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49章 谄媚的贡书

    这封国书是马林亲笔所写,也让马林很是发愁了一段时间。首先,马林写这封国书需要更改之前的很多习惯。

    比如,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的欧洲,书写格式都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而大明朝,则是从上到下,再从右到左。

    所以,马林为了适应这种格式,就浪费了很多纸张。最后,为了让自己的字到位,马林干脆打了格子,好规范住自己的汉字。

    另外,华夏古人不习惯看细小的硬笔字。所以,马林特地去做了一支毛笔来写这封信。可怜马林毛笔字的水平很烂,还停留在小学生“写大字”的水平。其毛笔字,勉强算是四四方方,估计和大明的儒童一个水准。

    还有就是,很多字,马林都不记得繁体字写法。故而,能记住繁体字写法的,马林就用繁体字。记不住的,直接用简体字代替。反正,明朝也不是没有简体字。不过,在明朝,简体字被称为“俗体字”,文人是不屑使用的,一般账房先生等用得倒是挺多的。不过,不登大雅之堂。

    但不管怎么说,马林现在的身份,是一名“番邦”国主,不懂汉字才是应该的。能写一些俗体字,已经算是惊喜了。这要是上纲上线的话,也能证明“大明礼教,威服四海,连番邦君主都会写汉字了呢”……反正,足够拿来吹一波的……

    国书没有密封,而丁海山作为广州市舶司提举,专门负责朝贡事宜。虽然只是个从五品的小官,但是,市舶司提举是负责朝贡的“有关部门”。所以,提举也是有资格预览国书的。

    打开贡书,丁海山吃惊地发现,贡书共分为两份,一份是洋文写的,另一份,则是汉字写的……只见汉字版本的贡书上写道:

    “泰西之地北海大公国大公爵马林.冯.霍夫曼,恭请天下最强盛、富庶之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圣安……”

    开头一句马匹,拍得相当响亮。一开始就点出大明是“天下最强盛、富庶”的国家,让身为大明官员的丁海山看起来非常舒爽。

    “吾(还没获得朝贡资格,不好自称臣,但也非平民,也不能自称草民。所以,用吾自称)虽居于大明以西两万里外的泰西之地,国小民寡,但也久闻极东之地有一个叫大明的强盛帝国。那里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君主英明,大臣贤良……(以下省略一千字)”

    “故臣早就有意派人前往大明朝拜天子,但奈何北海大公国和大明之间的两万里陆路,被凶悍野蛮的鞑靼人和突厥人(土耳其)阻隔。两万里陆路上,不禁黄沙漫天,还有数十万凶残的鞑靼骑兵和突厥骑兵……故而,朝拜大明天子,沐浴圣恩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好在吾之麾下,有航海能人,想出了从海上绕道前往大明的想法。为此,经过历时数十年之功,在被大海吞没数十艘舰船后,敝国船只,才艰难地寻找到了一条从海上通往大明的航路……走此航路,总行程竟然长达5万里(经过计算,绕到好望角的话,再走马六甲海峡,伦敦到广州的确需要25854公里,大约5.17万华里,开通苏伊士运河后,也有1.8万公里)……但好在,总算是找到了仰慕已久的天朝大明……”

    ……

    读到这里,丁海山咂舌不已,忍不住问道:

    “贵国到大明真有5万里远?”

    孔泰和斯康达纷纷点头,道:

    “确实如此,我们的船,在海上行驶了近一年,才抵达广州的。一路上,可谓千难万险……”

    说完,孔泰还打开一副地图给丁海山看。地图上面,画出了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轮廓图,以及他们的航线……

    丁海山继续阅读贡书:

    “泰西之地,极为苦寒,且土地贫瘠。那里不能种植水稻,甚至小麦都难以种活。因此,在下虽贵为一邦之主,每天却只能啃带焦苦味的黑面饼(面包)。只有过节时,才能吃上小麦做的白面饼……”

    看到这里,丁海山极为又是吃惊万分:

    “你们国主平时就吃黑面饼?难道贵国小麦都没有?”

    孔泰和斯康达一起摇头……他们倒是没说谎,北海大公国纬度高,真的不太适合种植小麦啊。所以,小麦面包这玩意,在北海大公国还真是稀罕物。

    丁海山叹了口气尼玛,这国家好穷啊……又是一个穷鬼来打秋风的啊……

    然后,他继续读贡书:

    “泰西之地,没有桑蚕,也不能种植棉花。所以,我国臣民,莫说丝绸,连棉布都穿不上……只有在下等少数贵人,才能穿上从大食商人(阿拉伯商人)手里高价购买的丝绸袍服……”

    “在我北海大公国,能穿丝绸袍服的人,皆是大富大贵之人。普通人等,只能穿亚麻布衣服,或者带着膻味的羊毛布衣服……”

    “但在下听闻,在大明,即便是乡下小地主,居然也能穿上丝绸,平日里的生活用度,居然远超我国贵人……”

    “故,在下对繁华无比之大明,无比向往。若非海上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会遇上风暴而导致船毁人亡,在下都想亲自去大明参拜大明皇帝陛下。顺便,看一看大明这个举世最繁华的国度……”

    “今派遣哥伦布男爵,携使团全体成员,冒死寻找前往大明之航路。若得幸见到上国之人,请代吾向朝廷转达向皇帝陛下朝贡之请求……”

    “敝国物产并不丰富,但军械精良,尤其是火器,举世无双。故而,在下向朝廷进献弗朗机青铜炮40门,以及500杆射程超百步的精良火铳,作为贡礼……”

    ……

    一开始,丁海山读着这封贡书,还挺自豪。但读到最后一段,丁海山不乐意了。他板着脸问孔泰:

    “尔等小国,怎敢和我大明比火器之利?”

    孔泰早就料到大明官员会不满,早有准备的他,一拱手,道:

    “大人若是不信,可找广州的火器行家来,一试便知!”

    “好吧,尔等先在市舶司驿馆住下,吾去请示一下布政使大人先……”说完,丁海山直接带着贡书去广东布政司那里汇报去了……

    明朝中前期,广州市舶司是受到布政司管辖的。只有到了后期,市舶司才脱离布政司的掌控,独立掌控了对外贸易的税收大权。只不过,眼下还是明朝中期,市舶司还受到布政司的节制,还没什么权利。所以,广州市舶司提举丁海山,没有决定的权利,需要请示布政司来做决定……

第750章 测试枪炮

    就在丁海山准备去布政司去汇报的时候,广州布政司衙门,左右两位布政使也在讨论着一件事。

    他们讨论什么呢?讨论的就是哥伦布带来的座舰……

    哥伦布此次来大明,一共带了三艘船一艘500吨级的战舰,和2艘250级武装商船。两艘250级的武装商船,并不太引人注意。这样大小的船,广州港并不少。可那艘500吨级的战舰,可就拉风了……

    自从郑和舰队被废弃后,大明因为执行闭关政策,大船渐渐消失,而担当水师主力的,不过是几百料的船只。能达到千料级别的,绝对属于大船了。

    而一千料的大船,以福船为例,若是民船,一般排水量在250吨左右,和250级武装商船差不多。而若是官船,则能达到五六百吨的排水量。

    但是,因为闭关政策,加上朝中文官为了节省开支,大明朝廷大力压缩水师的开支。这也导致,后来大明水师的主力,一般都是400料的船。能达到一千料的,少之又少,一般都是拿来当水师旗舰的。

    所以,对于广州码头番邦船只的停靠点,出现一艘“千料级”的大船,两位布政使大人,还是感到很新奇的。尤其是,右布政使刘孟,当初中进士后,首次参加工作就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职务,后来,还担任过(福)建参政。所以,刘孟对于船只和军事是略懂的,并非外行。要知道,福船可是大明水师的主力战船。担任过(福)建参政的刘孟,对于船可不陌生。

    所以,刘孟对左布政使沈锐说道:

    “文进公(沈锐字文进),孟未想过,番鬼居然拥有如此大的船只啊。刚才孟经过码头,发现那艘番鬼的船只不但大,而且看上去很是漂亮啊。”

    沈锐是江浙杭州府仁和县人,自然对船只也不陌生。因此,沈锐惊讶地说道:

    “竟有此事?番鬼也能造出大船?”

    “然也,据孟目测,那艘番鬼的大船,估计有官料一千料那么大。而拱卫这艘大船的两艘番鬼船,估计也有民船一千料那么大……”刘孟肯定地说道。

    “如此,老夫倒是想要去见识一下了。”

    ……

    就在两位布政使聊着哥伦布的船队的话题的时候,广州市舶司提举丁海山,也带着马林的贡书,来到了布政司衙门,求见两位布政使。

    沈锐和刘孟二位布政使看过马林的国书后,二人相对而视。刘孟惊奇道:

    “海外果真有此邦国?”

    丁海山哪里知道,只能回答道:

    “下官亦不知,不过,他们是和满刺加使者一起来的。但满刺加使者说,也不确定这个北海国是否真的存在。而且,据书上所言,北海国到广州,航程5万里,简直难以置信啊!”

    沈锐想了想,道:

    “你派人回市舶司,向其他藩国的商人打听看看,问问有没有番邦商人听说过这个国家。”

    “遵命!”丁海山连忙派副手回市舶司打听消息去了。然后,他自己又回到布政使衙门听候指示。

    当丁海山回来的时候,刘孟正在和沈锐讨论着贡书的事情。只见刘孟指着贡书最后一段,语带不屑地说道:

    “此人满书恭敬,但提到火器,口气却是很大啊。老夫对兵事也算略懂,想糊弄人,算是找错地方了。”

    丁海山想了想,于是插嘴道:

    “刘大人,反正,那群番鬼把火炮和火铳都带来了。您老既然懂,何不去看一看,也好戳破那些番鬼的牛皮?”

    刘孟一怔,但很快开怀大笑:

    “好,这个主意好!正好,老夫也很多年未见过打炮了。海山,你去请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大人带一批兵卒,一起去验收那帮番鬼的火器。记住,让徐勇大人带一批炮手和火铳手过来!”

    说完,刘孟站起来,道:

    “文进公,要不要随孟一起去看一看?有机会的话,孟还想登船一观呢。”

    “登船?”左布政使沈锐的眼睛顿时亮了。他对火器不感兴趣,但身为江浙人,对大船还是颇感兴趣的。

    于是,主管财税大权的左右两位布政使,带着布政司衙门的一干兵丁,向广州市舶司赶去……

    而收到刘孟传信的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也不敢怠慢,赶紧调集了500军士,外加一批炮手和火铳手,急急地朝市舶司那边赶去。

    虽然徐勇贵为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可沈锐和刘孟两个布政使的品级更高,为从三品。而且,明朝是“以文御武”,文官地位更高。莫说比徐勇级别高一级,就算是只有从四品的广州府知府,也敢在徐勇这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面前充大爷。

    更何况,布政使掌控着一省的财赋,甚至连卫所的粮饷都是由布政司衙门拨付的。所以,徐勇绝对不敢招惹布政司的两位大佬。要不然,克扣你的粮饷,你都没处说理去。什么?去告状?你一个武官敢告文官?不想混了?这里可是大明……

    因此,面对两位“财神爷”的召唤,徐勇立即屁颠颠地带着人去捧场去了……

    当徐勇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市舶司的时候,刘孟正在训斥马林的使者孔泰呢。哥伦布因为不通汉话,呆在驿馆里没出来。而孔泰身为副使,又懂汉话,自然出来顶雷……

    “尔等搓尔小国,也敢自称火器胜过大明?”

    面对刘孟的质疑,孔泰不慌不忙。因为,这种情况,马林早有预料。于是,他在向刘孟行了一个汉礼后,不慌不忙地说道:

    “大人,我们大公爵曾说过,孔圣曾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明虽然强大无比,但却不是事事都领先于世的。比如火器,大公得知,大明目前火炮射程仅为120步(180米),而我北海国的弗朗机炮,射程可达百余丈,也就是200步以上……”

    “另外,大公曾言,大明所用的主要火铳三眼铳,三十步内有大威力,五十步外,则难以伤人。而我北海国的精良火铳……”

    “等等……我大明火铳的性能,尔等是如何得知的?”当过兵科给事中的刘孟死死地盯着孔泰,满脸严肃道。

    “这个……”孔泰想起了马林的叮嘱后,说道:

    “我们大公说,是因为他曾拜过一名叫逍遥子的道长。那位逍遥子道长是大明人,自然熟悉大明的火器性能。而我北海国的火器,亦有逍遥子道长帮忙改进。故而,才如此犀利……”

    听了孔泰的胡诌,刘孟才舒了口气这才对嘛,啥时候蛮夷发明的火器能够超过大明了?原来是大明人帮忙改进的啊……

    马林也算是把大明朝这群文官的德性看了个通透,所以才编造了这样的借口。而且,非常符合大明文官的口味。

    “是不是真的比大明火器犀利,要试过才知道!”这时候,左布政使沈锐说道。

    正好,此时徐勇带着广州前卫的炮手和火铳手来了,刘孟于是说道:

    “也好,让徐勇的人试一试就知道了……”

    于是,一群人跟着去船上搬运火器去了……

    而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也趁机上船参观了一番……

    “啧啧,文进公,这番鬼的船还真不错,船体高大雄壮。而且,还能列这么多火炮。”

    孔泰陪在一边,听了刘孟这话后,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从北海国到大明,行程5万里,半途中海盗很多。若没有这些火炮和火铳,吾等也许没等到抵达大明,在半途就被那些凶残的海盗杀死了。”

    “原来如此……海外真是多蛮夷……”沈锐和刘孟如此说道,说的还挺大声。

    而在一边的孔泰,听着两人的话,郁闷得直翻白眼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不过,想到马林的嘱咐,他才没发作。当然,他要敢在这里发作,也绝对讨不了好。

    两个布政使在船上品头论足了一番后,才跟着大队人马到了岸上,去了附近的广州前卫的一个千户所的靶场,去试验北海国枪炮的威力……

第751章 试炮

    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光顾着看大船了,倒是没注意到送给大明的那批枪炮是啥样。虽然船上也有炮,但都是安在木制的四轮炮座上的,看不出啥稀奇的。

    而当北海大公国的炮手们在大明将士的帮助下,把40门佛朗机炮推到靶场的时候,沈锐和刘孟惊奇地发现这些火炮居然都安了车轮……

    “咦,这些番鬼的火炮好别致啊,居然还安装了车轮。如此一来,火炮的运输方便了很多啊。不像我大明的火炮,需要数人抬着才能部署。”略懂军事的右布政使刘孟惊奇道。

    “倒是有些机巧和变通!”沈锐也赞同道。

    “哎呀,属下看着这些西洋火炮,倒是漂亮得紧!”看着金光闪闪的铜炮,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眼热道。

    因为是要上贡给大明的火炮,这50门弗朗机青铜炮全是磨光过的。所以,现场看起来,这些铜炮都发出稍微黯淡的金黄色光芒。不像那些船上的铜炮,因为没有磨光,颜色比较暗淡。

    而徐勇这个喝兵血的将领,最是看不得和铜钱一个颜色的东西了。看到这40门铮亮的铜炮,徐勇此时满眼都是铜钱的样子了……

    而沈锐这位左布政使也点点头,道:

    “这个什么北海国倒也恭顺,光是这四十门铜炮,就耗费巨大啊!”

    身为布政使,掌管一省之钱粮,自然对花费成本比较敏感。在沈锐看来,这四十门铜炮,每门就重几百斤,价值数万铜钱。四十门的话,光是铜价就价值200万铜钱以上,折合两千多两白银,绝对是良心的贡品了。不像一些藩国,贡献来的象牙、香料什么的,虽然在大明也很值钱,但在其本国国内,其实都是些普通货色。譬如象牙,派一队兵马去猎杀一群大象,就能轻易获得,也就欺负大明缺乏这种东西罢了。

    沈锐既然当上了布政使,主管这广州市舶司,自然对于那些藩国朝贡的内幕门清。像北海国这样实实在在送上几十门铜炮的,绝对是良心朝贡者了。

    事实上,大明的外交官员大部分都很清楚所谓的朝贡贸易,根本就是一场骗局。具体来说,就是那些藩属国带着一群土特产,来大明混吃混喝,然后带回很多赏赐的骗局。

    但是,明知道这是骗局,大明还是趋之若鹜。为何?因为在儒家传统里,“万国来朝”是粉饰天下太平和国家强盛的不二利器。

    也因此,门清的两位布政使,面对那些所谓的朝贡者,都是高高在上的。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一群逐利的番邦骗子。

    而北海国没有用廉价的土特产来糊弄大明,倒是让沈锐这个左布政使生出了好感。

    不过,右布政使刘孟却不以为然地说道:

    “那又如何?文进公,我朝想来厚待番邦。这个北海国上贡40门铜炮,虽然价值高昂,可礼部的回礼又岂会轻了?总之,肯定会让他们满意而归的。”

    “子贤兄言之有理!”

    ……

    就在两位布政使交谈之际,40门火炮已经准备就位了……

    “这西洋火炮的布置好快啊!”略懂兵事的刘孟惊叹道。

    就在他们聊天的功夫,40门火炮中的10门已经被部署到了预定位置,瞄准了目标。这种速度,在刘孟眼里简直是快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火炮,就是一根粗炮管。战场上,炮营的将士,先要用扁担和绳索,把粗炮管抬到阵地前方。然后,用铁锹挖好坑,才能布置火炮。

    但北海国的这些铜炮,因为有车轮,布置简直简单至极炮兵推着炮车,来到阵前,把炮架后方的驻锄放到地上后,然后就开始目测瞄准。

    当然,这个时代的驻锄和现代火炮的驻锄不一样。现代火炮因为有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抵消后坐力,所以,现代火炮的驻锄,往往需要固定在地面。部署前,要挖坑固定驻锄,避免炮击后炮神移动,影响二次射击。

    可这个年代的火炮,显然是没有液压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的。所以,每次炮击后,巨大的后坐力,会传递到炮架上,最终传递到驻锄和地面接触的点。最终,火炮会整体后退。

    所以,炮击后,炮兵需要把火炮推回原味。这个做法,叫做复位……

    不管是步兵炮还是海军舰炮,都有这个过程。当然,海军舰炮会用绳索拉住炮架。而舰炮射击后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挣断绳子。而这个过程,会抵消掉大部分炮舰的后坐力。要不然,炮架的后退幅度可能会很大。

    不过,步兵炮就没那么麻烦了。部署的时候,驻锄触地的地方,会有几根类似钉子模样的锥形铁构件。部署的时候,这几个“钉子”会扒住泥土。当炮击后,炮架后退,那几个触地点会利用和大地的摩擦,来抵消后坐力,以降低炮车后退的距离。

    而这种步兵炮的复位就很简单了退回原位置即可。在开炮前,炮兵会用石灰在初始的部署地点画上白线。炮击后,炮兵把火炮推回白线位置即可,简单无比。

    而重新瞄准,也比较简单。为啥?因为这个年代的火炮,一般都是平射的。而敌人,一般也只有两三百米远。这个距离,不需要计算弹道,只要把炮口对准正前方即可,最多把炮口略微上抬一丢丢。而望山和准星的作用,就是让炮兵看到前方的目标和炮口对齐……

    按照约定,千户所的士兵们,在靶场上百步之外竖起了几扇破门,作为炮击的靶子。若是能打中百步外的破门,那绝对是厉害无比的老炮儿……阿不,是老炮手了……

    在广州前卫,能够在靶场上用火炮精确命中百步外靶子的炮手,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都是大叔级别的中年人了。

    但是,这次孔泰带来的北海国炮兵,全是年轻人,连一个看起来靠谱的中年人都没有。

    按照大明人的传统观念“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些年轻的炮手,真能打中百步外的目标吗?

    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或期待、或看笑话的目光中,北海国的炮兵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

    因为是给大明用的火炮,所以,自然要用粉末状的火药,而不是颗粒状的火药。为此,北海炮兵们开炮前,就要忙着一件事搅拌火药……

    这是因为,黑色火药其实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种物质的混合体,而非单一的化合物。三种物质的密度不同,长途运输后,经过颠簸,容易出现分层密度大的往下层降落,密度轻的向上……

    所以,在粉末火药时代,炮兵们开炮前先要用木勺把火药粉轻轻搅拌均匀了,然后才能装药。换成火枪兵,也要如此。

    火药粉搅拌完毕后,就是正式的装填弹药了。弗朗机青铜后装炮的装填方式很奇特,因为它是后装的……

    一门弗朗机炮一般会配备几个子铳,何为子铳?其实就类似后世的铜壳子弹。当然,和后世铜壳子弹不同的是,铜壳子弹是早就装好的。而弗朗机炮的子铳,需要现场装弹。

    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惊奇的眼神注视下,北海国的年轻炮手们,轻松地把5个子铳全部装入火药,并把铁球炮弹压入,还塞上了破布以闭气。当然,也给子铳的眼,插入引信……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北海国的炮手们开始了表演……

    “装弹”

    随着指挥官的下令,炮兵们纷纷把第一个子铳放入了弗朗机炮内。为了做到闭合,子铳的前端是嵌入炮管内的。所以,子铳放入后,会有一个向前推的动作,好让子铳和炮管契合度更高。随后,后面会放一个木栓,防止子铳退后影响正常炮击……

    装好子铳后,装填手立即立正敬礼,表示装填完毕……

    看到10名装填手全部敬礼了,表示都装填完毕了,指挥官抽出指挥刀,大喝一声:

    “开火!”

    同时,指挥刀重重劈下。当然,劈得是空气……

    顿时,10支火把靠向了引信……

    实际上,在欧洲作战时,炮兵们用的不是火把,而是火绳。但在大明还没有获得火绳枪技术的时代,马林觉得还是用火把比较接地气一点……

    很快,10门火炮的引信都燃烧完了。然后,传来一阵阵的“砰砰砰砰砰……”的连贯炮击声……

    硝烟弥散后,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场中……

    大明的官员和将士们吃惊地发现10扇用来当目标的破门,有6扇被打解体了……

    “十中六,很厉害啊!”略懂的刘孟惊叹道。

    但很快,派去观察战果的大名将士传回了更惊人的消息没有被打解体的4扇破门上,有3扇上面有一个圆孔……显然,这是被击中了,但破门质量好,没有被砸解体而已……

    如此,也就是说,这一轮炮击,10门佛朗机炮居然10中9。在大明炮兵中,这绝对是逆天的成绩了……

    但让大明官员和将士们目瞪口呆的是,当得知第8门佛朗机炮打偏了的消息后,炮兵指挥官怒气冲冲地跑到第八门炮前,对着负责瞄准的那个炮兵观察手,狠狠地甩了一个大耳刮子……

    “废物,这么近都瞄不准!”炮兵指挥官的怒吼响彻了校场。而经过孔泰的翻译,得知了炮兵指挥官怒吼内容的大明官员和将士,都惊呆了……

第752章 老夫要帮你强推!

    “10中9,他还不满意?”刘孟惊讶万分地问道。

    孔泰尴尬地笑了笑,他也不知道炮兵指挥官雅各布为啥这么苛刻。事实上,炮兵指挥官雅各布也是太紧张了。毕竟,出发前马林再三强调要在明朝官员面前好好表现。所以,看到第八门炮射偏了,才那么激动。

    这种情况,有些类似后世的大阅兵。平时你出状况没啥,但在广场大阅兵上,你出个丑,那问题就大了。基于这种考虑,雅各布才气急败坏地抽了第八门炮的观察手的。

    不过,雅各布这一手,倒是把大明的官员和将士们唬住了尼玛,这北海国的炮兵这么厉害?10中9都不满意?难道要全命中才合格?那可是百步远啊!

    所以,这意外的一幕,让北海国的火炮和炮兵,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眼里,逼格顿时高了起来。甚至,很多大明文官在想这北海国虽然是蛮夷小国,但是,这操炮技术,还是蛮厉害的嘛……

    要知道,在同时代的大明,火炮因为没有望山和准星等瞄准具,命中与否,全看炮兵个人素养。或者说,完全跟着炮兵的感觉走。而大明当兵的多是文盲,不懂角度啥的,也没有瞄准具给他们。所以,20步内,这些炮兵也许还能用眼神测得准一点。50步外,就比较难了。而百步距离,新手炮兵基本打灰机多,命中绝对算蒙的。即使那些十年以上的炮兵,才能做到十发五六中的水平。

    当然了,如果实在战场上,命中率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敌军肯定是一窝蜂的。只要炮口角度不出问题。只要是平射前方,肯定能蒙中敌人的……

    所以,大明的炮兵,最是注重炮口垂直角度,而不太注重具体的命中率。反正,只要保证炮口对准敌人的一个面,怎么也能蒙中几个倒霉蛋。“误中副车”什么的,在土炮的时代,压根不稀奇。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这老炮兵不过十中五六,人家一群小年轻十中九还被打,差距有点大啊……

    于是,刘孟好奇地问道:

    “为何贵国炮兵操炮如此精准?”

    孔泰是来献炮的,自然要吹嘘火炮了:

    “无他,炮精良耳!”

    “可否由大明炮兵一试?”

    孔泰翻了翻白眼,心说,本来就是来献炮的,自然可以:

    “当然可以!这些炮既然上贡给大明,大人自然可以随意支配!”

    刘孟点点头,道:

    “那就好。”

    然后,他转头对徐勇道:

    “叫几个熟手老炮兵过来,跟那些人学如何操炮。另外,那些炮兵不通番语,还劳烦使者帮忙翻译一下了。”

    孔泰点点头,但又说道:

    “大人,在下怕那些炮兵不通官话啊……”他的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些士卒都是没文化的人,基本不会说大名官话。而两广的土语和官话差异太大,的确难以交流。

    刘孟想了想,招了招手,道:

    “柳秀才,你陪使者走一遭!”柳秀才是本地人,是刘孟招的私人幕僚,也就是师爷。秀才自然会官话,身为本地人,土语也没得说,正好用来当翻译。

    徐勇很快从广州前卫的火器营里,挑选了5个三四十岁的老炮手,带着一群帮忙的年轻炮手,来到了弗朗机炮前,接受北海国炮兵的培训。

    雅各布在孔泰和柳秀才的帮忙翻译下,很详细地向这几个大明老炮儿讲解了弗朗机炮的用法。然后,让几个大明老炮兵试用一番。不过,在试炮前,雅各布反复强调绝不允许多装药。甚至,雅各布拿出了木勺,规定装药只能装三勺。而且,装药的时候,药粉不准冒尖,只能和木勺边沿平齐。

    这其实是马林的主意,马林作为一个熟读历史的文科生,很清楚大明朝的火炮手和火枪手们是什么德行。对于这些没文化的古代火炮手恶化火枪手,装药纯粹是跟着感觉走。装多装少全看装药时手抖不抖。

    所以,最好给他们配备量取火药粉的容器,严格规定量的多少,才能控制住装药量。

    这个想法,是马林上辈子有过亲身体会的。当然,不是打炮的体会,而是做菜的体会。马林上辈子厨艺一开始很差,主要是对于放盐、放糖什么的控制很不好。经常是手一抖,盐放多了,或者糖放多了……

    后来,他去超市专门买了很小的勺子,用来量取调料。比如,一锅菜,盐加两勺,糖加三勺……经过反复练习,马林做菜时再也没有出现过盐放多放少的毛病了……

    而这个办法,用来约束古代火炮手和火枪手,也是再好不过的了。为此,马林让木匠制作了专门的木勺。炮兵用大木勺,装药三勺。火枪兵用小木勺,装药一小勺。如此,就可以控制好装药量了。

    当然,明朝后期火枪手故意少装药,也不能怪怪火枪手。因为,大明工部制作的火枪太特么垃圾了。要是按照要求装足了药,很容易炸膛,杀伤火枪手本人。因此,明末火枪手少装药也是被逼的。但是,这样一来,火枪就真的成了鸟铳了,只能打死鸟,不能打死人……

    为此,马林打算帮大明引进枪管铭刻姓名的制度。也就是,每根枪管造出来,制造的工匠必须把自己的姓名和工号刻上去。一旦将来炸膛,就会根据姓名、工号,找到相关责任人,然后严惩……

    这样一来,那些工匠就不敢随便应付了。当然,若是铁料问题,也可以通过工匠上溯,追究到负责供应铁料的官员。毕竟,若是原料问题,那么那一批枪管都会出问题的。

    欧洲就是通过这种严格的追究责任人制度,有效控制了枪管的质量,避免了明末火枪手的悲哀。

    ……

    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因为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加上那些炮兵本身就是老手,底子很好,大明的5名老炮兵,很快就掌握了如何操控弗朗机炮。

    然后,这5名大明老炮兵在徒弟们的协助下,开始了亲自放炮……

    “轰轰轰……”几炮下来,在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们惊奇地发现这5名老炮手全部命中百步外的目标……

    “这么邪乎?再来几次看看!”右布政使刘孟惊讶道。

    然后,这5名老炮手又放了几炮。结果,这5名老炮手一共放了5轮共25炮,只有一炮打偏了点。

    在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全部震惊无比……

    让他们震惊的,不只是这种火炮的高命中率,其射速,也惊呆了在场的行家们……

    因为,刘孟等行家震惊地发现这些老炮手,居然在50个呼吸的时间内,开了5炮,平均10个呼吸就开一次炮……

    这是何等的速度?简直把在场的行家们都惊呆了耶……

    要知道,大明的土炮,每次炮击,捣鼓下来,平均要120个呼吸以左右的时间(也就是两分钟),才能开一炮。而这种弗朗机炮,竟然可以达到10息一炮,简直太恐怖了……

    当然,这不是这么算的。根据孔泰的解释,这是因为5个子铳都装填好了,才能一口气打完。算上子铳装填时间,并没有那么快。而且,按照操炮规则,每轮5个子铳打完后,炮兵都要用湿海绵给炮身和子铳进行全面降温,以免炮管过热,导致炸膛。尔后,还要用干海绵吸水干燥一遍……

    如此算下来,其实弗朗机炮平均每分钟也就开三四炮的样子。也就是20息左右开一炮。

    尽管如此,刘孟和徐勇等一批懂行的大明官员,还是被这个射速惊呆了。因为,这个射速,是大明土炮的六倍……

    而且,经过测试,这种弗朗机炮,的确能打到两百步远(300米),射程是大明土炮的两倍距离……

    (注:这里的300米是有效射程,不包含没有杀伤的末段射程。如果计算全射程,要更远。至于历史上记载的弗朗机炮射程两千尺,也就是666.7米,应该是总射程,包括有效射程后的末段的无力射程。因为,大部分大明文官不懂火炮,记载射程时,只按总射程来,而不是有效射程。)

    “如此犀利的火炮,老夫必定向朝廷上疏强烈推荐!”刘孟激动地大喊!换成后世网文界的说法,意思就是“老夫要帮你上强推榜”……

第753章 火绳枪也很厉害

    尽管在射击两百步(300米)距离的目标时,命中率已经下降到了50%左右,但懂行的大明官员和将士们还是被震得七晕八素的。

    大明王朝对火器的管制是很严格的,为什么管制严格?因为大明朝廷把火器当成了战略武器,极为重视火器问题。所以,在大明朝,只要是懂兵事的文官,就不会不重视火器。

    也因此,当明末明军被后金军队压制的时候,很多官员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从西洋引进的红夷大炮上面,推崇“大炮就是真理”的思想。为此,也被葡萄牙人狠狠敲诈了一笔。一门英格兰铸造的18磅铸铁长炮,成本绝不超过百两银子,但却被黑心的葡萄牙商人卖出了千两一门的超高价格。而大明朝廷,居然还认了,甘愿充当这个冤大头。

    事实上,弗朗机炮比红夷大炮更加适合充当陆战炮,用于打击敌人。不过,当时因为明朝火炮没有可移动的炮架,弗朗机炮搬运同样困难。另外,明朝工部对于弗朗机炮也是粗制滥造,导致子铳和母炮之间契合不好,漏气严重,才导致弗朗机炮不堪大用。

    在马林看来,有效射程300米的弗朗机炮,因为射速快,其实更适合充当阵前的步兵炮。因为,在敌人的骑兵冲到我方阵前之前,能多打几炮是几炮。一口气把5个子铳打完,绝对能给对方造成极大的杀伤。如果子铳里装的是霰弹,那杀伤就更猛了。

    只不过,大明火炮一直没有好的可移动的炮架(虎蹲炮倒是放在战车上射击过,但虎蹲炮威力、射程和射速都不行,是标准的土炮,不过在抗倭中倒也建过不少功勋),一般弗朗机炮都是架在城头或炮台上的,自然发挥不出其优势。弗朗机炮之所以被红夷大炮取代,就是因为在城头和炮台上,射程更远的红夷大炮显然更适合。而弗朗机炮,实际上最适合的是放在阵前。但前提是,需要一个运输方便、部署快速的近代炮架……

    马林这次进献弗朗机炮,就把连带着近代炮架的整炮献给了大明朝廷。有了近代可移动炮架,未来弗朗机炮必然会被搬上战场,正面轰击敌人的。

    ……

    靶场上,不只是刘孟一个懂行的文官激动。很多其他懂兵事的文官,包括徐勇等将领,也慢慢看出了这种新式火炮的优越性射程远、威力大,部署和射击速度都很快,是绝对的战场利器……

    就在现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们都嗨起来的时候,孔泰咳了咳,道:

    “沈大人、刘大人、徐将军,敝国还有火枪没有展示呢……”

    刘孟顿时一惊,继而满是期待地说道:

    “啊,对对对,还没看火铳的效果呢,孔副使,请为老夫展示一下!”

    然后,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立即命令手下的千户,把千户所靶场的炮靶都换成了火枪靶子……

    不过,大明朝目前主流的火枪是三眼铳。三眼铳是单手持的,一般火铳手右手持铳,左手点燃引线,以激发三眼铳。

    三眼铳是绑在木柄前段的三个铁管,点燃引信后,会打出三连发。但是,三眼铳的复装非常麻烦,速度很慢。所以,一轮射击后,火铳手就会手持三眼铳,把三眼铳当做铁锤用,用来砸靠近的敌人。三根铳管绑在一起的头部的确挺重,砸中敌人的话,不能立即杀死敌人,越能把敌人砸伤了。因此,大明军队中的三眼铳,主要作用就是接战前给对手来个三连发,然后火铳手就成了近战的锤兵……

    而且,三眼铳的射程很近,一般最佳射程只有三十步(45米左右)。三十步内,可破重凯,可对付敌人的重甲骑兵。

    正是因为三眼铳的存在,漠北蒙古诸部,在明代,逐渐取消了重骑兵,基本都演变成了轻骑兵。为啥?因为成吉思汗时代的敢死骑兵没用了啊。在三眼铳面前,重甲敢死队也是送的。而后来满清之所以能赢,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更加适合抵挡火枪的棉甲。而棉甲技术,也是学自大明的……

    而在三十步以外,三眼铳就不能伤到披重甲的敌人了。但在50步的时候,还能伤到完全不披甲的敌人。但一般这种不披甲的敌人,都是些炮灰兵。用三眼铳打他们,也是浪费弹药。

    总的来说,三眼铳的威力,大概和短火枪的威力差不多。当然,三眼铳的枪管长度也很短。如果不算木柄长度,其枪管长度,和西方短火枪的长度也差不多,威力自然相似。

    而火绳枪的枪管,动辄一米多长。枪管越长,子弹出枪口的初速度越快,射程也就越远,火炮也是这样。所以,马林带来的长管火绳枪,威力自然要大得多。

    按照三眼铳的射击习惯,广州前卫的火铳手们,把枪靶子设在了20步远的地方(注:三眼铳的破甲杀伤距离虽然有三十步,但在20步内,才方便瞄准。20道30步内,这个距离瞄准了也未必一定命中。而火绳枪也是如此,一般在70码(63.7米)内可瞄准。但是,火枪在50米的射程外,就有点打不准了。而极端的龙虾兵火枪手,会强顶一波敌人的射击,到30米内才开枪。在这个距离内,就是新兵也能打中)。孔泰一看,嫌弃太近。于是,和徐勇交涉,把靶子放到了30步的距离……

    “30步的距离,难道他们的火枪也比大明的好?”围观的大明官员们议论纷纷。

    不过,看到北海国的火枪手们拿出来的火枪,那枪管,就比大明的三眼铳枪管长好多……

    长枪管是很难加工的,枪管不同于炮管。炮管是铸造出来的,一般管壁很厚。而枪管一般都是打造出来的,管壁很薄。但是,真正说起来,管壁很薄的枪管,加工难度比炮管要大多了。

    大明朝有个不好的传统把工匠当成奴隶一般。一般入了匠户籍的工匠,基本就成了朝廷的奴隶。随便一个芝麻大的文官,都能对那些大匠师们呼来喝去的。这个传统,其实明朝也是继承自元朝。蒙元王朝把汉人都当成奴隶,匠户自然也不例外。而明朝,也继承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所以,大明匠户地位低微。因为看不到希望,就算有发明,功劳也会被文官抢走,所以大明工匠水平停步不前,到了明朝后期,就被西方超过了……

    明朝前期之所以使用短身管的三眼铳,也和没有制造长枪管的技术有关。直到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为了巴结明朝,才把制造长枪管的技术和弗朗机炮一起传到了明朝……

    三十步的距离,对于北海国这次派出来的火枪手而言,实在没有难度。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北海国特地挑选出来的神枪手,就是为了向大明展示的。所以,他们的射术都很精湛。

    随着一阵枪响,硝烟渐渐散去。大明广州前卫千户所的火铳手们,在看到北海国火枪手们都放下了火枪后,纷纷去把枪靶子取了回来,给两位布政使看……

    沈锐和刘孟看了之后,惊奇地发现这些枪靶子上都有枪眼……也就是说,这轮射击,参加射击的15名火枪手全部上靶了。而且,大部分人打出的弹孔,还很靠近靶子中间,成绩相当好……

    “果然好射术!”刘孟夸赞道。

    要知道,这可是三十步远啊,也即是45米远。45米远处,枪靶子在视野中已经相当小了。能够上靶,都算不错了,更何况是弹孔靠近靶子中心?所以,懂行的刘孟的夸赞,一点也不过分。

    沈锐不太懂火器,但刘孟说好,他也就在一旁抚着胡须,微笑地作满意状……

    然而,两位大佬还没夸完,孔泰再度要求40步距离再设靶子……

    在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都大吃一惊40步的距离,可是大明火铳手练习射击的距离的两倍了,西洋火器如此犀利?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结果这一轮射击下来,比30步距离的要差多了,但15人都上靶了,只是,弹孔多半不靠中心点了,而是分布在靶子边缘区域……

    但是,懂行的广州前卫千户所的火铳队指挥官百户李三水大吃一惊:

    “40步远也能穿靶?”

    “怎么?李百户,40步穿靶有何说道?”刘孟感兴趣地问道,没有计较李三水的失礼行为。

    李三水抱拳屈身,回答道:

    “回大人,我们千户所所用的火铳靶子,都是用较硬的榉木制成。而且,这种靶子很有讲究。但凡能击穿这种木靶,就意味着子弹也有破重铠的能力。因为这种榉木靶子,就是模仿重铠的防护之力而制成的。能穿靶,就能破重铠!”

    “那,我大明的三眼铳几十步可破重铠?”外行沈锐问道。

    “回大人,只有30步!”

    “啊?那不是说北海国的火铳也胜过大明?”沈锐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怕是如此……”李三水也有些郁闷。身为大明火铳兵头领,他也有些不舒服。毕竟,他以前都是以身为大明火铳兵指挥官而骄傲的。

    而这时,边上一直默不作声的孔泰插话道:

    “禀二位大人,徐将军,我北海国所产的火枪,在66步(100米)内,都有破重铠的能力。只是,在40步外,就难以保证命中了……”

    “66步……很厉害啊……能40步内保证命中,也算火铳中的利器了……”刘孟思索着说道。

    孔泰这时很明白大明朝廷大概有些挂不住面子了,这是马林之前交待过的,必须让大明挽住面子……

    于是,他行了个汉礼,道:

    “两位布政使大人,徐将军,我北海国国小民寡,能拿得出手的,也就火器了。而我们大公爵殿下,则早就对繁荣强盛的大明心向往之,特自请为大明藩属。”

    “大公殿下曾说过自古宝剑配英雄,大明王朝之富庶强大,冠绝当世。我北海国的犀利火器,也自当献予强盛的大明,以表诚心……”

    说完这么长一段“台词”,孔泰忍不住翻了翻袖子里夹着的《朝贡宝典》,上面写满了马林指导如何派大明马屁的不要脸的“台词”。孔泰刚刚的话,就出自这本宝典。这玩意,很像是后世往上流传的《面试宝典》……不过,两种宝典,一个是知道如何面试的,一个是指导如何拍马屁的……毕竟,孔泰中文词汇量有限,还组织不了太多不要脸的拍马屁的中文词汇……所以,马林临行前塞给了孔泰一本“宝典”,有些类似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听到孔泰这样说,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脸色才转好。毕竟,火器落后于人,的确丢人。但北海国姿态放这么低,让他们心情舒爽了很多。

    刘孟点点头,对孔泰说道:

    “既然马国主(马林‘被’姓马了,当然,他上辈子的确姓马)如此有诚心,本官自当奏明朝廷,将马国主的拳拳之心,报予皇上和阁老们知晓……”

    “如此,卑下就谢过刘大人了!”说完,孔泰一揖到地,表达对刘孟的感激之情……

第754章 火枪战术和秀实力

    一高兴之下,孔泰忽然想起来,似乎火绳枪的优点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于是,他请求展示一下火绳枪的三段击。

    “何为三段击?”左布政使沈锐疑惑地问道。显然,他不清楚。

    但刘孟激动了:

    “难道……难道是……黔宁王(沐英)的三段法?”

    “黔宁王?”沈锐一时没想起来哪个王爷叫黔宁王。毕竟,沐家就沐英称王爷,后辈世袭的是西平侯。

    “就是沐家老祖……”刘孟说着还指了指西边南方向,沈锐恍然大悟。

    孔泰得过马林的交待,自然知道怎么说让大明高兴:

    “正是沐王爷发明的三段击,逍遥子道长云游泰西,教过我主说汉话,帮我主改进火铳,顺便也把黔宁王当年的三段法教给了我主。”

    “那试试看!”刘孟迫不及待地说道。

    为了充分展示火力,孔泰安排了30名火枪手,排成三排,演示三段击。

    但在射击前,这些火枪兵先在阵前摆放了很多拒马……

    “嗯,贵军果然深谙战法,知道在阵前摆拒马。”刘孟抚了抚胡须,点头称赞道。

    “泰西之地多骑兵,几乎每个邦国都有骑兵。而若是让敌人的骑兵冲入火枪手阵中,必定会被其屠杀。所以,火枪手阵前必须摆拒马先。另外,侧翼还会有长矛手掩护。若是敌人步兵冲上来,火枪手们会后退入阵中,换长矛手上来和敌人拼杀……”孔泰按照宝典上的提示介绍道。

    不但如此,孔泰还让人从船上拿了20根长矛下来,让水手们手持长毛站在火枪手两侧,作出护卫状。显然,这是给大明演示战术了。

    不过,现场的大明文官和将士,却把注意力放在了长矛的长度上:

    “哎呀,这些番鬼的长毛好长啊!”一些文官惊叹道。

    当然长了,这些长矛长达4米左右。虽然已经是从6米被截断成4米勒,可还是比大明的长矛长多了。大明的长矛,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比这些长矛短了一半。

    但此时,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却不屑道:

    “长矛这么长,如何灵活挪腾?遇到灵活的对手,肯定只有失败一途。”

    按照华夏武术的要求,长矛的长度,一般和使用者站立后,右手上举的总长度一样。如此,才更适合施展长矛的武艺,可左右挪腾,灵活无比。若是太长,就失去了灵活性。徐勇显然是懂武艺的,所以对北海国的太长的矛有些不屑。

    但孔泰解释道:

    “徐将军,您说的是懂武艺的将领。事实上,本国使用长矛的,都是最下层的步兵,不通武艺。他们不需要一个人大发神威,只要直到拿长矛捅人就可以了。”

    “若是敌人躲闪开呢?”徐勇问道。

    “所以您看我们的长矛手,全是挨在一起的。无数根长矛一起向前捅,左右根本闪不开。”

    “另外,长矛弄这么长,其实是为了对付骑兵的冲锋的……”

    “对付骑兵?”刘孟立即来了精神。要知道,终大明一朝,塞北的蒙古骑兵,一直是大明的头号心腹大患。野外相遇,面对蒙古骑兵的冲锋,明军十次有七次会被屠杀。若是有克制之法,绝对是大明之福啊。

    “是的,刘大人!”孔泰清了清嗓子,然后悄悄翻了翻马林给的宝典。

    过了一会儿后,才介绍道:

    “若是面对骑兵的冲锋,长矛手可蹲下,把长矛后端插在土里,斜着向前。若是敌军骑兵硬冲,一丈二(4米)长的长矛,即使斜着立在地上,对面骑兵冲过来,也必定先装上长矛。然后,战马被刺中,敌人骑兵落马。我方其余长矛手可将摔下来的敌人刺死……”

    刘孟比划了一下,发现长矛若是有4米长,还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把长矛斜着插在地上,即使对方骑兵撞上来,力道也会传到地上,而不会把手持长矛的步兵撞飞……

    但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却插话道:

    “可是,蒙古骑兵擅长骑射。他们在老远处就放箭了,如何破解?”

    孔泰不慌不忙,因为马林的宝典上有过说明:

    “徐将军,您忘了我们的火绳枪了?他们有骑弓,我们有火绳枪!不信请看其威力……”

    然后,随着一声令下,30名火绳枪手,分成三拨,开始了三段击的表演……

    此时,40步的靶子尚未撤去,又被放回了原位。表演三段击的射手们,开始了排队射击……

    “砰砰砰”第一排的10名火枪手瞄准完毕后,在指挥官的下令下,一起把枪弹倾泻往前方的目标……

    然后,第一排火枪手从1米宽的间隔中侧身后退道最后。而第二排火枪手则顶到了最前面,待站好位置后,第一排火枪手射击产生的硝烟也散去大半,可以大致看清前方了。然后,指挥官大声下令开火,第二排的火枪手也纷纷扣动扳机,驱动火绳压入药池,激发了火枪……

    就在第二排上前射击的时候,第一排的火枪手们已经到了后边,开始了装填弹药的工作。第二排退下来的时候,他们还在装填。但当第三排上前射击完并退回来后,第一排的火枪手们,也大致装填好了。也就隔了几息的时间,第一排终于装填好,走到了最前面,举起了火绳枪,在军官的号令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射击……

    如此,三排火枪手进行了相对比较连贯流畅的三段击,看得在场的大明官员和将士们眼花缭乱。

    “果然不愧是黔宁王发明的三段击,犀利无比啊!”刘孟由衷地赞叹道。得,功劳全归大明黔宁王沐英了……

    “黔宁王犀利!”在场的大明文官也赞道。他们不会赞扬番邦,但赞扬本朝名将,还是不吝夸赞的。而当地,夸奖一个人厉害,都会说“好犀利啊!”,就连刘孟等外来官员,也被影响了……

    但这时,负责整个千户所的火铳队的百户李三水却是疑惑道:

    “孔大人(孔泰),我观贵军装弹只需30息,而我军装填弹药,铳管更短,却需要60息以上,为何?要知道,把铅弹放入铳管,很是麻烦,需要费很大的工夫……”

    作为专业人士,李三水发现,这些北海国的火枪手,貌似把铅弹装入枪管很轻松啊。如此轻松,李三水怀疑这些铅弹都要比枪管内径小。可是,那样一来,不就漏气了吗,会影响射程的……可是,这些北海国的火铳,射程明明那么远……

    刘孟听到专业人士李三水的疑问,也关注地看过来。

    孔泰听了李三水的疑问,伸手招了招。于是,边上一个闲着的火枪手,带着火绳枪走了过来。孔泰,结果火绳枪,示意火枪手把弹药拿过来……

    在倒入火药粉,并用通条捣实了后,从皮包里拿出了铅弹……

    “李百户,请看好了!”

    李三水和刘孟都盯着看,但见孔泰又拿出了一个小纸片。纸片泛着油光,貌似是油纸……

    然后,孔泰用油纸片把直径小于枪管内径的铅弹包裹了起来,放入了枪口,然后用通条轻松地一压到底。

    之后,孔泰解释道:

    “李百户,铅弹在枪管中,最机会不闭气。否则,会影响射程。因此,我主在十年前,就发明了用油纸或者鹿皮包裹着稍小的铅弹,然后压入枪管的办法。”

    “如此一来,把铅弹压入枪管就简单许多了。你看,刚才我把铅弹压到底部是不是一气呵成?若是用正合枪管内径大小的铅弹,想要将其压到底部,那可就难了,还要用锤子压着通条将其用力往里敲打,非常费时。而用了包裹油纸或者鹿皮的方法,可节约几十息的时间,大大加快装填速度!”

    “正因为我主的这个厉害的发明,使得我国火枪手战力大增。10年前,我主的领土,只有不到一个县的大小。而如今,我主的领土,大小足以和半个胡(福)建那么大!”孔泰自豪地说道。

    “啊半个胡建?”刘孟顿时震惊了。他可是在胡建当过参政的,知道胡建有10府2州共69个县。有半个胡建那么大,岂不是有三十多个县那么大?

    要知道,大明那些亲王的封地,也没那么大啊。看起来,这个北海国还实力强劲啊……

    “是的,我国现在共分为东弗里斯兰、西弗里斯兰、奥尔登堡、不莱梅、石勒苏益格、日德兰、北明斯特和南明斯特共八个省。当然,我国的省肯定远不如大明的省那么大,8个省加起来,也只有半个胡建那么大……”

    “已经很大了!”刘孟很清楚,这个面积,比大明属国琉球群岛,就大了十倍都不止。他当初在胡建也混过,而琉球国朝贡贸易兜风地点是在福州,刘孟为此和琉球人打过交道,知道那边的情况。而区区琉球国就被朝廷封了王,且北海国面积比大明那些亲王的封地都要大。当然,明初朱元璋分封的藩王领地除外。朱元璋分封儿子很大方,给的国土面积很大。比如秦王、晋王、庆王和肃王(后两者的封地最大,但很贫瘠,属于西北荒凉地区)。而后来的王爷,领土就小很多饿了,一般只有一府之地或一州之地。像马林的领土面积,差不多有5个府那么大了,远超朱元璋时期以后的明朝亲王领地。

    “如此看来,这种火铳和其战法很厉害啊!”沈锐惊叹道。

    “我主愿将这些都献给大明朝廷,成为大明藩属,愿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善!”

    “大善!”

    ……

第755章 需要走个流程,你且明年再来

    就在沈锐和刘孟二人夸赞马林对大明的“忠心”的时候,千户所的火枪队指挥官李三水百户忽然问道:

    “孔副使,请问,贵军的火铳所用的火绳是如何制作的?在下观贵军的火绳燃烧又慢又稳,不知是何道理?”

    李三水的问题非常专业,一般绳索,比如棉线,一旦点燃,要么燃烧很快,要么一会儿就熄灭。像火绳枪这种样子,缓慢、稳定地燃烧的,的确比较罕见。但是,这很适合火枪的应用。要是火绳燃烧太快,估计扛一麻袋火绳,都不够支持一场战役的。

    孔泰自然知道原理,毕竟,他就是负责来进献火绳枪的。于是,他解释道:

    “这些火绳,都是用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然后,放在锅里用醋煮一下。或者,泡一泡硝石水。但是,泡硝石水的火绳燃烧速度有点快。因此,使用醋煮一下为佳。但若是嫌火绳烧得慢,也可以用稀释的硝石水泡一泡。记住,硝石水不可太浓,不然火绳燃烧速度太快……”

    醋这种玩意,在欧洲比较贵。因为,欧洲的醋,是用苹果酿的苹果醋,自然娇贵。但在大明,醋是糯米酿制的,成本较低,所以更容易得到。

    李三水赶紧找来纸笔,把火绳的制法记了下来,以备日后之用……

    但李三水问及如何铸造弗朗机炮,和如何打造火绳枪的时候,孔泰却没有说太多了。

    毕竟,孔泰是来寻求获得朝贡资格的。你特喵的还没准许我朝贡贸易,我把一切都告诉你?这不成了棒槌了么?

    所以,对于铸炮和制造火绳枪的技术,孔泰推脱说,自己并非铁匠,也不是太懂其中办法。不过,若是北海国成了大明藩属,国主马林肯定会派出一批工匠,来大明指导工部如何铸造精良的弗朗机炮和火绳枪……

    孔泰的解释倒也合情合理,一般而言,哪有外交官精通铸炮造枪的?所以,这话没人能挑出毛病来。

    接下来几天,孔泰和斯康达二人,就专门留在了千户所,陪同炮兵指挥官雅各布和另一名叫威塞特的火枪手指挥官,操练广州前卫挑选出来的一批精锐的炮手和火枪兵。毕竟,孔泰他们肯定要离开的,即使把弗朗机炮和火绳枪送给大明,也得有人会用是不?

    看到北海国的人对于训练大明将士如此上心,沈锐和刘孟两位负责主管夷务的主官也很是高兴。

    期间,新上任的巡抚陈金还特地来参观了一下罕见的金发碧眼的番鬼。看到孔泰等人尽心尽力地帮明军训练炮手和火枪兵,也是勉励了几句。而且,陈金还兼着两广总督的头衔,平常要驻扎西的梧州,负责镇压瑶乱。在看过弗朗机炮和火绳枪的威力后,陈金巴不得把马林进献的40门佛朗机炮和那500杆火绳枪都划拨道他麾下镇压瑶民起义的官军中。但可惜的是,因为北海国还没有正式成为大明藩属,这些枪炮目前严格来说,还不是大明的呢。

    另外,即使这些枪炮属于大明了,但作为贡品,也必须先送交礼部,由礼部负责接收完了后,才能算是大明的。然后,才能进行分配。

    但是,陈金知道,佛朗机炮和火绳枪这样的利器,送到京师后,肯定优先供应北方长城一线的边军,根本不会轮到两广总督麾下的二三线部队。因为,大明军事重心在北方长城一线。防御蒙古,才是大明朝的军事重心。平定瑶民起义什么的,根本不算太重要的大事。

    所以,在离开千户所的时候,作为两广总督兼巡抚的陈金,看向那40门佛朗机炮和500杆火绳枪,那叫一个恋恋不舍啊……陈大总督心说要是平定瑶民起义的官军配备了这样的利器,该多好啊……

    眼看陈大总督如此眼神,本来头脑就灵活的孔泰哪还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于是,孔泰急忙赶回广州城内,找到哥伦布……

    找哥伦布干啥?自然是要那批被哥伦布贪污下来的枪炮啊……

    之前,马林曾打算赠送马六甲王国20门佛朗机炮和200支火绳枪的。但是,哥伦布这厮贪婪,竟然擅自做主,贪墨了一半,只送了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给马六甲王国。

    孔泰身为副使,也不好和哥伦布这个名义上的正使和男爵大人说什么。但是,看到两广总督陈金特别喜爱这些枪炮,孔泰决定把哥伦布贪墨下来的那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拿出来,赠送给陈金……

    哥伦布听了孔泰的想法后,开始还发脾气,不肯交出来。但孔泰威胁说回国后告状,哥伦布不得不屈服。毕竟,他也知道,孔泰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副使,绝对是马林眼前的红人。

    于是,哥伦布贪墨下来的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被孔泰全部送给了两广总督陈金。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陈大总督见到孔泰这么有眼力劲,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他很喜欢佛朗机炮和火绳枪,也很想尽快平定瑶民起义。于是,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在广州前卫的炮兵和火枪手接受完使用培训后,两广总督陈金就迫不及待地从这批人中抽调一半的人,随同孔泰送他的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派往了两广总督驻地梧州,用于西镇压瑶民的前线……

    ……

    不过,布政司衙门传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北海国获取大明朝贡堪合,恐怕比较困难……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广州市舶司提举丁海山的打听,前来广州市舶司朝贡贸易的占城(越南南部)、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等藩属国的官员和商人,甚至是来自锡兰和大食的商人。结果,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北海国的……

    这下问题就大了……

    要知道,大明王朝确认藩属国存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派礼部小官去该国考察,确认其存在;另一种,则是因为藩国离大明太远,不便派人去实地考察。这时,就需要原有的藩属国帮忙证明该国的存在。

    可是,北海国是欧洲大陆西北的小国。而来大明广州贸易的国家,基本是东南亚的小国。即使偶尔有来自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也的确没有听说过北海国。因为,北海大公国才建立多长时间?名声还没传到阿拉伯地区呢……

    所以,这下就尴尬了……

    沈锐和刘孟虽然对北海国使团很有好感,但他们并没有确定北海国贸易资格的权利。若是有原本的藩属国的官员或商人能证明北海国的存在,他们倒是可以根据规定临机决断。但偏偏没有人听说过北海国……所以,两人也没办法了……

    为今之计,两位布政使只能上疏朝廷,让朝廷的礼部和内阁去头疼去了……

    孔泰很郁闷地向刘孟打听:

    “刘大人,这朝廷批复一下,大约要多久啊?”

    刘孟郁闷地说道:

    “老夫也不知啊,这是朝廷必须走的流程……时间嘛……也许要很久……你且明年再来看吧……”

    “啊……这么久啊?”孔泰直接吃惊地长大了嘴巴。但很快,他就开始佩服马林的神机妙算了。

    为啥?马林来之前就预测过了以大明官场的尿性,审核北海国朝贡资格,估计会争吵很久。也许,会花上一两年的时间吵架争执也说不定……反正就是拖沓……这种现象,即使到了后世,也屡见不鲜……

    好在马林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然非得郁闷死不可……

    不过,现在孔泰最关心的是北海国使团,这一次能否在广州采购大明的货物……

    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也比较为难,因为,在没有获得朝贡贸易堪合的情况下,按照规矩,北海国是不允许在广州采买货物的。而且,沈刘二人也没有权利下决定……

第756章 疯狂大采购(上)

    就在两位布政使左右为难的时候,孔泰之前赠送佛朗机炮和火绳枪给陈金的行为,收获了奇效两广总督兼巡抚陈金出手了……

    布政司衙门,只有掌管财税和民政的权利。对于是否批准北海国在广州采买,是没有权利做出决定的。

    但是,两广总督能……

    作为大明两广总督,陈金虽然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但因为是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明朝的总督不是地方常设官,而是相当于钦差大臣,一般还兼挂右都御史的职务。而且,明朝两广总督,主要是负责镇压西山民起义的,总督府一般设在西梧州),是代表皇帝的。因此,陈金可以“临机决断”一些不好处理的为难事。

    当然,这种“临机决断”的钦差权利,却是不能够赐予北海国获得朝贡资格的。因为,“临机决断”,只能用于临时处理一些棘手问题,但不能形成常例。也就是说,这种权利是一次性的,没有连贯性,也不能作为后来处理类似问题的参考。

    不过,对于北海国使团来说,也不需要一下子获得朝贡贸易资格。孔泰所求的,不过是这一次能够在广州获得采买资格而已。

    陈金刚刚收了孔泰的大礼,正考虑如何回报对方呢。孔泰求上门,陈金经过反复考量后,决定动用总督的钦命皇权,临时授予孔泰一行在广州府采买的权利。

    当然,孔泰等人在广州采买,并非以朝贡国的名义,而是以两广总督大营的合作商人的名义。

    两广总督陈金发出公文,说明本人通过中人介绍,认识了“海外夷商”孔泰,从其手里“采购”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作价两千两白银。此外,总督陈金以钦差的名义,授予孔泰一行在广州采买一次的权利,作为此次枪炮交易的报酬……

    事实上,陈金此次获得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一文钱都没付出。但是,在公文中,两广总督大营却“支出”了两千两白银……不用说,这两千两银子,自然是进了陈大人的腰包……

    要知道,在同西方贸易之前,大明的白银还是很稀罕的。两千两白银,绝对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怎么说呢,在这个时代,大明七品县令的年薪是45两白银。2000两白银,相当于大明朝的“县长”44年的工资。

    而且,大明朝是可以花钱买文凭的。在景泰年间,平民(只要不是商籍、匠籍、乐户等“贱籍”)可以捐800石米买到一个国子监上学的名额。而在成化年间(就是刚去世的弘治帝他爹在位的时代),捐一个监生,才需要100石米。而100石米价值多少呢?才50两银子。

    但监生毕业后,能干啥呢?虽然不是科举正途,无法授予县令这样的正官。但是,可以授予州县佐贰官职。而州县佐贰是什么职务呢?一般为州同知、县丞、主簿等副官。搁到现在,相当于副县长级别的大佬啊……而且,若是干得好,也不是没有扶正为县令的机会……

    50两银子就能买到一个可以当副县长的文凭,这文凭的含金量,就是华清和京大也远不及啊……

    而2000两白银可以在成化年间购买40个当副县长的文凭……这尼玛绝对是巨款啊……

    当然,明朝后期就不提了。因为美洲墨西哥和秘鲁的超大银矿和日本的石见银山产出的白银每年都大量流入大明,导致明末白银泛滥。结果,明末的内阁大佬们,家产一般都是几十万两白银起步的……比如张居正,已经算是相对较为清廉的了。死后被万历清算抄家,抄出黄金两万两、白银十余万两……这还只是现金,不包括花费银子购置的那些土地那些才是大头……

    但那是明末,就这个时代而言,因为尚未获得美洲和日本的海量白银,白银在大明还是很值钱的。一般而言,大臣有超过万两白银的财富,绝对是大款了……而陈金通过这次操作,弄到两千两白银,也算大赚一笔……

    也算孔泰的运气,换做清朝的两广总督,虽然更有实权,但已经算是常设的地方大员,不再算是皇帝的钦差了,因此没有“临机决断”的权利。所以,陈金倒是给北海国使团开了一个大大的方便。

    不但如此,陈金,还派来了几个总督府的衙役,协助孔泰外出采购。名为监视,实为帮忙。陈金白得了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还借机捞了2000两白银,自然很给面子。

    要是让孔泰自己去采购,身为洋夷,可不像后世的老外在华夏当大爷,而是会被傲娇的大明商人看不起。没准,卖给别人一两银子的货物,敢给你开出5两的高价。

    但是,有总督府的差役帮忙站台,那些商人就不敢乱来了。至少,不敢胡乱要价了……

    得此便利后,孔泰和斯康达两位懂得汉话的人,在总督府衙役的协助下,在广州开始了疯狂的采购……

    孔泰首先收购的,是油桐树的种子和漆树的种子……

    这两种树的产品,对于搞大航海的北海国而言,绝对属于战略物资。为何?油桐树果实榨出的桐油,属于造船急需的物资。

    目前,欧洲的造船行业,在处理木材时,使用的是橄榄油和亚麻油。但是,它们处理木材的效果,都远不如桐油,而且成本还很高。

    马林拥有了美洲后,其实不缺造船用的木材,造船工匠也在大批培养中。但是,造船必须的油料,却是很急缺的。

    而且,木材在经过桐油的处理后,不但可以防水,而且防腐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木船制造而言,桐油绝对是油料中的最佳选择。

    同样地,漆树也对造船有重大的作用。若是把桐油和漆树产出的生漆混在一起使用,船只防水和防腐效果更佳。

    但偏偏,欧洲没有油桐,也没有漆树,美洲也没有……这两种植物,只有华夏和附近的国家有……

    目前,欧洲所用的油漆,都特么是各种珍贵原料调制出来的混合物,成本很高,价格贵死……

    所以,马林之所以急着打开大明贸易航线,倒未必多重视贸易的重头戏丝绸和瓷器,反而特别重视引进油桐和漆树。只有拥有了大批量的成本低廉的桐油和生漆,马林才能在美洲低成本地大规模量产船只,形成船海,堆死一切航海竞争对手……

    正好,北美南部地区,也是亚热带地区,和油桐及漆树生长的华夏南方气候很像,可以大规模种植。前提是你得有种子……

    为了收购道足够的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孔泰直接竖起大牌子“大量高价收购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每斤种子收购价1两白银”……

    这个消息直接把大明广州的商人们给镇住了尼玛,一两银子一斤啊!

    要知道,在大明,一石大米一百几十斤呢,价格才半两银子。而这货收购油桐种子,一斤就开价一两银子,简直是冤大头啊……

    于是,很多人开始鸡飞狗跳地寻找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好拿来换大钱……

    ……

    同时,孔泰还打出旗号,大肆收购毛竹种子……

    这顿时把广州的明朝人给雷到了尼玛,毛竹这种玩意儿,还有人收购它的种子》不是窜得到处都是么?春天下雨的时候,毛竹竹笋有时候一夜能长老高呢……

    但是,当大家去找毛竹种子的时候,却遇上了难题毛竹一生一般只开花结果一次,周期为几十年……所以,就算毛竹窜得到处都是,想找毛竹种子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毛竹一般60年才开一次花,然后结出种子。而一旦开花结种,毛竹的竹身就可能枯萎而死。

    所以,毛竹的竹笋好找,种子还真特么难找……

    孔泰把毛竹种子的收购价格都提高到10两银子一斤了,也没收到。不像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好歹每样收了几百斤。

    最后,孔泰经过高价悬赏和多方打听,才得知广州城北一个竹林里,有一位隐士,因为酷爱竹,机缘巧合下收藏了几斤毛竹种子。

    但当孔泰亲自登门求购毛竹种子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这位隐士大爷本身淡泊名利,并不爱财。而且,老头对竹子宝贝得很。对于孔泰开出的10两银子一斤的高价,老头理都不理。即使孔泰开出了20两银子一斤的天价,老头也没松口……

    但讽刺得是,老头虽然淡泊名利,他儿子却不是……最终,老头的两个儿子,合伙骗开老头,然后把老头宝贝得紧的5斤毛竹种子给偷了出来,作价100两卖给了孔泰……随后,二人瓜分了这100两,每人得了50两,且各自购买了十亩地,算是过上了安稳富足的农家生活。而在此之前,老头的两个儿子每家才5亩地,生活过得很艰苦……

    孔泰才不管毛竹种子是怎么来的,得到毛竹种子后,他立即赶回了广州城,免得老头赶回来反悔……

    马林为什么要购买毛竹种子呢?因为,马林要搞混凝土……

    若是搞钢筋混凝土的话,这个年代钢筋生产成本太高了。马林之前修了一个人工水库,因为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居然耗资几十万金币。然后,马林就不敢随便搞钢筋混凝土了。因为,成本太高了啊……除非是王宫和首都的城墙,一般地方马林才舍不得使用钢筋混凝土呢……

    所以,马林想起来后世流行的一种折中产物竹筋混凝土……

    竹子这玩意成本低啊,而且好处理。但最大问题在于欧洲和美洲都没竹子……美洲也许有原生竹子,但论及生长速度,哪种竹子都赶不上毛竹啊……

    毛竹生长快,两三年就能长成建材。而且,毛竹窜起来厉害。种下一颗毛竹,只要气候适宜,过不了几年,这里也许就窜成一片毛竹林了……

    所以,马林才让孔泰在广州高价求购毛竹种子的。有了种子,朝美洲一撒,没准过不了几年,那里就长成大片竹林了……

    竹筋混凝土虽然坚固性和耐久性不如钢筋混凝土,但也勉强能用了。一些民用设施,如堤坝等,完全可以用竹筋混凝土来修建。甚至于,这个年代的小土炮,都未必能轰开竹筋混凝土工事。

    而如果在弄混凝土之前,先把毛竹用桐油和生漆处理一下,加强其防腐能力,也许竹筋混凝土建筑用个几十上百年都没问题……

    事实上,毛竹的繁殖方式并非只需要种子。完好的竹笋甚至部分竹根都可以。但有一个问题是毛竹长得太快,若是携带竹笋、竹根,以毛竹有时候一夜窜高一两米的水准,哥伦布的船队要一年左右才能回去,船上空间本来就狭小,哪里容得下毛竹疯长?

    故而,还是携带毛竹种子回去,比较方便。毕竟,毛竹种子不种下去,是不会不停生长的。只是,毛竹60年一开花结种,实在太罕见了……

第757章 疯狂大采购(下)

    就在孔泰大肆收购油桐、漆树和毛竹的种子的同时,另一个懂汉话的副使斯康达也没闲着。虽然因为能力不及孔泰,没有负责和大明官员的接触,但斯康达的汉话水平还是足够的。在两广总督衙门的衙役的帮助下,斯康达也负责了部分采购业务。

    斯康达负责的第一项采购业务是小麦,马林早就知道,大明朝的小麦品种,比当下欧洲的品种要好。当然,不是说好吃程度,而是指生长速度。

    欧洲小麦太坑爹,要整整生长一年。而大明的冬小麦,是和水稻轮作的,一般只要半年左右。所以,马林看重的,是大明小麦的生长速度。

    在未来,马林打算在北美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和大明长江流域一样,推行稻麦轮种制度。这样,粮食的产量就更恐怖了,也能养活更多居民。

    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地区是不种植小麦的。即使到了后世,也只有北部山区,才有少量种植冬小麦的。毕竟,两广地区主要是种植水稻的。所以,在广州想要获得小麦种子,还真有点麻烦。

    但是,好在大明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度。因为大明官员是全国流动的,所以,难免有大量北方的官员,被调往两广地区当官。而北方人习惯吃面食,故而,就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虽然量未必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需求小麦的,是那些北方调来的官老爷啊……

    要是平民百姓,即使有需求也没人理会尼玛,到了南方就得吃米,想吃面食?滚一边去……

    但是,那些大老爷可不能这么对待。他们要啥,就得有啥。尤其是,那些个需要巴结那些老爷的商人,也会想着法子从北方运面粉或者小麦过来。

    所以,斯康达和孔泰分开之后,立即去广州城的粮铺去打听有没有小麦出售。而且,重点打听产自长江流域的冬小麦。

    不过,毕竟是广州,这边出售小麦的实在太少。那些个粮铺,即使照顾北方客户的需求,一般也都是出售面粉,而不是小麦。很多粮铺,根本就是进的面粉,而不是进小麦回来磨面。

    所以,一连几天,斯康达都没有收获。最后,还是在出身西的左布政使沈锐的帮助下,斯康达找到一位出身南直隶北部(大约相当于后世皖北地区淮河以北的地方,明代的南直隶包括后世的苏省和皖省)的习惯吃面食的小官家里,花费20两银子的高价,购买了其从家乡带来的两石未曾磨成面的冬小麦。虽然量少了点,但也算有了。

    斯康达的第二项任务,则是收购水稻的种子。当然,不是南方热带地区流行的籼稻,而是北方地区流行的粳稻。比如,东北大米这样的稻米。

    前世,马林就是江北人,习惯吃软糯的粳米,不太习惯吃南方的籼米。虽然说,籼米中也有香米这样的存在。但总的而言,还是粳米更香软一些。

    而且,不管在大明还是在后世,北方人吃大米,都更习惯吃粳米,而不是籼米。甚至,作为大明粮仓的苏南地区,也主要产粳米。这是因为,苏湖一带,是京师重要的稻米供应区。通过京杭大运河,漕船把苏湖一带的大米运往京师,供应京师的官员。

    但是,京师很多官员,更习惯吃粳米。所以,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也根据需求,主要种植粳稻。在后世,苏省依然是全国最大的粳稻产区。包括其江南地区和江淮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粳米产区。

    当然,说这些都是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马林喜欢吃粳米啊……

    所以,作为小弟的斯康达,必须为马林寻找粳稻的稻种。然后,移植到北美地区和长江流域气候相似的地方种植,供应给马林食用。

    为此,斯康达特地跑去粮铺,采购粳稻的种子……

    粳稻的种子倒是不难采购,毕竟,粳米在大明就很受出身长江以北的官员们青睐。所以,粳稻比小麦好买多了。斯康达随便找个粮店,就购买了100石粳稻。

    在采购完粳稻后,斯康达还购买了大批两广本地的籼稻的种子。毕竟,马林控制的热带殖民地,不适合粳稻的生长,只适合籼稻生长。而在此之前,马林虽然从印度获得了籼稻的种子,但他不太相信阿三的稻种,于是让斯康达在大明也采购一些优质的籼稻种子。

    除此之外,斯康达还采购了大量糯稻的种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林打算以后用糯米酿醋,当然也可以酿酒。此外,还可以打年糕……总之,糯稻的用途也很广。虽然糯米不能当主食,可却用途广泛。而用糯米酿醋,也是重要的用途之一。毕竟,用苹果酿醋,成本有点高,还是用糯米酿醋更划算些。而苹果嘛,还是给人直接吃的好……

    ……

    斯康达采购完粮食种子后,终于开始采购别的了……

    既然来到大明,不采购丝绸简直就说不过去啊!于是,斯康达借用两广总督衙门的威势,请来了广州城里几家大丝绸供应商,向他们采购生丝,以及部分丝绸面料。

    之所以以采购生丝为主,是因为东西方的审美不同。大明人认为美的丝绸面料,欧洲人未必认同,反之亦然。

    所以,解决东西方审美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大明采购生丝回去,纺织符合欧洲人审美的丝绸布……

    眼下,大明的生丝价格非常便宜。市面上,一担生丝(一司马担,重约120斤左右)才50两左右,平均每斤生丝才0.41两白银的样子,比万历年间0.5两每斤生丝的价格还要便宜很多。毕竟,万历年间时候,因为白银的大批涌入,造成了物价的上涨。而在正德时期,白银尚未大量流入,此时大明,物价比万历朝还要低。

    斯康达提出大肆采购生丝,但广州的丝绸商人们并不太乐意。为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总不能因为斯康达一句话,就把原本打算卖给老客户的生丝卖给他吧?

    但这并不是问题,当斯康达提出用每担生丝56两的价格采购后,那些大丝绸商人顿时抛弃了节操。除了少部分必须优先供给的来头较大的客户外,其余客户的优先级,都被排到了斯康达的后面谁叫斯康达加价一成多呢……

    但是,大概因为广州城远离丝绸主产地江浙的原因,加上还没有欧洲人过来每年大量采购。所以,广州城尚未形成大规模供应丝绸的气候。斯康达采购的丝绸,其实是抢了本地人的份额。

    所以,尽管出了高价,斯康达总共也不过采购了900担生丝。就这,还把广州城的生丝一扫而空,导致广州生丝供应短期内出现了严重困难。

    当然,这要是搁在明末,就绝不可能了。因为,明末的时候,大明丝绸的供应相当充足。甚至,在明朝嘉靖年间,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湖州等江浙地区,出现了大面积“改稻为桑”的情况。因为,种桑养蚕,出售丝绸,利益比卖稻米大多了。一石稻米才半两银子,而一担生丝价格几十两……

    在西洋人大肆采购大明丝绸之前,虽然种桑养蚕收益也高。但碍于市场有限,还没有人愿意大面积改稻为桑。但自从葡萄牙人开始在大明大量采购丝绸后,出于经济利益的刺激,江南地区才开始出现了大面积改稻为桑的情况。对此,后世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还详细描述了这个情况。

    不过,马林身为历史系高材生,自然知道《大明王朝1566》所讲的严嵩父子大力推进“改稻为桑”,并不惜毁堤淹田,来强行推动的剧情是不符合史实的。

    事实上,真正推动江南地区改稻为桑的,是利益。而执行者,也并非严嵩父子,而是拥有大片田地的江南士绅。比如,徐阶所在的松江徐家这样的超级大户,才是真正的推手。而如此做的原因,自然是丝绸外贸的暴利了。

    不过,那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如今,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来大明,大明还没有从丝绸贸易中看到暴利呢,自然也不存在改稻为桑的风潮。所以,丝绸的供应量,也不是很充足。要是搁到崇祯年间,只要你有钱,还能在大明自由采买,别说900担生丝了,9千担都能买得到……

    眼看买不到足够的生丝了,斯康达就开始转变目标开始采购瓷器……

    在这个时代,瓷器在欧洲可是老值钱了。一件瓷器的价格,都是以金币为单位的。很多小说中,欧洲古代国王发怒,都喜欢摔上一两件“珍贵”的瓷器,以表明其真的怒火滔天了。不然,也舍不得把如此珍贵的瓷器摔掉……而这个梗,也多次出现在很多小说里……

    所以,斯康达这次,自然不会放弃瓷器的采买。为此,他雇佣了一大批脚夫,跟着去那些瓷器店扫货。几天下来,斯康达居住的驿馆仓库,堆满了他从广州各大瓷器店扫来的货。斯康达不但购买了大量精美的瓷瓶、瓷罐等摆设用的瓷器,同时还购买了大量的瓷碗。别说青花瓷了,普通的青瓷碗,都买了老多。结果,这导致广州城百姓买碗困难。要是谁家不小心打坏了饭碗,想去瓷器店买个新的都买不到……

    就这样,在孔泰和斯康达两位使者的努力下,哥伦布带来的一艘500吨级的战舰和两艘250级武装商船上,堆满了各种货物……而两人的疯狂扫货的行为,也严重干扰了广州城的市场。比如,丝绸行业和瓷器行业的供货,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很多人都向官府投诉,搞得两位布政使也有些头大。好在,两人的疯狂采购,终于把三艘船的货舱都装满了,也就停止了扫货。不然,情况会更严重……

第758章 超级暴利的茶砖贸易

    和斯康达那边如烈火烹油般的热闹贸易场面不同,孔泰负责的采购,种类少,量也不大。但是,却都非常重要。

    只是,广州是一个贸易港,而且处于珠江三角洲下游平原地区。所以,周边地区种植水稻较多。而油桐和漆树等多半产自丘陵山地,平原地区,多半被开垦成稻田了,不会被浪费用来长树,更何况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四周?

    所以,尽管开出了高价,孔泰的收获也不是很大。比如油桐种子,他才收购了500斤,基本把广州城里的油桐种子库存都扫光了。而漆树种子更少,他只收购了300斤,也是把广州城的漆树种子都买光了。至于毛竹种子就更惨了,只有从城北竹林那里弄到的5斤种子……

    倒不是说世面上这些种子稀少,而是,在广州这样平原地区,这些种子是比较少的。因为,这些种子就算买来了,也不可能种植在珠江三角洲下游地区。既然没什么人种植,自然供货就少了。孔泰能够买到500斤油桐种子和300斤漆树种子,还是因为他出了高价,收集了很多散货,才凑到这么多的。

    当然,如果孔泰能够在广州呆上个一年半载的,长期收购,肯定能够收购更多。但是,因为没有获得朝贡贸易资格,孔泰肯定无法长久呆在这里。所以,这种急促的收购行动,所获自然不多。

    但这些也不算少了,一斤油桐树种子可达上千粒,这还是油桐种子比较大的缘故。按照一个坑点两三粒种子的稳妥点法(种子播种下去未必发芽,所以多点两个中子保险。如果三个种子全发芽,那最后就留下长势最好的那一株,拔掉另外两株。当然,如果土地面积足够,拔出来的另外的两株(也有可能不发芽),也是可以移栽道别处的,但长势肯定比不过保留的那一株)。即使按照一半的低发芽率来保守计算,一斤种子也是能够种出四五百棵油桐树的。而漆树种子要小得多,一斤种子估计能种活千棵以上漆树。所以,只要好生照料,孔泰收购的500斤油桐种子和300斤漆树种子,还是可以种出至少两万多株油桐和三万多株漆树的。

    至于毛竹那5斤种子,毛竹种子非常轻,千粒种子才重24克左右。1斤毛竹种子,居然有两万多个。5斤的话,足有10万多粒……就算只有一半存活,也能种出5万株毛竹了。而且,这玩意长得快,窜起来也快,生命力顽强得不得了……

    ……

    眼看这三种种子都收购不到了,而斯康达那边的收购还在进行中,孔泰不想闲着,于是,他开拓了另一个收购生意茶叶收购……

    要知道,因为目前欧洲和大明还没开通海上贸易路线,而马林发明的伯爵奶茶又风靡全欧洲,导致现在欧洲茶价极高,要一匹战马才能换到一个四斤重的茶砖。而一匹战马的价格大约是100金币左右。所以,目前西欧的茶叶价格,高达25金币一斤,简直高得离谱。

    马林也是忘记了嘱咐孔泰收购茶叶了,但孔泰却知道,茶叶在欧洲的额风靡程度的。别的不说,现在欧洲贵族招待贵客,都喜欢用伯爵奶茶来当饮品。当然,这是招待贵客用的,普通客人,还是喝红酒比较经济……真正的原因是茶叶太特么贵了啊……

    要知道,欧洲人获得的茶砖,还是大明朝在北方边境和蒙古人茶马互市得到的。蒙古人用一匹蒙古战马,就能换到120斤砖茶,也就是30个茶砖。但通过陆上商路运到欧洲,居然一个茶砖就换到一匹战马,价格翻了30倍。

    事实上,大明茶马互市已经算是狠宰蒙古商人了。在大明朝境内,茶叶就更便宜了。广州市场上,每斤上好的芽茶价格80文,也就是0.08两白银。而普通的叶茶,只有20文一斤,也就是0.02两白银。至于砖茶,档次更低,是叶茶当中低档的存在。最贵的叶茶大概40文一斤,左右,又叫细茶。而低档的叶茶,就是砖茶了,才15文一斤。当然,产自福南安化的黑茶茶砖比较有名,价格则有20文一斤。

    但是,即使安化黑茶有20文一斤这么贵,一个4斤重的茶砖,在大明也不过要价80文,也就是0.08两白银。可是,黑心的大明官方,用30个茶砖,就换来了1匹上等的蒙古战马。算成本的话,即使使用安化黑茶,也不过才2.4两银子。用其他不知名的茶砖,成本更低……但是,在大明境内,一匹战马的价格为十几两银子……所以,大明茶马互市,其实是坑了牧民叔叔的,抬高了几倍的价格。但是,草原民族对此毫无办法。因为,这生意完全是大明独此一家的,有本事你别买啊……

    孔泰也是听马林说过安化黑茶的,所以,在那三种种子收购不到以后,就开始打听安化黑茶的货源。

    事实上,马林并不喜欢喝黑茶,他更喜欢龙井之类的绿茶。可问题在于,绿茶,包括后来出现的红茶(这个年代尚未出现),保质期都较短。一般而言,绿茶保质期只有一年左右,而红茶是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

    可是,以目前船只的速度,从广州回欧洲需要航行10个月尼玛德,运回欧洲茶叶都快要过保质期了,还卖毛啊?

    所以,保质期最长的黑茶,成了马林的首选。要知道,黑茶即使是散茶,保质期也有5道10年。而黑茶砖茶,保质期更是在10年以上……

    也就是说,把黑茶茶砖运回去,不愁茶叶会变质。除非,你进太多饿了,压根卖不出去……

    但是,因为马林的推动,现在欧洲很流行喝伯爵奶茶(主要是,咖啡尚未兴起,大家只能喝奶茶)。所以,只要不进太多的货,还是可以在保质期内卖光的。长达10年以上的保质期,让商家可以放心囤货……

    而黑茶茶砖的利润是多少呢?孔泰算了一笔账。在广州,买一个安化黑茶的茶砖也不过才0.08两白银。而在欧洲市场,现在黑茶茶砖的价格是25金币。按照1比12的金银兑换比,就价值28.6两白银。如果不算运费成本的话,价格整整翻了357.5倍……这特么的,比丝绸、瓷器什么的还要赚钱啊……

    当然,若是大量运回黑茶砖的话,欧洲茶价肯定要降低。但即使降了三倍,再抹掉运输成本,百倍的利润总是有的……

    想到这里,孔泰的心头无比火热。他叫停了斯康达大肆收购瓷器喝其他各种占空间和重量的商品的收购,先等他收购茶叶……

    经过四方打听,孔泰联系上广州城里所有福南籍的茶商,用100文一个(原价80)安化黑茶茶砖的高价,从这些商人手里购买了1万块安化黑茶茶砖,也就是4万斤安化黑茶。

    之后,他又买了2000个其他种类的档次稍低的茶砖,凑到了4.8万斤砖茶。要不是广州茶砖断货了,孔泰还想买更多。这些茶砖要是拉回欧洲,能换回1.2万匹战马……

    当然,这是在茶价没降低的情况下。但这么多茶砖拉回去,肯定会导致茶价大跌的。不过,再怎么跌,也是有百倍以上的利润的。

    而斯康达采购的丝绸和瓷器,丝绸欧洲本身就有,只是质量不好而已。大明丝绸质量好一点,但最多卖个十倍价钱吧(相比大明的低价),利润也就几倍的样子。而瓷器利润稍微高一点,因为,欧洲人不懂烧制瓷器,所以,这买卖是独一份的。一个普通瓷碗运回去,也能卖个一金币。而普通瓷碗大明采购价才5文钱……这好像也有200多倍的利润……

    只是,那些个普通瓷碗市场有限,而那些华丽的瓷瓶瓷罐采购价也比较高。算起来,利润也就几十倍。这个利润率,比丝绸高,但比砖茶要低。

    只不过,瓷器利润虽高,运输却是个大难题。因为,瓷器易碎。若是随便堆放在船舱里,遇到大风浪,瓷器很容易碎掉。所以,运输瓷器时,需要特质的木架和箱子,还要填充棉花等缓冲物固定瓷器。所以,瓷器的运输,是个大难题,而且很占空间。不像生丝和茶砖,可以密集堆放……

    因此,最终算下来,瓷器的利润有个二三十倍就顶天了,比不上砖茶,只比生丝利润高一点。

    所以,最终在装船的时候,孔泰要求有限装载茶砖,其次装载生丝。最后,再装载瓷器喝其他的商品……

    果然,因为瓷器需要的木箱和木架很占空间,而且占重量。最终,孔泰做主,只保留了那些精美的瓷器,比如青花瓷等带图案的高档瓷器。至于从小瓷器店里扫货来的普通青瓷碗等外表光秃秃的低档瓷器,全部舍弃了。当然,也没丢了,而是送给了广州市舶司提举丁海山。这些瓷器虽然抵挡,但好歹量大,总得算起来也是值个百余两银子的。孔泰名义上说“寄存”在广州市舶司,但临走前,偷偷告诉丁海山“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也就是让其出手换钱了……

    另外,为了给茶砖、瓷器、丝绸等高档暴利的商品腾地方,斯康达采购的水稻种子,也被孔泰舍弃了大半,只保留了几麻袋做种。其余的,直接丢在了码头上,通知布政司衙门的人来拿去赠送给那些饥民……

    在把三条船的船舱都装满了之后,孔泰才叫来这几天一直在广州清楼里鬼混的哥伦布,敦促其出发……

    哥伦布因为不懂汉话,只能让孔泰和斯康达全权处理和大明接触的事情。而他自己,则老毛病犯了,管不住自己的下身了……

    孔泰也知道这货的毛病,好在,这次带来的白银非常充足。于是,孔泰找到广州最大的一家清楼,塞给老一鸨几个大号银锭,直接让哥伦布住在清楼里了……直到事情忙完了,才把这厮叫回来……

    而当哥伦布从清楼出来的时候,虽然没醉酒,但脚步却是一步三晃明显虚脱了……

    无奈之下,为了不让哥伦布这个大航海家死在航行途中,孔泰只得花大价钱找到广州城里的名医,开了几副名贵的补药,打算航行中给哥伦布补一补肾。要不然,这厮肯定坚持不到回国就会挂掉……

第759章 我要当土司

    三艘船离开了广州港,出了珠江口之后,却没有向南,而是折向了东边……

    原本,离开广州港时,马六甲使者纳吉还让哥伦布他们等等呢。因为,他们要的勘探和冶炼锡矿的工匠还没到。

    大明朝的工匠真悲惨,跟个奴隶似的。当收到马六甲苏丹马哈茂德请求支援几个勘探和冶炼锡矿的工匠的国书后,都没用等京师的批准,主管广州市舶司朝贡贸易的布政司衙门就直接做主答应了下来。

    不过,布政司下面并没有此类人才,也没有成规模的锡矿。但是,行省隔壁的西的平乐府(今西贺州市一带)却是大明最重要的产锡地区。

    布政司和西布政司不太熟,但是和兼任两广总督和巡抚的陈金熟悉啊。于是,左布政使沈锐,直接拜托陈金去平乐府弄几个勘探和冶炼锡矿的工匠。

    陈金身为两广总督,虽然并不插手地方具体政务。但是,名义上依然是两广官员的上司。因此,去平乐府要几个工匠还是没问题的。于是,陈金一口答应下来。为此,纳吉还送了陈金好几颗大号的珍珠。身为海洋国家,马六甲别的不多,珍珠还是不缺的。而倒霉的工匠,毫无发言权,就直接被老爷们给卖了。在大明文官看来,工匠不过是一群做工的奴仆而已,说送就送……

    不过,从平乐府弄几个工匠来没那么快。一套流程走下了,估计要好久。所以,纳吉还得多等一段时间。同时,纳吉也希望哥伦布的船队能等等他,等他一起返回马六甲。

    但是,哥伦布的船队是另有任务的。他们的任务是啥呢?原来,马林在出发前,要求哥伦布船队前去寻找东番岛(也就是后世的台岛)。

    找台岛干嘛?自然是想在岛上设立一个贸易中转站啊!

    眼下的台岛,还没有被开发,一片荒凉。大明王朝也不重视海上利益,主动放弃了东番岛,把势力收缩到了澎湖岛上,主要是监视台海航道。对于东番岛,却置之不理。

    马林一直无法理解,为何大明朝廷对东番岛这样一个大岛屿置之不理。你说不重视海岛开发吧,琼岛早就开发了啊,明朝还设立了琼州府。台岛比琼岛还大,西南海岸还多平原,非常适合搞开发。所以,马林对此是非常不理解的。

    不过,这倒也便宜了马林。台岛的位置相当重要,这里直面大明胡建省,有利于和大明展开贸易。另外,从台岛北部出发,沿着琉球群岛,还能抵达日本。而且,从这里去东南亚也非常方便。

    所以,东番岛简直就是海上贸易的绝佳中转站。也因此,荷兰人在占据了台岛后,展开了繁盛的对大明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很是繁荣了一阵子。要不是后来遇到实力强悍的郑成功,荷兰人的海上贸易也许会一直繁荣下去。

    事实上,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东番岛都不重视,甚至是无知。明朝人早年称台岛为小琉球。而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小琉球,比真正的琉球国,要大9倍……

    满清对台岛也不是很重视,之所以派施琅统一台岛,还是因为台岛上有一大批明朝宗室。康麻子不放心,才让施琅把他们都接回来看管起来的。

    而收回了台岛后,满清居然直接把台岛丢在那儿不怎么管了。这也导致,一直到了19世纪后期,台岛也只是开发了西海岸和北部地区。至于东海岸,居然没怎么开发。

    正好,马林需要一个和大明贸易的机会。但是,因为北海国没有别的大明藩国可以证明其存在,而大明的文官也绝不会以身犯险,航海几万里,去欧洲一看究竟。

    所以,马林的打算,是先占领台岛,建立一个类似“大肚王国”那样的土邦。然后,以土邦酋长的名义请求归附大明。若是能被封为藩属国最好,若是不能,马林打算直接申请成为大明的土司,直接把台岛纳入大明版图。

    土司制度是一种很特别的制度,类似后世的自治区。但是,它比自治区更自治。因为,土司官职是世袭制。另外,朝廷对土司的管理也特别放任自由。甚至,土司缴纳的税赋,也是很少的,比汉民地区的赋税要低很多。甚至,最开始,土司要交多少税,都是土司自己申报的。让你自己报交税数目,你能多报?所以,土司的赋税,是很少的。当然,西南少民地区的土司,那里的人多是山民,住在寨子里,也的确贫穷,没啥钱交税。这年头可不流行去少民山寨旅游,所以,那时候的西南寨子,穷得很。大明朝就算想征多点税,也不可能。

    土司制度和后世自治区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自治其兵”了。也就是说,身为土司,是拥有实际上的兵权的。所以,土司的权利,说起来,比那些藩王大多了。当然,也不能这么比。因为,大明朝的藩王,是被当猪养的,压根就没啥权利。

    拥有兵权和自治权,土司基本相当于独立王国了。只是,和朝鲜、琉球等藩国相比,土司的官职等级要低多了。朝鲜国王是亲王,琉球王是郡王,他们都是超品的王爵。而那些土司,一般都是世袭知府等官职,比王爵低太多了。

    另外,土司和藩国的区别,就是在缴纳少量赋税的同时,还要进行朝贡。那些海外藩国,除了离得近的外,远一点的,可以两三年甚至五年来朝贡一次。但土司因为属于大明领土,要求每年或者两年朝贡一次。

    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朝廷爱面子,怕朝贡的藩国来得数量太少,无法弄出“万邦来朝”的阵势。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这是很丢脸的。因此,让那些低级的土司来凑数,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甚至,一些只占据了几个寨子的少民首领,也能被封为土司。若是把这些打酱油的土司一起带到京师大朝会上,的确能有好大一坨。那么多人熙熙攘攘,加上奇装异服的,的确能烘托出“万邦来朝”的假象。为此,大明王朝对这些来朝贡的土司督促很勤快。当然,也绝不会让这些土司吃亏。往往这些穷土司带着山货来京城,但回去时就带满了朝廷奖赏的绫罗绸缎……

    不过,土司最大的好处,还是他们可以自由地和大明进行贸易。因为,在法理上讲,土司就是大明的领土。大明商人去土司管辖区,或者土司的人去汉民地区进行贸易,不算出国,比较自由。最多,被那些官差敲诈一些保护费。不像那些藩国,一般只有来朝贡时,才允许进行定点贸易。但是,朝贡最多一年一次,这哪能满足马林的胃口?

    所以,马林的打算是占领台岛,然后尽量申请成为大明的土司。只要成了大明的土司,那么,台岛就算国内了。到时候,贸易啥的,就不受限制了。

    因此,哥伦布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发现”台岛。然后,记录一下经纬度坐标。等到巴拿马那边路修好了,巴拿马城也建好了,就可以以巴拿马城为出发点,通过历史上“马尼拉帆船贸易”使用的航线,抵达台岛,并占领台岛。然后,带着整个台岛,请求归附大明,成为土司。一旦成了“自己人”,采买物资,就非常方便了。毕竟,对岸就是泉州府啊……

    甚至,哥伦布此行的目的地,马林早就安排好了基隆的社寮岛(也就是后世的和平岛一部分)。

    之所以定在这里,是有多方面考虑的。首先,马林以后联系大明,打算采用太平洋航线。基隆直面太平洋,是非常合适的港口。

    另外,马林还打算以后出兵控制日本,至少占领石见银山。因此,以基隆为跳板,是最合适的。

    除了这两点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也很重要第一,基隆东边的金瓜石,有有一个特大金矿“金瓜石金矿”。一般储量几十吨黄金的金矿,都能算特大金矿了。而金瓜石金矿的黄金储量,估计在500吨以上,而且品味很高。

    第二点嘛,也很重要那就是,基隆北边的社寮岛,是和本岛分开的。在这里建立第一个据点,可以避免遭到本岛上的土著的攻击……

    要知道,台岛上的土著,可是很凶悍的。尤其是高山族人(相对于平埔族),最是擅长丛林战。

    若是直接登陆本岛,很容易被土著们日夜袭扰。荷兰人殖民台湾,一开始就差点吃了个大亏。后来,荷兰殖民者眼看土著太凶,还是用了欺骗手段,“购买”下了一大块地,才在台南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城堡作为据点。然后,才在台岛站稳了脚跟。

    后来,西班牙人也殖民台岛。他们也比较聪明直接先占领基隆河口的海盗社寮岛,在社寮岛上建立了城堡。社寮岛不和陆地连接,而且直面基隆河,不缺淡水。所以,西班牙人的选择,也是非常不错的。

    加上,马林需要考虑太平洋航线、占领日本和开发金瓜石金矿的因素。所以,马林决定学习西班牙人,直接在社寮岛上先建一个城堡。然后,等实力足够了,再去征服本岛。

    征服完本岛,再去申请当大明的土司老爷……

    所以,哥伦布这次来台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社寮岛。找到后,记录下经纬度坐标,好方便从巴拿马城出发的船队寻找这个岛……有了坐标,就算偏离了航线也能纠正回来……

第760章 占领萨凡纳

    就在哥伦布和孔泰一行抵达广州,并大肆采购各种种子的同时,马林在本土也没闲着。

    一方面,马林下令,在治下的几十万民壮里,挑选了2万比较勇敢的壮丁出来,开始积极训练,以将他们训练成包围本土的民兵。

    另一方面,马林也在考虑孔泰他们在广州采购回来种子后,在哪儿种植的问题。

    很显然,孔泰采购的油桐、漆树和毛竹的种子,都不大适合在气候较冷的北海国本土和英格兰种植。毕竟,这些都是亚热带地区的原生植物。想要这些植物长得好,最好是给它们选择一个气候类似的地方种植。

    本来,马林是打算安排在古巴种植的。毕竟,古巴气候属于热带,没有这些作物惧怕的寒冷。

    但是,马林又担心这些作物在古巴长得不好。马林虽然不是学生物的,但也知道,有些作物,太冷了不好,太热了也不好。最好是,寒冷适中的地方……

    这些油桐啊,漆树啊,毛竹啊,既然都是亚热带地区的原生植物,那么,最适合它们生长的,还是亚热带地区。于是,马林把目光投向了后世的美国南部地区……

    首先,马林选择的是佛罗里达半岛。毕竟,古巴哈瓦那殖民地北边,就是佛罗里达半岛。派兵去殖民佛罗里达半岛,很是方便。而且,从古巴殖民地回北海国,船只也经过佛罗里达海峡,非常顺路。

    于是,马林根据记忆,画出后世的美国地图,开始在佛罗里达半岛地区圈圈点点。作为一个伪篮球迷,马林上辈子也追过好几年的nba。那是姚明在火箭队打球的时候,马林还在上中学,但和一帮小伙伴们经常翘课去看火箭的比赛。不过,在姚明退役后,马林这个伪篮球迷立即不看nba了。小伙伴们鄙视他,但他振振有词尼玛,老子看nba就是去看姚明的,那群老黑打球关我p事?

    事实上,马林是对黑人脸盲。乔丹要是不穿23号公牛队服,马林都不一定能认出这位篮球之神。当然,科比和奥胖这样长得很有特色的老黑,马林还是能认得出来的。事实上,在前世,马林就闹过乌龙他看到詹姆斯穿了23号球衣,光看正面,竟然误以为是乔丹,把一群正宗篮球迷给笑死了。马林当时恼羞成怒尼玛,谁叫他也穿23号球衣的?而且还是红色的。最关键的是,那次詹姆斯没戴头套……然后,马林就误以为是乔丹大爷了……对老黑脸盲如此,马林能对nba感兴趣就有鬼了……

    想到前世这些趣事,马林笑了笑。然后,他在迈阿密这个点上画了一个圈圈。这里可是迈阿密热火队所在的地方,也是奥胖退役前待过的重要地区。虽然不认识几个nba球星,但奥胖马林还是认识的。奥胖绝对是nba的一个传奇,不是他打球技术多好,而是特么的强壮得有些蛮不讲理,完全靠身体,像坦克一样碾压对手。当初,年轻的姚明刚登陆nba,就被奥胖的那堆肥肉给挤得东倒西歪的。后来,还不得不增肥,以加强对抗能力……

    马林微笑着,打算敲定此事了。但是,想到大姚的经历,马林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段不好的记忆……

    那是在08年,文川发生了超级大地震,损失惨重……当然,这些不是这段记忆的主要内容。这段记忆的主要内容,是和大姚捐款有关的……

    原来,地震刚发生的时候,大姚通过姚之队,立即捐了50万。但是,网友却不乐意了……

    为啥?原来,在此之前,佛罗里达州曾爆发过严重的飓风,那一次,据说大姚捐了200万美元……

    于是,很多人站出来喷大姚老美的大灾你捐了200万美元,国内如此大灾,你才捐50万,还是软妹币?然后,报纸上一片撕逼……

    好在大姚反应快,立即又捐了上千万,才把这个风波给摆平了……

    ……

    当然,以上这断全是废话,马林从这段记忆里,得到的重要讯息是佛罗里达半岛多发飓风……

    然后,更多有关飓风的记忆从马林的记忆深处跳了出来……

    根据那些深藏的记忆,马林想起来貌似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飓风高发区。另外,同属墨西哥湾沿岸的德克萨斯州和密西西比河口的路易斯安那州,也是飓风的重灾区。

    不过,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两州加起来,都没有佛罗里达州遭受飓风的危害多。貌似,每年的6岛10月,佛罗里达总会被飓风光顾一下。这就和台岛总被台风光顾一样,不然,台风就不叫台风了……

    ……

    想到这里,马林顿时就放弃了把种植区放在佛罗里达州的打算。他可是对这批种子宝贝得紧,要是种在佛罗里达半岛,一不小心被飓风光顾一下,那就前功尽弃了……

    于是,马林翻开地图,开始寻找别的适合的地方……

    德州,排除那里也是飓风光顾区域。虽然次数没佛罗里达多,但也不少……路易斯安那州,也排除……甚至,墨西哥湾北部几个州都要排除,这里是飓风重灾区……

    那么,就向北移吧……

    马林的笔在地图上上移……

    显然,内陆地区是不行的。毕竟,内陆交通不便。马林的殖民船难以开进去,就算进去了,也容易被印第安人伏击。所以,只能在沿海选了……

    而墨西哥湾沿岸都被排除了,只能选大西洋沿岸的了……

    虽然说,大西洋沿岸也有可能遭受飓风。但是,次数却少多了。因为,好像大多数飓风,被佛罗里达半岛这个伸出大陆的触手给遮挡住了。

    马林扫视了一遍后世老美的东海岸,还在沿海地区根据记忆,圈出了几个城市……

    但圈出了几个城市后,马林吃惊地发现好像已经选出来了……

    为啥?因为老美东海岸也就这么几个大点的城市波士顿、纽约、费城、诺福克、萨凡纳和杰克逊维尔……

    波士顿、纽约、费城直接排除。因为,它们不是亚热带气候。但诺福克……马林有些不太确定它是不是亚热带气候。好像,诺福克在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徘徊……

    杰克逊维尔倒是亚热带气候,只是,杰克逊维尔是佛罗里达州的城市。要是佛州爆发飓风,这里也很难逃掉……

    所以,不用选了就是萨凡纳了……

    萨凡纳是后世老美东南地区重要的港口,而且,是重要河流萨凡纳河河口的港口,还特么是个深水港……

    这就太合适了!要知道,在木船时代,港口最好是淡水港,好防备船蛆咬穿船底。萨凡纳不但临海,而且是萨凡纳河的河口港。所以,这里非常适合殖民。

    另外,就气候而言,这里和华夏的浙闽一带很类似,孔泰采购的那些适合亚热带地区生长的种子,在萨凡纳也肯定能好好生长。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条萨凡纳河也很重要。马林要殖民这里,初期肯定要大面积开荒。但在没有机器的年代,开荒是很辛苦的。尤其是,那些田地,为了找到灌溉水源,最好是在河边上。

    显然,在萨凡纳河沿岸开荒,要比在一个缺乏河流的地方开荒,要方便多了……

    除了要种植油桐、漆树、毛竹之外,水稻和小麦,萨凡纳河边也适合生长。当然,适合在北方种植的粳稻是否适合在萨凡纳生长,这需要试一下。实在不行,在开辟一个往北一点的殖民地嘛,比如诺福克就比较不错……

    此外,马林还打算在萨凡纳开辟从墨西哥得到的陆地棉品种的棉花种植。毕竟,在原本历史上,萨凡纳就是老美棉花的重要输出港。南北战争前,萨凡纳和新奥尔良可是南方往英国输出棉花的重要港口。

    还有就是,萨凡纳(savannah),它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热带和亚热带)无树大草原的意思。

    所以,马林估计,萨凡纳那块儿,估计有一片亚热带无树大草原。而开垦草原和开垦森林,难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开垦草原,直接让老牛挂上耕犁翻地就可以了。而开垦森林,先特么的要伐木……伐木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把那些原始高大的树木的根给挖出来……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但凡懂点行的都知道,越是大树,根就越大,而且覆盖面积很广,挖起来相当费事……

    虽然把树根挖出来,能够获得很多柴火,但是,在没有挖掘机之前,人工挖树根,谁挖过谁知道……

    故而,能够开垦一片靠近大河的草原,比开垦一片森林要容易太多了……

    如果说美洲大陆哪里最适合开垦的话,马林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因为,潘帕斯草原直接就在著名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边上,没有什么大树,开垦起来不要太容易哦。

    所以,后世的阿根廷能够凭借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轻松成为世界农牧业大国。算起来,阿根廷的自然条件,比澳大利亚都要优厚太多。毕竟,澳大利亚虽然面积大,但严重缺水,而阿根廷不缺……

    但是,阿根廷离欧洲本土太远了。要是把那片沃土给开垦出来,结果引来他国的觊觎,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如果阿根廷被他国占据了,消息传回国,估计都要一年半载的,都难以作出反应。等反应过来,派兵去收复,敌人在那儿都经营很久了,已经站稳脚跟……

    因此,马林还不如好好经营靠得近的北美东海岸呢。而萨凡纳,就是马林最需要的那个地方……

    想好了之后,马林下令派5艘船去占据后世萨凡纳那块地方……

    不过,萨凡纳好像是个内河港,并不在大西洋边上。马林记得,萨凡纳好像离大西洋有32公里远……在萨凡纳河的河口,有个泰比岛……

    马林的命令是先在河口的泰比岛(一个只有6平方公里的沙洲岛,类似崇明岛,但小多了)登陆,建立一个碉堡。然后,通过收买、贿赂等方式,跟当地印第安人买下萨凡纳那块地。买下那块地后,立即修建城池。等到城市修建好,站稳了脚跟后,再驱赶当地印第安人,并吞并萨凡纳河沿河地区……

第761章 哥伦布的药

    台海海峡上,哥伦布船队的三艘船正在小心翼翼地沿着台岛的西岸向北探索前进着。之前,在航行在沿海的时候,船队还找到渔民打听,特地去了一个叫月牙岛的地方。

    为何要去那个月牙岛呢?这是马林特地吩咐的。月牙岛这名字并不出名,但说起东沙岛,后世的华夏人肯定有很多人知道。东南西北四沙,只有东沙群岛在台岛控制下。

    东沙岛面积并不大,岛上没有山丘,甚至没有泥土,只有珊瑚碎沙,是标准的珊瑚礁。因为是一个珊瑚半环礁,宛如一轮月牙,故而被明朝人称为月牙岛。

    岛上没有淡水,因此没有常驻人口,只有几所破房子,是沿海渔民出海打渔时临时停靠休息的地方。

    而马林,之所以对这个东沙岛感兴趣,是因为东沙岛上,有农耕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鸟粪石……

    据马林前世看过的历史文章所述,1901年的时候,一个叫西泽吉次的日本商人偶然漂流到东沙岛,结果发现岛上到处都是鸟粪石,日积月累之下,竟然厚达15~20英尺,也就是4.5米岛6米厚。而东沙岛陆地面积达到1.8平方千米,可想而知有多少鸟粪石了……

    鸟粪石作为鸟粪化成的物质,肯定富含氮元素。同时,因为是海鸟拉的粪,同时也富含磷元素。因为,海鸟是吃海鱼的。而且,海鸟吃的海鱼,很多事吃水草的,而水草又含钾。因此,鸟粪石是一种同时含有氮、磷、钾三大肥料元素的天然肥料。

    以后,马林要开发台岛,肯定离不开肥料啊。从本土运肥料过去,太不划算了。所以,还不如就地采挖鸟粪石作为肥料呢。而东沙岛,就被马林预定为肥料采掘基地了。

    本来,马林还打算把东沙岛的鸟粪石肥料作为筹码,献给大明朝呢。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马林果断放弃了。

    为啥?不是他舍不得,而是害怕这导致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明帝国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帝国。这个帝国,也许不重视商业和航海,但绝对重视农业。

    而鸟粪石这种宝贝,要是被大明朝知道了,天知道那些每家都有良田无数的明朝大臣们会爆发出怎样的热情。

    如此一来,马林可能会亲手点亮大明朝的大航海技能。而富有强盛的大明朝一旦搞大航海了,那马林还混个p啊?

    若是穿越在大明朝,马林肯定会通过东沙岛的鸟粪石点亮大明帝国的大航海热情。你要是跟大明朝官员说大航海贸易的利润,那些重农抑商的大明文官,肯定组团喷死你君子不言利,你个二货咋能钻进钱眼里呢?

    但是,换一种手法,告诉大明朝的文官们去海外,找鸟粪石,能让粮食亩产翻倍……特么的,谁要是敢反对,也会被大家喷成狗咋地?你不想亩产翻倍?老夫还想呢……粮食可是封建王朝的大事……

    而在大明朝,哪个大臣家里没有千把亩良田啊?寻找鸟粪石,是符合所有大臣的利益的,压根就不会有反对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分配鸟粪石……

    所以,马林认为,他看过的穿越明朝的小说里,用商业引诱大家搞大航海,简直就是不懂当时明朝的社会环境。明朝那些文官们,固然注重利益,但更好面子。你用商业利润红果果低引诱他们,不一定成功。毕竟,文人也是有节操的。但你用粮食产量提高这种影响到国本的大事去推动明朝的大航海,才是最稳妥直接的办法。为了获得肥料,农业化的大明帝国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热情……不管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不会有人反对……

    ……

    当然,那是穿越到明朝的穿越者该干的事情。作为一名德意志的诸侯,马林要是告诉大明朝这种秘密,那他就是脑残了。毕竟,释放出大明帝国这头猛虎来抢夺大航海的蛋糕,马林自己吃什么去?

    因此,马林的打算是趁着大明帝国不注重海洋利益,悄悄控制东沙岛,把岛上的鸟粪石挖到台岛上去使用……

    ……

    在探清楚东沙岛的方位后,哥伦布记下了东沙岛的坐标。然后,指挥船队,继续向东北航行。靠近台岛后,开始沿着台岛西海岸向北航行。

    在经过澎湖列岛附近的时候,船队并没有惊动澎湖巡检司。毕竟,他们是来谋夺东番岛的,有些不可告人,自然不想惊动明朝澎湖守军。

    事实上,澎湖守军也难以发现哥伦布的船队。因为,澎湖岛距离台岛本岛距离达到了40多公里。明军又没有望远镜,而哥伦布的船队又是贴着台岛西海岸航行的,这么远的距离,明军的肉眼当然看不见。

    经过了澎湖岛附近的地区后,哥伦布和孔泰都松了口气。然后,不着调的哥伦布邀请孔泰一起玩弄从马六甲苏丹那里得来的几十个马来人女童。这些女童很悲惨,在马六甲登船的时候,一共有50人,但到了现在,只剩下34个了。其余16人,有6人是不适应海上生活病死的,剩下的6人,纯粹是被哥伦布和水手们折腾死的。

    这些小女孩本来都很小,身体还没张开,被哥伦布这个恶棍侵犯也就算了,还被哥伦布分享给水手们……最先死掉的那个女童,就是在一口气接待了12名水手后,活活被折腾死的……

    孔泰和斯康达两人都是受到过马林的现代文明思想的教育的,对于哥伦布这种临蓐幼童的行为,很是看不惯。但是,他身份上不如哥伦布,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他也不好说教哥伦布什么,只能当没看见了。

    事实上,在广州清楼的那段时间,因为玩得很尽兴,哥伦布身体已经很虚脱了。毕竟,那可是高档清楼,里面的女支女长得都很漂亮。关键是,皮肤很白……如果不是头发和眼珠子,以及鼻子上的差异,哥伦布直接就把她们当白人美女了……

    哥伦布连长的黝黑的马来人女童都肯上,更何况是雪白粉嫩的高档清楼女支女?所以,哥伦布一兴奋,就肾亏了……

    但是不要紧,过了澎湖岛范围后,哥伦布兴致一来,又打算凌辱那些马来女童了。

    只是,他的肾现在不好。虽然,孔泰在广州开了一堆的包含人参、鹿茸之类的补肾的大补之药给他服用,可重要的效果来得慢,哥伦布尚未恢复过来。

    怎么办呢?哥伦布这个老银虫自有办法,自见他慎重地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他很宝贝地取出了一个小瓷瓶……

    孔泰虽然没有接受哥伦布一起happy的建议,但对哥伦布拿出来的小瓷瓶很好奇。明显,这是哥伦布在广州弄到的玩意啊。毕竟,欧洲没有瓷瓶嘛。而且,看哥伦布很宝贝的样子,貌似是什么好东西……

    “哥伦布大人,这是什么啊?”孔泰好奇地问道。

    “哈哈,好东西。用了这东西,我立马就能重振男人雄风……”哥伦布猥琐地说道。很显然,这瓷瓶里装的是助兴的药。

    “这玩意是从哪儿来的啊?”孔泰问道。

    “当然是从天香楼(哥伦布呆了很久的那个高级清楼)弄来的!”哥伦布得意地说道。

    原来,在哥伦布呆在天香楼的后期,他就有些肾亏了。但老一鸨还指望他继续找姑娘消费呢,于是,就赠送了几瓶助兴的药物给他,好让她继续消费。

    哥伦布得意地举着小瓷瓶说道:

    “这叫‘阳顶天’,是用很多名贵药材制成的,价值几千个铜钱呢。用了它,我就可以好好‘疼爱’那些小姑娘了,可持续30分钟以上……”

    “乖乖,这么厉害……”孔泰有些咂舌。持续30分钟不稀奇,可对哥伦布这种肾亏的老男人就稀奇了。要知道,哥伦布已经55岁了啊……

    “不对啊,哥伦布大人,我没给您安排翻译啊,您是如何和那些大明妈妈桑交流的?”孔泰想起来,自己貌似只是丢了几个很大号银锭给清楼妈妈桑,就没管哥伦布了。

    “这个啊,你知道的,我也是懂点阿拉伯语的(之前,为了寻找印度航线,哥伦布学习过一段时间阿拉伯语。在印度卡利卡特,哥伦布也是通过阿拉伯语和当地人交流的。毕竟,卡利卡特的阿拉伯商人很多,那边懂阿拉伯语的也多)。恰好,大明那个什么布政司给我配了一个懂得阿拉伯语的通译(翻译),然后,我就带着他在清楼里策马奔腾了……”

    “原来如此……”孔泰恍然大悟。大明朝和阿拉伯商人也是有往来的,有懂得阿拉伯语的通译也不奇怪。

    随后,哥伦布又拿出一个瓷瓶,得意地介绍道:

    “这个叫做‘玉一女变猛嫂’,也是妈妈桑送我的助兴的奇药。吃了这个,再冷淡的女人也会变得热情似火……可惜,这些小女孩太小,还没发育,吃了没用……不过,回到北海的拉斯维加斯,我可以用在那些毛妹身上……嘿嘿……”

    孔泰无语……

    “这个叫‘我爱一条柴’,更加厉害……”

    “这个叫‘天竺神油’……”

    “这个叫……”

    ……

    最后,哥伦布翻出一个红色的瓷瓶。他先是楞了一下,然后道:

    “这个好像没啥用,叫什么‘绝育散’。妈妈桑说,好像是给女支女吃了,好让她们怎么弄都不会怀孕的,而且是永久的……好像,对我没啥用啊……”说完,就打算扔掉。

    “别呀!”孔泰先是楞了一下,然后忽然大叫一声,直接从哥伦布手里抢过了这个小红瓷瓶……

    为啥呢?因为当初马林教孔泰汉语的时候,随口说过一句“要是有一瓶让女人吃了,就永久不怀孕的药物就好了”,还说过“这种药大概只有大明才有”……然后,孔泰就记住了……

    但是,这次出发前,马林并未吩咐(可能是忘了)孔泰找这种药物,孔泰也没想起来去找。

    如今,哥伦布拿出这个药物,还打算扔掉,孔泰顿时想了起来,然后一把夺过这个药物,打算带回去献给马林……

    “你要这种药物干嘛?难道你不想要后代?”哥伦布有些奇怪。

    “这是秘密……对了,这种药物吃了有异味吗?会不会感觉出来?”孔泰没回答,而是反问哥伦布,转移掉话题。

    哥伦布想了想,说:

    “妈妈桑说过,这玩意无色无味,吃了没感觉。男人吃了没啥副作用,但女人如果连吃七天,就会虚弱生病几天。然后,天葵水变淡,从此不再有生育能力,但不影响女人动情……话说,这天葵是啥?”

    孔泰学过汉语,自然知道那是月事的文明称呼,但他也没心思和哥伦布解释,而是宝贝地把那瓶“绝育散”无比慎重地藏了起来,打算带回去献给马林……

第762章 花生米和辣椒

    孔泰并不知道,他收藏的这瓶“绝育散”,是马林要给法国王后安妮准备的。否则,他绝对会吓得站不稳。

    那可是法兰西的王后啊!让法国王后绝育,等于是让法国王室绝后啊!要是法国人知道马林要干这事,非得和他不死不休不可。就像后世,你给老美总统的夫人下个毒试试?铁定要引发战争的。因为,你打了一个国家的脸。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林虽然早有从大明获得类似药物的打算,但不放心让手下人去做。因为,一旦此事泄露出去,北海大公国绝对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虽然之前偶尔跟孔泰提过一句,但孔泰出发的时候,马林犹豫再三,也没交待孔泰去办此事。因为,马林很清楚,此时若是泄露出去,将会引起怎样大的风波。而且,马林是打算日后自己去大明朝贡时,亲自去寻找此药的,为的就是保密。

    甚至,当孔泰把药物带回欧洲后,马林拿到药物的第一反应不是奖赏孔泰,而是要不要灭口……好在孔泰口风紧,没和别人提起过,也没跟哥伦布说要把此药献给马林。不然,孔泰真会被灭了口……

    ……

    当然,这事得等到哥伦布船队回到欧洲才会发生。而现在的欧洲本土,马林正在吃惊地看着面前的一道菜水煮花生米……而且,特么的还放了辣椒……

    “我了个大草!居然还有这种操作!”马林惊奇地看着面前这一盆带辣味的水煮花生米。

    谁都知道,花生和辣椒都原产美洲。虽然说,后世有人跳出来说,华夏也是花生原产地,还拿出了所谓的花生化石。但是,那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的发现。可是,马林看过一篇文章,说2014年国际学界对花生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后,发现花生是个杂交品种,它的两个亲本蔓花生和塔里哈花生,原产地均在南美的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北部一带。反正,没有测出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基因。

    而且,马林认为,在华夏六七十年代那种大运动的环境和八十年代能把气功当科学研究的环境下,得出的研究成果也很难让人信服。甚至,这种行为有些类似棒子的做法把啥事情都往他们祖先上扯……

    至于那些被发现的“花生”,马林认为,应该是某些外形比较像花生的植物种子的碳化物。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花生真的原产华夏,历史上肯定不会籍籍无名。

    可是呢,在历史上,明朝以前,虽然有过叫“落花生”的植物名称的记载,可也只是说果实“形如香芋”,而且是一笔带过。

    但花生绝对是美食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种,自从明朝中后期以后,到了清朝,花生几乎被捧上美食界的神坛。不仅出现了类似宫保鸡丁这样的神菜,而且,单独的花生米,也是喝老酒的标配。只要一碟花生米,一个酒鬼就可以大喝特喝了,都不用别的佐菜。

    可在明朝以前,从未有过叫花生的美食出现。以华夏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什么都吃的特性,这完全不合理……

    所以,马林断定华夏古代可能有过类似花生的植物,但绝不是花生这种霸道的美食……

    ……

    扯远了,现在的马林,虽然正美滋滋地吃着水煮辣味花生米,可特么的心里却大叫“暴殄天物”啊……

    作为一名饕客,马林深知,花生米最佳的吃法,就是椒盐味的香炒花生米啊!

    一碟香炒花生米,一瓶二锅头……尼玛,越喝越有味啊……

    马林不是酒鬼,但他知道后世华夏有太多的酒鬼是这么喝的。此刻,他的内心里,想到的不是自己吃着香炒花生米,喝着老酒,而是想到毛子等东欧斯拉夫人一边吃着香炒花生米,一边喝着黑麦二锅头……阿不,是威士忌……

    “如果推出香炒花生米,搭配威士忌,估计销量更好啊……”马林吃着水煮花生米想到……

    这些花生米是负责开发巴拿马的侍卫高拉德弄回来的,在带领一群黑奴砍伐巴拿马的森林以打通通往太平洋的道路的时候,高拉德也尝试着和当地的印第安人进行了接触。而这些花生米,就是高拉德和当地的印第安人贸易得来的。至于用什么换?还用说吗……果断是食盐啊……

    而且,当地的印第安土著,还有辣椒,也拿来和高拉德交易了。高拉德一吃,觉得当地印第安人弄出来的水煮花生米不错啊。正好,因为道路迟迟没有完工,高拉德心里有些急。

    要知道,他并非马林嫡系。即使再侍卫中,他之前和马林关系也不亲近。为了让马林不至于把他的总督之位给撤换掉,高拉德决定讨好马林于是,他用食盐和当地土著换取了几麻袋的花生米和一袋辣椒,送回本土,并派遣厨子,给马林做了一盆放了辣椒的水煮花生米……

    马林开吃之后,高拉德派回来的厨子,还特地跑来向马林介绍这是巴拿马当地的稀有物产,很好吃的……

    结果,马林满脸嫌弃地赶走了厨子尼玛,还好意思说!浪费了这么好的食材!

    于是,马林亲自来到厨房,决定自己做一道香炒花生米……

    可是,来到厨房后,马林忽然发现自己手里没有椒盐啊……

    椒盐是华夏的花椒和食盐混合加工后的产物,非常香。但是,欧洲显然没有花椒……

    于是,马林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胡椒代替花椒……结果一尝,貌似别有一番风味啊……

    然后,马大厨亲自动手,往锅里倒入大豆油,没有加热,就立即放入花生米,待锅被烧热了之后,锅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同时,传来一股很浓的香气……

    感觉火候差不多了,马林又撒入用胡椒和食盐配置成的特别版椒盐,一盘香喷喷的香炒花生米就这么出锅了……

    当马林端着这盘热气腾腾的花生米想回到卧室独自享用的时候,没想到,满王宫乱跑的小凯撒闻到了香味儿。于是,萌萌哒的小凯撒跑到马林跟前,仰头望着马林手里的盘子,一遍留着口水,一遍大喊着“粑粑我要吃”……

    然后,爷儿俩就这么把一盘花生米都干掉了……离开的时候,小凯撒还不忘舔了舔满手的椒盐味的油水……

    似乎感觉不过瘾,马林又去厨房炒了一盘香炒花生米。这一次,他不但放入了特别版的椒盐,还加了点辣椒,吃起来更加带劲……

    之前小凯撒跟着分吃了小半盘香炒花生米,估计饱了,于是马林打算独自享用……

    晚饭的时候,马林郑重地向安吉拉和费丽斯推荐了香炒花生米……然后,晚饭时间,那一盘香炒花生米就没他的份了……

    第二天,香炒花生米这道名菜,就传出了王宫。卡恩这个馋鬼特地跑来蹭了一顿,然后就满世界吹嘘说香炒花生米有多么多么香……

    马林一看都不用自己推手炒作了,于是干脆邀请施瓦茨、杰弗里等一众大佬,开了一个关于香炒花生米的“美食研讨会”……席上,马林啥菜都不准备,就准备了纯椒盐味的香炒花生米和带辣味的香炒花生米。然后,统一搭配黑麦二锅头威士忌……

    此宴过后,香炒花生米这道名菜,成了北海国上流社会的一个传说……

    “也许,应该让人推广一下花生种植啊……”马林想了想,在计划书上添了一句推广种植花生……

    之后,他又想到这么好的美食,要是献给正德那个熊孩子,肯定能博得其欢心,是不是能增大成为大明土司的把握呢?还有,辣椒也是个不错的贡品啊……

    当然,单纯辣椒是没啥吸引力的。但是,搭配一个川味火锅,或者,炒一个川味的回锅肉……也许更加利于辣椒的推广吧……马林在笔记本上不停地写写画画……

第763章 查理二世开出的诱人条件

    按照马林的规划,他打算让人在古巴哈瓦那殖民地推广花生的种植。然后,集中向欧洲供货。至于主要的市场,自然是东欧了。

    东欧的毛子和波兰人等爱喝烈酒,若是给他们搭配香喷喷的香炒花生米,岂不是美死那些酒鬼了?到时候,花生米的销售,也可以成为一条不错的财路呢。

    另外,在德意志地区的啤酒馆,其实也可以推广香炒花生米。总之,炒花生米是喝酒的最佳配菜。不管是向水手们推销的烈酒,还是劳苦大众们喝的劣质啤酒,或是贵族们喝的红酒,没有哪种酒是一盘香炒花生米不能搭配的……

    不过,首先,马林必须解决供货问题。所以,他立即签发了命令命令已经有很大面积的哈瓦那殖民地,腾出一大块地来,用于花生的种植。当然,还有辣椒。只是,辣椒这玩意,喜欢的喜欢死,不喜欢的反对死,未必适合全面推广。

    要知道,在后世,川菜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就是如此。那些喜欢辣味的人,喜欢川菜到死。而那些讨厌辣味的,则非常讨厌川菜。而且,老外们更多的是喜欢吃微辣的食物。所以,很多国外的川菜馆,为了迎合老外们的口味,都做了改良。很多华夏人出国在川菜馆里吃了后,都觉得国外的川菜馆不正宗,认为他们厨艺差。但他们又哪里知道,如果不改变,使用原味的话,餐馆早就倒闭了……除非,那餐馆开在唐人街,接待的都是华夏人……否则,只要想做老外生意,就必须改变……

    所以,马林并不看好辣椒在欧美的推广。因此,他打算把辣椒作为贡品,献给大明,让华夏饕客们早一天吃上辣味的川菜。

    至于在欧洲,马林还是打算主打椒盐味的香炒花生米,搭配着推广辣椒。香炒花生米这玩意肯定不会有啥问题,除了很少部分人有花生过敏这个毛病外,大部分人肯定能接受香喷喷的香炒花生米的。至少,马林没有发现身边有人有花生过敏的情况。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白人中的确有少部分人对花生过敏,但大部分人的过敏是轻微的,只有极少数人迟了花生会休克。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情况,马林发出警告花生虽好吃,但需要先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对其过敏……

    当然,不仅花生有过敏现象,辣椒也是有对其过敏的人群的。可不管怎么说,过敏的人都是少数。不能因为有很少的人对花生和辣椒过敏,就否定这两样美食的地位,那样的话,就真是“因噎废食”了……

    ……

    就在马林费尽心思想要推广花生和辣椒的时候,南边的盖尔登,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则正在摩拳擦掌,打算偷袭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英俊王菲利普的领地布拉班特公国境内那个囚禁了1.7万“瑞士雇佣兵”的农庄,劫走那些“瑞士雇佣兵”,并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

    要知道,那可是1.7万“瑞士雇佣兵”啊!即使格德司公国自身,在瑞士雇佣兵撤走后,也只剩下1.3万正规军。而且,这些人的战斗力,是远不如那些瑞士雇佣兵的。

    格德司公国的军队虽然模仿瑞士雇佣兵的方式进行训练,但山寨的就是山寨的,无法和正版的瑞士雇佣兵相比。瑞士山民的坚韧和凶悍,以及职业素养,是格德司公国的士兵们学不来的。

    要知道,瑞士和格德司公国的环境差异太大了。瑞士多山,在后世发展起来前,瑞士就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瑞士人也都是些剽悍的穷苦山民。所谓“赤脚的不怕穿鞋的”,瑞士人就是那剽悍胆大的“赤脚的”……

    而格德司公国不同,格德司公国的领地,几乎都在莱茵河下游地区,基本是平原,很多国土就在莱茵河边上,可谓是欧洲版的“江南水乡”……这里农业发达,人民生活安逸,自然都是些过惯了太平日子的“穿鞋的”……

    想想大明朝江南地区卫所的兵士和辽东边军战斗力的差距,就知道格德司公国和瑞士人战斗力的差距了。

    当然,两者的差距,并没有江南卫所兵和辽东边军的差距那么大。因为,德意志毕竟是个尚武的民族,不像大明,江南已经完全文弱化了。但格德司公国的将士,个人战斗素养远不如瑞士雇佣兵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格德司公国可以像马林那样,通过严酷的军纪,来约束那些平原地区的农民组成的军队,弱化平原地区农民和山民之间战斗力的差距。毕竟,战争是集体行为……

    可是,马林是绝对不会告诉格德司公爵“严酷的军纪可以降低农夫的怯弱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的军事机密的。

    所以,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还是老派的贵族,思维还是老式思维,更加重视将士的个人素养。

    也因此,对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囚禁的那1.7万“瑞士雇佣兵”,眼馋到口水完全止不住啊……

    “若我得到那1万7千名强悍的瑞士雇佣兵,把他们武装起来,绝对可以和哈布斯堡家族一较高下啊!”

    很明显,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是一个野心家,而且很胆大。不然,他也不会去谋夺萨克森公爵乔治的西弗里斯兰。

    要知道,萨克森系贵族在德意志影响力巨大,一般贵族都不敢轻易得罪。可查理二世就得罪了,而且还特么打赢了……但在动手前,谁会想到萨克森公国会输啊?

    而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最大的倚仗,就是那几千来自瑞士的雇佣兵。几千瑞士雇佣兵就能帮格德司公国打败强大的萨克森公国两次超过万人级别的大军的攻击,要是有1.7万瑞士雇佣兵……查理二世已经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了……

    要知道,在1491年之前,格德司公国其实被勃艮第公国灭亡过。后来,趁着佛兰德地区在1491年左右爆发大起义的机会,他才重新谋求了格德司公国的独立。而那个勃艮第公国的继承人,就是目前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菲利普……

    所以说,格德司公国的统治家族埃格蒙德家族(egmond),和大胆的查理的继承者哈布斯堡家族,是有灭国之仇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埃格蒙德家族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死对头法国人那边,并获得了瑞士雇佣兵的支持。

    如果救回这1.7万“瑞士雇佣兵”,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有足够的信心,去挑战哈布斯堡家族。甚至,查理二世都有吞并哈布斯堡家族的尼德兰封地的野望。要知道,哈布斯堡家族的尼德兰封地,那可是好几万平方公里啊,是格德司公国的好几倍大……

    查理二世唯一担心的,就是皇帝的头号走狗马林了。虽然深恨马林从自己手里夺走西弗里斯兰,但查理二世不得不承认,马林的军队,是德意志地区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不过,貌似马林的四万大军,借了一半去英格兰,本土只剩下2万人了……如果,救下这1.7万瑞士雇佣兵,能否与之一战呢?

    查理二世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最终,查理二世在积极训练兵马的同时,打算派人试探一下马林的态度。若是马林积极维护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那么再考虑。如果马林态度暧昧,甚至愿意中立的话,那么就有出手的把握了……

    “如果他愿意中立,我愿意把格德司公国莱茵河出海口那一大片土地割让给他!”使者出发前,查理二世咬了咬牙,提出了这个惊人的条件……

    莱茵河出海口那块地,就是马林之前谋划的那块地,有几千平方公里大,是肥沃的农业区,也是格德司公国能够和萨克森公国争锋的底气所在。

    而查理二世之所以愿意割让这块地给马林以获取对方不出兵,是因为他很清楚如果马林不出兵干预,获得了那1.7万瑞士雇佣兵的他,铁定能够打败哈布斯堡家族在尼德兰地区的那点军队。因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主力,现在都集中在瑞士和瑞士本土的抵抗军打拉锯战去了,根本抽不出兵力支援尼德兰地区。

    而夺得了哈布斯堡家族所属的尼德兰地区,格德司公国原本那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算什么?因为,哈布斯堡家族尼德兰地区有好几万平方公里大呢。用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对超划算啊!

    而且,一旦夺取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尼德兰地区,格德司公国就和法国直接接壤了。背靠着强大的法兰西王国,查理二世不认为远在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军队能够收回尼德兰地区。毕竟,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格德司公国,而且还要加上一个强大无比的法兰西王国……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马林在前期不出兵捣乱。只要占据了尼德兰地区,并站稳脚跟,格德司公国和法兰西王国的联合体,将不惧任何挑战……甚至,在拥有了尼德兰地区那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查理二世想当个国王,也未必是难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