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养生小餐厅TXT下载养生小餐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养生小餐厅全文阅读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养生小餐厅txt下载     养生小餐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九十五章:中气不足

    其实喝了酒的陈正,想到那块帝王绿玻璃种翡翠,也一样睡不着觉。太兴奋了,就好像中了彩票大奖一样。

    事实上,像陈正这样的老板,有多种投资的,是不会去买什么彩票的。就算彩票中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于陈正来说根本没有什么诱惑力。反而从概率上看,买彩票是真的祈祷天上掉馅饼。

    要知道,福彩一等奖的中奖概率是一千七百万分之一,而体彩的中奖概率是两千一百万分之一。这样的概率,比天上掉馅饼也差不离多少了。

    可现在面对一块极其罕见的帝王绿玻璃种翡翠,陈正的心态失衡了。

    也许是每个人都有在意的东西,每个人在意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才会如此。

    第二天杜清和看到陈正,快十点了才磨磨蹭蹭从房间里出来,还顶着熊猫眼,吓了一跳。因为杜清和清楚的用“医药”神通看到,陈正已经消耗掉了太多中气,神经有些虚弱了。长期这样下去,必定会得大病的。乐极生悲,大概就是这样。

    “陈老哥,你昨晚肯定没睡好。”杜清和直言不讳地说道,“今天就不出去了,我给你好好补一补。”这可是大金主,基金会能不能成,全看陈正了,杜清和自然要保证他的健康。

    陈正一愣,沙哑着声音说道:“没事,我没事。今天还约了一个玉雕师傅呢,我们肯定要过去的……”

    杜清和苦笑道:“都什么时候,好玉雕玉雕的,是小命重要,还是玉雕重要?”

    “玉雕对我来说,跟生命一样重要。”

    陈正的声音很沙哑,一看就是中气衰弱了。对于中气,很多人的认识不够,认为中气差点没什么,实际上大错特错了。中气是人最基本的,也就是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是一个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脾胃差的人,大多中气不足,声音都不甚响亮。一旦中气衰弱,很快元气也就跟着泄去,病痛也就跟着来了。

    杜清和的“医药”神通,不仅能治病,还能像历史记载的扁鹊一样,辩证于腠理之间,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

    就好像扁鹊三兄弟一样,扁鹊的大哥医术最好,病人的病都还没开始病症,就把病人铲除病根了,所以一般人不知道还以为他的治疗没有效果,所以他的名声没人传播。扁鹊的二哥,则是在病情发生时帮病人治好,所以没有很严重的后果,人们以为他只会治小病,在当地稍有名气。但是扁鹊却是人常常已经病情严重时治病,所以一般人都以为扁鹊的医术高明。

    陈正以为杜清和在开玩笑,事实上,杜清和已经运用医学原理,推测出了“不治将恐深”的后果。

    “要不这样,我们先下去吃早餐,然后我上街买个艾条给你艾灸一下。”

    艾灸这在中医上,是很常见的手段之一。所谓针灸,里面的“灸”,就是艾灸。用艾叶制成的艾条,灸治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很多人把针灸认为只是施针,其实是不对的,艾灸也很重要,而且普通人也能自学成才。

    陈正眉头皱了一下,但也没反对。

    用过早餐,杜清和买来了艾灸的用具,其实就是木头包铜的梯形四边体盒子,上面能放置艾条。

    点燃了艾条,杜清和让陈正脱下衣服,对准了关元穴放下,然后用绳子固定住了。

    所谓的关元穴,其实就是常说的“丹田”,艾灸“丹田”是最对症下药的。

    神奇的是,可能因为太舒服,陈正居然坐着就睡着了。

    小憩了一阵之后的陈正,感觉好像症状消失了一样,惊愕地看向杜清和:“杜老弟,你这一手神了!”

    其实,像陈正这样的有钱人,怎么可能不做身体保养?别的不说,他家的保健器械都不知道有多少。按摩椅什么的应有尽有,还有不少健身器材。可以说,自家都有一个健身房了。但是,即便是按摩椅做几个小时,都未必能有现在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能不让陈正惊愕么?

    “陈老哥,我开养生餐厅的,自然懂一些养生保健的知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杜清和也知道陈正想问什么,装作不经意地回答道。

    还是略带怀疑的陈正,看着杜清和换了穴位,来到了脾腧穴,其实就是后背两肋下方靠脊椎的地方。事实上,艾灸不像施针,非要准确认穴,大体到位,一样有效果的。

    一套流程下来,陈正发现自己居然身体大好,简直年轻了好几岁,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杜老弟,你这手功夫,神了!”

    看着陈正大惊小怪的样子,杜清和乐道:“要不是陈老哥你还没给钱,我是不会这么出手的。”

    这是实话,要是你怙恶不悛,杜清和帮你岂不是损了功德?

    这事万万做不得,你哪怕散尽家财给杜清和,杜清和都不会出手的。在这一点上,杜清和“见死不救”得很彻底。

    至于陈正,倒也不是什么恶人,发家历史也清白,不过是借了政策大势而已。平日里也有慈善的善举,帮他调理下身体,也说得过去。

    陈正感慨地说道:“多谢你了杜老弟,我从未发现自己还能如此轻松。不瞒你说,我最近没啥胃口,吃什么都觉得寡味。对了,就是去你餐厅吃了你煮得粥开始的。”

    杜清和却笑道:“难道是太好吃,吃其他的没味道了?”

    陈正点了点头:“还真的就这样。唉哟,几点了?快十二点了,糟了糟了,过约定时间了,万一那胡大师怪罪起来,就坏了……”

    “等等,陈老哥,你不会想开车吧?”杜清和皱眉说道,“你喝酒都没超过二十四小时,万一酒驾了怎么办?”

    陈正愣住了,杜清和却看得出来,昨晚陈正绝对不止跟他喝了一点点洋酒而已,说不定已经干掉了半瓶白兰地。要不然,也不会今天这个中气不足的模样了,明显就是昨晚酗酒了啊。

第五百九十六章:一刀千金

    “可现在……”

    “要不打滴滴过去吧!”杜清和没有商量的口吻说道。

    陈正摇了摇头,知道也只能这样了。他也怕交警查车,万一真的查出酒驾,就真的因小失大了。扣车小事,吊销驾证就麻烦了。现在重考驾照,陈正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得过。现在的驾照多难考?全程都是电子监考的,稍稍做错一个动作,就没了一次机会。甚至稍有迟疑,都会因此扣分而失去考过的机会。有人形容,现在的驾照考试,堪比考研。

    很多“学霸”以为天底下没有自己学不会的东西,直到他们遇到了驾校教练,他们才怀疑自己是不是傻子。因为手脚不协调,被教练鄙视得他们这些学霸都没有一点自尊心了。

    哪怕是让老(lao)司机去考驾照,十个下来估计要挂个**个,因为太多不良驾驶习惯了。

    陈正是知道这一点的,也明白现在驾照有多难考。想了想,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就顺从了。

    “等一下我给你引见一位玉雕大师,叫胡庚全。他是我们粤省,有数的玉雕大师。虽然现在大师这个词跟砖家一样啊,有点掉价了,但人家的水平是真的高。他的徒弟在我们潘州,也是算是潘州数一数二的玉雕师傅了。我跟胡老的徒弟很熟,也托他雕刻了好几件玉器。胡老现在不怎么出山了,这次听说有玻璃种帝王绿翡翠,才忍不住想要看看的。”

    杜清和明白,一些大师年老不以筋骨为能,技术就不够以前精湛了。毕竟玉雕是细微处见功夫的,稍稍手一抖,玉器就全盘崩溃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玉雕大师,超过了六十岁,甚至五十岁就退隐了。而一些三四十岁的玉雕师傅,才刚刚名声显露,就是因为“拳怕少壮”的问题,老玉雕师傅开始手抖了,经验再丰富也没辙。

    “胡老这人退隐很久了,虽然刚刚才过了六十五岁寿辰,但封刀已经超过了十年。能值得他再动刀的料子不多,而且估计这也是他最后一件作品了。这些年来,胡老一年只雕刻一件作品,雕工确实不是一般小年轻能比的。”

    在陈正眼中,三十多岁的玉雕师傅,都还是“小年轻”。

    事实上,杜清和也是能雕刻的,只要找个人设计一二就行了。他的手,绝对不会抖,甚至一板一眼不会出任何差错。但玉雕师傅是经验和想象力的结合,一般的人没学过,根本无法按照料子设计得出摆件来,这就是杜清和的劣势了。

    事实上,雕刻技术还是其次,最值得称道的,是那设计的功夫。

    比如很出名的“翡翠白菜”,“翡翠西瓜”,跟真的一样,这就是功力的体现了。

    说着说着,车子很快到了一处住宅小区,也看不出是多豪华,就是闹中取静,颇有意境罢了。

    “胡老喜欢热闹,其实他也有个小别墅,可老是喜欢在工作室这边住。”

    陈正笑道,然后按下电梯按键。电梯最终停在了十五层,这是一般的工字楼,陈正找寻了一番,才确定下房间号码。门铃按了两下后,门很快就开了,一个戴着老花镜的普通老头出现在杜清和的眼中。

    “胡老,好久不见啊,最近身体怎样?”

    陈正笑吟吟地说道。

    胡老爽快地笑道:“哈哈,小陈有心了,我身体还行。对了,我记得我们虽然只见过一面,但相谈甚欢啊。”

    “可不是,玉器这一块,还是您给我带进门的。”陈正笑道。

    “别在门口聊,进来进来。”

    杜清和随着陈正进了房间,拿眼一瞧,嚯,果真是工作室,摆着不少半成品,还有一些餐具吃了没收拾的。

    胡老倒是豁达,一点都不在意:“工作起来忙,都没收拾。雇的钟点工,要下午才来的。你们坐一下,我看看有没有茶叶,给你们斟一杯茶。”说着就要起身,被陈正一把按住了。

    “胡老,我们还是看看料子吧。”

    陈正示意杜清和拿出帝王绿玻璃种翡翠来,让胡老过一过眼。

    事实上,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杜清和看着胡老那精密仪器的偌大工作台,就知道此老是个专家了。也没有犹豫,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块翡翠。看似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实际上是从“袖里乾坤”直接拿出来的。可在座的两人不明所以,都被杜清和的粗大神经惊呆了。

    要知道,这可是起码值个几千万的翡翠啊!

    杜清和略懂规矩,把翡翠放在了桌子上,胡老笑道:“翡翠是小友的吧?我看看……”嘴上客气,实际上,胡老的眼睛都没挪开过帝王绿玻璃种翡翠。待得拿到手里,胡老更是呼吸急促,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胡老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翡翠,苦笑道:“两位见笑了,我是看到好料子,就情不自禁啊。这些年精力不济,一年就雕刻一件,主要是身体吃不消了。不过这么小块的翡翠,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嗯……做一个蕉石摆件是可以的,还能省出三个戒面来。”

    杜清和倒是不奇怪,真正的玉雕大师,是能省料子的。

    不是说他们吝啬,而是真正的玉雕大师手中,就没有多余的玉料,都能变成饰品。哪怕是省下一点点玉料,都能做成玉扣,大一点的做平安扣,或者是无事牌……反正,玉雕大师因料制宜,不会让料子白费的。

    “那有劳胡老费心费力了。”陈正诚恳地说道,“我一会就奉上酬金……”

    胡老摆了摆手,说道:“小陈啊,你是信得过我,才把料子给我的。你是知道我性子的,好料我向来不收钱。”

    “不收钱?”

    杜清和有点吃惊了,他知道的,玉雕大师动刀费用可不少,往往是按照刀数计算的。一刀千金,可不少闹着玩。

    胡老却笑道:“好料子给我雕刻,这是给我涨名声,还要钱,就说不过去了。再说了,我是缺钱的人吗?好料子,求也求不到的。人家看得起我,才把好料子托付给我,怎么还能收钱呢?”

    陈正笑道:“是啊,能入胡老的眼,那料子非得最顶级不可。”

第五百九十七章:大师也是要吃饭的

    顿了顿,陈正苦笑道:“我原本也淘到一块高冰种的片料,但估计现在不入胡老的眼了。”

    胡老一愣:“料子在哪?”

    陈正小心翼翼地把片料上面包裹的布料打开,露出了高冰种的片料来。

    所谓的片料,也就是这么一片,厚度不会超过两点五厘米的样子,刚刚好够开镯子的,最多加上几块玉佩。

    胡老一看,略微有点失望。高冰种是高冰种,但却是比较抵挡的高冰种,因为上面有大裂,所以严重影响了价值。好在以胡老的雕刻技术,能规避开这些大裂,甚至做出完美无瑕的作品来,只是料子的颜色到底有些飘花,不够通透。再加上绿色很淡,怪不得陈正能五十多万就拿下来了。要是绿色到达阳绿的话,这高冰种的翡翠,也不输玻璃种的多少了。一只镯子,卖出上百万也是绰绰有余的。要是再放几年,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都有人舍得出。

    看到胡老直摇头,陈正倒是觉得惭愧。

    也是,如果没有杜清和一直拿着那块原石,他也不会注意到,会有这么一块帝王绿玻璃种的翡翠遗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能开四个镯子,倒是比那块玻璃种的料子难办一些。不过也不是事,这块料子,你给十万吧。”胡老想了想,开了个价。玻璃种他能免费雕刻,但是这块高冰种就不行了。也许觉得,要一块不错的料子练手,然后才好雕刻帝王绿玻璃种翡翠,胡老才开价的。有或许是觉得一块这么小的玻璃种翡翠不解手痒,所以才决定再帮陈正雕刻这片料。

    陈正却喜出望外:“胡老,那多谢你了!”

    “谢什么,我能给你开四个手镯,十二块玉佩,你要是放到别人手里,最多也就十个玉佩。”胡老自傲地说道,没办法,有本事的人就是有这个底气和自信。

    杜清和一愣,这块厚度不到两点五厘米,最多也就三十多厘米长,二十多厘米宽的片料,居然能开出这么多玉饰来?

    陈正却大喜过望,单单是一块翡翠,他给的雕刻费已经赚回来了。更别说,剩下的料子,甚至还能做不少平安扣。在雕刻大师的眼中,翡翠就没有废料。再不济,做一个玉扣也行的。怎么来说,高冰种的玉扣,反而比镯子的价钱更高。因为通透啊,堪比玻璃种,你说值不值钱?一块直径不过一厘米的玉扣,就能卖出小一万的价钱来。很多时候,片料的利润就是从这些小玉扣上抠下来的。

    “胡老,有劳你多费心。”

    “我这也没有什么好饭菜,就不留你们了。这样,三天之后,你们过来取翡翠。”

    胡老已经见猎心喜,忍不住要开始工作了。工作期间,玉雕师傅是需要极其安静的环境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打扰。杜清和也看出来了,胡老这工作室其实不大,也就二十平米左右,外间可能是抛光的地方,而里面才是雕琢的所在。

    那一间屋子现在半开着,看得出居然有两道门,一看就是高档的隔声门,看模样就知道可能是实木的,甚至还安装了钢板。杜清和目力不错,两道门之间还有不少吸声材料。甚至屋内,墙壁也是极厚,还有隔声窗。

    这妥妥已经是录音棚的配置了,要是可以的话,这里做一个录音棚是百分百合格的。

    也就是说,外面的声音,几乎传不到里面去。

    胡老在里面雕刻,外面就算天塌地陷,胡老也能充耳不闻,继续埋头雕刻。

    不得不说,人家专业就是专业。普通人嘛,也玩不起这样的房间。单单是装修这样一个合格的隔音室,材料费都超过几万了。再加上房价,哪怕是租房,也是不菲的一笔钱。杜清和有点疑问,现在玉雕师傅这么赚钱吗?

    胡老的出手赶人,陈正不怒反喜,再次说道:“胡老,您多费心!”

    胡老还有点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赶快走人。而他自己,眼睛一刻都没离开过桌子,就两眼直直地看着那块帝王绿玻璃种翡翠,就好像看着一位窈窕佳人一样,目光炽热,恨不得立即上手,稍解心头之痒。

    拉着杜清和,陈正高高兴兴地出了房门,才送了口气。

    这种攀结上高明玉雕师傅的兴奋感,一点都不输给赌石切涨的感受。

    很多时候,你看到一块好料子,被一些水平不高的玉雕师傅“毁了”,你就看得痛心疾首的。要知道,好料子是用一块少一块了,还被人这么糟蹋,不心疼不行啊。玉雕大师就不一样了,因料制宜,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料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来。

    这也是为什么玉雕大师的加工费这么高的缘故。

    要是一个正值壮年的玉雕大师,一个月下来能雕刻三件大料,每件收费超过三十万。要是运气好,碰到极品料子,月入百万根本不是梦。当然了,这种玉雕大师还是太少了,普遍的玉雕师傅,每一件收费一万两万的,已经是很高的价钱了。

    饶是如此,玉雕师傅都是高收入人群,月入过万跟玩似的。

    每一行都有拔尖的人物,陈正把这道理一讲,杜清和也点了点头。

    就好像厨师,顶级大厨一个月挣个几万块也挺轻松,而普通的厨师,只能拿几千块钱的死工资。

    区别在哪?

    就是手艺的高低。

    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类的审美,很难确定谁高谁低。比如说,你拳术打擂台,肯定能分出高低胜负的。你跑步,游泳,打篮球,踢足球……都能分出胜负来。但是,唱歌跳舞,很难分出高低。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偏偏喜欢那个,很难区分高低。

    但是,好听的歌和难听的歌,好看的舞蹈和难看的舞蹈,那是一眼能分出高低的。

    所以,区别就在这了。

    不过现在好料子难得,玉雕大师的收费也降下来了,不得不雕刻一些中档的翡翠。没办法,大师也是要吃饭的,也是要钱生活的。

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地方

    谈钱是很现实的东西,大师又不是机器人,不用吃喝拉撒。再说了,卖不出技术价值的,叫什么大师?

    现在很多老板,总喜欢画饼。

    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很聪明,只跟你谈钱,不想跟你谈理想。因为现在年轻人的理想,就是不用工作。很多老板是很无良的,比如潘州的老板,美曰其名给你三千多块钱的工资,但是却不帮你出一半社保的钱。也就是说,你扣除掉社保,实际到手也还是两千多块钱。

    要知道,现在潘州端盘子的,都不止四千块钱了,这还是买了社保的。可想而知,那种老板是多么懂得吸血。

    其实,陈正也是差不多。

    不过陈正的好在于,他遵规守法给员工都买了社保。工资是低一点,可能导购员刚进公司才两千多。但是加上社保,跟那些无良老板给的工资也差不多了。问题是,陈正请的人,都是三十岁往上的,低学历的人,而一些无良老板,都是用本科、大专生,用画饼去框住人家。一些不明就里的大学生,毕竟社会经验不多,被骗得团团转。

    反正你记住了,没有一个老板亏钱会让你知道的,否则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就是银行和债主了。

    对于老板来说,他去年挣了一千万,今年挣了九百万,所以他亏了。你这么理解,就能明白很多老板一直口头上说亏了亏了,实际上天天出入大酒店,喝洋酒,开豪车。你就纳闷,不是天天亏吗,怎么看着自己的工资那么心寒呢?

    这就是诀窍所在了,要是老板真的亏了,他绝对不会往外说,死撑都要撑住。

    杜清和想到这,觉得回去是要提高员工的工资了。最起码,在“自然养生餐厅”里的员工,底薪要四千块钱起才行。至于丰祥村和普宁村的员工,每个人三千块钱起步。当然了,还是两千工资底,一千多块钱是奖金。要是做得好的,杜清和上不封顶给他们奖励。

    决心不做无良老板的杜清和,打定了主意。

    要知道,他要弄个慈善基金会,也是要招人管理的。这也是一个促进就业的行当,起码能提供五六个岗位。

    “杜老弟,想什么呢?”

    兴奋过后的陈正,看着杜清和若有所思的模样,忍不住问道。

    “我在想慈善基金会的事。”

    陈正的脸垮了,他知道是自己的嘴欠,就不该问这个的。

    一想起自己的钱,要投入到无止境的慈善事业当中,陈正的开心也被冲散了很多。

    陈正也不是小气的人,他觉得做慈善没错,但力所能及就好。谁能想得到,杜清和居然把大半身家全都投进去做慈善?要是杜清和拿的是他自己的钱,那也没啥,陈正顶多佩服一下。可问题是,杜清和拿着他给的钱,那就不能不让陈正郁闷了。

    “我说杜老弟,你能不扎心吗?要不我们讨论一下,去哪里玩比较好?”

    陈正苦笑着说道。

    “随便,反正我对榕城不熟悉。”杜清和倒是无所谓。

    “我知道一个地方,应该还不错!”

    说罢,陈正打了一辆滴滴,来到了榕城的古玩城。

    说实话,这还是杜清和第一次到古玩城这种地方来,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要知道,中国的古玩字画样式实在太多了,林林总总不计其数。然而,真品却不多,珍品就更加少了,往往都是一些赝品。

    这个古玩城,说是古玩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小集市而已,前后都不过二十米长,几个摆摊的。说实话,杜清和都觉得失望。不过想一想,能在四线城市弄成这样的古玩城,也算难能可贵了。要知道,潘州都没有所谓的古玩字画一条街,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店铺,甚至有的只是藏友交流而已,根本没有店铺。

    “是不是有点失望?”

    陈正笑着问道。

    杜清和毫不掩饰,点了点头:“这里也太小了吧,我听说过花都市的古玩一条街,还有京都的古玩街,那都是成行成市的。”

    陈正苦笑道:“古玩店不在多,关键是东西要真。这年头,想淘到真家伙不容易啊。前些年,我一个清中期的民窑瓷碗,就是在这里淘到的,可以说,从比例上讲,这里的古玩比花都市、京都市的古玩街好多了。在那两个地方,你能找到一件真的,都算你有本事了。”

    这是实话,在古玩的行当里,真假比例少说也在一万比一,也就是说,一万件所谓的古玩字画里,能有一件是真的,那都不容易了。甚至于,十万比一,一百万比一都是有可能的。为什么?

    因为古玩需求大啊,来钱多啊,就有人不断制假售假,甚至形成特色产业了。

    所以你去什么潘家园、琉璃厂、荔枝湾、西关古玩城什么的,就别想淘到什么真品。真要有真品,那都是店主拿来钓客的,往往叫价比真实价格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说,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就是这个道理了。

    杜清和蹲下身子去,看那些古玩字画。在他的眼中,这些古玩字画都像是真的。

    然而,在陈正眼中,这些东西就是垃圾,一看就是假到不能再假的赝品,甚至有些连做旧都不做了,堂而皇之的当成古玩来卖。

    “唉,现在的古玩市场啊,都被假货玩坏了啊……”

    陈正不无感慨地说道,他是真的痛心,要知道,之前他还能淘到一两件真货的,现在,估计连半真半假的都没了。现在制假的人,哪里还舍得用真的古董?要是用了真古董做底座的,那都是拿去骗凯子的,怎么可能摆在地摊上卖。

    杜清和也知道,陈正就好这一口,也没说什么,百无聊赖地也蹲下来,打算看看这些所谓的假货。

    其实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小,所幸摊主都没在左近,他们都躲在屋檐下避太阳呢。

    要是听到了陈正的话,他们早就出手赶人了。

    不过,真正的老手是不会赶“懂行”的人的,你越是懂行,就越是可能打眼。你要是不懂的,你根本不会买啊!

第五百九十九章:铜器

    因为卖古玩的都知道,半桶水晃荡得最响。越是自以为眼力不凡的古董藏家,越是容易打脸。

    当然了,陈正不在此列,他买古董很谨慎的,随身要带一名鉴赏专家,扮作买家,然后用暗语进行确定真假,才会购买的。寻常人根本骗不了陈正,毕竟是老江湖了。除非陈正觉得这东西三五千块,看似真的,才会买。这点小钱对于陈正来说,还不够一顿饭喝的酒钱。随随便便两瓶茅台,都不止这个价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穷人可能吃不起一顿饱饭,而有钱人花天酒地。

    最不忿气的是,员工做成狗了,老板却住洋楼养番狗。

    就像现在,穷人跟奢望什么古董吗?恐怕连想都没想过,而有钱人,三五千块的随便买,根本不差钱,这就是两者之间天差地别的鸿沟。杜清和是感慨的,这也是他要做教育扶贫的缘故。

    人只有学习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然的话,社会底层永远都还是社会底层。

    陈正蹲在地上,不断地翻看着一件件类似古玩的东西。

    这时候,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看模样是摊主,开口就操着一口潮汕话问道:“老板,看中什么?你真的好眼光啊,这件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民窑,现在数量不多了。你要是喜欢的话,我给你个优惠价……”

    他说了一大通,以为是本地人嘛。可惜陈正一句都听不懂,只能用粤语说道:“你说什么?我听不懂潮汕话。”

    这个地摊老板愣了愣,才明白原来是粤省人,但不是潮汕人。杜清和明显捕捉到地摊老板眼中的一丝不屑,还有一丝嫉妒,当然了,更多的是惊喜。因为,不是本地人来买古玩,地摊老板觉得自己能把这个“凯子”忽悠到腿瘸了。

    于是,地摊老板立即换成了粤语重复了一遍,陈正毫不表示,就说:“我先看看……”

    就这一句话,地摊老板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热情立马凝固了,下降了一半,他知道可能遇到高手了。

    “那老板,你喜欢什么,我给你推荐一下?我这有古玉,有铜器,有瓷器,有字画……对了,我还有一些压箱底的东西,没拿出来,要不我拿出来给你看看?”地摊老板试探性地问道,他想知道陈正到底是高手,还是半桶水。

    实际上,这些“压箱底”的东西,比地摊这些还有所不如!

    陈正倒是觉得可以看看,因为他就没看到有一件真的,都是一些作假得非常明显的赝品。

    地摊老板为了营造神秘感,足足去了有半个小时才回来,陈正都快把整个古玩城的地摊全都看遍了。因为这个所谓的古玩城实在是太小,都没几家店铺,剩下的都是地摊。而且,跟往年一样,里面几乎找不到一件真的。

    在这期间,陈正就淘到了一只粗瓷碗,看着像真家伙。

    事实上,也就是真家伙,因为是民国烧制的,大批量生产的窑口,没有多少收藏价值。不过胜在便宜,陈正也不想空手而归,就花五百多块钱买下来了。事实上,这些地摊老板太精明了,也知道这民国的窑口粗瓷碗,市场价也就六百左右。他们收上来是一两百,然后转手五百卖出去,这还是陈正杀价的结果,不杀价,他们能开几万!

    饶是如此,陈正觉得还是值了。

    起码,一百多块钱也是个小漏啊?

    现在的人,太难蒙骗了。特别是做古玩生意的,一个比一个精明。

    看着陈正志得意满的表情,杜清和有点皱眉地问道:“陈老哥,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瓷碗,还丑,你还买?”

    “是不漂亮,明清的官窑,比它漂亮多了。不仅不漂亮,数量还多,不值钱。但是呢,它也是一件真货,懂吗?”陈正感慨道,“买真不买假,宁愿真货是烂大街的货,我也要买真的。哪怕假的做得像真的,说不定还能骗人几百万,我都不会买。”

    杜清和略有所思,但突然他停住了脚步。

    因为,有一个铃铛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铃铛形制很奇怪,不是现代制成的铃铛,而是上面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然后下面是一个铃铛。杜清和一看就知道了,这是道教的“三清铃”。在道士手中,又叫师公钘,或者叫钘仔。

    在潘州,道工佬做法,最少不了的就是三清铃和桃木剑。

    很多三清铃上面是三叉戟模样,其实是错的,因为后人觉得这是意喻着“三清”,实际大错特错了。真正的“三清铃”,是指一摇之后,铃内铃舌会碰撞三下铃壁,清脆悦耳。一摇之下,天下三清,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像度娘上面说的,三清铃柄的上端称作剑,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

    事实上,这不过是螨清统治中国后,扶持佛教给道教打压,认为“三清铃”会把清给摇掉,因为摇摇欲坠嘛,所以暗自下达严令,道士用“三清铃”,铃柄一定要三叉戟形状。为什么?就是象征一个“山”字,妄图镇住“摇摇欲坠”的螨清江山。

    事实上,再怎么搞,螨清也不过是两百多年还不到三百年江山。

    可惜啊,这“三清铃”却成了绝响。

    现在很多道教人士不明所以,仍然用这个样式,实在让人笑掉大牙。

    所以看一个道士有没有本事,看他拿的三清铃就知道了。三清铃的样子,拿法,都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懂,那肯定是没有完整的师承,被螨清阉割掉的道教版本了。

    现在这个三清铃能让杜清和停下脚步,是因为它居然散发出一丝丝灵气!

    法器!

    没错,就是法器!

    这是杜清和看到的,第一件能蕴含灵气的铜器!

    杜清和强自镇定,但还是以很快的速度,拿起了这个三清铃,轻轻摇了摇头。

    “叮铃铃!”

    就三下,不多不少,清脆悦耳,哪怕是杜清和没有撼动三清铃里面的灵气,这铃声也洞穿了这个古玩城。

第六百章:宝物不蒙尘

    陈正一愣,因为这三声铃声太突然,他才发现是杜清和在摇铃铛。

    “咦,这铃铛好奇怪啊,怎么这么新?上面还有贼光……”

    陈正所说的贼光,其实一般是形容新瓷器釉面光滑,刚刚出窑的状态。但是,这铜器有贼光,也是说这铜器像新的一样,最起码第一眼看去,像新的。

    这时候,另一个地摊老板皱眉说道:“别瞎说,这可是明朝的东西。”

    陈正乐了:“这要是明朝的,你那件瓷器都能是元青花了!”陈正很相信自己的眼力,觉得这么新的东西,绝不会是古董。铜器再怎么保存完好,哪怕是宣德炉,这样名贵的铜器,在岁月的洗涤之下,紫金色的表面也有有一层氧化,也就是常常说的“包浆”了。

    铜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外表会生“锈”,但是这个“锈”和我们平常所理解认识的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铜器外表上形成的“包浆”,是在没有大自然破坏性的氧化中形成的,而不是受到空气的侵蚀形成的普通的铜绿。这种历史的积淀,业内称为“包浆”。多数经历一定时间的文物,都会形成一层“包浆”,而时间越久,“包浆”越明显。

    注意,这个不是铜绿。

    因为铜绿是是很容易就被擦掉的,这种通常被称为“浮锈”。如果锈迹过多,则可能因保护不当、损坏严重而失去原有的价值。而包浆呢,是并不容易脱落的。

    至于陈正这么笃定这三清铃不是古董,是因为它实在太新了,不说铜绿,连包浆都没有,怎么可能是古董?

    这个地摊老板也知道了,因为刚刚他看到陈正和另一个同行讨价还价,看出陈正是一个高手,他也不好信口雌黄了。

    事实上,这三清铃他也是收上来的,当时也就按照卖铜器的价钱,给了五十块钱而已。

    卖主是一个惯偷,偷了一间道观里面的东西,当时觉得熠熠发光什么的,但是一到他手中,就黯淡无光了,甚至像个新铜器一样。地摊老板觉得样式奇特,说不定能蒙人,才五十块钱收下来的。没想到,被人揭穿了。

    杜清和也笑道:“老板,这个多少钱?你开实价,要是合理,我就不还价直接买了。”

    地摊老板皱眉想了想,试探性地问道:“五百?”

    “好,就五百。”

    杜清和很爽快,这一下,地摊老板傻眼了,他以为杜清和会还价的,因为他已经抬高了十倍。

    可现在这么一看,哪怕是一百倍,说到五千块钱,杜清和都会拿下来的。

    但是古玩交易就是这样,你开价,人家受了,就要给人家。坏了规矩,怕是难以在这里混了。

    地摊老板摇了摇头,知道是自己看走眼了,只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其实,杜清和根本没撒过手,因为他知道,这三清铃或许在别人手中没用,但是在道士手里,它就是神器。它的铃声,加入灵气晃动,是能清退妖邪、鬼魅乃至僵尸的,有降神除魔的大用。所谓降神,其实三清铃就是一个请神的乐器,你要请神降临,必须用三清铃,才能上达天听。

    当然了,杜清和没请过神,他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神力降临。要是按照杜清和的情况,应该是有神明在的。只是地球现在灵气衰竭,神力能不能降临都是一个问题。

    陈正低声问道:“杜老弟,这是什么啊?真的是古董?我看不像啊?”

    杜清和神秘一笑,不说话。

    这时候,那个地摊老板才姗姗来迟,拿来了“压箱底”的“宝贝”,但是陈正心不在焉的,粗略一看。好吧,都是赝品,但是做工明显高明了不少。而杜清和,也没感应有什么灵气在里面,摇了摇头。

    “老板,你看这,是清朝大画家郑板桥的竹石,可谓是完美,很多人都想买,我都压着……”

    地摊老板滔滔不绝地吹着牛逼,陈正就问了一句:“郑克柔?”

    “郑克柔?不是,是郑板桥,这位老板,你看……”地摊老板还想说什么,陈正摇了摇头:“我看不好。”

    这是行话,就是给你面子,不说你这是赝品假货的意思。

    事实上,从这个地摊老板的话,陈正都知道很假的了。郑板桥,原名是原名郑燮,字克柔,人家的号才是板桥先生。人家确实是画竹石出名的,但是这画上面的竹石运墨丰满,根本没有傲骨嶙峋的意思,这还是一生正直的郑夑画的画?开玩笑吧!

    还有,你连人家的名,字,号都分不清,你卖人家的画?

    再瞄了一眼其他东西,都假得不能再假,陈正根本没兴趣了。因为一个懂得鉴赏古董的人,只需找出一处错误来,就能判定这古董是假的了,你说得天花乱坠,他都不会买。就好像杜清和买的三清铃一样,没有包浆,一看就觉得是新做的,所以陈正觉得五百块花得冤枉。

    但是,陈正又很想知道,杜清和为什么一定要买下这个三清铃,所以心痒难搔之下,陈正根本不想去看什么古董了。再看,也是一堆假货。

    “杜老弟,能说说看吗?”

    陈正低声问道:“这有什么玄妙?难道我看走眼了?”

    “陈老哥,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走眼,这确实是了不得的宝物。”杜清和见两人已经走出了古玩城,才低声说道:“这或许不是古董,但一定是宝物,懂吗?”

    陈正皱眉道:“宝物?宝在何处?”

    杜清和见已经走入一处闹市地方,是一个步行街,没有车流的。于是,杜清和什么也没说,轻轻摇动了一下“三清铃”。

    “叮铃铃”之下,杜清和发现,时间好像突然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愣住了一秒钟。

    而离得最近的陈正,足足愣了十几秒,才慢慢回过神来。

    “???”

    陈正一脸懵逼看向了杜清和,“刚刚……我好像睡着了?做了一个白日梦?我看到不少仙女在环绕?”

第六百零一章:你这是什么法宝?

    杜清和乐了:“怎么样,陈老哥,现在感觉是不是神清气爽了?”

    被杜清和这么一提醒,陈正才觉得自己的脑子好似抛弃了很多负担一样,感觉整个世界都更加清晰了。

    唯独杜清和知道,这不是陈正的错觉,而是实打实的效果。因为“三清铃”的功效除了降神除魔之外,就是荡涤人的神魂,把人的负面情绪消除掉一部分。不过呢,这“三清铃”也不是万能的,因为人的负面情绪就好像无底洞一样,说不定啥时候就又冒出来了。犹如原上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事实上,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负面情绪太多,人呢就会生病。就算身强体壮,一时半会不会得病,但是负面情绪积累之下,甚至会酿出大病来的。懂得自我宣泄,自我调解就非常重要。很多人就是自我调解不了,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要是一个人天生乐观派,没有那么多事情让他愤怒、烦忧、闷闷不乐的话,这人的身体也会比常人健康很多的。

    这个“三清铃”的功效,对于很多想求得解脱而不得的人来说,就算一个福音。当然了,也要看用在谁的手中。要是寻常道士,旁人听了最多觉得这“三清铃”悦耳动听,不会有什么反感的举动。

    到了杜清和的手中,以灵气催动,那就是降神除魔,荡涤神魂,消除烦忧的神器了。所以对杜清和来说,这“三清铃”不管多少钱都要拿下来的。因为在旁人手里,哪怕是在“道法高深”的道长手中,也没什么大用。实在是因为末法时代,懂得修炼灵气的人基本上没有了。

    “杜老弟,这是怎么回事?”

    陈正仔细咂摸了一番滋味,惊喜地说道:“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就好像年轻了好几岁一样……”

    杜清和笑了笑,没有解释。

    有些事,不需要别人知道太多的。

    但是,陈正却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追上去问道:“杜老弟,这到底是什么铃铛啊?这么厉害?我说,该不会是法宝什么的吧?”

    杜清和有点发愣,看着陈正,然后问道:“陈老哥,你是不是有一种天赋,叫做一语中的啊?”

    陈正自己都傻眼了:“真的是法宝啊?”

    “额,可以说是吧。”

    陈正猜到了,杜清和也无奈,只能实话实说,“其实这就是‘三清铃’,能降神除魔的,常人听起来挺好听。”

    “不对不对,三清铃怎么可能是这样的?我明明也见过道士打醮作法事,明明三清铃上面是三叉戟模样的啊?再说了,这三清铃也小了点吧,人家道士的三清铃,都是能用手握住铃柄部的。那么个一摇,像在跳大神一样……”

    杜清和笑了笑,说道:“那是在步罡踏斗,不过……”杜清和欲言又止,他知道现在不管是步罡踏斗,还是请神降临什么的,道士传承都不多了,甚至都是残缺不全的。唯独杜清和,知道得最全,他也能全套耍下来。至于效果,咳咳,杜清和也不知道,因为他也没弄过。

    “咳咳,说回这三清铃吧,其实这才是三清铃最原始的,不对,是传承最久的形态。至于三清铃一开始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但是呢,这个形制,肯定是在螨清之前。”接着,杜清和把道教秘史说了一遍,陈正才恍然大悟。

    “这么说来,这真的是古玩?!”

    陈正傻眼了,“这上面也没有包浆啊,怎么可能是古玩呢?这……不可能啊?要知道,人家最好的铜器,宣德炉,也是有包浆的。”

    这是实话,经过了几百年的铜器,怎么可能没有包浆呢?

    杜清和却知道,这是宝物不会蒙尘。包浆再好,也会破坏铜器的外观。而作为宝物有灵的法器,是不会让自己蒙尘的。哪怕穿越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光,都会在灵气的庇护下,不会被破坏自身。当然了,如果没有灵气的补充,法器的灵气也会慢慢消耗殆尽。

    “也不能确定这就是螨清之前的三清铃,因为到底还是有这样形制的三清铃传承下来的。我估计啊,这三清铃就是一直在道观里被使用,加上平日里打醮,做功课什么的,又接受了香火供奉,才有这种效果。对了,这就相当于什么开光,也就是让一件普通的东西有了灵。”

    杜清和的解释,让陈正释怀了:“我就说,不可能是明朝,甚至更早的铜器。如果是民国时期的,我倒是觉得像了。你看看,上面的贼光还是贼亮呢。估计也没用过多少次,都没有汗渍浸透,然后形成包浆。”

    杜清和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陈正就是太过于迷信什么包浆了,事实上,法器是不会有包浆的。

    就算是把一件古董铜器制作成法器,那在灵气的作用下,这包浆也会自行脱落,很是神奇。毕竟宝物嘛,要熠熠生辉的那才是宝物,不然的话,神仙手段的法宝,跟凡间的铜器一样,这像话吗?

    陈正感慨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知识就是力量啊,我原本这可能是出炉没多久的铜器,没想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来头。也好,今天算长见识了,道教的辛密也听了一点。杜老弟,我们去吃饭吧,吃正宗的榕城美食!”

    其实榕城和其他潮汕地区不太一样,哪怕方言类似,但吃食方面却也独树一帜。

    大抵上也跟闽省差不多,闽省是“十里不同风,一村有一俗”。事实上,粤省也差不多,粤东、珠三角,粤北和粤西,风俗都相差太远。这大抵上是因为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融合,北方汉人客徙到粤省,把原本的风俗都带了过来,再加上本地的风俗同化,才形成这种奇景。

    反正,粤省不同地区的人,到其他地级市去,都会觉得非常新奇的。

    特别是吃食,真的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第六百零二章:这年头猪肉价都翻几倍了

    也许是真的肚子饿了,陈正都忘了所谓的法宝一事。也是,在陈正眼中,一个民国的铜器,能值多少钱?别说铜器了,哪怕是银器,都不值钱。唯独值钱的是金条,也就是俗称的小黄鱼。咳咳,这黄金毕竟是硬通货,本身价钱就不菲。再加上历史底蕴的加成,拿来收藏的人还真不少。但问题是金子容易作假,所以真正民国保存下来的小黄鱼并不多。

    杜清和不知道法器的价格,毕竟他不知道有这个市场的。

    但是,按照这“三清铃”的逆天功效,能间接延年益寿的宝物,怎么估价都不为过。

    最逆天的是,如果你身上具备灵气,一摇晃这“三清铃”,心存歹念的人都会觉得堕入地狱一般,那声音是魔音灌耳,苦不堪言。额,只是这法器的限制太多,没有灵气的人根本用不了,而有灵气的人,直接痛击心存歹念的人就是了,何必用灵气催动“三清铃”呢?

    所以说,这“三清铃”最大的功效,还是被供奉在道观里,吸收香火,然后时不时拿出来打醮做法事什么的。

    今天杜清和破例给这么多人打响了“三清铃”,也算是做了一点好事,最起码吸收到了陈正给来的功德。而闹市中的人,也好像有一点点功德涌给杜清和。这负面情绪虽然能摆脱一时,但人生在世,哪里能没点烦心事?所以负面情绪还是会积累的,只是看个人的调解能力罢了。

    但求一时了却烦忧的陈正,现在是兴致勃勃地找寻着榕城的美味。

    “这里有猪脚饭,你要不要试一试?”陈正嘿嘿笑道,“吃了猪脚饭,真的能做猪脚的哦!”

    “……”

    杜清和无力吐槽,心道:“我本来就是猪脚好不好?”

    好吧,杜清和觉得,在他的世界里,他确实是主角。因为只要他想,世界上没有多少事难得住他的。被古籍砸中的人,就是这么有底气。

    “这猪脚饭是榕城的一大特色啊!”

    陈正看了一眼价钱,差点没跳起来:“等等,怎么涨价好几倍了?!”

    这时候,店老板披着围裙,正在拿着菜刀斩猪脚,探头说道:“你平时不吃猪肉啊,没看到现在猪肉都四十块钱一斤了吗,猪肉涨价,这猪脚能便宜?”

    陈正自知理亏,讪笑地说道:“怪不得……”扫了一眼店里稀稀疏疏的客人,陈正也是感慨,上一次他来榕城吃猪脚饭,可是不止这么些顾客的。不敢说爆满,起码来说店里已经坐了七七八八。

    “杜老弟,你吃不吃?这猪脚饭还是不错的,猪脚特别好吃……”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陈老哥,好像猪脚饭没啥特别吧?”

    陈正一愣,然后扭头一看,对面有一家“尖米丸”,问道:“那个‘尖米丸’够特别了吧?你听说过吗?”

    杜清和摇了摇头,甚至看字面意思都不知道是什么。

    很多地方的美食都这样的,你单单是看字面,甚至不知道这道美食是什么模样的。

    陈正带着杜清和过了马路,来到了对面的店里,一边走一边说:“潮汕地区呢,把平时煮饭吃的米叫做‘尖米’,这种‘尖米丸’是用当地优质稻米做成的圆形两头尖的小吃,因为像老鼠尾,‘尖米丸’又叫老鼠尾。其实做法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最关键还是汤底要好,不然做出来的‘尖米丸’就大失水准了。”

    杜清和是厨师,当然知道汤底的重要性。

    可以说,哪怕是同样的粉丝也好,米粉也罢,甚至滇省的米线,以及眼前的尖米丸,放在不同的汤底之下,就是不一样的小吃了。

    大名鼎鼎的螺蛳粉,里面的汤底是田螺汤。而过桥米线,汤底是浓鸡汤。而粤省人吃的陈村粉,如果是汤粉,大部分是猪骨汤做汤底。要是换做北方的朋友,可能就算羊骨汤,或者是牛骨汤了。

    但是你想啊,这桂省的米粉,要是放在猪骨汤里面煮,还能是螺蛳粉吗?

    米线的汤底换成了羊骨汤,这还是过桥米线吗?

    所以说,汤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正见杜清和有兴趣,叫了两碗“尖米丸”,很快,老板就上菜了。

    “杜老弟,你是做厨师的,尝尝看,是什么汤底?还有,这‘尖米丸’你觉得好不好吃?”

    陈正带着考较的语气问道,倒是想看看杜清和出糗。

    因为陈正知道,这“尖米丸”的辅料有很多,特别是海鲜多,比如有鱿鱼、墨鱼脯、虾仁等等,还滴入了鱼露,撒了胡椒粉,倒是有点像豫省的胡辣汤。当然了,粤省人不像豫省人,这胡椒粉放得很讲究,也就一点点调味而已,绝不会喧宾夺主抢占风头。所以,吃起来海鲜味道会很重,而胡椒粉的味道,却能盖住原先汤底的味道。

    但是,这根本难不倒杜清和。

    哪怕这汤底一点猪骨头都没有,可杜清和还是一口喝出来了。因为这汤底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海鲜的层次在上面,与汤底并不相融,倒像是点缀一样。唯独那胡椒粉很棘手,但是麻辣过后,杜清和尝出来了,这是猪骨汤底,还是原味的那种。

    很多人烹煮汤底,喜欢加调味料。

    杜清和知道,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做法。因为加了调味料之后,这样的汤底再去煮粉、煮面,都是会影响以后的口感、味道的。唯有用原味汤,才能衬托出食物本身有的味道。哪怕是后面再加调味料,也会更加鲜美。

    “是猪骨汤吧。”杜清和笑道。

    “果然是大厨啊,我第一次吃还以为是海鲜汤底……不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陈正很有兴趣地问道。

    杜清和无奈了:“厨房就在那里,我有鼻子,能闻得到……”

    “……”

    陈正觉得老大没趣,他还以为杜清和能这么厉害,一尝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好吧,陈正把杜清和当成美食家了。事实上,美食家也不敢拍胸脯说,每一样食物,他吃一口就知道是什么,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的。

    不过,杜清和觉得也还不错了,小吃来说能打个七十分左右。毕竟是做工不够讲究,但胜在味道纯正。尖米丸很弹脆,加上众多辅料,确实是一大特色。

第六百零三章:崇洋媚外

    能让杜清和打七十分的小吃是很难得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甚至可以说在吃这一方面,在味道这方面是很主观的。就拿西餐来说,只要你吃过所谓的西餐,你就会觉得外国人实在太不会生活了,平时吃顿好的,就这个水平吗?单论味道,甚至还比不上肯德基、麦当劳。

    这不是吹牛皮,是原汁原味的西餐,真的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胃口,觉得这是勉强下咽的东西。说实话,一份西餐厨师煎的牛排,和一份中餐厨师煎的牛排,你打乱让歪果仁来尝,他绝对会说是中餐厨师做的好吃。

    为什么?

    呵呵,中国人在用铁锅炒菜的时候,欧罗巴人居然还是只懂得用火烤,做面包和蒸煮炖食物。哪怕是吃肉,都还没有什么香料。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欧罗巴人为了得到香料,不惜发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毕竟,连胡椒这种香料都能在欧罗巴等价黄金,可想而知这里面的利润对欧罗巴人是多大的诱惑了。

    当然了,西餐里面也有做得好的,这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为了附庸风雅非得说西餐比中餐好吃,这就是强行麻痹自己了。又或者是,根本没吃过好吃的中餐?

    西餐的难吃,只要是中国人吃过“原汁原味”的西餐,大抵上都会是这样觉得。而一般在外面西餐厅吃的西餐,大多是中国厨师做的,所以味道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可你要是真的吃过真正的西餐,你就会发现,玛德,欧罗巴人就吃这垃圾?!卧槽,这牛扒做成这样,真的是糟蹋东西。鱼还不错,但是这酱也太难吃了吧?夹肉披萨什么的,你确定不是肉夹馍?!还比肉夹馍难吃多了……还有这面包,确定是面包吗?吃起来比吃糠、吃麦麸还粗糙……

    反正吃过正宗西餐的人,都会有一个想法,真特么糟蹋食物。

    这也难怪,很多歪果仁来到中国吃了一顿中餐之后,才明白原来在他们国家吃的中餐都是渣渣,哪怕是很多歪果仁都深受好评的“墨西哥卷”,中国都有煎饼果子和鸡蛋灌饼……你说说看,欧罗巴人比什么不好,要跟中国人比饮食?

    更好笑的是,非得有人说西餐好吃,杜清和只想呵呵。

    杜清和觉得,那所谓高大上的西餐,除了摆盘之外,基本上就没啥值得称道的了。可能这也是米其林餐厅的评比标准吧,因为他们知道,真的要把中国菜算进去,西餐估计能输得一塌糊涂。可惜在中国国力显著增强,米其林餐厅不能不进入中国之后,情况也显而易见了。

    这么说吧,那些所谓的原汁原味的西餐,味道甚至比不上一碗“尖米丸”,你就可以想象,花那么几千大洋吃一顿“高大上”的西餐,到底值不值。

    不说西餐难吃,就连所谓的西方高逼格的葡萄酒,也是难喝得要命。

    事实上,杜清和也没觉得酒好喝到哪里。

    真要说好喝的,还属黄酒,入口甘甜软绵。还有,中国各地自家酿造的果酒。哪怕是不放什么糖,让水果自然发酵,都比葡萄酒好喝不少,度数也不高。最关键的是,没有葡萄酒那种无法言喻的味道,酸的味道里夹杂着木头的苦涩,连回甘都做不到。

    所以说,嘴上说着喜欢喝葡萄酒的人,都是在装逼的。

    而中国各地酿造的纯果酒,注意,是纯果酒,而不是用高度白酒浸泡水果的那些冒牌货,只要是家传技艺,一般来说都非常好喝。因为中国酿造果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到了宋朝臻至大成。

    这么说吧,中国的果酒就是一种低度数的饮料,甜甜的,老少咸宜。绝不会像那些葡萄酒一样,从入口到舌尖停留,再到下肚都是苦涩难言的滋味。而且杜清和从不认为茅台等白酒就代表了中国的国酒,拥有悠久历史的果酒,甚至黄酒,都比茅台有资格。

    可惜,这种事不是杜清和一个人认为的,国家愿意捧,别人也说不了什么。

    “杜老弟,你吃好了吗?要不继续吧?这榕城还有很多地方有好吃的……”

    陈正非常热情,好像他是一个地头蛇一样。

    事实上,这只是陈正第三次到榕城罢了。

    “杜老弟,来尝尝这笋粿。这可是榕城特有的小吃,其实就是竹笋炒粿条,用鲜竹笋切丝,粿条也切成细丝,这么一炒,香气扑鼻……”

    陈正招呼道,杜清和也来了兴趣。

    事实上,刚刚就吃得挺饱了,但杜清和还是想尝尝这榕城的特色小吃。

    不知道是谁说过,来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看景,吃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很重要的。

    甚至,有人专门为吃当地的特色美食而选择来了一场旅游。

    很快,笋粿就端来了。

    杜清和夹了一筷子,细细品尝了起来。

    “怎么样?”

    陈正笑着问道。

    “竹笋是挺新鲜,但就是老了。”杜清和实话实说,“味道还可以吧,虽然吃不惯,但也能吃。”说实在的,有点失望。

    陈正一愣:“新鲜就新鲜,怎么会新鲜了又老了?”

    这时候,这家店的老板过来了,用抹布擦了擦手,说道:“这个小兄弟是行家啊,这确实是鲜笋,但是竹笋这东西,早上吃和晚上吃,就是两个味道。现在中午了,竹笋也不算好吃了。”

    老板听得出他们是粤省人,但是在榕城这里不说潮汕话的,肯定就是别市来的,也用了粤语说的这话。事实上,潮汕人特别喜欢用自己的方言,能不用其他语言就不用其他语言。所以,在潮汕地区都是听到“胶己人”这类的潮汕话,你看着他们本地人聊得火热,你却一句都听不懂。

    陈正恍然大悟,忍不住看向了杜清和:“杜老弟,这你都能吃出来?”

    杜清和笑道:“陈老哥,做一个厨师,不自己尝过正味,怎么做出正味的菜来?”

第六百零四章:用实力说话

    也许是这老板听到杜清和自认是厨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幸好杜清和不是来砸场子的,不然的话,潮汕人多团结你是不知道,一声之下能呼来好几十人的!这老板惊奇地说道:“这位小兄弟,你是干厨房的?”

    杜清和乐了:“不敢不敢,我跟你是同行。”

    老板来了谈兴,问道:“那小兄弟是从哪里来的?听你们的口音,好像是化(hua)州那边的人啊?”没办法,托一部超过3000集的超长电视连续剧,打破各种记录的,粤省本地的一部《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影响,一听到潘州人的口音,都以为是化(hua)州人。

    “我们是潘州人。”

    陈正皱眉,他也知道,潘州有很多种方言,白话是占大多数的,还有黎话,客家话,信(xin)宜话,涯话,最为搞笑的,就是化(hua)州话了。自带喜感的口音,其实每一个潘州人都有,但是化(hua)州口音让人很出戏。哪怕一个化(hua)州人一本正经地跟你谈话,你都很想笑那种。

    这么说吧,化(hua)州口音就好像是粤语里的东北话,极其具有辨识度,且引人发笑。

    唯一不同的是,化(hua)州人知道自己的粤语不太标准;而东北人一直以为自己说的是纯正普通话。

    老板恍然大悟:“对对对,我有一个朋友也潘州的。不过这位小兄弟是干厨房的,怎么会到榕城来?”

    “调研嘛……”

    杜清和半真半假地说道,“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进一步。”

    老板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杜清和,真的说瞎话都不打草稿。“那你说,我这笋粿怎么样?”

    杜清和又吃了几口,快扒拉完了,才说道:“真要听实话?”

    “反正你就大方说。”

    老板看似不在意,实际上同行相轻,他实在是不相信杜清和有啥本事。

    杜清和想了想,说道:“你这到笋粿,胜在材料新鲜,特别是竹笋,用的是鲜笋。猪肉,香菇,虾米都还算质量不错。给我评分的话,我最多也就给个七十五分,这还是预估了早上竹笋的新鲜度打分的。现在的这道笋粿,其实只有六十八分。”

    老板冷笑连连,说道:“那你说,怎么才能满分?”

    “从七十分到八十分容易,八十分到九十分很难,九十分再到一百分,全中国都没几个人达得到。”杜清和淡淡地说道,“你这到笋粿的问题,就是喧宾夺主了。本来,笋粿笋粿,真正的主角是粿条,可你的竹笋,也放得太多了点。

    从健康的角度说,竹笋这东西难以消化,实在不宜放得太多。

    还有,猪肉、香菇、虾米什么的,你都下得很足料,算是很良心的老板了。但恰恰是因为太足料了,把裸条本身的味道盖过得太多。如果,你能把辅料减少一半,把竹笋减少三分之一,你的笋粿就能达到八十多分。”

    杜清和知道,这老板是做笋粿多年了,火候什么的都是很好的。但他的缺点之一,就是太过于迷信辅料,把粿条的味道抢夺的风头。想必很多食客吃完了他家的笋粿,都会评价说笋粿不错,辅料很足。

    问题是,没人会说他家的粿条好吃。

    事实上杜清和吃得出来,他家的粿条是纯手工制作的,还是用石磨把粳米磨成粉浆的。这种制作工艺,已经被太多人摒弃了,因为费时费力,还不如用电磨。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的粿条,却得不到称赞,反而是辅料被称赞,这本身就已经是本末倒置了。

    老板一愣,他仔细想想,似乎真的如此。亏他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做的笋粿已经到了顶峰,不会有进步的空间了。

    但是,这老板还是有点不忿的,皱眉说道:“光说不练,谁都会。你要是做出一碗笋粿,比我做的好吃,你说什么我都认了!”

    陈正却拉住了杜清和,跟谁起冲突都不要和潮汕人起冲突,他们实在太团结了,更何况这是在他们的地头,犯不着。这些事,认怂就行了,何必做意气之争?

    杜清和也知道潮汕人的团结,特别是在海外,潮汕人团结起来把生意做大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杜清和一点都不怕,他就是要以德服人。于是,杜清和笑道:“好啊,不过,我不会做粿条。”

    “我给你做!”

    说完,这老板转身进了透明橱窗的厨房。明厨亮灶,这是所有地方都要求的。

    看着这老板把米浆放炊笼中炊熟,然后加开水揉至柔软,推成圆条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再用面棍推成圆形粿皮。然后,这老板冷笑着对杜清和说道:“清吧,该不会是不会用菜刀切丝吧?”

    杜清和乐了,这是第一个质疑他刀功的人。于是,杜清和也不说话,打算用实力说话。

    平稳拿起菜刀,看到这,老板还露出一个轻蔑的笑意。

    但是,下一秒钟,他的笑容逐渐凝固,到吃惊,再到麻木,眼珠子都没怎么眨眼过。

    因为,杜清和的刀功,简直是匪夷所思。

    一片刀光剑影之中,银光闪烁过后,就留下一堆大小尺寸近乎一样的粿条丝和竹笋丝。

    刀功也就罢了,只见杜清和用菜刀这么一拨拉,粿条就放置在了菜刀上。然后,下一秒钟,杜清和已经打着了炉灶,放入了花生油,等油开了,再放入粿条和竹笋,翻炒了起来。颠勺,放辅料,放调料,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看得那老板目瞪口呆。

    没办法不目瞪口呆,这都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这老板根本不明白,为什么猪肉是这样切丝放下去的,为什么虾米要这么早就放,还要用生粉勾芡。

    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传统的笋粿。当然了,潮汕几个地区的笋粿都不一样,榕城的笋粿自成一脉。可再怎么不同,也没有这么乱来的啊?偏生杜清和给人的感觉就是,笋粿就要这么炒的。这老板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没明白,一时间不知道想些什么。

第六百零五章:太香了

    “怎么这么香?”

    “好像是笋粿的味道?”

    “没理由啊,是不是我们太饿了?”

    “你傻啊,我们刚刚吃才吃完午饭!”

    ……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没办法,这香味顺着街道就飘逸了出来。按理说,这榕城的人就没几个没吃过笋粿的,但是能把笋粿炒得这么香,这么引人垂涎三尺的,还真的是头一遭。大家都是识货的,有时候就怕货比货。

    说实在的,这家笋粿店的笋粿,已经是整个榕城都知名了,甚至很多其他潮汕地区的人,都要过来一尝究竟。毕竟这家店用料实在,食材新鲜,老板的手艺不错,哪怕价钱贵一点,也能接受。可是今天闻到了这香味,就好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样,大家恍然大悟,原来笋粿还有这种香气的,如此勾人食欲。

    怎么办呢?

    这个钟点,很多人都吃过午饭了,但是却还想试一试这样的笋粿。

    于是,很多客人开始涌了进来。

    杜清和也没想到,他只是炒了一道笋粿而已,只想告诉这家店的老板,笋粿,不是这样炒滴。没想到,居然引起了围观,就好像在潘州旧店的时候,被围得水泄不通。本来,一些不明所以的人,看到这么多人围着一家店,他们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结果还没过到来,就闻到了味道,也被吸引了。

    喜欢看热闹是人的天性。在中国,绝对不乏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特别是这种事,吃瓜群众更是兴奋,恨不得都挤到前面去摇旗呐喊,毕竟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吃瓜群众就驻足不走,甚至“奔走相告”,结群围观了。

    在外国有一个很搞笑的段子,就是一个人做一个惊讶的表情看着天空,然后你就发现,不用多久就会有一堆人跟着你抬着头看天空了,哪怕天上连一朵云都没有。这其实说明了,不止是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歪果仁也喜欢。

    毕竟现在生活富足了,有时间去管闲事。比如在微博上,在网页上,年轻人都能找到看热闹的地方。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但局中人就有点局促了。陈正看着越围越多的人,有些忐忑。虽然他知道,杜清和厨艺不是盖的,比米其林二星大厨都厉害的人,折服一个街边小店的老板很简单。

    问题就是,折服了这个老板,他们还能不能完整地走出这家店?

    杜清和当然不会怕,只要是普通人,就对杜清和没啥伤害。

    他看似有条有理的,实际上动作挺快。从下锅到装盘,也不过用时几分钟而已。可就是这几分钟时间,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把一家小店挤得满满当当的。

    这家店的老板看得入神了,也没有注意到外面发生的变化。但是杜清和对他说话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什么?”

    杜清和不得不重复了一遍:“老板,你不是叫我炒笋粿吗,我炒好了,但因为竹笋放得时间就了,味道可能不够鲜……”

    这老板也不管不顾,抢过筷子就尝了一口。看着这老板的动作,周围的食客也好,吃瓜群众也罢,都齐刷刷地吞了一口口水。

    没办法,这香气实在是太诱人了。

    一口吃下去,这老板呆住了。

    笋粿的味道,居然能这么清晰,是他这辈子都没想到的事情。不敢置信地看了看杜清和,呆呆地问道:“你加了什么?”

    “什么都没加啊,调料是你的,我能加什么?”杜清和很无奈地摊了摊手,这厨艺无非就算高温的艺术,要想做菜好吃,就要不断琢磨调料,辅料的配比,还要研究火候大小。只有所有条件都合适了,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肴来。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现代厨房还好,这火力是稳固的。要是在古代,厨子还非得学会生柴火不可。饶是这样,火候大小控制不好,那一道菜也就毁了一半。

    事实上,杜清和觉得用柴火炒菜,才最能能锻炼一个厨师。因为火候大小,只有在这最苛刻的情况下,才能熟练掌控。现在的厨师,习惯了煤气灶,对于火候的控制就不太敏感了。古代有名的厨师,都是处理火候的高手,火势一大,他们就直接把锅端起来,开始颠勺。或者是在火势最大的时候,洒入清水什么的,辅佐烧菜。这种本事,没经过实战演练,没多少人能真正掌控火候。

    再说道辅料、调料的问题。

    这辅料多寡,存乎一心。觉得喧宾夺主了,就适量减用。觉得少了,那就再添点。这辅料多少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控好的,要经过不断实践,才能确定一个最佳比例。而调料也是如此,更多时候是个人对厨艺的领悟。

    杜清和看着这个老板,摇了摇头。

    虽然这个老板掌勺好多年了,也只做一道笋粿,可以说是“造诣极深”。实际上,他甚至算不上一个厨师,只能说是一个卖小吃的。因为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想象力,不知道调料的多寡对一道菜的影响。要是杜清和收了这样的徒弟,能给气死。

    厨艺如果只是一成不变,那还谈什么创新发展?

    老板却呆呆地看着这盘笋粿,突然又开动了起来,只用了几分钟就吃完了,看得围观群众直皱眉,这不是糟蹋东西吗?这么好的笋粿,就要慢慢品尝啊?老板咽下最后一口笋粿,差点没噎到翻白眼,赶紧喝了一口茶水顺下去后,才打了个饱嗝,然后说道:“我承认,你这道笋粿很好吃,但是却不是传统做法。”

    杜清和一愣,然后没有辩驳,说道:“我也没说过我会炒传统的笋粿,这只是我对笋粿这道菜的理解。好了,菜你也吃了,评价也完了。我们结账,走人。”

    陈正在疑惑中扫了二维码,给了笋粿的钱,可这老板却好像魔怔了一样,呆呆地想着杜清和刚刚的动作和话语,似乎真的明白了什么似的。

第六百零六章:急救

    “杜老弟,没想到你连看都没看过,就能做出这样的笋粿来!”

    陈正感慨了一声,“这样,我讨个便宜,以后我的午饭,由你的餐厅做,怎么样?”

    杜清和一愣,没想到陈正居然说这样的话,然后笑道:“这算什么,但我那餐厅其他厨师的水平,怕是不够入陈老哥你的眼啊!”这做谁的生意不是做,陈正愿意吃,他就愿意卖。

    陈正感慨地说道:“说不定哪天杜老弟你就亲自下厨了,是吧?”

    事实上陈正也知道,这当了老板之后,还亲自奋斗在第一线的不多。所以杜清和亲自下厨的时候,也不会多的。但是,陈正又在想,杜清和的厨艺水平那么高了,那么手底下的厨师又怎么会低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推理,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其实这就一般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区别了,他们会比普通人想得更多一些,而且也是有想法就立即去做。

    这么说吧,很多人觉得创业很难,特别是在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而且,一些创业成功的老板,也在一个劲地说自己创业有多艰难。事实上,这些老板都夸大了自己创业成功的艰辛。原本只有五分的事情,他们能说道十分。因为这些老板很聪明,他们不需要太多竞争对手,也不希望有很多人得知成功的秘笈,就是保持对一件事的兴趣,然后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只要你坚持了,你就会成功。

    实际上,只要你有想法,付诸行动了,包括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宣传推广,人脉整理……做到了这些方面之后,成功就是咫尺之遥了。

    说白了就是你只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日积月累之下,总会成功的。

    当然了,你要明白就算是创业成功,也分很多种。你要像企鹅、阿里巴巴、华为那样成功,估计是不行了。因为这些大企业,都是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的,不是说你有钱就能搞起来的。你要是定义成功是开一家店,稳定经营,那说不定几年时间就能达成。

    很多时候,成功都是“三分本事,六分运气和一分贵人扶持”的,你有三分本事,你肯定能成功经营一家小店;要是你有三分本事加上六分运气,说不定能开一家中小型的公司;要是你三分本事、六分运气和一分贵人扶持都具备了,也就是说天地人都齐了,这样,你就可能创办一个伟大的企业了。

    所以,成功确实不简单,它比较飘渺;但是小小的成功并不难,只是很多人看到就怕了,不敢迈出实践的第一步。

    性格决定成败,还真的没说错。

    像杜清和,要是没有神通在身,说不定他也迈不出第一步。

    饶是他能把餐厅开到这么大,也是走了运道的。至于未来怎么样,其实杜清和自己也说不清楚。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杜清和陪着陈正把榕城逛了一遍,也算是开了眼界。

    每到一个地方,感受其中不同的风俗人情,其实是很不错的选择。最起码,杜清和也收获不小,买了几件和田玉的玉器,甚至还从天而降了几千万。接下来,就是耐心地等陈正把钱准备好,然后回去立即开始筹备基金会的事情。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天总算到了约定的时间,杜清和坐着陈正的车,来到了三天前的小区,准备拿雕琢好的玉石。

    上了电梯,按了电铃,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里面才总算是开门了。

    “胡老,我们按照约定来了……诶,胡老,胡老……”

    陈正吓到了,因为胡庚全脸色铁青,眼神模糊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就向后倒了下去。

    杜清和也吓了一跳,赶紧一把扶住,然后顺势开启了“医药”神通,然后把了一下脉。然后,杜清和才松了口气,说道:“陈老哥,我们差点害死这位胡大师了。他已经三天三夜没休息好了,有猝死的迹象。现在叫救护车,已经来不及了,我准备抢救他一下,你赶紧打120。”

    杜清和神情严肃,他太清楚猝死有多恐怖了。

    哪怕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在猝死面前,都脆弱得跟纸一样。

    昨天他们还看了个新闻,说一个明星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猝死了,陈正还感慨,说现在这个社会,干哪一行都不容易。就连明星,都要这么拼。杜清和也是无语,要是懂点医学常识的人在旁边,来一个初级的心肺复苏,说不定都能挽救回来。

    所谓的初级心肺复苏,其实就是人工呼吸,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才进行人工呼吸。最后,就是心脏按压了,这样能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其实猝死之所以恐怖,就是因为没人知道。

    更恐怖的是,就算旁边有人知道,却不懂急救。

    学点知识,不仅可以自救,也能救人,是很有用的。

    而杜清和却不需要这个,因为胡庚全只是有猝死的迹象,而没有发生猝死。再加上杜清和有灵气,对胡庚全的神魂进行了保护,力求没有伤到根本,甚至还修补了神魂上的创伤。要是没有杜清和在,胡庚全再这样下去,非猝死不可。

    但是,为了让陈正安心,杜清和还是做了几分钟的心脏按压,把胡庚全按醒了。

    “你们……别按了……”

    胡庚全虚弱地说道,“你们的玉石在工作室……”

    “玉石身外物,身体要紧啊!”陈正都急得团团转,“您老要是有个……我怎么向您老的徒弟交代?胡老,你先别说话,休息休息,救护车很快就来了。”

    胡庚全也知道,这一次可能是真的到了极限了,再这样下去,非得死在工作室不可。幽幽一叹,也没说什么了。

    待得胡庚全的呼吸平稳了,眼睛有神了,陈正才放下心来,根据胡庚全说的话,把雕琢好的玉器都放在了锦盒里,然后拿着刚刚买到的密码箱,装了进去。胡庚全苦笑道:“老了,确实不中用了。以前连续干了三天两夜都行,这次还是睡了好几觉的,可这胸口啊,闷痛得很……小陈啊,你好好保管那玉器啊,说不定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后的作品了。”

第六百零七章:信息问题

    有道是不疯魔不成活,有人能站在一个行业的顶端,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这个行业。

    且不说什么个人道德问题,只要这人持之以恒地锻炼一门手艺,一门技术,他是真的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的。

    胡庚全就是这样的人,他的雕刻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

    可惜的是,因为长期的伏案、熬夜工作,让他的身体透支了太多。

    看着被救护车接走的胡庚全,陈正心里很不是滋味,而杜清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事实上,很多工作都是需要透支身体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没办法啊,从小处说,这些人不去干这些工作,他们就要挨饿,家庭就没有收入了。从大处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甘于奉献的人,普通百姓的生活能这么美好吗?不可能的。就拿潘州来说,别看现在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实际上潘州的发电还是火力发电。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是要烧煤的。

    而挖煤,是一项危险率极高的工作。可煤矿工人还是要下井去采煤,为什么?他们要养家糊口,而国家也需要调动煤炭资源给潘州这类型的城市。没有这些煤炭工人,很多工业制品都无法完成。可就算知道这工作对养生什么的,简直像笑话,煤炭工人还是义无反顾。

    所以人真的好奇怪,明知道一件事对自己可能不利,还是要去做,甚至会麻痹自己。

    比如胡庚全,陈正凝重地跟他徒弟通了一个电话,急得那个徒弟就要买票到榕城来,说是胡庚全好些年前就诊断出有高血压,心脏可能不太好,要不然也不会退下来的。可没想到,胡庚全会为了一块帝王绿的翡翠,差点搭上性命。

    杜清和也感慨,也幸亏胡庚全这么敬业,不然的话杜清和也不会出手为他医治的。

    给胡庚全输送了灵气,修补了神魂,再一个激活了元气,只要调理一两个月,那么胡庚全的身体状态回到四十岁不是问题。

    有道是一啄一饮,皆有天数就是这样了。

    本来打算就此回潘州的,陈正和杜清和又耽搁了一天,到医院看望了一下胡庚全。

    看到他们来了,胡庚全精神状态极好:“哈哈,小陈来了?我跟你说,我刚刚来到医院就觉得没啥事了,结果医生愣是让我这种检查,那种检查的,还要挂药水,吃药。我觉得我出院都没事……”

    陈正苦笑道:“胡老,还是听从医嘱吧。”

    杜清和也没表现出什么异常,他用“医药”神通给胡庚全看了一下,虽然不能诊脉,但也基本上确认了,确实没什么大碍了。

    其实人体机制很奇妙的,只要一个人心情开朗,饮食健康,作息规律,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啥大病。要是一个人忧思重重,三餐不正常,作息也不规律,那么再强大的体魄,也抵挡不住病魔的来袭。

    胡庚全“作死”如此,到现在才病发,已经很幸运了。

    要是换做另一个人,说不定早就猝死了。

    胡庚全来了谈兴,跟陈正聊起了玉石,说着说着,就聊到了翡翠毛料。听说这帝王绿翡翠是杜清和发现的,胡庚全的眼睛里完全是不相信:“这位小兄弟,居然能看出是帝王绿玻璃种翡翠?!那块毛料,你们有拍下来吗?”

    其实,胡庚全就是想看看帝王绿的原石是什么样的。

    但很可惜,陈正就拍了他自己买的那块片料,而没有拍到那块小毛料。事实上,陈正也从来不认为一块小毛料能开出什么好翡翠来。只是在现实面前,陈正的脸都被抽肿了。因为在之前,陈正也买过不少毛料,都是小料为主,主要是想积累一下经验,然后小赌怡情一下。

    结果嘛,大家都猜得到,里面根本没有翡翠,或者干脆是没有雕刻价值的翡翠。

    这一项里面,陈正就已经丢进去好十几万块钱了。

    可以说,就算玩古玩,陈正打眼的次数也没这么多。由此可见,赌石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来的。当然了,陈正也不是没开出过真正有价值的翡翠,但大多是葱花绿,狗屎地一类的,还不够买毛料的钱。再后来,陈正买的也是半赌的毛料,才花钱多了点。但总的来说,还是亏的多,赚的少。

    现在嘛,陈正学精了,他又不是穷小子,贪图什么一夜暴富?他有的是本钱,直接买明料加工,赚的钱也不少。毕竟陈正是自己开珠宝店的,哪怕是加盟的,也不妨碍他添点珠宝进去。这一来二去的,成本就降下来的。

    这是实话,只有穷人才妄图一夜暴富,而富人都是看投资回报率的。

    没看到吗,福利彩票都是穷人在买,而有钱人从来不会相信概率的,一千多两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低得令人发指。

    而很奇怪的一件事,本就该为穷人做准备的保险,穷人却没多少买的。反而是富人,能自己抵御风险,却依旧买了高额保险,这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说的一个现象。很多人都觉得,保险那么贵,穷人哪里有钱买?

    事实上,这保险也算是一种投资,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投资,一种保障。

    当然了,保险商也不是好东西,把赔偿计算得精确得不得了,理赔的时候也是百般刁难,哄你买保险的时候就油嘴滑舌。

    买保险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买值得买的险种,多花点时间去了解,这根本不难。穷人之所以穷,陈正认为主要是在信息方面太匮乏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信息,永远是发家致富的第一要素。别看现在是信息时代,似乎是信息大爆炸了。实际上,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多,特别是对穷人来说。能从里面理出头绪,并加以分析,最后落实到赚钱上面来,这就是成功,或者说是致富手段。

    可惜,很多穷人都无法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就好像普通人无法从一块翡翠毛料上看到里面到底有没有高价值的翡翠一样。

    胡庚全叹了一声,也知道自己是过于贪心了,但还是有点不死心:“这位小兄弟,你能说说,那块翡翠有什么外表特征吗?”

第六百零八章:意外之喜

    杜清和一愣,苦笑道:“好像是有苔藓一样的风化侵蚀,其他的好像没什么特别了,就是一块石头。我也是觉得好奇,这块石头看样子黑不溜秋的,怎么就是翡翠毛料呢,谁知道……”

    这话半真半假。

    那块翡翠确实是有藓,而且是黑藓,按照赌石的行话说,这种毛料很可能会渗透到赌石玉肉里,直接影响翡翠原石的美观。但问题是,那块毛料就好像鸡蛋一样,把毛料包裹在里面,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到任何绿色,怪不得人人都弃之迤逦了。

    没有翡翠的毛料,比石头还不如。

    在缅甸,这种石头就是拿来填路的,可想而知,这种废石到底有多少了。当然了,这类的石头都是要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翡翠,才会填路的。而像这种大漏,说不定几十万块毛料里面,都没有一块。

    其实杜清和主要是想研究,这玻璃种帝王绿的翡翠对灵气有多少反应。现在看来,玻璃种的翡翠确实不同凡响,比一般的和田玉高不少。但杜清和类比一下,那是不是说羊脂玉的灵气反应,会不会更厉害?哪怕是持平,也是划算的。因为玻璃种的翡翠太贵了,而羊脂玉说不定十几万就能搞到一块玉佩。

    从性价比来说,羊脂玉会更适合做法器。

    再推得广远一点,这羊脂玉是不是也更加养人?或者说,和田玉对于吸收灵气这么敏感,说不定也会吸取天然灵气,来蕴养人体。虽然万中无一,可也比翡翠好多了。或者说,其他软玉似乎也比硬玉更加有灵气通透性。

    比如说,什么蓝田玉啊,蚰岩玉啊,独山玉啊,甚至潘州的信(xin)宜,也出南玉。玉石资源其实挺多的,所以一般的玉石不值钱。这也跟钻石类似,钻石只有天然大钻石值钱,因为无法人工合成。而一般的小钻石,除了硬度之外,别无称道之处,甚至可以人工合成,比天然钻石的切面还漂亮。所以,钻石值钱,不过是钻石商人的宣传把戏罢了。

    倒是翡翠,真的是只有缅甸那点点地方出产,所以价值极高。再加上翡翠属于硬玉,不会轻易磕碰就碎,保值又好,所以得到市场的青睐。

    这不,胡老都为之倾倒几十年了。

    “唉,有藓出高料,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了,但是从来没见到真货。现在也算长见识了。”胡庚全感慨地说道,“小兄弟,你是运气真的好啊!”

    陈正也苦笑,确实,如果不是杜清和,他是没机会得到玻璃种翡翠的。

    杜清和也觉得自己的运气是不错,虽然他看出来这是玻璃种翡翠了,但是他不能赌石。

    因为他是知道毛料价值的,一旦用不对等金钱买了下来,其实就相当于是作恶了,等于强买强卖。轻则损伤功德,重则神通反噬,哪一种情况杜清和都不愿意接受。好在陈正心血来潮,硬是要求那店家送了那块毛料,这才让玻璃种翡翠得见天日。

    “胡老,我也就是运气好而已。”

    杜清和有点谦虚,其实他知道,自己是真有实力的。可惜,这等实力不能去赌石,不然的话,什么“翡翠王”,杜清和都能干趴下。你眼力再好,都是肉眼凡胎的,杜清和是真的能“看”到毛料内部的情况,你怎么比?!胡庚全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道:“赌石虽然能一夜暴富,但我还是想劝两位,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赌石,切莫过头!”

    陈正连称受教,而杜清和却笑道:“胡老,你放心吧,我这人是不会赌的。这块石头,说白了也是陈老哥送给我的,不然的话,我也不会买。”

    胡庚全一怔:“不赌?”

    杜清和很坚定:“是,我这辈子都不会赌的。”

    胡庚全沉默了一会,然后才说道:“年轻人能有这等定力,什么事做不成?小陈能看好你,我知道。现在,我也看好你了。不过,你们是怎么分这玻璃种?翡翠虽好,千万不能因利忘义啊!”

    陈正苦笑道:“胡老,难道我在你心目中这么不堪?那块毛料我说送给杜老弟了,就绝不会反悔。我是花了整整五千万,重新买回来的。只是……”

    胡庚全点点头,看陈正欲言又止的模样:“只是什么?”

    “只是这杜老弟不知道是不是脑袋撞坏了,非说要拿这五千万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陈正苦笑道。

    胡庚全也是一怔,他也见过不少赌石乍富的例子,到最后都守不住本心,最后甚至闹到家破人亡的。现在,居然有人肯一掷千金,用五千万去帮助穷人,这……简直匪夷所思!

    但是对杜清和来说,这再正常不过。

    有了慈善基金会,他的神通修行能节省多少时间啊!

    “小杜,你……是认真的?”

    胡庚全不禁油然生敬,这样的人实在是……高风亮节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杜清和奇怪地说道:“慈善事业是世间大爱,上天有好生之德,帮助他人即是内心安处,同样也是为自己积累功德,何乐不为?!再说了,我也不靠几千万吃饭,钱再多,也只是个数字罢了。如果这数字能帮到其他人,我觉得就非常有意义。”

    陈正在一旁很无语。

    几千万就是数字了?

    那他几十亿身家,算什么?

    陈正自己都舍不得拿几千万出来做善事,可见不是人人都这么高风亮节的。

    胡庚全哈哈大笑:“没想到小杜是一个妙人,好,好,说得真好。确实啊,钱多了,也就是个数字罢了。但人世间,离不开这些个‘数字’呐!小杜,你愿意做我不会拦你。这样,你的慈善基金会成立那天,我也捐个十万!”

    杜清和一愣:“别,胡老,这……怎么能行?”

    “怎么不行?别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是你救了我的命。算是我报答你好了,这十万啊,我是肯定捐的。要是你做得好,只要我还活着,我可能会继续捐款!”胡老斩钉截铁地说道。

第六百零九章:惊喜

    这真的是意外之喜,杜清和倒是没想到,这不过是顺手救治了胡庚全,却收到了不菲的回报。要知道,做慈善并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哪怕是十万块,都能让好几个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了。

    “胡老,你的觉悟太高了。”杜清和恭维说道。

    胡庚全却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小杜你的魄力大啊,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把一大半身家都投进去做慈善。”

    杜清和笑了笑,没有解释。

    再次确认了新金主胡庚全的身体没有大碍之后,杜清和才跟着陈正回潘州。毕竟身上带着好几千万的翡翠,换做是谁,都有点不放心。

    本来按照人情来说,陈正应该要等到胡庚全徒弟从潘州到榕城后,请他吃顿饭赔罪之后才回去的。可现在胡庚全身体状态好像年轻了十几岁,这样的身体让很多人汗颜的,也不用在意这些虚礼了。

    最关键是,陈正把这一次胡庚全的医药费全都付清了不说,还给多了十万给胡庚全,也许是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但陈正心中也不好受,因为他又给杜清和的慈善基金会掏多了十万块钱。

    杜清和不得不吐槽,如果陈正有做慈善的心,就不会在意这些小钱了。不得不说,这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没有大利的事,他们非常难得发自内心去做一件“无意义”的事的。可陈正不知道的是,如果他同意了杜清和的建议,那他的福报何止这些!

    陈正为什么做慈善?

    其实他没有说实话,他做慈善完全是响应了正府的号召,要弄一个“好心潘州”,所以才舍得出这笔钱。所谓“好心潘州”,其实就是潘州要评比全国文明城市,根据南北朝到隋朝时期的巾帼夫人——冼太夫人的一句“唯用一好心”,所扩展出来的口号。

    政绩工程嘛,大家都知道的,一道命令下去,全市都要动起来了。因为要评比什么全国文明城市,杜绝蚊子老鼠,市区的下水道全都加了铁栏栅。这下好了,下一场暴雨,全国都知道了潘州,因为没有一座城市内涝能如此严重的。

    为了评比卫生城市,全市范围内都不准散养鸡鸭,比强盗还厉害,发现就上门强抢。赔偿?你想多了。

    说真的,这样的执法弄出来的政绩,不弄得天怒人怨才怪。再加上这段关键时期,是外国恨中国不死的特殊时期,各种妖魔鬼怪都出来了。还要为政绩弄出这样的行为,简直是民怨沸腾。你说市区不给养鸡鸭就算了,农村都不给养,那些官是用屁股想问题的吗?!

    反正杜清和就看到民怨极大,好心之城不知道好在哪里。消费比一线城市都高,对居民极度不友好,这样的城市也敢说是“好心之城”,确实不知道怎么说。

    反正,政绩工程需要商人配合,配合了之后,陈正也拿到了不少正府的订单。所谓的“官商勾结”就是这样了,你还找不到什么漏洞,因为各取所需。官员需要政绩,商人需要利益,就是这样。

    要不怎么说,有些人做生意永远都不会亏就是这样了,他们背后有人,怎么可能会亏。

    杜清和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只要对百姓有益,对扶贫有效果,没有侵害到国家利益,其实手段什么的不重要。再说了,这也不能算是贪腐。

    只是看到陈正回到潘州后,极其肉痛地拿出了五千万后,连话都不想说的时候,杜清和就觉得好笑。也是,如果不是一个对钱财有特殊爱好的人,怎么能做成这么大的生意?

    “梦落花”里,小别胜新婚的杨琇莹嗔怪地看着杜清和,说道:“你干脆不用回来好了!”

    杜清和也是内心爱煞,气质这么完美的一个女子,在谈了恋爱之后,也会做这等小女子态,实在好玩。

    “我们不是天天通电话,微信吗?”杜清和乐道,“再说了,我也有礼物给你。”

    “什么礼物?”

    杨琇莹略带惊喜地问道。

    杜清和自然不会把“三清铃”给杨琇莹,这简直是作死。所以,他掏出了最漂亮的一块和田玉,这一块是羊脂玉雕刻成的无事牌,晶莹得温润有暖色,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

    杨琇莹皱眉道:“又是玉佩?”

    杜清和这才想起,好像上次也是送了一块古玉,而且还是有灵气的。想了想,说道:“这一块不一样,这一块比上一块漂亮……”

    还真的是,新玉确实比老玉漂亮,不是说包浆什么的,而是第一眼的感觉。羊脂玉那温润的白色,确实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说实在的,哪怕是翡翠也比不上。

    杨琇莹看了这一块无事牌,也是很喜欢:“还有吗?”

    “……”

    杜清和很无语,一块玉佩还不够吗?

    “我是买了好几块玉佩,但想着给爸妈的,还有一块给闫晞的。你这块是最漂亮的,也是最贵的羊脂玉,一块差不多是其他的玉佩的总和了。”杜清和老实说道。

    杨琇莹笑得像梨花一般:“算你老实了……这一块,也是什么法器吗?”

    “对,我亲手做的。”杜清和笑道,“比那块古玉更厉害,毕竟古玉什么的,是天生天养的灵气,而我这块,是我渡入了灵气。”

    “原来是这样。”杨琇莹叹了口气,“我就看到……好像别人都戴着翡翠的,我戴和田玉,是不是……”

    “……”

    杜清和有点无奈,要是换了另一个人,还真的养不起这样的女朋友。“行,我回头问问陈正,他开着珠宝店,应该有翡翠手镯。等我们结婚了,我就给你买一套!”

    “呸,谁要跟你结婚了?”杨琇莹明显心口不对的,脸上的红晕已经出卖她了。

    “前几天你爸爸还打电话来,明里暗里地跟我说这事,要是你还不想结婚,我直接跟叔叔说算了。”杜清和半真半假地说道,实际上杨父真的打过电话来,就是查岗的,怕杜清和不老实。至于结婚什么的,都是杜清和添油加醋的。所以说,男人要是不老实起来,真的能骗死好多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92/ 第一时间欣赏养生小餐厅最新章节!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所写的《养生小餐厅》为转载作品,养生小餐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养生小餐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养生小餐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养生小餐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养生小餐厅介绍:
你最近脱发白发?没事,来“自然养生餐厅”,保管吃一顿就好!久坐腰疼?没事,来“自然养生餐厅”,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什么慢性胃炎、肥胖、手脚冰凉……这些通通不在话下!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啊!这位大姐,我看你两眼发黑,肯定是失眠了,来自然养生餐厅,吃一顿养生餐,保管你一觉睡到尿憋醒!“什么大姐,我有这么老吗?看清楚了,这是烟熏妆!!!”养生小餐厅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养生小餐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养生小餐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