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64章 发展石油工业

    占坑,10分钟内改回来,见谅,请10分钟后刷新!

    刚才蓝屏了,气死了,只能重写,有点赶。

    月入5000磅白银,让马林极为兴奋。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416.6磅黄金啊,可以铸造出价值超过5.3万金币的银币!

    只是,考虑到这是五六万壮丁的辛苦劳动才达到的效果,马林又不开心了等这帮人被送去了美洲后咋办?没了足够的矿工,就达不到这个产量了啊……

    不过,一问矿山主管加尔茨,马林就放心多了加尔茨告诉马林,其实这5.78万矿工的能量并没有释放出来,最多只释放了不到2万矿工的能量。

    为何?因为矿道狭窄,你再多人也挤不进去啊。所以,大部分矿工其实不是在挖矿石,而是在开凿新的矿道,然后,在矿道内部安放承重的木头框架,避免矿道坍塌。而且,一般而言,要等到矿道一段时间后显得稳定了,矿工才会进入其中采矿。

    当然,在北海国的矿洞里,在安防木头框架的时候,顺带还会铺设矿车轨道。一旦矿洞建设完毕,就可以派出一组矿工进入其中挖矿了。

    不过,矿道的选择不是随便挖的,而是要在工程师的监督下开挖。工程师会先取样,根据勘测结果估算出矿脉走向。然后,才会按照矿脉走向开挖新的矿道。同时,还必须避开地下水系。

    地下水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也有一些水系。简单来说,地下水系就像人身上的血管,有大动脉,也有小的支脉。如果挖到地下水主脉,要么想尽办法堵上,要么放弃这个矿坑。

    至于挖到一些水流量不大的地下水小支脉,在尽量堵住的同时,会往矿坑外抽水。比如,蒸汽机在这方面,就比人工抽水强多了。

    戈斯拉尔这边还好,因为位于内陆的哈茨山脉地区,地下水系并不是很发达。而马林之前图谋的爱尔兰塔拉铅锌矿就比较坑。爱尔兰水资源太丰富,而塔拉铅锌矿又有上百米深,就算动用蒸汽机抽水,也很难应付汹涌澎湃的地下水。在这个需要人亲自下井挖矿的时代,这种地下水控制不住的地下矿,就没有开采价值。除非,那是品味非常高的金银矿。

    所以,在古代,一般开采的都是地表矿。除了高品位金银矿或者高价值的铜矿等,一般人很不喜欢下井开采。

    戈斯拉尔这边开采了几百年,已经没有地表银矿可以开采了,不得不下井开采。而这5.78万匈牙利战俘和原本的七八千矿工,他们主要的任务,其实都是在开凿新的矿洞,寻找新矿脉。同时,也在小心地探测和避开地下水系。不过,几百年下来,工匠们对这里的地下水系大致已经熟悉了。至少,避开地下水主脉没有问题。至于小的支脉,只能靠抽水了。

    而原本成熟的矿道,其实只有不到2万人在挖矿石。其他人,主要都在开凿新的矿道,寻找新矿脉。一旦大批的新矿道被开凿出来,到时候,产量将会翻番。然后,会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高产期。

    随后,等到这批新矿道的潜力耗尽了,又会陷入低谷。那时候,又需要调集大批工程师和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新的矿脉,开凿新的矿道。若是找到,就会迎来新一波的高产,否则,矿山则开始没落……

    马林记得,哈茨山的银矿貌似是开采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因此,在现有开采条件下,戈斯拉尔银矿想要没落很难。因为,资源量摆在那儿呢。

    如今,矿井抽水的难题已经被蒸汽机和抽水泵解决了。那么,只要避开地下水主脉,就能一直开采下去。

    只是,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井下开采,难度实在太大了。其中,井下照明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在这个年代,井下照明一般采用火把。矿工们持着火把下井,然后,在挖矿的时候,把火把插在作业区的墙壁上,提供光明。或者,用蜡烛或油灯什么的。但论光亮,还是火把效果更好些。

    只不过,插在墙上的火把,非常忌讳潮湿。如果矿道的顶部潮湿渗水的话,火把很容易被滴水浇灭。

    因此,这个年代的矿井,新的矿道在开凿出来后,需要通风干燥一段时间,才能开始作业。除了出于安全考虑,也有防止矿道顶部的渗水浇灭火把的原因在。毕竟,没有了照明,几十米上百米的深井里是没法干活的。

    就比如这几万匈牙利壮丁开凿的新矿坑,要等好久才能开始挖矿呢……

    马林皱了皱眉头照明防潮?除了后世的电灯……对了,马灯!

    马林忽然想起来,在90年代,农村电力很不稳定。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煤油灯。那个年代,华夏油价很便宜,汽车也非常少。使用煤油灯,比手电筒要划算多了。因为,当时的手电筒只能使用干电池,没电了就要去买新的电池,成本不小。所以,除了晚上出远门办事,一般人晚上都不太使用手电筒,而是使用煤油灯中最适合携带的一种马灯!

    马灯其实就是一种可以用手提着,也可以挂在墙上的煤油灯。之所以叫马灯,貌似它在19世纪时被赶夜路的美国西部牛仔挂在马鞍上用来照明,故称为“马灯”。

    因为马灯的灯芯周围包裹着一个玻璃罩子,所以,马灯是不惧风雨的。小时候,马林甚至看到风雨交加的晚上,有渔船把马灯挂在外面照明行船。甚至,还能用马灯在晚间吸引鱼群入网……

    说起来,马灯的结构非常简单底部是金属的底座,也是装煤油的地方。然后,上面连着灯头和灯芯。而灯头四周,则是一个用金属条固定的玻璃罩子,可以往上提开更换。而顶部,则有向四周的出气孔,为马灯和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同时,因为角度问题,也避免了雨滴进入内部……

    因此,对于马灯,马林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毕竟,他小时候可是专业的提灯人……

    小时候,他受到不知道哪个三流作者瞎编的鸡汤文影响(90年代是鸡汤文泛滥的年代),听说爱迪生爱拆东西。于是,也傻乎乎地到处拆家,像个二哈似的。

    当时,马林就多次拆过马灯,对马灯的结构非常熟悉,也能把马灯轻松组装回去。可是,后来马林心大了,开始拆家里的电视……然后,因为难度太高,没能组装回去,就被爹妈男女混合双打了很久……

    往事不堪回首,但年少时学二哈拆家,倒是熟悉了马灯的结构。然后,在工匠的帮助下,马林轻松地把马灯还原了出来。

第1665章 发展工业的代价

    原本历史上,人类石油工业的发展,就源于煤油的提炼。但是,这不代表马林搞出了煤油灯,并掌握了石油提炼技术,就能让北海国石油工业迅速腾飞。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全社会的技术力量的支持。毕竟,在近代石油工业发源的1859年,人类蒸汽机技术早就成熟了,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机械专家。所以,石油提炼出来后,能很快被投入到应用中。另外,勘探石油和开采石油的技术也能得到迅速发展。

    但在这个年代,恐怕只有马林这个穿越者才知道啥是石油工业。就算是天下第一聪明的达芬奇,都对石油工业一无所知呢。

    特别是石油勘探和钻探技术,受到技术限制,很难有大的发展。就算马林把旋转钻探的技术搞出来,也就只能钻百米深的浅层油井。这技术,后世那些大油田绝大多数都没法开发。而能开发的油井,也就那几个有限的油苗露出地表的地方,比如泰特斯维尔,比如加利西亚,比如巴库,比如出磺坑,比如延长……

    但这种浅井的产量是不高的,满足不了煤油灯的巨大需求。所以,在早期,煤油灯的应用其实不会很广。当然,等到北海国培养出几代机械工程师了,技术逐步成熟了,才能打出更深的油井,得到更多的石油。

    实际上,以马林的记忆,前世老马家买的那台12匹的常柴的手扶拖拉机也能找工匠复制出来了。毕竟,现在硫化橡胶已经有了,只要花点时间,让工匠们全力以赴,还是能复制出那个单缸柴油机的。最多,就是因为技术粗糙,导致机器经常出问题而已,就像目前的仿瓦特蒸汽机那样。

    但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主要还是柴油供应问题。以加利西亚油田每天才一桶的石油产量,提炼出来的柴油,最多供一台手扶拖拉机跑一天。这还是按照30%的最高柴油提炼比例来算的。但以马林手工作坊级的技术,能提炼出20%就不错了。

    就算一胎手扶拖拉机每天只开8小时,最多也就可以供应两三台拖拉机用的。如此一来,这能改变啥?两三台单缸柴油机的供应能力……好吧,还是有用的,至少,可以积攒技术……

    于是,马林开始组织大批工匠,开始复制前世他们家那台经常出毛病的12匹的手扶拖拉机……

    马林为什么在柴油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还有坚持搞12匹单缸柴油机?不是为了广泛应用,而是为了它的转速!

    是的,单缸柴油机再怎么烂,转速也比蒸汽机强太多了。现在的北海国瓦特蒸汽机,转速只有每分钟50多转。这速度,跟手摇的机械差别也不大。而单缸柴油机不同,马林记得,前世他家那台常柴12匹,转速高达每分钟500~800转!

    这个转速,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上,也许因为缺油而没啥应用价值。可是,如果拿来钻枪管……

    是的,马林就是想到了钻枪管。对于旋转钻头来说,转速越快,钻透力越强。如果采用转速比目前的瓦特蒸汽机快十几倍的单缸柴油机,钻枪管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大提高。甚至,还可以考虑用来钻炮管……

    不要多,只要有那么几台单缸柴油机用来钻枪管,基本也就够用了。毕竟,北海**队规模也就那样,对枪管需求不高,几万根枪管足矣。不像后世,某些列装的步枪,动辄千万级别的数量,ak47甚至数量超有两亿……

    另外,单缸柴油机用来打井也很不错。前世,乡下的打井机,就是用一个钢架,上面有一个小型柴油机,带动旋转的钻头往下压。马林正宗的石油钻井机械没看见过,但这种乡下用的打井机还是见过的。虽然这打井机一般只能打几十米深,但早期用来开凿浅层油井,也是够用了。最重要的是,它的效率比现在流行的传统顿钻技术快多了。马林记得,前世那种乡下常用的打井机,一天打两口灌溉井是没问题的。而若是采用古老的重力硬砸的顿钻技术的话,按照卓筒井的技术,钻一口百米深的盐井,估计要六七十天……这效率,是没法比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理想中的状态。而现实却是……

    马林好不容易指挥工匠们仿造出12匹的常柴单缸柴油机了,结果,在试运行的时候,摇柄的卡口设计有问题(马林记忆中没注意这个小细节),摇柄没能及时拿下来,随后,等柴油机转起来,铁制的摇柄飞出,直接砸死了一个靠的近的工匠……

    第二天,在试运行时,柴油机的巨大飞轮,因为铆合不牢固,直接飞出来了……

    好在,这一次大家有了心理准备,还增加了掩体,没出现人员伤亡。

    此外,马林让人搞出来的初代的硫化橡胶做的传动带,质量似乎不稳定,耐磨性似乎不太好。这不,运行了两天后忽然断了……幸好,马林有剑麻纤维作为后手。改用剑麻纤维编织的传动带后,果然更好用了……

    看到这些后果难料的情况,马林也是胆战心惊。看来,社会整体机械技术基础的落后,使得机器制造出来后,有很多马林前世从未见过的毛病。而且,都是马林想不到的低级毛病。

    为了安全着想,马林还是把这些问题都交给工匠们去处理了。而且,这个处理过程,也是增长技术的过程。

    但为了防止再有人意外死亡,马林让那些工匠在测试单缸柴油机的时候,不但要放置掩体,靠得近的工匠还要穿上全套板甲作为防护服,免得意外被机器搞死……

    事实上,马林不知道,在后世新华国刚成立的时候,各地发展机械工业。即使有毛子专家指导,还是出了很多的即起事故。而每一次机器事故,都可能有人受伤甚至死亡。几十年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机械厂的工人断了手指或者整个手,还有整个人被机械弄死的……

    没办法,当时国家新创,机械工业基础等同于没有,比马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唯一比马林现在情况好的,就是有成熟的国外的理论指导,还有国外的很多先进样机作为参考。饶是如此,新华夏还是有很多工人因为机器问题,或者操作不当,出了很多事故,造成了不少伤亡。马林在后世看过一个报道,说光一个武汉,在几十年里工伤事故伤亡人数就达到了5万几千人。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四肢残疾(主要是手部)……

    我们在后世,很多人都佩服那些几十年前技术超牛的八级技工。却不知道,这些八级工,都是在一次次的伤亡事故中幸存下来的幸运者。不幸的人,基本都躺进墓地了。而那些八级工,就是在总结了那些死难的工友的经验教训后,才逐渐成长为国家工业建设的中流砥柱的。而这,就是摸索和发展机械工业的代价……

第1666章 赎罪券销售再起

    占坑……又要来不及了,只能先占个坑,15分钟左右改回来,请15分钟后刷新,抱歉。

    原本历史上,人类石油工业的发展,就源于煤油的提炼。但是,这不代表马林搞出了煤油灯,并掌握了石油提炼技术,就能让北海国石油工业迅速腾飞。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全社会的技术力量的支持。毕竟,在近代石油工业发源的1859年,人类蒸汽机技术早就成熟了,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机械专家。所以,石油提炼出来后,能很快被投入到应用中。另外,勘探石油和开采石油的技术也能得到迅速发展。

    但在这个年代,恐怕只有马林这个穿越者才知道啥是石油工业。就算是天下第一聪明的达芬奇,都对石油工业一无所知呢。

    特别是石油勘探和钻探技术,受到技术限制,很难有大的发展。就算马林把旋转钻探的技术搞出来,也就只能钻百米深的浅层油井。这技术,后世那些大油田绝大多数都没法开发。而能开发的油井,也就那几个有限的油苗露出地表的地方,比如泰特斯维尔,比如加利西亚,比如巴库,比如出磺坑,比如延长……

    但这种浅井的产量是不高的,满足不了煤油灯的巨大需求。所以,在早期,煤油灯的应用其实不会很广。当然,等到北海国培养出几代机械工程师了,技术逐步成熟了,才能打出更深的油井,得到更多的石油。

    实际上,以马林的记忆,前世老马家买的那台12匹的常柴的手扶拖拉机也能找工匠复制出来了。毕竟,现在硫化橡胶已经有了,只要花点时间,让工匠们全力以赴,还是能复制出那个单缸柴油机的。最多,就是因为技术粗糙,导致机器经常出问题而已,就像目前的仿瓦特蒸汽机那样。

    但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主要还是柴油供应问题。以加利西亚油田每天才一桶的石油产量,提炼出来的柴油,最多供一台手扶拖拉机跑一天。这还是按照30%的最高柴油提炼比例来算的。但以马林手工作坊级的技术,能提炼出20%就不错了。

    就算一胎手扶拖拉机每天只开8小时,最多也就可以供应两三台拖拉机用的。如此一来,这能改变啥?两三台单缸柴油机的供应能力……好吧,还是有用的,至少,可以积攒技术……

    于是,马林开始组织大批工匠,开始复制前世他们家那台经常出毛病的12匹的手扶拖拉机……

    马林为什么在柴油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还有坚持搞12匹单缸柴油机?不是为了广泛应用,而是为了它的转速!

    是的,单缸柴油机再怎么烂,转速也比蒸汽机强太多了。现在的北海国瓦特蒸汽机,转速只有每分钟50多转。这速度,跟手摇的机械差别也不大。而单缸柴油机不同,马林记得,前世他家那台常柴12匹,转速高达每分钟500~800转!

    这个转速,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上,也许因为缺油而没啥应用价值。可是,如果拿来钻枪管……

    是的,马林就是想到了钻枪管。对于旋转钻头来说,转速越快,钻透力越强。如果采用转速比目前的瓦特蒸汽机快十几倍的单缸柴油机,钻枪管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大提高。甚至,还可以考虑用来钻炮管……

    不要多,只要有那么几台单缸柴油机用来钻枪管,基本也就够用了。毕竟,北海**队规模也就那样,对枪管需求不高,几万根枪管足矣。不像后世,某些列装的步枪,动辄千万级别的数量,ak47甚至数量超有两亿……

    另外,单缸柴油机用来打井也很不错。前世,乡下的打井机,就是用一个钢架,上面有一个小型柴油机,带动旋转的钻头往下压。马林正宗的石油钻井机械没看见过,但这种乡下用的打井机还是见过的。虽然这打井机一般只能打几十米深,但早期用来开凿浅层油井,也是够用了。最重要的是,它的效率比现在流行的传统顿钻技术快多了。马林记得,前世那种乡下常用的打井机,一天打两口灌溉井是没问题的。而若是采用古老的重力硬砸的顿钻技术的话,按照卓筒井的技术,钻一口百米深的盐井,估计要六七十天……这效率,是没法比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理想中的状态。而现实却是……

    马林好不容易指挥工匠们仿造出12匹的常柴单缸柴油机了,结果,在试运行的时候,摇柄的卡口设计有问题(马林记忆中没注意这个小细节),摇柄没能及时拿下来,随后,等柴油机转起来,铁制的摇柄飞出,直接砸死了一个靠的近的工匠……

    第二天,在试运行时,柴油机的巨大飞轮,因为铆合不牢固,直接飞出来了……

    好在,这一次大家有了心理准备,还增加了掩体,没出现人员伤亡。

    此外,马林让人搞出来的初代的硫化橡胶做的传动带,质量似乎不稳定,耐磨性似乎不太好。这不,运行了两天后忽然断了……幸好,马林有剑麻纤维作为后手。改用剑麻纤维编织的传动带后,果然更好用了……

    看到这些后果难料的情况,马林也是胆战心惊。看来,社会整体机械技术基础的落后,使得机器制造出来后,有很多马林前世从未见过的毛病。而且,都是马林想不到的低级毛病。

    为了安全着想,马林还是把这些问题都交给工匠们去处理了。而且,这个处理过程,也是增长技术的过程。

    但为了防止再有人意外死亡,马林让那些工匠在测试单缸柴油机的时候,不但要放置掩体,靠得近的工匠还要穿上全套板甲作为防护服,免得意外被机器搞死……

    事实上,马林不知道,在后世新华国刚成立的时候,各地发展机械工业。即使有毛子专家指导,还是出了很多的即起事故。而每一次机器事故,都可能有人受伤甚至死亡。几十年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机械厂的工人断了手指或者整个手,还有整个人被机械弄死的……

    没办法,当时国家新创,机械工业基础等同于没有,比马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唯一比马林现在情况好的,就是有成熟的国外的理论指导,还有国外的很多先进样机作为参考。饶是如此,新华夏还是有很多工人因为机器问题,或者操作不当,出了很多事故,造成了不少伤亡。马林在后世看过一个报道,说光一个武汉,在几十年里工伤事故伤亡人数就达到了5万几千人。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四肢残疾(主要是手部)……

第1667章 带头认购赎罪券

    德意志很大,而约翰.特泽尔为首的赎罪券销售团队又是刮地三尺的货色。所以,到现在为止,他的团队也不过走了几个主教国。如今,德意志西北地区的主教国基本已经跑遍了。接下来,就是世俗诸侯国了。

    只是,那些个世俗诸侯国目前都在观望,谁都不想第一个尝试。所以,约翰.特泽尔就来求助马林了。毕竟,北海国目前可是德意志西北地区第一强国。北海国带了头,其他诸侯国就不好说什么了。

    约翰.特泽尔是带着主子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的亲笔信来的,希望马林能公开带头认购赎罪券,为赎罪券在世俗诸侯国的销售开个好头。

    而且,马林这些年打了很多仗,造的杀孽也不少。若论赎罪的需要,马林绝对排在前列啊。

    赎罪券是啥?就是用来“消除罪孽”的。按理说,打仗多的将领,特别是经常打胜仗的将领,必然是罪孽深重的。比如马林,打了那么多胜仗,不知道杀了多少敌人,罪孽值在全欧洲也是排得上号的。加上北海国在吞并了多个诸侯国后,已经是德意志地区排名前列的世俗强国,让马林带头认购赎罪券,的确是个好主意。

    不过,马林心里却不大乐意。因为,谁都知道,这什么“赎罪券”就是个扯淡的玩意儿,是教廷敛财用的。至于什么赎罪的作用,压根就是教会胡诌的。

    但是,尽管心里不情愿,马林也不得不带头认购。毕竟,他是站在教廷这边的,不能打教廷的脸。此外,负责此事的是未来教皇利奥十世,他的面子不能不给。

    只是,要让马林拿出真金白银,尤其是金币来认购赎罪券,马林是万般不乐意的。北海国目前还很缺货币呢,怎么能给教廷拿走?

    思考再三后,马林同意认购赎罪券,但是,他要求用粮食支付!

    北海国缺钱是不假,但还从没缺过粮食。如果能用粮食抵充钱币,来认购赎罪券,马林愿意大量购买。反正,他水泥修建的诸多粮仓里,陈粮多得是。

    可约翰.特泽尔却傻眼了,因为,马林的要求不合规矩啊!按照出售赎罪券的流程,是赎罪者将金币扔进类似功德箱的钱箱里,金币叮当一响,赎罪者死后就能上天堂。

    若是马林用粮食的话,扔进钱箱里,根本不可能发出“叮当”的清脆响声啊……

    见约翰.特泽尔不能做主,马林干脆用信鸽联系身在罗马的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和自己的教皇岳父。

    信中,马林表示,自己带头多买点赎罪券也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没有那么多现金,只能用粮食代替。所以,他请求能用粮食来代替金币,购买一批赎罪券。

    女婿的面子肯定要给,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了想后,同意马林用粮食代替金币。但是,在认购赎罪券的仪式上,还是需要用金币。只是,允许事后马林将金币换成等价的粮食。

    收到批复后,马林正式决定用粮食代替金币,认购大量的赎罪券。而且,是以德意志的粮价,来用粮食抵充金币价值。同时,马林承诺,这些抵充的粮食,将由北海国的商船运往罗马,送交教廷……

    这可是能让教廷大赚一笔的,因为,意大利的粮价比德意志地区高多了。因为战乱,眼下意大利地区的粮价,长期居高不下。比如黑麦,在德意志地区才1芬尼每磅,而在罗马,却要2.5芬尼每磅。若是马林直接交粮食,将会让教廷获得很大的利润。

    ……

    随后,马林在奥里希王宫外的广场上,在各国使节的见证下,举行了赎罪券认购仪式,给约翰.特泽尔的赎罪券销售团队造势。

    奥里希王宫广场的高台上,马林半跪在地,表情严肃地向上帝进行忏悔。而在他身后,卡恩、施瓦茨、瓦格纳、施泰因道夫、海因克斯等一众北海国大将齐齐地半跪在马林身后,跟着马林一起向上帝忏悔。

    马林带着一群“杀孽深重”的北海国大将作秀一般地背完了忏悔的祷词后,每人都拿出一个口袋,然后,“叮叮当当”地往钱箱里倒金币,亮瞎了围观者的眼睛。

    其中,马林倒得最多,差不多有1万个金币,约翰.特泽尔不得不换了几次钱箱来装金币。几位大将也倒了不少,每人起码都有上千个金币。

    随后,北海国的一干军官,也纷纷上前忏悔并认购赎罪券。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钱箱里扔金币,让约翰.特泽尔不得不多次更换了钱箱。

    事后统计下来,奥里希城里的将领们和第一军团的将士们,以及奥里希的贵族和官员们,一共购买了价值22万金币的赎罪券,震惊了在场观礼的其他国家的使节。

    这还不算,因为,驻守在东部的第三军团,以及驻守在中部和南部的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还没有开始认购呢。总之,这次赎罪券认购,北海国本土的四万军队是大头。毕竟,论罪孽,还有比杀人如麻的军人更深?

    虽然普通将士钱少,但北海国其他三个军团和几个城市里的贵族们一起出手,估计全国赎罪券的销售额,不低于30万金币,没准,都能达到40万金币左右……

    这一下,就连约翰.特泽尔这个出售赎罪券的头领都震惊了。原本,他只是打算让北海国带个头而已。没想到,马林这个头带的太猛了,一出手就是二十几万金币,让别人都不好意思少买了……

    当然,认购仪式结束后,这22万金币,全被马林收回了。然后,按照分赃协议,马林只需要将价值11万金币的粮食装船,运往罗马。同时,将价值8万多金币的粮食送进北海国教会。

    不过,深知马林阴狠脾性的泰勒大主教哪敢真要那么多?他只是收了价值一万多金币的粮食,就不肯再接收了。但泰勒没想到的是,马林最近嫌弃粮仓里粮食装不下了,愣是给齐了价值8万多金币的粮食,送进了教会的仓库。

    随后,约翰.特泽尔意气风发地扛着教廷的大旗,继续前往埃姆登、格罗宁根、明斯特、奥斯纳布吕克、奥尔登堡、不莱梅城、拉斯维加斯、吕讷堡、沃尔芬比特尔、戈斯拉尔、波鸿、雷克林豪森等大城市,继续兜售赎罪券。这么多城市下来,加上三个军团的将是,十几万金币的赎罪券肯定能卖得出去……

    当然,马林也没吃亏。因为积极带头认购赎罪券,态度极好,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趁机下令北海国的“什一税”,以后就固定地按照北海国目前的耕地面积200万英亩(1200万亩)来征收。征收标准是每英亩90磅黑麦,折合每亩15磅。以后,只要北海国领土面积不改变,这个税额就确定下来,不增不减……

    也就是说,以后哪怕北海国新开垦了耕地,也不会加税了。这对北海国来说,是个大好的消息。而且,大家其实都知道,每英亩90磅的税率,压根就不是北海国亩产的十分之一。因为,北海国粮食产量一向较高……

第1668章 劫粮

    事实上,在这个年代,根本没几个主权国家肯老老实实地给教廷交“什一税”。往往,各国君主们会暗中勾结本国教会,贪污本国收上来的什一税。然后,给教廷报个天灾**什么的,故意赖掉大部分应该缴纳给教廷的“什一税”。

    尽管教廷只要求各地教会将收上来的“什一税”的一半上交给教廷,但各地教会和官府都会勾结起来,贪墨下大部分。然后,他们会拿出部分贪墨的“什一税”,贿赂给罗马教廷内部负责该地区“什一税”催收的相关的枢机主教,让此人帮忙隐瞒遮掩……

    就这样,当地教会和官府得了好处,教廷相关的枢机主教也得了好处,“什一税”大部分就没了。

    对于这一点,教皇其实心知肚明,但历任教皇也不敢对此动手。因为,教皇是枢机主教们选举出来的。而且,教皇往往出自显赫家族,还指望后辈出头呢,哪敢揭开这个盖子?而且,很多教皇在当选之前出任枢机主教的时候,也没少干这种事。成为教皇后,也不会愿意揭开这个盖子。因为,真正查起来,自己也要赔进去……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那些个没有实权的枢机主教们,就靠着各自负责的教区的贿赂生活呢。要是谁敢动他们利益,这些枢机主教们保不准会铤而走险。

    到最后,恐怕只有德意志地区的教会诸侯国送上来的“什一税”相对多一点。因为,教会诸侯即使是选举出来的,但要正式履职,必须得到教皇的批准。官帽子掌握在教廷手里,不敢不配合。而大部分世俗国家,只有部分“什一税”会送交教廷。而像法国这种敢绑架教皇的流氓国家,教廷压根就没指望他们肯给……

    当然,马林是肯定会老实上交一半的“什一税”给教廷的。因为,他还需要教廷的支持。甚至,在未来的宗教战争中需要扛教廷的大旗。因此,交“什一税”什么的,他不会耍赖。不然,到时候没法借用教廷的名义。

    不过,马林也不傻,没有老实地按照真实的亩产量上交“什一税”,而是按照亩产150磅的“低标准”来交税的。这个标准,在一般国家,算是很高的标准了。因为,大多数国家平均亩产是达不到150磅的亩产量的。可在北海国,这个真的是很低的产量了。教廷之所以同意按照这个低标准征收,还定下数额,主要是因为,教皇是马林岳父……

    但北海国老老实实地上交的“什一税”,却把教廷给吓呆了。因为,马林在秋收后,按照一半的标准,往罗马运了9000万磅黑麦。当然,都是陈粮。而这些黑麦,足够20万人吃一年的。加上出售赎罪券折算的粮食,罗马教廷的粮仓这下要堆满了……

    ……

    就在北海国开始往罗马运送粮食的时候,西班牙人也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沿海登陆了,兵锋直指米兰公国。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采纳了马林的建议,此时,正值秋收结束,米兰城内堆满了波河平原收获的粮食。这个时候出兵米兰,绝对能获得很多粮食啊!

    而且,马林在建议信里,也隐晦地告诉贡萨洛此时控制米兰公国的德意志雇佣兵将领古登道夫,暗中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达成了默契……

    于是,大胆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直接建议西班牙王室,收买古登道夫,以获得这次行动的不被阻挠。

    要知道,古登道夫不管怎么说,手里也是有1.6万德意志雇佣兵的,实力不容小觑。要是对方和自己死磕,贡萨洛虽然有信心获胜,但损失肯定不小。

    于是,他干脆让西班牙两位国王暗中派出使者,用20万金币暗中收买了古登道夫,让其对贡萨洛的军事行动故意视而不见……

    贡萨洛是如何行动的呢?为了快速进军波河平原产粮区,他调集了五千西班牙露背骑兵,外加3000轻骑兵,在卢卡地区登陆。然后,快速策马北上,在古登道夫还在带兵进攻米施泰尔山谷的时候,以极快的速度扑向米兰城。

    而大军抵达米兰城的当天,就有古登道夫早就安排好的手下,在半夜悄悄地打开了城门……

    然后,8000西班牙骑兵,第二天就逼迫2万米兰百姓赶着马车和手推车,将大量粮食运往南方的卢卡港……

    当古登道夫“得知噩耗”,并“带领大军回援”的时候,米兰城内的粮食,大部分都被西班牙人带走了……

    好在,西班牙人也守规矩,没全拿走。甚至,连抢劫米兰城的事情都没做,直接押着粮草急匆匆地撤退了。

    所以,古登道夫的军队也就“恰好错过”了和西班牙军队正面交锋的机会。但这支军队也不是没粮了,因为,米兰公国的波河平原的秋粮征收还在进行中。西班牙人劫走的粮食,只能算是大部分,还有小部分正在往米兰城送呢。所以,古登道夫的1.6万军队是饿不死的。

    ……

    但是,当消息传到巴黎后,路易十二就觉得难受了……

    因为,路易十二之前还打算依靠米兰公国提供粮食,然后出动大军帮助瑞士人把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逐出瑞士呢。结果,米兰粮食被劫,法国人帮瑞士的想法破灭了。

    更严重的是,因为法国东北部地区遭受秋收雨灾,粮食歉收,需要大量粮食赈灾。没有了米兰公国波河平原的粮食,别说出兵帮瑞士了,就是赈灾都远不够了……

    路易十二非常愤怒,但愤怒过后,他就意识到了危险因为,西班牙人再度出手了……

    本来,西班牙人被法国人击败,丢了那不勒斯王国,路易十二就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但是,路易十二没想到,西班牙人的反击来的这么快。

    按照路易十二的设想,西班牙人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应该缓个一两年,才会反击的。毕竟,上次战争,西班牙人死了不少人。

    但路易十二不知道,因为马林故意找人把火山灰的作用泄露给了西班牙人,使得西班牙人意识到如果不早点组织法国人继续从那不勒斯王国获得火山灰,等法国人储备了足够的粮草,西班牙人的末日就要到了……

    因此,即使还没完全缓过气来,西班牙人就等不及了,他们也绝对不会允许法国人继续轻松地从那不勒斯王国继续获取火山灰了。至少,在明年春耕前,西班牙人就要切断法国人获得火山灰的路径。同时,自己夺取火山灰产区,并挖回国内促进农业发展。

    这次西班牙出兵去米兰公国劫粮,就意味着西班牙人已经做好准备,并开始反击了……

第1669章 正式开打

    法国人得知了西班牙人的举动后,大为紧张。路易十二紧急下令,从东南地区调集了大量钱粮从陆路运往那不勒斯城,做好了应对西班牙人围攻的准备。

    但他根本不知道,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一次压根就没打算强攻那不勒斯城,而只是为了切断法国人获得火山灰的渠道。

    因为上次战争的损失,现在西班牙人只有3万多主力部队。而法国人留守那不勒斯城的军队高达3.5万人,其中包括5000武艺高强的法兰西骑士。就贡萨洛这点军队,数量勉强和法国人差不多。要是去进攻那不勒斯城,简直就是送死。毕竟,攻城的一方,一半兵力要比守城一方强很多才行。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西班牙军队强在野战上面,因为有方阵的威力。真要突入城里和法国人打巷战,方阵就不好使了。狭小的空间,更注重个人的武力。而这一点上,法国人恰恰比西班牙人强很多。

    所以,思考再三后,贡萨洛决定不去主动攻击坚固的那不勒斯城,而是扫荡那不勒斯王国其他地区,收缴粮食。同时,切断法国人往国内运火山灰的路线。而这个方案,也是得到了两位西班牙国王的同意的。

    当然,两位国王还提出在切断了法国人获得火山灰的路线后,不妨派人把挖出来的火山灰运回西班牙……

    虽然西班牙本土山地多平原少,可还是有不少耕地的。如果能用火山灰施下肥,能增产是最好的。

    要知道,西班牙地区的粮价冠绝欧洲,就是因为当地耕地少,尽是山地丘陵,偏偏人口还多。如果能够提高单产,应该能对平抑粮价有很大的作用。当然,获得火山灰肥料的贵族家族,也能凭借粮食高产,获得巨大的利益。至于谁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自然是非西班牙王室莫属了。此外,就是那些大贵族家族了。毕竟,他们的土地最多。而且,肯定是优先得到火山灰。

    另外,因为占据了摩洛哥北部地区,西班牙王室和贵族们还可以在摩洛哥几条大河的沿岸种植大麦。有了火山灰的帮助,同样获利丰厚。

    ……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西班牙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就算西班牙得不到火山灰肥料,也不能让法国人得到!

    法国和西班牙面积差不多,可法国大部分都是平原,是西欧平原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法国一向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要是让法国人得到了足够的火山灰,那西班牙人就该睡不着觉了。所以,贡萨洛的第一任务是阻止法国人获得,其次才是获得……

    但不管怎么说,破坏总比夺取容易多了。比如袭击敌人的粮草,烧掉敌人的粮草,就比将敌人的大批粮草夺取并运回去要简单得多。

    因此,这次出兵,贡萨洛将军依旧率领大军在那不勒斯城南边20多公里外的萨勒诺登陆。然后,迅速带兵直扑维苏威火山地区,消灭了当地的法国守军。然后,立即恢复了火山灰的挖掘生产。

    只不过,挖出来的火山灰,不再通过陆路往北运,而是改为向海边运,然后装船运回西班牙。

    同时,贡萨洛下令大军在维苏威火山通往那不勒斯城的道路上,挖开了很多壕沟,并修建了很多工事,阻挡法军的反扑。至于攻击离得不远的那不勒斯城?贡萨洛想都没想过……

    眼下,法国人最主要的火山灰来源就是维苏威火山。贡萨洛心里很清楚,只要切断了维苏威火山的火山灰的供应,不用自己去进攻那不勒斯城,法国人就会自己先着急了。

    所以,贡萨洛压根就不急。他带兵拿下重要的维苏威火山地区后,直接在当地就开始挖沟筑墙,全力准备抵挡法国人的反扑了。同时,他还派出西班牙露背骑兵,四处抢劫粮食,特别是北边方向的村庄的粮食,避免给法国人获得补给的机会。

    除此之外,派往北边抢粮的骑兵,还要负责摧毁一切通往北部的桥梁,避免法国人有增援那不勒斯的能力。当然,那种太大的石桥就没法破坏了。可那些小河上的小桥,都被这些骑兵破坏了。

    法国人也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派出了法国骑士进行阻拦。但是,西班牙露背骑士的战马都没有披甲,介于重骑兵和轻骑兵之间,法国骑士压根就追不上。而派轻骑兵的话,由打不过那些西班牙露背骑士……当法国人下定决心准备让法国骑士们去掉马铠和板甲裤子,再去追杀西班牙露背骑士的时候,西班牙露背骑士们早就完成任务回营了……

    负责守卫那不勒斯王国的法军统帅波旁公爵夏尔三世急得团团转,眼下还有不少钱粮尚未从本土运来。如果道路被截断,以城内的粮草,只够半年消耗的。

    但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一个叫查理的谋士……

    作为当年能吊打萨克森公国的前格德司公爵,现南特伯爵查理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仔细查阅了那不勒斯王国的地形图后,给波旁公爵夏尔三世提了个建议从沿海平原地带悄悄运粮……

    波旁公爵夏尔三世皱眉道:

    “这不行吧,查理伯爵,我记得,那不勒斯城西北的奥朗西山将海边平原截断了。所以,罗马大道才从内陆走的。也就是说,沿海根本没有大路。而且,运粮队太靠海边,还容易被西班牙战舰炮击……”

    南特伯爵查理点点头,道:

    “话是这样没错,不过,公爵大人,奥朗西山虽然截断了沿海平原,可却不是完全没路。”

    夏尔三世反应过来:

    “你是说……走山路?”

    但随后,他摇了摇头道:

    “不妥,我们大军所需的粮食很多,单靠走山路,恐怕运不了多少粮食。一般来说,大军的粮食,都是大车走大道运输的,哪有走山路的?能运多少粮食?”

    查理伯爵摇头道:

    “不,公爵大人,山路并非不能运粮,只是运输效率低而已,而且难度大。但对于我军而言,眼下要解决的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只要能运粮,管他山路运量大小呢。”

    “而且,属下看过地形图,整个亚平宁半岛西海岸,也就几处地方的山脉靠海,截断了狭窄的沿海平原而已。而那不勒斯王国和教皇国之间,除了奥朗西山,也就泰拉奇纳那边的山岭靠海。只要解决奥朗西山海边的福尔米亚和更西北的泰拉奇纳两地的翻山越岭的问题,粮食就能运过来。”

    波旁公爵夏尔三世听了查理伯爵的话,再度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山川,皱着眉头思考起来。想了好一会儿后,他才又道:

    “好吧,就算我们派人能找到经过福尔米亚和泰拉奇纳的山路。不过,越过这两地后,是教皇国。我们法兰西,可跟教皇国关系不好。要是教皇国阻挠我军运粮怎么办?”

    查理伯爵想了想道:

    “这个问题不大,罗马城里也有一批法国籍的枢机主教。我们可以请示国王陛下,贿赂那些法国籍的红衣主教,并贿赂那些和法兰西关系尚可的主教,请他们帮忙遮掩。您知道的,那些红衣主教们个个贪财,只要给足钱,什么事都能办。”

    顿了顿后,查理伯爵又道:

    “而且,我听说马林那个家伙,给罗马教廷送了很多粮食作为‘什一税’,今年教皇国又粮食丰收,我们可以直接花钱向教皇国购买粮食。价格高点不要紧,只要他们肯卖粮给我们,就不可能阻拦我们运粮了。粮食难运不要紧,我们多驱使那不勒斯山民帮忙走山路运粮就是。”

    夏尔三世点点头,又问道:

    “西班牙战舰炮击运粮队怎么办?”

    查理伯爵早有打算:

    “靠近海边的路线,晚上运粮,白天休息。走山路的,白天运粮。反正,西班牙人的炮火,无法打到山里……”

    就这样,在查理伯爵的建议下,法国人开辟了沿海运粮路线。虽然运量不大,可胜在连绵不绝。

    而且,查理伯爵还偷偷地收买隶属教皇国的渔船,高价雇佣他们,帮忙在夜晚时分帮忙运粮绕过福尔米亚和泰拉奇纳两处绝地,比走山路更方便。

    而西班牙这边,因为海军将领太过自信制海权,晚上也没有舰船巡航,竟然被钻了空子……

第1670章 路易十二要来买粮食?

    此时的那不勒斯,说是开战了,可战况却极为奇怪。双方都没有主动进行接触,而是各行其是。西班牙军队在控制了维苏威火山后,就开始挖壕沟、修筑防御工事,仿佛他们才是被进攻的一方。

    而法国人这边,法军一向喜欢用板甲骑士发动集群冲锋。可是,目前守卫那不勒斯城的军队以步兵为主,野战能力并不强。所以,主帅波旁公爵夏尔三世也没信心主动出击。倒是查理伯爵,用类似走私的方式,雇佣教皇国的渔船利用夜晚帮忙运粮,倒是给那不勒斯城运来了不少军粮。其中,不少军粮干脆就是高价从教皇国采购的。

    和查理伯爵想的一样,教廷中的确有很多法籍主教,也有不少亲法国的主教。在法国的金钱攻势下,这些主教为法军大开方便之门。

    至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虽然知道情况,却选择了假装不知道。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尤里乌斯二世怕了法国,而是尤里乌斯二世不愿意看到法军轻易战败。

    马林早就写信和他讨论过那不勒斯的情况,在贡萨洛归来的情况下,法国人很难从西班牙人手里讨到便宜。而对教皇国而言,法国和西班牙都不是好东西,尤里乌斯二世巴不得两国打得两败俱伤。所以,眼下在法军处于不利形势的情况下,尤里乌斯二世干脆假装不知情,放任手下主教勾结法国人。当然,卖粮可以,价格却必须上浮一点。趁着这个机会,能从法国人手里多敲诈一些,那也是好的。

    但不管怎么说,眼下是西班牙人占据上风的。因为,贡萨洛的大军,占据了对法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维苏威火山。这样一来,法国本土的火山灰来源就被切断了……

    路易十二很着急,最近和安妮女王造小人时都在皱着眉头。因为天灾的问题,加上米兰公国的大部分粮食被抢,法兰西王国今年已经失去了发起进攻的能力。甚至,国内赈灾的粮食都有不少缺口。

    而在按照查理伯爵的建议,花了不少钱去贿赂罗马城的红衣主教,并花了不少钱从教皇国就近高价采购粮食后,法兰西王国的国库里的钱财如流水般花出去,而且还不够用了。

    无奈之下,路易十二只能派使者赶赴威尼斯,再次请求贷款。

    不过,威尼斯商人岂是好相与的?他们虽然希望看到西班牙人倒霉,可却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于是,在要了较高的借款利息的同时,威尼斯人还要求法国人要以较低的供货价,向威尼斯商人们提供里昂产的丝绸、勃艮第的葡萄酒和造船用的木材。

    在缺少正宗明朝丝绸的情况下,里昂出产的本土丝绸,是很受欢迎的产品,也是很多欧洲贵族做衣服的首选。这玩意,根本不缺市场,只缺货。

    之前,法国人拿捏着,高价对外出售。谁给钱多,就卖给谁。但现在威尼斯人趁着法国人遇到困难,提出要用较低的进货价包圆了里昂产的丝绸。路易十二虽然不满,但为了国家安全着想,还是忍气接受了威尼斯人的条件。

    至于勃艮第葡萄酒,不用讲,在波尔多的拉菲酒庄等品牌崛起前,一直是欧洲最顶尖葡萄酒的代名词。这玩意,根本不愁销路。只要欧洲还存在追求奢侈生活的贵族,这玩意儿就不愁卖不出去。

    至于木材,主要是法国中南部山林里的那些年份久的高大的老橡树。这些都是上好的造船材料,也是威尼斯这个航海大国所需要的。

    威尼斯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他们的造船厂,需要的木料,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威尼斯大约有几千艘商船航行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甚至远达黑海。这些船只所需的木料,多半是进口的。而法国,除了平原地区开发度大,树木较少外,中南部的高原和丘陵地带,树木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别看眼下法国人口多,但近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此时不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弗朗什孔泰,以及尼斯、萨伏伊和纳瓦拉王国的一部分),1500万人真不算多。要知道,马林前世,一个仅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沪市,就有两千多万人了。而在后世,只有13万平方公里的英格兰,就有5500多万人口了。

    但同样是后世,拥有55万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地理条件比英格兰好太多了,农业也更发达,人口却只有6600多万人。也就是说,500多年的时间,法国人口才从1500万,增长到6600多万,只有500年前的4倍多。而英格兰,则从不到300万人,增长到了5500多万人,是500年前的18倍多……而法国人的死敌德意志,也从千万人口增长到了8200多万,是500年前的8倍多……

    怎么说呢,几百年下来,法国人口增长速度,大概是欧洲倒数的了。1800年拿战时期,法国就已经有2900万人口了。那时候德国才1800万人口,比法国少了1000万左右。可两百年过去,德国人口增加到了8200多万,法国才增加了一倍多,6600多万,比得过少了里2200万……

    前世,有人提出个一个有趣的说法,说法国人自从19世纪开始浪漫后,人口增长就放缓了。大家都忙着找爱情了,就没人肯生孩子了……

    而后世华夏也是,现代人开始沉迷爱情后,生育率也是急剧下降。反倒是没有爱情,只知道用下半身思考的非洲老黑,人口开始暴涨。像是不在乎爱情的阿拉伯人,人口也是暴涨。

    同样地,丝毫没有爱情的华夏古代,因为追求“儿孙满堂”的传统文化,人口增加也飞快。

    而在放弃了传统文化,开始追求爱情后,现代华夏人口增速暴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若是同性婚姻被通过,完全可以预见到人口的负增长……

    比如率先通过同性婚姻的荷兰,其实生育率已经很低了。毕竟,同性没法生孩子。而后世荷兰人口的增长,完全依靠移民。若是没有移民,就能完全看出人口的减少。

    但移民带来的问题很多,比如德国,就快变成德意志斯坦了。法国同样如此,还带来了很多恐袭……

    对于迫切希望人口增长的马林而言,任何阻拦人口增长的因素都是不可饶恕的。因此,马林打算,严禁在北海国内宣扬什么爱情,更要禁止连人造不出来的同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北海国足够的人口增长,以应对开发美洲所需要的庞大人口需要……

    ……

    好不容易从威尼斯人那边借到了钱,路易十二自然打算买粮赈灾了。不过,放眼整个欧洲,路易十二惊讶地发现貌似,只能向北海国买粮。因为,这个年代,只有北海国有那么多富余的粮食。别的国家,粮食也就勉强满足国内需要,根本没啥余粮。

    路易十二无奈,只能派使者带着不少钱财来北海国找马林买粮。但见到使者后,马林鼻子差点气歪这货带来的钱币,很多就是马林用镍白同伪造的法国假银币。要收了这些钱,自己不傻么?

    但就这么直接生硬拒绝,又会打了路易十二的脸。马林思来想去,最终想了个托词由于不信任法国银币的质量,所以,北海国只接受杜卡特金币、弗罗林金币和古尔登金币等欧洲普遍接受的高质量金币……

    得到马林的回复后,路易十二很生气。但是,他也没话可说。因为,法国人在银币铸造上面,的确很没节操。还好,威尼斯人的借款,有很多就是威尼斯铸造的杜卡特金币。于是,路易十二不得已,拿出一批杜卡特金币来向马林买粮食。

    看到真金白银,马林顿时动心了……

第1671章 一臣不事二主

    在内心之中,马林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看到金币,马林很想赚。而且,路易十二开出的价格是1.2芬尼每磅,比德意志粮价高两成。但是,想到趁机从法国招募人口的计划,马林心里又动摇了……

    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让路易十二得到足够的粮食,平息了天灾,那自己能招募到的人口就有限了。毕竟,能活下去,谁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农业时代,不仅华夏人恋家,欧洲人也同样如此。只有进入19世纪,工业时代开始后,世界人口才出现大规模的迁徙。

    比如美国,在17、18世纪近两百年的时间,北美十三州不过才两三百万人。但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人口迁徙规模越来越大。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每年的移民数量都有几百万。

    所以,在这个年代,想要让法国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离开他们的土地,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很显然,马林只要卖粮给路易十二,路易十二哪怕煮点很稀的麦粥,里面掺杂一堆杂物……只要吃了能活下去,大部分农民都不会愿意离开家园的……

    渐渐地,马林更倾向于不卖粮给路易十二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北海国的一堆贵族听说了路易十二愿意拿真金白银来买粮食,纷纷找到马林,想要卖粮。

    在北海国,马林虽然一个人独占了全国一半的耕地,可另一半也在各家贵族和很多军中将士手里。马林的粮食积压卖不出去,那些北海国贵族家里的粮食一样积压卖不出去。

    很多北海国贵族家里,积压了大量的陈粮。最严重的是,今年丰收后,很多北海国贵族家里的粮仓都放不下新粮了。

    虽然知道法国和北海国不大对付,可想要处理积压粮食的愿望,还是促使很多人找到了马林,要求卖粮。

    马林此时心里是有苦难言啊,利用法国天灾趁机招募法国农民的想法,只能做不能说。否则,马林会成为路易十二的眼中钉。他不能和手下的贵族们解释清楚,就没法阻止他们卖粮啊……

    思来想去,马林最终给出了一个勉强的理由路易十二买粮,除了赈济灾区,其实是想要用作军粮,来进犯皇帝占据的瑞士地区的……

    这个理由勉强成立,毕竟,马林是靠皇帝起家的。而德意志人,就算看皇帝不爽,也不能看着法国人欺负皇帝。特别是,马林军中将士,很多就招募自德意志南部亲近皇帝的诸侯国的山区。

    北海国众贵族觉得有道理,于是一起商议了半天。但半天后,他们向马林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出售勉强够法国东北部灾区灾民所需的粮食,这样,既能销售出一批粮食,以换取现金。同时,也能避免法国人将多余的粮食用于军事目的……

    马林心中虽然不太乐意,可他也不好明说自己看上了法国灾民啊。无奈之下,他只好同意贵族们向法国销售够上百万灾民吃几个月的粮食。折算下来,按照每天喝稀粥的低标准,同意向法国出售3000万磅粮食。按照1.2芬尼每磅的标准,价值3600万芬尼,价值60万金币。

    路易十二有些嫌少,为什么嫌少?他的确想趁机采购一批军粮来着。可是,马林拼命阻拦,让路易十二只能买到这么些。

    为了安抚手下贵族,马林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售粮份额,把好处全让给了手下。但私下里,马林却让科勒悄悄地把那些跳得最欢的贵族的名字都记在了小本本上……

    马林认为,这些跳得最欢的贵族,有私通法国的嫌疑。退一步讲,就算没有私通法国,这么见钱眼开,也不大靠得住。毕竟,北海国和法国关系不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这么积极地卖粮给法国人救灾,难道有问题?

    结果,科勒私下派人一查,还真查出了问题有两个叫得最欢的贵族,的确和法国人有勾搭。当然,不是投靠了法国人,而是收了法国人的贿赂,帮法国人说话了。

    马林顿时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给这两个人打了叉叉,当然,眼下不适合处置他们。而且,他们的罪行,在目前这个年代也不算啥大罪。但是,马林总有办法收拾他们的。以后,找个借口就是。幸运的是,这两人是文官,不是军队将领。不然,马林就要紧张地睡不着了。

    事实上,在这个年代,有贵族被别国收买其实是正常事。这个年代的贵族大多贪婪,只要贿赂一下,加上事情不大的话,他们都会接受。

    但马林来自华夏,华夏人讲究“非左即右,非善即恶”,有时候非常较真站队问题。所以,马林才会这么生气。但在这个年代,和外国有勾结的贵族,其实非常多。这个时期的很多欧洲贵族,大儿子为这个国王效力,二儿子可能就为这个国王的死敌君主效力。这些贵族和古代华夏的世家一样,家族利益至上,才不管你什么君主不君主的。

    只有马林后来从平民中提拔的那些将领,一开始就受到马林“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诚教育,才没有两面三刀的习惯。而那两个被收买的贵族,其实也是后来投靠马林的被马林占据的诸侯国的老贵族。他们还保持着多方下注的老习惯,见到法国势大,虽没有投靠过去,却也不会跟法国划清界限。

    对于欧洲传统贵族的这种多方下注的老习惯,马林也非常无奈。他总不能以这个理由去处置那些贵族,而且,北海国现在也的确没有公开和法国翻脸。不是敌国,根本无法判定他们有罪……

    想要改变贵族们的观念,马林只能指望下一代了。于是,马林下令改革贵族学校教学方式,将贵族学校全面改为寄宿制,不再允许走宿。

    同时,马林下令那些学校里的老师和教官,下大力气对那些贵族子弟进行“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诚教育。每周7天,他们有5天呆在学校里,比和家长接触更多。这样,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扭转那些贵族子弟的思维了。

    如果这么卖力教育了,还扭转不过来,还保持着两面三刀的陋习,就别怪马林放弃他们了。毕竟,哪个君主都不希望自己的臣子两面三刀……

第1672章 高利贷和蒸熟种子

    马林本来还为手下的老派贵族的两面三刀而烦恼,但换了个角度想了想后,马林却笑了起来。

    他笑啥呢?原来,马林忽然想起来既然欧洲老派贵族习惯了两面三刀,而且大多贪婪,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能利用这个弱点,收买敌国的贵族呢?

    马林越想越有搞头,终于开心起来。通过思考,马林认为,路易十二买这些粮食回去,不是真心想要挽救百姓,而是为了防止东北部灾区的难民叛乱。

    农民们平时固然老实可欺,但真要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他们也是会揭竿而起的。而一旦农民发动起义,官府就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镇压,而且所费不菲。

    比如,清朝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竟然花费了白银两亿两。而明朝万历年间仅仅应对西南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就花费两百多万两白银。

    所以,路易十二怕的不是老百姓过得差,而是怕他们起义后,官府镇压起义的花销过大。

    而且,他购买的3000万磅粮食,其实根本不够赈灾的。毕竟,灾民总数一两百万,就算每人每天只吃半磅粮食,也只够吃一两个月的。而灾民要撑到明年秋收,至少要大半年,这点粮食根本不够。

    不过,有了这3000万磅粮食,路易十二只需摆出一副“全力赈灾”的姿态,给灾民喝点稀的,就能迅速安定人心。哪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可看到赈灾了,大部分都会安下心来,等待奇迹发生……

    当然,路易十二肯定不会只用这么点粮食去赈灾,肯定还会从别的地方调集粮食。只要姿态做足了,给了那些灾民希望,就能避免灾民发动起义。

    ……

    果然,路易十二主要是为了做样子的。他只从北海国买了3000万磅粮食,但是,却放出消息,说够买了灾民够吃的粮食……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法国东北部灾区的民心果然很快安定下来,安心在家等待救援。

    但马林岂会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路易十二过关?在想到敌国贵族自己也能收买后,马林就想到了一个恶毒的计策……

    ……

    什么计策呢?就是趁着法国东北部受灾,联合当地的恶霸贵族,趁火打劫,把灾民往火坑里推……

    怎么操作呢?这个其实很简单最基础的操作,就是趁机放高利贷!

    在这个受灾的时节,老百姓最缺的就是粮食。没有吃的,他们就会饿死。这时候,要是有人肯借粮给他们,哪怕利息很高,老百姓也没办法。毕竟,在这个时候,能有得吃就算不错了。

    不过,马林哪会安什么好心?他给出坑法国百姓的贷款方式就是利滚利的高利贷!

    高利贷这东西,在欧洲并不稀罕。一般而言,这年头,年息50%的高利贷都有,甚至紧急时刻,有两倍年息的救急高利贷。

    像这种灾年,无良的贵族放出两三倍的高利贷,完全就是正常事。而马林不同,他给出的方案是隐蔽的利滚利的高利贷。

    具体做法就是借给百姓粮食,按照15%的月利息算。但是,在借款合同中,却悄悄注明是利滚利(这一点,在拟定合同时故意遮掩忽略,或者,用让农民听不懂的语言叙述),然后,给个12个月的长期贷款,注明了是12个月后还。

    而那些不识字的法国农民哪里知道厉害?按照非利滚利的算法,15%的月息,年息也才1.8倍的利息,这在灾荒年,绝对是良心贷款了。

    可是,若是按照利滚利的算法,月息15%,一年下来,就是本金5.35倍的利息了!

    这要是搁在古代华夏,都能算良心高利贷。为啥?灾荒年给个5倍多的利息真不多。毕竟,华夏农民种地,收获比高达1比10。

    可是,在这个年代的欧洲,就要了人命了!

    这年头,欧洲农民种地,收获比普遍在1比3到1比5之间。5.35倍的利息,绝对超过了农民承受的极限了。更何况,这些农民还要交租呢!

    正是因为这个年代欧洲农民收获比实在太低,所以一般高利贷利息也不会超过3倍。若是超过3倍,基本就没有还得起的可能性了。

    但马林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灾民还不起啊!

    本来,马林是打算自己派人去用粮食放高利贷的。可是,考虑到自己在法国没有根基,想要讨债也没打手……

    所以,想要迫害法国农民,只能和当地恶霸贵族联手,一起设局坑当地农民。

    农民嘛,这个年头基本都不识字,当然好坑。1.15的12次方,这个年代就算是识字的贵族都未必能轻松算出来,何况是没文化的农民?要是换成数学好的商人,马林也不会用这种手段。

    而这种手段,在古代华夏,其实非常正常。几倍利息的高利贷,都能算良心的,十几倍的都有。而那十几倍利息的,就是传说中的利滚利高利贷了。这种贷款就和马林想要搞的差不多,利用农民没文化的弱点,用看似不高的月息来吸引贷款。但是,每月都会利滚利,时间长了,农民就还不起了……

    而那些地主之所以搞这种高利贷,主要是为了兼并土地。当自耕农借了利滚利的高利贷并还不起后,只好拿自家田地来抵债。而放贷的地主,也借此达到了兼并土地的目的,家里土地越来越多……而古代的士绅阶级,这一招都玩得很溜……

    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的青苗法,就是提出用官贷的方式,企图取代那些地主的高利贷。虽然官贷的年利息也高达40%,可是跟地主们动辄几倍的利息相比,简直就是天使……

    但王安石此举,也触动了大地主们的利益,遭到了地主阶级的疯狂反扑,并导致变法失败……

    ……

    这年头,欧洲的土鳖贵族们,还是用两三倍年息这种简单直接的贷款方式,只有精明的犹太商人们,才会懂得用利滚利的高利贷。主要是,那些土鳖贵族们文化水平也不高。让他们玩利滚利,估计他们自己都算不过来。

    但马林这次打算派出一批精通计算和法语的间谍,主动上门服务,帮助那些贪婪粗鄙的法国土鳖贵族,帮他们坑当地农民。特别是针对那些自耕农,故意引诱他们贷款,并使他们最终还不起。然后,就是土地兼并的细节了……

    一旦丢了土地,那些法国自耕农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到时候,马林依然可以去招募人口……

    ……

    而除了利滚利的恶毒手段,马林还提供了另一种恶毒的手段在借贷给农民的种子上做手脚……

    具体做法就是将部分蒸熟了的麦子,混进种子里,贷给农民。这样,春耕时,这些倒霉的农民将这种有问题的种子种下去,发芽率自然很低。到了秋收的时候,铁定还不起高利贷了,只能卖地,甚至卖儿卖女……

    这种邪恶的手段,是马林前世不知道在哪个小说里看到的。不过,那个小说里是将种子全蒸熟了,让农民绝收。

    不过,马林认为,将种子全蒸熟了太过明显。贵族也是要面子的,做这么明显这么绝,会被人指责的。而将部分种子换成蒸熟了的“死”种子,就比较隐蔽了。眼见种子发芽,农民们就不会有疑心了,只会认为是天灾什么的。但到时候粮食不够还债,他们依然要倒霉……

    ……

    总而言之,不管是利滚利高利贷,还是蒸熟部分种子,都是坑害法国灾民的手段。纵使路易十二目前赈灾,让大部分灾民渡过难关,可等到明年秋收,利滚利高利贷和蒸熟种子的危害爆发,那些法国农民依然会倒霉,不得不破产沦为难民。那时候,同样是马林出手招募的好时机……

第1673章 接受意大利人

    虽说法国从12、13世纪就开始解放农奴,但直到目前为止,法国农奴制还有很多残余。历史上,直到16世纪中期,法国才基本完成农奴的解放。但是,仍然有大量残余。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全法国还有上百万农奴存在。

    当然,法国大革命时剩余的农奴,多半来自洛林、阿尔萨斯和弗朗什孔泰等从德意志地区抢夺回来的土地上。毕竟,德意志地区到19世纪才算解决了农奴制。

    但现在,除了上述三个未获得的地区,其他地区农奴制的残余也是不少的。而16世纪初,是农奴制最后的挣扎。但是,这种最后的挣扎和回光返照一番,阻力是极大的。

    就比如法国那些封建领主,谁又乐意解放自家的农奴?毕竟,使用农奴干活,土地收益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只需要给农奴非常有限的粮食等生活资料。而雇佣农民干活的话,不但要分走很多分成,而且,有自由身的农民,是不受领主指挥的。人家想干就干,不想干了就直接走人。

    对此,法国封建贵族们自然非常不乐意。可是,碍于法律,他们也不好强迫农民们给他们当农奴。

    而且,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法国的乡村贵族们,实在也想不出什么阴谋诡计对付农民。

    但古代华夏不同,古代华夏从战国时代开始就阴谋诡计迭出。而后,大地主们又多是一肚子坏水的文人。这些人很聪明,很擅长利用规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去迫害农民,抢夺他们的田地。而同期的欧洲人,显然缺乏这样的智慧。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流行阴谋诡计。

    但现在,马林提前三百年把这些阴谋诡计介绍给了这些贪婪的法国封建贵族,顿时,引起了他们的赞叹和追捧。然后,双方一拍即合。

    随后,那些贪婪的法国东北部贵族,私下进行了串联,统一了借贷方式和利润。面对农民,一律采用月息15%的利滚利借贷模式,而且起步就是12个月,也就是年息5.35倍。

    甚至于,当地教会的主教和修道院长们,也都被他们拉拢了,组成了剥削农民的联合阵线。

    然后,一个名为“巴黎商会”的神秘商人组织(其实就是北海上会巴黎分部搞出来的),联合法国东北部灾区大部分土地贵族以及修道院长,开始给当地农民提供无需抵押的高利贷。而且,态度好的不得了。不但给的月息低,而且让贷款的受灾农民不必急着还……

    很快,就有阿登地区的一名也做高利贷的犹太商人发现了这个放贷联盟利滚利的真相。于是,他当众说了出来。但第二天,这名犹太商人的全家就都被杀死了,家里用于放贷的粮食也被洗劫一空。随后,当地法官草草地结案,宣布这家人是被饥饿的暴民所杀……

    这事发生后,就再也没有商人敢站出来指责放贷联盟了。就算原先也同样从事放贷业务的商人,没啥背景的,也选择了逃离灾区。因为,他们意识到,如果再掺和进去,可能会没命……

    在古代,一般爆发自然灾害的时候,同样也是刑事案件高发时期。就为口吃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命案。而且,这时候查案也很困难,很多案子都不了了之。因为,在受灾时期,人口流动极大,查案极其困难……

    古代可没有专业的刑警,更没有dna坚定和指纹识别的技术。在古代,查案一般先查惯犯,后查流动人口。同时,寻找目击证人。但灾荒时期,人口流动极大,而古代警察办案能力极低,甚至很多古代警察压根就是治安官招募的混混,自然什么都查不出了。毕竟,他们不够专业。

    这种混乱的时期,自然是任凭强大的贵族们自由发挥了。很快,大部分灾民都在忽悠之下借了粮食和种子。而少部分没借的,都是被有心人悄悄提醒过了。毕竟,有些看出问题的聪明人虽然不敢声张,但肯定要悄悄提醒自家的亲友的。

    但这影响不了大局,大部分当地农民不识数,也没人敢提醒他们,自然都纷纷跳进了坑里,无法自拔。

    ……

    事实上,马林不仅在法国动手了,还在意大利地区也动手了……

    之前,马林一直不大看得起意大利人,不想接受意大利移民。但是,自从费丽斯怀了孕,并为未出生的孩子讨要了乌拉圭伯爵的爵位后,就大咧咧地表示打算从意大利移民,就为马林打开了一扇窗户……

    没错,后世的意大利人的确逗比不靠谱。但是,那是意大利文化造成的。如果建立一个以意大利人为主体的殖民地国家,固然各种不靠谱。但是,若是建立一个德意志文化为主,包含部分意大利人的国家呢……

    这个年代,欧洲可没有什么民族主义。而意大利地区,意大利人自己也习惯了四分五裂,也不觉得意大利要统一啥的。

    事实上,这个年代,不仅是意大利人没有统一的民族意识,就连德意志地区,也没人觉得德意志应该统一啥的。只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这样的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才有一统德意志的志向。

    所以,意大利人就算不靠谱,大不了,让德意志文化取代他们原本的文化就是了。一代意大利移民不行,经过学校教育,二代意大利移民总该可以了。几代教化下来,意大利人德意志化了,就没那么逗比了。

    说到底,不管是后世意大利人的逗比,还是后来黑叔叔们的各种不靠谱,也都是因为他们不靠谱的文化氛围决定的。就像后世著名的黑人总统奥巴牛,他从小在美国培养精英的私立学校长大,就明显比一般黑人理智多了。很明显,奥巴牛同志没有受到不靠谱的黑人文化的影响,所以才能取得那样的成就。

    同样地,意大利人其实并不蠢,只是因为文化问题,怯战而胆小。但论及文化水平,意大利人其实不比欧洲其他国家差。他们真正逗比的地方,在于打仗,而不是科技。

    要知道,意大利的科技,其实是很不错的。不说后世法拉利等豪车,光是李云龙那句“二营长,你特母的意大利炮呢?”就说明,意大利的科技水平还是不错的。

    若是让意大利人去打仗也许不行,但是,用来种田和搞搞科技文化,意大利人其实也不算差的……

第1674章 震惊的西班牙朝野

    占坑,今天脑子不大灵光,码字有点慢,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码好,请半小时后刷新,抱歉!

    虽说法国从12、13世纪就开始解放农奴,但直到目前为止,法国农奴制还有很多残余。历史上,直到16世纪中期,法国才基本完成农奴的解放。但是,仍然有大量残余。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全法国还有上百万农奴存在。

    当然,法国大革命时剩余的农奴,多半来自洛林、阿尔萨斯和弗朗什孔泰等从德意志地区抢夺回来的土地上。毕竟,德意志地区到19世纪才算解决了农奴制。

    但现在,除了上述三个未获得的地区,其他地区农奴制的残余也是不少的。而16世纪初,是农奴制最后的挣扎。但是,这种最后的挣扎和回光返照一番,阻力是极大的。

    就比如法国那些封建领主,谁又乐意解放自家的农奴?毕竟,使用农奴干活,土地收益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只需要给农奴非常有限的粮食等生活资料。而雇佣农民干活的话,不但要分走很多分成,而且,有自由身的农民,是不受领主指挥的。人家想干就干,不想干了就直接走人。

    对此,法国封建贵族们自然非常不乐意。可是,碍于法律,他们也不好强迫农民们给他们当农奴。

    而且,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法国的乡村贵族们,实在也想不出什么阴谋诡计对付农民。

    但古代华夏不同,古代华夏从战国时代开始就阴谋诡计迭出。而后,大地主们又多是一肚子坏水的文人。这些人很聪明,很擅长利用规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去迫害农民,抢夺他们的田地。而同期的欧洲人,显然缺乏这样的智慧。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流行阴谋诡计。

    但现在,马林提前三百年把这些阴谋诡计介绍给了这些贪婪的法国封建贵族,顿时,引起了他们的赞叹和追捧。然后,双方一拍即合。

    随后,那些贪婪的法国东北部贵族,私下进行了串联,统一了借贷方式和利润。面对农民,一律采用月息15%的利滚利借贷模式,而且起步就是12个月,也就是年息5.35倍。

    甚至于,当地教会的主教和修道院长们,也都被他们拉拢了,组成了剥削农民的联合阵线。

    然后,一个名为“巴黎商会”的神秘商人组织(其实就是北海上会巴黎分部搞出来的),联合法国东北部灾区大部分土地贵族以及修道院长,开始给当地农民提供无需抵押的高利贷。而且,态度好的不得了。不但给的月息低,而且让贷款的受灾农民不必急着还……

    很快,就有阿登地区的一名也做高利贷的犹太商人发现了这个放贷联盟利滚利的真相。于是,他当众说了出来。但第二天,这名犹太商人的全家就都被杀死了,家里用于放贷的粮食也被洗劫一空。随后,当地法官草草地结案,宣布这家人是被饥饿的暴民所杀……

    这事发生后,就再也没有商人敢站出来指责放贷联盟了。就算原先也同样从事放贷业务的商人,没啥背景的,也选择了逃离灾区。因为,他们意识到,如果再掺和进去,可能会没命……

    在古代,一般爆发自然灾害的时候,同样也是刑事案件高发时期。就为口吃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命案。而且,这时候查案也很困难,很多案子都不了了之。因为,在受灾时期,人口流动极大,查案极其困难……

    古代可没有专业的刑警,更没有dna坚定和指纹识别的技术。在古代,查案一般先查惯犯,后查流动人口。同时,寻找目击证人。但灾荒时期,人口流动极大,而古代警察办案能力极低,甚至很多古代警察压根就是治安官招募的混混,自然什么都查不出了。毕竟,他们不够专业。

    这种混乱的时期,自然是任凭强大的贵族们自由发挥了。很快,大部分灾民都在忽悠之下借了粮食和种子。而少部分没借的,都是被有心人悄悄提醒过了。毕竟,有些看出问题的聪明人虽然不敢声张,但肯定要悄悄提醒自家的亲友的。

    但这影响不了大局,大部分当地农民不识数,也没人敢提醒他们,自然都纷纷跳进了坑里,无法自拔。

    ……

    事实上,马林不仅在法国动手了,还在意大利地区也动手了……

    之前,马林一直不大看得起意大利人,不想接受意大利移民。但是,自从费丽斯怀了孕,并为未出生的孩子讨要了乌拉圭伯爵的爵位后,就大咧咧地表示打算从意大利移民,就为马林打开了一扇窗户……

    没错,后世的意大利人的确逗比不靠谱。但是,那是意大利文化造成的。如果建立一个以意大利人为主体的殖民地国家,固然各种不靠谱。但是,若是建立一个德意志文化为主,包含部分意大利人的国家呢……

    这个年代,欧洲可没有什么民族主义。而意大利地区,意大利人自己也习惯了四分五裂,也不觉得意大利要统一啥的。

    事实上,这个年代,不仅是意大利人没有统一的民族意识,就连德意志地区,也没人觉得德意志应该统一啥的。只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这样的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才有一统德意志的志向。

    所以,意大利人就算不靠谱,大不了,让德意志文化取代他们原本的文化就是了。一代意大利移民不行,经过学校教育,二代意大利移民总该可以了。几代教化下来,意大利人德意志化了,就没那么逗比了。

    说到底,不管是后世意大利人的逗比,还是后来黑叔叔们的各种不靠谱,也都是因为他们不靠谱的文化氛围决定的。就像后世著名的黑人总统奥巴牛,他从小在美国培养精英的私立学校长大,就明显比一般黑人理智多了。很明显,奥巴牛同志没有受到不靠谱的黑人文化的影响,所以才能取得那样的成就。

    同样地,意大利人其实并不蠢,只是因为文化问题,怯战而胆小。但论及文化水平,意大利人其实不比欧洲其他国家差。他们真正逗比的地方,在于打仗,而不是科技。

    要知道,意大利的科技,其实是很不错的。不说后世法拉利等豪车,光是李云龙那句“二营长,你特母的意大利炮呢?”就说明,意大利的科技水平还是不错的。

    若是让意大利人去打仗也许不行,但是,用来种田和搞搞科技文化,意大利人其实也不算差的……

第1675章 明葡翻脸

    不止如此,根据科尔特斯的报告,津巴布韦的穆塔帕王国首都zvongombe城里,还堆满了铜矿石。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铜矿石,全是纯度很高的富矿石。因为,贫矿石那些黑哥们根本不捡。同时,那些阿拉伯商人也不收。

    也就是说,马林当初所说的当地铜矿极为丰富的说法是正确的。光是这些不懂得冶炼铜的老黑们,随便都能捡到堆积如山的富铜矿石,可见当地铜矿资源多么丰富。(实际上,隔了一条河的赞比西河北边的赞比亚地区铜矿更丰富)

    可惜,科尔特斯的远征军实在没法携带太多东西了,只能先带着黄金撤退了。想要铜矿石,只能等下次去贸易了。反正,赞比西河口区域已经被西班牙战舰给控制了。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以后那些富铜矿石能被源源不断地运回本土,西班牙又能铸造大量的马拉维第铜币了。同时,也能多铸造一批铜火炮。

    整个西班牙朝野,都因为那些黄金和堆积如山的富铜矿石陷入了兴奋和狂热之中。随后,西班牙朝野为了“贸易还是占领”这个选择题,进行了全国性的大讨论。随后,消息被北海国派驻西班牙的间谍用信鸽传回了本土。

    马林一看哎哟,西班牙居然还有聪明人啊?居然想到垄断贸易以驱使当地代理人帮忙挖金子和铜矿的近代殖民者才有的手段啊!

    不过,对马林来说,西班牙人出兵占领津巴布韦,才是最符合他利益的。因为,占领津巴布韦,并派人开采黄金和铜,非常消耗人力和国力。就算得到了足够的黄金和铜,可成本也非常高。

    而垄断贸易交换金铜这个手段,殖民成本则比较低。而且,国内因为生产商品前来交换,还能促进本土的手工业的发展呢,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西班牙人大部分人都没那么长远的眼光,目光都比较短视。要不然,原本历史上,占领美洲后,西班牙就不会忽视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了。结果,便宜了英国。

    所以,在这场大讨论中,马林决定暗中插手,影响西班牙人的判断,使他们更倾向于出兵占领津巴布韦。

    至于理由,非常简单,先是可惜那些不能被用来交易的黄金(穆塔帕王国不可能把所有黄金都拿来交易的,肯定会留下一小部分)。然后,质疑津巴布韦人寻找金矿和开采、冶炼金矿的技术水平。并指出如果是“文明”的西班牙人亲自操作,黄金产量肯定能增加几倍……

    此外,西班牙人对当地铜矿的开发能力,也比当地人强太多了。津巴布韦铜矿资源比黄金丰富多了,如果开发出来,到时候可以成船成船地往本土运送铜锭……

    ……

    马林的这两个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的确,西班牙的技术肯定比津巴布韦的穆塔帕王国先进太多了。

    不过,关于亲自上阵的高昂成本,以及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等不利条件,马林故意忽略掉了……

    不但如此,马林还打算通过埃及商人,找到原本垄断东非贸易的阿曼阿拉伯商人,让他们提前通知穆塔帕王国,并教他们在热带雨林中跟西班牙人周旋的游击战术。一旦如此,西班牙人就算占领了津巴布韦,以后也要倒霉的……

    西班牙人固然占领了赞比西河口地区,阻绝了阿拉伯商人上溯抵达穆塔帕王国的商路。但是,这只是主流商路。莫桑比克沿海有很多阿拉伯人和当地黑人混血的斯瓦希里人,这些人未必需要走沿赞比西河流域,也可以走不靠河的热带雨林,悄悄前往穆塔帕王国,带去马林想要派人带去的消息。

    只要穆塔帕王国国王不傻乎乎地和西班牙人硬拼,以穆塔帕王国的军队人数,只要散落在热带雨林里打游击,西班牙人将会无可奈何。

    ……

    当然,那是后来的事情,眼下,马林决定派间谍在西班牙全力散布“独吞津巴布韦所有黄金和铜矿”的言论,蛊惑西班牙朝廷出兵占领津巴布韦。

    除此之外,马林还会派遣间谍,悄悄联系上法国在西班牙的间谍。在保密自己身份的前提下,告诉法国人其中利害关系。然后,让法国人暗中发力,蛊惑西班牙出兵津巴布韦。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互相叫板几百年,双方的互相渗透都非常深。而且,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两边下注的二五仔贵族很多。让法国人去搞这个事情,比马林更加方便。马林在西班牙最强的是收集情报的能力,但论及对西班牙的渗透,还是法国人更厉害些。而且,这事以后查起来,也是法国人的锅,和马林无关……

    西班牙太危险了,其优良的地理位置,天然就适合殖民美洲。而且,西班牙有800多万人口,比英格兰和葡萄牙的总和还要多很多。

    这年头,可千万别认为英格兰比葡萄牙强多少。论人口,英格兰不足300万。就算加上苏格兰的50万和爱尔兰的25万,也就375万左右。而葡萄牙,好歹也有两三百万人口,不必英格兰少。

    甚至,因为殖民非洲和获得印度香料的暴利,葡萄牙此时的国力比英格兰还要强大。

    英格兰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在煤铁资源上,比葡萄牙强很多。但若是论及现有实力,还真不如葡萄牙。

    而西班牙不同,虽然800多万人不是很多。但是,在欧洲航海国家里,已经是遥遥领先的了。甚至,葡萄牙、英格兰、丹麦和威尼斯4个航海大国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西班牙多。而这,就是西班牙的底气,也是对马林的威胁。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法国这个庞然大物不插手航海事业的前提下。要是1500万人口的法国加入进来,其他国家都要靠边站了。

    事实上,法国就是被欧陆争霸给耽误了。而且,最耽误法国的,恐怕就是意大利了。法国垂涎意大利很久了,光是历史上的意大利战争,就打了六十几年,空耗了国力。

    如果没有意大利这块超级肥肉吊在法国眼前,诱使法国搞欧陆争霸的话,法国没准就改搞大航海,然后成为航海强国了。

    所以,对马林而言,一个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吸引不到法国。但是,也不能真让法国把意大利吞下去了。否则,法国吃太饱,可能就会觊觎其他地方了。

    为此,马林才精心安排了用意大利火山灰当诱饵,来吸引法国的注意力。并抬出西班牙,和法国狗咬狗。而马林,则要腾出手来整合北海国和英格兰。然后,把葡萄牙打压下去。如此,才能达到崛起的目的。

    ……

    大概是听闻了西班牙人获得了15万盎司黄金的消息,葡萄牙朝野也疯狂了。西班牙人得到了黄金,那么,马林给的廷巴克图的黄金的消息也就确信无疑了。

    于是,葡萄牙整个朝野都动起来,打算加快进攻廷巴克图的进度……

    但葡萄牙人刚行动起来,就从远东地区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大明帝国在得知葡萄牙强占了马六甲王国的王城后,多次派使者前往马六甲城,要求葡萄牙殖民者退出该城。否则,永久禁止葡萄牙和大明帝国的贸易。

    要是在吉隆坡锡矿发现之前,葡萄牙还真的会后退一步,换取和明朝的朝贡贸易资格。

    但是,在有了吉隆坡锡矿后,葡萄牙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马六甲的利益了。所以,葡萄牙人断然拒绝了明廷的要求。

    几次被拒,明廷上下都恼羞成怒了。于是,正德下诏,永久禁止葡人来大明进行任何活动。一旦葡人登岸,一律作为奸细抓捕。而且,内阁还下令,但凡地区任何与葡人之前有来往的官员,必须立即和他们划清界限。否则,直接革职!

    也就是说,葡萄牙人想通过贿赂明朝地方官员获得悄悄贸易的机会也彻底失去了。明葡之间,彻底断绝了来往的可能!

    消息传回里斯本,里斯本在关注廷巴克图之余,也开始讨论,到底如何对待明廷的反应了。

第1676章 葡萄牙人要远征大明?

    事实上,葡萄牙人是非常羡慕马林用区区台岛作为领地向明朝皇帝称臣的手法的,也想学习。

    但是,他们不知道,马林之所以能通过,成为大明自己人,不是因为愿意称臣,而是因为献上了红薯这个高产作物。对于以农业为本的大明帝国而言,马林此举功劳非常大,自然有资格成为大明的“自己人”。

    而葡萄牙则不同,葡萄牙人又没有这种神器的粮食献上,只知道拿钱来买东西。这样的人对于大明来说,可有可无,自然可以不鸟了。

    更何况,葡萄牙居然占领了大明小弟满刺加王国(马六甲王国)的首都,还占了小弟大量国土。这可就是在打大明朝的脸了,要不是刘大夏把航海图给藏起来了,好战的正德帝差点想要恢复宝船队去南边跟葡萄牙人较量一下。

    好在眼下大明帝国最要紧的敌人是蒙古,正德现在一门心思备战蒙古,才没有去找占领马六甲的葡萄牙人的麻烦。

    但是,明廷几次派使者要求葡萄牙人退出,都被葡萄牙人拒绝了。这下,大明帝国脸上挂不住了。于是,下令彻底禁止葡萄牙人来大明,还严惩任何与葡萄牙人勾结的官员。于是,双方彻底翻脸。

    葡萄牙人也郁闷啊,要不是发现了储量极大的超级锡矿吉隆坡,他们就算放弃马六甲也没啥的。大不了,去占据吕宋岛,学马林给大明当藩属国。可吉隆坡超级大锡矿的存在,让葡萄牙人实在放不了手。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和大明翻脸了。

    眼下,双方既然无法和平相处,葡萄牙朝野就开始讨论如何应对了。

    显然,在不打算放弃马六甲的前提下,葡萄牙和大明帝国已经没有了和平相处的可能性。可是,要葡萄牙人放弃大明帝国的贸易好处,他们又万般舍不得。

    最终,葡萄牙朝野达成了一个共识葡萄牙打算出动舰队,远征大明,袭击闽粤一带的沿海,逼迫明朝做出让步。

    葡萄牙人可不像西班牙人那么自大,不会觉得派一个舰队就能征服大明帝国了(历史上西班牙人真的打算派1万多人征服明帝国)。当然,西班牙人之所以会提出如此脑残的计划,大概是被用少数人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冲昏了头脑,才会产生这个想法的。

    但明朝和那些蛮人帝国根本不是一回事啊,无论是阿兹特克帝国还是能印加帝国,都没有金属武器呢,也没有骑兵,更没有火器。可明朝全有,虽然明朝东南卫所的战斗力烂得一比,可北方边军还是很强大的。所以,后世的华夏人听说这个计划后,都觉得无比搞笑。

    葡萄牙人并没有西班牙人那样自大脑残,但他们的船只考察过明朝沿海,直到明朝海军战斗力一般。虽然船只不少,可都是小船为主,还处于接舷战的水平。

    葡萄牙朝野上下认为,如果派遣一支30艘战舰组成的强大舰队,不说能击败明朝,但消灭明朝水师还是没啥问题的。一旦在海战中取得巨大优势,就不愁明朝不妥协……

    所以,葡萄牙人集中全国力量,组建了一支30艘两三百吨级别的战舰组成的舰队。战舰上配备了很多弗朗机炮,准备用来对付明朝水师。

    而这支远征舰队的指挥官,正是大名鼎鼎的达迦马……

    ……

    马林派驻在里斯本的间谍得知消息后,连忙放信鸽向马林汇报。马林接到报告后,也是目瞪口呆葡萄牙人这把玩的很大啊……

    马林摇了摇头笑了,因为他知道,明朝是一个绝不肯屈服的国家。就算葡萄牙舰队真的消灭了的水师,可明朝是绝不会屈服的。更何况,现在的大明皇帝是极为好战的正德。

    所以,葡萄牙人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就算一时间占了上风,也会激怒大明帝国。到时候,明帝国以举国之力来战,葡萄牙人绝对讨不了好。

    ……

    不过,想了想后果后,马林脸色变了……

    为啥?因为马林想到,如果葡萄牙人真的激怒了大明帝国,正德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发展海军。到时候,大明有了海军,很可能出海抢夺利益。

    毕竟,和葡萄牙打出真火的话,刘大夏再怎么脑残,都必须把航海图和造船资料拿出来。否则,必然会遗臭万年。

    到时候,恢复了宝船舰队的明朝,很容易再来几次“郑和下西洋”。一旦明朝人走出国门了,那还有马林啥事?

    没准,当马林出动大军入侵日本的时候,日本倭王向大明求救,明朝宝船队也会来干预。

    马林倒是不怕明朝舰队的实力,而是怕双方翻脸,断了贸易路线……

    ……

    所以,明朝这一仗不能输。否则,被激怒的明朝没准就会爆宝船了。宝船一旦造出来,肯定不会放在港口腐烂。

    为了保证明朝能赢,马林只能想办法暗中帮助明朝了……

    思来想去,马林最终决定提前派人给明朝报信,同时,送一批12磅拿破仑炮给明廷,甚至,将这种炮的铸炮方法也献给正德。

    眼下,葡萄牙战船还不算大,主炮也是12磅级的。如果明朝有了一批12磅炮,就不怵葡萄牙战船了。就算明朝战船上面安放不了几门炮,可架不住明朝水师船多啊。一艘船装三四门,几百艘就千百门了,根本不怕葡萄牙小战船。

    于是,马林派人装了20门12磅拿破仑炮,并派了一个懂得用泥膜铸炮的工匠(铁模铸炮是北海国机密,不外传),亲自前往大明,指导大明的工部铸炮工匠铸造12磅拿破仑炮。

    马林的手下走的是先去巴拿马,然后横跨太平洋的航线。虽然路途更远,可因为在太平洋上顺风顺水的原因,速度比葡萄牙船队还要快。只要明帝国事先做好准备,葡萄牙人就讨不了好。

    当然,马林关心的不是葡萄牙能不能占便宜的问题。他只是担心明朝会恢复宝船队,只要宝船队不恢复,明朝的贸易依然由他垄断。这可是暴利,不容有失……

第1677章 火攻之法

    事实上,对抗西式舰队,未必就需要和对方对轰火炮。另一种古老的战术,一样很厉害。那就是火攻。

    从三国时期开始,古代华夏人就将火攻用于水战。这个战役太有名,那就是赤壁之战。

    当然,火攻是有限制的。赤壁之战东吴火攻成功,是建立在曹军把船都用链条锁在一起的情况下。要是船没锁起来,看到对方火船过来,大不了船只分散开呗,最多损失部分船只。

    而原本历史上,明朝末年大海盗郑芝龙也在料罗湾海战里对荷兰人和刘香的船队使用过火攻战术。那场海战,郑芝龙给出了海战火攻最标准的战法等敌军船队停泊在港湾内,而且逆风的时候,趁势用几百条火船冲上去……

    舰队停靠在港湾里的时候,特别是晚上,很多水手压根就不在船上,而是上岸整修去了。这时候发动火攻,对手来不及反应。

    另外,如果港湾恰好处于逆风向的时候,船只冲出来很难。因为,动力不足。中式的船帆还好点,可以利用八面来风。而西式的横帆船就惨了。在面对逆风的时候,横帆机动力超差。想要躲开轻快的火船,难度极大。所以,郑芝龙的舰队,轻松击溃了荷兰人和刘香的联合舰队。

    而后来,荷兰人也学到了这一招,将其用在了西班牙人身上。在6年后的唐斯海战中,荷兰人用曾经遭受过的火船战术,用来对付西班牙主力舰队。结果,依据摧毁西班牙43艘大型战舰,让西班牙海军从此一蹶不振。毕竟,西班牙人损失的,可不是海盗刘香损失的那50多艘中小船只,而是排水量都在1000吨以上的主力战舰。西班牙人遭此损失,从此失去了在海上压制荷兰的能力,甚至被迫同意了荷兰的独立。而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时代,也从那场海战之后才崭露头角。毕竟,之前荷兰人都没有制海权,只有挨西班牙舰队虐的份儿。

    马林左思右想,觉得就算给明朝提供火炮,明朝人也用不顺手。毕竟,明朝人的确没有用大炮巨舰的习惯。就像把ak47这种大杀器给非洲黑叔叔,结果他们摆出各种**的姿势进行射击,但就是打不中……

    而火攻法不同,这本来就是古代华夏人拿手的伎俩。而且,非常符合古代华夏儒生“用计破敌”的思维方式。

    明朝的军事衰落是很悲哀的,明朝的儒生,和宋朝儒生一样,过于相信文人的计谋,喜欢走捷径。

    结果就是,打仗时将士们基本功不扎实。而统帅兵马的文官,也老想着用自己的计谋去解决对手,而不是靠强大的实力去碾压对手。

    若是遇到同样弱鸡的对手,这些计谋自然好使。可是,遇到在机动力上远超明军的蒙古骑兵,自然就成了傻叉……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马林就算喜欢玩阴谋诡计,可北海国的军队,却也是按照后世的严格标准训练而成的。用计谋,北海**队行。要是硬碰硬,北海**队一样不怵。

    而明朝的文官,太过脑残,总想着靠自己的计谋解决对手,压根就没想过要通过训练提高将士们的战斗力。

    只有戚继光,认识到了将士们本身训练水平的重要性。所以,他练出了一支无敌的戚家军。但可惜的是,后来戚继光的后台张居正倒台,戚继光也受到文官争斗的牵连,被迫下野。他的杰出军事思想,也被愚蠢的文官们弃之不用。最后一支戚家军,甚至被故意丢到辽东送死。

    ……

    马林估计,就算大炮巨舰的思想正确,那些大明文官也不会采纳。他们要是肯接受这种思想,刘大夏也不会把郑和的航海图和宝船图纸都藏起来了。

    无他,发展海军太耗钱了,维护费用也很惊人。但大明王朝的财政,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通没有眼光的限制,从来就没好过。

    朝廷缺钱,这些文官们自然就反对大造战舰和火炮了。特别是马林献上的拿破仑12磅炮,用的是铜炮,平均每门炮就需要五六百公斤铜。对于比较缺铜的明廷来说,要是那些文官肯大批制造就有鬼了。

    但马林却不能让明廷在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失利,因为,现在的皇帝是正德这个好战分子!

    若是水战失败,那些文官就没有能力阻止正德发展海军了。而正德要是弄出强大的海军,东亚地区就没法安稳了。

    所以,马林又提出了火船战术……

    火船战术在明朝是非常有名气的,因为,现在在明朝很流行的《三国演义》,就特别提到过《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在明朝太有名,估计有说书人的城市,大部分百姓都听过这个故事。

    马林提出火船战术,不仅让明朝人熟悉,而且,非常符合明朝文人“喜欢用智谋”的风格。

    说到底,就算写《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罗贯中,其实也就是个半吊子文人。这货本来是辅佐张士诚的,但在罗贯中之流的半吊子文人“军事家”的辅佐下,张士诚干脆利落地输给了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太过迷信这帮半吊子文人的军事能力了。不像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常遇春等一干名将猛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小伎俩毫无用处。《三国演义》,也不过是一本娱乐大众的评书。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战争场景非常滑稽堂堂主将,居然出阵和人单独斗将……这得多脑残啊……

    然后,埋伏人也就简单几句描述敌将大呼“不好,中计了”,然后就兵败如山倒了……

    简单来说,《三国演义》这书,把士兵全当npc了,而热切过分夸大了武将的作用……

    ……

    但这种脑残的书,对士兵不行的明朝没啥用。可是,对本来士兵战斗力就很强的女真人就有用了……

    努尔哈赤这个半文盲,就是受到了《三国演义》非常深重的影响,开始喜欢用计谋作战。

    和明军不同,努尔哈赤手下的女真蛮子本来就很剽悍,不是明军那种npc士兵,而是类似游戏里的“精英怪”。而蛮兵们不缺勇猛,只缺主帅的智谋。《三国演义》的智谋虽然有些幼稚,可那是对明朝这个重文轻武的国家。而对于士兵全是凶悍的蛮子的后金而言,那些计谋却又有用了。因为,《三国演义》里最短板的“士兵能力问题”,在后金这边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本就有剽悍的蛮兵的后金,加上三国的智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满清……

    当然,满清能入关也有很大的运气因素,比如李自成在内部的破坏。但《三国演义》和满清的情况的契合,也是重要的因素。

    ……

    马林无法改变明朝文官脑残的“过分依赖计谋”的军事思想,也不想改变。但这次为了对付葡萄牙人,他不得不顺着那些明朝文官,采用他们看来最正确的方式,去打败葡萄牙舰队。

    甚至,这次功劳马林都不想要,避免激怒葡萄牙人。

    所以,马林早就打算好让孔泰挑选一个明朝读书人手下,让其赶赴,以谋士的身份,向大明水师的统兵官献上此计。这样,葡萄牙人就算战败,也没法怪罪到马林头上了。

    而且,马林估摸着,以明朝官僚的尿性,那个统兵官就算知道是马林献的计策,也会想方设法把功劳安在自己头上的。所幸,马林本来也不想要找个功劳,大家倒是一拍即合了……

第1678章 莫辛根再出发

    占坑……15到30分钟后改回来,请到时候刷新。老牛正在码字中……最近天热,老牛这个胖子都快热昏了,智力也下降了不少,真难受……

    事实上,对抗西式舰队,未必就需要和对方对轰火炮。另一种古老的战术,一样很厉害。那就是火攻。

    从三国时期开始,古代华夏人就将火攻用于水战。这个战役太有名,那就是赤壁之战。

    当然,火攻是有限制的。赤壁之战东吴火攻成功,是建立在曹军把船都用链条锁在一起的情况下。要是船没锁起来,看到对方火船过来,大不了船只分散开呗,最多损失部分船只。

    而原本历史上,明朝末年大海盗郑芝龙也在料罗湾海战里对荷兰人和刘香的船队使用过火攻战术。那场海战,郑芝龙给出了海战火攻最标准的战法等敌军船队停泊在港湾内,而且逆风的时候,趁势用几百条火船冲上去……

    舰队停靠在港湾里的时候,特别是晚上,很多水手压根就不在船上,而是上岸整修去了。这时候发动火攻,对手来不及反应。

    另外,如果港湾恰好处于逆风向的时候,船只冲出来很难。因为,动力不足。中式的船帆还好点,可以利用八面来风。而西式的横帆船就惨了。在面对逆风的时候,横帆机动力超差。想要躲开轻快的火船,难度极大。所以,郑芝龙的舰队,轻松击溃了荷兰人和刘香的联合舰队。

    而后来,荷兰人也学到了这一招,将其用在了西班牙人身上。在6年后的唐斯海战中,荷兰人用曾经遭受过的火船战术,用来对付西班牙主力舰队。结果,依据摧毁西班牙43艘大型战舰,让西班牙海军从此一蹶不振。毕竟,西班牙人损失的,可不是海盗刘香损失的那50多艘中小船只,而是排水量都在1000吨以上的主力战舰。西班牙人遭此损失,从此失去了在海上压制荷兰的能力,甚至被迫同意了荷兰的独立。而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时代,也从那场海战之后才崭露头角。毕竟,之前荷兰人都没有制海权,只有挨西班牙舰队虐的份儿。

    马林左思右想,觉得就算给明朝提供火炮,明朝人也用不顺手。毕竟,明朝人的确没有用大炮巨舰的习惯。就像把ak47这种大杀器给非洲黑叔叔,结果他们摆出各种**的姿势进行射击,但就是打不中……

    而火攻法不同,这本来就是古代华夏人拿手的伎俩。而且,非常符合古代华夏儒生“用计破敌”的思维方式。

    明朝的军事衰落是很悲哀的,明朝的儒生,和宋朝儒生一样,过于相信文人的计谋,喜欢走捷径。

    结果就是,打仗时将士们基本功不扎实。而统帅兵马的文官,也老想着用自己的计谋去解决对手,而不是靠强大的实力去碾压对手。

    若是遇到同样弱鸡的对手,这些计谋自然好使。可是,遇到在机动力上远超明军的蒙古骑兵,自然就成了傻叉……

    这个世界,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马林就算喜欢玩阴谋诡计,可北海国的军队,却也是按照后世的严格标准训练而成的。用计谋,北海**队行。要是硬碰硬,北海**队一样不怵。

    而明朝的文官,太过脑残,总想着靠自己的计谋解决对手,压根就没想过要通过训练提高将士们的战斗力。

    只有戚继光,认识到了将士们本身训练水平的重要性。所以,他练出了一支无敌的戚家军。但可惜的是,后来戚继光的后台张居正倒台,戚继光也受到文官争斗的牵连,被迫下野。他的杰出军事思想,也被愚蠢的文官们弃之不用。最后一支戚家军,甚至被故意丢到辽东送死。

    ……

    马林估计,就算大炮巨舰的思想正确,那些大明文官也不会采纳。他们要是肯接受这种思想,刘大夏也不会把郑和的航海图和宝船图纸都藏起来了。

    无他,发展海军太耗钱了,维护费用也很惊人。但大明王朝的财政,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通没有眼光的限制,从来就没好过。

    朝廷缺钱,这些文官们自然就反对大造战舰和火炮了。特别是马林献上的拿破仑12磅炮,用的是铜炮,平均每门炮就需要五六百公斤铜。对于比较缺铜的明廷来说,要是那些文官肯大批制造就有鬼了。

    但马林却不能让明廷在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失利,因为,现在的皇帝是正德这个好战分子!

    若是水战失败,那些文官就没有能力阻止正德发展海军了。而正德要是弄出强大的海军,东亚地区就没法安稳了。

    所以,马林又提出了火船战术……

    火船战术在明朝是非常有名气的,因为,现在在明朝很流行的《三国演义》,就特别提到过《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在明朝太有名,估计有说书人的城市,大部分百姓都听过这个故事。

    马林提出火船战术,不仅让明朝人熟悉,而且,非常符合明朝文人“喜欢用智谋”的风格。

    说到底,就算写《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罗贯中,其实也就是个半吊子文人。这货本来是辅佐张士诚的,但在罗贯中之流的半吊子文人“军事家”的辅佐下,张士诚干脆利落地输给了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太过迷信这帮半吊子文人的军事能力了。不像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常遇春等一干名将猛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小伎俩毫无用处。《三国演义》,也不过是一本娱乐大众的评书。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战争场景非常滑稽堂堂主将,居然出阵和人单独斗将……这得多脑残啊……

    然后,埋伏人也就简单几句描述敌将大呼“不好,中计了”,然后就兵败如山倒了……

    简单来说,《三国演义》这书,把士兵全当npc了,而热切过分夸大了武将的作用……

    ……

    但这种脑残的书,对士兵不行的明朝没啥用。可是,对本来士兵战斗力就很强的女真人就有用了……

    努尔哈赤这个半文盲,就是受到了《三国演义》非常深重的影响,开始喜欢用计谋作战。

    和明军不同,努尔哈赤手下的女真蛮子本来就很剽悍,不是明军那种npc士兵,而是类似游戏里的“精英怪”。而蛮兵们不缺勇猛,只缺主帅的智谋。《三国演义》的智谋虽然有些幼稚,可那是对明朝这个重文轻武的国家。而对于士兵全是凶悍的蛮子的后金而言,那些计谋却又有用了。因为,《三国演义》里最短板的“士兵能力问题”,在后金这边不是问题。

    这样一来,本就有剽悍的蛮兵的后金,加上三国的智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满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