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72章 臣子之极!

    朱瞻基一想,大概也就只能这样了。

    如果黄昏有方法能彻底解决二叔朱高煦对父亲太子位置的威胁,自然是好事,相比宁德那边二伯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关系未来的大事。

    但朱瞻基离开黄府后,去了一趟太子东宫,把事情经过这么一说,朱高炽就看透了朱瞻基和黄昏这一场谈论的本质。

    没奈何的道:“瞻基啊瞻基,你说你提那时代集团屯粮的事情作甚,这些东西你以为黄昏他不知道,他都看在眼里,自然要承我们的人情,你其实稍微再说几句福建宁德那边的困窘之局,黄昏就会同意想去福建宁德,再去顺天的,结果你倒好,说咱们父子帮了他的忙,这不是施恩挟报么,而且因为黄昏身份的特殊性,在他耳里听来,这不是让他还人情,其实是在威胁他,他自然不会配合了,你觉得咱们的镇西公是个会被威胁住的主?”

    听父亲这么一分析,朱瞻基才悚然动容,“是孩儿孟浪了。”

    朱高炽挥挥手,“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既然徐妙锦那么说,黄昏又继续请你坐下,还说愿意去让藩王只是藩王,那就说明他醒悟过来,误会你的意思了,所以在博弈时压了你一头,让你委屈了一番,接下来就给你一个补偿。”

    不愧是大明的仁宗。

    只从朱瞻基的叙述之中,就完美揣摩出了当时两个人的心态。

    朱瞻基愣了下,“我还要感谢他了?”

    朱高炽无语,“话不能这么说,现在黄昏一门心思想着出海,这其实对于咱们父子而言,是好事,对于大明的未来而言,我不知道你皇爷爷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认为应该是好事,至于说什么万一黄昏去海外建立了一个王国,会不会在将来威胁大明,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当然,还是要看黄昏在海外建国之后,用什么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的理念。”

    朱瞻基颇感意外,“您是支持黄昏去海外的?”

    朱高炽沉默了一阵,“不支持能怎么办,让黄昏留在大明,然后功高震主,你爹我没信心压住黄昏,那么你有信心吗?”

    朱瞻基轻笑一声,“孩儿有!”

    朱高炽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有心气的好的,不过要面对现实,天子想收拾一个臣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这个臣子有钱,有人,还有名望的时候,天子要动他,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这么说吧,咱们大明现在很有钱,国泰民安,但是如果你将来章江山的时候,发现要收拾黄昏也不是不可以,但黄昏如果破釜沉舟的话,你就算能收拾黄昏,大明也会变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从盛世风光跌入黑暗深渊,到时候漠北脱离掌控,中南半岛脱离掌控,外忧内患之下,不仅难以恢复盛世风光,甚至还有灭国的风险,你会不会对黄昏动手?”

    朱瞻基犹豫了,“您呢?”

    朱高炽想都不想,“我当然不会。”

    朱瞻基沉默哦了一阵,“那孩儿也不会。”

    恰好太子妃张氏带着宫女进来,给两父子端了两碗清心莲子羹,朱高炽接过之后喝了几口,放下茶盏,看了一眼太子妃张氏。

    张氏立即让宫女退下。

    朱高炽这才道:“我知道你还担心一个事情,黄昏去海外的话,会带走大量的粮食,甚至有可能在初期连钢铁这些都要运送到海外去,除此之外,还会带走近百万的人口,以及数以亿计的金银,而不是数以亿计的宝钞。”

    朱瞻基道:“孩儿就是担心这事。”

    黄昏去海外建国,初期需要大量的钢铁和粮食,要想迅速让他在海外的王国走上正轨,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大明这边搬过去大量的物资。

    又道:“而且孩儿还担心黄昏会把时代集团全部换成金银,那就不是一两亿金银这么简单了,至少十多亿的现金,不仅如此,如果他把时代集团全部搬走的话,那么时代军工、化工、银行等各个部门的精锐人才,他都会带走,到时候我们又如何发展?”

    朱高炽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乐道:“你觉得可能么,黄昏去海外建国的话,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用钱的地方还多,他还希望时代集团给他继续赚钱,所以根本不可能把时代集团全部带走,另外,你可能还不知道,别说时代集团的那些人才了,就时代化工的魏姿虚,都差点不愿意跟随黄昏去海外,那么你认为其他人又有多少愿意背井离乡?”

    顿了一下,“我倒是觉得明教有可能会走很多,倒也算是好事,黄昏最好是把明教全部带到海外去,也省了咱们一个忧心。”

    一席话让朱瞻基醍醐灌顶。

    恍然大悟。

    问问,“皇爷爷也是这么想的?”

    朱高炽摇头,“我不知道,不过你爷爷都没制止黄昏,甚至还让兵部和工部配合,同意和时代集团洽谈卖一些宝船给他们,福建宁德的事情,也同意由黄昏配合你全权处理,显然你皇爷爷也盼望着咱们的镇西公早些滚出大明去。”

    天子嘛,都有个尿性,尤其是对有功高盖主悬疑的人,那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只不过黄昏如今尾大不掉,而且黄昏也一直在给父皇惊喜,从火器到泰山号,从自行车到火车到钢铁战舰,谁也不知道黄昏还会给大明造出什么国之利器来。

    所以也舍不得对黄昏动手。

    朱瞻基长叹了口气,“说句实在话,纵贯古往今来的历史,孩儿真没见过想黄昏这样的妖臣,哪怕是当年多智近乎妖的诸葛孔明,嗯,就算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诸葛孔明,都比不上咱们的大明妖臣。”

    如今三国演义已经风靡全国。

    朱高炽笑了笑,“是啊,不过不管黄昏最后解决如何,至少这十多年下来,大明在他的辅佐下,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古往今来未又之盛世!”

    如今大明版图,已不输元朝。

    国力犹在元朝之上。

    永乐四个字,将来不是和洪武做比较,很可能是直接和秦始皇比较,就冲这一点,功不可没的黄昏,就是历代臣子之极。

    正思索间,忽然一个内侍跑进来,道:“太子殿下,方才黄府来人,说请转告太孙殿下,镇西公明日和会和太孙殿下一起去福建宁德。”

    朱高炽和朱瞻基面面相觑,有些懵逼。

    黄昏这是唱的哪一出?

第1473章 太子之忧,皇位之争犹存变数

    让内侍退下,朱瞻基急忙问朱高炽,“黄昏这是什么意思?”

    朱高炽沉默了许久。

    说实在,他也不知道黄昏为什么会忽然改变主意,这不符合他要给儿子立威的初衷,难道是黄昏又想到了什么计划?

    片刻后道:“这个我真猜不透黄昏了,反正也不是坏事。”

    朱瞻基弱弱的道:“可这样的话,二叔在顺天那边有无数的机会在皇爷爷面前谗言,加上灭女真,二叔又有军功昭彰,这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朱高炽忽然笑了,“我还需要担心你二叔?”

    朱瞻基一愣,“您不担心了?”

    朱高炽笑眯眯的看着儿子,“其实吧,从黄昏在盐官镇布局,让你爹我入主东宫之后,那段时日我其实特别担心,不过后来发现个诡异的状态——你皇爷爷虽然一直不喜欢我,更喜欢你二叔和三叔,其实只要你二叔和三叔抓住重点,多针对我布局的话,这东宫位置还真不一定能坐稳,哪怕为父有朝臣相助,可一样架不住你皇爷爷的一句话。”

    朱瞻基急忙配合的问道:“那二叔和三叔到底走错了哪一步?”

    朱高炽笑道:“因为黄昏太过于耀眼,又和纪纲不对付,偏生老二和老三一直想拉拢纪纲,所以黄昏在接连杀了庞瑛和赵曦两任北镇抚司镇抚使之后,黄昏在你二叔和三叔眼里,就成了一团明亮的火光,也让你二叔和三叔误以为黄昏是支持我的,当然,我和黄昏之间从无盟约,但黄昏做的所有事,确实太像太子党了。”

    太子妃张氏也道:“是啊,我都一度以为,殿下和黄昏之间有秘密盟约,恐怕不止是赵王和汉王这么想,陛下也是这么想的罢。”

    朱高炽点头,“天下人都这么想的!”

    继续道:“因为黄昏太过于耀眼,所以你二叔和三叔,之前就一直可劲儿想法扳倒黄昏,结果呢……结果他们没扳倒黄昏,也忽略了我,导致为父在兼国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朝臣的信任,如今的大明天下,朝野之间,除了还在支持老二的臣子,恐怕没有多少人不支持我了。”

    朱瞻基恍然大悟,“所以现在二叔已经无法再威胁到您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点头,又摇头,“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陛下如今年事已高,你二叔整日里在顺天那边,咱们一家远在应天,万一出个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咱们应对不好的话,会很麻烦,一不小心,咱们就要输掉全局。”

    所以才想让太孙朱瞻基赶紧去顺天。

    但福建宁德的事情不完美解决掉,朱瞻基去了顺天也要挨骂,所以朱高炽和朱瞻基才想着让黄昏赶紧回福建宁德。

    朱瞻基略有愁闷,“您被困在应天监国,而孩儿也必须得去福建宁德,现在看来,其实黄昏去顺天挺好,还是孩儿短见了。”

    朱高炽摇头,“此事好坏参半,你也不用过虑。”

    朱高炽心里其实略有焦急。

    但是不能把这焦急情绪带给家人——朱高炽的焦急来自于朱棣的压力,顺天那边,本来就修了皇城,如今母后宾天,父皇打了女真后,根本不愿意回应天了。

    而顺天行部最近在急速扩大,不少政令都从顺天那边颁发,应天这边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这恐怕是父皇迁都的前兆。

    现在朱高炽就怕父皇一直让他在应天。

    这是个大危险!

    说句难听点的话,朱高炽不认为父皇那饱经沙场的身体还能熬多少年,而朱高炽却知道自己应该熬不了几年了。

    万一自己先走,朱高煦又在顺天,而朱瞻基到了顺天的话,如果没有黄昏辅佐,太孙如此年轻,经验不够丰富,很可能要输给朱高煦。

    尽管父皇非常喜欢朱瞻基。

    但万一他走得突然的话,后事就由不得父皇做主了,关键是那时候黄昏很可能已经出海,所以朱高炽内心其实也焦虑。

    他现在还有点侥幸,那就是父皇不会愿意看见靖难重蹈覆辙,他如果要确保这个状况不会出现,保证太孙的登基安稳,就会在身体出现状况之前,先把朱高煦的獠牙取了。

    但事情就怕万一。

    想到这,朱高炽对朱瞻基道:“你去了福建宁德后,然后和黄昏一起北上顺天,这期间要和黄昏打好关系,甚至要说服你皇爷爷,在你没登基之前,不能让黄昏出海,当然,你也可以说服黄昏,因为黄昏也知道,如果你二叔登基,他在海外的国家就别想得到大明一丁点的支持。”

    朱瞻基立即应道:“孩儿知晓。”

    朱高炽不放心,叮嘱道:“但是今后和黄昏相处,你要拿捏好分寸,不妨多给他一些尊重,毕竟他以后是要出海成为一个国王……甚至可能是天子的人。”

    朱瞻基愕然,“他会称帝?”

    朱高炽笑道:“你觉得呢?”

    朱瞻基不确定的道:“大概会的罢?”

    朱高炽嗯了一声,“这不是目前需要操心的事情,具体还是要看他去海外以后对大明的态度,如果态度符合大明的利益,可以支持,如果不符合,那你就要切断对他的支持。”

    朱瞻基道:“孩儿明白了。”

    朱高炽长叹了一口气,“那你去准备一下吧,宁德那边的事情现在已经不棘手了,棘手的是你到了顺天之后,要和黄昏配合,如何让彻底取掉你二叔的獠牙,记住,如果黄昏打算说服陛下让你二叔去就藩,那就一定不能去丰饶之地,而且要限制护卫的人数,如果你二叔没去就藩,那你也千万不要去就藩,绝对绝对不要去长春就藩!另外,你要想法设法剔除掉你二叔在顺天皇宫的耳目。”

    朱瞻基出了一身冷汗,“二叔不是对您没有威胁了么,为何要如此紧张?”

    朱高炽沉默了一阵,“威胁不到我了,但是可以威胁你啊。”

    我还能活几年?

    看这状况,你爹我大概是活不过你爷爷了,搞不好你爹这个太子,会一直在应天,直到迁都全部完成,而迁都是要历经多年,甚至十多年才能完成。

    不妨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摩,搞不好父皇就喜欢自己累得无法处理政事后,身体卧床不起,然后直接把皇位传给朱瞻基。

第1474章 交通大动脉

    朱瞻基一阵懵逼,“威胁不到您,威胁孩儿?”

    瞬间又懂了。

    朱瞻基立即自信睥睨起来,“我虽然不如皇爷爷的英勇神武,也不如您的德高仁厚,但自认远胜于二伯,岂能重蹈覆辙。”

    朱高炽有点惓了,“那便好。”

    对太子妃张氏道:“你带瞻基去收拾行李,明晨和黄昏一起去福建宁德,嗯,多带一些驱蚊虫的,沿途要经过重林层瘴之地,多蚁虫。”

    ……

    ……

    从应天到福建宁德,如果是以往,最快的路线当然是应天到徽州,然后到衢州,再直接抵达宁德,不过随着南北官道国内段的竣工,最快路线已经有所改变。

    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官道,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

    从应天出发,经过由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曹州、归德、宿州、亳州,抵达应天,又从应天出发,分两路,一路是从和州、安庆、江州、南康、临江、吉安、郴州,在郴州有一条去往广州的大官道,主道继续从郴州到连州、昭州、平乐、柳州、田州,进入交趾境内的广源州。

    应天的另一条干道,则是从应天出发,经杭州、建德、处州、福州,抵达泉州。

    从中可以看出,官道主要是还是辐射江南地区。

    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沿海地区的官道修得最快——也比较好修,毕竟地势平缓一些。

    国内的官道已经初具规模。

    所以现在从应天到顺天或者从应天去广州泉州,其实时间节省了大半出来,哪怕是马车都能日行一两百公里。

    嗯,随着黄昏的时代集团推行“米”这个单位距离,早些年工部那边调派人手,又征询黄昏的意见,如今统一了一个距离单位:公里。

    按照一千米一公里。

    这个很快就被百姓接受,因为确实更简单直接。

    不像以前丈量。

    丈下面更细的是尺和寸,再就没法细化了,而新的长度单位,米下面是分米,分米下是厘米,厘米下是毫米。

    非常细致。

    这个细化其实主要是为工业服务。

    毕竟工业生产,尤其是一些零部件,有时候需要精细到毫米。

    扯远了,此次去副将宁德,黄昏没打算一路坐马车,当然也不会骑自行车和三轮车,太累,他选择了一个最新的交通工具。

    火车!

    火车在永乐十八年下半年,由朱高炽主持,已经正式试车,又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和准备,打算正式投入运行。

    同时运行四条线路。

    应天到顺天,应天到泉州,应天到广州,应天到广源州。

    这是四条主线。

    之后还会增开支线和短途,按照黄昏的设计,火车的运行要分货运和客运,只不过目前火车的动力还不够,货运火车还在研发之中,而且官道的轨道不够,也就是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一张运程表出来。

    所以暂时只有客运。

    黄昏这一次去福建宁德,就是火车客运的第一次运行,因为目前火车的量很少,所以只能是单边,从应天出发,沿途会在州府站停留,抵达泉州后,再泉州休息一日,第二日返程应天。

    而福建宁德,恰好就在这条道上。

    火车是由时代集团和工部一起研发,嗯,技术上以时代集团为主,资金上以工部为主,所以交通司令、工部右侍郎张本在永乐十九年成立的“大明皇家时代运输集团”算是国家和私人的合营。

    只不过由工部主打而已。

    而且在涉及国家大事时,优先供给官府需求的线路,时代集团不能有任何意见——关于此事,沈熙礼问过黄昏,黄昏表示可以同意。

    火车这个东西,靠客运是赚不了钱的。

    客运的目的,主要是拉通全国文化交融,促进经济发展,这当然要为官府的大战略让步,比如,万一交趾那边有暴乱,需要从大明北方运兵到交趾去,那么所有关于经济方面的客运和货运都要停运,优先保证大明雄师在第一时间赶到交趾去平叛。

    也因为这个原因,一条从大名出发,进入亦力把里的大官道也在修建,不过这个官道就有些难了,到关西七卫还好,可过了关西七卫进入亦力把里之后,因为地势的复杂,官道修建将会耗时多年,而且消耗的资金也是江南这边官道的数倍!

    但朱棣还是要求修建!

    一旦官道修好,对亦力把里的掌控力度,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强度。

    扯远了。

    一大早,黄昏就从睡梦中醒过来,具体来说不是正常醒过来的,是娑秋娜用嘴帮他醒过来的,黄昏看见含情脉脉的娑秋娜,头皮一阵发麻。

    来不起了来不起了。

    这样下去会猝死的。

    昨夜本来就想好好睡觉,所以一个人睡觉,哪里知道刚睡下的时候娑秋娜跑了过来,而且还穿着性感的丝绸旗袍,光滑得很。

    一时间没忍住,事后黄昏都觉得一阵心悸,差点以为自己要跪了,好在喝了些温水缓了过来。

    没办法,最近有点纵欲过度。

    准确来说,从永乐十八年到如今,这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黄昏都处于纵欲过度严重透支的状态,所以这一次去福建宁德然后再到顺天的路程,他只想带一个人。

    阿如温查斯。

    说来说去,还是阿如温查斯好,有身手,可以保护他,但在房事上有内敛,从不主动要求,但你黄昏要是有要求,她也全力配合。

    不像西域妖姬,虽然也有身手,但在房事上比较主动。

    毕竟都是练过媚术的。

    尴尬的让娑秋娜不要折腾,在娑秋娜幽怨的目光中起身穿衣服,实在受不了她那委屈的表情,只好道:“行吧行吧,你和我一起去宁德罢。”

    娑秋娜立即就笑了,小样,我都出卖色相了,还不行收拾不了你。

    她倒不是惦记着巫山**。

    她就是想去外面跑。

    去年在外面跑了大半年,大明江山的秀丽让这女子内心无比震撼,应天的不夜之繁华,已经看腻了,现在就想跟着男人全国去旅游。

第1475章 绿皮火车!

    但是,在黄昏穿越的这十九年了,事情大多往往有个但是。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娑秋娜离开房子片刻后,就带着行李来了——显然是早就收拾好了的,嗯,行李也有点多,除了换洗衣衫外,还有好几个人!

    西域妖姬里,除了怀孕的穆罕穆拉,其他人都来了。

    绯春怀孕了,没来。

    唐赛儿怀孕了,但她还是来了,又被张涟给揪了回去。

    权侑莉因为要照顾怀孕了的权昭贤,没来,徐家四妹虽然也有孕在身,但和徐妙锦一起跑过来看热闹了。

    刚住黄府还有点陌生的魏姿虚也满脸捉狭的来到了主院。

    一直在努力学习大明官话的斯涅冉娜·安诺也来了。

    黄昏顿时头大,对众家眷说道:“这一次去福建宁德,真的呆不了多久,也不会到处去玩耍,你们就别跟着凑热闹了。”

    众女都不说话,都笑吟吟的看着他。

    黄昏越发无奈,“我知道你们就是想出去疯,去吃全国各地的美食,去看全国各地的风景,当然,你们肯定也想乘坐火车,去感受新时代的乘风破浪,但是,咱们稍后行不行,这一次真的要去办正事。”

    众女还是不说话。

    黄昏无奈了。

    刚想再说点什么,发现婶儿吴李氏和张红桥带着她儿子也来到主院,而且看样子也准备好了行李,表达出来的意思很明确,她们三婆孙也要去旅游……

    黄昏还能说什么。

    拒绝谁也不能拒绝婶儿吴李氏。

    无奈的挥手,“走吧走吧,都走吧,反正现在官道平稳,锦姐姐,你去把绯春和权氏姐妹以及四妹、唐赛儿都喊上吧,大家一起去耍一趟,嗯……姿虚,你去不去,你要去的话,我给你半天时间,你去时代化工交代一下。”

    众女顿时沸然起来。

    魏姿虚眼睛一亮,“我也可以?”

    黄昏无奈,“当然啊,大家都去,你一个人不去,搞得我区别对待一样,让府里的三轮车夫送你去时代化工,速去速回。”

    话还没,就见门子进来,“大官人,太孙殿下着人来通知,说他已经去了城外的车站,等你到后,火车就开始出发。”

    黄昏猛然醒悟,我擦,忘记了朱瞻基。

    也不急,对门子道:“你找一个人去城外,告诉太孙殿下,就说咱们要下午才能出发,让他喝点小酒或者喝点茶水慢慢等我一会儿。”

    让太孙殿下等一会儿,嗯,不过也不能让太孙殿下因为此事恼怒,得早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于是又对门子道:“你亲自去一趟三元楼,带几个三轮车过去,拉一堆火锅的相关物件,直接运到城外去。”

    到时候咱们就吃着火锅坐着火车唱着歌……

    嗯,应该不会遇到麻匪。

    ……

    ……

    城外,朱瞻基一听说黄昏要下午才来,有点恚怒,好家伙,昨天就说今天出发,结果你倒好,让我大明太孙来等你。

    架子未免太大了。

    不过等到中午,发现黄府的三轮车拉了几个火锅以及一大堆的食材过来,朱瞻基又恍然大悟,难怪黄昏要说下午,感情是在准备火锅。

    倒也能接受。

    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喝着小酒,看着我老朱家的大好江山,确实是很惬意。

    下午。

    黄昏终于来了。

    朱瞻基看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头皮发麻,感情咱们的镇西公不是去福建宁德解决事情的,是带着家眷出游?

    这大夏天出个什么游!

    细细数了一下,好家伙,黄府家眷以及豆芽豆苗都全部在场不说,连唐青山张涟两口子都在,张红桥和她婆婆吴李氏以及吴与弼的儿子都在。

    这是要搬家的节奏?

    搬家?

    朱瞻基心里猛然一惊,黄昏该不是要趁这个机会将黄府搬到泉州,然后方便以后出海罢?

    这要不要阻止?

    因为黄昏一旦将家眷搬到泉州,时代集团又有宝船,万一黄昏以后做了什么事,皇爷爷就少了一个拿捏他的筹码。

    那时候黄昏可以让家眷迅速出海!

    所以朱瞻基迅速将黄昏拉到一边,问道:“你这是作甚,不是去福建宁德办事么,怎么全家老少都来了,这是要搬迁到泉州去?”

    很直白。

    黄昏哪能听不出朱瞻基的意思,也不隐瞒,“也不瞒太孙殿下了,毕竟我是要准备出海的,所以提前去泉州那边准备一个大院子,也方便以后的事情,另外,我这一家老小真的只是乘坐火车出游而已,你不要想太多,在我办理福建宁德事宜的时候,他们会去泉州买一座大院子,也就仅此而已了,等办完事情,他们还要随我一起回应天,嗯,不会去顺天。”

    但也说不准。

    搞不好这一群女子还要跑关西七卫那边去耍一趟——如果有火车的话,毕竟众多家眷都是没见过世面的,能去看看边陲风光,岂能不心动。

    朱瞻基嘿了一声,“那就好。”

    压低声音,“你要真把家搬到泉州去,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给陛下说。”

    黄昏耸耸肩,“这事说不说,陛下都有先见,另外,其实陛下也不会担心这事,毕竟随着我决意出海,我和陛下之间的矛盾,已经迎刃而解了。”

    也就是说,在自己开始布局出海的事情后,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的可能性,已经无限度的降低,基本上不存在矛盾了。

    唯一的矛盾是迁民和钱财方面的,而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

    朱瞻基长出了口气,“出发?”

    黄昏嗯了一声,“出发。”

    这一次去福建宁德,也是大明皇家时代运输集团在应天——泉州这条客运线上的第一次运行,原本是要卖票给众多商贾的,不过朱瞻基提前几天打了招呼,所以成了专列。

    只坐黄昏和朱瞻基,以及太孙的亲卫队。

    然而现在这个状况下,亲卫队已经没有位置了,朱瞻基和黄昏简单商量了一下,缩减了随身亲卫队的人数,只带一标人跟车,其余全程骑马跟随。

    火车可以昼夜奔驰,亲卫队骑军很大概率要被落下。

    不过第一次客运,时间不是问题。

    主要是查证这个客运行程是否合理,已经寻找它的优缺点,所以黄昏和朱瞻基短暂商量后,觉得可以慢慢去福建宁德。

第1476章 旅途漫漫

    这是大明,也是整个人类史上第一辆蒸汽火车,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完全体,一个是它的动力,只能拉动四节车厢,另一个则是它的车轮比较单薄,而铺设在地上的轨道也比较浅,这就注定它达不到真正火车的速度。

    不过在自重下还是能保持很好的平稳性,一个小时大概能跑个五六十公里。

    看路况。

    第一辆火车,原本是命名永乐号。

    朱棣也同意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事情——试车之后,朱高炽上奏顺天,请求朱棣赐名,朱棣想了许久没想到,让行部官员上奏。

    行部列了好几个名字,一个最大胆的侍郎,竟然奏说可名永乐。

    当时顺天的乾清殿里就鸦雀无声。

    这不是找死么。

    永乐是什么,是陛下的年号,你拿起来给一辆火车命名,这是在践踏帝威啊——然而朱棣竟然没有勃然大怒,沉默了一阵说永乐号啊,和泰山号差不多的感觉,挺好,以后朕专用的火车,就名为永乐号,应天那边第一辆火车,还是换一个比较好。

    于是从众多建议中,选择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明天号。

    明天,就是明天,也是希望。

    明天,大明之天,天下之明。

    怎么理解都可以。

    坐在明天号上,浓烟滚滚,脚下传来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声,看着窗外风景向后面倒飞而去,朱瞻基的情绪高昂至极。

    今天是火车第一次客运。

    明天,从应天到广州的火车,以及从应天到顺天的火车会同时出发——在试车之后,大明皇家时代运输集团倾尽全力,又打造了两辆火车。

    一辆为国内南北服务,从应天到顺天运行。

    叫纵横号。

    另外一辆为海外贸易服务,从应天到广州的叫四海号。

    还有一辆正在打造,从应天到交趾广源济,准备叫五湖号,大概还要等一两月才能开通运行。

    朱瞻基从没想过,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出行不再靠马。

    而是一个钢铁怪兽。

    关键是速度比最快最好的骏马还要快!

    火车四节车厢,其实坐不了多少人,朱瞻基一标亲卫队,分别在第一节和第四节车厢,一节车厢二十五人,略有宽敞。

    当然,也宽敞不到哪里去。

    黄府的行礼全部在这两个车厢里放着,之所以亲卫队分到前后车厢,是为安全着想,毕竟此去福建宁德,万一走漏了丰盛,进入福建后被愚忠朱允炆的人知晓,来刺杀太孙的话,还是存在风险。

    火车上有一标亲卫队,还有一百五十人骑马跟在火车后面。

    这安保力量无惧麻匪。

    第二三节车厢,就是黄府众人的天地——因为没打算昼夜驰骋,所以也没设置卧铺,不过后续运行的火车,会设置卧铺。

    高端vip待遇,三节车厢都是卧铺,一张票价五百两。

    摆明了宰客。

    因为现在火车数量少,没想过针对百姓客户,主要是商贾和权贵,所以价格不亲民,但服务是很亲民的,明天开的两列火车,服务员都是清一色美女。

    嗯,从青楼里买回来的。

    当然,严禁她们在火车上做生意,影响形象嘛,一旦发现,男女双方都进大牢里去呆着——火车属于工部,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虽然二三节车厢是黄府众人的天地,不过阶层也很分明。

    黄昏和朱瞻基坐在第二节车厢的首位。

    隔了两排,才是徐妙锦和宝庆的位置,然后是娑秋娜和徐家四妹的位置,然后是吴李氏和唐赛儿,然后是魏姿虚、张涟和张红桥,其后往下排,分别是绯春、权氏姐妹、阿如温查斯等……

    和朱瞻基一样,黄府的众多女眷也雀跃得很,坐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着新鲜,连徐妙锦看着眼前风光一路飞驰,都开怀起来,卸去大妇该有的内敛,和一众女眷有说有笑。

    唐青山是男子,而且是明教教主,所以和黄昏等人坐在一起。

    桌子上摆放着茶水点心。

    黄昏穿着中裤和短袖,一点也不像个封建时代的人,更像个后世宅男出门坐绿皮火车去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此刻慢条斯理的吃着西瓜,虽然火车速度不慢,但因为开窗,车上放冰块也没效果,索性也没脱了裤子放屁。

    是以有些热。

    不过西瓜水果倒是冰冻了的,解暑不少。

    朱瞻基喝了口凉茶,看着坐在他对面的黄昏和唐青山,叹了口气,“谁能料到,我堂堂大明太孙,竟然有一天能和明教教主坐在一起饮茶看风景。”

    唐青山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习惯了。

    早些年明教一直被朱元璋压着,和白莲社一样的待遇,也就黄昏崛起之后,用明教做文章,这才让明教走出了一条新路。

    黄昏笑道:“我也没想过,我这一生竟然有幸和大明的永乐陛下,以及未来的两位帝王都吃过饭喝过酒,唔不对,似乎没和太子殿下喝过酒。”

    关键老子还杖责过朱瞻基!

    这换以前,谁敢想啊。

    穿越者,到了封建时代,也不见得有机会能见到当朝天子,幸运的是自己起点比较“高”,是黄观的侄儿,又恰好遇见了徐妙锦,这才慢慢有了简在帝心,才能一步步走入权力中枢。

    唐青山在心里腹诽了一下,是不是我也要感叹一下,想不到我唐青山作为明教教主,竟然能和大明未来的天子坐一起,甚至自己的女婿将来还可能是一国之主?

    我不说,我低调。

    不像你们两个家伙,这里感慨那里感叹,搞得很新奇一样。

    朱瞻基道:“可惜了,要是今天陛下也在,才是人生快事。”

    黄昏沉默了一阵,“是啊,可惜今天陛下不在。”

    可以让朱棣看看,我黄某人辅佐你打造出了一个何等的盛世,不夜之城,自行车,神机火器,泰山号,钢铁水泥大厦,钢铁战舰,火车……

    这样的工业大明,是小说里才能出现的。

    可惜。

    更高层的工业水平,就不是我黄某人一个人能做到的了,需要所有的华夏儿女一起努力,最终让大明领先世界一两百年进入工业社会。

    重中之重,是内燃机。

第1477章 蛐蛐皇帝说妃子事

    朱瞻基喝了口水,忽然问黄昏,“你之前说过一次,说我选妃的事情,这事本不该你关心,但你却刻意提及,是在暗示我什么?”

    黄昏一愣,好家伙,这话题转换的很快啊。

    问道:“怎么着,是打算成婚了?”

    太孙都及冠了还没选妃,现在朝野之间,尤其是太子党的声音很大,大家都心知肚明,朱棣已经年迈,太子身体欠佳,搞不好太孙会直接登基。

    而太孙登基,就要涉及到未来的国本了。

    可你朱瞻基到现在都还没成婚……不像话嘛,别看东宫现在还养着好些个美女,朱瞻基却一点也不急,甚至连那方面的想法都没有。

    大明太孙,二十多岁了还是个处男,说出来你敢信?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十多岁不就临幸各种宫女了,朱瞻基能“守身如玉”,堪称奇葩——其实大家也知道朱瞻基这样的意图。

    就是告诉朱棣,你孙儿我不是个贪图享乐的人。

    嗯,话是这么说,朱瞻基最近玩蛐蛐还是玩了个不亦乐乎。

    朱瞻基点点头,“不成婚不行了,礼部那边上了章折,还是多次,我爹,嗯,就是太子殿下,私下里也催我,不过我没理睬,太子殿下看他说不动我,一气之下,把礼部关于催我成婚的章折全部送去了顺天,然后陛下就下圣旨了。”

    择妃择日成婚!

    黄昏心里暗暗思忖,这事确实比较大,尽管现在已经没有土木堡之变的可能了,而且朱瞻基成婚的时间也后推了好几年,按说蝴蝶效应下,生不出堡宗来。

    但问题就在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堡宗是偶然的。

    但万一堡宗又是必然的呢?

    所以不敢大意。

    问道:“那你心中可有太孙妃人选?”

    朱瞻基嘿嘿笑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我倒是挺喜欢那个孙氏的,不过看我娘的意思,她更喜欢光禄卿胡荣的女儿,胡善祥。”

    黄昏一阵无语,“关键是你看你喜欢谁,你爹娘……咳咳,太子殿下和太子妃那么宠溺你,只要你提出,他们也不会反对的,微臣可在这里要劝谏一句太孙殿下,你选的这个正妃,将来可是要母仪天下的,相貌方面,不一定非得倾国倾城,但一定要品行端正——”

    朱瞻基乐了,“那我选孙氏。”

    黄昏嘿的一声,“慌什么,微臣话还没说完呢,虽然说选妃之事,能遵循你自己的意愿最好,但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一个孝道,也就是说还是要多听从一下太子妃的意见,没必要因为你自己的喜好,而让长辈不开心,何况你这个状况还很特殊,哪怕你听从太子妃的意见,选了胡善祥,可那孙氏依然是你的,将来你登基,她好歹也能捞个贵妃不是,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胡善祥给你生不出太子,孙氏生一个太子出来,岂非母凭子贵,你一样不会辜负她啊。”

    朱瞻基还是很乐,“那就选胡善祥。”

    黄昏:“……”

    有些来气,老子算是看出了,你这小子根本就不想做选择题,你是全都要!

    罢了。

    反正这事的影响已经被自己降低到最低——漠北被统一了,就算堡宗出世并且登基,堡宗他纵然想御驾亲征,也没有环境。

    百年之内,大明不会有敌人!

    或者说,百年之内,大明是全世界的敌人。

    对朱瞻基没好气的道:“既然你都有了决议,给我说个屁啊,老子又不关心你的婚事,你娶再多的美女,又不愿意给我分几个,没意思没意思……”

    朱瞻基笑容嘚瑟,“没啥意思,就是想在你面前嘚瑟一下。”

    也没介意黄昏话里的称呼失了礼仪。

    黄昏把头往椅子靠枕上一方,双手环抱,斜乜一眼朱瞻基,“在我面前嘚瑟?来你看看,这一车的家眷,就不提你姨婆徐妙锦了,曾经的大明第一美人儿,就新近才入住黄府的魏姿虚,薛禄和纪纲为了她打破了头,就问你一个,胡善祥和孙氏,哪一个比她美?”

    眼角余光发现唐青山神色不对,黄昏立即不动声色,“更别说微臣还有明教圣女唐赛儿为妻,简直就是人间仙子,就问你服不服气?”

    朱瞻基暗乐。

    吹牛嘛你,唐赛儿是好看,但怎么都没魏姿虚好看。

    黄府家眷之中,论姿色的话,徐妙锦依然是当之无愧第一,其下是不遑多让的娑秋娜,然后是能和娑秋娜平分秋色的魏姿虚。

    这是第一档。

    第二档,则是权氏权侑莉领衔,徐家四妹、权昭贤、阿如温查斯,然后是西域妖姬和斯涅冉娜·安诺,然后再是唐赛儿。

    第三档只有一个,绯春。

    绯春虽然好看,但和上面这些女子比起来,差距还是很明显。

    也不戳破,给黄昏留点面子,哪里料到黄昏却不给他面子,话锋一转,对朱瞻基说道:“最近京畿颇有流言传闻,说咱们的长春郡王府上,多有蛐蛐声啊。”

    朱瞻基黑炭一样的脸上顿时有些发红。

    黄昏也没直接戳破,毕竟面子是彼此给的,你朱瞻基给我面子,我黄某人也给你面子,道:“你是太孙,是大明的未来,府邸里的内侍下人玩蛐蛐可以,让他们回家玩去,不要在王府里玩,到时候传到百官耳中,会说殿下你御人不力。”

    朱瞻基慌不迭点头,“镇西公说的是。”

    心里暗暗想着,得赶紧找个机会去一下第一节车厢,让心腹亲卫给我把蛐蛐收好了,在黄昏没去顺天之前,前往不要让黄昏发现自己还随身带了蛐蛐。

    黄昏看在眼里,知道朱瞻基口是心非,蛐蛐皇帝啊……暗暗叹气。

    玩物丧志。

    未来的宣宗皇帝,因为他爷爷给他打下了太好的基础,搞得他现在的人生没有了理想——恐怕朱瞻基现在唯一想的事情就怎么帮助他爹登基了,至于其他外扩什么的,别说朱瞻基没什么理想,未来大明的诸多天子都一样。

    因为能打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打了。

    不过朱瞻基这一代关系不大,等自己到海外去建国并且发展起来,朱瞻基会感受到压力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第1478章 又见解缙和胡广!

    火车轰隆,速度虽然“慢”,但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时候,还没有化工污染,蓝天是真的蓝天,河流也真的清澈,甚至一些河流远看青幽幽的。

    这还是江南。

    如果到蜀中或者两广那边,从大山里流出来的河流,不仅清澈见底,而且呈现醉人的宝石蓝,一条河就像一条蓝色绸缎,美得不要不要的。

    黄昏小时候就见过。

    在四川雅安名山里面,可惜后来工业发展,河水也浑浊了。

    风景很好。

    游客心情自然也好。

    如果不是偶尔一闪而过的茅房和破烂土房子,黄昏几乎以为在后世的川西自驾游——遗憾的是,盛世大明,依然有百姓无饱食的情况存在。

    黄昏心里忽然一动。

    永乐十八年,朱瞻基和胡濙调兵围住支提山,有追随建文的忠义之士闯山,壮烈赴义之后,被朱瞻基麾下士卒认出身份。

    后来朱瞻基提过,那位忠义之士死后,他的儿子成了流浪的孩子,和狗抢食的时候被朱瞻基遇见,当时朱瞻基就感触良多。

    由此可见,现在的朱瞻基还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宣宗皇帝——他的内心,以及他的思想,都有继承仁宗这个“仁”的可能。

    大明一统,自然需要仁德皇帝来守成。

    朱高炽有。

    可惜朱高炽活不了多久。

    朱瞻基勇武是够了,但缺乏仁厚,这一点,倒是可以趁自己还在大明,慢慢的帮咱们的宣宗皇帝陛下培养培养。

    努努嘴,“殿下,看看,看看这秀美风景,是不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朱瞻基探出半个身子看了许久。

    一脸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哪里不对?”

    黄昏暗暗叹了口气。

    也没有点破,沉默了一阵,“殿下要是能看出哪里不对,这一次我去福建宁德,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帮殿下彻底解决建文陛下的事情,如果抵达福建宁德,殿下都还没看出问题在哪里,那我就等,等殿下想明白了,我再出手解决那件事。”

    朱瞻基一头雾水。

    一旁的唐青山也愕然的很。

    黄昏却不管他们,“殿下慢慢看罢,我要去陪孩子了,这可是好机会,我得趁机培养我黄家儿女对这片神州的热爱,免得将来他们忘祖。”

    朱瞻基和唐青山大眼瞪小眼,片刻后朱瞻基弱弱的问道:“唐教主,哪里不对了?”

    唐青山看了看外面,有点为难,“我要是知道,明教就不会这么惨,被咱们的镇西公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了。”

    不过眼角余光,发现黄昏已经屁颠颠越过了徐妙锦等人,直接坐到自家闺女旁边,还假吧意思的去听闺女的小腹,唐青山忍不住乐了。

    管他呢。

    我不知道不要紧,有人知道就行。

    这盛世,有人在前支撑负重前行,我唐青山便率领明教儿郎在后跟随,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教众和天下百姓谋福祉,便是人生圆满。

    嗯,更圆满的一点,能陪着外孙或者外孙女长大。

    ……

    ……

    应天到杭州府,如果按照直线距离,其实只有两百多公里,马车也就一天多一点的功夫,这还是官道状况一般,沿途要休憩的状况。

    毕竟马车的时速能达到三十公里一小时。

    不过受限于当下的建筑技术,所以大明的官道,其实曲曲折折,绕了不少路,从应天到杭州府,路途距离达到了三百五十多公里。

    可想而知绕了多少。

    但饶是如此,在夜色完全漆黑之前,明天号还是抵达了钱塘,浙江承宣布政司使早就率领众多属官在城外站台迎候太孙殿下。

    规模很隆重。

    在朱瞻基决定去福建宁德之前,太子朱高炽已经着人提前通知沿途了——尤其是这一次是明天号的第一次客运,意义更大。

    所以要确保安全。

    否则以朱瞻基的尿性,哪会带着两百亲卫队,一个人单枪独马就走了。

    浙江承宣布政司使,是一个黄昏想都没想到的人。

    大才子解缙!

    这位恃才傲物的大才子,编修永乐大典后,前前后后得罪了不少人,尤其得罪了朱棣,不过朱棣念他有才华,所以解缙被贬到了交趾去。

    在交趾那边,和黎利打了不少交道,后来又和刘宁然于谦接触交道——官场出世,这还真不分年龄的闻道有先后,反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刘宁然和于谦的年纪都比解缙小,但接触多了,解缙悚然发现,在官场上,这两人身上都有他需要学习的闪光点。

    而才华上……

    解缙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年轻人一点也不比他差。

    所以解缙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也渐渐摆脱了恃才傲物的毛病,没办法,由不得他傲气,因为解缙倏然发现,才华重如刘宁然和于谦,在官场上也没有盛气凌人。

    解缙圆滑了,可也泯然众人矣了。

    但是,大明却因此多了个明臣——是明臣,而不是直臣,更不是顾独坐顾佐那样的刚烈臣子,所以顾独坐顾佐一辈子呆在了督察院。

    而解缙是不想去督察院的。

    他现在的理想就是进入六部当一个尚书,而他一直恃才傲物不将天下人都放在眼里的话,别说尚书了,他恐怕得一辈子在交趾那边。

    所以解缙改变了,然后他就升华了。

    永乐十五年,浙江承宣布政司使孙隽因病致仕,结果忽然薨在回老家的路上,让朱棣很是感触,厚恤孙隽家人,又给孙隽赠美谥,当然,配享太庙什么的,孙隽还没资格。

    孙隽死后,浙江承宣布政使的职位空缺,最后还是于谦和刘宁然两人联名举荐解缙,朱棣一看,好家伙,我大明双璧联名举荐解缙,这家伙是脱胎换骨了?

    又想到解缙毕竟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就把他从交趾调回来罢。

    于是解缙回到浙江。

    先当了副使,权兼浙江承宣布政司使的职权,过了一两年,由太子朱高炽举荐,朱棣当时还意外来着,解缙以前是支持朱高煦的,现在太子竟然举荐他。

    看来解缙是真的蜕变了。

    于是解缙成了正儿八经的浙江承宣布政司使,不过朱棣也不完全放心,给解缙配了个副手,这个副手黄昏也认识。

    胡广。

    就是朱棣入应天城之前,在吴溥家里和王艮、解缙秘密会谈,口头上要殉国建文的胡广,也是吴溥的邻居,不过当夜就喊妻子照看好猪圈的猪,说兵荒马乱的免得猪跑了……

    当夜,王艮殉国。

    而解缙驰谒朱棣,在方孝孺不肯写诏书的情况下,解缙写了一封。

    胡广么,也是各种舔朱棣。

    可惜下场不好。

    要不是后来大明扩张太快,人才需要太大,胡广在朱棣朝内大概是怕不到四品,不过造化弄人,迫于人才压力,朱棣不得不用胡广,所以这么多年仕途磨砺下来,胡广也到了三品。

    人品且不说。

    胡广的才华和能力是有的,毕竟也是科举一甲状元。

第1479章 爱国主义教育

    解缙和胡广带着一众布政司官吏,将太孙和黄昏等人迎到城里,然后设宴洗风,期间,胡广的态度自不必多说,连解缙都圆滑许多,知道拍朱瞻基的马屁了。

    当然,也没漏了黄昏。

    尽管胡广心里和膈应——曾几何时,黄昏住在吴溥家里的时候,还只是个屁股上长着青毛的小子,现在却已是大明国公了。

    甚至可以说是只手遮天的人物。

    他做的一些事,换成其他人来做,杀头都不过分,可这小子不仅活得好好的,还成了国公,又是大明首富,甚至还让天子下旨,破例让他双正妻双平妻。

    不服不行。

    反正胡广拍马屁是非常到位,不露痕迹的那种,黄昏都差点误以为自己有胡广的说那么牛逼——尽管老子确实很优秀。

    但胡广说的那什么凌绝臣子巅,管仲提鞋子牙掌鞭范蠡磨墨,说的黄昏还是有点脸红。

    倒是解缙。

    虽然圆滑了,但还没有到胡广那么不要脸的地步。

    说话还是比较含蓄。

    但这种含蓄,恰好让朱瞻基和黄昏两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人都是这样,有时候面对别人的太过殷勤,都会觉得别扭。

    从这点来看,解缙现在的为官之道,犹在胡广之上。

    刘宁然和于谦对解缙的影响着实巨大。

    黄昏和朱瞻基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接风宴上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睡的……嗯,解缙和胡广还是懂事,没敢安排。

    太孙殿下,哪能狎妓。

    至于找什么清白的良家闺女来陪床,这种事也不敢做,被朱棣知道了,几个脑袋都不够砍——天室皇家未来太孙,岂能轻易和民间女子有染。

    龙种外流,谁担得起责任。

    而黄昏么……谁都知道,咱们的镇西公何须找女伎来解决生理问题。

    而送钱这些,解缙和胡广更是想都不想,朱瞻基是太孙,你给他送钱,不是把证据放别人手里,而黄昏又是大明首富,缺你那几个钱?

    钱是没有,但礼物还是准备了的。

    胡广送给朱瞻基的是一柄剑,据说,据说是宋时狄汉臣杀阵杀敌的佩剑,嗯,狄汉臣就是狄青,这个礼物就很有意义了。

    朱瞻基一听这剑的来历,就有些爱不释手。

    解缙送给朱瞻基的礼物很别出心裁,竟然是一张交趾全境的详细至极的堪舆图,说这是他在交趾为官多年,在黎利的配合下着人画出来的。

    朱瞻基也很高兴。

    这里面的意思其实不言而喻,太孙注定是大明的天子,那么这封堪舆图的意义重大,既是昭彰当今陛下的功绩,又有劝勉太孙的意思。

    而两人送给黄昏的礼物就比较简单直接了。

    胡广送的是一方北宋时期的砚台。

    端砚中的极品,价值不菲,显然这些年咱们的胡状元在地方当官,没少往自家腰包里捞钱,就是这方砚台,他十年的薪俸也买不起。

    解缙送给黄昏的礼物,是一幅字。

    米芾的狂草。

    在宋字时,解缙开玩笑的说了句昔年袁珙以《清明上河图》赠送镇西公,实乃人画之和相得益彰,镇西公这些年辅佐陛下打造的风华盛世,犹在清明上河图的画境之上,今日送镇西公一副米芾,下官是真心希望陛下和镇西公打造的盛世风华,能如这狂草一般,继续疯狂下去。

    这话简直不要太艺术。

    吹捧黄昏,也吹捧朱棣,关键是不漏痕迹。

    恐怕这话传到朱棣耳中,解缙在政绩上再拿点拿得出手的东西,等六部那边有空缺了,尚书位置大概也就到手了。

    对于这一砚一字,黄昏却之不恭。

    都可以作为传家宝嘛。

    ……

    ……

    一夜无事。

    第二日继续从杭州出发,前往建德,再经过处州,就抵达宁德。

    朱瞻基在车上兴致勃勃。

    手持着胡广赠送的那柄传说是狄汉臣的佩剑,乐呵呵的,说:“这胡广真懂我心,如此宝剑,这大明天下只有陛下值得佩戴,待我到了顺天,便将此剑献给他。”

    黄昏没好气的道:“狄青的剑,臣子之剑,陛下会用?”

    朱瞻基撇嘴,“你知道什么。”

    有宋一朝,能被后人惦记千百年的武将,说来说去也就那么一两个,开国时期没几个,开国之后,就一个岳飞和狄青了。

    而狄青的经历又比岳飞更传奇。

    黄昏耸耸肩,“微臣是不知道,姑且不论这柄剑是不是狄汉臣的,微臣就想问殿下一句,您觉得陛下还会再上沙场么,这剑有什么用?”

    朱瞻基愣了下,“不是还要打日本么?”

    黄昏无语,“你让陛下远渡重洋去打日本?你怎么想的?这件事……别猜了,只有两个人去办,我猜,这两个人一个人是你,一个人是我。”

    还是咱俩搭档。

    当然,这个差事老子求之不得!

    朱瞻基哈哈一笑,“那正好,我就用这柄狄汉臣的剑告诉一下日本倭人,什么叫大明雄风,什么叫正义之剑!”

    黄昏:“……”

    正义?

    咱大明这些年做的事情,如果站在外邦的角度看,怎么都和正义不沾边,不过这嘛,无伤大雅,反正搞文字功夫,咱老祖宗天下第一。

    不想纠缠这个事,问道:“殿下,你现在还可以看看,看看这秀丽江山哪里还有问题。”

    朱瞻基情绪顿时就焉了。

    他真没发现哪里有问题。

    黄昏无奈,也不奢望了,毕竟朱瞻基这个高度,加上他的性情,很难发现自己想让他发现的,朱高炽来还差不多。

    沉吟半晌,“应天的不夜之城,够繁华吧?”

    朱瞻基自豪莫名,“那是自然,万邦来朝,众使见之,皆幕我大明风华。”

    黄昏用手指着外面,“应天是繁华,顺天也一样,现在连杭州都在打造不夜之城,那么殿下看看,这城外呢?”

    可曾有半点不夜之风华?

    朱瞻基笑道:“这是乡野之地,若也要不夜繁华,别说大明做不到,就算再过千百年,大概也是做不到的。”

    黄昏摇头,“确实如此,但大明如今风华盛世之中,重镇城市有着前不见古人的不夜之风光,可这乡野民间呢?秋风破茅草,瓦屋漏天光,殿下,在繁华盛世之下,我大明依然有大量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第1480章 科学治国

    朱瞻基不以为意。

    黄昏忽然问道:“赵二哥的孩子,现在在何处?”

    朱瞻基有点莫名其妙,“在宁德那边,已经送到华藏寺,暂时出家当和尚,等长大了再还俗,还是我亲自过问的事,要不然他也拿不到谱牒。”

    黄昏嗯了声,看了看朱瞻基,欲言又止。

    不想再说了。

    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朱瞻基自己去领悟,自己说出来,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就像学习一样,对于不爱学的,你老师说得再苦口良心,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朱瞻基心里却像扎了根刺。

    总觉得黄昏有话没对自己说,这就勾引起了他的好奇心,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黄昏摇头,“不想说了。”

    看向窗外,远处,一座破烂瓦屋,烈日照射下,分外清晰,黄昏甚至看见了台阶前的破烂簸箕,也看见了一家只穿了下半身的赤脚男人扛着锄头走向田地,也看见了衣衫褴褛的妇人手上抱一个,背上背一个,带着一个小姑娘在房子侧面晾晒着什么……

    这样的画面,一路随处可见。

    繁华的大明,繁华的是城镇,而乡野百姓,贫穷者依然很多很多。

    朱瞻基耸耸肩,略有尴尬。

    唐青山却依然明白了黄昏的用意,看着眼前这位黑塔一样的年轻太孙,唐青山也微微叹了口气,如果是太子殿下,大概根本不需要黄昏提及,太子殿下就能看出问题。

    黄昏对身边的唐青山说道:“唐大哥,其实我心目中的繁华盛世,不是现在这样的人,或者说,现在的繁华盛世,还远远没达到我心中的模样,那我心中的那副画卷中,我神州千万里河山上,不说人人锦缎罗绮,至少也是人人衣着整齐,也不说人人顿顿有肉吃,至少也得三五日有油腥,十里八户半有自行车,逢年过节,烟花不仅照耀着城市,也绚丽着乡野。”

    新中国八十年代的水平就够了。

    唐青山叹了口气,“何其之难,尤其你施行了医疗改革后,其实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国家人口暴涨了,不缺人力,弊端则是百姓家里人口增加后,生活成本增加,导致穷者越穷。”

    黄昏沉默了一阵,“好在番薯和苞谷的推广,能确保大部分的人吃饱了。”

    唐青山摇头,“百姓手中没多少地的。”

    黄昏讶然,“现在土地兼并就严重了?”

    唐青山呵呵一笑,“什么时候不严重?从古至今,不管是开国之初,还是国之末日,哪个时期土地兼并不严重,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

    朱瞻基一直在听,眉头渐渐蹙起,他隐然有种感觉,唐青山和黄昏这番对话是故意说给他听的,用意不外乎提醒他这个未来天子,你将来的责任很重。

    黄昏沉默了一阵,“其实这样的局面大概还要持续几年,金帐汗国那边的战事,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国家不敢松懈,需要持续的往那边支援粮草、火器辎重,同时也要隔三差五的增兵,直到彻底将金帐汗国内的叛乱解决,各布政司对各自辖境达到掌控,金帐汗国才会变得平和,但之后的建设,又需要大量的钱,而此刻奴儿干那边,为了稳住女真百姓,也需要不断的投入金钱改善生活条件,这些钱都不得不花,更重要的是,马上要打日本,海军那边的钢铁战舰要疯狂的下水饺,这资金是海量的,但这都不是问题……”

    金帐汗国的平叛,钱是有的。

    女真那边的战后工作,也花不了多少钱,郑和海军钢铁战舰要下水饺,确实是个大头,但现在明朝造战舰,其实成本不高。

    须知传统战舰,两百料的只需要一百两银子左右,四百料的大概需要三百两,而现在的钢铁战舰,采用吃水吨位——

    嗯,这个也是黄昏和郑合制定出来的,主要是黄昏制定,郑和完善。

    目前的钢铁战舰,没有万吨级别的。

    不过一艘钢铁战舰,就派出去寻找北美大陆的那一艘钢铁战舰,成本是两万两——可这点钱和大明国库的钱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另外,各个重镇的不夜之城建设,也需要花费海量的钱,然而这都是一堆宝钞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南半岛那边也在源源不断的运送金银回来,包括海外贸易也是如火如荼,整个西洋和南洋的资金都在源源不断的被大明掠夺回来。

    岂会没钱。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大明没钱,也不在于大明花钱的地方太多。

    是朱棣压根就没想到把钱从国库里拿出来用之于民。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钱包里不放上大量的现金就没有安全感,朱棣也一样,国库里没个几亿两,总觉得什么时候要用钱了拿不出,会灭国一样。

    但朱棣这种操作,反而让国家陷入了畸形发展。

    大明现在的状况是富国穷民。

    万幸的是,时代集团等商行的发展,还是给百姓带来了福利,至少住在城市周边的百姓,就算没了土地,也有谋生之路。

    唐青山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国家不是没钱。”

    是没给百姓花钱。

    黄昏道:“陛下大概是不会去做这件事了,也许他没意识到,又或者他意识到了,但是打算把事情交给太子殿下去办。”

    说到这里,看向朱瞻基。

    你爹的身体状况你比谁都了解,太子很可能办不了这件事了。

    朱瞻基恍然大悟。

    这才是黄昏真正的用意,劝谏自己将来登基之后,要多为百姓谋福祉,要把国库里的钱拿出来用之于民。

    那么国库那么多钱应该怎么花?

    朱瞻基想也不想,就问出了这个问题——他现在对国家建设确实两样一抹黑。

    黄昏道:“发展国家么,不外乎就几个方面,稍后我给你详谈,先给你说说大概方向,第一点,还是要重点发展官道,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目前大明虽然修了不少官道,也有纵贯南北的大动脉,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修,不断的修,修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成为只存在于书中诗句的那一天,而这不是一年或者十年能够达成的,是需要太孙殿下乃至于你的后人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发展工业,而工业而基础,微臣其实已经给殿下打好了。”

    顿了一下,“要想发展工业,有一个事情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朱瞻基急忙问道:“什么事情?”

    黄昏缓缓道:“教育改革。”

    现在的读书人都学的四书五经,这玩意儿科举行,但是对于工业发展没有什么意义,还是要让更多的读书人去掌握材料、力学、化工、数学等专业知识。

    这才能发展工业。

    一句话,朱瞻基要做的事情,是用科学治国。

第1481章 抵达泉州

    科学治国,不难。

    但只是说起来不难而已,在封建时代要科学治国,那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教育改革,还要涉及到利益分配方式的改革。

    要动上层建筑的蛋糕。

    难!

    但不管难不难,朱瞻基其实是可以做到一件事的。

    这才黄昏苦心积虑的初衷。

    朱瞻基沉默了一阵,“教育改革,吴与弼已经在做了,而且恐怕不是短期内的事情,这点你放心,不论你出海不出海,将来我都会支持吴与弼坚持做下去。”

    黄昏颔首不语。

    一路无事。

    明天号火车从应天出发,终点站是泉州,沿途所有州府,甚至大一点的县都设有站台,宁德自然也不例外。

    应天到杭州差不多三百五十公里,而杭州到宁德的距离,超过了七百公里。

    主要是受限于技术条件,要绕开无法施工的地段。

    所以绕了得有一百多公里。

    这还是因为江南地带地势平缓,绕的路大多是因为太大的湖泊和河段太宽的地方无法架桥,偶尔绕开一些小山。

    如果在云贵川和广西那边,绕的更过分了。

    别说云贵川,汉江平原上的云梦泽,虽然已经解体,到现在湖泊群更少,但在那边修官道,也是个痛不欲生的事情。

    明天号时速一直保持在五十公里左右,不过沿途站台都要休憩,所以还是走了两个白天——没有卧铺,晚上都在沿途大站休憩。

    由当地官员负责安排,当地官员也乐得接待太孙殿下,在未来天子面前混个脸熟不香么。

    抵达宁德时,胡濙率众迎接。

    朱瞻基却迟迟不动身,若有所思的将黄昏拉住,沉默了一阵,“我知道你先前让我看旅途风景里那些民房的初衷了,我也想了一下,虽然我性情不如我爹,但我以后,会努力向他学习,以民为本,但这事仅仅我想努力还不够,得想办法让农民手中始终持有土地,这就要牵扯到地主阶层和权贵阶层的利益,你什么时候抽空,给我说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黄昏愣了下。

    定定的看着朱瞻基,又看了看此刻在车外的众多官员,轻轻拍了拍朱瞻基的肩头,“我可以给你说,但说实在的,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么好做,风险太大,另外,其实最符合现状国情的操作手段,是不去动土地的归属问题,而是从工业和商业上着手,然后让国势来改变土地归属,而不是依靠政策,依靠政策的话……我怕天家皇室扛不住。”

    天家皇室,说白了就是权贵阶层的代表。

    你要动权贵阶层的利益,也许君王强势,在朱棣和朱瞻基的时代,没人敢动你,但一旦你的后人是堡宗这种弱鸡,权贵联合起来,很有可能出现国家动荡。

    万幸的是,明朝没有门阀世家了。

    所以再弱的皇帝,只要有决心,还是能干一些事——毕竟明朝本来就有资本主义萌芽,现在在自己的打造下,资本主义其实已经诞生了。

    朱瞻基深呼吸一口气,“我会试试的!”

    黄昏嗯了声,“你有这个心思就很好了。”

    朱瞻基竟然有了改制的思想——要想改变土地所有制,就得从国家层面动手,而作为封建皇帝,朱瞻基有这个想法,不要太好,如果朱瞻基做不到,但他能影响他的子孙的话,几代君王都为此奋斗,搞不好大明真能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朱瞻基下车了。

    黄昏和胡濙打了个照面,大家寒暄了一阵,黄昏上车,继续乘坐明天号去往泉州——他要将家眷安置在泉州。

    另外,现在去华藏寺也没事。

    因为王景弘还没有回来,没有北美大陆的消息,这事就没法和朱允炆交待。

    抵达泉州。

    依然是本地官员倾城出迎,没有朱瞻基,可镇西公的身份和地位在这里,本地官员哪敢怠慢,讽刺的是,黄昏现在没有官职了。

    几次出征后回来封公,把他的实权官职给搞掉了。

    也就是说,黄昏现在手上没有权力。

    被架空了。

    倒不是朱棣故意,而是黄昏觉得麻烦,关键在于他现在不需要官职,一个镇西公的身份,就可以让他在朝堂上为所欲为。

    不过黄昏一直挂了个职位,尽管他基本上没去——内阁辅臣。

    现在朱棣和内阁那边,都快忘了内阁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在泉州暂且住下,当夜自然是歌舞笙箫,因为家眷安置在泉州,需要本地官员照顾,所以黄昏也给足了他们面子,喝了个尽兴而归。

    果然。

    第二天一大早,时代集团在泉州分部的人没到,泉州府治里的人先到了,是一位知府同知,知府同知就是知府的副手。

    嗯,因为人才压力大,这位知府同知不是进士出身,是落第举子被举荐出仕的,结果能力不错,一路爬到了一府同知,关键还很年轻,估摸着他的仕途巅峰,应该能有机会到承宣布政使司里去当个副手。

    因为没有进士的身份,正三品可能有点悬,从三品希望很大。

    至于正二品的承宣布政使司使,想都别想了。

    这位名江采仁的知府同知,因为平日里要处理诸多政事,而且经常在泉州府各地出差办公,所以比知府更了解整个泉州府的情况。

    昨夜喝酒的时候,黄昏无意间提及过要在泉州府这边购置一座宅院作为暂时之用。

    江采仁今天就登门来了。

    直接说明来意,说自己熟谙整个泉州府的状况,镇西公要买宅子的话,自己可以帮忙引路去实地看看那些豪宅。

    黄昏没有拒绝。

    你得给下面官员一个献殷勤的机会,也有些明白江采仁为何能爬得这么快了,确实有点八面玲珑,关键是这位知府同知处理政事,也确实有一手,在泉州府的好评声望,一点也不比知府差。

    嗯,也有风言风语,说这位知府同知这些年没少赚钱。

    不过朱棣都能忍,黄昏能说什么。

    朱棣能忍,说明江采仁还在朱棣的底线之内,而且他处理政事确实出色,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你总不能继续搞太祖那一套。

    何况官员如果没钱赚,办事也就不上心了,只要他江采仁能为民谋利,就是一个好官,瑕不掩瑜的贪墨,律法之外情理之中。

    不妨碍江采仁是一个好官。

    所以说,有学问的不一定能当好官。

第1482章 长袖善舞的知府同知

    昨夜时分,时代集团泉州分部,紧急给黄昏调派了十辆三轮车,并且全部配备车夫,嗯,也是豪华装饰了的。

    以确保东家在泉州的出行自由。

    泉州因为海外贸易最大的两个港口之一,和广州一样,整个城区的道路基本上都已是水泥路了——这个水泥路就是在江采仁的操作下修起来的。

    工程采用最时髦的招标。

    中标的不是时代建筑,而是鸿运商行,这里面说没有猫腻,估摸着鸿运商行自己的人都不信,鸿运商行的背后大老板,其实就是交通司令、工部右侍郎张本。

    所以江采仁一方面修了路,一方面又讨好了张本,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从中吃了不少,可谓一举三得,不过泉州百姓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反正修路是官府出钱,而且有些工作还可以抵徭役,甚至还能赚钱。

    何乐不为。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鸿运商行能发展得这么快,张本作为工部侍郎的身份功不可没,不过别人是凭本是挣钱,朱棣哪怕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也不好对张本说什么。

    一则张本通过鸿运商行赚钱后,在工部和交通司的本职工作上,绝对清廉。

    二则这事要是调查的话,牵扯太大。

    几乎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府,都会有人因为被问责。

    最主要的一点,这些操作贪墨的钱其实都不算太过触目惊心,而且也确确实实把各地州府衙门所在的城市给弄得光鲜亮丽了。

    属于国家形象工程。

    和这个一比,贪墨那点钱就不算事。

    所以此事就这么无人问津。

    太子监国期间,倒是想动这个刀,然而还是作罢,只因张本和尚书宋礼、左侍郎李庆一样,工部这三巨头都是忠实的太子党。

    论权,工部在六部最低。

    但论油水,工部在中上,甚至超过了礼部。

    如今国家不断的搞基础建设,工部的地位其实已经在逐步太深,俨然有直追户部之势,反正已经超过了刑部。

    黄昏坐在三轮车里,想着这些事,不由得暗暗摇头。

    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

    利用职权徇私的事情,无法杜绝。

    不过倒是给了黄昏一个提醒:如果近期几年内自己无法出海去北美大陆主持大局的话,为了发展大明的工业,自己需要掌控实权。

    也就是说,需要去工部。

    侍郎都不行。

    必须得尚书。

    然而尚书是正二品,自己镇西公的身份地位倒是够,可在官场政事上的资历还差点,这一次办完事后,得把宋礼这个尚书弄到地方上去主持大局,自己去从侍郎起步,看能不能混上尚书。

    再差也得从工部主事干起走。

    起点太低,自己没那个精力。

    很快抵达今天的目的地。

    从三轮车上刚下来,江采仁的三轮车也到了——作为知府同知,又有钱,弄个三轮车还不稳稳当当的,只不过低调,他的三轮车原厂出装的,没有奢华装修。

    江采仁道:“这是鲤城泮宫,是整个泉州府最繁华的地段,不过此处因为临近文庙,所以算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喏,镇西公你看,那边的那座宅邸,是本地一位商行掌柜的一处居所……说个题外话,这其实是他金屋藏娇之所,毕竟他家中有母老虎,不过下官昨夜已经和他商量过了,镇西公如果购买的话,他愿意低价出手。”

    黄昏唔了一声,“进去看看?”

    就怕这府邸不够大。

    老子的家眷太庞大了,仅仅是一个人一个房间,就要二十间房子,再加上豆芽豆苗、张红桥……等人,少说也得三十间。

    再加上平日里来点客人啥的,已经给下人准备个院子,这不得准备个五十间房。

    果然。

    走了一遍之后,黄昏暗暗摇头,“江同知,不是我对你的安排有挑剔,你也看见了我那家眷人数,这院子确实不够大啊。”

    只有二十来个房间。

    江采仁笑了笑,“镇西公有所不知,如今泉州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城内涌入大量人口,地皮精贵,这座大院子已经是目前愿意出手的最大规模的院子了。”

    黄昏暗暗叹气。

    愁。

    江采仁不愧是官场高手,显然早就意料到这个局面,又道:“镇西公不用着急,下官来时,已经去请示过钱知府,本来钱知府今日是要陪同镇西公的,不过他忙于公事,要下午才有空过来,钱知府指示了,镇西公只管先买下这座宅邸,在这座宅邸靠近左侧,毗邻文庙的那十几户普通百姓,官府会重新给他们划出地基来,给他们重新修房子,然后镇西公就可以把这个宅邸那十几户普通百姓的地皮一起买过来,让时代建筑迅速修建一座不属于应天黄府的大院子来。”

    这话很得体。

    一方面给了最好的建议,另一方面,又把他的直属领导给带上了,表示这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同时也明白直接的说了,地皮是需要买的,不是官府送的。

    于公于私,都很合理。

    黄昏沉默半晌,“只能这样了,这事是我的私事,也不能泉州府做出有违规矩和律法的事情,那十余户百姓的搬迁所需要的费用,一并由我私人支付,并且给以足够的补偿。”

    拆迁,还是得有规矩。

    不能因此惹出民怨,说我黄某人强抢民宅,更不能去占国家这点便宜,也让泉州知府和江采仁不会违法乱纪。

    江采仁眼睛一亮,对黄昏略有钦佩了,“下官下午就着人去办此事。”

    黄昏嗯了声,“这样吧,江同知,你着人去请一下这座院子的主人,我和他谈一下,今天就能把房契转让的事情办好最好,毕竟酒楼那边,我一大堆家眷挤得难受。”

    二三十口人挤在酒楼确实难受。

    江采仁道:“那可能要麻烦镇西公走一趟,这位大官人目前在他的商行内办公,不过倒也是巧,他的商行就比邻时代集团在泉州的分部旁边。”

    又压低声音,“倒叫镇西公知晓,天上没有无缘无故掉下来的馅饼,那位大官人愿意低价出手这座院子,估计是想和时代集团合作。”

    黄昏哈哈一笑,“只要彼此有利,合作有何不可。”

第1483章 豪宅交易

    泉州最繁华的地段,两个地方,一个是鲤城泮宫,一个是港口那边,时代集团在泉州分部也修建了座极其高大上的办公大厦。

    四层,占地面积约莫两万平。

    不过比起广州那边,还是要差一点,在扩建建泉州分部和广州分部的时候,沈熙礼敏锐的察觉,虽然泉州如今和广州不分上下,但随着官道发展,广州的地理位置更好一些。

    所以广州那边的时代集团分部,修得更豪华一点。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如今时代建筑已经可以修建七层左右的高楼大厦,当然,赶不上后世的速度,质量上也略有不及。

    不过只要没有超级地震,六七级的地震应该毫无影响。

    至于台风什么的,也能抗住。

    泉州分部,其实就在鲤城,所以很快抵达那位院子主人的商行,出乎黄昏意料,本以为是个一般的商行,不料竟然丝毫不输时代集团在泉州的分部。

    也是栋新建的四层钢铁水泥大厦。

    鸿运商行!

    黄昏懂了,看来工部右侍郎张本和江采仁在泉州这边合作比较深入——鸿运商行的幕后老板,就是工部右侍郎、交通司令张本。

    鸿运商行泉州分部的负责人张耀扬。

    嗯,张本的亲侄儿。

    听说黄昏到访,张耀扬早早的就在鸿运商行的门口等着,此刻出门相迎,笑道:“在下何其有幸,能一慕镇西公真容。”

    客套话。

    其实是张耀扬在京畿那边就见过黄昏,只不过那时候黄昏并不认识他而已,如果此刻沈熙礼在,沈熙礼就会发现,其实张耀扬在时代集团工作过。

    而且是时代集团的建筑公司。

    双方彼此寒暄,走到张耀扬的公事房,落座之后有人捧茶,张耀扬笑道:“实在不敢相瞒镇西公,其实早些年时代建筑成立之处,我的就看见了商机,和我家叔父商量之后,我进入时代建筑,也做到了中层,更不怕镇西公笑话,为了做到中层能接触到水泥的核心技术,我甚至花了不少钱,只不过还是我和我家叔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谁能料到,镇西公后来进入公开了的水泥的配方。”

    黄昏确实低价把水泥配方卖了出去。

    当时买的人很多。

    然后一夜之间,大明就多了不少的建筑商行,鸿运商行是其中步伐最快的——张本在工部担任要职,有钱有项目的情况下,稍微照拂一下鸿运商行,想不发展都难。

    黄昏抿了口茶,没吱声。

    张耀扬继续道:“这些年大明境内和中南半岛已经漠北那边的官道以及水利等民生工程,时代集团和我们鸿运商行,彼此处于竞争状态,不过镇西公忙于诸事,可能不太了解,时代建筑和鸿运商行之间的竞争,是绝对公正公平的,我们并没有利用叔父在工部的影响力进行幕后操作。”

    黄昏微微颔首,“这事我知道。”

    话是这么说,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公平的,毕竟鸿运商行是张本的,官府那边负责招标项目的官员,怎么可能不考虑这个状况。

    只要价格差距不大,一般都是鸿运商行中标。

    不过也无所谓。

    时代集团又不是只靠时代建筑赚钱,时代集团的作用就是其个带动榜样,让全国的建筑行业都发展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全国的基建。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疆域实在太过于辽阔,仅靠时代建筑甚至加上鸿运集团一起,都无法完成全国基建形成规模。

    还是要全国各地的建筑商行一起发力。

    黄昏又道:“关于时代建筑和鸿运商行之间的合作,稍后再谈,今天来打扰你,主要是关于你在泮宫旁边的那座宅院,我要赶时间,就直说了罢,希望你开个价,迅速办理手续,这样我的家人在泉州这边才有个安身之所。”

    张耀扬看了一眼江采仁。

    江采仁微微颔首。

    张耀扬心里有数了,笑道:“那座宅院其实是我自己修的,花了大概三万多两,具体是三万多少,我已经不记得了,不过既然镇西公要买,我肯定也不能赚你的钱,毕竟吃井不忘挖井人,鸿运商行能有今天,全赖于镇西公低价出卖了水泥配方,这样,因为如今物价略有膨胀,当初我三万多两修建的院子,现在四万两卖给镇西公罢,您看如何?”

    黄昏略微算了个价。

    现在一两银子大概是三百五十人民币的购买力,四万两银子也就是一千四百万,一千四百万买这么大一座豪宅,确实不贵。

    点头,“善,那手续方面,我着人和你接触来差办,我还有很多事,要帮助家眷入住,要购买大量的家具,同时还要着人把你要用的家具搬出来,就不亲自和你接洽了?”

    张耀扬笑道:“镇西公多虑了,因为我们早就知道镇西公要来泉州,而且携带了家眷,所以已经考虑到此事,已经提前将旧家具搬走了,并且购买了大量的新家具,镇西公和您的家眷,只需要拎包入住,当然,如果镇西公嫌弃里面的家具,我下午就着人搬出来。”

    黄昏讶然了一下,“刚才去看过,还以为那些家具是你要准备搬走的。”

    张耀扬哈哈一笑,“我可不敢用那么奢华的家具,会被我家叔父骂个狗血淋头的,说句实在话,都是镇西公你带的头,我家叔父为官又清廉,别看这些年鸿运商行赚的不少,其实也捐了不少,每每全国各地有事,鸿运集团都会和时代集团一样,设立粥厂之类的,帮助灾民度过困难。”

    黄昏语重心长,“陛下知道这些事。”

    张耀扬愣了下。

    黄昏道:“贵叔父利用工部,让鸿运集团多次中标的事情,里面有什么猫腻,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如果不是你们鸿运商行也做得可圈可点,你认为陛下会容忍?”

    想了想,又道:“不过接下来,时代集团可以和鸿运商行深度合作,关于此事,过几日我们详谈,毕竟这一两日我要忙碌安顿家眷的事情。”

    张耀扬秒懂,“那镇西公只管去忙,房契过户的事情,江同知会在今日下午帮忙解决掉,明晨就着人将房契送到贵府邸上来。”

第1493章 最强的封建帝国!

    顺天这边没有大小朝会。

    一般的琐碎事务,各地都是优先上奏应天,毕竟京畿在那边,而且陛下回到顺天后,并没有取消太子监国的名义。

    其实这就很明显了。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咱们的陛下有点偷奸耍滑。

    既不想放大权给太子,又想偷懒。

    所以琐碎事情,你们个人上奏到应天去,让太子来解决决断,重大事情,比如什么边军调发什么官员除拜,应天那边转过来,顺天批复下放执行。

    程序是这么个程序。

    太子累成了狗,然而咱们的陛下却只需要处理重点事务,甚至还可以美其名曰的说是在培养太子的能力,你太子不仅没话说,还得感恩戴德。

    至于太子是不是乐在其中,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说,朱棣在顺天呆下来,政治中心开始向顺天转移。

    已经有迁都的迹象了。

    接近中午时分,黄昏疲倦的醒来,看着身边空荡荡的床,有些后悔,大意了,本以为没有娑秋娜,自己在床上就是无敌的,还是低估了魏姿虚和阿如两个人的体力。

    毕竟都是练过的。

    所以黄昏一觉睡到了中午,两个女子却早早的起来了,发生的种种事情,让阿如温查斯和魏姿虚的关系越发亲近。

    其实在黄府是有小圈子的。

    徐妙锦、绯春、徐家四妹乃至于和徐家四妹水火不容的宝庆,这四个人关系最为亲近,宝庆和徐家四妹属于互相伤害又互相离不开的那种。

    西域妖姬和斯涅冉娜·安诺又是一个圈子。

    权氏姐妹和阿如温查斯关系亲近,如今得加上魏姿虚。

    唐赛儿比较孤单,主要是女侠风气不太被大家闺秀接受,和西域妖姬又有文化差距,权氏姐妹和阿如温查斯对黄昏的逆来顺受,唐赛儿又不喜欢,有点恨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意思。

    所以她在黄府没甚闺蜜。

    不过黄昏没操心过这些事,有正妻徐妙锦在,这些事都不是事,至少这么多年以来,黄府家眷还没发生过争风吃醋的事情。

    主要是年龄层次感比较明显。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优先满足,年轻姑娘对那方面要淡薄许多,再加上还有徐家四妹这种偏冷淡的性情,要不然黄昏承受得住?

    起床,在阿如温查斯的侍候下吃过午膳。

    已经入秋了,没必要午睡。

    也没时间。

    饭还没吃完,顺天皇宫里就来了内侍,说陛下宣召镇西公入宫觐见,在去顺天皇宫的路上,那内侍又含蓄的提醒镇西公,太孙殿下也在。

    意思就是告诉黄昏,陛下宣召主要是因为太孙殿下的差事。

    至于什么差事,那内侍不得而知。

    福建宁德的事情,本来极其隐秘,就现在,知晓真相的也就朱棣朱瞻基朱高炽,加上黄昏胡濙和王景弘以及郑和,甚至连朱棣身边的内侍康宁都不知道。

    倒是福建那边的地方官,或多或少猜到了。

    可猜到了也只能烂在肚子里,哪怕是晚上睡觉了,也不敢给自己婆娘说一点点关于此事的风言风语,深恐被锦衣卫和东厂抓住把柄。

    顺天皇宫已经基本完工,布局和应天皇宫一模一样。

    走在这庞大的宫殿群中,黄昏很有些感触,也不知道朱棣现在有没有后悔,浪费了这么多的物力人力来修顺天的皇宫,结果发现,嘿,貌似迁都的意义不大了。

    唯一的意义,就是满足朱棣个人的利益。

    朱棣确实更喜欢北方的气候。

    但朱老板应该心知肚明,他已经六十出头了,还能活多少年,现在开始迁都的话,搞不好还没完全迁过来,他就已经驾崩了。

    所以现在有点尴尬。

    政治中心在北移,但应天负责迁都官员们却不太上心,导致各种事情都停滞不前,这种局面朱棣心知肚明,也没责怪那些负责官员。

    能迁就迁,不能迁就算了。

    如果以后太子朱高炽愿意迁最好,不愿意迁也不影响,反正都没了天子守国门的意义,这是朱棣第一次对应天的太子妥协。

    应天官员在迁都一事上的不作为,当然是太子的意思。

    朱棣迁都,考虑的比较多,一方面是不适应南方气候,另一方面是天子守国门,还有一个原因,是让江南士族远离政治中心。

    前两个原因,第二个不成立,第一个对朱高炽不是问题。

    第三个原因,也不成立了。

    朱高炽这些年利用他个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加上利益结合,已经得到了大多江南士族的支持——太子党中不少江南士族出身。

    所以朱高炽现在肯定不想迁都了。

    朱棣终究是老了。

    所以生平第一次对这个他一直不太喜欢的大儿子妥协,但不管怎样,朱棣在的地方,就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黄昏对这事没有明显的态度。

    迁都一事,可迁可不迁,反正顺天皇宫已经修好了,迁了不浪费,不迁的话,可以作为大明君王北巡的行在。

    来到乾清殿,行礼。

    朱棣朱瞻基两爷孙正在饭后喝茶,两人言笑晏晏,不明真相的还以为这是普通人家的两爷孙——天子和太孙这么和谐的画面,历史上真不多见。

    哪怕是乾隆和康熙,也没这么的融洽。

    朱棣挥手,示意免礼,对康宁道:“给镇西公赐座,赐茶。”

    态度温和得让黄昏以为自己是姚广孝。

    待黄昏坐下,朱棣从软塌上的桌面上拿起一封卷轴,“看看吧,这是应天工部前些日子送过来的我大明全境堪舆图。”

    黄昏又急忙起身,从康宁手中接过。

    缓缓打开。

    这是一副极其详细的大明地图,详细的不仅有本土,还有中南半岛和漠北以及亦力把里,包括朝鲜那边,都极其详细。

    倒是金帐汗国的疆域还不够详细。

    没办法,那边现在还没有彻底安稳,没有环境让人去测绘堪舆图。

    别看这只是一副地图,它的成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鲜血,是数千甚至上万人在全国各地奔走绘制出来的劳动成果。

    黄昏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啊!”

    南起曾经的满剌加。

    北至漠北最边境。

    整个亚洲,除了印度那一块和俄罗斯部分区域,以及西洋和南洋等地方,基本上都已是大明疆域,简而言之,大明的疆域几乎已经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亚洲面积。

    毫无疑问,只要大明继续外扩,完全可以做到一洲即一国。

    而且现在的大明远非元朝可以比拟。

    元朝是打而不治。

    大明不仅打了,还在占领区域设立布政司,加大对该地区的掌控力度,同时进行文化同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这恐怕会是古往今来最为强大的封建帝国了。

    再不会有超越它的存在。

    看着手中的地图,黄昏热血沸腾,万般感触,“终于远迈汉唐了啊!”

第1484章 民政人才!

    决口不提和时代集团的合作事情。

    这才是得体的为人处世,这个时候提出和时代集团的合作,那就有利用人情来交易的意思,一句不提,反而显得大度。

    而黄昏如果懂得做事,自然会对这个人情给以回报。

    张耀扬和江采仁一起送黄昏出了鸿运商行的办公大楼,门口已经站了个三十来岁的小吏,见三人出来,急忙行礼。

    江采仁道:“镇西公,你之前来泉州,来去匆匆,这一次在泉州大概要待一些时日,根据出海经验丰富的人估算了一番,王景弘王大监他们要回来的话,估摸着还要一两月,大概入秋的样子,所以下官想着你这期间都要在泉州和广州这边,洪户书熟谙泉州各地风土人情,整个泉州府就没有洪户书不知道的事情,下官让他跟在你身边介绍一番?”

    黄昏笑道:“如此最好。”

    又对那位三十来岁的小吏道:“就有劳洪户书了。”

    从官职上看,这位小吏应该是泉州府户房的经承,也就是泉州府户房的头目,掌管户口管理,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

    名叫洪凌的小吏笑道:“镇西公客气了。”

    黄昏又对江采仁和张耀扬道:“还要去通知家眷搬家,就此别过,待我忙过几日,找个酒楼设宴,到时候还望两位赏脸光临。”

    江采仁和张耀扬立即回礼,说着一定一定。

    江采仁给黄昏准备了三轮车。

    黄昏想了想,泉州府也没多大,没必要承太多人情,便让三轮车夫自行回去,他和洪凌步行走向客栈,沿途和洪凌交谈了一番。

    洪凌,泉州人,参加了永乐十年的科举,没中第。

    回来之后开了个私塾。

    准备一边谋生一边备考,然而大明迫于人才压力,泉州府的官吏被调走不少,六房空缺极多,洪凌被举荐担任户房经承。

    这一干就是九年,没爬上去,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还是不够长袖善舞。

    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差不多,但又比这个叫顾独坐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更善于变通一点,洪凌之所以爬不上去,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

    他怕官职上去了,会被调离泉州府,而他是不愿意离开泉州府的。

    他上有高堂。

    简而言之,就是他父亲已经上了年纪,如果洪凌到外地任职,就没人照顾,而洪凌父亲不愿意出远门,是已经到了年纪,怕万一死在异地他乡,进不了祖坟立冢。

    所以洪凌在泉州府这边,其实好评极高,自古忠贤难两全,洪凌选择了孝,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老父亲,这一点泉州府这边的人提及洪凌,无不翘起大拇指赞溢有加。

    暗想着洪凌父亲驾鹤仙去后,洪凌也要高升了,事实上也是如此,江采仁和泉州府的钱知府两人,都有默契,一旦洪凌父亲驾鹤仙去,两人就会举荐洪凌去担任一县知县。

    这个问题不大。

    毕竟哪怕是经过了十多年科举扩张,大明现在的人才压力依然很大——科举考中的进士,都是担任要职,知县这些小官职,空缺依然大。

    像江采仁就权兼了一个知县。

    哪曾想洪凌家的老爷子这一两年越活越精神。

    洪凌也看开了。

    黄昏和洪凌交谈之后,知悉各种原委后,感喟不已,道:“其实在泉州府下辖的州县出仕,应该不会影响。”

    洪凌苦笑,“就怕万一,我爹他老人家深恐在外面发生意外,运回老家后进不了租屋,去年我叔爷就是如此,季父洪继来为此还被我们泉州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不孝。”

    黄昏微微点头,能理解。

    老人就怕死在外面,因为尸首运回老家后,在下葬的前几天,需要放在祖屋或者宗族的祠堂中,但你要是死在外面,不好意思,祖屋和宗室的祠堂都不会允许你进去的。

    黄昏也不好说什么。

    又忽然有些意外,“你刚才说什么,季父洪继来,是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

    洪凌笑道:“是的。”

    黄昏:“……”

    这也太巧了,不动声色的问道:“军器院如今在国家朝堂之中,地位极高,军器令虽然只有四五品,但论实权和在朝堂的话语权,其实不输二三品大员多少,洪继来就没帮你在泉州府这边谋个好一点的差事?”

    当个泉州府推官应该不难。

    洪继来笑道:“去年季父倒是主动说起个这事,说如果我愿意,他愿意抛开老脸,去找钱知府,甚至去找上面的承宣布政使司使,一定给我办妥,被我回拒了,不想因为此事耽误季父的仕途。”

    黄昏深以为然。

    也不去纠结这个问题,洪继来这人属于技术人员,也是不善于交际的人,让他去给洪凌走动关系某个官职,很难不被人知晓。

    洪凌的担忧是很有必要的。

    遂扯开话题,问道:“泉州府有多少户人,分布如何,从事海外贸易的有多少人,海外贸易一年能给泉州府这边带来多少收益,海外贸易主要牵扯到什么行业?”

    这都是户部要管理的事情。

    洪凌一听黄昏这些问题,精神就振奋起来了——本来被江采仁叫来办不属于差事的事情,洪凌其实有些不开心的,哪怕他要服务的对象是镇西公,洪凌还是觉得不乐意。

    现在倒是很乐意了。

    毕竟黄昏关系的是地方政务。

    洪凌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整个泉州府各地的民事,基本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数家珍,甚至连各个数据都能脱口而出,听得黄昏一阵头晕眼花。

    数字实在太多了,也不知道洪凌怎么记下来的。

    旋即又乐。

    这人……是个管理民政的人才!

    人才?

    老子的北美大陆建国需要大量的人才,看来要想办法挖一下朱老板的员工了,至于洪凌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出海还要一段时间,他家老爷子已经七十几岁的高龄了。

    倒不是诅咒老人家。

    是这位老人家确实年龄极高——总不会是下一个百岁老人张定边罢。

    而且洪凌之前言辞中颇有担忧。

    说他老父亲近来多有晕眩之症。

    这是身体要到极限的迹象——也就是说,他家老爷子再有个三五年,大概就要寿终正寝,到时候忽悠洪凌去北美大陆管理民政,美滋滋。

第1485章 发现北美大陆!

    不过洪凌的能力还略显薄弱了一些,如果没有他老父亲的桎梏,把他弄到于谦和刘宁然身边去学习一番,倒是个好事。

    咦……

    黄昏忽然想起,大明双璧的于谦,就不奢望能忽悠他去北美大陆了,估摸着朱棣也不会放,但是刘宁然是有机会的。

    刘宁然的母亲是方娇,前明教圣女。

    刘宁然也可以算是明教出身。

    如果刘宁然愿意走,估摸着朱棣斟酌之后也愿意放,可以让刘宁然去北美大陆当个内阁首辅什么的,可以考虑这一步。

    又和洪凌说了些事,将泉州这边的风俗人情了解了个一知半解,洪凌一看这也不是办法,索性道:“镇西公,时候也不早了,我得回一趟府衙,把公事处理了回家去照顾家父,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今晚熬夜给你写一份‘泉州录’,详细述说泉州府的风俗人情和人口分布情况,到时候你可以让贵府家眷熟读,也方便迅速融入本地。”

    洪凌不笨。

    实际上泉州府这一堆的官员都不笨,几乎全部看了出来,黄昏的家眷这一次来到泉州后,估摸着是不会回应天了。

    大概要在泉州这边呆两三年。

    所以黄府家眷需要知道泉州这边的各种风俗人情,方便迅速融入。

    而黄昏出海,估摸着也要在泉州这边招募大量人员,所以需要人口分布情况——黄昏出海的事情,朝野之间已然有风言风语。

    洪凌这么说,其实也有试探成分。

    如果黄昏说不需要人口分布情况,说明出海的事情是子虚乌有,如果黄昏没拒绝,那此事十有**。

    黄昏嗯了声,“那就有劳洪户书。”

    和洪凌分开,黄昏回到客栈,如此这般一说,黄府众多家眷以及雇佣的力士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将行李搬入鲤城泮宫附近的宅院,然后众多女眷纷纷行动起来,自己动手打扫各人的庭院——应天黄府的小厮和丫鬟只过来了一小部分,而且要过几日才会抵达,所以需要招募一部分。

    黄昏和家人就这么暂时在泉州府安置下来。

    在泉州这段日子,黄昏基本上不干“正事”,反正在泉州府官员眼中,咱们的镇西公日子真心潇洒,每天都换着花样带着家眷到处游玩。

    西域妖姬加上阿如温查斯再加上魏姿虚这种身手不错的女子,每天就泉州府到处溜达,倒也不是胡乱溜达,基本上都是找出海了的人,或者找从外面来大明的外国人。

    聊的不外乎就是海外的风土人情。

    同时也在找海外的地图。

    根据鸿运商行的张耀扬推测,估计镇西公是要补充地球仪,并且将地球仪上的全球地图细化一下——地球仪虽然推广了,但百姓间相信的人其实不多。

    反倒是读书人和当官的人愿意相信。

    日子就这么咸淡着过去,随着黄昏和江采仁、张耀扬的一次饭局之后,鸿运商行和时代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此事比较隐秘。

    虽然饭局瞒不过锦衣卫和东厂,但饭局间说的话锦衣卫无从得知,这点手段黄昏还是有的——如果不是怕朱棣起疑,黄昏甚至有办法让锦衣卫连饭局都接近不了。

    眼看入秋。

    而就在入秋的第一场秋雨后,黄昏终于等来了好消息:王景弘回来了!

    这一次出海,比以往出海的时间都短,因为出海不是为了海外贸易,是为了寻找一个地方,不过也比以往的出海更凶险。

    船队一来一去之间,少了两艘宝船!

    也死了不少人。

    是以往出海从没有过的,不过饶是如此,回到泉州的王景弘也难掩兴奋之色,刚抵达泉州港口,甚至来不及和迎接他的黄昏打招呼,立即将泉州锦衣卫指挥喊过来,拿出一封他早就写好的章折,对那名指挥道:“快马加鞭,用最快的速度送递给陛下!”

    那名指挥不敢怠慢,立即去安排。

    王景弘这才看向率领着一众官员来迎接他的黄昏,道:“镇西公,如你我预料的一般,这一次收获颇丰,可说是海航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发现!”

    黄昏哈哈大笑起来。

    这还用说。

    不用猜,王景弘出海找到了北美大陆,不过此刻人多眼杂,不宜多说,笑道:“我已设宴,王大监是要先休憩,还是先去喝几杯?”

    王景弘沉吟刹那,“喝几杯好睡觉。”

    他也有话要对黄昏说。

    酒楼之中,短暂的觥筹交错之后,说的话也都是一般事情,江采仁和泉州知府见状,知道这两位大人物不会当着他们的面讨论出海的事情,索性知趣的告退。

    一起前来的张耀扬也要走,被黄昏喊住,“张掌柜不用着急,你还是第一次见王大监吧,出海的事情王大监极其熟稔,你们鸿运商行要扩大海外贸易的话,少不得要多找王大监了解情况,坐下坐下,继续喝酒,今夜不把王大监喝好,那就是张掌柜你的责任了。”

    张耀扬看了一眼江采仁。

    江采仁微微颔首,和钱知府告知离取。

    张耀扬重新坐下。

    黄昏看了一眼王景弘,王景弘领会了他的意图,道:“如镇西公所想,这一次船队出海,走的一片完全陌生的海域,航行万里有余,途径大风大浪,随意折损舰船三成,伤亡百余人,主要是触礁了一次,又一艘宝船在风浪中桅杆断裂,导致一系列问题最终沉了,好在最终还是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个地方,按照最新的距离标准,约莫一万四千公里左右,便是镇西公想要找的那片陆地。”

    黄昏长吁了一口气,“终究是先一步发现了这片土地。”

    长出了口气。

    既然大明找到了,那片土地就不会让白种人去占据了,我已在亚洲大陆帮助大明肃清了未来的威胁,现在是时候解决未来的来自北美大陆的威胁。

    王景弘道:“我率领儿郎登岸,找寻了半个月左右,和镇西公预料的一样,那是一片未开化的土地,当地的土著衣不蔽体,没有统一的文字,更别提其他文明用品了,简直就是野蛮人,不过倒是凶悍,和我们交手了数次,我们也折损了十来人,不过他们死的更多。”

    黄昏颔首笑道:“这是自然。”

    印第安人哪是大明雄师的对手,又道:“那块土地有多大?”

    王景弘摇头,“不可而知,不过私以为那片土地将来如果开发出来,其丰饶程度丝毫不输我中原江南富饶之地,地势平坦河流众多,物种丰富,确实是个好地方。”

    黄昏哈哈乐了,“和咱大明一样,将会成为世界中心的地方,能不好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