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

    庄建业闻言就怔住了,随即脸色变的十分古怪。

    赵主任见状也很诧异,刚准备开口问,负责打菜的大师傅就来了一句:“首长,您要红烧肉还是清蒸鱼?”

    赵主任知道这时候是问不成了,便把餐盘往里面一送:“红烧肉!”

    吃饭的时候几个人把考察的行程大致确定了一下,因为宋长征和李放的关系,赵主任始终是没来得及问上庄建业怎么提到运6脸色就变得古怪。

    不过赵主任很快就明白庄建业为什么是那副便秘的模样了,感情是预料到海军看不上运6,这让极力向海军推荐的赵主任一张老脸结结实实的贴到人冷屁股上,闹得心里很是不爽。

    庄建业不是没暗示过赵主任别那么上杆子,平平常常就好,可赵主任轴劲儿上来了,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本来去棉花的腾飞航空动力厂坐车就行了。

    赵主任为了让宋长征和李放感受下运6的性能,偏要乘坐下线没多久,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的改进型运6。

    结果刚飞到天上,赵主任就显摆的跟宋长征和李放说:“怎么样?这飞机不错吧?”

    宋长征闻言笑得跟个弥勒佛是的点头直说不错,不错,到是李放面无表情的看了看机舱里的情况一句话就让赵主任彻底哑火了。

    “舒适性没得说,只可惜是个单发机,一台发动机终究没有两台的安全,不太适合海军。”

    当时那种尴尬劲儿就别提了,庄建业一路上使出浑身解数想把场子暖回来,结果都没成功,还好浣城距离棉花不算远,做飞机没多长时间就到了,这才没让庄建业煎熬太久。

    可饶是如此,这一路上还是累得庄建业直冒汗。

    直到腾飞航空动力厂,一行人的气氛都非常的诡异,以至于前来迎接的腾飞航空动力总工程师钱强都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儿,趁人不注意偷偷问庄建业怎么首长们都不太高兴,是不是对航空动力厂有啥意见。

    庄建业自然不能说赵主任在飞机上装~~逼不成反被打脸的经过,好赖不计人赵主任还是腾飞总公司航天业务方面的业务领导,多少也得给领导面子不是。

    于是摆摆手:“没事儿,就按事先安排好的办就行。”

    “行,那就先从车间开始。”钱强点头,就准备吩咐身旁的人去厂里提醒一下,结果还没等他吩咐,就被宋长征拦住,旋即笑眯眯的说道:“庄总啊,不用那么麻烦了,你就让我们看看成品就行,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也是改革的实际要求嘛。”

    宋长征说这话时语气温和,态度和蔼,一脸真诚,如果是旁人的话,说不定真的把宋长征的话当真,觉得这是一位注重效率,为他人着想的好人。

    可庄建业怎么说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再加上飞机上的尴尬一幕,要是还不明白这是宋长征和李放不想在这里耽搁时间,那他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偏偏他又没法拒绝,毕竟人家是考察的主体,想怎么考察自然要听人家的。

    于是庄建业把头转向赵主任,一脸阴沉的赵主任想都没想就点了下头,显然因为之前的尴尬也想早点结束。

    庄建业只能在心里叹口气,看向钱强:“那就直接看成品吧。”

    “可以,绝大部分都在试车台,我们直接过去就行。”钱强答应的很痛快,他是个专门搞技术研究的,最烦的就是陪同所谓的领导考察。

    若不是严天成和刘纯出差,钱强根本懒得出来揽这堆麻烦,所以巴不得这群领导赶紧看,看完赶紧走,免得打扰他继续研究。

    就这样一行人便在钱强的引领下去往试车台,可因为之前的尴尬,没走多久就陷入诡异的沉默,没办法,庄建业只能继续充当那个暖场的人,于是便开口问钱强:“D—50的一百小时试车应该结束了吧?”

    “结束了,不过我们发现新机型的稳定性不错,就又加了五十小时,简报已经交上去了,你没看到?”钱强疑惑的看着庄建业,一副怎么可能的奇怪模样。

    庄建业对这位老技术宅无语到家了,暖场啊大兄弟,找个由头懂不懂,就不能有点儿默契?

    于是满头黑线的庄建业准备把话给圆回去,免得刚起的话头被说死,结果还没等开口,李放忽然皱着眉头问:“D—50?我记得你们厂动力产品只有D—20和D—30达到了实用;D—40还未成熟,这么快就出了D—50?不会是D—40出了变故,从新上马的新型号吧?”

    庄建业算是发现了,李放属于那种传说中一句话就能终结所有的话题的人,什么叫出了变故,就不能换个隐晦一点儿的词儿?

    不过庄建业腹诽,可钱强却毫不在意,笑着摇了摇头:“我们的D—40系列发展的非常好,没有任何变故,不然怎么能有D—50。”

    “是D—40的改进型号?”李放皱眉追问。

    涉及到专业,钱强的话就多了起来:“严格意义上来说从20到50,一系列型号都是根据HX—4—1型核心机演化而来,本来依照我们先前的计划,这款核心机到了D—40系列就达到要求,不过我们发现HX—4—1的潜力还很大,为了挖掘其极限,就对HX—4—1型核心机的其他配套部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做了一个高功率版本,这就是现在的D—50。”

    “高功率?”听了这话宋长征忍不住问:“你们的D—50有多高的功率?”

    “最大功率3423千瓦,额定功率3028千瓦。”

    钱强这话一出口,宋长征和李放彼此互望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眸里看到了一种叫做吃惊的情绪。

    不止是他们两个,赵主任阴沉的脸也忽然僵了一下,从D—40的千瓦功率一下子提升到了三千千瓦的级别,这跃升的也太快了吧。

    可还没等赵主任消化完钱强的话,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发动机试车台控制室,隔着厚厚的玻璃,钱强想着下面正在进行测试的发动机一指:“那就是我们正在试验的D—50。”

第四百六十四章 技术飞越

    顺着钱强手指的方向,众人看到下面厚实的试车台上安放着一台约三米长,不到一米高,表面管线错落有致,机身散发着暗金色光泽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正在试车台上澎湃的运转着。

    见状其他人还好,李放却跟一脸严肃的看向钱强,语气颇为认真的问:“钱工,你确定你们的D—50的最高功率达到了三千千瓦级别?”

    不止是李放,宋长征同样投来询问的目光。

    也难怪两人会如此质疑,除了腾飞厂从一千千瓦级别的D—40,忽然上升到三千千瓦级别的D—50让两人吃惊以外。

    最重要的是两人作为海军的军备技术专家,是见识过同级别航空发动机的,那便是前几年刚刚装备海军的运8型海上巡逻机上的涡桨—6。

    可也正因为如此,两人越看试车台上的D—50就越皱眉头,原因很简单,跟同级别的涡桨—6相比,D—50除了长度跟涡桨6差不多外,其他方面照比涡桨—6要小了一、两圈儿。

    这就好比两个拳击猛男,高矮一样,可体重却差了一、两个级别,偏偏那个应该打轻量级的瘦子却说自己有冲击重量级金腰带的实力,非要跟那个重量级的大胖子试试斤两,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那个瘦子有点儿不自量力。

    此时此刻李放和宋长征看D—50就有种看轻量级拳击猛男的心态,要知道航空发动机的功率与进气量有很大关系,所以适当的增大发动机的直径有助于进气量的增加。

    可腾飞航空动力的D—50似乎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改变,整个发动机除了加长,因为外表的管线复杂而增粗了稍许外,整体跟旁边停放的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的内直径没啥本质区别。

    可以说就是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做个拉皮儿加长版,可这样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怎么可能拥有三千千瓦级别的功率?要知道运8装备的涡桨—6是根据苏联同类发动机仿制而来,那是经过苏联航空技术部门经过严格计算确定的最优结果,所以两人怎么看怎么觉得钱强刚才的话有些言过其实。

    钱强并没有回答,而是冲着一旁的操作员问了一句:“小陈,现在功率多少?”

    “两千二。”

    “加到三千。”

    “好的。”

    话音未落,小陈便将旁边的控制阀缓缓上推,不断跳动的显示屏上功率开始蹭蹭的往上跳,很快数字达到了3046千瓦,小陈这才停下上推的动作,然后查看屏幕上的各项数据,看看功率上去后有没有什么情况。

    其实都不用去看屏幕上的数字,从试车台上不断增高的轰鸣声中就知道,D—50的功率在一点点增高。

    直至刺耳的嗡名声充斥整个操作台,好在操作台做了隔音处理,不然以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发出的巨大噪音,足以让里面的人听力受损。

    然而李放和宋长征已经对此毫不在意,他们只是难以置信的互视一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轻量级的拳击手真的拥有挑战重量级大胖子的实力。

    这在拳台上已经算是奇迹,可要是放在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上,那就是奇迹中的奇迹,要知道所有的航空设备终极追求便是尽可能的轻量化,如此才能获得更好的适应性。

    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也是一样,无论是作为飞机的动力还是当做地面的发电装置,轻量化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都可以变得更加灵活,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你们D—50的质量应该有一吨左右吧?”李放和宋长征低着头交流了两句后,宋长征终于是开口问了一句话,一旁的李放也看向钱强等待着回答。

    “一吨?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什么时候按吨来计算了,我们腾飞航空动力都是用公斤,不过部队要是这么算也行,我们的D—50总质量是0.857吨。”

    听着钱强的话,李放和宋长征闹了个大红脸,可还没等他们找个地缝钻进去时,就听到0.857吨这个数字,两人齐齐的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是李放皱眉的呢喃一句:“不到一吨?”

    “857公斤,距离一吨还远着呢!”一直不说话的赵主任终于是看不下去了,钱强刚才要说海军,他也就得过且过了,结果老钱上来就把部队给搬出来,一地图炮把赵主任也给炸了。

    再加上李放和宋长征一时没搞明白0.857吨是什么意思,赵主任终于是忍不住了,没好声气的提醒了一句。

    不过李放和宋长征却没有理会赵主任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因为两人都被857公斤这个数值给惊到了,要知道涡桨—6可是一千两百公斤,1.2吨的重量,所以宋长征才会用吨这个单位。

    按照他们两人的估计,能比涡桨—6减轻两百公斤就已经算是不小的技术飞越了,结果腾飞航空动力的D—50不但降到了1000公斤以下,更是达到了857公斤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字。

    这就让两人不仅仅是吃惊了,而是彻底的震惊了,要知道航空设备减重那可是世界性难题,设计的东西方方面面,有时候为了一个结构件儿达到减重要求,技术团队真的是没日没夜一克重量一克重量的向下减。

    达到公斤级的减重要求可以说是拥有不小的技术进步,百公斤级别的技术跨越一般都是奢望,可腾飞航空动力的D—50却比同级别的涡桨—6降低了三百多公斤,那就不是技术跨越,而是技术飞越。

    质量轻,功率足,放到飞机上等于是结构简配,增加在载荷;放在其他领域同样潜力巨大,于是李放和宋长征第一次露出浓浓的求知欲,特别是李放一改先前的高冷气质,诚恳的问着钱强:“钱工,你们是怎么做到了。”

    “啊~~简单,压气机我们从以前的六个增加到十四个,增大空气压缩比率;涡轮由原来的两个拓展到四个,提高运转效率,配合HX—4—1型核心机,在直径不增加的情况下,功率较之D—40提高了三倍,算是到了HX—4—1型核心机的拓展极限了……”

    钱强说的是举重若轻,正准备就压气机和涡轮之间的气流流速与功率转换说点儿更专业的,却被李放伸手打断:“钱工,我问的不是航空发动机的原理,而是你们怎么到整机质量857公斤?要知道同级别的涡桨—6可是1.2吨,哦,不,是一千两公斤,你们的D—50比涡桨—6整整低了343公斤。”

    “哦~~原来是这个呀。”钱强恍然的点点头:“当然用的是新材料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黄金好要的东西

    “什么新材料?”李放追问。

    钱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随后看了看庄建业,谦虚着说道:“我在材料这块不是很精通,庄总是领导这块的,还是让他介绍吧。”

    庄建业早就料到钱强会这么说,没办法,钱强就是这么个人,为人处世一向直来直往,要是说航空发动机的事情,他跟你讲三天三夜都不嫌累,可是脱离这一亩三分地儿,他就惜墨如金。

    材料,尤其是航发材料,钱强一个搞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的家伙他心里能不清楚嘛,不清楚他怎么把材料加工成零件应用到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上?

    然而不是他自己主要研制的,不是自己这边取得的成果,钱强就觉得不是自己的东西,说出去就有种拿别人的成果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如果这个成果是个男的取得的,钱强厚着脸还说得过去,偏偏是个女的,而且还是在西航大学时职称、职务都不如自己的女顽固取得的。

    钱强哪怕脸皮再厚也不想让某个女顽固背后搓自己的脊梁骨。

    庄建业对钱强和宋亚男之间那点儿学术圈里的鄙视链根本就不放在心上,都是自己所在领域极好的资深专家,就应该有点傲气。相互鄙视,互相瞧不上眼都没问题,只要给自己好好干活就成。

    所以庄建业轻咳一声就很自然的接过话头:“目前我们腾飞航空总公司下属的航空技术研发中心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又新开发出两大系列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一种是铝基复合材料,另一种是钛基复合材料。

    其中钛基复合材料是碳化硅纤维增强型钛基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则有两种,一种是碳化硅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另一种则是利用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

    “小庄,你刚才说你们搞出来什么?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这次说话的不是李放,也不是宋长征,而是另眼旁观的赵主任。

    由于太过突然,且声音惊奇而又高亢,把庄建业吓了一跳,可赵主任尤为察觉自己失态,移步上前一脸希冀的就那么直勾勾的盯着庄建业的脸,焦急的催促着:“你倒是说话呀,是不是真的弄出了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能不能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在的产量如何?你这边还有多少存货?”

    问题连珠炮似的,轰得庄建业脑袋嗡嗡的,一旁的宋长征和李放看着这一幕都有些诧异,因为无论是碳化硅纤维还是碳纤维听得他们是云山雾绕的,以至于庄建业说了半天就听明白两个字一个是铝,另一个是钛。

    可为什么还要说纤维?难道可以织布?

    不过这个荒谬的念头只在两人的脑海中一闪即逝,因为很简单,看赵主任那兴奋的模样,显然他所说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并不简单。

    要知道赵主任身着便服是航天系统的,穿上军装就是第二炮兵,玩儿的是核威慑,搞得是镇国重器,随便拿出一样那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尖端。

    因此一般的东西真的很难入得了赵主任的法眼,不然刚才几个人讨论那么久燃起涡轮动力,人家都一言不发,除了之前的尴尬外,主要还是因为赵主任人家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东西。

    飞机再厉害也就是大气层内转悠的命,赵主任弄的都是冲向外太空,重返大气层的东玩意,段位不在一个层面上。

    可是现在高段位的赵主任突然变得狂热而又激动问着庄建业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的事,显然这种东西不一般。

    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宋长征立即毫不犹豫的上前:“老赵,老赵~~~你看都把小庄吓成什么样了,冷静,冷静,来……喝口水,说说,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被宋长征这么一觉和,赵主任也觉得自己有点儿失态了,接过宋长征递过来的水咕咚咕咚灌了下去,然后斜睨了宋长征和李放一眼:“好东西,比黄金好要的东西,这么跟你说吧,有了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射程三千公里的导弹立马就能具备五千公里的射程……”

    赵主任这话还真没错,导弹,尤其是可重返大气层的远程导弹,弹体、仪器舱室、整流罩、内部支架等等结构材料不但需要重量轻,而且强度还必须大。

    由于导弹发射升空,弹体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高温,所以还需要材料在高温情况下基本状态稳定,抗蠕变性能优异。

    以上三点只不过是先进导弹弹体材料的基本要求,剩下的注入摩擦系数要小;具备一定的导热、导电性;机械加工性好等等,其要求并不比航空发动机上的一般材料要求少多少。

    如若不然,怎么远程导弹世界上就那么几个国家能做的明白,其他的国家虽然拼命追赶,可不管怎么折腾总是跟头部的几个差了点儿火候,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同样的弹体,几个大国用的是高性能合金材料,而其他追赶国家用的是合金钢,光这一点,同等推力下追赶国家的有效载荷和射程就少了一大截,至于其他的支撑结构太复杂,燃料箱密封不好,载入弹头散热性不好直接就能让打出去的导弹成为一颗大号的炮仗。

    国内相对于其他追赶国家强上那么一丢丢,毕竟国内有几位泰斗级的人物坐镇,航天方面的系统整合能力很强。

    但跟美国这样的最顶级的大佬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人家同等推力能把人送上太空,可国内可能就只能送一只小老鼠。

    究其原因除了技术水平的差距,关键还是在导弹使用的材料上。

    公开的资料上说美国的民兵Ⅲ,三叉戟等导弹使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但如果那个冤大头真的拿T500,T700这类碳纤维复合材料往远程导弹上装,那就真把导弹当成大炮仗来折腾了。

    因为T700这类碳纤维复合材料全名叫做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强度、轻度甚至屈服度都没得说,但因为天生的制备工艺导致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耐热性并不好,换句话说导弹在在急速上升的时候,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足以烧穿这类材料制作的外壳。

    这也是为什么战斗机一般不会讲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装次要部件上,因为超音速时,机体产生的热量同样很恐怖。

    可你要指着美国人鼻子说,你忽悠老子,美国人绝对会回怼,那是你无知。

    是不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但不是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而是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失败算老几?

    这么一个掐头去尾,美国人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核心机密,而且还做到了所谓的公开透明,甚至还起到了部分麻痹竞争对手的作用。

    因为真的有几个后面追赶的国家拿着美国人的公开报道,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往弹体上装,结果打一个炸一个,打两个炸一双,实在炸到钱包瘪下去了,这才无奈的放弃了。

    苏联人该说不说没有被美国人忽悠,这倒不是说美国人的复合材料不好,而是苏联资源丰富,各种合金冶炼技术发达,符合远程导弹使用的合金材料有好几种,无论质量还是性能并不比美国费劲巴拉的弄出来的复合材料差多少。

    所以苏联的模式真的很难复制,除了超高的技术门槛以外,你家里必须要有矿,还不是一种,而是差不多涵盖元素周期表中绝大部分的自然衍生矿。

    数遍整个地球也只有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能够办到,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那能力,哪怕是后来的俄罗斯都不行。

    至于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没法比,再加上两个超级大国严密的技术封锁,这类高价值材料别说国内,就是英、法这类老牌儿强国也都拿不到工业化量产的技术,只能从美国那里获得少量的成品而已。

    苏联,连成品都不给,你想要,没问题,各种SS的远程导弹一大堆,只要跟着大哥混,保证让你躺在导弹边儿上能安稳睡觉。

    如此情形下,想做出纤维增强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简直难如上青天,先不说别,各种金属,配套的纤维材料,必须要熟悉它们的属性,这个过程可不是中学列几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的,而是要缩小到分子,甚至是原子的排列组合。

    其中的试验、积累、分析是个漫长且难熬的过程。

    然后生成出相应的纤维与金属匹配,又是一系列的试验、积累、分析……

    觉得这就完了吗?恰恰相反,这些过程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纤维制备,混合金属融合,工艺,设备直到稳定的工业生产,一系列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美国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取得初步工业化的成果。

    日本速度比较快,六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末便已经与美国齐头并进,问题是日本的快速进展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毕竟日本在美国的全球分工体系当中,一直以来就是美国的高级打工仔。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走的是一条稳健的工业化制备路线;而日本却是另一条技术含量更高且投入更大的高风险路线。

    用国内常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两条道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都拿着资金试试看。

    要是在国内,可能为了快速出成果,就拨两份经费,可人美国就方便多了,本国搞一摊子,剩下一摊子丢给日本。

    经费各管各的,到时候日本有了成果直接拿来就是,日本人敢说个不字嘛?驻日美军的枪口可不是吃素的。

    国内没有美国人分担经费的便利,更没有人家的实力,除了眼馋也没别的办法,连国家都束手无策,腾飞航空总公司自然也没这个能力。

    可又怎么突然搞出这么多金属基复合材料?

    很简单,歪打正着被逼出来的。

    腾飞航空总公司下属的航空技术研发中心除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外,最主要的方向就是钛铝合金,作为未来十到二十年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钛铝合金以其极高的耐高温特性,一经成功便可将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总温提高到1600K(即1327摄氏度)左右。

    而这还是钛铝合金一般状态下叶片承受的温度范围,如果配合先进的气模冷却系统,表面的陶瓷隔热喷涂材料,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总温提高可以提高到2000K(即1763摄氏度)以上。

    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将达到十分可观的推力值,一旦取得核心机的突破,隐身战机的超音速巡航,轰炸机的大载弹量长航程,运输机的洲际飞行,大型民用客机的高要求都不再是问题。

    然而未来的愿景是美好的,前行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当初H公司搜刮日本技术资料时就搞得杂乱无章,庄建业尽管从里面找到几个很有潜力的技术,但总体上只是个雏形,甚至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就比如说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制造的电化学打孔装置便是典型的代表;钛铝合金比电化学打孔设备要好上一些,可也就是好上那么一丢丢。

    因此当宋亚男带领一大堆技术人员兴致勃勃的按照日本的资料做出钛铝合金的样本时,没有喜悦,只有沮丧。

    因为钛铝合金除了耐高温外,其他的性质简直糟糕得一塌糊涂,纵向强度还算凑合但横向强度却弱得一匹,别说在航空发动机涡轮上高速运转起来,就是用老虎钳敲一敲都会变形。

    这也就罢了,低温性能也不合格,材质容易脆化,做其他用途还好,可要是放在航空发动机上,剧烈的冷热变化很容易另其断裂。

    也就是说纯种的钛铝合金除了耐高温和价格昂贵外,没啥值得称道的优点了。

    要不怎么说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开技术资料坑爹呢,光突出耐高温,把这一条说得天花乱坠,其他方面只字不提,然后就那么静静的看着别人这个深坑里跳。

    都说苏联的战忽局厉害,跟人西方挖坑不管埋的家伙们比起来,苏联的战忽局纯情的就像个刚长成的少女。

    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就遇到这么个坑爹事儿,钛铝合金以目前的状态根本就不适合航空发动机的高要求,别说是核心的涡轮风扇叶片了,就是其他零件上的一般材料都不升任。

    这要是放在其他研究单位说不定就放弃了,反正没成功,不赶紧止损还等什么,可腾飞航空总公司的企业文化中讲究的就是投入必须有回报,而且还得是超利润的高额回报。

    尤其是在研究部门,科研人员的工资根本没人看,他们只在乎研制项目的商品转化带来的巨额回报,因为他们会从中获得几个百分点的销售分成,相较于此,根据部委指定的固定工资就跟零花钱一般,没几个人在乎。

    正因为如此,宋亚男等人看待钛铝合金除了失望还有深深的不甘,那感觉就仿佛好不容易收来的庄稼,结果发现庄稼歪瓜裂枣的,不好卖的心情是一样的。

    怎么办?自然是想办法重新包装,提高颜值,争取在其他渠道把东西卖出去了,毕竟最香的还是小钱钱,失败算个老几呀。

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个新高度

    于是宋亚男便带着团队开始了钛铝合金的提升之路,起初的时候他们也是没什么目标,只是朝着合金的方向惯性的走下去。

    好在腾飞航空总公司作为一家出口创汇型企业,对外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非常重视,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国航空航天方面的技术动态,核心期刊,只要不出意外,都会通过港岛订购,转回国内。

    因此宋亚男等人虽然没什么方向,但却有足够的参考,其中就有几篇简要介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文章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再仔细研究一下发现,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走合金这个方向难度有些大,但尝试纤维增强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似乎更容易一些。

    这要是在其他材料研究机构会很不可思议,搞材料的要是没点儿冶金功底还搞什么什么材料。

    可在偏科严重的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冶金恰恰是他们的弱项,哪怕是手上半死不活的钛铝合金还是靠着日本的技术资料为基础,花大价钱搞出来的。

    换句话说,除了钛和铝以外,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对其他金属材料的掌握非常一般,这要是走合金的话,无异于从头再来,耗时耗力不说,投入也会成倍增加。

    可要是走纤维增强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因为他们老本行干的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各种碳类元素及其化合物了解的不是一般得透彻不说,如何凝聚碳纤维更是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手拿把掐的绝活儿。

    如果能把金属元素融入到碳纤维中,从而生成更加优异的复合材料,改善钛铝合金特性,是不是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呢?

    既然大体的硬件儿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都具备,唯一差的就是碳纤维与金属元素的融合工艺,那就没得说了,直接撸胳膊干就完事了。

    当然了,这次宋亚男他们没有直接上钛铝合金,而是先从简单的铝开始,用最擅长的T300碳纤维尝试与铝元素结合,生成铝基复合材料纤维丝,以便印证他们提出的理论。

    这一印证就印证了一年多,终于在突破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和纤维煅烧技术后,做出了符合要求的铝基纤维丝,然后利用高温高压将并排叠加的纤维丝做成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在经过一系列实际检测和试验。

    发现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不是一般的好,于是连忙以简报的形势上报给庄建业,在介绍一番航空技术研发中心新成果的同时,建议将发现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应用到飞机主要承力结构件或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般零部件上。

    看到这份简报的庄建业也是大吃一惊,别人不清楚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他这个活了两辈子的人难道还不知道吗?

    着实是没想到航空技术研发中心会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出来,吃惊之余更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因为这条复合材料的科技树一旦点亮,对未来航空航天的技术跨越简直不可估量,不说别的,如果把铝基换成碳基,生成的碳纤维增强型碳基复合材料那段位一下子就提到了另一个新高度。

    有多高?

    数十年后美军最神秘的X—37B近地轨道飞行器上覆盖的隔热瓦,就是碳纤维增强型碳基复合材料制作的。

    若是在换成陶瓷基的话就更不得了,因为天然的耐高温和高强度,是超高音速攻击武器弹头表面的绝佳材料。

    正所谓一通百通,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腾飞航空总公司就算以后原地踏步,看着碳纤维合成的各种复合材料也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横着走。

    这还说什么,往里砸钱就是了,于是两千万二话不说就拨给了航空技术研发中心,专门用于碳纤维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其中经费的10%作为项目激励基金,用于科研团队人员的奖励和补助。

    两千万的10%就是两百万,刚出成果,还没商业转化就拿到两百万,本来就冲着小钱钱去的宋亚男等人那兴奋劲儿就别说了,过去一年多吃苦挨累都觉得值了,于是在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进度的同时,迅速开始钛基复合材料和其他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并很快完成碳化硅纤维增强型钛基复合材料和碳化硅纤维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工作,但在碳纤维增强型钛基复合材料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对此,庄建业没有催促宋亚男他们,因为碳纤维增强型钛基复合材料那可是世界性难题,作为未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最佳材料,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因为这个差点儿破产。

    美国通用公司同样因为这个材料折腾的差点儿山穷水尽,靠着美国强大的金融系统不断输血这才挺下来,并最终完成了该领域的突破。

    波音777和波音787上所配备的GE90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上的风扇叶片用的便是这种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钛合金材料,重量降低了30%以上,强度却提高了一倍多,以至于1.5公斤的飞鸟高速撞击后,叶片没有丝毫破损,继续正常工作,显示出极强的安全性。

    令GE90型发动机的性能一经问世,就成为即GF6发动机后,又一爆款。

    连罗罗和通用都因为碳纤维增强型钛基复合材料折腾的欲仙欲死,体量还不如人家一个指甲盖儿大的腾飞航空总公司就更不敢放开了干,只能保证一般性的投入,根本不敢赌身价。

    事实上就是想让腾飞航空总公司赌也没法赌了,因为之前的三种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快把腾飞航空总公司老底子给耗光了,所以庄建业这段时间看着跟个没事人似的,实际上脑袋里成天想着怎么捞钱。

    无论是提出金融服务支持的意见,还是全力救灾的态度,说白了都是庄建业寻求资金、政策的手段。

    金融服务不用说了,直接跟资金挂钩;全力救灾看着是损失,可转过头上级给的政策确是一个比一个好,只要利用的好,这些政策可以迅速转化为实质化的助力,降低企业成本。

    哪怕是现如今带着海军专家组考察腾飞航空动力长的D—5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其目的也是这个。

    如果能把D—5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推销出去自然是好,如果不成,这么多好材料就摆在这儿了,海军和二炮都有远程导弹,算是妥妥的刚需,是不是给点儿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总不能让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自己单打独斗吧?

    本以为这是个很漫长艰苦的过程,却不曾想自己刚开了个头,赵主任就激动的蹦出来,帮着自己把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基本情况说了一个遍,这让庄建业省了不少口舌,至于效果,看看宋长征的表情就知道了,茫然中带着震惊,震惊中又藏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兴奋。

    最后瞪着眼睛看着赵主任语气颤抖着说:“老赵,你说的可是真的?美国三叉戟Ⅱ潜射导弹的第二级仪器支架和第三级整段都是这种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造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颠覆想象的性能

    看着宋长征终于绷不住,开始激动的模样,赵主任嘿嘿一笑:“那是当然,这方面的情报我们航天口的自然比你们要把握的更完整一些,这么跟你说吧,如果三叉戟Ⅱ潜射导弹没有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射程至少要减少20%到30%,要知道……额……”

    赵主任说着说着就顿住了,不顿住也不行,因为美国用在三叉戟Ⅱ潜射导弹潜射导弹上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的具体参数他也不知道。

    所以只能望向庄建业,那意思很明显,赶紧说说你们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到底怎么样,免得他老哥儿又陷入尴尬。

    客户的需求那就是庄建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赵主任目光投来的一刹那,赶紧笑着把话头揭过去:“一般的钛合金比强度是1.1;比模量是102;美国人是什么数据我不知道,但我们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是钛合金的3倍。”

    “这么高!”

    此话一出李放瞬时就睁大了眼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学上常见的比值量,主要显示的是材料单位体积能承受的绝对重量或压力,以此还衡量材料的结构强度。

    数值越大说明材料的强度越高,单位使用量就越少。

    所以这两个数值是航天航空领域衡量材料最关键的数据,没办法,航空航天领域追求的就是重量轻,强度高的材料。

    以往钛合金算是这类材料中的扛把子,如今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在关键数据上瞬间碾压钛合金,作为海军工程大学专攻材料和系统工程的李放如何不震惊。

    结果还没等李放惊讶的表情全部释放完,庄建业接下来的表情就让他的惊讶来了个二次叠加:“这还不算高的,以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的特性,最多也就做个D—50的机匣,当然因为轻便,减重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过贡献率也就在10%左右,毕竟镁合金也很轻。

    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另外两种材料,先说比强度和比模量比钛合金高五倍的碳化硅纤维增强型铝基材料,较之以往的合金材料,碳化硅纤维增强型铝基材料更轻,强度更高,耐热性更好,所以用碳化硅纤维增强型铝基材料为核心,制作的压气机叶片的工作效率几乎提高了两倍,额……改进后的HX—4—1型核心机压气机压比是多少了来着?”

    这话庄建业问的是钱强,钱强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从之前的6提高到了7.2。”

    庄建业点点头,接着说:“然后就是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钛基材料,同时也是D—50目前除涡轮叶片外的最关键的材料,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普通钛合金的六到八倍,除此之外在八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机械性依旧保持非常良好。

    所以这种材料被用在燃烧室、涡轮盘、涡轮导向片和传动轴,正是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钛基材料的大量应用,我们的D—50虽然被拓展到三米长,但总体质量被控制在857公斤的原因。

    但这并不说明我们的D—50的性能跟不上,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大量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加上配有冷却系统的镍基合金涡轮叶片,我们的改进后的HX—4—1型核心机涡轮前温度由之前的1000K,提高到了现在的1350K。”

    “就是从727摄氏度提高到1077摄氏度。”钱强在一旁补充道。

    “整整提高了300摄氏度!”这下不止是李放,连宋长征也忍不住惊呼。

    庄建业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点头:“这已经是HX—4—1型核心机的极限了,下一步我们准备在HX—4—1型核心机基础上,整合现有的先进材料,研发循环功率为6兆瓦,进气量为11,涡轮前总温度为1600K到1650K,也就是1327摄氏度到1377摄氏度。

    目前的型号名称暂定为HX—11—6型核心机;另一方面就是以D—50为基础继续深挖其潜力,争取推出包括涡轮螺旋桨、涡轮风扇以及发电用燃气动力装置,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得先解决D—50的可靠性问题,毕竟现在的D—50大修间隔时间有些短,较之国外同类产品差距比较明显。”

    一番话听得三人是目瞪口呆,赵主任自不必说,此刻脑袋还放着迷糊,把话头交给庄建业,不是应该谈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嘛?怎么说着说着话题就歪了?拐到了D—50身上?

    相较于赵主任迷糊的诧异,李放和宋长征是真的被惊到了,虽然海军同样渴望潜射导弹,但潜射导弹的主体就不是海军主导,而是赵主任的航天部门通盘把握,所以海军渴望归渴望却只能被动的等着。

    相比之下,海军航空力量才是两人关注的重点,毕竟从二战到现在,想去的制海权就必须先取得制空权。

    因此海军航空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海军战斗力的高低,而航空发动机又是海军航空力量不可或缺的核心,自然引起两人的关注。

    可也正因为如此,李放和宋长征被庄建业说的那叫一个目瞪口呆,涡轮前温度居然达到了1077摄氏度。

    同级别的涡桨—6才多少?不过才792摄氏度。

    整整高出了285摄氏度。

    这说明什么?D—50还有潜力可挖。

    因为792摄氏度的涡桨—6就已经达到了三千千瓦的级别,提高285摄氏度的D—50绝对不止这点水平,要知道航空发动机想提高功率就是提高涡轮前温度,每提高100摄氏度,功率就会提升20%,D—50较之涡桨—6提高了285摄氏度,功率应该提高近60%才对。

    换句话说如今这个模式的D—50只是因为涡桨体制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力,如果换成大涵道比涡扇,或者小涵道比涡扇加力,效果立马就会显现出来。

    按如今的涡轮前温度还换算,转成这两种发动机的D—50将会有4吨到6吨的推力。

    这个数据可不得了,要知道现如今歼7上的涡喷发动机也就是这个水平,但这只是纸面上的,实际应用远远达不到,如果腾飞航空总公司的D—50能够改成小涵道比涡扇加力的话,歼7会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呢?

    李放和宋长征在脑海里不断的遐想着,便在这时庄建业说出最关键的缺陷,可靠性问题,遐想的两人心里立马咯噔一下,李放立马开口问:“那你们的D—50如今的大修间隔是多少?”

    庄建业没说话,而是看向钱强,钱强则无奈的叹了口气,失落道:“刚刚满1860个小时。”

    此话一出差点没把李放弄了一个踉跄,急急的叫道:“这么高的大修间隔,还叫可靠性差?”

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项目

    不止是李放,宋长征同样瞪大眼睛看着钱强,不过他终究比李放年纪大,经验也更丰富,没有像李放表现的那般惊讶,而是问:“是理论值,还是实际值?”

    “什么叫理论值和实际值?”钱强很不解的看着宋长征:“我们腾飞航空动力的燃气涡轮动力都是按照实际使用情况,通过一次次的真实测试做出来的,相比于美国通用、普惠、霍尼韦尔这些航空动力制造商动辄三千小时的大修间隔,七千到一万小时的使用寿命,我们的D系列的确不如人家的性能出色,这点我们承认,也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说着叹了口气:“目前我们腾飞航空动力在材料上已经基本满足小型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的使用要求,但在加工工艺上差距还很大,也别是一系列新材料的应用,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掌握,特别是在精加工和焊接上,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工艺并不适合这类新材料。

    就拿焊接工艺来说吧,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在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上用的是电子束焊接工艺,不但平整度好而且在高温高压下不容易变形,目前运6运输机上使用的霍尼韦尔发动机,就有不少部件儿使用了这项工艺,可我们明知道某些地方有焊缝,可拆开后愣是找不到焊缝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差距,还有精加工……”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钱强再一次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全都是现如今D系列涡轮燃气动力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从哪方面弥补。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D系列涡轮燃气动力1800小时的大修间隔时间,6800小时的使用寿命真的很差,不信你看看人美国的同类产品,怎么能骄傲呢,怎么能膨胀呢?是到了庆贺胜利的时候嘛?

    李放和宋长征两人都听懵了,不是一愣神的那种懵,而是真真正正的完全懵了。

    1800小时的大修间隔时间,6800小时的使用寿命还不算高?那什么算是高!

    要知道运8上面的涡桨—6大修间隔时间还不到一千小时,这还是平时保养得力,飞行员没有啥野蛮驾驶的情况下,稍有点的意外,五六百个小时换下来大修也不是没可能。

    其实不止是涡桨—6,其他机种的发动机的大修间隔时间普遍都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宋长征会问一句是理论情况还是实际情况。

    因为国内的动力生产厂出产的发动机理论值都不错,但部队实际使用却是另一番景象,但也不能说厂家就是错的,因为试验数据取的是平均值嘛,好坏一平均,数据就好看了。

    这就好比工信部公布的汽车平均油耗一样,怎么看怎么合理,怎么瞧怎么漂亮,可是你上手一开,累吐血也达不到人家公布的油耗值一样。

    海军所属的海军航空兵便遇到几十年后私家车主一样的问题,理论的值跟实际值相差太大,以至于部队地勤维护官兵都觉得如果那台发动机能有个一千小时的大修间隔都谢天谢地了。

    可人家腾飞航空动力,1800小时的大修间隔时间,接近七千小时的使用寿命,居然还说不优秀,差距大,这要是被国家其他航空发动机生产厂听到会是什么感想?会不会分分钟老脸通红直接扒地缝钻进去躲一会儿?

    “老钱,老钱~~~”

    眼瞅着李放和宋长征逐渐石化的模样,庄建业赶紧叫住还在滔滔不绝的钱强,钱强愣了一下,不知道庄建业什么意思,庄建业也知道钱强在这方面不太擅长,便冲着旁边的文件柜扬了下下巴:“把正在测试的D—50前段时间两千小时试车简报给几位首长看看。”

    钱强听了眯了下眼睛,随即恍然,感情自己说了这么多,面前两位海军的首长不信啊,也不多说什么,来到一旁的文件柜,从里面拿出一本D—50试车简报,转身就递给李放。

    李放接到手里,然后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钱强:“钱工,试车台上的D—50不是在做100小时的阶段性试车吗?”

    这要是别人,估计还不太明白李放这话的意思,100小时阶段性试车一般是指新组装的燃起涡轮动力第一阶段长试车,主要检查其基本的工作情况,所以李放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试车台上的D—50难道不是组装的?

    别人不明白,但搞这块的钱强哪里听不懂,摇了摇头:“已经做了两个两千小时的长试车了,三天前刚做完大修,做两个阶段的阶段性试车,就开始第下一次长试车,后面还有冰冻试车、淋雨试车、飞鸟撞击试验、异物吸入试验,全都通过后,就是最后的一万小时的全寿命长试车。”

    “已经做了两次两千小时的长试车?”李放只觉得手上的长试车简报忽然变得很重,差点儿没拿住,掉在地上。

    钱强很想说不然你觉得1860小时的大修间隔是怎么的出来的?可终究估计对方是海军的首长没有明说,而是笑着指了指手上的长试车简报,示意自己看。

    李放赶紧翻开,一旁的宋长征也凑过来一起看,结果两人越看越是震惊,正在试车台上咆哮的那台D—50可不止完成了两次两千小时的长试车,更准确的说是三次,只不过第三次并没有达到两千小时,只有1880个小时。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根据前两次的两千小时长试车确定D—50在一般状况下的大修间隔时间。

    难怪刚才钱强说1860小时的时候是那样的底气十足,原来人家已经把这般变~~态试车试验做了三次。

    这下李放和宋长征再看试车台上那台正以三千千瓦大功率疯狂运转的D—50就有些不同了,按照之前的小时数计算,正在试车的D—50应该即将到达使用寿命,可从运转的情况上来看,跟新发动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出色。

    如果这样的动力装在飞机上又会是什么模样?

    于是李放与宋长征再次对视一眼,很快从彼此的目光中读懂了一致的想法,然后宋长征毫不犹豫的看向庄建业,郑重其事的说:“庄总,我们回去后会向海军总部进行专项汇报,争取能够加入D—50项目,不知道你们这边有什么意见?”

第四百七十章 燃气轮机

    宋长征此话一出,别人还没什么,结束懵懂状态,默认庄建业把节奏带偏的赵主任却是一惊,什么情况?海军看上D—5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了?

    于是都不等庄建业等人回答便开口问:“老宋,你们对D—50有兴趣?”

    宋长征毫不犹豫的点头:“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对D—50总体很满意,虽说目前只开发出涡桨和地面发电设备这两种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但对我们海军来说已经足够我们加入进来了,毕竟我们的海上巡逻机和舰艇上的燃气轮机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东西,既然腾飞航空动力已经在这方面取得突破,那我们自然要支持他们继续研究下去。”

    一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果腾飞航空动力今天展示的是一千千瓦级别的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的话,宋长征和陈放必然会跟去其他航空航天单位考察一样,走马观花的应付一下就过了去。

    很简单,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再怎么优秀,功率太小,无论是改成燃气轮机,还是其涡轮螺旋桨版本装在飞机上,都给人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毕竟海军执行的可是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防任务,所以无论是舰艇还是飞机,都需要相当长的航程。

    这也是为什么海军在运8刚刚完成定型没多久便迫不及待的将其改装成海上巡逻机,不是因为运8有多先进,而是它五千多公里的航程足够覆盖大部分海上防区。

    051驱逐舰和053护卫舰的道理跟运8海上巡逻机的道理差不多,哪怕技术差一点儿,吨位小一点儿,只要能有足够的续航力,满足对海上防区的基本巡航,海军勒紧裤腰带也要造。

    不然面对日益复杂的海防状况,光靠嘴上抗议真的没啥卵用,关键时候还得飞机、军舰过去亮亮肌肉才能立竿见影。

    正因为如此,李放和宋长征可以不在乎D—40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却不能对D—50无动于衷,因为这款燃气涡轮动力已经做到了三千千瓦级别,不但重量轻,寿命长,性能优异,

    而且还形成了涡轮螺旋桨和地面发电装置两大系列。

    这对海军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而且还是两个,这要是不包住了,跑了,海军首长要是知道了,不说揍他们一顿吧,指着两人鼻子骂一顿娘是免不了的。

    先不说D—50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其857公斤的重量,以及1860小时的大修间隔,换装海军运8巡逻机上的涡桨—6会带来怎样的性能提升。

    就说D—50地面发电装置对海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的地面发电设备稍加改动就可以作为船用燃气轮机。

    D—50最高功率可以达到3400千瓦,相当于4622马力,虽然同国外大型军舰用的大功率燃气轮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个数值却跟国内小型柴油机组的功率相差无几。

    不说别的,海军如今装备数量较大的037型猎潜艇上的柴油机也就是这个水平,这还是比较新的型号,六七十年代的老型号还达不到D—50的程度。

    如果只是功率相当也就罢了,关键是D—50质量轻,体积小,噪音低,算上一系列的管线、基座等辅助配件,也不过一吨多的样子,可柴油机组其他不算,光是自身重量就两吨开外了,与之相比D—50具备天然的优势。

    当然,这都不是李放和宋长征急于加入D—50项目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D—50一旦成为船用燃气轮机顺利上舰,将对海军未来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毕竟当今世界海军,燃气轮机动力已经成为主流,但国内在这方面还属于空白,上到海军首长,下到官兵几乎都没怎么见过燃气轮机是个什么样。

    如果没条件也就罢了,看看书本了解一下,做个纸上谈兵的专家充充门面都无所谓。

    可要是能拥有自然不能放过,因为海军不同于其他部队,是一种积累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军种,不是说一艘舰艇造好了,官兵上去了就形成战斗力。

    里面的设备、损管、轮机、操作等等,都需要官兵一点点的去适应,去摸索。

    所以能够提早的了解世界先进的舰艇技术,掌握并运用,对海军的发展至关重要,不然东西出来了不会用,那新军舰跟废铁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如此,培养燃气轮机的操作技巧,维护保养技术,损管轮机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些人一旦掌握燃气轮机的各项保障措施和使用操作规范,就会成为种子,对日后吨位更大,更先进舰艇的战斗力快速生成至关重要。

    因而这两个林妹妹,李放和宋长征别说要抱走了,恨不得现在一人一个直接吞进肚子里。

    以至于宋长征都在心里盘算,只要庄建业点头,他这就跟李放直接去京城,当面向海军首长汇报,然后争取将腾飞航空总公司从航空航天口转到海军这边来,相信几位海军首长为了海军将来的发展也一定会跟总部首长争一争的。

    赵主任没想到宋长征态度会如此坚定,而且话还说的这般不留余地,支持?什么意思?航空航天口的单位啥时候需要海军的支持?

    某型战斗轰炸机那是个例外,可也没说让海军大包大揽的全拿去呀,怎么腾飞航空总公司这里,你们海军就要一口吞下,就不怕噎着?

    赵主任虽然轴,但并不笨,不然怎么这么多年能一直跟着总部首长鞍前马后?立马就从宋长征的话里听出某些不一样的意味,于是一张黑脸慢慢沉下来,皱着眉头看向宋长征:“你们支持?怎么支持?”

    “这方面我会想海军总部做专题汇报,具体如何,海军总部会给腾飞航空总公司明确答复。”宋长征没说话,李放则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半分面子都没给。

    赵主任呵呵一笑:“别拿海军总部压人,你们看上的东西可以投钱,也可以买,就是不能动歪心思,至于原因嘛,很简单,腾飞航空总公司涉及某战略装备重大专项配套,除非京城的几位老首长点头,其他的谁都不能动。”

    此话一出,李放和宋长征齐齐愕然,钱强则是茫然,只有庄建业差点儿抱着赵主任狠狠亲两口,这才是亲领导,绝对亲亲的领导。

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实胜于雄辩

    也难怪庄建业会如此态度,自己带着腾飞航空总公司好不容易成了横跨航空航天两大板块儿的试点,海军这个时候要是来个霸王硬上弓的话会很麻烦。

    到不是说海军的领导们会把腾飞航空总公司怎么样,而是脱离了航空航天系统,很多上下游配套的便利会变得很麻烦。

    所以庄建业历来反对企业来来回回的折腾,觉得什么赚钱就搞什么,看到那个业务有利可图就上哪个,瞄到那座靠山硬就往上凑,最后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连企业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做什么的了,这样的企业距离垮掉也就不远了。

    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一开始就是搞燃气轮机的也成,抱着海军大腿无可厚非,毕竟现阶段能用上这东西的,也就海军这么一个氪金大户。

    问题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先进航空器的,燃气涡轮动力做得再好,归根到底也是给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生产的飞机做配套,顺带着做点儿发电设备、燃气轮机或是出售给兄弟厂航空发动机赚点儿零花钱罢了。

    正因为如此,哪怕海军再硬,给的条件再好也不能去,毕竟对于一家航空航天企业来说,产业链比金子还要珍贵。

    当然了这话庄建业也就是在心里想想,真要不管不顾的这么说很容易得罪人,所以他脑袋里一直在想该怎么婉拒宋长征的提议,结果还没等他开口,赵主任就跳出来把事儿给挡下来。

    赵主任可没有庄建业那么多顾忌,更不怕得罪人,一个有能力生产先进复合材料的厂子自然要用到刀刃上,什么是刀刃,当然是手上几款镇国重器了。

    没有这些东西在,国内想安安稳稳的搞改革开放?根本连想都别想,早就被人胡萝卜加大棒折腾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所以这样的企业就如同总部首长当初所说的那样,只要在不触及法律,就让任其发展,随其扩张,说不定这一套无为而治下来,真就比那些被条条框框束缚的企业要更好一些呢。

    不可否认,总部首长除了寄希望于腾飞航空航天总公司作为航空、航天两大部门融合的试点;同时也想找到一个破解国企困局的试验样本,正因为如此,在总部首长的推动下,给予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的空间非常大。

    不然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的技术人员怎么可能把基本工资当成零花钱,都是人总部首长任其发展的结果,若非如此,庄建业敢从两千万的经费里拿出10%奖励宋亚男技术团队?

    估计他前脚这么做,后脚部委纪检部门就会找上门请他去喝茶。

    虽然如此,可还是让不少京城的高级领导多少有些意见,不说别人,赵主任就是其中一个,总是觉得这样放纵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一旦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领导层乱来,很容易就把好好的一个企业给搞的面目全非,所以还是要看起来才好。

    正因为如此赵主任一直在推动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搬到戈壁滩去,如此不用别人费心,他赵主任就能亲眼看着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一举一动。

    结果这一次赵主任陪同海军专家组过来,忽然发现,人家总部首长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个段位不是没有原因的,任其发展,无为而治,结果就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做出了令美国人都引以为傲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之前怎么看不上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的做派,如何担心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失控,只是一个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足以把以往的一切击的粉碎。

    都说现行的国企制度还可以,条条框框找下去,做领导的就能安稳操纵一切,结果怎样?

    数年前航天系统就开始了新一代远程导弹的预研,关键性材料是最早上马的配套项目,结果几年过去了,各种资源没少投,结果轻质合金材料连个影都没有。

    反观这边,国家没投多少钱,更没下多大力气支持,他们也只把材料当做燃起涡轮动力装置和航空飞行器的关键配套去做。

    结果就搞出一系列金属基复合材料。

    你要说腾飞航空总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强?真不见的,也就是这两年行政级别上去了才能分到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还是中专生甚至是夜校函授。

    学科带头人更不是权威级的,最多也就是各大学的普通教授,甚至是普通研究员或是讲师。

    可就是这么一帮并非顶尖的技术队伍,做出的东西却是比肩世界的一流产品。

    这说明什么?

    腾飞航空总公司有着强大的造血功能,内部的活力十分旺盛,只要土壤、阳光、肥料合适,就会肆无忌惮的拼命生长,你要给是弄个条条框框罩住,反倒扼杀了腾飞航空制造总公造血功能,束缚了他的发展。

    意识到这一点的赵主任,在钦佩总部首长高瞻远瞩的同时,自然要捍卫总部首长苦心孤诣才营造出来的成果。

    就算退一万步,不是为总部首长考虑,赵主任也要为已经上马的几款远程导弹着想,这么一个有活力,不断创造奇迹的企业,今天能做出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明天就能做出更为先进的材料,赵主任怎么可能会让人给他套上紧箍咒?

    宋长征的确是想把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弄到海军,可也就是想想,人家在航空航天系统好好的,不是海军想拿走就能拿走的,但让他吃惊的是,赵主任不但反对他们拿走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甚至连插手研制涡桨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都不行,这就有点儿过分了。

    这么多年军队主导部件研制还少吗?怎么到了腾飞航空总公司就不行了?

    “老赵,你这话就不对了,就算有重大战略装备的专项配套,我们搞燃起涡轮动力装置跟你们的重大战略装备的专项配套不发生关系吧?”始终笑呵呵宋长征这回笑得有些冷。

    “看上去没关系,可是你们的加入势必要撕扯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本就不多的产能,到时候某重大战略装备无法按时完成怎么办?要知道这里面还有某型潜射导弹,可是你们海军未来十年的支柱装备。”赵主任也不客气。

    结果此话一出,宋长征登时就哑火了,天大地大,战略武器最大,宋长征能说什么?好好李放对此不在乎,面无表情的瞅着赵主任:“我会如实上报海军总部。”

    意思很明显,管你啥导弹的,在我眼里全TM是捣乱。

    赵主任被李放这句话彻底弄火了,眼瞅着两人就要互喷,庄建业赶紧出来打圆场:“二位首长,二位首长……实在不行咱们搞个折中,也别纠结于燃起涡轮动力和材料,干脆合二为一,正好我们手上有一个先进轻型战术运输飞机方案,正好把这两项都涵盖进去了,您二位是不是了解一下?”

第四百七十二章 航程五千公里

    赵主任和李放闻言不由得齐齐愣在那里,什么先进轻型战术运输飞机方案?怎么都没听说过?

    “我记得你们除了运6,以及在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高原鹰系列,并没有其他机型的立项吧?”宋长征忽然开口问。

    庄建业却灿烂的一笑:“先进轻型战术运输飞机方案只不过是我们腾飞航空总公司内部做的一款新机型,比现在装备空军的运6稍大,最大起飞重量在16到20吨之间,载重量在6到9吨左右……”

    “等等!”庄建业刚准备继续说下去,却被李放打断:“你这个参数,跟运7和安—26基本相当,同质化很严重。”

    宋长征同样皱眉点头:“海军和空军在七十年代就装备了一批安—26,到现在整体的机龄都还不错,也正因为如此,西北厂的运7显得很尴尬,如果你们这里又再来这么个同类型号……”

    后面的话宋长征没说,但无奈的摇头却胜过千言万语,赵主任到是什么都没说,但黝黑的脸庞却写满了担忧,刚刚还觉得总部首长的无为而治很不错,难不成转过头小庄他们就在其他方面胡来?

    “几位首长,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庄建业赶紧笑着解释:“我们对自己的这款先进轻型战术运输飞机的定位并不在起飞重量和载重上,而是集中在航程和消费比上,因为我们设计的最大航程不低于5000公里左右,即便是满油满载,也具备接近3000公里的航程……”

    “最大航程5000公里?”

    庄建业的话刚说了一半儿又被李放给打断,只不过这次李放不是面无表情,而是从那眯缝的小眼睛里透出无法掩饰的难以置信。

    宋长征同样眉头深深皱起,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五千公里的最大航程……”然后抬眼看向庄建业:“是不是过于夸张了?”

    这也就是刚才见识到D—50的优异性能,不然李放和宋长征绝不会如此谨慎态度,丢下一句瞎扯淡便会毫不犹豫的调头离去。

    原因很简单,起飞重量20吨以下的轻型运输机能超过三千公里航程的就是世界一流了,想达到五千公里,那可是起飞重量达到45吨以上的中型运输机的水平。

    不说别的,刚刚试飞每两年的运7,最大航程还不到两千公里;七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安—26轻载的情况下才将将够到两千公里的航程。

    五千公里,那是运8才能达到的高度,庄建业张口就说自家的先进轻型战术运输飞机能飞到5000公里,要是运8级别的还有人信,不过20吨级别的轻型运输机,就算忽悠也要找个外行去忽悠,都是部队里的资深技术专家,跟他们说这些……

    李放和宋长征简直觉得庄建业被刚才D—50的成绩冲昏了头脑,开始吹牛不上税了。

    不止是两位海军专家如此,赵主任也觉得庄建业曝出的数据有些离谱,尽管赵主任对航空不感冒,可航天航空有不少东西都是互通了,但也清楚飞机里面的门道,所以觉得庄建业这次的牛皮吹的有点儿大。

    只不过与李放和宋长征单纯的觉得庄建业有些得意忘形不同,赵主任有那么一点儿老师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就算吹牛也不能吹得没边儿不是?说个三千公里不就行了,五千公里有点太脱离现实。

    “几位首长,请不要用以往的老式观念来评判我们的先进轻型战术运输飞机。”

    结果,还没等庄建业开口解释,一旁的钱强忽然开口,语气硬邦邦的,这让赵主任等人不由得一愣,心说钱工这是怎么了?

    只有庄建业表面苦笑的背后,是各种哇塞的暗爽。

    怎么了?当然是为了小钱钱了。

    要知道高原鹰出口尼泊尔,一下子就让负责飞机设计的林光华团队,负责生产的彭川团队,负责设备改良的魏广平团队和负责材料的宋亚男团队赚的是盆满钵满。

    只有负责发动机的钱强团队得了个大零蛋,因为尼泊尔的高原鹰用的是美国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而不是腾飞航空动力的D系列。

    好在后来潘旭又跟尼泊尔达成八套冷\热电联发电装置,总算让钱强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团队多少分到一杯羹,

    但还是让钱强心里很不舒服,原因很简单,飞机那是高端产业,腾飞航空总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最顶端的存在;冷\热电联发电装置只是腾飞航空总公司的一项附带业务,哪怕赚的再多,也比不上飞机的主导地位。

    换句话说腾飞航空总公司各个业务之间是有一条看不清、摸不到的鄙视链,飞机自然是鄙视链的最顶端,最受重视不说,销售分成的比例也是最多,妥妥的碾压其他各项业务。

    钱强表面风轻云淡,实际上心里羡慕的要死,特别是宋亚男那个顽固女居然在这方面超过的自己,这让钱强除了羡慕,还有一丝嫉妒,在西航大学时自己可比宋亚男成就更高,怎么来到腾飞航空总公司就不行了?

    这可不成,万一被老上级、老同事、老同学知道了自己的脸往哪儿放?于是在前段时间钱强忽然放下学者的矜持,死皮赖脸的缠着庄建业,拍着胸脯保证,用他们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保证妥妥没问题。

    无论是运6还是高原鹰,都属于腾飞航空总公司树立口碑的面子产品,哪怕对自家的产品再有信心,庄建业还是觉得谨慎为上,更何况运6和高原鹰系列都是单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局限性很大,所以在自家产品的可靠性没有完全认可之前,庄建业绝不会将其运用到运6和高原鹰上。

    不过就这么让腾飞航空动力这么做冷板凳也不是个事儿,于是在庄建业的主导下,一款双发涡轮螺旋桨轻型运输机方案便正式出炉。

    因为是双发,安全性上有了一定保障,所以即便腾飞航空动力的D系列没有美国或那么搞得大修间隔和使用寿命,但也勉强升任绝大部分任务要求,更重要的是D系列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施展平台。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于钱强了,不但他这边加紧研制配套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没事儿还会给林光华打电话,催促他抓紧设计,那派头比总师还要总师。

    结果自己如此看重的宝贝竟然被人质疑,钱强那可能坐得住,二话不说,直接走向另一个文件柜,翻了两下拿出个本子,递给李放等人:“这是我们几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耗油率的数据,就没一个超过0.308公斤\千瓦每小时的。”

    “这么低!”宋长征一双眼睛瞪得溜圆,就那么看着钱强。

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装安—26

    也难怪宋长征会如此,海军目前装备的安—26和运8上所配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耗油率平均而在0.453公斤\千瓦每小时以上。

    这还是两款飞机经济航速下的正常水平,如果是特殊任务来个不计油耗的用最大油门狂奔,耗油率会更高。

    而腾飞航空动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居然没有一款油耗率超过0.308公斤\千瓦每小时,比安—26和运8上所配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耗油率降低了0.14公斤\千瓦每小时。

    足足降低了30%还要多。

    要知道发动机的耗油率是节油的重要指标,数值越低,证明单位油耗的量就越小,降低30%的油耗率,可就不得了,意味着在油料相等的情况下,使用腾飞航空动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行平台会多出30%以上的航程。

    而这还是只单台的程度,双发、四发的话,这个数据还要翻倍。

    就拿海军手上的安—26来说吧,平均航程在1600公里左右,如果每台发动机耗油率降低30%,两台就是60%,在油箱不便的情况下,换装腾飞航空动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后,安—26的航程就从原来的1600公里,提高到2560公里。

    2560公里啊,折算成一半也有一千两百公里,足够从华东沿海机场起飞对黄海或者东海进行但范围的侦查巡逻任务。

    即便是辽阔的南海,同样大有可为,要知道用具计算的数据可是平均航程,换句话说是安—26油料载荷达到一定程度的航程数据,如果根据任务进行合理配置,航程会进一步提高。

    若是再配合准备在永兴岛营建的野战机场配合的话,利用双发轻型的安—26巡航南海真的不是只能在梦里想想的事。

    这对海军来说可不是简直就跟被击中软肋的绝世高手,真的连一点儿反抗都没有,恨不得下一秒就抱着腾飞航空动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回去,给自家的安—26换上。

    没办法,现如今海军非常缺海上特种平台,若非如此,不可能运8刚定型,海军就急吼吼的拿过去改装成海上巡逻机。

    然而运8海上巡逻机整体性能没得说,基本满足海军的需求,可一来数量太少,二来运营成本太高,毕竟是中型运输机平台改装,四发结构,动用一次的燃油成本就是个很大数字。

    因此海军急需一款廉价、高效且运营成本相对低廉的轻型航空平台作为运8海上巡逻机的补充,执行频率更高的海上巡逻、舰艇编队中继通讯、反舰导弹中继指导甚至是初步的海上预警等支援作战任务。

    按理说海军装备的安—26或者刚刚定型每两年的运7是这方面的绝佳选择,可惜的是两款机型载重量和空间都不错,奈何航程是个短板,也就一千多公里的最大航程,刚从机场往大海里面飞没一会儿,还没看清楚海面上有啥状况,发现油箱里快不够返程的了,于是只能匆匆的掉头回去。

    当然,海军不是没想过其他办法,比如说空军测绘大队的装备的无侦—8“普拉斯”无人机系统。

    问题是无侦—8“普拉斯”无人机系统在陆地怎么转都行,到了海上就有点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各种的失灵。

    究其原因很简单,无侦—8“普拉斯”无人机系统的核心是基于通讯卫星的远程控制和信息传输,如果是在美国,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美国光军用通讯卫星就数十颗,加上一系列商用通信卫星足足有上百颗,完全覆盖全球,所以他们的子弹头A尽管平台性能一般,但却是世界上唯一能全球飞行的无人机。

    国内在这方面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只有寥寥几颗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再加上数颗租用的国际通信卫星,将将能覆盖陆上国土,至于海上就力有不逮了。

    所以无侦—8在陆地上生龙活虎,到了海上就各种水土不服,再加上海上作战无人机局限还是太大,因此海军还是更倾向于一款轻型长航程多用途飞行平台。

    只可惜国内类似平台有满足不了海军要求,国外的又贵得那叫一个离谱,于是这事儿就这么被海军无奈的拖下来。

    本以为这事儿得进入九十年代才能有所转机,不成想这次到腾飞航空动力考察就看到了希望,能降低30%油耗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简直就是天上砸下的馅儿饼。

    海军手上的十五架安—26啥也不用便,直接换装腾飞航空动力的D系列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航程就能提高50%以上,宋长征和李放觉得自己就跟后世中了五百万彩票似的,越看手上的资料越是欢喜。

    什么先进材料,什么五千公里的先进轻型运输平台都不重要,能解决当下海军困境的才是最紧迫的,于是不等看完,李放便兴奋的抬头看向钱强,一脸希冀的问:“钱工,你们上面做的三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具体资料能不能给我一份,我要马上去京城,想海军总部领导做专题汇报。”

    说着又转头看向庄建业:“庄总,你们既然能生产出运6,飞机制造技术应该很不错,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能派出一些专家去海军实地查看下安—26这款机型,如果可以的话,海军是很愿意换装你们生产的D系列发动机。”

    这是要让腾飞航空总公司改装海军安—26?

    庄建业的脑袋里瞬间便闪过这句话,可还没等他开口回答,宋长征便补充道:“对了,你们几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报价都报上来,哦,对了,还有D—50的,也一起报一下,这样上级领导也能做个统筹。”

    “额……”庄建业犹豫了一下,结果身旁的赵主任再次抢先一步开口:“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你这边形成个详细报告,哦,其他的几种材料同样各自做一份,争取下周就报上去。”

    说完,又觉得不妥,最后有皱眉补了一句:“算了,干脆下周你来一趟京城,跟我一起去跟总部首长汇报。”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央翼盒

    庄建业忽然觉得画风似乎有些不对,不是说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吗?怎么扯来扯去,又扯到发动机和材料上了?

    不成,节奏怎么也得给掰回来,不然新机型的准生证可咋办?

    然而还没等庄建业说话,宋长征就笑眯眯的凑到赵主任身旁问起棉花市这边有什么特色小吃了,李放是不是的还插上两句,说什么早就对这里的黄焖羊肉,辣子鸡丁,熏兔仰慕已久了。

    赵主任又不是本地人,哪知道那么多,自然是把庄建业拉过来,让他好好的介绍一番。

    庄建业这么一看,这是三位考察满意了,准备痛快结束的节奏啊,要是在上杆子说什么先进轻型运输飞机,或许三位还会耐着性子听,可效果估计不会很好,毕竟三位上报的口径、态度非常重要。

    运7与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差不多跟运7与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差很多,一字之差就能决定一个型号的命运,庄建业可不像因为急于求成而把事情给搞砸了,反正新机型的研制周期都不短,机会有的是,不差这一次。

    于是乎庄建业果断从专业的航空UP主,转变为优秀的美食博主,想吃棉花市的特色,没问题,安排就完事了。

    一桌地道的棉花特色菜,吃得众人是酣畅淋漓,等把赵主任三人满意的送走之后,庄建业这才打着饱嗝准备乘车离开,可还没等上车,吃饭的时候一直沉默的钱强突然咬了咬牙问:“庄总,我这次是不是有把事儿搞砸了?”

    赵主任、宋长征、李放三人忽然转移了专注点,然后毫不拖泥带水的结束了考察,不但让庄建业意外,同样令钱强措手不及。

    之前提到D系列涡轮螺旋桨耗油率低主要是为了印证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可以飞到五千公里的航程。

    结果李放和宋长征的确是被D系列涡轮螺旋桨低耗油率给惊到了,但也仅此而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知道钱强后面还有很多先进轻型运输飞机的介绍,被那三人一搅合,愣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吃饭的时候钱强到是有心开口,可被宋长征三大杯白酒灌下去之后,钱强眼前就全是小星星,能保持清醒就不错了,还说先进轻型运输飞机?

    直到酒足饭饱,人都离开,钱强这才觉得脑袋又是自己的,可一切都晚了,于是便有些后悔,如果当时先说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就好了,怎么就先说发动机了呢?

    庄建业喝了些酒,脑袋也不灵光,怔了一下,皱着眉想了想这才明白钱强话里的意思,旋即嘿嘿笑了笑:“那三位首长估计觉得咱们在吹牛皮。”

    “可我们不是在吹牛皮,我们的发动机装在运7、安—26这样的传统机型上当然达不到颠覆性的航程,因为这两款机型的载油有限,可林工他们已经对中央翼盒技术研究,跟我们的D—40和D—50一样,都已经三年了,已经出了不少成果,至少增加一倍的载油量不成问题。”

    钱强这话要是被已经离开的三位听到绝对会惊掉下巴,D—40和D—50居然在三年前就已经启动了,那核心机又是什么情况?

    其实不难理解,在当初的腾飞厂时,D—20和D—30取得初步的成果后,立即就开始了D—40和D—50的预研。

    只不过那个时候两个型号的指标因为材料和积累的原因没达到这么变态的程度,随着后来腾飞厂的一步步升级,成为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当初的喷气动力办公室成为腾飞航空动力厂。

    为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降低研发成本,拓展应用型号,腾飞航空动力厂在庄建业的支持和推动下,开始从具体型号,转为对核心机的攻关。

    然而这话不是说说那么轻巧,没有几年来的型号研发,经验积累,想搞核心机根本不可能。

    HX—4—1核心机之所以能够推进的比较顺利,那是建立在D—20和D—30这两个成熟型号,以及D—40和D—50这两个预研型号所建立的基础之上。

    以一种类似数学公约数的办法,精选四个型号的通用技术,成熟经验,再结合腾飞航空总公司不断研发的新型航发材料,这才让HX—4—1核心机经过两次迭代,有了今天的模样。

    当然在抓紧研制HX—4—1核心机的时候,当初预研的D—40和D—50这两个型号并没有停止,不断吸收HX—4—1核心机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实验,有失败的沮丧,同样也有某个数据达成指标的喜悦。

    直到现在某些指标依旧不稳定,还在不断地测试,不停的改进,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相较于钱强的发动机,林光华的中央翼盒就要顺利不少,本来这个领域腾飞航空总公司并没涉及,可某天突然发现在培训中心的某个飞行员研究所的培训人员的结业设计里加了一个上单翼的中央翼盒,令飞机的参数有了可喜的变化,这才引起了林光华的注意。

    然后这货就很无耻的把那位培训学员给挖到当时的腾飞厂,跟他一起进行中央翼盒方面的研究。

    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无人机上使用,因为中央翼盒不但可以加强两侧机翼的强度,而且翼盒还可以作为油箱的储存装置,增加无人机的载油量,进而加大无人机的航程。

    然而当无人机开始换发,燃油经济性上去了,航程自然就上去了,中央翼盒虽然增加载油量,但同样增加结构总量,对无人机来说有些鸡肋,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之后腾飞航空总公司准备向有人驾驶飞机进军,准备从运5做突破口,之后又是运6,给林光华的发挥空间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某个运6方案中,他就加了一个中央翼盒上去。

    可一来运6的制造工艺是蜂窝结构整体固化机身,以腾飞航空总公司的能力还做不到给中央翼盒留有预备装接位置,其次就是运6是个小型飞机,在机身上加两个支撑梁就能够起到加强机翼的作用,简单,有效,而且成本还划算,比用中央翼盒要方便的多,所以只能再次放弃。

    直到先进轻型运输飞机方案在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内部启动,超远的航程让普通结构根本完成不了指标要求后,林光华再次寄出了研究多年的中央翼盒。

第四百七十五章 赚点零花钱

    不过这一次林光华拿出来的中央翼盒并不是传统的嵌入机身内部的小型翼盒,而是安放在机体外部的置顶式中央翼盒。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做大限度的保证机舱的完整性,增加机舱内的容积,确保货物的装载量,赋予更多的运输任务弹性。

    与此同时大型的置顶式中央翼盒还是整架飞机中最大的油箱所在,因为是置顶的缘故,不用像以往那般需要考虑整个机舱段的结构承受问题,所以较之传统的嵌入式中央翼盒可以做得更大。

    尽管这样一来在飞机的外形上,好似有一种驼背的既视感,但这种驼背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能够让机翼可以承受更大的外部作用力,而且在机翼的翼型选择上更加灵活,承载力也更大,换句话说可以增加机翼油箱的载油量。

    如此一系列优化下来,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即便起飞重量与运7和安—26同级,但载油量却是前两者的1.5到2倍,再配合油耗率为0.308公斤\千瓦每小时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先进轻型运输飞机想飞到五千公里的航程真的不是问题。

    只是……

    “老钱~~”庄建业把车门关上,然后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门儿,稍微舒服了些后才开口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不说别的,D—50测试的时候大修间隔是1860小时,你敢保证送到发电厂去就跟试车台上一样?”

    “这个……”

    钱强被庄建业一句话说的是哑口无言,试车台上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实际应用就是另一回事儿,有时遇到的情况根本不是试车台能够照顾到的。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困扰腾飞航空动力的老毛病抱轴卡死始终无法解决,哪怕应用了诸多先进复合材料,依旧各种卡巴斯基,钱强等人不是没想过办法去解决,可一番尝试之后无一例外全都无效,最后只能无奈的先维持现状。

    看着钱强不说话,庄建业伸手拍了拍钱强消瘦的肩膀:“其实老林那边跟你这边差不多,置顶式的中央翼盒不可否认好处多多,不然美国、苏联的战略运输机上怎么都用这种结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能做出这种结构的除了美国和苏联在没有其他国家了,为什么?很简单,第一材料跟不上,第二工艺不过关。”

    钱强皱了下眉头,虽然无奈,但还是承认庄建业说的没错,林光华提出的置顶式中央翼盒结构好是好,可这个想法就跟钱强想要寻找一种可以承受1600摄氏度涡轮前温度的涡轮叶片材料一样,存在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鸿沟。

    首先置顶的翼盒无异于增加了整个飞机的结构重量,影响飞机的飞行品质和基本性能;其次作为飞机最重要的主承力结构,整个部件的强度必须十分强大。

    这两点一叠加,便出现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那就是怎样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降低结构重量的绝佳平衡点。

    在这方面美国和苏联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将其应用到了自己的战略运输及上,比如说美国的C5“银河”,C141“联合星”;苏联的安—124,伊尔76都不同程度上应用了置顶式中央翼盒结构。

    就算是欧洲在这方面都差了些火候,至于国内就更不用说了,差距更大。

    如此大背景下,腾飞航空总公司哪怕在另类,也抵不过大环境的影响,最多最多不过是摸到置顶式中央翼盒技术的边儿而已。

    哪怕手上已经有不少可以使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但极低的产能和昂贵的价格却是困扰其大规模使用的最大阻碍,除此之外新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工艺也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至关重要的电子束焊接工艺。

    这个在航空发动机,飞机制造上至关重要的焊接技术是目前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不具备的,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腾飞航空动力的发动机老毛病迟迟解决不了,置顶式中央翼盒无法进入实质性研究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没有这项工艺的介入,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一切美好的规划都无法变成现实。

    而美国和苏联之所以能在大飞机领域独步全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掌握了大型电子束焊接设备的制造技术。

    不说别的,苏联轰炸机的巅峰之作图—160战略轰炸机的翼盒便是采用大型电子束焊接设备,完成的基本焊接,若非如此图—160战略轰炸机绝不可能有那么优雅的身子,和霸气的战斗力。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咱们现在什么情况,你觉得那三位心里不清楚吗?他们常年在各个生产厂打转儿,研究其他国家的装备,不说是哪方面的专家吧,但也算是资深人士了,心里跟明镜似的,能不点破就已经算是给咱们面子了。”

    钱强这边还是皱眉沉吟,庄建业苦笑一声补充道,钱强立马抬起头,郁闷的看着庄建业:“这么说,咱们这次吃亏了?”

    “怎么可能?”庄建业诧异的看着钱强:“虽然飞机的投资没拉来,但发动机和复合材料也能赚个零花钱。”

    闻言钱强颇为失落的叹了口气:“那还是吃亏了,海军的安—26才十五架,唉~~~只能算是零花钱。”

    ……

    庄建业和钱强嘴里的零花钱,落在海军和航天部门眼里却十分的肉疼,用于安—26改装的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功率和轴马力与现如今安—26装备的发动机大体相同,但单价却需要二百二十四人民币,整整比同级别的涡桨—5贵了40%。

    至于用于船用燃气轮机的D—50的价格更是高达三百七十六万人民币,差不多是一条小型鱼雷艇的造价了。

    航天部门订购的碳纤维增强型的铝复合材料同样没好到哪里去,每公斤一千五百千人民币的报价,一吨就要一千五百万,这价格在国内的材料中算是定格的天价了。

    两个部门说不肉疼那是假的,但依旧咬着牙拿出贴别经费向腾飞航空总公司疯狂剁手。

第四百七十六章 可以在野蛮点儿

    两部门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去其他单位采购便宜是便宜,那是因为他们前期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如果全都加上,采购价并不比腾飞航空总公司的便宜多少,甚至更贵。

    所以腾飞航空总公司要价虽然高,但两大部门并不是不能接受,更何况纯粹的买卖关系,也让两部门跟腾飞航空总公司的交往更加简单。

    一切按照合同办事,遇到问题不用顾忌这个领导,那个首长,更不会提出意见,一大堆不相干的人跑过来诉苦求情,免去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的产品贵虽然贵了点儿,但两部门这钱花的还算舒心。

    于是在经过一系列考察、研究和评审流程后,海军最终决定采购六台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用于两架安—26运输机的改进,其中四架用于原有发动机的更换,两台作为备用机。

    与此同时,采购四台D—50C型船用燃气轮机,用于037型反潜舰的动力改进项目,其中两台用于取代原有的柴油机组,其余的两台,一台用于备用,另外一台则交给海军工程大学,作为教学用具,用于培养海军燃气轮机操作、维修方面的专业人才。

    算上、安装、培训、备件、附件等等一些列费用,同总价值3124万人民币。

    成为海军近两年来最大的一笔动力装置采购合同,要知道三千多万,省一省的话足够海军建一艘护卫舰了,但为了着眼未来的海上力量的发展,海军还是勒紧裤腰带,把钱砸在了更具潜力的项目上。

    至于航天部门就没有海军分那么细了,一上来就先要五吨的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总价值750万人民币。

    两者加一起还不到四千万人民币,较之腾飞航空总公司动不动就数千万美元的出口业绩来说真的算是零花钱了。

    要知道前不久腾飞航空总公司下属的精益求精医疗公司,还向马塞洛和默克莱恩成立的安吉尔公司出口了六套FC—30方舱医院,每套单价六百万美元,加上运输、培训、安装、调试,备件等等附加的服务业务,整个合同的总价值超过了四千万美元。

    光从金额上来算,都超过了高原鹰系列出口尼泊尔的合同,可见医疗设备是有多暴利。

    精益求精医疗公司不用说,立马开足马力,继续利用总公司不断跃升的航空航天技术,开始对现有医疗设备进行深度研究,就比如说航空技术研发中心研制的几款轻质复合材料,就被精益求精医疗公司拿过去,看看能不能对现有医疗器械进行改进。

    最新的进展是,精益求精医疗公司已经利用几款复合材料只做了几款应用型假肢,据说效果非常不错,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并开始向卫生部门申报,一旦获得评审通过便可推向市场。

    靠着高原鹰、冷\热电联装置、方舱医院,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就已经获得将近八千万美元的营业收入,如果再加上自始至终都不曾断过的无人机出口,今年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1.3亿美元。

    这还只是出口,国内方面由于运6在两次救灾中表现优异,空军增购32架,除此之外民航方面也看出运6的价值,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的客货运短程运输上的潜力。

    于是在迅速为运6的民用型高原鹰系列办法民航适航证外,授意边疆区、藏区、西南地区的民航部门进行采购,以便加强边疆区、藏区等高海拔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航运。

    如此一来,几个省的民航加在一起订购了18架高原鹰C,36架高原鹰B。

    这又是个上亿的大单子,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业务的收益,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基本完成了的年初制定的营收目标。

    所以但从合同的标的来看,海军的发动机项目真的很不起眼。

    但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对其倾注的程度却是所有业务中最重的,甚至比已经大规模量产的运6\高原鹰系列还要重视,之所以无他,只因为海军的项目涉及到核心的航空发动机。

    这不但是国内诸多航空制造厂的困境,同样也是现如今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无法回避的难题,因为随着运6\高原鹰系列的大规模量产,甚至实现出口,自然引起霍尼韦尔公司的关注。

    禁售、断供啥的到是没有,毕竟霍尼韦尔公司也是要赚钱的,运6\高原鹰系列采用他们生产的发动机和部分航电设备,霍尼韦尔公司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跟钱过不去。

    所以禁售、断供根本不存在,但坐地起价,拿着刀子过来狠狠割肉却是免不了的,这无形中增加了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的成本,可又无可奈何,只能跟霍尼韦尔公司隔着谈判桌一美元,一美元的往下磨。

    但霍尼韦尔作为核心设备供应商,就如同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在无人机领域一样,能坐下来跟你谈是给你面子,不想给跟你聊也属于常规操作,反正东西就摆在那儿,爱买不买。

    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手上的发动机成熟度还不高,自然不能缺了霍尼韦尔这条拐杖,只能先苟着,把霍尼韦尔公司上浮15%的溢价咬牙认下来。

    转过头就开始加大力度测试和完善手上的D系列发动机,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海军安—26的换发改装,因为在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诸多项目中,只有海军的项目涉及到航空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尽管数量少了点,但对急于掌握机型飞行试验,打破霍尼韦尔等国外公司的垄断至关重要。

    于是,为了履行海军方面的合同,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派出了最顶级的技术专家团队前往东南沿海某海军航空兵机场,开始对安—26换装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

    “稳住,对,保持现在的速度。”

    某海军航空兵机场,宋长征坐在塔台的指挥席上,望着半空中轰鸣飞过的安—26,对着手上的无线电通话器不停的说着要领,等听到飞行员的回话后,这才问道:“发动机的情况怎么样?功率输出是否平稳?”

    飞行员立马回复:“非常好,目前保持在2612马力,不过我感觉还没到最大功率,可以在野蛮点儿。”

第四百七十七章 全覆盖巡航

    “别瞎扯淡,想野蛮晚上回家找你婆娘野蛮去,已经接近最大功率了,给我稳着点儿。”

    飞行员的话刚说完,宋长征就毫不客气的怼回去,一旁关注此次试飞的钱强虽然已经习惯了,可还是有种捂着脸装不认识这老货的冲动。

    海军技术专家,航军航空兵装备技术研究所副主任,平日里平易近人,总是笑呵呵的宋长征,进了部队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撕下斯文人的面具,跟个占了山头的响马头子似的,只要不是啥正规场合,老子长,老子短那是家常便饭。

    各种口吐芬芳,小荤段子,配上嘹亮的大嗓门儿那才是老宋真正的日常。

    以至于钱强每次见到宋长征扎进官兵堆儿里,举着装满白酒的大茶缸,连骂带吵吵的跟手下人各种狂嗨的时候,都在想,就这么个货是怎么从哈军工毕业的。

    “真的可以在往上提一提,我觉得发动机的余力还很足,不同苏联的AI—24T,虽然有2820的最大马力数,不过也就满油满载情况下起飞时轰那么一下,平飞的时候到2500马力就衰减的厉害,根本使不上劲儿。”

    钱强这边还在胡思乱想着,飞行员的的话再次透过无线电传来,宋长征皱着眉想了想,也不敢拿主意,因为腾飞航空动力提供的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手册上明确标注的最大功率是2051千瓦,也就是2788马力。

    从具体的数据上看,还不如安—26上苏联原装的AI—24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因为苏联产品的功率为2074千瓦,相当于2820马力。

    似乎比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略强一筹。

    可实际上AI—24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想要达到最大功率并不容易,除非冒着发动机寿命衰减以及不计成本的油耗,可既便如此AI—24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也仅能维持数分钟而已,因为时间长了,飞机上携带的机油就就不够了,容易造成发动机内轴承摩擦脱落,导致空中停车。

    因此除非满油满载的情况下,为了加速起飞,飞行员会加大油门在AI—24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功率上轰一下,助力起飞,一般的情况下安—26的起飞功率都在2500马力左右。

    这么一算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反倒是比苏联原装的AI—24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还要高出一筹。

    因为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说是2788马力,就是2788马力,半点儿折扣都不会打,所以但从功率输出的平稳性上来看,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完全满足安—26一般性的常规需求。

    至于满油满载,虽然最大马力输出没有AI—24T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大,但D—46ML单台重量只有五百公斤,较之AI—24T的六百公斤质量降低了一百公斤,并且内部的润滑油,输油管率,除冰系统都做了一系列优化,再加上一具六叶可变距复合材料螺旋桨,整体结构较之AI—24T更紧凑,更轻便,实际效率也更高。

    正因为如此,尽管在最大功率上稍逊一筹,但实际应用上根本察觉不出来,反到是觉得在有些方面比过去的AI—24T还要好上不少。

    因为D—46ML的动力输出更稳定,流畅度更好,特别是全新的利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六叶变距螺旋桨,对安—26升力的提升可谓立竿见影,所以即便换发后的安—26满油满载起飞,D—46ML也不费劲儿,甚至还有余力。

    在这方面天上试飞的飞行员比谁都有看得明白,已经是2612马力了,但发动机的状态非常好,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就跟驾驶跑车的赛车手一样,非常想体验下强烈的推背感。

    不过飞行员想爽一把,可宋长征却很谨慎,别看他跟下面的官兵大大咧咧,跟个响马头子似的,那不过是跟官兵打成一片的小手段罢了。

    实际上宋长征脑袋清醒得很,如若不然他怎么可能成为哈军工的一员,又怎么能一步步成为海军航空兵的装备专家,所以他对飞行员想要尝试下大马力巡航多少还是有点儿抵触的。

    毕竟换发后的安—26在这段时间的试飞中展现出十分优异的性能,得益于腾飞航空动力在节油方面的技术探索,令D—46ML耗油率达到0.294公斤\千瓦每小时,较之苏联原装的AI—24T耗油率降低了35%。

    再加上更具效率的六叶复合材料变距螺旋桨,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整体耗油率较之换装之前降低了46.27%。

    也就是说,安—26在整体结构不便的情况下,单靠更换发动机,最大航程就增加了46.27%,由原来的25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656公里,如果在机体内部增加附加油箱的话,航程可以进一步提升到四千公里。

    如今海疆中最辽阔的南海南北长度不过两千公里,具备四千公里航程的安—26,完全可以在南海从南到北实现全覆盖巡航。

    这对缺乏空中支援力量的海军来说太重要,也够珍贵。

    因为海军手里能进行这类远距离飞行的机种除了运8海上巡逻机就是轰6丁轰炸机,问题是两种机型不但数量少,还得经常在三大舰队之间来回换防,无法在一个方向上长期驻扎不说,使用成本还奇高。

    正是运8海上巡逻机和轰6丁轰炸机的种种局限,才凸显出换装D—46ML的安—26的珍贵来。

    正因为如此,当海军总部得知安—26换发后的试飞情况后,立即要求宋长征务必保质保量的完成试飞工作,争取在年底前正式装备部队,开展适应性训练。

    别人不清楚海军总部的迫切心情,宋长征这个主抓试飞的领导怎么可能不清楚,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不能如其他人那么盲目,万一出了问题,影响总部的规划,那罪过可就大了。

    所以皱眉想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偏过头看向钱强,开口问:“你们的D—46ML能在最大功率上坚持多久?”

    “至少1800小时。”钱强回答的毫不犹豫。

    宋长征愣了一下,旋即咧嘴笑了一下,然后拿起通话器说道:“保持好姿态,控制好方向,可以适当的野蛮一下,但别太过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