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文阅读

作者:风之清扬     最后的三国2兴魏txt下载     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180章 石雹雨

    当然,由于条件所限,魏军步兵所使用的投石车是无法运抵西陵前线的。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普通的投石车体积较大,魏军的战船根本就无法运输这样的庞然大物,这也是姜维在猇亭阻击魏军的根本原因了,一旦失去了猇亭之险,让魏军攻到了西陵城下,那么多的投石车只要往城下一摆,蜀军也只有举手投降的份了。

    所以姜维才会竭尽全力地构筑外围防线,这样就能确保魏军的投石车不会来到西陵的城下。

    其次就是陆战队的进攻,必须要在水军船队的掩护之下进行,所以陆战队不可能登陆之后绕到西陵的其他方向上进攻。

    而正面进攻西陵的南城门,就面临着一个距离短的问题,就算魏军将投石车能运送到西陵前线来,最后可能会尴尬地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摆得开这些投石车。

    普通的投石车用不上,但水军的投石战列舰却是有着用武之地的,由于西陵的城墙十分地靠近岸边,处于战列舰的攻击范围,所以曹亮就确定了以战列舰为掩护,平江营为突击队进攻方案。

    在这场水陆联合登陆战之中,战列舰可是要发挥巨大的作用的,所以才会出现魏军贮存四千枚猛油火弹和数万枚石弹的储备,很显然,曹亮在这次登陆作战之中,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凌云号等五艘战列舰上面,他们才是当仁不让的真正攻坚主力军。

    此刻平江营的进攻受阻之后,王濬立刻下令平江营暂缓进攻,先后撤一定的距离,然后让投石战列舰展开攻击。

    在平江营发起进攻之前,战列舰上的投石车已经早已经是停止了猛油火弹的攻击,而且全部已经换上了石弹,发射的一切准备也已经是就绪了,就等着命令的下达了。

    雷定接到了王濬传达过来的命令,虽然他很是心有不甘,但还是下令平江营全部后撤,给投石车留足攻击的空间。

    反正投石车打上一阵之后,平江营也会再次发起进攻的,所以雷定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接受了王濬的命令,立刻全线撤退。

    当然,曹定也知道在战场上令行禁止的规矩,在战场上最不能违抗的,就是军令了,违抗军令的后果,那是谁也承担不起的。

    平江营这边刚刚撤退,投石车的攻击旋即开始了,碗口大小的石弹呼啸着向西陵的城头飞了过来了,冰雹一般地落在了蜀军的头顶之上。

    当然这个形容一点也不贴切,冰雹能有石头雨的威力吗?当然没有,冰雹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拳头大的时候,威力也是足够吓人了,但它们和碗口大的石弹比起来,破坏力也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这些石弹一旦落到了人身上,那可是擦着即伤,碰着即死,根本就没有幸免的可能性。

    把石弹形容成雹子,只是考虑到它的密集程度而已,至于破坏性,还真没办法相类比。

    连环投石车虽然在威力上没法子和普通的配重式投石车相比,但它的飞轮挂石,却大大地提高了投石车的抛射速度,比起普通的投石车来,连环投石车的射速至少达了两倍有余。

    如此高的射速,再加上五艘战列舰上的五十辆投石车同时发射,半空之中出现乱石穿空的流星如雨的场面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蜀军此刻就显得有些悲催了,刚刚经过了一轮火雨的洗礼,整个西陵的城头上是惨不忍睹,而魏军趁着这个机会对西陵城发动攻击之后,蜀军也是仓促应战,好不容易才将魏军的进攻给打退了,半空中又降下了一轮的石雨,让他们是猝不及防。

    魏军投石车的打击来得确实也是太突然了,无论是猛油火弹的攻击还是现在的石弹的攻击,几乎都不给蜀军任何的反应时间。

    谁会想到每天在长江水面上充当背景板角色的魏军战船会突然发难呢,那几枚火弹落下来,差点就把蜀军大将军姜维和大司马陆抗送到鬼门关去。

    许多的蜀军是仓皇的抱头鼠窜,才算是幸运的免于战火,而那些身处火弹爆燃中心的蜀兵,可算是遭受了灭顶之灾,一旦被火油溅到了身上,几乎是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最终全部都葬身火海。

    也幸亏当时在城头上值守的蜀军并不多,如果人员扎堆的话,那损失真得是要无比巨大了。

    尽管如此,也是有不少的蜀兵葬身于火海,城头上到现在还残留着那些几乎被烧成焦炭一般模样的尸体,还发出刺鼻的焦臭味。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攻击,蜀军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只能是下城躲避,只有等到魏军的攻击停止之后,他们才有机会重返城头。

    还好这些蜀军是训练有素久经善战的,虽然场面上是一度混乱,但他们遵从于姜维的命令,还是能快速地回位的,蜀军抢在魏军的攻城之前,回到了自己的防守位置上,并且利用弓箭和连弩以及其他的武器,破坏了魏军的蚁附攻城,打退了魏军的第一轮进攻。

    本来他们还在继续地严阵以待,准备迎击魏军的再次进攻,寻常的情况下,攻城的一方是占据着主动权的,守城的一方的必须要全力以赴地来应战,他们是没有选择的权力的,只有一次次的打退敌人的进攻,才能算是羸得最终的胜利。

    而攻城的一方,铁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即使他们最终能拿下城池,也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寻找机会的结果,其中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可估量的。

    攻城作战,本身就被称为是最艰苦的战斗,不管对于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守的一方而言,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样的战斗谁也不可能指望着通过一两次的交锋就可以决出一结果来,想要羸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战斗才行,没有半点偷机取巧的可能。

第2181章 紧急疏散

    平江营的后撤是得到了水军都督王濬的命令,但蜀军这边是不知情的,他们只以为魏军是进攻受挫而后退的。

    其实攻城方的一波进攻,往往只是试探性的,不会一上来就全力以赴,只有在摸清了守城一方的实力之后,才会砸下重兵发动强攻的。

    所以那怕是蜀军已经击退了魏军的进攻,他们也远不没有到沾沾自喜的程度,因为更艰苦的战斗还在后面等着他们呢。

    只是令蜀军没有想到的是,魏军又突然变化了进攻的方式,采用了投石车来进攻。

    此刻城头上的蜀军人数可不少啊,战斗打响之后,蜀军可是全员上岗,为了加强南城门的防御,姜维还特意地从东门和西门抽调了一部分的兵力来支援南门,所以此刻蜀军在南城墙上的防御兵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多。

    而魏军投石车的攻击往往打得十分突然,就在魏军的攻城部队刚刚后撤,甚至都还没有离开城墙根的时候,魏军投石车所抛射出来的石弹就已经是接踵而至了。

    这种碗口大小的石弹若是破坏城墙的话,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的,一枚石弹砸到了城墙上,最多也就是砸出一个坑罢了,想要撼动城墙的主体结构,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的。

    所以投石车手在瞄准的时候,基本上是将石弹砸向城头的位置的,他们是绝不会瞄着城墙来打的,也就是说,这次投石车的攻击目标,是人不是墙。

    这些石弹真要是去对付人的话,那伤害力就是绰绰有余了,碗口大的石弹,砸死个人那不跟玩似的。

    和猛油火弹不同,单个的石弹所造成的伤害是有限的,猛油火弹那玩意儿覆盖面积广,一枚火弹就可以造成方圆一丈范围之内的火海。

    而石弹的伤害面积几乎就是等于它本身,也就是说只有被石弹砸中的地方才有伤害,最好的情况之下也就是落地的石弹有反弹或滚动,才能造成二次伤害,否则的话,只有落点上的蜀兵才会遭殃。

    如此看来,似乎单个的石弹并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能避开它的落点,那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魏军可不会一枚石弹一枚石弹地来打,五十辆投石车全部采用连环发射的方式,全力策动攻击,也就是说在极短的时间内,魏军就可以向西陵城的城头倾泻五百颗的石弹。

    五百颗石弹连续不断地砸了下来,简直就是下了一场石雹雨,那一枚枚的石弹呼啸着凌空飞来,遮天蔽日,原本晴朗的天空此刻竟然也有了几分的阴暗。

    蜀军士兵这个时候抬头望向天空,估计内心之中也是无比的绝望和崩溃的,一枚石弹或许好躲,但这么多的石弹源源不断地砸过来,你让他们如何躲闪得过去?

    蜀军为了加强防御,此刻在城头上几乎是站满了人,在其他的防御设施尽遭毁弃的时候,蜀军也只能是用人来顶了。

    而如此密集的阵型,最是投石车喜欢的,只要石弹能落到城头上,那基本上是弹无虚发,必定有一个或几个倒楣蛋中招的。

    魏军一轮次的石弹攻击,也就短短几十息的时间,他们现在的射击精度都比较高,只有十几步宽的城墙,投石车手都能将一半以上的石弹抛射到城墙上。

    以现在蜀军这种人满为患的防守阵形,任何一枚石弹落在城头上,基本上都会解决掉一到数人,魏军一轮攻击下来,至少也能带走两三百条性命。

    这样的伤害值,无疑是惊人的,魏军最初采用威力极大的猛油火弹,也不过才造成了区区几十人的伤亡,而看起来威力不大的石弹,一波攻击下就能让蜀军死伤数百人。

    如果照这个比例下去,魏军只需要再砸了下去几千枚石弹,就足以彻底摧毁魏军的防线了。

    更关键的是,蜀军面对魏军投石车的攻击,根本就无力招架,只能是被动挨打,为了躲避石弹的袭击,许多的蜀军都只能是眼巴巴地望向天空,如果看到有石弹凌空飞过来的时候,拼命地去躲闪。

    许多人都在躲,以至于城头上人潮涌动,还有人被挤落下城去,摔得是血肉模糊,城头上一片混乱。

    但就算如此,许多人依然是不幸中招,毕竟蜀军的阵形实在是太密集了,人挨人,人挤人,甲躲了过去,乙必定遭殃,丙幸运得到了上天护佑,那丁就会踏上鬼门关黄泉路。

    所以在这种无差别的攻击之下,蜀军的伤亡不断地在增加。

    魏军一轮石弹打完,投石车手马上就又装填石弹,他们的动作是极为地娴熟,从挂弹到发射,所有的动作都是一气呵成的,不到半柱香的工夫,第二轮的石雨打击就再度来临。

    刚才的一个小小停顿让蜀军刚刚地喘了一口气,以为魏军要停止投石车攻击改用步兵进攻了,但没想到片刻之后,又是一轮石雨的疯狂倾泻,蜀军伤亡人数在不断地攀升着。

    “疏散!立刻疏散!”姜维看到形势不妙,只能是下达疏散的命令。

    挤在城头上的蜀军这个时候才算是如蒙大赦,纷纷地抱头鼠窜,向着城下逃去。

    在没有获得撤退命令之前,不管魏军的攻击再密集,他们也只能是留守城头,不敢轻易地离开阵地,否则身后的军法队那可不是吃干饭的,后退者斩无赦,所以他们只能是挤在城头上,提心吊胆地做着躲避的动作,不管别人的生死如何,最起码得保证自己不被石弹给砸中了。

    姜维清楚,魏军的这一番投石攻击,是给攻城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如果蜀军轻易地离开阵地的话,那么魏军步兵很快就会进行反扑了,所以在面对第一轮石弹打击之后,姜维并没有及时地下达撤退和疏散的命令,他也是想看看魏军后续的手段如何。

    但没想到魏军石弹跟不要钱似的,玩命地往下砸,蜀军如果继续地保持这样密集的阵型,那么伤亡代价只会无限增大,所以无奈之下,姜维只能下令紧急疏散。

第2182章 降维打击

    面对魏军如此凌厉的石弹攻势,姜维也不得不采用疏散的方式来进行应对,毕竟只有减少城头上的人员数量,才能让魏军的攻击大部分落空,有效地减少蜀军的人员伤亡。

    这是唯一的应对方式,没有其他的任何选择。

    而且魏军的攻城部队就在城下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发起新的一轮进攻,所以姜维就算是在疏散的时候,也不敢一下子就将所有的人马都调空了,否则魏军趁此机会偷城的话,那么蜀军是必输无疑。

    所以在撤走了大部分的兵力之后,姜维还是在城头留下了近两成的人马,这样就能确保魏军在攻城的时候,有人进行阻击,然后等待着大部队重新归位。

    虽然说剩下两成的人马之后,城头上蜀军的数量就锐减了,也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了,但能不能躲得过头顶上飞来的石弹,那就得看老天爷是不是垂青眷顾,一不留神的话,依然还是会中招的。

    毕竟那些石弹飞行的速度是极快的,也许几息之前它还是空中的一个小黑点,但转瞬之间就会砸了下来,只要反应稍微慢一点的,就很难躲得过去。

    而且蜀军士兵必须要每时每刻仰着脖子抬头望向天空,时间一长,脖子可就受不了了,又酸又僵,眼睛也会犯困,可往往稍稍一愣神的工夫,石弹很可能就会正好砸在头顶上,一命呜呼。

    所以虽然现在城头上的人少了,躲闪的空间也大了,石弹的落空比例也大了,但蜀军完全想要躲过得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石弹袭来的数量并没有多少的改变,魏军一轮石雨那就是五百枚,一枚不多,一枚也不会少。

    而且在经过了第一轮的发射之后,魏军的投石车手基本上都对石弹的落点进行了调整,先前是一半左右的石弹击中目标,现在命中率明显地有所提升,至少有六成以上的石弹会击中城头,这样留在城头上的蜀兵就要承受更多数量的石弹袭击,他们穷于应付,苦不堪言,稍不留神,就会有灭顶之灾。

    王濬使用投石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乱蜀军的防御阵型,连环投石车的威力有限,不可能对西陵城的城墙造成多少实质性的破坏,所以此刻使用投石车的目的,还是为了给攻城的平江营提供火力支援,毕竟平江营的这种蚁附攻城的方式,想要攻下西陵城,难度是非常的大,王濬在谋划进攻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投石车一直以来都是魏军攻城的王牌手段,投石车在战场上,几乎就是一种无敌的存在,降维打击,不管蜀军有没有准备,他们都很难挡得住投石车的攻击。

    不过既然投石车只是来打辅助的,那么就需要王濬实时地观察城头上蜀军的阵型变化,为了看得清楚,王濬还特意地挑选了两个目力好的士兵爬上高高的桅杆,去观察蜀军的动静。

    得到了蜀军疏散的消息之后,王濬便立下令投石车暂停攻击,让雷定率领平江营接着攻城。

    接下来的战斗,就成为了一场拉锯战,王濬也没有一口气拿下西陵城的打算,而是反复地派平江营来攻城,一旦受阻之力,便立刻撤退,随后早已经准备好的投石车则是再次开启一轮狂轰滥炸。

    蜀军现在也有了应敌之策了,只要魏军的投石车一有动作,石弹还没有降临到城头上,蜀军就已经开始疏散了,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蜀军的伤亡。

    而投石车进攻只要一停止,蜀军便会一窝蜂地涌向城头,重新回到防守位置上,来抵御魏军的攻城。

    如此频繁地折腾,也让蜀军众军士是苦不堪言,他们的体力,大多消耗在了不停的上城下城之间,连续几个时辰这般的折腾,蜀军士兵个个面露疲态,气喘吁吁。

    看来王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利用这种反复冲击的模式,让蜀军是疲于奔命,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全部给耗光了,这样在接下来的攻城战斗之中,魏军就会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而且投石车不断地攻击,也在不断地给蜀军制造伤亡,尽管现在投石车的杀伤力远不如一开始的时候了,但只要投石车出手,还是或多或少给蜀军带来一些人员损失的。

    最主要的是,投石车给蜀军的一种无形压力,他们面对投石车,几乎没有什么好的防御手段,只能是抱头鼠窜,紧急疏散,精神高度紧张,战斗力也无形之中会下降很大。

    攻城战往往是一场比拼耐心的较量,有的攻城战,能打几个月的时间,甚至一连打上数年也不稀罕,这样的持久战,对攻守双方的毅力都是一种考验,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羸家。

    魏军在第一天的攻城战斗之中,就表现的足够强势,投石车号称是攻城之王,那一点也不假,完全是实至名归的,王濬就是利用投石车反复地对蜀军进行打击,一点点地来摧垮蜀军守城信心。

    如果单纯地来用平江营攻城的话,那是很难取胜的,这一点王濬很清楚,而且曹亮也希望用士兵的性命来换取胜利,所以他们宁可多浪费一些火弹石弹,也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的伤亡,让平江营的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

    在使用投石车的过程之中,王濬的打法还是十分的花哨的,最初的时候,魏军的攻击还是中规中矩的,步兵这边一攻,投石车那边便打,投石车这边一停,步兵那边再度进攻,如此循环往复。

    蜀军似乎也摸到到这个规律,只要魏军的步兵一撤,他们也不等投石来袭就开始撤退,只要投石车的攻击一停,蜀军又忙不迭地跑上城头,对魏军攻城部队进行阻击,似乎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王濬一看,呵呵一笑,蜀军自以为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应对魏军的攻击了,他们还是太嫩了!

第2183章 不按套路出牌

    很快蜀军就发现魏军投石车不按套路出牌了,常常是投石车的攻击一开始,蜀军便是抱头鼠窜,投石车的攻击一停止,蜀军便又一窝蜂地往城头上跑,可跑到城头上才发现,魏军步兵并没有攻上来,而投石车则是再度开打。

    于是蜀军继续地再往城下跑,如此来回往复,累得他们是上气不接下气的。

    并且投石车改变了进攻的节奏之后,也彻底地打乱了蜀军的防守阵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魏军投石车出手时间,只能是来来回回,疲于奔命。

    这种结果让蜀军知道很是抓狂,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魏军的投石车何时打何时停,而且他们面对投石车又没有其他的有效扼制手段,除了这样上上下下地跑,真的没有其他的什么办法了。

    毕竟石弹落下来的时候他们得逃命啊,这血肉之躯根本就不可能是这些石头蛋子的对手,他们的头再铁,也不可能去以卵击石。

    本来魏军先前的攻击很有节奏,投石车停打步兵来攻,步兵撤退之后,投石车再来打,这样蜀军也可以根据魏军的这个规律来调整防御的方案。

    可现在魏军突然不按常理来出牌了,一下子就搞得蜀军是无所适从了,许多时候,踩在了台阶之上,都不知道该上还是该下了。

    而且现在投石车的攻击非常的鬼,他们甚至敢在魏军攻城部队的头顶上方进行投石攻击,魏军的平江营还在城下面架设云梯呢,投石车的攻击还在持续。

    这样的打法本身就是极其危险的,如果魏军投石车的落点不够精准的话,很可能就会落到自己人的头顶之上,误杀兄弟部队的士兵。

    不过但凡在此刻还敢继续攻击的投石手,本身就是有着极大的把握的,他们对西陵城进行了多轮次的攻击之后,对于石弹落点的把握,几乎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他们其本上调节了攻击的角度和力度,那怕真得出现石弹落空的可能,也尽可能地会让石弹落向城内还不是落到城外。

    当然就算是偶尔有个别的石弹落到了城下,对魏军的部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伤,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在战场上矢石无眼,伤着谁也不一定,假如投石车能用这样的攻击方式,敲开西陵城的大门,那么就算是误伤几个己方的士兵也是值得的。

    魏军这样的打法给蜀军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难题,通常的情况下,魏军步兵的攻城肯定是滞后的,只有等到投石车停止进攻之后他们才敢于发起攻城。

    但现在魏军的进攻大胆了许多,不等到石弹停止,平江营就已经攻了上来。

    而蜀军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地境,投石车攻击的时候,他们需要避让,而魏军步兵发起攻城战斗的时候,又需要他们顶上去,而现在魏军采用双管齐下的手段,着实是给了蜀军一个难题。

    如何来破解,也确实让姜维是有些发愁的,魏军居然敢在己方士兵的头顶上使用石弹来进行攻击,这举动也真是足够疯狂,不过从实战的角度上来讲,魏军投石车射得基本上是相当的准了。

    刚开始的时候,魏军投石车命中率还不到五成,但经过几轮的调整之后,命中率已经是在迅速地攀升了,基本上达到了六到七成,而现在如此之所以他们敢如此近距离使用投石车,是因为投石车的命中率再次得到了提升,砸中城头的可能性都达到了八成以上,就算没有射中,也是刻意加了射程,大部分会落到西陵城内,真正对魏军攻城部队可能误伤,也仅仅不到半成。

    王濬当然是权衡了利弊之后才会下达这种攻击方式的,如果魏军的命中率还是不高或者是大量的石弹只能砸到城外的时候,王濬肯定不会采用这种战术的。

    这样近距离地使用投石车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但如果运用的好的话,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石弹顶在前头,就等于是让它充当平江营的开路先锋,这可比弓箭和其他的武器顶用的多。

    到目前为止,魏军投石车已经向着西陵的城头倾泻了大约四五千枚的石弹,砸死砸伤蜀军无数,只不过是前期蜀军了防范意识不到位,才会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自从姜维采用了疏散计划之后,蜀军的伤亡人数倒是大大地降价了,可战场上的讯息是千变万化的。王濬也不会将投石车拘泥于一种打法,就算这次水军的连环投石车只能是打辅助了,也一样能被王濬给玩出来花来。

    而且不光是石弹,王濬瞅准机会,还会打上几枚猛油火弹的,而且是专捡蜀军人多的时候下手,这样一来,魏军就会承受更大的伤亡代价了,毕竟猛油火弹的攻击威力实在是太可怕了,蜀军如果保持密集的防守阵型的话,一枚火弹砸下去,就会造成蜀军成片的伤亡。

    王濬采用花样繁多的攻击手段,其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破坏蜀军的完整防线,如果在西陵的城头上站满了蜀军的话,那么平江营的攻城就很难成功。

    这个时候,投石车就将会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那就是为平江营扫清障碍,充当清道夫的角色。

    投石车的攻击手段越繁杂花样越多,越会让蜀军摸不着头脑,他们不得不采用各种的手段,来应对投石车的攻击,这样一来,平江营的进攻阻力变小了许多,他们持续不断地向着西陵城发起了攻击,攻势极为的猛烈。

    这也还是因为平江营没有多少的实战经验,否则的话,随便换上一支经验丰富的野战步兵营,这个时候,也差不多该是拿下西陵了。

    不过雷定打得还是极为有耐心的,那怕平江营的进攻被蜀军给击退了,雷定都会立刻组织力量进行反扑,利用投石车给予的强大火力支持下,雷定距离胜利也是越来越近了。

第2184章 百密终有一疏

    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了傍晚,西陵的防线早已经是千疮百孔,芨芨可危,而蜀兵更是累得精疲力竭,气喘吁吁,体力透支的十分严重,如果不是平江营缺乏攻城破敌的经验,很可能现在西陵城就已经易手了。

    姜维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的险恶战斗,所以身处逆境对于姜维来说真得不算个什么事,但像今天这样憋屈的战斗,却是他平生第一次经历。

    以前不管是身处困境还是顺境,姜维都有全力来拼搏的机会,那怕是深陷到敌人的重围之中,只要姜维能够舍身忘死的拼杀,依然是有突出重围,逆转战斗的希望。

    但今天这样的战斗,却让姜维看不到一丝丝的希望,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发力的机会,面对魏军投石车的攻击,蜀军完全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无法抵抗,更无法反击,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这样的战斗,怎生一个郁闷啊!

    而且这次魏军的投石车,用得特别的恶心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打一会儿停一会儿,来来回回地折腾着蜀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让蜀军只能是城上城下疲于奔命,将所有的体力和精力都无休止地消耗在无谓的奔跑过程之中,以至于和魏军攻城部队展开激战的时候,蜀军明显的出现体力不支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这对姜维来说,确实是一场极为难打的仗,其实从姜维整个西陵防御计划来看,他最怕的,也就是魏军的投石车。

    为了消除投石车对西陵城的威胁,姜维将整个战线向前推了百里之远的距离,以猇亭为最前沿,精心打造了一条长围防线,利用险峻的山势,对试图进攻西陵的蜀军进行有力的阻击。

    表面上来看,姜维是将他最为擅长的山地战发挥到极致,利用蜀军在山地战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来阻击魏军。

    但事实上,也是姜维对西陵城防御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虽然西陵城一直以来都是吴国在荆州西部的要塞,同时兼顾着对抗来自于魏国和蜀国的威胁,所以西陵城的防御配置,一直以来都是最为顶级的。

    吴国的经济力量薄弱,在城池的防御上面也向来是马马虎虎,就连国都建业的城防,在立国之初,都是相当简陋破蔽的。

    建业称虽然有石头城的别号,但你千万别被这个别号所迷惑了,直接就认为石头城就是用石头来砌筑的,那样就大错特错了。建业之所以叫做石头城,只不过是因为它建城的那个地方就叫做石头山,因地而得名。

    当初的时候建业还叫做秣陵,孙权也是因为听信了张昭之言说这里有帝王之气,所以才在这里建城的。当时条件十分的简陋,别说是砖石砌城了,就连夯土建城都做不到,只能用篱笆墙来代替,建业也就成为三国之中最为简陋的一座都城。

    不过建业虽破,但西陵城的防御实力却不含糊,为了确保荆州上游的安然无恙,吴国在西陵城的建造上面,还是勒紧裤腰带,舍得花大价钱的。

    西陵城的城墙虽然也是夯土所建,但在建造的过程之中,还是掺杂了不少的石块,这样就使得西陵的城墙比起普通的城墙坚固了不少,抗投石车打击的能力也是相应提高了。

    但姜维却深知魏军投石车的厉害,魏军的投石车已经摆脱了人力牵接拉的范畴,而是采用更为先进的配重式,不但投石车手的数量大大地降低了,而且投石车的力量变得更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在建业的渡江之战中,魏军就曾经建造出体积更大,射程更远的投石车,直接就能将石弹抛射到长江的对岸去,这种恐怖的力量任谁听了,都会胆战心寒。

    所以姜维知道,以西陵的城防力量,是不足以挡住魏军投石车,一旦让魏军冲到西陵的城下,用投石车进行饱式攻击,西陵城根本就守不住。

    所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姜维最终的防御方案。

    但百密也终有一疏,姜维一直死盯着的,是魏军的陆战部队,对于水军这边,姜维有些忽视了,他一直认为,魏军水师虽然有覆灭吴国水军的力量,但那种力量不过是在水面上的,魏军水师还没有能力将这种力量向陆地上扩展吧,只要蜀军不下水,魏军又能奈之若何?

    可万万没想到,魏军居然就在姜维的这个盲点上动手了,尽管说魏军派出来的陆战部队并不是最为精锐的野战步兵营,但上万人的攻城部队,还是给姜维带来了无穷的压力。

    当然,魏军陆战队之所以能占据主动,完全就是因为有投石车在背后给他们撑腰的结果,在投石车的强力掩护之下,魏军的攻城行动进展的十分顺利,几次都快要将西陵城给攻破了,如果不是姜维的嫡系军队拼死抵抗的话。

    姜维身边的这支亲兵卫队那可是跟随姜维身经百战的骁锐之师,经过参战过数次的北伐之战,战力之强悍,一旦也不亚于蜀军王牌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在陇西战场上全军覆灭,连同它的指挥官张嶷一同命殒北伐之路,尽管说退回到蜀国之后,姜维也一心再想要重建这一支王牌部队,但在所有的精锐都损失殆尽的情况,想再将这支队伍重建起来谈何容易,再加上转战永安的事,重建无当飞军的计划也就搁置了。

    姜维的这支亲卫军,已经是蜀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了,装备最为精良,斗志也是最为旺盛,在这种危难时刻,也是他们挺身而出,多次地击退了魏军的进攻,才确保了西陵城的不失。

    但这支亲卫军的数量也太少了,多年的战斗下来,虽然有所补充,但总人数现在已经没有千人了,在这种大的战役场合下,它们能挽一时危局,但却能挽回整体的颓势。

    现在,姜维只能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宁随的这支援军身上了。

第2185章 赶着去投胎啊

    宁随也是在第一时间便得知了西陵城遭遇魏军袭击的情况,接到了姜维的命令之后,他片刻也不敢耽搁,立刻集结队伍,火速地回援了西陵了。

    本身宁随在驻扎在四风山这个地方,就是充当预备队角色的,四风山和猇亭相隔不远,也算不上什么险要之地,唯一的重要之处就是这里是猇亭通往西陵的必经之处,而且距离西陵,也只有三四十里的距离。

    不管是增援猇亭还是回援西陵,四风山这个位置确实是刚刚好,不远也不近,正好可以左右逢源,做为预备队的驻留位置,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但如果说论险要程度的话,四风山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姜维压根儿就没有把这里当做一个需要坚守的要塞点,所以宁随到达四风山之后,也仅仅只是在这里进行了宿营,简单的兴修了一下工事,只是按照普通的宿营地一般搞了搞防御,基本没有在四风山去构筑什么完整的防御阵地,摆明了就是把这里当做一个临时的宿营地而已。

    其实呆在四风山宁随也挺憋屈的,原本他可是猇亭阵地的指挥官,肩负着抗击魏军的重要职责,但司马伦一来,就立刻取代了他的位子,不管是谁,心里一定也是不爽的。

    但宁随却不敢有任何的怨言,因为这个决定是姜维做出的,做为姜维身边的心腹之人,理当不会质疑姜维的这个安排。

    更何况,司马伦是蜀国的骠骑将军,地位是仅次于姜维的,而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宁随只是一个副将的身份,如何能资格和司马伦来相提并论。

    当初姜维从江陵撤向西陵,面临着马上就必须临时构筑给猇亭防线的问题,以阻挡魏军的追兵,当时姜维手下的人手不足,只能是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守猇亭。

    宁随跟随姜维多少年了,忠诚度肯定是没有得说的,否则姜维也不会将他引为心腹,但宁随的能力如何,姜维自然比谁都看得清楚,水平肯定是有的,武艺自然也不会太差,但如果让他来独挡一面的话,也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的。

    猇亭的重要性对于整个西陵之战而言,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人手齐备名将云集的情况下,姜维自然而然要选择最为合适的人选,司马伦取代宁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姜维这次担负着西陵之战的重任,他需要对西陵的整体防御计划进行谋划,如何能做到万无一失才是姜维需要考虑的事。

    至于任人唯亲,恐怕在姜维的字典之中,过没有这个词,现在也没有,将来更不会有,不管是安排谁来担任要务,姜维永远考虑的都是是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在没有其他人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姜维自然会重用宁随,但当有了更为合适的人选之时,姜维也会立刻进行更替。

    让最合适的人来做最合适的事,一直是姜维的治军之道。

    宁随就算有些不甘,却也不敢质疑姜维的决定,更别说提什么反对的意见了,姜维让他担任预备队的统率,驻守四风山,宁随也没有任何的怨言,立刻无条件地执行了姜维的调令。

    其实当预备队真得很郁闷,没有紧急的情况,他们是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的,看着其他的兄弟部队打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立功的机会一抓一大把,而宁随只能是呆在四风山无聊地等待着,如果猇亭前线那边出现了险情,或许还有他的用武之地,但如果猇亭那边平安无事的话,宁随还真是一闲到底了。

    宁随每日无所事事,只能是眼巴巴地紧盯着猇亭那边,如果真要出现什么问题的话,那他便会立刻带兵增援。

    宁随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猇亭山那边,只有那边有意外的情况,才需要他顶上去。

    只可惜猇亭那边打得虽然十分激烈,但司马伦将猇亭守得是安稳如山,根本就无需宁随的增援,所以现在宁随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

    至于西陵那边,根本就不在宁随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西陵是大后方,就算还有来自于上庸那边的威胁,但姜维已经派罗宪去守马鞍山了,西陵那边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危险,宁随当然不会认为他还有机会需要去回援西陵。

    可接到了姜维的命令之时,宁随还真是为之一愣,猇亭那边没有出问题,反倒是西陵出了事。

    这还了得吗?既然姜维都下达了紧急的调令,要求宁随即刻率兵增援西陵,显然西陵那边的军情是紧急无比的,宁随当即便集合起了部队,前后都没有一刻的时间,他就已经率军离开了四风山,一路小跑地赶住了西陵。

    从四风山到西陵,只有三十多不到四十里的路程,而且都是比较低矮的丘陵,路况也不是太难,宁随预计自己全速前进的话,最多也就一个半左右的时辰即可抵达西陵。

    冬天的日头比较短,宁随出发的时候,抬头看了看太阳,此刻已经是日影西斜了,就算他赶得比较快,回到西陵也大概是傍晚黄昏之时了,也不知道蜀军在西陵城遭到了魏军的攻击,能不能顶得住?

    但愿情况不是那么太糟吧,宁随此刻也是心忧如焚,焦急地眺望着西陵方向,只可惜前面有群山隔阻,宁随根本就看不到西陵城的状况,他现在只有加快速度,倍道而行,尽可能地早一点赶到西陵实施救援。

    一直到现在,宁随才算是刷出一点存在感了,姜维十万火急地命令让他赶往西陵增援,显然西陵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否则姜维也不会轻易地下达这种命令的。

    宁随现在也顾不上管天是不是快黑了,全力以赴赶回西陵才是他任务,他这一路之上,不断地快马加鞭,还一再地催促步兵加快速度,搞得步兵是怨声载道,暗暗地腹诽,说宁随这是赶着去投胎啊!

第2186章 拉胯

    宁随现在所指挥的这支军队,并不是单纯的益州兵,其中还包括着为数不少的荆州兵,做为预备队,肯定不会是蜀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人员杂芜,大部分都是各军淘汰下来的人马,才会临时地拼凑到一起。

    这样的军队自然很难有一致的想法和信念,宁随为了解西陵之围,不惜耗费士兵的体力,采用全速前进的方式,驰援西陵。

    宁随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忽略了士兵的体力耐受程度,来自于益州的士兵由于常年行走于山地之中,训练有素,如此长距离的快速行军,他们倒是没有太多的负担。

    可是对于擅长于乘船不习惯步行的荆州士兵而言,这样的快速行军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他们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个个是苦不堪言,自然对宁随是心生不满。

    不过宁随可没有在乎这些荆州兵的想法,西陵遇险,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他又怎么可能会白白地放弃了,更何况姜维已经是明确地下达了军令,让他尽快地回援西陵,于公于私,宁随都没有懈怠拖延的理由。

    此刻的宁随,都恨不得能肋生双翅,一下子就飞到西陵去,所以他压根儿就没管这些荆州兵有什么意见,不断催促其前进,如果遇到消极怠慢的行动拖沓的,宁随便会大声地喝斥,恼怒的时候,直接就拿鞭子去抽了。

    为了能尽快地回援西陵,宁随也确实是拼了,只可惜他虽然是倍加努力的,但手下那些士兵是比较拉胯,越跑越慢,眼看着天色已经是越来越暗了,蜀军却迟迟也无法赶到西陵,让宁随是气得七窍生烟,心急如焚。

    可是再急也没有用啊,就算宁随有心去杀他几个来儆儆猴,但那真得有用吗?看看那些来自荆州的士卒一个个累得气喘如牛,双腿如灌了铅一般的模样,宁随也只能是放弃了杀一儆百的打算,这种长跑的体力活不同于战场地上的拼杀,没有平时的高强度操练做为支持,连续地跑上几十里路,只对荆州兵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不是他们不尽力,实在是没那个能力。

    吴国的军队大体上都是这个素质,以前他们依仗水军之力惯了,出门大部分时候都是坐船,比如进攻淮南的时候,吴国的水军船队会一直将步军护送到巢湖,而且在那儿登岸,对合肥新城发起攻击,长达数百里甚至是上千里的征程,真正让他们走路的距离,也只有那么几十里。

    从建业到西陵这样蔓延万里的路途,吴军百分之百地都是依靠舟船,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

    这无形之中也就造就了吴**队在行军上的短板,有水军船队的时候他们可以弥补这个短板,但没有了水军船队,吴军的弱点就完全地暴露无疑了。

    就如同是陆抗在武昌撤军时,明明吴军要比魏军早几天出发,可最后赶到了洞庭湖畔的时候,依然被魏军给追上并包围了,如果不是罗宪及时带兵增援的话,很可能陆抗就交待在那儿了。

    因此可见,吴军的行军速度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说魏军有骑兵,速度上肯定要比步兵快一些,但别忘了,魏军的骑兵和步兵是协同行动的,魏军行军的快慢并不是取决于骑兵而是步兵。

    这就如同是木桶的原理,决定木桶存水量的多少并不是取决于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骑兵步兵同步前进,那么决定整支队伍快慢的便是步兵了。

    由此相比,可见吴军步兵的行进速度有多拉胯,实力是真得不行啊。

    相比之下,蜀军这边要稍微好点,由于他们常年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体力和耐力都是十分出色的,虽然他们的速度是没办法和魏军骑兵相比,但要和魏军步兵拼速度的话,蜀军可一点也不吃亏。

    现在队伍之中的益州兵和荆州兵一眼就可以分辨得出来,那些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的肯定是荆州兵,而个个气定神闲,健步如飞的必定是益州兵无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宁随这个时候真得有些无语了,他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毕竟他也不能将一支军队分成两批,速度快的益州兵先走,速度慢的荆州兵后走。

    如果真这么分兵的话,那么宁随就面临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兵力无法集中,因为他也不知道现在西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而一旦赶到西陵之后,他很可能便会立刻投入到战斗之中,如果这个时候兵力分散的话,面对残酷的战斗,很难有获胜的把握。

    宁随其实是明白自己的定位的,本身他率领的就是一支预备队,一支混编的队伍,战斗力相对渣一点,如果以这样的一支军队和魏军的主力交锋的话,基本上难有胜算。

    而一旦分兵而进,让蜀军本来就比较单薄的实力就愈发显得单薄了,所以那怕是心里再急,宁随这个时候也不敢冒然地分兵,只能是维持一支军队的整体队型,尽可能保持比较快的一个行军速度,向西陵方向进行突进。

    冬天的太阳落得比较早,蜀军刚赶了一半的路程,就已经是红日西沉,日薄西山了。

    宁随望着如残血一般的夕阳,也只能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现在距离西陵还有近二十里的距离,以目前蜀军的推进速度,想要抢在天黑之前就赶到西陵城,完全不现实了。

    看看荆州兵一个累如狗的模样,接下来的行军速度更是会大大折扣,所以宁随不得不调整了他的计划,他决定在这一带短暂地停歇一下,吃一点干粮,喝一口水,让疲惫的蜀军稍稍喘息一下,恢复一点体力,以迎接接下来的恶战。

    可就在蜀军刚刚停下来的时候,就听得前面喊杀声四起,一支魏军突然地杀了出来,将蜀军的前进之路完全地给截断了。

第2187章 围城打援

    宁随听闻得杀声四起的时候,心头上顿时为之一凉,暗叫了一声不好。

    其实宁随的这一支军队驻扎在四风山,早已是一张明牌了,以魏军的斥侯兵的渗透侦察能力,不可能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存在。

    那么魏军在攻打西陵的时候,又焉能不考虑四风山这支预备队的增援情况,于是出现半路拦截的这种状况,完全是在常理之中的。

    宁随也是光考虑了紧急救援的事,没考虑到魏军在半路上可能的阻击,结果是他刚走了一半的路程,就遭遇到了魏军的突然拦截。

    此时奉命阻击蜀军援兵的是水军陆战队的平湖营,他们早就在这一带提前登陆了,并且是依据地形做好了阻击的准备,等到蜀军匆匆赶来之时,平湖校尉钱进立刻是率军杀出,将宁随的人马截在了半路之上。

    这次的阻击战完全是曹亮和王濬计划之内的安排,姜维将宁随的一万人马驻扎在四风山,其目的性显而易见,如果猇亭告急的话,宁随便随时可以进行增援,如果西陵有事的话,宁随也可以紧急回援西陵。

    宁随在四风山的这一万人,完全充当的就是预备队的角色,哪儿有紧急的情况增援哪儿。

    这次曹亮准备利用水军陆战队对西陵城发动奇袭,首先就必须要全盘考虑蜀军的布防情况,西陵驻守着多少的蜀军?比如战斗打响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西陵增援的部队有几支?

    这些问题都是曹亮必须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按照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蜀军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魏军牵制在了猇亭山、虎牙山和马鞍山一带,西陵城的守军最多也就只有一万人。

    一旦西陵城受到了攻击,猇亭山、虎牙山的蜀军肯定是动不了的,他们此刻正陷入到和魏军的激战之中,分身乏术。

    只有马鞍山的那边的情况稍微好一点,魏蜀两军虽然对峙着,但暂时还没有发生冲突,蜀将罗宪很有可能会抽调出一部分的兵力来,回援西陵。

    为了牵制住马鞍山的蜀军,曹亮已经提前给牵弘下达了命令,让他率军从兴山向马鞍山方向移动,虽然不必和马鞍山的守军发生正面交锋,但派出一些少量的部队,从侧翼进行迂回作战也是很有必要的。

    牵弘这次的作战任务,并不是拿下马鞍山,而是对马鞍山之敌形成滋扰,令其不敢轻易地回援西陵,这样就可以达到削弱西陵守军的目的。

    牵制住了猇亭山、虎牙山和马鞍山的蜀军之后,西陵城除了来自于四风山的那支预备队之外,就再也没有可以增援的力量了,这对水军陆战队拿下西陵,还是有着极大的把握的。

    至于四风山的这支预备队,曹亮也不会让他们轻易就能回援西陵的,要知道,这次攻打西陵,曹亮可是安排了水军陆战队的两个营平江营和平湖营参加战斗的,平江营将会担负起主攻西陵城的任务,而平湖营则将会担任阻援的任务。

    围城打援向来是曹亮作战时惯用的手段,攻其之必救,一旦西陵受到攻击,四风山的这支蜀军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施救援的,曹亮安排平湖营在四风山通往西陵城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可不仅仅只是为了阻击这支蜀军,而是让平湖营张开一个口子,一举吃掉这支蜀军。

    只要消灭了这支蜀军,必将会使西陵的守军陷入到恐慌之中,因为除了这支援军之外,西陵城的周围,已经再没有可以可以实施救援的力量了,而魏军的平湖营,也可以腾出手来,从侧翼对西陵城发起攻击,配合平江营,拿下西陵城。

    针对曹亮的这个计划,王濬很快就制定出了部署的方案,在平江营向西陵城发起进攻的同时,满载着平湖营陆战队的另外数百艘战船在西陵以东二十里的白沙咀实施登陆。

    由于事先魏军斥侯已经对这片区域进行了侦察,没有发现这里有蜀军的驻军,所以就算平湖营没有战列舰的掩护,也可以轻轻松松地在白沙咀完成登陆。

    平湖营登陆之后,就在四风山通往西陵的必经之路上进行了埋伏,一旦蜀军进入到伏击圈之后,平湖营就要果断地出手,一举其歼灭。

    四风山的这支蜀军,不多不少,正好也是一万人,和平湖营的人马是持平的,那么这场较量,对于平湖营来说,也算是一种考验了。

    说实话,平湖营和平江营一样,都是水军陆战队序列之中的两支部队,如果论装备军械的话,平湖营和魏军的那些野战步兵营也没有多少的差别,在单兵武器装备上面,几乎是相同的,稍稍有一点欠缺的,也就是平湖营没有装备投石车以及床弩攻城车等这些重型的装备。

    这些重型装备,基本上是攻城时候使用的,这次平湖营在白沙咀打伏击战,完全是根本用不到这些重武器的,优良的单兵武器也足够给他们撑场面了。

    平湖营真正欠缺的,也恐怕只有战斗的经验了,和平江营一样,平湖营在建立之后,就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洗礼。

    平时的训练倒是非常刻苦的,王濬对水军陆战队抓得比紧,那怕是处于水军新创,千头万绪都得需要王濬去处理,但他依然是一有空缺,就会亲自来监督平江营和平湖营的操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王濬虽然是水军都督,但他却是出身于长水营,一支典型的陆战部队,所以王濬在操练平江营和平湖营的时候,一点儿也不陌生,除了水上作战之外,其余的陆上作战,本质上和野战步兵营也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王濬将自己先前管理长水营的那一套来管理平江平湖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

    不过训练和实战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次的白沙咀伏击战,对于平湖校尉钱进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2188章 设伏

    顺利地完成了登陆之后,钱进就将平湖营开到了四风山到西陵的必经之路上,结合白沙咀这一带的地形,钱进很快就完成了作战部署。

    这次平湖营的目标很明确,不光是要阻击宁随这支蜀军对西陵的增援,而且要一举将其歼灭,彻底地断了姜维等待援兵的念想。

    白沙咀的这个地形是比较利于伏击的,三面高地,形若箕状,钱进虽然自从加入到水军陆战队之后没有打过实战,但至少兵书是没有少读,如何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在平时的日常操练和演习之中都可以学到,如果他没有一点能力的话,也不可能会被王濬提拨到平湖营校尉的位置上来。

    钱进和雷定都是出身于长水营的,在王濬担任长水校尉的时候,他们至少也已经是都伯一类的低阶军官了,后来也升到了军侯和司马,王濬升任水军都督之后,极度缺乏人手,于是他抽调了一大批自己比较信任能力也上佳的中下层军官,其中就包括第一位从水军校尉升到将军的谭闿。

    钱进和雷定也是在同一时间得到了王濬的抽调,分别担任了水军陆战队平江营和平湖营的校尉,所以说能力上来说,他们还是得到了王濬的认可的。

    此刻钱进还是第一次亲自指挥上万人战斗,心时难免会有一些紧张,不过对他而言,更多的还是兴奋与期待。

    万人作战,这可是大场面啊!

    在魏军之中,能够指挥上万人的部队,级别也至少是杂号将军一级了,而水军这边,却是一个特例,就是因为水军自组建以来,从未参加过实战,没有战斗就没有功勋,在魏军这个军功至上的晋级体系之中,没有战功,是很难获得升迁的。

    所以才会出现七万多人编制的水军居然只有两个将军的奇葩情景。

    不过随着水军大规模的参与战斗,水军的将军封号也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并呈现出井喷的形态,以谭闿为首的水军校尉纷纷窜升到了将军的位置上,彻底地改变了水军军官官衔偏低的冏状。

    看着身边的那些水军校尉一个个的将星闪耀,让钱进和雷定也是艳羡不已,只不过他们一直没有出战的机会,所以光是羡慕也没有用,只有真刀真枪地拼上一场并斩获胜利,他们才有机会升到将军的位置上。

    毫无疑问的是,这次的伏击战,就是钱进晋升的最好机会,当然前提条件是得把这一仗打好,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的任务。

    如果单纯的从兵力来讲,双方的人数几乎是相等的,而且打得是遭遇战,那注定这场战斗将会是一场恶战。

    不过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上的胜负,从来也不是由人数多少来决定的,而且这一次的交战,魏军也不占据任何的劣势,由于是伏击战,魏军完全可以以逸待劳,蜀军长途奔进,无论是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如果钱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的话,获得一场大胜还是大概率的事件。

    对于水军陆战队来说,他们的作战机会可没有野战步兵那么多,这次的伏击战,可是为数不多的晋升机会啊,如果钱进不能把握住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失去晋升将军的机会。

    而且一个庸碌无为的人,也是没有资格继续地呆在平湖营统领的位置上的,如果此战失败,钱进很可能就会彻底地丧失晋升的资格,就连现在的校尉位置也不一定能保得住。

    所以这次的战斗,对于钱进来说也是压力山大的,为了打好这一战,钱进也是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布置了一个大大的口袋阵,然后让所有的士兵都隐藏起来,不暴露任何的行踪,这样才有可能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钱进在白沙咀登陆的时候,基本上是和平江营进攻西陵是同步的,在接近午时的时候,平湖营就已经全部抵达了伏击点,进入阵地之后,全部隐藏了起来,安静地等待着大鱼上钩。

    西陵城遇袭之后,魏军肯定是会派快马去通知驻扎在四风山的宁随的,不出意外的话,宁随在接到命令之后,将会火速地赶往西陵。

    平湖营想要伏击西陵,就必须不能让宁随知晓在白沙咀有埋伏,钱进特意地让平湖营全体隐藏起来,就是为了防止被蜀军的快马给发现,而且魏军更不能半路拦截蜀军的传信兵。

    此刻魏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四风山通往西陵的道路,那怕是一只老鼠也跑不过去,但如果将传信兵给拦截住的话,宁随就得不到西陵遇袭的消息,更不会出兵救援了。

    所以钱进是不可能拦截蜀军的通信兵的,而且不光是不能拦截,还得给通信兵留出一条畅通无阻的路来,不能让他们瞧见什么破绽。

    果然,平湖营在进入到伏击阵地后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瞧见了有快马朝这边急驰而来,钱进急令所有的士兵即刻隐藏,千万不能让蜀兵发现。

    还好蜀军的快马只是传信,打马如飞,一溜烟地就从白沙咀冲了过去。

    传信兵不是斥侯兵,他们的任务只是传信,越快越好,在飞驰的过程之中,如果不是有明显的痕迹的话,他们是压根儿不会发现魏军的行踪的。

    传信兵一过,那就意味着宁随很快就会得到西陵遇袭的消息,战斗已经如在弦之箭,钱进下令魏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时刻准备着随时投入战斗。

    等待的过程是极为漫长的,魏军呆在树林草丛之中,紧盯着前方的道路,一直等到了夕阳西下,都没有看到蜀军的身影,这让许多的士兵难免产生了急躁的情绪,牢骚声不断,纪律也有些松懈下来。

    钱进立刻对其进行了安抚,打伏击战,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了,越枯燥无味,越得坚持,越得保持高昂的斗志,否则敌人出现的时候,正是刚刚懈怠下来的时候,这仗还怎么打?

第2189章 及时出现

    好还没过多久,就在夕阳将逝的时候,蜀军的队伍出现在了魏军的视线之内。

    钱进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他本来已经是做好了打夜战的准备,此刻蜀军的出现,正好可以避开夜战。

    虽然钱进也不惧怕打夜战,但如果打夜战的话,就会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了,这显然是钱进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如果能在白天或者是傍晚就解解决战斗,自然是钱进最想见到的。

    本来已经到了夕阳西下之际,钱进不得不全力准备夜战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蜀军“及时”地出现了,这让钱进多少有些喜出望外。

    等到蜀军一头扎进了魏军的包围圈之后,钱进果断地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埋伏在树林中、草丛里、山谷中的魏军是一拥而出,杀声震天,他们以山呼海啸之势向着蜀军冲去。

    蜀军没想到魏军会在这里埋伏,顿时是惊惶失措,乱作了一团。

    宁随也是大吃了一惊,他连连地暗骂自己糊涂,好歹他也是跟随姜维作战多年的将领了,做为姜维身边的心腹,就算是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但看过的东西也比别人要多得多,而现在却犯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真的是不应该啊!

    很明显,魏军采用的就是攻其所必救的计谋,这种谋略,其实都是从古至今让那些军事名将给玩坏了的计谋,只要宁随用心点思考一下,还是很容易掌握魏军半路伏击的情况的。

    其实要怪只能怪宁随他自己太心急了,从刚一接到姜维的军令之后,宁随整个人就陷入到了一种心忧如焚的焦虑状态之中,这个时候他恨不得能长出两双翅膀来,直接飞到西陵去。

    那怕是蜀军从准备到出发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但宁随都觉得有些太拖沓,他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端狂躁之中,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

    行军的一路之上,宁随都不记得挥了多少次的马鞭,殴打了多少名的蜀兵了,反正只要是有士兵比正常的行军速度还慢,宁随就一鞭子抽过去,加以喝斥。

    尽管说宁随还没有到杀一儆百的地步,但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激起了许多蜀兵,尤其是荆州籍的士兵的不满,只不过因为宁随是他们的统率将军,没人敢当面表达他们的不满,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在这种情绪之下,宁随自然也就没有多考虑其他的事情,这个时候突然遭遇到魏军的伏击,反倒是让他的脑子瞬间清醒了不少。

    此刻宁随意识到他中了魏军围城打援的诡计,陷入了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顿时是冷汗涔涔,他也摸不清魏军在这里究竟埋伏了多少的人马,反正是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妙,赶紧地下令蜀军全面的撤退,以避免遭到魏军的围歼。

    可此时蜀军一旦踏入到了魏军的包围圈之中,钱进又如何能让他们轻易地逃脱。

    钱进在布署包围圈的时候,就将平湖营安排到了三个方位上,一旦发起攻击,北西南三面的魏军便会同时出击,形成一个口袋阵。

    不过这仗也不太好打,毕竟寻常的围歼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至少也得达到两到三倍以上,我方必须要占据明显的兵力优势才能这么打。

    显然钱进现在就面临着一个兵力不足的问题,平湖营的编制是一万人,现在完全是满编出战的,而对手同样也是有着一万人,这一万人想要围歼一万人,难度可不小啊!

    但如果平湖营从正面进行阻击的话,拦截住宁随不令其增援西陵他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想要全歼这一万人的蜀军的话,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能的事。

    毕竟蜀军就算是进攻受挫之后,也可以实现轻易地撤军,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谁吃掉谁也不是容易的事,更多的时候,是双方打成一个平手,各自后撤,谁也奈何不了谁。

    如果钱进担负的任务仅仅只是阻击的任务,那么正面进行拦截的方式就是完全奏效的,钱进完全有把握将蜀军给拦了下来,绝不让他们有半点的机会增援西陵。

    但上峰的命令却并非如此,不光是要求平湖营阻击蜀军援兵,而且要求平湖营尽可能地予以全歼其敌,这样平湖营才能从这里掉转枪头,协助平江营攻打西陵城。

    所以对于钱进来说,在白沙咀就不能简单地排出一个阻击阵型,想要全歼蜀军,就必须要采用更激进一些的打法,将蜀军给包抄了,不给他们后撤的机会。

    这样做的风险其实也是比较大的,毕竟目标实在是太大了,平湖营想要一口将其吞下,难免会消化不良,这个时候,如果蜀军采用鱼死网破的打法,集中兵力,选择从一个方向上突破,还是有机会突破魏军的包围的。

    尽管如此,钱进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种围歼战的模式,毕竟想要全胜,就必须打包围战,不能给蜀军任何逃跑的机会,至于蜀军会不会拼死一搏,那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只要平湖营打得坚决一些,能在士气上压倒对手,取得一场大胜,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吧。

    于是钱进在白沙咀的战场上,将平湖营的一万兵马分为了三路,北路三千人,南路三千人,西路四千人,三路人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并且是全部的潜伏起来,只有等到蜀军全部踏入埋伏之后,三路人马才一齐杀出,鼓噪而进,气势如虹。

    蜀军完全懵掉了,毕竟他们在这里遇到魏军可真是点的心理准备也没有,魏军突然地杀了出来,三面皆是魏军涌动的人潮,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思去计算魏军有多少的人马,几乎所有的蜀军都是抱头鼠窜,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能逃出魏军的包围圈。

    宁随也搞不清魏军究竟有多少的人马埋伏在白沙咀,在这种情况,强行往前突围,恐怕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只有先行后撤,脱离魏军的包围圈,立足稳了之后,再与魏军决战不迟。

第2190章 哥哥也顾不了哥哥了

    蜀军这么一撤,那就正合钱进的心意,这场战斗,其实就是一场遭遇战,魏军也仅仅只比蜀军早到达战场几个时辰而已,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隐藏和潜伏,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修建工事,所以,魏军也没有占据太多的地形之利。

    最大的好处也许就是魏军在这里经过了充分的休息,养精蓄锐,正是体力和精力最为旺盛之时,而蜀军则是刚刚经过了一路的急行军,疲惫不堪,如此一对比,魏军还算是占据着不少的优势的。

    但这种优势如果被蜀军打一个反击的话,也自然就荡然无存了,毕竟以一万兵力想要吃掉对方同等数量的人马,难道可是不小滴。

    不过还好蜀军遭遇到伏击之后,第一时间不是考虑如何反击,而是考虑如何逃跑,钱进不由得大喜,这对平湖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蜀军拼命搏杀的话,他还真是难以对付,可蜀军这一撤退,无疑给了魏军追杀的机会,蜀军兵败如山倒,他们再难有翻盘的机会了。

    钱进当即下令,魏军三路齐出,对蜀军进行展开全力的追杀。

    平湖营在设伏的时候,就利用地形构筑了一个半包围的阵式,全面展开进攻之后,平湖营首先便是收紧这个包围圈,将蜀军的人马困在其中。

    这完全就是一种包饺子的节奏啊!

    蜀军一看魏军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顿时早已是慌得一批,再加上宁随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蜀军自然是无人恋战,一个个夺路狂奔,想要冲出魏军的包围圈。

    事实上,就算是宁随不下达撤退的命令,蜀军的斗志也是早已成为了一盘散沙的,他们一路之上都在急匆匆地赶路,累得已经是精疲力竭了,此刻魏军突然地杀出来,全无准备的蜀军如何还能有抵抗的信心,除了逃跑,他们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宁随也清楚现在他们面临的局势,高强度的行军已经将蜀军的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时若要是参加战斗的话,确实是比较难打,再加上敌情不明,宁随也不敢冒然与之缠斗,他只能是选择撤退,只要能突出魏军包围圈,稳住阵脚,蜀军还是有反击的机会的。

    但宁随想的是不错,可战场的形势却未必能如他所愿,魏军提前几个时辰便已经抵达了白沙咀,养精蓄锐,体力充沛,早已是暗暗地憋着一口气呢,当进攻的战鼓声响起的时候,魏军士兵斗志昂扬步履矫健地便冲了出去,很快地就追上了蜀军,随即便进入到激烈的厮杀之中。

    其实战斗的激烈也只是单方面的,蜀军此刻处于一种全线溃退的状态,再加上他们身疲力乏,想跑都跑不动了,根本就无力抵抗魏军的追杀,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

    对于平湖营的魏兵来说,这次的战斗可是他们立功的好机会,所以这次打仗,平湖营的所有士兵都比较拼,一个个玩命地往上冲,斩获一颗人头,那便是一份功绩,想要升官晋爵,这一仗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是士气高昂,战志爆棚,另一方却是身疲力乏,战意萎靡,那怕是双方人数相差不多,但战场上的局面却是相去甚远,魏军有如砍瓜切菜一般,轻易地便在战场上横扫席卷,杀得蜀军是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有的蜀兵倒是想要奋起反抗的,但周围的同伴却都无心恋战,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来逃跑,那些想要战斗蜀兵只是犹豫的工夫,就发现其他战友已经是跑光了,他孤身一人要面对魏军汹涌的人潮。

    这个时候,搁谁也得认怂啊,他自然也放弃了抵抗的想法,准备跑路,但蜀军的来势极快,瞬间就将他给围住了,还没有等他来得及做出反应呢,乱刃齐下,这个蜀兵也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魏军跑得快,蜀军跑得慢,整个的战斗过程仿佛就成为了一个吞噬的过程,魏军人潮如汹涌的巨浪,一路浩荡推进,不断地蚕食着蜀军的后队人马。

    蜀军之中,最为悲催的当属那些来自于荆州的兵马了,先前的急行军,他们就是因为拖了后腿受到了宁随的责骂和鞭笞,其实这些荆州兵实在是委屈的很,毕竟他们何时进行过如此高强度的跑步训练,那时的吴军,出则必是舟船,很少步行的,所以就算是平时的操练,也是策重于其他方面的,绝不会专门刻意地去训练跑步。

    行军时拉胯最多受一点责骂,但此刻到了生死关头,再跑不动的话,那就可是有性命之忧的,魏军的刀枪无眼,一旦被魏军追上,那真就是十死无生了。

    那些荆州兵真叫个绝望啊,益州兵的速度比较快,先前的行军之中,他们耗费的体力也比较少,当然这是得益于他们日常训练的结果,此刻狂路狂奔,很快就将荆州兵甩在了后面。

    行军的时候,益州兵还能压住一点速度,和荆州兵保持同步前进,但此刻到了生死关头,就没有去顾及这些了。

    益州兵还在暗暗地庆幸,幸好有荆州兵给他们垫背,否则让他们和魏军拼速度的话,也未必能拼得过啊!

    在战场上逃命的时候,并不见得需要你比敌人快多少,而是需要你比同伴快多少,临死也能拉个垫背的,只要垫背的数量足够多的话,魏军光顾着追杀这些垫底的蜀兵了,那么跑在前面的蜀兵,自然而然就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了。

    现在蜀军所有的人都在为这个逃出生天的机会在拼搏,如果是来自同一地域的士兵可能还会相互照应一下,但来自不同地域的士兵之间,这个时候就恐怕是形同陌路了,那不落井下石已经是最大的情面了,拉兄弟一把,俨然已经成为了奢望。

    生死关头,哥哥也顾不了哥哥了,如何还有余力去顾及兄弟呀!

第2191章 降者免死

    荆州兵此刻的心态完全崩溃了,本身他们加入到蜀军之后,就受到了或明或暗的一些排挤,在蜀军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那些像步协那样独立作战的军队可能情况会好一些,但像他们和益州混编到一起的荆州兵,日子过得就不那么地顺意了。

    像宁随所率的这一支混编军,基本上都是由其他各路人马淘汰下来的多余编制,一般情况下,担任主要防御任务的,都是由蜀军之中比较精锐的部队担任的,比如说守猇亭的是司马伦的人马,守虎牙山的是步协的人马,守马鞍山的是罗宪的人马,他们堪称是目前蜀军之中的几大精锐力量。

    而宁随所率的这一支混编军,担任的是预备队的角色,谁都是知道,预备队在整个军队体系之中,也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作用,救救火,应应急,这个还行,真如果让他们独挡一面的话,那就是勉为其难了。

    混编军的最大问题还是缺乏凝聚力的事,把各路不同的人马揉合在一起,宁随的管理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整个队伍之中肯定不免会出现不同地域的兵员拉帮结派的问题,互相之间矛盾重重,让宁随也是头疼不已。

    一支军队没有凝聚力的话,那么在战斗之中肯定会拉胯的,现在蜀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军心不齐,各部人马一盘散沙,此刻撤退的时候都是各自为战,各逃各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术可言。

    正常的情况,一支军队就算是撤退,也必定地进行有序的组织和调度,那支人马先走,那支人马断后,这些都需要指挥官做出安排。

    当然,在敌人的重围之下,谁都想先走,毕竟先走的生存几率要大得多,而断后的人马,十有九成是凶多吉少,安排谁来断后,成为了宁随的难事。

    这个时候身为主将宁随却不免是有私心的,他手下的这支军队,一部分是来自于益州的蜀兵,一部分是来自于荆州的吴兵,从个人感情的角度上来讲,宁随当然希望同为益州的袍泽能够有机会从战场上逃生。

    所以宁随是有意要安排荆州兵来断后的,但同时宁随也考虑到了如果这么做了,会不会遭到荆州兵的强烈反对,毕竟让谁去断后,那就跟送死没有多大区别,本身荆州兵因为待遇问题已经是颇多怨言了,这回宁随再让他们断后送死的话,很可能会让荆州兵是群情激愤,直接哗变都有可能。

    于是宁随干脆不出安排了,让蜀军各部人马各自逃命,至于逃得出去逃不出去,那就各安天命了。

    宁随当然清楚,不做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从行军的过程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益州兵的速度是明显要优于荆州兵的,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想必益州兵更会爆发出他们全部的能量来,将荆州兵远远地甩在身后,有这么多的荆州兵来垫底,可以让益州兵撤退起来更为地顺利。

    宁随本人,则更是一马当先,率先地逃命了,反正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他已经完全丧失了掌控的能力,所以还不如倚仗着他有战马的优势,先行地从魏军的包围圈之中逃出去。

    至于其他的人,宁随就不管了,听天由命吧。

    主将都是如此的作派,蜀军士兵更是各管各地逃命,他们争先恐后地向着东面的缺口逃去,都想抢在魏军完成合围之前就逃出去,场面混乱不堪,自相践踏,反倒是死伤无数。

    魏军攻击的速度显然是明显要快于蜀军的逃亡速度的,尤其是在两翼合围的部队之中,钱进是安排了最精锐的两支人马,让他们来进行突击的,只要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那么包围圈里的蜀军就都成为了瓮中之鳖,想逃也逃不掉。

    本来在双方的兵力相等的情况下,如果宁随能下定决心,拼死一搏的话,魏军想要吃掉蜀军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困难的,但宁随认怂了,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立刻让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蜀军兵败如山倒,完全被魏军所碾压,就连半点还手的机会也没有,一败涂地。

    绝大多数的荆州兵都落在了后面,先前一路的急行军早就把他们原本不充沛的体力给耗光耗尽了,而体力占优的益州兵都跑到了前头,眼看着魏军铺天盖地地碾压了过来,这些荆州兵个个是心如死灰,绝望崩溃的。

    以他们的战斗力,又如何能是勇猛的魏军的对手,此刻的魏军,完全是气势如虹,攻势如潮,一路横扫碾压,所向披靡,无数的蜀军已经被他们尽皆斩杀,以荆州兵的体力,他们根本就没有逃命的可能,如果继续这样逃下去,只能是被魏军逐个击破,全军覆灭。

    钱进这时看到魏军的推进速度虽然很快,但一遇到蜀军就会稍有停滞,毕竟这些蜀兵不是猪羊牛马,可以随意屠杀,蜀军的手里,终究还是拿着武器的,生死性命关头,许多人还是会本能地来抵抗一下,终然最终难逃一死,但这种垂死挣扎依然还是给魏军的推进制造了一些麻烦。

    见此情景,钱进不禁是皱了眉头,他的目标可是要全歼蜀军的,照着这么个打法,全歼基本上是没戏,蜀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好歹人数多啊,别说是一万多人,就算是赶杀一万头猪,这满山遍野地乱跑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钱进这时脑子里灵光一现,一拍脑袋,暗想,我这么把这茬给忘了!他急令魏军在攻击的时候不停地喊话“缴械不杀,降者免死”,尽可能地让蜀军自己放下武器投降,这样就可以加快进攻的速度了。

    降者免死可是魏军一贯的政策,但你不在战场上喊出来,不主动地去招降敌人,敌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投降的,除非被逼到了绝境之中,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声地喊出来,给蜀军那些失去斗志的人一颗定心丸。

第2192章 降者如云

    你还别说,魏军喊出这一嗓子之后,蜀军那边的士兵是纷纷扔掉武器,举手投降了。

    其实现在的这种局势,还真就是差了这么一嗓子,虽然说魏军降者免死的政策早已是天下人尽知的,但关键的时候你不喊,这些蜀兵心里也在犯嘀咕,万一魏军的政策变了呢,投降是死,不降或许还有逃跑的机会,所以大多数的人处于一种极度的犹豫之中。

    一直到魏军明确地喊出这个口号之后,蜀军士兵尤其是荆州兵如蒙大赦,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了。

    其实这些蜀兵早就绝望了,主将宁随只是扔了一个撤退的命令,就率先地逃走了,既没有任何的断后安排,也没有任何的撤退方案,蜀军全体人员就如同是一盘散沙一般,各自逃命,这样的乌合之众,又怎么可能抵挡往魏军的疯狂攻击呢。

    尤其落在后面的荆州兵,更是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的体力本来就有限,连续的急行军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了,此刻再遭遇到魏军的伏击,就算他们想跑,也是有心无力的。

    绝望之中,如何才能活下,才是他们最大的奢求,只是魏军的进攻有如猛虎恶狼,凶猛残酷,杀人如麻,这些蜀兵早已是吓得胆战心惊,那怕已经是力竭了,也得咬紧牙关再多跑几步,求生是人的本能,谁也不想就这么丢掉性命不是。

    有人也想投降,但魏军的攻势太猛了,甚至于他们都来不及放下武器,就被冲上来的魏军给斩杀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蜀军的惶恐,以为魏军个个都是杀人嗜血的工具,根本不敢停留,只能是玩命地逃亡。

    就算真到了逃不掉的地步,他们也会拼死地抵抗一下,并不是他们真有和魏军血拼到底的勇气,而是生而为人的一种本能。

    尽管这种抵抗完全是一种徒劳,但千百人都垂死挣扎一番,还是对魏军的进攻速度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的。

    此时魏军高喊“降者免死”的口号,让那些早已是心生绝望的蜀兵仿佛如溺水者在汪洋之中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了再说。

    于是蜀军是降者如云,一个个扔掉了武器,跪倒举手投降了。

    魏军倒是恪守承诺,凡是主动投降的,一律都不再加以杀害,而是径直地从他们身边绕了过去,继续地向着正在逃亡的蜀军追杀过去。

    那些弃械投降的蜀兵,稍后自然有人来管理他们,魏军各部是分工明确,负责冲锋的队伍只管冲杀,负责押解战俘的另有其人,这样的安排一点也不影响魏军在战场上的推进速度。

    蜀军的大批投降让魏军的进攻变得流畅了许多,此刻魏军以逸待劳的优势完全地体现了出来,他们精力充沛,士气高昂,在战场上,奔跑的速度相当的快,一路横扫碾压,让蜀兵是逃无可逃。

    虽然平湖营是属于水军陆战队的,平时的操练也是和水军在一起进行,但魏军的部队并不像吴军那样出行必依靠舟船,他们的操练课目,大部分还是以步兵操练科目为主,辅以水上操练。

    而平湖营的士兵,大多数也是出身于北方各州的,所以他们的出行方式,完全是和吴人两个样,就算是加入了水军,也不会影响他们的陆战能力的。

    曹亮操练军队有一个法宝,那就是刻意地加大体能力量的训练,日常十里的武装负重越野,可以说是魏军的一个必修课目,在战场上,魏军向来有跑不死的称号,不但骑兵的速度快,步兵的速度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般的军队都不会刻意地去训练士兵的速度,但到了战场上,拥有了速度之后,便有了克敌制胜的法宝或者是逃命的机会,进攻的时候,可以轻易地追上逃跑的敌人,而撤退的时候,也可以将追击的敌人甩得无影无踪。

    当然这种速度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没有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蜀军中荆州兵基本上全都留在了后面,不过他们早就丧失了抵抗的念头,呼拉拉一降就是一大片,原本益州兵还指望着滞留在后面的荆州兵给他们抵挡一下呢,结果这些没骨气的家伙膝盖软的很,全都跪地投降了,这下益州兵也就再无依靠,魏军从他们的身后杀了过来,对他们也造成了威胁。

    益州兵对荆州兵屈膝投降很是不满,但他们似乎忘了,先前是他们没有义气,依仗着自己速度快的优势,将荆州兵甩在了后面,现在反倒说他们没有骨气,如果让荆州兵听了,估计能气得发飙。

    不过显然他们之间是没有那个机会了,由于益州兵在逃跑速度完全是碾压荆州兵,以至于跑过一段的距离之后,双方是泾渭分明,益州兵全部跑到了前面,而荆州兵则都落在了后面。

    荆州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弃子,这也是宁随早就预料到的一种结果,宁随故意地不做任何安排,就是想让荆州兵拖在后面,给他阻挡一下魏军的进攻,好让益州兵有逃出生天的机会。

    但让宁随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荆州兵毫无斗志毫无骨气可言,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主动投降,甚至在魏军还没有冲过来的时候,隔着老远的距离,他们就已经扔掉了武器,高举双手投降了。

    这些荆州兵当然也明白益州兵的阴谋,也知道被益州兵给算计了,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当一个弃子,当有机会活命的时候,自然会不顾一切地去抓住这个机会。

    可以说,宁随最终是失算了,如果他在遭遇到魏军伏击的时候,能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拼死一搏的话,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机会突出重围的,但他没有选择硬刚,而是直接认怂,从而导致了蜀军的彻底崩盘。

    荆州兵的大规模投降让蜀军这边是雪上加霜,益州兵想要全身而退也已经成为了奢望。

第2193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魏军没有了障碍之后,追击蜀军的速度也变得更快了,而两翼的合围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地合拢过来。

    钱进的目的就是要将蜀军给包了饺子,虽然看起来这个饺子皮有些薄,馅有些大,万一搞不好就可能会露馅了。

    这确实是钱进先前最为担忧的一点,不过现在看来,所有的担忧和疑虑都一扫而空了,随着一半左右的蜀军拱手而降之后,魏军包饺子的进程是越来越快了,除了一少部分骑兵以及本身就是后队人马跑得快的缘故,他们此刻能逃出魏军的合围之外,其余大部分的蜀军已经再没有机会逃出去了。

    魏军的合围相当的顺利,在清除了最后一拨的抵抗力量之后,左右两翼的魏军终于碰面了,同时也形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将蜀军的队伍拦腰截断,将大部分的蜀军困在了包围圈之中。

    宁随骑着马,速度自然是旁人所比不上的,他自然率先地突出了重围,但大概地检点了一下人马,撑死也只有一千多人突围了出来,剩余的九千人,全部被魏军给包了饺子。

    包围圈之中的魏军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不过显然这种挣扎只能是徒劳,蜀军的军心早就散了,想要突围出去,只能是凭着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

    而蜀军之中也没有什么单独独斗的高手,如果真有些武艺高强或者是能力出众的士兵,也早就被各个精锐部队给挑走了,最后混到预备队之中的,几乎全是被淘汰下来的兵员,让他们在魏军的包围圈之中绝处逢生,那岂不比登天还能难么?

    所以,一旦包围圈合拢,被困在其中的蜀军不管你是益州兵还是荆州兵,都再无逃跑的机会,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其实荆州兵已经给了他们明确的榜样,那就是投降,不管你乐不意乐意,这也是唯一的活命途径了。

    对于绝大多数的蜀兵来说,还真没有那种血战到底的勇气,当然如果这支蜀军有一个有血性的将领带领,或许还有机会搏一把的,许多的士兵都被灌输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思想,只要主将有血性有担当,蜀军也不至于这么一败涂地。

    可惜他偏偏遇到了贪生怕死的宁随,他主动地放弃了搏一把机会,也主动地放弃了军队的指挥权,自顾自地逃命去了,剩下的人,也就是成了一帮乌合之众。

    虽然军队之中还有校尉、司马、军侯这样的中下层军官,但以他们的能力,在这种大雪崩似的溃败之中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反正就连主将宁随都逃了,其他的军官更是无心恋战,身为军官的他们同样也是有座骑的,逃命的机会要远高于普通的士兵,所以大部分的军官也紧跟着宁随的步伐,率先地逃出包围圈了。

    其实最后困在包围圈里的,大部分都是蜀军最底层的士兵,他们当兵,一是为兵役所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并没有多少有人以死报国的念头。

    更何况,身为主将的宁随都率先逃了,那些校尉司马中层的军官也不见了人影,只剩下那些下层的军官和普通的士兵被困包围圈内,这个时候还希望他们能舍死忘死地和魏军拼到底,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先前荆州兵大批投降的时候,益州兵这边还是嗤之以鼻,认为荆州兵很没有骨气,但此刻他们深陷重围之后,节操自然也是碎了一地,许多的益州兵也是纷纷投降,放弃了抵抗。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扯淡!

    蜀军的崩溃比预想的都要快得多,这显然和宁随的率先逃跑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宁随不顾一切地自己逃跑了,才会导致一万多人的蜀军成为了一盘散沙,不战而溃。

    以宁随的想法,这次他采用的是断尾逃生,舍弃掉有如累赘一般的荆州兵,只剩下行军速度更快一些的益州兵,突出重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再不济,逃得出一大半人也不是什么难度吧?只要主力尚存,宁随就不会太失败。

    去西陵的道路被魏军切断了,回援西陵的计划也自然而然地泡了汤,接下来宁随可以率兵撤回到四风山,再不行前往猇亭和司马伦会合,总而言之,他的退路还是有很多的。

    但让宁随没有想到的是,魏军的围歼速度更快,除了他和一千多蜀兵逃出来之外,其他的人马全部陷入到了魏军的包围圈之中,一万蜀军,几乎是全军覆灭。

    这样的结果,让宁随是震惊不已,如果仅仅损失一部分的人马,他还能向姜维交待得了,但此一战就损失了近九成的兵马,将来面见姜维之时,如何交待?

    虽然说宁随是姜维的亲信心腹,但并不能说宁随就可以肆意妄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蒙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恐怕姜维和他关系再好,也难恕其罪了。

    一念至此,宁随是冷汗涔涔,这事就是他咎由自取,本来他只是耍了个小聪明,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栽了一个大跟头。

    如果在遭遇魏军伏击的时候,宁随能拼死而战,那怕最后将一万人全部拼光了,全军覆灭,姜维也不一定会怪罪他,毕竟他尽力了,打不过也没有办法。

    而宁随此次没有选择和魏军死战,而是选择了撤退,当了一名可耻的逃兵,如果他能全师而退或者是少损一部分人马的话,那倒还没有什么问题,说明宁随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保全了大部分的人。

    但遗憾的是,宁随非但没有保全大部分的人,反而是损失惨重,折损了将近九千人,那他的这次撤退,就是不折不扣的临阵脱逃,身为主将,他不仅没有身先士卒,反而是第一个逃离战场,别人都阵亡或被俘了,唯独他却能独善其身。

    只怕将来见到了姜维,会治他一个临阵脱逃之罪,一样也得掉脑袋。

第2194章 大势所趋

    宁随倒也没有逃得太远,他立马于一座低矮的土山之上,白沙咀战场的状态是尽收眼底。

    宁随一路狂奔,其实他是并不知道身后的情况的,只有此刻逃出重围之后,他才有机会登上土山,回头去看看战场上的情景。

    这一看不打紧,直瞅得宁随是心惊肉跳,尽管宁随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但亲眼见证一下蜀军的惨败场景,还是触目惊心的。

    蜀军这次在白沙咀,败得那可叫一声惨字了得,九成的蜀军陷入到了魏军重重包围之中,凶多吉少。

    这次魏军的攻击是相当的犀利,尤其是左右两翼实施合围的那两支军队,不但速度快,而且攻击力特别的强悍,溃逃的蜀军就如同是决堤下泻的洪水,几乎是势不可挡的,可这两支魏军却如拦河的大坝一样,将蜀军的人潮洪流给生生地截断了,就形如两只巨钳一样,合拢回来,将蜀军大部人马给揽入到了怀中,一口便全部鲸吞掉。

    魏军的打法可谓是伏击战的精典战例,这种包饺子的打法,可以最大程度取得战果,可谓是战果辉煌。

    宁随此前并不知道魏军在这里埋伏了多少的人马,反正是看到魏军伏兵四起的场景,他当场就懵圈了,所以才会丧失理智地做出了火速后撤的决定。

    此刻登高远眺,战场的状况一览无余,让宁随吃惊的是,魏军的兵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从他目测的情况来看,魏军大概也只有一万人左右。

    天呐,这岂不就是说在开战之前,双方的兵力竟然是持平的?

    宁随这个时候突然是懊悔不迭,早知道魏军兵力不多的话,那他就没有理由掉头逃跑啊,一万人对一万人,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与魏军展开对战,只要拼死力战的话,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但宁随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后撤逃跑,不但将获胜的机会拱手相让,而且也让蜀军陷入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然就算宁随当时真得拼死力战的话,获胜的几率也是很小的,毕竟除了兵力多少双方大致相等之外,在其他的方面,蜀军都不占优势,打败仗的概率至少也超过八成。

    可即使是打败仗,也不会出现这样一败涂地的情况,双方这一战打得越激烈,魏军能活命的人数就越多,魏军一口也吃不成胖子,想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举吞掉蜀军的上万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宁随的这一个错误决定,却彻底地断送了蜀军,除了宁随以及为数不多的人逃出生天之外,其余的九千多的人马全部被魏军包圆,从战场上的情势来看,陷入到重围的蜀军几乎再没有突围的可能,全军覆灭几成定局。

    宁随此刻恐怕连肠子也悔青了,他甚至有带兵杀回去的想法,不过他看看身边不过千把人之后,心头那刚刚升腾起来的一点小火苗瞬间又熄灭了。

    宁随又认怂了,现在他手下只有一千人,还是刚刚从魏军的包围圈里虎口脱险的,早已成为了惊弓之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当然就算是蜀军有战力有斗志,但区区一千人去拼的话,那跟羊入虎口又有什么区别。

    宁随叹了一口气,心中再有什么不甘到现在也只能是化作了无声的叹息,事实上是他自己昏了头,放弃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时不再来,此刻一切都难以再挽回了。

    包围圈里的蜀军也早就丧失了抵抗的意志,没有主心骨的军队,永远是一盘散沙,就算是极个别的人还有突围的念头,但根本就没有突围的实力,剩下的人,想要活命,也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好在魏军对待战俘上面极是优厚,这也让蜀军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许多人在投降的时候,内心之中还是极为复杂的,做为军人,宁死不屈是一种气节,是支撑一支军队的灵魂,但做为普通的人,还是将生存放在第一位的,活着比什么都更重要。

    更何况人都有趋众的心理,如果这些包围圈内的蜀军士兵都能够视死如归血战到底,那么就算有极个别想要投降的人也会变得犹豫不决,不敢轻易地缴械投降。

    而现在的局面是投降者占据了压倒多数,从荆州兵开始,蜀军士兵几乎是成建制地向魏军进行投降,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那些原本没有投降心思的人也会为之动摇。

    所以在陷入重围之前,蜀军所有的人都在玩命地逃跑,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而此刻身陷重围,再没有突围的希望之后,蜀军崩溃得更快,几乎在没有多少抵抗的情况下,就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战斗来得突然,结束地也迅速,前后持续了大约只有不到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战斗开始的时候,也才是夕阳西下之时,直到包围圈内的蜀军放下武器,全部投降,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可以说,这场战斗的进程也实在是太快了,原本钱进都做好了打夜战的准备,但没想到天还没黑,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宁随在天黑之前,亲眼目睹了他所率的这支军队的惨败,此刻的他早已经是无力回天,只能是率领残余的不到一千人向东而去,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之中。

    至于去向,宁随直接就放弃了返回四风山的打算,毕竟以他现在手中的这么一点兵力,回到四风山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魏军趁虚而进的,宁随根本就无力抵挡。

    所以宁随只能是选择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去躲避魏军的追击,西陵是回不去了,但猇亭那边却没有什么问题,有司马伦的重兵把守,只要宁随逃到了猇亭,他也就无惧魏军的追击了。

    确定了逃亡的方向之后,宁随便向猇亭快速地逃去,这里距离猇亭也不太远,过了四风山就是猇亭,而猇亭已经成为了宁随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204/ 第一时间欣赏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作者:风之清扬所写的《最后的三国2兴魏》为转载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最后的三国2兴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最后的三国2兴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最后的三国2兴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最后的三国2兴魏介绍: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最后的三国2兴魏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后的三国2兴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