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

    陈顼同志的儿子就有四十二个,这就让李荩忱有了十多个便宜大舅哥和将近三十个便宜小舅子,而事实证明儿子多并没有什么用,成才的几个争斗不休。

    更重要的是既然是皇子自然就要封王,现在封王的皇子才十余人,就已经占掉了南陈很多重要的州府,而且这些皇子多数都是有实权的,至少是有封地的,再加上大多数的皇子都没有什么出息,所以就导致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变成了封地上的毒瘤和吸血鬼,这个在之前也有所描述,王府的存在凌驾于地方州府之上,导致地方税收混乱、剥削无度,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其实南陈现在的情况和历史上的明朝后期差不多,那些分封的藩王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是对于地方的赋税是很大的压力,而且南明时期也因为地方藩王的矛盾导致南明最后的力量根本凝聚不在一起,而这一点和陈叔陵、陈叔宝等人的同室操戈非常相似。

    所以李荩忱也并没有打算让自己儿女成群,也没有必要让后宫规模太大,与其弄得半个皇宫之中都是怨妇,还不如真心爱几个人。

    既然谈到这件事了,李荩忱干脆就落实下去:“宫中侍卫一样,前朝虎贲郎和羽林郎的战力两位也是有目共睹,凭借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支撑起宫中最后一道屏障?”

    实际上羽林郎和虎贲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撑门面的东西,这在历朝历代都差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很多富贵之家都认为自家子弟进入皇宫担当侍卫,可以得到更多靠近皇帝、得到宠信的机会,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让这些富家子弟舞刀弄枪,未免有些可笑。

    不等顾野王开口,李荩忱便果断的说道:“后宫侍卫由羽林骑组成,人数无需太多,主要是宫廷外围的警戒和巡逻。而前宫以及皇城周围府衙的巡逻,全部由侍卫亲军组成,侍卫亲军由本王的亲卫扩编,扩编部队由天下各军抽调,半年一轮换。”

    “遵旨!”这是涉及军事的事,顾野王和裴猗作为文官自然不好多说,就算是有意见也得是裴子烈他们出面。

    当即顾野王就转换了话题:“殿下,现在殿下已经占据了巴蜀、西北、荆州和江南,地域广阔,一个汉王已经不能代表整个华夏,万民昂首,期待新君。所以臣等请殿下即皇帝位!”

    “臣等,请陛下即皇帝位!”裴猗急忙也是拱手。

    两个人同时伸手递上奏章,顾野王那里代表的自然是巴蜀的和西北等地的臣子,而裴猗代表的都是江南旧臣。

    李荩忱微微颔首:“本王才疏学浅,江南初定,如果贸然继承大统,恐惹非议,此事本王知道了,当从长计议。”

    “臣遵旨,请陛下三思!”顾野王是走过流程的人了,当下里沉声拱手。

    “启禀陛下,裴将军带着蒋元逊老将军在宫门外求见。”一名侍卫大步走过来。

    “准。”

    李荩忱一边颔首,一边走下御座,而裴子烈和蒋元逊都是一身武官官服打扮,步履矫健。李荩忱当即迎上去,微笑着说道:“老将军能够审时度势、弃暗投明,实在是本王的荣幸啊。”

    蒋元逊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亲自迎接,当即感动的便要拱手行大礼,不过李荩忱抓紧搀扶住他:“老将军德高望重,在军中颇有威望,本王年轻,当不得老将军如此。之后建康的安危,恐怕还得多多仰仗老将军啊。”

    蒋元逊郑重一拱手。这意味着李荩忱直接就给他官复原职了。作为降将,能够官复原职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这也是因为蒋元逊之前就和李荩忱多有联系的缘故。

    而裴子烈同样也是郑重行礼:“启禀殿下,末将代表军中儿郎,来请殿下即皇帝位!十余万大军愿意追随殿下的旗帜,至死无悔!”

    一边说着,裴子烈一边将手中的奏章递给李荩忱,上面有陈智深、黄玩、韩擒虎、任忠、吴惠觉等人的签名。而想必萧世廉和吴明彻等人的奏章也已经在路上了。

    “殿下,无论是安定民心还是军心,都当更上一层,老臣同恳请殿下即皇帝位!”蒋元逊也是沉声说道。

    李荩忱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显然顾野王和裴子烈他们都是商量好的,文官和武将的动作一个比一个快,但是李荩忱现在自然还不能直接就接受了:“且再议,再议!”

    裴子烈和顾野王早就料到会是如此,不过既然是做戏也得做足了,当即再一次拱手:“殿下三思!”

    而此时东宫之中,一名婢女快步跑过来:“娘娘,文武官员都已经前去上表了。”

    乐昌秀眉微蹙,看向有些颓唐的坐在眼前的陈叔宝:“兄长的奏章可写好了?”

    陈叔宝的声音有些沙哑:“写好了,三请三让,现在文官和武将都已经表态了,就剩下我们这些前朝余孽了。”

    大多数人都看着陈叔宝,对于这个三个月内断送了南陈江山的君主,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或许这就是命数吧。

    旁边的几个年长的皇子脸上也都露出颓然神色,昨天他们还是大陈的亲王,可是到了今天就已经是阶下囚,而且还要联名上奏章将南陈已经占据了二十多年三代人的皇位拱手相让。想到这里,不少人看向乐昌的目光就复杂起来,这个女人不久之前还是南陈的公主,可是现在却在逼迫着自家人将皇位让出来。

    “真是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出来的”一名年轻皇子低声说道。

    而旁边的坐着的人更是阴阳怪气的接了一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人家早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两个人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东宫庭院之中本来就很安静,所以这两句话分明就是带着挑衅的意思。

    乐昌俏脸微微一寒,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刚开始说话的是陈顼十一子新蔡王陈叔齐,平日里就喜欢发牢骚。而后来跟着的则是十二子晋熙王陈叔文,更是出了名的性格乖张、喜好虚名。

    这两个人是刚刚成年不久的皇子,而且口碑一直都不怎么样,否则也不会被封在一个实际上刚才掌控在南陈手中没有几年的晋熙郡和新蔡郡。

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国祸水

    乐昌并不打算和他们计较,至少自己现在所做的,也是帮着南陈皇室能够在新的王朝之中争夺到一线生机,所以她问心无愧。

    “你们怎么说话呢!”宁远公主忍不住跺了跺脚,伸手指着陈叔齐和陈叔文,“你们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能有什么意思。”陈叔齐嘟囔一声。

    而陈叔文则是嘿嘿冷笑:“助纣为虐,枉为人子。”

    “你!”宁远忍不住了,乐昌平日里最是疼爱她,所以她当然不允许这些人这么说乐昌。

    站在回廊下的羽林骑仗主也大步向前,手已经按在刀柄上了。李荩忱给他的命令很清楚,谁要是敢挑衅,不妨杀一儆百。死在李荩忱手上的陈顼的子嗣也不少了,而且这么多人李荩忱也不介意杀几个,免得浪费粮食。

    “宁儿,别争了,跟我走。”乐昌一把扯过宁远,冲着不远处的仗主微微颔首示意,让仗主退下。

    “叛徒。”陈叔齐大喊了一嗓子,似乎还不解气,“亡国祸水!”

    “住口!”羽林骑仗主手中剑霍然出鞘,这已经指着乐昌的鼻子骂了,也就是指着大汉的王后骂,这和在骂羽林骑他们自己没有什么区别,“找死!”

    陈叔齐顿时缩了缩脖子,躲到陈叔宝的身后。

    而乐昌冷笑一声,看向陈叔宝,陈叔宝竟然连滚带爬的向旁边躲开,让出畏畏缩缩的陈叔齐和陈叔文。乐昌的手攥紧:“你们要是有这胆气,为什么不上沙场,哪怕是现在也可以对着这刀刃扑上去,至少证明一下你们的血是热的!”

    陈叔齐和陈叔文只是撇过头,而乐昌一挥衣袖:“自己不想守的江山,到头来要靠我们女儿家出面存活一族,你看看你们的样子,和跳梁小丑有什么区别!”

    “你以为你是谁啊,还有资格教训我们”陈叔文嘟囔一句。

    乐昌看也不看他们,目光径直落在陈叔宝的身上,陈叔宝脸上露出痛苦和无奈的神情。

    乐昌默默地侧过头去,不管到了今天的地步孰对孰错,也不管陈叔齐和陈叔文这种人如何逞口舌之快,她并不想逼迫陈叔宝,但是事实也摆在眼前,若是陈叔宝还有南陈皇室想要尽量的获得宽裕,那么自然就得表现的积极一些。

    至少得让李荩忱看到他们坦诚的态度,这也是今天乐昌亲自前来东宫这里的原因,现在大多数的皇子和公主在李荩忱那边还没有定论之前,就暂时先囚禁在这里。

    若不是乐昌的身份,门口的侍卫是绝对不会允许她进来的。

    陈叔宝有些不情不愿的将写好的奏章递给乐昌:“皇妹,就有劳你把这个转送”

    乐昌接过来奏章,叹息一声:“兄长放心便是”

    陈叔宝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事到如今,能够代表南陈皇室表达一下态度的也就只有乐昌这个妹妹了。

    而乐昌看向身边的宁远:“宁儿,跟我走吧。”

    宁远公主犹豫了一下,而陈叔齐和陈叔文狠辣的目光看过来,让她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急忙点头。

    乐昌当即牵着宁远就要向外走,负责这里看守的羽林骑校尉急忙大步走过来,一边让旁边的手下人收起刀剑,一边无奈的拱手行礼:“属下参见王后,东宫此地有我们羽林骑管理的规矩,按照殿下的命令,任何陈氏皇族不能”

    乐昌秀眉一蹙:“你要拦我?!”

    “属下不敢,”校尉心里连连叫苦,我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拦姑奶奶您啊,但是这上面的命令可不允许我把宁远公主这么一个活人给放走,“属下”

    “本宫自会和殿下解释。”乐昌俏脸上蒙了一层寒霜,一挥衣袖,拉着宁远就往外走。

    校尉顿时不敢多说,旋即看向身边的仗主,仗主急忙低声解释两句,校尉登时眼睛瞪大:“你小子是吃干饭的?王后让人这么辱骂,你他娘的给老子愣着?!殿下说了,对付这帮家伙不用客气,去,把那两个玩意给老子弄出来,一人抽五鞭子,告诉他们这里不是陈国了!”

    而乐昌刚刚走出去不远,脚下就是一个踉跄,宁远急忙搀扶住她:“姊姊,姊姊你没事吧?”

    乐昌轻轻靠在旁边的栏杆上,看着晴朗的天空,艰难一笑:“没事。”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这一切都怪自己,自己这样为了陈家奔走,可是到头来却成了亡国祸水?

    难道家中的女人就是用来推卸责任的么?

    当陈叔坚、陈叔英他们在前面死战、在和陈叔陵斗智斗勇的时候,这些家伙又在哪里,哪怕是投降了的陈叔慎和陈慧纪,至少都曾经在湘州、在荆州和李荩忱轰轰烈烈的打过,而那个时候他们又在哪里?

    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去见殿下。”乐昌低声说道,深深吸了一口气,想让自己振作起来,而几名负责传递消息的婢女快步跑过来。

    “娘娘,宫门,宫门外来了好多人!”

    “什么?!”乐昌怔了一下。

    “建康府的百姓在请求殿下登基!”

    乐昌脸色已经煞白,一下子伸手撑住栏杆,看着手中的奏章,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请三让的程序她还是很清楚的,文官请,武将请,然后皇族请,这皇族或是皇帝的亲戚,或是前朝的皇族,反正只要能够代表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就可以了。

    因此乐昌紧赶慢赶,就是要抢在武将后面将陈朝皇室的劝进表地给李荩忱。

    可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竟然是万民前来。

    自己终究是晚了一步,而且这南陈皇室、不得民心的南陈皇室,在这汹涌民意面前,已经变得微不足道,就算是自己这个时候表达出来这个意思,又有什么用?

    “姊姊”宁远显然也意识到大事不好。

    乐昌无奈的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奏章。

    此时这一份写着皇室名字的奏章,轻的如鸿毛。

    “恳请殿下即皇帝位!”宫墙之外,呼喊声如浪潮,越过高高的宫墙,拍打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我们回去吧。”乐昌的声音愈发苦涩。

第一千五十二章 万民之请

    百姓叩阙。

    李荩忱万万没想到竟然来了这么一出,甚至就连裴子烈和顾野王等人也吓了一跳,裴子烈还下意识的以为外面造反了。

    “走吧,出去看看。”李荩忱苦笑道。

    而此时陈禹一身便衣,穿过御道快步走上来:“参见殿下。”

    “外面怎么回事?”

    “百姓叩阙肯请殿下即皇帝位。”陈禹急忙说道,不过后面却还想说什么,又顿住了,迟疑片刻,还是咬牙说道,“根据白袍线报,应该有萧家、吴家、徐家几个世家在背后推手。”

    按照李荩忱的规划,白袍的主要对手是外敌,所以这种情报按理说不是白袍应该插手的,不过李荩忱刚刚拿下建康府,羽林骑也不可能一时半刻就从白袍那里把事情全接过来。

    “情理之中,”李荩忱淡淡说道,“江南世家这是一起要送某一个大礼啊。”

    说句实话,李荩忱并不像新这个时代的百姓能有这么高的觉悟,尤其是这建康府,南朝朝代更迭二三十年就是一个,百姓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若是换在巴蜀李荩忱苦心经营的根基之地或许还有可能,在这边李荩忱自己都不相信。

    明显就是江南世家在背后推波助澜,要真的说对本地的影响,皇室恐怕都比不上这些世家。

    想到这里,李荩忱也不禁感慨一声,南陈二十年削弱世家、重用寒门子弟,到头来还只是扶持了新的世家罢了。

    宫门已经打开,李荩忱在李平的护卫下大步走出去,看着整个御街上沾满的人,李荩忱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恐怕是整个建康府的人都来了。

    而城外的百姓们黑压压的跪下:“我等万民恳请汉王殿下即皇帝位,主持大统!”

    李荩忱当即上前搀扶起来带头的几个老人:“快快请起。”

    “老朽等代表万民而为首,殿下唯有答应万民之请求,老朽等方才敢起身。”几个老人急忙说道,“殿下莫要再推辞了,江南之地,天下之地,都当有皇帝统带,恳请殿下即皇帝位。”

    “恳请殿下即皇帝位!”又是一声山呼。

    “好,”李荩忱当即一挥手,“那本王答应!”

    事已至此,李荩忱若是再不就坡下驴的话,就未免太矫情了。

    “吾皇万岁!”裴子烈和顾野王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跪倒在地。

    “吾皇万岁!”黑压压的百姓再一次叩首高呼。

    李荩忱长长的呼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自己总算是走到了这一步。当这山呼海啸的声音逐渐散去,他上前搀扶起来那几个老人:“诸位老人家请起,从今以后,朕为天下之君,当以诸位吃饱穿暖、以天下太平为己任!”

    “谢陛下!”

    “谢陛下”

    呼喊声再一次传来,而裴子烈和顾野王等跟在李荩忱身后的臣子下意识的对视一眼,眼眶中都有些湿润。

    当初他们艰难在蜀中的山路上跋涉的时候,可不敢想象会有今天!

    “陛下,这是登基的详细安排。”顾野王和孔范大步跟上李荩忱,尤其是顾野王这个老爷子,今天终于看着李荩忱修成正果,也就代表着他当初做出的选择修成正果,自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开国功臣的身份也算是对得起他这些年的奔波操劳了。

    李荩忱接过来大致扫了一眼,微微颔首:“你们看着无误就可以,东宫那边派人去说了么,陈叔宝怎么回应的?”

    “陛下的要求陈叔宝全部接受,到时候陈叔宝会向陛下呈献传国玉玺。”孔范急忙说道,李荩忱登基之中最重要的一环自然就是从陈叔宝那里接过来皇位的正统,尤其是传国玉玺,这可以表示李荩忱是顺应天意继承皇位。

    “那便如此。”李荩忱一点头,实际上他的心早就已经不在这上面,传国玉玺本来就已经按在了自己的手里,天意民心都在这里,登基只不过就是走个形式罢了,现在李荩忱更牵挂的是登基之后的大朝会,针对现在混乱的政治格局,他必须要做出足够的改革,而在那个时候会有多少人接受、多少人反对,本来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王莽贸然改革的后尘可不远。

    当然了李荩忱也已经和文官之中的顾野王、唐亦舜、骆牙等人通过气,而武将里面,裴子烈和陈智深等会参与大朝的将领也都心中了然,至少自家核心的文武官员都心中有数,这也让李荩忱更有底气。

    “时候也不早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的忙。”李荩忱微笑着说道。算起来最近的黄道吉日便是后天,所以顾野王和孔范两个负责所有礼仪的人就得在明天一天之内把一切都收拾妥当。好在台城之中,天坛和社稷坛等等倒是一应俱全。

    等两人离去之后,程峰快步走过来:“陛下。”

    “怎么了?”看程峰似乎有什么话不好说出口,李荩忱皱了皱眉,冲着身后的李平使了一个眼色,李平急忙让后面的亲卫们保持距离。

    程峰这才压低声音将今天在东宫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而李荩忱怔了一下,笑着说道:“你们做的不错。”

    “可是王后那边?”

    “某会处理的,此事不须你们操心,”李荩忱的声音冷了一下,“以后也无须如此遮遮掩掩,如实上报就是。”

    程峰打了一个寒颤:“诺!”

    而李荩忱紧接着说道:“羽林骑扩编在即,把目光放长远点儿,那些前朝余孽,教育一顿就可以了。”

    程峰顿时露出喜色,这是李荩忱对他的信任:“末将必不辱命!”

    李荩忱点了点头,径直向后殿走去。不管怎么说,今天乐昌这丫头也算是捅了篓子,李荩忱也想看看她怎么应对。

    “姊夫!”一道小身影一下子窜了出来,让李荩忱吓了一跳。

    “宁远,你怎么在这里?”李荩忱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

    “姊夫,姊姊她都已经闭门把自己关了半天了,你快去劝劝。”宁远急忙扯着李荩忱的衣袖,“明明就是陈叔齐和陈叔文那两个王八蛋,他们凭什么这么说姊姊!”

    李荩忱苦笑一声,低头看向宁远,而宁远公主迟疑片刻之后说道:“你,你是不是也和姊姊吵架了?那,那我乖乖的回东宫好不好?”

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说了算

    “某当然没和她吵架,”李荩忱微笑道,“之前是某没有考虑到,你就先好好地回你的寝宫之中待着好不好,某等会儿也让他们把所有的公主都先放出来吧,至于你那几个哥哥先让他们冷静冷静。”

    宁远低低的嗯了一声,而李荩忱把她交给身边的侍女,自己深深吸了一口气,拾阶而上,伸手推开房门。

    “殿陛下。”清荷急忙躬身行礼。

    “你退下吧。”李荩忱一摆手,转过屏风。

    乐昌一身白袍,披发赤足,见到李荩忱过来,直接跪倒在地:“臣妾参见陛下。”

    “这是干什么?”李荩忱皱了皱眉,径直上前把她拽起来。

    乐昌的眼睛之中带着泪水,低声说道:“妾身今天私闯东宫,还坏了规矩,妾身自知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李荩忱本来想一巴掌拍过去,不过乐昌这梨花带雨的样子让他又不忍心下手,只能直接把她抱起来送到床上,径直蹲下帮她把鞋袜穿好。乐昌怔了一下:“陛下?”

    “以后不准这样了。”李荩忱弹了一下她的额头,“那两个混蛋某会让羽林骑好好收拾他的。而且你也提醒了我,某已经让人把你的姊妹们都放出来。”

    乐昌靠在李荩忱的怀里:“陛下你无须这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既然是王后,某登基之后也就是皇后,是要母仪天下的,”李荩忱微笑着说道,“这后宫之地,只要是家务事,就都是你来定规矩的,就算是某也得听着。陈氏是前朝皇族,也是本朝的皇亲国戚,你管他们,怎么管,某也无从多说。”

    乐昌低低的应了一声:“可是”

    “哪有那么多可是,”李荩忱佯装生气,“今日之事就当无事发生,毕竟也是某考虑不周,你做的没错。”

    乐昌往李荩忱怀里缩了缩:“妾身当时也没有想到他们会那么说所以妾身也有些气愤”

    李荩忱笑了一声:“这自古以来,男人犯下的错事推卸责任给女人,本来就是屡见不鲜。你这两个兄长都是什么货色,你自己心里不也清楚么。”

    乐昌这一次微微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良久之后方才低声说道:“妾身并没有想要伤害他们的意思,甚至妾身自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帮助这个家族继续在新的朝代里面得以立足,可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这样想?”

    “人的目光,各有长短。”李荩忱淡淡说道,“卑劣之人,不会想到这些的,他们只会在乎他们曾经作为皇子皇孙失去的那些,只会在乎他们曾经的歌舞升平、骄奢淫逸已经不在了,只会在乎别人的付出多不多,却不在乎自己根本就什么都没有做。可惜他们已经不是皇室子弟了,也是该让他们了解一下,这世间的艰苦。这个家族趴在这片土地上吸血已经太久了。”

    乐昌神情微微一凝,不过想到今天陈叔齐他们的目光,原本差点脱口而出的求情的话再一次憋了回去。李荩忱说的对,南陈皇室应该经历一些苦难,方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去这一些。而她现在纵然是陈氏的女儿,更是李家的大妇,是未来天下的皇后,有更多也更重要的责任需要自己担负。

    而且她也不得不承认,李荩忱说的的确有道理,南陈封了这么多亲王,原本是指望着这些陈氏子嗣能够把守各地,确保陈家的江山永固,可是事实却是这些子嗣反而成为祸害一方的毒瘤,比如曾经的陈叔陵就在湘州闹得天怒人怨,导致南陈在民间、甚至是世家之间越来越不受待见。

    可是教训虽然摆在这里,李荩忱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尉迟炽繁现在已经怀了李荩忱的孩子,就算是李荩忱在控制后宫的规模,可是随着萧湘长大,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宁儿那个丫头,李荩忱有三四个孩子是必然的。

    虽然数量肯定远远比不上自己的爹爹,但是不管怎么说,皇位和荣华富贵的诱惑都摆在这里,这又如何解决?

    李荩忱似乎看出了乐昌的疑惑,淡淡的说道:“等以后你们都有了孩子,某会培养他们不同方面的兴趣,而且就算是真的有什么矛盾,那就打发的远远的好了,四海之大,华夏男儿不能只局限在一方。这九州之地,我们早就应该走出去了。”

    皇室从掌控天下变成祸害天下,从来都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因此李荩忱对此也有所想法。首要的就是要让皇室子弟了解贫苦,了解下面百姓的艰难,不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贻笑大方的话来。而且等一切稳定下来,李荩忱肯定是要发展商业、工业等等的,如果只是依靠农耕,华夏民族可以在九州之地站稳脚跟,但是注定是不可能再向更远处走的,因为想要统治更广阔的土地,只是依靠种田显然已经不现实。

    而皇家要在其中起到的就是带头的作用。只有皇室认识到了科技、商业等等的重要性,这些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不过这些只是李荩忱初步的设想,毕竟他现在第一个孩子都还在尉迟炽繁的肚子里,而且都不知道是男是女。

    顿了一下,李荩忱一摊手:“更何况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想那么多也没有用。与其想那个,不如我们努力先造人,达成可以想这个问题的先决条件。”

    乐昌轻轻推了他一下,自家夫君就算是已经走到这个位置上,也依然是没个正形,不过也正是他这个样子,才能让乐昌感觉到睡在枕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整个天下。

    “可惜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湘儿和繁儿她们还在路上。”李荩忱摇了摇头,有些遗憾。萧湘和尉迟炽繁是在李荩忱拿下南豫州之后从蜀中动身的,因为尉迟炽繁已经怀胎六月,不易动了胎气,所以她们慢慢悠悠的顺江而下,到这里估计也得快九月了。

    乐昌的心情似乎也回复了一下,微笑道:“夫君也不能太贪心了,乱世之中,能够团圆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乱世”李荩忱喃喃说道,“这乱世,某会尽快结束的。”

第一千五十四章 岭南事

    汉王元年八月十五,正是汉家中秋团圆佳节的时候。

    炎热的岭南这个时候也有了一丝凉意,而已经在严关和象郡休整了将近两个月的萧世廉南征大军,再一次向岭南挺进。当然这一次与其说是进军,倒不如说是一路接收城池。

    两天之前李荩忱兵入建康府、南陈投降的消息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严关,萧世廉也算是长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江南一定,岭南这边自然受到的阻力也就更小了。

    而沈君高和傅在得知消息之后,也只能北向请罪、接受了蜀汉的册封,有这两个南陈主将在,岭南一些原本还打算负隅顽抗的州府想必也支撑不下去了。

    “将军,这便是冼夫人派来联络的人。”作为前锋的李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属下冯喜,参见大将军。”

    冼夫人的夫家是冯氏,所以这冯喜应该也是冼夫人的身边人了。萧世廉虽然因为天气原因,这两个月都没有动兵,但是岭南的局势他可不是一点儿都不清楚。

    现在岭南的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换上了蜀汉的旗帜,剩下州府想要荡平实际上也就是派遣偏师的事,想到这里,萧世廉不禁感谢沈君高和傅,他们两个把南陈在岭南的主力都拉了过来,然后在严关一战中几乎损失殆尽。

    地方州府根本就没有什么兵马,抵抗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这一次萧世廉一边派遣唐孝率军配合水师直驱番禺,一边调整大军,准备向西。这也是他和冼夫人汇合的主要目的,按照李荩忱的指示,岭南的主要敌人不是剩下的几个州府,而是这么长时间来态度一直模棱两可的百越甚至是南方的交趾和日南等地当然现在这片地方被一个叫林邑国的国家占据着。

    萧世廉并不知道李荩忱的南洋计划,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时代也没有谁会把目光放在南洋上,所以他也不知道李荩忱为什么要让这一支足足两三万人的兵马一路向南。

    不过对于李荩忱的命令,萧世廉从不怀疑,既然李荩忱觉得那边有意义,那就打过去好了,反正也是汉代故土,收复故土这种事大家都不排斥,说不定还能开疆拓土呢。

    “南中那边有消息传过来么?”萧世廉并没有着急询问冯喜,而是先看向负责联络的侯。

    侯急忙说道:“南中各部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按照汉王殿下的命令,一并听从大将军调遣。”

    萧世廉微微颔首,既然要平定南方,自然不可能只依靠他们这一支军队,而且军中多为巴蜀和北方汉人,这两个月来能够习惯本地的气候就已经算不错的了,真的指望他们能够翻山越岭的进攻那些山间的城寨,未免有些托大,所以萧世廉很干脆的动用了南中的兵马。

    南中的兵马人数并不多,主要都是巴人八部和后来归顺的南中部落构成,负责统带的也是奉命入南中的杜齐,虽然杜齐那边撑死天也就是拿出五六千人,但是这五六千人习惯于山地作战,并且由于土生土长的缘故,对这边也很熟悉。

    萧世廉的计划很简单,大军正面向前推进,而南中各部直接在侧后方发动进攻,务必要把百越夹击在象郡以南、交趾以北。虽然现在蜀汉不是没有南下交趾和日南的打算,但是至少现阶段还要遵从整个国家战略的安排,所以萧世廉也不能确保现在就可以不管不顾的直接杀到天涯海角。

    因此若是能够把百越消灭在本土自然就是最好的。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也落在冯喜身上:“你来说说,百越现在都是什么情况?”

    “现在百越各部已经占据了郁林郡、晋兴郡(今南宁南)和宁浦郡(今广西横县),三个郡府成掎角之势,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而且这些郡府背靠大山,他们随时都可以向西退走山中,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大山才是根基之地。”冯喜急忙说道。

    “冼夫人可以出多少兵马相助?”

    “可有万人。”

    萧世廉微微颔首,和李询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冼夫人倒是很有诚意了,不过这岭南各部所谓的万人,实际上也就是手持兵刃的普通青壮罢了,不能和蜀汉大军久经训练的万人相比,但是他们对面的百越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样,某会亲率大军直接从象郡沿潭水顺流而下,进攻韶阳,根据我们斥候探查,那里应该只有游走的百越部落,之后大军会直扑郁林郡。”萧世廉沉声说道,“同时某会派偏师沿柯水溯流而上,扫荡安成郡和领方郡(今广西宾阳东部和西部),切断郁林郡西去进入大山的道路。”

    顿了一下,萧世廉的手在舆图上敲了敲:“我南中各部会从南中直接包抄敌人在郁水、柯水上游山中的营寨,而冼夫人需要做的,就是从电白郡、高兴郡(今广东茂名)绕过云开山,包抄合浦郡,切断敌人南下道路!”

    冯喜急忙一拱手:“我家夫人也有此意,所以将军放心。”

    萧世廉微微颔首:“带他下去休息吧。”

    等冯喜告退之后,萧世廉转而看向李询:“李将军,偏师那边就得拜托你了。”

    李询急忙一拱手,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而萧世廉也有些无奈,他的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也就只有一个李询了,无论是唐孝还是罗毅,终究都没有当过一方主帅,这个时候深入不毛,让他们去自然有些托大,不过现在李荩忱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也不多,在北方战场的压力之下,南方战场有人可用就已经算不错的了。

    “你觉得冼夫人信得过么?”萧世廉斟酌问道。

    “信应该是信得过的,”李询先回答了一句,不过声音一转,“现在信得过,不代表之后也能信得过”

    “此话怎讲?”萧世廉倒是错愕。

    李询沉吟片刻,低声说道:“汉王殿下在巴蜀的所作所为大将军应该也清楚,划分田地,让部落下山,化蛮族为我汉人,至此所有百姓知有汉王、知有华夏,而不知有部落,不知有族长。”

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

    萧世廉皱了皱眉,这个他实际上是清楚的,只不过之前没有在意过,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李荩忱和巴人八部之间达成的默契。巴人百姓下山耕种,而巴人的首领诸如杜齐、李迅等人也都变为蜀汉的将领,无论是管理地方民政,还是带领巴人加入到军队当中,这些巴人首领实际上还是有官职和实权在身的。

    巴人八部的概念消失,整个部落从上到下融入到蜀汉体系当中,这是李荩忱为了加强对这些部落的同化,也是这些部落为了生存。毕竟在当时那个情况下,巴人八部要是不这样做的话,部落就真的得饿殍满地了。

    萧世廉并不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中,这种处理办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便是改土归流,后世的那些土司和现在的这些部落首领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更成气候罢了。而冼夫人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岭南最大的土司。

    可是现在如果李荩忱也打算用相同的办法来对待冼夫人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冼夫人和她麾下的岭南各部可不是已经穷困潦倒甚至可以说是走投无路的巴人八部能够相比的。

    这些部落在岭南几十年发展,已经自成一体,说句不好听的,和百越这些部落的听调不听宣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冼夫人可以接受名义上的管辖,只要朝廷保护他们在这一方的自治,那么朝廷是谁并不重要,作为回报,冼夫人也会确保这一方的安宁和平,相比之下,谋求真正的独立的百越部落自然更为激进,所以也就是冼夫人的敌人。

    可是一旦大家联手解决了百越部落,这之后呢?

    李荩忱难道会放任冼夫人在岭南自成一体?

    萧世廉虽然不太清楚李荩忱到底要干什么的,但是他很清楚,李荩忱是要把南方打造成以后北伐的大后方,所以也不会早早地派人进入南中,也不会在灭国之战最关键的时候依然抽调这足足三分之一的兵力南下岭南。

    李询沉声说道:“将军,战百越只是一时,我们也要训练自己麾下擅长于山野作战的兵马,随时要做好和冼夫人翻脸的准备啊。属下也曾经研究过,冼夫人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能够稳定一方,手段自然不差,我们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言之有理啊。”萧世廉伸手撑着沙盘,李荩忱还真是给了自己一个足够让人头疼的任务,这肃清岭南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之中的那么简单。不过好在李荩忱也答应会在近期之内派遣援兵南下,到时候或许可以有更多的筹码。

    轻轻咳嗽一声,萧世廉沉声说道:“一步一步的来,我们先把百越这一块地方吃下去!”

    晨光透过窗户洒在并不算非常大的寝殿之中。

    乐昌缓缓睁开眼,毕竟已经是初秋时节,清晨已经带着一丝凉意,让她下意识的扯了扯被褥,然后更紧的贴在李荩忱的手臂上。而李荩忱似乎也被她这个动作惊醒了,睁开眼睛打了一个哈欠,对着乐昌笑了笑。

    “抱歉。”乐昌歉意的说道,“还早呢,要不要再睡一会儿?”

    李荩忱并没有接话,而是直接看向乐昌:“我无妨的,倒是你怎么这么早就醒过来了?”

    乐昌伸出手臂环住他的脖子,低声说道:“妾身有一件事不知道应不应该问。”

    “你这丫头,怎么总是吞吞吐吐的,”李荩忱笑道,“但说无妨。”

    乐昌瞪大眼睛,好奇的问道:“张丽华漂亮么?”

    李荩忱皱了皱眉:“某不得不承认,的确是个美人儿。”

    同时他在心里暗暗道,难道自己的一点儿小心思被察觉到了?不过好像乐昌的关注点似乎并不在这里?只听乐昌低低的应了一声:“是不是夫君你也觉得,张丽华是红颜祸水?”

    李荩忱登时明白过来,感情是拐弯抹角的问这个问题,显然乐昌对于昨天白天的时候那些人的指责还是心中难受。

    “男人不争气,怪什么女人。”李荩忱冷笑一声,“你没做错什么,没有必要天天这么想。当初你父皇让你前来巴蜀,就是不想让你在这之中再挣扎担心,现在你这个样子可要让他老人家无法放心了。”

    感受到胸膛上有一丝凉意,李荩忱急忙低头,乐昌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抱住他哭了出来,泪水恣肆横流,似乎要把这么长时间来的担惊受怕和委屈都发泄出来。

    “好啦好啦,哭出来就舒服了,”李荩忱微笑着说道,“今天你也有好多事要做呢,这后宫的架子得搭起来。刚才你说的话也提醒某了,听闻张丽华颇为聪慧,若是你放心的话,让她帮帮你。还有那位孔嫔,也算是半个自己人,让她们管理一下后宫秩序,也算是让你那位兄长还有孔范他们安心。”

    乐昌下意识的翻了翻白眼。

    你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过这本来就是必然的事情,放着这么一个美人不吃也不用,反倒是乐昌得想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了,免得再让百官说自己刻薄,听说北朝杨坚家中就一个独孤氏,任何的妾室都不纳,倒是切页怪哉

    当然本朝也不是没有,比如萧世廉萧大将军,不过现在应该称之为驸马爷了,而且驸马爷家中也有两个还没有过门的小妾,还是李怜儿张罗的。这位未来的长公主殿下可不是傻子。

    后宫不调,子嗣不多,也是皇后之罪,乐昌担不起。想到这里,她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腹,怎么还没有动静呢?

    顿了一下,李荩忱抚摸着她有如上好缎面的秀发:“今天中秋节,某回来吃饭,叫上宁远,我们一小家也算是乐呵乐呵。”

    李荩忱这等于变相承认了宁远的身份,让乐昌再一次松了一口气,至少这说明李荩忱真的没有把南陈皇室怎么样的意思。而实际上她并不知道,李荩忱本来也没打算虐待这帮“亲戚”。

    有才能的丢到地方做个官,没才能的去戍守边疆或者开发个矿产什么的,至于陈顼的那些女儿,更是没什么好担心的,朝中打光棍或者家室单薄的人多了去了,不妨大家做个连襟。

    或许在别人看来陈顼丢下的绝对是一个庞大的包袱,但是在李荩忱看来,这既能够让朝中群臣至少又多了一层关系,也能够弥补地方上的人才缺失。

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

    毕竟历史摆在这里老陈家可是太老实了,愣是一个造反的都没有,以至于杨坚最后都有些不好意思,专门把一些表现突出的陈氏子弟调回了京城,安排在一些尚且算重要的位置上,也算是表彰他们这种合作态度。

    “好了,再睡一会儿吧。”李荩忱轻轻拍了拍乐昌。

    “陛下,大将军在宫门外求见。”清荷的声音在屏风后面响起。

    “裴大士还真是不让人肃静。”李荩忱翻了翻白眼,而乐昌也挣扎着起身要帮他收拾,不过被李荩忱按住了。

    “你再睡一会儿,让清荷伺候就可以了。”李荩忱微笑着在她的唇上吻了一下,“清荷,把衣服拿过来。”

    “是。”清荷急忙上前帮着李荩忱穿衣,余光看到缩在被褥中带着笑容的乐昌,心中也是高兴,自家主子总算是开心了。

    裴子烈火急火燎的赶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岭南的事,萧世廉的奏章每日都有送到,一来是报告前线的情况,二来也是请求李荩忱的指示。这一仗到底要打到哪里,打到什么程度。

    “陛下,对于岭南您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裴子烈看着打着哈欠揉腰的李荩忱,强忍着笑问道,“陛下若是再不给萧伯清一个明确的指示,萧伯清和李正言恐怕真的会把岭南给闹翻天。”

    没错,以萧世廉的性子,肯定是不嫌事大,而李询虽然稳重一些,但也拦不住萧世廉的。

    李荩忱注意到了裴子烈怪异的目光,急忙说道:“你别想歪啊,起床的时候扭了一下。”

    裴子烈一笑,脸上一副男人都懂的申请。而李荩忱顿时翻了翻白眼,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干,昨天乐昌那丫头闹了一场,或许是担惊受怕了多半天也累了,所以抱着自己就睡着了,李荩忱也不舍得弄醒她,真的什么都没做。

    不过这也没法给裴子烈解释清楚,必然是越抹越黑,所以李荩忱干脆也不解释了:“南中和岭南连成一线,再往南延伸到交趾和日南,这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在手中的地方。南方大洋上有星罗棋布的岛屿,而我们的水师,不,到时候就应该叫做海军,就应该从这些地方出发,占领这些岛屿,夺取岛上的资源,同时泰西的人贸易。”

    “这”裴子烈瞪大眼睛。

    自家陛下的胃口,也未免太大了吧。

    “本来就是华夏故土,二十年前我们还曾经掌握,”李荩忱沉声说道,“拿下是有必要的。”

    汉代末年对于交趾和日南的掌控实际上就已经非常薄弱了,到了南北朝时期更是只剩下了交趾一带。但是陈霸先起兵于岭南,为了平定后方的叛乱,一直把兵锋推到了后世的北越,在原来的汉代日南郡故土上设立明州,正式将其纳入南陈的统治。

    但是随着这些年南陈不断对北方用兵,这些地方也再一次被林邑和百越等侵蚀殆尽。因此李荩忱重新拿回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南洋上,李荩忱倒是没有打算现在就铺开局面,毕竟人口数量并不算多,而且南洋上的那些原材料主要是满足工业生产,现在自己也用不着那么多。因此李荩忱对南洋的规划只是长期的,现阶段如果能够派遣水师占领几个据点自然是最好。

    裴子烈还是有些不明白李荩忱为什么要把侧重点放在岭南上。

    “那边的水稻一年三熟。”李荩忱一摊手。

    “臣以为当巩固之。”裴子烈当机立断。

    我就知道李荩忱腹诽一句。

    对于这些将领们来说,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自然是最重要的。

    “所以岭南,某势在必得,”李荩忱紧接着说道,“至于应该怎么办,已经身在那里的萧伯清和李正言也都不是傻子,应该清楚。倒是冼夫人以后必然是我们的一个障碍啊。”

    “此人在岭南的声望很高,我们也不可轻动。”

    “那就要看她到底想要保护的是什么了,”李荩忱一摊手,“到时候再说。现在北方有什么动静?”

    按照朝廷拟定的官职,未来这司空的位置应该是萧摩诃的,不过萧摩诃现在还在江陵,而且李荩忱也没有打算直接强迫他来就职,等陈叔宝的投降诏书到了之后,萧摩诃应该也就会乖乖听命了。所以现在军事消息的往来还是依靠裴子烈。

    “还没有,不过估计洛阳那一场大战是打不起来了,”裴子烈斟酌说道,“淮北的王轨已经停止了北上调兵。”

    “杨坚和宇文宪都是属狐狸的啊,也能嗅出来味道了。”李荩忱微微颔首,“不过他们两家之间现在也算是苦大仇深,想要联手对付我们也不太可能,就算是真的联合起来,貌合神离的可能非常大,倒是不用担心,让吴惠觉和陆子才严加防守就是。”

    “诺!”

    “对于朝廷拟定的新官职,你们武将那边怎么看?”

    按照李荩忱和顾野王等人的初步商议,新王朝的官职自然不能按照原本的,之前官职的混乱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

    新的制度主要是分为三部分,文官、武将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这实际上和秦汉初年也是差不多的。

    文官这边完全是李荩忱照搬过来的三省六部制,实际上三省六部制度滥觞于东汉光武帝,只不过当时只有尚书台(尚书省的前身),而尚书台下管辖六个曹,也就是六部的前身。

    后来西晋时代为了分尚书台的权力,出现了门下省和中书省,而之后的南朝时期,六部的雏形也曾经出现,不过都不能算是常设官职,到后来反倒是销声匿迹。

    现在李荩忱重新将这个制度搬出来,也不算是完全创新。

    三省之首为中书省,主持中书省的官员为宰辅,这个名称沿用汉代称呼,顾名思义,类似于宰相,但是更侧重于辅助皇帝的功能,中书省负责掌管机要、传递政令,等同于原本南陈的左仆射和右仆射,只不过在南陈,左右仆射的职务多有重合和冲突之处,因此干脆合二为一,但是宰辅的权力却已经分出去很多给后面两个省。

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

    之后便是门下省,主持官员称为侍中,这个实际上是和北朝那边一样的,只不过在北朝门下省起到的是中书省的作用。而侍中和门下省实际上就是皇帝的高级智囊团,在李荩忱的规划中,门下省不但有责任审核奏章、提出建议,还要作为参谋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军事政策,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总参。

    再之后便是尚书省,尚书省的主持官员则是都官尚书,主要就是统筹下面六部,负责上交消息和下发命令,同时作为六部之上的直接领导,有权利和责任主持六部事宜。

    而尚书省之下便是六部,分为礼部、刑部、户部、工部、吏部和商部。

    和历史上的六部不同,李荩忱将兵部摘了出去,补充了商部。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历史上到了宋代,兵部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枢密院。而且既然李荩忱要给文官和武将划分界限,再把兵部放在文官六部之中自然就有些不切实际。

    而六部之中,礼部不仅掌管礼仪礼乐,也掌管礼仪教化,换句话说,已经建设的成都学院和正在筹备的岳麓书院、金陵学院和太学等等,都在礼部的管辖之下。

    刑部则掌管法律的制定和判决,李荩忱坚持认为法律的重要性要和道德礼仪放在相同高度上,对此顾野王等人也只能同意。

    户部和工部自然不用说,一个掌管人口和经济,一个掌管工业和工程建设。而吏部主要则是掌管人才选拔和官员任命,和历史上也相差无几。关键是这个商部,虽然大家都知道李荩忱还是很重视商旅的,并且在李荩忱团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峡江唐氏等巴蜀世家实际上都是商贾出身,但是还是惹来了争议。

    不过谁都不能否定商贾在李荩忱的鼓励下正在崛起的事实,所以这个商部也算是勉强被认可了。

    三省六部,这便是朝廷上文官系统的组成。而在地方上,则是分为州府县三等级,每个等级的州刺史、府太守和县令由文官担任,这和之前是一样的。

    但是这只是文官体系,朝廷上还会单独设立武官系统。和之前一样,武将的事务在朝廷上的主持者便是太尉府,但是原来的南陈司空府只是负责战报的来往传递,但是现在李荩忱赋予了太尉府新的权力,所有的战争规划、兵力的调遣以及后勤保障等等,太尉府都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负责者,实际上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枢密院和初期的军机处,只不过地位肯定要比重文轻武的宋代要高上很多。

    太尉府之下便是两重号将军、四征将军等等,这些官职由汉代的战时授予完全改变为任何时候都授予,各将军受命于皇帝、承接命令于太尉府,持节驻守各地,但是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所防守的地方有军队的训练权,真正的征战权力需要经过朝廷和太尉府的批准。

    而具体的军中安排,李荩忱也打算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这主要也是因为南朝三百年以来,军队制度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导致军中也出现了很多混乱,更何况李荩忱一步步走到今天,他麾下的这些兵马并不完全是招募来的,还有很多是降将和降兵,因此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将领麾下兵马数量甚至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情况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常见,但是李荩忱很清楚,这样只会进一步导致将领拥兵自重,他必须要给整个军队制定一个标准化的规矩,将军队进行整编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思想上的统一管理。

    这也是李荩忱要等着和萧摩诃等人商量的事情,等朝堂上的改革完成之后,肯定就是军队上的改革,而那个时候岭南的战事应该也平息下来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而除了文官和武将之外,李荩忱还设立了御史台,御史台也不算是他的创新,御史大夫的官职早就已经有了,只不过这些年逐渐被人们遗忘,一个又一个的世家轮流上位,家族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来攫取权力的,而谁都不会愿意有一个御史大夫在旁边天天叨叨。

    建立御史台、恢复御史大夫的制度,就是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管,有一帮最喜欢打嘴炮的盯着,手下这些官员做事自然也会收敛一些。而御史台除了御史大夫之外,下面又设立左右御史作为副手,按照李荩忱的规划,左右御史一个留在朝中,而一个就负责巡视地方。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朝堂上还有两个独特的机构,就是白袍和羽林骑,一个是直属于皇帝的对外情报机构,一个是直属于皇帝的对内护卫和监察机构,也是维护皇权的左臂右膀、

    李荩忱可没有天真到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代搞什么君主立宪之类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别说萌芽了,连种子都没有呢,这自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皇权还是要加强,先把天下掌控在自己手中再说别的。

    裴子烈沉声说道:“属下等并无意见。”

    军队长期以来面对的问题就是在朝中没有人,一个太尉实际上是很难代表整个军队的意志的,而现在李荩忱以太尉开府,自然就是让军方在朝中有了一个能够和文官平起平坐的代言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军方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李荩忱微微颔首:“军中的改革方略你们也要抓紧了,等到某登基之后的大朝会上必须要拿出来。”

    裴子烈微微颔首,

    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忽略了哪一点都有可能得罪人,不过好在裴子烈现在身边有吴明彻的帮助,这位前朝老人显然并不打算继续受命于新朝,但是对于李荩忱给出的军事学院的院务职位还是很满意的。李荩忱旨在建立为新朝培养军事人才的学院,而作为皇帝,院长的位置肯定是他来担任的,因此这个院长实际上只是名义和荣誉上的,而吴明彻这个院务才是真正的主管者。

    能够教书育人,吴明彻自然也就满足了。

    这和徐陵的安排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李荩忱也清楚这些老人都上了年纪,自然也不愿意卷入朝廷的纷争之中,现在给他们一个能够不至于无事可做又能桃李天下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推辞。

第一千五十八章 给个“关公”拜

    “所以你们现在大致是怎么想的?”李荩忱紧接着问道。

    “军中要统一规划职位,百人为一幢,五百人为一仗,千人为一校尉,三千人为一都尉,八千人为一偏将,两万人为一杂号将军,五万人为一主将。”裴子烈显然也有所腹稿。

    实际上这和南朝军队的大致规律差不多,只不过军中在偏将以上就开始有些混乱,这也是李荩忱主要改革的地方。

    “这是从下往上说,而如果是从上往下说,以末将为例,末将身为大将军,麾下携五万大军,军当有军号,军中下辖左右两师,各万人,各属于杂号将军,听命于末将,而中军以及后军总共万人,直属于末将。”裴子烈侃侃而谈,“同样的道理往下类推,一直到校尉,校尉以下,不过千人,征战的时候无需再详细划分中军出来,所以只设两个仗,军中仗、幢众多,不再以左右为号,而是以数为号,称之为第一仗第一幢等。”

    李荩忱微微颔首,这实际上和自己跟裴子烈等人大致描述的想法差不多,也算是结合了后世和现在的实际情况。

    “那军中高层呢?”

    “校尉及以上都是由尉或者将和主簿、司马组成,”裴子烈急忙解释道,“司马主要是负责和后方以及更高层消息的往来、行军计划的协作安排以及在和平时期训练士卒等等。”

    这相当于参谋长和副手,和汉代差不多。在汉代的时候,除非将领拿到了虎符,否则是没有权力调动兵马的,兵马的训练等等都是军司马在负责,这可以有效地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反过来威胁到朝廷。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战事的增多导致很多将领都已经是长期带兵在外,所以军司马这种和平时期统率军队的官职自然就有些鸡肋,逐渐被主簿所取代。现在李荩忱重新恢复军司马的职位,把他们的职责改为监督和辅助。

    “而主簿主要负责战功的统计、后勤以及军中的思想。”裴子烈紧接着说道,“按照陛下的设想,军中会设立忠义社,军中主簿对这个团体负主要责任。”

    说到这里,裴子烈不无担忧的看向李荩忱。别的实际上都在历史上有迹可循,这个才是军中改革的重点和真正的创新点,增强主簿的职权,进一步掌控军队思想。

    而忠义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准备成立的,顾名思义,忠义社就是通过各阶层的主簿向下面的士卒传播忠诚和正义的重要性,培养士卒忠君爱国的思想。而忠义社自然也会跟着树立起标杆,往远处的包括卫青、霍去病和云台二十八将,往近处的,关公、常山赵子龙还有白袍陈庆之都在其中。

    李荩忱当然知道,华夏民族对于信仰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忠诚性,佛道儒三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轮流转,不过终究还是有各自的主要受众。一般文人和文官都是儒家的拥趸者,而一些官宦人家和妇女则偏向于佛家,至于那些林泉隐士则偏向于道家。

    但是在军队之中显然就缺乏这种信仰。

    而李荩忱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诸如“关公”和凌烟阁功臣这样的角色来拜。封名将,鼓励名将的骁勇善战和忠义,这在历朝历代实际上都是很常见的。

    李荩忱也不想把佛道儒引入其中,从军厮杀在前,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慈悲为怀,所以李荩忱干脆就和后世一样渲染忠义,只不过后世关公的地位虽然高,却也只能约束一些位次比较高的人,到下面的士卒,根本就没有忠义的概念,没有效忠于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想法。

    一直到近代国土沦亡,亡国灭种的危机骤然降临到头上,民族意识才算是彻底觉醒。

    而与此同时,通过建立这么一个鼓励士卒厮杀、为士卒排忧解难的团体,李荩忱也能够更好地推行识字等等,提高军队的整体文化水平。毕竟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军队或者说整个基层的受教育水平还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李荩忱面临的是三百年的乱世,这意味着即使是这个时代无论是哪个阶层,识字率实际上都不高,毕竟温饱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谁会去想读书识字。

    而且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导致朝廷的人才已经被局限在了世家和寒门上,对于普罗大众甚至是大多数寒门来说,读书识字、学习知识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这也是李荩忱想要准备开始推行科举制的原因。当然科举制肯定是要放在文官和武将等等制度确定了之后。

    这种全新制度的建立肯定会引起争论甚至是社会动荡,所以李荩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来应对这种必然的冲击,这也是对这个新诞生的团体的挑战。

    到这个时候,未来的治国方略实际上已经完全在李荩忱眼前摊开,而李荩忱也清楚的意识到,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国家想要发展,尤其是想要在工商等更加先进的技术和领域上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这就更需要将取材范围扩充到所有人,再之后自然就是以更加科学而公正的办法来取代现在完全是朝廷向世家妥协的九品中正制。

    想到这里,李荩忱不由得感慨一声,宋代说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可是实际上真正实行这样制度的是两晋南北朝。

    世家依然是短时间内李荩忱需要依靠的对象,但是绝对不是长期的依靠,南北朝朝代更迭不休的前车之鉴可就活生生的摆在这里。这些世家短时间内有着更好的受教育权利,这或许是李荩忱在推行新的制度之后能够留给世家的仅剩的东西了。

    只是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这些现在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世家,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或许少不得要流血啊

    不过李荩忱对此只是一笑。

    开国君主从不畏惧杀人。

    当然了现在天下未定,科举制也只是说说而已,李荩忱可不想看着世家临阵反水。

    “陛下?”裴子烈看李荩忱出神,忍不住低低的说道。

第一千五十九章 开皇?大业?

    李荩忱应了一声沉声说道:“只要你们军中对此没有意见,那便按照这样推行下去,军队,一定要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裴子烈怔了一下,急忙拱手应是,而在李荩忱的话中,他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杀气。

    这位从江南一路杀到西北,现在又杀回来了的君王,心中是否已经选定了下一个目标?

    “今天是中秋节,大士你忙完了之后也快些回家吧,你们父子应该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这样团聚了吧?”李荩忱的语气放缓。

    裴子烈点头答应,入建康府以来,裴猗忙着文官那边,裴子烈忙着武将这边,父子两人实际上也是聚少离多。

    “明天就要登基大典了,某等会儿还得和顾公他们再确认一下,”李荩忱微笑着说道,“大士你若是没有什么事的话也留下来吧。今天要确定年号。”

    裴子烈微微颔首,现在武将多数都征战在外,在建康府中能够代表他们的意志的也就是裴子烈了,既然李荩忱新制定的政治制度之中武将和文官有着平起平坐的身份,那么自然就不能缺席这些事情。至少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而说曹操曹操到,宫外顾野王等文官大臣已经在请求觐见了。

    虽然新的政治制度还没有完全颁布下去,但是大部分的官员实际上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不过既然李荩忱还没有下圣旨,那么官员们还是按照既有的称呼和职位。

    文官领头的自然是顾野王,而他之后跟着的还有前朝的都官尚书裴忌,裴忌也并不是李荩忱的敌人,长期以来都站在东宫这一边,尤其是当初李荩忱对付陈叔陵的时候,裴忌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随着之后江总和孔范等人上位,裴忌也就被架空了。

    新朝建立,自然也少不得寻求这些老臣的支持,在顾野王等人的请求下,裴忌也并没有推辞江南裴氏有出息的人本来就不多,作为裴家的掌门人,裴忌也不可能真的赋闲在家。

    除此之外,走在裴忌身侧的还有另外一个李荩忱的熟人周确。自从沈君高和傅被贬之后,周确这个东宫老人也无心朝堂,告老还乡。这一次李荩忱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个老人,只不过周确显然也已经不想参与到太多的朝堂纷争之中,所以李荩忱也承诺主要是让他前来协助办一下礼仪和律法的事情,另外编著国史、书籍等等也离不开这个老学究。

    老爷子对此倒是欣然往之。

    制定年号这种事情也是礼数上很重要的一环,他自然不会缺席。

    而周确之后还有裴猗、孔范等江南降臣,另外吕忠肃和姚思廉作为早期投靠李荩忱的代表也在其中。这实际上远远不是李荩忱手下完整的文官班底,只不过唐亦舜、唐正良和骆牙等人还在荆湘一带稳定民情,而岭南的沈君高和傅也跟着萧世廉先接收城池,所以现在有空直接来到建康府的也就只有这些人了。

    不过至少凭借此搭建起来一个朝廷的架子还是足够的。

    “启禀陛下,臣等此次前来是想要和陛下商议年号之事,现在朝中的官职安排已经差不多,但是年号的事情还是尽快定下来,等到明日登基之后就可以在大朝会上宣布。”顾野王拱手说道。

    李荩忱微微颔首:“那诸位卿家觉得哪个年号比较合适?”

    “陛下开新帝业,臣以为应当以开皇为年号。”顾野王沉声说道。

    李荩忱怔了一下,脸色变了变:“还有别的么?”

    “臣以为陛下重开一统天下之基业,或许大业更为合适。”裴猗这个时候也斟酌说道。

    李荩忱顿时哭笑不得,我说你们不要这样诅咒我。

    而这个时候周确微笑着说道:“陛下志在为华夏开新天,或许用开元更加合适。”

    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而一道道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臣子们多少都有些诧异。这位皇帝陛下不就是想着能够一统天下么,这些年号无论是开新的纪元还是建立大业似乎都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陛下看上去一副厌烦至极的样子。

    而李荩忱良久之后,挣扎着说道:“既然是开新的基业,便用新元吧,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善,当日汉武帝以年号约束国家,便以建元为初始之年号,这新元与之遥相呼应,正如我大汉之国号一般,我大汉继承天下一统之汉王朝的遗愿,自当重开大汉天。”顾野王当即颔首。

    其余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年号本来就和之前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陛下只是找了一个近义词罢了,或许只是认为不应该挑选哪一个人的建议,显示过多的荣宠,所以干脆自己决定吧。

    李荩忱怔了一下,还真是佩服你们,竟然连这种理由都能够想出来。实际上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老杨家的那两个年号并不怎么吉利罢了。而开元历史上开元之后可就是天宝了,虽然有开元盛世,却是整个大唐国运由盛转衰的中间点,所以也不怎么合适罢了。

    实际上今天需要李荩忱定夺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年号的问题了,国号等等早就已经确定下来,所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今日又是中秋佳节,最后一件事安排好,大家自然都着急着想要回家过节。而李荩忱也一挥手多加赏赐。

    虽然陈朝皇宫内外一向是勤俭节约为重,但是一些赏赐用的金银珠宝还是拿得出手的,在此李荩忱也是要感谢陈叔宝这个大舅子的“友情赞助”,毕竟内库之中很多珠宝器物都是陈叔宝登基之后方才增加的,对此李荩忱也不禁感慨。

    陈叔宝在皇位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呢,金银珠宝的收集数量就已经胜过陈顼。

    等到群臣告退之后,李荩忱伸了一个懒腰,心中却是暗暗叹息一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也已经有几年了,也不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之中的父母怎么样,也不知道已经归入黄泉之下的李成是不是找到了他曾经追随着的将军,也不知道

    “殿下,娘娘派人过来问您晚上准备吃什么?”李平这个时候低声问道。

    李荩忱微微错愕,浮现出笑容。

    不过至少,自己也算是有了一个家。

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

    团圆从古至今都是华夏民族重视的日子,尤其是在古代,家族子弟散落四方,来往交通不便,团圆自然也就变得愈发重要,能够有机会团圆庆祝节日,一定是家中最幸福的时候。

    一轮圆月已经挂在夜幕上,清辉许许洒在庭院中,一片枯叶缓缓的从大树上飘落下来,随风荡漾几下之后落在桌上。李荩忱伸手捡起来这叶子,看着上面的脉络,若有所思。

    “羊羹。”清荷小心的将最后的汤端了上来,而乐昌跟在后面拍了拍手。今天这么重要的节日,虽然有御膳房在,但是乐昌依然坚持亲自下厨,算起来上一次有机会和李荩忱一起庆祝佳节已经是过年的时候了,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李荩忱已经是南方的霸主。

    看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李荩忱不由得叫了一声好,实际上上桌的就只有李荩忱、乐昌和宁远三个人,但是这菜肴的种类有很多。皇家宴席,讲究的除了色香味之外,主要还是样式精美,而且这分量也不能太多,一来吃的人比较少,做多了也是浪费,二来身为皇帝陛下,不能有完全固定的饮食喜好,若是皇帝只吃一种菜品,很容易会遭遇到什么不测。

    而在此之前李平都按照规矩用银针试过毒。实际上作为后世人,李荩忱很清楚银针试毒很有局限性,但是这个时代的下毒方法本来也不多,走个过场大家都放心。

    宁远已经迫不及待了,眼巴巴的看着李荩忱,而李荩忱伸手扯下来一根鸡腿递给她:“来,这鸡身上,就是鸡腿最好吃。”

    “还有鸡翅。”宁远很干脆的反驳。

    “好,那鸡翅也是你的。”

    “夫君你就宠着她吧。”乐昌一边坐下,一边不满的说道。

    “豆蔻枝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李荩忱毫不犹豫的反驳,“多吃点儿没坏处。你看看湘儿当初刚刚到某身边的时候瘦弱的样子,某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她养起来的。”

    乐昌白了他一眼:“夫君不怕妾身去告诉湘儿妹妹?”

    “告诉了又能怎样。”李荩忱依旧嘴硬。

    而乐昌笑了一声,不和他争执,只是举起酒杯:“中秋佳节,团圆之日,妾身敬夫君一杯。”

    李荩忱哈哈大笑着一饮而尽:“宁远,你要不要也喝点儿?”

    一边说着,李荩忱也给宁远倒了一杯。小姑娘伸出小舌头来舔了舔,顿时苦着脸将酒杯推到一边,惹得李荩忱又是大笑。

    而乐昌看着兴高采烈地自家夫君,心中也是感慨,李荩忱这些年天涯转战,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展露出过这样的笑容了?

    几杯酒下肚,李荩忱自己也已经酒劲上头,手中筷子一挥,朗声笑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浑厚的声音带着浓烈的醉意从这未来的帝王口中吐出来,已经带着几分凛然味道。而乐昌痴痴地看着李荩忱,自从当初金陵石头城一别之后,已经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出口成章的李荩忱了?

    更重要的是细细品味这字里行间的味道,是和那所谓的《玉树后庭花》的婉转柔媚、如梦似幻截然不同的,仿佛西北的大风还有那九天之上的辽阔都被卷携在其中,涤荡着听者的心灵。

    这就是李荩忱啊,那个自己曾经一见便牵挂的人,那个仿佛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在这浑然大气如狂风卷地的诗面前,那些江南的宫闱诗词仿佛就是团团粉色的迷雾,被吹散殆尽。

    “高处不胜寒”乐昌喃喃重复一遍。

    所以有些事情,他并不想做吧。

    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李荩忱手中酒杯一转,杯中酒一饮而尽,大笑道:“天涯此去岂孤旅,又还含,青山万里,梦中歌阙。叹陆沉神州烟满,北地黎元染血,锋锷闪、仓皇南却。何处能寻刑天斧,再向河梁把琅琊越!旧时恨,终当雪。”

    (作者按:此诗遵循词牌《贺新郎》下阕韵脚)

    一时间宁远和乐昌都怔在那里,她们也算是出身皇家,从小就受过优秀的教育,但是这样带着凛然杀气的诗词却是从来都没有听到过的。而再看看诗词的字里行间,河梁是古往今来送别之地,显然李荩忱想说的是那些被南渡的世家百姓丢掉的故土。

    而琅琊更是不用说,对于所有南渡之人来说,琅琊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东晋的第一个皇帝就是琅琊王,可以说这个东海之滨的故土寄托了南人无限的哀思。

    “风景不殊。”这四个字一下子泛上心头。

    自刘裕之后,还想着北方故土的,这偌大的南朝,还有几个人?

    而李荩忱的声音却越来越高:

    “问万千英雄汉,有谁能、阻拦顷刻?

    汉家半壁,三军齐却,匹夫不却。长槊凌天,为君歌阕,金瓯一阙。”

    话音未落,他的目光落在乐昌的身上,再转向远处的起伏宫舍,还有那茫茫苍天,一轮皓月声音也终于低沉下来:“待白袍漫卷,山河掩后,相随乘鹤。”

    (作者按:此诗依照《水龙吟》下阕韵脚,同正文篇头词)

    乐昌起身一把搀扶住李荩忱,而李荩忱已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醉了,只是无声的笑了笑。

    这些诗词绝对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但是李荩忱并不介意。

    他就是要让这些诗词流传出去,代表着自己的旨意来告诉朝野民间的所有人。

    自从琅琊王衣冠南渡以至今日,已经两百六十多年。

    这个民族的人,应该想想回家的事了。

    不过此事倒也急不得。

    一切的浪潮的爆发,都需要一个情绪的酝酿。李荩忱不求自己能够完全掌握浪潮,但是他知道浪潮的方向,所以他要跟上浪潮,站在浪潮的顶端,做那个最前面的弄潮儿。

    而从五胡乱华到今天,这三百年分裂和战乱,也是个时候了。

    统一,无论是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就是最无形也是最受欢迎的浪潮。

    看不明白,就要被浪潮所吞噬。

第一千六十一章 乐昌和张丽华

    “坐吧。”乐昌对着张丽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丽华缓缓松了一口气,对于自己的命运她实际上已经很清楚,就凭自己的这一份容貌,李荩忱也不可能直接放过自己,只不过是什么时候就不晓得了。不过今天似乎并不是李荩忱让自己过来的。

    但是越是这样,张丽华就越是更小心。对于乐昌这个先皇最宠爱的女儿,她可是很清楚,现在乐昌又是李荩忱后宫之主,张丽华可没有天真地以为李荩忱让她当皇后单纯只是因为乐昌的身份。

    这个女人很聪明,不说别的,单单就是她一直让宁远公主留在身边就能看出来。要说陈顼的女儿之中最有气质的肯定是乐昌,但是最漂亮的头衔或许得落在已经展露出美人之态的宁远身上。而乐昌的想法很简单,凭借她这个皇后和宁远,已经能够牢牢掌握住后宫。

    有宁远这个丫头在,这就是阳谋,李荩忱拒绝不了的,而萧湘和尉迟炽繁的身份就让她们本来就没有对皇位争夺的资格,现在更是很难左右到乐昌的决策。

    对于这个后宫之主,张丽华很惶恐。

    她请自己过来,是为了警告还是拉拢?

    “后宫之中将会配合门下省设立秘书监,配合陛下处理一部分政务,秘书监的主持者已经定为黄琦,此人为黄氏的次子,长于文采,”乐昌开门见山的说道,“而作为配合,宫中会派遣一内侍和一女官作为陛下的文书和副手,内侍之中本宫属意袁大舍,他在父皇时期就是宫中负责掌管文书的,对此颇有经验,而女官”

    乐昌的目光落在张丽华身上:“本宫属意你来做。”

    张丽华打了一个寒颤,这个女官显然就是皇帝陛下的身边人,对此她也算是颇有经验,毕竟在陈叔宝时期实际上张丽华做的事情就是帮助陈叔宝处理文书。

    “万事皆有尺度,”乐昌缓缓站起来,声音之中并不带感情,“本宫看重的是你处理文书的能力,至于你和陛下之间会发生什么本宫并不在意,但是你也要清楚,中间何为度。”

    张丽华急忙起身,深深的行礼:“奴家明白。”

    “不用回去了,就留在这边了,明天等陛下登基之后,你就和袁大舍商量准备工作。”乐昌挥了挥手,“清荷,给她安排一个安静一点儿的住处。”

    等到张丽华谢天谢地的告辞离开,乐昌也松了一口气。而宁远在一旁笑着说道:“姊姊刚才还有气势啊!”

    乐昌怔了一下,实际上自己刚才也在端着架子。而她揉了揉宁远的小脑袋:“怎么,怕不怕?”

    “这有什么好怕的,姊姊母仪天下,这些就是该说的,该做的。”宁远吐了吐舌头说道,不过想到了什么,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刚才我在东宫外面看到长兄坐在庭院下笑得很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乐昌诧异的看向宁远,这小丫头似乎不像是在开玩笑。

    笑得很开心乐昌这个时候大致明白是为了什么。

    有张丽华陪在李荩忱的身边,陈叔宝的安全大概又多了几分。至于张丽华会遭受什么,陈叔宝并不在乎,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珍贵,哪怕是这祖宗流血打下来的江山。

    “父皇,为什么是他”乐昌喃喃说道,如果不是陈顼已经化作在天之灵,乐昌真的想要好好地质问他。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在继承这破碎河山?

    甚至乐昌已经能够猜到,陈顼多少也都预料到了这样的结局,所以他并不想让乐昌到时候左右为难,干脆早早地把乐昌送回巴蜀,让她以李家之妻而不是陈家之女的身份来面对这一个注定的结局。

    这难道就是注定的命运么

    刹那间乐昌想到了李荩忱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诗情画意的未来,但是可以保证你不会颠沛流离”。

    这个男人,就好像是命中注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姊姊?”宁远小声唤道。

    乐昌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没事,他可能只是看到这明月也开心罢了,不用放在心上。”

    宁远公主应了一声。

    而乐昌默默地同样抬头看着那一轮明月,等到这月亮落下、太阳升起,就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启的时候了。前日的种种恩怨,终归是要在明日做一个了断。但是陈氏和李氏的纠葛,终究不会因为一个仪式就彻底断绝,说不定还要缠缠绕绕几代人。

    汉王元年八月十六。

    建康府已经是热闹非凡。

    今天是李荩忱继承皇位的时候。

    虽然准备的时间很短,但是顾野王这个曾经的光禄卿也算是轻车熟路,更或者说对于南北朝来说,登基称帝这种事情大家也都算颇有经验了,所以不至于在之前准备的时候因为各项细节讨论个没完。

    清晨的曙光中,李荩忱沐浴之后,在乐昌的服侍下换上专门准备的天子十二旒冠冕,黑色的冠冕上垂下十二串玉珠,遮挡住李荩忱的容颜,也让匍匐在下的万民不能直窥龙颜。

    而同样是专门为这一天准备的龙袍也在披在身上,清荷正在小心的为李荩忱系上玉带。

    这个时代的龙袍并不是后世的明黄龙袍,而是绛纱袍,毕竟明黄龙袍要到后世的唐代才算是正式成为皇室的象征。但是这暗红色和黑色交接的龙袍相比于那明晃晃的颜色,平添几分稳重和庄严,少了些许富贵之气,但是多了杀伐之意,毕竟作为一个开国君王,这天下不是富贵继承而来,而是用刀剑拼杀出来的。

    在龙袍的衣袖上,一条条金龙盘旋,而龙袍的正中间,则是一条张牙舞爪的盘龙,怒目直视前方,张开的龙口中似乎带着君王的不怒自威,令人不敢直视。

    “娘娘,更衣吧。”清荷伺候完李荩忱,也吩咐侍女将乐昌的衣服拿了过来,作为即将册封为皇后的她自然也有专门的凤袍,相比于李荩忱的深红色和深黑色龙袍,这凤袍的颜色显然就鲜艳很多,用的是大红和明黄,凸显出富贵之气。

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

    “还请陛下起驾。”袁大舍和李平已经在殿外等候。

    袁大舍是陈顼时代的老人,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身上似乎也带着几分陈顼的气势,站在那里若不是脸上没有胡须,恐怕谁都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应该低头哈腰、极尽谄媚之能事的宦官。同时乐昌、宁远这南陈皇室之中的小一辈几乎都是袁大舍带大的,所以乐昌在入主后宫之后,就把这个因为有些刻板而不受陈叔宝喜爱的老宦官重新提拔上来,让他和张丽华一起主持后宫事宜。

    据说当初陈叔宝讨厌袁大舍也和张丽华的枕边风有几分关系,所以现在让他们两个共事,也有几分制衡之意。

    当然乐昌的意思显然更多的是让袁大舍监督张丽华。

    李荩忱大步走出来,而外面等候的亲卫们也一齐拱手:“参见陛下!”

    按照李荩忱的安排,李平带领的侍卫亲军负责外廷的护卫,今天从宫中到天坛就由侍卫亲军护送。

    “百官已经到了?”李荩忱看向袁大舍。

    对于这个似乎脸上永远都不会有笑容的老宦官,他倒是并没有那么厌恶,反倒是那些脸上一直带着假笑的宦官让李荩忱总觉得背后发凉。袁大舍一拱手:“已经等候在天坛下,还请陛下放心。”

    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微微侧头,乐昌同样已经换好凤袍,走出来。而将士们又是高呼:

    “参见皇后!”

    袁大舍也是躬身行礼,只不过这个老人的脸上却难得浮现了一抹笑容。

    “走吧。”李荩忱低声说道。

    乐昌双手敛于衣袖,缓步走在李荩忱的身后。

    帝后车驾已经准备妥当,而李平霍然起身:“侍卫亲军,上马!”

    多年的辗转征战,让这个小子也长高了不少,不再是当初李荩忱初见他的时候瘦弱如猴子一般的模样,而脸上出现的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风霜刀刻痕迹,已经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侍卫亲军翻身上马,今天所有的侍卫亲军也都是盛装,从西北运过来的高头大马,一身银甲,手中一水的白梨花木长枪,枪头上红缨飘飘,而打头的两名骑兵将旗帜展开,一个是“汉”,一个是“李”,分列两侧。

    李平亲自撑起来更大一圈的赤色金龙旗走在最前面。

    大司马门上鼓声乍起,代表帝后车驾启程。

    而宫门外羽林骑同样在两侧列阵,

    相比于主打红色的侍卫亲军,羽林骑人如其名,以白为主,白色的战袍,清一水儿的白马,再加上头盔上插着的白羽,似乎他们就是从数百年前穿越过来的大汉羽林,又似乎是那一支曾经纵横江北、所向披靡的白袍轻骑。

    羽林骑的人数不多,毕竟今天京城的内层戒备还得依靠他们,所以只抽出来两百骑兵在前开路,但是这气势已经十足,更不要说他们身后真正唱主角的侍卫亲军。

    建康府已经是万人空巷,原本宽阔的天街上挤满了人,百姓们并没有争抢,而是一个个踮起脚尖看向前方。负责维持秩序的将领也都下令让士卒们将原本横着阻拦人的长枪竖起来。

    天子脚下从来不缺热闹看,但是这登基典礼毕竟也不常见。几个月之前陈叔宝固然是来了一次,但是那一次战云密布,典礼实际上进行的非常草率,而且那个时候在前面开路的虎贲郎和羽林郎,哪里比得上今天这羽林骑和侍卫亲军。

    一个个战马上直视前方的将士,都是百战余生,只是这么挺胸抬头向前走,就带着凛然杀气。

    新朝新气象啊,一些经历过将近三十年前改朝换代的老人心中都忍不住感慨。

    只是不知道这个新的王朝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真的能够为已经在乱世和战火之中挣扎了三百年的人们带来和平?

    “据说南朝盛年,台城的百姓人数能够达到百万?”李荩忱坐在车驾上,看着已经出现的大司马门,而道路两侧的百姓同时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坐在他旁边的乐昌低声说道:“没错,当是的建康府号称天下第一大城,当然不是自吹自擂。只可惜一场侯景之乱,江南受伤深矣。”

    李荩忱微微颔首,却没有多说,到南朝全盛的刘宋和南梁时代,南朝人口将近千万,可是现在在南陈的户籍上有记载的人口也只有两百万,加上那些没有户口的以及山野之中的人,也就是五六百万的样子这在古代统计户口的时候非常常见,因为官府只统计有田亩或者固定住所的人,很多奴仆、商贾、工匠等等实际上都不在统计的范畴之中,但是从这个人口断崖也能够看出来侯景之乱对于江南的影响。

    而李荩忱麾下的其余地方,巴蜀、西北和荆州等地也因为连年的战乱人口不多,按照未来主持户部的骆牙之前给出的大致统计数据,李荩忱麾下的人口也就是七八百万的样子,不过随着这些年北方战乱加剧,不少北方人南下,所以人口应该可以稳定到九百万左右。

    可是北朝呢即使是经过连绵战乱,北朝人口也应该是现在南方的两倍,当然这是北魏还没有分裂时候的数据,等到北周和北齐分家,双方来回拉锯,洛阳等中原人口密集地区都已经变成了空城,所以人口或许少一些,也应该有一千五百万。

    这就是赤果果的实力差距啊。

    不过李荩忱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挑拨北方的矛盾,但是随着李荩忱登基称帝,他割据南方已经成为事实不说,北周分裂的两股势力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可以想象他们接下来应该不会贸然发动大战了,李荩忱这个渔夫在旁边看着,鹬蚌相争就很难了。

    为了以防万一,李荩忱已经让杨素和李渊前往天水然后南下汉中,之前借助和蜀汉的贸易渠道,杨素已经把两大家族的人多数转移到西北,对此杨坚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有着曹孟德一样狡猾和雄心的枭雄,当然知道与其留着这两个家族在长安城中作为未知的变数,还不如把他们撵走。

    这鸡肋虽然弃之可惜,但是总比食之无味又占肚子来得好。

    第一千六十三章

    按照李荩忱的安排,杨素和李渊会南下建康府,毕竟新组建的朝廷可不能少得了杨素这样的人才,而李渊李荩忱打算把这个家伙放在眼皮子底下,否则真的不放心啊。

    未来的路,更艰难

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

    天坛实际上就在宫城以南不远的地方。

    百官已经列队等候。

    乐昌作为未来的皇后,会在天坛外侧的观礼台观礼,而她刚刚走了两步,就看到站在观礼台另外一侧的陈叔宝。陈叔宝身上已经穿着公侯的衣服,看上去还挺有精神,这是因为李荩忱早晨起来才颁布的旨意,册封陈叔宝为违命侯。

    虽然这个名字并不怎么好听,但是至少表明李荩忱不会要了陈叔宝的性命。而在陈叔宝看来,显然是昨天晚上张丽华的表现很“出色”,但是他并不知道实际上李荩忱喝醉了什么都没有吃到,更不知道这个违命侯的背后带着什么样的讽刺。

    而李荩忱之所以着急加封陈叔宝,也是为了让他有身份能够在今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捧着传国玉玺将天命交给李荩忱。

    虽然李荩忱在巴蜀称王也算是自立为王、自成体系了,但是称帝毕竟和称王不一样,称王只是为了割据一方,而称帝则是摆明了要统筹天下,这个时候自然还是少不了要传递皇室正朔的,就算是李荩忱再怎么认为是多此一举,也必须得从陈叔宝的手中将这个“正朔天命”接过来,否则在任何人看来李荩忱都是得位不正不说,也没有办法在道统和法理上对抗北周。

    不过让人惊奇的是,对于自己的这个任务,陈叔宝似乎也很高兴。

    乐昌默默地侧过头去,不想和陈叔宝说话。

    而前方李荩忱已经一步一步的走上天坛。

    “违命侯上天坛!”负责司礼的姚思廉声音洪亮,毕竟顾野王已经上了年纪,而孔范的身份也不适合,所以这个任务只能交给最年轻的姚思廉,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做的不错。

    陈叔宝拾阶而上,手捧传国玉玺,先对着天坛上的供桌和供桌上昊天上帝的牌位郑重的行礼,然后转过身又对着李荩忱行礼,朗声说道:“归天命于昊天上帝,请汉王承天命!”

    “请汉王承天命!”姚思廉也是高声说道。

    这一次没有呼喊声,无数的目光紧紧盯着李荩忱,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保持安静。

    整个天坛内外上下,只有姚思廉的声音在回荡。

    李荩忱伸出手,从陈叔宝的手中接过来传国玉玺。

    “朕受命于天,立国大汉,既寿永昌!”李荩忱举起传国玉玺。

    因为天坛有回声壁,所以声音久久的在天坛中回荡,冲击着所有人的鼓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声骤然响起,百官万民下拜。

    而天坛之上,除了主持祭祀,暂时代表昊天上帝的传言者的姚思廉之外,包括陈叔宝在内,所有人也都拜倒在地,深深叩首。

    李荩忱回首,黑压压的人潮还在高呼。

    而远方的天地江山,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广阔了很多。

    自己总算是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虽然按照李荩忱的要求,一切已经尽量删繁就简,但是等到李荩忱代表新的天命传承者完成祭天、宣读祭文之后,也已经是下午。不过百官一个个面色激动的通红,丝毫没有疲惫之色。因为他们很清楚,李荩忱已经得到了最想要的,剩下的就是他们了。

    不过李荩忱并没有他们这么好心情,激动的劲头过了之后,剩下的就是疲惫,不过疲惫归疲惫,今天晚上还有宴会,作为新登基的皇帝,李荩忱大宴群臣不说,还需要在明天颁布旨意大赦天下。

    算起来南陈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大赦天下,上一次应该还是陈顼登基称帝的时候,到了陈叔宝登基,当时李荩忱的大军已经打到了湘州,国土沦亡,根本没有谁还想着大赦天下的事情,这也让李荩忱多少感到滑稽,历史上的陈叔宝在就位的短短几年之间大赦天下十多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次数最频繁的,也因此为他在民间积攒了为数不多的一点儿“贤名”,结果这点儿贤名看来也是自己的了。

    “为陛下贺!”几名喝酒已经醉醺醺的仗主和幢将见到李荩忱走过来,纷纷举杯。

    现在已经是晚上,李荩忱在大殿上大摆宴席,而这些追随李荩忱打天下的将领们都有机会能够入宫面圣。酒席从大殿上一直摆到大司马门,建康府军中侍卫亲军、羽林骑和周围驻军的所有幢将以上立下功勋的将领都有资格参加,这也让原本颇为宽敞的殿前广场也变得拥挤不堪,几乎多半数的地方都是武人,不过看着这些将领们激动的神情,李荩忱就知道这是值得的。

    长久以来,文官和武将在朝堂上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此消彼长而不管李荩忱怎么忌惮武将坐大,也不能不承认未来打江山还是离不开武将。

    毕竟自己脚下的江山,只有山河半壁。

    “为陛下贺!”另外一边的文人们虽然人数不算很多,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想输了气场,顿时也都扯着嗓门大喊。

    李荩忱哈哈大笑着端起酒杯,向周围示意,然后先一饮而尽,所有人忙不迭的跟着饮掉,而李荩忱穿过人群,跟一个又一个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人打着招呼:

    “你小子当初在天宫院上杀得浑身是血,朕还记得清楚。”

    “当初先登湘州,你是首功。”

    “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采石矶一战你可功不可没。”

    李荩忱点了一个又一个仗主或者幢将,对他们的事情如数家珍。

    将领们,或者准确地说这些人根本就称不上将领,一个个激动的说不出话,陛下,陛下这九五之尊,竟然还记得他们,竟然能够把他们的事迹一一说出来。

    平日里往往在酒席上着脸吹嘘自己怎么怎么勇武的将领们,这个时候一个个害羞而谦虚的就像是小媳妇,一个个摆手说没有。要真的论功绩,他们又如何比得上李荩忱。

    此时大殿上,顾野王和裴子烈端着酒杯碰了一下,旋即把目光投向正在人群之中大声说笑的李荩忱。裴子烈感慨一声:“这些天总感觉陛下一直端着架子,似乎到今天才算是彻底放松了下来。很久没有见到他笑得那么开心了。”

    顾野王沉默良久,笑道:“天下,可不仅仅是两个字,沉着呢。”

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

    汉王元年八月十六。

    李荩忱于建康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汉,改元新元,年号自新一年后实行,本年年号依然以汉王元年称之。

    次日,新朝第一次大朝会。

    外面想起了晨钟的声音,大司马门洞开,百官鱼贯而入。

    而后殿之中,乐昌小心的帮李荩忱系好腰带,含笑看着他,像是看夫君出门工作的小妻子。

    正殿前,文官以宰辅顾野王为首,武将以征南大将军裴子烈为首,大步走上汉白玉台阶。

    出门的李荩忱看到已经等候在那里的袁大舍和张丽华,袁大舍依旧是不卑不亢的样子,而张丽华似乎有些紧张,微微低头不敢直视李荩忱,不过还是将手中的奏章递上去:“陛下,这是顾公派人送来的奏章,关于今天的官职任命,还请陛下再确认一遍。”

    “第一次上朝,感觉如何?”大殿之前,顾野王微笑着看向身边的裴子烈,他们两个已经年过花甲,一个不到而立,仿佛正象征着支撑这个崭新王朝向前进的两股力量。

    李荩忱大概扫了一眼,这名单是早就已经确定下来的,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顾野王让自己确认也只是保险起见罢了:“走吧,上朝。”

    “陛下驾到!”袁大舍的声音并没有普通宦官那么尖细,听起来自有几分皇家不怒自威的气势,恐怕这也是陈顼比较欣赏他的原因吧。

    “吾皇万岁。”群臣下拜。

    万岁在汉代的时候甚至都不是皇帝独自拥有的称呼,任何人都可以被以万岁称赞之,这单纯的只是寄托了人们的尊重和美好的祝愿。一直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万岁才成为皇家单独的称呼,而后人所熟知的“万岁万万岁”则传闻是在武则天时期方才开始有的,是当时的武则天女皇表示了对自己的权威担忧之后,文人们当机立断想出来的称呼。

    而山呼之后,百官入座。在宋代之前,百官上朝都是有座位的,甚至如果是年迈的高级官员,比如宰相,皇帝还要亲自下令赐座以表示荣宠。

    虽然在南北朝时期,坐起来更加舒服的胡床(板凳和椅子)以及卧榻等等都已经普及,但是上朝依然是最隆重也是最严肃的时候,朝堂之上所谓的座位实际上就是软垫,臣子只能以正礼跪坐,就只有皇帝方才有资格坐在龙椅(作者按:龙椅记载可见于唐太宗)。

    “启禀陛下,新朝伊始,万事更新,臣请陛下安排百官人事。”顾野王大步走出来,郑重一拱手。

    虽然名单早就已经拟定好了,但是大家也都提起一口气,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象征着封赏,象征着他们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付出的努力总算是得到了承认。

    李荩忱微微颔首;“准奏!”

    而袁大舍当即拿起来圣旨:“受命于天,陛下诏曰”

    (文言功底有限,不写内容了,当然不是懒)

    袁大舍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而李荩忱微微闭眼,那一份名单重新在他的脑海之中浮现。

    中书省宰辅顾野王,门下省侍中裴猗,尚书省都官尚书唐亦舜。这是主持朝政的文官之首,而分别代表着追随李荩忱入蜀的元从派、南陈后来投降的官员以及巴蜀追随李荩忱的本地派系。

    尚书省之下,户部尚书骆牙。

    在地方上历练的时间不短,可以说一个人支撑起了李荩忱的半个后方,所以获得财政大权也是骆牙应得的。

    礼部尚书孔范。

    这个家伙虽然被很多人所不齿,但是李荩忱能够拿下南陈,他也算是有大功在身,李荩忱当然不能亏待了他,更何况这个人在诗书礼仪等等上面也的确是个人才。

    刑部尚书沈君高。

    这个自然不用说,沈君高虽然曾经和李荩忱作对,但是能力摆在这里,现在既然归顺,李荩忱也不打算和这位长辈算账,毕竟大家只有公仇没有私怨。

    吏部尚书姚察。

    姚察当初在李荩忱被南陈“追杀”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跟着李荩忱,李荩忱当然不吝惜于给他这个尚书之位。当然很多人并不明白,李荩忱这么做也是为了之后推行科举做铺垫,毕竟现在姚察负责主持各地学院的建设和教育,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自然偏向于学院和考试这种教育方式。

    工部尚书吴凭。

    本来工部尚书的职位是留给欧阳莫的,但是这个老人家已经不想再卷入朝堂的纷争之中,只求能够以大匠的身份主持工坊的建设,对此李荩忱也没有拒绝,直接让欧阳莫的得意弟子吴凭接任,吴凭主持设计了五牙大舰、改良了霹雳车,是李荩忱进攻南陈的大功臣,他坐在这个位置上也是得到了军方全力支持的,自然没有人有异议。

    商部尚书唐正良。

    现在巴蜀已经完全建立起钱庄体系,这主要就是依靠峡江唐氏,也依靠蜀中商人,而这种模式注定是要继续向荆州和江南推广的,所以李荩忱自然就把这个位置交给唐正良,蜀中钱庄的建设就是唐正良在蜀郡主持的,而唐正良作为峡江唐氏的旁支,对于这个家族并没有多少归属感,所以李荩忱也不用担心峡江唐氏的人太多而导致坐大。

    更何况其他几个世家也不是吃素的不是么?

    接下来御史大夫裴忌,作为前朝老臣也是重臣,让裴忌来主持御史台自然是最合适不过。而他手下的左都御史傅,右都御史杜齐也各有考量。傅是东宫旧臣自不用说,负责江南等地的监督,而杜齐作为巴人八部出身,自然则是李荩忱用来安抚南中等地的,实际上现在杜齐也在做这件事,他的身上还兼着刺史。

    而军方,太尉府太尉萧摩诃,这是早就为萧摩诃准备好的位置。太尉开府,统辖军事,但是不统领直属于皇家的羽林骑和白袍,但是白袍和羽林骑依旧和太尉府是合作关系。

    太尉之下设参军,作为太尉的副手。让很多人惊讶的是,李荩忱将参军这个职务给了刚刚归来的杨素,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之中,杨素这个人除了在北面挑拨离间之外,似乎没有干过什么事,因此将杨素调过来,或许只是为了制衡萧摩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