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39章 英格兰出兵

    需要指出的是,四名英格兰侍卫追入小巷中,虽然没抓到人,可却带回了一块破损的木制铭牌,很像是法军士兵的身份铭牌。此外,地上还有一把被丢弃的法国士兵的制式单手剑。不过,侍卫们忙着送鲁宾逊去就医,就没立即拿出来。直到鲁宾逊咽气了,才拿出来给莫雷诺将军看。

    莫雷诺将军一看就傻眼了自己没派人去刺杀鲁宾逊啊,这是怎么回事?而派人对照了一下单手剑上的编号,发现竟然就是城内将士用的武器。派人根据编号去相关军营一问,还真找到了正主一个小队长,但那边说这把剑三天前丢失了……

    莫雷诺倒是相信自己人说的话,奈何英格兰人不信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偏偏刺客用偷来的武器刺杀英格兰使臣?

    事实上,这压根就是马林手下的间谍,三天前从那个在酒馆醉酒的法国小队长身上顺来的,专门用于此次栽赃。不然,爱德华哪能找到出兵的借口?

    至于身份铭牌,则是在巴黎的间谍偷来的。但因为和城里士兵的身份对不上号,所以,故意将木牌上的字迹损坏了,让人看不清细节。但那木牌,无论是从做工上,还是从材料上看,确实是法军身份铭牌无疑。

    随行的英国使团成员顿时群情激奋了咋回事?敢公然派兵杀害英格兰使臣,这是挑衅还是挑衅?

    鲁宾逊的副手哈恩的地位并不高,只是外交大臣官邸的一个普通佐官,但他也是英王爱德华负责监视外交大臣的耳目和眼线。这次出使加莱,名义上是以鲁宾逊为首,实际上使团都暗中掌握在哈恩手里。包括那些侍卫,都是听哈恩的命令行事的。

    至于刺杀时为什么那4个侍卫恰巧位于马车另一边,其实是哈恩事先就吩咐好的。而且,他们也接到了暗示如果鲁宾逊遇到麻烦,必须假装愣一会儿,故意拖延下时间……

    追入小巷内后,那些逃走的刺客的确推倒了不少障碍物,但以四个侍卫的武艺,其实是可以跳过去的。但是,这四个侍卫都是英格兰培养的密探,服从上面的命令。假装追了一下后,就回去急着带鲁宾逊治疗去了。

    事实上,他们在护送鲁宾逊找医馆的路上,也检查过鲁宾逊的伤口。他们的任务是如果伤口不致命,半路上补上一下子……

    但那几个被派来行刺的人显然都是老手,没有失手,就没用得着他们补刀……

    ……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势,加莱驻军长官莫雷诺将军头都快爆炸了。若是平时,法国人未必将英格兰放在眼里。可是,如今法国正在和西班牙打仗啊!而且,新王弗朗索瓦一世还没能完全掌控法兰西王国呢。如果这时候再得罪英格兰……

    无奈之下,莫雷诺将军只好下令在全程大肆搜捕嫌疑人,凡是年轻力壮的男子,都被带去讯问了。如果事发当晚没人能证明他们的确不在场,就要被当做嫌疑人抓进监狱待审……

    然而,那几个刺客又如何会落网?他们躲进了北海国间谍给他们提供的地下密室里,非常隐蔽,物资也充足。法国人又没有专业侦探,连警犬都没有,岂能找到那几个刺客?

    至于北海国的间谍们,那就比较聪明了。事发当晚,他们全去了酒馆喝酒,还和人打架了……

    酒馆是公共场所,那么多目击证人,自然可以让他们免去一切嫌疑。就这样,法国人的追查陷入了死胡同……

    而且,那个小巷里,也被北海国的间谍门做了手脚他们故意弄了些痕迹,指向附近的一个军营。而那把偷来的制式佩剑,就是这个军营里的法军小队长的……而鲁宾逊身上的伤口,和法军制式单手剑的刃口完全吻合……

    有那么一刻,莫雷诺将军都打算把那个小队长推出来当替死鬼算了。到时,就说那个小队长极度仇视英格兰,刺杀英格兰使臣是他自发的行为……

    但还没等莫雷诺付诸行动,哈恩就带着鲁宾逊男爵的尸体离开了。哈恩的理由是再不带回去,鲁宾逊的尸身就要发臭了。显然,一个男爵的身体不该如此被糟蹋,必须尽快回国下葬,并安排神父做法事……

    莫雷诺将军也没有理由阻止,毕竟,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防腐针,尸体的确不能长期留在外面,尽快下葬的确是正理。

    但他没想到,英格兰人接下来不打算和他再讲理了。因为,鲁宾逊这个男爵死了,英格兰人动手的理由就足够充分了……

    ……

    哈恩一行返回很快,毕竟,加莱海峡宽度不到30公里,半天就能横渡。而哈恩回到伦敦后,立即赶往伦敦塔王宫,当众向爱德华汇报了这一“噩耗”……

    爱德华此时也演技爆发,先是假装惊讶无比,然后忽然为鲁宾逊这个“呕心沥血”,并在工作中“殉职”的“忠臣”感到无比伤心,差点哭出声来。

    然后,爱德华的情绪从悲伤转为暴怒,高呼“英格兰贵族鲜血不能白流”。

    发了一通怒火后,爱德华下令出动大军包围加莱要塞,并打算派大军入城,接管案件的调查……

    当然,作为一名“守规矩”的君主,爱德华派人给法国递交了国书,通知了法国人嘿,我们要派兵进入加莱要塞查案!嗯,你同不同意都不要紧,反正我肯定要派兵进入加莱的……

    ……

    英军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动作很快。第二天,英军就征集了大量的船只,用于跨海登陆。而等到英军已经发起登陆的时候,国书才传到巴黎。

    接到英格兰人的国书,巴黎朝野顿时一片混乱。他们刚收到英格兰使臣在加莱城里被刺杀的消息呢,还在讨论如何向英格兰人交待。结果,英格兰人倒好,直接出兵了,还要求派兵进入加莱城……

    这可能吗?绝对不行啊!谁都知道加莱要塞原本是英格兰的,前几年才被法国夺回来。要说英格兰人甘心,那就有鬼了。若是放英格兰军队入城,他们还会把加莱还给法国吗?显然不会啊……

    不过,对于英格兰人围攻加莱要塞,法国人显然不太担心。因为,跟随路易十二回国的1.5万法国骑士,还没有被派往意大利增援呢。正好,可以用来支援加莱要塞……

第1740章 腐蚀

    仅仅一天的功夫,英格兰2万大军就用极快的速度完成了登陆。事实上,这2万人前段时间就忙着训练用木筏抢滩登陆了。练了那么久,这次实战,自然熟能生巧了。

    大军登陆后,快速地包围了加莱要塞,并切断了所有通往法国内陆的道路。甚至,英军还派出大批将士,摧毁了所有通往法国内陆的桥梁,还挖断了很多道路,尽可能地阻碍法国援军的前进道路。

    随后,大军就开始了对加莱城的进攻。为了将法国守军的注意力从西北角那个下水道引开,英军在发动佯攻时,并未攻击加莱西北角,而是把佯攻方向放在了四个城门上,将敌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城门楼这边来了。

    然后,英军就是边佯攻,边等下雨了……

    根据伦敦宫廷天文学家的推测,未来几天加莱附近可能有雨。一旦下雨,就是里应外合攻克加莱之时……

    而法国巴黎这边,弗朗索瓦一世和大臣们在经过最初的慌乱后,很快镇定下来。因为,加莱方向传来好消息英军并未立即攻克加莱要塞!

    对于加莱要塞这种非常牢固的要塞,最危险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一开始。因为,没有防备被打突袭的话,再牢固的要塞也容易沦陷。

    还有就是,巴黎君臣担心加莱要塞有英国人留下的密道,或者城里有英军潜伏的内应帮忙打开城门。

    可是,两天过去了,加莱城依然没有失陷。这就说明,英军并没有后手,加莱要塞还是安全的。

    如果没有密道或者内应等后手的话,法国朝野一致认为,没几个月英国人攻不下加莱要塞。所以,他们开始放心地去召集军队了……

    法**队和别国不同,德意志地区军队已经雇佣兵化,士兵都是脱产的全职士兵。而法国封建分封制参与比较重。那1.5万法兰西骑士,平时其实都不在巴黎服役。平时驻守巴黎的军队,主要是平民组成的雇佣军。而那些有采邑的骑士们,平时其实都在自家庄园里。接到王室的召集令,才会聚集到巴黎。

    若是平时无事,他们一般也喜欢呆在巴黎这种大城市。但是,现在是春耕时期啊。这些自家有庄园的骑士们,大多在家帮忙耕地或者监督耕地呢,基本都不在巴黎。

    所以,弗朗索瓦一世想要召集援军,也是要时间的。至于动用巴黎驻军去增援加莱?不可能的,国王的命不重要?十个加莱要塞,也抵不过巴黎城里的国王和大臣们的性命重要啊……

    而且,弗朗索瓦一世和大臣们普遍判断加莱要塞起码能守几个月。所以,召集各地骑士的时候,都没有要求那些骑士立即赶来,而是留了两周的集结期限。

    在法国群臣看来,英格兰人那帮江洋大盗,在陆地上绝不是强大的法兰西骑士的对手。别看英格兰人围攻加莱欢实,但只要法兰西骑士大军赶到,必然能快速地打败那帮英格兰江洋大盗。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英格兰人不能在法国骑士们赶到之前攻克加莱要塞,只有逃跑一条路可走。因为,英格兰大军在野外,的确不是法兰西骑士的对手。长弓兵的优势什么的,不过是在几十年前的时候了。自从有了生铁锭技术,法兰西骑士的板甲英格兰长弓就难以射穿了。毕竟,生铁板甲的强度比海绵铁板甲强度高多了。而且,法军在巴黎,还有几十门火炮没拉出来用呢……

    不过,那是一般情况下。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般啊……

    三天后,英国宫廷天文学家预测的下雨天终于到来了……

    晚上,加莱城下起了中雨。巴黎城头的火把大部分都熄灭了,只有在城门楼这种有顶盖的建筑里,火把才没被大雨浇灭。

    这时,靠近西北城墙角下,来了几道身影……

    他们就是北海国专门负责用王水腐蚀下水道铁闸门的间谍,他们带来了刚刚配制好的王水,以及防止在王水腐蚀铁门过程中释放的毒气的防毒面罩。

    这可是二代防毒面具了,一代防毒面具是用柔软的大象皮做的,效果虽然不错,但也不是特别好。而二代防毒面具就是用的古巴产出的硫化天然橡胶了,效果要更好。

    半夜时分,附近几十码外负责监督下水道铁闸门的那个军营的墙头上,果然没有了值班人员。毕竟,他们连火把都无法用了。

    但法国人还是有警惕心的,大约每隔半小时,这个军营里就会派人冒雨登上墙头。虽然不能用火把照看,可却能用耳朵听一听下水道铁闸门那儿有没有动静。如果有人砸门撬锁,肯定有巨大声响的……

    然而,他们失算了……

    这次北海国派来的间谍一共4个,其中,两个负责用玻璃瓶装的王水腐蚀铁闸门的大铁锁。而另外两个,一个负责撑着一个很大的黑布伞,为其他几人挡雨,同时,挡住光线……

    毕竟,两个负责用王水腐蚀铁锁的人,不能抹黑腐蚀铁锁啊……

    但他们也没用火把或蜡烛照明,那样容易被法军发现。他们用了一种很珍贵的照明器具夜明珠……

    虽然夜明珠很昂贵,但马林为了方便间谍们行动,还是给这次行动特批了一颗夜明珠。

    在出发前,四人将夜明珠在烛光前照射了个把小时。然后,这个夜明珠就能在几个小时内都能保持发光了。

    虽然光线有点弱,没烛光那么明亮,但是,在黑布蒙着的情况下,也足够用来对付那个大铁锁了。

    黑布笼罩下,加莱城西北角的那个下水道铁闸门前,两名北海国间谍用小板凳坐着,在夜明珠的弱光照明下,小心翼翼地将装着王水的玻璃瓶打开,慢慢地往铁锁上倒王水……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家伙,不管是倒王水的,还是撑伞或手持夜明珠的,都带着二代橡胶防毒面罩……

    王水倒在铁锁上,发出了“嗤嗤”的腐蚀的声响。但声音很小,加上夜里下着雨,就算在顶上的城头上,都听不见……

    在这过程中,就有一队法国巡逻兵冒雨在城墙上巡逻走过。他们是为了防备英格兰人半夜爬墙的,但他们没听到城下下水道铁闸门传来的微弱的“嗤嗤”的声响……

    随着微弱如可乐冒泡一般微弱的“嗤嗤”声,加莱城下水道铁闸门的大铁锁一点点地被腐蚀着……

第1741章 夺门

    加莱城下水道出口的铁闸门并不止一把大铁锁,而是好几把。四个队员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几把锁都腐蚀断了,并收进包裹里。

    随后,他们掏出油纸袋里的石灰粉,撒在地上,中和地上的强酸残留,免得沾到进出的英军的皮肤上,造成巨大伤害。酸碱中和,放出很多热量。四人连忙避开,等热气过去,才开始处理铁门。

    铁闸门是从石头做的卡口从上而下地插下来的,非常牢固。而且,锁头是在城内这一侧。想要从外侧打开下水道铁闸门,难度极大。要知道,那铁闸门,钢筋有铁棍那么粗。就算用大铁锤砸,都是砸不动的。

    往上抽出铁门前,四人先拿出两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是亚麻油,打开瓶口后,他们把亚麻油直接往铁门和石墙的缝隙处倒。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减少铁门和石墙的摩擦力。因为,如果摩擦力太大,抽出铁门时,声响会过大,容易惊动法国守军。而在铁门和石墙接触的缝隙里倒油,则可以降低摩擦,并使得在抽出铁门时,声音降到最低……

    果然,倒了两瓶油后,往上抽铁门的声响变得很小。在雨声的掩护下,城头上的巡逻兵和附近负责监督下水道铁闸门的那个哨所的法国士兵都未曾发觉。

    抽出铁闸门后,四人中的首领巴尔克不顾臭味,伏着身子进入下水道涵洞中。然后,他从包裹中拿出一根管子……

    拔开管子的一头,次啊发现者原来是个火绳头……

    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火绳,但为了防雨,放在一根管子里。管子有空洞,使得管内有空气,让火绳不至于熄灭。但合上管子后,外面是看不到任何火光的。

    然后,他又从油纸袋里拿出一根蜡烛……

    蜡烛的头部站了火药,火绳头触碰上去,火药一下子就燃烧起来,点燃了蜡烛……

    随后,在小雨伞的遮盖下,巴尔克在下水道涵洞城墙外的出口处,打着伞,手持蜡烛不停地对着外面左右晃动……

    而在离下水道涵洞出口300米外的地方,一群穿着北海国生产的橡胶雨衣的英国士兵,正悄悄地伏在那里。

    “哈里森,你看到火光了吗?”都快打盹的英军队长休斯看到左右摇摆的烛光后,立即来了精神。

    边上叫哈里森的副队长原本在打盹,听到队长的话后仔细一看,发现300米外的确有火光在晃动。于是,他激动道:

    “没错,是左右摇摆的火光,这是行动的暗号!下令吧,队长!”

    “好,全体都有,整队出发!注意,别弄出声响!”休斯队长压着声音下令道。

    随后,200英军敢死队,身穿雨衣,背着小圆盾,腰间挂着水手弯刀,蹑手蹑脚地向下水道涵洞走去。

    所幸,法国人没发现他们。等他们赶到后,巴尔克扔掉蜡烛,拿出夜明珠,蹲在涵洞里为英军照明。

    然后,英军士兵排成一字长蛇,轻手轻脚地从涵洞往里面爬。

    进入城内后,他们都悄悄贴着墙角蹲下,生怕被墙头上的法国巡逻兵发现。

    休斯等所有人都进来后,打算带人去打开北门,但被巴尔克拉住了:

    “阁下,别去北门!去西门!”巴尔克是弗里斯兰人,和英国人交流没问题。

    “为什么?”休斯不解。

    “北门城门洞里被堆积了好多东西,你去了也打不开门,需要先搬开那些杂物!”巴尔克解释道。

    “什么?大铁门的城门洞里还堆积杂物?至于么?别的城门也是这样吗?”休斯大吃一惊。如果城门洞里堆积了砖石原木等杂物的话,那就完蛋了。因为,搬开那些杂物,就要很多时间。

    巴尔克摇头道:

    “目前只有北门城门洞里堆积了杂物,其他城门的城门洞还没有。法国人对北门防备最严,所以才堆积了杂物。而南门和西门要迎接援军,一般不会堆积杂物的。”

    “可是,我军原定的主攻方向是北门啊!”休斯郁闷道。

    “那我们等一会儿在去西门,先派个跑得快的去北门附近通知精锐部队赶往西门。等会儿,我带你们去夺取西门!”

    “好,就这么办!”说完,休斯派一个叫博尔特的跑得快的小伙儿从下水道涵洞爬出城,去北门那儿通知突击部队去了。

    突击部队一共3000人左右,他们的任务,就是配合敢死队,夺取其中一座城门,然后,守住城门,等待大部队入城。这里面,有2000人是北海国的精锐老兵……

    而休斯带着手下们,则在城墙下面蹲着,冒雨干等了1个多小时。到了凌晨3点左右的样子,博尔特才回来汇报突击队已经就位……

    然后,休斯一行200敢死队员,才在巴尔克四人的带领下,沿着墙根摸向西门方向……

    眼看着西门越来越近,英军敢死队的成员们都面露喜色。他们纷纷拿出小圆盾,并抽出水手弯刀……

    然而,就在靠近西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城墙上,一队法国巡逻兵正在巡逻。但一个叫多梅内的法国兵忽然内急,于是,他靠近城墙内一侧,解开裤带,往下撒尿……

    正巧,他的尿线直接落在了地下正在行走的英军敢死队的头上……

    “法……”还没等这家伙把“克”说出来,城头上嘘嘘的法军士兵多梅内就觉得不对了。他警惕地问道:

    “谁?”

    然后,他还探出头来,往下张望……

    休斯一看不好,立即带队加速往城门处冲去。而多梅内也看到了城墙根下一串的人影闪动,然后忽然大喊道:

    “有人偷袭西门!有人偷袭西门!快起来保护西门!”

    然后,西门附近一个大院子里住着的法军将士被惊醒了……

    “怎么回事?”

    “怎么了?”

    一堆法军士兵被惊醒,并慌慌张张地穿衣服,并提起武器本想西门。

    当这个很靠近西门的大院里住着的50名法军将士来到西门城门洞前的时候,正好遇上了休斯一行……

    休斯当机立断,大喝道:

    “二队去打开城门,一队勇士,随我迎敌!”

    说完,休斯带着一队100名敢死队员,左手持小圆盾,右手持水手弯刀,迎向了50名法军士兵……

    但被惊动的并不止这50人,西门城门楼上住着的上百法军士兵也被惊醒了,他们也开始从楼梯上往下冲,冲向休斯等人……

第1742章 城门激战

    在休斯带着1队上百名敢死队员拼死阻挡法军反扑的同时,敢死队副队长哈里森带着敢死2队冲入城门洞内,把住在城门洞内房间里的30名慌忙起身的法军士兵摁住一顿猛殴……

    但当他们成功解决了城门洞里的30名法军士兵后,来到铁门前,顿时傻了眼铁门上,不但上了栓,还有一把铁锁……

    “法……可!”哈里森顿时郁闷了。

    跟着他们一起来的巴尔克也有些无语,但巴尔克很快提醒道:

    “快,翻下这些士兵的口袋,尤其是小队长打扮的军官的口袋!”既然是铁锁,肯定有钥匙。一般情况下,钥匙都在在城门就近的首领的身上。

    然而,他们失望了……

    城门洞内30个士兵的身上,都没有钥匙。而根据一个还活着的法军士兵所讲,钥匙在城门楼上的连队长手里……

    “擦!这下麻烦了!难道要杀上城门楼,找到那个连队长?”哈里森有些绝望。

    但那是不可能的,等他们杀上城门楼,在下来,估计法军主力都来了。

    就在这时,巴尔克从怀里掏出了一根钢丝……不,那是一个钢丝锯……

    巴尔克郑重地对哈里森道:

    “哈里森副队长,请给我争取点时间,我要两分钟,锯开这个铁锁!”

    铁锁并不大,法国人也没指望铁锁敌人破坏不了。他们要的,只是用铁锁拖点时间,拖到援军赶到。显然,一般情况下,法国人的目的是能达到的。

    哈里森悲哀地看了看铁锁(城门洞里有火把照明),点了点头,然后抽出水手弯刀道:

    “弟兄们,随我帮助队长他们去,我们必须拖住敌人两分钟以上!”

    随后,哈里森带着手下们义无反顾地冲回了城门洞内侧出口方向……

    此时,城门洞内侧出口战斗非常激烈。法国人也知道城门的重要性,所以冲起来不要命。最可怕的是,居然来了50名板甲步兵……

    休斯他们这200人,为了方便行走,穿的都是不算很重的锁子甲。虽然有盾牌,却是最普通的小圆盾。论防护力,和法国板甲步兵是有很大差距的。

    最重要的是,法国板甲步兵都是骑士子弟,身上都是有十几年的武艺的。而且,他们不但身上穿着全套板甲,防护力很高,手里的武器,也是很厉害的双手剑……

    论步战,这种穿着全身板甲,还手持双手大剑的板甲步兵,是近战中很无敌的存在……

    幸好,城里的500板甲步兵,大部分都部署在北门附近,西门这边,只有50人。但若是时间拖得久了,其他450名板甲步兵肯定要聚集到西门这边来的。

    英军敢死队员已经很厉害了,他们左手持盾,抵挡着法军士兵的攻击。而右手的水手弯刀,则灵活地攻击着敌人。一般法军将士,很难敌得过英军敢死队员的攻击。他们难以破开圆盾的防御,却又容易被英军的水手弯刀砍到或刺到。

    但那50名法军板甲步兵更厉害,他们无惧英军水手弯刀的攻击。而他们挥舞的双手大剑,甚至能劈坏英军敢死队员的木制小圆盾。而一旦小圆盾被劈坏,英军敢死队员只能面临被屠杀了……

    “啊”

    “呃”

    ……

    在法军板甲步兵的强攻下,敢死队员们开始出现大量的伤亡……

    哈里森看到这情况,也急了,他大喊道:

    “兄弟们,坚持住,等门打开了,我们的精锐同伙也就进来了!”

    钢丝锯还在锯着铁锁,2分钟过去了,锁还没锯断。巴尔克头上满是冷汗,但他不能急,因为越急越容易出错……

    用了整整5分钟,大铁锁才被锯断。然后,巴尔克叫了后排的十几个英军敢死队员,一起用力,拉开了加莱要塞的西门铸铁大门……

    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过后,西门终于被打开了……

    而此时,西门前,已经聚集了三千英军精锐了……

    “兄弟们,冲啊!”突击队首领摩尔森手持大盾和单手剑,一马当先地冲了进去……

    突击队的这群刀盾兵和城门内侧的敢死队不同,敢死队为了行动方便,穿的都是锁子甲。轻便是轻便了,可防护力不好。而且,他们用的小圆盾,也不是很结实。用来抵挡普通刀剑可以,对付重型兵器就困难了。恰好,双手大剑就比较克制小圆盾。

    而摩尔森的突击队战士,大多身穿半身板甲,头戴铁盔。所用大盾,也是蒙了铁皮的。他们的作用,就是用来抵挡城内那500板甲步兵的……

    虽然没有板甲裤子,可上半身的防御并不差。而且,腿上人家也穿了锁子甲裤子,不怕刀剑劈砍和割伤,只怕刺击。

    板甲裤子太不利于行动了,所以,突击队的战士们都选择了锁子甲裤子。虽然防护力不如板甲裤子,可利于奔跑啊。毕竟,他们可是进攻的一方,需要推进。不像防守的一方,只要守住阵地就行,不怕行动不便……

    ……

    等摩尔森带着刀盾兵主力冲进城门洞内侧的时候,休斯的敢死队已经死了60多人了。他本人,也被砍废了一只胳膊。

    看到摩尔森的刀盾兵冲入了战场后,休斯才一脸微笑,在哈里森的搀扶下,带着手下们退到一边,把战场留给了摩尔森的刀盾兵们。

    然后,摩尔森的刀盾兵和法国板甲步兵就展开了充满激情的强悍碰撞……

    “砰”法军板甲步兵的双手大剑砍在刀盾兵的大盾上,发出巨响。可惜,大盾是蒙了铁皮的,比刚才敢死队的小圆盾坚固多了。所以,法国板甲步兵的攻击毫无效果,只是把刀盾兵的持盾的手臂震得发麻。

    但刀盾兵右手的单手剑刺出去,刺在法国板甲步兵身上,也是金属碰撞声。显然,没有效果……

    看到这个情况,摩尔森立即大声下令道:

    “换右手持盾,撞死他们!”

    然后,这支从北海国第四军团挑选出来的刀盾兵战士们,整齐快速地刀盾换手,然后,右手持盾,整个人向法国板甲步兵撞过去……

    摩尔森的刀盾兵可是有800人的,对面才50个板甲步兵,如何是对手?在几百名刀盾兵的大盾的轮番冲撞下,50名法国板甲步兵纷纷败退,很多人被撞倒在地,随后,被突击队的人扑上去摁住制服了……

    但还没等摩尔森高兴多久,从其他三个城门附近赶来的另外450名法军板甲步兵就到了。然后,西门附近的街道上,展开了800板甲刀盾兵和450名板甲步兵的殊死对决……

第1743章 上火枪手!

    莫雷诺将军亲自带着包括450名板甲步兵在内的2000援军赶到了西门,和800刀盾兵为先锋的3000英军突击队在西门附近的长街上相遇了。

    莫雷诺知道,如果不尽快把英军赶出西门,一旦英军主力涌进城中,他们肯定挡不住。好在,他还是相信手下最精锐的450名板甲步兵的。

    所以,他抽出骑士剑,大喝道:

    “法兰西的勇士们,勇敢地冲上去,将对手赶出西门!”

    随后,450名法军板甲步兵,挥舞着双手大剑,猛地冲了上去……

    第四军团的800刀盾兵也不甘示弱,右手举起盾牌,猛地向前装上去……

    “砰砰砰砰”的撞击声不绝于耳。

    但法军板甲步兵也毫不示弱,尽管大盾蒙了铁皮很难砍坏,但他们还是用尽力气,挥舞大剑向英军刀盾兵的大盾砍过去,发出了巨大的响声。

    虽然刀盾兵的大盾撞击力很强,可是,这次来的不是50个板甲步兵,而是450个。就算有人被撞后退了,也很难跌到。因为,法军板甲步兵背后有战友扶着他们,不让他们倒下。

    而且,尽管刀盾兵人数更多,可是,西门附近的街道就那么宽。即使是主干道,两军真正交手的,其实也就几十人。毕竟,街道就那么宽。其他人,多半在后面等着呢……

    因为对面敌人也是人多势众,所以,这次大盾撞击的效果就差了很多。就算对面板甲步兵被撞倒,后面的法军将士也能及时扶住他们。没法像之前那样,将敌人撞倒在地,然后派人上去摁住。

    然后,双方的战斗,就打成了体力消耗战,互相用蛮力伤害对手。

    不过,法军板甲步兵率先发现了英军刀盾兵的弱点。有个叫蒙奇的法军刀盾兵队长借着城门楼上火把的微弱火光发现对方下半身貌似穿的是锁子甲……

    锁子甲是能防备劈砍和割伤是不假,可是那主要针对单手刀剑,那没啥杀伤力。但法军板甲步兵拿的都是骑士双手剑啊!它既能劈砍,也能刺击!

    没错,对方穿了锁子甲的裤子,不过,脚上貌似没啥防护啊!不像法国板甲步兵,下半身也穿了板甲,防护力更强。

    于是,蒙奇队长大喝道:

    “用剑刺他们的双脚,他们脚上没有护甲!”

    然后,很多法军板甲步兵就不再用双手大剑蛮砍对方的铁皮大盾了,而是改为将双手大剑像长矛那般,刺向英军刀盾兵的脚部……

    因为没听懂法国人用法语喊的啥,一开始,第四军团的英格兰刀盾兵顿时吃了大亏。被双手剑刺中脚部的前排七八个刀盾兵,大多受了伤,难以坚持再战。随后,又有几人中招,总共伤了十几个刀盾兵。

    就在附近的突击队长摩尔森听到战士们的呼喊,知道敌人发现了自家刀盾兵的弱点。于是,他连忙下令改变战术:

    “前排刀盾兵,蹲下用盾牌护住腿脚,第二排用盾牌护住上面!”

    第四军团的大盾是方形的,超脚下一放,完全可以将腿脚全部护住。趁着这个机会,英军刀盾兵将前排那十几个伤员扶着往后拉去。后排的战士,也自觉而又整齐划一地侧身,让出了一条通道。

    这时,本来在后面的火枪队长范保罗坐不住了,他是西弗里斯兰人,名字有些荷兰化,带个范字。他本来在北海国本土服役,不过这次英军进攻加莱需要火枪手,就把范保罗等弗里斯兰人火枪手共1000人送了过来。主要是,这帮人讲弗里斯兰语,和英国人交流没问题,也可以冒充英军,免得和法国闹外交纠纷。

    看到人群中闪出一条通道,等伤员走完后,范保罗就焦急地带着一群火枪手往里挤:

    “让一下,让一条路!我们火枪手最擅长对付敌人的板甲了!”范保罗边挤边大喊道。

    突击队长摩尔森听了后一愣,他很快反应过来:

    “对啊,火枪手对付敌人的板甲步兵!”于是,他立即命令后排的刀盾兵让路。

    摩尔森是来自北海国第四军团的,常驻纽卡斯尔。第四军团都是英格兰人组成的军队,只有部分军官是弗里斯兰人。但第四军团没有火枪手,只有长弓兵作为远程兵种。所以,摩尔森对火枪手并不熟悉。刚才遇到法国板甲步兵,一时间也没想到火枪手。直到范保罗主动请战,他才想起这一茬。

    范保罗带人挤到前面后,发现街道上挤满了人。想要让火枪手道前排找到射击机会,很难很难。

    但他有的是主意:

    “摩尔森队长,请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托着我们站到高处,好让我们能瞄准敌人!”

    摩尔森愣了愣,但还是照办了。十几个刀盾兵丢掉刀盾,把七八个火枪手抬起来,高出将士们一人的位置。

    然后,这七八个火枪手拿出了身上5支发条打火卡宾枪的一支,开始瞄准前方街道上的法军板甲步兵……

    “砰砰砰”

    一阵枪响后,法军前排的几名板甲步兵发出闷哼,显然都被震伤了。6名受伤的法军板甲步兵,两人伤的位置不重要,还能继续挥舞双手大剑,但另外四名都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还没等法国人反应过来,那七八个火枪手又换了另一支发条打火卡宾枪,继续射击……

    “砰砰砰”又是一阵枪响,这下前排那七八个法军彻底丧失了战斗力,直接瘫倒在地,看样子必须接受治疗。其中三人,胸前肋骨都被震断了几根。

    这还没完,这几个火枪手又开始换枪……

    一直连续换了5次抢,打到了前三排的法军板甲步兵。但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因为,后排的火枪手将自己的装填好的火枪递给了站在人肩膀上的那几个火枪手,让他们继续射击……

    这还没完,范保罗想起了马林经典战例中的做法他派手下火枪手爬上街道两侧的房屋顶部,从房顶上悠闲地瞄准敌人射击,增加了火力密度……

    法军指挥官莫雷诺将军快吐血了:

    “怎么回事?敌人火枪下雨天怎么能用?难道是……北海国的发条火枪?”

    莫雷诺忽然想起来,貌似北海国的火枪手,就普遍装备了不怕下雨天的发条火枪。

    那种火枪,其实法国也有,但因为造价高昂,维护困难,所以只有部分贵族手里有一两支作为收藏。想要列装部队,那是不可能的。

    不说发条打造的难度和高昂的成本,这发条若是生锈了,打火时容易打不着火。所以,需要火枪手平时多给发条抹油。或者,开打前把发条卸下来打磨一番,去除铁锈。但经常打磨的话,发条容易磨损。然后,用不了太久,价格高昂的发条就要报废了。

    只有北海国,在发条中添加了镍金属,导致发条不怕空气的锈蚀。毕竟,镍钢可是仅次于镍铬合金的不锈钢的不怕腐蚀的合金品种之一。也就是说,现在北海国发条打火枪的发条,是用的普通弹簧钢添加了镍的简单合金。这种发条,平时对保养的要求很低,不需要天天上油。要知道,这年头,油是很贵的东西……

    其实,加莱城中的法军守军,也是有火枪手的,有上千人呢,对守城战帮助很大。可惜的是,火绳枪在下雨天不能用,跟烧火棍差不多,远不如北海国的发条打火枪,能在下雨天也射击自如……

第1744章 加莱易主

    莫雷诺将军知道,想要在街头对决中打败对手,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于是,他大声下令道:

    “板甲步兵退后,让刀盾兵上!”

    板甲步兵可是他手里的王牌,不能这样轻易被敌人点杀光了。而法军刀盾兵,也是有六七百人的。

    不过,和第四军团的精锐刀盾兵不同,法军的刀盾兵只是普通兵种。他们用的木盾,没有蒙铁皮,只是普通的木盾。他们身上,也没有穿板甲,只穿了普通的皮甲。

    论战斗力,他们当然不是摩尔森的精锐刀盾兵的对手。但他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板甲步兵的伤亡而已,另外,拖住敌人前进的步伐而已。

    慢慢地,法国六百多刀盾兵上前,把已经不到400人的板甲步兵给换下去了。随后,范保罗的火枪手们也停止了射击。因为,他们的发条打火枪虽然不怕下雨,可装填却困难。下雨天发条打火枪射击时没问题,可装填时若是火药被雨淋了,一样完蛋。所以,他们也尽量不浪费子弹在普通法军士兵身上。

    这会儿,原本被法国板甲步兵打得难以前进的精锐刀盾兵,重新恢复了活力,开始用装备优势,欺负眼前的法军普通刀盾兵。

    而范保罗的火枪手,则躲进路边的民居里面给射击完的发条打火枪装填弹药去了。他们随身都带了油纸袋装着的火药,只要进入防雨的房屋里面,就能正常装填弹药了……

    但正在激战的双方并没有看到法军指挥官莫雷诺,已经在悄悄带着那剩下的400法军板甲步兵后退了。

    而且,后退以后,莫雷诺悄悄地叫来了大批普通法国步兵,去房屋里搬杂物东西出来,开始封堵街道……

    也就是说,跑到前面去和英俊精锐刀盾兵拼命的600多法军普通刀盾兵,被莫雷诺当成了弃子……

    ……

    “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敌人的大军已经入城了!”法军板甲步兵队长蒙奇问道。

    莫雷诺将军犹豫了一会儿后,道:

    “这样吧,蒙奇,你把400板甲步兵分成两部分,从旁边的小巷子里,绕到西门南北两侧的城墙下的小道上,然后,从南北两侧忽然攻向西门。”

    “不过,你要看好时机,最好等敌人刀盾兵全部离开西门城门洞后,再发起突击。这样,你们就不用和那些该死的刀盾兵纠缠了。进入城门洞后,别的不管,先关上城门。然后,死守城门洞。到时候,我会调集其他军队一起围剿敌人那些刀盾兵的!”

    “如何围剿那些刀盾兵啊?普通武器对他们根本无效!”蒙奇郁闷道。

    莫雷诺自信地说道:

    “不怕,我现在派人把西门大街主干道堵住了。同时,我派人去召集城里所有的战锤兵了。这些战锤兵,本来就是对付板甲的。刀盾兵和板甲兵一样难以破防,但战锤还是能建功的。同时,我会派人去城里铁匠铺等地方,收集一切大锤,分发给力气大的士兵,用来砸敌人的盾牌和板甲!只要那些刀盾兵被战锤兵喂猪,加上你们的配合,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那些火枪手?”

    莫雷诺叹了口气道:

    “没哈好办法,只能硬顶着打了。另外,我去找点弓箭手了。好像,那些火枪手没穿板甲……”

    “可我们军中没有弓箭手啊……”蒙奇有些郁闷道。自从配备了火绳枪手,法军中也渐渐开始淘汰弓弩兵了。如今遇到下雨,那就太郁闷了。

    莫雷诺摇摇头道:

    “军中没有弓弩,但城里还是有人有的。我记得,总督府附近有家专门出售英格兰长弓的英格兰人开的店铺,我派人强征了那个店铺里的长弓就是……”

    “也只能这样了……”蒙奇点点头,随后将剩下的400板甲步兵分成两队,仗着熟悉城里地形,从小巷里绕向了西门南北两侧……

    ……

    而此时,英军主力在爱德华的亲信之一的萨布拉金将军的带领下,从北边绕到了西门这边,并准备入城。

    但是,此时双方的刀盾兵还在加莱城西门大街上决战,城门处堵得慌,主力根本难以入城。

    萨布拉金想了想,下令道:

    “既然很难向前推进,那你们给让开一条道,让我手下的将士们先从边上的楼梯,爬上城门楼,然后,从城墙上去攻击北门城门楼。然后,从北门城门楼上下来,打开北门……”

    这个想法很好,可以绕开敌人的封堵。但摩尔森阻止了:

    “将军,听说北城门的城门洞里塞了很多杂物,就算攻下北门城门楼,想要打开北门也要清理很久的杂物,还要面临法军反击!”

    顿了顿后,摩尔森又建议道:

    “我看,我们不如从城墙上进攻南门吧?南门是法国援军的进入通道,肯定不会再城门洞里放杂物的!”

    萨布拉金立即点头,于是下令道:

    “好,就这么办!摩尔森,你的刀盾兵借我100个,作为进攻男城门楼的先锋。我的大军,全部上墙,向南城门楼前进。当然,城墙上容纳的人有限。其余大部分人,都从城外绕到南门外面,等待城门打开!”

    “是,遵从您的命令!”

    随后,围在西门城门洞内侧的突击队战士们,纷纷侧身让开一条通道,让城门外的主力部队进一批人进来,通过楼梯爬上西门城门楼。然后,100名刀盾兵后排战士,也跟着上城墙,还作为先锋,沿着城墙向加莱城南门的城门楼奔去……

    40分钟后,蒙奇带领的两队法国板甲步兵,已经悄悄贴着城墙根,来到了西门附近。

    此时,英军精锐刀盾兵已经成功击溃了法军普通刀盾兵,并杀到了法国人设立的路障区前面,并开始搬开路障。而城门附近,已经没有防护力超高的刀盾兵了。

    蒙奇看准时机,大喝一声,西门南北两边的城墙根的法军板甲步兵立即勇猛地冲出来,杀向城门洞,当场杀死了上百个北海国火枪兵和几十个普通突击队战士。然后,冲进了城门洞。

    但让蒙奇没想到的是,因为英军总指挥官萨布拉金将军就在西城门外,此时西城门这边聚集了几百个英格兰骑士……

    英格兰骑士虽然没有法国骑士那么多那么厉害,可也是有那么一批的。恰好,萨布拉金将军身边就有500个稀罕的英格兰骑士……

    看到城门洞里来了法军板甲步兵,萨布拉金将军惊愕了片刻后,立即下令身边的英格兰骑士下马,挥舞着双手大剑冲上去,和蒙奇率领的板甲步兵们杀在了一起……

    要知道,这些英格兰骑士可是正宗的骑士,比之法国的板甲步兵,还是厉害些的。法国板甲步兵成员虽然也基本来自骑士家族,但一般都是未能通过骑士考核的淘汰下来的成员。虽然武艺比普通人强大,可比之正规的骑士,还是要差些的。而且,这帮法国板甲步兵,在武器上吃了大亏……

    虽然同是用双手大剑,法国板甲步兵用的双手剑,是法国人用生铁锭加工出来的,质量也就那样。

    而英格兰骑士用的双手大剑,都采购自北海国。其材料,都是用的钢材!

    英格兰骑士的双手大剑,剑身用的是韧性不错的中碳钢,而且是添加了硅锰元素的碳素弹簧钢。而剑身外表,特别是刃口部分,却都经过了渗碳处理,坚硬异常。

    多番碰撞下来,法军板甲步兵的生铁双手大剑,纷纷敌不过英格兰骑士的钢剑,好多都被砍断了。然后,自然被英格兰骑士们一通好虐,并被全歼……

    当这支法国加莱守军最精锐的部队被消灭后,城中法军就再也难以抵抗英军的进攻了……

    很快,加莱南门失守,大量英军从南门涌入,抄了法军的后路。经过大半天的激战,加莱要塞正式易主……

第1745章 一片哗然

    法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特别是那四五百板甲步兵,可是步战中的王牌。但可惜的是,他们好死不死地正面碰上了英军为数不多的英格兰骑士。因为武器上的问题,加上武艺略有不如,这支法军精锐很冤屈地完蛋了。

    若是对上英格兰普通步兵,这支军队本该大杀四方的,奈何他们遇到了克星!这支部队完蛋后,法军也就没啥精锐了。

    本来1000火绳枪手也是挺厉害的,尤其是在守城战中。可惜,当天下雨,那1000火绳枪手瞬间被废掉了,比之一般的步兵都不如,战斗力和农夫组成的征召兵都没啥区别。

    英军再攻破南门后,开始对城内法军两面夹击。法军虽然殊死抵抗,奈何人数实在不占优。何况,他们的精锐阴差阳错地被人灭了。所以,莫雷诺将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法军节节败退。

    最终,莫雷诺将军在总督府内被好几个英军壮汉扑上来死死摁住,屈辱地被俘……

    ……

    “万岁!”

    “万岁!”

    ……

    英军将士在加莱要塞城头大声欢呼,庆祝这难得的胜利。要知道,自从百年战争后期开始,英军就很少能在陆地上打败过法军了。这也导致英国陆军面对法军,心理上都有些虚了。但这场攻克加莱要塞的战役的胜利,给英军将士找回了不少信心。

    但萨布拉金将军对此却忧心忡忡,他担忧道:

    “要是法国人用同样的招数对付我们该如何?”

    这场攻城战让他大开眼界,无论是轻松解决掉下水道铁闸门,还是从内部打开城门,都让萨布拉金将军有些惊诧。继而,他担忧地想到钥匙法国人用同样的招数来围攻加莱怎么办?

    这时,北海国情报头子巴尔克笑呵呵地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我们北海国都城奥里希,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哦,怎么解决这些隐患?”萨布拉金好奇道。

    巴尔克答道:

    “在奥里希城,马林大公为了防备城里面有内应打开城门,他在城门洞内侧加了一道铁门。这道铁门并不太厚,挡不住撞木的冲撞。但大公说过,这道门,其实是为了阻拦城里面妄图冲击城门的小股部队的。”

    “这种潜伏在城里打算打开城门的小股部队,不可能携带攻城用的撞木等工具。一般他们只会带刀剑,所以,不用太厚的铁门,就能阻挡住他们。”

    “到时候,内侧铁门里面上锁,敌人的突击小队短时间内难以打开铁门。而且,城门附近的守军也不是傻子。在他们破坏内侧铁门的时候,早就过来消灭了这帮人了!”

    马林搞出的这种城门洞内侧铁门,其实和后世那种老式的学校大铁门差不多。不算多牢固,肯定没法抵挡攻城器具。但是,用来抵挡城内的敌人突击队一阵子,坚持到城门楼上和附近兵营的援军抵达,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了这种类似学校大铁门的玩意儿,敌人想要从后面突袭打开城门,那就基本不可能了。毕竟,单兵不带工程器具,是很难破开这种大铁门的。如此,就不用太担心城门从内测被攻破了。

    而且,这种大铁门相对比较轻便。早上开城门的时候,城门洞里值班的卫士打开锁,就能轻松推开铁门,不影响城内外交通。

    萨布拉金听了这个办法,顿时开心无比,立即下令模仿。然后,他又问道:

    “那下水道铁闸门该如何防守呢?”

    这一次,英军可是从下水道突入城里的……

    巴尔克想了想,道:

    “好像……奥里希的下水道铁闸门有两道。而且,涵洞内晚上还点油灯。附近有个哨所,有防雨的望孔。”

    “和法国人不一样,奥里希城的下水道铁闸门是涵洞内自带油灯照明,彻夜不息。不像法国人,依靠城头火把照明,不能防雨。涵洞里有灯光,只要望孔里有卫兵换班值夜监视,加上双道铁闸门,就不用担心敌人能从下水道偷袭成功……”

    马林可是欧洲偷袭的祖宗,又怎会不防备别人偷袭他?所以,无论是城门洞的内侧防守,还是下水道铁闸门的防守,他都考虑到了,不会给人偷袭他的机会。

    萨布拉金将军听了后感慨不已果然是欧洲第一阴人啊,不但擅长阴别人,也防着别人阴自己……

    巴尔克要是知道萨布拉金的想法,估计会提出决斗的麻痹,咱老大那叫足智多谋,啥叫阴人?

    ……

    随后,萨布拉金按照奥里希的模式,开始了对城防的改造,完全借鉴奥里希模式。有了这两项改造,就不怕法国人用同样的招术夺取加莱要塞了。

    当然,还有别的。比如,将加莱城里的法国人都赶出加莱要塞……

    萨布拉金可不是傻子,城里的法国人,多半是这几年法国迁入的,自然是法兰西王国的死忠。留他们在城里,绝对是安全隐患。没准,人家就和法军来个里应外合了。

    而且,将城里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法国人赶走的同时,英军士兵们还可以趁机抄家,掠夺那些法国人的财富。毕竟,这可是要塞港口,是商贸重地,城里的居民还是有些资产的。趁着将他们赶出城的机会,还能捞上一笔。城里的法国人,随身衣物和被褥什么的,可以带走。至于财产,那就不要想了……

    就算城里那些英格兰商人,也被萨布拉金将军的手下敲诈了一笔。毕竟,这几年,这些英格兰人在城里,也给法国人办了很多事,被罚点款,也是理所应当。当然,对他们,英军下手就不那么狠了,只是敲一笔,没有抄人家的家。

    ……

    把全城清理了一遍后,萨布拉金将军就派出使者,前往巴黎,通知法国朝廷英格兰王国已经收回加莱要塞的管理权。而且,贵国包括莫雷诺将军在内,一共有两千六百人被俘,包括30名贵族军官……

    按照爱德华陛下的指示如果法兰西肯承认英格兰对加莱的永久主权,英方愿意无条件释放所有战俘……

    消息传到巴黎,法兰西王国上下,一片哗然……

第1746章 建议修长城

    “怎么可能?英国佬5天时间就攻克了加莱要塞?”看着国书,刚开始掌权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有些失魂落魄。

    他刚开始渐渐地掌控法兰西王国的各项权利,目前正在从塞斯克伯爵手里回收巴黎城的城防军队的掌控权呢。至于在王国内部的名望,尚在建立之中。没想到,才几天时间,先王路易十二好不容易夺回来的加莱要塞就被英格兰人夺去了,简直就是重重地在他脸上扇了一巴掌啊!

    这一巴掌打得太狠了,直接让弗朗索瓦一世名望扫地。这才没登基多久呢,刚开始收权,就丢了加莱要塞这样的战略要地,简直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要知道,在这个念头,欧洲君主就是靠名望支撑着的。有名望,贵族们服你。没有了名望,可能会众叛亲离。比如神罗皇帝亨利四世,因为被教皇绝罚,不得不跪求教皇原谅。因为,他那时候已经众叛亲离了……

    当然,弗朗索瓦一世丢失加莱,并没有亨利四世被绝罚那么严重。但是,这对他的威信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所以,弗朗索瓦一世怒了,他暴躁地抽出宝剑,在华丽的宫殿里四下乱砍,很多珍贵的工艺品,都毁在他的剑下。

    而此时,却没有一个大臣敢上前阻拦。因为,他们也懵了,除了间谍约翰.拉菲……

    当然,约翰.拉菲表面上还是要装出很意外和很悲愤的样子的。他想起马林前几天给他的密信指示,于是站起来道:

    “陛下,请息怒。臣以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加莱要塞是如何那么快失守的。按道理,英格兰人是没有五天就攻克一座要塞的能力的。因此,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情况。只有打听清楚了这个秘密,我们才能做好应对!”

    弗朗索瓦一世的怒气平息了不少,他停下破坏,双眼通红道:

    “这有什么用?加莱要塞已经失守了,朕要成为国民眼中的笑话了!”

    约翰.拉菲摇了摇头道:

    “陛下,加莱要塞的事情,固然是坏事。可是,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防备敌人用同样的招术,攻克加莱要塞附近别的城市啊!只有弄清楚他们取巧的手段,以后法兰西的城市才会更加安全!”

    事实上,约翰.拉菲早就知道北海国间谍有破坏下水道铁门的手段。但他不能说,只能装出不知道的样子,还要引导弗朗索瓦一世自己去想,去调查……

    弗朗索瓦一世听了这话,终于冷静下来了。的确,弄清楚敌人的奇怪手段,才会更加安全。

    于是,他命令约翰.拉菲负责此事,去打探加莱要塞失守的奥秘。而约翰.拉菲,也凭此,得到了弗朗索瓦一世更多的信任。

    ……

    随后,法兰西君臣,开始商讨如何应对加莱要塞失守带来的危害。以及,夺回加莱要塞的可能性。

    但所有人都不看好夺回加莱要塞的可能,因为,之前法国人能攻克加莱要塞,还是因为加莱要塞没有安装铁门的缘故。如今,法国人自己给加莱要塞换上了厚实的铁门,想要攻破城门,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又不是马林,不知道王水的配方,自然拿铁门没办法。

    而若是用蚁附之法攻城,以加莱要塞之坚固,得填上几万士兵的性命,才有拿下的可能。但最糟糕的是,加莱要塞因为和英格兰本土只隔着宽不到30公里的小小海峡,英格兰本土可以从容地支援加莱要塞。这使得,法国人就算肯赔上士兵的性命,也未必能拿下加莱要塞啊。要不然,英格兰人也不能占领加莱150多年。

    弗朗索瓦一世有些坐蜡:

    “众卿,如果放任英国佬占据加莱要塞,以后,法兰西东北方就要不稳了。到时候,英国佬随时都可能出兵袭扰我法兰西的东北地区啊!甚至,可能袭扰巴黎!”

    巴黎到加来也就235公里左右,英军若是登岸,几天就能打到巴黎附近。若是平时,英军肯定不敢进攻巴黎。可现在法国正在和西班牙争夺那不勒斯,主力需要南下争霸。这样一来,英军就有了趁机袭扰巴黎的可能。不用围攻巴黎,只要在巴黎周围地区扫荡一遍,就能让法国元气大伤。

    基本上,加莱要塞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给法国来一下狠的。要不是英格兰陆军战斗力太渣,天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就在法兰西君臣们都愁眉苦脸的时候,约翰.拉菲又站出来了:

    “陛下,臣有办法解决加莱要塞的威胁!”

    弗朗索瓦一世顿时精神一震,他想起来,这个约翰.拉菲在先王在世的时候,也是个足智多谋的臣子来着。于是,他满含期待地看着约翰.拉菲道:

    “爱卿快讲!”

    约翰.拉菲行了一礼,并没有立即说出计策,而是反问道:

    “陛下知道哈德良长城吗?”

    弗朗索瓦一世一愣,随后答道:

    “朕当然知道那个长城,不过,那个所谓的长城,也就比篱笆墙好一点吧,根本挡不住敌人!”

    哈德良长城的确不算高大,它只有4.6米高,和一般房间的高度差不多,相当于普通人家院墙的高度,很容易翻越。其宽度,顶宽也只有2.1米,士兵站在上面很拥挤,展不开。

    所以,哈德良长城更像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一个边界篱笆,而不是防御工事。

    但约翰.拉菲说的长城,可不是哈德良长城这种篱笆墙……

    他给弗朗索瓦一世和一干法国大臣详细地介绍了华夏的万里长城,告诉弗朗索瓦一世,华夏靠着万里长城,挡住了北方草原几十万游牧骑兵的南下……

    约翰.拉菲介绍完万里长城后,慷慨陈词道:

    “陛下,我们只要在加莱要塞边上修建一条高大坚固如城墙的长城,就可以把英国佬死死地限制在围墙里面!就算他们占据了加莱要塞又如何?我们用围墙围着加莱,他们就算有兵马登陆,也出不来!”

    ……

    弗朗索瓦一世和法国大臣们听得心驰神往,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是马林故意给法国挖的坑修长城是吧?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动用多少人力么?

    秦朝因为修长城,耗干了国力,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以致灭亡。隋朝也是,挖了一条大运河,明明利在千秋,却也同样耗尽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另一个原因就是远征高丽的失败了)。

    虽然修一条包围加莱要塞的长城耗费远远赶不上修建万里长城和挖京杭大运河,但是,法国的财政,也远远不能跟秦朝和隋朝比啊。眼下的法国,都没有全国统一的税收呢,哪有那么多钱消耗?

    所以,马林指使约翰.拉菲献上的修长城的计策,看似靠谱,其实却压榨了法兰西的国力,让法国在数年内无力搞别的。加上南边要争霸意大利,可以预见,法国接下来这些年,肯定不好受了……

第1747章 甩锅

    修长城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显然是巨大的,但哈德良长城是个例外。修建哈德良长城,罗马帝国并未征发民夫,而是单靠三个罗马军团越15000多人花费了6年的时间修筑而成。

    而且,成本中最占大头的建筑材料石料,修建哈德良长城时没花钱。因为,当地石材资源极为丰富,当地士兵只要有工具,就能开采到足够用来修建哈德良长城的石头。

    但在加莱要塞附近修长城则不一样,因为,加莱要塞位于海边的沿海平原,当地根本就没有石料来源。想要修建长城,只能从外地运入砖头或者石料。

    想当初,马林只是在莱尔城附近修建一个利用水力的高位水库,才0.1平方公里,就花费了超过20万金币。当然,那个水库用了不少钢筋,所以成本高昂。但包围加莱要塞的长城,少说要几十公里长。而且,起码要比类似篱笆墙的哈德良长城要高大些。所以,其成本肯定不小,起码几十万金币。

    不过,约翰.拉菲在陈述建议的时候,却故意忽略了这一点,而是拿哈德良长城的修建没花多少钱来说事。然后,不大懂这些专业知识的法国君臣们就被忽悠住了,以为会和哈德良长城那样,最多比哈德良长城多花点钱。但是,他们没想到,修这么一条几十公里的长城,竟然能够掏空法国国库……

    这帮家伙,显然都不懂建筑成本预算。但是,约翰.拉菲描述的用长城堵死英国佬入侵法国北方的场景,他们还是能想象出来的。毕竟,长城的功效的确比较大。

    也许有人说,长城在古代并不能百分百防住北方的游牧民族啊。像是明朝时期,北方长城就屡屡被攻破。

    但是,你得考虑到那些是特例。而且,就算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攻破长城,也是从一些关隘进来的。也没见他们能飞跃长城,而是必须袭击一些重要关隘。

    而且,万里长城太长了,难免有疏漏,肯定难防备啊。但如果是保卫加莱要塞的小长城,那就比较容易守了。毕竟,这就是个大号的包围圈,对加莱要塞的情况看得分明,不可能被对方偷袭。

    此外,约翰.拉菲建议在长城上修建多个可以防雨的类似烽火台那样的墙上建筑。然后,在这种城墙上的亭台里,部署火绳枪手。如此,就算下雨,也能用火绳枪打退敌人的进攻……

    这种在长城上修建亭台的做法,看起来的确增强了防御力,让火绳枪手有了发挥的余地。但是,隐藏在背后的,则是成本的极大提升。真要全照着精品方案修建长城,别说几十万金币了,两百万都打不住……

    但弗朗索瓦一世和在座的大臣们不懂啊,听着约翰.拉菲吹牛比,他们都觉得挺好的。至于成本,这不是贵族们能估算得出来的……

    ……

    兴高采烈的弗朗索瓦一世当场采纳了约翰.拉菲的建议,下令修建包围加莱要塞的长城,大约五六十公里长的样子。而且,法国这边打算调动1.5万大军和2万民壮去修建这个长城。修长城的自然是民壮,那1.5万军队则是防备加莱城里的英军出城反扑。毕竟,修这个城墙,绝对是断了英国人出加莱要塞骚扰法国的可能。

    果然,消息传回伦敦,爱德华的脸色有些黑。因为,他发现夺回加莱要塞的意义没那么大了。

    但是,他也有他的办法你不是想要修建长城,包围住加莱要塞吗?你的长城总有两端要靠近海边吧?行,只要靠海边就好。等你在海边修建的时候,我排军舰炮击,看你怎么修建海边的部分!

    海洋终究是英格兰的天下,法国人可以修完大部分长城,但想修靠海的一端,那就要看英格兰人答应不答应了……

    总之,这是个不是我压倒你,就是你压倒我的殊死较量……

    伦敦的情报传回巴黎,得知爱德华对长城的修建非常生气后,弗朗索瓦一世就放心了。他就担心英国佬不在乎这个小长城呢。但他不知道,英国人决定铁了心地干扰长城沿海部分的施工了……

    为此,爱德华特地向马林订购了红夷大炮30门,和装载红夷大炮的战船,专门用来轰击沿海部分的施工地段。

    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在500米以上,加在战船上层甲板,射程更远,完全可以打得法国人沿海工地没法开工。而法国人的小铜炮,射程只有两百多米,无法和红夷大炮抗衡。

    马林也很快接单了,30门红夷大炮,那现在就立马能拿出手。但运载红夷大炮的战船,马林却有点难拿出来。

    若是直接拿500吨战舰卖给英格兰,法国人一看就知道是北海国卖的了。那样一来,就免不了面对法国人的怒火了。马林暂时不想招惹法国人,就想到了西班牙的卡拉克帆船……

    卡拉克帆船船身高大坚固,适合安放重型火炮。而且,卡拉克帆船船头和船尾都有高大的舰楼,很适合安装火炮。船楼越高,火炮的射程就越远。

    虽然目前卡拉克帆船普遍较小,只有两三百吨,一艘船最多安置两三门红夷大炮,不然船体吃不消。

    但马林手里,恰好有十几艘卡拉克帆船,原本是用来假扮西班牙人的,现在貌似没啥用了。所以,马林决定,给手里十几艘两三百吨的卡拉克帆船进行一番改装,在船身上蒙上一些上了漆的白铁皮,以抵挡法军的炮弹后,就把这批卡拉克帆船连同30门18磅的寇非林长炮(红夷大炮)一起交给了爱德华,让他们去破坏法国人的长城沿海段的修建。

    ……

    而此时,约翰.拉菲奉命调查加莱要塞失守的原因,也查到了英军使用了“可在下雨天使用”的火枪,矛头直指北海国。毕竟,这年头,能列装发条打火枪的,只有北海国。

    于是,愤怒的弗朗索瓦一世派使者前往北海国,质问马林。因为,弗朗索瓦一世觉得,那些火枪手怕是北海国派去的。这还得了?打法兰西王国的脸?这会儿,弗朗索瓦一世要不是还保持着理智,估计都想发兵进攻北海国了……但因为西班牙和英格兰两大强敌在侧,弗朗索瓦一世才忍下火气,没派兵……

    马林也知道这一点,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太过刺激法国。不然,年轻气盛的弗朗索瓦一世没准真的会不顾大局,派重兵来进攻自己的。

    所以,马林直接甩锅道:

    “北海国没有派兵参加进攻加莱的战斗,绝对没有!不过,前些日子,英格兰国王爱德华的确从我这里定购了一批发条打火枪……”

    说完,他还拿出了一个订购合同,证明英格兰的确从他手里采购过发条打火枪……

    这份单据,是马林访问伦敦的时候就让爱德华当场签署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混淆法国人的视线,以达到甩锅的目的。毕竟,马林现在还不想和法国开打。

    因此,上次在伦敦和爱德华商议进攻加莱的时候,马林就未雨绸缪,准备好了这个订购合同,还让爱德华用了国王印信,并亲笔签名……

第1748章 少年士官生

    法国使者顿时有些傻眼,他正好对印信和君主签字有所研究,认得英王的签名字迹。而且,还能闻得出专用墨水的味道。

    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份采购合同竟然是真的!上面英王的印章和签字,包括墨水的味道,都和正规的英格兰文书一模一样,显然是真的。如此一来,马林甩锅也就成功了。

    看到使者相信了这份采购合同,马林心里笑了笑,但脸上却委屈地解释道:

    “使者,你知道的,我现在也是英格兰纽卡斯尔伯爵呢!国王陛下要向我采购一批火枪,我敢不答应么?没派兵直接参战,都算我很重视和伟大的法兰西王国的关系了……”

    眼瞅着人家的确有正规的合同,而且时间的确有些久远的样子,法国使者只好相信马林是无意的了。不过,他不知道马林转头又买了30门红夷大炮给英格兰了……

    虽然这么做的确有点怂,但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让法国人有火发不出来……

    而且,这个年代,对法国认怂也不算奇怪。毕竟,此时的法国,那可是欧洲第一强国。就像后世,对老美认怂丢脸吗?的确丢脸,但大家都这么干,也就不是特别丢人了……

    就这样,被忽悠瘸了的法国使者,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被送回去了。其带回去的消息,显然没什么价值。

    而法国国内,此时也在为下水道铁闸门的安全保护问题,展开了大讨论。因为,根据约翰.拉菲的调查结果,貌似加莱要塞是从下水道铁闸门被英国人攻破的。

    加上之前都铎的玛格丽特母子被刺杀后,英国佬就是从下水道铁闸门逃跑的,让法国人意识到了一件事英国人似乎找到了打开下水道铁门的好办法。所以,必须加强对下水道铁闸门的防守!

    而众所周知,下水道的味道非常不好闻。尤其是夏天,下水道的味道简直臭不可闻。所以,一般守卫下水道的士兵,也都部署在几十米外的地方,免得被熏到。

    但经过英国人连续两次利用下水道绕开城防的事情后,法国人痛定思痛,决定加强对下水道铁闸门的防守。

    为此,为了保证城市的安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在下水道出口边上修建哨所,让士兵直接在下水道出口边上值夜……

    这就苦了值夜的法军士兵了,因为,下水道那边味道真的很难闻啊!要是驻扎到下水道出口旁边,那得熏死人啊……

    但为了安全,法国朝野依然决定常驻兵马在下水道出口边上,以保证下水道铁闸门的安全。至于士兵们的不习惯,管他呢……

    事实上,法国人不知道,在打算利用下水道铁闸门进攻加莱城的时候,马林就做好了以后放弃使用这种办法的打算了。

    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一次两次用这种取巧的方式,也许有人会上当。但想要一直利用这个漏洞人家又不是傻子!

    所以,马林也不怕这种漏洞被人发现。反正,他下次也不打算用了。有王水在,别说腐蚀下水道铁锁了,直接腐蚀大铁门都可以。如果是木门,那就更容易了来一桶汽油,就能把木门烧掉!

    如此,法国人也算白忙活了。只是,那些被派去守卫下水道出口的法国士兵好惨,要忍受下水道臭味的折磨。特别是夏季,简直要臭死个人啊!

    ……

    送走了法国使者后,马林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眼下,马林有自己的大事要忙,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军队中基层军官的更新换代!

    20年前,马林草创北海**队的时候,用的基本都是德意志南部山民,和阿尔萨斯农民。就连连队长和小队长等基层军官,也都是任用的不识字的山民。因为,他手下也没有识字的基层军官可用!

    但20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10多年前,马林占领了东弗里斯兰伯国后,开始在东弗里斯兰开办学校,还办了少年军官速成班,就开始获得了一些识字的人。

    少年军官速成班办了好几年,一共培养了几百名少年军官。后来,这几百名年轻的军官,被编入了军中,成为北海国第一批识字的基层军官。

    但这还不够,后来北海国还在普通学校的小学生里,挑选了一批不是很聪明(聪明的都被安排继续上学深造了),但很忠诚勇敢的少年,继续培养,以作为军官培养。

    在去大明之前(1508年左右),第一批小学生毕业,并有一批约1000人的小学毕业生被送进半工半读的士官学校继续培养。而小学毕业生毕业时一般都在十三四岁左右,如今六七年过去,第一批小学毕业生都成年了……

    事实上,去年就有1000名士官学校的学生成年了,今年春季又有1000人毕业成年,使得马林手里一下子多了2000名士官生!

    这可是从小接受教育的士官生啊,比之前少年军官速成班的学生水平要高多了。好歹,人家文化水平都相当于后世的初中生了!

    当然,初中课程里,很多知识都不全(马林故意删除的),但好歹这帮人都接受过完整的小学教育。不像那些少年军官速成班的学生,学识水平都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没办法,速成的,底子就是差……

    而这2000名弟子牢固的正常的士官生,才是马林最为看重的。之前那几百名少年军官速成班的学生,马林就曾发现他们洗脑不足,对自己的忠诚并不如这些从小接受正规教育的士官生。

    要知道,马林执行的是类似北棒的忠诚教育。这些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绝对要忠诚于霍夫曼家族,绝对要忠诚于马林大公”的洗脑式教育,对自己的忠诚度很高。而那些少年军官速成班的学生,虽然忠诚度比那些从德意志南部山区招募来的雇佣兵要高,可还达不到让马林完全放心的地步。

    所以,当两批士官生毕业后,马林才那么重视。因为,这帮孩子是让马林非常放心的。至少,在忠诚度上是这样的。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他们太年轻了。不像第一批少年军官速成班的毕业生,很多人都二十大几岁了,可以委以重任了。

    这些刚成年的孩子,若是贸然让他们去担任军事主官,马林担心他们难以胜任。毕竟,不是谁都是天才的。战场上,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林想了好几天,才终于让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让这批士官生进入军中,担任小队长甚至连队长的副职,跟着那些老牌的小队长和连队长学习指挥经验。等到历练了几年后,能力足够了,再让他们取代那些老牌的基层军官。反正,到时候也会有很多基层军官老去,正好让这帮忠诚的孩子顶上去……

    当然,也不是所有2000名士官生都会被安排进军队的。马林只打算先挑选一半的成绩优异的进入军中担任副职,进行锻炼。另外1000人,则因为成绩问题,暂时无法担任军官。但是,马林会将他们编程一支新军。很多以前没法实施的军事改革,正好可以在这支全部由有文化的年轻人组成的军队里进行尝试……

第1749章 军事改革的基础

    严格来说,北海国目前的军队,只能算是一支半封建半近代化的军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军中大多数将士都不识字,而且思想观念守旧。很多现代化的军事改革,在这样的老式军队中式难以展开的。别的不说,军队士兵的文化程度就能打消马林的很多念头。

    而这些少年士官生不一样,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后世那种教育,思维方式本就不同于这个年代的欧洲人,更接近后世,也更聪明。毕竟,他们人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而且,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军事技能功底都特别扎实,不亚于老兵。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缺乏实战经验。

    但是,这样的士官生,可塑性也是极强的。因为有着很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接受过十多年的军事化教育,这些孩子是有被培养成精兵的潜力的。

    除此之外,这帮少年接受过十多年洗脑教育,忠诚度方面绝对没问题这才是马林想把他们训练成精锐中的精锐的主要原因。

    文化底子好,还特别忠诚,这绝对是绝好的精兵料子啊!

    实际上,只有穿越到这个时代,马林才能深深地感受到现代人和古代人几百年的历史代沟。几百年的沧海桑田,导致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意识观念完全不同。而文化程度的巨大差异,也导致古人的可塑性比较差。

    马林其实一直很奇怪,那些个穿越古代建功立业的小说里,主角穿越过去,很容易就把一个完完全全的古代人调教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精锐士卒。几百年的观念差异,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也许,普通士卒的差别,古今的差异没那么明显。但军官素养的差别,那就天差地别了。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一些稍微复杂点的命令,就难以理解了。

    所以,在这个年代,一个没文化的军官,是没有单独领兵执行任务的能力的。那种随随便便就把一个古代人培养成一名优秀的现代化军官的小说,也太特么扯淡了。特别是随便把家奴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大将的,最为扯淡。

    马林也尝试过把手下5个侍从都培养成大将,但结果,只有本身出自骑士家族的施瓦茨因为底子较好,也有文化,才成为大将。像卡恩这种没脑子的,马林也只能把他当典韦那样的猛将兄使用了,根本不可能担当主帅。而加兰德和塔拉两个,更是只能去殖民地开荒,还做得没艾伯特优秀。至于绍尔,搞情报也搞不过天生聪明的科勒,但胜在忠诚和尽心,倒也深得马林器重。

    但不管如何,专业的事情,最好找专业的人来做。想把毫无底子的人,甚至文盲,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大佬,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除非,是从小进行教育。

    那些个成年的古代农民,充其量只能被培养成一名执行能力不错的勇士。但是,想要成为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军官,那就太困难了。

    不要以为在军中开办个扫盲班,就能培养出多厉害的人物。当然,这种情况也有。但能在扫盲班被培养成厉害角色的人物,那可能都是被耽误的绝世天才!

    马林上辈子生活在农村,可不是没有见识过农村的扫盲班。实际上,大部分不识字的农民,进入扫盲班扫盲,最后结果是p用没有。该是大老粗的,还是大老粗。只有很少部分本身天资不错的,才会有效果。

    这是因为,很多人成年后,思维方式定型。最最关键的是他们习惯了不用大脑思考问题!虽然智商不一定低,但脑子却成了摆设。想把这样的人教育成善于思考的人才,难度不亚于登天。

    只有那种本身天赋很强,平时也习惯于动脑子的,只是被家庭条件耽误了的天才,才有能力在扫盲班中脱颖而出。其余大部分人,最多在扫盲班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多认识几个常用字和几个地名,不至于搭错车什么的。

    这些,可都是马林在后世亲眼所见,不是瞎吹。扫盲班什么的,也就糊弄糊弄不懂行的人。真实的效果,其实并不太好。但事后宣传的时候,在上头示意下,都是过度吹嘘扫盲效果的。不明真相的人看了报道,以为扫盲班的成员个个都被培养成了博士呢……

    当然,这要分年龄段的。对于未成年人扫盲,那效果是非常好的。毕竟,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强。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岁数越大,所谓的人生阅历越多,扫盲效果就越接近于零……

    比如,早些年乡村开始出现农技员,教农民们科学种田的时候,很多老农就不以为然。他们开口就是“老子种了几十年田,不比你这小娃娃更懂行?”,拒绝接受新的农业技术。只有在试验田块上取得了看得见的效果后,这些老人们才会肯接受新技术。所以,后世有一个名词,叫“农业示范田”,就是给那些固执的老农看实际效果的。

    总之,岁数越大的,就越没有培养价值。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和认知能力已经固化,很难再有突破。只有未成年人,因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才能轻易改造。

    至于后世影视作品里面,我军对不识字的战士进行扫盲……嗯,编剧绝对不会告诉你,只对少部分人有效果……

    就像马林后世的大伯,学渣一个,进入我军当兵数年,上了不少扫盲课,归来仍是学渣!虽然本身上过越南战场立过功,可因为学渣无可救药,就算在排长受伤后代理过一段时间排长,转业后也只能安排进厂里当工人(那时候工人还挺吃香)。不然,早就提干了……

    而且,需要看到的是,我军在建国以前很多名将,其实都是黄埔毕业的。像是10元帅里面,文化最差的贺老,也念过5年私塾的,相当于小学毕业的水平。而朱老和陈老等人,直接是留过学的。

    此外,在抗战时期,很多京津地区的大学生,在华北沦陷后,南下参加抗日,被我军吸收,成为重要的军事指挥官。还有不少人,在抗大进修过。

    所以,虽然我军基层主力都是农民,但指挥官层面,其实有很多高水平的将官。不然,也搞不定蒋光头的几百万大军。举个数据就知道了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我d将官,就有六十几人,这还不包括周老大能教职工……

    这还只是一个黄埔军校,还没包括各地那些讲武堂什么的。像小说中李云龙那样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将官也是有,但真正能混到顶级层次的并不多。而且,他们也跟着那些黄埔等学校毕业的大佬学习过的。没专业人士指点,哪里能懂那么多?

    另外,工农联合,为何人数占少数的工人占主导地位?因为工人很多都识字啊……

    你让一个文盲指挥几万大军试试?恐怕连部队番号都记不全,粮草也算不清,别说指挥打仗了,日常管理都做不到。

    所以,士兵可以将就,军官是没法将就的。那些穿越古代,依靠一批文盲就能建立现代化军队的,也未免太扯淡了一点。

    当然,那是纯,不讲究合理性的。真要计较,大部分小说都存在各种bug。毕竟,网文门槛很低。很多完全不懂历史,只看过几部扯淡古装电视剧的,也敢提笔写历史小说……

    ……

    事实上,华夏古代的老祖宗们,就知道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也就是说,军官的素质,决定了军队的上限。

    正是因为如此,马林才不得不苦苦等待那些孩子士官生的成长。因为,之前那些将官,文化和思想层面跟不上啊……

    而这些接受新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少年们,也成了马林进行现代化军事改革的基础!

第1750章 青年近卫军

    严格来说,眼下的北海**队,还没有脱离古代军队的范畴。虽然采用了很多近代的训练方法,还推广了火枪,采用了近代化的战术。

    可是,因为军官多半还是这个年代的土著军官,所以就算采用了各种新玩意儿,还是改变不了这是一支古代军队的事实。

    就像满清末年的军队,明明装备了很多先进的枪炮,机枪大炮一样不缺,依旧被八国联军揍得屁滚尿流。没办法,军官思想不改变,军队的性质就难以改变。

    就像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明明幕府从法国采购了大量现代化的枪炮,可因为依旧重用观念守旧的武士充当军官,完全没发挥出新式武器的威力。倒是倒幕派的军官,大多来自九州等比较开放的地区,思想观念和保守的老派武士大不相同。

    最经典的大概就要数1926年的北伐战争了,当时的广州政权,和北方大军阀相比,实力并不占优。但当时的地区是当时华夏思想最进步的地区,加上黄埔军校等专业的现代化军校的培养。当时北伐军的主要骨干,就是黄埔生组成的学生军。

    这帮黄埔学生军,理论先进扎实,在讨伐陈炯明时又积累了实战经验。因此,虽然北伐双方武器都差不多的样子,可却是有代差的两支军队。

    而对于眼下的北海国而言,北海**队其实就和当时的军阀部队有点像。虽然照搬了现代化(应该是近代化,但在当时属于现代化)的军制,使用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只能算是一支半现代化的军队。因为,军队里那些军官,还是那批人,只是脱下旧军装,换上了新军服而已。

    这种军队,固然比纯粹的满清军队要强力些,可因为军官因素,战斗力只能算介于旧军队和新军队之间。

    眼下的北海**队也是这么个状态,他们因为采用了新式武器和新战法,的确比同时代的欧洲军队要强一些。但是,强得不是很多,还无法做到平推全欧洲。

    所以,马林也没自信单挑别人一群,只能平时装老实了。

    他倒是想去怼天怼地怼空气来着,可是,穿越后,他脑海里没传来“嘀嘀”的响声,没给他送来无敌的外挂。要真敢那么嚣张,就算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后果也不会好。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没有人比华夏人更能理解深刻的了。不开挂,最好先苟,最后爆发。这其中,最好的可学习的先辈,就是朱元璋了。

    人家就是一开始先装孙子,甚至接受元朝廷的招安册封。这还不算,朱元璋甚至接受过同为反王之一的韩林儿的“韩宋”政权的册封。

    当时,韩林儿身为“小明王”,是元末各路义军名义上的精神领袖。朱元璋虽然并不受韩林儿政权的节制,但却接受了对方让其统管江南行省的册封。后来,朱元璋又接受了元廷的册封。

    如果从道义上讲,朱元璋这种行为是典型的两面三刀。但架不住好使啊!通过这种伏低做小的让人有些不齿的做法,朱元璋成功地撑过来最为脆弱的前期阶段,保证了不被人针对。

    原本,朱元璋只是各路义军中很不起眼的一支,就连张士诚的名气都比他大很多。但人家通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愣是撑到后期,成长为新的霸主,最终横扫天下。

    ……

    可以说,马林现在学的就是朱元璋。开头可以不要脸,装孙子也无所谓。现在,他就是在积蓄实力,以待以后爆发呢。

    而他推广的士官生教育制度,就是他爆发的基础!

    这些士官生,早在小学时期,就开始接受最简单的队列训练。而小学毕业后进入士官学校,则开始训练战斗技能。到了18岁的时候,这两批共2000名士官生,已经个个都成为军事基本功极为扎实的军事人才了。

    当然,他们缺乏历练,也缺乏威望。此时一下子就安排到军中担任主官,绝对难以服众。要知道,就算是黄埔学生军,也是通过打败陈炯明,才确立了信心和威望的。

    所以,马林不打算拔苗助长,而是把他们先给那些老军官当副手。先学会如何掌控部队,然后再图其他。几年后,随着那些老军官们渐渐老去,他们也担任了好几年的副官,也有足够的资历担任主官了。而当他们正值壮年的时候,差不多宗教战争也该爆发了,正好让他们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担任军官的。担任军官,不但要有扎实的军事技能和知识,还要有服众的能力。要是让一个无法服众的人担任军官,那么这支军队可能难以管得好。

    所以,马林并没有让全部2000名士官生都去担任军队基层副官,并在将来接任主官。他对这2000人进行了考核,除了考核军事基本技能和知识外,还考核了管理能力和威信。

    一个能在士官生中树立威信的人,在军队中同样能够树立威信。威信这种东西,也可以称为气场。

    气场强大的人,可以让别人不自觉地信服他,并愿意接受他的领导。而有些锋芒太过内敛的人,也许适合当文官,但绝对不适合管理那帮大头兵。

    军队里的大头兵,特别是老兵,非常油滑。他们习惯看人下菜,遇到气场强大的人,他们会老老实实听指挥。若是遇到文弱的军官,这帮老油子是会有各种小动作的……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军官的,同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师的。两者在某些方面其实很类似,特别是在管理上。有的老师明明很有才华,但因为管不住学生,导致教室里闹哄哄的,大家都没法安心学习。这不是个人水平问题,而是管理能力问题,和个人性格和气场有关。

    军官也是如此,若是管理纯粹的新兵部队,那还好一点。遇到老兵多的部队,气场不够强的话,是要被反噬的。

    所以,马林从这2000人中挑选军队副官的时候,除了学识本领外,还要看威望。凡是威望较高,有气场的,能服得住人的,优先被挑选出来。

    气场这玩意儿,大多是天生的。有人天生气场强,能力差却能服得住人。比如刘邦这个小混混,明明草包一个,愣是把萧何、曹参等有才华的大佬都团结在了周围,奠定了创立大汉朝的基础。

    而那些没有气场的人,就算满腹经纶,也只能给别人打工。大概,这个就是所谓的“王八之气”吧……

    所以,马林在从2000士官生中挑选军官人才的时候,优先挑选那些有“王八之气”的气场强人。

    而那些被淘汰下来的人,马林也没放弃。因为,他把这1000人,单独组建了一个新的队伍青年近卫军!

第1751章 新旧军队的区别

    老实说,组建一支纯粹由文化素质很高的士官生组成的军队,在这个年代是极其奢侈的。但马林并不在乎,因为,北海国已经在全国推广了义务教育,而且每年都能毕业上千士官生。

    以后,就算每年从上千士官生中挑选走一半的人作为军中副官,还要留下500人,加入青年近卫军的。因为以后不缺人,所以就不存在什么奢侈不奢侈的了。

    一支纯粹由军事功底极为扎实的士官生组成的军队有多可怕?在这个年代,恐怕是精锐中的精锐了吧!打败军阀的黄埔学生军了解下……而且,这支部队因为是从小进行军事化教育的,不像黄埔生,都是青年时期才接受一两年的教育。论专业,这支学生军比黄埔学生军专业很多倍!

    在未来,马林的打算是让青年近卫军成为北海国真正的王牌,取代第一军团,成为北海国最能打的军队。

    第一军团毕竟是以雇佣兵为主,可靠性并不是很强。这帮人能打顺风仗,但若是北海国遇到困难,甚至给不起佣金,这些来自德意志南部山区就很难说忠诚了。只有这帮从小接受洗脑教育的少年士官生,才会一如既往地效忠北海国,效忠马林。

    而马林对他们也不薄,因为充分信任,马林打算,让这支值得信赖的士官生部队,全部装备使用可旋转的独头弹的新式枪械,使之成为北海国火力最强大的军队!

    此前,马林曾从少年士官生中抽出100人年岁较长者(上学迟的)组建了少年神射手部队,全部使用射程远、精度高的独头弹。但是,这支军队规模太小了,对大规模战争无法产生足够的影响。所以,马林这次组建上千人规模的士官生部队,来取代原先的小规模部队。上千名神射手,足以在敌阵中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方便大军突击兵击溃敌人了……

    在使用了无烟火药后,钢芯独头弹的有效射程可达200米左右。需要指出的是,这200米,是可以瞄准射击的,而不是像滑膛枪那样,50码后命中率减半,70码后子弹乱飞,毫无命中率可言……

    在之前对抗八国诸侯联军的战场上,马林那100少年神射手其实出场过。但是,因为人数很有限,他们只能用于打击敌军的炮兵阵地,尽可能地杀伤敌军为数不多的炮兵。虽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于战争全局,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有很多军队,炮兵并不重要。就算炮兵被打光了,也未必影响到那些炮兵不重要的军队的战斗力。最多,只是对敌人形成了一定的威慑。

    而上千人规模的神射手就大不一样了……

    1000名神射手,一轮齐射,就能至少消灭好几百敌人。两三轮打下来,就能消灭两千多人。两千多敌人是啥概念?一支万人军队,两千多人相当于两成多的士兵了。

    而对于古代军队而言,大多数军队在伤亡了10%以上的人员后,就容易崩溃。若是伤亡百分之二十几,崩溃的概率非常大。就算是两万多大军,两千多人也达到了一成的崩溃临界点了。

    这还是第一批,1000少年士官生,加上原先的100少年神射手,马林就拥有了1100名神射手,可以在200米内的距离上精确点杀对方。

    而从明年开始,每年又会增加500人到青年近卫军中。5年后,青年近卫军就会有3600名神射手。两三轮射击完毕,那就是好几千的伤亡。这对这个时代的任何欧洲军队,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伤亡了。

    就算是动辄十几万大军的明朝军队,也扛不住这种伤亡。因为,明朝军队大部分都是凑数的,真正能打的只有将帅们重点培养的家丁和亲兵。其余人,只是跟在这些家丁亲兵组成的精锐后面混的。打顺风仗还好,若是打逆风仗,只要那些家丁亲兵受到重创,其他人必然崩溃。而明朝最大的亲兵团体,李成梁的家将骑兵队辽东铁骑,不过三千精锐骑兵。后来李如松就靠着这几千骑兵,在朝鲜狠狠地揍了丰臣秀吉的一顿。一般而言,对付明军动辄几万十几万人,只要把他们最核心的几千人(甚至只有几百人)打残了,其他人就是送人头的了。

    不说明军了,就是欧洲军队也差不多。一般而言,欧洲雇佣军,前三排是最精锐的。历史上,德意志雇佣兵,前三排都是老兵,一般都会穿半身甲,头戴铁盔。

    这些老兵都是精锐,装备好,战斗力也最强。而藏在战阵后面的,往往都是老弱病残和新兵,战斗力很一般。

    就算是纵横欧洲的瑞士雇佣兵,也是差不多的样子。所以,在吕贝克战役中,马林专门派大军从后方向瑞士雇佣兵的老弱病残和新兵发起攻击,引发了瑞士人战阵的混乱,并导致瑞士人最终战败投降。

    所以,欧洲军队其实也差不多。只要干掉前三排的精锐,后面的基本就是送的了。这就是古代军队的通病实力不均衡,太依赖精锐带动。

    而从军队开始近代化甚至现代化后,这一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因为采用了统一的操典训练全军,大家的训练水平一般都差别不大。当然,也有精锐,但大部分军队的实力都比较平均,独立作战的能力都不错。毕竟,后世哪怕是排长,也是专业的军校培养出来的。如此一来,近现代化的军队,单独的一个单位,就能拉出去独立执行任务了。

    比如,在攻打某个省城的同时,近现代化的军队完全有条件分出几个团,去扫荡附近的中型城市,而不必等大军攻克省城后再一个个地去拔除。

    但古代军队不一样,人家就少部分精锐带着全军。其余部队,离开了精锐打头阵,很多就不会打仗了。只能等主力攻克某地后,再由精锐打头阵,去攻克别的地方。

    马林的北海**队同样如此,因为担心小规模的部队无法独立完成任务,作战中,马林基本都是按军团行动的,很少派出方阵甚至连队单独出去执行任务。除非,只是下乡征粮或洗劫等并非打硬仗的任务。

    而马林新组建的青年近卫军则不一样,这里,每个将士都是有思考能力的精锐。就算把他们拆成多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也有独自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而且,理解和执行力都较好。毕竟,这帮少年可都是接受了很多年的军事教育的,执行能力绝对没话说。

    其奥秘,就在于基层军官的能力不同上面。马林现在的几个军团,基层的小队长什么的,很多都是文盲。若是有高级将领现场指挥,他们还能带得动军队。若是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领着各自的小队去单独执行任务,保证抓瞎。

    而近现代的军队,每个小队长都是有文化的专业人士,执行能力绝不是那些草莽军官可比的。何况,青年近卫军的士官生们,都接受过多年的军事教育,不是一般的专业……

第1752章 只是“残次品”

    北海**中,一千名士官生被安排进军队担任副职,并未引起动荡。毕竟,马林很早之前就打过招呼,很多人都知道肯定会有这么一天。

    而且,马林也明说了,这帮士官生太年轻,不可能一下子单独挑大梁。他们将会跟在现在靠战功升上来的那些旧军官身边学习多年,然后,等有人因上了年纪退休后,才会接任。

    此外,这1000人主要担任小队的副队长,连队长,属于基层军官,也不触动那些贵族的利益。

    实际上,马林对北海**事贵族是有优待的。凡是因战功封爵的军事贵族的子弟,他们上的学校,比平民子弟上的学校更高级。起码,师资力量就不同。

    比如,这2000士官生上的学校,大多数是由负伤退役的小军官甚至士兵担任教官的。这些教官本身就没什么文化,很多军事教材,他们自己都读不懂,更别说教会那些平民子弟士官生了。

    而奥里希城里专门的贵族子弟学校里,可是由中高级将领担任军事理论课的老师的,师资力量的差别不是一般大。

    所以,马林才会在这2000士官生里淘汰了一半人的。除了个人性格气场等原因外,军事理论底子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将军讲课和退伍兵讲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而且,在分配官职的时候,除了按照成绩外,在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贵族子弟也要优先安排高一点的职务。

    比如,这次主要安排小队副官和连队副官,一般安排为连队副官的,都是成绩不错的贵族子弟。而平民子弟,只有少数成绩非常优异的,才会喝贵族子弟一样,安排为连队副官,将来接任连队长,起点比那些小队副官们高了一大截。按照管辖人数的差异,两者的差异是十倍!因为,一个小队才25人,而一个连队是250人……

    ……

    对于那1000成绩优异者被选拔为基层军官副官,北海国上下都是没啥意见的。毕竟,北海**中早已习惯了和旧军队的不同。像施泰因道夫这样的出身平民的军团长,在别的国家完全就没有可能。

    但对于那剩下的1000士官生,被马林单独编成一军,则让不少军官眼红……

    那可都是接受过10年教育的“高材生”啊!担任军官大家理解,可担任普通士兵算什么?

    就连施瓦茨,对于马林将剩下1000士官生单独成军也表达了不满。他们不满的地方在于让这么多有文化的“高材生”担任大头兵,实在太过奢侈浪费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欧洲识字率极低,只有百分之一左右。而且,其中教士还占了很大比例。毕竟,人家传教也是需要文化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上过多年学的读书人都是宝贝。搁在一些小地方,这些读书人,哪怕是平民子弟,也会被当地的官员聘请过去担任书一记员(相当于秘书,或者古代华夏的师爷)。

    毕竟,在欧洲古代,平民是不能当官的。但贵族子弟也不都是学霸,不学无术的要比学霸多多了。他们担任官员后,就需要有文化的人帮忙。此外就是,分担他们的工作量了。

    而那些有文化的平民子弟担任了贵族的书一记员后,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有了接触那些官方文件的机会,他们就有大把的机会为自己捞取好处了。甚至,整个家族都能跟着沾光。毕竟,官员身边人的身份,也是很厉害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

    施瓦茨他们不满的地方就在这里这些可都是有文化的“高材生”,就算担任不了军官,丢到地方上去当个书籍员什么的,也不错啊,何必这么糟蹋人才?

    ……

    马林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但北海国学校培养的人才并不止这些人,还有大学生呢。等那些大学生毕业了,才是从政的核心。这些文化水平一般的士官生,和目前那些在职的官方文员比,的确略胜一筹。但和没两年就要毕业的大学生比,却又不值一提了。毕竟,第一批大学生,本就是从第一批小学毕业生里面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一帮人。

    所以,尽管把这一批士官生充作大头兵的确有些浪费,但马林却不怎么心疼。因为,将来会有更厉害的大学生出现。浪费几个士官生,那就没啥好可惜的了。

    而且,这帮被淘汰下来的士官生,成绩并不好。倒不是全是他们的错,而是马林当初创建民间工匠学校培养平民子弟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合格的老师,随意就随便瞎凑和了。很多只是识点字的半文盲,也被拉进工匠学校里担任文化课老师,能教出厉害学生就奇怪了。

    但这也没办法啊,马林刚刚得到东弗里斯兰伯国的时候,全国只有几万人,识字率百分之一……也就是说,那时候全国才几百识字的人,还没算这几百人里面的学渣……

    而这些识字的人,其中很大部分都在官府里教会里任职。所以,能担任教师的人数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不客气地讲,当初大部分工匠学校的老师,基本就是瞎凑数的,水平奇差。能把《圣经》上的单词认全,都算优秀的了。

    这样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啥货色……

    在马林眼中,前几届学生,只不过是教育的半成品,属于“残次品”。只有等第一批大学生出来,北海国有了文化基础扎实的教师后,以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算真正的成品。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大学生。比如,北海国其实也设立了中专师范。就是三年初中后,挑选最好的一批去上高中读大学。然后,剩下的去读中专师范。毕业后,去乡下担任小学老师什么的。

    因为小学毕业后就淘汰过一次,所以读中专师范的那批人并非学渣,而是成绩中游的水平。他们教初中也许能力不足,但教小学,却是绰绰有余的了。如今,第一批中专师范生差不多也要毕业了。以后,北海国就有专业的小学老师了,而不是随便拉个识几个字的过来就能当老师。至于之前那批不合格的老师,马林打算给一笔钱,作为遣散费。毕竟,以后用不到他们了。当然,这帮人也对北海国的教育起到过重要作用,马林肯定会给安排不错的工作,不会亏待他们。比如,可以安排到庄园里担任会计什么的。马林记得,后世每个村都会有专门的会计,用计钱粮的统计计算。这些被淘汰的老师,虽然文化水平差点,但好歹也能写会算。安排成庄园的会计,也算人尽其用。

    ……

    说白了,马林这是嫌弃头几批士官生文化水平不够呢。在他眼中,这头几批士官生不说军事能力,文化教育程度只能算“残次品”,未必比后世的学渣强。拿来当文化人使用,太过勉强。但放任不用,也忒浪费了点,毕竟在这个年代也算文化人。所以,用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精锐军队,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第1753章 亲自出马

    事实上,这批被马林认为是“残次品”的士官生,已经算很厉害的了。至少,他们常用的单词都掌握了,也懂得很多军事术语。搁在这个年代,也许和那些天才没法比,但绝对有资格称为“人才”了。

    这些个士官生,也许思考能力一般,但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得不错的。在东弗里斯兰,第一届小学生原本一共有1万人。但在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进行过一次考试,淘汰了4000人。那4000人才是真正的学渣,很多人单词都认不全,简单的加减乘除也算不清楚。饶是如此,那4000人也被很多工匠抢去当学徒了。毕竟,他们也会简单的写和算,比那些完全没有文化基础的学徒强多了。当然,那4000被淘汰的人,也只有靠前的部分人有培养价值,靠后的那些……嗯,总比不识字的强……

    之后,剩下的6000人小学毕业后,只有2000人继续升学,其余4000人被淘汰。但严格来说,这4000人已经不算学渣了,而是这个年代的中等生。

    上文说过,马林觉得他们比之后世的学渣都不如,不是说他们笨,而是因为他们被不专业的老师给拖累了。毕竟,北海国第一批老师很多人本身水平就很烂。从天赋上讲,这些士官生天赋不算高,但也不低,属于平均水平。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出语言通顺的作文。虽然用辞不够优美,文字很是稚嫩,但绝对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了。而那些写作文表达不清楚意思的,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就被淘汰了。

    和马林前世受过的教育一样,这帮北海国小学生也是二年级开始写日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日记要求很低,几句话就可以,记流水账就行。作文要求高点,需要写出语言通顺、能明确表达意思的文章。不要求有文采,只要求能把事情讲清楚……

    这一点在军队中很重要,写作战报告的时候用得上。这种水平,拿到地方上去,也是能胜任文书的工作的。至于文采什么的,这个年代,恐怕只有大明朝的文官才追求那些吧?欧洲识字率本就很低,官员的要求就是能写出语言通顺、意思明确的文书和报告。恰好,就是这些士官生的最低要求……

    实际上,北海国的其他贵族,对于这帮士官生人人都能写出语言通顺、意思明确的文章,是非常惊讶的。所以,施瓦茨等人才觉得马林让他们当兵是浪费。

    只有马林这个穿越者,后世见惯了大学生,才会那么吹毛求疵,要求那么高。但这也不能算是错的,因为,马林有信心等新的一批老师培养出来,取代了那些不专业的临时乡村老师后,能够让北海国教育提升一大截,并培养出让马林这个穿越者都感到满意的人才出来。

    所以,马林宁可等几年,也不愿意把这帮“残次品”士官生放出去,免得平白拉低了标准,导致以后难办。

    ……

    新的青年近卫军组建成功后,马林也是很兴奋的。因为,这1000人中没有谁是理解力差的。毕竟,他们也是经历过一次淘汰的人。尽管师资力量差,但能从40%的高淘汰率中存活下来,证明资质还是可以的。至少,比马林从德意志南部招募来的文盲山民要强。因为重视这帮小家伙,训练的时候马林是亲自出马的。讲真,自从成为北海国大公后,马林就再也没亲自出马训练过军队了。但因为这支军队的特殊性,马林破例亲自出马担任教官了……

    果然,训练的时候,马林感到特别舒服。因为,这帮士官生太配合了……

    只要马林提出什么指示,根本不用解释第二遍甚至好几遍,这些士官生就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他的要求。

    当然了,他们本来就是有十年军事化教育的背景的,对于军中的命令并不陌生。比如射击这一块,50码内的人形靶,就很少有人脱靶的。

    虽然人形靶面积很大,但用滑膛枪在50码内射击时不脱靶,也不算很容易。毕竟,滑膛枪的特点摆在那儿,不利于瞄准射击。

    有了这个好的基础,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马林让北海**工厂拿出了质量最好的一批发条打火枪,都是管壁加厚了的。之所以管壁加厚,主要是防止炸膛的。毕竟,使用无烟火药的话,射击时的膛压比使用黑火药要高。不使用牢固点的枪管,是容易出问题的。

    至于管壁加厚后导致火枪更重的问题,这倒没啥。因为,这帮少年都是从小就训练端枪的,火枪不但拿得动,而且手不抖。

    小学的时候,他们还小,还端不动真枪。所以,小学军事课上,孩子们都是端着假想为火枪的木棍站军姿,一动不动地举着木棍作瞄准射击状。几年锻炼下来,自然很少有人手抖了,很有利于射击精确。

    而到了士官学校阶段(等同初中阶段),他们在练端枪站军姿的时候,教官们会给他们的木棍前端系上一小块砖头(成年士兵是直接枪口绑整块甚至几块砖头),锻炼他们的手臂力量,以及射击时更不容手抖。

    要知道,在射击的时候,枪口只要稍微动一点点,射击后的偏差可能就非常大了。10米20米可能影响不是太大,而百米以上的射击,枪口稍微晃动一下下,就不可能打中目标了,哪怕是巨大的人形靶。

    所以,枪口吊砖头,除了锻炼端枪的臂力外,主要就是锻炼持枪稳定的能力。只有在射击的那瞬间枪身尽量纹丝不动,才有可能打得更准。

    10年锻炼下来,哪怕是天资不高的士兵,射击水平也差不到哪儿去了。而那种实在手抖的类似脑血栓患者的人,早在小学毕业时就被淘汰掉了。

    当初,从6000小学毕业生里淘汰下来4000人,只有1000人被送进士官学校。那个时候,特地进行了淘汰。那些天生端枪就手抖的人,是不适合当火枪手的,自然要淘汰。但他们也有前途,因为,他们被北海国各个工厂抢去当学徒工了。毕竟,他们也算是有文化的这个年代的“高材生”。

    所以,最后留下来的士官生,都是射击天赋不差的。至少,经过几年训练,能达到不错的水平。

    如此一来,马林安排他们当神射手,也算人尽其用。

    总重达到了5公斤(制式的燧发枪是9磅重,也就是4公斤)的发条打火枪被发下来后,没有谁嫌枪重。毕竟,他们在士官学校天天练枪口吊砖头,早就练出了一双“麒麟臂”。

    这帮小子在士官学校,马林可没亏待他们。特别是肉食上,因为他们训练量较大,马林特批他们天天吃肉。这个待遇,就连第一军团都没有。

    当然,这里的肉,大部分是鱼肉。毕竟,鱼肉便宜嘛。要是吃猪牛羊肉,马林也供不起。而鱼肉这年头没别的国家的渔船竞争,北海国的中型渔船纵横北海渔场,鱼的供应量非常充足。而自从马林从明朝引进了大白菜和酸菜的腌制技术后,酸菜鱼就成了士官学校的少年们常吃的标准菜肴。因为天天吃酸菜鱼,导致现在很多士官生看到酸菜鱼都有些想吐实在是吃太多了……

    除了亲自出马担任教官训练这帮士官生之外,马林还破例拿出了18世纪才出现的套筒刺刀,让这帮士官生练习刺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