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摇滚教父TXT下载摇滚教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摇滚教父全文阅读

作者:黑色贝斯     摇滚教父txt下载     摇滚教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2章 是时候启动这个项目了

    (上一章是第371章,标题打错了,抱歉。)

    八月份的西海岸,白天的时间很长。

    但当罗杰睡醒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天还没亮?”

    罗杰的第一反应是自己醒得太早了,然后突然想起来,前一夜和某个来自好莱坞的女明星折腾到了天亮,睡下的时候早都天亮了。

    揉了揉因为宿醉有些胀痛的额头,嘀咕道:“好吧,看来是天黑了。”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偶尔的作息不规律,对罗杰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睡上一整个白天,然后晚上继续睡不着熬个通宵,根本不算什么事。

    至少罗杰现在的身体很棒,有足够的本钱去挥霍。

    简单地冲了个澡,打开卧室的门,罗杰听到外面传来一片笑声,听起来好像有一大群人。

    走下楼梯,罗杰确实看到一大群人聚集在客厅,似乎正在聊着什么有趣的话题。

    除了五名乐队的队友以外,还有几个小妞。

    其中就有昨晚和罗杰一起度过的那位。

    最过分的是安妮,从坐的位置上来看,这家伙一个人就霸占了至少五个!

    “你终于睡醒了。加里和埃文他们在外面的沙滩上,其它人都离开了,现在就剩我们这些。”

    见到罗杰出来,安妮朝罗杰打了个招呼,指着一旁的餐厅,说道:“中午给你留了吃的,不过放了这么久,大概已经不能吃了。”

    罗杰走进餐厅,桌面上的食物倒是都很精致,但是在这种天气下放上一整个下午,看上去就让人没有食欲。

    随手将餐桌上的东西全部丢进垃圾桶里,罗杰拿出电话,问道:“你们晚餐吃了吗?”

    “没有。”

    安妮似乎知道罗杰打算做什么,抱怨道:“又要让我们吃外卖吗?”

    “我可是把招聘厨师的事交给你负责了。”

    罗杰当场甩锅,拨通马里布某个专为富豪服务的餐厅的电话,对安妮问了一下还留在这里的人数,对着话筒说道:“我需要40人份的食物,随便什么都好,最好是适合在沙滩上吃的。送到太平洋海岸公路23200号,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哦,对了,我们还需要几个服务生,费用算进餐费里好了。”

    “对,用支票支付,刷信用卡也行,反正没有现金。”

    罗杰又向电话那头确认了几句,挂掉电话,回到客厅,朝安妮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给我找个厨师来?在家里还要吃外卖,我怀疑我可能是个假的富豪。”

    尽管这群人吃的外卖可能比绝大多数米其林星级餐厅提供的东西还要好,但心理上的感受嘛……

    那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哪怕做得再怎么精致的外卖,吃起来心里的感觉也比不上优秀的厨师现做的美味。

    “你的要求太高了,哪有那么容易找?”

    安妮忍不住抱怨道:“要同时精通三种类型的西餐和中餐里三种以上的菜系,这种厨师全北美才有多少?你要是肯出一千万美元的年薪,我肯定能给你找来。”

    罗杰的预算有限,对厨房这一块,每年只划出了五十万美元的预算。

    这五十万美元包含了厨师的薪酬,以及食材的采购。

    这个数字并不低,但若是想要吃得好一点,却也实在不能算多。

    不提食材方面的开支,很多米其林级别的大厨一年的收入就不止这个数了。

    “要求太高了吗?”

    罗杰只会吃,甚至连吃都不是很精通,对厨艺的难度更是完全没概念,压根不知道自己提出的这要求有多恐怖。

    想了想,开口道:“那降低一点要求好了,西餐中的法、意、美三种菜系至少精通一种,中餐要求擅长川菜或者粤菜。”

    后两种是罗杰前世最喜欢吃的菜系,都以种类繁多而闻名。

    无论是川菜还是粤菜,如果将各类当地的小吃也算进去,一个人就算每顿不重样,吃上一辈子也吃不全。

    “我都快成你的助理了。”

    安妮又习惯性地抱怨了几句,然后指了指别墅外的海滩,说道:“加里好像有事要和你谈。”

    “我知道。”

    罗杰知道加里-贝尔要和自己谈的是什么事,站起身,朝别墅外走去。

    走到一半,突然回过头,对安妮说道:“一会记得给送外卖的开一下门。”

    安妮这个拖延癌晚期患者,到现在为止,不止是厨师和管家,庄园里的其它服务人员也同样一个都没有雇佣到。

    罗杰干脆将【红皇后】的部分权限对安妮开启,让这家伙偶尔客串一下佣人。

    嗯,这绝对不是故意报复。

    来到海滩上,一群男男女女正在夕阳下互相嬉闹。

    尽管随着太阳落山,气温已经逐渐降低了下来,但浓烈的夏天气息依旧很明显。

    隔着鞋底,还能感觉到沙子炽热的温度。

    马里布的沙滩没有佛罗里达的黄金海岸那么美不胜收,但也差不了太多。

    毕竟,作为洛杉矶标志性的富人区之一,治安、基础设施、消费水平只是基础,美好的风景也同样如此。

    若是风景差了,可没办法吸引到那些挑剔的富人阶层来这里定居。

    夕阳将太平洋的海面染成赤金色,这样的天气,即使是在洛杉矶也不多见。

    海岸线边缘,几个漂浮在海水中,其中一个人还抱着冲浪板,似乎想去冲浪。

    只不过这会风平浪静,只有一点小浪花,根本玩不起来。

    找了一圈,罗杰终于找到了加里-贝尔,这家伙怀里搂着一个女孩,正抱在一起狂啃。

    罗杰不喜欢在这种时候去打扰别人的好事,但想到如果不去打断,再要找时间谈正事,最起码要等到明天去,罗杰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走过去,喊了一声:“加里,过来一下。”

    “罗杰?”

    加里没有露出任何不满的神色,放开怀里的女孩,站起身,拍掉身上的沙子:“我还以为明天才能找到你。”

    “如果我不过来的话,或许到后天你也找不到我在哪。”

    罗杰耸耸肩:“昨天玩得太疯了,接下来的几天会和你们有时差。”

    “昨天那个妞怎么样?”

    说到这个话题,加里-贝尔一时间忘记了正事,对罗杰挤眉弄眼地说道:“我前段时间还看过她主演的电影,那身材,简直让人想舔屏。”

    “凶大活好,经验丰富。”

    罗杰从来不避讳谈论这些话题,言简意赅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严格来说,在娱乐圈混的男男女女们,几乎没有人会避讳这些事。

    看对眼了就搞在一起,玩腻了就分开,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两人走到一个安静点的地方,罗杰中断了闲聊,问道:“你是想谈《美国偶像》的计划?”

    “对,mad唱片现在已经步入正轨,我认为是时候开启这个计划了。”

    加里-贝尔似乎想到了什么,试探着问道:“资金方面,你们有困难吗?”

    这家伙也知道,罗杰刚刚买了这么一座豪华的庄园,资金必然很紧张,未必能够负担得起《美国偶像》的巨额投入。

    “有完善的计划书了吗?”

    罗杰刚刚返回洛杉矶,还没有来得及仔细了解这些事情,问道:“初步投入大概需要多少钱?”

    “卢西恩做了初步的计划,但如果要开启《美国偶像》计划,我们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负责这个项目。”

    加里-贝尔回忆了一下,开口道:“算上成立新部门,以及前期宣传、筹备,首笔投资大概需要一亿美元,后续还要根据情况追加,最终的总投入会在1.5亿到2亿美元之间。”

    这笔资金里,成立新部门的投入至少占去了三分之一。

    虽然是音乐选秀类的节目,但乐坛和电视真人秀,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

    要从业内挖角真人秀节目的专业人手,所需要的人数还不是一个小数目,单单这些人的解约金,乃至于竞业条款的违约金,就要很大一笔投入。

    但如果想要完全自己做,这一笔资金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

    加里-贝尔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我们找一个具备大型真人秀节目制作能力的合作方,可以省下来五千万到八千万美元。”

    “这个项目我们要自己抓在手里。”

    罗杰摇了摇头,计算了片刻,又说道:“我们这边,前期投入的钱够用,等到《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收入到账,剩下的投入也不是问题。”

    由于乐队本身就是mad唱片的大股东,在两张专辑的发行合约上,不管是分成比例,还是分账的账期,各项条款都对乐队十分有利。

    当然,【金属猴子】和【a】乐队的合约也同样如此。

    在过去,乐队发行一张专辑,起码要等到大半年以后,才能拿到第一笔分成。

    而现在,最多等上三四个月,就可以开始收钱了。

    “那行,这个项目我们自己来做。”

    加里-贝尔是担心罗杰几人的资金不足,才提出寻找合作方的提议。

    既然罗杰几人的资金没有压力,那肯定是单干要更加划算。

    少了其它投资人的掣肘,很多事情做起来也方便许多。

    不过制作和发行是两回事,节目制作上可以完全自己来,但发行,还是需要找一个覆盖范围足够广的电视网来进行合作的。

    加里-贝尔很快就开口道:“这个节目不适合n的风格,不过我可以借用n的渠道,去联系合适的有线电视网。我个人认为,abc和fox是不错的选择。”

    n的整体风格较为严肃,以金融、政治等领域的节目为主。

    哪怕是n最为著名的脱口秀节目《拉里-金现场》,也是一档主打政治主题的脱口秀。

    这样的电视网,显然是不适合播出《美国偶像》的。

    不过以加里-贝尔的人脉,寻找合适的播出方,并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至少,只要确保《美国偶像》节目的质量,在实力强大的大型有线电视网播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个项目交给你负责怎么样?”

    罗杰突然提议道:“你在北美娱乐圈混了十几年,人脉足够广泛,《美国偶像》交给你负责,我认为是最合适的选择。”

    “交给我?”

    加里-贝尔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反驳道:“罗杰,你才是最为了解这个项目的人,你比我更适合做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不。我只是提出了《美国偶像》的创意,仅此而已。”

    罗杰摇了摇头:“你应该很清楚一个道理,一个点子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哪怕它是网络购物这样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点子。重要的不是创意本身,而是能够实现它的人。”

    说到这里,罗杰看着加里-贝尔,认真地说道:“加里,我们所有人当中,你是唯一具备这个能力的人。”

    “我得承认,你的话让我很心动。”

    加里-贝尔露出认真思索的表情,考虑了片刻,点点头:“我会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过我暂时还没有打算退出乐坛,所以……”

    “我明白。”

    罗杰也清楚,不管《美国偶像》能够为三支乐队带来多少金钱和影响力,摇滚音乐才是三支乐队的根本。

    想要让加里-贝尔完完全全地专注在《美国偶像》的工作上,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想了想,罗杰开口道:“具体的工作让下面的人去负责就好,你只要做好把关,以及电视台方面的渠道资源。”

    “这没问题。”

    加里-贝尔听到自己要负责的工作很轻松,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双方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来说又都是聪明人。

    聪明人之间的交谈,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三言两语之间,两人就基本确定了《美国偶像》计划会尽快展开。

    当然,哪怕是关系再亲密的朋友,必要的审核,罗杰也是不会省略的。

    两人谈话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算不上短,别墅那边,安妮已经在咋咋呼呼地喊着开饭,一个个烤肉架、简易餐桌等等,都被搬到了沙滩上。

    睡了一整天,罗杰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见状,立刻结束了谈话,对加里-贝尔开口道:“计划书让人发到我的工作邮箱,我让人审核完之后联系你,埃文那边你去说一声。”

第373章 皇后乐队到底在哪?

    外卖来自于一家美式餐厅。

    虽然说这个移民国家几乎没什么自己的特色菜系,所谓的美式菜,就是各种西餐的大杂烩。

    如果将所有人都算上,一共有将近四十个人,自然不可能全部挤在一起。

    好在沙滩的面积足够大,而且完全属于私人所有。

    在安妮的指挥下,餐厅派来的服务人员直接将沙滩布置成了接近自助烧烤的形式。

    除了已经制作好的菜肴之外,外卖中还包含需要现场烤制的牛排和水果等等。

    嗯,烤水果这种在罗杰看来十分黑暗料理的玩意,在北美非常的流行,例如烤香蕉之类的。

    好在食物的种类够多,倒是不用发愁找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端着一盘看不出什么品种的烤牛排,随便找了个空地,直接坐到了沙滩上。

    私人海滩就是这一点爽,只要不往海里乱丢垃圾,做什么都不会有人来管。

    就算海滩上弄得再乱,第二天起来,叫家政公司来清理一遍,又是干干净净的沙滩美景。

    “怎么一个人在这?”

    罗杰正在用手抓着一块烤肉往嘴里塞,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悦耳的女声。

    回头看过去,正是昨夜和自己一起度过一个美好夜晚的那个好莱坞女星。

    “嗨,安妮。”

    罗杰挥了挥占满油腻的右手,露出一个苦恼的表情:“叫你安妮的时候,我总觉的是在跟那个安妮说话。”

    开口的时候,罗杰指了指另一边的那个安妮,乐队的队友。

    安妮这个名字在北美非常的常见,就和玛丽、詹姆斯、约翰这些名字一样常见,重名率高得吓人。

    眼前的这个安妮是一名很标准的白人女性,当然,这是以银幕的标准而言。

    高挑、纤瘦、鼻梁挺直,符合这个国度绝大多数男性的审美。

    唯一的缺陷是嘴巴有些大,平时倒是看不出来,但每当她张开嘴大笑的时候,就会显得很难看。

    和前世与她同名的那个明星很相似。

    作风上也同样开放,例如看对眼了就会搞在一起什么的。

    至于是否和前世那个安妮一样有着严重的公主病,以及脑袋不太灵光,由于接触的时间很短,罗杰倒是不怎么清楚。

    两个世界完全不同,但却偏偏在某些人和事上有着惊人的巧合,这种奇怪的现象,罗杰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她不是喜欢别人叫她安迪吗?”

    安妮-海瑟薇抿着嘴笑了笑,说道:“叫我安娜好了,这里好像没有第二个叫安娜的女孩。”

    也不知这是私下里的昵称,还是顺口随便起了个名字。

    这帮老美对名字的态度都很随便,罗杰见多了,也就不在意了。

    粗略嚼了几口,将嘴里的肉块吞咽下去,看着两手空空的安妮-海瑟薇,疑惑地问道:“怎么不吃东西?不合胃口吗?”

    “我需要节食,每天的进食量都要严格控制。”

    安妮-海瑟薇给出的理由让人完全无法反驳:“新片子需要我保持很瘦的身材,最好是像那些模特一样瘦。”

    无论是乐坛还是好莱坞,想要混出头,都不容易。

    哪怕是外表看上去风光无比的大明星们,背地里付出的努力也同样不少。

    女星们节食,男星们健身,这连敬业的基础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乐坛明星们在这方面要好一些,好莱坞的要求,在罗杰看来简直是变态。

    例如著名的橡皮人,出演蝙蝠侠的克里斯蒂安-贝尔,经常为了一部电影减去多达五六十斤的体重,拍摄下一部电影时又狂吃海喝,再加上高强度的健身,重新练出一身剽悍的肌肉。

    这种行为确实很敬业,但对身体却是有着不可逆转的损伤,哪怕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考虑,罗杰也对好莱坞模式的敬业表示敬谢不敏。

    还是混乐坛好,虽然同样辛苦,而且竞争比起好莱坞激烈了无数倍,但收入却更高,也更加自由。

    最重要的是,乐坛的粉丝们,除了少数特定的类型,例如青春偶像、流行音乐以外,大部分粉丝对偶像的颜值要求相对较低。

    出色的颜值确实有很大的加分,但差一点也无所谓。

    前世的艾克索-罗斯(axl)年龄大了之后,都胖成了axxxxxxl,每次出现在舞台上,还是能够引起无数粉丝的尖叫和欢呼。

    两人就这么闲聊着,大家都是成年人,又身处于风气无比开放的娱乐圈,对于某些事情,例如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两人都没有刻意的去回避。

    安妮-海瑟薇甚至还和罗杰开起了这方面的玩笑,一言不合就开始飙车。

    聊了一阵,安妮-海瑟薇突然说道:“我下一份工作要到九月初才开始,可以在你这里住一段时间吗?”

    这位女明星从2001年凭借一部青春喜剧一片成名,接下来几部电影也都接连成功,迅速跨入二线,简直是开挂一般的人生剧本。

    虽然好莱坞女星的收入是出了名的低,但一位当红二线,要说在洛杉矶没有自己的住处,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安妮-海瑟薇自己的房子,怎么能跟奢华无比的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相比?

    任何人都希望享受更好的生活,安妮-海瑟薇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你想住多久都可以。”

    反正好听的话又不要钱,罗杰张口就来。

    停顿了一下,罗杰又说道:“除了书房之外,庄园内的所有设施都对你开放。”

    或许如同某些传闻一样,安妮-海瑟薇有很严重的公主病,可那又如何?

    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又不是娶回家当老婆,哪用得着在意那么多。

    和安妮-海瑟薇渡过了一个短暂的假期之后,乐队又一次重新回到了工作当中。

    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依然是《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宣传。

    除此之外,《美国偶像》计划书的审核、投资谈判,以及《诗人与钟摆》的筹备,也要分散不少精力。

    后者倒是简单,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的录音室虽然设备还没有购置,但声学环境的设计和装修已经完成,只需要租赁一批设备,很快就可以开工。

    倒是《美国偶像》,大卫-劳伦斯也想参与进来,经过反复的考量和讨论,【金属猴子】和【a】乐队原则上同意了这一点,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反复的谈判,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搞定的。

    大卫-劳伦斯这么爽快,还是因为《大卫-鲍伊》的商业表现出色。

    短短一个月,这张专辑在北美就卖出了170多万张的恐怖销量,可以预见的是,北美五百万销量绝对不会是这张专辑的终点。

    哪怕mad唱片和乐队要拿走收入的大头,作为全额投资人,大卫-劳伦斯的收益也绝对不会低。

    收回成本,乃至于小有盈利,必然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区别只在于赚多少。

    和几乎所有商人一样,大卫-劳伦斯笃信成功者会继续成功下去,自然想要抓紧抱大腿。

    考虑到大卫-劳伦斯手中掌握的巨额资金流,会对《美国偶像》计划起到巨大的帮助,三支乐队也不排斥引进一个金主,来分担自己的压力和风险。

    毕竟,像大卫-劳伦斯这样既有钱,又不怎么插手项目的运作,对回报率的要求又相对宽松的金主,放眼全世界,也找不出多少来。

    在召集了律师和会计师,对《美国偶像》的计划书做完了初步的审核之后,罗杰就将这方面的谈判交给了mad唱片和加里-贝尔去负责,自己只派出了律师旁听,以及对最终的合约做审核。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兼顾所有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但凡成功者,其身边必然有一个出色的团队。

    在乐队暂时休息的这几天里,两张专辑的宣传工作也没有落下,mad唱片不断投入资金,为《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两张专辑造势。

    由于darkness的名气更大,前者的销量比后者要高出不少。

    在《大卫-鲍伊》的销量突破170万的时候,《波西米亚狂想曲》仅仅只卖出了120万张,差了接近三分之一。

    但凭借着出色的质量,《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口碑反而要略高一些,单日销量也渐渐追赶了上来。

    可以预见的是,或许短期内《大卫-鲍伊》的销量会遥遥领先,但长远来看,过上几年,两张专辑的销量不会相差太多,甚至《波西米亚狂想曲》有很大的可能实现反超。

    两张专辑都是华丽摇滚,又是同期发行,天然就会被放在一起做比较,双方之间的粉丝,经常为哪张专辑更出色而争论不休。

    这是乐队想要看到的,除了某种恶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话题、有争议性,才更加方便炒作。

    不需要罗杰授意,mad唱片的宣发部门并不是一群尸位素餐的蠢货,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机会。

    随着一张张支票送到各大媒体,很快,几乎全北美和娱乐圈沾点边的媒体,都开始争论起《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谁更加优秀。

    《洛杉矶时报》用了整整半张版面,对《大卫-鲍伊》大吹特吹,认为这张专辑是“自华丽摇滚这个类型的音乐出现以来,最出色、最完美、最令人着迷的专辑。”

    在文章中,还引用了某位乐评人的一段话。

    “你只需要听两秒钟darkness乐队的音乐,就知道是谁唱的。

    他(罗杰)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他创作的音乐却是惊心动魄的,我是说,唱片英雄就在那里诞生,而且被公认为是他们最出色的一张专辑。”

    尽管这里的“公认”只能代表这位乐评人的立场,但这并不妨碍支持《大卫-鲍伊》的媒体们对它大量引用。

    就连支持这张专辑的歌迷,也经常拿这一句话来作为佐证。

    而著名乐评家史蒂文-蒙哥马利则旗帜鲜明地支持《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其专栏中公开宣称,这是摇滚音乐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专辑。

    “过分的熟悉就会变得枯燥,而《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一张怪异、奇特、罕见的专辑。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音乐。

    它是一首了不起的,具有开创性的摇滚抒情曲。

    它真正脱离了传统摇滚的模式。

    事实上,我认为,以后也不会再有哪首歌能超越它,哪怕是创作了他们的【皇后】乐队也同样很难做到。

    不得不承认,这个我此前从未听闻过的乐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震撼。”

    在专栏的末尾,这位著名乐评人依照惯例,对《波西米亚狂想曲》这张专辑进行了打分。

    十分,满分。

    而另一张《大卫-鲍伊》,史蒂文-蒙哥马利同样给出了很高的赞誉,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在打出9.8分之后,这位乐评家补充了一句:“和《波西米亚狂想曲》这样完美的作品相比,《大卫-鲍伊》略有瑕疵,但仍不失为一张伟大的专辑。”

    这个评价,让许多《大卫-鲍伊》以及darkness乐队的支持者感到了不满,但却说不出什么。

    毕竟,在这位以挑剔而闻名的乐评家手中,9.8分已经是非常难得的高分了。

    至于十分的满分,在史蒂文-蒙哥马利几十年的乐评生涯中,仅仅只给出过三次。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第四次。

    也有好事的媒体打算直接询问当事人的观点,没有显露过真身的【皇后】乐队没人找得到,媒体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了罗杰三人身上。

    不过对于这样的问题,罗杰三人从来没有给出过正面的回应,被逼得急了,干脆躲回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里闭门不出,开始准备《诗人与钟摆》的录制。

    有不甘心的记者试图寻找不存在的皇后乐队,却始终找不到人。

    哪怕是堵到mad唱片的高管们家门口,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个时候,媒体们才反应过来不对劲。

    由《好莱坞新闻报》最先提出一个问题。

    【皇后乐队到底在哪?】

第374章 寻找皇后乐队

    皇后乐队到底在哪?

    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籍籍无名的新人突然爆出一张顶级水准的精品制作,这样的先例虽然罕见,但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但在专辑大获成功之后,主创阵容甚至从来都没有在任何媒体上露面过。

    别说登上电视节目,或者接受某个媒体的采访。

    甚至于到现在为止,整个北美,都没有人知道弗莱迪-摩科瑞、布莱恩-梅、罗杰-泰勒、约翰-迪肯这四个人到底是谁。

    除了名字,以及专辑封面上,看上去像是四人的肖像漫画之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很快,互联网上就有粉丝发起一场“寻找皇后乐队”的活动,宣称要以人肉搜索的方式,将这支乐队的成员找出来。

    没错,就是人肉搜索。

    虽然现在才2002年,但人肉搜索已经不算是太过新鲜的玩意了,就和病毒营销一样,它最初出现的时间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人肉搜索也是需要线索的,最重要的线索,无疑是皇后乐队四位成员的姓名,以及漫画一般的“肖像”。

    一群黑客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攻破了dmv(机动车辆管理处,注:北美没有户籍制度,一般来说查驾照信息是最容易找到一个人的方式。)的服务器,并进行了姓名匹配。

    但结果很让人失望,在服务器储存的所有驾照信息中,同名同姓的倒是不少,但细查下去,没有哪怕一个人符合皇后乐队成员的条件。

    因为这次失败的“人肉搜索”,参与该行动的黑客有足足六人被逮捕,将面临数月的社区服务,到最高数年的牢狱之灾,堪称损失惨重。

    当然,说失败倒也不完全正确,至少它排除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有人提出,弗莱迪-摩科瑞等四个名字,有可能是艺名,而不是原本的真实姓名。

    但名字可以变,外貌总归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除非去整容。

    粉丝们开始从肖像入手,浩浩荡荡地寻找起符合该外貌特征的人。

    虽然说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有了,但有了dmv的前车之鉴,想要再“借用”fbi或者其它什么部门的服务器,去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查询,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而且,想要使用面部识别,首先得有一张真正的照片,而不是漫画。

    所以粉丝们只能用传统的方式来寻找弗莱迪-摩科瑞们。

    有一名居住在德州的粉丝宣称,自己有一位印度裔同学,符合弗莱迪-摩科瑞的形象,例如那明显至极的龅牙。

    这个消息让粉丝们非常激动,很快就有人找出了这个“高中同学”的下落,但可惜的是,那位印度裔确实有着一嘴龅牙,但和专辑封面上的弗莱迪-摩科瑞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这位印度裔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并不擅长唱歌,也不懂任何和音乐有关的技能。

    有人说在洛杉矶发现了约翰-迪肯。

    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罗杰-泰勒居住在圣地亚哥的郊区。

    有人……

    一个个消息被传出,又一个个被否定,在这场漫长的“寻找皇后乐队”活动中,接连不断的失败,很容易让人们失去耐性。

    在无数次失败之后,一个早就有人提出,但却一直没有被重视的观点,终于走进了绝大多数粉丝们的视线。

    【皇后乐队并非北美的乐队!】

    这是一篇发表于九月初的文章,文中列举了大量看上去真假难辨的证据。

    例如歌曲中不太明显的英式英语的发音,就是最为重要的佐证。

    虽然同为英语,但英语五基友区,每个国家的发音方式都有很大区别。

    整体上来讲,除了北美之外,其它英语区的发音更加接近英式发音,但并不完全一样。

    不过对于没有生活在当地的人而言,绝大多数人都听不出澳洲的英语和英国有什么不同,很多人都认为那是英式英语的某种方言,新西兰也同样如此。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极为相近,但在发音上区别却很明显。

    任何一个掌握某一种英语的人,都可以通过短期的口语训练,掌握另一种方式的发音,但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习惯使用从小学会的那一种。

    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发音方式做了很透彻的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主唱应该来自英国一个名为富尔森的小镇。

    天知道这家伙怎么得出这结论的,虽然罗杰在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确实使用了英式的发音,但富尔森方言这是什么鬼?

    眼看着这帮粉丝要将寻找皇后乐队的活动扩张到欧洲去,罗杰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忍不住自言自语道:“我们是不是玩得太大了点?!”

    没错,“寻找皇后乐队”这项活动,本身就是mad唱片精心策划的一场炒作。

    一场典型的病毒营销,其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

    仅仅数百万美元的投入,短短不到一个月内,《波西米亚狂想曲》以及《摇滚圣经》系列的知名度就翻了数倍。

    虽然销量上的涨幅没有这么大,但当时间来到专辑发行第八周的时候,该专辑的北美累积销量已经完成了对《大卫-鲍伊》的反超,来到了330万张。

    后者的销量是320万。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下去,直到达到某个临界线为止。

    关于病毒营销,业内有一个很简单的理论。

    它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宣传方只需要将雪球揉成团,轻轻一推,就不需要再去管它。

    这颗雪球会自己滚动下去,越滚越大,直到撞下悬崖,摔得粉碎。

    mad唱片在《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宣传上就是如此,仅仅只策划了一起“入侵dmv服务器”的行动这是和警方通过气的就让寻找皇后乐队变得越来越火爆。

    火爆到许多对摇滚音乐毫不关心的人,都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加入了进来。

    当然,想要将这部分人的关注转化为消费,难度远远超出那些对摇滚音乐有所偏爱的歌迷。

    但当成本足够低的时候,转化率这种东西完全没必要去考虑,反正总归是赚的。

    当然,雪球已经成功推了出去,但mad唱片并不会完全放手不管。

    为了确保雪球不会太早的崩溃,mad唱片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动作,以将其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当英国的粉丝们再一次失望而归之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mad唱片高管”对媒体透露,【皇后乐队】事实上是一支成名已久的乐队开的马甲,包括弗莱迪-摩科瑞等四个名字都是假的,为的就是隐藏身份。

    “这样做不会暴露我们吗?”

    理查森有些奇怪地问道:“mad旗下的乐队,能算得上成名的,也就我们三支乐队吧?”

    “我可不担心这种问题。”

    罗杰摇了摇头:“众所周知,darkness乐队的成员只有三个人。”

    而皇后乐队有四人。

    人们下意识就会排除人数对不上号的那个。

    尽管也有人怀疑,但更多人却认为皇后乐队不可能是darkness,因为《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风格差别实在太大了。

    尽管darkness乐队驾驭过各种摇滚风格,但在同一个类型的摇滚中,却从来没有过如此大的变化。

    “我觉得埃文他们被你给坑了。”

    【a】乐队的人数正好是四人,而【金属猴子】则是一支六人乐队。

    安妮露出一个鄙视的表情:“这就是你一个人占两个马甲的理由?”

    “咳……”

    罗杰轻咳了一下,生硬地转移话题道:“《美国偶像》那边谈的差不多了,大卫会分批投入1.2亿美元左右,剩下的我们三支乐队分摊,最后的收益分成大卫占百分之五十。”

    说完了召集队友的原因之后,罗杰开口道:“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我就让律师去审核合同了。”

    按照mad唱片ceo卢西恩-格兰奇给出的计划书,《美国偶像》第一季的总投入将达到2亿美元。

    这笔费用中包含了组建制作部门、制作成本、宣传成本和发行成本。

    不过在和大卫-劳伦斯的谈判当中,mad唱片提出将版权折算进成本当中的要求。

    经过一番拉锯式的谈判,《美国偶像》的版权被折算为4000万美元,这也将总的预算成本推上了2.4亿美元。

    这笔投资双方各出一半,当然,mad唱片将以《美国偶像》的版权抵消4000万美元,实际只需要出8000万。

    收益方面,大卫-劳伦斯可以享受该项目除了版权以外的权收入分成,比例和投入相等,百分之五十。

    至于版权,则完全归mad唱片所有,不过大卫-劳伦斯可以享受从发行之日算起,未来五年内一半的版权开发收入。

    很显然,在获得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又是一个投资上亿的大项目,哪怕是大卫-劳伦斯这样在乎“成功”的定义,多过在乎利润的超级二代,也开始对预期的收入斤斤计较起来。

    毕竟,没有人天生就是为了给别人送钱的散财童子,哪怕是散财,也一定有其目的性。

    商人逐利,这是再过上百个世纪也不会改变的天性。

    “我没意见。”

    理查森和安妮对大卫-劳伦斯这个金主的加入表示欢迎。

    不过安妮又问了一句:“我记得大卫好像对《诗人与钟摆》有想法,你没和他谈吗?”

    “他没钱了。”

    罗杰摊开了手:“《大卫-鲍伊》投入八千万,《美国偶像》投入1.2亿,这两个项目就占用了2亿美元的资金,就算他钱多的没地方花,也要等收回一部分资金,才有余力去考虑别的项目。”

    现金和资产完全是两码事,许多身价百亿的富豪,手里甚至连数千万美元的资金都不一定拿得出来。

    哪怕劳伦斯家族再怎么有钱,给一个非嫡系后代2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恐怕也已经是极限了。

    罗杰隐约记得,前世看过一篇爆料的文章,说好莱坞著名的金主,同样是超级富二代的拉里森,刚刚进入好莱坞的时候,手头的资金连一亿美元都不到。

    毕竟,这些二代们接受的教育再怎么优秀,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这些技能。

    而实践就存在出错的可能性,他们的长辈们,也要防着他们掉进某个超级大坑里,一把将家业给败光了。

    “我还打算再坑他一笔呢。”

    安妮颇有些兴致索然的样子:“我答应给莉娜买一辆最新款的蝰蛇跑车来着,看来只能等《大卫-鲍伊》的分成到账了。”

    罗杰明智地没有问莉娜是谁这种问题。

    不过听安妮提起买车,突然想起被留在纽约,已经“退休”的那辆道奇ram。

    来到洛杉矶以后,罗杰一直是乘坐租赁的limo,还没有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虽然乐队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少,而且还背负着不少的债务,但毕竟北美的车是出了名的便宜,几十万美元,就能买到一辆顶级的豪华轿车或者超级跑车。

    这点开销,以罗杰三人的收入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别的不说,二十世纪娱乐的股权回购之后,乐队的账户上立刻就多出了四千万美元的现金。

    哪怕要预留其中的绝大部分,作为《美国偶像》和《诗人与钟摆》的投入,但每个人分上几百万,绝对没有任何的压力。

    买车什么的只是小事,罗杰很快就跳过了这个话题,开口道:“录音室那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如果你们休息够了,我们最好尽快开始《诗人与钟摆》的录音。”

    “要这么赶?”

    某个拖延癌兼懒癌晚期少女表示不满:“拜托,我们才刚刚发了两张专辑!”

    “按照计划,我们今年要发两张《摇滚圣经》系列。”

    理查森摇了摇头:“而且,根据我们和大卫的协议,《大卫-鲍伊》专辑后面要筹办一个小规模的巡演,未必有时间去录歌。早录早完事,反正迟早都要干的。”

    “对了,说起巡演。”

    罗杰突然想到一件事:“你们觉得,让蒂姆他们给我们做暖场演出怎么样?”

第375章 史无前例的大计划

    《诗人与钟摆》的录制进度很理想。

    由于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练习,乐队对这张专辑已经无比熟悉,只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录制完毕。

    当然,除了熟练度高、乐队的状态也不错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张专辑的时长偏短,仅仅只有不到25分钟。

    然而,正当安妮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约上一大群小妞,疯狂地开上几天派对的时候,罗杰却又将乐队成员召集在了一起,兴致勃勃地宣布道:“伙计们,我想到了一个超赞的点子,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计划!”

    安妮觉得好气!

    什么见鬼的大计划,还不是工作?

    想摸鱼偷懒都不行!

    好气啊!

    然而当拿到罗杰打印好的计划书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计划吸引住了。

    一心只想开派对的安妮也不例外。

    虽然这个计划暂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但安妮已经可以想象,如果真的实现它,绝对能够引起巨大的轰动。

    一张长度接近120分钟的超长专辑!

    从这份计划的说明来看,这绝对不是一支乐队可以完成的。

    不提其复杂无比的乐器配置,仅仅只是主唱,就需要足足九个人。

    九名主唱,分别扮演九个不同的角色。

    见习修士加百列、加百列的妹妹安娜、德鲁伊教徒卢盖德、精灵埃尔德兰、矮人格雷林、罗马主教冯-比肯、修道士雅各布、教皇克莱门斯八世,以及一个神秘的“古塔之音”。

    事实上,在罗杰的前世,这张专辑就集合了一个庞大的主创阵容。

    看看这个团队的成员,你就会知道这张专辑在金属乐中的地位。

    由于篇幅有限,仅仅只说九位主唱,任何一位都称得上大名鼎鼎。

    新生代力量金属代表乐队之一,edguy乐队的主唱托比亚斯-萨米特(tobias-sammet)。

    德国金属天团万圣节(helloween)的前任主唱迈克尔-季思科(michael-kiske)。

    巴西金属天王安德烈-马托斯(andre-matos)。

    万圣节乐队(helloween)创始人之一,凯-汉森(kai-hansen)。

    芬兰金属巨星灵云乐队(stratovarius)的当家吉他手提莫-托尔基(timo-tolkki,注:这不是那只种蘑菇的提莫)。

    速弹金属乐队impellitterl的前任成员罗布-洛克(rob-rock)。

    荷兰顶级金属乐队诱惑本质()的核心,女声主唱莎伦-丹-阿德尔(sharon-den-adel)。

    美国八十年代最好的重金属乐队之一,维京盔甲(vigin-steele)的主唱兼键盘手大卫-戴芬思(devid-defeis)。

    德国旋律速度乐队at.vance核心奥利弗-哈特曼(oliver-hartmann)。

    对于不怎么关注金属乐的歌迷们来说,或许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任何一名深入了解过各种不同类型金属摇滚音乐,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兴盛起来的现代金属摇滚的粉丝,都能数得出这九个人,或者最起码是这八支乐队的履历。

    无论是这张专辑本身,还是这次大规模的合作,这在摇滚音乐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截止到罗杰重生之前,也是后无来者的。

    事实上,这是两张专辑,但两张专辑完全连贯,完全可以视为是一张专辑。

    专辑名为《金属歌剧(the.)》,而歌曲风格,则糅合了力量金属、速度金属、旋律金属、重金属和交响乐的元素,繁杂无比,以歌剧的形式展现出来。

    尽管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剧金属,但以这张专辑的“史诗度”而言,在标签上写上歌剧金属这个分类,却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整张专辑分为二十三首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17世纪初的欧洲,一名备受赏识的见习修士加百列,在一次任务中进入女巫之塔,却发现自己的妹妹安娜被当成女巫囚禁。

    加百列向自己的导师,修道士雅各布寻求帮助,却发现自己的导师在私下里阅读一本异教徒的书籍。

    出于好奇,加百列也翻阅了这本书,却发现根本无法读懂其中的内容。

    加百列阅读异教徒书籍的事情被发现,在17世纪的欧洲,这是很严重的罪行,于是加百列被关进囚牢。

    与加百列同一间牢房的德鲁伊教徒卢盖德告诉加百列,有一个精灵的世界,叫做【阿瓦隆】。

    (注:【阿瓦隆】是凯尔特人传说中的西方乐土,据说亚瑟王被埋葬在该岛。)

    那本雅各布手中的异教徒书籍,就是开启阿瓦隆世界的七个封印之一。

    卢盖德还告诉加百列,教皇克莱门斯八世、主教冯-比肯,以及加百列的导师雅各布,都受到了权利的诱惑,企图进入阿瓦隆世界,释放被囚禁在黑暗之塔的魔鬼。

    如果魔鬼被施放,阿瓦隆世界和现世都会被破坏,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的傀儡。

    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加百列和卢盖德一同越狱,躲过典狱长冯-科伦伯格的追踪,来到一处古老的沼泽地,借助特殊的环境进入阿瓦隆世界,在精灵埃尔德兰和矮人格雷林的帮助下,走上了拯救世界的旅程。

    一个很俗套,很好莱坞模式的,“大魔王要灭世,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这是安妮看完计划书之后的评价。

    但俗套并不意味着不好,好莱坞每年都要出不知道多少部这种类型的影片,但永远都能够受到市场的欢迎。

    事实上,一支乐队,本质上也是像歌迷们出售商品的商人。

    走经过市场检验的路,无疑更加容易获得成功。

    和只考虑“好不好玩”的安妮不同,理查森的关注点,放在了这张专辑能够为乐队带来多少收益上。

    “120分钟的专辑,不提幕后的团队,单是演出阵容最少需要二十个人以上,还包括九名主唱……”

    理查森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这张专辑的成本会很高,我看到你还打算找好莱坞的公司拍一部120分钟的电影?这样我们很难收回成本。”

    乐队一向有不拍mv的“传统”,除了偷懒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拍摄制作精良的mv很烧钱。

    而如果是粗制滥造的那种标准,有没有mv都没什么区别。

    不过在这一张专辑上,罗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拍一部电影式的mv。

    或许是因为前世的这张专辑没有mv,对罗杰来说算是个遗憾?

    那种普通的mv,罗杰是没兴趣的,在计划书中提出的设想,是以23首歌为基础,联系好莱坞合适的电影公司,为这张专辑量身打造一部电影。

    长达120分钟的商业大片。

    “咳……”

    罗杰似乎也想到了,这样的大制作有多么的烧钱。

    如果想要达到罗杰设想中的,精良度达到《指环王》这个标准的电影,起码要烧掉两三亿美元,这还不一定够用。

    能否赚回这么多钱暂且不谈,单是投资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乐队,还玩不起这么大的投资。

    尴尬地咳嗽了一下,罗杰开口道:“那个电影暂时忽略掉好了,只录歌的话,按照精品制作的标准,不算主创阵容的薪酬,几百万美元肯定够用了。”

    120分钟,这个时长相当于三张左右普通的专辑,成本也大致按照这个倍数来计算。

    同时因为参与人数较多的原因,还会再有一个额外的上浮。

    以乐队过去的专辑水准作为标尺,仅仅制作成本的部分,大概要花掉六百万到一千万美元左右。

    录音室成本不像mv那样浮动很大,基本上会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例如制作水准,制作人团队,乃至于设备、器材的选择等等。

    在符合一定标准的前提下,成本大体上是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浮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即使超标,也超不到哪里去。

    胖子点了点头:“你打算找加里,埃文他们来合作?”

    darkness乐队自己,人数肯定是不够的,必然要找人合作。

    至于找谁,罗杰的计划书里没写,但关系亲近,又能够驾驭这种摇滚风格的乐队也就那么些,选择的余地桌着实不大。

    罗杰点点头,正要开口,一旁的安妮突然插话道:“罗杰,这个安娜的角色你给我改了!”

    安娜,是九个主唱中唯一一个女性角色。

    在专辑的“剧本”设定中,安娜是主角加百列的妹妹。

    安妮的脸上明显写着“我不开心”,一脸不爽地说道:“凭啥是妹妹?!我比你大!给我改成姐姐!”

    某人的关注点永远都很奇怪。

    安妮是几支乐队里唯一一个女性,如果不算米娅的话。

    这样一来,安娜这个女性角色必然是安妮的,除非罗杰或者其它什么人打算做一次女装大佬。

    至于罗杰嘛……

    计划书中已经写明了,罗杰自己在专辑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主角加百列。

    然后,安妮这丫头就因为自己的角色是主角的妹妹而炸毛了。

    不得不说,女人的心思,你永远都猜不到她心里在想什么。

    对于这件事,罗杰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直接将笔丢了过去:“那就改成姐姐好了。”

    和女人做这种争论,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反正歌词里出现的单词是sister,这个单词本身可不分姐姐还是妹妹。

    罗杰反而更关注另一件事。

    哪怕是将已经重组的【本森的烟火】乐队也算上,四支乐队,要凑齐九个主唱,难度也是很大的。

    自己这边就不说了。

    想到某位别人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的鼓手,罗杰明智地没有问理查森是否打算在专辑中扮演某位角色。

    自己和安妮,这边只能凑出来两个。

    而【金属猴子】、【a】、【本森的烟火】,以及已经离队单飞的鲁伯特-贾尔斯,加起来,需要凑出剩余的七个主唱。

    考虑到这几支乐队从来没有出现过某一位乐手在专辑中,或者哪怕一首歌中担当主唱的情况出现,恐怕也只能将五名主唱自身算进去。

    如果没有其它乐手能一定程度上担当主唱的话,至少还需要再找两个。

    而且,还不知道【本森的烟火】乐队和鲁伯特-贾尔斯之间的矛盾是否有了缓解的迹象。

    如果没有,恐怕也不能指望他们合作,必然要舍弃其中之一,或者全部。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这几支乐队是否有时间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去。

    这么一个庞大的项目,单单只是录制,需要的时间就绝对短不了。

    罗杰心里倒是有几个备选的人选,但如果可能,最好还是在几支乐队之内解决。

    毕竟,尽管这张专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好玩和扬名,在金属摇滚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任何一张商业专辑,都必然要考虑利益分配的问题。

    牵扯进来的乐队、歌手越多,利益也就越不好分配。

    要是因为这种问题谈崩了,导致专辑流产,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对这个世界整个摇滚界而言的巨大损失。

    “这张专辑,你打算拿来和《诗人与钟摆》打擂台?”

    安妮猜出了罗杰的想法,从罗杰口中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露出一个古怪的表情,扬了扬手中的计划书,开口道:“如果真的能实现你这里设想出的效果,我觉得《摇滚圣经》这个名字会成为一个笑话。”

    前提是能够百分之百地实现。

    而这一点……

    前世那支临时组成的,名为阿瓦隆幻想曲(avantasia)的乐队,已经证明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哪怕全部都是最顶尖的歌手和乐手,在演奏的时候展现出的水准,也是要符合基本法的。

    没有足够的默契,根本不可能做到完美。

    除非几支乐队肯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天天在一起排练,花费数年的时间,将默契感培养起来,再去录制这张专辑。

    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不提别人,罗杰自己首先就不愿意。

    几年?那得少赚多少钱!

    在罗杰的设想中,能达到理想效果的百分之八十,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个程度,绝对不可能打败《诗人与钟摆》,顶多也就是五五开。

    就和《大卫-鲍伊》与《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势均力敌的较量,才能引发话题性和关注度。

    也才更加的有趣。

第376章 《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

    “是的,我们就是要和《摇滚圣经》系列分个高低。”

    面对记者的问题,罗杰第一次给出了正面的答复。

    “我听过《诗人与钟摆》,那是一张非常优秀的专辑。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希望能够在摇滚音乐上和他们分出个高下。《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集结了六支乐队,二十多名主要成员,这在摇滚音乐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说到这里,罗杰停顿了一下,目光对着摄像机镜头,开口道:“是的,我们即将创造历史。”

    有一名记者捕捉到了罗杰话中隐含的信息,立刻提问道:“《诗人与钟摆》?这是新一期《摇滚圣经》的作品吗?作者是否还是皇后乐队?”

    这个问题一出,发布会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很显然,所有人都对这个问题报以很大的兴趣。

    “第一个问题,是的。我想公司不会反对我现在就透露出这张专辑的名字。全名应该叫做《摇滚圣经歌剧金属篇:诗人与钟摆(the.’.:the.)》。”

    罗杰犹豫了一下,看向mad唱片的新闻官,几秒钟之后,又继续说道:“我们有过约定,我不能对外披露关于专辑或者乐队的细节。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这张专辑并非皇后乐队的作品,但它和《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出色。”

    说完之后,罗杰又补充道:“当然,我们推出《阿瓦隆幻想乡》,仅仅只是摇滚乐队之间的友好切磋,事实上,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很不错,无论这两张专辑谁胜谁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对方身上学到什么东西。《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也同样如此。”

    有记者通过这句话,判断出罗杰认识皇后乐队的成员。

    尽管早在两个月前记者们就已经这么认为了。

    但无论记者们如何追问皇后乐队的消息,罗杰一概以“我们有约定,不能透露细节”为由搪塞过去,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皇后乐队,对这个世界的媒体和公众而言,依然是一个谜。

    而现在,这个未解之谜又多了一个。

    《诗人与钟摆》?

    夜愿乐队?

    这tm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尤其是在发布会上,mad唱片的新闻官宣布,将在mad唱片的官方网站上,开放《诗人与钟摆》部分片段的免费在线试听和下载之后,人们的求知欲更加加重了几分。

    免费开放的试听片段是《诗人与钟摆》的第二段篇章,家园(home)。

    相较于有些高冷的第一段篇章,“home”这段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更加容易抓住人们的耳朵。

    仅仅只是一个类似于专辑预告一般的段落,立刻就让这张专辑火了起来。

    无数摇滚歌迷挤进mad唱片的网站里,大量下载这段试听片段。

    巨大的流量,差点将网站的服务器挤得瘫痪掉。

    毕竟有着《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巨大成功在前,神秘的《摇滚圣经》第二部,天然就具备强大的话题效应。

    与此相比,罗杰刚刚宣布的《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反倒有些不温不火的感觉。

    尽管乐队的粉丝很兴奋,但媒体却不怎么热情。

    这也难怪,大规模的乐队合作并非没有过,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可以算得上成功的,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但几支乐队的粉丝却兴奋无比,这其中又以darkness、【闪现】、【ac-130】这三支乐队的粉丝最为激动。

    一群来自上东区的粉丝直接在新兴的社交媒体上宣称,纽约的销量由他们承包了。

    这个粉丝组织的发起人甚至在上宣称,一旦《阿瓦隆幻想曲》上市,无论价格多少,直接购买一万张!

    在该贴下回复的粉丝们,也都一一报上了自己打算购买的数量,其中最少的也有一百张以上。

    如果这个贴子中的“购买量”全部实现,哪怕这张专辑还没有进入录音阶段,单单只是纽约一地,就能卖出五十万以上的销量。

    尽管吉姆的【闪现】乐队无论是名气还是地位,都要比其它四支乐队差了不少,但就和罗杰三人一样,这两支乐队足够的年轻。

    这意味着他们的核心粉丝也很年轻,以十五到二十岁的青少年为主。

    而大多数年轻人,一旦被激起了消费**,可以说是没有理智的。

    熊孩子们为了偶像会做出什么败家的事情,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较之下,成名已久的【金属猴子】、【a】两支乐队,他们在摇滚乐坛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但很多随着三支乐队一起成长起来的粉丝,都和乐队成员一样,已经步入中年。

    在这些乐队的粉丝群体中,三十岁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年轻人。

    指望已经成家立业,肩膀上扛着沉重的房贷、信用卡压力的中年人,像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那样为自己的偶像不顾一切地烧钱,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为档期问题,【本森的烟火】乐队婉拒了罗杰的邀请。

    至于鲁伯特,当罗杰打电话过去的时候才得知,这家伙又一次作死,嗑.药过量住院,如今正在康复阶段。

    北美的明星一个个都是作死小能手,什么飙车出车祸、嗑.药嗑进医院、喝醉酒以后烧了自己的房子,这简直太常见了。

    对于朋友的选择,罗杰也不太好多做劝说,只是抽了个时间,去看望了一下,仅此而已。

    由于【本森的烟火】和鲁伯特未能参加,经过讨论之后,罗杰推荐了高中同学吉姆的【闪现】乐队。

    加里-贝尔和埃文-泰勒则分别推荐了mad唱片旗下的【ac-130】,以及一支名为【烤土豆】的乐队的主唱。

    后者曾在八十年代末期红极一时,只可惜因为作为主要创作者的吉他手酗酒过量去世,乐队也就因此而解散。

    那位名叫科里-格林的主唱在乐队解散之后倒是出过两张solo专辑,但可惜这位主唱唱功虽然出色,但写歌的能力实在不怎么样,专辑也没能卖出去一个让人满意的销量,最终干脆直接隐退。

    最近大约是把家产都败光了,科里-格林又琢磨着复出圈钱。

    埃文-泰勒也是打算拉这个老朋友一把,就向罗杰推荐了他。

    在听了科里-格林最近录制的样带之后,罗杰和加里-贝尔都同意了这位老牌摇滚歌手的加入。

    虽然这家伙年龄不小,但嗓子却保养的不错,唱歌的功底也没多少退步,依然是一位极具实力的优秀主唱。

    《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的最终阵容也确定了下来。

    darkness、【a】、【金属猴子】三支乐队全员参与。

    【闪现】乐队的吉他手兼主唱吉姆、键盘手,【ac-130】乐队的主唱蒂姆-安德森、鼓手比尔博姆,以及【烤土豆】乐队的主唱科里-格林也将加入到这张专辑中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杂七杂八的条款也都谈妥了下来。

    由于参与人数较多的缘故,大家都没指望能从这张专辑中赚多少钱。

    哪怕能有一个亿的收入,扣去成本,再有这么多人分下来,落到每个人手中的也没有多少。

    最后的条款倒是比较简单明了,mad唱片承担全部的投资,并获得这张专辑的全部版权和发行权。

    所有主创成员不领取哪怕一美分的前期薪酬,只参与五年内的全收入分成,分成比例为百分之四十二,按照人数平分,每人百分之二。

    罗杰则以项目创作者和发起人的身份,额外再拿走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三,则是mad唱片的收益。

    以罗杰现在在乐坛内的“江湖地位”而言,这绝对算是偏低的友情价。

    时间进入到十月份的时候,《阿瓦隆幻想曲》也终于完成了漫长的谈判和前期筹备,进入到了正式录音阶段。

    这么多人,罗杰庄园里的录音室肯定是挤不下的,也没有那个必要。

    洛杉矶大大小小的录音室足够多,mad唱片准备了一资金,租下了21间录音室,以供项目组使用,正好每人一间。

    当然,罗杰庄园里的录音室,也同样包含在租赁清单里。

    私人财产和公司财产,在北美的商业领域中一向分得很清楚,罗杰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光明正大地薅公司的羊毛。

    为了给21名歌手和乐手同时提供服务,迭戈的团队不得不从熟悉的制作人那里借来了十几名录音师,并且加紧了招聘,准备扩大团队的规模。

    这位墨西哥裔,在和罗杰三人合作这么久之后,如今已经是一位金牌摇滚制作人了。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的适用范围并不仅仅只是太平洋对岸。

    当然,在北美,这通常被解读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帮助”。

    反正两种说法都是毒鸡汤,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录音室租赁、制作人团队薪酬,这也是《阿瓦隆幻想曲》项目最大的两笔开支。

    前者仅仅只是预付的款项就高达两百万美元,总的费用根据录音时长,预计在三百万到五百万之间。

    而后者,则是整整一千万,这还是迭戈看在与罗杰合作密切的份上,给出的优惠价。

    若是换成对外接活,迭戈喊出的价格都是每分钟专辑时长十万美元起步,甚至还有分成上的要求。

    好在mad唱片这一年多以来,业务发展得相当不错,虽然专辑发行的数量少,但大卖的比例却很高,利润自然不在话下。

    《阿瓦隆幻想曲》所需要的,算上未来的发行、宣传费用,总计三千五百万美元预算,甚至都没有让三支乐队对mad唱片追加投资,仅凭公司本身的流动资金,就足以支撑起这个计划。

    说起来,在例行查阅mad唱片账目的时候,罗杰才惊讶地发现,这家公司竟然这么赚钱!

    三支乐队自己的专辑就不提了,大头都是乐队的,公司分到的那点分成,扣去宣发成本,也就是勉强小赚,别说吃肉了,连喝汤都算不上,顶多是嚼几口骨头渣滓。

    但雷蒙娜-拉维尼、【ac-130】乐队,这两位现在可以算是mad唱片当家明星,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可不低。

    前者两张专辑一共在北美卖出了五百多万张,扣去杂七杂八的成本,到手的盈利在两千多万美元。

    后者仅仅只发行了一张《混合理论》,但销量却也同样逼近了六百万。

    而且由于成本更低,mad唱片在这张《混合理论》上的利润,达到了惊人的三千多万。

    这还仅仅只是专辑发行的部分,虽然签下的唱片合约都不涉及明星的广告收入分成,但演出方面的收益却也不小。

    包括雷蒙娜-拉维尼和【ac-130】在内的几位新人,都安排过不同规模的演出,有正常的巡演,也有纯粹商业性质的演出,规模都不大,但总的加起来,至今为止也有近千万美元的利润。

    其它新人也为公司带来了一些收益,但算不上太多,大体上可以抵扣掉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mad唱片就为股东们创造了高达七千万美元的盈利,堪称恐怖。

    “果然,做资本家剥削别人才是最赚钱的。”

    看完这一年来的账目概要,罗杰感慨道:“要是《美国偶像》能发掘出几个雷蒙娜-拉维尼这个级别的歌手,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等着分钱,一年都能轻松收入上亿美元。”

    “你就别在这刺激人了,你们上一张专辑赚了多少?五千万有了吧?”

    加里-贝尔笑骂了一句,话题一转,又说道:“比尔博姆提出了新专辑的计划,公司那边的审核没通过,找到我这来了,你有什么想法?”

    罗杰只给了ac-130乐队一张专辑的歌,在专辑大卖之后,乐队想要趁热打铁,尽快推出第二张专辑,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不过他们的写歌能力嘛……

    那份计划书罗杰也看了,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这支乐队的弹奏、演唱技巧在水准线以上,但并不是每一个能玩好乐器的乐手都能写出好歌的。

    “回头我给他们写几首歌好了。”

    林肯公园的代表作又不是只有一张《混合理论》,事实上,单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第二张专辑《流星圣殿(meteora)》才是林肯公园的巅峰。

    把这张专辑拆分开,搭配上一些ac-130乐队自己写的,质量稍差的歌,或许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这支乐队的口碑,但仅仅只考虑赚钱的话,这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至于ac-130乐队的口碑?

    那和罗杰有什么关系?

    想起前世的林肯公园,罗杰突然问道:“你觉得,让他们改个乐队名字怎么样?”

    “改名字?”

    加里有些疑惑不解:“你想到了什么?”

    “只是觉得有一个名字更适合他们。”

    罗杰停顿了一下,开口道:“你觉得【林肯公园(linkin-park)】这个名字怎么样?”

第377章 《美国偶像》启动

    与《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一同展开的,是《美国偶像》选秀计划的大规模宣传。

    在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调查之后,新成立的项目组确定了宣传的口号。

    【任何人都能成为大明星!】

    【属于平民的超级秀!】

    【观众即是评委!由你们亲自选出最终的获胜者!】

    这两条口号一经推广,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风头甚至超过了《摇滚圣经》、《阿瓦隆幻想曲》,乃至于任何一位明星的最新作品或者绯闻。

    北美并非没有过选秀类的节目,事实上,这类电视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

    但在过去,选秀类节目永远是已经签约,但还未出道的新人的舞台,例如大名鼎鼎的米老鼠俱乐部。

    而《美国偶像》打破了这个概念,以海选的形式,从3.5亿北美公民中,选拔出公众们最喜爱的明星。

    这个特殊的选秀形式,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

    不是没有人这么想过,这个想法根本不值钱,是个人都能想到。

    但没有人愿意花这么多资金去做一档电视节目,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偶像》一经推出,立刻就填补上了这块巨大的空白。

    一档全新的,能够全民参与的超级真人秀,立刻就引起了狂热的追捧。

    当然,在爆发式的热度增长背后,仅仅首笔就高达两千万美元的宣传费用,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无论是传统广告也好,病毒式营销也好,任何推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项目、再出色的创意,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一个出色的广告文案可以帮助你提高广告的转化率,但归根结底,推广的效果如何,还是取决于在宣传预算上砸进去多少钱。

    例如是兄弟就来砍我的那个坑爹游戏……

    有着大卫-劳伦斯和三支乐队的资金注入,《美国偶像》项目组不缺钱,也舍得在宣传上砸钱。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国偶像》效应。

    在这个年末,如果你不知道《美国偶像》,对它没有产生任何兴趣。

    那你就落伍了。

    在一波短暂,但却高密度的宣传轰炸之后,《美国偶像》项目组宣布,已经与fox电视台达成协议,第一轮五个州的海选,将于2002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开始。

    全程电视直播!

    首轮海选在西海岸的五个州举行,分别是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华盛顿、阿拉斯加,以及夏威夷。

    任何一位这五个州的居民,只要年满十八周岁,不大于二十五周岁,都可以通过网站、邮件两种方式报名,报名成功即可参与海选。

    如果嫌麻烦,直接在指定时间和地点的海选现场,当场排队报名,也是被允许的。

    除了年龄以及需要拥有北美公民身份之外,对于参赛者没有任何要求,甚至都不要求无犯罪记录。

    若是真的有某位刑期结束的人进入到决赛圈,反而是一个劲爆的宣传点,北美的公众天然就对浪子回头那一套兴趣十足。

    规则上,大体沿用了罗杰所描述的,前世《美国偶像》已经成熟的运作模式。

    mad唱片通过挖角、招聘组建起的专业团队,仅仅只是针对某些细节上的漏洞进行了补充,例如如何杜绝,或者至少是减少刷票等等。

    对于一个主要依据为观众投票来判断胜负的选秀节目来说,杜绝刷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刷票,只会将选秀变成一场闹剧。

    不说完全杜绝,但至少要大幅度的减少,将刷票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规则方面非常简单,所有报名者分为单人组、乐队组,分别进行竞赛。

    在海选阶段,观众不会参加,电视节目中播放的也是花絮、集锦的形式,或者选取某一个海选点进行较短时间的直播。

    这一点,和前世只有到半决赛阶段才开始直播有很大的区别。

    海选分为数个阶段,需要从无数报名者中,分阶段淘汰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参赛者,将人数/乐队数量降低至数百人,然后就会进入到正赛阶段。

    正赛的第一轮依然是由评委来决定参赛者的去留,在这一轮,参赛者人数会被降低至32或者36人,乐队组同样也是如此。

    这些人,就可以说是进入了决赛圈,在开始下一阶段的比赛之前,也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进行为期数周时间的专业技能培训。

    不过在决赛圈的赛制上,罗杰没有继续沿用前世《美国偶像》那种按性别分组的做法,而是采取抽签的模式,将单人、乐队两大类参赛者各自分为四个小组。

    每一周,都只进行一个小组的比赛,评委也不再对参赛者的去留做出决定,而是仅仅只在参赛者的表演结束后,对其表现进行点评,然后由全北美的观众,以电话和短信的方式,决定参赛者的去留,每轮每组淘汰末位两人,直至剩下2人为止。

    每个小组的淘汰结束之后,剩余的八个人进行决赛的竞争,依然是以单人组和乐队组为单位,各自进行竞争。

    这一阶段,为了延长节目的时长,每轮仅仅只淘汰一人,直至决出前三。

    单人组前三和乐队组前三,共计六人,将混合在一起,进行最终的决赛。

    每期节目每人演唱三首曲目,依然由观众投票,进行末位淘汰制,直至剩余三人时,演唱曲目增加至四首,但淘汰规则不变,直至决出最终的冠军。

    这个规则体系整体而言相对简单,没有加入复杂的胜者组、败者组、外卡晋级、复活晋级等机制。

    这倒不是说罗杰不愿意拿出来,而是节目组认为,先从简单的做起比较好。

    毕竟,此前没有人组织过如此大规模的选秀,所有人都可以说毫无经验。

    等到节目组对《美国偶像》这个项目足够熟悉,观众也一定程度上“看腻了”的时候,再拿出这些新鲜的玩意,不但有利于保证节目的质量,更能将热度维持得更久。

    北美的这帮电视人,做节目未必强到哪去,但在如何让一个节目的寿命更长久这一点上,绝对是无人能出其右。

    要问为什么……

    有一部拍了72年,合计18262集的电视剧,就是这帮人搞出来的。

    这部剧的名字叫做《指路明灯(the.)》,从1937年开播,一直拍到2009年才因为收视率跌破红线而停播,可谓是见证了北美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历程。

    一个投资高达两亿美元的大项目,哪怕再怎么信心满满,所有的参与者身上,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哪怕那些领死工资的员工也不例外。

    若是履历中出现“搞砸过投资两亿美元的大项目”这样一句话,以后想要再找工作,难度也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而压力最大的,无疑是罗杰、加里-贝尔、埃文-泰勒以及大卫-劳伦斯这些主要投资者。

    对于三支乐队来说,哪怕大卫-劳伦斯承担了大部分的投资,但剩余的部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旦《美国偶像》这个项目失败,说伤筋动骨倒是不至于,但也绝对称得上损失惨重。

    几千万美元,哪怕是名列富豪榜上的那些人,也不至于说完全不在乎。

    更何况即便是以乐队为单位,三支乐队的身家也不过数亿,这还包含了大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套现的歌曲版权等资产。

    身负着这样的压力,要说心里没有半点担忧,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大卫-劳伦斯也同样如此。

    这个超级二代不在乎钱,但却比任何人都要在意成败。

    若是项目成功,大卫-劳伦斯可以从家族获得庞大的资源支持,而若是项目失败,这个支持的力度如何,甚至于还有没有,那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从项目立项开始,可以说所有人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

    这样的现象很不好,但却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

    直到大卫-劳伦斯抱着一叠意向书,闯进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欣喜若狂地宣布:“伙计们!我拿下了几个大赞助商的合约!”

    按照项目组和fox电视台签署的协议,第一季的播放授权为浮动式授权,也就是根据收视率而定。

    只有在开播第一集收视率及格的情况下,fox电视台才会继续播放下去,但如果仅仅只是及格,fox不会拿出哪怕一美元的版权费。

    只有达到了相应的标准,才能够以“收视率奖金”的形式,从电视台方面获得收益。

    也就是说,如果不去考虑收视率的问题,《美国偶像》这档节目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赞助商的赞助,以及决赛圈参赛选手的唱片合约。

    后者的未来收益看起来很美好,但那首先要建立在《美国偶像》取得巨大成功的前提下。

    而前者……

    电视台自身的广告肯定是和《美国偶像》项目组无关的,毕竟北美的电视台本质上也是商业公司,追求的是利润,而不是做慈善事业的。

    但是在和fox电视台的协议中有相关的条款规定,在每一集的中场休息环节,以及节目本身包含的时间中,《美国偶像》项目组有权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播放赞助商的广告短片,或者由主持人说出广告词、添加赞助商的商标水印等等。

    可以说,这些赞助、广告收入,就是《美国偶像》短期内的最大收入来源。

    甚至是唯一的。

    大卫-劳伦斯带来了近十家赞助商的意向书,有的甚至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谈判,接下来的谈判中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分歧,签下合约至少是不成问题。

    在这些赞助品牌中,包括了福特汽车、可口可乐、沃尔玛、诺基亚手机等等的大品牌。

    这些品牌或许说出去给人的感觉比较低端,但体量却是极为庞大的,简而言之,就是有钱。

    非常有钱。

    由于将目光定位在中下收入阶层,这些品牌在推广、营销上的投入非常惊人,例如可口可乐,每年都会在广告费上砸进去数十亿美元。

    《美国偶像》本身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政.治节目,它的定位就是平民的娱乐,本身就和这些品牌非常契合。

    “这些赞助我们不可能全部吃下。”

    大卫-劳伦斯很清醒,也很理智:“我认为一家冠名赞助商,再加上三到四家主要赞助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太多的广告,会加重观众的反感,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节目时间。”

    “这些你去谈。”

    大卫-劳伦斯很擅长拉赞助。

    这也是必然,出身于劳伦斯这样的家族,无论其本人是否专注于这方面的钻营,和整个北美商业界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断不开的。

    上边有人好办事,这句话的适用范围是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了北美。

    本着人尽其用的原则,罗杰干脆将拉赞助的活全交给了大卫-劳伦斯去做,只提出了一点要求:“我只有一个要求,所有的赞助合同只签一季。”

    粗略翻看了所有的意向书,虽然这些品牌给出的价格都还算大方,但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达到罗杰对《美国偶像》这个项目的预期。

    以可口可乐为例,他们希望以一季8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美国偶像》的冠名权。

    而以前世《美国偶像》的火爆程度来看,罗杰认为这个数字最起码要加上一个零。

    尽管这只是初步的报价,后续必然还有谈判的空间,但也可以体现出商界对这档节目的态度。

    重视,但却不够重视。

    但是口说无凭,在收视数据出来之前,罗杰也没有任何方法能够证明《美国偶像》会有多么的火爆。

    既然没有人肯给出超高的价格,那就先低价签着,等到第二季再开始涨价。

    这种生意,可不存在什么“没人出高价,我宁可不卖也不降价”的原则。

    少卖一季的广告,就少赚一年的钱,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哪怕这钱看起来少了些,但总比没有要强。

    哪怕拿下大卫-劳伦斯拉来的这些赞助,《美国偶像》第一季也很大概率会出现亏损的账单,但多收一美元的赞助费,就能少亏损一美元。

    哪怕是亏钱做品牌,也不能亏得太严重,否则品牌还没做起来,投资人就破产了,那还谈什么后续的盈利?

第378章 有没有兴趣再合作一次?

    作为一个超级二代,大卫-劳伦斯和某些小说中常见的富二代角色截然相反,是一个相当务实的人,比任何普通家庭出身的人都更加注重“效率”这个单词。

    乐队还没有结束《阿瓦隆幻想曲》的录制,大卫-劳伦斯那边就已经搞定了所有赞助商的谈判,只等着mad唱片这边签字,合约就会成立。

    主要的赞助商有四家,其中北美最大的通讯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1100万美元的价格拿到了节目冠名权。

    可口可乐、福特汽车以及诺基亚手机,则分别以200万至700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节目中的植入广告。

    当然,根据赞助费的差别,植入广告的数量、类型自然也不一样。

    例如作为冠名赞助商的at&t,他们就要求每一集正式播出的《美国偶像》正片中,必须包含完整的at&t宣传广告,这则广告的时长是29秒。

    并且在节目画面的左下角,必须包含at&t的商标水印,且在任何北美发行的版本中都不得剪去,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播放、录像带租赁、dvd纪念版等等。

    甚至于,当一季的比赛结束之后,推出《美国偶像》原声唱片时,专辑上也要印有at&t的商标,连大小和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花钱最少的诺基亚手机,每集就只有三次广告播放,每次长度限定在五秒以内,且不会在dvd版本中出现。

    四家赞助商,总计为《美国偶像》第一季带来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

    相较于前世,《美国偶像》最为火爆的那几年,每年仅仅广告收入就高达八亿美元以上,差距不可谓不大。

    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还没有开播的节目,能有千万美元级别的收入,已经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可口可乐出了500万美元?”

    罗杰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像和可口可乐还有合同在身。

    每年一百万美元,这点收入对乐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不过已经签下的合同,罗杰也不会无缘无故去反悔。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八年八百万的代言,乐队毫无疑问是亏的。

    但若是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可口可乐给出的待遇其实很不错,名义上是代言,但乐队需要付出的其实很少。

    无非就是将肖像权授权出去,偶尔拍几张海报。

    今年一整年,可口可乐的人甚至没有联系过乐队。

    说起来,乐队还欠可口可乐一支广告片。

    这家公司大约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来找乐队谈这件事。

    所谓合适,自然是利益能够最大化的时候。

    以乐队现在依旧在持续上升的势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支广告片拍得越晚,对可口可乐就越划算,合约又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可口可乐自然不会着急。

    金主都不着急,罗杰自己就更不会着急了。

    念头在脑海里转了几圈,就被丢到了一旁,回到《美国偶像》的话题上。

    “这个项目,你多盯着点。”

    罗杰最近非常的忙,连前段时间的mtv颁奖典礼都没时间去参加。

    停顿了一下,罗杰开口道:“《阿瓦隆幻想曲》大概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录完,在这之前,我都没有时间去管《美国偶像》的事。”

    “《大卫-鲍伊》的冲奖计划呢?”

    大卫-劳伦斯很关系这件事。

    《大卫-鲍伊》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至今为止,北美销量已经接近了千万,随时都有可能达成钻石唱片的成就。

    虽然单周销量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下滑,但新增的数据也依然还算可观,至少在几个月内,还能再带来千万美元级别的收入。

    而若是能够在格莱美上有所斩获,将这个数字再翻上一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格莱美光环对专辑的加持虽然没有隔壁奥斯卡对电影的加持那么大,但也总归是有利可图的,否则为何那些歌手、唱片公司每年要花费巨资,投入到格莱美的公关上?

    仅仅只是名气?歌手自己或许愿意,唱片公司可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盯着获奖名单去购买专辑的人,绝对不少。

    每年的格莱美结束之后,获得重要奖项的专辑,销量都会有一个不小的增长。

    “公关团队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大卫-鲍伊》的冲奖公关,依然是交给帕妮丝-格里芬的团队来做。

    就和经纪人、律师一样,公关负责人这个位置,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理由,通常是不会轻易换人的。

    罗杰似乎想到了什么,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大卫,在签订投资协议之前我就提醒过你,《大卫-鲍伊》这张专辑很难拿到重量级的奖项。”

    乐队已经连续几年在格莱美上斩获重要奖项,按照通常的规律而言,接下来的这几年,除非有“颠覆性”的专辑问世,否则顶多给一两个不值钱的小奖意思意思。

    除了排资论辈以外,在分蛋糕这一点上,格莱美做得几乎是不加掩饰。

    连续获得重量级奖项的歌手和乐队,通常都要被“雪藏”个几年,除非在这几年里,推出的作品出色到格莱美不得不将奖项给他的地步。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质量是足够的,但因为匿名发行的缘故,mad唱片压根没有为这张专辑申报任何奖项。

    虽然在原则上,格莱美会“主动收录发行时间符合要求的作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某一张专辑没有主动去申报奖项,那么会员们在投票的时候也会忽略掉它。

    即使公众质疑格莱美的公正性,格莱美也有很确切的理由来反驳。

    人家不愿意申报奖项,我总不能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去逼他们申报吧?

    更何况,就算格莱美想这么做,首先也到找得到皇后、夜愿,以及未来会出现的齐柏林飞艇、深紫……等乐队到底在哪。

    “一点希望也没有吗?”

    大卫-劳伦斯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那我们这些公关投入,不是在白费钱?”

    “做了公关,获得重要奖项的可能性也很低,但是如果不做公关,那这个概率就是零。”

    事关几百万美元的公关预算,罗杰也耐心解释了一句,然后又说道:“例如最佳摇滚专辑这样的重要奖项拿不到,但是如果把目标放在最佳金属乐演奏之类的小奖项上,难度还是不大的。反正大头由我们来付,你总不至于亏本。”

    乐队自己也不会亏,不提在《大卫-鲍伊》专辑中的高额分成,单是给乐队履历上添上一座留声机,几百万美元花得就很值了。

    未来在人们说起darkness乐队的时候,只需要提起一句“他们获得了76座格莱美奖杯”这样的话,对乐队不了解的人就会立刻感受到这其中的分量。

    至于这76座奖杯中,有多少是最佳摇滚专辑、最佳摇滚乐队的重要奖项,乃至于年度专辑、年度单曲和年度制作这三项最重要的通奖,还是大部分靠最佳器乐编排这种没有任何分量的奖项来凑数,那根本不重要。

    想了一下,罗杰又问道:“《大卫-鲍伊》现在的北美销量怎么样了?离一千万还差多少?”

    相处了这几个月,罗杰对大卫-劳伦斯的性格很是了解。

    如果北美销量已经突破千万,这家伙早就大呼小叫起来了,既然没有,那肯定是还没突破这条分界线。

    “截止到前天的数据,972万。”

    说起专辑的销量,大卫-劳伦斯感慨道:“《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销量也很接近,有955万,今年的年度冠军,肯定是这两张专辑之一了,《大卫-鲍伊》的胜率要大一些。”

    哪怕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是实体唱片最为辉煌的年代,但钻石唱片也不是能够随随便便出来的。

    尤其是北美,这片市场确实足够繁荣,民众的消费能力很强,但钻石的标准也同样的高,足足一千万。

    而在其它地区,这一标准就要低得多,许多地区甚至压根没有这个级别,白金就到顶。

    亲手投资了一张钻石唱片,而且还很有可能拿到年度销量冠军,大卫-劳伦斯的兴奋,绝对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这不仅仅只是金钱上的利益,更是打入这个圈子的钥匙。

    有了这样的履历,大卫-劳伦斯想要继续投资唱片业,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

    “估计再有两三周,最多一个月,就可以到钻石。”

    这两张专辑的销售高峰期都已经过去,每周的销量都在逐渐下滑。

    但下滑得再快,至少短期内还是能看得见增长的。

    罗杰大概计算了一下,对大卫-劳伦斯说道:“等北美销量过千万,我们就直接向唱片业协会申请钻石认证。拿到钻石认证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卖海外发行权了。一张北美的钻石专辑,海外发行权至少也能卖出五千万以上。”

    五千万美元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哪怕大卫-劳伦斯对金钱不是特别的在乎,听到“五千万美元”,也忍不住严肃了起来,露出认真思索的表情。

    稍倾,大卫-劳伦斯犹豫着开口问道:“罗杰,我听说有的唱片公司会为了达到某个认证销量,自己掏钱去买专辑?”

    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别的不说,单就专辑历史销量排行榜前十的作品,没有一个是完全不存在“刷销量”情况的。

    区别只在于刷了多少。

    如果一张专辑的销量卡在一个尴尬的数字上,比如990万,唱片公司多半会自掏腰包,将其推过1000万的门槛。

    至少说出去好听,而且很多路人歌迷在挑选专辑的时候,一张钻石唱片,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出手购买的理由。

    “这么多人买,总不会太差吧?”

    这样的心理,在任何国度都很普遍。

    “你打算掏钱买销量?”

    罗杰摇了摇头:“这根本没必要,多等两周的事,不要做得太刻意了。”

    如果这张专辑最终销量定格在现在的数字上,不用大卫-劳伦斯去说,罗杰自己就会出钱将其推过钻石唱片的门槛。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大卫-鲍伊》的销量还在持续增长,突破千万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情况下,就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了。

    “抱歉,我有点着急了。”

    罗杰只是稍微劝说了一句,大卫-劳伦斯立刻就冷静了下来。

    深呼吸了几下,开口道:“家族给我安排的考核时间是三月份,申请认证、谈判这些都需要时间,我怕来不及。”

    大卫-劳伦斯没有说所谓的“考核”到底是什么,但想来也和这几笔投资脱不开关系。

    若是能够早点谈下海外发行合约,估计对大卫-劳伦斯的“考核”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按照当初的协议,无论是北美销售的收入,还是海外发行权的卖断,大卫-劳伦斯都可以享受其中的百分之六十。

    大卫-劳伦斯在《大卫-鲍伊》这个项目上投入了七千万美元,如今虽然大部分资金还没有回笼,但收回成本,乃至于盈利已经是百分之百可以确定的事情。

    但没有人会嫌自己赚得少,如果海外发行权卖出五千万美元,大卫-劳伦斯的盈利数字就又多了三千万。

    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如果再考虑上未来的版权开发收入,大卫-劳伦斯仅仅只是在这一张专辑上的投资,就能带来近乎翻倍的利润,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相当惊人的。

    虽然大卫-劳伦斯的收入不少,但乐队也说不上是亏本。

    除了先期支付的三千万美元基础酬劳之外,乐队还能享受百分之三十的分成,这也是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最为关键的是,大卫-劳伦斯投入的资金,极大地缓解了乐队紧张的资金流,这是无法单纯用数字去衡量的。

    而且,结交一个超级富豪家族的后代,对乐队的好处,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多一个融资渠道上。

    明星的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说穿了,根本无法真正打入北美上流社会的顶层。

    大卫-劳伦斯对乐队来说,就是进入这个层级的邀请函。

    考虑了片刻,罗杰又开口道:“大卫,按照我们的协议,乐队要为《大卫-鲍伊》准备一场巡演。我们打算在明年展开一次小规模的巡演,大概十场左右,有没有兴趣再合作一次?”

第379章 价值连城的金矿

    巡演上的合作只是小事。

    对于这次的巡演,无论是罗杰,还是乐队的其他人,都不算是重视。

    除了履行合约之外,这次巡演更主要的目的是不要让乐队的巡演中断太长时间。

    通常而言,当红歌手和乐队,都是在不断的演出、出专辑、演出、出专辑中循环渡过的。

    别说两年没有演出了,就是一年没有演出,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像鲍勃-迪伦这种每年演出至少百场以上,堪称劳模的典范暂且不提,绝大多数北美当红歌手,每年都会有十到五十场不等的演出计划。

    低于这个数字,要么是粉丝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起巡演的需要。

    要么是钱赚够了,有隐退的打算。

    当然,也有像乐队这样的例外,忙得没时间。

    原因无他,罗杰想搬运到这个世界来的歌太多了,光是制作专辑的计划书、录歌、宣传等等,就要占掉相当多的时间,哪还有时间去为巡演做排练?

    虽然说小场的巡演不排练也行,演出之前花上几个小时简单地过一遍流程,剩下的就等到演出当天即兴发挥,这种做法其实在乐坛是相当普遍的。

    但是这样做,无疑会降低演出的质量,而且降低的不是一点半点。

    大部分歌迷不在乎,只要能在现场和偶像们一起嗨起来,就足以满足,哪怕为此掏空腰包也在所不惜。

    但这种敷衍的态度,对乐队本身的事业其实是有着相当大的损害的。

    小场次的演出敷衍了事,当这成了一种习惯,接下来就是在大型演出中应付差事,再到专辑……

    渐渐地,歌迷们就不会继续买账了。

    在娱乐圈混,敬业确实不是值得夸赞的品质,只是最基本的基础。

    像是什么演唱会假唱、拍戏全程用替身,后期直接抠图等等,这种奇葩事在北美只要发生一次,就会被所有粉丝列入黑名单。

    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主要是时间不够乐队内部的共识很简单,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保持一定的演出场次就够了,不举行大规模的巡演。

    更多的时间,主要还是放在专辑制作上。

    做出这个选择的理由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出专辑比举办巡演更赚钱。

    很质朴的理由,谁也不会嫌钱多。

    尽管实体唱片业受到数字唱片冲击,整个产业已经开始出现了萎靡的征兆,但也仅仅只是征兆。

    在萎靡到出唱片的利润低于巡演利润之前,乐队的工作重心都会放在专辑,而不是演出上。

    至于这个过程要多久,所有人都无法做出准确的推论。

    即使罗杰靠着前世的记忆,也只能推断出还需要五到十年。

    不提两个世界截然不同这一点,罗杰前世也没有刻意去关注过这方面的消息,能知道个大概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记得准确的时间。

    反正不管怎么样,至少在巡演变成乐队的主要收入来源之前,制作专辑的优先级肯定是要排在巡演之前。

    但为了保持乐队的影响力,演出也不能完全放弃。

    每年一个短期的小场巡演,或者一到三场大型单场演唱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大卫-鲍伊 tour】交给mad唱片去制订相应的计划之外,罗杰还要求mad唱片搜集2003年下半年,预计到场观众人数在六万以上的大型音乐节的资料。

    “不要北美的音乐节,地点最好是中欧,欧洲的其它地区或者亚洲也可以列入备选。”

    这是罗杰对mad唱片负责人的原话。

    根据经纪人团队的报告,自从《大卫-鲍伊》专辑之后,随着几年的积累,乐队在北美的粉丝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

    想要继续开拓市场,最好的选择是将目光放到海外。

    因为乐队的主要,或者说唯一的音乐类型是摇滚乐,开拓市场的方向最好是放在对摇滚音乐接受度较高的地区。

    再考虑到歌曲和电影不同,语种对歌迷选择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最好是英语地区,或者至少是英语普及率较高的地区。

    再考虑到正版消费能力等等问题,中欧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北欧、澳洲、以及亚洲的岛国和棒子国。

    至于不可描述国度,那片市场确实庞大得惊人,但对于摇滚音乐的接受程度嘛……

    再加上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去太平洋对岸举办巡演,这个想法,至少数年之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好的选择还是英法德三国,无论是歌迷们的钱包,还是对英语摇滚的接受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事实上,只要在北美流行的东西,到了这几个国家,卖得都不会太差。

    大型音乐节的资料都是公开的,在互联网上就能查到。

    再打一通电话过去,就能了解到演出阵容是否确定,经费是否充足。

    前者决定了乐队有没有可能去参加,而后者则决定了主办方是否付得起乐队的出场费。

    很快,mad唱片的相关工作人员就搜集到了大体上完整的资料,当然,这些仅仅只供初步筛选。

    “就这个吧,你们去谈。”

    罗杰翻了翻,很快找到一个位于英国的摇滚音乐节,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雷丁&利兹音乐节()。

    前世,罗杰以观众的身份参加过这个音乐节,对它有着不错的印象,直接被列入了第一选择。

    当然,这本质上还是一场商业性质的演出,感官好坏只是最不重要的评判标准。

    如果主办方不肯给出符合乐队地位的待遇,罗杰也不会舔着脸硬要凑过去。

    将联络、谈判的事情一股脑丢给了mad唱片,罗杰又一头扎进录音室,继续去完成那张《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

    这张专辑已经录了一个多月,但距离完成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由于专辑的规模太过于庞大,二十多个人要经常中断录音,然后一起讨论接下来的某个段落该如何表达。

    完整地描述一段音乐,靠的从来都不是一纸简单的曲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曲谱只能限定某一段旋律用哪些音符组合,但同样的音符,用木吉他还是电吉他?用指弹还是拨片?要注重力度还是注重旋律?

    这些都会影响最后的成曲效果。

    这张专辑涉及九位主唱和十几名乐手,总计二十多个人,每个人都会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绪和理解。

    如果在整体上不能够统一,那做出来的东西简直会是一场灾难。

    事实上,《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最大的难点,就是在保证参与者,至少是主要参与者们能够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充分融入自己的个人风格。

    几支乐队的成员们,大部分的时间也不是呆在录音室里,而是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各自对这张专辑的理解,以及该如何表达。

    这么多人,出现意见矛盾是很正常的事,甚至有截然相反的理解。

    这个时候往往就会陷入争执,直到某个人被说服,或者被“说服”。

    这才是最困难,也最浪费时间的地方。

    当罗杰精疲力尽地走出录音室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这张专辑竟然录了整整三个月时间。

    格莱美都tm快开始了!

    然而《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的录音阶段依然还没有结束。

    没错,这次罗杰终于不是最慢的了。

    还有五六个人比罗杰更慢。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倒数第一的人,十有**是在专辑中扮演教皇的加里-贝尔。

    教皇克莱门斯八世这个角色的戏份并不多,但受限于专辑整体风格,对唱功上的要求和加里-贝尔过去常做的有很大的区别,这导致加里-贝尔很难适应,进度也快不起来。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顶多就是再跳票一次。

    因为进度严重落后于预期,原定于2003年一月底发行的《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已经跳票了两次。

    先是拖延到二月初,后来又改到三月初。

    “要不然,让mad唱片发个发布会,直接改到四月份?”

    罗杰认真考虑着,如果第三次跳票的发布会真的举行,mad唱片的新闻官会不会被愤怒的歌迷打死这种问题。

    在互联网上,几支乐队的歌迷已经闹了好几次了。

    其中有一位歌迷的意见,在上收获了数千个点赞。

    “《诗人与钟摆》都tm卖了五百万张了,说好的《阿瓦隆幻想曲》在哪?!!!”

    而在该动态的下方,被顶到第一名的评论是这样的:

    “如果《阿瓦隆幻想曲》再不出,我就要去粉nightwish了!”

    罗杰脑补了mad唱片新闻官的一百零八种死法之后,叫来了助理,开口道:“给公司那边说一声,《阿瓦隆幻想曲》还要延期。”

    歌迷愤怒?

    大不了就杀一个程序员祭天嘛!

    什么?mad是一家唱片公司,没有程序员?

    那就杀一个新闻官祭天好了。

    罗杰决定学习某玻璃渣的优良传统,坚持跳票一万次的路线不动摇。

    翻了一会,这家社交媒体的发展势头非常得猛,如今已经是北美第二大社交平台。

    虽然和前世的脸书还是没法比,但是只要其创始人爱德华多教授愿意,随时都可以上市。

    根据华尔街的预测,一旦上市,至少会有十亿美元的市值。

    这还是在2000年初的股灾之后,华尔街对互联网企业的预估普遍下调的缘故。

    在去年的时候,又进行过一轮融资,这也是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去烧钱抢用户,想要发展起来都是很快的。

    前提是烧得起这么多钱,并且有着能够留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资金的缘故,罗杰放弃了在这一轮融资上行使自己的优先权,如今股份已经被稀释到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但即便是这个数字,也意味着只要上市,罗杰就会凭空多出数亿美元的资产。

    虽然资产和资金是两回事,价值数以亿计的股票,想要脱手套现的难度非常大。

    但这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无视掉的。

    当然了,想要达到前世脸书的那种程度,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但随着的不断扩张,罗杰想要增持股份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不提所需的资金,单单只是说服其他股东卖出手中的股份,还不影响的运作,这就是一件无限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在所有的大股东中,罗杰是唯一一个无法对公司提供太多现金以外帮助的人。

    这也就导致了罗杰最多只能依靠“融资优先权条款”来保证手中的股票份额,而无法增持。

    不过这也就够了。

    考虑到未来融资的数额只会越来越大,手头还有另一个计划需要巨额的资金,罗杰甚至在慎重考虑是否一定程度上减持的股份。

    成为这个世界的“脸书”的大股东确实很诱人,但罗杰很清楚,自己的根本还是在乐坛。

    想要加深在乐坛的影响力,或者说话语权,方法有很多。

    mad唱片的发展算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的业务早已走上正轨,只要《美国偶像》不出现断崖式的失败,成为五大巨头之下最顶级的几家公司之一,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至于五大……那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不是单纯的正常发展能够做到的。

    五大巨头对乐坛的垄断,比好莱坞六大更甚。

    若是有低一级的唱片公司威胁到五大的地位,必然会遭到五大的联手打压。

    而除了mad唱片本身的发展之外,还有一条路,更快捷,收益也更高。

    那就是版权。

    无论是乐坛还是好莱坞,大公司赖以为生的根本都是版权。

    若是去掉版权库,五大依然是乐坛最顶尖的公司,但和rca这样仅次于五大的大公司相比,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建立起一个价值足够高昂的版权库,不但要质量,数量也要跟得上。

    而正好,罗杰就知道,甚至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开始运作一个机会。

    一个得到上千首经典作品版权的机会。

    米迦勒-杰佛逊手中那座价值连城的金矿。

第380章 收视人数:3380万

    “欢迎来到新泽西……”

    电视机上,播放着《美国偶像》最新一集海选。

    正如罗杰一开始所设想的那样,经过一个月的播放,《美国偶像》如同前世一样,迅速火爆了起来。

    事实上,《美国偶像》的开播第一集收视率并没有达到预期,仅仅只是勉强跨过了不会被fox砍掉的门槛。

    在短暂地慌乱之后,项目组迅速根据各方收集到的反馈,对节目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

    比如说第一集的时候,是直接从海选现场,直播某一个时段的所有内容。

    而在调整之后,就改成了将数天的海选过程挑选出精华部分,浓缩进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当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调整,例如深挖选手背后的故事,例如对评委做出更加严格的“角色设定”等等,可以说是彻底挽回了这个投入巨大的项目。

    在最新一期的neilson收视统计上,《美国偶像》成功超越了一部播放了超过十年的经典美剧,以3380万人的收视人数,成功登顶第一。

    按照mad唱片和fox电视台签署的浮动式协议,如果这个收视率保持到第一季结束,《美国偶像》能够从fox电视台获得五千万美元以上的转播费收入。

    这个数字相较于高达两亿美元的投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但重要的不是转播费有多少,而是《美国偶像》本身的品牌价值。

    mad唱片和大卫-劳伦斯早就达成了共识,《美国偶像》第一季只要不是巨额亏损,就会继续拍下去。

    把品牌做起来,还怕没钱赚?

    事实上,在北美最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neilson公布了统计结果之后,大卫-劳伦斯就立刻找上了罗杰,提出将《美国偶像》第二季的计划提上日程。

    由于经验不足等缘故,第一季的《美国偶像》其实是犯了很多错误的。

    别的不说,单是播出时间就有很大的问题。

    按照北美通常惯用的模式来说,无论是电视剧也好,真人秀也罢,通常都是按照两个固定的播放季来播放。

    其中夏季为六月到八月,秋季则是九月到次年四月。

    形成这样模式的原因有很多,这么多年下来,观众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会在相应地时间去观看节目。

    而《美国偶像》第一季的计划,却是从十二月到次年六月。

    这个时间错过了秋季档的开头,许多观众已经有了固定的剧去追,自然也就不会转而来看《美国偶像》。

    其实在项目开始之初,就有人提过这方面的问题,但因为三支乐队不懂行,又急着开始这个计划,于是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

    好在这个错误没有对《美国偶像》造成太过严重的伤害,已经弥补了回来。

    至少是一定程度上。

    在录制、播放过程中,项目组陆陆续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很快就能解决,有的却一时半会没什么好的办法改变。

    比如说在选秀节目传统的评委设定上,必须要有一个优柔寡断的评委和一个负责毒舌的评委,这一点就没有体现出来。

    而一个月下来,观众们对评委的性格等等都已经习惯了,这个时候再去改,肯定是来不及的。

    至于换人,那更是不可能。

    不提合同的问题,单是如何确保观众不会反感,就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好在《美国偶像》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的符号,些许的瑕疵倒是不至于让这个品牌烂掉,在第二季的时候再调整过来即可。

    大卫-劳伦斯找上罗杰,除了希望尽快将《美国偶像》第二季提上日程之外,也有想要讨论这些事情的想法。

    “下一季,这些评委都要换掉。”

    罗杰看着电视上毫无特点,表情僵硬的评委,感到十分不满。

    不说要搞出那种【吾日三省吾身,有freestyle吗?还有freestyle吗?有没有freestyle?】的评委人设,最起码毒舌和搞笑这两个属性是必备的吧?

    第一季的这几个评委,说出去倒是大名鼎鼎,都是这个世界红极一时的流行巨星。

    但是这种节目,选评委,身份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会不会玩,能不能让观众觉得好玩。

    “他们的表现确实很一般。”

    大卫-劳伦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节目的看点和四位评委完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什么样的评委是好评委,大卫-劳伦斯不懂,但却也能看出来,第一季请来的这四人,对节目的帮助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大卫-劳伦斯提议道:“罗杰,不如下一季你来试试?”

    “我没那个时间。”

    罗杰很干脆地拒绝了,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而且我也不擅长表演。”

    混娱乐圈的,哪怕是歌手而不是演员,演技也绝对不会差。

    罗杰所说的表演,是指做选秀评委所需要的那种表演风格。

    经历过前世无数选秀节目的轰炸,罗杰很清楚,当评委本质上也是一种表演。

    某种程度上来说,评委的表演甚至比选手更加重要。

    “也是,让你做评委太过于大材小用了。”

    大卫-劳伦斯只是一时兴起,仔细思考了一下,就清楚罗杰不可能放下乐队的工作,去做一个选秀节目的评委。

    当评委才赚多少钱?

    或许那些收入较差的二线明星愿意,但当红一线,却是不可能放着更赚钱的生意不做,去干这个。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大卫-劳伦斯又问道:“关于《美国偶像》的第二季,应该要尽快做个计划出来了吧?”

    “第二季肯定是要做的,但现在就开始,有些太早了。”

    哪怕仅仅只是开始做初步的计划书,也太早了些。

    许多问题,都要在第一季当中发现,然后考虑好解决的方法才行。

    在没有暴露出足够多的问题之前,就贸然启动第二季的计划,太过于仓促了。

    想了想,罗杰说出了mad唱片提出的建议:“项目负责人之前说过,认为以后应该固定在秋季档开播,也就是九月份,你觉得怎么样?”

    “九月份……”

    大卫-劳伦斯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点点头道:“我认为秋季档确实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夏季档只有三个月时间,大概就是十三周左右,太短。

    《美国偶像》目前是每周播放两集,到了决赛后半程,还要减少到每周一集。

    十三周下来,顶多也就二十集不到。

    这点时间够干嘛的?连个海选都不够。

    不把节目时间拉长,怎么赚钱?

    还是秋季档好,足足大半年的时间,可以播放足够多的集数,卖广告的时候,也更加能够喊出一个高价来。

    你看,我这一季四十多集,你广告费给的少了,好意思嘛?

    既然第二季是九月份才开播,那计划确实没有必要做得太早,在第一季进入到后半段的时候,再去考虑第二季的问题,时间上绝对绰绰有余。

    考虑了一会,大卫-劳伦斯话题一转,问道:“罗杰,过段时间mad唱片就要结算第一笔分成了,这笔钱我打算继续投资出去,有合适的项目推荐吗?”

    在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大卫-鲍伊》这个项目,大卫-劳伦斯的分成结算账期是三加三,即每三个月计算一次,延迟三个月到账,也就是发行六个月就能拿到第一笔分成,属于结算比较快的一种方式。

    在唱片业,更加常用的是三加六和六加六两种结算方式,分别需要九个月和一年以后才能拿到第一笔钱。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美元是一直处于不断贬值状态的。

    持有大量资金,是一种相当愚蠢的做法,绝大多数有钱人都会将手头的资金投资出去,只保留必要的流动资金。

    大卫-劳伦斯也不会例外。

    “我这边暂时没有合适的项目。”

    罗杰考虑了片刻,摇了摇头。

    【大卫-鲍伊 tour】这种小项目不提,总共也花不了多少钱。

    正在进行的《阿瓦隆幻想曲》没有大卫-劳伦斯的投资,全部资金由mad唱片提供。

    而在完成这张专辑之后,乐队短期内的计划,依然是《摇滚圣经》系列。

    这个系列,罗杰不打算让别人插手,哪怕仅仅只是投资。

    至于和《摇滚圣经》打擂台的专辑倒是无所谓,但问题是,下一张《摇滚圣经》发哪一部,罗杰都还没想好,更不要说另一张专辑了。

    在整个《摇滚圣经》系列中,已经完成选歌的仅仅只有四部。

    分别是《华丽摇滚:波西米亚狂想曲》、《歌剧金属:诗人与钟摆》、《朋克摇滚:郊区的耶稣》以及《迷幻摇滚:月之暗面》。

    前两者已经发行,而《月之暗面》由于其中的单曲《时光(timie)》已经随着《a&b》专辑发行。

    这首歌乐队持有完整的版权,但若是太早发行,无论是否用pink-floyd这个“马甲”,都会让《摇滚圣经》系列的匿名发行失去意义。

    在罗杰的计划当中,《月之暗面》必然是要和《布鲁斯摇滚:天堂的阶梯》一样,放在整个系列的最后。

    《郊区的耶稣》早点拿出来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形式。

    这张专辑的主题是叛逆少年的成长,但却也包含了很多反战的因素在内。

    事实上,比利-乔-阿姆斯特朗写出《美国白痴》这张专辑,本身所想表达的主题就是反战。

    而现在的社会形势嘛……

    911发生的时间,可是仅仅只过去了一年多一点。

    虽然随着美军在中东陷入泥潭,民间出现了不少反战的声音,但支持战争的才是现在的主流。

    从各种方面来考虑,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最好也要延后。

    根据前世的情况来看,延后一年半到两年,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

    虽然音乐受社会形势的影响没有电影那么大,但却不能完全忽略。

    事实上,纵观整个摇滚音乐的历史,从最早的摇滚音乐在北美南部诞生以来,每一次出现重大变革,都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

    《郊区的耶稣》和《月之暗面》的发行时间都要延后,《重金属摇滚篇》和《民谣摇滚篇》罗杰又连最基础的选歌都还没有完成,其它的就更别提了。

    下一张《摇滚圣经》发哪一部都还不知道,自然就更加不用考虑pk专辑的选择了。

    “大卫,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下一张专辑的主题。”

    考虑了片刻,罗杰如实说出自己面临的情况,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开口道:“我现在对下一张专辑一点想法都没有,完全不知道要从何下手。”

    “没有灵感?写不出歌?”

    大卫-劳伦斯知道很多创作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哪怕是以高产而著称的创作者,也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

    而这个时间有长有短,谁也说不准灵感什么时候会出现,又是否能够被及时捕捉。

    “那倒不是。”

    罗杰摇了摇头:“问题更复杂,灵感太多了,不知道选哪个好。”

    这个回答有点装逼的嫌疑。

    好吧,不用嫌疑了,这货就是在装逼。

    反正写(chao)歌什么的,对罗杰来说根本不算是问题。

    选歌才是最大的问题。

    “你……”

    大卫-劳伦斯被罗杰的话给呛住了,憋得脸色通红,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哈哈……”

    罗杰尴尬地笑了笑,指着电视,生硬地转移话题道:“这个小妞怎么样?身材很辣,作风也够大胆。”

    电视上,《美国偶像》这一集已经播放到了尾声,一名参加海选的少女,穿着一身比基尼,出现在海选的现场。

    当少女唱到一半,脱下身上长裙的时候,那名饶舌歌手出身的黑人评委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波涛汹涌,仅仅只是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好像在冲浪一样。

    哪怕是在以热情著称的新泽西,这样大胆的作风也不多见。

    “唱得一般,不过身材确实很辣。”

    大卫-劳伦斯摸了摸下巴,考虑了片刻,转过头看向罗杰,问道:“你有没有兴趣?如果你不感兴趣,我可就要下手了。”

第381章 《摇滚圣经:重金属篇》

    和大卫-劳伦斯的聊天多半只是开玩笑,对于罗杰来说,除了手头上的工作之外,迫在眉睫的事情,是确定下一张《摇滚圣经》的选歌。

    或者至少先确定下来类型。

    摇滚音乐的种类,若是细分下来,可以多达数百种,哪怕是较为常见的主要类别,也有数十种之多。

    在罗杰的计划中,《摇滚圣经》系列起码要包含十种以上的摇滚类型,但最多不能超过十五种。

    若是每种摇滚流派都单独出一张专辑,那就真成了有生之年系列了。

    而这十到十五种摇滚流派的选择,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市场。

    像是碾核、死亡金属这种极端到极点的类型……还是想想就好了。

    别说普通歌迷了,就是罗杰这种狂热的摇滚爱好者,也只是偶尔听一下换换口味,不会天天循环着放。

    喜欢听哪一种摇滚类型的人最多,就选哪一种。

    如果单纯以这一点来看,重金属摇滚、布鲁斯摇滚和复兴朋克,毫无疑问是排在最前的。

    后两者的发行计划都被罗杰推后,暂且不提。

    重金属摇滚篇中,到目前为止,仅仅只确定了一首歌,而且早就已经录完。

    深紫乐队的《四月(april)》。

    早期的深紫乐队毫无疑问是重金属摇滚的代表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摇滚类型的鼻祖。

    虽然后期就……

    咳,咳。

    重金属摇滚(),也叫做硬摇滚()。

    (ps:硬摇和重金属划分的问题一向争议很大,书里就这么设定,两种是一个类型,别杠,求你们了。)

    虽然名为重金属,但事实上,在几乎所有“金属乐摇滚”中,重金属可以说是最“轻”的摇滚了。

    不提碾核这种极端类型,就是比较常见的力量金属、速度金属,都要比它重度得多。

    之所以叫重金属,是因为在它刚刚诞生之初,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口味的音乐之一。

    这种类型最早可以追溯到摇滚诞生之初的十年里,但真正被单独罗列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摇滚流派,是黑色安息日乐队的成立。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重金属摇滚迅速风靡全球,成为最受欢迎的摇滚类型之一。

    随着重金属摇滚的发展,也不断地随着市场环境而演变着。

    早期的重金属,以现在的审美来看,实际都很轻度,例如黑色安息日,深紫等等。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重金属新浪潮的兴起,以铁娘子、metallica等为代表的乐队,又将其进一步延伸,变得“更重、更金属”。

    事实上,无论是早期相对“清淡”的重金属,还是后来的“重度”重金属,受众都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重合度极高。

    毕竟都是一个类型,分家又能分到哪去?

    但是正是因为重金属摇滚这个流派的传播太过于广泛,许多大名鼎鼎的顶尖乐队都属于这个类型,反而更加让人难以取舍。

    看看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吧。

    深紫乐队、黑色安息日、枪炮与玫瑰、铁娘子、ac/dc、金属之王……

    这还仅仅只是顶尖的乐队,若是再计算上那些声望稍逊一筹,但同样有过质量不逊色于《四月》的作品的重金属乐队,那数量起码还要再加上两个零。

    这一类型的经典作品实在太多,反而更加让人难以取舍。

    哪怕仅仅只收录符合【长度五分钟以上】、【史诗感】这两大元素的经典作品,那数量也太多了些。

    这么多经典,该如何抉择,让罗杰这几天里一直是愁眉苦脸,连吃饭的胃口都差了不少。

    某个拖延癌的女孩很快就察觉到了罗杰的状态不对劲,问清楚原因之后,很奇怪地说道:“既然所有的都想要,那就全录不就完了?”

    听到这句话,罗杰豁然开朗,立刻就想到了解决的方法。

    全录那当然是扯淡,几百首经典重金属,全录的话,未来几十年乐队就别碰其它摇滚类型了。

    但是却可以选择每个乐队最经典的作品,每支乐队挑出最具代表性,或者最符合专辑要求的一首歌,拼凑出两张专辑来。

    这样一来,两张专辑的总时长不会长得过分,又能收录大多数顶级重金属乐队的作品,满足罗杰某个无法对任何人说的想法。

    虽然这不太符合《摇滚圣经》系列所要求的“整体性”,即一张专辑就是一首超长的史诗“单曲”。

    但是,管他呢!

    出色的作品,足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确定了这个思路之后,罗杰很快挑选出了十支最顶级的重金属摇滚乐队。

    ac/dc、枪炮与玫瑰(gun.n’.rose)、金属之王(metallica)、黑色安息日()、深紫乐队()、铁娘子乐队()、犹大圣徒()、蝎子乐队(scorpions)、史密斯飞船(aerosmith)、以及摩托头乐队(motorhead)。

    重金属三大鼻祖中,除了齐柏林飞艇实质上是一支布鲁斯摇滚乐队之外,另外两支乐队尽管后期也不再玩重金属,但早期的代表作拿出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剩余的八支乐队,在重金属摇滚界,也都是大名鼎鼎,哪怕不怎么听摇滚的人,至少也知道其中大多数乐队的名字。

    这份名单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且若是拿到罗杰前世的某些金属乐论坛上,必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例如什么ac/dc、枪花是硬摇,不算重金属,史密斯飞船太偏流行等等……

    而且也少了粉丝同样多到爆炸的pantera等等。

    管他呢。

    重金属和硬摇滚的界限本来就十分模糊,无论是过去的专辑,还是现在的《摇滚圣经》,罗杰都是将这两者视为同一种类型的。

    也就是说,只有一张《重金属圣经》,而不会再来一张《硬摇滚圣经》之类的玩意。

    在这种情况下,把枪花视为重金属乐队,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没有人规定只有metallica的风格才算是重金属。

    接下来是选歌。

    哪怕将范围缩小到十支乐队,经典的、无法舍弃的作品依然太多。

    罗杰的想法也很简单,每支乐队挑两首,二十首歌,正好两张专辑。

    “自己”和“自己”pk,想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结合着这几支乐队的特点,以及自己乐队过去的风格,罗杰很快又给这两张专辑定下来一个基础的格调。

    分别是黑暗风,以及反基督教。

    或者,至少能勉强和这两者扯上关系,哪怕牵强一点也无所谓。

    后者对应《摇滚圣经》,而前者则是和《摇滚圣经》pk的专辑。

    乐队和整体基调定了下来,接下来的选歌就要容易得多了。

    花费了几天的时间,罗杰将二十首歌整理了出来,交给律师去做版权注册。

    每支乐队两首。

    ac/dc的《地狱高速()》、《黑中黑()》。

    摩托头的《上帝从未与你同在(god.was.)》、《万王之王()》。

    史密斯飞船的《梦想()》、《阁楼里的玩具()》。

    蝎子乐队的《赐我一个天使()》、《变革之风()》。

    铁娘子乐队的《十字符号()》、《你的圣名()》。

    犹大圣徒的《天使(angel)》、《恐惧杀手(painkiller)》。

    黑色安息日的《天堂、地狱()》、《上帝已死?(god.is.dead?)》。

    金属之王的《一(one)》、《消失在黑暗中()》。

    深紫乐队的《四月(april)》、《时间之子()》。

    以及枪炮与玫瑰的《昏睡(a)》、《我亲爱的孩子('.mine)》。

    无论是乐队,还是选歌,都没有必要做太多的介绍。

    任何一支乐队拿出来,都是重金属摇滚界的扛把子,拎着刀片从铜锣湾砍到九龙不带喘气的那种。

    任何一首歌,都可以成为重金属摇滚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哪怕是不听摇滚的人,歌单里多半也有这些经典,或者至少有其中的一部分。

    嗯……完全不听外文歌的除外。

    《摇滚圣经》在前,名字被定为《摇滚圣经重金属篇:所罗门之钥(the.’.:》。

    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是文艺复兴时期相当著名的一本“邪恶的魔法书”的名字,书名就叫《所罗门之钥()》。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本《所罗门的小钥匙(lemegeton,也叫雷蒙盖顿)》。

    传说这两本书是所罗门王所著,记载了许多召唤恶魔的魔法阵以及咒语,其中就包含大名鼎鼎的【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因而被教廷所销毁。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的术士们为了研究恶魔的力量,借用所罗门王的名字撰写了这两本书。

    由于被销毁的缘故,关于这本两书,也只剩下只言片语的传言流传了下来,差不多可以当做神话故事来听。

    选取这个名字,已经带有相当明显的反宗教倾向。

    至于《所罗门之钥》是否真的能够召唤恶魔……

    罗杰表示:呵呵。

    这又不是玄幻小说!

    现在的情况和几年前已经截然不同,当初罗杰在为专辑选歌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触碰了教会的某根敏感神经。

    不过自从在佩内洛普摇滚音乐节上,在罗杰的带动下,将金属礼手势在这个世界发扬光大之后,乐队早就和大多数金属乐队一样,被列入了基督教的黑名单。

    至于后果?

    罗杰的观点依然只有一个“呵呵”。

    现在又不是罗马教廷时代的中世纪,只要不是明着和教会作对,例如揭露某些教会的丑闻之类的。

    在歌里宣扬一下反基督思想,顶多也就是不痛不痒地被谴责上几句。

    以前的乐队承受不了这种大教派的谴责,但现在,具备了广泛的粉丝基础之后,压根不在乎。

    反而因为这样的做法,更加容易受到年轻人、尤其是十五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的追捧。

    因为这很酷。

    而这个年龄段的粉丝,是最狂热,也是消费力最强的。

    虽然他们口袋里大多没什么钱,但却愿意将手中的美元全部用来购买和偶像有关的商品。

    至于说教坏小孩子……

    又不是宣扬嗑.药、酗酒和滥.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尽管基督系教派依然是北美最大的宗教信仰,但年轻人们早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哪怕没有人去教,绝大多数年轻人依然认为反基督的东西很酷,例如恶魔纹身,例如印着骷髅头像的t恤,例如重金属摇滚乐。

    这根本不叫事!

    只要别去作死开创一个什么“撒旦教”之类的宗教,天主教的反应永远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至于另一张专辑,罗杰也同样想好了名字。

    《阿玛拉(amara)》。

    一部前世罗杰很喜欢看的一部奇幻类美剧中的角色,上帝的妹妹,“黑暗”的化身,和代表“光明”的上帝正好相反。

    不过,这又是一个在这个世界没人懂的梗。

    除了某些恶趣味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过去。

    尽管那几十年的过去,对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罗杰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回忆了一阵那部电视剧的剧情,具体的细节早就模糊了,不过却让罗杰想起一个人。

    一个和那部剧两大男主角之一同名同姓的唱片公司老板。

    叫萨姆还是迪恩来着?

    总之是姓温切斯特,这个姓氏在北美可不多见。

    虽然时间过去的有点久,但罗杰还记得,当初那位唱片公司创始人试图挖角乐队的时候,喊出了“公司旗下艺人的作品,版权百分之百归艺人自身所有”的口号。

    只不过后来就没听到这方面的消息了。

    乐坛这个圈子说小不小,说大却也大不到哪去。

    几年时间没有听到这家公司的消息,很显然,这是因为这家公司没能真正发展起来。

    无论是明星,还是有潜力成为明星的人,都不会是白痴。

    即使自己是,身边也会有足够精明和清醒的人去提醒他。

    版权不但是唱片公司视若命根子的根本,对明星而言也是如此。

    但为什么所有的明星,都宁愿接受大公司苛刻的合约条款,也不肯去待遇更好的小公司?

    归根结底,只有赚到手的钱,才是真正的美元,而不是看起来漂亮的数字。

    一万美元的百分之百,和百万美元的百分之十,哪怕是白痴都知道选哪个。

    就好比网站无条件拿走作品全部版权的某点,和作者保留全部版权的某站……

    咳……请假装没看到这段……

第382章 谁在乎那玩意?

    “这是上个月的账单。”

    一个看上去接近三十岁的混血女性,将一叠账单递给罗杰,开口道:“上个月,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的日常开销总计22万美元,另外还有41万美元的房产税,以及17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这些账单,您的会计师已经审核过了。”

    这个混血女性名叫蒂娜-瓦莲京娜-林,是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的管家,同时也兼任罗杰的个人助理。

    这是一个典型的混血名字,有着白人、拉丁裔和亚裔三种血统,不过和一般的混血儿不同,蒂娜-林继承的都是三者的缺陷,而非优点。

    因此长得也只能说勉强看得过去,并不算漂亮。

    不过,管家这个职位,只要忠诚可靠、办事稳妥就好,长相漂亮与否并不重要。

    以罗杰如今的身家和名气,想要什么样的美女找不到?用得着吃窝边草?

    “知道了,放那吧,我一会再看。”

    罗杰点了点头,问道:“厨师的面试是什么时候来着?”

    “克拉克小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蒂娜-林说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一丝犹豫,提议道:“我认为您应该亲自招聘,或者由我来负责。”

    某位拖延癌晚期小姐,直到现在,还没有搞定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的厨师。

    用安妮的话来说,她可是要经常在罗杰这里蹭饭的,厨师差了可不行,必须要精心挑选。

    说这话的时候,安妮表现得理直气壮,好像在罗杰这里蹭饭是天经地义一样。

    顺带一提,所谓的蹭饭,是指长期住在这里蹭吃蹭喝蹭派对。

    在拿到年初的分红之后,胖子早早地就搬了出去,自己买了一栋不算太豪华的房子,将女友杰西卡接到了洛杉矶,过起了二人世界。

    倒是安妮,以“钱不够买大房子”为由,一直赖在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还霸占了那栋用于接待客人和开派对的前楼。

    年初的那笔分红数额确实不算多,还要留下一部分在乐队的账户上备用,真正拿出来“分赃”的,也就一千万美元,分到安妮手上的只有两百多万。

    这点钱,在洛杉矶买房倒是买得起,但富人区的豪宅嘛……

    连个零头都不够。

    哪怕再过二十年,这个世界上,房价能够超过比佛利山庄和马里布海滩的地方也是不存在的。

    当然,能住得起这两个地方的,也都是不需要为房价而担忧的富豪。

    为了尽早在洛杉矶拥有一栋自己的豪宅,安妮这个拖延癌加懒癌晚期患者,竟然开始破天荒地要求罗杰尽快开始下一张专辑的工作,好早点赚到买房的钱。

    不过,很显然的是,乐队目前的工作重心依然是《阿瓦隆幻想曲》,而不是《所罗门之钥》。

    单是《所罗门之钥》专辑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还没有做完。

    比如说歌曲版权注册、十支乐队的商标注册。

    虽然有律师的帮助,可以极大的加快这方面的进度,但必要的流程还是要走一遍的。

    嗯,罗杰这家伙打算在《所罗门之钥》专辑里,丧心病狂地挂上十个马甲。

    至于是哪十个……这还用问吗?

    “打电话给豪斯曼律师,催一下注册的进度。”

    罗杰想了想,又说道:“厨师的话……先找个好点的餐厅,借个厨师来用着吧。让安妮快点搞定,再给她一个月时间。”

    总吃外卖也不是个事。

    好在富人区的高档餐厅够多,只要肯花钱,总能借到几个不错的厨师的。

    短时间应付一下,倒是没太大问题。

    “格拉维那餐厅可以吗?厨师长肯定不可能,但借个主厨来应该问题不大。”

    蒂娜-林想了想,补充道:“您最近经常叫的外卖就是格拉维那餐厅送的,主打意大利菜的餐厅,没有米其林评级,但绝对有二星的水准。”

    “你看着办好了。”

    这些都是小事,罗杰摆了摆手,又好奇地问道:“对了,安妮最近在忙什么?好像好几天没见那家伙了。”

    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很大是没错,但住在同一个庄园里边,几天见不着人,这就很奇怪了。

    尤其是,这几天为了处理《阿瓦隆幻想曲》的后续工作,罗杰经常要往录音室跑。

    安妮就住在录音室楼上。

    这样都见不到人,就有些不太正常了。

    “克拉克小姐好像打算开一家公司,找我要过很多相关的资料。”

    蒂娜-林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我只是猜测,她没有跟我说过这方面的计划。”

    开公司?

    罗杰感到有些奇怪。

    不过乐队的三个人,罗杰投资了,胖子的资金都扔进了股市,只有安妮,把所有的钱都用来玩了。

    如果说这家伙突然冒出了“做点生意,赚点外快”之类的想法,好像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毕竟明星不能当一辈子。

    虽然摇滚圈里也有不少例如滚石乐队、鲍勃-迪伦这样七八十岁还在开巡演的老炮,但更多的却是四十岁之前就退隐去享受生活。

    而且,说到底,明星是一个收入高但不稳定的工作。

    说不准哪一天,就因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失去了收入来源。

    在巅峰期突然毫无征兆地跌落谷底,无论是粉丝还是赞助商,都不肯再多投入一分钱,这种事情虽然不太常见,但也找得出不少先例来。

    例如唱了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杯》瑞奇-马丁。

    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开销又过于巨大,红的时候风光无限,一旦不红了,立刻就破产的明星也不在少数。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拳王泰森,这位巅峰时期年入数亿美元的拳王,在退役之后,甚至沦落到不得不去圣费尔南多山谷拍艺术片还债的地步。

    很多有头脑的明星,都会在有钱的时候选择投资其它的行业,这样万一哪天赚不到钱了,也依然能够维持奢侈的生活。

    归根结底,明星这份工作,所谓的梦想、出人头地,只是说出去好听罢了。

    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财和名。

    哪怕是后者,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的赚钱。

    想要维持奢侈的生活,没有钱怎么能做到?

    想了想,罗杰没有对安妮的举动做出什么表示。

    投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除非安妮主动开口,否则罗杰都不会去过问。

    简略地询问了一下庄园近期的运转情况之后,打发走蒂娜-林,罗杰又低下头,继续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阿瓦隆幻想曲》虽然还没录完,但是已经进入了后期制作的阶段。

    后期和录音同步进行,这本就是专辑制作中的常态。

    技术上的东西都由迭戈的团队去处理,这方面罗杰不懂,也插不上手,仅仅只是定期检查进度,偶尔和迭戈碰个面,讨论后期制作当中的问题。

    《大卫-鲍伊》、《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两张专辑发行了几个月,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罗杰亲自过问,剩下的就是等着收钱就行了。

    虽然mad唱片为《大卫-鲍伊》申报了今年的格莱美,但乐队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

    从公关团队的反馈来看,这届格莱美上,这张专辑能够拿下重要奖项的可能性确实很低。

    有许多评委都认为,乐队这几年在格莱美上的风头太强劲了,不利于所谓的“平衡”。

    说到底,这张专辑确实足够优秀,但也没有优秀到让格莱美不得不将奖项给它,否则就会失去公正性的地步。

    这样的专辑,在历史上甚至都没有出现过,只存在于某个小群体的【传说】之中。

    若是以那些经典名著来举例的话,大概要到贝多芬的《命运》那种程度才能算得上。

    哪怕是披头士的《yesterday》,都要差了不少。

    通俗点说,这样的专辑,在流行音乐市场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例如某位评论家的评论就很能代表这群“专业人士”的普遍观点。

    “这是一张毋庸置疑的、制作精良、品质卓越的专辑。但和《埃尔文斯(elvis)》这样的作品比起来,还远远不足以称为【伟大】。”

    嗯,后者是普雷斯利-king的代表作,这位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巨星,和前世的猫王在乐坛的地位差不多,稳居第一,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

    这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支披头士这样伟大乐队的缘故,否则这个排名要降低一个名次。

    事实上,乐坛的“专业人士”们和好莱坞的学院派一样,都是一个怀旧的群体,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永远认为过去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伟大的歌手和乐队,都是到销声匿迹数年,甚至于数十年之后,才被人们正名。

    开创了流行文化的猫王有多么伟大,这一点确实无可争议,但要说《大卫-鲍伊》和猫王的作品之间的差距有天与地那么大,那就很过分了。

    这也是为什么罗杰很少去看自己作品评价的原因。

    因为这些评论家们很少给出真正完全公允的评价。

    至于歌迷的评价……

    清一色的“牛逼!”、“太好听了!”、“……”

    诸如此类,有什么好看的吗?

    咳,好吧,偶尔看看还是挺爽的。

    正这么想着,罗杰的手就不受控制的摸到鼠标上,点开一个摇滚乐迷的论坛。

    作为北美目前最为流行的摇滚乐队,如今的各大摇滚论坛,基本上随处可见乐队的粉丝。

    虽然远远达不到占领互联网的地步,但差得也不多了。

    当然,就和前世一样,摇滚乐的粉丝永远是一个火药味很重的群体,有多少人喜欢乐队,就有多少人憎恨乐队,到处都可以看到乐队的粉丝和黑粉互喷。

    随便打开一个推荐《大卫-鲍伊》的贴子,就能看到有人在骂乐队做出的专辑是一坨翔。

    罗杰本来还有点不高兴,但看着看着就乐了。

    “darkness?他们不是朋克乐队吗?华丽摇滚是什么鬼?”

    很显然,这家伙对乐队的了解,仅限于早期的《怪胎》、《希望》等几张专辑。

    “楼上的太落伍了,建议你去听听他们最近两年的作品。”

    “《大卫-鲍伊》算什么xx玩意?《波西米亚狂想曲》才叫经典!”

    “楼上傻x。”

    ……

    画风又迅速转向不可描述的奇怪方向。

    在罗杰的前世,大卫-鲍伊和皇后乐队的几名成员,实际上是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

    除了《压力之下》这首歌之外,还有过很多次的合作。

    比如说皇后乐队在1982年的专辑《hot.space》中,大卫-鲍伊就为这张专辑的《》录制了和声,这也促成了《压力之下》的诞生。

    因为歌手和乐队之间私交很好的缘故,双方的粉丝之间关系也都不错。

    大多数人是两者共同的粉丝,即使不是,也很少和另一方的粉丝去争吵谁更出色这种问题。

    不过在这个世界,随着罗杰的恶趣味发作,《大卫-鲍伊》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粉丝,却是闹得不可开交。

    两张专辑的发布时间差不多,mad唱片又引导着媒体,分别站在对立的立场上,歌迷们也被媒体的做法给“带歪了”。

    虽然时间才过去几个月,但在这个世界,罗杰三人的粉丝,和【皇后乐队】的粉丝之间,就好像仇人一样,见面就要开喷。

    当然,这只是少数极端的情况,不过在知情人看来,却很有趣。

    尤其是罗杰这个始作俑者,十分期待当真相揭开的时候,粉丝们会是什么表情。

    “呃……会不会玩得太过了?”

    罗杰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某位发现自己被耍了的粉丝,愤怒之下,端着一把m4a1冲锋枪,冲进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中大开杀戒……

    这简直太可怕了!

    罗杰打了个冷颤,决定让mad唱片在《阿瓦隆幻想曲》上市之后,继续将话题往《摇滚圣经》系列上去引导。

    一切以引战为目的!

    事情闹大了,看起热闹来才更好玩。

    至于后果……

    谁在乎那玩意?

第383章 佛跳墙不是粤菜

    “早上好,master。”

    早晨一睁开眼,罗杰就听到智能系统【红皇后】的问候:“现在是西海岸时间7点55分,室外温度14°,室内温度22°。您今天有四项待办日程。”

    “真是科技改变生活。”

    罗杰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阵,吩咐道:“通知蒂娜-林,准备好早餐,半小时后我会去餐厅。”

    ……

    早餐很简单,煎蛋、培根、面包、牛奶,还有几种罗杰叫不上名字的水果。

    顺手叉起几片培根,夹进面包里。

    一边涂抹着果酱,一边听着蒂娜-林汇报着自己今天的日程安排。

    “昨晚杰克逊先生发来传真,雷丁&利兹音乐节的谈判已经完成,只等着乐队签字就可以确认。”

    蒂娜-林翻着手中的合约,大致讲了一下主要的条款和待遇:“乐队将在今年十月份举办的雷丁&利兹音乐节拥有一个单独的专场演出,地点在雷丁郡的主会场,时长2小时40分钟。出场费方面,对方采取的是固定费用的方式,除了报销乐队的一切旅行开销之外,一次性支付400万英镑的出场费,换算成美元,大概有接近六百万。主办方要求乐队在音乐节开始之前三十天提交演出的歌单,并现场进行不少于五天的排练。”

    这些待遇相对来说都较为宽松,除了钱少一点之外,别的都很符合乐队现在的咖位。

    考虑到演出实际上只有一场,五百多万美元的出场费已经是很高了。

    如果全按这个标准来,音乐节的主办方能不能收回成本都要打一个问号。

    雷丁&利兹音乐节,是英国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节,并不仅仅只局限于摇滚。

    当然,摇滚乐是这个音乐节的主打项目。

    这个音乐节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最早叫做雷丁音乐节,在英国的雷丁郡举办。

    后来由于规模越来越大,仅仅一个雷丁郡,已经不足以容纳一年比一年多的歌迷,因此又加入了利兹地区,作为第二个会场。

    每年八月到十一月之间的某一个周末,雷丁和利兹两地,都会成为音乐的狂欢之地。

    几十上百的知名乐队、歌手将会在两地之间巡回演出,持续整整三天,为歌迷们奉献上一场庞大的音乐盛宴。

    在该音乐节上出演过的大牌数不胜数,例如绿日乐队、大卫-鲍伊、酷玩乐队、滚石乐队……

    能够在雷丁&利兹音乐节上拥有一个单独的专场,也被视为是国际一线大牌的标志之一。

    这个规模庞大的音乐节,每年都会吸引到数以百万计的歌迷,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英国。

    如果一支乐队想要提升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那么参加雷丁&利兹音乐节,绝对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捷径。

    当然,首先你得本身就有一定的名气,否则连入场的门票都拿不到。

    “合同发给律师审核过了吗?”

    既然主办方给出的待遇相对不错,罗杰也不会在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计较太多。

    只要合同在律师那里得到了通过,罗杰就会在上面签字。

    “已经发过去了,豪斯曼律师表示今天之内就能完成审核。”

    蒂娜-林看到罗杰没有表态,继续说起下一件事:“大卫-劳伦斯先生早上送来了40桶波尔多地区的红酒,已经存入酒窖了。”

    “我知道了,你看着买些合适的礼物送回去。”

    罗杰点点头,正拿着一块面包往嘴里塞,动作突然停滞了一下:“你刚才说的是40桶?不是40瓶?”

    “是的,60美制加仑装的橡木桶,一共40桶。”

    蒂娜-林下意识地说完,才想起来罗杰习惯公制单位,又改口道:“一桶大概有225公升,都是去年的新酿,需要窖藏六个月以上才能饮用,最佳饮用时间是三至五年之间。”

    “这家伙是打算让我拿红酒洗澡吗?”

    罗杰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算新酿的红酒贵不到哪去,一下送出够装满一整个游泳池的红酒,这种行为也有些过于败家了点。

    而且用屁股想也知道,以大卫-劳伦斯的身家,绝对不可能拿低端酒庄出品的劣质红酒来糊弄自己,未必是最顶级,但也一定是高档货。

    这几十个橡木桶的红酒,恐怕百万美元都未必够。

    不过钱是人家的,愿意怎么花是大卫-劳伦斯自己的事情。

    “回礼的时候用心一点,挑贵重一点的礼物送过去。”

    罗杰想了一会,又开口道:“他的人来的时候还有说什么吗?”

    几天之前,《大卫-鲍伊》在唱片业协会完成了销量认证,以1027万的认证销量,成为协会认证的钻石专辑。

    几乎这个消息刚刚反馈回来,mad唱片和大卫-劳伦斯的代理人就启动了海外发行权的谈判。

    对这张专辑感兴趣的大公司非常多,除去纯粹凑热闹的之外,真正最有实力、也最有诚意的竞争者,依然是和乐队有过非常良好合作关系的华纳唱片和环球唱片。

    除此之外,贝斯塔曼(bgm)和索尼也开出了很不错的条件,同样具备着很强的竞争力。

    面对mad唱片开出的五千万美元加上高额分成的叫价,四家公司都没有脑残地答应下来,却也没有退出谈判的意思。

    几乎是以一美元为单位,不断地向下砍价。

    除了《大卫-鲍伊》之外,《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海外发行权也同样开始了谈判,不过和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由于北美销量还没破千万,mad唱片并不急于卖出海外的发行权。

    涉及数千万美元的巨额买断费用,哪怕是五大这样的巨无霸,也会无比谨慎。

    不过时间就是金钱,这场谈判注定不会拖延得太久。

    唱片不像电影那样,但也是有时效性的。

    现在欧洲,尤其是中欧地区的歌迷对《大卫-鲍伊》等专辑的期待值几乎到了最高峰,若是再拖上半年一年,这个期待值就会下降,也会影响到发行权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手握发行权的mad唱片,还是潜在的买家,都不愿意将谈判的进程拖得太长。

    越早搞定谈判,将专辑送上海外市场,对双方就越有利。

    大卫-劳伦斯同样也是比较着急的一个,甚至比所有人都着急,已经数次跟罗杰提起过这件事,希望早点把合同确定下来。

    罗杰下意识地就以为,这次大卫-劳伦斯送礼物来,为的依旧是这件事。

    “放下酒就走了,什么都没有说。”

    蒂娜-林摇了摇头,表示不是罗杰想的那样。

    “好吧,我知道了。”

    罗杰想了一会,也没什么头绪,干脆不再考虑这个问题。

    说不定大卫-劳伦斯就是单纯地买酒买多了,干脆送一批过来呢?

    以这家伙的做派,倒还真不好说能不能干出这事来。

    摆了摆手,示意蒂娜-林继续说下去。

    “您今天中午需要和mad唱片的ceo见面,下午则要处理完昨天遗留下来的工作。另外,安妮-海瑟薇小姐晚上的飞机回洛杉矶,希望您能派人去接她。”

    蒂娜-林翻了翻手中的备忘录,说道:“今天的待办事项就这些了。哦,对了。安妮-克拉克小姐打算注册一家从事乐器生产业务的公司,让我问您是否有兴趣换一把琴。”

    前边的都是小事。

    安妮-海瑟薇前段时间跟着剧组去了外地拍戏,大约是戏份拍完了,又打算找罗杰来一发。

    不过是看对眼搞在一起,纯粹的**关系,也没什么好想的。

    倒是安妮,不声不响地捣鼓了这么久,居然搞出了一家乐器生产厂?

    罗杰使用的贝斯一直都没怎么换过,从在murphy乐队赚到了第一笔收入开始,一直用的final的贝斯,和前世的fender很相似。

    虽然这些年下来,使用贝斯的型号一直没有固定过,但罗杰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别的牌子。

    用习惯了,音色,手感等各方面也都让人满意,懒得换,也没有换的必要。

    不过安妮搞出的这个公司……

    final又没有给罗杰一美分的代言费,如果安妮搞出的这家公司,生产出的贝斯各项参数能够满足罗杰的要求,那第一选择肯定是用“自己人”的产品。

    反正都是免费“打广告”,与其帮不相干的人,还不如帮自己人要划算点。

    “让她抽空过来一趟,我和她谈谈再说。”

    把最后一块培根塞进嘴里,略微咀嚼了几下,吞咽下去。

    停顿了片刻,罗杰继续说道:“至于安妮-海瑟薇……去mad唱片借一辆商务车,安排个司机去接她,我就不亲自去了。”

    马里布距离洛杉矶的市区可不近,离机场就更远了。

    只是接个炮……咳,朋友,这种小事,罗杰可没兴趣在拥堵的公路上墨迹上几个小时。

    停顿了片刻,罗杰又问道:“我记得厨师的面试是今天?”

    在罗杰下达了最后通牒之后,某拖延癌晚期小姐终于搞定了厨师的招聘,只等着罗杰面试一遍,就可以确定是否通过。

    其它的职位倒是无所谓,厨师这东西,不管人是否靠谱,首要的还是做饭好吃,或者说符合罗杰这个庄园主人的口味。

    安妮可以确定人是否可靠,但却没办法代替罗杰的舌头。

    “是的,预约的下午四点整。”

    蒂娜-林立刻答道,翻看了一下手中的资料,又说道:“詹姆斯-苏,华裔的三代移民,资料上说擅长中餐的粤菜和法式餐点,有十一年的厨师经验,之前经营过一家唐人街的中餐馆,前段时间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

    好的厨师未必是一个好的餐厅老板,这一点罗杰倒是很清楚。

    这个厨师之前是做什么的,罗杰不怎么关心,关心的只是做饭是否好吃。

    老是从别的餐厅借厨师,长远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庄园里,还是得有自己的主厨才行。

    一个华裔,尽管是移民了好几代人的“香蕉人”,但想必在中餐水准上不至于差得太过离谱。

    至少应该不会做出宫保鸡丁里放奶油这种奇葩的操作。

    下午的面试结果也确实如此,这位名为詹姆斯的华裔厨师为罗杰做了两道菜,分别是法式煎鹅肝和粤菜中极为考验厨师功底的干炒牛河。

    前者罗杰吃不出来是否正宗,但确实很好吃。

    后者远远不如罗杰前世在广东吃到的最正宗的炒牛河,但在北美这块地方,估计也找不出更好的了。

    本来詹姆斯-苏准备的面试菜品是百花鱼肚,然而某人看到詹姆斯-苏的造型,突然想起了前世某部经典的港片,于是点名要吃这道“干炒牛河”。

    鬼知道为什么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的厨房里会有干炒牛河所需要的材料,总之这绝对不是bug!

    虽然做得不够正宗,多少有些西方化的感觉,但至少比那些完全西式化的厨师要强得多。

    “做得还不错。”

    晚上还有约会,罗杰不会这么早就吃得太饱。

    尝了几口,罗杰就放下筷子,开口问道:“你祖上是广东人?”

    “是的,广东广州,我祖父六十年代带着我父亲移民到北美。”

    虽然这些资料在履历里都有,但詹姆斯-苏还是又说了一遍。

    “你这两道菜做得不错,我很满意。”

    罗杰点了点头,开口道:“你和你的助手,年薪总计二十万美元,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合同的细节蒂娜会和你们谈。”

    任何大厨都不会一个人去做所有琐碎的事,尤其是中餐的厨师,很多都带着助手,或者是学徒名义的助手,詹姆斯-苏也不例外。

    罗杰开出的年薪,是针对他们整个团队的,无论是多少人,都是这个价。

    二十万美元的年薪,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詹姆斯-苏没有多少犹豫,就答应了下来,甚至当场表示今晚就可以开始工作。

    从餐厅“借”来的厨师还没有到期,不过罗杰也不在乎浪费这几天的费用。

    考虑了片刻,就同意了詹姆斯-苏的提议。

    意大利菜吃久了,真的会吃腻。

    “我晚上有个约会,大约九点钟左右,准备一桌法餐,厨房缺什么直接跟蒂娜说。回头我让蒂娜给你一个采购的权限,以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罗杰吩咐完,似乎想起了什么,又用中文问道:“对了,你会做佛跳墙吗?”

    “佛跳墙是闽南菜……是在我祖父移民之后,才开发出了粤菜的做法,我并没有学过。”

    詹姆斯-苏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尴尬的表情:“我大概知道要怎么做,但是从来没尝试过。”

    佛跳墙是闽南菜?

    罗杰一直以为这是粤菜来着,毕竟广东高档一点的酒店,基本都有这道菜。

    “当我没问好了。”

    罗杰一点都不觉得尴尬,摆了摆手,说道:“以后有空可以研究一下,做好掌握它的做法。”

第384章 新的贝斯

    晚上九点刚过,一辆宾利缓缓驶入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

    “欢迎,亲爱的。”

    罗杰的脸上堆着灿烂的笑容,迎向从车上下来的女子。

    安妮-海瑟薇穿着一件纯白色的晚礼服,看上去就像是从迪士尼童话中走出的公主。

    全好莱坞都知道,安妮-海瑟薇是一个有名的公主癖,不但有着相当严重的公主病,同时还喜欢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公主的角色。

    或许不是扮演,而是真的将自己当成公主了也说不定。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身长裙穿在安妮-海瑟薇身上,确实非常漂亮,将她出色的身材衬托得淋漓尽致。

    尽管看上去就知道,这件衣服穿在身上一定不会有多舒服。

    但明星,本来就是为了好看可以不顾一切的群体,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镜头外。

    安妮-海瑟薇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轻轻抬起左手,搭在罗杰的臂弯上,抿着嘴轻笑道:“想我了吗?”

    “当然。”

    这几乎是唯一的答案,罗杰当然不会答错。

    “飞机上的食物肯定不合胃口吧?”

    挽着安妮-海瑟薇走进屋内,罗杰很绅士地开口道:“我让人准备了晚餐,法国菜,我记得你喜欢这个。”

    传统的法国菜非常的复杂,与其说是进餐,倒不如说是某种中世纪贵族式的礼仪。

    不过在家里,这一整个系列的流程自然是被简化了许多。

    即便如此,整个晚餐也有多达十三道菜品,足足四名佣人全程为两人提供服务。

    说实话,这种所谓的“贵族式”晚餐,罗杰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是很不习惯的,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不过适应了下来之后……真香!

    精致的生活,又有谁会不喜欢?

    当然,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奢侈的生活,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拿钱砸出来的。

    仅仅这一顿晚餐,不去计算人工成本,仅仅只是食材,花费就高达上万美元。

    例如作为主菜的黑松露烤羊排,仅仅覆盖在羊排上的那一小片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黑松露,就要数百美元。

    这样的招待,自然是让安妮-海瑟薇十分满意,整个晚餐的过程中,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晚餐之后,罗杰伸出手,对安妮-海瑟薇开口道:“我们去休息吧。”

    安妮-海瑟薇很清楚这个邀请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若是没想过要发生些什么,安妮-海瑟薇也不会来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

    大家都是成年人,看对眼了搞在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安妮-海瑟薇根本不会像那些未成年的女孩们一样扭捏,立刻站起身,将小手搭在罗杰的手掌之中,跟着罗杰回到房间里。

    当晚,安妮-海瑟薇尽情地为罗杰展现了一番,自己的那张大嘴能够做出多少神奇的操作。

    …………

    第二天起来,安妮-海瑟薇在蒂娜-林的带领下,参观着这座早就参观过好几遍的庄园。

    同时心里还在不断地思考着。

    想想自己一部电影最多不过二三百万美元的片酬,再想想这栋庄园的价值,安妮-海瑟薇的心态几乎出现了失衡。

    好莱坞女星的片酬收入是出了名的低,别说可望而不可及的两千万俱乐部,就是能拿到千万美元级别片酬的女星,都可以称之为顶级巨星了。

    而乐坛……这只是二线级别的收入。

    不过只是一瞬间,安妮-海瑟薇就认真思考着,是否要将这段纯粹的**关系更进一步。

    罗杰这个炮……朋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最完美的伴侣。

    年轻、英俊、多金、器大活好……咳,最后一条可以假装没看到。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摇滚巨星,虽然和好莱坞不是同一个圈子,但若是罗杰肯出手,肯定能够对自己的事业有不小的帮助。

    毕竟都是娱乐圈,乐坛和好莱坞之间天然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乐坛的五大唱片之一,有一家叫做华纳唱片。

    而在好莱坞的六大巨头中,有一家公司叫做华纳兄弟影业。

    这两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的母公司,北美的传媒巨头之一的时代华纳集团,其旗下还有着n电视台、hbo有线电视台等和娱乐圈息息相关的庞大产业。

    同样的例子,还有环球唱片和环球影业、索尼唱片和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等等。

    虽然罗杰很花心,在两人认识之前,安妮-海瑟薇就没少听过罗杰的花边绯闻。

    但这是几乎所有年轻富豪和年轻巨星的通病,而且不分男女。

    若是不趁有钱的时候多搞几个女人或者男人,说不定第二天就有【震惊!某知名乐队主唱竟然不举】的传闻出现在八卦小报上。

    作为一个有着严重公主病的女性,安妮-海瑟薇当然不喜欢自己的伴侣是个花心的家伙。

    若只是玩玩倒是无所谓,合则聚,不合则散,但要是真正将其发展成一段稳定的感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为了事业,这点缺陷,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忍受的事情。

    很快,安妮-海瑟薇就有了决定。

    不过还有另一个问题安妮-海瑟薇并没有真正地谈过恋爱,从那像***多过像恋人的初恋开始,安妮-海瑟薇每一段关系都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时间也从未超过一年。

    “到底该怎么做?!”

    安妮-海瑟薇下意识地皱起眉头,认真思考着所谓的“爱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如何去追求一个男人。

    …………

    “安娜走了?”

    罗杰起床的时候,安妮-海瑟薇已经离开了庄园。

    看到蒂娜-林有些纳闷的表情,罗杰立刻反应过来,说道:“我是说安妮-海瑟薇。”

    “是的,海瑟薇小姐说约了朋友去逛街,晚上会回来,如果您不介意的话。”

    蒂娜-林如实地转达了安妮-海瑟薇的话。

    “不用管她。”

    罗杰摆了摆手,不在意地说了一句,又问道:“那是什么?我不记得我有这把琴。”

    罗杰手指指着的方向,客厅的壁炉旁边,摆着一个打开的琴盒,箱子里摆放着一把带有明显做旧痕迹的贝斯,乍看上去,似乎还是金属外壳的。

    这就很奇怪了,众所周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贝斯,琴体主材质一般都是木制。

    琴体的材料选择,甚至比琴弦还要重要,直接影响着琴的音色效果。

    常用的有枫木、桃木、白杨木等等,但金属琴体……

    这玩意能用来做琴?弹出来的会是什么奇葩音色?

    “克拉克小姐送来的样品,说是让您试试。”

    蒂娜-林不懂乐器,不明白罗杰那奇怪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不过作为一个合格的管家,蒂娜-林一直奉行着一点原则,永远不要产生不该有的好奇心。

    罗杰也没解释什么,直接走了过去,拿起琴盒里的贝斯。

    一入手,罗杰立刻就感觉了出来,这把贝斯的琴体还是木制的,只是涂上了一层特殊的漆,所以看起来像是略微生锈的金属。

    这把琴比常见的贝斯略重,入手很沉,不过背在肩上,影响却是不大。

    琴颈做了特殊的处理,握起来很舒服。

    拾音器从外形上看,依然是罗杰惯用的p型拾音器,不过细节上似乎有些不同,具体的差异在哪,还要试过了才知道。

    没有插电,简单地试着弹了几下,除了略微偏重之外,整体的手感非常好,就连琴体的大小,似乎也是充分考虑到罗杰的身材而小幅度调整过的。

    “我记得今天早上似乎没有工作安排?”

    罗杰看向蒂娜-林,确认了一下自己的日程,开口道:“叫人把我的音箱拿来,练习用的那个小音箱,我试试这把琴。”

    每个贝斯手,或者说每个乐手,都有自己惯用的方式。

    罗杰的习惯,是先弹几遍整曲,试过手感没问题之后,再以爬格子的方式,去一个个试出每一个单音的音色。

    至于试音曲,罗杰的选择依然是自己最为喜欢的曲目。

    前世学习贝斯时候练习的那几首,masaki的《地狱训练:摇滚贝司》中的几首超高难度的曲目。

    《地狱の婚姻届()》和《地の沙汰も腕次第(the.)》。

    (注:这两首的视频b站都有,直接搜【地狱贝斯】就能找到。ps:我试过,难度太高,弹不了,弹不了,这是神仙弹的歌。)

    这几首歌的难度都很高,而且如果不充分热身,会很容易弄伤手。

    光是弹奏之前的准备,罗杰就花去了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将双手每一个关节都充分地活动开,才拿起贝斯。

    插上电,罗杰的双手猛然动了起来,快速地在琴弦上扫过,几乎看不清手指的动作。

    一串低沉中透着一丝清澈的旋律从音箱中传出,带着有一种激昂的感觉,在客厅里回响着。

    连续弹了两首,罗杰才停了下来。

    一阵掌声从旁边传了过来,罗杰抬起头看过去,却见是好几天没见人影的安妮站在那里。

    “这歌不错,叫什么?”

    安妮从来不克制自己的好奇心,想知道就会第一时间开口询问。

    “《》和《the.》。”

    罗杰放下贝斯,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指,问道:“这是你找人做的?”

    “我的公司的新产品,专门给你设计的,怎么样?好用吗?”

    安妮脸上就差写上“快来夸我”几个字了。

    “手感不错。”

    罗杰点了点头,又说道:“音色方面有点小问题,琴弦换成金属圆卷弦会更好一点。”

    这把琴用的是尼龙琴弦,手感好得没话说,但音色方面,却不是罗杰所喜欢的那种类型,太过于柔和,缺乏摇滚乐所需要的厚重感。

    “但是金属圆卷弦的话,就没有这么好的手感了。”

    单以手感而论,尼龙线可以说是所有贝斯琴弦里最好的了,弹起来很舒服,回馈的力道也适中。

    但缺陷也很明显,更加适合偏软性的音乐,而不是摇滚。

    最起码不适合重摇滚。

    安妮露出苦恼的表情:“要不然在拾音器上想想办法?或者换个琴体材料?铁木琴怎么样?”

    琴体木材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确实比琴弦还要大。

    铁木……这种木料的贝斯罗杰没用过,但却也知道,铁木琴的音色较为宽厚一些。

    不过,这把贝斯已经够重了,若是再换成铁木……

    罗杰很怀疑自己是否背得动。

    “现在这用的是什么木料?”

    罗杰刚才弹了半天,也没感觉出来这是什么木料的琴。

    “非洲桃木。”

    安妮想了想,说道:“音色太软的话,换成铁木和东方枫木都不错,我叫人各做一把给你试试好了。”

    “我还是觉得换一下琴弦就好了,琴体本身没什么问题。”

    罗杰弱弱地表示不用回炉重造那么麻烦。

    “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说了算!”

    安妮突然展现出一股霸道女王范,表示老娘的话你就是得听!

    “……”

    罗杰明智地没有选择和安妮争辩下去,转移话题道:“话说,你什么时候弄了个琴厂出来?”

    虽然从蒂娜-林那知道了安妮打算开公司,但这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这才几天?成品就拿出来了?

    罗杰不太懂贝斯的制造工艺,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想,似乎也不会简单到几天就可以搞定。

    更何况,专门为一个人量身打造,设计的时间往往都要比制造多花费掉数倍的时间。

    再怎么赶进度,这几天时间,似乎也不够用吧?

    “就前两天的事,注册也搞定了。安妮-克拉克琴业,我打算创建自己的品牌。现在的产品只有吉他和贝斯,以后大概会把鼓和键盘也加进来。”

    安妮说到一半,突然想到了什么,又说道:“你手上这个,从去年就开始做准备了,不是你想的那样。”

    “去年?”

    罗杰有些疑惑,却也没有深想。

    若是多问一句,罗杰就会知道,这把贝斯的设计者不是罗杰认为的,从哪家品牌挖角来的设计师,而是安妮本人。

    不过罗杰下意识地就忽略了这个可能,压根没问,反而是问起了另一件事:“这把贝斯有名字了吗?”

    “就叫罗杰-克里斯蒂安1型。”

    安妮随口说出了贝斯的名字,然后露出一个“超凶”的表情:“不许说no!就这么定了!”

第385章 海外发行敲定

    (ps:中午更新的章节404了,加更一章保全勤。

    还在研究啥地方违规,感觉挺莫名其妙的。

    没看到的朋友去百度找找吧,估计放不出来了,上个月404的2章到现在还没放出来,改了好几遍,已经放弃治疗了。)

    罗杰-克里斯蒂安1型只是安妮开的一个玩笑,或者说,只有罗杰手中的这把贝斯,才叫罗杰-克里斯蒂安1型。

    至于以后要拿出来卖的量产版本,叫做p-ac-2003型。

    p是指贝斯所使用的p型拾音器,ac则是安妮-克拉克这个品牌的缩写,2003则是指设计定稿的年份。

    和大多数自主创业的明星一样,安妮直接用了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的名称。

    除了不用消耗脑细胞去想一个合适的名字之外,这样做也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明星自身的影响力,来提升品牌的价值。

    经过几次调整,这把贝斯也终于定型了下来。

    琴体主材料选择的是北美云杉,这种木料的琴体的低音共振非常优秀,且音色明亮清晰,带有极强的穿透力。

    指板则使用名贵的黑檀木来制作,能够带出略带沙哑的音色,不过使用黑檀木也有一些麻烦,例如需要经常保养,否则木料会出现裂纹,整把琴直接就废掉了。

    出于成本和便捷性的考虑,在量产版本中,指板的木料换成了桃心木外边贴上一层枫木,可以算是黑檀木指板的“低配版”,除了成本大幅度降低之外,也不需要经常保养,使用起来方便得多。

    拾音器和琴弦依然没有变化,还是改良过的p型拾音器,以及标准的圆卷尼龙琴弦。

    尼龙琴弦的音色其实更适合爵士乐,大多数摇滚贝斯手,还是以金属琴弦为主,至于圆卷弦还是平卷弦,那就看个人爱好了。

    不过这把琴,在不计成本地在木料选择上砸下大笔美元之后,尼龙琴弦音色上那点微不足道的缺陷,早就被超额弥补了回来。

    若是能够满足音色上的要求,无论是吉他手还是贝斯手,都更愿意选择尼龙弦。

    因为手感比金属琴弦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对手指的负担也要小得多。

    看看吉他手和贝斯手的手指就知道了,弹金属琴弦的,手上的老茧一定比弹尼龙琴弦的要厚得多。

    “谢谢。”

    罗杰试过最终定型的贝斯之后,感到极为满意。

    这把琴手感好得没话说,音色也几乎完美。

    除开这两点基本要素以外,外观上也很符合罗杰的审美黑色的底色,再做出像是金属生锈一般的纹理点缀,看上去颇有一种蒸汽朋克的感觉。

    微微举了一下手中的贝斯,开口道:“这件礼物我很喜欢。”

    这把贝斯完全可以用“贵重”两个字来形容,不提人工成本,单单只是不断设计制作测试重新设计再次制作,这一循环的过程,在材料上就至少花费了数十万美元进去。

    当然,前边那些不尽如人意,有着某些缺陷的琴,罗杰也没有扔掉,全部放进储存室收藏了起来。

    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缺陷,这些琴不能用来在专辑或者现场演出中使用,但收藏的意义还是有的。

    “喜欢就好。”

    经过这一番折腾,安妮已经从一开始的兴奋,变得有些麻木起来。

    耸耸肩,很快地转移了话题:“格莱美快开始了,你打算去参加吗?”

    这一届的格莱美,乐队获得了十一项提名,基本都集中在《大卫-鲍伊》这张专辑上。

    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十一项提名,最终能够拿走的,最多也就是几座分量很轻的奖杯。

    例如《尘归尘》的最佳演奏编曲。

    说实话,对于这个提名,罗杰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大卫-鲍伊》专辑的十首歌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但编曲类奖项?

    罗杰甚至怀疑,大部分投票的会员,压根就没有完整地听过这首歌,仅仅只知道它的名气足够大。

    至今为止,《尘归尘》依然挂在公告牌单曲榜的前百名,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呆了足足六个月!

    这已经刷新了乐队所有作品的记录,在此之前,乐队所有作品里,连续在榜最长的是《加州旅馆》的二十三周,然后在第二十四周掉出了榜单,第二十六周又重新杀了回来,继续在榜单上呆了两个多月才彻底掉出榜外。

    用脚投票这种事,无论在哪个奖项的评选中都很常见,罗杰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说别人,就是罗杰自己,在投票的时候,也不是根据作品质量的好坏,而是看关系远近亲疏。

    在去年的时候,格莱美就通过了罗杰的申请,将罗杰吸收为两万多名拥有格莱美投票权的会员之一。

    任何一个奖项的投票,罗杰首先考虑的是候选者中有没有自己人,如果有,那就不用考虑其它因素,选关系最近的一个就是。

    如果没有,那就选名气大的。

    至于质量……哪有那么多时间,一张专辑一张专辑地听过一遍?

    每年申报格莱美的专辑总数会多达上千张,按照每张专辑平均半小时的时长,这就是五百多个小时。

    就算再怎么闲得蛋疼,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光听歌就听上几个月吧?

    哪怕是那些认真负责的会员,也不可能有时间这么做。

    评选的主要依据,还是乐评家的评论,而不是自己的“听后感”。

    顶多从热门作品中挑出一小部分听听,这已经是最为认真负责的评委了。

    “我就不去了。”

    罗杰考虑了一会,摇了摇头,又问道:“你呢?有兴趣去参加吗?”

    反正今年注定拿不到有分量的奖项,去不去现场都没什么区别。

    以乐队现在的咖位,已经不需要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走一遍红地毯,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了。

    “我也不想去。”

    安妮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要是《波西米亚狂想曲》获奖,那可就有意思了。”

    如果这件事发生,确实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面。

    但那是不可能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连一个提名都没有,怎么可能获奖?”

    罗杰耸耸肩:“我们的行为好像给格莱美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一月底,格莱美公布提名名单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广泛的质疑。

    事实上,每年格莱美的提名和获奖名单揭晓的时候,质疑的声音都不少见,但今年尤为强烈。

    《波西米亚狂想曲》竟然没有获得哪怕一个提名?

    北美几乎所有和乐坛,尤其是摇滚音乐有关的媒体,几乎都炸锅了,不断有人写出一篇篇评论,抨击格莱美,认为这其中有所谓的“黑幕”。

    格莱美官方也不得不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了解释:mad唱片没有为《波西米亚狂想曲》申报任何奖项,格莱美总不能逼着人家参与评选吧?

    这个解释严格来讲并不怎么说得过去,因为格莱美的评选规则中并没有规定必须要主动申报,任何在前年十月至去年九月之间在北美发行的专辑,都会自动进入格莱美的评奖流程。

    只不过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不主动申报,那肯定不会得到任何提名。

    不过不管怎么说,格莱美这番解释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至少是将媒体和歌迷的攻击矛头转向了mad唱片。

    按照格莱美的规则,申报奖项是由发行公司来做,而不是歌手、乐队本人。

    mad唱片给出的解释也很简单:皇后乐队自己不希望参与评奖,不仅仅是格莱美,任何奖项都是如此,例如mtv音乐大奖。

    因为申报奖项必须填写创作者详细资料的原因,乐队没有打算为《摇滚圣经》系列申报任何格莱美的奖项,除非在整个系列完结之前,这些“马甲”就提前被人挖出来了。

    这个解释不能让媒体和【皇后乐队】的粉丝们满意,但却也说不出什么来。

    即使有人想要质问皇后乐队,首先也得找得到人在哪。

    经过了几个月的冷却,那场“寻找换后乐队”的活动热度早就冷了下来,但仍然有一小撮的歌迷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追寻皇后乐队的蛛丝马迹,试图找到一些线索。

    当然,他们什么也没找到。

    尽管知道“皇后乐队”身份的人不少,足足有几十个,但在没有明显利益的情况下,没有哪个白痴会轻易开口,尤其是对媒体开口。

    混娱乐圈的人确实没什么节操可言,一个秘密一旦被第二个人知道,很多时候就不会再是秘密。

    但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也没有人会去做什么损人不利己的事。

    损人的前提是利己,若是没有这个前提,那只会平白得罪人而已。

    两人正聊着,蒂娜-林突然敲了敲门,拿着一个手提电话递给罗杰,开口道:“豪斯曼律师的电话。”

    “谢谢。”

    罗杰接过电话,对着电话那头说了几句,露出兴奋的表情,挥了挥拳。

    安妮斜眼看过来,问道:“好消息?”

    “蒂娜,去传真机那边,豪斯曼等下会传真几份合同过来,打印好了拿给我。”

    罗杰对蒂娜-林吩咐了一句,转头对安妮说道:“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海外发行权的合同敲定了。”

    略微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三张专辑,《大卫-鲍伊》、《波西米亚狂想曲》,还有《诗人与钟摆》。加起来一共卖了1.2亿美元,还有一些小额的分成条款。”

    《大卫-鲍伊》卖得最多,华纳唱片开出了除数字版权之外的全部发行权,三十年总计4500万美元的价码。

    这笔钱的大头属于大卫-劳伦斯,但乐队也有百分之三十的税前分成,还有mad唱片的百分之十,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严格来讲是“属于”乐队的收入。

    《波西米亚狂想曲》则被环球唱片拿下,卖出了4800万美元,同样不包含网络数字版本的发行权。

    至于《诗人与钟摆》,这张专辑在北美的受欢迎程度目前来看比不上前两者,但充满力量感的歌剧摇滚,在欧洲却是十分受欢迎的。

    这张专辑被索尼拿下,虽然罗杰不怎么喜欢岛国人和岛国企业,但涉及数千万美元的生意,个人情感只是最不重要的选择依据。

    在黑人天王老去,逐渐隐退之后,索尼唱片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尤其是在北美、欧洲两大西方市场上。

    为了摆脱这种窘境,索尼所愿意付出的成本,也远远超过华纳和环球这样地位稳固的巨头。

    索尼唱片为这张专辑开出了4700万美元,外加包括英国、德国在内少数几个市场的低比例分成,平均下来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

    这些市场虽然容量远远不如北美,但也高度发达且成熟,易于监管,不太容易隐瞒真实的销量。

    如果换成是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就算五大愿意给出分成,乐队也不敢要,宁愿在卖断价格上多加上一百万美元。

    总体而言,这一笔生意,乐队绝对是赚大了。

    “哇哦!”

    安妮吹了个口哨,眉飞色舞地说道:“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又要有一大笔钱入账了!”

    “和以前一样,分期支付,一年到三年不等。”

    罗杰提醒了一句:“近期能够到账的首笔款项,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三千万美元。”

    哪怕是五大,想要一次性拿出数千万美元的现金,拿不出来倒是不至于,但肯定对公司的运转有很大的影响。

    分期付款,这基本上也是国际惯例了。

    “三千万也够了。”

    安妮掰着手指头算了一阵,说道:“我在附近看上了一栋房子,比你这个小得多,也便宜不少,估计四千万以内就能买下。七百多万,差不多够首付了。”

    虽然安妮赖在罗杰这里住得理直气壮,但其实早就有了搬出去的打算。

    两人住在一起,虽然不在一栋楼里,但却也多少有些不方便,外面的小报甚至都开始传两人同居的绯闻了。

    对于这种绯闻,无论是安妮还是罗杰都不在乎,连回应都懒得回应,但却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下去。

    “要是钱不够的话,提前打个招呼。”

    罗杰最近倒是没什么大笔开销的计划,无论是大型私人飞机还是豪华游艇,都不是区区一两千万就能搞定的。

    除了每月固定还贷款的钱之外,剩下的放着也是放着,若是自己的朋友有需要,罗杰也不会吝啬。

    当然,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仅限于有限的几个人。

    安妮点点头:“有需要的话,我不会跟你客气的。”

第386章 一个小目标

    (昨天加更以后后边章节的定时更新时间忘了改,,才发现这章设置到明天中午发了,抱歉。。)

    这一届的格莱美在东海岸举办,罗杰和安妮都懒得飞来飞去,最终还是胖子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任务”。

    用胖子的话来说,哪怕不能得奖,姿态总是要做一下的,否则以后想得奖的难度也会增加。

    正如罗杰所预料的那样,这一届格莱美的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乐队仅仅只得到了一个最佳器乐编曲的安慰奖。

    这个奖项甚至和摇滚没有半点关系,通常来说更容易给交响乐一类需要数十甚至上百位乐手合作的音乐,不过例外总是有的,比如这一届。

    除了《尘归尘》的最佳器乐编曲之外,剩余的十座奖杯全部落空,代表乐队前去领奖的胖子几乎可以说是空手而归。

    不过这本就是在预料之内的事情,格莱美喜欢粉蛋糕、搞平衡,这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而是从这个奖项创立之初就存在。

    至少要再过一到两年,核心评委们才会觉得“时间已经够长了,可以给他们一些重要奖项了。”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格莱美,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奖项,都是如此。

    随着格莱美的结束,《阿瓦隆幻想曲》的后期制作也进入到了尾声。

    至于宣传方面,由于参与的乐队和歌手人数很多,分摊到每支乐队身上的宣传任务和过去的专辑相比,要轻松得多。

    罗杰甚至在考虑,是否要给乐队放一个短暂的假期,以便让众人充分地休息一段时间,拿出更好的状态来应付下一阶段的工作。

    不过仔细衡量过得失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其它乐队都要为这张专辑做宣传,自己当然也不能例外,否则别人会怎么想?

    尽管因为这种小事出现矛盾的可能性不大,却也没必要冒那个风险。

    在混乱无比的娱乐圈里,能够拥有几个信得过,合得来的朋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事情,必须得要珍惜。

    不过,即使参与到宣传工作当中去,要做的事其实也没有多少。

    总的宣传预算就那么多,能够参与的节目、演出数量也是有限的,几支乐队分下来,实际上和度假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除了《阿瓦隆幻想曲》之外,之前三张专辑海外发行的首笔资金也已经到账。

    考虑到近期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三人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在乐队账户上留了不到一千万美元,剩下的全部分到了下去。

    钱刚一到账,安妮直接就借走了三百万美元,用于购置房屋和装修。

    安妮看上的那栋房子同样位于马里布地区,不过却不是在海边,而是在圣莫妮卡山上(就在马里布,不在圣莫妮卡地区),卡斯特罗峰的半山腰上。

    距离倒是不远,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车程,不过面积却要小得多,介于别墅和庄园之间,只有三英亩出头,价格也同样便宜许多,包含按揭贷款的部分,总共只花了安妮3000多万美元。

    同样是富人区,房价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在马里布地区,带有私人海滩的庄园,就是其中最贵的一类,比如说罗杰-克里斯蒂安庄园。

    不过安妮对这栋房子的装修很不满意,在买下之后,请了一家装修公司进行彻底的翻修和改造,预计要到夏天才能搬进去住。

    在那之前……

    “在我的新家装修好之前,我就赖在你这了!”

    某人理直气壮地对罗杰说道。

    “你开心就好。”

    罗杰耸耸肩,“反正你有这里的出入权限。”

    区区蹭吃蹭喝这种小事,罗杰可不敢跟安妮对着干,否则要是惹得她不高兴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少女,近两年来已经收敛了不少。

    但要说乐队里哪个人最不能惹,所有人都不会有任何犹豫,一致会选择安妮。

    至于原因嘛……

    胖子有一次嗨大了之后,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安妮,结果这家伙不知道跑去对杰西卡说了什么,让胖子的女友大发雷霆。

    据说胖子为了哄好女友,甚至用上了太平洋对岸的搓衣板……

    将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脑海,罗杰好奇地朝抱着手机玩个不停的安妮问道:“你在看什么?”

    在这个年代,能够上网的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了,虽然贵了点,也没有前世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好用,但依然很受追捧。

    除了罗杰之外,乐队里几乎人手一台。

    至于罗杰,没买的原因不是觉得浪费钱,而是没兴趣。

    想要让一个受过mate、肾机等智能手机洗礼的人,对这个年代的手机上网产生什么兴趣,那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不提手机本身性能和体验性的差异,单是3g的网速就让人非常难以忍受。

    “uk排行榜的评论,我们的歌好像在英国很受欢迎。”

    安妮扬了扬手机,问道:“你猜现在排第一的是哪首?”

    uk排行榜和bbc的榜单,并列为英国两大流行歌曲排行榜。

    前者由一家名为《新音乐快讯(n.m.e)》的杂志统计,和北美的《公告牌》两大榜单地位差不多,但排名计算规则略有出入。

    uk排行榜仅仅只计算英国本土范围内数千家零售店的销量数据,而不考虑电台点播,也就是单纯只反映销量情况。

    bbc排行榜则没有公开具体的排名规则,但大体来说,和uk排行榜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因而也没有受到过太大的质疑。

    “已经发行了?这么快?”

    罗杰随口猜测道:“《波西米亚狂想曲》?”

    做出这个猜测也不是张口就来,《波西米亚狂想曲》在罗杰的前世,就有着英国第二国歌之称。

    虽然有这个称呼的歌不下十首,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却是唯一一首流行、摇滚类的歌曲。

    单以销量而论,这首歌在英国本土的认证销量排在历史第三位,在这片人口总数仅有四千万出头(70-80年代)的土地上,卖出了超过二百万张,相当于每二十个人,就有一个人购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单曲唱片,足见英国人对这首歌的喜爱程度。

    顺带一提,在罗杰的前世,网络上某一段时期曾传出过某张“神作”专辑在英国卖出了1.26亿张的销量,那位歌手和唱片公司在宣传专辑时也大量“引用”这一数据,吹捧自己的专辑。

    而那个时候,英国的人口总数是6600万,若是只计算uk排行榜统计的范围,也就是大不列颠岛本土,这个数字还要再减去个几百万。

    “你是不是看过了?”

    安妮的表情很古怪,盯着罗杰看了半天,才继续说道:“《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一周就卖出了超过一百万张,打破了英国唱片业的历史记录!”

    一周一百万?

    罗杰有些愣神。

    哪怕是在北美,这个销量都很少出现,或者说几乎不太可能出现。

    其它的歌手有没有做到过,罗杰不是很清楚,但自己乐队的作品,却从来没有过北美单周百万以上销量的记录。

    但这个记录,却是在英国那片小市场上做到了?

    英国的唱片市场其实并不小,只是和北美比起来,确实只能用“小”来形容,但至少排进全球前五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个年代,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英国的市场容量甚至要远远超出那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度。

    举个栗子,周董第一张专辑《jay》的内地【正版】销量不足二十万张,在全亚洲范围则是70万。

    而盗版的销量,最起码也有几十倍以上。

    并不是说盗版在英国就不存在,只是在上百年的打击之下,人们的版权意识普遍要强烈得多,使得盗版的生存空间很小。

    尤其是英国人对摇滚音乐有一种特别的热情,质量不错的摇滚专辑,在英国卖得总不会太差。

    但一周百万,这也太夸张了点。

    楞了半天,罗杰语气中有些疑惑地问道:“你确定是一周百万?统计错了吧?”

    “你看这个。”

    安妮没有回答罗杰的话,而是在手机上操作一阵,将手机举到罗杰面前。

    上边是uk排行榜的网站上,《波西米亚狂想曲》下被顶到第一位的评论。

    “半年了,终于可以买到这张专辑了!!!感谢上帝,他们(指皇后乐队)没有忘记英国的粉丝!!”

    在这条评论之下,有一大片“同感”、“我也等了半年”之类的回复。

    看样子,这个恐怖的销量,是歌迷们日积月累之下的一次爆发。

    这样想想……

    tmd还是不正常好不好!

    罗杰颇有些头痛地想了一阵,还是没搞明白具体的原因,干脆就不再多想。

    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想不通就干脆不想,罗杰可没有大卫-劳伦斯那样的好奇心。

    “bbc和《n.m.e》总共收录了一百三十多位英国乐评家的评论。”

    安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拿回手机,一边浏览着网站,一边激动地说道:“好评率是百分之百,零差评!这简直太疯狂了!”

    对于这一点,罗杰倒是没有那么的意外。

    英国的乐评界似乎并不像北美的乐评家们这么挑剔,尤其是对待出色的作品时,总是要显得更加“宽容”,不会刻意去从鸡蛋里挑骨头。

    零差评听起来很难,但就罗杰知道的,在英国做到这一点的,就有三首单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埃尔顿-约翰为纪念戴安娜王妃所作的《风中之烛()》和披头士乐队的《yesterday》,同样做到了惊人的零差评。

    《风中之烛》也是英国销量最高的单曲,不过那是因为戴安娜王妃在英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太高,这其中的纪念意义已经超出了歌曲本身,没有太大参考的价值。

    《yesterday》则是一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完美的作品。这首歌的伟大,就和《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摇滚音乐。

    当然,罗杰对英国乐评界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了。

    知道这些,还是因为看过一篇记录披头士乐队伟大成就的文章,里边提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和《风中之烛》,以及这个“零差评记录”。

    “你好像不怎么意外?”

    安妮对罗杰的反应感到有些奇怪。

    “毕竟我为了这首歌,专门去学了三个月的英式发音,那帮约翰牛会喜欢很正常吧?。”

    罗杰调侃了一句依然以为自己处于世界中心的约翰牛,然后耸耸肩,问道:“《诗人与钟摆》的情况怎么样?”

    《大卫-鲍伊》肯定不用问,在英国的销量不会太差,但和《波西米亚狂想曲》绝对没得比。

    大卫-鲍伊在英国本土的受欢迎程度略微超出皇后乐队,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却是唯一的,也是绝对的例外。

    虽然写出这首歌的龅牙叔不怎么喜欢它,反而更偏爱《爱人()》,但这并不妨碍英国人将《波西米亚狂想曲》奉为摇滚中的《圣经》,正如《摇滚圣经》系列的名字。

    罗杰比较好奇的是,《诗人与钟摆》在英国的情况,是否会和北美一样。

    毕竟,前世英国人到底对夜愿乐队的感官如何,罗杰也不怎么清楚,只知道英国本土没有特别火的同类型乐队。

    “比《波西米亚狂想曲》和《大卫-鲍伊》差多了。”

    安妮在手上操作了一阵,叫道:“找到了,专辑榜排名第四,上周卖了13万多点。”

    听到这个数字,罗杰心里稍稍有些失望。

    不过想到英国市场的容量,立刻就释然了。

    毕竟,你不能指望每一张专辑都是爆出单周百万级别销量的怪物。

    按照近年来的唱片业销售数据来看,单周卖出十几万张,最终销量过百万几乎是毫无悬念的。

    在英国,能够卖到百万销量,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大卖了。

    罗杰隐约记得,好像前世达到这一销量的专辑,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五十张,这还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字。

    英国的唱片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

    作为中、西欧地区的核心国家之一,一张专辑在英国卖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反馈出在整个欧洲的销量。

    整个欧洲的市场,和北美已经是相差无几了,几乎可以代表全球三分之二。

    罗杰对《诗人与钟摆》的期待值没有《波西米亚狂想曲》那么高,能够达到《摇滚圣经》系列的底线,全球销量两千万以上,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嗯,一个小目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224/ 第一时间欣赏摇滚教父最新章节! 作者:黑色贝斯所写的《摇滚教父》为转载作品,摇滚教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摇滚教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摇滚教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摇滚教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摇滚教父介绍:
一句话简介:摇滚教父的传奇之路。关键词:重生、摇滚、乐队、贝斯主唱书友群:825944900tips:本文涉嫌为贝斯手洗白。tips2:音乐专业的大神请忽略部分不影响剧情的bug摇滚教父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摇滚教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摇滚教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