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摇滚教父TXT下载摇滚教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摇滚教父全文阅读

作者:黑色贝斯     摇滚教父txt下载     摇滚教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47章 当代传奇?

    四月,安妮飞到东京,陪着罗杰过了一个生日之后,便是带着阿曼达返回洛杉矶。

    乐队的巡演旅程依然在继续。

    在亚洲一直停留到五月底,才转道前往南美。

    而后几乎走遍了整个南美,重新回到北美的土地上时,已经是九月份了。

    在洛杉矶,《寂静岭》专辑的宣发已经开始推进。

    只等着【诞生】巡演的最后一场结束,整个巡回演出的影响力完全爆发出来,乐队的新专辑便是会正式发行。

    这自然是为了“蹭热度”。

    暗潮、哥特金属的风格,在摇滚中虽然是一个大类,但商业属性却是不算太高。

    事实上,这类音乐,虽然经典之作很多,但却是从未出现过真正“大卖”的专辑。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寂静岭》专辑的销量,【量子音乐】的市场部门毫无压力地做出了这个蹭热度的决定。

    如果说,蹭别人的热度,还会被一些道德卫士所抨击的话。

    那么自己蹭自己的热度,谁也挑不出什么刺来。

    《寂静岭》这种商业属性偏低的专辑,若是不在营销方面想想办法,哪怕是乐队的商业号召力足够强,也很难卖出一个好的成绩来。

    哪怕大牌如披头士乐队,也不是没有过销量扑街的专辑。

    ——当然,所谓“扑街”的标准,也是相对而言的。对披头士乐队来说是扑街的销量,放在一些二线明星身上,甚至都足够开上一场庆功派对了。

    《寂静岭》专辑的风格,商业属性不算强,走冲奖路线也并不合适。

    事实上,包括格莱美在内的众多音乐类奖项,对金属乐摇滚一向都不怎么待见。

    除了重金属因为受众足够广泛的缘故,略微能够给予一些照顾之外,其它类型的金属乐摇滚,想要得到重量级奖项的难度简直堪比登天。

    ——当然,这不包含那些专业的摇滚类奖项。

    事实上,纵观摇滚乐的发展历史就可以发现。

    那些销量和口碑双双爆发的专辑,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原型摇滚”这个大类。

    例如乡村摇滚的老鹰乐队、迷幻摇滚的平克-弗洛伊德、典型摇滚的披头士、华丽摇滚的大卫-鲍伊和皇后乐队等等。

    甚至于,若是将硬摇滚和重金属摇滚视作一体的话,这个类型,既可以被归入原型摇滚,也可以被归入金属乐摇滚。

    而在这个“分支”之下的顶级乐队,以及经典的专辑,数量也是最多的。

    除了原型摇滚之外,稍次一筹的就是另类摇滚。

    诸如朋克、垃圾摇滚、新浪潮等等,这些类型当中,虽然没有出过可以和《月之暗面》或者《四种符号》比肩的“史诗级”大作? 但销量在千万张级别、获得过格莱美重要奖项的作品数量也很多。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另类摇滚是被格莱美所青睐的。

    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 这种现象愈发的明显。

    和隔壁的奥斯卡不同的是,格莱美的“政|治立场”在具体的某一届上? 要么是完全向左,要么是完全偏右。

    不会像隔壁奥斯卡那样? 分蛋糕、玩平衡的那一套。

    而当格莱美需要“向右”的时候? 总会推出几个另类摇滚乐队或者专辑,作为“旗帜”。

    (注:这里的左、右主要指肤色方面的问题? 这里就不过多涉及了。)

    依靠着这些奖项光环的加成? 另类摇滚在商业方面? 也是颇有一番作为的。

    而金属乐摇滚就比较苦逼了。

    ——这是和它的两个“兄弟”比较而言的。

    像重金属、力量金属这样,比较符合“主流审美”的类别还要好一些。

    稍微极端一点的,比如激流金属、黑金属等等,受众范围就非常的小。

    而再极端一些? 到了碾核、维京金属这种程度,基本上除了金属乐摇滚的狂热粉丝之外? 就没有人欣赏得了这类音乐。

    甚至于,就连大部分的金属乐歌迷,都很少接触这类极端到了极点的音乐。

    单纯从技术上来讲,越是极端的金属乐? 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

    举个栗子。

    在所有的摇滚乐主唱当中,公认的,难度最大、最难练成的,就是死嗓、黑嗓、核嗓这种极端的唱法。

    单纯从“音域广度”这一点上来讲,一支死核乐队的主唱,基本上都是要比一支硬摇滚乐队的主唱强上许多的。

    当然,音域不等于唱功,这一点还是要分清楚的。

    不过,单纯从“音域”这项数据来对比,就知道这类极端金属乐队的主唱,难度有多大了。

    而在吉他、鼓,甚至是贝斯的环节,也同样是有着极高的要求。

    顶级乐队之间没什么可比性,无论是任何一个音乐类型,任何一支顶级乐队,都至少拥有一名在“技术”上达到了顶尖水平的成员。

    但就整体的普遍素质来讲,越是极端的金属乐队,在“平均技术水平”上,就越是领先。

    然而,技术上出色,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受人欢迎。

    就好像在足球场上,技术华丽的球队并不总是能够赢球一样。

    事实上,极端金属乐不受“主流审美”的待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连带着,大部分的金属乐摇滚,在商业和专业奖项方面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

    这可以说是“市场的选择”。

    也可以说是“这届歌迷的素质不行”。

    如何判断,是取决于评判者的立场。

    例如大多数极端金属的乐队和死忠粉丝,会认同后者。

    而偏向流行审美的歌迷,则会认同前者。

    不过,不管怎么样,音乐市场的大环境就是如此。

    《寂静岭》的哥特金属风格,在金属乐当中不算十分的极端,但也和“主流”两个字扯不上任何的关系。

    事实上,在所有的金属乐摇滚中,只有重金属、金属乐新浪潮、力量金属、交响乐金属这四种风格,相对来说比较符合“主流审美”。

    而其它所有金属摇滚,都可以被归入“小众”的类别当中去。

    在【量子音乐】内部,对于“小众音乐”有着明确的定义。

    那就是,若是专辑整体的风格属于“小众音乐”,即便是顶尖大牌明星的作品,再加上出色的营销计划,专辑的销量也很难突破千万这个数字。

    更大的可能,是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不到。

    这里指的,是出货量,而非零售端的销量。

    按照【量子音乐】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零售端销量,往往是在出货量的一半以下。

    当然了,对于偶尔才会出现的,销量在三四千万张甚至更高的专辑来说,这个比例也会有所变化,零售端销量对比出货量的“百分比”会更高一些。

    诚然,现在是数字音乐的时代,传统的实体唱片早就“日暮西山”。

    但对于顶尖大牌明星来讲,一张在零售端只是勉强过百万,甚至连百万级别都达不到的专辑,也绝对是一种“耻辱”。

    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成名的大牌巨星,去触碰那些过于小众的音乐类型。

    “经济损失”是一方面。

    专辑本身投入的成本是一部分,同时,时间成本也是会占据相当的价值。

    越是大牌的明星,他们的时间就越是值钱。

    若是一张专辑拿不到足够出色的商业成绩,或者更直白一点说,没有足够高的销量,那无疑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除了这些“经济损失”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丢不起那个人。

    谁能想象,诸如披头士乐队、麦当娜、泰勒-斯威夫特、埃米纳姆这样的大牌,一张专辑在零售端仅仅只是卖出几十万、一百多万出头的销量?

    或许对于三线乃至于十八线小明星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

    但对任何一位大牌明星而言,这样的成绩,代表的只有两个字,耻辱!

    对于【darkness】乐队而言,他们可以不在乎《寂静岭》这张专辑的收益。

    毕竟,乐队这么多年,单单只是过去那些作品的版权收入,每年就是一笔巨额的数字。

    再加上【量子娱乐】的股东分红,乐队根本不缺钱,偶尔出上一两张不赚钱的专辑,也不至于说让乐队伤筋动骨,甚至都不至于让乐队众人心疼这笔“损失”。

    但是,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当今乐坛唯一还在活跃的超级巨星,若是《寂静岭》的销量太过于难看,乐队的面子可是挂不住。

    这种事情,事实上,在《血腥统治》专辑的时候就有过一次。

    这张专辑的实体唱片销量也不高,不过在数字销量上还算过得去,虽然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勉勉强强也算是说得过去了。

    至少没有丢了《摇滚圣经》系列的面子。

    而这张《寂静岭》,则是继《血腥统治》之后,《摇滚圣经》系列的又一大“考验”。

    对于这张专辑的销量,【量子音乐】的预期并不是很好,认为若是没有足够出彩的营销计划,实体端和数字端相加,很难突破八百万。

    ——这还是由于乐队的名气足够大,而数字唱片又足够的“便宜”。

    以乐队的粉丝基数,只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至少也会有数百万人愿意花上一两包烟的钱,去购买一张电子版的专辑,对乐队表示一下支持。

    单单只是实体唱片的话,【量子音乐】市场部门给出的销量预期,只有区区两百万至三百万之间的预估。

    这个数字,还是考虑到了乐队的名气加成。

    毕竟,哥特金属这个风格,实在是太过于小众了些。

    虽然没有小众到死核碾核那种程度,但也差不了太多了。

    这个预估的数字,自然是不能让乐队感到满意。

    乐队众人虽然没有明确讨论过这个话题,但却也达成了默契,《摇滚圣经》系列,任意一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都至少要达到八位数。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摇滚圣经》这个品牌,有着充分的价值。

    这并不仅仅只是《寂静岭》一张专辑的事,而是涉及到整个《摇滚圣经》系列这个品牌。

    专辑的后期制作早就完成,在整体音乐风格方面,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更改的余地。

    不过,在营销计划上面入手,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各行各业,都不乏那种很“糟糕”的产品,通过出色的营销卖成爆款的例子。

    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在不可描述国度人尽皆知的“脑x金”了。

    更何况,《寂静岭》专辑的质量并不差劲,只是风格上比较小众,不够符合主流审美罢了。

    若是能够拿出一份切实可行,而且效果出色的营销计划,将专辑的销量提一提,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量子音乐】的市场部门和乐队的经纪人团队讨论了一番之后,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颁奖季。

    原本,乐队的上一张专辑,《逃离伊甸园》,所瞄准的就是颁奖季。

    只是后来为了配合【量子娱乐】的融资计划,提前发行,导致错过了颁奖季的“最佳公关时间”。

    因为这一点,乐队也放弃了为这张专辑投入过多的冲奖资源。

    算起来,乐队也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格莱美的领奖台上了。

    作为一名超级巨星,与领奖台“阔别”太久,可不是什么好事。

    自然,《寂静岭》专辑从风格上,便不适合走颁奖季冲奖路线。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张专辑就没办法通过颁奖季来抬高热度,从而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帕妮丝-格里芬和她的团队,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奖项”。

    当代传奇奖。

    这个奖项,可以说是格莱美最为重要的几项大奖之一,比每年都会颁发的四大通奖影响力还要大得多。

    而且,“当代传奇奖”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这个奖项针对得是明星本人,而不是具体某一张专辑。

    以乐队在乐坛的影响力,再配合上今年【诞生】世界巡演所营造出的声势,公关这一奖项,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能够拿到当代传奇奖,《寂静岭》专辑蹭上一波热度,多卖上三五百万的销量,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了。

第848章 重回洛杉矶

    暂且不去算全美音乐奖、公告牌音乐奖、mtv音乐奖等其它奖项。

    单论格莱美,分量最重的奖项有三个。

    当代传奇奖、终身成就奖,以及格莱美名人堂。

    其中,格莱美名人堂是针对作品,具体到某一首歌。

    而前两者,则是针对明星本人,不涉及具体的作品。

    当代传奇奖和终身成就奖还有所不同。

    后者,首要的判断依据是“资历”。

    通常情况下,一位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不错的影响力的明星,积累上数十年的资历,或早或晚,都是能够得到这一奖项的承认的。

    哪怕是在活着的时候得不到,去世的那一年或者次年,也是必然会得到终身成就奖的“认可”。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于,自从这个奖项设立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位明星,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巅峰时期就得到终身成就奖。

    摇滚音乐之父查克-贝里一直到八十年代才得到这一奖项的“认可”。

    六十、七十年代的民谣摇滚大师鲍勃-迪伦获奖的时间也已经到了九十年代。

    唯一的例外是“猫王”埃尔文斯-普雷斯利,尽管七十年代的猫王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但在他获奖的1971年,依然勉强可以算作是“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

    不过,从五十年代就已经成为超级巨星的猫王,在1971年时,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毛头小子”了。

    至少在“资历”的积累上,绝对不能算少。

    而且,猫王是格莱美历史上唯一的例外。

    自从猫王之后,格莱美对于终身成就奖的颁发愈发地“吝啬”,不是不给,而是不会给那些从业时间过于短暂,“资历不足”的明星。

    【darkness】乐队的“年龄”,满打满算也才十四岁。

    地位和影响力倒是够了,但在“出道年限”上,却是无法满足格莱美一天比一天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年龄”上,就去追求终身成就奖,是不切实际的。

    格莱美那些老头子才不会在乎你为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摇滚圣经》系列又有多么牛逼。

    他们只看一件事:你们的第一张公开发行的录音室专辑至今,总共过去了多少年。

    和终身成就奖相比起来,另一个“重磅奖项”,当代传奇奖,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理论上,只要大部分会员愿意给你投票,任何人都可以获奖。

    哪怕是一名才刚刚出道的新人。

    但实际上,想要获得这个奖项? 难度却是更大。

    除了1990到1994这五年的“大放送”? 短短五年里,就颁发出去足足十二座当代传奇奖的奖杯以外? 在其它年份里? 格莱美对这个奖项的发放是非常苛刻的。

    从1995年之后,一直到罗杰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格莱美当代传奇奖总共才颁发出去三次? 其中一次? 还是澳洲著名流行组合【比-吉斯(bee-gees)】的核心成员莫里斯-吉布去世? 靠着“情怀”的加成,才让格莱美将这一奖项送给了他们的组合。

    (注:莫里斯-吉布于2003年1月去世,正好是格莱美公关最激烈的时间点? 一个多月后? 【比-吉斯】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

    在这个世界? 这一奖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自从2003年之后,已经快要十年? 没有人能够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的认可了。

    而且? 和需要“积累资历”的终身成就奖不同? 当代传奇奖? 更注重的是“当代”两个字? 即只会颁发给目前正在活跃,并且影响力巨大的音乐人。

    ——不一定是站在舞台前的明星,例如在1991年,获得当代传奇奖的四个人当中,就有昆西-琼斯这位音乐制作人兼词、曲创作者。

    总之,只要满足“正在活跃期”、“影响力巨大”、“对自身所处领域拥有重大贡献”这几个要求,理论上来说,就有可能成为当代传奇奖的获奖者。

    不过,想要获取这个奖项的难度是很大的。

    1990年,格莱美首次决定评选“当代传奇”,然后就是连续五年的“奖杯大放送”。

    短短五年里,送出了十二座奖杯,其中不乏强尼-卡什、芭芭拉-史翠珊这样真正的“传奇”,但水货也是有的。

    后来,大约是觉得这样“大放送”下去,这个奖项的含金量会大幅度的下降,不符合“当代传奇”这四个字,也不符合格莱美对这一奖项的期待。

    在1995年之后,格莱美对于当代传奇奖的评选和发放就吝啬了起来,连续数年都没有颁奖。

    一直到1998年,才由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的认可。

    正是由于这样的“吝啬”,才使得很多音乐行业的从业者都有一个共识:1995年之后的“当代传奇”,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当代传奇”。

    至今为止,获得这一“殊荣”的一共也仅有三人。

    除了前边提到过的两个之外,还有埃尔顿-约翰爵士。

    至于后者有多牛逼,喜欢钢琴乐的大多都对这个名字足够熟悉,不熟悉的,翻一下各大奖项的名人堂名单、历史销量排行榜、巡演票房排行榜等等的榜单,也就能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

    也正是由于格莱美在1995年之后的“吝啬”,使得当代传奇奖的影响力极大。

    当然,这主要是在圈内的影响力。

    不过这一点倒是无关紧要。

    只要格莱美敢颁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媒体就会将当代传奇奖这几个字的份量渲染得人尽皆知。

    这也就意味着,在【量子音乐】的全力推动之下。

    只要乐队能够获得当代传奇奖的认可,《寂静岭》这张专辑,就可以好好蹭上一波热度,迎来一个销量上的爆发。

    不过,想要获得当代传奇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一点就是,针对这种“非例行”的奖项,必须要有一个,甚至是几个分量足够重的人对此提出提名。

    虽然说,在理论上,任何一位格莱美的会员都有权为自己中意的作品或者音乐人提名。

    但像是“当代传奇奖”这样重要,而且又并非每年都会颁发的奖项,若是提名人的分量不足,也就不可能引起其它会员的重视。

    甚至会被直接忽略过去。

    不过,以【量子音乐】在流行乐坛的影响力,为【darkness】乐队找个分量足够重要的提名人,倒是没有任何的难度。

    在乐队表达出希望尝试冲击当代传奇奖之后,【量子音乐】一番运作之下,很快就找来了两位流行乐坛当中的“大人物”。

    一个是有着“摇滚音乐之父”称号的乐坛老前辈查克-贝里,这位已经八十多岁,早已“退隐江湖的老前辈”,并不像世人所以为的那样不问世事。

    事实上,像是查克-贝里这一批活跃在五十年代前后的音乐人,往往混得都比较惨。

    虽然有着巨大的声望,但收入却是不高,许多人甚至是过得十分落魄。

    也只有依靠着数十年积攒下来的名气,偶尔“捞点外快”,才能将生活给维持下去。

    【量子音乐】仅仅只是付出了一张价值二十万美元的支票,就让查克-贝里同意为【darkness】乐队奔走,争取“当代传奇奖”。

    以查克-贝里这个名字在乐坛当中的分量,理当不至于如此的“廉价”。

    但事实确实是如此。

    在猫王崛起之前的那些明星,光鲜的背后是无尽的辛酸,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被唱片公司拿走,落到明星手上的只是一点“残羹剩饭”。

    而要维持外表上的光鲜亮丽,又要付出不菲的开支。

    就连猫王,都曾经一度坚持不下去,从乐坛转向好莱坞,何况是其它明星?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可笑的局面。

    如查克-贝里这样的“老一辈”音乐人,一方面享有极高的声望,但另一方面,生活却是十分的穷困,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去做。

    当然,仅仅只是靠着一个查克-贝里,是不足以让乐队获得“当代传奇奖”的,甚至连提名,都只有不到一半的把握。

    因此,【量子音乐】又请来了另一位在乐坛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前辈”。

    佩内洛普-加西亚。

    在这个世界的八十到九十年代,这个巨星云集的时代里,拉丁天后佩内洛普-加西亚,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超级巨星之一。

    以罗杰前世的明星来类比的话,大致是和玛利亚-凯莉差不多,不是同年代最出色的那一个,但却可以稳稳排进前三之列。

    早在乐队成名之初,佩内洛普-加西亚就已经逐渐从乐坛隐退。

    毕竟,作为一位流行类的女歌手,年龄大了之后,很难再维持年轻时的影响力。

    若是不缺钱的话,大多都会选择“急流勇退”,以一个较为体面的方式离开流行乐坛。

    至于为什么是佩内洛普-加西亚……

    原因倒也并不复杂,在同时代的超级巨星之中,佩内洛普-加西亚,是唯一一个和乐队“有交情”的。

    在乐队成立之初,就是靠着在拉丁天后所举办的“佩内洛普摇滚音乐节”上的演出而一举成名。

    在乐队早年名气还不够大的时候,也受过拉丁天后不少的恩惠。

    凭借着这样一层关系,双方之间虽然算不上多么的亲密,但平日里的往来还是不少的。

    在【量子音乐】成为唱片业的巨头之后,拉丁天后的一位侄子,也是签入了【量子音乐】的旗下,得到了一份非常优渥的唱片合约,这也算是乐队给予佩内洛普-加西亚当初提携的回报。

    有了“交情”作为基础,再付出一些利益,请动对方帮一些“小忙”,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交情交情,自然是要有来有往,才能延续下去。

    仅仅只是一个提名,对于拉丁天后来说,不说是举手之劳,但也不过是给“老朋友们”打几个电话的事情。

    查克-贝里和佩内洛普-加西亚的提名,再加上【量子音乐】从侧面施加影响,至少可以确保【darkness】乐队的“当代传奇奖”被“慎重考虑”。

    当然了,能否获奖,仍然是需要乐队、公关团队,以及【量子音乐】三者之间共同努力去争取,再加上“一点运气”,才有可能如愿以偿。

    而且,也仅仅只是“可能”。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努力了,也未必能够有所收获。

    但不努力去争,却是必定一无所获。

    ……

    “当然不止是为了拉高《寂静岭》的销量。”

    罗杰歪着脖子,用脸侧和肩膀夹着手机,手里端着一盘刚刚切好的水果朝卧室走去,嘴里一边说道:“十四年了,这是我们距离‘当代传奇奖’最近的一次。借助【诞生】巡演的成功,我们拼一把,拿下这个奖项的机会很大。如果错过了这次,三五年内可能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此时已经是十月份,乐队已经回到了洛杉矶。

    几天后的周末,是【诞生】巡演的最后一场,和开始时的第一场一样,都是在洛杉矶玫瑰碗体育场举办。

    在洛杉矶的演出,乐队自然是不会再住酒店了,所有成员都各自回家。

    罗杰也是如此。

    上一场位于西雅图的演出结束之后,当天夜里,罗杰就迫不及待地飞回洛杉矶,回到【安妮的梦幻庄园】里。

    端着水果走进卧室,安妮正坐在床上,和小阿曼达玩着拼图游戏。

    罗杰将水果放到旁边的椅子上,对安妮打了个招呼,又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而后拿起电话走向阳台。

    “既然你觉得有必要,那就这么做吧。”

    电话另一头传来胖子的声音:“几千万美元去冲奖,谢特,如果不是现在咱们这么有钱,我一定会说你疯掉了!”

    “两千万美元,这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得开销可能比这个数字更高。”

    罗杰笑了笑,隔着玻璃对屋内的小家伙做着鬼脸,有些心不在焉地说道:“不过,只要拿下这个奖项,我们就会是第一个获得当代传奇奖的摇滚乐队。相信我,这个名头的价值绝对远远超过两千万。”

第849章 心照不宣

    【诞生】巡演还没有结束,《滚石》、《公告牌》等杂志,就纷纷宣称,这是2012年度最成功的巡回演出,没有之一。

    和共同举办的【爱的告白】巡演相比起来,【诞生】巡演尽管场次更少、平均票价更低,但总观众人数却是要比前者高出了不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倒也简单。

    泰勒-斯威夫特的【爱的告白】巡演,场均人数在一万七千人左右,场均收入不到一百一十万美元。

    当然,这是不计算十九场合办演出的数字,由【量子音乐】统计,基本上没什么误差。

    整个巡演下来,单单只是票房方面的收入,【爱的告白】巡演总收获就超过了一亿美元。

    再加上转播权、广告、赞助收入等等杂七杂八的收入,差不多可以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翻倍。

    而【darkness】乐队的【诞生】巡演,场均人数则在三万两千人左右,即便是平均票价更低,场均收入也要远远超过泰勒。

    八十三场演出下来,【诞生】巡演的总票房数字达到了接近两亿。

    不过,暂时不考虑成绩还未可知的,甚至能否成功立项的live专辑和巡演纪录片,只计算转播权、广告和赞助收入的话,【诞生】巡演和【爱的告白】巡演在这方面的收入倒是相差不多,都是一亿美元出头。

    再加上十九场合办的场次,【量子音乐】大致计算出的结果是,【诞生】和【爱的告白】两场巡演相加,大约能够创造出接近四亿美元的营收。

    当然,这仅仅只是收入,而非利润。

    举办巡演需要成本,宣传也需要成本,诸如票务公司之类的合作方,也要从收入中拿走一部分分成或者佣金,甚至就连irs都要横插一脚。

    在这个国度,只有死亡和纳税是永恒的。

    七七八八扣下来,乐队和泰勒-斯威夫特,各自能够分到一亿出头,以及大约六七千万美元的“税后利润”。

    哪怕是对于顶级明星而言,一年的辛劳,能够换取到这个级别的收入,已经是不算低了。

    不过,若是再将巡演的规模扩大一些,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在罗杰的前世,u2乐队在2009到2011年期间举办的【三百六十度】世界巡回演唱会,就以总计一百一十场的场次? 获得了七亿三千六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这还仅仅只是票房。

    也正是这一成绩? 让u2乐队获得了“体育馆巡演之王”的称号。

    场均上座人数六万六千人? 若是仅仅只是单场的演唱会? 那自然是不算什么。

    但放在总计一百一十场的巡回演出当中,这个数字就十分惊人了。

    也难怪有人开玩笑称,u2乐队支撑起了爱尔兰一个国家的经济。

    无论是对于【darkness】乐队,还是对于泰勒-斯威夫特而言? 【诞生】和【爱的告白】这两场巡回演出? 都不是他们的巅峰。

    严格意义上来讲? 更应该视作一次“尝试”。

    或者说“试探”。

    试探自己的商业号召力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

    而这次巡演所得到的结果? 自然是令人满意的。

    两边相加总计近两百场演出? 没有一张卖不出去的“余票”。

    这意味着? 这次巡演的规模虽然不小,但远远不足以满足乐队和泰勒各自粉丝的需求。

    在回到洛杉矶之后? 除了抽出时间参与了几次最后一场演出的排练之外,泰勒-斯威夫特就闭门不出? 开始筹备下一张专辑。

    无论是摇滚乐队还是流行歌手,喜欢在全世界到处举办巡演? 除了赚钱之外? 也是希望在巡演的过程中寻找写歌的“灵感”。

    整日闭门不出,就能写出一首首好歌的人固然是有? 但却是极少数。

    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还是要经常出去走一走? “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有更多的灵感,写出更多出色的作品。

    而巡回演出,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去走走”的机会。

    而巡演进入到尾声的时候,泰勒似乎已经是积累出了足够多的灵感,来进行下一张专辑的创作。

    至于乐队嘛……

    却是暂时并不着急。

    《寂静岭》专辑才刚刚发行,暂时并不是十分迫切地需要推出新的作品。

    即便是《摇滚圣经》系列的品牌影响力巨大,【darkness】乐队这个名字本身也是销量的保证。

    但在一场规模不小的巡演和一张新专辑之后,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缓冲,以便让歌迷们的钱包稍微恢复一下。

    不过,罗杰却是一直在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将过去这些年里积累下来的“灵感碎片”整理出来,尝试着将其扩充,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

    这却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以后所做的提前准备。

    《摇滚圣经》系列出到现在,最为主流的几个大类,其实已经都出的差不多了。

    在罗杰的计划当中,最多再推出三、四张专辑,这个系列就会完结。

    至于整个系列的“完结篇”,若是有可能的话,罗杰自然是希望用一张纯粹的“原创专辑”来进行收尾。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了。

    罗杰现在,也只是稍微提前做一些准备,但不会因此而耽误了其它的工作。

    在这个秋天,以及即将到来的冬天里。

    对乐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依然还是颁奖季的冲奖。

    公告牌音乐奖和全美音乐奖偏向于流行审美,评奖方式也让人难以对此感到信服,公信度并不高。

    而且,以这两个奖项的评奖方式(公告牌主要依据是billboard榜单,全美音乐奖是所有歌迷投票评选)而言,乐队的优势都是不小的,只要向粉丝们多拉拉票,横扫颁奖季或许难度很大,但想要拿走几个重量级的奖杯,却是没什么悬念的。

    至于mtv主办的全美音乐录像大奖,呃……以乐队一贯的“不拍mv”的传统,基本上是和这个奖项无缘。

    虽然说,《摇滚圣经》系列改编电影,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是后来补拍的mv,而且还是超级加强版的那种,不过一来不符合vma奖的收录要求,二来,乐队也没什么想法去在这个奖项上花费太多的资源,压根没有提交过申请。

    最后则是几个摇滚乐的奖项,在这一方面,至少在如今这个年代,放眼全球乐坛,也找不出能够和【darkness】乐队一比的摇滚乐队、歌手。

    不过这些分类奖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也就只有一个乡村音乐的cma奖在北美本土还稍微有点影响力,其它的分类奖项,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去关注,得不得奖的区别不大。

    所以,杂七杂八地算下来,乐坛乱七八糟的奖项确实是不少,但对于【darkness】乐队来说,唯一“有价值”的,也就只有一个格莱美。

    通常来说,格莱美的公关“旺季”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到次年的一月份。

    这两个月里,有志于格莱美的音乐人们,会想方设法,尽可能地争取每一位会员手中的选票。

    有时候,当竞争比较激烈的年份里,有些人会更早地开始公关,将时间提前到十一月中旬左右。

    但在这一年,才十月份,帕妮丝-格里芬和她的团队,便是开始频繁地联络格莱美会员中,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2012年,整个世界乐坛相对来说都比较的沉寂,没有太多的大事发生。

    ——当然,这是从单个明星的角度来看的。若是从唱片公司的视角,其它唱片公司暂且不提,【量子音乐】旗下,今年就有总共接近三位数的新专辑和新巡演项目在推进之中,声势非常的吓人。

    不过,大多数的新专辑和巡演项目,规模都不大。

    至少比不上【诞生】和【爱的告白】世界巡演的规模。

    这两场巡演,在这个年份里,也算是流行乐坛内最大的“手笔”了。

    泰勒-斯威夫特自然不可能成为【darkness】乐队的竞争者。

    双方的受众尽管有一定的重叠,但更多的却还是泾渭分明。

    即便是在颁奖季里,双方也不存在太多的竞争关系。

    泰勒-斯威夫特在刚出道的那几年里非常不受格莱美待见,这两年的情况倒是好转了很多。

    在上一届格莱美上,《爱的告白》这张专辑还让泰勒捧走了几座留声机。

    不过,乐队的目标仅仅只有一个当代传奇奖,在这个奖项上,泰勒是完全没有半点资格去争取的,也不可能成为乐队的阻力。

    反而,因为双方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泰勒还会尽可能地帮助乐队去争取这个奖项。

    以双方的关系,【darkness】乐队发展的越好,对泰勒自己的好处也就越大。

    在这一点上,泰勒看得非常清楚。

    凭借着【诞生】巡演的巨大成功,【darkness】乐队在2012年这个年份里,拥有极为强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声望。

    凭借着这份“声势”,帕妮丝-格里芬和她的公关团队,做起工作来也要轻松不少。

    事实上,格莱美和隔壁的奥斯卡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不同。

    至少在投票这一环节上是如此。

    除了一些用脚投票的家伙以外,大多数会员更倾向于将手中的选票投给熟悉的人。

    而“熟悉”的定义则可以很宽泛。

    自己的家人、朋友,可以是“熟悉的人”。

    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名字,也可以是“熟悉的人”。

    此外,若是有谁送上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那更不用说了,绝对是“熟悉的人”无误。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颁奖季的“公关开支”愈发高昂的原因。

    在过去,大家都不怎么烧钱的那个年代里,只需要给每一位需要公关的会员送上一套唱片,再配上一支香槟、一盒巧克力,或者其它价值几十上百美元的小礼物即可。

    而随着“公关风气”被隔壁的奥斯卡带坏了以后,明面上,大家都还遵守着公关条款的规定,将随唱片附赠的礼物范围限定在香槟、巧克力等等“不值钱”的东西里。

    但几十美元一支的普通香槟被换成数百美元的高档香槟,一百美元一盒的普通雪茄被换成上千美元的高档雪茄。

    对于在会员中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人物”们——通常是指那种几个电话打出去,就能轻易拉来数十张,甚至上百张选票,人脉非常广的人——对他们进行公关,付出的“价码”就要更高一些。

    最常见的一个手法依然是像隔壁奥斯卡学来的。

    先是为他们送上唱片,不过唱片送上了,总是要听的吧?

    那你有没有播放唱片的设备呢?

    普通的cd机?那怎么行!

    普通cd播放器的音质,怎么能体现出这张专辑的出色?

    没关系,您没有好的播放设备,我们“借”一套给你。

    于是送上一套价值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的高端音响设备。

    至于“借”出去之后,什么时候还,那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公关一个两个人,花不了多少钱,百八十个,以明星的收入来说也不算难以承担。

    但是,要知道,格莱美有投票资格的会员,总数可是高达两万多,比隔壁奥斯卡的六千多了好几倍。

    哪怕平均在每人身上只花费一千美元,两万多会员,这也是两千多万美元的巨款。

    当然,不会有哪位明星会一次性对所有会员都公关。

    一方面,开支太过于高昂,哪怕是【darkness】乐队这种不差钱的土豪也不愿意无限制地承担。

    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

    很多人本身就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不可能被别人公关。

    比如说,在【darkness】乐队想要争取四大通奖的年份里,那些和乐队关系紧密的会员,包括乐队本身、【量子音乐】内部的制作人、调音师,乃至于和乐队关系密切的泰勒-斯威夫特、【金属猴子】乐队等等明星,对于在这几个奖项上的竞争对手来说,就属于“不可公关”的一类。

    当然,这并非是完全没有公关的机会,只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罢了。

    举个栗子,若是想让泰勒-斯威夫特放弃为乐队投票,转而支持他们得竞争者,这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而获得的,最多只是加上泰勒团队中那几名拥有会员资格的幕后音乐人,总共不过十几票罢了。

    同样的钱,花费在其它会员身上,少说也能争取数百上千张选票,该如何选择,这就是一个毫无悬念的问题了。

第850章 大手笔

    (注:格莱美两万多名会员是现在的数字,早期的时候只有几千人。)

    除此之外,按照格莱美的规则,总计二十二个分类,每位会员必须按照自己的“专业”,对其中的最多九个分类进行投票。

    当然,四大通奖除外,这是所有人都可以投票的。

    按照这样的规则,若是公关目标瞄准的是四大通奖,需要公关的成本自然是要高出不少。

    但如果只将目标放在分类奖项上,那么只需要公关那些会对该分类投票的会员即可。

    这样算下来,公关成本自然是会下降不少。

    但是,随着这些年来乐坛风气的变化,以及美元贬值等等因素,每一届格莱美的平均公关费用仍然是在持续不断地上升之中。

    若是想要争取流行、摇滚、乡村等几个热门分类的分类奖项,不砸进去几百万美元,连提名都别想得到。

    而想要获奖,例如“最佳摇滚乐队”这样的重要奖项,根据该年度这个奖项上竞争激烈程度的不同,花费的公关成本至少在八百到一千万之间。

    若是遇上竞争特别激烈的年份,这个数字还要上涨。

    而如果想要拿到四大通奖,那投入在公关方面的成本至少要翻上数倍。

    尤其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年份里就更是如此。

    而且,和隔壁奥斯卡不同的是,尽管格莱美也会对专辑的销量、歌手的人气等等带来不小的提升作用。

    但是,实际提升的“收益”却是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

    分类奖项暂且不算,大多数情况下,投入在四大通奖上面的公关费用,多数是要亏本的。

    当然,这里的“亏本”,仅仅只是从短期内金钱收支的角度来讲。

    但长远来看,没有几个年度专辑、年度单曲之类的奖项傍身,再大牌的明星,咖位也会受到质疑。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必须花的钱”。

    在如今这个年代,公关四大通奖,平均的公关开支已经超过两千万美元。

    而且这样的数字,还不一定能够确保获奖,仅仅只是基本的门槛而已。

    罗杰不清楚这个奖项在过去的时候,“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但从罗杰进入职业乐坛至今,在格莱美各个奖项的争夺上,“质量”,或者说“口碑”,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

    甚至连关键都算不上。

    只要作品的质量和口碑达到了最低限度的标准,公关的力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然,若是连最低限度的合格都达不到,那再怎么公关也是没用的。

    作为流行乐坛分量最重的奖项,格莱美多多少少还是要点脸面的。

    罗杰不记得前世这一届格莱美的竞争激烈程度如何。

    不过? 在这一个世界,2013年的格莱美,竞争倒是算得上激烈。

    在2012年的一整年里? 单单只是【量子音乐】旗下? 就推出了数十张大规模发行的新专辑。

    至于那些由旗下厂牌独立运作,只在某个地区发行? 主要是试水性质的小项目,数量就多到没法计算了。

    这数十张大规模发行的专辑里? 有资格在格莱美的舞台上进行竞争的? 也多达二十余张。

    虽然其中的大多数注定只是陪衬? 但却也有不少竞争力相当强的专辑出现。

    比如阿黛尔-阿德金斯的新专辑? 就被业内普遍看好。

    由于【量子音乐】在这一年当中的“大动作”,使得这一届格莱美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高。

    不过? 这些倒是和【darkness】乐队没什么关系。

    乐队要争取的并非某个常规奖项。

    事实上? 以《寂静岭》专辑的风格,除了金属乐演奏之类没什么份量的小奖之外,也没有太多争取的余地。

    乐队在这一届格莱美上唯一的目标,就是“当代传奇奖”。

    当然,想要获得这个奖项? 难度是比四大通奖要高得多的。

    提名方面倒是不成问题。

    有乐坛老前辈查克-贝里,以及虽然已经退隐,但影响力犹在的佩内洛普-加西亚两人为乐队奔走,再加上【量子音乐】在唱片业内强大的影响力。

    让“给【darkness】乐队颁发当代传奇奖”这项议题进入到正式的讨论,乃至于投票阶段,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是,能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让乐队真正获得这一奖项,仍然是需要乐队自己去做努力的。

    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就是公关。

    和那些“年年都有”的奖项相比起来,属于“特别奖”分类的当代传奇奖,在评选流程上又和其它奖项略微有所不同。

    首先就是提名。

    理论上,任何一位会员都可以为该奖项提名。

    但要通过总人数大约在一百五十人的“常驻评委”的审核,通过之后,该提名才会被判断为有效。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将查克-贝里和佩内洛普-加西亚这两个“老前辈”拉出来的原因。

    除了他们在唱片业内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以外,这两人都是目前的“常驻评委”,而且热衷于参与格莱美的日常事务,在评审组内部的人脉非常的广。

    两人热衷于这些事情的原因又有所不同。

    查克-贝里纯粹是为了多一份工作多一份收入,这个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老前辈,错过了唱片业最赚钱的时机,晚年生活颇为的落魄。

    在七十年代时,还一度因为偷税而被判入狱。

    出狱之后,查克-贝里的生活也是十分的穷困潦倒,但偏偏还和其它明星一样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

    这也导致,如今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的查克-贝里,仍然需要经常参与各种活动来赚钱,维持自己的晚年生活。

    (注:外媒有报道过,查克-贝里的晚年生活确实很穷困。2014年还在进行商业演出。)

    正是因为查克-贝里的“穷”,才让【量子音乐】在一番筛选之后,选中了他。

    一方面,贫穷,使得查克-贝里可以被金钱所打动,为乐队去奔走,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

    另一方面,作为摇滚音乐的先驱,查克-贝里为【darkness】乐队提名,完全可以找出很多看起来大义凌然的借口,比如说对“摇滚界后起之秀的鼓励”之类的,这也使得说服查克-贝里更加的容易一些。

    毕竟,作为公认的摇滚音乐先驱,甚至在一部分媒体和歌迷直接将其称之为摇滚音乐之父,查克-贝里再怎么喜欢钱,脸面多少还是要一些的。

    有一个“看上去合情合理”的借口,事情也要好办一些。

    至于拉丁天后佩内洛普-加西亚,则纯粹是为了维持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为后辈铺路。

    在娱乐圈里,“星二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愿意让后辈们走上自己的老路,但也总有一些明星,认为自己的人脉资源可以为后辈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优势,从而鼓励后辈们进入这一行。

    和隔壁的好莱坞比起来,流行乐坛的“星二代”要少得多,但也并非没有。

    拉丁天后的家里,就有一个侄子和一个侄女进入了唱片业,同时她的女儿还在尝试往好莱坞发展。

    为了这些后辈,佩内洛普-加西亚虽然淡出了乐坛,但却从未真正远离过唱片业。

    为的,就是给后辈们带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情往来、人脉关系,无论在哪一个国度,哪一个行业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佩内洛普-加西亚和【darkness】乐队建立起交情已经有十多年了。

    虽然说,这份交情显然不可能有【darkness】乐队和泰勒-斯威夫特,或者和【金属猴子】乐队之间那么深厚,但也算得上是“自己人”。

    拉丁天后的侄子,就签约在【量子音乐】旗下,她的女儿也是与【量子影业】签下了一份合约,会在即将开拍的《摇滚圣经》系列改编电影的新作《诗人与钟摆》当中出演一个配角。

    角色的戏份不重,但却会有不少的镜头和台词,对于一个好莱坞新人演员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起点了。

    一上来就出演重要配角,甚至是主角的,除了本身就是大牌明星跨界转行(例如猫王)之外,也只有在某点的小说里才能看到。

    包括那些顶级巨星在内,大部分的明星,都是从连台词都没有,或者只有几句台词的背景板开始的。

    佩内洛普-加西亚本人早已是无欲无求,但对于自己的后辈却是颇为关照。

    再加上与【darkness】乐队的关系在这里,双方天然就有合作的基础。

    有查克-贝里和佩内洛普-加西亚两人为乐队奔走,至少通过“常驻评委”的审核,通过提名,进入到实际投票阶段,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按照规则,格莱美的评审团首先会整理出本年度所有申报奖项的名单,而后发放给两万多名会员进行投票。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会员都会行使自己的投票权。

    实际上,每一年,都有少则四分之一,多则一半的会员不会投票。

    大体上来说,格莱美每年能回收大约一万多张选票。

    这是第一轮投票。

    在这一轮投票当中,诸如当代传奇奖这类“特别奖”的投票并不会被列入其中。

    当第一轮投票的结果确定下来,为每一个奖项选出得票最高的五位提名者之后,格莱美的评审团会再次放出名单,让会员们进行第二次投票。

    ——这也是确定获奖者的最终一轮投票。

    “特别奖”的投票,也是在这一轮。

    一般奖项,只要在五位提名者当中,获得最多的选票,就能够确认获奖,并没有严格的“得票率”的要求。

    理论上来说,最极端的情况下,只是比五分之一略微高一点点的得票率,也是可以获奖的。

    而“特别奖”则并非如此。

    因为这个奖项并不存在竞争,会员们投票选择的选项,也只有“是”和“否”两种。

    以这次的当代传奇奖为例,若是一位会员认为【darkness】乐队配得上一座当代传奇奖的奖杯,那么就在该选项中选择“是”的选项,表示支持。

    反之,则予以反对。

    按照评审团的规定,对于这一类“特别奖”,需要在所有的“有效选票”当中,得到超过一半的支持率,才可以获奖。

    举个栗子,假设总共回收了一万两千张选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两千张无效选票,剩余的一万张选票则是有效的。

    那么,在这一万张有效选票当中,必须要有超过五千,也就是过半的数量支持【darkness】乐队,乐队才能够有机会获得“当代传奇奖”。

    注意,这仅仅只是“有机会”而已。

    在这一轮评选过后,若是结果是“通过”,在最后的颁奖之前,总计一百五十人的“常驻评委”们,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投票。

    这一次,就需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率,也就是一百人以上的支持,才能够通过。

    这也是最终一轮的审核,若是这一轮投票通过的话,乐队就能够得到“当代传奇奖”的奖杯。

    (注:没查到“特别奖”的评选规则,姑且尽可能的往普通奖项的评选规则上靠吧,这部分瞎编的,不要太较真。)

    仅从评选过程的复杂性,就可以看出“特别奖”和普通奖项之间的区别。

    这也使得,能够获得“当代传奇奖”认可的明星数量非常稀少。

    除了这个奖项最初设立,进行“大放送”的那五年之外,其余的每一位获奖者,都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哪怕是一定程度上靠着“死亡营销”获奖的【比-吉斯】组合,论及影响力,在“流行音乐”这个领域,也是要超越那个年代所有的流行明星的。

    整个评奖过程,每一环都非常的关键。

    同样的,每一环,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最为关键得资金去进行公关。

    考虑到这个奖项在业内的影响力,在参考了经纪人团队的意见之后,乐队和公司达成一致,总计将在公关预算方面投入整整五千万美元。

    其中,乐队出三千万,剩余的两千万则由【量子音乐】提供。

    这也是流行乐坛发展至今,在颁奖季最大手笔的一次公关。

第851章 票房:三亿五千万!

    所谓的公关,当然不仅仅只是给众多的会员、评审们送礼。

    那也太过于简单粗暴,没有“技术含量”了。

    格莱美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事实上,“贿赂”的成本,仅仅只占公关费用中的一小部分。

    帕妮丝-格里芬的团队,在得到了高达五千万美元的公关预算之后,便是立刻制订出了初步的公关计划。

    其中,向会员、评审们送出“符合标准的小礼物”,总计的花费大约在一千五百万到一千八百万美元。

    这些礼物,从标价数百美元、实际成本只有几十美元的典藏版唱片,到价值上万美元的高档音响设备,几乎无所不包。

    会按照众多会员、评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分别送上“符合身份”的礼物。

    比如说,对于数量最多的“普通会员”,公关团队所精心准备的“标准礼包”里边,就包含一套随机的《摇滚圣经》典藏版唱片、一盒价值二百多美元的中档雪茄、一支派克钢笔,外加一份充满诚意的拉票信。

    而对于那些在会员当中拥有不错人脉的核心成员,还会附加上价值一二百到上千美元不等的香槟,又或者是其它“特别的礼物”。

    例如,在一些对乐器有所偏爱的核心会员的礼物清单上,就出现了安妮名下的乐器品牌所“专门设计”的限量版电吉他。

    至于那一百五十名常驻评审,则是要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和喜好,专门设计礼物清单,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

    例如查克-贝里,就属于最为“简单粗暴”的那一种,直接开上一张价值二十万美元的支票了事。

    而且这些“礼物”,也未必都是实物,有些也可能是某种承诺。

    比如对拉丁天后佩内洛普-加西亚的“公关”,【量子娱乐】所付出的,就是在【量子影业】投拍的项目中,给拉丁天后的女儿一个颇具份量的配角。

    这些是针对会员、评审的公关费用。

    那些无法准确估算价值的“承诺”不算,仅仅直接付出的资金,就高达一千五百万美元以上,这还是最低的数字。

    若是有必要,最多还会有额外三百万美元的追加。

    其次,则是拉票派对、酒会方面的开支。

    一般来说,格莱美的“公关旺季”是在十二月到一月。

    不过,考虑到“当代传奇奖”的份量和重要性,公关团队希望乐队从十一月份开始,就频繁举办并出席各种拉票派对和酒会。

    乐队自然不会反对这一点。

    根据公关团队的规划,包括乐队的四名成员、经纪人西奥多、公关经理帕妮丝-格里芬,总共六人,将分别召开和出席这一类的派对和酒会。

    在十一月到一月的这三个月里,总共会有超过一百场的派对和八十多场酒会。

    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为了便于和会员、评审们拉关系。

    单单只靠送礼,自然是不成的。

    还得要和他们有近距离的接触,想方设法地说服对方对乐队提供支持。

    这些拉票派对和酒会,就是很好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当然了,既然是派对和酒会,那么开支自然是必不可少。

    而且,邀请的都是圈内的重要角色。

    或许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但在颁奖季即将来临的时候,手中有投票权的会员? 本身就是“大人物”。

    哪怕这有效期并不长,仅仅只在颁奖季之前的这几个月里有效。

    这部分派对和酒会的开支,帕妮丝-格里芬的团队给出的预算同样是一千五百万美元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 上下会有大约一两百万美元的浮动。

    至于剩下的两千万? 则会全部投入到“广告”上。

    每到颁奖季之前,都是各大娱乐杂志、节目的收入高峰期。

    有志于在颁奖季有所斩获的唱片公司和明星们? 都会在这方面投入巨资。

    手握两千万美元的巨额经费,帕妮丝-格里芬和她的团队在这方面一点都不懂得节约? 反而是尽可能地砸下各种“大手笔”。

    仅仅只是在《洛杉矶时报》? 帕妮丝-格里芬就亲自拍板? 砸下了高达三百万美元的广告费? 包下整整七页的彩版广告,连续一周的时间!

    除了这种“硬广告”之外? 各种软文更是层出不穷。

    如今早已不是乐评人的时代了? 哪怕是史蒂文-蒙哥马利这种评论界的大佬,也已经是“日暮西山”,快要失去了自己的饭碗。

    不过,格莱美的会员是终身制,也就是说? 在会员当中,年纪比较大的人是要占了多数。

    由于长久以来的习惯,使得这一批“年迈的老人”依然还有阅读报纸、观看乐评人评论的习惯。

    每当颁奖季临近的时候,一些报纸和杂志也会特意重开关闭已久的评论专栏,为的就是争取这一批“读者”。

    事实上,稍微对唱片业现状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头,评论家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能转行的,都早早转行。

    剩下的那些,也都是在勉力维持,用“苟延残喘”来形容都不过分。

    也就只有颁奖季,才有他们发挥的空间。

    而日子越是不好过,评论家们就要越是抓紧每一分赚钱的机会。

    彼此互相竞争之下,价格自然是高不起来。

    像是史蒂文-蒙哥马利这个级别的乐评人,一片软文的报价仅仅只要十万美元。

    而次一级的乐评人,费用就更低了,只需要两三万美元,甚至是一万美元,就会奉上一篇看似客观,但实际上却充满各种吹捧的暗示的软文。

    至于数量众多的普通乐评人,收费则已经低至几百到两三千美元,堪称“白菜价”。

    虽然这些乐评人在普通歌迷当中的影响力已经是无限接近于零,但对于那些年龄比较老的格莱美会员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这笔开支的性价比如何暂且不谈,但用处肯定是有。

    而且,只要“数量”上去了,效果还很出色。

    海量的软文、广告,从十一月份开始,就逐渐占据娱乐媒体,尤其是侧重于音乐方面的娱乐媒体的版面。

    按照计划,在十二月份的时候,就会形成“铺天盖地”的阵势,频繁地轰炸任何一位会员和评审,侧面对他们施加影响。

    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给格莱美的评审和会员们一种印象:【darkness】乐队现在非常的火,而且口碑也很棒。

    由于【诞生】巡演刚刚结束,大部分的焦点,自然是集中在了这场巡演上。

    《滚石》杂志就率先推出了一项统计数据。

    【诞生】巡演总计八十三场独立的演出,场均歌迷人数三万两千人,票房总收入接近两亿美元。

    另外,十九场与泰勒-斯威夫特合办的演出,场均歌迷人数高达六万九千人,总计票房收入一亿七千万美元。

    在编辑的“春秋笔法”之下,直接就变成了【诞生】巡演的票房数字高达三亿五千万美元。

    这个数字,在流行乐坛的历史上,也是足以排进前十的。

    而在过去的一整年里,更是根本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单单只是从这个数据上,就可以看出【诞生】巡演的巨大成功。

    当然,这还是“春秋笔法”的功劳。

    实际上,那十九场合办的场次,不说一半的功劳要归于泰勒,起码也是要分去小半的。

    这样一扣下来,【诞生】巡演的实际票房数字应该是在两亿多美元。

    这个数字,依然是过去一年当中的巡演票房冠军,但放在整个流行乐坛漫长的“历史”当中,就显得相对平庸了些。

    不过,在这个时候,那些软文、广告,追求的自然不是什么“实事求是”,而是能怎么吹捧,就怎么吹捧。

    最好是直接将【darkness】乐队给吹上天去。

    除了【诞生】巡演的巨大成功之外,乐队过去的一次次辉煌,也是不断被提起。

    【狂暴之路】音乐节上,那场直追伍德斯托克的狂欢盛宴。

    《摇滚圣经》系列一次次“创造历史”的恐怖销量。

    还有出道仅仅十四年,就有数十座格莱美留声机的光环。

    ……

    一件件成就,在无数杂志、报纸,乃至于电视节目的不断“回放”之下,重新被人们回忆起来。

    公众们倒还罢了,看过这些之后,顶多会说一句:啊,【darkness】乐队真的好牛哔啊!

    但在格莱美的众多会员、评审的眼中,却又是另一回事。

    “这个乐队的表现,真的是相当出色啊。现在都说摇滚已死、摇滚已死,我看,完全不是这回事嘛!你看【darkness】乐队,他们就做得很好嘛。”

    比弗利山庄的一场聚会上,一个黑人老头手中拿着《滚石》杂志,大声读着文章中对【darkness】乐队的吹捧之词。

    这场聚会,参与者都是格莱美的常驻评委,当然,并非是所有评委都参加的那种正式会议,仅仅只是一次私下里的聚会,只有彼此之间关系算得上不错的二十多个人参与。

    这个黑人老头,就是在唱片业,尤其是摇滚圈内有着极高威望的“老前辈”,被公认为摇滚音乐先驱的查克-贝里。

    查克-贝里自认是一个十分有“职业道德”的人。

    而在这个圈子里,拿钱办事,就是最大的职业道德。

    收了乐队的支票,查克-贝里对于乐队想要的提名很是上心,此时终于是认为“时机恰当”,带着一丝试探,对身旁的几位“老友”们说道:“我觉得,格莱美是不是该给他们一些认可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查克-贝里又说道:“终身成就奖的话,他们的成立时间还不够长,不太合适。不过,当代传奇奖肯定是符合的。咱们上次颁发出这个奖杯,也已经快十年了吧?是时候考虑一下了。”

    “当代传奇奖?”

    一位稍微年轻些的白人中年皱了皱眉头,显得有些犹豫:“【darkness】乐队的影响力倒是够了,但是……他们太年轻了吧?”

    这便是许多人的纠结之处。

    或者,也可以说,是格莱美的“死板”之处。

    虽然说,和隔壁的奥斯卡比起来,格莱美要更加的“年轻化”。

    但把持着最高权利的这一百五十名常驻评审,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老头子”,普遍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

    这个数字要比隔壁奥斯卡的平均接近六十岁年轻了许多,但和那些年轻人相比起来,依然算是“老顽固”的范畴。

    人一旦上了年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趋于保守。

    若是【darkness】乐队能够像【比-吉斯】那样,在乐坛纵横数十年,依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那么,为他们颁发“当代传奇奖”,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或者说,若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当代传奇奖”大放送的时候,这同样也是没什么悬念的。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的格莱美,对于这个奖项的颁发非常的吝啬。

    吝啬到了,在1990年到1994年内获奖的总共十二名获奖者,如果按照“当下”的标准,除了强尼-卡什和芭芭拉-史翠珊这两位乐坛常青树以外,其它十人根本没有半分获奖的可能。

    即便是强尼-卡什和芭芭拉-史翠珊,也仅仅只是“有可能”获奖,而不是“一定”。

    (注:以上出自海外版逼乎的热评。)

    按照这样严苛的标准,想要给【darkness】乐队颁发“当代传奇奖”的奖杯,或者说,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提名,这也足够让这些评审们感到纠结的。

    论成就,【darkness】乐队肯定是达到标准了。

    但问题在于,他们太年轻了!

    年轻得有些过分!

    一支“不到十五岁的乐队”,在这些顽固的老家伙们的眼里,真的是过于年轻。

    没有个二三十年得“积淀”,在他们看来,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是如同流星一般,或许光芒耀眼,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陨落。

    “话不能这么说,他们对摇滚音乐的推动,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嘛。如果不是有这支乐队在,我看,摇滚音乐的发展肯定是要比现在差很多的,光是这一点,就配得上‘当代传奇’这个名头了。”

    查克-贝里继续劝说道:“而且我也不是说直接给他们颁奖,先提名一下,看看其他人的态度。我们是皿煮社会,作为唱片业最高的奖项,格莱美也要皿煮,要考虑每一个从业者的态度嘛。”

第852章 RIAA怎么样?

    且不管查克-贝里如何用一堆“歪理邪说”去说服别人。

    总之,在几番“讨论”和“劝服”之后,格莱美的评审团终于是通过了查克-贝里的提名,决定在这一届的格莱美上,加入“当代传奇奖”的评选,唯一的提名者,是当代乐坛唯一还在活跃的超a巨星,【darkness】乐队。

    当然,这仅仅只是“讨论”。

    是否能够获奖,还要看会员们的投票结果,以及最终评审团的二次投票。

    第二轮投票的时间是在十二月末,提名名单出炉之后。

    不过,消息已经是早早地就传了出去。

    毕竟,“当代传奇奖”是格莱美分量最重的奖项之一。

    为了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总是要给有投票资格的会员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权衡。

    或者换句话说,是给【darkness】乐队更充分的时间去公关。

    一场场拉票派对,在帕妮丝-格里芬的运作之下开始召开。

    罗杰等人也各自开始忙碌。

    早上和某位核心会员一起打高尔夫球、中午与知名音乐评论家共进午餐,下午约上格莱美的某位理事一起喝下午茶,晚上则是作为主角,出席拉票派对。

    这样的日程,从十一月份,一直会持续到一月中旬为止。

    大多数摇滚乐队其实并不喜欢公关,或者说,不喜欢去讨好格莱美。

    这也是为什么,在格莱美的摇滚类奖项上,总是魔力红、酷玩、u2等几个熟悉的名字。

    而像是枪花、metallica等等的大牌乐队,却是极少在颁奖季有所斩获。

    不过,对于罗杰来说,却是没有什么“专注于做自己的音乐,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样的想法。

    格莱美奖能够给专辑带来的销量刺激,自然是不足以收回在公关方面的投入的。

    但是,大量奖杯的光环加持,却是可以让乐队的名字跳出“摇滚音乐”这个圈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中去。

    罗杰很佩服那些“坚持做自己”的摇滚乐队。

    但却不认同他们的做法。

    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喂啥吃啥”的人更多的。

    如果仅仅只是喜欢玩音乐,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确实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不去讨好主流的喜好,也是值得钦佩的态度。

    但是,这样的做法,对摇滚音乐的发展却是无法带来任何的好处。

    诚然,那些喜欢讨好格莱美的摇滚乐队,例如魔力红、梦龙、酷玩等等,在很多摇滚歌迷的眼里,都属于伪摇滚。

    但正是因为他们通过这些手段,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才让更多的“非摇滚歌迷”接触到了摇滚音乐。

    ——哪怕只是更侧重于流行的伪摇滚。

    而这些歌迷? 总是会有一部分,通过这些所谓的“伪摇滚”,真正接触到摇滚音乐的圈子? 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摇滚歌迷。

    从这一点上来说? 其实这些所谓的“伪摇滚乐队”? 对摇滚音乐的贡献是很大的。

    任何一个圈子,总是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才能维持下去? 甚至是愈发地繁荣。

    对于摇滚音乐来说? 也是一样。

    新的摇滚歌手、乐队很重要。

    新的摇滚歌迷?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更加重要。

    六十到八十年代那一批老炮们,他们的音乐确实是足够经典,也足够出色。

    但若是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 一直只是一小撮人的自娱自乐,这个圈子迟早会没落,乃至于消失。

    很多人总是不断提起摇滚音乐过去的辉煌? 然后感叹现在的年轻人都只喜欢听嘻哈? 摇滚音乐已经死了。

    但他们却是从来没有想过? 真正去为摇滚音乐做点什么。

    举个栗子,在2000年之后接触到摇滚音乐的歌迷当中,有多少人的“启蒙乐队”是五分钱、梦龙、魔力红、酷玩等等,这些所谓的“伪摇滚”乐队?

    而又有多少人的“启蒙乐队”,是枪花、绿日、皇后、齐柏林飞艇这些“顶级乐队”?

    很显然,前者的数量? 是要远远多过于后者的。

    从【darkness】乐队成立以来,罗杰一直很重视在格莱美上的投入,也是与此有关。

    一方面,格莱美的奖项,能够很好地提升乐队的影响力和名气,尤其是在乐队成立之初的那几年里。

    那个时候,乐队的名气还不够大,哪怕只是一两个小奖项,也能让乐队的名气上一个台阶。

    而等到《月之暗面》横扫颁奖季之后,格莱美对乐队名气和地位的提升作用已经聊胜于无。

    但,乐队依然没有减少在格莱美公关的投入。

    这是因为,作为当代摇滚音乐的“领军代表”,乐队有义务为摇滚音乐的发展做点什么。

    比如说,吸引更多的非摇滚歌迷接触到摇滚音乐。

    如果将整个唱片业看做一个大的市场的话,摇滚音乐,就是其中一个“小市场”。

    如果不去看网络热度,单单只看专辑销量、巡演票房等等这些数据,摇滚音乐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商业潜力最高的音乐类型,甚至还要超过纯粹的流行音乐。

    当然,若是去看数字销量,代言费用等等这些数据,摇滚类的明星就显得比较拉胯了。

    (注:2000至2020年里,巡演票房排行前十的,除了一个黄老板,其它九个全是摇滚类。实体专辑销量前十全是摇滚类。不过数字销量基本被流行和嘻哈霸榜,签了天价代言的基本全是流行。)

    然而,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那些比较热门的摇滚乐队当中,诸如老鹰乐队、u2乐队等等,这些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走上巅峰的名字,依然是摇滚音乐这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而他们的歌迷,大多数年龄也都不小了。

    比如说,在ac/dc乐队的告别巡演上,舞台下的歌迷当中,中年和老年歌迷就占了过半的数量,三十岁都算得上年轻人。

    老龄化严重,这就是摇滚音乐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无论是乐队,还是歌迷,都呈现普遍“老龄化”的趋势。

    缺乏新鲜血液的加入,这个“小市场”迟早会有维持不下去的那一天。

    事实上,如今维持着摇滚音乐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标签,是“情怀”。

    从这个标签上,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

    当一个市场只剩下情怀的时候,这个市场距离彻底消失也就不远了。

    对于这一现状,其实许多有能力,又热爱摇滚音乐的人,也是在尝试着做出努力。

    比如说【量子音乐】在前些年就开始大力扶植新的摇滚歌手、乐队,就是为了为摇滚乐补充更多的新鲜血液。

    又比如说,一个个还在活跃的大牌乐队,拼命尝试着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摇滚乐之外,也是为了吸引更多新的歌迷,加入到摇滚音乐的圈子当中来。

    虽然说,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原本应该是极为“纯粹”的摇滚音乐带来了很多的“杂质”。

    但终究是为这个圈子补充了不少的新鲜血液的。

    就比如说,某个以摇滚音乐为噱头的综艺节目,在很多老的摇滚歌迷的眼中,其实就是披着摇滚音乐的皮,玩着流行偶像那一套。

    这在那些摇滚老炮们的眼里,当然是不好的,应该予以抵制的。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这个综艺节目,确实是为摇滚音乐带来了不少新的粉丝。

    也让摇滚音乐有了重新复苏的迹象。

    当然,在“摇滚复苏”的这个过程中,掺杂进太多的“杂质”,这一点是好是坏还是未知之数。

    但无论如何,总比让摇滚音乐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彻底消亡,是要好得多的。

    ……

    回到洛杉矶之后,除了偶尔需要到纽约或者其它地方去参加一些拉票活动之外,罗杰和安妮都极少再外出。

    那些在洛杉矶之外的活动,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尽量都交给了胖子、贾森,或者干脆让经纪人去出面。

    只有一些实在推不掉的邀请,才会偶尔跑上一趟,而后在第二天就返回。

    在胖子等人的眼里,罗杰和安妮在结婚几年之后,像是突然陷入了热恋期的小情侣一样,恨不得时时刻刻都腻在一起。

    不过罗杰和安妮两人,却是颇为享受这样的生活。

    阿曼达已经一岁多了,睡眠开始渐渐减少。

    和其它所有的幼儿一样,醒着的时候,阿曼达简直就是一个小恶魔。

    尤其是哭闹起来的时候,让人恨不得去死一死。

    这个下午,罗杰有些狼狈地从婴儿房“逃离”出来。

    回头看了看手忙脚乱地哄着阿曼达的保姆,罗杰感到颇为的无奈。

    大约是由于长期分离的缘故,阿曼达对罗杰还是感到有些陌生,不太愿意亲近。

    更具体的表现就是,每当罗杰靠近,阿曼达就很容易哭起来。

    “又把小不点弄哭了?”

    安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罗杰回头看过去,安妮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脸上写着“活该”两个字。

    似乎是在说:谁让你在阿曼达出生之后就跑去巡演的。

    安妮好像完全忘记了,正是她不断劝说,甚至是逼迫着罗杰,去举办这场巡回演出。

    因为这场巡演,在乐队的歌迷中还闹出了一些非议。

    有不少人认为,罗杰在自己的女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就丢下安妮和阿曼达,踏上巡演的旅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简单的翻译一下,就是“渣男”的意思。

    当然,更多的歌迷,还是乐于见到乐队的演出的。

    对于喜欢摇滚乐的歌迷们来说,光是录音室专辑,根本无法让他们感到满足。

    只有在现场,才是真正属于歌迷们的狂欢。

    摇滚音乐的魅力,也只有在现场,才能放大到极致。

    “都回来一个多月了,小家伙还是不怎么愿意搭理我。”

    罗杰显得有些无奈,又是十分郁闷。

    任何一个父亲,若是被自己的女儿“敌视”,心里都不会好受。

    摇了摇头,罗杰没有再继续这个“让人悲伤”的话题,岔开话题,问道:“你那边的事忙完了?”

    “谈的差不多了。”

    安妮点点头,说道:“公司那边已经同意拨出一笔钱来成立这个基金,不过牵头的事仍然是我们来做。我在想,要不要拉一些人进来一起做这件事。”

    两人所讨论的,是乐队最近刚刚提出的一个计划,暂时定名为“摇滚复兴”。

    具体的内容,是由【darkness】乐队牵头,【量子音乐】为主导,成立一个专项的基金。

    基金会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那些有天赋和才华,或者说有潜力,并且有兴趣投身于摇滚音乐这个行业的音乐人——主要指歌手和乐手——提供帮助。

    帮助的范围包括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生活困难的音乐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补贴,为“符合标准”的歌手和乐手提供签约的机会等等。

    当然,并不仅仅只是这些,而是涉及“新人入行”所包含的方方面面。

    单纯从花钱的角度来讲,这个基金会的开销并不大,但需要动用的资源却是不少。

    也只有【量子音乐】这样的行业巨头,才给得起这样的资源。

    由于没有任何成熟得案例可供参考,“摇滚复兴”计划的第一步,只会从加州以及周围几个州开始进行“尝试”。

    若是效果良好的话,再扩展到整个西部,而后是北美全境,乃至于全球。

    如果能够做起来,这个计划对于整个摇滚音乐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而作为主导者,【量子音乐】同样能够从中受益。

    毕竟,有句话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通过“摇滚复兴”计划培养起来的歌手和乐手,其中表现出色的,大部分还是会签约到【量子音乐】旗下的厂牌。

    对于这个计划能否成功,谁都没有太多的把握。

    好在初期投入并不高,尝试一下,即便是失败了,也没有多少损失。

    “多拉几个人来合作倒是没什么坏处。”

    罗杰想了想,开口道:“回头我打几个电话,问问加里、埃文他们有没有兴趣吧。”

    顿了顿,罗杰忽然想到了什么,又说道:“你觉得riaa怎么样?”

第853章 声望

    罗杰忽然想到了什么,又说道:“你觉得riaa怎么样?”

    riaa,全名叫做redustry-assoerica,翻译过来就是北美唱片业协会。

    和北美电影协会一样,riaa是一个“民间组织”,其成员主要为唱片业内的制作与发行公司,以及分销商。

    在北美范围内,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唱片业公司,都是riaa的成员。

    当然,由于天然实力上的不对等,riaa的主要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几大巨头的手中的。

    riaa成立的初衷主要有三项。

    首先,是为了维护艺人和唱片公司的权利,尤其是著作权及“第一修正案”相关的权利。

    其次,是管理唱片制造与播放的标准,从最早的黑胶唱片、磁带,到后来的卡式录音带、数字音频磁带、光碟,以及数字音乐等等。

    从录音到后期制作再到“回放系统”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均由riaa进行统一的管理。

    最后,则是参与管理、分配音乐版权的授权,以及征收与管理相关版税。

    ——最后一项主要是为那些“实力不足”的小公司和独立音乐人所提供的服务,当然,这项服务并不是免费的。

    至于对北美市场的专辑以及单曲进行销量认证和排行,则是为了扩展riaa的影响力,所做出的一个“附加性举措”,并非riaa的“核心业务”。

    事实上,riaa本身,更多的是和唱片公司、发行公司以及分销商们打交道,和艺人之间的往来不多。

    除非艺人自己也开了公司,否则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跟riaa有多少来往。

    罗杰所提出的,让riaa加入到“摇滚复兴”计划中来,并不能给这个计划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不过很快,安妮就明白了罗杰的想法。

    这是为了让“摇滚复兴”计划更加的“正式”,至少看上去要更正式一些。

    作为一个触角遍布整个唱片行业的协会,riaa说是民间组织,但实际上已经带有一些半官方的性质。

    若是有riaa的加入,“摇滚复兴”计划,至少在表面上,会更加的“正式化”,也有助于说服那些对唱片业不了解的人。

    ——尤其是“孩子们”的家长。

    对于“艺人”这个群体而言,无论是摇滚乐还是流行音乐,无论是歌手还是乐手,总是越年轻越好的。

    以吉他手为例,绝大多数的吉他手,进步最快的,都是在青少年时期。

    若是在这个阶段能够得到最专业的培训,显然是要比自己在家闷头瞎练要好得多。

    其它歌手、乐手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能力最强、进步最快的阶段。

    也是“摇滚复兴”计划当中? 主要的“选材范围”。

    而想要接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们? 无论如何都避不开他们的家长。

    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娱乐圈这个名利场。

    即便是愿意的,也未必肯信任一家私人公司。

    哪怕这家公司,垄断了当今唱片业四分之三以上的资源和渠道。

    这种情况下? riaa的名头? 就能够为“摇滚复兴”计划带来不小的帮助。

    “这样的话……”

    安妮想了一会,说道:“只需要借助riaa的名头即可? 没必要让他们参与太多的实际工作。”

    “摇滚复兴”这个项目,是由【darkness】乐队发起,【量子音乐】所主导的。

    而【量子音乐】的审批部门之所以批准这项计划,当然不是为了做慈善? 而是公司的高层认为? 公司能够从这项计划中获得长远的利益。

    ——大多数接受了“摇滚复兴”计划扶持的音乐人,在达到了符合要求的标准之后,都会签入【量子音乐】,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而若是让riaa来主导这个项目的话,那蛋糕怎么分? 却是不好说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用riaa的名头,稍微分出去一些好处,但却不给他们太多的实权。

    “riaa说是民间组织,实际上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半官方的机构了,对他们来说,直接的利益未必要有多少,‘政绩’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罗杰曾经和riaa进行过合作,清楚这些家伙的“利益诉求”是什么,想了想,开口说道:“名义上,可以把这个项目挂在riaa名下,但实际操作不要让他们插手太多,具体的尺度,让公司那边仔细研究一下。”

    虽然“摇滚复兴”计划,是由乐队所提出的。

    但实际运作,还是交给了【量子音乐】来负责。

    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罗杰几人也不打算过多的插手。

    顶多提出一个方向,然后让【量子音乐】的专业人士去慢慢完善。

    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摇滚音乐的“没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想要让它重新焕发生机,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无论是音乐人的培养,还是市场的重新开发,都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不过,罗杰这边不着急,【量子音乐】的效率却是出人意料的快。

    几天之后,便是拿出了一份初步的计划书,送给罗杰“过目”。

    虽然罗杰已经明言,自己不打算过多的插手这个项目,但毕竟乐队才是“摇滚复兴”计划的发起者。

    更重要的是,乐队是【量子音乐】的母公司,【量子娱乐】最大的股东。

    ——虽然只是并列的“最大”。

    能够在【量子音乐】混到高层的,职场中一些不能触碰的雷区,是绝对不会去碰的。

    在不对正常工作产生过多负面影响的前提下,他们是宁可麻烦一些,也不愿出什么“差错”。

    罗杰不打算过多插手“摇滚复兴”计划倒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真的不想多管这些事。

    但计划书都送来了,罗杰恰好闲着没事,也就顺手翻开看了看。

    这只是初步的计划,还需要继续进行完善,并根据各方面谈判的进展,反复进行修改,才会真正开始推动。

    不过,从这份初步的计划上,已经可以大致看出【量子音乐】打算如何推动“摇滚复兴”这个项目了。

    按照【量子音乐】的“预算”,这个项目需要的启动资金并不算多,数百万美元就绰绰有余。

    不过,却需要相当庞大的资源。

    简单来说,“摇滚复兴”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在全北美范围内,搜罗有兴趣在摇滚音乐的领域进行发展,而且有天赋的音乐人。

    这里的“音乐人”,主要是指摇滚乐手和歌手,其次则是少量的创作者和音乐制作人。

    考虑到“培养价值”方面的因素,前者的年龄被严格限制在十三至十八岁之间,后者则没有太多的限制,但会优先考虑“更加年轻的音乐人”。

    第二个阶段,则是为这些“未来的音乐人”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其实,若是去看摇滚音乐的历史,不难发现,那些出色的传奇摇滚明星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学院派”出身,反而以“野路子”居多。

    这其实有很多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摇滚音乐最注重的并非是乐曲本身,而是音乐中所蕴含的“精神”。

    诸如吉米-亨德里克斯、大卫-鲍伊、鲍勃-迪伦等等,这些底层出身的“野路子”,他们或许在乐理、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们的经历,反而是更加宝贵的一笔财富。

    这些经历,让他们的音乐有了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震撼人心。

    不过,这种“人才”,单靠培养,却是培养不出来的。

    “摇滚复兴”计划所要培养的,也不是重现六十到八十年代,摇滚音乐最辉煌的那个时期,那一个个最顶尖的传奇巨星。

    事实上,无论是【darkness】乐队,还是【量子音乐】,对于“摇滚复兴”计划,最高的期待,不过是培养出一批二三线水准的乐队来。

    这个年代,摇滚音乐之所以“没落”,除了数字音乐模式下,“大热单曲”对传统的“专辑优先”模式的冲击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在摇滚乐坛,缺乏了一批“中坚力量”。

    顶级的大牌,当今乐坛其实是并不缺的。

    不提罗杰的【darkness】乐队,那些从八十年代就活跃至今的老牌乐队当中,也有不少大名鼎鼎的角色。

    哪怕当年的人气差一点,几十年积累的人气摆在这里,至少混到一线巨星的程度,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好像和罗杰等人私交极好的【金属猴子】、【a】等几个乐队,就属于这种情况。

    事实上,如今的摇滚乐坛,缺乏的是顶级乐队之下,那些“中坚力量”。

    套用一个经济学的名词,就是缺少“中产阶层”。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富豪和穷人,没有两者中坚的“中产阶层”,那会是什么样子?

    看看非洲和中东的大多数国家就知道了。

    现在的摇滚乐坛也是如此。

    上有一个个老牌的“顶级乐队”撑场面,底层那些“无名小卒”也不缺。

    但最重要的“中产阶层”,倒也不至于说完全没有,但数量却是不足以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市场,让它繁荣起来。

    “摇滚复兴”计划,所要培养的,正是这一批“中产阶层”。

    一个金字塔,自然不可能只有底座和塔尖,中间那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这个“中产阶层”,依靠过去那种“自由竞争”的方式,倒也不是不行。

    但在摇滚音乐整体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唱片公司想要推动摇滚音乐的发展,或者说“复兴”,就只能自己培养。

    学院派的方式未必适合摇滚音乐。

    但却是成本最低、效率最快,也最省事的办法。

    诚然,学院派的摇滚乐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于在很多自诩“硬核”的摇滚歌迷看来,他们根本算不上是一支摇滚乐队。

    但想要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扩充起摇滚乐坛的“中产阶层”,学院派的培养手段,却是最有效的。

    至于顶级乐队……

    至少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八十、九十年代的那一批大牌还撑得住场面。

    若是“摇滚复兴”计划能够让摇滚音乐重新繁荣起来,自然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这一行,从而在优胜劣汰之下,诞生出足够出色的乐队和歌手。

    若是“摇滚复兴”计划失败,那也不用再去考虑这些问题了。

    至于“摇滚复兴”计划的最后一环。

    自然是在这些年轻的音乐人成功的“毕业”之后,通过自发或者由【量子音乐】旗下的各个厂牌指定的方式,为他们组建起乐队,大批量的推向市场。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淘汰掉。

    最终能够有资格推出单曲、ep的,可能会是寥寥无几。

    但以“摇滚复兴”计划的规模,在三到五年的培养期之后,便会涌现出数以百计的新人乐队。

    这些乐队,其中的大部分同样会迅速被市场所淘汰掉。

    但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之下,能够走到最后的,最起码,成为一个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小明星,是不成任何问题的。

    一个两个的小明星,对【量子音乐】来说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若是数量达到几十个,即便是垄断了唱片业大部分资源的【量子音乐】,也不会无视这股力量。

    更何况,“摇滚复兴”并非是一个短期的计划,只要被证实确实行得通,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若是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还会扩大规模。

    这样一来,通过“摇滚复兴”计划走进唱片业的二、三线摇滚明星,数量可就不会少了。

    说不定,未来还会成为唱片业内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得计划,具体是否行得通,还得看第一期的成绩。

    若是成绩理想,不单单是【量子音乐】可以从中受益。

    任何一个参与到这项计划中的组织、公司,又或者是个人,都能够得到不小的好处。

    对于这项计划的发起者,【darkness】乐队能够从中得到的,更多的不是什么美元之类的利益,而是看似虚无缥缈,但在很多时候却能起到巨大作用的东西:声望。

第854章 摇滚复兴

    最早期的时候,摇滚音乐只是底层人自娱自乐的把戏。

    五十年代,一个叫做埃尔文斯-普雷斯利的天才,将摇滚音乐带进了主流大众的视野当中。

    这也被普遍认为是摇滚乐兴盛的起源。

    也是在猫王的影响之下,摇滚乐的影响力迅速从北美扩展到全世界。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酝酿之后,六十年代,是一个顶级摇滚巨星井喷的年代。

    齐柏林飞艇、黑色安息日、披头士、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鲍勃-迪伦、大卫-鲍伊、伊基-波普……

    一个个堪称传奇的名字,在六十年代的十年之中诞生。

    六十年代的两次“英伦入侵”,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摇滚乐的繁荣。

    欧洲和北美的碰撞,堪称是流行音乐史上最残酷的战场。

    尤其是以第一次英伦入侵的影响力更大。

    站在整个流行乐坛的角度来看,这次英伦入侵还将刚刚诞生在萌芽之中的“民谣复兴”运动给掐死在摇篮之中,直接将民谣音乐从一个不逊色于乡村音乐的“主流大类”,给压制成了无人问津的“小众音乐”。

    (注:欧美的民谣和国内的民谣不是一回事,这里指的是欧美民谣音乐。)

    这一次激烈的碰撞,让欧美两地的摇滚乐都进入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依靠着这一事件的影响,在长达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摇滚音乐都一直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节奏。

    七十年代的原型摇滚、八十年代的金属乐摇滚,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朋克复兴,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摇滚音乐最为鼎盛的阶段。

    不过,就像交响乐和民谣音乐的没落一样,没有哪一种音乐类型可以“长盛不衰”。

    进入到九十年代末期之后,随着数字音乐的迅速发展,实体唱片市场开始迅速萎缩。

    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是换一个音乐载体罢了。

    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却是让摇滚音乐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传统的实体唱片时代,消费者们在购买一张专辑的时候,更加优先去考虑的,是一张专辑的整体水平。

    而摇滚乐,在这一方面是占有优势的。

    出色的摇滚乐队,在制作一张专辑的时候,整张专辑的整体感可以保持得非常出色,让人能够一口气连续听下来。

    但在数字音乐的时代,歌迷们却更加的“没有耐心”。

    相较于一张完整的,时长在三十到七十分钟的专辑,他们更倾向于将一首五分钟以内的单曲反复循环无数遍。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流行音乐和嘻哈音乐就迅速崛起,大有取代摇滚乐的趋势。

    当然,摇滚音乐的没落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音乐播放载体的变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真要仔细研究这其中的根源,都够水上好几篇a&hci论文的了,这里暂且不表。

    总之,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摇滚乐没落的“征兆”就非常的明显。

    而到了2010年代,除了那些依然还在活跃的老牌乐队,几乎看不到什么出色的新人。

    整个摇滚乐坛? 呈现出明显的青黄不接的状态。

    事实上,从九十年代末期,就有不少人喊出了“摇滚已死”的口号。

    而到了今天? 看上去,摇滚音乐是真的要“死掉”了。

    或许不是现在? 但只要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没有改观,最多十几年? 当这最后一批还在活跃的大牌乐队纷纷老去、从主流大众的视野当中消失的那一天,摇滚音乐便会“死去”。

    彻底消亡肯定是不至于的。

    但却会像曾经的交响乐、民谣音乐等等一样,沦为小众之中的小众。

    事实上? 在五十年代末? 北美也曾兴起过一阵“民谣复兴”的运动? 希望能够拯救被摇滚乐冲击之下濒临崩溃的民谣音乐。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

    第一次英伦入侵彻底杀死了还在摇篮之中的“民谣复兴”。

    纯粹的民谣音乐已经消失不见,在鲍勃-迪伦、海滩男孩为首的一批音乐人的带动下? 变成了摇滚乐的一个分支:民谣摇滚。

    而现在,摇滚音乐也遇到了当初民谣音乐所面临的麻烦。

    若是不做点什么,摇滚乐便是会和曾经的民谣音乐一样? 逐渐从主流大众的视野当中消失不见。

    ……

    在这个颁奖季,除了为“当代传奇奖”公关之外,乐队同样也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在“摇滚复兴”这一计划上。

    虽然罗杰一直说不愿意过多的插手这件事,但最终? 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这是因为? 在帕妮丝-格里芬的提议之下,乐队将“摇滚复兴”计划,和“当代传奇奖”的公关联系在了一起。

    ——在格莱美的会员当中,属于“摇滚音乐”这个圈子的人,所占的比例可不低。

    还有很多本身属于流行音乐或者其它领域,但同样对摇滚乐有所偏爱的人。

    当乐队表现出对摇滚乐的未来而担忧,并确实有所行动,打算做些什么的时候,天然就能争取到这些人的好感。

    虽然说乐队提出“摇滚复兴”计划,并非是为了格莱美的公关。

    作为当今摇滚乐坛最具影响力的乐队,同时也是“最有钱”的,罗杰始终认为,自己有义务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

    而在整个“摇滚复兴”计划的投入不高,还能顺手捞一大笔声望的前提下,胖子等人也不至于反对。

    但既然能够从这方面得到一些好处,乐队的四人都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有好处不占是王八蛋。

    “摇滚复兴”计划,从一公开开始,便是为乐队争取到了这个圈子里许多人的好感。

    而当一个由riaa和【量子音乐】牵头的基金会成立之后,那些本来有所疑虑,认为乐队是借此机会博好感的人,也将其它的心思抛到脑后。

    不管乐队是否利用“摇滚复兴”计划来为自己拉票,至少是把事情做到了实处。

    若是“摇滚复兴”计划,真的能够像预料之中的那样发展,整个摇滚音乐的圈子,都将因此而受益。

    在这种情况下,乐队几乎是毫无悬念地,以超过四分之三的得票率通过了“会员票选”。

    接下来,只要在格莱美一百五十名常驻评审的投票当中,得到一百票以上的支持,就可以在二月份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获得一座“当代传奇奖”的留声机。

    按照格莱美的规定,当提名名单公布之后,所有候选者就必须停止一切公关活动。

    当然,这一条通常不会被所有人所遵守。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阶段,【darkness】乐队倒也没必要在明面上违反规则。

    公关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乐队很快便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摇滚复兴”计划上。

    按照【量子音乐】的计划,“摇滚复兴”计划的开销并不会很大。

    但对资源的耗费却是必不可少。

    仅仅只是第一阶段,预计就要挑选出上万名“符合条件”的歌手和乐手进行系统的培训。

    每年的开销,大约在接近一千万美元。

    这笔钱,由【darkness】乐队出一半,剩下的一半,则通过向其它成名的摇滚明星“募捐”而来。

    花点钱买声望这种事,尤其是自己所处行业内的声望,对于很多已经拥有了一定地位的明星来说,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当然,前提是花的钱不要太多。

    “摇滚复兴”计划,显然就是很符合这一点。

    “募捐”资金的额度总共才四百多万美元,当然,是每年。

    这笔钱看上去不少,但放到整个摇滚乐的圈子里,却是算不得什么。

    实际上,罗杰本来是打算自己来出这笔钱的。

    不过在帕妮丝-格里芬的建议下,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拿出了一半的额度来进行“募捐”。

    ——总要给别人一点“做好事”和“收买人心”的机会嘛。

    整个“摇滚复兴”计划,对于金钱上的花费并不多。

    主要的开销来源于向培训人员支付薪酬,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对于“生活贫困”的培训生进行生活补贴。

    但后者的补贴额度很小,而且还有着严格的限制。

    事实上,能够玩得起乐器的人,一般来说都不会太穷。

    那句老话,“乐手一面墙、海淀学区房”虽然只是玩笑,但却也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玩乐器有多么的烧钱。

    就以吉他为例,除了初学者之外,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满足于只有一把吉他。

    各种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置,乃至于仅仅只是“明星同款”,都会成为入手新吉他的理由。

    而这还仅仅只是吉他本身的开销。

    再加上效果器、音响等等,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

    基本上,玩得起乐器的人,家庭条件都不至于太差。

    “摇滚复兴”计划当中所列出的“贫困补贴”,更多的还是一个象征意义。

    当然,北美这么大,例外总是会有的。

    不过,例外之所以是例外,就是因为它的“稀少”。

    按照【量子音乐】的估计,“贫困补贴”这一块,每年可能连几十万美元都未必花得出去。

    主要开支的大头,还是在于向培训人员支付薪酬,以及在全美范围内寻找有天赋、有才华的少年。

    “选拔人才”的方式倒也没有太多出奇的地方,主要依靠的是青少年们在监护人的陪同下主动报名。

    至于如何将“摇滚复兴”计划针对性地宣传出去,除了【量子音乐】和参与到这项计划当中的摇滚明星们会进行宣传之外,riaa的“人脉”,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半官方”的机构,riaa和许多其它性质类似的机构都有联系。

    尽管这种联系未必有多么的密切,但总归是说得上话的。

    例如,pta。

    全名叫做“北美家长与教师联合协会”。

    这就是riaa的主要“公关目标”。

    通过pta,将“摇滚复兴”计划的内容“安利”给全美的家长们。

    若是他们家里有一个对摇滚乐很感兴趣的孩子,说不定就会来报名。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摇滚乐坛。

    但在北美的教育方式下,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更倾向于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前提是这些“喜欢的事情”是“健康的、无害的”。

    更重要的是,“摇滚复兴”计划,对于通过了筛选的青少年们,并不收取任何的培训费用,也不需要他们专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所有的培训都在周末进行,范围则几乎涵盖了全美所有的城市。

    ——至于更小的乡镇,那肯定是覆盖不了的。

    要完全覆盖每一处乡镇,那花费的资源和成本将会无限制地上涨,飙升到没有人承担得起的地步。

    覆盖所有的城市,就已经足够了。

    在一些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例如洛杉矶、纽约等等,“培训班”的数量会多达数十个。

    而哪怕是一些小城市,最少也有一个。

    这样下来,可以确保大部分通过筛选的青少年们,可以就近选择相应的培训班去接收培训。

    至于场地和培训人员,前者由【量子音乐】提供,不收取任何费用。

    后者则是采取兼职雇佣的方式。

    基础的培训,其实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人,中学的音乐老师,就足以完成这项工作。

    根据这些青少年接受培训的进度,再不断筛选出其中得优秀者,去接受更高层次、更加专业化的培训。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有人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淘汰掉。

    这是正常的。

    “摇滚复兴”计划要做的,也并非是给每一个接受培训的青少年都提供一条在这个行业内发展的“出路”。

    而是仅仅只是一次“机会”。

    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当然能够在这个行业内继续走下去。

    但若是自身能力不足,中途被淘汰,那也怪不得别人。

    在经过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漫长准备之后,【量子音乐】终于是正式启动“摇滚复兴”计划,开始在全美范围内,接受“适龄青少年”的报名。

第855章 不尽人意

    2013年1月末。

    《寂静岭》专辑正式发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由于风格方面的限制,以及实体唱片市场整体大环境的低迷,这张专辑的销量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

    整整三个月过去,根据【量子音乐】从各地分销商那里拿到的数据,《寂静岭》实体专辑的零售端销量,总共也不过是四百多万张左右。

    出货量倒是勉强看得过去,全球所有市场相加,大约有一千一百万的出货量。

    不过,自从数字音乐迅速占领了实体专辑市场以后,大部分分销商在进货的时候,都不会一次性付清所有的款项。

    而是和超市类似,按照一定的比例,预付一部分货款,剩下的,要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和【量子音乐】进行结算。

    这还是因为【darkness】乐队和《摇滚圣经》系列的名气和口碑摆在这里,分销商们对乐队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

    若是换成一些实体专辑销量不甚理想的歌手、乐队,分销商甚至连预付的货款都不愿意出,每卖掉一张cd,才会向唱片公司支付一笔费用。

    这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销售模式。

    数字音乐暂且不提,单说实体唱片这一块。

    零售端的分销商们,承担的经营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他们从一张唱片中获取的利润却是要少得多。

    举个栗子,一张标价二十美元的cd唱片,零售端的分销商平均可以从中获得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六美元的收入。

    而唱片公司、歌手、词曲创作者以及制作人加起来,则可以拿走接近百分之七十。

    除此之外,还有不到百分之五的“零头”,会支付给唱片业协会、出版物管理机构等等的组织,具体的比例,根据各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例如在岛国,就没有类似于riaa的机构来伸手要钱,但他们的“出版物管理机构”会从每张唱片的零售收入中抽取千分之四。

    而在北美,若是一张专辑被确定为“工会认证项目”,那么就每卖出一张唱片,就要向北美唱片业协会,也就是riaa支付一笔钱,具体的数字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五之间。

    不过,无论在哪一个市场,这部分“浮动成本”的总数,通常都在一两个百分点,最高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当然,这是不计算税款的。

    这是每一个环节的“渠道方”需要自行承担的部分,不会计入一张专辑的总成本当中。

    从这个分配模式就可以看出来,零售端的分销商,在一张专辑当中所取得的收入比例并不高。

    百分之三十看起来不低? 但要知道,开设一家唱片店? 经营成本可不低。

    单单只靠卖唱片的钱,在一些实体专辑市场低迷的国家,说不定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若是以前实体唱片市场火热的时候倒也还罢了,只要能卖出足够多的唱片? 成本就会被分摊到足够低的水平上去。

    分摊到每一张唱片上,可能平均成本还不到一美元? 这样算起来? 五六美元的“分成”? 就显得颇为丰厚了。

    为了尽可能地多“抢”到一些货源? 尤其是在专辑刚刚发行的时候抢到第一批货? 分销商们不介意全额支付货款? 甚至有时面对一些比较火爆的专辑时? 还会主动加价,以求能够在竞争对手的前边拿到货。

    但现在……

    实体唱片店都已经倒闭得差不多了? 诸如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全城加起来? 可能都找不出二十家唱片店来。

    而且这二十家唱片店,生意也未必好到哪去? 很多一部分都只是勉强维持罢了。

    这种情况下,分销商们自然不愿意像过去那样? 去承担高昂的风险。

    因此,先铺货,卖到消费者手中之后再结算,也就成为了主流。

    唱片公司不愿意?

    当大部分分销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唱片公司也没有多少议价的资本。

    除非你能自己去将零售网络搭建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但这根本不可能。

    没有哪一家唱片公司能够做到这样的规模。

    事实上,唱片公司也不会花费巨大的资源和代价,去和分销商们“抢饭吃”。

    付出和收获根本不成比例。

    既然自己不想花费巨额的成本去将销售网络搭建到零售端,那么做出让步,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那些小明星的专辑而言,这种延期结算的销售模式早已施行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不过,一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向顶级明星的圈子“蔓延”。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如今实体唱片的市场环境差到了什么地步。

    《寂静岭》是【darkness】乐队第一张签订了延期结算合约的专辑。

    而从前三个月的表现来看,这张专辑的销量,也确实是不尽如人意。

    零售端四百多万,不足五百万张的销量,若是仅仅只在北美市场,倒也还说得过去。

    但若是放到全球,对于《摇滚圣经》这个系列来说,就显得有些“丢人”了。

    至于数字端,销量也说不上有多高。

    毕竟,spotify的会员点播付费模式成为了如今的主流。

    对于歌迷们来说,如果每个月只需要十几美元,就可以随意畅听几乎所有的歌曲,为什么要每首歌花几美元去“永久买断”呢?

    当然,从收入的角度来讲,这种模式倒也不会让乐队少赚多少钱。

    spotify正在和乐队的经纪人接触,希望能够买断乐队的所有作品在数字音乐平台的独家授权。

    不过双方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分歧。

    spotify只愿意开出每年三千万美元,外加按照“付费用户点播次数”支付的费用。

    而以西奥多为首的经纪人团队,则报出了每年一点五亿美元的“天价”。

    如此大的差距,想要成功达成协议,双方都要做出不小的妥协。

    至少在几个月之内,估计是得不出一个结果来的。

    但若是这份协议成功签下,乐队在版权方面的收入又能有一个不小的上涨。

    虽然说,乐队现在已经不怎么在乎赚钱多少的问题了,反正赚多少都是没地方花。

    但总是没有人会嫌自己的钱太多的。

    事实上,在现在,数字音乐平台所支付的版权费用,还不是音乐版权收入的“大头”。

    至少对【darkness】乐队来说不是。

    毕竟,摇滚音乐,是非常适合用在电影配乐之类的地方。

    那些暑期档大片的剧组,往往也舍得在这方面投入。

    一首歌的一次性授权,就收入上百万美元,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仅仅是电影,许多的体育赛事、商业广告等等,也都喜欢购买现成的版权来使用。

    比如说,那首本该属于红军利物浦的《你永远不会独行》,就被nfl买了下来,每个赛季就要向乐队支付五百万美元的授权费用。

    一次两次的授权,收入看上去不多。

    但数量累加起来,就相当可观了。

    这些授权,才是乐队在版权收入方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数字音乐平台的收入,虽然说没有少到可以随便无视的地步,但至少在现在,确实算不上乐队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量子音乐】调查到的情况来看,想要让spotify同意在每年一点五亿美元的版权协议上签字,也几乎不可能。

    事实上,每年三千万美元,已经是当今乐坛最顶级的“待遇”了。

    (注:版权方参考的是drake,2016年drake自曝从流媒体平台获得的版权费用大约在两千三百万美元一年,差不多算是当时的最高水准了,就算有比他高的,也不会高太多。)

    咳咳,扯远了。

    回到《寂静岭》这张专辑。

    无论是实体唱片,还是数字端的表现,《寂静岭》的表现都很难称得上让人满意。

    甚至于,【量子音乐】还传来了一个让罗杰感到颇为郁闷的消息。

    按照惯例,【量子音乐】为《寂静岭》专辑准备了一个特别的“限量版”黑胶唱片,其中包含了《天使的房间》这首“额外附赠单曲”,以及印有乐队四人漫画头像的徽章,有四人签名的纪念卡等等“附赠品”。

    ——当然,签名是复印的。

    和《摇滚圣经》系列过去的作品一样,这套限量版黑胶唱片定价设置在一千二百九十九美元,比普通的黑胶唱片足足贵了二十倍。

    不过发行量却减少了许多,“仅仅”只发行了十万套。

    然而,就这十万套限量版,三个月过去了,都还没有卖完。

    根据【量子音乐】统计到的数据,截止到目前为止,限量版的黑胶唱片,还有差不多两万多套没有卖掉。

    这两万多套限量版黑胶唱片,意味着两千多万美元。

    然而,对乐队来说,更重要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丢脸。

    并不是每一位明星,都会为自己的专辑推出特别的限量版、典藏版等等。

    但通常情况下,但凡是推出了这种所谓的“限量版”,必然是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限量版”的发行量都不会太高,一经发售,就会被歌迷们抢购一空。

    若是发行的多了,卖不完,“限量版”就会失去它本来应该有的“附加价值”。

    这对任何一位明星的“脸面”,都是很大的打击。

    “要不然……”

    胖子纠结了半天,犹豫着开口道:“我们自己掏钱买下来?”

    胖子所说的,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

    与其将这些限量版的唱片摆在唱片店的货架上一直卖不出去,让乐队丢脸,还不如自己掏上一笔钱把它们买回来。

    乐队几人都有把握,只要自己开口,【量子音乐】那边,肯定是会放弃这些“回购唱片”的分成的。

    但是,分销商、riaa、出版管理部门等等,这些钱可是省不了的。

    除此之外,还有纳税的问题。

    无论是谁掏的钱买下了这批专辑,按照irs的逻辑,这笔收入都会算在【量子音乐】和乐队的头上。

    既然有了收入,就得缴税。

    杂七杂八的算下来,两万多套唱片,乐队差不多得付出一千多万美元的“成本”。

    这笔钱倒是小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若是这么做了,无异于是承认了这一次的“失败”。

    圈外倒也还罢了。

    在唱片业内的同行们,肯定是能看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的。

    “还没到那时候。”

    罗杰摇了摇头,否决了胖子的提议,开口道:“说实话,我倒是宁可专辑卖不动,摆在货架上,也不想弄虚作假。”

    “不过这事可太丢脸了。”

    胖子还是显得有些郁闷:“我觉得我们还是把价钱订的太高了。一千三百美元,现在哪还有这么贵的专辑?”

    胖子的话说的倒是没错。

    在过去,实体唱片比较辉煌的日子里,一千多美元的限量版专辑,不说比比皆是吧,但也不算罕见。

    但如今,整个实体唱片产业都已经日暮西山,主流歌迷们甚至不愿意去收藏一张唱片。

    这种市场环境下,一千多美元的专辑,哪怕是赠送了不少的“附赠品”,再冠以“限量版”的名义,还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若是重金属、布鲁斯摇滚等等,受到主流市场偏爱,容易大卖的类型也就算了。

    哥特金属这种小众类型,还定个如此高的价格,确实是有几分草率得意味。

    “定价这块确实是有点草率了。”

    安妮也附和了几句,而后话题一转,又说道:“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意义,重要的是得想个办法尽快把这些唱片卖出去,或者干脆回收掉。”

    安妮的意思不难理解。

    若是能卖掉,自然是最好不过。

    若是卖不掉,干脆也别搞什么自掏腰包回购的事了,直接将这些专辑“撤回来”,无论是销毁也好,还是怎么样处理都行,总比一直摆在唱片店的货架上要强。

    “别着急,我说了,事情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罗杰想了想,还是开口安慰道:“等到格莱美结束之后,说不定会有一些变化,反正也就不到半个月时间了,等到格莱美结束,再观望一下。”

    “格莱美……”胖子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你的意思是……”

    “对。”

    罗杰没等胖子问出口,就“抢答”道:“当代传奇!只要能拿下这个奖项,两万多张限量版唱片,很容易就能卖掉。”

第856章 当代传奇

    2013年2月10日。

    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

    自从数年前,格莱美将颁奖典礼固定在了洛杉矶之后,每年的二月或三月,在斯台普斯中心,都会有这么一场唱片业的盛会。

    和隔壁奥斯卡不同的是,格莱美在“政|治倾向”上从来不会玩什么平衡。

    在任意一届格莱美的颁奖典礼上,要么整体偏左,要么完全向右。

    这一点,无论是从获奖名单,演出及颁奖嘉宾,亦或者是主持人的人选上就可以看出来。

    截止到2013年,格莱美已经是走过了第五十五个年头了。

    这一届的格莱美,或许是受到北美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是整体偏“左”的。

    ——事实上,自从911事件之后,大多数情况下,格莱美都会向左倾斜。

    这一点,从本届格莱美的嘉宾名单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为本届格莱美做开场演出的,是泰勒-斯威夫特。

    众所周知,虽然泰勒本人并非同性恋,但她却是一个公开支持lgbt团体的“白左”。

    仿佛与之呼应,主持这届格莱美的主持人,也是一位黑人演员兼饶舌歌手,ll-cool-j,原名叫做詹姆斯-史密斯。

    和大多数黑人主持人一样,詹姆斯-史密斯串词中的玩笑话说不出几句,就直接奔着下三路而去。

    对于这种主持风格,或许确实有不少人喜欢,但罗杰却是半点好感也没有。

    然而,无论喜欢与否,在今天这样的场合,罗杰都必须得安安稳稳地坐在观众席上,甚至还必须露出笑脸,表现出一副很欣赏的样子。

    至少在摄像机扫过观众席的时候,不能露出什么厌恶之类的表情。

    一场颁奖典礼下来,罗杰的脸都快僵了。

    “感谢格莱美,感谢我的家人们……”

    舞台上,【a】乐队的埃文-泰勒正做着感谢致辞。

    单从获奖数量上来说,【a】乐队是这一届格莱美最大的赢家。

    他们去年推出的车库朋克风格专辑《埃尔卡密诺》为他们带来了四座留声机。

    正在颁发的这个奖项,就是“最佳摇滚乐队奖”。

    作为一支从八十年代就活跃到现在的老牌乐队,【a】乐队能够在这个时候还有出色的新作品推出,也确实是让他们的歌迷非常的兴奋。

    如今,埃文-泰勒已经快要五十岁了。

    若是换成是一名流行歌手,这个年龄,差不多是该要考虑“退隐江湖”的事情了。

    不过,对于摇滚明星来说? 却又有所不同。

    摇滚明星的“职业寿命”都很长? 到六七十岁还在到处举办巡演的例子比比皆是。

    年过八十还活跃在舞台上的? 也不是没有。

    不到五十? 虽然已经过了黄金期? 但若是不想退休的话,还是可以活跃相当长的时间。

    和罗杰几人关系比较好的这几支老牌乐队? 【本森的烟火】在贝斯手艾米去世之后便分崩离析,勉强维持了几年之后还是以解散告终? 本森-贾尔斯和鲁伯特-贾尔斯这对兄弟也反目成仇。

    【金属猴子】乐队的几人,都没什么太大的野心? 过去二十多年里积累下来的财富也足够他们挥霍。

    这支乐队虽然没有解散,甚至偶尔还会举办上一两场演出? 但也是慢慢开始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说白了,在加里-贝尔等人的想法中? 他们前半生拼命赚钱,到了中年之后,钱赚够了? 就该要开始“享受生活”了。

    如果不是为了维持【金属猴子】这个招牌的影响力,抬高他们手中歌曲版权的价值? 恐怕乐队就会彻底的解散,各奔东西。

    反倒是【a】乐队,也不知道单纯是为了名利,还是出于对摇滚音乐的热爱,在几支乐队里边,是最为活跃的一个。

    不但每隔一两年,就会举办一场中等规模的巡回演出,偶尔还会推出一些新歌来。

    当然,大多都是一些实验性质的单曲或者ep,不过,在去年,他们还是推出了一张正式的录音室专辑,《埃尔卡密诺》。

    这张专辑的风格属于车库朋克,是【a】乐队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风格。

    ——这支乐队以后车库风格的摇滚起家,后来也尝试过朋克摇滚,但将两者混合在一起的“车库摇滚”,还是他们第一次尝试。

    这次的尝试自然是成功的,根据【量子音乐】的统计,《埃尔卡密诺》单单只是在北美市场,就取得了近五百万张的销量。

    在如今这个实体唱片市场萎靡到了极点的年代,这个数字已经称得上出色。

    此外,在今晚的格莱美,《埃尔卡密诺》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为【a】乐队带来了五座留声机。

    “埃文他们这是要焕发第二春了啊。”

    安妮凑到罗杰耳边低声说道:“听公司那边说,埃文已经在筹备新的巡演了,而且不是以前那种小打小闹,他们打算玩一票大的。”

    以安妮的眼界,她口中那句“玩一票大的”,所指的,至少也是场次在大几十场,规模至少也在体育馆级别的巡回演出。

    这种级别的演出,若是办的足够成功,一次巡回演出下来,赚到上亿美元是很轻松的。

    而且,这还是按照“小型室内体育馆”来计算的。

    例如斯台普斯中心,可容纳的观众数量就在两万人上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若是规模再大一些,平均单场演出的观众数量达到三四万,甚至五六万,那收益就非常惊人了。

    当然,这种规模的演出,若是一场两场倒也还罢了,数量一旦达到数十场,没有足够的名气、底蕴,以及商业号召力,是根本开不起来的。

    能够将这种级别的演出举办得大获成功的人,无一不是纵横乐坛数十年的顶级巨星。

    【a】乐队的“资历”倒是够了,但在“名气”这一块还是稍有不足,想要驾驭这种超大规模的巡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我听埃文提起过。”

    罗杰点了点头,说道:“据说他们计划的场次在一百二十场左右,不过规模比较小,绝大多数场次的容纳数量都在两万人以内。”

    若是世界巡回演唱会,场次多一点,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百多场这个数字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演出规模方面,大部分场次人数控制在两万人以内,以【a】乐队的名气,倒也不用发愁门票卖不出去。

    按照罗杰的经验,这场演出办下来,埃文-泰勒和他的队友们,绝对是可以赚上一笔的。

    哪怕扣去各项成本,最后分到乐队手中的净利润,少说也在一亿美元以上。

    在这个实体唱片市场日渐萎靡的年代,无论是歌手还是乐队,想要赚钱,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唱片销售之外的地方。

    无论是开发歌曲的版权价值,还是大力举办巡回演出,都是为了赚钱。

    ——赚回在专辑上没有赚到的钱。

    这些拥有固定粉丝群体、拥有不错商业号召力的老牌明星还算好的,至少只要出了专辑,只要专辑的质量不是太糟糕,总还有歌迷愿意买账。

    而对于那些小明星,尤其是初出茅庐的乐坛新人来说,亏钱出专辑,然后通过其它渠道来赚回成本,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这一行的“饭碗”,已经是越来越难端得住了。

    两人正闲聊着,主持人詹姆斯-史密斯已经回到了舞台上,开口道:“在流行乐坛,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传奇巨星。如猫王、休-格兰特等等,在他们最辉煌的时代,他们就是流行乐坛的神。”

    一个不算长的停顿之后,詹姆斯-史密斯继续道:“今晚,我们有幸请来查克-贝里,为我们颁发一个特别的奖项,当代传奇奖。”

    听到“当代传奇奖”几个字,罗杰本来还有些担忧的心思立刻定了下来。

    当代传奇奖并非是格莱美的“常驻奖项”,甚至可以说是颁发的最少的奖项,没有之一。

    乐队为了获得这个奖项,已经运作了小半年的时间。

    至少在这一届格莱美上,除了【darkness】乐队,没有其它任何明星,有资格获得这一奖项的认可。

    事实上,在这一届格莱美上,唯一获得了“当代传奇奖”提名的,就是【darkness】乐队。

    压根没有任何的竞争者,只有提名通过和不通过的区别。

    当主持人詹姆斯-史密斯说到“当代传奇奖”这几个字的时候,罗杰立刻知道,这个奖项,一定是颁发给自己的乐队的。

    更何况,颁奖者查克-贝里,除了是公认的摇滚音乐先驱之外,更是第一个提名乐队获得“当代传奇奖”的提名者。

    虽然说这个提名,是靠着一张价值二十万美元的支票……

    咳咳,总之,不管怎么样,查克-贝里第一个提名乐队获得当代传奇奖,同时,作为摇滚音乐的“前辈”,再由查克-贝里来为乐队颁发这个奖项,至少在“官面上”来看,是非常有意义,同时也有话题性的一件事。

    从这个安排就看得出来,格莱美在这个奖项上,还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查克-贝里出生于二十年代,已经接近九十岁高龄,脸色不是很好,看上去一副随时都要去见上帝的模样。

    但从他走路的姿势来看,身子骨倒是显得颇为硬朗,不像脸上表现出来的那样让人担忧。

    查克-贝里上台之后,并没有太多的废话,很快就念完了串词,然后拆开信奉,读出上边的名字:“获得本届格莱美当代传奇奖的是……【darkness】乐队,恭喜你们。”

    现场的摄像机适时地将焦点对准坐在前排的罗杰几人。

    经过这十几年的熏陶,无论是罗杰、安妮,亦或是胖子,甚至就连比较内向的贾森,都锻炼出了一副不错的演技。

    摄像机镜头准确地捕捉到了四人脸上疑惑、惊讶、不敢置信,再到狂喜。

    短短几秒钟内,能够表现出如此复杂的表情变化,还仿佛是完全发自内心一样,这份演技,放到隔壁的奥斯卡,绝对配得上一座演技类的小金人。

    惊喜倒是真的,即便是经过了小半年的努力公关,再加上数千万美元的公关资金砸下去,罗杰几人都有比较大的把握可以获奖。

    但也仅仅只是“比较大的把握”而已。

    格莱美确实是会受到公关的影响,但公关并不等于一切,没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确保获奖。

    何况是当代传奇奖这种分量的大奖。

    此时终于尘埃落定,罗杰几人心里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得到这个奖项,一方面,乐队的名气、资历等等,都是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同时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那就是《寂静岭》专辑的销量,不必再担心了。

    哪怕现在的当代传奇奖对专辑销量的带动能力不如九十年代那么惊人,让《寂静岭》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也不是什么难事。

    有了这个奖项加身,至少,《寂静岭》在销量数字上,不会再让乐队感到“丢人”。

    和身边的人拥抱了一下之后,罗杰几人走上舞台。

    从查克-贝里的手中接过特制的奖杯,罗杰掂量了几下,奖杯的分量很沉重。

    对着摄像机镜头比划了一下,罗杰站在麦克风前,开口道:“感谢格莱美的认可,感谢乐队的歌迷们……”

    一大串例行的感谢之后,罗杰转头看向身边的队友,开口道:“时间有限,我就不说太多废话了,接下来,把时间交给我的家人们吧。”

    胖子从罗杰手中接过奖杯,到话筒前,接着罗杰的话说道:“罗杰刚才说家人,这不是口误,相较于乐队的队友或者搭档,我们更像是一个家庭……”

    胖子围绕着“家庭”这个关键词,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

    这或许有些作秀得成分,但实际上,乐队几人,除了没有血缘关系之外,确实是早已亲近如一家人。

    而北美,乃至于全球的公众,对于“家庭”这一套理念,也都普遍非常的买账。

    这种“获奖感言”,天然就是最为四平八稳,永远不会出错的选择。

第857章 选择

    (注:前文提到的巡演票房前十里边除了一个黄老板其它都是摇滚分类,这个数据有误。重新查证了一下,流行分类有黄老板的第四和麦当娜的第八,乡村分类有加思-布鲁克斯的第十,其它七个是摇滚分类,其中u2独占两个,也就是一共6个摇滚乐队/歌手。)

    格莱美当代传奇奖的分量有多重?

    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歌迷来说,基本上对此都没什么概念。

    严格来说,这个奖项在唱片业内的分量很重,但若是没有适当的宣传运作与之配合,在“商业业绩”方面的转化率却未必能高到哪去。

    在格莱美的历史上,真正凭借这一奖项获得巨额收益的,也仅仅只有一人。

    1993年的迈克尔-杰克逊。

    黑人天王凭借这一奖项,以及在超级碗上的演出,重新稳定住自己在北美市场的地位,并且将北美地区的专辑总销量从四千多万张,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提升到六千万。

    (注:riaa认证数据,北美销量有两次飙升,一次是93年获奖,一次是死后,两次的涨幅都在两千万张左右。截止到目前为止,riaa认证的北美总销量是8400万,排名第七。)

    至于其它获奖者,声望方面的好处是有不少,但实打实的美元嘛……也就聊胜于无吧。

    虽然不怎么喜欢这个家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迈克尔-杰克逊和索尼唱片,在商业营销以及品牌运营方面确实是很有一手。

    乐队花费了重金公关这个奖项,目的也不可能是纯粹为了提高在唱片业内的声望和地位。

    如果单单只是后者,有没有这个奖项都一样。

    作为唱片业三大巨头之一的【量子音乐】的创始人,【darkness】乐队这个名字,天然就在唱片业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根本不需要格莱美的“认可”。

    事实上,在格莱美的颁奖典礼之前,【量子娱乐】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乐队确定获奖,立刻就会开始宣传、造势。

    当颁奖典礼结束之后,【量子娱乐】迅速调动起大量的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宣传。

    尤其是【量子传媒】,几乎稍微和娱乐业沾点边的产业,全部都拿出了部分资源,以“【darkness】乐队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这个主题为中心,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地对乐队进行吹捧。

    若是换个时候,这种吹捧显然是过于浮夸,而且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

    但在乐队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的这个当口,无论再怎么吹捧,都是不为过的。

    不单单只是【量子传媒】的资源。

    乐队和【量子音乐】? 还额外拿出了一笔资金? 用来购买其它媒体的版面、节目时段等等。

    这笔钱倒不是为了让他们报道乐队获奖这件事? 而是让他们多为乐队说说好话? 同时尽可能巧妙地将乐队获奖的事情和《摇滚圣经》系列? 尤其是《寂静岭》这张专辑联系在一起。

    这也有“花钱买平安”的意思。

    乐队获奖本来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这些媒体的春秋笔法之下? 谁知道会给渲染成什么样子。

    这钱要是不花? 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

    尤其是那些八卦小报,他们的节操? 那可是一言难尽的。

    这也算是娱乐圈内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了。

    当出了什么新闻热点的时候? 塞上一笔钱,大家心照不宣。

    若是不花这钱? 一些关系亲近的媒体倒还好说? 那些没节操的媒体,直接将本该放在头版头条的新闻调整到三版,本该是吹捧赞扬的文章,写成隐晦地抨击等等? 这种事,简直不要太常见。

    更何况? 想要让媒体将乐队获奖的事情与《寂静岭》这张专辑联系在一起,写出一篇推销软文来,这钱就非要送出去不可。

    上千万美元的宣传资金砸下去,当代传奇奖的影响力,很快地体现在乐队的专辑销量上。

    尤其是刚刚发行几个月的《寂静岭》,原本非常难看的销量曲线,在格莱美颁奖典礼结束之后的第二天,便是开始上扬。

    仅仅只是在北美地区,一天之内,就卖出去了超过七十万张。

    哪怕是十年前,实体唱片市场还勉强算是辉煌的时候,一天七十万张的销量,也足以称之为成功了。

    当然,谁都清楚,在实体唱片没落到了极点的现在,这个销量数字必然无法持久。

    别说保持数月之久,恐怕就连十天半月都很难维持。

    但不管怎么说,从各方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寂静岭》这张专辑的销量,势必不会太过于难看。

    甚至还有可能超过《血腥统治》,不再是《摇滚圣经》系列的垫底之作。

    ——这两张专辑的风格都偏向于小众,哪怕宣传做得再好,也很难高得起来,绝对不可能去和《月之暗面》、《无名专辑》这些专辑去比的。

    罗杰并没有对这些事情关注太久,只是观望了几天,确认专辑的销量曲线呈现出一个相对“健康”的姿态,便是放下心来。

    倒是胖子,对《寂静岭》专辑的销量颇为的关心,每天都要往【量子音乐】跑上一趟。

    就算不亲自去,也要打上几个电话,随时询问最新的进展。

    “好消息,零售端的销量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万了,据说有不少的分销商都要求尽快补货。”

    胖子挂掉电话,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拿起桌上的啤酒,吨吨吨地灌了大半瓶。

    打了个酒嗝之后,胖子笑了起来,脸上的肥肉都挤成了一团,看上去颇为的喜感,笑道:“其它的旧专辑销量上涨也很可观,市场部门那边估计,如果运作得好,一年之内能有两三千万的新增销量。”

    胖子所说的,自然是指全球市场的销量。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在现在这个年代,实体专辑的销量想要迅速上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即便是有着格莱美当代传奇奖的光环加成,对专辑销量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

    若是换到二十年前,以乐队过去十几年里推出的这些专辑的质量,一座当代传奇奖的奖杯,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超过五千万的总销量加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到了现在嘛……

    当然,促进作用有限是一回事,但是配合适当的运作手段,帮助还是有的。

    一年之内,两三千万张的新增销量,这里头的利润也是颇为可观了。

    说到专辑的销量,罗杰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疑惑地问道:“说起来,咱们的专辑总销量,现在到底是不是最高的?”

    “北美肯定是。”

    胖子先是肯定地说了一句:“riaa的销量认证还是挺靠谱的,虽然未必特别准确,但是出入不会太大。不过全球销量……这个就不好说了。”

    专辑销量这个东西,尤其是在全球范围的销量,统计起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零售端的销量,往往唱片公司自己,都未必能够拿到十分准确的数据,就更不要说第三方统计机构了。

    如全球唱片业协会(ifpi)之类的机构,所做出的排行榜,甚至连参考价值都没有。

    若是比较“出货量”,倒还没那么麻烦,唱片公司内部就有相关的数据。

    当然,唱片公司对这些数据通常都是高度保密的,哪怕出于宣传需要,披露出一部分,也不可能完全公开出去。

    作为【量子音乐】的大股东,乐队想要调取这方面的资料倒是容易,但也仅限于自家公司旗下。

    如果是签约在华纳唱片、索尼唱片旗下的明星,那乐队也没什么办法。

    所以,想要比较各个明星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成绩,基本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除非是差距大到所有人都公认的地步,否则很难言之凿凿地说谁的唱片销量就一定比另一个明星更高。

    不过,全球范围内没法比较,但在一些相对规范的单个市场上,还是可以做出对比的。

    例如北美,北美唱片业协会(riaa)的销量认证,尽管也并非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公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目前,乐队在riaa认证的排行榜上,所有专辑总销量的排行就排在第一位,比第二名的【虫子】乐队要高出了接近三分之一。

    这样的差距,可以说是非常大了。

    不过,【虫子】乐队是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而罗杰几人的【darkness】乐队,因为专辑风格的缘故,除了少数几张能够在全球都畅销的专辑以外,大部分专辑都只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有不错的表现,诸如亚洲、拉丁美洲等市场,表现就要差了不少。

    这样说起来,两支乐队在全球范围内,到底谁的专辑销量更高,还真的不好说。

    “算了,我也就随口问问。咱们出专辑的速度这么快,总销量冲上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罗杰摇了摇头,随口岔开话题,说道:“咱们现在该考虑一下下一步的动向了。是新专辑,还是新的巡演,或者玩点别的什么?”

    既然决定暂时放下商业上的事,将主要精力重新放回乐队的“本职工作”上,罗杰自然是打算要做好这件事。

    不过,作为一支摇滚乐队,对于新项目的选择范围其实也不算大。

    一般来说,要么出新的专辑,要么筹备一场新的巡回演出。

    除了这两样之外,别的大多都是小打小闹,很难称得上是什么“大项目”。

    当然,在【诞生】巡演刚刚结束不久、《寂静岭》专辑发行也不过三个多月的现在,倒也未必是要急着推动什么“大项目”。

    小打小闹的找点事情过渡一下,也不是不能考虑。

    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乐队众人商议的结果。

    胖子没有接罗杰的话茬,倒是安妮插话进来,问道:“如果要做新专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

    “如果是新专辑的话……”

    罗杰想了想,说道:“之前两张专辑,分别是乡村摇滚和哥特金属,如果要推出新专辑的话,下一张专辑,应该是要轮到另类摇滚了。”

    摇滚音乐的三个“大类”,原型摇滚、金属乐摇滚,以及另类摇滚。

    《逃离伊甸园》的乡村摇滚,属于原型摇滚的一部分。

    至于《寂静岭》的哥特金属,那就不用说了。

    按照这个“顺序”下来,下一张专辑,若是还是《摇滚圣经》系列的话,也就该要轮到另类摇滚了。

    不过,选择另类摇滚的话,倒有一个问题。

    另类摇滚当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朋克摇滚。

    朋克、流行朋克、朋克核、新浪潮、后朋克……

    这些类别,全部都可以归类到“朋克摇滚”这个大类当中去。

    全部都做一遍倒也不是不行,但总给人一种敷衍凑数的感觉。

    而若是将所有朋克摇滚的分支全部算做一个类别,那么在“另类摇滚”这个大类当中,剩下的选择就不多了。

    朋克摇滚已经有了一张《郊区的耶稣》,垃圾摇滚也出过一张《nevermind》。

    剩下的,稍微“主流”一点的类别,也就只剩下了情绪核、另类摇滚、独立摇滚、英伦摇滚这四种。

    而“独立摇滚”严格来讲,又不能算是一种音乐类型,而是类似于“地下摇滚”一般,属于对摇滚乐队所处“阶层”的定义。

    情绪核也是在九十年代末期才诞生的新兴风格,出色的乐队和作品是有不少,但经典到足以列入《摇滚圣经》系列的,却是几乎找不出来。

    剔除掉这两项的话,就只剩下了另类摇滚和英伦摇滚两种风格。

    诚然,在这两者之中选出一个,作为下一张《摇滚圣经》的选择,倒也没什么问题。

    但之后呢?

    另类摇滚这个大类,再出两张新专辑就结束?

    想了好一会,罗杰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或者说,罗杰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

    纠结了片刻,罗杰开口道:“如果要出新专辑得话,那就英伦摇滚吧。或者原型摇滚。”

    ——这里的“原型摇滚”,指的不是原型摇滚这个大的分类,而是rod-roll,摇滚乐最早期的那种“复古”风格。

第858章 《摇滚圣经》要结束了

    从2002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到现在,已经是十一个年头过去。

    截止到《寂静岭》这张专辑为止,《摇滚圣经》系列正好也发行了十一张专辑。

    按照原型摇滚、金属乐摇滚、另类摇滚这三大类的划分方式来区分,属于原型摇滚大类的最多,足有五张专辑。

    分别是华丽摇滚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布鲁斯摇滚《无名专辑》、迷幻摇滚《月之暗面》、民谣摇滚《迷途之家》,以及乡村摇滚《逃离伊甸园》。

    其次则是四张金属乐摇滚专辑,歌剧金属的《诗人与钟摆》、重金属/硬摇滚的《所罗门之钥》、激流金属《血腥统治》,以及哥特金属《寂静岭》。

    至于另类摇滚,却是只有两张,分别是朋克圣经《郊区的耶稣》和垃圾摇滚专辑《nevermind》。

    这个比例,大致上也符合这三大类摇滚乐在“市场”方面所占的比重。

    原型摇滚经历的时间最长、经典作品最多,顶级的传奇歌手、乐队,数量也是最多的。

    其次是从七十年代初期就诞生萌芽,从八十年代开始兴盛的金属乐摇滚。

    而另类摇滚之所以叫做“另类”,也正是因为这个分支相对小众的属性。

    另类摇滚当中,占比最多的无疑就是朋克摇滚的各种分支。

    在朋克摇滚这个大类之下,倒也确实是出现过不少顶尖的大牌歌手和乐队,但若是仔细去统计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另类摇滚乐队当中,真正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却是极少。

    诸如性手枪、雷蒙斯这样的乐队,乃至于被称为“朋克教父”的传奇歌手伊基-波普,他们在朋克摇滚领域内确实是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无论是巡演票房,还是专辑销量,其实都不高。

    举个栗子,被称之为“朋克教父”的传奇歌手伊基-波普,他的所有专辑,在北美地区的销量甚至都没有达到“金唱片”认证的最低门槛(50万)。

    同样对朋克音乐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的性手枪乐队,他们唯一一张在北美达到五十万张销量的专辑,是发行于1977年的《he bollocks here's》,截止到九十年代,这张专辑累积在北美卖出了一百万张,其余二十七张专辑(包括live专辑和ep),同样都没有达到五十万销量的认证门槛。

    虽然这仅仅只是北美市场的数据,但从这项数据也可以看出来,这些朋克摇滚界的传奇巨星,影响力是有的,但在商业上却绝对不能说是成功。

    反过来,在二十一世纪之后出现的许多“新人”,尤其是一些流行朋克的乐队,例如sum-41、简单计划等乐队,在商业上确实是足够成功了,但影响力却又是远远没法和这些前辈们比肩。

    真正在“影响力”和“商业”两个方面都取得成功的,在朋克摇滚的领域当中,恐怕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这还算是好的。

    同样在另类摇滚这个大类之下的垃圾摇滚、情绪核等音乐类型就更惨。

    前者,满打满算,就只有一支涅槃乐队同时在影响力和商业上都算得上“功成名就”,其它诸如绿河乐队之类的名字,在垃圾摇滚这个小圈子内算得上大名鼎鼎,但出了这个小圈子,听说过他们的人都寥寥无几。

    至于情绪核嘛……

    反正一直到罗杰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关于“情绪核到底算不算摇滚”的争议都还存在,甚至被贴上了“娘炮”的标签? 就更不要说什么影响力了。

    这个类型下的好歌确实是不少? 但顶级乐队嘛? 就一个都找不出来。

    总体上来看? 在“另类摇滚”这个大类之下? 唯一一个“传奇乐队”比较多的大类? 恐怕也就只有英伦摇滚了。

    像是披头士、滚石、blur、绿洲、北极猴、muse? 乃至于早期的(“早期”划重点!)酷玩乐队等等? 都属于英伦摇滚风格为主的乐队。

    以“英伦摇滚”风格为主体,制作一张《摇滚圣经》专辑? 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

    若是下一张《摇滚圣经》的风格大类确定为“另类摇滚”? 在罗杰的想法之中,这张专辑的风格必然是英伦摇滚。

    至于为什么是英伦摇滚而不是另类摇滚……

    在罗杰的计划之中? “另类摇滚”这个风格? 会是“另类摇滚”这个大类当中的最后一张专辑。

    咳咳,这样说应该能看懂吧……

    总之,在摇滚音乐的领域,有一支另类摇滚乐队? 被“有争议地”认为是六十年代之后,对整个摇滚音乐影响最大的乐队。

    他们的某张另类摇滚专辑? 也被认为是对整个摇滚乐坛影响最大的专辑。

    在罗杰的计划之中,《摇滚圣经》系列,另类摇滚这个大类,将会用这张专辑来进行“收尾”。

    而在那之前,先来一张英伦摇滚专辑,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英伦摇滚,这个我能理解。”

    胖子听了罗杰的话,立刻问道:“但是原型摇滚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原型摇滚”,指的不是原型摇滚这个大的分类,而是rod-roll。

    所谓原型摇滚,其实就是指摇滚乐最早期的“起源”风格。

    通俗来讲,也就是五十年代以及更加早期的摇滚乐类型。

    诸如查克-贝里、巴迪-霍利,一直到猫王时期,最主流的摇滚风格便是原型摇滚。

    “别太在意,我刚才只是随口一说。”

    罗杰摆了摆手,说道:“查克-贝里打算筹备一场巡回演出,前段时间我跟他交流过关于音乐方面的一些看法,突然有制作一张原型摇滚专辑的念头。不过……”

    说着,罗杰摇摇头,继续说道:“总之当我没说这件事,如果要制作新专辑的话,就英伦摇滚风格吧。”

    突然改口,也是因为罗杰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原型摇滚这个大类,可以继续推出《摇滚圣经》的音乐类型,剩下的也不是很多了。

    流行摇滚也被归属于“原型摇滚”这个大类当中,但是否要以流行摇滚风格为主题制作一张《摇滚圣经》的专辑,对于这一点,罗杰心里是有疑虑的。

    就像是“情绪核算不算摇滚”这样的争议一样。

    “流行摇滚算不算摇滚”,这个争议,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更大一点。

    流行摇滚这个类型,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末期,由号称“摇滚女王”的蒂娜-特纳带到舞台上。

    后来的埃尔顿-约翰爵士、比利-乔尔等等巨星,都对流行摇滚的领域有所涉猎。

    ——当然,只是涉猎,并非他们的“主要风格”。

    而真正将流行摇滚“发扬光大”的,还是一代超级天后麦当娜。

    但几乎绝大多数的歌迷,都拒绝承认麦当娜是一位摇滚歌手,而是将其归入“流行音乐”的分类里边。

    这不光是摇滚歌迷的看法,麦当娜自己的粉丝也同样这么认为。

    正是因为如此,2008年麦当娜入驻摇滚名人堂,才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

    连带着,“流行摇滚到底是流行还是摇滚”这个话题,也被许多人争论了起来,导致有一大批人“躺枪”,被“摇滚圈除名”。

    涉及到的名字包括艾薇儿、酷玩乐队等等。

    总的来说,“流行摇滚”这个名词,本身就意味着麻烦。

    所以,罗杰不太想在《摇滚圣经》当中加入这个类别。

    除此之外,实验摇滚、艺术摇滚等等,一些过于小众的分类,也不适合出现在《摇滚圣经》系列当中。

    爵士摇滚则是介于可做可不做之间,这个类型的代表主要有两个,一是有着“吉他之神”称号的吉米-亨德里克斯,另一个则是七十年代在北美风靡一时的【桑塔纳(santana)】乐队。

    爵士摇滚这个类型并非主流,整体来讲还是偏向于小众。

    在吉米-亨德里克斯之后,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人去碰这一流派了。

    考虑到吉米-亨德里克斯对摇滚乐的影响,在《摇滚圣经》系列当中,加入一张爵士摇滚的专辑也并无不可。

    当然,若是不做这一风格的专辑,也没有任何问题。

    除去可做可不做的爵士摇滚之外,原型摇滚这个大类之下,能够确定会加入《摇滚圣经》系列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个rod-roll。

    这种带有浓厚黑人音乐痕迹的摇滚风格,尽管早已不是当今乐坛的主流,但却也极少会被人所排斥。

    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强烈怀旧情怀的人们来说,这种原型摇滚风格,是非常受到追捧的。

    在原型摇滚这个大类的“收尾专辑”的选择上,罗杰的计划便是推出一张原型摇滚风格的专辑。

    想到这里,罗杰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原型摇滚这个大类,少则一张、多则两张专辑就会结束。

    另类摇滚这个大类,同样也是会在两张专辑之内结束。

    至于金属乐摇滚……

    罗杰仔细想了想,如果去除掉金属核、碾核这种极端金属,在还没有在《摇滚圣经》系列当中出现过,又拥有广泛受众的金属乐摇滚类型当中,就只剩下了前卫金属、力量金属和华丽金属这三种。

    如果非要勉强再加上一个,旋律死亡金属勉强也可以算进去。

    但要是往少了算,前卫金属、华丽金属、旋律死亡金属都是和爵士摇滚一样,属于可出可不出的类型。

    最少的情况下,再推出一张力量金属专辑,《摇滚圣经》系列,关于金属乐摇滚的部分也会宣告结束。

    当然,以力量金属作为收尾,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考虑到在所有摇滚乐的类型当中,受众最为广泛、最为受人追捧的还是重金属/硬摇滚,罗杰在考虑着,是否需要额外出一张这个类型的《摇滚圣经》专辑,用于给金属乐摇滚的部分做“收尾”。

    但不管怎么说,按照目前的计划来看,最少的情况下,再推出四张专辑,整个《摇滚圣经》系列就会宣告结束。

    当然,最多的情况下,这个数字有可能要增加到七八张专辑,不过罗杰不打算做那么多。

    《摇滚圣经》系列,毕竟是不可能吃一辈子的。

    按照一年一张专辑的速度,最多在未来五六年,这个系列就要宣告结束。

    想到这里,罗杰心里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摇滚圣经》……终于到了完结的时候了吗?”

    罗杰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胖子没听清罗杰的自言自语,忍不住问道:“你说什么?”

    安妮就坐在罗杰身旁,倒是听清楚了这句话,诧异道:“你打算结束这个系列了?”

    “不是现在。”

    罗杰摇了摇头,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刚才想到的东西,而后总结道:“总之,在未来几年之内,《摇滚圣经》系列就会结束。”

    “这样啊……”

    胖子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惆怅的表情。

    至今为止,《摇滚圣经》系列已经过去了十一个年头了。

    在这十一年里,乐队的众人,对这个系列都倾注了大量的感情。

    而今,听到《摇滚圣经》系列即将结束,虽然那是好几年之后的事,但也仍然让人心情复杂。

    屋内突然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沉默。

    只是几分钟的沉默,却让人感到仿佛过了几个世纪一般漫长。

    最终,还是胖子忍不住打破沉默,开口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要把最后收尾的这几张专辑做好才行。”

    “那当然,《摇滚圣经》这个品牌可是我们得招牌。”

    罗杰笑了笑,说道:“如果你们没意见的话,下一个项目就做英伦摇滚了?”

    后半句话,罗杰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一点商量的意思都没有。

    安妮自然是不会反对罗杰的提议的,只是笑了笑,对罗杰表示支持。

    胖子想了片刻之后,也没有反对,点头道:“既然你想好了,那就这么干吧。”

    至于贾森……

    还是一如既往地,扮演者“空气人”的角色,从来不肯发表任何意见。

    只要是其它三人一致决定的事情,贾森从来都只会“服从指挥”。

    看到众人达成一致,罗杰轻松一笑,开口道:“那就这么定了,休息几天,过几天我把计划整理出来,大家再重新讨论。”

第859章 美丽新世界

    回到书房,罗杰没有急着先编(chao)写(xi)新专辑的曲谱。

    而是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表格,将《摇滚圣经》接下来要推出的专辑风格一一罗列出来。

    “原型摇滚”这个大类下,有爵士摇滚(jazz-rock)、原型摇滚两个小项。

    “另类摇滚”分类之下,则是英伦摇滚、另类摇滚。

    至于“金属乐摇滚”一栏,罗杰先是填上了一个“力量金属”的小项,而后又想了许久,再次补上一个“重金属/硬摇滚”的标签,不过在这个标签后边,却是加上了一个问号,表示未确定。

    同样划上问号的还有原型摇滚大类下的爵士摇滚,是否要制作这个风格的专辑,罗杰同样也没有想好。

    前者是因为,《摇滚圣经》系列当中已经有了一张重金属/硬摇滚风格的专辑。

    虽然《所罗门之钥》的口碑相对差了些,但销量在整个《摇滚圣经》系列当中反而是数一数二的。

    毕竟,重金属/硬摇滚这个类型,几乎可以说是摇滚音乐的代表。

    不单单有着最多的顶级乐队,同样也是受众最为广泛的音乐类型之一。

    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重金属/硬摇滚音乐的流行程度,还要超过绝大多数的流行音乐。

    严格来说,重金属/硬摇滚风格的专辑,是最为适合作为《摇滚圣经》金属乐摇滚部分的收官作品的。

    再加上,罗杰也希望用一张更出色的专辑,来“挽回”《所罗门之钥》的口碑。

    但是否要让《摇滚圣经》系列出现两张风格雷同的作品,这一点,罗杰还是有些犹豫不定。

    至于爵士摇滚,则纯粹是因为这个风格太过于小众。

    严格意义上来说,哪怕是对于大多数相对“硬核”的摇滚歌迷,除了吉米-亨德里克斯之外,大部分人根本说不出一个爵士摇滚的大牌歌手或者乐队的名字。

    而吉米-亨德里克斯,也只是“借鉴”了爵士乐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摇滚音乐当中,并非【桑塔纳】乐队那种“纯正的”爵士摇滚。

    当然,用吉米-亨德里克斯的作品,凑出一张爵士摇滚的专辑,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吉他之神的作品,也丝毫不用为它的口碑和商业价值而担忧。

    然而,罗杰不是十分确定,这样做是否有意义。

    依照这个年代的“市场环境”来看,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所在的这个世界,爵士摇滚基本上已经是被主流市场所淘汰的产物。

    将已经被扫进垃圾堆里的“文物”重新捡出来,即便是取得一定的成功,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纠结了许久之后,罗杰删掉“爵士摇滚”的标签。

    又思考了片刻,将“重金属/硬摇滚”也删除掉。

    毕竟? 《摇滚圣经》系列当中? 已经有了一张《所罗门之钥》。

    再来一张“重金属/硬摇滚”风格的专辑,歌迷们倒是会买账,但却是有圈钱的嫌疑。

    以后是否再推出这一风格的专辑是一回事? 但《摇滚圣经》系列当中? 肯定是不能再重复了。

    剩下的四个标签,便是《摇滚圣经》最后的四张专辑。

    按照顺序,分别是英伦摇滚(britpop)、原型摇滚(ro’-roll)、力量金属(power-metal)、另类摇滚(alternative-rock)。

    首先是英伦摇滚。

    英伦摇滚,在整个摇滚乐坛当中的分量无疑是相当重的。

    这个分支之下的顶级乐队数不胜数,其中又以披头士和滚石这两支乐队最为成功。

    ——无论是在商业上? 还是在口碑方面。

    前者就不用说了,一直到罗杰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专辑销量榜上? 第二到第十的销量加起来? 还没有披头士多。

    至于滚石? 他们能够在乐队成立五十多年后,无论巡演的规模多大? 依然是场场都爆满,这也足以说明问题。

    不过? 在几年前? 乐队已经分别以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为“主题”,各自制作了一张专辑。

    这两支乐队,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作品,已经都是“用过了”。

    若是再选他们的作品,这张《摇滚圣经》专辑的含金量还比不上乐队以前发行的一张“普通专辑”,那就太离谱了点。

    所以,罗杰只是稍作犹豫,就将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排除在外。

    这两支乐队大牌倒是够大牌了,可惜已经是“用过了”。

    除了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之外,英伦摇滚这一分支当中,可以称得上大牌的乐队也是有不少的。

    诸如【模糊(blur)】乐队、【山羊皮(suede)】乐队、【绿洲(oasis)】乐队、【电台司令(radiohead)】乐队、【缪斯(muse)】乐队、【北极猴(arkeys)】乐队等等,随便一个拉出来,在摇滚乐坛的影响力都不小。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都配得上《摇滚圣经》这个名字。

    罗杰将脑海中的数千首歌几乎翻了个遍,足足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对比,才终于做出了“最终决定”。

    【电台司令】乐队发行于1997年,被称为“英伦摇滚的巅峰之作”的专辑《ok-puter》。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这张专辑有多么的“伟大”,下面这句话应该是最恰当的描述:

    在英伦摇滚的领域内,《ok-puter》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迷幻摇滚的《月之暗面》、华丽摇滚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布鲁斯摇滚的《天堂的阶梯》。

    放到整个摇滚音乐这个“大圈子”里,对于这张专辑的评价或许会因为歌迷个人的音乐审美而有所变化。

    但在英伦摇滚这个“小圈子”,《ok-puter》这张专辑就是毫无疑问的“封神之作”,甚至要超过滚石乐队的同名专辑,又或者是山羊皮乐队的《ing-up》。

    从主题上来看,《ok-puter》是一张典型的“反乌托邦”专辑。

    就像是经典小说《美丽新世界》、《这完美的一天》那样,描绘出了一个由科技控制人类、情感隔离、所有的一切都被既定的程序所设置,地球就仿佛一座巨大的工厂,而每一个人类,就像是工厂中的螺丝钉一般。

    而在表现手法方面,电台司令乐队将电子琴、大提琴、钟琴、电子合成器等等众多的元素融入到这张专辑之中。

    某种程度上,《ok-puter》这张专辑,已经是带有相当浓烈的“实验摇滚”元素。

    即便是在专辑发行二十年后来听,依然是非常前卫且大胆的尝试。

    即便是电台司令乐队自己,也无法再次复制这张专辑的成功。

    可以说,在整个九十年代的摇滚乐坛,没有任何一张专辑,能够比《ok-puter》更加完美、更加令人为之痴迷。

    唯一可能带来麻烦的,就是这张专辑“反乌托邦”的主题。

    所谓反乌托邦,就是和“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截然相反,通常表现为反人类、极权政府、生态灾难或其他社会性的灾难性衰败等等。

    例如电影《饥饿游戏》的背景,就是典型的反乌托邦式社会。

    反乌托邦主题在全世界都非常的盛行,受众极为广泛。

    尤其是在西方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资本主义、财团、金融寡头发展到极限,便是会让整个社会进入“反乌托邦时代”。

    甚至于,自从《美丽新世界》等著名的反乌托邦作品诞生之后,由于对“反乌托邦”的恐惧,更是加剧了平民阶层和“上流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自然而然地,后者对于各种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都是不可能有什么好感的。

    不过,看看文学界和影视圈里层出不穷的反乌托邦作品就知道,没好感是一回事,但这并不影响那些“资本家”们利用反乌托邦主题的流行,去大举的圈钱。

    至于所谓“上流社会的感官”?

    在绿油油的美元面前,谁在乎这玩意?

    罗杰也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是将题材方面的顾虑抛到脑后,选定这张《ok-puter》专辑,作为下一张《摇滚圣经》的作品。

    自然,专辑的名字不会再叫《ok-puter》。

    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当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好的,电脑(ok,puter),我现在要全手动控制!”

    正是这句台词,触发了电台司令乐队对于科技生活的思考,从而创作出了这张“科技控制人类”的反乌托邦专辑。

    在九十年代,“电脑”这个单词,也是科技、未来感的象征,用作专辑的名字,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现在已经是2013年了,电脑早已普及,只是一件普通的家用电器而已。

    在专辑命名的选择上面,罗杰主要考虑到的是两个方向。

    要么延续电台司令乐队原本的思路,用某件“科技感十足”的物品来为专辑命名。

    要么,就是强调“反乌托邦”的这一主题。

    在和乐队成员进行讨论之后,最终一致决定选择后者,用《美丽新世界(brave-new-world)》,为这张专辑命名。

    完整的名字是《摇滚圣经-英伦摇滚篇:美丽新世界》。

    这个名字来自于三十年代,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经典小说《美丽新世界》。

    这本书是“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之一。

    书中所描绘的,便是一个看上去美好而和谐,但实际上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未来世界。

    或许东方的很多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在西方,《美丽新世界》这本小说的影响力却是极大,哪怕是没看过小说的人,一听到这个名字,脑海中也会构筑起一个反乌托邦世界的模样。

    用这个名字来为这张专辑命名,便是为了强化专辑“反乌托邦”的这一主题。

    “哇哦,这歌词可真尖锐。”

    胖子看着罗杰拿出的曲谱,不由得发出一阵阴阳怪气的“赞叹”。

    顿了顿,胖子看向罗杰,反问道:“你是不是忘了,现在你也是资本家的一员!”

    胖子显然是在开玩笑。

    罗杰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安妮却是插话道:“现在白左圣母这么多,反乌托邦主题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藉由“反乌托邦”这层外衣,将《美丽新世界》这张专辑与自由、人权之类联系在一起,对于这张专辑的“格调”是很有好处的事情。

    经过这些年的“商业熏陶”,乐队众人在营销运作方面的眼光都是很出色的。

    在看到罗杰拿出的曲谱、歌词之后,只是很短的时间,安妮就从中发现了这个非常合适的宣传点。

    “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罗杰点点头,说道:“具体的计划还是让公司的人来做吧,咱们就别瞎操心了。”

    稍微停顿了一下,罗杰又说道:“这里只有曲谱,编曲方面我还没有仔细完善,只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剩下的就交给你们来搞定吧。”

    所谓的“初步的想法”,其实就是电台司令乐队的“原版”。

    但【darkness】乐队并非是电台司令,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肯定是要根据乐队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些或大或小的调整。

    不过一般来说,也只是在编曲上做一些小的改动,不会进行“大修”。

    一般来说,一支乐队,在编曲的过程中,都是全队成员一起参与进去的。

    根据不同乐队的情况,或许有主次的区别,但通常情况下,很少会将某个成员排除在外。

    哪怕,是在乐队里“地位最低”的主唱,也是会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的。

    不过,在《美丽新世界》这张专辑上,罗杰却是不打算参与到编曲的工作当中去。

    至少是不打算全程参与。

    胖子显然听出了罗杰的言外之余,不由问道:“你有别的事要忙?”

    “这张专辑之后,剩下的就是最后三张《摇滚圣经》得专辑了。”

    罗杰随口说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做完《美丽新世界》之后,隔上一段时间,大概一两年左右,剩下的三张专辑我们直接以类似三部曲的形式一起发行。”

    说着,罗杰耸了耸肩,又说道:“我得从现在开始,就为最后的三张专辑做准备。”

第860章 三专连发

    《摇滚圣经》系列,一路走到今天,《美丽新世界》已经是第十二张专辑。
    再加上另类摇滚、原型摇滚、力量金属的三张“收尾作品”,最终的专辑总数是十五张。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乐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推出的专辑总数。
    最后的三张专辑,在选择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让人纠结的地方。
    另类摇滚这一类型下,纵观摇滚音乐数十年的历史,没有哪一位歌手,哪一支乐队,能够比【地下丝绒(The-Velvet-Underground)】乐队对整个摇滚音乐的推动,有更加重要的贡献了。
    任何一个摇滚歌迷,无论是否喜欢他们,都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地下丝绒乐队的出现,如今的摇滚音乐,几乎可以说只会有一种风格。
    在那个披头士乐队引发了全世界的摇滚狂欢,所有人都在嗑着致幻类药物,唱着英伦摇滚的年代里,【地下丝绒】乐队用他们激进的尖叫和带有浓重灵魂乐元素的黑色效果打开了通往摇滚乐各个方向的大门。
    如果你对那个年代的摇滚乐发展有所了解,你可以随手罗列出一大堆受到【地下丝绒】深刻影响的传奇的名字。
    大卫-鲍伊、帕蒂-史密斯、U2、R.E.M……
    【地下丝绒】这个名字,就是七十到八十年代,所有“白人摇滚”的源泉。
    他们音乐中戾气十足的旋律,和带刺的讽刺歌词,也几乎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所有摇滚音乐的“标准”。
    这,其实就是**十年代被无数人所推崇的,所谓“摇滚精神”的起源。
    在地下丝绒乐队之前,尽管也有猫王、披头士等等无数伟大的名字,但他们的音乐,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娱乐。
    他们于1966年完成,次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地下丝绒与妮可》,就是那个著名的“大香蕉”专辑。
    这张专辑的发行,在数十年后,被普遍认为是摇滚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件之一。
    不过有趣的是,由于这张专辑在内容方面过于尖锐,被众多的电台所禁播。
    在那个披头士正处于最火爆的年代,失去广播电台这个最重要的宣传渠道,《地下丝绒与妮可》遭受了市场的冷遇。
    有一个关于这张专辑的著名玩笑:当年几乎没有多少人去买他们(地下丝绒乐队)的第一张专辑,但所有买了这张专辑的人,后来都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这虽然是个玩笑,但却也是事实。
    R.E.M乐队的吉他手彼得-巴克就毫不掩饰自己对地下丝绒乐队的推崇,宣称:“每一位朋克、后朋克和先锋流行艺术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都欠下了地下丝绒乐队一笔灵感的债务,哪怕只是受到了间接的影响。”
    虽然说这张著名的“大香蕉”专辑,在市场备受冷遇,但这并不能掩盖这张专辑的伟大。
    事实上,在决定要制作《摇滚圣经》这个系列之初,罗杰就已经做好了打算,要将这张“大香蕉”专辑带到这个世界来。
    而之所以最后三张专辑要合并发行,也是为了弥补这张专辑在销量方面的“短板”。
    如果只是一张单独的专辑倒也还罢了,但作为《摇滚圣经》这个系列的一部分,罗杰却是不希望这张专辑遭受到市场的冷遇。
    最后的三张专辑“绑定”发行,以“套装”的形式捆绑销售,多多少少,能够带动起这张《大香蕉》专辑的销量。
    在三张专辑当中,罗杰也只打算加入这一张在商业上算是“失败”的专辑。
    另外两张专辑,在销量上都是非常成功的。
    在“原型摇滚”这一块,其实原本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查克-贝里这一代的“摇滚音乐的先驱”。
    但是……
    罗杰前世的地球,和这个世界之间的“不同”,是从四十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的。
    出生于二十年代的查克-贝里,本身就是这个世界最著名的“摇滚音乐大师”之一。
    “抄”一个这个世界没有的名人的作品倒是没事。
    抄查克-贝里?
    除非罗杰的脑袋被驴踢了,才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来。
    以查克-贝里为首,最早期的一批“先驱者”不算的话,原型摇滚这个类型下,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有着“猫王”之称的埃尔文斯-普雷斯利。
    这个音乐课成绩只拿了“C”的年轻人,在从高中毕业后,很快便成为了北美,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顶级巨星。
    在五十到六十年代,猫王这个名字,就相当于流行文化的代表。
    在六十年代的“英伦入侵”期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如果不是猫王因为服兵役而暂时离开娱乐圈,英伦入侵也不可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力,“几乎”击溃了北美唱片业的生态。
    (注:六十年代美国施行的是征兵制,就和现在的韩国一样,服兵役是义务而不是自愿。)
    猫王是一个“全能”型的明星,从音乐到电影再到电视节目策划,几乎无所不能。
    真正将猫王推上神坛的,是1957年由米高梅发行的歌舞剧情类电影《脂粉猫王》。
    这部以四十万美元的成本,博取四百万美元票房的歌舞片,堪称整个五十年代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同时,该片的“原声大碟”也是五十年代最畅销的唱片之一。
    (注:1957年的四百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接近四千万,实际价值还要更高一些。)
    这张“原声大碟”,也是罗杰打算用作《摇滚圣经:原型摇滚篇》的选择。
    尽管在罗杰的前世,《脂粉猫王》并非是一张严格意义上的音乐专辑,但却可以说是猫王整个“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
    ——无论在电影,还是在音乐方面都是如此。
    这部影片的成功,直接让猫王成为娱乐行业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超级巨星”。
    而且,由于整张专辑都是为《脂粉猫王》这部电影服务,在“连贯性”这一点上,还要超过大多数常规的专辑。
    唯一的缺点在于,这张“原声大碟”的时长太短了,一共只有七首歌。
    其中一首《摇摆监狱》,乐队还曾经以EP的形式发行过这首单曲。
    严格算起来,只有六首是“新歌”。
    不过,若是三张专辑一起发行,这一点倒也不算是太大的麻烦。
    罗杰在纸上写下《脂粉猫王》的字样,而后继续看向下一项,力量金属。
    所谓“北美玩另类、北欧金属党”。
    力量金属在“欧系摇滚”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属于重金属摇滚的两大分支之一。
    所有的“金属乐摇滚”分支当中,有接近一半的数量,都是从力量金属当中衍生出来的,或者至少也是受到力量金属相当大的影响。
    在八十年代之初,铁娘子、犹大圣徒、黑色安息日等一众重金属乐队横行摇滚圈的时候,一种“新兴”的金属乐却是悄然流行起来。
    以北美的Nevermore和德国的Accept乐队为首,率先将古典音乐的元素融入“重金属”当中,这也是早期力量金属的雏形。
    不过,前者在短暂地辉煌过后很快销声匿迹,而后者,并没有在力量金属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反而很快回到了重金属摇滚的老路上去。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一支叫做“万圣节(Helloween)”的德国乐队横空出世,将力量金属推到巅峰。
    他们的专辑《七把钥匙的主人》,也被普遍认为是力量金属的奠基之作。
    可惜的是,因为内部问题,万圣节乐队并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高度。
    作为主要创作者的吉他手凯-汉森在这张专辑之后,就不知道将心思放到了什么地方去。
    紧随其后的《七把钥匙的主人2》,虽然在销量上依然出色,但质量的滑落却是相当明显,不需要多么高的专业水准,哪怕是一个普通歌迷都能够听得出来。
    很快,万圣节乐队陷入了漫长的“内斗”当中,不断有成员离队,而后又招进新的替补。
    甚至乐队的鼓手因戈-施威滕贝格还在1995年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选择了自杀。
    这对万圣节乐队的打击相当的沉重,也让乐队一度陷入了解散的边缘。
    好在,乐队还是勉勉强强维持了下来。
    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以及《七把钥匙的主人》所遗留下来的影响力,万圣节乐队并没有如同流星一般在乐坛消失。
    当然,也没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高度就是了。
    这张《七把钥匙的主人》,就是罗杰选定的《摇滚圣经:力量金属篇》的作品。
    当然,是两部合并在一起。
    虽然说,《七把钥匙的主人2》的口碑要比第一部差了不少,但却是很好地补完了这张专辑所要讲述的“故事”。
    如果缺少了这十首歌,整张专辑的“剧情”会变得不完整,就像是一本写了一半就切掉的小说。
    诚然,这本“小说”的后半本在质量和水准上要差了不少,但烂尾总比太监好。
    这样一来,三张专辑,各自有各自的缺陷,但凑在一起,却是正好互补。
    《地下丝绒与妮可》的商业属性偏差,但《脂粉猫王》和《七把钥匙的主人》在商业方面却是要出色得多,完全可以带动起前者的销量。
    《脂粉猫王》的时长太短,没关系,《地下丝绒与妮可》和《七把钥匙的主人》都是“长专辑”,尤其是后者,几乎相当于两张专辑的长度,绝对让歌迷们满意。
    《七把钥匙的主人》在后半张专辑上的质量有所下滑?《地下丝绒与妮可》和《脂粉猫王》的口碑,完全可以将其带回到“正常水准”上。
    这三张专辑,如果是单独发行,每一张都有自身的致命缺陷。
    但打包发行的方式,却正好将这缺陷完美地隐藏了起来。
    选定了三张专辑的内容,剩下的工作就简单了。
    将三张专辑的曲目一一创(chao)作(xi)出来,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
    不过,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罗杰却并没有立刻回到乐队,参与《美丽新世界》的编曲当中去。
    这张专辑的编曲,有安妮、胖子和贾森负责,罗杰对他们的能力是十分信任的。
    事实上,乐队的四人,都具备单独创作、编曲的能力。
    哪怕是贾森,在个人能力上——主要是指乐器演奏水平——差一点,那也是因为他所学的东西太过于驳杂的缘故。
    基本上什么乐器都会那么一点,也就相当于什么都不精通。
    但贾森掌握最好的“基础乐器”是键盘,而键盘手这个位置,在许多的乐队里,本身就是要承担主要创作任务的。
    在一些特定的乐队里,例如夜愿、林肯公园,键盘手的地位,还要超过吉他手。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乐队的核心是后者。
    当然,在【Darkness】乐队内,贾森肯定不可能去挑战安妮的地位。
    而且,【Darkness】乐队本身,就和“大多数”乐队的情况有所不同,绝对的核心既不是吉他,也不是键盘,而是罗杰这个贝斯手兼主唱。
    不过,作为一名键盘手,贾森或许不是最顶级的那一类,但键盘手该要掌握的基本功,贾森都是掌握了的。
    包括创作、编曲能力,也是“基本功”之一。
    掌握的好坏暂且不说,但能力肯定是有的。
    再加上更出色的胖子和安妮,若是让他们从无到有去创作一张专辑,罗杰不敢保证专辑是否出色。
    但若是在有曲谱、歌词,乃至于创作理念等等一系列大的框架之下,让他们对这张专辑进行编曲方面的修改,使之在不做太大改动的情况下,更加符合乐队的特点,这项工作,胖子、安妮和贾森三人,是绝对可以胜任的。
    哪怕少了罗杰这个贝斯手,影响肯定是有,但却不会太大。
    毕竟,贾森也是可以在排练的时候临时充当一下贝斯手的。
    至于罗杰自己,却是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去做另一件事。
    《摇滚圣经》系列结束之后,乐队的未来。

第861章 未来的路

    《摇滚圣经》系列要结束了。
    最后四张专辑的计划已经确定了下来,英伦摇滚篇的《美丽新世界》的录制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再加上最后将要合并发行的三张专辑,短则一两年,最长,也就是三四年左右,《摇滚圣经》这个系列就会步入尾声。
    从2002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至今,不知不觉之间,《摇滚圣经》系列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
    十几年过去,这个系列终于到了要结束的时候。
    而对于乐队来说,《摇滚圣经》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摇滚圣经》系列结束之后,乐队要做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摇滚乐坛,绝大多数的顶级乐队,都是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处于一个相对高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当中,他们会以较高的频率推出新专辑。
    速度快的,可能一年要推出好几张专辑。速度慢的,每过三五年,总也有新的作品面世。
    而在这段“高产期”过去之后,大多数乐队,若是没有解散、依然活跃在乐坛,都会转入一个“创作低谷”,开始吃老本。
    或许偶尔还会有新的作品诞生,但更多的精力,都会放到巡回演出上。
    尤其是如今这个实体专辑严重没落的年代,对于绝大多数摇滚乐队来说,巡回演出,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除了巡演票房、转播权等等的“直接收入”以外,一场大获成功的大型巡回演唱会,对于乐队过去那些经典作品的版权价值,也是能够起到间接的推动效果的。
    而且,巡演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是乐队本身“价值”的体现。
    只有足够大牌,且号召力够强的顶级乐队,才能频繁地举办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
    而那些号召力不足的,不但巡演的规模要小得多,两次巡演之间的间隔也要更长一些,否则,门票就没那么好卖了。
    当然,更加“主流”的选择,还是在巅峰期过后,逐渐淡出乐坛,从大众的视野当中消失。
    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是乐队自身出了问题,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
    也有少数是真正“看破名利”,主动选择“退隐江湖”的。
    不过,罗杰却是不希望自己的乐队,在十几年的“辉煌”之后,便是从主流大众的视野当中消失。
    尤其是【Darkness】乐队内部根本不存在,以后也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什么矛盾、内耗的情况下。
    《摇滚圣经》系列,确实是给乐队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当然,还有巨额的财富。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这个系列完结的时候,乐队已经算是攀上了顶峰。
    不过,罗杰却不希望乐队就此止步。
    一座高山的后边,永远都会有一座更高的山峰。
    人的**总是不会满足的。
    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罗杰只是想凭借着从前世带来的数千首经典摇滚,混上一口饭吃。
    而当【Darkness】乐队真正成名之后,罗杰所追求的,是权利和地位,所以才有了【量子娱乐】。
    在【量子娱乐】呈现出席卷娱乐业的姿态之后,罗杰又重新将目光放回到了乐队本身。
    现在,罗杰的目标,或者说“野心”,是让【Darkness】乐队成为流行乐坛唯一的“神”。
    不但要超越所有的“前者”,更是要留下一个让“后人”只能仰望的传说。
    单单只靠《摇滚圣经》系列,只能做到前半部分。
    而后半部分……
    罗杰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头绪。
    像是其它乐队那样,隔三差五地举办一场规模不小的巡回演出,慢慢积累声望,倒也是一条路。
    不过,依靠这个方法,成效太过于缓慢了些。
    十年八年,都未必看得出什么效果来。
    只有过上三五十年,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成效。
    走这条路,只能是“锦上添花”,但却不会给乐队带来什么质变。
    至于说在《摇滚圣经》之外,重新建立起一个“品牌”,比如一个新的摇滚音乐系列专辑?
    这倒也是一条路,但《摇滚圣经》十五张专辑,几乎已经囊括了所有主流类型,也包含了罗杰带到这个世界的数千首摇滚当中,最为出色的那一批。
    剩下的作品,和《摇滚圣经》系列不相上下的,肯定是能找出不少来。
    但要说超越《摇滚圣经》,却是根本没什么可能。
    专辑和巡演,这两条路,似乎都是被堵死了。
    想要登上下一座高峰,只能是另辟蹊径,开辟出第三条路来。
    然而,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哪有那么容易?
    若是有第三条路,唱片业近百年的历史,这么多天才都想不到,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拍脑门就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
    将自己关在书房,苦思冥想了好一段时间,罗杰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过于钻牛角尖了。
    暂时将这个问题丢到一旁,罗杰回到录音室内,打算了解一下安妮、胖子等人的工作进度。
    罗杰走进录音室,安妮三人正在排练。
    贾森正抱着一把贝斯弹根音,而旁边的一台录音机内,却是播放着键盘等其它乐器的“伴奏”。
    看样子,是贾森提前录制好的DEMO,在做着尝试。
    罗杰没有打断他们的排练,一直到一首歌结束,才推门进去。
    “你们是在尝试加强电子元素的比重?”
    罗杰刚才听了一会,大致也对三人的思路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随口问道:“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这个方向很有趣,排练效果也还算不错。”
    安妮接过罗杰的话茬,先是说了一个“好消息”,却立刻又说道:“不过这种做法涉及的乐器太多,在录音室里倒是没什么问题,如果是演出现场的话,我们的人手可能不太够。”
    《美丽新世界》这张专辑,本身涉及的乐器种类就非常的多。
    而安妮、胖子等人在编曲的过程中,又尝试着加入了更多的元素。
    就以刚才排练的那首《妄想机器(Paranoid-Android)》为例,除了传统的吉他、贝斯、鼓、键盘这“四大件”之外,还涉及到了电子琴、大提琴、小提琴、电子合成器等等近十种乐器。
    这些乐器全部由贾森完成演奏。
    在录音室里,倒是问题不大,一个一个录制,再合并音轨即可,这种事在过去的专辑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虽然麻烦了点,而且颇为耗费时间,但总算是能够解决。
    但若是到了现场,总不能让贾森一个人去演奏十几种乐器。
    到时候,要么是进行“简化”,去掉那些“多余的”乐器,要么就是聘用更多的乐手临时登场。
    但无论哪一种,都会明显地影响演出的“品质”。
    前者自然是不必多说,而后者,大量新乐手的加入,单单只是与乐队进行磨合,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还未必理想。
    “这是小问题,做两个版本的编曲就是了,一种按照现在的思路,在录音室专辑版本里用。再做一个乐器少一些的简化版本,以后在现场用。”
    罗杰随口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办法。
    摇滚乐,尤其是涉及各种“额外乐器”的那一类摇滚乐,在演出现场进行简化,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播放“伴奏带”。
    这里的“伴奏带”,自然不是什么假唱假弹,而是指去除了乐队本身固定的各个位置之外,其它乐器的“伴奏”。
    假唱假弹这种事,在摇滚圈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谁若是这么做,是要被整个圈子的人所看不起的。
    就算有些特殊的演出时,主办方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强硬地要求乐队假唱、假弹,摇滚乐队们往往也会采取各种奇葩的方式来抗议。
    比如说拿一根香蕉假装是“话筒”……
    又比如吉他、贝斯压根不插电等等。
    咳咳,扯远了。
    总之,设置两个不同版本的编曲,一个在录音室专辑里用,一个在现场演出中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解决方案”。
    而且,即便是不考虑这种问题,多几个编曲的版本,也不是什么坏事。
    摇滚乐本来就和流行音乐不同,大多数“有良心”的摇滚乐队,都是会时不时地将过去的老作品重新编曲,在现场演出的时候用“另一种方式”来演绎。
    ——当然了,不同的编曲版本,也是吸引歌迷购票前往现场,以及发行Live版本专辑的“卖点”之一。
    “其它的编曲版本倒是不急,眼下的事,还是要先把这张专辑做出来。”
    胖子将鼓棒扔到了一旁,随口说了几句,从地上拿起一瓶可乐,吨吨吨地几口下去,大半瓶可乐就进了肚子。
    胖子十分爱喝快乐水,甚至是有瘾,每天都要喝好几瓶。
    以前,乐队刚成名的那时候,乐队接了可口可乐的代言广告,而胖子却是更爱喝百事可乐。
    受限于合同,不能在公开场合喝“竞争对手的产品”,胖子干脆是在家里囤满了蓝色包装的快乐水,这件事还一度被罗杰和安妮调侃了很久。
    “这么多年了,你爱喝快乐水这一点倒是一直都没变。”
    罗杰回忆起旧事,又是忍不住调侃了几句,而后又说道:“最近这段时间我没太关注外边的消息,有什么新鲜事吗?”
    加上《地下丝绒与妮可》等三张专辑的创(chao)作(xi),罗杰足足将自己在书房里关了大半个月。
    这段时间,罗杰几乎完全断掉了和外界的联络。
    即便是有人要找罗杰,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一般也都是由安妮和胖子代为处理了。
    此时“出关”,罗杰自然是很好奇,在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
    “大事倒是没有,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前两天会计师刚刚作出了今年的报税方案来,我已经签了字。”
    现在已经是三月末,距离四月份的报税季已经很近了。
    以乐队的收入水准,每年的税款,都是一笔极为高昂的数字,为了尽可能合法地避税,会计师团队每年都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降低乐队的“税务成本”。
    哪怕只是几个百分点的节约,那也是以百万,乃至于千万美元为单位的财富。
    这种事,经过这些年,乐队已经形成了“惯例”,虽然重要,但却也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胖子随口说了一句,而后又忽然想起了什么,又说道:“对了,《X战警:第一战》再过不到两个月就要上映了,二十世纪福克斯那边希望我们参加首映。”
    在并购了【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之后,好莱坞六大之一的二十世纪福克斯也归入了【量子娱乐】旗下。
    换了“东家”之后的第一次大手笔,便是两部投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
    《X战警:第一战》的投资规模要小一些,制作进度也更快,在今年的暑期档就会上映。
    至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最快也得到明年了。
    这种投资数亿美元的大制作,花费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如詹姆斯-卡梅隆这种精益求精的导演,甚至愿意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去准备一部新片。
    《X战警:第一战》,也算是【量子娱乐】接手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第一枪”。
    这部影片的成败,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如此。
    为了尽可能地为影片保驾护航,二十世纪福克斯也是在想方设法调动资源来为影片的宣传造势。
    自然而然地,有人将主意打到乐队身上,这并不奇怪。
    作为【量子娱乐】的大股东,《X战警:第一战》本身就是乐队“自家的项目”。
    为自家项目“保驾护航”,去参加一下首映式,在媒体上露个脸,说几句好话,能起到多少效果暂且不论,反正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这也没什么成本,自然是乐意去推动的。
    ——自家项目,你总不好意思要什么出场费吧?
    “咱们到时候应该是没什么其它事情的,去一趟也无所谓。”
    罗杰想了想,近期乐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行程安排。
    去刷个存在感,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我也是这样想的。”
    安妮接过话,附和了一句,又说道:“说到电影,【量子影业】那边有点小麻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224/ 第一时间欣赏摇滚教父最新章节! 作者:黑色贝斯所写的《摇滚教父》为转载作品,摇滚教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摇滚教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摇滚教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摇滚教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摇滚教父介绍:
一句话简介:摇滚教父的传奇之路。关键词:重生、摇滚、乐队、贝斯主唱书友群:825944900tips:本文涉嫌为贝斯手洗白。tips2:音乐专业的大神请忽略部分不影响剧情的bug摇滚教父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摇滚教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摇滚教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