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86章 去解决朱允炆!

    一旁的张耀扬听得一头雾水,趁着黄昏笑过之后,道:“难道镇西公出海,不是西洋南洋,而是另有染指的地方?”

    黄昏点点头,“西洋南洋那么有各个国家,有他们的文化,咱们大明就算过去,也是侵略者,要完成文化同化工作实在太难,远非中南半岛可以比拟,而且离大明太近,咱们的用了陛下不会容忍我到那里是猴子当大王的。”

    张耀扬又问道:“王大监这一次发下的那片陆地,就可以了?”

    黄昏笑道:“当然可以了,你没听王大监说么,距离我大明至少一万四千公里,而且这一万四千公里是隔着海洋的,你说陛下能不放心?”

    在这个时代,一万四千公里的海洋,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没有暴利可图,是海外贸易都不太愿意走的距离。

    张耀扬懂了,“可那边现在还没开化,是一群野蛮人,镇西公过去了,也无法和当地人进行交流,更无法和他们进行交易。”

    黄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谁说我要和他们交流了,谁说我要和他们交易了,没有的事情,那片土地如此丰饶,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他们都没能进化出深度文明,只说明那群土著大概率是不会进化出文明了,既然如此,我到那片土地后,给他们划拨一块地盘,让他们自生自灭,剩下的大片疆域,将由我大明儿女过去开垦,何乐不为。”

    看向王景弘,一副你懂的表情。

    当然是要海图。

    然而王景弘假装没看见,端起酒杯,“喝酒喝酒。”

    黄昏:“……”

    这个时候可由不得你装傻,果断直白的问道:“王大监,海图呢,你得给我一份啊,要不然我怎么出海,继续去瞎子过河么。”

    王景弘嘿嘿笑了一声,“刚才已经着人送去给陛下了。”

    黄昏理直气壮,“少来,我不信你只制作了一份海图,至少也有两份,搞不好你为了保险,制作了几十份都有可能。”

    王景弘有些为难,“要不镇西公再等等,看陛下怎么说?”

    黄昏耸肩,叹道:“陛下还能怎么说,王大监你应该清楚,现在我大明的永乐陛下,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都巴不得我早点滚蛋。”

    王景弘犹豫了下,“要不还是再等等?”

    黄昏:“……”

    算了,也不和王景弘一般见识,反正他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朱棣给和王景弘给,效果都一样,到时候拉着他一起去福建宁德,让朱瞻基出面,由不得王景弘不给。

    于是喝酒。

    尽兴而归。

    王景弘先去官府安排的驿站休憩,黄昏和张耀扬并肩走在泉州府的道路上,这是黄昏故意留下张耀扬,要借助鸿运商行的能量。

    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直奔主题,“如你所闻所见,我确实要出海的,时代集团今后的重点,也会变成新大陆和大明之间的贸易,同时时代集团还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贸易,不止是大明,也会有南洋、西洋和更遥远的欧洲那边。”

    地球仪面世后,已经探明的大陆命名都已完成。

    亚洲、欧洲、非洲。

    澳洲还没发现。

    只不过这些名词在民间还不被接受而已,官府和读书人倒是大多接受了——出于重重原因,官府和读书人对地球的讨论还有些忌讳莫深。

    没办法,现在还不清楚朱棣对这个事情的态度。

    朱棣现在是默许你讨论。

    但万一秋后总算账了,因为这个地球的学说,很有可能冲击天授之子的制度,有可能对皇权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冲击。

    所以深谙朝堂和官场的读书人,都不愿意讨论此事。

    张耀扬不解,“那我们鸿运商行和时代集团如何合作。”

    黄昏笑道:“和我们之前说的一样,以后时代集团从北美大陆那边运过来的物资,都和鸿运商行接洽,或者你们鸿运商行也可以派出大量人手,去新大陆那边,和时代集团一起配合,对那边的基建修建大刀阔斧,毕竟我要在十年之内修建起几座城市来,仅靠时代集团有点慢,如果有鸿运商行一起合作,速度更快,至于条件,自然好说。”

    现在不愁没钱,愁的是没人。

    鸿运商行在建筑方面,基本上和时代建筑名列全国前三,强强联手,那么在北美大陆那边修建城市和官道,事半功倍。

    张耀扬沉默了一阵,“这事我得先询问叔父。”

    毕竟是要出海。

    黄昏嗯了声,“这是自然。”

    ……

    ……

    让王景弘休憩了两日,第三日一大早,黄昏就去找到王景弘,开门见山,“休憩也休憩够了,现在没时间让你直接回应天或者去顺天,还有个很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解决,你知道的。”

    王景弘道:“好的,什么时候去福建宁德?”

    出海的人中,有朱允炆的人,王景弘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要去干什么,而且朱允炆的人已经去了福建宁德汇报朱允炆了。

    黄昏想了想,“现在就出发。”

    越早越好。

    想去解决了福建宁德朱允炆的事情,自己就好安排出海的事情,然后就北上顺天,看朱棣什么意思,如果朱棣不打算让自己太早离开,那就帮朱棣打了日本。

    如果朱棣同意,那就从顺天回来后直接去北美大陆。

    嗯,如果钢铁战舰够多,可以买几艘,路过日本海的时候,顺便给日本丢几颗炮弹上去,告诉他们一声,我们大明要过来打你们了。

    嗯,日本必须打。

    而且不接受投降的那种,必须将这个对中华民族威胁最大的隐患剔除掉,要不然数百年后,这群狼子野心的人又要觊觎繁华神州。

    这是日本人的天性,或者说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地震带上的岛国的民族威胁感。

    他们惧怕岛国沉没。

    所以从古至今,日本都想着扩张领土。

    王景弘也不犹豫,直接就收拾行李,和黄昏一起奔往福建宁德——明天号已经开到应天去了,所以去宁德用马车走官道,速度也不慢。

    泉州距离宁德也不远。

第1487章 风水宝地!

    宁德城内。

    不算简陋也不算奢华的县衙衙门后院,被临时挪作太孙殿下的议事厅,县令及其属官在县衙旁边征辟了一座民宅住宿办公。

    此刻后院里坐了四个人,朱瞻基为首,黄昏居左,胡濙和王景弘居右。

    尊卑明显。

    朱瞻基情绪有些高昂,胡濙反倒有些紧张。

    可以理解。

    此事终于要尘埃落定,朱瞻基大功一件,而胡濙也终于摆脱了这件事的桎梏,正儿八经的施展他在仕途上的抱负。

    王景弘不悲不喜,此事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黄昏则深沉了些。

    随着年岁的增加,黄昏现在越来越内敛沉稳,不说真正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也差不了多远,反正一般人别想从他神色里揣摩心思。

    大佬级别的作风了。

    此时看了一眼朱瞻基,朱瞻基立即看向王景弘,“王大监,具体情况你也说了,那块陆地确实存在,而且足够远,相信二伯他也能接受,不过没有海路图的话,一万多忠义之士流放过去在沿途容易全军覆没不说,咱们的大明雄师也容易全军覆没。”

    流放一万多人,总得派人去监督。

    王景弘心里叹气。

    其实哪里是太孙殿下在要海路图,是镇西公黄昏把太孙殿下当枪使,镇西公想要海路图。

    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太孙殿下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王景弘可没打算出海去定居,所以既然要在大明谋生活,太孙殿下是万万不可得罪的。

    道:“那是自然,海路图我晚上给殿下送来。”

    黄昏咳嗽一声,“也别晚上了,等下我们就要去支提山华藏寺见那位,必须要有海路图才能说服他,事情需要尽快处理,我想太孙殿下也不愿意继续被拖在福建了罢。”

    现在朱高煦天天在朱棣面前晃悠。

    别说,真有效果。

    朱瞻基已经在五军都督府的前军权兼了个右都督的职责,看这模样,再有出征,朱瞻基大概要唱主角了。

    而这段时日,朱棣对朱高炽的训斥,倏然严厉了许多。

    这是个不好是风声。

    虽然说太孙和太子的位置现在不怎么能被动摇,但只要朱高煦养成了势力拥有超越藩王的声望,那么不管朱高炽和朱瞻基的位置有多么的名正言顺,始终会有变故。

    朱允炆的皇位难道不名正言顺?!

    有前车之鉴,朱高炽父子哪能安心,所以朱瞻基尽快从福建去顺天,才是王道,有朱瞻基在,朱高煦的亲情牌也就没那么大的威胁了。

    朱瞻基颔首,“此事拖了一年多了,还是尽快解决,镇西公说的没错,我们需要尽快去支提山华藏寺,两位意下如何?”

    胡濙笑了笑,“微臣没有意见。”

    他求之不得。

    王景弘还能说什么,只能起身,“我着人去将海路图取来。”

    朱瞻基也起身,“不用在这里等了,咱们直接去支提山,王大监着人将海路图送过来便是,反正二伯肯定也要见到海路图才会放心,王大监也请一并上支提山吧。”

    黄昏和胡濙起身。

    他俩本来就掺和进了这件事中,无所谓了。

    倒是王景弘,略有不情愿,“奴婢就不去了吧?”

    他不愿意掺和进去,这事涉及到朱允炆,鬼知道后面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万一陛下要保持此事的绝对隐秘,灭口的话,知道此事的人都得死。

    所以王景弘压根不想去支提山。

    黄昏呵呵一笑,“王大监不去恐怕不行,没有你的亲口陈述,我们几个的说辞,那位大概会半信半疑,有王大监的亲口陈述,再加上那张海路图,此事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王景弘万般无奈,却又推辞不掉。

    ……

    ……

    华藏寺。

    在最后面的那个小院子里,气氛凝重,朱瞻基和胡濙以及王景弘,都明智的选择了沉默,让镇西公来唱角儿。

    沧海珠大师,嗯,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将目光落在黄昏身上,低宣了一声佛号,问道:“镇西公,出海之事有了结果?”

    黄昏嗯了声,道:“此事,让王大监给你说罢。”

    看向王景弘。

    是福不是祸,王景弘知道自己躲不过去,既然来到了华藏寺,想不掺和都不想,起身道:“奴婢出海数月,沿途一路风雨,终于在距离我神州一万四千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镇西公在地球仪上推测出来的那块陆地,和镇西公预想的一样,那块陆地上的原著居民,并没有开化,还没有形成文明,也就是说,那片居民还是蛮野之人,衣不蔽体,没有统一的文字和语言,也不会农耕,属于原始部落,奴婢个人认为,那些原著居民其实就是彻彻底底的野人。”

    朱允炆有些讶然,“真有这么一块陆地?不是一个小岛?”

    王景弘摇头,“绝对不是一片小岛,而是一块巨大无比的陆地,恐怕不输我神州大陆的辽阔,气候条件、地势条件也极其优渥,物种之丰富,亦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那片土地由我神州文明去繁衍生息,也许百十年后,就又将诞生一个大明王朝这般的天朝上国。”

    王景弘说完,将海路图放在朱允炆面前,“这是从泉州和广州两处,去往那块大陆的海路图,奴婢制作了几份,一份已经送往顺天。”

    朱允炆拿起来看了看,发现看不太懂。

    但是路线倒是看懂了。

    确实很远。

    远得让人绝望——王景弘几乎走的直线,然而一来一回,还是大半年的时间,这还是大明宝船,如果是一般是商贸船,时间更久。

    王景弘笑道:“这份海路图并不是唯一的线路,其实应该有更好的,只不过需要慢慢去摸索而已,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海路图上的距离,应该是大明距离那片大陆最近的距离了。”

    最近的距离,也是一万四千多公里。

    朱允炆微微颔首。

    够远。

    如果追随自己的人去了那片大陆,朱棣就算想对他们下手,也要考虑斟酌了,毕竟如此漫长的距离,要派水师过去讨伐,成本之高昂不可想象。

    另外一个,朱允炆比较在意,“王大监,那片大陆上的土著居民,确定是荒蛮野人?”

    王景弘点头,“确定!”

    朱允炆心里长出了口气,如果真是如此,那将是一片风水宝地。

    难怪……

    难怪大明妖臣想要出海去那里。

    他是要去那里建立属于他黄昏的国度,他是想去那里当天子!

第1488章 落实!

    朱允炆其实有些恚怒的。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日月光照处,皆该飘扬我大明皇旗,这些大话,虽然没有几个朝代实现了,但说来听听,吹牛也不犯法。

    何况作为曾经的君王,这种思想其实更严重。

    所以朱允炆其实不太懂朱棣的操作,他怎么会同意让黄昏去海外建立建立一个国度?

    不过朱允炆也能理解一点。

    大明妖臣,已经尾大不掉了,现在朱家天室要收拾黄昏,带来的连锁效应太可怕,黄昏一死,大明将不会再有火车、自行车、三轮车、泰山号这些新奇的、但却实实在在给时代带来变化的东西出现,对社会不利。

    另一方面,黄昏死后,无论是谁去掌控时代集团,都达不到现在这个程度,也就是说时代集团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的话,在经济方面给国家带来的动乱,需要极长的时间来抚平,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永乐盛世,有可能进入衰退期。

    这个结果,哪怕只存在四分之一的可能,朱家天子都不愿意面对。

    而黄昏现在虽然没权,但他对经济以及对整个大明的影响力,保证了他在朝野之间说话的分量,足以影响朝堂。

    甚至可以掣肘天子。

    那么让这样一个人物留在大明——不如爽快的放他离开去海外,爱干嘛干嘛。

    反正隔了一万四千多公里的海洋。

    反正你黄昏也是中国人,就算在海外建立国度,也是华夏文明,甚至应该也不会出现调转枪头,从海外来侵略大明的局面。

    这么说……

    朱允炆悚然发觉,其实朱棣应该同意黄昏多从大明带人迁移到海外去。

    要保证那个新国度有足够多的华夏儿女!

    从成分上来确保那个国度是第二个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第二个家园,是以大明这边为故土的国家,而不是让黄昏去建立一个国家这么简单。

    想到这里,朱允炆看向黄昏,“不知道镇西公如何安排?”

    黄昏早就有了计划,闻言想都不想,“既然王大监已经找到了那片陆地,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今日太孙殿下也在,我就来说说看?”

    朱瞻基微微颔首,就等着你的计划。

    黄昏道:“我的计划很简单,首先,追随建文陛下的这一万多忠义之士以及他们的家眷,算下来应该在五万人左右,这是第一批出海的人,将有我时代集团逐渐的舰队运送到那片大陆最好的港口附近,迅速投入生产,在港口附近建立一座城市起来,为了保证生产,时代集团组建的蚍蜉义从,会抽调三千人,全员配备神机火器驻留港口,并且在该港口保留三艘左右的战舰。”

    这是第一批人。

    朱瞻基不解,“难道不需要大明雄师过去?”

    黄昏摇头,看了一眼朱允炆,“陛下不会同意,嗯,沧海珠大师也不会乐意看见的。”

    朱棣肯定不敢把大明雄师派过去,万一被黄昏策反,留在那边了呢,何况朱棣现在还在准备打日本——日本可不好打,需要大量兵力。

    朱允炆肯定也不乐意。

    万一你朱棣派大明雄师过去,等我自戕之后,这些大明雄师就把追随我的人杀个精光呢。

    黄昏继续道:“为了确保那五六万的安分,沧海珠大师,我需要你写一封……忤逆一点来说,算是‘圣旨’吧,让他们绝对尊崇我的命令,因为这五六万人中的一万多忠义之士,等他们建立好了城池,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人,也将会进入蚍蜉义从,配备兵器后,向周边扩张,王景弘大监说过,那边还有海量的土著居民,我们过去占据他们的家园,肯定会有矛盾冲突,有矛盾冲突就会有战争,而这种战争我们输不起,也必须要打,这无关正义,当然,那群土著居民是无辜的,可他们应该赶到庆幸,因为我不会对他们施行大屠杀政策,我只会将他们赶到偏僻一点的地方去。”

    他们该知足了。

    如果是欧洲人到了北美大陆,等待印第安人的是近乎灭绝程度的大屠杀。

    王景弘冒了一句,“很多,感觉那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一点也不比我大明人口差多少,只不过没有形成先进的文明而已。”

    黄昏笑了起来,“战争早已不是数量占绝对因素的时代了。”

    现在大明的火器,一点也不输给欧洲人去北美大陆的时代,甚至还有优势,连机枪和泰山号、钢铁战舰都有了,印第安人更不可能抵挡得了。

    黄昏继续道:“后续的操作我就不说了,因为和诸位没有什么关系。”

    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沉默了一阵,“可以,我会写一封册子,告诉追随我的那一万多忠义之士,让他们以你马首是瞻,到了那块大陆后,让他们去为你开疆拓土,但是镇西公,你在那边建功立业之后,不可亏待这一万多忠义之士。”

    黄昏哈哈一笑,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都是被流放的人。

    这话朱允炆很赞同。

    从某方面来说,黄昏也是个被朱棣流放的人,或者说,黄昏是自己流放自己。

    朱瞻基则是一脸苦笑。

    流放?

    搞笑了,你要不是想去,谁敢流放你,我和我爹还得想尽办法来应对你的强势,我一家三代人,喜闻乐见你这种自我流放。

    黄昏继续道:“所以你可以放心,只要他们听我的命令,在那边建立起城市,扩大地盘后,该赏赐的自然有赏赐,一切都按照规矩办事,绝对不会因为他们和蚍蜉义从的身份不同区别对待。”

    朱允炆颔首,“善。”

    事情说到这个地步,基本上就落实下来了,接下来不过是一些细节,而朱瞻基也终于等来了朱允炆的承诺,“这件事,我要亲眼看见它落实,所以我会让几个人跟随时代集团的船队再次去那片大陆,确定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平安的抵达那片大陆后,我自然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说这话的时候,朱允炆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闻言看向黄昏。

    黄昏笑道:“这是当然的,毕竟谨慎一些没什么坏处。”

    朱允炆还是担心,万一自己自戕后,朱棣一看,你都自戕了,还写了“圣旨”告诉大明天下那些追随你的人,那朱棣也就没什么好惧怕的了,派个水师在海上把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已经其家属杀光沉海,后人也无从得知。

    所以朱允炆需要确定那些人抵达了新大陆后,再自戕。

    这也是朱允炆不愿意大明雄师也去那片大陆的原因。

    黄昏拍了拍膝盖起身,“那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泉州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船队正在组建之中,这事还需要多方面合作,太孙殿下请随我去一趟顺天,王大监,你趁机回家去探望一下亲人罢,接下来你还得在出海一次。”

第1489章 当年明月

    黄昏欲走,却发现朱允炆一直在看他,心中了然,对太孙等人道:“我还有点关于佛法的事情要求教沧海珠大师,诸位先行一步。”

    众人暗暗腹诽,屁的佛法请教,明显是有事。

    也不好说什么。

    大的方向已经定下来,估计要和朱允炆商讨的事情也是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的事情,反正和大明没什么关系了。

    朱瞻基都无所谓,胡濙和王景弘更不想多事。

    待三人离去后,朱允炆犹豫沉默了一阵,开口问道:“镇西公以为,贫僧可还有活路可走——”顿了一下,略有自嘲,“当年城破,贫僧心丧若死,只觉这大好局面,竟然被自己弄了个国破家亡,不如一死了之,却被手下人救下来,屡屡辗转之后来到宁德,多年精修佛法,虽然为了那一万多忠义之士,愿意身赴地狱,但贫僧心中其实清楚,死了便是一了百了,贫僧倒也不是怕死,只是觉得佛法精神处妙谛万千,贫僧还想苟活于世,多钻研万般佛法而已,如此之说,不知道镇西公能否理解。”

    黄昏当然能理解朱允炆。

    当年朱允炆愿意**奉天殿,是局势之下是心丧之中,所以悍然赴死,这一次为了一万多忠义之士,和朱棣做交易,也甘愿自戕赴死。

    这位丢了江山的君王,确实不是个怕死的人。

    然而此事和怕不怕死无关。

    老实说,虽然现在不圣母了,但黄昏确实想过救下朱允炆,把他弄到北美去当个吉祥物,只不过后来想了多次,觉得不妥。

    毕竟他曾是天子,到了北美,有他的存在,无形之中对自己的统治是个威胁。

    所以微微笑道:“大师言重了,蝼蚁尚且偷生,大师愿意为了数万生命身赴地狱,岂是畏死之人,不过大师想必也理解,你若求活,只有一途,可这一途走不得。”

    朱允炆道:“愿闻其详。”

    黄昏想了想,“大师也曾为君王,也曾因为燕王的存在而夙夜不寐,现在的永乐陛下也一样,他也因为你的存在而夙夜不寐,不管你在哪里,只要你还活着,他就不安心,如果我想办法将大师救到那片新大陆去,那么只要此事被永乐陛下知道了,且不提天子的雷霆震怒,仅是我迁民的后续诸多事情,陛下都不会支持,如此一来,我的蓝图就有可能流产,其实这如果是我个人的蓝图,倒是无所谓,但这不是我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华夏民族的事情,是牵扯到几百年后神州儿女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问题,是亿万人的幸福,我不能因为大师的这一点奢望,而破坏亿万人的幸福——”顿了一下,“再说近一点,我也不能冒这个险,给自己身边留一个隐患,大师你能明白?”

    朱允炆叹了口气,“岂能不明白。”

    明白的多了。

    朱棣不允许自己活着,朱允炆早就明白,但他现在更明白,黄昏确实要在新天地称帝,所以更不可能让自己去那个地方,一个地方岂能存在两个天子。

    大明有朱棣,不能让自己活着,新的天地之间有黄昏要称帝,更不可能让自己去。

    倒也不绝望,甚至连失落都没有。

    他本来就想到了这些事。

    只是怀着希望而已。

    希望破灭,朱允炆依然淡然,这么多年佛法不是白修的,一如姚广孝和张定边驾鹤西去之时,这两人都是平静的圆寂。

    对死亡并无恐惧。

    当然,也并不能因此说明朱允炆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们这个层次的人,知道并无地狱也无天堂,只有人间。

    想活着,只是为了在佛法的世界里更多的遨游而已。

    朱允炆微微一笑,“镇西公的答案,贫僧已经知晓,其实早就知晓,只不过还是怀着希望问了一下而已,镇西公也不用挂记心上,贫僧的结局,从应天城破后,就已经注定了。”

    黄昏沉默了一阵,“其实你当年在城破之前,放弃应天到其他地方,未尝没有卷土重来,将陛下赶回北方的可能。”

    可惜你选择了最差的一步棋。

    朱允炆叹了口气,“贫僧何尝不知,然而那样的话,整个大明境内都将因为我叔侄之间的这点事陷入战火之中,无数百姓将承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局面,贫僧坐拥全国,却输给了只用三府之地的燕王,那么大好的局面,却被燕王大军打入京畿,当时之绝望,贫僧已经不作他想,索性便一了百了了,当然,各种思绪万般复杂,不是现在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

    黄昏叹道:“其实从你重用方孝孺、黄子澄等人开始,要恢复周制,就注定走错了,没有武将的支持,削什么藩?”

    朱允炆沉默不语。

    黄昏却不吐不快,“如果重用方孝孺等人也便罢了,局势并不到最坏,可你千不该万不该,用了李景隆,用李景隆也还好,关键你弃用了徐辉祖,如果当年徐辉祖掌握兵权,绝对不会让燕王这么轻易到应天,徐增寿虽然支持燕王,但你却因为徐增寿的缘故也怀疑徐辉祖,把他调回应天——”

    黄昏忽然不想说了。

    后人深究这段历史,发现朱允炆走错了太多步,哪怕他走对一步,朱棣的靖难都要无疾而终,所以现在你要说朱允炆的毛病,真是一大堆。

    朱允炆叹了口气,低宣了一声佛号,“前尘往事皆如云烟,不过也还好,至少目前的大明是千古未有之盛世,贫僧自认做不到这一点。”

    黄昏哂笑一声,“做不到?如果你当天子,我黄某人为臣子,一样是千古未有之建文盛世,只不过你的性情不如陛下好战,很多事情需要好事多磨而已。”

    这话其实有点自夸了。

    没那么简单的。

    如果建文帝当皇帝,重用文臣,黄昏就算入仕进入朝堂,等待他的可不仅仅只有纪纲朱高煦这些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方孝孺黄子澄这些酸儒。

    恐怕比纪纲和朱高煦更难对付,甚至根本没办法打造这个盛世。

    因为朱允炆并不好战。

    而当前的盛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棣好战的宏图大略催生出来的——黄昏和朱棣,是相辅相成,而他和朱允炆之间,不会有这种化学反应。

第1490章 为大明倾尽所有!

    所以时也命也,只能说朱允炆注定是被时代淘汰的人,或者说他注定被他自己淘汰了。

    在离开时,黄昏走到院门边,回首。

    朱允炆……嗯,沧海珠大师已经阖目念经。

    再有一年,他就要圆寂。

    想想真讽刺,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会一天天看着自己走向死亡,也万幸他现在修佛,否则一般人哪能承受这种折磨。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大步而行。

    接下来的路,该我自己走了。

    大明,我还能为你做一件事:打日本!

    只要把日本打下来并且阉割它的思想,培养出奴性,华夏儿女在接下来数百年里都不会再有威胁——中南半岛已是领域,朝鲜请归去,印度那边,连孟加拉都被大明打了下来,金帐汗国那边目前也进入了收尾工作。

    至于俄罗斯——金帐汗国本来就包括部分俄罗斯领土。

    女真被灭。

    也就没了满清入关。

    再把日本彻底打崩阉割之后,华夏民族未来数百年的威胁,就只有西方的欧洲,然而自己到北美大陆后,一旦发展起来,欧洲那边也要承受大明和北美大陆的华夏文明的压制。

    何谓两极?

    一南一北,同一文明,两个帝国!

    千百年内,都能互相支援,并且相互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社会不断进步,在军事上,兵锋能覆压整个蔚蓝星辰,这就是两极。

    再没美利坚什么事,也不会有什么北约……

    现在,它在向自己招手了。

    甚至触手可及。

    从华藏寺下来,黄昏找来胡濙,将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他——主要是清点追随的忠义之士,并让朱允炆写‘圣旨’让这些人去海外。

    这应该不难。

    他们估计也清楚,不去海外就只有一个下场,跟着朱允炆一起赴死。

    胡濙虽然难,但现在是他这一生最困难的事情的收尾工作,充满了希望,所以满口应诺,一定要做好此事。

    在交代了诸多事宜后,黄昏又去了一趟泉州,安抚了家眷,让她们在泉州耐心等待,最后,黄昏带着魏姿虚和阿如温查斯一起,与朱瞻基准备北上。

    唐青山也一起。

    他还要处理明教的事情——明教还有一大堆人在瓦剌区域,得赶紧把这群人组织起来,愿意去海外的去海外,不愿意去的,就地解散。

    张涟因为要照顾怀孕了的唐赛儿,不能同去。

    原本是阿如温查斯跟着黄昏北上的,不过阿如温查斯有些惓了,她不打算在顺天呆,直接去镇北城见一面父亲吴笙游,然后回到泉州,等候和她的男人一起出海,去过属于她的未来。

    随着火车的出现,如今从南到北的旅程已经轻松愉快。

    坐明天号抵达应天,在应天呆几日,和太子殿下洽谈了一下关于宁德的事情,待纵横号从顺天回到应天,黄昏和朱瞻基又立即乘坐火车去往顺天。

    坐在北上的火车上,看着窗外风景飞速后退,黄昏忍不住有些感触。

    如今的大明,应天顺天已是不夜之城,连蜀中的成都都已经上奏朱棣,请求中央支持,要打造不夜之城,江南富庶城市早就上了章折了,像杭州这些地方,已经在全城走线,只等水电站建立,就要开始不夜之繁华。

    城市效应已经彰显出来。

    货币改革下,宝钞成了硬通货,并且不断的从本土之外搜刮金银回来,医疗改革下,大明现在人口已经过亿了,并且还在飞速增长。

    而农业改革,能确保增长的人口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粮食危机。

    也出现过小规模的,不过都被官府从中南半岛那边征调粮食解决了,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今再有小规模的粮食危机,根本不需要再去掠夺中南半岛,大明就能不伤筋动骨的解决。

    交通方面,自行车已经在全国流行。

    官道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加上火车的出现,可以说大明已经提前走入新时代,而火器是发展,又确保了大明在新时代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现在的世界各国,别说来大明分蛋糕了,大明不去他们家里吃蛋糕,他们就要给祖宗烧高香,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和金帐汗国。

    而在社会人文方面,时代服装厂设计研发的现代服饰,也逐渐被国民接受,这事权贵阶层的领头作用功不可没,现在到了夏天,不止是像黄昏这样的人穿短袖,连吴与弼、吴溥、黄福、胡广、解缙这样的读书人,都接受了短袖。

    连衣裙、旗袍什么的,也从宫廷、青楼流向了民间。

    而时代服装厂下一步针对女性的文胸,虽然还没面世,但也没什么酸儒出来反对,目前已经开始在量产,也许只需要半年左右,就能全国发行。

    因为亦力把里已被纳入大明疆域,如今官府在那边重点发展棉花种植,确保了棉花的用度,所以时代服装厂甚至在黄昏的指示下,已经在研发秋冬用的长棉衣——后续还会研发羽绒服之类的。

    因为棉花得到了保证,货币改革司那边也将宝钞的研发提上了日程——要杜绝假钞假币,用棉花来制作宝钞,是个极其重要的事情。

    这事,黄昏在应天呆的那些时日,已经去和货币改革司的人说过。

    目前项目已经上马。

    而吴与弼的教育改革已经出现端倪,接下来虽然阻力很大,但只要得到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支持,教育改革应该能施行下去。

    毕竟现有教育,确实无法整体提升全民素质。

    而大明辽阔的疆域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管理。

    当然,教育改革的本质是开民智!

    只有开了民智,在百十年后,华夏百姓才能倒逼官府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不过那时候,恐怕朱家后人会对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怨声载道。

    没有他们支持的教育改革,也不会出现百姓倒逼下的社会体制改革。

    工部那边,因为有户部的金钱支持,目前在国内趁着入秋,正在大肆兴修水利工程,尤其都江堰那边,在太子授意下,工部派了个主事过去彻查了一番,挖出了几个大蛀虫,被朱棣一怒之下发配充军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缮工程又被提上日程。

    这一次没人敢利用这个工程中饱私囊了。

    全国各地的官道依然在疯狂修建,如果在大明全境堪舆图上看,你会发现,大明的官道以南北纵横线为基础,已经形成了一张蛛网的基本盘。

    虽然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大明现在的底层百姓,其实困苦者依然很多,但至少大明目前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百姓能过上吃饱穿暖日子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样的的大明,让人内心充满希望。

    黄昏喝了口水,看了看对面的朱瞻基,意味深长的说了句:“太孙殿下,我已经为大明倾尽所有,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该你来为大明倾尽所有了。”

第1491章 最怕历史的必然性!

    朱瞻基立即一副大义凛然,“这是自然,我朱家天下,我朱瞻基自当全力以赴,将陛下打造的永乐盛世延续下去千秋万载。”

    嗯,当然不可能千秋万载,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黄昏挑了挑眉,“是么?”

    朱瞻基一副很受伤的样子,“你不信任我?”

    这些年朱瞻基和黄昏接触的比较多,虽然彼此之间的立场时有变化,但彼此之间其实也有那么一点革命友谊。

    至少朱瞻基一点也不记恨黄昏在撒儿都鲁杖责他了。

    也愿意和黄昏以朋友的形式相处。

    嗯,仅仅是现在。

    等他当了天子,那就没有朋友了——不是所有天子都能像朱棣一样,拥有一个姚广孝这样的朋友,就像太祖,开国之初全是朋友,定国之后杀的就是朋友。

    在权力的诱惑下,朋友算鸡毛。

    黄昏笑眯眯的,“你现在去把你行李中的蛐蛐全部丢了,并且在下一站立即让人回应天,通知太孙妃把长春郡王府里的蛐蛐全部丢了,我就相信你了。”

    这货……唉,一言难尽。

    古人富不过三代的说辞,还是很有点道理的,因为朱棣和自己把大明扩张的事情基本上都干完了,生下来就是继续保持盛世,哪怕朱瞻基是头猪,大明在百年之内,依然会是整个地球最强大的帝国,而朱瞻基显然也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他最近的远大目标,其实已经只剩下皇位。

    但皇位依然很稳了,只要朱高煦那边不出什么问题,再过上几年,朱棣禅位或者驾崩之后,朱高炽——搞不好朱高炽还要走在朱棣前面,那时候就是朱瞻基直接登基。

    所以朱瞻基短时期内,没有了理想目标。

    人一旦没有了理想目标,就容易颓败,朱瞻基就是如此,他现在最喜欢的事情,竟然是呆在家里玩蛐蛐,连北上顺天都带着蛐蛐。

    蛐蛐皇帝,终究还是走上了他的宿命之路。

    朱瞻基略有尴尬,“其实我也知道玩物丧志,我那嫔妃孙氏也多有劝谏,可我也就玩一下而已,只要我有正事,我还是会以正事为主的。”

    黄昏微微摇头。

    朱瞻基成婚了,和历史上一样,胡善祥是太孙妃,孙忠的女儿孙氏是嫔,但朱瞻基确实更喜欢孙氏,两人之间也存在着爱情。

    胡善祥作为太孙妃,如今在长春郡王府,很有些卑微。

    孙氏更受宠一点。

    加上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更喜欢孙氏,总是在太子妃张氏那里嚼舌根,搞得胡善祥在长春郡王府是如履深渊。

    对于此事,黄昏无可奈何。

    反正这是太孙的私人感情生活,不好干涩,黄昏能做的就是多劝谏,如果堡宗确实出现了,影响也不大,东厂厂公王振并不是土木堡之变的王振。

    但就怕没有土木堡,还有其他堡。

    想到这里,黄昏语重心长的看向朱瞻基,“太孙殿下,给你摆个老实龙门阵,我希望你一定要记在心上,千万不可大意。”

    朱瞻基点头,“你说。”

    黄昏道:“其实玩蛐蛐也不算什么,人嘛,谁没点业余爱好,你的主业是将来当个好皇帝,业余时间玩玩蛐蛐放松心情也是好事,总比整日里沉浸在酒池肉林大长腿之中的颓靡要好得多,当然,这么些年看着你长大,我也知道你不是个好色的人——”

    朱瞻基嘿的一声打断,“但我知道,镇西公是一个好色的人。”

    黄昏莞尔,乐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能怪我么,再说了,既然有这个条件三妻四妾,我为什么还要那么专情的一夫一妻,没道理嘛。”

    一瞪眼,“现在说你呢。”

    朱瞻基耸耸肩,“说吧说吧,我听着呐。”

    黄昏继续道:“所以你玩蛐蛐,太子殿下知道,陛下也知道,但都没正儿八经的说过你,是觉得你分得清主次,不过我有个事情要叮嘱你,这件事我没对陛下说,也没对太子殿下说,因为还早,现在你成婚了,要不了几年也会成为九五之尊,而我那时候可能已经出海了,没办法再辅佐太孙殿下,所以必须趁现在说,也希望殿下你一定要谨记,这很重要很重要。”

    没有土木堡之变的土壤了,但就怕历史的必然性,没有土木堡和金木堡什么的。

    朱瞻基有些意外,神色凝重起来,“你说。”

    黄昏道:“你已经成婚,妃嫔是胡善祥和孙氏,未来的皇后必然是这两人,而大明的国本,也会是这两人所出,都是不可阻挡的,不过我只希望你能做一件事,一件很小的事:在你登基之后,不论是应天皇宫,还是顺天皇城,在挑选内侍时,一定要做一个甄选:绝对要杜绝一个叫王振的河北人到宫中当内侍。”

    绝对不能让王振出现在朱祁镇身边。

    朱瞻基很是讶然,“东厂厂公王振就是河北人。”

    黄昏摇头,“不是他,而且我其实已经着人问过他了,他愿意跟随我去海外,到时候只要陛下放行,他就会去海外帮我主持内务工作。”

    朱瞻基哦了一声,“我听你的便是。”

    也不问为什么。

    黄昏如此郑重的说这件事,必然有他的道理。

    然而黄昏转念一想,他么的历史必然性并不一定的王振,也可能是李振、赵振、黄振,这玩意儿根本没法杜绝。

    沉吟半晌,无计可施。

    只能长叹一口气,“在你登基之后,对未来国本的教育,你一定要上心,富不过三代,历史上的盛世也没有超过三代君王的例子,陛下,太子殿下,你,刚好三代,所以在你的太子这一代,教育格外重要,务必要教育出一个明君出来,我想太孙殿下也不愿意看见大明的盛世走向衰落罢。”

    只能从教育上入手了。

    从根源上断绝王振专权的情况出现。

    朱瞻基眉头一扬,“小崽子要是敢祸害大明的江山,老子饶不了他。”

    黄昏无奈的笑了笑。

    这些话也就说给自己听了,到时候你朱瞻基还能从土里爬起来,把堡宗暴揍一顿不成,要不是我黄昏出现改变了大明,你朱瞻基知道了土木堡之变,怕是会真的气得从棺材板里爬出来。

    感谢我吧。

第1492章 问题所在

    纵横号抵达顺天是傍晚时分。

    朱瞻基兴冲冲的,下车后就要去顺天皇城——事实证明隔代亲是有道理的,应天皇城的内侍,已经在站台外等着朱瞻基,哪怕宫禁夜开,也要把太孙殿下接到朱棣那去喝顿小酒。

    这对爷孙是真的感情深。

    黄昏自然没这个待遇,在顺天这边的宅邸入住,吃了晚膳后,唐青山去洗了个热水澡就睡了——他明天还要继续出发去瓦剌,整合在瓦剌的明教势力,将他们带回国内,准备去海外。

    阿如温查斯迅速给黄昏端来了热水烫脚——火车坐久了,容易肿。

    虽然同样是没有名分,阿如温查斯竟然给魏姿虚也端了热水。

    魏姿虚很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烫上脚后,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用大明官话和最后挨着她坐一起的阿如温查斯说着闺中话,两人之间的感情一下子就升温了。

    黄昏看着两人言笑晏晏,内心很有点小幸福。

    哪怕是这辈子的成就止步于今天,也很知足了,有一群自己喜欢的也喜欢自己的女人,有万贯家财,又已封公,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已丰收。

    心中忽然冒出一个邪恶的想法。

    咳嗽一声,“姿虚你第一次到北方吧,可能不太适应,今晚你就和阿如睡一个房间罢。”

    两女都没意见。

    黄昏也嘿嘿贼乐,到时候我忙完事情,我也钻你们房间来,你俩的功夫虽然了得,但是不好意思,只要不是面对娑秋娜,你们男人的功夫那就是天下无敌的。

    收拾你们两个,手到擒来。

    烫完脚,两女叽叽喳喳去睡觉了,火车上也没休息好,正好趁机补瞌睡,黄昏则去书房,自己磨墨铺纸,打算复盘并且做个未来计划。

    复盘的时候,发现有些无从下手,时代集团实在太过于庞大,产业遍布全国,也涉及多了几乎所有的行业。

    关键是黄昏自己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多少产业了。

    没办法,他在时代集团就是甩手掌柜。

    如果不是沈熙礼,时代集团早被黄昏玩崩了,也万幸是沈熙礼,换成其他有野心的来给黄昏主持大局,只怕也早就把黄昏的钱给偷光了。

    索性也就不复盘了。

    做个计划。

    这个计划简单。

    第一步:泉州第一次出海。

    这一步基本上属于政治任务,主要是解决朱允炆的人,也是移民北美大陆的第一批有生力量,一万多忠义之士加上家眷,约莫五六万人,之外是蚍蜉义从,大概要到八千人,全部配备神机火器,同时还需要给那边留几艘宝船战舰作为海防力量。

    第二步:产业迁移。

    这一步就属于北美大陆开发计划了,第一次过去的人比较多,要牵扯各方面,主要是基础生活方面,所以时代建筑、时代服装、时代冶金这三个行业必须尽快落实出海的人选。

    同时还要运送大量的农产品种子过去,当然,还得有大量的农民,这个比较好解决,泉州那边选一批农民,然后再从福建宁德那边选一批——福建宁德选农民,朱棣肯定会同意。

    但这点人肯定还不够。

    最好是从贫瘠的大西北那边,再选一批农民过去。

    初步预算,第一批过去的农民要在五万之数,这样才能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种植出满足自给自足的粮食来。

    第三步:工业产业的迁移。

    也就是说,第三步是时代军工、时代化工、时代电力、时代银行、内燃机研发所、钟山工厂这些产业,也要迅速组织技术骨干力量迁移到北美大陆。

    第四步:蚍蜉义从的全部迁移。

    这个数量也比较庞大,一个是国内本土上的蚍蜉义从,包括明教,一个是中南半岛以及漠北的蚍蜉义从,还要包括在金帐汗国的两万人。

    而在这四步走的间歇中,出海要连续不断,因为在那边开创新的城市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农民,所以源源不断的运送劳动力过去,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建立城市群,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国度。

    朱棣基本上同意了自己的操作。

    有一个地方存疑。

    从唐青山和张涟口中得知,唐赛儿怀孕的消息,似乎不是明教渠道,那答案就很清楚明了,肯定是朱棣的小手段。

    由此可以推测,朱棣是不太愿意自己带走太多人口。

    包括明教!

    但黄昏是打算将明教全部带走的。

    所以这事还要和朱棣斗智斗勇。

    问题不大。

    明教留在大明,对朱家天室而言也是个不稳定因素,只要自己稍加吹嘘一下,朱棣就能松这个口,最难的在于,如何让朱棣答应,在前期给自己大量的钢铁和食盐!

    粮食可以购买。

    陶瓷和琉璃可以自己生产,就是水泥也可以到北美大陆再生产,但是钢铁和食盐这个,是急需品,等不得。

    等北美大陆的钢铁产业和食盐产业形成达到供给度的规模,说不准一两年就过去了,尤其是钢铁,从勘探到开采再到冶炼,没个两三年别想。

    而到了北美大陆,第一个港口城市就需要大量的钢铁。

    另外,还需要煤炭。

    这都需要朱棣点头才行,朱棣不点头,这些东西自己根本运不走——靠走私那点量,很难满足新建一个城市群的要求。

    黄昏有些发愁。

    但还有个更愁的事情——船!

    要迁移如此多的人口,以及海量的物资,船作为海运的唯一交通工具,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时代集团加上自造的,以及从工部和兵部买的宝船,现在也只有十二艘。

    十二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鸿运商行倒是有几艘,可也杯水车薪,也就是说,要想步子迈得大一点,时代集团需要把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全部买过来!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时代集团也有这个钱,问题在于现在时代集团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说服朱棣把宝船、钢铁、食盐、煤炭这些重要物资,全部低价出手给自己。

    像粮食和绸缎,能白送最好。

第1494章 野心不灭!

    朱棣斜躺在榻上,脚上搭着一块从西域那边进贡来的奢侈毯子,一直在看黄昏,此刻听到这句话,也有些动容,微微坐直,“是啊,终于远迈汉唐了。”

    他有些欣慰。

    因为在刚才那一瞬间,他看见黄昏的眼眸里晶莹闪动,在说出远迈汉唐的那句话时,朱棣发现黄昏真情流露,竟然热泪盈眶!

    朱棣能感受到黄昏这份感情的真挚。

    朱棣其实能理解。

    须知这一份远迈汉唐的盛世,里面无数浓墨重彩的笔画,都是黄昏亲自落的墨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的今天,是黄昏和朱棣一起联手打造出来的。

    但朱棣又不能理解。

    他实在想不明白,黄昏既然如此挚爱这片土地,为何要选择离开大明去海外建立一个国度,而不是选择留在这片土地继续看着这片盛世。

    男人嘛。

    都不喜欢真情过于流露。

    所以黄昏很快收敛了心情,抬头看了看殿宇,朱棣和朱瞻基也没觉得黄昏这样的目中无人殿前失仪,傻子都知道,镇西公在把眼中的泪水给磨去。

    片刻后黄昏恢复宁静,对朱棣笑道:“恭喜陛下,论文治,有永乐大典,有医疗、货币、农业和教育改革,今后必将涌现大片摧残的文化作品,论武功,陛下指挥大明将士收中南半岛,平漠北,征亦力把里,又拿下金帐汗国,更是御驾亲征解决掉女真的隐患,又得朝鲜慑威请归,仅是如此,千古多少帝王中,陛下已经当之无愧的前三之列,假若陛下的钢铁舰队成型,大明海军再拿下日本,征服南洋群岛,彼时的永乐大帝,将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帝!”

    超过太祖朱元璋了。

    至于始皇帝……始终不好说,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绩对后世的影响,真不知道拿什么去超越。

    但至少可以媲美始皇帝了。

    而这就是朱棣的梦想!

    朱棣微微颔首,“是的,多年以后,朕可以昂首挺胸的去见太祖了,此事且不提,功过后人评罢,朕想问问你,可曾知道范蠡?”

    急流勇退的范蠡。

    黄昏愣了下,怎么不说福建宁德的事情,却说起了范蠡。

    别说,自己和范蠡确实像。

    范蠡从朝廷退下来后就去经商了,然后被称为商祖。

    自己是从一开始就经商,甚至一度凌驾于四品以上官员不得经商的铁律,而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也比范蠡更强。

    倒也是了然朱棣为何要说起范蠡。

    不外乎就是含蓄的告诉自己,你黄昏可以去做范蠡,只需要你卸去官职,专心去经营时代集团并且以后不插手朝政的话,他也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这基本上是朱棣释放出来的最大善意。

    像自己这种身份地位,不说功盖高主,至少也是个极大的威胁,朱棣能容忍自己继续在大明享受富贵,并且给以保证的话,确实难为可贵。

    按照传统和前例,这是自己和朱棣之间最好的落幕。

    也许这是自己曾经的追求。

    但是现在……

    人的野心一旦膨胀起来,又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消失,黄昏已经笃定要去北美大陆建国,要去北美当天子,又怎么甘心留在大明当一个富家翁。

    天子……

    想想就带劲。

    而且这个天子可不像中原王朝的天子,固步自封,黄昏是知道世界格局的,他这个天子建立的国度,会不断的向外扩展势力,除了大明,其他所有大洲都会涉足,如果做到了,权势将是古往今来未有的强大,当然,后宫也将是古往今来未有的——男人嘛,事业有成后,睡遍全世界的美女,这个要去不过分吧?

    而且合理!

    而且去北美大陆也有大局观。

    大明不去北美大陆,那么以后欧洲人过去了,建立美利后,中华神州又要面临来自异族的威胁,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先过去,断绝了美利坚出现的可能。

    两全其美双喜临门。

    这就是两极!

    事情是这么设计的,但是现在朱棣释放出善意,怎么婉拒不会让朱棣丢面子是个问题,黄昏沉吟了许久,才道:“陛下,相对于那位的一万多忠义之士去海外,您觉得您更信任那一万多人,还是更信任微臣?”

    朱棣微微颔首,“自然是爱卿。”

    黄昏道:“其实我也不想太劳累,辛苦了十九年,如果有人去帮微臣办一些事,微臣自然乐意留在大明,可微臣惧怕,若是微臣不去海外掌控着,那些迁移到海外建立国度的人,会不会变成第二个日本?”

    日本是徐福后裔,这个事情在明朝时期还没有广泛说法。

    所以朱棣有点不解。

    黄昏也没有解释,“不管怎么说,海外那偌大而丰饶的土地,不被我华夏儿女掌控,微臣始终觉得是个隐患,所以微臣必须去。”

    朱棣懂了。

    道:“既然你态度坚决,朕也不便勉强了。”

    能够理解。

    像黄昏这样的一直高高在上的人,让他放弃一切权势当一个富家翁,这和杀了他没什么差别,何况黄昏心中还有两极这样的远大宏图。

    又道:“福建宁德那边的事情,太孙已经给朕说了,你辅佐太孙处理此事,朕很是满意,关于你出海的事情,你时代集团有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给朕说,朕会考虑情况给以你支持。”

    有限的支持。

    像黄昏说要带走百万人口,朱棣心里还是有点膈应。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你小子一下子就要带走百万人,对于大明而言,相当于丢了几个州府,朱棣心里能舒爽得过来才怪,不过也还好。

    近期户部送过来的文册资料记载中,大明人口已经过亿了。

    区区一百万,并不多。

    朱棣真正介意的是黄昏在海外建国后,那个新国度对大明的态度,这很重要——如果是独立的国度,朱棣心里那关过不去。

    换谁也过不去。

    自己的臣子跑到海外去建立一个国家当了天子,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你能接受?

    反正朱棣接受不了。

    黄昏道:“出海之事是个无比巨大的移民工程,少者三五年,多者十年二十年,耗费的物资和金银难以估算,仅靠时代集团,确实有点困难,不过并不影响大局,很多东西只是照搬过去,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船不够,需要陛下支持一二。”

    直白点,我看上郑和下西洋的所有宝船了。

第1495章 国家交易

    朱棣沉默了一阵,没有表态。

    黄昏知道朱棣心中的顾虑,虽然以后大明会有钢铁战舰,但这并不说明宝船就被淘汰了,不论是在军事还是民事上,宝船依然有它的作用。

    哪怕是军事上,宝船现在也领先于万邦。

    朱棣舍不得是情理中事。

    黄昏想了想,“陛下,作为回报,我可以把时代集团所有领域的研发成功,完整的复制一份献给您,这样您也可以让官府成立内燃机研发所、化工研发所和电力公司以及时代冶金,保持大明在全世界工业水平上的领先地位,虽然这些产业会很吞钱,但微臣的时代集团都撑得起,现在的大明皇家银行和国库里的钱,要撑这些部门,应该也不难。”

    大明皇家银行和国库里的钱,比时代集团更多。

    多得多!

    不过这里黄昏套路了一下朱棣:时代集团这些产业本来就要留一份在大明的,只不过依然属于私人所有而已。

    但黄昏在海外建国后,这些行业会逐渐失去活力,最终破产。

    黄昏肯定不愿意看见这个局面。

    所以他的想法是把内燃机和发电机、化工这几个重点产业,交给官府来接手——主要是交给朱瞻基,朱瞻基年轻,火车的出现已经激发出他的热情。

    朱瞻基登基之后,继续支持这些产业,就能保持大明工业的领先性。

    这是黄昏喜闻乐见的。

    家国情怀而已。

    虽然去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国度,但黄昏始终是一个中国人,不管自己在北美大陆发展如何,他始终希望中国发展成全世界第一的霸主,数百年的中国,能够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之巅。

    为此他甚至愿意让自己在北美大陆的国度来打辅助。

    那么让出大明的这些产业,自然也不心疼。

    个人的人生高度已经达到,妻妾成群,子孙满堂,富甲天下,权章一方,穿越者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可以知足。

    就不要在意这些损失了。

    朱棣一听这话,眼睛就亮了,“复制是什么意思?”

    黄昏笑道:“就是照抄一份的意思,或者也可以这样,微臣把时代集团涉及工业方面的终点行业的技术和资产,卖给陛下如何?其中的部分钱,可以抵扣宝船。”

    朱棣沉吟半晌,“具体那些工厂?”

    黄昏不带丝毫犹豫:“时代化工,关于时代化工,现在虽然一直在吞钱,但陛下应该了解了,时代冶金方面,各种特种钢材离不开时代化工的支持,所以时代化工是一个看不见收益,但却能给其他行业带来巨大进步的产业。”

    朱棣微微颔首,“这个我知道,自行车和三轮车的轮胎,好像都是时代化工研发橡胶做出来的,据说你的时代化工还在研究一种叫‘塑料’的东西,是从黑油里提取?”

    黄昏嗯了声,“是的,这是微臣提出来让魏姿虚主持的工作项目,实际上黑油的研发,其重要性一点也不输给内燃机和时代军工。”

    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棣又问道:“还有呢?”

    黄昏继续道:“时代冶金,这个就不说了,时代冶金的产能虽然低,那是因为陛下您不同意,涉及到钢铁的事情,时代冶金只能去做技术方面的提升,而不敢大量炼钢,所以这些年官府的冶金所在大肆扩产,而时代冶金在疯狂提升技术,要是能和官府的冶金所配合,基本上能让大明的钢铁行业再上几个台阶!”

    没说的是,其实时代冶金也炼了不少钢铁。

    要不然漠北蚍蜉义从的火器从哪里来的?

    这事朱棣其实也知道,只不过不说而已,君臣之间心照不宣,尤其是黄昏决定出海了,朱棣就更加放心此事。

    所以朱棣颔首,“时代冶金的成果,朕也是看在眼里的。”

    确实很值钱。

    黄昏继续道:“电力公司就不说了,这会是个重点产业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电力会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国家的命脉之一,所以交给陛下是大势所趋,而且也只有国家才有这个实力,做到在全国范围所有的城镇实现电网并网,也就是说,只要陛下和太子太孙殿下有这个雄心壮志,用数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大明会成为一个举国皆是不夜之城的超级国度。”

    朱棣愣了下,“全国皆是不夜之城?”

    那得投入多少进去?

    关键是投入之后,如何见回报?

    黄昏知道朱棣的顾虑,道:“电力这个,不要奢求回报,能保本就行,不过微臣认为,电力这个基本上无法回本,但为了打造大明的世界第一,这个投入又是必须的,所以陛下不要肉疼——时代电力这边投入的钱,可以从外邦去赚回来嘛,造福于大明百姓的事情,让百姓国泰民安,这不就是一个天子应该有的承担和责任么。”

    朱棣无语,说得轻巧,不过倒也没反对。

    如果大明的国库一直能保持现在这么富裕,那么投入重金打造一个举国皆不夜的盛世风光,似乎影响不大。

    关键是这个盛世风光,就要惊艳千古了。

    黄昏又道:“然后是内燃机研发所,这个内燃机研发所目前取得的进展不太大,但至少方向和路径是对的,目前在远离上已经形成初步框架,材料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了许多——这还有赖于时代化工和时代冶金的配合,不过要实现内燃机,大概还需要十年二十年,也就是说,内燃机研发所,依然会以恐怖的速度,继续吞金一二十年,才能看见真正的成果。”

    朱棣反问了一句,“值得吗?”

    内燃机研发所,每年至少吞掉时代集团三五百万两,要这么持续一二十年,何其的恐怖,也就是时代集团,也就是黄昏,换成其他任何商行,甚至由官府来支持,这个项目也早就被取消了。

    因为完全看不见收益。

    黄昏道:“当然值得,微臣可以毫无保留的告诉陛下,内燃机和黑油是研发配套的,一旦内燃机和黑油研发成功,那么大明就将提前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1496章 君臣一起,共征日本!

    朱棣沉默了一阵,他有些黯然神伤,许久才叹了口气,“十几二十年,也不知道朕还能不能看到那一天啊。”

    朱瞻基在一旁急忙道:“陛下不要胡说话,快拍木头!”

    朱棣:“……”

    黄昏:“……”

    你是太孙,这么迷信。

    不过两人心里感触不一样,黄昏是觉得太孙朱瞻基竟然也会有这么柔情的一面,他刚才说话几乎是不经思索说出来的。

    绝对只是对朱棣的关心。

    太孙朱瞻基,跟着朱高炽多年,终于也有那么一点仁的趋向了。

    而朱棣么……瞬间感觉心里有些暖。

    朱棣笑着看了一眼孙儿,乐道:“傻孩子,人哪有不死的,真以为帝王就能千秋不死?那不成老妖怪了,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多少求长生,结果呢,不都还是成了黄土一抷,帝王也是人啊瞻基,皇爷爷已经六十有余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还能活几年呢,所以皇爷爷现在很珍惜时间,皇爷爷要在有生之年,帮你把周边的威胁全部清除掉,等我的大明交到你手上时,它是一个绝对强大而富裕且安全的王朝,你和你的后人都能在这颗大树上享受美好的人生。”

    这番话说得朱瞻基一阵黯然。

    黄昏也有些感触。

    但他知道朱棣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朱棣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了,你让朱瞻基还有什么理想,这不是要培养一个无能的荒淫昏君出来么。

    不过没关系,我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国家,会给大明这边动力和压力的。

    朱瞻基你想躺好了,哪怎么行。

    起来嗨!

    笑道:“陛下,您也不能这样,您也得给太孙殿下留点人生目标啊,您把所有事情都做了,咱们的太孙殿下将来还有什么追求?”

    朱棣哈哈一笑,“当然要给朕的太孙留点事情做,等朕把日本打了,朕就准备安享晚年了,至于接下来的南洋和西洋,太子大概是不愿意去做的,那以后交给瞻基了,何况金帐汗国那边还有个帖木儿留下来的国度,瞻基不是没有事情可做。”

    这话……

    朱瞻基听得热血沸腾。

    因为他从中听了出来,只要打了日本,皇爷爷就要禅位,而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皇爷爷的禅位也许要不了几年,到时候就该轮到他朱瞻基去坐皇位了。

    只是一念及此,朱瞻基又有些伤心难过,鼻子有些发酸。

    爹的身体是真的熬不了几年了。

    黄昏一看不好,聊国家大事呢,你两爷孙在之类搞这么煽情作甚,还聊不聊正事了,咳嗽一声,“陛下,您龙精虎壮着呢,说这些作甚。”

    说起来,永乐十九年了,朱棣还有三年寿命。

    如果没有逆天改命了的话——

    大概是没有这个如果了。

    这些年大明的外扩战事,朱棣只参与了两场,而且是没伤筋动骨的那种,他的身体也就是徐皇后宾天遭受到打击,但那是心理上的,身体本身没问题。

    不过刚才听朱棣话里意思,是为了朱瞻基,愿意提前禅位?

    倒是个好消息。

    如果朱棣真的愿意打了日本之后禅位,对大明对天下都好,大明疆域够宽了,在没有彻底消化金帐汗国、朝鲜和日本之前,确实不能再外扩了。

    如果横了心要外扩,也可以,只是要留下很多隐患。

    所以不如休养生息几年,消化了这些地盘后,再去收南洋和西洋,那么这个任务交给朱瞻基也是好的——朱瞻基最像朱棣。

    关于外扩的事,可以对他放心,绝对也会很热衷。

    要知道在撒儿都鲁的时候,这货为了上沙场,甘心被自己杖责的主。

    朱棣呵呵笑了笑。

    黄昏道:“其实内燃机和黑油的使用,微臣也没多少信心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们盛行世间,但这并不是微臣不去做的理由,微臣看不到,后人能看到就行,哪怕为此要迟日旷久的投入金钱去做,也是值得的,而且为了这个远大目标,现在就要开始准备黑油大规模开采的配套工业发展,所以这些年时代冶金的任务其实很重。”

    时代冶金发展的黑油开采钢材,主要是针对浅表性石油开采,所以波斯湾那边的外扩,是必要的,因为全球只有那个地方随便挖两锄头就能有黑油。

    朱棣嗯了声,“这个内燃机和黑油真有这么重要?”

    黄昏想了想,“很重要,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旦我们研发出内燃机和黑油的使用,并且做好技术保密,那么我相信,大明仅仅凭靠这个,就能领先于世界百年以上,再加上我们在神机火器上的领先,足以确保大明在未来数百年内的霸主地位。”

    关于工业方面的事情,朱棣对黄昏一直是充满信任的,闻言道:“既然你都这么说,那朕便同意了罢,反正国库里的钱放着也是放着。”

    关键是现在海外贸易和对外掠夺一直在进行,国库一直在不断的增长。

    黄昏松了口气。

    其实现在说不服朱棣也没关系,反正自己在北美大陆要继续搞,到时候搞出成果来,可以反哺大明,只不过两边一起搞的话,互通有无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加快进度。

    道:“微臣的意思就这么个意思,去海外之后,时代集团在大明这边只做贸易以及和贸易相关的研发,像电力、化工、冶金、内燃机方面的事情,会在海外搞,同时和大明这边紧密联系,共享成果,争取打造出两极蓝图。”

    朱棣眼睛一亮,“你去了海外,还会继续和这边合作?”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陛下,微臣是一个中国人,微臣的体内流着炎黄儿女的血!”

    朱棣笑了笑。

    想了想,“既然如此,关于此事容朕思考一二,你回去后也仔细思考下,看如何形成合作,朕给你个明确态度,此事可行,宝船可以给你,但是需要郑和的造船厂下水大量的钢铁战舰后,另外,打日本将是朕这一生最后的战事,朕希望你这个大明妖臣能陪朕一起去!”

    打日本?

    我当然乐意去。

    黄昏笑道:“好,微臣便陪陛下一起御驾亲征日本!”

    在所不辞!

第1497章 拒绝!

    中南半岛被文化同化得厉害。

    亦力把里被纳入大明疆域之后,随着布政司的建立,官道延伸进去之后,再大肆推广棉花种植,同时也在加大葡萄和西瓜的种植,亦力把里的生活水平会慢慢追上中原地区。

    再暴乱的可能性不大。

    漠北么,也许如果明朝一直不发展火器,漠北还能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可大明如今连机枪都有了,包括女真在内的骑马汉子,都要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了。

    这不是讽刺,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

    而朝鲜已经请归。

    以朝鲜的尿性,就算不请归,对大明也不构成威胁。

    所以大明周边的威胁,其实只剩下一个了。

    日本。

    打日本这件事,在黄昏心中和两极蓝图一样,甚至比两极蓝图更重要,只要把日本彻底阉割了,那么在亚洲大陆,中国再无威胁。

    至于进入十九二十世纪后,时代飞速发展的情况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这个其实当下已经给大明打好了基础——大明已经领先于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话,会在未来数百年都依然领先于全世界。

    再者,两极蓝图就是防止这个局面出现的。

    可以说,黄昏一个人要把中国五百年内的安稳给营造出来。

    所以算来算去,只要把日本这个岛国一打,黄昏就可以安心的离开大明,去北美大陆建立一个复制华夏文明的两极巨头之一。

    因此朱棣一提要打日本,黄昏满口答应,又问道:“郑大监的海军那边,有多少艘钢铁战舰了?”

    打日本,海军必不可缺。

    当然,肯定要是要登陆作战的,所以主力还是陆军,不过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无法保证后勤,保证不了后勤,也就没办法打日本。

    按照当下大明和日本国力之间的差距,大明这边有个十来万人,其中有几万神机营,就可以横推了整个日本岛。

    但十多万人的军队,需要的后勤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钢铁战舰来运送兵力和运送粮草弹药,以及后续需要的辎重物资。

    至少也要二十艘钢铁战舰。

    朱棣也知道这个道理,温言道:“目前国内的钢铁首要保证各大造船厂的需求,基本上四个月左右可以下水一艘。”

    黄昏粗略算了下,目前郑和的海军有四个造船厂。

    其中主要是天津、威海和广州造船厂。

    黄昏简单算了个帐,“这么说一年只有十二艘钢铁战舰,要打日本,还需要等到明年年底,倒也不算太久,不过这期间,微臣出海的事宜要准备,也需要大量钢铁。”

    朱棣颔首,“优先保证造船厂,其次是军器院和交通司,剩下的钢铁量,如果有富于,就可以尽可能的支援你去海外建立一个城市群。”

    黄昏嘿嘿贼笑,“其实中南半岛的矿产开采,还可以再加大力度,现在朝鲜既然已经请归了,那么朝鲜那边的矿产开采,也可以疯狂的操作起来。”

    等以后中南半岛开了民智,只怕还是会闹独立。

    所以趁现在能多开采就多开采。

    朱棣也笑,“此事已经着旨意到应天,由太子通知工部,在中南半岛和朝鲜的矿产开采,都再次加大了力度。”

    黄昏咳嗽一声,“还是要给中南半岛和朝鲜一些甜头的,毕竟这是明目张胆的资源掠夺,这两个区域的有识之士不可能不了解,所以国库里的钱也别放在那发霉了。”

    朱棣深有同感。

    黄昏继续道:“如今泉州也是海外贸易的最大港口之一,不输广州多少,所以当钢铁产量再次攀升道一个高度后,泉州那边也可以建立一个海军造船厂。陛下,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地球的真正面貌,我们就要正视,尽管民间不相信的很多,但官府要在这方面做好带头作用,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正面的了解全世界,而走出去就很重要了,但地球如此庞大的一个星辰,海洋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所以在未来数百年后,海军都是最重要的兵种,因此我认为大明在接下来数百年里,都要重点发展海军和火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海上霸权。”

    朱棣颔首,“泉州新增一个造船厂,也行。”

    甚至可以再多一点。

    海外贸易它不香?

    可要确保海外贸易,海军的强大很关键,另外,当有了庞大的海军之后,就不止是贸易,甚至可以搞海外扩张。

    比如到南洋和西洋就需要海军。

    黄昏甚是欣慰。

    不愧是朱棣,在自己的影响下,其思想已经在慢慢向近代君王转变。

    想了想,“这些事情需要慢慢筹划,说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微臣要去海外,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了,陛下也基本上持赞同意见,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文明,所以微臣去海外要带大量的书籍过去,思来想去,觉得带再多的书,都不如直接誊抄一份永乐大典来得可靠。”

    永乐大典历时数年完成。

    但现在直接誊抄一份,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手,其实两三年就可以誊抄好,但即使如此,数百人的誊抄队伍,仅仅是工钱就是一笔巨款。

    朱棣很是吃惊,“你要誊抄一份永乐大典带到海外去?”

    黄昏嗯了一声,“像其他书籍,只要不是孤本的都可以在全国书店购买,到时候花点钱大肆购买即可,但永乐大典只有一份,而且牵涉范围只宽广,是华夏文明之大成,抄一份永乐大典能省不少事。”

    朱棣不说话了。

    这可不是小事。

    永乐大典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大成、精髓,就这么让黄昏抄一份带到海外去,怎么看都不是好事,而且这个时候中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文明流到海外去,本来是独自璀璨的华夏文化,结果海外也有一个同样璀璨的文化,实在难以接受。

    朱棣也是如此之想。

    所以他沉默了一阵,“你要从国内买书走,可以,像什么唐诗宋词你随便买便是,哪怕你要从国内带走大量读书人,也是可以的,但是永乐大典不可能让你抄走。”

第1498章 两个国家,一个文明

    黄昏就知道朱棣会这么说。

    而且也理解。

    但是永乐大典必须誊抄一份到海外,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在北美大陆迅速建立一个用文化和文明凝聚起来的国度。

    而且有一说一,永乐大典里的诸多关于工学、力学、算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著作内容,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必须说服朱棣。

    好在这段时间黄昏一直在想,也猜到了朱棣的反应,所以并不着急,但此事也不能拖,因为永乐大典就算只誊抄,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恰好和自己出海的时间差相仿佛。

    沉吟了一阵,道:“陛下,您觉得微臣在海外去建立一个城市,并且带去的都是中国人,那么数百年后,我们在那边繁衍生息,会不会发展出畸形的文明,一如当下的日本?”

    朱棣若有所思,“日本是中国人过去建立的?”

    黄昏摇头又点头,“这个没有定论,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微臣去海外要建立的势力,应该是和中国息息相关的,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它将来发展成什么样子,微臣希望迁移到那片土地上的后人们,都能以中国人自居。”

    朱棣笑道:“数百年后,谁还记得他们是从哪里去的呢?”

    黄昏点头,“是的,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手术刀,可以改变一切,所以我才需要将永乐大典誊抄一份带到海外去,不仅仅是永乐大典,我还要将国内几乎所有的书籍都带一份去海外。”

    朱棣有些捉狭,那也得朕同意才行。

    不动声色,“说说看。”

    我倒要看你如何说服我。

    黄昏道:“这就比较复杂了,说来话长,请陛下静听。其实这两三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要去海外建立一个文明群落,主要目的是什么,直白点,是给自己的事业上一个台阶,那么冠冕堂皇一点,是帮助华夏神州解决掉一个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基于这个目的,微臣在海外也需要发展,并且拥有自己的军队,这样才能真正的占据那片土地,防止被其他人过来占领后发展出文明国家,从而壮大成威胁中国的隐患。”

    喝了口水,略微思忖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既然拥有军队,还要不断发展,而且那片土地之广袤,丝毫不输给华夏神州,所以只要微臣以为,那片土地上建立城市后,会成为和大明一样强大的王国,当然,这也一直是微臣的意图——两极蓝图,大明和微臣去海外建立的文明王国,成为世界的两极,对整个地球形成统治力。”

    朱棣微微颔首,不管民间对地球是如何看法,朱棣反正是相信郑和和王景弘,脚下的大地是个圆球,还有很广泛的天地。

    既然天地那么大,肯定不止大明一个王朝。

    那么如何确保大明在未来数百年都依然是天朝上国?

    自身发展很重要。

    盟友也很重要。

    要不然朱棣会同意黄昏去海外建国,又不是傻子,给自己树敌。

    黄昏又道:“但是问题来了,一个没有文化和文明源泉的国度,很容易形成他自己的独立的文化,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微臣去海外建立势力,就脱离了初衷,因为数百年后,当微臣都被人遗忘了,那么海外那个王国发展到足够强大了,是不是也要威胁华夏神州?”

    朱棣一想也是,“那朕要思考一下,放不放你去海外了。”

    黄昏道:“所以解决之道,其实还在于文化和文明的根基,要杜绝这种情况,就要让迁移到海外的人和他们的后代,永永远远都以中国人自居,无论将来发展成什么样子,他们都知道大明王朝是他们的母国,是永远的盟友、家人和朋友,所以在这数百年间乃至于未来无数年,大明和那片大陆都应该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双方要互相鞭策共同进步。”

    朱棣叹了口气,“几百年后的事情,咱们管得了?”

    当然管不了。

    黄昏笑道:“所以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文化和文明上,要让海外那片王国的人知道,他们一直是中国人,并且他们的后人也将永远是,那么将大明从古至今的书籍乃至于永乐大典都带到海外去,这就很有必要了。”

    书同文车同轨,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塑造了一个多民族的凝聚力。

    那么同理。

    所以海外的国度,也要和大明的文化文明一样,而不是应该发展出单独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两极蓝图的长远。

    要不然,美利坚是不出现,但明利坚出现了!

    自己去北美大陆就是搞空事。

    缓缓的道:“当海外那片势力长大的人,从小读的是华夏书籍,说的是华夏的话,并且从小到大的书籍中都教育他们,中国才是他们的故土,中国人是他们的亲人,他们自己也是中国人,那么我想在这样的问话熏陶下,海外那片土地,才会是第二个大明。”

    说起来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很复杂,需要在文化教育上下功夫。

    同时在和大明这边保持交流也很重要。

    好在钢铁战舰的诞生,意味着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更上层楼,而且自己可以无私一点,自己后人的继位,需要由大明君王册封之类的,确保华夏文明对北美大陆的影响力。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朱棣也听懂了,甚至也听进去了,但他还是不会这么轻易决断,他需要再仔细斟酌——这比给黄昏支持钢铁等更关系重大。

    对黄昏道:“此事依然要容朕思考一二。”

    黄昏也没想过一次性就说服朱棣。

    准备告辞。

    朱棣却笑道:“不急,关于朝鲜那边的事情,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朝鲜请归后,朝鲜那边要设立朝鲜总司和各布政司,目前都已动工,工部也应朝鲜的请求,派了人到朝鲜那边,帮助大肆修建官道,你认为在朝鲜那边还需要什么操作,才能加强掌控?”

    黄昏不假思索,“首先,需要多修几个港口,并且要在这些港口驻军。”

    从东北进入朝鲜,地形太复杂。

    以后朝鲜那边出事了,还是直接动用海军来得更快更直接——本来就要跨入海权时代了,没理由不把大明没权的海权优势发挥出来。

第1499章 征战日本的战前准备

    其实朝鲜的治理和文化同化非常简单,是所有领域之中最简单的,没有之一,原因是多方多面的,比较好理解的是朝鲜是因为女真被灭后请归,换言之,就是被吓的。

    所以听话。

    其次,朝鲜本来就是大明的藩属国,一直就以大明人自居,现在只不过是国内少了一个王族的权力机构而已,换成了大明总司和布政司的直辖。

    百姓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

    再者,李裪继位时间不久,还没弄出朝鲜自己的文字。

    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要被文化同化还能不简单?

    大明这边派一批读书人过去,把官学和私塾一建立,汉字直接推广起来,朝鲜变成中国的一个民族,要得了多少年?

    这些操作其实都很简单,难的在于如何确保朝鲜开了民智之后不会闹独立。

    所以驻军很重要。

    黄昏如此这般一说,朱棣微微笑道:“朕也有此意,一方面打通奴儿干的到朝鲜的官道,一方面在朝鲜兴建三个港口,方便大明雄师的驻军。”

    又道:“关于过去建立私塾和官学的事情,我打算一步到位,在朝鲜那边直接推广吴与弼编修出来的字典,你觉得如何?”

    黄昏眼睛一亮,“自然更好!”

    朱棣道:“朝鲜那边的事情就在很定下来了,朕会着令朝鲜总司和各布政司开始实施,今天叫你来,还有个事,刚才提了一下,没细说,现在和你商讨一下,你看打日本,我们前期如何准备。”

    越海去打一个岛国,输不得。

    必须一路全胜。

    所以战前准备无比重要。

    黄昏愣了下,“陛下不是早就有准备打日本的计划了么,难道打了女真回来这么久,还没有做一点前期工作?”

    打日本现在也可以,把所有宝船集中起来。

    但宝船自己要用。

    所以就等郑和的钢铁战舰,也就一两年的时间而已,但打日本又不仅仅是钢铁战舰的事情,登陆之后,是步兵唱主角。

    心中有个不好的预感,感觉朱棣要把自己留在顺天一段时间。

    黄昏本来是打算说服朱棣之后,就返回应天,然后在应天和泉州之间奔走,为出海做准备,现在看来,这个工作只有交给沈熙礼了。

    也只有沈熙礼,黄昏才放心。

    还有个唐青山作为人选,但唐青山是明教教主,黄昏还是怕,万一唐青山有野心,自己就给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算来算去,沈熙礼是最合适的人选。

    忽然又想起了一个人。

    许吟。

    这货在大明军伍一路爬升,跟随朱棣去打女真建功立业不少,封爵伯爷了,不过看朱棣的种种举措,显然这是许吟能到的最高程度。

    毕竟许吟身上有个大大的“黄”字。

    想到这又多了个心思。

    等下谈了日本的事情,找朱棣要人,到了海外,由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个人配合许吟组成的军事领导团队,也不弱了。

    加上呼兰巴特和桑脱两个草原儿郎,这阵容并不弱。

    思绪间,听得朱棣说道:“一直没动,就是怕走漏风声,被日本那边知晓后,他们早做准备,那咱们到时候出兵日本,就容易多伤亡士卒。”

    黄昏道:“确实是这个道理,陛下心怀黎民,仁厚之心,微臣佩服万分。”

    朱棣:“……”

    多少年了,这小子拍马屁的功夫依然没有进步。

    一旁的朱瞻基一直没说话,此刻却说道:“不过我倒是觉得,咱们还是应该秘密做点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到时候打日本的时候太过仓促,反而成了没把握的仗,增加的战损更多。”

    朱棣笑道:“瞻基说的对,朕也是这么想的。”

    不管是不是这么想的,朱棣要给自己孙儿这个面子,而且有一说一,朱棣现在确实在着重培养朱瞻基在朝野的威望了。

    比如昨日朱瞻基抵达顺天,朱棣是出皇宫迎接孙儿的。

    在百姓看来,是爷孙情深。

    但在朝臣的眼中就不一样了——这分明是在给接班人培养权威,基本上是明摆着告诉天下,天子这个位置,我孙儿坐定了。

    所以昨夜朱高煦喝了个酩酊大醉。

    黄昏道:“太孙殿下说的也对,现在是日本室町幕府时期,足利义满统一了南北,现在是他的儿子足利义持掌控大权,咱们大明外扩如此光天化日,足利义持不可能不清楚咱们大明的意图,所以咱们准不准备,他肯定都是要准备的,这已经不算秘密了,所以与其藏藏掖掖的,不如光明正大的成立一个部门,专门来负责征讨日本的准备工作,咱们就是广而告之的告诉天下,要打日本,你日本看着办吧。”

    补充了一句,“这一次,咱们不接受请归。”

    日本哪能有朝鲜的待遇。

    对于第一段话,朱棣表示赞同,但是第二句有点不解,“日本如果像朝鲜一样请归,不是很好么,也能减少大明儿郎的战损。”

    黄昏笑道:“那是陛下您还不了解日本这个民族。”

    朱棣哦了一声,“你很了解?”

    黄昏坦言,“我相信,整个大明天下,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日本了,也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如果不打日本,会给我神州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说句实在的,来到大明,可以不外扩中南半岛,可以不外扩漠北,甚至亦力把里都可以不外扩,除了中南半岛,漠北和亦力把里始终会是中国疆域。

    但是必须打日本。

    黄昏继续道:“说近一点,咱们要是不打日本,就会一直受到倭寇海盗的侵扰,咱们的海外贸易就要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也许简单来看,这个成本不算高,和打日本的经费相比是九牛一毛,但几十几百年加起来,这就很多了。”

    朱棣嗯了声,“其实日本这个国家的国民一直有些狼子野心。”

    这个是有共识的。

    黄昏也很认可,“是的,这个岛国多地震,又容易出现海啸,所以他们其实一直想整个民族离开日本岛,那么最好的地盘是朝鲜和中国,只不过他们打不过而已,要不然早打过来了。”

    朱棣道:“那咱们就成立个部门准备出征日本的战前事宜?!”

第1500章 日本之王的最佳人选!

    黄昏道:“宜早不宜迟。”

    我还要回应天去泉州,老子要办的事情还很多——之所以不关心打日本,是因为已大明如今的体量,打日本的室町幕府不过是走过程而已。

    当然,也不排除会翻车。

    毕竟战争嘛,没有绝对百分百的说辞,尤其是这种入侵作战的,搞不好就要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到时候胜负就不好说了。

    朱棣道:“让谁负责?”

    黄昏想了想,笑道:“陛下有没有想过,打下日本后,由谁去坐镇?”

    朱棣沉默了一阵,“是不是好高骛远了?”

    都还没打,就想着派谁去管理了。

    黄昏道:“哪会,只要郑大监的海军拥有大量的钢铁战舰,只要能有三到五万的神机营跟随海军登陆日本岛,只要咱们不犯大错,打室町幕府还是把握很大,所以未雨绸缪比较好。”

    朱棣一想也是,“你觉得何人合适?”

    黄昏直接道:“早些年,微臣和一位王爷谈过此事,当时那位王爷也有意向,不过后来发生了许多事,现在不知道他意向如何。”

    朱棣讶然,“哪个藩王?”

    黄昏没有回答,反问朱棣,“其实日本这个民族的天性就是狼子野心,所以打下日本后,没必要在日本施行文化同化,咱们只需要驻军采取高压政策,然后让日本的国民在奴性下,自己转变心态,向我中国文明靠近,所以高压政策不仅需要强势的武力姿态,更需要用强横的手段去抹掉日本的一些文明,甚至要阉割日本的工业发展,在他们没有彻底以中国一个民族作为自居的情况下,永远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直到百十年后,日本像中南半岛一样了,再缓慢发展,一句话,这个去坐镇日本的藩王,一定要有强横的气魄,而且不能有仁厚之心,要像一把巨大的铡刀悬挂在岛国之上,保证日本的发展永远在中国之下,等时代变化之后,日本就能和朝鲜、南洋群岛形成我中国在海洋上的一条完整的岛链,是我们海洋霸权的一重保护线。”

    对日本不需要任何一丁点的仁慈。

    甚至在征战中屠城都是可以的!

    这一点,黄昏不管正义也不管青史后人怎么来评价他,他也不是宽宏大度的人,有些事情你不做,日本将来会在你的国土上做。

    那么不如我先下手为强,不给它这个机会。

    但是有一说一。

    日本现在南北统一了,室町幕府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要打日本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明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日本那边驻军保持十万左右的数量,至少要数十年如此。

    这可是笔昂贵的开支。

    但都值得。

    只要能用这个手腕阉割日本一两百年,那么中国就将永远领先于日本,哪怕最后被它独立了,也不可能再有二十世纪的浩劫。

    听到黄昏这么一说,朱棣颇有些费解,“你对日本怨气很大?”

    对日本这种统治方式,和中南半岛那边孑然相反。

    黄昏呵呵了一声。

    没法解释。

    倒也还好,朱棣也没多想,毕竟日本这些年一直骚扰中国沿海,包括从唐宋时期就开始了——大明以中国自居,对唐宋也愿意称之为中国。

    不过黄昏这么一说,朱棣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黄昏说的这个藩王的谁了。

    汉王朱高煦!

    这个人选……朱棣有些犹豫。

    老二想争夺皇位,天下皆知。

    让他去日本,他愿意不?

    让他去日本,老大和孙儿放心不?

    这都是问题。

    还有个问题不能忽略,万一老二去了日本有怨言,那么他万一在日本发展起来,要反攻大明,这又如何是好?

    因为按照黄昏的说法,老二去了日本是要掌控军权的。

    否则没法施行白色统治。

    朱棣也不隐瞒黄昏了,把他的顾虑这么一说,一旁的朱瞻基也蹙眉,确实,放汉王去日本当王,风险很大。

    黄昏倒是不在乎,他朱高煦能干什么?

    就算他在日本当王,以后要反攻大明,我黄某人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国家是吃素的,你敢反攻大明,我就敢来偷你的老巢。

    再则,朱高煦到了日本封王之后,其实大明这边的权力中枢,是可以通过政治制度对朱高煦形成一定程度的桎梏。

    根本不难。

    比如设宪控制军队,给朱高煦一定的军事权力,但又不让他绝对掌控军队,而且要在日本那边形成军政分割。

    这些都是后续讨论的事情。

    当下是要说服朱棣让朱高煦去,免得这货在国内闹,免得把仁宣之治给搞得乌烟瘴气。

    说服朱棣很简单,黄昏只说了一句:“汉王不去,太孙殿下可安枕无眠乎?”

    朱棣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苦笑着笑了笑,“陛下,您不用担心我。”

    朱棣暗暗叹气。

    不担心才怪,就算你能安枕无眠,如果老二将来靖难,赢了,你就是下一个建文,输了,老二也必死无疑,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爷爷,这个局面朱棣肯定是不愿意看见的。

    那么老二去日本,还真是个最好的选择。

    朱棣也是个有气魄的人,立即道:“既然如此,将来就让汉王去主掌日本的总司,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这个战前准备的部门,也要让汉王负责?”

    黄昏道:“当然最好!”

    朱棣呵呵贼笑一声,“那就这么定了吧,不过朕还是希望汉王是心甘情愿去日本,只怕当下的情况,他不会愿意。”

    他已经重新封王,又有了争夺江山的希望。

    哪会轻易离开大明。

    黄昏笑了起来,“得了,陛下您也别饶圈子了,就是想让我去说服汉王殿下罢,行,微臣下午或者明天就去找汉王殿下,不过陛下您得答应我,关于宝船和永乐大典的事情,您得在五天之内给微臣一个答复,等汉王殿下筹备的部门建立起来,您要放微臣回应天和泉州去准备出海的事情。”

    这话其实有点不得体。

    颇有些对天子提要求的意味。

    不过朱棣并不觉得,他知道黄昏想离开大明的心情迫切——自己毕竟老了,万一哪天驾崩,新天子登基的话,搞不好就要拿他开刀。

    当然,就算不是开刀,新天子和他之间的矛盾,就没有自己和他的矛盾这般好化解了。

    尤其是太子。

    太子可没那么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意图,对黄昏出海的大事恐怕也不会太过于支持,到时候两个人的矛盾一旦爆发,太子难受,黄昏的日子也不好过。

第1501章 君臣如当年

    朱棣笑道:“你能说服汉王,朕自然会给你一个合适的回复。”

    是合适不是满意。

    黄昏一听这话,心里就不乐意了,暗想着看来自己还是要做点什么,让朱瞻基和太子有点压力,这样他们才会帮着自己说话,迫不及待的把自己“请”出大明。

    不过朱老板这么扣,还是得再要点筹码。

    于是又道:“在此之外,微臣还想要几个人,陛下您知道的,福建那边已经有一万多壮士和其家眷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海去了那片新大陆,总需要得力的武将来统治。”

    朱棣一脸警惕,“你想要谁?”

    黄昏弱弱的道:“微臣大舅哥徐辉祖,行不?”

    朱棣断然拒绝,“你想多了!”

    老子怎么可能把徐辉祖放到海外去。

    黄昏就知道会是这个答案,“可除了徐辉祖,也没人镇得住那一万多忠义之士,这样罢,微臣退一步,陛下您把狗儿或者李谦两个人其中一个给微臣。”

    朱棣甚至不想回答。

    黄昏继续降低要求,“那最低要求了,陛下你把许吟给我,他区区一个伯爷,算不得大明重臣,另外微臣还想要房陵、刘明风、于彦良、杜金明这几个人给微臣就行。”

    朱棣陷入沉思之中。

    房陵是广西边疆,如今在中南半岛那边驻防。

    和黄昏接触很多。

    至于刘明风、于彦良和杜金明,都和许吟一样,身上印记着“黄”字,这些人其实都算是黄昏在军中的实力。

    倒是可以让他带走。

    笑道:“这几个人的话,如果他们愿意,你只管带走便是。”

    老子省点薪俸它不香。

    现在大明缺人才但是不缺将领。

    黄昏呵呵一笑,“微臣事务繁忙,没时间一一去跑,还请陛下下封旨意,将这些人全部调到福建泉州那边去,然后让他们听从微臣的安排,分批次出海,如何?”

    朱棣沉吟半晌,“善。”

    黄昏长出了一口气,朱老板你终究还是被老子套路了,之所以一开始就要徐辉祖和李谦、郑亨,是因为这几个人朱棣肯定不会放,然后再说许吟他们,朱棣就容易接受多了。

    笑道:“如果没事,微臣告辞?”

    朱棣挥手,“滚。”

    君臣之间,依然是如此这般的无拘无束,黄昏当然也不可能像当年一样,真的就听朱棣的话,在地上翻滚一圈就离开。

    至少朱棣是这么想的。

    然而出乎意料,黄昏竟然丝毫不顾及自己镇西公的身份,应了一声,“谨遵圣旨!”

    在地上翻滚了两圈就出殿去了。

    看得朱棣和朱瞻基一阵瞠目结舌,旋即朱棣一阵哈哈大笑,笑着笑着,鼻子竟然有些酸,他忽然想起十九年前和黄昏的第一次见面了。

    一晃十九年了,当年的少年已是中年,成了臣子之极的镇西公,今日这一滚,却让自己发现,他还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朱瞻基一愣一愣的。

    他真没想到,皇爷爷和黄昏之间的关系竟然也会有如此融洽的一面,这俨然是君臣和朋友之间最融洽的最无拘无束的相处。

    朱棣哈哈笑了几声,忽然大声道:“给老子滚回来!”

    不说朕了,说的是老子。

    话音刚落,就见已经出殿的黄昏转身一溜烟跑了回来,乐道:“陛下,再让我滚就不厚道了啊,我好歹也是堂堂一国公,我不要脸面的么。”

    也不自称微臣了。

    朱棣一脸笑意,“给你个好事,去说服汉王的时候,让太孙去帮你压场子,你到时候去汉王府邸的时候,和瞻基一起,事半功倍。另外,再给你一个平妻名额,免得你家唐赛儿和你闹别扭,稍后朕会下旨意。”

    黄昏大喜,“陛下仁厚,千秋万载臣必感恩之。”

    朱棣哂笑,“还千秋万载,别忽悠人了。”

    哪有千秋万载的天子和王朝。

    黄昏道:“这是微臣的美好愿望,算不得忽悠和马屁。”

    朱棣略感舒爽,这货的马屁功夫还是有点长进的。

    又道:“反正你是要准备出海了,这样罢,朕也不和你绕圈子,也不勾心斗角了,你让漠北的蚍蜉义从准备南下,在泉州和广州那边等待出海即可。”

    朕不阻拦他们。

    黄昏弱弱的道:“漠北的蚍蜉义从数量有点多,一路南下的话,怕是要引起风言风语,而且陛下您也不放心,要不让他们去威海?”

    威海那边有海军造船厂,也修了港口。

    而且现在也驻扎了重兵。

    这样一来,朱棣就能对漠北南下的蚍蜉义从感到放心。

    朱棣颔首,“如此甚好。”

    黄昏弱弱的道:“漠北的蚍蜉义从是有火器的,也可以带走?”

    朱棣哈哈大笑,“带走。”

    就你那点人,就你那点火器,还不够老子的神机营塞牙缝,不过还有个问题,“不过你这些蚍蜉义从到了威海后的各种军费,朕可不会管。”

    只给你们划地盘。

    黄昏耸耸肩,“微臣还养得起。”

    又道:“不过漠北的蚍蜉义从如今驻扎在金帐汗国,微臣让回国到威海的话,陛下是不是要派人去增援一下火真和王聪他们,免得他们兵力吃紧?”

    朱棣道:“朕自有打算,你不用操心此事。”

    兵力?

    现在大明外扩无往不胜,百姓当兵的意愿是古往今来未有之踊跃,根本不愁兵力,国库又有的是钱,只要老子愿意,分分钟大明就能暴兵百万!

    黄昏也难得操心了。

    反正金帐汗国那边的叛乱基本上快要平息完了,国内根本不操心,只管给火真和王聪两个人大量军费,要补充兵力就补充,剩下的事情就是开始从金帐汗国掠夺资源回国。

    没有水路,所以火车的发展更加重要。

    对朱棣道:“那如果没有事,微臣再次告退?”

    朱棣想了想,“去吧。”

    等黄昏退下后,朱棣对朱瞻基道:“你和黄昏一起去见汉王,能说服他去日本最好,如果不能说服他,以后等你继位登基了,就让汉王去打帖木儿罢。”

    打完之后顺势让他在那边封王。

    朱瞻基竟然拒绝了,态度坚决的道:“不行,帖木儿侮辱过皇爷爷,孙而要亲自带兵去教育他的子孙后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