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东晋北府一丘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东晋北府一丘八全文阅读

作者:指云笑天     东晋北府一丘八txt下载     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千五百二十四章 劝母入京为表率

    入夜,京口,蒜山乡,刘家村。

    刘裕的家宅,仍然是和以前一样,一座黄土围成的大院,几间堂屋。而正面对着的一间土房,仍然是萧文寿的居室,老太太已是年过六旬,满头白发,却是精神矍铄,端坐在堂屋的榻上,看着面前跪着的刘裕,面带微笑:“大郎,好啊,你可肯回来看看娘了啊。”

    刘裕看着屋内,只有刘道规的妻子,魏咏之的弟弟魏芳芳,身上还穿着孝服,站在一边,三个粗手大脚的仆妇,站在魏芳芳的身后,而自己,居然是这屋里唯一的男子了。

    刘裕叹了口气:“孩儿不孝,不能侍奉母亲,而二弟和三弟现在也是为国做事,二弟自从娶妻分家之后,就去了彭城,三弟长年在外征战,全靠弟妹在家照顾母亲,还请受大哥一拜!”

    他说着,站起身,对魏芳芳行了个礼,魏芳芳一边还礼,一边抹着眼泪:“家兄的后事,多靠大哥照顾,我家上下,感激不尽。而我既然现在是刘家媳妇,那侍奉婆婆,照顾家里,是份内之事,大哥又何必言谢?!”

    刘裕点了点头:“这次我回来,不仅是为了看望娘和弟妹,也是来和你们商量,请你们暂时搬家,去建康居住。”

    萧文寿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之色:“大郎,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爹的坟,还有我们萧家的坟都在京口,这里是我们的故居啊,不管你当了多大的官,这里才是你的根本,以后你解甲归田,也是要回来的,这么多跟你一起从军的兄弟,比如前河村的树根,后坎乡的玉成,他们不都回家来了?按功劳分了地,置了业,娶了媳妇,生了娃,不都挺好的?倒是听说有些人卖了家业,去建康想要发财,结果反而弄了个一事无成,连那点积蓄都花光了。”

    “大郎啊,咱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乡下人,这里是我们的祖居,是我们的家,你要在朝当官,暂时住京里也就罢了,可我这把老骨头了,还要进京做什么,到了那里,又不能养鸡,又不能纺布,你可叫我怎么活啊。”

    刘裕微微一笑:“娘,您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不需要再靠做这些农活过活啦,都怪孩儿不孝,以前一直没有让你有享福的机会,可现在,孩儿应该让您享享清福了,现在在京城中,按规制,我的官邸很大,有足够的空间给您养鸡,也有地给您种,有纺车给您织布。您想做什么,都可以。”

    萧文寿还是有些不情愿,张了张嘴:“那,那你爹的坟,还有我们老萧家的坟,那可怎么办呢?”

    刘裕叹了口气:“娘啊,您的祖上是在兰陵,在青州齐地,要说萧家老祖宗,都在那里呢,至于我们刘家的祖先,可是在彭城,在绥舆里,后来去了长安,在关中落户,又辗转到了这里,虽说咱们汉人安土重迁,但也不能世世代代守着故土啊,总有离开的一天,只要把牌位带上,时时祭祀,那我们的亲人,就和我们一直在一起呢。”

    萧文寿的嘴角勾了勾:“大郎啊,你给我说实话,以前你也早早地在军中建功,当了将军,在建康城里有了官府,但你从来不提要我搬进京城的事,为什么这一次,非要我搬走呢,有什么原因吗?”

    刘裕点了点头:“娘就是娘,孩儿从小到大,什么心思都瞒不过您。也罢,孩儿就跟您说实话吧。就是因为象树根,玉成这样的老兄弟,他们宁可回乡种地,也不愿意进城,也不愿意有所改变,所以,我必须要带起这个头,我必须要第一个进城安家,第一个让我的家人读书习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改变。”

    萧文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前几个月,京口城里弄了些庠序,还来了些教书先生,说是能让大家伙儿的子弟去读书习字,但是,几乎没有人去报名上学,大家都说,学了字又有什么用,那些士人现在给我们踩在脚下,不正好说明不用识字也可以有富贵吗?”

    刘裕叹了口气:“娘啊,您也是县令之女,应该知道,只有读书才可以让人明理,只有有了文化,人的眼界,见识才能更强,当年若不是您的坚持,只怕我也回不了家,就是因为你深明大义,比寻常村妇有见识。是的,京口百姓是淳朴过人,是勇武善战,但是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最后要想治理万民,可不能象孩儿以前那样只靠拳头和吼叫,还是要靠知识和文化才行。”

    “以前咱们京口人没有地位,受人欺负,甚至没有上学识字的机会,但现在孩儿掌了权,就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立功将士的子弟,一定要去上学,一定要去识文断字,这跟习武强身,从军报国没有冲突,一个军人,只有有了文化,才能智勇双全,才能不止是冲锋陷阵,也能指挥千军万马,决胜千里。”

    萧文寿听得心潮澎湃,激动地赞了一声:“说得好啊,大郎。只是,你要我搬出这里,去京城居住,跟让乡亲们去学文化,有什么关系呢?”

    刘裕微微一笑:“因为,我要让大家去学识字,那就只有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儿女先去上学,现在兴弟是我唯一的女儿,而她也已经和逵之成了婚,我在想,只有让您先搬进建康城居住,才能把这祖宅空出来,让兴弟夫妇回来住上一段,只有让兴弟带头去学文,人家一看,我刘裕的女儿都带头上学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再拦着家中的孩子上学了吧。”

    魏芳芳笑了起来:“大哥考虑的可真是深哪,我还以为你只是想让娘去城里享福呢。”

    萧文寿的眉头微微一皱,转头对着魏芳芳说道:“芳芳,你们先出去一下,我有话要跟大郎说。”

    当室内只剩下了母子二人时,萧文寿轻轻地叹了口气,看着刘裕的眼睛:“大郎啊,你给我个明话,你和爱亲现在这样,还要持续多久?这辈子,我还有没有机会再见我的媳妇一面?!”

第二千五百二十五章 乱世鸳鸯再相逢

    一听到这话,刘裕的心中就是阵阵刺痛,一股巨大的悲凉浮上心头,他长叹一声:“娘,别问了,我跟爱亲,我跟阿兰这是命,我们努力了,但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她终归是南燕公主,要跟自己的族人在一起,而我,与生俱来就是要做汉人的英雄,收复失地。现在这样,分居两地,相见似胜不见,多情不如无情,也许,对我们是最好的结局。”

    萧文寿咬了咬牙:“她说过,从此愿意抛弃燕国公主的身份,成为臧爱亲,作为你的妻子,相伴一生一世,我跟她一起生活这么多年,知道这孩子不是言而无信之人,为什么会这样?!”

    刘裕默然半晌,才幽幽地叹了口气:“她说,是因为当年后燕有难,国破家亡,部众族人星散,她必须回去保护自己的族人。所以才会扔下我和兴弟,一个人离开。”

    刘兴弟的声音在门外的院中响起:“不,不是这样的,我娘一去不回,不就是因为爹爹你吗?”

    刘裕的脸色微微一变,而萧文寿则激动地说道:“我的兴弟啊,你可回来了,快,快进屋里来!”

    一个穿着布衣的妇人,掀帘而入,即使是几乎不施粉黛,仍然难掩那清秀之色,可不正是刘裕的长女刘兴弟?

    刘兴弟进来之后,对着刘裕欠身行了个礼,然后就上前对着萧文寿下跪,磕起头来:“兴弟见过奶奶。”

    萧文寿的手都在发抖,起身扶起了刘兴弟:“我的小兴弟啊,你这一嫁人,都多久没回来看奶奶了,你可知道,奶奶有多想你啊。”她说着,眼泪都快要掉出来了,一直在眼眶里打着转,而抓着刘兴弟的手,不停地晃动着。

    刘兴弟也是一脸的幽怨之色,泪光闪闪,转头看向了刘裕:“让娘一直回不来的,不就是爹爹你吗?”

    萧文寿的脸色一变:“兴弟,不要乱说话,你难得见到你爹一次,怎么可以…………”

    刘兴弟突然大声道:“是,从小到大,我都难得见他一次,我的爹爹,是世上的大英雄,人人景仰的大将军,是我们汉人的保护神,他所有的时间,生命,精力,都用在了他的大业之上,不仅把奶奶和我的这个女儿扔在一边,也让娘被迫离开,因为,娘知道,在这里,是无法阻止他去攻打自己的祖国!”

    刘裕咬了咬牙:“兴弟,你今天想说什么,都说出来吧,爹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大晋百姓,但对你们,亏欠太多,你无论想说什么,爹都不会责怪你的。”

    刘兴弟抽出了萧文寿握着的手,转身直面刘裕:“爹,这些话我以前一直没跟你说,但现在女儿已经嫁为人妇,去了徐家,不知这辈子见你的机会还有多少,如果再不说,恐怕这辈子都没有说的机会了。女儿不怨你怪你这辈子没见我见面,不怪你没给女儿天伦之乐,只求你一件事,不要跟娘反目成仇,战场相见。”

    萧文寿的声音哽咽而无力:“兴弟,你,你莫要乱想,这是不可能的,你爹他,他绝不会跟你娘…………”

    刘兴弟惨然一笑,一滴珠泪从眼角滑落:“奶奶,不用这样自欺欺人了,你问问爹,他自己会承认这点吗?”

    刘裕默然半晌,才摇了摇头:“我不能保证这点,我能保证的,只有我会遵守我跟慕容备德的约定,只要南燕不来犯我大晋,害我百姓,我就不会主动攻击南燕。但若是慕容超不知好歹,主动来犯,那我跟南燕,终有一战!”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萧文寿:“娘,这是军国大事,国家大义,要放在孩儿的家庭之上,还请恕孩儿不孝。我承认,现在阿兰去南燕,就是想劝阻慕容超,不要自己作死,但她毕竟一介女流,未必能真的阻止,一旦两国刀兵相见,我跟她,也许在战场上一决生死,才是我们的宿命,娘,孩儿爱阿兰,会不惜性命地保全她,而孩儿能跟你承诺的,也只有这点。”

    萧文寿幽幽地叹了口气:“兴弟说得不错,你确实是只要国家,不要小家,包括我们,也要成为你推行国策时的示范。为了要乡亲们都肯主动送子侄去读书习字,你就要把兴弟接回来,为了动员大家都到建康城中居住,你也要我离开这里,搬到建康,大郎,娘知道,你是为了富国强兵,是为了大业,所以,不管你要做什么,娘都会支持,只是,娘最后还是想说一句,亲人永远是你在这个世上割舍不下的,血浓于水,能在不违国家大义的情况下,适当地照顾一下家人,娘也就这点要求了。”

    刘裕咬了咬牙,行了个礼:“娘的教诲,孩儿谨记!”

    萧文寿直起了身,向着里屋走去:“娘这就去收拾一下搬家的东西,三天之内就去建康,明天娘要去看看你爹,这一去,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回来看他,你和兴弟好久没见,好好聊聊吧。”

    刘裕一直行礼到萧文寿离开,直到里屋的门上,他才回头看着刘兴弟:“逵之没跟你一起来?”

    刘兴弟摇了摇头:“我一个人先回来的,他现在也帮着公公处理公务,很少回家。”

    刘裕径直向外走去:“随爹出去走走,散散心,说说话。”

    二人一前一后,就这样走到了河边,那个废弃的谷仓,刘裕这一路上没有回头,也没有跟身后的女儿说一句话,当二人先后走进了谷仓的大门,这里已经既没有谷子,也不见原来曾经藏过的兵器,刘裕幽幽地叹了口气:“其实,咱们真正地分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对吧,阿兰。”

    他转过了身,看着身后的人,慕容兰已经摘下了脸上的面具,那绝色的容颜,被透过谷仓的漏顶,洒在她脸上的月光,照得分外洁白,她水汪汪的眼中,充满了哀怨与忧伤:“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在一起,狼哥哥,你可知道,这回我来找你,是为了什么?”

    刘裕点了点头:“是为了来刺杀我,就象当年你接受你大哥慕容垂的命令,来取我性命一样,对吗?”

第二千五百二十六章 久别重逢胜新婚

    慕容兰突然纵身一扑,直钻进了刘裕的怀中,玉臂似环,紧紧地勒住了刘裕的虎腰,而素手作扣,在他的熊背之上紧紧地锁住,富有弹性的胸膛之上,可以传来她那剧烈的心跳,她的螓首紧紧地埋在刘裕的怀中,曼妙的声音中充满了哀怨:“冤家,我恨我,我恨我,我恨我为什么就这样不可救药地爱你,想你,明明知道你我是不死不休的仇人,为什么,为什么就下不了手?!”

    刘裕怜惜地吻着她的秀发与额头,柔声道:“只要把你袖子里的匕首抽出来,用力一刺,我们的恩怨情仇,就彻底结束了,你消灭了你们慕容氏的最大仇患,而我,也不用再纠结于对你的国仇家爱,好吗?”

    慕容兰的手在微微地发抖,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已经抄在了她的手中,抵在刘裕的背上,她的声音也在发抖:“你明知我要刺你,为何不杀我?”

    刘裕微微一笑:“我以前就说过,我永远不会伤害你,哪怕你想要我的命,因为,你是我的妻子,我会用我的性命保护你的,永远。”

    “当啷”一声,匕首落地,慕容兰闭上了眼睛,紧紧地吻上了刘裕那火热的唇,两条身影,滚落尘土,而慕容兰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呼吸:“永远,永远不要放开我…………”

    尘埃落定,月光如山,照在两人**的身影之上,慕容兰的秀发披散,玉面贴在刘裕的胸口,素手轻轻地划过他身上的几道伤痕,轻轻地呢喃道:“这几处伤,可真够凶险的,狼哥哥,以后再也不要这样冒险了。”

    刘裕轻声道:“你虽然身上没有添新的伤痕,但我知道,你经历的凶险,十倍于我。起码现在的我,掌天下大权,再也不用自己以身犯险了,而你,却无时不刻地活在恐惧与折磨之中,对不起,我的爱妻,是我让你受苦了。”

    慕容兰轻轻地叹了口气:“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汉胡终不两立,两国总有一战,我没有办法劝我的侄儿举国归附,大概也没有办法阻止他来抢劫大晋,所以,我只能想到来刺你,也许,只有你死了,大晋换回司马氏这些混吃等死,热衷内斗的人,才能解我南燕的威胁。”

    刘裕摇了摇头:“如果大晋真的无人,或者再一次陷入内战和分裂之中,只怕你的好侄儿也会趁火打劫,让两国生灵涂炭了,你刚才自己也说,就算有我在,就算我没打他,他也会主动来攻我,这是你们鲜卑人的本性使然,你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还是明白,这点你无法阻止,不可改变!”

    慕容兰沉默良久,才咬了咬牙:“也许,你是对的,只有让汉人来管束我的族人,让他们象汉人一样耕田种地,奉公守法,才能把骨子里那些不事生产,只想抢劫的恶德给去掉。不过,那样的话,我们的族人还是慕容氏鲜卑吗?”

    刘裕坐起了身子,看着一边慕容兰的脸,正色道:“我们汉人先祖,也是跟你们鲜卑人一样,居无定所,游牧而生,你也知道,这种日子是靠天吃饭,全无稳定可言,一旦天降灾祸,牧草枯竭,或者是水源不济,那就可能是灭族之祸。为了抢夺水草,牧场,就会跟别的部落不停地冲击,战争,永远是野蛮残杀,血仇世结,你们慕容氏的发家史,就是伴随着无数的眼泪和鲜血,谁也不可能永远强大,总有衰落的时候,而不施仁义,没有规矩,就是部落和家族内部,也是以力为王,手足相残,现在你们慕容氏从辽东到中原,再到齐鲁,一百多年下来了,弄得是国破族灭,苟延残喘,不就证明了这套不好使,起码是在中原不好使吗?”

    慕容兰叹了口气:“可是要我们自由自在的天之骄子,受人管束,为人所驱使,也是我们不愿意的。你们以前在京口的时候,也是不遵王命,你一个小小的里正,可以反抗一州刺史,而当时你吸引我的也正是这点,这你怎么不说了?”

    刘裕冷冷地说道:“我的自由和你们的不同,我的自由,不受人欺负,是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或者说,我不主动伤害别人。之前的刺史,奉行国法,遵守京口法则,遵循从开国皇帝开始就跟我们的约定,我自然按他的指令行事,但要是换了刁逵,一来就自己先违法令,鱼肉百姓,那我要遵他的恶法吗?打他才是公平正义!”

    慕容兰微微一笑:“可是这一次我一路而来,发现江北那里对你的意见不少啊,有些人的眼里,你也跟刁逵没两样了,骗他们移民江北,然后准备征丁收粮,整军备战,想用战争来让你继续高升,一个两个这样说我也许不信,但有这么多人说你,难道你不应该反思一下吗?刘大将军?”

    刘裕勾了勾嘴角:“你是不是想说,开动战端,制造流血的,是我,而不是你的好侄子?”

    慕容兰坐起了身,开始穿起衣服:“我不知道,现在你们还没有正式毁约开战,但你敢说,你这样加强军备,不是为了打仗?等你兵精粮足的时候,只怕就算你不想打,你的兄弟们也想要开战立功了吧。”

    刘裕摇了摇头:“我想我有能力管住我的部下,我前面就说过,我会遵守和约,南燕或者是北魏不来打我,我是不会起大兵报复的。你也看到,这么多江南移民整体移屯江北,对安全是非常害怕和担心的,加上有人故意散布恐慌,制造我和百姓的对立,所以,我必须要足够的军队来保护他们的安全,现在我派到江北的军队并不多,不足以全面对你们开战,你也应该知道,如果我真的想要消灭南燕,那起码要组织十万大军的。”

    慕容兰摇了摇头:“那可不一定,我的夫君可是天不怕地不怕,不看兵力多少,只看时机合适,一千多人你就敢反抗拥兵数十万的桓楚帝国,一万兵马你就敢让刘毅何无忌带着扫平荆州,就算你只带三千兵马来伐我南燕,我也不会奇怪的。”

第二千五百二十七章 后燕灭国北燕立

    刘裕坐起了身,看着慕容兰,正色道:“阿兰,我起兵反桓是为了解天下百姓倒悬之苦,也是为我们北府军受到屠戮的同袍们报仇雪恨,说得自私一点,也是为了自保,因为桓玄必不容我们,可是对南燕,我并没有这样非打不可的理由。我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或者是功业而挑起战争,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对我这点也不了解吗?”

    慕容兰幽幽地叹道:“我认识你的第一天,你就是把汉胡不两立,誓要收回北方失地挂在嘴上,当年你不过一个京口村夫尚且如此,现在你手握大权,成为整个晋国的主宰,可以调动几万大军,几十万民夫来实现你的梦想,一纸休战和约,不可能让你真正放弃出兵的打算,狼哥哥,何必这样自欺欺人?”

    刘裕正色道:“我年少时想要北伐诸胡,收复失地,只是因为我相信在北方胡人的统治之下,汉人生不如死,需要我们去解救,自幼以来,不停地目睹一批批流民南下,听他们说在北方的悲惨经历,更是强化了我的这种意识,但现在,至少以前几年的南燕,汉人并非活不下去,反倒是大晋内战时,逃往北方的百姓也为数不少,儿时的口号和梦想,已经不再是我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毕竟,我要对大晋的子民负责,如果让他们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陷入战乱,遭遇痛苦,那我跟桓玄,又有何区别?”

    慕容兰一动不动地看着刘裕:“你真的可以不主动起兵开战?”

    刘裕叹了口气:“江北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民众并不愿意有战事发生,作为百姓,能安居乐业,太太平平的,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不可能强行地逆民意而行事。桓玄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他违背天下人心,虽然他没有北伐开战,但是他横征暴敛,满足他和他周围那些蛀虫的一已私欲,这才会天怒人怨。而我,现在打了这么多年仗,人心思安,要是一意孤行地挑起战争,也只会跟桓玄一样的结果。”

    说到这里,刘裕顿了顿,看着慕容兰:“其实南燕也是一样,这些年区区一州之地,却是长年维持几十万大军的规模,慕容超上任以来,又是营造宫室,又是修筑城池,使用民力无度,也为了巩固权力,诛灭异已,几次兴兵讨伐各地藩王大将,这中间,你也出力不少吧。”

    慕容兰点了点头:“是的,慕容法,段宏这些人,手握重兵,又对阿超不服,不先行消灭,以后早晚会有大乱,之前大燕的灭亡,不就是对慕容麟这样的人一直纵容而导致的吗?我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阿超虽然不如小哥他们远矣,但毕竟,毕竟是小哥亲自确立的太子,我作为姑姑,有责任也有义务扶他坐稳皇位,不然,南燕会再一次地内乱!”

    刘裕叹了口气:“现在名义上的后燕也已经亡了,成了北燕。慕容盛当年虽然平定了兰汗之乱,恢复了后燕,但是他很快在宫廷内乱中被人暗杀,然后燕人又立你大哥慕容垂的幼弟慕容熙为帝,这个慕容熙,又继承了慕容宝的昏庸与放荡淫邪,不顾国事,成天和前秦宗室苻谟的两个爱女在一起私混,甚至,还在大苻氏死后下葬之时,当着全城军民的面,跳进棺材里再次跟尸体野合,这种违背人伦之举,实在是震惊天下!”

    慕容兰的脸微微一红,叹道:“阿熙确实太过荒唐,**无度不说,还在境内横征暴敛,他不去卧薪尝胆,整兵报仇,攻打仇国北魏,却是去一次次地攻打邻国高句丽,又因为指挥无方,屡次战败,弄得国内民怨沸腾,最后,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起兵反叛,杀了阿熙,一并诛灭了我慕容氏所有的宗室后代,可叹我们慕容家横行天下几百年,到最后,反而在辽东的老农那里,被人灭国,而灭我慕容氏的,却是收留的高丽养子慕容云!”

    刘裕点了点头:“你这样地扶助南燕,恐怕也是因为后燕给灭,慕容云改回高姓,然后这个高云又给冯氏一族的冯跋兄弟所杀,原来的后燕,至此也彻底改名北燕,成了冯氏之国,而这南燕,则是仅存的慕容氏国家了,你为了保这南燕不灭,不惜来刺我,我也可以理解。”

    慕容兰看着刘裕,轻声道:“有时候我在做梦,梦见我们又回到了草原,你不再是手握大军的大将军,我也不再是什么燕国公主,我们可以放下一切,改名换姓,就这样快乐地过下去,但是梦一醒,永远是奢望!”

    刘裕正色道:“阿兰,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必一定要做敌人,现在后燕已灭,辽东永失,你们再也不可能回到草原了,慕容氏,乃至你们所有鲜卑部落的前途,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永居中原汉地,成为汉人一样的农夫,编户齐民。慕容超显然没有这个才能,而且他现在还认不清楚形势,野心勃勃,只怕再过几年,不是我要打他,而是他想要来找我。这回我把诸葛长民和三支北府军派往淮北,就是让他断了这种来抢劫的念头,一旦他先动手,那大晋上下必然群情激愤,到那个时候,就不是我不想打,就能阻止得了的!”

    慕容兰咬了咬牙:“阿超是皇帝,他跟我的关系,现在远远没有跟公孙五楼的亲近,你说得不错,我也相信有一天,他会主动出击,所以,我管不了他,只有来刺你,不管大晋会不会报复,如果,如果你这个天下名将不在,也许南燕,还可以活下来。”

    刘裕摇了摇头:“阿兰啊阿兰,你怎么这样幼稚?就算我不在了,大晋还有希乐,还有无忌,还有阿寿,还有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北府军将士,难道他们就不能灭了慕容超?你想刺我,只是徒劳地想要尽作为慕容氏子孙的最后一点义务,以此求得内心的平安吧。”

第二千五百二十八章 终作别离百结衣

    慕容兰的眼中泪光闪闪:“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刘裕拾起了慕容兰的手,正色道:“有,你如果拿出刺我的决心,去劝谏慕容超吧,让他为了慕容家,为了几十万鲜卑百姓的性命,自去王号,归队大晋,我一定保他荣华富贵,王爵世袭,如果他不肯,那你最好取而代之。我会尽我的一切,来帮你的!”

    慕容兰看着刘裕,一动不动,久久,才摇了摇头:“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利用我,去灭了阿超,控制南燕,然后举国向你投降,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灭人之国,是吗?”

    刘裕叹了口气:“这不叫利用,而是给你,给慕容氏一个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了。难道你现在还在做梦,能象四十年前慕容氏入中原一样,独霸天下,建立王朝吗?时代已经变了,连你们的龙兴之地的辽东老家都已经永远失去,现在缩在这齐鲁一州之地,北有强魏,南有大晋,根本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慕容德在时,尚能勉强自保,以慕容超的本事,灭亡是早晚的事,你帮得了他一时,还能帮一世吗?再说,他会愿意接受你的劝谏和帮忙吗?”

    慕容兰长叹一声,扭过了头:“我知道,从你的角度,这是能给我们的最好条件了,但是慕容氏称过帝,以慕容家子孙的高傲心性,是不可能再接受居于人下了,尤其是现在有一州之地,有几十万军队,要无条件地归附,降服,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哥和小哥在临死前,把慕容氏的江山和他们的儿子托附给了我,要我尽力扶助,我又怎么能夺人基业,转手送给夫家呢?就算是你们汉人的伦理道德,也不能允许吧。世人会怎么样看我,怎么样看你?”

    刘裕无话可说,只能轻轻地叹道:“那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我们尽我们的人事,最后听天命而已。只是我这辈子也不想在战场上看到你,兴弟更不想。阿兰,回来吧,你对慕容氏,对燕国的职责已尽,我需要你现在回来做我的妻子,做兴弟的娘,这个要求,你可以接受吗?”

    慕容兰的声音在微微地颤抖:“不,我已经,我已经没有脸再去见兴弟了,作为娘,我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狠心地离开,只怕她现在,也是对我满腔地怨恨吧。我错过了她的成长,错过了她的出嫁,我不配,不配当她的娘。”

    刘裕默然半晌,才说道:“还来得及,你现在如果肯回来,能慢慢地改变跟她的关系,我让我娘住进建康城里我的宅第,让兴弟和逵之回来京口老宅,你如果在,就是最好不过,可以跟他们一起留下。”

    慕容兰摇了摇头:“不了,狼哥哥,我知道你对我好,我知道你不想跟我以后对立,但没有办法,这是我们的宿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结局,我的身上,终归流着慕容氏的血,在这个时候,就算明知会国破族亡,也要最后跟我的族人们在一起。狼哥哥,换了你,如果面临同样的局面,也会以性命捍卫最后的社稷,虽死无憾吧。”

    刘裕长叹一声,眼中泪光闪闪:“是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是一样的人,爱国,爱族,又怎么会走到一起呢?”

    慕容兰站起了身,背对着刘裕:“为了大业,我们只有牺牲爱情,不止是你我,王妙音也是。狼哥哥,听我一句话,忘了我们,好好地去找别的女人,现在的你,需要的是娶妻生子,需要的是有人能继承你的大业,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你的雄心壮志,让你那让天下人人平等,百姓安居的美好理想有人继承。不然的话,在你之后,天下会重新分裂,战乱,而你这辈子所有的奋斗,都会归于尘土。”

    刘裕大声道:“不,阿兰,不要走,我不要别的女人,我只要你留下,这辈子,我只有你一个妻子!”

    慕容兰惨然一笑,仍然背着身:“好,那你现在放下一切,跟我去一个没有人能找到我们的地方,你肯吗?你要我放弃我的家国,那你也同样放弃,可以吗?”

    刘裕的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顿时就定住了,他无数次地想要伸出手,去拥抱面前的这个女人,可是,心中的一个声音却是反复地在大叫道:“刘裕,你不可以走,你有责任,你穿越时空,来到这里,就是要负起扭转乾坤,拯救汉人的责任,你不能儿女情长,你不能逃避!”

    刘裕的手,向前伸着,离着慕容兰的秀发和后背,不到半尺,他的手指,在剧烈地抖动着,扭曲着,反映着他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几次放下,又几次抬起,却是终究,无法向前迈出半步。

    慕容兰的声音缥缈而来:“这一切,都是命,狼哥哥,你就算现在冲上来跟我走,你这辈子也不会甘心的,不会快乐的,那样的你,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要怪,只怪老天,为什么要你是汉家英雄,而我是大燕公主。也许有一天,你我终将可以真正地结合,用我们的婚礼,成为汉人和鲜卑人真正可以消除差异,和平相处的证明,狼哥哥,你说过,总有一天,会给我一个全天下都会注视的婚礼,而我也希望,我的爱人,会是盖世英雄,会带着千军万马来娶我,我会一直等着这一天,等下去!”

    她说着,身形一动,冲天而起,直上大梁,刘裕的泪水,已经在脸上成行,夜风之中,一物从天而降,刘裕伸手一抓,却是一件百结短衫,他的眼泪一下子模糊了起来,因为,他认出,这是自己当年穿过的贴身短衣,由成百上千块碎布所结,甚至还有几十块碎羊皮,每一针一线,都是慕容兰亲手所缝,本不擅长女红的她,为结这件百布衣,不知在纤指之上,留下多少针眼,洒下多少鲜血!而这,就是他们爱的证明。

    慕容兰的声音从夜空中传来:“狼哥哥,把这件衣服传给兴弟,告诉她,这是娘给她爹缝的传世之衣,象征了你我的爱情和创业之艰,刘家子孙,当谨之记之前人之艰!”

第二千五百二十九章 艰苦奋斗代代传

    三天之后,京口,刘家村,刘裕故宅。

    刘兴弟坐在曾经萧文寿坐过的那个堂屋正位上,神色平静,屋内只有她和刘裕二人,看着四周那些简隔的农具,以及萧文寿屋内的那部旧纺车,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回到老宅这里,感觉就象和从前一样,爹,女儿回家了。”

    刘裕微微一笑:“你这次肯回来,爹非常感谢,要你从锦衣玉食的徐家搬回老家,以支持爹爹这个开设庠序的政策,你又帮了爹的忙。”

    刘兴弟摇了摇头:“徐家也不算什么锦衣玉食,无论是公公还是夫君,还是保持着当年在京口老家时的作风,跟那些纸醉金迷的世家高门,还是有区别的。老实说,那些个公子贵妇们的交游之会,我去了两次,就不想再去了,还是这里好,女儿自幼在这里长大,骨子里,还是京口人。徐家也是。”

    刘裕点了点头,正色道:“京口和建康相隔几百里,我们和世家之间的距离,可能比这个更远,以前是世家高门压在我们这些乡下人的头上,发号施令,而这次建义之后,终于由我们掌握了政权,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是你也知道,爹的大业,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只要爹掌权一天,就不想让天下百姓受人欺负,不想让汉人同胞受异族的驱使,这个初心,到现在也没有变。”

    刘兴弟微微一笑:“爹自幼就是女儿最崇拜的英雄,虽然作为女儿,我比起别人的天伦之乐,要少了很多,但是作为刘裕的女儿,是我的福气,如果有能帮到爹的地方,女儿义不容辞。您要让女儿再上一次学,重读一次书,女儿求之不得!”

    刘裕叹了口气:“如果不是情况棘手,爹也不想这样的,你已经嫁为人妇,再回老家,恐怕会有人非议,如果逵之跟你一起过来会好些,只是现在的他,也是忙于公务,江北那里移民屯粮之事,他很辛苦,也请你要多体谅一下。”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投向了刘兴弟那微微隆起的小腹:“你现在有了一个月的身孕,也不太适合多走多动,这庠序之事,只是我要带头让家人入学,这样才好发动所有老兄弟们跟随,想必你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文化,连字也不识,是无法掌握政权的,军功打仗只能马上得天下,但治天下,才是长远的事,如果我们不学习,没文化,最后就会给家学传承的世家子弟们再次夺回权力,到那个时候,就不是你想回京口散散心呆几天的事了,而是人家要赶我们回老家!”

    刘兴弟正色道:“爹的教诲,女儿不忘,爹以前难得在家的时候,夜深人静时也是要看书学习,那个时候,女儿就知道这文化的重要了,女儿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现在所识的字,一半是娘所教,一半是逵之所教,有这个机会,能重新上一次学,是女儿的福气。”

    刘裕的眉头轻轻一挑:“你毕竟现在有孕在身,不便久动,这次开庠序时,你开始时去几次就行,后面还是要养胎为主,爹会安排好车马送你去城中上学。”

    刘兴弟笑着摆了摆手:“前面爹还说要我们保持京口的朴素本色呢,这会儿就为女儿搞特殊了啊。咱们京口这里,妇人即使是身怀六甲,也要到七,八个月的身孕时才不下地呢,之前还是要照常耕作纺织,这才是我们京口的传统,奶奶当年怀着二叔和三叔时,不也是劳作到八个月才保胎的嘛。”

    刘裕叹了口气:“以前是太穷,没办法的事,而且我始终很担心,你的亲奶奶她就是…………”

    刘兴弟摇了摇头,正色道:“这些都是命,躲不过的。就象爹爹,现在贵为大晋头号大臣,如果还有大的战事,你能躲在后面不上吗?我回京口,就是要跟其他的京口人一样,同吃同住同劳作,要不然,我还回来做什么?如果女儿能走得动路,女儿就会自己去上学,再说了,这刘家村和隔壁的两个乡,有二十七户有资格上学,大家一起平时结伴而去,路上也是有照应的啊。”

    刘裕咬了咬牙:“真不愧是你娘生的,她的所有性格,你这里都继承了下来。兴弟,前几天,你娘回来了一趟。”

    刘兴弟的嘴角抽了抽,转过了脸,幽幽地说道:“她现在连看我一眼都不愿意了吗?”

    刘裕正色道:“她现在的处境,你也知道,她怕看到了你,就再也不想回去了,爹没有办法留下她,对不起。”

    刘兴弟喃喃道:“这都是命,都是命啊。”

    刘裕从怀里摸出了那件百结衫,放在了桌上,正色道:“这件衣服,每一块布,每一道针线,都是你娘亲力而为,爹以前一直把这衣服贴身穿着,每当穿在身上,就能想到跟你娘的朝朝暮暮,她走的时候,把这衣服带走,说是睹物思人,留下对我的纪念。兴弟,你娘说了,这件衣服,以后就传给你,如果刘,徐两家有子孙不肖者,就示之,让他们不忘前人之艰辛奋斗。”

    刘兴弟的眼中,早已经是泪光闪闪,她双手接过了这件百纳衫,泪如如雨下,声音都在发抖:“娘这是,娘这是要我看这衣服,想着她,想着爹啊。”

    刘裕闭上了眼睛,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的泪水,用尽量平静的声音说道:“我会尽一切努力,早点让你娘回来,兴弟,你放心,你娘是我这世上最爱的女子,我会倾我所有保护她的。”

    他说着,长身而起,向外走去,身后响起刘兴弟的声音:“爹,求你在攻打南燕之前,接回娘,女儿,女儿不愿意你们在战场上反目为敌!”

    刘裕咬了咬牙,继续大步而前:“尽人事,听天命。你好好休息一下,明天辰时,北府军营,我要向所有京口老兄弟训话,到时候,你也来!”

第二千五百三十章 军营重逢老弟兄

    第二天,京口,北府军大营,校场。

    偌大的校场之上,没有了平日里那些盔明甲亮的将士,也没有了震天的喊杀之声,几十座临时搭设的凉棚,环绕着正中央的点兵高台,而不少三十多岁,甚至更老的北府军老兵们,一个个穿着色彩鲜艳的绸缎衣服,带着幞头,看起来象是一个个乡下土财主,纷纷走进了这些凉棚,很多人看到昔日的同伴,熟人,都笑着上前行军礼,只是穿着这些绸衣,却是那么地不方便,甚至一弯腰,就把腰腹,腋下等紧处给扯开,露出几条不大不小的口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随着这些老兵们一起来的,是一些年龄从八,九岁到二十多岁不等的年轻人,也都穿的漂漂亮亮的前来,只是正对面的一张棚子里,却坐着刘兴弟,臧熹,臧焘等同村的后生陪着他,而在这一大片身着锦衣的人里,还作普通农妇打扮的刘兴弟,显得那么地特别。

    寒暄叙旧的声音渐渐地平息了下来,因为刘裕一身官服,走上了点将台,今天的他,不象以往那样,身着盔甲,而是一身紫色的官袍,配合着他那徐州刺史的身份,看起来,除了平时的那股不怒自威的将帅之气外,又多了几分父母官的味道。

    所有人都站起了身,齐齐地向着刘裕行起了军礼:“参见大帅!”

    刘裕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各位老兄弟,不必多礼,今天虽然是在北府大营里会会大家,但也只是因为这里地方大,我现在一身官袍,而你们,也是穿的绸缎衣服,都没有着甲,这是符合我们现在的官位和爵位,因为,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不是战阵之事,所以,也不必拘这军中之礼,还是按平常在家乡里的叫法就行。二柱子,你怎么样了?”

    被刘裕叫到的一条年近四旬的壮汉应声而起,正是当年曾经和刘裕争夺过京口讲武大赛西部赛区魁首的张二柱,他后来也加入了北府军,在其他部队立过不少战功,最后官至副军主,以县男爵的勋官退役回家,看到刘裕叫到自己,他哈哈一笑:“寄奴哥,今天叫我等老弟兄来,是要再举办个讲武大会,追忆往昔吗?”

    刘裕笑道:“现在应该是你儿子参加讲武大会了吧,你还好使吗?”

    张二柱子不服气地说道:“我去年还西征了呢,功夫可一直没撂下,你看…………”

    他双手一错,摆开架式,就要走一趟长拳,只是今天他的这条大红绸袍有点过紧了,只一个马步,就听到“嘶”的一声,开档了!

    周围暴发出一阵哄笑,刘裕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好了,二柱子,大家都知道你还是很能打,不过,你家大石头今年也跟你一样,拿了大西区的亚军,看来你教的不错啊。”

    张二柱子咬了咬牙:“今年是因为我我从军西征,一直没督促这小子练功,明年,明年我一定会让他夺下大西区,不,是夺下整个京口的武魁首!”

    刘裕微微一笑:“二柱子兄弟还跟当年一样,老京口人,不服输啊,自己没当过魁首,儿子总要当一次。不错,这才是咱们京八的性格。也是今天来这里,所有四百八十七家老兄弟们的性格,正是有你们这种充沛的武德,咱们京口才会一代代地出精兵锐卒,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所有人老兄弟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跟着刘裕一起大喊道:“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张二柱子哈哈一笑:“寄奴哥,今天你叫老兄弟们来,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呢?这回打谁?是平定西蜀还是岭南,或者,北伐胡虏吗?”

    一个高个瘦子跟着叫道:“二柱子,别瞎说了,寄奴哥跟南燕有过停战协定,现在没理由不能打人的。再说,现在连平虏村都没了。”

    张二柱子眼睛一瞪:“范长子,你说什么哪,平虏村现在虽然没了,但咱们京口汉子跟胡虏的仇,哪有这么容易了结的?我们京口人,家家户户,哪家跟胡虏没仇没恨,没有在胡虏手上死过人?寄奴哥那时候是缓兵之计,作不得数的,现在天下平定,自然就要找机会北伐胡虏,对吧,寄奴哥。你是担心我们这些老兄弟现在一个个立了功,得了爵,有了富贵,所以不想再出战了,才要今天叫我们来这里吗?放心,只要你一句话,别说我儿子,就是我张二柱子,也是脱了衣服就上战场,皱一下眉头,不算好汉!”

    那范长子也不服气地说道:“咱们老弟兄可没一个怂货,只是寄奴哥做事一向信义为先,即使是对胡人也如此,我不相信今天就是叫我们上战场的!”

    刘裕微微一笑:“这回范长子说对了,今天我叫大家伙儿来,不是为了说打仗的事,让你们带着孩子们来,进我北府军营,是另有要事。”

    张二柱子的眉头一皱:“寄奴哥,你是要我们的孩子们早点进军营吗?可是,按现在大晋的律令,男子非十七岁不可从军,咱们这样带头违反,恐怕不太好吧。”

    范长子来了劲,哈哈大笑道:“二柱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寄奴哥是要我们的子女早点先来军营里看看,长长见识,然后要我们早早地带回家里练武,到了十七岁就能从军,跟我们当年入北府一样,强者进老虎部队这样的锐士营,以确保我们京口子弟,永远是强军第一!”

    刘裕摇了摇头:“范长子,你这回也猜错了,不错,我叫大家来,是要你们从事下一场战斗,但这场战斗,却不在这里,而是要换一个地方。而那里,是我们更紧迫,更需要攻克的战场,是我们更需要守住的城池!”

    所有老兄弟们都满眼热切,异口同声地说道:“什么战场?!”

    刘裕环视四周,字正腔圆,中气十足地说道:“你们家子女的这个战场,不在这里,而是在京口城中的庠序,你们要练的,不是刀枪棍棒,而是笔墨纸砚,学会知识,学会治军,治郡,治国之才,比我们当年入北府军时接受的训练,更加重要!只有学会了知识的子弟,才是我们的国家稳定的基石!”

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读书计数皆文教

    二柱子不以为然地嘴里嘟囔了几句,脸上的神色也变得不屑,刘裕笑着看向了他:“二柱子兄弟,好像你对我的这话有看法啊,来,今天老兄弟们就当在这里话个家常,想到啥就说啥,你有什么意见呢?”

    二柱子咬了咬牙:“寄奴哥,我这人心直口快,乡下人没啥见识,你就当我喝多了发酒疯,事后别治我罪就行。这朝廷有法度,军中有军法,可不敢乱说话啊。”

    刘裕哈哈一笑:“二柱子,这里没有朝廷,也不按军法,就是咱京口乡亲们之间话个家常,在这里只有寄奴,二柱子,四牛,五狗子,没有这个大帅那个将军的,今天你们说的任何话,只要不是谋逆作乱,都没有事!”

    二柱子点了点头,正色道:“寄奴哥啊,你说那些世家高门,成天舞文弄墨的,学这诗作那赋,又有啥用啊。一个个脸上抹个白粉,男子汉弄得跟个女人一样,走两步路就喊累,不会骑马只能坐肩舆,完全就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点心嘛,要不然,怎么会给咱京八兄弟得了天下,夺了权呢?现在只要他们再敢欺负咱们,比如说象害死停云兄弟那样,咱们抄起家伙就能杀他满门,用得着象他们这些人学什么吗?”

    二柱子的话引得了周围的一片附和之声:“是啊,二柱子说得好,咱们只要能打会杀,刀子在手就行了,要学啥文化啊。”

    “有那时间多练武艺不是更好吗?咱们乡下人,天生就不好那个。”

    “寄奴哥你自幼也不读书啊,还不是靠拳头靠刀子有了大权,咱们要学也应该学你,应该在京口多开些格斗场,跑马场才是,让讲武大会变成月月开!”

    刘裕面带微笑,听着这些话纷纷地钻进耳中,直到所有的声音都平息了下来,他才对着一脸得意,抱臂站立的二柱子说道:“二柱兄弟啊,那我问你一句,在战场上,你要得功,要统计斩首,你要怎么去计算呢?”

    二柱子哈哈一笑:“砍一个敌首,就把发辫往腰带上一系,挂着这个敌首,继续追杀下一个,寄奴哥,你可是知道的,最多的一次,我一战砍了十七颗敌军甲首呢,就是洛阳之战杀鲜卑贼的那次。”

    刘裕笑眯眯地说道:“不错,当时你的腰带上系满了,还叫你身后的两个亲卫帮你收人头呢,当时那战,你评功在全军是第四,我亲自给你赐酒共饮,也因此从队正升为幢主。”

    二柱子的眼中尽是得色,因为他仿佛在这一刻,又重回人生巅峰,他不停地点着头:“是啊,寄奴哥亲自承认的功劳,我二柱子这辈子也不会忘的,那天的酒…………”

    刘裕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可是你还记不记得,当时的这些首级,你是怎么数的呢?”

    二柱子的脸色一变,人也陷入了深思之中:“这个,我当时是怎么数的呀,啊,我想起来了,我是把我腰带上系的,还有我的几个亲兵收的敌首,全都铺到了地上,然后一个个地数,一,二,三…………”

    他两眼放着光,手指指向了面前的空地,仿佛就是当年在数首级时那样。

    刘裕摇了摇头:“然后,你数到十,就数不下去了,因为手指头只有十个,对吧。”

    二柱子满脸通红,一边的樊家五狗子笑道:“后来,我记得他身边的亲兵,把自己的手指头也拿来数,这才数了下去,正好有两个亲兵,加他自己的,数到了二十七,我说二柱子啊,你要是再多砍三个,啊,不,是四个,再多砍四个,可就没有更多的亲卫来帮你数数了啊。”

    周围暴发出一阵哄笑,二柱子没好气地说道:“就你五狗子聪明,知道你兄弟会打算盘,会算账,有必要显摆吗?”

    刘裕正色道:“是啊,二柱子兄弟说得好。哪怕我们战场上立了功,砍杀数十名敌军,但这功劳放在我们眼前,我们都不会计数,更不用说写成文书向上报功了。难道,事后论功行赏,就是象数西瓜一样,扳手指头一个个地算吗?还是说,现在所有的公文,军令,都是靠上门吆喝?”

    说到这里,刘裕看向了二柱子:“就好比今天我们来这里相聚,二柱子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来的?!”

    二柱子不假思索地回道:“是昨天郡里的史长史通知属吏,通知到每家每户的,还要我们看那个公文,我说寄奴哥,你明知我们看不懂这些字,还要…………”

    刘裕笑道:“这就是了,不识字,不识数,那上不能行诏令,下不能计军功,二柱子兄弟啊,你说大权在手,就可以一世无忧,可是你连这个权力都不会用,请问怎么个无忧呢?难道就是自己一家吃饱,不用交税,有仗去打,别的不烦神,就这样过一辈子?也许你是可以这样过,但你儿子呢,你孙子呢,大晋其他的千千万万百姓呢?”

    棚户内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之声,所有人都在互相议论,二柱子咬了咬牙,沉声道:“寄奴哥,你说得对,要识数,要识字,确实得学文化,但是,我们自己不学也可以啊,就象你,你用胖参军就可以办得很好了。我们也可以把这些事,交给那些识字的世家子弟们打理啊。”

    刘裕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他们读书人有句话,叫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就是说,名份和权力,不可以随便地交给别人,虽然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开国时都是靠兵马征伐打下来,但天下太平之后,总是人心思安,没那么多地仗打,总是要进入太平时期的,这时候我们如何保有手中的权力?以前我们京口人也没少受当官的欺负,虽然不至于象别的地方百姓一样给弄得家破人亡,但刁逵来我们这里当刺史时,就可以弄得我们无立锥之地,可以逼得我们卖地卖房,最后只能当他家的佃户,若不是当时我奋起反抗,而谢家也在后面支持,只怕我们这些兄弟,当年早就成了人家的家奴了,还谈何建功立业呢?”

第二千五百三十二章 争先恐后入庠序

    刘裕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洪亮:“再想想桓玄当权时的那一年,我们家家户户惶惶不可终日,几乎每天都能听说哪个认识的兄弟给安上个罪名就杀了,那些带过我们的将军,大哥们,一个个地悬首城门,若不是朝不保夕,我们又怎么会奋起建议,推翻桓楚呢?所以,只要权力落在人家手上,那我们就是案板之上的鱼肉,他们有的是办法,可以让你们一朝之间,失掉所有。”

    场内陷入了一片死一样的寂静,久久,二柱子才不服气地嚷道:“不,只要有寄奴哥带着我们,谁敢欺负咱,我们就灭了他们,只要手里有刀,就不怕这些文人使坏!”

    刘裕淡然道:“是的,我是可以灭了一个王愉,但我可以灭了所有士人吗?真要把会写文算数的人全灭了,那你还拿得动刀子吗?二柱子?你连数到十以上都要再叫上一个人来数手指头,那几千,几万大军,每天所用的粮草,军械,打仗时运输所要的人力,畜力,这些你找谁来算,找谁来管理?”

    二柱子的头上已经瀑布般地开始冒汗,嘴唇在微微地抽动着,却是无言以对!

    刘裕环视四周,沉声道:“兄弟们,我们以前受限于世道,没有机会上学,没有机会识文断字,计算算数,所以我们别无所长,只有一把子力气,有一身的武艺,只能去投军报国,冲锋陷阵,刀头舔血去挣一点功名,而分配这功名的,还得靠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贵族,凭什么?就因为人家有文化,有知识,可以治理国家。”

    “我们放下刀,脱下甲,就什么也不会了,最多只会种田打猎,每年就算要交多少税赋,要服多少天的役,都得是官吏们说了算,以前我们成天聚在一起发牢骚,说官府欺压我们,可现在我们一个个当了官,有了爵,成了官府,应该知道,要想让官府,让朝廷运转,就得靠收百姓的税赋,不然吃啥喝啥?当官的不能自己种地,要处理公务,甚至我们当兵的也要脱离生产,但饭不能少吃一顿,那这钱米从哪里来,怎么去收取?”

    二柱子咬了咬牙,大声道:“寄奴哥,我听明白你意思了,你是说,要收粮征赋,就得能写会算,就得学习文化,对不对?”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如果你们信不过世家高门,信不过外人,那这种事,就得让咱们的孩子们去做。他们现在不用象我们当年那样吃苦,小小年纪就得去谋生,大家都知道,我刘裕小时候穷得连一件完整衣服都没有,成天光个膀子,一直到十四岁,我娘才用很多破布缝了一件短衫,还很快打架给打烂了,二柱子,四狗子,我记得当时就有你们两个的份!”

    人群中暴发出一阵哄笑之声,二柱子和四狗子相视一笑,四狗子摸着鼻子:“我不过扯碎你那破布,可你一拳打得我鼻子都塌了,到现在也没好啊。”

    刘裕微微一笑:“所以,我们得让孩子们去读书习字,这样知书答礼,以后才能守住我们的家业。不然的话,不学无术,又靠着父祖辈的余荫,那早晚会堕落。我们人人都恨刁家,可刁家的祖辈,也是为国立过大功的功臣,就因为祖先有功,子孙不思报国,反而是胡作非为,最后成了刁逵那种人。兄弟们啊,我可不希望,我们将来有人,或者是他们的子孙辈,变成那种我们最讨厌的人啊。”

    人群中有个女人在不服气地嚷着:“我看现在诸葛家,就跟当年的刁逵没两样!”

    刘裕的脸色微微一变,却听到底下有个粗鲁的男声在大骂:“臭婆娘吃多了嘴上没把关吗?瞎扯什么鸟淡,闭嘴!”

    刘裕的心中雪亮,诸葛长民在京口也是出了名的贪婪,建义之后更是变本加利,到处侵占民田,已经有不少老兄弟暗中向自己反映过了,但现在毕竟大业初创,上层内部不可以在这个时候先乱,只能事后找机会再来处理此事。

    想到这里,他微微一笑:“长民兄弟毕竟是出生入死,他家人丁多,多占些地方也可以理解,这件事,我改日会跟他好好谈谈,其实,他长期出镇历阳,以后外面的空地多,我可以让他去外地购置些产业,再把他的封邑加大,大家多年的乡亲和兄弟了,不要为一点小事伤了和气。以后我们的江山会越来越大,基业也会越来越多,一个小小的京口,可不是我们的所有啊。”

    二柱子哈哈一笑:“寄奴哥说得好啊,这地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就更需要守住了,没文化不识字,那到手的富贵也会给人夺了去。那庠序,我家的两个小子报名去上学了。还有谁一起去的?!”

    台下的棚户里响起一片争先恐后的叫声,伴随着无数高举的手臂:“我家大娃儿十三,小娃七岁,可以一起去报名吗?”

    刘裕点头道:“没有问题,会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不同的班,有不同的先生来教授学业。四岁以后,二十岁以前的,都可以去上。”

    此话一出,举起的手臂更多了,刘裕笑着一指台子的另一边,十余名青衫儒服的学究们,已经站在那里多时了,他们一个个捻须微笑,看着刘裕的目光,尽是赞赏,大概这些儒生们也没有想到,刘裕不仅是战场上的神,这激励人心的演讲也这般厉害,让他们刮目相看。

    几个女人的牢骚声也传了过来:“都是我家那当家的太不争气,别人都有儿子,就我家只有女儿,唉,将来人家一个个识文断字,有人守家业了,可我家怎么办哪?!”

    “树根嫂,没事的,女儿嘛,只要嫁的好就行,你家可是子爵呢,还怕不能招来几个能书会写的姑爷吗?到时候入赘改姓,不就是你赵家的人了?”

    刘兴弟的声音清楚地响起:“爹,我也想要报名上学,可以吗?”

    所有的声音嘎然而止,无数的目光都投向了刘兴弟,充满了惊讶与怀疑,甚至伴随着窃窃私语:“她?她不是出嫁了吗?连孩子都怀上了,这也行?”

第二千五百三十三章 男女老少皆入学

    刘裕看着自己的女儿,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直到刚才,他仍然不确定,这个自己一向非常有主见,也从小到大极度缺乏父母之爱的女儿,是不是真的会站出来帮助自己,现在他终于可以放心了,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兴弟,你真的确定要去上学吗?”

    刘兴弟环视四周,无数人正在巴巴地看着她,她平静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大叔大伯,兄弟姐妹们,我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从小爹娘就没多少时间在身边的,阿爹常年为国征战在外,而我娘…………”说到这里,她的声音有些哽咽,顿了顿,继续道,“我娘在我身边的时间,还不如阿爹多,这些事情大家都清楚,从记事开始,我先是在谢家夫人家中,又在徐叔叔家里,最后回到我家时,由奶奶养大,他们都对我非常好,让我从小吃穿不愁,衣食无忧,但唯一的遗憾,就是我从小不能跟其他的士人子弟一样,读书识字。”

    说到这里,刘兴弟叹了口气:“现在我嫁入了徐家,从小跟我一起玩到大的徐逵之,成了我的夫君,但我突然发现,我跟逵之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不仅是跟逵之,跟家里其他人也说不上话。”

    “徐家是历代士人,家中子弟从小就要读书习字,逵之也不例外,而我,幼年时跟他一起玩泥巴,到了现在,却不能再玩泥巴了。看着夫君每天操劳,看到徐家的仆役和奴婢都会用空闲的时间去多认几个字,多识几个数,我这时候就会恨自己,为什么从小不读书,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

    刘裕咬了咬牙,说道:“兴弟,是爹的错,爹一向投身国事,只想着让你吃饱穿暖,没顾得上让你去读书识数。”

    刘兴弟摇了摇头:“这不怪爹,要怪,就怪咱们京口,快一百年没有庠序了,不仅是京口,几乎大晋所有的州郡,都没有几个是有庠序的。就象爹说过的那样,以前世家高门只靠着京城的国子学,太学来教育自家子弟,士人们靠着各自的家学来学习,却没有人真正地想要让我们这些平民子弟掌握知识。或是来不及,或是根本不愿,这点爹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世道变了,我们京八兄弟掌了大权,以后也少不得跟世家间有通婚,联姻,难道身为女子的我们,就要跟我一样,目不识丁,嫁到人家里就成了个多余的摆设,让父兄蒙羞吗?”

    刘裕激动地点着头,说道:“乡亲们,兄弟们,想想我们的少年时吧,是纯朴的母亲,奶奶们把我们养大,教我们各种做人的道理,她们足够质朴,天性善良,教我们不畏强权,不欺弱小,这才有了今天的我们,但是她们自己也没有文化,不识几个字,这注定了我们不可能象那些世家大族那样,靠着家中的教学来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而且,读书识数就跟练武一样,光靠在庠序里,先生们去教,是不够的,还要回到家里时时温习,要有人督促你来读书习字!”

    “我们男人成天要奔波在外,家中只有女眷常住,所以,不仅是子侄们要去庠序,女儿们也得去,能学多少是多少,能学到哪步是哪步,至少,多读点书,多识点字,多知道些忠孝仁义之类的道理,比不知道的好。”

    “我这个人虽然没啥文化,但也听以前的孔圣人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早晨明白了世间的大道理,那晚上就去世也没有遗憾了。”

    “学知识,学文化,最终就是要我们明白这些世间的道理,用这些道理去做人,管家,治国,最后平定天下,开创万世太平。如果只靠手中的刀剑,靠着打打杀杀,那就算得天下,也坐不了天下!”

    “看看那些野蛮凶悍的胡人,为什么他们治下就是一片混乱?就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不懂这些道理!连苻坚这样的胡人,都知道要向汉人学习,多读书,多明理,才能国家安定,难道我们世代忠良,见识还不如一个胡人吗?”

    二柱子激动地大叫道:“寄奴哥,你说得太好了,我不仅要让我家两个小子去念书,我家的两个女儿也要去,不管怎么说,哪怕是去跟着听听,也是好的。”

    而类似的声音响成了一片,就是刚才在哀声叹气的几个妇人,也是一边拍手,一边扯着嗓子要报名给自己的女儿上学,甚至,还有人在说,自己三四十岁了,是不是也能去上学?!

    刘裕笑着点头道:“当年北方逆胡的那个伪帝石勒,出身奴隶,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军营之中,也不忘时时学习,因为他也知道,几千年来的前人经验,是治国的最好借鉴,千古兴亡,皆在书,他为此建了个君子营,专门容纳我们汉人的儒学之士,一有空闲,就听这些人讲前代兴亡,历史故事。”

    “石勒前期杀人如麻,让人闻名生畏,而后期建国之后,靠了我们老祖宗的这些经验,却也能治得北方安定,不出大乱。这样的胡人在成年之后还不忘学习,我们汉人是礼义之邦,又怎么会比他落后呢?这次建的庠序,就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有小孩子学的蒙学,有大孩子学的四书五经,也有成年人学的各种知识,我们庠序的老师,都是有本事的大儒,他们知道该教什么,该怎么教。”

    二柱子哈哈一笑:“寄奴,你要是不嫌我太老,我也去报名了。”

    刘裕微微一笑:“去啊,你二柱子当然有资格报名了,我还想报名呢,现在每天我批示公文,那字丑得跟狗爬一样,听说城中的士人们看到了都会笑话我,我是真想练这书法啊,可惜没时间,最后还是胖子出了个主意,要我每张纸只写五六个字,这样字大,显得气势足。你看,二柱子,要是一年之后,你写的字还不如我,那你以后在京口也别混啦。我给你个能胜过我的机会,好不好?!”

    二柱子仰天大笑三声:“一年为定!要是一年后我写字不如寄奴,就不在京口混啦!”

第二千五百三十四章 经学大师重出山

    一个时辰后,京口的北府军大营里,一片欢声笑语,今天因为这场聚会,刘裕特地下令解除军纪一晚,杀牛宰羊,犒赏三军,整个方圆十余里的大营之中,酒香与烤肉的味道混在一起,混合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响成一片,那些身经百战的北府老兄弟们,也终于可以不再摆出平时的军官上司的架式,真正地和新兵们打成一片,喝过三碗,各种添油加醋的自吹自擂故事,成了各个营帐的主流,一如后世的酒席,从开始的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再到豪言壮语,后来到胡言乱语,最后变成不言不语,鼾声如雷。

    已经入夜,二更,刘裕在刚才的帅台之上,面带微笑,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的一个年约五旬,面色黑瘦,看起来非常清正刻板的青衫儒者,他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全身上下,没有半点当下玄学之士们惯用的脂粉,檀香味道,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儒家经学之士。正是当世大儒,曾经当过孝武帝司马曜的帝师的一代名儒范宁之子,范泰。

    刘裕站在范泰面前,行了一个叉手礼:“范先生肯屈大驾,来这京口城做庠序祭酒,真的是太感谢了,请受刘裕一礼。”

    范泰正式地回了一个礼,一揖及腰:“是老夫要感谢刘大帅,给了我这个赋闲多年之人一个重新出来教书育人的机会。”

    刘裕微微一笑,一指身边的刘兴弟:“兴弟啊,这位范先生,是当世名儒,学问之高,连你胖叔叔都非常佩服,以后你要象尊重父母一样地尊重老师,听他的话,这叫尊师重道,明白吗?”

    刘兴弟正色点头,即将要下跪,范泰连忙说道:“夫人且慢,你有身孕,不必行此礼,心意到处即可。”

    刘兴弟点了点头:“小女从小生于乡野,没啥见识,还要多麻烦先生了。明天一早,我就去庠序,和所有同学一起接受教诲。”

    范泰微微一笑:“那还请夫人早点回去歇息,明天我们在庠序见面。”

    当刘兴弟和几个护卫离开后,台上只剩下了刘裕和范泰二人,二人在两张早已经准备好的小榻之上,相对而坐,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总算是让大家都肯上学了,不然的话,还真不知道如何给先生一个交代。”

    范泰淡然道:“大帅不仅是当世战神,也更是深明大义,听刚才大帅的一席话,让老夫也是激动不已,而且其中的很多道理,即使是饱学儒士,也未必能参悟。您要是有机会自幼攻读诗书,那必成一代文坛巨匠,老夫这点学问,是远远比不上您的。”

    刘裕微微一笑:“现在我要做的事太多,没法沉下心来学习,如果有朝一日能遂平生之愿,驱逐胡虏,恢复中原,平定天下,到那天,也许我会激流勇退,重头学文了,但现在,只有我去做这些操弓执剑之事,才能保护大晋,才能让先生能这样安心地教育我们的子弟啊。”

    范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功臣子弟们传道授业,短期内可以让一些子弟能从军为军吏,摆脱大帅现在只能依靠那些世家子弟的情况。长远来看,京八党也需要让自己有知识有文化,不然光靠武力,就如你所说的,迟早会失掉手中权力啊。”

    刘裕点了点头:“先生可知我为何不去世家子弟中找现成的一些名师,而是要请出您这样的经学大师来充任国子博士和庠序祭酒呢?”

    范泰微微一笑:“大帅,你以国士待我,那我必以国士报之,我范家历代经学家族,信奉的就是忠义仁孝,而那些玄学之士,他们强调的却是修仙养生,保家族荣华富贵,我想,您一向以来,都是正气凛然,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是求个人利益,所以,我才愿意出山为你这样的人效力。因为,如果朝堂之上风气不正,掌权之人是奸邪之徒,那即使是有美好的理想,也是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刘裕叹了口气:“想当年,我在戏马台反击打破郗超的阴谋之后,先帝曾经准备用我北伐,也让令尊等一批儒学之士到各地担任郡守,刺史,以扶持忠于皇室的力量,只可惜被黑手党的阴谋害死了先帝,而令尊也是被王国宝之流所弹劾,免官,最后郁郁而终。很抱歉,当时我自身难保,无力救援令尊。”

    范泰的神色中闪过一丝哀伤:“也许,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人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吧。用儒生经学之士,就是要挑战玄学,就是要跟世家高门起了冲突,我这次出山,跟先父一样,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大帅要我做什么,我一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我想斗胆问大帅一句,您真的计划好如何跟世家高门,跟玄学之士们相处,跟他们解释为何会起用我等儒生吗?”

    刘裕微微一笑:“这事非常好办,因为如果是在建康城中当国子学祭酒,博士,那肯定不少世家子弟会抢着去,但是来京口这样的乡下地方,去教一些中下层军官的子侄,对他们来说,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的这些兄弟,你也看到了,大字不认几个,还得从三字经,千字文这些蒙学教起,恐怕那些成天高谈阔论天地玄黄,宇宙苍生的玄学大师们,是不屑前来的。”

    范泰笑了起来:“这倒是,要说学问高下,儒学未必能胜过玄学,毕竟我们儒学强调忠孝仁义,很多事情要求违背本心,作出牺牲,天生就会让一些人不喜欢,而玄学的那种自我中心,顺其自然,显然更受欢迎,加上大晋百年都是玄学之风盛行,高门世家几乎都是家传玄学,清谈论辩也是用这套,所以儒家若是在高层次上跟他们作义理之争,现在没有多少胜算。”

    “但我们儒家的好处,就在于注重教育与传承,从孔圣人开始,就是游遍列国,遍收弟子,而且不管弟子的出身,水平,只要肯学,肯心向儒家,虽孺子亦可教也。我们出山,不求功名,不为利禄,只求我们的儒家经学思想,能广为流传,只求当世之人,皆能持忠孝仁义,得闻大道!”

第二千五百三十五章 言行不一玄学伪

    范泰的话,掷地有声,而他整个人,也因为激动和兴奋,从榻上站了起来,刚才一直是手势飞舞,配合着他越来越高的声音和越来越快的语速,直到说完,刘裕开始在对面微笑着鼓掌时,范泰才意识到自己的激动,脸色微微一红:“抱歉,说到兴头之上,失仪了,让大帅见笑。”

    他一边说,一边又坐回到了小榻之上,开始调整起自己的呼吸,一边摇头头叹道:“先父在世时,就一直提醒我要多多养气修身,看来我还是不行啊。”

    刘裕平静地说道:“那些所谓的养气修身,多是玄学之士们的言论,但这就是在我看来,玄学之士们最值得诟病之处。玄学奥义,要的是道法自然,顺从本心,但人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要养气,修身,就得违背这些天性,范先生,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范泰微微一愣,转而若有所思地说道:“这点我还真的从来没有想到过,听大帅一说,似乎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就算如此,那又如何呢?玄学之士法从道家,要的是那种活神仙一样的形象,如此才给为人所景仰,就算是刻意作出的,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吧。”

    刘裕微微一笑:“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但若是细想,就涉及到玄学之士的死穴,那就是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也正是大晋百年来乱象丛生的根源所在!”

    范泰的脸色一变:“愿闻大帅高论。”

    刘裕正色道:“其实,一个人的情感,如果是真正发乎内心的表达,是真情动人的,就象白天我在台上的演讲,那绝非半点虚言,我不谈什么大道理,也没啥华美的词汇,但能让弟兄们都信服,因为他们知道,我的每句话,都是发自内心,他们知道我还是原来的那个蒜山乡刘大,还是那个跟他们同吃同住,同生共死的寄奴哥。所以才肯听我的话。”

    范泰点了点头:“确实,今天的演讲非常精彩,我看过那么多场清玄和佛道辩论,都没有见过在感染力和打动人心上超过大帅的。”

    刘裕笑道:“论学识,论词汇,论语言,我远不如那些玄学大师,饱学之士,但他们只是为辩而辩,为了说理而说理,不象我是与人交心。所谓的养气修身,无非就是让自己的外在仪容更能打动别人,在第一眼的形象上就让人仰慕,可是如果真的说的话,做的事是顺应人心的,还需要这样做吗?象我今天这样,不修边幅,不养气修身,不也照样可以让人听我的话,按我的意愿行事吗?”

    范泰笑了起来:“您的意思,是玄学之士其实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种事做多了,就无法真正与人交心,甚至可以说,这是虚伪,对吗?”

    刘裕点了点头:“我在少年时,也曾经被玄学之士们的风度,仪容所倾倒,觉得他们就是天上的神仙,但这么多年下来后,知道了很多幕后不为人所知的事后,就只会觉得一种虚无与幻灭。”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世家高门,都是嘴上一套,行动一套。一边说着自己顺应本心,无欲无求,一边需要吴地的千千万万庄客佃户为自己做牛做马,靠着吸吮这些庄客们的血汗来维持家族的荣华富贵。一边说自己淡泊名利,不争权势,一边又是争权夺利,甚至建立黑手党这样的地下组织,来行各种祸国殃民之事,只为了让自己的家族能永掌大权,让子孙后代能永远地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他们如果只是自己修仙,追求个人的解脱,那也罢了,但他们是嘴上说修仙得道,实际上是要掌握权力,架空朝廷,奴役百姓,这样的玄学之士,世家高门,就成为了比北方胡虏更可怕的敌人,也是我刘裕最大的对手!”

    范泰目不转睛地听完了刘裕的这番话,久久,才长叹一声:“大帅的话,全都发自肺腑,让人心服口服,你一下子就说清楚了世家高门玩弄玄学,祸乱国家百年的实质,一如你当年在戏马台上,义正辞严地揭穿黑手党,揭穿郗超时的表现。我这次出山,真的是太对了,接下来,你是要我做什么?去用你的这番话,跟清玄之士们论理,驳倒他们吗?”

    刘裕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范先生,其实这些道理,你我都懂,但我们更应该明白,玄学在大晋成为国学已有百年,而大晋历来的掌权者,都得是玄学之士,就连谢家过江后的掌门人谢鲲,都得弃儒从玄,成为江左八达后方有官做。象你们范家,历代坚持儒学,结果就是连个郡守都很难当上,要架空皇权,让世家做大,就是用玄学,而如果是要加强皇权,或者说让国家有力,朝廷集权,就得宣扬经学儒家。只是,百年积寒,非一日之功可破,我们现在没有可以取代世家子弟,治理整个大晋的人才,而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想必您比我明白啊。”

    范泰不停地点着头:“是啊,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是人才,要培养人才,就得靠教育,玄学之所以昌盛,一来在于玄学之士百年来牢牢地掌握了国家大权,二来在于他们也控制了国子学和太学,以大晋的察举推荐制度,想要为官,就得在这些官学之中顺利毕业,然后才能被举荐,二者缺一不可。大帅这次要我等去地方上的庠序办学任教,就是要在地方上教育子弟,选拔人才吗?”

    刘裕微微一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从孩童做起,教出可用之才,怕是至少要十几年的功夫,恐怕我未必能掌权这么久,今天跟先生交心,就是为了跟你交个底。这京口庠序,是做给天下人看的,目的不是指望我们这些兄弟的子弟有多少人能成才,而是要告诉全天下,只要为国立功,得到一定的爵位,那就可以入庠序,受教育,以后即使不能入朝为官,也可以在乡间为吏,京城虽大,不过一城,而大晋地方数千里,总有大量的可用之才。这一招,就叫农村包围城市,奋斗总有前途!”

第二千五百三十六章 高官厚禄办教育

    范泰听得心神荡漾,猛地一击掌,大声道:“高,实在是高啊!这样的设想,实在是…………”

    他正要继续说下去,突然想到了什么,眉头微微一皱:“大帅啊,只是这个天才的设想,也需要人力物力,就算天下各处赋闲的儒家士人肯出来到地方上的庠序里任职,那些用于教学的藏书,只怕也是不够吧。这次的京口庠序,我和我的十几个学生,就是把家中的藏书都拿出了大半,且不说别的儒生是不是肯这样献出藏书,就算肯献,只怕也没法在整个大晋,处处州郡,都这样搞啊。”

    刘裕点了点头:“课本确实是个大问题,这点我会想办法来解决,现在的情况,也不可能全国处处都搞庠序,一来是没这个人力和物力,再一个世家高门和玄学之士们会怎么看,怎么做,现在也不好说。如果他们想到这种庠序会最后导致他们彻底地失去权势富贵,只怕会拼命反对的。现在我们北府军内部是不是能全力支持,也不好说,起码今天还需要我来鼓舞大家送子弟去读书,要是有进一步的压力,那大家是不是还会坚持,还要走着瞧啊。”

    范泰点了点头:“是的,如此大事,不是一蹴而就,得慢慢来,我可以让我的弟子门生们在教书之余,多去抄录经籍,尤其是给小孩子们上课的蒙学和四书五经,优先编写出来,这点可能还要请大帅帮忙,让您可以调动的幕僚,文士也从事这项工作,如果有个四五千人抄书,那两年左右,可以有个两到三万套课本,足以让人完成基本儒学的入门了。至于以后想要进一步提高,恐怕还得入国子学,太学这样的国家官学,去学一些高深的经籍。”

    刘裕微微一笑:“这样还是太慢,而且我在三年之内,一定会发动大战,北伐收复失地,我的幕府中的文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可能到时候还要反过来需要庠序中的子弟从军帮忙。”

    范泰的脸上闪过一道失望之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恐怕只有慢慢来了,还是按你说的,先让京口的义士子弟,功臣后人们上学,慢慢地在扩大到别的地方好了。”

    刘裕的眼中闪过一道冷芒:“范先生,不必悲观,刘长史正在推行新法,也许可以很快地弄出大量的书籍出来,而不用再象现在这样靠人抄书,费时费力了。”

    范泰睁大了眼睛,不信地摇着头:“很快地弄出大量书籍?这怎么可能呢?自古以来,书籍的传承和誊写都是最麻烦的事,历代大儒,往往都需要门下成百上千的弟子抄写经籍,以作为授业考核,一方面抄一遍也是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把典籍流传,你说不用这种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刘裕微微一笑:“天机不可泄露,暂时还没有尝试成功,不过我相信,很快会有好消息,如果我们每年可以生产十万套以上的经籍,那把儒家经学,算术木工,医书推步之术,传遍天下,也不再是难事了吧。”

    范泰笑了起来:“若果如此,那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刘裕点了点头:“在此之前,还需要先生多加努力才是,不管怎么说,就算有书,也需要足够多的授业先生,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书可以想办法快速弄出来,可是教书的人,还得靠先生多多费心了。”

    范泰正色道:“我相信,只要这京口的庠序搞得好,那天下的士人才子,都会纷纷转投儒门经学,为国效力的。到时候,这人手不足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不过,也请大帅以后能增设一些朝廷的官位,以解决这些庠序先生的品阶,毕竟,如果不能当官为吏,人是不愿意出来受征辟的。”

    刘裕正色道:“此事我一定会解决,朝廷是有人员定制的,开多少庠序,收多少学生,就会相应的有多少先生,就象我们京口的庠序,有你这个祭酒,还有四个博士,此外我的幕府中还拿出了六个参军,主薄的编制,京口郡里也拿出了四个从事的名额,如果不是有这近二十个官员编制,想必先生也是不会出山的,您得给自己,也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交代。”

    范泰笑道:“要是天下各处庠序都有这么多当官的名额,那肯定人人争先恐后想来从教了,只是我也知道,这是大帅特意超擢的,按朝廷法度不可能如此。”

    刘裕沉声道:“现在朝廷的事情,已经一步步地走上正轨,对外北伐不是急于一时,我现在想做的更多地是整顿内部,教育事关人才,事关国家的未来,只有让百姓都竖立起为国尽忠,舍小家为国家的观念,才能真正地动员举国之力,玄学之道,只求自己利益,不顾他人,这是大晋百年来始终无法集中国力北伐的根本原因,我要北伐,就不能再这样,所以,我用先生这样的儒者出山主持庠序,就是想让您把忠孝仁义这套观念,传遍天下。”

    “在这个玄学当道的时候,要大力宣扬这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还好我手上有权力,我会上奏朝廷,把庠序中先生的俸禄,提高三倍,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官品阶的问题,也会在待遇上让你们达到高过同级官员三倍的俸禄,毕竟你们不能象官员那样有职分田,有产业收入。这个钱,从我这镇军将军府的军费里出,先生勿念!”

    范泰的眼中泪光闪闪:“大帅,你真的是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再生父母啊,几十年了,我等,我等何曾受过这样的礼遇?!我等就是累死,也一定不负大帅的恩情!”

    刘裕笑着上前,握住了范泰的手:“范先生啊,当年我们这些汉子初入北府时,也是因为北府军开出了高过朝廷三倍标准的军饷,以吸引精兵锐士,而现在,在文治上,你们就是我的北府军,教书育人,培养忠孝为先,愿意为国效力的人才,就靠你们啦!”

第二千五百三十七章 生离死别三兄弟

    半个月后,彭城,四水乡,水牛村。

    一处看起来毫不起眼,平平无奇的院子,门口围着一圈篱笆,上面糊着泥,半人多高,院中的一切,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三间泥瓦房,成品字形立在院中,几棵枣树,生于院后,上面已经结起了成串的枣子,风轻轻吹过,时不时有几颗枣粒落在院子里,任谁来看,这也是一处标准的京口农家,与邻居无异。

    刘裕一身便装,坐在正屋的里间,一处草席之上,屋内连他还有五个人,两个四十左右,穿着绸缎衣服的中年汉子站在屋中,一个二十余岁,五大三粗的黑脸壮汉,全身劲装布衣,恭立于门口,而床上,则躺着一个人,赫然正是刘怀肃!

    一道深达几分,甚至可以隐约看到白骨的伤口,如同蜈蚣一样,就在刘怀肃的额头轻轻地晃动着,本来生龙活虎的他,脸上罩了一层淡淡的黑气,而那伤口之外,结了厚厚的痂和药泥,刘裕叹了口气,拿一条干净的白色绷布,把伤口给缠上,喃喃道:“怎么会弄成这样?!”

    站在屋内的一个三十四五岁,黄脸剑眉的大汉,正是刘怀肃的幼弟刘怀慎,他的眼中泪光闪闪,说道:“大哥(刘怀肃排行老大)上次与桓振决战时,当先突阵,额上中了流矢,却是不作处理,继续冲杀,事后,才发现箭头上有毒,医官反复处理,也无法根治,加上荆州那里,入春以后天气闷热,毒气升腾,大哥又一直不顾身体,马不停蹄地平定各处叛乱,于是,于是…………”说到这里,他的眼泪都流下来了,竟是再也说不下去。

    “大哥是给气得金疮裂开的,流了好多血呢,我好怕怕!”

    这话来自于另一个近约四旬,一直咬着手指头,嘴角边口水直流而不自觉,脸上一副傻笑的汉子,乃是刘怀肃的二弟,刘怀慎的二哥刘怀敬。当年刘裕出生之后,生母赵安宗早亡,家中无人哺乳,他的父亲刘靖把刘裕送到了刘怀肃家,因为刘怀肃的父亲跟他是远亲族人,而母亲更是赵安宗的姐姐赵安祖,赵安祖当时停了刘怀敬的奶而去喂刘裕长大,因为刘怀敬从小奶水不足,智力低下,跟那刘裕的弟弟刘道怜一样,几乎都是二傻子的那种。

    刘裕叹了口气,对着门口的那个青年说道:“荣祖,扶你二叔先出去走走吧。”

    这个黑脸青年,正是刘怀慎的庶长子刘荣祖。他上前扶住了刘怀敬,正要牵出,刘怀敬突然来了傻劲,往地下一坐,大哭起来:“我不走,我不走嘛,我要跟大哥在一起,要不然,我再也看不到大哥了!”

    刘裕的眉头轻轻一皱,转而换了一副笑脸,在他的身边坐下,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擦拭起刘怀敬胸前被口水和眼泪弄得一片潮湿的绸缎衣服,一边擦一边说道:“怀敬啊,你大哥没事的,刚才怀慎说的你听到没有,大哥中的箭头上有毒,要排出毒血才上药的,你看,这毒血流了出来,大哥很快就会好了,你这身衣服多漂亮啊,要是哭湿了或者是在地上坐脏了,那大哥要到下个月俸禄到了才有钱给你买了啊。”

    刘怀敬一下子停止了哭声,看着刘裕,半信半疑地说道:“寄奴哥,你,你说的是真的吗,大哥真的没事吗?”

    床上的刘怀肃哈哈一笑,说道:“大哥又不是第一次受伤了,这点小伤,躺两天就没事了,怀敬,你到院子里捡枣子去,过几天大哥下床了,跟你一起下河摸鱼!”

    刘怀敬笑着从地上跳了起来,拍手道:“好哦好哦,捡枣子摸鱼喽。”他一边唱一边跳,就这样奔出了屋子,刘荣祖也跟着退了出去,屋内只剩下了三人。

    刘怀肃叹了口气,闭上眼睛:“怀慎,你怎么可以在老二面前说这个?他就是再不懂事,也知道人死了就再也见不到的。”

    刘怀慎擦着眼中的泪水,垂目道:“对不起,大哥,是我的错。”

    刘怀肃转而看向了刘裕,说道:“怀慎,你出去吧,我跟寄奴哥有些话要说,别的事情,就按我们之前商量好的安排。”

    刘怀慎咬了咬牙,行礼而退。刘裕的眼圈红红地,说道:“怀肃,你一定要撑上十天半个月,我的那些个神奇草药,过半个月就能做出来了,有了这个,你一定能好!”

    刘怀肃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罢了,寄奴哥,我这身体我自己知道,箭伤是小事,关键是后面的毒气入骨,加上心气浮动,现在已经是攻心之势,无可救药了。只恨我这身体不争气,要是能多撑个一年半载,等到道规来稳稳接手荆州,也不会有遗憾了!”

    刘裕的虎目中也开始盈起泪水:“都是哥哥的错,都是我为了跟希乐交易,把你从荆州调离,这对你不公平,才害得你成这样!”

    刘怀肃幽幽地说道:“不仅是希乐不能容我,无忌也一样,就算原来在阿寿哥手下时,也是如此,要怪只怪我太争强好胜,事事都要出头。现在我才知道,道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能忍让,只有这样,才能长长久久啊。”

    刘裕咬着牙:“我明知你是这样的个性,不应该让你卷入抢功的冲突的,我应该,我应该让道规…………”

    刘怀肃吃力地摆了摆手:“罢了,道规当时跟希乐他们在一起,我们老刘家,以后要建立自己的天下,只能,只能用自家兄弟,寄奴哥,这个,这个道理,弟弟懂!”

    刘裕默然半晌,才缓缓地说道:“我以前只是想着要带我们自家的兄弟都得富贵,而这富贵,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取得,现在看来,我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怀肃,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有什么事需要交代我,需要我办的,请尽管开口。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不违国法的事,我一定会办到!”

第二千五百三十八章 血浓于水骨肉亲

    刘怀肃一动不动地看着刘裕,说道:“寄奴哥,我膝下无子,已经跟三弟说好了,让蔚祖过来继嗣,这不止是为了我家,也是为了整个家族,要是我就这么去了,后继无人,那我的爵位也就没了,这对你的大业,也不利。”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现在你的东兴县候,食邑千户,在北府众将中也仅次于三巨头和道规,铁牛等几个元老。不过这是你拿命拼回来的,一定会为你保留,只是…………”

    说到这里,刘裕顿了顿:“蔚祖现在不过七岁,还无法上阵立功,荣祖虽是怀慎的庶长子,但你自幼喜欢这个孩子,严格训练他的武艺和兵法,甚至在我们京口也拿下前年的格斗大赛武魁首,若要继嗣,你为何不找他呢?”

    刘怀肃摇了摇头:“我们乡下人没什么庶啊嫡的之类的讲究,怀慎若不是以前太穷,也不至于娶了个女仆为妻,生下荣祖,这可怜的女人还早死了,剩下荣祖无依无靠,如果我这个当大伯的不收留他,他在怀慎家也无法立足的,不是所有的继母都象你娘一样,通情达理啊。”

    刘裕微微一笑:“但荣祖有你这个大伯,是他的幸运,你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来养,教他一身武艺,让他长大成人。在我看来,他对亲爹都没对你好呢。”

    刘怀肃长叹一声:“我家婆娘怀第一胎时因为穷,没肉吃,最后难产伤了身子,以后再也怀不上了,而我一直不娶妾,就是因为我们是患难夫妻,不忍负她。所以,她一直把荣祖当亲儿子一样。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不能让荣祖直接继承我的爵位。”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又是为何呢?我想不出别的理由啊。”

    刘怀肃勾了勾嘴角:“因为荣祖足够优秀了,他的武艺和兵法,已经不在我之下,以后一定能自己打拼出自己的功业,而他的性格,也类似于我,心高气傲,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如果把这爵位就这样给他,他反而会感觉受到了侮辱,这才是我们老刘家的男人,真汉子!”

    刘裕笑了起来:“确实,真汉子。但是蔚祖虽然年纪小,也在学武习文啊,现在他每天跟着兴弟他们上学,可武艺听说也没有落下呢。你想收养蔚祖,难道就不怕面临同样的问题了吗?”

    刘怀肃长叹一声:“寄奴哥啊,我也跟你说实话吧,你要北伐,不会超过十年,现在荣祖可以跟着你征战四方,建功立业,可是蔚祖,还有更小的德愿,他们,他们就未必能等到那时候了。而且,你想要压过希乐,压过无忌他们,就得让自家兄弟子侄多多建立功业才行,而现在刘家,赵家,萧家,包括名义上的臧家成年的男子,又有多少可用的呢?”

    刘裕的眉头深深地锁了起来:“怀肃啊,我真的是太感动了,你到了现在,还在想着我们刘家的将来啊。”

    刘怀肃咬了咬牙:“寄奴哥,我知道你这个人最是仗义,对兄弟好,但是不要忘了,兄弟间的情义,是永远比不上血脉相连的,就象,就象你小时候,生母早亡,没有奶水,如果不是因为我们两家同时是刘家和赵家的兄弟姐妹关系,亲上加亲,我娘,我娘她又怎么会断了,断了怀敬的奶水,来,来把你喂大呢?打虎,打虎亲兄弟,上,上阵父子,父子兵,我,我…………”他说到这里,脸上黑气更盛,一阵剧烈地咳嗽,竟然是无法再说下去了。

    刘裕连忙把刘怀肃扶起,一阵锤胸揉背,这样弄了良久,才让刘怀肃长出了一口气,刘裕把他扶躺下,柔声道:“怀肃,别太激动,你的意思我明白,该照顾到我们刘家的地方,我一定会考虑的,以后我会把荣祖留在我身边,给他建功的机会,会让蔚祖继承你的爵位,还会让怀慎当上郡守。”

    刘怀肃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转而摇头道:“不,怀敬他,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

    刘裕沉声道:“他成这个样子,还不是因为我的原因吗,要不是因为姑母为了给我喂奶,而断了他的奶,他又怎么会到今天?我可以让道怜当上彭城内史,就可以给怀慎一个郡守,内史之职。以示天下!”

    刘怀肃叹道:“可是,这样用人不明,无功受禄,不是毁了你亲自定下的规矩吗,这样如何才能服众?”

    刘裕叹了口气:“也不算坏了规矩,当年道怜也随我们京口起兵,也上阵作战过,我算是分了一部分我的军功给他,这次西征,刘毅也分了很多军功给在后方坐镇,不亲临战场的那些世家子弟,他可以这样做,那我照顾一下家人又怎么不行了?现在怀敬没有立功,不好给官爵,但我向你保证,等我将来北伐之时,一定会带上他,一定会给他军功的!”

    刘怀肃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那我就谢谢寄奴哥了,有你这话,我就是死,也可以瞑目。”

    刘裕脸色一变,连忙道:“怀肃,慎言,有的话不可以乱说的!”

    刘怀肃微微一笑:“好了,寄奴哥,不用说这个,趁着我还有力气,我还要跟你说,我们老刘家,我们老刘家还是有可用之人,怀慎,怀慎他,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他,他的勇悍不下于我,而兵法,兵法也很强,以前,以前他一直跟着我,就象,就象道规一直在你身后,不为人所知,以后,以后你可以多用怀慎,多用,多用荣祖,他们,他们不会让你失望,不会,不会让我们老刘家,蒙羞的!”

    刘裕正色道:“我知道怀慎很有能力,所以一直让他当你的副手,今后我会让他接替你的军职,统领你的部众,继续征战的。你可以放心。”

    刘怀肃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此外,族弟刘遵考,虽然年少,只有十**岁,但也是京口著名的勇武之士,还有你的舅父赵伦之,文武双全,可堪大用,另外,臧家的,臧家的二熹子,还有小焘子,也都在军中多年,历练得不错,这些,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寄奴哥,你,你一定要好好地量才,量才而用!”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突然红光满面,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寄奴哥,等你收复长安之时,记得,记得带我去看…………”他的手指向了远方,脸上还挂着微笑,却是一动不动,气息断绝!

    刘裕已经是泪流满面,用力地点着头:“弟弟,大哥一定带你去长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6820/ 第一时间欣赏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 作者:指云笑天所写的《东晋北府一丘八》为转载作品,东晋北府一丘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东晋北府一丘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东晋北府一丘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东晋北府一丘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东晋北府一丘八介绍:
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可谁都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永嘉丧乱,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虎狼横行,异族蛮王,率兽食人!北方的汉人,被不停地杀戮,华夏的儿女,在血泊中哀号。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自祖逖起,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九伐中原,可惜功亏一篑,多少志士,徒望两京兴叹,巍巍青山,何处不埋忠骨?所幸天不亡汉族,还有刘寄奴,他会用一腔的热血,吼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汉胡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欢迎随本书走进那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年代。作者书友群219263410东晋北府一丘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东晋北府一丘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东晋北府一丘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