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安溪柚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txt下载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一十六章 俄国人都做不出来

    听着德约科维奇的问话,刘丛憨厚的笑容更加浓郁了:“这只是个模型,实际量产的部件要比这大得多。”

    “什么?你们已经开始量产第四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

    不听这话还好,一听之下,德约科维奇整个人就跟碰到了什么不可描述的灵异事件一样,整个人都不由自主的颤栗起来。

    当然不是吓的,而是被惊到的。

    可刘丛却一脸奇怪的反问:“听说在喀喇昆仑山东麓演习的时候,贵国的军事观察员已经见过我们的运—17的最新改进型,上面所配备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wd—60ml就应用了这种风扇叶片,这款发动机的直径为1.86米,涵道比为9,单片的长度大约0.75米……额……你们不会真的不知道吧?”

    被这么一问,德约科维奇老脸不由得一红,不止是这位俄国的老专家如此,在场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有一头算一头脸上都少都有些尴尬。

    他们还真不知道中国的腾飞集团居然量产了第四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如果知道这个消息,包括德约科维奇在内,整个来华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绝对不会如之前那般高高在上,而是会以一种更加平等的姿态来重新认识和接触那个被他们视为学生与后辈的中国航空工业。

    至于为什么,很简单,这种第四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俄国人根本就做不出来。

    而放眼世界,真正能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三家企业,美国的通用和普惠,再有就是英国的罗罗。

    除了这三大航发巨头外,剩下有一个算一个根本连边儿都摸不到,就更别说掌握了。

    若非如此,在这个地球上真正能生产涵道比在6以上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也就只是这三大巨头了。

    说穿了,还是三大航发巨头掌握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核心技术,以此为基础才能把外涵道做得越来越大,直至将外涵道的推力占比提升到整台发动机推力的80%左右,从而形成大推力、低油耗、高可靠性、低噪音的第三代大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

    相比之下前苏联以及其继承者俄罗斯当然也想朝着大涵道比发展,可直到苏联解体,整个苏式体系内的大推力发动机也不过是安—124和安—225两款重型运输机上所配备的d—18t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接近30吨,但涵道比却只有5.6,在三大航发巨头普遍量产涵道比9以上的大推力发动机的当下,5.6这个数值只能算是高涵道比,远远称不上大涵道比。

    至于继承苏联家业的俄罗斯到是想把更先进的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给熬出来,问题是解体后持续的经济低迷彻底摧毁了苏联遗留的家底儿,以至于战斗民族空有雄心,却难以为继,只能停留在满是灰尘的设计稿以及航空工业界那些专家的美梦中。

    前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航空技术顶尖的存在,直到生命终结都没搞出涵道比6以上的大推力发动机。

    是苏联不够重视嘛?还是战斗民族不够努力?

    都不是,根本原因还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叶片真的不要太复杂。

    想要涡扇发动机的前段大涵道比风扇提供80%的推力,就必须保证风扇的转速必须大,如此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气流通过风扇成为发动机的反推力。

    那问题就来了,风扇需要达到多大转速才能即产生足够大的推力,又能保证整台发动机稳定而高效的长时间平稳运转呢?

    毕竟风扇的旋转轴不可能提供无限高的转速,就算旋转轴可以,风扇叶片本身也无法承受这么高的离心力。

    更重要的是,风扇叶片在运转时由于叶片顶端与根部行程不同,高速运转时叶尖部分通常会进入超音速,而叶根不分则还在亚音速范围打转转。

    众所周知超音速会产生激波,在激波范畴,空气阻力的性质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会形成一种水漂似的激波阻力。

    如此就会产生一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一级大涵道风扇被涡轮卖命的转动,但形成的推力却跟个犯了哮喘的痨病鬼一样,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甚至在极端的时候,转速达到了顶峰,推力非但达不到理论值,甚至还有明显的锐减。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风扇叶尖率先进入超音速,形成激波阻力将本来进来的空气又给打水漂似的给弹了出去,只能靠着叶片中部一下的部分吸入空气,效率自然就上不来。

    当然这还只是风扇叶片高转速下众多弊端的一个,至于减少叶片使用寿命,破坏叶片结构强度,时常造成叶片损坏等等坏处可谓不一而足。

    正是有着如此种种难以克服的瓶颈,早期的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叶片便跟俄罗斯现在用的办法一样,既然叶尖超音速这么麻烦,干脆不让叶尖进入超音速不就行了。

    如何控制呢?

    当然是缩短叶尖的行程了,于是涵道比2或者4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大行其道。

    与此同时,增加叶片数量,降低单一叶片的转速也是降低整体速度的有效手段,当然为了强化叶片的结构强度,每个叶片的中部和根部还会做个凸起叶肩装置。

    如此整合在一起便会发现,整台涡扇发动机的一级风扇与其说是风扇,还不说是一堵金属墙,而且还是绕了两圈加强筋的硬核大墙。

    这样的涡扇发动机不但重量过大,推重比上不去;而且油耗同样惊人,没办法前面的风扇效率上不去,全都指着后面的涡轮做功提供推力,自然要吃成油老虎。

    至于可维护性,就别说那些四、五十片风扇叶片挨个拆下来会不会让维修人员崩溃,就是频繁压榨涡轮做功来提供推力的做法,本身就是在不断降低各类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

    正是发现这类妥协后的涡扇发动机的种种不足,航空发动机的工程师们便提出一个设想,那就是有没有一种能够克服超音速激波阻力的风扇叶片,从而将叶尖的超音速与也跟的亚音速同时利用起来,使一级风扇的涵道比扩大,增加空气径流,从而达到不增加涡**率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整体的推力。

    于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各航空强国的航发专家便投入到这项研究,苏联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自然紧跟潮流,结果十多年下来,相关的理论出了不少,成品却一个都没弄出来,究其原因是既简单又无奈,当时的苏联没有实用化的航空工业设计软件,做不了复杂的三维立体工业设计,自然也就造不出能够兼顾超音速与亚音速的现代化涡轮发动机风扇叶片。

    而如今,中国的腾飞集团却将这类叶片大批量运用到自己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上,这说明什么?

    很简单,人家在先进的三维立体工业软件上已经超越了当初的老师——俄罗斯!

第九百一十七章 就是这个

    其他人在这方面或许没那么多感受,但德约科维奇等一众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却是明白人。

    特别是德约科维奇这个来自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副总设计师,他在苏联解体前负责的是图—204客机的研制任务。

    当初制定的规划便是在图—204上应用苏联生产的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没有现代化的三维立体工业设计软件?

    当时的德约科维奇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没有怎么了,没有就不能活了?想当年德国人逼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工厂里连煤油灯都点不起来,不还是靠着双手造出武器,最后把德国人连同他们反人类的邪恶念头一同溺死在巢穴里。

    正因为如此,头铁的德约科维奇根本就不信邪,苏联有那么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和绘图员,就算没有那些个来自帝国主义的软件,也能一笔一笔的画出来。

    于是这一画……就画到了苏联解体。

    德约科维奇这时方才如梦方醒,原来有的东西一旦产生了代差,真的不是用人力能够填上去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图纸设计,甚至是最初的计算机平面设计都属于二维设计,一般性的东西还能应付,稍微复杂一点的力学分析,结构结算,有限元解析就没办法展现出来。

    看到看不到就别提怎么解决了。

    正是存在这个问题,美国率先开发了三维立体工业设计软件,最初应用在核武器研究和航天领域,取得不错的效果,随后被各大工业巨头采纳,很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第二代,第三代三维设计软件。

    其中洛马公司研制的第三代三维工业设计软件更是将vr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其中,结合更高水平的算法和大型计算机,使得以往无法展现的复杂曲面,高难度剖面可以完全展示出来。

    这些东西光靠人数众多的工程师计算和绘图员一笔一划的绘制显然是达不到。

    就算是能够勉强把理论设计的样式给弄出来,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就能够做出来了?

    有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太天真了,除了形状还有材料,结构,受力水平等等门槛在前面等着呢。

    若非如此,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技术也不可能成为大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之一了。

    其他不论,光是承受飞鸟撞击这一项就不是一般材质和结构能担得起的。

    0.8公斤的飞鸟在极高的相对速度下的撞击,其威力相当于一辆普通的家用小轿车高速的全力碰撞。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到1.5厘米厚的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要保证结构完好。

    这等于是说,一辆帕萨特高速撞击一片不到1.5厘米厚的小板子,结果帕萨特a柱b柱全完蛋,车子彻底报废,而那片薄薄的板子毛事儿没有。

    想到这样的程度,别说一般的铝合金和钢铁了,就是普通的钛合金都没法办到,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类风扇部件的质量还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毕竟是航空发动机上的东西,太重了会影响性能。

    重量轻,结构强度高,耐用性前,抗腐蚀,易维护……

    等等指标罗列在一起,完全是逼疯航空工程师的节奏。

    其他人不知道,心心念念想让图—204配上苏联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德约科维奇是真的快疯了。

    闭门造车弄不出来被无情打脸的德约科维奇最后用上了苏联时代的传统艺能,拿来别人的产品看看能不能山寨一下,结果花了大价钱从欧美弄来了三、四款不同类型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拆开他们的风扇叶片一看,几乎所有俄国配套厂商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没办法,实在是欧美叶片里面的复杂结构他们是真的做不出来。

    因为那是一种与第三代蜂窝叶片结构明显不同的新型空心支撑结构,受力更均匀,结构跟合理,最最重要的是采用这种结构的风扇叶片更轻。

    只是这东西怎么做出来的,俄国人分析大半天也没分析出个所以然,只是知道叶片本身的材质是高强度钛合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外形搞不定,制造商同样毫无头绪,这要是放在苏联时代,狠下一口气慢慢折腾还有点儿希望,奈何苏联碎成了一地渣子,没了强有力的支撑,图—204配俄国自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只能是一泡梦幻,看着很没,一碰就碎。

    前些年负责图—204项目的德约科维奇还不死心,在莫斯科奔走呼吁加大对图—204项目加大投入,用不了10年,绝对会打造出一款不亚于空客a320和波音737的经典客机出来。

    奈何新生的俄国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各阶层的薪水都快发不出来了,还让我投什么客机项目?还一投就投10年?你德约科维奇是不是脑袋坏掉了,赶紧哪儿凉快哪呆着去。

    这还算好的,有些心术不正的俄国寡头则是把图—204当成了敛财的生意,表面上好意为德约科维奇介绍罗罗、普惠等发动机巨头,以便用欧美的动力替代俄国的产品。

    实际上不过是软刀子杀人,用这种所谓合作的方式扼杀俄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能力甚至是大型客机的研发能力。

    德约科维奇再不济也知道这么干的后果,想都不想便拒绝了这些寡头们的所谓善意。

    软硬不吃,那没办法了,图—204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了。

    德约科维奇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听说中国这边有机会,这才急吼吼的过来,看看能不能用图波列夫的老底子换些钱,以便维系他为之奋斗快15年的图—204项目。

    结果卖钱的合作还没开始,就让他在腾飞集团看到了跟罗罗新推出的“遄达”系列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那种大马士革弯刀一样带有前掠和后掠剖面的宽弦钛合金风扇叶片。

    这让德约科维奇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热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既视感。

    兴奋得就跟四十多年前破瓜时一样的充血。

    然而就算这般兴奋,德约科维奇还是稳住了,因为他不清楚腾飞集团这款宽弦钛合金风扇叶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于是压抑住自己心动的疯狂,带着颤音问向刘丛:“你们这个叶片里面的结构是……”

    “就是这样!”没等德约科维奇把话说完,刘丛就把手里的模型拆开,露出里面“z”字型的结构支撑,德约科维奇眼见于此,双眼骤然睁大,颤抖着指着模型:“对……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

第九百一十八章 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

    如果说见到跟罗罗“遄达”系列涡扇发动机那种弯刀似的带有前掠和后掠剖面的宽弦钛合金风扇叶片,让德约科维奇如同破瓜的小宅男,兴奋的无以复加的话。

    那看到里面“z”字型结构的德约科维奇完全就是骑着大洋马直接嗨到爆炸的激动。

    真的是差点儿眼睛一翻直接去见那些苏联先贤。

    缓了好半天,才总算回到了人间,然后也顾不得喘上一口气再稳一会儿便指着模型里的“z”字型结构急急的问:“你们的这种结构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话一出口,原本还担心德约科维奇有个三长两短的那些个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便把一道道希冀的目光投向刘丛。

    没错,腾飞集团的这种内部空腔中布置的“z”字型结构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要知道苏联以及之后的俄罗斯在这方面研究了七、八年却半点儿进展都没有,而放眼世界,真正能做出这种结构的也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除此之外绝无分号。

    没办法,实在是里面作为支撑的钛合金“z”字结构并非传统的蜂窝状结构,而是一种中空似的桁梁结构,跟传统房屋中的房梁差不多,条条框框中间有着大量的镂空。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一个个细如发丝的钛合金镂空梁将两片同样是钛合金外层叶片给支棱起来。

    原理跟上一代的蜂窝状夹心结构大同小异,但加工制造上却有着迥异的不同。

    毕竟蜂窝状结构是个整体,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整体塑性就行,至于连接方式,用高等级的真空钎焊或电子束焊就可完成。

    总体来说并不算复杂。

    然而这种办法放在“z”字型结构就玩儿不转了,一来这种结构并非是一个整体,其次用于支撑叶片的钛合金丝极为精细,根本就承受不住任何焊接方式带来的高温灼烧。

    若非如此,以苏联当时在焊接工艺上的高深造诣,“z”字型结构早就迎刃而解了,何必等到解体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这个难题不但德约科维奇非常想知道,其他俄国高管和专家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说现在的刘丛已经不是当初二十三分厂时那个半吊子电工,但本质上还是那个亲自下河捕鱼邀请庄建业去家里做客的憨厚汉子。

    眼见德约科维奇激动的差点儿马上疯……呸~~是差点儿去见先贤,刘丛心里多少有些于心不忍,于是稍微权衡了一下便开口说道:“额……我们这款风扇叶片内z字型结构使用的是一种叫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方法做出来的。”

    “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德约科维奇闻言,双眼便不自觉的眯了起来。

    刘丛则毫不犹豫的点点头:“没错,就是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

    说着,刘丛就把腾飞集团的这项高精尖制造工艺介绍了一遍。

    原来腾飞集团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只不过当时并没有运用到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叶片的制造上,而是将其应用在某反舰导弹上。

    因为该导弹采用了腾飞集团出产的wd—16p型小型涡喷发动机替换原有的火箭发动机,导致导弹整体的气动布局不得不做出改变,但海军为了节省经费,要求新型反舰导弹沿用老型号的发射装置和储存装置。

    这就要求新型反舰导弹的总体尺寸不能超出老型号太多,尤其是弹体直径上必须按照海军现有发射装置和储存装置的上限来定。

    这可难坏负责新型反舰导弹的总设计师,因为换装涡喷动力的反舰导弹不同之前的火箭推力的老型号,是需要周围空气助燃的,因此在弹体上必须留有空气注入的进气道。

    而按照传统的设计思路,导弹的下方会设置一个矩形的凸起,作为进气道入口,供涡喷发动机正常工作。

    问题是这么一来,导弹的直径将大大超过海军现有的发射装置和储存装置的上限,不符合海军的要求。

    改成可伸缩式的进气道技术上到是可行,但成本上却迅速飙升,远远超出海军制定的预算标准。

    无奈之下新型反舰导弹的总师干脆照搬美国的“鱼叉”反舰导弹进气道布局,设计了一款带双侧内管道的钛合金进气道。

    如此进气道与弹体几乎持平,只是开口边缘略微高处弹体而已,这样一来在符合海军要求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涡喷发动机的效能,令新型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150公里。

    然而设计上是非常完美的,落实到实践上却又让研制团队各种薅头发。

    这种双侧内管道的钛合金进气道好是好,可关键是想要做出来却非常不容易,首先要控制重量,不能太重否则便会造成整个导弹的重心后移,导致导弹射出去就成了大号钻天猴。

    其次结构强度必须要好,能够承受起码的大过载冲击。

    最后便是具备极强的耐腐蚀,毕竟是海军装备,在高盐高湿的海上环境下不能太娇贵。

    如此设计团队参考美国鱼叉,提出一体化成型方案。

    可问题是纵观世界范围内,能够做出“鱼叉”这种将进气道与弹体融为一体的国家只有美国,剩下的包括法国在内,配备涡喷发动机的反舰导弹有一个算一个,进气道没有不突出在弹体外的。

    究其根本无外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美国那种尖端的制造技术,即便能设计出来,也根本造不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新型反舰导弹研制团队说不绝望那是假的,只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在国内各个厂家到处跑,看看能不能找出所谓奇迹。

    结果这一找还真从反舰导弹的发动机提供商,腾飞集团哪里找到了。

    当时腾飞集团参与的十号工程的配套项目中,垂尾翼梁以及三号、十二号、二十七号和二十八号加强翼肋的配套生产成品刚刚被十号工程的总师给打回来。

    理由只有一句话:技术太超前,不符合国内大规模生产要求。

    当时庄建业心里那种mmp的暴走心态就别提了,要知道为了这些部件,腾飞集团几乎把碳纤维,芳纶纤维这些个压箱底的先进技术全压上了,结果却得了这么个评语,搁谁身上也不会好受。

    可问题是不好受也没办法,军事装备,尤其是未来空军的主战军事装备总是要有个先进性与大规模生产的平衡关系,否则一旦战端开启,需要大规模生产,结果发现那些高端的材料供给不上,不就要傻眼?

    所以总师的要求也算合理,所以庄建业咬咬牙忍了。

    然而还没等庄建业这边调整好,十号工程总师那边的新技术指标就再次让庄建业暴走,要求符合大规模生产也就算了,居然新产品标准要保持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组合性能指标的85%以上。

    用能够批量生产的材料,达到顶级高端航材85%的水平,而且还以上!

    这是让人造飞机嘛?简直就是逼人拿头去撞墙!

    于是在接到这份新技术标准后,庄建业拎着一瓶二锅头上了腾飞集团大楼的楼顶,狂灌了半瓶,对着川东平原的方向骂了足足两个多小时,这才心情舒畅的下楼。

    然后……然后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就在十号工程总师的重压下硬生生的给逼出来了。

第九百一十九章 大神,惹不起

    说起来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原理并不复杂,无非是两个板材中间夹个网状的金属芯,将板材四周封死然后放在磨具上,利用压力炉加温加压的同时,通过预留的导管向空腔中央输入氩气等惰性气体,从而使里面的网状结构在惰性气体的作用下自然膨胀,然后借助高温高压牢牢的贴附在两侧的板材上,从而形成镂空的支撑结构。

    整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就跟吹玻璃器皿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可实际上这东西跟其他高精尖制造工艺是一个德行,原理永远是中学生都能掌握,但实操上却能把院士级别的大佬给逼疯。

    压力炉的高温高压的数值要多少?部件在里面的加工的时间要怎么控制?上下板材安放金属网前要不要涂抹隔热剂或隔焊剂?如果需要剂量是多少?

    除此之外,金属网的规格要怎么做?两侧的板材怎么处理?氩气等惰性气体冲入时机该怎么把握……

    如此种种,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原理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无数次的试验、积累才能一点点的探索出来。

    好在当时的腾飞集团已经有了jsnb—2航空、航天综合分析系统。

    要知道腾飞集团的这套自用的系统可不是那套向外展示的,除了拥有航空、航天综合分析能力,对相关的工艺生产、制造设备同样具备相当强大的计算与分析作用。

    结合简易的vr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预工装技术的应用,配合优化的算法,高效的软件以及大型计算机,腾飞集团在短时间内便依靠自己的jsnb—2系统对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做了十分细致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实验验证与试生产上遇到的问题,不断修整软件内的各项数据与算法,最终在十号工程总师规定的时间内拿出了不亚于碳纤维搭配芳纶纤维蜂窝结构的十号工程验证机的结构组件。

    经过测试,利用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制造的结构组件重量上比碳纤维搭配芳纶纤维蜂窝结构重8%,但结构强度却与碳纤维搭配芳纶纤维蜂窝结构相当,至于耐腐蚀指标上更是反超12%。

    更重要的是,这种采用全钛合金生产出的结构组件,国内有5家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毕竟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核心是各类微操般的数据,至于设备真就没有啥高大上的地方,压力炉和惰性气体国内二十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只要配合数据上的精细化操作,必要时大规模转化并不是啥难事。

    十号工程总师对腾飞集团这次工艺上的创新十分满意,在拍着庄建业肩膀不痛不痒的勉励一番后,就让庄建业差点儿拎着剩下一半的二锅头跑到楼顶继续骂娘。

    “钛合金结构部件很不错,不过十号工程应用最广泛的是铝合金,你们腾飞集团再加把劲儿,看看能不能把这项工艺运用到铝合金上,我让相关人员计算过,你们的这套工艺要是能普遍采用,能让十号工程整机减重6.7%,这样的话我就有把握量产机型的作战半径也能达到1200公里以上,怎么样?小伙子,再努努力!”

    还怎么样?还努努力?

    庄建业当时很想说,大神,钛合金就已经折腾的半死了,从国防科大那边弄来的二手银河计算机为这cpu都烧了三次了,好不容易捣鼓出来,您老人家让我们腾飞集团量产一下回个本儿好不好?

    似乎是看出庄建业的心思,十号总师扫了一眼跟死了亲老丈人一样的庄建业,嘿嘿一笑:“怎么实用化是你的事儿,我只看结果!”

    说完再次拍了拍庄建业的肩膀,便带着一群人红光满面的扬长而去。

    庄建业当时很想拦住这位头发斑白的挨个老头,双手不客气的伸过去,要几个钱再说,结果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庄建业给掐断了。

    他向十号工程总师要钱?这位总师就能反过来把脚也伸出来管他要专利费。

    腾飞集团这些年能在铝锂合金和钛合金上进步神速,哪来的?十号工程配套。

    腾飞集团各机型普遍采用飞控系统,哪来的?十号工程配套。

    腾飞集团航空发动机方面的配套技术愈发精湛,为何?还是十号工程配套。

    腾飞集团的jsnb—2系统里面的数据详实而又稳定,怎么搞的?大部分还是得益于十号工程配套。

    可以说,通过给十号工程做配套,腾飞集团获得难以想象的航空配套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不是普通的一般技术,绝大部分是那种基础性的核心技术。

    这便是一个国家利用一个型号以点带面的全面技术拉动,只不过当时国内绝大多数厂家市场化的眼界不够,空有技术却不知道该如何转化。

    而庄建业领导的腾飞集团却在这方面先走一步,尽可能的将那些从十号工程中获得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成熟产品,从而在广阔的市场上攫取超额利润。

    所以说庄建业和腾飞集团的成功有一部分是自我革新的开拓,但更多的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具备冲击更广阔市场的条件。

    这种情况下你去管人家要钱,那好,十号工程总师不介意坐下来跟你盘盘道,仔细的算一算这些年腾飞集团蹭吃蹭喝十号工程技术这笔账。

    “大神就是大神,惹不起呀,惹不起!”

    看着十号工程总师远去的背影庄建业是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就在庄建业想着,费劲巴拉弄出来的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不能搞完十号工程就成了摆设,该怎么把这种新技术利益最大化时,某新型反舰导弹的总师找过来,庄建业自然是不能放过,直接放出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大招,立马就把对方给震住了。

    没办法,这种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做出来的进气道不但重量照比传统的外凸式进气道轻了15%,结构强度更是高出39%,最重要的耐腐蚀几乎翻了一番。

    于是经过一番的前期论证是试验,某反舰导弹研究所联合海军向腾飞集团订购了500套带双侧内管道的钛合金进气道,单价40万人民币一套。

    然后与wd—16p小型涡喷发动机和燃料箱组成完整的动力总成,给对方一个180万人民币的打包优惠价,500套的总价值就是9个亿。

    利用这笔钱,腾飞集团再接再厉,最终在wd—52ml涡扇发动机所配备的蜂窝结构空心风扇叶片的基础上,研制出全新一代的“z”字结构宽弦空心大尺寸风扇叶片。

第九百二十章 新一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

    当然了,这些有关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背后的故事,刘丛是不会说出来的,至于至关重要的数据更是一个小数点儿都没提,所以絮絮叨叨一大堆,刘丛也只不过说了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基本原理罢了。

    要说有什么不同,或许刘丛比较憨厚,把某些中学教科书上一笔带过的笼统知识点讲得更详细而已。

    如果正当面的是一群为了重点大学而努力的高考冲刺班的学生,那没的说,刘丛的这些原理绝对称得上是大杀器,说不定高考理科最后一道压轴题就得靠这些知识点来破解。

    问题是刘丛当面的人可不是啥高三学生,而是在苏联\俄罗斯航空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资深人士,所以这些原理对他们来说就跟看过五六十遍的无聊电影一样,听个开头自己就能讲出结尾,结果刘丛还掰开了揉碎了讲得这么细,弄得这帮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内心差点儿崩溃。

    他们是想听这些吗?难道他们俄国人就不知道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原理吗?

    早在苏联时期他们就已经着手研究这种航空领域高精尖的制造工艺,并在实验室中取得相当大进展,如果他们要是不清楚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又怎么可能取得进展?

    所以包括德约科维奇在内,一众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才不要听什么原理,他们要的是最核心的数据,能够让如丝线般的钛合金金属丝在风扇叶片的空腔中支棱起来的详细数据。

    没办法,缺少强有力工业软件支持的苏联工业界不缺理论,缺的是效率,再加上八十年代苏联整体弥漫着人浮于事的浮夸风气,导致本就效率低下的苏联工业界更加不堪。

    而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又是最吃试验数据的强试验工艺,换句话说,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对比才能实现精细化微操的工艺。

    对于这种很吃数据的工艺来说,强有力的工业软件便是事半功倍的利器,因为工业软件再不济也能缩小数值范围,稍微好一点的就能把几个关键数据点直接生产,然后按照软件的数值挨个试验就行了,效率那叫一个高。

    没有软件也不是不能实现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量产,只不过就需要无休无止的打量试验,往往为了一个数值需要反复摸索数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要知道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核心数值可是有上千个,如果每个数值都要这么长的时间,那工作量简直了……

    这也是为什么,苏联在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研究并不比西方晚,可却在解体时都没有完全掌握工业化量产的原因所在。

    这就跟苏联的工业软件一样,发展的很早,却还是落后于西方,内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何种原因,随着苏联的解体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正因为如此,德约科维奇等人才会期盼着看似憨厚的刘丛能在介绍中透露一两个关键的数字,不用多就一两个就好,如此他们回去后便会参照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试验数据,摸索出适合批量生产的核心数据指标。

    结果……

    “你们腾飞集团有没有意向转让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眼瞅着被刘丛上了一堂中学物理课的德约科维奇,实在是没想到面容忠厚的刘丛竟然这般难缠,把关键的要素全都绕开,尽挑没用的知识点各种唠叨。

    偏偏他还没法拒绝,谁让他舍着一张老脸问人家的,人家有教无类的教你,还挑三拣四,那他德约科维奇的老脸就真没地方搁了。

    只能是一边随着刘丛进入新厂走马观花的参观,一边强忍着听着刘丛慢悠悠的絮叨,那心情简直了。

    好在刘丛不是那种话痨级别的牛人,说了半天也会累,趁着这个档口,德约科维奇干脆放弃套话的套路,改走直捣黄龙的明抢路线,啥含蓄,啥欲言又止,不符合战斗民族的性格,要来就直截了当。

    当然,过程中大尾巴狼还是要装一下的,这不,话头一起,德约科维奇便豪气满怀的说道:“条件你们放心,俄国航空工业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积累的成果浩如繁星,绝对能让你们腾飞集团满意的。”

    话音未落,又偏过头看向陪同的官员,继续说道:“我们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成中俄两国的航空技术合作,说实话,很多50年代援华的苏联专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的不行,不少人在我出发前专程找到我,托我向在中国的同行们问好。”

    说着,德约科维奇目光变得异常坚定,布满皱纹的老脸更是紧绷起来,仿佛沧海桑田,时光轮转都不及他肩负的中俄航空技术合作的众人。

    既然情绪已经到位,德约科维奇此刻真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附身,开始了属于他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昂扬而又坚定的把他心中最渴望的意思一股脑的表达出来:“让我看,超朔成型—扩散连接工艺的转让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这说明我们两国的传统友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我们面相新世纪的技术合作更是大有作为,所以……”

    “所以这事儿您还是跟‘nb’说吧,只要他点头,一切都好说。”德约科维奇的表演激情刚出来,还没发挥到极致,就被刘丛的话给硬生生打断。

    这让老头子有些不快,更何况“nb”是哪个?官很大吗?

    “‘nb’就是刚才离开的庄建业,庄总,‘nb’是他的花名。”这是身旁的陪同官员赶紧提醒,德约科维奇这才记起nb到底是谁,不禁冷哼一声:“找庄建业说就找庄建业,这么好的合作条件摆出来,我相信作为一个成熟的航空企业领导者,庄建业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等参观结束之后各位可以去找他,但我要提醒几位,nb可是说过无论是谁,哪怕天王老子来,也是只卖产品不卖技术。”

    刘丛也没客气,德约科维奇已经明抢了,他这边自然真刀真枪的亮出来底线,只是他这话一下子激怒了其他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职责刘丛不识时务。

    甚至有位年轻气盛的更是质疑腾飞集团的第四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真实性,毕竟到现在为止他们只见到了模型,连实物都没看过,就别说生产线了。

    以此为突破口不少毛子开始叫嚣腾飞集团给他们看的是假货,不然就亮出生产线让他们看个明白。

    就在众多毛子集体向刘丛施压,场面变得混乱之际,不远处突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直接把叫嚣的毛子们吓得失了声。

    而刘丛则笑了笑,安抚那些安静下来的毛子们:“没事儿,不是啥爆炸物,而是我们新一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撞鸟试验。”

    “新一代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德约科维奇立马抓住刘从话中的关键,旋即指着那件模型进一步问道:“这个不是新一代?”

    刘丛则笑得更加灿烂:“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新一代的风扇叶片用的是全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第九百二十一章 H—ZB800碳纤维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风扇叶片?”

    德约科维奇狐疑的看着刘丛,脑门上就差把“我不相信”这四个字写上去,不止是德约科维奇,其他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有一头算一头都对刘丛的话生出深深的怀疑。

    也难怪这些老毛子会如此反应,要知道在当今世界上能够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上的只有美国。

    那便是堪称动力之王的通用ge—90大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56.9吨,从而吹响了四发大型客机的丧钟,因为配备两台ge—90的波音777可以轻松进行上万公里的洲际飞行,且燃油经济性、可维护性都有极大的提高,相较于此波音747这类四发客机就有些鸡肋了。

    当然这只是ge—90对民航革命的一个方面,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程度自然离不开通用在其上面倾注的各项黑科技,其中的一项便是利用碳纤维制成的一级风扇上风扇叶片,ge—90之所以能够碾压罗罗和普惠等竞争对手,登上航空发动机王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款堪称划时代的碳纤维风扇叶片。

    别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方面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了,但某些重要部件还是无法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无法替代,其中就包括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叶片。

    因为绝大多数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足够但韧性照比钛合金等金属材料相差很大,这就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撞鸟这个关键指标上始终无法过关,经常因为飞鸟撞击后,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完全碎裂,进而导致发动机停车。

    所以绝大多是航发企业稍微做几轮试验便放弃了,只有通用坚持下来,并最终获得具备高强度的同时,兼具超高韧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此为基础彻底克服碳纤维在飞鸟撞击时的结构强度弱的弊端,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航发时代。

    这种蝎子粑粑独一份儿意味着什么?

    两个字,垄断。

    不说别的,看看美国波音777的航发订单毫不吝啬的向通用很砸就能看得出来。

    至于罗罗和普惠这两个竞争对手面对ge—90这种技术碾压般的优势,自然是知道自己无法短时间内在材料上取得突破。

    眼瞅着以波音777为代表的新一代双发宽体客机的单子都要被通用夺走,被逼无奈之下,普惠干脆发挥自己在机械上的优势,在一级风扇与发动机气压机之间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行星齿轮组,以此降低一级风扇的转速,从而控制风扇叶片叶尖进入超音速的效率,用这种近乎自残式的降低效率的办法,获得增大一级风扇直径的可能。

    罗罗没有普惠那么狠,而是寄出了自己的传统艺能,三转子技术,想当年罗罗就是踏进这个深坑差点儿老命都搭进去,这次重新入坑也是没办法,不搞出同级别的发动机就得被通用挤兑死;踏进去可能被坑死,怎么都是死,还不如拼一把。

    普惠、罗罗这种实力雄厚的航发巨头面对通用ge—90上的那片小小的风扇叶片都毫无办法,就别说其他企业或者是国家了。

    这其中就包括已经跌入谷底,却雄心犹在的俄罗斯。

    以德约科维奇为核心的一批俄国航空人还真的向把通用的技术路线给做出来,复制当初苏联时代的辉煌。

    莫斯科当局听了德约科维奇等人的慷慨陈词后也是一阵的热血沸腾,大笔一挥就批了2万卢布当做经费。

    是的只有2万卢布,而不是2万美元,在俄国经济已经被拍在地板上被西方各种摩擦,各种抽血,卢布贬值贬得都快成废纸了,2万卢布别说搞最前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就是拿去但厕纸去擦屁股都嫌硬。

    更何况就算不是卢布而是美元,2万这个数也不够打水漂的。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德约科维奇很无奈,但却没有国将不国的悲凉,毕竟整个世界上只有美国一家有这样的能力,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唯一的技术也算般配。

    俄国不是不行,而是现阶段的改革没有完成。

    就如同18世纪的农奴改革,30年代的工业化,俄国都经历了长久的阵痛,可一旦阵痛过后,战斗民族就如北极熊一般,将一切阻碍一巴掌扇倒。

    结果,就是这么个连两大航发巨头和老底子还算不差的前超级大国都搞不定的东西,中国的腾飞集图说他们居然做出来了。

    听了这话的德约科维奇有种大学教授听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举算出哥特巴赫猜想一样,那种浓浓的荒谬感让他有种切身体会什么叫做魔幻现实主义。

    你们中国能做出第四代风扇叶片已经不错了,还弄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别侮辱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个名词了好不好,要知道这东西跟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分三六九等的,那种高韧性高强度兼具碳纤维如今只有美国一家具备,中国一个连现代化还在苦苦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怎么可能有这个能力?

    当然白日做梦到是有可能。

    刘丛早年跟着鞠师傅学习发动机风扇叶片的制造技术,后来有被庄建业派去北航大学进修,之后回到腾飞集团跟着刘纯学习管理,直到刘纯退休,刘丛这才从幕后走到台前。

    说句不好听的,刘丛从里到外都被当初的二十三分厂最滑头的两个老家伙给染黑了,再加上庄建业这个不要脸的“榜样”放在那哪儿被刘丛日日瞻仰,表面憨憨的刘丛实际上内里腹黑的很。

    正因为如此,德约科维奇撅起屁股,刘丛就知道这帮老毛子能拉多少羊粪蛋儿。

    此刻见一头头老毛子那变幻莫测的脸,要是不知道这几头心里想那个什么,那他以后就不用逢人便说自己是二十三分厂三大腹黑巨头亲传了。

    于是也不正面回答,只是一摆手:“反正离发动机测试场不远,一起过去看看。”

    说完便抬腿就朝着测试场走去,德约科维奇不管心里怎么想的,主人家开动了,他们也不能停着,纷纷跟上。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测试场的一号测试台,顺着电梯上去,正好一台wd—60ml涡扇发动机正吊装在设施设备上,刘丛也不废话,指着已经停止运转的发动机风扇叶片:“喏~~那就是我们用自产的t—zb800级别的碳纤维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

    德约科维奇等人循声望去,只看了一眼,一群人立马双眼瞪圆,被惊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九百二十二章 对标F—22

    “这……这……这……”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德约科维奇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可这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没办法,实在是眼前的场景过于震撼。

    只见wd—60ml涡扇发动机黑漆漆的一级风扇上布满了碎肉和羽毛,甚至还有点点血迹附着其上,很明显之前这里正在进行发动机的撞鸟试验,而且用于撞击的试验鸟体重还不小。

    因为就在他们旁边,那些操纵空气炮的工作人员正在将两只冰冻的死鸡进行解冻,目测每只鸡的体重在2公斤左右。

    这种水平已经超出绝大部分的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指标,最起码前苏联的民用发动机就达不到这个标准。

    当然光有这些还无法让德约科维奇等人如此震惊,毕竟战斗民族始终秉承着够用就行的光荣传统,只要发动机能把铁疙瘩送上天就行,安不安全的不是重点。

    之所以让这帮俄国人连话都说不利索的是眼前这台wd—60ml涡扇发动机一级风扇叶片的数量一级那黑漆漆的叶片形状。

    22片!s型的律动曲线!

    组合在一起便是一副独特的工业之美。

    然而德约科维奇除了这种令人悸动的美外,更是从中看到了wd—60ml涡扇发动机低油耗,高推力,低噪音,高稳定的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应具备的优异性能。

    要知道当下的一般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叶片都在36片以上,且绝大部分是金属材质,数量多就等于重量大,而腾飞集团的wd—60ml涡扇发动机却比传统的发动机少了十多个风扇叶片,这说明什么?

    wd—60ml涡扇发动机减重明显。

    重量下来了,推重比就会高,推重比高,整体的推力就会提上去,以此为基础,连带着其他性能一同提升,wd—60ml涡扇发动机的性能自然就水涨船高。

    当然仅于此只能说明wd—60ml涡扇发动机还行,算不得优秀,可加上s型的律动曲线便完全发生质的变化,因为这种形状的叶片比之前那种弯刀装的气动布局更加有效率,尤其是面对叶尖超音速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吸纳高速气流,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大的推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刚才刘丛没有说大话,而腾飞集团的wd—60ml涡扇发动机是真的优秀,于是之前一群叫嚣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哑火了,而不知老脸为何物的德约科维奇再次开始自己的表演。

    轻咳两声缓解下刚才震惊的失态,然后笑呵呵转过头看向刘丛,和蔼可亲的问:“你们这种叶片是怎么做出来的?还有,你刚才说的h—zb800级别的碳纤维又是怎么个产品?”

    刘丛笑容愈发憨厚,心里却是一阵冷笑,还套话,就不怕我说出来吓死你个老不死的。

    还怎么做出来的,什么个产品?

    对标美国的f—22做的,就是这么尿性的产品!

    是的,刘丛心里想的这番话是半点儿都没错,事实上早在七、八年前,腾飞集团下属的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宋亚男在某次试验中无意间在编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发现通过不同的纤维间隙和布置程度可以形成微型的镜面反射效应,减少雷达波的回传,从而起到一定的隐身功效后,腾飞集团事实上就已经被上级纳入到下一代作战飞机的配套预研重点扶持单位。

    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末,十号工程的进展还在磕磕绊绊,但上级就已经高瞻远瞩布局下一代作战飞机的系统性预研了,也是从那时起,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思路开始逐渐成型。

    只不过当时整体技术落后,科技条件有效,虽然有腾飞集团等部分单位有所亮点,但整体的水平还是不足以上马新一代作战飞机。

    即便是腾飞集团的亮点,也只是在实验室中获得的理论突破,距离实际应用还差得很远,先不说这种材料的纤维布阵和纺织要如何进行,就算满足了需求也没法装到飞机上。

    因为按照美国公布的新一代作战飞机的要求中有一项超音速巡航,而航空器在超音速过程中机体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温度非常高,普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根本就禁不起这种温度的灼烧。

    所以腾飞集团面对的难题除了材料本身的隐身功能,还有应用飞机上的实际问题。

    好在上级对这方面十分重视,特别是面对美国f—22战斗机的进展,更是加紧了预研的步伐,不但从进展顺利的十号工程中抽调精干团队加入预研队伍,而且不断加大预研项目的投资力度。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腾飞集团在复合材料上的国家拨款就达到八千万人民币,到了1993年就增加到1.5亿人民币,等1996年某大事件之后,更是将研发资金提高到3亿。

    除此之外,航空、航天部门,地方以及军队研发资金也悉数跟进,再加上腾飞集团自己每年的高额研发投入,令腾飞集团的材料研究所每年的研发经费都不少于5个亿。

    如此连续多年不计成本的砸钱,终于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宋亚男团队拿出了一款能够投入实际应用的高强度与高韧性兼具,镜面发射与吸波特性并存的全新复合材料——3900—2\t800预浸料。

    其中3900—2是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标号,此类复合材料只有一个具备超高的韧性,环氧树脂的运用功不可没,不仅如此,根据环氧树脂不同的配比,还会对雷达波具备不同属性的吸收作用。

    经过试验,3900—2型号的环氧树脂在高温加固后,对毫米波、厘米波等主流防空雷达的吸收属性特别强,配合独特的纤维布置,可以做到极为优良的隐身功效。

    至于t800,顾名思义就是t800级别的高强中模碳纤维,它的作用是与3900—2环氧树脂配合,组成整个复合材料的主架构。

    有了这么牛逼的东西,腾飞集团的当家人,航空航天界的懂王,装逼界的天选之子,命名大师,庄·赚钱·建业,当然不明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躲在办公室憋了三天,总算是为这款新式材料憋出个响当当的名字:h—zb800

第九百二十三章 “无憾”计划

    有了材料上的突破,新一代战斗机预研项目组的设计师们的就变得更加大胆,几个受到总部重点扶持的团队纷纷拿出自己的初步设计方案,一时间可谓是争奇斗艳。

    其中东北航空研究所依托消化俄罗斯苏—27战斗机的成熟技术,提出的雪鸮方案;以及由十号工程团队为核心,充分吸收十号工程积累下来的独特技术后升华而来的小展弦比全升力体气动布局的威龙方案最为引人瞩目。

    当然不管是雪鸮还是威龙,腾飞集团都是他们无法避开的重要配套供应商,也正因为如此,在两者就新一代战斗机在总部层面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双方的预研团队更是频繁拜访腾飞集团。

    除了交流感情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时刻跟进腾飞集团在各项配套方面的进展,以便将最新的信息和数据带回去,从而完善各自方案的可行性。

    在这方面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靠着十号工程配套的便利与腾飞集团打得火热,不但获得腾飞集团开发的jsnb—2系统的最高版本,还将团队中的核心人员以借调的方式留在腾飞集团内部,从而可以随时可跟踪腾飞集团的最新进展。

    东北航空研究所就没这么便利,当然,作为国内航空领域的老大哥,扛把子,俯视一切的大哥大,东北所也不屑于这么干,所以东北所便发扬东北老铁一贯人狠话不多的豪放,直接承诺腾飞集团他们的雪鸮方案中的复合材料占比将达到30.47%,然后就给腾飞集团飘去一个任谁都懂的眼神。

    那意思很明显,跟着咱东北好大哥干,保证让你吃香的喝辣的,一条华子抽半根儿扔半包。

    不得不说东北所是真的霸气,要知道美国人的f—22全机的复合材料占比也不过24%多一点儿,还没达到25%,可既便如此已经算是全球作战飞机当中应用复合材料最多的一款机型了。

    东北所的雪鸮方案竟然在复合材料占比上大大超过f—22,达到30%+,由此可见,东北所的野心还是满满的。

    相比之下,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拿出的威龙方案就有些小气了,复合材料占比只是从十号工程的6%向上提了9百分点,达到15%。

    虽说团队中的几个负责人表示,会按照今后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成果做相应的提升,但可以预见,威龙的复合材料占比也就达到20%左右,至高不会超过f—22.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腾飞集团的当家人非常纠结,从产销的实际情况来讲,庄建业很希望东北所的雪鸮方案笑到最后,毕竟30.47%的复合材料占比会让腾飞集团拥有一个非常光明的长远预期,最起码这么多年狂砸钱的投入有收回来的可能。

    但从人情上来说,庄建业有想着十号工程这边能赢,没办法,这么多年腾飞集团的发展就是靠着给十号工程做配套一点点撑起来的,哪里是腾飞集团的技术源泉,相信日后的威龙项目也是一样。

    一面是效益,一面是技术。

    以至于在那段时间里,庄建业非常纠结,搞得原本浓密的发际线都向后退了一大截。

    好在庄建业的这种选择困难症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东北所的一个决定给打破了,而这个打破僵局的平衡点不是别的,正是航空发动机。

    由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要达到10以上,推力要为此12到14吨的水平,而国内目前的水平别说这么高标准的航空发动机,就是次一等的也做不出来。

    于是东北所便决定在航空发动机上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引进俄罗斯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先解决有无问题。

    另一方面立足国内,上马新型号,力争把包括腾飞集团在内的多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全力投入新型号的研发,争取在21世纪10年代初作出成品,20年代批量装备。

    东北所的想法是好的,问题是立足国内的这条路又走了之前盲目上马的老路,航空发动机这东西可不是盖房子,大手一挥,喊个口号就直接上的,那是最吃经验和技术的工业门类,拍个脑袋就上新型号无异于实在沙地里建楼房,完全沙雕的想法。

    更何况全国一盘棋是好,可各个企业的技术路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走苏俄粗犷分,又走欧洲小清新的,还有盯着美国鼓捣高精尖的。

    如此杂七杂八的风格路线会聚在一起,先不说听谁的,就是一个技术方案不搞崩就算谢天谢地了。

    相比之下,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就要现实的多,通过十号工程从无到有的锻炼,整个预研团队对作战飞机的各个流程,各种要素考虑的是既现实又严谨,展现出十分优良的务实风格。

    正因为如此,他们很清楚在航空发动机上不可能盲目的拍着脑袋上,而是需要细致的分析每一个实际情况。

    所以他们同样提出两手准备,对外引进的目标同样是俄罗斯,但在国内自主方面却要谨慎的多,不但派出团队成员去到各个航发生产厂以及下属的配套厂做调研,还经常组织各个航发企业的领导和技术干部座谈。

    从而了解国内航发研制生产的最新动态以及发展潜力。

    如此经过一年半的调研与考察,预研团队的总负责人,也是现任十号工程的总设计师在某日上午突然给庄建业打来一个电话,只问了一句:“腾飞集团要是搞14吨的大推力发动机需要多少时间?”

    庄建业愣了一下,旋即意识到了什么,不过还是仔细盘算了一下给出一个不太保守的数字:“15年左右。”

    “15年~~~”听了这个数,电话那头的总师忽然有些感慨:“那时候我估计整个身子都埋土里了……”

    说完又是爽朗一笑:“但我会坚持活到那个时候,希望你到时候能让老头子我死后不留遗憾!”

    那一刻,庄建业收起往日的不正经,想要说什么,却觉得喉咙有些发紧,直到电话挂断,庄建业都没从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中走出来。

    直到助理小童进来提醒,庄建业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在办公室里呆坐了一整天,然后晃了晃脑袋,重新拿起电话,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一项被腾飞集团内部称为“无憾”的大推力发动机研制计划正式上马……

第九百二十四章 放点血

    当然,想要把“无憾”计划顺利的推进下去光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毕竟腾飞集团本质上是企业,而不是无偿零元购的善堂。

    如果庄建业一个冲动,拍着脑袋就带着腾飞集团开始漫无目的的豪赌,估计用不上15年,不出两年偌大的腾飞集团那点儿家当就会被耗光。

    更何况航空发动机这东西绝对是慢工出细活的领域,如果经验达不到,水平上不去,技术破不了,空有理想是没用的,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用爱发电只能感动那些无脑的小白,改变不了残酷的世界。

    于是赚钱,刷经验便成为摆在庄建业的两大难题。

    赚钱就不用说了,这是腾飞集团一如既往深耕的伟大事业,在如何这种对利润的执着已经深入腾飞集团每个人的骨髓之中,真要发动起来,腾飞集团凭借手里多项的技术创新总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难的是经验上的积累,尤其是纯航空领域应用的积累。

    美国人之所以能在航发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不论,就是他们手中庞大到爆炸的经验积累就能让绝大多数人感到绝望。

    恰恰是在这个方面,腾飞集团照比欧美巨头真的是连弟弟级别的都不如。

    不说其他的,为了能够实现航空发动机测试的现代化,从90年代初开始腾飞集团斥巨资从欧洲引进了一整套大型航空发动机的测试监控设备,其中就包括一套用于飞鸟撞击试验的空气炮。

    最大能够发射4公斤的禽类,模拟飞机飞行时鸟类与飞机超高的相对速度,然后通过先进的检测和测试设备,得出航空发动机在此类过程中生产的数据,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当时腾飞集团的wd—60ml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刚刚下线,势必要做这种具备重要安全指标意义的飞鸟撞击试验。

    结果连续做了七、八次,每一次撞击过后的wd—60ml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一级风扇都会被空气炮射过来的高速尸体打得粉碎,进而导致风扇叶片被吸入发动机内部,造成压气机甚至涡轮叶片损坏甚至是整台发动机报废。

    这导致原本去年年初就应该投入使用的wd—60ml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交付进度大大拖延,以至于下线的运—17不得不采用俄制d—30kp型涡扇发动机才算勉强拿下准生证。

    当时的腾飞集团上下都很头疼,翻了无数资料,做了各种试验,甚至都把第四代z字结构的风扇叶片都做出来了,还是没啥卵用,空气炮发射出去的禽类就跟五六十倍的元气弹一样,把腾飞集团挖空心思做的风扇叶片打得是千疮百孔,跟纸糊一样没啥区别。

    最后实在是没招了,总这么费发动机,任谁也承受不起呀,于是只能去找欧洲的同行问问人家的经验,结果欧洲人还算热心,派过来一个专家组一发查探后就给腾飞集团撂下一句话:“把冰冻的鸡、鸭、鹅解冻就行了,不然你们发射的就不是做试验的禽类,而是炮弹!”

    就这一句话,腾飞集团不但付出了六台价值数千万的航空发动机,还为这个来华的专家组只付了600万美元的咨询费。

    这段往事日后讲来跟个笑话差不多,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腾飞集团虽然进入了先进航发的门槛,但距离登堂入室还有很远的距离。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腾飞集团这一路也是磕磕绊绊,但大部分交了一笔“学费”就能顺利的趟过去,然而落实到应用阶段,腾飞集团就犯难了。

    国内能够适配wd—60ml的机型除了运—17就在没有第二款机型了。

    原本西北航空厂有意向把wd—60ml嫁接到轰6上,然后几番试验后发现,wd—60ml这种大涵道比发动机根本就塞不进轰6的发动机舱,至于其他型号的民航客机,国外的品牌根本就不任腾飞集团的信誉度,拒绝装配。

    而国内80吨以上的大型民用客机又没有,腾飞集团自己到是有这方面的计划,但也停留在图纸上,不是不想实施,而是配套的产业链尚不完全,腾飞集团就是想做都做不了。

    没办法,起飞重量在80吨以上的大型飞机的生产制造那又是一个新的领域,不说其他的,单说这种飞机的起落架,平常的工艺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机体,只能用万吨以上的液压段或水压段对坯料进行揉面团似的深度锻造才行。

    而国内这类重型设备可谓寥寥无几,就算仅有的那么几台也是在造船,兵工、核能等领域,分出那点儿产能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类飞机的生产。

    当然有人会说,麦道80和麦道90就是这个级别的飞机,不是说已经国产化了嘛?

    是国产化了,只不过这种国产化是需要打引号的,因为麦道的这两款机型的飞机绝大部分的核心零配件是麦道提供的,国内只不过是作为一个组装基地而已。

    其中就包括两款飞机的起落架。

    当然就算解决了起落架,想要完成大型飞机的制造,国内的短板还有很多,就比如说腾飞集团设计的单通道宽体客机的复合材料使用占比是35%,其中有两个机舱段和足机翼需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次性成型。

    问题是腾飞集团想法是好,可国内根本就没有十米以上的大型热压灌以及可以实现多位喷涂编织碳纤维的大型激光喷涂设备。

    日本、美国到是有这样的设备,问题是人家多少钱都不卖你不说,连代工都懒得帮你做,理由也很简单,你们腾飞集团能保证半年的持续采购吗?如果没有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带着去。

    这便是航空界常说的大型飞机天花板。

    别看同样是飞机,但能够进入大型飞机领域的那才是真正的登堂入室,问题是这样的企业和国家实在是少之又少,是他们不想吗?

    不,实在是门槛太高,涉及的面大太,根本就登不上去。

    腾飞集团自然也遇见了这块不透明的天花板,甚至比其他同类企业更加孤立无援,这个时候苟下去已经不合时宜,既然如此怎么办?

    德约科维奇率领的俄国航空工业界浩浩荡荡的访华,既然是合作,自然不能你们老毛子光赚便宜,国内这边啥都不占不是?

    最起码也要放点血嘛,不然那些达瓦里氏,哈拉少,乌拉~~啥的不都白叫了!

第九百二十五章 腹背受敌的危局

    所以刘丛在简要介绍h—zb800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后,话锋忽然一转:“正如德约科维奇先生所说,当年初苏联老大帮助我们建立航空工业,如果没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也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更没有腾飞集团的辉煌。”

    说着刘丛顿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庄建业那种教科书级别的演技示范,憨厚的脸恰到好处的浮现出一种叫做感恩的情绪继续说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腾飞集团的前身,永宏航空制造厂第二十三分厂就是当初利用苏联老大哥提供的设备组建起来的,这份恩情我们腾飞集团始终铭感五内。

    正因为如此,如果德约科维奇先生以及其他俄国同行有什么要求,只要我们腾飞集团能帮得上的,绝对义不容辞,不说其他的,但就大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方面,我们腾飞集团虽然赶不上欧美那种领先水准,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必他们差多少。”

    说着伸手指着面前吊挂在试验台上的wd—60ml涡扇发动机,颇为自豪的说道:“就拿眼前这款wd—60ml涡扇发动机来说,当然,确切的型号应该叫做wd—60ml-22,因为应用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以及独特的s型气动布局,使得整体的叶片数量减少到22片的同时,涵道比进一步提升到了10。

    从而令该发动机较之d—30kp等传统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油耗上降低了38%,噪音降低了41%,重量降低了27%,大修间隔时间提高了300%,持续推力为11.2吨,应急推力可以达到12.5吨……”

    刘丛是越说越起劲儿,德约科维奇等人却是越听心越惊,尽管最大推力同为12.5吨,但d—30kp涡扇发动机显然跟wd—60ml-22没有任何可比性,特别是在油耗和大修间隔时间上面,wd—60ml-22几乎是把d—30kp涡扇发动机按在地上狠劲儿的摩擦。

    事实上别说是d—30kp涡扇发动机了,就是如今广泛用于波音737和a320上使用的cfm—56在指标上也不相上下,甚至在个别性能上还有所超越,不说别,但就一级风扇上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就比cfm—56系列涡扇发动机要领先一到两代。

    换句话说,凭借划时代的风扇叶片,wd—60ml-22涡扇发动机足以跻身世界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行列。

    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中国愿意,很快就能弄出一款与波音737和a320同级别的民用客机出来,届时以中国低廉的人工成本和高效的生产效率,尽管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波音737和a320的地位,但要推倒图—204却是分分钟的事儿。

    要知道这几年的腾飞集团依靠着自产的trj—500支线客机以及后来与巴西合作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已经把中亚的五个斯坦渗透得千疮百孔。

    其中哈萨克斯坦在体验过这两款本质上毫无差别的支线客机后,立刻将国营的阿拉木图航空公司所属的32架图—154和44架雅克—42客机全部退役,换成腾飞集团生产的88架70座的erj—145,用于执行国内以及中亚周边国家的航空旅客运输任务。

    至于更远距离的客运服务则全部用波音737ng系列来运作。

    如此,阿拉木图航空公司运营机型由之前的六个缩减到两个,成本照比之前压缩了60%,同时也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将苏制民航客机完全淘汰的航空公司。

    阿拉木图航空公司的这番举措对欧美乃至其他地区的航空制造商无异于是巨大的利好,要知道包括中亚在内,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一直以来都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政治、军事的影响力就不说了,经济上俄罗斯依旧向维系独联体内部那种源于苏联时代的经济循环体制。

    这一方面是苏联时代遗留的工业产业链的内在联系所驱动,另一方面也是俄国内部希望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地缘优势。

    而航空工业作为工业门类中最高端的产品,对维系产业链,加强地缘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俄国都快揭不开锅了,还要勒紧裤腰带砸钱维持着图—204客机项目的重要原因。

    没办法,独联体国家源于苏联时代的图—154和伊尔62本来安全性就很差,再加上年久失修日已老化,已经到了退役的边沿,这个时候如果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要是支棱不起来,那独联体国家的苏制飞机就会被域外国家完全席卷。

    届时俄罗斯的影响力势必会遭到严重削弱,所以哪怕在艰难俄国人咬着牙也要把图—204给坚持下去。

    可问题是俄罗斯终究不是苏联,一场休克疗法差点儿把自己给搞休克喽,就算看到当下的发展趋势,也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糟老头子,看着美女围着钢管各种热舞,一颗老心脏激动的砰砰的,结果下面就是死活没反应一样,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是眼睁睁看着阿拉木图航空公司肆无忌惮的用国外品牌替换苏制民航飞机了,这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种示范效果还在呈指数级的程度在周边扩散开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航空公司也准备有样学样,把一部分雅克—42替换成腾飞集团生产的erj—145。

    甚至位于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也派出一个考察团访华,专门评估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情况。

    如此种种已经给俄国航空工业界敲响警钟,但却没有把精力过多的放在腾飞集团身上,毕竟民航飞机的利润大头在80吨级以上的大飞上,换句话说俄国人还没有吧只做支线客机的腾飞集团放在眼里,一门心思的盯着波音、麦道和空客这样的超级巨头身上。

    期盼着自家的图—204能够重整旗鼓,稳住独联体这个基本盘,回过头来慢慢收拾腾飞集团这个小角色也不迟。

    结果当德约科维奇在深入了解wd—60ml-22涡扇发动机后,骤然发现,他们眼中的小角色似乎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准备向更具诱惑性的大型民航客机领域发起冲击。

    介于腾飞集团之前在中亚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德约科维奇等人可以想见,一旦搭载wd—60ml-22涡扇发动机的双发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成功落地,中亚的五个斯坦立马就能成为腾飞集团的囊中之物。

    至于欧美适航证飞不了其他航线?

    那有什么要紧的,跟中亚地区联系最紧密的就是中俄两国,只要这两国开放就不是问题,至于中亚地区民众去欧美怎么办?在中俄两国转机就行了。

    总而言之,运营不是问题,价格也不是问题,甚至在竞争力上更不是问题,其他不论,但就省油和大修间隔时间就已经碾压图—204这只正牌的油老虎兼毛病王。

    到时候俄国航空工业界所面对的可就不是直面空客、波音这么简单了,而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腹背受敌的危局。

第九百二十六章 FCNB—2000项目

    这个局面是德约科维奇这些俄国航空工业界有识之士最不想看到的,问题是他们有能力阻止嘛?

    或许在苏联时代,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还能按住类似中国腾飞集团这种蠢蠢欲动,瓜分俄国经济势力范围的野心家。

    可是现在,继承苏联绝大多数的遗产的俄罗斯非但没走上政治家们许诺的那样,弄垮苏联俄罗斯将更加强盛,反而是强盛没看到自己却越来越垮了,这种情况下国内的问题都摆不平,又如何辐射周边?

    就在德约科维奇等人愣愣的看着wd—60ml-22涡扇发动机,想着日后如何面对腾飞集团这个后起之秀的竞争,又该如何破局时,刘丛忽然轻咳一声,说出了让德约科维奇更加胆战心惊的话:

    “接下来,我们将在wd—60ml-22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目前计划已经展开,且部分领域已经进入了工程实施阶段,那将是我们wd—60ml系列的终极型号,wd—60ml-18涡扇发动机。

    它将采用改良过的h—zb900型兼具高强度和超高韧性的复合材料制造的风扇叶片,各位,记住我刚才的话,是超高韧性而不是现阶段h—zb800的高韧性。”

    给在场的人划了一番重点后,刘丛顿了一下,似乎真的把德约科维奇等人当成了学生,故意让他们消化自己刚才的话。

    而德约科维奇等人还真就配合的纷纷皱起眉头,一种不好的预感立马涌上心头。

    果然,下一刻刘丛便爆出一个惊天猛料:“以此为基础,我们会将wd—60ml系列涡扇发动机的一级风扇叶片从现在22片缩减到18片,在减轻发动机重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一级风扇的运作效率。

    届时这款wd—60ml-18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将达到11,从而将风扇直径拓展到2.1米,最大推力更是会突破到16吨,以这款大推力发动机为基础,我们腾飞集团将推出一款最大起飞重量为120吨,载客数240人的大型民用客机,小王~~~把资料拿出来。”

    随着刘丛一声吩咐,几个工作人员立刻行动,如同变魔术一般,就在发动机测试台上摆上支架,放上图版和工程效果图,刘丛也不用指示棒,就用自己的双手连比划带说的介绍起来:

    “这就是我们fb—2000项目,对标的机种是波音的757,空客的a321以及麦道md—95,它的最大特点除了将搭载两台wd—60ml-18涡扇发动机外,就是将大量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我们初步预计复合材料用量将达到30.7%,这个数值使得我们的znb—2000成为世界上复合材料应用最多的飞机……”

    刘丛那张嘴巴在各种图板面前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那叫一个滔滔不绝,但站在对面的德约科维奇却只能看着刘丛的嘴巴上下开合,始终听不到一句声响,因为此刻这位来自图波列夫的老专家脑袋跟炸了锅一样,嗡嗡的。

    事实上从刘丛叫人把图版拿上来,看到上面那架通体绘制着fb—2000字样的飞机效果图时,德约科维奇的脑袋就炸了。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丛拿出来的这些效果图看在我人眼里充其量只会被人赞一声“漂亮”。

    可落在德约科维奇这样的内行人眼中,效果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就值得玩味了。

    不说流线、修长且不失浑圆的机身,也不说标志性的垂尾与水平尾翼,就说每架飞机都必不可少机翼,几张效果图看下来德约科维奇就知道,腾飞集团不但是玩儿真的,而且从技术上来讲至少比他们努力为此的图—204飞机领先至少两代。

    这倒不是说fb—2000应用了图—204没有应用的超临界机翼,也不是说这个机翼造型更像是在高空滑翔的鹰隼展翅的造型,证明腾飞集团在放生气动外形上的优异能能力。

    但就几幅图话上fb—2000在地面静止与空中飞行时机翼那微微上翘的些许角度,就让德约科维奇如同被五雷轰顶一般被炸的外焦里嫩。

    要知道那是一种基于复合材料搭配全新生产工艺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机翼结构,相较于传统机翼只能在自身的结构框下,抵抗飞行时空气带来的助力,以一种天降猛男的硬碰硬方式实现飞行不同。

    这种机翼如同柔美的女神一样,用一种柔弱无骨的姿态,随着空气阻力的强弱改变自身的形态,从而适应甚至是利用空气阻力,令飞机拥有更加优异的飞行性能。

    换句话说,这种机翼更像是鹰隼的翅膀,可以根据不同速度,不同高度调整翅膀的高低起伏。

    人类的飞行就是从模仿鸟类开始的,当航空工程师们不断研究鸟类飞行时自然也注意到鸟类翅膀随着空气阻力不同的自我调整,自然也就想应用到飞机上。

    可惜碍于材料与制造工艺始终无法实现,知道八十年代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利用复合材料做成了等比例柔性机翼并试验成功后,这项技术才算具备应用的可能。

    而这项技术应用之后带来的好处简直是颠覆性的,首先就是省油,其次就是降低飞机的结构总量,再次飞行能行提升,再次噪音得以下降,再次飞机更加平稳,再次……

    总而言之好处是一大堆,不然鸟类亿万年的进化不就白费劲了。

    波音近水楼台先得月,立刻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购买了这项专利,再进一步研究后应用到最新的波音777上。

    空客不甘落后,奈何技术上棋差一招,只能集合全欧洲之力拼命攻关。

    前苏联\俄罗斯当然也注意到这种可能改变民航客机格局的划时代技术,想要跟进结果自己先碎了一地。

    然而让德约科维奇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曾经的学生,永远是跟在苏联屁股后面偷摸山寨的中国也瞄准的这个方向,而且还似乎取得极大的进展。

    这要是来腾飞集团之前,德约科维奇打死都不相信,中国能做出这种柔性机翼,但当他看过了第四代风扇叶片,了解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以及技术水平远超过的d—30kp涡扇发动机的wd—60ml-22涡扇发动机后,萦绕在心头的那种不信任感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恐惧。

    这要是被腾飞集团做成了,那俄国的民用航空工业不就要玩儿完了?

第九百二十七章 完整的图—204生产线

    不止是德约科维奇,其他的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们有一头算一头心里都有些慌,没办法,他们实在是没想到腾飞集团的技术上会跻身世界前沿,更没预料到腾飞集团在民航客机领域的野心会这么大。

    至于可行性……

    复合材料方面,腾飞集团的涡扇发动机的一级风扇叶片都用上了先进的复合材料,要求那么高的部件都可以,飞机上的次一级结构件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所以fb—2000上准备应用30.7%的复合材料不是能不能行,而是腾飞集团愿不愿意,甚至在某些俄国专家看来,30.7%的复合材料用量腾飞集团都保守了,以h—zb800和h—zb900这两款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配合碳纤维、金属基以及玻璃纤维等其它复合材料的应用,整体占比达到40%甚至是50%都不是问题。

    唯一考虑的可能就是成本因素,问题是性能优异的民航客机无不是用高昂的先进技术堆砌出来的,越是先进利润率就越高,从这方面来讲,高成本就等于高收益。

    至于应用了先进仿生学的柔性机翼,在这些俄国专家看来腾飞集团解决起来同样不是问题,毕竟他们之前看到的第四代风扇叶片以及眼前的复合材料叶片可都属于最先进的超\亚音速兼顾的复合叶片。

    这种气动布局需要十分雄厚的经验基础和理论研究辅以成熟的三维立体工业软件才能构建出来。

    可以说小小的叶片能够充分展现腾飞集团在航空基础科学上的扎实功底,最起码腾飞集团在气动研究上并不比世界任何一家航空巨头差。

    依靠着如此深厚的功底,去全力攻关柔性机翼显然是事半功倍的,甚至一些俄国专家觉得,此时的腾飞集团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毕竟中国人在技术上历来是低调保守的姿态,要是没有确切的成果,绝不可能拿出来向人展示的。

    这从中国人严谨和认真的新闻报道就能窥见一、二,正因为如此,包括德约科维奇在内不少俄国高管和专家认为腾飞集团在fb—2000上已经取得十分重大的进展。

    但也由此对他们的冲击那叫一个摧枯拉朽。

    偏偏在这个时候刘丛的重击是一个接着一个:“按照我们当前的进度,预计fb—2000将在2002年首飞,2005年正式交付使用,……目前计划投资是500亿人民币,是目前我们国内投资最大的航空项目……国内的几大航空公司都对我们的fb—2000非常感兴趣,预计的订单将达到800架左右……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同样对fb—2000意向浓厚……”

    刘丛是越说越性兴奋,德约科维奇等人却是越听脸色越是难看,还nm敢说中亚,那五个斯坦要是全用了你们的fb—2000,前苏联\俄罗斯横跨十几年憋出了的图—204还有什么用?还不得被人当废铁给熔了!

    是的,德约科维奇等人震惊、恐惧的不是别的,正是fb—2000从起飞重量、载客量以及航程等各项指标来看完全是图—204同级的产品。

    既然是一个级别势必会产生激烈的竞争,问题是图—204的有竞争力嘛?

    看看苏联以往民航客机的飞行记录就知道,苏制民航飞机从舒适性到安全性只能说勉强,根本谈不上什么竞争力,若非如此,也不可能被欧美民航客机按在地上使劲儿摩擦。

    正所谓自家事儿自家知,眼瞅着fb—2000性能不属于欧美产品,德约科维奇等人很清楚真要硬碰硬的话,图—204百分百会被fb—2000按在地上狠劲儿摩擦。

    怎么办?

    “刘先生~~刘同志~~~达瓦里氏~~”

    眼瞅着刘丛都快把简单的项目介绍变成fb—2000的现场发布会,德约科维奇终于是忍不住了,拼劲全身的演技,努力挤出一副和蔼可亲的从容微笑,坚定而不失礼貌的打断刘丛的唠叨。

    刘丛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打断而懊恼,反而疑惑的看着德约科维奇:“德约科维奇先生,您是觉得我有什么地方说的不清楚,让你对fb—2000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闻听此言,德约科维奇差点儿没一口老血喷出来,还不了解?再了解下去,自己都快把精心培育的图—204客机给生撕了。

    问题是德约科维奇心里想归想,面上笑容却愈发的温和:“不,不,我亲爱的达瓦里氏,你介绍的非常好,而且从专业的角度上看,你们腾飞集团的fb—2000也的确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

    不管多好听的话,多中意的建议,就怕后面跟这个但是,此刻德约科维奇便把这个套路玩儿的是非常溜,配合着那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附体般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德约科维奇竟然表现的十分自然且从容,堪称老戏骨中的大影帝。

    就这,德约科维奇还在微表情上狠劲儿的拿捏一番,带着三分遗憾,三分期盼,三分激动以及一分可惜的复杂神色继续说道:“可惜整个项目投资太大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冷战时代那种对立的年代,因此产品的关键便是利润的大小,我不可否认,你们腾飞集团的fb—2000非常先进,但500亿人民币的投资真的是太大了。

    要知道,这类民用航空器的适航证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欧美在这方面卡住了你们腾飞集集团怎么办?fb—2000就等于失去了绝大部分的国际市场,而这种大型干线客机的利润点便是长距离的国际航线……”

    说到这里,德约科维奇顿了一下,旋即眯起眼睛看向刘丛,十分严肃的问道:“到时候你们国内的航空公司经营不了国际航线,你觉得还有可能采购800架的数量吗?”

    “这个……”

    刘丛听了德约科维奇的分析,胖胖的打脸也不由得一囧,德约科维奇见状立刻乘胜追击:“所以,我个人认为,腾飞集团与其把钱砸在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上,还不如用来做更有价值的投资,就比如说我们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图—204客机项目,因为图—204不但已经取得了欧美适航证,跟重要的是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只要腾飞集团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项目上展开深入而又广泛的合作,正如我之前所说,50年代我们就是伙伴,现在依然是最好的达瓦里氏。”

    “图—204?”刘丛皱眉想了一下,旋即坚定的摇了摇头:“可能不行,我们连基本的生产架构都没有,这样的合作根本就不现实。”

    “我的年轻人,同志加兄弟的感情我是白说了嘛?”刘丛话音刚落,德约科维奇便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当初我能帮助中国建立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现在人虽然老了,但依旧能让你们腾飞集团搭建起完整的图—204生产线,你们的fb—2000投入500亿人民币,我们完整的图—204生产线却只要40亿……不20亿人民币就成!”

第九百二十八章 老庄,你TM太损了!

    “20亿人民币……”

    刘丛听了的德约科维奇的话,没有兴奋,更没有激动,反而一双稀疏的眉头狠狠的拧成了一个疙瘩,随后冒出一句差点儿把德约科维奇气飞升的话:“是不是太贵了点儿?”

    话音即落,眼瞅着一众俄国航空工业界的高管和专家一张张老脸都快沉的滴出水,刘丛这才后知后觉的,啊~~了一声,表示自己有些失态,进而连忙解释:“各位,各位,我不是别的意思,就是……哎呀……”

    刘丛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刚一张口就又变得犹豫起来,最后可能是觉得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被逼无奈之下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这才重新开口:“我就直说了吧,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十多年了,我们腾飞集团一直使用的欧美产的数控设备,俄国的……说实在的,除了七老八十的退休老技工,现在厂里的年轻人真就……”

    “没有可以学呀!”

    德约科维奇算是听出来,刘丛这小子是看不上他们俄国的设备,这让德约科维奇是气不打一处来,没等刘丛把话说完便毫不犹豫的打断:“况且,欧美的设备真就那么好?不说其他的,十米以上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机他们肯卖给你们嘛?”

    一句严厉的问话让刘丛立时哑口无言,而德约科维奇根本就没想着让刘丛回答,自己就斩钉截铁的说道:“不能!但我们俄国却可以,甚至你们腾飞集团愿意,我们图波列夫设计局立刻就把喀山飞机制造厂内的那台全球最大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机给你们搬过来!”

    说完便再也不看脸色难看的刘丛,转过头瞧向那位陪同的官员:“这地方能做主的只有庄建业,之前是我言语有些冒犯,但你也知道同志之间彼此的争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看到了腾飞集团的潜力,如果腾飞集团与我们图波列夫能够携手合作,那将是个优势互补的绝佳组合,所以还请你帮我联系下庄建业同志,毕竟一些重要的事情我必须跟他谈。”

    “这个……”

    事实上那位陪同的官员全程都是懵的,原以为以老师自居,高傲无比的俄国航空工业界访华代表团就算来谈合作,也得是国内各企业甩开脸,各种巴结过去才能获得些许的合作机会。

    有介于此,上级才安排德约科维奇等人参观腾飞集团的形成,就是想让这帮老毛子瞧瞧,你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现在也不差。

    进而以此为契机,把合作的价码稍微抬高一下,合作的范围稍微扩大一下,合作的机制稍微灵活一下,上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哪成想来到腾飞集团后,当家人庄建业直接就来个下马威,一言不合转身就走,连句商量都不带的,接下来就是刘丛的独角戏了,什么第四代风扇叶片,复合材料叶片,12吨推力发动机,16吨推力发动机,柔性机翼……

    别说德约科维奇这个老外都被整迷糊了,就是他这位航空领导机关的官员都觉得脑袋有些不好使了。

    以至于不断的自我发出灵魂三问,腾飞集团这么些东西上级怎么不知道?这么重要的成果立项部门怎么没有?我tm到底是不是生活在现实……

    可还没等官员自己从质问中回过神,戏剧的一幕出现了,德约科维奇以其在苏联时代丰富的理论经验,用最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最最谦卑的意愿——希望跟腾飞集团以图—204客机为框架,建立全面的,深入的,持久的合作关系。

    令这位陪同的官员脑袋就更不好使了,啥情况,之前高傲到天边的德约科维奇居然跟独居十多年的怨妇一样,开始紧缠汉子了?

    问题是这么下去,德约科维奇的老身子骨能行吗?要知道那可是腾飞集团,那可是庄建业,吃肉不吐骨头?那就太美化这群牲口了,他们恨不得把你脚底下的地皮一口啃下三米出来,不然都觉得不够本。

    可不管是能不能想明白,陪同官员在如何也是国内这边的人,德约科维奇上杆子找庄建业,管他什么事儿,两人万一促成了忘年交,真的天雷勾地火,相互成了彼此的老司机,或许还能传为一段佳话呢。

    于是这位陪同官员点点头,便把刘丛拉到一旁,边做工作边询问庄建业的联络方式,刘丛当然不愿意给,被老毛子当三孙子似的训了一顿,谁心里舒坦,好在这位官员的耐心很足,说话的功夫也是极好,一番努力总算是把庄建业西场的联络方式要了过来。

    德约科维奇拿到之后可谓如获至宝,二话不说直接结束了此次考察活动,带着一头头毛子直扑下榻的宾馆。

    ……

    “哎呀呀~~~实在是不好意思,是我们的员工不对,刘丛这个人轴,不懂变通,老先生您是咱们国内航空工业的老师、前辈,就别跟他一个小辈儿一般见识,我带他向你赔个不是,早知道这样,我就亲自接待您了,哎呀~~也是没办法,西场这边有个航天发射任务……

    对,对,对……就是新闻报道的那个给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发射任务,一箭双星,卫星有我们腾飞集团提供的部分部件,运载火箭也是我们腾飞集团主导生产的……”

    西场,某接待宾馆,庄建业拿着红色的保密电话,带着七分歉意,三分谦卑跟电话那头的德约科维奇了得十分热络,很难想象两天之前两人互相看不上眼差点没当场指着对方鼻子骂娘。

    现在可好,一个比一个客气,一个比一个能捧,特别是德约科维奇听到腾飞集团已经进军航天领域,在惊讶之余更是一阵不要脸的吹捧,庄建业这边却是哈哈一笑:“老前辈,您真是过奖了,相比之下,我更看重咱们之间的合作呀,图系列客机可是我小时候做梦向往的机型,现在居然能跟这样有实力的企业联合体合作,也算是我实现孩童时的梦想。

    既然如此,10亿人民币外加腾飞集团的工业设计外包,图—204全套生产线正式落地腾飞集团,这事儿咱们就这么定了!”

    “好!莫斯科那边你放心,绝对会放行,到时候咱们直接签约就行!”德约科维奇在电话那头同样是雷厉风行。

    之后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这才挂下电话,结果就在庄建业把电话放下,一直在旁边听了全过程的黄峰不禁砸了咂嘴:“10亿人民币,就能拿到图—160战略轰炸机75%的大型生产设备,老庄,你对老毛子是不是tm太损了点儿?”

第九百二十九章 多向模锻水压机

    “老黄,你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憋着,没人把你当哑巴!”

    黄峰话音刚落,西北航空厂的当家人方勇就不乐意了,还没等庄建业开口便抢先一步把黄峰给怼了回去,然后一脸正色的说道:“老庄怎么是损?明明是nm损到姥姥家去了好不好。”

    “噗~~”

    正端着茶水刚喝了一口黄峰直接就喷了,旋即哈哈大笑:“对,对,还是老方总结的到位,总结的到位!”

    庄建业算是看出来了,眼前这两位都不是啥好鸟,编排起人来是一个比一个毒,这要是换了其他人还真拿这两位没办法。

    一个成功集团的老大,手里握着十号工程这个优质生产项目;另一个是西北航空厂的当家人,国内运输机和轰炸机的摇篮。

    可以说跺跺脚,都能让国内航空界颤三颤的人物。

    但问题是庄建业也不是一般人呀,于是轻咳一声:“3Лy—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yВh—4500大型热处理炉、ЛВ—60大型x光照射机以及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55000吨模锻水压机;45000吨热模锻压力机以及18000吨的多向模锻水压机,我看就没必要平分了,反正我们腾飞集团正缺这些东西,正好留下来,把fb—2000好好的捯饬捯饬,省得业内总说我庄建业吹牛皮。”

    “别……别……别呀!”听了庄建业这话,方勇就跟踩了尾巴的猫,连忙出声阻止:“这些个东西个顶个都是大家伙,你们腾飞集团有地方放吗?还是让我们帮你分担点儿。”

    “对,对,对……”黄峰也立马符合:“老庄,我不是说你,别总把fb—2000抬出来好不好,别人不知道,我和老方还不清楚嘛?那就是个骗人的托儿,钓鱼的饵,结果你老庄还当真了。”

    “就是,就是……你糊弄老毛子和老美就算了,居然还来忽悠起我们,老庄……今晚二锅头、汾酒、西风、五粮液、茅台一样来二两,否则这道关可过不去啊!”方勇连忙补了一刀。

    眼见两位国内航空界数一数二的大佬,跟个街头混混一样耍无赖,庄建业也是颇为无奈,自己不要脸也就算了,居然遇上了两个更不要脸的,这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两个不要脸的居然说得全tm的对。

    事实上别说是fb—2000项目了,就是挂在发动机测试台上的那台wd—60ml-22涡扇发动机都是个掩人耳目的托。

    因为腾飞集团充其量只掌握了一部分高强度兼具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而在这条科技树上,根本不同配比的环氧树脂以及其他化学制剂会形成不同属性的材料,正因为如此,可以根据不同复合材料的属性灵活配置在不同领域。

    如此不但可以优化航空航天器的性能,更能很好的控制成本。

    就拿美国的f—22战斗机来说,公开资料上说机身上使用了将近25%的复合材料,且绝大部分是高强度兼具高韧性的特殊复合材料。

    实际上这种高强度兼具高韧性却因为在f—22机身位置的不同,呈现出的状态特征差异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就比如说f—22前机身的蒙皮和边条使用的是im7\5250-4型预浸料;电子设备舱门却用的是im7\apc-2预浸料;内部框架以及油箱框架则用的是im7\pr500ptm预浸料;至于进气道使用的又是im7\977-3预浸料。

    光一个前机身就是用了四种不同的复合材料,尽管这些复合材料都用mi7碳纤维作为增强,但后面的环氧树脂的配比不同,使得复合材料最后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

    有的地方单纯需要高强度和高韧性,有的地方在两者兼具的同时还需要具备雷达波穿透性,有的地方则要求具备极高的耐热性,而有的地方在抗腐蚀性上需要更高的指标……

    这些东西都需要不同的环氧树脂配比才能实现,问题是腾飞集团目前只做出h—zb800型复合材料,只相当于f—22上的im7\5250-4型预浸料。

    换句话说以腾飞集团目前掌握的也只能新一代作战飞机部分蒙皮和边条材料的制造技术,至于内部框架,油箱框架,进气道,尾翼,电子设备舱门等部位的复合材料,腾飞集团别说具备了,就是该怎么突破都还是懵里懵懂毫无方向。

    若非如此,此时的新一代作战飞机就不是预研了,而是完全可以正式立项,毕竟关键的复合材料弄出来,配合钛合金和铝锂合金,量产不敢说,但一两架原型机还是很快能弄出来的。

    之所以没有把预研正式立项,究其根本还是在很多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一代作战飞机的材料如此,涡扇发动机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同样如此,腾飞集团能做,但做出来的东西最多能抵御1公斤大小的飞鸟以200公里的相对速度撞击,再大就承受不住了。

    而美国通用的ge—90上配备的复合材料叶片则能最高抵御6公斤的飞鸟撞击。

    没办法,人家美国人的复合材料使用的是通用公司投入巨资研发的im7\8551-7预浸料,属于高强度\超高韧性复合材料,照比腾飞集团的h—zb800型复合材料强的不是一丁半点儿。

    正因为如此,wd—60ml-22涡扇发动机放在发动机测试台上,当个花架子忽悠人还可以,真装到飞机上,不出事儿则以,一出事儿就是大事故,毕竟大于1公斤的鸟类多得是,相对速度超过200公里的更是小儿科,真要撞上,那场景……

    连发动机测试台上的真货都是忽悠的道具,就别说画在图板上的fb—2000项目了,用一句毫不客气的话来形容,根本就是八字没一撇。

    就别说fb—2000上那些个前沿航空气动技术,腾飞集团没有完全掌握,就算掌握了,整个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腾飞集团也得捧着图纸干瞪眼儿,因为国内厂家凑吧凑吧别说飞机了,就是里面一个常见的枢轴都做不出来。

    没办法,加工这类东西需要锻造,而且还不能是通常的热锻和模锻,而是一种叫做多向模锻的精密锻造工艺。

    而且这种工艺跟其他锻造工艺一样,锻造设备力道越大越好。

    问题是国内只有少数厂家拥有百吨级多向模锻设备,这个级别的最多也就能加工50吨级左右的飞机枢轴,而且性能还不稳定,上百吨的大飞机最起码也要5000吨以上的多向模锻设备才能加工。

    这么大的重型设备国内完全是空白,如今可好,庄建业三分真、七分假的一阵忽悠,就把一台,现如今用于图—204客机生产,早年加工过图—160战略轰炸机可变后掠翼连接枢轴的乌拉尔重机厂原产的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给弄过来。

    别说是黄峰和方勇了,就是让任何一个航空界的人来都得馋的流口水。

第九百三十章 下一步大棋(四千大章)

    是的,就算是欧美那种高高在上的航空专家看到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哈喇子都得流到脚面上。

    要知道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出产的这款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其原型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75000吨水压机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

    结合了模锻和挤压两种优点,其中水平方向为12000吨挤压力,垂直方向为18000吨模锻力,由此利用多种分模形式封闭模具及多方向压力使锻件毛坯在压应力状态下形成外形复杂、中空且无飞边的锻件。

    这样加工出来的锻件组织均匀,纤维流线不外露,耐腐蚀,机械性能高,使用寿命长,最重要的是可节约50%以上的金属材料的同时,还能减少70%的机械加工时长。

    也就是说,用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加工出来的产品,不但节省成本,而且在后期只需做简单的机加工处理便可立即应用。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前苏联战略轰炸机的巅峰之作图—160上的枢轴就是用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加工出来的。

    要知道这种枢轴可不是普通民用客商的那种固定枢轴,而是控制机翼做变后掠翼调整的活动枢轴,无论是强度、寿命还是结构要求的极高。

    别说是在七八十年代了,就是再过个二三十年,世界上也没几个国家能做得出来。

    苏联人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采用全钛合金,利用重型多向模锻水压机加工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就没有“白天鹅”优雅而又灵活的翅膀。

    这样一件能让世界最大战略轰炸机翱翔蓝天的重型生产设备,只要是懂行的不流口水才怪呢。

    事实上不止是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3Лy—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yВh—4500大型热处理炉、ЛВ—60大型x光照射机等等重型生产设备同样如此。

    其他不论,就说3Лy—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现如今被喀山飞机制造厂用来生产图—204客机的中央翼盒和机身结构件的焊接,早十年,这台重型设备可是生产图—160战略轰炸机的中央翼盒的。

    那可是长12.4米,宽2.1米的大家伙,苏联当时的没有这么大的钛合金专用模具,只能将这种超大型中央翼盒分成上下两层制造,然后合在一起利用3Лy—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进行焊接连接。

    可以说这些个重型设备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世界顶尖,国内空白的好东西,真要是在国内全都落地了,直接就能让国内航空工业上一个台阶。

    问题是……

    “咱们别总在这儿说些好听的,老庄,我可听说了,老毛子这两年也学精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玩得可溜了,万一……”

    这个时候黄峰皱眉开口,一句话就让屋内的气氛变得凝重下来,虽然话没说完,但想表达的意思却不言而喻。

    不用于刚解体时,老毛子一个个还憨憨的很可爱,面对汹涌而来的外界事物是看啥都新鲜,听啥都相信,着实是让外人占了不少便宜。

    问题是几年的铁憨憨当下来,再不灵光的脑袋也开窍了,不说其他的,前些日子上头引进苏—27生产线时,老毛子那边还作妖说什么要在知识产权上找找场子。

    甚至俄国国内还有声音要求追缴世界各国仿制ak、米格、t系列坦克等苏制武器装备的专利费。

    铁憨憨的小熊熊都开始玩儿知识产权了,至于虚假合同,强买强卖,当面是人背后不认账的手段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黄峰的担心不无道理,就连方勇听了这话多少也有些忧虑,毕竟引进的这些个重型设备个顶个都不一般,民用能造大飞机,军用就是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就算不用再航空工业上,核电、石油设备、煤气等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也正因为如此,想必俄国人也很清楚这些设备的重要性,一个不好反悔不给了,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对黄峰和方勇的担忧,庄建业却是呵呵一笑:“如果俄国人向让他们图—204有条活路,就乖乖的落实;如果他们想把苏联留下来的民航工业底子全都败光,那我也没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随他去吧。”

    “老庄,你的意思是……”方勇一时间没听明白庄建业的意思,黄峰似有所悟,但也有些不明就里,就那么皱着眉头看向庄建业。

    庄建业无奈只能掰开了说道:“咱们今天来这儿干嘛的?”

    “不是商量三家怎么扩建新厂房,好安置从俄国买来的重型设备嘛?”方勇答道。

    方勇说完,庄建业等了半天,见没动静,又看了看黄峰,黄峰摇了摇头表示今天过来不就这么一件事儿?

    庄建业见状不由得叹了口气:“三家联合成立新公司的事儿你们不记得了?”

    “嗨,这算啥大事儿,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方勇满不在乎。

    黄峰也点点头:“就是,别说建一个公司了,就是建个十个八个的都不是问题,国家都放开了,这还算是个事儿?”

    “那我说,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准备承接波音全系型号的部分零部件生产呢?”庄建业待二人话音刚落便顺势一个反问,方勇和黄峰登时愣在哪里,还没等他们二人想明白怎么回事儿,庄建业就从身旁的文件袋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二人:“前些天,京城不是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嘛,几个领导让我谈谈对航空产业的发展问题,我想了大半个月,写了这份文件,你俩帮我瞧瞧,有啥补充的地方。”

    此时方勇和黄峰捧着那份题为《促进我国航空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文件,说实话脑袋有点儿懵,因为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庄建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过等他们翻开文件细细的读下去之后,却是越看脸越惊,越看双眼睁得越大。

    直到看完,黄峰把文件往茶几上一拍:“老庄,你这不是损,而是坑了。”

    “老黄说得没错!”方勇也罢文件放下,笑着感叹道:“这种馊主意也只有老庄你能想得出来。”

    “别说那么难听,我用的可是国际通行规则,符合国际法的。”庄建业一拍正气凛然,好似为国为民的大英雄。看得方勇和黄峰心里都暗啐一口,装,继续装!

    也难怪这两人会如此,实在是庄建业的这片建议够阴险,洋洋洒洒十多页的建议,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波音、空客想卖飞机嘛?没问题,先交300%的关税再说。

    为啥这么多?

    垄断了知不知道!

    不想交这么多?也好办,想想办法,看看你们波音、空客能不能整机的生产线落到国内,如此国内可以按照相关政策不但免除关税,甚至还有高额补贴哦。

    当然,就算不能整机落户,一部分零部件放在国内同样可以,只不过免除的税率和给予的补贴可就要按比例来订了。

    从文件上看,庄建业的做法中规中矩,毕竟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便是如此,利用高额税率提高某个高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率,不但能够提高本国的制造业水平,拉动上下游产业链,还能带动就业,提升经济水平。

    是以一些有能力的国家无不是采用这种方法,将产品制造留下来,哪怕是低端的代工也行。

    问题是庄建业在提交这份建议前还接触了俄国人,并对他们的图—204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引进波音和空客,庄建业想干什么?

    明显是给俄国人压力嘛。

    耍心眼儿?不认账?没问题,你们的图—204哪儿来的滚哪儿去,以为国内稀罕?波音、空客的那个不比你图—204香。

    同样的,依靠着图—204生产线引进与国产化的期许,庄建业反手还能压波音和空客一头,让他们别以为是巨头就豪横,图—204再差也是大飞机,就算经济性和安全性比不上你们波音和空客,但也够用。

    你们想合作就乖乖合作,真要把老子逼急了,走了空客老路,沿着图—204一路改下去试试。

    世界航空市场的盘子就那么大,空客和波音还不够分呢,怎么可能容得下其他人,不说别的,瞧瞧麦道现在半死不活的模样就知道,这货药丸,最新的消息是,麦道将会被波音合并。

    当初的航空巨头都没落如此,就别说其他新冒头的航空势力了,波音和空客那是见一个捶一个,尤其是俄国航空工业,恨不得直接冲进去生撕了老毛子的生产设备,然后一把火烧成灰一了百了。

    对麦道和俄国如此,对国内想造大飞机的态度自然就可想而知了,还改图—204,别费那个劲了,波音各种7,空客各种a,哪个不妖娆,哪个不浪漫,皮薄水多,各国人民用了都说好。

    基于此,波音和空客的生产线落地是不可能,但零部件的供应比例会被庄建业撕下来一大部分。

    这是什么?

    妥妥的二桃杀三士的阳谋啊!

    都不想国内有大飞机产业,还都想把国内巨大的航空市场当肥肉一口吞掉,好办,看你们三家谁的价码高,我就听谁的呗。

    至于三家用这种办法就能阻止国内在航空领域进取的雄心?

    也不看看操盘的是谁,那可是庄建业,吃人不但不吐骨头,还要把人站着的泥土啃下去的三寸才罢休的庄建业。

    你让他熄了雄心?还不如让太阳直接爆炸来的容易。

    “怎么样,二位?我本来没想这么激进的,但现在我们缺的恰恰是时间!”就在方勇和黄峰思绪万千之际,庄建业缓缓开口,方勇和黄峰二人互视了一眼,明白了庄建业的意思。

    半年多前的大事件所造成的冲击对他们所在的工业生产领域同样不小,尽管包括庄建业在内的绝大部分人看来,再给他们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必然会是另一番景象,毕竟时间优势是在国内这边的。

    但严峻的形势还是让总部觉得加快一些领域,特别是关键领域发展的重要性,航空航天作为关键领域中的核心自然获得高度重视,可问题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是进步了很多,但短板也非常明显。

    靠着自己一步步走不是不可以,然而过长的研发周期却让时不我待的总部望而却步,想要快速的弥补不足,自然要用些非常的手段和方法。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几乎把腾飞集团的家底儿给搬出来,唬住俄国人,反手拿着俄国人的图—204找空客和波音谈合作,把先进的工艺和管理引进来,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行。

    然后在将这些配件生产交给航空工业内的几个重点厂,以产品带动产业升级,训练人才队伍,提升技术能力。

    毕竟在大事件过后,庄建业也意识到,光靠腾飞集团单打独斗根本不行,只有国内整个行业实现提升,完成升级再能对市场有足够的竞争力,对某些大事具备强大的支援效果。

    不说别的,现在生产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还有几个厂合作才能吃得下,以后80座、90座、100座甚至是fb—2000投入生产,配套的厂家也会成指数倍增加,到那时很大一部分国内厂家技术实力跟不上,做不了配套,当然可以指望国外产品,可万一某天别人卡脖子怎么办?

    难道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飞机全都当废铁?

    所以无论是从总部战略考虑,还是提升国内供应链水平,庄建业都是在下一盘大棋,那就是在短时间内调整航空工业结构,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基于这个考虑,无论是俄国提供图—204生产线还是空客、波音将供应链的一部分放在国内,对庄建业来说都只是小赚,全行业水平的提升那才是大赚。

    方勇和黄峰都不是傻子,自然是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二人对庄建业是一阵的夸,尤其是方勇,都快退休的糟老头子,还学《地道战》里的胖翻译冲着庄建业竖起大拇指:“老庄,你这招,高~~实在高啊~~~”

    庄建业对夸奖从来是来者不拒,哈哈一笑,正准备照单全收之际,身旁的电话突然响了,庄建业抬手接起,只听了一半儿就笑不出来了:“你说什么?摩托罗拉公司要推迟卫星发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507/ 第一时间欣赏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安溪柚所写的《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为转载作品,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介绍:
永宏厂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老牌工厂,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没落,艰难时刻,庄建业等人接过担子,从最基础的机型开始,一步步披荆斩棘,最终将濒临倒闭的永宏厂插上翅膀,再次腾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腾飞我的航空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