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进攻

    若非如此,联合指挥司令部的领导们也不可能把庄建业请过来,给他们这些首长级的干部亲自讲解相关装备的性能情况了,没办法,面对过去几十年的老对手,心里没点儿压力是不可能的。

    毕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机械化集团的阴影过于庞大,哪怕现如今的老毛子不如当年,但基本的理念一点儿也没变。

    正因为如此,此次营级规模的背靠背实兵实弹演习该用何种战略战术,联合指挥司令部的领导们是有分歧的。

    资格较老的首长们主张按照90年代前我军应对苏联时期大兵团的策略,以大纵深梯次防守,配合预备队进行防守反击的战法,来应对此次与老毛子部队的对拼。

    好处是相关部队的自身对这套防御反击的战法熟悉,相关的兵力兵器同样有针对性,一旦实施可以快速展开,且具有相当大的取胜几率。

    与之相反,以联合指挥司令部参谋长郑权礼为首变革派干部则是主张以强力手段展开强攻,以对攻的架势,正面打爆老毛子的营级部队。

    理由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部队的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特别是一些武器装备,不但毁伤性大,更重要的颠覆了传统的战略战术。

    基于此,即便国内部队在实战经验上不如俄军,可如果灵活运用新装备赋予的全新的战术战法,正面与俄军部队抗衡还是没问题的,甚至还有极大几率正面将其打爆。

    而这个意义对于国内部队的士气以及未来的新军事改革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那便是这么多年来历任首长们心心念念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设想终于可以落地生根。

    可问题是郑权礼的对攻方面好是好,但风险太大,万一输掉对抗,上至首长,下至普通指战员的面子都会挂不住不说,还会让外军笑话。

    但采用老资格首长们的作战方案又太过保守。

    国家花了那么多资源,推动军事改革,结果拿出来的成果还是十几年二十年前的老货,就算是这场演习打赢了,对国内的大领导们也不好交代。

    于是双方对此争论不休,从迟迟未确定最终的方案。

    所以庄建业这次介绍的重点,绝大部分集中在装备的可靠性以及适应性上,毕竟中亚地区的气候比较恶劣,如果新式装备能不能发挥作用,对于作战方案的最最终成形至关重要。

    “这么说,这些装备可以在演习当中保证有效?”

    在一番详细的介绍后,联合指挥司令部的首长最后问了一句。

    庄建业毫不犹豫的点点头:“只要训练到位,我相信我们的指战员应该能把装备的性能发挥出来!”

    “既然如此……”联合指挥司令部的首长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几位领导:“那我们下决心吧!”

    ……

    就在位于边疆区首府乌鲁市的联合指挥司令部的领导们做出决定之际,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克尔基地内,郑权礼和小满却在焦急的等待着联合指挥司令部最后的决定。

    作为此次带队的领导郑权礼自不必说,从空降兵到现如今的领导到岗位,老郑的风格始终是进攻、进攻、在进攻,从来就不知道防守是个什么东西,主张进攻无可否非。

    但此次作为合成营指挥官的小满却是个稳重的人,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小满都很均衡,尤其是防守,作为国内第一支专业蓝军部队的主要指挥官,近些年小满的拿手好戏就是防守反击。

    而这也是上级选派小满担任这支由精锐组成的合成营指挥官的原因所在,再不济还能打国内部队擅长的防守反击不是。

    然而实际上,小满打心眼里是崇尚进攻的,正所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才男儿驰骋疆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同样的装备,同样的兵力,被人按着头一阵狂揍不能还手,实在是太憋屈。

    可小满没办法,谁让上级在关键时刻总是要照顾红军部队的情绪,怕那些有着光荣历史老部队士气受挫,这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红蓝对抗演习还不能让观摩领导看出明显的破绽。

    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小满怎么打?

    只能是防守反击最靠谱,红军攻势势如破竹,蓝军节节抵抗,纵深防御,这样下来整体的画面感才有利于红军部队。

    至于小满防守反击打得好,也不是刻意练的,只是红蓝对抗做得多了,熟能生巧罢了。

    可实际上小满最想打的还是进攻,也正因为如此,在这次与俄军的演习中,小满的主张与郑权礼一样,直接跟老毛子刚正面。

    部队的训练水平不差,装备不差,唯独欠缺的是实战经验。

    若是在十几年前,小满对此毫无办法,可是现如今手握一大批新装备的合成营完全可以用技术弥补经验上的不足,甚至有可能反过来碾压。

    既然如此哪还有什么可保守的,直接撸起胳膊,干就完事了。

    然而上级似乎对进攻的态度过于谨慎,方案讨论了有十几轮也没定下来,眼瞅着演习就要打响,究竟用那套方案小满说实话心里还挺忐忑的。

    就在两人在临时驻地里焦急的等待之际,通信参谋匆匆进来,将一份电报递给郑权礼:“司令部来电!”

    郑权礼赶紧起身,接过电文,只扫了两眼便哈哈大笑:“我就说嘛,该打就应该打!”

    说完便看向小满:“给部队下命令吧,用第五套方案!”

    “是!”小满兴奋的打了个立正,一扫过去几日悬着的心,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命令道:“命令各部,执行第五套方案,半个小时后进行火力准备,入夜之后即刻发起进攻!”

    正所谓军令如山,随着小满的命令传达到各部队,位于辽阔中亚草原上的合成营炮兵部队配属的12门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和6门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同时发出怒吼,瞬时便覆盖了二十多公里外的俄军阵地,伴着黄昏的夕阳,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上演一抹残酷的血色残阳。

    与此同时,小满指挥着己方的一个配属6辆96式坦克和12辆86式步兵战车组成的主力机械化分队,进入到了进攻出发阵地,只待黑夜降临,便将这支机械化精锐化身成为一把尖刀,对着俄军的结合部直刺过去……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草原上的宁静,也惊醒了演习场内那些前来观摩的外军观察员。

    “这么快就开始了?”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观察员伊莫拉汗上校第一个冲进观察所,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不断腾起的冲击波,抬起手腕看了看表上的时间,18点一刻,脸上充满了意外。

    要知道他从私下的渠道里得知,俄军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进攻时间应该在凌晨3点45,采用炮兵急速射,配合空军对国内某合成营阵地极其纵深进行持续性的火力突袭。

    之后以24辆T—80主战坦克为核心,配合24辆BMP—3型步兵战车,从合成营两翼实施向心突击。

    中部则是以4架米—28和6架米—24武装直升机,配合12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对合成营进行大纵深迂回包抄,争取在天亮前完成对合成营的整体合围,从而奠定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胜局。

    结果这才黄昏时分,进攻就已经开始了,以至于伊莫拉汗上校很是不解,按照俄军的一贯的作风,不应该不按照既定的计划行事,怎么突然……

    “好像不对……”就在这时,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克里姆多上校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旋即放下望远镜,摇摇头:“不对,绝对不对,这不是俄军的攻势……”

    说着克里姆多上校伸手一指炮弹掀起的硝烟继续说道:“从炮弹的落点看,应该是从西北方向打过来的,哪里是恰好是某国合成营的阵地。”

    “你是说合成营主动发起进攻?”伊莫拉汗上校闻言有些诧异,旋即举起望远镜,仔细看了下炮弹的落点和大致的方位。

    都是资深的军官,相关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旋即点点头:“的确是合成营那里打过来的……”

    可旋即又摇摇头:“可问题是,合成营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疯了不成?”

    “他们不是疯了……”

    话音未落,站在另一侧,脑袋上缠着高高头巾的新德里军事观察员瓦杰帕伊少将却笑着摇摇头,随即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对着其他几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用充满咖喱味儿的英语自信无比的说道:“而是要做出一个姿态,那就是让我们这些人看看,能跟俄军对攻的合成营是多么的强大。”

    顿了一下,瓦杰帕伊少将笑容却充满了讽刺:“可问题是合成营挑错了对手,俄军的装备、兵力还有经验都不是合成营能比的,别说跟俄军,就是我们新德里的机械化营也要比毫无作战经验的合成营强大的多,所以合成营的进攻注定是徒劳的,我敢保证,不出半个小时,合成营的进攻就会受挫,旋即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便会反扑回去,估计午夜来临前,整个演习就会以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胜利结束。”

    虽然瓦杰帕伊少将的话有些过于自大,新德里的机械化营装备上是不错,可整体素质却拉胯到了极点,白俄部队没有多少力气就将其分割围歼,丢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结果还敢大言不惭。

    可既便如此,无论是伊莫拉汗上校还是克里姆多上校,亦或是其他军事观察员都没有对瓦杰帕伊少将得出的结论提出任何异议。

    原因很简单,面对经历过车臣战争,中东争霸,且初步完成新军事改革的俄军,主动进攻真的就是在以卵击石。

    特别是俄军此次派出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已经不能用精锐来形容,作为第一批完成军事改革的作战单位,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无论兵力兵器,还是人员素质,在俄军序列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其前身近卫第82摩步团,二战时期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包围战,白俄罗斯进攻战以及随后的柏林战役。

    之后作为苏联驻东德集团的主力摩步团,在东欧驻扎了40年,八十年代末从东德撤回苏联,随后参加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尽管损失惨重,但也打出了俄军的赫赫威名,不负“近卫”的殊荣。

    也正因为如此,当2005年俄国开启新一轮军事改革时,近卫第82摩步团作为精锐中的精锐被优先划入到改革序列。

    按照现代化作战要求,将近卫第82摩步团压缩成合成化更强,灵活性更高的合成营。

    然而可别小看从团到营的编制压缩,部队的战斗力却没有半点减弱,反而成倍的提高。

    因为相较于传统的摩步团,合成化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配属了更多支援兵力,比如说防空兵,再比如说电子对抗分队,还比如说直升机分队等。

    使得其作战能力相较于之前的摩步团高出3倍不止。

    至于装备,就更不用说了,24辆T—80坦克;24辆BMP—3型步兵战车;12门2S19型152mm自行加榴炮;12门2S1型122mm自行榴弹炮;12门BM—21型122mm火箭炮;6辆“道尔M1”野战防空导弹系统;6辆铠甲S1型“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4辆“汽车场”电子战系统;4架米—28武装直升机;6架米—24武装直升机;12架米—171运输直升机。

    再加上配套的炮兵雷达、防空雷达、野战通信系统等等。

    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实际战斗力强大到都能跟硬撼一般中小国家的一个满编师。

    就算对上同水平的美军部队,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也敢正面硬刚而不会皱下眉头。

    正因为如此,这次某国的合成营虽然也相应的扩大了编制,实际规模不亚于机械化步兵团,但各国观察员普遍认为,合成营面对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最好的办法还是打防守反击。

    没办法,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实在是强悍到爆炸,除了防守反击还有一线生机外,其他的都跟找死没啥区别。

    结果,合成营却主动发起了进攻,这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不止是各国军事观察员是这么认为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指挥官,莫德里奇上校也是这么认为的。

    尽管合成营突然的进攻打乱了他既定的作战计划,但莫德里奇上校并没有惊慌,反而根据综合态势感知系统,很快了解合成营的作战意图,于是莫德里奇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嘴角咧开一个优美的弧度:“打出来更好,炮兵雷达确定敌方的炮兵方位没有?”

    “具体参数已经获得!”参谋大声汇报。

    “命令炮兵把对方的火炮给我敲掉!”莫德里奇一声令下,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所属的火炮开始怒吼,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分钟,震颤的大地忽然就停了,莫德里奇感觉奇怪,这才打了多久炮兵就停了?

    可还没等他询问,一旁的电话就响了,莫德里奇接下意识接起来,就听到电话内传出来的惊恐呼喊:“炮兵阵地遭到火力打击,已经有六门火炮遭到摧毁,我们请求转移阵地……轰……老天爷,已经是第七门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面子往哪儿搁

    闻听炮兵阵地的汇报,饶是参加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莫德里奇上校,脑袋也不由自主嗡~~~的一下生出一阵的眩晕。

    尽管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继承了苏联时代的大炮兵主义,装备了36门大口径火炮,可在短时间内就损失找过六分之一的火炮,还是让莫德里奇上校颇为肉疼。

    好在莫德里奇上校是个经验丰富的战将,很快就恢复冷静,毫不犹豫的下达命令:“准许炮兵转移到备用阵地,做好火力反击的准备!”

    说完莫德里奇上校放下电话,旋即拿起旁边的另一部电话发出新的指令:“命令电子战部队给我全力压制合成营的一切电子信号!”

    “是!”

    电话另一头的俄军军官毫不犹豫的回复,旋即一束束看不见的干扰电波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部署在纵深的4辆“汽车场”电子战系统中扩散而出,转眼便在整个大草原上弥散开来。

    很快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一切电子设备都受到了干扰,就连紧张注视着现场一切的导演部的大屏幕都被浓重的雪花点给完全覆盖,不得不启动经过处理的备用频率才恢复正常,可见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电子战能力是何等的强悍。

    “不愧是俄军的精锐部队,在遭遇损失后第一时间就判断出的原因所在!”在得知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应对手段的第一时间克里姆多上校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对此,伊莫拉汗上校也是赞同的点点头,不过却话锋一转的说道:“然而不得不承认,合成营在炮兵和反炮兵作战当中表现出远超预期的战斗力,很明显合成营的炮兵雷达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火炮反击还不到一分钟,合成营的反炮兵火力就已经对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炮兵阵地进行了火力覆盖,就凭这速度,合成营的炮兵部队堪称精锐!”

    “但我总觉得还是太快了,要知道从炮兵雷达发现目标,到火炮调整射击角度,最起码要一分钟才能调整完毕,而且只有训练有素的炮兵才能做到,合成营的炮兵据我所知绝大多数都是不满两年的义务兵,接触炮兵至多只有一年,就算他们的训练强度再大,也不可能做到俄军火炮开火不到一分钟就做出精准的反击,这台不符合常识。”

    克里姆多上校并没有附和伊莫拉汗上校,而是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伊莫拉汗上校闻言,审慎的点了点头。

    克里姆多上校说的没错,合成营的炮兵反应的实在太快了,几乎在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所属炮兵开火的一刹那,合成营这边就开始了反击。

    要知道无论是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还是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尽管属于机械化装备,但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并不高,基本上就是传统火炮装了个可移动底盘而已。

    除了机动性稍微过得去外,其他一切作战架构与传统的牵引式火炮没有本质区别,观瞄需要人工解算,瞄准需要提前确定,俯仰角需要人工调整,装填弹药更是需要几人通力配合。

    这一连串的战术动作下来,可不是一两分钟就能解决的,可合成营不但做到了,而且快得令人诧异,猛的令人惊叹。

    以至于伊莫拉汗克里姆多两人都在怀疑,合成营是不是使用了什么巫术、魔法!

    “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关键还是合成营的炮瞄雷达更好一些而已……”就在伊莫拉汗克里姆多困惑之际,一旁的瓦杰帕伊少将不紧不慢的开了口:“毕竟是美国人的技术,性能上要更好一些,对此我们新德里的军队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毕竟我们也有装备美国的炮瞄雷达,那真是一款好东西,只要合成营在几个方向上事先不知道隐藏的炮兵力量,配合他们的跑瞄雷达完全可以做到快速反击,经典的预备队战术,某国的传统战法了,不足为奇……”

    瓦杰帕伊侃侃而谈,仿佛整个战场迷雾对他单向透明一样,将合成营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炮战剖析的是相当深刻,似乎这场演习就是他瓦杰帕伊亲自指导的一样。

    然而就在瓦杰帕伊指点完江山,准备话锋一转,一如既往的开始夸耀新德里军队的战斗力时,一位小国的军事观察员突然开口质疑道:“根据演习双方提供的材料,合成营的炮兵力量并不强大,只有12门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和6门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而在之前的进攻中合成营已经将自己的炮兵全部压上,不可能再有预备队!”

    闻听此言,自信满满的瓦杰帕伊少将老脸腾的一红,有些挂不住了,当即转头怒道:“迫击炮难道不是火炮?迫击炮懂吗?”

    “问题是,迫击炮的射程有限,合成营怎可能用迫击炮反击?”那位军事观察员也很较真。

    这下瓦杰帕伊没话了说了,好在他的尴尬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位导演部参谋匆忙的脚步声给彻底打断,旋即就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震惊的说不出话。

    “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所属的4辆‘汽车场’电子战系统悉数被合成营摧毁!”

    ……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就算是导弹也不可能打得那么准,4辆‘汽车场’分散在四个不同方位,怎可能同一时间全都被摧毁,告诉我!”

    同一时间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指挥所内,莫德里奇对着自己的参谋班子咆哮,不由得他不发怒,这才打了多久,4门122mm火箭炮和3门122mm榴弹炮报销不说,4辆“汽车场”电子战系统也被打成了废铁。

    损失点儿火炮,莫德里奇还能承受,毕竟他手里的火炮多,可电子战系统全毁,莫德里奇就有些扛不住了。

    要知道那可是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制电磁权的核心装备,失去了就等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失去了电子保护伞,此消彼长之下,合成营会给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极大的压力。

    即便最后的胜利依旧属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却免不了要付出巨大代价。

    而这并不是莫德里奇想要看到的。

    要知道某国师承于前苏联,并且长久以来都是在苏联机械化兵团阴影下过活的,老师打学生,自然要胜的轻松写意才是,如果吃力且损失惨重,那不等于是说老师的水平快要被学生赶上来了?

    这让好面子的毛子们面子往哪儿搁?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碾过防线

    可现如今,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已经损失了所有炮兵的六分之一,电子战兵力的四分之三,与此同时要面对着合成营6辆96式坦克和12辆86式步兵战车组成的尖刀,撕裂防线的风险。

    尽管此刻己方的24辆T—80坦克和24辆BMP—3型步兵战车已经对合成营的尖刀形成了钳形合围的态势。

    然而问题的关键也就在此处。

    两支分别由24台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铁拳,主要目标是整个合成营。

    然而此时依旧实施这个原定计划,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薄弱的结合部必将被合成营的尖刀刺穿,届时整个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指挥系统都会陷入混乱。

    可要是放弃合成营围歼突出的来犯之敌,尽管能将这股敌人悉数歼灭,但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战略意图也必然被合成营所察觉,在进行装甲钳形攻势必然失去了先机。

    要知道合成营的装甲力量可不弱,装备有18辆96式主战坦克,24辆86式步兵战车,并配属若干装甲抢修车等支援保障车辆。

    整体的数量上虽不如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但合成营的配置更合理,后勤保障更有利,是可以通过高效的保障措施,弥补数量上不足。

    因此在装甲力量上双方可谓是半斤对八两。

    而这也是莫德里奇上校最忌惮,因为合成营并没有使出全力。

    怎么办?

    “有多少武装直升机装了夜视系统?”在指挥所内徘徊片刻,莫德里奇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开口询问自己的参谋。

    “米—24上是没有配备的,米—28有到是有,问题是稳定性不太好,看东西不但抖动的厉害,而且容易误击……”

    “不管那么多了……”没等参谋把话说完,莫德里奇上校便大手一挥:“向合成营进攻的方向多打些照明弹,用武装直升机配合步兵的反坦克武器,给我灭掉这股力量!”

    依旧维持装甲钳形攻势这个基本态势不变。

    原因很简单,在莫德里奇上校看来,我用绝对的实力硬吃合成营,即便是不太好看,但胜利终究是胜利。

    之所以会有这个判断,原因很简单,合成营的防空火力配置太弱,只有区区两辆红旗—7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无法进行行进间的伴随防空作战。

    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配置在两翼装甲突击群当中,能够在装甲部队行进间进行伴随防空任务的“道尔M1”野战防空系统完全是被碾压的存在。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合成营并没有专用的武装直升机,所使用的是利用直—12中型运输直升机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武装版。

    虽然有一定的战斗力,不过与专用的武装直升机相比,槽点实在太多。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整个合成营只装备了4架。

    真要是打起来,就这区区4架玩意,还不够“道尔M1”野战防空系统一波带走的。

    不过这还不是合成营最可怜的地方,因为他们最悲剧的是运输直升机,只有可怜的一架直—15,关键时刻除了转运合成营指挥所核心成员外,办不了任何事情。

    至于像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利用所属的12架米—171运输直升机,进行蛙跳式跃进,大纵深迂回包抄,合成营想都别想。

    本来面对双方在防空和航空力量上的差距,莫德里奇上校还想打个巧仗,用他优异的战略战术,零敲碎打的轻松赢得对手,毕竟靠头脑拿下,总比霸王硬上弓来的文雅点儿,哪怕结局都一样。

    结果发现,对方就跟瞎子一样,对他的文雅非但视而不见,反而先发制人,伸手就抓花她的脸,踢碎了他的裤裆。

    这下莫德里奇终于是火了,反正结果都一样,那就上老毛子的传统艺能吧,直接用强,就不信老子力气大,你个小小的合成营能撑多久。

    事实上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上下对莫德里奇文雅的那啥并不感冒,反正脱光了都一个样,扯那些没用的有啥用,最后还不是那一哆嗦的事儿。

    所以但莫德里奇上校强攻的命令发出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传来一阵阵的“乌拉~~~”嘶吼。

    旋即整个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从谦谦君子瞬时成为狂猛巨汗,直接冲着合成营就碾压过来。

    尤其是距离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第6连和防空第7连结合部4公里的地方,无数照明弹直接将漆黑的夜照得如同白昼。

    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第6连一部,配合纵深地带由米—171直升机运送过来的第3连的一部组成新的防线,与此同时数架米—171直升机装载着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直属的便携式反坦克作战分队的五具“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及其配属的操作人员和弹药,从防空第7连一侧快速向合成营的尖刀侧翼插去。

    与此同时4架米—28武装直升机也已经从后方的基地出发,数分钟后就会感到正面战场。

    “合成营这6辆96式坦克和12辆86式步兵战车算是要交待在这儿了!”

    整个战场上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合成营的尖刀已然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两翼的俄军快速推进,已经开始大纵深穿插,如此情况下,合成营这支尖刀已然成为孤军,这也是为什么伊莫拉汗上校见此情况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在一旁的瓦杰帕伊少将却不屑的撇撇嘴:“这不是部队的错,而是指挥官的问题,合成营的小满中校显然脑子出了问题,这要是我们新德里的军官,就算进攻也会把所有力量全部压上,这叫毕其功于一役,看来某国部队多年参加实战,作战指挥能力下降的很严重呀~~~”

    说这话时,瓦杰帕伊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有跃跃欲试的欣喜,要知道某国和新德里在边境上龃龉颇多,如果某国的部队都跟合成营这种战力水准,新德里不介意在某个时间段扑上去咬上一口。

    正因为如此,瓦杰帕伊可谓是乐见其成。

    然而就在瓦杰帕伊话音渐落之际,大地忽然一阵的颤抖,之前沉寂的合成营炮兵再次将怒火倾泻在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第6连和防空第7连结合部上。

    12门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和6门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采用的是最狂暴的急速射,炮弹是又急、又多、又准,转眼间就把结合部的防线砸碎了不说,就连侧翼穿插的几个反坦克分队也被犀利的炮火给覆盖。

    而此时合成营担任尖刀的12连86式步兵内已经开始释放步兵,旋即步坦协同、步炮协同、坦跑协同交织在一起,上演了一场经典坦克、火炮和步兵之间完美的配合,直接碾过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防线……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强的有点儿过分

    “这怎么可能!”

    眼看着合成营的尖刀犹如热刀切黄油一样,瞬间就在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第6连和防空第7连结合部上撕开一个两公里长的大口子,那些观摩的外军观察员们当时就惊了。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克里姆多上校直接就从座位上弹起来,难以置信的透过望远镜看着眼前的一幕,旋即转过头看向其他几位军事观察员:“合成营的这轮炮火急袭,你们有把握扛下来吗?”

    现场寂静一片。

    没办法任谁遭遇到刚才那种将稳、准、狠发挥到极致的炮火急袭,都得被直接打得找不到北。

    尤其是瓦杰帕伊少将经常挂在嘴边的新德里精锐部队,更是撑不了多久就会溃散。

    也正因为如此,瓦杰帕伊少将的脸色是所有外军观察员中最难看的一个,没办法,某国部队要是拉胯,那新德里还能在边境上呈呈威风;可要是像刚才那轮火炮急速射展现出来的威力和素质,那新德里所谓的精锐还不得被某国在边境上吊打!

    不过脸色难看归难看,瓦杰帕伊少将的面子却不能丢,于是冷哼一声:“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反炮兵火力马上就能敲掉合成营的炮兵,看着吧,不出五分钟,合成营的炮兵就会灰飞烟灭!”

    似乎为了印证瓦杰帕伊少将的论断,在合成营尖刀突破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防线的一刹那,刚刚调整完阵地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炮兵部队便像合成营的炮兵阵地倾泻反击的怒火。

    然而吊诡的是,合成营的炮兵非但没有被打掉,反而顺着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炮兵部队射击的方向,来了两轮急速射,造成2门2S19型152mm加榴炮,3门2S1型122mm榴弹炮以及4门122mm火箭炮的彻底报废,连同之前损失的7门火炮,两轮炮战下来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超过三分之一的炮兵力量被摧毁。

    这个消息传到观摩区后,瓦杰帕伊的反应与合成营尖刀突破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阵地时克里姆多上校的反应一样,几乎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这……这怎么可能!”

    ……

    “这怎么可能!”

    同样的话,莫德里奇上校在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内同样嘶声的吼了出来:“谁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反炮兵火力毫无效果?为什么明明数量更多,优势在我的炮兵反被对方压制?谁能告诉我!”

    指挥所内一片寂静,除了隆隆的枪炮声外,就只有参谋们难以抑制的呼吸声。

    没人能给莫德里奇答案,原因很简单,根据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炮兵雷达给出的结果,合成营调整后的炮兵部队异常的诡异。

    并非是传统的一字排开的阵列,而是围绕一个方圆12公里的丘陵,进行了极其分散的点状布置。

    起初得到这个消息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指挥所上下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点状布置的确可以有效的规避反炮兵火力的杀伤,但相应的指挥和组织协调难度也成倍增加。

    因为不同炮位的火炮需要不同的参数才能够打击到目标,这就增大了前方炮兵侦察兵和后方炮兵操作手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此类布置往往都是经过前期精密勘测,确定各炮位射击诸元,且经过相当缜密的校射后才可以实施。

    可合成营来到这片训练场不过几天的时间,连场地不过将将熟悉,哪有时间勘测地形,校射弹道。

    然而刚才合成营炮兵的表现就跟在这里驻扎十几二十年的老部队一样,不但打得狠,而且打得异常精准。

    这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反应速度初期的快,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刚刚调整完的炮兵刚开火儿,合成营那边就仿佛早已洞悉一切似的,立刻完成调整,直接就把反反炮兵火力倾泻过来。

    结果就是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这边第一轮火力准备不足,缺了准头,没给合成营造成什么损失;但合成营的炮弹却跟长了眼睛一样,直接打掉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9门火炮,迫使其炮兵不得不再次转移阵地。

    莫德里奇怎么说也是从苏联时代过来的人,对炮兵不但情有独钟,而且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自信,要知道无论是当年的苏联,还是现如今的俄国,炮兵可都是他们的支柱,也因此在炮兵技术和作战效能上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

    可今时今日,两次炮战被对方打了个2:0,笃信大炮主义的莫德里奇上校的老脸真的是挂不住了,想不发火都难!

    然而就在莫德里奇对着手下的参谋班子在准备骂几句出出气时,一侧的无线电中突然传来右翼指挥官疲惫的呼叫:“我们遭到敌方猛烈的火力打击,已经有4辆T—80,6辆BMP—3步兵战车,3辆‘道尔M1’防空系统全部被摧毁,目前对方的火力依旧很猛,我们无法按时抵达指定地点,是否可以暂缓攻击?”

    听到这个消息,莫德里奇上校脑瓜子嗡~~~的一下,很明显合成营的炮兵部队趁着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炮兵转移阵地的有利时机,迅速转移目标,给右翼的俄进攻部队来了一次集火!

    损失惨重自不消说,关键是进攻受阻麻烦可就大了,然而还没等莫德里奇做出绝对,无线电那头的右翼指挥官便绝望的惊叫道:“直升机,是合成营的直升机,我们的坦克……天呀……合成营的主力……完了,完了,右翼完了……轰隆……”

    随着一阵刺耳的爆炸声过后,无线电内便传来导演部协调员冰冷的话音:“你们的右翼指挥官已经被击毙,整个右翼完全崩溃……”

    莫德里奇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儿没直接晕过去。

    没办法,整个过程实在是太快了,从合成营炮兵集火,到仅有的四架兼职武装直升机扑过来,再到无缝衔接的合成营主力蓄力已久的左勾拳,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得简直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演一场早就彩排好的秀~~~

    这NM还是那支曾经师承于苏联的某国军队吗?简直强的有点过分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我的指挥所在天上

    有这种看法的不止是莫德里奇,位于观摩区的一众军事观察员们同样被这急剧变化的一幕给惊呆了。

    没办法,合成营兵力的运用,时机的把握,战术的衔接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

    尤其是四架直—12武装型在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右翼所属的3辆“道尔M1”野战防空系统被摧毁后,立刻全部压上,犹如四头饥饿已久的野兽,对着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右翼的装甲集群肆意屠戮。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手堪称双方胜负的关键点。

    然而想要达成这个关键点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火炮毕竟不是导弹,打击精度上略有不足,因此谁也不敢保证一次火力奇袭就能把对方的防空兵器全部带走。

    这需要对战场全局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能力,也就是西方国家经常挂在嘴边的战场单向透明才能办得到。

    否则无论是谁都无法判断一次火力打击的效果,除非……

    难道合成营已经做到了战场单向透明?

    伊莫拉汗上校和克里姆多上校等一众来自中亚地区的军事观察员们,一个个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至于那个喜欢夸耀新德里精锐的瓦杰帕伊少将则满眼都是恐惧。

    没办法,从合成营与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交战到现在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不用过多的解释了,合成营已然达到了战场单向透明的程度。

    不然怎么解释合成营的炮兵怎么能反应这么迅速?

    又怎么解释四架直—12能在第一时间衔接火炮的打击,直接突入装甲集群?

    然而无论是难以置信的,还是异常恐惧的,此时此刻各国军事观察员都已经对演习的胜负不关心了,因为此刻他们迫切想要知道,合成营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要知道合成营从兵力兵器的配置上并不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几个中亚地区的精锐机械化营。

    尤其是装备方面,无论是83式自行火炮还是96式主战坦克,亦或是86式步兵战车,都与90年代中后期研制的新装备差距甚大。

    至于航空力量方面,合成营更是拉胯,竟然连一架专用的武装直升机都没有。

    运输直升机也只是演习前得到一架直—15,算是聊胜于无。

    这样的配置,别说在俄国了,就是在中亚地区那也是一抓一大把,若非如此,各国军事观察员也不可能在战前看衰合成营了,实在是跟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没法比。

    可事实却是合成营凭着手里并不先进的装备,硬是以一记漂亮的左勾拳不但打崩了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右翼,而且迅速偏转,对着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核心阵地实施了一次教科书般的“进攻力学”表演。

    硬是在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左翼回撤前,把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指挥所给敲掉,并最终完成了对其左翼的合围,取得最终的胜利。

    整个过程快的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对伊莫拉汗上校和克里姆多上校这样的资深军事观察员来说,当四架直—12突入装甲群的那一刻,胜负就已经分晓。

    所以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在猜测合成营用的是什么办法做到的战场单向透明。

    没办法,实在是这套办法对中亚几个国家的军队来说有活力实在太大了。

    以往的老旧装备不用更新,更不用添置什么出格的另类装备,就凭着手里已有的家伙事儿就能打得装备有T—80,BMP—3,道尔M1,米—28等一大批世界顶尖装备的精锐部队满地找牙。

    这就好比一位下盘不稳的老司机,忽然用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重新枯木逢春,车技狂飙,自然会引来众多老司机的瞩目是一个道理。

    试问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谁不想要?

    然而有人对合成营这套战场单向透明的东西求贤若渴,有人就会对此异常惊惧,就比如说瓦杰帕伊少将。

    如果某国部队中都建立了如同合成营这样的战场单向透明体制的话,那新德里位于边境上的部队该怎么办?

    还不得被人拎着脖子吊起来各种打!

    本以为某国十几年没打仗,战力应该有所退步,没想到……

    唉~~算了,这几年还是在边境上安稳点儿吧!

    瓦杰帕伊少将打定了主意,便颓然的一叹,默默的走出了观察所。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朝着演习的中央奔去,因为他们要到哪里找到合成营的指挥官小满中校,问问这类战场单向透明如何怎么做的。

    抱着类似想法的还有莫德里奇上校,这一次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输的实在是莫名其妙,从右翼崩溃,到最后的战败,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以至于莫德里奇都觉得跟自己对线的不是某国的合成营,而是灯塔国的骑兵营。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输了,而且是以最迅速的方式输掉的,莫德里奇上校哪怕再不能接受,也要面对现实,但也正因为如此,莫德里奇上校很想知道强大的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怎么就被合成营给打崩的。

    于是在演习结束的第一时间他就联系了合成营,希望能跟小满中校见一面,结果他乘车来到合成营的指挥所时却愕然的发现这里不过是个空架子,除了几个交通壕和伪装网外,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合成营的指挥所不在这儿?”莫德里奇有些疑惑,可就在他准备要让手下的参谋再次联系合成营时,天边突然刮起一阵烈风,旋即绿红相间的航迹灯,伴着螺旋桨的沙沙声由远及近的传来。

    莫德里奇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很快的一个巨大的黑影从空中缓缓下降,很快便在草地上停稳,紧接着舱门打开,小满中校带着几位参谋跳下来,迎着莫德里奇大步走过来。

    “你……你……你不在自己的指挥所里?”

    见到小满的第一句话,莫德里奇没有寒暄,而是直接问出的自己的疑问。

    小满闻言却笑了笑:“不,上校,我一直都在指挥所里,只不过与你们不同,我的指挥所一直在天上……”

    小满说着用手往天上指了指,笑容愈发的温和可亲……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新一代直—15

    然而与态度和蔼的小满相比,莫德里奇就显得很是愕然。

    空中指挥所他不是没见过,比如预警机,再比如专门的指挥机;但将一个营级指挥所放在一架直升机,而且还是一架中型运输直升机,那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抛开敌方的防空火力不谈,但就直升机这类平台而言,是很难承担复杂的作战组织行动和战役布置的。

    毕竟直升机内部的空间有限,很难安放全部的电台、通信设备和总体态势的相关地图和沙盘。

    特别是复杂的作战形容,光通信通道就多达十数条,甚至上百条,这么大的容量,只有地面指挥所才能放得下,小小的直升机根本就办不到。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直升机平台中的噪音特别大。

    试想一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无数电台汇报战况,此时直升机螺旋桨跟拖拉机一样咣当咣当的响是个什么感受?

    能不能听得清楚前线情况到是其次,关键是影响作战效率。

    正因为如此,除了一些小分队会考虑在直升机上设置指挥机构外,建制稍微大一点儿的部队都不会考虑直升机这种平台。

    不然的话,旁的不说,历来讲究机动性的苏联\俄国陆军早就闷头去搞了,一个灵活机动的指挥所,比一个立在某地不能动弹只能被动挨打的指挥所好处不要太多。

    问题是,直升机固有的缺陷解决不了,即便想法好也落实不下来!

    可是现在,合成营竟然将自己的指挥所设置在直升机里。

    如果放在战前,莫德里奇估计会当个笑话,一笑了之;然而此时此刻,胜利的合成营任何的动作都会让莫德里奇认真对待。

    而此时伊莫拉汗上校和克里姆多上校等一众外军观察员也悉数赶来,听闻合成营的指挥所是放在一架中型运输直升机上,都跟莫德里奇一样十分愕然,但他们的反应却很快,当即便要求参观参观这座可以飞行的指挥所。

    小满也不犹豫直接让手下的官兵把周围的灯光打开,顷刻间草原的一处便被点亮,紧接着无论是伊莫拉汗还是克里姆多,亦或是莫德里奇,全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

    只见灯光的正中央停着一架有别于苏系风格,同时也不同于美系风格的全新直升机。

    机身肌肉感十足,线条分明,从机身后部开始一条饱满的尾梁直接延伸后尾桨,如同美制“黑鹰”直升机一样,不但浑然一体,而且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机体中部是一扇可以横推到机体尾部的抽拉式大侧门,目测足有近2米宽,两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并排跳上去都绰绰有余。

    五叶大侧旋螺旋桨显得霸气十足,配合机身上布置的光电探头、通信天线、雷达系统,令整架直升机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生猛感。

    “这……这……这……就是直—15?”

    莫德里奇看着灯光下的直升机,一双蔚蓝色的大眼睛睁得老大,难以置信的朝着小满问了一句。

    其实不止是莫德里奇,伊莫拉汗和克里姆多有着同样的疑问。

    没办法,作为这些年军事交流的重要伙伴,俄国和中亚国家经常派遣代表团访华,对国内相关装备是有一定了解的。

    直—15虽然没有被部队大规模采购,但也有少量装备,用于对外展示,万一被那个国家看上,不还能赚点儿外汇补贴补贴家用不是。

    所以无论是莫德里奇,还是伊莫拉汗和克里姆多不但见过直—15,甚至还亲自登机体验过。

    正因为如此,当他们听说合成旅的航空运输力量只有一架直—15,就懒得去看了,再加上合成营以草原气候不利于保养,日常把直—15用伪装罩遮盖的死死的,这些见过直—15的人就更加没兴趣了。

    左右不过就那样,且只有一架,在神秘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结果今时今日合成营的直—15终于展露真容后,众人方才发现,此时此地的直—15,与曾经他们见过的直—15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两架不同的直升机。

    老款直—15为了充分发挥通用直升机的功效,在机身上设置了三个舱门,即左右侧开舱门以及尾部悬吊舱门。

    当时中国腾飞认为这样设置有利于官兵快速登机的同时,可以方便装载更多的技术兵器。

    然而宽度只有两米的货舱,即装载不了轻型机动车辆,又因此造成侧开门过小,造成固定机枪或榴弹发射器安装受限,最终造成整体的使用很不灵活不说,细短的尾梁也造成操纵上的一些难题,导致老款直—15实际使用中被飞行员诟病颇多。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老款直—15自始至终没有得到部队的青睐,算是中国腾飞这么多年来为数不多的失败项目。

    这要是放在其他单位,失败也就失败了,型号砍了再来新的就是了。

    可中国腾飞的当家人是谁,那是号称最懂航空界的庄建业,过日子精打细算到骨子里的男人。

    直—15前后历时9年,总研发费用超过80亿人民币,期间所诞生的复合材料蒙皮,一体化桁梁成型,无轴承螺旋桨,轴-减速器一体化等技术,为后来中国腾飞研制生产直—8plus和直—8plus-MAX两款重型直升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也为直—12直升机以及专用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创造了条件。

    就是这么一个承上启下的型号,庄建业这么一个能把全有潜在技术榨出残渣的家伙怎么可能说弃就弃。

    要知道国内的通用直升机市场不是一般的大,俄国直升机工业公司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根本原因还不是他们的米—171通用运输直升机在国内很畅销

    正因为如此,在庄建业亲自主持下,直—15后续改进型在九十年代末便上马。

    当然了,新一代直—15的研制并没有沿用之前闭门造车的思路,而是充分吸收美、俄等先进国家通用直升机的经验。

    特别是美国的先进理念,对相关团队影响很深,恰好国内装备了相当一部分美制S—70“黑鹰”直升机,团队在充分吸收美国产品的优点后,将其悉数用在了新一代直—15身上,这才造就了今时今日不同以往的场面!

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陆军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

    当然了,这些幕后的事情小满也不可能说,此时此刻他虽然面容含笑,但目光中流露出的紧张之色却比之前演习时还要浓郁几分,只不过天色黑暗将这一切遮掩住罢了。

    没办法这套向外军介绍本国装备,顺带拉人头入伙买单的做法,那个叫郑权礼的上司更熟,他一个一线部队的指挥官哪懂这些。

    实际上本来这场面也应该是郑权礼亲自上阵,没办法,作为对外军事交流的一把旗手,郑权礼可不止交流的好,带货更是一把好手,然而今天不巧,演习结束后位于后方边疆区乌鲁市的联合指挥司令部要求郑权礼做专题汇报。

    实在是抽不开身,就只能让小满这个战场老手,带货菜鸟顶上来。

    想想落地前郑权礼将装备推销上升到的高度,小满心里就格外的忐忑,这要是一单都弄不出去,明年他的蓝军部队数字化改造是不是又要延期了。

    于是小满在紧张之余也打起12万分的精神,郑权礼那种花哨的带货方式他是半点儿不会,那就拿出给首长介绍战役意图介绍装备总是可以的,所以小满在言谈举止中那叫一个有板有眼,毫无生趣可言。

    但却是干货满满:“新一代直—15的正式名称是直—15D‘急先锋’,属于国内部队装备的新一代通用武装直升机,具体参数是长18.15米,旋翼直径16.36米,高4.52米,其中机身长14.98米,最大宽度2.6米,主机舱长4米,宽2米,高1.45米。

    空重4968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514公斤,内部最大承载量3.5吨,外部最大调运挂载量为4吨,配备两台WD—49Z型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640千瓦,相当于2230马力,具备良好的高原使用性能……”

    小满的介绍的非常详细,虽然枯燥,但莫德里奇听的却格外的认真,原因很简单,直—15D“急先锋”与老款的直—15的确有着很大的提高。

    最直观的就是机体高度,由老款的5米多,调整到现如今的4.5米;相应的机舱内高度也被削减到1.45米,相较于老款接近1.6米的舱内高度要少了不少。

    可也正因为如此,直—15D“急先锋”更贴近部队的实际需求,舱内高度高的确可以带来体积上的优势,可以运送一些大尺寸装备,可问题是需要直升机运送大尺寸装备的情况并不多。

    若真有重要的重型装备的话,重型直升机又不是吃干饭的,无论是舱内运输还是吊装,重型直升机都是一把好手。

    而通用直升机最突出并不是运输而是“通用”这个多面手属性。

    换句话说,这类直升机不但要随叫随到,而且可以客串多种任务属性,于是灵活便成为这类直升机不可或缺的关键。

    老款的直—15显然在灵气儿上差了不少,高大的机身不但另其机动性差了很多,更关键的是战场生存能力值得怀疑。

    更重要的是由于体积过于巨大,陆基方面的还好,大不了重新搭个棚子塞进去就行;海军舰艇尾部的直升机机库怎么办?

    总不能因为老款直—15尺寸不合适把十几条军舰的尾部机库全拆重建吧,那代价可就太大了。

    而不能上舰的直升机有什么脸面叫通用直升机!

    就好比是俄国的米—171,运输人员的确是一把好手,可抛开这项基本的功能外,米—171可应用的场景就太少了,既不能上舰,高原性能又很一般,且动力系统小毛病多,后期维护成本大。

    简直就是通用直升机界的一股泥石流!

    好在米—171直升机技术比较成熟,且产能巨大,价格也还算公道,对某国这样短时间内需要批量装备的国家而言算是不错的过度选择。

    直—15D“急先锋”就不一样了,在保留老款直—15优良载荷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机型的可操纵性和通用性,使得直—15D“急先锋”更接近于美军的“黑鹰”这类真正的通用型直升机,而不是老款那种鸡肋般的存在。

    就拿这次合成营装备的直—15D“急先锋”来说吧,真正的名称叫做直—15D-pro型陆军数字化指挥直升机。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承担营—团级别的战役指挥、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是目前国内探索陆军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平台,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将会和地面可移动指挥车辆、固定式数字化指挥所共同构建起国内营—团级别的数字化战役指挥系统。

    作为国内第一支专业的蓝军部队,同时也是陆军数字化改革的重点单位,小满所在的蓝军部队优先装备了两架直—15D-pro直升机。

    上面搭载有中国腾飞开发的ZNB—110型陆军数字化专用数据链系统,配合同样由中国腾飞开发的ZNB-DL数据终端,可以实现直—15D-pro直升机与炮兵、步兵、装甲兵、工兵、防空兵等诸兵种的互联互通,从而完成指挥上的无缝连接和快速高效。

    当然了,这样一款力量倍增器似的装备,售价上一如既往的保持了中国腾飞长久以来的传统,那就是贵。

    一架直—15D-pro直升机的售价就高达4.5亿人民币,若是算上终端的话,售价直接飙到6亿人民币。

    所以蓝军部队勒紧了裤腰带也就拿出11个亿,购买两架直—15D-pro直升机,和足够装备一个加强营的终端系统。

    然后……然后……然后就把两年的经费画了个底儿掉。

    以至于原本的换装99式坦克和04式步兵战车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红旗16防空导弹替代老旧的红旗7也只能无奈作罢。

    至于规划中的地面可移动指挥车辆、固定式数字化指挥所的构建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没钱支持,以至于负责这两块的制造厂商对中国腾飞那叫一个怨声载道,直骂庄建业是个满嘴獠牙的吸血鬼。

    一口下去把蓝军的血抽干了,让他们怎么活?

    庄建业对此连理都懒得理,这么多年类似的指责多了去了,如果处处都要搭理,那他庄大懂王一天啥也不用干了,整天专职撕逼就行了。

    更何况就算中国腾飞没拿出陆军数字化指挥系统,其他两家就能按时拿出来,抢得蓝军部队订单的先机?

    做梦还差不多。

    要知道,作为亚洲最大的软件制造商、数据维护供应商、卫星运营商、高端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半导体巨头,基于直—15D-pro直升机为核心的陆军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中国腾飞整整死磕了5年。

    半点基础都没有的其他两家别说五年了,就是在给五年也未必拿得出来!

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YYDS—6模块化无人机

    所以选择中国腾飞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自由美丽间已经率先建成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陆军部队,即美陆军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并在伊拉克经受了实战的检验,整体效果好的不得了。

    这对一直摸着鹰酱过河的可爱小兔兔的触动特别大。

    海湾战争到现在,自己连机械化还没完成,潮流就开始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呼啸而去。

    可爱的小兔兔只能无奈的叹口气,没办法,除了埋头继续追别无他途。

    当然了,为了谨慎起见,陆军部队并没有将数字化部队建设一次性全铺开,毕竟理念涉及太多的新理念、新战法需要摸索,因此便责成郑权礼领导的蓝军部队一边建设、一边摸索,最终在演习场上真刀真枪的看看,自家的系统到底可不可靠。

    这可是个大工程,要知道数字化陆军部队必然是未来部队建设的一个重点,如果能把蓝军的项目拿下来,将来向全军推广时也会占得一份先机。

    于是蓝军的招标书一出,就吸引了国内十多家承包商竞争,然而在这么多承包商当中只有中国腾飞的基于陆军航空移动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指挥、侦察、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最高。

    当然也是最先完成研制定型的产品。

    既然如此,蓝军部队自然要装备上试试深浅了,毕竟蓝军部队也快等不起了,眼瞅着在过几年就要2010年了,陆军部队要是还不转型升级,就真的要落伍了。

    所以不管好坏,蓝军部队都要优先列装。

    当然了,这其中中国腾飞也不是没夹带私货,就比如说航空平台,蓝军方面更中意直—8plus重型直升机。

    不过中国腾飞却以改装难度太大,成本难以控制为由给否了,反而推出直—15D“急先锋”这款新品作为改装平台。

    原因嘛,自不必说,还不是为了给直—15D打开销路。

    急于装备数字化系统的蓝军也没办法,就在平台方面让了一步,但也提出了几个更加苛刻的要求。

    只要蓝军接受直—15D,其他的中国腾飞一切都好说。

    于是这份价值11亿人民币的合同就此敲定。

    当然了,这些事情小满是不会跟莫德里奇等人说的,他不过是让几人近距离的参观下直—15D“急先锋”搭载的设备,就光电吊舱、目标显示系统、兵种协调系统和综合任务计算机聊胜于无的介绍了一遍。

    就这也多半是使用体验,内部具体原理小满也说不清楚,毕竟他也不是专业的。

    可既便如此还是让莫德里奇等人看得是眼花缭乱,只觉得这一切仿佛都是幻觉,不大的直升机舱室内,六、七块屏幕,八、九个键盘,五、六个成员,居然就主宰了整个战场?

    “小满中校,我觉得光凭这么一款飞行的指挥所不足以左右整个战场的局势,尤其是你们发动的左勾拳,对战场的判断精准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我不相信当时你的直升机敢靠的那么近!”

    就在众人的疑惑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伊莫拉汗上校率先开了口,问题直至核心要点。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克里姆多上校点点头,补充道:“还有两次炮战,据我所知无论是83式152mm还是89式122mm,这两种火炮的操作难度都特别大,而你们竟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好火炮角度,难道连基本的诸元解算都不用嘛?更重要的是你们采用的还是分散炮兵战术,这对炮兵的素质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你们那些只参加了不到一年训练的新兵是如何做到的?

    别跟我说你们的直—15D直升机那个时候抵近了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深远纵深,哪里的道尔M1和铠甲S1两款专打直升机的防空系统都不是吃素的!”

    两个人的话,犹如两把利剑突然就架在小满的脖子上,其他国家的观察员闻言,也都用疑虑的目光投过来,那无声的言语仿佛在说:都是业内人士,拜托说点儿实在的好不好?别总那些没用的,你们的战场单向透明到底怎么弄的,赶紧痛快说!

    而其中目光最复杂就要数莫德里奇了,实际上他肚子里的疑问比在场的任何人都多。

    如果仅凭直—15D直升机,莫德里奇打死都不相信能发挥那么大效果,要知道无论是两次炮战还是合成营发动的左勾拳,近卫第82机械化步兵营的野战防空系统一直处于警戒状态。

    换句话说,当时直—15D直升机只要一冒头,莫德里奇这边就保证能将其击落。

    正因为如此,小满乘坐的直—15D直升机当时最有可能的位置也就是合成营后方纵深地带,靠近炮兵阵地的位置,再往前就进入防空系统的射界了。

    这在这个位置,左勾拳的惊艳还能解释得通,两次炮战可就圆不过去了,要知道两者相距几十公里,直—15D直升机的电子眼就算瞪瞎了也看不了那么远。

    可吊诡的是,小满不但判断准确,而且反击格外的洗礼。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可以说,来的路上莫德里奇的脑袋瓜子就已经被问号给填满,如果四下无人,莫德里奇或许还能问问,可问题是现如今在场这么多外军观察员,以前还是他们俄国的小老弟儿,自己输了本来就够丢脸的,这要在不耻下问,这老脸今天算是真没了。

    所以,那么莫德里奇在如何疑惑,再怎么复杂,那个高冷的架势还得端着。

    好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一众小老弟儿挺给力,把他想要问的大部分都问出来了,于是莫德里奇也就可以根吃瓜群众一样,默默的注视着小满了。

    小满没想到这些人如此的迫不及待,他还没把今天的重点直—15D直升机介绍完呢,这些人就要看下一个,好在之前郑权礼叮嘱过小满,要像对待自己亲媳妇儿一样,对待这些外军,有什么要求,满足就是了,只要能乖乖掏钱买东西比啥都强。

    因此小满也不恼,而是带着几人来到直—15D直升机的侧后方,指着一处好像是蜂窝状的发射装置说道:“各位请看,这便是我们能够远距离发现并判别地方的关键所在,YYDS—6型无人机!”

    说着,小满从上面抽出一架,然后在旁边军官的帮助下,快速将无人机机头部位拆下,换上一个装有光电探头的机头,旋即又将装好的拆下,装上一个不满天线的新机头。

    莫德里奇见状一双眼眸瞬时睁大,再也顾不得面子,惊呼道:“模块化,是模块化无人机……”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变游戏规则

    也难怪莫德里奇会如此态度。

    作为从苏联时代过来的职业军官,莫德里奇的见识可不是在场那些外军观察员能比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的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元帅便推动过一次苏军的军事改革,旨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苏军的单项战场透明,进而令苏军可以毫不费力的在进攻中获得胜利。

    所以从那时开始,可以如同积木一样随意拼接的模块化装备和编制便被苏军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七十年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主流。

    然而由于奥尔加科夫元帅的观点过于新颖和超强,导致很多想法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再加上苏军入侵阿富汗,导致经费吃紧,无力承担庞大的研发费用。

    至1984年奥尔加科夫元帅被免去苏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后,这项很有前瞻性的军事改革也就戛然而止了。

    不过苏联终止的改革并没有就此消亡,反而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国落地生根,最终形成了美军1986年版的军队编制计划纲要。

    而后通过入侵格林纳达,利比亚“黄金峡谷”行动等一系列局部军事冲突,将这套军事改革再次细化,加强;最终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当中向世人展示了美军超越时代的战斗力。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美国陆军灵活多变的战斗编成方式,两个机步旅一个装甲旅就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两个装甲旅,一个机步旅就是装甲师或装甲骑兵师。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些旅级战斗队以及下属的营级战斗队是可以根据战场形势随时调整编组的,这便是美军引以为傲的模块化编组。

    由此延伸到武器装备上,美军也希望能够做到一车多能,一机多用,一船多型,一弹多效。

    于是地上跑的有了史瑞克轮式战斗车辆,以此为平台,加装不同模块可以形成步战车、反坦克突击车、支援榴弹炮、战场救护车甚至是工兵维修车。

    天上飞的有了F—35,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一机三型,绝对是航空器中的前无古人的旷世之作。

    水上游的有了濒海战斗舰,多装垂发模块就可以化身防空\对地攻击作战舰艇;加强声呐和反潜武器那就是妥妥的反潜高手;放上排雷装置,又能无忧无虑的专心扫雷。

    至于炸人的,那就是根据MK82航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或超视距攻击武器了……

    总而言之,美国人是将模块化研究到骨子里去了。

    既然如此,无人机这个领域美国人同样是不能放过的呀,所以早在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的相关学者就提出几个模块化无人机的构想。

    那场面就跟多功能螺丝刀换刀头一样,赋予了无人机更大、更广阔的任务边界和战术可能。

    甚至有位美国专家甚至提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发一套系统,可以令多批次无人机拥有各自独立的运行能力,就如同鸟群一样,可以自由的散开、组合,发现目标后即可告知后方指挥部,也可根据指令独立或集群式攻击。

    且这样的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场地、不同任务、不同环境更换成不同的光电探头、通信系统、杀伤战斗部等,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模块化作战方式,从而令未来的战争更富有进攻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己方的伤亡。

    这还不算,那位美国专家在那次小规模论坛上甚至预研,未来十到十五年内,美国就可以将这种看似科幻的作战模式应用到实战当中。

    当时这位美国专家的演讲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其中便有当时担任俄国驻美国武官处副官的莫德里奇。

    只是当时的莫德里奇不知道的是,现场还有一位匿名的重量级人物,那就是中国腾飞的总工程师,林光华。

    其他人如何反应不知道,反正当时的林光华是被震撼到了,以至于这位从无人机起家的总工程师在听完那位美国专家的演讲后都有些自惭形秽。

    干了十多年的无人机了,型号推出了十多个,居然在理念上跟美国的业内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那种多批次,多任务属性的模块化无人机难吗?

    对其他人或许很难,但对林光华来说只不过有些小麻烦而已。

    要知道中国腾飞过去十年里一直致力于无人机蜂群技术的研究,并且也在探索无人机多任务方式的实际应用。

    就比如说攻击系列无人机,以及防止以色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中国腾飞都在其基础上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和打击组合。

    与此同时,特在TY系列无人机上应用不同的光电吊舱、雷达吊舱以及通信吊舱以应对不同种类的任务。

    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不就是所谓的模块化无人机了嘛!

    所以对当时以访问学者在美国求学的林光华来说,关键的不是实现的应用技术,而是超前的思想理念。

    好巧不巧的,这位美国专家给了林光华一次头脑风暴和思想上的PUA,让林光华茅塞顿开的同时,也感到一丝紧迫。

    没办法,实在是那位美国专家的两句话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一句是:“这类划时代的装备体系,必将改变未来战争的游戏规则!”

    第二句则是:“美国将在十到十五年内装备这类体系,并应用于实战!”

    时不我待呀!

    当时林光华的脑子里就这五个字,然后就匆忙的结束了访问学者之旅,带着这套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理念回到了国内。

    在与庄建业一番商谈后,随即便在中国腾飞下属的无人机业务板块内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

    然而同样是林光华不知道的是,莫德里奇回国后并没有把这件事向上汇报,原因很简单,因为俄国已经掌握了确切消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并没有在模块化无人机方面下多大力气,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相较于F—35这类复杂的航空项目,简单的无人机项目里的利润太低,让洛马觉得投入大笔资源不值得。

    但做不做是一回事儿,吹不吹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模块化无人机虽然利润低,但逼格高呀,对外一说,洛马很快就要掌握了一种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式装备,洛马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形象立刻就伟岸起来,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对内游说国会山,都能事半功倍。

    既然正主都不操心,莫德里奇这个外人又何必着急,非但如此反而还会嗤笑自己当初聆听演讲时震撼的表情,还是太年轻,不懂老美的套路深。

    结果,就在莫德里奇就快把这段七、八年前的记忆遗忘之际,小满却给他展示了当初那位美国专家设想出来的事物,你说他吃不吃惊,震不震撼?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巡飞弹

    当然是吃惊的不得了;震撼的无以复加。

    没办法,人家当成牛皮吹的东西,某国不但当真的,而且还TM实现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魔幻的事情?

    以至于莫德里奇很想大声的吼上一句,拜托,开玩笑的事情何必当真?你当真了,让我们这些开玩笑的尴不尴尬!

    然而莫德里奇不知道的是,他这边一堆的槽要吐,那边正介绍YYDS—6模块化无人机的小满心里同样满腹牢骚。

    原因很简单,YYDS—6模块化无人机的正式名称中根本就没有无人机这三个字,而是被称作YYDS—6模块化巡飞弹。

    既然是弹,那就证明YYDS—6并不是一款提供侦察、保障通信的辅助类装备,而是一款具备极强打击能力的进攻性武器。

    也正是拥有进攻武器的属性,YYDS—6才更加接近当年美国专家在演讲中描述的那种颠覆战争规则的属性。

    实施也的确如此,因为在中国腾飞为蓝军部队合成营打造的进攻体系中,射程在300公里近程弹道导弹与射程50公里远程火炮之间的巨大火力空白是没有任何武器装备进行填补覆盖的。

    因此战时只能依靠空地协同,利用强—5G或FBC—1A这类对地攻击飞机,对这一空白区域实施不间断的火力突击。

    可问题是,目前陆军部队与空军部队的协同方面只停留在简单的地面呼叫,打击引导以及目标攻击的初级状态,距离美军那种随叫随到,发现即摧毁的高级阶段还差得很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来陆军和空军的装备体系还不完善,其次多军种的联合作战架构有待加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陆军和空军缺乏一种相互连接的介入断口,以实现两个军种在局部战场上信息方面的无障碍交流。

    没办法,谁让两个军种成立以来就是两套独立的作战体系,想要在既定的框架内打通两套作战体系的藩篱不但技术上困难重重,而且成本也十分巨大。

    因此就需要一个媒介将两大战术体系在局部战场上无缝对接。

    YYDS—6巡飞弹便是这样一个媒介。

    按照中国腾飞为蓝军合成营构建的作战体系,全营装备三型共64个巡飞弹,其中综合侦察型巡飞弹16个;通信保障型巡飞弹16个;火力打击型32个。

    得益于中国腾飞在半导体方面的快速进步,64个巡飞弹中都集成了陆军和空军的通讯协议,并通过中国腾飞开发的转换器,可以随时将两个军种的信息实现无缝连接,从而通过巡飞弹这个平台,传输给空军、或者陆军的作战平台。

    当然光有这一点还是无法实现巡飞弹的价值,于是中国腾飞在巡飞弹中应用了其在导航卫星当中应用的一项黑科技。

    那便是卫星星际间的激光通信系统。

    这套系统旨在降低导航卫星对地面系统的依赖,从而实现星际间的信息同享,进而实现全球导航的目的。

    经过天链系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及第一代导航卫星的实际应用,中国腾飞早已将这套技术发展成熟,并成功应用到了第二代导航卫星。

    以至于欧洲航天局为了迫使国内开放几个重要通信频段,禁止欧洲范围内的地面站对国内合作还没实施就完全破产。

    因为国内的第二代导航卫星根本就不需要国外的地面站支持,几颗导航卫星,加上相应的天链数据中继卫星,可以将全球的信号数据源源不断的传回国内。

    而这也令欧洲航天局很受伤,本以为抓到了国内第二代导航卫星的软肋,结果发现,居然是自己的“伽利略”导航卫星又TM落后了。

    而这项技术中国腾飞也没当成压箱底儿的法宝,全部投在航天领域,航空方面同样积极探索,YYDS—6巡飞弹便是最典型的一个。

    当然了,这也得益于中国腾飞在半导体方面的快速进步,若是没有90纳米的制成做基础,中国腾飞也不可能将相关的电路模组做得那么小巧且强大。

    基于此,这64个巡飞弹可就不是普通的单一装备了,而是一张由64个节点组成的空间网络笼罩在战场之上。

    直—15D“急先锋”直升机作为总服务器,统筹这64个节点进行侦查、通信、协调、指挥等一系列战役行动。

    而地面上的火炮、坦克、装甲车、工程车根据加装的终端设备实时的接收来自巡飞弹获得的目标参数、态势动态、毁伤效果等信息,从而快速调整作战力量,实现动态的战场灵活应变。

    与此同时加挂相应接收吊舱的作战飞机同样可以接收到巡飞弹传来的目标信息和战场动态,进而规划合理航线,配合地面部队对敌实施更有利打击。

    当然了,必要时YYDS—6巡飞弹自己也可以亲自上阵,毕竟那32个战斗型也不是吃素的,其中16个配有反辐射战斗部,16个装有末敏战斗部,可以对敌深远纵深的雷达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装甲突击力量实施精确打击。

    如此空地协同,在50公里到300公里的范围内既可以随时引导空军进行战场遮蔽,也可以利用巡飞弹进行精准的点穴攻击,再配合所形成的网络,令己方完全实现战场透明。

    即便使用的是二代装备,也可实现对装备大量三代武器的部队华丽逆袭,甚至直接按着脑袋使劲摩擦。

    正是有这样的杀手锏,小满在最初的计划时,打的可没有现在这么辛苦,炮兵还用转移两次阵地?

    两轮空袭,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炮兵就算不能全部报销,也剩不下什么东西。

    然而主导演习的俄国却在临战前取消了空军支援,理由是想打一场纯粹的地面战。

    没有空中支援就没有吧,反正手里的巡飞弹也不是吃素的,那就用精确的点穴战术对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指挥中心、雷达阵地、炮兵阵地来一场精准的斩首行动。

    然而这份修改后的计划提交上去又被主导演习的俄国给否了,理由是小型无人机的攻击效果有待考证,无法计入演习判定的毁伤效果。

    说人话就是,你用的巡飞弹我们老毛子不认!

    这就让小满郁闷了,本来30分钟就能解决的战斗硬是拖到了一个半小时才结束,合成营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打出来,小满想骂娘的心都有了!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给对方上一课

    可骂娘也没办法,谁让演习的主导方是俄国而不是自己这边,以至于一场酣畅淋漓的现代化进攻战没打成,弄了个四不像,让小满觉得花了蓝军两年的采购经费装备起来的东西,没有用到刀刃上,遗憾的不得了。

    是的,YYDS—6巡飞弹的价格并不便宜,每架高达240万人民币,若是算上各类模块化组件,更是达到320万人民币每架。

    这个价钱都可以买一架小型固定翼飞机了。

    然而YYDS—6巡飞弹长不过1.5米,直径0.3米,翼展1.2米,总质量还不到300公斤。

    若非如此,合成营装备的直—15D直升机上也不可能如同声呐浮漂一样,在机体侧后方装了一部携带8个YYDS—6巡飞弹的发射器。

    不过贵有贵的道理,首先YYDS—6巡飞弹配备的是一台中国腾飞专门为其打造的一款WD—12ML型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具有重量轻,功率大,燃油经济性好的特点。

    正是由于WD—12ML才能够在搭载不到60公斤燃料的情况下,实现4.5个小时的续航时间。

    其次,YYDS—6巡飞弹使用了一部分中国腾飞的雷达吸波材料,配合独特的菱形隐身气动布局,其隐身效果异常突出。

    不说其他的,刚刚结束的演习当中,合成营一共释放了24个YYDS—6巡飞弹巡航弹,结果一直处在警戒状态的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防空雷达却丝毫没有发现。

    得亏主导演习的俄方没有同意合成营使用进攻性巡航弹,否则开战第一时间,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防空部队就会变成聋子瞎子,然后合成营仅有的四架直—12武装型就会肆虐天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YYDS—6巡飞弹搭载的设备就摆在那里,就现阶段而言,成本相低都低不下来。

    所以当时蓝军采购时也是使出吃年的进而买了64架,加上相关零部件以及维护中心建设以及人员培训,一共2.5亿人民币。

    再加上采购直—15D和各类终端、软件、维护的11亿,13.5亿瞬间就没了。

    结果却是除了2架直升机和6辆YYDS—6巡飞弹发射车外,蓝军部队半点儿实质性的进项都没有。

    以至于不少过来调研、视察的首长都在质疑,两年,十多亿的经费蓝军都花在哪里了。

    火炮还是那个火炮,坦克依旧是那些坦克,甚至连步兵的钢盔还是90年代的那种老式的真钢盔,与已经在全军开始广泛配发的新式凯夫拉头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实在是看不出半点儿花了十多亿后所能展现的新锐气象。

    好在当时负责接待的郑权礼留了一手,没跟首长们说,这十多个亿仅仅装备了小满的合成营,蓝军旅其他三个营连个汤水都没分到,口袋就又比脸干净了。

    否则那些节约惯了的首长们保准会一边吐血,一边生撕了郑权礼。

    见过败家的,没见过这么败家,老子留你合用!

    所以无论是郑权礼还是小满都希望来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奈何国内的演习束缚太大,总要给红军面子,每每都是平局,如此一来连合成营三成的实力都没发挥出来。

    于是郑权礼就把目光投向国外,看看能不能在与外军的演习中亮一小手,就这样在郑权礼的争取下,合成营成为此次和平使命的参演部队,并在小满的力争下,将作战方案定为跟适合合成营发挥的新战法。

    当然了,作为后方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也是没办法,本来是打定主意打防守反击的,结果开打前主导演习的俄国居然不讲武德,为近卫第82机械化营加强了一个连的T—80主战坦克和两个排的2S19型152mm自行加榴炮。

    不然以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编制,怎么可能在开打时具备超过机械化团的实力。

    对此,联合作战司令部不是没想俄方表示出抗议,结果俄方导演部却无耻的表示,国内同样可以增援,且数量不受限制。

    因为演习的一部分就是考验参演方远距离增援和兵力投送的能力。

    这一句话就把联合作战司令部憋了个半死。

    就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俄国手上拥有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上百架安124战略运输机,可以轻松运载两辆T—80主战坦克奔袭数千公里。

    国内呢?

    伊尔—76和运—18NB加在一起还不到80架,且每架飞机至多只能装载一辆96式主战坦克。

    若是换了火炮,伊尔—76因为机舱宽度和高度问题,还无法搭载,只能用运—18NB运输。

    想要快速运送与俄国同样数量的增援部队,至少要调用24架运—18NB运输机。

    然后问题就来了,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以往就没做过这么大规模的成建制装备的远程运输任务。

    如何集结部队,怎样快速装载,配套的补给和维护设备如何处理,相关的人员怎样安排,后勤的组织怎么落实……

    至于飞机往返航线的设置,相关机场的接应,机务保障条件能否保证等等实质性的内容还未考虑,就已经让联合作战司令部一个头两个大了。

    没办法,相较于俄国那种从苏联时代就已经具备的大规模快速航空投送兵力兵器的实战能力,国内这方面短板不是一般的大。

    特别是在紧急时刻,无地面引导,无管制导航,无气象条件信息的复杂环境下快速兵力投送任务,国内简直就是一张白纸。

    而这也令国内部队被好好的上了一课,那就是光有装备不行,还得有相应的训练;光运输机部队训练也不行,还得与其他军兵种联合起来,做到随时随地一声令下,运输机队便可完成高强度兵力、兵器的快速投送任务。

    不过课是上了,演习该打还得打,总不能让老毛子占了便宜,哪怕打不赢也得让对方崩掉几个呀,不然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面子往哪儿搁。

    不然他们找庄建业过来干嘛,就是为了心中有数,看看小满的高技术战法能不能给老毛子反过来也上一课。

    你们临战增兵,美其名曰检验快速兵力投送;那我们就发挥技术优势,让你们瞧瞧什么叫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我教你呀

    而其中感受最直接的便是莫德里奇上校。

    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近卫第82机械化营竟然被实力不如自己的合成营给打爆,明面上看是合成营的战术战法更高一筹。

    实际上两者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代差。

    这就好比一直装备大刀长矛的万人队,去攻击配备重机枪和各类自动化武器的步兵团一样,根本就不是人数上的问题,而是技术上的降维打击。

    正因为如此,莫德里奇在参观完合成营后,第一时间便形成了战役总结报告,里面详细的记述了合成营经过信息化改造后明显的战斗力增幅,尤其提到了YYDS—6型模块化无人机在此次演习中的作用。

    报告最后,莫德里奇建议俄军依托现有的电子技术,航空技术,借鉴合成营的成功经验,立刻开展相应的技术研究。

    如此可在常规装备不变的情况下,令俄国的常规力量战斗力提升2到4倍,怎么算都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接到报告的毛子高层自然是非常重视,不但一批一批的军方领导前往合成营的驻地参观,相关的技术人员也被毛子召集起来开始可行性讨论。

    毕竟莫德里奇报告中那句:不替换现有装备,即可实现与美军最现代化部队同等战斗力的表述太过诱人。

    要知道美军的第四机械化步兵师整个数字化改造花费了超过80亿美元。

    别说现在的老毛子了,就是当年的苏联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正因为如此,一项性价比就成为老毛子上下追求的目标。

    没办法现在的毛子身子骨虚呀!

    然而老毛子好不容易找到的追赶世界陆军先进水平的路径,却在俄国一众技术专家的仔细研究后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目前俄国根本就不具备实现如合成营这边简单、高效且廉价的信息化改造的工业能力。

    就拿YYDS—6模块化无人机所使用的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来说,别看俄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算是世界一级,却眼瞅着这种技术难度不高的微型涡轮螺旋桨就是造不出来。

    没办法,当一个事物微缩到极致时,难度也会成指数级增加。

    微雕是一个例子,半导体中的芯片更是尽人皆知的范例。

    微型涡轮螺旋桨同样如此。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内部承受的温度、压力和环境,与应用在轻型、中型运输机上的大功率涡轮螺旋桨没有任何区别,该多大压力就多大压力,该多少温度还是多少温度。

    如此情况下还要保证相应的成本控制、基本的动力性能和不错的可维护性,其难度之大,比之技术难度极高的大功率涡轮螺旋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腾飞在这方面解决的方案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对核心部件一体化成型。

    俄国专家也想复刻,毕竟进入21世纪,3D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俄国也在这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所以觉得某国人能做的事情,他们俄国也不在话下。

    结果伸手一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中国腾飞生产的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不但功率强大,持久性也非常好,如果保养得当,用个两三千个小时根本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成本低压,每台还不到30万人民币,所以当YYDS—6换上战斗部,如果遇到高价值目标时直接撞上去也不心疼。

    反观俄国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模样是那个模样,可除了模样之外剩下的只能用面目全非来形容,连基本的工艺要求都达不到,就别说实际应用了。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成本,中国腾飞能把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控制在30万人民币以内,可俄国造出的无用产品却耗资超过30万美元。

    两相一对比,可谓高下立判。

    对此,俄国的专家们当然不甘心了,找到中国腾飞,询问其究竟用的什么技术。

    当时接待来访的俄国专家团的庄建业回的也很干脆:“想学?拿钱买我们的设备,我教你呀!”

    一句话,直接让一众来访的俄国专家老脸火辣辣的,他们可是曾经的老师,千里迢迢跑过来问学生你们的技术是什么就已经很给面子了,结果发现学生非但不给,反而还要摆出一副为什师表的模样。

    这让可让老师的脸着实是没地方搁了。

    二话不说,直接气咻咻的转身离开,实在是放不下那张傲娇的老脸!

    发动机的问题解决不了,俄国的专家们也没放弃,毕竟俄国专家也不是白给的,用俄国独有的融合大法不是不能解决。

    大不了把这类无人机做的大点儿、壮点儿,只要能用就行,没必要追求华而不实的极致。

    然而就在俄国专家们千辛万苦的用目前本国能找到的最小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塞进比YYDS—6大上好几倍的俄式无人机后,一个关键的问题又难住了这些从苏联时代坚持下来的老专家们。

    那就是多机控制问题。

    一架、两架还可以;三架、四架咬牙还能坚持;等到了五架以上,飞上天的无人机就开始打架了。

    没办法,各自的通信频道和信号干扰的太厉害,根本就控制不了多架无人机同时协作。

    这也不能怪俄国人不努力,实在是无人机蜂群技术起源于90年代,那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了,没有丝毫基础的俄国连苏联留下的老底子都差点儿没保住,就别说另起炉灶开辟新战场了。

    于是俄国在该领域就被彻底甩开。

    等到开发自己的无人机时这才愕然发现,自己连五架无人机都控制不了,可中国腾飞可以令64架无人机同时运作且并行不悖,这差距已经不是一点点,而是一条马里亚纳大海沟!

    这个关键的技术解决不了,你想用低成本构建战场动态网络就等于痴人说梦。

    没办法,一众俄国专家只能厚着脸皮再次找到中国腾飞,庄建业的态度依旧是始终的、明确的、且富有建设性的,那就是:“你想要?买我们的技术,我教你呀!”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国内订单

    不用说,面对庄建业“诚恳”的推荐,俄国人的老脸又无奈的抽抽了一回。

    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面子,毕竟老毛子在无人机蜂群技术上白纸一张,始终坚持所谓的面子并不明智,怎么说老毛子还很现实的。

    可在现实的人在某些问题上也不得不低头。

    比如说所谓的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俄国就面临这么个现实的问题,庄建业在无人机蜂群技术上开价150亿美元,俄国人是真心承受不起。

    而这还不过是老毛子仿制YYDS—6艰难道路上一个小挫折,真正的大坎儿则是其本国拉胯的半导体产业。

    要知道YYDS—6另一项核心技术,激光通信的基础就是先进半导体制程,中国腾飞利用90纳米芯片制程解决了YYDS—6大容量、低功率和小型化的问题。

    而在其改进型上,中国腾飞甚至应用了部分65纳米制程,这个工艺可是2005年由英特尔最先完成并得以应用,成为其奔腾-酷睿处理器的主打生产工艺,可谓横扫全球CPU芯片市场。

    中国腾飞控股的WHNB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内就掌握这种先进制程,可以说是极为迅速了。

    当然了,之所以这么快的掌握这项工艺得益于WHNB公司获得包括荷兰阿斯麦尔,美国半导体设备,日本富士、尼康等一大批国外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支持。

    不然WHNB公司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包括光刻机、刻蚀机在内的一大批先进的制造设备。

    相关的国产化自然也在快速跟进,只不过这次中国腾飞主导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瞄准的并不是65纳米制程,而是更先进的45纳米制程。

    正因为如此,预计在2010年前后,中国腾飞在半导体专业设备领域会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域里的一极。

    这样的成就是中国腾飞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得来的,俄国上下自从苏联解体后,便开始了自我放逐,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竞争是很残酷的,真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老毛子本来在八十年代半导体就被世界先进水平甩开一大截,后来因为解体又是被折腾的伤筋动骨,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以至于到如今别说追赶,连基本的现状能维持住就谢天谢地了。

    于是俄国的专家们彻底绝望了,没办法,想要彻底解决半导体落后的问题,除了要投入大量金钱外,还需要长达二十年的时间。

    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如今的俄国都负担不起。

    既然如此,有人会说,那就干脆买中国腾飞的现成产品就好了,省时又省力。

    俄国方面的确这么想过。

    可庄建业的一句话就让俄国人彻底打消了念头:“包括两架直—15D,300个终端以及64架YYDS—6,打包优惠价13.5亿美元!”

    说实话,听到报价的俄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差点没用熊掌拍死一脸真诚的庄建业,本国装备的价格是13.5亿人民币,轮到他们就直接换成了美元,这是打劫嘛?

    问题是,13.5亿美元才能满足一个营的需求,想要装备一个师,那就是121.5亿美元。

    一个师就要一百多亿美元,这价钱足可以将一个机械化师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土豪劲旅了。

    于是双方不可避免的谈崩了,俄国陆军迈向信息化的步伐也就在此戛然而止了。

    连俄国都直呼用不起,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一众中亚国家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看着装备流口水,一听报价立马吓得赶紧走人的那种。

    没办法啊,太贵了,实在是用不起。

    也就哈萨克斯坦仗着国力有点儿底子,以240万美元的单价从中国腾飞引进了12架YYDS—6系列中的通信\侦察无人机。

    用于部队的战术侦察、火力毁伤评估和应急通信保障。

    至于全套的64架版本,哈萨克斯坦哪怕再渴望,也只能表示负担不起,没办法,实在是太贵了!

    对于此次对外军售收获了了,庄建业是有预期的,价格不是不能往下再降一降,毕竟中国腾飞的无人机生产成本历来都不高。

    价格下探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之所以死扛着价格不放,主要还是国内这边的订单忽然就飙起来。

    没办法,合成营在演习当中的表现实在太惊艳了,要知道当时的联合作战司令部认为,面对得到增援的近卫第82机械化营,合成营只要不败的太难看就算是胜利。

    结果,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孤注一掷的情况下,合成营不但赢了,而且还赢的相当漂亮!

    这说明什么?

    蓝军构建的数字\信息化作战体系足以在未来战场上赢得现代化战争的,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直接批量装备就是了。

    于是一批计划外拨款很快从陆军划拨下来,要求中国腾飞依照合成营的编制,在一年内生产12个营的数字\信息化作战体系。

    这可就是24架直—15D和768架YYDS—6模块化巡飞弹。

    从而装备蓝军的剩余5个营,以及驻B军区某重装集团军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

    如果仅此而已,以中国腾飞的产能还是应付的过来的,关键是陆军下单后,空军紧跟着甩过来6个营的数字\信息化作战体系大单,用于空降兵某旅的试点。

    海军也不甘落后,同样下了6个营的订单,准备在海军陆战队中推广。

    如此林林总总算下来,光YYDS—6模块化巡飞弹中国腾飞就要生产超过1500架,以现如今的产能来算早已不堪重负,根本就接不了外来订单。

    当然了,给个高价啥的,中国腾飞还会考虑考虑,除此之外,爱谁谁,中国腾飞一概不理。

    这一点上,奥斯曼做的就非常好,自从瓦良格归国前后被庄建业狠狠收拾一顿后,奥斯曼对于中国腾飞的无人机技术就非常痴迷。

    自打得知YYDS—6神奇的功能后,就有心引进到奥斯曼。

    所以不但对庄建业开出的高价毫不在意,甚至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引进YYDS—6模块化巡飞弹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啥的,中国腾飞是不会卖的,但割一波韭菜的事儿当然不能放过,于是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向奥斯曼出口了24架YYDS—6系列攻击型巡飞弹。

    结果却没想到这一割韭菜的举动,却开启了另一段传奇!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远都叫不醒装睡的人

    奥斯曼在2000年前后的国内动荡中可是被各类武装组织的民用无人机军事化给好好的上了一课,因此对无人机的领悟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而当年宁晓东在伊斯坦布尔进行的“龌龊”的无人机灯光秀(奥斯曼通信社评语),更是让奥斯曼见识到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方向。

    于是在国内局势稳定,经济重新步入正轨后,奥斯曼便开始在无人机方面发力。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紧跟美国,走高大上的技术路线不同,在无人机方面有着更深理解的奥斯曼走得却是小而精的路子。

    正因为如此,奥斯曼在技术上并没有依靠成本高昂的美国,而是选择性价比更好的中国腾飞作为主要参考对象。

    所以,当YYDS—6巡飞弹刚刚展露头角时便引起奥斯曼航空界的注意,并很快花高价引进了其中的攻击型。

    这要是放在其他国家,基本上就是拿着YYDS—6巡飞弹复刻一款一模一样的。

    但奥斯曼却没有这么办,毕竟国力有限,技术方面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做出一款YYDS—6巡飞弹对奥斯曼来说难度太大。

    不过参照YYDS—6巡飞弹的作战模式,利用成熟的民用级无人机相关组件和控制系统打造一款堪用的低配置巡飞弹,对奥斯曼来说还是不难的。

    于是在得到YYDS—6巡飞弹攻击型后,奥斯曼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了几款低配版巡飞弹,之后便被投入到对西南某武装组织的实战当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奥斯曼很快根据实战经验推出一系列改进型号,就这样经过三、四次迭代,奥斯曼在攻击型巡飞弹领域掌握了大量实用型技术,并在清缴西南某武装组织的作战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奥斯曼还将自己的巡飞弹以军事援助的方式提供给阿塞拜疆,并以此重新构建阿塞拜疆军队的打击体系,十多年后,在一个叫纳卡的地方,阿塞拜疆凭借着这些奥斯曼造巡飞弹,直接打得配置有典型苏式重装机械化装备的亚美尼亚是哭爹喊娘,差点儿亡国。

    从而将无人机作战推向另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然了,这段传奇是后话了,就当下而言,奥斯曼的举动还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不过却瞒不住自由美丽间的双眼。

    根据某些协议,自由美丽间很轻松的就接触到了奥斯曼高价采购的YYDS—6巡飞弹攻击型,经过一番研究后,觉得自己也应该在这领域尝试一下。

    于是驻奥斯曼当地的美军便形成一份报告,提交到国内,希望有关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最好也能构建起自己的一套类似YYDS—6巡飞弹一样的灵活多变的无人机作战系统。

    这份报告几经辗转,最后落到了默林茨的手里,作为这几年自由美丽间政坛上崛起的当红炸子鸡,默林茨从一介不入流的航天零配件黑市商人,一跃进入国会,并一路成为航天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到得如今已经是大象党举足轻重的人物,掌握着整个预算审批的大权。

    因此这份由军方制定的无人机发展报告想不经过默林茨之手都不行,谁让人家是财神爷呢。

    说实话,对于军方发展无人机,尤其是以无人机为基础衍生出的巡飞弹,默林茨还是很赞成的,毕竟这种能够低成本、高效率,且符合未来智能化趋势的新装备是他一直以来都十分提倡的。

    如果倒退五年,他会毫不犹豫的着急相关议员和政府幕僚讨论这项预算案,并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推动落地。

    可是现在……

    “这次找你过来主要是让你看看这个……”

    拿不定主意的默林茨实在是没办法,只能把自己的幕后大佬,如今华尔街叱咤风云的投资巨鳄,洛马、通用、诺斯罗普、雷神和波音等一众军工巨头企业的独立董事,成功晋升为隐形大佬的李斯特请过来询问意见。

    毕竟他一路能走到现在,成为大象党的大佬,并掌握预算审批大权,是跟李斯特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然而一身得体西装,配着优雅领带结的李斯特却连看都没看默林茨递过来的报告,随手就扔到了面前的办公桌上,然后神色冷峻的说道:“默林茨先生,你今天找我来不会就是让我来看这么一份无聊的报告吧?”

    “还有一项关于内华达州桥梁和隧道维修,以及该州移动网络铺设的预算……你知道内华达州的议员是我……”

    “默林茨先生,你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推动3000亿美元的特别战争经费在议会内通过,这才是重点,懂吗?”

    没等默林茨把话说完,李斯特便不耐烦的将其打断,旋即以便敲着桌子,一边气急败坏的说道:“你应该知道,我们的战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正在流血,他们需要这笔钱来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胜利,这3000亿美元可是那些孩子们的救命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至这些年轻孩子们的生命于不顾……”

    李斯特越说声音越大,到最后甚至都开始砰砰的拍起了桌子。

    而在国会叱咤风云的默林茨却只能老脸青一阵,白一阵的像个小学生一样的听着。

    其实默林茨很想反驳,什么我们自私自利,是你李斯特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死活好不好!

    这几年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需供给上你李斯特就不知道捞了多少钱。

    不说别的,本来构思好好的斯瑞特中型作战旅,一旦建成绝对可以傲视群雄,甚至都可以硬抗某些中型国家的重装机械化部队,至于机动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利用自由美丽间强大的航空运输能力,可以在96小时内在全球任意地点部署整建制的斯瑞特中型作战旅。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寄托了自由美丽间陆军诸多改革理念的部队,硬是因为与李斯特等人攫取战争财富的利益相冲突,直接插手后硬是从作战旅改成了治安旅,如同阉掉的蠢猪的一样,只能晃荡在中东等地的街头巷尾,除了震慑下民兵之外,啥事儿也办不成。

    结果就是这么个部队,建设成本却超过了重型装甲部队,默林茨那脚后跟想都知道,又是被李斯特等人上下其手,弄走了绝大部分利益!

    而这样的钱来的太容易,也太迅速,以至于李斯特等人面对国内的情况选择性的装作没看见,以至于默林茨只能是无奈的苦笑,因为你永远都叫不醒装睡的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