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贞观俗人TXT下载贞观俗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俗人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贞观俗人txt下载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75章 苏氏

    二月底,寒流未尽,春色已现。

    春回大地,草色遥见,月底,皇帝为皇太子李承乾在太极殿举行盛大的加冠礼。仪式盛大而又隆重,礼部寻经摘史,拟出了一套繁复的加冠礼仪。

    已年满十二的皇太子承乾,已经长的很高挑,因为激动而脸色通红。

    秦琅手里捧着太子冠礼三加中的冠冕,站在殿上看着自己的门生经历这一神圣的时刻。三加冠帽,正式成人。

    许久不见的代国公李靖,头发花白,显得老迈了许多,今天他一袭文官紫袍梁冠,尽显苍桑,拄着龙头杖的大将军负责为承乾加冠。

    皇帝坐在御榻上观礼。

    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共同观礼见证。

    看着这场面,秦琅都有些羡慕了,自己也马上二十二了,却已经错失加冠的仪式。他抬头望向殿中一角,秦琼今日虽没来,但秦家还是来了好几个小辈。

    秦琼的四子五子六子都来了,秦四郎身上有济南郡公爵位,秦五郎是齐国公世子也有个广宁县公爵位,而老六也得封广年县公。

    另外秦琅的两个儿子也都来了,被两名内侍或牵或抱跟他们叔叔呆在一起,老大秦俊为历城县公,老二秦仁为武都县侯。

    一家七爵,可谓是风光无俩。

    这种情况,在西魏北周甚至隋初时很常见,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这些关陇核心贵族之家,哪家不是一堆的公侯,反正宇文泰以来,爵位大不如前,虚爵空名,惠而不费。而东魏北齐那边,情况比这还名爵泛滥的厉害。

    如名将段韶,枭雄高欢姐夫之子,也是继段荣之后北齐第一贵胄,擅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出将入相,功高显著。他就曾经封王还兼公爵,死后两个儿子承袭王爵,其余诸子并封公侯。

    他年轻的时候随高欢打尔朱兆时,就已得北魏封下洛县男,后来父亲段荣去世后,段韶把自己的男爵转给自己弟弟,自己继承父亲段荣的姑藏县侯爵位。后又因镇守晋阳有功,得封长乐郡公,同时别封真定县男。

    等北齐建立,他又得到别封朝陵县公和霸城县公爵位,他把朝陵县公爵位给了继母梁氏,把霸城县公爵位给了异母弟段孝言。

    侯景之乱后,段韶又以平定梁人东方白额叛乱之功,进封平原郡王。再后来,段韶又击退北周宇文邕联合突厥的进犯后,再被别封武德郡公,等到武成帝高湛时,邙山大战,段韶与另两大北齐战神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击溃北周主力,被封灵武县公,再后来又被封广平郡公,死前,还被再封为乐陵郡公。

    段韶封王之后,都还又封过四次郡公,同样的,兰陵王高长恭是宗室,身为王爵,后来也一样因功再封过四个郡公爵位。

    其实这也正是魏晋以来爵位变化的越来越不值钱的后果,曹魏时搞起五等爵制,到了北魏时,已经开始搞起了实封爵和虚封爵,再到后来北齐时,继承北魏的实封虚封制同时,又搞起了别封制。

    说到底就是爵位贬值了。

    北齐时三国并立,战事频繁,众多将领不断立功,于是不断封王封公,导致爵位大贬,甚至到后期,王爵都已经随意滥封了,实封的开国爵也就不值钱了,虚封的散爵就更不用提。

    于是到后面,许多功臣们身上不仅有开国爵,还有散爵,到后来又再别封爵位,以最高爵为本爵,同时兼领别封爵位的食邑数目。

    这些身兼数爵的功臣,还可以把自己的爵位转给兄弟等。

    与北齐并立的西魏北周,情况也大致差不多,虽然没有出现一人身兼多爵的情况,但他们的做法就是直接分封功臣的儿子兄弟爵位。比如某位功臣立下大功,于是给他由侯爵晋封县公,甚至还可以再分封一子男爵或子爵,有的功臣已经升到了国公顶级,于是再立功时就给他儿子们封,封完一个再封一个。

    于是就有如八柱国家李穆家族里,有爵位官职的一百多个,甚至刚出生的也都有五品官的情况。

    李唐刚立国时,李渊为了拉拢人心,也是大肆封赏过的,对有地盘有人马的割据枭雄归附,往往直接封王,带兵马来投的直接给上柱国加国公,若是立有战功,往往也很大方的给以国公或郡公县公县侯的封赏。

    如李密兵败投唐后,徐世绩依然在河南掌握着李密旧部和他的地盘,李渊为招附他们,便直接给徐世绩父亲封王,给徐世绩封国公,还封赏了他的兄弟们。最后徐世绩父亲徐盖拒绝王爵,才改成父子皆封国公。

    至于什么散官,更是曾经一天授出几千个,连文书官印等什么都没有,直接口头颁授,弄的到了如今贞观五年,关中河东地区,还有着大量这种高阶散官、高勋官的普通百姓、地主们,都是当年运气好,碰到李渊路过,被从天而降的散官勋官砸中的。

    也有许多被击败的隋军俘虏,被李渊释放回去,然后临走还授了个五品以上散官的,这些空衔对普通百姓来说,起码也能光宗耀宗,装饰门面啊。

    而对李唐宗室,李渊更大方,不论老少一律封王,刚出生的也封王。如李神通等家族,兄弟儿子全是王,光李神通兄弟几个,加个他们那几十个儿子,就曾经一律封王。

    这种情况后来李世民继位后,才有所调整改变。

    先是对那些没功劳的宗室降爵,只保留了六位宗室王,后来还有两个造反被杀了。余下的不是贬降为县公就是侯伯子男,甚至没成年的直接就把爵位给收回了。

    李世民后来对大唐爵位做了调整,钦定了九等爵制,还搞出了实封和虚封之别,实封有实邑得真封,虚封就是没有食邑享受不了税赋收入。

    在李世民改革爵位后,对于实封爵控制十分严格,非有大功,尤其是得有军功方才授实封,否则不轻授。

    但同时他对虚封爵也做了调整,实封一般得世袭,特旨还可以不降等。但虚封爵没食邑,而且是终身爵不世袭。

    对于一些高级职事官,李世民也曾有几次统一授封这些高级职事官,却还没有爵位者以虚封爵,比如魏征最初的巨鹿男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授封的。

    而对于一些有大功,尤其是从龙之功的元从心腹们,李世民又非常大方,比如对侯君集、长孙无忌等,直接给出了过千户的真封食邑,同时也还对他们的儿子们给了散阶或是爵位。

    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秦琼秦琅父子,爷俩是李世民心腹,又在贞观朝屡立巨大军功,于是李世民在爷俩早就封到实封国公到顶的情况下,再封赏他们的儿子爵位。

    其中秦琼因大功追封三代,各封爵位,然后让他的三个儿子特旨承袭了祖上追赠之爵,秦琅则是直接封赏他儿子。

    虽说除了秦琼秦琅爷俩是实封爵,其余五个爵位,一郡公,三县公,一县侯,皆为虚封爵,可毕竟都是公侯爵位,品级也是摆在这的。

    在贞观朝中,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这地位,都能跟李神通李孝恭这些宗室名王家族获得的待遇相当了,除了他们,谁还能一家有一堆爵位。

    “礼毕!”

    礼官高声唱和,承乾轮流戴完三个冠帽,然后被送去后宫拜见皇后,皇帝摆手,宣布宫廷酒宴庆贺。

    秦琅领着三个弟弟,带着两儿子坐一起,胖的跟山似的义兄秦国忠也凑到旁边,这位如今在长安也算是朝廷安抚突厥人的一面旗帜,抛去了阿史那金狼王之姓,倒也潇洒快活。他虽不能离京,可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如今俱在边塞,或统部落,或任官职。

    秦国忠抱着秦俊,跟打逗乐,一边随手掏出一个袋子,里面居然是满满一袋的各种宝石,直接给秦家每人抓了几颗。

    “义兄怎么如此客气?”

    这位获封郡王的肥狼,却哈哈一笑,“不值几个钱,当哥哥的总不能小气嘛,况且今天还有我两个小侄儿在呢。再说了,哥哥这几年全靠着三郎你帮衬指点,才能过的这么潇洒滋润。”

    做为曾经的郁射设阿史那摸末,如今的大唐郡王秦国忠确实挺滋润的,他毕竟手底下还有十万部落,虽说拆分为数个州县,但朝廷一样得倚赖他们兄弟父子统领着,本身他自己有着大量的牲畜奴隶,如今大环境好,这牲畜卖到中原来,牲畜皮毛奶肉钱可没少赚。

    更别说这小子不但放牧养殖,也搞贸易和加工,在漠南漠北,他家的商队、工坊,那可是如摇钱树一样的赚钱。

    “三郎,我听到一个消息,圣人打算向武功苏氏娉秘书丞苏亶嫡长女为太子妃!”

    “秘书丞苏亶?消息可靠吗?”

    肥狼轻声道,“相信我,不会错的,哥哥我如今时常受召出入宫廷,消息还是比较灵通的。这个苏亶什么来头,小小秘书丞的女儿居然也能选中为太子妃?”

第676章 名门千金

    秦琅也有些惊讶,暗暗消化这个惊人消息。

    “这武功苏家,可不简单。虽说不能跟五姓七家比,也不能跟关陇六姓相论,但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关中名门了。”

    “没听说过啊。”秦国忠道。

    秦琅只是一笑,“苏亶虽只是个秘书丞,但他大哥苏勖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现任吏部侍郎,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太上皇第十女南昌长公主的驸马都尉,他是圣人的妹夫。”

    “就这的话,也不够格吧?”

    “武功苏氏家世能追溯到汉魏,从北周至隋唐,苏绰苏威苏夔苏勖,苏威可是隋朝四贵之,权倾一时,著名宰相。”

    苏威的父亲是西魏度支尚书苏绰,岳父是北周权臣宇文护,以京兆功曹起家,迎娶新兴公主,支持杨坚代周立隋,在隋朝为杨坚杨广父子两朝宰相,数起数落,号称政坛不倒翁。到隋末时,八十多岁了,还给洛阳皇泰主当过太师,后来也依附过王世充,因此后来再来长安投李渊父子时,不被接见,虽然被赶回了老家,但武功苏氏毕竟也是关中郡望名门。

    其长孙苏勖便还是做了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次孙苏亶也入朝为官。苏勖后来还尚太上皇的十女南昌长公主,现在任吏部侍郎,可知道苏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否则也不可能尚公主,做侍郎。

    苏绰苏威父子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当年宇文泰正是得苏绰相助,得他帮助改革制度,创制计帐、户籍等法,精简冗官,开设屯田,才让原本只是当时三国中势力最小的西魏得以后来居上。

    苏绰与从兄当时并称二苏,官居要职,深得宇文家信任。

    苏威五岁丧父,却打小成熟,权臣宇文护看中苏家名望和苏威才能,把女儿嫁给他,可苏威却早看出宇文护跋扈不能长久,于是便逃进深山,后来被叔父逼迫下山任官,却又隐居山寺一心读书,对于朝廷所授之官爵一律不受。

    直到武帝亲政,他才正式下山。

    杨坚要代周时,苏威又逃归故乡,后来杨坚当了皇帝,数次征拜才把他请回朝,征拜他为太子少保,太常卿,追封他父亲为丕国公,不久又拜他纳言之宰相职。

    苏威曾经以纳言兼吏部尚书、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五个重职,被时人称为四贵之一。

    苏威的儿子苏夔,年少时就有盛名于天下,招引门客,天下名士都附和,只可惜后来早死。

    苏威到炀帝朝时,又为五贵之一。

    苏威家世显贵,能力出众,不过性格怯懦,故虽两朝都深得皇帝信任重用,但没啥原则。李渊在隋朝时,虽是国戚,但官职一般,见苏威得大礼参拜,私下却很瞧不起他,所以后来苏威八十多岁,王世充灭亡后还跑来长安求官,就让李渊很不耻。

    但不耻归不耻,武功苏家的名望还是很强的,更别说西魏北周以来,苏家名头更盛,毕竟苏绰苏威父亲都是宰执重臣不说,苏家代代都是人才众多。

    苏勖尚南昌公主,为吏部侍郎,苏亶任秘书丞,这也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说苏家肯定比不得五姓七家,关中六姓,但武功苏家也算是名门世族。

    “原来是隋代两朝宰相之玄孙女啊,不过,为何就不能选咱妹子?我看咱几个妹子都不错啊!”肥胖如猪的杨国忠一口一个阿爷,一口一个咱妹子,说的好像他也真是秦家人一样。

    秦琅只能无奈的笑笑,对这种脸皮厚的跟城墙有一拼的家伙,也没啥可多说的了。

    李世民再怎么挑,也不可能挑到秦家头上来的。

    这年头,贵族们都争着跟名门士族联姻,尤其是那些祖上出身一般的新贵们,李唐皇家虽然自称是老子之后,也称自己是五姓七家里的陇西李氏。

    但问题是,其实人家五姓七家一直都不承认这点的,陇西李虽说比较特殊一点,跟荥阳郑啊清河崔赵郡李等几家不一样,其它都是一郡望一家族,但陇西李范围很大,这个陇西李家包含了多个李氏家族。

    李世民的曾祖李虎当年不过是代北一个破落户军汉,后来百战拼杀出了一个八柱国家,于是也就附会自己是陇西李氏,甚至后来还认祖追宗说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是他们祖先。

    可实际上,南北朝那种乱战之世,好多如李虎这样的破落户出家的军汉,哪有什么显贵的祖上家世,多数也是运气好,一条烂命百战余生,幸存下来还加官进爵,也成了军功贵族。

    山东五姓就瞧不起李渊父子,说他们只是在隋末乱世里趁机捡了个便宜,还说他们根本不是陇西李氏,只是当年赵郡的一户破落户,后来跑到代北从军,立功起家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反正李家总是自称是陇西李,也是五姓七家之一,因此正常情况下,李家联姻首选都是五姓七宗的,比如太原王啊荥阳郑氏啊等等。当年李渊在隋朝时还是唐国公的时候,在任荥阳太守时就跟荥阳郑主动拉扰关系打的火热,好不容易才给长子李建成订了荥阳郑氏的郑观音做儿媳妇。

    李渊的妹妹,后来也嫁入太原王氏,只不过是做续弦。

    再后来想给李世民李元吉再求五姓女,人家就不答应了,李建成那好歹算是唐国公府的嫡长子,可李世民和李元吉只是次子四子了,人家凭什么嫁你家来。能嫁一个,就算给面子了。

    李渊这才没办法,退而求其次,选了河南长孙氏和弘农杨氏的。

    李世民对五姓七家一直很不满,这也是一个原因,还有后来李唐建立后,五姓七家都去支持建成,也让他记恨。

    现在李世民若是肯主动向五姓七家提亲,求娶五姓女为太子妃,这个事情倒是能成的,毕竟五姓都肯把女儿嫁入他宫中为妾了,只不过李世民不愿意主动低这个头,纳妆跟太子妃还是不一样的。

    京兆韦杜杨或河东柳裴薛这六姓,无疑比武功苏氏是更好的选择,为何李世民却选了个武功苏氏?

    这点,秦琅也有点不太了解。

    难不成,李世民的想法跟朱元璋一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所以要故意排除掉那些顶级门阀,以及朝中宰相和军功新贵们?

    但不管怎么选,秦家没门。

    秦家家世不够,另一方向,秦家在军界影响力较强,皇帝也未必会愿意给秦家出太子妃这样的机会。

    “我就觉得俺妹子都很不错,完全够太子妃。”

    秦琅只是呵呵一笑,不说秦琼现在几个女儿都还年幼,就仅他们都是庶出这点,就完全没机会当太子妃了。

第677章 亲政

    凭白冒出一个武功苏氏,承乾听到消息后一夜未眠。

    秦琅早朝结束,先去政事堂议事,然后又到兵部坐衙,中午在兵部食堂吃了顿肉夹馍羊肉汤,午后才往东宫来主持东宫事务。

    承乾早早就等的不耐烦了,一见到秦琅,就先拉着他到一边去说话。

    “老师,可听说了?”

    “听说啥?”秦琅看他样,就知道说的是啥,却还明知故问。

    “说是有传言,圣人为我选中苏秘书丞之女为妃一事啊。”刚刚行过加冠之礼的承乾,如今头发束起,佩带着远游冠,腰间还佩了把剑,倒是英武了许多。他一张脸通红通红的,眼神里满是紧张。

    “哦,还有此事?不过殿下已经元服,寻亲定婚也是正常。”

    承乾红着脸道,“我只是想知道那苏氏小娘人如何!”

    “殿下怕是想知道苏娘子长的是否漂亮吧?”

    秦琅呵呵一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常正常!”

    “老师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

    秦琅看着承乾的样子,跟后世那些情窦初开的小伙子没啥区别,“要不我为殿下寻个机会,让殿下能够自己瞧瞧去?”

    “这不太好吧?”

    苏亶的哥哥苏勖娶的是承乾的姑姑南昌长公主,而苏亶还把自己的儿子苏瑰过继给了苏勖为子,若是承乾娶了苏亶之女,确实是亲上加亲了。

    “这样,我出面邀请苏勖苏亶兄弟俩到我府上来做客,让他们带上家眷,到时寻个机会,让你亲眼瞧瞧苏娘子便是,省的你牵肠挂肚,日夜难眠的。”

    “我才没有牵肠挂肚,日夜难眠,只是有些好奇而已。”承乾有点嘴硬。

    秦琅哈哈一笑,“好了,这事我来安排,殿下只须静候佳音便是。”

    苏勖可也是秦琅的姑丈,邀请做个客当然也正常。

    秦琅牵着承乾的手来到崇教殿,因为承乾已经元服,所以如今东宫事务,承乾就正式亲政,秦琅这个老师,也退而辅佐。

    今日东宫一众官属们也都早早来到殿上。

    各个都是喜气洋洋,因为承乾元服,皇帝不仅下诏天下大赦,而且对于东宫官员们也都是特别赏赐,**品赐加阶一级,六七品加阶一级,无爵者赐男爵,四五品加阶一级无爵者赐子爵,并各有钱帛赏赐。

    加阶晋爵,当然高兴。

    皇太子亲政,拜!

    “臣太子詹事秦琅,拜见皇太子殿下!”

    承乾起身,伸手虚扶。

    “传孤太子令,即日起,特赐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部尚书、东宫詹事、摄司空、太子太师、卫国公赞拜不名!”

    “来人,赐卫公座!”

    秦琅得到礼遇,给他特搬来了一个坐榻。

    “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于志宁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崇贤馆学士、太子左庶子南阳县侯杜正伦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太子右庶子曲阜县子孔颖达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太子右庶子、彭城县子令狐德棻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太子少詹事、虞乡县子张玄素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太子少詹事、安平县子李百药拜见太子!”

    “检校太子左卫率、临清县公苏烈拜见太子!”

    “太子右卫率、丹阳郡公李客师拜见太子!”

    ······

    一个个东宫官属上前拜见,场面盛大,东宫班子配备十分齐整,堪称一个完整的小朝廷。

    詹事府、左右春坊、以及家令寺、率更寺、仆寺三寺,以及太子左右卫率等统兵六率以及左右监门率府等不统兵四率府。

    此外还仿皇宫的六尚设立了太子内官三司三掌。

    在李世民的不断加强下,东宫各机构不仅仅是教育储君和服务太子的机构,同样也是一个有着强大执政能力的小朝廷,除了规模小点,其职能上,完全是仿照中央朝廷的三师三公,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十二卫的设置来的。

    仅仅是有品级的官吏,有正式编制的就有两千二百五十人左右,这还没算上大量低阶的杂役,以及东宫的兵士等。

    左春坊下还有司经、典膳等六局,还有崇贤馆。

    东宫拥有的最大权力,便是当皇帝出巡或生病、征战等情况下不能亲政的时候,由太子理政,代表皇帝决断军国大事。

    大唐最早的太子监国,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后,实际夺得大唐最高权力后,李渊被迫下诏让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监国摄政。

    而到李世民出巡洛阳期间,李世民也让承乾留守长安监国。

    在李世民为太子监国期间,是以东宫官属为处理全国政务之官员,采用的是太子系统的公文格式向全国发文,并在东宫临朝听政。

    太子发文称令,而不称诏敕。

    李世民对承乾的监国,虽不是如李渊一样被迫,但也是有意培养东宫,故此他先后为东宫配齐太子舍人,又在右春坊下新设太子司议郎,如门下省的给事中。

    又置太子司直,如御史台御史大夫、中丞。

    甚至连东宫平时的公文格式都有详细规定,完全仿朝廷中枢行文格式,凡是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书令,詹事、太子左右庶子以署姓名,宣、奏、行、书案书日。

    另外皇帝还特别设立制度,当皇帝在外,诏令太子监国之时,京师留守政事堂宰相或三省六部高官,则例兼东宫官职。

    比如李世民若要出巡,诏令承乾监国,则除随驾的宰相重臣,留守的高官会临时授一个东宫兼职,比如加太子三少衔,或检校詹事、庶子等职,与东宫官属共同配合辅佐太子。

    太子监国之时,全国最高权力机构不再是政事堂,而是政事堂与东宫共同主持决策,尚书省与詹事府共同决策。

    原本由皇帝批复的公文等,通通转由太子批准。

    在上次皇帝率百官就食洛阳的两年里,虽令东宫监国,可那时承乾还没有加冠元服,故还不能算是真正亲政,政务主要还是由留守的宰相们处置。

    而从现在开始,承乾已经可以亲政,若皇帝再次出巡诏太子监国,则承乾就将真正亲政,东宫官属们,也将和政事堂、三省一起执政。

    这次于志宁等主要东宫官员们身上原来的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官职被免去,换上了散骑常侍这个职务,不是贬而是升,中书和黄门侍郎虽说是两省次官,但仅是四品职。散骑常侍却是个从三品职官,直接绯袍换紫袍。

    散骑常侍的本职是规谏过失,侍从顾问,没有什么实权,可重点是侍从这二字,使的他们成为皇帝的侍从官,因此做为几位东宫官的加官,更显尊贵。

    皇帝免去他们在三省的职务,也是让他们专注东宫本职,特提升三品职,还能随时侍从皇帝,加强与东宫的联系。

    在皇帝的旨意下,如今东宫也有一个类似政事堂一样的决策机构,由太子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以及太子司直和太子左右卫率一起组成三司堂。

    正常情况下,一个詹事,两个少詹事,两个左庶子两个右庶子,然后两个太子司直,左右卫率各一,一共九人。

    詹事相当于尚书令,两少詹事相当于左右仆射,两左庶子相当于中书令,两右庶子相当于侍中,两太子司直相当于御史大夫,左右卫率相当于是兵部尚书。

    整个东宫班底两万余人马,相当庞大,官吏就好几千。

    但唯独秦琅获得赞拜不名,殿上赐坐的特殊待遇,其它官员,就连于志宁等几位也没这待遇,都只能老实的跪坐在蒲团之上。

    哪像秦琅,那赐的坐榻,就是一张小床榻,上面还有几案,有茶水点心。

    好半天,拜见礼仪才结束。

    承乾坐在上面,感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可是看着下面这一群人,他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殿下,圣上敕旨,太子殿下既已元服,则即日起,领京兆牧之职,总领京兆府事,掌管京师行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

    皇帝的旨意里说的是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异民而劝课之,京师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

    李世民的意思很简单,让已经元服的太子有事可做,直接把整个京师交给承乾来练手,原本京兆牧是雍州牧,李世民以前就做过这个职务,但只是遥领,挂名而已。

    可现在李世民要让承乾真正的主持长安的行政、司法大权,京兆府管辖的可是长安和周边二十余县,百万人口。

    这个京兆牧那是集行政、司法于一身的地方官,还是兼带朝官身份的中央官。

    京兆府管的是整个京畿地区,但重点还是长安城,而又因为长安是京师帝都,所以缉捕盗贼、打击豪强,维护治安,保证安宁,又是首要之务。

    京兆府因此还有个特权,不用跟其它地方官府一样受逐级抗诉的约束,比如京兆府有直接审判处置的大权,比如判处犯人死刑后,可以直接处死,而不用再上报刑部或是大理寺复核。

    当然,京兆府还拥有奉皇帝之命,对一些特殊罪犯行使刑罚的执行权。

    这是一个要职,之前京兆牧遥领,实际由京兆尹总领府事,少尹分判府事。而现在,李世民直接让太子亲自总领京兆府事,亲掌京师的行政司法大权。

    皇帝还特授东宫太子詹事秦琅任京兆尹,由左庶子于志宁任少尹。

    直接把京兆府交给东宫来管理。

    先把京畿二十余县交给太子和东宫管理,以锻炼能力,为将来执掌天下一千余县做好准备。

    “诸公,孤现在要做什么?”承乾接过旨意,有些不知所措。

第678章 太子新政

    京是极大,兆是众多,京兆显示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

    京兆在汉代时被形容为辇毂,意思是在天子的车轮之下。离天太近,各种矛盾也就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正所谓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唐开国之初京畿设雍州,以亲王遥领雍州牧,实际以别驾和治中主持。

    汉代时的京兆尹就非常难当,甚至有五日京兆之说,有的在地方很有名声政绩的大臣调任京兆尹,结果只干了五天就被贬调了。

    唐以来实际主持雍州事务的大抵有杨恭仁、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

    但这个官却号称是人见人挠头,官见官发愁,是大唐最难当的一个官。

    大唐万户以上县的长官称为县令,不满万户县的长官称为县长,州也分上中下州,品级各有不同,东西两京称府,长安为京兆府,洛阳为河南府,其长官称牧,副官称尹、少尹,级别更高。

    汉代时的京兆尹,就是最让官员们畏惧的官职,干的不好被贬官,干的太好了也可能得罪豪强权贵而被打击,甚至惨遭诬陷而被杀或入狱。

    中唐之后,唐朝的京兆尹就更难当了,仅唐肃宗时就曾十年换了十五个京兆尹,平均一人只当了八个月。

    李世民让刚元服的承乾做京兆牧,还不是遥领而是亲政总领府务,可知李世民有意要锻炼考验太子和东宫官属们。

    面对突然交到手时的职责,年轻的承乾有些懵,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长安巨大,一百零八坊,百万军民,对于刚元服的太子来说,确实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这次授为京兆尹的秦琅,恰在之前出任过京兆少尹,他最早还是以长安县法曹起家,后来还短暂代理过长安县令之职,此后还做为镇抚司丞、使,对于长安城可谓是东宫众人中最了解的一个了。

    “殿下,京兆府首要之职,还是维护京畿安宁稳定,所以臣以为先搞好治安。”

    长安城中负责治安的有好几个衙门,比如左右金吾卫,分管九门和六街,街面上的事情以京吾卫为主,另外御史台的左右巡使,也负有巡查之责,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甚至要定期巡查京师各个监狱。

    而京兆府主要也负有治安重任,尤其是坊内和京郊各县,都归他们主管。

    “从何下手?”

    秦琅笑着告诉承乾,要搞好京师治安,重点清理三类人即可,一是坊间恶少,而这坊间恶少又分成了好几类,比如有权贵豪戚子弟,这类人往往自称为侠,外人一般称他们为侠少或游侠儿。

    第二种是破落世家子弟,因改朝换代或者其它原因,不少长安的世家名门也会破败没落,而他们的子弟盘踞京城,往往纠集一些层次更低的社会闲汉,滋世于京城,捞偏门生存。而这些人,往往又依附于那些勋戚子弟出身的长安侠少们。

    比如隋朝时的沈光,征辽时大放异彩,得杨广赏识,一跃而升将军,后来死于江都兵变之中,沈光外号肉飞仙,其家本来是南陈累世为官,隋灭南陈,被迁入长安,家族没能在新朝继续重用而破落,沈光从小混迹市井,成了一群市井恶少闲汉们朋附的带头大哥,这类破落世家的子弟,数量不少。

    如当年隋朝大将史万岁号为隋朝名将,其死后,家业中落,其弟史万宝便也就混迹市井,纠集恶少闲汉,被人称为长安大侠,后隋末时率众投奔平阳公主,后一起迎接入关的李渊,也得封将军,此后伏杀李密,战王世充,攻刘黑闼,以功封原国公,也算功成名就。

    再比如刘文静被冤杀后,其子刘树义刘树艺哥俩,便也混迹市井,待到被平反后,更是成为新一代的长安大侠。

    这些勋戚名门出身的侠少和没落世家出身的恶少们还好些,虽说在京城比较炫耀和张扬,可这些人理想还是比较高,想的是光宗耀祖立功升迁这些。

    真正对治安影响很严重的其实是坊间闲汉和无赖们了,这些人出身则完全就是城市贫民和市民子弟了,这些坊间无赖们,标志就是刺青纹身,以为时尚。大冬天的,都能经常露条刺青的膀子在外面。

    这些人平时最喜欢干的也自然是些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吃霸王餐,甚至是干些坑蒙拐骗仙人跳等勾当的。

    毕竟他们没有那些侠少们的经济实力,混社会主要就是混口饭吃的。

    当然,长安城里也还有一些不容小瞧的势力,主要就是外来者,早年以西域胡商们为主,近年则以天可汗好名,频频把击败归降的胡人内迁为主,比如灭东突厥后,于长城内外安置一百余万人,又迁入长安万余,无数突厥贵族召入长安授官任职,他们带着自己的家眷以及部属护卫等也来到长安。

    再比如吐谷浑、党项等也是如此。

    现如今,长安城里这些胡商、内附胡人等就有数万人。这大量的胡人里,同样有不少违法乱纪之徒。

    当然,影响长安治安的人群中,还有一类人,就是长期盘踞和滞留在京城的低级胥吏和杂任中的辞退人员。

    据说,长安城中,自三师以下官员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员,吏自佐史以上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员。

    虽然李世民一度也精简官吏,但实际上长安汇聚了天下最多的官吏群。宫廷、皇城百司、南北禁军,以及京兆府,另外那些皇子公主国公们家也都还有国官府官小吏,大量的羁縻蛮夷到长安授封散阶虚衔等。

    而众多官员们,朝廷还按品级拔给他们色役杂使服侍。

    而还有一个影响长安治安的关键,则是长安的流动人口。不算长安周边和外地涌入京城的百姓,仅以入京的四方商人,州县进京官吏,外国使团,留学生,以及轮流入京当值的工匠等,就常年超过五万。

    若是遇到科举会试之年,还得有上万举子入京。

    秦琅认为,要管好京兆府,先要整顿治安。

    要整顿好治安,就先得拿这些侠少恶少闲汉无赖们开刀,这些人才是万恶之源。对付不同的人又要有不同的策略,比如那些地位高的侠少们,全是贵族高官名门子弟,这些人一来年轻二来闲,于是出来走马斗鸡,酗酒滋事,主要还是为了炫耀身份财富,这些人有时还会私藏兵器,调戏妇女等,向来是官府最头痛的一类人,也最难整治,后台雄厚。

    甚至宗室子弟也常混迹其间,一不小心就得罪大佬。

    破落世家子弟们喜欢结交朋友,最喜欢聚众纠集,不过这类人志向较高,一心想要建功立业,若是能加以引导,反而是最好解决的一群人,也可以利用,比如招募为不良人或是录为吏人等。

    真正最没底线的还是那些草根出身的无赖闲汉们,他们本就是在底层求生,没靠山没见识没能力,有的只是烂命一条,所以这些人最是凶悍亡命,做的事情多数也是求财,所以治安恶**件,多来自这些人,什么偷盗抢劫敲诈绑架等,无所不为。

    秦琅曾经碰到的青蛇堂,就是这样一群人结社成伙,专干坏事。而刘九林三等人,则是一群边塞豪强子弟组成的侠少团伙,跟没落子弟们行事风格很像。

    “先扫除那些蛇虫鼠蚁!”

    新官上任三把火,太子主持京兆,这第一炮不能哑。

    “我会派人知道长安王公贵族百官豪强们,让他们这段时间好好约束下家中子弟,不要在街面坊间瞎混。否则,若是为非做歹被京兆府拿住,到时可休怪我们不客气了。”

    至于那些小混混,肯定是这次重点清理对象,东宫将召集长安、万年两县的不良人、衙役,并通知金吾卫、御史台协作联合打黑除恶。

    “京师胡商、藩使以及内附蛮夷众多,有不少胡人横行不法,也需要整顿。”

    比如西市有许多胡商,这些胡商有时就会搞些欺行霸市甚至强买强卖的事情,跟后世有段时间有些人卖切糕一样可恶,而一些内附的突厥党项等贵族,有时也常无法无天。

    早几年秦琅与长孙无忌联手扫荡了京师地下暗渠里的长乐窟,就抓了无数的罪犯流放边地,可这么大的都市,太阳照耀不到的地方,总是容易滋生黑暗,容藏蛇鼠。

    于志宁等对于秦琅的这头把火,倒没什么意见,他们这些读书人,自然是更讨厌那些所谓的侠少恶少,更厌恶那些滓渣一样的闲汉无赖儿们,恨不得一扫净。

    秦琅办事还是很快的,先在东宫詹事府会议上,把行动计划拟好,然后以东宫之名,召左右金吾卫、御史台等衙门长官一起会面,达成联合行动的意向后,各自回去秘密准备。

    另一边,秦琅也派人通知长安的勋戚名门,让他们约束子弟。

    三日之后,侠少们多数都被家里禁足警告呆在家中不得出门,底下也有部份人听到风声,可是他们想出城已经没机会了。

    金吾卫加强九门盘查,此时想逃已经逃不出去。

    多部门展开联合行动,秦琅甚至向皇帝请旨,特将三千太子旅贲军都集结起来,配合金吾卫封锁城门、街道、坊门,然后以地头蛇的不良人,以及镇抚司为向导,一个个坊搜查抓捕。

    抓捕了三天,城门也封锁了三天。

    抓了数千人,对于拒捕顽抗的亡命之徒,或是一些反扑的被通缉逃犯,秦琅下达格杀令,当场格杀。

    三天时间,杀了三百余人,尸体全都吊在长安六街之上示众。

第679章 铁血小太子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的下。

    土是长安城最常见的事物,一阵风吹过,迎面而来的便是一阵灰黄的烟雾,做为此时世界性的顶级大都会,长安城其实也依然掩盖不了他是一个土城的事实。

    就连朱雀大街,都是条土街,每年冬天的时候,都还得从长安附近的产河里运河沙过来铺甬堤,要不然冬日里的漫长雨水,能够让整条街道都成为泥汤河,马蹄子都会没过,车都没法走,人就更别说了。

    三月的小雨一下,土便成了泥,人们走路的时候,都只能提起袍子,免的被泥水沾污。长安封禁重新放开,九门外又都排起了进出的长队。

    京兆府雇佣民夫在用沙子铺路。

    一车车干净的河沙从城郊运来,一铲铲的倒在了泥泞的街道之上,既掩去了那泥泞,也盖去了血渍。

    三天时间,当街斩杀三百七十八人,捕拿下狱四千余人,另外还有上千商家收到警告书。这雷霆之举,无不在昭示着新太子主持京兆后的强力行动。

    一名头戴斗笠穿着蓑衣的衙役,将一张公文贴到了坊门前墙上。

    站在坊门下守门的坊丁,好奇的问,“又出什么告示了?”

    “是咱京兆府的新命令,督促所有违法犯罪人员限期投案自首,若是能限期内主动投案自首,将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若执迷不悟,隐藏不报的一经查处,将严厉惩治。”

    “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破案或抓获罪犯的,可以依法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的,可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

    “广大群众百姓若检举揭发他人犯法行为,或提供重要线索者,将给予赏赐!”

    ········

    两仪殿中,太子承乾和秦琅正向皇帝汇报这次打击成果。

    “儿臣闻市井之中,多有凶恶之辈,白天聚众赌博,晚上成群结队打家劫舍。这些流氓团伙急剧增加,已经超过偷窃和强盗等团伙。”

    “故儿臣在与东宫官属以及京兆府官吏们商议后,决定颁布《严科市井凶豪令》,以严厉打击这些不法份子。”

    三天的严打效果很强。

    京兆府迅速总结了收获,做成了厚厚的一本册子呈在皇帝面前。

    万年县有个叫任满的恶少,聚集了许多不惧生死的亡命无赖,竟然还仿官军建制任命大小头领,还自称团军,这些人内部组织严密,经常半夜埋伏于京外路上,打劫商人,又用抢来的钱财和掳来的女子,在长安城内开起了地下妓院和赌坊,又经营起高利贷来,他们那个团,核心人员二百,纠集从属的还有数百。

    而在城南的通济坊,还聚集了一伙无赖儿,经常击鼓为号,聚集一起,冲入民宅,公然大喊行盗打劫,然后掳走百姓钱财,扬长而起,他们还得意的称这为起盆。抢了钱财然后瓜分一空,到平康坊或怀化坊等地大肆挥霍享受,花光了又继续去抢。

    这样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在长安城已经有许多,打着各种各样团、社等旗号,纠集无赖,聚拢亡命,横行不法。

    喜欢以纹身做为身份特征,甚至不同的团伙,有不同的刺青标志。

    那些单打独斗的贼盗,反而少了。

    “这些人实在是太无法无天,不以重典难以震慑。如这次格杀的三百多人中,有一个小小的三人团伙,一人姓张名玉,外号花里钱,是个无赖小人,经常做奸犯科,他结交的另两人,一人叫江采,外号刺毛虫,专拐善良人家妻女,常在街上变戏法,相面算卦卖假药,不是拐青春强悍魁梧的壮小伙,便搭讪美貌洋溢性感之小娇娘。另有一人是张玉之妻,被张玉骗到手后,三人胡乱同居,一床做些苟且之事,他们串谋、唆使年轻小伙张六郎诱奸武三娘,接着又将这一无辜小女轮干,再卖良为娼,据查,这三人坑蒙拐骗多年,仅被他们诱奸、贩卖的女子就有近百人之多,骇人听闻!”

    “曲江附近还有一个无赖团伙,自称进士团,皆由长安游手之民,自相纠集而成,这些人的犯罪手法,则是每次长安科举大比之年,盯着那些进京赶考的士子们。这些人专门为进京的士子们提供服务,比如打球、酒会,当然也少不了安排妓女等。而他们生财之道,则是借服务为名敲诈勒索,经常会搞些仙人跳局。”

    甚至还会安排一些年轻美貌的女子勾引士子,然后到某店消费,这都是后世女酒托的祖宗。

    甚至碰瓷什么的也是常用手段。

    然后讹诈,有钱的付现钱,没钱的可以赊欠,反正来考试的士子们多数也条件不错,尤其是这些人还重点对新科进士们下手,今天的进士明天的官员,不愁他不还。

    于是许多进士都成了这进士团的欠债户,而被做局上当被讹的一些举子进士们,因碍于颜面名声,往往选择破财消灾了事,越发助长这群人的嚣张。

    李世民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朕的脚下,长安城怎成藏污纳垢之地了?”

    李世民十几岁的时候,也曾经跟他大哥建成混过长安城,那时李建成和柴绍等人也是京师有名的侠少,混的挺风光。李世民那时年纪小,也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对这里面的水并不是很清楚。

    后来随父去往太原,在那边结交朋友,也主要是为拉拢人手为起兵准备。再后来就是戎马征战了,再回长安,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了。

    虽说在长安也当了几年天子,但李世民对于长安真正的底层市井,了解的不多。

    哪怕是之前有过长乐窟围剿一事,李世民也觉得这应当是历史遗留问题,而长乐窟早就铲除了,那么现在的长安应当很太平很繁华才对,怎么有这么多黑暗之事?

    “执法是否过于严苛?捕杀有无确切证据?”李世民问。

    “陛下,长安城这两年人口大增,每年新增人口在十万以上,流动的人口也超过十万数,这使的长安鱼龙混杂,治安问题更是严重,旧有的许多户籍、治安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了。”

    “现在长安的风气越来越不好,进士团这种犯罪团伙越来越多不说,也有许多游手无赖每每替科举中试者报捷,而索取钱财酒肉,少了还不行。而民间也有许多人每趁百姓家嫁娶等之时,上门祝贺索要钱财酒肉,不给不走,给少了也不行,这种风气越来越严重,若是再不狠狠整顿,那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地,便不免乌烟障气了。”

    而大量的胡商胡官入京,也导致了如今风气大变。

    “你打算如何处置这四千多人?”李世民问承乾。

    承乾来前,早跟秦琅他们仔细的商议过,心中算是稍有底气,面对父亲的询问,他挺胸抬头,“臣以为,沉疴当用猛药,对付这些人,就当从严从重,否则遗患无穷。儿臣请求陛下许可,这其中首恶者八百余人,尽皆处死,斩立决。其余从恶者,也全部流放陇右剑南辽西安南屯田戍边!”

    “就这?”

    “儿臣还请求对原来京兆府、金吾卫、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等相关衙门的有关官员的渎职不作为进行处罚,将他们或免或贬,调离原职,重新选用有为能干之官吏上来做事。”

    “另外对于涉事之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归附胡族官将,也要一视同仁给予处罚,对那些胡商、胡使们的违法乱纪事实,同样严惩,不论其汉胡身份,也不论是官是商还是使,只要是在大唐境内,便须守大唐之法!”

    李世民把手里的折子扔在桌上,望着年轻的太子。

    “斩杀了三百余人,现在还要再杀八百多人吗?”他缓缓道,“八百多条性命,因你一言而绝,你认真思考过吗?”

    “圣人,儿臣以为这些人该杀。”

    “朕现在说的不是该杀不该杀的事,而是你能不能真的承担起这个后果?朕既然把京兆府交给你来总领府事,又有秦琅于志宁等辅佐,朕相信你真做出这决定也不会错,有错秦琅他们也不会同意,只是你才刚元服,一千多条人命,一言而决,你真考虑清楚了吗?”

    “臣想清楚了。”

    “既然如此,很好,就都按你说的去办吧,不过朕有一个要求,三日后,在西市行刑,由你亲自监斩,朕希望你能够亲自看着这八百多人,被一个个砍下脑袋,希望你亲眼看到首级被砍落时的状态。”

    “人死不能复生,你做的每一个命令,都要再三思虑,希望你能明白。”

    “儿臣谢圣人教诲!”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对秦琅说,“朕听说你这次行动之前,还特意给那些勋戚贵族名门高官家递话,让家中有喜欢在街上混迹当侠少的都管好子弟,你这样做虽然能省很多麻烦,但也不能光拍苍蝇不打大虫,既然要干,那就干到底。”

    “你们回去后,再写一份折子上来,把那些有犯奸作科违法乱纪行为的侠少递一个名单上来,朕亲自来管一管他们!”

第680章 大侠

    细雨朦胧。

    太子承乾看着如山似海的人群,突然紧张了起来,心跳不可控制的加速,剧烈的跳动着似乎要跳出胸膛。感觉喉咙发紧,口渴。

    “报,死囚任满,验明正身。”

    京兆府衙狱卒高声唱喝,他的身边,是一个披头散发,五花大绑的死囚,虽满脸污垢可看着其实也还年轻,二十来岁的大好年纪,此时却已经颈后插着木牌,等待处决。

    京兆府断案,不须逐级审验,判决之后便可执行。

    而这次,又是从严惩治,故此京兆府直接给这些人判了斩立决,都不用等到秋后,更不须经大理寺或刑部复核。

    秦琅坐在承乾旁边,轻声道,“殿下若是不适,可由臣来下令。”

    承乾表情僵硬的苦笑了一下,“没事。”声音发出,才感觉到由于太紧张,声音都变了。他伸出手,从面前的木质签筒里抽出了一根竹签。

    这是一支终结死囚生命的签子,签子如剑,早已经变成了暗红色,似乎在法场上染过许多死囚的鲜血。

    签子在手中,似乎变的很沉重。

    承乾一咬牙,将签子抛了出去。

    “斩!”

    他看着那支签字在空中画过一道弧线,猛的大喊了一声,这声很尖锐。声音未落,剑签坠地。

    早就等候的刽子手立即提起了鬼头大刀,一手举刀,一手端起碗酒,猛饮一口含入嘴中,然后扭头对着大刀猛的一喷。

    大刀上沾满酒。

    刽子手放下酒碗,改成双手执刀,高高举过头顶,对着已经被按在木墩上的任满猛然挥下。

    沉重的鬼头大刀带着风声和酒气落下,锋利的刀刃轻易的切开血肉,砍断了脖颈,一刀两断,尸首分离。

    刑台前,无数的围观百姓纷纷发出了惊呼之声,还有人在叫好。

    承乾看着任满带着不甘的头颅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一直滚了数步远,那无头的腔子喷射出殷红的鲜血,整个人都有些懵,脑子都有些空白。

    此时他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非要他亲自来临斩了。

    这些人是被他判处的死刑,他得负责。

    做为储君,将来做为天子,一言可决天下亿万民生死,所以每一个命令都必须慎重再慎重。

    人死不能复回,砍断的头颅不能再接回去。

    底下的百姓还在欢呼,也有押在一旁等候行刑的死囚发出惊惧的惨叫声。

    更有那任满的家人,在场边大声哭泣。

    “殿下?”秦琅轻声唤了句。

    “哦,我没事。”

    承乾长叹一声,将视线从那个不甘的首级眼睛上移开。

    刑台上自有吏卒立马上前,将那首级和尸体一起拖走,一盆水冲下,鲜血被冲开,一条性命便终结了。

    “罪有应得,殿下无须不安。”

    任满做为一个强盗团伙首领,尤其是还敢公然用官军的组织,私自以朝廷军职来任命手下贼盗头目,多次抢劫杀人,这早就够杀一百次了。虽然他还很年轻,可也难逃一死。

    “孤只是突然觉得这任满很年轻,听说也很勇武,若是能给他一次机会,也许还能改过自新。”

    “殿下仁慈,有好生之德,然则国家律法也不容践踏,如任满这般已经不是一般的罪犯了,他一人犯下了数十条重罪,非如此不足以维护国家律法威严,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宵小。朝廷不是没给过这些人机会,可他们不珍惜,死有余辜而已。”

    一名吏员递上来一张监斩状,秦琅便在上面写下自己名字,太子也提起笔署名。

    八百多名待斩死囚,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张贴布告,将他们的罪行一一列举过了,故此这些人的处决倒没有什么可争议的,甚至对于许多曾经被他们祸害的苦主来说,是大快人心的。

    就算是其它的长安百姓们,见此情况,也都拍手称快,近年长安发展迅速,也不免导致治安情况的恶化。

    接下来,承乾坐在观刑台上,面无表情的不断的扔签字,署名。

    一个又一个死囚被带上刑台处死。

    杀掉那些名声最坏的死囚后,接下来开始批量斩杀,一次十人,一起行刑。

    人头翻滚,鲜血横飞。

    足足一个时辰后,行刑才完毕。

    整个刑场上,已经是血腥弥漫,不少人都吐了。

    承乾也是脸色发白,看着一个又一个大活人在面前被处死,那场面确实很震撼。

    行刑结束。

    有东宫内侍立即端来了铜盘,里面盛着清水和桃树枝叶,据说这是传统,行刑见血之后用桃叶水洗手,能去晦气,防死鬼循血而来。

    秦琅不信这些,但也还是也洗了手。

    抬头望向远处,今日太子监斩,旅贲军自然承担护卫之职,另外金吾卫也增派人手,负责城门街面的治安维持,但皇帝也还是特抽调不少禁军前来,还派了百官前来观刑。

    在那百官后面,是许多勋戚名门子弟,秦琅很清楚,这些就是活跃于长安的游侠们了,皇帝这几天对这些小老虎也是亲自出手,将一些平常违法乱纪的勋戚高官名门子弟或夺去三卫差事,或免去勋官散阶,或赶出国子监,并要将他们全都赶到辽西陇西等边军中戍卫去了,并规定了三年内不得返京不得迁调,也算是给个严厉警告。

    这些人离京前,今天都被要求随父兄等来观刑,也算是杀鸡给猴看。

    而长安大侠鲁国公刘树义因为这几年比较高调,聚集的勋戚子弟,五陵豪少等太多,社团搞的太大,虽说他们主要是结交朋友,炫耀风光,但手下人多了,难免也会有许多无赖闲汉等依附,甚至打着他的旗号横行不法。

    这次李世民追究刘树义兄弟俩,最后定了数项大罪,后来念在其父刘文静当年开国功臣身份,又体谅他们父亲早年被冤杀,这次便从轻发落,本来刘树义是尚了太上皇的公主,可现在婚事取消。

    削去官爵,贬为庶民,并令回原籍武功居住自省。

    “雨停云收,今天是个好天气。”

    承乾有些心不在焉,一口气杀了八百多人,还都是他下令杀的,让这位才十三岁的太子确实有些冲击很大。

    “护送太子殿下回东宫!”秦琅对检校左卫率苏定方和右卫率李客师道。

    这两位如今是东宫兵马的统帅,苏定方有秦琅的支持,而李客师却是李靖的弟弟。

    “老师不回东宫?”

    秦琅对承乾笑了笑,“臣还要去光德坊京兆府衙门处理些善后之事。”

    承乾点了点头,“这些人既已伏诛,就不要再追究身后了,不要为难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家人收尸回去安葬吧。”

    “太子仁慈,臣会料理好后事的。”

    承乾在苏定方和李客师的护卫下返回东宫,秦琅则去了附近的光德坊京兆衙门,在那里,秦琅见了刘树义刘树艺兄弟俩。

    “今日一别,不知他日还能再见了。”刘树义一脸落寞,谁能想到,才几年时间,结果又遇大变。当年父亲被裴寂进谗构陷冤杀,他们兄弟侍奉着母亲妹妹们过了几年最艰难的日子。玄武门之变,秦王成了太子又当上了皇帝,他们兄弟也终于翻身了。

    刘文静被翻案,刘树义袭父爵鲁国公,还赐婚长公主。

    这几年,兄弟俩在长安呼风唤雨,做着长安大侠,一呼百应,着实风光,兄弟俩无心仕途,但借着跟秦琅的关系,经营工商,却也是日进斗金,家财暴涨。

    “你们也只是遇到这风头了,又被下面的一些不法之徒给牵连了,回老家安心只几年,风头一过就没事了。”

    刘树义兄弟俩只是被削夺官爵散阶,成为了庶民,但刘家这几年赚下的家财并没有动,仅凭这些钱财,就够他们过的相当潇洒了。

    “你们也不用担心回到老家之后,会有官吏为难,我会给雍州刺史去信的。”

    “谢三郎了。”刘树义上前拥抱秦琅,这几年刘树义能成为长安大侠,在京城呼风唤雨,可不仅仅是因为他继承了刘文静的爵位,刘文静死了多年,人走茶凉。也不是因为他尚了太上皇的公主。

    关键还是他跟秦琅的密切关系,当初秦琅做镇抚使一手扶他上去的,后来虽然离开镇抚使,可刘九林三魏昶等一直在镇抚司,可没少帮衬他。加上与秦琅关系向来好,自然在京师混的开。

    “在家读读书,练练武艺也成,安心些。之前我们的合作,还是会继续的。”秦琅拍了拍这位本来要当他姑丈的人。

    “我就知道三郎仗义,我们哥俩走了,后会有期。”

    在京兆府衙门办完了一些手续后,京兆府派了几个吏员送刘树义兄弟俩返回雍州武功老家。

    兄弟俩出事了,可秦琅还罩着,既没有出手吞夺兄弟俩人这几年攒下的丰厚家财,也没有让别人来抢,他早放出了话,谁也不敢来动刘家兄弟俩。

    “三郎,这兄弟俩实在是有些不争气,胡混几年,混到这地步,三郎何必不强为他们出头?”

    “毕竟朋友嘛。”

    “可这兄弟俩在长安厮混几年,倒是混出许多匪气来,看俩人样子,似乎对圣人处罚心有怨气,三郎当心被他们牵连。”张超劝说。

    秦琅却只是呵呵一笑,“当年刘树义兄弟俩帮过我大忙的。”

第681章 天网

    “诸位,这次行动成效很好,扫除了大批蛇鼠虫蚁,也破了许多积年旧案,京师气氛为之一清,但是,”秦琅目光扫过京兆府衙的一众官吏们,声音提高了几度,“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真正要治理好长安,还得于制度上着手,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非长久之策。”

    大唐本质上还是个古典农业社会,但长安却很特殊,集天下之精粹于长安一城。

    百万军民,是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因为无数的宫廷人员、军队、工匠、官僚、商人等聚集京师,使的这里完全就是一个非一般的特殊之地,他是一个完全脱离农耕的工商都会。

    因此在管理这块,就得是不一样的方式。

    大唐传统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这种管理模式,就难以适应现在长安的复杂情况。

    虽有京兆府、金吾卫等多个衙门负责治安,但还是有些不够。

    六街的巡骑、街铺武候,还有京兆府的不良人等,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

    “我们应当以预防为主,而不是等出了问题再来抓人砍人。”

    皇太子总领京兆府事,那么光靠砍千把人,流放几千人是不够的,这些阳光照射不到的灰色地带,今天出现空缺,明天就会被其它人填满。

    秦琅得为承乾治理好长安,得干好这第一件真正的差事。

    “我拟推出保甲之法,不论城乡,不论主户客户,每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每户设一户长,每甲设甲长,每保设一保长,由保甲内户长公推甲长、保长,然后由县令审核任免,若是县令认为不能胜任,便令重推。”

    秦琅推出这个保甲制,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基层这块的力量。

    “保甲法,实行保甲联防防坐,要做到管教养卫四方面。管就是包括清查户口,查验武器,实行连坐切结。”

    “教则是要求训练壮丁、联防,甚至办理保学。”

    养是包括建立合作社、孤儿院养老院等,卫则是设立联防队,实行巡查联防,警戒巡逻等。

    每保都要设立起码一支联防队,负责巡逻,协助官府捕盗辑贼等。

    而联防联坐法,又特别规定强调,如果发现同甲保其它户有通匪通贼,包庇贼盗或其它违法行为,必须检举上报,若不报,则处连坐同罚。而若是有同甲保邻居遇贼盗,必须救援、报官,否则也要处罚。

    秦琅试图让大唐的百姓,都变成朝阳群众,积极的对抗那些违法犯罪行为,既增强自保能力,也加强揭发检举。

    虽然以前官府经常会对贼盗颁发悬赏,检举揭发往往会有赏赐,但是这种赏赐并不多,而且大家还得担心被贼匪报复,所以发现了也不会检举。而如果朝廷改连坐法,那么赏金还有,可如果不报,就会有律法处置。

    在畏贼和畏法、赏金这二者之间,只能二选一了。

    “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入联防队,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则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组建这些保丁联防队,以填补治安力量的不足,尤其是乡村。

    全天下织起一张大网,那么对于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就能加强预防和惩治。

    夜间巡逻,道路巡查,肯定能减少偷盗等犯罪活动。

    “管教养卫,做好这四点,不愁治安不靖!”

    “卫公,如果编练保丁,组建联防队,会不会增加百姓负担?”

    “实行轮番当值,虽有影响亦不大,毕竟都是为守卫乡里,保境安民,得益的是自己。”

    “保甲长会不会因此借机欺压乡民?”

    “县令里长难道吃干饭的?”秦琅反问。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有利也必然会有弊端,只要平衡的好,利大于弊,还是可以推行的。

    “长安做为大唐京师,人口百万众,要管理好尤其不易,所以我们越发不能放松。自今日起,京兆府要对整个长安以及京畿地区进行一次全面户籍人口摸查。”

    户籍完善,每一季度要更新一次户籍人口情况,新生的,迁入迁出的,死亡的,嫁出、娶入的,全都要第一时间更新上报。

    每个人还得发放身份牌,得在上面注明相貌特征、性别、年龄、籍贯住址等,以备随时查验。

    若是京兆府以外人口入京畿,必须得由所在地开具的过所文书才能入境,并得携带好本人身份牌,入境时,要由京兆府发放暂住证。

    京兆府随时查验身份牌和暂住证,无证者要给予处罚,以全面加强人口流动管理。

    没有户籍、身份的黑人,京兆府要查明身份,可以补办或入籍。

    对于奴隶的管辖则更加严厉,奴隶不得独自出门,必须有主人在旁,且得随身携带好奴籍、契约等,以证明主从身份。

    另外对于刀兵等武器,要全面加强管理,对于铠甲强弓大弩等禁器自然是要严禁,而对于官府允许持有长枪、猎弓、刀剑等,也必须在官府统一登记,没有登记的武器一经查获要没收并处罚。

    百姓商人结社,也必须在官府登记报备。

    “为了让百姓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要求京兆府衙门尽快出台一份京兆府治安管理条例,张榜公告宣传,让百姓清清楚楚。”

    “会不会太过严苛?”

    “这不叫严禁,只是依法制理,我们负责划线,合理的划线,警示提醒,若有人依然要违规越线,那么自然就要毫不留情的打击。无规矩不成方圆!”秦琅还是喜欢有规矩的。

    会议最后,秦琅干脆让京兆府的不良人们上街面放出话去,从今往后,京兆府由太子亲领,他秦琅通判,谁敢挑衅皇太子殿下的权威,那就洗干净屁股等死吧。

    “让那些没事喜欢在身上刺青纹身的家伙,一个个把那些纹的禽兽字词什么的都给弄掉,什么奇装异服的也都老实点,好好的大唐汉家子不做,非要当个蛮子?给他们十天时间,十天后,街面上再遇到这种的,直接抓起来,送到大明宫工地去做半个月的免费劳役!”

    李世民对于京兆府很关注,要求殿前、镇抚、百骑三司,每天都要上奏京畿动静,秦琅以东宫之名,主持推动的种种变化,李世民都看在眼里。

    京兆府几乎是一天一个命令下来,每天都有新的条令。

    先是正式颁布了京畿治安管理令,然后又发布了保甲法。

    然后京兆府又正式于各坊内设立了派出所,这派出所的正式名称是京畿府巡捕房派出所,相当于是金吾卫在长安各街的街铺。

    只是金吾卫的街铺和武候,只管长安街面上的事,不管坊内。

    故现在秦琅直接在京兆府衙门下新增设了一个巡捕房,组建了全新的巡捕队,这相当于是京兆府自己的六街巡骑。

    巡捕队负责巡逻、捕贼,另又于各坊内设立派出所,派不良人长驻于坊内,以全面加强对户籍、治安等管理,并统领保甲法下坊内各保丁联防队。

    而在长安城外的京畿二十县,也都于县乡设立派出所。

    大网全面拉起。

    “启禀大家,近些日子长安城那些游侠豪少们已经不见踪迹了,而那些坊里恶少闲汉无赖子们,则在排着队的自首,以及除去刺青文身。”

    殿前司总管汪林告诉皇帝,自太子一声令下,杀了一千多无赖流氓,流放四千多人后,现在整个长安风气大变。

    也没有敢再打架斗殴,更没有人寻衅滋事了,所有人都老实起来了。

    “打赢了上大明宫工地搬砖做役,打输了药房买药喝汤,一个个老实了。”

    偷盗、抢劫、诈骗、诱拐这些恶性案件,也急剧减少,没有人敢在这个风头上做死,毕竟刚斩杀了一千多人,那些人的坟头土都还是新的呢。

    再说新的保甲连保连坐法推行后,保丁日夜巡逻,而且做奸犯科还要小心邻居检举揭发,那些租房的房东更要负责自己的租户,若是他们犯事,房东没能及时检举,也是要连坐的。

    加上京兆府开始全面实行身份牌、暂住证制度,到处都是盘查,现在想犯点事也难了,这边犯事那边就能追查上门,跑都没地方跑。

    总之,秦琅雷历风行,成效也很好。

    反对声很小。

    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大老板李世民的全力支持态度,而且虽人人知道如今主掌京兆府,在长安搞风搞雨的人是秦琅,可他们也清楚,这一切都是以太子承乾的名义做的。

    太子承乾元服之后的第一个差事,搞的风风火火,虽然有人私下认为杀戮太重,可也没谁敢轻易跳出来反对。

    这毕竟是皇太子领衔的差事,若是政事堂做的,他们都敢卖直邀名,可皇太子他们就得好好考虑一下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一下子杀了很多人,但长安城的治安确实大为好转,这是整个长安百万军民都能感受的到的,这事也赢得了许多百姓们的交口称赞,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好黑白颠倒。

    一个治安良好的长安城,还是让这些官僚贵族们都很满意的,毕竟长安也是他们的家嘛。

第682章 金狼

    秦琅这次毕竟是给长安的权贵官员们面子的,没有动他们那些纨绔不孝子,就算皇帝出手,也只是略示惩戒,留足了面子。

    相比起被当街斩杀、杖杀的三百多人,被菜市场砍掉脑袋的八百多人,被流放边疆屯田的四千多人,他们那些平日时仗势欺人,炫耀得意的犬子孽畜们可是就如遇特赦了。

    京兆府持续发力,一项项专项整治接踵而来。

    扫黑除恶之后,又来了个欺行霸市的专项打击,什么垄断行市,强买强卖等,都在重点整治之列。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自然大受打击。

    长安的物价一时间应声而落,不仅米价稳定到斗米十五钱,甚至其它的各项商货也都平稳起来。

    什么乱收费乱罚款等官方乱象,这次也被整顿了,商贩们一个个也都叫好起来。

    在三月底的一天,秦琅去东宫路上,遇到一队嚣张的突厥人当街驰马追打一队商人,派出护卫将他们全都拿下,当街审问清楚,得知是那些突厥人看上入城商人的一货物,想要便宜买下,商人不允,他们就发蛮硬买,商人不理,他们便纵马追打。

    事情很简单,不简单的是那些突厥人身份,这些人都是结社率的部下。

    “卫公,这些人是左卫中郎将阿史那坏结社率的属下。”

    “结社率?哼,原来是此人手下,难怪如此嚣张。”秦琅对于结社率却是知晓的,因为这人其实身份还挺尊贵,因为他是曾率四十万骑围杨广于雁门的那个始毕可汗的儿子,也是突利可汗的弟弟,是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的侄子,杨国忠是他的堂兄。

    这个结社率在颉利被擒入长安后,见兄长突利可汗主动归附大唐后,在漠北也站不住脚了,于是便跟着跑来长安归附。

    李世民授突利为北平郡王,但却只授了结社率一个中郎将的职位,虽说是个实职,但是结社率对自己只能给李世民守卫宫廷护卫很是不满,连个爵位都没,他向朝廷索要都督之职,大将军之位和郡王之爵。

    理由是连阿史那思摩那种胡人杂种都能在大唐封王,他更有资格,毕竟他是高贵的金狼子孙。

    可李世民哪会理他,毕竟突利能封王,不仅是突利是始毕可汗儿子,也是因为他是突厥的小可汗,更曾在大唐灭颉利前后立过很多功劳,而且他还是李世民曾经结拜过的兄弟,又是主动带着许多地盘和人马来归附的,自然就能封王,封大将军、都督等。

    可结社率不理会,一心索要更高职位官爵,朝廷不给,就心生怨气,最后甚至把这怨气撒到兄长身上,直接向朝廷诬告突利谋反,想弄死突利,然后继承突利的爵位、地盘、人口。只是突利毕竟还是比较识时务的人,本就是主动归附,又哪会谋反。

    最后结果,皇帝也没有处置结社率,但更加不为皇帝所喜。

    等到结社率另一个兄长欲谷设从西域来附,朝廷直接授封他上谷郡王封大将军,这又让结社率心情怨恨,没多久,突利病逝,结社率又主动上表,要求继承兄长的爵位,理由是侄子贺逻鹘年纪太小,而且是突利跟隋朝的淮南公主所生。

    但最后政事堂依然没理会他,还是让贺逻鹘承袭了北平郡王爵位。

    本来结社率是突厥贵人,老实点,在长安城还是能混的开的,毕竟始毕可汗的亲儿子嘛,他两个兄长就都先后封王了,可这家伙本事没有,脾气倒挺暴。

    几次被拒后,就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平时也是鲁莽乱来,手下的突厥狼卫也都一个德性,真当长安是他们大草原一样。

    秦琅冷哼几声,“让这些突厥人向商人们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另外送到大明宫工地去搬半个月砖!”

    可对于秦琅这个处置,这群突厥人居然还拔出了刀子来,大声辱骂秦琅,公然蔑视王法,无视宰相权威。

    “这些人敢公然对宰相亮刀子,何罪?”

    张超大声回道,“可将这些人乱棒杖杀当街!”

    “那就打死吧。”秦琅也不跟他们客气了。

    “我等可是禁军军官,你们敢!”

    这群突厥人亮出自己的铜牌,他们是结社率的手下,也同样是左卫的武官,唐灭东突厥,大量的突厥贵族投降内附,李世民对他们授予大将军、中郎将等官职爵位,甚至连他们带来的许多护卫也都编入了禁军之中,仍归属他们原来的酋长首领们统领。

    这本来体现的也是天可汗的仁慈包容,另一方面也是充实禁军力量。

    看着这群突厥胡人的叫嚣,秦琅只是摇了摇头。

    “打!”

    “打死为止。”

    张超小声提醒秦琅,“若他们只是结率社的手下还好,可他们既然都是左卫武官,是否?”

    “怎么?难道我还打不得了?”

    “那倒不是,只是毕竟是朝廷武官。”

    秦琅却只是哈哈一笑,“干犯律法,我曾经连王君廓、罗艺都斩杀过,还会怕几个小突厥武官?”

    这边的动静,早就引来了许多行人驻足观看,都想看看这些经常在长安横行不法的胡人官员们这次如何被处置。

    想不到他们亮出军官身份后,还是被秦琅如此不客气的下令杖打。

    秦琅的护卫都是一等一的精锐,迅速将这些人以弓弩逼迫下马,然后当街就杖打起来,一杖接一杖,毫不留情。

    没有打十杖二十杖就停手,而是一直打到血肉四溅,打到这些人没了声息为止。

    “报秦相,都杖毙当场!”

    “把这些尸体送到京兆府衙门,然后通知结社率,让他来收尸。”冷冷说完,秦琅便继续往东宫去了。

    长安有许多归化的胡人贵族,如今在朝中也都是高官厚禄,封王封公,当大将军中郎将,这事情其实早就让长安许多人看不惯了。

    谁能看的惯呢,对武将们来说,大家真刀真枪,一刀一刀的战场上拿命拼搏,最后可能也才只捞到一个将军职,有些人甚至爵位都没封上。

    这些胡虏凭什么一来就封王封公当大将军?

    特别是这好些封王封公的胡虏还曾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呢。

    而朝中那些文官就更不满了,特别是那些士族门阀出身的,本来就自视甚高,向来有优越感,那些真刀真枪拼下公侯爵位的新贵,他们都看不惯,瞧不起。

    如今一群蛮夷,也跃居朝堂高位,把他们踩在底下,更是不爽。

    可这也是皇帝钦定的政策,要拉拢团结这些归附的蛮夷们,大家不满归不满,又不能改变什么。

    东突厥灭亡归附,吐谷浑灭亡归附,党项归附,甚至是伊吾归附,岭南归附,契丹等归附,这几年,归附的蛮夷百越太多了,导致长安城里,遍地都是这些蛮夷。

    皇帝经常说胡越共舞,盛世景象,可长安城里数万家胡人在,也确实让人不满,尤其是许多蛮夷们反而享有许多特权,甚至对唐人优越起来。

    秦琅当街杖杀了一群左卫武官的消息迅速传出,开始左卫衙门听到后,一群大将还在发火呢,秦三郎怎么一点面子不给我们左卫?他以前也还是左卫郎官出身的呢。

    等听说被杖死的是那些突厥人后,一个个立马愤怒尽去,全都回去继续喝茶去了。

    突厥人嘛,反正都不是自己人,平时他们也早看不惯了,死了就死了,谁让他们去惹秦三郎呢,不知道那位叫铁面天王吗?

    消息报到宫里。

    正和长孙皇后教李治下棋的皇帝听完禀报,只是嗯了一声,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胡人仗着陛下的恩宠,也确实有些越来越过份了,臣妾在宫中都经常能听闻到他们的蛮横不法,如今遇到三郎,算是撞上铁壁了。”

    李世民只是呵呵一笑,并不置可否。

    但既然皇帝不吭声,自然也就是默认支持了秦琅的行动。

    “朕本想让承乾到京兆府好好历练历练下,结果倒成了秦三郎大施拳脚展雄风了,失算了。”

    “太子毕竟年幼,再说秦琅做事,也是在太子名下,若没太子在上面顶着,他也没这么顺利在京兆府大展拳脚不是,太子也替他担了风险,功劳自然也有太子的一份。”皇后道。

    李世民突然道,“这三月的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了,阴雨连绵,太极宫里潮湿,朕倒想去骊山泡泡温汤了,皇后也正好带上丽质他们姐弟几个一起去住段时间。”

    “那长安呢?”

    “让承乾监国便是,太子渐长,已经元服,如今看来,他表现还算可以,朕便也让他多分担分担些,也让朕放松一下。”

    “陛下真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骊山也就在长安左近,况且政事堂宰相们也还在京留守主持政务,能出什么事。”

    李世民倒也干脆,当即传旨,御驾巡骊山,皇后和诸公主皇子们随行。

    诏令太子监国摄政,政事堂宰相与东宫詹事府联合执政办公,下完旨意,当天就收拾东西,在羽林军百骑营的护卫下离开长安去骊山泡温泉了。

    至于秦琅当待杖杀了十几个六七品的左卫突厥武官一事,皇帝屁都没放一个。

    皇帝留下一道旨意,非军国重事不要禀报打扰他,诸事由皇太子处置。

第683章 东西二府

    太子坐在东宫崇教殿理政,软脚幞头搭配圆领袍衫,却也极似其父皇。

    “殿下,这是臣与詹事府拟订的《关于在京兆府率先试点实行百姓最低生活保障法的通知》,”秦琅把一份低保法递到太子面前。

    承乾刚刚签署完保甲法和治安法,以及工商法三个新法案,秦琅又将一份低保法送到面前。

    “低保法将把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尤其是对于孤儿、鳏寡老人等将重点照顾,尽量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赡,让京畿贫困孤寡残疾也能沐浴到我大唐天恩!”

    这个低保法是先在京畿试点推行,率先于长安城内对长安、万年两县居民推行,然后再推行到京城外的二十个畿县,等试行效果后,再渐渐推行全国。

    东宫在秦琅的主持下,一连推出多道新法,自然也是为了让太子有拿的出手的政绩来,上任第一把火先整顿了治安,拍了苍蝇威吓了老虎。这第二步,当然还是得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让大家过好日子,这才是根本。

    保甲法和治安法,都是主要维护治安的,工商法又叫工商管理条例,健全长安的工商管理制度,以保障长安经济的发展,依法设立工商所,健全组织,制度化、规范化。以适应下一步,京兆府将在全长安打破两市制度,推进坊市经济,各坊都要陆续拆坊墙设街市,全面加强街市经济,甚至在城门外划出地方搞城关经济,在京郊设立作坊区、仓库区等工商经济区。

    一道道新法,都是目标明确。

    低保法就是一个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工商法是为赚钱,治安法和保甲法是为维稳,赚了钱当然还得花,花得花对地方。

    “百姓年七十以上者,由官府拔出一丁之税奉养。”

    “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絮一斤。”

    “特命有司存问于高年,恤鳏寡孤独者必得其所,笃废残疾者收入孤老,岁给所用,使得终天年。”

    “八十岁以上老人还将赐勋,九十以上老人授散官!”

    各地建立养济院,收养无儿孙奉养的孤寡老人,并收留一些智障残废,并由官府出钱收养弃婴、父母逝世的孤儿。

    各地还修建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以免费收葬那些贫穷的死者。

    “我们还将率先在长安、万年两县,各建三所惠人药所,诊疗贫病军民疾患,由东宫典药局拔派医士、药师,以及经费和药材,每所设一医官提领,并拟于每科明医科取内、外科举子各十人入东宫典药局进修后专派惠人药所。”

    秦琅拟的这个惠人药所,是一个福利性的医疗保障机构,由东宫典药局主管,并从每科明医科考生中特录取内外科生各十人,典药局委培,然后定向派到惠人药所。而惠人药所的药材,由拟由各地药材产地课税抽分进入惠人药所的大药房中。

    惠人惠人,就是必有实惠,针对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养济院的孤寡等给予平价药物和治疗,甚至每个低保人口,还给予一定额度的免费医疗额度。

    这种惠人药所,先试点开六个,俱在长安城内,长安、万年各三个,后期计划是在每个坊都要开一家。

    任何时代,生病治病对于百姓们来说,这都是一个大问题,小病忍着,大病扛着,吃不起药,看不起病,是这时代绝大多数普通小老百姓们的现状,更别说那些弱势群体。

    东宫若推出这样一个惠人药所,那绝对是能笼络人心的仁政。

    而为了保障这个事情能做长远,不是纯靠补贴输血,秦琅也是做了长远规划,比如惠人药所的医师药师也都授予流外品阶,算是有官身,将来还能一步步晋升,比如进东宫或是州县或是宫廷做医官。这些医师药师从朝廷科举的明医科中额外录取,定向委培然后派遣。

    最重要的还在于,惠人药所前期通过从药材产地的课税抽分药材纳入药房,到后期将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大药房,这个大药房如果做大,则不仅能够支撑惠人药局自己的平价药材供应,还能供应其它的药铺医馆,利于朝廷官方的便利性,建立一个药通全国的集种植、采摘、加工、运输、仓储、分发为一体的大药房。

    将来遍布各地的惠人药所,也将成为一个个药品收购点、加工点和分发点,跟后世网购物流一样。

    “低保制度实行之后,长安将不再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也不会再有生活不能自理而无人照顾的残疾人,他们都将由养济院收养,组织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官府兜底,给予最低保障。”

    秦琅的低保法,甚至要建保障住房,推出公租房,以安置那些无居所或是住房太差的贫困百姓,于城郊或是长安城中择地统一建立,统一管理,只收取极低的租金。

    承乾一本正经的在新法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很认真。

    政事堂的宰相们今天也到东宫来议事,并与詹事府联合执政。

    秦琅的这些新法,很突出。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秦琅把这些新法一份份拿给监国太子签署,心知这些新法一出,必将掀起一波浪潮,仅是这低保法,就足够笼络无数人心,被称赞为大仁政了。

    皇帝去了骊山温泉宫度假,下旨让承乾监国,政事堂与东宫联合执政决策辅佐,秦琅的这些新法,自然也是拿到会议上商议过的。

    秦琅本身就是政事堂的宰相,他做为太子詹事,在东宫内部会议上已经得到左右庶子等的支持,故此这些新法在联合会议上并没有太多波澜。

    太子的舅父吏部尚书平章事长孙无忌,太子的舅公尚书右仆射高士廉都是坚定的支持秦琅,因为支持秦琅就是支持太子。

    而马周和戴胄这两位宰相,向来跟秦琅关系好,马、戴两位出身低,故此对这些很接地气的新法,尤其是这低保法非常赞同。

    魏征、王珪两人也觉得新法可行。

    房玄龄这个左仆射,自然就更无道理反对了。

    结果自然就是在联合会议上,两府的宰执们一致通过了秦琅的新法,治安法、工商法、保甲法以及低保法,全部通过。

    皇太子在这些新法上签署下自己的名字后,便将由中书舍人草制,门下省颁行,尚书省执行了。

    承乾签署完名字,又重新交到了诸位宰相们面前,按制度,这张制书上,三省诸部的左右仆射、左右丞、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还有东宫的詹事、庶子们都要署名。

    监国时的诏敕,增加了东宫班子们的名字,使的这份诏敕更加显得郑重。

    四法令正式通过,颁行。

    秦琅带头拍起了巴掌,殿中响起阵阵掌声,这是政事堂与东宫愉快合作的典范。

    承乾看着这满殿的紫绯高官重臣们,也不由的有些激动。

    法令一成,也有了他李承乾的一份功劳。

    众人重新落坐。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房玄龄笑问,“诸位可否还有事要奏,若无事,今日会议结束,各回本司办公吧。”

    秦琅起身。

    “房公,殿下,我这里还有一件很得要的事情要议一下,是兵部关于府兵的事情。”

    一听府兵二字,所有人都又坐定了。

    府兵是国家兵制之根本,虽然皇帝几年前就另设了一支募兵的北衙禁军,可毕竟才几万人,而府兵却有六十余万。

    “难道三郎想要改革府兵制?国家之事,在祀与戎,兵者,国之大事,可要小心啊。”王珪提醒秦琅。

    朝中人都知道,秦琅是个改革派,在他的推动下,朝廷已经改革了租庸调税制为两税法,改革了均田制为租佃法,现在居然又对兵制下手了。

    “诸公,我岂不知道兵者国之大事,然则府兵制的根基也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先前府兵地位高,可以足授军田,并免除赋税,有功者可以得勋级,死者家属能得到抚恤。可如今均田制已改,租庸调制也改了。”

    “朝廷已经无法保障点选新的府兵后,再给予他们每人百亩军田的实授。另外新的两税法下,以田亩征税,摊丁入亩,户税也以田亩钱财为根本,同样影响着府兵根本。”

    大唐的府兵是没有军饷的,只是授田、免租赋,然后要自备装备行粮,按时番上宿卫,农闲训练,战时受征出战。

    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府兵其实就是一群民兵。

    大唐府兵地位高,人人都想当府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府兵是绝大多数人唯一的上升途径,可如今科举制度越来越完善,每年科举入仕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本就已经挤占了不少原本靠征战立功入仕的府兵的上升通道。

    另一方面,府兵主要挑选的是贵族豪强子弟和三上户的地主们,家庭条件好财力足,打小训练,因此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士气高,动力足,使的大唐府兵百战百胜。

    而现在府兵的根基在毁坏。

    朝廷不再均田授地,府兵的军田也能保障了,新的两税法下,府兵也没有免税的特权,更别说如今不比西魏北周隋朝之时,战事频繁,立功的机会多,现在天下一统,府兵们虽训练、番上、戍边,可没啥立功机会,一年得花很多时间在训练、驻防等上面,却连军饷都没,还得自带干粮。

    没仗打,意味着没立功机会,意味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在之前,府兵社会地位高,能当府兵,那都意味着你半只脚踏入公务员队伍,算是捧了只铁饭碗,一旦立功就能得赏,获勋得赏甚至是当官。

    可现在,这些正在改变。

    如今已经有许多贵族官员地主子弟,都改去读书考科举了,连豪强地主子弟也不太愿意当府兵了。

    虽然这还只是一个苗头,还暂时影响不了六十多万大唐现有府兵,可府兵制确实已经开始在烂根了。

    做为高居庙堂之上的宰相,必须得有预见性。

    秦琅身为兵部尚书,若是不能提前预防,更是失职。

    “秦相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王珪询问,大唐立国之初,是以均田制为根基,然后才有租庸调税法和府兵制,可如今制度大变,军制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了。

第684章 深水区

    “继续维持给府兵授田制度,以及免除府兵两税,岂不就好?”王珪认为现行的府兵制度很成熟,源自西魏宇文泰的府兵制度,虽然历经几朝,到如今已经大为变样。现行的府兵制度基本上是继承了隋朝时的府兵制,可确实很好用。

    最早宇文泰设立的府兵制度,是六大柱国、十二大将军和二十四仪同,一位柱国统领两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再统领两个仪同,其实就是变相的推行鲜卑的人部兵制度,搞兵为将有。

    甚至让所有兵都跟主将姓,弄的好像是六大部落军一样。

    到了杨坚建立隋朝后,致力于把军队收归国有,废除了这种制度,搞起了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种兵将分离制度,不仅兵不再归将有,甚至兵将都完全分隔开来,平时府兵们隶属于和个军府,而将军们被安排在京师的十二卫衙门里,并无直接统领关系。

    只要打仗时,皇帝十二卫中选调将领,再于下面军府征召士兵,重新编组战时行营,结果便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绝无可能再出现将军们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的情况。

    甚至后来还把府兵也归入民籍之中。

    这些措施,确确实实让中央朝廷对军队的掌控力更强,很少再出现军人拥兵做乱的情况。

    更别说,大唐的府兵制下,朝廷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养兵之费,只是养战马、造军械便好,遇战事,才需要征调耗费军粮,平时是没多大养军费用的。

    相比之下,皇帝搞的募兵禁军,才几万人马,一年就得几百万贯钱开销。光是将士的军饷口粮还有赏赐,平均一兵起码在五十贯以上。

    改革现有府兵制度,问题最大的不在其它,而是钱。

    “卫公难道是想把府兵制都改成跟北衙禁军一样的募兵制?可募兵的花销相当巨大,一兵的养兵之费,都起码五十贯以上,这还不算上其它。”

    六十万府兵,若改成募兵,就算一兵五十贯的基本军费,那一年起码三千万贯,这还没算是城防军堡,战马、武器等等大头开销,而万一打仗,费用更大。

    数千万贯的开销,想想就惊人。

    “王相公,均田制已废,就算朝廷维持对府兵授田,五年十年,还能有田可授,而十年二十年呢,三十年呢?哪来的田可授?”

    “卫公精于计算,怎么这帐却糊涂了?现在朝廷天下府兵六七十万之众,只要维持这个数量不变,每三年一点选府兵,年老退伍或战死阵亡伤残缺少多少,就补选多少便是。”

    “王相公怎么就忘记了一条,朝廷规定,府兵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品官年老不减地呢?又有规定,诸因王事没落外藩不还,有亲属同居,其身分之地,六年乃追。身还之日,随便先给。即身死王事者,其子孙虽未成丁,身分地勿追。其因战伤及笃废残疾者,亦不追减,听终其身也。”

    秦琅认为府兵制难以推行下去的根本是田地,虽然说府兵数量始终维持在六七十万,不会有大的增减,似乎退一个兵,再补一个兵,但问题关键还是田地。

    大唐府兵制规定,府兵三年一选,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一看家产,二看体格,三看家中丁口数量,所以富室强丁,并从戎旅。

    大唐六十多万府兵,一年衣粮开支得起码一千五百万贯以上,但实际上朝廷没开支,基本上都是由府兵们自己负担了。

    这六十多万府兵,也代表着六十多万个大唐中产以上的豪强地主家庭,也是大唐的中坚力量。

    能点上兵,朝廷授田百亩。

    二十一岁入伍,要到五十九岁退伍,这得是运气好命长的,否则若是战死、被俘、残疾等,还等不到五十九岁。

    一百亩田跟百姓一样,二十亩永业,八十亩口分,再来一亩宅园地。

    点上兵,就先有二十亩地是以后可以传给儿子的,剩下八十亩,退伍后要交还,那一亩宅园地是盖房子种菜的,不用交还。

    理论上,一个府兵年老退伍后,还能交还八十亩地,分一百零一亩,交还八十亩。但事实上,府兵还可能会战死、被俘、伤残等,战死的,这八十亩地就不用交还了,直接给子孙继承。被俘的,也由亲人继续使用六年,若是还能回来,也继续交给他耕种到死。

    那些伤残的,也要把地交给他们一直种到死为止,因此就算每年有不少阵亡伤残被俘等原因退伍减员,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土地都又能流回去再授。

    更别说府兵们当兵打仗,负担着那么大的经济压力,那是为了立功受赏当官去的,当一辈子兵,总有立功的时候。一旦立功,或受勋或给官,而勋和官都还要授永业田,这田就直接是可以传子孙的,死了也不退田。

    许多大唐男儿就是冲着这点去当府兵的,能得田授官啊,而这时代,田地和官爵那就是最大追求了。

    故此,理论上,府兵现有的田地,一批批的下来,只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军田会转变为永业田。

    朝廷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田地才有田可授。

    而事实,现在朝廷就是因为没地可授才废除均田法,改承认私有制,推行租佃法了。

    王珪所说的维持原法,自然也就不可行了。

    好多人说唐朝的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其实是说错的了。

    汉朝是全农皆兵制,真正的寓兵于农,一打起仗来,所有老百姓都是兵员,因此农民阶层也是武装集团。农民们也负担有打仗的任务。

    可从西魏开始推行的府兵制,其实恰恰相反,是寓兵于农制度,类似于曹操曾实行的屯田制度,就是武装集团兼职搞农业生产,而不是农民们兼职当兵。

    府兵制的核心,就是军人武装集团职业化,他们是一辈子兵,然后不打仗的时候顺便搞搞农业种植生产,就好比边疆搞军屯垦荒一样。

    最早府兵就是设立地团的,后来才并入州县民户管理。

    大唐全国搞了六百多个折冲府,就相当于六百多个武装集团,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习武训练,练习弓马,然后分批到京师或是边疆去当班宿卫京师或镇守边地。若遇打仗,就得听从调令上前线或留守。

    在不影响这些本职的情况下,才种种地。若是影响到这些,地就只能交给家人们种了。

    经历隋末乱世的大唐之初,手里确实有不少田地,故此在先军政策下,点选的府兵都能做到足授一百零一亩地,同时也能保证选的都是那些中产以上家庭里的强壮者。

    故此贞观时期的府兵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

    李世民也很小心的使用这些府兵,虽然战事不少,可基本上没乱搞,不像到了李治武则天时期,动不动就被歼灭个几万人,甚至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被歼都数次,搞的府兵精华尽失。

    说白了,当府兵风险也很高,虽说前途不错,可就跟干工地,要垫资入场一样,没点雄厚的家底,哪置办的起那些装备,更别说常年累月的不是上番就是戍边要么就是训练,家庭生产其实都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可若是朝廷不能足授田地,以及打仗立功后不能给予足够的田地钱财赏赐,那么当府兵是很容易破产的。

    为什么从武则天夫妇时起,就有许多人宁愿剁手剁脚也不愿意去当府兵?还不是跟隋朝杨广征辽东时一样,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谁愿意去啊。

    这跟明朝时的粮长一样,本来小地主当个粮长,负责收下皇粮帮忙组织交粮,结果后来变成了承包一样,你手下诸户若有人没交够,你得先补上,有人逃了,你得补上,路上运费得垫上,有损耗得垫上,谁吃的消啊。

    汉代的全民皆兵制度,军费这块虽然也不用朝廷负担多少,可却很影响战斗力,毕竟农民本职是种地,哪有太多的精力去训练?

    隋唐府兵是寓兵于农,中产以上的富家健壮子弟终身兵,有空时帮着种下地,装备、训练各方面,都远强于汉代,因此战斗力更强。

    只是这种兵制,归根到底还是得有均田保障,以及保证上升通道的顺畅以及军功赏赐的刚性兑现,任何一点出了问题,那这个强大的府兵群体就会瓦解。

    正是得益于府兵地位的高,和良好的前景,才有人当府兵。

    “诸公,现在京师番上之南衙军,保持在三万六千人的数量,与北衙禁军大致相当。但是朝廷近年在边疆全面推行边军镇守之制,于幽云、朔方、陇右、河西、剑南甚至是岭南,都增设了许多边军,常年保持着很大的数量,如陇右就编设九军,常驻边军两万七千,全国边军加起来超十万之数,再加上番上之兵,基本上府兵得有三成保持在番······”

    大唐这几年已经不再是自守,而是积极进取出击。

    开疆拓土的同时,也使的大唐得在边境上保持强大的边防军队,过去府兵们轮流戍守,往往一番两个月就能换防,差不多一年就番上一次,两个月。而现在,边防驻守为主的府兵戍边,却无法两月一番,一来路途遥远,二来更替太频繁也更麻烦,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番。

    甚至不少边将都提出,希望能够更久一番,因为更替频繁,会降低边军的战斗力。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现行的府兵制度,确实已经漏洞百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了。

第685章 挑衅者

    皇太子承乾忍不住问,“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弥补吗?”

    “殿下,国朝创立之初,府兵制确实很好,但如今时移事易,府兵制也难免跟不上形势了。”秦琅提议,“臣建议改革府兵制度,但为稳妥起见,建议分几步走。第一步,先缩减现有府兵规模,同时,将现有边疆镇守之军,改为移驻府兵。”

    把原本各地轮调过去边疆戍卫的府兵,直接给他们迁移户口到所在边地。

    但不授田,而是租田。边疆地广人稀,土地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按现行的土地制度发展,授田终究不能长久,故此现在就不再授田,而是朝廷于驻地边上租地给他们,也没什么口分田或是永业田了,直接租佃。

    这样边军一家子有地可耕,按亩交租就可,而朝廷不需要边军再自备武器衣粮这些,改由朝廷发军饷衣粮,朝廷负责武器驮马这些。

    这些边军就跟原来府兵一样,点选后就是终身制了,而且也不用再轮换了,就是职业兵,平时就拿粮饷,专门训练、镇守,闲时呢,则参与边镇的屯田,也搞搞生产,但不是给自家搞,给朝廷边镇搞,收获自然也归朝廷。

    本质上来说,跟现在长安的天子北衙禁军一个样,都改成募兵制了,能够更加适应边疆军事所需,保证边疆的防御作战能力。

    只是朝廷的负担增加了,募兵的开销比府兵要大,原本府兵们承担的那部份衣粮武器甚至驮马等,都要由朝廷来承担。好在朝廷自改革以来,税赋收入不错,完全负担的起。

    边军改成了募兵,京师的宿卫之兵,也全都改成募兵。

    北衙几万人本就是募兵了,现在南衙的三万六千番上之兵,也都改成募兵,以后就拿粮饷,不用授田也不必再自己负担衣甲等。

    而全国各地六百多个折冲府,则因为不用再承担入京番上宿卫和赴边疆镇戍的职责,所以也没必要再保持这么多数量,可以只保留一半左右。

    对于这保留的一半府兵,以后也不需要再自备衣甲粮食驮马等,这些以后都由朝廷负责了,朝廷也不再授他们田地,租田给他们,平时农时种地,闲时训练,若遇战时则征发出战,立功则有钱帛赏赐,也不再授田,若阵亡伤残等,也都直接给予钱帛抚恤。

    有功的录勋授官,一律照旧。

    裁撤的军府府兵,转为乡团,其所授之田地,转为租佃,闲时也展开一些集训,做为预备役使用。

    府兵以后当不了地主了,但是立功当官的机会还是有的。负担减轻了,授田和免税的待遇也没了。

    改革动作很大。

    “此事干系甚大,应当慎重讨论后再做决定!”房玄龄老成持重。

    “房公说的没错,我今天在此提议,也是希望诸公好好议一议,等商议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后,再交由太子和陛下考虑。”秦琅倒也没急着就能定下来,毕竟他自己也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方案。

    只是他毕竟也是打过仗的,知道现在的兵制,确实已经在拖大唐的后腿,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了,现在许多问题还没严重,可等到真正严重时,就来不及了。

    “那就请诸公回去后都写一份关于府兵改制的建议书上来,到时再集中广益。”承乾把这话题就此打住。

    见到宰相大臣们都点头,他很是满意这种感觉。

    接着又道,“京兆府内无官邸,以往官员都是住在自己的私宅里,走班办公。衙门官吏众多,许多官吏是从地方调入,家眷在外,在京只能租房住,十分不便。”

    承乾提出要拿出两万贯钱来,在京兆府衙门后面,修建京兆府的官邸,供京兆府衙里的官吏们居住使用,不论官吏,都有住房宿舍,方便上班办公。

    魏征指出两万贯太多,修一座官邸用不了这么多钱。

    承乾解释说官邸不仅要安排京兆尹、少尹等官员,也要安排吏员们,按品级各有宿舍,最后还说这笔钱从东宫内库里拔派,不动用国帑。

    这么一说,魏征倒也无话可说了,毕竟人家太子用自己的小金库给京兆府官员们修官邸。

    “殿下,如此一来,只怕其它衙门都要羡慕京兆府了。”魏征道。

    秦琅站出来帮承乾,“京城百司衙门,哪个衙门也都还挺滋润的,我看可以让各衙都一起修官邸、食堂,各衙官邸也都照顾下低级的吏员们,尤其是那些外地来京的单身汉们,免的他们出去租房,出行不便。”

    “至于修官邸的费用,我看可以由各衙自己解决一点,也可以再由朝廷拔款解决一些,到时统一由将作监设计规划,工部负责安排施工建造。”

    秦琅想着,干脆就给长安的各部衙搞点自建房,官吏们没房的可以申请衙门宿舍房,衙门后面有地的就近建,没地的就建附近点。

    只要不离开衙门,便可以一直免费住在单位宿舍,对于长安那五六万的低级杂任、流外、胥吏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大福利。

    毕竟长安大居不易啊。

    想想人家白居易一代大诗人,想在长安买套房,都是左攒右攒的攒了好多年才买了房子,好多年都只能先在长安郊外买个院子住,上下班极不方便。

    承乾一听,马上表示愿意从自己的东宫里特拔一笔钱,协助修这衙门宿舍。

    从修官邸变成修宿舍,魏征倒也不反对了。

    他出身底层,知道小吏们日子不易,若能建成这衙门宿舍,确实是一项仁政。

    前有关照贫困百姓的廉租保障房,现在又要开建衙门宿舍,魏征心里感叹秦琅确实脑子转的快,而太子挥金如土的样子,让他又不得不赞一声大方仁义。

    王珪倒是认为这样搞摊子很大,毕竟京城百司百衙,仅底层的杂任流外小吏等就有五六万之众,真要大建官邸宿舍,可不是小事。

    他担心这样会扰民。

    而秦琅告诉他,一切都以市场手段来办就好,虽由将作监设计,工部监督,但用到的材料,到使用的民工,全都统一招标采购和按市价雇佣,不但不会扰民害民,还要创造点内需,增加一些就业岗位,给百姓们创造点赚钱机会。

    朝廷、衙门和东宫各拔出钱来,虽说也是民脂民膏,但用在实处,也是解决衙门官吏们的居住大问题,而最后这些钱也都落到那些商家和百姓手里,转一圈,不也是拉动鸡地屁嘛。

    虽然王珪觉得这圈子绕的有些大,但做为大唐财政大管家的戴胄表态说,现在国库充盈,这点钱是小问题,王珪也就不好多反对。毕竟涉及到长安城五六万官吏们的福利,他过多反对,到时岂不是要惹众人之怒。

    “有劳老师回头拟一个详细的条陈,下次廷议时讨论,通过后再交由门下省颁令执行。”承乾有些兴奋的道。

    一件件事情都议的很顺利。

    “殿下,西域传回消息,铁勒契苾部莫何可汗契苾歌楞被西突厥肆叶护可汗突袭击败,兵败战死,其子莫贺咄特勤也战死,其落伤亡惨重,如今歌楞之孙契苾沙门随其母率本部败兵六千余帐,败逃到伊吾请求归附!”

    这个消息引的宰相们倒是很惊讶。

    “这个肆叶护也太过放肆了,这是公然无视朝廷的威严!”

    之前统叶护可汗去世后,朝廷调停肆叶护可汗和莫贺咄可汗这祖孙俩,给两人各赐旗鼓大纛,册封可汗,又把统叶护的儿子册封为吐火罗可汗,把他兄弟札比尔册封为可萨可汗,同时还把铁勒契苾部的歌楞也册封为可汗。

    西突厥之地,册立了五位可汗。

    肆叶护向大唐请婚求亲被拒绝后,心怀怨恨,不顾大唐的调停,先出兵突袭了莫贺咄,暗里策反了莫贺咄手下大将,将其击败并杀死,然后现在又把歌楞给干死了。

    “殿下,臣以为当派人接应契苾部,并将他们安置于河西甘凉之间。”长孙无忌建议,契苾部是之前朝廷往西域掺沙子的重要棋子,谁知现在败的只剩下六千多帐了,他们最强盛时可也是有十余万人马,曾经高昌、伊吾等国都是被他们控制的。

    契苾歌楞之前朝见大唐天子,曾经留下了长孙契苾何力在朝,如今何力还得赐婚宗室之女临洮县主,任右领军将军。

    既然契苾部还有六千余帐,那么也还是一支不错的力量,朝廷自然有必要安抚安置他们。

    “于甘凉之间置贺兰州,安置契苾部,以契苾沙门为贺兰州都督,封姑藏郡公,封其母为姑藏郡夫人,令凉州大都督府长史李道宗抚慰。”

    “肆叶护如何处置?”

    大唐宰相们对于这个放肆的西突厥可汗,十分不满。不仅仅是因为他不尊朝廷旨意,更加在于他现在击败了叔祖莫贺咄可汗和契苾歌愣可汗,天山南北,西突厥两厢十设诸部,如今又要重聚在一人狼旗之下了。

    这是在统叶护死后,西突厥持续了多年混乱后的头一次重新一统,这让宰相们都感觉到浓浓的威胁。

    秦琅站了出来。

    “殿下,臣以为,当初统叶护被莫贺咄可汗刺杀之后,他自称大可汗,但西突厥十姓不服,弩失毕五部共同推举的是泥孰为可汗,但泥孰不肯就位,主张迎立统叶护之子阿史那咥力特勤为汗,是为肆叶护可汗。”

    “泥孰曾与陛下义结金兰,向来尊奉大唐,且在西突厥诸部中威望较高,莫贺咄也是被泥孰统兵征讨击败杀死,所以臣以为,朝廷完全可以下诏册封泥孰为西突厥东面可汗,以继莫贺咄统领碎叶川以东五咄陆部。”

    肆叶护不听话,就找个听话的,一道诏令,就可以给肆叶护找一个强大的对手,泥孰本就威望高,又能征善战,还跟大唐关系好,当初他把可汗之位让给了肆叶护,现在朝廷让他来当东面大汗,与肆叶护东西对立。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三郎这招离间法厉害,肆叶护如此一来必然猜忌泥孰,甚至可能要对泥孰下手,泥孰无奈之下也只能自保矣,西突厥十姓必然再陷分裂乱战,高,实在是高!”

    五咄陆居碎叶川以东,又称为左厢五部,有处木昆律部、胡禄屋阙部、摄舍提暾部、突骑施贺逻施部、鼠尼施处半部五大部落,每部设一啜统辖,向来与西厢的五弩失毕部不睦,常互相争战。

    泥孰是达头可汗的曾孙,世为莫贺设,在西突厥地位那也是金狼家族的嫡系了,虽说不如肆叶护是统叶护的儿子,但之前就也是统领一方的设,扶他来对抗肆叶护,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便赐封他为咄陆可汗!派鸿胪寺少卿刘善前往西域册封宣诏!”

    高士廉还想了一个很气派的封号加在咄陆二字前面,吞阿娄拔奚利必咄祟可汗。

    不管泥孰有没有野心,朝廷这个诏令一出,泥孰也就无处可退了。

    肆叶护绝不可能还容的下他,他要么被杀,要么就只能自立为汗了。

    这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很不地道,但为了国家利益,宰相们哪里会在乎泥孰想不想当大汗呢,别说他只是跟皇帝结拜过的兄弟,就算是亲兄弟,这种时候,也一样是国家为重。

    西域风云变幻,局势变化的有点快。

    大唐君臣如今早就把目光盯向西域,想着要进军西域了,伊吾的内附更是为大唐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门户。

    这种时候,肆叶护如此放肆,自然得收拾他,实际上就算他老老实实,朝廷也不会放过他,毕竟西域这样的好地方,朝廷哪会拱手让于人呢。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臣建议,再派一个使者前往漠北,给予薛延陀可汗夷男一些封赏,告诉他肆叶护击杀歌楞之后,正准备要越过金山,讨伐漠北薛延陀。大唐邀薛延陀一起讨伐肆叶护!”

    秦琅又出了一个坏点子。

第686章 秦家美人

    做为皇家嫡子,太子承乾加冠元服后,皇帝皇后便开始张罗着给他寻找太子妃。十三岁的年纪虽说还年少了些,可不少豪门世家贵戚的子弟,却也差不多开始寻亲说媒。

    婚姻大事,首先得门当户对,然后还得长相性格等诸方面都要合适,并不易寻。如山东五姓七家,就是尚婚娅,各自为婚相互连姻,很少自降身份跟其它门第联姻。

    虽然说隋唐之时婚姻还没有如新罗人一样的那种为维持阶层而搞出骨品制度,甚至是近亲通婚的血婚,但也确实阶层分化严重,很少能打破这种阶层障碍。

    儒家向来重婚姻,认为婚姻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而历朝以来皇家的婚姻,也各有特点,比如说两汉之时,前期从刘邦到汉武帝时,这时选后纳妃不论出身高低,甚至不注重贞操,平民之女,甚至嫁过人生过几个孩子的也都有机会嫁入皇家,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皇后就是先在民间成婚过的,还生了一女,后来送入皇太子东宫,封为美人,再后来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后和太后。

    再比如汉文帝母亲薄太后也是再嫁入宫的,她本是魏王魏豹的妾侍,甚至开国功臣陈平的妻子,据说是五嫁,五嫁而夫死,人莫敢娶,最后陈平娶了。

    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后来被追封为孝武皇后的汉武帝李夫人和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更是卑贱歌妓出身,至于汉家公主们再嫁甚至三嫁的也多。

    不过从汉武帝开始到西汉结束,此后的西汉皇家婚姻就大为改变,纳妃范围逐渐缩小,后妃多出身功臣贵族之家。

    魏晋以来,门第观念越来越重。

    山东士族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在北魏分裂之后,他们多支持东魏北齐,最后在关陇集团统一天下后,在政治上暂时失意,有些家族甚至失去官职爵位,但其在学术上的垄断,以及凭着他们良好的家风,却依然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保持世代不替的传承,并因此被社会所推崇认可,让他们得以门第不减。

    这些世家大族中才行兼备的青年俊杰,和端庄娴淑的大家闺秀,成为当时朝野竞相追逐的婚娶对象。

    出于维护高门地位和尊贵血统,五姓七家为代表的高门,推崇门第婚姻,喜欢亲上加亲,借以维持社会地位。而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适应新的形式,跟朝中新贵们有选择的联姻,借以争夺政治上的地位,同时还借机索取赔门财,获得经济利益,并借此进一步抬高身份。

    而如房玄龄、魏征、秦琼、程咬金、张亮、李绩等这些出身于山东,却又多数为庶族地主出身的豪强军功新贵们,也急于想借助这些名门士族的名声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看中这些名门子女的良好家风和教育。

    但是这种联姻,其实是深深触痛了皇帝,并损害了皇帝的核心利益的。李唐皇家关陇集团出身,几朝以来都是沿续的关中本位制度,山东五姓为代表的这些大士族自矜门第,严重影响朝廷和皇家的威权。

    李渊父子都试图要建立的是以李唐皇族为中心的新秩序,这个新秩序的标准,就是以朝廷官爵的高低来划分。

    但这种新标准,必然使的许多寒门庶族,甚至是原本地位低下的地主豪强们也凭借着在新朝的官爵位列在传统的士族门阀之上,自然也就在民间不容易被接受,更为士族们所反对。

    虽然在隋朝时就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做为特权阶级已经消失,不复魏晋时的那种高高在上,可崇尚郡望门第的社会风气,却也是数百年来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朝而变。

    李世民让修氏族志,修了好几年了,数易其稿,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始终不能让李世民满意,主编的官员换了几拔,究其根本就是李世民要打破原来的郡望门第标准,改成现在的官爵品阶标准,但这个改变太大,连他选派主编的官员们都总是难以达成一致。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现在对五姓七家这样的顶级士族,尤其是山东的士族那是相当的不满,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赌气一般的,坚决不肯也去联姻五姓七家。

    一场雨,让本已回暖的天气突然又冷了下来。

    人们翻箱倒柜,把收起来的夹袄皮毛又都拿了出来穿上。

    外面寒风阵阵,斜风细雨。

    秦琅便怀念起吃火锅来了,让人去选了一头肥羊现宰,又去城外庄上拉了头牛回来杀。大唐这几年打服了突厥和吐谷浑、党项,又让契丹、奚族等归附,使的现在从西北到东北,基本上已经没有敢呲牙的,大量的牛马羊驼涌入。

    虽然耕牛保护法依然不可动摇,禁私宰耕牛,保护马骡,可大量从北方边塞运回来的肉牛却不在列,普通百姓也能偶尔吃上回牛肉,冬天的时候还很便宜。而做为顶级贵族,现在谁家庄子上没养个百八十头的,不是想吃就现杀现宰呢。

    特意交待做一桌豆腐。

    厨房做起来倒也挺快,有泡发好的豆子上石磨磨浆,然后煮,滤,出浆后点卤,再入箱压制滤水成型。

    想吃老吃嫩都行,还能先吃上一碗新鲜嫩滑的豆腐脑。

    承乾给碗里加了很多霜糖,秦琅却给自己的加了酱油。

    师徒两个,一个吃甜一个吃咸,承乾不能理解为什么吃咸,秦琅却说自己上年纪已经不喜欢太甜腻的东西了。

    “老师不是才二十二么?”承乾想翻白眼。

    “苏家的那女子我让人打听了。”

    承乾一听也顾不得嫌弃秦琅的老气了,赶紧来了精神,兴奋的想问又突然有些不太好意思。

    “我阿爷从松州让人给我送回来一些那里的特产、甘松,贝母还有虫草、香菇、花椒、核桃、牦牛肉干、酥油等,我便给南昌长公主府上送了点去。”

    玉箫和鱼玄机也随他到苏府做客,由南昌长公主招待,长公主特意也把苏勖兄弟苏亶一家也请了过来,玉箫俩个便见到了苏二郎家的苏大娘。

    “人今年十二,长的很高挑苗条,据说是非常聪明伶俐的,谈吐不凡,知书达礼,确实是大家闺秀。”

    秦琅不知道这位苏氏的名字,大家闺秀,名字是不会外传的,一般在家里长辈们也多用小名称呼,隋唐以来的习俗,好多人家给女儿娶佛名,什么金刚奴、观音婢、药师什么的,就跟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娶名狗剩、石头、柱子一样。

    待年十五举行笄礼后,也一样会由长辈赐表字。

    “才十二,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呢,怎么可能知书达礼,就一小丫头片子。”不知为何,承乾似乎对苏大娘很不满意。

    “我没见过苏娘子,可苏氏名门,既然萧氏和鱼氏都说她很不错,那应当确实挺好的。”

    但承乾却兴致低落,坐在那里,连刚才吃的很香的甜豆腐脑,也半天不动一下了。

    “怎么了?”

    秦琅奇怪的问。

    “我不想要一个小丫头做太子妃。”

    “那你想要什么样的?”

    承乾红着脸,有些吱唔的说他想要一个成熟点的。

    他好像很不好意识提这些,秦琅听完他那结结巴巴的话,倒有些想笑,其实也没什么,承乾做为一个正发育的少年,喜欢的是成熟性感的女子,是那些胸大屁股大的,一个才十二岁的小丫头,确实啥也不懂,对他来说没啥吸引力。

    男人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少年时总是会被那些成熟性感的女子迷惑,尤其是那些少妇对于少年们来说,是最有诱惑力,最难以抵抗的,反倒是等人过中年后,又开始迷恋那些年轻的姑娘,尤其是喜欢青涩清纯的了。

    秦琅虽说两世为人,可也喜欢那些二三十岁的成熟女子,她们成熟而又性感,充满着真正的女人味。

    他不知道要如何安慰承乾。

    “其实,你可以有很多女人的,这辈子并不会只有一个女人。苏氏是陛下和皇后为你选中的太子妃,娶妻取贤,也娶的是门当户对,是身份门第,而纳妾纳色,明白吗?”

    承乾没料到秦琅会这样说,少年们懵懂而又冲动,但却也还是怀着美好,如秦琅这般直接露骨的话,他很少去想。

    “难道我就不能找一个我自己喜欢的吗?”

    “婚姻之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哪有自己选择的。”秦琅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看看我,我十六岁的时候,被圣人赐婚,定下与长乐公主的婚事,当时公主才四岁多呢。如今五年过去,公主也才十岁。”

    承乾似乎才醒悟过来,老师秦琅也还是他的妹夫。

    看着秦琅,承乾撇撇嘴,“可长安城谁不知道卫国公府后院美人无数,当年平康坊最有名的三大名妓,你如今金屋藏娇了两个,收纳各族美人,尽享异域风情,享尽齐人之福!”

    “殿下,急啥?还早着呢,就是给你美人你现在也无福消受啊。”

    “卧槽!”

    秦琅忍不住惊讶一声

    这发育的有些太好了点啊。

    怪不得对十二岁的苏氏豪无兴趣,原来真的开窍了啊。

    “殿下想要享受下美人?”

    承乾跃跃欲试,又不好意思承认。

    “哈哈哈,简单,今晚殿下就在我府上住下,我来为你安排!”

    承乾红着脸,眼中尽是期待。

第687章 不登大雅之堂

    “胡闹!”

    东宫,崇教殿。

    近来身体已经微微开始发福的长孙无忌指着秦琅,脸都气的胀红,“他还是个孩子,你怎么就这么胡闹?”

    秦琅呵呵一笑,“长孙公可莫这般说,殿下自述天天早上一柱掣天都半年有余了,马都跑过数回,真正成年了。”

    “那你也不应当做这混事。”长孙无忌很是不满。

    “我觉得有些事情,堵不如疏,偶尔疏通一下利大于弊。”秦琅可是记得历史上,对于承乾有过致命打击的称心事件,太常寺的一名伶人称心,长相绝美胜女子,年轻的承乾跟他接触久了,居然被他扳弯了。

    中国古代虽然好龙阳的不少,甚至许多官员在外任官时,都喜欢带个贴心的小书童,有些本身就是**,可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私下行为,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尤其是对于一国储君来说,这种事情就更要不得,所以这事被魏王党利用,有意散播后,确实对承乾的声望有很大打击,也惹的李世民大怒,最后虽杀掉了称心,但这个事件,让承乾的名望再次暴跌,也让皇帝进一步对他失望。

    秦琅昨天见承乾表现出来的那种冲动后,痛快的给他安排了。

    他府中后院美人过百,都是皇帝所赐或是别人所赠,秦琅其实也就收用了七八个,比如玉箫、鱼玄机,还有波斯美人西琳,罗马美人安娜,又后来在陇右时收的吐谷浑公主雍泥,以及乙弗阿豹的双胞胎女儿。

    还有就是当初南下封地时带回来的岭南杨氏女,而阿侬夫人则还留在镇南关。

    虽说人年轻,可秦琅并没有那种集邮爱好,后院美人不少,可也没有见一个就要上一个。每一个美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橱窗里的模特玩偶。

    每隔一段时间,秦琅府中都会增加一些美人,但每过一段时间,秦琅也会挑一些送出去,或是送与自己的家将,或是送给府中管事,也算是为她们寻一个好的归宿,哪怕是给管事、家将做妾,也总好过不被秦琅看上,而在卫国公府里一直做着寂寞的花瓶。

    能送入秦琅府中的美人,其实都已经是不俗了,否则随便送个女人进来,那就不叫送礼而叫得罪人了。

    可以说,这些美人,绝对都是上上之选,甚至可能还要超过皇帝宫中的宫人们。

    承乾哪见过这种阵势,直接就挑花了眼,最后喝了点头,晕乎乎的选了位成熟丰腴的北地胭脂马,***娱,早上都起不来。

    苏烈亲自在房门外站了一夜岗,早上告诉秦琅,太子昨晚很神勇,一夜三次郎。虽然头一次好像有点迅速,但后面越战战勇。

    “那个女人呢?”长孙无忌不想听这些乱七八糟的,觉得秦琅太乱来了。

    “太子很喜欢她,早上回宫时还想要带回来,我阻止了。”

    “你打算怎么安排?”

    “东宫旁边的永昌坊,我有一个别院,已经安排人收拾了下,把人送到那边去了,好生侍候着。”

    长孙无忌皱眉,“你这是打算还有后续?”

    “太子年轻,可初偿滋味后,只怕越加舍不得,倒不如为殿下安排一下,也免的出其它的差错。”

    “这女人什么身份?”

    “此女名唤裴涛奴,原是宫中内教坊歌妓,为陛下放籍赏赐与我,不过自入我府中以来,一直养在后院,并不曾亲近过。”

    “姓裴?”

    “长孙公了得,她本是裴寂孙女。裴寂因获罪免官回原籍之后,还结交妖人,乱杀仆僮,被有司弹劾,最后落得流放静州,籍没家眷的下场。裴涛奴被籍没入宫,发到内教坊习舞,擅长剑舞,能弹琵琶,也会唱歌,还会跳霓裳羽衣舞,体态阿娜,容貌美艳,难得的是还能诗会词。”

    裴寂曾得授司空之职,做大唐宰相十年,权倾一时,是太上皇的老伙计。只可惜太上皇退位后,裴寂没能转变角色,最后落得个流放静州,最后被当地做乱的戎蛮杀死的下场。

    裴涛奴据说曾是裴寂很宠爱的孙女,才貌双绝,气质极挂,受过良好的家教,武德时多少名门才俊想要求娶,裴寂在五姓七家的才俊中都挑花了眼。

    结果最后却家道巨变,沦落教坊。

    后来又辗转赐到了秦琅府中,只是秦琅怜其身世,毕竟他跟裴寂以前虽没什么恩怨,可也算是同殿为臣过,哪怕立场不同,但也念着这点。

    承乾酒后一眼相中了裴涛奴,秦琅没料到,但也得说他眼光确实不错。

    裴涛奴虽然曾籍没宫中,沦落教坊,又被赐给秦琅,但身上始终透着一股子高贵气质,让人看了后总不免有股子想把她按倒征服的**。

    “想不到你倒是真大方。”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嘲讽秦琅,“本来我以为把人打发的远远的更好,既然你另有安排,那就随你,不过有一件事情你得注意,人可以养在永昌坊,但最好是你安排人照料,不要让东宫的人负责。”

    “最关键一点,不能怀孕!”

    皇太子这边刚刚准备选妃,这个时候,自然不宜弄出这些绯闻来,毕竟这裴氏现在只能算是歌伎,是外人。

    唐人虽然承认妾侍所出,是为庶子,但是对于外室、别宅妇是不承认的,纳妾可以,合法合理,妻子也不能妒忌反对。但包二奶养小三就绝对不行,妻子可以带人打上门去,把外室卖了都行。

    外室生的儿子也不叫庶子,只能叫私生子,没有地位的。

    “这事情先隐密点,不要让太子去的太勤了,也暂时不要再有其它女子了,等过段时间,我打机会跟皇后说一下,看能不能把这裴氏安排到东宫去。”

    秦琅点头,“放心吧,不会弄出人命来的。”

    长孙无忌怔了下,然后明白搞出人命来的双关之语,气的摇头叹气,甩袖而走了。

    其实世家大族或是皇家,给年轻的子弟早点安排个把婢女通人事,这很正常,但长孙不满的是秦琅的私自安排,承乾有需要,可以于东宫宫人里挑一个安排上,但在外面的就又意义不同了。

    ······

    太子上殿。

    一夜之间,皇太子长大了,这是今天很多宰相大臣们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承乾今天确实不一样,整个人都有股子如同要飞起来的感觉,那一种洒脱潇洒,无摭无掩。

    秦琅与承乾的目光在空中碰撞,他微微一笑,承乾也咧嘴而笑,两人心照不宣。

    皇帝依然还在骊山温泉宫中休假,贞观五年的朝堂上很平稳。

    新年以来,地方安稳,各地都在冬春时组织了疏通水利,修路固堤的工程,拔了许多专项钱款,因为如今朝廷不征民夫免费服役,有工程,也都是拔款雇人,做工有钱可拿,还有饭吃,在农闲之时,大家还是挺愿意参加的,更别说,好多都是基础工程,修路铺桥固堤,疏通河道沟渠,本就也是有利于百姓之事。

    各地的春耕已经陆续结束,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春旱等情况,也没有什么严重的春寒之类的事情,春耕顺利。

    而四边也还算是安稳。

    虽然也有岭南的罗窦洞蛮又开始做乱,抗拒朝廷推行的编户齐民,拒绝派官和征税,但冯盎一人就把这场突然爆发,迅速席卷了数州,加入的溪垌俚僚达数万人的叛乱给讨平了。

    砍了一些蛮子,把一些人贬做了奴隶,又趁势新设置了十几个县,然后户籍新增了两万多户,增加了十来万人口,这事也就平了,朝廷都用不着调兵。甚至广州大都督府那边,连动员都不需要。

    虽然听说岭南的俚僚蛮还是很不服,尤其是在海南岛上和岭南的深山里,蛮子们还想反抗,但起码暂时是安定的。

    西域那边,肆叶护暂时很嚣张,有些不把大唐放在眼里。

    好在现在伊吾、高昌、欲谷设、契苾几支势力都已经完全倒入大唐这边,不管肆叶护闹的多凶,反正也还是在西域闹,暂时影响不到大唐,虽然对丝路有些影响,但也只是暂时的。

    朝廷派去西域册封泥孰的鸿胪寺官员已经带着诏敕出发上路了。

    而秦琅先前主持的对海东四国的策略,正在发酵生效,新罗国金德曼公主在大唐的强力支持下,正式即国王之位,而高句丽在朝拜大唐得到了友好态度后,也终于从北线调兵南下,趁新罗国新旧交替之际,发兵南征新罗。

    高句丽发军五万,剑指娘臂城,几年前新罗大将金舒玄与儿子金庾信率军突袭夺下此要地,这次高句丽誓要夺回娘臂城,并一直打到汉江流域去。

    百济和倭国此时也联盟出兵,一起向新罗发难,虽然百济和高句丽未正式结盟,可双方却配合默契,大有一起夹击灭亡新罗,然后瓜分其地的意思。

    倭国向半岛上任那的剩余据点,派出了两万远征军,意图恢复任那属地。

    而此时在长安得到大唐册封的伽倻国王也带着一群弁韩部落贵族遗民,乘坐大唐的船只,满载着武器装备等杀回去,加入了这混战之中。

    一时间,现在朝鲜半岛是烽烟四起,杀声遍地。

    殿上。

    秦琅摊开自己的本子,再次开始完善自己的府兵制改革之法,宰相们认真商议,各抒已见,而皇太子承乾,坐在上首,听着听着却走神了。

    满脑子里尽是裴涛奴的身影,初经人事的雏儿,想着想着不由的又是一柱掣天,呼吸也变的急促起来。

    嘴干舌燥的承乾,恨不得马上结束议事,然后赶去与裴涛奴相会,什么海东四国,什么伽倻,什么西域,什么肆叶护可汗,他现在对这些一点也没兴趣了。

第688章 臂生金龙

    皇帝在骊山温泉宫乐不思蜀,而皇太子承乾初试**也是沉醉温柔乡中,朝中事务在政事堂与东宫的联合执政下,倒也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贞观五年的夏天悄悄到来,一片安祥。

    秦琅整天忙着在拟兵制改革之事,偶尔也去秘密视察一下终南山里的火器监,看看火器研究进展,检阅一下神机营。

    这一日,秦琅在终南山观看火炮试射,结果千斤重的铜炮居然炸膛,秦琅虽站的较远,也被掀翻在地,虽无大碍却也是受了些轻伤。回到京师之后,第二天却是发起烧来。

    承乾听闻,赶紧亲自驾临平康坊卫国公府中探望。

    “老师可是遇刺?怎么受了外伤?”

    火器监现在一直是大唐顶级机密,就算政事堂宰相们也只有部份人知道点大概,连太子承乾先前也一直不知情。

    秦琅的样子确实狼狈,身上有许多小外伤,火炮爆炸,威力惊人,这还只是被爆炸掀起的沙石等击伤,当时的炮手,一整个炮组十人,直接就没了一半,其余的也都重伤,另外还造成了十几人的重伤。

    秦琅还受了些震伤,此时又发起烧来,整个人浑身滚烫,连喘气都觉得内脏疼痛,御医们也来看过,也只是让静心修养。

    “长安之地,谁敢行刺当朝相公呢,我只是遇到点小意外。”

    秦琅也没打算再瞒着承乾,干脆简单的说了下终南山里的朝廷机密。

    “火器监,神机营?”

    “殿下之前应当见过我的三眼铳?这便是火器监秘密打造的火器神机三眼铳了,神机营便是专门装备火器作战的兵马,暂时只有三千人,有火炮、火铳、火箭、火雷等,我这次是在观看新火炮试射时出了意外,火炮爆炸。”

    ······

    承乾让东宫带来的司药局的医官帮秦琅又诊治了一番,确认外伤是小事,主要还是内脏受到了震伤。

    “应无大碍,静心修养,卧床静养,近期不要有剧烈运动。”

    “百天内不要骑马射箭打球,最好是以静卧休养为主。”

    医官开了张药方,帮助调养脏腑,理顺经脉。

    “殿下,臣暂时不能辅佐殿下摄政了,得请个病假,休养百日。”秦琅勉强笑着说道,可一笑,又牵动身上伤势。

    “老师请安心在家休养,回头我从宫里调取最好的药材送来。”

    “用不着御药,臣这其实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普通调理就好,臣这身子也结实着呢,再说臣家这些年也有开始经营医馆和生药铺子,各种各样的药材,臣也不缺。”

    承乾看着平日里龙精虎猛,还总带着些狐狸般狡猾的老师,今日这般虚弱,心里不由的一阵阵心疼。

    两人年纪只相差十岁,秦琅甚至还是他未来妹夫,可五六年的相处,从孩童到如今元服成人,承乾确实是得秦琅一路教导长大的,对他也是天然的亲近。

    秦琅跟承乾交待了一些事情,也就是朝中事务多听相公们的,态度谦卑一些,有空也跟孔颖达陆德明他们读读书,书还是要读的。于志宁等若是还经常烦扰,也不要跟他们起冲突,该有的礼貌还得有,但不一定就真的全得听。

    说的对的听,说不对的表面应下就行了。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通,秦琅也有些累了,便让承乾回去。

    等人都走了,秦琅躺床上,也有些郁闷,难得去一次终南山,结果还出事了,那红衣大炮看来是真不成了,加上这次已经出事许多次了,每次耗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研究,结果最后试炮时总出问题。

    看来现在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制造这等大炮,三十六斤的虎蹲炮应当就是极限了。

    也是自己有些心急了,若是多给些时间,有个一二十年,应当能够研究出既轻便又威力大的火炮的,不过火炮若要能发挥大作用,首先还是得要规模化列装。而这不仅需要能够建造出强力火炮,还要求铜铁冶炼的产能能够跟的上,毕竟这些大炮需要耗费大量的铜管铁弹。更不用说,火炮这东西早期准头很差,要想把精度提升,还得涉及到几何学,得再搞出一套专门的火炮瞄准工具,得提升数学,这是一个很系统的玩意。

    而硫磺、硝石、铅等火药原料的消耗也是惊人的,都要在现有规模上几十倍数百倍的提升产能。

    否则,那么火器监和神机营,便不过是一支样子货,在任何时代,武器装备的革新都能带来战术的革新,但是新装备必须得能够量产和规模化列装,这就要求性价比得高,成本便宜,制造容易,能大规模列装和补充。

    相比起来,虎蹲炮本质上来说,应当是属于臼炮一种,这种炮也算是曲射炮,口径巨大,炮身短小,使的其能发射巨石弹,却不易炸膛,缺点是这种短小炮身没啥精度可言。虎蹲炮算是从臼炮中改良的一个综合产物,炮管略微加长,口径减小,能曲射,适合霰弹,精度提高了些,但与平射的长炮、加农炮又完全不是一种武器。

    差是差了点,先将就着用吧,让武器监暂停长炮的试射,先慢慢来。可以转往臼炮上研究,虽然这种炮笨重了点,精度缺了点,可如果用来做攻城炮,或是放在城上做要塞炮防守,倒也不错,精度再差,可如果打那种不会动的城墙,或是对着密集的军队轰击,也应当还是有威慑力的。

    想搞野战火炮,现在还比较难,不急。

    ·······

    东宫。

    承乾回到东宫后,便立马召来太子家令,让他派人四处寻医问药,要为老师医治好伤势。

    秦琅受伤的消息通报了政事堂,但也只是以骑马坠落通报相公们,真正的原因还是保密的。

    秦琅之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东宫要为秦琅寻医问药,还颁下重赏,东宫上下自然就一起行动起来。

    一时间,倒是各方献药,甚至请来了许多京畿游医,找到了许多偏方。

    更有甚者,还有人找到了许多术士。

    本来在先前,朝廷已经全面打击整顿过士术了,对于寺观僧道,朝廷还是有所保留,全面留了那么两万左右的僧尼道士,可对于方术之士,朝廷却是坚决打击,毫不留情。

    只是近两年,方家术士却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长安城里也渐渐又有一些术士在悄悄的行走,关键还是在于有贵族勋戚相信他们,让他们有了生存的空间。

    东宫寻医问药,结果还真就有些东宫官属为了能够得到太子赏识,甚至是借机攀附上卫国公秦琅,于是就向太子举荐术士了。

    “长安西华观道士秦英,臂生金龙,能医百病。”

    一名东宫吏向太子道。

    “臂生金龙?”承乾大为惊讶。

    “是的,秦道士修道有成,臂生金龙,有求医者则伸出龙头,流出水来,饮后便包治百病,京中求上门治好者无数,信者众多,长安称赞。”

    “还有此等事情?”承乾年轻不懂事,也没去深思,“你去西华观请这秦道士来,若真能医治好卫公之病,孤重重有赏赐。”

    这名吏员立即退下,赶紧去西华观寻臂生金龙的秦道士了。

    其它人见状,也越发动了心思。

    马上又有也跟着向太子说,“殿下,长安崇圣观内今年突然地下涌出一泉,十分神奇。当时泉自地下涌出,许多人都去围观。有一盲人也跟着去凑热闹,结果被挤入泉水中,结果被人救起后,回家不过九日,居然说梦见金仙,然后其目日渐好转,渐能视物,月余,乃如常人。”

    “又有一跛足人听闻后,求取泉水而饮,连饮三十六日,其疾竟全愈,已能健步如飞!”

    “还有此事?”

    “还有许多百姓,都称曾见过泉水中有一只老黄蛤蟆,乍出乍没,人都称那就是金蟾仙。”

    这只黄蛤蟆越发让这口泉水神灵无比,因为古人把蛤蟆也称蟾蜍,自古以来与嫦娥得不死药奔月传说相关,抱朴子里还把蛤蟆列为长生不老药五芝之一,称为肉芝,内芝者,谓万岁蟾蜍。

    因此,如今这口泉已经被称为肉芝泉,长生不老泉,长安民众趋之若鹜。

    崇圣观道士韦灵符于是也凭这口灵泉而被众月捧月,他也自称能沟通金蟾仙,说不老泉水能治一般疾病,而一些重症难疾,则需召唤金蟾仙,以金蟾仙吐出的金蟾汁兑仙泉水,便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

    于是乎,西华观的秦英道士,崇圣观里的韦灵符道士,一时间都成为了长安最有名的得道大师。

    还有一个先前被还俗的道士朱灵感,自称能炼金丹,丹医百病,可助长生,也在长安小有名气。

    “立马去请来!”承乾听说这些人如此了得神奇,赶紧让人去请,还赐下金银绢帛。

    卫国公府。

    秦琅躺在床上有些无聊的在看书,听到张超的禀报,不由的哼了一声。

    “臂生金龙,金蟾仙泉,长生丹药?真是好大的胆子,都敢骗到东宫和我的太上来了。”

    “我去把他们赶出去!”张超道。

    “等下,既然太子请他们来了,总得见一见他们的神奇才是!”

第689章 称心分桃

    秦琅坐着自己亲自设计,由秦氏木业首席匠师亲自打造的轮椅,由张超推着来到前厅。

    世人多愚昧,容易上当受骗,可竟然敢骗到东宫和他头上来,那就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不管是什么臂生金龙还是金蟾仙泉,秦琅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不过是骗术罢了。

    这年头,高级点的骗子号称神仙方士,低级点的骗子便是江湖术士了,再低点的那直接就是街头骗子。

    但他们共同的特点,便是以一些障人的手法,来达成骗人钱财的目的。

    “称心拜见卫公!”

    一个俊秀少年进来,向秦琅行礼,真是翩翩美少年,长的俊秀帅气,一张嘴也是谈吐清晰,声音好听。尤其是那张脸,剑眉星目玉面红唇,不是那声音,倒还以为是个女扮男装的美人。

    秦琅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可是听到他自报身份,秦琅却眉头皱了起来。

    “你叫什么名?”

    “奴婢称心。”

    “称心?”确认就是这个名字后,秦琅知道自己遇上谁了。“你为何来此?”

    “奴婢是奉太子殿下令,送几位大师前来,为卫公治伤。”

    望着这若放到后世,都能迷到万千少女的家伙,秦琅只得感叹,有些人确实生来就是一张好皮囊,这衣袍穿在身上,真跟古代言情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男女通杀啊。

    “我在东宫怎么没有见过你?”

    “奴婢原是太常寺的乐童,得太子殿下赏识,调到东宫舒服殿下。”称心言语间,倒有股子得意感。

    秦琅再次皱眉,想不到这称心已经到承乾身边了,看这言语,只怕在承乾身边很得宠,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了。不过看之前的情况,承乾现在跟裴氏正如漆似胶一般,应当暂时还没这称心什么事,可能仅仅只是觉得这家伙顺眼,留在身边罢。

    “那什么大师呢,叫上来,本相倒想瞧瞧他们的大能!”

    谎言总是伴随着疾病,因为疾病威胁之下,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不免病急乱投医,偏听偏信,到处抓救命稻草,给了那些骗子们可乘之机。

    骗术面前,人人平等,就连始皇帝都一样被方士们欺骗,虽然最后焚书坑术士,但也被骗的不轻,了得如汉武大帝,一生也被方士们处处坑,曾经还被骗的把公主都嫁给方士,给方士封侯,身佩四印。

    始皇帝想长生不老,汉武帝想见仙人。

    据说徐福也是一个很厉害的方士,他编造蓬莱山海神嫌弃始皇帝礼薄,不肯给仙药的故事,然后始皇帝给他三千童男童女,资之五谷和百工而行,结果徐福卷款而逃。

    始皇帝和汉武帝他们不是不聪明,只是也有各自的执着,对于某些东西的执着需求,让他们甘心被摆布,用合理的理由解释并掩饰自我伤害。神仙方士们都是极高明的骗子,他们会提前设置好失败的理由,从而推诿责任。比如始皇帝时另一方士卢生,他为始皇帝寻长生不老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恬谈,二是愿上所居勿令人知晓,一旦行踪被人知晓,则真人不见,仙药不得。

    始皇帝对于长生不老孜孜不倦的追求,忍受了一个又一个方士的欺骗,最后忍耐力用尽,终究是愤怒的下令焚书坑儒,坑杀那些一次次欺骗他且还没来的及逃走的术士们。

    汉武帝也是在被术师们一次次坑骗后,最后杀了那个他曾经相信万分尚公主赐侯爵的家伙。

    连始皇帝和汉武帝这样的了得皇帝都会被欺骗,民间百姓就更可想而知了。

    百姓们不会想长生不老,大多数人更多的还是希望医治疾病,于是就有太多的骗子打着能治病的旗号行使骗术。

    汉末张角,便是用符水治病行骗,最后骗的无数人加入黄巾军,最终发起叛乱。

    从汉末到三国,对于符水、圣水的过份崇拜迷信,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那个时期战乱频繁,疫病横行,百姓绝望之下也只能寻求这些了。

    “崇圣观韦灵符,如今把那所谓灵泉圣水卖到了每斗三贯,日进斗金。”

    “西华观的秦英,金龙吐水,每次都收万钱。”

    秦琅听完手下打听来的消息,不屑的轻笑了几声,一切如他所料,骗子们的目的不外乎是钱财,那些顶级的神仙方士,则可能还想骗官骗爵。

    “先请那位能臂生金龙的秦英进来。”

    秦英一身道袍,手执一杆拂尘,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见了秦琅,居然也只是打了个揖而已。

    “听说道长能臂生金龙,金龙吐水,可包治百病?”

    “心诚则灵!”

    秦英很装逼的回答道。

    秦琅听完,却只是忍不住哈哈而笑,高明,这个道士看来确实有些道行。不管他用的什么骗术弄出来个臂生金龙的把戏,可归根到底,还是得看疗效。而世上不可能真有那么神奇的东西,所以这必然是假。

    一旦百姓若是看病治不好,那这骗术自然也就破了。

    于是这家伙还知道加个前提条件,心诚则灵。你信我,心虔诚,那么就能药到病除,若是心不诚,药石无效,你不能怪我。

    好多百姓就是被这个忽悠的。

    “那便请道长为我请金龙吐水吧!”秦琅道。

    秦英装模作样的来到秦琅面前,先是挥着拂尘东挥西舞念念有词半天,倒跟个跳大神的一样,最后大喝一声,左手一甩,然后居然真有个金色的龙头从袖中露出。

    他念念有词。

    “疾疾如律令,去!”

    龙头中忽然便流出一股水来,带着股子清凉的味道,注入了秦英右手的瓷瓶中。

    片刻,瓷器里就接了差不多一瓶符水。

    秦英左手又一甩,那金龙又消失不见了。

    “卫相公,请!”

    秦琅看着那只瓷瓶,却只是呵呵一笑。

    “张超!”

    张超早就在那里盯着这所谓的大师了,刚才秦英的表现,还真引的厅中众人都目瞪口呆,惊讶万分。

    “给我将此骗子拿下。”

    众人大惊。

    可厅外已经涌入一队秦琅亲兵,不由分说就把那秦英按倒在地。

    “将他衣服扒下。”

    秦英奋力挣扎反抗,可秦家亲兵却不理会。

    “咦!”

    惊呼声四起,刚才还钦佩秦大仙请龙神通的众人,惊讶的发现,当秦英的道袍被脱下后,左臂居然有个小机关。

    原来此人以一个铜制金龙头藏于袖中,绑在左手臂上,以羊肠装蜜水,接在龙头上。羊肠缠在胳膊上藏在袖中,有人求医,他便先假装画符行令,一通动作,其实是在掩饰他的小机关。

    趁机摆弄机关,龙头出水,神龙赐药。

    龙头和羊肠被扯下,里面盛的蜜水也都曝光。

    这下谁都看的出来,这所谓的臂生金龙是啥玩意了。

    骗子!

    “秦英,你既为西华观在籍道士,何故敢起这坏心,还敢骗到东宫和本相头上?”

    秦英面色惨白,磕头如捣蒜,哪还有半分仙风道骨。

    这道时间,他凭此骗术,敛财无数,随着信徒的增多,甚至都飘飘然起来,于是这次东宫求医,他居然还想借机上位,想要谋个官爵当当。

    谁知道被秦琅一眼识破。

    “来人,将此妖道绑了游街示众,将他这金龙头、羊肠和蜜水也都绑他身上,敲锣打鼓好好警醒一下世人。”

    “给京兆府传令,派人立即查抄西华观,即日起取缔封禁西华观,观中道人皆为秦英同党,全都治罪流放陇右,所有道观产业和秦英等在外私产,一律没收充公!”

    “秦英游街三日,然后当街杖毙!”

    秦琅毫不客气的下令,敢骗到他头上,那下场绝不会好。

    “饶命,相爷饶命,贫道再也不敢了。”

    秦琅冷哼一声,“告诉我,除了心诚则灵这话,你还用什么法子蒙骗世人?”

    秦英竹筒倒豆子一般,再不敢有半句隐瞒,实话实说,“我每次行骗前,会说心诚则灵,然后施水之后,又会告诉他们,出外若有人问治疗是否有效,则回答有效,若回答无效就真的无效了。”

    无数花重金求金龙符水的患者,在这信则灵,和说无效就真无效的骗术下被摆布,真实的信息交流完全阻断,甘心情愿的刷好好评。

    不得不说这家伙很厉害,事先造势,制造从造心理,然后又搞出这种手段,造成患者之间真实信息隔绝。

    就跟后世网购平台上有的店家一样,先搞许多精美的商品包装图片和视频,到处打广告宣传,然后刷订单刷好评。等有不知情的人购买后发现东西不对劲,结果他们说给你五块红包返现,你刷个好评吧。

    许多人一想,退了还要运费,干脆认栽吧,拿了这五块钱了事。

    结果后面的人一看评价,都是好评,销量还这么好,广告又漂亮,买,全跟着上当了。

    称心看着被拖下去的秦英,转头正好遇上秦琅望来的目光,不由的有些没了精神,不安的道,“没想到此贼居然是个骗子,殿下也被他骗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44/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贞观俗人》为转载作品,贞观俗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俗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俗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俗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俗人介绍:
离玄武门之变只有三天了,秦琼却打算做个国之纯臣不参与其中,秦琅高呼这不是坑他吗?送上门的从龙之功怎么能不要,等事成之后再功成身退也不迟。到那时,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贞观俗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俗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俗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