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64章 假装同意了

    “噗你说什么?查理公爵大人愿意把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割让给我?没有别的条件?”听了查理二世的使者提出的条件后,马林直接一口奶茶喷了出来,几乎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没有别的条件,只需要马林大人在战争开打后不出兵帮助哈布斯堡家族就可以。然后,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我们大人会双手奉上!”

    听到不需要出兵打仗就能获得觊觎的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马林几乎想要当场答应下来。但是,冷静下来后,马林忽然发现貌似,格德司公国想要劫的那个营地里的“瑞士雇佣兵”是假的,还是自己派去的。

    也就是说,就算自己答应了格德司公国的要求,格德司公国也抢不到那些瑞士雇佣兵。因此,格德司公国肯定不会成功。而且,若是真和格德司公国合作了,虽然如了那些德意志诸侯的意,但自己也会背上“背主”的恶名,被人永远嘲笑。

    所以,和格德司公国的合作是不大可能的了。但转了转眼珠子后,马林忽然决定忽悠格德司公国一把,好让他们对自己失去警惕。于是,他郑重地对格德司公国的使者说道:

    “好,我可以中立,并以上帝的名义发誓,在此事发生后绝不向查理公爵大人宣战。但是,您如何保证我一定能拿到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呢?”

    “这么说,您同意了?”格德司公国使者大喜过望。只要马林不参战,加上哈布斯堡家族主力军队被牵制在了瑞士战场,只要解救了那些瑞士雇佣兵,格德司公国几乎赢定了。

    “嗯,我同意了,我们来签个协议吧……”马林淡定地说道。

    事实上,马林又玩文字游戏了。在和格德司公国签署的密约中,马林承诺,即使格德司公国攻击哈布斯堡家族领地,自己也绝不对格德司公国宣战,而是会保持中立……前提是格德司公国要把在尼德兰的那一大片土地给他……

    这话没问题,但马林早就想好了绕开这个承诺的办法以雇佣兵的名义,接受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的雇佣,然后去攻打格德司……

    这样,马林也不算违约了你看,我自己没对你宣战吧?我的确保持中立了呀……但是,克里弗公爵是我的盟友,他雇佣我的军队打仗,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打你们啊。这事,是克里弗公爵干的,不是我干的。至少,我没对格德司公国宣战,严格遵守了条约……

    ……

    不过,想要让查理二世相信,却没那么容易。毕竟,马林之前在西弗里斯兰问题上,已经坑了查理二世一把。所以,马林必须要努力让查理二世相信自己的诚意。

    但如何让查理二世相信自己的诚意呢?要知道,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虽然不是什么生性多疑的人,但也绝对不是傻子。所以,要好好谋划一下。

    一边吃着香炒花生米,马林一边想着对策……

    马林不是什么才智高绝的人,但是,他有一个优势,一个所有穿越者(不懂历史的除外)都有的优势那就是知识面够广,尤其是历史知识……

    如果历史知识够丰富,很多问题(除了现代科技问题)的解决,其实都是可以在历史上找到类似的案例的。比如,如何打消多疑者的猜疑……

    经过头脑风暴,马林在吃了两碟香炒花生米后,终于找到了参考……

    那就是,王翦和秦始皇之间的故事。事实上,这个事情马林之前就想到过,因为它太有名了。

    秦始皇把秦国举国60万大军交给王翦,让他去和楚国决战。但是,把举国兵力都交给王翦这个将领,让秦始皇很没有安全感。王翦也很清楚自家主子多疑的性格,若不打消秦始皇的疑虑,很容易在战争时期出幺蛾子。即使打赢了,也未必能讨得了好。毕竟,你吓到了秦始皇,很容易被时候清算。白起够牛吧?还不是被秦昭王干掉了?

    于是,王翦出征前,很不要脸地向秦始皇讨要很多庄园土地,一副为退休后养老着想的样子。同时,也相当于变相地向秦始皇传递了一个信号我没有异心,只是想发财而已,您老别乱担心……

    果然,秦始皇听了王翦的要求后,开怀大笑,并真的赐给了王翦很多庄园土地,也安了心。之后,王翦依然受到重用,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的利刃……

    ……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参考。事实上,汉朝开国名相萧何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萧何能力很强,刘邦能够安心和项羽争夺天下,和萧何坐镇关中,为其筹集大量钱粮和兵源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汉高祖刘邦的成就。

    但是,萧何因为太能干了。而且,名望太高,引起了刘邦的猜忌。甚至,还随便找了个借口,把萧何送进监狱蹲了几天。虽然没把萧何怎么样,但也算是给了个警告。

    后来,萧何终于悟透了做臣子的,哪能和君主比声望谁高?你想干嘛?想要取而代之?

    所以,萧何之后故意贪污,自污名声,以免自己的名声超过老大刘邦。然后,萧何得以善终,并成为名垂青史的汉初名相。

    与萧何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韩信了,韩信在军中威望太高,连樊哙这样的刘邦亲信大将都不敢和其相提并论,韩信来访,樊哙甚至跪拜迎送。

    就是因为韩信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引起了刘邦严重的不安。要是韩信登高一呼,要反刘邦,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后来,刘邦干脆就假借吕后之手,把韩信除掉了……

    ……

    总而言之,想要让一个对你有疑心的人打消对你的疑虑,马林得出的结论是要故意卖破绽给对方,让对方相信,你的破绽就是你的命门。当对方自以为握住了你的命门,就会比较放心了……

    而如何让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相信自己会遵守协议呢?马林想了半天……

    终于,在天黑前,马林想到了办法,那就是要让查理二世相信,自己对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特别感兴趣……

    事实上,马林对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也的确非常感兴趣,甚至,早就联合克里弗公国打算谋夺。甚至,这一次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开条件,马林差点动心。

    所以,想要表达出对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的兴趣,也不能算完全欺骗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

    而如何热切地表达自己对那片土地的兴趣呢?马林想了想,绝对派一批手下,跑到格德司公国,找到格德司公国官方,获得许可后,丈量和清算这片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耕地面积和财税账目……

    这样做,摆明了表示马林已经做好接手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了。既然自己对对方开出的条件如此上心,那么,毁约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了……

    同时,在派人去摆出准备接收格德司公国尼德兰部分的架势的时候,马林还会派人告诉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年后我打算装病,装出卧床不起的样子,并打算装上几个月。这样,就可以合理避开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征召了……

第765章 遭遇倭寇

    收到马林的回复后,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非常兴奋。但马上,他又想起了之前在西弗里斯兰问题上被马林忽悠的惨痛经历。于是,查理二世致信马林你出国吧……

    在查理二世看来,装病是不保险的。即使马林装作卧病在床,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使者到来,也可以到床头看望他啊。这样一来,很容易被看穿。一旦如此,马林将不得不应皇帝的征召而出兵。所以,人不在国内才是最好的。

    另外,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也怕马林耍滑头,欺骗他。所以,他提出要求,让马林在1507年春天至少出国3个月以上,不要留在国内。这样,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找不到他了,也就无法命令北海大公国出兵了。

    马林收到查理二世的信后,也不得不称赞对方小心谨慎。然并卵,因为,马林早就打算不掺和这场战争了。而且,让施瓦茨带兵2万人以上接受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雇佣的命令文书早就签好了。即使年后春天出国三个月,也对战局没有任何影响了。正好,马林也打算在春季去美洲看一看呢。对于这个年代的北美,马林还是很好奇的。于是,马林写信回复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同意在春耕结束后,出国3个月,而且,保证离开欧洲大陆……

    得到马林的承诺信后,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总算松了口气只要马林离开了欧洲大陆,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而且,他又不是傻子,若是马林不走,他就不动手……但即使如此,他还不知道,自己仍然被马林忽悠了……见识过后世各种合同陷阱的马林,腹中已满是章鱼的墨汁了……

    在前世,大学毕业前,为了提高毕业生自我保护水平,避免掉入合同陷阱,马林曾参加过学校举办的防合同陷阱的培训。而这次玩的小花招,根本就是那次培训和后来社会经历的一小部分而已……

    ……

    同一时间,台岛北部基隆河口的社寮岛,哥伦布的船队终于抵达了这里……

    在此之前,哥伦布曾经试图在台岛西部海岸线登陆考察一下。然而,当地土著很是凶猛。哥伦布的船队来到大甲溪和淡水河口打算登陆一看究竟的时候,还没等下锚,一群土著就抄着木棍、竹竿和土弓箭从丛林里冒了出来……

    哥伦布不服气,想要带人和那些土著一决高下,但被孔泰劝住了。毕竟,他们是来找地方的,不是来干架的。再说了,他们也没准备专门对付土著的板甲啊。要是为了和几个土著斗气而死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哥伦布悻悻地命人收起船锚,继续沿着台岛继续航行,直到抵达了基隆河口的社寮岛和桶盘屿一带……

    “应该就是这里了,这个叫‘东番岛’的大岛,好像就这条河的河口有大岛屿。”哥伦布对比着马林给的简图对比了半天,判断道。

    当哥伦布和孔泰正在社寮岛和桶盘屿的西边激烈讨论着这里是不是目的地时,忽然社寮岛上升起了浓烟,似乎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回事?”哥伦布问道。

    大副爬上桅杆用望远镜看了看后,回来汇报道:

    “好像是岛上的一个小村庄遭遇了一伙海盗的袭击!”

    “海盗?人多吗?”孔泰谨慎地问道。

    “不多,也就几十人的样子,一条船。那些海盗好像都手持一种细长的弯刀,但很凶猛……而且,他们的身材都很矮小……”大副回答道。

    “身材矮小……细长的弯刀……难道是……倭寇?”孔泰疑惑道。

    “管他是什么,作为北海大公国的正规海军,就让我们教训一番这帮海盗吧!”哥伦布正闲得无聊,很像找人打一架。

    孔泰想了想后,说道:

    “也好,就让我们的火枪手们出马吧……”

    然后,船上之前给广州大明官员演示火绳枪的火枪队指挥官威塞特,召集了船上会使用火枪的水手100人,带着火枪和弹药登上了陆地。同时,孔泰还让40名水手手持长矛,也登上陆地,分成两股,护卫火枪手的两侧。

    但这些火枪手们,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点燃火绳……这一点,就是火绳枪手的麻烦之处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同时,火绳枪手相互之间,需要间隔1米,避免火绳不小心引燃身边人的火药。

    当100名火绳枪手们把火绳都点燃,并缠绕在左臂上,并将头部夹在火绳枪上后,岛屿东部跑来了一大群人……

    这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上去像是逃命的难民……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逃命的难民……

    而在他们后面,一群大约30余人的海盗正在追杀着这群人……

    这群海盗很滑稽,大多身高只有一米五几,多半还是罗圈腿。因为腿短,所以,他们一时间竟然没能追上前面逃命的那群难民……但是,这群人很是凶悍,他们挥舞着细长的倭刀,边跑还边用不熟悉的汉话大声嚷嚷:

    “你们这群肥羊,居然还敢逃跑……待我们这些伟大的武士们追上你们,就统统死啦死啦地……”

    前面逃命的大约50多名难民,在一群老者的带领下,本来打算想向西南方向逃命,并打算下水游上本岛的。毕竟,这里离陆地也不远。水性好一点,没准能活着逃上陆地。至于水性不好的,就听天由命了……

    但是,逃命中的那群人忽然发现岛屿西边似乎停靠了三艘大船,而且,船上还下来一百多号人,排成了阵势,似乎准备御敌的样子……

    “难道是朝廷的兵马?他们怎会出现在东番岛?”隔着老远,领头的老者疑惑地想道。

    但此时,他已经没时间考虑了。因为,后面那群腿短的倭寇已经快要追上来了……

    于是,老者当机立断:

    “跟我向西跑,前面的可能是朝廷的兵马!”

    那群难民精神大振,强撑着向岛屿西部北海国水手们结成的阵型那边跑去……

    跑到近前,老者才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大明朝廷的兵马。因为,这些人全是金发碧眼的番鬼……

    “老根叔,前面这些是什么人啊?”一名年轻人忐忑地问道。

    领头的那个叫“老根叔”的老头略加思索,就毫不犹豫地说道:

    “管他们是什么人,我们去求救。如果没人救我们,我们可能会被那群倭寇杀光的……”

    “有道理……”

    于是,在靠近北海国水手的战阵的时候,领头的老者一边跑,一边用较为标准的大明官话大呼救命……

    威塞特看向孔泰,请示道:

    “孔泰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孔泰皱了一下眉头,但很快作出决定:

    “帮助这些难民,但是,禁止他们冲击本阵!算了……还是我来说吧……”孔泰下完命令才想起来这些水手们不懂汉话。

    于是,孔泰对着那群难民用马林教的普通话大喊道:

    “不要冲击军阵,从边上过来!”喊完后,孔泰还不停地朝那些难民打手势。

    领头的老者听明白了,也看懂了孔泰的手势,连忙道:

    “我们朝南边歪一点!”说完,亲自带头朝战阵侧边跑去。而那群难民互相扶持着,也跟着老者跑向了战阵一边……

    没了那群难民的遮挡,一群三十余人的持刀小矮子顿时出现在了北海国水手们面前……

    看着这群滑稽的小矮子,好多水手忍不住笑出了声……

    “别轻视这群矮个子,他们武艺很厉害的!”孔泰大声训斥道。他可是听马林说过的,东方一个叫日本的小鬼,他们国家的武士虽然身材矮小,走路姿势奇怪,但武艺很不错,杀起人来毫不手软……

    这时,那群倭寇海盗也发现了北海国的水手们,并开始讨论:

    “藤田君,前边怎么有一群番鬼?我们要不要撤?”一名倭寇头目犹豫道。

    被称为“藤田君”的矮个武士自信道:

    “不用怕,虽然那群番鬼有上百人,可我们都是肥前国最厉害的武士。虽然我们人少,可我们可以一个打好几个人!所以,诸君,随我冲啊!撒给给!”这群武士是日本最西端的令治国肥前国的武士。肥前国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日本外贸中心平户岛,但现在海盗王汪直还只是个5岁的小p孩呢,尚未经营平户岛为其老巢。所以,目前的肥前国尚未成为海贸大藩,还只是个普通的藩国。当然,因为地理特点,肥前国大名少政资派遣这个叫藤田菊次郎的武士首领,带着一艘海盗船去南边的琉球国看看,看看有没有下手的机会。毕竟,在大海盗汪直崛起前,日本和大明的贸易,很多都是琉球国转手的。而琉球国,也因为海上贸易变得富有。这帮肥前国的武士,压根就是想去武力平平的琉球国抢劫的。只是,一不小心,被海风吹到了台岛来。看到社寮岛上有一个村寨,干脆直接登陆来打个秋风了……

    “可是,藤田君,他们手里拿的铁管子是啥啊?为啥对着我们?”一名武士疑惑地问道。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已经开始了,可还没和葡萄牙人接触,也没出现铁炮,所以武士们不认识火枪……

    “管他呢!我要打十个!武士们,随我冲!撒给给!”

    威塞特看到对面的三十多个持刀的凶狠矮子冲到了60米的距离,眼看差不多可以射击了。于是,他举起了指挥刀:

    “第一排预备”

    “开火”

    ……

第766章 救了一群大明难民

    “砰砰砰”一轮射击完毕,等硝烟散去,第二排火枪手还没开火的这个空档,指挥官威塞特开始观察战果……

    一般而言,距离五六十米,射击比较有把握了。但是,威塞特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没死几个人……

    为啥?因为这群倭寇是散兵线冲锋的,最是适合对付排队枪毙。这倒不是因为倭寇懂得对付火枪,而是他们本来就相当于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个人武艺高强,但没啥纪律。所以,冲锋的时候,队形比较乱。但恰恰,这倒是很符合对付排枪的战术。

    当然,这只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身高问题……

    是的,身高问题。这群倭寇,普遍身高只有1米5几,超过1米6的都算“伟男子”了。而偏偏,北海国的水手们普遍身高都是1米6几和1米7出头。如此一来,双方就形成了身高差……

    按照在欧洲和大明的习惯,这群火枪手射击时,会把火枪举到与肩膀齐高的地方,然后,平举指向前方射击……

    问题就坏在这里……

    这些倭寇比北海国水手们矮一头,而水手们的火枪又是平举向前的。那么,火枪瞄准的高度,对准的就是倭寇的脑袋而不是胸膛了……

    可是,脑袋的面积才多大?加上人在冲锋时,脑袋也在晃动,非常难以瞄准和命中。在后世,即使是狙击手用瞄准镜瞄人爆头,也只敢在目标停止的时候瞄准脑袋打。如果目标是活动的,则瞄准上半身为佳。因为,把握更大些……

    北海国的水手火枪手们犯了经验教条主义,还是平举火枪射击,射击覆盖区却是那些倭寇武士的脑袋,自然命中率大大降低。本来滑膛枪的命中率就不高,加上是打头,命中率就更低了。

    所以,第一轮射击下来,只有几个倭寇武士中弹。但中弹的倭寇,全部当场死亡。为啥?因为被爆头了呀……子弹打到身上,也许会抽搐好久才死掉。但打到脑袋上,几十克的铅弹砸过来,基本当场身亡的。而那几个被不幸爆头的倭寇,有的脑浆都被打崩出来了……

    若是大明东南卫所的那群农夫军户,看到这样的场面,没准会被吓到。但是,这群倭寇并未被吓到。因为,他们都是杀人如麻的强盗,对于死亡,早就麻木了……即便被同伴的脑浆子溅了一脸,这些倭寇还是凶悍地挥舞着倭刀继续往前冲……

    ……

    威塞特略微思考了一下,也反应过来了这群对手太矮小,不能用老办法瞄准。于是,他大声指挥着第二排火枪手道:

    “所有人,枪口略微下压,瞄准这群敌人的胸前打!”

    于是,第二排火枪手纷纷把枪口下压……

    “砰砰砰”

    果然,第二轮射击给倭寇带来了更大的伤亡十几名倭寇中弹倒地……

    但这群倭寇依然没有收到影响,在侥幸未中弹的武士首领藤田菊次郎的带领下,剩下的倭寇高呼着“板载”,继续挥刀向前……

    “第三排,瞄准”

    “开火”

    ……

    三段击打完了,原先三十多名倭寇武士,顿时只剩下了四个人,包括那位藤田菊次郎在内。但是,火枪队也出现了短暂的空档期。因为,第一排火枪手的装弹尚未结束……

    于是,在威塞特的命令下,两边共40名长矛手,手持4米长的长矛,向那四个幸存的倭寇武士左右包抄过去……

    四十个长矛手,打四个倭寇,大家都认为稳了。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这四个倭寇武士,虽然身材矮小,但身法异常灵活。虽然那么多长矛捅过来,但他们不慌不忙地躲闪。仗着自己身高矮小,他们灵活地躲避着几十支长矛的捅杀……

    而且,他们手里的倭刀非常锋利,竟然砍断了几根长矛……

    “肥前一刀流!”在斩断了一名北海国水手的长矛后,武艺高强的藤田菊次郎顺势欺身上前,大喝一声,并一刀抹在那名断矛的水手脖子上,当场杀死了这名倒霉的水手……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哥伦布和孔泰吃惊地发现40名长矛手对付这4名倭寇武士,虽然最终把他们都杀了,可本方居然有3名水手被杀,5名水手被砍伤……

    “好凶悍的敌人!”孔泰吃惊道。

    “是呀,虽然身材矮小!”哥伦布也点点头。

    这时,孔泰忽然想起,马林在教他们汉语的时候,顺嘴提过一句对付倭寇武士,最好用枪,或者是板甲骑士。(当然,马林没有说,鸳鸯阵也很适合。但他没搞鸳鸯阵这种东西,也就没必要提了)

    用枪不用讲,刚才的战果证明了一切。而板甲骑士,本身武艺也很厉害,而且板甲可以抵挡倭寇的刀,可以大占上风……

    而威塞特,也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打倭寇时,火枪手们必须枪口稍微下压,不然打不中……毕竟,对方有点矮……

    要知道,在日本后世大力推行喝牛奶长高高的政策之前,日本人身高的确不高。即使是抗战时期,日军士兵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身高一般也只有1米6几。而且,是1米6小几居多。如果有身高一米七几甚至一米八的鬼子……别猜了,那是朝鲜鬼子……

    ……

    看着三名死去的水手,孔泰顿时有些头大。那5名受伤的水手倒是好说,因为,船上准备了大量的金创药、酒精和纱布。刀伤看着恐怖,但只要不砍到要害或血管动脉上,并且做好消毒,保证不感染,其实没什么大事。

    幸运的是,受伤的5名水手,虽然伤口很深,其中一人还被锋利的倭刀削掉一块肉,可却没伤到要害。在经过紧急处理后,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就没啥事了。但当场被砍死的三位倒霉蛋,就没法子了……

    于是,孔泰决定,按照马林军中的办法火化,把骨灰带回国……

    事实上,基督徒并不流行火化,而是推崇土葬。但是,孔泰曾听马林解释说如果船队带着装有死人的棺材回国,半路上很容易滋生瘟疫。一旦滋生瘟疫,船上其他人也跑不掉……

    所以,为了不让死人妨害道活人,马林的态度是战死者火化,带骨灰回国安葬……或者,就地土葬……而且,马林给每个士兵自己选择的权利,选择自身战死后火化带骨灰回家还是就地土葬……

    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火化带骨灰回家,因为,士兵们相信,回到家,灵魂才会得到救赎……

    ……

    就在孔泰发愁的时候,那50多名逃命的难民,在一位50多岁的老者的带领下,来到了哥伦布和孔泰面前……

    只见那位老者来到身穿华服的哥伦布和孔泰面前,弯腰作揖道:

    “老朽刘老根,代表鸡笼村的幸存者,写过两位大人的救命之恩了。”老人用的是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但孔泰也能听懂了。

    听到老者的话,孔泰惊奇道:

    “你懂官话?”这由不得孔泰不好奇。在广州的那段时间,孔泰发现,大明朝的村民们,一般说的是方言,他都听不懂的。只有那些官员和身份高的读书人,才懂得官话。

    可是,这里是东番岛,并非大明本土,居然还能遇到个会说官话的老头,实在太罕见。按理说,这边应该都是番民才对。不过,看这老头的穿着,有点像大明百姓啊,还会说官话……

    刘老根翻了翻白眼,心说你一个黄毛碧眼的番鬼都会说官话,老夫会说官话奇怪吗?

    但他还是耐着心解释道:

    “老朽年少时,也曾读过几年私塾,虽然学业不精,不能考取功名,但也会说一点官话!”

    “原来如此……”孔泰恍然大悟,但随着疑惑地问道:

    “听老丈的的谈吐和穿着,应该是大明百姓,怎会出现在东番岛?”

    老刘头叹了口气,解释道:

    “不瞒这位大人,老夫和同村的几十人,原本居住在胡建兴化府莆田县海边的小刘庄。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莆田发大水,山崩水溢,老夫带着乡民,乘坐十几艘渔船出海避难。原本想北上的,但遇上大风,被吹到了东番岛来……偶然发现此岛,就带着幸存的几十人在岛上安家落户,六年下来,倒也安乐……可惜遇到这群倭寇海盗……今日被海盗杀死十几人,只剩50多人了……若非遇到大人的军队,恐怕全部要命丧于此了……”说完,又朝两人深深地作了个揖……

    “不用客气,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乃泰西北海国出使大明的船,正好路过这里。解救你们,不过顺手之劳而已。不过,老丈,你们为何不登上大岛呢?在这个小岛上,能开垦的土地很有限啊……”

    的确如此,社寮岛总面积不过一百多公顷。其中,有66公顷在后世被划为了和平岛海洋公园。公园里,主要是海边的怪石……也就是说,这座岛,最多能开垦出三四十公顷的耕地出来。就算全开垦出来,刘老根的全村大几十号人,每家也就十来亩地啊……而看岛上的开发度,似乎岛上的耕地,给鸡笼村的村民平分,每家只有五六亩地的样子……

    身为鸡笼村村长的刘老根叹了口气道:

    “我们也想道河对岸的陆地上去种田啊,可是,那些番民不准啊!我们试图上岛,但被他们赶回来了啊!我们就这么点人,打不过番民,只能窝在这个小岛上种田了!”

    “原来如此……”

    说白了,是鸡笼村这群流亡的汉民打不过主岛上的土著番民啊。要是能打得过,他们早就登陆去抢夺基隆河畔的肥沃土地去了……

    至于为何叫鸡笼村,据说是几年前逃往到此时,和当地人土著人打交道,问他们地名,那些土著就说教鸡笼……于是,新村子的名字干脆就用闽语的鸡笼给这里命名了……

    也就是说,在社寮岛上,孔泰他们无意间救下的,是一群大明难民……不过,这群难民逃到社寮岛上后,发现当地可以耕种。而在这里耕种的话,因为不受官府管辖,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用服徭役。于是,全村人干脆就在这安家不走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虽然住在孤岛上。四周的水面可以抵挡住台岛本岛上的土著,却挡不住擅长航海的海盗。

    如果没有孔泰带军队出现,鸡笼村今天就要成为历史了……毕竟,那些倭寇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第767章 拉拢鸡笼村

    通过交谈,孔泰惊喜地发现,这个叫刘老根的鸡笼村的村正,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刘老根不但掌握莆田方言和不太熟练的大明官话,还懂得一点当地本岛上的土著语言。毕竟,他在这里住了6年,没少和当地土著打交道,也就学了当地土著语言,以方便和当地人交流。

    于是,孔泰就起了拉拢刘老根的心思……

    孔泰的想法是即使亚美利哥带着船队从美洲出发来到社寮岛,但若是没有翻译,也难以和大明和当地的土著打交道。因为,语言不通啊……

    而有了刘老根的帮忙的话,一旦社寮岛上的城堡修建好,北海国驻军就可以和岸上的当地土著直接打交道了。毕竟,以刘老根的语言水平,很适合当个翻译。亚美利哥本身肯定会带动汉语的翻译,但他带的翻译肯定和孔泰一样,只懂和大明官话接近的普通话,根本无法和当地土著交流。而有了刘老根这位语言高手,就可以顺利和当地土著贸易和谈判了。这样,也能省不少事。

    而且,有刘老根和他带领的幸存的五十多名村民种地,还可以给新建的城堡的殖民者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要知道,这次鸡笼村遭到倭寇突袭,虽然死了十几人,但死掉的多半是跑得慢的倒霉蛋,或者跑不动的老弱。而大部分壮年男女,基本都带着孩子跑出来了。也就是说,现在鸡笼村壮年劳力并不缺,可以给殖民者供应粮食。

    可以说,只要拉拢了刘老根和他的鸡笼村,对于北海国在社寮岛上设立基地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前提是,刘老根同意……

    于是,孔泰试探地问道:

    “老丈,我们北海国若是在这吉隆岛上建立一个据点,不知您有何看法?”

    “贵方要在鸡笼岛上建立据点?只是不知……贵方建立据点所为何事?还有……对不对我们鸡笼村的村民征税啊?”

    刘老根的反应很快,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还遇到倭寇,鸡笼村肯定要完蛋了。所以,能拉北海国的军队来保护他们不被倭寇侵略,

    但是,刘老根担心北海过的军队奴役鸡笼村的百姓。于是,他问道:

    “贵国在岛上站稳脚跟后,是否会对我鸡笼村的百姓征收赋税?”

    孔泰想了想后,觉得收不收鸡笼村的赋税,其实区别并不大。毕竟,就算收取赋税,这点人,也收不到几个钱。

    而且,若是获得了刘老根等鸡笼村村民的帮助,将会大大方便北海国在社寮岛上站稳脚跟,并能得到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点。

    于是,孔泰最终答应了刘老根的讨价还价,愿意在控制了东番岛后,放弃对鸡笼村的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

    为此,孔泰还特地给刘老根写了一封介绍信,以转交给下次抵达基隆的亚美利哥一行。想必亚美利哥一行看到自己留下的信件,肯定会善待鸡笼村的这些百姓。

    收好信件后,眼看着哥伦布的船队将会出发离开,鸡笼村村正刘老根担忧地说道:

    “也不知道我们鸡笼村能不能坚持到贵国下一支船队的抵达啊……要是再来一股倭寇……老朽怕……”

    孔泰皱了皱眉,心说还真是这么回事。自己的船队离开,下一次若是再有倭寇登陆,以鸡笼村的能力,肯定抵挡不住啊……

    于是,看了看之前被倭寇攻占和焚烧的鸡笼村村寨,孔泰建议道:

    “刘老丈,这岛上石块不少,你们可以开采石头,修建一个小点的高大的石头围墙嘛……”

    “石头围墙……”刘老根想了想,好像还真可以。社寮岛上大部分是怪石嶙峋的海岸地区,石料来源丰富。若是花费足够的人工,还是可以获得大量石块的。

    之前,鸡笼村之所以没有修建石头围墙,是因为他们也没想到会有倭寇出现和袭扰。因此,之前他们只修建了简单的木栅栏围墙,并未修建土石结构的围墙。为此,轻易地被倭寇攻破了。

    “只是……大人,就算有土石砌成的围墙,我们怕也是抵挡不住倭寇的围攻啊……”村里的壮丁几乎不会武功。面对倭寇的攻击,可能村民们一轮都未必撑得下来……

    “这个问题嘛……”孔泰想了想后,决定道:

    “我可以做主给你们留下30支火绳枪!有土石围墙的掩护,加上火绳枪,应该足够抵挡小规模的倭寇了……”

    孔泰记起来,似乎听马林说过火枪在守城战中,貌似很厉害。一般而言,出现大规模倭寇的可能性很小。而有30支火绳枪的话,抵挡住一两艘海盗船搭载的倭寇还是很容易的……

    于是,孔泰做主,给鸡笼村留下了30支火绳枪,和几桶火药及相关数量的铅弹。如此,一年内,也可以支撑两三次对敌作战了。

    为了让村民们熟悉火绳枪的使用,孔泰还特地让船队多停留了两三天,好方便威塞特指导当地村民如何使用火绳枪。

    同时,孔泰还和刘老根探讨了如何开凿岛上的石料,混合泥土,修建一个拥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围墙,以抵挡住倭寇等敌人的攻击。毕竟,鸡笼村的百姓没有见过军事堡垒,不知道该怎么修建一个带有军事防御功能的高大坚固的围墙。而孔泰在欧洲长大,见惯了那些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堡垒,指点一下刘老根,却是毫无难点……

    为了方便鸡笼村的村民开采石料,孔泰还做主送给了鸡笼村村民一批斧凿,好方便他们开凿石料,方便围墙的建设。

    几天后,临走前,孔泰还特地从船上卸下一面黑十字旗帜,吩咐刘老根,一年后将其挂在城头。若是亚美利哥的船队抵达后看到这面代表北海**队的黑十字旗,肯定知道是友军的。这样,也避免了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有黑十字旗,加上孔泰留下的书信,就能充分避免双方冲突的可能了。

    更何况,孔泰这次回去,肯定会和亚美利哥打个招呼,告诉他们鸡笼村的存在,免得双方有发生冲突的可能。而鸡笼村,也会在未来成为北海国在基隆立足的重要帮手……

第768章 刘老根的觉悟

    孔泰在教会鸡笼村的壮丁们如何使用火绳枪,以及如何修建简易的土石结构的围墙后,就催着哥伦布回转返航了。毕竟,马林还等着他们的消息呢。临走前,孔泰还特地留下了一批银钱,让刘老根作为采购物资之用。

    刘老根虽然带着鸡笼村的村民跑到了基隆这边来垦荒,但是,台岛这边没有基本生活物资,就连针线都没有,更别说铁制的农具什么的了。所以,有时候,刘老根等人,也会偷偷驾驶着小渔船,跑到大明沿海去采购物资的。

    不过,莆田县沿海有一个平海卫,专门防备海上的威胁。所以,鸡笼村的渔船,必须躲避平海卫战船的巡航。否则,被逮住的话,那些平海卫的官兵可不会对他们客气。

    所以,即使偷偷驾驶渔船回大陆采购,鸡笼村的渔船,也没法靠近陆地,也不能回到小刘庄原先的地方,虽然那边熟人多。

    后来,鸡笼村的人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平海卫的巡海船队,在重大节日的时候,一般不出海巡航。比如过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平海卫的巡逻船一般不出海。毕竟,那些将士们也要过节的。

    如此一来,鸡笼村的渔船就有了采购的机会。不过,他们不敢靠近陆地,只能选择同样是海岛的沿海岛屿靠岸,然后与当地人交易。

    当然,之前鸡笼村的村民并没有什么货物可以换钱的。鸡笼村主要以种地和打渔为生,另外,可以煮一点私盐。要在大明本土,煮私盐那可是要坐牢的。毕竟,大明朝廷垄断了盐的贸易,私人敢插手,果断抓起来……

    但在基隆社寮岛,那就不同了。这里没有官兵,大家可以随便煮盐,不担心吃官司。而且,之前鸡笼村的人,就是靠着煮盐,和主岛上的番民进行贸易的。台岛上的原住民不懂得煮盐,自然很欢迎鸡笼村的村民煮的食盐。而岛上番民拿来交换的商品,则主要是鹿皮、鹿肉和木材等。

    而潜回大陆边沿岛屿进行贸易时,鸡笼村的人也是使用从番民那里换来的鹿皮。至于食盐,他们是不敢用来贸易的。因为,一旦被发现,绝对是重罪。就算他们敢卖,那些海岛上的百姓也不一定敢买。

    而鸡笼村选择的贸易对象,是莆田县湄洲岛上的渔民……

    说起来,大明朝廷虽然没有像清初那样变态实行迁海,但一般也禁止渔民出海打渔的。不过,大明朝廷禁止的是帆船出海,但却不禁止那种人力划桨的小渔船。因为,这种小渔船也出不了海。就算出了海,也是九死一生。所以,沿海的渔民,基本都是用小渔船沿着海岸线打渔的。而湄洲岛,就是其中一个渔民集中的岛屿。

    而且,湄洲岛的来历很大。因为,这里是妈祖的故乡。在岛上,还有为妈祖特别修建的天后宫。

    妈祖可是胡建沿海信奉的守护神,因此,湄洲岛虽小,却是沿海一个人气比较高的小岛。因为,每年都有很多岛外的人来湄洲岛参拜妈祖。而这,也导致湄洲岛与外界来往较多,也比较容易获得外界的货物。而同样是海岛的南日岛,虽然离湄洲岛不远,而且更大,但因为没啥人气,连商人都不愿意去。因此,想要采购货物,还得去湄洲岛这样的人气高的岛上去。

    之前,鸡笼村的壮丁,曾经驾驶单桅小帆船去南日岛采购。虽然避开了平海卫的船,可竟然没有买到啥东西。而且,他们带来的鹿皮也没人收。

    后来,鸡笼岛的村民去了湄洲岛,才终于找到了愿意收购鹿皮的商人,也从那商人那里,采购到了农具,以及各种生活物资。

    不过,为了避开平海卫的守军,这样的机会一年也就几次,都是在重大节日时进行的。要是被平海卫的巡海船给逮住了,没收货物都是轻的,人也可能被投进大牢呢……

    只是,之前因为只有湄洲岛上的商人愿意收购他们的货物,也愿意出售货物给他们。所以,他们的鹿皮卖不出价格,而商人给他们提供的货物,则价格较高。

    比如,一张鹿皮,在大明的价格是400多文。可是,黑心的湄洲岛豪商林百万,竟然只愿意给40文一张的收购价,简直黑到姥姥家了……

    反过来,林百万卖东西给鸡笼村的村民时,却是双倍高价。比如,一口铁锅,在大明只要80文,但林百万卖给他们是160文。一匹白布,在大明的售价是200文,但林百万就敢卖他们400文……偏偏,鸡笼村的人还只能认了……因为,没别人愿意跟他们贸易了……

    也只有湄洲岛的林百万,路子比较野,敢于收购他们的鹿皮。换个人来,未必敢收。因为,鹿皮的来源说不清楚……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年代的台岛,上面到处都是梅花鹿,总数估计有几百万只。后来荷兰人殖民台岛的时期,每年东印度公司能够从土著手里收购40万张鹿皮,拿到日本去卖。

    岛上的土著们,因为鹿比较多。而且,猎杀一只鹿后,能获得上百斤的肉,够很多人吃的。所以,原住民们对于发展农业不太上心既然随便就能猎杀到有上百斤肉的猎物,为啥还辛辛苦苦地去种田?因此,即使岛上有农业,那些搞农业的平埔族原住民,也只是刀耕火种。对他们而言,鹿肉才是主食,至于粮食,那就是换口味的……

    事实上,原本鸡笼村的村民们,也指望倒卖台岛上的鹿皮发财的。可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沿海普通商人根本不敢收购他们的鹿皮,因为来历解释不清楚……而敢于收购他们鹿皮的有底气的林百万,却死命压价……

    所以,尽管他们每次都带了不少鹿皮去湄洲岛交易,但却换不回太多货物……

    另外,鸡笼村的村民没有大船,也没有懂得造大船的工匠……

    正好,这次孔泰帮他们打败那群倭寇后,一条可以搭载几十人的倭船就被孔泰直接留给了他们。

    在哥伦布的船队离开后,一些人围上来,道:

    “老根叔,我们真的要投靠这些番鬼吗?现在,我们有了这条大船,完全可以搞更大的贸易了,没必要投靠番鬼呀!”

    的确,之前鸡笼村的渔民去湄洲岛贸易,只能驾驶划桨的小船,危险不说,还只能携带几百张鹿皮,还被林百万狠宰。

    而有了这条载重几十吨的倭船之后,鸡笼村的村民,完全可以驾驶这条大船,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贸易地点,进行贸易。至少,比被林百万狠宰强多了。

    刘老根摇了摇头,道:

    “娃子们,你们想差了。的确,我们有了船,可以搞更大的买卖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安全呢?这次随便来一艘倭船,就差点灭了我们全村。所以,我们村子,需要人保护啊!”

    “这些番鬼说过,明年他们还会派人来,占据这个小岛的。他们来了,我们也挡不住他们啊!”

    “那咋办?要不我们回大明?”边上的人急了。

    “回去?”刘老根嗤笑一声,接着道:

    “阿荣,你知道吗,我们小刘庄的地,早被人占了。而我们的户籍,也早被销了。若是现在回去,不但拿不回土地,而且会被当做逃民抓起来的。所以,我们回不去了。除非,你愿意回去坐牢。”

    明朝户籍制度非常严格,严禁百姓私自出县。如果有事出县,必须有县衙开具的路引。否则,会被关进大牢。鸡笼村的村民从老家小刘庄逃出来后,因为几年不归,户籍和田地肯定没了。而吞并他们土地的,肯定是当地豪强。这会儿回去,当地豪强为了保住土地,肯定会告发他们,把他们抓进大牢的。

    “那我们只能投靠那些番鬼了?”

    “嗯!”刘老根点了点头,然后道:

    “那些番鬼看着还不错,至少很讲理。不过,番鬼也绝不是什么大善人。我琢磨着,他们留下我们,连租税都不收,估计是想要用到我们帮他们做事……”

    “做事?我们帮番鬼能做啥啊?”村民们很好奇。

    刘老根手朝南一指,道:

    “和那些番民打交道啊!老夫懂得番民的土语,最是适合和那些番民打交道了。我琢磨着,这些番鬼,怕是存了想吞并东番岛的野心了,不然,也犯不着拉拢我们一群泥腿子……所以,娃子们,如果以后想要混得好,来跟老夫学番民的土话吧。只要学好了番民的土话,以后有的是被番鬼用得上的时候……”

    “学了番民的土话,就能过上好日子?”村里的年轻人不信地问道。

    “当然,那些番鬼既然想要吞并东番岛,肯定需要懂番民土话的通译。不然,就算打下来东番岛,如何治理?”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要知道,刘老根是鸡笼村里唯一读过书的“文化人”,见识自然比大伙高。

    实际上,当初在小刘庄的时候,村里不止刘老根一个读书人,另外还有一个秀才和一个童生的。但发大水的时候,两个读书人都跑到县城投亲去了,没有跟着逃难来鸡笼村这边。所以,村里唯一的“大脑”,自然就是刘老根了,大家也都很服他。

    “好了,没事就回去吧。从明天开始,村里机灵一点的娃子,全来跟老夫学习官话和番民土话,好将来给那些番鬼当通译……”

    “怎么还要学官话啊?”一群年轻人苦起了脸。

    “你们懂啥?那群番鬼只懂些大明官话,你们想要给他们当通译,不能连他们说啥都不懂吧?所以,官话也要学……”

第769章 北欧战云

    欧洲大陆北段,此时也是战云密布。经过长期的争吵,瑞典各家贵族终于结束了纷争,共同推举瓦萨家族的埃里克.约翰松为新一任的瑞典国王。但作为妥协,瑞典建立了贵族元老院,作为对王权的制衡。

    这一点,其实是在模仿波兰王国。因为,波兰也有贵族元老院,作为最强权力机关,制约王权。

    毕竟,瓦萨家族的胜出,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并非优势极大。因此,作为交换,国王必须与瑞典各贵族家庭共享瑞典的权利。

    在埃里克.约翰松登基为王前,贵族元老院经过商议,一致决定,来一个火线提拔,提升瑞典境内势力最大的11个家族的爵位。

    之前,在丹麦的统治下,这11个家族的爵位,大多是男爵,伯爵只有3个。瓦萨家族的埃里克在登基后,第一道诏令,就是全面提升这11个大家族的地位。当然,瓦萨家族已经获得王权,就不用讲了。其他10个贵族,3个伯爵提升为公爵,7个男爵全部提升为伯爵。

    另外,瑞典立法规定国王若有儿子,由儿子继位。若是没有儿子,是否由女婿或外孙继位,需要由元老院决定。如果元老院认为应该新选一个国王,那就新选。而且,国王若是严重损害其他10个大家族的利益,元老院有权废黜之……

    这个法案,严重地限制了王权。当然,只要瓦萨家族有男性继承人,且没有损害其他10个大家族的利益,王权还是能够保证的。

    至于为了瑞典独立呕心沥血的斯图雷家族,这一次则被抛弃了老斯滕.斯图雷的儿子小斯滕.斯图雷,只获得了一个世袭男爵的爵位。虽然封地很肥沃,但没能挤进贵族元老院。如此,斯图雷家族也算退出了瑞典王国的核心决策圈子……对此,只有14岁的小斯滕.斯图雷毫无办法……毕竟,老斯滕.斯图雷的崛起,并非靠家族实力,而是个人才干。但老斯滕.斯图雷一死,斯图雷家族就迅速衰落了。偏偏,老斯滕.斯图雷死后,瑞典开始政治洗牌。没有了顶梁柱,斯图雷家族在这次洗牌中自然一败涂地……

    ……

    1507年新年,埃里克.约翰松.瓦萨正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加冕仪式,登基为瑞典国王。但。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下诏承认贵族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同时,提升10大家族的爵位。

    但第二道诏书,尼玛德直接针对马林了……

    之前,瑞典国内的大家族早就红眼法一伦超级铜矿的利益了,并对马林分走一半的利润表达了不满。不过,他们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剥夺马林的一半股份。因为,那时候瑞典各大家族正在争夺王位,暂时顾不上法一伦铜矿这边。

    但王位争夺尘埃落定后,瑞典11大家族终于开始正视法一伦铜矿的归属权问题了……

    之前,是马林独占法一伦铜矿一半的收益,而斯图雷家族和其他11大家族分享另外一半的利益。

    但是,因为势力太多,多达12个瑞典家族分摊法一伦铜矿的利润,导致每家分到的并不算多。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半的股份……

    当然,在此之前,失去了老斯滕.斯图雷的斯图雷家族,再度被11大家族给坑了小斯滕.斯图雷再次被排挤出了法一伦铜矿的受益人名单。为了打压斯图雷家族,国王和元老院把小斯滕.斯图雷直接发配到了瑞典的非核心地区芬兰南部。作为“主动放弃”法一伦铜矿收益的回报,以及被挤出贵族元老院的补偿,小斯滕.斯图雷获得了芬兰南部最大的城市图尔库(芬兰旧都)作为封地。虽然在男爵中算是非常实惠的了,但斯图雷家族付出的,却是失去在瑞典的话语权和法一伦铜矿的利益分配……

    踢出斯图雷家族,显然不会让11大家族多分得太多的利益。毕竟,斯图雷家族也就占了5%的铜矿股权。给11家瓜分,每家才分到0.45%。所以,他们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向了马林手里的50%的股权……

    为此,在1507年2月份,瑞典王国忽然发布第二道政令宣布法一伦铜矿归国有……这样,马林的50%的法一伦铜矿的股权,就这么被强行剥夺了……

    事实上,新任的国王埃里克.约翰松是反对剥夺马林的股权的。因为,他知道,马林的军事实力很强。要是报复的话……

    但贵族元老院的10家大贵族早就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为了法一伦铜矿的利益,他们也顾不上风险了。另外,10大家族认为把法一伦铜矿的一半股份给马林,是不合法的……

    为什么呢?瑞典元老院认为老斯滕.斯图雷只是瑞典王国执政,而非国王。因此,他没有权力把瑞典王国的矿山送给外国人。如今,新的国王出现,瑞典矿山的所有,应当由新国王和元老院共同商议归属权的问题。因此,在如今的“合法”官府的裁决下,马林一个外国人,没有权力占据拥有战略意义的法一伦铜矿的一半所有权……所以,元老院裁决没收马林的法一伦铜矿的50%的所有权……而作为“补偿”瑞典王国承认瑞典北部北纬66度34分以北的极地区域,属于马林的领土……

    事实上,瑞典王国的这个所谓“补偿”相当无耻。因为,瑞典人根本不经营北极圈以北的土地。且生活在北极圈以北的,也没有瑞典人,而是拉普人(萨米人)的活动区域。

    并且,马林早就和丹麦国王汉斯签署过协议,获得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北极圈内土地的主权,而当时的老斯滕.斯图雷领衔的瑞典王国也承认了。因此,这次瑞典王国把北极圈土地的主权作为“补偿”,明显是很不要脸的行为,等于啥补偿都没有。

    消息传开后,整个欧洲一片哗然。因为,马林现在是欧洲最炙手可热的战争狂人。而瑞典居然敢剥夺马林的利益,这不找打么?

    但让各国都很吃惊的是,一向好战的马林这次居然没有立即举兵报复,而是责令外交大臣,对瑞典王国背信弃义的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然后,就没下文了……这让等着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郁闷无比……

    但在哥本哈根,得知消息的丹麦国王汉斯却激动地跳了起来:

    “哈哈,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既然瑞典人自己找死,就别怪我下狠手了!啊哈哈哈,瑞典南部,是我的了……”

    “传令下去,春耕结束后,立即出兵!另外,派人去勃兰登堡选帝侯和萨克森选帝侯那里,请他们支援一批骑士和老兵。同时,告诉两位选帝侯,我会为此支付佣金的……”

第770章 我给你们划一道线

    丹麦国王汉斯这一次对出兵瑞典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他最忌惮的马林似乎默许他对瑞典动手。只要马林不动,他觉得,以丹麦的军事实力,再雇佣一些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骑士和老兵,打败瑞典不难。

    而且,他也知道,目前勃兰登堡选侯国和萨克森选侯国的处境都不太好。因为要赔偿马林大笔的战争赔款,两国目前的经济都很糟糕。加上这两国是因为丹麦的事情而被连累的,所以,这一次,邀请两国出兵,汉斯是打算支付佣金的,权当雇佣两国的军队了。当然,这笔钱是私下给勃兰登堡选帝侯乔基姆一世和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的。至于派来打仗的两国将士,是拿不到的。

    汉斯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乔基姆一世和腓特烈三世后,两人果然都表示出了兴趣。毕竟,他们现在亏空不少,能有来钱的地方,那是最好的。不过,腓特烈三世致信给汉斯必须和马林达成书面一致,免得前边打得正爽,背后被马林捅一刀。

    汉斯想想也是,于是派使者上门来问马林的意见。另外,汉斯还想请马林劝说吕贝克和汉堡,不要插手到这次战争中来。尤其是吕贝克,和丹麦是老对手了,还很有钱,还特么是汉萨同盟的盟主。

    要是丹麦进攻瑞典的时候,吕贝克忽然花钱雇佣上万军队从背后捅丹麦一刀……虽然没马林捅刀危害大,但也不可小觑。更何况,现在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还在吕贝克和汉堡的掌控中呢。

    但汉斯也知道,丹麦和吕贝克关系一向很差,自己派人和吕贝克商议,可能会被拒绝。只有马林出面当中间人,双方才可能会谈妥。因此,无论是打探马林对此的态度,还是和吕贝克妥协,都需要马林发话。

    事实上,马林之前已经暗示过汉斯,自己不会再插手丹麦和瑞典的战争。而且,还购买挪威出产的木材,变相资助丹麦。但是,那毕竟是暗示。没有得到马林的亲口承诺,汉斯还是不敢大意的。因此,他派出了外交大臣霍尔森,来到奥里希征求马林的意见……

    ……

    而马林这边,因为正在积极准备着坑格德司公国,都没啥时间理会北欧两国的冲突。不过,他还是很关注的。至少,在马林看来,北欧谁强了都不好。现在,丹麦因为大部分本土被自己夺了,衰落已经不可避免。而瑞典,从人口和国力上已经超过丹麦了。而这,不是马林想看到的。

    瑞典光是土地面积和人口超过丹麦也就罢了,关键是,马林还帮他们搞出了法一伦的超级大铜矿。有了这个大铜矿打底,瑞典的财政将会蒸蒸日上。反之,丹麦在失去了海军和海上贸易霸权后,财政一定会困难……长此以往,瑞典反过来吞并丹麦几乎是必然的……

    若是马林活着,瑞典想吞并丹麦,肯定别想。但是,马林不是神仙,活不了太久。而他死后,也无法保证他的国家还能继续强大。没准,到时候都压不住崛起的瑞典了。或者,子孙后代不在意,就让瑞典吞了丹麦……

    丹麦其实没啥,现在本土只剩下西兰岛等几个岛屿了,但挪威要是被瑞典吞并了,等于就是瑞典同时拥有了后世的北欧三国瑞典、挪威和芬兰……不对,冰岛也是挪威的属地……这相当于把后世北欧国家全包干了……

    虽然北欧国家农业不行,但瑞典吞了北欧四国后,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却是没问题的。而且,挪威是渔业强国。一个不小心,还能弄出个海洋国家出来,没准会抢夺殖民地。

    而挪威若是在丹麦手里,则难以壮大。为毛?挪威人和丹麦人还是有隔阂的,还隔了一道海。丹麦王室其实更注重本土,不大重视挪威。可瑞典人同样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若是吞了挪威,对挪威的重视程度肯定超过丹麦人。

    所以,马林宁可丹麦继续管着挪威,也不愿意让新兴的瑞典得到挪威。甚至,认为丹麦应该夺走瑞典南部肥沃地区。这样,瑞典起来的势头才会被压住。在他看来,一个势均力敌的北欧,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

    当听了丹麦外交大臣霍尔森小心翼翼的试探后,马林也没和他兜圈子。他想了想后,对霍尔森说:

    “告诉汉斯陛下,我对瑞典人的行为非常愤怒。所以,这一次,我原则上支持丹麦对背信弃义的瑞典动武……”

    “那真是太好了!”霍尔森大喜过望。

    “别忙,先听我说完!”马林打断了惊喜的霍尔森。

    “您说!”霍尔森立即老实下来。

    “我同意丹麦进攻瑞典,但是,我不同意丹麦灭亡瑞典,你明白吗?”

    “您的意思是?”霍尔森有些摸不准马林的态度。

    马林懒得和他废话,直接拿来地图,指着给霍尔森看,然后道:

    “我的意思是,丹麦可以获得瑞典南部地区,包括西南海岸。但是,不能获得再多。斯德哥尔摩以南都可以,以北,包括斯德哥尔摩,不行!不然,我就要出兵干涉了!”说完,马林还在瑞典地图上,斯德哥尔摩以南,划了一条东西向的线条,把瑞典切割成了南北两部分。而这条线的西端,正好和挪威接壤,把瑞典现在获得的西南海岸线,都给划没了。如果以后按照这条线作为国界的话,瑞典将会再度失去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

    霍尔森脸色很为难,因为他也不清楚汉斯国王的底线。于是,他谨慎地说道:

    “马林大人,这事我做不了主,得回去问问陛下!”

    “也行,你把这张地图带回去给汉斯陛下看一看。”说完,马林把那张刚被自己划了一条线的地图送给了霍尔森。

    不过,在走之前,霍尔森忽然回身问道:

    “马林大公,陛下让我问您,如何说服吕贝克不阻拦丹麦的这次行动?要知道,厄勒海峡现在还在他们手里呢。丹麦大军想渡海,还得他们同意。”

    马林点点头,道:

    “这个事情我考虑过,这样吧,你先回去询问汉斯陛下是否同意我划的这道线。如果他同意,我就派人去吕贝克和汉堡,帮你们说情。当然,丹麦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需要答应把海运权交给吕贝克的商船什么的。另外,还需要承认吕贝克对瑞典马尔默港的占领。当然,也不用割让,可以说是租借嘛。比如,租给吕贝克99年,但主权依然属于丹麦……这样,就可以保住面子了……”

    马林很清楚,对于吕贝克这样的汉萨商人组成的城市而言,他们最看重的是利益,才不在乎什么从前的矛盾。只要给足了好处,他们是愿意合作的。更何况,自己出面,他们怎么的也得给点面子。

    吕贝克所担心的,不过是丹麦海军卷土重来。所以,他们非常注意压制丹麦商船的出现,更是不允许丹麦重新拥有大战船。可怜丹麦现在派船去联络联合统治的挪威王国,都只能用100吨以内的小船了。200吨以上的大船,吕贝克是绝不允许丹麦再度拥有的。

    所以,要说服吕贝克,丹麦必须首先放弃海上的利益,才能获得对方的支持……

    “好的,我会和陛下汇报这一切的!”霍尔森点点头,拿着马林划了线的地图,就匆匆回返了……

第771章 再生儿子就叫马云

    马林并不担心丹麦国王汉斯会拒绝,因为,如果他拒绝了,不说自己会不会对他动手,光是吕贝克不让丹麦军队渡海,就能掐灭丹麦攻陷瑞典南部的野望。

    丹麦王国现在其实虚弱得很,尤其是经济,快崩溃了。如果不是马林网开一面,不急着催他们支付赔款,还花钱购买挪威的木材,也许丹麦现在经济就崩溃了。

    而且,如果继续保持现状的话,丹麦王国之前那一万多军队,也是难以养得起的。以丹麦王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后恐怕最多只能养活五六千军队。

    而如果打下瑞典南部地区,那就不一样了。马林给划的那道线以南,也有七八万平方公里,还是瑞典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的区域。

    这块地最南端沿海区域,还是可以搞一搞农业的,种点黑麦还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瑞典南部沿海,一直以来就是丹麦控制的,也发展了一定的农业。如果不是马林插手,丹麦会一直控制瑞典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直到17世纪败给古二爷和他的父亲后,才彻底丢掉这些地区。

    除了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可以种点耐寒的黑麦之外,稍微内陆的地区,砍伐掉森林,还可以放牧,养点羊和牛马什么的。而在砍树垦荒时,砍下来的树木,也是可以当做木材卖掉的。至于树枝树根什么的,还可以当柴火。

    虽然说垦荒艰难,但只要人手足够,垦荒也不是很难。丹麦王国好歹也有几十万人,虽然被马林夺走十几万,但好歹也保留了三十几万。现在,这些人都挤在西兰岛、菲英岛等几个保留的大岛上呢。只要汉斯国王愿意,把他们放到瑞典南部砍树、放羊去,还是很容易的。垦荒这事情,就是要足够的人……

    也就是说,只要夺取了瑞典南部地区,丹麦的农业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毕竟,在马林这里丢掉的,从瑞典那里都可以讨回来。论面积,还算赚了呢。

    但反过来,丹麦夺得了瑞典南部,对瑞典那可就太糟糕了。毕竟,瑞典国土纬度很高,普遍低温。若是南部地区被丹麦抢走,他们剩下的就是背部高纬度地区了。虽然在北极圈南边(北边归马林了),可也没法种地了。而现在是农业时代,没法种地,对国力来说影响太大了。就像严重依赖江南粮食和税赋的大明朝,要是江南地区被人夺走,国力肯定要大降的。

    当然,瑞典还保有法一伦铜矿,也有财政收入。但马林也不会让瑞典独吞这个铜矿的收益的,该自己的,肯定还会收回来。

    到时候,等丹麦占据了瑞典南部地区了,自己再充当调解人,帮忙说和。但说和的出场费,就是让瑞典归还法一伦铜矿一半的收益。否则,就放任丹麦占据斯德哥尔摩和瑞典北境……

    ……

    事实上,丹麦国王汉斯这一次之所以敢在财政几乎崩溃的情况下,还敢放出豪言,说要支付给勃兰登堡选侯国和萨克森选侯国的军队佣金,倚仗就是瑞典的法一伦铜矿的收益。只要他打赢了瑞典,就可以逼迫瑞典割地赔款。而赔款的资金来源,就是法一伦铜矿。要是瑞典支付不起赔款,完全可以拿法一伦铜矿的产出收益作为抵押嘛,直到还清赔款为止。毕竟,现在欧洲铜价老贵了,白银和铜的比价是1比15。拥有一个超级大富矿的铜矿,和拥有一个大银矿也差不多。

    等到这场战争结束后,瑞典的局势就变为南部温暖肥沃地区被丹麦占领了,瑞典只剩北部寒冷地区和芬兰,农业上算是起不来了,最多高点畜牧业;但同时,哪怕只保留一半的法一伦铜矿收益,瑞典的财政却也不会差。如此一来,丹麦和瑞典的国力,就会形成一种平衡……丹麦有沃土,瑞典有铜矿……谁也不能完全压倒谁……最终,两国就会形成平衡形势,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对峙,且无力对外扩张了……而马林的北海国,也就不用分出精力和实力来防备北欧两国了。只有等到双方实力出现不平衡时,北海国才会出手,帮助弱势的一方,恢复半岛实力平衡……

    这一招,可是学自后世大英帝国非常恶心的“大陆平衡”政策。原本历史上,后来的英国佬就大搞德法平衡。在法国强势的时候,拼命扶植普鲁士与法国抗衡。等到普鲁士做大,搞出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后,又特么掉过头来帮法国打德国……反正,德法两国都被整没脾气了。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国力都投入到两国撕逼中去了,自然没精力和英国抢夺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了。相反,在开打前,他们都要看英国脸色……

    只是,后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太特么变态了,不但工业强大,还整出了导弹,差点就搞出飞碟和原子弹了……面对科技开挂的第三帝国,英国玩脱了,被打残,丢掉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当然,那是后世的第三帝国。现在,马林要平衡的丹麦和瑞典,肯定没第三帝国那么变态。说到底,北欧国家人口都不多,都只有几十万。瑞典才80万人,算上芬兰才过一百来万,丹麦也只有几十万人口。不像法国那样的变态,人口1500万……

    所以,马林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压得住这两国的反弹的……

    ……

    就在马林思考着北欧战略的时候,后一宫的侍女忽然来报,说发生大事了……

    马林想也不想地就跑回了后一宫,无比紧张。要知道,在王宫后院,住的都是马林很在乎的人。安吉拉和小凯撒都是他的宝贝,就连费丽斯和罗伯特,马林也是宝贝得紧。他们中任何一人出事,马林都会发疯的。

    狂奔回王宫后院后,马林才得知消息真相原来,是费丽斯又怀孕了……

    马林大大地松了口气,继而狂喜老子又有小孩了……

    只是,安吉拉的脸色,却不怎么好……

    这也正常,自从马林从英格兰回来后,没少和安吉拉及费丽斯一起睡。甚至,三人一起happy的次数都不少。

    费丽斯知道自己没有姐姐漂亮温柔,所以,她就用狂野的一面来吸引马林。比如,每次费丽斯大叫“姐夫,不要”这句话时,马林的肾上腺素就会狂飙……而且,这小蹄子居然很喜欢三人一起,还帮着马林摁住害羞的安吉拉……因此,虽然没有安吉拉漂亮温柔,恶口费丽斯用她独特的风情,还是牢牢地吸引了马林……

    然后,这一次,费丽斯胜过安吉拉一筹,率先怀上了第二胎……

    而且,这小娘们很有心计,缠着马林,为将来的孩子讨要一个好的前程……

    马林被纠缠得有些不耐烦,只好真的为其做打算。若是女孩,自然不用说,帮其找个靠谱点的贵族嫁了就是。王子就别想了,毕竟是私生的,但伯爵、男爵什么的还是可以考虑下的。

    “若是男孩……”马林有些头疼。费丽斯的孩子,毕竟是私生子,不太好安排。安吉拉若是生下第二个男孩,不仅是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还可以封一个公爵什么的。可费丽斯的第二个儿子……

    “咦有了!”马林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呢?马林之前不是打算当大明的土司了吗,正好,台岛土司也需要一个继承人,以便和大明王朝打交道。

    安吉拉的孩子,肯定是不乐意去遥远的大明帝国的,不管那边有多繁华。再说了,光是美洲殖民地,就足够安吉拉生的小孩瓜分了。

    但费丽斯不同,她没有名分,生的孩子也是私生子。若是让费丽斯的第二个儿子去大明继承世袭台岛大明土司的职位,肯定是乐意的。因为,他没有挑的资格……

    “嗯,就让费丽斯的第二个儿子作为世子,去台岛承袭大明土司的职位吧。毕竟,那边自己也要派一个有分量的代表常驻……”

    而后,马林想了想,觉得既然当了大明的土司,自然不能用欧洲名字了。因为,大明人不习惯。所以,还得给这个孩子取一个中文名。

    自己当大明土司,使用的中文名字都不用想,还叫马林,正好是自己上辈子的姓名。而费丽斯的第二个儿子,想要承袭大明土司的职位,也需要取一个中文名,好方便和大明朝廷打交道……

    “叫啥中文名呢?我叫马林……嗯,这小子的中文名,就叫马云吧……”

    想到这里,马林自己都“噗嗤”一声笑出了声。因为,他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后世马爸爸那张很喜剧的脸庞……

    想想自己和费丽斯的长相,都是欧洲人种,生出的儿子,自然不可能长出后世马爸爸那种“骨骼清奇”的相貌来的。不然,马林自己都可能会被逗乐……

    于是,马林拿出一张纸,写下了自己和费丽斯第二个儿子的名字,连成年后才取的表字都想好了。只见纸上写着:

    “姓名:马云,字阿里……”

    写完后,马林乐呵呵地看着这张纸,笑说:

    “这孩子,名字这么霸气,以后肯定是世界级的富豪!”

第772章 被当废铜烂铁的枪炮

    1507年农历新年后,马林进贡给大明朝的40门佛朗机炮和500支火绳枪,也送抵了京师。但是,这玩意被搁置了,还引起了朝野的争议。

    为何?因为作为藩属国的贡品,这批佛朗机炮和火绳枪首先被运往了负责朝贡事宜的礼部。可偏偏,此时的礼部尚书毛澄,是个保守派。饱读诗书的毛尚书,并不认为火器有啥用,而是认为只要推行圣人教化吗,就可感化胡夷,并可使“万邦来朝”。所以,毛大尚书的意见是那个叫北海国的小小蛮夷之国来朝是好事,不过,得走流程。另外,这些枪炮……称一下多重,按照铜和铁的重量,算北海国进贡了多少斤铜和多少斤铁……

    如果马林知道毛大尚书把他进贡给大明的枪炮当成废铜废铁看待,估计会气得咬死毛澄的……

    事实上,对于毛澄如此轻率的举措,朝中有不少大臣是很不满的。比如,内阁大学士王鏊,就对毛澄此举很是不满。

    王鏊是一个懂军事的文人,曾经在弘治时期上疏《上边议八事》,提出自己的治边八策定庙算、重主将、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而且多被采纳……

    所谓定庙算,就是指在朝堂上大家商议好战略方针;而重主将,则就是针对大明朝以文御武的缺点了。文人监军,往往会对主将用兵指手画脚,让主将带着镣铐跳舞,非常被动。不过,王鏊的这个好策略,只是被一时采纳。后来,又被文官集团给推翻了。毕竟,“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是华夏官场的传统……

    而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等策略,也都是很有眼光的策略。当然,还是那个问题“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好政策没有连贯性,再好也白搭……

    只是,王鏊现在虽然是内阁三辅臣之一,算是大佬,可却是三位大佬中地位最低的,没啥话语权……

    为啥?因为年前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健和谢迁辞职事件……

    刘健本是大明王朝的首府,谢迁也是内阁大臣之一。在弘治朝后期,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组成了弘治王朝的“铁三角”李(东阳)公谋、刘(健)公断,谢(迁)公尤侃侃……

    这话的意思是,李东阳善谋,刘健擅断,谢迁……嘴炮一流……

    谢迁这个嘴炮且不去管,李公谋和刘公断就比较重要了。这有些类似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的房谋杜断。有这样的内阁大臣,加上弘治帝比较善于接纳大臣的建议,弘治朝自然比较不错了。

    实际上,弘治朝的天灾**也是不断,虽然没有明末崇祯朝时期天灾那么厉害,但因为弘治帝知人善用,且有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这样的良臣辅佐,加上自己也比较能够接受大臣的意见,总算是熬了过来,还整出了个“弘治中兴”。而崇祯呢,虽然不是坏人,可能力差太多了。首先,眼瞎……他一开始重用东林党,被人玩弄于鼓掌……后期发现了东林党的坑属性,可也晚了……

    因为眼瞎,没有选对大臣,导致最后崇祯自杀的时候,只有王承恩一个太监陪着赴死。至于他选择出来的满朝文武,全特么投降了……

    ……

    当然,以上都是题外话。公元1506年秋,也就是正德元年。内阁首辅刘健,率另外两位内阁大臣李东阳和谢迁,因为看不惯大太监刘谨等人忽悠皇帝玩耍而懈怠朝政,不断上疏请求除掉刘谨、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近臣(正德八虎)。

    可正德每次总是表面答应,但事后一转头就当做啥事也没发生……

    无奈之下,三位内阁大臣以辞职要挟,逼着正德皇帝除掉“八虎”。然而,这却惹怒了熊孩子朱厚照……

    正德帝朱厚照眼下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如果搁在后世,正好是中二的年纪。中二少年最是容易叛逆,加上从小被父母娇惯坏了。于是,朱厚照这熊孩子直接发飙了你要辞职是吧?好,准了……

    然后,一干大臣傻眼了……偶们只是吓唬吓唬你,你居然当真了?

    好在朱厚照没有彻底中二,最终,他准许刘健和谢迁两人辞职回家,但挽留下了李东阳……就这样,曾经弘治朝的“铁三角”,就剩李东阳一个光杆了……

    李东阳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李东阳这个人是三个人中最圆滑的,不像刘健和谢迁每次都当众指责正德帝的过失,而是背着人劝解小皇帝,算是给了小皇帝面子。

    而对刘健和谢迁两人,小皇帝朱厚照就是怨气满满了我不要面子的啊?你俩每次都当面打脸,我这皇帝的脸往哪儿搁?

    所以,三人一起辞职的时候,朱厚照唯独留下了比较给面子的李东阳,而让刘健和谢迁回老家了……

    ……

    刘健和谢迁被准许“告老还乡”后,空出两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来。然后,朝中大臣和以刘谨为首的阉党为这两个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刘谨想扶持他的政治盟友焦芳上位,可廷推(就是大臣们公开推荐投票)的时候,朝中大臣一致推荐之前参与了上疏请诛“八虎”的直臣王鏊……

    最终,焦芳和王鏊都入了阁。但是,王鏊不受皇帝和阉党喜欢。因此,内阁三辅臣,王鏊是最没话语权的那个……

    另外,在这个时期,大明朝内阁的地位虽然上升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凌驾于六部之上,只是地位比六部高,却未必能指挥得动六部。

    更何况,毛澄领衔的礼部,乃是六部之首,底气非常足。而王鏊虽为阁臣,但却排名最低。李东阳好歹兼职吏部尚书,管着天下官员的官帽子,自然底气十足。可王鏊除了内阁大学士外,只兼任一个吏部左侍郎,面对毛澄这个礼部尚书,底气很是不足。

    因此,面对王鏊这个懂军事的阁老的质疑,毛澄鸟都不鸟,依然把马林进贡的枪炮当做废铜废铁,丢在了礼部的库房内,不管不问。至于马林请求成为藩属国的请求,因为材料不足,也不给办理……

    王鏊去求助首辅李东阳,但李东阳这个人比较圆滑。而且,他也不确定这批枪炮是否真的给力。因此,他并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得罪礼部尚书毛澄。

    至于另一位阁老焦芳,压根和王鏊就不对付。而且,焦芳此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仇视南方官员。这货属于典型的地域黑,就是看不惯南方官员。只要是南方官员认为好的,他一定会认为不好。要是南方官员倒霉,他则会拍手称快……

    这批枪炮是布政司的沈锐和刘孟搞出来的,而沈锐是江浙人,刘孟是赣西人,都是南方官员。所以,焦芳焦阁老,直接站到了两人的对立面上凡是南方官员说好的,他必定说坏……就是这么奇葩……

    所以,无人能阻止毛澄毛尚书的倒行逆施。而马林进贡给大明的枪炮,暂时被封存在礼部库房内吃灰了……

第773章 新式双桅纵帆船

    就这样,马林因为华夏灵魂的缘故,献给大明朝帮华夏强军的枪炮,就因为某个高官的个人偏见,被放到库房里吃灰了。至于什么藩国资格和朝贡贸易,更是没影了。

    也算马林倒霉,毕竟,他想要的朝贡贸易,正好是特么的礼部主管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马林正好撞到相关部门的枪口上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若是这批枪炮直接送到熊孩子朱厚照手里,事情也许会有转机。毕竟,熊孩子朱厚照,是个好战分子,最是喜欢武器了。

    可惜的是,这批枪炮送到京师后,直接进了礼部库房,都没机会拿出来。所以,熊孩子朱厚照自然就不知道了。

    若是马林知道这批先进的枪炮被当破铜烂铁扔进礼部库房吃灰了,肯定会气得吐出一口老血,然后会提刀不远万里来找毛澄pk……

    ……

    当然,马林是不清楚大明朝这边发生的事情的。毕竟,现在没有互联网和电报及时把消息传回欧洲。别说他现在不知道,就算哥伦布的船队返航了,他也不会知道。因为,哥伦布的船队也不知道他们离开广州后大明的消息啊……此刻,哥伦布的船队,正在南海上一路向南呢……有了满船的货物,哥伦布和孔泰等人回去,也算有交待了,而且还算是立功……

    ……

    就在马林给费丽斯的第二胎孩子想出了马云这个吊炸天的中文名后不久,埃姆登造船厂那边忽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舵轮研发成功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马林立即骑马,奔向埃姆登,来到了埃姆登北边的军用造船厂,现场参观新研发成功的舵轮……

    舵轮的最上面部分,也就是手扳动的部分,和后世的舵轮差不多。毕竟,马林是画了图样给那些工匠的。

    而下面部分,则是由一系列的青铜齿轮和铜棒做成的传动杆制成的。当需要转向的时候,水手转动舵轮,带动下面的多个齿轮,驱动铜棒,使其利用杠杆原理,拨动水下的平衡舵……然后,在平衡舵的作用下,船只完成了转向……

    不过,这套舵轮系统,并未达到马林要求的“一人轻松完成转舵”的要求。经过测试,这个舵轮系统,需要一个力气很大的水手才能完成转动。或者,需要2个壮年水手,才能在高速行驶时完成舵轮的扳动……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新的舵轮系统,已经比老旧的直舵杆要好太多了。而且,老的直舵杆最多能使船舵转向5度。而新式的舵轮系统,可使船舵转向30度……这大大地提高了船只转向的速度,加强了船只的灵活性……

    因此,马林不吝赏赐,给每个参加研究的工匠,都奖励了1000金币,以犒劳他们的贡献。

    不过,马林同时也表示舵轮系统其实还可以进行改进,最终使得舵轮可以一个人完成转向的操作。如果,这些工匠能够做到将舵轮改进成一人完成操作,那么,马林许诺还会给每个人奖励1000金币的巨额奖金……

    ……

    除了舵轮系统被研发出来,上缘斜桁帆的操作,老水手们也表示很熟练了。毕竟,这段时间,经常有老水手驾驶着挂了上缘斜桁帆的船只出海,以摸索上缘斜桁帆的操控之法。如今,那批老水手也摸索的差不多了。为此,他们也得到了马林的奖励……虽然没有那些工匠们的多,但也足以让那些老水手们惊喜万分了……

    毕竟,在欧洲,水手的地位是远不能和工匠相提并论的。严格来说,工匠们,尤其是厉害的工匠,人们称之为大师,非常尊重。而水手们……除了那些船长和大副,谁特么理会你一个卑微的水手啊?哥伦布发现美洲大家都知道,也许有些人还知道哥伦布的副官或大副。但是,谁特么知道每一个跟着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水手的名字?

    因此,水手是卑微的,而工匠大师是高贵的。给工匠大师奖励,马林需要每人发给1000金币(其实这也算重奖了),给那些老水手,每人几十个金币,就能轻松打发了,还会让那些水手感激涕零……

    眼看着两方便的研发和测试都基本完成了,于是,马林决定让工匠们把舵轮和上缘斜桁帆两种先进科技,都糅合到一艘船上去……

    最终,研发团队以一艘250级武装商船为母船体,改装出了一艘双桅纵帆船……

    不过,在改装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缘斜桁帆不能做得很高……

    为啥呢?因为眼下的帆布材料质量一般。若是做得太高太大,在升帆后,一兜风,就容易导致船帆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撕破。

    另外,船帆做的太长太高的话,升帆时,上缘的三角帆就会因为承受不住下边的上缘斜桁和主帆的重量,而导致帆面撕裂……

    毕竟,这个时代的帆布,主要是亚麻布,承受的力道比较有限。超过这个拉力范围,帆面就会撕裂损毁……

    如此,经过几次失败后,造船工匠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上缘斜桁帆,目前只能给250级武装商船这样的中型船只使用。再大的船,就没法用了……因为,船帆做得再高的话,容易撕裂……

    马林顿时就有些无语了……同时,他也想了起来后世的船帆,能够做出那么大的软帆,是因为广泛使用了强力尼龙或者剑麻那样的优质耐拉的材料。而现在欧洲船帆,主要还是使用亚麻布,强度难免不足。

    若是像老式的横帆船那样,把船帆送上边的船桁上悬挂下来那还好。而像马林搞的这样,从下面往上升的话,因为需要拖着上缘斜桁和一连串的铜环,就导致需要更大的承受拉力的能力。否则,一不小心,就‘嗤啦’一声撕裂开来……

    所以,马林需要使用到强度更高的材料来制造上缘斜桁帆……

    强力尼龙马林是别想的了,那可是现代石油化工的产品。别说马林不懂石油化工,就算他懂石油化工,在没有耐腐和耐高压的大型化工设备的情况下,他也造不出强力尼龙啊……

    不过,剑麻倒是有条件获取的……

    眼下,剑麻这玩意貌似还在墨西哥北边的荒漠地区跟仙人掌作伴呢……只要马林派人去墨西哥寻找,就能找到剑麻。毕竟,剑麻的外形特征太明显了,只要一看见,就能轻松认出来……

    只要找到剑麻,并推广种植。然后,剑麻纤维做成的高强度、高韧性,且很耐海水腐蚀的帆布,应该可以做得更高更长了……一旦船帆做高了,其面积自然更大,利用风力的能力自然更强……

    另外,剑麻还是一种做海船缆绳的绝佳材料。即使再后世,拴着船锚的缆绳,大多数也是用剑麻纤维制造的……可以想象,可以拴住后世动辄千吨、万吨级大船的缆绳,拥有多么强悍的抗拉能力……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帆布,抗拉能力肯定远超亚麻做成的帆布……

    ……

    但在获得剑麻之前,马林只能先将就着使用相对较矮的上缘斜桁帆了。这种矮上缘斜桁帆,只能带动两百来吨的小木船。再大点的,像500吨级的战舰,就有些难以带动了……

    当然,倒不是说完全带不动,而是即使能带动,航速肯定不快……

    而带动两百来吨的小船的话,则勉强还能发挥船帆的作用,使得船只能达到一定的航速……

    ……

    不过,就目前而言,马林使用这种排水量250吨的武装商船,给其配上上缘斜桁帆,也是足够用了。加上新型的舵轮系统,倒是搞出了一种新式的双桅纵帆船。这种船,不仅抢风能力强,而且转向也很方便。在大海之上,很是灵活……

    尤其是,这种灵活的纵帆船,很是适合在美洲沿海进行南北向的航行,方便马林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第774章 新式纵帆船的使用方向

    前世的时候,马林混论坛,曾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顺风时:纵帆(利用风力的)效率65%,横帆85%;

    逆风时:纵帆效率45%,横帆25%;

    横风时:纵帆效率62.5%,横帆62.5%;

    也就是说,顺风的时候,横帆比纵帆效率高30%。但逆风时,纵帆比横帆效率高80%。而侧面来风,也就是横风的时候,两种帆时一样的效率。

    而现在,欧洲船只主要流行横帆。使用横帆的话,从北美的纽约回到埃姆登港,因为顺风,又顺着北大西洋暖流,只需花费一个月多点的时间。而从埃姆登到纽约的话,则因为逆风逆水,需要三个多月时间。

    但是,若是改为双桅纵帆船的话,纵帆逆风时效率比横帆高80%,速度自然快很多。原先从埃姆登到纽约需要三个多月,现在估计一个半月多点的时间,就能抵达纽约了。如此,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在马林的指挥下,船只还是预备了横帆用的横杆和备用横帆的。如此,当顺风时间很久的话(比如从纽约回国),就挂上横杆,主要使用横帆。而逆风为主或者经常需要变换风向的话(比如南北向的长途航行),就撤掉横杆,改为升起上缘斜桁帆,充分利用八面来风。

    如此,船只就拥有了应付不同风带和海域的特点的能力。但是,在夏季容易产生强力风暴的时节,还是主要使用上缘斜桁帆这种纵帆。为何?因为这种船帆升降方便啊。一旦遇到大风暴,就可以及时快速地把船帆给降下来,以避开风暴。

    实际上,在古代,西式横帆船突遇风暴的话,出事的概率要远高于华夏帆船。因为,西式横帆船收帆非常麻烦,需要让水手爬上桅杆,从下往上收起船帆。

    但风暴往往来得很急,水手们有时候还没来得及爬上桅杆,就遭遇了风暴。风暴中,船帆越大,风暴肆虐的威力就越强。横帆面积那么大,很容易被风暴席卷,导致船只帆船遇难。

    而且,风暴来临时,往往伴随大雨。一旦下雨,桅杆就会变得湿滑。那时候,水手就算攀爬桅杆,也是很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就会从高高的桅杆上摔下来跌伤甚至跌死……

    而华夏帆船则不一样,因为是类似升国旗的方法把硬帆升上去的。所以,若是遇到风暴,直接让水手打开活结,放下船帆就是了。甚至,紧急的时候,可以一刀砍断绳子,硬帆自动就降下来了。只要船帆在风暴时不继续张开,船只躲过风暴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当然,台风、飓风之类的超级风暴除外……

    马林让人搞出来的上缘斜桁帆,也是类似升国旗那样把船帆连带着上缘斜桁一起升上去的。遇到风暴,水手直接在桅杆下面解开绳子,把船帆降下来就可以了。甚至,向华夏船帆那样一刀砍断绳子也是可以的。

    所以,纵帆船比横帆船对抗风暴的能力强多了。至于后世的斯库纳帆船(上缘斜桁飞剪帆船)之所以十艘沉了几艘,是因为,那种船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来不及反应。可以看到,那几艘帆船,往往多半都是在遇到风暴后,撞上暗礁沉没的。

    另外就是,那些斯库纳帆船都太长了,往往都一百几十米长。人们从船尾跑到船尾,即使全力爆发奔跑,也要十几二十秒的时间,更别说把船头部位的情况及时传回船尾了。而躲避暗礁,一半都是由船头的观察员观察后,通过喊话接力,传回船尾的。

    但一般情况下,船舵和舵轮都在船尾部分,且船长也在船尾上面的船长室。一百几十米长的距离,在没有对讲机的情况下,船长想要知道船头前方发生了什么,也需要一段时间。

    可是,飞剪船那么快,根本不给船长反应的时间。加上从一百几十米长的船头,把示警传到船尾,也需要一会儿。往往船长刚收到前面的汇报,还需要再度指挥水手扳动舵轮。可就这么几处耽搁下来,就很致命了……

    而且,飞剪船也太瘦了,长宽比高达6比1以上。加上那些斯库纳飞剪船往往都有高达六个或七个桅杆,在海上飙船太刺激,左右摇晃时免不了的。这么刺激的情况下,站在船头的观察员往往都被颠簸得晕乎乎的,难免出错……

    当然了,那是飞剪船的情况。而马林搞的这个双桅纵帆船,船身只是普通盖伦船的。速度不快,桅杆也少。遇到事情,容易反应,不至于来不及躲避暗礁。

    这种新式双桅纵帆船采用的是250式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所谓250式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就是船体得到了改进,长宽比从原来的3.5比1,提高到了后来盖伦船标准的4比1。

    北海国的250型武装商船,前20艘是老式船体,都用的3.5比1的长宽比。但从第21艘开始,就全面使用4比1的长宽比了。而4比1长宽比的250型武装商船,也就所谓的二代船体……

    ……

    经过改造后的二代250型武装商船,最高航速,最终从**节,提高到了10节,达到了盖伦船的正常标准。而这次改造新型的双桅纵帆船,也是采用得250型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较为灵活。

    而因为新式双桅纵帆船无比优越的强风能力,加上马林在美洲有几块殖民地了,非常需要这样一种快速灵活的纵帆船,负责沟通美洲的几处殖民地。

    因此,马林决定改造20艘新式双桅纵帆船,专门用于几个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络和运输。

    如今,北海国的250级武装商船,总数已经达到了46艘。其中,20艘是老式船体,26艘是二代船体。用于改造为新式双桅纵帆船的,自然全是二代船体的250级武装商船了。

    事实上,虽然说这种帆船,可以采用横帆和纵帆交替使用的办法。但是,马林却没打算这么做。为啥?因为人手问题……

    经过测试,北海国那些工匠们惊奇地发现-如果使用双桅纵帆的话,整艘船竟然只需要10个水手就能顺利操作了。这还是因为船长室需要2名水手扳动舵轮的原因,还需要替换的。如果舵轮改进得再省力点,船上水手缩减到8人都没问题。

    但换回横帆的话,那就需要很多人手了。虽然只有双桅,却需要30人以上的水手……

    如此一计算,使用横帆的话,同样的船体,竟然需要三倍多的水手人数……很不经济……

    说实在的,马林现在手里虽然船不算很多,但美洲那边正在积极伐木储备。然后,也在引进油桐树和漆树。等到未来桐油和生漆供应充足了,造船业就会开始狂飙。那么多船下水,到时候水手数量就未必够了……

    因此,如果采用单一模式的双桅纵帆,可以节省大部分水手。如此一来,马林就可以把那些节省下来的水手,安排到更需要人手的战舰上去了。毕竟,海战是需要足够的人手的。单是一门舰炮,就需要5到10人操纵……而且,真正能维护海权的,还是战舰。只有战舰多了,才能充分维护海权……

    而且,马林已经通过手段,基本控制了英格兰。这可是后世盛产海盗的国家,连海盗王国都控制在自己手里了,马林就更不担心海上受到威胁了。

    至于法国,马林会尽量在陆地上给他们找事,使得法国佬专注于大陆上干架。另外就是,他们若是真敢去美洲抢食,马林不介意弄点英国海盗,把法国船上的人全杀光……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马林那边也安排了威尼斯和他们撕逼。威尼斯国力本来就强,加上若是凿通了苏伊士运河,未来肯定会跟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印度洋展开激烈的争夺。到时候,马林只需要从中煽风点火,谁弱就支持谁就行了,保证让三个航海大国疲于奔命……

    ……

    想到这里,马林忽然对于这种新式纵帆船的用途开始犹豫起来……

    为啥犹豫呢?怕别人学去啊……

    这种新式帆船,一艘船才要10个水手操纵。若是被缺少水手的法国学去了,绝对能大大推动法国人的航海事业。

    所以,马林最终决定还是把这种新式帆船,只放在美洲使用吧……最起码,得等到自己称霸海上了,不惧别国的挑战了,才能带回欧洲使用……

    不过,对于舵轮,倒是可以应用到每艘帆船上。当然,舵轮系统也是要保密的。安装的时候,也会注意尽量有外壳罩住,不让外人轻易观察到……就让别的国家的船,还继续使用那种需要4个壮汉才能扳动的直舵杆去吧。自家船,就使用两个普通壮汉就能扳动的舵轮了。而且,以后舵轮还会继续改进,直到改成一个水手就能搬动为止……

    ……

    因为新式的双桅纵帆船以后的使用地主要在美洲了,且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主要在北美使用。所以,马林决定把这种新式纵帆船命名为“北美纵帆船”。同时,所有擅长操控上缘斜桁帆的老水手,以及参与研发和改进的工匠,也会被马林全部送往美洲殖民地,以免他们留在欧洲造成泄密……

第775章 出国的理由

    说到这个舵轮的改进,马林想起来,似乎后世的舵轮,是由绳索和滑轮组成的。通过滑轮的应用,使得扳动舵轮时,大大节省了力气。毕竟,动滑轮可是能省力一半的。

    可问题也在这里,不是马林想不到用动滑轮省力啊。可是,马林没有合适的绳索啊!

    船舵(平衡舵)是在水下的,而海水的腐蚀性很强。橡木做的平衡舵还好,比较耐腐蚀。可普通的绳索,根本不耐海水的服侍。因为,现在航海使用的绳索,欧洲多半是用亚麻绳。就连船帆的帆布,也是亚麻制的。但亚麻虽然耐腐性能还不错,可却不怎么耐海水。正因为如此,大航海时代,18世纪人们发现了剑麻,并用剑麻取代了亚麻,作为航海用的缆绳。

    而舵轮,差不多也是18世纪发明的,和剑麻的应用时代差不多的样子。在没有橡胶和尼龙的情况下,剑麻显然是马林唯一的选择。事实上,即使有了橡胶和尼龙,后世航海界还是使用剑麻纤维作为缆绳材料。所以,剑麻纤维防腐性和抗拉性等性能综合起来,是超过橡胶和强力尼龙的。尤其是,舵轮的绳索,有一部分是始终泡在海水里的。若是耐海水腐蚀性能不够,显然是不行的。

    更何况,之前在搞上缘斜桁帆的时候,马林就发现,因为抗拉强度不足,亚麻做的上缘斜桁帆不能够做得够高够大。所以,无论是制作航海用的缆绳还是船帆,剑麻都是必须的。

    为此,马林特地向古巴哈瓦那殖民地派出船只,命令哈瓦那总督塔拉尝试和墨西哥人进行全方位的贸易,以获得剑麻的种子。然后,找地方大量种植,采集剑麻纤维,制作航海缆绳和高级船帆。

    马林分明记得,后世菲律宾那边,貌似就是一个剑麻重要产国。坦桑尼亚,貌似也是剑麻生产大国。而剑麻本就耐旱和耐盐碱,但菲律宾是一个雨量充沛的国家。所以,剑麻适合种植的地方,貌似是湿热但排水良好的热带地区。

    只要有了剑麻纤维,马林就可以让人搞动滑轮和防腐缆绳制作的省力的舵轮系统了。到时候,操作舵轮,只需要一个水手就可以了,不用两人一起扳动。如此,也算省了人力了。

    此外,也能够剩下大量的铜料。毕竟,现在铜料那么贵。眼下这套使用齿轮和铜棍组成的舵轮系统,制造成本实在太高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进入了2月份。眼看着春耕即将展开,不论是马林的北海大公国,还是查理二世的格德司公国,都开始积极备战了。格德司公国是想出兵布拉班特公国,解救那1.7万“瑞士雇佣兵”。而马林,则是打算派遣2万主力部队,以雇佣军的名义,接受克里夫公约约翰二世的“雇佣”。

    眼看马林还没有出国的迹象,格德司公国查理二世有些着急。于是,他派人来马林啥时候出国……

    实际上,在听说了瑞典剥夺了马林法一伦铜矿的一半股份后,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曾经是非常兴奋的。他以为,马林这个好战分子,肯定会不满自己的利益受损。没准,马林会聚集大军,前往北欧去和瑞典打仗,以夺回本身的利益。

    可是,查理二世没有想到,马林居然只是发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抗议声明,并没有任何出兵的迹象。

    这让查理二世有些着急,若是马林一怒之下真的和瑞典开战了,那么,查理二世也就可以放心地去突袭布拉板特的那个集中营了。毕竟,马林把主力军队带去北欧作战了嘛。到时候查理二世在尼德兰地区发难,马林想救援也分身乏术了。

    可惜的是,马林居然无视了瑞典人对其利益的侵害,罕见地当起了“缩头乌龟”,让查理二世又气又急,且更加不放心了……

    于是,查理二世干脆派人过去来催促马林你该动身去国外了……

    马林显然也知道这个情况若是自己不动身出国,格德司公国未必敢真的出手劫营。毕竟,查理二世也怕自己在背后捅他刀子呢。

    为了引诱格德司公国动手,马林决定出国待几个月……

    可是,长期出国总得有个理由吧……毕竟,马林现在也是一国之君。若是无缘无故玩消失,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即使之前率兵打仗,至少也让人知道消息的。一国之君,最忌讳的,就是无故玩消失。毕竟,一旦国君无故消失,只要有人造谣,可能就会引起恐慌。

    马林其实很想去北美殖民地那边看一看,毕竟,无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都没去过美洲。如今,正值2月份,北大西洋上不可能有大的风暴(北半球的台风、飓风什么的,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唯一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纽芬兰北边飘过来的冰山了。只要船只不撞上冰山,都不会有啥大问题。事实上,即使撞上了冰山,问题也不大。只要不是单独一艘船,即使撞上冰山,其余船只也是可以救人的。不像遇到台风、飓风等玩意,碰上了直接被卷上天,很难幸免……

    因此,马林决定趁着早春,带着一支船队去美洲殖民地巡查一番……

    可用什么理由去北美呢?难道说北美殖民地建设得很好,自己去视察?这绝对不行!

    毕竟,马林曾经用哥伦布的名义,出版过一本《蛮荒日记》。这本书把美洲描述得非常可怕,加上恰逢西班牙殖民地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爆发梅毒,也就吓住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美洲的热情。直到现在,欧洲大陆还流传着“蛮荒大陆”上的恐怖传说呢……

    如果自己兴致勃勃地去视察美洲殖民地,那不就等于告诉别人“蛮荒之地不可怕”吗?要不然,马林咋会跑去视察?

    所以,必须得想一个让其他国家感到可怕的理由。不然,这会引起别国对美洲大陆的兴趣的……

    马林于是开始冥思苦想……

    瘟疫?这个借口不行。要是美洲爆发瘟疫,按理说,自己这个君主绝不会傻不拉唧地主动凑上去的,躲还来不及呢……

    殖民地暴乱?好像这个可以有啊……

    不过,镇压殖民地的反抗,也用不着自己这个一国之主亲自出马啊?

    “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劳动自己这个一国之主亲自出马呢?”马林有点挠头……

    这时候,马林忽然听说阿德勒从奥尔登堡回来看望老霍夫曼夫妇的消息……

    “兄弟回来了啊……等等……兄弟……”马林忽然抓住了什么……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马林忽然拍了拍脑袋……

    马林记起来,之前,艾伯特曾经在曼哈顿岛上中了一箭,差点死掉。不过,马林那一次并未公开此事,而是不声不响地调集了军队去北美复仇去了。

    “貌似……可以用‘艾伯特被土著人射伤’为借口去美洲啊……”

    很快,马林就给自己去美洲殖民地找到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弟弟艾伯特在蛮荒大陆被野蛮的土著用弓箭射成重伤……作为哥哥,马林打算带着军队去找土著报仇去……

    这个借口非常好,既显示出了“蛮荒大陆”上野人土著的野蛮嗜血,能吓唬别的国家的人,以免他们对美洲产生兴趣:同时,为弟弟报仇,这个借口又让人挑不出毛病老子是护弟狂魔不行啊?弟弟被打伤,哥哥去帮其报仇……完全没毛病……

    “就这么办了!”马林很快下定了决心。

    当然,这事得先跟老霍夫曼夫妇以及阿德勒打个招呼。不然,他们要是当真了,那就不好了。另外,皇帝和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那边也要暗中通知下原计划不变……免得他们以为生了什么变故呢……

    此外,马林还特地暗中通知了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告诉他自己找了个借口出国几个月,也好让其安心动手……

    然后,马林就下令开始炒作此事。为了表演逼真,表达出自己因为弟弟受伤而愤怒的情形,马林特地当众摔坏了几件珍贵的瓷器貌似小说上形容国王生气都这么写的……嗯,这么搞,应该更让人相信了吧……

    摔完瓷器后,马林立即风风火火地调集兵马,表示要亲自远征“蛮荒大陆”,为弟报仇……

第776章 廣西民乱

    断藤峡,又叫大藤峡,乃是西瑶民的聚居之地,位于桂平附近的黔江下游,是西境内最大最长的峡谷。传说古代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工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

    不过,到了明朝成化元年,因大藤峡的瑶民领袖侯大苟率领瑶民起义,反抗明朝统治。明廷派右佥都御史韩雍和都督同知赵辅等率领16万大军前来镇压,然后杀死了包括侯大苟在内的近7000瑶民。然而,韩雍觉得不解气,命人斩断了横跨黔江的大藤,并将此地更名为断藤峡。当然,后世又给改回大藤峡的名称了,还给侯大苟树了雕像。

    大藤峡地区的瑶民,从明朝建立开始,就不怎么服明王朝的统治。这里大小起义不断,光是大规模的起义,有明一朝,就有11次。从洪武十九年,直到明末天启六年。

    最传奇的是,刚刚驾崩的弘治皇帝朱樘,他的生母孝穆纪皇后,就是一个瑶女,也是在成化元年那场平定大藤峡的战斗中,被俘虏的女子之一。孝穆纪皇后被俘后,和一群瑶族姑娘被作为战利品送入宫中,充为宫女。然后,偶然被成化帝临幸,生下了弘治皇帝朱樘。

    不过,孝穆纪皇后自己命不好。她的儿子朱樘虽然被宦官张敏保护活了下来,但自己却被成化帝的宠妃万贵妃给弄死了,没能看到儿子成为大明中兴皇帝的那一天。

    也就是说,大明朝弘治皇帝朱樘,其实是有二分之一的瑶族血统的。他的儿子正德,也有四分之一瑶族血统。不过,正德无后,大明皇室的瑶族血统就中断了。

    虽然皇帝有瑶族血统,但朝廷对瑶民起义,却是毫不手软的。陈金这次被派来作为两广总督,就是专门来镇压这次由马平、洛容两县的僮族(后世叫壮族)和瑶族的起义的。

    这次僮族和瑶族的起义比较棘手,为何?因为起义的主力是僮族。如果是瑶族,大明朝廷还可以调集很能打的狼兵来镇压。但是,狼兵就是僮族土司的少民组成的军队。要是镇压别族的起义,比如瑶族,他们也许会卖力点。可这次起义的主力是同一族的僮族,那些狼兵就不太肯出力了。即使有土司愿意出兵,也不肯下死手。毕竟,都是一个族群的。

    所以,陈金虽然和两广总兵官、伏羌伯毛锐发兵13万,但却没啥底气。因为,这13万大军多半是战斗力已经降得太厉害的卫所兵。至于最能打的壮族狼兵,因为面对同族不忍下手,导致有些底气不足。

    当然,这支僮族和瑶族混合而成的起义军,也不是太强,人数也只有一两万人。但卫所兵更弱,所以陈金只好调集了13万大军前来作战。毕竟,卫所兵同等人数下,哪里打得过剽悍的蛮兵?只有人数远超,才有足够的底气。

    而大藤峡地区的瑶民,以及其他地区的少民,正是因为看到大明王朝军队的羸弱,才有胆量一次次地发动起义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明朝卫所兵虽然战斗力不行,可胜在人数多,靠堆人头也能堆死他们……

    两广总督陈金和两广总兵官、伏羌伯毛锐,显然就是打算靠人数堆死那些起义的僮族和瑶族的蛮兵的。

    但是,说实在的,作为一名懂军事的文官,陈金心里也很清楚明朝卫所兵是什么德行。虽然还不至于像东南卫所那边那么烂,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是西一带平定少民起义的战斗比较多,两广的卫所兵估计也跟东南富庶地区的卫所兵一样退化成渣渣了。

    正是因为知道卫所兵不堪大用,陈金才会对北海国进献的枪炮那么眼热的……

    好在孔泰懂事,知道陈大总督眼热那些枪炮,就另送了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给他。

    而陈金也是个不拖泥带水的人,在给孔泰提供了采购的方便之后,直接匆匆让人把这些枪炮送到西平乱前线去了。而且,这些枪炮,都被编入了直属总督的总督亲兵营里。

    在这支13万人组成的大军里,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打酱油的。真正有战斗力的,其实只有两广总兵官、伏羌伯毛锐手下的亲兵营,以及毛锐帮陈金挑选出来的总督亲兵营。而且,最强的是毛锐的亲兵营,其次才是陈金的总督亲兵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明朝的军制,明朝主要实行卫所制度。一般总兵官掌管一省或两省的所有卫所军队,而作为武官的总兵官,是要受到文官总督节制的。

    平时不打仗的时候,总兵一般不怎么管那些卫所兵马,最多对上面发下来的军饷过一道手,或者管一管总兵官所在驻地的军营。

    而在明军卫所里,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吃空饷……

    按照明朝军制,一般一个卫所统兵五千六百人。但到了中后期,一个卫所一般只有一半人马,甚至不到。嘉靖年间,倭寇之所以能够横行东南,和东南卫所的士兵严重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东南承平已久,那边的卫所兵不怎么训练,光忙着帮卫指挥使等大佬种地去了,成了农夫……

    西这边倒是没有东南那边严重,毕竟,这里经常出现瑶民起义、苗民起义和僮民起义啥的。虽然有的起义规模不是很大,但这里始终不平静。所以,两广的卫所吃空饷的情况比东南那边要好点。一般一个卫,实兵人数是超过一半的。

    但打仗的时候,卫所兵马人数不足,那些平时捞足了好处的卫指挥使们,就会抓些佃户去充门面。因此,陈金和毛锐率领的13万大军看着很有气势,其中有一半战兵就算不错了。

    而且,就算有一半的战兵,这里也有很多老弱。最后,实际能战的,最多三四万人。所以,镇压少民起义,这边严重依赖狼兵帮忙。

    可狼兵主要来自僮族,可这次起义的主力偏偏就是僮族。所以,这次陈金能得到狼兵的帮助有限。很多土司,虽然派兵来助阵,可多半也是走过场的。只有少部分穷土司,贪图朝廷的赏赐,才比较卖力点。

    所以,这次明军作战,主要还得靠自身。

    而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两个营总兵亲兵营和总督亲兵营,其实都是两广总兵官毛锐亲自挑选出来的。

    身为总兵官,毛锐自然知晓手下卫所里的猫腻。因此,在大军聚集在梧州的时候,毛锐就特地在13万大军中,挑选出了三千精锐,分为两个营,一个作为自己的亲兵营,另一个主要负责护卫两广总督陈金。毕竟,此次作战,若是身为上司的两广总督陈金出事,就算打赢了,毛锐也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这13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是陈金,而不是毛锐这个武官。所以,把最精锐的战兵调集到总督亲兵营,显然是必须的。

    当然,毛锐肯定把最强的一营兵马放在了自己身边。他的亲兵营,战斗力是最强的。陈金的亲兵营,虽然也不错,但却不如总兵亲兵营的战斗力强。总督亲兵营实际上最大的任务,就是保护总督大人的安全。至于毛锐的总兵亲兵营,则有很大的可能上阵冲锋陷阵……

第777章 叛乱缘由

    大明朝廷这次镇压叛乱,之所以调集13万大军,是有道理的。因为,发动起义的僮族(壮族),是大明狼兵的主要来源。

    作为狼兵的主要来源,僮族战士的战斗力自然比较厉害。虽不及正宗的狼兵,但也差不多了。所以,尽管这次马平和洛容爆发的起义,起义军数量只有一两万,还有不少老弱。可毕竟这些人是狼兵的同族,战斗力肯定是远超同等数量的明朝卫所军的。所以,朝廷上下,无比重视这一仗。

    陈金从广州抵达两广总督行辕所在的梧州后,立即调集兵马,前往叛乱所在地柳州。

    彼时,柳州府的府衙驻地正是马平县,而不是柳城。也就是说,柳州府府治所在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到现在,柳州府治所在的马平县城,还在起义军的包围之下呢。

    此次起义,实际上是因为柳州府对当地僮族和瑶族少民的欺压而引发的。当然,也有瑶民的挑拨在内。

    比如,此次起义,僮族起义军的领袖为黄文龙,这没什么。而附和僮民起义的瑶族起义军,首领叫郑云虎,是成化元年侯大苟义军的残部首领郑昂的堂侄。侯大苟领导的大藤峡起义失败后,郑昂和胡公返二人,领导瑶民起义军,坚持到了成化八年(1472年)才失败。

    失败后,郑昂和胡公返幸存的后人和亲属全部逃进了深山藏了起来。而郑昂的侄子郑云虎,则逃到了大藤峡北边的柳州府境内的乡下。逃出大藤峡的时候,郑云虎还是个孩子。但如今,三十多年过去,郑云虎已经是中年人了。

    原本,柳州当地的僮族少民也没打算起义。事情的起因只是柳州府的官差下乡催缴赋税而已,结果,僮寨里一名寡妇因为交不起赋税,加上被官差一吓,就上吊自杀了……

    一般情况下,僮寨的人到官府闹一闹也就过去了。可身为大藤峡余孽且隐居在附近的郑云虎看到了机会,他带人以报仇为名,穿着僮族人的衣服,杀了那几名下乡收税的官差……

    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大明王朝奉行皇汉主义,对其他民族都比较瞧不起。如今汉人官差居然被少民寨子里的“蛮民”杀害,这不是挑衅朝廷吗?

    于是,柳州府通判桑悦,掌管一府的诉讼,于是派了大批衙役,去僮寨勒令对方交出凶手。可是,这事根本就不是僮寨的人干的,他们上哪里交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郑云虎带着一群瑶民杀到,以解救僮寨兄弟为名,杀退了官府的衙役,并成功把僮寨拖下水。

    柳州府得知消息后,立即调集大队人马去僮寨,可还是迟了一步郑云虎已经召集了附近的僮寨集会,共商造反大计……

    僮民本就剽悍,面对府衙调来的数百兵马,轻松击退之。后来,当地多个僮寨,共同推举僮民中最有威望的猎手黄文龙为七十二僮寨盟主,举兵一万多人,正式发动起义。而郑云虎,也趁机收拢附近两三千瑶民,加入了起义军。

    一万几千名起义军开赴柳州府府治所在的马平县城,并团团包围之。可惜的是,马平县城里有柳州卫。在起义军忙着聚集各寨兵马的时候,柳州卫的五千兵马就从周边缩回了马平县城,集中力量保卫府城所在。

    这柳州卫的卫所兵,本就是边陲卫所,战斗力保持得还行。若是在野外,早就被僮民起义军轻松击溃了。

    但是,这一次他们是守城。所以,尽管人数处于劣势,柳州卫的卫所兵,还是堪堪抵挡住了僮族和瑶族的联合起义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僮民和瑶民组成的蛮兵,擅长野外和山林里作战,但却不精通攻城。加上马平县城里有柳州卫,他们就没能攻破马平县城。

    黄文龙和郑云虎一看这样不行,于是干脆移师马平县边上的洛容县,并攻破了洛容县城,杀了城里的官员,并将其作为起义军的大本营。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

    若是起义军只是横行乡野,最多被朝廷视为流寇,也许会让当地总兵官调集附近卫所的兵马前去围剿。

    可是,占据县城,杀死朝廷命官,这就是红果果地打朝廷的脸了。若是不嫩死,有损朝廷威严啊……

    因此,大明朝廷经过紧急商议,就派遣了有过在南镇压孟养土司思禄经历的陈金,作为两广总督,总督两广兵马,以及狼兵,共同镇压这次敢打朝廷脸的僮民、瑶民起义……

    不过,西在明朝中期是边远蛮荒地区,经济非常差。但隔壁的,因为有朝贡贸易,却是赋税充足之地。

    所以,朝廷给陈金兼了巡抚一职,就是给陈金权利去较为富庶的去筹备大军出征所需的钱粮去的。

    为了凑足13万大军所需的粮草,陈金奏请截留了朝廷本来打算从两广征收走的库存白银二十余万两,作为此次13万大军出征的军费。

    正是在筹集13万大军所需的钱粮期间,陈金偶然去观看了北海国佛朗机炮和火绳枪的使用教学。然后,北海国的佛朗机炮和火绳枪,给陈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在那次,孔泰送了10门佛朗机炮和100支火绳枪给他。

    本来,在一般情况下,陈金绝不会收一个来历不明的番鬼送的礼物的。但陈金这次正好负责围剿僮民、瑶民起义,自然希望军队越强越好。

    而且,僮族起义军的战斗力,类似朝廷重视的狼兵。为了稳妥,陈金自然希望朝廷大军越强越好。所以,他就干脆地收下了孔泰的礼物,还特地利用手中的临机决断的钦差权利,给孔泰开了一次后门……

    而这一次镇压僮民、瑶民起义,这批佛朗机炮和火绳枪,也被陈金用在了总督亲兵营中。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批枪炮,陈金特地把从广州前卫调来的跟北海国炮手和火枪手学过佛朗机炮和火绳枪操作方法的老兵,来为自己手下的亲兵们进行使用培训。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佛朗机炮和火绳枪,陈金特地从卫所军里,特地挑选了一批老练的炮兵和三眼铳手,来接受佛朗机炮和火绳枪的使用培训。果然,这些底子好的炮手和火铳手,很快都学会了如何使用佛朗机炮和火绳枪,并做好了和僮民、瑶民起义军作战的准备……

第778章 兵临城下

    不管这次僮民、瑶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被蛊惑,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从起义军攻破洛容县城,并杀死城里的官吏开始,朝廷和起义军就只能不死不休了,除非一方倒下。

    事实上,僮民首领黄文龙一开始是不想杀洛容县的官吏的。他本来是想利用俘获的官吏,和明廷谈判的。毕竟,他也知道,僮民再猛,也架不住明廷人多钱多。可是,本就和明廷有深仇大恨的瑶民首领郑云虎哪里会让他如愿?攻破洛容县城后,郑云虎把城里的官吏都抓了起来,但没有自己动手,而是蛊惑那些僮民动手。在郑云虎的蛊惑下,僮民想起了被明廷欺压的历史,然后爆发了小宇宙,把那些官吏全砍了。至此,起义军就再也没有被招安的可能了……

    洛容县衙门内,僮民首领黄文龙愁眉苦脸地坐在县衙大堂上,想着刚收到的情报。情报中,大明朝廷聚集了13万大军,正在从梧州方向赶来,让黄文龙有些心慌……

    “大当家的,何以满脸愁容?”郑云虎坐在旁边,看到黄文龙满脸愁苦的样子,出言道。

    “郑兄弟,朝廷可是派了13万大军啊!我们义军虽说有近两万人,但真正能战的,也就不到一万人。而算得上精锐的,实际只有三四千人啊!面对如此多的敌军,我能不慌吗?”

    “呵呵……”郑云虎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说道:

    “大当家的别急,别看朝廷派了13万大军,但是,我估摸着,其中能有6万战兵就不错了!”

    “6万?何以见得?”黄文龙本就是个僮民中的豪侠,对于政治和军事并不是很懂。之所以他被推为首领,还是因为郑云虎是瑶民,但起义军主力是僮民,所以才推举声望颇高的黄文龙为大首领的。所以,黄文龙对于明朝卫所兵的德性并不清楚。

    “在下听说,明廷的卫所,虽然正编有五千六百人。但是,那是明朝开国时候的事情了。这么多年下来,明廷军中早已**。所以,名义上有五千六百人的一个卫,实际上一般只有两千多人……”

    “这是为何?”黄文龙有些不解。

    “因为那些将官要吃空饷啊!”

    黄文龙还是不明白,郑云虎只好解释一番:

    “吃空饷的意思,就是卫所明明只有两千多人,但向朝廷领取粮饷的时候,还是领五千六百人的份额。但卫所里实际只有两千多人。那么,多出来的部分,就被将官们瓜分掉了……”

    “原来如此……这明廷果然是**了……那么,郑兄弟,这次朝廷来的13万大军,实际只有几万人?”黄文龙希冀地问道。

    郑云虎摇摇头,道:

    “不,大当家的,朝廷来的兵马肯定有13万。因为,出征前,那些卫所的指挥使肯定会抓些农夫来凑数,凑满13万人。表面上看,是有13万,实际上只有五六万人能战。”

    “哦,原来如此……那么,郑兄弟,为何当初侯大苟大帅拥兵数万,还是败给了朝廷呢?那时候,朝廷也只有16万人啊。按照你的说法,其中只有七八万能战之兵,侯大帅并应该输啊!”

    郑云虎摇摇头,道:

    “当年侯帅之所以输,并非因为兵力不足,而是因为兵力都分散了……”

    “何解?”

    “当年侯帅起事,的确拥有数万兵马,甚至有骑军和水军。但是,侯帅的兵马占的地盘太大了。那时候,侯帅的大军,不仅攻下了西,还攻占了大部。除此之外,侯帅的大军,还进攻湘南,水军还袭击闽浙沿海……只是,如此一来,数万大军被分成几部分,兵力就分散了。而朝廷的大军,目的明确,直指侯帅本部。最后,侯帅只带了万余人守卫大藤峡。最终,被明军团团包围。躲上山,还被明军放火烧山,这才失败的……”郑云虎声音低沉,情绪似乎也不高。

    黄文龙点点头,但随即疑惑地问道:

    “不对啊,我听说书先生说过三国的事。那黄巾起义,不是打到哪里,就在那里获得兵源吗?侯大帅虽然开始只有几万人,但打下那么多地盘,应该也增加很多兵马了啊?”

    郑云虎苦笑道:

    “大当家的,那是汉人自己的起义啊!黄巾军本就是汉人,自然打到哪,就有人响应。可是,我军是瑶民的军队。除了开始起义的几万人,后来增加的人数并不多。因为,汉民并不相应我军啊……”

    黄文虎恍然大悟……

    也是,侯大苟是瑶民义军首领。虽然当时僮民和苗民也响应了他的起义(不然也没有几万人马),可汉民相应得却很少。毕竟,事情的起因是明王朝对少民的压迫,和汉民是无关的。因此,侯大苟的瑶民义军打到、湘南后,除了部分少民和少数当地汉民外,大多数汉民都是中立的。所以,起义军不但没有滚雪球般壮大,反而因为底盘太大,不得不分兵守卫。然后,就给了明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兄弟的意思是,让我军集中在洛容县和明军大战?”黄文龙问道。

    郑云虎点点头,道:

    “没错,既然我军兵力少,就不能随便分兵了。而退上山也不行,因为,明军会烧山。所以,我的意思是,据守洛容县城,和明军决一死战。我军虽然人少,但也有上万狼兵。而且,还有坚固的城墙为依托,不信挡不住明军。等到明军久攻不下,疲惫了,就是我军反击之时!”

    “妙啊!只是,我们有那么多粮草坚守吗?”黄文龙可是知道的,没有足够粮草,是无法坚持很久的。

    “这个容易,趁着明军尚未抵达,我们派军队四处征粮去!另外,把洛容城里的汉民都赶出城,免得多耗费粮食!”

    “好,就依郑兄弟的意思办!”

    很快,僮瑶起义军就把洛容县城里的汉民全赶了出去。同时,派出数支兵马,四处出击,去乡下征粮。重点去那些汉族地主家里“征粮”,以满足久守城池之需要。

    事实上,所谓的“征粮”,也就是抢粮而已。而且,会把老百姓的粮食都抢光,一点不给剩下。

    所以,每次战乱,老百姓会饿死很多。因为,只要有大军经过,就会抢光他们的粮食。不管哪路人马,来了就抢粮食。如此反复,不大片饿死百姓才怪……

    当大明军队兵临洛容县城下的时候,僮瑶联军基本上已经抢够了粮食,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