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一十七章 去安济坊分糕点

    这是一条注定了没有结果的路。即使是作为大宋皇帝的赵桓,都没有办法决定的事。

    “你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懒散?怎么说也是一个皇…族啊,你这个样子,朕很为难啊!”赵桓看着车驾上的王禀、李纲无奈的说道。

    赵桓想做的事,种师道都无法阻止,当初一直不让他推转椅,到最后还不是被他得手了?

    完颜宗干肯定也无法阻止大宋官家的意志!

    最后赵桓还是把王禀给拉到了自己车驾上。

    连赵桓都正襟危坐的坐着讨论问题,完颜宗干躺在车驾上,一副老子就是牛,不服砍了我的样子。

    赵桓刚才想说的不是皇族,而是皇帝。

    完颜宗干,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登基称帝。

    甚至摄政之后,尽心竭力的辅佐金太宗养子,太祖血脉的完颜。

    完颜在位的时候,屡次加封完颜宗干,从最开始的梁宋王,到后面没办法加爵,就不停的给完颜宗干加特权。

    入朝不拜,策杖上殿,仍以杖赐之,设坐奏事。

    到后来完颜宗干有了脚疾,赐完颜宗干辇舆上殿,制诏不名。

    比赵桓给种师道那三样还要离谱的五样特权!

    即使如此,完颜宗干死后,完颜的大臣们都不让完颜哭丧。

    完颜大怒,斥责群臣,君臣之义,骨肉之亲,岂可避之!

    遂哭之恸,太过悲伤的完颜辍朝七日,然后被完颜宗干的儿子,完颜亮给杀了。

    完颜亮给他爹完颜宗干从梁宋王升格成了皇帝,是为金德宗。

    完颜宗干喜欢司马光,想让自己做金国的司马光,名垂青史。

    显然他儿子也很喜欢司马家的司马昭,把他爹弄成了司马懿。

    “朕问你个问题啊,司马懿你起来,不是,家彦啊,金人成年都要独自打一只老虎做成年礼吗?”赵桓让完颜宗干坐直了。

    大家都在聊天,你一个人搞得自己跟个世外高人一样,不合适。

    完颜宗干坐了起来,看着王禀和李纲好奇的目光,摇了摇头,说道:“真的是流言可畏啊。金人成年打一头老虎,那辽东大虫早就绝种了。”

    “事实上,是部落把老虎打的半死,完颜氏要行成年礼的勋贵,手刃猛虎。亲手剥个虎皮做大氅而已。”完颜宗干无奈的解释道。

    “那你的虎皮呢?”赵桓好奇的问道。

    这个问题困扰他好久了,人手一只猛虎,太离谱了,他当然是不信的。

    当初刚即位的时候,就有朝臣这么说,来衬托金人的勇猛。后来缴获了完颜宗望留在汴京旧营里的虎皮,给流言增加了几分可信度。

    赵桓就一直怀疑,果然和赵桓想的一样。

    “我的虎皮自然扯不起来了!在黄龙府呢!哪天你们把黄龙府占了,记得问完颜晟给我讨回来。那是我父亲赏给我的。”

    完颜宗干的眼神里带着一丝落寞,不过很快就把落寞抛去,看着大宋顶尖三人组笑的很是开心。

    完颜宗干指着堪舆图说道:“韩泼皮调到奉圣州,王铁柱去云中路,李彦仙驻守在山海关和北古口,可确保进退有据。”

    “杨忻中、杨宗闵守成有余,进攻无力,杨家人善守不善攻。如此调度,可确保大宋在征伐金国中,立于不败之地。”

    “进可攻退可守。你们商量了一路了,商量的都是废话!”

    完颜宗干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一脸嘲讽的看着面对堪舆图调度半天的三个人。

    他们在车驾上看着堪舆图商量如何调度军队,来安排对金之战,商量了一路,没什么结果。

    李纲本来就极少的接触军事,王禀善为将,不善为帅。

    官家…官家就不提了,到现在抱着种师道的遗嘱行事。

    赵桓和王禀面面相觑,稍微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跟完颜宗干所说的一样,这样调度,最为合适。

    聪明果然可以为所欲为啊。

    “韩泼皮朕知道什么意思,是韩世忠。王铁柱是王禀?”赵桓笑着问道。

    王禀看着完颜宗干,嘿嘿的笑了起来,说道:“他外号龟公,韩将军给他起的外号。”

    “啊!王铁柱!我要跟你决斗!”完颜宗干直接跳了起来,指着王禀大喊大叫道。,

    赵桓沉默,韩世忠起外号的能力,果然不一般啊,据说岳飞也混了个平州无敌的外号出来。

    “本来想带着你去打一头大虫,把虎皮剥了,让你继续扯虎皮的。现在,虎皮,没了。”王禀无所谓的说道。

    完颜宗干瞬间不刚了,他到现在还是王禀的俘虏,王禀不带着他去打猎,他还真没什么机会去打老虎,剥虎皮。

    “我们继续看这个堪舆图,以燕京为核心战略防御体系,对以后控制辽东和云中,以及到现在官家从未提及的河套地区,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官家啊,你赶紧把李纲他们说服了,弄个燕京行在,这最实在。”完颜宗干继续给大宋皇帝出谋划策。

    “虎皮啊,有的是,王节度使在送完年礼之后,带着他去打一头。”赵桓肯定的说道。

    算是把完颜宗干想要扯虎皮的事,给定了下来。

    送年礼,就是赵桓现在要做的事。马上就就要过年了,作为大宋的皇帝,需要亲自到大宋的百官家里送炭。

    雪中送炭,是大宋皇室的一项传统,传自宋太宗赵光义。

    淳化四年二月壬戌,宋太宗裹着狐狸皮草做的冕服,坐在满是火盆的延福宫里,却心系汴京的百姓!下诏:

    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遗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

    当然赵光义雪中送炭钱米,是确有其事,但是此举背后的目的,是笼络朝臣。

    普通人家有几个百岁的人呢?而且这个孤老贫穷的界限,标准都是谁定下来的?

    直到了仁宗的时候,仁宗开始正式制定了标准,这些钱米炭才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

    这个传统其实中断了二十多年了,赵佶懒得做这些事,连体恤爱民的表面文章,都懒得做。

    赵桓这是登基以后,过的第一个年。

    他人设一直是仁善,他也一直这么在做,除了对金人。

    他准备就这么把仁善的人设做一辈子,至于自己本身到底是真的仁善,还是假仁善,作为皇帝,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态度。

    赵桓的第一站,是汴京居养院和安济坊,居养院住的是汴京城五十岁以上,膝下无子女的老人,而安济坊是收留没有了父母的儿童。

    赵桓对蔡京不讨厌,蔡京归京时,赵桓也没有赐死他,只是定了个流放,任其自生自灭。

    除了考虑赵佶在位二十六年那些遗留的政治力量以外,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蔡京这个人,确实有点东西。

    在大宋这个时代,安济坊收拢孤儿的地方,居然没有变成买卖人丁的场所,足见其下了绝大的力气在做这件事。

    赵桓下了车驾,看到了奔跑在街头安济坊的小孩,穿着新做的棉服,在院子里随意的跑动着,偶尔捡起地上的雪团,丢的别人浑身都是。

    嬉笑欢闹之声不绝于耳。

    赵桓忽然觉得自己批阅札子把桌子上的漆都给磨平了,非常值得。

    当然那桌子被赵英给换掉了。

    这个憨憨赵英,一点都不懂圣意!换了桌子!朕还得磨一年,才能显得朕勤政为民!

    但是他又没办法把自己的小心思告诉赵英这个憨货!

    “啪!”一个雪团砸在了赵桓的身上,雪花四溅,洒在空中,居然在冬天的冷日下,打出了一圈光晕。

    “护驾!”沈从喊了半声,就被赵桓的粗口打断:“护个屁!”

    等一下,这好像是在骂自己?!

    自己身边怎么都是这么一群憨憨呢?

    “哈哈!”随着赵桓一起雪中送炭的王禀和李纲,都大声笑了起来。

    沈从摸了摸脑袋,官家的行程都是定好的,程褚早就带着人摸排清楚了。

    他只是有些反应过度了。

    唯有完颜宗干默默的走向了后面的车驾,搬下来了一箱箱的糕点。

    “彰显你仁义的时候到了。”完颜宗干将糕点放下,他声音还算平稳,但是他眼底闪过的艳羡,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糖糕,花糕,蜜糕,雪糕,豆糕,糍糕,栗糕…

    赵桓打开了糖糕给安济坊的孩子分而食之。安济坊的待遇不错,但是还没到顿顿有糕点的日子。

    “慢点慢点,别抢,每个人都有,诶!那个穿红色小棉袄的那个小丫头!你拿了第三次了!”赵桓乐呵呵的分着糕点。

    王禀拍了拍完颜宗干。

    王家彦眼中满是苦涩。

第四百一十八章 兄终弟及的差异

    赵桓志得意满的将所有的糕点都分派清楚,念头通达了。

    他感觉很满足,糕点的香气依旧在空气中蔓延,箱子里只剩下了无数的残渣,他站了起来,看着旁边穿着红色棉服的小姑娘,笑了起来。

    大宋尚红色,小丫头大过年的穿的极为喜庆,胖嘟嘟的脸颊有点婴儿粉,呼出了两道白气,眼巴巴的看着箱子里的糕点。

    “没有了。这次真没了。下次朕来看你们的时候,多点。”赵桓无奈的摊手说道。

    “大人说话都是骗人的!”小丫头一溜烟的跑开了,躲在墙角偷偷的看着赵桓。

    赵桓伸了伸手,小丫头说的没错,自己这么忙,一年能来看他们一次,已经实属不易了。

    居养院和安济坊的经费并不是很充足,还有些官员在里面上下其手,这种自古以来官场不可避免之事,导致经费愈加紧张。

    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吃饱穿暖,好吃的不多,馋嘴的孩子也就指望着一年一度的过年的时候了。

    赵桓其实已经严令彻查贪腐案件,可是这种自古以来的官场陋习,李纲这样的官场大拿出手,都只能治大贪,堵小贪,禁绝贪腐这种事,赵桓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皇城司的察子的规模已经变大,退休军卒们风闻言事的作用,也逐渐彰显,贪腐的事,已经有了向好的方向改变的态势。

    大宋正在慢慢变好,这就够了。

    李邦彦一脚踹开了画师,亲自上阵,拿起了画笔,把这一幕勾勒在了画幕之上。

    “这个就不要发邸报了吧。”赵桓无奈的看着李邦彦说道。

    自己就是来奉行赵宋家的传统,这李邦彦非要跟来,画师画得不好,还亲自上阵。

    “大雪纷纷,官家和小丫头这构图,绝妙,绝妙。唔!可以把安济坊的大门画上。”李邦彦没理会赵桓的抱怨,继续作图,沉浸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赵桓看着南边的冷日,满脸的哭笑不得,哪里来的大雪纷飞?

    赵桓让亲从官把箱子搬上了后面的车辆,自己回到了大驾玉轳,他向着躲在墙角的小丫头挥了挥手,车驾缓缓的向着下一站驶去。

    “大宋国泰民安。”赵桓对着西北的方向喃喃的说道,那是勾注山的方向。

    “官家也别怪士美,他也是为了大宋民心凝聚,官家心系百姓,这是好事。”李纲搓着手说道。

    王禀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说道:“官家,臣一个粗人,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等到安定下来,让内人去安济坊领养一个乖巧的小丫头。”

    “这就内人了?进展挺快。挺好。”赵桓点了点头,戴上了手套,这天气确实有点冷了。

    王禀拍了拍发呆的完颜宗干说道:“家彦啊,大宋和金国肯定有所不同,你也不用动不动就感怀故土,慢慢就习惯了。”

    “哪有什么差别,不都是兄终弟及吗?”完颜宗干失神的说了一声,说完面色惊惧起来。

    他立马翻身匍匐在地上,说道:“我刚才有些失神,说话没过脑子。还请官家饶某一命。”

    大宋有几个不能碰的禁忌,第一个就是陈桥驿,这第二个就是兄终弟及这句话。

    现在的赵官家这一系,也是太宗一系,赵桓这具肉身,也是赵光义的世孙。

    “起来吧。要杀你早就砍了。不会等到现在了。聪明人说话都不过脑子的吗?”赵桓无所谓的让完颜宗干起来。

    论骂宋太宗赵光义,赵桓在太原城下诏骂,那才是载入史册的骂,这在车驾里,一共五个人,就把完颜宗干吓住了。

    赵桓私底下也没少骂赵光义,对这个话题,更没什么忌讳。

    赵桓其实几次都动过杀了王家彦的念头,但是是他将大宋的捷胜军的节度使王禀,还有为国流血牺牲的捷胜军卒带了回来。

    “你们金人的兄终弟及和我大宋的兄终弟及不太一样。”赵桓主动说到了这个事。

    李纲的脸色变了变,说道:“官家,臣肚子不适。先行下车如何?一会儿臣自己去军器监。”

    王禀迅速反应过来了,直接一拍头,说道:“臣有点发热,去医馆看看。”

    “都给朕回来!”赵桓哭笑不得的斥责了他们。

    这个话题在大宋几乎就是禁忌的话题,一个李纲,太宰,赵桓真正的心腹大臣,一个王禀,刚建的节,俩人都不敢听官家说这个事,可见其禁忌之深。

    “一个老和尚的无稽之谈,被你们认为是禁忌一百多年,是不是太小心翼翼了些?”赵桓叹气的说道。

    王禀是个武人,一个翻身就下了车,车夫看到车驾上有人翻了出来,就把车驾停住了,然后李纲匆匆忙忙下车,看起来真的是吃坏了肚子。

    完颜宗干看着赵桓,看着没影了的王禀和李纲,愣愣的问道:“那我也肚子疼。啊,好疼。”

    王家彦一溜烟的滚了下去,连滚带爬的追着王禀去了。

    赵桓一脸无奈的看着只剩下自己和赵英的大驾玉轳,露出了苦笑。

    皇帝就这个样子,真的想说点什么,朝臣也不敢听。

    “赵都知啊!你是朕的大伴,朕跟你说…”赵桓说了一半就停下了,因为赵英挥着手,大声喊着等等我,跟着李纲跑了。

    沈从看着跳下车的人,一脸的莫名其妙,问道:“官家,车还走不?”

    赵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把他们叫回来吧。”

    “你说话过点脑子!要不是官家大度,你命都无了!这话能说?”王禀拍了一下完颜宗干的肩膀说道。

    完颜宗干连连道歉,说道:“这不是想事嘛,就没注意,秃噜的快了。我这后背都是汗啊,你们官家是真的好脾气哟。”

    完颜宗干想到了上一个在完颜晟面前,提起兄终弟及的人,就猛地打了个冷战。

    完颜晟把那个宫人,直接活埋了。

    王禀摇了摇头,他想到了太原城的圣旨说道:“官家看不上太宗皇帝,还有啊,官家脾气好,能忍你一次,可忍不了你多次,你可悠着点,别给点染料,你就开染坊啊。”

    “省得,省得。再也不敢了。”完颜宗干也是连连擦着头上的虚汗,这一下嘴瓢,真的差点要了他的命。

    “得亏老子在黄龙府拉了你一手,把你活着弄到了大宋,否则活不过山海关啊。”完颜宗干用力的拍了拍王禀,说道:“我救你,你救我!”

    “你不是要当大儒吗?一口一个老子的,当个屁。”王禀踹了完颜宗干一脚,跟着来找他们的沈从上了车。

    李纲和赵英也一起跟着程褚回来了,车驾再次启动,可是赵桓愣愣的望着窗外,没有言语,其他几个人眼观鼻,鼻观心,正襟危坐,一动不动。

    “朕跟你们说!大宋的兄终弟及和金人的兄终弟及是真的不一样!”赵桓突然开口说道。

    李纲悄悄的从棉服里拽出两团棉花,塞进了耳朵里。

    “算了算了,不说了,去军器监。”赵桓看李纲的样子,知道他们真的不愿意说这个话题。

    打破禁忌与传统的阻力,比赵桓想的更加难一些。

    赵桓为何如此的执着的想把这件事掰扯开来说?

    完全是因为正统两个字。

    他因为正统两个字,享受了太多的好处,自己这幅臭皮囊的主人是个蠢货,可是这赵二一系的皇位,可不是什么烛影斧声那样篡来的。

    在五代十国到宋初时候,共有九人是以亲王加开封府尹为标志,和平登基称帝。

    当时的赵光义把开封府尹储君之位做的稳稳的,赵匡胤死后,顺位继承人正是赵光义。

    奈何赵光义无能,至于有个老和尚编了个段子,写了一本《续湘山野录》的话本,骂赵光义,也是此文中,首创了烛影斧声的说法。

    赵匡胤手持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道:“好做!好做!(好好干!)”

    其实老和尚主要的目的是骂赵光义无能,夸宋太祖英武,其达生知命,盖有如此者。

    老和尚说,烛影斧声很扯淡,但是很符合太祖皇帝知自己大限已到,坦然面对生命结束时依然非常的豁达。

    赵匡胤当时已经大豫,生病后的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对生死之间的大恐惧的豁达让老和尚无比还年赵匡胤而讨厌赵光义。

    真的摆开阵仗,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座军州的赵匡胤,让出两条胳膊两条腿,赵光义也不是对手。

    所以,大宋才没有了金国太祖太宗两系的血腥内斗,完颜晟学的兄终弟及,终究是忽略了前置条件,只学了个样子模样。

    老和尚的这话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也就逐渐变成了赵二一系的心病和禁忌。

    赵桓对此到是无所谓,他的基本盘已经由正统变成了民心,争不争这个正统,已经无所谓了,干得好,谁管你这个皇位哪里来的。

    他主要是想让朝臣们打破禁忌和传统,但是他们依旧难以接受,只能徐徐图之了。

    “官家,军器监有了新的成果,官家到时候可以试试。”李纲摘了自己的耳朵里的棉花说道。

第四百一十九章 来自系统友善的提醒

    打破禁忌这种事,官家你来做就是,让我们朝臣打破禁忌干什么?

    李纲怎么可能不知道赵桓的想法,只是他们不是皇位上的人,打破禁忌的事,还是由官家去做吧。

    这就是李纲的真实想法。

    王禀是因为自己比较笨,所以看到聪明人的李纲都这么做了,有模有样的学。

    王家彦是怕死。

    赵英是没办法,都不敢听,自己听,那是要被孤立的。

    赵桓伸了伸懒腰,看着越来越近的军器监,这个广备攻城作已经给了自己足够多的的惊喜,这次是准备了什么好货?

    他正准备下车,猛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坐在了车驾上。

    【历史事件提醒:根据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发现宋朝皇帝和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皇帝家族具有肥胖、脑血管病、高血压等遗传基因。】

    【压抑的宫廷生活等环境因素影响,是脑血管疾病成为宋代皇帝们最常见的疾病。常常伴有言语障碍、行动不便等共同特征。】

    赵桓茫然的看着眼帘上的字幕,自己这要狗带了吗?

    【温馨提醒:请大宋的官家为国为民勤勉不辍的同时,能够走进大自然,多多锻炼身体,保证身体的健康。】

    系统难得不毒舌一次,还是告诉赵桓一个不是很好的消息。

    大宋皇帝活的都不长,不对,赵构活的蛮久的,活了八十一岁。

    其他的皇帝的寿命都不是很长。

    赵匡胤享年五十岁,赵光义享年五十八岁,赵恒享年五十四岁,赵祯享年五十三岁,赵曙享年三十五岁,宋英宗赵顼享年三十七岁,宋哲宗赵煦享年二十三岁,宋徽宗赵佶活了五十三岁……

    大宋的皇帝除了赵构是个意外,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

    赵桓靠在车驾的后座上,用力的呼吸了几口冷空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下了大驾玉轳。

    现在赵桓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老和尚,会写一本话本专门夸赵匡胤面对死亡的时候,依然豁达。

    自己年纪轻轻,面对生死的大恐怖的时候,依旧有些如遭雷扼一样的茫然。

    不过他很快就把自己的心思放下了,活多久是老天爷去定,自己难不成还学秦皇汉武唐宗他们一样,寻找长生不老药吗?

    活得精彩,才算不枉此生。

    赵桓踏出了大驾玉轳,来到了演武场,而此时的演武场上,摆放着一架床弩,而这只床弩,居然有两人高!

    赵桓看着精细无比的机械结构,还有用钢丝和兽筋挽成的一根根弩弦,全钢制作的弩身,还有那长约一米的巨大钢制铁箭,能感到那种森然的杀气扑面而来。

    “官家!床子长弩!李太宰的手笔,重约五千斤,可以拆卸运输,也可以拆卸保养。视距良好的时候,可以射两千五百步。”刘益拍了拍巨大的机械笑着说道。

    “瞄具在这里,站在长弩之下就可以操作,拉动这处杠杆就可以使用。”

    “这处瞄具可不得了,乃是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重影无穷而视千里的千里镜,可看到两千五百步外的人影。”刘益指着瞄具说道。

    这可是他们广备攻城作专门发明的利器!

    “一次发出去一只箭矢,也没什么用啊,串成糖葫芦,也杀不了多少人。”赵桓看着巨大的机械说道。

    他不是在否定刘益和李纲他们的发明创造。

    但是显然蒺藜炮的火炮杀伤力更大,随着火药配方的不断改良,如果能解决蒺藜炮的命中率的大问题,绝对比这巨大的机械床弩有用。

    虽然两千五百步,真的很远,四舍五入高达四千米的距离。

    以举足一次为一跬,举足两次为一步,也就是说迈步两次,才算做一步,五尺一步。

    一尺大约0.32米,这两千五百步的钢弦钢架全铁弩,射程高达四千米。

    但是赵桓依旧信仰火炮。

    “官家,臣观看了几乎所有的行军记录,发现金人大将每战都会身先士卒,喜欢带头冲锋,臣也是为了验证官家赐下的书籍,做了这么一台,若是金人大将冲锋,或者待在两千步之内,这弩,绝对能射杀他。”李纲低声说道。

    他说完还上下看了完颜宗干一眼,完颜宗干一哆嗦,这么个铁疙瘩能打这么远?

    赵桓这才了解,这玩意儿发明的初始动机压根就不是大规模杀伤,而是为了搞掉对方将领。

    毕竟大宋有这方面的经验,澶渊之盟的神射手嘛。

    “这瞄具靠谱不?”赵桓看着刘益不停的调动着数值。

    “靠谱。”刘益言简意赅的说道,继续手不停的调试着手中瞄准器。

    搞学术的大概都这个范儿?

    赵桓还指望刘益能给自己讲解下原理,比如那句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重影无穷视千里,到底是怎么得到的。

    刘益将瞄具调整好,让位给了赵桓说道:“调好了,拉这根绳子就行。”

    赵桓透过千里镜,看到了瞄准镜里有一个靶子的影子,他探出个脑袋,看了看前方,只有一个很小的点。

    “倒是非常的清楚。”赵桓点头说道,拉动了手中的绳索。

    齿轮不断的晃动着,特有的齿轮咬合的声音在机器上不断的发出声响,还有一股机油的味道在空气中不断的蔓延开来。

    李纲伸手扶住了瞄具的一端,这个瞄具是经过特殊设计,不会随着床子长弩的晃动而晃动,李纲扶着是为了防止后坐力伤到了官家的眼睛。

    “砰!”一声巨响,十几道箭矢的黑影,用极快的速度带着破空的声音,从床子床弩上飞了出去,飞向了靶子。

    落在了靶子附近,激起了一大堆的烟尘。

    “多发?暴雨梨花?”赵桓目瞪口呆的问道。

    李纲设计的这个东西,不仅是狠毒那么简单了!必然要人命的东西!

    “当然是多发啊,一箭三十矢,省的他们跑了啊。”李纲点头说道。

    王禀再次拍了拍完颜宗干的肩膀,他们完颜家那群兄弟,被李纲这样惦记上了,怕是以后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完颜宗干没什么沮丧,相反还有点期待。

    赵桓觉得自己不再信仰火药了,改为信仰机械也不错!

    “不过这弩有一个缺点。”李纲叹气的拍着床子床弩说道。

第四百二十章 技术积累和试错

    “其一,造价昂贵,不管是瞄具,还是精密的齿轮,亦或者是弩弦,或者说是弓身,无一不是花钱的大头,至少需要十数万贯才能造这么一台。”

    “其二,金人也不是蠢货,第一个大将被杀之后,以后再想杀他们,难上艰难。必然会隐秘行事,必然会有所改变。”

    “其三,此物精密,即使可以拆卸保养,依旧不适合大规模列装部队。”

    “臣费尽心机,就做了这么一个验证臣想法的东西,看起来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以臣觉得这长弩,建一架放在山海关,吓吓完颜家那群人就是。”

    李纲指着巨大的机器,自曝其短的说了一大堆,说的赵桓都有点怀疑,李纲是不是在浪费国帑了。

    李纲说完就苦笑起来,自己做了一个这么个武器,却是个样子货。

    数十万两白银的造价,超高的运输成本和超高的保养成本,这武器,压根没有列装大军的可能。

    自己做了个什么东西出来?

    “李太宰不愧是李太宰啊,把此物的优点,缺点都说了出来,就不怕朕治你一个浪费国帑之罪吗?”赵桓摇了摇头,拍了拍巨大的机械床弩,看了一眼李纲。

    曾经种师道告诉赵桓,要赵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赵桓倒是没有懈怠。

    李纲居然也是从一而终的想当个道德圣人,换个人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大肆鼓吹机械床弩的威力,换点封赏?

    等到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提出各种困难,让项目不了了之?

    这才是常见的套路才对。

    到了李纲这里,居然把可有可无的鸡肋,说的明明白白。

    “不过朕以为,此物依旧有其存在的意义。”赵桓说道。

    “此物的机械结构如此精巧,看来是李太宰学了一年机械的大成之作。花点钱就花点钱,这些结构的一些经验可以用到普通的床子弩和决胜战车上,这几十万贯,就没白花。”

    “官家说的是。”李纲点头,的确这些机械结构,李纲也用到了改良床子弩上。

    “此物的千里镜如此精巧,虽然刘少卿没有给朕讲解什么是鉴什么是影,但是此物到了战场眺望敌情,绝对不是没有用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好东西啊。”

    “此物浑身是宝,李太宰自谦了。”赵桓肯定了李纲、李纲、苏携等人这一年的努力。

    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本身就是技术积累加试错。

    犯一些小错误,走上歪路,做一些歪瓜裂枣,甚至做一些样子货出来,并不可怕,只有不断探索正确的道路,不缺少这种精神,浪费点钱而已。

    朕有的是钱啊。

    赵桓可不愿意广备攻城作失去了他本来的作用,作为大宋最高科研单位,他们存在就是为了一头扎进制造的无尽的边界,做一把世间最锋利的锥子,戳破固有桎梏,闯进新的世界里。

    “都有赏,都有赏。”赵桓乐呵呵的拍了拍机械床弩,说道:“刘少卿,改天给朕送一个千里镜进宫,让朕和孩子们玩玩。”

    赵桓看着李纲问道:“还有其他什么吗?”

    李纲的脸色变得有些犹豫的拿出了一本书,说道:“这是陈规陈少卿,写的一本关于蒺藜炮和火铳的书正在编纂,还未成书,但是已经有了草稿,多是他梦中奇思所作。”

    “哦?”赵桓知道陈规现在在云中路,打完仗还有空写书,果然文人最大的浪漫就是著书立说啊!

    赵桓拿过书籍看了看,书名就把赵桓雷的外焦里内。

    “这是陈规写的?我怎么感觉行文风格,和他那本《德安守城录》、《攻守方略》的风格大有不同,确定不是代笔吗?”赵桓同样是哭笑不得的说着。

    《火龙圣器神机》!

    如果不是李纲告诉他,这一本书是一本写火器使用方式的话,赵桓还以为是志怪的话本。

    【予少也,涉猎儒书,精研将略,遨游湖海,参访有道。一日游天台山上清玉平

    洞天,遇一道士,黄冠玄服,碧眼长髯,吟步松下。予前揖之,飘飘然真神仙丰

    度也……】

    赵桓大概看了看这本书,开篇神神秘秘,陈规说自己遇到了一个道人,不知道他的姓名,然后他传下了这本火龙神书,用来辅佐明君。

    然后道人将陈规送出武夷山真元化洞天时,一步二三十里地,回首瞻望,但见烟缥缈,林木掩映,不知其所知。

    赵桓觉得当时陈规这本书的时候,绝对喝醉酒了。

    前言不搭后语,一会儿天台山上清玉洞天,一会儿就是真元化洞天,果然是意识流的作品。

    不过后面都是正经的兵法了。

    赵桓大概翻了翻,大概分为三种内容。

    一是总论火攻,火攻天时、火攻地利、火攻器制、火攻法药、火攻兵戒。

    二是记述各类火器分为陆战、水战、埋伏、偷劫、守城、攻击火龙圣器等八种仙家修炼的法宝。

    三是各种配药决,烂火、逆火、法药等等数种制作火药的方法。

    赵桓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因为这里面的火器名称,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木人火马天雷炮、火兽卷地飞车、钻风神火流星炮、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九矢钻心神毒火雷炮…”

    “哈哈哈!”赵桓看着这些陆战炮的命名方法,想到了宗泽的决胜战车,觉得还是宗泽的命名更胜一筹。

    感情大宋的这些发明家们,都是起名困难症重度患者?

    不过陈规这本书写的倒是非常有趣,不当少卿去写书绝对饿不死。

    赵桓笑的前俯后仰,把书交给了王禀看了看,王禀随意一翻,看到了四十九矢飞廉箭、飞空滑水神油罐、水底龙王炮、翻江混海飞波神甲沉默不语。

    他想到了自己那件掉了叶片的步人甲,挠了挠头,感情自己的步人甲是仙人所制作的法宝翻江混海飞波神甲吗?

    这本书最后回到了李纲手里。

    赵桓笑着说道:“这些火器的想法,都很不错,对于火器运用的总结实属上乘中的佳作。但是要把这些怪力乱神和奇怪的名字改一改。”

    “陈规也自知有些浮夸,但是他认为火器威力极大,乃是仙人所授才有此等威力。等到他习惯了火器的威力,估计就会平常心了吧。”李纲笑着将书籍放回了书箱上了锁。

    他当初第一次看到机械结构的时候,不也认为仙人所授?

    赵桓其实有点理解陈规有这么离谱的书籍,代笔当然不可能是代笔,赵桓可是看到过来自奉圣州的军报。

    【势若飞龙,风猛而火烈,声若霹雳雷惊天,雄黄气如烈火,石黄气若浩日,砒黄气若烟龙,漫坡盘谷,金兵如坠阿鼻地狱。】

    可见蒺藜炮的第一次炮响,给了奉圣州军卒们多么可怕的印象。

    “火药都是陈规亲手盘出来的,他害怕个什么?要说仙人,那也是他自己。”赵桓看着书箱送进了广备攻城作的书房,放下心来,这本书里面的点子很多,但是还是涉及了机密之事。

    还是锁起来的好,只有宋人会这种法宝的制作方法就行了。

    赵桓带着诸位大臣犒劳慰问了依旧奋斗在第一线的诸多攻城作的工匠们,他们现在还没有年休,是大宋最忙碌的一批人了。

    比如最新型的火药,按照陈规的猜想,青杨木爆炸性更强,苦杉木爆炸威力不强,但是更加稳定,他们正在做原料上的调配。

    而且蒺藜炮的药包只添加了铁蒺藜,有些金人们在中了弹片之后,并没有死去,为此药包中的铁蒺藜做锈,撒金汁。

    敌人逃跑的时候,依然活不下来。

    做锈这道工艺,赵桓沉默,但愿金人有破伤风疫苗吧……

    还有换掉铁蒺藜,用马胡姜、干姜研成粉末,掺和麻椒末,晒制成为的粉包,在爆炸之后产生漫天的烟雾。

    赵桓看着陈规搞得的这些火器的创意,就不寒而栗。

    特制烟雾弹!

    当然陈规给它起的名字,叫飞砂神雾,中者立瞎双眼。

    赵桓看了一圈,这些古人对于杀人的研发,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看着火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走上了正轨,也让赵桓放下了心。

    陈规的创意天马行空,其实多数无用,但是试错是研究的必备之路,赵桓也愿意给他们时间。

    赵桓也没有多打扰工匠们工作,带着大臣和两只脚打摆子的完颜宗干,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军器监。

    完颜宗干觉得自己估计有些问题,三到五年真的能撑得住吗?

第四百二十一章 岳飞剿匪深得朕心

    赵桓的车驾继续向前走着,这次去的地方,是安魂山。

    逢年过节的时候,赵桓都会来这里祭奠在陈留门中付出了生命的军民们。

    安魂山就这样静静的卧在大雪之中,这里埋葬了四万人之多的尸首。

    因为当时金人铁浮屠的践踏,很多尸骨都已经无法辨别。无数军民因为慌乱,造成了更多的人的死亡,甚至还有城中帮派趁机作乱。

    户部在事后,已经竭尽所能的寻找牺牲的人的家眷,但是依然有七千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赵桓看着大雪中的安魂山,山上的树木依旧是不是很粗壮,甚至需要支架去支撑,它虽然瘦弱无比,但是在寒风和大雪中依旧挺直了身躯。

    从安魂山的山脚下,到忠魂广场,有七千七百阶台阶,蜿蜿蜒蜒的上山。

    这条路,就是王禀归京的时候,走的那条路。

    赵桓停下了车驾,在山脚下,他们今天的主要行程就是这里。

    上山的人络绎不绝,赵桓特意嘱咐了程褚,这里就没有做清场。

    不做清场,不代表没有安保,赵桓无奈的看着周围数十个亲从官,这是为了他的安全。

    赵桓能够理解。

    他踏上了这七千七百台阶。

    “你们大宋的官家要这样拾级而上?”完颜宗干望着蜿蜒的台阶问道,上次他们来的时候,可是骑马上去的。

    “因为你们是归来的军卒,所以可以骑马上山,到了安魂山,没有人可以乘坐车轿,这是官家定下的规矩。”李纲笑着解释道。

    随着官家上到了山顶,络绎不绝的上山人群中,大都是那四万义士的家眷,亲从官明黄色的铠甲,昭示着赵桓的身份。

    行人纷纷驻足,等待着官家先行,站在旁侧的家眷们都是极为安静,山呼海喝在这里会打扰到安眠的将卒。

    来到这里,赵桓甚至觉得连西风的凌厉都消退了几分。

    赵桓一步步的踏上了安魂山的山顶,他看着那直冲云霄的石碑良久,才说道:“种少保、种太尉、岳校尉、刘都尉,他们在朕御驾亲征河东云中的时候,一直保护着朕。”

    “这种保护,不仅仅是安全上的,朕不管到哪里,都看不到人间惨剧的尸体。他们,你们一直在努力的保护着朕,甚至连世间的残忍,都不愿意让朕目睹。”

    赵桓似乎是在和王禀和李纲说话,又或者在自言自语。

    “种太尉在太原城还把那些城里城外的尸首收拾过,种少保言城中多事,一直等到大同府彻底安静下来,朕才进入。”

    “你们不愿意朕看到那些残忍,是怕朕变得不再仁善。朕知道。”

    赵桓说了半天,无人回话。

    李纲知道赵桓在说什么,种师道在前往河东路上,就曾经可以的安排过一些流民,让官家看到了一些民间惨剧。

    路边冻死、饿死、被杀死的尸骨,大军前行的先锋,都进行过梳理,防止污了官家的眼睛。

    其实更多的是不愿意长在深宫之中的赵桓,见识到那种惨烈,变得暴虐。

    “但是朕怎么能不知道啊!那一双双满含着仇恨和不甘的眼神,他们的眼底充斥着人间惨剧的倒影。”赵桓将早就准备好的花束,放在了安魂山的忠魂铭碑之前,喃喃自语的说道。

    赵桓喘着粗气,这一路的上山让他有些气喘吁吁。他将腰杆挺直,说道:“朕会好好干的,你们安心。”

    赵桓祭祀了之后,才跟着大臣们下了山。

    一切慷慨激昂的语言都是浮于表面,赵桓更希望自己可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

    赵桓坐在车驾上,看着蜿蜒的安魂山的山路,想到了心血管疾病的遗传病史,以后一个月来爬一趟山,也是不错。

    【你可真是一个小机灵鬼,既能收拢人心,又能锻炼身体,但是你有空吗?】

    系统恢复了他往日吐槽的风格,赵桓也懒得搭理它的吐槽。

    【还不如多生孩子,敦伦作为消耗体能最大的活动,多生孩子有助于身体健康。】

    闭嘴!

    赵桓无奈的说道,这个系统升级之后,言辞越来越过分了,一言不合就开车。

    不过主意倒是个好主意。

    车驾向着宫中驶去,赵桓接过了黄彦节递过来的札子,走进了文德殿内。

    黄彦节是一个小黄门,最近被赵英提拔上来,做了赵英的替班,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

    而且这个黄彦节居然还是个历史小名人,赵桓在系统的人物简介里了解到,这本应该是是赵构的一个内侍。

    而且还是赵构身边少有的一个敢直言犯上的人,当然他的结局无人可知,一个小内侍,没人关注。

    朱熹对他夸赞有加。

    宦官以承顺为事,忽犯颜而出,谁将你当事!而黄彦节是也。

    赵桓对赵英的眼光给予了肯定。

    他将札子打开,是岳飞递上来的贺表,汇报了他出征这三个月剿匪的事。

    “这岳校尉果然是能征善战啊,这第一站在伏羲山打下了赫赫威名,一战定威,这又是收复了太行山曹成。”赵桓将札子看完,递给了李纲。

    “曹成这个人朕有点印象,当初是刘手下的一个部将,刘欣赏其战功,封官行赏的军报里,有他的名字,你知道曹成推辞的时候,怎么说吗?”赵桓问道。

    李纲茫然的摇头,刘是在太行山遇到了赵桓,他又没去,他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曹成说倾巢无完卵,保乡卫土乃俺分内之事。金兵已退,俺还有铁匠手艺做哩!就要回去打铁。”

    “他在军中给军卒们打铁枪锻剑,还做过敢死营的营副,回家打铁,这后来之事,还是岳校尉帮朕给补上了。他回到老家就被孔彦舟逼反了,当了水贼,不知道怎么转战到了潼关外。”

    “现在被岳校尉拿下了。”赵桓笑着坐到了撵上。

    “这孔彦舟是做了多少孽啊。”李纲打开札子看了看,曹成前线奋战,回家老婆孩子满门被孔彦舟杀了,他曹成是被逼反的。

    【飞嘱参将张宪,擒其酋,抚其众,慎勿枉杀,累主上保民之仁,皆为义士。】

    李纲终于知道为何赵桓笑的这么开心,岳飞行军途中,还不忘记宣扬赵桓的保民之仁,又能打又能治军,还能变着法的不着痕迹的给官家面子。

    这官家里子外子都得了,脸上不乐开花才怪呢。

    “这岳校尉倒是会收拢人心,黄佐降了岳飞,这又被岳飞派去了太行山匪寨做奸细?黄佐感泣,誓以死报,里应外合破了太行山匪寨?”李纲拿着札子皱着眉头。

    “臣推算了半天,不懂这仗怎么就这么轻易打赢了。”李纲最后无奈的说道。

    赵桓哈哈大笑说道:“你不懂,朕也不懂,金翅大鹏岳鹏举打的仗,有几个人能看得懂。”

    岳飞打仗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看得明白。赵桓的笑声在文德殿上不断的回荡着。

    “所以,王家彦啊,你现在在再估计一下,金人能撑多久呢?”赵桓笑着问道。

    完颜宗干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宋的官家去送雪中送炭,要带着他了。

    “快则一年,慢则两年,金人必危。”这是完颜宗干得到的结论。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宋的官家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大宋有着非常完善的民生体系,还有这完备的朝政,军器监的武器正在革新,大宋的军卒足够的骁勇善战。

    之前,只是大宋的皇帝不行。

    现在赵桓也不认为自己就多么的厉害,但是他还是在系统和朝臣的辅助下,走到了今天。

    赵桓对大宋现在的局面非常满足。

    “最主要的是金人已经没有能人了,完颜宗翰已经老迈了,完颜家也就一个完颜宗弼还能看,其他的,都已经不是大宋将军的一合之敌了。”完颜宗干叹气的说道。

    这是他的心里话,大宋的武器装备在革新,军民上下一心,皇帝也并非亡国之君,金国拿什么赢?

    赵桓想了想说道:“本来是过年,朕也希望你能过个好年,但是朕要提醒你,不要忘了宇文虚中是你们金国皇城司的察子,完颜晟活不久了。”

    赵桓的这句善意的提醒,终于点醒了尚有些迷糊的完颜宗干。

    大宋准备搅乱整个金国,最好的方式,就是杀掉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完颜晟。

    让金国彻底陷入内乱之中!

    让金太祖和太宗一系,打的天翻地覆,大宋好坐收渔翁之利。

    完颜宗干沉默的看着赵桓,他知道皇帝的话根本没说完。

    “朕计划在大同府西北三十里处建城,北古口北三十里建城,不知道王家彦你怎么看?”赵桓喝了一口热茶笑着说道。跑了一天,说不冷那是假的,一口热茶下肚,全身舒坦。

    完颜宗干的脸色终于变得难看起来。

    “你献出的策论里,有让大宋迁都,或者设立燕京为行在这一条,但是定都燕京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你却没有说。”

    “燕京设为行在,就会减少大宋的战略纵深,势必要收缩云中路的防线,而山海关就成了国门,必须重兵才能把守。真的定都燕京,就会丧失两翼。完颜宗干,你这条献策,是真的毒啊。”

    “朕说的没错吧。”赵桓信心十足的看着完颜宗干,笑着问道。

    “没错。”完颜宗干终于什么都清楚了,愣愣的回答了一句。

    “你作为金人献策,以我们看不到的角度,分析了局势,都很精妙,却想欺负朕年少不懂战略。朕是不懂啊,但是朕有一整个枢密院帮朕参详!”

    “你的建议非常不错,虽然有圈套,但是朕吃下了这个圈套!热河、东胜两处建城,不知道王家彦你怎么看?”赵桓问道。

    完颜宗干掏出了自己那种破旧不堪的堪舆图,看了看两处地理位置,俯首说道:“官家圣明。有此两处,可补全燕京两翼,保证燕京之安全。”

    “这不是朕想的,是枢密院的参事想的,所以一个人的聪明,在大势之下,根本没有任何用。”

    “朕不怕你看到我大宋的国力,也不怕你看到朕的军事装备,有多么的先进,其实朕不擅长玩阴谋,朕擅长阳谋。朕看在你救了王禀的面子上,饶你一命,你好生做个富家翁,享乐余生。”

    “朕不愿杀你,是怕伤了王节度使的一片赤诚。你可明白?”赵桓继续说道。

    “明白。”完颜宗干木讷的点了点头。

    “金人没救了,你救不了他们的。”赵桓说道。

    “知道了。”完颜宗干木然的点头,赵桓挥了挥手,让他们离开了文德殿。

    赵桓不可能全盘接受完颜宗干的献策,在总参……枢密院的建议下,终于将燕京设立行在的战略补全。

    赵桓带着完颜宗干雪中送炭的目的,并不害怕他把自己军备更新的计划泄露出去,即使泄露出去,金国能怎么样呢?

    还不是看着自己带着大兵去砸场子?

    次日的清晨,水运仪象台准时的报出了时辰,赵桓也从延福宫醒来。

    今天他要进行一个他非常不愿意,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那就是去艮岳宫看望赵佶。

    面子工程。

    赵佶最近的日子过的还算惬意,观澜阁的收益还算不错,支撑着他奢侈的生活的同时,还有结余,甚至还了内帑不少钱。

    一大早,赵佶就等在了宫门口,赵桓和朱琏的车驾到了的时候,赵佶目露喜色。

    这个艮岳宫大半年没有个陌生的面孔,倒是邸报和晨报成了他唯一的消遣。

    赵佶自知自己的身份极为特殊,赵桓没给他宫门用铁水浇筑,已经是赵桓心胸宽广了。

    “拜见太上皇。”朱琏稍微欠了个身子,赵桓倒是不用行礼。他将车驾上的一包准备好的年礼,放到了赵佶的手中说道:“太上皇,这是朕的年礼。”

    赵佶诚惶诚恐的结过了年礼,有些惊慌失措。

    虽然皇帝很讨厌自己,但不管什么原因,赵桓还是过年来看了他。

    “太上皇,亲王都归了京,朕让他们明日进宫来看看你。”赵桓露出了些许的笑容。

    这个将大宋一手带入深渊,二十六年时间里,作恶多端的皇帝,现在出奇的卑微。

    赵桓并不享受这种感觉。

    他送完年礼,连艮岳宫的宫门都没进,他通过宫门,看了一眼艮岳宫内的温泉,升腾的烟气在冬日里都清晰可见。

    赵桓看着艮岳宫的奢华,那都是生辰纲堆出来的民脂民膏。

    赵佶看着踏上车驾的赵桓,出乎意料的喊了一声:“儿…”

    “老拙恭送陛下。”赵佶很快就知道了这一嗓子,不该说出口,赶忙换了个姿势说道。

    赵桓无奈的摇了摇头,换成正常线里的赵桓,早就把艮岳宫的宫门焊死了,一天一顿饭的吊着他的命,还会来看他,送年礼?还让亲王,他的孩子们进宫给他献礼?唠唠家长里短?

    “沈从,把艮岳宫的亲从官去掉些吧,能护卫安全就是,跟太上皇说一声,现在诸事平定,金兵已定,大宋山河已经恢复了朗朗乾坤,可随意出宫了。”赵桓对着沈从说道。

    赵桓最后还是,解禁了赵佶的禁足令。

    这条禁足令下的时候,赵构南方叛乱,北方军事调动频繁,二十五个亲王逃出了京城,赵桓担心有变,下了这么一条禁足令。

    现在国内诸事平定,赵桓也不害怕赵佶和亲王串联反叛。

    赵佶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威胁,他如果想效仿所谓的夺门之变,把自己搞掉,赵桓把自己的赵字倒过来写。

    上次赵桓重病昏迷不醒,燕王串联找到了赵佶,赵佶直接把书信交给了亲从官。

    他这么老实的原因,还是朝中,已经彻底没有了赵佶的人。

    从汴京驻军,到武库,到亲从官,都是自己的嫡系。

    赵桓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完颜宗干给赵桓带来了极大极大的震撼!

    那就是宫廷内斗,自上而下的恐怖威力,真的会将整个国朝颠覆!

    赵桓也是基于金国的局势,理解了为何李世民要荣养李渊,又是太极宫,又是送美女,唯恐他过得不舒坦,面子工程做的极为到位。

    上层的稳定和谐,对于中原王朝,同样重要啊。

    沈从匆匆而去,带着官家的御令,让亲从官撤离了艮岳宫,他将官家那番话说给了赵佶听。

    赵佶的脸色变了数变,自己这个儿子,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大宋江山再现朗朗乾坤。当初老拙在金兵大军压境的时候,匆匆离开汴京的时候,对着儿说的这句话,他到现在还记得。”赵佶对着沈从说道。

    沈从嗤笑了一声,说道:“太上皇所说的金兵大军只有三万人。”

    “是老拙怯懦了。”赵佶脸上挂上了笑容,禁足令没了,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主持观澜阁的生意了。

    他的书画艺术可是一绝!

    沈从告退,离开的时候,他看着在艮岳宫大殿内的赵佶笑了。

    赵佶光着脚在大殿中央围着香炉转着圈,低着身子弯着腰像只老母鸡,喜色言表,周围的宫女拦都拦不住。

    “莫要拦着某!某就是高兴!即不用面对那帮咄咄逼人朝臣了,也不用面对堆砌如山的札子了!某这二十多年,日子过的太苦了。”赵佶对着宫女说着。

    沈从将赵佶的行径和在大殿上跑动的样子,原封不动的告诉了赵桓。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赵桓忽然想到了这句话,这是世人对宋徽宗赵佶的评价,现在看来,的确很对。

    事实上证明,赵佶这个家伙,真的是个除了皇帝,连太上皇都能做的不错的人。

    赵桓带着朱琏踏出了宫门,今天他们的行程是居养院的老人,还有工赈监。

第四百二十三章 没有办法孙少宰

    居养院的老人们,缺衣少食,比安济坊的条件差了很多,即使赵桓要来,经过了一轮打扫,依然能看到破败。

    赵桓看着不断发着衣物,对着老人嘘寒问暖的朱琏,这个宫廷内的一品贵妃,对待百姓一点没有架子,已经当了皇后一整年了,丝毫没有一丝一毫自己是贵人的想法。

    依旧是温润如水。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赵桓看着朱琏的身段,低吟了一首诗。

    这首五代十国后蜀末代国君孟昶的词作,赵桓只说了半阙,下半阙是亡国之君的心路历程,赵桓才懒得多看一眼。

    他的两千万字的《太平御览》的啃书计划,也啃了多半,啃到了赵匡胤灭十国的历程。

    朱琏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小女人。

    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赵桓觉得朱琏完全没有践行她的说辞,她说要跟李清照学如何治理宫人。

    而赵桓只看到了朱琏每天忙着给自己绣新的冕服,新年新衣服,本来御衣坊的事,朱琏觉得宫人的针脚不够密,自己来了。

    “官人,都送完了。”朱琏回到了赵桓身边,笑盈盈的问道。

    没了宫廷的那些琐事之后,朱琏也卸下了身上的担子,性情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连称呼也从官方严禁的官家,恢复到了官人的称呼。

    “想什么呢?官人?”朱琏看着赵桓发呆问道。

    赵桓晃过神来,笑了笑说道:“没什么,我们去工赈监吧。”

    赵桓扶着朱琏上了车,自己也踩着木凳子上了车驾。

    他坐在了大驾玉轳里看着车窗外,刚才走神,是想到了一句话,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

    自己一直想让朱琏变成独挡一面的皇后,但是朱琏本来就没有这个资质,自己硬逼着,反而把她弄得手足无措。

    “官人昨天去了军器监,臣妾和庆明宫的张婕妤商量了下,准备给官家纳几双鞋底。燕京风沙大,路也不好走,多纳几双给官家备用。”朱琏趴在窗格上,看着赵桓,眼神中带着不舍。

    赵桓已经决定在年后朝议定燕京为行在的可能性,并且昨天也说到了这个事。

    这代表赵桓已经准备好了,年后御驾前往燕京。说要去金国砸场子,他是不会食言的。

    “我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等那边的各种宫殿建好以后,朕会让人接你们去的。你要不怕吃苦,也可以陪着朕一起去。”赵桓用指尖刮了刮朱琏的鼻尖,刚才在居养院发棉服,鼻尖有一滴汗珠。

    “这是擦了多少胭脂啊,都能抹腻子了。”赵桓随手在桌子上擦了一擦,桌子上居然有一道白印。

    “啊!”朱琏本来还在娇羞,一听到赵桓调侃,立刻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臣妾第一次陪官人一次出宫,难免有些紧张,干嘛要说出来!”朱琏嘟着嘴愤愤不平的说道。

    “还有官家说能让臣妾一起去燕京?”朱琏的眼神中带着无限的渴望。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嗯,燕京的城墙都修缮好了,那边的行宫建的不如汴京的皇宫精致,但是足够大气,本来就够大了,李太宰又加了一大堆的宫室,又大了好几圈。”

    “就是那边不如这汴京的皇宫精致,各局都还没搬过去。朕平日吃食都是赵英安排的,朕清淡点无所谓,就怕你不习惯。”

    朱琏在皇宫里,甚至还如张棠华的权势重,一个一品的贵妃,还不如一个三品婕妤有威严。

    赵桓其实也有点怕张棠华欺负她。

    “官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怕吃苦。只要跟着官人就是了。”朱琏的眼神中带着向往和渴望。

    【系统提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除了进行体育锻炼以外,还有一种极好的方式去预防,那就是去势。】

    【赵构用自己的八十一岁高龄,冠绝宋史,是经过事实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去势之后,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欲则刚,无欲则无百病,为了长命百岁,官家是不是考虑去个势?】

    赵桓反应了一下,才想明白这个去势是个什么意思?

    赵桓懒得理会系统的吐槽,这时候正是你情我浓的时候,狗粮吃撑了的系统跑出来吐槽而已。

    赵桓走到工赈监的时候,朱琏香汗淋淋的跟着赵桓下了车驾。

    “**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啊!”赵桓感慨的说了一句,向着工赈监走去。

    “参见官家。”赵桓看着黑不溜秋的孙博笑出了声。

    当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孙博还是个大搞封建迷信,崇信六丁六甲神术的粉面书生,现在这个黝黑的样子,可知这一年,为了工赈监奔波多么辛苦。

    “参见皇……贵妃娘娘。”孙博暗自掐了一下自己,这差点说错话。

    “孙少卿,来年开了春,就开始勘测向着汴京的铁轨的事,等朕去燕京的时候,这条汴京到燕京的驰道一定要有个章程出来。”赵桓笑着拍了拍孙博。

    为了让孙博不搞封建迷信,就得让他忙碌起来,就不会想那么多的怪力乱神了。

    “官家这时间上有点紧,要是官家五月出发,倒是来得及,要是四月出发,恐怕这草图得送到燕京了。”孙博实话实说,时间有点紧,工赈监勘测的人,已经放了年休。

    就是过年没有年休,也赶不出来。

    太过紧迫了,而且路段很长,路况极为复杂。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工赈监和军器监过了年,就正式立院了,你和何粟做好准备,你为正,何粟为副,一人分管一摊子事,一个管人力,一个管工赈分配。好好配合。”

    赵桓平平淡淡的说道,孙博点了点头,说道:“臣知道了…要立院了?!”

    孙博本来还没反应过来,说了个半截才大声说道,自己这是升官了?

    他总是比别人的反映慢半拍,神经弧有点长。

    “军器监那边主要由刘益牵头,也是军器院,你这个工赈院的院正,要好好做啊。”赵桓看着满脸惊讶的孙博,拍了拍他说道。

    干活不升官,谁还跟着他赵桓干?

    作为接替了禁军接收流民职责的工赈监,是赵桓敢于解散禁军的重要维持大宋稳定的手段,这已经拖了很久才升的院。

    孙博这是回京述职,之前连汴京的城门都没进,被赵桓扔到了两浙路去收拢流民了。

    “官家,这一年,工赈监结余了七百三十万贯,这是账。”孙博拿出个账簿。

    赵桓看着孙博,大宋的人真的是生钱有道啊!

    本以为几项大工程,疏通黄河、修筑堤坝、奉圣州军堡、太原城、燕京城、河北两路的大坑,这么多的大工程能自负盈亏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

    结果现在赵桓听到了结余两个字。

    “好多在工赈监挂名的民夫,其实都是工匠。好多工坊都会找到工赈监来找工匠,工赈监自发组织的工社,就负责和他们谈价格,本来只是谈价是不收费用,但是按照行规,有了一成的抽成,这样中间就有了这个结余。”

    “这一年工赈监为了这事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给工匠定级,要不然就太乱了。这定级的事,百姓中的工匠趋之若鹜,越来越多的工匠在工社挂了名。最后就有了这么些盈利。”孙博指着那一条最重要的结余项说道。

    这工赈监居然还有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雏形了?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工会性质?

    赵桓看着孙博,这家伙不简单啊。

    想来也是,工赈监随着收纳的流民越来越多,这些流民可不是身无长技的,掌握了天下最多人力资源的工赈监,自发的进化出了这一项功能,也是情理之中。

    “可以啊,孙博,你这尚书右丞,少宰的的名,不是白挂的,有点东西。”赵桓笑着说道。

    孙博目露苦色,说道:“臣这不是没办法吗?”

第四百二十四章 青玉案·元夕

    赵桓看着结余的账目还不觉得如何,当他打开第二页,看到了工匠的数字的时候,才变得目瞪口呆起来。

    一千万在册的民夫,超过五百万的工匠在册!

    这是什么概念?

    至少有一多半的工匠都被孙博收入了工赈监的囊中,大宋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册中,这是何等的工程量?

    而且还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孙博忧心忡忡的说道:“大宋的律法规定了,在法,雇人为婢,限止十年。即使为奴婢,最多十年为限期,这都是太祖年的时候,定好的规矩。太宗登基之后,更是加强了这一法律。”

    赵桓一愣,这方面的事,他还真不知道。

    【太平兴国初,右监门卫率府副率王继勋分司西京,强市民家子女以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而食之。以椟贮残骨,出弃野外。女侩及鬻棺者,出入其门不绝。居甚苦之,不敢告。】

    【帝在邸,颇闻其事。及即位,会有诉者,亟命雷德骧往鞫之。继勋具服,所杀婢百馀人。乙卯,斩继勋并女侩八人于洛阳市集。长寿寺僧广惠常与继勋同食人肉,帝令先折其胫,然后斩之,民皆称快。】

    赵桓研究了一下,才知道这是禁军的副率和一个长寿寺的僧人的事。

    他们肆意强抢民女,然后稍有不顺意就会大骂这些奴婢,甚至还打死奴婢,分而食之,

    赵光义还干了点人事,把这个叫王继勋的人给砍了。

    把那个僧人打断腿,然后杀了。

    事实上,这个王继勋是个废物,虽然号称王三铁,有点武力,但是并不通军务,屡战屡败。

    赵匡胤在的时候,这个王继勋就干过一次纵兵强抢民女的事,赵匡胤就砍了数百人。并且杖罚视而不见的监军太监。

    王继勋害怕赵匡胤,不敢造次,没有参与才逃过了一劫。

    以为赵光义是好相与,就开始肆意妄为,结果直接被砍了。

    孙博依旧叹息的说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两浙路还有两江都出现了类似于奴婢一样的契奴。”

    “有脚路的带工,灾年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的家乡,用那张可以把一根稻草说成黄金的嘴,骗那些不愿意自己儿女饿死,又无力赡养子女的同乡们,让他们把儿女卖给带工。”

    “带工就把这些小孩带到两浙和两江的工坊里,做契奴,而这种契奴,十年为期,过了期限,再签十年,而这些契奴哪里懂法?就闷着头签了。”

    “男的都是猪豚,女的叫懒虫,就仅仅在两浙路,就查出数万人的契奴,他们住在逼仄潮湿的小房间里,充斥着汗味、粪臭和湿气。”

    “七尺宽,十二尺深的猪圈里,就能住十七八个猪豚。”

    “长得俊俏的猪豚还有点别的用,就是卖给大户做瘦马,那日子还好过点,否则一辈子就是窝在猪圈里,男女混住,直到生病,随便找个乱坟岗一扔了事。”

    孙博絮絮叨叨的说了个半天,朱琏已经被孙博描述的场景吓的花容失色,一只手紧紧的抓着赵桓的衣角,满是害怕。

    赵桓拍了拍朱琏的手,说道:“没事,朕在这里。”

    赵桓听完之后,感觉到的只有愤怒和羞耻,在自己的统治下,居然出现了如此的惨状。

    “最后的结果呢?”赵桓气急的问道。

    孙博感慨的说道:“都被范汝为给杀了。我是说那些招揽契奴和带工的说客,都被范汝为给杀了,”

    “现在将这些契奴都分到了江南各家。让他们先学会和外界接触。唉,是真的惨啊。”

    “宗泽宗少卿,在荆湖两路没有发现这一情况,主要还是集中在了两江和两浙地区。为富不仁啊。”

    赵桓点了点头,之前他在安魂山的喃喃自语,不是乱说,种世道他们一直护着赵桓,不愿意赵桓看到更多的人间丑态。

    现在朝臣们已经开始将大宋的全部,告诉了他赵桓。揭开了大宋的另一面。

    而不是过去有筛选的不愿意让官家知道民间的惨状。

    朝臣们也认为官家现在已经有能力面对这些苦难,并且结束这些乱相。

    “以后得严查此事,各地的皇城司的察子,还有退役的军卒们,要把这些事,当成大事来办,必须严查,彻查这种歪风邪气。”

    赵桓终于有点明白为何当初自己让退休军卒,风闻言事的时候,种师道非但没有丝毫的阻拦他的意思,反而郑重其事的写到了札子里。

    退休军卒风闻言事,是皇权的一种极度延伸,按理说朝臣们,早就应该反对连连才是。

    可是李纲就从没提起过此事,原来在这里等着自己,

    大宋这棵树上的蛀虫,真的到了该清理的时候。

    “严惩不贷!”赵桓气呼呼的说道。

    “官家消消气。”朱琏轻声的说道,在外人的面前,朱琏还不敢太过的放肆。

    孙博看着官家的模样,就知道官家依旧初心未改,这就够了。

    “还有两浙路和两江路的事,臣都写到了札子里,触目惊心啊。”孙博将一本厚厚的札子交给了赵桓。

    赵桓在慰问了工赈监在汴京核算的官员之后,大年三十,他依旧没有休息,反而钻在了文德殿内,好好看了半天札子。

    他看完之后,心情沉重了几分,也舒畅了几分,

    其实江南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腐朽的大宋,逐渐失去了对江南的控制,包税的扑买制度,让江南的豪强士绅们,开始了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的后果,就是百姓揭竿而起,砸开了土堡的高墙,把躲在里面的豪强士绅们全都清算了。

    两江、两浙、淮南、福建、两广,都是义军收复的失地,赵桓对他们没有太多的要求,结果喧嚣的民意,把这些罪恶清算一空。

    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但是赵桓捧着札子的手,依旧在颤抖。

    宣和二年,地龙翻身压根不是方腊起义的主要诱因,这些处处无所不在的压迫,才是把百姓逼上绝路的关键。

    幸好,现在都过去了,义军收复失地和清算,宣泄了他们的愤怒和沸腾的民意,随着赵桓派出的经略使的进入,江南等地,都开始了重新的繁荣。

    而义军们也都接受了范汝为的调遣,将锋芒缩回了福建路,开始亦兵亦民。

    赵桓终于懂了皇权不下乡,到底会给中原王朝带来何等恐怖的连锁反应,缺少监督的百姓,到底是如何的凄惨。

    赵桓回到延福宫的时候,看到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的朱琏,赵桓今天说会继续留宿延福宫,结果朱琏一等就等到了现在。

    赵桓大年三十依旧忙碌到了深夜。

    守岁的爆竹和烟花断断续续的窗外响起,也惊醒了睡梦中的朱琏。

    “官认你回来了?”朱琏看揉着有些迷糊的双眼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扶着朱琏起身,说道:“起来看烟花了,朕带你去个好地方。”

    赵桓拉着朱琏走到了文华楼,这是汴京皇宫最高的地方。

    汴京的烟花是无比绚丽的,赵桓很庆幸自己看到了这一幕,花香载道,笙管齐天。

    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汴京城,都沉浸在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

    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猛地炸开,姹紫嫣红如同花瓣一样,从空中坠落。金花四射的烟花,将整个汴京的天空洒满,没有一丝一毫的缝隙。

    大街上四处都是张灯结彩,而街道的上空,飘着鱼灯、福灯,年味十足。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街上都是奔跑来奔跑去的顽童,手里拿着烟花,在御街上来回乱窜。

    还有一队队的军卒在街上巡逻,他们需要维持汴京夜市的治安,还有最主要的作用防火。

    “一年了啊。”赵桓看着天空的盛景,自言自语的说道。

    汴京超过一百万人口,城市建筑分布过于密集,街道狭窄,而茅草屋、砖瓦屋等木结构建筑,几乎遇火便燃。

    只要发生火灾,就迅速蔓延开来,甚至一整夜都无法扑灭的重大火情。

    潜火队,是在大宋的消防队,通常由军队组成,今年是河间军卒负责。

    每坊三百步设有军巡铺,在高处修有望火楼,专门有人在楼上张望火情。

    楼下设有消防屯,内屯百余人的潜火队和各类救火物品,包括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的灭火设备。

    而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年前朕跟李太宰说,今年过年,将夜分,即灭烛,分区点烟花,也不知道执行的如何了。”赵桓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

    “李太宰是个能人,官人某要太过担心。”朱琏靠在赵桓的身上,喃喃自语。

    自己的丈夫是人间帝王,而且勤政为民,是一个极好的皇帝,朱琏也希望年年都能看到这绚丽的烟花。

    特别是有丈夫陪着自己。

    “爱妃快看,这就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赵桓指着远处叉着腰张狂的说道。

    “呵呵,哈哈!”朱琏先是轻笑了一声,紧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知道官家是从哪里学的这些鬼话。

    “分明是军卒们打下来的。”朱琏小声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赵桓挺直了腰杆,说道:“那也是朕指挥的,就是朕打的!”

    “不是种少保指挥的吗?官家常常给谌儿讲故事,就会说到种少保呀。臣妾听了几次,应该是种少保是指挥呀。”朱琏歪着头看着赵桓的脸庞。

    赵桓的脸庞在烟花下不断明灭,还带着一丝自信,朱琏看着不由的有些痴了。

    “那不一样吗?我们共同指挥的呀。”赵桓依旧挺着腰杆说道。

    自己是亲历者,也是参与制定作战计划之人,自然有底气说这句话。

    “那里好漂亮!”朱琏指着远处盛开的烟花说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赵桓用很标准的句读将这首诗念了出来。

    饱读诗书的朱琏的眼神,瞬间变得迷离起来,这首词,好美。

    对不起了,稼轩兄,你的《青玉案元夕》,朕拿走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齐安郡王

    显然赵桓低估了李纲和河间军的执行力,河间军卒过年也都没回家,随时整装待命,救火如救命的四处扑火。

    压根不需要赵桓的担心,并没有重大火情发生。

    而此时的文华楼下,张棠华和李清照站在楼下,看着烟花下的赵桓和朱琏,两个人莫名的有些心酸。

    李清照还好点,用了一首诗经里的诗词,去倾诉了自己的情愫,并没有入宫为嫔妃。

    而且看赵桓到现在也没有这个意思。

    而张棠华可是结结实实的婕妤。她看着这一幕,心里不吃味,那是假的。

    “为什么官家喜欢她呢?”张棠华反思的问道。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呢?

    而李清照却摇了摇头,说道:“可能这就是朱贵妃的以退为进,不争为争吧。但也不太像,更多的是本性吧。恩宠这种事,谁能说得清呢。”

    而此时的完颜宗干硬拖着王禀,来到了宇文虚中的府邸。

    直到现在,完颜宗干还是王禀的俘虏,而来到宇文虚中府邸的目的,是完颜宗干想问问,大宋官家说的那个可能存在的计划,是否是真的。

    干掉完颜晟,彻底扰乱金国的秩序。

    “你不要看官家是一个仁善的人,但是对待金人的态度上,从官家登基到现在,就只有一个字,打。”

    “战争不是儿戏,无所不用其极,才是常态。官家擅长阳谋,甚至更喜欢阳谋。但是阴谋是一点都不缺的。这事是我建议官家做的。”宇文虚中喝了一口热茶,脸上挂着怜悯。

    完颜宗干的脸上带着些许的焦急。

    宇文虚中说道:“你是我教出来的学生,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就是告诉了黑水司,又能如何呢?”

    “官家既然告诉你,就不怕你告诉金人,现在的金人有空理会你这个远在汴京俘虏吗?”

    “就是理会,现在的金国上下,谁不是盼着完颜晟死?哪怕是我不写信给金国的皇城司,完颜晟就不会死于非命吗?失去了一万一千三百骑的铁浮屠,完颜晟,哪里还有坐在皇位上的资格?”

    宇文虚中的话句句扎心,扎在了完颜宗干的心头,他只能眼看着一切的发生,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宇文爷爷。这就是金人?怎么看的一点都不像啊?”赵臣夫在屏风后面,露出了个脑袋问道。

    宇文重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说道:“父亲,是重儿带着臣夫妹妹来大堂的,还请父亲责罚。”

    “行了,出去玩吧。”宇文虚中满脸笑容的对着宇文重挥了挥手,严苛是宇文虚中一贯的理念,但是过年了,能适当的放宽些还是要放宽些。

    “听官家的话,好好的做你的王家彦,金宋两国之战,你一个比大多数都聪明的人,能不知道个人在其中根本无济于事吗?”王禀劝说着。

    “我还在金国的时候,你就收拢了不少的汉儿在你府上,早就知道了我皇城司监事的身份也没有告诉其他的宗亲,也保住了不少汉儿和皇城司察子的命。自己好好想想吧。”宇文虚中最后劝说道。

    完颜宗干俯首拜别离开,魂不守舍的跟着王禀回到了驿站。

    燕王府还在装潢,毕竟官家赐下的宅子,而且还是赐婚,肯定要从新收拾一番。

    王禀熟睡之后,鼾声如雷,他忽然猛地醒来,旁边房间居然有了动静。

    王禀赶紧起身,撞开了旁边房间的门,看到了房梁上悬着的完颜宗干。

    完颜宗干在自杀,他跟个马猴一样,在空中不停的挣扎着。

    “救你不救?救就把腿蹬两下,不救就别蹬腿了。”王禀看着房梁上的完颜宗干乐呵呵的说道。

    完颜宗干怒气冲冲的看着王禀,这都什么紧要关头了?

    王禀还好以整暇的回到屋中,拿出了佩剑,慢悠悠的割断了三尺白绫。

    “噗通!”

    完颜宗干掉了下去,他躺在地上,脸色酱红的看着王禀,不停的咳嗽着!

    再差一会儿,他就死了!

    “行了,死了一次了,鬼门关也过了一次,还没放下心思?”王禀抱着剑,看着完颜宗干问道。

    “咳咳!”完颜宗干猛地躺在了地上,他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自己好像是个懦夫,甚至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

    完颜宗干和王禀一起从黄龙府跑回热河,完颜宗干早就知道了王禀睡觉,但凡是有点动静就会惊醒。

    他还是没有胆量自杀。

    越聪明的人,越惜命。

    “我为金国尽了忠了,也尽了力了,以后喊我王佑吧。”王家彦叹气的说道。

    赵桓的过年是一个忙碌的年,皇帝同样是个过年加班加点的职业,除了房子大点,其实真没啥好处。

    而且这超级大的房产无法变卖。更不能租赁出去收回成本,这是赵桓切实的想法。

    他现在起了个大早,顶着个熊猫眼,穿上了朱琏绣的冕服,带着朱琏,来到了太庙祭祖。

    太庙,这是赵桓第一次来到这里,挨个敬香之后,赵桓奉行传统去偏室的誓碑面前宣誓。

    面子工程。

    赵桓决定明年在燕京过年,这柴家后人都快死绝了,就留着两个冲门面的柴家人,还不是柴荣的直系。

    都做到了这种地步,让儿孙宣誓实在是一件很过分的事。

    要不砸了它?

    赵桓看着面前石碑,最后摇了摇头,好歹是件文物。

    不杀上书言事之人,并非不杀士大夫,赵桓很敏锐的感觉到了当初宋太祖的一些风采和执政的想法。

    赵匡胤的目的,是让后世子孙广开言路。

    可惜被赵光义用了一招鸡毛当令箭,把以文抑武,变成了重文轻武。两字之差,大宋的脊梁骨就被太宗皇帝给打断了。

    赵桓终于费尽心思的把重文轻武变成了文武并重,甚至现在因为金国是主要矛盾,他还侧重了武人。

    他想把这块碑文砸了,其实也是想让后世子孙,不守着祖宗之法过日子。

    革故鼎新,唯有不断的改变执政的理念,不断的变革,制度才能够不断的完善。

    赵桓最后还是没下去手,祖宗之法这四个字,跟一个大山一样压在大宋人的头上,真的是石碑的锅?

    还是利益团体的纠葛罢了。

    赵桓还是走出了太庙,带着朱琏向着大庆殿走去。

    大宋过年的时候,还会把朝臣们聚集起来,开个年会,虽然是有加班费,但是总显得有几分不太厚道。

    赵桓也是在和李纲商量之后,将朝会的步骤能简化就简化,能省略,本来一个时辰的大朝会从奏乐到舞蹈的大集会,简化到了一刻钟的时间。

    皇帝下个诏书,恭贺一下新年,这一刻钟的时间,就当是朝臣们和自己拜年了。

    草草收场,历年来最短的大晨会就这么结束了。

    赵桓乘着车驾向着齐安郡王府去了。

    齐安郡王赵士(niao通),是现在赵家皇族的同知大宗正事,是现在整个皇族赵家人的族长,赵桓过年也是要拜见长辈。

    当初章觉得端王赵佶轻佻,不堪担当大任,章支持的就是这个赵士。

    此人年少时有大志,勤奋好学,赵佶几次都想动手搞他,反而差点被这个大宗正依靠皇族的大宗正的身份给反杀了。

    在正常的历史线里,赵士是在赵构要杀岳飞的时候,上书为岳飞辩解,反而被秦桧诬告贪残险忍,朋比奸邪。

    【齐安郡王:赵士是赵宋北狩之后,一手策划了让赵构登基的人,也是他借着孟皇后的手,将皇帝的世系送回了太祖一系。】

    【苗刘之变,赵构被迫禅让赵之后,也是他把赵构救了出来,再次支持赵构登基。】

    【这样一个赵构的绝对支持者,在赵构要杀岳飞的时候,上书言:“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他。”】

    【赵士一生只见过岳飞一次,时间很短,路过鄂州时,百般夸赞岳飞。】

    【可惜赵构依然一意孤行要投降。付出了极大代价的赵构,在完颜亮再次南侵的时候,直接在龙椅上哭了。】

    【最后赵士落寞的离开了临安,被赵构逐出了京城,谪居于建康抑郁而终。】

    【对你的忠诚度77/100,对大宋的忠诚度91/100】

    赵桓去见大宗正,其实就是为了稳固自己在皇族里的威信。

    “去年的这个时候,金兵行至汴京,太上皇问某,禅让与官家,是否合适,当时某以为官家有些维诺阴柔,属意康王赵构。”

    “没想到一年的时间,物是人非。老朽当时老眼昏花,没看出官家还是一名英主,乃天人之姿,大宋中兴之主。”

    “官家之贤,自前唐太宗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赵士俯首说道。

    “宗正言重了。”赵桓扶起了这名老人。

    这帮宋朝夸人都是一套一套的吗?他暗自乍舌,自己这特么还没干啥呢,就把赵匡胤给比下去了?

    这旺盛的求生欲啊,毕竟赵匡胤在太庙里,而皇帝在自己眼前,既然是拍马屁,昧着良心也要拍全套。把皇帝拍舒服了,才是正理。

    不过,能够他能够坦荡荡的说出来,也算一个周正的人。

    “这皇后娘娘倒是愈发的有了朝气了。这是凤琮,皇后且收好。”赵士从宽大的袖子里,拿出一个玉器,外边八角,内雕凤翔极为精致。

    “太祖传下来的皇后印玺。”赵士解释了一句,大宋的皇后都是将门之后,凤琮有时候代表了一种皇族对朱琏的认可。

    朱琏有些局促的看着凤琮,也不知道拿还还是不拿,赵桓点了点头,朱琏这才收下了玉琮。

    “叔父,北地战事紧急,朕欲前往燕京主持大局。叔父如何看待朕这个想法?”赵桓问道。

    赵士扶着长长的白色胡子,想了想说道:“官家且大胆的去,汴京乱不了。”

    “现在和当时八门进京已然大不同了。官家移驾万事无忧。”赵士是皇族宗正,说出这句话来,自然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至少保证皇族不会发生什么叛乱,事实上,现在的赵桓还是低估了自己皇权的稳固。

    “倒是臣觉得岳飞此人堪当担任,现在一个校尉有些屈才了。”赵士突然说了一句。

    赵桓沉默,自己还以为岳飞是个那种极为死板的武将,结果现在这关系都走到了皇族大宗正这里了?

    “臣也就路过洛阳时,在洛阳见了一面他,此人器宇轩昂样貌非凡,浑身正气,所治军卒,军纪严明无扰民之举,臣以为中原未靖,此人定大有作为。”赵士继续夸奖着。

    赵桓想起了岳飞被宗泽举荐,被种师道、种朴、种师中一次次的夸赞,没想到他这个浓眉大眼的武将,其实本身也是一个极善于交际的人。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议四处行在

    赵桓对岳飞的印象一直是那个浑身书卷气的形象,直到现在,他的形象才愈加丰满起来。

    “但愿如叔父所言,若是不成,朕就把皇族迁到燕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赵桓乐呵呵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实在不行,等到金国灭了,去霍霍辽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桓和齐安郡王又深入交流了关于内政之事,达成一致之后,就离开了郡王府。

    他今天其实就是来告诉老赵家的人,朕不在京中的时候安稳点,否则都拉到北方吃沙子。

    习惯了汴京风华的皇族们,最吃这一套了。

    赵桓回到车驾看着拿着凤琮不断揣摩的朱琏,笑着摇了摇头,拍拍她的脑袋,说道:“现在开心了?本来在孟太后手里,朕不方便要,叔父也算是明事理的人,知道这东西,不能再把持着了。”

    赵桓的大驾玉轳依旧在向前驶动着,汴京的街景映入眼帘,朱琏也久未出宫,看到街道的商铺,满是欢快。

    赵桓的车驾碾过御街上昨夜未曾烧尽的柴火,缓缓的驶进了大宋的皇宫。

    “官家,昨夜完颜宗干去拜访自杀,被王禀救了下来。”沈从低着头说道。

    “你不过年吗?朕不是给你们放了年休吗?”赵桓接过了沈从递过来的札子说道。

    沈从摸了摸脑袋,笑着说道:“臣也没有去处。”

    赵桓点了点头,打开了札子,看完之后,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如此。”

    赵桓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了种师道留给他的英才录,在札子上王家彦后面,写了两句。

    报国无门,自杀无胆。

    勇气和担当这两个品德,哪里有那么容易?

    今年过年,汴京多了几分沉重,因为去年金兵来袭的事,并没有过去。当然,也多了几分的轻快,因为大宋终于迎来了一个不是糊涂蛋的皇帝。

    更让汴京人开心的事,今年拜年之后,终于不用不再躲在旮旯角落缝里打牌九,而是堂而皇之的走进了茶肆里。

    听一段说书,再打上一盘三国杀,其乐无穷。

    “话说,诸葛亮北伐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曹子丹领兵御敌!当夜,曹子丹满面愁容,展转无眠,赵佶众将领议事,为何?”

    “乃是诸葛亮,下来战书,约明日决战!”

    “曹子丹满面愁容,喝问诸将如何对敌,司徒王朗七十六高龄,不屑一顾言道:诸葛亮,不可小觑,与其论正统,必输无疑。诸葛贵为蜀汉宰相,封侯拜相,对其无用,退蜀军,置其死地,只需老夫明日一席话语。”

    “郭淮郭伯济欲言又止,司徒王朗见状,满腹自信言道:靠阵前数语,怎可退敌?呵呵。”

    “次日,王朗立于阵前,问道:来人可是诸葛孔明?”

    “武乡侯诸葛亮,笑称:正是。”

    ……

    说书人继续讲着,讲的并不是张翼德怒鞭督邮起,三英虎牢关战吕布,而是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桥段,引起阵阵喝彩。

    赵明诚看着周围的人,连连摇头,人王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是魏国名臣,病逝喜丧。

    怎么到了官家编排的三国通俗演义里,就变成了这等模样?

    一群不读书的泥腿子们,就是没见过世面。

    赵明诚将手中的扔了出去,说道:“烽火狼烟!”

    “哈哈哈,我赢了。”赵明诚哈哈大笑起来,旁人收拢了牌九,他一扭头,看到了宫正的轿子,缓缓进入了皇宫,他脸上挂着一丝笑容。

    当日赵英说的时机成熟,原来是入宫做一个宫正,倒是正五品的官,比他当初的江州知府的官威还要大。

    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了。

    “再来一把,你这个家伙怎么这么聪明呢?”茶肆打牌的人不忿的说道。

    赵明诚摇头,这群人压根没看出来,自己在武将牌曹真上做了记号吗?

    “不去不去,今天某要去樊楼潇洒潇洒。”赵明诚哈哈大笑,离开了茶肆。

    现在的生活,就是高雅!

    李纲在赵明诚坑了赵佶回京之后,给了他一大笔的钱,这笔钱不玩金石学,不去官卖会,足够他潇潇洒洒的过一辈子了。

    李清照匆匆进宫,是因为今天那是复朝的大朝会的日子,她同样也要上朝。

    “恭请陛下。”押班魏承恩大声的喊道。

    赵桓从大庆殿后走上了御座,看着朝臣们说道:“今日朝议燕京府、临安府、重庆府、本溪湖为行在之事。”

    赵桓扔出去的话瞬间炸了锅!

    皇帝要在燕京设置行在的事,大家其实在年前都得到了消息,官家之意极为坚决,朝臣们其实也是支持官家此等决议。

    但是这一下子设置了四处行在,是不是有点多了?

    宇文虚中出列说道:“官家,本溪湖在金国啊。是金国的东京路辽阳府之下啊。”

    宇文虚中这一句话,让朝臣们才恍然,好像确实如此,本溪湖他们初闻有点熟悉,宇文虚中的一番话才让诸位大臣恍然大悟。

    这是把行在都设在了金国了?

    开年的第一个朝议,朝政大臣直接有点懵,今年的官家不再是之前的模样,而是浑身上下充斥着自信两个字。

    赵桓笑着说道:“两年之内灭金,定本溪行在,弦控东京路,反正都是吵闹,索性把这事一起说了吧。”

    “辽东在秦时属辽东郡,一直到南北朝之时都未曾有变,后才被高句丽给窃了去,隋三征高句丽,前唐文皇帝,征高句丽,唐高宗时,灭高句丽,这才收复辽东故土,辽东郡分属河北道和安东都护府。”

    “这自古以来的疆域,本身就是高句丽趁着中原内乱,才窃去,现在国内诸事已定,为何朕不能在辽东本溪定个行在?”

    赵桓的话让朝臣有些沉默,他们是文臣,武将们的眼神里都是跃跃欲试,特别是以王禀眼中的光芒更盛。

    官家终于将自己灭金之志说了出来。

    “能行吗?”朱胜非挠头喃喃自语的说道。这也是大多数朝臣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能行吗?

    大宋武备松持已有百年,官家登基也才一年,虽然有捷胜、永定、永兴、河间四路精兵,但是这对大宋的朝臣来说,还是有点匪夷所思了。

    赵桓笑了笑说道:“能不能收复失地,是朕和将卒的事,你们就说,定在本溪成不成!”

    李纲率先出列,说道:“若能一举收复辽东,定行在于本溪是应有之意,臣认为,本溪乃是金人逞凶之根本,原因就是铁料。”

    “据皇城司的察子回报,本溪是金人最大的露天铁山,如果能定行在于本溪,则可以彻底控制辽东诸郡,无兵戈之利,臣以为可行。”

    赵鼎想了想说道:“臣以为定行在于辽阳更为妥帖,本身辽阳就是千年古城,交通也更加便利一些。行在必有行宫,臣以为,定在辽阳更为妥帖。”

    宇文虚中站了起来,说道:“臣以为不妥。还是定会宁府更好,会宁府后,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更容易控制整个辽东郡。”

    王禀站了出来,说道:“官家,此时还未灭金,谈此事,臣以为为时尚早。”

    赵桓点了点头,他今天就是放出风来,试探下朝臣们的反应,看他们是不是支持自己的灭金之战。

    也不是朝臣们膨胀,他的预设话题是已经收复辽东,定行在之事。

    “等到散朝之后,再庙算灭金之略。先说燕京行在吧。”赵桓将灭金的具体之事,放到了常朝,将行在之事放在了朝会。

    释放自己即将向北移驾之事。

    灭金的事情,八字的一撇还没画,现在说这个不着急。

    “官家,臣以为燕京行在,还是太过粗犷了些,定行在,臣没什么意见,就是怕委屈了官家。”朱胜非满脸愁容的说道。

    李纲也是有这样的担心,官家锦衣玉食惯了,也就去河东路吃了一趟苦,这长久呆的地方,官家要是不顺意,那朝臣们绝对没什么好日子。

    “这个不用担心,朕这里无碍,你们说你们的就是。吃点苦而已,一切以国事为主。”赵桓无所谓的说道。

    吃苦耐劳是五好青年的标签之一,作为新世纪的五好青年,赵桓当然也有这种品质

    有一座七十二万平方米的大别野让自己可劲儿的造,想想就很刺激。

    七十二万平方米和七十二平方米,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五品归京

    大朝会的扯皮并非都是套话。

    这些文臣们,虽然胆子小了点,但是脑子里的东西,还真的挺多。

    各种燕京行在的问题,说的都很全面。比如户部员外郎郑望之,已经做了预算,燕京行在的粮草安全,已经被户部规划。

    兵部谋划了燕京军器监扩建之事,而枢密院给出的军事调度,还是有理有据,赵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

    当然朝臣们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比如之前赵桓和王禀讨论燕京定为行在,战略安全问题。

    “东胜卫在大同府的西北三十余里,进可望河套平原,等朕腾出手来,肯定还是要拿的。即使不望河套,也可以在让燕京行在的两翼彻底展开,否则云中路的战线,必然收缩,到时候,敌人打到奉圣州轻而易举。”

    “而山海关也不宜轻易出击,热河卫就解决了这个顾虑,有热河、北古口、山海关为犄角,山海关不宜轻动,但是热河可以。山道略有崎岖,修出一条路就是。”

    “所以,东胜卫,热河卫,势在必行。围四十里砖石大城,此事交由工赈院负责。”

    赵桓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喝了一口赵英递过来的热茶,润了润嗓子。他为了迁都之事,在之前就在规划此事。

    当然有所准备。

    “官家英明。”朝臣们看着沙盘,也知道这两处重镇选择是无比的正确。

    【作为大宋皇帝,抄明太祖朱元璋的九边重镇抄的如此堂而皇之,是不是有失皇家风范?】

    赵桓稍微想了想,自己这九镇也才抄了两镇。后面七镇得收复辽东和河套才有价值。

    至于脸面问题?

    现在明太祖还没出生呢,没人会发现。

    赵桓继续享受着朝臣们的夸奖,别人穿越都是抄个诗词歌赋顶了天,自己直接把明太祖针对草原和辽东的战略拿出来,自然在朝臣们眼中,就是官家好腻害!

    赵桓结束了一天的朝议,朝臣们吵吵了一天,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有了更多的问题。

    就比如收复了云中路和燕京路之后,如果不收复河套,不收复辽东,这云中路和燕京路就是战区。

    等到收复了辽东和河套之后,西域和漠北不拿下,辽东和河套就是战区,就有危险。

    这种为了战略安全的扩张,是永无止尽的,但是也是极度危险的。

    只要停下了扩张的步伐,就会面临必不可少的战略收缩,包括朝内政策和军事军备。

    “其实臣以为,官家可以再等两年,国内朝政进一步稳定再去燕京。”李纲在文德殿,现在大朝会已经结束,现在是常朝时间。

    赵桓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等两年最好,但是现在金人马上陷于内乱,千载难逢之大好机会,自己不抓住,等到再有机会,实在是太难了。

    隋唐灭高句丽,大大小小数百次征伐,才灭了。

    隋开皇十八年至唐总章元年,共经历了70年的时间,历经四代帝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连李世民亲征,都没有一口吃下来。

    赵桓难道也要用七十年灭掉金国吗?

    这次不趁着金国太宗十多个兄弟儿子,太祖十多个兄弟,在金国打的昏天暗地的时候,一举平定,等到金国内乱结束,宋朝是强大了,但是金国也稳定了。

    倒时候,再想灭国,实在是难上加难。

    “收复冠带之境,免故土成蛮貊之乡!”

    “辽东数十万的汉人,朕不忍心让我们的冠带之境变为蛮夷之乡!战略安全、收复故土、收拢臣民、为报血仇,这四个理由已经够了,千载难逢之机,不能再错过了!”

    赵桓站在沙盘前,说了一下金国的形势,在常朝确定了移驾之事。

    宇文虚中突然站出来说道:“臣随官家前往燕京府吧。”

    “臣觉得趁着金国内乱,再次把金国皇城司组建起来,官家心系金地汉儿,臣也有信心,去组建皇城司。”

    赵桓思忖了良久,说道:“家中之事…宇文少卿为国遭了不少的苦难,还是在京城享受几天的好日子吧。宇文重也长了一岁,你这个父亲不在身边,也不是个事。”

    宇文虚中使金,被扣在了金国这么久,做了那么多的事,再深入敌后进行地下工作,赵桓其实有点于心不忍。

    宇文虚中笑着说道:“那还有比臣更合适的人选吗?”

    “官家征伐辽东路,自然需要察子们的情报,此次王节度使万里行军,缺少了金国皇城司的察子的支持,差点就回不来了。”

    “好!”赵桓终于点了头,正如宇文虚中所言,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自己愈发变得无情了吗?

    赵桓叹气,宇文虚中已经为国立下了足够的功勋,自己依然让其鞍前马后,为国效命,是不是无情呢?

    当初说好的,回来汴京了,就不走了,看来也是一句虚言了。

    皇帝的话一句都不能信,都是放屁。

    “吾之志也。”宇文虚中拜了一拜说道。

    其实汴京繁华的日子,他不喜欢吗?很喜欢。

    但是他也更希望自己在即将来的宋金大战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老婆孩子并不是建功立业的阻碍,反而是自己的动力。

    “大宋有卿这等铁骨忠臣,是大宋之福啊。”赵桓感叹道。

    想来也是,这种大事中,明明有能力参与,却因为畏惧不参与,想来也是平生一大遗憾吧。

    “报!官家!王五品回来了。”黄彦节匆匆忙忙的来到了文德殿,说道。

    王五品,王重阳。

    赵桓年前就让其回京,可是迟迟未归。

    “快宣。”赵桓说道,看来王重阳是在路上过了个年。

    他自己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还没走两步,就看到了一个衣衫有些破旧,但是依旧无法掩饰其风采的道生。

    “臣王,参见官家。臣回来了。”王重阳行礼说道。

    “爱卿辛苦,一路车马劳顿。”赵桓看着王重阳的棉服都是破的洞,看来这一路,挺辛苦的。

    “臣在太行山下贪快,想着回京过年给官家献礼,没成想,抄小道的时候翻了车,才弄得自己这么狼狈。”王重阳俯首说道。

    “你慌什么啊!山路崎岖,早一天晚一天有多大关系?唉,这幸亏没出大事。”赵桓看着王重阳心疼的说道。

    那张风靡汴京,足以让樊楼女子坐地排卵的脸上,都挂着两道伤痕,刚刚结痂。

    “小伤小伤,无关紧要的小伤,要不是为了护着这瓦罐,臣也受不了伤。这是臣要给官家献的礼。”王重阳拿出来一个瓦罐,神秘兮兮的说道。

    “哦?是什么?”赵桓好奇的问道,这个值得王重阳受伤的瓦罐。

第四百二十八章 匠爵

    “伏火皎凝玄元金丹。”王重阳小心的打开了瓦罐露出了白色结晶体。

    赵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首先就愣住了,他当初不愿意给王重阳官位,就是这样,害怕搞出这样的东西来,结果该来的还是来了。

    本来朕就有遗传病的困扰,好嘛,你跟朕这里整这么玄乎的东西,是推销你们道家的长生不老术吗?

    “你炼的?”赵桓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王重阳,又瞅了瞅瓦罐里的白色结晶,连连摇头。

    而朝中大臣皆掩鼻,大殿上居然飘出了一股臭味儿,让人不禁的掩鼻。

    “王五品辛苦了。”赵桓意兴阑珊的扭头回到了御座上,他隐约觉得那股子味道有些熟悉。

    但是他怎么都想不起来,在哪里闻到过这种味道。

    金丹这玩意儿,赵桓不是很感冒,李世民英武一生,结果最后倒在了金石药上,这金石药,别名金丹。

    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

    服用了金石药的李世民五十一岁就倒下了。

    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这一个人名在赵桓眼前闪过,这些人统统死于金石药之下,也就是这别名金丹之物。

    赵桓研究过皇览类书,在大宋金丹和金石药是一个东西,赵桓不住的摇头。

    王重阳笑着坐在了文德殿的大殿上,左右看了看群臣,抬头看了看皇帝,说道:“官家,臣是入世之人,自然不谈长生之道,官家要问长生,臣也谈过了,再问也没有了。”

    “你说过一次。”赵桓点头说道。

    王重阳将瓦罐放在了文德殿的地上,说道:“臣从大同府,千里赶回汴京城,就是为了给官家献礼,自然带来了一份重礼。”

    “臣的车驾都饭在太行山里,臣为了保住这个瓦罐,还受了伤,能让我王重阳受伤的,天下一只手都数的过来。臣有这个自信。”

    赵桓再次点头,说道:“卿之心意,朕自然知晓,可是朕登基以来,前有六丁六甲之术迷惑,还和你王重阳有点关系,朕自始至终,都不愿意言怪力乱神。”

    “爱卿所献之礼,朕收不下。”

    赵桓的态度十分坚决。

    笑话!二十一世纪五好青年,能被封建迷信所迷惑?

    让朕吃这等不知是什么,还散发着恶臭的东西,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王重阳盘腿坐下,笑着唱道:“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赵桓给王重阳的声音点个赞,这是一首道诗,可惜赵桓研究这些的时候,选择性的跳过了这些东西。

    “官家,道,看不见,摸不着,却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有了这炼成的仙丹,从此我大宋百姓之命,再不由老天爷决定了。”

    “这就是臣的礼,送给大宋的礼。”王重阳俯首说道。

    王重阳再次拿起了金丹说道:“臣在大同烧了几个月的煤,臣,觉得官家可能需要这金丹。”

    “官家,天象变了,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臣以为这日子短不了。官家以为如何?”

    持续一百年低于正常温度,你这都看出来了?

    不过耶律余睹看了出来,金人看了出来,没道理大宋的钦天监看不出来,修道有成的王重阳看出端倪来,也不奇怪。

    赵桓依旧摇头说道:“朕不吃你这金石药。”

    “这不好吃,臣尝了一点,就吐了。还有一股恶臭味,官家这不是吃的,这是用的。”王重阳连连摇头,这玩意儿的味道,可真是令人终身难忘。

    王重阳猛地抬起头来说道:“臣在大同府烧煤,这伏火皎凝玄元金丹一堆又一堆,臣就发现,这伏火皎凝玄元金丹会融化在雨里。”

    “凡是伏火皎凝玄元金丹融化的地方,那处的草木就会格外的旺盛,臣就收集了这样的伏火皎凝玄元金丹,做了验证,果然是这金丹,可以让草木旺盛,臣就在火炉和抽水车前,琢磨了几个月,才得到了这伏火皎凝玄元金丹。”

    “官家,天佑我大宋。”

    赵桓皱着眉听着王重阳的说法,又用力的用鼻子嗅了嗅,这个味道如此的熟悉。

    而且王重阳的说法也勾起了他的回忆。

    难不成?

    赵桓站了起来,离开了御座,从新走回了瓦罐之前,他用力的嗅了嗅,味道很像很像。

    他伸出手来,将一粒伏火皎凝玄元金丹拿起来仔细端详,然后张开了嘴。

    “官家不能吃啊!”朝臣和王重阳面色巨变,大声的喊道。

    王重阳尝过这东西的味道,知道多么的可怕。

    赵桓放在嘴里沾了沾。

    “呸!呸!呸!”赵桓用力的将舌尖那种可怕混合着灼热的味道吐了出去。

    赵英用最快的速度窜到了赵桓的面前,说道:“漱口水,官家。”

    “有一年朕随太上皇躬耕农桑,就在田间发现过此物,老农告诉朕,那是粪霜。”

    “当时朕只有四岁吧。糊涂的很,就尝了下,终身难忘,果然是此物啊。”

    赵桓跟朝臣解释下自己为何有如此动作。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这是什么,这是尿素。

    尿素是一种化肥,含氮量最高的一种肥料,也是用的最多最广的氮肥,有了它,大宋的百姓就不用再那么依赖天象吃饭了。

    俗称金坷垃。

    赵桓小时候,尝过这个东西,那会儿顶多四岁,也不识字,不知道那是什么,就拿起来尝了下,发现不是糖,就吐了。

    那个味道他永远的记住了。

    赵桓非常确信,这玩意儿,就是尿素!

    “我命由我不由天啊!王重阳啊!你呀!你!真是…”赵桓有些语无伦次的一遍一遍的拍着王重阳的肩膀,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太清楚这东西的意义了,化肥的出现会让大宋迎来新的产粮高峰,会有更多的人口,更高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的扩张欲。

    “你要什么?道号?朕可一个给你赐个比林灵素更高的字号,排名绝对高的吓人。”

    “或者给你建个道观?绝对是天下第一大的那种,比朕的皇宫还要大都行!”

    “或者来个活人成圣怎么样?李邦彦!给王重阳来一段演义话本,弄个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都行。”

    赵桓笑的很不拢嘴,拍着王重阳,一边笑一边说道。

    反正中原王朝都玩君授神权的把戏,赐给王重阳最高的字号,给他封个天上的皇帝,也无妨。

    “臣入世了,这道号就算了吧。官家答应臣的四品官,给了?”王重阳苦笑的说道。

    赵桓想了想,说道:“朕给你个好东西,三品匠爵。”

    “类似军爵二十等一样,朕谋划着给大宋工匠们以爵位,比如你这个三品匠爵,享受三品俸禄待遇。”

    王重阳皱着眉头品味了下这两个字,眼睛中的亮光越来越盛。

    “匠爵啊!好!”王重阳接受了皇帝的封赏,将瓦罐扣上,说道:“大宋中兴在即!”

    “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宋,就在我们手中!”赵桓再次用力的拍了拍王重阳,回到了御座之上,看着莫名其妙的朝臣。

    “朕知道你们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你们也不用明白。到时候就知道了。”赵桓懒得跟他们解释,抱着散发着尿臭气的瓦罐返回了御座之上。

    缺什么来什么,本来赵桓还害怕这天气的降温,会给大宋带来麻烦,结果王重阳就带回来了这么重的献礼。

    第二天,官家抱着夜壶议朝政的流言就传开了,三人成虎,传言越来越离谱,甚至到后来,都成了官家搂着这瓦罐入水的传闻了。

    “你现在是王三品了。峰峰矿区需要你去规划和负责,帮朕弄好了。”赵桓对着王重阳说道。

    “臣定当不辱使命。”王重阳颔首说道。

第四百二十九章 县学的花费有点大

    赵桓对于匠爵的规划并非临时起意,在工赈监的时候,看到了孙博给大宋的工匠定级,就想到了这件事。

    要促进科技的发展,就需要官府的引导和支持,而赵桓觉得除了钱以外,爵位也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赵桓已经让孙博拟定这方面的札子,孙博正在做,但是不妨碍赵桓把封赏先封出去。

    相比较氮元素含量最多的化肥,赵桓觉得自己给一个三品官,已经是极为小气的事了。

    “这种伏火什么的,叫尿素合适些。”赵桓给了他本来的名字。

    王重阳自然没什么意见,本来他的名字就是按照道家的命名方式起的,官家的俗世名称和道丹之名,其实没有什么冲突。

    “尿素必须尽快生产,不惜一切代价。”赵桓给王重阳定下了目标。

    王重阳俯首称是,然后离开了文德殿,从大同府赶回来的速度其实不快,再加上翻车的事,王重阳足足走了十多天。

    他身上已经有些馊了,对于十分爱干净的王重阳来说,这就极为难受。

    脸上两道伤疤恐怕是会留下伤痕,但是王重阳并不认为这种伤疤,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困扰,毕竟不靠脸吃饭。

    王重阳洗漱之后,换上了干净的衣物,再次变成了玉树临风的中神通,脸上两道伤疤丝毫不影响他的气质。

    他走在路上,依旧有极高的回头率,路人频频侧目,感慨世间没有完美,这么俊俏的小生,脸上居然带上了伤疤,让人连连叹气而又有几分怜惜。

    这对清心寡欲的王重阳来说,根本不算是影响。他现在一心只想追寻世界的真谛,而且他总觉得自己摸到了些许的门槛。

    “孙少宰,官家让某负责峰峰矿区之事,某点了工匠就走。不知道准备好了没?”王重阳先来到了工赈监,提点工匠,然后向峰峰矿区进发。

    孙博正在核算人工费用,计省的人也在算预计的支出和消耗,而王重阳就冲了进来。

    “这么急的吗?”孙博有些哑然的问道。

    过完年休的汴京城市极为慵懒的,孙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勤快了,没成想还有比自己更勤快的人,这刚洗完澡就过来了。

    “官家说让某休息几天,某在汴京也没什么去处,早早去矿区好了。”王重阳点头说道。

    “那你也得等下午过来,我给你把工匠点齐。还有钱财工钱计省的人,下午才能给你核算出来。”孙博摇头,年轻人就是急性子。

    “哦,那某下午就来。”王重阳说完就出了门,孙博抬起头的时候,只看到了门板的晃动,来去如风的王重阳已经离开了。

    王重阳并没有停歇,他到了户部要粮食,户部给他的答案也是最早下午才能提粮。

    他有些郁结,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修道之旅,毕竟除了实践,他还可以做推演。

    在大同府他发现的第二问题,就是浊气如何沉淀之事,毕竟不符合道法自然,而王重阳想到的是水。

    他在草纸上,写写画画了一上午,水运仪象台报时的时候,王重阳点起工匠,带上粮钱,就向着矿区进发。

    “这刚到汴京城就走了?”赵桓惊讶的说道,这也太着急了。

    “臣听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能他们道家都是这样的人吧。比较匆忙。只争朝夕,这不是官家说的吗?”赵英将赵桓的砚台拿开,冬日里的砚台有时候不太好研出墨来。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有些道理。”

    “李太宰,继续你刚才说的是,是说到了县学吧。”赵桓问道。

    “是的,按照官家的想法,这一年五千万贯的投入,实在是花销太大了。能不能少点?”李纲面露难色的说道。

    “多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啊。”赵桓挠头的说道:“这样吧,第一年先从朕的内帑里出。”

    赵英手中的砚台差点掉在了地上,他擦了把冷汗,这五千万贯出去了,官家手里也就三千五百万贯了。

    这花钱如流水一样,进项完全不够官家的花销啊。

    还有大同府到奉圣州的那条木轨,也是花钱的大头。

    “官家去年收了商税七千多万贯,还有三千万贯左右的农税。官家这总不能年年都从内帑出吧。”李纲为难的说道。

    “那个陈冲在你手下干了一年了,他怎么样?”赵桓问道。

    李纲摇了摇头,说道:“也是个措大,充其量是个有钱的措大,读书读的有点呆,做事太过一板一眼了。”

    “那商部的事,还是不行吗?”赵桓问道。

    “如果官家用李邦彦,倒是可以让李邦彦先把架子架起来,李邦彦绝对可以弄好。”李纲提了个建议说道。

    “朕从他家里抄出六千万贯的家财来,这么个大贪官,你跟我说让他去管着钱袋子,你这不是胡闹吗?”赵桓摇了摇头。

    李邦彦这厮资历、阅历、手段管一个商部,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赵桓不敢用啊。

    “官家,他身边有个侍妾是皇城司的察子。”李纲提醒道。

    “那他要是收买了那个侍妾呢?”赵桓还是不太想让李邦彦上。

    李纲想了很久说道:“官家,当初查抄李邦彦的家财,其实很多都是李邦彦的私财。所以每每官家用内帑的钱的时候,他就会非常心疼。”

    “大宋书局的雏形是赵都知手里的书坊和印刷坊,其实都是李邦彦本来的家产。当然李邦彦的确挺贪的,一千万贯和六千万贯的差别,其实没什么差别,都是巨贪。”

    “哦?那也不成,让李宫正去吧。”赵桓还是拒绝了李纲的提议。

    李邦彦绝对不能起复,即使是李纲举荐,为了大宋朝局的稳定,而且现在,赵桓要去燕京,李邦彦只能做个局外人。

    李纲就是再不介意,李邦彦过去毕竟是宰相,一旦有了权势,他的那些过去的门生故友就会蜂拥而至。

    大宋一旦开始狗斗,那根本就刹不住车。

    赵桓最终还是让李清照去了商部,本来就是个实验性的部门,如果做得好,就正式立为部,如果做的不好,就再换人,或者直接取消就是。

    “那官家,这商部要是不盈利呢?这县学还推广部推广了?”

    “现在大宋二十五路,三百个州,两千余县,一县一学,建学至少就得五万贯,每年县学就至少要五千贯去维持。官家,太多了。”李纲挠头说道。

    “开源节流,也要把这事搞起来。贵,自然有贵的好处啊。”赵桓想了想说道:“拿出些汴京仓的财货,换点钱,稍微周转一下。”

    “先在蔡京的基础上,把这县学给补充全。可以先有了县学,再有学校,建校之事,不用太过奢华。能省就省点吧。”

    “那那些民间的书院呢?都废掉吗?挺可惜的。”李纲问道。

    赵桓沉默了许久说道:“保留着吧。”

    保留了民间的私塾,是赵桓现在财政压力,最明显的表现。

    以赵桓的想法,真正的公平,是所有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享受一样的教育和师资力量。

    私塾对比赵桓即将成立的县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书院环境、师资力量、同窗好友都是人生路上的财富。

    完全的公平,可是这可能实现吗?至少赵桓知道,在大宋,这无法实现。

    太难了,现在赵桓推行一个县学就极为的困难,而且这个县学、府学和太学是一项基本国策,其支出消耗太大了。

    赵桓和李纲沉默了许久,绝对公平是他们这对君臣的追求,但是现实就是现实。

    如果真的为了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政令,在大宋执行下去,那并不是仁政,而是暴政,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吧,李太宰,将民间的私塾还有书院,都纳入国子监的管理中,统一授课吧。府学和太学,由官府督办,任何官考都必须是府学和太学学子。”

    “府学和太学在招生之时,可以向官办县学和私塾,书院招生。”赵桓最后说道。

    李纲点头,现在也唯有如此了。

    “官家,民间行径和官方行径一致,便于管理倒是好事。臣倒是认为民间私塾存在也不是坏事。一旦某一地方县学败坏了,百姓的孩子也有上学的地方。”

    “也能够通过商税,了解到哪里出了问题,方便稽查。”

    “还有明日去皇陵祭祀的事,官家今年咱们还去吗?怎么安排?”李纲问道。

    大宋皇陵,每年皇帝都会拉着朝臣们去祭祖,以彰显所谓的祖宗之法。

    “去!”

    “召集文武百官,明日去巩义皇陵扫墓。每个人都要去,愿意带上孩子的也可以。对了,让谌儿、宇文重、岳云他们一起去。”赵桓极为沉重的说道。

    “官家。这是不是不妥?”李纲同样忧心忡忡的说道。

    赵桓摇头,今年去皇陵扫墓,和以前去扫墓的踏青完全不同。

    因为大宋巩义皇陵群,已经被金人砸的一塌糊涂,地上地下,无一处完整。

    也就是说,赵桓的祖坟,大宋的祖坟,已经给金人刨了。

    皇陵群不仅仅埋葬着大宋的皇帝,还有历代的文臣武将。配享太庙可不仅仅是祭祀,还有相关的规格下葬。

第四百三十章 巩义皇陵的誓言

    赵桓带着极其浩荡的朝臣们,向着巩义皇陵走去。

    巩义皇陵并仅仅安葬着大宋皇帝,事实上,也没有皇陵里,只安葬皇帝,多数历史上的名臣都会安葬在陵寝之内。

    巩义皇陵,那是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年以来,上千名朝臣们的墓地。

    朝臣们今年的表情是极为严肃的,甚至连车队的喧嚣都小了很多。

    赵桓带着朱琏从车驾上下车的时候,入目只有一片的凄凉。

    河北西路提刑官刘豫叛敌之后,带着金人把这里地表的建筑打砸一空,满目的疮痍。

    赵桓登基以来,一直在忙碌,皇陵之事,他知道后,只是命令人封存起来,就再也没有理会过这里。

    他并不是不愿意想起这里,这里铭刻的都是耻辱,只是时机不纯熟而已。

    一名老人慢慢的走到了赵桓面前,带着十几个人向着皇帝行礼说道:“三京淮北宣抚使方庭硕,拜见官家。”

    凄厉的狐鸣之声在皇陵禁地里不断的传来,让人经不住出了一身的冷汗。

    往日里庄严肃穆的皇陵禁地,现在已经杂草丛生,成为了野兽的乐园,被皑皑的白雪埋在了下面,唯有的几个地上建筑,也是残垣断壁。

    精美的雕塑,都被砸碎了散落一地,四处都可以看到挖开的坟包。

    “守陵军只剩下这几个人了。”方庭硕满目悲苦的说道:“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臣一人之衣,卷不了数千骸骨啊!官家!”

    赵桓扶起来了方庭硕,叹了一口气。

    永昌陵埋葬的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的陵寝没有被破坏,但是永昌陵以下的所有皇陵和朝臣的陵寝都被惊扰了。

    这不是说带路的刘豫大发慈悲,也不是金人畏惧死掉的赵匡胤,赵匡胤都已经埋进土里了,威慑力已经变成了历史符号而已。

    而是因为赵匡胤的陵寝太过寒酸而已,后世都是修的地面建筑,都被砸了。

    “臣带着军卒誓死抵抗,还是义士岳飞带着不少的义军来到了巩义,刘豫才退了去,否则这皇陵依旧不安生。”方庭硕叹气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踏进了北宋的皇陵。

    他一进入皇陵,就仿佛看到了金人闯进了这皇陵中,肆意的狂笑着,打砸着一切的一切。

    挖开朝臣们的灵柩,用铁锤砸开他们的棺椁,从已经白骨的尸身上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陪葬之物。

    “谌儿,大宋的皇帝生前是不修陵寝的,都是死后挖三个月的就安葬了,埋得都很浅。也不是依山而建,所以极容易被盗。”

    “人都死了,陪葬品这东西,就是后人定了,所以呢,这些棺椁里,其实没多少东西。”赵桓拉着赵谌一步步前行。

    他继续说道:“这是耻辱,我大宋一辈子无法洗刷的耻辱,你明白吗?”

    赵桓带着赵谌继续向前走,赵桓看到了随意丢弃的白骨,这些白骨已经分不出来谁是谁的,由于赵桓的命令,方庭硕也没有将这些白骨收纳起来。

    “种少保啊,李太宰啊,孙少宰啊,这些臣子们之前觉得朕刚刚登基,都护着朕,不愿意让朕看见这些,今天朕看到了,谌儿你看到了吗?”

    “孩儿看到了,爹爹。”赵谌不是很懂父亲眼中的悲伤,他用力的攥着拳头,他已经被满腔怒火给填满。

    赵桓还在走,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篝火堆,散落一地的是未烧尽的棺木,他仿佛看到了金人们围着巨大的篝火载歌载舞的模样,他们在欢笑着,卑微的汉儿签军在一旁递着酒水。

    赵桓的目光游离的看来看去,仿佛有无数的人影在赵桓闪过。

    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潘美、曹彬、寇准、狄青、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宗元等等赵桓认识的历史人物,或者赵桓不认识的这些人,在他的周围飘荡着。

    而璀璨的中华历史的长河里,大宋一朝,留下了自己名字的人,仿佛都活过来一样,他们仿佛就飘在了自己的身边,不断的徘徊着,似乎还在呢喃着。

    呢喃的声音有些微弱,赵桓听不清楚,但是他有些不断抖动的肩膀,代表着他的心情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赵桓一步步的走向前,对着赵谌说道:“你知道金人为什么要来盗墓吗?其实这里蛮寒酸的,也挺穷的。”

    “孩儿不知。”赵谌老实的回答着,小脸上带着两道泪痕,他年级只有九岁,但是他依然感觉到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

    朱琏也曾想过捂住自己孩子的眼睛,但是她还是忍住了,毕竟赵桓在教育赵谌。这是一个父亲的义务。

    太子,皇储他们身上也有责任。

    赵桓又要御驾亲征,离开了大宋的中心汴京,去陌生的燕京。

    赵谌作为皇储,肯定要明白他的父亲这么做的意义。

    “谌儿啊,是因为金人愚昧,他们认为死人可以断续损折肢体,僵硬的尸体可以入药,诡异的传说,所以他们就信了。”赵桓继续向前走着,来到永昌陵的碑文之前。

    雕刻着赵匡胤一生功绩的碑文就这样一半埋在土里,另外一半倒在了地上。

    “也是为了打断我大宋的脊梁!”

    “太祖皇帝啊,我今天才来,有点来得晚了。”赵桓掏出了一摊子的苏合香酒,和赵谌席地而坐,坐在了半倒着的太祖碑文之前。

    赵英赶紧摆出来三个海碗放在地上。

    “我来的这么晚,不是我不知道这里发生的苦难,之所以来这么晚,是因为害怕来到这里。”赵桓给赵匡胤满上了一杯酒说道。

    “我怕呀,我怕我忍不住。大宋各方各面都在不断的向着好的一方面走,我害怕我的一时基于激愤做出的决意,让大宋刚刚兴起的中兴之火,突然熄灭。”

    “直到这个火团越来越大,我的心才越来越安定,已经定好了,不日前往燕京行在,逐项议程都在稳定的进行着,起用后手杀死完颜晟的信件,也已经在路上了。”

    “王禀呢,你不认识。这是个狠人啊,比你的石守信不惶多让。”

    “在太原城用三千人,拦了金人数万大军整整二百多天。他伤势刚有好转,就向着临潢去了,最后捣了黄龙府,抓了金国的完颜老大。”

    “也是因此,我才有了底气,来到这巩义皇陵。”

    “这里埋的可不仅仅是大宋皇帝啊,上千朝臣们的墓,都被挖了。”

    “永泰陵的哲宗的尸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方庭硕也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他只有一件衣服,只有十几个人,其他的人的尸骨都混成了一团,分不清楚谁是谁的了。”

    “大宋的朝臣们老是提起祖宗之法,现在这祖宗之地,被人刨了,提起来的人倒是少了很多。”

    赵桓将海碗中的酒洒在了地上,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所有人都在看着手抖的官家。

    “朕发誓!终有一天!朕会带着完颜家,全族的脑袋!来祭祀先灵!朕发誓!会让金人的血,洒满整个辽东!来祭祀死在边寇铁蹄之下的百姓!”

    赵桓的表情略带狰狞的低吼着。

    这次来的大宋朝臣们静静的跟着皇帝在巩义皇陵里走了一圈,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永昭陵、永厚陵、永裕陵、永泰陵,一步步的走过了这些陵寝。

    皇帝周围朝臣们的陵寝在地上都是坑坑洼洼,刚刚走过永昌陵的时候,就有人开始低声哭泣,这种哭声也越来越大。

    当队伍在北宋皇陵转过一圈之后,赵桓回到了自己的车驾前。

    李纲有个札子说的是迁移豪强来守皇陵,赵桓同意了,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重修皇陵。

    他在等,这个仇,他会永远的记得。

    赵桓对着赵谌说道:“朕要是无能,谌儿,你帮朕实现朕的誓言,到那时再把皇陵好好修修,再把这些无处安放的冤魂们,安置到墓穴中,在此之前,拜祭都在昭勋阁进行吧。”

    赵谌用力的点了点头,用力的攥着赵桓的衣角,他还小,但是并不是不懂仇恨。

    赵桓将朱琏拉上了马车,看了身后的朝臣,如丧考妣的朝臣们,有的愤怒有的悲伤。

    这里的人有很多都是这些墓穴主人的后代,比如柳成卿就是柳宗元的远亲。

    赵桓对着李纲说道:“抓紧时间商议定燕京为行在之事,朕不怕吃苦,不就是皇宫没弄好吗?良田千倾,日餐不过一斛,华屋万间,夜卧不过五尺。朕不讲究那么多,不用考虑朕。”

    “臣领旨。”李纲俯首说道。

    其实大宋的朝堂里一直不乏有人发出议和的声音,这种议和之声,非常正常,有澶渊之盟的例子在,肯定有人寄希望于妥协来换得和平。

    战争就会新的利益集体会出现,比如大宋现在已经出现的军卒勋贵,比如王禀的节度使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还有一大堆退役的老兵们,他们在民间风闻言事,也是民间的一个新的利益集体。

    改变代表着利益冲突,总有些守旧的大臣们,总觉的绥靖能带来和平。

    “但愿他们能够懂官家的心思吧。”李纲叹气的说道。

    官家是个仁善的官家,这一点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若是残忍些,将所有议和的大臣驱逐出京,也可以达到统一朝堂声音的效果。

    如果不能接受和自己意见向左,那绝对称不上明君,也无法带领大宋继续前进。

    显然官家依旧是官家,牢牢的把控着本心,谨小慎微但是有带着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第四百三十一章 昭天地告天下

    大宋皇陵的建制大体上继承了唐制,但是没有唐陵那么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现在经过了金兵的洗劫,就显得更加破败。

    宋朝的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都是死了以后才卜址挖穴,造陵比较仓促。

    天子七月而葬,即皇帝死后七个月必须下葬,也没有几个皇帝的尸首等七个月,多数不到三个月,就送进了寿宫。

    超过七个月,无法魂归祖庙,但是低于七个月是可以被原谅的。

    匆匆修建的陵寝,很容易找到墓道和地宫,盗掘起来并不需要费多大的劲。

    赵桓看着大宋的皇陵,连连摇头,也不知道当初的赵构是怎么忍下了这口气。

    “谒陵!”赵英大声的喊道。

    谒告也。

    赵桓转身进入了车驾之内,车驾向着汴京方向走去,这一趟的谒陵,其实花费了整整三天的时间。

    但是赵桓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回到汴京的百官的脸色带了几分沉重。

    朝中大臣对赵桓去燕京更加重视起来,各臣工竭尽所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北上之事,准备的越来越充分。

    即使如此,赵桓移驾燕京之事,依旧让大宋忙活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忙出了章程。

    靖康二年,三月末,大庆殿,大朝会。

    今年的冬天格外长一些,汴京城外的桃花整整推迟了十五天的时间,才从含苞待放,绽开。如果桃花给汴京城润上了一层粉红色,城中则是百花齐放,槐花、梨花的雪白,迎春、金银的晕黄,杜鹃和牡丹给汴京染上了鲜红。

    百花齐放,点缀的是垂杨柳的丝绦,整个汴京,绮丽芬芳。

    赵桓端坐在大庆殿,看着手中的札子,三个月朝臣们,让赵桓见识了他们的能力,也见识了大宋朝的底蕴。

    “本来以为朕要去燕京,会有一大堆劝谏的札子,什么天子离京而天下动荡之类的话。”

    “结果你们也跟着朕发疯呀。”赵桓看着李纲的札子,对着常朝上的诸位大臣说道。

    柳成卿出班说道:“官家伐金,乃是大义之举,五十万石的粮草已经悉数装车,民夫二十万已经准备充足,工赈监出十万,而户部征十万,民夫俱全。此次前往燕京之粮草,北地军卒用上半年绰绰有余。”

    李纲出列说道:“官家,汴京军器监逾五千辆的决胜战车,已经悉数准备停当。四百三十四门蒺藜炮已经悉数准备停当,药包七千余发。随行的工匠,将会在燕京继续生产蒺藜炮以保证官家需要。”

    “河间军卒四万众军卒,已经将汴京仓的戍卫交接完成,现两万六千名捷胜军,以及两万契丹军先锋,已由王节度使率领,已经向燕京开拔。”

    “河东路关中永定军一万人向云中方向行进,西夏虎视眈眈,种太尉上书具言为防止西夏东进,四万秦凤军和陇右军只能按兵不动,向官家请罪。”

    “种太尉有些小心谨慎了,安心守住关中,防止西夏东进才是正理。行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朕,出发吧。”赵桓站了起来,走出了大庆殿,手里拿着一捧长香,插在了大庆殿前的巨鼎之中,昭天地而告天下。

    “兹中华王朝千年以来,深仁厚泽,反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祖莫不以柔待之,兴教化之功,善莫大焉。”

    “金恃兵戈,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屠掠我百姓,勒索我财物,朝稍迁就,金负其凶横,日复一日,无所不至!仇怨郁结,人人欲诛之而甘心!”

    “昔日交邻之道,宋未尝失礼,金自称教化之国,无理横行,专肆兵强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

    “兹朕登基以来,广施仁政,视百姓如手足,百姓亦戴朕如君父。今兴刀兵,人人忠愤,旷代无所!”

    “朕今日涕零以告先庙,慷慨以示军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不若大张征伐,一决雌雄。”

    “金仗奸谋,我恃天理,金仗悍勇,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敢战!”

    “即我大宋二十五路,百姓亿计,何愁剪其凶焰,涨我国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朕亦不吝恩赏,奖励忠勋!”

    “凡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称臣拜首于金,朕即刻严诛,绝无宽待!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实有厚望焉!”

    “靖康二年桃月三十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普天臣庶,奉!忠义军卒,行!”

    赵英站在高处将自己手里的诏书大声的宣读出来,而还有无数的尚书省的官员,将一封封的诏书下发到了各个城中公栏处,而一道道快马,带着诏书向着四方奔去,他们要传诏四方。

    这是赵桓第一次对着全天下宣旨,之前的旨意都是给个别的人,最大范围也是在太原城。

    这是首次对全天下的臣民,宣示自己的权力,而这第一份面对全天下的圣旨,只是在说一件事,那就是他要前往燕京,主持攻打金国之事。

    “起驾!”赵英大声的喊道,赵桓踏上了马车,从汴京的御街而出,街道两旁,都是汴京的百姓。

    他们依旧是如此的安静,看着赵桓的车驾缓缓向前驶去,让赵桓无比欣慰的是,上一次出城的时候,衣不遮体的百姓们,终于有了还算能够拿出手的衣物。

    而那些梗着脖子,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元外门和大花臂,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顽童,骑在耶耶的身上,用力的张望着。

    赵桓从来没有小瞧过安静的汴京百姓,他们有足以震慑世界的力量,却缺乏引导,赵桓盖上了车窗。

    车辆缓缓出城而去,护送官家的河间军紧随其后,大军开始向着汴京方向走去。

    “报!官家,岳校尉缴费归来,在前方河间渡口等待官家!”一个亲从官将一张军报送到了赵桓的手中。

    赵桓算了算,岳飞平定整个京畿路,关中和河东路的流匪,居然用了六个月的时间。

    岳飞剿匪回京复命,那就不会错过灭金之战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