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唐诗剑诀TXT下载唐诗剑诀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诗剑诀全文阅读

作者:曾灵     唐诗剑诀txt下载     唐诗剑诀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4章 忍术·忍者

    宴席之上宾主尽欢。

    足利义满表示,他一定会严惩派人袭击宝船之人;且尽快与大明帝国建立贸易关系。

    王九不置可否地又说出二个字:“倭寇!”

    足利义满点了点头,仅说了一个字:“好!”

    宴席之中,那独眼的柳生十兵卫一只眸子,不住地瞟向王九,几次欲言又止。

    王九见状,笑着冲柳生十兵卫拱手道:“何をきたいですか(不知你想问何事)?”

    “あなたはをとしてみますか(您师承何门)?”

    “武当を承する(师承武当)。”

    柳生十兵卫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足利义满很是奇怪地问道:“武当派在大明帝国亦为泰山北斗,但您为何会对忍术感兴趣?”

    “如果我未说错的话,这忍术应源自我朝兵家与道家。但未曾想到却在贵国成一体系,却发扬壮大,”王九笑着继续道:“我倒还真想见识一下,此五行循术到底在贵国发展成何样。如道家,武当派便是以道家为根基,而与我同来这位,属崆峒派,根基亦为道家。”说着指了指身侧的洪平。

    足利义满哈哈大笑……

    在归来的路上,洪平不住地埋怨王九招惹柳生十兵卫。

    “东剑”柳生守严,绝非浪得虚名;柳生新阴流在倭国仿如明启王朝中少林、武当般的存在;而忍者,更是神秘莫测……

    王九笑道:“却不必太过在意。如那柳生宗严,年轻时亦曾至我朝云游。那忍者却也不必太过在意,在我看来,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这倭人将原本我们兵家的‘无所不用其极’与道家的‘五行循术’推至极至而已。”

    洪平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

    倭寇、忍者、武士……这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其实除武士之外还有一种人称之为浪人。

    王九曾向兰子姑娘咨询过。

    武士,产生在倭国的安平时代。最初是一些领主为了保卫自己领地而豢养的私人武装。

    大约在10世纪,由于倭国政府需要借助地方领主和武士的力量维持统治,所以承认了武士阶层的特权地位,包括大名都属于武士阶层。武士阶层被列为倭国仿我朝“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中的第一个等级。倭国武士不仅拿着不菲的俸禄,而且享有种种特权。当然,武士并非只拿钱,他们从小被灌输武士道精神(吸收了儒家文化),接受严格的训练,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对领主忠心耿耿,为倭国政府及地方领主的武力支柱。说白了,他们就是有国家和地方养的有正规编制的职业军人。

    而浪人和武士同根同源,是倭国战国时代在军阀混战中失去领主的流浪武士。

    他们脱离了籍,居无定所,到处流浪。这些落魄武士由于失去了生活来源,不能改籍,还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很多人变成了泼皮无赖,还有很多人铤而走险,跑去当盗匪。倭寇中的真倭大部分就是倭国的浪人。说白了,浪人就是失业的倭国武士。

    忍者则不同,为倭国特有的一种特殊职业,“忍”即“隐”,有汉语词“隐忍”,简单的解释就是在倭国一种受过特殊机构施以特殊“忍术训练”而产生出来的特战杀手、间谍。忍者这个称谓正式使用于倭国的江户时代,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源平时代、南北朝时代及至战国时代,忍者均较为活跃;而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忍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倭国各地有无以计数的忍术流派,但追根究底,忍术的源头都要上溯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两者祖出同缘。

    伊贺与甲贺离京都很近,地势都属于重山险阻围绕的封闭小盆地。实在由于倭国深受京都文化影响,越近京都,神社、寺院和庄园便非常多。领主一个个崛起。因为地盘很小,想壮大自己,就必须与别人竞争。于是每家都开始培养三十至四十个死士以便对付“敌国”。这里的竞争却是是超乎外人想像的激烈。土豪们彼此虚情假意的结盟,暗中互相刺探一旦抓住机会就予以对手无情的打击。

    这两块充满了残忍、狡诈的血腥山地逐渐演化成忍术发展的大本营。

    伊贺与甲贺对忍者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对忍术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作出了系统化,编出了一本忍者的修炼宝典《万川集海》。

    忍术权威著作《万川集海》中指出:忍术思想的根源来自殷周之际的姜太公吕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术概念,并写在了传世名著《六韬》之中。后来,孙武、张良、韩信等相继对忍术理论进行了完善。特别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倍受忍者阶级推崇。此时忍术也基本形成了由权谋、形成、阴阳、技巧等几部分构成的雏形。随着忍术传到倭国,忍者也就在倭国出现并发展起来。

    忍术,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由传入倭国的孙子兵法,配上“风林火山”的四字箴言组成的,而后再加上修练道以及在山中的伏击技巧发展成为完整的忍术。山中的伏击技巧,则主要来自住在大和,吉野,鞍马,根来,伊贺的土著居民的山地战经验;而忍术中使用的法术则起源于京都附近高野等佛教密宗的本山;忍术中的武技大部分来自于柳生流剑派,宝藏院流枪术等。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个孙子首先提出来的作战艺术,便为忍术的“风林火山”四字箴言的由来。

    所谓上有好者,下有应者如云。

    忍者多出身于贫苦的农民,而不是地位高贵的武士。因为任务的需要他们一般不会使用正规的武术与敌人一决雌雄,而是使用强调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忍术来进行活动。

    因为当时倭国战争极为激烈,迫切需要情报,而所谓正统的武士是不会去从事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倭国武士认为,这种吃苦受累没面子的事情应当由那些下等人去干。而且,当时的倭国武术只适合两个人互相约定站好了砍对方的脑袋,如剑道练习之方式。而那种山中伏击、在各种地形下进行的不拘一格的战斗也不适合他们。所以,这种特别的工作就由当时倭国社会最下层的人来干。

    虽说如此,但这柳生十兵卫却是一个例外。柳生十兵卫不仅精通剑道,且对忍术有深厚造诣,不然如何可为足利义满的贴身侍卫?

第105章 谈判

    足利义满于金阁寺隆重接见了郑和等明朝使节。

    郑和向足利义满赠送了明廷赐封的“倭国国王”的龟钮金印、冠服等礼物。

    足利义满愉快地接受了金印和礼物。

    双方就肃清海寇、恢复两国贸易等问题进行了磋商。郑和向足利义满保证道:“只要贵国围剿海寇,两国间的朝贡贸易即可恢复,贸易形式或继续采用勘合形式!”

    两国对朝贡贸易有着根本不同的态度。倭国想利用朝贡贸易攫取更大的利益;而明启王朝要以朝贡贸易为条件迫使倭国幕府主动围剿倭寇!

    最终,足利义满承诺将尽力搜捕海盗的基础上,郑和与足利义满达成了“勘合贸易条约”(又称“永乐条约”),确定以宁波港作为两国勘合贸易的唯一通商港口。

    话说起来容易,但其中的交涉绝对是两方斗智斗力、两国国力的比拼的过程。

    足利义满是如曹操曹孟德盘的枭雄一枚。他很是清楚,如今倭国群雄割据,朝政勉力支撑,如今实在是兜内无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各方情况表明,倭国实在需要仰仗明启王朝。而无家可归的武士,要肃清也着实困难!清肃这些人,需要钱粮。打仗打的便是钱粮。兜内无钱,即便有心清肃这些倭寇而无力。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但足利义满明白,在这双方交涉之中,绝对是明启王朝占据着主动。因为在明启王朝看来,倭国的贸易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在乎;而倭寇只是骚扰一只老虎的苍蝇,不胜其烦而已……

    之前那秀气的年轻人王九,锦衣卫的百户,也曾提到“倭寇”一事,同时也提到那之前被自己清洗的藤原家族所遗留的最后一人----藤原兰子。

    当那秀气的年轻人王九提至藤原兰子之时,嘴角似乎挂着若有意味的笑容……

    这秀气的年轻人王九,似乎在向自己暗示些什么。

    足利义满很快便知晓,这秀气的年轻人王九暗示了些什么。

    属下已向足利义满报告了大明水师已在京都最为繁华之地购买了一大片宅基地,而这宅基地的之前的主人正是之前的藤原家族所有,而今落户之人,正是藤原兰子。

    手续上无任何问题并已至官府备案,契税已缴交;用的是银两,银两上的标记为“大明官锭”。

    如今“藤原府”的招牌已重新树立,且大明水师派遣了全副武装的五百名大明水师在藤原府上驻扎。并且盖有藤原府的大印的招募无家可归的武士通告已出,正在向倭国全境招募武士,待遇绝对一流……

    更为讨厌的是,这五百名大明水师已易装,并非大明水师的装束,而是藤原家族的装束。按藤原兰子对官府的说法是,这些人为她花钱请的,请的,并非大明水师。

    如今藤原府前看门的正是洪平带着数名侍卫。

    这些人站在藤原府门口,端的是威风凛凛。虽然这些人在明启王朝不见得如何,但在倭国,绝对的是让人尽皆仰首,配得上“高大威猛”四字,单是气势便是高人一头。

    实在是倭国人较为矮小!

    京都中突然冒出如此一个家族,瞬间便炸开了锅。足利义满想不知道都不能。

    在双方谈判之时,足利义满曾侧面地向郑和提至此事。

    郑和茫然不知状道:“请恕在不不知此事。果真有此事,应为大明水师所为,非本官所能管辖。但据本官所知,那藤原兰子,已与朝廷达成协议,她独家代理明启王朝某些货物,如倭国紧缺的粮食之类……”

    一语既出,却让足利义满头黑星星。

    但下一句却让足利义满欣喜若狂。只听郑和道:“如国王肯下定决心剿灭倭寇,前期剿寇花费可由藤原兰子负责,待得倭国与我朝签署协议之后,除藤原兰子外,幕府亦可与我朝进行勘合贸易。但藤原兰子有何损伤,我朝将与贵国停止一切贸易往来!”

    这却让足利义满如吃了一只苍蝇般,吃下去不是,吐出来又不是……

    足利义满终于明白明启王朝此次所来的目的。

    明启王朝此行不仅要求倭国剿寇,并且还在倭国找了个代理人----藤原兰子,以其作为明启王朝的代理人,协调两国的贸易;前期,明启王朝可承担剿寇的花费,但倭国一定要将剿寇一事放在心上,否则明启王朝完全可断绝两国往来。而更为重要的是那藤原兰子不能出事,否则一切免谈!

    足利义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终显枭雄本色地道:“我倭国必定先行剿寇,争取正式与贵国达成贸易协定!”

    当事情敲定之后,其余的便是流程事宜。

    当郑和等明使与足利义满斗智斗力之时,王九并未闲着,他与洪平等人正在与柳生十兵卫等为首的倭国侍卫“打”得火热。

    实在是因为柳生十兵卫跟王九杠上了。

    在王九回至宝船后,这柳生十兵卫当晚便潜水欲登宝船。应该说这柳生十兵卫的忍术着实了得。

    他口衔竹管,自岸边缓慢潜水至宝船不至百米之时,方且被甲板上正与洪平喝茶的王九发现。

    如若未打通任督二脉的王九,应该绝难发现。王九未曾想到竟有人呼吸如引悠长且持久。

    王九看着那根竹管距离宝船尚不足二十米时,却也是年轻人心性作怪,洪平解开裤带,正笑着想站着船舷处往那竹管欲登船处撒尿时,王九却伸手在他约十余日未洗澡的背上搓了一小团污垢,掂量了一下,试了一下风向,修长的手指一弹,这力道运行得相当巧妙,那一小团污垢随着海风,不偏不倚,正斜下数十丈掉入那细小的竹管之中……

    瞬间那竹管下方“咕噜噜”吐出了一长串的气泡,紧接着面色苍白的一眼戴着眼罩的男子探头出海面,向宝船上张望。

    几乎就在这男子探出头时,宝船及周边一船便发现了他。瞬间警报大作,数盏探照灯即刻照在他的身上。

    此人正是柳生十兵卫。

第106章 赌约·五行

    柳生十兵卫高举双手,看着宝船舷上洋洋得意的秀气年轻人,“哇哩哇啦”了一大通……

    王九自船舷上解下一条缆绳,一扬手,那缆绳如同标枪一般,直插柳生十兵卫身侧。柳生十兵卫手执缆绳,王九身侧的洪平抓信绳尾,一扯,那柳生十兵卫瞬时便自海里,如腾云驾雾般直落于甲板之上。

    柳生十兵卫至甲板之上,官兵手执火铳瞬间围了上来,铳口直指柳生十兵卫。

    洪平喝退了官兵。

    柳生十兵卫见到王九,立时拜倒,又“哇哩哇啦”了一大通。

    而那王九亦笑着与柳生十兵卫回话。

    两人谈了约半盅茶的功夫。柳生十兵卫拱手告辞。

    这次,王九倒未让这柳生十兵卫游回岸边,洪平安排了一艘小船送湿漉漉的柳生十兵卫回岸。

    末了,洪平看着若有所思的王九道:“你就这样让他回去了?”

    “不然呢?留他喝杯茶再走?”王九笑道。

    “你打算怎样?”洪平喝了杯茶问道。

    “明日那足利义满会邀请郑大人至金阁寺商谈,届时你会护送那藤原兰子。我会跟着你们。如今已在京都买下原杰藤原家的老宅子,安置藤原兰子。届时我也会住进去,”王九喝了口茶,继续道,“那柳生十兵卫不服气,还会再来,我便由得他来。”

    “你们的赌注肯定要变,”洪平道,“不然你可不会笑得那么灿烂。”

    “那是肯定,”王九道,“我不要他的横刀,原本他打算把他的横刀送予我。我又给了他机会。他对我为何会发现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他还认为我给他下了毒药,就是你身上的污垢……”

    王九的话未完,洪平原本喝至嘴中的茶没忍住,一口喷了出来……

    “你……你……”洪平一句话未说完,呛得咳了半晌。

    “你不必那么激动。”王九云淡风清地道。

    “还有呢?”洪平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还有,当然还有。既然我不要他的刀了,”王九笑道,“他却一定要给点东西给我。你却别说,这倭人做起事情来却是非常认真。他道,既然我对他的忍术很感兴趣,那么如果他下次还未偷得我的刀,那么他会将他的忍术相送!”

    “你的意思呢?”

    “我说不必,我什么都不要。”

    “虚伪!一看就知道你虚伪得紧,明明想要得不得了,还装做如此……”

    “古人教导我们,‘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算了吧。你这伪君子……”

    夜色中,这两人一直在斗嘴……

    王九很想了解忍术的修炼方式,因为王九想要复仇。而复仇需要刺杀,如能得知忍术的修炼方式,对王九的刺杀应为如虎添冀!王九如今已打通一半的任督二脉,虽然仅有一半,但这却如同量变至质变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脱胎换骨。

    而这这世界已慢慢地向他展示出绚烂的五彩。当这个世界第一次向王九展示出五彩之时,王九还以为自己看错了。直至他忽然想起了五行所代表的五种色彩,而任何一种生物均由这五彩所构成……

    绿色,生长,伸展,一种生命的力量,属木;

    赤色,炎热,向上,任何物体都具有热能,属火;

    黄色,长养,化育,任何生命都需要一个载体,属土;

    白色,清静,收杀,有生即有死,有生长,就有停止,属金;

    黑色,寒冷,向下,有热就有冷,有上即有下,属水。

    五行相生相克。

    这个世界终于向王九展开神秘的面纱。那一刻,王九热泪盈眶……

    并且这五彩的世界与内视是近乎同时出现。王九的功力虽未增加,但其认知的世界却以完全不同的形态呈现于其眼前……

    如海水,浩瀚的大海,以黑色为主,属水;暴虐异常的海水亦有不少白色的金属性、绿色的木属性、红色的火属性充斥其中,当然,黄色的土属性最少……但这海水的五行莫名地保持了平衡。

    王九直接认为洪平所修的为木属性功法,而自己通过内视,发现自己所修的“道家三诀”无任何颜色,完全是混沌一片……

    当然,这个世界的色彩,王九想看之时,方会显现出色彩;如无心,则不会显示。

    洪平对王九能发现自己所修木属性的功法十分奇怪,而他对王九的武功亦是相当感兴趣,尤其是王九的指刃!在洪平看来,王九对指刃的操控,已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那指刃可无声无息地发出,无一丝与空气摩擦声,已近乎于“道”之境。

    崆峒派的武功之奇,亦在于因地置宜,随手拿来的便可为武器,亦为“道法自然”一途。而王九的指刃亦给了洪平的不少启示……

    而在与洪平的交流与切磋之中,崆峒派之“奇”,亦让王九大开眼界。

    洪平功力不如王九;但若论变化多端,则王九不如洪平。但始终功力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总体上来说,洪平不如王九。洪平只为崆峒派所派出来历练的弟子,他对仕途上的发展倒是无所谓的态度;而王九亦然。

    洪平护送藤原兰子入京都之时,王九亦便装混杂于众人之中。待得洪平安顿好藤原兰子,王九方且现身。

    王九派人送信于柳生十兵卫,告知自己所在。于是两人又开始了暗中的对决……

    柳生十兵卫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隐蔽,王九总是可在百米内发现柳生十兵卫。柳生十兵卫藏于池塘中、大树下、屋檐上……更有甚者埋于土中,王九总是笑咪咪地将柳生十兵卫藏身之处一口道出。柳生十兵卫几乎觉得自己在王九面前无所遁形……

    而每次王九发现这锲而不舍的柳生十兵卫,亦都是敬佩万分,因为那些所藏之处,亦是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埋于土中那次,已经让柳生十兵卫栖身五十米范围之内……

    柳生十兵卫在王九眼中亦是一团五彩,人之五彩,巧妙地保持平衡,基本无所偏倚;但柳生十兵卫所修的水属性功法,在王九眼中黑得发亮。所以柳生十兵卫在王九眼中无所遁形。

    柳生十兵卫认输了。他倒也干脆,直接将自己所修的“忍术”双手奉上。但他亦有个条件,他要王九讲讲为何可以那么容易发现他……

第107章 忍术之修炼

    王九却未直接回答柳生十兵卫。

    他请柳生十兵卫喝茶。这倒是王九第一次请柳生十兵卫喝茶。王九开始煮水,水沸了,柳生十兵卫正提欲提醒王九之时,王九却微笑而抬手示意,他已知晓。

    水二沸,王九开始洗茶、洗杯、淋罐……一系列流程下来,最后王九执杯垫奉上清茶一杯,放至于柳生十兵卫面前。柳生十兵卫第一次见到茶如此冲泡,他连忙双手执杯向王九表示感谢。

    柳生十兵卫不蠢,他一直观察王九泡茶的仪态当茶入口之时,一丝清涩、隽永之感入喉,一股热浪入腹,而这股热浪随即涌向全身,自全身毛孔散之而去,周身舒泰……

    柳生十兵卫拜服于王九面前。王九连忙将柳生十兵卫扶起来。如今,柳生十兵卫已不再纠结于王九为何会发现自己。在他看来,王九以茶之道,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而且柳生十兵卫自王九身上,惊奇地发现类似他爷爷“东剑”柳生宗严的气度。柳生十兵卫的忍术,在他爷爷柳生宗严眼内,亦是无所遁形。并且他爷爷曾道,在功力通玄的人眼内,忍术已无用,功力、适合于功力发挥的招式方且为根本。

    因为忍术为“术”,仅为“术”。高手对决,在于功力与招式的比拼,而“术”,实在是一种取巧之道!

    当然,并非说“术”之一途无用,这亦要如何用、用于何处!

    就如王九,他拿到了“忍术”,如获至宝,虽然他表面装作毫不在意,但已开始研习。因为王九觉得自己功力已至一个层次,而下一步,他打算开始展开他的复仇计划……

    少林派达摩堂长老空性、峨嵋派长老谭晶、恒山派前任掌教倪冰、现已致仕的前锦衣卫千户吴浪,此四人便为王九的首要目标,而那“海盗王”陈祖义,则为王九下一步的目标。

    忍术又名“隐术”,而这正是王九所需要东西。而柳生十兵卫所留的“忍术”让王九大开眼界。

    柳生家族所主的柳生新阴流,实在无愧于当时天下忍军的总头目。忍者所习的武术技艺大多都是以柳生新阴流掌握一般的剑术、柔术等武术技艺之外,也经常配备各种短兵器(如小太刀、短刀、十手、棒杖、铁甲手钩等)和暗器(如手里剑、小型弓弩等)以作护身之用。

    另外,忍者为了完成诸如长途奔袭、秘密潜入或潜伏暗杀等特殊任务,还装备有各种独特的相关道具与器械,如渡水过河时以充气皮囊当作简易舟具的水蜘蛛、攀越城池墙垣的长索绳梯以及必要的药物、火器等。

    成功的忍者要善于将自己和外界环境合二为一,动静结合地完成任务。所以他们讲究通过食、香、药、气、体这忍者五道来完成日常的修行和锻炼。

    食。忍者要经常轻巧地出没于树枝屋顶,因此一名合格的忍者体重不可太重。一日三餐以黑米、燕麦、豆腐、魔芋等为主。与此同时,忍者又需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因此芝麻、松子、红糖、鹌鹑蛋等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的食品也经常使用。

    香。成功的忍者可以通过衣服上的味道判断对方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但同时为了不被对方摸清自己的底细,忍者经常要使用商人、修练者、和尚、游历僧侣等七种变身掩盖身份。丁香、檀香、桂皮等基础香料就是他们用来制造不同体味、增强变身真实性时用的。

    药。忍者在执行任务时,难免磕磕碰碰或被对方打伤,而其在执行长时间的潜伏任务时,如何避免蚊虫叮咬亦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合格的忍者必须同时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和药物专家,善于运用山林中的各种植物和草药来治病驱虫及为已疗伤。

    气,是谓忍者在平常要注重修身养性,以便实战时可以集中精力,果断勇猛且处变不惊。

    体,则是讲忍者注重锻炼肌肉和关节,同时配合着静坐、呼吸、按摩、针灸等恢复方法来锻炼自己。

    忍术的训练要求必须自幼开始,就训练内容来看,其基本训练主要包括平衡、灵敏、力量、持久以及特殊技巧五个方面。

    当王九看了之后,不禁瞪目结舌:这实在是太残忍了!并且,此种训练,却必须自幼开始。怪不得这柳生十兵卫肯将此送予自己。

    平衡训练:首先从走竹竿开始,至能立于滚圆竹竿上而不滑倒;将竹竿升离地面三尺左右,继续走竹竿,练到行动自如;继续增高竹竿高度,直至三四十尺高度为止,至此身不畏高,翻腾跳扎,如履平地。如掉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具备这样的平衡能力后,才能在屋顶、墙头及树木上行走如飞。

    灵敏训练:训练从幼年开始,多进行灵敏素质专项训练,如跳过插满刀片的绳子,训练后期做危险障碍跑,跑步途中布满许多危险的障碍物,身法稍有不灵或反映略有不敏,即受障碍物致伤、致死。因此,忍术的灵敏要求十分严格。

    持久力训练:忍术的持久力训练分静、动两种练法。静练法:双手挂于树上,支持全身,地上则放满暗器,要求练者决不能松手跳下来,动练法,采用基本的长跑功夫,要有跑五六十里的耐力。一个优秀的忍术高手,加上跳跃,可以每日跑一百五十多里。

    力量训练:忍术的力量训练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的力量。除了常规训练外,忍术还包括多种“怪力训练”,忍者通过它进一步磨练意志,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等。这种怪力训练诸如连续数天不食不动,杀死自己的同伴,以及与猛兽搏斗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地狱式修炼。

    特殊技巧训练:忍术武技中的特殊技巧训练有多种,诸如潜水屏气、徒手搏斗、剑道、暗器、化装术、药物术、施毒解毒术、听力嗅觉训练……且要有高水平的忍饥耐渴的野外生存能力。

    通过这些死亡率极高毫无人性的修行,忍者从精神到**都实现了超人的飞越。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毅力、耐力、战斗力。通过忍术的训练而幸存的忍者,个个都是一部绝对可靠的全功率战斗机器!

第108章 忘我之境

    王九入定了。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便窜上一座山峦,瞬间便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他觉得自己化身在这山峦之间。他觉得他就是这层层叠叠的山峦,他就是这郁郁葱葱的山林,他便是这微风,他便是这里的清新泥土气息……总之他就是里的一切,他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自己的存在,他便在这青山绿树之间……

    王九所修炼的真气正在他的十二正经内由慢渐渐地加快。

    真气,即真元之气,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自母腹中带来,每人秉承多少不一,先天足,小孩自小强壮,而先天不足,则带病体出娘胎。出生后,五脏六腑便开始运作,五脏六腑所秉承的能量,便来自先天之气。先天之气的传输,则是需要通过我们人体的十二原穴。十二原穴,可以说是我们人体的元气之源,而它们的根本,则来自于肾。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因它而有,传导能量的三焦因它而动。

    而后天之气,则为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由外来的物质所提供的。后天之气,来源于为肺中之气,即一呼一吸之间和脾胃肝胆之气。脾胃是负责运化谷、调节人体上下升降的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接纳食物,并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物质。

    真气运行,自手太阴肺经最先开始运行,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游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接着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然后下行至足二趾的历兑。然后是足太阴脾经。

    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之隐白,沿小腿内侧上行,经冲门穴入腹,终于心火之大包。紧接着到了手少阴心经。此心经起于心中,自极泉至小指之少冲穴,其作用是运营血液。

    接着是手太阳小肠经。肠经起于小指之少泽,沿臂外侧上肩,入缺盆,联络心脏,沿食营下行到胃部,连属小肠。此经脉从锁骨上行至面颊至外眼角和入听宫上颧骨、至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此经从睛明起上头,从头后沿脊椎两侧至腿后的正中线下行,至小趾外侧之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最多的,经络也是最长的。

    然后到了足少阴肾经。此经脉起小趾之下,斜出涌泉,从内踝出由腿内侧上行,由股内侧后缘至长强,由脊柱入肾,从肾直行的经脉向上经肝和横隔进入肺中,再自肺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经于俞府穴。

    接着是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起始于胸中,向下过横隔至腹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从胸出经腋下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臂内侧行至掌中到中指指端中冲穴,从掌中出一支脉自劳宫穴出至无名指之关冲穴,接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起自于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上行达肩入锁骨上窝,散络于心包,从膻中出支脉上行锁骨至项,沿耳后,一支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之丝竹空。三焦经主身体的脏腑调衡作用,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胃、肝、胰腺,下焦是肾、大肠、小肠。

    然后是足少阳胆经。此经起始于目外眦之童子穴,向上到头角后向下至耳后之风池,分二支脉,一支走出耳前至童子至人迎颊车至缺盆,一支从耳后至颈旁走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交三焦经后入缺盆,主干从缺盆下走腋窝,沿胸侧过季胁与支脉会于骨宽下沿大腿外侧下直至足。经临泣至第四趾之窍阴。胆经是统领全身的神无英神居于胆。人脑中有九神:眼神、耳神……,心有心神,肺有肺神。

    主管人体脏器诸神的神就是无英神,无英居于胆。胆经运行是守命。

    之后又从临泣出一支沿足背至大趾大敦穴接足厥阴肝经。这是最后运行的一条正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沿足背向上至内踝,从腿内侧上行达腹中,挟胃旁属肝、络胆,上横隔散布胁肋,循喉后进鼻连接目系上前额与督脉交会于巅顶。支系从肝过膈入肺接手太阴肺经。

    如此反复,一个周天结束了,真气逐渐加快了速度进入了第二个周天,紧接着是第三个周天……

    随着真气运行的速度加快,王九觉得自己的感觉更加敏锐……

    他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四周千米内的任何异动,:小鸟在树梢上挥舞着翅膀;松树在微风下快乐地扭动着树枝;大地上的蚂蚁们在勤劳地寻找食物;路边的野花上有着点点的露珠……

    他只是觉得自然就是他,他便是自然……

    王九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真气运行的速度越来越快。起初运行一次需要三小时,至现在半小时便可运行一次。直至运行了九个周天。真气忽然停止了运行,汇集在足跟外侧,那正是奇经八脉中的的阳脉的起始之处。真气开始逢足跟外侧缓慢地上行,慢慢地上行……经外踝上行至腓骨后缘、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真气仍不依不饶地向上游走……

    真气又到达了颈部上挟口角真气又缓慢地进入目内眦与阴脉会合……

    王九忽觉自己又化身为自然,好象自然就是他,他又是自然。他好象将自己痛楚散于大地,散于池水,散于空气之中……

    王九象是在看着真气一点一丝地向上游走,只感觉到一丝丝的麻痒。真气再沿着足太阳经至上额,然后经足少阳经合于风池穴……

    最后真气重归于丹田,终于不动了……

    又不知过了多久,好象是一瞬间,又好象过了数个世纪。

    只听着微风轻刮树枝的声音,远处树林中小鸟在轻鸣,远处的村庄顽童在嬉戏……一切仿佛都在耳边。

    王九终于睁开眼。

    太阳已偏西。

    当光线射入他的眼帘时,仿如过了几个世纪……

    就在他睁开眼的那一刹那,平地起了一个惊雷,“轰隆隆……”直炸在他的身边……

    王九忽然发现眼前的世界变了:眼前的青山青得竟是如此的丰满;远处的村庄变得如此生动;树林中的小鸟他竟然可以看得见翅膀扇动的频率……更远处,他竟然可以看得见一只蜻蜓立于一只小枯枝上休息……

    这是一个何等的世界!

第109章 突破

    只听着微风轻刮树枝的声音,远处树林中小鸟在轻鸣,远处的村庄顽童在嬉戏……一切仿佛都在耳边。

    王九终于睁开眼。

    太阳已偏西。

    当光线射入他的眼帘时,仿如过了几个世纪……

    就在他睁开眼的那一刹那,平地起了一个惊雷,“轰隆隆”直炸在他的身边……

    王九忽然发现眼前的世界变了:眼前的青山青得竟是如此的丰满;远处的村庄变得如此生动;树林中的小鸟他竟然可以看得见翅膀扇动的频率……更远处,他竟然可以看得见一只蜻蜓立于一只小枯枝上休息……

    这是一个何等的世界!

    借由“忍术”的契机,王九的任督二脉已完全打通。忍术的五行循术,只是借由各物质的属性,充分利用各物质的特性而行使的“障眼法”而已。

    而在于王九的体悟,而在于忘我而融入其内而已,用道家的说法,即是“道法自然”。

    王九回至京都的藤原兰子的住处之时,已是华灯初上。王九洗了澡,吃了饭,又开始泡起了茶来。

    每当王九泡茶,第一个跑来的一定是洪平。当然,此次也不例外。

    洪平再三打量着王九,总是觉得他似乎有何不同,但却又无法言语,最后只是喝茶。

    王九见状,笑道:“你却是想说啥?直说罢。”

    洪平却也不看王九,低着头道:“不知道咋说。之前,总是可以感觉得到你的气机。而今天,却是感觉不到了。”

    王九笑道:“实不相瞒,这忍术,却是有其独到之处。也正是因为在研习这忍术,我方且得到突破。往日那柳生十兵卫都会来,今日怎未见?”

    洪平道:“今日正午他来过,但未见你,便走了。据他所述,这几日两国应会达成契约,我们的倭国之行应会结束。”

    “来此已两周,应该差不多了,”王九道,“此次倭国之行,却也看到这倭国人坚忍的个性。也着实难得。尤其是柳生新阴流的‘杀人刀’、‘活人剑’,以及‘无刀之卷’,却是极有意思的。”

    “你却也别说,柳生新阴流的‘无刀取’,‘不杀人,我们以不被杀为胜’,却也是极为可取的。”洪平亦赞到,

    “这与‘不战而屈敌之兵’亦有异曲同工之妙。”王九道。

    “确实。这正是柳生新阴流的可取之处,”洪平道,“但我观你与柳生十兵卫交手之时,似乎有所保留,包括与我切磋之时。”

    王九笑道:“因为我这剑,为杀人之剑。虽然柳生新阴流的‘无刀取’以‘不被杀为胜’,但学习武功却真为强身健体?除却此,却不是为了杀伤敌人?”

    洪平道:“不怪得你的杀气为何如此之大,原来你有如此的想法……”

    两人聊着,不多久,那独眼的柳生十兵卫又来了。茶过三杯,柳生十兵卫直接执刀跳至院中央,示意王九上来。王九笑着而摇摇头。

    那洪平却是放下茶杯,当他屁股抬了起来,足下一磕,屁股下的长凳径直向那柳生十兵卫飞去……

    王九叹了口气,这洪平与那柳生十兵卫两人势均力敌,两人这段时间经常切磋,两人均有所进益。而对自己而言,与柳生十兵卫的切磋,亦有所得,尤其是这“忍术”,竟让自己进入“忘我之境”,任督二脉已全部通畅。

    但王九很是恼火,这柳生十兵卫与洪平相较,已弄坏了自己的房内的凳子数张了。这洪平实在不是个东西,简直是拆家的行家,任何东西只要到了他手上,均是一件攻击性的武器,只要他手中、脚上有任何可借之物,均可为其所用!

    而这柳生十兵卫相对王九而言,更为喜欢与这洪平相较。实在因为这两人实力在伯仲之间,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独眼的柳生十兵卫的剑法胜于凌冽,而洪平则是胜于变化多端。

    洪平有柄镔铁扇,扇骨为镔铁制成,两面的扇面,一面为山水画,一面却是“美人如玉”图。每当他“刷”地展开,或是美人如玉,或是气象万千的山水。那扇或叠或开,当叠起之时,或可当之以短剑,或可点穴……却是如同他多面之手。

    柳生十兵卫的剑法王九见识过。如按柳生新阴流的说法,先是由“杀人之刀”,再至“活人之剑”,最后方至“无刀取”。而今柳生十兵卫之剑,正处于“杀人刀”与“活人剑”之间。

    如今的藤原兰子今昔不同往日了。

    她已明显胖了一圈,稍长高了一点,看上去轮廓分明。假若如今王九看到藤原兰子,相信他很难将往日瘦小的姑娘与今日的她联系起来。

    当郑和与足利义满会谈之时,藤原兰子已经安顿好,而宝船、货船之上所载的、来自于明启王朝的绸缎、布帛、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自船上卸下之时,京都嗅觉灵敏的商人已发现巨大的商机,十余名商人已聚集在藤原府的门口,向便装、高大威猛的大明水师递上名贴,希望能得到藤原兰子的接见,以建立合作关系。

    而在藤原府的侧门,落魄、无家可归的武士已集结,正在登记,希望能有归属,而听闻藤原府在招募武士,距离京都较近的已经至藤原府报名,而较远的、收到讯息的已经向京都赶……

    一切均在操控之中。

    按明启王朝的说法,不管那些无家可归的武士是否曾为倭寇,先行收下来再说;但如曾做过倭寇,日后清算亦不迟。但估计等待这些曾做过倭寇之武士的结果只能有一个,那便是死!

    郑和与倭国国王足利义满的会谈已结束。足利义满接受明启王朝的条件。足利义满承诺尽力搜捕海盗、倭寇的基础上,双方达成“勘合贸易条约”,(又称“永乐条约”),确定以宁波港作为两国勘合贸易的唯一通商港口。

    既然已达成协议,那郑和确定三日后离港、归国。

第110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港前夜,柳生十兵卫又来藤原府上,他执意将手中的横刀送予王九。

    而王九执意不收。

    最后无奈,柳生十兵卫返身后约一个时辰后,又执一柄倭刀,并道,这是倭国铸造大师原龙一郎所制,亦是采用包钢技术。

    王九抽出倭刀,那黑黢黢的刃尖,一看即为百炼钢经过再三锻造所制,较自己如今手中的横刀亦不逞多让。

    柳生十兵卫又抽出一柄镔铁折扇,赠予洪平。而这柄折扇,做工精良,洪平之前的折扇实在与此不可同日而语。

    洪平爱不释手。

    倭国独有的追求极致的文化品质,却是让王九叹服。

    王九将手中成套的茶具赠予柳生十兵卫。按照王九的说法,这柳生十兵卫却是太执着于剑之一道,而以茶之道化其厉气,方可堪平和其心态,以求更高境界。

    柳生十兵卫拜谢。

    洪平却是赠予柳生十兵卫一套折扇的招式予柳生十兵卫,供其参详。柳生十兵卫大喜。柳生十兵卫与王九、洪平年龄相仿,年轻人,却是对新奇的东西很感兴趣。

    王九又开始泡茶。一时间,诗意弥漫当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王九将一杯茶与茶托分别放于柳生十兵卫与洪平面前之时,王九手一撑桌面,一个纵身,跳至院内,随手一甩,那倭刀出鞘,他随意挽了个剑花,瞬时,剑口泛起近一尺的剑气……

    柳生十兵卫与洪平看得目瞪口呆!

    如今,他们终于知晓为何王九始终对他们有所保留,如若王九以一尺的剑气与他们切磋,那他们实在难以撑过三回合。

    但他们不知晓,就在一周前,这王九尚且只有六寸的剑气!

    而今天,王九终于拿出自己的真本事。

    王九冲两人一招手,柳生十兵卫与洪平两人一杯茶一饮而尽。洪平手执柳生十兵卫送的镔铁扇,柳生十兵卫抽出自己的横刀,两人走入院内,正对王九而立。

    柳生十兵卫与洪平对视,洪平冲柳生十兵卫使了个眼色,柳生十兵卫会意,直接举刀竖直劈下,而洪平则一个滑步绕至王九身后,封住王九的退路。

    王九一侧身,让过柳生十兵卫的竖劈,挥剑轻点两下直逼柳生十兵卫与洪平,借机正对二人一种“昨夜星辰昨夜风”情意绵绵的剑意瞬间笼罩二人……

    柳生十兵卫与洪平大惊,这剑意不仅伤人,而且侵人心神!

    两人瞬间后退三步,以出剑意的范围。但那王九未待二人准备,一招先则招招先,他直接侵身两人身前,随着“画楼西畔桂堂东”的意境而直接向二人袭来……

    仅数招过后,柳生十兵卫与洪平便大汗淋漓,招架不住。王九收了剑气、敛却少许剑意,两人方且敌过。而此刻王九剑意已转换为一片朦胧的意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虽说此刻王九的剑已无剑气,剑意亦少了许多,但这种侵人心神的剑意实在让人难以招架……

    洪平气喘吁吁,一个纵身,跳出圈外,道:“不玩了,不玩了。你这剑意实在让人难受。可是那个……”

    洪平嘴中的“唐诗剑诀”呼之欲出,忽然想到什么而敛口不提,直接坐回桌边而不语。

    柳生十兵卫亦是大汗淋漓地坐回桌边。

    三人坐定。

    柳生十兵卫与洪平如看怪物般地看向王九。

    “这样看着我干嘛?”王九笑笑道,“今天只是告诉一下你们,武修之路,何其艰深。我这只是以剑诀修出剑意,剑意之后还有剑道。而如今我这剑道一途,尚无一丝头绪。”

    “唐诗?”柳生十兵卫艰难地开口问道。如今的柳生十兵卫,也学了些汉语,简单地说几句尚且还行。

    洪平未开口,但他亦用疑问的眼神看着王九。

    王九点了点头。

    洪平终于明白为何王九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唐诗剑诀”于明启王朝,有如禁忌般的存在。所以洪平不敢提。

    而王九在两人面前,施展了“唐诗剑诀”亦是冒了相当大的勇气。而另一种说法,便是王九对二人却是相当地信任。

    王九认为柳生十兵卫在剑之一途极具天赋,且为人正派,所以方且放手予之一战,而且这洪平虽然看似有些游戏人生,但实则为人忠义,是可靠之人!

    第二日清晨,郑和率众离港。

    足利义满等官员至港相送。

    藤原兰子在一队大明水师的护送之下,亦来至港口。

    宝船如同一座海上宫殿,其余船只如众星拱月般围布宝船周围。围观者甚众,尽皆感叹唯有大明帝国方且可调动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造出如此之大的船只!

    王九仍在宝船最高的桅杆之上,承担着望之职。

    先头船只慢慢开始开动,驶离港口。宝船亦开始转头,欲驶离港口。

    送别的人群之中忽然冒出一声悦耳的女声:“九哥哥……”

    众人尽皆侧目,发声之人正是藤原兰子,她发现宝船桅杆之上秀气的年轻人王九。她拼命地向着他招手。

    王九早已在岸边的人群之中发现了她,而她已是“邻家有女初长成”之模样。王九在桅杆之上向她招手,藤原兰子招着手,而她的眼泪不自觉地掉了下来……

    她明白,此际一别,再见已是难上加难,而当初与他一见,仿如昨日。

    正是这名秀气的年轻人,带她脱离苦海,给了她如今她所想要的,但记得当初她还曾想要一个他的孩子,世移境迁,但如今她还会想到吗?

    藤原兰子真的不知道!

    藤原兰子的这一叫喊声,却让宝船上的众人疑窦丛生;而倭国这边,却也是有不少年轻俊彦在打藤原兰子的主意,而这饱含情义的叫声,却也让不少年轻俊彦打了退堂鼓……当然这也仅是后话。

    并且这藤原兰子却也是永远也忘不了这秀气的年轻人清澈如水的眼神;而王九内心深处,亦从来都有一位瘦弱、如妹妹般的女孩……

第111章 勘合贸易

    郑和所率百余艘海船经过月余时间的航行,终于缓缓驶入刘家港。

    永乐帝朱棣遣特使礼部官员、江南苏州、松江两府的大小官员迎候岸边,欢迎倭国归来的郑和等人。朱棣早接到郑和的奏报,他对郑和此次出访倭国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随后遣使封倭国阿苏山为“寿安镇国之山”,并亲撰碑文,勒石铭诗以记其事。

    经郑和此次倭国一行,明启王朝与倭国的两国官方正常贸易虽未展开,但来自明启王朝虽说不是大批量的货物,但极为紧俏的瓷器、绸缎已陆续运抵倭国,由藤原兰子代理,向倭国贵族销售。在明启王朝强大势力的支持之下,藤原氏慢慢开始在倭国重新站立起来,即足利义满亦是拿藤原兰子无可奈何。

    因为在藤原兰子身后站着一位庞大的巨人----明启王朝。当日在兵库海港(神户港),那如海上宫殿、众星拱月般簇拥的宝船,大明水师盔明甲亮、杀气腾腾般的景象,倭国有头有脸之人,包括足利义满,尽皆历历在目……

    藤原兰子招募了近千名武士,自其中查找到数十名曾做过倭寇之人。藤原兰子二话未说,即刻签发命令,街头斩首示众……

    在藤原兰子看来,这些人,是祸害那秀气年轻人的国家之人,该杀!

    留在倭国近五百人的大明水师,对藤原兰子之作为,甚感安慰。这些人等每三年一轮换,虽说背井离乡,但在倭国,来自明启王朝之人却是极受欢迎,尤其是深受倭国女子欢迎……

    每次轮换之时,岸边均会有不少倭国女子,引出不少爱恨别离……当然,此乃后话。

    明启王朝,人才济济,远非倭国尚未开化之人可比。通事费信与吴衍属礼部派来的人员,他们承担了与幕府沟通的义务。虽然藤原氏在倭国又异军突起,但主外事的费信与吴衍却始终维护幕府的主导地位,因为除寇,还需要幕府出面。

    并且,藤原氏亦开始对幕府进行暗中的资助。这让明启王朝所册封的、捉襟见肘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满心中窃喜。如今明启王朝尚未正式批准两国协定,而批准与否,在于足利义满是否拿出诚意来除倭寇。

    足利义满当然有心除倭,但此刻的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藤原兰子的暗中相助之下,室町(足利)幕府慢慢喘过气,便开始着手除倭事宜。

    永乐三年十一月,足利义满发兵捕捉二十余名动掠明启王朝沿海的倭寇头目,并派人将他们送交明朝廷。永乐帝朱棣大喜,厚赏倭国使节,赐足利义满“九章冕服”等礼品。为显示明朝廷的大度,朱棣将倭国所献倭寇头目发还倭国,交由幕府按律处置。

    岂料,这倭国使节亦是狠人。归国途中,行至宁波,将这些倭寇头目,一个个严实捆绑放入铜甑(一种类似“蒸笼”的蒸食器具),“一人执炊,一人上甑,尽行蒸杀”,这些昔日猖狂一时的倭寇头目全被活活蒸死!直至明启王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胡宗宪还在浙江宁波见到此次“蒸杀”倭寇头目的旧址和铜甑,他在《筹海图编》中写道:“今铜甑犹存,炉灶遗址在芦头堰。”

    由于足利义满积极配合明朝抓捕倭寇头目,对倭寇产生很大震憾,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明启王朝沿海倭患大为减轻。

    据陈懋恒在《明代倭寇考略》一书中统计,永乐三年至八年六年时间里,倭寇对明朝沿海骚扰仅四次,虽未自根本上杜绝倭患,但倭寇骚扰次数及危害程度均有减少!

    “勘合”为明启王朝朝贡贸易中的一种纸质贸易通关凭证,长八十厘米,宽三十五厘米。

    朝贡贸易的勘合由“倭”和“国”两字组成,明朝礼部分别印制“倭”、“国”字号勘合各百道,共计二百道,另有用于验证的“倭”、“国”字号勘合底簿各两扇,共计四扇,保存于明朝礼部;另一扇“国”字号底簿交由浙江布政司收存;将“国”字号勘合百道及“倭”字号底簿一扇交于倭国幕府保存。

    鉴于倭国国王足利义满除倭的诚心,永乐帝朱棣同意了两国间勘合贸易。

    永乐四年,明朝廷正式批准两国勘合贸易,派人给倭国送去新印制的“国”字号勘合和“倭”字号底簿一扇,约定以十年一贡,贸易船只限两艘,人员限定二百人以内,违例以寇论处。为方便倭国朝贡贸易,明朝廷还特别赏赐倭国两艘船舶,作为朝贡专用。

    当倭国朝贡船持勘合至宁波港后,宁波市舶司校验勘合,如与底簿相徐超,则予以接待。

    贸易结束后,明朝廷收回倭国勘合。若遇明朝廷改无,照例送去新勘合和底薄,倭国将剩余旧勘合及底薄归还明朝廷。

    勘合贸易为两国官方正式交往,但私下两国贸易交往亦频繁起来。尤其是藤原兰子的准官方身份,在两国交往之中,占尽先机。而足利义满在两国贸易交往之中获利颇丰。于是他成了第一个,大概也是仅有的一个,拿金箔做装饰的人。他以金箔将金阁寺修饰成了金色的样子。金阁寺名符其实!

    明朝廷输入倭国的主要有绸缎、布帛、瓷器等。而倭国输入明朝廷的主要是漆器、硫黄、折扇、刀等物品。尤其是漆器和折扇,工艺精细,明人均称之为“倭扇”。不久,便开始有人仿制,折扇遂在明朝廷流行开来。

    勘合贸易使明朝廷的书籍、茶具大量传入倭国。而那茶之一道,在明朝廷反而有些落寞,发扬光大反而在了倭国。实在是因为倭国追求极致的品质使然。

    而茶叶、茶具为藤原氏家所专属的贸易,实在是因为明月楼是明启王朝的茶叶市场上的寡头。任何欲输入倭国的与茶有关的事物,均由藤原兰子代理。王九每年均会寻得好茶,托人送予柳生十兵卫。

    王九丝毫未有小看倭国,相反,他反而十分欣赏柳生十兵卫,并将柳生十兵卫与洪平看作自己仅有的好友!

第112章 云游

    永乐二年(1404年)秋,也即是郑和自倭国后归国不久,明朝廷终于正式颁诏,确定了郑和作为出使西洋远航船队的最高指挥官和外交正使;而宦官王景弘,也即在宝船上发现王九、直接签发“大明水师借调令”之人,为外交副使。

    鉴于汉、唐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明太祖朱元璋曾严禁宦官干政,并在皇宫前竖立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能干预政事,预者斩”。然而,以郑和为代表的内侍们在靖难之役中的忠心改变了朱棣的看法,并促使其不再拘泥于父皇禁令,重用郑和等内廷宦官。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只有无能的君主,方有宦官专权而误国。

    接到但任主帅统领下西洋船队的旨令后,郑和立即投入到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中;而那王景弘亦是紧密配合。但那王景弘又是想找那名秀气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帮手,实在是那手脚麻利、话语不多的年轻人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却在那自倭国归国之人中却找不到年轻人了。

    王景弘依稀记得那年轻人与自己同是本家,也是姓王,单字为九,名字很好记。他命人再将那年轻人找来,未曾想竟无人知晓王九的去向;待得有人寻回至锦衣卫,方且得知,这王九已归锦衣卫复命,复命之后便告假半年,而不知去向。

    王景弘有些怅然,但随即而来的繁锁事宜,却让他暂时忘却了王九,投入到下西洋的准备工作之中……

    此刻的王九却是到了哪呢?

    此刻的他又上踏上了云游之路。此次倭国之行,见识了广阔无垠的大海,并且借于“忍术”的契机,成功地打通了任督二脉,王九觉得自己需要巩固修为。于是自倭国归来,当船只驶入刘家港检修之际,他便孤身一人踏上云游之路。临行之前,他通过锦衣卫传送讯息,并办理路引,借故告假一段时间,便消失于茫茫人海之间……

    忍术,也即为“隐”术。借助于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的各类的特性,以达到隐匿身形的目的。

    但在王九看来,这倭国的“隐”术,也只是身形之隐,只是一种障眼法而已;而中华文化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方且为真正的心灵上的升化。

    如今的王九却隐身于江湖之中……王九漫无目的,行至哪便是哪。有时他会是一位秀才,有时会是位农夫,有时又会是一位嘴角长了个大麻子、手执招牌的“铁口神算”或风水师,有时又会是位“悬壶济世”的赤足郎中……不一而同。

    但王九挺喜欢风水师。

    风水师,看风水。任何一地风水是否好,首要看那处五行是否平衡。而如今的世界在王九看来,均为五彩,绿属木,黑属水,赤属火,黄属土,白属金。当一处之地五行达到平衡,那处风水自然不差。

    而对于人来说亦是如此。

    人体最为重要的,即为五脏六腹。

    肝归属于木----绿色;心归属于火----赤色;脾胃归属于土----黄色;肺归属于金----白色;肾归属于水----黑色。当五行平衡之时,人体自然无碍。

    按五行里面五行生克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对人体而言,便是是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

    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互帮互补的良性循环关系。

    换句话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

    而任何一人,在王九看来,亦是一个不断变幻莫测的五彩综合体,而这个综合体基本达到一个平衡,但凡人体失衡,必定生病;如若严重失衡,那也必将离死亡不远了……

    而对于王九来说,做郎中,他也只能看出那人五行哪里不足,但若论如何治病,如今的他却是一窍不通!

    如今王九这嘴角边一粒大麻子,配合着披散的长发,再配着青衫布鞋,却也是俨然一位中年大叔般人物,而与原来秀气的年轻人的气质完全不同。

    此次王九走的地方实在是有些远。南至两广、海南;北至外蒙古边境一带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这些地方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西南至青藏地区的乌思藏、朵甘卫;西北哈密、沙州、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

    应该说此次云游,王九是绕了明启王朝疆域大半个圈,足足花了近半年时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你所经历过的事都会影响你的人生格局。

    视野决定格局,而格局成就人生。

    一座小山坡上,所视低矮的草屋,袅袅的炊烟,满目疮痍;而在高山之巅所视,却是锦绣山河:云雾缭绕的山峦,若隐若现,一条锦带般的河流,直奔运方……

    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视野,就有不同的胸怀。

    每人均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做判断。如井底之蛙,天不是井口大小,它肯定认为你是个骗子,因为它看到的天就是井口大小。它的视野决定了它的格局。

    而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这些就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时间转瞬即逝。如今已踏入了永乐三年(1405年)的春天。

    而今的王九,已褪却嘴角边的大麻子,却换上仆从的衣衫,俨然一名青衣小厮,出现在峨嵋山脚下的小镇里。这一小镇却是专门为山上近千人的峨嵋派而设。可以想象近千人的门派,每日花销实在不小,而这个小镇随时日而应运而生。

    每日里进出小镇的货物实在不少,人来人往,却也秩序井然。因为小镇上时不时便有峨嵋弟子手执兵刃而下山采办,没有哪位不长眼的蟊贼胆敢来峨嵋山脚下撒野……

第113章 栖身谭府

    峨嵋山脚下的小镇里来了一位木讷的青衣小厮。这位青衣小厮凭打零工为生,每日帮人搬搬抬抬,只要管吃的就行。虽然他吃得很多,但他从不偷懒,力气也大。一人可顶三人。虽说他吃得多,但做得也多,从无怨言。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叫他“九哥儿”。

    这九哥儿来此仅一周时间,每日里街角打散工的数十人当中,他却是被请得最多之人。原本这些打零工之人都是分帮结派,但这青衣小厮的到来却如同一粒石子投入死水中,没有半点波澜。

    实在是因为最重的、最脏的活这青衣小厮都愿意干,木讷的他只要别人说啥他都是笑呵呵地去做,别人想欺负他都不好意思。

    这段时是峨嵋山脚下这个小镇来了许多其他门派的江湖武林人士,以致于各处客栈、酒楼人满为患。因为峨嵋派的长老谭晶欲过六十大寿,他广撒英雄贴,邀请各门各派的武林人士前来为其祝寿。

    峨嵋派的长老谭晶,是峨嵋派的外事长老,位高权重,纵横江湖四十余年,结交甚广。如今的谭府,亦正在此小镇之上。

    如此一来,这小镇却是更加忙碌。

    长老谭晶的六十大寿定于一周之后,而今谭府的管家谭厚林欲在集市之上找数位帮工至谭府帮忙。而当他来至集市散工的聚集地,第一眼便相中了坐于最角落的九哥儿,因为这九哥儿看起来特老实,一看便不是那种弄奸耍滑之辈。

    管家谭厚林找了五、六名散工,便带至谭府之上。他们领了衣服、必须的生活用品之后,便被安排在一个大通铺里。第二天,包括这数名散工便被安排至各处帮工。九哥儿一开始被安排至帮厨。但做了两日后,却发现这看似木讷的九哥儿手脚甚是麻利,并且从来都是乐呵呵地闷头做事,并且再细看这九哥儿,虽然眼神有些木讷,但实则却是细看还是很秀气的年轻人。

    那管家谭厚林便把这九哥儿调至招接待处端茶倒水。这端茶倒水之处,却是有五、六个丫鬟,有数名颇有姿色的却是一步三扭,想着哪天得到某位大人物的青睐,纳为妾室,也不枉来此世上一糟。

    这九哥儿自从调至接待处端茶倒水,未曾想到提前来到谭府之武林人士尽皆对谭府的茶交口称赞不已。即便是招待所用的最劣等的茶叶,却是能泡出不一样的意境出来。直让人啧啧称奇……

    这管家谭厚林一开始并未留意招待处的茶水较之前有何不同,但得到客人的赞赏次数多了,他便跑去茶水房去看看,这一看,却是让他火冒三丈:那数名稍有姿色的丫鬟却是吊着脚在那嗑瓜子,而忙着烧水、泡茶的却是那忙得脚不沾地的九哥儿……

    “九哥儿,这开水差不多没有了,要烧开水啊……”

    “九哥儿,再帮我添多点水呗,这客人哪是品茶,明明是牛饮……”

    “九哥儿,觉得你泡的茶实在别有韵味,却是咋泡的,一样的茶叶,我怎么就泡不出来……”

    这九哥儿,木讷的眼神,一笑却是露出雪白的牙齿,这却是让令人眼前一亮。只听他道:“不需要怎样,用心泡就行。你要让这茶跟水开心便可……”

    顿时,这茶水房里响起了阵阵叽笑……

    “让茶跟水开心?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不若你今晚老娘让你开心一下……”

    而在一旁的管家谭厚林头脑中灵光一现,似乎觉得这九哥儿所述似乎甚是有理,但他始终抓不住脑内的灵光一现,谭厚林转身便离去,他倒忘了当初来此的目的。在他看来,谭府能够运作正常也就是了。其余事情他倒也是懒得管了。

    但随后数日里,谭府的家主谭晶亦发现茶水房如今泡的茶别有韵味,他却是指定要这人泡茶。这让管家谭厚林大为奇怪。这让茶水房的丫鬟亦兴致盎然。那些丫鬟泡的茶,均被那谭晶打了回去,直道不对。直至那九哥儿所泡的最后一杯茶。

    这长老谭晶终于露出了微笑:这杯茶的茶意相当不错!

    管家谭厚林大喜,马上跑至那茶水房即刻宣布,自今日起,那家主谭晶老爷的茶均由九哥儿泡。这谭老爷的茶水,每日早、中、晚各一泡,而且谭老爷对茶水的要求甚高,泡茶所用的水,均是自峨嵋山上大峨寺侧的玉液泉边所打下来。

    而据此一来,此项重任自然便落于这九哥儿的身上。

    玉液泉位于大峨寺旁的神水阁前,四周风光具有峨眉独特的清幽和深秀。其水品,世人有“饮水诧得仙”之句,认为此泉水不同寻常,故把它称之为神水,又名甘泉。千余年来,神水遇旱不涸,终年不竭,在嶙峋石壁之中冒出来的这泓碧水,清澈明亮,光鉴照人。

    夏日用手一掬,冷气直透肌骨,喝了下去,只觉得涤肠荡胃,浊气下沉,清气上升,如饮琼浆玉液。因此以玉液名泉,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每日清晨,天方蒙蒙亮,这九哥儿便背着水篓往峨嵋山大峨寺旁的玉液泉进发,待得他背水归来,天刚刚放亮。九哥儿煮水泡茶,再端至家主谭晶老爷处。

    家主谭晶老爷自然喜欢峨眉山大峨寺一带盛产云雾茶,并以玉液泉水泡制。而其他地方所产之茶叶如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之类的,家主谭晶老爷时不时亦偿偿鲜……

    而如今这九哥儿只是侍候着谭晶老爷的茶,其余事情均不需要他做。所以每天晚上他都是很有空,于是他便在自己所住的大通铺侧摆上茶桌,怡然自得地泡起了茶。

    而那个管家谭厚林时不时便会来蹭茶喝。而那木讷的九哥儿亦不说多话,只是将茶杯置予茶托之上,送至谭厚林面前。

    而此刻泡茶的九哥儿,专注的神情,修长的手指,如果不是木讷的眼神,这谭厚林简直便要将他当成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了!

    这九哥儿,自然不是旁人,正是那王九。他足迹遍及明启王朝的大半疆域之后,他来到了峨嵋山。

    因为这峨嵋派的谭晶长老,是他的杀父仇人!

    王九一日都不敢忘,他扮作小厮来此,自然是要寻机刺杀他!

第114章 谭晶之死

    谭晶长老是峨嵋派的外事长老,掌外事,负责一切的外事交易,而峨嵋派近千人的吃喝拉撒睡,亦压在其身上。位高权重,担子亦不轻,这便是外事长老谭晶二十余年来的体验。谭晶为峨嵋派殚精竭虑,昧良心的事情做了不少,但对峨嵋派来说,他这名外事长老,却是十分地称职,将峨嵋派的外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不管如何,这谭晶如今是家大业大,还差三日便是他六十大寿,他广撒请贴。如今这小镇内来了许多江湖武林人士,许多为慕名而来。这也是数年以来,难得的武林聚会。许多接到请贴的门派,带着门派中自认为杰出弟子一同前来,一方面为弟子历练,另一方面相互切磋,这也是必须的……

    但对这谭晶来说,这一周以来,却是有些心神不宁,不知为何,总是觉得心中有块大石头顶在心头;而随着自己大寿的临近,这种不安的感觉反而更甚;而仅有当那木讷的年轻人奉上茶来,品着茶,他的内心方可得一丝平静……

    而每次这木讷的年轻人奉茶上来,自己总是有一丝期待。实在是因为看着这木讷的年轻人专注的神情,行若流水的动作,修长而白的手指,实在是令人赏心悦目……

    谭晶可以确定,这年轻人绝不会武功,且心思极为简单。

    谭晶相信自己这数十年来的阅尽芸芸众生的眼力!

    每当看到这年轻人煮水泡茶,谭晶总是有种感觉,这年轻人应该是出自大户人家。

    “你这煮水泡茶是学自哪里?”谭晶终于忍不住问道。

    隔了半晌,这年轻人将茶杯放于茶托上,双手恭敬地递至谭晶面前,方且回答道:“回禀老爷,这煮水泡茶是学自‘明月楼’。”

    “‘明月楼’?那可了不得,”谭晶乍一听“明月楼”,却是吓了一大跳,看着木讷的年轻人,一转念道,“噢,你应该是在那处当过小厮吧。不然何来这等煮水泡茶的手段。”

    这年轻人未肯定亦未否定。

    谭晶看着这年轻人,将面前的茶一饮而尽,又问道:“那你父母何在?如今家在何处?”

    这年轻人手脚麻利地添上茶,又道:“我父母亲早亡,我却不知我家在何处。”

    谭晶点了点头,他相信这年轻人的话。

    但谭晶不知道,这年轻人确实没骗他,然而谭晶不知晓的是这年轻人来此却是为了杀他的。

    王九任督二脉已通,如今的他的眼光较之前,似乎都已有所不同。绕了大半圈、见识了无数人或事的王九已发现,如若人经常说谎,那么心性会蒙尘,会缠绕着一丝负能量,谎话越多,则心性中所缠绕的灰色物越多。虽然王九不知晓那灰色的物为何,但那一定会成是修行路上的阻碍,

    若论何种心性蒙尘最少,王九惊奇地发现,唯有那幼童的赤子之心的心性最佳!

    幼童不谙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一切率性而为,初生牛犊不怕虎,高兴便笑,生气则哭,一切均凭本性而为……

    王九行走了大半个明启王朝,曾经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人面前,每次以不同的身份出现时,他便忘记以前的身份,便以为自己真正是个风水师、脚夫、小厮……但唯有一点的是,王九不再骗人,唯有如此,方可保持赤子之心,勿使蒙尘。

    三日转瞬即逝。

    永乐三年,庚申月,癸巳日。

    春光明媚。

    这天的日子很好。

    宜:塑绘、开光、解除、订盟、纳采、嫁娶、出火、修造、动土、移徙、入宅、拆卸、起基、安门、分居。

    忌:无。

    换句话即为:诸事皆宜。

    今日便是峨嵋派长老谭晶六十大寿的日子。

    峨眉山脚下,谭宅中宾客云集。

    门房一直唱着所来宾客的名讳。

    “青城派掌门李清携贺礼到……”

    “恒山派长老莫海兰携贺礼到……”

    “……”

    正午时分,正是吉时,而寿星公谭晶正于书房内品茶。今天的他,更是心神不定,说不清的烦躁。当木讷的九哥儿将一杯香茗奉上之后,谭晶品了一口之后,终于平静下来。

    “说来也奇怪,为何喝了你的茶之后,我的心便会平静许多?”谭晶问道。

    “因为我的心很静啊。”那九哥儿道。

    谭晶哑然失笑道:“你的心静,那泡的茶便会静?”

    “我的心静,所以泡的茶也会静,因为我以心待茶。”九哥儿虽然有些木讷,但一笑却露出雪白的牙齿,也是分外好看。

    谭晶又问道:“那为何这段时间我的心会那么烦燥?”

    “烦燥应为心有所感,”九哥儿接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当有不测,上天会有预兆。”

    谭晶哈哈大笑道:“如我一般,家大业大,如今恰好六十大寿,亲朋云集。却会有何不测?”说罢,执起桌前香茗一饮而尽。

    那九哥儿手脚麻利地为谭晶添满了茶。

    喝了茶之后的谭晶心情平静了少许,他忽然看向了那九哥儿问道:“你之前说你这煮水泡茶学自‘明月楼’,那你为何会来此?”

    “很简单,因为我想杀你啊……”

    话音未落,这九哥儿原本木讷的眼神忽然变得清澈无比,而这种清澈的眼神,完全如同孩童一般,完全不含任何杂质。而这九哥儿的手上竟不知何时执了一柄似刀如剑、已经出鞘、黑黢黢的利刃……

    “想杀我……”

    这谭晶看着侧旁九哥儿清澈无比的眼神竟还未反应过来之际,那黑黢黢的利刃竟然爆出近尺的剑气,并携着“直挂云帆济沧海”夺人心神的意境直奔谭晶的咽喉袭来……

    谭府的大院高朋满座。

    谭晶的长子谭人胜正招呼客人就座,并安排小厮前至书房请父亲出来……

    未己,忽然书房内传来一声凄厉的喊声,谭人胜三步并作两步直冲至书房,当他冲入书房时,发现小斯正吓得瑟瑟发抖,而今日的寿星公,自己的父亲谭晶端坐在书桌前,桌前一杯香茗,双目圆瞪,一脸惊恐之状,咽喉一丝血色……

    谭晶在书房内的暴毙。

    一剑穿喉……

    寿星宴瞬间变成灵堂!

第115章 藏经阁弟子如画

    谭晶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

    他的心武同修,亦是即将踏入江湖一等高手行列之人,但说死便死了。他的武功并非不强,而是那王九已是踏入江湖一等高手行列之人,另外,他更是出其不易。而王九此次出其不易,是完全从心所欲,却已完全将他的杀气完全敛却;而那杀气一出,却与那“直挂云帆济沧海”夺人心神的剑气汇合于一起,谭晶无可抵挡,一剑封喉而亡……

    谭晶是外事长老,实在因为外事俗务缠身,不能专注于习武一途,如若不然,以其才智与峨嵋派的武功一途,必然早已踏入江湖一流高手一列!

    然而如今的王九已经安然地离开了峨嵋山脚下的小镇,那管它谭府天翻地覆,这全非王九所考虑的范围。既然谭晶已死,那下一步王九便将目标锁定在嵩山少林派达摩堂长老空性和尚身上。

    但空性和尚与谭晶不同,空性老和尚绝对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终其一生,仅修一门罗汉拳,中年曾修习达摩剑;达摩堂执掌少林一派之戒律,原本即对武功要求甚高,如无武功天赋或其他可取之处,根本无法进入达摩堂!

    这便是空性老和尚的基本情况。

    无论是是明月楼,还是王九的师叔温纯生对这空性老和尚所载均大同小异,对其评价甚高。但王九却发现,这空性老和尚却是甚少行走江湖,近二十年来未曾在江湖中出现过,即便是年轻之时亦甚少在江湖之中历练;因为这空性老和尚交手、事迹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所有的仅为每年五年、十年一度少林派的内部之间的较量,而他可在少林派之中可排至三十名内,要知道少林派传承数百年,早已为江湖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但无论如何,这空性老和尚绝非浪得虚名。且这空性老和尚如同缩头乌龟般,一般都紧缩于嵩山少林寺之中。

    在峨嵋派外事长老谭晶被刺杀两周之后,嵩山少林寺的少室山脚下的小镇里,来了一位修长手指执“铁口神算”招牌、嘴角生就一个大麻子的青衫中年算命先生。

    这青衫算命先生自然便是王九。

    如今这王九正手执“铁口神算”的招牌,坐在一家人满为患的酒肆之中,叫上两碟小茶,一壶淡得如同水般的清茶,吃得正香。他正一边吃,一边听着酒肆之中的小道消息。

    “喂,你们可知最近武林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何事?说来听听……”

    “知道吗,峨嵋派的外事长老谭晶竟被人刺杀而亡!”

    “啊!竟有这等事?”

    “据说是神不知,鬼不觉,并且就在他六十大寿那日,被人刺杀而亡……”

    “日子选得真好!这样人家想不知道都不能了……”

    “可不是嘛。一剑封喉,简单得很……”

    王九听着,却不自觉地有些诧异,这消息传得也未免太快了些;再一转念,却也难怪,当时各大门派均有人欲参加他的六十大寿,这消息自然传得快了些。

    “喂,臭算命的,让开点……”

    就在王九刚喝了口茶水之际,耳边就传来如此声音。王九侧目一看,却见数名彪形大汉正围着他这张单桌,实在是因为此处人满为患,而他这张原本四人桌只坐了他一人。最先一人,贼眉鼠眼之人正冲着他叫着。

    “如是不让呢?”王九不在意地道。

    “臭算命的,难不成你今日出门未看皇历?竟未算到自己今日如不让,会有血光之灾?”贼眉鼠眼之人道。

    “我算定你现在便有血光之灾……”

    话音未完,却见那贼眉鼠眼之人便跌出酒肆之外,摔得口鼻流血,瞬间便晕了过去……

    这却正是应了这“铁口神算”口中的“血光之灾”!

    酒肆之中瞬间鸦雀无声,众人尽皆望向“铁口神算”的方向。

    唯有那“铁口神算”的青衫中年人仍若无其事,吃了几口菜之后,又喝一口茶,方且放下茶杯,望向仍如柱子一般愣在自己面前的彪形大汉道:“几位还杵在这干嘛?是不是几位也是想有‘血光之灾’?”

    这数名大汉就连之前这青衫中年人用何手法将那贼眉鼠眼之人丢出酒肆尚未看清,如何不知此次踢到铁板上了?瞬间数人便跑出酒肆之外,将摔晕的贼眉鼠眼之人背起便走……

    酒肆之内片刻又恢复了喧闹之声。

    但当有人经过“铁口神算”的青衣中年人身边,却是分外小心了些,怕沾染上这“血光之灾”!

    但酒肆之中却是有明眼之人,却是依稀看到那青衣中年人随手如电般地一挥,那贼眉鼠眼之人便飞将出去,摔了鼻着地而血横流……

    王九丝毫未有在意,如今的他手头沾染上的鲜血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且如今的他眼界之高却又如何能让一只燕雀在耳边鼓噪,随手一丢也便是如此!

    “兄台,您真是好手法。请问,洒家是否可在此坐坐?”

    王九耳边忽然传来宏亮的声音,原来却是一个年轻的光头和尚正在拱手向他问话。

    王九点了点头,却未多言语。

    那光头和尚也未客气,直接在他对面坐下道:“洒家法号如画,图画的画。刚才观您真的好手法,实在钦佩。所以特来请教。”

    王九笑笑而未语。

    这年轻的光头和尚如画,为如今嵩山少林寺如字辈的晚辈,此人属藏经阁派至山下游历三载刚欲归山的弟子。

    少林寺下属分为十一个堂院:罗汉堂,般若堂,菩提院,戒律院,证道院,忏悔堂,药王院,舍利院,藏经阁,达摩院和永化堂。

    藏经阁的弟子不授武功。但藏经阁拥有全寺所有的武学秘笈和佛学经典。藏经阁弟子的主要职能是在阁外看守经楼。每日只有一次机会进入藏经阁,那就是做日常的清洁和书籍整理工作。藏经阁弟子武功不高,但大多是寺里轻功出类拔萃的弟子。又由于能每日接触浩如烟海的武学书籍,因此只有天资极高的弟子能够自习成材。

    如画自然便是其中自习成材中的一位!

第116章 儒·释·道

    如画是位年轻的和尚,并且是位英俊的胖和尚。他原本兄弟姐妹七人,自幼家贫。在其方且为二、三岁孩童之时,其父母路遇当时少林寺藏经阁四处游历的僧人空闻,空闻见之,便道这幼童与佛有缘。其父母便忍痛将其送予空闻,空闻带其归寺,按当时字辈,且其生就英俊,便唤其“如画”。

    嵩山少林寺下属十个院堂,分别是罗汉堂、般若堂、菩提院、戒律院、证道院、忏悔堂、药王院、舍利院、藏经阁和达摩院。

    这是大多数少林弟子习武修行的地方是罗汉堂。罗汉堂主要专研拳、棍、阵法等,罗汉堂首座应是达摩院八大高僧中拳法最高的一位。

    而那般若堂则主要专研掌法、抓法等。般若堂首座应是达摩院中掌法和内功最高的一位。

    拳法、掌法归罗汉堂和般若院,那菩提院则主要专研刀法和各类特殊兵器、武功。菩提院首座应是达摩院中刀法和佛法最高的一位。

    管理少林弟子戒律的自然就是戒律院。戒律院主要修习的是诸般擒拿手和普门杖法。院中弟子有两大职能,即持戒和守律。持戒僧的职责是降服犯戒弟子,就好比警察的职责是拘捕犯人归案。守律僧的职责是位犯戒弟子定刑和宣扬本寺律法,就好比法官的职责是给犯人判刑并执行法律。这也决定了该院的武功是以擒拿为主,杀伤力并不大。但是戒律院首座的武功是达摩院中擒拿功夫最高的,凡是少林弟子,不论武功多高,只要没有习过擒拿手法,不懂得如何破解擒拿手,必会被戒律院僧人所擒伏。

    少林寺为佛教盛地,有少林武功,自然不会或缺佛法。证道院是少林高僧修行佛法的地方,凡是能入证道院,一定是在佛法上有了相当的造诣。证道院不传武功,只传佛法。院门前的对联是:“佛门广大,普渡众生。”这正是佛门所持的主旨所在。

    当有犯戒弟子需关禁闭之时,忏悔堂则应运而生。该堂弟子必须是严守本寺戒律的,武功在戒律院中属中游水平的,他的职能好比监狱的看守。忏悔堂门前的对联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普渡众生”,救众生于苦海之中,自然需要解除众生的疾苦。药王院主要研究少林寺的传统医术,药王院首座是全寺最精通医道的高僧,他的职能是为受伤的少林弟子治疗。

    当有少林高僧坐化,便由舍利院超度圆寂高僧亡魂的。凡是寺中有道高僧,死后都将进入舍利院火化,然后将其骨灰藏于寺后塔林之中。舍利院弟子还兼负全寺的清扫等勤杂事务,因此院中弟子大都武功低微。舍利院只有一种武功,那就是“铁帚功”。正因为舍利院不传武功,所以院中弟子只能靠到各院干活时看见的一些招式来自己练习。所以一旦有天资和悟性极高的弟子,往往武功能够自僻蹊径。

    少林寺所有的武功秘笈和佛学经典,均会放于藏经阁。藏经阁弟子的主要职能是在阁外看守经楼。每日只有一次机会进入藏经阁,那就是做日常的清洁和书籍整理工作。藏经阁弟子武功不高,但大多是寺里轻功出类拔萃的弟子。又由于能每日接触浩如烟海的武学书籍,因此只有天资极高的弟子能够自习成材。藏经阁首座是寺里资格最老的僧人,并且不会武功,这就决定了藏经阁是不传武功的。但是舍利院和藏经阁却往往是寺中隐藏高手的地方。

    能进入达摩院是寺中武僧的最高荣誉。达摩院只有八个席位,集中了全寺武功最高的八位大师,主要研究本派最精奥的武学。此次王九来此的目的,便在于空性长老,他亦是达摩院中八位大师之一,且其执掌戒律院!

    王九此次之行的难度可见一番!

    但王九仍然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的脚下。而如今,却有一位年轻英俊的胖和尚坐在他的面前。

    “在下藏经阁云游归来的僧人如画,方才在下观施主手法甚是巧妙,心中窃喜,所以坐此与施主聊聊。”这和尚如画道。

    王九笑了,露出雪白的牙齿拱手道:“在下雕虫小技,实不劳如画师傅关注。”

    而这王九的笑容,如有拨开云雾之感,发自内心,隐隐有影响别人心神之能,却让如画愣了一下,直让如画更觉这算命先生不可小觑。

    “施主实在过谦了。洒家觉得施主绝非一名简单的江湖术士,”如画笑道,“不若施主帮洒家算算,看看洒家能否证道成佛?”

    王九哑然失笑道:“‘证道’,这却为道家;‘成佛’这为佛教。何时佛与道已成为一家之说了?”

    如画却板着脸孔道:“何止道、佛,儒释道都可三教并举,难不成你不知晓?”

    王九瞬间起身,拱手向如画道:“请恕在下才疏学浅,愿闻其详。”

    如画却是笑得如同得逞的贼人一般道:“儒释道‘三教并举’,其实基中并无很深的沟壑,但究其存在,却是有其深远的意味……”

    按照如画的说法,“三教并举”的意味便在于:

    首先,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但均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力量。

    其次,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抵牾。不过在魏晋,乃至隋唐,反对方始终不是社会主流意见,至少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未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

    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

    最后,由于自南北朝起玄学的消退和经学的东山再起,尤其是王通、韩愈等人对新儒学的发展,直至程朱理学,儒学主导社会意识的动能日益强大,促使三教在隋唐之后朝儒家倾向的势头也愈来愈明显。

第117章 殊途同归

    如画这胖和尚是口沫悬河,两片嘴皮子直扯得是天翻地覆……

    按如画所述,创这儒释道三教并举的并非他人,正是如今这明启王朝明太祖朱无璋。

    朱元璋曾经入寺为僧的经历,使他洞悉儒、道、佛二教阴翊王化的玄机,深知道、佛二教内部的弊端,并力行整顿。在此基础上,明太祖朱元平日进而提出了三教并用之说:“若绝弃之而杳然,则世无神鬼,人无畏矣。王纲力用焉。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

    上有所好,下必应之。

    这儒释道三教并举,也便有了存在的土壤……

    王九静静地听着这如画胖和尚口沫悬河地喷着,不时还为他添上一杯茶……直至那门口忽然传来吵杂声,却见之前那被王九摔出门外的贼眉鼠眼之人,鼻青脸肿地带着数名手执兵刃的大汉,闯入酒肆之中,见到“铁口神算”的招牌,便直接嚷道:“就是那人……”

    如画说得正是兴起,回头一望,却见有人来寻麻烦,不禁大怒,直接喝了一声道:“滚!”

    这一声在这酒肆中却未起太大波澜,但对那贼眉鼠眼的一伙人来说,却如当头棒喝!直接如喝醉酒一般,气势汹汹地来,屁滚尿流地“滚”了出去……

    因为这如画直接用上了佛门“狮子吼”的功夫,运音如一线,直接对上了贼眉鼠眼的一伙人,而对酒肆之中的其余人没多大影响,只是觉得这“滚”字稍有点响罢了。

    并且这贼眉鼠眼一伙人,也只是在这少室山脚下捞偏门、混饭吃的而已;待见到那“铁口神算”之人前面一名气宇轩昂的胖大和尚,除非他们不想在此混了,敢在少室山脚下撩拨和尚!

    “好俊的‘狮子吼’!”王九赞道。

    “但你的太极云手画圈的功夫,却丝毫不逊于这佛门‘狮子吼’啊,”如画和尚毫不在意地道,“在我看来,你却是处于‘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

    “此话怎讲?”

    “就如你现在,虽然是在我眼前,但始终觉得你如一团混沌的雾气般,让人看不透,”如画道,“我这行走三年之间,你是唯一一位让我看不通透之人!”

    “所以你便来找我聊聊?”

    “那么你说呢?”

    “……”

    当晚,这“铁口神算”的王九便被这胖大和尚如画请入嵩山少林寺,与这胖大和尚如画秉烛夜谈。如画大和尚实在是对这“铁口神算”王九充满了好奇心,而这王九亦正好想入嵩山少林寺。

    即便王九亦未有想到,就如他瞌睡,恰好便有人送来了枕头。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的奇妙!

    但这如画大和尚,却告诉了王九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便是儒释道的并举。

    这让王九却是有了极大的兴趣。

    唐高宗年间,达摩的第五代传人弘忍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目的是为了考验他两位高徒对佛法的理解,这两位高徒于是分别作了一首偈。

    神秀的偈如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的偈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与慧能这两首偈,显然是针锋相对的。对于如何修行佛法,神秀主张要勤坐禅,慧能却觉得没必要,这在当时佛学界可是属于离经叛道,他的依据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慧能的《六祖坛经》中。

    《六祖坛经》的核心理论可以归纳为“三无”:无相、无念、无住。

    所谓“无相”,就是超越客观世界,因为诸相非相,你看见的相都是表相,都是虚妄,所以你要看破。这与《金刚经》的“无相论”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无念”,就是超越主观心念,换句话说,要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去刻意为之,是一种积极但被动的心态,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比如泰山崩于前,不是要你不变色,你该变还是变,但是变完之后该吃吃、该睡睡,丝毫不受影响,这个便叫“无念”。

    而这是不是便是与“道家”的清静而无为极为相似?

    所谓“无住”,就是一种随缘的状态,这个不好理解,我做一个比喻,就好像自己是一面镜子一样,万事万物都会映在镜子中,但是都留不下一丝痕迹,这叫做“用心若镜”,“无住”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但“用心若镜”,最初却是道家庄周曾提到。以道家的说法来解释“无住”的状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庄子应帝王》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但巧合的是,儒家的程颢、程颐和王阳明也同样有着类似的比喻。儒、释、道不约而同的都认为人心的修为应该要达到镜子般的境界,这却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再回至神秀与六祖慧能的佛偈来看,六祖慧能认为菩提树是空,明镜台是空,身心空,尘埃空,唯独没说那个“佛性”也空,他和神秀其实都认可佛性的存在,只不过一个说要逐渐唤醒,一个说要当头喝醒,然而佛陀却说“诸法无我”,既然“无我”,哪来的“佛性”?

    但无论如何,佛教徒自佛陀那里提炼出了一个叫“佛”的东西作为永恒的存在,不论是渐悟还是顿悟,坐禅还是不坐禅,本质上的逻辑都是通过“我”的修行来成为“佛”,换句话说,就是“佛我合一”。

    而在儒家阵营里,我们同样也惊奇的发现,不论是朱熹的理学,还是王阳明的心学,他们都是在苦苦地追寻那个“天理”,朱熹认为它在身外,而王阳明认为它在心里,尽管思路完全相反,但他们都奔向了同一个目标,叫做“天人合一”。

    再如道家所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可以说它们殊途同归吗?

第118章 又见庐山云雾茶

    随着靖康之役战乱的结束,永乐帝朱棣励精图治。三年时间已过,明启王朝内政逐渐稳定,而百姓亦安居乐业,社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自这嵩山少林寺络绎不绝前来拜山、烧香的善男信女,便可略见一斑!

    藏经阁,又名法堂,建于元室王朝至正年间,藏书八百万卷,为少林僧人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而王九正被如画安排在西禅房的一个小小的独居室。藏经阁前碑刻很多,这也是少林寺“三多”(碑多、塔多、壁画多)特色之一。其中有一幅十二棍僧救唐王的壁画,却让这王九感叹这少林寺实在不愧为江湖武林的泰山北斗,底蕴深厚异常!

    如画和尚去他师傅那交差,游历三年归来,自然有不少事情要予他师傅交待。所以如画命知客僧安顿好王九便离去。

    而那王九便在这藏经阁四周游荡。

    在此留宿的善男信女还是不少,而王九在三三两两的信徒之中尚不算起眼。唯有起眼的是他嘴角的大麻子和盘起的头发中的一缕白发。

    在倭国忍术之中,对易容亦有所涉猎。王九原本是位年轻人,但发间那缕白发,却将他直接带入了中年。

    易容,不仅要求形似,更追求神似。

    中年相对青年,历经世事沧桑,自然多了一丝成熟与稳重。而王九走南闯北,尤其去年还随船出海至倭国,却将这中年人的饱经风霜演绎得入骨三分。

    确如人生如戏。

    王九看了藏经阁前的壁刻,转至藏经阁门前,却见藏经阁门前数名和尚正摆着茶档在那聊天,不禁凑上去。

    “这个茶,是庐山云雾茶,而这云雾茶别有蕴味。这茶是一位来自于江西的一位客人所赠。”正中那泡茶的是位知客僧,脸上的皱纹极多,说他五十亦可,八十亦可,却是很难看出真正年纪。

    而旁边的围着三位大和尚,坐在侧边,正待这老知客僧泡茶、品鉴。

    原本王九只是随意扫了一眼这数人,但那“庐山云雾茶”数字却刺到了他的神经,瞬间让他想起如今仍在庐山茶园的任罄以及自己与任罄一起在那茶园时的日子……

    一晃,那两人茶园的日子至今已近三年了,时光飞逝,但那些快乐的时光却依稀在眼前。

    罄儿,如今你在那茶园,还好吗?

    王九正在那驻足思量,忽然听到一侧传来苍老的声音:

    “施主,不若来此饮一杯茶?”

    王九一侧头,却见正是那居中泡茶的老知客僧正在唤他。

    王九连忙拱手道谢。而前面三名和尚连忙让开一个位置予王九,那老知客僧以一竹夹夹着一杯茶置于王九面前。王九直观那茶的颜色,却见绿中带黄,清澈见底,而那香气却有幽幽的兰香,便道:“这正是那庐山云雾茶。”待得一口而尽,在咽下之前,那茶水却在口中转了圈,醇厚的味道溢满两颊……

    王九拱手向那老知客僧道:“确是好茶。”

    老知客僧笑得脸上皱纹如同花骨朵般绽放道:“适才看你,听到‘庐山云雾茶’便驻足,便知你至少懂茶,再观你望、闻、品,无一定阅历如何知晓?但你说这是好茶,似乎还有所保留,却是为何?”

    王九哑然,未曾想这老知客僧对自己只是略有保留地判断,便刨根问底,殊不知自己便是在那庐山茶园出来的!

    “在下曾品过庐山云雾茶。云海茫茫,大雾弥漫,造就庐山云雾茶独有品质,”王九道,“而品质尤以海拔高、终日云雾不散的汉阳峰与五老峰所产的茶叶最好。”

    “那你看我这茶却是哪里产的?”老知客僧问道。

    “品不出,但应该不是汉阳峰与五老峰所产,”王九道,“那两处的茶,醇厚且甘鲜。而你这茶,醇厚是有,但尚不够甘鲜。”王九本不欲揭开此茶的不足,但这老知客僧却老是刨根问底,王九无奈,却只能实话话说。

    王九话毕,另外围坐喝茶的三名和尚脸色骤变。

    老知客僧哈哈大笑道:“你这小子,却是真懂茶,甚合我意。”

    王九站起拱手道:“小子唐突了。庐山云雾茶,不仅有产地之分,尚有时节之分。以每年清明节前后的茶叶为上佳,也最贵。之后为清明茶、谷雨茶、夏茶和秋茶。而您这,应为谷雨茶。”

    老知客僧点了头道:“孺子可教也。我却之前从未见过你,如何称呼?又自哪来啊?”

    “在下姓王,人家都称我为‘九哥儿’,”王九道,“在山下,见到贵派刚刚云游归来的如画师傅,与他聊得甚是入巷,他便叫我上来了……”

    “噢,原来是那个胖子……”正说话间,那老知客僧原来浑浊的眼睛忽然变得清澈透明,望向王九背后,道,“九哥儿,看那胖子来找你啦。不若我们改天再来聊聊茶?我这老不死的,这些年没啥其他爱好的,唯有喜欢上了这一口了。”

    “敢不从命!”王九道。

    “你却可知,我这里却是有那明月楼所珍藏的这数年来最为极品的庐山云雾茶,”那老知客僧直笑得如同老树开花道,“据那明月楼所道,这茶的产量极少,却是一对人称‘九罄’的年轻情侣所制。刚好,你的也唤为‘九哥儿’。他们所制之茶,不仅味道极佳,更为奇特的是有茶意,除却醇厚之味,更是别有一丝回甘隽永于其内啊。如若让这帮秃驴喝了,怕是要还俗啊……”

    这老知客僧说罢,又是哈哈大笑。

    而那王九听罢,却如同一记重拳击于胸前,他的眼前忽然浮现了那任罄娇柔的面孔……

    老知客僧看着王九有些不自然的脸色,又道:“我说九哥儿,你可知晓,这数年以来,已无那‘九罄’云雾茶了。唯有那‘相思’云雾茶了,当然,这种茶产量亦是极少。据说,那对情侣中,男方已离开庐山,只有那女方在那。看你,似乎认识那两人不成?”

    王九点了点头。

    老知客僧笑笑却未语,手指着正在向他们走来的大胖和尚如画道:“九哥儿,你且去罢,来日方长。明日此刻,我让你品品‘思念’的味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915/ 第一时间欣赏唐诗剑诀最新章节! 作者:曾灵所写的《唐诗剑诀》为转载作品,唐诗剑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诗剑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诗剑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诗剑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诗剑诀介绍: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一首诗,代表一种意境,一种剑诀。这是明启王朝洪武年间,新科武状元王泊自唐家王朝诗中所悟,既而成为一代剑神。“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众门派集结前来寻衅,继而导演了一起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王泊剑气纵横,所向披靡,手刃数十人;但众人执其妻与子相挟,王泊自尽而亡。十数年后,当年挟迫王泊之人接二连三暴毙,唐诗剑诀重出江湖……唐诗剑诀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诗剑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诗剑诀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