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516章 开始暴兵?

    朱棣听郑和一说,知道这是实情,确实不好苛责,现在大明百姓愿意当兵,而且踊跃,但有几个地方不愿意去。
    一个是中南半岛。
    那边没战事。
    一个是亦力把里,那边基本上也没战事,倒是很多人愿意去漠北边军和奴儿干那边,甚至还多人不远千里跑到云南去找沐晟当兵。
    因为肉眼可见那边有战事。
    而且大家也心知肚明,大明雄师无往不胜。
    有战事就意味有着军功。
    所以真没什么人愿意主动去参加海军,除非官府强行征兵,尴尬的是,自从大明打下中南半岛后,官府已经很多年没有强行征兵了。
    民间自行当兵的人数,逐年上升,能满足需求。
    甚至连徭役都少,除了工部那边需要做水利等民生工程需要徭役,以及朱棣给自己修陵墓需要徭役,其他方面都很少用徭役了。
    官道修建这么大的工程,没动用徭役,要么时代建筑和鸿运商行,要么工部自己雇佣的建筑队,不过顺天皇宫确实用了不少徭役。
    所以朱棣才有信心。
    现在的大明,如果暴兵的话,两百万没有一丁点问题,而且大明还能保证两百万兵力的军械配备和后勤,物资充裕,钢铁产量在其他方面克扣一点,就能满足军需。
    甚至还可以不拖欠军饷。
    国库就是这么有钱!
    当然,暴兵最重要的是钱和钢铁,而大明有多少钢铁呢……中南半岛的矿产开发,仅仅是工人,已经数十万人了!
    要不然大明哪来的钢铁在狂修官道的同时,还能生产火车、自行车和量产钢铁战舰,都是中南半岛的矿产支持。
    而最重要的是,其实是大明宝钞!
    如今大明宝钞已经是整个亚洲区域的流通货币,而且有充足的准备金,宝钞的信用就一直没有受到影响过。
    宝钞的信用让中南半岛百姓放心使用,也从中南半岛肆意购买各种资源运回国内,甚至连军队都愿意接受宝钞作为军饷。
    这是个很恐怖的敛财手段。
    可以说,整个中南半岛的金银都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应天,确保了大明的长远发展,而且也对中南半岛形成了经济掌控。
    如果中南半岛那边宝钞的信用崩盘,而它的金银持有量持续降低,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百姓无钱官府无钱,物资卖不出去,各种后果都会显现。
    所以中南半岛已经对大明形成了依赖。
    扯远了。
    问兵部尚书赵羾,“水师只能抽调两万兵力?”
    赵羾点头。
    朱棣想了想,“这么说,能出征日本的水师加上海军,一共只有四万五千兵力,略显薄弱了啊。”看向郑和,“一艘钢铁战舰有什么火力配备,需要多少兵员?”
    郑和想了想,“看排水量……排水量这个专业术语,是镇西公提出来的,就是钢铁战舰在水中排开的水的量,分空载和满载,目前的五艘钢铁战舰,最大排水量的是150万斤,这个数字比较庞大,不便于统计,所以镇西公把时代集团内部通用的一个度量单位拿过来了,150万斤换算成那个单位后,就是2500吨。”
    又补充道:“一吨等于2000斤。”
    这是因为明朝的一斤,其实是596.82克。
    所以这个2500吨,其实相当于现代单位的3000吨。
    这个排水量对于当下的钢铁战舰技术和经验而言,以及工业水平而论,其实已经是极限值了,再大,冶金工艺无法支撑。
    这个排水量,其实比最大的宝船还差一些。
    朱棣嗯了声,“其他四艘的排水量是多少?”
    郑和道:“其余四艘,排水量都在1000吨到1500吨,按照它们的满载能力,排水量1000到1500吨的钢铁战舰,载火炮48门左右,2500吨的那艘钢铁战舰,配备了90门火炮。”
    又道:“其实可以配备更多火炮,钢铁战舰是有上下两层配备火炮的基础,只不过之前军器院那边的火炮优先满足了陛下的外扩,打漠北、金帐汗国的时候,已经沐晟那边也需要大量火炮,所以钢铁战舰都只按基本配备火炮。”
    朱棣眼睛一亮,“如果上下两层配备火炮,是不是可以达到一百多门以上?”
    这是个什么概念?
    意味着一艘钢铁战舰,就可以对敌军进行全方位的覆盖性炮轰,更是一个攻击力强大到极点的移动炮台。
    郑和道:“理论上是可以的。”
    朱棣看向黄昏,“你当初提出这个钢铁战舰的构思时,就这么想的?”
    黄昏耸耸肩,“没,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钢铁战舰火炮再多,其实威力也就那样,现在的火炮威力实在太小,而且如此之多的火炮,其实对我们自身也有风险,真正要想让钢铁战舰成为海上王者,我们需要将火炮提升到一炮就能将对方战舰给轰崩的那种程度,这个嘛,还是要提升火药的性能,时代化工和时代军工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相关内容,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达到我想要的目标,估计还要十年左右。”
    真正的钢铁战舰,只需四五门主炮,一堆鱼雷管。
    现在这个钢铁战舰是个假现代战舰。
    火力输出依靠密集的火炮……而大明的火炮虽然经过研发提升,现在射程可以达到三公里左右,但威力和精度都很差。
    也就在这个时代能够用。
    朱棣嗯了声,“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
    问郑和,“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
    郑和急忙道:“2500吨的战舰,配备火炮操作手4人,加上后勤等其他兵种,兵员配备是450人,1000-1500吨的战舰,同样配备兵种,根据各自火炮数量,兵员配备在250人上下。”
    朱棣略微一算,“五艘钢铁战舰,只需要配备1500人左右?”
    这么少的人?
    关键是这五艘钢铁战舰的战力,可以媲美三万神机营,而且还是钢铁制造,无惧对方的火铳和火炮,这玩意儿……简直变态!
    朱棣情绪大好,乐道:“那这么说起来,海军还有两万三千五百人,可以登陆作战?”
    郑和道:“是的,不过没有火器。”
    军器院生产的火器优先保证其他地方了,所以海军那边,现在都只有一千支火铳——不过战舰配备的火炮,还是保证了的。
    朱棣若有所思,“如此一来,登陆作战的兵力,还是只有四万多人,感觉不太够用的样子。”
    看向黄昏,“要不,征兵?”
    黄昏愣了下,“征兵多少?”
    朱棣几乎是不假思索,“二十万吧,一次性把日本推平。”
    黄昏哭笑不得,“打个日本,有这个必要么?我认为水师抽调两万,海军有两万多,完全够用了,先打着看看如何?”

第1517章 问罪日本!

    朱棣没表态,看了看天色,“不早了,准备大朝会罢。”
    各回各家。
    朱棣熬了一夜,本该颓靡不振,不过一想到即将出征日本,而且他这一次笃定了心思,要御驾亲征,所以情绪激动。
    到了奉天殿一看,今儿个来的臣子满满当当的。
    昨夜京营、锦衣卫和东厂全城大动,一般朝野臣子都知道发生了大事,可具体发生了什么的,没几个知道,只有被朱棣宣召去长春郡王府的人知晓。
    所以今天大朝会,大家都来打探消息了。
    看见大婚的太孙殿下竟然出席大朝会,不能不说有点意外——新婚这几天,太孙是可以请假去愉快的“玩耍”的。
    毕竟国本很重要。
    你太孙都二十多岁了,结果还没一子半女,这不利于国家的长久稳定。
    结果众臣又发现太子没来。
    什么状况?
    怎么太孙不请假,太子反而请假了。
    一众人莫名其妙。
    旋即心里暗暗颤抖,难道又将是一场狂风暴雨——太子怕不是病危了,太子一旦病危,朱高煦就又有一丝丝的希望。
    不过太子应该没薨天。
    如果薨天了,现在就该戴孝了。
    朱棣扫视群臣,嗯,太子没来,很正常,他受伤要卧床半月有余,这段时日自己又得操劳政事,倒是个机会,可以培养一下朱瞻基了。
    让他多参与到政事处理中来。
    朱棣眼光再一扫,发现还有个人没来,顿时有点不爽了。
    待群臣行礼之后,鸿胪寺官员上前,奏报了关于出京赴任、致仕和入京述职、谢恩的官员及其人数,这些小事,朱棣今日就省过了,没有接见他们。
    主要是出入京畿的官员,都不是什么大人物。
    原本是有人要离开京畿的,比如地方藩王和刘宁然于谦等人,参加完太孙的婚礼,就要赶紧回到各自任职地工作。
    不过昨夜发生了那样的大事,不知道陛下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所以这些人又要多逗留一两日,至于邦国的使臣,还要玩儿一两天。
    现在外邦使臣最喜欢出使大明。
    有钱赚。
    关键是这边确实繁华。
    朱棣扫视群臣,略一沉吟,道:“镇西公怎么回事,怎么没来上朝?”
    相关负责的官员刚想上前解释,就见太孙朱瞻基上前一步出列道:“回禀陛下,夜里镇西公从微臣府邸离开前说,要回去补瞌睡,如果陛下有急事召见,他会立即前来。”
    朱棣:“……”
    睡你妹!
    你才三十多岁,老子六十多岁了,熬了个通宵,也没有睡觉,你倒好,竟然跑回去睡觉了,而且还如此不隐瞒。
    简直……
    算了,他好歹没有欺君。
    再说今天的事情,也不需要黄昏再来说什么,打日本是必须的,具体的准备是由朱高煦负责,今日主要是和官员商讨兵员问题。
    咳嗽一声,“昨夜太孙大婚,本是普天同乐的吉庆之日,然而却有人犯我大明天威,今日派出刺客同时行刺于太子太孙以及汉王。”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知道真相的臣子们还算安静,不明真相的臣子们交头接耳——也顾不上都察院的某位负责朝堂礼仪的御史在监督有没有人殿前失仪了。
    那位御史有些为难的看向朱棣。
    交头接耳什么的太多了。
    朱棣对他微微摇了摇头,这样的大事还不允许臣子们失态么,如果这都不失态,那大明的臣子也对太子太孙太不尊重了些。
    待议论声平息了些,朱棣继续道:“刺客已被活捉,锦衣卫和东厂连夜审讯,知悉刺客是十九年前,趁着朕封天靖难潜伏到京畿,直到近期才开始谋划刺杀太子太孙和汉王,其用心之险恶,十恶当诛!”
    这是要断老子这一脉的根本,当然用心险恶。
    朱棣就三个儿子。
    朱高燧已经死了。
    如果朱高煦和朱高炽已经朱瞻基一死,那么从朱高燧、朱高炽和朱高煦三人的后人当中挑选未来国君,谁都不如朱瞻基。
    群臣噤声,等着朱棣继续发言。
    朱棣很是满意的扫视了一眼,“刺客是在十九年前,在足利义满的亲自指挥下,安排在京畿的,最近由足利义持策划,趁昨夜太孙大婚发动。”
    一席话惊起千重浪。
    是日本!
    一位兵部主事站了出来,“请陛下发旨,立即捉拿日本派来参加太孙婚礼的使臣!”
    朱棣摆摆手,“昨夜已经捉拿了,现在就在奉天殿外。”
    日本使团共有十八人。
    正副使节,以及诸多随行人员。
    而且昨夜锦衣卫审讯刺客,得到的消息是他们这一次行动,就是前来出使的使臣告诉他们足利义持的命令。
    朱棣继续道:“平日里,多有倭寇海盗侵扰我沿海边境,又洗劫我海外贸易的商船,朕就早忍无可忍,昨夜之事,更是让朕明白,倭寇亡我天朝之心不死,如此恶邻在侧,我天朝百姓岂可安稳,是以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这话有意思。
    就差没有明说老子要去打日本了,但我还是要问问大家的意见,免得你们将来说老子这个天子独断专行。
    要打日本?
    好家伙,奉天殿又沸腾了,不说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那一群吃到了外扩战争甜头的人,礼部、礼部、户部等部门的文臣,哪个没享受外扩战争带来的福利?
    几乎是一溜烟的,你出来说日本如此居心叵测,我大明天朝当然应该给以颜色,我又出来说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一句话,就没有人不同意的!
    但其实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最冷静,因为打日本不是说打就打,隔着大海呢,没有强大的水师根本没希望。
    关键是现在大明的水师力量有点孱弱。
    吏部尚书蹇义出列,道:“陛下,日本此举确实罪恶当诛,不过日本纵然十恶不赦,然而我大明天朝岂可如它一般,微臣以为,此事应该先礼后兵,即应先向足利义持问责,让其负枷戴锁亲自来我大明京畿请罪,如此,可有商量之余地,若是足利义持冥顽不灵,我大明再派出精锐雄师去攻打也不急,如此可昭显我天朝上国的气度。”
    百官大多微微点头,吏部尚书说的有道理,应该先问罪日本,它不伏法,那再用雄师渡海过去,帮助它伏法。
    我大明王朝乃天朝上国,岂可没点气度。
    以德服人。
    不过只有少数人知道,蹇义这是在配合朱棣:因为大明目前不可能立即出兵去打,调动水师和海军,准备物资都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而且日本那边还没就此事表态,需要走一个流程——反正大家都知道,就日本那尿性,足利义持怎么可能负枷戴锁来请罪。
    他一来就得死这边!
    这是必然的。
    所以足利义满肯定不敢来,而蹇义才这么说——你足利义满来了,我还怎么打你日本?
    我大明的外扩战争找理由也很累的好么。

第1518章 君臣一心

    兵部尚书赵羾,其实在朝堂关系一直不好,不仅前任兵部尚书方宾不喜欢他,其他六部尚书都对他不感冒。
    这人也不是品行不好,能力不够。
    主要是性格。
    太不讨喜了。
    既不刚正也不圆滑,看起来似乎是个很平庸的人,但他又贪财好色,也便罢了,关键是胆小,贪财呢,在官场不敢贪墨,好色呢,又不敢去青楼。
    于是乎还各种贪小便宜。
    曾经看上了蹇义府中一个歌姬,三番五次找理由去拜访蹇义,把蹇义愁的不行,送他歌姬也行,关键你得拿捏好姿态啊,赵羾怎么做的?
    他就来看歌姬跳舞唱歌揩油,顺便在蹇义府邸蹭饭。
    又不明确提出来。
    而且那歌姬明显厌恶他,蹇义也不好把一个姣好女子往火坑里推,但不管怎么说,赵羾在工作上还是让人放心的。
    黄昏举荐的陈洽基本上没机会重新回兵部担任尚书了。
    不过陈洽和吴笙游在金帐汗国搭档,他这个总司右司当得也很有意思,配合王聪火真他们,将金帐汗国的百姓和反叛势力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关键是陈洽在金帐汗国逍遥。
    天高皇帝远嘛。
    所以陈洽估计也不愿意回来当一个兵部尚书了,当然,只是估计,尽管总司衙门的左右总司和尚书是一个级别的,但谁不想当京官?
    此刻陈洽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日本狼子野心,既然敢谋刺我大明皇家天室,肯定就不会轻易认罪伏法,它必然自恃隔海的优势,认定我大明不敢也无力打过去,所以微臣以为,还是应该早做出征准备,汉王殿下的战备司那边,可以加大力度,争取能在大军出征前,搞到日本沿海地区的堪舆图,如此方便我大明儿郎登陆作战。”
    能参加大朝会的就没几个傻子。
    都是人精。
    而且都是得到了外扩战争的好处,所以打日本,不管是从民意还是阶级利益,整个朝野权贵臣子,大概没人不赞同。
    尤其兵部。
    不打仗,怎么显示我们兵部的能力。
    朱棣微微颔首,“赵尚书言之有理。”
    虽然早年在靖难战场上打了个你死我活,还把朱棣虐得浑身难受,但这些年,徐辉祖还是依靠他的品行和能力,重新得到了朱棣的认可。
    打完奴儿干后,徐辉祖已经封侯,并且出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这一次太孙大婚,作为太孙的舅爷,徐辉祖还是回来了,和徐膺绪一起参加婚礼。
    婚礼当日,朱棣甚至还主动给他敬了杯酒,这待遇很高了。
    当日被敬酒的人有狗儿、李谦、郑亨等人。
    全是靖难武将。
    只有他徐辉祖一个人是建文旧臣。
    不过现在的朝堂,已经没人再提建文旧臣的说辞了,甚至连那些建文旧臣自己都不愿意提,偌大的盛世摆在眼前。
    他朱允炆要重用方孝孺黄子澄等人恢复周制。
    正不正确两说。
    关键是就靠方孝孺和黄子澄齐泰这一批读书人,能打造出当下的永乐盛世,能让大明的疆域达到元朝巅峰时期,能让大明在世界的军事中处于绝对无敌的姿态?
    卵都不信!
    所以朱瞻基和黄昏在福建宁德那边的一通骚操作,在逐渐船队运送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和其家眷去北美大陆的时候,消息其实已经走漏了。
    全国人命都知道咱们的永乐陛下在安排一个“帝王”。
    但建文旧臣全部选择噤声。
    嗯,至少在朝堂任职,吃到了永乐盛世带来的利益的朝堂建文旧臣,没一个对此发表过看法,至于致仕的朝堂旧臣就不好说了。
    此刻徐辉祖出列,道:“陛下,我大明使节去往日本,宣读诏书,一来一回,大概要两月左右,如此推算时间,上元节后不可能出兵。”
    虽然有火车,可以快速抵达沿海港口出海,但在海上航行就没这么快了。
    朱棣颔首,这也是个问题。
    不过并不是问题。
    笑问徐辉祖,“徐都督,你觉得朕是稀罕一个负枷戴锁的足利义持么。”
    徐辉祖懂了,立即回列。
    让足利义持认罪,不过是一个出兵的理由和借口而已,足利义持不管认罪还是不认罪,大明都有了正当出兵的理由。
    而且放在史书中,谁都挑不出刺。
    咱们大明这一次打日本,是绝对正义的行为!
    这和之前打中南半岛、亦力把里和漠北不一样,尤其是亦力把里,出兵理由很勉强,打金帐汗国的出兵理由更勉强,灭女真几乎是没有理由……
    但是打日本,这个理由却很强大。
    当然,也是足利义持自己作死,惹谁不好,要来惹现在的大明,嗯,事实上是足利义持也没办法了,因为大明成立战备司,摆明了就是为出征日本做准备。
    足利义持孤注一掷,赌了一把。
    赌输了而已。
    所以朱棣的意思,一边着使臣去通知足利义持,赶紧过来送死,一边准备,到时候使臣抵达日本,我大明的舰队也已经集结准备出发,甚至根本不需要使臣返回国内,大明的舰队就直接抵达日本——反正足利义持是绝对不可能接受认罪来受死的。
    到时候就可以直接进攻。
    这样一来,足利义持准备的时间也更少。
    打他个措手不及。
    古今多少年,中原王朝很少打过日本,元朝打过一次,结果不理想,所以日本一直自恃天险,长久一来侵扰中国沿海。
    但它做梦也没想到,大明仅仅是用了十九年时间,就把周边国家搞定,现在甚至拥有了以绝对优势的力量跨海去弄它的力量。
    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其他臣子也没话可说。
    户部那边表态,一定全力配合。
    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而出列汇报,说一定在上元节前,打造出足够陛下远征日本需要的火器,实在不行,就和时代集团的军工合作,扩大产量。
    这倒是提醒了朱棣,问洪继来,“泰山号可以拆解了,搬到战舰上,运送过海不?”
    肯定要登陆作战。
    如果有泰山号这等利器……
    洪继来想了想,摇头,“可以运送过海,但日本没有我大明如此发达的官道,泰山号去了之后,恐怕达不到效果。”
    泰山号比较挑剔地形。

第1519章 朱棣的遗憾!

    朱棣暗暗可惜,“嗯,此事军器院那边要注意一下,不能运用到战场上的泰山号是毫无意义的,关于火器的研发改进,咱们不能一直跟在时代军工后面,朕倒是觉得,泰山号之所以如此挑剔地形,是因为体积太过庞大的缘故,如果将它分散开,是不是对地形的挑剔就大幅度降低了?”
    洪继来道:“是的,陛下,军器院那边已经在研究相关改进,不过存在一个巨大的不可忽略的问题,再小的体积,也需要一个蒸汽机作为动力,而蒸汽机本身就庞大,再加上装载煤炭,所以这个设想有点没出路,因此微臣之前趁着镇西公从泉州回来的短暂时间,去征询过他的意见,镇西公的意思,如果一直是蒸汽机作为动力,泰山号真无法再进化了,如果要想将泰山号进一步提升,就需要一个东西。”
    朱棣来了兴趣,“什么东西?”
    洪继来道:“时代集团在九迭河发电站附近设立的那个叫什么内燃机的装备,据说是用黑油作为动力源,如果那个内燃机研发成功,泰山号将摇身一变,成为陆地战争之王。”
    顿了一下,“这是镇西公的原话。”
    朱棣大感头疼,不过转念一想,黄昏已经允诺,等他去了那片新大陆,会在时代军工留在大明,而且他到了那边后,还会继续和大明互通有无。
    也是好事。
    既然黄昏都没弄出来的事情,自己也别急了,不过还是不甘心的问道:“镇西公可说过那内燃机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来?”
    洪继来道:“挺早,按照镇西公的意思,内燃机已经研发了五六年了,进度也还行,原理方面倒是七七八八,只是技术难点依然很多,还需要冶金工艺的进一步提升,而现在冶金那边也有技术难点,就是始终无法将火焰的温度再提升一两个档次,这就导致一些特种需求的钢材冶炼不出来——用镇西公的话来说,内燃机的面世,需要整个工业的进步,所以最低估计,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
    朱棣沉默了。
    老子都不一定还能活十年。
    无妨。
    太孙在呢。
    洪继来继续道:“而且镇西公还说过,内燃机研发出来是不错,但其实还有无比困难的事情,那就是黑油的研发,现在的黑油无法作为燃料让内燃机使用,需要炼化,但这个工艺过程,镇西公也不知道,虽然时代化工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进程也不太理想,加上时代化工还要分一部分力量去研发改进火药,按照镇西公的设想,黑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油使用,至少也需要十年才能进入实验阶段,但这也并不是最难的事情,最难的在于黑油的大量开采。”
    这些技术性的东西,朱棣听得有点懵,但又确实被提起了兴趣,问道:“怎么开采成为难题了?”
    洪继来道:“镇西公说过,我大明境内的黑油,在地下浅表层的确实有,但不宜过多开采,而且要让泰山号形成钢铁洪流,需要的不是一点点的黑油,是无比庞大的黑油量,因此尽可能的将国内的留给后人,而且就算开采,技术方面一时间也达不到,不如先用国外的,而国外的话,一个是俄罗斯公国那边比较多,还有一个就是西域更西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咱们大明都还没打过去,要想彻底掌控这些地方,就需要他先去海外建立一个势力,然后配合大明实现两极蓝图——”
    犹豫了一下,看向朱棣。
    朱棣道:“但说无妨。”
    洪继来叹道:“镇西公说,也许他有生之年是看不过泰山号这个钢铁洪流,不过他说,他相信我中国儿女在百年之内,一定能看到中国的泰山号如钢铁洪流一样,漫过世界任何一片陆地!”
    百年之内!
    朱棣有些无语,这么说别说你黄昏看不到了,搞不好朕的太孙都看不到。
    头疼。
    洪继来道:“镇西公的意思,泰山号的研发,我中国钢铁洪流的打造,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其重要性一点不输钢铁战舰。”
    朱棣哦了一声,“有这么重要?”
    洪继来道:“陛下可以想象一下,当泰山号只有两辆马车那么大小的时候,它可以适应除沼泽和密林之外的任何地形,而且速度极快,犹胜战马,并且每辆泰山号上都一门威力提升了的火炮,一座弹药充足的机枪,当这样的泰山号有成百上千辆,形成了一道道钢铁洪流,那么在陆地之上,还有什么军队能阻挡它的摧枯拉朽?”
    别说那样的泰山号了,仅仅是最原始的泰山号,在亦力把里那边,就硬生生活吞了两万大军,如果是如洪继来说的这般的泰山号,成百上千辆汇聚成钢铁洪流,对面哪怕几十万大军,也只有被活生生撕裂成渣渣的份。
    朱棣有些心潮澎湃,又有些遗憾。
    可惜。
    自己看不见了,而且连黄昏都可能看不见,这对于一个马背皇帝,是何等的遗憾。
    叹道:“此事再议吧,你要和时代军工保持紧密联系,万一能取得巨大进步,让这个钢铁洪流提前出现,也是极好的。”
    钢铁战舰,配合上钢铁洪流,那么远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梦想。
    朱棣倏然醒悟出来,难怪黄昏这小子死皮赖脸的要去撩人家魏姿虚,感情美色是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是因为魏姿虚的时代化工,是炼化黑油的重要依仗。
    嗯,不用担心。
    反正黄昏的意思很明确,不论是时代军工还是时代化工,他会带一部分走,但也要留下一部分以及全套的技术和经验。
    又对洪继来道:“接下来你们军器院那边,要全力生产火铳、大炮和机枪,以确保我大明雄师出征日本的时候,在不影响国内各地驻防的情况下,远征日本的大军,至少要人手两支火铳,弹药更要确保充足。”
    洪继来立即领旨。
    这个任务很艰巨,但必须去做,实在不行就找时代军工扩大产能。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看向众臣,“就这么决定吧,关于跟随朕一起出海远征的人选,容朕再思考一两日再行决定。”
    老子还是要御驾亲征!

第1520章 炫扬国威!

    群臣哗然,几个忠心臣子纷纷出列,说陛下不可,国不可一日无君,您远渡重洋实乃不智,就差没明着说你要是去日本打个一年两年,太子和汉王殿下怕是要在国内闹翻了天。
    朱棣挥手,“此事不容置疑,退朝。”
    ……
    ……
    很快,一支使团组建成型,人不多,二十一人。
    使臣一人。
    护卫二十。
    为确保使臣平安抵达日本,将从水师那边抽调一艘两百料的战船运送这二十一人——其实很腹黑,两百料的战船相对而言很小,万一在海中遭遇风浪倾覆了的话,使团就到不了日本。
    既然到不了日本,那么大明的问罪诏书,日本就不知道。
    但大明是发出了诏书的。
    日本不知道,就不会回复,可大明这边“不知道”啊,就认为是你日本的足利义持蔑视我大明,甚至可以认为是你日本杀了我大明使团。
    那么出兵打你还有什么好商量的。
    而且大明这边是有使团被日本杀了的心理准备,所以使臣其实是从礼部临时擢升起来的一个小吏,临时加封一堆官职,把品阶提升起来,而且礼部尚书吕震还专门和这位小吏谈了,说陛下应诺过,只要你能回来,礼部一个主事职位肯定是稳妥的,若是回不来,你家小子将来再怎么的也能有个恩科同进士。
    同样的,那二十个护卫也得到了允诺。
    使团很快出发。
    因为太孙大婚,前来庆贺的外邦使臣不少,像黎利、摩诃黛维这些人亲自到来,包括西洋那边,也有诸多国王带着王后来大明“长见识”了。
    消息很快传散。
    不过因为临近年关,这些使臣和国王王后,都打算过了今年的朝贡再回国,免得来回跑两趟,而且大明应天之繁华,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王都。
    所以应天这些日子很是热闹。
    礼部压力最大。
    礼部尚书吕震忙成了狗,然后吕震敏锐的发现一个问题:不少外邦国王和使臣,都悄悄去拜访了镇西公,包括黎利和摩诃黛维。
    而这两个人,是大明在外扩疆域内扶植起来的势力,对交趾和吴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吕震不敢隐瞒,急忙上报朱棣。
    朱棣适时正在和朱瞻基下棋,这些日子太子卧床,朱棣亲自主持政事,就把朱瞻基带在一边,让他学着处理。
    听后笑了笑对吕震说,无妨,镇西公已经提前说了。
    又道:“摩诃黛维和黎利是黄昏请示朕后,朕同意了,由镇西公邀请这两位去黄府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让这两位帮忙时代集团在交趾和澜沧招募蚍蜉义从出海,这一点朕没意见。”
    待吕震汇报了关于各国使团的近况,以及礼部在春节期间对各国使团的安排后,朱棣很快一一批示,不过最后说了一个事。
    他要在年关前去检阅郑和的五艘钢铁战舰。
    让礼部准备好。
    到时候所有的使团和使节都和朱棣一起去广州——有火车,来回也就几天的事情。
    这个操作还是镇西公黄昏提出来的。
    目的只有一个:宣扬大明国威,让外国使节和国王、王后知道,我大明的军力究竟是何等强盛,你们要是识趣,早点像朝鲜一样请归,这样我大明可以提前在你们国内设置总司,管理政事。
    嗯,其实大明现在的疆域,基本上外扩就这样了。
    其他地方都是殖民。
    说到底,在更远的西洋那边设立总司,基本上不会做文化同化的工作,最多就是弘扬中原文明,让他们形成崇拜感。
    最主要的,还是掠夺他们的资源。
    还有一个目的。
    可以将中国周边地区的威胁,从明朝时期就可以压制,甚至达到消除的目的,一旦这些操作实现,再辅以两极蓝图,黄昏实在想不到,到了二十一世纪后,中国和自己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国度,还有谁可以威胁到它们的富强文明。
    吕震急忙去安排应该由礼部负责的相关事宜。
    吕震走后不久,郑和到来。
    朱棣如此这般一说,郑和也不敢怠慢,急忙对朱棣说既然如此,奴婢就要先回广州去准备海军的这一次军事演练,时间紧急,还请陛下让工部紧急抽调一辆火车送微臣去广州。
    朱棣笑说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不过你在出发之前,去见一下镇西公,关于此次军演,他有很多细节要和你商讨。
    又道:“另外,兵部那边为了这一次军演,已经在准备从其他地方抽调大量的火铳过来,大概两万支,确保你们这一次军事演练有足够的火器。”
    郑和笑道:“那真是太好了。”
    朱棣嗯嗯点头,“你走之前,去和兵部那边接洽一下,火铳和弹药的运送,会利用火车和水路,以最快的方式运抵广州,嗯,你不用担心,工部那边又打造了两列火车,满载的情况下,输送量极大,所以军事演练之前,必然能准备好,具体的事情,你去和镇西公谈,这一次军演,将有你和他共同负责,不过镇西公要和朕先去一趟泉州,所以你今天去找镇西公,做好和他谈一下午的准备,然后晚上出发去广州吧。”
    说是你们两个人负责。
    但黄昏要去泉州,所以军演布置是你们两人,真正操作的是郑和一个人。
    郑和毫无意见。
    甚至求之不得。
    有黄昏的意见,这一次军演势必更加成功,至于陛下和黄昏去泉州,郑和大概想到了原因,也许陛下是想让那位在去见太祖之前,也见识一下大明的赫赫国威。
    说白了,这是陛下的虚荣心作祟。
    当然,也是这对叔侄最后的交接。
    郑和走后,朱棣将棋子一丢,起身在殿内走了几步,对朱瞻基道:“太子恐怕还要卧床五六日,这一次去广州,你和汉王都要去,政事只能交给太子,你回去给太子说一下,朕体恤他,出发之后会让他在东宫兼国处理政事,除非大事,其他事情他可以能拖则拖,还是身体要紧。”
    朱瞻基赶紧替太子谢恩。
    朱棣背靠着书桌,看着御书桌对面悬挂的那一张大明的新疆域图,感触万般,“瞻基,你能想到吗,我大明如今已辽阔若斯!”

第1521章 如此盛世,朱瞻基还能做什么?

    御书桌对面的那副地图,是新近挂上去的。
    还不是完成品。
    但其详细程度也差不多了,几乎覆盖了一整面墙,朱棣每每看见这幅地图,都觉得心潮澎湃,甚至朱棣也认为,即使太祖看见了这幅地图,也会和自己一样。
    大明,南起满剌加,北至漠北边境。
    向西,亦力把里纳入疆域,金帐汗国也被纳入疆域,而在中南半岛的西边,孟加拉也彻底被沐晟打了下来,成立了总司衙门和布政司。
    嗯,沐晟早就封公了。
    沐晟甚至还去打了一下江普尔和冈德瓦纳,因为反抗太猛烈,孟加拉又还有一些小叛乱,后勤线不够稳定,所以沐晟选择了撤兵。
    但迟早还要继续出兵的。
    大明疆域,几乎快要拢阔整个亚洲,媲美元朝巅峰时期。
    而这,就是朱棣这十九年的武功。
    文治有永乐大典。
    所以朱棣才会有打了日本就禅位的想法,因为他已经上了年纪了,身体不允许他御驾远征,况且,总要给太孙留点事情做。
    朱瞻基走到朱棣身边,看着这幅地图,也是感慨。
    甚至有点忧郁。
    这文治武功都让爷爷一个人干完了,我朱瞻基登基以后干什么,躺功劳簿上当个平平无奇的大明君王么。
    么得意思的很。
    朱棣却笑道:“瞻基,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咱爷孙俩是一类人,所以我知道你肯定在想,等你以后坐到爷爷这个位置的时候,又该做些什么文治武功来青史留名,爷爷已经替你想好了。”
    朱瞻基眼睛一亮,“请陛下——请爷爷给孙然释疑。”
    朱棣看了看门口的康宁,“去把黄昏前日送来的地球仪给朕拿过来,还有,黄昏根据那个地球仪画的地图,也一并拿过来。”
    片刻后,康宁将一副很大很大的地图铺在地上。
    朱棣手中端着那个最新版的地球仪放在地图上,两爷孙就这么跪坐在地图上,朱棣指着地球仪道:“这几年海外贸易发展极快,不论是官府出海的商队,还是民间出海的商队,都不再是单一的下西洋去南洋,也远赴其他地方,瞻基你看,这就是黄昏的时代集团根据海外贸易得到的信息汇整出来,重新打造的地球仪,嗯,官府其实也在做这件事,只不过还是没走赢黄昏,这小子就仿佛他亲自去海外航行了一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朱瞻基忽然冒出一句,“镇西公会不会是生而知之的人?”
    朱棣愣了下。
    多少年了,都几乎忘记了,黄昏最早简在帝心走入仕途,靠的就是神棍那一套,可如今看来,黄昏这个神棍的预测基本上都变成了现实。
    难道他真的生而知之。
    而不是所谓的神棍。
    这就有意思了,如果他生而知之,那就应该知道大明未来是什么样,按照他想打造的两极蓝图来看,这也许就是大明最好的未来?
    换言之……
    自己要全力支持他打造两极蓝图?!
    但是全力支持黄昏,就意味着海量的钢铁、煤炭以及上百万的人口,贱卖甚至免费,而这原本是要黄昏拿钱来买的。
    但是朱棣其实已经动摇了,因为他笃定一个道理,从这些年黄昏做的事情来看,他真的是为中国倾尽所有,甚至为了避开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而选择了远走他乡来打造一个两极蓝图。
    在朱棣看来,远走万里之外的重洋去一片未开化的土地,不到万不得已,是个人都不会这么选择,然而黄昏还是这么做了。
    黄昏如果私心重,他完全可以不打造大明的不夜之城、自行车和火器之类。
    只能说明他的内心确实深爱着大明这片江山。
    所以朱棣对黄昏放心。
    此事再想想。
    毕竟此事牵扯极大,上百万的人口以及海量的钢铁、煤炭,这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
    对朱瞻基道:“黄昏是不是生而知之的人,不重要了,如今大明盛世,已经不是个人就能扭转的事情,爷爷今天是要给你看看,你以后到了爷爷这个位置,还可以做什么。”
    朱瞻基立即做倾听状。
    朱棣指着地球仪,“你看,这个地球仪上现在又多了几个地方,是咱们以前的世界堪舆图上没有的,这块地方,是黄昏打算去的地方,他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美洲,嗯,寓指美好未来的陆地,而在这个美洲的旁边,还有一块陆地,到底有多大,黄昏也不知道,当然,他现在连美洲有多大都不知道,实际上咱们都不知道,而在这片海洋中,据说还有一块陆地……”
    朱棣娓娓而谈。
    朱瞻基第一次看见这个地球仪,很是惊讶,他没料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多没被发现的地方,而现在都被大明发现了。
    发现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以去占领!
    而要占领一个地方,军事是最重要的,难怪不得,黄昏会让皇爷爷倾尽全力去打造钢铁战舰,而不是全力去研发泰山号。
    朱棣继续道:“那些新发现的地方,按照黄昏的说法,其实可以慢慢图之,而西洋这边,却是当务之急,黄昏说要想看见泰山号组建成钢铁洪流,有两个地方咱们必须打下来,并且极尽的掠夺他们的资源,其中一个地方在西洋这里……”
    朱棣指着波斯湾附近。
    又改变了一下跪坐方向,指着漠北的更北以及金帐汗国那边,道:“黄昏说这个地方的黑油也很多,需要咱们去统治掠夺,而且这个地方毗邻我大明,黄昏明确说出,以后这个地方会成为我大明的新威胁,所以咱们要将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
    什么俄罗斯大公国,立陶宛大公国之类的,会成为大明的威胁?
    朱棣原本是不信的。
    不过黄昏不会乱说这些事,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朱棣语重心长,“瞻基,你将来要做的除了统治南洋那边的群岛,用以滋补我大明国力之外,还要将这两个地方打下来,尤其是漠北之北和金帐汗国那边,需要对日本一样,阉割他们的未来,而地球仪上其他刚被发现还没开化的陆地,就交给黄昏了,这就是他所谓的两极蓝图!”

第1522章 欲做世界霸主,需要穷兵黩武

    朱瞻基看了看地图,又看了看比例尺,然后有点懵,“就这距离,咱们要打下来倒是可以打的,后勤补给线是不是拉的太长了?”
    他的观念还没转过来。
    这一点,朱瞻基一个年轻人其实还不如朱棣。
    朱棣温和的对孙儿笑了笑,“傻孩子,这么远的地方,要去征讨的话,就不应该有后勤线了,可以以战养战,就像黄昏去金帐汗国一样,摧毁军队收拢民意拉拢士族权贵,再利用钢铁舰队的强大战力,在沿海建立补给基地,由舰队源源不断的运送物资和兵源,但同时,舰队归来的时候,要运回大量资源回来,比如煤炭和钢铁以及黑油、金银之类的。”
    朱瞻基瞠目结舌,“那得需要多少钢铁战舰?”
    朱棣想了想,“我觉得一百艘不算多,不过黄昏的意思,一百艘远远不够,最好有个几百艘,他的愿意是咱们现在的钢铁战舰还是太小了,最大排水量才2500吨,需要继续研发钢铁战舰,一般的战舰排水量要到五千吨左右,而最大的战舰,排水量要在几万吨以上!”
    朱瞻基感觉像在听天方夜谭,“几万吨以上的战舰?”
    这得多大?
    怕不是一座海上的移动基地。
    朱棣也有点懵,不太确信的说道:“黄昏是这么说的,我也觉得这话他是不是在吹牛,咱们两百料的福船,换算一下,排水量只有150吨左右,几万吨的战舰,这得多庞大?”
    关键是这得需要多少的钢铁?
    而什么样的钢铁,能有如此强大的性能支撑如此庞大的结构?
    朱棣实在想不通。
    但他很明白一点,就是郑和造出来的排水量一千多吨的钢铁战舰,差不多一艘可以顶十艘两百料福船,但战力绝非同日而语。
    一个木制一个钢铁打造,本质上的不同。
    所以朱棣又道:“几万吨的战舰,咱们就不去想了,让郑和的造船厂不用考虑,但是几百艘钢铁战舰,还是很重要的,所以瞻基,接下来我大明对中南半岛、漠北和亦力把里那边,要加大官道修建的投入,因为咱们需要一个海量的钢铁用量,黄昏说的有道理,这些东西,还是先用国外的,等国外的用完了,咱们国内还有更多,到时候周边国家没有这些资源,咱们的后人却拥有海量的资源,可以继续保持对他们的资源优势!”
    朱棣算了个账。
    按照当下大明的版图,以后在朝鲜半岛那边,大概要驻军个十来艘钢铁战舰,确保朝鲜对大明的忠诚和港口安全,同理,日本因为更远,需要个二三十艘钢铁战舰,中南半岛需要四五十艘,南洋那边需要几十艘,而远征西洋,没个几十艘钢铁战舰,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本土至少得保留个几十艘,随时支援吧?
    所以几百艘是完全有必要的。
    但是朱棣也怀疑,大明当真有这个实力,养几百艘钢铁战舰?
    依靠国内肯定很难。
    所以黄昏说的有道理,对日本、中南半岛和南洋西洋那边,要用最极端的方式掠夺资源,这样才能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和经济,来养如此庞大的舰队和军队。
    换言之,尽力而为,穷外邦之财富来黩武。
    国内尽量保持当下状况的繁盛即可。
    换句话说,就是黄昏说的那种,在全世界都推行大明宝钞的话,就是用全世界的资源来养大明的百姓和军队。
    出了问题,也是让全世界给大明买单。
    至于大明百姓?
    屁事没有。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穷兵黩武,而穷兵黩武,就需要掠夺国外的资源,掠夺了国外的资源,就可以让全世界来养大明,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这么一说,朱瞻基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理活动了。
    他有点难以理解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大明如此庞大的疆域,以后还要去西洋和漠北更北,那么弄个百艘以上的钢铁战舰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不用担心国内。
    大明穷兵黩武了这么多年,貌似国内百姓的生活还在蒸蒸日上。
    两爷孙坐在世界地图上,说了许久。
    最后,朱瞻基有些疑惑的问道:“爷爷,难道你真的相信了,世界就是一个圆球,可为什么住我们对面的人不会掉到天上去?”
    朱棣哈哈一乐,“这个问题么,爷爷也不知道,不过黄昏说有个叫牛惇的翰林编修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黄昏还说,大明以后要想走入更高层的繁荣,就需要大力支持牛惇研究的那个领域,他的原话是:时代化工和牛惇的研究项目,以及一个叫吴敬的翰林侍读研究的算学,嗯,黄昏说算学太狭隘,应该改为数学。”
    前几日黄昏来乾清殿,几乎和朱棣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只说服了朱棣一件事。
    拨款!
    让国库拨款,给时代化工,同时拨款给两个人:牛惇和吴敬。
    要成立两个新部门。
    一个是物理研究院,一个是数学研究所。
    朱棣很是懵逼。
    所以他没同意,不过最后黄昏说陛下你要是不拨款,那微臣自己拨款来弄这个事情,但这两个人微臣要带到海外去。
    朱棣一想不对啊,黄昏专门说这个事,显然不小。
    所以也就肉疼了一把。
    没有同意。
    而是拨款成立了物理研究院和数学研究所,都辖属于国子监——搞学问吗,肯定是国子监来管理负责,至于时代化工那边,朱棣没动,等黄昏去了新大陆后,再拨款不迟,现在先让时代集团去填时代化工这个吞金兽。
    朱棣又不傻。
    朱棣的这个处理方式,黄昏有点不乐意,所以软磨硬泡,让朱棣同意了:如果等一两年,黄昏在离开大明的时候,物理研究院和数学研究所有人愿意跟随黄昏去海外,朱棣需要同意。
    朱棣本来就没打算在这方面克扣黄昏。
    而且他现在确实有点想全力支持黄昏去海外建国,所以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所以朱棣语重心长的道:“瞻基,黄昏做的事情,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所以我认为这个物理研究院和数学研究所,将来肯定有大用,搞不好会和钢铁战舰一样,成为国之鼎柱,因此我要提醒你一下,将来你登基了,也不要忽略这两个部门,要保持对它们的持续支持,并且要和在海外的黄昏互通有无,如果能出成果最好,如果不能出成果,也不要轻易停止,除非黄昏那边停止,咱们才停止。”
    朱棣选择信任黄昏。
    万一这两个部门真和黄昏说的一样,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基础和枝干呢。

第1523章 倾城赴广州

    钢铁战舰要在广州进行一场军事演练。
    消息传得很快。
    因为规模实在太大。
    陛下已经钦点了,五军都督府,只留一位都督和两位都督佥事在京畿总领全局,其余中高层将领全部去广州观看海军军演。
    兵部由右侍郎留守,其余包括主事以上官吏,去往广州观看军演。
    其余部门,尚书前去。
    礼部因为涉及到外宾要去看军事演习,所以礼部几乎是倾巢而出,加上其他部门,比如鸿胪寺、尚膳监之类的,也都去了许多人。
    毕竟这一次陛下也要去。
    尚膳监主要负责陛下的饮食。
    嗯,提一嘴,永乐盛世以后,大明已经慢慢形成了三餐的习惯。
    反正黄府一直是三餐。
    慢慢的,其他权贵也养成了三餐的习惯,又慢慢的影响到百姓阶层,所以现在大明只要是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三餐了。
    有钱有粮食,为啥不吃饱?
    这不得不说,农业改革在这个进程中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农业改革,比如占城稻的大力推广,保障了人口暴增的大明没有出现粮食危机。
    而水泥的出现,也保证了大明的水利工程能够快准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
    很快。
    郑和当天下午去见过黄昏后,两人关于军事演练的事情,洽谈了许久,实际上就是黄昏在说,郑和在听,然后点头没歇过……
    郑和是没想到,军事演练还能这么搞。
    当天夜里,郑和就乘坐火车去往广州,同时去的还有一堆的人,比如先行去往广州安排布置陛下东游的尚膳监和内官监之类的官吏。
    所以当夜连发了两趟火车。
    为了应对去广州观看军演的出行,大明目前在使用的四艘火车全部挪用在应天到广州的线路上,同时工部新建的两列火车,也迅速投入。
    这相当考验这条线路的调度问题,不过中国从来不缺人才。
    而且在修官道的时候,也考虑到错车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很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礼部、六部的大部分人都去了广州,然后是朱棣带着朱瞻基、朱高煦以及黄昏一家人,乘坐专列到广州。
    之后是由礼部尚书陪同外宾去往广州。
    应天瞬间冷清下来。
    朱高炽哪怕卧床,也不得不开始兼国,好在朱棣有旨意,政事处理可以在东宫,朱高炽也不客气,索性就在床上办公了。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沐晟也从中南半岛跑了回来,一方面是述职,另一方面,他也要去看钢铁战舰的军事演练。
    广州瞬间人满为患。
    好在这些年广州依靠着海外贸易,发展很快,而且广州也在开始不夜之城的打造,在礼部的周转下,这些权贵和高层都有合适的居所可住。
    虽然这次军事演练的名义上总负责人是郑和,但黄昏抵达广州后,就被郑和软磨硬泡给拉到了港口,基本上就扎根在港口上,关于军事演练他要指导,观礼台的修建他要指导,甚至薛禄的锦衣卫和王振的东厂,在安防上的事情,也要找黄昏咨询。
    毕竟陛下在,而这一次军事演练要涉及到钢铁战舰,万一被图谋不轨的人掌控了某一艘战舰,然后对着陛下的观礼台一阵炮轰,那可就出大事了。
    准备了十数日。
    距离年关没几天的时候,钢铁战舰的军事演习终于如期举行。
    说起来也是讽刺。
    对这次钢铁战舰军事演习最期待的人,竟然不是大明的臣子,而是那些来大明的外国使节和国王王后,对演习几乎是望眼欲穿。
    这里有个小插曲。
    外宾使臣加上他们的随从,加上大明礼部随行人员,其实有数百人之多,而时间又比较紧凑,这些外宾都以为会走水路。
    但没想到,大明竟然一次性调了六列火车!
    因为朱棣和朱瞻基、朱高煦黄昏已经去了广州,所以这六列火车是专程拉外宾,一次性拉完之后,还要拉六部已经其他部门的官员。
    在外宾馆到应天城边车站的路上,大明礼部用了数百辆三轮车,嗯,三轮车已经不罕见了,毕竟这些外邦使节加上国王王后都是一国权贵,虽然大明的自行车三轮车外销很贵,但他们买得起。
    可当外宾看见火车时,还是震惊莫名。
    而当六列火车呼啸着拉着数百人缓缓驶出车站,然后开始风驰电掣时,外宾们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再吃着车上服务员送来的各式点心,是真的震撼的无以复加。
    大明的交通,已经先进若斯?
    而在一天一夜又几个时辰后,看着远远出现在眼前的广州站牌,外宾们是彻底懵逼,应天到广州的距离,按照大明礼部的说法,路程是三千里路!
    三千里路,如果是坐马车,没一两个月,就别想了。
    哪怕是走水路,也要半个月以上。
    但是现在,大家只是在这个冒着浓烟的大家伙上看了一个白天的风景,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睁开眼再坐几个时辰,就抵达广州了?
    三千多里,就跑完了?
    基本上大部分外宾都不愿意相信,直到他们入住天字码头附近的贵宾馆,才不得不接受现实——三千多里的路,真的就一天一夜跑完了。
    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一般的外宾是震惊,而稍微有点远见的外宾则是恐惧,当大明的官道延伸到自己国家,大明如果要来远征,需要几天?
    尤其是中南半岛那边,摩诃黛维和黎利等人,是真正的感受到了来自大明的压迫。
    不过……
    他们毫不在意。
    咱现在不就是大明人么,大明雄师再快如闪电,也不过平叛,咱们又和大明没有冲突,反而可以享受大明对疆域掌控力度带来的利好。
    而南洋和西洋那边的,则无所谓,你大明的火车再快,还能越海不成。
    不过……
    两日后,当他们看见钢铁战舰时,这种侥幸心理瞬间冰雪消融。
    这庞然大物……
    比郑和的宝船更为庞大也更为震撼人心的战舰,就是大明最新打造的国之利器?

第1524章 海军:利剑出鞘!

    天字码头修了观礼台。
    就是观看钢铁战舰航行的地方,真正的军事演练,是在远离码头的近海处,大概要航行小半个时辰的样子。
    到时候所有观看军事演练的人都会和朱棣一起登上旗舰。
    旗舰就是那艘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大舰。
    去过北美洲。
    性能过硬。
    天字码头观礼台上,外宾有专门的观礼台,朝臣也有,天子堵一座,不过朱棣心情好,所以跟随他观礼的还有几位大明藩王,加上太孙朱瞻基,汉王朱高煦,已经忠军都督府左都督徐辉祖,锦衣卫指挥使薛禄,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辅,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狗儿,还有个刚才顺天赶回应天的赛哈智。
    当然,少不了大明妖臣、镇西公黄昏。
    至于总领海军的郑和,此刻已经在旗舰上。
    黑烟滚滚。
    直上云天。
    当五个庞然大物从远处依次驶来时,巨大的浪花涌起,整个观礼台也都沸腾了。
    就连朱棣都叹为观止。
    这就是大明的钢铁战舰!
    这就是大明的海权之剑!
    第一艘驶过来的最排水量最小的战舰,比之前传统的四百料战舰还要庞大,黑漆漆的船身透着巨大的压迫感,船两侧黑洞洞的炮口,带来了火器时代的气息。
    舰身两侧,印刷着三个巨大的字:凤阳号!
    中都凤阳。
    龙兴之地。
    这艘排水量最小的战舰取名凤阳号,其意不言而喻。
    凤阳,大明起始之地。
    那么凤阳号,也是大明海军的第一柄剑。
    凤阳号甲板上,林立着数百盔甲鲜明的海军,整整齐齐,手持火铳,威势如山,路过朱棣观礼台的时候,齐齐抬枪,对着远处天空,连放三枪。
    一时间硝烟弥漫。
    随着时代化工对火药的研发提升,大明火器的威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一次调配给海军的火铳,几乎全部是机枪用的子弹!
    而且都是三眼铳。
    可以说,这是继机枪之后,真正的火药枪。
    远非火铳可以比拟。
    这还没完。
    舰上数百士卒倏然齐声喊道:“永乐万岁,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声震云霄。
    朱棣听得是心花怒放,不住的点头,“三保有心了。”
    一旁的朱瞻基呵呵道:“陛下,这些玩意儿是镇西公弄出来的,微臣来到广州后,一直跟在三保大监身边学习,所以知晓细节。”
    朱棣讶然,看向黄昏。
    微微颔首。
    黄昏并不知道朱棣在看他,他此刻全身心都在这一列舰队上,凤阳号驶过的时候,哪怕这凤阳号远远无法比拟后世的舰队,但这一次黄昏依然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这是我黄某人在大明一手促进、打造出来的钢铁战舰啊!
    是世界上第一艘钢铁战舰。
    只要我大明保持对这种技术的独占、封锁,或者持续性的优势,那么数百年间,神州儿女将永远都是这颗蔚蓝星辰的强者。
    那句话,我们可以一直用下去: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或许可以加个言之不预也?!
    挺好。
    我黄昏来这大明走一遭,没白走,不管这是异世界还是平行世界,至少在我心里,这就是历史上的大明,是生我养我的土地。
    二十一世纪,我看着它改革开放富强起来,走向星辰大海。
    十六世纪,我亲手将它打造成地球上最富强的国度。
    提前走向星辰大海。
    为此,我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
    都值得了。
    为此,我接下来再受多少委屈,再吃更多哭,也心甘情愿。
    因为我啊……
    是一个中国人。
    黄昏悄悄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一旁的黄豆芽拉了拉黄昏的衣襟,“爹,您怎么哭了?”
    黄昏侧首看了看儿子,一脸溺爱,“因为爹啊……”
    看向远处,轻声对儿子继续道:“黄河,有一天,我们远离故土了,但是我们要记得,也要让我们的后人记得,这里,这片丰饶而美丽的土地,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在异国他乡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要保证我们的祖国永远的繁荣强盛!”
    顿了一下,“因为你的血脉里流着这片土地的血。”
    因为你叫黄河啊。
    是这片土地上的那条黄河。
    也是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在北美大陆的黄河,你将带着这片土地的文明,流淌在北美大陆,繁衍出同样辉煌的文明,打造出华夏文明的两极蓝图。
    黄豆芽重重的点头,“儿子记得了,此生不敢忘记。”
    读书多年,又习武多年,黄豆芽不是纨绔少年,而是一个被整个时代集团高层都看重的接班人,甚至连朱棣都对他赞溢有加。
    黄豆芽甚至通过关系去参加了科举,当然,没中进士,但过了乡试。
    也参加了武举。
    嗯,年纪终究小了些,武举成绩不算很好,但在武举考试中的谋略一项上,惊艳了考官——考官是兵部尚书赵羾。
    黄豆芽对战争的理解,完全不是以往的理解了,基本上全是基于火器的基础上,而他的谋略,更是完全着眼于火器之间的配合。
    绝对是黄昏有意这么培养的。
    这样的黄豆芽,基本上可以去神机营担任一个指挥了。
    黄豆芽更喜欢被人叫他黄河。
    中国的那条黄河!
    黄昏嗯嗯点头,“记住就好,不要忘祖,但也不要盲目跟随,如果将来咱们的大明陛下有不对的地方,咱们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要敢于站出来,让大明陛下该知错就改就知错就改,不该,那就做好咱们一个臣子的本分。”
    黄河似懂非懂。
    黄昏也不解释,摸了摸黄豆芽的脑袋,“你还没及冠,等你及冠了,爹给你取一个最大的字,就叫华夏如何?或者叫九州也行。”
    黄河呵呵笑了,“孩儿怕是背不起这两个字。”
    黄昏莞尔。
    朱棣看着这一幕,眼角也有点湿润,在这一刻,他终于下定决心。
    黄昏,你走罢。
    去那片新大陆,开创属于你的新天地。
    我朱棣全力支持你!
    这是你赢得的。
    十九年了,你为大明付出了一切,大明也应该回报你。
    你我君臣之间,好聚好散。
    但愿将来两极蓝图的盛世,皆能如你我所愿!

第1525章 大明的北洋舰队!

    凤阳号一来,观礼台沸腾,大明臣子看着这庞然的巨无霸,感触万千——在不确定这钢铁战舰的威力之前,其实震撼少于惊叹。
    震撼?
    这有什么震撼的。
    郑和下西洋的最大的宝船,比这还大好么。
    这凤阳号也就十四五长长。
    比四百料战舰长那么几丈而已,远远不如郑和下西洋的最大的宝船,那才叫巨无霸好么,之所以惊叹,是因为这凤阳号竟然全部有钢铁铸造。
    而且没有风帆。
    很多人想不明白,既然是钢铁铸造,为什么不会沉到水里去——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轮船的道理,但却明白铁是要沉水的道理。
    不过对于外宾,那就是震撼了。
    这样一个乌漆嘛黑的钢铁怪兽,自己国内的木制战舰都没这么大的,大明竟然是用钢铁铸造了这庞然大物。
    尤其是海军士卒三呼万岁,震撼得外宾心潮翻滚。
    再不懂大明语言。
    这几个字还是能听懂的。
    不过还好。
    因为这些外宾,大多是见过郑和下西洋用的那个宝船,那才叫真正的巨无霸——他们还无法理解,钢铁战舰意味着什么。
    凤阳号过去后,是镇远号。
    比凤阳号大两百排水量,其实在长宽上都差不多,只不过因为工艺水平和技术,以及布局的差距,导致排水量不一样。
    其实除了旗舰,其余四艘的设计排水量都一样的。
    就因为工艺和技术、经验还不够,所以导致成品出来后,出现了排水量上的差距,好在都不影响性能及其寿命。
    镇远号上海军士卒依然鸣枪,三呼万岁。
    镇远号后是定远号。
    排水量和镇远号差不多,都是一千七百五十吨左右。
    再后面则是致远号。
    致远号的排水量犹在前面三艘之上,但也多不了多少,没到两千吨,不过长度和宽度,都要略大于前面三艘。
    还是工业水平导致的差距。
    三艘战舰轰隆着跟随在凤阳号的后面,向远处驶去,留下一层层的波浪汹涌。
    朱棣咳嗽一声,问黄昏,“听郑和说,这三艘战舰的名字,是你定下来的,能否给朕解释一下,为何会叫这三个名字,而不是像凤阳号和旗舰一样,用地名命名?”
    黄昏看着远去的钢铁战舰,看着它们在海面留下一条蓝白色的印记,沉默了一阵,“因为啊,祭奠先烈,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我黄某人替他们做到了?”
    朱棣不解,“先烈?谁?”
    黄昏道:“是谁已经不重要了,也请陛下不要再问,请恕微臣失礼。”
    是的,不重要了。
    因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朱棣挑眉,今天心情好,也就不追究了。
    最后驶来的是旗舰,名字是由朱棣定的:应天号。
    这很好理解。
    旗舰就是这五艘舰队的核心,应天也是大明的核心。
    应天号一来,彻底让观礼台炸锅,就算是见识过郑和最大的宝船的人,也被这个庞然大物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将近三十丈长!
    而且比宝船更宽、更高!
    哪怕是黄昏,看着这庞然大物天地之间唯一的主角,也依然震撼得不要不要的,然后笑了,笑得很肆意,
    应天号怕比得上二十一世界的战列舰了。
    可惜,吃水不够深,所以导致排水量上不去。
    这个体型,其实可以到六千吨的排水量。
    不过2500吨也不错了。
    按照大明的重量换算,2500吨的排水量,其实是相当于后世三千吨的排水量,这个排水量的钢铁战舰,就想问一下当下的全世界,你们拿什么来抵抗?
    尤其是看到船身两侧那一排排的黑洞洞的火炮炮口,黄昏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快感:穷则精准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没想到大明就可以玩火力覆盖了。
    九十八门火炮。
    船身每一侧是四十九门火炮,再配合上其他四艘舰艇,基本上就是一百多门火炮轰炸,连续轰炸上几轮,敌军阵地上还有几个活人?
    而且所有的火炮,都是开花弹,不是传统火炮那种实心弹。
    所以杀伤力更强更广泛。
    日本,要不了多久,你们就来感受一下北洋舰队的怒火罢。
    没错。
    黄昏打算将这五艘战以及经后续将下水的十艘左右战舰,编队为北洋舰队,这一点,他会用尽全力说服朱棣。
    曾经的北洋舰队,是何等的悲壮。
    但现在的北洋舰队,将是中国儿女的骄傲。
    不过最让黄昏在意的,还是旗舰应天号舰首甲板上那两根并列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巨大炮筒——这才是旗舰应天号的杀手锏。
    主力重炮!
    这也是火器时代,军器院第一次在火器上的研发超越时代军工的一次!
    洪继来功不可没。
    朱棣在一旁问黄昏,“镇西公,舰首那两根炮筒,是什么炮,怎么没听郑和汇报过,也没听洪继来说过,是你们时代军工搞出来的?”
    黄昏笑眯眯的摇头,“陛下,这是三保大监和洪军器令给你的惊喜,所以没有汇报,打算在今日军事演练中详细向您展示它的威力。”
    朱棣眉头一挑,乐了,“还惊喜?”
    心情甚好。
    问道:“那你先说说看。”
    黄昏道:“这是应天号这种排水量上安排的主力大炮,后期其他钢铁战舰,无论排水量大小,都会安排这种主力大炮。”
    朱棣微微颔首,“和红衣大炮有什么差别?”
    黄昏道:“差别很大,洪军器令知悉时代化工提升了火药后,他这些年浸淫火器,有了一个独特的想法,那就是要研制一种一炮可以轰塔一面城墙的大炮,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去设计的,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终于实现了。”
    朱棣嗯了声,“说重点。”
    黄昏耸耸肩,朱老板有点心急啊,乐道:“主力大炮主要是口径足够大,炮弹也和开花弹一样,是由弹身和药筒组成,不过这个主力大炮的炮弹,仅仅是一枚,就要四个精壮士卒才抬得起来,至于它具体的威力,现在没有系统的数据来规定,所以微臣也不好说,不过微臣知晓的是,在实验时,洪继来按照应天城的厚度和强度,筑造起来的实验体,被一炮轰成了渣渣,这事太子殿下应该知道,不过被洪军器令说服,也没有向陛下汇报,实际上,这个主力大炮现在还处于实验阶段,这一次搬上应天号,也是应急,目前它也就能支撑发个十七八炮左右,炮筒就要熔断,其他固件也会出现崩碎的情形。”
    工艺确实还不到相应的程度,尤其是特种钢的发展,任重道远。
    不过足够了。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一炮可以轰塌应天的城墙?
    这威力简直丧心病狂。

第1527章 演练

    黄昏继续道:“它的射程也超过一般的火炮,精准射击可以达到七公里左右,最远射程在十公里,不过最远射程么,基本上么得什么准头了。”
    朱棣嗯了两声,这个可以理解。
    不过七公里的精准射程……很恐怖了,也就是说敌军还没看见己方大军的旌旗,就会被这炮弹炸得四分五裂。
    简直不可想象。
    黄昏笑眯眯的说了一句,让朱棣瞬间不那么快乐了:“还是给陛下说下成本吧,主力大炮的一颗炮弹,目前的工艺和技术加上各项成本,大概需要八百多两银子,其实这个不算太贵,能够承受,但但筑造一尊主力大炮,各项成本加起来,需要银子两万两左右,关键是这玩意儿现在还不够稳定,各方面都还有缺陷,用另一种方式来算,假设可以发射十五枚炮弹,主力大炮就要报销的话,一炮就价值两千一百两银子。”
    换算成后世经济,一尊主力大炮的成本是八百万软妹币,最终摊到十五枚炮弹上,一枚炮弹就是八十万软妹币。
    没办法,时代局限性,导致成本太高,不过物有所值。
    朱棣瞠目结舌。
    好贵!
    须知一艘四百料的传统战舰,也不过一千两银子而已,一门主力大炮,竟然价值二十艘四百料的传统战舰——这简直贵得没边了!
    朱棣随口道了句:“这么说来,我大明国库的钱,也就能打造这种主力重炮十来万尊啊。”
    黄昏:“……”
    朱老板你凡尔赛了啊。
    还十来万尊……
    这不是欺负人么,这种主力重炮,假设大明舰队每一艘钢铁战舰都配备,也才需要几百尊而已,如果再给步军配备……步军配备不了。
    要改成牵引式火炮的话,需要运输工具的提升。
    主力重炮的重量,目前的火车还无法运载,必须依靠轮船,所以目前只有搭载到钢铁战舰上,要给步军配备重炮,需要将这种主力重炮继续优化提升。
    但性价比不高,不如继续研发泰山号,将泰山号向坦克的方向过渡。
    钢铁洪流才是王道。
    适时应天号停靠天字码头,黄昏对朱棣道:“陛下,请登舰罢,接下来要形势出港口,去外面海域进行实弹演练。”
    朱棣嗯了声。
    在他的带领下,大明朝堂重臣以及外宾纷纷登上应天号。
    和其他战舰不同,应天号上不仅有海军士卒,还有全副武装的锦衣卫,而且是改制后的锦衣卫——全部手持火铳,腰配绣春刀。
    要绝对保证朱棣的安全。
    随着应天号轰隆着驶离码头,黄昏和郑和以及从百官之中被朱棣喊到身边来的洪继来四人走在前面,由郑和一一给朱棣介绍应天号的各项区域和功能。
    涉及火器,郑和有不懂的,则由洪继来主讲。
    这一圈看下来,朱棣是热血澎湃。
    就连黄昏都震惊了。
    钢铁战舰是他提出概念,拿出设计图,由郑和组织人研化细节,没想到竟然有如此之多的修改项目,比如应天号上郑和竟然还弄了几尊机枪在舰首两侧。
    这是近战攻击和防御力。
    而这一点黄昏是没想到的——后世战舰是自动机炮类的火器,黄昏则完全没考虑过。
    最后又来到舰首。
    朱棣抬头看着这尊主力大炮,只有站在炮筒之下,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强大。
    仅仅是炮筒,就需要两个人合抱。
    这样一颗炮弹该有多大?
    而郑和让人抬上来的炮弹,朱棣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惊得一愣愣的,一颗炮弹,竟然足足接近两米长!
    洪继来在一旁解释道:“炮弹杀伤部分装填的是新式火药,这个其实不难,最难的发射药筒的装填量,装多了,容易爆炸炸膛,装少了,无法提供足够的冲力让弹体拥有速度,所以在实验期间,其实我们有几十个工人死在失败的过程中,仅仅是这个炮弹的研发,就足足耗费了数百万两银子。”
    洪继来神采飞扬,感觉第一次在黄昏面前抬起了头。
    我的军器院,终于领先你的时代军工一步了!
    关于开花弹的原理,朱棣早就听洪继来和黄昏说过,所以并不意外,沉默了一阵,问道:“射击的精度、射程之类的,已经拿到了最完整的数据了?”
    没有数据,操作的时候,就不好瞄准。
    洪继来道:“已经有一整套的数据可以使用,主力重炮的操作手,也经过了全面培训。”
    朱棣微微点头。
    洪继来又道:“其实微臣这些天一直在想,这种大炮的最终发展在何处,想来想去,觉得也就如此了,如此巨大的炮弹,不可能再继续用更大的了,大炮也无法承受更大的炮弹,所以要想办法把炮弹的大小降下来,但降低炮弹的尺寸,要保持同样的威力,则需要提升火药,所以接下来军器院那边会全力和时代化工配合,提升火药的性能,只要火药的性能提升上去,炮弹就还能更进一步优化。”
    朱棣点头,“这事你们军器院只管去操作,朕会命令户部和工部配合你们。”又转头看向身后的几位重臣,“工部和户部那边,要全力支持军器院。”
    洪继来赶紧领旨。
    他现在这个军器令,虽然不到三品,但在朝中的地位和说话的分量,一点也不比一位二品的尚书差多少。
    但军器院终究是兵部下属部门。
    也需要工部那边的人配合各项技术,同时需要户部拿钱,所以朱棣这个口谕,洪继来必须赶紧接着,到时候去找工部和户部尚书时,才有更多的底气。
    朱棣看着眼前威武得无以复加的主力重炮,他其实有点懵。
    什么时候,火炮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靖难的时候,大明的神机火器,全国加起来不超过三千,现在足足十多万,而且军器院还在疯狂的生产火铳。
    曾经的火炮,射程达到四里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但这种实弹火炮正在被淘汰。
    最近大明神机营正在陆续配备最新式的火炮,精准射程可达十里以上,而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射程竟然达到了十四里!
    不可思议。
    火器的发展,让大明的战争手段产生了质变。
    朱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去沙场纵横驰骋横刀立马的机会。
    但是……
    这些先进的火器只有大明有!
    这就很爽了。

第1528章 炮击!

    朱棣想去摸着主力重炮的炮筒,发现不够高,群臣后面的赛哈智见状,一个箭步上前,在朱棣面前跪下,伏地,“陛下,请。”
    这马屁拍的合适。
    朱棣哈哈一笑,“爱卿快起来,朕岂可如此辱没于你。”
    赛哈智道:“陛下,微臣的一切都是大明的,您这样说,才是对微臣的侮辱。”
    群臣听得一阵头皮发麻。
    看看,看看。
    什么叫教科书一样的拍马屁,学着点,也难怪赛哈智一个西域人,能够成为掌控锦衣卫的高层人物,现在赛哈智虽然不是锦衣卫了,但他身上一堆的官职,全权负责朱棣的安防。
    锦衣卫和东厂都要听他调遣。
    朱棣听赛哈智这么一说,心情越发舒畅,踩着赛哈智的背,摸着冰冷的炮筒,忍不住叹道:“十九年前,可不敢如此想啊。”
    大明十九年间的变化,太大。
    朱棣想起十九年前的大明,再和现在的大明一比,有种做梦的感觉,脱胎换骨都不足以形容现在的大明。
    大明仿佛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嗯,只有大明。
    其他外邦变化不大。
    从赛哈智身上跳下来,吓了众人一跳,不过谁也不敢去扶:敢去扶,朱棣能把你骂的狗血淋头,他会说老子龙精虎壮,还需要你扶?
    连康宁都一动不动。
    朱棣站定之后,发现黄昏盯着主力重炮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些不解,道:“镇西公,你此刻在想什么?”
    黄昏还是保持着若有所思的样子。
    没听见。
    朱棣也不生气,这个时候也没人来弹黄昏一个御前失仪的罪,傻子才干这事,别说在外,哪怕是在奉天殿乾清殿,现在也没人敢这么弹劾黄昏。
    人家君臣的相处之道就是这样的!
    朱棣走了几步,到黄昏身边,问道:“镇西公?!”
    黄昏悚然惊醒,急忙弯腰,“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道:“朕问你在想什么。”
    黄昏笑道:“微臣在想,十几年前,军器院那边哪怕是一支火铳的研发改进,都需要微臣的建议,更别提冶金等相关行业了,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军器院已经可以独立自主的研发、制造出这样一尊主力重炮,微臣有点失落,但同时微臣又万分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即使大明没有微臣了,也一样会在当下的轨道上,继续向前进步,会有更多的先进东西被各行各业研发出来,大明天下的社会工业体系,已经不需要微臣再强行推着前进,可以自己进化了。”
    说到这里,黄昏有点热泪盈眶,“这是微臣梦寐以求的局面啊。”
    大明的工业化,不用强行推动了。
    大明的工业道路,已经接着朱棣的不断外扩,而走上了正轨,而且随着对偌大疆域的管理需求,加上社会需求,会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也就是说,工业化道路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动进行。
    而不再需要人为推动。
    黄昏万般欣慰。
    如果说之前在对去北美大陆建国,还对大明有些不放心,那么随着军器院将主力重炮研发并实用后,黄昏完全放心了。
    朱棣听得也感慨万千,不过此刻群臣在侧,不太好流露感情。
    拍了拍黄昏的肩头。
    转身,问郑和,“还有多久开始?”
    郑和道:“再有两刻,舰队就可抵达指定海域。”
    朱棣颔首,“去准备罢。”
    ……
    ……
    两刻钟后,在旗舰应天号的率领下,五艘钢铁战舰一字排开,一艘宝船从远处驶来,王景弘让人挥动旗语,示意舰靶已经到位。
    郑和示意海军士卒将朝堂重臣和外宾安排好。
    又去找到和黄昏聊天的朱棣请示。
    朱棣颔首,率领黄昏、朱瞻基、朱高煦和洪继来、康宁等人来到应天号的操作室中,从郑和手中接过望远镜,看向远处。
    问同样在看远处的黄昏,“靶子怕是有十里。”
    黄昏嗯了一声。
    十里外,有一列舰队,大部分是淘汰了的两百料传统战舰,还有一艘是几只两百料战舰捆绑在一起,模仿的一首宝船规模的敌舰。
    当然舍不得用真的宝船。
    虽然现在要重点打造钢铁战舰,但宝船的用处还很大,再怎么的也可以卖给商行做海外贸易。
    而且宝船造价不菲。
    五艘钢铁战舰一字排开,面对舰靶的那一面船身上,一阵噼里啪啦,露出无数尊火炮的炮口,黑洞洞的朝向远方。
    相关操作人员迅速调整角度高度。
    对于一般火炮而言,十里是精准射击的极限。
    而对于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十里并不是极限,所以应天号上的主力重炮的瞄准,操作难度最高,也是最后演练主力重炮的炮击。
    半刻钟后,一名旗兵进来对郑和回报道:“诸舰准备完毕!”
    郑和看向朱棣。
    朱棣点头,“开始吧。”
    郑和立即下令。
    随着一声令下,海洋之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大炮轰鸣声,一团团亲眼从钢铁战舰的船上飘起来,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味。
    而在众人眼中,出现了一幕奇观。
    在炮声中,在硝烟中,一百多颗炮弹肉眼可见,呼啸着拖曳着一道流线,密密麻麻的遍布在空,划破蓝天,向着远处激射而去。
    宛若一场雨幕。
    何其壮观。
    除洪继来、黄昏和郑和以及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人以外,大明的大多臣子,以及诸多的外宾,都有些愕然,距离这么远就开始炮击?
    打得到么?
    须知在他们的望远镜中,远处的箭靶只能模糊看见个影子。
    传统战争中,双方这只能算对峙。
    彼此之间至少还要前进三里甚至四里左右,才会开始发炮,但是现在双方相距如此遥远的距离,根本不合常理嘛。
    黄昏其实也知道,这只是演练。
    如果真正的战场上,还要更近一点才会开始炮击,十里的距离着实远了一些,应该在六里或者八里左右……近代海战差不多也就这个距离。
    太远的话,精准度确实很低。
    不过当下不存在,因为是火力覆盖密集炮击。
    远处骤现火光。
    而此刻第二轮炮击又开始了!

第1529章 永乐二十年

    此次军演,对于外宾来说,看了个寂寞。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最终战果如何,不过上百门火炮齐射的壮观景象,还是震撼到了他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家军队在这样的火炮齐射下,大概捱不过三轮就要崩溃。
    终于明白,朝鲜为何那么干脆利落的请归了。
    以前还嘲笑朝鲜太怂。
    现在发现不是朝鲜李裪怂,别人这叫聪明,用大明的话来说,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要是自己的国家挨着大明……
    请归更快更干脆!
    外宾看了个寂寞,但朱棣和黄昏等人却看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未来,尤其是朱棣,他终于真正的明白,为何黄昏要一力促进钢铁战舰的打造了。
    没有钢铁战舰,仅仅是靠宝船,要承载这么多火炮的同时装备主力重炮,也可以做到,但是就会牺牲速度。
    而钢铁战舰甚至可以再在舰尾配备主力重炮。
    关键是钢铁战舰不需要风帆。
    这就很牛逼了。
    钢铁战舰,火炮,主力重炮,机枪,这个配置让一整个舰队都装上的话,基本上可以对敌军舰队形成远中近全方面的覆盖。
    不要太完美!
    所以在回应天的路上,朱棣心情愉悦的同意了黄昏的建策:目前编入编制的五艘战舰,即可开赴威海,准备上元节后奔赴日本海域。
    同时,成立北洋舰队。
    主要包括已经下水的五艘战舰和接下来下水的十艘战舰,旗舰应天号。
    北洋舰队第一任总司令将由郑和权兼。
    而回到应天后,朱棣第一封旨意,就是让兵部、工部、五军都督府和户部,将所有资源往山东威海那边调配。
    为出征日本做准备。
    同时,成立远征军,挑选精通水性的士卒调入海军,并且组建步军和骑军,由朱高煦担任远征军副帅,即日赶赴威海配合郑和准备诸多事宜。
    军器院那边,迅速生产大批量的火器,交付海军和远征军。
    兵部和户部,准备好征兵。
    户部那边,专门划拨资金,大肆购买粮草,以确保远征军两年之内的用度,工部那边,敦促各大商行以及工部下属产业,扩大水泥生产规模。
    同时各冶金厂扩大产能。
    到了日本那边,要采取步步吞并的战略,需要在日本岛的沿海建立一个后方大本营,以确保战事指挥和后勤补充、存放。
    所以需要大量水泥和钢铁。
    同时,朱棣亲自召见了黎利和摩诃黛维,“友好”商谈了半个时辰,黎利和摩诃黛维都十分“配合”的同意,立即写信送递交趾和吴哥,配合当地布政司、总司,在中南半岛招募共计十万人力,等大明在日本取得进展,就迅速将这十万人运送过去,在那边修筑大本营。
    这些操作,是朱棣和黄昏商量后定下来的。
    目的只有一个。
    利用这个大本营的坚不可摧性,死死的钉在日本,然后再利用大明神机火器的威力,逐步蚕食日本全境。
    而另一方面,一个不算重要的圣旨下放兵部和户部已经工部。
    放开宝船的售卖。
    但凡国内商行有要购买宝船、四百料和两百料战船用作海外贸易的,工部、兵部那边都可以放开手脚买。
    这是表面圣旨。
    谁都可以买宝船。
    但私下里,传圣旨的内侍给工部和兵部两位尚书说了个口谕,宝船尽量优先满足时代集团,却不限量,以成本价出售。
    其余商行若是购买,限量在三艘以内。
    且要盈利。
    这个消息很快传散开来,朝野权贵臣子读懂了其中的信号:陛下是打算放镇西公去海外建立他自己的势力了。
    也就是话说,君臣之间,好聚好散!
    这是大好事!
    所以永乐二十年的春节,表明上,大明举国欢腾四海升平,但在朝堂上层,暗涌流动,一方面不仅仅是马上要出征日本。
    另一方面,多年来一直没真正定下来的未来天子人选,随着朱高煦出任远征军副帅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真正的尘埃落定!
    太子位置稳如泰山,对于朝臣和国家而言,是好事,所以永乐二十年的春节,长春郡王府人流如织——太子在东宫,东宫在皇城内。
    大家讨好不了太子,那就讨好太孙呗。
    这一下把朱瞻基弄得有点懵逼,不胜其烦后,开始躲避京官和回京述职的地方官,今天去一趟黄府,明天去一趟东宫,后来几日,索性就以陪伴爷爷为名义,带着太孙妃胡善祥和孙氏一起,躲到乾清殿去,让胡善祥和孙氏去侍候太子妃张氏。
    他则陪着朱棣过几天清净日子。
    不过朱棣也不清净。
    在京的和回京述职的都指挥使、都督、都督佥事、各位国公,几乎隔三差五就要找个借口来乾清殿给朱棣拜年。
    言辞之间,各种明里暗里,都在觊觎那个远征军主帅的位置。
    在朱棣透露出要御驾亲征后,这些武将又改了主意。
    开始觊觎主帅和副帅以下的位置。
    反正都一个想法:就咱们大明这军力,打日本不也是摧枯拉朽么,这就是收获战功的时候,傻子才不去争取这个香饽饽。
    所以朱棣也要忙着应付来跑官的人。
    而且他还要宴请外宾、藩王。
    还得和后宫团聚,有事没事还要把黄昏喊到乾清殿,商议出征日本的事情,或者问一下黄昏在外海的计划。
    永乐二十年的春节,就这么忙碌着过去了。
    而黄昏也很忙。
    一方面,要准备出海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时不时的去和朱棣商议远征日本的诸多细节,还要些事也比较忙。
    他又又又当爹了。
    唐赛儿、权昭贤、绯春、穆罕穆拉、徐家四妹五个女子,先是唐赛儿临盆,给黄昏添了个丫头,接着就是徐家四妹早产,生了个儿子,然后绯春、权昭贤、穆罕穆拉纷纷进入临产期。
    所以黄府接下来一段时间,天天吃喜蛋。
    还好。
    有一个贤内助。
    徐妙锦基本上一手操持这些事情,才让黄昏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忙碌家国大事。
    永乐二十年,姗姗来迟!

第1530章 被朱棣套路!

    所以说在古代,要发展一个家族真的是太简单了,只要有了权势,女人不缺,再多生几个,然后延续个几代的富贵,就是一个庞大的门阀世家。
    只要你一直政治正确,什么富不过三代,根本对你没影响。
    大年三十,黄昏看着满院的女眷,又看着豆芽豆苗和豆角,以及不远处房间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感触很深。
    我一个人竟然在大明开枝散叶了。
    永乐二十年的春节,普天同庆。
    应天的张灯结彩背后,是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在默默的运转,无数儿郎从全国各地奔赴威海,无数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威海。
    远征日本,已经不可阻挡。
    当然,没人能阻挡。
    既然朱老板想打愿意打,那么黄昏就绝对不会让任何人阻拦这件事,何况当下大明的全国形势,就是人人好战。
    不看看外扩战争打了个什么样的大明出来。
    国家富裕。
    权贵赚个蓬勃满盈。
    百姓也吃到了掠夺资源的福利。
    而从政治角度来说,打了日本才好安置朱高煦,有利于国内的政治安稳,所以打日本是上下齐心,比打漠北还要积极。
    而在这极度的忙碌中,黄昏也晕头转向。
    需要从兵部工部购买宝船。
    需要准备人手和物资。
    同时时代集团还要准备大迁移。
    而且还有个极其重要的事情,再有半个月左右,送朱允炆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去北美大陆的船队就要回来了。
    到时候必须组织第二批人过去。
    否则那一万多忠义之士万一在北美大陆造反,对黄昏的布局将产生一个无比巨大的麻烦,因此第二批过去的将是绝对忠诚于黄昏的蚍蜉义从。
    如果不是沈亦文给力,他上元节前绝对无法抽身出来。
    沈亦文确实给力。
    沈熙礼上了年纪,虽然思维依然如旧,但精力大不如前,时代集团的高层也看好沈亦文,因此时代集团的权力在逐渐向沈亦文过度。
    在他的运筹帷幄下,时代集团的人员、物资、资金流转,极其健康,哪怕是一次性购买了十多艘宝船,也依然不影响现金储备。
    春节后第三天,时代集团就正式启动渡海大迁移的项目。
    时代军工、化工、内燃机研发所那边,本就繁忙,这些更忙了,无数人来往奔走于办公区,要将所有的资料誊抄一份运送到海外去,以便重建项目。
    同时,沈亦文专门派了一个队伍,统计时代集团下辖公司、商行愿意跟随时代集团总部迁移到海外去的人员。
    这将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工程。
    出乎黄昏意料之外,上元节当天晌午,全城一片喧闹之际,朱棣让康宁亲自到黄府宣召黄昏觐见,黄昏到了乾清殿一看,只有朱棣和朱瞻基在。
    心中大概猜到了什么事情。
    果然,朱棣道:“泉州港口那边传回来消息,你派出去运送朱允炆那一万多追随者的船队已经顺利抵达泉州,跟随舰队去海外的那个朱允炆的忠仆,也已回了华藏寺。”
    黄昏算了算时间,“现在去福建宁德的话,一来一回,三四日功夫没了,可后日就是陛下龙游威海的日子。”
    朱棣颔首,“所以朕有点犹豫。”
    黄昏不解的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努努嘴,示意我这个皇爷爷还是不放心,想亲自去福建宁德看着二伯朱允炆去见太祖,但又不想影响出征日本。
    黄昏了然。
    朱棣有这个想法很正常,一方面他不亲眼看见朱允炆驾崩,朱棣内心总不会绝对安全,而且他也老了,朱允炆如果不死,将来会给他最疼的孙儿朱瞻基找很多麻烦。
    恐怕朱棣担心的还有一个原因。
    朱棣怕黄昏把朱允炆弄到海外去——短期来看,朱允炆到海外对大明没影响,但以后两极蓝图建立,如果朱允炆或者朱允炆的后代在海外掌控了实权,对大明就是个威胁。
    这个想法,还是朱棣见识到钢铁战舰的威力后产生的。
    以后黄昏在海外的国度,肯定也会有钢铁战舰,而只要拥有钢铁战舰,就必然能对大明的海防、海权产生威胁。
    从这方面来说,朱棣的眼光确实毒辣。
    黄昏和其后人在海外建立王国,还是朱允炆在海外建立国度,对大明而言是两种完全不太的国家形势,前者在大明没人心,后者可就不好说了。
    既然猜到了朱老板的心思,后续就好操作了。
    黄昏想了想,“陛下,上元节后发兵,是既定战略,不过也不是不可以更改的嘛,微臣以为,陛下应该秘密的亲自去一趟福建宁德,和那位好好的聊几句,彼此都能放下心头的大石头,至于威海那边出征的情况,押后几天也没什么。”
    朱棣微微颔首,“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问题在于,用什么理由来通知远征军押后两三日出兵?”
    理由必须伟光正,而且积极向上。
    否则怕军心动摇。
    黄昏仔细想了想,没找到合适的理由,弱弱的道:“要不,就在大孙大婚这件事上做文章,就说太孙妃身体染恙,需要太孙殿下迟滞几日?”
    朱瞻基也要去远征日本。
    他必须去。
    因为朱高煦去了,朱瞻基就必须去,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朱棣还没说话,就见朱瞻基急了,“镇西公你莫害我。”
    我乃大明太孙。
    岂能因为儿女情女贻误国家大事。
    朱棣道:“确实,这个理由不妥。”
    黄昏无奈,“那这也吧,微臣装病——反正大家也知道,我又当爹了,也没人认为我是装病,肯定是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多呆几日。”
    老子来背这个黑锅吧。
    朱棣哈哈大笑,“朕看这个理由就很好嘛。”
    对康宁道:“去,赐轿子一顶,送镇西公回府。”
    黄昏有些受伤。
    这尼玛是用完就丢啊。
    告辞行退礼,却见朱棣眼睛一瞪,“你走哪去?福建宁德那边的事情少了你不行,走走走,准备出发去城外乘坐火车,我已着人让工部准备好了。”
    有火车就是方便。
    黄昏:“……”
    感情朱棣是让康宁送一个空轿子回黄府,实则拉着自己秘密去福建宁德。
    服气。
    感觉一来就被朱棣套路了。
    他从一开始,大概就是想让自己背这个锅,一切都为了他那宝贝孙子。
    姜还是老的辣。

第1531章 男人之间永恒的话题:女人

    上元节,不夜之应天,拥有比盛唐长安还要辉煌的夜景与繁华,本来要与臣子同乐,在宫中宴请六部尚书等高官的朱棣,因为身体不适,缺席。
    由刚刚可以下床的太子来担任这事。
    这就有意思了。
    已经很明确的告诉臣子,以后朕处理不了的事情,朕不在的时候,都由太子处理。
    这是个很良好的信号。
    毕竟朱棣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应该逐步将权力移交到东宫。
    当然,这事也给官员一个暗示。
    陛下似乎不反对大家向太子靠拢,要不然今夜这个宴席,就应原地取消,而不是让太子来主持。
    百官高兴。
    太子更爽。
    直到今天坐在宴席之首,他才真正将太子位置坐牢。
    ……
    ……
    火车轰鸣,行驶了一下午,进入夜间后,行驶就要缓慢得多。
    朱棣去宁德。
    沿途之中,锦衣卫和东厂早就做好了安防措施,所以这一趟专列,其实就只坐了三个人,朱棣,朱瞻基和黄昏。
    到了夜间,黄昏困意浓郁。
    想睡。
    向和他相对而坐的太孙朱瞻基道:“没什么事我就去睡了?”
    朱瞻基嘿嘿贼笑,“镇西公,给点意见,你是如何让府中二十个女眷相安无事的,我这才成婚几天,长春郡王府就鸡飞狗跳了。”
    黄昏讶然,“怎么说?”
    按说没问题啊。
    胡善祥是太孙妃,孙氏现在没有根基,不可能有和胡善祥争宠的资本。
    朱瞻基愁眉苦脸,“齐人之福不好享,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黄昏大概明白了,估计是孙氏和胡善祥两女都不是省油的灯,胡善祥虽然是太孙妃,但孙氏更得朱瞻基喜欢,于是耸耸肩,“殿下好像忘记了一件事。”
    朱瞻基精神一振,立即侧耳倾听。
    黄昏缓缓的道:“你是一家之主,是太孙,是将来的太子,更是将来的天子,不管你现在有几个妃子,也不管她们之间如何争斗,你要明白,在当下的大明环境下,夫为妻纲,你要做什么,不用顾忌太孙妃和孙氏的念想,所以不存在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跟着你自己的想法走便是,自由教条法理去约束你的几个爱妃。”
    朱瞻基恍然大悟,“有道理。”
    镇西公果然御女有方。
    黄昏耸耸肩,“看着吧,你将来日子比我惨,胡善祥和孙氏有得你受的,我黄府好在是锦姐姐一家独大,她说了算,宝庆公主都不好使,你将来那后宫,鸡飞狗跳算好的了。”
    朱瞻基愁眉苦脸,“说得哪个君王的后宫很安宁一样。”
    “谁说的,朕的后宫就很祥和。”
    一道威严的声音在朱瞻基背后响起,把朱瞻基吓了个够呛,暗暗腹诽真心不厚道,看见陛下来了也不提醒。
    急忙起身行礼,被朱棣一把按回去。
    很是寻常的坐在孙儿旁边。
    黄昏本来要起身行礼,见状也难得动弹了,拱手以读书人的礼节行了个礼意思意思,道:“陛下很有雅兴啊,这时候还不休憩。”
    朱棣呵呵笑道:“上了年纪,瞌睡少了,方才听你们说后宫事,忍不住想要提醒一下瞻基,若要后宫法理有度,必须得有一位强势的皇后,如你皇祖母,她在坤宁宫,谁敢折腾浪花?!”
    这倒是实情。
    徐皇后坐镇坤宁宫,朱棣这些年省心很多,根本不担心宫斗。
    朱棣又道:“不过黄昏,我倒是觉得你说错了,胡善祥我见过数次,孙氏也见过,都是知书达理的人,不过看两人的性情,估摸着也不会多好相处,瞻基未来确实有得愁,但他再愁,也没你愁。”
    自称我而不是朕。
    又说这些女子事,显然此刻朱棣没打算有君臣之风,只是三个男人坐在火车上夜谈,而男人嘛,永恒的谈资永远只有一个:女人。
    黄昏嗯了一声,“怎么说?”
    朱棣道:“你到海外之后,是不是要称王,称王之后,是不是得有王后,王后是徐妙锦,这无可置疑,我也没意见,甚至可以册封,不过侧妃呢,你算算看,宝庆,你不能让我和太子太孙寒心吧,你得给个侧妃位置,徐家四妹,这些年任劳任怨,而且出身在那里摆着,加上有徐妙锦帮衬,侧妃需要一个吧,娑秋娜,曾经的西域神女,也不能寒碜,唐赛儿,明教圣女,也是你迁移到海外一大部分国民的信仰人物,你敢轻慢?然后就是魏姿虚,姿色和素养方面完全没问题,何况还掌控时代化工,你能让她寒心?”
    就问你怎么办。
    黄昏闻言,顿时愁容满面,“说了这么久,想不到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朱棣和朱瞻基暗乐。
    也有你吃瘪的时候。
    黄昏想了想,“这些事想起来头疼。”
    朱棣道:“是头疼,我估摸着你这庞大的家眷群,恐怕至少还要添一二十个,比如打完日本后,我不信你小子不挑几个,我先说在前面,我到时候确实要赐你一些。”
    日本女人?
    这个可以有!
    黄昏顿时来了兴趣,“其实日本女子的温柔,一点也不输江南女子,如果可以,微臣真打算到时候在日本全国挑几个好看的带海外去——”
    看向朱棣,“陛下先挑。”
    朱棣眉头一挑,“你小子居心不良,想害我?”
    我这把年纪了,不敢浪。
    怕浪死在床上。
    到时候老子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黄昏一想也是,“那岂非就便宜了微臣,不过陛下放心,微臣还可以的,年轻力壮,何况对于日本女人,不需要名分,她们只需要当家姬就行。”
    朱棣无奈苦笑。
    已经入夜,入夜前又喝了点酒,朱棣姿态又这么平和,聊的又是风月事,黄昏有些放浪不羁了,得意的道:“其实日本女人嘛,稳妥的,微臣现在想的是,什么时候出兵去俄罗斯大公国那边捞一圈,然后去更远的北方,就是地动仪上,微臣圈出的欧洲那一块陆地上浪一圈,金发碧眼的白种女人,也是人间独一无二的风情啊。”
    朱棣一脸黑线,“感情你真要建一个后宫?”
    黄昏反问,“不然呢?”
    男人一辈子,家国大事忙完了,自然该忙第三条腿的事情,曾经年少的梦想,如今有了实现的希望,自然要去操作一番。
    这些事情,和太孙没关系,朱棣也没了兴趣。
    没好气的起身,道:“此事不许再提。”
    老子怕你把我的宝贝孙儿给带坏了,瞻基是要当天子的人,可不能沉迷酒色,所以你两个小子也赶紧给老子去睡觉。
    看着朱棣走后,黄昏耸耸肩,对朱瞻基道:“别听陛下的,他这辈子倒是享受够了,所以不要咱们享受,没有什么好畏惧的,只要你能把守本心,再多的女子也动摇不了你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志。”
    朱瞻基裂嘴一笑。
    深以为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