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零一章 保密奥义:我做了,可你偏不信

    冯波临听小姚刚才的话,还真是信了五、六分,但当小姚把直—12通用直升机这个型号说出来时,冯波临好不容易生出了的五、六分信任瞬间荡然无存。

    没办法,冯波临服役的要是其他兵种的话估计就全信了小姚的话,好巧不巧冯波临是空降兵,而且还是接受过严格训练和培训的空降老兵,正因为如此,他对国内航空器的正式命名规则还是有一定了解。

    比如说战斗机的歼字开头,运输机的运字开头,那都是由总部下达的正式立项命令后才能使用的。

    直升机的直字开头同样如此。

    如果小姚说什么zb、nb啥的,冯波临都不会如此,偏偏说的确实“直”这个正式直升机型号命名的字头,这就让冯波临有些怀疑了。

    要知道在大半年前的那场大事件中,作为服役多年的老兵冯波临被上级抽调到某基地,与其他部队汇聚而来的老兵组成专门的机降分队,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发挥独特的机动作战优势。

    正因为如此,当时上级不仅仅是将空降兵各部的优秀指战员抽调过来,还将国内已经服役和尚在研制的机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拿过来,让他们这些指战员适应了一个遍。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冯波临算是开了眼界了,什么直—5、直—8、直—9,zb—max、zb—666“空中皮卡”、米17……各种中外直升机冯波临飞了一个遍。

    就连还在试飞中的直—11和直—8改进型以及海上救援用的外国进口货都没放过,可以说是国内直升机的一次大聚会。

    可就是在这样的盛宴当中,冯波临愣是没见过一架叫直—12的直升机。

    自家班长什么脾性,小姚还是清楚的,看着那明显怀疑的眼神,小姚哪里不知道冯波临是怎么想的,于是一摊手颇为无奈的道:“班长,您就见谅吧,三年前我姐把她亲手绘制的直—12的草图拍给我时,是当做普通的科幻绘画作品激励我好好读书考大学用的,因为连她这个搞旋翼飞行器专业的研究员都说,这样的直升机太科幻了,估计是他们直升机分公司把美剧《飞狼》看多了这才突发奇想搞这么个玩意。”

    说着无奈的一摊手:“你说,连参与的技术人员都不相信这东西能搞出来,上级又怎么可能相信?”

    听了这话冯波临有些傻眼,居然连参与的研制人员都没信心,那是怎么搞出来的,但下一刻又觉得是不是小姚的姐姐级别不够,接触面太窄,所以判断出现了狭隘。

    然而就在冯波临这个念头刚在脑海闪现,小姚便苦笑更甚的继续说道:“如果我姐只是个腾飞集团气动研究所打杂的我也不说什么了,问题是我姐可是气动研究所仅次于所长和副所长的高级研究员,主抓就是旋翼飞行器的气动风洞试验,不说是这方面的专家吧,也算得上有些权威,她都说不行,班长,你说说其他人会如何?”

    “这个……”冯波临这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能到这种级别的技术人员的判断再不济也比一般人的专业性要强,结果……

    “说来说去,还是我家老爷子说得对。”这个时候小姚咧嘴一笑,似乎他家那个成天在家里没事儿就跟对门儿老宁头儿吵架的老父亲就站在他眼前一样,于是便学着老爷子的口吻说道:“你们都被老宁头儿的那个宝贝女婿给耍了,那小子可精明的很,别人家有个好项目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学了去,可庄建业偏不,大大方方的亮出来,生怕全世界不知道。

    结果,那些藏着掖着的是越藏着掖着越藏不住,腾飞集团公开的却很快销声匿迹,因为没人信他们能做成,结果每次都被腾飞集团各种打脸,这是什么?这就是智慧,也是保密的最高境界,我做了,可你偏不信,嘿嘿……你们以后可多学着点儿……”

    “等等,你家老爷子啥意思?我咋听着有点儿绕?”冯波临听了这一番话本就缺氧的大脑更加晕了,一把抢过小姚手里氧气袋,猛吸了两口也不见好。

    小姚则叹了口气:“我也不明白,反正他说的话我一般听不明白。”

    “那你家老爷子是干啥的,这么爱打机锋?”

    “他呀,以前是星洲永宏厂第一车间的车间主任,当年因为力保我家对门的宁老爷子,提前退休,后来宁老爷子的女婿,就是现在的腾飞集团董事长庄建业起来后,过来感谢时发现我姐底子不错,就推荐到西北航大学习,毕业后回到腾飞集团……”

    小姚絮絮叨叨一大堆,反正伤员送了出去,又得到一批救援物资,最关键的是外界与他们这里建立了空中桥梁,身心放松之下,话也就多了起来,将当初他家老爷子怎么提前退休的,她姐后来怎么上的大学,后来又怎么在腾飞集团站稳脚跟的说了一遍。

    听得冯波临和周围的战士们是惊叹连连,没想到小姚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尤其是冯波临上上下下打量小姚好几遍,实在是没想到眼前这位有些中二热血气质的黑大个儿还是个**。

    但下一秒冯波临的眉头便皱了起来,不解的问道:“你爸,你姐都借着那个叫庄建业老总起来了,你怎么……”

    冯波临话未说完,但意思却不言而喻,小姚闻言脸色一苦:“这要问宁老爷子的另外一个宝贝女婿啦,他说我学习不上进但是个当兵的好苗子,拎着酒瓶跟我家老爷子喝了一顿,我就……我就……”

    小姚想起几个月前的事儿,委屈的差点儿哭出来。

    “这人也太不地道了!”眼见小姚如此,冯波临立马来了一句。

    其他的战士也纷纷附和,就差把那个拉小姚拉来单兵的人骂成人渣,结果小姚却不怀好意的嘿嘿一笑:“几位,可别把话说满了啊,那人可不好惹。”

    “切~~不好惹,你说说怎么个不好惹法?”冯波临立马来劲了,小姚则冲着自家班长佩服的竖起大拇指:“行,等我回家探亲,就把班长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宁老爷子,让他好好管管那个叫郑权礼的宝贝女婿。”

    “对……就应该好好……啥?叫什么名字?郑权礼?咱们部队的部队长?”

    冯波临本来还一本正经的点头,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可话刚说了一半儿就觉得哪里不对,在仔细一想,脸儿都绿了……

第九百零二章 更大的直升机

    不只是冯波临脸色难看,其他几个大骂让小姚参军的始作俑者不地道的战士们同样一脸便秘的模样,谁能想得到把小姚从**一脚踢到部队当大头兵的竟然是他们的部队长。

    只不过包括冯波临在内几名战士心里还存着几分侥幸,全国这么大,难保不会有重名的,万一小姚此郑权礼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位彼郑权礼呢。

    然而冯波临等人心里的幻想终究没有实现,只见小姚黝黑的脸膛上憨憨的一笑:“班长,您真厉害,敢骂咱部队长不地道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滚球吧你,敢拿老子开涮,是不是找抽,等下了高原,全班的内务你一个人包了。”冯波临当时脸就黑,很不客气的在小姚后脑勺扇了一巴掌。

    小姚被打到是没什么,可听了内务的事儿,奸计得逞的脸也顿时垮了下来,赶紧辩解道:“班长,你这不公平。”

    “要公平?本来干一个星期,现在改一个月了。”

    “这是公报私仇!”

    “好,那就一个季度!”

    “我的老天爷呀!”小姚顿觉大脑氧气不足了,哀嚎一声,抱着氧气袋在一众战士们的嬉笑声中一屁股坐到了雪堆上。

    冯波临也没理会被自己打发的小姚,因为此时驻神仙湾哨所的班长陈栋梁带着一名通讯员急匆匆过来,张口便道:“刚刚接到命令,上级要对哨所驻军换防,我是这么安排的,你带着空降兵的同志们先下去,我们坚守一夜,第二天再乘直升机离开。”

    闻言,冯波临没有回答,而是双眸微眯,反问道:“这是上级的命令。”

    陈栋梁也不含糊,点头:“是,刚刚接到的,你执行命令吧!”

    冯波临看了看几名双颊带着高原红,脸膛被紫外线灼得发紫的神仙湾哨所的驻军战士,尽管之前的地震只造成两人受伤,并未造成太大损失,但这个班已经在神仙湾这个高海拔哨所驻守了三个月,是该下去歇歇了。

    于是毫不犹豫的摇摇头:“咱俩换一换,你带着哨所战士先下去,我们留在这里守一夜,我相信上级会同意我的请求的。”

    说着偏过头看向小姚等一众空降兵,大声问道:“同志们,咱们空降兵的信条是什么?”

    “全域作战,不惧艰险!”

    不到一个班的空降兵的战士们齐声大喝,震得身后的雪堆都微微抖落下几缕雪沫儿。

    陈栋梁没感到意外,但却坚定的摇了摇头:“老冯,跟你说实话吧,哨所的库房塌了,储备的帐篷拿不出来,我们哨所的战士熟悉这里的环境,夜间有办法,能扛得住,你们……还是听老哥一句劝,先下去,等明天我们下去后,咱们在好好聚,放心我们不会有事儿。”

    听了这话,冯波临脸色便沉下来,神仙湾哨所的环境如何恶劣已经身处期间的他又如何不清楚,现在已经临近傍晚,再过两个小时等天完全黑下来,神仙湾哨所的温度将会骤降到零下40度,加上山风和余震,缺少燃料和帐篷等取暖物资呆在这里无异等于是跟死亡搏斗。

    哨所的战士们虽说熟悉这里的环境,但连续驻守三个月,身心早已疲惫,在加上真地震后的高强度抢险与伤员救治,体力被进一步消耗,之前直—12直升机虽然打通了空中交通线,可区区一架直升机在高海拔地区的物资携带量本就不多。

    能把两名伤员安全运下去以属万幸,想指望其他可以说很难,这个时候还让这些哨所战士们坚守一夜,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来讲都有些残忍,于是冯波临毫不犹豫的摇摇头。

    陈栋梁也很无奈,他知道冯波临的好意,可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空降兵部队能把补给送上来已经让他佩服不已,又怎么可能让人家坚守本该自己坚守的阵地呢?

    作为一名军人,陈栋梁的荣誉感不允许这么做。

    于是两个人就如同两头倔脾气上来的蛮牛,为了守这一夜的神仙湾,在雪窝子前顶了起来。

    可就在两人口干舌燥的吵着要留下时,那位通信兵背后的无线电台忽然响了起来:“神仙湾,立即命令所有指战员,在训练场集合,不要带任何物资,等直升机抵达后即实施换防。”

    陈栋梁听罢怔了一下,旋即拿起通话器回复道:“我们这里还在商量让那支部队留下来,所以……”

    “所以什么所以?没听清楚我的话吗?是所有……所有懂吗?就是你的哨所战士和送补给的空降兵指战员全部!”

    “团长……这么多,之前来的直升机又那么小,能……能装得下吗?”陈栋梁听了通话器内边防团长的话,有些懵,脱口就问了一声。

    结果边防团长十分牛气的哼了一声:“换个更大的直升机来不就装下来了,行了,别娘们唧唧的,赶紧执行命令!”

    听了这话,不但是陈栋梁就连冯波临都有些懵,更大的直升机?

    能有一款飞到海拔5300米高原上的直升机就已经不得了了,居然还有更大的直升机?真的假的?

    就在两人头脑因为急速思考开始缺氧时,一阵螺旋桨的轰鸣便从远处传来,与此同时三架与直—12十分相似但明显大了一圈的直升机,绕过一座巍峨的雪山,就那么突兀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

    见到这一幕的不单单是神仙湾哨所上的指战员,位于新德里实际控制线内的sb简易机场中,苏莫和桥本以及一众新德里官兵同样见到三架载重更大的直升机携带者帐篷、燃料、食品、药品、急救品以及更为重要的换防部队抵达受灾最为严重的神仙湾哨所。

    之前还算热闹的营地,就跟天牛大神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异常的安静,甚至个别人还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沮丧。

    事实上自打直—12通用直升机带着补给飞到神仙湾哨所,并将两名伤员运下去之后,sb简易机场的气氛就变得有些诡异。

    都说新德里的高原直升机部队比对面的东方某大国先进,哪怕美国和前苏联都比不了,属于世界一流。

    可从sb简易机场遭遇地震,陆路通道被封死到现在快10个小时了,后方的那支高原直升机部队一共就执行了两个架次的飞行任务。

    是的,就两个架次,一次来,一次回,然后……然后……就没了……

第九百零三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问题是,这一个架次运来的东西多也行呀,飞来的数量少但效率高被困在sb简易机场内的新德里官兵们的气氛也不会如此消沉。

    可惜,那架直升机上满打满算只带来了250公斤的物资。

    要知道整个sb简易机场内的新德里官兵将近300人,250公斤的物资按照人头分,每个人连一公斤都不到。

    这也就罢了,250公斤的物资是sb简易机场急需的燃料和药品也成,结果不是,而是一堆不知何年何月生产的咖喱罐头。

    气得当时接受物资的新德里军官直接爆了粗口,因为这类咖喱罐头需要加热才能进食,可遭遇地震而道路交通断绝的sb简易机场缺的就是取暖的燃料,再加上五千多米的高海拔,一大堆被冻得硬邦邦的咖喱罐头,当砖头都比当食物来的实在,搁谁身上不得骂娘。

    只不过当时对面的东方某大国连个直升机的鬼影子都看不到,而这边的sb简易机场却出现了救援飞行器,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别说是运过来250公斤卵用没有的咖喱罐头,就是运过来250公斤的屎,那意义也非同凡响。

    最起码印证了新德里以及绝大部分国际观察家和媒体记者们的判断,那就是新德里的高原直升机部队果然在紧要关头发挥了作用,为其受困部队打通了空中救援通道。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苏莫表现得十分活跃,不但亲自拉着桥本迎接那架突破层层险阻飞过来的直升机,还亲自采访了直升机驾驶员,并通过机载电台采访了后方高原直升机部队的指挥官。

    这也就罢了,苏莫竟然还拿着根本就吃不了的咖喱罐头与直升机驾驶员,直升机和新德里官兵各种合影,至于各种口号,各种表态就别提了,根本就是不要钱的往出蹦。

    知道的他们是被困在sb简易机场出不来,不知道的还以为苏莫等人占领的天顶星,准备开庆功宴呢。

    当面都如此,后面的稿件就更不用说了,苏莫几乎把这辈子知道的所有褒义形容词全都堆到这次直升机的救援行动中,并大言不惭的在文章后面表示:

    这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开端,新德里用他的行动预示着一个悠久灿烂的大国正在南亚次大陆上崛起。

    好在这个时候的通信技术并不发达,照片没办法传递出去,不然苏莫恨不得把自己luo照都发出去,好让世人看看,新德里真的是母神牛裤裆里挂灯笼,绝对的牛逼闪闪亮。

    结果,苏莫和新德里驻军各种的自嗨与自信在对面神仙湾哨所上空出现直—12直升机后,就被一巴掌拍到了地上。

    物资运了多少尚且不论,两名伤员被实打实的运走却是不争的事实。

    两个平躺的大活人呀,再加上担架、医疗器械以及护理人员,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小一吨的重量。

    换句话说,人家东方某大国的直升机就算不运送伤员,光拼物质,最起码也是新德里这边的4倍,而且还是以上。

    问题是东方某大国的直升机可不是运送物资这么简单,关键是运走了伤员,这对被困的官兵来说无异于是极大的提振,因为伤员不但是负担,更让人精神受到折磨。

    按理说新德里的直升机过来也应该运走一些伤员的,毕竟sb简易机场都到地震波及虽没人死亡,但磕磕绊绊的却是伤了二十来个,其中有两个较重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骨裂症状,依照医学常规应该后送治疗。

    可问题是新德里所使用的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才2吨,自身的载重本来就小,到了高原上,功率衰减的厉害,载重进一步减小,能吊挂250公斤的咖喱罐头送到海拔五千米的sb简易机场已经是极限了。

    想搭人从五千米的高原起飞?除非是神牛下凡,否则自己如何回去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把伤员运回去?

    所以那架飞过来的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连带着飞行员来这里装了一波13,便潇洒的走了,没带走一个伤员。

    反观对面的东方某大国,一次就运走了两个。

    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前各种自嗨的新德里官兵这才有些品出其中的滋味。

    不过已经到了这一步还是有些死鸭子嘴硬的人,比如说上蹿下跳,想从中谋取私利的苏莫便是最欢实的一个,尽管对面的直升机能力强,但苏莫还是不住的诋毁。

    说什么东方某大国这样的直升机不会很多,充其量只有一架。

    什么他的朋友打电话告诉了他,东方某大国的这款直升机是从美国进口的,目前美国方面停止了零配件供应,不出24小时就会成为废铁。

    还有什么东方某大国的能力展示到此结束,相比之下背后有15架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的新德里将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

    类似自信的言论还有很多,再加上新德里军官的盲目神嗨,那些士兵们还真的信了。

    可就在苏莫等人将蜜汁自信再度拔高,即将高~~~潮之际,神仙湾哨所上空忽然出现三架比之前的直—12还要大上不少的直升机,不但装载了大批御寒保暖的物资和燃料,而且还搭乘一个班的生力军,接替因地震被困神仙湾哨所的疲惫之师。

    这下即将达到高~~~潮的苏莫等人瞬间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彻底炸得烟消云散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话真的是原封不动的给苏莫等人上了一课。

    对面的东方某大国换上了生力军,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反观他们这边,连伤员都送不下去不说,10个小时只来了一架小型直升机,带了250公斤当砖头用的咖喱罐头。

    苏莫等人的老脸都被活生生的事实打成了猪头,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要是其他人估计冷眼旁观看笑话就行了,问题是桥本可不是一般人,作为所谓的“公正中立媒体人”,桥本的立场可是随时会变的,既然东方某大国那边找不到爆点,那就以人文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新德里吧,不然他惨兮兮的被困在这儿不就白忙活了?

    于是便在苏莫目瞪口呆中狠狠补了一刀:“苏莫先生,你不是说今晚过后神仙湾哨所上会有好多个人形雪雕嘛?现在……您还持这种看法吗?”

    听了这话,苏莫老脸别提多尴尬了,可还是舍着老脸准备强辩一番,结果还没等他开口,一位医务兵急匆匆的跑过来,只一句话便吓得苏莫是魂不附体:“因为高原气候影响,破损的伤口导致体内气压失衡,已经造成三名伤员死亡!”

第九百零四章 战略支援

    听了这话,苏莫差点儿没吓尿了,因为他胳膊上也有个伤口,这要是因为高原气候交代在这儿,那冤不冤呀。

    正所谓理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管他以后是不是洪水滔天,苏莫可管不了那么多了,把自己的小命保住最要紧。

    于是没等医务官把事情汇报完,苏莫便迫不及待的对一旁的sb简易机场的指挥官嚷嚷道:“赶快联系后方的直升机部队,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没有义务坚守这里,我们要回去,让后方的指挥官赶快派直升机接我们,保护我们,就是保护新闻自由。”

    sb简易机场的指挥官被苏莫没来由的一番抢白弄得有些迷糊,心说这位刚才还信誓旦旦要坚守一辈子的,准备死磕到底的高级记者怎么突然就变卦了?

    但不管是何原因,这事儿他可做不了主,因为他这个指挥官从属于陆军,背后一百公里外的高原直升机中队则隶属于空军。

    陆军想要联系空军中间要经历师部、军部、军区陆军参谋部转军区空军参谋部,然后是空军联队、大队最后下发到后方的高原直升机中队。

    整个请求过程复杂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时候根本就没啥效果,往往一个简单的事情在两个兵种相互扯皮中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就算苏莫手眼通天,让两个兵种相互妥协,派来了直升机,难道就能顺利的离开sb简易机场?

    如果这么简单,他这个指挥官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伤员憋屈的死去?

    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

    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是可以飞到一万米的高空,也曾经在海拔七千米的高原上救过人。

    但那基本上是为了应对特殊任务而做了减重改装的机型,如此才能减轻发动机的负荷,实现理想的指标。

    更何况,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通常的救援也并非其他直升机那般把人拉到座舱里,而是用吊篮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即可,就好比人在水里憋气一样,提上一口气拼上一把,总是有点儿作用,但持续性不强。

    这根sb简易机场的情况根本就不一样,背后的高原直升机中队虽然相距只有80公里,却在海拔3300米的平地上,在这个尺度上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只能满足驾驶员加250公斤的货物的程度,到了海拔5000米,发动机功率衰减的更加厉害,最多只能满足直升机的空载起降。

    如果把油门拉满到是能多带一个人,问题是这种状态下,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连10公里都飞不动,没办法,实在是该机型的发动机满足不了长时间的暴力输出,真要这么干了,除非直升机驾驶员对生命没了指望,准备玩儿一把天葬过过瘾。

    所以,苏莫的要求无论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理论探讨,都不具备可行性,唯一的指望只能回到屋子里跪在地毯上拜一拜神牛,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正因为如此这位sb简易机场的指挥官只能脸色古怪的看着苏莫,那意思很明显,问我没用,赶快去问神牛吧。

    苏莫看懂了这位指挥官想要表达的意思,忽然有些愤怒,脸色也变得颇为不善,想要喝骂两句,可还没张口便觉得胸口一阵的气闷,然后便觉得呼吸不畅,眼前发黑,就在他的意识完全丧失前,耳畔传来一阵惊呼,似乎听到了那些官兵们在惊讶的叫嚷:“黑鹰~~是东方某大国装备的黑鹰直升机~~~”

    “果然是黑鹰直升机~~~”在眼皮闭上前,苏莫轻声呢喃了一句,似乎终于对东方某大国的直升机型号释然了……

    ……

    s—70“黑鹰”直升机,的确出现在sb简易机场对面的高原雪山上,一共四架,分成两组分别前往神仙湾哨所临近的天文台哨所和三里营哨所,将所携带的救援物资运上去的同时,接下来一部分困在上面的驻军战士。

    等四架“黑鹰”直升机离开后不久,四架直—12直升机同样分成两组,奔赴两个哨所,待四架直—12直升机消失没多久,又有四架之前出现在神仙湾哨所的那种比直—12大上一圈的直升机运载着换防部队和物资飞抵两个哨所。

    如此在天黑前,三个受灾哨所的伤员、被困人员全部转移出去不说,还补充了大批的救援物资、高原专用帐篷、燃料、药品是食物以及至关重要的换防部队。

    由于在短时间内多批次,多架次的人员物资输送,导致三个哨所是异常忙碌,可相比三个哨所,那座在喀喇昆仑山东麓训练场内临时开辟的野战机场内,那才叫一个热火朝天。

    只见一架架直升机满载人员和物资腾空而起没多久,之前运送物资的回来的直升机便带着被螺旋桨卷起的雪沫子朝着制定区域落下。

    与此同时临时成立的地面引导小组不停的用空地电台呼喊,片刻后,一架造型怪异到丑陋的四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在空出的简易跑道上降落。

    旋即打开机头连接锁,抬起机头,液压装置缩进起落架,一棒子地面人员赶紧上前,在并不熟练的配合下,将一架折叠了螺旋桨的s—70“黑鹰”直升机缓缓拖出来。

    随后几名地勤人员冒着寒风将s—70直升机的螺旋桨展开,然后检查,加注燃料,先一步抵达这里的驾驶员迅速钻进驾驶舱,待物资装满后,立即启动升空,朝着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飞机……

    在简易机场上忙碌的官兵们到不觉得什么,反而各部门、各军兵种因为沟通和协调上的生疏还觉得不满意,努力的减少层级的制约,打破指挥体制上束缚,反倒让野战机场更像战场。

    然而位于数公里外,密切关注这一切的各**事观察员却看的是目瞪口呆,这才多长时间,东方某大国就在地震受灾前沿开辟了稳定的空中运输通道,这也就罢了,问题是那种多机种、多批次的前沿运输能力似乎就没有尽头。

    以至于不少军事观察员都觉得自己身处的不是在东方某大国,而是美国或者前苏联,没办法,实在是这种强有力的战略支援能力套在东方某大国身上实在是有些不真实。

第九百零五章 颠覆性的运—17

    是的,就是不真实。

    尤其是两个小时前的那一幕,一众军事观察员们到了现在都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没办法实在是那种场面太震撼了。

    特别是那架双发喷气式运输机飞临他们头顶的那一刻,心跳与发动机轰鸣共振之时产生的独特感觉,真的会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什么直—12,什么更大的直升机,什么s—70“黑鹰”直升机,在那架巨大身影落地后统统失去了光彩。

    哪怕是外形异常呆萌,却能混合装载一架s—70“黑鹰”直升机和一架直—12直升机的运—16特种运输机,在那架双发运输机面前也是相形见绌。

    这倒不是这架双发运输机的颜值有多高,更不是说上面有什么特别。

    而是这款运输机明显超过运—15plus这件事本身就已经非比寻常了。

    不输于运—15plus运输机的起降能力,却拥有运—15plus两倍以上的运载能力,那款被称作运—17的双发中型运输机用一场华丽的实际行动,征服了各国的军事观察员们。

    “各位,你们要的运—17的详细情况,已经拿过来了……”

    就在众位军事观察员们一个个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忙碌的野战机场,脑袋里不断闪现着运—17霸气降落与呼啸而起的场面之时,负责陪同这帮外**事观察员的主管军官拎着一大堆的资料赶过来。

    结果他的话还没说完,一大堆装模作样的军事观察员立刻就跟听到发令枪的运动员,望远镜都来不及放下,就转身扑向那位军官,搞得话说一半儿的军官吓了一跳,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一群军事观察员给围上。

    “快~~给我一份!”

    “还有我的~~”

    “艾哈迈德,你别抢,你们国家的c—130用的不是挺好的嘛。”

    “你们的安—12不是也不错,干嘛还要挤我前面?”

    “各位讲点儿礼节好不好?知道的是咱们要运—17的性能参数,不知道还以为是一群难民挣抢食物呢,请注意,我们可是军事外交官,不是难民……恩……就这样,中校先生,请给我拿十份儿~~~”

    “内瓦尔你混蛋~~~”

    ……

    那位中校军衔的军官哪里见过这场面,平时风度翩翩的军事观察员们竟然跟特卖场外的大妈一样,一言不合就直接疯狂,军事观察员的体面呢?风度呢?

    问题是中校军官还在思考体面和风度,各**事观察员可没那闲工夫,七手八脚的围过来,转眼被上级特批,利用刚刚运上来的油印机紧急印出来的20份运—17性能参数就被这帮子人前真君子,背后老流~~~氓的家伙们一抢而空。

    以至于不少没抢到的各**事观察员只能可怜巴巴的看着中校军官,那意思很明显,能不能通融通融,在多拿几份,啥条件都行,各种姿势随便。

    被一双双差不多能融化喀喇昆仑山万年冰川的火热眼神看了几秒钟,中校军官就受不了了,他就纳了闷儿,不就是一架运—17被紧急调过来运了一架腾飞集团产的中型救援直升机嘛,至于这样吗?

    不止是现场的中校军官想不通,就连野战机场内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救灾的郑权礼同样想不通。

    这一次搭建高原空中救灾桥梁,国内出动了运—8,运—15,运—15plus,运\油—15,伊尔—76甚至是专为航天部门运送特种大型结构件的运—16都派过来。

    这么多种类的运输机都不见那些军事观察员们如何,怎么偏偏对运—17情有独钟?

    难道运—17身上有啥吸引人的特别之处?

    不可能呀,别人不清楚,他郑权礼还不知道?所谓的运—17实际上就是运\油—15双发改进版。

    也就是把运\油—15原本四台小推力涡扇发动机,换成两台推力更大的涡扇发动机而已,至于基本性能方面并没有本质的提高,依旧是与运\油—15相当,怎么就不见这帮军事观察员对运\油—15也这般疯狂?

    也得亏庄建业没在这里,不然绝对会给自己这个便宜连襟好好上一课,满脑子只知道打仗,就不能装点儿消费比这类使用点儿的东西?

    怎么就不能跟自己老婆好好学学,瞧瞧人家宁晓雪现在,都快成国内的零售女王了,如今准备玩儿信息高速公路,格局之大连庄建业都自叹弗如,再看看郑权礼,庄建业只能哀叹一声,都是睡在一个床上的狗男女,怎么差别这么大。

    各**事观察员之所以对运—17趋之若鹜,反而不待见运\油—15道理很简单,运—17的运营成本更低,用起来更划算。

    毕竟运\油—15是四发,而运—17是双发。

    即便运\油—15的四台发动机的推力不大,耗油量也很划算,但维护成本却照比双发的要增加一倍,毕竟涡扇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大差不差,上了中等以上推力的维护保养步骤基本相当,就算运—17的双发比运\油—15的推力要大,可从机务的角度去看,运—17显然更加方便也更加划算。

    当然维护上的成本方面只是让各**事观察员对运—17颇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并不能成为趋之若鹜的关键所在,毕竟世界范围双发运输机那么多,维护成本低的更是一抓一大把,凭什么对运—17情有独钟?

    很简单,因为运—17足够大。

    要知道,在当前世界主流运输机领域,双发运输机基本上都是运—15plus或是安—32这类轻型运输机级别的。

    更大的则是四发的中型机或是重型机。

    双发的中型机不是没有,比如说法国和德国联合生产的c—160运输机,起飞重量51吨,载重量16吨,从指标上看与苏联的安—12和美国的c—130差不太多。

    问题是有些时候,就那么几吨的有效载荷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或是此类平台的深度改进的冗余程度。

    再加上安—12和c—130在任务上与c—160重叠度非常高,以至于c—160除了欧洲几个国家外,外销情况并不理想。

    也正因为如此,世界范围内普遍有个错觉,似乎双发运输机很难往中型以上发展。

    然而这一切,在运—17身上被完全颠覆,最大起飞重量65.8吨,载重23.5吨,典型的中型运输机的指标,用的却是超乎想象的双发!

第九百零六章 大涵道比

    虽说颠覆对实际作战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对日常装备和训练却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别看用的时候各种爽,但关键还在于平日的养,而养的关键还是落实到军饷,落实到钱上。

    无论是涡扇发动机还是涡桨发动机,本质上都是喷气式发动机的衍生型,维护保养上虽有差别,但却大差不差,也正因为如此,四发的飞机在维护成本上必然比双发的要高。

    除此之外,燃油经济性上,双发飞机同样具备无可匹敌的优势,或许有人会认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因为独特的机构会很省油。

    说实话,还真不一定,看看苏联产的安—12所配备的发动机,那就是四台活脱脱的油老虎。

    c—130上的发动机也没好到哪儿去,毕竟当年设计c—130时就没把燃油经济性当成一个指标考虑进去,所以也是一只燃油吞金兽。

    这也是为什么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美国空军开始考虑c—130的后继机型时,提出经济性的重要原因。

    实在是被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给折腾怕了,想要弄个性能更好且消费比更佳的新式运输机出来。

    这才有了波音的yc—14和麦道的yc—15的强强对决。

    不过后来美国人通过其他手段将石油跟美元绑定,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美军的更换计划也就没那么迫切了,反正油价怎么横跳,有美国人的印钞机来的霸道吗?

    于是所谓的c—130的替代计划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反正美军有美元背书,无所谓燃油高低。

    同一时期的苏联比美国人还要豪横,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老子就是产这东西的,世界各地都得苏联老大哥的石油奶着,难道自家人就能缺了?

    所以什么油老虎,什么消费比,在苏联老大哥这里统统不算个事儿,没了?好办,开个油井可劲儿造,别的没有就是地盘儿大,资源足!

    问题是美国和苏联胳膊粗,家底儿厚可以不在乎,其他国家细胳膊细腿的,怎么可能比得了?

    更何况c—130和安—12这两款行销世界的中型运输机都是五六十年代研制生产的老家伙了,尽管几十年下来各种修修补补的小改进就没断过,可基本结构依旧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儿、老思想。

    如果各国的作战样式、武器装备同样保持不变的话倒也没什么。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队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加速发展的,可能以往两辆轻型装甲车就能搞定的事儿,现在需要两辆轻型坦克才能勉强完成。

    问题是几十年前c—130或安—12运两辆轻型装甲车毫无问题,现在别说两辆轻型坦克了,就是减半也未必能够有能力运走,因为轻型坦克的尺寸超过机舱的尺寸,怎么办?

    向美国或苏联要定制品?那绝对是嫌本国国库那点儿棺材本儿没地方花了,准备伸脖子让人狠宰。

    没有定制品买别的产品?不好意思,整个地球上物美价廉的中型运输机除了c—130就是安—12,别无分号。

    就在所有国家眼看世界中型运输机逐渐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觉得还得奥格十年二十年才能有个打破现有格局之时,东方某大国的运—17犹如撕开暮气的惊鸿,点亮各国期盼新中运的希望。

    再加上双发本身的成本优势,以及可以运送6到8吨级中型救援直升机的实际表现,那些将c—130或安—12用了十几二十年,早就被这两位老爷爷弄得快吐的国家当然要趋之若鹜了。

    “最大载荷23.5吨的情况下可以执行2400公里的投送任务,这一点虽然比c—130有所不如,但却比安—12强出不少。”

    “那你得怎么看,c—130的最大载荷是超过了运—17,问题是同等载荷的投送距离,c—130只有1500公里左右,跟运—17差了将近一千公里呢。”

    “没错,你们看看这里,机舱的尺寸是长12.7米,宽3.4米,高2.8米,完全的直通货仓,不但完胜安—12的那种中间陷下去一块的半吊子货仓,也比c—130的尺寸配置更加合理,最起码我们装备的法制轻型坦克能上去不说,就是美制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也能装得下。”

    “说的对,一般的装甲车、轻型坦克等战斗车辆完全可以放得下不过,就连‘黑鹰’这样的9吨级直升机都没问题,可见运—17的运载能力还是很强大的。”

    “目前就是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怎么样和基本的飞行品质如何,要是这两样都没问题,我们有可能会正式向运—17的生产厂商下达评估邀约。”

    “我们何尝不是,说实在的,我刚刚已经派人去跟东方某大国那边联系了,可惜那边太忙,没时间回复……”

    “让我说,运—17的实际效能和飞行品质也就是伊尔—76的50%!”

    就在众位军事观察员拿着运—17的基本性能数据议论着这款机型的实际情况时,一个嘹亮的声音忽然在众人身旁响起,循声望去只见俄罗斯的军事观察员诺罗科夫正腆着肚子,带着愉悦的微笑看着被他把注意力吸引过来的众人,颇为自信的说道:“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俄罗斯参与运—17项目的专家给出的答案。”

    此言一出,在场的军官观察员有一个算一个,无不是惊得张大了嘴巴,可还没等这些人反应过来,诺罗科夫惊人之语便再次传进众人的耳朵里:“是的,既然东方某大国的同志们已经公开了,那我也就不好在隐瞒了。

    没错,运—17就是我们俄国与东方某大国合作的产物,它上面应用了很多伊尔—76的技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便是运—17采用了两台俄制d—30kp型涡扇发动机,细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了这点……”

    说到这里诺罗科夫故意顿了一下,好让这群军事观察员好好消化一下,显然这些军事观察员不是白给的,自然是想起之前降落的那架运—17所使用的的确是跟伊尔—76运输机相同的狭长吊舱式发动机,不禁对诺罗科夫的话信了七七八八。

    诺罗科夫眼见众人消化的差不多,节奏牢牢掌控在手里,便笑容灿烂的准备把话题继续下去,可还没等开口,远处的天边便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旋即一架运—17的身影便在雪山的映衬下出现在人员的视野前。

    结果这一看不要紧,眼尖的军事观察员立马伸手指着越飞越近的运—**叫道:“快看,这架运—17用的发动机可不是小涵道比的d—30kp型涡扇发动机,是大涵道比,大涵道比……”

第九百零七章 WD—60ML涡扇发动机

    也不能怪这位来自北非的军事观察员如此惊讶,实在是略过头顶的那架运—17所配备的发动机与两个小时前的那架有着迥异的不同。

    那是一款粗壮且短促的发动机,别说是他们这些成天研究装备和战法的军事观察员了,就是个外行人在这里,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明白新来的这架运—17与之前的那架配备d—30kp型涡扇发动机那种狭长的发动机舱有着本质的区别。

    很明显这架新来的运—17采用了全新的发动机,而且还是远优于前苏联d—30kp型涡扇发动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没办法,前苏联的d—30kp型涡扇发动机涵道比只有2.4,在其诞生的六、七十年代,这个指标也只能勉强搭个中涵道比的边儿,别说大涵道比了,就是次一等的高涵道比都差得远。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通用、普惠和罗罗三大航发巨头陆续推出涵道比在10以上的新一代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后,d—30kp型涡扇发动机除了推力还有些看头外,其他方面已然落后于时代。

    可即便是d—30kp型涡扇发动机引以为傲的推力,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因为那是牺牲部分可维护性、整机寿命和高油耗换来的。

    其他不论,但就大修间隔时间,欧美同类发动机大多在一万小时左右,而d—30kp型涡扇发动机只有区区的三千小时,只是欧美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正所谓一叶而知天下秋,由此可见d—30kp型涡扇发动机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现场的各**事观察员个顶个都是圈内的资深人士,自然知道d—30kp型涡扇发动机的种种弊端,所以在诺罗科夫大言不惭的说运—17采用了d—30kp型涡扇发动机,并且是跟他们俄罗斯联合研制的时候,不少人在惊讶之余也是直皱眉头。

    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d—30kp型涡扇发动机并不是个好选择,与其如此,还不如采用大型民用客机上的航空发动机,或许在野战条件下,这类民用发动机不如d—30kp型涡扇发动机来得专业。

    问题是世界各国也不可能事实处在战争状态吧,平常的训练还是主流,而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推力大、省油、易维护的特点能够极大的降低各个国家日常训练的成本,如果是这样,可能选择运—17的国家会更多。

    就在众人心里暗叹可惜的时候,配备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运—17便如有感知一样,从雪山背后突兀出现,以至于一些反应慢的军事观察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在做梦,怎么可能想啥来啥,一定是自己眼睛出了问题。

    于是揉了又揉,再往天上看,发现的确运—17的发动机不一样了,这才恍然,原来他们真的是“梦想成真”了。

    其他军事观察员是心生喜悦,可刚才把大话放出去的诺罗科夫就尴尬了。

    他之所以舍着老脸说运—17是跟俄罗斯联合研制的,说穿了就是想用这种碰瓷的方式,胁迫东方某大国,让俄国在运—17项目上分一杯羹。

    要知道各**事观察员对运—17趋之若鹜的热忱诺罗科夫可是看在眼里的,作为前苏联空降部队技术军官出身的诺罗科夫又怎能看不出运—17广阔的市场前景。

    别说是其他国家了,就算继承苏联庞大运输机队的俄罗斯,估计看到运—17都会流口水,没办法俄国国内的安—12等中型运输机的老化速度更加严重,所以俄罗斯在中型运输机方面的需求不但不比其他国家低,甚至还更加强烈。

    正因为如此,但诺罗科夫看到运—17的那一刻同样是震惊,但下一刻便打定主意,这个项目必须要握在他们俄罗斯人手里。

    如此不但解决了俄国中型运输机更新换代的难题,同时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大赚一笔。

    至于东方某大国会不会抗议这种碰瓷儿似的巧取豪夺,诺罗科夫根本就没想过,原因很简单,没看运—17用的是前苏联产的d—30kp型涡扇发动机嘛。

    这说明什么?

    东方某大国没有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适配运—17.

    想想也是,如今东方某大国在运输机上最大的动力不过是腾飞集团产的推力为5.2吨的wd—52ml涡扇发动机,两台加在一起还不如一台d—30kp型涡扇发动机,毕竟d—30kp型涡扇发动机的推力可是达到了12.5吨。

    想从5.2吨跨越到10吨以上,以东方某大国的水平估计10年的时间都未必搞得明白,这样一来,就等于说在大推力发动机上,东方某大国被卡住了脖子。

    西方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好是好,问题是他们的发动机不可能让外人用在军事用途,既然西方的选择不了,就只能用他们俄罗斯的产品。

    唯一便是垄断,垄断就能高高在上,高高在上就能为所欲为。

    正因为如此,诺罗科夫的逻辑就很简单了,我就明目张胆的碰瓷儿了,你东方某大国能把我怎么样?有能耐过来咬我呀,不过咬之前可要想好哦,d—30kp型涡扇发动机可是唯一哦,所以……嘿嘿……还是摆好姿势,别反抗,战斗民族还是很温柔的!

    哪成想,之前来的第一架用的是前苏联的d—30kp型涡扇发动机,转眼过来的第二架便是全新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低耗、省油不说,重量也比d—30kp型涡扇发动机要轻不少,更关键的是这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推力通常都不低,最起码也是跟d—30kp型涡扇发动机一个级别的。

    这一下不但让诺罗科夫碰瓷儿的图谋彻底崩溃,更让他尴尬的下不来台,没办法,之前的话说得太满,如今第二架运—17飞过来实力打脸,诺罗科夫怎么说,难不成要承认刚才的话是为了碰瓷儿吹的牛~~~逼?

    这要是在自己家里也就无所谓了,关键是当着各**事观察员的面儿,而且不少还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小兄弟,俄国老大哥这要是坦白了,自身本就不太高大的形象势必会在这些小兄弟心中进一步萎缩。

    所以说什么这场子也要撑下去,于是诺罗科夫眼珠一转,心一横,干咳两声缓解下尴尬,便指着正在跑道上落下的运—17笑着说道:“真没想到运—17最新的改款用上了我们俄国最新的ps—90涡扇发动机,哈哈,那可是俄罗斯总统专机配备的大推力发动机呀……”

    “哎~~诺罗科夫,我纠正一下,新到的运—17用的可是我们纯国产的wd—60ml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什么ps—90涡扇发动机听都没听过。”

    诺罗科夫的话还没说完,身后便传来一声略带沙哑的话音,硬生生把诺罗科夫强行装~~~逼的话给打断。

    众人循声一看,郑权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他们这里。

第九百零八章 直—15

    其他人对郑权礼这位空降部队某部部队长不陌生,诺罗科夫就更是熟悉了。

    两年前,郑权礼受命前往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学习时,诺罗科夫便是他同寝室的老哥们儿,两人没事儿夜里弄两个俄国罐头和两瓶伏特加,一顿哈拉少就能拉少到天亮。

    所以这次俄罗斯派诺罗科夫作为军事观察员过来观摩空降兵部队的高原演习,郑权礼还挺高兴,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嘛,怎能不醉着打呼噜,因此郑权礼准备等演习结束后邀请诺罗科夫这位睡在上铺的兄弟用这边的青稞酒好好的哈拉少一把。

    哪成想演习刚开始喀喇昆仑山口就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实战演习转变成了实际救援,由于事发突然,郑权礼便被上级任命为救灾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主要负责开辟野战机场,组建地面引导小组等工作。

    一忙就是一天一夜,直到刚刚来自总部的领导带着指挥班子抵达,郑权礼这才卸下担子,休息了几个小时,等缓过劲儿来一看还有些时间,便准备去找诺罗科夫叙叙旧。

    毕竟是自己的老伙计,因为突发事件不能招待已经过意不去了,要是晾在一边干脆装不知道也不是郑权礼的为人。

    结果刚到各**事观察员集中的驻地,就听到诺罗科夫一阵牛~~逼吹上了天。

    这要是其他人估计半点儿待见没有,转身就走,全当自己不认识这号人,但郑权礼在俄罗斯一年多的学习生活,对诺罗科夫还是很了解的。

    这人没啥毛病,就是喜欢臭显摆,长长能把不明就里的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后乖乖掏钱从他那里买来所谓的彼得大帝用过的计生用品。

    如今一听诺罗科夫又开始故技重施,郑权礼自然不能惯着,立马出声以正视听。

    诺罗科夫听着背后有人搅局,心里还很不痛快,可回头一看竟然是郑权礼,脸上的不快立刻一扫而空,冲着郑权礼张开双臂,热情的喊道:“嗨,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总算是见到你了,怎么样?一切还顺利吧?”

    “还不错,除了两个手脚冻伤外,没有太大的损失,接下来我们准备趁着下一场降雪前多往三个受灾哨所运送储备物资,如果可以甚至会运送材料,搭建起可供居住和活动的半永久式的板房。”

    “这可不容易,那种大部件儿板房材料体积大不说,重量还不小,再加上高原环境,想弄上去可要花些力气……”

    听了郑权礼的话,诺罗科夫立刻顺杆爬了上去,什么ps—90发动机,什么运—17改进型,什么中俄合作是绝口不提。

    好似他刚才说的话全当是没发生,完完全全是在设身处地的为郑权礼着想一样。

    看得那些懂俄语的军事观察员们是一愣一愣的,见过不要脸的,却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刚才还信誓旦旦的说什么运—17由他们俄国人的一份儿,结果被人直接拆穿,诺罗科夫居然没事人一样该怎么就怎么,完全一副这事儿我没做,啥也不知道的派头。

    弄得这些军事观察员们是十分的无语。

    可诺罗科夫却不以为意,事实上他是想为意也没办法,难不成明知道运—17上没有俄罗斯的元素,硬要当着主人家的面儿强行往上面扯?

    到头来估计边儿都没碰上,还要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还不如趁着老熟人过来的当口,把这片儿揭过去,虽然丢点儿面子,可总比被架在火上烤来得舒服不是。

    至于面子啥的,对于战斗民族来讲,拳头硬是道理,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男人嘛,能屈能伸才是真男人,光硬不软那叫有病,得治。

    更何况,碰不了运—17的瓷儿还碰不到别的?他就不信了,大半年前在东南沿海吃了那么大亏的东方某大国在装备建设上就不着急?

    而他诺罗科夫这次作为军事观察员来华明着是观摩演习和日常训练,实际上却是得到莫斯科的授意,准备利用他在东方某大国的人脉关系探一探口风,看看东方某大国今后几年在装备上有啥动作,他们俄国这边好做准备。

    尤其是在利润极高的航空装备上,俄国人可是一直把东方某大国和南亚某大国当成金主供着的,不管是正常交易的正常手段,还是坑蒙拐骗的旁门左道,过来捞钱才是诺罗科夫的最大任务。

    所以运—17这边碰瓷儿不成,一听郑权礼说起今后要往受灾的三个哨所上运送板房组建,重新构建起神仙湾等三个受灾哨所的部队驻守体系后,诺罗科夫立刻就如同听到仙音的痴汉,红着老脸就跟郑权礼就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只不过聊着聊着,诺罗科夫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其亲爱的达瓦里氏,据我所知你们国内在防寒板房方面经验不足,要不这样,我这就跟莫斯科联系一下,往他们从远东运一批过来。

    要知道这些东西在前苏联时期就已经做过零下50度的极寒测试,效果非常好,在苏联时代是我们在远东以及北极圈附近驻训的必备物资,郑,我亲爱的达瓦里氏,你是知道的,我对中国的感情,看到你们的士兵在海拔五千米的哨所上坚守,作为军人我由衷的钦佩,就让我为你们做点儿分内之事吧。”

    说这话话时诺罗科夫眼神恳请,感情真挚,把一个俄罗斯糙汉子的细腻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郑权礼比谁都知道这位的尿性,越是这样越不能信,反而非常俄式耸了耸肩,直截了当的问道:“诺罗科夫,我亲爱的达瓦里氏,咱们有话说话,别搞那些拐外抹角的好不好?要么就哈拉少,要么古德拜。”

    “当然是哈拉少了。”诺罗科夫哈哈一笑,用如同熊掌一样的大手拍了拍郑权礼的肩膀,旋即笑容一敛,浮现一丝精明:“适合高原使用的米—171mt直升机1000万美元一架,能够吊运重装备的米—26重型直升机2400万美元一架,可用于高原地区的防寒板房,2万美元一个平方。”

    听了这话郑权礼愣了一下,旋即嗤笑一声:“我亲爱的达瓦里氏,你不会觉得我们离开俄国的重型直升机就真的啥也办不成了吧?那你老兄就太把我们刚刚投入使用的直—15这个豆包不当干粮了。”

    似乎为了印证郑权礼的话,还未等声音完全落下,野战机场上便突突的响起一阵螺旋桨的转动声,诺罗科夫转头一看,就见一架明显比直—12大了一圈儿的中型直升机吊装着一个白色箱体结构缓缓的生产天空,旋即在众人的注目中飞向雪山之上的神仙湾哨所……

第九百零九章 价格记错了

    直到此刻,人们才注意到这架被运—17强大光环掩盖下的中型直升机。

    等等……怎么又是光环,貌似之前直—12的光环也掩盖了运—15plus可以承载直升机远程机动的事实。

    为什么一次地震救援行动中光环一个接着一个?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在场的各**事观察员们都已经麻木了,与之相比,吊运物资奔向神仙湾哨所的直—15直升机更让他们感兴趣。

    尽管大体的外形与小一号的直—12有些相似,比如说机鼻的浑圆雷达罩,尾部旋翼下方两侧的小垂尾,还有四片铰接的螺旋桨叶片。

    可要仔细观察的话便会发现,两者在机身上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直—12机身充满了棱角的肌肉力量感,但多少失去了一款航空器的灵动美,妥妥的暴力美学的产物。

    直—15则不同,由于其独特的钻石开线机身截面设计,令整个直—15在保持肌肉力量感的同时,不失灵动的活力感。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直—12是巨石强森那种壮汉的话,那直—15就是穿着练功服的李小龙。

    不但肌肉爆棚,而且异常灵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之前直—15在进行哨所部队换防的时候各个军事观察员们还没怎么在意,觉得也就是比直—12大一点的存在,不过是多装几个人而已,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把注意力全都放到运—17身上。

    然而当直—15吊运板房部件飞向神仙湾哨所时,这些个外**事观察员们才发现,这款直升机除了运载能力不错,外挂的吊装能力同样出色。

    不说别的,那个被吊装起来的一体化板房部件怎么看都不轻。

    于是便有人问道:“郑部队长,你们这套板房部件有多重?”

    “3吨!”

    询问之人闻言怔了一下,旋即急急的追问道:“那这款直—15的最大吊装重量是多少?最大承载能力又是多少?”

    “最大吊装载荷是3.2吨,最大综合载重能力是4吨,没办法,整架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才8.5吨,去掉400加仑的航空燃料重量,哦~~是按照美标的加仑算的,重量大约1.2吨左右,整机的空重也就3.3吨的净重……”

    说着郑权礼顿了一下,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根自顾自点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显得颇为惆怅:“唉……还是差了些火候,早些时候研制单位来我这里问我对这种6到8吨级的中型直升机的意见,我当时就说1800千瓦的发动机是起步,2200千瓦才算勉强,毕竟高原嘛,动力越大越足越好,结果……”

    话音未落郑权礼便摇头苦笑,那张不满高原红的黑瘦脸膛是要多无奈有多无奈,狠咗了两口烟,似乎把心里的郁闷全都发泄到烟头上,这才落寞的继续说道:“结果研制单位说1800千瓦到2200千瓦级别的wd—47z要用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3到15吨的大型直升机上的,用他们的话来说三发布局足够支撑这个级别的直升机在高原执行各类任务。

    所以给直—15配备的只是两台1456千瓦的wd—45z,尽管轴马力1979马力,不过我觉得从操纵性上不如直—12上的wd—43z,虽说只有1048千瓦,1424轴马力,不过我乘坐后觉得直—12动力显得更足,力量更澎湃,可能是个人的主观使然,我就是觉得直—12更合胃口……”

    郑权礼一边抽着烟,一边就直—15和直—12开始侃侃而谈,话语中没有啥自豪与得意,反而像是点评自家两个不争气的臭小子,不但有嬉笑怒骂的自嘲,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但这些话听到各**事观察员的耳朵里去有一种别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怎么还不满足的既视感,甚至有不少人看着郑权礼的眼前都变得很诡异,似乎在说,你老兄要是不想要直—15和直—12,给我,我要,啥条件都行。

    而这其中五味杂陈各种情绪轮番上涌,弄得很不是滋味的当时诺罗科夫了。

    以至于这位战斗民族的糙老爷们儿看着郑权礼各种神侃,恨不得直接扑过去掐死这个曾经睡在下铺的达瓦里氏。

    还nm能不能哈拉少了?

    直—15以8.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就能实现4吨的综合载重水平,这还觉得一般般,你郑权礼是不是飘了,想上天呀!

    前两年俄罗斯在前苏联米—1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米—171直升机的综合承载能力也就这个水平好不好。

    可达到这个程度的米—171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3吨,按照如今直升机的划分已经属于大型直升机的范畴,但综合能力却只能比肩10吨以下的中型通用直升机的水平。

    这说明什么?

    米—171再生产制造环节上大大落后与直—15。

    或许米—171直升机也就能在空间上强过直—15,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明显,那就是米—171直升机牺牲了远程航空运输能力。

    也就是说一般的运输机根本承载不了米—171直升机这么大的尺寸做远距离的快速机动。

    而直—15却能搭乘运—17,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长距离的快速部署,光从这一点来看,直—15照比米—171直升机更灵活,任务弹性更强。

    不说别的,米—171直升机遇到喀喇昆仑山口地震这种紧要任务,除了利用本身做长距离转场机动外,毫无办法。

    而直—15却能在运输机的配合下直抵前沿。

    这是救灾,如果是实战,快速抵达的直—15下面吊装的估计就不是3吨的板房部件,而是同等重量的d—30型122mm榴弹炮,机舱内再搭乘5名士兵组成的炮班以及近半吨的弹药,一飞冲天、定点抵达、迅速展开……

    想想那画面,诺罗科夫就为山那头的新德里官兵感到悲哀。

    这还是直—15,听郑权礼的话还有一种15吨级的三发大型直升机在抓紧研制当中,发动机的功率更是达到了2200千瓦,照这个程度发展下去,俄罗斯的旋翼航空器估计就要彻底失去东方某大国的市场。

    于是诺罗科夫瞥了一眼喀喇昆仑山那边的新德里方向,心里默念一句:莫拓尔斯基这次看你的了。

    便毫不犹豫的转过头,低声跟郑权礼嘀咕道:“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我刚才记错了价格,米—171每架650万美元;米—26每架1500万美元。”

    叼着烟卷的郑权礼闻言,没说话,但脸上却露出一抹憨厚无比的笑……

第九百一十章 狠宰

    郑权礼在喀喇昆仑山东麓笑得无比纯真,而在练满山脉的西边,距离还把五千米的sb简易机场西南420公里的乐玛河谷,新德里负责支援包括sb简易机场在内的六个西北驻军集群的h前进补给基地内,前来视察的国防采购局局长拉胡尔却是快哭了。

    “莫拓尔斯基上校,我们需要更大米—26直升机,而不是小得多的米—17直升机,你知道的,这款苏联时代的过时装备根本就没办法执行高原运输任务。”

    拉胡尔在一处装修还算过得去的休息室内,目光炯炯的盯着跟他一同过来,以了解新德里高原实际情况的俄**事观察员莫拓尔斯基上校,脑门儿上就差把愤怒这个单词写在连上了。

    可莫拓尔斯基却跟什么都看到一样,笑呵呵劝着拉胡尔:“我亲爱的达瓦里氏,不要太激动,你知道的,我对新德里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过去这几年为了能让新德里装备跨时代的苏—30mki战斗机,我差不多把莫斯科各个部门的楼梯磨掉一层,难道还不能证明我对新德里的感情嘛?

    更何况咱们就算不谈感情,说说利益也行,只要你答应这笔单子,我会出面游说莫斯科在苏—30mki战斗机返点4.5%的基础上多给0.5%,怎么样?这买卖不亏吧!”

    多0.5%看着数目不大,可要知道军用航空器动辄都是数亿、数十亿美元的大单,如此一来0.5%的返点回扣简直不要太多。

    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拉胡尔说实话有些动心,可问题是早先苏—30mki战斗机单子的屁股还没擦干净,他本人还经常遭到政敌的围攻,这个时候在不管不顾的捞钱,很有可能影响日后的仕途。

    于是拉胡尔十分勉强的压下冲动的**,艰难的摇了摇头:“不行,这一次人命关天,所有规程都要按照国际准则来办!2600万美元一架的米—17直升机绝对不行,如果是米—26重型直升机还差不多。”

    “拉胡尔,我亲爱的达瓦里氏,重型直升机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次喀喇昆仑山口的地震已经让你有了一个深刻的概念,你觉得2600万美元就能拿得到?我求求你别开玩笑了拉胡尔,那可是重型直升机,光一部发动机都要上千万美元的单价,你想要用两部发动机的钱就要一套整机,怎么可能!”

    莫拓尔斯基根本就没给拉胡尔面子,直接了当的把话给挑明了,2600万美元就想那米—26,哪儿凉快哪呆着去。

    被莫拓尔斯基这一桶抢白,拉胡尔的老脸也有些挂不住,却也没法反驳,谁让莫拓尔斯基说的事实呢,重型直升机可不是哪个国家都能造的,纵观全球也就美国和集成苏联家底儿的俄罗斯有这个能力。

    美国的东西新德里到是想买,可一来现在的美国对新德里不咋待见,其次就是美国货太贵,类似支奴干和海种马这样的重型直升机动不动就是七、八千万美元起跳,比一般的战斗机还要贵,新德里数一数家底儿根本就负担不起。

    若非如此也不可能把目光转向俄罗斯,不管性能如何,俄国货最起码便宜,但就算便宜,2600万美元就想拿下一架重型直升机,那也是痴人说梦。

    莫拓尔斯基看着脸色难看的拉胡尔,知道不能在刺激了,否则这位充满蜜汁自信的新德里国防采购局局长就要翻脸了。

    于是话锋一转,语气缓和的继续说道:“米—26直升机我没有承办过,不清楚具体价格,但起码也要在5000万美元以上,我觉得以如今新德里的财政状况负担起来有些吃力,并且老版本的米—26的最高升限只有5000米,高原能力并不是很好。

    正因为如此让我说,新德里还是再考虑考虑米—17……拉胡尔,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我知道你会说米—17已经过时了,所以我推荐的并不是米—17的基本型,而是他的改进型米—171的高原应用版,米—171mt,至于价格,我们既然都这么熟悉就给你个优惠价,每架2800万美元,只比米—17多两百万美元,就能拿到其深度改进版,而且还是独一无二的高原应用深度改改进版,可以说已经非常划算了。”

    这一番话说完,拉胡尔难看的脸色总算和缓下来,再仔细一衡量潜意识里便有些意动。

    用米—17的钱就能买到米—171mt高原应用版,这要是拿到他的那些政敌面前,还等于是拿着鞋底子疯狂去抽那些政敌的老脸。

    居然敢诋毁自己在苏—30mki战斗机采购案上拿回扣,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我——曼莫汗·拉胡尔,伟大的婆罗门后裔是在用最最虔诚的责任心来为这个国家奉献,你们居然瞎哔哔说自己拿回扣,良心呢?都被狗吃了吗?

    于是拉胡尔微微颔首,正准备一口答应下来,可还没等他开口说话,一名军官便急匆匆跑过来,贴在拉胡尔耳畔说了两句,拉胡尔闻言便是一惊,旋即抱歉的冲莫拓尔斯基说道:“抱歉,我有些事情要处理,先离开一下。”

    “没问题,我也要跟上级沟通一下,毕竟这么优惠的价格也要莫斯科首肯才是。”莫拓尔斯基连忙点头回应。

    拉胡尔再次冲着莫拓尔斯基歉意的点了下头,便跟着前来汇报的军官急匆匆的离开,随后两人便来到不远处的一间临时会议室,刚进门拉胡尔便迫不及待的问:“什么情况?怎么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的驻新德里大使馆同时向我们发出照会,要求解救一个叫迈克尔·桥本的人。”

    “拉胡尔先生,请您听我解释。”一声质问下,正当面的那位新德里上校立刻满头大汗的说道:“这个迈克尔·桥本出生在日本,但却获得加拿大国籍,且本身又是**的高级资深记者……”

    这位上校絮絮叨叨一大堆,拉胡尔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这个叫桥本的记者是随着那位爱挑事儿的新德里报业托拉斯高级记者苏莫一同进入sb简易机场的,然后被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困在此处。

    刚开始还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sb简易机场本来储备不多的物资经过几天的消耗,已然难以为继,如此情况下桥本通过自己携带的卫星电话联系了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的朋友,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将他从地狱中拯救出来。

    然而听完这一切之后拉胡尔却对桥本死活已经不关心了,而是诧异的看着眼前的上校:“你是说,sb简易机场已经断绝物资供给两天了?包括苏莫在内已经死了28人?”

    “是……是的!”上校战战兢兢的点点头。

    “混蛋!”拉胡尔怒不可遏的骂了一句,然后气呼呼的转身就走,旋即快步来到休息室,一推门便看到刚刚放下卫星电话的莫拓尔斯基迫不及待的道:“上校,我答应了,2800万美元一架米—171mt,我们现在就要10架,要快。”

    莫拓尔斯基却是波澜不惊的笑了笑:“拉胡尔,我亲爱的达瓦里氏,很遗憾,刚才我给你的价格并没有得到莫斯科的首肯。”

    “那莫斯科要多少?”

    “按照国际准则,13吨级的直升机普遍在4000万美元左右,莫斯科考虑新德里的传统友谊,优惠到3800万美元。”莫拓尔斯基说的是铿锵有力,笑得更是童叟无欺,但无形的大砍刀对着新德里这头大肥羊就狠宰了过去……

第九百一十一章 联合生产直升机

    “3800万美元,莫拓尔斯基上校,你这是抢劫……”

    听了莫拓尔斯基的话,拉胡尔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差点儿没跳到喜马拉山上去,从2800万美元一下子涨到3800万美元,新德里农村的高利贷都没这么疯狂,他俄国人凭什么?

    对拉胡尔的反应,莫拓尔斯基显然是早有预料,就这么看着拉胡尔失态的大吼大叫也不阻拦,仿佛真的是微笑的倾听者,还时不时的颔首表示拉胡尔说得都对。

    直到拉胡尔喊累了,说乏了,莫拓尔斯基这才放下手里的红茶杯子,笑容不减的说了一句貌似不相干的话:“据我所知,东方某大国已经在神仙湾等受灾严重的哨所见了简易防寒板房,轮换的哨所官兵已经开始正常的边境巡逻,啧啧~~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呵呵……”

    一声讪笑过后,莫拓尔斯基就没有再说下去,但想表达的意思却是不言而喻,同样是发展中国家,怎么在这次边境地震当中表现出来的差距怎么如此之大?

    按理说条件更恶劣,距离后方补给节点更远的东方某大国的高原哨所应该损失更惨重,甚至又可因为因为山体滑坡和雪崩令几个哨所整个冬天都无法与外界联系,想要恢复怎么也要等到明年天气转暖,开通道路后才能有希望。

    反观新德里这边,前出的就一个sb高原基地,而且还具备直升机起降条件,加上后方的高原直升机中队,但从纸面上的情况看,新德里这边占尽了优势。

    结果双方在实际操作中却形成截然相反的情况,东方某大国倾尽全军之力,调动可以用于高原地区的航空装备,在短时间内形成稳定可靠的高原空中补给运输通道,以此为基础,运送防寒简易板房,为驻守官兵解决居住和活动的必备条件,几天的功夫就恢复边境的正常管控。

    除了地震发生时数名手上和冻伤的官兵外,无一人死亡,算是把损失降到最低。

    反观新德里这边,握着一手的好牌却打得稀烂,位于sb简易机场后方的高原直升机中队平日了被新德里各方面吹得是天花乱坠,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才发现,这支部队的战备水平低到令人发指。

    整个中队15架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竟然有13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正常使用,仅有的两架能够执行对sb简易机场执行补给任务的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在其中的一架顺利完成补给投放任务后返航时又因为飞行员失误撞山坠毁。

    这要是在其他国家可能悲伤一阵,该补给就继续补给,最起码还有一架能用不是。

    然而在这支高原直升机中队却不行,原因无他,只因为全中队具备5000米以上高原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就这么一个,而且还坠毁死了。

    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不是中队的领导,就是主管的干部,仅有的几名飞行员还都是飞行学院刚毕业的菜鸟,跑过来镀金的大佬子弟,怎么可能去玩儿命?

    于是奇葩的事情便出现了,堂堂一个建制完好的高原直升机中队就这么在一次直升机意外事故中垮掉了。

    当然,一支部队垮掉,新德里可以调动其他的高原直升机中队填补上去,问题是新德里的高原直升机部队从上到下都这么一个德行,甚至有些中队十多架直升机没一架是完好的,以至于整个部队都处在趴窝状态。

    新德里国防部气急败坏想要罪责,结果高原直升机部队的指挥官反倒气咻咻的跑到国会和媒体面前把新德里国防部的领导们告了一状。

    说什么多年的老装备本就不堪重负,什么早就申请更换装备却不被允许,什么新德里斯坦航空的维护工作太差劲,是修一架完蛋一架。

    总而言之高原直升机部队没错,错的是官僚,是修理厂是主管拨款的大老爷。

    这么一搞,新德里国内瞬间就吵成一锅粥,各部门,各单位是相互推诿,互不认账,而sb简易机场内的300多号新德里官兵就在这种争吵和推诿当中逐渐断了自己的补给,每天除了看着对面神仙湾哨所日渐换发新生机外,就是眼睁睁看着熬不住的士兵一个个痛苦的死去……

    拉胡尔当然知道这一切,甚至还不顾体面的下场亲自跟其他部门的官员好好撕了几把,也因此他比任何人都了解sb简易机场的情况。

    但也正因为如此,听了莫拓尔斯基的话后,拉胡尔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因为莫拓尔斯基等于是在指着他的鼻子骂新德里无能,这让自尊心十分强大的拉胡尔哪里受得了。

    可问题是再怎么受不来也得忍着,因此时此刻只有俄罗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执行高原任务的先进直升机了。

    所以即便拉胡尔的老脸沉的都快滴出水来,还是勉强压下火气:“这个价格太贵了,再降点儿。”

    “那你想要多少?”莫拓尔斯基问。

    “我们能承受的底线是3200万美元。”拉胡尔说。

    莫拓尔斯基也不含糊,直接看门见山:“那好,我们就定在4200万美元,4.5%的返点回扣,其中0.5%我会打到你在瑞士、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的账户上。”

    “这个……”

    拉胡尔有些犹豫,本来他还想在仕途上跟进一步,哪成想困在sb简易机场的**记者迈克尔·桥本竟然通过卫星电话把新德里在边境的丑态给捅出去,这下尽人皆是,拉胡尔就算想捂盖子都捂不住,眼瞅着仕途可能终结,不如……

    然而就在拉胡尔准备下决定时,另一位军官敲门进来,然后递给他一份电报,拉胡尔展开一看,本来和缓的老脸再次变得狰狞,旋即举起电报冲着莫拓尔斯基咆哮道:“你们俄国居然要跟东方某大国联合生产直升机,这就是你们对待朋友的态度?”

    说着就把手里的电报甩给莫拓尔斯基,莫拓尔斯基根本就没去接,反倒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如果新德里的技术达到我们的要求,同样可以把生产线拿过来,根本不成问题,4500万美元一架,5.5%的返点,你拿其中的1%,这是我最后的让步!”

    拉胡尔怔了一下,知道自己在炸毛莫拓尔斯基转身就能走,然后找其他人达成这笔交易,要知道1%的返点可不是个小数,于是佯装愤怒的点头:“好吧,我这就请示新德里高层!”

    ……

    就在莫拓尔斯基拎着砍刀狂宰新德里肥羊之时,庄建业却站在去年底刚刚在星洲郊区落成的支线客机生产厂外用刚刚从翻译哪里学来的俄语,夹着着大段的中文,冲着一众过来调研的俄国航空工业界高管和专家热情的打着招呼:“各位远道而来的达瓦里氏,欢迎来到腾飞集团最现代化的新厂,保证让各位各种哈拉少到爆……哈哈哈……”

第九百一十二章 堕落成这个样子?

    听着庄建业俄不俄,中不中的招呼,不少俄罗斯航空工业高管和专家的脸都不是太好看。

    特别是看到庄建业那一身灰色休闲t恤,蓝色牛仔裤的装扮,就觉得眼前这人怎么看怎么不正经。

    要知道这一次可是规格极高的航空企业界间的合作项目,一旦达成极有可能影响两国航空产业格局,结果,作为意向合作方的企业负责人,不说来个沐浴更衣,七斋三戒,最起码着装要正式些吧。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t恤上印的那一行字,任谁看了都有种上去很扁庄建业的冲动,因为上面赫然写着:

    就我最懂航空技术。

    而且还是中英文双语的,生怕别人看不懂。

    如此赤果果的高调装~~~逼,一棒子俄国的航空工业高管和专家心里能痛快才怪呢。

    事实上要不是这些年俄国国内的经济愈发不景气,实在养活不了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庞大航空工业,这帮子骨子里极为高傲的家伙们打死也不可能跑到中国来寻求合作。

    要知道在他们眼里,中国航空工业那就是个弟弟。

    想当年还是他们这些俄罗斯人手把手的教中国人一颗螺丝钉,一块钢板的建立起现如今的中国航空工业的产业体系。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航空工业界喊他们这些俄罗斯航空工业代表一声师父并不为过,既然是师父当然要有为师的风范,最起码要比徒弟技高一筹才是。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苏联的航空工业始终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与美国几乎难分伯仲,照比中国这个小老弟不知道强到哪里去。

    可问题是航空工业这东西是典型的政府导向性产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作支撑,根本就玩儿不起来。

    苏联的航空工业是很强大,可随着苏联碎成一地的渣滓,强大的航空工业与其他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体系一样,瞬间变成了空中楼阁,有老底子的还能指望着老本儿过活,薄弱些的就只能无奈的走向破产。

    再加上解体以来产业链的撕裂,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体系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再不济也要比一般国家要强上许多,特别是中国、新德里这类发展中国家,就算原地踏步,那也在整体上处在领先的优势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才能靠着苏—27,米格—29等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三代战机生产制造能力,在中国和新德里获得丰厚的回报,为当时奄奄一息的俄罗斯航空工业蓄上一口命。

    有了这个成功的事例在前,俄罗斯国内的航空工业界便蠢蠢欲动,准备有样学样,在中国和新德里这样的发展正国家身上捞上一笔。

    所以俄罗斯航空工业界对这几个国家的形势变化和发展比自己都上心,尤其是半年多前中国东南沿海的大事件以及近期的喀喇昆仑山口的地震,让俄罗斯航空工业界再次看到大赚一笔的希望。

    特别是在中国,俄罗斯航空工业界经过对大半年前的大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三代战斗机数量不足,大型运输机同样需要扩充,同时中国民航客机在进入90年代后同样面临更新换代。

    除此之外,直升机方面中国国内同样有着极大需求。

    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俄罗斯航空工业界研判,未来五到十年内,中**、民各类型航空器的缺口最起码在3000到5000架,这可是一个近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俄罗斯航空工业不说把这个市场完全一口吞下,就算吃下去三分之一,也足够俄罗斯航空工业顺顺利利的进入21世纪,并且有余力展开下一代战斗机、直升机和运输机的研制。

    正是有这样一个预期,当接到中国邀请,观摩空降兵部队在喀喇昆仑山东麓举行实兵实弹演习时,莫斯科方面便派出了在诺罗科夫前往,以便在观摩过程过中实际查看中**用航空器的短板,从而规划让俄罗斯航空工业界针对中国的市场攻略更具可行性。

    结果,一场比演习更贴近实战的救灾行动过后,诺罗科夫传回来的消息却让俄罗斯航空工业界有种一切努力可能全都白费的既视感。

    采用两台涡扇发动机的运—17性能优异也就不说了,关键是采用的动力也开始国产化,而且使用的还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完全摒弃了俄国货。

    这也就罢了,在直升机方面,中国同样进步显著,不但拥有4吨级的直—12,而且还研制并装备了8吨级的直—15,配合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直升机,组成十分优异的高原直升机天团,不但顺利完成救灾任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成为受灾哨所重建的重要运输工具。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积极研制吨位更大的直升机,据可靠消息,一款15吨级的大型直升已经开始前期的地面静力测试,预计21世纪初便会形成初步的装备能力。

    种种消息对俄罗斯航空工业界来说无异于是一道又一道的重击。

    如果什么东西中国人都能自己做,然后依靠自己国内高速发展的市场把红利吃光,还有他们俄罗斯航空工业什么事儿?

    难不成以后除了苏霍伊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生产企业外,其他的俄罗斯航空制造商都要去死?

    俄罗斯那些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大佬们再混蛋也知道这么干不行,那怎么办?

    当然是对弱小的压榨,跟有实力的联手了。

    于是同样是俄国研制生产的米—171直升机,给有能力生产直—15的中国报价是650万美元,对新德里就狮子大开口飙到4500万美元。

    虽然给中国的价格优惠到爆炸,可也别觉得老毛子真的心善,事实上俄罗斯人真实的目的就是想用这种低价倾销的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罢了。

    至于所谓的合作同样是这个目的,你有实力,那就趁着你还没完全成长起来以合作的方式把主导权攥在自己手里。

    问题是,俄罗斯这帮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算盘打得是不错,奈何超级大国的老大哥风范享受的太久了,突然屈尊想要跟以前的小徒弟平起平坐的搞合作,心里那个落差呀,根本就不足跟外人道。

    一时间端着的架子根本放不下来,再加上随意惯了的庄建业这么一搞,当时几个脾气火爆的俄国专家就火了,很不客气的跟陪同过来的官员质问道:“这才多少年,我们当初手把手教出来的中国航空工业就堕落成这个样子吗?”

第九百一十三章 隐形巨头

    说这话的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头发花白,面容冷峻,特别是一双蓝色的眸子,仿佛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正酝酿着刺骨的风暴。

    见状一名陪同过来的官员连忙靠在庄建业跟前低声说道:“安德烈·德约科维奇,图波列夫设计局副总设计师。

    曾经的苏联劳动英雄,列宁奖章获得者,五十年代作为援华专家来咱们国家帮助组建多个航空生产厂,现如今咱们不少厂子的老领导见到这位还得喊一声老师,不少老同志都说德约科维奇为人特别严格,正是在他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咱们的航空工业才能快速的建立起来,所以……”

    陪同官员的话没有说完,但想表达的意思却溢于言表。

    眼前这位直接发飙的俄国老头不但本身的地位高,而且在国内的人脉更是惊人,想想那些或是已经退下去,或是还在为的航空工业领域的老同志都是这位的徒子徒孙。

    毫不夸张的说,来国内调研航空工业情况,就跟多年后故地重游,欣赏年轻时留下的作品一样,跟回自己家没啥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建业这个国内航空工业界的后起之秀在人家眼里还真不够看的。

    可问题是庄建业现在也不是典型的航空工业圈儿的人呀,要知道腾飞集团上级单位可是保理集团,业务上更是航空、航天双项并重。

    要知道,就在庄建业站在这里接待俄国航空工业界的人事来访之时,距离星洲以西三百公里的西场卫星发射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做着运载火箭的测试工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天之后将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星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若不是总部的领导和京城方面的三令五申,庄建业可懒着跟这帮端着架子的老毛子扯什么犊子。

    想合作,把心态摆正再来,nm想当婊~~~子还要立牌坊,还以为你们是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的优等子民?拜托,时代变了,苏联亡了!

    所以庄建业更想去西场,亲自坐镇这次由腾飞集团完全主导的纯商业发射任务。

    是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腾飞集团不但在航空方面硕果累累,更重要的是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初在泰国歼教7max发布会上,庄建业宣布的“太空探索”计划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为此腾飞集团通过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配套产能与2亿人民币的专利转让费,从赵主任主导的航天工业总公司获得长征—3号运载火箭为其三年的生产许可。

    借起机会腾飞集团通过整合运载火箭产业链,进一步压缩火箭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大举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这要是换做其他企业,在没有任何优势资源的支持下,想从美国、俄国以及欧洲这样老牌航天发射垄断巨头手里分一杯羹简直是在做梦。

    然而庄建业之所以敢这么做,自然有着自己的底气。

    不说其他的,美国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腾飞集团就是其中份额最大的隐形参与者,并且随着腾飞集团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铱星计划的占比更是逐年升高,到了1996年,腾飞集团生产的卫星部件儿已经占到了整部铱星通信卫星的35.7%,并且大部分还是最为核心的关键部件儿。

    其他不论,单就卫星散热用的环路热管技术,腾飞集团已经遥遥领先欧美和俄国的生产厂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5%;还有卫星专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和传输天线同样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客户除了承担摩托罗拉铱星通信卫星生产工作的洛马公司外,还有美国的休斯、波音以及欧洲宇航公司等欧美卫星生产巨头。

    可以说,腾飞集团在航空领域耗尽十年都未能取得的打通国际市场的成就,在航天领域却轻轻松松的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还在某些关键领域成为所谓的隐形巨头。

    这一方面自然是腾飞集团的技术水平出类拔萃,第二则是庄建业抓住欧美航天配套产品研发周期慢,生产成本高的弊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让那些即便对腾飞集团印象不好的客户,在看到产品后也不由自主的喊上一句:“真香!”

    既然有了这样的基础,扩大一下经营范围,打通从卫星制造,航天发射再到测控入轨的全套航天商业流程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儿。

    于是在庄建业的主导下,国内的长征—3直接拿来用,现成的发射、测控基础设施以商用运作的形势同样可以免去腾飞集团在商业发射上的弊端。

    剩下的就是订单了。

    这对于掌握数种核心卫星部件儿的生产厂商来说难吗?

    若是难,不好意思,最近订单太多,生产有点儿紧,新的生产线还在建,预计两年后能投产,要不您看看五年后再过来瞧瞧?

    若是不难,那就好吃好喝好招待,顺带让你见识见识那个叫做长征—3的大炮仗,然后拍拍对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一句:“给兄弟一个机会,让我把你送上天!”

    这么一来,腾飞集团的航天发射意向订单立刻就接了五、六个,其中摩托罗拉最仗义,直接就跟腾飞集团签了正式的发射合同。

    没办法,摩托罗拉公司最近的财务状况不太好,如果腾飞集团这边拖一下交货时间,他们将会付出极大损失,于是经过几番权衡,摩托罗拉公司还是决定赌一把,把今年临时的发射任务交给腾飞集团。

    试问这么重要的事儿,庄建业怎么可能不去亲自压镇。

    至于跟俄国的所谓航空合作,说真的,庄建业心态放的很平,能合作当然好,不能也无所谓,反正腾飞集团这两年靠着trj—500支线客机的马甲erj—140系列支线客机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要知道当初跟巴西合作时双方便达成了一项秘密备忘录,那就是巴西将国内和东南亚的市场完全交给腾飞集团。

    所以这两年腾飞集团不但承担为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提供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重要部件和各类工业设计、产品生产技术保障等支持。

    同时还要开足马力为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抓紧生产erj—140系列支线客机。

第九百一十四章 真正大佬

    要知道,九十年代国内最追捧的就是国外品牌,那种盲目性简直无法用言语去形容。

    国内的航空公司也是一样,凡是运营的飞机张口波音,闭口空客,国产的?呵呵,不好意思,我们怕飞吧飞吧从天上掉下来。

    所以就算腾飞集团推出trj—500支线客机这个真身,国内的航空公司也会用另类的审慎目光去看待这款纯国产的新机型。

    或许在行政政策的压力下,各大航空公司会象征性的采购一些,但后续的跟进势必会受到影响,更何况庞巴迪还在那儿虎视眈眈的盯着呢,届时会用所有手段打压腾飞集团的trj—500支线客机。

    基于此,腾飞集团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达成的秘密备忘录并没有公开,在国内更没有做什么宣传,只是以腾飞集团联合国内多家航空制造企业承接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生产任务为标题,做了一个简略的报道。

    夹杂在繁多的各类新闻中是要多不起眼就有多不起眼,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如今的腾飞集团实在给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做代工,生产所谓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

    既然用的是外国的技术,外国的品牌,那就有了保证,再加上了解实情的上级部门推动,以及腾飞集团不断的运作,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订单如同雪花片一样砸到腾飞集团的头上。

    其中最典型的是刚刚成立的齐鲁航空公司,由于经营范围全部是国内航线,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航线运行效率,齐鲁航空公司索性将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作为其运营的唯一机种。

    不但以66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14架50座级别的erj—140支线客机,还以8400万人民币的价格订购了8架70座级别的erj—145支线客机,并且还通过租赁向腾飞集团下属的航空租赁公司租借18架erj—140支线客机,从而组成了一支40架飞机的机队。

    类似齐鲁航空公司这样全erj—140系列支线客机机队的地方性航空公司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体量不大,没有国际航线的经营权,且又是地方创收和对外形象的招牌。

    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性航空公司对机型的选择通常是波音、空客这样的巨头想要却养不起;国内的产品便宜却又嫌弃不上档次,腾飞集团这种出口转内销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了。

    “国外技术”,“国内生产”

    两个关键词既满足了这些地方性航空公司对外展示形象的面子,有符合他们追求低成本,少花钱的里子。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不买你的买谁的?

    于是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一经推出就成为席卷全国的爆款,吸引了无数类似齐鲁航空这样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的抢购。

    不过这些航空公司还不是腾飞集团最大的订单来源,真正能让庄建业都忍不住要喊一声爸爸的是来自中信和国开行联合创办的航空租赁公司的。

    在对腾飞集团的马甲产品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一番细致的考察调研后,直接甩给腾飞集团240架的超级大单,其中160架erj—140,80架升级版的erj—145。

    而他们的客户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受到民航市场改革后,争先恐后成立自己航空公司的地方政府。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跟齐鲁、苏杭这样的经济强省一样不差钱儿,大手一挥说买飞机就买飞机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还是很困难的,飞机是买不起更养不起,那怎么办,只能去租。

    中信和国开行显然是嗅到了商机,开始提前布局。

    除此之外,邮政订购了80架由erj—145改装的货机,用于航空邮件的运输;空军方面订购了12架erj—145基础上升级的erj—145—200,用于替代高级别要员以及团队的出行保障任务。

    总而言之,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两年的时间里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光国内的订单量就达到了800多架,要知道这可都是确定订单,上千架的意向订单腾飞集团说实在的连看都懒得看,啥时候正式签约啥时候在纳入法眼也不迟。

    倒不是腾飞集团太过霸道,实在是800多架的飞机生产单子已经排到了新世纪之初了,腾飞集团几个厂的产能都压榨到极限都满足不了市场旺盛的需求。

    以至于腾飞集团根本无力去拓展东南亚市场,而是缩在国内给各路国内大佬各种爆肝。

    若非如此,庄建业又怎么可能在秦岭新厂建成没多久又在星洲新建另一个大型飞机生产厂,实在是不建不行,眼瞅着需求蹭蹭涨,这边生产跟不上,那种痛苦简直了……

    这还是庄建业最大可能将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产能往成功、西北、宏通乃至航天工业下属的多家航空航天工业企业转移之后的结果,不然腾飞集团就不是爆肝,而是爆身了。

    不仅如此,通过对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产能是释放与转移,腾飞集团与这些航空、航天企业建立起极为紧密的产业联系,再加上各自企业庞大的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一个松散的航空航天工业复合体联盟已然初见端倪。

    不但在技术上国内顶尖,配套上更是前所未有,至于影响力……

    看看如今庄建业能够活蹦乱跳就知道,这个超级工业复合体的能量有多大了。

    要知道庄建业当初主导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合作,让trj—500以erj—140这个马甲的形势去冲击国际市场,腾飞集团知道赚钱和技术这样的里子,名号什么的面子完全舍弃的决定是受到很大的非议的。

    特别是一些思想保守的老领导和激进的所谓专家,跳着脚的反对庄建业,甚至把一顶倒卖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扣在庄建业头上。

    再加上这些年那些庄建业的罪过的,嫉妒庄建业的,甚至干脆看不上庄建业的在背后或明或暗的推动。

    还真就让他们启动了对庄建业的调查程序。

    庄建业本就问心无愧,结果还招来如此污蔑,怎么能受得了,当即就把包括腾飞集团在内的所有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生产项目给停了。

    底子厚的腾飞集团和成功集团还能扛得住,差一些的西北航空厂、宏通航空制造厂等企业就受不了了,加上新一轮的国企改革走得激进了些,导致大批国企职工下岗,更是造成不少参与erj—14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的航空企业员工人心生不满。

    于是数家航空企业联合起来率领各自的职工代表浩浩荡荡进京,堵在那些领导和专家开会的会议室门口指着鼻子向这些专家和领导们讨饭吃。

    直到此时,那些以为压下庄建业的领导和专家们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捅了大篓子,可想挽回却完了,因为上级已经意识到保就业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几个跳脚的领导和专家简直是自己往刀口上撞,真是跑到没地方跑。

    “你动我饭碗,我就请你吃牢饭。”

    自那之后,庄建业这句在调查期间无聊时跟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不知道成为多少人的噩梦。

    那么大的阵仗庄建业都没皱过一下眉头,把调查权当是度假,,现如今跳出个脑袋明显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俄国老头子各种叫嚣,庄建业又怎么可能搭理。

    就算在国内航空工业界有人脉怎么了?有航空工业界的产能重要?有广大航空航天干部职工的饭碗重要?

    也不睁眼看看,现如今国内航空工业界的真正大佬是谁,就敢跑出来瞎哔哔,脑袋坏掉了吧。

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

    “虫洞!”

    看着比自己还要嚣张的德约科维奇,庄建业连半句解释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冲着身后叫了一声,很快一个穿着同样t恤衫,三十多岁,面容憨厚的微胖汉子便从后面走出来,冲着庄建业呵呵一笑:“nb,啥事儿,您说。”

    庄建业也不客气,指着俄国航空工业界高管和专家吩咐道:“这边你帮着招待下,具体的就按照之前咱们会上安排的计划办,如果有超出,就先拖着,要是觉得不行就算了,西场那边还等着我呢,没工夫在这里跟帮老毛子磨洋工。”

    “行,这边你就放心的交给我吧。”被叫做虫洞的微胖汉子毫不犹豫的点点头,庄建业见状也不废话,带着助理和几个中层高管转身就走。

    德约科维奇还在跟陪同的官员摆着老资格,准备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压庄建业一头,以便在随后的接触中占据上峰。

    毕竟合作归合作,但主导权这东西归谁可要分出个一二三,在这方面俄国自然要拿大头,所以德约科维奇一上来就耍横不单单是看不惯庄建业的做派,更多是给腾飞集团一个下马威。

    那意思很明显,你个后起之秀在一手帮助建立国内航空工业体系的老大哥面前还嫩得很。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德约科维奇的确称得上是老奸巨猾。

    问题是在老奸巨猾,人家甩袖子不跟你玩儿了,在巨猾也得滑个跟头,眼瞅着庄建业搭理都不搭理,转头带着人就走,德约科维奇愣了一下,旋即一张老脸就挂不住了,指着庄建业的背影对身旁的陪同官员愤怒道:“他这是什么意思?指责两句就受不了是不是?想当年,王xx,李某某在我面前都不敢说半句话,他凭什么这样?你们国内航空工业这些年是怎么搞的?当年优秀的传统全都丢到垃圾桶了吗……”

    气愤难平的德约科维奇絮絮叨叨的抱怨了一大堆,一旁陪同的官员只能陪着笑脸一个劲儿的劝。

    这要是其他企业,这些个官员估计早就上前去拦了,问题是这里是什么地方,腾飞集团,走的是谁?庄建业。

    他们倒是有心思去拦了,问题是拦下之后的后果他们能不能承担得起可就不一定了。

    因为他们这些从各个航空企业转到上级部门担任主管领导的官员背后牵扯非常大,而庄建业手里握的则是事关这些航空企业饭碗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庞大产能。

    敢得罪庄建业?回过头人家嘴一歪歪,可能你背后的老单位,老厂子的配套产能就会削减一半儿,到时候这些个老单位、老厂子闹起来,不拿你这个得罪人的笨蛋开刀还能找谁?

    “你敢动我饭碗,我就送你去吃牢饭。”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两年已经有好几个不明就里的官员,就因为头铁,稀里糊涂的进去了。

    问题是进去还没地方说理,因为庄建业根本就不用出面,他就握着产能分配大权就好,自然有人送这些人进去,而且往往都是他们依仗的老单位、老厂子,想想被自己多年栽培的老下属、老部下甚至是实在亲戚给弄进去,那心情……

    庄建业是无法得罪的,德约科维奇难道就能无视?

    自然是不行的,先不说人家是外宾,本来就要高规格接待,更重要的是人家在国内航空工业界的人脉那叫一个恐怖,庄建业可以不搭理这位,因为人家有产能分配大权,可这些陪同官员哪有这样的金大腿。

    于是只能夹在中间受着夹板气儿。

    德约科维奇跟陪同官员絮叨式的愤怒,本质上是对这些官员施压的手段,不管怎么说这位年过七十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对中国的体制还是很了解,知道企业在如何,也无法跳出政府的手掌心儿。

    正因为如此德约科维奇以为自己的施压,会让官员让步,然后将压力传递给庄建业,最后在政府的重压下,不得不向他低头。

    哪成想自己絮叨了半天,就差说你怎么不把庄建业追回来,身旁的官员还是陪着笑的劝他不要管庄建业,继续依照形成调研腾飞集团的新厂。

    这说明什么?

    德约科维奇混了大半辈子苏联体制,哪里不知道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庄建业能量已经大到了一般的主管行政官员都不敢碰的地步。

    换句话说,自己这次发飙直接撞到了铁板上了!

    直到此时德约科维奇才冷静下来,仔细打量起被庄建业留下来接待他们一行的那个被叫做“虫洞”的高管,有些不确定缓缓开口:“这位叫‘虫洞’?”

    “‘虫洞’是刘丛,刘总在腾飞集团的花名,从去年开始腾飞集团进行了管理改革,取消了一切内部职称,所有员工全部称呼彼此的花名,这样有助于打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使内部管理的扁平化,提升效率。

    刚刚离开的庄总的花名是‘nb’,这位主管腾飞集团航发事业部的刘丛,刘总的花名则是‘虫洞’。”

    没等刘丛开口,陪同的官员赶紧抢先一步解释,眼前这个倔强的老头总算不抱怨了,自然要转移这位的注意力,于是这位官员也不顾口干舌燥,说得是相当的细致。

    结果包括德约科维奇在内,一众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却听得是一脸懵逼,用花名代替职称,在工作中不喊某某总,某某经理,某某主任,都叫各种代号,这根直呼其名有什么区别?

    如此一来,好不容易爬到高管位置上的人还有什么面子可言?一出门被新入职的菜鸟叫一声“nb”或“虫洞”,完全没有升职加薪的快感好不好。

    然而就在德约科维奇等人对腾飞集团为什么拉低管理层身段,又如何用这种办法提高效率而纳闷儿时,一名工作人员拿着一件叶片状的东西找到刘丛,旋即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刘丛:“这一批次的检验数据非常好,‘nb’那边已经跟他说,他让你再接再厉。”

    刘丛听罢,黑胖的脸上再次浮现出憨憨的笑,然而在他对面的德约科维奇见到这一幕,一双昏花的蓝色眼眸瞬间睁大,紧接着一步上前,瞪着刘丛手里的那个叶片状的东西看了半天,忽的抬起头看向刘丛,声音颤抖的问:“小伙子……你手里的是……是第四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