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八十六章 官家,我要回大宋!

    军事,是需要天赋的。

    比如岳飞,就有极高的军事天赋,他有一种对危险的敏锐嗅觉,这种嗅觉是他在战阵中,能够披坚执锐冲锋在前,而不受伤的重要原因。

    而这种军事天赋,上升到现在节度使的职位的时候,就是对于战略危险的嗅觉。

    正是这种嗅觉,让岳飞去年时候,敏锐做出撤军,回到奉圣州军堡的决定。

    前脚踏金奉圣州军堡,后脚就下起雪来,塔塔尔人的骑卒,只能看着高高的城堡离去。

    也正是这种嗅觉,让岳飞对于此次官家想要直取黄龙,反复反对。

    比如宗泽,同样是一个非常有军事天赋的人。

    在正常的历史线里,宗泽做汴京留守之时,将所有的勤王军组织起来,将近二百万人的草莽匹夫和流匪组成的勤王军,在宗泽手中就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打的金人连连败退,直接退到了正定县,甚至金廷一度为此,召开了把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还给大宋的研讨会。

    让两个皇帝回汴京,罢黜宗泽!

    可惜,宗泽当时操劳过度,背疮发作,郁郁而终之后,杜充接受了宗泽职位,导致这场研讨会不了了之。

    而赵桓手中的宗泽,在荆湖两路围剿孔彦舟的时候,手下军卒除了沈从那亲从官是精锐之师之外,其余全是草莽和义军。

    照样把孔彦舟打的溃不成军,最后被活捉孔彦舟回到了汴京。

    比如虞允文。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宗干的儿子,完颜亮长大成人,他因为父亲的遭遇,自己直接做了皇帝,上位之后,把太宗皇帝一系的完颜宗磐等人杀的干干净净。

    然后完颜亮亲自领兵南下,越过淮河,进迫长江。

    两淮地区宋军无一合之敌,尽数溃败,金兵喊出了搜山检海再抓构的口号来,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扑临安。

    当时的刘錡还活着,并且北上阻挡金兵锋芒,但是最终作战失利,没打的过完颜亮亲率的金兵。

    赵构当廷痛哭流涕,朝议结束躲在屏风后面哭成了泪人,并且准备好了扁担准备逃跑。

    正是这种危如累卵的局面下,虞允文接到了命令,去前线抚慰军卒(送死)。

    而在这个过程中,虞允文不断的收留前线残兵,从一个人,变成了三千兵马,最后在采石矶决战之前,扩张到了一万八千人。

    而此时的完颜亮有通州战船数千艘,诸路猛安谋克军、合扎军、奚人、契丹成丁公约六十万人。

    共计三十六总管,六十万大军、四路齐头并进的完颜亮,做梦都没想到,他在采石矶这地方,被一个文弱书生打的落荒而逃,到最后失去了他应该有的权势。

    完颜亮兵败之后,完颜雍直接放下了心中的恐惧,在辽阳称帝,命令前线宗亲完颜元宜,杀死了完颜亮。

    虞允文的战术,其实和当初李世民救隋炀帝类似,都是利用不能战的伤兵,残兵摇动旗帜、敲鼓绕江而行,故作声势。

    虞允文赢了。

    这就是军事天赋。

    大宋的皇帝对兵事极为热心,经常询问岳飞的意见和谋划,也多次亲自参与了很多战局,而且还亲自以身做饵。

    但是他依旧不通军务。

    但是有些人,天生就有这种天赋,比如宗泽的统御,两百万人进退有据。

    比如说虞允文的奇谋,故作声势一万八千人对上六十万大军,敢战且胜。

    或者岳飞的外挂一样的敏锐的对危险的直觉。

    韩昉当了一辈子的文臣,他压根就没觉得自己能是个打仗的料儿,但是现在事赶事,他被逼的不得不接手了会宁府的防务。

    打着打着,会宁府的太祖嫡系军卒,首先发现了不对劲。

    最开始的时候,你让他们这些军汉们听一个文臣哔哔,而且还是个汉儿,他们是拒绝的。

    因为他们觉得你让我听文臣指挥,我不能马上就听,总要试一下。

    他们依据军令打了几个回合下来,居然拿回了四个林场三个矿山,而完颜宗磐居然被打退了三十余里。

    “参知,东帅请你议事。”韩昉收起了手中的军报,疑惑的对着亲卫说道:“这会宁府之仗,是东帅打的吧。”

    “东帅从未出面,只是参详,后来连参详的意见都很少了,这仗是韩参知打下来的,这话是东帅传给猛安们的话。”亲卫是个百户,笑着解释道。

    猛安是金国的千户。

    韩昉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就打赢了?

    亲卫将一本案宗放在了案几上说道:“韩参知,代王府血案已经查清楚了,是大宋皇城司所为,目的就是杀了代王,谋的就是我金国宗亲大乱。”

    韩昉要做事,当然是第一时间做掉了已经识破他身份的代王。

    皇城司的察子们杀人的手段很多,韩昉动用了很大的力量,杀了完颜宗雅,否则完颜宗磐到了会宁府,他这个二五仔也活不下去。

    而杀了代王的韩昉,在会宁府之变中,只能选择站在了金太祖这一系。

    “可惜宋人算错了呀,就是不杀他代王,那完颜宗磐就不反了吗?脑后生了反骨的人,天塌下来,他也是要反的。”韩昉看完了案宗,详细、清楚、明了,略微有些感慨的说道。

    至于他在代王死之前去过代王府,代王都死了,自然韩昉说什么就是什么。

    “韩参知没有死在阴谋之下,真是天佑我大金呀。”亲卫一脸侥幸的说道。

    韩昉给黑水司的理由就是,自己接到了代王的邀请,前往赴宴,结果到了代王府却得知并不此事。

    黑水司判断,应该是皇城司的察子,想把韩昉一并杀死,好制造更大的混乱。

    韩昉再次来到了东帅府,一进门,见到了正襟危坐的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立刻站起来,先弯腰后朗声喝道:“见过参知政事。”

    完颜宗翰的官品是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职,等同于参知政事官阶。

    但是金国的官阶是两套并行,一般来说猛安谋克制远远大于汉人官职。

    “这哪里使得?”韩昉赶忙上前扶住了完颜宗翰,这一拜他还是第一次见到金人对汉人行礼。

    “先生当得此礼。”完颜宗翰连连摇头说道:“前段时间,还有个汉儿,到我这里告密,说参知政事是皇城司的察子,还煞有其事,差点我都信了。”

    “但是现在,我已经把那人的人头,拧下来做酒壶了。”

    韩昉敏锐的察觉到了完颜宗翰称呼上的改变,韩参知和参知政事这两个称呼,就是赞拜不名的特权。

    不能叫名,也不能叫姓。

    完颜宗翰笑着说道:“我已经向陛下请旨,封参知政事为忽鲁勃极烈,共掌金国大事。”

    韩昉一脸骇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之后,设立了四位勃极烈,执掌金国大事,分别为谙班、国论、阿买、昃四。

    比如完颜宗翰就是国论勃极烈,继承他父亲的辅国之位。

    现在韩昉是第五人,名曰忽鲁,汉语语境大约就是智慧的统领。

    而完颜宗望是阿买,比完颜宗翰还要低一级。

    而皇帝本身就是谙班。

    昃四本来是完颜昱,但是完颜昱战死天德州后,就再没封新的昃四。

    韩昉擦了擦额头的汗,看了一眼燕京方向,宇文虚中承诺三年之内让他回到宋境的!

    现在他都坐到了勃极烈,金国最有权势的四个人之一。

    大宋皇帝攻破会宁的时候,会不会连自己给一起给砍了?

    官家!我要回大宋!

第六百八十七章 内帑和国帑

    “韩参知,还得等到西帅回京,才能正式册封。”完颜宗翰略微有些遗憾的说道。

    韩昉这才松了一口气,真的勃极烈了,他怎么跟大宋皇帝解释?

    “此战打的神妙,极有章法,不瞒韩参知,老朽身体的确是极为虚弱,但是临阵指挥还是能够做到。只是担心若是连我都败了,集合而来的猛安军会一哄而散,不知道韩参知是怎么赢下来的这仗?”完颜宗翰试探的问着。

    韩昉迷茫的摇了摇头,说道:“很简单的步兵布阵防守,骑兵游骑散射骚扰杀伤,重骑一锤定音。东帅也看到了,我每天忙得头昏目眩,若是说高人,也只有东帅一人了。”

    完颜宗翰了然的点了点头。

    在开始几天,韩昉总是问出极为愚蠢的问题,为何这重骑兵要散在轻骑营中,为何三骑纵横冲锋,为何鸣金就是收兵这些问题。

    但是随着韩昉的指挥越来越深入,这些问题变得深入起来,有些问题甚至连完颜宗翰都无法解答。

    这些成长,完颜宗翰看在眼里,这句自己是高人,实在是有些愧不敢当。

    韩昉略微紧蹙着眉头说道:“其实完颜宗磐精兵十余万,签军是五六万之数,稳扎稳打,其实我也无奈何,但是他略微有些心急了,占了这矿山立足未稳,就看着另外一座,也不修建防务,只想一击破之。”

    “正是抓着这种心理,会宁猛安军,四面出击,才挽回了颓势,之后完颜宗磐孤注一掷攻打外城,被我诱敌深入封在了外城里,颓势变为优势后,士气正昂,这一战赢的并不意外,一战消灭了近万主力。”

    “而外城之战也将优势转化为了胜势,自然击溃来犯之敌人。”

    “这全然得益于东帅一句话,那就是完颜宗磐倾巢而出,黄龙府空虚,不易久战。”

    “蛮简单的。”

    完颜宗翰闭着双眼一声不吭,他憋着一口血,生怕自己吐出来。

    说的简单?但是做谁有能真的做到?

    这句蛮简单的说给任何一个军卒将领去听,都会满口唾沫星喷死他!

    挺简单的?

    多少军将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才能做到韩昉这个地步。

    但是韩昉的战绩摆在他面前,他也不好意思说韩昉站着说话不腰疼。

    完颜宗翰叹气的睁开眼说道:“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完颜宗磐以下攻上,输得不冤呀。”

    韩昉略一思忖,还是小时识字的时候,读过的那本《孙子兵法》上的那句话。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的境界吗?

    韩昉经过完颜宗翰点拨,才明白了这仗能打赢的关键是在哪里,完颜宗磐急于攻城,反而四处都是破绽。

    韩昉拿出一本札子说道:“此战某不敢居功,会宁府围四十里,水粮充裕,守城五要,样样俱全,全城百姓军卒悍不畏死,这才击退了完颜宗磐,非某独功,还请东帅知晓。”

    “这道札子东帅看看,若是无碍,臣就上呈陛下。”

    韩昉的札子里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抚恤军民,每人五十贯。

    仗打完是打完了,但是死的不都是金兵。

    城中四处都是灵柩,更有男丁死而家中无以为继,卖儿卖女,韩昉看在眼里,也是可怜那些军民。

    所以,他也仿照大宋皇帝的办法,一人抚恤五十贯钱,至少能保证男丁家中孩子能够长大成人。

    这是仁政。

    完颜宗翰放下了札子说道:“大宋皇帝可以如此作为,而我金国却做不到如此,大宋富裕,而我金国……”

    “太宗皇帝完颜晟还活着时候,因为偷偷喝了库里的酒,被朝臣们架着在黄龙府,双股挨了板子。这就是我们金国现在的情况。”

    “一人五十贯钱,此战如此,则战战如此,怕是要把整个国库,给掏干净了。”

    韩昉是参知政事,自然知道金国国库的状况,去年风风火火卖羊毛,其实都是勋贵在卖,国库并没有充裕几分。

    勋贵们变着法子们逃税,甚至还因为王彦在黑土区的所作所为,连粮草都出现了问题,导致作战处处束手束脚。

    “那就二十贯,这不能再少了。”韩昉略微有几分坚持的说道。

    二十贯,抚恤之后,至少那些百姓们不用卖儿卖女了。

    “二十贯可得天下百姓之心,五十贯得以让百姓为我金国死战,一百贯则天下百姓人人皆为猛士,还请东帅仔细斟酌。”韩昉无奈的说道。

    完颜宗翰再次打开了札子,认真研读了一遍,最终还是摇头说道:“金国国库力有未逮。”

    韩昉面带犹豫,逐渐变得坚定起来,他厉声说道:“辽国灭亡之时,搬空了整个辽上京!燕云十六州城池,连一个铜板都没放过!金国有钱!”

    韩昉有着不得不战胜的理由,他把人家代王完颜宗雅给杀了,势不两立的他,作为汉儿,必然被完颜宗磐斩首。

    但是一起死战过的那些人,前天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今天已然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骨。

    韩昉也第一次明白了,小时候学的那些诗经里,唱的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到底是何等意境。

    “这些钱,是家财。”完颜宗翰还是摇了摇头,正如韩昉所言,搬空了整个辽国和燕云的完颜家,有钱。

    但是那些钱是完颜家的,却不是金国的。

    韩昉无力的摇了摇头,他知道这道抚恤的札子,很容易让金人士气大增,导致大宋官家征战遇到阻力。

    但是他还是为自己的战友,求上那微不足道的抚恤,忠孝两难全,国事家事个人事,怎可事事顺心?

    可惜,完颜宗翰还是没有变家为国的概念,金国在这次的两国碰撞之中,输的不怨。

    “变家为国,革故鼎新,唉。”韩昉叹气的说道。

    完颜宗翰看着韩昉的模样,怎么谁都想掏他完颜家那些家财呢?

    一个传令兵三步并两步的跑到了中厅大声的说道:“报!报!报!东帅!韩参知于承山山口设伏,果然拦住了溃散的完颜宗磐,兀术将军,已经将完颜宗磐和宗固两人活捉,正在带回会宁!”

第六百八十八章 做间的难余易

    韩昉目瞪口呆的看着传令兵,他派出的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去承山山口,完全是完颜宗弼作为宗亲,他指挥不动。

    他才在堪舆图上,找了一个完颜宗磐最有可能逃跑的方向,派出了完颜宗弼。

    带兵指挥打仗,怎么能有两个声音?

    正是基于这个排除异己的原因,他才派出了完颜宗弼前去承山山口堵完颜宗磐。

    这就给抓住了?那自己这个勃极烈的位子,岂不是十拿九稳了?!

    完颜宗翰回头看了一眼韩昉,说道:“让完颜宗弼将两兄弟下诏狱之后,速来见我!”

    “韩参知怎么知道他一定会走承山?”

    从会宁府到黄龙府路很多,但是韩昉为何就能够知道,完颜宗磐走哪条路?

    韩昉想了想说道:“承山是从会宁府到黄龙府最快的路线,他若是战败必然欲速而慌不择路。当时派出沈王也是迫于无奈,就是去碰碰运气。”

    “不仅是承山山口,还有几处隘口都派出人去阻拦,能抓到完颜宗磐,那也是沈王作战英勇有为。”

    事事不居功,就是韩昉这个人做事的一个特点,他就喜欢这方,统统有功皆大欢喜的局面。

    在辽国、金国做官都是如此,大功劳都是耶律、萧、完颜氏的人的功劳,他这种习惯,与其说是习惯,更不如说是长期寄人篱下的一种自我保护。

    “这…韩参知真是用兵如神。”完颜宗翰赶忙说道,拿起了桌上的札子说道:“既然韩参知已经降低了要求,那么这每人二十贯钱的事,我去跟陛下说。”

    完颜宗翰附耳过去小声说道:“只不过,韩参知,这钱在分发出去的时候,希望韩参知不要在其中上下其手太多,拿一半就行了。”

    韩昉听到这话,目瞪口呆!感情完颜宗翰以为他要这个钱是用来贪的!

    不过韩昉喜财的事,举世皆知,甚至连杜充都以此买命!

    “这些钱,一分不少都会交给城中死伤军民家中,黑水司的探子会一同前往!张榜公示以安城民之心!我不会参与此事。”韩昉也颇为无奈的说道。

    喜欢钱财这件事,本身是他给自己设立的人设,演的久了,自己都以为自己会为了钱不择手段。

    至于会不会给大宋的攻伐带来阻力,他只能无奈,袍泽之情份和对大宋之忠孝,他只能选一样。

    “韩参知果然是用兵如神呀!”完颜宗弼一溜小跑的跑到了东帅府,见到韩昉要走赶忙拉住了韩昉说道:“这仗打的痛快!”

    “你都不知道那完颜宗磐行至承山山口,见到我的旌旗时候的模样,吓得他掉头就跑!本来收拢的溃兵,直接四散而逃,轻松将其活捉!”

    “哈哈哈!韩参知此战当居首功。”

    完颜宗翰拍了拍完颜宗弼说道:“你以后好好的跟参知学,带兵打仗的事,看天分也看努力,不懂就问,不要太过拘于颜面,明白吗?”

    完颜宗翰为什么舍得一个勃极烈的位子给韩昉?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在太原时候,完颜宗翰就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金国后继无人。

    唯一的完颜宗弼还有点成色,也是一个内斗猛如虎,空有匹夫之勇,谋略几乎没有的人。

    保义州之战,被陈兴虚晃一招,成功的让大宋平定了大为国的叛乱,导致整个保义州崩溃。

    而那时的完颜宗弼整日里跟沈从和杨再兴玩武将单挑的把戏,还有一个宗亲死在了保州城下。

    “此战我是心服口服,以后但凭参知吩咐,我不再言语。”完颜宗弼满口答应的说道。

    他在离开会宁前往承山的时候,其实是受了韩昉的激将法。

    韩昉说若是完颜宗磐不过承山,以后韩昉就听他完颜宗弼的指挥,若是完颜宗磐过了承山,以后的军事他就不再言语分毫。

    完颜宗弼不仅人有点糊涂,而且说话不算话,也是在金国出了名的,这话,韩昉并没有放在心上。

    就以完颜宗弼的性子,他不捣乱,韩昉就谢天谢地了。

    当时完颜宗弼的策略和韩昉的稳扎稳打完全相反,完颜宗弼一意出城决一死战,还引经据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纸上谈兵。

    以当时会宁府金兵的情况,还一鼓作气,哪里有气?

    士气低落到溃营,还出城决战,那是给完颜宗磐送人头去了。

    韩昉留在了东帅府中,他喝的酩酊大醉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他的家中一切都是假的。

    夫人、婢女、孩子都已经偷偷掉了包,被王鹭送回了来州,他现在孜身一人。

    韩昉回到家中,陷入了深深的懊恼之中,抚恤之仁政,有可能成为宋金之战的转折点。

    宋金之战,金国虽然国力衰弱,但是兵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若是能够收拢人心,完颜家能够变家为国,那一切都会充斥未知的变数。

    他这道札子一上,大宋军卒又有多少人会死在北境?

    这让韩昉无比的懊恼和自责,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这个时候的韩昉,终于明白了当初宇文虚中的境遇。

    宇文虚中心怀故国,从大宋五贯钱买了五个帝姬给金人玩弄的时候,估计也是如此的矛盾吧。

    韩昉无奈的看着空中的明月,做间谍,真的好难。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韩昉的预料,本来韩昉以为二十贯的抚恤,会让金人走入一个新的时期。

    只不过韩昉的札子的确是被完颜亶所批复,除了金人以外契丹人、汉儿、兀惹人、奚人男丁一律二十贯抚恤。

    事情到这里,都是按照韩昉的预计在发展,结果完颜宗翰还给了金人抚恤,金人一男丁五十贯抚恤。

    城民一片哗然!

    为奴为仆的契丹人、汉儿、兀惹人、奚人在金人眼中,都算不得人。

    能给抚恤,这群贱民应该感恩戴德才对,为何还会心生怨怼?

    这就是完颜宗翰心中的疑惑,他找到了韩昉,想要寻找答案。

    “东帅,这不患寡,患不均,这仁政就变成了害政。”韩昉颇为无奈,但是心中窃喜的说道。

    完颜阿骨打是一代雄主,可是这完颜二代,就远逊一代了。

    就是这做间谍,也轻松几分。

第六百八十九章 放权与京观

    对于任何一个建立了新的王朝的帝王,韩昉总是抱有敬意,他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在未知中,探索者自己家国前进的方向,并且做出了或者正确,或者错误的决定。

    但是这些决定都是在当时情况下,最合适的决定。

    他怎么都想不通,自己明明上书谏言的是一件让金国可以走上正轨的札子。

    是完颜家变家为国的前置的手段。

    在辽阳已经丢了的情况下,金人的勃极烈们,脑子里到底在思考着什么。

    “受教了。”完颜宗翰叹气的说道:“我原来和陛下商量的也是统一的标准,大家都是二十贯,谁都没有意见,同样让契丹人、汉儿、奚人和金人一样的标准,能够缓解一下矛盾。”

    韩昉一脸急切的问道:“那既然东帅都要求的是二十贯,为何到最后金人就变成了五十贯呢?”

    完颜宗翰忽然怒目圆视的用力的锤了一下桌子,说道:“还不是那个裴满氏!”

    “裴满氏?”韩昉疑惑的看着完颜宗翰,一个渤海异族的女人,能够影响如此重大的决定吗?

    完颜宗翰看出了韩昉的疑惑,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西帅对裴满氏一直非常不满,会宁府第一次朝议的时候,还有刘婉之事,不知道韩参知还记得否?”

    刘婉那个女子,被韩昉偷天换日送到了汴京皇帝的寝宫,韩昉当然记得。

    他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裴满氏有什么能力左右朝政?左右不过和我一样。”

    在金国,最高等的是金人,剩下的人都是他们的奴仆,这是金国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随着大宋朝的冲击,正在逐渐的崩塌。

    但是如此重大的决议,按理说不应该是裴满氏能够决定才是。

    完颜宗翰无奈的摇头说道:“裴满氏现在身后有人了。唉。本来以为太宗一脉处理干净就清净了,没成想,还是乱事一大堆。”

    这让韩昉想起了大宋朝的元丰党人和元祐党人的党争,这掩面了数十年的党争,彻底的动摇了大宋的根基,现在大宋皇帝强压着没让党争再起而已。

    韩昉最近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他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敏锐。他都不清楚到底出现了怎么样的势力,能让完颜宗翰头疼。

    完颜宗翰叹气的说道:“说起来还是战事不顺,金人不败神话破灭,契丹、奚人、渤海人、汉儿都在谋求出路,自然会问金人要地位,要钱,要地,要人。”

    “金人怎么可能同意?自然就爆发了无数的冲突。”

    “在会宁府和黄龙府两地,最近就出了不少的乱子,好多金人里正被杀,家中财货、粮食、皮草被哄抢。同样有些金人里正养着私兵,大打出手,最近闹得很乱。”

    完颜宗翰将一本汇总好的札子递给了韩昉说道:“这是最近出的乱子,不知道面对这种冲突,韩参知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韩昉有好主意,他不打开札子,就知道闹了什么乱子。

    自从辽阳城丢了之后,金国的社会安定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会宁府这座大城里,每天都是出一箩筐的争斗,动不动就会上升到武斗的地步,会宁府的衙役有时候都无法制止,还需要出动城防军才能解决。

    他在会宁之战前,就已经做了一些规划,来清理这些乱象。

    只是最近忙于战事,放下了内务,他脑海里有一整套的方案。

    可是就参考这次抚恤之事,恐怕自己的札子,到最后还是变了形,仁政变成了恶政,那还不如不做。

    “我说的陛下能听吗?”韩昉无奈的摇头,打开了札子,触目惊心。

    会宁府三十六州没有一处安宁!

    被百姓攻破的州府就达七处,饿殍千里,四处都是流匪,连商路都已然难以走通。

    甚至完颜宗翰这份汇总的札子里,还有王彦从扶余府渗透的痕迹。

    “我能听你的。陛下那里,我只能尽力,西帅回来之后,应该会动手铲除裴满氏,到时就好做了。说说你的想法。”完颜宗翰点头说道。

    韩昉甚至了两个指头说道:“两个法子。”

    “第一个就是安民之症,从抚恤之事开始,统一都定为二十贯钱开始,我相信东帅懂我的意思。”

    “师以长宋以制宋的战略中,师一字尤为关键,既然赵家人能变家为国,为何我们不可以如此?”韩昉老生常谈的谈到了这件事。

    这就是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一辈子做的最关键之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确有无数的弊端,但是依旧没有家天下,而是国天下。

    只不过后来的皇帝把革故鼎新这四个字抛到脑后,祖训不可违挂在嘴边,怎么可能会有进步?

    革故鼎新,就不是祖训了吗?

    完颜宗翰点头说道:“那就要分给那帮贱民以山林、牧场、田地,还要放权,太难了。”

    “难有难的好处,阵痛之后,玉汝于成。”韩昉用力的说道,他盯着完颜宗翰,希望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面前最大的金国宗亲,能够悔悟。

    “第二个法子呢?”完颜宗翰岔开了话题问道。

    韩昉知道自己最终也没有说服完颜宗翰,无奈的说道:“第二个法子,派出会宁府精兵和收拢的黄龙军,清剿谋逆,筑京观以威慑,自然能安稳一段时间,不过治标不治本,就是当初宋太上皇在江南两路、两浙路做下的那个模样。”

    “此政,后患无穷。”韩昉话里带着无尽的悲怆,此政一出,江南两路悲剧复现在会宁、黄龙府。

    军卒将手中的武器军械对准了自己的臣民,并且大兴屠刀,血流成河。

    都说皇帝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可是哪有父亲会对自己的孩子下如此狠手?

    完颜宗翰点了点头,心里五味陈杂。

    “东帅、参知,西帅归京,从沈州回来了。”韩昉家里的门房匆匆的跑过来说道。

    “回来了?”完颜宗翰疑惑的看了一眼韩昉,大宋皇帝这是要放虎归山吗?!

第六百九十章 生前富贵和身后名

    此时沈州城里的赵桓,不知道自己把完颜宗望放回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官家,我觉得放得对。咱现在没必要杀使明志,显得咱们小气。”赵英明显知道大宋皇帝的心结,笑着劝慰着,端上了一杯热茶。

    最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赵英给赵桓准备的饮品也都是以热的为主。

    “自春生,入秋藏,天之道四时更迭有常,若有常为何晨曦比这夜还凉。官家尝尝这四季茶,江南那边新的贡品。”赵英笑呵呵的说道。

    “朕就是小气,左右不过是面子罢了,杀了完颜宗望,送到勾注山种少保墓前,还能让种少保泉下有知。”赵桓依旧郁郁不乐,他还是想做掉完颜宗望。

    没什么其他理由,刚来大宋,完颜宗望提着刀子在陈留门踹门,不杀了他,赵桓当然心气不顺。

    奈何,做了皇帝,不可以为所欲为。

    放完颜宗望回到会宁府,对激化现有的金国社会矛盾,好处太大,大到赵桓都违背自己的心意,放走了完颜宗望。

    岳飞调兵前往河套之后,表示了大宋这一年,没有了进攻金国的想法。

    完颜宗望要处理他们国家的内政,而赵桓笃定完颜宗望会不顾一切的压榨契丹、汉儿、奚人、兀惹人的价值,最后弄的民不聊生。

    大宋可以得到东西很多,比如北境的安定。

    剧烈的社会矛盾,阻拦了金人南下的脚步,他们不可能也不会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南下收复他们丢失的辽东郡。

    比如得到大量的时间,大宋需要消化刚刚收复的辽东郡,要对这片土地进行梳理,丈量土地、山林、牧场,内迁善民,清理整个辽东郡境内的流匪,迁徙关内百姓出关等等诸多事宜。

    只有彻底完成郡县化,才能将这片土地彻底归大宋所有。

    而辽东郡和河套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产马地,赵桓也需要一点时间,好好补一下大宋军的短板,骑卒数量远远不足以支撑大宋现在的疆域。

    比如得到大量的人口。

    不是谁都喜欢纷争,金国的百姓们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会不由自主的选择南下。

    而人口,始终是大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和土地同等重要。

    空有土地,而没有生产力,这些土地的作用只能用来荒废。

    这就是赵桓的想法,放完颜宗望回会宁府,让金国乱起来,大宋坐收渔翁之利。

    赵桓摇头说道:“朕真是越来越活的心狠手辣了。”

    恶龙最终会长出龙鳞和爪子。

    最是无情帝王家。

    赵桓终于懂了一些其中的道理,帝王是无情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金国的百姓,会遭受一波一波的压榨和屠掠。

    但是赵桓他只是大宋的皇帝,金国的百姓,他还没有义务去照拂。

    “官家,完颜宗望回会宁府,就会有更多的金国百姓弃暗投明,这是好事。”赵英熟知这是官家的老毛病又犯了,那就是仁善之心。

    仁善,是一个明君必须具备的素养,而这种素养也是后世五好青年的基本素养之一。

    赵桓被赵英这张嘴给逗笑了,什么事到他嘴里,都是官家做得对。

    他笑着说道:“就你会说,还弃暗投明,不过朕也是能力有限,圣恩眷四海,终究是个空话。”

    “会有那么一天的。”赵英乐呵呵的将一箩筐的札子搬到了大宋皇帝的面前,明示大宋皇帝偷懒时间结束,该干活了。

    赵桓的文案愈加纯熟,随着《三国通俗演义》的推广,大宋的标点符号终于用到了公文上,句读(dou)号也变成了大宋朝臣们的一种习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韩昉的札子以后放到最上面,朕在沈州这段时间,还能及时应对,等回了汴京,就只能靠他自己了。”赵桓拿着韩昉的札子,赵英居然把韩昉的札子放到了下面。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官家,韩昉是个燕人,辽国汉儿,现在是金国的贰臣,又是我大宋的察子,说其三姓家奴并不过分。”

    赵桓点了点头,对于忠这个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赵英看不起他并不过分。

    宇文虚中在朝中也不是很受待见,做御史大夫的时候,经常在朝会上自闭一整天,一言不发。

    宇文虚中是贰臣。

    虽然一直心怀大宋,由大宋皇帝背书,亲自任命宣扬其功绩,甚至连刺杀郭药师之时,背上被一扎长的铁刺,刺的那一下,都写的明明白白。

    时至今日,大风大雨天气,宇文虚中面色就非常苍白,显然是当初的那一刺,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轻松。

    但是朝臣们对其依旧不太认同。

    当初韩昉和刘彦宗两人,拜访童贯,希望可以让耶律延禧到大宋避难,童贯拒绝了,才有了今天韩昉和刘彦宗在金国之事。

    这件事的本质,还是赵桓在为赵佶挖的坑填坑。

    韩昉有一天能回到大宋,就是赵桓,也只能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能把那群文人的嘴给堵上,但是身后名,他都不敢保证。

    章惇南征北战,为大宋开疆辟土,内政军务一把好手,不照样奸臣传待了一千多年?

    还有现在的王安石的风评。

    王安石郁郁而终死于钟山之时,追赠了太傅,获得谥号文正,配享神宗宗庙,获封舒王,世人皆称呼其为王文公。

    等到了蔡京作为元丰党人党魁,执掌新政把王安石的新政霍霍的不成样子之后,迫于压力,赵佶罢黜了王安石的舒王封爵,毁其画像雕刻,配享太庙的尊崇也被撤销。

    现在大家都用王介甫,半山先生,或者临川先生来称呼他。

    赵桓能保得住宇文虚中、韩昉这样活着的时候,荣华富贵尽享,但是身后名之事,他也管不了太多。

    赵桓摇头,大家都还年轻,想那么远,也无用。

    “给韩昉写封迷信,告诉他代朕牧狩金国百姓。”赵桓将手中的札子放下。

    韩昉真的被封为了忽鲁勃极烈,充满智慧的统领,称文帅。

    他现在很慌张。

第六百九十一章 简单意思和中等意思

    韩昉现在成为了金国的统领之一。

    虽然因为金国改制,勃极烈的制度,正在逐步被中原王朝的官阶所代替,但是依旧是一个极其尊崇而且不可替代的官阶。

    赵桓给了韩昉诏命,代天子牧守百姓。

    这道诏书,就是韩昉以后在金国做事的依仗。

    宇文虚中的艰难,赵桓详细了解过,而大宋的价值观也导致宇文虚中一辈子都要背负贰臣这个骂名。

    赵桓不能让韩昉回到大宋的时候,再背上一个三姓家奴的称呼。

    他给了韩昉,大义。

    悲剧上演一次就够了,自己一点教训都不吸取,才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连赵英都认为韩昉是一个三姓家奴,可想其他人的想法。

    赵英笑眯眯的说道:“官家,岳将军已经行至天德州,昨天刚传来了军报。”

    “要不说这驰道就是好用呢,从来州到山海关只用了小半天的时间,从山海关到燕京,再到大同,只有了三天不到的时间。”

    “而从大同府到河套却需要十几天,造的时候嫌贵,用的时候才知道这么方便。”

    赵英把这个【贵】字咬的很重。

    赵桓看着赵英问道:“你还在心疼当初大同府到奉圣州军堡的驰道,内帑垫付的那五百万贯银钱对吧。”

    赵英就是一个掉进钱眼里的人,他一眯眼,赵桓就知道他又在说当初之事。

    赵桓垫付的启动资金,修建的大宋第一条驰道,由大同府到奉圣州。

    本意是互为犄角,攻守有据,防备金人南下攻打奉圣州,大同府好进行驰援。

    现在金人被全面赶出了辽阳府,这条驰道就变成商路。

    但是赵桓内帑垫付的这笔钱,到现在国帑都没还回来。

    赵英不管用什么理由提起这条路,总是想着把这笔钱要回来,这都三年了,国帑依旧没有还钱的意愿。

    “官家什么都清楚。”赵英嘿嘿一笑,他也知道自己唠叨的有些多了。

    赵桓语重心长的说道:“家天下和国天下不一样,国帑不还就不还了。你看现在金国这从家天下变成国天下,走的多难?咱们就不要往回走了。”

    以现在大宋国帑的积蓄,还了这五百贯极为简单,简单意思而已。

    但是这账并不是五百贯那么简单。

    还有陈留门军民的抚恤、河东路、河北两路的常平仓,大宋内帑垫付的两千万贯,平州城的两千万贯,以及现在津口市舶司的船坞和整个高丽的投资。

    这垫出来的五百贯算清楚,这剩下的将近万万贯的钱财就得算清楚。

    这就不是一个简单或者中等意思可以解决了。

    国帑没这么多钱,每年的税赋都有定数,也都有去向。

    赵英才不管这些国家大事,他掌管内帑,这笔坏账死活算不清楚,就是他的职责。

    即使赵桓不在乎。

    赵英略显有些骄躁的说道:“那也总得有个章程呀,就是这貔貅只进不出也给人点福气,就这么不吞不咽算什么事?”

    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这厮平日里顶多提一句,自己说两句,他就不会再问,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一大笔的钱财,所以才会他这么骄躁。

    赵桓仔细一想,以现在的内帑规模,就已然明悟,他笑着问道:“是不是高丽那边撑不住了?”

    高丽,是内帑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占用钱财最多,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投资项目。

    赵英点了点头,叹气的说道:“官家明鉴,高丽那边的确是有些入不敷出了。关键是魏承恩那边,又要钱,他要在高丽建立高丽窑,又是个只挣名声不挣钱的事,臣也是有些无奈。”

    “你跟李太宰和李宫正沟通了吗?高丽的建设工作不是内帑能够负担的。朕当初就跟你说了,高丽那边不是什么优质地方,不值当的投。你非要给朕整个后花园。”赵桓笑着说道。

    赵英赶忙解释道:“高丽这地方穷是穷了点,但是也是有些矿山,还有一些上田,若是经营得当还是能够盈利的,就是前期所需财帛超出了臣的预期。”

    赵桓看着赵英焦虑的样子,这个投资人现在项目亏损都亏红了眼,他笑着说道:“这样吧,你让国帑参与进来,收益对半分嘛。”

    “有钱大家一起赚才是硬道理,光想着独吞,又没那么大的胃。”

    赵英略微犹豫的说道:“官家,其实有件事一直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事涉外廷?”赵桓拿着茶盏的手为之一顿。

    赵英点头说道:“涉及到了陈冲,严格来说是陈冲的父亲,陈子美。”

    “说说吧。”赵桓放下茶盏露出了倾听的模样。

    商部是赵桓国政很重要的一步棋,若是这步棋子出现了差池,赵桓今年回去的想要进行的吏改,完全就是个笑话。

    自己建的部门都没整明白,还去折腾其他部门?

    赵英吞吞吐吐的说道:“陈子美也在高丽有不少的产业,而且他去的更早,那些盈利的大头,比如高丽参之类的行当都被陈家给占了,高丽迟迟打不开局面,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还有高丽秘色的买卖吧。”赵桓一副了然的模样,他知道高丽秘色到底是什么,那是人丁买卖,利润最为丰厚。

    “官家英明。”赵英俯首说道,他算是看出来了,他在官家这里,什么都瞒不住。

    赵桓伸了个懒腰问道:“是不是在魏承恩在高丽当提督前,陈子美就去了高丽?要是这样,人家做买卖做到高丽,是人家的本事,在高丽那地方,各凭本事挣钱呗。”

    赵英看了一眼官家一脸轻松的样子,小心翼翼的说道:“在魏承恩做提督之前,陈家的确在高丽有点产业,但是抢生意这件事,还是在高丽归了大宋之后才如此作为。”

    赵桓伸懒腰伸了个半截,为之一顿,他闭目思索了下,睁开眼说道:“朕一直不与民争利,这是挣到朕的头上了?”

    他的表情有些无奈,做一个仁善的君王,怎么就那么难呢?

    尚膳楼全面去掉了教坊女娼买卖之后,赵英也也一直没碰过这东西,看来在高丽,陈子美和魏承恩争抢的买卖,肯定不是高丽秘色,而且各方各面的商业冲突,而且是全面落败的局面。

    否则也用不到赵英拐弯抹角从烂账开始说起了。

    “你和陈家沟通过了没?”赵桓玩着茶杯盖,思索着陈子美这么做的理由。

    难道是自己圣眷常在,陈子美飘了?

    还是陈子美露出了他商贾逐利的本性来?

    赵桓总觉得这件事充斥着古怪,陈家自自己登基之后的表现,那是一等一的义商,所图谋的是陈冲封侯拜相,对钱一直不大在意,这次为何一反常态?

第六百九十二章 陈子美的决定

    这也是赵桓不停的削减内帑的终极目的。

    皇家的买卖很容易和大宋百姓的买卖起了冲突,这起冲突的时候,自然以皇家利益为先。

    赵桓总是担心自己某一天活的老糊涂了,变得昏聩了,就是祸国殃民。

    当然,李清照那句以金国为镜,也能看出他的决定的正确。

    金国现在变家为国走的多么艰难?

    不管是宇文虚中还是韩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能怎么办?还是被勋贵这些既得利益集团阻击。

    而自己养出来的大宋内帑,也会成为自己讨厌的模样。

    历史总是在螺旋上升的,是一句有待考量的话,但是有一件事绝对是上升了。

    那就是家国变成国家。

    这前后顺序的改变,代表着一种根本利益的改变。

    “臣和陈家沟通过了,回禀的人说,陈家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不知为何和内帑的生意起了冲突。”赵英回答着。

    赵桓觉得有必要召集陈子美过来一趟,让他当面解释一下了,为何和内帑的生意出现了矛盾。

    内帑,虽然名为是私库,但是赵桓一直把内帑,定义为大宋的候补国帑在用,事实上也是如此。

    国帑有钱没钱,内帑都在补贴着各种国政。

    他拗不过大臣们的反复劝谏,让内帑开始扩大,但是他也在有意识的将国帑内帑的概念模糊化。

    这也是赵桓一直阻拦赵英去国帑讨债的原因。

    “陈子美在殿外候着呢。”赵英看着官家的脸色有些阴沉,赶忙说道。

    他当然不会凭白的提起此事,然后让陈子美从淮南过来。

    让官家的烦心事过夜,是他这个内侍省都知的失职。

    赵英看着官家疑惑的模样,赶忙说道:“臣派出的人去询问之后,陈子美就开始动身来到了山海关,这早上才到了沈州,一路车马劳顿,未曾休息。”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他长着翅膀,说曹操,曹操就到呢。”赵桓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陈子美战战兢兢的来到了沈州行辕,这里就是个临时的行辕,自然没有多么富丽堂皇。

    但是陈子美一点都不敢因为寒酸,而对御座上的皇帝,有任何的轻视。那是大宋朝自宋太祖以来,最英明的皇帝。

    “罪民陈子美,拜见陛下。”陈子美一点都没有上次在津口见到皇帝时候的轻松写意,反而谨小慎微的行了个全礼。

    赵桓示意赵英给陈子美上个坐,笑着说道:“高丽之事,朕也听赵英说了,这案子,自古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朕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说辞。”

    “爱卿自朕登基以来,就一直鼎力支持我朝社稷之政,这次是为何如此?”

    若是普通的商贾和内帑争利,赵英自己就把事情给办了,根本不用请示赵桓。

    只不过陈子美,毕竟在官家心里挂了号,自然要征询官家的旨意。

    陈子美听闻,也是无奈的说道:“草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前段时间官家在津口鼓励商贸,草民家里略有薄财,总觉得跟着官家走,是对的。”

    “就也在两浙路的塘口弄了个船舶,结果这造大船太贵了,草民家资不足以支撑,各地掌柜的为了谋利,手段激烈了一些。”

    赵桓对陈子美在塘口办船厂的事略有耳闻。

    赵桓这津口船舶起的容易,主要是军器监当年的工匠,并没有散去,津口市舶司也有底子在那里。

    陈家要能够撑得住,赵桓的皇帝病就得犯了,富可敌国在皇帝耳中,可不是什么好词。

    陈子美说道:“草民这次面圣,是这塘口市舶司船坞终于算是造好了。草民实在是不愿意操这个心了,就寻思着把这船坞交给官家。”

    交给朕?!

    赵桓接过了陈子美的札子,塘口的船坞规模逊于津口船坞,但是其依然有五个工坊,可以同时建五艘三千料的海舟。

    这个船坞掏空了他们陈家所有的积蓄。

    “当初草民的儿子进京做官时候,我就寻思这事了,为商毕竟是贱业,陈冲呢,也争气,现在在官家手底下做官,顺风顺水的,草民散尽家财,也省的耽误了陈冲的前程。”陈子美看着官家疑惑的神情,解释着。

    他打算散尽家财支持自己的儿子做官,最开始的打算是贿赂朝中重臣照拂。

    而后经过自己的弟弟陈敷,因为农学上颇有建树,走通了官家的路子,自然贿赂官家最合适。

    但是这捐家财,也是需要时机的,官家也不缺钱,四处撒钱的官家,也看不上他们陈家那点几代人的积蓄。

    赵桓终于理清楚了这个逻辑。

    陈子美还是那个陈子美,陈家还是那个义商陈家。

    只是为了不耽误陈冲的前途,陈家准备把家财全部捐了。

    “有必要吗?”赵桓觉得自己手里的札子都沉重了几分,为了儿子的前途,何必如此呢?

    陈子美满脸的欣慰,他早年做官就做的不成功,没几年就回家继承家业了,本以为不开窍的儿子也会在官场不如意,灰溜溜的回家继承家业。

    结果呢?陈冲的运气比自己好太多了。

    朝中大臣青睐,耳提面授了几个月,也有官家在朝中看着,顺风顺水的度过了蒙昧的过程。

    这以后的路,就不是陈家能够干涉了,索性散尽家财最后在官家心中留下一个好名声。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这是弟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草民为商这数十年也是如此行事。”陈子美笑意盎然的说道。

    孩子做官,父亲经商,就有问题,父亲做官,儿子做商就没问题,这奇怪的大宋官场的逻辑,却折射出了大宋的价值观。

    士农工商,商最次,是为贱业。

    “这船坞你且收着,这眼看着才看到回头钱,你心里能舍得?”赵桓拒绝了陈子美的提议,将陈子美的札子打了回去,他有自己的打算。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有的船坞之事都依靠津口市舶司,肯定会出问题。

    同样,他也需要陈子美作为一个表率,只有他挣钱了,其他人才能跟着投入海贸。

    这和放牧一个道理,把领头羊吃了,谁带着羊群跑?

第六百九十三章 我宋之吕尚也

    陈家,作为从赵桓登基以来,就不断支持他的巨贾,而且所作所为,皆不吝钱财。

    不管是在收复大同府之后,担心官家没有银钱封赏军卒,由陈冲认捐的一千万缗,还是河东路常平仓被流匪和地主洗劫一空,陈家出资两千万帮助河东百姓春耕。

    而到平州运粮的过程中,陈家一直积极的从中联合,在当时赵佶在临安复政的政治环境下,依旧组织了一大批义商,驰援平州。

    甚至被赵佶打劫过,不过童贯自己落水,导致失之交臂。

    到最后结算的时候,也只是只收了官府的粮草钱,没有收运费。

    赵桓可是深知在没有驰道的情况下,运费才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

    燕京、太原、云中、山海关、绥中、来州的复建,包括现在沈州毁城重建,陈家都在其背后积极配合赵桓的行动。

    赵桓开关放民,两百余万的金国百姓入关的时候,陈家也是不遗余力的力挺官家政策,积极在江南筹措粮草。

    即使是边事逐渐转化为了优势,之后,陈家的生意因为圣眷的缘故,买卖远涉漠北克烈部,积极联合海外各国商贾,筹办万国展。

    赵桓对商贾从开始的时候,也是和大宋价值观一样,甚至有些仇富。

    当初陈家认捐一千万缗财货时候,赵桓就觉得他家里富裕,抄了他的家充国帑的打算。

    但是时至今日,一切走上正轨之后,赵桓需要陈家继续作为大宋商贾的榜样。

    做善事,做好事,紧跟官家脚步行事,钱帛就只是一个数字罢了。

    赵桓看着陈子美依旧执着的模样说道:“你陈家不是你一个人的陈家,你的背后站着的,还有很多从朕继位至今,一直支持我大宋国政的商贾,你倒了,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再说了,出身商贾就不能位列三公九卿。那是过去,他能不还能升为三公九卿,还是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但是他的出身,绝对不是他进步的阻碍。”

    岳飞是农家子,年轻的时候,甚至在韩琦那个韩家做过一段时间的仆役,甚至还当过底层巡警,就是那种没有编制,随时可以拿来顶罪的临时工。

    而岳飞的前几次参军,都是做的敢战士,敢战士还有个称呼就是先登。

    大约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军卒,先登上城头的人,而这些人死的最多。

    赵桓也和岳飞聊起过往事,岳飞的过去,没有任何的传奇性可言,也没有任何的戏剧性,普通的农家子,甚至连读书都是有限。

    韩世忠是个泼皮,出村的时候,整个村都在欢送。

    这是赵桓手下最锋利的两把剑,而他们的出身也很普通。

    陈子美紧蹙这眉头说道:“草民按着官家的指示,成立了商会,此次交出塘口船坞,这商会自然也会由内帑或者户部接手,不会耽误官家的事。”

    陈子美还在坚持,他之所以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在高丽和官家的内帑争利,其目的就是早点完成积累,把船坞一交,也落得个轻松。

    可惜看官家的样子,他这趟,怕是白跑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陈冲都那么大了,不用事事都替他想。”赵桓劝着陈子美,他这个父亲是一个合格到溺爱的父亲。

    “高丽之事,你和赵英好好商量下,做出一个合作的章程来。”赵桓看了一眼赵英。

    赵英做买卖,半路出家,怎么可能是陈子美这种经商多年的巨贾的对手?

    赵英还能撑到现在,大概还是陈子美手下留情了。

    “谨遵官家圣诲。”赵英碰了碰还在愣神的陈子美,陈子美一阵恍惚之后,俯首说道:“谨遵陛下圣喻。”

    陈子美被赵英碰了一下,才了然,自己此时拒绝了官家,岂不是忤逆了陛下?

    自己之前做的所有的事,都前功尽弃了,献家财以谋孩子的前程,却忤了陛下,实在不是一件美事。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赵英和陈子美去偏殿商量这高丽国的事情,高丽这块蛋糕虽然算不是多么的肥美,但是依然不是内帑能够独吞的。

    国帑、百姓都会参与其中。

    而赵桓拿起一本札子,看着战报挠头不已,岳飞当初做敢战士养下的每战必冲锋在前的毛病,一点都没变。

    【至天德闻流匪虎啸山林,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四十骑从之,飞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赵桓头皮发麻的看着这份由张宪这个内鬼写的札子,岳飞这彪悍的战斗力,依旧让赵桓总觉得岳飞非人哉。

    到了天德州,碰到了流匪聚集,他就是去视察敌情,看到敌人骑卒踏其的烟尘遮天蔽日,他自己率领了四十骑的背嵬军,亲自披甲潜伏在流匪的右侧,突破其阵型。

    他左手弯弓射箭,右手运长矛杀敌,横行其间,流匪大乱,败退。

    这什么水平?

    赵桓略显有些词穷,世之猛将说的多了,有点腻歪,赵桓想了想,批复了这道札子。

    【我宋之吕尚也。】

    吕尚就是姜子牙,武庙坐在首位的扛把子,赵桓非常满意自己的评价。

    而此时的会宁府内,韩昉的进勃极烈的仪式已经落下了帷幕,韩昉一脸坦然的接受了来自八岁的完颜亶的册封,正式成为了文帅。

    一战成名韩昉在金人之中广为传唱,韩昉略有些志得意满,但是想着金国这个烂摊子,也撑不了几年了,也就不是太在意了。

    完颜宗望从沈州赶到会宁府,也是震惊于韩昉的军事天分,他笑着说道:“文帅,完颜宗磐、宗固、宗雅三人已经伏法,均以叛逆论处。此事乃是大事,我金国现在危在旦夕,敢问文帅有何等安国定邦之策?”

    韩昉略微有些不习惯这个称呼,完颜宗望问策,他也颇为无奈。

    之前他提议的金人、契丹、汉儿统一标准的抚恤,到最后都没通过,各府乱象,最终以残暴结束。

    “西帅,此时我金国最大的问题乃是外患,我以为,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首先这战略上,我认为应该避开岳飞。”韩昉不准备在内政上再努力表现了,表现了金国勋贵也不同意。

    在合理的政策都能被这群金人玩的稀巴烂,他已经对金国这帮勋贵们绝望了。

    完颜宗望回到会宁府之后,并没有收拾裴满氏,这让韩昉理解了完颜宗望的内心深处,其实是站在了勋贵的这一边。

    而这样的不作为站台,没能品出味儿的朝臣,大概是要倒霉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 韩四忽悠

    裴满氏,是金国勋贵们找的代言人,而完颜宗望从沈州回来,并没有将裴满氏从皇后的位子上挪下来。

    “避战?”完颜宗望疑惑的说道,摇头说道:“这不可能,岳飞做事进退有据,所图谋之地,都是我金国的要害之所,避是避不开的。”

    韩昉摇头说道:“此时沈州只有韩世忠,没有岳飞。”

    完颜宗望目瞪口呆的看着韩昉,讶异的问道:“你是说,此时兵发沈州?”

    “然也!岳飞已经去了河套去对付西夏人,而此时的沈州只有韩世忠的山海军和沈从新训练的燕京军!此时正是收复失地之大好时机!”韩昉用力的说道,眼神里带着些许的张狂。

    “放下心里的一切负担,将各地流民签军,一拥而上,必可复沈州!最主要的是沈州城被大宋的皇帝给拆毁了!无险可守!包围大宋皇帝的行辕!生擒大宋皇帝!”

    韩昉的封号是忽鲁勃极烈,他的眼光极为精准,大宋皇帝依仗的岳飞,已经离开了沈州前往了河套,而此时正是出击的好时机!

    而韩昉此策的根由,还是金人最不能丢的东西,那就是勇气,随着战局的失利,满万不可敌的金兵,已经变成了没有牙的老虎!

    这样下去,萎靡的士气,会不断消磨金人精锐的战斗力,金国兵卒就会在不断的失败中,开始自我否定,以至于无力再战。

    而此时,沈州的防备空虚,正是突袭的好时机!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对视了一眼,不得不说,韩昉看局势,就是比他们明白。

    韩昉继续说道:“大宋皇帝大摇大摆的在沈州驻扎行辕,就是做给金国的百姓、军卒们看的,他在消磨金兵之锐气,也在消磨金国之脊骨,所以,此时出兵,不管胜败,都是我金国之勇武。”

    “换位思考一下,若我们此时在相州(安阳),我金国皇帝的行辕就驻扎在相州,甚至还要把相州定为行在!而宋军却无可奈何,他们还会相信他们的皇帝?跟着他们的大宋皇帝出生入死吗?”

    “哪怕是输了!那也是我金国之大勇气!”

    韩昉站了起来,指着堪舆图说道:“自从大宋皇帝登基以来,亲征河东,大败东帅,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的大宋皇帝,满足了吗?”

    韩昉掷地有声的说道:“没有!”

    “仅仅在一年之后,就拿下了我大金国的天德州,金国尽失河套之草原养马之地!”

    “而后与契丹人狼狈为奸,联袂克烈部,在我金国后方埋下了王彦这个钉子,而后将我金国赶回了大鲜卑山之东,金国尽数丢失大鲜卑山以西之地!”

    “到这时,大宋皇帝他满足了吗?”

    韩昉看了一圈,闭目怅然的说道:“没有。”

    “他今年又来到了燕京,坐镇来州亲自参与了攻伐辽阳,得寸进尺的拿下了沈州,甚至扬言要将沈州作为行在!”

    “这一战又一战的失利,反复折磨的就是我金**卒的军心!军心萎靡不振,士气低迷,如何能胜?”

    韩昉的问题让完颜宗望有些怅然若失,正如韩昉所说的一样,金国正在逐渐失去勇气,这是对金国最致命的打击。

    “敢问西帅,此时之艰难,有当初我金国太祖皇帝完颜旻筚路蓝缕启山林之时困难吗?”

    “那时我金国没有会宁府,没有黄龙府,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鹰神的庇佑。”

    “那时的辽国如日中天!其铁林军甚至连漠北草原诸部都为止蛰伏。可我金国先祖可曾畏惧?栉风沐雨砥砺行才建立了这份社稷,靠的也是我金国之勇气!”

    完颜亶猛地站了起来,喜色言表的说道:“文帅说得对!”

    “坐下!”完颜宗望瞪了完颜亶一眼,就是他搞得这出金人、契丹、汉儿不同标准的抚恤,弄的金国一片混沌,这会瞎凑什么热闹!

    完颜宗望有些犹疑的问道:“此时突袭沈州,能打的赢吗?”

    “打不赢就不打了吗?”韩昉厉声反问道:“哪怕是打输了,我金国之决绝,也能让军民心安,那就是我金国依旧是虎狼之师!而非每战每退!屡战屡败!只会内斗的一群绵羊!”

    韩昉说的有些激动,颤巍巍的端起了手中的茶盏,抿了一口热茶,他终于将自己憋在内心许久的话说出了口。

    韩昉投靠金国的时候,金国可不是这个样子,只知道内讧。

    他也曾想过认真的侍奉金国的皇帝,开创一番事业。

    结果呢?

    自从完颜阿骨打病逝之后,整个金国越来越不像个样子,内讧成为了主旋律。

    金太祖嫡系和金太宗血脉,每天跟输急了眼的赌徒,斗到现在太宗家的血脉都所剩无几。

    要知道完颜晟才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所有成年孩子已经尽数伏诛。

    谁天生就想着反反复复的反叛?谁天生就是个贰臣?

    他这番话,自然是心中郁结了许久的话,借着今天的册封,说了出来。

    当然,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忽悠。

    忽悠完颜宗望此时出兵。

    辽阳新败,完颜宗磐率领黄龙府反叛,内耗之后,金卒的厌战情绪极为浓烈。

    大宋军卒征战了四年不假,难道金**卒就没有征战?

    金国的军卒也需要休息。

    此时仓皇出征,突袭沈州,以逸待劳的大宋皇帝,肯定能吃下进犯之敌。

    更何况,还有自己这个内线,在其中牵线搭桥,就更加容易。

    完颜宗望有些犹豫,也有些惊诧韩昉说话的语气。

    而呆坐了许久的完颜宗翰站了起来,指着堪舆图说道:“此时的岳飞,不在沈州,最精锐的河间军也不在沈州。我认为文帅所言,其他不敢苟同,但是这个时候进攻沈州,的确是一个不出的主意。”

    “敢问,岳飞不在我们都打不赢的话,那岳飞还在,我们还用打吗?此时,出兵沈州,胜则斩敌酋,输,不过在是败绩上再填一笔罢了。”

    完颜宗翰同意了这个策略,完颜宗望略显迟疑的说道:“派谁去?”

第六百九十五章 曾经的荣耀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全都看向了韩昉,这个文帅,刚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胜仗,眼下时刻派出韩昉去沈州找麻烦,再好不过了。

    派出金国宗亲,万一打败了,连个背锅的都没有,上下怨声载道。

    就是韩昉真的打赢了,他这个文帅才是名副其实!

    韩昉非常淡然的喝了一口热茶说道:“既然我提出来的建议,自然我亲自前往,点五万精兵,今日就可以出发。”

    “是不是太着急了些?”完颜宗望一脸惊诧的看着智珠在握的韩昉,难道他早就有此准备了吗?

    韩昉打算到了沈州,看到大宋皇帝纳头就拜。

    他已经做到了自己所有的事,甚至连金人打算从海参崴逃海,如此机密之事都打听到了,他觉得自己再留在金国,暴露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还不如直接溜了合适。

    一个间谍,做到了敌国宰相甚至统领的位置,他已然了无遗憾了。

    怎么打败大宋皇帝?

    那是一个落单的大宋皇帝吗?

    他有二十万大军环视左右!

    而且这二十万大军还是由名将亲自坐镇,并且刚刚屡战屡胜的大宋军!士气正是旺盛的时候!

    还有蒺藜炮和轰天雷,再加上镇远大炮这三样新式火器。

    怎么赢?

    就是派出二十万人,也只是给大宋皇帝送点心而已。

    完颜宗望看着堪舆图,脸色犹豫,思忖了很久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算了。”

    “我在沈州行辕和大宋皇帝谈判时,看到了大宋军卒,三人一排走齐步而目视前方,整齐而有序,日日操练不歇,是精锐中的精锐,五万精兵过去,想取沈州,太难了。”

    “文帅未曾见过火器之利,那火炮杀敌于两千步外,威力极大,轰鸣之声震耳发聩,战马惊惧不已,我金国战骑每战惊恐万分,根本发挥不出作用。再训练一下吧。”

    的确如韩昉所言,岳飞不在皇帝的身边,这是一个好机会!但是他在辽阳的时候,未尝没有思考过和大宋皇帝决一死战!

    他不是因为贪恋权势而失去了勇气,他能够只身带着杜充前往沈州谈判,就是他勇气尚在的理由。

    但是火器之利,他亲眼见过,未曾有对策之前,还是避其锋芒为妙。

    “大宋皇帝真是会给人出难题呀。”完颜宗望驻足在堪舆图前,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一十分心动的建议。

    “倒是和大宋和谈十分不顺利,大宋皇帝得寸进尺更进一步,文帅既然一心报国,去沈州和大宋皇帝磨一下嘴皮子?”完颜宗望将原来的打算说出来。

    韩昉坐镇会宁府半年有余,在他眼里,朝政已经大不如他的愿,很多地方需要梳理,而韩昉在会宁府,修改他的一些政策,总归有些阻力。

    支开韩昉,本来就在他的想法之中。

    韩昉仿若极度失望完颜宗望的决定,不过也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安排,说道:“愿为金国赴死。”

    韩昉离开了皇宫,只剩下了完颜宗翰、宗望和完颜亶之后,他们金人的朝议才正式开始。

    “我想试试。”完颜宗翰指着沈州的位置说道:“你打算带着金国宗亲逃海去倭国,我不反对,但是我想去沈州。”

    “我一把老骨头了,土埋到脖子了,死在沈州就死在沈州了。”

    “你身上的伤势。”完颜宗望极为担忧的说道,完颜宗翰的身体状况,他清楚,若真得带兵去沈州,这一趟,怕是回不来了。

    完颜宗翰摇头说道:“我准备了替身,你莫要慌张。到了倭国把替身杀了就是。”

    “完颜宗磐在黄龙府起兵之前,我接到了密报,说韩昉是大宋察子,和那宇文虚中一样是皇城司的人,并且言之有物,很多事就能对上了。”

    “但是会宁一战,我觉得他不是,毕竟有嫌疑,你且当心着点他的反叛。”

    “本身就是个贰臣,再叛一次,也不稀奇。”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个人,对贰臣的态度大都相同。

    对于杜充、韩昉、刘彦宗、郭药师之类的贰臣,打心底里厌恶。

    “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这次动兵不让韩昉知道吗?可是粮草兵马调动可不是小事,怎么能瞒得住韩昉?”完颜宗望还是摇头说道:“东帅,宋人火器之利,甚于强骑。”

    占据有利地形的大宋军队以逸待劳,在优势地形展开和金人的作战,完颜宗翰就是战神再世,也打不赢这一仗。

    岳飞不在的这个机会,的确是好机会。

    但是,敌人太强了,打不赢,这个机会就是送命罢了。

    完颜宗翰将身子缩在了衣服里,回忆着说道:“天庆四年我金国接连赢下了宁江州之战,克复扶余府全境。出河店之战,打的辽人四散而逃。次年,我太祖皇帝登基称帝,定国金,那年五月攻克黄龙府。”

    “天庆五年九月,耶律延禧闻讯黄龙府被金国占领,愤而击桌,亲率七十万大军,诏漠北草原诸部策应,枢密使萧奉先为帅、耶律章奴、柴士谊等人策应,直奔黄龙府而来。”

    “在护步答冈,金人和辽人的七十万大军遭遇了。你还记得吗?”

    完颜宗翰失神的问着,完颜宗望疑惑的问道:“记得什么?”

    完颜宗翰充斥着缅怀往昔的神情说道:“我记得那天是大雨天,太祖皇帝召集我们进行辕商讨退敌之策,当时的辽军七十万有余,虽说步卒四十万,但当时我们金国只有两万人。”

    “我记得当时我太祖皇帝痛哭流涕,说带兵启山林,只是为了求我金人一席之地,可惜辽上国皇帝,容不得他们金国,太祖皇帝让我们把他绑缚送于耶律延禧,可免辽人之怒。”

    完颜宗望这才点头,他当然记得那个大雨滂沱的夜里,太祖皇帝在行辕痛哭的模样。

    完颜宗翰站了起来说道:“两万,七十万。”

    “是夜,太祖皇帝亲率两万骑卒,在护步达岗冲击辽国皇帝大营,我金人勇武,悍不畏死,大败辽军!”

    “耶律延禧连夜奔逃五百里,像条狗一样。”

    “如今的他,在我会宁府给孩子表演马术为生。”

    完颜宗翰是此战的参与者,他自然有理由傲气。

第 六百九十六章 取朕甲胄来!

    那是属于他的荣光岁月,他当然记得。

    作为一名军将,他不愿意就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这是对他过往的侮辱,每每想起脊背之伤未曾报仇,他就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叔父,就让大伯去吧。”完颜亶一脸崇敬的看着站起来的完颜宗翰说道。

    “此战瞒住韩昉实属简单,就以真珠带兵北上攻伐王彦为由,调集粮草,两万精兵即可。”完颜宗翰没准备多带,他就准备带两万人去冲阵。

    死在大宋皇帝的行辕之前,也比这样被伤痛折磨病逝要畅快。

    韩昉回到家中,嘱咐那些伪装成他的家眷的那些家仆,在自己离开会宁府后,就各自逃难。

    府中一切,能带走就带走。

    韩昉在金国以喜欢财货闻名遐迩,但是他本身并不爱财。

    之前有一个家仆,诬告过他是大宋的察子,但是查无实证,当时的黄龙府府尹将这名家奴还给了韩昉,并且在言辞中,暗示他可以任意施为。

    韩昉待这名家奴如初,大方的原谅了这名家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金国的做奴仆,实在是太苦了,轻则辱骂,重则打杀,丝毫没有任何的人的模样。

    家奴诬告主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奴籍,成为良人。

    在金国,奴告主是一种常态,也是统治者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韩昉看不过去这种风气,但是无可奈何。

    只能保证自己洁身自好。

    所以,他让家仆们把他的家中财物尽数带走,他爱财不假,但也有自己的原则。

    既然这些家仆战战兢兢的装了几个月自己的家眷,自己自然不能薄待了他们。

    韩昉闻讯金人调动兵马,准备前往扶余府清缴王彦的时候,并未怀疑。

    “金国立国凭借的乃是血气之勇,我用如此言辞激将,完颜宗望都无动于衷,现在还在安内。殊不知,官家曾言:安内必先攘外。”韩昉站在会宁府的城头,看着城外军寨,农夫推车,粮草周转,连连感慨。

    三日后,沈州行辕。

    赵桓压根就不知道,完颜宗翰正在准备效仿旧事,直奔他的行辕。

    赵英皱着眉头说道:“官家,要不咱回燕京吧,臣这右眼皮直跳,怕是有灾祸要至。”

    “迷信。”赵桓正在研究沈州行在新城的图纸,仿照太原城的规制,城墙上的垛口,会有高压蒸汽的喷口,用来守城再合适不过。

    这次拿下了辽阳,鞍山本溪都是铁山遍布,建设沈州就地取材就可以。

    “官家,臣觉得这心慌不已,咱这待在沈州太危险了。”赵英除了爱财之外,还有点贪生怕死。

    不是贪他自己的生,怕他死,而是贪皇帝生,怕皇帝出事。

    “岳将军临行前,也曾上言,让官家去辽阳驻扎,不仅安全,而且辽阳城也不用如此风餐露宿。官家,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啊。”赵英总觉得自己心里不安稳,还在劝说。

    一阵冷风吹进了行辕之内,赵桓打了个哆嗦,这眼看着已经秋天了,沈州行在建城,也要在明年开春之后动工了。

    赵桓琢磨了一下,是时候回燕京了,留在沈州不是给金人擒贼先擒王的机会吗?

    赵桓稍微琢磨了一下说道:“朕在沈州待着,存着消金国大兵之锐气的想法,不过看完颜宗望的作为,还有韩昉的密信,他们还要解决王彦之事,攘外安内,安内攘外,连前后都分不清楚。”

    “现在的金国,哪里还有锐气可言。”

    “行了别唠叨了,明日摆驾回辽阳即是。”

    赵桓行辕放在沈州,那就是骑在金国的脖子上耀武扬威的行径!他的目的自然是折煞金国之锐气,进一步的打击对方的士气。

    但是金国现在哪里有什么锐气可言?

    “诶(ei)!臣这就去收拾!”赵英一溜烟的跑出去,安排着随行的宫人收拾物件,准备离开这行辕,回到辽阳。

    “官家,咱们这是要回燕京了吗?”朱凤英闻讯,带着一阵花香走了进来,脸上带着说不出的失落。

    官家在燕山以北,就是关外之地,官家独宠她一人。

    而回了燕京,她想见官家一面,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先回辽阳,等到汴京来的官员到任了,朕再回燕京。”赵桓看着朱凤英一脸不高兴的模样,也是无奈。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齐王妃杨氏,甚至曾经打算立其为后,但是到最后不了了之。那朱凤英也是一样的道理,这辈子大约都没有个正经的名分。

    而且作为皇帝的宫外之宫,她也不可能再许良人。

    当初选了这条路,就有这条路的风险。

    “回辽阳吗?那也行。能待几天是几天,官家这次得胜回朝,臣妾和姐姐商量了下,给官家准备了一份大礼!官家猜猜是什么。”朱凤英的手指头在赵桓身上游走着。

    “大白天的,你动作小点。”赵桓从衣服里拽出来朱凤英的手,笑着说道。

    赵英知道朱凤英在里面,就没进来,站在行辕外面大声喊道:“官家,韩将军到了,说是有紧急军情!”

    “好了,你先回去收拾东西,朕见见韩将军。”赵桓将朱凤英从自己身上抱下来,笑着说道。

    朱凤英什么时候坐到自己怀里的?

    女人这心思,都是海底针,哪里能猜得到?

    韩世忠来得及时呀!

    “韩将军这天气虽然入了秋,但是秋老虎依旧凶的很,这么热的天,怎么甲胄在身?”赵桓看着韩世忠全身俱甲的模样,好奇的问道。

    “官家,接到探马回报,北三十余里发现金人游骑!”韩世忠抱着兜鍪说道:“三队斥候的探报表明,金人大约两万余人,旗号正是完颜宗翰!”

    赵桓惊异的看着站在旁边的赵英,他这个右眼皮跳的很有水平!

    “也就是说韩昉判断失误,或者说是完颜宗翰不信任他,会宁府调兵并非去清缴王彦,而是奔着朕来了?”赵桓满脸的淡定的说道。

    “正是如此。”韩世忠点头说道。

    赵英一脸仓皇的说道:“官家,咱今天就走吧!万一完颜宗翰今夜袭营可怎么办!”

    赵桓满不在乎的说道:“慌甚!来得正好!取朕甲胄来!”

第六百九十七章 牵朕的马来!

    赵桓既然敢让岳飞带兵前往河套,既然敢摆驾在沈州耀武扬威,自然有所依仗!

    他让赵英取来的甲胄,乃是大宋广备攻城作最新打造的水力锻造的板甲。

    相对于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板甲的防御力自然是更上一个大的台阶!

    之前赵桓交给岳飞的板甲配件,由笼手、护膝、护腿和大型的护心镜制作,而这些精钢制作的板甲配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甚至制造了岳飞金翅大鹏的美名。

    而赵桓手中的这套板甲,自然是由广备军器监制作的新型防具。

    板甲的防护力在同等重量下,远远优于其他铁甲,而其灵活性,也是其他铁甲所不能媲美的。

    大宋的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构成,重量高达58宋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0斤的重量。

    即使弩手、较为轻便也高达66斤,而枪手和骑卒皆为70斤的重量。

    这样的重量给军卒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也给机动力和后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宋缺铁、缺马导致的战略被动和机动力的差距,将会在板甲发明之后,将再无此方面的担忧。

    绍兴十一年的柘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岳飞已经被调为了枢密副使,远离了岳家军团,但是柘皋战役中,大宋大获全胜。

    但是因为宋军身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导致体力消耗巨大,因此即使柘皋战役大胜,也未能全歼溃不成军的金兵。

    赵构正是在柘皋战役大捷,大宋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和金人议和,这个操作,赵桓实属没看懂。

    同样,现在的大宋也面对了这样的窘境,赵桓在辽阳打了一场歼灭战,意图全歼辽阳金军。

    可是金人渡河之后,上马直接开溜,岳飞也只能看着金人骑卒踩出来的烟尘,无可奈何。

    大宋缺马、缺铁,导致的战略被动是综合性的,赵桓不断的改良着大宋的这两种窘境,不管是驰道还是军马场,还是在上京路的种种政策,都在补齐这两个短板。

    而板甲的出现,是补上这两种窘境的一块补丁罢了。

    大宋缺甲,五营百副小全甲的窘境,是在赵佶登基二十六年,武备松持导致,之前的大宋的披甲率还是极为优秀。

    大宋闹钱荒,赵佶觉得铠甲放着也是浪费,好多甲胄被熔铸为钱。

    这是赵佶的误国。

    大宋缺甲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不管是锁子甲还是鳞甲、札甲,由于其构成要件小铁圈、甲片等等铁件太小,加工极其繁琐,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也难以加工强化。

    小铁件锻造,对铁料的要求极高,大宋境内的铁料,根本不能满足板甲的制作。

    铸造大型弧形金属材料技术的突破,导致一体化的板甲的制作工期,也远小于札甲的制作。

    而板甲的威力,在正常的历史线里,也被证明。

    从1337年开始,到1453年的结束,英国和法国在欧罗巴展开了长达一百年的战争,而这场英法百年战争中,在前期几个阶段,英吉利的长弓兵吊打欧洲重骑兵。

    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吉利仅仅五千九百人,而法兰西三万六千余人,其中还有一万重骑兵。

    如此悬殊的力量差距之下,英吉利以二百五十人的伤亡,歼灭了法兰西大约一万八千余人,其中可考究贵族约五千人。

    被誉为骑士贵族的末日的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兵的威力可见一斑。

    但是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果,却是以法兰西最终获胜而结束。

    战争形势的逆转,和板甲的出现和大肆风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围绕着板甲为核心制定的战术,战争了英吉利长弓兵,法兰西将英吉利赶回了英吉利半岛,英吉利从此再无法进兵欧罗巴大陆的机会。

    当然,法兰西的最后胜利,是在一个女人的率领下获胜,那就是贞德。

    只有在外国人和女人手中才能获胜的法兰西,终于在1437年光复巴黎,最终将英吉利人赶下了海。

    赵桓眯着眼看着赵英将板甲护具端了进来,韩世忠的眼神中冒着贪婪。

    这是试制的板甲,一共制作了四套。

    除了在广备攻城作实验的一套以外,大宋皇帝手中有一套,岳飞手中有一套,王禀手中有一套。

    在两千步外,被床子弩射中,无法打破这套板甲的防御。

    而金国在师宋长技以制宋的战略下,金国也有几辆仿制的床子弩战车。

    “莫急,莫急,这铠甲试验好了,咱们大宋军卒每人都配上一套!哈哈!”赵桓笑的足够的意气风发,韩世忠眼中的贪婪,那是一名军将对绝世神兵的贪婪。

    而这种贪婪,也是对板甲的认可。

    优异的性能,足够扎眼的抛光表面,也足够的骚包配件和纹理,弧形胸甲反射着阳光,让人目眩神离。

    赵桓将绑腿绑好穿上内衬之后,将板甲套在身上,在赵英的协助下,带上了各种板甲配件。

    武装到牙齿,亲自上战场。

    赵桓志得意满的转了身,这一身板甲,在火绳枪出现之前,绝无敌手!

    赵桓有足够的的自信,带上兜鍪和扣上面罩,赵桓连眼睛都被藏在了巨大的面罩之内。

    赵桓走了两步,这套板甲只有二十三斤,但是其防护力已经全面接近双层冷锻甲的强度,而且更加防备森严。

    “牵朕的马来!今日朕要在阵前,活捉完颜宗翰!”赵桓志得意满的哈哈大笑,有此利器,还怕他完颜宗翰?

    赵桓用力的踩着马镫想翻身上马,踩了两下。

    没上去。

    “那什么,赵英,你过来帮帮忙……”赵桓才发现这板甲虽然轻了一半,但是赵桓依旧有些负担不了这种负重。

    大宋的重骑,在上马的时候,也是需要辅兵帮忙抬腿,还有上马的凳子之类的辅助工具。

    只有岳飞的背嵬军精挑细选的强军中的强军,那些军中强中强,才能自己踩着马镫上马。

    赵桓上不去,不丢人。

    他又不是背嵬军的主力,上不去也正常。

    赵桓总觉得自己的逻辑哪里不太对,但是又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

    赵英没有应声上前,反而把大驾玉轳拉了过来,满脸笑容的说道:“官家咱坐这个。”

    赵桓看了看自己黑白相近的马,又看了看自己的车驾,最终叹气的摇了摇头,将身上的板甲尽数脱了下来,绑腿卸掉,换上了常服。

    大驾玉轳经过改良,那都是木中铁,铁中木。要不是怕重量太大马匹拉不动,李纲甚至能把大驾玉轳做成全铁的战车,赵桓坐在大驾玉轳里,跟坐在坦克里一样,还穿个哈皮板甲。

    还不如交给有需要的人。

第六百九十八章 破阵子

    赵桓的脑袋转过弯来,大宋军卒们骑不上马,是因为步人甲高达七十斤,上不去需要人帮助,那实属正常。

    但是自己穿的这身,也就二十三斤的重量,上不去马,那问题就极其严重了。

    赵桓将板甲褪下之后,放好之后,说道:“韩将军,这广备攻城作做事毛躁了点,把这铠甲做的大了些,朕穿上不大合身,就赐给你吧。”

    韩世忠的两眼放光,嘿嘿的笑道:“真的呀!那我可要了。嘿嘿嘿!”

    韩世忠的两眼放光,和草原独狼看到了猎物一样,那种贪婪的眼神,一双手不停的抚摸着铠甲,他将身上的双层冷锻甲褪去,脸上笑意止不住的套上了板甲,戴上了自己的板甲配件。

    “合身!合身!哈哈!”韩世忠肆意的笑着。

    这板甲一共做了四套,一套实验,一套赐给了岳飞,一套赐给了王禀。

    这是赵桓册封的节度使,有好东西自然留给他们。

    别看王禀在来州无聊到和完颜宗干斗蛐蛐,可是赵桓从来没忘记过他,该给的殊荣,一分不少。

    赵桓看着得意的韩世忠,无力的摇头说道:“德行!”

    皇帝将自己穿过的铠甲交给自己的军将,作为赏赐是一种殊荣,那是一种圣眷,是对军将的一种督促。

    督促韩世忠尽快立功成为节度使。

    自己上不得马,舞不得枪,平日里连连五禽戏锻炼身体,太祖长拳都打不全,前半生在后世,自己既不是兵王,也不是武林高手,就大学开学时候进行过半个月的军训,拿着这铠甲没个卵用。

    皇帝嘛,何必亲力亲为呢?何必事必躬亲呢?有事帐下军将,自然是用来差遣的!

    赵桓反复的安慰着自己,但是看着韩世忠的肆意,眼神里还是带着羡慕。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赵桓忽然想起了稼轩这首最有名的军旅诗词。

    “好词!官家好文采!”赵英扶着赵桓上大驾玉轳,听到官家的低吟,不假思索的就是一句马屁。

    作为大宋皇帝的头号狗腿子,在官家吟诗作对的时候,除了说好他还能说坏?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韩世忠皱着眉嘟囔着,问道:“官家,听这韵脚是破阵子的词牌名,可是怎么少一句呢?”

    最后一句是【可怜白发生】。

    是辛弃疾一辈子真是的写照,是他一生的遗憾。

    即使有当世无人可当之勇,五十骑冲金人五十万大军!阵斩叛贼,全身而退的彪悍战绩!

    但是南宋朝堂对于他这种北归人的态度始终报以戒心,辛弃疾一身天下无敌的勇力,无处可用,只能做一个无用的书生,长吁短叹。

    赵桓没有说完最后一句,语境不合适,自己一头青丝,何来白发?

    “这词送给韩将军了,绝句嘛,不断一句,绝在哪里?由后人再补就是。”赵桓笑着说道。

    不过这词他在心里,又默默的吟诵了一遍,也幡然醒悟,对不能上阵杀敌,不再那么遗憾。

    自己作为一个皇帝,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世之猛将岳飞、连呼渡河的护国神将宗泽、力挽狂澜的李纲这些人,发挥他们本来的作用。

    这样,就够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等哪一天出了真·战车的时候,赵桓开着战车冲阵,也能过把瘾。

    韩世忠的这身铠甲极其骚包的出在在了阵前,大宋军卒迅速在行辕的附近,展开了阵型。

    “官家,此时若是摆出平戎大阵,再合适不过了。”韩世忠略带着遗憾的说道。

    赵家祖传的平戎大阵,那也是一等一的阵法,只不过使用条件太过苛刻了,需要敌人脑袋缺根弦才能用。

    但是眼下,在韩世忠眼里,完颜宗翰的行径虽然值得尊敬,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的勇气,令人佩服。

    但是二十万大军已经得知你两万骑卒的动向,失去了偷袭的突然性,再图谋擒贼擒王,实在是有些失去了理智,显得极为愚蠢。

    真当大宋军卒这二十万人是在沈州吃干饭的吗?

    平戎大阵,在眼下这个时机,非常的合适。

    赵桓面色不愉,赵桓极度不喜欢赵光义,对于他传下的阵法,自然是极度不喜欢。

    “岳将军的撒星阵也极度高明,平戎大阵需要的时间太久了,还是算了。”赵桓随便说了个理由。

    赵桓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有时候为了盼点好兆头,做一些显得封建迷信的事。

    比如赵桓每战都会去武庙里转一圈,求求人武庙扛把子天齐至尊姜太公,保佑自己每战必胜。

    赵桓嫌弃平戎大阵晦气,现成的岳飞的撒星阵用的好好的,临敌变阵殊为不易。

    韩世忠终于放心了一些,他拿平戎大阵出来说事,其实就是在用话提醒赵桓,当初的赵光义临阵瞎指挥,把胜仗打成了败仗之事。

    在他心里,他不喜欢岳飞那副官家说什么、做什么都对的样子。

    官家嘛,是皇帝。

    坐在皇位上广开后宫、广纳妃子和朝臣们勾心斗角,才是皇帝的工作,打仗这种粗活,交给他们这些糙汉子军卒就是。

    官家这细皮嫩肉的在沈州,就是块移动的肥肉!谁都想来咬两口。

    但是官家好像不喜欢瞎指挥,坐在车驾里,待在高处,看着漫山遍野的大宋军卒发呆。

    “那官家不摆平戎大阵,摆撒星阵?”韩世忠接着试探,他从一个泼皮成为大宋的将军,心里对大宋皇帝自然是感恩戴德。

    但是依旧秉承着历史的教训,对赵家人的指挥能力,还是有点忌惮。

    “朕不通军务,你这试探的太明显了,岳将军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你自己看着办,打败了不用朕处罚你,你自己也知道后果。”赵桓拿起了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嘿嘿嘿,官家英明。”韩世忠暗地里比划了一下,漫山遍野的大宋军卒闻声而动,列队摆的极为整齐。

    稍许片刻。

    “陛下千秋万代,与日月同辉,恩泽四海!”

    山呼海喝如同排山倒海一样的响彻苍穹,赵桓站在高处看到了军卒们卖力吼叫的面庞。

    “韩将军你从哪里找的这些词。”赵桓乐呵呵的问道,这肯定是韩世忠提前安排好的场面。

    不过赵桓心中依旧美滋滋的,自己这皇帝,终归是没白当。

    这马屁拍得,有点馋臣那味儿了。

    “喊两嗓子提提气,嘿嘿。”韩世忠用力的把自己的板甲拍得砰砰响,笑容满面的说道。

第六百九十九章 此处有埋伏!

    完颜宗翰远在数十里之外,猛然抬起了头,看着沈州的方向,认真辨别起来。

    他搁着数十里远就听到了这阵阵的高呼声!

    他的脸色带着一阵阵的惊惧!

    大宋人的坚韧他已经在太原见识过了,大宋人的忠义,他在临潢府也曾经见识过。

    可是如此高昂士气的大宋军队,他从来没有见过。

    在他的心里,大宋军队应该还是和王彦八字军一样的战斗力,那已经足够强横了,在深陷重围的时候,完颜宗翰依然能感受到八字军那种百折不挠的韧性。

    但是在面对从辽阳城新胜的大宋军队,完颜宗翰的内心,第一次生出了胆怯的想法。

    这是他征战一生,从来没有萌生过的情绪。

    在太原城他带着担心,金人军将后继无人。

    在宁武关头,他负伤之后,带着愤怒!

    愤怒自己为何明知大宋人足够的奸诈和狡猾,还中了大宋皇帝的诱敌之计。

    而在临潢城,他带着怀疑,王禀带领着的捷胜军,孤城守着临潢到底为了什么。

    而现在,他的情绪终于变成了恐惧,由恐惧诞生的就是退缩的念头。

    “东帅!大宋军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踪迹,声震数十里的高呼声,仿若惊雷一般,人马俱惊!”一个传令兵风一样的跑了过来,喊了一嗓子,又风一样的跑开了。

    “诶……”完颜宗翰伸着手,似乎想要抓着什么,但是传令兵已经远去。

    当初为了保住完颜宗敏而杀掉传令官之事,终于在现在有了报应,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完颜宗翰颓然的坐在大撵上,叹气良久,才小声的说道:“小看大宋皇帝了。”

    完颜宗翰带着惊惧之师,继续前进,但是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队伍正在溃散。

    溃营。

    精心挑选而出的两万人,剩下这三十里路,开始四处溃散。

    完颜宗翰拦住了那些督战队的勋贵们,他们要去阻拦四处溃散的军队。

    这是一场必败之战,失去了突然袭击的可能之后,他们这两万人去打人家二十万精兵的沈州,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

    完颜宗翰也曾经读过一些兵书,了解过一些中原王朝的经典之战,但是翻遍脑海里的任意一例,他最后还是摇头,毫无战胜之机遇。

    那些知名的以弱胜强之战,多数都是靠着新的武器,或者强者轻敌,亦或者粮草防备出现问题。

    大宋军队的粮草在来州。

    王禀就是无聊到斗蛐蛐都不会肆意离开的来州,想要破屯集粮草的来州,还不如冲大宋行辕来的靠谱,那还能赌一手,大宋皇帝胡乱指挥。

    这一仗,唯有突破守备森严的大宋军阵,冲击到赵桓车驾之前,才有得胜之机。

    完颜宗翰略带颓然的带着越来越少的军卒,来到一处山谷,他抬手止住了前进的金人军卒。

    面前的山谷,地势低洼,入口处极为狭窄,每次只能三五匹马通过,而他张目远望,这如同葫芦一样的地形,这里正是设防歼灭敌军绝妙地带。

    “若是我是大宋皇帝,或者宋军主帅,定在此设伏,两边埋伏数千人,佐以干柴、硫磺、火药等器物,待敌军中军过谷道,山上军卒投下滚石、圆木封锁谷道,再燃以烈火干柴,定可以少胜多。”完颜宗翰指着这处地形,对着随行的完颜真珠说道。

    完颜宗翰依旧在教自己的孩子,战术变化之法,归根到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完颜真珠并不会跟随完颜宗翰前往沈州,而是会去黄龙府,代完颜宗磐守临潢城。

    而自己这些溃散的军卒,也多数会在黄龙府归营,他拦着那些勋贵,只是想让自己孩子的积累更厚重几分。

    完颜真珠遮着眉毛,看了半天,才摇头说道:“父亲所言极是,但是显然大宋军队并没有侦查到这地方,父亲你看两岸高山,猿声不断,定时无人。”

    完颜宗翰抽手在完颜真珠的脑袋上,用力的抽了一下,愤然的说道:“从哪里学的这些小聪明,有没有埋伏,是靠眼睛看,是靠耳朵听的吗?!”

    “那是靠斥候侦查!废物!”

    完颜宗翰已经无奈了,自己这个大儿子,实在是太废物了,总喜欢搞一些小聪明,猿声不断就没人了吗?

    本来就散在大军周围的斥候,前往了这葫芦一样的地形侦查,进入之后,就再杳无音讯。

    两岸高山的猿声不断,但是这寂静的山谷,完颜宗翰终于没有了进入的勇气。

    “父亲,父亲,你看一探马回来了!”完颜真珠兴高采烈的指着远处一斥候大声的说道。

    完颜宗翰看了看自己的手,是不是自己平日里抽多了,把这孩子抽傻了,才导致他这么憨?

    “在军阵中,要叫东帅!阵中无父子。唉,算了,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吧。过了今日,你想喊也喊不到了。”完颜宗翰叹气的说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

    探马回到了大撵旁边,马上只有一个死掉的金人,身上绑着一块木牌。

    完颜宗翰拿过来木牌,脸色变得骇然!

    【鸟家奴今日必丧命与此。】

    鸟家奴是他的小名,当初金国尚未立国的时候,金人取名字都这么取,贱命贱名好养活。

    这是大宋军明目张胆的告诉完颜宗翰,此地有埋伏!

    完颜宗翰眉头紧蹙的看着这处山谷,闭目沉思良久,才叹气的说道:“绕道!”

    “父亲,就这么一走了之……”完颜真珠还想说什么,被完颜宗翰粗暴的打断了。

    “闭嘴!你现在带着你的人去黄龙府!”完颜宗翰终于受不了自己儿子身上的那些毛病,把他撵走了。

    这山谷到沈州的路途最近,即使大宋皇帝知道了他完颜宗翰已经来到,若是阵型尚乱,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可现在局面,必须绕道而行,这就给了大宋军卒更多整理战阵的机会。

    完颜宗翰只能望着山谷,颓然绕道。

    此时的沈州行辕内,赵桓也受到了镇守葫芦谷的军报,疑惑的问道:“韩将军,你到底在葫芦谷设伏了没有?”

第七百章 只需要平A就够了

    韩世忠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官家,那里当然有伏兵,不过数量很少,只有五百人左右,末将在试探完颜宗翰的心志。”

    “试探心志?”赵桓疑惑的看着韩世忠,这打仗,还要试探对方主帅的心志?又是何等道理?

    韩世忠看着官家一脸疑惑,解释道:“这怎么解释好呢?官家,这一两句也说不清呀。”

    “诶,有了!”

    韩世忠猛地挺了挺腰板,说道:“官家,你看,末将这身子板就是军阵,这粮草就是人的这颗心,没了粮草,大军三日即溃。”

    “这脑袋,就是主帅,这主帅要是昏了头,这仗就好打太多了。”

    “相反,这主帅要是**,那这仗还有的打,需要处处小心谨慎对待。”

    “若是完颜宗翰不顾警告冲进了谷中,就恰好证明了他为了尽快突袭行辕,已经昏了头,那这山谷之外的口袋,已经给完颜宗翰准备好了,出了谷口十余里,他就扎进包围圈。”

    赵桓了然的点了点头,紧接着眉头一皱,总觉得韩世忠这话里套话。

    赵桓品了半天,才品出了韩世忠这话里套话的意思。

    他说的军队的主帅如同大脑指挥全身,其实不正是大宋这个现状吗?

    赵桓从来不是什么天纵奇才,他不管是权谋还是政论,亦或者是军事,都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

    但是他的一些眼光和观点,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考验。

    大宋换了个皇帝,现在的局面不就是韩世忠说的吗?

    不过赵桓看着略微痞相的韩世忠,这要是赵英,拐弯抹角的拍马屁,就再正常不过了。

    韩世忠也在拍马屁?

    韩世忠继续指着堪舆图说道:“咱大宋朝这不是太上皇禅让之后,才有了朗朗乾坤再起之势?这都打到沈州了,嘿嘿嘿。”

    果然,韩世忠还是韩世忠,心里压根就憋不住话,拍马屁都是直接来的,不整那些虚的。

    赵英瞪着个大眼用力的盯着韩世忠,这眼神要是能杀人,韩世忠早就被千刀万剐了。

    怎么可以非议官家的父亲?

    “行了,别瞪了,眼珠子都瞪出来了。”赵桓笑骂了一声,让赵英收了那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神情,没什么必要。

    韩世忠是个泼皮,说话就这个样子,直来直去,没多少顾忌。

    他压根就不懂朝堂这些忌讳,平日里面圣都由岳飞跟着,岳飞是擅长交通之人,不知道也会打听。

    韩世忠是完全不在意。

    他能听懂平仄韵脚,判断词牌令,怕还是他的夫人梁红玉教的。

    韩世忠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赵英,自己哪里说错话了吗?

    “韩将军,这仗你准备怎么打?”赵桓看着堪舆图问道。

    虽说自己从来不涉及具体指挥,但是问都不问,有些说不过去了。

    韩世忠抱着个兜鍪,琢磨了半天,说道:“直接莽上去就行了。”

    嗯?

    这么莽上去,朕特么的不会吗?

    还用你韩世忠作甚?!

    赵桓哭笑不得的看着韩世忠。

    “就这个实力差距,完颜宗翰拿腚赢?”韩世忠觉得自己这战术实在是没什么牌面,又解释了一句:“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

    “已然十倍与敌,围杀之,即可。”

    “那就莽上去。”赵桓仔细品了品,点头说道。

    实力碾压,就是最好的战术!

    赵桓见到大宋军队如何莽上去的时候,才知道这玩意儿真的是个技术活,自己指挥,真的只是添乱。

    韩世忠坐镇行辕,传令兵一波接着一波进进出出,参谋参将们吵的热火朝天,沙盘上的小旗子来回穿插着,韩世忠大嗓门总是能压得住这些吵闹。

    赵桓插不上嘴,他光看着沙盘,压根就看不出来什么来,索性走出了行辕,看到漫山遍野的大宋军队举着火把。

    而赵桓终于明白了,为何岳飞会把他发明的这种专门应对骑兵的战阵叫做撒星阵。

    漫山遍野的军卒举着火把,如同天上繁星一样不知凡几,四处都是吵闹,锃光箭镞偶尔反射出的月光、火光如同漫天星辰一样璀璨夺目。

    如此大规模军队的夜战,赵桓也是第一次看到。

    “夜战吗?咱大宋军卒晚上能看得见吗?”赵桓无不担心的说道。

    赵英把自己手边的灯架放好,从袖子里掏出了记录官家言行的那个厚札子拿出来,翻了半天说道:“官家,找到了。”

    “当初完颜宗望围困汴京,种少保询问夜袭之策,当时大宋的精锐西军,夜而能视,禁军则不行,当时种少保因此改变了战术,改为驱赶汉人签军为主。”

    “有这回事。”赵桓点了点头,赵英这么一说,他倒是想起来,当初赵桓就想过夜战退敌之策,但是金人擅长渔牧,喜欢吃鱼,夜战也是金人成名战术之一。

    “后来这件事种少保专门写在了种家遗录上,说是大宋军卒专门食杂以夜视。”赵英笑呵呵的将厚厚的札子放在了袖子里。

    杂,肝脏,赵桓还是听明白了这话的意思,大宋的军卒日常补充维生素A,夜战不在话下。

    “官家且放心吧。”赵英知道官家担心的什么。

    赵桓掏出了千里镜,环视了一下大宋军卒的精气神,终于放下了心中最后的一丝担忧。

    大宋军卒的面庞上,充斥着兴奋,这表明大宋军卒,敢战,且向战。

    “官家要不要一起前往前线?坐大驾前往。”韩世忠从行辕中走出,他已经带好了兜鍪,扣上了板甲的盔甲。

    军令已经下达,韩世忠也要临阵指挥,把官家放在行辕,他不放心官家的安全。

    赵桓点头说道:“去,不嫌朕麻烦,朕就去。”

    韩世忠同样掏出了千里镜,看了下军容军貌,满意的点头说道:“这群哈皮终于学会了出营收拾营寨,而不是把营寨变成垃圾场。也算老子没白带他们。”

    韩世忠和官家看的不同,他看的是军营,前些年他带着的这些兵,出营时候,整个营寨跟垃圾场一样乱糟糟的。

    军汉都这个样子,韩世忠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直到和河间军一起作战,他才发现,为何河间军能整出八千背嵬军来,他的山海军却整不出来那么令行禁止的精悍军卒。

    军纪上差距还是太大了些。

    “起驾。”赵英大声喊道。

    大驾玉轳滚滚而动,随着如同繁星一样,流动着的火把一起前进。

    赵桓坐在车驾上,比平日里更多了一些热切,距离上次自己亲临前线,已经整整两年有余。

    上次见到金兵还是在宁武关。

    在那之后,赵桓再没有机会亲临前线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