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超级汉朝TXT下载超级汉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超级汉朝全文阅读

作者:俱邀侠客芙蓉剑     超级汉朝txt下载     超级汉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31章 汉朝虎将陨下邳

    且说徐州四郡豪强以彭遵等为首,聚众起事,抗命作乱,闻知卫将军武兼文领兵前来,彭遵即道:“今嫌疑已成,我等骑虎难下,索性就起兵占据徐州。武策虽然勇猛,然其有勇无谋也。今率兵前来,可假意与其言和,将其骗入彭城,设宴款待,就宴席之间擒之,吞并其军,然后再夺下邳。”众豪强皆遵其令,各自分头布置。

    武兼文领军至彭城,驻军城下,质问彭城为何不奉州牧号令?彭城郡守彭永在城上答道:“非不奉州牧号令也,只是个中曲折,有诸多不便,所以不能从命。何劳卫将军率王师至此?”

    武兼文又问道:“你等何敢拘押刺史部州中朝廷命官?欲要背反朝廷乎?”

    彭永拱手道:“下官等岂敢?只是实在不得已耳,不得不委屈州中上官。下官等正欲奏明朝廷,以分辨实情。今将军既然至此,还请将军入城相商,如商议能成,下官等立即释放州中官员,以从徐州牧之号令也。”

    武兼文闻言,便准备带随身护卫数十骑入彭城,副将周遵劝道:“四郡已反,恐有诈,卫将军不可轻易入城?”

    武兼文呵呵大笑道:“敢杀我武策者,天下还鲜有其人。昔日吾在千军万刃矢石交攻之际,犹然不惧,今何惧入此城乎?如其敢行不轨,吾当先斩之!”遂令周遵领军驻扎城外,自带数十骑护卫进入彭城。

    彭城郡守彭永等迎入官署,置酒宴相待武兼文,武兼文并不卸甲,大铁戟亦令左右随身携带,彭永请武兼文上座,武兼文问道:“今日吾为国事而来,非为饮酒而来,太守有何言语,即可相告,如能通情,吾当代为申报朝廷!”

    彭永劝酒道:“下官久慕将军威名,今得幸会彭城,实乃三生有幸。彭城因徐州牧政令突然,一时难以尽行之,以致于此,还望将军待转衷曲。”便与武兼文言彭城四郡之情。

    而彭遵见武兼文已经入城,便令其党羽安排五十甲士,伏于官署幕后,又令其弟彭充暗中领军围住官署,自与余党分派兵马,守住四门。只待擒下武兼文,便率兵围擒城下汉军。

    彭永与武兼文相谈多时,武兼文遂正色道:“今日之事,还请太守暂奉徐州牧之令,不然朝廷见责,太守等皆要免官问罪也。”

    彭永忽然站起,遂问武兼文道:“今日若不奉命,欲将如何?”

    武兼文亦离席霍然站起,接过左右手中大铁戟道:“太守若不奉命,便可以反叛论之,吾将擒下太守,送交朝廷法司!”

    彭永惊,随即逃席而去,一边掷杯为号,于是埋伏在官署幕后五十甲士一涌而出,齐上前来围擒武兼文。

    武兼文见此,勃然大怒,提起前面座椅,向彭永飞掷而去,正中其背,彭永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扑倒在地,随从急忙扶起退出。武兼文正欲来杀彭永,五十甲士已经杀到,武兼文大喝一声,手起一戟,将旁边屏风砍得粉碎,众甲士大惊,不敢向前,武兼文左右亦拔刀相助。武兼文呵斥道:“你等相助叛贼,刺杀朝廷大将,此等夷及三族之事,亦敢为之吗?”

    甲士道:“军令如山,某等只服从军令,不识得朝廷。”倚仗其人多,又前来围攻。

    武兼文见之大怒,遂不再答话,舞动手中大铁戟,杀入众甲士之中,顷刻间便击杀数人,鲜血横飞。众甲士不能抵挡,只好紧紧围住,武兼文杀了一阵,斩杀甲士人,见左右护卫已经为甲士所杀,又被四面围困甚严,

    不由得叹道:“此番出师之时,马失前蹄,莫非果真不吉乎?”

    言末毕,彭充已经带人杀散武兼文随身亲兵数十人,遂来围困府衙,来擒武兼文,彭充喝令武兼文弃兵投降,武兼文仰天哈哈大笑道:“吾海内名将,英雄一世,不想今日陷于鼠辈之手!”遂大吼一声,声震屋瓦,目龇欲裂,须发皆张,手执大铁戟,点地腾空一跃而起,便至彭永之前,以戟击向彭永,彭充大惊,急忙以刀格挡,铁戟落下,将彭充刀砍成两端,戟刃正中彭充左肩,彭充即负伤倒地,武兼文又手起一戟,便击杀彭充。随即挥戟在敌军围中杀出,又格杀十余人,杀出官署之外。

    彭遵闻报彭永为武兼文打伤,彭充被其斩杀,又惊又怒,恨道:“今番必斩杀武策,为吾弟报仇。”遂令军前来助围之。

    彭遵已经对武兼文动手,便令城中万余军马一齐出城,欲要围擒城外武兼文五千军,周遵见彭城中兵出,知形势不妙,遂率军避之,彭遵所纠结之军,皆是乌合之众,人虽众,却并不能进围周遵五千汉军,遂守住城门。周遵见城上军马走动,惊道:“卫将军恐遭贼人所算,今番当如何是好?”欲要举兵攻城救之,然彭遵已经令军占住四门,城上布满弓弩手,一时未有计策。

    武兼文已经杀出官署之外,手中大铁戟无人能挡,于是且战且退。武兼文欲要从城内杀出,然城门已经关闭。遂翻身杀上城墙,彭遵令乱党围将上来。武兼文杀至城墙之上,铁戟到处,无不披靡,城墙上军士皆惧之。彭遵令用箭射之,武兼文挥舞铁戟,将箭纷纷拔落,欲要从城墙上翻出,周遵已经看见,遂不顾城上部署有弓箭手,领军前往接应武兼文,城上弓弩手皆放箭,周遵仍然冒着箭矢向前。武兼文见周遵兵马前来,遂以一人之力,奋力敌住城上数百军,周遵兵马已经进至城下,一面敌住城下敌军,一面用弓弩手射箭为掩护,向城上搭上木梯,扔上绳索挠钩,武兼文遂攀附套索从木梯上坠城而下,至于城下,为汉军所救应回军。

    然而武兼文此役久战力竭,用力过猛,大伤元气。箭透重铠,亏得盔甲防身,不然将身中数十创。武兼文前番受伤,虽然痊愈,然已经伤及元气,不可再如此拼命相战。今日一战,十分激烈,损耗气力甚大,一人斩杀二十余人,待武兼文坠下城墙之时,几尽虚脱,周遵等冒死救得其上马,连忙带军返回,驰往下邳,武兼文已经昏迷,不能言语,回至下邳,遂旧伤复发,吐血不止,卧病帐中,手足不能动。伍玄急忙令医者来诊治,医者诊治后答道:“此中风之状也。将军负有旧伤,不宜再损耗气力,且大汗淋漓之后,又卸下战甲,此容易中风也。今观将军病情,甚为严重。需得安心静养,且忌再动怒,以免触发伤情,将危急性命也。”于是开了药方,煎治与武兼文服用。武兼文服下汤药,静养两日,伤情稍稍好转,伍玄于是令军保护武兼文在下邳城中养伤,严令禁止向其告知军情。

    伍玄见此状,又风闻说彭城彭遵等人将举兵前来攻打下邳,心中大为忧惧,虞良遂献计,请抽调下邳、广陵、临淮三郡兵马万余,会同武兼文部下五千汉军,扼守下邳,以待朝廷来援。

    彭城豪强彭遵等,已经势成骑虎,遂举事造反,数日间便聚集四郡豪强私兵以及郡中兵马五六万人,有三万能战之军,彭遵自任为帅,众豪强党羽为将,四郡郡守负责军资辎重。彭遵在彭城聚集其党羽,集合三万人马,对众人道:“朝廷无

    理,伍玄苛刻,强取豪夺徐州,我等皆不得安生,今不得不反。你等且听吾之号令,进军下邳,占据徐州,废掉伍玄,重立新主。进者赏,退者罚,不从者皆斩!”又挟持四郡之民,强令其运输辎重,便发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下邳杀来。

    不一日,彭遵三万大军便进至下邳,遂扎营围住下邳,准备随时攻城。伍玄急忙令将军关阳率兵护卫城池,又令将军洪镇从东海发兵来救,洪镇已经被徐州豪强所买通,见此形势,非但不救,反而暗中相助乱党。

    却说武兼文正在府中养病,忽然感觉异样,隐约闻见兵马围城呐喊之声,遂问服伺军士,是不是四郡人马作乱前来攻打下邳城?军士皆不敢以实情相告。武兼文又急又怒,遂令军士请伍玄来见,军士不敢不从命,前来报知伍玄,伍玄恐武兼文知道叛军围城,激怒其伤情,若一旦有不测,难以向朝廷交代,然寻思还是前往见之,遂来探视武兼文,武兼文便问伍玄道:“城外有兵马金戈之声,是不是四郡乱党前来攻城?”

    伍玄安慰其道:“卫将军多虑耳,此不过为守卫下邳,吾特令军马在城下操演也。”

    武兼文闻言,遂呵呵笑道:“使君不必隐瞒,叛贼定然已经兵临城下矣!吾征战一生,百里之外便可察知军马到来。今城外兵马之声,不似操练。”

    伍玄见难以隐瞒,遂只得据实告之,并宽慰武兼文道:“将军伤情未愈,今不可再操劳忧虑徐州防务。且请将军宽心,朝廷不日必有援兵到来。”

    武兼文闻此,不禁怒发冲天,气血上涌,大叫一声,口吐鲜血,随即昏晕过去。伍玄惊惧,急忙令医者救治,医者前来看视完毕,叹息摇头道:“卫将军伤情甚重,今番又触动怒气,致使前番医治之功,皆白费也。今即便是华佗在世,扁鹊重生,恐也将难以挽救卫将军性命也。”

    伍玄闻言心中方寸大乱,遂令医者全力相救。至晚间,武兼文醒转,又吐血数口,伍玄得知急忙前来看视,武兼文叹气道:“吾即将死矣!天命不可违也。”伍玄握住武兼文之手,涕泣不止,悔恨道:“恨玄不应将军情告知将军,遂使将军触动怒气,伤情复发。今至于此,令玄心如刀绞也。”

    武兼文笑道:“使君无需自责,此吾之天命将终也。”遂对伍玄道:“徐州豪强横行不法,知朝廷必将治之,叛乱早晚之事。今虽然彭遵等势力甚大,举兵前来围城,然使君勿要惊慌,只需坚守下邳十余日,朝廷援军必然至,则彭遵等叛党,即刻殄灭也。”

    伍玄含泪应允,问以后事,武兼文道:“无他,吾自西城跟随陛下之后,已近三十年,陛下乃英明神武之主,以国士遇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代吾问候潜龙丞相与兼武,此二公者,亦乃吾平生所敬服者也。吾妻子儿女,皆在长安,陛下与丞相必当抚恤厚待之,此不用吾所担忧也。”

    至夜半,武兼文忽然从昏睡中醒来,坐起大笑数声,又叹道:“反贼叛乱,臣尚未出师平定,奈何将死也!有负陛下重托,臣死尚不能瞑目也!”便气绝而亡。武兼文本荆州武陵布衣,少有勇武,闻名乡里,因得罪本地豪强被迫**为盗。后为上庸太守文广所收降,便归于华武帝麾下,成为华武帝麾下五虎上将之一,南征北战,忠心耿耿,为汉朝立有赫赫功勋,官至汉朝卫将军,为当世一流名将之一。武兼文亡年五十六岁,昌武四年春二月也。

第332章 三州刺史齐进兵

    武兼文已死,伍玄等心下沉痛,因为局势紧迫,遂令先将武兼文装殓入棺,停灵于下邳城寺院之中,一面上书申奏朝廷。

    华武帝前番接得徐州急报,即令丞相等调遣军马,以相助徐州平乱。又传令伍玄与武兼文先拒守下邳待援,诏书尚在路上,武兼文已经率兵前往彭城,为彭遵等所暗算,虽然奋死杀出,然触动旧伤,数日之后便陨落下邳。朝廷接得此报,为之震动。华武帝流涕道:“天下方初定,武爱卿尚未享太平,便又陨落徐州!朕念及昔日相随之情,心中不胜伤痛也。”寻思武兼文已经身死,徐州局势严峻,于是急召丞相入宫商议。

    领英闻知武兼文已经身死,跌足叹道:“武将军忠勇!为人刚直猛烈,然正是此而害其性命也。惜哉!大汉前番折损诸葛笑峰,今又折损武兼文,恨吾未能嘱咐其戒之也。”悔恨痛心良久,遂入宫上奏华武帝道:“武将军身陨徐州,王师上下震动,恐乱党趁此据徐州为祸。现各州兵马已经向徐州开拔,此形势严峻,如有不慎,恐大战再起,东南又将涂炭。此番臣不得不亲自再前往定之。”

    华武帝道:“朕正忧虑此事,丞相方从辽东收兵不久,枕席未安,今又要远征,朕心不忍也。不如且遣大将军前去如何?”

    章武闻知徐州此变,便着急进宫,奏命华武帝,欲要前往徐州平乱。华武帝寻思丞相总统内外之事,难以分心,所以便欲要用章武前去。

    领英见此,遂奏道:“徐州豪强之患,非同边疆之叛也。今王师前往,当以攻心为上。若一旦疏忽处置不当,导致骤然交兵,战祸殃及东南,非大汉之福也。此番臣不得不往,大将军既然愿往,陛下可诏准之。”

    御史大夫刘察亦奏道:“丞相所言有理。大将军固然威震海内,此行必然当平定叛乱。然安定徐州,根除豪强之患,还需得丞相亲至也。”

    华武帝闻奏,遂准之,便令丞相与大将军从长安急赴徐州,以平定徐州叛乱。

    领英与章武领命,遂出宫,即刻准备。领英将朝内政事委托丞相府官署处置。遂与章武商议道:“平乱徐州,已经有青州、兖州、豫州三处兵马,今番前去,无需多带王师。可只带轻骑便可,以便速至徐州。”于是章武急忙用大将军印调拨卫戍长安兵马五千精骑,皆精锐,章武亲自统帅之,领英命待命,休整一夜,次日晨出师。

    次日五更,五千精骑皆饱食严装,聚集长安城东门待命出征,领英与章武黎明时分起,用过早膳,遂带各自护卫驰至东门,巡视王师,领英见准备齐当,于是命令出发。领英亦乘骑快马,与章武在中军,一路奔驰,如飞云闪电,中午时分,即出潼关,稍作休整,三军用过午膳,再度上马奔驰,真个是一日行军千里,日暮时分,便到达洛阳,领英命全军在洛阳歇整一夜。

    晚间,接得青州刺史赵山、兖州刺史展鸿军报,报说二州之军,已经进至徐州境上,领英遂命青州军进取徐州琅琊、东莞二郡,豫州军进取徐州东海郡。

    次日晨,领英与章武再率军从洛阳出发,自陈留直奔彭城而来,豫州牧车靖已经接得诏命,统豫州兵马万人,进至沛郡,列兵境上,闻知丞相与大将军统兵到来,

    遂在沛郡相待丞相与大将军。

    领英得到车靖军报,遂对章武道:“三州兵马,已经对徐州完成合围之势。吾料徐州豪强乱党,必先攻战下邳,占据徐州以拒王师。只恐伍玄难以久持,我等宜速行,三面共取徐州琅琊、东莞、东海、彭城四郡,断其后援,则乱党即便瓦解。”

    章武道:“然也,即便速行。”于是传令五千骑,务必在一日之内驰至沛郡。

    沛郡距离洛阳八百余里,如寻常兵马,急行军也许数日不可。而领英与章武此番所领皆精锐轻骑,极善长途奔袭。自天亮时分从洛阳出发,一路奔驰,日中时分,行程过半,抵达陈留邕丘,暂作歇息,马补草料饮水,下午酉时再出发,又连续奔驰数百里,至夜里子时,抵达沛郡。

    车靖前来迎接,领英与章武遂入沛郡,传令军马安歇,便与车靖等商议军情,车靖将徐州情形报知,领英得知彭遵等拥乱党数万之众围攻下邳,不禁也暗自心惊。叹道:“徐州四郡皆反乎?何其如此之众?”车靖道:“反叛作乱者,乃四郡豪强也。乱党挟持军民,大半皆被胁迫者,非欲反也。”领英闻知心中吃惊。连夜商定平定徐州之策,令三州刺史发兵先占取徐州四郡,再进围彭遵等豪强之兵,欲要逼令其降之。

    领英与章武坐镇沛郡,以观战事进展。

    却说彭遵率领三万之众,进围下邳,围城二日并不见武兼文率军出战,彭遵等道:“吾所惧者,乃武策也。然今兵临城下彼不出战,想必已经伤重将死也。其人已废,吾无惧也。”于是便令手下人马全力攻城。又与众豪强头目道:“今且先取下下邳,占据徐州,朝廷兵来,其将无我奈何也。”攻打下邳甚急。

    东海豪强郭遂对彭遵道:“大帅聚众攻打下邳,若他州军马前来攻取我彭城东海等四郡,断我后援,恐将不利于我也。”

    彭遵笑道:“你等无需担忧。四郡郡守等皆吾势力,吾又有兵马相守。朝廷前番已经诏令各州裁军,每州现在不过万人兵马而已,吾四郡皆有万人驻守,其何能为之?”

    郭遂等又道:“我等不得已而反,聚兵攻打下邳,朝廷必然不会坐视之。如朝廷兵马到来,大帅当如何抵挡?”

    彭遵大笑道:“诸君更不必忧虑也。长安虽然有潜龙、陈功等人,然若要发朝廷兵马兵到此,最快也需要十日时间。吾军五日之内就可攻陷下邳,到时以逸待劳,便可破敌。据住徐州,便可同朝廷要价也。潜龙等虽然善能用兵,然此番徐州之情不同于公孙霸燕国,其必然投鼠忌器,不愿东南大兴兵戈,将不得不从我之意也。”

    众豪强党羽闻言皆以为是,便遵彭遵之令,率军猛烈攻打下邳。彭遵传令城上,只欲占据城池,并不欲杀戮人民,如伍玄献城投降,将不为难之。

    伍玄与将军关阳、周遵等领军马万余人坚守,下邳城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彭遵三万军,皆不曾训练乌合之众,连续攻打三日,下邳毫发未损。彭遵便下令让东海郡将军洪镇领本部军前来相助攻城。洪镇本为伪燕公孙彪麾下勇将,善能攻坚,今率兵数千驻守东海郡,已经为徐州豪强策反。

    洪镇得彭遵等重金厚贿,于是便率麾下数千军望

    下邳而来。洪镇到下邳,用攻城器械,组织军士按兵法相攻,果然奏效,半日之间,便攻破城外两道防线,兵锋推进护城河边,关阳见之,在城上大骂洪道:“助贼叛汉,不惧朝廷诛杀你耶!”

    洪镇回答道:“吾只认识黄金万两,不识得朝廷。”关阳大怒,一箭射向洪镇,正中其头盔。洪镇大怒,提枪骂道:“破城之后,吾必亲手斩你!”遂令军急攻之。

    叛军正围攻下邳甚急,时领英与章武已经到达沛郡,见前方军情甚严峻,章武对领英道:“请丞相令三州进军,四郡必然速定。然后吾带五千骑趁隙疾驰下邳,叛党见之,必然震惧。”领英寻思章武若亲至下邳城下,彭遵等豪强将当畏朝廷之威,可瓦解其军心。遂许之,于是下令三州刺史速进兵平定四郡,章武率领五千骑预作准备,只待三州军马进军之后,便趁机驰向下邳城而来。

    青州刺史赵山命部将鲍勃引五千兵取琅琊,自领五千兵取东莞,赵山率兵至东莞城下,东莞太守仇涛率兵拒之,赵山在军前对仇涛道:“徐州豪强作乱,朝廷弹指可灭。青州刺史部奉朝廷之命,前来讨伐叛乱。太守如明大义,即可献城归诚,尚可相赦罪。如抗命朝廷,太守恐难逃株连三族之罪,望足下三思之。”

    仇涛闻言,心中犹豫踌躇,寻思如若与青州军开战,势必将得罪朝廷,然若投诚,又恐众豪强不从。赵山见其犹豫,遂又厉声道:“大汉天威不可犯也,潜龙丞相与大将军等已经率王师至徐州。太守为朝廷命官,乃为叛贼所利用,欲要为其殉葬乎?太守如迷途知返,吾当向朝廷保奏,赦免太守此番之罪,三族可保全也。”

    仇涛闻言不禁慌乱,遂问左右道:“潜龙果真已经到徐州乎?”左右皆畏惧,欲要投降,遂对其道:“潜龙丞相善能用兵,彭遵必然不是其对手。且青州刺史素能领军,如不从之,彼必然攻我,恐我不能与其相敌,不如投降朝廷为便,尚可赎罪也。”

    于是仇涛便向赵山投降,东莞豪强不从,欲要作乱,赵山与仇涛合力平定,斩其渠首二人,擒获七人,余众皆降,于是东莞便平定。

    鲍勃引军至琅琊,率兵围城,琅琊太守高弥欲要抵抗,忽然闻知东莞郡已经反正归顺朝廷,便不敢率兵相抗,鲍勃趁虚击之,攻破城池。高弥与琅琊众豪强率数百人仓皇南奔,望东海郡而去。

    兖州刺史展鸿率军万人,进至东海郡,数日之内,收取五县,大军进至郯县,东海太守史操所部兵马,皆乌合之众,与展鸿连战连败,一路溃退,据郯县自守。展鸿喝令投降,史操大惧,寻思无计,只好被迫出城投降。展鸿便克定东海,又率兵望下邳而来。

    豫州牧车靖,率八千兵马进围彭城,彭遵令彭永率万余兵马守彭城,车靖围城三日,传令投降,彭永不睬之,于是车靖令军攻城,彭永领军拒之,双方攻守相战一日一夜,车靖一时未能有所进展。遂令弓弩手助阵,万箭齐发,纷纷射向城内,彭永正在城上指挥,不及躲避,为流矢所中,大叫一声跌倒在地。彭永前番被武兼文击伤,尚未愈合,今又中箭伤,流血不止,抬入城中,晚间即死。于是彭城便军心慌乱。

第333章 名将威声惊贼胆

    三州刺史各挥兵向徐州四郡而进,两日之间便平定四郡大部,唯有彭城相持未下。领英闻此形势,便对章武道:“大将军可出兵矣!”于是章武领五千精骑,绕过彭城速驰下邳。

    彭遵已经攻打徐州五日,虽然调拨得洪镇所部攻坚兵马前来,然徐州城防坚固,一时不能速破。彭遵见五日未能破城,且又接到后方军报,说三州刺史已经进兵,东莞、琅琊已经为为朝廷平定。不禁心下开始着慌,即命三万余人,与洪镇一道,集中攻打下邳北门,不惜伤亡,轮番猛烈攻打,欲要在二日之内拿下下邳。

    彭遵正在攻城,忽然又接得军报,说东海郡已经为兖州刺史展鸿攻取,豫州牧车靖领兵攻打彭城,彭城太守彭永已经战死。

    彭遵闻言大惊道:“四郡皆有万人驻守,奈何两日之间便被夺取?若东海、彭城失去,三州兵马齐围我军,恐吾事将败也。今番需得急攻下邳,方可挽救局势。”

    正欲下令连夜猛攻下邳,忽然又有军报传来,说军中传言,潜龙丞相与大将军陈功已经率兵至徐州矣,所以四郡才不战而降朝廷。

    众豪强闻报皆大惊失色,彭遵缺=却仰天哈哈大笑道:“此必然讹传也!长安距离徐州数千里之遥,五日之内,军马焉能至?莫非是飞来乎?诸君休得慌张,此必然是三州刺史赵山等欲要瓦解我军心之策。我军只需攻下下邳,其再前来,将无奈我何矣。”遂派五千兵前去驰援彭城。

    方传令末毕,忽然军报又再次传来,报说下邳城西南方向百里之处,出现一支精锐骑兵,旗号为大将军陈功,正在向下邳疾驰,现在恐即将至城郊矣。

    众豪强正在惊疑之间,忽然又闻此军报,皆大为惊惧,都已经相信朝廷兵马已经到达徐州。彭遵闻言尚不信,遂问哨骑道:“你可看清楚了?的确是大将军陈功?”哨骑道:“焉敢欺瞒大帅?观其衣甲旌旗,的确是朝廷兵马。”

    彭遵不禁心下大惧,然恐乱军心,遂对众豪强道:“此必诈也。陈功已老,久在朝廷,并不出征,岂能在数日之间便从长安至徐州?诸君勿得畏惧,莫说陈功,就算潜龙与陛下亲自前来,也不能奈我何!”便传令一边猛攻下邳,一边派出军马,防范阻止来援。

    黄昏时分,章武率五千精骑已经驰至下邳,路遇豪强叛军数千人阻路,章武全身贯甲,手握银枪,数十骑随身护卫,率五千军直冲叛军军阵,左右冲突一番,不过片刻功夫,数千叛军皆溃不成军,纷纷四散而逃,章武不曾折一人一骑。败军奔回城下,告知彭遵,报道:“大将军陈功果然亲自领兵来矣!其军异常精锐,难以抵挡。”

    彭遵闻言大惊,只见西南方向,果然城郊数里之处一彪精锐骑兵,皆打赤色汉旗,正望城下杀来,如虎入羊群,所向无不披靡。彭遵惊道:“陈功从天而降乎?”郭遂急忙前来告知,说已

    经探得消息确实,潜龙丞相与大将军陈功已经在五日之前率精骑从长安出发,不到三日即至沛郡。今的确是大将军陈功亲到,朝廷军马已经在二日之前就到达沛郡也。

    彭遵闻言,仰天长叹道:“朝廷军马至,今功败垂成也。不想竟然如此之速,出吾意料之外。”郭遂便献计道:“朝廷兵马到此,我军必然军心慌乱,难以再战。如伍玄从城内反击,三州军马又杀至,我将必败也。今事已至此,不可再攻下邳。大帅且弃下军马,与众豪强速走东海,乘船出海据夷州,方可脱身也。”

    原来徐州众豪强起事之初,彭遵便商议约定:如举事不成,便率众豪强乘船出海,以据夷州而存身。徐州豪强曾多为海上经商发家者,熟知东海海上之情,地理路况,皆能航海。彭遵起事前夕,已经令人在东海郡东安县等沿海准备船只数百,装载辎重,停泊东安海边,以作退路。今攻打下邳五日,损耗钱粮甚巨,尚未占据城池,便被朝廷各路军马讨伐。彭遵见大势已去,遂不得已,决定带领众豪强连夜逃遁出海。

    彭遵于是传令众豪强准备撤离,便将军马交与洪镇,对其道:“下邳就让与将军罢。吾乃贾人,攻下城池亦无用。”洪镇尚不知是何缘由,彭遵已经带领心腹余党百余人,以及众豪强兵马约千余骑,望东海东安而奔。

    洪镇大惊,不及追赶,就见军马纷纷骚动,才得知是朝廷军马已经杀到,彭遵等闻知大将军陈功前来,便闻风而走。数万之众,失去主帅,遂一片混乱。洪镇亦不知如何是好,又收拾不了局势,恐被朝廷所擒,于是也撇下军马,只带随身数百骑,只追彭遵而来。

    伍玄与关阳等在城上已经望见朝廷兵马到来,大喜,三军振奋,一齐拒战。不多时,见攻城叛军忽然大乱,洪镇等不知去向。哨探报道:“彭遵等豪强闻知朝廷兵马到,已经怯战弃军而逃矣。”

    伍玄遂长舒一口气,对天祝道:“此天所护佑也。”当时叛军猛烈攻城,伍玄守军已经渐渐不支。今番突然得朝廷之援,得以解围,下邳城遂转危为安。

    大将军率领五千精骑杀至下邳城下,徐州豪强乱党见之心中震惧,不战弃军而逃,其数万叛军,大多皆乌合之众,见主帅逃离,群龙无首,遂陷入混乱,章武见此,便令军士传令乱军道:“大将军奉诏平乱,亲自率兵至此,只问彭遵等渠首,不问胁从,归顺投诚朝廷,便可赦罪。”于是叛军大半皆弃械投降。

    伍玄见此,大喜,遂令打开城门,令关阳、周遵二将率军马出城协助大将军收拾降军,并恭请大将军入城。至暮,乱军大部平定,章武令降军就地驻扎,遂入下邳城。徐州守将关阳见过章武,请命道:“末将与洪镇等共相领兵镇守徐州,今番其又反叛朝廷,助贼作乱。末将愿领军追击之,以其首级来献大将军。”章武道:“叛乱已平,其残余党羽不足为忧

    。今日天色已晚,将军明日再率军追击不迟也。”

    关阳奏道:“大将军有所不知,徐州豪强此番东逃,自知为朝廷所不容,恐将驾船出海。如此便难以相擒获也。”

    章武闻言甚惊,便问其详细,得知彭遵等如此,心下甚惊。便道:“既然如此,不可不防之也。”于是便遣关阳率三千骑兵连夜追之。一面又将战报迟报领英,言彭遵等或将出海逃遁,请丞相命海师围剿之。

    领英在沛郡,见各州进军,皆有进展。夜半忽然接章武下邳军报,领英见下邳已经平定,大喜,又见章武报上说彭遵等恐将出海逃遁。领英叹道:“徐州豪强多为海上经商起家,今番作乱,乃是有后路可据也。然此等不法乱党,朝廷不可不除之。”于是遣飞骑,速传令海师统帅张宠,在海上准备,防止徐州豪强等逃遁海上,如其已经从海上出逃,便率军围剿歼灭之。

    时张宠已经荡清辽东海上贼寇。年底即奉命班师,率海师驻扎长江口。在长江口军中接得丞相军令,道:“丞相自沛郡传令,今已经二日,如此时派遣海师前往东海海面,恐已经不及。且先派出哨探巡视海面,看其望何方而逃,再做计议围剿。”

    彭遵等带领众豪强连夜奔逃,闻知郯县已经被展鸿兖州军占领,遂不敢奔郯城,率众望东安而走。洪镇也率数百骑从后而来,追上彭遵,洪镇责备彭遵道:“彭首领此番为何卖吾?”彭遵不敢得罪洪镇,忙向其赔罪,于是便合兵一处,约有二千余骑,约定一同出逃海上,奔走半夜,十分疲惫,便在一小城中歇军。洪镇等领军进驻城池,驱逐居民,掠夺财物。

    至四更,彭遵与洪镇等正在睡梦之中,忽然得报说军马追至,彭遵大惊,急忙起身上马,领众又向东安而走。洪镇正欲要走之时,关阳已经率军进驻小城,挡住去路,关阳手举大刀,在火光中喝道:“叛贼,还不束手就缚?”洪镇一见关阳,勃然大怒,遂持手中长枪,纵马冲突,欲要破围而出,关阳令军四面围定,洪镇冲突数番,部下数百骑折损大半,不能得出。余军皆向关阳投降,洪镇愈加忿怒,遂提枪纵马,强行破围,连斩关阳麾下军士数人,军士皆惊惧,不敢阻拦,洪镇即将要冲出围中。关阳见之,即纵马舞刀,上前只取洪镇。洪镇正欲挥枪来迎战之时,关阳大喝一声,火光中手起刀落,即斩洪镇于马下。

    余军皆降,关阳于是将洪镇首级送往下邳,便又带军继续追杀彭遵,彭遵等闻知洪镇已经被诛,内心大惧,丢弃辎重,仓皇向东奔逃,奔至东安,还未歇息安定,闻报说关阳又率兵杀至,彭遵等只得又狼狈望继续望海边而走,亏得其党羽已经在东安海边准备好船只,众豪强家眷仆役等也事先安置东安,闻知事败,便都各自上船准备逃离。

第334章 赵山出任徐州牧

    彭遵等徐州豪强叛军乱党一路东奔,奔至东安海边,还剩一千人,彭遵等恐汉军追及,遂不顾其他,速速率众豪强至海边码头登船。因其举事之前有所准备,大小海船二百余只皆齐备,众豪强家眷都在东安,又运载有百余船辎重货物,所以此番一到海边,便登船出海,航行夷州而去。彭遵等又善于航海,一行二百余船,算上家眷仆役等约有两千之众,船上载有战马千匹,军资器械等甚多,浩浩荡荡,声势浩大。

    关阳第三日率军追至东安海边之时,彭遵等已经撤离,关阳只得率军返回。

    大将军陈功已经平息下邳叛军,遂定徐州。青州刺史赵山平定琅琊、东莞二郡,兖州刺史展鸿平定东海郡,豫州牧车靖引兵围困彭城,彭城见下邳以经被朝廷夺取,遂举城而降。

    领英在沛郡闻知捷报,见自王师至此,前后不过五日时间,便速荡平徐州豪强叛乱,不禁惊叹道:“以吾前番料知,平定此番之乱非十余日不可,然只用时五日,实在出乎吾所预料之外也。”感叹良久,乃对左右道:“徐州豪强势力不可谓不大,大将军只率五千骑兵临徐州,贼首便闻风而窜,徐州能得以迅速平定,虽古之名将,用兵亦不过此耳。今成就此功者,乃大将军与三州刺史之力也。”于是便传令三州刺史,各往下邳取齐,商议要事。领英便带随身护卫驰往下邳而来。

    不一日,领英至下邳,伍玄与章武迎入城中,正在叙话之间,三州刺史陆续而至,依次见过丞相与大将军。伍玄便在下邳城设宴款待,又下令犒赏三军。

    席间,领英先举酒为谢三州刺史此番相助平乱之功,三州刺史皆谦逊回礼。领英又对众人道:“大将军威名震动四海,只率五千骑突至下邳,贼首便闻风而走,竟然使数万叛众,卷旗而降,此大将军之虎威所致也。图不敢不敬大将军酒。”遂出座举酒为章武祝寿,章武亦离席还礼道:“此番平定徐州,非吾之能,乃借助朝廷天威与诸君相共助之力也。吾观徐州豪强乱党,畏惧朝廷,叛军皆乌合之众,并无战心,其必不敢跟王师对抗,所以才敢以五千骑前来,又赖诸君后助,才得以迅速弹定叛乱。”

    酒酣,领英又对众人道:“徐州虽然平定,然贼首彭遵等豪强之党逃脱,其若奔至海上,恐将继续为害,吾已令海师上将军张宠领军征剿之,然欲要平定之,恐还需时日。”

    忽然关阳率兵回至下邳,报说彭遵等豪强两千余众已经驾船出海,约有大小船只二百余艘,载有兵马,军资辎重甚多。汉军追及海边之时,其已经出海半日。

    领英等闻知亦甚惊讶,章武道:“徐州豪强何其如此之众?彼载军马出逃,恐将在海上为乱,朝廷不得不相剿除。”

    赵山道:“徐州豪强不法由来已久,至今已经数十年,其等善于航海,熟知海上地理,今率众出海,恐将逃往夷州,据此以图存也。”

    领英闻赵山之言,忽然醒悟,遂击掌道:

    “赵青州果然高见!夷州孤悬海外,前者伪燕余党亦据此地抗拒王师,燕将云出日胜曾率海师从辽东连通夷州。今番伪燕已灭,夷州当为大汉收取。大汉已经有精良海师数万,正可趁此而收取夷州也。”

    众人闻言皆称善。章武道:“丞相如收取夷州,还当仔细从长计议。”

    领英道:“然也,吾先在徐州筹划调度。待徐州局势大定之后,大将军可率王师回朝代吾向陛下复命。各州刺史此番平乱有功,吾当向朝廷报奏。”

    三州刺史皆领命,章武又对领英道:“徐州有丞相在此坐镇,自当无忧。然丞相还朝之后,徐州局势,恐将反复。”遂以目视领英。

    领英已经会意,众人皆望丞相答复,领英见此,遂道:“王师此番平定徐州,当一劳永逸也。吾待徐州形势大定之后再回朝,可无忧也。”

    座中各刺史大员皆举酒称贺,唯有东道主徐州牧伍玄默然,不曾发言。伍玄自知其才能不足以领徐州,以致叛乱之事,劳动朝廷王师。伍玄对领英与章武甚为恭敬,席间只有敬酒而已。

    晚间宴会散去,领英入馆驿中安歇,章武前来探视,对领英道:“徐州东南要地,需得一文武兼备者领之,今伍玄虽有虚名,然为朝廷大计,还请丞相更换徐州牧,以便东南安定也。”

    领英尚沉吟唯有答复,忽然又有两人自外面进,拜伏余地,奏请丞相更换徐州牧。领英视之,乃豫州牧车靖与兖州刺史展鸿也。

    领英道:“若骤然更换伍玄,恐于徐州有诸多不便也。”

    车靖奏道:“徐州要地,伍玄不能镇守明矣。如不换之,恐叛乱再起,又将累及各州也。丞相如忧虑更换伍玄等将不便,可向朝廷保奏,召其入朝为官,待以高位,仍不失其心也。”

    领英闻言意遂决,问道:“诸君所言有理。然此事如何行之为宜?”

    车靖道:“以下官观之,伍玄今日席间并不曾发言,恐其已经知晓局势。明日丞相再会之时,下官等共相启奏,其必然从命,丞相勿要忧虑耳。”

    却说伍玄晚间回到府中,自知不能再领徐州,不免长吁短叹,忽然报知说长史虞良来见,伍玄请入,虞良奏道:“今日席间光景,使君知其意否?”

    伍玄叹气道:“吾岂能不知?各州州牧刺史皆以为吾不堪再领徐州,虽然丞相并无此意,然吾已经知之。吾处此尴尬之境,正不知如何进退,所以甚为忧闷。”

    虞良奏道:“下官有一言,不知使君可听乎?”

    伍玄道:“如能解除此番尴尬处境,吾自当听之。”

    虞良遂奏道:“徐州乃国家东南重地,需得一文武兼备者守之。使君虽然有仁义慈爱之名,然武略不足以弹压徐州。朝廷今有更换徐州牧之意,使君不如就此请辞,尚还可全身而退也。”

    伍玄道:“吾亦有此意。然吾请辞之后,朝廷当何以安置吾?此乃棘手之处也。”

    虞良道:“丞相必有两全其美之策。明日丞相设会之时,使君先请辞,吾料丞相必不会亏待使君,此尴尬之境自然化解也。”

    伍玄闻言方才意解,于是准备来日请辞徐州牧。

    次日,领英又在下邳城设会,大将军与四州州牧刺史与会。领英先商议军务,完毕,车靖等正要提议更换徐州牧之事,伍玄趁此机会出座,向领英请辞徐州牧。

    领英闻言道:“虽然如此,然骤然更换使君,恐人心不安矣。”

    虞良遂出奏道:“徐州牧真心请辞,非虚饰也。丞相即可允准之,若忧虑人心不安,请丞相召徐州牧入朝为官便可。”

    此言正与众人之意相同,领英闻言大喜,遂道:“虞长史所言甚妥,伍徐州既然深明大义,避位让贤,当深嘉之。”于是便同意伍玄所请,奏明朝廷,请征召伍玄入朝为少府,虞良等为少府官署官员,掌管国家山海林泽赋税之事,位居九卿之列,亦不为不厚。伍玄闻知大喜,遂谢过丞相,将徐州牧引信交付朝廷。

    领英见安排妥当,亦大喜,便暂时代领徐州牧。退入官署密与章武商议道:“徐州牧者,非赵云峰领之不可也。”章武道:“吾正是想奏明丞相,以赵云峰领徐州。”二人正在商议,忽然车靖、展鸿二人联名上奏,言当用青州刺史赵山为徐州牧。领英大喜,遂亲至赵山寓所,请其任徐州牧。赵山愕然推辞道:“山领青州刺史,尚无政绩,安敢望徐州牧?”领英道:“云峰国家良臣,众望所归,今若不领徐州牧,非为忠心于陛下也。”赵山遂应允,待形势安定之后,回青州处理交代州中事务完毕,便前来徐州上任。领英大喜,于是便又上书朝廷,提议由昔时兖州刺史周崇之子、现任太中大夫周领接任青州刺史,原青州刺史赵山改任徐州牧。

    三月,徐州局势大定。四郡豪强势力出逃大半,余者有大罪者送交廷尉法司办理,罪轻者赦免,尽废去豪强特权,遣散其私兵,数万被胁迫者,皆赦罪不问,给其分以田地,令耕稼为农自食,休得再作乱。四郡太守皆更换,关阳因为平乱有功,被用为东海郡郡守。于是徐州地方军政大权,尽被收归于刺史部,七郡之民,皆都心服。

    四月,大将军陈功率王师班师回朝,原徐州牧伍玄以及长史虞良等官员携眷随行,入朝为官。三州州牧刺史亦率兵回至本州。朝廷因为此番平定徐州之功,遂加章武为大司马,车靖、展鸿等各自加官增封赏赐。

    领英代领徐州牧,坐镇下邳,安定人民已毕。得报说徐州豪强彭遵等余党率两千人东渡夷州,已经登岛割据。领英尚考虑收取夷州之事,遂令海师上将军张宠准备,待命进军平定夷州。

    五月,太中大夫周领出任青州刺史,青州刺史赵山改任徐州牧,前来下邳接管徐州,领英交付州牧大权与赵山,赵山遂领徐州牧,征东大将军。

第335章 海师上将定夷州

    却说海外夷州,位于东海大洋之中,距离扬州刺史部建安五百里。前朝吴主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万人东渡夷州,将其收为东吴所有。后因中国内乱,海洋阻隔,交通不便,无暇顾及,夷州遂又隔绝海外,长期为化外之地,岛上土人为多,兼有四方各处商旅以及海贼等往来其间。伪燕将领彭鹜、盖班、焦勇等人前番率万人退至夷州,割据岛屿,后燕将云出日胜率海师从辽东至,得其联络。夷州遂归伪燕,伪燕既然覆灭,岛上尚留有军马数千人,以将军苏定统领之,夷州土人大酋长尚有万余之众,虽然归于伪燕,然海洋隔绝,难以相通消息,伪燕已经覆灭一年,苏定等尚才得知。

    彭遵等人已经遣人同夷州相通消息,苏定与大酋长得知伪燕已经覆灭,也寻思援助。徐州豪强此番举事失败,便率二百余船驰向夷州,途中为汉军海师侦查得知,海师上将军张宠闻知其有二百余船,不禁大惊,遂将其情上奏领英,未有轻易出兵拦截,彭遵等得以航行抵达夷州。

    彭遵领船队至澎湖,遇苏定船只,彭鹜对苏定道:“吾乃大燕公孙陛下部将也,欲要复国,恨举事失败,今特来此暂避。”便以数船财宝相赠,苏定遂让其登岛。引见大酋长,夷州大酋长贪其财货,便给其地,让彭遵等二千余人在岛上居住。

    彭遵与众党羽便在岛上安居,其财货辎重甚丰,以此接纳岛上土人并海贼等,人多归之。在岛上月余,便聚集得数千人愿为其所用。彭遵又对苏定道:“吾等得罪汉朝深矣,恐汉朝派军前来讨伐我等,需得提前为备。”苏定道:“然也。吾本吴人,来此已经三十余年,以吾观之,中国虽强,然夷州有海洋天险,彼军率师渡海远来,甚是不便。吾与彭将军只需率兵守住澎湖,便可退敌于海上也。”彭遵然其计,便将岛上兵马合兵,大半皆屯扎澎湖,以防汉朝海师前来。

    大酋长尚畏惧中原,见彭遵等如此,便也不相阻止,意在坐收渔利,如彭遵等能击退汉朝海师,便仍然与其据岛割据,如被汉军击败,则率众投归汉朝。

    领英在徐州得知彭遵等已经逃至夷州,便先令张宠侦查夷州岛上情况,张宠将海师军士装扮成渔民与海贼,乘船行至夷州,投奔彭遵,借此探察夷州实情,如此月余,皆得详实,便具报于领英得知。

    领英闻知岛上情况,便与赵山商议道:“彭遵等在岛上约有万人防卫,吾领海师两万人前往,可以收取否?”

    赵山道:“夷州与陆地不同,海上用兵,需得借助天时。如今已经五月,东南风大盛,不利我军航行也。且待六月末,东南风衰弱之时,我军也已经准备齐当,吾以为率师渡海出战,兵不在多,只需用精兵万余人,只捣夷州,便可弹指而定。岛上土人,便可望风归降。彭遵等虽然有万余之众防守,然多半皆乌合之众,岂能抗拒王师

    乎?”

    领英闻言大喜道:“云峰之见,正与吾相同也。”于是传令张宠先按兵不动,选择精锐海师万余人,在海上操演,准备六月末便进军。

    领英正在徐州筹备军马,六月上旬,忽然朝廷天使来到徐州,传皇帝敕令,言华武帝突然病重,丞相如果不妨军务,便可速回长安,陛下有言相托也。

    领英闻知大惊道:“陛下已经年迈,今突然犯病,恐有不测,吾需得回朝。”寻思收取夷州之事皆以筹划停当,只等六月末进军,应无大碍。于是便对徐州牧赵山道:“陛下病危,吾当还朝,还请云峰为大汉镇守徐州。我军海师此番收取夷州之举,当无大碍。如有不利之处,还请云峰代吾相助张宠。徐州有云峰在此,吾心无忧也。”

    赵山闻华武帝病重,心中亦惊,见领英以东南之事相托,便道:“丞相且放心还朝,并代山问候陛下。”言罢,想起昔日在西城时君臣相得情形,不禁潸然泪下,望长安方向下拜流涕道:“闻知陛下病重,臣恨不能背生双翅,速至长安见陛下也!”

    领英亦伤感,遂劝慰赵山:“云峰勿要忧伤,当尽忠王事,方不负陛下厚恩。”于是便辞别赵山,带随身护卫五十余骑,与朝廷天使便速回长安而来。

    赵山便坐镇徐州,并代领英相助张宠率海师收取夷州之事。

    彭遵等自退往夷州,担忧汉军来征讨,于是也令人扮作商旅刺探消息,见汉军并无出师之意,以为汉军不会前来。五月,忽然探知汉军海师在长江口练兵,彭遵得知消息甚惊,便严加防备。

    六月末,盛暑已过,张宠已经训练操演海师完毕多时,军资辎重等皆已经筹备齐全,赵山见东南风逐渐衰弱,于是便代领英命令张宠向海上进军,收取夷州。

    张宠奉命,便率领精锐海师一万余人,将军车邈为先锋,甘胜之弟甘虎为副将,大小海船一百余艘,浩浩荡荡,从长江口南下,驰向夷州而来。建安驻守东治将军陆勇、吴修等负责运送辎重。

    天色晴空万里,海上风平浪静,张宠率万人精锐海师在东海上列阵而进,航行七日,将抵达澎湖。彭遵等已经得知汉军前来,遂将其军精锐三千余人皆屯驻澎湖。大酋长与苏定率岛上率万余之众在后为助。

    张宠遂命车邈领先锋五千军进攻澎湖,车邈率军击之,与岛上守军展开激战,彭遵见汉军攻势猛烈,遂又请苏定率两千余人前来支援。双方大战良久,各有损伤,张宠与甘虎已经率中军六千余人赶至,助战车邈,彭遵、苏定军不能敌,其战船多被汉军击损,交战半日,折损军士战船近半,便登上澎湖岛礁拒守。

    张宠道:“敌军皆贼寇,多是乌合之众,非我大汉海师敌手。今虽然据险而守,然王师至此,岂能不乘胜追剿乎?”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攻战澎湖岛礁。

    汉军

    海师四面而至,攻破海上防线,驾小船登岛攻击,夷州军一片溃败,彭遵与苏定见不能守澎湖,遂连夜率败军撤回夷州主岛,在岛上又设置数道防线。

    汉军已经夺取澎湖,张宠遂令歇军,对车邈、甘虎道:“我已经夺取澎湖,夷州将是囊中之物也。只是彭遵等贼寇据险而守,负隅顽抗,恐将折损我军。且待其变,吾再趁势击之,必然一举而定。”于是便驻军澎湖,以待岛上之变。

    原来张宠已经派遣细作潜入岛上,得知彭遵等与夷州大酋长等并非一心,大酋长手下人马甚众,贪恋财货,见彭遵并不能抵抗汉军,便有心归顺汉朝,张宠令人间大酋长道:“如能擒获彭遵等反贼来献,必将封你为夷州大将军。”大酋长便暗中与汉军相通,约定待机再行事。

    彭遵与苏定败回岛上,见汉军并不来攻,心中疑惑。数日,遂对大酋长道:“敌军一时不攻,恐其有谋,请大酋长招募麾下人等,组成军队,以便护卫夷州。”

    大酋长佯许之,又数日之后,令人对彭遵道:“军已经招募好,请彭将军前来调用之。”彭遵等虽然也心防大酋长,然此番不知是计,遂带百余人前往,至军中,大酋长令军排成队形,请彭遵检阅,彭遵带数名护卫前去检阅,大酋长一声令下,数百土人便一拥而上,首先拿下彭遵,其百余人正欲前来救之,却被大酋长手下军士围定,一阵砍杀,将百余人尽皆斩杀。

    众豪强闻变,大惊,不及抵抗,欲要驾船出逃,然大酋长已经率兵围住出口要道,众豪强措手不及,尽皆被拿下。苏定闻变,亦率兵反正,与大酋长联合围住彭遵兵马,逼令其降。大酋长欲杀之,苏定劝止道:“正可以拿此献功也。”于是便将众豪强皆绑获,收降其军。向汉军传报,说已经拿下乱党,请汉军登岸受降。

    张宠闻知大喜,于是率军登岸,接收降俘,大酋长与苏定等皆降服汉军,俯首称臣。张宠一一抚慰之,便保奏大酋长为夷州将军,统领岛上之众,苏定为副,共治夷州。谕令其等不可叛汉,需得按时缴纳上贡赋税,朝廷将派军不时前来巡查。大酋长与苏定皆一一领命。

    夷州大酋长等归降汉朝,张宠率军荡平岛上贼寇,收取岛上人口册籍等,将彭遵等徐州豪强从徐州带来财货辎重,皆收缴国库,命船载回。又将岛上苏定所领两千余军,编入汉军海师,敕令苏定率师驻扎夷州,以效命汉朝。汉军海师又赠送大酋长十余船中国财货辎重,岛上所未有也,留下数十工匠等在岛上教土人耕种,制造器具。夷州土人欢喜接纳。

    张宠率汉军海师万余人,不过十日功夫,便平定剿灭彭遵等反叛,余党皆降。夷州既定,于是张宠将彭遵等豪强三十余人,并皆其余众党羽眷属等千余人皆押解上船,班师回航,向朝廷复命。

第336章 华武升天传新君(完结)

    却说终南真人、国师公孙范,朝夕练习吐纳之术,辟谷修得道果,年虽然已八十余岁,尚鹤发童颜,身体康健。华武帝登基建汉,前往长安朝贺,华武帝赐其终南真人、国师之号,以礼奉之,公孙范便隐居于终南山中。

    昌武三年,公孙范遥观星象,预言道:“伪帝公孙霸当死也。”未几,公孙霸果然殒命于新昌。公孙范闻知叹道:“公孙霸与吾乃宗族兄弟也,其以奸雄之资,起于辽东,欲要吞并海内,不过祸乱天下耳,今遭天谴而身死,其罪得罪于天矣。吾家族被其杀戮,不能雪恨,今已五十余年,然此恨今日终得雪之。吾以天道助汉,得以见奸雄殒命。岂非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乎?”

    昌武四年春,公孙范又观天象,见帝星紫雾弥漫,中有两星将坠。公孙范观罢叹息道:“天道不可违也,今岁又将有二帝升天。”寻思将应在华武帝身上,遂入长安,请见华武帝。

    华武帝正在长安大宴群臣,朝会天下各州刺史州牧。闻知公孙范前来,大喜,便起座相迎之,令其坐御座之旁,引见于群臣。公孙范拜谢,见华武帝心情舒畅,君臣尽欢,遂又不好提起此事。

    宴会完毕,华武帝又留公孙范居长安宫中,问以天道。公孙范遂以言试道:“天道循环,无有定势。陛下春秋已高,幸得天下平定,海内一统,身后可谓无忧也。”言罢,神情黯然。

    华武帝闻知,已经知其意,便问公孙范自己年寿之数,公孙范不敢也不愿隐瞒,便将天象实情告知。

    华武帝闻言,却释然大笑道:“朕已经七十,在历来人君中已经为高寿者。既然天命将至,朕当遵循天命。朕平生之愿今已经实现。有潜龙丞相等相助太子中兴大汉,朕不仅身后无忧、亦当无憾也。”

    公孙范又劝慰华武帝道:“天象之事,变幻无常,陛下不必在意。臣当为陛下作法,祈祷上天增延寿命。”

    华武帝制止道:“国师勿要违反天道,朕命在天,不可作法祈祷也,恐上天见责。”于是不许公孙范作法,泰然而处之。公孙范退而叹道:“陛下可谓深明天道英明仁慈之主也!”

    四月,隐王薨于建章殿,隐王乃末帝也,华武帝胞弟。顺安元年即位,顺安三十一年冬逊位,华武帝封其为隐王,在皇帝位三十一年,昌武四年夏四月薨,时年52岁。

    华武帝闻报,心中哀伤,遂命奉常吴河主持举办隐王丧事,因末帝曾为君三十余年,刘察等上奏应以天子之礼葬之,华武帝准奏,并谥末帝为“怀”。出殡之日,亲自前往为之送行。回宫之后不久,便也染病。

    刘察与文雄等闻知华武帝病,遂入宫看视,御医为其调养治疗,月余,病不能好转,华武帝遂道:“朕天命将尽,非医者所能为也。”于是便不再用医者治疗,刘察与文雄等见之,亦无法相劝。二人便商议道:“丞相尚在徐州,陛下年高,恐一旦驾鹤西去。需得召太子回朝,并告知丞相。”于是奏明华武帝,

    召太子回朝监国,且将此情告知丞相,华武帝准之。

    六月上旬,太子从冀州回至长安,朝见华武帝,刘政见父皇病重,形貌瘦削,不禁大哭,与其母华玉凰、其妹刘香荷等日夜不停伺奉华武帝病榻之前。华武帝病势转重,见妻女众人皆在侧,便道:“朕即将归天矣,你等皆来为朕送终,朕心甚慰。为何独不见朕爱婿潜龙乎?”

    文雄遂奏道:“陛下勿急,丞相已经从徐州返回,不日即将到长安也。”

    华武帝闻言,面露笑容,遂吩咐众人道:“你等且退,待朕静待潜龙爱婿前来。”

    六月初十,领英回至长安,不及回府,便直奔未央宫,前来见华武帝。华武帝闻知甚喜,精神焕发,从塌上坐起,宣丞相入内,领英入,至华武帝病榻前,见华武帝神性消瘦,心中不忍,伏地大哭道:“臣年初春时离开长安,陛下尚龙体康健,此不过数月,陛下竟然如此憔悴,令臣心如刀绞矣。”

    华武帝遂命领英起,令坐于床前,执其手道:“生老病死,人之常理也。有何悲伤乎?朕年寿以足,无憾此生。年初国师入朝,告朕曰今岁天下有二帝命终,四月,朕弟隐王薨,现必在朕也,天命将终,需得顺应之。”

    领英涕泣奏道:“陛下英明神武,乃五百年少有贤明之君,今一旦弃天下而去,九州臣民将难掩悲伤也,令臣等情何以堪!”

    华武帝笑道:“朕能见贤婿在榻前为朕送终,当无忧也。丞相不仅为大汉股肱,还是朕家人。朕平生之幸事,便是在西城得潜龙贤婿也。”便嘱咐领英,以大汉江山、国事相托,请领英辅助太子,以完成中兴大汉之业。

    领英含泪应允,劝慰华武帝善保龙体。退而与刘察、文雄等道:“吾欲作法祈祷上天,以延陛下寿命。”

    刘察道:“前者国师曾欲要为陛下作法延寿,陛下言天命不可祈祷,诏命制止。今丞相虽然有爱护陛下之情,恐陛下不许也。”

    正商议间,忽然华武帝派近臣传命,说自知天命将归,丞相知晓奇门遁甲阴阳之术,特令丞相等勿要以此作法祈祷上天,恐违背天道,上天将见责也。

    领英闻令不禁心中酸楚,跪伏于地泣道:“臣焉不敢遵陛下之令!”遂不作法。

    六月二十二日,华武帝召见丞相以及群臣,再次嘱以后事,又一一见过妻子儿女嫔妃等人,遂安然而崩于未央宫寝殿之中,时年七十岁,昌武四年夏六月二十二日也。

    华武帝已崩,朝野哀痛,潜龙丞相遵照遗命,率群臣拥立太子刘政在华武帝灵前即皇帝位,承继大统,是为孝正皇帝。孝正帝即位,遂为华武帝发丧,诏令天下,为华武帝守丧三日,并素服七日,朝臣为之皆缟素三日。

    二十三日,太子刘政即位为皇帝。

    六月底,以开国帝王之礼,安葬华武帝于昌陵,上尊号谥曰“华武”。

    七月,夷州已定,海师上将军张宠押解战俘还朝,收降夷

    州降俘,诛徐州豪强彭遵等首犯作乱者七人,余者皆流放边疆,其妻子家属三族赦罪为良民。海内初定,夷州归服。孝正帝遂以厚德政令布施天下,赦免犯罪。只将徐州豪强彭遵为首作乱者七人诛杀,以谢天下,余者二十余人,流放边疆为军。其三族眷属等都赦罪不诛,令其安居为民。

    又诏命册封夷州大酋长为夷州将军,率部相治夷州,按时上贡,加安东将军、海师统帅张宠为镇东将军,领海师驻守东南沿海,并节制管辖夷州。安南将军、水师统帅王节为镇南将军,率水师驻守武昌,并节制海师。

    八月,丞相与御史大夫等联名请奏,言大行皇帝已经安葬,新帝初立,请改正朔。于是改元靖治,大赦天下。

    冀州牧空缺,孝正皇帝遂拔用冀州魏郡太守端木兴为冀州牧,端木兴者,冀州魏郡人,乃孔门高弟子贡后世子孙也。深通家学,熟悉经典,为顺安年间河北名士,道德学问闻名冀州,伪燕时期拒绝出仕,避而隐居读书。汉定天下,遂出仕,孝正皇帝领冀州牧时,闻知其名,召见之,相语大慰平生,遂重用之,拔其为魏郡郡守,端木兴感恩太子知遇之恩,竭忠尽智相报,遂为太子在冀州心腹忠臣。其任魏郡数年,颇有政绩,民多教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男女有别,风华肃然。孝正帝深奇其才,便用其领冀州。

    十月,交州刺史赵安国卒,左将军楚月遂领交州刺史,出兵收取朱崖州,奏闻朝廷。

    ……

    公孙范闻知华武帝崩,便一身缟素,柱杖来至长安,于华武帝灵前恸哭。又为华武帝作法事以示心意。

    太尉、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刺史王腾闻华武帝崩,哀伤流涕道:“臣未能见陛下最后一面。”遂在幽州为华武帝服丧。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驿在并州亦伤感哀痛,辍州中事务三日,望长安方向遥相祭奠华武帝。

    辅国大将军独孤虎率兵镇守凉州,闻华武帝崩,哀伤良久,欲要前来长安奔丧,凉州刺史颜芝劝道:“陛下已崩,臣民哀伤。将军率军镇守凉州,干系重大,不可擅离。且陛下未有诏命令将军奔丧,还请将军节哀顺便,以免辜负陛下之重托也。”

    独孤虎从其言,便未前来长安奔丧。然自此之后,便郁郁寡欢,年余,须发皆白,昔日一代勇将,也因为哀伤过度,垂垂老矣。数年后独孤虎忧伤也病逝凉州姑臧,年五十六岁。

    昔日西城、汉中、蜀中之民,素来敬爱华武帝仁德,今闻其崩,皆哀伤流涕。各自为其设祀以祭奠。

    华武帝虽崩,然天下已定。潜龙丞相辅佐新君,孝正皇帝又是仁慈贤明之主,遵照其父遗嘱,尊称领英为相兄,以丞相为国家股肱,总揽朝政,统帅群臣,并重用刘察、文雄等治国贤臣,厚待章武等一班武将。于是掩兵息武,柔治天下,大汉逐渐兴盛。

    ……

    《超级汉朝》第一部至此终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476/ 第一时间欣赏超级汉朝最新章节! 作者:俱邀侠客芙蓉剑所写的《超级汉朝》为转载作品,超级汉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超级汉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超级汉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超级汉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超级汉朝介绍: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立志写一本风格类似《三国演义》的网文小说,以此表达在下对汉朝的仰慕之情,并向《三国演义》致敬!
超级汉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超级汉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超级汉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