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唐朝败家子TXT下载唐朝败家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败家子全文阅读

作者:尹三问     唐朝败家子txt下载     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一八章 太子归属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相比之下,和长孙无忌比起来,自己和权臣还差很远很远,所以暂时不必过于担心。

    至于这太子之位的人选,即便是不立李治,而选择了李恪,对自己而言也不是什么了不得了的大事。

    毕竟自家与吴王府相处还算融洽,虽然没有太多交情,却也没有什么仇怨。李恪即便是登上了皇位,即便是不重用,估计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相比之下,坦坦荡荡,相比之下该着急的人应该是长孙无忌才对,自己安安心心在家等三个孩子出生便是了。

    倒是长孙无忌,天下大事就都交给他了。

    ……

    长孙司空也确实没闲着,就在汴梁朝野议论纷纷的时候。他进宫了。

    据说那日长孙无忌在承庆殿待了很久,一直到了天黑宫门下钥的时候才出来,至于他究竟和皇帝陛下谈了些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总而言之。肯定是关乎储君之位,天下大事的,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此后不过数日时间,事实便证明了这样的猜想,首先是一道诏书的出现。一直备受冷落但是不曾被处置,有谋储之嫌的魏王李泰是这道诏书的主角。

    他果然彻底从皇位争夺中出局了。

    李世民一道诏书,数落了李泰的了种种不当行为,认为他有失仁厚,不守孝悌,褫夺亲王爵位,改封为顺阳郡王。

    这个结果自然是比杀身之祸,废为庶人要好得多,虽说只是个郡王,但好歹还是皇子。还是天潢贵胄。地位和待遇不会改变,好日子还是有的。

    只是顺阳郡王和当初不可一世,威风八面的魏王相比当真是天差地别,这对李泰而言算得上是莫大的打击。

    失了亲王爵位,就等于和皇帝之位再无关联,这对李泰而言打击不小,毕竟哀莫大于心死。

    更何况皇帝陛下为了彻底断了他的念想,直接将他赶出了长安,让其前去均州闭门思过。

    如此一来,李泰是再无希望了。

    那么有希望的是谁呢?吴王还是晋王呢?

    所有人都是拭目以待。尤其是一些老成持重之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事已经到了必须要决定的时候了。

    储位空悬,满朝文物猜谜语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时间长了会出乱子的。这个时候很需要皇帝乾纲独断,早定人心。

    今日之后的朝会上,这件事终于有了结论。

    晋王李治,生性仁孝,敏达聪慧,为嫡出嗣子。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当这道诏书宣读的时候,空悬许久的东宫太子之位总算是有个着落,各种各样的猜疑也总算是尘埃落定。

    这样的结果对有个人而言并不觉得奇怪,毕竟晋王殿下是嫡出,背后有长孙无忌这个舅舅,还有太原王氏这个外戚的支持。

    很多人这个时候才注意到,晋王殿下遥领并州大都督,而都督府长史是柱国大将李绩。在得知李治被封为皇太子之后,他可是第一时间上疏恭贺,表示臣服。

    这意味着什么?说明李绩和晋王之间早有主仆之情啊,这个时候众人才意识到晋王府背后的力量是何其强大。

    众人才想起当年晋王殿下前去河东平叛的往事,以及在定襄击败薛延陀的功劳,有心人则注意到在这一系列的事情背后,晋王府长史谢逸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如今晋王李治为东宫太子,身为长史的谢逸将会有怎样的前程可想而知。不过让众人很奇怪的是,东宫属官从太傅到洗马并无谢逸的身影,而是房玄龄、萧瑀和马周等一干当朝重臣。

    谢逸并未有一席之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皇帝陛下这牌出的真是够乱啊,到底是什么心思呢?到底是君心难测,还是自己智谋不够看不明白?

    还有先前皇帝陛下是那样的宠爱杨妃,不就是因为吴王殿下吗?可是到最后怎么就突然转变了方向改立了晋王,吴王李恪自始始终没能回到长安来竞争,就这样出局了。

    有人觉得皇帝陛下的做法比较古怪,但是没有人觉得皇帝陛下做的不妥,无论立李恪还是立李治,都有道理,所有人也都能接受。

    毕竟一个居长,一个是嫡子,怎么着都说得过去。

    但最终舍弃李恪而选了李治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晋王府背后那强大的力量?恐怕不尽然吧!

    或者说确实有这方面的道理,但其中总得有个主次,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所有人都将目光对准了司空兼国舅长孙无忌,大家都想起了他与皇帝陛下的特殊关系,以及在当前朝局中的特殊地位。

    也想起了那日子他入宫和皇帝陛下密谈了很久的情形,现在看来,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似乎显而易见了。

    李治能当上太子,看来真的是感谢这位好舅舅。(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一九章 被冷落的长史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治被立为太子,消息传到辋川别墅,谢家上下无意是很高兴的。

    多年来的辛苦谋划总算没有白费,谢家未来相当可期。

    可是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晋王府长史这个职位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东宫属官之中却没有谢逸的一席之地。

    如此让谢逸失去了与未来太子继续接触的机会,很可能因此失去从龙之臣的位置。

    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古怪,甚至可以说不合情理。

    按照常理来说,晋王府出身的这些人都应该直接过渡到新东宫才是,毕竟对于李治而言这算是亲信如故。

    尤其是谢逸这样对晋王府居功至伟之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李治入主东宫这件事上谢逸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很多人甚至觉得,李治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某种程度上像是谢逸的谋划。

    一个最初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皇子,但谢逸却慧眼独具,并且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这笔投资让很多老谋深算的大臣们为之汗颜。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皇帝陛下现在有意让他疏远李治,或者有其他什么缘故吧!帝心深不可测,谁知道皇帝陛下在想什么呢?

    想想谢逸真是冤枉,真是可惜。

    各种惋惜之眼层出不穷的时候,谢逸本人却全然不在乎,既然皇帝没安排工作,那就继续开启休假模式就行。

    辋川别墅里赛神仙般的日子到哪里去找?

    弄儿为乐,等候三个孩子的出生,还有佳人陪伴,完全远离朝堂上那些纷繁复杂,多好!

    这样一直下去也没什么不好,凭借着原本和李治的关系,至少在未来的“高宗”年间,李治是不会找自己不痛快的,安安稳稳过好下半辈子的富贵生活没什么不好。

    如此一来,之前郑丽琬担心的那些问题将完全不会再出现,有什么不好的吗?

    谢逸自己想得很开,所以也乐得惬意,这样的日子已过便是将近两年。

    其间谢家三个孩子先后诞生,武媚娘和徐慧各生下一个儿子,分别取名谢显、谢昆,郑丽琬则生下个女儿。

    作为当前唯一的小棉袄,谢逸自然是疼爱备至,给女儿取名谢晴,完全一副将小女儿捧在手心里的感觉。

    如此一来,倒是让武媚娘和徐慧大为嫉妒,纷纷后悔该要个女儿的,只是生男生女完全是天意,根本由不得她们。

    谢逸唯一的安慰就是:“儿女双全自然是最好不过,这胎是儿子没什么不好,回头再接再厉生个便是了。

    为夫我自然是全力配合,至于到时候生下的是儿子是女儿,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一心想要女儿的武媚娘态度坚决,待谢显半岁,身体完全恢复之后,请诸姐妹同意之后,专门算好了日子,求得专房之宠。

    两个月之后,如愿以偿有了身孕,期盼着生个剩下个小棉袄。不愧是历史上为唐高宗生下四子两女的武媚娘,这完全是生育能力大爆发的节奏啊,照着节奏下去,谢家子女组一支球队指日可待。

    这期间,如今的太子妃王妍也生下个儿子,取名李忠,作为东宫嫡长子,不出意外会是将来的大唐皇位继承人。又得了嫡孙的李世民对此十分高兴,对李忠格外疼爱。

    李忠出生之后,杜惜君曾代表谢家前去探望,当时恰逢谢晴出生,王妍曾隐约透露出想要和谢家订娃娃亲的意思。

    只是李忠身份特殊,娃娃亲不是随便定的,也不是她一个太子妃可以随便决定的,素以此事暂且搁置。

    谢逸对此倒时淡然,自古以来皇宫里的女人过得辛苦,勾心斗角的,未必幸福。自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女儿,何苦去受那个罪?

    所以这是啊,可能旁人格外期盼,但谢逸一点都不期待这个馅饼。

    自始至终,他就没打算攀龙附凤,从妹妹小蛮这里开始便。当初多少年认为谢逸有心将妹妹嫁入晋王府,但事实证明不是这回事。

    前几日狄家已经来提亲,狄仁杰和小蛮的婚事是确定下来了,一个月后的八月初九黄道吉日,大婚就定在那个时候。

    得空的时候,谢逸会走一遭白云观,李安宁在那里住了有时间了,任凭江夏王妃怎么说,她就是不愿意离开。

    搞得江夏王妃也是无奈,时间长了,王妃也发觉了一些异常,比如女儿已经不是处子之身。

    怀疑对象自然也是有的,只是一直没有捉奸在床,顾念女儿的名声和面子,也不好说什么。

    但王妃还是颇为担心,女儿和谢逸有勾搭这没什么,仔细说起来谢逸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为难的地方就在于方式,明媒正娶没有问题,这样偷偷摸摸,要是弄出个什么丑事来,江夏王府丢不起这个脸。

    江夏王妃更不想女儿受委屈,堂堂王府郡主做个见不得光的情人算怎么回事?奈何事没有挑明,女儿又不说,她没办法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

    难不成冲上辋川别墅质问谢逸坏了自家女儿的清白不成?虽说大唐不是很在乎女子的出身,已婚的非处子再嫁的不在少数。

    之前的城阳公主便是如此,宫里的韦贵妃入宫前还生有一女呢!但人家都是有过婚约的,自家女儿当前选作和亲公主,等于是向天下昭示过清白之躯的,如今在道观里住了几年,再嫁旁人却不是处子了,夫家会怎么想?

    所以啊,李安宁想要再嫁旁人还真有点麻烦。

    江夏王妃无奈之下只得找自己的丈夫做主,希望李道宗出面解决此事,比如向谢逸暗示,然后上门提亲等等。

    可是当她说出此事的时候,江夏郡王李道宗却表现的相当淡定,甚至没有一点怒意和担心。

    “王爷,安宁和谢逸恐怕早就有夫妻之实了,再这样下去要是被人发现了苟且之举,或是安宁未婚先孕,该当如何?”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着?”李道宗悠悠道:“谢逸此举虽有不妥,颇为失礼,但女儿既然愿意,我们还能棒打鸳鸯不成?

    至于他们的婚事,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安宁嫁过去为正妻恐怕不好办!”(未完待续。)

第四二〇章 新人旧人

    天才壹秒記住『   qu 】

    从现在的情形看,太子还年轻,皇帝陛下百年之后多半是要托孤给长孙无忌,可是顾命大臣啊!

    长孙家的实力非同小可,如今连长孙冲都进了刑部任职,显然是长孙无忌在培养儿子。长孙家的许多子侄都开始步入大唐朝廷,出任大大小小的职务。

    当然了,在长安街头纨绔之中,长孙家的子孙也是最为嚣张跋扈的,没人敢惹。

    长孙家的声望和恩宠越来越高,但是有些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满足,比如薛国公长孙顺德,他是长孙皇后的族叔。

    当年随同李渊起兵,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到了贞观年间,因为是皇后的叔叔,身份自然非同小可。是除了长孙无忌之外,长孙家在朝中的第二号人物。

    眼看着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垂垂老矣的长孙顺德羡慕啊!

    不为别的,早年间长孙无忌是庶出之子,可能并非长孙家嫡长之房,但如今却是家族的翘楚。

    长孙顺德自然不敢和侄子争长短,争夺家族之权,但也要为自己的子孙考虑。眼看着长孙冲和长孙诠都成了驸马之后,长孙顺德便动了心思让自己的孙儿也成为驸马。

    当年没有出嫁的公主就剩下晋阳公主,这可是皇帝陛下最疼爱的嫡出公主,如果成了自己的孙媳妇,那么一家子在家族的地位和前程应该好很多。

    所以长孙顺德舔着老脸向皇帝陛下委婉地表达了提亲的意思,但是呢?很可惜,李世民没有立即回应。

    给出的理由是晋阳还小,再等等!

    晋阳公主已经快十五岁了,真的还小吗?长孙顺德心中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难道皇帝陛下不愿意这门婚事?

    当此之时,恰逢辽东高丽渊盖苏文作乱,长孙顺德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仍然请缨,目的是为了立下战功好向皇家提亲。

    大抵是为了安抚好这些将领世家,李世民的态度就变得有些暧昧了,至于许婚倒是没有。

    理由是要御驾亲征辽东,没时间操办儿女婚事。

    国事为重,谁敢说个不字呢?随后李世民便留下太子李治监国,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辅佐,自己带着大军在大将军李绩,尉迟恭和长孙顺德等人的护卫下前去征讨辽东,中书令岑文本随侍左右。

    有火药这等神奇,再加上唐军效用,大唐富强,渊盖苏文自然不是对手。但补给距离很长,辽东又是苦寒之地,所以战事仍旧打了两年才结束。

    等到李世民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贞观二十年年底。此战之中,大将军李绩自然是有大功的,尉迟恭和长孙顺德也有功劳。

    但是功劳最大的无疑是一个名叫薛礼,表字仁贵的将领,从一名果毅校尉已经升格为三品的云麾将军。

    此战之中薛仁贵身先士卒,经常率领部下为前锋,攻克险要关隘无数,乃是首屈一指的功臣。

    正因如此,才会快速升迁,俨然有将其作为将来大唐军中栋梁来培养的意味。

    当然了,少不得也要调查薛仁贵的来历,李世民讶然发现,此人是谢逸所发觉,然后带入军中锻炼的。

    谢逸,这个被遗忘了三四年的青年才俊这才被皇帝陛下想起来,他已经足足冷落了谢逸三四年。

    也许,是时候该启用他了!

    尤其是岑文本在征讨渊盖苏文的过程中感染疾病,不幸去世,李世民为此大为伤感。

    偏偏不巧,回到长安之后,宰相房玄龄也身染沉疴,倒在了床榻之上。就在去年,御史大夫马周也英年早逝。

    突然之间,许多的重臣或病或亡,大唐突然显得有些人才凋敝……

    尤其是当李世民听到和看到一些东西之后,启用“新人”的心情越发迫切。(未完待续。)

第四二一章 皇恩如故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贞观二十年,房玄龄病危。

    房谋杜断,一个柱国之臣即将撒手人寰,这让李世民有些措手不及。

    更让他惊讶的是在他御驾亲征离开长安的这两年,辅政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之间似乎没有那么和睦。

    也难怪,在立李治之前,房玄龄曾经提及到吴王李恪的好处,隐约也算是一种保举和支持。

    也许这一点,让长孙无忌很介意忌讳吧!

    本来同朝围官,曾经和睦合作,同心协力,但是私底下还是颇有竞争的,尤其是涉及到原则性重大利益的时候,勾心斗角又算得了什么呢?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不和睦,自己不在,李治到底还年轻,虽不至于被长孙无忌所左右,但少不得多有掣肘和为难之处。

    得不到李治的支持,房玄龄孤木难支,心情能好到哪里去?如今重病危及,多少也与这有些关联。

    最要紧的是,房玄龄死后,朝中似乎已经没有人可以与长孙无忌相抗衡。岑文本、萧禹等人都已经先后去世,朝中唯独与长孙无忌资历相似的人还有几个?

    资历只是一方面,可以培养,但有那个能耐的有几个?

    李绩与之相当,可军事才略可以,但是说到玩政治恐怕不行。何况他是柱国大将军,如果和朝中第一辅臣关系不睦,相互斗争,大唐差不多也就完了。

    这种事情断然不能存在的,文臣和武将之间绝对不能有重大冲突出现。至于旁人,褚遂良是个不错的人物,可是他与长孙无忌之间过从甚密,恐怕已经连为一体。

    如果非要再从朝中找一个人出来,江夏郡王李道宗或许算一个,位高权重,其诶有宗室身份。

    但历朝历代,皇帝一般对宗室亲族多少有些防备。万一李道宗将来权势过大,又有皇叔身份,那还不得出大事。

    李世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关乎皇位他谁都不放心,包括长孙无忌。

    舅舅就一定能够忠于外甥吗?

    当年霍光受汉武帝托孤本来也是佳话,可是到最后是什么结果?霍光权倾朝野也就罢了,还把外孙女嫁给汉昭帝,一心想让其生下儿子。

    到最后霍光甚至到了操控皇位更替的地步,虽说都是有理有据,但到底有专权嫌疑。即便是霍光自己没有谋反,但是霍家后人的所作所为,无疑都是前车之鉴。

    今天的长孙家何其繁荣,与当年的霍家已经差别不大了,这样下去会不会……

    李世民疼爱自己的儿子,疼爱每一个儿子,之所以立李治,其中一个缘故是李治本身的才能。

    还有一个便是李治仁厚的性格,他继位是可以保全其他几个皇子的,这是长孙无忌说服自己的一个重要理由。

    李世民不担心李治会对兄弟怎么样,但是长孙无忌呢?除了李治,其他人可不是他外甥,即便是亲外甥,将来……

    汉朝外戚专权的事情还少吗?这样的例子千万不能在大唐上演,他更不希望儿子将来和自己的母族起冲突。

    毫无疑问,李世民已经对长孙无忌动了猜忌之心,但他不能把长孙无忌怎么样,因为他有存在的必要性。

    万一自己去的早,年轻的李治镇不住那些老臣和天下世家,长孙无忌无疑会有很大的作用。

    但从现在起,似乎应该给儿子李治培植自己的力量了,否则将来拿什么去制衡权倾朝野的亲舅舅呢?

    这个人选谁合适呢?

    李世民想到了被自己冷落许久的谢逸,当初他是希望儿子不要过于受到某些人的影响,所以冷落了谢逸,让他从李治身边离开。

    三四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如今还是需要他的,谢逸对李治的忠心没有问题,李治对谢逸的信任也没有问题。

    李世民也相信,谢逸能够成为将来制衡长孙无忌的一个重要力量,即便是一个谢逸不够,那么以他为纽带,是可以聚集些许力量成为一个联盟的。

    联盟不可怕,因为并不绝对牢固,总是可以击破,总好过一个权倾朝野之臣。

    所以谢逸自然是要重新启用的,只是他的资历根基到底比长孙无忌差许多,怎么能让他快速崛起,快速提高地位呢?

    李世民为此开始为此动起脑筋。

    ……

    八月初九,黄道吉日,宜嫁娶。

    今天是礼部尚书狄知逊之子狄仁杰大婚的日子,迎娶的对象是弘文馆学士谢逸的妹妹谢小蛮。

    婚事是相当热闹的,毕竟双方的地位都不低,如果说谢逸这两年被冷落,地位不如从前。但狄家非同小可,尤其是狄仁杰,他可是太子殿下的伴读,将来绝对是天子亲信近臣,别看现在年龄小,但前途无量是必然的。

    至于谢家,哪怕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谢逸好歹还是淮阳郡公,地位摆在那里。而且明眼人也都知道谢逸和太子李治的关系,哪怕现在联系少了,也不敢轻视。

    所以婚事自然相当隆重,前来参加的宾客不少,淮阳郡公府上下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

    平日里与谢家有往来的大臣世家大都有人前来贺喜,谢逸在门口招呼男宾,杜惜君和郑丽婉则出面招待女眷。

    武媚娘和徐慧则在闺房里陪着小蛮,为新娘装扮!

    就在宾客济济一堂的时候,两位贵宾登门了,太子妃王妍和晋阳公主李明达双双前来道贺。

    晋阳公主和谢小蛮据说自小便是闺蜜,前来不足为奇,但太子妃的行踪无疑是代表了东宫的态度。

    不出意外,太子李治肯定会出现在狄家,那么太子妃前来无疑是对谢家一种无声的支持。

    这么看的话,谢逸虽然不如从前,但是和东宫的关系依旧如故啊,太子殿下对认谢家恩宠如故。

    这说明什么?

    宾客们都心领神会,自然也就不敢轻看谢家了,然而更让他们没想到的事情在后面。

    就在太子妃和晋阳公主刚刚到来,进门不久的时候,马蹄声在门口响起,有殿中省的内侍带来了皇帝的圣旨。(未完待续。)

第四二二章 晋阳公主的婚事

    殿中省宣布皇帝的圣旨:赐东珠十颗,和田玉璧两对,玉如意一柄给谢小蛮添嫁妆。

    这什么意思?

    皇帝请赐宝物给一个臣子的妹妹添嫁妆,意味着什么呢?

    短暂的沉默之后,终于有人反应过来,感情谢家不只是皇恩如故,甚至可以说是更胜从前。

    太子妃王妍听闻之后,眉目微动,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

    晋阳公主李明达心中也泛起了些许念头,自己出宫之前父皇才知晓小蛮今日成婚,怎地自己前脚来,后脚赏赐就到了?

    谢逸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被冷落了这么久,今日突然让人受宠若惊啊!李二陛下这究竟是唱哪出呢?

    外面各种各样的猜想不断,里面女眷们则是有说有笑,太子妃到来,少不得要和各家的夫人们见见面。

    晋阳公主则直接进了闺房,和闺蜜谢小蛮说说体己话,武媚娘和徐慧也都识趣地离开,只留下闺蜜两个。

    “小蛮啊,今天就要嫁人了,往后可就是狄夫人了。”晋阳公主笑道:“看着你身着嫁衣,我还蛮羡慕的。”

    “别羡慕我,你也快了。”小蛮脸上带着羞涩的笑意,也颇为幸福。

    “我呀,还不一定呢!”李明达摇头道:“提请的人倒是不少,但父皇答应我,要我看得上才行。”

    谢小蛮问道:“怎么着?那么多青年才俊,世家子弟,一个都看不上?”

    “看着人模人样的,但一个个都是草包,我不喜欢。”李明达道:“我倒是真羡慕你,一个青梅竹马的狄仁杰。”

    “别光羡慕啊,你喜欢怎样的男子,给我说说呗!”

    “这怎么好说……”

    谢小蛮摇头道:“和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快说说呗,回头我让狄仁杰帮你留意。”

    “我喜欢……”晋阳公主含羞道:“我喜欢英俊潇洒,文武双全,为人温厚,待我好的男子……”

    “英俊潇洒,文武双全,人品好,这样的男子说多,能入你眼的就更少了,让我想想啊!”谢小蛮道:“照你所说,就是我三哥那样的呗?”

    晋阳公主连忙道:“你胡说什么呢?逍遥哥哥……”

    “我只是拿三哥举个例子,像他那样的青年才俊……”谢小蛮正要解释,突然看到晋阳公主满脸通红的样子,再略微联想,顿时心有所悟,恍然笑道:“兕子,你不会是喜欢我三哥,想要做我嫂子吧!”

    “又胡说!”李明达涨红了脸,虽然在否认,但表情已经彻底出卖了她的内心。

    谢小蛮沉吟道:“逍遥哥哥,叫的多亲切,也是……你从小接触的男子之中,哪里有比我三哥更优秀的?三哥也一直待你很好。

    只是三哥比你大了十多岁,虽无正房,但家中妾室却已经许多,孩子也好几个了,你还愿意嫁给三哥吗?”

    “我……”李明达声若细纹道:“虽然自古驸马不许纳妾,但实际上家里的侍妾通房还少吗?就拿长乐姐姐来说,长孙冲就有好几个侍妾呢,庶出的孩子都有的,长乐姐姐还不得睁只眼闭只眼?”

    “看来你已经一心坚定要做我嫂子喽?”

    “你……哪里有,我只是说说罢了。”

    谢小蛮笑道:“三哥喜欢你是肯定的,家里现在的几位嫂子人也都好,很好相处,要紧的是皇帝陛下会不会应允。”

    “好了,别胡说八道了,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美美地当新娘便是。”晋阳公主羞涩不已,急忙岔开话题。

    随后婚礼在极为热闹的气氛中进行,果然太子李治出现在狄家,,作为狄仁杰和谢小蛮的主婚人,一片喜气洋洋。

    然而最受到瞩目的还是皇帝对谢小蛮的赏赐,这是不是意味着皇帝想要重新重用谢逸呢?

    ……

    事实也果然如大家预料的一样,没过几天皇帝一直诏书发下来。

    弘文馆学士谢逸任东宫太子洗马,再次成为李治身边的亲信重臣,不止如此,还给了谢逸户部侍郎的职务。

    户部是管天下钱粮的机构,谢逸带来的几样新品种如今已经在大唐各地种植推广,产量非同一般。

    如今大唐农户只要不是遇到极端天气,家里的存粮充足,根本不用担心饿肚子。

    至于理财方面,谢逸也算得上是能手,谢家如今的生意做的很大,俨然有成为大唐首富的趋势。

    让这样一个人出任户部侍郎自然是没有问题,完全可以管好大唐的钱粮。当然了,也许皇帝陛下的意思远不止如此,兴许还有别的什么意图。

    因为如今的户部尚书人选空缺,侍郎是户部实际掌控者,也许这只是个过渡,要不了多久就该称谢尚书了。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让谢逸出任户部侍郎,东宫洗马,意图何在呢?

    ……

    皇宫之中,李世民笑而不语。

    长孙无忌这两天明显低调了很多,但是长孙家权势赫赫的事实并未改变,一个小小的东宫洗马,户部侍郎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谢逸的身份还是不够,相去甚远,还得另外想办法啊!

    另外便是晋阳公主的婚事,长孙顺德可没放弃,现在甚至托了韦贵妃前来说情。

    然而如此情形下,要是再嫁个公主过去,长孙家还不得到天上去?相比之下,倒是应该嫁个公主到谢家去。

    念及此处,李世民突然心中一动。

    自己好像忽略了很多事情啊,女儿一直说看不上诸多世家子弟,那么她究竟看得上谁呢?

    她自小和谢逸接触,原本只是将女儿当小孩子看待,根本没想那么远,但如今却已经是大姑娘了。

    情窦初开的年纪,耳鬓厮磨,情愫暗生也不奇怪,会是这样吗?

    好一个谢逸,不仅仅让儿子对他信任有加,竟然还让自己的宝贝女儿……

    快三十岁的人了,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有非分之想,真是……和大部分老岳父的想法相似,李世民最初有些恼怒。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他突然觉得这件事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女儿喜欢的话,谢逸未必不是个合适的人选……(未完待续。)

第四二三章 做我妹夫可好?

    承庆殿里,晋阳公主照例在帮李世民整理案牍。

    李二陛下看着已经亭亭玉立,如花般的女儿,笑道:“朕的兕子长大了,该嫁人了。”

    “父皇,你又来了,我才不要嫁人呢。”晋阳公主一如既往地反对。

    李世民哈哈笑道:“那怎么行呢?怕父皇给人挑的驸马不好?”

    “不是……”

    “朕知道你不喜欢长孙译,朕另外给你挑了个人选。”

    “不管是谁我都不喜欢。”

    “真的吗?”李世民哈哈一笑,旋即道:“如果是谢逸呢?”

    “啊…呃……”

    听到谢逸名字的那一刻,晋阳公主李明达顿时微微一呆,受伤的动作明显慢了点,仓皇之情溢于言表,一张俏脸更是如红透的苹果一般。

    李世民见状,冷冷道:“好一个谢逸,老大不小了,竟然敢勾引朕的女儿。”

    “父皇,没有……谢学士从来没有对我怎么样,他就像对待妹妹一样待我好。”晋阳公主连忙解释。

    “这么着急地维护他?”李世民皱眉道:“兕子啊,谢逸有什么好的,值得你这般维护他?

    你是朕最疼爱的小女儿,朕的掌上明珠,天下优秀男子随便挑选,他谢逸是个什么东西……”

    “父皇,谢学士已经很优秀了,没几个人比他优秀。”晋阳公主声若细纹,红着脸道出了一句话。

    李世民听在耳中,看在眼里,心里已经大概有数了。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形,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该怎么说呢?

    “这还没怎么样呢,已经胳膊肘朝外拐了,真是女大不中留啊!”李世民少不得一声感慨。

    “父皇……”李明达唯有以撒娇来应付,也算是掩饰自己的尴尬和难为情。

    李世民沉声道:“可谢逸已经快三十岁,且家中妻妾不少,难道这些你也不介意?”

    “诸位姐夫还不都是如此,姐姐们和父皇您不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吗?”李明达道:“其实也没什么,就向父皇您有很多嫔妃,但是您最疼爱的始终是母后,这没错吧?

    母后在的时候,从来没有阻拦过父皇您纳妃,贤惠有加,我们也应该向母后那样……”

    李世民没想到女儿竟然如此的大度,但天潢贵胄的嫡出公主,焉能随便受委屈呢?岂能随便与旁人分雨露恩宠?

    虽然嫔妃妻妾众多,李世民一直都在这么干,但轮到自家女儿的时候便有些不乐意了。

    但晋阳公主似乎并不很在乎,表现的相当大度贤惠,轻声道:“父皇,女儿虽小,但见多了姐姐们的遭遇,觉得有个人真心疼爱自己才行。

    身为公主,女儿也知道自己的使命,除了自己的幸福之外。也希望夫婿能为父皇,为皇兄,为大唐江山社稷出一份力。城阳姐姐德遭遇便是个例子,女儿不希望重蹈覆辙。”

    城阳公主和杜荷确实是前车之鉴,,李世民想起来也隐隐作痛,自然不希望最疼爱的兕子在有这般不幸。

    晋阳公主这句话说的很对,历朝历代公主出嫁都不完全是儿女婚事,更多是一个政治行为。

    通过公主出嫁来维护皇家和世家大臣之间的关系,李世民十四个女儿,基本上全都是这个情况。

    晋阳公主对此认知十分清楚,她的出嫁也不例外,驸马的人选也要符合政治利益。

    谢逸似乎是符合皇家利益需求的,难得女儿有这个心思,倒不是不可以……

    ……

    太子李治入宫了,是父皇急召。

    李治还以为有什么十分要紧的大事,没想到父皇要和自己谈的竟然是妹妹的婚事。

    “稚奴啊,朕给兕子物色了个驸马人选,让你看看这个妹夫是否合适。”

    “哦,不知父皇看中了哪家子弟?”

    “谢逸!”

    李治听到这个答案之后,似乎觉得十分惊讶,不由自主地愣了片刻,沉吟道:“父皇真的如此打算?”

    “你觉得合适吗?”

    李治道:“年龄是差了些,但谢逸的才俊学识,出身完全够得上,且为人也不错,这些年来他兕子也很好……”

    “他成了你的妹夫,就更亲近了,往后用起来也更安心,你以为如何?”李世民沉声追问。

    李治沉吟道:“父皇,儿臣并没有想这么多,谢逸对您和儿臣都是忠诚的,他有才华可堪重用这也是事实,没必要联系上兕子的幸福。”

    “如果兕子自己喜欢呢?”

    “兕子这么说了?”李治低声道:“妍儿倒是和儿臣说过有这个迹象,可惜儿臣愚钝,竟没看出来的兕子有这个心思。”

    李世民摆手道:“女子心细,不足为奇,这件事,你赞成吗?”

    李治道:“兕子既然喜欢,谢逸也是才俊,倒也相得益彰,儿臣乐见其成。当然了,四肢的婚事,还得父皇您做主。”

    李世民点头道:“好,朕知道了,这样吧,你去找谢逸问问,看看他的想法。”

    ……

    作为太子洗马,谢逸现在少不得要出入东宫。

    许久不见,李治似乎还和以前一样,但那种亲密的感觉中无疑多了一点君臣之别。

    这是必然的,谢逸觉得自己必须很明确这个界线,否则伴君如伴虎,下场会怎样就不好说了。

    今天李治将自己留下,说要和自己说点什么事情,谢逸对此颇为好奇。

    “谢侍郎,孤的命是你救的,孤能有今天你也功不可没,这些我都记着,在心里孤其实把你当作老师,当作大哥。”

    谢逸不知道李治为何会有这样的说辞的,轻声道:“是殿下的才智与仁厚成就了天命所归,臣不过顺驶而过。

    从私情上来讲,臣觉得与殿下相遇,相处多年都是缘分,十分珍惜。”

    “嗯!”李治道:“孤希望与谢大哥的缘分能够永固长青。”

    “臣求之不得,愿为殿下的宏图伟业添砖加瓦。”谢逸表现的十分谨慎,和储君套近乎是要有分寸的。

    李治笑了笑,轻声道:“谢大哥,孤很真诚,这应该是孤最后一次这么称呼你。”

    呃,什么意思?谢逸顿时心中一紧。

    李治轻声道:“你,做我妹夫可好?”(未完待续。)

第四二四章 唐朝驸马爷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十八,黄道吉日,宜嫁娶。

    这一遭,办喜事的还是淮阳郡公谢家,但喜庆程度却更大,更热闹。

    今日成婚的新郎官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淮阳郡公谢逸本人,新娘就更了不得了——晋阳公主殿下。

    这桩婚事自从诏书下达的那一刻起,便在长安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都曾有关注,皇帝陛下最钟爱的幼女晋阳公主的婚事,都猜想着哪家的少年会有幸娶到这位天之骄女。

    但谁也没想到驸马会是谢逸!

    很多人的印象里,谢逸已经快三十岁,整个大唐除了九江长公主的驸马执失思力成婚时年纪大些外,大唐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苍老”的驸马。

    而且谢逸不是已经成婚了吗?谢家已然有好几个孩子,还能够成为驸马?仔细打听才知道,谢家一直没有正妻。

    即便如此,谢逸已经有多位妾室是不争的事实。

    公主与侍妾共侍一夫,这种事可不多见,尤其是公开场场合下,按理是不应该存在的。

    谢家的这些情况,皇帝陛下难道不知道吗?

    不可能,显然都是知道的,但是皇帝陛下还是照旧许婚,这说明什么?

    皇帝陛下宁愿意自己最宝贝的女儿受委屈,还是要选谢逸做女婿,这份重视之心非同小可。

    尤其是很多人听说,皇帝陛下是拒绝了长孙家的提亲之后,将晋阳公主许婚给谢逸的。

    如此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再想想,晋阳公主除了是皇帝的宝贝女儿,还是太子殿下最疼爱的亲妹妹,那么谢逸和东宫的关系就越发的那什么了。

    而谢逸本人的身份也不再只是户部尚书这么简单了,不可小觑,绝对不可小觑。

    所以成婚之日,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长安有头脸的世家官员们都来了,哪怕长孙家觉得丢面子,也得前来道贺。

    晋阳公主是长乐公主的亲妹妹,谢逸和长孙冲如今是连襟啊,这关系实在是……耐人寻味啊!

    新建成的公主府那叫一个金碧辉煌,气派豪华,婚事更办的那叫一个宏大,着实让人羡慕。

    从此之后,谢逸在大唐身份将完全不同。

    ……

    这桩婚事,谢逸答允了。

    对于成为驸马这件事他本来没有想过,但当皇帝和太子都提出来的时候,他就必须要考虑了。

    让自己成为驸马背后有着怎样的目的谢逸很清楚,成了驸马无疑能够很快提高地位,有能够与长孙家相抗衡的资格。

    至少自己和长孙冲已经没有什么差别!

    谢逸心里很清楚,李世民突然重用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也没什么不好,自己当初那般费心费力为的是什么呢?

    虽说安居享乐自己不反对,也乐得逍遥,但如果能有所作为,纵横捭阖,青史留名也没什么不好。

    成了驸马,成了尚书,将来的前程自然更为远大。

    再者,成为驸马也有个极大的好处,也算得上是一重保障,只要不是犯了谋反的大罪,不碍到皇帝,安全是有保障的,毕竟是皇亲国戚嘛!

    当然了,谢逸从来不是一个势力之人,更不会因此祸害一个小姑娘。对晋阳公主,他本身是有好感的,但以前更多的时候是将李明达当作妹妹看待的。

    但是亲妹妹谢小蛮告诉自己,李明达一直对自己心心念念,暗生情愫,所以这件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反正将仕郎李淳风看过谢逸和李明达的生辰八字之后,认为堪称是天作之合,更是锦上添花。

    谢家的诸位夫人对此并不反对,都觉得这是件好事,而且晋阳公主自小便初入谢家,和大家都很熟悉,相处愉快,所以将来家庭和睦不成问题。

    一整天隆重的婚礼之后,终于到回到了公主府,送入洞房。

    谢逸招待过宾客之后,推开房门的时候,便看到那个身着喜服的小公主,端坐在高燃的红烛之下静静地等待着。

    不断绕动的手指和时而轻轻抖动的腿脚出卖了她内心的慌乱,心鹿乱撞般的慌乱,即将初为人妇的慌乱。

    谢逸轻轻一笑,走上前去,旁边立即有侍女迎上来,想要说说和公主安寝圆房的些许事情。

    但是随即被谢逸打发到房间外面去,洞房花烛夜,不需要其他外人在场。在谢逸这等霸气的的驸马面前,侍女们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只要乖乖地听话离开。

    “小兕子等很久了吧?”

    “没有,一会会而已……”

    “紧张?”

    “也没有!”

    谢逸淡淡一笑,坐在李明达身边,轻声道:“别紧张,我们聊聊天吧!”

    “嗯,聊天!”李明达轻轻一笑,紧张气氛舒缓了不少。

    “兕子啊,我们初见的时候你还是个萌萌哒小女孩,现在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谢逸笑道:“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兕子会成为的我新娘……”

    “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能嫁给逍遥哥哥!”李明达的声音很低,羞答答地,俏脸通红。

    “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这个!”谢逸一伸手,手掌里多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

    “这个,你一直都留着?”

    “是的,留着呢!”谢逸笑道:“后来我从太子殿下那里知道,文德皇后给你们每个人留下一块玉佩,是要作为定情信物的。

    你把玉佩送给了我,所以我们的情缘自那时候就定下来了,小兕子成了我的小娇妻。”

    “嗯,我那时候不知道,稀里糊涂送给你了。”晋阳公主李明达声音很低,很羞涩,却也很幸福。

    谢逸笑道:“那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还愿意把玉佩送给我吗?”

    “当然……愿意!”李明达的的再次将玉佩塞在谢逸手中。

    谢逸趁势伸手上去,伸手环绕将李明达揽入怀中,然后轻声道:“我的小兕子,还紧张吗?”

    “不……”;李明达的回答明显有些口是心非。

    谢逸淡淡一笑,柔声道:“那为夫就不客气了,得让兕子真正成为我的小娇妻……”

    晋阳公主一张脸早就红透,轻轻点头,嘤咛一声倒在了谢逸怀里。

    红烛高照,顿时满室生香……(未完待续。)

第四二五章 帝王迟暮

    红日初升,方觉**苦短。

    谢逸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发觉怀里的可人儿正躺在身边凝望着自己。

    “兕子醒这么早?今天为夫休沐,不用上早朝的。”谢逸轻声道:“昨夜那么辛苦,多睡会。”

    “一点都不辛苦!”李明达嫣然一笑,还有几分示威傲娇得意的架势。

    成婚一年,如今的晋阳公主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娇小柔弱,不堪挞伐的小姑娘,当然了,多少有些逞强的成分。

    自打得知谢逸在淮阳郡公府过夜时,经常会有两位夫人相伴后,晋阳公主便有些歉意,有些不服气。

    当谢逸留宿在公主府的侍候,李明达就会表现的很积极,以期鱼水之欢。

    尽管驸马爷满腔怜香惜玉之心,奈何小公主态度强硬,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应允,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昨夜春风无限,今早小公主该酣睡不起才是,怎地早早醒来?时小公主体质增强,进步了?可是看着李明达的眼神,谢逸总觉得有几分阴谋的感觉。

    “那兕子是打算再睡会呢,还是起床呢?”

    “不起,抱着逍遥哥哥再睡会!”小公主说话间便紧紧地抱着谢逸,贴身相伴。

    ********在怀,一向火气很大的谢驸马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伸手轻抚李明达的额头,轻声道:“兕子,你这是在玩火。”

    “不怕!”

    清脆的回答一下子激起了谢逸心中的火焰,一翻身来了个饿虎扑食,顿时春意浓浓。

    酣畅到了临界点,谢逸正准备抽身而去的时候,小公主突然紧紧地抱住自己,抽身不急,撒下一片良种。

    谢逸诧然道:“兕子,你……”

    “逍遥哥哥,我想要个孩子。”李明达一边微喘,一遍郑重要求。

    “你知道的,之前是觉得你年纪小,不安全。”这一年来,谢逸一直多有避忌,就是怜惜李明达年纪小,恐过早生育不安全。

    “我现在已经不小了。”李明达低声道:“惜君姐和安宁姐都有了身孕,我好生羡慕。”

    几个月前,李安宁嫁入了谢家,身份是平妻,也是皇帝李世民亲子赐婚,这件事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王府郡主嫁过去为偏房,而正房是当朝嫡出的公主,这感觉很像是先秦时的媵侍陪嫁。

    当朝诸位嫁女,经常会有同族的姐妹陪嫁为媵,但自秦汉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多见了。如今两位皇族女子同嫁谢逸,还是皇帝亲自赐婚,这意味着什么呢?

    金城郡主李安宁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当大家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便大概明白了。谢逸又多了一个很厉害的岳父,身份和实力越发的非同寻常,谢逸俨然已经成为当朝风头最劲之人,渐有和长孙家抗衡之势。

    李安宁终于可以光明正大进谢家,不用再偷偷摸摸,几个月后便有了身孕。而杜惜君则一直期望着再添个孩子,虽然时机算不得多好,但鉴于已经快三十岁的高龄,生育已经不能再等。

    连续两位夫人有孕,小公主难免有些羡慕嫉妒,希望早日为谢家添丁,绵延子嗣,所以才有今日之举。

    谢逸道:“好,只是也不用操之过急,可以请孙神仙来给你调理下身体,做好了准备为夫让你如愿便是。”

    “只怕不能再等了,前日回宫,父皇又念叨着什么时候能抱外孙,还以为是你待我不好……”

    谢逸顿时冷汗直流,没想到李二陛下还关心这些,万一这位天下最霸气的老丈人误解了,自己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李明达道:“逍遥哥哥不必担心,我已经向父皇解释过了,但父皇年纪大了,身体也越发差了……

    那年御驾亲征的旧伤也时常复发,我真担心……所以想要尽早有个孩子,让父皇安心,开心。”

    谢逸点头道:“好,兕子用心良苦,为夫自当配合。算好日子了吗?这几天我都留在你这,你可得撑住了哦!”

    “嗯!”李明达含羞点头,满脸幸福。

    ……

    李世民的身体确实大不如前,旧伤复发,加上中年生活不节制,以及几个儿子连续出事的打击,身体是每况愈下。

    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一年,原本历史上李世民是死于贞观二十三年,会不会如出一辙谢逸不知道。

    但一个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李二陛下或许真的命不久矣了。

    李治这两年成长的很快,已经颇有储君气度,只是到底还年轻,如果李世民去的太早,他想要镇住局面还是不容易。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必然还是顾命大臣,但相比于原本的历史,多了一个自己。李世民这般重用自己,目的就在于培植一个制衡长孙家的力量,防止外戚专权。

    长孙家上下开始是有些不待见自己,在长安偶遇时彼此经常看不顺眼,但谢逸相信长孙无忌是明白人。

    相信他已经看懂了局势,也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只是有时候理智和野心是相互矛盾的,现在是相安无事,但将来李二陛下百年之后,长孙无忌还能安于现状吗?

    但愿老头子能想开点,不要找不痛快,至少不要祸及子孙,更不要闹得上吊自杀的悲剧。

    自己不是历史上的武媚娘,只要大家过得去,没必要闹得灰头土脸,你死我活。

    除此之外,另外一件事引起了谢逸的警惕。

    根据李明达的说法,她回宫的时候见父皇接到了顺阳郡王李泰的奏疏,心有感慨和思念。这几年李泰时常上书,缓和关系,李世民似乎也渐渐原谅了这个儿子,大有重新召回长安的趋势。

    若不是朝中大臣反对,恐怕早就成了现实。谢逸觉得真狠危险,李泰是个野心家,贼心不死。如果让他回到长安,还不知道会搅起多大的风浪。

    相比之下,吴王李恪就安分多了,除了每年回长安朝见之外,平日里在宋州十分低调。尽管身为兄长,但见到太子李治的时候仍旧是恭恭敬敬,其行为举措广为称颂。

    如此最好不过,只要李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历史上长孙无忌冤杀他的事情就不会再出现。至少谢逸会出面,尽力保全他,还上最后那个人情。

    当此之时,帝王垂暮之年,谢逸当真希望大唐能够风平浪静。

    *

    PS:看在这两天更新多的面子上,各位支持一下新书《宋扬天下》呗,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未完待续。)

终章 幸有你们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晋阳公主李明达诞下一个男孩,取名谢景。

    满月之时,抱入皇宫去见皇帝外祖父,李二陛下龙颜大悦,当即给外孙颇多赏赐,疼爱备至。

    要不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谢逸的爵位,只怕还会直接给封爵。不过李世民也给了谢家其他子嗣补偿,比如郑丽婉的儿子谢昱便得了高陵县子的爵位,算是补偿吧!谢昕将来则能够因母亲杜惜君蔡国夫人的爵位而得益,最起码也能混个伯爵子爵。

    至于其他儿子,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或读书在朝为官,或经商,或闲云野鹤都行,谢逸没有强制性要求。只要不胡作非为,只要安安稳稳生活下去就好。

    现在整个大唐的局势还算稳定,唯一担心的就是李世民死后会生出什么变故来,一个是长孙家,一个便是不安定的李泰。

    前者问题不是很大,即便是长孙无忌的权力**很大,但他比较理智,在皇权压力下也会按规则本事,不至于有太过出阁的举动,只要制衡得当,最终相安无事并不难。

    但是李泰这边,着实是个不安定因素啊!

    好在有阚棱在,和萧月仙一连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越发的在乎如今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当然不让地投入了对李泰的提防之中。

    贞观二十二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玉米和土豆种植已经遍布大唐,辣椒在南方潮湿之地广受欢迎。也许川菜和湘菜会提前诞生吧,湘江边上早早会有人唱起辣妹子山歌也未可知。

    年景好,收成好,国富民强,四海臣服。

    经过几次战事之后,周边各国部族已经全部被大唐军队打的服服帖帖。加之有火药这样的神器在手,简直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这样的形势让耳李二陛下心满意足,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的功绩超越自己了?秦皇汉武已经败在脚下,三皇五帝恐怕也不能相比,作为继往开来的第一帝王,李世民心中不免有些飘飘然。

    臣子们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像当年那样劝谏,而是默许了皇帝的骄傲,毕竟李二陛下已经年纪大了,一年内多次发病,难免给人一种命不久矣的感觉。

    太子李治这段时间很精心,每日入宫请安,探视李二陛下,父子俩还时常坐在一起聊聊天。慈父孝子,此情此景让人十分欣慰。

    如此,李治接位之后,便可安安心心,坐享太平天下,好好守着大唐天下便是。

    就这样一直到了贞观二十三年,这年的春天很短促,天气早早变得有些炎热,所以李世民搬到了秦岭山下的翠微宫居住避暑。

    五十二岁,年纪不算很大,但早年间征战四方,旧伤新病,加上一直困扰的风疾,李二陛下的身体已经不大如前。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就是这一年去世的。

    也许是李世民自己感觉到了什么,长孙无忌先奉诏前来朝见,君臣之间又谈了许久,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

    数日之后,谢逸和晋阳公主一起抱着谢景前来探望,李世民将外孙抱在怀里逗弄了半天,然后支开了李明达母子。

    “谢逸啊,兕子嫁给你这两年过的不错,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让兕子开心幸福是臣应该做的。”

    李世民点点头,悠悠道:“看着兕子这般贤惠地抱着孩子,朕总恍惚,想起当年观音婢抱着承乾的模样。

    他们母子都走了,在天上或许已经相遇了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等朕。”

    李承乾病死在黔地,李世民不免有些伤心,到底是父子血脉亲情。

    一个人一旦开始有这样的念头,往往就离死不远了,谢逸暗叹一声,轻声安慰道:“陛下,岳母和舅兄当时希望您晚点去。”

    “哼!”李世民笑了笑:“是,晚点去也好,这边还有稚奴,有兕子,还有这几个可爱的小孙子。”

    “是呢,陛下,闲暇之余,含饴弄孙,共享天伦多好。”谢逸笑着补充。

    李世民笑道:“逍遥啊,自打你出现之后,大唐着实有了不少变化,如今百姓能够富足安居,你也算是功不可没。

    稚奴能有今日,也有你的功劳,兕子能快乐幸福更让朕高兴。往后呢,稚奴还需要你辅佐,兕子还得你好好照顾,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那是自然,请陛下……请岳父放心!”谢逸冒昧地称呼一声,李世民顿时哈哈大笑,好像十分满足。

    以至于回家的时候,晋阳公主好奇询问,谢逸笑道:“陛下是说让我们尽早给景儿添个弟弟。”

    “真的?”李明达将信将疑。

    “自然是真的,今晚就好好努力。”谢逸附在耳边说了两句,晋阳公主顿时娇羞一片,花枝乱颤。

    可惜啊,没等到李明达的肚子又喜讯,却传来了噩耗。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大唐皇帝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临终前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顾命大臣。

    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绩因属下杀敌冒功,遭到贬责,并不在顾命大臣的名单里,出乎意料的是谢逸也不在其中。

    但这并不妨碍太子李治登上皇位,大唐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国丧期间,皇位交替,安全自然无比重要。江夏郡王李道宗任左卫大将军,统领长安大军。卢国公程知节则率军驻扎在承天门外三个月之久,保护新继位的皇帝李治。

    被贬在外的顺阳君王李泰不安分守己,意图趁着奔丧之名在长安生乱,多取皇位。可惜被阚棱发现,长孙无忌不得不出面将其绞杀,而李泰在地方上的势力则被吴王李恪亲自率部剿灭。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朝中掌政,谢逸和李恪两人游离在朝政内外,成为李治最好的臂助。

    大唐政局在这样一种平衡稳定中度过了将近十年时间,李治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铁腕帝王。

    在谢逸等人的支持下,李治扶持庶族登上权力舞台,以对抗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越发明显。

    权力越是分散,对皇帝掌握政权越是有利,尤其是永徽九年,长孙无忌去世之后。褚遂良孤掌难鸣,被迫提前告老。

    一批新人进入朝堂,比如狄仁杰、上官仪、李义府等人,谢逸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放弃了出将入相的前程回到辋川别墅,陪伴妻儿。

    作为补偿,李治册封为谢逸为楚国公,世袭罔替,几个儿子也大都有封赏,谢家也算是风光无限。

    但谢逸却一直严格要求谢家子弟,避免走上世家覆灭的老路,也为了不那么树大招风。谢家堪比一支足球队的子嗣被派往各地,或游学,或探索,或打理家族生意。

    等到李治的太子李忠长大的时候,谢逸更是直接搬出了长安城,回到了淮阳龙湖之畔。

    ……

    红日高起,霞光映照在湖面上,翻修一心的楚国公府临湖的阁楼上。

    谢逸慵懒地伸了伸双臂,惊醒了身边的一双人儿,年纪大了以后便不如早年间那般火旺。但是昨晚,杜惜君和徐慧却双双都在榻上,难得疯狂一遭。

    原因就在于她二人都在此与谢逸初见,定情之地,故地重游,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分明已是中年妇人,但多年保养得当,手掌轻抚,还是那样的丝滑,以往本来端庄优雅的两位夫人联手捣鼓出些许新鲜法子,让谢逸相当受用,这会榻上拥美而卧,好不惬意。

    “从此臣子不早朝,**苦短日高起啊!”谢逸哈哈一笑。

    “就这么离开长安,三郎不觉可惜吗?”

    “可惜?有什么好可惜的?”谢逸道:“难道在长安城里案牍劳形,勾心斗角才舒服?连长孙冲都去了赵州,我何必再留在长安。

    那些日子我在长安多辛苦,一回到淮阳,立即生龙活虎了,这一点你们最清楚不过。”

    谢逸一个坏笑,两位夫人少不得打趣,杜惜君轻声道:“也好,忙忙碌碌半生为了什么?不就是如此吗?”

    “还是惜君看得开啊!”谢逸想到长孙无忌临死之时,自己前去探望,也听到这番感悟。

    等到垂暮之年才回过神来,不免有些晚了,还是趁早觉悟的好。青山绿水,美人相伴,乐得逍遥。

    “重点还是三郎自己想得开!”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里,当真是天意使然啊,想当初要是不去洛阳,一直留在这龙湖畔也挺好的。”

    “是啊,挺好的!”

    杜惜君刚附和一声,一旁的徐慧却摇头道:“那怎么能行呢?惜君姐你是好了,可我们呢?哪里有机会遇到三郎呢?”

    “也是!”谢逸哈哈一笑,柔声道:“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便是有你们。”

    “还有他们!”杜惜君从榻上坐起身来,目光正好瞧向远处的龙湖,绿柳倒影的碧波间,有一群孩子正在湖水中嬉闹玩耍,正是谢家诸多子女。

    谢逸起身,拥着两位佳人,看着湖水中的子女,轻声道:“对,还有他们,幸有你们。”

    *

    (全书玩)(未完待续。)

终章 幸有你们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晋阳公主李明达诞下一个男孩,取名谢景。

    满月之时,抱入皇宫去见皇帝外祖父,李二陛下龙颜大悦,当即给外孙颇多赏赐,疼爱备至。

    要不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谢逸的爵位,只怕还会直接给封爵。不过李世民也给了谢家其他子嗣补偿,比如郑丽婉的儿子谢昱便得了高陵县子的爵位,算是补偿吧!谢昕将来则能够因母亲杜惜君蔡国夫人的爵位而得益,最起码也能混个伯爵子爵。

    至于其他儿子,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或读书在朝为官,或经商,或闲云野鹤都行,谢逸没有强制xing要求。只要不胡作非为,只要安安稳稳生活下去就好。

    现在整个大唐的局势还算稳定,唯一担心的就是李世民死后会生出什么变故来,一个是长孙家,一个便是不安定的李泰。

    前者问题不是很大,即便是长孙无忌的权力**很大,但他比较理智,在皇权压力下也会按规则本事,不至于有太过出阁的举动,只要制衡得当,最终相安无事并不难。

    但是李泰这边,着实是个不安定因素啊!

    好在有阚棱在,和萧月仙一连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越发的在乎如今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当然不让地投入了对李泰的提防之中。

    贞观二十二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玉米和土豆种植已经遍布大唐,辣椒在南方潮湿之地广受欢迎。也许川菜和湘菜会提前诞生吧,湘江边上早早会有人唱起辣妹子山歌也未可知。

    年景好,收成好,国富民强,四海臣服。

    经过几次战事之后,周边各国部族已经全部被大唐军队打的服服帖帖。加之有火药这样的神器在手,简直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这样的形势让耳李二陛下心满意足。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的功绩超越自己了?秦皇汉武已经败在脚下,三皇五帝恐怕也不能相比,作为继往开来的第一帝王,李世民心中不免有些飘飘然。

    臣子们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像当年那样劝谏,而是默许了皇帝的骄傲,毕竟李二陛下已经年纪大了,一年内多次发病,难免给人一种命不久矣的感觉。

    太子李治这段时间很精心,每日入宫请安。探视李二陛下,父子俩还时常坐在一起聊聊天。慈父孝子,此情此景让人十分欣慰。

    如此,李治接位之后,便可安安心心,坐享太平天下,好好守着大唐天下便是。

    就这样一直到了贞观二十三年,这年的春天很短促,天气早早变得有些炎热。所以李世民搬到了秦岭山下的翠微宫居住避暑。

    五十二岁,年纪不算很大,但早年间征战四方,旧伤新病。加上一直困扰的风疾,李二陛下的身体已经不大如前。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就是这一年去世的。

    也许是李世民自己感觉到了什么,长孙无忌先奉诏前来朝见。君臣zhijian又谈了许久,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

    数日之后,谢逸和晋阳公主一起抱着谢景前来探望。李世民将外孙抱在怀里逗弄了半天,然后支开了李明达母子。

    “谢逸啊,兕子嫁给你这两年过的不错,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让兕子开心幸福是臣应该做的。”

    李世民点点头,悠悠道:“看着兕子这般贤惠地抱着孩子,朕总恍惚,想起当年观音婢抱着承乾的模样。

    他们母子都走了,在天上或许已经相遇了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等朕。”

    李承乾病死在黔地,李世民不免有些伤心,到底是父子血脉亲情。

    一个人一旦开始有这样的念头,往往就离死不远了,谢逸暗叹一声,轻声安慰道:“陛下,岳母和舅兄当时希望您晚点去。”

    “哼!”李世民笑了笑:“是,晚点去也好,这边还有稚奴,有兕子,还有这几个可爱的小孙子。”

    “是呢,陛下,闲暇之余,含饴弄孙,共享天伦多好。”谢逸笑着补充。

    李世民笑道:“逍遥啊,自打你出现之后,大唐着实有了不少变化,如今百姓能够富足安居,你也算是功不可没。

    稚奴能有今日,也有你的功劳,兕子能快乐幸福更让朕高兴。往后呢,稚奴还需要你辅佐,兕子还得你好好照顾,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那是自然,请陛下……请岳父放心!”谢逸冒昧地称呼一声,李世民顿时哈哈大笑,好像十分满足。

    以至于回家的时候,晋阳公主好奇询问,谢逸笑道:“陛下是说让我们尽早给景儿添个弟弟。”

    “真的?”李明达将信将疑。

    “自然是真的,今晚就好好努力。”谢逸附在耳边说了两句,晋阳公主顿时娇羞一片,花枝乱颤。

    可惜啊,没等到李明达的肚子又喜讯,却传来了噩耗。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大唐皇帝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临终前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顾命大臣。

    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绩因属下杀敌冒功,遭到贬责,并不在顾命大臣的名单里,出乎意料的是谢逸也不在其中。

    但这并不妨碍太子李治登上皇位,大唐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国丧期间,皇位交替,安全自然无比重要。江夏郡王李道宗任左卫大将军,统领长安大军。卢国公程知节则率军驻扎在承天门外三个月之久,保护新继位的皇帝李治。

    被贬在外的顺阳君王李泰不安分守己,意图趁着奔丧之名在长安生乱,多取皇位。可惜被阚棱发现,长孙无忌不得不出面将其绞杀,而李泰在地方上的势力则被吴王李恪亲自率部剿灭。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朝中掌政,谢逸和李恪两人游离在朝政内外,成为李治最好的臂助。

    大唐政局在这样一种平衡稳定中度过了将近十年时间,李治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铁腕帝王。

    在谢逸等人的支持下,李治扶持庶族登上权力舞台,以对抗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越发明显。

    权力越是分散,对皇帝掌握政权越是有利,尤其是永徽九年,长孙无忌去世之后。褚遂良孤掌难鸣,被迫提前告老。

    一批新人进入朝堂,比如狄仁杰、上官仪、李义府等人,谢逸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放弃了出将入相的前程回到辋川别墅,陪伴妻儿。

    作为补偿,李治册封为谢逸为楚国公,世袭罔替,几个儿子也大都有封赏,谢家也算是风光无限。

    但谢逸却一直严格要求谢家子弟,避免走上世家覆灭的老路,也为了不那么树大招风。谢家堪比一支足球队的子嗣被派往各地,或游学,或探索,或打理家族生意。

    等到李治的太子李忠长大的时候,谢逸更是直接搬出了长安城,回到了淮阳龙湖之畔。

    ……

    红日高起,霞光映照在湖面上,翻修一心的楚国公府临湖的阁楼上。

    谢逸慵懒地伸了伸双臂,惊醒了身边的一双人儿,年纪大了以后便不如早年间那般火旺。但是昨晚,杜惜君和徐慧却双双都在榻上,难得疯狂一遭。

    原因就在于她二人都在此与谢逸初见,定情之地,故地重游,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分明已是中年妇人,但多年保养得当,手掌轻抚,还是那样的si滑,以往本来端庄优雅的两位夫人联手捣鼓出些许新鲜法子,让谢逸相当受用,这会榻上拥美而卧,好不惬意。

    “从此臣子不早朝,**苦短日高起啊!”谢逸哈哈一笑。

    “就这么离开长安,三郎不觉可惜吗?”

    “可惜?有什么好可惜的?”谢逸道:“难道在长安城里案牍劳形,勾心斗角才舒服?连长孙冲都去了赵州,我何必再留在长安。

    那些日子我在长安多辛苦,一回到淮阳,立即生龙活虎了,这一点你们最清楚不过。”

    谢逸一个坏笑,两位夫人少不得打趣,杜惜君轻声道:“也好,忙忙碌碌半生为了什么?不就是如此吗?”

    “还是惜君看得开啊!”谢逸想到长孙无忌临死之时,自己前去探望,也听到这番感悟。

    等到垂暮之年才回过神来,不免有些晚了,还是趁早觉悟的好。青山绿水,美人相伴,乐得逍遥。

    “重点还是三郎自己想得开!”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里,当真是天意使然啊,想当初要是不去洛阳,一直留在这龙湖畔也挺好的。”

    “是啊,挺好的!”

    杜惜君刚附和一声,一旁的徐慧却摇头道:“那怎么能行呢?惜君姐你是好了,可我们呢?哪里有机会遇到三郎呢?”

    “也是!”谢逸哈哈一笑,柔声道:“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便是有你们。”

    “还有他们!”杜惜君从榻上坐起身来,目光正好瞧向远处的龙湖,绿柳倒影的碧波间,有一群孩子正在湖水中嬉闹玩耍,正是谢家诸多子女。

    谢逸起身,拥着两位佳人,看着湖水中的子女,轻声道:“对,还有他们,幸有你们。”

    全书玩未完待续。〖衍.墨.轩.小.说.网 〗

完本兼新书《宋扬天下》

《唐朝败家子》到这就结束了,后面的故事顺理成章,已经没什么波澜起伏,再写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这么结束吧!

    接下来会全力写新书《宋扬天下》,一个宋朝背景的故事,三问会尽力写好,请大家支持。当前呢,最需要的就是收藏和推荐票。

    于我而言,今天是个结束,明天是个新的开始,谢谢书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愿所有人前路光明璀璨,祝好,谢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3/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 作者:尹三问所写的《唐朝败家子》为转载作品,唐朝败家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败家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败家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败家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败家子介绍: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唐贞观,文治灿烂,山河锦绣;武功盖世;威加四海。
太极殿上,李世民威风赫赫,君临天下;凌烟阁下,文臣武将经邦济世,开疆拓土。
盛世璀璨之年,波浪起伏之间,少年谢逸恍惚千载,成为一个刚刚输光全部家业的败家子……
唐朝败家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败家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