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七章 脚踏武林

    伏羲山连绵数十里,横卧在郑州的西南,传说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曾经在此地,正姓氏、演八卦、置嫁娶、开人类之起源。

    刚走许里,泉水欹危,映带左右,晨起的大雾遮挡了山路,烟霞弥漫,望去万顷皆茫然,峰峦尽露其巅,影影绰绰,清风其,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出自:山海经)

    古亢树铺满了整个伏羲山的山谷,风萧萧瑟,而落叶缤纷起舞。

    泉水旁的巨石,被洪期的溪水,打磨的如同镜面,平坦入境,洁净而平滑。

    岳飞挥手止住了本部兵马前行,他看到了危险。隐藏在山雾和簇拥的花草之中的是伏羲山的流匪。

    “嗖!”岳飞满月拉弓,箭矢激射而出,如同总攻的信号一样,无数的箭矢,飞向了岳飞箭矢的方向。

    惨叫连连。

    “杀!”震天的吼声响起,无数的人影如同鬼魅一样,从山林里扑了出来,衣衫褴褛,手里的武器破破烂烂。

    看起来还有几分可怜。

    但是岳飞看到了这些人眼中的凶狠,还有刀斧剑戈上未擦干的血迹,就知道这群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应对。

    岳飞深知,那没有擦掉的血迹,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说不定是炊烟下的女人,正在等待着丈夫田间归来,说不定是耕种的农夫,正殷切的期盼着丰收,说不定是村头奔跑着的顽童,盼望着快快长大。

    杀死村寨中的男女老少,抢夺他们的粮食,对田地里的粮食肆意践踏,却懒得弯腰拾取,这都是死不悔改的流匪所犯下的罪孽。

    官家是无比仁慈的,这毫无疑问。

    登基至今,心心念念牵挂天下悠悠百姓。

    但是流匪却肆意的践踏了军卒们用鲜血换来的安泰。

    不可饶恕!

    这是岳飞心中真正的想法。

    他不会违背官家的命令,所以一直等到秋收时,才开拔剿匪。

    如果仁德是官家治国的左手,那军卒的悍勇就是官家卫国的右手!

    现在到了官家一直藏着的右手,出击的时候,岳飞就是官家手里的那把剑,实现官家以剑犁天下的宏愿!

    是到了出鞘,让天下人都见识它的锋芒!

    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的河间飞军,用最快的速度变阵,散入了山林里,开始了对流匪的清剿。

    而岳飞更是下马,手中沥泉枪随手一划,就是带走一个敌人。

    所向披靡的岳飞带着自己的亲随杀进了敌人阵营之中,无一合之敌。

    太弱了。

    岳飞随手抓到了一个流匪刺过来的长枪枪尖,用力一拽,将对方拉到近前,手中湛卢剑寒光化成一道流虹,斩下了敌人的头颅。

    这个看起来有几分实力的流匪,到死了,还保留着那副惊讶到了极致的表情。

    这个流匪应该是自负,仗着自己有几分武力,想要挑战岳飞。

    或许是震惊岳飞武力的强悍,结果只一招,就分出了胜负。

    或许是震惊岳飞徒手抓住兵的奇怪举动,为何抓住了枪刃,依旧毫发无损。

    但是他的人生定格在了最后一次惊诧之中。

    岳飞握了握手中的铁手套,板状钢材打造的铁手套,意外的灵活,这幅官家赠送的笼手,比过去的护手好用的多。

    这板甲手套,刚才抓住了兵刃,现在居然没有丝毫的划痕,依然崭新如初。

    “大当家死了!大当家死了!”

    惊恐的喊声在惊慌失措的流匪口中喊出,逐渐形成了一**的喊声,伴随着惊呼和哀嚎声,流匪溃不成军。

    原来刚才杀死的是这支流匪的大当家。

    应该算是有几分实力。

    “变阵,三才阵推进!一个不留!”岳飞愤怒的大喊声,响彻了整个战场。

    岳飞之所以如此愤怒,就是他看到了这个流匪脖子上的配饰,居然是拳头大的骷髅头,满满的共有十八个之多!

    这让岳飞出离的愤怒!

    这要洗劫了多少村寨,创造了多少杀戮,才从孕妇的肚中,剖出大小差不多的十八个婴儿头颅呢?

    这个头颅是在太小了,连新生儿都不是。

    杀死百姓,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英武!这是一群彻头彻尾的懦夫!

    岳飞的愤怒像是会传染一样,不断的在军中发酵,军卒们用最激烈的手段,杀死了这些流匪。

    他们喜欢把人骨作为挂件,穿孔挂在身上,不怕冤魂索命吗!

    岳飞终于明白了,为何情报上显示,七十二寨主在进行歃血升仙会。

    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疯子!

    当天大亮时,岳飞也停下了自己的杀戮,因为他刚刚把最后一个,喊着我欲成仙的流匪,砍倒在地。

    流匪没有军功,没有赏金。

    岳飞曾经一度谏言皇帝,十个流匪一个人头功勋,以鼓励军卒奋勇杀敌。

    但是官家最后都没有答应。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简在帝心,圣恩极隆,但是他却知道官家对他有多么的偏爱。

    板甲护具极为好用,做出来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

    那是他的札子里,唯一被拒绝的一次。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何官家不愿意流匪做人头功勋。

    他看到了自己军卒眼中的明亮,他们坚定的看着大雾初开的伏羲山的峡谷,无数猿猴在上面攀爬着,嘶鸣着。

    穷凶极恶的流匪,不配当人,甚至连猿猴都不如。

    他们要杀死的是人间恶鬼。

    岳飞脚踏武林的消息,经过伏羲山一战,终于传了开来,大家都知道了,朝廷终于对混乱不安的武林开始了梳理。

    就连潭州两股争夺蔡京遗物的流匪,都停止了争斗,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但是流匪终究是流匪,第一天商量的盟约没有任何约束力,第二天就开始了继续厮杀。

    武林世界的扛鼎之人,自然要数,蹲在大同府挖煤的中神通王重阳了。

    年纪轻轻的王重阳盯着眼前的小车,眼睛都不眨一下。

    面前是他铺设的木轨,厚厚的三合土之上堆满了碎石,这些碎石名为道砟,专门用来少震颤。

    碎石上铺着榆木做的枕木,在拐外的地方,用上了云杉木,作为岔枕。

    而在枕木之上,就是王重阳重新设计的铁轨了。

    但是因为大宋四处都要用铁,所以他只能用铁包木将就一下。

    之所以王重阳能够设计好这个铁轨,完全是因为喜好金石学的李清照,曾经出过一本书,名为《秦驰道全考》,这本书是李清照早年所做,在汴京城都有刊印。

    史记有云:书同文,车同轨。

    在王重阳的理解里,车同轨就是将两个车轮规定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则天下道路就有了标准,来往方便。

    直到王重阳看到了,金石学大拿李清照的插图版《秦驰道全考》时,他才知道为何是六尺这个数字。

    因为车辆跑在车轨上,车轨之间,就是六尺!

    王重阳的蒸汽抽水机已经完全做好,效果很好。

    但是契丹人在井下挖矿,一筐子一筐子往外背,实在是有点慢。

    所以他就套用当年驰道的车轨,做了拉煤车轨。

    “叮铃铃。”铜铃悦耳的欢动声传来,王重阳挥动了手臂!

    十三匹驽马拉动着粗壮的绳子,沉重的煤车,压的轨道嘎吱嘎吱作响,煤车黝黑的脸庞,也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成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修仙有成王重阳

    王重阳看着装满煤炭的斗车,速度不是很快,却极为稳定的向前行进,心满意足的笑了。

    他亦步亦趋的跟着斗车走出了矿洞,豁然开朗,王重阳看到了矿洞门口,围满了人。

    当看到斗车慢慢出现在了视野之中的时候,人群爆发出了喧天的欢呼之声。

    大同府的煤田挖矿,并非只有契丹人在做,还有很多汉人在其中,虽然挖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但是因为报酬极为丰厚,所以做工的人依然不少。

    最辛苦的不是挖煤,而是运煤,从坑下将煤炭背上来,是最要人命的事。

    没有人会忽视站在斗车旁,脚步有些虚浮的王重阳。

    是这个人的蒸汽抽水机,抽干了矿道上的水,保证了矿工们的安全。

    也是这个人首次发现了地下会有爆炸的燃气,并且插入了深深的铁管,解决燃气的人。

    也是这个人,一心一意的在矿洞内耕耘,有了今天的斗车。

    从此以后,就不用再那么辛苦。

    王重阳有些腼腆的向着人群挥了挥手,让大家散了去,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了职工的工舍,他有点累,需要休息。

    哐当哐当的响声,伴随着王重阳的脚步,那是巨大的蒸汽抽水机连杆,抽动的声音,还有刺鼻的烟气,让人鼻头发痒。

    这台巨大的抽水机是他的试验品,也是他第一个建造的抽水机,经过了反复的计算和论证,他终于做出了这台高约三丈的抽水机。

    如同俯卧在山丘上的巨兽一样,不断的喷出炙热的蒸汽,还有火光不断的在巨兽之下燃烧,明灭不定。

    连杆用极快的速度落下,又缓缓的升起,汩汩地下水,汇成了一股股河流。

    还有燃烧后留下的黑灰色烟气冲天而起。

    “烟气性浊,天势为清,浊升腾而清混,这样不对。”王重阳依旧在思考如何解决那蓬勃的黑灰色的烟气。

    他是一个道家修士,他下意识的认为这样的浊气升腾,违背了道法自然的道理。

    暂时还没有想到办法的王重阳,不由的挠头。

    他忽然皱着眉看着那巨大的连杆,又看了看那牲畜们拉动的斗车。

    大宋的大型牲畜并不多,即使是王重阳,寻找的来的都是些驽马,来拉动斗车。

    斗车的速度有些缓慢,满载着的煤车,上的煤炭。

    会顺着直道一路南下,从雁门入忻州,在太原城分成两个方向,一路向关中,一路向赵州,供给大部分云中、河东、关中、河北等地。

    而京畿路的煤炭,多数由官家督办的磁州矿区供给。

    王重阳看着这黑乎乎的石块,它们蕴含着无数蓬勃的力量,还有大宋的希望。

    这是一股神奇的力量,王重阳一度以为这就是天地之间所蕴含的真力。

    只是王重阳的眼神,依旧在蒸汽抽水机和斗车上来回巡视,他总觉得这里有大奥妙在内。

    杨沂中看到了蓬头垢面的王重阳,就莫名的心疼。

    这是一个进士,这是一个道家修士,这是一个朝堂的五品大臣,但是现在他现在满脸的黝黑,浑身上下写满了狼狈二字。

    君子远庖丁,但是黝黑的王重阳在杨沂中眼中,依然是个君子。

    君子是一种品行,而不是道德束缚。

    “王五品,你让某送的等比小型蒸汽抽水机,官家已经收到了,官家说很喜欢。”杨沂中递上了一个水壶。

    里面装的是来自契丹人的马奶酒,第一次喝的时候,可能觉得酸涩如同陈醋一般。

    但是时间久了,这酒就离不开了。

    解乏最为适宜,洗漱之后,小酌两口,呼呼睡去,悠悠然乘风欲仙。

    “官家收到了就好,省的官家总是以为他任命的王五品,在尸位素餐混日子。”王重阳点了点头,将水壶拿在手里。

    他又扭头看向了巨大的蒸汽机,看了眼斗车,这两样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只不过他一时摸不到头脑。

    “官家说大同煤田的事处理清楚了,就回京。一个京官,老是在外面,飘着不是个事。”杨沂中看着巨大的蒸汽抽水机,非常敬佩王重阳,

    他解决了一个大同煤田,数百年无法解决的问题。

    明知道地下水之下,有无数的优质煤炭,却挖不出来。

    “是官家给我的启示。”王重阳盯着锅炉里的黑烟,这种东西贻害无穷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想到某在这里,一呆就是数月。”王重阳将手伸向了巨型锅炉,眼神里有些迷离。

    他当初只是想用蒸汽来进行抽水,觉得这个点子十分有趣而已。

    但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两个,三个问题,然后就是无数的问题接踵而来。

    解决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足够让他心满意足。

    但是扑面而来的无数问题,又让他无所适从。

    偶尔他也会迷茫,不过多数的时候,这种迷茫都被忙碌所代替。

    他在修道,准寻着人间的至理。

    “有了!”王重阳用力的拍了一下杨沂中,大声的笑了起来。

    杨沂中并不意外王重阳的这个模样,因为他已经见多不怪了,每次茅塞顿开的时候,王重阳都会如此。

    他用力的揉了揉臂膀,那是王重阳拍的地方。

    并不是因为王重阳手上的碳灰太多,弄脏了他的衣服,他还没那么矫情。

    完全是因为王重阳手上的力气太大了,而且根本完全无法躲避。

    本来该是一个风流无双、侠肝义胆的风流子的王重阳,并没有丢掉自己的武艺。

    “下次拍人的时候说一声啊!”杨忻中一看王重阳的状态,就知道自己的话又白说了。

    这个人又陷入了自己的小世界中。

    “一气化三清,斩三尸而证天道!”王重阳喃喃自语的走回了工舍。

    杨忻中害怕失神的王重阳在路上摔跤,一路尾随,走到工舍的时候,一股尿臭气扑面而来。

    王重阳聚精会神的在纸上写写画画,而杨忻中却盯着尿臭气的来源发呆。

    那是王重阳精心收集的一小瓶白色晶体,是王重阳从煤炭焦灼里灰烬里扒拉出来的宝贝。

    王重阳非常重视这个尿臭气的白色结晶,他家里是关中大户,他见过这种晶体,也曾经闻到过这种味道。

    洒在田地里的粪肥的味道,一模一样。

    事实上,王重阳原来有十多罐这样的晶体,只留下的这一罐,都变成了门外郁郁葱葱的丁香。

    整个大同府漫山遍野都长满了丁香花和槐树,这几束丁香,是王重阳随手移回来栽种。

    两块丁香花田,有白色晶体的丁香花,明显要比没有白色结晶的丁香花,要旺盛的多。

    真的有用,王重阳用实实在在的事实,告诉了他这东西真的有用。

    真乃是天人下凡!

    杨忻中认为这王重阳炼制的人间至宝。

    如果王重阳哪一天白日飞升,杨忻中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会意外,这个人真的修仙有成。

    常人怎么可能有如此神力,让上万斤(五吨)的傀儡,在他的调度下,有条不紊的运行?

    《大唐三藏取经诗化》里的孙猴儿也能挥舞的那根能大能小的棍棒,也只有一万三千五百斤啊!【注1】

    这是神仙人物!

    杨忻中扭头一看,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神仙一样的人物,睡着了。

    “累了,就好好睡吧。”杨忻中将手中的大氅放在了王重阳的身上。

    如果赵桓在这里,他会告诉杨忻中,那是尿素。

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王重阳返京的行程再次被耽误下来。

    对于腾起的浊气,他心里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足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他真正不想走的原因是,那一罐罐收集来的白色晶体到底是怎么来的。

    他需要搞清楚生产的过程,原理上不明白,可以以后研究,这种可以大规模提高粮食产量的神物,他必须弄清楚如何产生,才能归京给官家一个交代。

    他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时间,也不清楚能不能解决,但是他想要弄清楚事实的本质。

    这是在寻道,也是在修道。

    “杨经略,修一条到奉圣州的木轨吧。这是图纸。”王重阳拿出一个图纸,算是秦驰道的翻版,宽二十三仗,容纳二十车并行而绰绰有余的驰道图纸。

    杨忻中看着这个图纸,盯着看了良久,才说道:“好东西啊!但耗费过重,还是得请示官家。不过有契丹奴能省不少的钱粮,官家应该会准了这道札子。”

    杨忻中修书一封,让人加急送到汴京。

    赵桓收到了王重阳送给他的手办,一台一只手,可以握住的蒸汽抽水机。

    一根铁管在水里,点燃小火炉,就有了呼哧呼哧的蒸汽冒出。

    赵谌、岳云、宇文重、赵臣夫,四个人扒着书桌,看着赵桓拿着小铲子挖煤。

    “出水了!”赵谌指着出水管,惊讶的说道。

    赵桓看着出水管,在最开始出水的时候,这个水管的水发出了嗤嗤的声音,水流断断续续,不是很大。

    等到蒸汽机运行稳定之后,水流如注的流入了盆子之中。

    扑哧扑哧的声音在小小的学宫响起。

    赵桓今日没有在文德殿,自己被太宰、贵妃、朝臣,强行放了三天的假。

    “父皇,这个有什么用吗?你都拿着玩了一天了。”赵谌指着这个小模型问道。

    赵桓看着三个小孩渴望的眼神,笑着说道:“这是个玩具,等到军器监拆解之后,朕让他们做几个送给你们。”

    “至于它有什么用?”赵桓出神的看着这个蒸汽机,笑着说道:“它呀,将带着大宋走向新的辉煌。”

    “什么辉煌?”赵臣夫怯怯的问道。

    赵桓看着三个小孩,想了想说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万国来朝。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的超大疆域和战略纵深。丰衣足食、家给人足的百姓安乐。那是朕想要的大宋盛世。”

    “跟你们说,你们也听不明白啊。”

    赵臣夫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写的是万国来朝的盛景。”

    “附和的是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全诗曰: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我更喜欢贾至那首早朝大明宫。”

    赵桓看着歪着脑袋咬文嚼字的赵臣夫,这个小女孩是真的聪明,只是为什么她的头发这么浓密呢?

    “但是我不知道官家说的第二句,西极道九千九百里是什么。”赵臣夫有些不满的说道。

    “你还小,去的地方少,不知道自然正常。谌儿知道吗?”赵桓看着赵谌笑着问道。

    赵谌皱着眉摇了摇头,说道:“儿臣不知,请父皇责罚。”

    “又不是考校,为什么要责罚?”赵桓看着赵谌的模样,无奈的摇了摇头,赵谌有些紧张。

    毕竟赵桓这个父亲,十几天都见不到一次,见到一次,有些畏惧实属正常。而赵臣夫则欢脱的多。

    岳云眼睛一亮说道:“我曾经听闻父亲说过这句话,是碑文!应该是长安城。”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是碑文。”

    “立在前唐都城长安,开远门前的一个碑文,是前唐虞世南所手书,碑文的内容就这几个字,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过开远门的唐人,大多是从关内道出发向安西都护府的军卒,或者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都是背井离乡的可怜人。”

    “这几个字,是在告诉军卒和商贾,莫担忧,前方的路并不远,也就九万九千里,连一万里都都不到。”

    岳云的眼神中逐渐炙热起来,到最后,充斥着渴望,那是何等的豪迈?

    赵臣夫点头,她听懂了赵桓的志向,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帝王。

    宇文重却盯着蒸汽抽水机愣愣的说道:“它为什么会把水从这里抽到这里呢?明明没有人动。”

    赵桓笑着说道:“将煤炭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水吸收了热能之后,转化为了蒸汽的内能,蒸汽的内能转化为了往复式的机械能。”

    “如果更进一步,对这个机械进一步改良,可以把蒸汽的内能,转化转子机械能的旋转式动力结构,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宇文重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没听明白,但是我可以学这个吗?”

    “等到王五品回到了京中,朕让他给你们上课,你们就可以学习怎么做这个玩具了。”赵桓笑着说道。

    “胡神医的课也很有趣!”赵臣夫开心的说道:“他总是让我们跟着他一起抓蚂蚁,一起养蛐蛐,还会抓蚊子,偶尔还会看微虫。”

    赵桓曾经给过胡元一本书,列文虎克写的《大自然的奥妙》。

    微虫其实就是微生物,算是佛家用语。

    胡元并不讲医学,他的课程,单纯的带着四个小孩子玩。

    他不是很明白皇帝为什么给他安排这个职位,每天带着孩子玩,多领一份俸禄?

    如果可以,请多安排一份这样的工作。

    胡元那本大自然的奥妙还没有研究彻底,青霉菌的菌丝还在培养,今天赵桓是真的闲的没事干,只能呆在学宫里陪孩子玩。

    完全是因为赵桓前两天又病了,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偶感风寒,嗓子有些疼。

    但是依然吓得宫里人上蹿下跳。

    朱琏和张棠华两个人跪在文德殿前,哭的跟个泪人一样,上次赵桓重病昏迷的几天,对于朱琏来说,就跟天塌了一样。

    这次官家嗓子发炎了,甚至连发热都没有,就被朱琏从文德殿里劝了出来。

    朝臣嘘寒问暖的札子跟雪片一样飞到了御前,李纲连夜带着人进宫,看到官家无事才放下心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赵桓无奈的给自己的放了三天假。

    闲来无事,只好到学宫找小孩子玩。

    没办法,他是个皇帝,除了学宫里这些孩子,谁见了他,都是低三下四。那很无趣。

    宫里真的没什么好玩的地方。

    “上次李太宰把你送进大狱,吃了两天牢饭。倒是委屈了你。事后,朕赏了你一百大宋银元。朕对你胡元不薄吧。”赵桓看着躲在角落里的胡元,大声的说道。

    “不薄,官家。”胡元老实的回答道。

    赵桓问道:“那为什么你这青霉菌还是菌丝啊!朕要的东西呢?”

    “臣都不知道官家要什么!怎么给啊!”胡元无奈的说道。

    他真的不知道官家要什么,这已经是官家第三次问他要东西了!

    “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臣不敢随便拿东西忽悠官家啊,官家慧眼如炬,肯定一眼就看出来是假的。”胡元笑着回答道。

    “不过官家,臣大概弄明白了官家要什么东西。”胡元从身后掏出了笼子来,笑着说道:“这只小山魈脚上的伤,臣治好了,官家要的东西,老臣大概知道是什么了。”

    山魈,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面五彩似鬼魅。

    其实就是长相比较怪异的巨型猴子,即使放到全球也是提醒最大的猴子,当然人类除外。

    赵桓在系统里查询过这个东西,这东西分布在赤道附近,也不知道怎么跑到了大宋来。

    而胡元手里拿的笼子,是一只受了伤的幼年时期的彩面山魈,个头只有半个手臂大小,还很小。

    “朕可提醒你啊,山魈长大高三尺有余,力大无穷,你养山魈,别被山魈给吃了。”赵桓打趣着,查看着山魈的伤口。

    确实和胡元所说的一样,已经痊愈。

    “臣知道。”

    “当时这只山魈全身上下有四五处的挠伤,比当初的王将军还要严重些。”

    “很多伤口都是毒脓,估计是山魈的主人,眼看着它活不成了,就遗弃了。”

    “要是没有这菌素,臣也无能为力,这小山魈,怕是活不了。不过这菌素,臣还在摸索,过段时间才有结果。”

    胡元拿出一个瓷瓶,说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

    赵桓要的是青霉素,可惜胡元手里拿着的,只是青霉菌孢子悬浊液。

    赵桓逗弄了一下小山魈,这个猴子的脸是彩色的,极为有趣,小猴子脾气挺大,不停的抓挠着笼壁,想要逃出来。

    “道阻且长,继续努力。”赵桓拍了拍胡元。

    他知道这条路压根都没有尽头,胡元这辈子能看到个岔路口,都是幸事。

    “赵英,陪朕微服私访去!”赵桓呼和了一声,准备出宫去。天天圈在宫里,正好趁着休假,出去溜达溜达。

第三百九十章 金翅大鹏岳鹏举,玉树临风麒麟郎

    皇帝出皇宫,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需要前后护卫,朝臣们也会紧张万分。

    万一皇帝在城外出点幺蛾子事,事情就大条了。

    赵桓微服私访的计划,得到了赵英的支持,却在宫城门口碰到了李纲的随行。

    “官家,带一百亲从官吧。”李纲非常诚恳的说道,而沈从在旁边不断的点头。

    沈从觉得自己一个人,可能无法护卫周全赵桓的安全。

    为了不给大宋的朝臣们找麻烦,赵桓只好改变计划,由微服私访,变成了巡查。

    这个突然的变化,让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一百个亲从官随行的场面,实在是过于壮观,赵桓转了几处酒楼之后,发现连个食客都没有,就悻悻然准备回宫。

    “卖报!卖报!晨报三文,小报五文,邸报十文!卖报!”卖报的小商贩身上背着个大兜,他手里还挥舞着报纸。

    赵桓看到小报贩,将一份报纸放在了恭王府的门房。

    沈从拦住跑过的卖报的小贩,因为官家要买报纸。

    小贩跑着送报,一抬头看到了全身甲胄带着森罗面具的亲从官。

    “呀!”卖报的小贩大喊一声想跑,被沈从抓了起来。

    “给你钱,又不抢你的,跑什么。”沈从笑着问道。

    小商贩定睛一看,看出是沈从来,这才安下心来,说道:“原来是沈指挥,我是皇城司的衙察,给皇城司录过事,你们这么多人,还以为撞到大事。”

    沈从拿着包兜,放在了赵桓的面前。

    赵桓饶有兴趣的打开了布兜,里面放着三种报纸,居然有数百份。

    这个小报贩,是赵桓唯一抓到的带着生活气息的汴京百姓,结果还是个皇城司的察子。

    “程褚带了至少五百人在周围吧?如果小报贩不是察子,是不是朕今天就来压街了?什么都看不到了?”赵桓对着李纲问道。

    李纲摇头,说道:“这事得问沈指挥。某安排不得。”

    赵桓将眼神看向了沈从,这个铁憨憨,自从种师道走了以后,变得过分的小心。

    不愿意升官,不愿意出宫,倒是把种师道的遗嘱当回事了。

    沈从点了点头,说道:“官家天子之躯,自然要护卫周全,再小心也不为过。”

    “朕在汴京城呢。”赵桓翻着报兜,不满的说了一句。

    一共三份,晨报是李邦彦督办的民报,而邸报是进奏院主持的官报,两份的大标题都是最近的阅兵式,详细的解释了重力投石机的威力。

    到了分版的位置,晨报主要集中在民事上,还有开封府的一些趣闻,各邸店的各种货物的价格,赵桓津津有味的看了两眼,印刷的质量还算不错,文章的质量也极为过硬。

    邸报主要集中在官府之事上,主要是一些案件刑狱,算不上有趣,还有一些官卖的消息。

    写的太严肃了,怪不得没人看。

    报纸的左上角还有汴京城的天气预报,这当然是赵桓的系统里的天气预报。

    兜里的报纸,晨报的数量还好,邸报却没几张,但是最多的是小报。

    【金翅大鹏岳鹏举,脚踏武林群雄隐!】

    霍!

    这标题!

    赵桓打开看了会儿,极为有趣的标题下,用了较为通俗的语言,描写了金翅大鹏岳鹏举剿灭伏羲山七十二山寨的壮举!

    十五日让群雄俯首,十七万流匪被抓、被俘、被杀,震慑了整个武林。

    赵桓看的连连大笑,这小报里,把岳飞写成了真的金翅大鹏,会变身的那种。

    【却说岳鹏举行走山林之中,潮湖二当家领命率领群英,将岳鹏举所部团团围住,正在内外交困之际,突然黄沙漫天,大风阵阵,只见一大鹏利爪,从漫天黄沙中伸出,直接要了潮湖二当家的性命,潮湖群英不战自愧,岳鹏举灭潮湖声威大震!】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岳鹏举的成名绝技,是空手抓白刃,手撕烂柯人吗?

    这小报居然搞起了连载。

    果然小报卖的火不是没有理由的,官报对岳飞的事,首先写的官府剿灭流匪的正义性,还罗列流匪作恶多端,最后就是写了战果。

    写俘虏多少人,枭首多少枚,多少人被送到了峰峰矿区挖矿等等。

    小报这样写,才是百姓喜闻乐见之事,他们要看的是故事。

    第二份小报上的标题是【三日凌空奉天命,昭昭沉冤终得雪!】

    这份小报上的内容,主角居然是自己和张棠华。

    还是两线并进的叙述方式,主线是赵桓登基时,三日凌空,受命于天。

    辅线是张棠华受了天大的冤屈,七月飞雪,进京告御状,沉冤昭雪。

    适逢赵桓重病不起,张棠华在无一人应召时,为了感恩入宫服侍的故事。

    赵桓哈哈大笑,说道:“这一份带一份给岳校尉,让他看看。这一份带进宫,给张婕妤看看,有趣,有趣。”

    “把朕写的很到位嘛,玉树临风、风流倜傥麒麟郎,啧啧。”

    赵桓就这样找了个茶摊,坐在茶摊下看起了小报,回宫也做不了事。

    小报的内容极为庞杂,赵桓看的津津有味。多数都是志怪的故事,标点符号用的十分严谨,比那两个大部头的皇览,有趣太多了。

    赵桓时不时大笑,带入宫做收藏的小报,越来越多。

    他的脸色突然变冷了下来,将一份小报甩到了桌上,说道:“将这份小报和这份小报背后的人找出来。”

    这份小报的标题并不惊悚,如果不是赵桓读到了里面的内容,还以为是普通的志怪话本。

    结果没成想,自己看到了不该看的内容。

    【长虹贯日】

    四个字的标题,却让赵桓感受到了极大的恶意!

    钦天监观测天象,的确预测到了近日会有长虹贯日。

    长虹贯日,是一种常见的天文气象,谓白色长虹穿日而过。多数情况,被认为这是一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而有人牵强附会的将长虹贯日隐喻到了赵桓的身上。

    长虹贯日,寒风起,虹贯日彻,荆轲发。

    大宋骂皇帝的太多了,赵桓肯定管不过来,但是如此明目张胆的刺杀皇帝,赵桓还是第一次看到!

    沈从看着官家的脸色突变,就觉得不太对,拿过来官家手中的小报,看了两眼,才明白了官家在气愤什么。

    “官家,这家小报的人被抓了,连带着牵连出一批人。现在都关在刑狱里了,小报都是一月刊印一次,这是月初的。”沈从解释道。

    “幕后的人是谁?杀了朕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赵桓听到沈从已经抓了人,面色终于好了一些。

    沈从回道:“淮南崔家的余孽。”

    “严查这些人,一群卖国的家伙,朕砍了他们,他们还有理了不成!他们是蠢货吗?刺杀朕还要登报?!”

    “赵都知,把包兜里的报纸都装起来,朕回宫再看。记得给人小贩钱。”

    赵桓也懒得微服私访了,带着皇城司的察子回了宫。

    他也知道为何沈从看到自己出宫,这么紧张。

    赵桓得罪的人,可不仅仅是淮南崔家这么简单。

    他损害的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来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

    这一小部分人,就是沈从所担心的人。

    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皇城司的察子和这些余孽的斗争,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激烈。

    “官家,张婕妤宫里出了事。”

    魏承恩急匆匆的跑到东掖门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官家回宫,赶紧迎了上来说道。

    赵桓走到了庆明宫,看到了地上五花大绑的宫女,皇城司的亲从官,还有朱琏等人都在等着自己。

    张棠华看到了官家行礼说道:“官家,臣妾看此人形迹可疑,便询问了一番,此人慌忙之间,丢出了一份小报,官家请看。”

    赵桓一看,居然是【长虹贯日】的小报!

    他这才明白,原来崔家的余孽并不是蠢货,而是通过小报联袂宫中埋伏的人手,刺杀自己!

    赵桓的脸色愈加冰冷,这大内后宫,从自己来到这里,就没一天安生过。

    跟想的后宫不宁不一样,不是嫔妃闹腾,是这群宫人没一天让自己省心。

    刚醒来的时候,这群跟僵尸一样的宫女,就吓了自己一大跳,然后有宫女跑去康王赵构和郓王赵楷,太上皇赵佶那里禀报自己醒了,赵英出手处理了。

    金人来犯,本来藏在文德殿的汴京堪舆图,居然出现在了金兵的大营里!沈从彻查处理了。

    金兵退了,梁世成指挥亲从官刺杀了沈从,赵桓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沈从背上那蜈蚣一样的伤口,历历在目。

    自己亲征的时候,皇城司的亲从官,居然伙同八门勋贵,让伪孤儿寡母啃了两个月的硬饼。

    李纲把宫人清理了一遍,夷三族的大杀器都用上了。

    结果现在,面前这个宫女,居然通过小报,联袂刺杀皇帝!

    赵桓想到了宋仁宗莫名其妙死掉的几个孩子,想到了宋仁宗被刺杀的一幕,想到了赵构在临安皇宫靴子里藏的那把刀,想到了筛子一样的宫城,任何秘密都无法保密。

    这大宋皇宫,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三百九十一章 尚宫局和四司

    从穿越至今,后宫不宁的问题让赵桓无比的头大,这又不是朝政,自己又不能找李纲、赵鼎这样的大臣商量着来。

    赵桓看着面前的宫女,就气不打一处来,自己对宫人不薄。

    他从没有随意打骂、没有肆意侮辱。

    而宫内的两个嫔妃,也都是比较善良,从不会肆意欺凌宫人。

    但是宫人并没有知恩图报,反而让赵桓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拉下去,严加审问。”赵桓挥了挥手,准备让亲从官将碍眼的人带走。

    “官家,且慢。”李清照的声音突然出现在了赵桓的耳边,

    赵桓抬头一看,李清照正从庆明宫的宫门外,快步走来,身后跟着几个皇城司的察子,还有几个宦官。

    张棠华怯生生的说道:“臣妾抓到的宫女,形迹可疑,官家出宫去了,臣妾就找到了李尚宫处理此事。”

    为什么不找朱琏呢?

    赵桓想了想,不自觉的摇了摇头,换成自己,也不会去找朱琏,她有点跟不上脚步了。

    处事风格过于柔弱,这要是放在平常人家,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里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啊。

    李清照行礼过后,说道:“臣妾从这个宫女身上找到了小报,顺藤摸瓜找到了三个共犯,一个是御膳局的采买,一个是御驰道的小黄门,一个是庆明宫的宫人。”

    赵桓看着李清照,没想到她还挺有办案的能力。

    李清照指着几名五花大绑的宫人说道:“这御膳局的采买,每天都会带一份小报进宫,而这份小报通过御驰道的小黄门之手,送到每天路过的庆明宫宫女手中,而官家面前的宫女就是执行刺杀的人。”

    “而这名宫女,是前段时间,因为张婕妤入宫的关系,从民间的选上来的宫人。”

    “臣妾又顺着这名宫女,查到了宫内一些老宫女的身上,他们收了贿赂,故意放一些人进宫。”

    “而行贿的人也是通过御膳局的那个采买负责,所以宫里才老是出乱子。”

    真是环环相扣的一整条完整的交易链啊!

    起这条线并不容易,特别是那几个负责选召宫女的老宫女和宦官。

    前后赵英、沈从、李纲、赵桓都曾经费尽心思的想要挖出这条肮脏的交易链,可是始终没有得手。

    李清照继续说道:“涉案的这么多人里,知道要待长虹贯日小报刺杀官家的消息,只有御膳局的采买的小宦官,和负责刺杀这个宫女,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

    “那你是怎么抓到采买这个小宦官的?”赵桓好奇的问道。

    宫内行贿受贿蔚然成风,从赵英这个老祖宗开始就是上行下效,赵桓觉得宦官嘛,贪点就贪点,结果没成想整个宫中都是这个样子。

    甚至连那些宫中的老妖怪们,都开始放不明不白的人进宫了。

    李清照指着小宦官说道:“臣妾做了尚宫几个月,日日点卯,却无事可做,学宫里的规矩的闲暇之余,就注意到了这个采买。”

    “官家并不是奢靡之人,食膳不行大宴,所用食材并不多,但是此人日日出宫就罢了。很多次都是空手而归,臣妾都注意到了这个人。”

    赵桓点了点头,尚宫的本意是赵桓恢复女官制度,然后安排一个自己人去监控即将成立的商部。

    没成想,还有意外之喜!李清照居然真的在做尚宫做的事。

    掌戒令、纠禁、谪罚之事。司正、典正佐之,统管六御。

    本来大宋不设宫正,都是由皇后一力负责,现在赵桓没有皇后,就由朱琏负责。

    朱琏相夫教子,绝对是及格的,但是管理宫廷之事,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还有吗?”赵桓饶有兴趣的问道。

    “臣妾还看到了三五个可疑的人,待臣妾再观察之后,确定之后,交给官家定夺。”李清照回答道。

    她明确的告诉官家,这皇宫里,不止是这小宦官一条暗线。

    “朕知道了。”赵桓点了点头,对着朱琏说道:“朱贵妃随朕来一趟。”

    赵桓去的是文德殿,而不是延福宫。

    他坐在御案之前,看着朱琏说道:“朕决意恢复尚宫局,任命李清照为宫正,统管宫人管理之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赵桓希望朱琏能够同意自己的意见,毕竟她管理宫廷老是出岔子,总这样也不是个事。

    但是这是在分朱琏的权柄。

    朱琏也是第一次走进了文德殿内,自从宫内不断出事,官家最常待的文德殿,就成了禁地一般,等闲不能踏入,她好奇的左右张望了一会儿。

    在听到了皇帝的问话,她面带犹疑,俯首说道:“臣妾听从官家安排。”

    朱琏是个没有心机的人,什么事都写在了脸上,这也是赵桓一直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朱琏脸上有很明显的失落。

    “那就把四司转移给李宫正吧。此事就这么定了。你性子柔弱,刑罚的事,还是交给李宫正吧。”赵桓还是决定转移朱琏的权力。

    四司,分别是司言,掌宣传奏启;簿,司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各有司正两名,从六品宫官。

    而御膳局等六御局的院正,也是隶属于四司,赵桓这次决定,可以说直接将朱琏作为贵妃的权力,砍了一大半,送到了宫正手中。

    大宋不设宫正的原因也是如此,不想分皇后的权柄。

    宋太祖皇帝与将门姻亲的祖训,这是当初交易的一部分。

    但是八门进京之事后,除了朱家,八门已经变得名存实亡。赵桓设宫正分薄皇后或者一品贵妃的权力,就没有了阻碍。

    大宋没有外戚干政、宦官弄权、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大宋自己本身的问题却是一箩筐。

    党争成风、文人把持朝政、朝令夕改、后宫乱政,一个不少。

    刘娥差点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制穿龙袍垂帘听政,赵佶登基全仰仗这向太后的扶持。

    皇太后和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间接的导致了文臣的党争。

    朝堂也因此乱的跟一锅粥一样,虽然不是后宫干政,但是这显然属于后宫乱政。(注1)

    赵桓决定复用宫正的职位,也是多方面考虑。

    “别哭了。朕不希望看到宫内继续这样乱下去。”赵桓看着朱琏哭泣的模样,摇头说道。

    朱琏的脸颊上带着两行清泪说道:“臣妾心里不顺心,不是官家分了臣妾的权柄,臣妾本就不是贪心的人,自知能力有限,将事交给旁人去做,也省了一份心力。”

    “臣妾只是觉得帮不到官家,所以这才心里难过。”

    赵桓走下御台,安慰的说道:“你呀,就是心肠软……”

    赵桓哄着朱琏,毕竟是患难之妻,金人骑在自己脸上输出的时候,朱琏的表现也不算差。

    “臣妾会跟着李大家好好学的。”朱琏依旧带着哭腔说道。

    他们两个人没什么间隙,只是现在随着赵桓的不断成长,朱琏还是原来的模样,就有点无法维持宫中安宁了。

    他哄着哄着就把朱琏,哄到了龙榻之上。

    哄女人的最好方式,没有之一。

    次日,赵桓的短暂休假就结束了,他看着手中的军报,狠狠的锤了一下桌子。

    这军报是刚刚送到,说了一件事,奉圣州军堡被金人袭击!

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原三灾

    伴随着奉圣州军堡被袭击的消息,是杨忻中的札子,他希望可以修一条从大同府到奉圣州的木轨,畜力拉动,方便快速支援奉圣州。

    但是他没有钱。

    赵桓有。

    大宋的皇帝,首先批准了奉圣州到大同府的铁路方案,而这条铁路,因为有契丹人的存在,可以稍微减缓一些支出。

    但是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赵桓从自己的内帑,直接批复了五百万贯的启动资金,而后续至少有五千万贯的资金,投入到这条宽二十三丈的驰道修建之中。

    而这条长达三百里的木轨铁路,也是保障云中路安全的重要枢纽,秦朝的驰道宽六十九米,赵桓一点都不觉得多。

    赵桓知道这是国政,自己老是从内帑出钱,也不是个事,但是眼下顾不得那么多,先把木轨驰道建起来再说。

    赵桓批复了札子,就一直对着奉圣州的军报发呆,偶尔还会看一眼堪舆图,他很担心。

    军报里的损失并不惨重,对方只是一个五十人的马队,试图袭击奉圣州的一处民堡。

    只不过在军堡守军的弓弩下,有序的撤离了。

    杨析中分析是金人的正规军,因为进退有据,守军的追击并没有有效的杀伤。

    而且杨忻中在军报中,说了一件事,更让赵桓担心。

    那就是大宋远在临潢的捷胜军,三天一封的安全军报,并没有按时送达。

    在临潢城的威胁下,奉圣州不应该被攻击才对。

    粮草的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军务行军的第一保障,金人既然进攻了奉圣州的军堡,正规军出现在了军堡之前。

    那就表明,金人解决了临潢城的危险。

    王禀孙翊那两万人,有些危险了。

    难道是耶律大石从西域回到了漠北?还是耶律余睹出尔反尔,再次接受了金人的招安?

    赵桓皱着眉,看着大同府的方向,临潢城的这个死结,金人到底是如何解开的?

    是夜,孤月高悬,草原上一片霜白。

    草原上特有的大风,带着刺骨的寒意,不断的冲刷着临潢城斑驳的城墙。

    城墙下是无数的契丹人、渤海人、汉儿、金人的尸体。

    金人再次南下,成了铁一般的事实。

    他们疯了一样攻打着临潢城,但是这座前辽临潢府的首府,哪里那么好攻打?

    城内还算平静,虽然近日,数万签军和金人精锐的一直攻城,但只是丢下了数千具签军的尸体结束。

    “这群金人把临潢围的水泄不通,信使都出不去,官家要是派出援兵来,就正好中了完颜宗翰围点打援的奸计。”孙翊啃了一口羊腿,觉得味道不是很正,抓起了孜然,洒在了羊腿上。

    他将羊腿,放在在篝火上不断的转动着。

    篝火上架着一只金黄色的羊羔,羊羔已经被烤成了金黄色,不断的有羊油滴落在火中,发出了滋滋的响声。

    大风吹动着篝火变化莫测,篝火的火舌,不断的在羊羔的身上舔拭着。

    一股扑鼻的香气在空气中不断的蔓延着,篝火噼里啪啦的放出响声,火光明灭着照亮了王禀的脸庞。

    王禀点头,语气森严的说道:“我们需要突围,让探马将我们还是安全的消息,传回大宋。”

    “金人为何如此行径?据皇城司的情报看,此次至少出动了十万金人精兵!还有一万猛安谋克随行!这不正常。”林幼玉皱着眉头问道。

    耶律余睹紧了紧身上的大氅,说道:“北地苦寒,常年大风不说,若是大雪一出,就是白茫茫的一片,连个草根都看不到,有时候还会把树埋了。”

    “你们知道白灾吗?”耶律余睹又紧了紧身上的白色大氅问道。

    汴京如果是秋风萧瑟,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那临潢的风,已经开始带上了寒气。

    孙翊点了点头说道:“白灾,黑灾,黄灾,我知道,我也见过,白毛风吃人啊。”

    耶律余睹脸上挂着恐惧,在篝火的映照下,看的有几分扭曲。

    “白毛风,白毛风,有雪没雪不过冬啊。”王禀也是应和的说道。

    耶律余睹唏嘘的说道:“要是这冬日里,草原上刮起了大风,飘起了大雪,大雪封路,整个天和地都连在一起,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要是不出太阳,就冷的人骨头疼,要是出了太阳,遍地大雪,能把人晃瞎了。”

    “有时候走着走着,能被冻成冰坨子的羊啊,马呀,绊一个跟头。”

    “要是这不下雪呢,这一个冬天没有雪,来年,这地里就长不出草来,因为没有水啊。牲畜还是得饿死渴死,就是不饿死,去岁长得膘,也都白长了。”

    “好多母羊都是跟着肚子里的小羊羔,一起饿死。唉。”

    “地里的蝗虫就翻出土来,飞的漫天遍野,哪里都是,别说人吃的,连小羊羔吃的都没有。”

    “不刮白毛风,第二年的春天,狂风必然就会带着狂沙呼啸而过,出个门,牙缝里都是沙子。”

    耶律余睹的话让篝火前的四个人有些沉默。

    “辽太祖皇帝为了让辽国百姓们活的更好些,四处建城,从关内买粮,去关内劫掠,也是为了让辽人活下去。”

    “自从澶渊之盟后,契丹人才真的从关内买了大量的粮食,才算是过了段舒心的日子。”

    耶律余睹的神情都是怀念。

    他小的时候,正是宋辽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会儿白毛风一吹,整个契丹族人都会躲进城里,外面下的雪再大,城里有粮食,总会活下来更多的人。

    “可草原的汉子是马背上的人,进了城还是草原人吗?”

    “进了城日子倒是过得舒坦了一些,也把草原人的血性丢得一干二净。这不,辽国没了。”

    夜空下,篝火前,只剩下了耶律余睹的叹气声。

    草原人,只要进了城,都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战斗力急速下滑。

    大概是之前为了活着拼命打仗,劫掠。

    现在有了不用拼命的方式就可以活着,谁还会死战?

    “契丹人进了城,可是金人可没进城,他们深受这草原三灾之祸,这才九月,还没到白毛风的月份,可是这临潢的风,已经彻骨寒了。”耶律余睹提醒的说道。

    林幼玉皱着眉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今年的秋天,是来的早了一些。但这是金人举国南下的理由吗?”

    “金人现在不举国南下,打不下燕云十六州,明年他们就没这个力气了。说不定现在的黄龙府已经飘雪了吧。”耶律余睹可是在黄龙府待过数年,他的目光里带着恐惧。

    “大将军的意思,今年的冬天,会比往常年更长一些?”王禀眉头皱的更深了些。

    耶律余睹点了点头说道:“是,而且今年啊,肯定会下很厚很厚的雪,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化掉。”

    “契丹人还好点,现在投靠了你们宋人,不管是受你们施舍,还是跟你们买粮食,契丹人还能熬过去这个冬天,金人这个冬天要难受了。”

    王禀一脸恍然大悟的说道:“大将军派出使节,还用了那么多的条件,也希望我们驻军,原来是天象有异。原来是这个原因。”

    草原人传承千年,肯定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看天象,是他们的本能。

    耶律余睹大声的笑了起来,笑了良久才说道:“契丹人也立国两百多年,自然是有些传承的啊。”

    “金人肯定也知道今年的雪要早一些了。”

    “大树下好乘凉啊,现在的大树是大宋,金人兵锋是锋利了些,但是割不断大宋的喉咙了。你们那个汴京的新皇帝,是真的有魄力,放下了一切亲征云中路,要是燕云十六州在金人手里,契丹人肯定投奔金人。”

    王禀拱了拱手,耶律余睹也算是老谋深算了,眼光有些长远。

    他想了想说道:“可能让金吾卫大将军失望了。某决定带着捷胜军离开临潢了。”

    耶律余睹的眉头紧皱的看着王禀。

    马上冬天了,他要去哪?

第三百九十三章 那便一去不返!

    王禀看着篝火愣愣的出神,伸手在怀里掏出了一方红巾,带在了自己的臂膀上。

    他抚摸了了一下红色的丝带,笑着说道:“我在临潢已经有四五个月了,契丹人也不都是废物,契丹军卒,守城已经绰绰有余了。”

    耶律余睹点了点头,关内人足够的奸诈,这在平时的贸易中,都能看得出来。

    但是关内人也实属有道义,给够钱,肯定办足事。

    王禀驻扎在了临潢的这段时间,也不是白吃耶律余睹的补给,还给契丹人训练了一大批军卒。

    虽然都是极弱的军卒,但至少能够上城墙发矢,胆气已经有了,守城完全够用。

    耶律余睹劝说道:“王将军,天寒地冻,就留在临潢城吧。”

    “马上就要冬天了,哪里都是天寒地冻的,这出了城,也没补给,现在返回云中,沿路都是金人,还是有些危险了。”

    “若是王将军担心你们大宋皇帝中了完颜宗翰的圈套,那就让契丹人来突围送信吧。”耶律余睹站起身来,夜晚,是突袭的好时机。

    “大将军是怕契丹男儿,守不住临潢城吗?”王禀笑着问道。

    耶律余睹的脚步一顿,脸色通红的说道:“我草原男儿!也是男儿!”

    他说完,就泄了气,叹了一口气,坐了下来。

    现在的契丹男儿,都是废物,不折不扣的事实,没有宋兵,他心里真的有点慌。

    如果契丹人突围有用的话,报平安的信,早就送出去了,还能等到现在?

    耶律余睹只是想把王禀这两万捷胜军留在城中,守住临潢而已。

    可惜被王禀看穿了。

    王禀看着耶律余睹的模样,大笑的说道:“金吾卫大将军,某和大将军聊过,宋军在的时候,宋军守城,若是宋军走了,你大将军拿什么守城?”

    “某吃了大将军送来的烤羊腿,喝了大将军送的马奶酒,也给大将军训练了四万有余的军卒。”

    “让他们见见世面吧,幼鹰总是躲在雄鹰的翅膀之下,一辈子也无法飞上天空,被圈养起来的猎豹长虫,也只会变成马戏里的笑柄。”

    【马戏自古有之,汉《盐铁论》: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虎。】

    “你一个汉人学什么不好,学我们辽人说话,这是在揶揄某吗?”耶律余睹略带愤怒的说道。

    辽国的宫廷,最擅长这种连比,去夸耀君主的贤明,大段大段的连比,一箩筐又一箩筐。

    林幼玉就学了一手厉害的连比,现在王禀也来这套!

    那个被这种连比夸耀的辽国国君天祚帝,耶律延禧,正在金人王廷踢马球呢。

    “入乡随俗,入乡随俗。”王禀和孙翊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孙都尉,令军卒连夜收拾行囊,酒足饭饱,随时听令。”

    耶律余睹知道拦不住王禀,说道:“那就敬王将军,敢问将军要去哪?回云中路吗?”

    王禀没有回答,举起了手中的酒袋,说道:“共饮。”

    耶律余睹喝了一口,在擦干嘴角的时候,他恍然明白了,王禀可能的去处。

    “王将军,此行凶险,若是一去不返呢?”耶律余睹皱着眉问道。

    王禀一愣,停下了身形,笑着说道:“若是一去不返,那便一去不返!”

    捷胜军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开拔,结果还没动身,就碰到了金兵黎明时分的攻城。

    为了攻下临潢,完颜宗翰下了血本,一眼看不到尽头的人头晃动着,影影绰绰的扑向了临潢城。

    孙翊看着褪去的金人军队,狠狠的啐了一口,说道:“呸!也不知道金国的皇帝给他完颜宗翰许下了什么好处!他完颜宗翰现在这么下血本的攻城,和之前懈怠模样,判若两人啊。”

    “趁着金兵退下,我们也走吧。”王禀拖着带血的长枪,翻身上马。

    捷胜军早就得到了军令,打退了敌人之后,他们并没有休息,反而全体跨上了战马,等待着城门洞开。

    森然的杀器在军卒中蔓延开来。

    “开拔!”

    王禀带着不足两万的捷胜军,冲出了临潢城的城门,向着正在撤退的金人杀去。

    连续攻城这么多天,城中守军从来没有出城迎敌,这一幕直接吓到了金人的大量签军。

    混乱之下,以王禀亲军为刃的锋矢阵,冲破了金人的防线,消失在了茫茫的草原之上。

    完颜宗翰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的包围圈,被扎了一个大口子,看着远去的烟尘,手中的马鞭跌落。

    他以为王禀会像当初固守太原城一样,竭尽全力的守住临潢城!

    关内的人不就是擅长守城吗?否则金人怎么会在山海关前,吃一鼻子的灰?

    他王禀,凭什么不守城?

    就这样走了?

    王禀凭的是胯下的马。

    这匹马,个头非常矮小,其貌不扬,头大颈短,胸宽鬃长,皮厚毛粗。

    高头大马方为骏马,这是王禀一贯的认知,也是一般人的认知。

    青塘马就是这等模样,大宛的汗血宝马也同样高大。在战场上,高,就会有压倒性的身高优势。

    胯下这匹马,是因为自己本来携带的军马不够,临时从耶律余睹手中拿到的劣马。

    契丹人的日子也不好过,高头骏马哪里能凑那么多?

    但是劣马就很好找了。

    上次金人的云中路,百万军马场被孙翊破掉之后,金人的马倌们并没有找回马匹,云中路就被大宋的官家所收复了。

    包括捷胜军的两万人,每人都配了两到三匹这样的劣马。

    因为这种马长的其貌不扬,草原人都用来牧羊。

    但是王禀发现这些马的好处。

    这些马,既不需要精美的马厩,也不会对食物有更多的挑剔,而且还十分耐寒,自己从云中带来的青塘马冻的打摆子,这些劣马反而无事。

    最主要的是,耐力极强!

    跑上半天,居然只是身上发烫,汗都不是很多。

    可能是在狼群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的缘故,这些劣马的力气极强,王禀亲眼看到过自己座下的这匹劣马,踢碎过胡狼的脑袋。

    铜头铁腿豆腐腰,打狼打腰是常识,可是这群马,能把狼头给踢碎了。

    这是一种不适合短距离冲锋,不适合接触战,但是适合长距离行军、长时间战斗的马。

    有缺点,但是优点更多。

    当然,王禀看上他们的理由,是它们真的好养活,随便给把豆豉,都能欢生好长时间。

    青塘马,你给它谷粮,它还嫌你没给它捣碎。

    听说这些马的马种都来源于塔塔尔部。

    孙翊将自己的行装放在了另一匹马上,问道:“王将军,咱们这是要去哪里啊?”

    王禀看着北方,说道:“怎么不信某?”

    “那没有!”孙翊赶紧否认!

    这段时间,孙翊是真的对王禀心服口服,按照王禀的军阶,现在去朝堂里,享受美人在怀的汴京生活,才是应该有的待遇。

    在这草原上风餐露宿,吃苦受罪,何苦呢?

    王禀看了一眼身后影影绰绰如同鬼魅一样的捷胜军。扭头对孙翊说道:“你怕了?”

    “这从何说起?”孙翊摇头,举起手中铁槊说道:“只要能杀金人!到哪里都不怕!王将军说打哪里!某绝不犹豫!”

    “你刚才问什么,再问一遍。”王禀笑着说道。

    孙翊想了想说道:“这从何说起?”

    “不是,是上一句。”王禀摇了摇头,不是这个。

    孙翊试探的说道:“王将军,咱们这是要去哪?”

    王禀点头,说道:“随某直捣黄龙!”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当认臣已死

    “下雪了。”王禀伸着手,接到了在草原的第一片雪花。

    正如耶律余睹估计的那样,现在的黄龙府,已经到了下雪的时候,这临潢城都已经有了雪花。

    十月份了,冬天要来了。

    “白毛风会把咱们全部吃掉的!”孙翊勒住了马,惊讶的看着王禀,这个决定超出了中他的预料。

    他为什么做出这个疯狂的决定?

    “金人兴兵南下,奉圣州的军堡建设仅仅过半,还不足以抵抗十数万的金人,几十万的签军。”

    “若届时奉圣州军堡被破,云中路、河东路、燕京路、必然遍地战火狼烟,生灵涂炭!”

    “北地百姓,势必再次被金人践踏,我不想看到那样的情景,我见得太多了。宁武、忻州、文水、太原……”

    王禀的声音越来越小,那是何等的绝望?

    王禀不愿意回忆,但是那两百多天守城之战的时间里,处处失守,河东路百姓,如同蝼蚁一样的模样,王禀真的不愿意再看到了。

    孙翊皱着眉大声的说道:“那也可以让云中路、燕京路驻扎的捷胜、永定和韩将军率领的新军,驰援奉圣州,不用如此孤注一掷啊。”

    王禀笑着看着孙翊说道:“要是金人在山海关下驻扎一只奇兵,拿下了山海关,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局面,就拱手相让了。”

    “北上,是最好的办法了,孙校尉,某也没打算让你去,你带着报平安的书信,回到云中路就是。”

    孙翊的脸色通红,手中铁槊猛地一抬,直直的指着王禀,嘶吼的说道:“某非贪生怕死之人!只是觉得两万精锐,四千里奇袭!有死无生!”

    “若是回援助奉圣州,两万精兵大有可为!”

    “如此大事,某问都问不得了吗!”

    王禀摇头,指着南边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聚气。现在奉圣州建城刚刚几个月,你觉得能顶得住十万金兵吗?”

    孙翊咬着牙还想说什么,但是王禀说的是实情,若是能够再等几个月,军堡的城墙全部,修起来,和民堡串联成一片,这几十万金兵入境,自然可以抵挡几个月,待到大雪起,自然无忧。

    但是现在有点来不及了。

    “孙都尉,带着信件,回到云中路去。”王禀将一封书信递给了孙翊。

    “我不走!我跟你一起去。”孙翊没有接过书信,愤然的说道。

    王禀面色一寒,严肃的说道:“捷胜军第七十二都尉孙翊听令!携带军报,返回云中路,交于杨忻中!这是军令!”

    “为什么?”孙翊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自己这几个月跟着王禀,每战都是奋勇杀敌,何曾落人之后?

    战功赫赫,一点都不为过,几个月所累战功,几近升下校尉了!

    就因为几句质疑,就如此,是不是有些过分?!

    王禀将书信甩在了孙翊的身上,说道:“依令行事吧!”

    他对着传令兵大声的喊道:“传令下去,某欲带军卒继续北上,愿意跟随某去黄龙府军卒留下,不愿意冒险的可以和孙都尉一同回到云中路。”

    '天黑之前开拔。慎重抉择。”

    “凡是家中父母尚在而无兄弟者,必须返回云中。”

    “凡是父子、兄弟从军者,必须择一人返回云中。”

    孙翊带着不愿北上或不符合条件的军卒,返回云中路。

    王禀看着大雪中的孙翊渐行渐远,踏着大雪消失在了天边的时候,脸上挂着微笑。

    “为什么,因为你还年轻啊。”王禀笑的十分满足。

    王禀作战骁勇善战,手上、马上的功夫都是一流,未来前途远大,而且作战也不拘一格,奇招迭出。

    最主要的是孙翊现在才二十多岁,现在去送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让王禀极为满意的是,自己身后居然还站着一万两千多人。

    在临潢城的几次作战中,他率领的两万军卒,损兵折将,其实编制已经不满一万五千人了。

    不愿北上作战的军卒并不多,这让王禀极为欣慰。

    “还以为我大宋儿郎和契丹废物一样,没有了上战场的勇气呢。”王禀哈哈大笑,声音传出了老远。

    他打开了官家给他的堪舆图,他手上有着极为准确的军事地图,直捣黄龙府,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王禀合上了堪舆图,带着军卒消失在茫茫的鹅毛大雪之上。

    孙翊的军报用最快的速度,顺着河东路的直道上的驿站,传回了汴京。

    在杨忻中和杨宗闵的命令下,云中路的军卒和征召的百姓,向着奉圣州转移。

    让杨忻中万万没想到的是,之前在云中路卸甲归田的禁军们,居然自发的组织起来,自己带着干粮,也向着奉圣州去了。

    自己的地,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守护。

    赵桓担忧了几天,终于收到了来自云中路的军报。

    他赶紧打开看了起来,如果不是大宋现在均田商改正在全国推广,需要他赵桓坐镇汴京,给李纲当背景板,赵桓甚至都想过再次御驾亲征。

    可是现在边境的军情,并没有到那么严峻的形势,赵桓已经命令种师中、李彦仙,率领关中的永定军和北古口的捷胜军驰援奉圣州。

    赵桓看完军报,小心的将军报铺平,他不断的用手一遍遍的铺平着不是很厚的纸张。

    王禀的字并不好看,他是个军卒,不擅长舞文弄墨,这封绝笔信很短,仓促之下,写出来的字,赵桓需要仔细辨认才能认出。

    信封上满是血迹,幸好信封足够的厚实,没把里面的信给染红。

    【十数万贼军向我大宋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临潢无碍,却已失截断粮草之机,今臣妄决,带兵北上,以牵制金廷,祈大宋得一喘息之机。】

    【臣谋袭黄龙,于临潢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金贼腹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金之精兵皆在奉圣州及四境距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都城。】

    【时天阴黑,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人人自以为必死,兵凶战危,生死难卜。】

    【上当认臣已死,绝勿似臣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膝下幼子,望君垂抚,余妻守嫁,听其自然。】

    【予生,定与君共饮!军卒为国而死,死不足惜,何惜一足矣。】

    【大望大宋社稷永昌。】

    赵桓读完了书信,一遍一遍的抻平了信件,将信件装回了信封之中放好。

    他非常郑重的将手中的书信交给了赵鼎,说道:“归档吧。你先下去吧。”

    赵桓的两个肩膀都在颤抖,赵鼎也不敢多问,俯首称是,离开了文德殿。

    赵桓回到自己的座椅之前,手有一些抖,以至于娟秀的字体,都有几分变形。

    赵英待在不远处,担心的看着官家。

    官家的情绪有点不太对,难道是云中路战事不顺?

    “啊!”

    赵桓忽然爆喝了一声,将巨大的书桌掀翻在地,书桌翻着跟头,滚下了御台,桌子上的札子哗啦啦的落了一地。

    赵桓双眼通红,歇斯底里的喊道:“拟诏!朕要御驾亲征!”

    “令杨忻中火速驰援王禀!令韩世忠率领部众出山海关,击金人之必救!令岳飞率众返回汴京,河间军卒,随朕与亲征!”

    “朕要与金人决一死战!金人侵我家园!杀我同胞!此仇不共戴天!只有金人的血才能洗涮朕的忿恨!”

    “今日决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赵桓的吼声,震得整个文德殿嗡嗡作响,赵桓愤怒的咆哮声,吓得赵英趴在地下,瑟瑟发抖。

    良久,整个文德殿都是静悄悄的,忽然噗通一声轻响。

    赵英猛地抬起头,看到了官家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地上。

    “官家,官家,你怎么了?”赵英手脚并用的爬到了赵桓身边,大声吼道:“程副指挥!去叫胡元!”

    胡元来的很快,官家只是气急攻心,并无大碍。不一会儿就醒了。

    胡元走的很快,文德殿上桌子札子满地都是,他害怕自己走的慢点,被殃及无辜。

    “赵都知,诏书没有拟好吧。”赵桓坐在龙椅上问道。

    赵英赶紧回答道:“没有,哪里顾得上啊!官家,何必如此生气啊!”

    “没有的话,就不用拟了。今天朕失态了,不要说出去。”赵桓叮嘱赵英说道。

    “不拟旨了吗?”赵英点了点头说道。

    上当认臣已死,绝勿似臣尚生。

    这是王禀对自己的叮嘱,如果自己贸然在不恰当的时机,和金人决战,反而辜负了王禀的一片赤诚的苦心。

第三百九十五章 赵英的分析

    与金国的战争其实一直没有结束。

    云中路和燕京路归宋之后,让大宋有了战略缓冲的要点。

    而王禀的孤军深入,拿下临潢城的时候,就把北地战事锁成了一个死结。

    想要解开这个死结,需要耶律大石从西域撤军。

    但是金人看到了今年的天气转冷,预计到了长冬之后,开始孤注一掷的向着大宋进军。

    十数万金人主力,数十万的签军,如同蝗虫过境一样。

    金人给出的答案,并不是解开死结,而是快刀斩乱麻。

    王禀的决定是绝对正确的,而且极为高明的战略布局,四两拨千斤,逼迫金廷回援,达到让金人退兵的目的。

    等到寒冬来的时候,大家罢兵。

    来年春天的时候,奉圣州的军堡完全建成,一切再无后顾之忧。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先立于不败之地,是赵桓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种师道、种师中、王禀、岳飞等武将给赵桓上的最深刻的一课。

    赵桓在接到奉圣州被袭击的军报的时候,其实也曾想过,下令让王禀千里奔袭,攻敌方之必救,来缓解奉圣州的压力。

    但是这个军令,他实在无法下笔,他选择相信北地的军卒,不会让自己失望,他选择相信大宋的军卒,能够守住自己的尊严。

    王禀的选择,出乎了赵桓的预料。

    牺牲自己成全大宋吗?

    “拟一道诏书,擢王禀太尉,捷胜军北伐的所有军卒连升三级。通传全国全军,大宋的脊梁啊。”赵桓怅然的说道。

    除非大宋全线出击作战,否则王禀这支军卒,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赵桓看着王禀的书信,一股热血冲到了脑门,想要全线出击,来迎合王禀的进攻。

    他气急攻心晕厥之后,醒来之后,也冷静下来,知道自己有些鲁莽了。

    全线出击是出城野战,到现在大宋和金人的作战中,没有野战得胜的记录,多数都是攻城和守城之间进行。

    因为战场在云中路和燕京路。但是全线出击不同,都是野外作战,恐怕输多胜少。

    大宋没有骑兵,机动力差金人太多了,稍有不慎露出破绽,就是满盘皆输。

    山海关和云中路都会有危险。

    而岳飞正在剿匪,半路撤回,更是贻害无穷。

    赵桓沉默了许久说道:“顺便把王禀这封书信也附上。让李邦彦把王禀的事,写成个话本刊印。邸报和晨报也安排上吧。”

    “赵英,你说朕是不是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无情了?”赵桓惨笑着问道。

    当初的自己,跟完颜宗翰在大同府前梭哈,赌上一切,敢让大宋换新天。

    当时的自己,如果打不赢云中路之战,就真的输得一无所有,真的会死在宁武关头。

    现在的自己,手下大将带领军卒千里血战,而自己却毫无办法帮到对方什么,畏首畏尾。

    现在的自己,失去了勇气了吗?慢慢的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吗?

    赵桓深知,自己并没有失去勇气。

    如果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自然可以逞匹夫之勇。

    但他现在是大宋的皇帝。

    在之前,他虽然名为皇帝,但是赵佶在南方有个小朝廷,即使自己在北方玩脱了,也有人兜着。

    再不济也是历史原来的轨迹,赵构建立南宋。

    但是现在他是大宋实质上的皇帝,军政民生皆由他一言而决。

    他当初梭哈赌的是自己,现在全线出击,赌上的是整个大宋。

    他现在赌不起了。

    帝王无情,这四个字,赵桓终于又明白了几分。

    赵英皱着眉头想了很久,官家这句问话,应该只是在自问自答。

    “官家,老臣是个憨人,听不懂官家在说什么。也不知道官家在寻思什么。”

    “但是官家,王将军,哦,现在是王太尉了。”

    “王太尉这事,臣觉得,还不一定。当初官家觉得王太尉在临潢城,极度危险,结果王太尉呢,在临潢城吃香的喝辣的,还给官家捎了不少的土特产。”

    “到现在,冰鉴里还有不少的马奶酒和奶酪呢。”

    “臣就觉得,咱们离临潢,离黄龙府太远了些。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贸然就认定王太尉北伐,就是必死,臣以为,有些欠妥当了。”

    “王太尉呢,也是久经战阵,在太原城的尸山人海里杀出来的悍将。也在临潢城,抓了几个月的俘虏,每次都亲自过问,打探金人的情况。”

    “臣以为,王太尉是早就打算好这么做了,也一直在计划,不是贸然行动。这有准备的仗打起来,肯定会顺手很多,臣总觉王太尉能回来。”

    赵英知道自己这官家的心结到底在哪里,喋喋不休的絮叨了一大堆,顺便把官家摔出去的桌子归回原位,又将札子捡了起来。

    赵桓看着赵英,乍一听,还是很有道理。

    “你呀!就天天哄朕开心吧。”赵桓笑着说道。

    他听出来了,赵英其实只是在安慰自己而已。

    “臣就不这点用处吗?给官家做做饭,宽宽官家的心。”赵英嘿嘿的笑了起来。

    赵英说着就把灯盏端了上来,说道:“官家,臣给你弄点夜宵去。”

    “你去歇着吧,换魏承恩来吧。”赵桓让赵英下去了,赵英比自己岁数大,天天这么熬,不是个事。

    “诶,臣知道了。”赵英踱着步,走出了文德殿。

    他刚出殿门,就狂奔起来,到了庆明宫找到小黄门交代了一番,又跑到了延福宫交待了一番,他抹了一把汗出来,匆匆出宫去了。

    官家震怒,可不是小事,万事都得处理周全,否则都是麻烦事。

    他要把官家震怒的消息告诉外廷的李纲,要不然常朝再气到官家,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官家交待的事,他没忘记,官家失态的事,他已经全都忘了。

    赵英回到宫中的时候,在宫门口看到了李清照。

    “李宫正这是在等着咱家吗?”赵英左右看了看,他瞬间就懂了。

    李清照知道了官家震怒的事。

    这个女人不简单啊,比朱琏和张棠华都强多了,刚到宫中不足月余,宫里有点风吹草动她就知道了。

    “既然赵都知都知道了,我就不客套了,今天官家震怒是北境战事?”李清照担忧的问道。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王禀,王太尉恐怕是回不来了。”

    赵英大概和李清照说了说官家震怒的原因,李清照一副了然的神情。

    她叹气的说道:“我记得官家给王禀的评说是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可惜我一介弱女子,帮不上官家。”

    李清照连黄龙府、临潢、大同、奉圣州在哪里,都不清楚。

    赵桓的胃口不是很好,总觉得一肚子气。

    直到接到了王禀的第二封军报的时候,赵桓才吃下了两碗面,舒坦了许多。

    王禀率军饶过了上京和塔塔尔部,向着黄龙府去了。

    让赵桓舒心的是王禀的行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金人的贵族统治是极为血腥的,北地不仅仅有契丹人、金人、渤海人、汉儿、还有乞颜诸部和塔塔尔部。

    金人的统治政策总结出来,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个就是分而治之,第二个就是定期屠杀劫掠的“减丁”策略。

    王禀在金人的地盘上,走的还算顺利,除了金人,没人为难他。

    只是王禀皱着眉看着太阳,终于理解了耶律余睹所说的白灾是什么了。

    阳光实在是太刺眼了,四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也很容易迷路。王禀只能安营扎寨,等雪化了再走。

    北地的老牧民,告诉他,每年冬天的头几场雪,一般都会化掉。

    “今天的斥候回来了多少?”王禀坐在行帐中问道。

    “一共派出了八百骑,有三骑没回来。王将军,咱们是不是应该收拢点辅兵?”一名参军回答道。

    王禀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是宋人!难道和金人一样吗?你知道去哪里找吗?我可以给钱雇用他们。”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死亡军团

    王禀的军队是孤军深入,本来就没有带辅军,因为是突围战,从临潢走的时候,没有那个条件,他就离开了临潢城。

    快速行军是他现在的头等大事,寻找辅兵自然要配合自己急切行军的要求,要求快速行军的话,马背上的汉子自然是最合适,但是自己深入敌人腹地,哪里有办法征召?

    王禀要打的黄龙府的府城黄龙城,而且是速战速决,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辅兵,还不如不找。

    黄龙城并不大,一个仅仅周七里的一个小城,比之前破败的太原城,还要小一些。

    黄龙府本来是扶余国的国都,这个扶余国最强盛的时候,也只是跨度不过两千里的小小的藩属国,而且还是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

    后来辽国的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次年四月班师回京的时候,耶律阿保机病故在这里,传言当时城内的上空出现了上升的黄色巨龙,才改名黄龙府。

    黄龙府这个地方谷物丰盛,余粮颇多,农桑发达,但是城池却不是很高。

    金国的皇帝多数都住在辽国旧都上京,那座城又高又大,围三十余里,是草原上的明珠,也方便统御国家。

    金人攻克了黄龙府,定都黄龙府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通过羞辱契丹人,达到稳固自己政权的目的。

    而现在金国皇帝完颜晟登基以后,就以‘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后升皇帝寨曰会宁府(今哈尔滨)。’筹备着定都会宁府。

    会宁府的城池,是宣和六年建成的,还没等完颜晟从辽国旧都上京搬到会宁府,就被王禀赶到了黄龙府。

    所以,王禀定出想要打黄龙府的计划,不是临时起意,他做了极为精细的准备,绕过辽国旧城上京,直扑黄龙府。

    白雪皑皑的黄龙府,此时压根没有转移的空间,完颜晟付出了不知怎样的代价,让完颜宗翰全力攻打临潢,兵指云中路。

    在王禀看来,是完颜晟在制定国策的时候,认定了大宋现在没有进攻能力,才做出的决定。

    这样的决定,导致了黄龙府现在门户大开,限制于天气条件,完颜晟绝对想不到有人会冒着大雪的天气行军。

    参将看了看行军手札说道:“王将军,末将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辅军。”

    “塔塔尔部的塔塔尔人,长期饱受金人的欺凌,但是我们对他们不了解,他们有没有勇气抵抗金人,末将不清楚。”

    “但是末将曾听闻临潢城的契丹人说,有很多契丹人,在辽被破国以后,投靠了塔塔尔部。”

    参将拿出了一个物件摆放在了桌上,说道:“不用雇用他们,有此物必然可以驱动契丹人为我大宋辅军。”

    王禀定睛一看,赫然是耶律余睹身上的常年带着的龙锡金带。

    “耶律余睹将此物交给了你?”王禀大为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参将。

    耶律余睹视如珍宝,等闲不让他人看的至宝,代表着他宗族身份,统制契丹人合理性的龙锡金带,怎么会在这里?

    这名参将赶紧摇了摇头说道:“这是当初官家用铜铅打造的仿品,金光灿烂也是铜啊。”

    他将当初种师中如何忽悠耶律余睹,还有官家定做龙锡金带搅乱契丹人的计划,跟王禀说了说。

    王禀这才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耶律余睹轻易不让人看,原来是个假的。”

    “怪不得耶律大石不愿回到辽东,甚至直接跑到西域区不回来,原来他们契丹人到了现在还在内斗啊。”

    “龙锡金带的正品是不是在耶律大石那里?”

    参将摇了摇头,说道:“这末将就不知道了,我们倒是可以利用这龙锡金带,带一群契丹人做辅军。”

    王禀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们现在和耶律余睹是联盟,我们这样用他的权力,会不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

    “不好就不好吧,你带着龙锡金带,去契丹人的地方,招纳两万辅兵过来,提前跟他们说明,某没有粮草给他们。”

    王禀的口风变得很快,从雇用关系,直接变成了白嫖。

    参将领命而去,王禀站了起来,活动了下身子。

    上次太原城受的伤是旧伤,这次临潢城的作战受的伤是新伤。

    旧伤、新伤的伤口,在这种大寒的天气里,就会钻心的疼。

    老兵浑身是伤,一身是病,王禀已经习惯了,甚至有些对疼痛开始了麻木。

    但王禀依旧没有休息,他带着亲军开始巡营,查看值岗军卒,多数军卒的精气神,还算高涨,这让他放心不少。

    就是整个军营死气沉沉的,让人不寒而栗。

    第二个巡查的重点是大营的安防。尤其是营寨外,安营必然砸坑,防止敌人大兵。

    大雪地被王禀的军队,砸出了一个个小坑洞,王禀眼神犀利,看到了从坑洞出跑出来的兔子,弯弓射箭,一箭命中。

    王禀抓起来野兔子的尸体,自己箭法还在,身子骨还算硬朗,些许的疼痛,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状态。

    这就足够了。

    王禀在雪地里捞了两只狍子、三只兔子之后,心满意足的准备回营,他忽然停下了脚步。

    王禀看着不远处的树下,似乎有一人影,走到近前,果然是一个人,不过是一具尸体,已经冻硬了。

    “把后勤押班叫过来!”王禀咆哮的喊道!

    因为这是名大宋的军卒!

    但是他的身上却没有棉服,盔甲内居然套的是夏装!而且看行装是昨日大雪未归的斥候!

    王禀其实一直以为昨夜大雪出去侦查的斥候们,是畏惧了跟随自己孤注一掷的作战,选择了逃亡。

    但是他看到了斥候的尸体,全然明白,这些斥候,怕是冻死了。

    这些亲卫左右看了看,谁都没有动。

    “去把后勤押班给我叫过来!你们几个都耳朵聋了吗?!还是我说话不管用了?我要问问他为什么斥候没有分派棉服!”王禀看着亲卫们的样子,更加生气的喊道。

    “王将军,这就是后勤押班。”

    “他把棉服给了他儿子穿,昨夜本该他儿子去巡逻,但是他儿子因为大雪害了眼,不能视物,他就去了。”一名亲从这才小心的站了出来说道。

    王禀如遭重锤一样,有些恍惚。这个没有被金人敲断脊梁骨的男人,突然有些站立不稳,他扶住了树干,才勉强维持住了身形。

    他看着树下的斥候,被生生冻死的时候,这个斥候爬出去的方向,依旧是北方!

    王禀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他在怀疑自己,自己决定北上的战略,真的错了吗?

    另外一名亲从说道:“前几日将军通令全军,凡是父子、兄弟从军者,必须择一人返回云中,后勤转运没有他们两人的棉服。”

    “某让父子二人,择一人回到云中路,他们俩为何不回?”王禀扶着大树皱着眉的问道。

    一名亲卫站了出来说道:“军需押班的家里,一个人都没了,捷胜军的军卒,多数都是出自河东路,有很多家人都是在文水、忻州,朔州这些地方。”

    “家里都没人了,回去不回去,都一样,还不如杀几个金人痛快。”

    王禀这才完全明白了,为何自己带兵北上,居然只有不到两千人随孙翊回营了。

    自己的军卒是捷胜军,本就是出自河东路。金人南下,河东路北部直接被屠掠,南部因为金兵的压力,流匪横行无忌,百姓民不聊生。

    他看着那没有生气的大营,再看看地上的斥候,又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伤疤,捷胜军身上的死气很重很重,王禀也想过很多办法,但是都无济于事。

    捷胜军的军卒跟着自己的目的,连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这些人欲,都显得极为淡薄。

    他们如同死了一样沉默不语,但是又如此的鲜活的活着。

    捷胜军的根本目的是复仇。

第三百五十七章 没有基建就没有灵魂的中原王朝

    王禀拜托契丹人送出了最后一封军报之后,带着复仇的大宋军卒,向着黄龙府奔袭而去。

    打赢了,打输了,对王禀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能到了黄龙府,就胜了。

    目的就达成了。

    杨忻中收到军报的时候,并没有时间顾及军报,他现在疲于应对金人的袭扰。

    他已经连夜赶到了奉圣州的核心军堡,武城。

    武城的城门只有两个,极为狭窄,城门是铁包木打造而成。

    即使如此,武城的守备官员,还准备无数的大麻袋,装上了碎石,若是城门有被破的危险,就会用这些麻袋把门堵上。

    防止金兵的进入。

    武城是奉圣州军堡的核心军堡,围十里,城堡四角各有一戍楼,东南门楼和西城墙上有望和御敌功能的重檐阁楼。

    而军堡内的民舍也和内地的大部分木质结构不同,挑选了厚重的石材。

    不仅如此,还建了一道道厚重的墙壁,实现了驴车皇帝的梦想,丁字街拒地的构想。

    丁字街在军堡里遍地都是,军堡是一个军事单位,民宅多数都是供给军队家属们使用。

    在太原城修丁字街和在奉圣州修丁字街的区别,就在于所属地的属性不同。

    太原城是河东路的重要关隘枢纽,四通八达,商贸过往旅人极多,在太原城搞丁字街,那就是给自己下绊子。

    但奉圣州的军堡不同,军卒不做买卖,回易也是云中路其他地界在做,这里也没有商货通行,就是钉在居庸关外的一个钉子,目的就是拒敌于国门之外。

    这就是个大号的军营罢了。

    而武城的西是来远堡,那是一座小小的围不过二里的军堡,但是地理位置及危险要,依山傍水而建,最主要的是他站在云中路和河东路的交界处,随时可以接受河东路和云中路支援。

    来远堡城墙高约三丈五尺,条石建成,坚不可摧。

    而来远堡的身后就是年久失修,已经是危垣半壁的长城了。

    来远、武城、大境门关连城了一线,构成了居庸关前的防线。

    武城驻扎着五万永兴军,而来远堡身后可以得到河东路和云中路的支援。

    来远、武城和大境门关地势险要,正在集结兵力的完颜宗翰,没办法啃下这三块硬骨头的原因,并不是他不想啃。

    而是现在完颜宗翰啃不到这三处军堡和关隘。

    在来远、武城防御线前,是星罗密布的民堡,围一里,甚至不足一里。城高两丈的土墙。

    但是这样的民堡有数十个之多,每十数个民堡,还有一座小型的军堡与之呼应。

    民堡很简陋,但是互为犄角,牵一发动而动全身。

    宋家堡、昌明堡、北关堡、暖泉中小堡、开阳堡是官府兴建,但是还有百姓自发筑的民堡,那就不计其数了。

    这个给完颜宗翰的进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金兵派少量精兵打民堡,四面民堡支援,打的完颜宗翰都开始怀疑自己,还是不是金国名将。

    若是派出大量军队攻击民堡,调兵遣将军卒云集的时间里,民堡的百姓就会撤退,等到金兵到了,只能拿一座空着的民堡。

    打下来,守城又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派出小股士兵驻扎,等到大军撤回中军大营的时候,民堡百姓去而复返,通过留下的密道,返回民堡。

    这刚打下来,还没焐热的民堡,就又被夺了回去。

    若是派出大量军卒驻扎,又有被敌人分化各个击破的危险,行军之大忌。

    得亏蔚县的军堡只建了一半,那是个和武城一样的围十里的军堡。

    如果完全建成,完颜宗翰都不知道怎么打这场南下之战了。

    完颜宗翰的战略是步步为营,缓缓图之。

    这与金国皇帝完颜晟下达的快速拿下云中路的作战计划,完全背道而驰。

    完颜宗翰还记得,在宁武关上被沈从砍的那一刀,这次的推进,让完颜宗翰脊背发凉,断断不到一年的时间,宋人就展示出了他们的韧性。

    完颜宗翰甚至想交出兵权回去养老。

    并非金兵损失惨重,到现在也就折损了上千人而已。

    而是极为缓慢的行军,让金人丧失了他们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骑兵的转移速度。

    这一切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和远在汴京的赵桓有关。

    确切的说,赵桓画的奉圣州的军堡,是明代的军堡分布图,对付游牧民族最为好用。

    赵桓为什么看不上驴车皇帝在河北路上挖坑的举动,是因为驴车皇帝明知道有好用的方案,而不采纳,非要挖坑而已。

    中原王朝搞基建,那是非常合理的。

    建堡垒御敌的方案,可以追溯到先秦之时,在东汉的时候,发展到了顶峰。

    这都写在历史书里的东西,赵桓在皇览里看到过无数关于军堡的描述。

    甚至东汉的堡垒图纸在皇览里,都是现成的。

    但是驴车皇帝就是不用,因为需要动用封桩库的财物,

    国库的钱都是有数的,都有去处。军堡财帛耗费靡重,非吾之所愿。

    大臣们建议在河北路上修建军堡的事,被驴车皇帝以封桩库为赎买燕云十六州而设,不得妄动,乃是祖训为理由,给否了。

    唐塔汉冢猪打圈,螨清挖的稀巴烂。(唐朝的塔,汉朝的墓,朱明的军堡。)

    中国正统的王朝,不管是进还是退,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极为成熟的玩法,而这个玩法正是基于基建为核心的,是经过历史的长河所验证过,行之有效的玩法。

    建军堡是一件极为划算的事,军堡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寿。

    没有任何制式武器可以达到军堡那么长的使用寿命。

    而且军堡还能聚气延福子孙,聚拢百姓,特别是由堡升格为城的那一天,就代表了对这片土地的彻底掌控。

    百利无一害的军堡体系,大宋也不是没有用过,不管是现在陇右都护府的军堡,还是正常历史线,蜀中两川的山城,都是一类的东西。

    这么一件除了费钱,哪里都好的制式武器,被驴车皇帝否了。

    他自创了挖坑玩法和阵图玩法,把大宋埋了进去。

    而且大宋是历朝历代最有钱的王朝。

    直到赵桓当了皇帝,他才品出了一点中原王朝的韵味来。

    此时人不知当时意,今日方知,唯有大力才能出奇迹。

    不搞基建的王朝,是没有灵魂的。

    杨宗闵以七十五岁的老迈身躯,亲自驻扎在了来远这个最危险的军堡里,他只有不到万人的永兴军,但是依旧摆出了城破人亡的阵仗来。

    杨宗闵早就读懂了官家的旨意。

    杨忻中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的军功也好,资质也罢,都没到达到,成为云中路军事总管和经略使的地步。

    官家的册封册封给他这个杨家忠良,七十五岁的原永定军路总管的杨家老人。

    而此时的杨宗闵已经眼神昏聩,和当初种师道一样,都是手抖的年岁了。

    “老相公,杨总管送来了军报,昌明堡失而复得而又失,金兵距离来远堡,不足三十里了。杨总管问老相公是不是撤回武城?”一个亲从在杨宗闵耳边大声的说道。

    “要是让老朽撤回那武城!就让那杨忻中过来守着这里!小兔崽子,毛还没长齐呢!就指挥到他祖爷爷头上了。”

    杨宗闵虽然老迈,但是中气十足的骂声却让人莫名的心安。

    “杨总管就是这个意思,说和老相公换防,武城安全点。他担心老相公啊。”亲从继续大声的说道。

    杨宗闵的耳朵已经有点背了,他皱着眉大声的问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杨总管想和老相公换防。”亲从提高了嗓音大声的喊道。

    “年纪轻轻的说话跟个娘们一样,有气无力的,说大声点!听不见。”杨宗闵指着亲卫骂道。

    亲卫挠头,面前的杨宗闵肯定是听见了,而且听的一清二楚,故意装糊涂。

    老杨家就杨忻中一个男丁了,戍卫国门是杨家历代的传统,这个丢不得,但是杨家的子嗣传承,这个也丢不得。

    忠孝自古不能两全。

    杨宗闵希望杨忻中走的更远,所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杨忻中忠孝两全。

    “杨总管也是怕老相公在这里,导致制定的应敌之策无法奏效啊。”亲卫大声的劝说着。

    而杨宗闵一脸嫌弃的说道:“我是他爷爷!我打仗的时候,他还在用尿和泥巴呢!制定战略,有我看得准?”

    亲卫无奈,这老相公,这会儿倒是听清楚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奉圣州兵事

    “他什么战略?他还能有什么战略?”

    “跟金人打,就是死磕!要跟官家一样,死磕到底,一步不退!只有这样,才能打退他们!还能整什么幺蛾子!”杨宗闵忿忿的说道。

    “要谈战略,让他来来远堡跟我谈!我不去武城!躲在城里缩着,有什么用?”杨宗闵愤怒的拍着转椅说道。

    他这个岁数和种师道一样的岁数,早就把世事看的清清楚楚,金宋之间的作战,就是谁先怂,谁死的事。

    搞那些阴谋诡计,除了把自己玩进去,没有任何其他的结果。

    杨忻中来的很快,本来来远堡和武城,相距就不是很远,之前的杨宗闵。都是什么都不谈,死也要死在来远的态度,让杨忻中极为头疼。

    “孩儿拜见祖父。”杨忻中恭恭敬敬的行礼。

    杨宗闵看着杨忻中,笑道:“来的还挺快。说说吧,让我看看你的什么狗屁倒灶的战略。”

    “祖父您看,只要我们战略收缩到武城,来远堡和大境门关,守住这一线,他们就丝毫没有突破到居庸关的可能,大同府可不是太原城围十里的土城,完颜宗翰不管有多少兵,都吃不下大同府。”

    “僵持着,大雪天到了,金军就得退了。”杨忻中在地图上,指给了杨宗闵看。

    杨宗闵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瞅了半天,一巴掌拍在了杨忻中的脑袋上。

    “你爹是个憨货!你也是个憨货!”杨宗闵下手还挺重,打的杨忻中一脸懵。

    杨忻中委屈的说道:“那祖父您说怎么办!”

    “你知道从这里,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绕道,绕开大境门关和居庸关吗?”杨宗闵指着地图问道。

    杨忻中皱着眉头看了半天说道:“我不知道。”

    “这条小道,只有冬日才可以过。本来是山泉湍急,绝对过不去,但是到了冬天,泉水枯竭的干干净净,河水就会结冰,别说走人,骑兵队都可以迅速通过,没有丝毫问题。”

    “敌人过这条线,可以打大境门关,可以打居庸关,甚至可以一路南下打到燕京府去。”(铁木真绕道打居庸关堪称经典,说的是这条路。)

    “甚至可以把来远武城给团团包围。你怎么办?”杨宗闵看着杨忻中问道。

    杨忻中一脸懵的看着地图,在地图上,标注的明明是河流。

    冬日枯竭,金人恐怕孤注一掷直接进入大宋腹地。

    “当初太宗皇帝搞了个万人平戎大阵出来,用了一百六十年,官家给废了,传下了堪舆图,这只是一张地图!”

    “蠢货!不争气啊,你看看人家刘、看看人家岳飞、韩世忠、王禀,打仗就只是靠一个图吗?!你快把我气死了!”杨宗闵一脸怒其不争的看着杨忻中。

    杨忻中面如土色,这段时间他当着云中路的总管和经略使。

    他一直以为自己能够担得起这个重任,结果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知道错了吧。我到来远堡的时候,也不知道这条小路,直到问了当地的牧民,才知道冬日里有这条路。”

    “我让人抬着我,勘察了这条路,完全没有防守的可能性。所以,你这个战略收缩的路子行不通。”

    “你还小,嘴勤快点,多问问。腿勤快点,多跑跑。别临时抓瞎。我都给你想好了。你且听着。”杨宗闵继续教训着自己的孙子。

    年轻气盛担当大任,人难免会有点盛气凌人,杨宗闵觉得自己这个身子骨,还能活几年,好好教育杨忻中也可以。

    杨忻中听完杨宗闵的战略,大声惊呼的说道:“祖父,这不行!要不然换我来守来远堡!”

    杨宗闵的战略计划,主动撤出一半的来远堡军卒,以来远堡为诱饵,诱使金人,用尽全力的攻打来远堡。

    来远堡身后是云中路和河东路的山道,占住了来远堡,就可以从河东路南下,进退有据,对完颜宗翰绝对是极为美味的诱饵了。

    “我这是仿照官家的宁武关的旧事,官家以自己为诱饵,钓鱼把完颜宗翰打了个措手不及,我们也可以如此,金人定然想不到我大宋军卒有主动出击的计划。”杨宗闵脸上挂着笑容说道。

    “为什么呢?完颜宗翰在宁武上了一次当,还会上第二次当吗?”杨忻中依旧迷茫的说道。

    “官家在宁武关搏命的时候,身边跟着种少保,种少保打仗其实打的是完颜宗翰的性子。”

    “吃准了他赌徒的性子,所以,我要仿照旧事,再来一次。”杨宗闵回答到,年轻人,不懂就问是好事。

    “官家长于深宫,哪里懂什么军事?所以啊,打仗啊,打的终归是人。你说完颜宗翰会不会上当?就跟问你,你会不会继续偷吃一样?”杨宗闵打趣的问道。

    杨忻中脸色瞬间变了,羞愧的低下了头,当初杨家在永兴军路如日中天,他少年孟浪,却是做了一些糊涂事。

    “人性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完颜宗翰看到这一块美味的肥肉在嘴边,还不得拼命?”杨宗闵摇摇头笑了起来。

    “老种赢了我一辈子,临到死了,还赢了我一手,不服不行啊。”杨宗闵满脸的回忆,那段年轻的岁月。

    种家满门忠烈,他们杨家就不是了吗?

    “孩儿……”杨忻中还要说,可是被杨宗闵打断了。

    “你在这里,他完颜宗翰就不一定来了。我杨总管虽然不如他老种相公,但也是赫赫有名,你杨忻中,还嫩了点。”

    “筹码,除了我脚下这座来远城以外,也包括我自己。”杨宗闵脸上挂着笑容。

    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了自己这边,还有围点打援的战略,他完颜宗翰,很难赢。

    完颜宗翰很快就通过黑水司的察子,知道了那座来远堡,居然撤退了五千军卒,执行云中路总管收缩的命令。

    而现在的来远堡,只有五千军卒在堡内防守。

    他心动了。

    来自塞外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穿过了双层冷锻札甲的缝隙,吹到了内衬之中。

    他背上的伤口,猛的剧痛起来,完颜宗翰强忍着不适,看着来远堡的方向。

    这块肥肉他很想吃,只要拿下那个城堡,就可以由山路拾级而下,向着河东路扑去,截断河东路的阻碍,再拿云中路。

    快速推进是他现在最想做的事。

    因为这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诱惑着他。

    完颜晟下的代价极大,完颜晟答应了完颜宗翰,如果完颜宗翰能够拿回燕云,就将皇位传回金太祖血脉。

    完颜宗翰征战一生,谋划的并不是皇位。

    他的父亲是完颜撒改,追随金太祖一生,忠心耿耿,他想做的只是继承父亲的遗志,让金国的皇位回到正统。

    赵宋的皇位更迭,给了完颜宗翰非常深刻的印象。

    完颜晟兄终弟及继承了皇位,这一直是完颜宗翰的一块心病。

    完颜晟终于松口了,完颜宗翰非常热切的希望,自己能够完成对云中路的攻伐。

    他渴望的看了一眼来远堡,那座堡垒如果能够拿下,夺回云中路的把握就大了一分。

    那里还有一个大宋的名将,杨宗闵,杀了他,宋军必然军心打乱!

    “来远、来远……令全军压上,攻打武城!”完颜宗翰大声的说道。

第三百九十九章 行军拉歌提士气

    完颜宗翰当然想要拿下来远,这个目标怎么看,都是极为容易吃下。

    但是他不敢,他有点怕。

    上次沈从砍他那一刀,可不是闹着玩,他现在已经没有了上战场的资格。

    腰带肩,肩带膊。

    上次被沈从砍的那一刀,砍伤了他的腰部,他现在的腰完全用不上力了,他已经失去了披坚执锐上战场的可能。

    想报仇已经完全不可能了,给他留下伤痕的沈从和那个皇帝,已经缩回了汴京城,而且近期似乎没有打算出来的意愿。

    至于金国还能不能打下宋国?

    完颜宗翰抱着绝望的心态考虑这个问题,甚至此次战略目标云中路,他都觉得非常的困难。

    因为今天面对的宋人,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群望风而逃,那群遇战即降的宋军了,现在宋人表现出来的坚韧,已经和金人没什么区别了。

    民堡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甚至那群贼配军,脸上刻着字的禁军,过去他们随意羞辱的对象,也突然冒出来,或者从草丛,或者从密道,带走金人士兵的生命。

    完颜宗翰怕了,他想回黄龙府养老,或者会宁府也可以。

    杨宗闵万万没想到,自己作为诱饵居然失效了!

    不过自己作为诱饵失效,并不影响战局,因为李彦仙,从北古口率领三万捷胜军的支援,已经到了武城。

    武城是座军堡,放着看起来更好打的来远堡不打,去武城撞铁板?

    赵桓也没有只让北地边军抵抗金兵,他将手中三万捷胜军和五万河间军卒派了出去,由张叔夜和朱孝孙两人率领,向着居庸关方向进发。

    这群军卒,带着大宋极为精良的新型武器,决胜战车和巨型投石机。

    火枪还不能投入使用,但是没良心炮蒺藜炮,已经有数十门之多,弹药更是源源不断的向着前线运送而去。

    这种炮的精度,完全是依靠信仰,只能确定它会向前面打去。不过这在守城战中,完全够用了。

    北地军卒不需要等太久,只要能够坚守到大雪纷飞的时候,大宋兵力,就完全到了。

    赵桓手里就留下了两万河间军戍卫汴京仓。

    如果有需要,他随时都可以带着两万河间军北上。

    只留两万军卒在汴京,可靠吗?

    赵桓觉得很稳。

    实在不行,让宗泽带着他训练的荆湖义军勤王就是,宗泽可是在荆湖北路搞了两百万大军抓的孔彦舟。

    赵桓现在手里的牌已经很多了,而不像年初的时候那么窘迫,需要破釜沉舟才能活下去。

    完颜宗翰的焦虑越来越严重,武城这个城池,比当初的太原还要难啃!

    因为打太原城,他完颜宗翰还能合围,打武城,因为来远堡和大境门关,随时有可能把他们拦腰截断,导致他投鼠忌器,无法围城,只能正面硬攻。

    要不试试来远堡?

    完颜宗翰的目光,又看向了那个建在半山腰的来远堡,看起来那里是唯一的缺口,当然看起来更像是陷阱。

    草原上,王禀重新新开拔的军队,带了将近三万的辅军。

    这些辅军骑的马和他们一样,都是草原劣马,快是快不起来,但胜在持久。

    这些辅军,都是被龙锡金带忽悠过来的契丹百姓。

    当然能够忽悠他们,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捷胜军要去的地方,契丹人也想去。

    耶律大石不带他们去,现在宋人带着他们去。

    而且还是以耶律余睹的名义,他们为何不去呢?

    哪怕知道那龙锡金带是假的,他们也愿意相信那是真的。

    每个国家都有一批人,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家国,付出自己的生命,并且认为那是理所应当。

    国破人亡之时,是无可奈何,当王禀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后,他们穿着不是很厚重的皮甲,带着其他族人的仇恨,还有勉强拼凑出来的箭弩,跟着王禀就上路了。

    林幼玉骑着一匹黑白相间的劣马,小脸冻得通红,但是依旧兴致昂扬的大声的唱着。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林幼玉轻灵的嗓音在草原上飘荡着,军卒们倾耳倾听,虽然听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人美歌甜就够了。

    “林监事,你这调挺好,就是俺们军卒都是一帮粗汉,听不来这么文绉绉的东西啊。”一个军卒大声的喊道。

    另外一名军卒应和道:“你这个憨憨!有的听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有本事你唱一个。”

    这个军卒的调侃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王禀摇摇头,他能听明白这首诗,但是军卒们多数目不识丁,能听出个大概意思就不错了。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林姑娘,这高适的诗,唱给军卒听,他们也听不明白。军汉不懂这个。倒是某学了一首歌,教给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忘了没。”

    “王将军起个头!”军卒们开始起哄,将军教的歌挺多的,他们当然没忘。

    王禀点了点头,大声的喊道:“狼烟起,江山北望!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嘹亮而浑厚的歌声在草原上肆意的飞扬,就连契丹的辅军也抬着头,露出了艳羡的目光。

    他们不会这个歌,但是能听懂里面的意思,他们希望自己有像大宋一样的官家和将军,可是他们的皇帝是耶律延禧,他们的大将是耶律大石。

    一首歌唱完,军卒们脸色涨红,群情激扬,士气振奋了一些。

    毕竟大雪地里行军,还有看不到沼泽,时不时的不正常的减员,看不到尽头的路,随时都有人掉队,这都是影响士气的重要因素。

    王禀的准备十分充分,早就想到了行军路上的重重阻碍,虽然艰难,但是快走到了。

    林幼玉听完,掩面轻笑的说道:“王将军,这首词,对仗不工整,还没有词牌名,是何人所做?看来是个不谐音律的人。”

    “倒是谱曲的人,是一个能人,这曲子谱的虽然怪了些,唱出来,很好听。”

    王禀哈哈大笑起来,笑了很久才停下说道:“这词是官家随笔所做,是官家从大同府回汴京前一夜写的,谱曲的人是李清照,就是名满汴京的李大家。”

    “后来传唱了到了云中路,军卒们都学会了这首词,其实挺好听的。”

    林幼玉一副了然的神情,原来如此。

    官家作诗作词,大概没人敢找官家斧正,所以这词才这副模样,但是军卒们唱的,自然要自己能听明白才行。

    一骑斥候,飞快的拍打着马股,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了王禀的面前,气喘吁吁的说道:“黄龙府到了!不到五十里!一天的路程!”

    “备战!”王禀怒声吼道,刚才还有些萎靡的军卒们,在马背上,坐直了身子。

第四百章 黄龙府前的血战

    “林姑娘,你唱歌真好听。”王禀指着前面的黄龙府的界碑说道:“那就此别过了,姑娘回吧。都送到了这里了。”

    林幼玉随军而来,说要送行,就一路送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捷胜军,送到了黄龙府的界碑了。

    林幼玉有充分的理由跟随大宋的军卒行军,因为她掌握着残辽的皇城司,这些伪装成商贾、游民的察子们,也是王禀行军的重要保障。

    王禀的这次长距离突袭,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故意为之。

    “那我走了。”林幼玉知道接下来的场面,用不到自己了,自己一个女人,还不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跟着将士们,只能碍手碍脚。

    林幼玉和侍女的马匹并没有走多远,就听到了王禀浑厚的嗓音在整个草原上响起。

    “捷胜军卒!”

    回应王禀的是不太整齐但是响亮的回答:“在!”

    “捷胜军卒!”

    这一次的回答就整齐了许多:“在!”

    王禀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铁槊,大声的喊道:“如果有一天,战场就在眼前!我们是否能,冲进硝烟,仗剑戍边!如果有一天,战鼓雷鸣在眼前!我们是否能,不畏艰险,一往无前!”

    “将士们!你们手上的剑刃是否锋利!将士们!你们的箭矢是否精准!将士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军卒们整齐的回答着:“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热土一魂!寸土必争!寸土不让!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战!战必胜之!”

    林幼玉站在不远处,看着走在雪原上的军卒们。向着黄龙府的界碑缓慢而坚定的移动着。

    林幼玉已经听过了无数次的王禀如此站前宣讲,来提升士气。

    在临潢城,每次大战之前,王禀都是这样举着铁槊宣讲。

    这种宣讲完全就是固定的词句,看到将军举起了铁槊,军卒们习惯性的跟着喊了出来。

    更像是早就彩排好的话本一样、

    但是林幼玉依旧是泣不成声。

    只因,此去再无回头路。

    王禀的军卒在修整了一整天之后,走过了黄龙府的界碑,总共一万三千人的捷胜军,三万契丹军,就这样来到了黄龙府城下。

    王禀和军卒们的手在抖,并不是害怕,而是一种期待。

    黄龙府就在眼前,只不过让王禀有些疑惑的是,和他想的不太一样,黄龙府这个城,是不是小的过分了。

    他守过最小的城,也有围十里方圆,那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城池了。

    这个黄龙府,围七里的城。

    让王禀有种自己一个冲锋就能把城夺下来的幻觉,完全没有大宋京师汴京城的雄壮。

    大概是中原和草原的不同吧,王禀如此想到。

    黄龙城建在一个丘陵的低处,四处都是松柏,雪景极美,静静的待在那里,一片祥和。

    王禀站在丘陵的高处细细的观望着城中,良久不语。

    “王将军,我们打不打?”参将刘复小声的问道。

    “斥候回报,黄龙府军卒是猛安谋克,约有两万之众,打不下来。”王禀摇头。

    幻觉之所以是幻觉,就是因为无法成真。

    早就打探到了金人皇帝身边的驻军良多,又是攻城战,再不善守城,人家皇帝亲自坐镇,士气上,也是不输于自己。

    事实上,金人开国之兵,极为精锐,即使在小山坡上观察,依旧能看到军卒们在城头上,反复的徘徊着,丝毫没有懈怠。

    王禀能摸到黄龙府的周围,完全是因为大雪的天气而已。

    “他们发现我们了。”王禀看到了金人的斥候,快速向着黄龙府奔去。

    四万三千人的大规模军团,超过十万匹的劣马的军团,在未踏入黄龙的界碑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发现了。

    金人从城中鱼贯而出,王禀和军卒们严阵以待,而契丹人手持劣质的武器,有些畏惧,也有颤抖,但是宋人们的军阵跟他们带来了些许的安心。

    其实想想,没什么好怕的,他们本来就是来送死的。

    契丹人默默的后退,他们并不是逃跑,而是担任游骑的作用,在金人的周围射击。

    而大宋的军卒组成了锋矢阵,准备凿穿对方的阵型。

    金国的猛安谋克军是金国最为精锐的直属卫队,装备极为精良。人马具甲,披坚执锐。

    “这是羞辱!”完颜晟站在黄龙城的城楼上,愤怒的喊道!

    这是大宋的军卒,军旗翻卷,他已经看清楚了那上面的汉字,而且居然还有契丹人夹杂期间。

    是金人的残忍还不足以让契丹人畏惧吗?是金人的骁勇还不足以让宋人惊恐吗?他们怎么敢!

    来到这里!

    而且主力军卒居然连马甲都配不全!居然敢在自己的面前,组成了锋矢阵,这种破阵用的骑兵阵型!

    这是准备硬悍自己最精锐的军卒!

    这是彻彻底底的羞辱!

    “命令怯薛!将敌人全部杀死!将敌方那名大将的脑袋拧下来!做成酒器送给宋国的皇帝!”完颜晟大声的怒喝着。

    金国的怯薛军,展现了他们当世强军的素质,用最快的速度排兵布阵,在王禀的骑兵阵还未开始冲锋的时候,展开了反冲锋。

    但是金国皇帝毕竟没有破釜沉舟的危险,也没有到破釜沉舟的地步,他依然留下了一万精锐军卒在城内,以防止意外。

    王禀的军卒捷胜军都是步兵,骑马只是单纯会骑而已,马上的功夫,其实远不如金人,如果金人能够守城,王禀其实很难有什么办法,攻破城池。

    但是金人不擅长守城,也不会守城。

    当两支军队快要撞到一起的时候,王禀大声的喊道:“变阵!”

    号角声的声音陡然变得急促,而军鼓的声音从缓慢开始变得急切,如同雷鸣一样的战鼓声,震落了松柏上的雪花。

    锋矢阵的箭头猛然散开,变成了撒星阵,让金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从军卒的缝隙间穿过。

    大宋的军卒如同筛子一样,筛了一边金人的骑兵。

    而这一轮互相的冲锋,让金人的军卒散而不聚,本来准备的最强的一拳,如同砸在了棉花上一样难受。

    奸诈的宋人!压根没打算正面硬悍!

    这是诡计!

    的确是诡计,如果要正面迎战,王禀肯定不会站在中军大撵,而是随军冲锋了。

    变阵还在继续,大宋军卒的具状并不全,机动力上要比金人的铁浮屠更好些。

    在金人正在不断的收拢军卒,让阵型变得完整的时候,大宋的军卒和契丹人利用高机动性,团团围住了金人的铁浮屠重骑。

    为了把对方的铁浮屠围住,即使是有心算无心,即使用了自己压箱底的撒星阵,但是为了围住这出城的一万铁浮屠,大宋的军卒们依旧付出了两千余人的伤亡。

    撒星阵是王禀专门为了制服金人的铁浮屠训练的一种军阵,经过太原云中和临潢的多次作战,他已经发现了这种重骑的致命弱点。

    当重骑无法完成快步、慢跑、冲锋的这个动作的时候,重骑兵呆在原地的时候,战斗力大减。

    王禀真的不是临时起意来到黄龙府,他早就在心里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将路上无数的问题,想了一遍又一遍。

    比他预想的场景更好。

    他曾经担心自己长途行军军卒的士气会崩溃,他曾经担心自己长途行军被敌人发现,他曾经担心自己被金人以逸待劳,他曾经担心金人会倾巢而出,不过这一切,都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没有让情况,变的更加糟糕。

    甚至金人的皇帝自大到,只派出了一万重骑来对付自己。

    而骑撒星阵的使用,完全是一种以伤换伤的打法,两千余人的宋军就这样倒在了黄龙府的城下。

    大宋军卒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终于完成了对金人铁浮屠的合围。

    没有了速度的重骑兵,就跟没了牙的老虎一样。金人的铁浮屠没办法加速,再没有了一往无前,打碎一切的冲击力。

    大宋的军卒翻身下马,掏出了背上长长的勾枪。

    砍马腿,是对付重骑兵的一种绝妙方式。

第四百零一章 虚张声势和金国公主

    王禀戴上了面具,他和军卒们一样,都是背着血仇来到了这里。

    当然王禀更多的是考虑着大宋的战略和大局。

    他要将前往奉圣州的所有金人精锐引回来,那就需要将金人皇帝打到害怕,唯有如此,才能引回金人的精锐。

    完颜晟站在城头上,目瞪口呆的看着战局的变化,没想到仅仅一个照面,金人最精锐的合扎猛安军,就陷入了被动之中。

    虽然杀死了敌人数千人,但是接下来的场景让完颜晟目眦欲裂!

    宋人以矮小的劣马为依仗,低着头带着勾枪,砍掉了马腿,然后将环首刀顺着顿项的缝隙,带走了一个个金人的性命。

    被围住的合扎猛安军根本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数万马匹就在金人的周围游荡,而马匹之下,是神出鬼没的宋人军卒,他们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名金人的死亡。

    “冲!让剩下的合扎猛安军出城!打垮他们的阵型!快,让侧翼骑兵也同时出击,快!”完颜晟惊恐的喊着,但是让他以为只是辅军的契丹人,这也个时候也开始游走在了战阵之外。

    契丹人的装备更差,但是他们是马背上的长大,所以,马技更为纯熟。

    那劣质的弓弩,阻挡了金人驰援的步伐,越来越小的包围圈,不断的蚕食着金人的精锐军卒。

    “苍天误我!”完颜晟大喝一声,直挺挺的倒在了城头之上。

    急气攻心这种事,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更何况,完颜晟本身还有些疾病缠身。

    他之所以答应完颜宗翰将金国皇位传回太祖血脉,完全就是因为自己所立的太子,两年前就已经身亡,而现在册立自己血脉的太子,宗族的反对之声,太大了。

    而现在,自己的嫡系部队,合扎猛安军死在了城下,他就已经丧失了所有的筹码。而且这些年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

    “火速令完颜宗翰回援!所有人闭门不出!不能再打了!宋人显然有备而来!”完颜宗干大声的喊道,他接替了完颜晟的指挥。

    完颜宗干,用韩世忠的话说,就是完颜老大。

    他是完颜阿骨打的长子,可惜他只是一个庶出,而当时完颜老二尚小,最后金国的朝局,就变成了兄终弟及的局面。

    完颜宗干皱着眉头看着城下的宋军,他在第一眼看到这批宋军的时候,就提醒了完颜晟要极度小心,能够穿越大漠、草地、雪原来到黄龙府的人,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可是完颜晟在接到军报之后,和宗族简单商议之后,认为长途奔袭的敌军,现在战斗力应该孱弱无比,以逸待劳用最快的速度打掉敌人,是正确的选择。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里,宋人,是极度的懦弱、胆怯和软弱无力。

    事实证明,完颜宗干是对的,可惜他一个庶出,完全没有影响力。

    仓促之间,宗族之人依旧沉静在惊讶之中的时候,他第一个稳住了局面。

    可惜这无法改变大宋军卒,围剿一万合扎猛安军的步伐,同样他只能命令所有出城的两翼轻骑和剩余零散的重骑回到城中。

    王禀的目的就是一次打怕完颜晟,他也没有做出接近城池的举动,金人再不善于守城,城墙上也有无数的弓弩,会给自己这只军队带来极大的伤亡。

    这是王禀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场围剿打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太阳再次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大宋的军卒们已经累的站不起来,就那样直挺挺的躺在雪地上,看着天空的太阳傻笑。

    契丹人带着刀在战场补刀,偶尔会有没有死透的金人愤怒的杀死一个契丹人,然后数个契丹人一起扑上来,杀死这个金人。

    那群帮着他们来到这里的劣马,这个时候,并没有离开自己的主人,他们蹲伏在士兵的身边,用粗糙的舌头,舔舐着大宋的军卒,好像在试探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旁人要接近,它们还会站起来嘶鸣,用踢破狼头的蹄子,踢向来人。

    这些劣马比想的更加忠诚,当然长得丑了点。

    王禀看着黄龙府的城池,自己的目的。

    终于达到了,他们已经抓到了金人的信使,金人皇帝,终于决意让金人主力回援,又派出几波信使督促完颜宗翰回撤。

    因为黄龙府里,有大量的宗亲,妇孺,现在被王禀这只奇兵团团围住,不免有些惶恐。

    最主要的是王禀一战,打出了宋人的气势,以五千人阵亡的代价,吃掉了完颜晟一万的合札军。

    王禀准备持续给完颜晟增加压力,他选择的事虚张声势。

    当年,隋炀帝喜欢巡游天下,刚刚出巡完江南,就开始巡游塞北,大战旗鼓的被当时突厥的始毕可汗知道了。

    这等好机会,始毕可汗怎么会放过?他看到隋炀帝送上了门,立刻带领数十万突厥兵,把隋炀帝围困在了雁门关。

    李世民当时刚刚束发,正值年轻气盛,他带兵到了雁门关的时候,看到突厥人人多势众,硬拼肯定打不过。

    就将自己本部兵马,分成了数股,每股都打出了无数的旗帜,拉长队伍,还让人拖着树枝,制造了大量的烟尘,伪装有很多人的样子。

    疑兵计成功的吓到了始毕可汗,而且当时的义成公主,也成功的忽悠了始毕可汗,谎称隋军正在攻打突厥都城。

    始毕可汗这才退了兵。

    能隋炀帝从雁门关出来,继续下扬州找美女了,自己许诺的守城有功皆为六品,论功行赏之类的话,都忘得一干二净。

    王禀的做法,其实和李世民很像,将契丹人分成了数股,一人带上一匹劣马,每天做的事,除了打猎以外,就是制造烟尘和声响,用来恐吓完颜晟。

    更让完颜晟有压力的事,王禀不断的制造着援军连绵不绝的假象,王禀把手中仅剩下这三万多人发挥到了极致,目的就是吓住金人的皇帝。

    他完美的把自己的主力演成了先锋军。

    “王将军,果然如你所言,金人派出使者议和了!”参将刘复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只断箭说道。

    断箭上有封信,大意是明日午时,完颜阿骨打的长子,完颜宗干,将会带着唐括氏三名公主,前来议和。

    这完颜宗干就是人质,三名公主是送给大宋官家的侍女。

    当然王禀小心翼翼的精心布置了一番,毕竟自己缴获了无数的金人甲胄,除了武装宋军外,还武装了不少的契丹人。

    走到这一步,王禀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装,能装多久是多久,直到把金人的主力骗回来为止。

    金人又不敢出城,只能派出使者装装样子。

    王禀看到三名唐括氏的公主时候,愤怒的拍着桌子说道:“你们这群不守信誉的金贼!说是议和,三名公主!可是你这个是公主吗?!侍女都不长这个样子!”

    王禀之所以如此发怒,实在是这三个公主,丑到了灵魂的深处,让人战栗。

    完颜宗干回头看了看三名公主,这的确是公主啊,而且金人的宗族为了表示诚意,拖延王禀攻城的步伐,还挑了三个好看。

    “她们这样的送到云中路官家那里!官家不砍了某才怪!你们这是挑拨离间!好一招离间计啊!”王禀依旧在愤怒的说道。

    他无意间,透露了个消息给金人,那就是官家在云中路,来制造自己还有援军的假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