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零九章 看他宴宾客(1/5)

    “这位公子爷阔气!姑娘们,今夜一定要把老爷们伺候好了知道吗?”

    “知道了,嬷嬷。”一片娇声如同莺雀一样回应着老鸨的声音。

    “还有那个什么乐业人,多来几个知道吗?一群挑筋人。晓得?”郭奉说道。

    乐业人是israel的音译,因为其宰杀牛羊时,喜欢剔除脚筋这一习惯,又被叫做挑筋人。【注1】

    老鸨脸上漏出了为难说道:“乐业人在我这樊楼里,可都是只做厨娘,这不能伺候老爷,岂止是麻烦?还请公子爷选点其他的姑娘。我们这里有胡姬,那腰段,也是一等一的要人命哟。”

    “胡姬也成。”郭奉不在乎的说道,他也分不清楚乐业人和胡人的区别。

    郭奉不在乎的挥了挥手,乘着轿子走了,今天皇太后临朝称制乃是大事中的大事,怎么能没有万国友人来贺?

    管他是胡人还是乐业人,只要有万国友人来贺,自然是表示皇太后乃是受人敬仰才称了制。

    此时的宣德门早已经是车马簇拥,无数官宦带着家人参加这次盛典,还有无数的艺人,如那皮影戏的推着驴皮影车赶往宫中。

    也有那彩鱼戏法带着明晃晃的灯龙走进了东掖门内。

    大庆殿外,更是有美人伴舞,美人拨琵琶,轻灵的歌声在整个大庆殿前的广场上传的老远。

    此时的李纲蹲在宣德门外的一个小巷子里,盯着御街外的行人匆匆。

    百姓都是被裹挟的,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行径代表着什么,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无罪。

    还有三五成群的大花臂的地痞和游侠儿,跟着自己的社团老大,或者跟随着城中的员外们走进宣德门。

    不少的屠户也推着一大堆的肉食和菜品从偏门的东掖门而入。

    而其中就有一名屠户的身形和当初救李纲出狱的人有些身形相似。

    是姚古的亲从。

    这个屠户推着肉车走过李纲附近之时,向李纲的方向轻轻的点了点头。

    而此时的大庆殿内,向经向诸多将门子弟举杯,笑道:“今日大事已成,诸位人人有功,当他日朝政安稳之日,定能加官进爵,恩荫万代!共饮!”

    他笑着遥举着手中酒杯说道:“此时此刻,不管多少言语,都略显苍白!诸位再吟一杯。”

    郭奉也是笑着走进了大典内,笑呵呵的举起手中酒樽说道:“恭喜向经略!”

    “可惜王景瑞王兄、曹林曹兄,王琛王兄看不到这一幕了。哎。”向经脸上带着一看就很假的悲哀说道。

    “这等时候,怎么能说这丧气之事!他们也是为大业而死,死得其所。”郭奉再次举杯说道。

    王琛被李纲咬了一口,咬的很不巧,咬在了脖子的地方,而后王琛急于回宫复命,就随便找了个医馆医治,谁知道还是感染了,然后病死在了驿站里。

    眼看着大业已成,过去的兄弟却死了。

    看不到这荣光的一幕,让整个大庆殿的气氛有些沉闷。

    郭奉摇头举杯说道:“来!今天是高兴的日子,这些让人心揪的事,我们就不要再提了。提起来,还不够生气。来痛饮杯中酒!过往勿需提!今夜!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向经所言之语,引得大庆殿内数百将门子弟的附和!

    郭奉脸色有些奇怪,他总是觉得自己心头不安,问道:“向经略,要不要引一只兵马入城?戴德门的守卫要不要换成我们的人?还有宣德门?”

    向经摇头,歪着头小声的在郭奉耳边说道:“将门发兵,八门并未告知将卒们,进京是来做甚。假借勤王之名义,这一招借刀杀人之计是不是用的非常精妙?”

    “他们只知道我们是来勤王,未曾知晓我们是来拥立,从龙之功呀!郭兄是真的大气!引一只兵马入城,那从龙之功岂不是分的干净?安有你我之半分?”

    “宣德门的亲从官都是投靠了我们的人,你安心。”

    郭奉点了点头,说道:“说的也是,功劳暂且不提,军卒都是些糊涂虫,万一被人聒噪几句,骚动引得哗变反而不美。”

    向经将手中酒樽在郭奉的酒樽上碰了碰说道:“这就对了!城中还有什么?城门三万守军皆为我将门子弟把控。而皇宫内只有那一对孤儿寡母。能出什么事。”

    郭奉和向经碰了一杯也是笑着说道:“唯一强权之宰相李纲,也被那黑棺材差点要了命。现在神志不清,成了个疯子。是某多虑了,当自罚一杯。”

    向经叹气的说道:“那李纲着实可惜了一些,他要是能够屈服,哪里能造那么多的罪?结果最后落到这个田地?不过这李纲呀,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接手汴京这才几天?就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等大才,不能为我所用,着实可惜。疯掉,也更是可惜。”

    “不可惜,不可惜,天下读书人有的是,再找一些大才就是。”郭奉劝慰道。

    “你不懂。”向经摇头,将樽中酒一饮而尽。

    向经不停的敲击着酒樽,一边敲击一边高歌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而此时朱琏在延福宫内,将赵谌最后一份字评完,说道:“谌儿这字的模样,越来越像官家了。没有错的地方,那就不耽误做事了。”

    “走,娘亲带你去文华楼看大庆殿的喧嚣。”

    赵谌摇头,说道:“儿臣讨厌将门那些人。他们都是一群贼。儿臣不愿意理会他们。”

    朱琏摇头说道:“他们在金人南下毫无作为,等到官家前脚出征,他们后脚就起兵进京。娘亲就喜欢他们这群人了吗?但是我们还是要去。”

    “娘亲也不喜欢他们,儿臣也不喜欢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呢?”赵谌不解的问道。

    而朱琏摇了摇头,怅然的说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夕阳西下,余晖将汴京照成了金黄色,鳞次栉比的酒楼,酒字旗在夕阳中猎猎作响。脚店星罗棋布,不计其数。

    往来的汴京农夫、工匠、士子、商贾也都从这些脚店鱼贯而出,归家而去。

    李纲还是蹲在那个小巷子里,一动不动。看着绿肥红瘦的樊楼女妓走进了东掖门,他才猛的站起身来,对着身后的姚古说道:“开始吧。”

第二百一十章 看他刨地基 (2/5)

    陈东和欧阳澈也从西华门外的酒楼拾级而下,走到了这个小巷,来到了李纲的面前。

    “拜见李太宰。”

    李纲摇了摇头说道:“官家说你们俩尚且年轻,还需要多加历练可堪一用。但是今天,某无人可用。你们要做的事,可能要掉脑袋。可曾想好?”

    “官家都亲上前线。我等,死不足惜!”欧阳澈说道。

    陈东点了点头,脸色也是坚毅的说道:“只要李太宰所做之事,有功于社稷。死亦无妨。”

    “好!”李纲点头回应道。

    “怀仁皇后今日临朝称制,想必太学的学子已经满是沸腾。你二人上次就鼓动了太学学子和百姓,围困了李邦彦的太宰府。今日,我要你们效仿旧事,将宣德门堵住。”

    “只要堵住,以跪坐请愿为名。不让任何人出了宣德门即可。”

    李纲布置了他们俩要做的事。陈东欧阳澈离开,李纲走出了小巷,姚古在等着他们。

    “姚观察,你可知道司马仲达?”李纲突然问道。

    姚古一愣,想了想说道:“太宰所言可是,晋宣皇帝司马懿?”

    李纲点头,说道:“我们今日要做的事,就和当初司马懿政变夺权如出一辙啊!”

    “姚观察,带你的亲从前往武库,此乃镇守武库文书有太宰印,若有违抗!立斩不赦!”李纲从宽大的袖子里拿出了一封文书,又掏出了一个右鱼符。

    “此乃兵部鱼符,武库守军,只认兵部侍郎鱼符,不认人,有鱼符则可打开武库。今夜,你就在武库防守。只要我未到,武库之门绝对不可以打开。”

    “是。”姚古点头。

    他手指放在手中口中,吹了一个响哨,几个亲从,从附近民舍走出,而后这个队伍越来越大,这些人穿着皂白色的劲袍,膊上或者脖子上系着红丝巾。

    姚古带着人来到了武库之前,手拿文书高声呼喊:“太宰文书、兵部鱼符在此!打开武库大门!”

    武库守备本来看着数百人来势汹汹,就已经抓紧了手中的弓弩,听到太宰文书和兵部鱼符,有一守军就走上近前查验。

    果然是兵部侍郎的鱼符。

    这颗鱼符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李纲。

    李纲将四壁守御使的戍卫之事,交给了姚平仲,而后姚平仲领精兵北上护国,这四壁守御使空下了。无人担任。

    但是这个差遣,还在李纲头上。

    李纲将军器监之事,交给了王重阳和刘益,但是两个人都相继撤离,军器监化为乌有。

    军器监里空空如也,已经变成了耗子窝。

    唯有这兵部侍郎的职责,他没有交给任何人,因为这个职责,控制了整个汴京城的武库!

    武库是当初司马懿夺权时重中之重。

    每朝每代不禁刀、剑之短兵,却禁弓弩。完全因为百器之首为弓弩。

    百架强弩夷三族。千架强弩株连九族。

    当初吴敏就是因为千架强弩被杀,只是官家仁义,未曾株连。

    而每朝每代还有一样禁令,那就是禁私锻甲胄。

    当时王重阳入世,谋求官职,先请死罪,就是因为他私锻甲胄,步人甲百件。

    官家看王重阳有大才,一语带过。

    按制百件步人甲,腰斩弃市。

    大宋禁弩禁甲,唯恐有人以武犯禁。

    禁军作战也是从武库领取兵器甲胄,当初官家看到的那两个衣服里有块砖头的民卒,他们没有禁军的军籍,自然领不到甲胄和兵器。

    现在兵部侍郎的鱼符和太宰手书,就摆在了武库守备面前。

    武库守备掏出另外一块左鱼符,合上之后,向着武库大门的守备挥手,大门缓缓打开。

    近千人鱼贯而入,披甲带弩,走进了武库大门的两处箭塔,严阵以待。

    这些军卒都是姚平仲走的时候,未曾带走的军卒,他们早就将生死抛之脑后,多数都是河北东西路的义军。

    李纲没走两步,就看到了程褚等在街边。

    “皇宫内都安排好了。”程褚第一句说道。

    李纲点头:“那就好。叫亲从官们出来,去武库领取武器和铠甲吧。”

    程褚点头,吹动了口哨声,一千多名亲从官从屋舍里走出,紧紧跟随在李纲和程褚的身后。

    李纲在皇宫内,没有下毒,不管是砒霜还是其他毒,都容易被亲从官查出来。

    亲从官里有投靠将门的人,带毒进入皇宫,怕是要被直接查出来。

    他让那名屠户亲从,带的是巴豆,也就是泻药。

    给大庆殿外的那些艺人们下泻药,驱赶他们出宫。

    大约这些艺人走掉的时候,陈东和欧阳澈带着的太学的学子正好把门给堵住。

    控制武库,控制强攻和劲弩,控制宣德门等宫门,让宫城内的任何诏命都无法传出。

    而此时的大庆殿外,欢庆的人都捂着肚子飞奔而出,这要是在皇宫里出了丑,那这些艺人们,就不用在江湖上混了,

    根本没人会理会他们了。

    艺人们越来越少,大庆殿外也越来越安静,终于让在大庆殿内美女环绕和酒肉池林的将门子弟,以及百名投靠将门的官员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可惜已经晚了!

    陈东带着欧阳澈的学生堵住了宣德门和东掖门,席地而坐,摩肩接踵的并排坐着。不留一丝缝隙。

    这些人都是大宋学子,太学更是天下无数大姓之家,送孩子进修的地方,是博弈朝堂的长子。全家的资源倾注他们身上,博得功名。

    杀了他们,那才是真的反了天了。

    向经带着人冲上了宣德门的门口,看到了一群跪在宫门前的学子就知道要糟!

    他抓着一名亲从官喊道:“弓弩呢!没有弓弩吗?”

    被抓着的亲从官一脸无辜的说道:“今日早晨,程指挥将弓弩收了,说今天是大日子,唯恐亲从官里有暴徒,想要对皇太后娘娘不利。”

    “不过,向经略!皇宫城头上有床子弩守城!这些都是固定的床弩,不会被取走的!请随我来!”亲从官突然想到了什么,大喜的说道。

    “走,快走。看看去。”向经有些慌,跟着亲从官走到了床子弩阵。

    “箭呢!没有箭吗?”

第二百一十一二章 看他搞内讧(3/5)

    当然没有箭,程褚知道今天要做大事,怎么会留下箭矢给将门子弟使用?

    向经愤怒的喊道:“着令!八门将卒十四万人!立刻进京!我要把他们全杀了!”

    向经愤怒的喊着,可惜的是宣德门的正门是请命的学生,而偏门有很多百姓带着扁担堵住了宫门,不让向经的军令传递。

    “反了!反了天了!他们疯了吗?是谁?是谁要谋害吾!”

    “对,抓住朱琏皇后!抓住太子!我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向经呼喝着,想要抓住皇后和太子,这样不管是谁要针对他。

    他都有了依仗。

    而此时此时,朱琏领着赵谌拾级而上,来到了文华楼前。

    当初官家刚即位时,曾经在此处观战,看着沈从一箭射穿了赵楷的骏马。

    而今天,朱琏带着赵谌站在了文华楼上,看着不远的大庆殿前的纷争。

    “娘亲,将门那群人上不来吗?”赵谌问道。

    朱琏点了点头,说道:“上不来啊,文华楼下的门有两扎厚,落了锁之后,想打开文华楼的大门,太难了。”

    “那要是他们点火烧门呢?”赵谌好奇的问道,他抓着栏杆往下张望着,石头墙的那个小木门深深陷在里面。

    “登高不可探头!回来!”

    “木头本来就不好烧着,而且咱大宋的宫门都是铁桦木。哪里有那么容易烧着啊。”朱琏笑着说着,她看着远处的御街,愣愣的出神。

    “娘亲,来这里到底做什么?”赵谌不解的问道。

    朱琏指了指大庆殿的方向说道:“这里也能看得到大庆殿呀。我们看戏。”

    “来了?嗯?不是?”朱琏面露疑惑。

    因为她看到御街上的人,并非她等的人。

    因为御街上的人是李纲。

    他身着着紫色公服,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头戴长翅帽,腰间配着金鱼袋,带着两千余人,从御街扑向了宣德门!

    李纲走的速度很快,手持一卷圣旨,乃是当初赵桓临走时,赐下的辅国诏书。

    他一边走一边疾声呼喝道:

    “将门违背祖制,未能戍卫河北东西两路!本是死罪难逃!”

    “官家宽仁,未深究其罪名!八将门不思悔改,毅然起兵进京,妄称官家河东路兵败,意图颠覆朝堂!弦控兵马入宫,意图劫持皇后与太子。”

    “今日纲控武库,武义卒,欲诛国贼!诸君竭力死战!若有罪恶,纲一力承担!若有封赏,诸君共享!”

    “众将卒听令!冲车上前!撞开城门!”李纲让开了首位,露出了武库里的冲车。

    冲车本来就是撞开城门用的车,如果平日攻城,弓弩齐射,肯定艰难。但是现在宫门紧闭不假,但是城头床子弩没有箭矢。

    敞开了撞的话,迟早能把宫门撞开。

    身着白色直裰氅衣的学子们让开了一条路,杀人学子们可做不得。也就能堵个城门做做样子。

    杀人的事,还是军卒来做。

    向经站在城头,羞愤不已!

    “啐!早听了郭奉的话,调一只兵马入京,也不会如此惨淡!找到皇后和太子了吗?找到了吗!”向经愤怒的喊着。

    被抓着的亲从官连连点头,说道:“向经略找是找到了。可是抓不到。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在文华楼,文华楼落了锁上了横木,一时半会儿打不开呀!”

    “废物,一群废物!”向经愤怒的用力的推了一把亲从官,生气的喊道!

    “你不也是废物吗?说什么从龙之功,加官进爵,位列三公,到头来如同一个丧家之犬,只知道骂人。”亲从官有些不服的说道。

    “你说什么?!”向经抽出了装饰用的佩剑,亲从官也抽出了朴刀。

    这名亲从官投靠将门是为了富贵,现在没了富贵,砍了向经的脑袋,搏一个活命的机会才是!

    不过这名亲从官忽然脸色大喜,说道:“是援军!向经略援军到了!”

    亲从官兴奋的指着远处的御街尽头,从城门外进来一队兵马,旌旗翻动看不清来的兵卒是哪一部众。

    不过只要是援军就好!

    向经和亲从官就罢手了。

    既然援军来了,那就一切都好。

    “向经略,某刚才情绪激动!还望向经略海涵。”亲从官低头说道。

    向经挥挥手,表示小事一桩,他盯着御街那翻涌的旌旗,想要辨认那是谁的部众。

    他忽然感觉脖颈一凉,一阵剧痛传来,临死前,看到了那旌旗上写着“朱”字。

    亲从官的朴刀用的极为熟练,三下五除二就割下了向经的脑袋,一首抓着头颅,一手举着手中兵刃,对众多将门子弟喊着:“不要过来,你们打不过我!”

    亲从官在陈述一个事实。将门的子弟的确打不过对方。

    亲从官手里有朴刀,将门子弟,手里可是手无寸铁,都被程褚在进宫的时候,收掉了。

    也就向经身上有把装饰用的佩剑……

    将门子弟退后,亲从官提着脑袋缓缓下了城墙,躲进了房舍里。

    “援军已到,先不管这个叛徒,登城头观战!”郭奉疾呼着,跑向了城头。

    向经人都死了,再顾及着亲从官就有点顾头不顾腚了。

    朱家将门所率领的乃是武康军,所率步卒乃是朱孝孙,朱孝章、朱凤英、朱琏的哥哥,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才之长子。

    不管是种家军、岳家军、折家军、杨家军实质上都是大宋禁军,只是因为阵旗为率臣之姓,百姓分辨不清楚那些军队的番号,习惯这么称呼。

    武康军披甲带箭来到了御街中,遥遥与李纲所率的两千人针锋相对。

    “决胜战车上前!结阵!”李纲还是高举着辅国诏书,大声喊道。

    十多辆决胜战车摆在了军阵之前,锋利的箭簇闪着寒光指着武康军,气势凝结,而李纲的紫色公服,在黑色盔甲的军阵中,异常的扎眼。

    武康军的率臣朱孝孙走了出来,手中举着一道诏书大声喊道:“是李纲李太宰吗?我是武康军承宣使,朱孝孙,别发弩!某奉懿旨讨逆!”

    李纲一愣,他以为这是将门的援兵,刚准备命令发弩,听到朱孝孙的喊话一愣。

    这是,自己人?

第二百一十三章 看他楼塌了(4/5)

    “皇后懿旨,将门谋逆,武康军宣抚使朱孝孙奉命讨逆!李太宰!你不是疯了吗?”朱孝孙大声的喊着,紫色公服那可是三公才可以穿的!

    而汴京城的三公只有李纲。

    李纲哈哈大笑,大声说道:“八门进京!你朱家不是反了吗?”

    朱孝孙摸了摸脑袋说道:“某这里的懿旨还请李太宰查验,为防止误会,某也要查验太宰的诏书与鱼符,还请太宰差人与某查验。”

    查验自然是互相确定了对方的确都是奉诏行事,两军合流,武康军军卒受到李纲节制。

    “为防止哗变,武康军两万人,只留两千人在此,其他都上汴京城头防止八门,不七门攻城,不知朱宣抚以为如何?”李纲对朱孝孙说道。

    这是必然,这里留两万人,实在是杀鸡用牛刀,而且还要防止对方有二心,还不如派出去。

    朱孝孙眼中一亮,如果全数派出协防汴京城,那他还要怀疑李纲有摄政之野心,但是留下这两千人,就不用这样怀疑。

    简单的一句话,就让两军军卒之间的信任建立了起来。

    “果然是李太宰,某差之甚远也。”朱孝孙真的是自愧不如,这等大才,大宋之幸。

    “那就抓紧行事,还要撞开宫门,救出皇后和太子。”李纲不再言语,准备指挥义卒继续撞击宫城大门。

    结果宫城大门自己开了。

    姚古安排那个假屠夫,打开了宫城大门,站在宫门口大声喊道:“义军进城!”

    看着两军合流的时候,郭奉就手抖万分,等到宫门吱吱呀呀打开的时候,他终于瘫软在地。

    “将门完了啊!”郭奉嚎啕!

    朱琏带了不少零食到的文华楼,她烙的饼太难吃了,而赵谌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就用自己的钱让李清照捎了不少的零食进宫。

    “李太宰进宫了。”赵谌吃的津津有味的问道。

    冰雪冷元子,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用砂糖或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可惜,他的娘亲朱琏,不让他吃太多,唯恐他吃坏了肚子。

    “汴京的冰店,已经开始制冰了。这清照姑娘也是,知道谌儿喜欢这冰雪之物,还往宫里带。还没到吃这个时候呀。少吃点。”朱琏说道。

    没收了赵谌的冰雪冷元子,自己吃起来。

    味道不错。

    而此时,李纲带着兵卒进宫,他要杀的不仅仅是将门,还有整个皇宫内的宫人、太监、御医院、御膳房这些宫人们,都要被他清理一遍。

    他也要清理整个皇宫!然后更换一遍皇宫内的宫人,防止再次出现意外。

    在朱孝孙出现的一瞬间,李纲就想明白了朱琏皇后的无奈,整个皇宫内肯定有将门的人。

    那封密封了两次的信件,估摸也是被将门的人拆了一次。

    朱琏皇后在那天大雨的时候的问责,实实在在的是在问他!

    而朱琏皇后能依仗谁?

    唯一的依仗,李太宰,为了一击必杀,为了直接清理掉所有的将门之人,选择委曲求全。

    内廷被将门控制,外廷实权宰相节节败退。

    她一个女人,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本家。那朱家跟着七门一同进京,也是情有可原了。

    只是,朱琏皇后是怎么写信给朱家的?

    李纲心里还有些疑惑,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出入宫廷无所禁忌的李清照。

    朱琏皇后当时看李清照有才,看着李清照有入宫的可能,想提前打好关系,结果无心栽柳柳成荫,李清照也成了一个纽带和信使。

    李纲想得通透,下手也极为狠辣,各姓将门之人,只留一人,其余全部诛杀!不留任何后患!

    留下一人是给官家回京问责用的。

    他是辅国大臣,发生这种事,他有权杀的血流成河!

    他找到向经的脑袋时,还看到了那名自刎在屋舍里的亲从官,不是谁都有回头是岸的权利。

    亲从官是宫廷卫戍,不忠于皇室,就没有活着的权利,即使他切下了向经的脑袋,也无济于事。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现在不自杀,清算的时候,他肯定会被夷三族。

    现在自杀了事,人死债消,不祸及家人,也算是条汉子。

    李纲的屠刀并没有因为杀了将门的人、杀了不少明确于将门勾连的宫人而停下。

    他还在杀。

    夷三族,所有与将门勾连的宫人按制全部夷三族。还有那些在宴会上宴吟的官员,也没有被李纲忘掉。

    他的屠刀对准了那些没有进士第功名傍身的人,进士、恩荫官全部夷三族以儆效尤。

    进士第功名统统扔进大牢,等待官家决定生死。

    对付叛逆,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吗?

    李纲不知道对不对,他只是按制行事。

    他的屠刀霍霍,在整个汴京城蔓延着,所有人都被杀气所震慑。

    若非如此,大宋皇宫还能有安宁的时刻吗?

    李纲杀的天昏地暗,连朱孝孙都下意识的远离着李纲,他身上煞气逼人!

    杀气如同实质一样凝结。

    直到日落时分,李纲才停下了屠刀,派使者出门招降将门那十二万兵马。

    本来十四万的兵马,已经有两万兵马已经站在了官家这边。

    而朱琏和赵谌也下了文华楼,到了文德殿,等待李纲的觐见。

    李纲停下了屠刀,身上的煞气也变得虚无,如果不是知道那累累人头都是李纲下令砍的,谁都不知道这个儒雅随和的书生,骨子里却是如此悍勇之人。

    “大宋太宰、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军器监少监李纲,参见怀仁皇后,太子殿下。”李纲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将手中的长翅帽放在了地上。

    “皇后娘娘,臣让姚军都打探过了,官家河东路连战连胜,已然攻克了大同府,现在兵锋直指燕京府,收复燕京府,大宋再现郎朗天日的时候,不远了。”

    “真是天佑我大宋,出了官家这样的官家。”

    朱琏点头:“我知道。官家在河东路无事。只是也未曾给我回信。不知李太宰这是何意?为何将长翅帽摘下了?”

    李纲再拜,说道:“臣,上未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有负圣望。今日之事,皆因臣无能而起。羞愧难当,还请皇后娘娘降下懿旨,臣自当领罪伏诛。”

    既然皇后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皇后,朱家也未曾叛国,他李纲自然可以放下一切去了。

    他之所以高举屠刀,杀的人头滚滚,就是怕自己不在了,这大宋朝再出此事。

    “李太宰何错之有?”赵谌甚为不解!

    这大人们的弯弯绕绕实在是太多了些吧。

第二百一十四章 是什么让官家如此憔悴(5/5)

    李太宰何错之有?朱琏看着赵谌说道:“司马仲达,谌儿知否?李太宰所做之事,就是效仿晋宣皇帝司马懿之事。安能无错?”

    “宰相这个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管为了何事,只要是动了武库,纠结义卒进了皇宫就是谋逆大罪。谌儿,你知道了吗?”

    “那李太宰也是为了匡扶社稷啊!”赵谌还是不解的问道。

    李纲摇头,太子刚刚做了太子没几个月,还是谨小慎微的过活,哪里知道其中关卡?

    自己做的这件事,不管是为了什么,都是大罪。

    你说你李纲匡扶社稷!

    谁知道你李纲有没有杀皇后,立太子为帝的心思?

    如果不是朱孝孙突然出现,你李纲是不是准备谋朝篡位?

    这谁都说不清楚。

    所以,所有的律法从迹不从心,你既然做了,那就是你的错,即使是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忠臣,你做了,你还是有罪。

    伴君如伴虎,皇帝雷霆雨露均为君恩。皇帝觉得你有罪,你就是有罪。

    “谌儿愚钝,还是想不明白。”赵谌摇头,这世界不应该是非分明的吗?

    李太宰一片赤诚,所做之事,全数为了江山社稷。

    何错之有?

    朱琏没有再多解释,摇了摇头,说道:“李太宰,多虑了。官家仁德宽厚,知你行事,也是为了保存我大宋国力,否则真的和将门十二万兵马打起来,到时候也是打的国朝颠覆。”

    “我会向官家说明。可是,我说话管用不管用。已经不知道了。毕竟我已经临朝称制了。”

    朱琏叹气。

    “李太宰,你继续做的你大宋宰相,官职不变,一切等官家班师回京再由官家定夺。”

    “令李清照为太子少师进宫照顾皇太子起居。”

    李纲大为疑惑,李清照,李大家已经可以出入宫城了,这皇后想做什么?

    “李大家对谌儿极好。平日里李太宰多看着点,不要让谌儿吃太多零嘴,要让他好好吃饭,好好练字,好好读书。”朱琏继续说着。

    李纲云里雾里的称是,然后问道:“敢问皇后娘娘这是准备做什么?”

    朱琏一脸惨淡的说道:“李太宰你的事,还能算在匡扶社稷之责之中。弹劾你有谋朝篡位之嫌疑,那也只是嫌疑。官家只要开明,你自然无碍。”

    “我未有御令临朝称制,可是真的取了官家的权力,天降雷霆示警,我依然一意孤行。我得北上请罪啊。这汴京我是一刻都不能待了。”

    “再待下去。恐祸及家人。北上请罪,前途未卜,趁着还在汴京之时,给谌儿找个疼爱他的娘亲,也好过谌儿将来失了太子之位,受委屈。”

    李纲沉默,事实的确如此。

    说一千,道一万,她朱琏,的确是临朝称制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那她就不是李纲这种尚在定罪的状态了。而是戴罪之身。

    呼。一切都交给官家定夺就是。

    “将京中诸事写一封札子,递给官家。再帮我准备车驾和两千兵卒,五千民夫。我要北上请罪。今夜就出发。”朱琏摸了摸赵谌的脑袋。

    这个不年龄尚浅的太子,依然懵懵懂懂。

    朱琏真的准备一夜都不留,马上北上请罪。

    ……

    赵桓来到了承德宫,这是大同辽国修的皇宫里的一处后宫,而朱凤英就在里面。

    他不是故意来到这里,他现在的心情极度落寞,很差很差,差到没有了灵魂一样。

    无处可去,四处游荡。

    他当然不是来让朱凤英哭的,他还没那么闲他只是心情很差。

    但是想了想,这月黑风高,这个点儿来,实在是有些扒灰的嫌疑。

    毕竟朱凤英是赵楷的王妃,是自己的弟媳。自己这么来,有玩弟媳的嫌疑。

    虽然当初李世民做过这种事。

    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

    杨氏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玄武门之变后,就入宫居住了,成了李世民的皇妃。

    这事,史官把李世民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过那人李二能做这事,他赵桓不能做啊。

    李二是什么人,一生从未敌手,跟开了外挂一样,战场的箭镞都是绕着李世民飞,横扫寰宇之后,励精图治,创立了贞观之治,赫赫盛唐之威名,传唱千年。

    打个高句丽,把人高句丽打了个对穿,没能把高句丽彻底灭了,就说自己输了,丢人。

    这个逼,赵桓给李二满分。

    一战未能灭国,就是自己兵败?

    但是赵桓不行,他不能干这个,否则史书也会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可没李二的功绩,也没李二那么强的箭镞绕着飞的无敌挂。

    他的挂,太咸鱼了。咸鱼到无法解决时间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缓缓流动。

    赵桓转身想走,宫门吱吱呀呀的打开了,朱凤英着一身薄纱,掩面轻笑道:“官家这来了又走,犹犹豫豫的模样,可不像在那宁武关上时,那么英武。”

    赵桓沉默,那是打仗,这是和妖精打架,能一样吗?

    “官家进来吧。”朱凤英给赵桓留了个门,转身进了屋。

    赵英当做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看见,就这样站在承德宫的门口,他没看到赵桓进去。

    至于他为什么在这里?

    赵英的理由很简单,官家这几天的状态实在是太差了,稍有不慎,就要摔个跟头。

    赵桓真的只是随便转转,既然进来了,权当看望下朱凤英,看看她伤势愈合的情况。

    “官家莫要多想,臣妾现在这身子,伤口刚刚愈合,做不得大动作。若官家不怜惜臣妾,臣妾拼上性命侍奉就是。若官家怜惜,还请官家体恤。”朱凤英开口说道。

    他肩膀上的伤口要比赵桓想的略微麻烦些,箭镞三棱开口,血流如注,很难愈合,得亏胡元这货,不,现在得叫胡神医了。

    他在太原城治疗了足够多的箭伤,才留住了朱凤英的命。

    赵桓舒了一口气,他撩开薄纱,仔细看了看伤口愈合的情况,放下心来,这朱凤英死了,将门那边再送一个闺女过来,他怎么招架?

    “朕来看看你的伤口,顺便告诉你,刺杀的凶手找到了。来自武康军。种师道已经令人彻查,涉及了共二十七人。包括一名偏将军和上校尉。只是和朱家关系不大,朱家被向家和王家掺了沙子。”

    朱凤英面容失色,她以为赵桓来宠幸她,结果是要杀掉自己吗?

    只是朱凤英看着平静的赵桓,看他,似乎不是这个意思。

    “官家你的脸色为什么这么差?”朱凤英注意到赵桓脸色煞白,心不在焉。

第二百一十五章 时间是这世间最残忍的武器 (均订1600,加更!)

    赵桓走了。离开了承德宫。

    今天他的心情很差。不是因为将门的事,也不是因为朱家军队里被人掺沙子的事。

    这太正常了。

    他既然做出了御驾亲征的选择,自然知道必须面对这种危险的局面,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甚至以死为国的觉悟。

    他是大宋皇帝,如果没有这等觉悟,大宋百姓安能有如此觉悟?

    他不在乎有人刺杀。

    他心情差的原因是因为种师道病了。

    种师道七十五岁了,千里勤王,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河东路的战场,种师道的生命力已经被这长途跋涉,给耗得干净。

    所以这一病,就是好几天不见好,赵桓其实早就做好了种师道离世的准备,因为他第一眼看到种师道的时候,就看到了的是个老人。

    七十古来稀,种师道这一病要是去了,那也是喜丧!

    赵桓如此安慰着自己,继续如同没有灵魂一样飘荡在大同皇宫里,身边是赵英这个内侍省都知。

    赵英怕呀,官家什么时候如此模样?

    金兵围城的时候,官家都是意气风发!一副决战到底!不论生死,不打到最后不罢休的模样!

    现在如此落魄,连颗路上的小石子都险些让赵桓摔倒。

    这样赵英想起了小时候的官家,四处乱跑,偶尔还会摔个跟头。他就在旁边护着,唯恐当时的官家摔倒了。

    “官家呢?官家呢!?”胡元从远处急匆匆的跑过来了,脸色慌张。

    胡元看到了在宫墙下压马路的赵桓,也顾不得请安,大声喊道:“官家,种少保醒了,想见官家!”

    “真的?”赵桓如同一阵风一样冲到了胡元面前,大声的问道。

    他也没等胡元的回答,转身就走,跑向了御医院的方向。

    这大宋的皇帝冕服,跑起来就很累,还要提着下摆,要不然就真的摔倒了,所以大宋的人都很优雅,很少有人跑的像赵桓这样,像个老母鸡似的。

    赵桓也顾不得形象,跑进了御医院。

    “朕来了。少保。朕来了。”赵桓抓住了种师道的手,急切的说道。

    种师道看到赵桓,扯着嘴笑了笑,苍白的嘴唇没有丝毫的血丝,面若金纸。

    “官家给老臣说的那个巴黎,老臣怕是看不到咯。老臣也看不到官家册封岳飞为皇的那一天了。不过一个皇帝,怎么能册封另外一个皇帝呢?”

    “官家也是看老臣老糊涂了,糊弄老臣。”

    “别说了。别说了。休息下,好好睡一觉,明天就好了。明天一早,朕推着你去居庸关,咱们还有山内七州没收复啊,燕云十六州咱们只拿下了山外九州啊。”赵桓的声音略微急切,安慰的说道。

    种师道躺在床上,艰难的摇了摇头,说道:“老臣的身体,老臣自然是知道的。过不了今夜了。”

    “胡元!有辽东老山参吗?快去煮一碗参汤!”赵桓大声喊着。

    胡元跑了进来,他不知道怎么和现在这个人间至尊解释,老山参汤不适合种师道这种症状,乱用药,只会让种师道走的更快。

    他不敢说,所以闭嘴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胡元你出去吧。”种师道让胡元离开,自己这是天人五衰,全身衰竭了,没得治了。

    “官家呀,你性子太过宽厚,对待一些敌人,就该手段狠辣一些,不过我说也没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官家记住,敌人就是敌人,他们死了,才不会给官家惹麻烦。”种师道颤颤巍巍的说道。

    赵桓不住的点头,他当然知道种师道在说什么。

    “还有啊,官家既然说那堆地图、书籍是大宋密制,不可外宣,传自太祖,那一定要按着传承走下去。那兵制是老臣写的,安能不知道那不是秦汉唐的军功爵?官家这路不好走,但一定要走到底。”

    “老臣愚钝,看不清楚那大宋的未来,到底何种模样,但是老臣觉得,那就是我大宋要走的路。”种师道继续说着。

    而赵桓却听明白了。

    什么命世才!那就是种师道看穿了他,他那个袖子里拿出了多少东西?

    种师道何等精明之人,他能猜不出来?

    还有那些兵书策论,根本就不是宋太祖写的,种师道是文官,他能看不出来?

    命世才,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

    他种师道只是不愿意说破而已,并不是没有看破。

    即使到了最后弥留之际,种师道依然坚持这人臣的本分,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丝毫没有逾越那道线,不管赵桓如何信任他,给他多大的官职,他终究是个臣。

    “老臣呀,就盼着咱们大宋呀,出个明君,出个好皇帝,带着咱大宋,再创汉唐之盛世!再现气吞寰宇的风采。我在官家身上看到了影子。这就够了。”

    “这是臣写的种家遗录,算是写完了。都是这些年种家纵横战阵,用血的教训总结的教训,既然种家无人参军了,那这册子,老臣献给官家了。官家且收着,若是有用,就用,若是没用。就一把火烧给臣。”

    “英才录,写不完了。天下英豪熙熙攘攘,岂是一个册子,一本札子能写完的?是老臣贪多了,不过多少可以给官家做个参考。”种师道摸索了半天,掏出了两本札子放在了赵桓手里。

    赵桓不断的点头。接过了札子。

    “别哭了,跟个小孩一样,我都七十五了,走也是喜丧。”种师道怅然的说道。

    自己这个官家宅心仁厚,一个皇帝,需要的是心狠手辣,而不是仁德。

    那没用。

    赵桓已经泣不成声,他唯有不停的点头。

    在没有看到种师道如此弥留的时候,他也未曾觉得自己会如此痛心疾首。

    他其实也早就做好了种师道离世的准备,包括提前册封了广安郡王,也包括掏出世界地图来,跟种师道说那些孩子话。

    巴黎种地,的确在他的预想当中,但是那真的太远了些。

    从御驾亲征之时,他就知道种师道可能会死在河东路之战上。

    没想到这一天来的时候,他依然如此悲恸,以至于连话都说不清楚,唯有哽咽。

    种师道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大宋西军是安边之军,匪气严重了些。”

    “这次将门联决,西军那群人,只是想袖手旁,他们也不容易。天天在西北吃沙子也就罢了,太上皇连年用兵,屡战屡败,谁人不心寒?他们也是为求自保。”

    “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就给他们一个机会。”种师道说完,看着官家。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不给。”

    种师道脸上的笑容浮现,这个官家要净挑些好听话,顺耳的话说。

    知道自己想听的答案就是这个。

    他一直想让官家狠心,官家倒是有模有样的学。

    “老臣都走了,管不得那么多事,让沈从多些谨慎,让张俊少贪些功,舍弟也要多敲打,还有官家,多生几个孩子。咳咳……”种师道咳嗽了两声,看着赵桓脸上露出了笑容。

    “报!捷报!岳校尉于大北关阵前,力战完颜宗望!完颜宗望大败!已从山岭夹尾逃遁!”一个传令兵火急火燎的举着军报,闯进了御医院,在门外高声呼喝道!

    “少保,听到了吗?少保,大宋夺回了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了!”赵桓激动的说道。

    “大宋,能有,官家。是大宋,之大幸。”种师道说完,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了无遗憾。

    “啊!”

靖康之难中,金军攻入了开封吗?

    《靖康纪闻》

    十一月十七日,金军侦查渡河,开封戒严。

    十八日,军人保甲作乱,巡检捕杀三百余人。

    十九日,解除戒严。

    二十日,金军抵达陈桥。

    二十一日,各部暂停业务。

    二十三日,征发民兵、百姓、僧道守城。

    二十七日,群体**件,太尉辛康宗被锤杀,解散民兵募军,金军抵达近郊,唐恪罢相。

    二十九日至闰十一月三日,钦宗抚慰军兵,人心振奋。

    闰十一月一日,奇兵作乱,内前大扰。

    备战虽然很乱,好歹也在做事。

    闰十一月初二至初十,金军先后进攻善利、通津、宣化三门,不成,城中信心倍增,允许市民赌博缓解压力。

    十--至十三日,大雪罢兵,钦宗送酒入金营示好。

    十四日至二十四日,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十四日,金军裨将中炮;二十日,金军渡河往南,宋军围堵不利;二+一日、二十二日,宋军出城迎敌,杀伤甚众,二十三日,出城作战不利。

    之后画风就变了。

    二十五日,郭京六丁六甲神兵出城,金军成功登城,烧毁城门,但不敢下城,宋军退到城下结阵,太尉姚平仲被宋军溃军所杀,溃军趁乱劫掠,城内大乱。

    二十六日,钦宗下令百姓往宫前救驾,金军派人讲和,部分金军偷偷下城抢劫。

    二十八日,公开讲和,开封人民捐献财物犒劳金军以求罢兵,开封府捉拿溃军斩杀,有人削发伪装金军抢劫,京城大户俱为所害。

    三十日,钦宗前往金营议和,金军礼遇,初二方回。

    十二月初三,遣僧人往金营,为金帝念经祝寿。

    初四,金军检查府库,取走账本记录。

    初五,金军索马,开封府下令藏马不献者全家充军。

    初六,金军索军器,开封府下令军器纳官。

    初九,金军索金帛和河东、河北宋军守臣家属,开封府送往。

    十二日,开封府出台法律,加紧搜刮财富。

    十三日,金军索酒,开封府送酒匠五十人,美酒三干瓶。

    十六日,金军退回不好的布绢,要求更换。

    十九日,开封府开始搜刮权贵家的财富。

    二十三日,金军索图书典籍、苏黄文、资治通鉴等,开封府毁书铺供给。

    二十四日,金军索医,诏令翰林医官前往。

    二十七日,金军派人入城拜佛。

    二年正月初一,金军二十一人入城拜佛。

    初八日,钦宗下诏,要求士民纳献财物。

    初十,钦宗再度出城议和,数日不回,只是传递信息,要求城内尽快筹备金银布帛。

    十二日,金军索要器玩法事,道宫佛寺搜绝。

    十七日,曹门金军偷偷下城抢劫。

    二十一日,金军再度下城,被百姓截杀良多,市民上城与金军赌博做买卖,用污水代替酒,被开封府杀二人。

    二十二日,钦宗仍未回来,开封府杀造谣者十七人。

    二十四日,金军索棺木水银。

    二十五日,金军索倡优,从良者也被开封府送出,金军索教坊、工匠,开封府奉命。

    二十七日,金军索祭祀礼器、皇帝仪仗、冠冕,各司官吏及家属、宝玉、药石、染料、书籍,开封府送往。

    二十九日,开封府征官员女充数。

    三十日,金军索八宝九鼎、将作监、尚书省官吏、国子监印版、秘书省档案。

    二月一日,又送白米二千石。

    初二,金军索后妃用品、琉璃玉器、工匠、医官、乐伶、内官。

    初六,开封府下令再征金银。

    初七,宋徽宗出城。

    初九,金人宣布废宋。

    十一日,城内骚动,徽钦二帝下令开封府弹压地方。

    十二日,金军提议立张邦昌。

    十三人,金军索皇亲国戚。

    十八日,金军索太学人才,师资礼遇甚厚。

    十九日,金军索高僧、经版。

    二十八、二十九日,以往不要的不足量金银、成色不佳的布帛一律都要。

    三月初七,金军派五十人入城册立张邦昌。

    二十一日,先前索取的医官工匠乐伶入城采买工作用品,个个神气活现。

    二十二日,金军停止索取金银,开封府宣告此事。

    二十四日,金军放还部分官吏。

    二十六日,金军焚毁营帐。

    二十八日,金军撤军。

    从头到尾,金军就没成建制入城,更没有攻克开封。

    转自分享刚编的故事平台的叶思泰。我查阅了靖康纪闻。

第二百一十六章 谥号忠宪(1/5)

    “官家,吃点东西吧。老臣给你烙了千层饼,抹了点芝麻油,还切了两片火腿。可香了。”赵英端着大饼走到了赵桓面前,小声的说道。

    “放那吧。朕阅完这个札子。”赵桓点了点头,指了指桌角,那里已经摆了不少的餐盘,只是赵桓实在没什么胃口。

    “放不下了,官家。”赵英满脸发苦,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赵桓抬头看了一眼桌角,说道:“把凉了的端走吧。朕又不是一口没吃。只是没胃口而已。”

    他不是个喜欢悲情自虐的人,那样的人没什么出息。

    种师道已经走了三天了,他还好些,比那些账中军卒状态要好很多,至少他还能批阅札子,还能给孙博和何栗在河东路均田之事,做一些批注。

    沈从那个铁憨憨,哭的死去活来,眼睛都哭肿了,嗓子都沙哑的说不出话来了。

    铁憨憨。赵桓不屑,种师道乃是喜丧,有什么好哭的呢?

    至少种师道走的时候,听到了官军收复大北关的消息。

    大北关收复,那代表山内七州,已经是十拿九稳之事,差着一稳,就是韩世忠的营州之战,需要拿下榆关这个战略要点。

    拿下了,燕山屏障可再度起用,北夷再无南下之可乘之机。

    “官家,这只吃一口和没吃没什么区别啊……”赵英满脸为难的看着满桌子的餐盘说道。

    三天的菜食,就只吃了一口,这也叫吃过饭了?

    “一直唠唠叨叨的,跟个长舌妇一样,朕要是饿了,朕自己不会动筷子吗?出去出去。”赵桓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让赵英下去。

    赵英无奈离开。一步三回头的看着赵桓,希望赵桓能吃两口,千层饼配火腿肉片,顶饥,可惜他出了门,也没看到赵桓动手。

    “河东路的均田还算顺利,各个村落都开始组建农会,加入农会,则可三十年一均田。团结了失地农民,又分化了大地主。孙博这办事能力,还行。”赵桓将手中的札子放下。

    又拿起另外一个札子看了半天,批注。

    “流民组织的流匪在山上不下来,派兵剿匪,又找不到位置。让何栗挠头了?这个笨蛋哟,做事一板一眼的,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带路党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教育俘虏,不就找到了?”赵桓按着自己的想法,正要下批注。

    又觉得有些不妥,他想起当初自己下三月之期剿匪的御令,差点弄成逼反天下流匪,对付这些流匪,需要慎重。

    “种少保,你说这大宋流匪,应该如何解决?”赵桓习惯的问道。

    “种少保?……”

    赵桓恍然。种师道已经走了三天了。

    他坐在御前,停笔看着御下空空如也,摇了摇头,自己也是饿糊涂了,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

    他想站起来,想要活动一下,批阅时间久了,头昏脑涨,别做出失策的决定来。

    他刚一站起来,一阵头晕目眩,眼冒金星,摔倒在了椅子上。

    “官家!官家……”赵英连滚带爬的冲了进来,大声的喊着。

    “快去!快去叫胡元!”赵英歇斯底里的喊着。

    这大宋刚到下一座山,不能再倒下一座山。

    赵桓其实没什么大事,就是没吃饭低血糖,站起来猛不丁的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

    他喝了些许糖水以后,就没什么大事了。

    赵桓站起身来,啃了几口烙饼喝了两口粥,才被赵英放过。

    “准备下,安葬种少保吧。种少保生前选了勾注山,说要看着整个大同盆地,省的大宋再丢了。勾注山下,安葬种少保就是。”赵桓说道。

    他有些脚步虚浮的走到了种师道的灵堂,看到了沈从靠在柱子上昏睡,就知道这憨憨又是哭了一整夜,眼睛肿的跟金鱼泡一样。

    他提踢了踢沈从,看到沈从的眼睛睁开一个小缝,就知道他醒了。

    “别哭了。少保怎么说也是看到了燕云十六州再入大宋手中才走的。”赵桓从赵英手中接过了一炷香,插在了种师道的灵位前。

    “念吧。”赵桓对赵英说道。

    他站到了旁边,给赵英让开了位置。

    “靖康元年庚辰夏,葬种彝叔于勾注山,而祭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汴而葬于斯,离乡七百里矣。当是时定鼎匡扶,安知此为归骨乡耶?

    师道即殁,天下痛惜,师道先行,天地涕零。吾有何德,执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於乎!”

    “……”【注1】

    “其功若商鞅与秦国,又若周勃与汉室,其名长留青史,其性光耀万载,危身奉上曰忠,文武可法曰宪。谥:忠宪,特赠开府仪同三司。”

    “靖康元年嘉月十一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大元帅、广安郡王、少保种师道奉。”

    这是一篇不算悼文的圣旨,算是总结了种师道的功过,给种师道的盖棺定论为忠宪。

    “令亲从官抬棺而行,至勾注山下。”赵桓叹气,走出了灵堂。

    从大同府赶到勾注山下,需要约四天的时间,正好赶上头七的日子,赵桓令亲从官抬棺,又令永定军开路向着勾玉山下而行,再令工赈监之人修缮陵寝为小雁门山的模样。

    沈从扛上了刻好的墓碑,他是种师道义子,这个墓碑只有他来抗。

    按制赵桓是不能送种师道出城,他看着那些文武官员站在灵堂外,大声的说道:“你们呢,都去送送种少保,都去,都去。”

    赵桓挥了挥手,走向了大同府的城楼。

    他站在城楼上,看着送行的队伍越走越远。

    他不是没有打破常规的勇气,也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帝王的尊严。

    只是因为种师道的一生是个守规矩的人,他到现在记得,当时推种师道的转椅,多次被赵英阻拦。而种师道那句折煞老臣,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还有临终前,守着人臣的本分。这一切赵桓都记得,一辈子都不敢忘。

    这么守规矩的一个人,如果自己打破了规矩,反而会让种师道地下难安。

    “哎。”赵桓叹气的看着远去的队伍。

    他恍恍惚惚闯进大宋以后,一直是种师道帮衬着他,就连现在用的兵,能打胜仗,打硬仗的军卒,都是种师道勤王带来的十万永定军。

    “官家,韩世忠的军报。”赵英走到了召唤面前,递了个札子。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5)

    几个月来,连一封军报都未曾送达,绕开敌人视野,静默行军的韩世忠终于递出了第一份军报。

    “营州战事艰难啊,金国又增兵三万精兵,渝关本身牢不可破,韩世忠未能攻克渝关啊。”赵桓怅然。

    渝关的守军的确就那一万废物一样的契丹奴。并不是皇城司的情报有误。

    韩世忠带领的四万种家军和两万禁军并不是一无所获,从沧州而出,一路攻城略地,打到了渝关下。

    但是渝关,城高守城兵卒防守了几天,就等到了援兵。

    更加棘手的是完颜宗望被岳飞从大北关跑到了渝关。

    如果只有契丹奴,攻克渝关,也就是山海关,绝对只是时间问题。可惜有了完颜宗望这名悍将,还有无数的金人。

    金人在赵桓手下看似不是对手。其实更多的是地利的原因。

    太原之战、雁门关之战、宁武关之战、邢州峡谷之战都是在大宋境内打的。大同之战,是在契丹人,也就是辽国的地盘上打的。

    但是这平州、营州一直在金人手中,在张觉复判时候,短暂归属了宋人之后,而后随着张觉逃亡燕京府投奔郭药师之后,平州就又回到了金人手中。

    也就是说,韩世忠这仗,是在金人地盘上的打的,无民心,无地利,又是攻城,关隘。

    难上加难啊。

    “渝关未宁,闻官家攻克山西诸郡,诸军已有屯据之所,将有经略,若无渝关,或难持久,请勿姑置渝关战事。”

    “将有一计,金兵疲惫,无力出关。欲军寨翻建关隘,以阻金贼南下。附图在末,望请详阅,所耗财资巨擘,万望官家垂怜。”

    赵桓皱着眉,看着韩世忠所交上来的图纸。

    他的意思很简单,渝关打不下来,他无能为力,金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宋人很难攻克,但是金兵也被他打的十分疲惫。

    所以,想要修建一座关隘,与金人遥遥相对,阻拦金兵。

    出了渝关不足五里,在自己大营的地方,再建一处关隘!

    即可阻拦金人南下,也可成为地利。

    打不下来,那就再建一个关隘,这个思路好神奇。

    但是花钱多很多,还有粮草。

    这个韩世忠不愧是泼韩五,打仗也这么皮的吗?

    城池关隘,我打不下来,就再建一座,堵住你。

    我过不去,你也别想过来。

    至于花钱之事,有钱任性。

    赵桓现在钱多的数不清,能用钱解决的事,那是事吗?

    “种少保,你看韩将军所言是否可行?……”

    赵桓沉默,叹气。

    “赵都知,将韩将军这封图纸,转交给种太尉、宗将军、岳校尉等人看看,然后把这事定下来。派快马通传。尽快将图上城池完善。”

    “让陆转运使过来,朕要向平州渝关方向运粮,还有通知何栗,安排能吏,调拨工赈监工匠、民夫前往平州。打不下来,那就堵住它。”赵桓让赵英差人去办。

    陆宰,陆游的父亲,京畿转运使,这段时间都是他在负责大军的粮草,竭尽全力做事。

    赵桓也没有亏待,他本来是副使,赵桓把副字给他去掉了。

    “臣陆宰,拜见官家。”陆宰来到了赵桓的面前,俯首说道。

    “陆转运使,朕要向平州运粮!十数万大军,十数万民夫。不知道河东路的粮草可还够用?”赵桓问道。

    陆宰脸色发苦,他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才将粮草供给补上。

    但是随着官家的一道奇怪的命令,将卒锁太行八径,从汴京方向来的粮草尽数断了,现在就只有工赈监从大名府带来的粮草。

    “官家关中河东路等地的粮草,数量不是很足。如果要动,就只能动和籴常平仓了。”陆宰非常为难的说道。

    和籴常平仓?那是什么?

    【历史翻译机:和籴法。是历史上对粮食供应进行国有管理的一种方法。在丰收的年份或者粮食盛产地区,政府用低价收购粮食,来避免粮食歉收的时候出现饥荒。】

    【常平仓,源自战国,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丰年则籴,岁俭则粜。】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赵桓再次信了这句话。

    陆宰自然看到了官家的疑惑,说道:“官家有所不知,熙宁二年,王安石,王文公推行青苗法,常平仓法遂为青苗法取代。”

    “其所积钱谷一千五百万贯石,包括广惠仓所积在内,充作青苗钱本,每岁夏秋未熟前贷放,收成后随两税偿还。”

    “青苗法的营收,乃是朝堂的一项重要的收入,动了河东路常平仓的钱谷,青苗法在河东路就会荡然无存。还请官家周知。”

    “现在正是河东路春耕的季节,若是动了这常平仓的钱谷,后患无穷。”

    赵桓听明白了,青苗法他了解过一些,类似于国家向贫下中农发往小额农业贷款,贷款周期为春天到秋天这半年。

    王安石,王文公的本意是好的,就是被蔡京等人,肆意拉动杠杆,推高利息。

    好好的青苗法,变成了毁家灭户的高利贷。

    “废黜青苗法的影响,或者说,动了常平仓的后果。河东路的春耕会耽误吗?”赵桓问道。

    这才是关键,河东路的均田已经开始风风火火的搞起来,要是常平仓动了自己的根基,那才是石乐志。

    陆宰点头,的确如此。这钱谷拉去前线打仗,那些贫下中农哪里来钱购买粮食种子?哪里有粮食撑到新粮成熟?

    河东路分田受益者,热情最高的都是无产阶级,没有一点积蓄。

    “那以前是怎么办的,在不动用常平仓的时候,粮草短缺如何做?”赵桓好奇的问道。

    “靠回易。用钱卖粮。”

    “江南缺钱多粮,私铸又是死罪。汴京铸钱换粮。紧缺的时候,就得靠大商贾买粮。官家命令锁关,如果不锁关,从商贾那里回易些粮草也还能周转。”

    赵桓摇头,这哪里是自己锁关,分明是八门造反,把自己锁在了河东路而已。

    “难办呀!”赵桓怅然。

    “官家,汴京来信。是李太宰的。”沈从从外面跑了进来,递给了赵英一封信。

    这次,这封信封了一次。

第二百一十八章 常平仓失火了(3/5)

    赵桓打开书信之后,通读了一遍,猛的拍桌而起!

    “荒唐!”

    吓的陆宰和赵英两个人刷的就跪下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杵,不是开玩笑。

    两个人,觉得自己没有犯什么错误,按照官家的性子,应该不会迁怒于他们才对。

    但是那是种师道还在世的时候,现在谁敢劝官家?

    但是为了防止被殃及池鱼,两个人还是用最快的速度跪下了。

    “没说你们。起来吧。”赵桓摇头,自己这皇帝当的不爽利啊,发个怒都不能随便发。

    看把人吓的。

    陆宰和赵英两个人对头看了一眼,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联想到最近的坊间传闻,他们就心有戚戚。

    难道那事是真的?汴京城里真的发生了太子登基之事?

    三人成虎,流言传着传着就变了模样。

    将门造反这事,知道确切消息的只有赵桓和种师道。

    “没事,汴京城出了点事,不过被李太宰摆平了。赵都知,让中书令下一道诏书,开太行八径吧。没什么事了。”赵桓压抑住了自己的怒气说道。

    他忙于河东路战事,一直没有细想汴京之事,只知道自己短时间回不去了。

    李纲清剿叛逆之决绝,做事之干净利落,让赵桓刮目相看。

    但是七将门做的兵发汴京之事,换掉了赵桓的一个太宰、一个知书达理的皇后、还有一个看起来能成才的皇太子。

    李纲效仿司马懿之举,灭了将门。的确是安天下,匡扶社稷。但是他的确犯了天大的忌讳。

    武库、堵住宫门不让御令外出,再杀进宫内,做的其实就是宫闱之变的事,只不过比赵楷做事要细心周全太多了。

    而且他成功了。

    如果是一个普通皇帝,他李纲是个忠臣不是,皇帝会在乎吗?

    他做的事,足以让皇帝恐惧龙椅不保。

    朱琏这个系统发的媳妇,更是贤惠的不行,作为一世单身狗的他,其实挺喜欢朱琏。

    人美话甜还顾家,这样的妹子,过去的赵桓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被威逼临朝称制,现在北上请罪,最轻的也需要被罢免皇后之位。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皇帝,她朱琏就是再贤惠,皇帝在乎?

    你夺的是朕的权柄啊!直接处死也不为过。

    赵桓这才明白,为什么朱家宁愿送三万兵马,也要把朱凤英送到赵桓的身边。

    这是怕朱琏被处死,皇帝身边,没有他家的嫔妃。

    皇太子赵谌的品行还算过得去,没有少年早慧近似妖,也没有做过出格的事,赵桓对这个便宜儿子还算满意。

    此事一出,他皇太子赵谌,受到朱琏临朝称制的牵连。

    如果是一个普通皇帝,他赵谌会不会心有怨怼?

    就是再有明君之相,最轻的也是一个废太子。

    自古有哪个废太子能善终的?

    这将门造个反,自己蠢,把自己玩死了。实属天谴,怪不得旁人。

    但是他们捎带的把自己的宰相、皇后和太子也一窝端了。

    服气!

    赵桓最生气的是将门起兵的理由!

    怕皇帝打完河东路之后清算他们。

    这七门在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在金人南下的时候,未曾抗敌,害怕赵桓拐头来收拾他们。毕竟种师道的永定军肯定是官家的了。

    而且种家军在西军中最能打的一支部队,他们能不怕吗?

    这也就罢了。

    据那个郭家的人郭奉交代,他们起兵还有一个理由。

    那就是赵桓非将门之后。

    赵佶这个大宋董事长,为了反抗董事们对他的威胁,利用蔡京等人这些职业经理人,想要抗衡董事会。

    赵桓不是将门之后,引起了他们的恐慌。而且赵桓也不是赵佶那种被将门的向太后,扶持上位的。

    赵桓登基是赵佶因为恐惧,为了逃跑而禅让来的。这一下子就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这就是赵桓破口大骂的理由,为了这种蠢成猪的理由,就在自己身后掣肘?

    自己在前面和金人打生打死,不是为了保住大宋的江山吗?

    就是清算他们,还能把他们全杀了不成?

    这倒好,自己把自己玩没了。

    赵桓是真的没打算收拾他们,他只想没收了这群将门的军权,然后养猪。

    陆宰大喜过望,说道:“官家,既然开太行八径,还有潼关,那就不用河东路之粮草了。只需在汴京付了粮款,那江南粮商应声而动,会把粮草运到平州。平州近海,可走海运,更快一些。”

    “那就如此吧。如此重任委托陆转运使了。”赵桓点头。

    陆宰脸上有些犹豫的问道:“官家,那这皇差,交给谁去办?江南陈家和崔家都做粮食生意。交给谁做才可以?”

    “江南陈家是陈冲那一家吗?那就……”赵桓说了个半截,停了下来。

    这就是简在帝心啊!

    陈冲献了千万贯给他这个皇帝做军需,那现在需要商贾的时候,赵桓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家!

    这个陈冲,果然有点料。

    “给陈家吧。”赵桓挥挥手,这是一笔生意,少说有两千万贯的铜钱换成粮食,运往平州。

    以陈家献出千万贯家财可以看出,陈家绝对能够吃得下这两千万的粮食生意。

    但是这背后代表的意义,绝对不是过往的一锤子买卖,这代表的陈家被官家认可。

    希望陈家能够顶得住压力吧。

    皇差哪里有那么好办?

    陆宰见事情了结,俯首离开。

    而孙博风风火火的走进了殿内,说道:“官家,常平仓出事了。”

    赵桓一愣,陆宰刚才还说可以从常平仓里取出粮草,前往平州建城,现在怎么又说出事了?

    “臣和何栗两人负责这均田之事,本来就很难办,官家给了我们法子,成立了农会,这农会成立之后,将那一小批不愿意均田之人找了出来,经过说服,终于把这事办下来了。但是出了些麻烦。”

    “所有百姓有了田,种植的热情很高,日夜开垦,除荒草,眼看着春耕的日子到了。百姓们翘首以盼,毕竟种子要钱、雇牛也要钱。他们什么都没有,希望能贷点款,把地种了。”

    “这不到了常平仓开仓放贷的时候,常平仓失火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朕决议班师回朝(4/5)

    “常平仓、广惠仓自春秋的时候就有了,这少说千年的不断实践,防火是重中之重,怎么是天气干燥,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失火吗?”赵桓问道。

    常平仓失火而已,看着孙博的模样,难道是以为老天爷在示警?

    以孙博迷信的性子,应该是以为老天爷在警告他不要做这种事。

    “河东路共四十五座常平仓、广惠仓更是有上百之多。全着火了。官家。”孙博小心翼翼的说道。

    赵桓拿着札子都滑落在了地上,全部失火?!

    “种少保噩耗传出那天,当天失的火。河东路的察子们,马不停蹄的彻查此事了。是很多地主逃难的时候,放的火。”孙博小声的说道。

    “反了天了!”赵桓将札子扔在了桌子上,有些生气。

    不过他的军功爵均田制度实施,动的就是河东路地主们的利益,这些地主有这种操作,虽然超出了赵桓的预料,但是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百姓种田主要是缺钱,还是缺粮?”赵桓问道。

    孙博立刻回答道:“钱。种子还好说点,大不了可以从关中那边抽掉一点,就是这钱上捉襟见肘了。”

    “赵都知,咱们内帑还有多少钱?”

    赵桓最喜欢大臣们问他要钱了。

    自己抄家这些钱,除了抚恤军卒,封赏军卒购买粮食用掉一些,应该还剩很多才是。

    “官家,内帑抚恤封赏约为支出约一千五百万贯,不过三七分账,军卒们交了三分大同府和燕云七州的缴获,约有三千多万贯,打下燕云,官家反而大赚了一笔。”

    “还有工赈监这三个月多结算了三百多万贯,官家现在手里可用的大钱,有一万万三千万贯,官家。”赵英小声的说着,生怕给外人听见了。

    他这个入内内侍省的都知天天管着一万万多贯钱,说不担惊受怕,那是假的。

    这内帑的钱,怎么又涨了……

    “孙少宰,你需要多少钱?”赵桓瞬间底气十足的说道。

    “一千万贯。”孙博抹了一把脑门子上的汗,每年文户部和计省要钱,都是老大难的事,这一千万贯,实在是太多了些。

    “半年后,一贯两分利,约有一千两百万贯回款。”孙博试着说道。

    这笔钱河东路急需,要是他问官家要不到,就真的无处去凑了。

    一贯两分利,回款一千两百万,这挣百姓的钱,哪有砍大户挣钱快啊!

    砍了燕云十六州的大户,净得三千万贯……

    “孙少宰,你说能不能免了百姓的利息?本来土里刨食吃,就已经很为难了。朕再收利,于心不忍。”赵桓问道。

    政策,不能拍脑子决定,多问问人,总归没有坏处。

    孙博谏言道:“臣以为免了利息,自然让天下百姓高呼万岁,但是官家,免了利息,那些死账就没得填补。这是官家的钱,地方官肯定拼了命的把钱凑出来,去哪里凑,就值得商榷了。”

    “还请官家三思,本是利国利民之策,要是弄成蔡太傅那种模样……”

    毁家灭户的青苗法,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就看怎么用,在谁手里用了。

    “按照王文公当初的方式办吧。凡是能按时回款的农户和百姓,都还利一分,朕不与民争利,只是不愿酷吏把农户的家毁了。”赵桓忽然想到了法子。

    即时还款免利。

    “官家仁义无双啊!”孙博叹服。

    老赵家这是祖坟冒青烟吗?除了这么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没听说宋太祖的永昌陵着火啊!也没听说宋太宗的永熙陵着火呀!

    这个官家的行事风格,怎么跟太上皇的行为方式差距这么多?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大宋出了个太上皇这样的皇帝,已经是天大的祸事了,幸好现在否极泰来,迎来了新天子。

    “行了,别夸了。去办事吧。”赵桓摇头。这孙博也是有趣的很。

    “该回京了。”赵桓忽然说道,他怅然的看着勾注山的方向,那里不仅仅葬着种师道,还有勇义冢中,数万大宋儿郎。

    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啊。

    他之所以回汴京,不是为了回去收拾烂摊子。之所以不再御札亲征,因为他知道自己到了也是白去。

    平州那边自己就算是到了,也是无从下手,天时地利人和,大宋这边一样不占,自己去了除了士气+1000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攻城战不是靠着士气就能硬来的。

    攻城能够拿下来的方法不多。

    出其不意,就是完颜宗望那种打法,突然攻击,有可能拿下。

    或者长期围城,就是完颜宗翰那种打法,围杀,围到弹尽粮绝的那一天,破城。

    或者赵桓这种有内鬼的打法,这种打法只有内鬼还不行,还得有契丹奴的配合,要不然哪里那么容易?

    再有就是石乐志那种,皇帝出城投降……

    皇帝可以石乐志,可是汴京城的守御使张叔夜可没石乐志,原来的宋钦宗,出城议和了两次。

    一次金人礼遇有加,还把钦宗送回去了。

    第二次,钦宗出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才合计着,好像能把皇帝俘虏了,威逼利诱开封府投降啊。

    结果呢,汴京城还是没打下来。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也难受啊,皇帝都抓了,我手里多大一条鱼啊!

    你汴京城凭什么不投降?

    事实上就是如此,到最后,金人都没能破掉汴京城。

    也就是说靖康之难,金人十几万大军,就抓了赵氏宗亲数千人走了。

    太学一些的学子和军器监的工匠们,是被师资礼遇甚厚给请走的。

    不几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一合计,这汴京实在是打不下来,也打不下去了。

    勤王兵在逼近而且越来越多,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只好索要了一堆财务和宗亲,撤退了。【注1】

    真正把汴京丢了的不是张叔夜,也不是宗泽,而是杜充。

    掘开黄河口,以勤王之名,溜之大吉,汴京才彻底陷落。

    正因为赵桓知道自己就是去平州,也没有用,想拿下榆关太难了。

    还不如班师回朝,要是能造出十六磅青铜炮之类的东西来,那再谈破榆关才行。

    “官家准备班师回朝了吗!哎呀,这真是再好不过了!”赵英兴高采烈的说道。

    “老臣设计了一辆餐车,可以在车上生火做饭,这次军器监入河东路,把餐车带过来了,这次官家回京,不会吃凉食了。”赵英非常高兴的说道。

    “朕倒是想在这云中路大同府待着,骑马兜风,只是还能呆的下去吗?再不回去,指不定出其他幺蛾子呢。”赵桓是真的想在草原上玩几个月再回去。

    他这个皇帝一辈子出京,能有几趟?

    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连出去旅游都不能。

    “把杨沂中叫过来。”

第二百二十章 位面之子剪断脐带了(5/5)

    赵桓准备任命杨沂中为大同府知府,军政一把抓,看着云中路。

    这是刚收复的失地,必须拿出一个狠人来。

    而杨沂中满门俱丧,对付云中路局势,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而且看杨沂中杀蒋小鞠的手段,赵桓认为灭门之恨的男人一定能把云中路安排的明明白白。

    那金人和契丹奴在这云中路定然要倒霉。

    这无所谓,汉人不也是倒霉吗?

    碰到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这三个活宝了吗?

    赢家通吃的大宋时代,没有那么多顾忌。

    “杨军都,这是种少保留下的云中路,也就是山外九州的布防图,这里是张家口,在此共有三处军堡,五十三处民堡。”

    “参考的是永定军路对西夏步步蚕食的战略,步步为营的军堡,相互连称一片可首尾呼应。朕给你留下工赈监三十万民夫,务必在一年内在张家口处,把军堡建起来。”

    “你祖父回了信,同意朕的安排。种太尉回来祭祀了种少保,就会前去关中赴任。”

    “你替我看好这云中路,种少保在勾住山上看着你,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对敌人掉以轻心。明白?”赵桓将一份图纸给了赵英,代为转交。

    杨沂中点头,说道:“末将遵命。”

    “还有马政,他契丹人、金人能在云中路建起来百万军马场,咱们汉人也可以,牧草种子与马种,没有就去抢。抢契丹人的马种,抢金人的牧草!”

    “哪里有这种道理,他们天天抢我们的,我们就不能抢他们的?我把孙翊给你留下,他擅长马军,实在不行,也可以聘用写契丹人的马倌。朕要在三年内,看到大宋的马场。”

    “百万不敢说,能有一万匹军马的军马场就行。杨沂中,你可明白朕的心意?”赵桓冷冰冰的问道。

    杨沂中拼命点头!这是要兵出云中路!侵扰他契丹人和金人了。

    “当云中路尽在大宋之手时,攻守之势,异也!”

    赵桓露出了一个人的笑容。

    他在亲征路上,看到的大宋子民有多惨,这个笑容就有多人。

    “交给你了。孙翊长驱三百里奇袭云中路百万军马场,是员猛将,就是脾气差了点,多让着他点。有什么犹豫不决的事,你可以问问你的祖父。杨总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赵桓怅然的说道。

    杨沂中跪拜在地,大声说道:“末将愿肝脑涂地,为官家戍卫边疆!百战乃还!”

    赵桓将准备好的右鱼符和任命的诏书放在了杨沂中的手里,说道:“年纪轻轻,做了封疆大吏,万事小心。要多听听参将们的意见。”

    “岳飞屡战屡胜,除了他个人勇武,和他每战前,必于参将们合议有关,不过,你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知道了吗?”

    “还有王重阳的汽转司,绝对不能让任何闲杂人等靠近。也要对这些工匠严加监视,他们手中握着一股超越世俗的力量。”

    “多发动均田在云中路上那些禁军民夫,他们会帮你看好这些工匠的。”

    “谢官家教诲。”杨沂中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让杨沂中离开。

    赵桓任命的哪里是他这个毛头小子,分明任命的是杨宗闵。

    只不过杨宗闵交权,乞骸骨退官,已成定局。涉及到了关中均田,赵桓不能不谨慎。

    那杨沂中这么年轻,担任封疆大吏这种职务,杨宗闵肯定不放心。绝对会住到大同府来。

    让老将发挥自己最后一点光和热,让年轻将领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是赵桓的目的。

    让老同志发挥最后的光和热。

    打仗是成长的最好办法。

    这就是赵桓给杨沂中和孙翊的成长的路,杨沂中也必须如此执行,云中路经此一役,北归的北归,南逃的南逃,他杨沂中不抢,云中路根本没什么支撑,就很难把差事办好。

    况且赵桓给杨沂中分了精锐三万,还有十几万禁军直接分田分在了云中路上。

    云中路在杨宗闵的看护下,应当不会出现纰漏。

    他还放到了草原上一只饿狼,耶律余睹,这位经历如此复杂的饿狼,又会在草原上,卷起一股股的风浪!

    只是赵桓不知道,他为了北方安定,让草原上的诸多饿狼狗咬狗的战略,的确起到了安定边疆的作用。

    但是也给了漠北斡难河上,一个喜欢拉马头琴的部落一些可乘之机。

    金人忙着平叛,辽人忙着复国造反。

    就没人管这只拉马头琴的部落了。

    夕阳西下,一名老妇人拉动着马头琴,凄惨而苍凉的琴声在辽阔的草原上飘荡。

    一只马队由远及近,为首的人看到了老妇人,立刻拍马疾驰,大声喊道:“草原上的黄金勇士俺巴孩,乘着太阳的余晖,回到了辽阔的漠北草原,还带来了无数的骏马。”

    “金人和宋人在云中路打的十分激烈,将太阳的光芒都遮住了,血液把河流染红。宋人的一名勇士击破了金人的云中军马场,可见我们对宋人的了解是错误的。”

    “百万骏马在草原上奔腾,长生天保佑,俺巴孩不仅活着回来了,还带回了上万匹骏马!”

    “母亲,俺巴孩是不是草原上最勇敢的武士?”骑马的人是俺巴孩,他在云中路的百万军马场被打破的时候,弄了不少的好处。

    “那你的弟弟是什么?你都做了合罕了,就不要如此冒险了。”老妇人并没有停下马头琴的声音。

    合罕其实就是草原上的可汗的意思。可是金人的皇室姓完颜,也就是王。

    草原上真正的王者,现在是金人,他们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辽国,成为了新的王者。

    “母亲你是说我的弟弟吗?合不勒吗?”俺巴孩点头。

    他继续说道:“我是草原上最勇敢的勇士,他是长生天照耀下的第一勇士,这很合理。他现在应该在抱曾孙吧,抱曾孙子的勇士,那还是勇士吗?他还提的动手中的马刀吗?”

    “他在哪?让他看看长生天赐给我们的礼物。”

    俺巴孩的母亲指了指远方的蒙古包说道:“合不勒的曾孙,我黄金家族又填了一名男子。你去看看吧。”

    “合不勒,你天天报个孙子,还是勇士吗?这孩子,长得极为俊俏呢。也速该给他起名字了吗?”俺巴孩笑着问道。

    “也速该生擒了塔塔尔部的首领,大胜,就传回信儿来,取了塔塔尔部首领的名字,叫铁木真。”

    “哦,也就是说,这孩子叫铁木真吗?”

感谢信(结尾有爆更计划)

    上架七天乐,天天都快乐。

    上架七天,完成了8+8+8+12+6+6+5=53章的爆发。

    谢谢诸位的打赏,订阅以及月票支持。感谢大家的不离不弃啊。

    我们一起完成了历史日销前28名,25名,18名,15名的突破。爆更加订阅,扑街吾和读者们一起完成了这个成就。

    均订爬到了1600,可能读者们不写书,不了解,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成绩了。

    特别是收藏只有1万七,将近十比一的均订比,很好了。

    不懒的话,可以吃饱饭的成绩哦。

    扑街吾也收获了一名堂主,五名舵主,开心撒花。还有诸位书友的打赏,我都一一感谢。

    当然有些书友比较皮,名字特别长,都是数字,又没办法复制粘贴,都得一个数一个数的敲键盘。

    1600均订的三章加更已经完成。堂主以及五名舵主的打赏加更已经完成。月票400的加更已经完成。六月份打赏结算两次加更两章完成。

    等到七月一号结算之后,我会继续加更。

    也就是扑街吾现在并没有债务傍身,不用还债。

    感谢诸位书友的不离不弃,说一下最近情节问题吧。

    修铁路到巴黎和给岳飞封皇这事,肯定会做。

    至于为什么岳飞会成为皇呢?

    因为主角不是皇帝了啊。

    主角不是皇帝是什么啊。

    你们猜啊,那都是大纲的超级大后期的事了。

    但是这会儿提出来,其实只是给种师道一个念想,让他提起心劲儿来活下去。

    结果没用,种少保的生机已经消耗的太多了,如果诸位书友有认真观察的话,就会看到种少保前文有很多地方描写了他的苍老。

    赵桓也是第一次给异姓活人封王,还有大元帅的职位。当时读者都说违和,其实是一长串的线,终于铺到了悲恸的时刻。

    我其实已经多次打出过,种师道走了。

    在进太原之前,在宁武关头,在大同府,在听到那首民歌的时候,不过都被扑街吾删了。

    舍不得啊。

    我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主角一个普通人坐上龙椅之后,一直是种师道保着,跟个爹一样护着他,告诉他怎么做,替他教训不听话的沈从啊,写兵制啊。

    作者写书更加投入,所以我几次删除了种师道走了,因为我实在是绷不住。

    这几个字一打出来就哭。

    但是我知道,该来的还是要来。

    强忍着写完了种师道离世的一幕,又强忍着写出了悼文。更新到了作品相关里。

    你们也别给我送刀片了,我也很难受啊。

    皇帝哭种师道一点都不违和,我在本章说里也解释了,宋钦宗也真的哭的歇斯底里的,没听种师道的话。

    违和的剧情,还有七门入京的权斗戏码,其实也是打一开始的时候,就铺垫了,赵楷手下三个军都指挥使就是曹林、王琛、郭奉。

    高楼起,宴宾客,楼塌了,这种历史文标准的剧情,想必大家都经历了。

    可能是处理的不好,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反感。

    扑街吾肯定损失了不少的读者宝宝。

    但是李纲作为南宋第一相,扑街吾觉得很有必要把他立体化。

    李纲此人有大才,王增喻老先生也是将其比作南宋第一相。

    南宋没什么明相,放北宋李纲可能排不上,但是在南宋绝对排名在前。

    北宋集团破产清算,董事长的九子率领董事们南下,建立了新的集团。但是谁都没有经营集团的能力。

    朝政一片混乱,杜充这种狗东西都当了宰相,负责长江防务,金兵至,投降之迅速前所未见。

    北方女真渔牧集团大力南下,差点一锤锤死南宋集团。

    搜山检海抓赵构,赵构差点学了大队长再也回不来。

    岳飞牛头山锤爆金人,然后收了建康,从地图上看,建康,也就是南京,是整个长江防线的支点。

    大家都知道,扑街吾很会做地图。

    岳飞收复建康,重整长江防线,算是把赵构从海上漂的状态,救了回来。

    南宋集团有了极为强劲的业务经理,能够锤爆女真集团的那种。

    但是没有组织架构。也没人会。

    是李纲用了77天的时间,给赵构建了朝政班子,任命大员,修改兵制。

    文李纲,武岳飞。

    妹构躺着就能把金人打的喊妈妈。

    然后李纲77天被罢黜,岳飞更是在绍兴十一年被傻叉君臣联合害死了。

    李纲对南宋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没有李纲,就没有南宋。

    李纲的南宋第一相绝对不是谬赞。

    所以扑街吾想把李纲这个人物丰满起来。也就硬顶着大家的反对,把这段写完了。

    效果就是跳订……

    七门造反绝对不是蠢,如果真的控制了汴京,和赵佶苟合在一起,粮草兵马都十分充沛,主角真的可能要在河东路苟几年才能出来。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常见的误区。

    其实皇帝很能跑的,比如唐朝皇帝九次跑出皇城,想抓着皇帝,哪里有那么容易。

    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十四万精兵差点被锤死在潼关之下,从下而上,从地方到朝堂的谋反,成功率非常的低。

    纵观中国历史,也就明朝世祖皇帝朱棣完成了这一壮举。

    所以,最好的手段就是在京城里,像司马懿那样,控制武库,堵住中枢,砍死皇帝。

    韩信当初谋反之时,就是在长安谋反的,他可不是在自己的封地干这事。

    周勃平诸吕,也是由上而下的碾压。

    将门如果真的控制了汴京,那一国打一个偏安的赵桓是非常轻松的。

    奋六世之余烈,秦才统一天下,可见从关中东出的困难。

    这个决策不算蠢,但是这个执行就非常蠢了。

    皇后都露馅了,他们还在逛樊楼……

    我以后试着在文中解释一下,如果解释不了,就不解释了,感觉读者不是很爱看。

    再次感谢诸位的支持,也希望读者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扑街吾。

    下面公布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更新计划。

    从7月7日起,本书将开启长达一个月的爆更计划。

    七月七日我放一个月的年假,所以有空爆更。

    你说休息?哪有匡扶宋室有趣呢?

    一天保底五章。看打赏,均订,月票加更。

    按照我们之间的约定,七天乐之后,到7月7号时,应该是一天三更的,均订不到2000嘛。

    顺便预订各位读者手中7月份的月票,和过去一样,200月票加一更。我也不会说什么,唯有加更感谢。

    愿意众筹剧情的,可以到书友群众筹剧情哦!起点作者的标准操作,众筹剧情!至于在哪里,去前面一章看看本章说。(づ ̄ 3 ̄)づ

    你说不要脸?那抱歉,真没有。

    我爆更,你订阅,干就完事了。

    一唠叨,唠叨多了,码字去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宋的女将军

    孛儿只斤合不勒,草原上的黄金家族,是长生天光芒照耀下的第一勇士。

    他的孙子是也速该。曾孙是孛儿只斤铁木真。

    孛儿只斤家族漠北草原的黄金家族,一直是漠北草原的王,当然现在金人已经称王,他们就只能瑟瑟发抖,年年朝贡。

    合不勒并不老,因为草原人的敌人太多了,金人只是其中之一。

    肮脏的水源、恶劣的天气、疯狂的狼群、随时出现的猛兽、还有无形的瘟疫,都有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结婚早,生孩子早,是草原上的常态,合不勒岁数不大,就有了曾孙可见一斑。

    关内的世界好啊,只要种种地就能活下去,普通的宋人,都比漠北最勇敢的孛儿只斤乞颜部的王,过的更加滋润。

    所以,草原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入侵关内,就是想进入关内,过上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俺巴孩,你劫掠了金人的骏马,金人岂能善罢甘休?”俺巴孩的母亲叹气的说道。

    ……

    而此时的大同府,赵桓正乘坐大驾玉辂准备从雁门关、朔州、宁武一线,转回太原城。

    他只带了种家军两万军卒,其他的军卒都在云中路和山内七州驻守,防止金人再次南下。

    这两万永定军,已经是赵桓能够拿出的最多的军队。

    所以,将门并不愚蠢,因为赵桓即使战胜了金人,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转回汴京揍他们。

    奈何,将门的指挥体系被李纲一锅端了。

    赵桓决定履行自己的承诺,巡游河东路关中,再从潼关而出,向汴京而去。

    他要查看所有的县、州、府、路的衙门,要深入农村巡查天下。

    他是空降而来的皇帝,对大宋并不了解,对大宋的根基,对自己的基本盘农民和士兵,他并不是很了解。

    那大多数皇帝,都是长于妇人之手,久居深宫的皇帝。

    也不了解这天下的详情,都是从大臣耳中听闻,也没见出什么事。

    但是朕一样吗?

    那朕和那些拘泥于封建局限性的皇帝,就没有区别了。

    赵桓的巡查工作,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目的地,甚至没有通知孙博,就这样直愣愣的扎在了河东路的农村里。

    他要看看这天下到底是何等模样。

    韩世忠叼着根草棒,无聊的看着榆关,这块硬骨头,是真的难啃啊!

    高约四丈,依山而建,云梯会被对方的猛火油陶罐烧毁,蚁附的战斗方式,不适合宋人。

    韩世忠他没有大量的签军、汉儿军、渤海军、契丹奴,所以蚁附的战斗方式,他不会用。

    “飞将军啊,你看那处山窝窝了没,你埋伏在那,我去挑衅金人出关。你从后方偷袭,我们再吃一股金人的万人队。”韩世忠吐掉草棒,恶狠狠的说道。

    岳飞军队已经到了平州,他同样对这个榆关束手无策,这是个关隘,里面没有多少百姓,没能偷下榆关,绝对不是韩世忠弱。

    换成岳飞也拿不下来。

    “韩军都,我还没晋级将军衔,不要乱说。”岳飞纠正了韩世忠的称呼。

    韩世忠嗤笑了一声,岳飞这个人太周正,不好玩。

    “那还不是早晚的事?行了,你领兵埋伏。某去去就来!这次一定要砍够金人的狗头!”韩世忠大喊一声,就领兵前往关隘前挑衅。

    而韩世忠诱敌的军队全是青塘马军,还是一水的轻骑,跑的比金人的马快。

    据说金人的马,都是蒙古马,耐力好得很,可是不擅长爆发加速。

    韩世忠挑衅关隘的手段,有些不堪入目。

    比如韩世忠特别喜欢让俘虏营中的金人女人,站在阵前**,配合这激昂的军乐,号角声,钲声,鼓声,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这个时候,金人就会红着眼,冲出关外,然后韩世忠拔腿就跑,把敌人引出包围圈。

    但是时间久了,金人也已经疲累了。

    随你舞动吧,毕竟完颜宗望这个二太子,坐镇榆关,下令严禁金人出关。

    这很难受。

    但是金人还是强忍着看着金人女人受辱。

    后来,韩世忠发现金人女人不管用了,就换了金人的男人阵前**,还找了歌姬训练。

    不配合,不服从的都砍了喂马就是。

    青塘马不吃肉,但是用尸体做马槽。

    每战之时,军马也是一名合格的战士,尤其擅长开膛破肚。

    所以战马金贵,都是从小到大专门培养的军马。

    金人又嗷嗷叫的冲出了城关,韩世忠拔腿就跑,再次将金人引出包围圈。变成军功爵和封赏。

    在宋人眼里,金人每一个都是移动的二十贯。

    几次以后,韩世忠的挑衅效果,已经变得很差,但是韩世忠并没有停下引蛇出洞的战略。

    这次韩世忠换了策略,诓。

    他搞了几只箭,歪歪扭扭的写了“我欲建城与尔等战到皓首。”

    “娘子啊,这写的文绉绉的,那帮金人能看得懂吗?不如我那句你韩爷爷在此,金人还不出城舔腚。”韩世忠对旁边的女将说道。

    这是大宋女将梁红玉,也是他韩世忠的妻子。

    梁红玉出身富贵,乃是小将门池州梁家,宣和二年,江南地龙翻身,方腊造反,被平定。

    但是梁红玉的祖父、父亲、兄长,因为贻误战机,被朝堂剁了脑袋。

    梁红玉也很倒霉的沦为了官妓。

    而韩世忠当时也是东出的大宋西军之一,在营口招妓的时候,认识了梁红玉。

    韩世忠是绥德县一户普通农村家庭出身,也没在乎她的出身,韩世忠为梁红玉赎身,两人结为了神仙眷侣。

    然后,韩世忠悲哀的发现,他在家庭里很没有地位。

    因为他打不过梁红玉,这很尴尬,但的确是事实。

    梁红玉打仗比他还要凶猛,杀的金人比他还要多,亲执桴鼓激励军卒,还身先士卒,打开了平州守军的防线。

    梁红玉能文能武,精通翰墨,又天生神力,能挽强弓,打的准。

    韩世忠擅长玩长兵器,还会玩锤,但是他的夫人玩的是百器之首,弓,还是强弓。

    所以,韩世忠打不过梁红玉。

    “行了,你都是上校尉了,说话粗俗,会被朝堂那些大夫们笑话的。我让你给官家上的札子,你上了没有?就那封请建新关隘的札子。”梁红玉问道。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论用一个孩子换榆关的可能性

    “上了,上了。我敢不上吗?”韩世忠无奈的说道。

    那个堵住榆关的策略,其实不是韩世忠的主意,而是梁红玉的提议。

    但是梁红玉是女儿身,出现在军伍里,本身就是一件很犯忌讳的事,但是这个女人,上得了马,扛得动枪,比多数男子都要强上几分。

    “那官家能同意建城的策略吗?榆关,打不下来啊。”梁红玉怅然的说道。

    一个新的关隘,岂止是钱的问题,还有那大量的民夫不种田,在此处修城,还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

    在梁红玉的眼中,官家很可能无法同意这个策略。

    韩世忠也不确定的摇头说道:“那就看官家现在手头是否宽松了。连续征战,封赏、抚恤都要很多钱。很难很难。我们如果能吸引完颜宗望出城而战,那就好了。”

    “太难了。”

    “金兵出关了。我们准备开溜。前军变后军,变阵!跑。”韩世忠看着关隘的城门口洞开,就准备转身离开。

    岳飞待在韩世忠所指的山坳里,等待着机会,其实他更希望,敌方主将或者大量金人勋贵能够出城。

    只要有金人勋贵出城,那金人就不会关闭关隘的大门,一直等到勋贵安全返回才会关闭城关。

    比如雁门关前的完颜宗敏,就是如此。

    如果雁门关当时的守军,能够关闭关隘大门,肯定能守住雁门。但是关闭关隘大门,就把完颜宗敏关到关隘之外。

    完颜宗敏就只有死亡,或者被俘的下场。

    但是金人或者契丹奴可不敢把他们的王,关到关隘之外。

    “可惜了。”岳飞怅然若失,因为这次出城的依然是金人的泥腿子,大部分是渤海人的渤海军,还有三五个百户的金人,指挥着渤海人追击而出。

    金人的目的只是很简单,侦查一下韩世忠到底想干什么。

    岳飞带着军卒直奔这只渤海人组成的军卒,三下五除二就吃掉了这只万人队。

    很可惜,只砍了三个金人的狗头。而军功只有三个。

    吃了万余人,军功只有三个,看似有些少,但是这就是所有军功爵的核心,华夷之辨。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能够被称为蛮夷,都是可以当做军功的。不管是平民还是军卒。

    所以,蛮夷对所有的游牧民族来说,其实是个值得夸赞的词汇。

    连蛮夷都称不上,连军功都不能算。

    本来契丹人,也是非常值钱,至少一个头一个军功,可惜现在的契丹人,已经降级到了契丹奴,他们连自称北夷的资格都没有了。

    所以契丹奴,不算军功。

    而现在的万人队的主力渤海人,也不能算军功。

    为什么没多长时间就吃掉了这群渤海人呢?因为这群渤海人用最快的速度投降了。

    投降的渤海人,可以在高贵的宋人这里,讨的一个奴仆的身份,那就足以烧香拜佛,然后过上一天三顿饭的日子了。

    “这么打,打不下榆关的。”韩世忠叹气,金人送了万余不值钱的渤海人,侦察到了宋人并没有筑城的迹象。

    韩世忠看着逃走的金人,跳入吊篮之中,被救走了。

    “岳校尉,官家差人送来了完颜宗翰的儿子,完颜斜保。”一名传令官跑到岳飞说道。

    岳飞眼前一亮。这个好!

    “韩军都!这是完颜宗翰,金国大太子的孩子。正经的完颜宗翰的血亲。我们可以计划一下了。“岳飞找到了韩世忠商量。

    韩世忠皱着眉看着襁褓里的孩子,说道:“我们用婴儿威胁,是不是有些不仁义了?不过这是打仗嘛,也没人在乎。砍一条腿做信物,还是砍个胳膊?”

    岳飞听前半段还以为韩世忠要做甚,听到后面连连摇头,说道:“韩军都是真的风趣幽默。这孩子不能直接砍了手脚做威胁,那样太浪费了。”

    “那就砍掉脑袋。”

    “要不要试着用这完颜斜保换榆关?”岳飞皱着眉说道,他没接韩世忠打趣的话茬。

    “皱着眉干什么,年纪轻轻皱眉容易老的快啊!我们把消息交给完颜宗望,让他去头疼吧。”韩世忠特别讨厌计谋那些弯弯绕绕。

    “只能如此了。”

    ……

    完颜宗望收到了信件的时候,真的欲哭无泪!

    他能怎么办?

    宋人抓了完颜宗翰的次子。

    0要用完颜宗翰的次子完颜斜保换取榆关的归属权!

    完颜宗望非常头疼。

    如果完颜斜保,是他们完颜阿保机的皇室宗亲,他还能一力做主,让完颜斜保留在宋国就是。

    这是麻烦就麻烦在,完颜宗翰是正宗的皇亲国戚不假。可是与大多数人宋人想的不同。

    完颜宗翰在宋国不是传闻的大太子,他是完颜撒改的长子,完颜撒改乃是完颜阿骨打的弟弟。

    完颜撒改还是金国的国论忽鲁勃极烈,大概职位相当于枢密院的枢密使加太傅这种级别。

    如果是完颜阿骨打的本家的血脉。完颜宗望还能决定一二,但是自己叔父家里的血脉反而很容易出事。

    毕竟现在在为的完颜晟,也是完颜阿骨打的弟弟。

    金国皇位,谁都有登基的可能,必定会打的一塌糊涂。

    内乱已经随着完颜晟的老去,变得越来越明显。

    而现在,全金国最有权势的就是金国西帅!完颜宗翰!

    乱七八糟的皇位传承,恐怕会给金国的上层带来恐怖的腥风血雨,而拥有最大动机想要登上皇位的完颜阿骨打的嫡系,就成了众矢之的。

    现在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乃是联盟的关系。如果不救回来这个完颜斜保,而且此事被完颜宗翰知晓,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麻烦,头疼!这是完颜宗望现在唯一的感觉。

    这完颜斜保是如何被俘虏的?那就得问赵缨络这个宋国帝姬了。她收拾行囊和财产的时间太久了,就没跟上。

    乱阵之中,完颜宗翰还是重伤,众人只顾着完颜宗翰,结果把完颜斜保,留给了宋人。

    这一留,完颜宗望就有失地的可能。

    “这榆关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轻易交换出去?还是问问西帅吧。”完颜宗望挠头。

    “顺便告诉宋人。务必确保宝山大王活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