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制造技术超越F—22

    事实上就算庄建业不这么委婉,直接对着这些技术领导们狂喷,他们也是一样连个屁都不放出来。

    没办法,庄建业刚开始介绍歼—8E多用途战斗机的时候,包括高级研究员在内的技术领导们等人自然是竖着耳朵听得仔细。

    毕竟是总部的一个重要项,他们这些技术领导了解下很正常,不管怎么说一款战机的研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套。

    中国腾飞和东北航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这些配套全都吃掉,怎么也会有其他的配套落在相关厂商的手里,正因为如此他们了解一些细节也能提前做个准备,以便看看能不能让之前的老单位、老厂子参其中。

    然而说着说着高级研究员等人就觉得不对了,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到了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身上了?

    可还没等他们想明白怎么回事,庄建业的一席话就让他们立刻变得无比的尴尬起来。

    之前谁说的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只是个试验测试机来着?

    你们中国腾飞是没有在成熟型号上应用,可你们却将其放在了,总部重点的过渡机型上了好不好!

    结果还口口声声说什么机型没有试飞验证,不清楚性能是不是过关。

    我呸~~~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你庄建业玩儿什么聊斋!

    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只能靠着试飞才能看出成色?之前的工艺论证、金相研究、结构试验、风洞测试难道都是摆设?

    你庄建业说得那么一大通骗骗不懂行的小朋友还凑合,可他们是什么人?技术领域的领导干部,你庄建业玩儿这套有意思吗?

    问题是明知道庄建业瞎胡扯,这帮技术领导却一个个的毫无办法不说,还得装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甚至几个做作的技术领导还下意识的交头接耳,配合着十分认真的表情,好似对中国腾飞取得的成绩交换着看法。

    没办法,实在是之前得知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只是个试验测试机,他们这些人前恭后倨的姿态实在太过明显。

    这要是一般的调研也就罢了,关键身边不还跟这个军内大领导嘛,尽管一路上不太讲话,但人军内大领导眼睛可不瞎,脑袋更不傻。

    你们之前啥态度,军内大领导是看不到还是想不明白?

    现在中国腾飞将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应用到了歼—8E多用途战斗机中的大型钛合金结构件的生产中,并取得十分不错的应用效果,你们这些技术领导扑过去抱大腿一张老脸往哪儿搁?

    要是不扑过去的话,歼—8E多用途战斗机就摆在这儿呢,你们之前的言语和态度同样很打脸。

    扑,丢脸;不扑,打脸。

    这些技术领导不管怎么做,反正老脸是完犊子了,不尴尬还能怎么样?

    “庄总,我有个疑问……”

    便在这时,许久未说话的高级研究员打破了现场颇为尴尬的气氛,令一众技术干部纷纷将疑惑的目光投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您老这是啥意思,就不觉得尴尬嘛?

    讲真,如果说尴尬,没有比这位高级研究员尴尬的了,想当年他可是亲自将腾飞集团从申请名单上给划下去,现如今人家却凭借着NB—996和NB—985实现了在高品质航空锻件制造上的革命性突破,上演了技术领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热血戏码。

    作为当年的决策人,高级研究员已经不是尴尬那么简单,而是一张老脸早就被轰成了渣渣。

    若非如此,前来中国腾飞的时候那么高调的高级研究员怎么在见到NB—996后变得那么的安静?还不是因为自觉丢脸,能低调就尽量低调呗。

    然而不同于其他技术领导,高级研究员毕竟是参加过两弹一星工程各类锻件儿配套生产的存在,那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务实做派依旧没有改变,哪怕因为丢脸和尴尬会有些犹疑,可一旦觉得某件事有助于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什么尴尬和丢脸,这位老牌的高级研究员还真就不在乎。

    于是他拿着庄建业介绍歼—8E多用途战斗机时,现场工作人员分发的有关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技术说明,然后翻到一页标着“某大型航空金属锻件儿金相分析”的说明,看向庄建业:“从说明上看,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大型金属锻件儿的品质还是不错的,所以我询问下庄总,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对类似歼—8E多用途战斗机这样的大型结构框架的最大制造尺寸是多少,额……这个说法或许不太明确,那就直接给个数值吧,能不能生产横截面长度为5.8米的大型钛合金结构组件?”

    这话一出,在场的众人便是怔了一下,但下一刻包括军内大领导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庄建业。

    希冀而又忐忑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央管干部。

    这要是外人再次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不就是从4.2米增加到了5.8米,能不能做出来有那么重要吗?竟然令军内大领导都这么紧张?

    然而只有资深的业内人士才明白,5.8米的横截面长度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那可是美国F—22战斗机机体主结构框架的参数数值,看着也就比歼—8E多用途战斗机的4.2米的横截面长度多出1.6米,问题是在作战飞机上别说多出一米多,就是多上一厘米那都是颠覆性的。

    更何况F—22战斗机作为下一代作战飞机的典型代表,具备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因此要却机体结构强度不但要特别强,而且要尽可能的减轻重量。

    所以要求这样的大型结构件儿必须一体化成型,如此才能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类似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达到结构减重的目的。

    问题是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制造难度同样高的吓人,美国人为此反复研究了十余年,也没突破这样大尺寸结构件的一体化成型工艺。

    最后只能将这样的结构件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制造,然后利用线性摩擦焊将三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统一整体,这才算解决了这个难题。

    基于这个原因,军内大领导等人心情也就不言自明了,如果中国腾飞能够生产5.8米长的大型结构件的话,那就等于说国内在大型航空金属结构件的制造技术超越F—22的生产技术,换了谁能不紧张?

    庄建业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不过他却没紧张,而是亦如平常那样笑呵呵的说道:“5.8米的横截面长度有什么的?就在几天前,我们生产了一个横截面长度为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就这,还没到我们能力的极限!”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国之重器

    “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

    听了庄建业的话,高级研究员还没什么,一侧的总部首长眯着的双眼骤然睁大,但下一刻又重新眯起,看着庄建业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项目上的部件?”

    是呀,这是什么航空器上的部件儿?

    疑惑的不止是总部首长,包括军内大领导在内,几乎有所有人都用无声的眼神向庄建业发出最强烈的询问。

    没办法,这些人若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庄建业想怎么说也就怎么说,老庄装13,他们配合就是了,反正什么也不懂。

    问题是无论是军内大领导还是高级研究员,这些个身居庙堂的高级干部本身就是各个重点项目的发起者和审批人,如果有什么航空类的项目需要一款横截面达到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他们能不清楚?

    说不定都不用等到现在,老早这帮子人就跑到中国腾飞这里看新鲜了,要知道这么大尺寸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制造技术可是下一代作战飞机做核心的生产技术之一。

    毕竟高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无论哪一个都对机体结构强度是极大的考验,更何况还是两者叠加,再算上结构总量要尽量控制,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对生产制造来说无异于是变~~~态的。

    若非如此,下一代战机那么好,怎么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一家可以研制生产,其他国家,包括俄国最多也就是稍稍的碰一下,连进一步的深入都小心翼翼的,并不是下一代作战飞机的总体设计有多难,或者说启动外形有多复杂。

    主要还是因为生产制造的难度太大,就算有图纸,有理论,也未必能够造的出来。

    这就是好比是商品房,清水房、精装修和豪华装修的道理一样,房子都是那个房子,但装修的好坏却能让房子的舒适度变得大相径庭。

    正因为如此,如果中国腾飞真的能够生产横截面达到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的话,估计军内大领导等人的激动程度不亚于中了上千万的彩票。

    毕竟这意味着国内又攻克一道下一代作战飞机的制造难题,从而大大加快国产下一代作战飞机的研制进度和列装速度。

    问题是这样的项目有吗?如果有,他们这些庙堂之上车存在怎么不知道?

    庄建业当然是清楚一众领导们的所思所想,于是赶紧解释道:“这个大型结构件并不是航空领域的项目。”

    “航天领域好像也……”

    庄建业的话刚一出口,总部首长便要反驳,然而最后“没有”这两字就要脱口而出时,总部首长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已经眯起的眼睛再次睁大,进而语调颤抖的小心问道:“小庄,你这次可别卖关子,是不是超高超音速风洞项目有眉目了?”

    结果庄建业还没等回答,军内大领导便一步上前,拉住庄建业的手,语调同样颤抖的催促:“小庄,你们真的把超高超音速风洞给搞出来了?走……快带我去看看,那可是如假包换的国之重器呀!”

    庄建业没想到两位军内的首长竟然跟看到新奇玩具的孩子一样,竟然是多年的养气功夫直接破功,那架势估计不去亲眼看看,亲手陌陌,身上就要掉两斤肉一样。

    不过想想也是,超高超音速风洞那是什么?真就如军内大领导说的那样,绝对的国之重器,因为有了这东西,就可以模拟空气流速1.5公里\秒到7公里\秒之间的超高音速状态下飞行器的姿态和结构情况。

    也就是在4马赫到20马赫之间,飞行器的各项性能参数再也不用实地的打上击发试验弹,劳民伤财的进行所谓的测试,直接在地面利用等比例模型就能把各项参数完整的掌握在手。

    对高超音速飞行器、高燃冲压发动机、临界空间飞行装置、再入式导弹弹头、QXS弹道、桑格尔弹道、近地空间物理作用等等前沿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这类风洞设施历来都被发达国家视为禁~~~脔,不但禁止相关技术出口,利用这类设施得出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结论更是鲜有发表。

    用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超高超音速风洞,俄国的国家中心机械研究院的U—12激波风洞实验室主任安东诺夫的话来说:“想要知道我们的试验成果也很简单,那就是现在跟我们宣战,我保证下一秒你会知道我们这么多年的试验成果究竟是怎样的成色!”

    如此充满着毛熊版简单粗暴的调侃,尽管有些偏颇,却不能否认安东诺夫话里的本质还是很有道理的,那便是这种风洞设施所有试验研究那都是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

    正因为如此,国内才会不遗余力的在这方面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超高超音速风洞。

    没办法,实在是冷战结束后,国内外的客观因素都促使国内不得不在这方面发力,不说别的,“杀手锏”计划中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再入式弹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

    而为了进一步增强突防能力,提高再入速度是个必然的选择,问题是在这方面国内进行了两次近地轨道空间试验,都以失败而告终。

    明面上是因为材料的隔热性能不够,无法在速度达到20马赫时保证弹头内的制导系统不被烧毁。

    实际上的根本原因则是国内手上根本就没有能够进行20马赫的风洞实验设备,无法给出基本的数据指标,自然就没办法在这方面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则是杀手锏计划中的反导\卫星武器系统,无论是中段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还是攻击近地轨道的卫星,都涉及到攻击战斗部在临近空间的高速飞行控制和精确制导。

    这东西要是靠着一发发打实际弹,不说其他的,单就运载火箭的成本就是个天文数字。

    更关键的是反导\卫星武器系统国内又不得又弄出来,先不说周边的弹道导弹如林如海,威胁国家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手上没这东西,自己发射的卫星都得提心吊胆的,毕竟那种人随便打你,你就不能还手的感觉实在不太好受。

    基于以上种种,超高超音速风洞国内不是要做,而是不得不做。

    只是让军内大领导等人没想到的是负责这个项目的中国腾飞竟然这么快就取得了重大技术进展,这让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如何不兴奋,又怎能不激动!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WCNB—12激波风洞

    问题是兴奋归兴奋,激动归激动,庄建业这边根本就拿不出超高超音速风洞呀,于是只能苦着脸说道:“WB—12激波风洞刚刚完成组装,还没有做进一步测试,具体情况怎么样还得等一系列实验验证之后才能知晓,更何况WB—12也不在星洲,而是放在了棉花,距离这里还有……”

    “放在棉花又怎么了?直接过去就行了!”

    没等庄建业把话说完,军内大领导便直接将其话给打断,旋即转过头看向自己的机要秘书:“你这就去安排一下,我们这就去棉花。”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朝着车间外走去,总部首长随后跟上,其他调研组的成员自然没有任何异议,毕竟军内大领导才是调研组的一号大佬,他发了话没人敢不听。

    庄建业见状也是无可奈何,眼瞅着都快中午了,就不能吃完午饭在动身?WB—12激波风洞那么大的物件儿放在棉花又跑不了,有那么急嘛?

    只不过这些话庄建业也就敢在心里嘀咕嘀咕,没瞧着军内大领导已经迫不及待了,恨不得自己长了翅膀飞过去,这要是跟他说别着急,估计这位大领导就得跟你急。

    没办法,只能是照章办事,好在庄建业临出发前让人带了些桶装泡面,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撑到棉花。

    毕竟不是谁都跟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一样,听说WB—12激波风洞建成,激动到甘之如饴,真的可以不吃不喝;其他的技术领导可就没这么强大的技能了,该吃还得吃,尤其是像高级研究员,都快把八十的老人家,一路颠簸也就算了,要是不吃点儿补充下能量,怎么撑得下来?

    好在一路上算是顺利,抵达棉花的国家风洞重点实验室时调研组的状态还算不错,军内大领导自然是一马当先,直接奔着刚刚落成的WB—12激波风洞所在地就奔了过去。

    很快众人便来到一座钢筋混凝土外加装甲钢建成的大型试验场地,辅以进去,一众人就被眼前的连排极长的金属管道给震撼到了。

    “各位,这就是我们中国腾飞承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WB—12激波风洞,总长265米,其中驱动段长度为99米,内径420毫米;被驱动段89米,内径为720毫米,顺便说一句被驱动段最外围的增压阀就是用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一体化成型技术制造的,也是目前为止我们生产的横截面积最大的钛合金结构件儿……”

    插了一句后,庄建业重新回归正题,继续指着WB—12激波风洞介绍道:“喷管出口直径是可调节的,直径1.5米时用作超高超音速试验;直径为2.5米时用作高超音速试验。

    最后的部分是试验段长度为11米,直径是3.5米,整个WB—12激波风洞采用的是爆轰驱动体制,利用乙炔、氧和氮产生爆燃冲击,再结合缩小的驱动内直径可以实现高超音速和超高超音速的射流……”

    庄建业声音不疾不徐,在空旷的风洞试验场地内缓缓的回荡着,但每一个字在军内大领导等人听起来都重若千钧。

    原因很简单,WB—12激波风洞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世界上也只有美国和俄国的同类风洞能与WB—12激波风洞一较高下。

    这说明什么?

    以后国内在高超音速,尤其是超高超音速领域可以随心所欲,维护国家安全不但可以变得游刃有余,征服遥远的星辰大海也不是啥遥不可及的梦想。

    “各位领导,我对WB—12激波风洞的了解也就这么多,毕竟不是专业的,这位可是WB—12激波风洞的总设计师,俞宗林俞教授,还是让他说说具体情况。”

    庄建业正介绍WB—12激波风洞时,负责激波风洞设计和建造的俞教授带着一干骨干急匆匆赶来。

    没办法,军内大领导突然来此,任谁都得百分之两百的重视,更何况就算军内大领导不来,只要庄建业过来,俞教授无论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亲自陪同。

    要知道在俞教授这里可不是谁都能享受这种待遇的,旁的不说俞教授无论是资历还是级别在国内风洞尤其是激波风洞领域那可是权威级的存在。

    早年师从于国家导弹之父钱老,从事弹道导弹的技术研究,后来听从导师的意见,转投近地空间的气动物理研究。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外反导导弹技术方兴未艾,尤其是前苏联A—35反导导弹防御系统正式部署服役更是刺激了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当时的国内介于国内外的新式,同样上马了一批反导导弹的研发项目,其中反击一号反导导弹和先锋一号反导大炮便是当时反导方面的两大核心系统。

    然而无论是反击一号还是先锋一号都需要对近地空间的气动进行研究和试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级抽调俞教授等一批骨干开始进行激波风洞的研制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七十年代末研制成功第一代激波风洞,可以模拟2到7马赫状态下的飞行器的运行情况。

    如果沿着这个路线走下去,国内在激波风洞方面还会不断进步,最终完成20马赫左右的大型激波风洞建设。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的同时,诸多军工项目却迎来了难熬的寒冬。

    后续的激波风洞计划便在这个时期连同反击一号和先锋一号等一大批耗资巨大的项目一同下马。

    项目虽然下马,但俞教授个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毕竟在六七十年代俞教授的贡献摆在那儿呢,即便没有完成反击一号和先锋一号没有完成,但国内的远程运载火箭的诸多技术确是靠着第一代激波风洞完成的试验定型。

    正因为如此,失去项目的俞教授并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被调入京城,担任某研究的负责人,转过年又升任为国防科工局专管航空航天气动领域的技术负责人,一跃成为技术领域的领导。

    如果是其他人,估计就这么躺在功劳簿上一直等到退休安享晚年,可俞教授却是个特别轴的人,尤其是看到世界各国都在高超音速和超高超音速方面持续发力,生怕国内在这方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俞教授不断的向上级建言,重启激波风洞项目。

    那时国内一分钱都要掰成八瓣儿去花,哪有钱去投这样大的吞金兽?

    更何况就算有钱,以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也不可能在这个领域砸钱,毕竟那时跟西方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没化剑为犁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继续铸造新的利剑?

    有这份钱多解决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看齐西方发达国家的幸福生活不好吗?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活人怎么可能让尿给憋死

    这个问题,那些被西方发达国家表面上的繁荣迷惑的公共知识分子们的确是深信不疑,甚至某些人叫嚣着希望国家某些利国利民的长远规划停滞甚至是彻底舍弃,从而节省大量资金用于民众的各项福利开支。

    其他人对这种思潮如何看待俞教授不清楚,他自己却很明白,西方的繁荣是建立在过去几百年建立起来的强权基础上的,换句话说人家枪杆子和刀把子一个比一个硬,这样人家说话办事儿才有底气。

    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一套全新的话术体系,将枪杆子和刀把子给藏起来了,就说人家没有?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如果国内没有两弹一星和远程运载火箭作为基本的安全保障,想改革开放?试试!

    基于此,俞教授可谓是国内超高音速装备最为积极的倡导者,甚至为此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职务和待遇,回到科研一线从零开始。

    奈何俞教授的决心很大,但激波风洞这东西并不是谁谁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那是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超强的资源投入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运转起来的系统工程。

    迄今为止,只有国家的力量才能将这个系统工程从0到1变为现实。

    而此时的国内对于是否上马激波风洞争议很大,毕竟这东西投入太大不说,更关键的是经济效益低得可怜。

    以至于负责项目规划的某部门领导在某次会议上直接问俞教授,你要2亿人民币,能给我带来多少经济收益?能拉动多少GDP?

    俞教授当时只能用一句:“国家安全是无法用简单的经济效益来衡量的。”

    结果哪位领导伸手指着北方,质问道:“那北边的苏联怎么解释?他们可就是在军用装备上不计代价的投入才导致现在的下场的。”

    俞教授顿时被说的是哑口无言,毕竟他只是个科学家,并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政治家,苏联怎么垮的,说真的他还稀里糊涂呢,怎么可能解释其中的缘由?

    于是俞教授的努力至此再次失败。

    眼瞅着项目重启无望,俞教授也有些心灰意冷,以年纪大不便担任领导岗位为由,辞去了在国防科工局的职务,转而进入某大学担任教授,准备后半辈子就在象牙塔里教书育人。

    既然他这辈子可能无缘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研究,那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徒子徒孙身上吧,等到国内综合国力强了,说不定国家会再次启动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研究呢,届时激波风洞必然会被提上日程,自己将种子撒下去,说不定那天就能开花结果。

    然而还没等俞教授期待的徒子徒孙们开花结果,他自己却重新老树开花,准备结下累累硕果。

    原因无他,只因为庄建业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这位躲进象牙塔里,心灰意冷的老教授重新恭请出山。

    事实上当时的庄建业不但将俞教授请出山,还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内外挖来了不少有着超高超音速学术背景的科学家。

    之所以如此,无他,只因为当时腾飞集团承担的反舰弹道导弹再入式弹头在15马赫以上的高速飞行时隔热材料技术不过关,导致内部制导系统损毁。

    庄建业和腾飞集团为此承受了巨大压力,甚至庄建业一度在内部会议上做了公开检讨。

    问题是检讨归检讨,该做的事儿还得继续做,毕竟反舰道导弹的项目还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若是无法解决载入弹头在30公里到60公里的近地轨道空间的超高超音速机动的话,不但影响部队列装,更会导致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过总结,腾飞集团发现他们的材料技术不过关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超高超音速飞行器实际应用的经验。

    换句话说,飞行器在30公里到60公里的近地轨道空间打水漂的具体状态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这就好比第一次进洞房的初哥,全身的精力不能说不旺盛,浑身更是憋的难受,愣是不知道该怎么飙车。

    正因为如此,腾飞集团必须在这方面补齐短板,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要建立大型的超高超音速风洞。

    当然,庄建业的相关报告跟俞教授的待遇一样,都遇到主管审批的经济部门领导的灵魂拷问。

    庄建业同样答不上来。

    总不能说,用激波风洞做出的反舰弹道导弹某天击沉航母的话,能让大洋彼岸多投入千八百亿美元的预算,从而拉动世界经济?

    估计那位经济部门的领导能彻底疯掉。

    于是庄建业干脆就不审批了,直接拉起杆子就这么开干。

    至于由此产生的庞大经费怎么办?

    腾飞集团自然是负担不起,可如果就因为这点儿事儿就会让庄建业望而却步,那还是把当年的濒临倒闭的小分厂,一路拉扯到现如今国内一流航空航天综合体的庄建业嘛?

    活人怎么可能让尿给憋死。

    不就是申请经费嘛,这事儿腾飞集团又不是没干过,门儿清的很。

    不就是先立个Flag,然后打造一堆稀奇古怪的概念,朝着审批部门直接梭哈,配合着舆论大谈未来的经济前景,增加的就业岗位核对社会的贡献,一番操作下来审批部门八成就能乖乖签字。

    要是在加入中外合资,打入国际市场,创造外汇利润,那就不是审批部门乖乖签字了,而是审批部门把你当大爷,追着喊着把经费往你口袋里塞,你拿慢了审批部门都得跟你急。

    这么多年腾飞集团最不缺的就是概念,什么空天飞机,星辰大海的什么没有?至于海外合资,不管是宁晓东为代表的港资,还是埃文斯为代表的外资,庄建业一句话真的是要多少来多少。

    所以这套流程庄建业玩儿的那叫一个炉火纯青,再加上杀手锏计划本身的经费额度,庄建业可谓是从京城到地方,从军内到军外,只要能榨出经费的全都榨了一个遍,再加上腾飞集团不遗余力的支持,俞教授等人从1994年开始重新上马激波风洞项目,只用了数年的光景,相继研制出WB—10两款激波风洞,能够做到15马赫状态下的飞行器模拟。

    虽然效果不错,但试验的持续时间只有区区的15毫秒,过程太短,不足以验证飞行器的可行性。

    于是从1997年开始上马规模更大的WB—12激波风洞,从而可以在20马赫的状态下持续150毫秒,从而令超高超音速的飞行器研制正式进入快车道。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桑格尔弹道

    而在大事件和海外大事件后,国内对国内外的形势有了新的判断,以往化剑为犁的论调开始收敛,一些有利于国家安全的重点项目得到上级的扶持。

    WB—12激波风洞便是被上级首批纳入国家长远规划的重点项目。

    至于主导人并非旁人,正是此次调研组的组长军内大领导本人。

    之所以层级一下子拔的这么高,无他只因为域外某大国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提出的全球一小时打击战略实在是令国内感到巨大的现实压力。

    所谓的全球一小时打击战略,并不是冷战时期利用战略核导弹相互梭哈的换血打发,而是域外某大国利用自身极强的技术优势,使用常规武器的攻击手段。

    换句话说,域外某大国在不使用远程弹道导弹这样大杀器的情况下,仅有常规装备就能达到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效果。

    快速,高效,毁伤力大,更重要的是还不用负担任何使用远程弹道导弹以及核武器所带来的道德指责和舆论批评。

    正因为如此,域外某大国这个战略一经推出便招致欧洲盟友在内的一致反对,其中声浪最高的就是俄国。

    没办法,老毛子的经济已经被自己折腾的快GG了,哪还有能力投入到这么昂贵的常规武器项目?

    能够保住现有的核武库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结果域外某大国在提出全球一小时打击战略,并积极研制X—43和X—51等一系列速度达到6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装备的同时,竟然大言不惭的要求俄国一起削减核武器。

    理由更是冠冕堂皇到爆炸——为了世界和平,地球安宁。

    俄国要是接招,那就等于是挥刀自宫,跟隔壁的二毛乌克兰兄弟一样自废武功,因为除了核武器俄国在也找不出能够抗衡域外某大国正在研发的6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届时只有人家打你,你却再也没法子还手的份儿。

    要是不接招,那你俄国就是世界最不安定的因素,域外某大国都带头削减核武器,你俄国不跟想怎么着?难道还想恢复往日苏联帝国的荣光?

    那各位欧洲和亚洲的小伙伴儿们快看看呀,俄国人吞并世界之心不死,大国沙文主义要复辟,你们可别他当好人,都小心着点儿。

    亚洲这边还算好,欧洲,特别是东欧各国可是刚摆脱苏联帝国阴影没多久,本来警惕心就不小,被域外某大国这么一说就更是战战兢兢,赶紧与俄国保持距离。

    然后便一个个跳着脚的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瞬间压得俄国喘不过气。

    俄国是做了损害本国利益;不做的话不但道义上落了下乘,地缘战略下同样遭受侵蚀。

    面对如此恼人而又无解的局面,俄国除了死抱着核武器不放手外,便是勒紧裤腰带,多方筹措资源,开始了研制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

    域外某大国的技术优势以及俄国的现实教训就这么活生生的摆在整个地球村的眼前,各个村民一看,这村支书拿着家道中落的村长开刀,很明显是杀鸡给他们这帮子猴看呀,这要是那天村支书拎着高超音速这根大棒来他们家里怎么办?

    于是一部分村民二话不说直接冲到村支书跟前,抱着大腿就是一阵的跪舔,欧洲的英国,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洲莫不如是。

    另一部分村民却特别的傲娇,觉得村支书、村长都能行,我们也能行,不仅如此还学习村支书公布了自己高超音速项目的研发装备时间表,蜜汁自信的一塌糊涂,欧洲的法国,南亚的印度便是此类的代表。

    还有的就是站在远处看完热闹,二话不说直接闷头回家,然后躲进小屋子里苟起来慢慢自己搞。

    国内就是这类中最突出的一个。

    当然,闷头苟起来只是保持相对的低调,至于在国内的相关领域里军内大领导的组织力度还是很大的,基本上按照两弹一星的标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娘们儿……额……这个得自己凭本事找。

    总而言之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种关乎未来的超级装备给搞出来。

    没办法实在是这种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就跟海里的核潜艇一样,想要有效的反制只能用核潜艇对抗核潜艇,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也是一样,天下武功无快不破,6马赫以上的飞行器且弹道诡异难定,根本没法拦截,所以想要抗衡就只能手里有同样的武器系统,拥有你能打我,我同样也能一巴掌把你扇飞的能力。

    如此才能令蠢蠢欲动的潜在对手忌惮并收敛。

    正因为如此,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WB—12激波风洞的经费便得到极大的增幅,到了1999年的4月份,总部又提供了一笔总额为16亿人民币的特别经费。

    正是有了这些追加经费的补充,WB—12激波风洞的建设才进入了快车道,不说别的,中国腾飞的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之所以能够这么快调试完毕,并应用到WB—12激波风洞试验段7.2米整体阀门的一体化制造,便是得益于这些经费的支持,不然的话,保守估计也要一到两年才能完成上述工作。

    对此,俞教授十分满意,觉得国家决策层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当然更感激的还是庄建业,若是没有这位中国腾飞的掌门人在,俞教授和他的团队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最艰难的那几年。

    正因为如此,俞教授与庄建业的尊重和礼遇自然有别于他人。

    当然了这些事情在军内大领导面前就没必要做的太过,所以俞教授接过庄建业的话头,就着眼前的WB—12激波风洞又是一番详细的介绍。

    结果俞教授不介绍还好,这一介绍军内大领导是越听眼睛越亮,不止是军内大领导,其他调研组成员同样是吃惊的看向俞教授,终于一位跟俞教授相熟的技术领导忍不住了,把众人憋在心里的话给问了出来:“老俞,你们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你刚才说得那个什么弹道,能让导弹射程增加多少?”

    “是桑格尔弹道!”俞教授扶了下黑框眼镜,淡然的回应道:“增加的也不是很多,也就是40%到60%……”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JSZB—08高超音速弹头

    “能增加40%到60%的射程?这么多?”

    听了俞教授的话,总部首长立刻就不淡定了,要知道当今世界上的真理就是在自己的导弹射程之内。

    远程的战略导弹那是相互威慑用的,一般都作为压箱底儿的底牌,寻常不会用,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是那些常规装备。

    这也是为什么域外某大国自冷战结束之后便致力于发展全球一小时打击战略的原因所在,因为只有常规武器用起来才没有负担不说,还能牢牢占据道德制高点,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好处可谓多到数不清。

    基于这个原因,如果俞教授说的是真的话,那么国内装备的常规导弹上真的能够应用这种采用桑格尔弹道的再入弹头的话,那部队手里的导弹等于是在不做任何大的基础改动的情况下,在射程上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对追求射程的导弹部队来说无异于是天大的福音。

    然而还没等总部首长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俞教授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令总部首长,不,应该是包括军内大领导在内的所有人脑袋嗡~~的一下,集体陷入了宕机的状态。

    “射程方面的改进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这款JSZB—08高超音速弹头,在进行一次桑格尔弹道似的的空间跳跃后,敌方一切按照原有的弧形弹道导弹经典弹道测量的数据将彻底失效不说,JSZB—08高超音速弹头的下一次落点具体在哪儿根本就预测不到。

    这就好比是打水漂,石头入水的角度、力度和速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除此之外风力、地心引力、摩擦力等等外部因素同样会影响水漂的强度与持续性。

    我们的JSZB—08高超音速弹头也是一样,即便知道了他的速度和角度,由于30到50公里的近地轨道空间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敌方的雷达即便是抓到JSZB—08高超音速弹头,配套的计算机也很难预测到他的真正落点……所以,我们的这款JSZB—08高超音速弹头的最大优势在于,并非简单的提高了射程,而是利用桑格尔弹道的空间跳跃式的机动动作,实现了强有力的突防攻击!”

    如果说之前的射程增加已经让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等人兴奋不已的话,那么此刻俞教授的表态就让这些人直接癫狂。

    要知道冷战之后世界安全格局最大的挑战便是域外某大国准备建设NMD和TMD,这两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一旦建成,域外某大国就等于拥有了我能揍你,你却打不到我的超级BUG。

    正因为如此,域外某大国的举动招致不少国家的反对,其中最激烈的便是俄国。

    问题是俄国反对也没啥卵用,毕竟国力摆在那儿呢,域外某大国就是公开耍~~~流~~~氓,你俄国又能怎么样?

    俄国的确不能怎么样,苏联解体后自己的经济直接被玩儿残,想跟域外某大国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上搞竞赛,域外某大国还巴不得俄国赶紧往坑里跳,好把俄国所剩无几的国力一股脑的全耗光才好。

    体会到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的俄国,自然清楚自己现在几斤几两,硬拼是拼不过人域外某大国的,因此就必须另辟蹊径,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达成新的战略平衡。

    于是俄国将目标投向了导弹的有效突防上,并将为数不多的经费一股脑的在这个领域梭哈。

    就这样伊斯坎德尔短程导弹,白杨M远程导弹等一大批具有高机动突防能力的杀手锏应运而生,令美国人的战略导弹防御体系不说是成为摆设吧,也差不多少了。

    如此省钱又省事儿,关键还立竿见影的好办法,自然引得其他国家争相效仿。

    问题是其他国家心气儿是很高,却少了苏联这个前超级大国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底蕴,因此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力。

    不得已只能求助于俄国。

    俄国对此也很精明,自己跟域外某大国达成微妙的平衡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其他国家跟域外某大国全都平衡,不然把域外某大国给惹毛了,他们俄国也不好受。

    但这么多人找上门来,就这么把人撵出去不但寒了小兄弟们的心,更重要的是如此好的割韭菜机会要是放弃了简直天理难容。

    于是俄国人便订下了个规矩,技术什么的免谈,实物却没问题,出口型的伊斯坎德尔M敞开了供应,要多少有多少,射程280公里,童叟无欺,保证你买不了上当,买不了亏本儿!

    啥?要白杨M导弹?

    哥们儿,别开玩笑,那东西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国际标准太多,作为五大流~~~氓之一,我们俄国是要按规矩办事儿的,要不您看看我们的伊斯坎德尔只用版,射程可是达到480公里哟~~~亲~~~

    说实话,那段时间国内也是有上门求购相关技术的,可俄国人最多只开放自用版本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而且要价还特别的高,一枚差不多要1800万美元。

    若是再配上发射车、指挥车、雷达车、气象车、维修车、供弹车、运输车等等配套设备的话,一个营的总成本达到惊人的15亿美元。

    都足够装备两个齐装满员的三代机航空团了。

    问题是即便是装备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又有什么用?国内比它射程远的,威力大的导弹有的是,唯一差的就是突防能力,既然俄国不愿意转让,国内自然也就懒得买。

    本以为类似伊斯坎德尔这样的超强突防的弹道导弹,国内怎么也要再等个五到十年方能有所建树,没想到俞教授用刚刚落成没多久的WB—12激波风洞就做出了国内第一代实用化的JSZB—08高超音速弹头。

    这如何不让在场之人炸裂到头皮发麻。

    就在总部首长和军内大领导等人为俞教授曝出的成果惊得难以自持时,俞教授的助理已经抬着JSZB—08高超音速弹头模型过来。

    而俞教授则上前拍了拍弹头模型,一脸宠溺的说道:“这就是我们的JSZB—08高超音速弹头,利用火箭助推到距离地面50公里的近地轨道,然后以15马赫的速度在30公里的高空做一次‘水漂’似的跃升,在达到46公里的高度后在7马赫的平均速度下,以垂直攻击的方式砸向目标!”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DPZ—06霍尔推进器

    看着那极具辨识度的双节圆锥式弹头,以及俞教授的介绍,军内大领导的脸上无不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

    正如俞教授所说的那样,这种高空“M”型弹道可以直接打破域外国家的导弹拦截系统,实现更加有效的突防打击。

    一旦成型,国内将拥有一款不亚于俄国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先进攻击手段。

    不……应该说照比伊斯坎德尔导弹,俞教授领衔的JSZB—08高超音速弹头更加灵活和高效。

    因为俄国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是一种弹体不分离的一体化导弹系统,虽然突防的弹道同样是“M”型水漂式机动弹道,可与JSZB—08高超音速弹头的弹体分离体制不同,伊斯坎德尔导弹一体化设计使得整个导弹在高空做“M”型水漂式机动。

    如此带来的好处是在设计上更加便捷,攻击时的威力也更大。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首先便是速度,伊斯坎德尔号称最大速度能够达到10马赫,可实际上除了在50公里高空下落进行水漂式机动时能够保持10马赫的速度外,其余最多只能维持在5马赫左右。

    速度上远小于JSZB—08高超音速弹头的7马赫攻击速度。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伊斯坎德尔的灵活性不足,除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外,类似的技术无法在俄国其他导弹上复制。

    JSZB—08高超音速弹头就不同了,毕竟JSZB—08高超音速弹头只是一款弹头,就好比是定装好的弹药一样,只要发射器适配就可以安装使用。

    JSZB—08高超音速弹头也是一样,能够根据不同需求,适配国内各型M族弹道导弹上。

    即便是威力更大的中程导弹只要条件允许同样可以进行装配。

    届时国内的M族导弹不但射程能够大幅度增加,突防能力更是得到质的提升,从这个角度上看,JSZB—08高超音速弹头远比伊斯坎德尔更有前瞻性。

    当然,JSZB—08高超音速弹头有好处自然也会有缺点,其中最大的一项便是弹头与弹体分离时的控制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伊斯坎德尔灵活性是不足,但弹体一体,等于是相关的控制系统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安装,JSZB—08高超音速弹头是灵活,但总长度也不过是整个导弹总长的五分之二,刨去近500公斤的战斗部,剩下的空间可以说是所剩无几。

    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虽然为JSZB—08高超音速弹头兴奋,但也很快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很快便冷静下来,于是两人低声交流一番后,总部首长便开口问道:“俞教授,据我所知桑格尔弹道的最大难点便是姿态的控制,JSZB—08高超音速弹头虽然在气动的理论上有了足够的论证,控制方面有没有可行的方案?”

    俞教授闻言看向不远处的庄建业,意思是这个问题还是庄总你来说吧。

    庄建业却冲着俞教授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无声的表示这方面自己不专业,还是您老亲自来吧。

    俞教授见状只能是自己上,于是开口解释道:“对于控制方面的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卫星对弹头进行姿态控制。”

    “中继卫星?”

    听了俞教授的话军内大领导立刻就想到了中国腾飞所属的三颗在轨运行的中继卫星,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除了对中继信号进行传输外,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在其上搭载了两套国产的铯原子钟,从而具备一定的卫星导航的功能。

    正因为如此这第二代中继卫星除了验证空间信号传输和控制,从而降低对地面站的依赖外,最重要的一项便是验证卫星导航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还是卫星与地面的之间的空地联络都没问题,理论上可以取代部分地面站,实现对全球范围卫星的控制与信息交换。

    但是国产铯原子钟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因为授时的延迟和误差极大,导致定位精度极其不准确。

    原因并不是中国腾飞的卫星问题,而是铯原子钟生产厂商的工艺问题,换句话说,国内厂商的生产铯原子钟的工艺还不够精密,导致内部的误差过大造成的。

    正因为如此,国内加入欧洲主导的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进欧洲的铯原子钟的生产技术,从而实现在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只不过这些事情就不是中国腾飞能够主导的,更何况即便是导航验证不成功,也不影响中继卫星的传输与控制的作用。

    只要在弹头上安装中继模块,就能够通过中继卫星实现对弹头的实时控制。

    不过……

    “即便是用中继卫星,但三颗中继卫星的轨道都很高,这样的状态下,弹头和卫星之间的联系能够保证通畅嘛?”

    这个时候总部首长提出一个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中继卫星的确可以解决弹头的控制问题,但中国腾飞的中继卫星的轨道高度在100公里以上,而且还是轨道静止的,三颗卫星彼此联系都实属勉强,一个高速飞行的弹头想要建立联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俞教授听罢,并没有显得如何的慌张,而是依旧从容的答道:“我们可以对所需的卫星实施变轨!”

    “变轨到是不难,但对卫星的寿命影响很大,你们的卫星能够支持几次变轨?”这个时候一位出身于航天部门的技术领导开了口,直指问题的核心。

    要知道卫星内部装载的小型火箭发动机和燃料可不是随便用的,而是为了抵御地球引力而进行的姿态调整,或是为了规避太空垃圾的撞击而被迫机动。

    无休止的使用,等于是把卫星的潜能完全耗光,毕竟谁都无法保证卫星在轨道上不会遇到太空垃圾,不会因为地球引力而逐渐坠入大气层,届时准备干预却发现没有燃料了,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卫星报废?

    俞教授当然听懂了那位出身航天部门的技术领导的潜台词,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们刚刚研制完成的第三代中继卫星究竟能做几次变轨我们还真没计算过,因为15000小时的不间断的动能输出,实在是很难量化成几次,毕竟我们的DPZ—06霍尔推进器的量化指标只能用小时来计算。”

    说这话时,俞教授直皱眉头,好似无法圆满回答显得很懊恼,可那位航天领域的技术领导听罢整个人木然的僵在那里,心里直接大写的我艹~~~霍尔推进器,尼玛,怎么不早说!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最多20个亿

    也难怪这位来自航天领域的技术领导会如此。

    实在是霍尔推进器这东西属于当今世界航天领域的技术前沿,其采用等离子喷射效应获得推力,只需要电能,无需携带额外燃料,因此作为空间探测设备的主要动力在合适不过。

    当然,霍尔推进器有有点,同样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最大的一点便是推力太小,在这方面技术领先全球的美国研制的最新款霍尔推进器的最大推力也不过1.8牛顿。

    是的,没看错只有1.8个牛顿,至多也就能推动一个鸡蛋的能力,小得都让人可怜。

    可就是这么小的推力,在外太空那种近乎于真空的环境下却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哪怕这个力小的微不足道,那也能够推动航天器做出人们想要的机动动作。

    正因为如此,霍尔推进器在卫星变轨,深空探测,空间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内在这方面起初并不落后,早在1974年就开始第一代霍尔推进器的研制,并成功应用到试验卫星上。

    但在改革开放后,霍尔推进器项目与激波风洞一样,都被纳入削减行列被迫下马,直到俞教授加入腾飞集团后,才在他的推动下重新召集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腾飞集团内部立项,这才有了现在的DPZ—06霍尔推进器。

    至于技术水平照比美国的最新款的1.8牛的推力还有不小的差距,毕竟DPZ—06霍尔推进器的推力仅有80微牛。

    尽管推力不大,但对于中国腾飞即将投入使用的第三代中继试验卫星来说已经够用了。

    更何况推力小不等于制造水平差,相反的DPZ—06霍尔推进器应用的国内,乃至世界最为先进的金属3D打印一体化成型技术。

    使得生成等离子的氙气密封设备可以一次性制造完成,保证了整个推进器的精密程度高于现行标准。

    所以听着俞教授略显炫耀是的介绍,那些个技术领导们还是很感慨的。

    要知道他们这次专程过来主要是看中国腾飞究竟是不是在高品质航空航天锻件儿方面有备用的技术方案,却没想到从3D打印设备开始,歼—8E多用途战斗机,WB—12激波风洞,JSZB—08高超音速弹头以及现如今DPZ—06霍尔推进器……

    他们这些人如同进入了藏宝库一样,简直目不暇接,但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现如今的中国腾飞的底蕴早已超越一般人的想象,达到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让在场的技术领导们欣慰的同时,内心深处也不免生出一丝紧迫感。

    毕竟他们又不是啥圣人,以前的老单位,老厂子多少还得看顾一二的,如果这些个老厂子和老单位还亦如以往那样人浮于事,不思进取,早晚都会被中国腾飞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单位给碾成渣渣。

    不说别的,连东北航空集团都开始跟中国腾飞合作,其他单位难道还不掂量掂量自己是几斤几两?

    至于军内大领导和总部首长这两个带队的就更不用说了,从两人笑得后槽牙直往外冒就知道有多么满意了。

    不过相较于其他人更多的着眼于技术,这两人更关注具体成果的实际应用,所以在仔细了解霍尔推进器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潜力之后,军内大领导变抬眼看向庄建业:“小庄,今天看的这些东西,你们在年底前能取得多少成果?”

    庄建业那是什么人,哪里还听不出军内大领导的弦外之意,这是要挑几个拿得出手的向外展示展示,以便让国内外的某些人士瞧瞧,近期国内的技术发展成绩还是很斐然的。

    只是……

    “主要是……”庄建业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只说了几个字就变得欲言又止,军内大领导见庄建业扭扭捏捏的模样,双眼微眯:“有什么事儿就痛快说,我们这次调研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庄建业等得就是这句话,当即神情颇为复杂的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手头的经费差额实在太大,几位首长刚才也看了,目前几乎每一个项目当今相关领域的技术前沿,所以我们今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现在早已是捉襟见肘,所以……”

    “我不听你那些废话,差额是多少,你说个数。”军内大领导最烦别人跟他哭穷,当即打断庄建业的絮叨,眼见军内大领导如此单刀直入,庄建业也不扭捏直接伸出五个手指头:“50个亿……首长,只要您给我50个亿的经费,我保证在年底之前,您要什么成果我就给您出什么成果,办不到,你把我庄建业的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军内大领导听了这话,差点儿没一口老血喷出来,一句你看我脑袋值不值50个亿,你直接拿去算了的话伴着满嘴的芬芳差点儿就飙出口,把庄建业怼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NM,也太敢要了,真把他这个军内大领导当银行是怎么着?一张嘴就50个亿,你庄建业怎么不上天?

    “最多20个亿,年底我要看到一半的成果,办不到,你小子就给我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军内大领导以最霸气的方式丢下最硬气的话,然后看都懒得看庄建业一样,带着总部首长转头就往外激波风洞实验室外走去。

    显然军内大领导是生气了。

    然而明眼人却明白,军内大领导这哪是生气,根本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在护犊子好不好!

    50个亿是离谱,难道20个亿就少吗?

    要知道在场的这些技术领导捆在一块儿再乘以五,也拿不到20个亿的经费。

    更重要的是这20个亿并不纳入年度预算,而是总部向财政申请划拨的特别经费,足够中国腾飞办好些事情了。

    不说别的,没看那个俞教授在听了军内大领导的话后,惊得是目瞪口呆,显然这20个亿的经费远远超出他的预料。

    只是这20个亿的经费中国腾飞一家能吃得下吗?

    “小庄同志呀,我先前看到的NB—996和NB—985两款金属增材制造设备性能很不错,但还是存在成熟性不足的弊端,你看有没有兴趣跟我们某机械研究所合作一下,共同在高性能锻件儿制造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就在一众技术领导想着中国腾飞怎么花着20个亿的经费时,许久未说话的高级研究员忽然凑到庄建业跟前,煞有介事的提出了合作的申请。

    一群技术领导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内心深处不约而同的给这位高级研究员扣上一顶老臭不要脸的大帽子……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全员全装的坐飞机

    不过这帮子技术领导吐槽归吐槽,各自的动作却并不慢,围着庄建业不是说自己在材料方面有项目,就是说在冶金领域有人脉。

    总而言之只要能够搭上中国腾飞这条大船就行。

    那可是20亿的经费,抱住中国腾飞的大腿就等于抱住了丰厚的科研经费,高级研究员懂这个道理,这些个技术领导们何尝不明白。

    于是庄建业就这么被一群人再次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吵得脑仁儿都疼,如果是一时也就罢了,关键是一疼就疼几个月,着实是让庄建业郁闷的要命,早知道如此就不公开去要了,私下去慢慢磨虽然费劲,但最起码没有这么多烦人的后续。

    其实这段时间头疼的不止是庄建业,还有刚刚结束在东南沿海演习任务的某部摩步营的营长小满。

    原因很简单,上级准备组建一支高度合成化的蓝军部队,组建就组建吧,结果选来选去竟然选中了小满所指挥的摩步营,这就让小满郁闷了。

    要知道这年头的蓝军那是什么?

    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小跟班儿,让红军花式狂虐的小透明,当然也有一些另类,就比如说几年前空降兵部队扮演的蓝军,就反过来花式虐了红军许久。

    问题是那可是空降兵部队,本身就是快反部队中的精锐,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装备水平不说冠绝全军吧,那也是一线主力的存在。

    红蓝对抗中磕掉红军的几颗门牙再正常不过了。

    更何况在屡次大胜红军后,空降兵部队也从蓝军的角色变成了红军的主力,然后跟着一大波红军一起狂虐所谓的“蓝军”!

    这波操作被普遍认为是上级觉得红军屡战屡败太过损伤士气,毕竟都是有着革命传统的老部队,总是被人按着脑袋在地上摩擦,实在不是那么回事儿,更何况空降兵部队本来也不是啥专业蓝军,本身又是精锐,不跟红军一起混搞啥特立独行?

    于是从数年前开始空降兵部队便不在担任蓝军,转而披着红色战袍驰骋演习场。

    这种打不过,咱俩就一伙儿的蜜汁操作,对于各军区组建的所谓“蓝军”部队的影响可想而知。

    根本就没想着让蓝军赢嘛,那蓝军在演习场上还出什么力?

    自然是怎么好看、怎么花哨怎么来嘛,反正演习已经朝着演戏的方向狂奔而去,抓紧时间得过且过,总比无所事事被一刀裁掉的好。

    这样的情况下,小满的营被划拨给总部组建的所谓合成化蓝军,心情可想而知,甚至是想不通,自己这个营在刚结束的东南沿海大规模演习中的表现不算最好,但也并不差呀,怎么就把他们给抽调到蓝军了?

    难道是夺岛登陆时自己这个营的动作太慢了,没有第一时间强攻要点?

    不对呀,当时左翼的“敌人”发动反突击,为了保证主力的突破,自己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挡住了两倍于己的“敌人”进攻。

    事后自己的营还受到军内大领导的亲自接见,其中表现最好的一个班还被授予了集体二等功,这样的成绩怎么可能算是差,可怎么……

    “嗨~~~小满,你怎么多在这儿了?”

    就在小满坐在驻地的营房后面独自自怨自艾的时候,有人忽然叫了一声,还没等小满反应过来,那人便再次开口:“老钱这边儿,小满在这儿呢。”

    说着便一跃翻到了石头上,然后将手里的啤酒瓶搁在嘴里使劲儿一咬,掰下瓶盖儿,递给小满:“别想那么多,先来一瓶手雷通下气儿……”

    说完又转过头:“我说老钱你动作就不能快点儿,等着你的花生米和猪耳朵下酒呢。”

    “你个袁猴子别TM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背着十二瓶啤酒和两大包菜跑过来试试?”说着老钱也爬上来,然后将身上的十二瓶大个的玻璃瓶啤酒放下,又从里怀掏出两大包菜摊开,然后对着小满说道:“都是军校里的老同学,客套的话也不说了,你调防西北,哥几个给你送送行。”

    “你老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狗嘴吐不出象牙,是送行嘛?那叫践行!”袁猴子没好声气的瞪了老钱一眼,然后举起酒瓶:“小满,你别忘心里去,进蓝军又怎么样?只要这身军装还在咱爷们儿还是一条好汉……”

    “我呸……你袁猴子别哪壶不开提哪壶!”没等袁猴子把话说完,就被老钱给怼了回去,旋即老钱举起酒瓶:“行了,我们俩你也知道,嘴笨,不会叨叨,啥也不说了,全在酒里了。”

    说完仰起脖子就这么咚咚~~的把一瓶啤酒灌了进去,袁猴子冲着小满歉意的笑了下:“我干了,你随意。”说完也如老钱一样一口闷掉。

    小满怎么能怪这两人,别人不知道老钱和袁猴子是什么人,作为同一个军校,同一个宿舍的死党,小满又如何不清楚。

    也就是这次东南沿海大演习将三人所在部队凑在一起,不然三人这般如学校时席地而坐,摆上小菜的对瓶吹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实现。

    至于自己被划拨给蓝军,未来有可能就此终止军旅生涯,小满只能感叹一句同人不同命,于是也豪爽的举起酒瓶跟两人的空瓶碰了一下,一仰脖也准备干了。

    可小满的酒刚喝到一半儿,身后便传来自己营参谋的呼喊:“营长,营长~~~”

    小满赶紧把喝了一半儿的酒放下,转头看向自己的参谋:“慌慌张张的,怎么了?”

    “上级刚刚下了紧急命令,让我营两个小时后出发,准备开往西北新驻地集训!”

    听了参谋的话,小满眉头一皱,还没等他开口,老钱便诧异的说:“怎么这么快?”

    “不是快的问题,而是怎么走的问题!”这时候袁猴子也开了口:“据我所知,近半个月来驻地周边的铁路线都没有军列调动,小满的营怎么走?真的是摩托化行军到大西北?那装备还要不要了?”

    小满听了袁猴子的话也下意识的点点头,自从接到划拨蓝军移防西北的命令后他就开始关注周边的军列调动,以便做好准备,可正如袁猴子所说,未来半个月都没有类似的安排,他们营怎么走?

    就在小满想着是不是就此问题询问下的上级时,那个急急跑过来的营参谋总算是喘匀了气儿,然后赶紧说道:“上级的命令说我们不坐军列,直接全员全装的坐飞机……”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亮亮家底儿

    “坐飞机?”

    “还是全员全装?”

    营参谋的话刚一出口,袁猴子和老钱便如同踩了尾巴的猫,腾的的一下从大石头上弹了起来,至于声调更是高了八度。

    没办法,实在是营参谋的话令两人不得不震惊的有些失态,要知道上级的这个命令不单单是做飞机,而是强调全员全装。

    也就是说除了人员外,所有装备、弹药、装具甚至是炊事班的炒锅和帐篷……只要是小满所在营的一切东西,都要装进飞机直接运走。

    如果是单纯的人员也就罢了,小满的营满打满算也就700人,安排七、八架飞机挤一挤也就撑过去了,关键不是还有一大堆的装备嘛。

    这要是普通的摩托化营袁猴子和老钱也不会如此,毕竟一般的摩托化营那就真的是摩托化营,真真是长途靠火车,中途靠汽车,短途就靠脚底板儿,最大的火力也就是82mm迫击炮和82mm无坐力火炮,妥妥的轻步兵配置。

    然而小满所指挥的营名头上虽然冠以摩托化营,真要细论起来也的确没有脱离轮式机动这个摩托化的典型标志。

    但在袁猴子和老钱这样的资深军内人士看来,小满所指挥的营早就脱离了摩托化营的窠臼,迈入了机械化营的范畴。

    原因很简单,小满所指挥的营无论是防御力还是火力亦或是机动能力早已甩出普通摩托化营的八条大街。

    就拿摩托化营普遍存在的重火力连来说,一般的摩托化营顶破天也就装备个100mm迫击炮,而且数量还不能太多,因为用脚底板儿作战的步兵实在是扛不动。

    而小满所指挥的营光120mm迫榴炮就有6门,不仅如此还有6门100mm可用于打击装甲目标和近距支援的突击炮。

    外加4具四联装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光这个火力配置,即便是重装机械化营也不过如此。

    而这仅仅是小满所指挥的营强大火力的冰山一角,下辖的三个连,每个连装备14辆92式轮式步兵战车,外加3辆PTL—97式100mm轮式突击炮。

    再加上营部直属作战单位以及若干由92式轮式步兵战车平台改装的战地抢修车、后勤保障车、医疗救护车等支援车辆,小满所指挥的营光战斗车辆就高达92辆。

    要是再算上诸如212吉普车,三菱越野车,5吨级的军用运输车等辅助车辆的话,小满所指挥的营的车辆总数高达128辆。

    光这些车辆的总重量就高达1700多吨。

    这还没算上枪支弹药、后勤保障等装备的,若是全都加进去,包括人员在内小满所指挥的营的运输总吨位将达到惊人的2500吨。

    如此大的载重量,光是15节的标准重载军列得需要整整五列才能全部运完,结果上级竟然居然命令小满所指挥的营搭乘飞机前往西北不说,还要全员全装,那可是2500多吨的人员和装备,得多大的飞机才能装得下?又得多少这样的大飞机才能装得完!

    所以袁猴子和老钱并没有因为小满要坐飞机而羡慕或是欣喜,反而一个个眉头紧锁,甚为忧虑,毕竟都是职业军人,思考的问题都很现实,先不说有没有这么大的飞机,即便是有,也没听说国内的运输航空兵部队有这么大的保有量呀。

    正因为如此,袁猴子和老钱第一直觉便是营参谋是不是把上级的命令给理解错了。

    小满说实话想法跟袁猴子和老钱是一样,毕竟自己的营自己清楚,人员和装备就摆在那儿呢,就算空运,航空兵部队老底子掏空了也未必能装得完。

    所以小满觉得不应该全员全装,而应该是一部分人员装备空运才对。

    因此也不废话直接问营参谋:“上级真的命令全员全装?”

    能做到营参谋那个不是机灵人?一听自家营长的话,营参谋赶紧回答:“千真万确,营长您要是不信,可以跟上级联系,重新确认一下。”

    小满一听这话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跳下石头,朝着营指挥所就奔了过去,袁猴子和老钱对视一眼,也顾不得啤酒和吃得,纷纷跳下石头跟了上去。

    而小满进了指挥所立刻拿起电话要通了上级,结果上级的答复与营参谋说得一样,的确是全员全装空运至西北,小满自然是将自己的疑惑告知上级,结果上级的答复也很直白:“你问我,我问谁去?我还想知道空军到底搞得什么幺蛾子,居然玩儿这么大,就不怕步子迈得太大给扯到了蛋?”

    这段时间类似的吐槽已经成为小满上级的日常了,没办法,光看小满所指挥营的配置就知道,这支部队可是上级手里的王牌、尖刀和心头肉。

    如今心头肉被挖走了,小满上级心里能好受才怪呢。

    没怼天怼地怼空气算心理素质过硬的了,吐吐槽算个什么,然而吐槽归吐槽,小满上级也知道轻重于是语气一缓继续说道:“不过,不管空军怎么搞,我们全力配合就行,估计这次也是空军故意亮家底儿,毕竟这次东南沿海的大规模演习还是跟三年前的大事件时期没啥两样,对某些势力的震慑力度并不明显,所以要上些猛料。”

    小满上级说得还真没错,这次东南沿海的大演习性质和目的与几年前的大事件一样,就是为了震慑某些不安分的势力。

    只不过这次演习的规模虽然大,但整体的水平却没有超出大事件多少,正因为如此不少海外媒体在解读这次演习时,都给予了不约而同的评价,那便是国内的军事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这还算委婉的,一些犀利的直接将国内的军事水平与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拉克和伊朗相提并论。

    如此情况下,震慑自然被大打折扣,可就这么虎头蛇尾的收手显然无法达到总部制定的战略目的,于是便有了此次小满所指挥营全员全装空运西北的行动。

    军事现代化任重道远这个不可否认,但要说水平跟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拉克、伊朗相当那就有点儿太过了,既然如此,那就亮亮家底儿,让你们看看,五大流~~~氓……呸……五常之一并非浪得虚名!

    当然,这个来自总部的意志,无论是小满上级还是小满都不太清楚,自然也就无法确认空军如何操作,只能是彼此想象一下罢了。

    可就在两人通话的当口,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发动机的轰鸣,小满立刻伸头看向窗外,立刻便被天空上出现的景象惊得是目瞪口呆!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只见天空之上一架体型巨大的四发运输机以泰山压顶之势呼啸而过,小满尽管身在陆军,对空军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他却是目前军内少有的视野开阔之人。

    即便接触不到其他军兵种的一线装备,却能够通过公开资料尽可能的多了解,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内空军主力运输机都是什么型号,小满即便不可能如数家珍,但几个重要的还是能说出个一、二、三。

    然而天上那架准备降落到附近机场的大型运输飞机既不是进口至俄国的伊尔—76MD,也不是前些年刚刚试装入列的运—18NB。

    这要是其他人,如此一闪而过大概率会搞得稀里糊涂,毕竟仰望的视角下,大型运输机的外观基本上大同小异。

    可小满却坚信他没看错,因为这架这在降落的大型运输机相较于伊尔—76MD,机体更加浑圆,横截面更大;至于跟运—18NB相比就更不用说了,四具涡扇发动机吊舱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然而这还不是令小满震惊的重要原因,关键是当第一架全新的大型运输机落到附近的机场没多久,天空之上便出现另一架同型号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如此循环反复,几乎每间隔5分钟便有这么一架新型大型运输机降落到附近的机场上。

    整整持续了二十分钟,一共有5架这样的大型运输机降落到机场。

    然而这就完了吗?

    显然没有,因为在五架新型大型运输机降落到机场不过五分钟,天空上便传来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12架运—18NB大型军用运输机同样以每五分钟间隔陆续在机场降落,随后又是18架的运—17中型运输机,带着涡扇发动机特有的噪音划破天空从天而降。

    最后则是5架俄制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压轴。

    得亏附近的机场大事件后得到了扩建,不但将跑道从原来的三千米延长到了五千米,并且在之前的一条跑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跑道,并增加了临时停机坪和保障设施,使得这座机场成为直面东南沿海军事斗争极为重要的前沿航空基地。

    不然的话,这40架大中型运输机就算能飞过来也降不下来。

    至于小满等人就不用说了,人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壮观的场面,40架大中型运输机每隔五分钟就从头上略过一架,从上午十点半一直持续到中午一点十五,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起初小满等人还很震撼,之后则是惊叹,可到了最后就彻底麻木,没办法,抬头看两个多小时,就算审美不疲劳,就这么仰着脖子颈椎也受不了。

    可绕是如此那种大中型军用运输机接连不断从天而降的画满还是令亲眼所见者久久难以释怀。

    “我滴个乖乖~~~空军这次估计是真的不过了,整整40架,整整40架呀,全国的军用运输机估计都被集中到这儿了,小满,你这下出息大发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袁猴子第一个反应过来,满脸潮红的冲着小满的胸口捶了一拳。

    老钱同样神色激动的有样学样:“可不是,这么多的运输机搭载你们一个营,你小满可是露大脸啦,要不咱们打个商量,你们营就别去了,换我们营得了,这么大的排场,我老钱这辈子还没碰到过呢。”

    “想要这待遇,你们自己去争取,我们营可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实至名归!”小满也不甘示弱,袁猴子一听眉头不由得一挑:“呦~~40架大中型运输机就成了实至名归了?几个小时前是谁坐在营房后的大石头上喝闷酒呢?”

    “你那双猴眼睛是不是长歪了?那是喝闷酒嘛?分明是举杯庆贺……”小满不要脸起来那也是没谁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换了谁的部队被空军几乎掏空家点儿给予的空运待遇,也都会跟小满一样,不要脸也要把这个机会牢牢握住。

    哪怕是第二天被成建制裁掉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可是在创造历史,陆军部队第一次成建制的战略空运。

    这样的别说是在和平时期,就是在战时也是不多见的,而这样的历史足可以在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若干年后,某部某某营作为我军第一支成建制实施战略空运的部队如何如何,说出来可不单单是有面儿,更重要是的会成为日后其他部队学习的标杆。

    正是因为如此,袁猴子和老钱才会羡慕,而小满自然是与有荣焉,至于就此成为专业蓝军,相较于创造历史,青史留名的伟绩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三人吵吵闹闹也没多久,小满就接到上级的命令,让他们全员全装迅速开拔,开赴距离此处仅有12公里的空军基地。

    这下小满可就没有任何顾虑了,直接命令全营紧急集合,半个小时后,一条由92式轮式步战车,PTL—97式100mm突击炮等主战装备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开出驻地,朝着12公里外的空军基地疾驰而去。

    小满所指挥营的官兵自不必说,一个个那叫一个趾高气昂,兴高采烈,坐飞机,而且还是跟着主战装备一起坐飞机,这让不少连飞机是个啥样都没近距离接触过的官兵们兴奋的不要不要,以至于不少人都准备到了西北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家里的亲友打电话或者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坐了飞机,而且还是大飞机。

    与之相比,其他兄弟部队的官兵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当兵就要挣个一、二、三,既然小满所指挥营能够获得这么大的牌面儿,凭什么他们就不能?

    所以不少兄弟部队的官兵纷纷向自己的上级申请,也让自己的部队来这么一出。

    只是这些官兵找了一圈儿,却发现他们的主官根本不在。

    哪儿去了?当然是跟着小满所指挥营一起前往机场了。

    倒不是去看热闹,而是借此机会去学习陆军达成空军运输机的相关经验,毕竟这次首创必然不会成为绝唱,也就是说未来陆军部队达成大中型军用运输机实施成建制远距离投送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在全军推广。

    所以部队如何装载,该如何调动,又怎么配合空军部队的指挥和协调,这些陆军战斗部队的军官都是两眼一抹黑。

    小满所指挥营这次有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暴露的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次空军派出规模如此庞大的运输机群,执行陆军营级单位成建制战略空运任务,除了向东南沿海军事斗争一线亮亮家底儿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通过这次战略空运来摸索空军运输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跟其他军兵种,尤其是陆军部队的配合。

    毕竟装备是一方面,怎么用就是另外一方面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假,可有了利器却不知道怎么用,那也是白搭。

    正因为如此,总部为此并没有设置什么专门的预案,只是在陆军部队中挑选了小满所指挥的营,毕竟作为一支名义上是摩托化步兵营,实际上却是一支如假包换的轻型机械化营的王牌部队,还是很适合进行成建制空运的。

    无论是92式步兵战车还是PTL—97式100mm突击炮,亦或是同平台的120mm拍榴炮,战斗全重就没有超过20吨的,连运—17都能轻松搭载一辆92式步兵战车之外,还能混装一台EQ140型军用卡车。

    若是换成重型机械化营,整体的物质总量将翻上一番,40架大中型军用运输机根本就不够用;而单纯的轻步兵又太过单薄,体现不出空军成建制战略空运的能力。

    只有小满所指挥的营不大不小刚刚好。

    然而小满所指挥的营合适归合适,但在总部不设预案,故意“放任自流”的情况下,空军和陆军敷一接触就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字排开的大中型运输机和一百多台套的陆军装备就这么杂乱无章的堆在机场的跑道上,无论是空军的调度还是陆军的后勤主管,一个个忙得叫都不占地,喉咙都喊哑了,但依旧是杂乱无章。

    没办法,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谁都没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的成建制空运,甚至于空军的这些大型运输机连装载陆军主战装备的次数都非常有限。

    什么机型该装什么型号的车辆,那个机型适合不同车辆混装,那个机型适合装备人员和装备的混装,是倒车入机舱合适还是直接开进去合适,车辆驾驶驾驶员的技术过不过关,如何指挥协调……

    可以说当小满所指挥的营抵达机场那一刻,难题便一个接着一个,甚至两个军种的主官为了一台车辆的调度都会相互拍桌子骂娘。

    好在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骨子里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一次不行就用两次,两次不行就试三次,总之尽可能找到最合适的装载方案。

    两个军种在基地内忙活到大半夜,这才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快速装载方案。

    就比如说进口的俄制伊尔—76MD机舱总厂超过20米,可以装载三辆92式轮式步兵战车。

    运—18NB的机舱长度超过17米,可以装载两辆PTL—97式100mm突击炮或是同平台的120mm拍榴炮,亦可以混装一辆PTL—97式100mm突击炮和两辆212吉普车。

    至于运—17,由于机舱长度只有12.7米,满打满算只能装载两辆92式轮式步战车。

    而那款被空军称作运—19的新型大型运输机,尽管起飞重量达到138吨,但基本指标跟运—18NB没有太大差别,更准确的是运—19就是在运—18NB的基础上换装了推力更大的WD—64plus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改进版。

    除了发动机外,其他方面几乎与运—18NB指标相同,只不过发动机的推力更大,做到了大力出奇迹的效能,从而令运—19的最大起飞重量照比运—18NB的125吨多出了13吨。

    所以运—19的装载情况与运—18NB完全是一模一样。

    如此一番试验和摸索后,40架大中型运输机通过混装的方式将小满所指挥的营700名官兵和128台套的装备,连同一个基数的弹药全都装载完成。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协调,很明显空军和陆军对这次战略空运过于乐观,结果到了实质性的操作时数不胜数的麻烦接踵而至,导致原本三小时的装载时间硬生生的拖了成了10个小时。

    这个也就罢了,关键是基地内大型运输机密密匝匝也就罢了,小满所指挥的营一百多台套的装备也一拥而上,一度让现场十分混乱。

    以至于现场负责协调的首长不止一次的怒道:“这就是和平时期,要是战时,就这么个搞法,基地里里外外都得被人一锅端喽。”

    其次则是装备的适应性问题。

    在没有进行类似的大规模综合性成建制战略空运之前,手里有了运—18NB和运—19的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说实话有些瞧不上送俄国进口的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

    机载设备老不说,飞机来还跟拖拉机一样,一点儿飞行的享受都感受不到,关键还全TM是二手货,哪有运—18NB和运—19这种全新的飞机飞机来舒服?

    可真正做实战话的运输任务时,空军方才发现,所有机型里只有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的装载能力最高,能够搭载3辆92式轮式步兵战车不说,机尾的舱门升降板上还能固定一辆212吉普车。

    运—18NB和运—19的载重能力并不弱,可碍于机舱尺寸,做不到伊尔—76MD这么高效,反而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装载效率极低。

    就比如说两款运输机的尾部升降舱门,在设计时就没有做优化考虑,导致高度极低,别说是EQ—140这样的军用卡车了,就是212吉普车都没法搭载,只能是混装一些枪支弹药或小件儿的后勤物品。

    如此一对比,空军方面才发现,老毛子的东西虽然糙了点儿,但一切应用都是从实战这个基础出发,相较于此,国内的同类产品还有些稚嫩。

    正因为如此,在此次战略运输演练后,空军便向几款国产运输机制造商中国腾飞发出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条的改进意见。

    空军如此,陆军就更不用说了,以前装备设计研发是没考虑过空运这个选项,所以装备大了小了,长了短了都无所谓,反正能放在火车上就行。

    可通过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后陆军发现,以往的装备设计思路根本无法适应未来快速反应的现实需求,不说其他的,PTL—97式100mm突击炮的炮管就做得太长,以至于偌大的运—18NB和运—19只能满打满算装载两辆,效率低到要命。

    因此在战略空运演练还没结束,陆军便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PTL—97式100mm突击炮的意见不说,干脆把后续的PTL—97式100mm突击炮全给停了,搞得生产该装备的研制单位差点儿没疯掉。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伊尔—76可能真的要凉凉

    最后便是训练问题了,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都对成建制运输任务准备不足,自然是谈不上什么训练,以至于车辆在装载过程中状况频出,甚至有几次由于调度和驾驶员紧张,差点儿酿成事故。

    不得已小满只能选出20名尖子驾驶员,配合运输部队的10名经验丰富的老士官,这才磕磕绊绊的一架飞机一架飞机的装满。

    你过这也给空军和陆军提了个醒,那就是日后需要在这个科目上进行常态化训练,毕竟总部可以容忍第一次,绝不会姑息第二次。

    不管怎么说部队讲究的是兵贵神速,拖拖拉拉十多个小时搞不清实在是说不过去,好在这次演练从中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经验,小满所指挥的营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也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了,除了演练装载,总结经验外,空军把运输机的家底儿都拿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则是所谓“展示”,正因为如此第二天一大早,得到通知的媒体被允许进入基地进行拍摄。

    然后这些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们便见到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震撼一幕。

    只见40架大中型运输机在机场的跑道上一字排开,以大象漫步的姿态完成起飞前的所有准备,待基地塔台发出可以起飞的指令,从运—17开始,每间隔三分钟便有一架运输机腾空而起,很快40架运输机结成6个编队,在数架苏—27战斗机的护航下朝着西北大漠急速飞去。

    中午十分,中央TV电视台午间新闻栏目的国内新闻快要结束时插播了一条不到20秒的新闻简讯,题为《我军首次实施成建制战略空运》,新闻稿中规中矩,没有丝毫出彩的地方,但画面却用一个长镜头将40架大中型运输机大象漫步的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只有短短的20秒的时间,却将大中型运输机起飞前那种压迫感和紧张感完全的释放出来,可以说是大片感十足,不说能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疤吧,那也会令人冲击感爆棚。

    很快这段只有20秒的视频便被技术大牛截取下来,投放到互联网的论坛上,立刻引起诸多网友的讨论。

    资深的军迷网络自然是沸腾的,这么多年抱着报刊杂志看的都是国外的运输机,国内的运输机虽然也有出现在杂志上,不是描述不清楚就是只有含糊的一两张图片,连个对比的具体参数都没有,让军迷们那叫一个抓心挠肝。

    如今20秒的画面虽然短,却把空军的几款主力运输机全都展现出来,这对军迷来说无异于是一场节日般的盛宴。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论坛内抒发着激动的喜悦,更有甚者将今天称作国内战略空运的元年。

    至于根据这几型运输机开发的所谓支援类飞机的理性贴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为此发了上万字的文稿,就是为了说明这几型飞机对国内的巨大价值。

    有人狂欢,当然就有人抬杠甚至是唱反调,不是说新闻中的20秒画面是假的,就是认为这些飞机不可能全是纯国产,至于那些跳出装备本身,从人文角度解读劳民伤财的更是大有人在。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军迷和唱反调的都是手握键盘,眼看屏幕谁怕谁呀?

    于是一系列的撕逼和骂战从20秒视频出现在网上的第一时间就变得极为激烈,之后持续数天,可谓打得是昏天暗地。

    然而那些唱反调的言论在国内遭到广大军迷的严重批驳,但却受到诸多海外媒体的青睐,原因很简单,不少海外媒体根本就不相信国内有会这样的实力和能力运作一次成建制战略空运。

    于是他们选择性的相信那些唱反调者的言论,并冠以“知情人士”或“匿名人士”加以渲染。

    当然了,有选择性失明的,自然也有理性的,呼吁要注意这次极具代表意义的战略空运演练,不过话虽然说得漂亮,可到最后却又觉得国内在战略空运上还只是个小学生,想要真正形成威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海外媒体依旧以其高人一等的态度认为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并没有新闻画面中展现的那么震撼。

    耐人寻味的是俄国媒体这一次并没有对国内的战略空运演练如以往一样给予中性,甚至的褒扬的评价,而是跟西方的诸多媒体一样,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评。

    甚至在某些措辞上比西方媒体还激烈和大胆。

    其中一篇分析文章更是从运—17开始将中国腾飞生产的几款运输机批的是一无是处,临到最后话锋一转,将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称为国内空军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当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然后便不要脸的大谈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的巨大实战价值以及后续改进型的强大性能。

    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与其说是深度分析,还不说是变相的广告更加贴切。

    而这次国内这次战略空运演练除了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周边造成强大冲击外,影响最大就是俄国了,没办法,如果国内的军用运输机可以自给自足的话,那俄国国内那么多二手的伊尔—76可怎么办?

    正因为如此,俄国的媒体除了批评之外,还派出了军售代表告知国内,俄制的伊尔—76MD运输机可以在之前报价的基础上降价20%。

    这还不算,后续更为先进的伊尔—76改进型同样可以优先出售给国内,价格同样有很大的优惠。

    一改数年前国内寻求采购伊尔—76时,漫天要价的嘴脸,恨不得抱着国内大腿狂喊低价大促销。

    没办法,不管国内唱反调的叫的多欢,俄国的军火生产厂心里很清楚,以中国那种只要自己有的东西,别人的就靠边站的做派,伊尔—76可能真的要凉凉。

    若是数年前凉凉也就凉凉了,问题是俄国军火商瞧准国内战略运输机的空白,近些年投入巨资翻新了相关的生产线,就等着大把的二手伊尔—76改装订单雪花片一样的飘来。

    结果,国内自己的中大型军用运输机居然成了气候,这些年投的钱眼看就要打水漂,俄国军火商们那心情可想而知。

    架子拿不住了,只能挥泪大甩卖,毕竟能挽回一点儿损失是一点儿,总比一分不赚把底裤赔光要强。

    眼瞅着运输机制造商如此状况,俄国的其他军火制造商同样坐不住了,没办法,这种灰犀牛谁都扛不住,于是合起伙来通过政府授权俄国驻华武官处,即刻了解国内相关装备的实时动态。

    了解这方面最好的切入点便是演习,于是俄国驻华武官处一番操作之后,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获得了前往西北大漠观摩演习的资格。

    当然这一切,坐在飞机上的小满并不知情,他只知道,当飞机降落的那一刻,一场恶战正等着他!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代号:火力1999

    的确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仗,因为小满所指挥的营一经抵达目的地便立刻投入到代号为“火力1999”的实兵实弹攻击演练。

    要知道小满他们可是刚结束一场总部主导的大型联合军演,按正常情况下应该给予最少半个月的修整,结果修整没等待,落到头上的却是一场强度更高的攻击演练。

    这也就罢了,苦点儿、累点儿小满还真就不怕,毕竟是中国军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更何况他们还创造历史,没有休整,连续作战又能怎样?

    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令小满担忧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上级对他们战术战法上的要求,必须完全按照域外某大国的作战方式来。

    所以在飞机从东南沿海某空军基地起飞那一刻,小满所指挥的营的番号便从某部XX摩托化步兵营变成了蓝军旅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下辖的第四、第七和第九连,也被按照域外某大国被重新命名为C连、D连和E连,同时还加强一个由12辆坦克组成的F装甲连和一个由6辆122mm自行火炮组成的独立炮兵分队。

    至此,小满所指挥的营,不,应该叫做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这总兵力由现在700人,增加到近860人,不但拥有可以快速突进的步兵战车,更拥有坦克、火炮这样的重型机械化装备给予强大的火力和突击力的支持。

    甚至还听说随时能够得到陆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空军防空兵甚至是第二炮兵的诸多军兵种的支援。

    刚听到这个命令的小满是惊讶的,错愕的,从XX营一下子改为巴托里尔独立战斗群,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还有连级单位的番号,啥ABCD的,哪有1234叫得爽利。

    不过相较于番号,令小满最担心的还是部队究竟能不能适应这样的新变化,毕竟域外某大国的战法他们虽然接触过却没有深入的研究过,特别是根据战场环境快速编组攻击战斗群的方式,别说下面的官兵,就是小满这个研究过外军战法的少壮派军官也是一脑门子浆糊。

    更何况,多兵种的联合又涉及到通信、协调、指挥和配合,可不是跟电子游戏一样,鼠标点两下千军万马随心所动,这样的联合作战只要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整个部队就可能彻底拉胯。

    这要是打不好,可怎么办!

    正因为如此,前往西北某地域的小满可谓是压力山大。

    不过压力山大的不止是小满,还有已经坐镇西北某地域的刚刚组建的蓝军旅首任指挥员郑权礼。

    他是两个月前刚刚接到任命,从空降兵部队某部部队长的任上跨军种调任过来,之所以选择郑权礼而不是别人,原因很简单,早年间郑权礼指挥空降兵部队充当蓝军可是没少给那些红军找麻烦。

    属于军内为数不多懂得如何指挥蓝军部队对抗红军的专业人士。

    不仅如此,郑权礼还是第一个将无人机引入作战架构的一线指挥员,且积极倡导多兵种联合作战,并积极进行实践,算得上军内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全面的中坚力量。

    再加上郑权礼担任空降兵部队部队长时与空军的关系以及协助陆军航空兵组建的过往,令他在蓝军旅任上与空军和陆军航空兵能够更好的协调,正因为如此,总部权衡再三,最终选择郑权礼担任这支蓝军旅的首任指挥员。

    此刻在宽大的指挥所内,指挥机关的官兵们进进出出异常忙碌,虽然他们身上穿着国内的制式军装,但行走坐卧却都是一副域外某大国的做派。

    就连郑权礼这个指挥员也不例外,站在地图前也不似以往那种背着手凝眉细思,而是双手环抱胸前,一副精明强干的模样。

    便在这时,参谋长急匆匆的走进来:“旅长……”

    “恩~~~”郑权礼闻言眉头一挑,参谋长立刻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改口:“将军……”

    郑权礼并没有回头,依旧盯着地图:“说吧,什么事?”

    “总部刚刚来电,让我接待一批军事观察员?”说着参谋长将手里的电文递给郑权礼,郑权礼拿过手里,扫了两眼,旋即冷笑一声:“一场不同的旅级规模的军事训练而已,竟然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竟然连俄国的军事观察员都来了,总部也真是的,就不怕被人家看笑话?”

    此话一出,参谋长脸色一囧,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可是跟郑权礼一起从空降兵部队跨军种调过来,两人算是老搭档。

    以前的郑权礼虽然锋芒,但却谨慎而内敛,可自从接任蓝军旅指挥员后,郑权礼的谨慎还是有,但性格却变得异常张扬,以至于他这个老搭档都很难分辨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国内军官,还是域外某大国的将军。

    但不管怎样,参谋长知道,郑权礼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既然模拟的是域外某大国的军队,那各种细节自然要纤毫毕现,特别是一军的主官,如果不亲力亲为,那蓝军旅还算什么蓝军旅,直接改称红军旅得了。

    意识到这一点,参谋长也就不像以往那样含蓄,而是直截了当的建议道:“将军,我觉得应该将进攻时间推迟24小时,调整进攻部署,将训练更加丰富的艾利芬奇战斗群放在主攻的位置上,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作为装甲突击力量担任迂回侧击任务,效果应该会更好。”

    听着参谋长的话,郑权礼嘴角含笑:“你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域外某大国的参谋长了,建议不错,如果不是蓝军旅的指挥员我百分百会采纳你的建议……只可惜……”

    说着郑权礼学着庄建业的样子耸了耸肩:“我现在的指挥的部队叫蓝军旅,如果跟以往的思维一样,那我们为什么还叫蓝军旅?”

    “这个……”参谋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还没等他解释,郑权礼便继续说道:“更何况,小满的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可是我手里为数不多的装甲突击力量,不把他用到刀刃上,那岂不是对不起这支装备精良的王牌战斗群?”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谁说我们没有武直?

    “我只是担心,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的训练不足,毕竟他们不像艾利芬奇战斗群是有担任蓝军的相关经验的。”

    参谋长虽然明白郑权礼的意思,可还是提醒一句,毕竟艾利芬奇战斗群是郑权礼在空降兵部队带过来的老底子,无论是训练还是磨合都要比其他部队强出一筹,再加上空降兵部队本来素质就不错,担任主攻并没有问题。

    这样一来,整个蓝军旅的表现也会亮眼一点儿,毕竟这次火力1999攻击演练是有国外军事观察员过来的,要是表现的不好那岂不是丢脸丢到国外去了?

    参谋长深层次的意思郑权礼哪里不知道,但却笑着摆了摆手:“还是用小满的巴托利尔独立战斗群担任主攻,丢脸不怕,怕的是一直丢脸,更何况你以为老毛子平白无故的做这个军事观察员是干嘛来的?可不是看你的演练精不精彩,而是过来瞧瞧他们的武器库里还有多少能拿过来换外汇的,你瞧着吧,这次老毛子派过来的百分百是巴洛托夫上校,那个俄国军火制造商绝对的代言人。”

    “呃……”

    参谋长被郑权礼直白弄得是彻底无语了,只能换个话题,确定了下接下来演练的一些细节,便各自忙碌了。

    然而就在参谋长离开没多久,达成一众军事观察员的包机便降落在西北某地域附近的机场内,随后乘坐车辆直接来到郑权礼的指挥所。

    什么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古巴等国的军事观察员郑权礼只是在陪同人员的引荐下礼貌的寒暄几句,至于重点当然是放在俄国驻华武官处常务副武官,德利特米里·巴洛托夫上校身上。

    没办法,其他国家都是俄国的小兄弟儿,叫过来就是为俄国撑场子的,郑权礼当然要抓住重点了。

    更何况他跟这位巴洛托夫上校也算老熟人,当年留学俄国学习战役指挥时,巴洛托夫便是隔壁班的副队长,双方在篮球场、训练场可是没少较量,算是不打不相识的老同学。

    只不过毕业之后两人的轨迹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郑权礼回到国内依旧从事军事指挥业务,而巴洛托夫则在部队服役之余与俄国的军火制造商打成一片。

    后来前任的驻华常务副武官由于没有准确掌握国内运—17的详细情况导致俄国航空制造商在伊尔—76MD对华销售上遇到不小的阻力,被莫斯科方面撤职,随即任命巴洛托夫为新任的驻华常务副武官,专职从事军火销售工作。

    走马上任的巴洛托夫凭借对两国相关产业的准确把握,以及精明而不失圆滑的处事风格,很快在俄国对华武器销售上打开了局面,从而获得俄国各大军火制造商的信任,地位愈发稳固。

    本来巴洛托夫准备熬到年底调回莫斯科,凭借这些年他在对华销售上的出色业绩,晋升少将,并出任俄国防部装备采购局局长这个肥缺中大肥缺。

    却没想到国内一场战略空运演练将他这个充任肥缺的美梦彻底打碎了。

    运—17,运—18NB,运—19,不公开则以,已公开就是三款全新的运输机,其中两款还是起飞重量达到120吨以上的大型军用运输机。

    这对于正积极改进生产线,准备把一大批二手伊尔—76卖给中国的俄国军火制造商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兔死狐悲之下,其他军火制造商哪能坐得住,毕竟他们也在苏联的老旧装备上投了不少钱,修修补补的就准备卖给中国这样的大户,多吃几年苏联留下的老本儿。

    然而通过三款军用运输机的公开,这些俄国军火制造商猛然发现,原来那个东方小老弟儿似乎并不安分,不但买装备,自己竟然苟起来慢慢的发展。

    所以他们必须知道目前国内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的研制计划和销售政策,不然大把的资金投进去了,结果国内有了类似的产品告诉你不需要了,如此噩耗落到谁身上能受得了?

    于是这些俄国国内的军火制造商们便授权巴洛托夫,让他赶紧想办法弄清楚国内到底还有多少家底儿没亮出来。

    这要是放在别人身上还真就抓瞎了。

    家底儿这东西是说能搞清楚就能搞清楚的吗?得亏巴洛托夫这些年在国内结交了不少人脉,不说神通广大吧,但能量也就算小,很快就得知西北某地域正在进行一场极为现代化火力突击演练。

    于是乎巴洛托夫便撮合一棒子小兄弟,以军事交流的名义,希望能作为军事观察员前去观摩这场火力演练。

    郑权礼对巴洛托夫前来这里的曲折历程不甚了解,不过有一点他却是明白,这位俄国“友人”绝对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啥好心。

    若是不在国内身上撕块肉,这家伙是决不罢休。

    果然,一番看似热络的寒暄过后,郑权礼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已经开始的火力演练情况,结果郑权礼这边话音刚落,巴洛托夫的粗黄的眉毛便缓缓的皱起来:“我亲爱的郑,您刚才说蓝军旅的火炮是多少?不到40门,而且还分散在三个架构凌乱的战斗群中?

    恕我直言,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可取,虽然现在精确制导武器大行其道,但传统火炮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战争之神依旧由着他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可你们却参照域外某大国的军队削减了火炮的数量。

    让我说,你们这是被他们的错误思想给洗脑了,要知道即便是域外某大国他们的炮兵同样配置庞大且集中使用,不同的是他们火炮在重装部队中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能够伴随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可是你们却只看到了域外某大国的表面,并没有看穿他们实质……”

    “巴洛托夫上校,你的观点很对,不过我不认为我们目前装备的36门火炮数量少……”没等巴洛托夫把话说完,郑权礼便将其打断,结果他这边同样没把话说完,又被巴洛托夫把话头截了过去:“36门火炮的确不少,但前提是你们要有专用的武装直升机!”

    “谁说我们没有武直?”郑权礼也不示弱,直接一个反问,似乎是为了验证这句话,天空之上顿时传来直升机螺旋桨快速旋转的“突突~~”声,巴洛托夫神色忽然一紧,立刻奔出指挥所,抬头一看,一张不满雀斑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难以掩饰的震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