀首,传诏,在江汉江淮各地征召军队,江汉北部的大军聚集襄阳,南部的大军向郢都聚集,江淮的大军则向寿县聚集?”

    “唯!”公孙衍应着,身为左司马,代掌司马之职,征兵正是他的职责。

    “这次对秦国作战,寡人决定全力以赴。”接着,熊槐又看向景翠开口道:“令尹!”

    “臣在。”

    “立即派出使者前往燕赵韩三国,请求三国出面牵制齐魏两国。”

    说着,熊槐脸色一正,森然道:“燕赵两国距离楚国太远,这个国家无论是阳奉阴违也罢,还是直接倒戈一击也好,寡人管不着。但是,韩国一定要出兵伐秦,以牵制秦国。”

    景翠一怔,然后立即应道:“大王请放心,臣会派出使者前去游说韩王,给韩王施加压力。”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有叮嘱道:“还有公叔哪里,给他送去一笔重礼,让他一同游说韩王出兵。”

    “唯。”

    接着,熊槐与群臣再次商议了一下出使各国的细节,然后便让群臣去安排事宜。

    当日,公孙衍便开始大举征召士卒,就在国人迟疑之际,柱国昭雎兵发南郑的消息传开。

    原本,国人才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大战,在楚王下诏免税修养后,这才安稳下来。结果,这才过去几个月,楚王就出尔反尔,再次举国征兵而战,国人顿时一片哗然。

    接着,在有心人的解说下,说这一战极有可能会解决楚国的后顾之忧,彻底将江水掌控在楚国手中,楚人从此不必当心他国杀到国中来,这才稍稍安定。

    紧跟着,秦国主力被困巴蜀,此战大胜的可能性极大的消息传出,国人的抵触之心顿时消散了一大半。

    至于剩下的那些厌战情绪,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只是被压在国人的心底,不会轻易表达出来罢了。

    就在郢都各地关于国人情绪的消息不断传来之时,一个侍者走到熊槐身前禀报道:“大王,公仲侈在殿外求见。”

    “公仲?”熊槐一愣。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七章 卖国

    公仲侈是不久前以韩国人质的身份来楚的,跟他一同到来的还有赵国王后吴孟姚的弟弟吴豹,不,现在已经是赵国宗室,叫赵豹了。而与赵豹来楚对应的,则是楚国的三公子前往赵国做人质。

    与楚赵两国互换人质不同,熊槐让公仲侈来楚做人质,则完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这是上次韩国伐楚的代价。

    公仲侈来楚,不仅让韩王断去了一臂,而且也极大的斩断了秦国与韩国的联系,让韩国的亲秦派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也让韩国的亲楚派势力彻底在韩国占据主导地位。

    因为公仲侈就是亲秦派的核心大臣,而韩国现在的相国公叔,则是亲楚派的核心大臣。

    这,也是之前熊槐丝毫不怀疑,韩王不会拒绝楚国伐秦要求的原因所在。

    这种情况下,韩王与公叔没有拒绝的可能。

    公仲侈来楚后,熊槐虽然依旧给了他大国之卿的待遇,但是他在郢都的这段时日,一直深居简出,安安稳稳的做他的人质。

    同样是人质,公仲侈跟那个四处拜访贵族,到处参加宴会的赵豹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只是,熊槐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一直闭门不出的公仲,竟然在秦楚准备决战之际,前来求见。

    熊槐心中略一沉吟,实在想不透公仲究竟有何目的。

    “请公仲进来。”

    “唯!”

    礼毕。

    熊槐看着公仲侈笑着问道:“公仲来楚多日,不知感觉如何,我楚国可有怠慢之处?”

    “谢大王垂问。”公仲侈拱手应道:“臣来楚之后,大王待臣甚厚,比之韩国犹有过之,臣感激不尽。”

    熊槐点了点头,再问道:“那么公仲这次求见寡人,可是有什么需要寡人帮助的吗?”

    “无有!”公仲侈拜道:“臣之来楚,大王为臣做的已经够多的了,臣深感肺腑,已别无所求。臣之所以求见大王,乃是为了报答这段时日大王对臣的恩情。”

    “嗯?”熊槐迟疑的看着公仲侈。

    这个一向亲近秦国,跟楚国不怎么对付的家伙,竟然会主动前来跟他说,要向自己这个楚王报恩。

    这怎么看都不太正常。

    他究竟想干什么?

    想着,熊槐面上毫不犹豫的开口道:“不知公仲何以教寡人。”

    “不敢。”公仲侈开口道:“敢问大王,臣听说柱国昭雎已经兵临南郑,故而大王打算在南郑哪里与秦国决战。”

    熊槐点了点头,之前举国动员作战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根本瞒不住人,也没想着能瞒住其他人:“不错!”

    公仲侈见楚王毫不犹豫的承认了,立即拱手道:“大王,臣请就此事向大王略说一二。”

    “公仲请讲。”

    “大王,臣听说柱国兵少,虽然南郑实力弱小,但是也不是柱国手中的那点兵力可以攻下的。故而大王才在国中大举征兵,以驰援柱国。”

    “不错,寡人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臣大略的算了算时间,楚国各地的兵力聚集起来,然后驰援南郑,大约需要两个月左右。同理,秦国关中的援军,同样也需要近两月时间。不过,巴蜀司马错所部的秦军,从蜀地赶到南郑,大约需要一月左右。

    当然,为了防止楚国再次攻打蜀国,司马错必然会在蜀地留下重兵防守。所以,也就说一个月之内,就会有十万秦军驰援南郑。”

    熊槐点了点头,没有否认这一点,同样,楚国的大军也不会傻等到全局集结后,才会一起杀向南郑。

    事实上,郢都剩下的那五万大军,在得到昭雎的消息后,就已经开始准备,不日就会前往南郑。

    之前景翠想要率军驰援昭雎,说的就是郢都外的五万楚军。

    而郢都的楚军一路走水路前往郇邑,然后上岸南郑,大约需要半月左右。

    也就是说,楚军只有半月或许十天的时间。只要这段时间内没有攻下南郑,那么迎接楚军的,将是一场持久战。

    公仲见楚王楚王沉默不语,也没有意外之色,接着道:“大王,秦国那边,除了防备各国的兵力,关中依然可以征召十万到十五万大军前往南郑。而楚国江汉之地,兵力大概也在二十万左右。

    也就说,不久的将来,南郑将会陆陆续续聚集近五十万大军。”

    熊槐点了点头,若不是南郑地方太小,而且秦楚两国运粮全都极为困难,这大军的数量还得往上涨一涨。

    “大王,数十万大军聚集南郑,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而秦国为了保住南郑与蜀国,必然会向各国求援。虽然各国的援军无法抵达南郑,但是齐魏两国必然会大军压境,攻打楚国淮水。

    而臣此来的目的,正是为大王献上韩国。”

    “韩国?”熊槐不以为然的道:“公仲说笑了,如今韩国已是楚国的盟友,公叔乃是寡人的好友,寡人开口求援,韩王与公叔必定不会拒绝。”

    说着,熊槐注视着公仲侈,摇头笑道:“而公仲你现在身在郢都。仅仅只是楚国一个的客人,如何能向寡人献上韩国。”

    见楚王注视自己,公仲侈笑道:“如此说来,大王一定已经派出使者前去韩国了。但是,依臣之见,大王此举一定会失败。”

    “为何?”熊槐迟疑的问道。

    公仲侈自信的道:“大王,那公叔是臣的敌人,他虽然亲近楚国,但是臣知道,他一定会忠于韩国。尤其是现在,公叔在韩国已经没有政敌,他要想保住相国之位,就需要向韩王尽忠。

    而眼下的局势,对韩国来说,无论是秦楚两国那个胜了,都是对韩国的不利。所以,依臣之见,公叔一定会明面上答应大王的请求,但是实际上却按兵不动。

    不仅如此,公叔还会暗中通知秦国,韩国只是被楚国所迫,才不得不出兵。并且向秦国保证,以秦韩两国的交情,韩国一定不会向秦国发起进攻,以便让秦国全力抗楚,然后秦楚两国两败俱伤。”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又摇头道:“公仲说的没错,公叔有极大的可能会这样做,但是,寡人手中有公叔不得不伐秦的理由。”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

    公仲侈闻言默然,他知道楚王说的就是他自己。

    之前他还在韩国与公叔明争暗斗的时候,他亲近秦国,公叔亲近楚国,二人在韩国斗的不可开交,为了压倒对方,大肆出卖韩国,而且两人还唯恐自己卖的比对方少了。

    直到公叔借楚国之力,将他卖到楚国来,这才打破了局面。

    从此,公叔在韩国一家独大,韩国之内已经没有能威胁他的人了。

    至于楚王为什么点名要他做人质,一则担心他会亲近秦国,让秦国与韩国勾勾搭搭。二则也是为了威胁公叔,只要他公仲侈一日不死,那么他就可能随时东山再起,公叔还得担心他借楚国之力重返韩国。

    比如说公叔在韩国不听话,又比如说现在这局面

    公仲侈对于自己被公叔卖到楚国来,自然是极为不满的,不过之前没有机会,只好闭门不出。

    但是,现在机会来了,他完全可以自己主动卖给楚国,自己将韩国卖给楚国,而不是假借公叔之手。

    更何况,自己卖,还可以离间公叔与楚国的关系。

    想着,公仲侈立即拱手拜道:“大王,所以臣特来求见大王,并为大王献上韩国。”

    熊槐闻言一怔,然后看着公仲沉默许久。

    这公仲本来就是他控制公叔的一张王牌,本来他还担心公仲厌恶楚国,为了韩国不会心甘情愿的当一颗棋子。

    现在

    既然公仲主动送上门来,他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

    至于韩国的公叔,他可没有跟楚国讲条件的底气,公叔只需要多多为楚国考虑便是。

    想着,熊槐突然哈哈大笑:“公仲言之有理。”

    顿了顿,熊槐看着公仲侈道:“公仲,寡人早就听说过卿的贤名,这次让卿不远千里而来,正是为了能随时听到先生的教会。如今先生来楚,寡人不胜欣喜,愿拜先生为卿,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助寡人一臂之力。”

    公仲侈大喜道:“臣领命。”

    接着,等公仲侈起身,熊槐与公仲侈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一时间,竟有君臣相得之象。

    公仲离去后,熊槐继续查看起周围百姓的议论。

    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全都汇聚在他的王案上,熊槐冷冷一笑:“南郑!”

    两日后,郢都的四万楚军准备就绪,然后便在大臣景邵的率领下,往南郑而去。

    与此同时。

    远在秦国的咸阳,樗里疾正率领一群大臣向甘茂围攻,意图将这场战事的不利,全都推给甘茂。

    而甘茂那边,则是面对所有大臣的指责,全都沉默以对。

    既没有说上庸守宋墨短短几天内就丢了除上庸城以外的所有地方,也没有提公孙郝当断不断一败涂地,完全是一副认罪的模样。

    樗里疾见甘茂不做任何反驳,好像认罪一般,不禁皱了皱眉,如同一拳打空,浑身感到不舒服。

    只是,既然甘茂不反驳,那么为打击甘茂,为了获取救援南郑的功劳,为了更大的权势,那就别怪他了。

    想着,樗里疾心意一定,立即拱手道:“大王,上庸南郑之败,全都是因为左丞相一意孤行,不顾群臣反对,强行调走南郑汉中两地的秦军南下,以致于汉中楚人叛秦归楚,导致公孙郝的援军未能及时抵达上庸,结果,我军在上庸汉中连败两阵。

    而且,现在昭雎轻易杀到南郑,局势瞬间对我秦国大为不利。臣以为,眼下的局势左丞相要付全责。

    故,臣请大王罢黜甘茂左丞相之职,以示惩戒。”

    甘茂闻言,脸色不变,依旧沉默不语。

    “罢黜左丞相!”秦王荡闻言心中一乱:“这”

    上庸汉中之败,表面上是甘茂调走了南郑汉中的秦军。但是,局势发展到这种程度,更是跟樗里疾还有跟他这个秦王有直接关系。

    公孙郝身为宗室中人,不仅跟樗里疾交好,而且还是自己这个秦王的近臣,让他去救援上庸,不仅是自己的意思,更是樗里疾极力举荐的结果。

    结果,万万没想到,公孙郝如此无能,面对楚军一战即溃。

    还有那个宋墨,他出任上庸守,也是在樗里疾的举荐下上任的。

    结果宋墨跟公孙郝半斤八两,坐拥险关地利的情况下,短短数天之内就丢掉上庸。

    若非宋墨在汉水之上还打赢了楚国的水师,勉强保住了一点颜面,秦王荡早就将宋墨灭族了。

    如是种种,秦王荡心中很清楚,眼下的局面虽然甘茂有错,但是却并非全是甘茂的责任。

    不过,现在甘茂面对樗里疾的指责,完全认罪不予反驳的模样,却令秦王荡很为难。

    想着,秦王荡看了看一脸坚定,不罢黜甘茂誓不罢休的樗里疾。接着,又看了看一脸平静的甘茂,好像樗里疾弹劾的不是他一样。

    见此,秦王荡迟疑的看向甘茂道:“左丞相,不知卿可有什么对寡人说的吗?”

    甘茂闻言,平静的应道:“大王,右丞相之言甚是,这次从南郑汉中调兵,全是臣的过错,臣有负大王所托,实在罪该万死。”

    说着,甘茂伏地一拜。

    “什么?”

    见甘茂认罪,秦王荡与樗里疾俱是一惊,完全没想到甘茂就这么容易认罪了。

    只是,二人还没有开口,甘茂再拜道:“大王对臣信任有加,托臣以国事,臣却犯下这种过错,臣愿辞去左丞相之职。但是,为了报答大王对臣的恩情,臣请以死报答大王。”

    说着,甘茂拜下第三拜:“臣请率军前去救援南郑,若是不能击退昭雎,守住南郑,臣愿提头来见。”

    说完,甘茂便长拜不起。

    甘茂这一拜,秦王荡与樗里疾同时脸色一变。

    “糟了,中计了,甘茂这是以退为进。”樗里疾顿时轻轻冷哼一声,双眼死死的盯着甘茂。

    此时,樗里疾却不知秦王荡也冷眼瞥了一眼他。

    秦王荡看着甘茂,心中感慨万千,上庸汉中之败,秦国上下皆有责任。而樗里疾只固自己争权夺利,攻讦政敌,却不想着如何解决国难。

    还是甘茂一心为国啊。

    想着,秦王荡便开口道:“之前之败,罪不在左丞相,皆因宋墨公孙郝太过无能,以致局势败坏如斯。而且,正是因为左丞相的调度,国尉这才能短时间内扭转巴蜀的败局。故而左丞相请辞一事,请贤卿不必再提。”

    “至于救援南郑一事。”秦王荡说到这,毫不迟疑地开口道:“寡人就将此事全部托付给左丞相了,左丞相有何要求,只管开口。”

    “谢大王!”甘茂再拜,接着直起身体,开口道:“救援南郑刻不容缓,臣请大王即刻调国尉大军回援南郑,以为我秦国调兵争取时间。”

    “可。”

    “臣请大王立即派出使者,携重礼前往关东各国,请”

    此时,樗里疾见甘茂与秦王荡完全无视他人,一说一应,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样,顿时脸色变得铁青。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

    韩国新郑。

    就在韩国上下对秦楚两国即将爆发的决战感到大为欢快的时候,大臣韩珉找到了韩王。

    韩珉跟公仲侈较为亲近,同样也是亲秦派大臣。

    “大王,公仲来信。”

    “公仲。”韩王仓迟疑的接过韩珉递过来的信函,然后打开一看,微微皱了皱眉,用仅仅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嘀咕道:“连赵伐秦?助楚国一臂之力!”

    韩王仓说完,沉默许久,不能下定决心。

    接着,韩王仓看了看面前的韩珉,将信函递给他,问道:“贤卿,公仲让寡人联合赵国,大举进攻秦国,寡人心中疑虑重重,难以决断,不知贤卿以为如何?”

    韩珉接过信快速的看了一遍,接着闭上眼睛估算了一下,然后睁开眼睛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公仲之计可行。”

    “真的可行?真的能一举削弱秦楚两国,而且,寡人或许还能夺取楚国的叶宛等地?”

    “可以!”韩珉用力点了点头道:“大王,臣虽然没有去过楚国,也不知楚国详情,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从楚国传来的消息,楚国内部无疑是出现了极大的动荡。

    上次楚国打退我们的联合围攻后,汉北之地封君绝迹,汉南封君基本全部轮换了一遍,而且,在江淮的封君有功无过的情况下,楚王却给他们安排了令尹。如是种种,全是倒行逆施的行为。即便愚钝如我,即便臣未去楚国一观,也能对楚国国中的情况预测一二,想来,楚国的贵戚一定是对楚王极为不满的。

    还有,楚国连年伐齐攻秦,又经历过灭越与抵抗各国的战事,百姓可谓疲惫不堪了。

    正如公仲所说,现在楚国之中,百姓不附,群臣不信,当此之时,理应修养为主。结果,楚国却在此时与秦国爆发一场关乎国运的决战。若是楚国能速胜秦国也就罢了,可若是楚国未能速胜,与秦国陷入持久的对抗中。

    那么,以楚国的情况,必会陷入一场大乱之中。”

    接着,韩珉笑了笑道:“而南郑那个地方,道路崎岖,易守难攻,秦国占据南郑多年,可谓民心稳固。楚国想要以疲惫之师攻克南郑,绝无可能。而且,无论是从关中运粮到南郑,还是从楚国汉中运粮到南郑,全都不能依靠水运,只能从陆上运粮。

    如此,其中消耗,必然大增十倍。秦楚两国在南郑对持一月,就相当于两国作战一年。

    只要两国在南郑对持三月,就可保我韩国两年无忧。若是两国对持半年,则楚国就有大乱之忧,这就是我韩国联合齐魏两国伐楚的机会。

    而且,若是楚国大胜秦国,趁机夺取南郑巴蜀,如此楚国则是尽有江水之地。这样的楚国,必然会让天下各国恐惧,到时,各国必将再次联合伐楚。

    那时,穷兵黩武的楚王,内则遭到群臣百姓唾弃,外则遭到天下围攻,内忧外患的状况,岂能挡得住我各国大军。

    如此,这次我韩国不用借助秦国的力量,就可获取楚国宛叶等地。另外,若是楚王在此期间突然驾崩,那么我韩国尽取汉北之地也不是不可能。”

    说着,韩珉拱手道:“所以,臣以为公仲的计策可行,只要我们韩赵两国出兵伐秦,就必能坚定楚国攻打南郑的决心。”

    韩王仓闻言,脸上的疑虑稍解,但是却还未尽去。

    接着,韩王仓在殿中来回走动许久,依旧未能下定决心。

    见此,韩珉拱手道:“大王,此时此刻,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就算事有不协,我韩国也是应楚国之请,助楚伐秦,如此,楚国只会感谢我们,为我韩国挡住秦国的兵锋。而若是计划成功,楚国割地赔礼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怨恨韩国呢?”

    韩王仓皱眉道:“非也,寡人不是担心楚国,而是担心秦国。若是秦国在南郑大胜楚国,接着怨恨我韩国助楚伐秦,大举来伐则如何。

    而且,若是秦国大胜楚国,楚国必然遭到削弱,楚国被削弱之后,各国就没有围攻楚国的必要,只要占点便宜,就会收兵回国。

    而楚国被削弱之后,要是秦国来伐,寡人却是到哪里去求救呢。”

    韩珉闻言,立即向前走了一步,拱手道:“臣以为大王多虑了,此战秦国绝无大胜楚国的机会。不提之前秦军伐楚的疲惫,就说秦国大军在这短短一两月间,先从关中杀到巴蜀,接着又从巴蜀杀回南郑,所过之处,俱是道路崎岖的山路。

    现在,秦军必然已经力竭,这样的秦军,如何是楚国的对手。

    所以,臣以为,南郑一战的结果,要么楚国攻破南郑,秦国从此失去南郑巴蜀,国力大为削弱。要么,就是秦楚两国对持,然后国力大损两败俱伤,最后以楚国无力坚持,只能撤军结束。除此之外,绝无第三种可能。”

    “真的!?”韩王仓不自信道。

    “千真万确。”韩珉用力的点了点头。

    韩王仓再次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在韩珉的注视下,点了点头:“好,让相国公叔来见寡人。”

    不久,韩相公叔一脸沉重的走进韩宫中。

    原本对于秦楚之战,公叔打算向韩王建议,帮助楚国但是却不攻打秦国,以让秦楚两国两败俱伤。

    但是,楚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他得知楚王任命公仲侈为卿之后,顿时改变了注意。

    若是他在韩国的行为引起楚王的不满,以致楚王送公仲回国为相,那就大事不妙了。

    只是,应该如何才能说服韩王伐秦呢?

    公叔心中颇为沉重的来到韩王仓面前,还未开口,就听见韩王开口道:“公叔,秦楚交难,寡人身为楚王的盟友,自然义不容辞。是故,寡人决定联合赵国,助楚伐秦。”

    “嗯?!”公叔一愣,看着韩王顿时脑袋一乱。

    两日后,秦楚两国的使者几乎同时赶到韩国。

    对此,早就有所谋算的韩国,则是直接无视了秦国使者,然后重礼接待了楚国使者。

    一时间,宾主尽欢。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