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逆流1982TXT下载逆流1982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逆流1982全文阅读

作者:刀削面加蛋     逆流1982txt下载     逆流1982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海南特区

    “我回头就去找骆经理谈一谈。”程清妍思索了片刻后说道。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时候,段云夫妻俩就已经认识了深房集团的掌门人骆锦星。

    当时双方是在深圳企业迎春酒会时见面的,那时候的天音集团已经在深圳站稳了脚跟,而且名气非常大,段云夫妻俩是那次酒会的新贵,自然也受到了众人的欢迎。

    不过当初天音电子厂和深房集团并没有直接业务上的交际,段云夫妻俩也只是和骆锦星闲聊了几句而已。

    而现如今无论是天音集团还是深房集团,都已经成为了深圳顶尖的企业,段云和骆锦星彼此也有些惺惺相惜,俩人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上会面交谈,已经有了不错的私交。

    如果这是天音集团抛出橄榄枝愿意和深房集团形成合作关系,相信骆锦星是不会拒绝的,因为在当前的深圳企业中,天音集团无疑是最财大气粗的,而且拥有大量的外汇留成,这也为双方合作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还有就是现在海南也已经成为了特区,我建议你这两年可以去那里开发房地产,那里的地产升值速度会相当的快,你可以在那里建立一个分公司,出手要快,凭借咱们天音集团目前的资金,应该可以买到很多海南核心房地产。”段云突然又说道。

    1988年,海南岛正式建省脱离广东,同时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一时间成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眼中的天堂,几乎一夜之间,岛上就涌进了十多万人。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第一次地产泡沫时期,以四大银行为首的资金,包括大型国企以至乡镇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大量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要挣钱,到海南;要发家,炒楼花”。

    “十万人才过海峡”到海南淘金,这些身影中,就有现在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

    1992年初,***发表南巡讲话,中央也向全国传达了《学习***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全面释放,公开资料显示,在最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00多万的海岛上涌现出近两万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家地产公司服务80个人。

    媒体报道,1992年海南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到了800万平方米。一年间地价从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升幅五六十倍。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250元一平方米,1991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

    1993年6月23日,当最后一群拿着地皮还没出手的开发商正紧张寻找着下家时,噩耗突然降临。当天,时任******的***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国务院紧接着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控信贷规模、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海南房地产泡沫宣告破灭。留下的结果是,海南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

    当时海南城市人口只有100多万,而进驻海南的房地产公司就1.3万家,平均80人一家地产公司,所有地产都在交易中,所有地产项目也在建设中,谁也不知道建好以后给谁住,买房的人前脚签购房合同,后脚就加价卖了。

    1992年,赚足第一桶金的潘石屹等人,敏锐地从海南撤退。翌年,海南地产泡沫破裂。1.3万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烂尾楼”成为继“天涯”“海角”之后,海南第三大“景观”。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从这一年开始,发誓不再碰地产,因为他在这一年损失了3000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天音集团能够在1988年进入海南房地产开发的话,只要在1992年之前完成抛售,那么这5年的时间,也将会为天音集团带来非常丰厚的利润。

    段云其实对于金钱没有那么高的**,但是他想凭一己之力在国内发展芯片产业,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即便现代天音集团年利润好几个亿,但这些钱依然不足以支撑段云的梦想,所以在他看来,天音集团还在原始的资金积累中,现在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凭借先知先觉,段云能够抢占当前中国很多黄金发展机遇,尤其是进入90年代,房地产的增值速度超过了实体产业,加上他妻子已经开始在房地产产业上布局,所以他现在也必须要给予妻子强烈支持。

    “开发海南房地产?”听到丈夫这么说,程清妍顿时一怔。

    其实程清妍也已经得知了海南岛脱离广东市,成立特区的事情,但她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房地产开发机会。

    事实上,从今年也就是1988年建立海南特区,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从当时1988年到1989年海南房地产价格只有小幅增长就能看出,那个时候房地产并没有开始炒起来,意识到这里商机的人也并不多。

    在此之前,程清妍一直都把国内房地产开发放在北上广深这4个主要城市中,而丈夫的这番话,确实猛然间提醒了她。

    要知道,“特区”这两个字是非常有分量的,深圳特区成立这将近10年来,当地房地产的价格已经攀升了几十倍,远远高于内地的其他城市,哪怕海南房地产升值的速度不如深圳,也绝对会远远高于其他内地城市。

    “我回头就准备筹建天阴海南房地产分公司。”片刻后,程清妍突然说道。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海南特区

    一周后,程清妍就带领了他的房地产团队,前往了海南,同时还携带了少量资金,准备在那里进行系统考察之后,设立一家专营房地产项目的分公司。

    和丈夫段云在深圳创业多年,程清妍对于商机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她很快就发现了海南确实如自己丈夫所说,这里脱离广东省,成为特区之后,确实有大量的人才资本迅速涌入,而且在当地人看来,海南成为下一个深圳似乎是迟早的事情。

    深圳奇迹在80年代影响了一代人,在很多国人的眼中,那就是个遍地黄金的地方,“特区”这个名词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无论是安放在国内哪个城市头上,都能让这里变成财富聚集之地,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并不会想海南省根本没有深圳这样的区位优势,他既不毗邻香港和广州,而且也缺乏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内地的货物运输只能靠船运,从长远来看,海南省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拥有深圳那要明显强势的优势的。

    但无论如何,“特区”就是个金字招牌,早年因为海南走私案名噪一时,后来虽然被国家强势介入打压了下去,但在很多人眼里,成为特区后的海南,依然是个财富之地。

    不过尽管大量的人员和资金进入海南,但体量还是远远不能和身体相比的,深圳的房价之所以这两年涨得非常快,最主要还是因为有港资的渗透,最早能在深圳买得起商品房的,基本都是香港人,有的是为了在内地做生意方便才买房子,更多的人则是为了在这里投资。

    但是海南则不一样,由于并没有毗邻香港这样高度发达的地区,港资和其他外资进入的速度都非常慢,前期来海南特区投资的基本都是内地的资金,但这些资金还不足以在短期内就迅速把房价抬高,这也就使得在1988年的时候,海南的房地产还没有真正的抬头,每平米大约在1350块钱左右,相比于现在平均已经在五六千乃至上万的深圳房地产,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和程清妍一同前往海南的还有王石和他的万科公司,现如今的万科公司已经成为了天音集团的控股企业之一,虽然占股只有20%,但却依然是万科的最大股东,而作为万科创始人的王石,持股只有5%左右,但却是这个公司的掌舵人,其他股东只有分红的权利,并没有公司的决策权。

    其实王石在之前和段云的合作中,身家已经达到了千万,他完全可以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放弃了40%的股权,只留下了5%的股份。

    当时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是隶属于深圳市政府下属的深圳特区发展公司,占股60%,当时深圳特区发展公司表示愿意让王石获得更多的股份,可以让它增持到40%,但王石最终还是拒绝了。

    后事的时候很多人难以理解,王石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如果他拿到那40%股份的话,那么他后世的话至少可以从中获利上千万,而不是一个“打工仔”的身份持续管理万科多年。

    但实际上,王石他有自己的考虑,其中之一是他不喜欢“爆发户”这个名头,尤其在80年代中国,很多“爆发户”的下场都不是很好,比如温州的八大王,比如傻子瓜子年广久。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当时的房地产公司是非常吃国家政策的,尤其在深圳这种地方,早期的时候土地开发全都是政府分配的,虽然在1987年的时候实现了“中国第一拍”,但但实际上交易早在拍卖之前,就已经内部商量好了,竞争也只是在几个国企之间展开,私企的资金包括港资在内,根本无法进入这次拍卖。

    而且实际上深圳拍卖的土地非常少,除了87年的一次外,整个1988年只进行了两次,拍卖的土地面积非常小,深圳市的私有土地其实还是从此深圳市政府那边直接有偿转让给国营企业的。

    既然房地产公司只能靠政府分饭吃,那一个意味着万科公司想要发展,就只能依靠深圳特区发展公司,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石才比较睿智的选择放弃持有万科的大量股份,让深特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这样的话,既能显示出王石的高风亮节,避免被扣上暴发户的名头,同时也可以依靠深特发从深圳市政府那边获得大量土地,让万科公司可以很平稳的发展下去。

    事实证明,王石的选择还是非常正确的,正是靠着早些年深圳市政府的特殊“照顾”,这才使得万科集团在90年代之后,渐渐成为了中国房地产的巨头。

    至于选择天音集团作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天音集团财力雄厚,而且程清妍本身也有涉足房地产的意愿,所以两家也是一拍即合,万科也最终成为天音集团控股的企业之一。

    现如今的天音集团涉足的产业已经越来越多,其实段云本身一直都将电子技术作为公司的发展重点,他本人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涉足更多的产业,不过妻子程清妍精力旺盛,也有这方面的商业天赋,在不影响公司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段云也愿意支持妻子开发房地产,毕竟这样能够将集团的资金和外汇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放在银行里吃利息。

    而与此同时,天音集团在香港设立的分公司也完成人员招聘和公司管理架构的组建,进入到正式的运作。

    段云给香港新公司安排的第1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发一种全新的个人电脑,并且对其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要求他们也把这种电脑设计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力争在1989年中旬的时候,拿出一个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案。

    另外天音集团香港分公司也迅速和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段云向该校捐赠了100万美元的资金后,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立刻在和天一集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在他们学校专门建立了天音实验室,有几名相关专业的博士参与,初期主要和天音集团联合研发互联网硬件设备。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

    接下来两个月,等于依旧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usb的研发上面,妻子去海南的这段时间,段云天天早上去公司各个厂区转一圈,布置一下工作,然后下午和晚上如果没有重要事情,就会独自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研发usb系统。1984年10月1日,上海市电报局装用引进的快速传真机开放与日本东京等5个城市间的国际公众用户传真电报;1985年5月1日又开放至香港、1989年开放至奥地利和英国的国际公众用户传真业务。

    段云除了在天音集团有自己的 usb研发团队,同时还和香港那边的分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几乎每隔10天半个月,段云都会和自己的助手郭凯一起前往香港一次,考察香港分公司的情况,同时也和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的相关专家教授坐在一起开会喝咖啡,讨论usb的监督进程。

    为了和香港分公司交流联系方便,段云自己的办公室和香港分公司分别开通了传真机,香港那边的研究成果也会第一时间通过传真机将相关资料传到天音集团,这也为两方的密切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传真机对于80年代的国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即便在一般的大型国营企业中,也很少能够见到,而且不是每个城市都开通了传真机。

    从1985年5月1日起,由于上海开放用户传真(fax)新业务,用户只要到电信部门办理手续、装有合格证的快速传真设备,便可自行在家或在单位随时收发真迹传真,不需再到电报局办理,致使电信部门独领风骚的真迹传真电报业务逐渐由盛转衰。

    当时一台传真机的价格在2万美元左右,如果在内地购买的话,需要花费人民币十五六万,而且传输费用也相当高,深圳市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才开通传真机业务的,从香港传送一页资料往往需要两三分钟时间,以及几十块钱的费用,巡查公司根本用不起,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天音集团能够成为深圳传真业务的第1批用户。

    虽然传输速度慢,价格贵,然而在内地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已经是香港和内地传输资料最为高效的方式了。

    而段云之前安排王石在香港寻找职业经理人的事情,确实是没有满意的结果。

    200万美元的年薪,外加公司纯利润的5%,这样的待遇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见的,也确实吸引了不少应聘者。

    然而让对人失望的是应聘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香港本地的一些职业经理人,看起来职业履历也比较光鲜,有曾经在大公司任过高管职务的,也有帮助过多家小公司起死回生的经营高手,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之前曾经从事过微电子领域公司的管理工作。

    其实作为经理人,这些应聘者半数以上都是合格的,然而却不是段云真正想要的人。

    从一开始,段云的目标就很明确,他想要的职业经理人是那种在 pc领域有影响力的大咖,哪怕对于公司经营方面手腕不算高,段云也可以高薪聘用,因为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借助这名职业经理人在业界的人脉和关系,从而挖到一些国际a业界大能,组建自己在欧洲和美国的研发中心。

    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寻,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方面事关天音芯片厂将来的长远发展,这种人选不能将就,所以段云没有马上确定人选,只能暂时等待更合适的人选。

    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底,即将踏入1989年的门槛。

    1988年对于天音集团来说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集团的年利润第1次突破6亿,最终数额达到了6亿7,000万,如此高的年利润,也让天音集团成为了深圳电子行业最强企业。

    而且放眼全国,天音集团也成为了全国电子行业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1988年举办的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评选中,上海电视机一厂成为全国电子行业的领头羊,前年他们一年的利润总额高达5.8个亿,主打产品是金星牌电视机,而段云德天音电子厂今年总利润高达6.7个亿,如果是上海电视机一厂没有实现巨额增幅的话,那么天一集团将毫无疑问成为全国电子行业的领头羊。

    一家私营企业成为电子行业的领头羊,这是自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事情。

    深圳市政府原本想将天音集团上报,参加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的评选,然而这件事在经过段云和市长李灏商量之后,最终取消了报名。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段云担心这样做会树大招风,在国内引起极大的反响。

    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国家一直宣传中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而这个时候如果天音集团拿到全国百强企业的榜首的话,实质上并不会给天音集团带来任何的利益,反而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到了1989年的时候,全国上下就弥漫着阴郁的紧张气氛,1月1日,遗像里严谨而慎言的《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你非同寻常的写道:“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太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

    尽管中央政府开始采取最强硬的宏观紧缩政策,过热的经济开始降温,然而通货膨胀和闯关失利而造成的社会心态失衡,并没有快速消退。

    另外全球的形势也变得严峻复杂起来。

    1989年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绝对是一个动荡变化的年份。

    横亘在东西世界的铁木正在倒塌中,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发动的改革冲击了计划体制的理念,而日本的经济扩张也走到了巅峰时刻。

    经济局势动荡,加上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局势持续恶化,使意识形态的争论变得非常敏感,一些人是担心私营企业的膨胀发展,最终造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变色”,那些针对改革政策的质疑从四面八方射来。

    段云虽然不是一个政治高手,但他凭借前世的先知先觉,也保有一些政治敏感性,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天音集团在1989年这个敏感的年代,不能像以往那样保持高调或者出风头,他必须要尽可能低调的度过这一年,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让天音集团参加今年的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的评选……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势不可挡

    1989年新春,深圳市政府举行了全市的企业家年会,天音集团也成为这次企业家年会的重量级嘉宾。

    去年的时候,天音集团因为战略调整,抛弃了利润颇丰的录音机和随身听业务,转而投向录像机和复读机的生产,加上各种投资巨大,所以去年的时候,天音集团年利润大幅下降,这引起了很多深圳商界同行的质疑。

    而当时的赛格集团则是如日中天,从天音集团引入了随身听生产线之后,立刻占据了国产随身听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在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销售收入也达到15亿,总利润则高达2.7个亿,这也让赛格集团成为了去年深圳电子业的龙头,并且在1988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评选中,名列全国第十七。

    其实赛格集团在成立的短短几年之内,就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在国内企业中确实称得上的是一个奇迹,马福元可谓是居功至伟。

    说起来马福元和他的赛格集团在深圳乃至全国依然是非常强大的存在,和一般只能等国家拨款的国有企业不同,赛格集团背后有时的当地的国有银行,以及香港财团的支持,所以在资金和外汇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实力。

    也正因为如此,赛格集团才会频频有大手笔的动作,去年一年,赛格集团花费了4,300万美元,先后从国外引进了17条生产线,加上原有已经引进消化的生产线,赛格集团工业总产值第1次突破了30亿,总利润也达到了4.3个亿,拥有华强电子厂,春梅电子厂,以及桑达康家,宝华等100多家电子企业。

    这样雄厚的实力放眼国内也已经罕逢对手,从今年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的初步评选中来看,赛格集团第1次进入了全国行业前10,相比去年整整超越了将近10个身位。

    不得不说,赛格集团实力确实非常雄厚,而作为集团的掌舵人,马福元也是展现出了极强的统筹管理能力以及卓越的眼光,确实称得上是中国最顶尖的优秀企业家之一。

    然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赛格集团和天音集团相比,依然要稍逊一筹,而且双方差距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虽然段云今年没有参加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的评选,然而通过各种渠道,所有人都已经知道现如今的天音集团已经是深圳乃至全国电子行业的老大。

    以至于让马福元有时候也会生出“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感慨,毫无疑问的是,到了这一刻,马福元也认为段云确实比自己有眼光。

    说起来马福元也是个做事比较大气的人,但从今年开始,为了避免被天音集团超越,他也是暗中给天音集团下了不少绊子,包括故意提高给天音公司的电子原材料价格,另外因为重启科技园的事情,马福元还到北京跑了好几趟,就是想提醒领导不能把国家的科研团队力量去重点支持一个私营企业的发展,毕竟赛格集团才是工业电子部的“亲儿子”,无论如何,这次机械电子工业部派往深圳的科研单位和人员都必须要以赛格集团为核心企业。

    然而让马福元感到失望的是,无论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的正副部长,还是工业部内部的一些领导班子成员,似乎对天音集团印象非常好,他们也认可马福元的一些建议,但实际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却依旧偏向于天音集团,这次派往深圳的全部科研单位,基本上都是以围绕天音集团芯片卡为核心的,并且还专门在深圳设立了微电子基地,主要合作单位也正是天音集团。

    更让马福元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带他去北京和领导谈判的期间,还有很多北京的电子企业负责人在部里开会期间,有人不止一次提到过段云的天音集团,认为天音集团是国内最有良心的民营企业,建议部里的其他电子企业应该向天音集团学习,以开放共享的宗旨和态度来发展企业,这让马福元感到不可思议。

    马福元从来没有想到,部里会有这么多人为天音集团说话,甚至要把天音集团这样一家私营企业当成国营企业的榜样,这要是花了几年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然而部里的领导似乎也很认可这种说法,还表示会考虑和天音集团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所以在那一刻,马福元也已经认识到,现在的段云和天音集团已经成了气候,段云的人脉网络不光限于深圳当地,更是渗透到了北京和全国,如果自己继续在布里面给天音集团下绊子,恐怕没什么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看出了内情的马福元多少有些失望,可是他却无可奈何,毕竟天音集团财大气粗,和国内很多家企业已经形成了利益链,马福元想要凭借自己在部里的关系给天音集团下绊子,遇到的阻力和反对声音会很多。

    “马总,我敬你一杯!”此时,在酒会的大厅中,赛格集团的副总许富国端起酒杯对马福元说道。

    “嗯。”马福元应了一声,也端起酒杯和许富国碰了一下,目光却不由的瞄向了大厅另一侧段云所在酒桌的位置。

    现在深圳有影响力的企业中,似乎已经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以马福元领导的赛格集团为主的国营企业圈子,另一个就是以天音集团总经理总经理段云为首的私营企业圈子,整个酒会大厅中,除了一些从事粗加工和外贸生意的企业外,大部分电子企业都聚集在这两个集团中。

    前年的时候,深圳的私营电子企业并不多,占整个深圳企业的5%不到,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深圳的私营企业数量就暴增了好几倍。

    从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的合法性得到确认。巧合的是,当年民营部门的用工人数,第一次超过国有企业人数。从零突破到局部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集团格局

    总的来说,赛格集团在深圳还是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天音集团的强势崛起,给了马福元很大的压力。

    “马总,今年咱们公司在您的领导下,销售额又创新高,而且咱们集团在今年电子行业百强企业评选中,名次肯定会再创新高,这真的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此时许富国脸色带的几分得意,只听他接着说道:“另外咱们今年从国外引进的几条生产线大部分都已经投产,我想今年肯定会成为咱们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是啊,马总深谋远虑,领导有方,能和马总共事,也是我们的荣幸。”这个时候,华强电子厂的牛光荣也一脸殷勤的说道。

    “我希望大家能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马福元看了周围敬酒的众人一眼,接着说道:“去年咱们集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一些管理上的不足,虽然总利润很高,但是对于咱们这样一个有的3万多人的集团来说,人均创造的利润并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马福元头脑始终保持的冷静,他知道,今年赛格集团虽然增长强势,可和他的预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比于国内的其他企业,赛格集团从创立开始,就称得上是天选之子,除了倚靠机械电子工业部这个大树之外,还聘请了中外多个银行作为集团公司的金融顾问单位,并通过负债经营方式组织多家银行贷款,解决了当时发展电子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创新了银团贷款的模式。

    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于国内的其他国营企业,赛格集团确实要财大气粗的多,在香港财团的支持下,赛格集团可以动用近亿美元的资金,也正是依靠强大的财力,赛格集团才能每年引进二三十条国外先进生产线,迅速提升扩充集团的产能和技术实力,这是国内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

    可即便如此,拥有158家企业,近3万职工干部的赛格集团,每年的纯利润还不如4000多人的天音集团,两家的利润几乎相差了一倍,天音集团个人创造的利润更是赛格集团的20多倍,由此可见,双方的差距有多么的大。

    事实上,赛格集团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内部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国营企业机构臃肿,冗员,推诿责任,效率低下,而这几乎就是所有国有企业的通病。

    因为是国营企业,所以不能随便开除工人,在公司策略的执行上,远不如私营企业灵活,而且赛格集团因为效益好,所以托关系走后门进入集团企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但其中大部分担任的都是闲职,干活没几个人,混日子领工资的却越来越多,这也导致集团公司的开支越来越大,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局,如果不是靠着从国外大量引进新技术新生产线,赛格集团恐怕早就走上破产的边缘了。

    所以马福元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死局,如果不能保持集团公司效益的高速增长,那么赛格集团有可能会遇到倾覆的危险。

    “马总,我觉得咱们集团公司真的已经很强了,放眼全国,恐怕也没有一家企业能有咱们赛格集团增长这么迅速。”春梅电子厂的厂长田松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只听他接着说道:“不管怎么说,咱们现在也是深圳最大的电子集团,在全国也是电子行业的10强,天音集团这两年没少折腾,可结果呢?连全国前百都没有进入……”

    “你怎么就知道天音集团没有进入全国百强电子企业?”马福元突然问道。

    “嗯?”田松愣了一下,于是说道:“初选名单不是已经出来了吗?我见上面没有天音集团啊……”

    “是啊,我也没见名单上有天音集团。”坐在斜对面的另一个企业主管也跟着说道。

    对于这些国企管理者来说,他们对于荣誉看的还是非常重的,公司一年能做多少钱进不了他们的腰包,但是这种地方,尤其是国家级的评比排名,都会为他们的履历和未来晋升带来很大的好处。

    所以对于第2届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评比,赛格集团内部的企业负责人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一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一些初选评比的结果。

    “人家天音集团今年纳税一个多亿,是咱们深圳纳税额最高的企业!”马福元眉头微微皱起,接着说道:“这次全国电子企业百强评选,人家根本就没报名参加,真要是报了名,拿第一都是有可能的!”

    “什么!?”

    “纳税一个多亿?这不可能吧?难道说天音集团去年纯利润达到7个亿了!?”

    “马总,这事是真的假的?”

    马福元话生一落,在场众人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纳税一个多亿是怎么样的概念,在场的人无论如何都是不敢相信的,即便按照深圳市特区企业15%的税率,这也就意味着天音集团去年总例如至少在7个亿以上!

    要知道,1988年第1次全国电子企业百强评选中,排名第一的上海电视机厂,它的年利润也就只有6.3个亿左右,如果马福元说的是真的,而其他国内百强企业没有大的变动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天音集团已经超越了上海电视机厂,成为了中国电子行业的龙头老大!

    谁当这个行业老大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然而段云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能够做到国内行业最强,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毕竟目前还是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体制,私营企业拔得头头,当了这个行业老大,是在建国以来,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马主任,真有这事儿?”一旁的许富国此时也忍不住问道。

    尽管许富国知道今年天音集团确实强势崛起,但无论如何,天音集团是个只有20多家控股企业,所有职工加起来不到4000人的公司,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拥有158家企业,3万多名干部职工的赛格集团相比。

    更何况今年集团内花费了6000多万美元从国外引进了二十几条生产线,利润比去年翻了将近一倍,所以许富国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天音集团的利润比他们赛格集团还要高。

    “这种事情我有必要骗你们吗?”马福元眉头微皱,接着说道:“这件事儿是李市长亲口跟我讲的,而且天音集团不光公司获利惊人,而且还带动了大半个八卦岭工业区电子产业的发展,很多私营企业都是靠的天音集团吃饭的……”

    “什么!?”

    听到马福元这么说,在场众人顿时惊讶的目瞪口呆。

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严峻形势

    天音集团是深圳最能折腾的企业,这是所有深圳人都知道了,这个企业每隔半年就会推出一款产品,然后就是在全国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将新产品的销量推向高峰。

    谁都知道天音集团现在确实赚钱,但至于赚了多少钱,却根本没人知道,可无论如何,它总是有一定的上限的,就和前年天音牌录音机畅销全国的时候,每天拉货的车几乎都占满了工业区的主干道,而到了年底的时候,天音集团最终获得了上亿元的利润,这个数额虽然惊人,但放在全国范围内,还不算是最顶尖的。

    去年天音集团又重现了他们前年的盛况,无论是复读机还是录像机,以及后来推出的学习机,在国内都非常的畅销,可即便是如此,一年获利超过7亿元人民币,这还是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数额,要知道,在1988年的时候,全国总产值破亿的城市也没有多少,加起来绝对不超过200个城市,而gdp破亿的城市,上海高居榜首,达到了430多亿,而北京是300亿,排在内地前百城市最后一名的是河北保定,1988年河北保定的gdp是16个亿,所以7个亿绝对能够排到全国城市gdp的前150名左右。

    而对于一家集团企业来说,一年的gdp超过了国内大多数市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事情,而且7个亿的年利润,放在今年的话,也应该稳居全国电子行业百强的榜首,足足是赛格集团的三倍!

    其实说起来赛格集团在国内也算是发展非常迅猛的集团企业,甚至可以堪称是一个奇迹,然而即便如此,和天音集团比起来,依然要逊色不少,而且天音集团连同他的控股企业只有不到4000人,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利润,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咱们可不能再小看天音集团了……”马福元轻轻摇了摇头,只听他接着说道:“作为一家电子企业,一年纳税上亿元,这是咱们国内建国以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而且他们现在的产品还是非常畅销的,无论是学习机复读机还是录像机,他们都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其他厂家根本没法和他们竞争……”

    “马总,咱们不能总找别人,自己灭自己的威风啊……”此时田松依然有些不服气,只听他接着说道:“实在不行,咱们也可以从国外再引进几条录像机和学习机的生产线……”

    春梅电子厂的厂长田松是最早尝到引进生产线技术甜头的,到现在为止,春梅牌录音机在国内销售量依然很好,虽然现在市场竞争大,而且国内录音机产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无论如何,凭借这款当初从天音集团引进的生产线和技术做出来的产品,每年依然能够给公司和集团带来一两千万元左右的利润,相比国内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现如今赛格集团虽然不如天音集团那么能“折腾”,但是因为有香港那边的财团资助,所以赛格集团目前能够使用的外汇很充裕,再从国外购买十几条生产线,也是毫无问题的。

    而且在田松看来,国内的生产线和技术无论再怎么高明,也不可能高过国外的技术,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国内很多企业的一个共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早期很多公知和专家早已经对此有了“定论”,也正是因为如此,田松认为只要能够花高价从国外购买的最新的生产线和设备,就肯定能够完成对其他国内企业的超越,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你以为那些钱是不用还的吗?”马福元闻言顿时眉头一皱,只听他接着说道:“咱们集团现在确实可以从香港银行那边进行借贷,可那毕竟是别人的钱,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和设备最多只能在国内赚钱,想还上香港财团那边贷款,就必须大量的出口创汇才行,人家借给咱们是美元,还款的时候也必须是美元,如果从国内购买外汇流成,价格实在太高了,这样算下来的话,香港那边银行的利息可是非常高的……”

    “可咱们集团去年也出口了不少产品啊,春秋两届广交会,总共拿下了2700多万美元的订单,这还不够吗?”牛光荣这个时候也突然说到。

    “那你知道咱们去年为了从国外引进生产线和技术设备花了多少外汇吗?整整4300万美元!可咱们去年订单总额也就2,000万美元出头,按照深圳市政府的政策,咱们企业能获得的外汇流成也就1000万美元左右,而他们从香港银行那边借款已经超过了8000万美元,每年光是利息就要缴纳700万美元!也就是说,去年咱们出口创汇赚的钱,也只是够还利息而已,根本没多少盈余,如果再借钱的话,那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马福元面色严峻的说道。

    “可去年咱们引进设备这不才刚刚安装调试好吗?今年的话,应该就能为咱们集团公司创造不少利润和外汇订单了。”田松又说道。

    “你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简单,想大量创汇,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外国人不会蠢到把最好的技术和设备卖给咱们和他抢生意的,所以他们提供的生产线设备只能满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另外咱们的出口产品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而且咱们深圳市政府这边也补贴了不少,如果没有市政府那边的补贴,咱们根本拿不到多少订单。”马福元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只听他接着说道:“而且我听说从今年开始,咱们市政府这边会减少出口补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今年咱不能他做外汇订单只会越来越少!”

    “额……”

    听到这里,酒桌上的众人顿时变得有些沉默不语。

    毫无疑问,马福元是给这些人兜头泼了一桶冷水,谁都没有想到赛格集团即将面临的形势会如此严峻。

    而这也正是马福元所要达到的效果,他今天就是想让这些得意忘形的下属企业负责人能够真正看清一些形势,避免傲兵必败的事情发生。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拿来主义

    马福元是真的不甘心输给段云这样20多岁的年轻人,尤其是在赛德集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然而发展的却始终不如天音集团。

    “咱们集团还是要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不能什么都是拿来主义,外国的技术和设备确实好,但人家可不会卖给咱们最先进的东西,想要打开出口创汇的突破口,就必须要有咱们自己的技术和产品。”马福元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我有这样一个打算,那就是希望咱们集团各个分公司每年能将利润的10%用于研发,虽然目前咱们已经有了这个科技园,但是研发经费和力量还是远远不足,而且这次咱们的目标是打开国外市场,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光靠咱们集团总公司这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资金众筹起来……”

    “10%的利润?这个……”坐在马福元旁边的牛光荣等人顿时皱起了眉头,显得有些为难。

    作为国营企业的负责人,牛光荣等人打心眼里并不愿意拿出10%的利润上交总公司。

    虽然说赛格集团是一个集团公司,然而实际上因为下属企业全部都是国营企业,所以除了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之外,剩下的企业都是自负盈亏,大部分资金都掌握在下属公司手里面。

    这也就导致在集团公司内部,有的公司肥得流油,而有的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贫富差距非常的大,因为价格双轨制的原因,集团内部很多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小金库,这些钱主要用来给职工发福利,以及厂领导的各种公款吃喝以及出差的报销,日子可以过得相当滋润。

    如果让他们拿出10%作为产品技术研发经费上交集团公司,是没人愿意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集团内的各公司都已经交了一定的管理费,再交利润10%的研发经费,这无疑是在从他们这些下属公司领导和职工身上揩油。

    而且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相比,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危机感和狼性,企业能多赚钱更好,但也进不了自己的腰包,少赚一点日子也照样过,毕竟工资奖金都是国家发,无论如何企业有国家托底是不可能破产的,所以在同桌的很多人看来,这10%的科研经费他们根本就不想出。

    “这10%的科研经费大家是不会白出的,只要咱们能研发出一项畅销的出口产品,那么就能提高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包括你们自己的企业……”眼见没人附和,马福元连忙又说道。

    “马主任也是为了大家好,咱们今年可能要面临非常严峻的出口形势,如果咱们的产品技术研发能搞得好,那么以后大家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许富国这个时候也跟着说了一句,然后又看向了坐在他旁边的田松,示意他先做个表态。

    “这个……”田松自然能够看出许富国的意思,他也知道,自己先带头表态,然后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这件事基本就已经定下来了。

    但是让他们厂掏年利润10%用于产品技术研发,田松也是有些肉疼,另外如果他带头响应了马福元的这个提议,肯定会招致集团内部一些企业负责人的怨恨。

    “马总,我觉得这件事咱们还是回头开个集团会议,到时候举手表决比较好,马总的建议确实非常好,我相信到时候大家肯定都会支持的。”这个时候牛光荣突然插了一句,满脸堆笑着说道。

    “是啊,没错儿!这件事应该开会讨论,然后进行表决,说不定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呢。”眼见牛光荣帮自己解围,田松也连忙说道。

    “我也觉得牛经理说的对,集团公司的发展的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有什么事情开会讨论集思广益比较好。”同桌的几人此时也纷纷表示赞同牛光荣的说法。

    “好吧。”马福元见状,也只得轻轻的点了点头。

    马福元是何等人物,他自然能够看出众人根本就不想出钱搞研发,他们更喜欢从国内外引进现成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样的话,不需要承担研发的风险,也能更快的见到效益。

    “集团公司共筹研发费用的事情回头咱们再讨论,今年的话,我还打算再引进几条国外的生产线,之前我和美国来华考察的一些客商也谈过,我打算再在咱们集团公司创办一个半导体有限公司,如果这个半导体能够成功投产,对咱们电子整机配套和外交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有和日本日立合作,引进他们的彩色显像管及项目,以及中康玻壳项目……”马福元又说道。

    “那太好了!”

    “咱们集团公司也应该有半导体生产线,这样的话,很多集成电路就不需要从国外进口了。”

    “是啊,还是马总英明!”

    和刚才众人对马福元提出的筹集产品技术研发经费的建议时完全不同,此时酒桌上的众人纷纷第一时间表示赞同。

    相比于费大力气搞科研,直接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才符合集团这些下属企业领导一贯的发展思维,在他们看来,既然能够从国外买到成熟的设备和技术,根本没必要在国内搞技术研发,更何况就算搞产品技术开发,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紧接着,众人又开始给马福元新一轮的敬酒,现场的气氛再次开始活跃起来。

    而马福元连喝了几杯酒后,目光又看下了酒会另一边段云所在的酒桌。

    只见此时的段云翘着二郎腿,手里夹着一根香烟,神情自若的和同桌的那些人交谈着,完全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而同桌的其他人脸上是充满了恭敬,不时的点头配合。

    看到这一幕,马福元起身离开了酒桌,走向了旁边的卫生间。

    在卫生间里,马福元在一个无人的角落点燃了一根香烟,抽了一口后,脸色开始多了几分阴沉。

    片刻后,他将抽了半截的香烟掐面扔到了垃圾桶里,自言自语道:

    “竖子不足与谋……”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跨界合作

    就在深圳举办企业家年会的同时,程清妍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坐车前往了深圳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当深圳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的总经理骆锦星看到挺着大肚子的程清妍出现在自己办公室门口的时候,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安顿她坐下,然后又亲自给她倒了一杯热水。

    骆锦星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的先行者之一,1979年春节,深圳建市前夕,省里要求管辖原宝安县的惠阳地委派干部支援生态建设,当年3月,骆锦星从惠阳地区公交纪委办公室主任任上调至深圳,担任深圳市房管局副局长。

    刚到村的任职,骆锦星便接到任务,让他一年之内建成两个小区,240套,总计超过2万平方米的房子,作为科级以上干部的宿舍,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当时的深圳四处是污水横流的棚户区,蚊子一抓一大把,有几艘破旧的小渔船已经算是富商,更谈不上什么产业基础。

    当时建2万平方米的宿舍,需要征地费和材料费等,起码要200万元,而那个时候深圳一年的财政收入才3000万元,最多只能给这个项目50万元,其他缺口必须由房管局来解决。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骆锦星也是想方设法,他连和港商,提出了通过补偿贸易这种“擦边球”的方式,获取了土地开发资金,由房管局这边出地皮,港商出资金建房,利润双方分成。

    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才有了第1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

    而在整个80年代,骆锦星通过在香港设立分公司,首先提出收取“土地使用费”,以及参加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拍,使其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第1人。

    可以说,骆锦星是个非常有远见卓识,和商业智慧的人,正是他的很多开创性的举动,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奠定了很多思路和基础。

    “小丽,你先出去吧,我有事情要和骆经理谈。”程清妍坐下之后,是以自己的助理赵丽丽可以离开了。

    怀孕6个多月,现如今程清妍行走工作多少有些不便,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她已经很少去车间走动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依靠自己的助力赵丽丽帮忙处理一些繁琐的事务,而自己平时上班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办公室里。

    赵丽丽比程清妍大一岁,大专学历,学的是金融会计专业的,天音电子厂是他毕业后入职的第1个单位,赵丽丽个头不高,人长得还算白净,头脑反应很快,入职公司两年来,一直都很受程清妍的信任。

    其实段云早就安顿妻子不要再上班,平时集团公司的事情由他一个人管理就行,最开始程清妍听从了丈夫的安排,然而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她就在家里再也呆不住了,程清妍本身就是个闲不住的女人,平淡而安逸的阔太太生活似乎并不适合她,而且现在是公司和她的地产部门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索性又继续出来工作。

    “嗯。”赵丽丽应了一声,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程经理今天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骆锦星微笑的对程清妍问道。

    在整个深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夫妻的,他们俩人就是深圳奇迹的象征人物,尤其是多余的奋斗史,已经成为了很多来深圳下海淘金人的榜样,他们也都希望能够复制段云创造的奇迹,在深圳闯出一片天地。

    至于深圳的企业家负责人,只要是稍微有点名气的,都通过市政府举办的各种会议和酒宴和段云相互结识了,虽然大部分人谈不上深交,但至少所有人都对段云夫妻俩保持一定的尊敬。

    骆锦星前两年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段云夫妻了,当时骆锦星和段云也是一见如故,尽管年龄差了一个辈分,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话题,程清妍当时也在一旁陪同丈夫,和骆锦星也聊了几句。

    后来双方在各种场合也会偶尔碰面,算是比较熟悉的朋友了。

    “骆经理,我就开门见山直说吧,这次来找您,主要是想让咱们两家公司建立生意上的合作关系……”程清妍说道。

    “合作?”骆锦星闻言愣了一下,随机问道:“程经理,你们天音集团是一家电子企业,我们是房地产公司,咱们两家能有什么合作项目?”

    骆锦星根本没有想到,程清妍这次居然是要找他来谈合作。

    因为一直以来,天音集团都是深圳乃至全国的电子企业标杆,主要是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即便是后来合资开办的芯片厂,可依然是电子产品,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无论如何,应该和天音集团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

    “骆经理有所不知,我们天音集团确实是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但从去年开始,也开始拓展其他经营项目……”程清妍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集团公司就已经成立了房地产开发部,本来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房地产分公司,但是资质和手续比较难办,想过审批不容易,所以实际上,咱们两家还是可以进行合作的……”

    “你要做房地产生意?”骆锦星这才明白过来,于是对程清妍问道:“那你之前做过什么房地产项目吗?”

    “我们公司现在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是以投资为主,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边已经购置了一些优质的房产,这一年下来,花费了6000万元左右……”程清妍说道。

    “6000万!?”骆锦星闻言顿时吃了一惊。

    骆锦星知道天音集团财大气粗,但没有想到居然投入了这么多钱搞房地产,原本他以为这位集团老总的夫人搞房地产只是心血来潮,小打小闹,但却没有想到居然投资了6000万资金,要知道,6000万元在当今中国的购买力是非常强大的,很多中小城市一年的gdp,还达不到这个数字……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互通有无

    “我现在只是大量购买房地产,利润的话,可能目前也就比银行的利息高一些。”程清妍顿了顿,接着说道:“和骆经理和公司没法比,你没有开发资质,政府这边也能提供土地,利润肯定要比我们这边高很多……”

    程清妍面对骆锦星的时候,表现的还是非常谦逊的,尽管现在她购买的房地产已经开始升值,也确实在房地产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和眼光,但是面对中国内地这位房地产界的鼻祖人物,程清妍内心是带着几分敬重的。

    而且程清妍现在确实在公司投资回报方面,远不如骆锦星的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说白了,程清妍就是在炒房,不过在80年代末的时候,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并不算快,实际上,中国的房地产是在88年开始进入增长快车道的,一直到90年代初,全国房价平均涨幅也只有不到5%,这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海南省的房价涨幅最高,但也只有8%~10%之间,投入1,000万人民币,一年后也只有不到100万的收益,而相对应的,天音集团每年产品的毛利润都在15~30%左右,所以这个时候程清妍投资房地产,确实不如自己的工作赚钱,也就是比存在银行里利息要高一些。

    程清妍之所以依然选择在这个时候投资房地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天音集团发展迅猛,使企业拥有了数亿元人民币以及几千万美元的外汇资金,而现在天音集团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没有更多的用地,段云夫妻二人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办更多的工厂,而银行那边的存款利率又不高,所以为了能够让手头的盈余资金有更大的收益,她这才将目光瞄准了房地产。

    但如果只是炒房的话,现在这个时间点利润并不算高,不过如果搞房地产开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就比如87年年底骆锦星参加的“中国第一拍”,当时买下那块地皮花了525万元,到了去年7月份的时候,东晓花园建成,不到一个小时房子就卖完了,深房集团净赚了净赚了400万元,利润几乎接近200%,而这还是骆锦星承诺利润不超过国际惯例的15%,价格定了还有些偏低,否则的话,深房集团至少可以轻松赚取600~800万元,这个投资回报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准。

    另外深房集团在1985年的时候,就以5,350万元拍下了香港深水步地皮,两年后,太子中心两栋大楼几天之内被抢购一空,深房集团净赚4,000万元,这个利润同样高的可怕。

    香港目前的房价涨势远高于内地,然而程清妍投资香港优质房地产受阻,在缺乏内地官方背景的支持下,她大手笔的投资计划举步维艰。

    也正是因为如此,程清妍这才找到了骆锦星,一方面是想向骆锦星学习一些房地产开发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是想和深房集团合作,借助他们的房地产开发资质以及官方背景,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打开一片突破口。

    “那你有什么想法?”骆锦星对程清妍问道。

    “目前我们天音集团财力雄厚,而且还有大量的外汇流成,不光在国内投资房地产,我还打算投资香港房地产。”程清妍柳眉微皱,接着说道:“但是香港房地产业的环境比较复杂,本港的房地产经营者很排斥内地的公司,而骆经理你们的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之前有过丰富的香港房地产开发经验,所以我想和你们公司合作,我们出钱,你们公司帮我们在香港购买土地或房产,利润方面咱们可以28分成,我们承担投资的风险,所以必须要拿到8成利润,我想这应该很合理吧。”

    天音集团和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一个有钱,一个有背景,双方的合作可以说具备天然的条件。

    而实际上在后世的时候,房地产公司合作通常有4种模式:土地入股开发模式,合作建房模式,联合成立项目公司以及股权收购模式。

    程清妍就是想以土地入股开发模式和合作建房模式与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至于说利润分配方面,天音集团占8成,深圳房地产公司占两成,其实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天音集团要承担巨大的资金风险,而深圳的房地产公司获得的这两层利润更像是一种“中介费”,他们只需要按照天音集团的要求在香港购买指定的土地和房产即可,利用的不过就是他们的官方背景和土地开发资质。

    听到程清妍这么说,骆锦星立刻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毫无疑问,程清妍的这个提议对他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目前目前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确实手握近几千万元的资金,说起来财力也算是相当雄厚,然而这些钱对于开发香港房地产来说,依旧有些不够用,要知道,香港四大家族的资产每家都有几百亿,几千万想要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根本掀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且房地产资金回笼的周期长,一个项目投资下去,最快也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回笼,有的资金回笼周期甚至需要3~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在流动资金被房地产项目套住的期间,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能力开发更多的项目,哪怕他看到了更好的项目,也没有资金进行投资。

    而如果和天音集团合作的话,两层的利润几乎就是白给的,目前深圳房地产开发公司有非常成熟的运营团队,帮助天音集团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是很轻松的事情。

    “如果投资香港房地产的话,不知道程经理你们打算投入多少资金?”片刻后,骆锦星问道。

    “目前我们天音集团有外汇流成4000多万美元,如果今年出口形势不错的话,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程清妍柳眉一挑说道。

    “4000万美元!?”骆锦星听到这里,不由得吃了一惊。

    他早知道天音集团财大气粗,但没有想到居然会财力雄厚到这个程度。

    虽然4,000万美元远不能和香港四大家族的财力相提并论,但也足以让天音集团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上的一个“大玩家”。

    “那骆经理您觉得我这个合作提议如何?”程清妍问道。

    “我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骆锦星很干脆地回了一句,只听他接着说道:“咱们现在就可以商谈一下合作的具体项目事宜……”

    骆锦星说话间,从抽屉里掏出了一张香港地图,然后轻轻的放在了程清妍的面前……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搬家

    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返乡潮,大批深圳的打工者早在1月底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工厂,而本地的员工依旧坚守工作岗位,满心欢喜的挣着三倍的工钱,而且还不需要加班。

    而这个时候,在春节前的一个月,段云一家已经搬出了东湖丽苑,住进了银湖豪宅区的别墅。

    银湖豪宅区作为深圳最早的豪宅片区,在在特区成立的第1年就已经开始修建,这里山清水秀,坐北朝南,其贵族气质体现在宫廷式的庭院设计,银湖别墅为园林式建筑。

    根据自然景观和地貌,融合苏杭式的园林造景手法,或建立平台楼阁,或布以曲桥河池,或筑以假山游廊,或栽以奇花异草,曲径通幽,景色宜人。

    而段云一家是住在了金湖山庄,位于风景秀丽的金湖东侧又靠近银湖,在6万多平方米的三包上规划了95栋别墅,3栋10层公寓和配套的商店,管理用房及游泳池,网球场等公用设施。

    这是一家完全由港资在深圳修建的豪华别墅,目前只完成了一期的12栋别墅和相关配套设施,均价高达每平米7500元,在当前的国内,绝对算得上最顶尖的豪宅。

    港商至少开发这片别墅,实际上针对的并不是内地的普通人,主要还是想售卖给国内顶尖的富豪,另外还有就是香港在内地做生意的富商。

    这套别墅是段云的妻子程清妍购买的,三层高的洋楼,自带游泳池和花园,总共花费了370万元人民币,房子半年前就开始装修,现如今已经可以住人,所以在年前的时候,段云居家就搬到了这栋别墅。

    其实段云更喜欢住在原来的东湖丽苑,毕竟那里生活比较方便,距离工业区也相对较近一些,但程清妍却更喜欢这里别墅区的景色,而且她现在怀有身孕,每天上楼也不太方便,这边的别墅区更加安静,而且也更符合段云一家现在的身份。

    另外现在段云对妻子是绝对百依百顺,只要他想做什么事情,段云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反对,其实他最早的时候很喜欢华侨城那边的高档住宅,不过妻子觉得这里景色优美,而且也不喜欢和左邻右舍相处,所以段云最终还是同意了妻子的建议。

    段云的母亲高秀芝从来就没有住过这么豪华的房子,以至于她第1次来到这个别墅区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皇宫一般,这里的景色优美,装修豪华,确实要比原比东湖丽苑的时候高档了很多。

    除了购买新房,程清妍也非常重视安全性的考虑,她和深圳当地的一家保安公司签订了长期公用合同,为自己和家人配备了十几名训练有素的保卫人员。

    而这次程清妍聘请的保卫人员基本都来自于深圳蛇口保安服务公司。

    上世纪80年代初,蛇口工业区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增长很快,刑事案件不断增多。1984年7月,时任蛇口工业区管理局局长的熊秉权找到蛇口港公安分局,要求成立一支非属警察编制但有偿为外资企业提供保卫服务的队伍。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张中方身上。

    张中方1969年入伍,修过高炮,搞过通信,8年后成为广州铁路公安处民警,1983年到深圳蛇口港公安分局工作,是他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保安公司。

    保安员进行了正规的队列、擒拿格斗训练以及法律知识、保安职责、文明礼貌等业务培训后被企业聘请上岗。

    负责保护段家的10多名保卫基本都是退伍的侦察兵,身手敏捷,专业素养很高,除了负责保护别墅里家人的安全,他们同时还负责跟随段云夫妻俩常年外出出差等保卫工作,毕竟现在段云夫妻俩已经成为国内顶级的富豪之一,所以必须加强安保级别。

    而在过年的这个期间,段云也给自己放了个小假,除了每天会在自己的书房继续搞 usb的设计研发,闲暇的时候,也会亲自下厨,给妻子和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宴。

    不过1989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一年。

    段云早就知道今年非同寻常,不光是因为有一些政治事件,更主要的就是因为1989年也算是民营企业的倒春寒,从年初的时候,段云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今年一些政策的变化,所以他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和往年风风火火研发新产品搞新项目不同,今年的段云从一开始就显得很低调,除了芯片电脑和usb的研发之外,他暂时没有更大的研发项目。

    事实上,天音集团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上的瓶颈,集团下属的分公司太多,在没有足够信得过人手的前提下,段云不打算继续在电子产品上“开疆拓土”。

    另外他们集团生产的学习机和复读机已经足够热销,天音牌复读机设置成为了国家教育部指定学习外语辅助电子产品,学习机更不用说,也搭上了教育部这条线,尤其是当前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兴起了电脑热,这也让他的学习机同样成为了官方推荐的产品。

    相比于最热销的复读机和学习机,录像机因为价格昂贵,销量远远比不上复读机和学习机,但是它的利润非常高,现如今国内几乎半数以上的录像厅和卡拉ok歌舞厅,用的都是天音牌录像机,已经坐稳了国产录像机龙头老大的地位。

    按照段云的预估,如果今年公司不出什么大事的话,销售额有可能会突破1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是相当恐怖的,而且这其中还不包括出口创汇的外汇留成奖励。

    其实到了1988年的时候,深圳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小巅峰,尤其是电子类商品,在全国占比是越来越大,虽然从产值上来说,暂时还不能和北京上海相提并论,但至少已经开始和广州持平,即将完成超越。

    段云对目前家里的资产感到非常满意,而程清妍则有着更大的赚钱**,即便是过年期间,她依然会和北上广房地产部门办事处的人员进行联系,探讨新一年的房地产投资版图……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偷税漏税

    大年三十晚上,在新家的别墅里,段云一家包括李国胜一家聚在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喜庆热闹的团圆年。

    而从大年初一的早晨开始,段云家门口就停满了轿车和摩托车,前来到他家拜年的人是络绎不绝。

    作为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他旗下控股的几十家企业都是靠天音集团吃饭的,中国人做生意是非常讲究人脉关系的,所以借着这次过年的机会,很多人也都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给段云一家“上贡”。

    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不一样,国营企业的领导收受礼品是违法违规的,但是私营企业不存在这回事,所以段云对这些人的拜访,也是来者不拒,因为这半年来他应酬的比较少,借着过年的机会,正好可以跟这些老朋友相互聊天沟通,增进彼此的私交。

    虽然天音集团现在已经坐大,可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当初愿意加盟支持自己的小私营企业,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段云还是个非常讲感情念旧的人。

    “大哥,嫂子过年好!”肖强何淑芬,刘忆江等人进入别墅1楼的客厅,看到段云夫妻后,立刻满脸堆笑着招呼道。

    “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啊?”程清妍这个时候也笑容满面的说道。

    其实肖强等人足足比段云夫妻俩大20多岁,面对比自己高一个辈分的人叫自己嫂子,程清妍一直都觉得很别扭,但是在商界就是这样一个讲实力的圈子,当你的实力远远碾压他人的时候,辈分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肖强等人对段云夫妻俩人也是非常了解的,他们知道段云对任何礼物都没什么兴趣,而且非常的爱自己的妻子,在程清妍面前,他更像是一个小男人,所以削枪的人这次过来拜年,也都给程清妍买了贵重的礼物,包括各种名牌手表和包包,何淑芬还专门找人从友谊商店买了一套进口的化妆品,由此可见,他们是非常想讨好段云夫妻俩人的。

    程清妍对于这些人送来的礼物,也是来者不拒,以前的时候还会回赠价值差不多的礼物,但现如今,她根本就不回礼,这也是段云让她这么做的。

    人情这东西最难还,其实段云也不喜欢欠别人人情,之所以让妻子收礼不还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让送礼的这些人吃个定心丸,你要是拒绝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感觉不安。

    客厅里,肖强等人坐在了松软的沙发上,茶几上摆满了各种瓜果蜜饯和糕点,段云还给他们亲自沏上了茶水。

    段云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肖强等人开始挨个和段云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情况,以及今年的一些发展和想法,气氛显得非常轻松。

    现如今肖强等人也都是百万富翁,何淑芬资产甚至已经达到了千万,她的变压器厂得到天音集团的技术支持后,这两年发展的非常快,已经成为了深圳市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国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出来的东西质优价廉,深得合作伙伴的好评。

    至于混的最差的刘忆江,身家也有100多万,比起深圳的大多数企业来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得上是成功人士。

    “对了,我想问一下,各位的公司现在还存在偷漏税的情况么?”段云此时看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这里没有别人,你们一定要和我实话实说。”

    段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开始了,自1981年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的,针对私营企业的整顿活动开始。

    整顿首先是对私营企业的偷税漏税打击开始的,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从5月份开始重点普查私营企业的税收,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个体偷税漏税情况非常严重,几乎占到了企业总数的80%”,并且国家税务局随后下达了《整顿城乡个体工商户税收秩序的通告》,提出“加强个体税收刻不容缓,个体工商税收要有突破性进展。”一个全国性的打击偷税漏税活动开始了。

    而且在今年的这次打击私营企业偷税漏税行动中,追缴的税款数额相当巨大,除了打击偷税漏税,国家还对民营企业进行了整顿,这些民营企业被认为是与国营企业竞争原材料,造成通货膨胀和市场失控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新兴的家电业成为了整治的重点。

    因为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合法经营的,他们有正式的营业执照,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他们的生产线和技术比一些定点企业还要庞大和先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国营企业在得到定点资质的4年后,都没有装备出一条生产线,甚至连厂房都没有封顶。

    这种状况无疑让政府既尴尬又棘手。

    无奈之下,有些地方政府采用了一些非常粗暴简单的手法,其主要的手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接宣布他们生产“劣质产品”,然后强行停产关停,另一方面就是以违反中央文件为由,要求停止生产,并且政府亲自发文,不允许给定点企业以外的民营企业发放营业执照,由此可见,这波对民营企业的打击力度是何等之大。

    段云知道这场风暴的可怕,所以在风暴没来临之前,他必须要补齐这些短板,避免自己的公司和旗下的控股企业牵扯到偷税漏税的案件,这样会给他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有可能是牢狱之灾。

    肖强等人虽然是天音集团控股公司,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财务体系,并不由天音集团这边进行财务管理。

    事实上,80年代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的情况非常普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人们穷怕了,当时这些挣了钱的个体经营者恨不得把钱插在肋骨里,让他们纳税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另外就是肖强等人对于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很多生意并不走公司的账,而是私下里现金交易,虚报公司收入是常有的事情,他们自己家公司的财务也都非常擅长做假账。

    “这个……有的!”肖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对段云点了点头……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严厉警告

    “数额有多大?”段云眉头微皱问道。

    “我这边大概少报了十几万的税……”肖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和段云透露了实情。

    “我这边也少交了七八万的税……”刘忆江也小声的说道。

    “我也是……”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况且偷漏税是违法的事情,谁也不会去声张。

    其实肖强这些人对于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按照中国的老话,省下的就是赚下的,除了和一些长期固定合作的国营企业必须要走公司的账以外,其他的私营企业间的交易,从来都是私下里用现金进行,不走公司账,自然也就不用交税。

    段云是万万不敢偷税漏税的,毕竟他现在是深圳最大的电子私营企业,盯着他的人很多,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段云不想因为税务的事情被人抓住把柄,所以一直以来都严格执行国家的各种税收规定,而且每年还要额外捐款上千万,用于资助深圳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圳科技园的研发经费。

    他能管得了自己,但是不可能严格管理自己的控股公司,这种事情只能找这些企业的负责人,让他们不要做违法的事情,但这些人到底能不能听进去段云的忠告,还是个未知数。

    “我劝你们最好把该交的税都交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搞不好可是要坐牢的!”段云面色严肃,只听他接着说道:“我可不是在跟各位开玩笑,偷税漏税的事情一旦被查出来,不光会加倍罚款,如果数额巨大的话,是会被判刑的。”

    “明白了……”

    听到段云这么说,在场的其他几人纷纷点了点头。

    尽管这些人表面上似乎听取了段云的忠告,但各自的脸上又带着几分不以为然,多多少少有些敷衍的意思。

    “段大哥,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此时何淑芬突然对状元问道。

    “没错,我确实听到了一些风声。”段云点点头。

    “嗯?”

    其他人见状,纷纷一脸惊讶的看向段云。

    “我跟你们讲,今年国家又制定了一些新政策,很多都是针对咱们私营企业的,所以今年咱们私营企业的形式会非常恶劣,搞不好会有很多企业被查封破产的。”段云正色说道。

    段云其实只是凭着先知先觉才得知今年国家会整顿私人企业的,但他不可能这么跟肖强他们说,只能故弄玄虚,摆出出一副掌握“内部消息”的模样。

    “国家要整顿咱们私营企业?”

    果然,听到段云这么说,肖强等人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分紧张。

    国家对于私营企业的整顿那可绝对是刀刀见血的,早在几年前的时候,就因为一个环保排污的事情,深圳就一口气关停了上百家私营企业,是绝对没有任何人情可讲,只要是违规,轻则罚款,重则直接关停工厂,当时若是没有段云提供技术支持,像肖强他们这些企业,恐怕早就已经被关停查封了。

    所以这些私营企业主对于国家整顿这种事情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谁都不知道这次整顿之后,自己的棋还能不能活下来。

    按理来说目前深圳可以说是风平浪静,没有要整顿私营企业的征兆,然而肖强等人却对段云的话深信不疑,毕竟段云的天音集团和他们这些小私营企业不一样,那是深圳民营企业的标杆,而且平时段云和深圳市长李灏的关系非常好,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说段云肯定有特别的渠道来获得这些国家政策方面的信息,说不定就是市政府已经提前和他“通风报信”了。

    “这次整顿主要就是查处打击咱们私营企业偷漏税情况的,而且国家很有可能会派出一个工作组来深圳做检查,按照他们的做事风格,到时候肯定会揪出几个偷税漏税的典型,从严从重进行处理!”段云眉头皱起,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多年的朋友,我可不希望你们成为这次整顿的典型,现在我也提醒过各位了,所以我现在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们一旦被查出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我可救不了你,而且不光救不了你们,作为控股公司,我们天音集团也可能遭殃,到时候为了避免损失,我也只能断臂求生,和各位彻底断绝生意上的往来,你们可别说我翻脸不认人……”

    段云心里清楚,肖强等人这些年都是好不容易才把企业做出来的,为了赚钱也吃了不少苦,他们并不甘心把已经赚到口袋里的钱交给国家进行补税,所以段云必须要他们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乖乖的照章纳税。

    “段经理,你放心,回头我们就把税补上,以后绝对不会少赚一分钱的税!”

    果然,听到段云这么说后,在场的几人脸上纷纷变得严峻起来,片刻后,肖强第1个做图的表态。

    “是啊,段经理,我们不会连累到你的。”何淑芬这个时候也说道。

    到了这一刻,在场的几人也都纷纷表示要补上税款,并且以后避免偷税漏税的行为发生。

    “大家也都是在深圳闯荡好几年的老人了,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私企老板,也应该了解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此时段云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最怕认真二字,有些法规政策提出来可能因为暂时执行不严,人们也就不当回事儿,可国家真要是严格执行这些法规政策,违法的人谁都跑不了,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段哥说的对。”

    肖强等人连忙附和道。

    “咱们搞企业了,哪怕暂时少赚一些钱,但只要步子走得稳,将来赚钱的机会多的是。”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在这里我向大家保证,只要天音集团能够稳步发展,我可以保证各位都能有钱赚,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千万不要干,该说的话我也都说了,至于该怎么做,你们自己应该心里有数!”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胡正明

    “好的,多谢段哥提醒。”

    在场众人纷纷应道。

    随后,段云和他们聊了一阵后,又把他们几个人留下来吃了顿午饭,气氛显得非常轻松愉快。

    从大年初一一直到初五,几乎天天都有人主动上门给多人拜年,天音集团下属控股企业负责人全部都来过了,其中也包括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以及中型的侯为贵。

    和之前与肖强等人见面一样,段云也都重点安顿他们不要偷税漏税,同时也要避免和减少与深圳的国营企业争夺原材料供应的事情发生。

    对段云而言,他并不指望今年能挣多少钱,只是希望天音集团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一年,除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之外,重点还是进行电脑和芯片的研发,为日后进入90年代互联网产业爆发做准备。

    大年初八,王石第2次来到了段云所在的别墅进行拜访,而他这次过来,还给段云带来了一个档案袋。

    能在深圳创业展露头角的人,除了因为个人的勤奋和智慧之外,很多人还是因为自己身后的家世背景,王石就是其中之一。

    王石的父亲是柳州铁路局的局长,早年也曾经打过仗,说起来王石也算是不折不扣的红二代,而他的老丈人身份同样非同小可,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石在创业期间,或多或少利用了一些家族的资源,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担任万科公司的总经理。

    也正是因为如此,段云这次寻找职业经理人并没有直接通过香港公司,而是找到了王石做中间人,因为他知道,想找顶尖的职业经理人,香港普通的猎头公司能力有限,而凭借王石身份背景的优势,是可以接受到更高层次的人才的。

    前两个月的时候,王石也曾经给段云推荐过一些职业经理人人选,不过段云看到这些履历后并不满意。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虽然是个国际化的都市,开放性比较高,然而因为香港本地是以金融和服务业为主,金融方面的人才很多,但是从事微电子产业的职业经理人却非常罕见,这些职业经理人候选人各个领域都很光鲜,年轻的时候基本都在美国以及欧洲的名校念过书,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因为他们并没有在微电子相关领域的公司任务是,所以并不符合段云的要求。

    这也让王石意识到,普通的人才是没法满足段云的胃口的,这50万美元的中介费并不那么容易赚,必须要将目光放在国际顶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身上。

    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王石这次又找到了几名符合段云要求的候选人,目前还没有直接和这些人员进行沟通,准备先让段云挑选,一旦段云看中,他就会安排相关人员联系对方面谈或者直接高薪挖角。

    其实日本那边也有很多优秀的微电子产业职业经理人,只不过日本的职场文化中,职员对于公司的忠诚非常高,日本公司的这种做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地方就在于由于采用的是终身雇佣制,所以职员对于公司相当忠诚,工作也很尽心尽职,坏的地方就是终身雇佣制会导致公司换血困难,岗位逐步老化,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这几个都是微电子界的大佬,我也是从专业机构购买过来的资料,看看有没有你中意的人选。”王石将档案袋放在茶几上,打开封口后,对段云说道。

    “辛苦了。”段云应了一声,然后拿起了那个档案袋。

    袋子里是10多张资料,包括5个人选的简介履历,以及对其各项专业能力的分析,看起来非常的专业。

    只是看了第1页,段云就发现这是王思提供给他的职业经理人资料显然要比前两次高出一个级别,全部都是世界名校毕业,而且也都从事微电子专业10年以上,并且在世界知名的微电子公司担任过高级管理,其中就包括一些苹果公司,德州仪器, ibm等公司的高管,在微电子业界来说,已经算是顶尖级别的 mba人才了。

    而当段云翻开第2份履历资料的时候,立刻就被这份履历资料吸引了。

    原来,这份资料上介绍的是一个名叫胡正明的美籍华人,而这个人段云在前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的名气。

    胡正明是1947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微电子学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讲座教授。

    而在前世的时候,胡正明也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他是于1968年从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196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70年代的时候,胡正明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然后又回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任教,在1985年的时候,应国内严东生院士邀请,胡正明等三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发展中国微电子科学技术的战略性的重要咨询建议。

    在后世90年代中期,胡正明曾经创办过思略微电子有限公司,兼任董事长,2001年的时候,又担任了台积电首席技术执行长,从他后来的履历上来看,胡正明可以说是华人界技术和成就最高的专家之一。

    不过这个时候的胡正明还在大学任教中,同时担任旧金山东湾中文学校董事长。

    之所以王石会把胡正明推荐给段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胡正明是一名华人,另外他在1985年的时候也曾经为中国提出了发展中国微电子科学技术的战略性的重要咨询建议,在国内学术界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如此,香港那边的相关机构经过评估后,才最终决定将胡正明推荐给段云。

    不过从目前胡志明的履历历史上来看,他的专业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并没有在相关领域公司的任职经验,从始至终,一直都在大学任教。

    不过对段云来说,它其实需要的并不是管理型人才,而是需要业界的顶尖专家,以及他周围的资源和人脉,因为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美国和欧洲成立相关的研发中心。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过渡策略

    “你觉得这次的人选如何?”王石看到段云沉思了半天没有说话,于是连忙问道。

    “你和这个胡正明以前打过交道吗?”段云问道。

    “没有,这只是香港那边的人才评估机构给我提供的资料,为了这份资料,我也是花了不少钱……”王石陪笑着说道。

    “你放心,你帮我办事,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段云闻言笑了笑,接着说道:“你这次提供的资料非常好,尤其是这个胡正明,我对他非常感兴趣,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这个人,我想和他当面谈一下。”

    “段经理,据我所知,这个胡路明以前并没有在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只有技术高度上的非常符合你的要求,其他方面也就一般般,相对而言,这里面其他的几位能力都很均衡……”王石提醒道。

    其实从王石这边来看,他对这个胡正明观感一般,从履历上来看,这个人就是学历突出一些,其他的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长处。

    而且王石一直很崇尚欧美的企业管理方式,正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除了胡正明,其他几人都是有10年以上丰富经验的美国mba职业经理人,而且都曾经是业界知名跨国大企业的高管,从工作履历上就甩了胡正民不止一条街。

    虽然说胡正明也是美籍华人,但在王石看来,既然花了这么高的价钱,还不如请个“货真价实”的美国人,这样就算充门面,也是挺唬人的事情,至少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广告效益,至于胡正明,走还是差一点意思,而且他不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只能称其是专家学者而已,上了一个大学教授管理公司,恐怕会隔行如隔山。

    “我感觉胡德明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段云很干脆的回了一句。

    “那……好吧,我回头就去安排人和这个胡志明进行接洽,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愿意在咱们集团公司任职。”王石说道。

    “只要他肯来,条件随便他开!”段云眉头一挑说道。

    在段云看来,胡正明非常符合自己的招聘要求。

    虽然在此之前,胡正明并没有在行业跨国大公司任职的经历,但段云聘请这个职业经理人,也并不是让他真正管理这个企业,因为公司大的方向和决策都是段云一手制定的,所以段云只是想借助胡正明的影响力和人脉,在美国和欧洲建立相关的研发中心。

    胡正明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早年的时候也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过助理教授,后来又担任旧金山东湾中文学校董事长,他培养过很多微电子方面的高材生,另外和业界的很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都有着不错的人脉,如果有他的引荐和帮助,那么天音集团很容易就可以在美国建立起高水平的研发中心,从而完成段云在海外的布局。

    而一旦海外的研发基地全面建成,段云完全可以启动下一阶段的集团发展战略,重新聘请能力更强的人将他取而代之,可以说,在段云的未来的布局中,胡正明不过是一个过渡期的人物而已。

    只不过现如今能不能聘请到胡正明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对方是美籍华人,也许并不愿意来中国内地工作。

    “既然这样,那我马上就去处理这件事情,段经理你先耐心等待一下。”王石说道。

    “我希望能够与这位胡先生面谈,你一定要跟他说,我是个非常有诚意的人,而且是真心实意想把微电子业务做大,薪资待遇一切都好谈。”

    “明白了。”

    “那就这样吧。”段云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中午你就先留在我家吃饭吧,我老婆有些事情就想和你谈,他现在有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你是他最信赖的合作伙伴。”

    “程经理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人,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他的能力和眼光可是比我还要强的,说起来你们夫妻俩人都是了不起的人才,做什么生意都能做的这么强这么大,我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你们夫妻俩。”王石有些感慨说道。

    “呵呵,她就是喜欢瞎折腾,论搞房地产,还是你王经理经验老道。”段云笑着说道。

    随后,段云领着王石在自己的新别墅里绕了一圈,中午的时候又一起吃顿饭,酒足饭饱后,王石这才离开了段云的别墅。

    过了初八,公司开始全面复工,大量打工者从全国各地涌向深圳,招工市场一片繁荣。

    天音集团是从来不用主动招聘普工的,因为他价钱给的确实够高,不过这也有个上限,除了成本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能破坏行业之间的默契,各工厂之间普通工人的工资福利上限都在30%左右,也正是因为如此,南方的私营企业多年来都保持着一致的工资涨幅,有的企业甚至可以保持很多年工资待遇不变。

    进入3月,天音集团再次迎来了一批美国客人的到来,其中包括ibm,戴尔,惠普,还有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这几乎是当前所有美国电脑界的巨头企业。

    这些跨国巨头的突然到访,完全出乎段云的意料,他没有想到这些巨头公司会突然扎堆到访,可以说是深圳特区建立以来,最具分量的科技巨头企业代表团。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市长李灏也是亲自接待,带领这些美国客人参观天音集团的同时,也还领着他们参观了深圳的其他高科技企业,并且设宴款待,接待规格非常的高。

    其实最早的时候,李灏的本意是想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家的家用电器产业基地,然而随着天音集团的强势崛起,不光促成了机械电子工业部在深圳设立了微电子基地,同时还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这也让李灏改变了最初的策略,把建立微电子产业基地,作为了深圳市政府的重点发展路线,而段云和天音集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越来越重要……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三角债

    这次美国几大pc巨头访问天音集团,主要还是因为洽谈授权nand闪存芯片技术专利的事情。

    自从ibm开始利用nand闪存芯片产品升级后,市场反馈效果很好,对pc等级的性能提升明显,所以在获得足够的市场反馈之后,包括ibm在内的美国其他pc巨头,也打算在新一代的电脑上,使用天音集团的nand闪存芯片。

    另外这几家美国巨头之所以会选择一家中国企业的专利,一方面是因为nand闪存芯片性能相比于传统的nor闪存芯片要更优越,读写速度更快,而且运行也是相当的稳定,确实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芯片产品。

    另外就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东芝事件突然爆发,尽管段云之前已经提醒过东芝的社长,让他们尽量把这件事遮掩下来,但始终纸包不住火,美**方经过调查之后,终于找到了东芝公司向苏联出口高端机床的证据,美国政府也开始向东芝的公司施压。

    在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是世界储存芯片的绝对霸主,尤其是在英特尔放弃储存芯片业务之后,日本芯片企业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垄断,美国的 pc巨头全部都采用的日本储存芯片。

    因为东芝事件影响很大,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国民的极大愤慨,加上这些年日本经济大有超过美国的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的很多企业在这段时间都开始避免和日本公司合作。

    做生意的人眼中只有利益,但也会受到一些舆论和政治上的导向。

    这次东芝公司的走私风波实在影响太大,很多和日本合作的美国公司也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所以为了能缓解压力,美国公司也开始尽可能的找到日本合作伙伴的替代者。

    正是出于这两个原因,美国的几大pc巨头纷纷来到中国,希望能够和天音集团签订技术授权协议,用天音集团的nand闪存芯片,逐步替代日本产的闪存芯片产品。

    使用了三天时间,段云就已结合苹果,惠普等公司签订了专利授权合同,合同的总金额高达4300多万美元,每授权一枚芯片生产,段云就能够从中赚取25美元,利润相当的可观。

    相比于这些跨国科技巨头一年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美元的利润,天音集团目前也只能达到他们这些公司年利润的零头,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然而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几天时间内就能签下4000多万美元的订单,这绝对是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

    要知道,80年代的中国除了五矿集团和纺织业,还没有哪个企业能够一次性获得40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而且最为关键是这份合同只是专利授权费用,天音集团本就不需要生产任何东西,以至于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般。

    但其实段云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这个专利授权只是赚了利润的小头,如果这些芯片能够让他们企业来代工的话,利润至少还能翻上一倍。

    不过美国的pc巨头并不想让中国生产这种芯片,一方面是因为中美两国路途遥远,运输比较麻烦,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国的芯片生产技术要比中国强,哪怕天音集团也具备生产这种芯片的能力,可是美国公司依然把芯片交给国内的厂家代工。

    市长李灏也是亲眼见证了天音集团和惠普苹果等公司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当得知这项合同只是专利授权费用后,李灏内心的震惊简直无以复加,他从来没有想过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居然也有向美国科技巨头转让技术的一天,而且数额还如此之大,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而这也让李灏再次深刻认识到了高端技术的价值,在天音集团签订合同的第2天,李灏组织召开了一次市委会议,重点讨论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事情。

    除了苹果惠普等公司,这次来华的还有美国的ibm。

    段云之前已经去ibm总部参观过,并且已经和他们公司签订了专利授权协议,而这一次ibm重返深圳,主要是为了在深圳设立一个办事处。

    在此之前, ibm已经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两个办事处,深圳是他们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3家办事处,主要是为了开拓中国内地市场,以及吸纳深圳的人才和技术,由此可见,他们对于深圳的重视。

    得知这件事之后,李灏也是非常的高兴,免费给他们提供了临时办事处,并且承诺会给他们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

    随着天音集团在深圳市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越来越大,也让他们集团成为了深圳市的“重点保护”企业,一直享受着优惠的政策到位,企业发展也比较稳定。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乃至全国其他各省市的私营企业,却以悄然迎来了一场“寒流”。

    从3月初开始,国家开始了对私营企业整治的第1步,首先就是打击偷税漏税。

    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从3月初开始重点普查私营企业的税收,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个体户偷税漏税情况非常严重,占到企业总数的80%”,随之而来的就是追缴税款的行动,仅仅半个月时间,江苏省就补缴税款5,170万,另外还有将近2亿的税款正在追缴之中。

    很多私营企业在第1波整顿中就经历了狂风暴雨,其中涉嫌偷税巨大的企业被直接关停查封,这也让很多处于发展萌芽期的新兴民营企业还没开始壮大发展,就已经被彻底扼杀。

    私营企业日子普遍不好过,而这个时候的国营企业同样举步维艰,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

    因为政策的紧缩变动,企业之间原本正常的货物和资金往来瞬间紊乱,资金的循环拖欠构成了一个无始无终的怪圈,“三角债”问题迅速在全国发酵。

    在山东,全省三角债高达43亿元,由此带来的苦恼远远超过煤炭电力紧张造成的困难,辽宁的三角债为45亿元,黑龙江和吉林为60亿元,江苏更是突破100亿元,根据银行的托收承付款统计,到3月末的时候,全国企业超过正常结算周期的拖欠总额已经达到1,085亿元,再加上一些没有列入托收承付的拖欠,其数额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商业信用范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424/ 第一时间欣赏逆流1982最新章节! 作者:刀削面加蛋所写的《逆流1982》为转载作品,逆流1982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逆流1982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逆流1982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逆流1982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逆流1982介绍:
工程机械学的博士段云,在一场车祸后,带着满脑子的记忆,来到了1982年的红星齿轮厂,成为了一名普工。电器修理,技术革新,承包大集体……就算吃大锅饭,老子的碗里也要比别人多几块肉!逆流198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逆流1982,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逆流1982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