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二十三章 孽缘之始

    徐皇后已经没有心思去看主院里的灯火了。

    她在思考问题。

    如何处理这件事关徐家门风的丑事。

    不可大意。

    必须得灭口——知晓今日事情的,除了信得过的人,一个都不能活,好在今夜黄府没什么人,估摸着这事没人知晓。

    院外徐皇后杀心大起。

    书房内的两人还偎依在一起说着小情话,也是个巧,一则黄昏已经交代了苟布,不要让绯春过来,二则府中剩下的几个下人也是被交代了的。

    这个时候黄府主院不可能有人,哪会想到徐皇后来了。

    小别胜新婚。

    从桃花源归来,将军还剑腰间鞘,马革裹尸亿万孙,山川明月苏幕遮。

    终究是冬夜。

    两人又多披了一件貂皮,今夜还要守岁。

    徐妙锦捋了捋被汗水沁润后的鬓发,啐道:“怎的回来了也不给我说下,话说,你这么从诏狱跑回来,被朱棣知晓了可怎生是好。”

    黄昏乐呵呵的搓揉着妻子的蜂腰,“他不会知道的,南镇抚司都是我们的人。”

    所以古代君王,弱鸡一点的,真会被下面的人瞒得何不食肉糜——建筑结构如此,君王又长居深宫,哪知民间疾苦。

    话说,换你家里有几十上百个美人儿,你也不想出门。

    上班?

    不存在的!

    君王不早朝,让六部官员去办就行。

    徐妙锦挣扎了一下,没挣扎开,黄昏压低声音,“我不打算回诏狱了,估计会和大舅哥一起,配合朱高炽去福建平叛,这一次平叛,很可能变成朱棣选接班人的棋局。”

    立储,势不可免了。

    而且这一次平叛,很可能也是朱棣削藩的开始,让那些藩王出兵出钱,到时候和福建梅殷那边两败俱伤,削藩就容易多了。

    徐妙锦哦了一声,“要不致仕吧,安心做个富家翁。”

    她是真担心。

    要不然以她的胸怀,哪会说出这等话来。

    黄昏知道她的关心。

    坏笑着戳了一下。

    果然胸怀天下,而且弹,还很软……真是不科学啊。

    蜂腰之上有此风光。

    大多是硅胶。

    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说我这妻子天赋异禀。

    徐妙锦恼羞的很,“流氓的很!”

    黄昏哈哈大乐。

    院子里忽然想起咳嗽声,旋即是熟悉而温婉的声音,“三妹?”

    徐妙锦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起身之后,满脸羞红,慌乱的整理着衣衫和秀发,心里暗暗好奇,这个时候了,长姐怎的来到了黄府,她不在后宫,跑出来作甚。

    黄昏也有点懵逼,我擦,这是要被徐皇后逮个正着啊。

    徐妙锦整理了衣衫,在窗前应了一声,旋即跑过来,“你快躲起来。”

    黄昏苦笑,“没地方躲啊。”

    索性不躲,揽着妻子的蜂腰,轻声道:“见机行事,实在不行,你就卖个惨,打一下亲情牌,徐皇后也不能让你新婚守寡。”

    有些尴尬。

    我黄某人,应天陈冠希,大明十大杰出青年,现在竟然要靠妻子庇护,不要面子的么……

    徐皇后带着徐杨氏和徐家四妹走入书房。

    也有点懵逼。

    眼前那个笑意盈盈搂着三妹对自己行礼的不是黄昏是谁?

    这货不是在诏狱么?!

    旋即又长出了口气,还好是黄昏。

    要不然徐家门风就毁了。

    没好气的免礼,本来是要书桌后面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红,坐在客位,让两人也坐下,让宫女去把窗户推开——

    老实说,要不是关系到三妹和徐家门风,她现在真不想进书房。

    咳嗽一声,“你不是在诏狱么?”

    黄昏也咳嗽一声。

    皇后你这就不上道了啊,道:“过年嘛。”

    徐皇后翻了个白眼。

    想了想,对徐妙锦道:“也没什么事,就是听徐杨氏三妹最近憔悴了,姐姐以为你有了,为你高兴,所以来看看。”

    徐妙锦苦笑,“没呢。”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哪会那么快有……

    徐皇后没了呆下去的心思,事情水落石出,虽然今夜发生的事情有些尴尬,但三妹和妹夫年少气盛,张扬了些,但合情合理。

    新婚夫妻,谁不是食髓知味啊。

    也难怪黄昏要从诏狱跑出来。

    忽然想起一事,指着屋顶的灯泡,“黄昏,这你是送给三妹的礼物?”

    确实世间无双。

    整个黄府主院亮若白昼,比大内看着还繁华,端的是匪夷所思神奇万分。

    黄昏点头,“是的。”

    旋即乐道:“我知道,娘娘也看上了,这个东西么,确实可以再做,不过成本很高,而且微臣在诏狱,分身乏术。”

    徐皇后确实眼红。

    沉吟半晌,“你在诏狱待不久的,你且说说,做这个需要多少钱?”

    黄昏嘿嘿一笑,伸出五根手指。

    徐皇后哦了一声,“五千两白银,有点小贵啊。”

    黄昏可不吃这个亏,提醒道:“娘娘,是五万。”

    徐皇后:“……”

    这可不是小数目,是一笔巨款,纵然她身为大明皇后,也可能说拿就能拿出五万两巨款的,没好气的道:“没得商量?”

    黄昏也是机灵,钱可以赚。

    人情难赚。

    于是道:“原本一套需要五万两白银,既然娘娘开口了,我给您和陛下都准备一套,两套五万两白银,如何?”

    又道:“娘娘若是喜欢,回去了和陛下商量一下,这个真是友情价了。”

    徐皇后心里稍微舒爽了些。

    笑道:“我今夜回去和陛下说一下,若是他同意,应该可以。”

    黄昏苦笑道:“能不能等平定福建之后?”

    这事很重要。

    若是平定福建之前让自己做出来——倒也是能做,磁铁还有多,但是朱棣现在到处在用钱,很可能到时候会打一个欠条。

    这就不稳妥了。

    徐皇后起身,“再说。”

    让丫鬟将她从宫中带来的滋补圣品放下,道:“三妹你现在要操持黄府,黄昏又在诏狱里,你要保重身体,别累坏了,姐也不能离开大内太久,得回去了。”

    黄昏两口子急忙恭送。

    徐皇后走出主院,一步三回头,越看越觉得心痒。

    亮若白昼的世界……

    很美。

    她也想要。

    徐家四妹在出门时,忽然拉了拉徐妙锦的手,徐妙锦弯腰,徐家四妹轻声道:“三姐,要是三姐夫欺负你,我就帮你报仇。”

    徐妙锦心里一沉,大囧。

    先前在书房里,四妹看见了什么?

    这以后可怎么面对她。

    现在倒还好。

    关键是她以后长大知晓了男女之事,那时候才是最尴尬的时候,自己这个当姐姐的在她面前,形象荡然无存。

    都怪黄昏!

    哪知小姑娘难得的笑了笑,“三姐,以后我给你报仇,他怎么欺负你的,我帮你怎么欺负回来。”

    说完恶狠狠的剜了一眼莫名其妙的黄昏。

    扬长而去。

    徐妙锦心里又一沉,这怎么感觉有点像孽缘的开篇?

第二百二十四章 永乐,来,我告诉你如何削藩

    守完岁,两口子回婚房。

    少不了一场春意盎然的体操运动,这样美好的时光很快让黄昏沉沦其中,脑壳有包才回诏狱。

    天天和妻子腻在一起,它不香吗?

    ……

    ……

    大内。

    徐皇后还没走入坤宁宫,发现狗儿太监在宫门外,心中一沉,知道是朱棣来了。

    急忙进去。

    朱棣浅斟漫饮。

    他今夜要和皇后守岁,这是规矩。

    看着从外归来的妻子,不解的道:“大晚上的,又溜出去了,又不是上元节,溜出去作甚,虽然今年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但还是能不出去就别出去。”

    徐皇后嗯了一声,坐在朱棣身畔,为夫君斟酒后道:“藩王们都走了。”

    朱棣嗯了一声。

    徐皇后思忖了一下,决定直说,“先前徐杨氏说三妹近来憔悴了,我以为她有了,去了一趟黄府,你猜怎么着。”

    朱棣心里很不爽,“真有了?”

    徐皇后啐道:“哪那么快,但我在黄府看见个意外的人。”

    朱棣来了兴趣,“谁?”

    “黄昏。”

    朱棣点点头,“这不很正常吗?”

    还没反应过来。

    直到看见妻子的笑意,朱棣才猛然一下将酒盏拍在桌子上,“反了天了他,身为诏狱犯人,竟然敢越狱,南镇抚司的人都是吃干饭的么!”

    就要雷霆震怒。

    徐皇后适时的道:“今天大年夜呢。”

    朱棣确实恚怒。

    那可是诏狱,你黄昏在诏狱里想回家就回家,置大明律法于何处。

    徐皇后暗暗着急,急忙转移朱棣的注意力,“在黄府,我看见了黄昏给三妹准备的那件礼物,真的是个世间无双。”

    这是朱棣第二次听见那件世间无双的礼物,来了兴趣,“到底是什么礼物?”

    徐皇后轻声说了。

    朱棣听得两眼冒光,“真的是亮若白昼?”

    徐皇后点头,“可不是。”

    在那温馨灯光下,一点也感受不到黑夜的寒冷和孤单。

    又道:“我想着那样的灯光确实很好,以后乾清宫也能那样的话,夫君晚上看本章也不会模糊,且此亮光,更能彰显我皇家之显赫。”

    朱棣不着痕迹的哦了一声,“皇后喜欢?”

    徐皇后笑了笑。

    朱棣叹了口气,“得了,等几日我找黄昏问问,看他能否再做一个,乾清宫就算了,让他给坤宁宫安一个罢。”

    朱棣还是有点不相信。

    什么东西,能驱赶黑夜,让偌大的院子亮若白昼。

    不可能嘛。

    只当是徐皇后夸大其词。

    徐皇后也没在意,这件事等夫君亲眼目睹了,他自然会动心的——那样的灯光,那样亮若白昼的世界,任何人看见了都会心动。

    ……

    ……

    已经年关,各部门都已放假。

    但锦衣卫例外。

    第二日一大早,朱棣就在乾清宫里把赛哈智召了去,等赛哈智一进门,朱棣猛然将手中书砸在赛哈智身上,“赛镇抚使,你好大的胆子!”

    赛哈智有点懵,大清早的被召见,以为要来领赏。

    结果是领罚。

    心思电转,最近几日南镇抚司没做什么事让朱棣发怒,唯一可能让朱棣发怒的,就是昨夜配合黄昏,让这货回家去和徐妙锦双宿双飞。

    肯定这事被北镇抚司发现,然后捅到朱棣这边来了。

    不敢怠慢,立即拜倒:“臣知罪。”

    朱棣冷哼一声,“你还晓得知罪,知罪你还敢?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赛哈智急忙道:“黄昏说,陛下英明神武俯视宇内,昨夜之事断然不可瞒陛下,他还说,若是陛下责罚,就请陛下责罚他一人。”

    朱棣冷笑,“真以为朕不愿杀他?”

    赛哈智抹了一把冷汗,回道:“黄昏还说,他就不回诏狱了,愿意戴罪在身去往福建,另外,黄昏说陛下您若是问起,就让微臣转达一句话。”

    朱棣哦了一声,这货都意料到了?

    问道:“转达什么话?”

    赛哈智学起黄昏说话的神态,说:“陛下,建文之训犹在眼前,削藩之事亦在眉睫,此次之事,虽是平叛,亦是削藩,愿陛下给微臣一个机会,以报效家国,以使天下永乐。”

    朱棣不说话了。

    许久才道:“起来罢。”

    ……

    ……

    黄昏一大早就起床,对徐妙锦道:“吩咐厨娘,中午做一桌子好菜,妙锦你去监看着,务必保证饭菜的安全。”

    徐妙锦不解。

    黄昏笑眯眯的道:“今儿个初一,都没事,有人会来咱们家。”

    徐妙锦还是不懂。

    黄昏解释道:“昨夜徐皇后发现我从诏狱归来了,她回去之后要和朱棣守岁,肯定会提一嘴,朱棣一大早就会宣赛哈智,这其实在我意料之外,原本的意料,是北镇抚司发现我跑出来了,只不过现在换成了徐皇后,等赛哈智见过朱棣,只要赛哈智能说话,他说的话就会让朱棣动心,朱棣就一定会来找我。”

    削藩,亦是朱棣心病。

    这并不是黄昏的神机妙算,而是朱棣登基之后,这几件事大事都在史书中记载着。

    徐妙锦去了后厨。

    黄昏去到书房,思忖着等下要如何应付朱棣。

    越狱的罪?

    不存在的。

    我黄某人本来就没罪。

    关于立储这一点,自己要不要掺和进去?

    暂时不能。

    这件事对于朱棣而言很敏感,因为这位永乐大地现在还很年轻,立储对他而言,是件很不爽的事情——当然,其实立朱高炽为储君,是朱棣政治生涯里最为成功的一步棋。

    没有朱高炽帮他打理出万民安康,朱棣拿锤子的钱去亲征漠北。

    所以永乐盛世,朱高炽功占三分。

    其实讲道理来说,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朱高炽虽然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但他的功劳要占五成——帮助朱棣兼国占三成,生了个朱瞻基占两成。

    话说回来,那么今日和朱棣的会面,只能说一件事:削藩。

    既然如此,那么……

    永乐,来,我告诉你如何削藩

    这个不难。

    把史书上记载的永乐削藩的步骤说一遍,再利用平叛福建,增添一些方针策略——大方向还是朱棣施行过的策略。

    这样保证不会错。

    所以说到底,说是自己教永乐削藩,实际上还是永乐自己教他自己削藩。

第二百二十五章 微服私访

    永乐其实很忙。

    过年了,大家都在玩耍,但大年三十的中午,他要宴请在京畿的朝臣,这个很好理解,作为公司老总,你总得办个年会吧。

    大年三十晚上,又宴请藩王。

    今天初一,白天他倒是可以愉快的自行安排,其实说起来也很尴尬,这个年代的娱乐活动太少,朱棣这种人也不可能去逛青楼。

    至于后宫的女人,他哪天不能睡?

    所以自行安排,其实也很无聊——这是后人觉得的无聊,毕竟在大部分后人看来,听曲儿赏舞都是极其无聊的事情。

    喝酒打麻将才最欢乐。

    阶层不一样,对快乐的理解不同,甚至于在大部分后人觉得很难受的读书写诗一事上,在封建时代,读书人也会觉得其乐无穷。

    古代读书人聚在一起饮酒吟诗,和后人聚在一起五排开黑,一样的效果。

    所以朱棣的快乐是大家想不到的。

    君王之乐,岂是白丁可期。

    朱棣白天自行安排娱乐,晚上还有事:宴请在中国的外邦使臣,期间不外乎就是收礼送礼,收礼是享受大国天子的荣耀,送礼是展示大国气度。

    历朝而言,这个环节其实都是咱们吃亏的,天子为表达天朝上国的地位,赏赐的总是比上供的多。

    打发走赛哈智,朱棣在乾清宫发了会呆。

    决定去黄府看看。

    一者是想听黄昏关于削藩有什么建议,二者也是有点好奇,他给徐妙锦的那个世间无双的礼物到底是什么,连皇后都眼红。

    现在京畿,梅殷远遁福建,李景隆又被敲打了一番。

    有异心的建文旧臣已经很少。

    所以朱棣这一次选择微服出行。

    只带了几个人。

    狗儿太监,内官监大监郑和,宦官王顺,徐皇后,还有个小宝庆。

    共五人。

    连大内侍卫都没带。

    小宝庆是嚷嚷着要出去玩,朱棣宠溺,由得她跟着。

    带着徐皇后,是想着有皇后在可以缓和气氛——大凡的聊天,有女人在,总是会好一些,男人之间的聊天就会拿捏着一些,不至于肆无忌惮。

    黄府很冷清。

    黄府的门子是个新人,以前从没干过门子这个活,是老李钟山下工厂里一个长工的父亲,读过三五年私塾,通过老李关系进来的。

    其实黄府的小厮,大多和钟山工厂那边的工人有关系。

    从沾亲带故里的人中选了些多少读过书的。

    至于丫鬟么,也差不多。

    当然,不排除有人有其他想法,看见黄老板这么有钱,又仕途顺畅,于是把自己妹妹啊女儿送到黄府来,万一黄老板兽性大发,发生点什么事呢。

    说好听点,万一日久生情,成了黄老板的小妾呢。

    也是很好的。

    不过这门子记忆不错,老远看见朱棣等人,想起来是参加个主家婚礼的大人物,不敢怠慢,朱棣刚走到台阶前,门子就开了中门。

    朱棣忍不住笑了,今日微服出游,其实走中门还是小门,他都不甚在意。

    进得院子,得到通报的徐妙锦已经带着绯春碎步赶到轿厅前的照壁,就要跪下对天子皇后行礼,朱棣大袖一挥,免了罢。

    徐妙锦侧身,“请娘娘和陛下去书房,拙夫稍后便回。”

    朱棣愣了下,“他还敢不在?”

    越狱就算了,老子来了,你竟然敢不在府上?

    徐妙锦柔声道:“先前梅殷叛乱,黄府之中有贼人,欲要行刺娘娘,幸得拙夫请扇面渡驿卒王振保护,当日局势混乱,拙夫次日入诏狱,昨夜承蒙陛下恩赐回家,是以今日一大早,便去了国子监附近,探望当日因为保护娘娘而受伤的王振,此是感恩图报,非是拙夫失礼。”

    这话说的很有水平。

    既然王振是为了保护你老婆才受的伤,那么我丈夫去探望一下,也是帮你朱棣还人情,所以你怨不得我丈夫怠慢了你。

    朱棣一脸黑线,我啥时候恩赐你男人回家了。

    这货是在给他自己找台阶下。

    倒是小聪明的很。

    这才有空打量徐妙锦。

    小姨子很美。

    这一点朱棣早就知道,在他还是藩王的时候,在徐妙锦才十几岁的时候,朱棣就知道,小姨子大概会是大明最美的女人。

    可惜,那时候他是藩王。

    现在倒是天子了,可惜,徐妙锦一则没看上他,二则横空出世了一个黄昏。

    今日小姨子点绛唇,眸如皓月,水灵之中多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妖媚,秋波流转间,看谁都像是在抛媚眼,又像是在诉说着春天的草长莺飞,洋溢着一整个夏天的热情。

    樱红长裙迤逦拖地。

    发梳双螺髻。

    那股子少妇独有的成熟韵味,让一旁的徐皇后都黯然失色。

    朱棣只能在心里流口水。

    便宜了狗日的黄昏。

    朱棣要脸。

    尽管曾经对小姨子觊觎,但她现在已为人妇,作为天子和姐夫,徐妙锦如今再美再妖媚,也只是小姨子,而不是善良的小姨子了。

    于是眼神清澈的边走边说,他大概何时回来。

    徐妙锦想了想,一个时辰左右。

    朱棣颔首。

    可以接受。

    一旁的徐皇后看着这一幕,内心无比舒爽,终于把这个隐患去除了,不枉自己一直极力撮合三妹和黄昏——这件事徐皇后功莫大焉。

    要不然她在知道黄昏对三妹有意,朱棣又青睐黄昏后,会那么愚蠢的让黄昏薅羊毛?

    她可是有着女诸生妙溢,在大明王朝三百年国祚中都排得上数徐皇后,岂是那种被黄昏三言两语就会忽悠得晕头转向的普通女子。

    就是为了让黄昏发展起来,有资本娶三妹。

    徐皇后是温婉贤淑。

    但不代表着她愿意和妹妹一起分享爱情,关于爱情,女人大多还是自私的。

    没有去书房。

    朱棣走了几步,对徐妙锦道:“去那座凉亭罢。”

    婚礼当日,朱棣看见过那座用琉璃作为主体修建在荷塘中心的凉亭,当时颇为惊艳,今日来黄府,想了起来,于是想去坐坐。

    一座用琉璃修筑的凉亭,在今日大明,是整个天下最为奢侈的建筑。

    要不是知道黄昏怎么起家的,朱棣肯定会让人去查黄昏有没有贪污受贿,那一座凉亭的价值,至少数千两白银。

    徐妙锦不敢说不,低声对绯春交待了几句,然后在前带路。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公主殿下,我想当驸马

    国子监附近。

    黄昏和王振对坐,叔父黄观去了高贤宁的居所,两个大明天下的才子,直到今日也没出仕,境况其实差不多。

    当然,没出仕的原因不同。

    高贤宁是还没有机会。

    黄观则还是没有放弃心中的忠君思想——其实也差不多了,当日在应天城外看到的那一场叛乱之战,对他感触极大。

    靖难之战中,那些奏章中的伤亡,对黄观而言,其实就是一串数字。

    这是他作为读书人的局限性。

    但是现在,那些伤亡不再是数字,而是活脱脱的人命。

    所以黄观心中多少有了些转变。

    他终究是读书人。

    忠君之外,亦心系社稷苍生。

    接下来只需要再发生一些事,触及到他灵魂,让他明白,大明天下的亿万百姓,比他心中那个朱允炆一个人,更为重要。

    他大概就能从忠君的儒家禁锢中走出来。

    这当然有巧合。

    但也是黄昏希望看到的。

    王振的伤势已经好了许多,近来跟着高贤宁读书,让这个扇面渡驿卒的眼界开阔了很多,俨然之间,少年王振的心中,有了那么一丝雄心壮志。

    而不再是个人的富贵荣华。

    王振的疯娘在院子里的水缸畔坐着,盯着水缸里的那朵睡莲呵呵傻笑,又或是去拨弄一下水面,吓一吓水中的鱼儿。

    王振和黄昏对坐,目光落在疯娘身上,很是温柔。

    黄昏也是感触万分。

    世间,终究还是有情为大,厂公王振,在他还没成为厂公之前,对疯娘的这一番赤子之心,着实让人动容。

    当然,也可能这个王振不是那个王振。

    道:“生活方面可有不如意?”

    王振是郑和的人。

    但其实现在境况很奇怪,王振既听郑和的话,也听黄昏的话,郑和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大概属于投桃报李——下西洋一事,便是黄昏为他说话。

    黄昏也不蠢。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供着高贤宁,也没忘记给王振拿钱。

    所以,说什么是士为知己者死。

    还是钱和权说话。

    有钱,你说的话才管用,有钱和权,你才有让士为你而死的人格魅力。

    王振笑了笑,“有郑大监和您帮扶,一切都还好。”

    周围乡邻,没有人再敢追着疯娘打骂。

    也再没腌臜泼皮,敢把疯娘往角落里拖,周围人士,对自己母子二人,多有敬畏——这都源于内官监郑和和黄昏多次派人送钱。

    郑和派的是太监来,黄昏派的是苟布等锦衣卫。

    又是太监又是锦衣卫。

    周围的人再傻,也知道这对母子不是他们可以惹得起的主。

    黄昏颔首,喝了口茶,“读书可还好?”

    王振想了想,认真的道:“高先生说的没错,我没读书天赋,想要科举中第,大概是一辈子的奢望了,但我也不会放弃读书,因为我发现,读书能让我明白很多道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王振不这么认为。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师父教的功夫。

    但他确实不想放弃读书。

    很多道理,书中才有。

    黄昏点头,“确实不要放弃读书,就算不能科举中第,也要看书充实自己,但是我有个忠告,关于读书,要明白另外一个道理。”

    王振笑着,“洗耳恭听。”

    黄昏轻声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王振心中一动,结合他知道的一些事情,他知道,黄昏不会突兀的来这么做人生导师,一定是有事情,于是认真的道:“请吩咐。”

    黄昏大乐。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不一样,笑道:“今年有两件大事,当务之急是平叛福建,这个看似很复杂,其实不难,梅殷之殇,时间问题而已。”

    王振立即接口道:“第二件大事是削藩,还是下西洋?”

    其实是三件。

    但黄昏说只有两件,那么剩下的这件事应该是削藩和下西洋二选一,这两件事符合行万里路的,大概是下西洋。

    削藩这种事,黄昏用不上自己。

    黄昏大笑。

    王振确实聪慧,工于心计。

    道:“下西洋,我会去给郑大监说,让他下西洋的时候带上你。”

    王振懂了,“我会保护好时代商行的商船。”

    黄昏放下茶盏,和聪明人说话就是不累,你刚起头,他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起身,“我要回府了,此刻陛下和徐皇后应该已经到了我府上,带上你家疯娘,随我去吃饭罢,不用担心扰驾,你娘虽然有些疯癫,但她终究是你娘,若是真的扰驾了,罪名我一人承担。”

    王振愣住。

    旋即起身,对着黄昏做揖,一揖到底。

    他真的服了。

    黄昏这一番话,没有丝毫做作,而且王振看得出来,黄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尊重他的疯娘,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黄昏这也是在为他铺路。

    这个时候见天子皇后,意味很大。

    前几日在婚礼之上保护了徐皇后,还没得到奖赏,今日只要去见到朱棣和徐皇后,奖赏必不可少,不管是钱财和是官职,他王振从今日起,就要走入那个圈子了。

    而他还只是个少年。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黄昏确实尊重王振的娘,原因不是因为王振对他有用,而是当日王振跟随着郑和去福建之前,疯娘的那一番举动。

    那些糖郑和吃了,但也甜了黄昏的心。

    世间亲情,母爱如水。

    这样的女子,哪怕她是疯癫的,也值得今日宴席上的一个座位,至于扰驾么,这当然也有黄昏的考量,这个疯娘很可能成为王振的软肋。

    等王振帮他疯娘梳洗一新,三人回府。

    疯娘依然一路傻笑。

    但福至心灵,也许知道今日对儿子很重要,今日很老实,没有呓语胡言,只是安静的傻笑着,由王振牵着手,跟在黄昏身后。

    黄昏刚到黄府大门,搭眼看见个小姑娘,百无聊懒的坐在府邸中门门槛上,撑着脸,将脸蛋儿撑得丑乖丑乖的——

    不知道为何,心中倏然跳了一下。

    好一个萝莉!

    才发现,这萝莉长得其实很不错啊,脸蛋儿极其完美,看身材比例,将来长成之后,也是个完美无瑕的大长腿。

    现在就像一个青梅……嗯,是比较火热的那种。

    和徐家四妹完全是两个极端。

    一个鬼俏,一个寒冰。

    小萝莉自然是小宝庆,看见黄昏归来,立即跳了起来,“哎哟喂,黄进士终于回来了呢,我皇兄说了,你越狱罪不可恕,旨意已经下来了,即日阉割!”

    旋即一脸涎意的跑到黄昏身前,“哎哟哟,你要是怕疼,不净身也是可以的,我们走个形式,让大家都以为你净身了就好。”

    黄昏吓了一跳。

    这小宝庆啊……你就这么想让我当韦小宝?

    我要是净身去了后宫。

    朱棣还不头顶草原?

    黑着脸叱道:“假传圣旨,你是想被赐给别人当小妾么,以后别再说让我当内侍的事了,这事不可能——”上下打量了一眼小宝庆,忽然乐道:“公主殿下,我可以等你长大,当驸马我还是乐意的,你乐意不?”

    小宝庆吃瘪,一脸黑线。

    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喜欢黄昏,所以想法设法的要让黄昏净身入宫,但她的喜欢是单纯的出自玩耍的心态。

    驸马公主的事情她还是懂的。

    实际上小宝庆异常早熟,别说知道驸马和公主的关系,就是驸马和公主之间要发生的事情,她也懂,不就是皇兄和嫔妃那样,或者宫中那些太监和对食一样,脱光了衣服在床上打滚嘛。

    想到这,她打了个寒噤。

    才不要给你黄昏睡觉嘞。

    一旁的王振看着这一幕,心中思绪万千,他工于心计,善于揣摩人心,在扇面渡没少接触那些腌臜事,也没少见过女子和男子之间的旖旎爱情。

    他算是看出来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位公主殿下怕是要玩完。

    对于黄昏的那番话,王振只有两个心理:佩服和鄙弃。

    佩服黄昏碗里已经有大明大美人徐妙锦,还想着锅里的小宝庆。

    鄙弃么……

    宝庆公主这才多大啊。

    黄昏你是禽兽不如啊。

第二百二十七章 伴君如伴虎

    小宝庆气鼓鼓的跟在黄昏背后。

    她要报复。

    而且已经想好了报复的套路,她要黄昏吃不了兜着走。

    黄昏哪里知道这小恶魔的心思啊。

    目前他接触的萝莉女孩,有三个,小宝庆,徐家四妹,唐赛儿,各有特色,但其实他还是更喜欢恶魔小宝庆。

    因为更接地气。

    徐家四妹太高冷,未来也会是个冷美人,不讨喜。

    唐赛儿么……现在还中庸了些。

    门子轻声说了朱棣来后的事情,黄昏听后没做声,径直带着王振母子去往凉亭,老远就听见凉亭里有琴声悠扬。

    走入凉亭,见礼。

    朱棣笑容可掬的说今儿个初一,这里只有姐夫,没有天子,不必拘礼。

    黄昏心里一阵腹诽。

    锤子才不拘礼。

    这都是你们当天子的表面话,和朱棣以连襟相处?

    你要是当真那就是天真到家了。

    碍于自己说过的话,吐出去的口水,朱棣今天也许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肯定会在心里的小本本上把你名字记上。

    历朝天子,秋后算账都是能手。

    强如房玄龄,当年也吃了不少李二的亏。

    妻子在弹琴。

    看见黄昏归来,笑眯眯的停琴,说,“叔父呢?”

    黄昏挥挥手,“他在高贤宁那里,估计要晚上才回来,不等他。”

    徐妙锦道:“那我去吩咐厨娘上菜,时间不早了,皇后和陛下也没吃什么点心,早些吃点热菜,暖和身体。”

    众人移步至饭厅。

    很寻常的家常菜,腊肉、香肠都是有的,这两样在中国有一千多年历史,只不过封建时代,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

    就算是十九世纪末的**十年代,农村里也很少有人吃得起。

    黄土豪肯定能吃。

    席间言笑晏晏,基本上是徐皇后、徐妙锦、小宝庆几个女子的谈话时间,朱棣、黄昏、郑和、王振、王顺埋头吃饭。

    出乎意料的是,王振的疯娘也很老实。

    酒足饭饱。

    男人们移步主院的书房。

    绯春和徐妙锦帮着沏茶之后,几个女子去了厢房——按理说都想出去逛街,不过因为徐皇后在的缘故,谁也不敢去。

    怕出了事担责。

    朱棣晚上还要回去宴请外邦使臣,不想浪费时间,直奔主题,先是看着王振,道:“前些日子,你护卫皇后有功,说吧,想要什么,朕无不允。”

    王振看了一眼郑和。

    郑和微微颔首,示意但说无妨——心头略有舒爽,从这个小举动来看,王振还是知恩,没有彻底成为黄昏的人。

    王振这才道:“回陛下,身为大明子民,护卫娘娘本就是我等分内之事,不过若是说什么都不要,那真的有点虚伪,草民不敢欺君,是以确实有个小愿望。”

    朱棣笑了,这少年不错,“说说看。”

    王振道:“草民是一个普通人,也向往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以在郑大监的帮助下,草民如今努力读书,希望在今年的科举中能中个恩科同进士,那就是最大的奢望,可草民有自知之明,进士之位宛若漫天星辰,可望不可及,是以草民在想,郑大监将要下西洋,草民也想随大监一起,于四海内外,传颂我大明国威,还望陛下准允。”

    郑和微微蹙眉,大悦。

    王振确实是个工于心计的人,这话说得很有水平。

    他要下西洋不难,给郑和说一声就可以了,郑和也愿意提携他,但是利用这个功劳来求朱棣,这就变了味。

    朱棣同意之后,是不是得给王振一个名头?

    这是要封官。

    而且,王振很可能会成为掣肘、牵制郑和的人,若是平安归来,未尝不能成为朱棣的心腹,甚至走到郑和那个地步。

    但郑和为何大悦?

    因为王振这也是在为他说话。

    很简单的道理。

    王振的意思,他是靠自己努力得到地位和权势,而不是依靠郑和,无形之中,洗清了郑和豢养死士之类的嫌疑,更让朱棣觉得,郑和之忠心,连培养人才都没有烙印上他郑和的痕迹。

    果然,朱棣听后很是喜悦。

    笑眯眯的看了一眼郑和,打趣道:“三宝啊,你的人对你貌似不怎么忠心嘛。”

    郑和立即回道:“陛下,大明天下,没有谁是臣子的人,所有的人,所有的臣子,都是陛下您的人,微臣一直都是这般训导属下。”

    朱棣哈哈大笑。

    心情大好。

    对王振道:“朕准了,届时跟随三宝去西洋罢,若是平安归来,当可仕朝堂——唔,你好像身手不错,不若去边疆历练。”

    这是真的历练后重用,不是贬谪的意思。

    王振立即谢恩。

    朱棣挥手,“三宝,赐王振百两白银。”又对王振道:“三宝曾说过一事,说你疯娘给他的糖,很甜,朕甚欣慰,你疯娘对你之爱如水,你之孝心亦是可嘉,这百两白银便是赏赐你母子的,去吧,带你疯娘去看看这应天府繁华。”

    才百两银子,其实非常小气,但朱棣自有打算。

    王振又谢恩,跟在三宝身后去紫禁城取钱,出门时忽然回头,很是僭越的轻声道:“陛下,相信我娘会喜欢这大明繁华,也相信我娘还能看见更繁华的大明。”

    说完离去。

    朱棣愣了一下,旋即笑了,对黄昏道:“这少年确实工于心计,但又让人讨厌不起来。”顿了一下,“朕会如她娘所愿的!”

    大明将会更繁华。

    我朱棣说的!

    黄昏笑而不语,那也得有我黄昏一份功劳。

    朱棣抬头盯着头上的灯,笑里藏刀,“这就是你给三妹送的世间无双的礼物?”

    黄昏笑道:“是的,陛下。”

    朱棣略有好奇,“何以亮若白昼?”

    黄昏解释了。

    当然,原理方面说了朱棣也不懂,仅是磁铁一事,别说朱棣不懂,就是黄昏都不明白磁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还分n极和s极。

    朱棣听得频频点头,“所以,做这一套,需要两万五千两白银?”

    黄昏点头,“其实是友情价了,陛下。”

    朱棣嗯了一声。

    倏然脸色一寒,冷冷的盯着黄昏,拍案而起,“罪犯黄昏,置国法于脑后,视大明律如无物,本已犯下刺驾之弥天大罪,朕有好生之德,又念其有功于社稷,乃囚于诏狱,望其自省其罪,待出狱后以毕生效于大明,功于社稷,利于万民,以赎其罪,然罪犯黄昏,蔑视天恩,枉顾律法,竟在南镇抚司镇抚使赛哈智的庇护下,越狱归家,被朕查获,实在寒凉朕之一片好心。”

    顿了一下,怒道:“罪不可恕,王顺,将之当场格杀!”

    杀意如织。

    锵!

    王顺拔剑上前。

    剑光照幽台。

    一瞬之间,空气凝滞,书房气温骤然下降。

第二百二十八章 掌控君王

    王顺是宦官,只听皇命。

    他不管朱棣是真要杀黄昏还是假装要杀黄昏,既然陛下下了旨意,那就出剑,此刻不论私交,亦不论功过。

    但杀而已。

    所以,王顺的杀意是真实的,没有丝毫做作。

    黄昏也是个瞠目结舌。

    朱棣你妹。

    这个时候你拿这个东西来拿捏老子,关键是你有道理,老子还没法反驳,自己从诏狱回家,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

    黄昏心里苦,但是不恐惧。

    鬼都知道朱棣的心思。

    没好气的叹了口气,“陛下,这就没意思了啊,实不相瞒,做这一套设备的成本确实很高,不过陛下乃是天之骄子,理应享受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光明,微臣也不藏着掖着了,一套一万两,这已经是成本价了,实际上材料和人工费,都是微臣的亏损,不过没关系,只要陛下安好,则天下永乐。”

    朱棣抬起手,示意王顺别动。

    冷道:“朕是在意这点小钱的人,嗯?!”

    黄昏聪明啊,哪能不知道朱棣的意思,立即改口,“罪臣黄昏,为赎其罪,献上两套光明神器、稀世珍宝,愿陛下和娘娘永享光明。”

    朱棣这才微微颔首,“甚好。”

    黄昏确实聪慧。

    他越狱是事实,所以他只能降价,但自己作为君王,也不能没有气度,所以黄昏很快懂得起自己的意思。

    一万一套,可以接受。

    等黄昏奉上这两套神奇的光明神器,徐皇后自然会找个借口赏赐他。

    两万,不会少一两。

    这和两套五万两相比,已经是跳楼价。

    这就是心理差距。

    实际上……朱棣心里明镜着,黄昏肯定还是大赚特赚。

    但这个钱该他赚。

    毕竟听黄昏说,制作这个东西,需要雷劈等步骤,这是何等的凶险,而且怎么说呢……若是君王派人去做这事,很可能变味。

    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是君王失德,天降雷罚。

    所以这事还只能黄昏去做。

    以私人的名义去制作。

    朱棣确实没有猜错,哪怕是一套一万两,黄昏依然是小赚,只是没有先前赚的那么多,毕竟最大的成本是制作磁铁,但上一次去雷州制作了十余块磁铁,暂时够用。

    摊下来,一套的成本才一两千白银。

    给朱棣的两套,按照心理价的五万来说,两万少了大半,但是,用这三万两白银,来换取和徐妙锦的新婚蜜月,黄昏觉得很划算。

    钱可以再赚,青春是无价的,要珍惜锦姐姐的青春。

    事实上,黄昏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两套五万两。

    朱棣有钱。

    但不是冤大头。

    之所以说那么高的价格,就是为了有砍价还价的空间,商贾之术嘛。

    黄昏笑道:“那微臣明日就找工匠动工,争取在半月之内完成,不过届时,为了试验,微臣要经常来乾清宫,甚至也要去坤宁宫,毕竟瓷管路线需要提前规划,微臣才能让窑那边提前生产够量的产品。”

    话说,这里还有个赚钱门路。

    竹子做的灯芯很容易坏,三五天就要换,这个售后服务也是可以大赚特赚的。

    老子卖的不是产品,是售后!

    心头暗爽。

    朱棣点点头,起身,准备回大内,“你到时候要来乾清宫,直接通报狗儿就是,若是要去坤宁宫,最好带上妙锦,免得闲话。”

    外臣去后宫,当然得有理由,而且要天子恩准。

    朱棣近来有点忙,他没那么多心思去管黄昏,所以带上徐妙锦,借口就正大光明了,毕竟徐妙锦是徐皇后的妹妹嘛。

    谁也说不了闲话。

    一行人出书房。

    黄昏走在最后,拉了拉王顺的衣服,“老哥,你以后眼睛能不能放亮点,刚才陛下的意思你懂不起么,非要拔剑不可?今天倒还好,万一以后我妻子儿女在场,被你吓出问题来谁负责?”

    王顺笑而不语。

    朱棣在前,听在耳里,没好气的叱道:“他是你的臣子?”

    黄昏认怂,不敢吱声。

    狗儿对黄昏暗暗竖了个大拇指。

    走向大门时,朱棣随口问了黄昏一句,“你说,平叛福建,老大、老二和老三,哪个去比较好,或者是都去?”

    黄昏心头一颤。

    朱棣这随口一问可不是随口的,而是有的放矢。

    他在看自己的态度。

    因为这件事很可能自己也要跑一趟福建,朱棣这么问,一则是想看自己愿意和随搭档,二则是要看自己对于立储的态度。

    心头又暗喜。

    哟,想不到我黄某人才刚结婚,都还没及冠,就可以参与到大明未来储君的大事中去了,我黄某人在朱棣心中的地位,不比那道衍老和尚差多少了啊。

    犹豫了半晌,才道:“臣以为,三皇子比较合适。”

    朱棣,“啊?”

    这是个让他无比意外的答案。

    现在谁都知道,立储其实就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的事情,和朱高燧没有半毛钱关系,平叛福建,也是检验这两个人,哪轮得到朱高燧去搭台唱戏。

    黄昏的意思倒是不难理解。

    很明确。

    他不想掺和到立储这件事中去,所以愿意和朱高燧搭档。

    朱棣沉默了。

    黄昏又道:“虽然如今春节,大家都在放假,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平叛是两位皇子的事情,如今朝野之间,都在为此明争暗斗,这不是件好事,所以微臣以为,让三皇子去,能平息这场明争暗斗,也让陛下有更多精力去经营其他事情。”

    什么事情?

    当然是削藩。

    话说,有点奇怪,朱棣今日来此,怎么没说削藩的事情?

    他今天来,应该就是为了削藩而来啊。

    朱棣啊了一声。

    才想起这件事来,刚才为了讨妻子欢心,只顾着压黄昏的价了,忘记了今日的初衷,好在没有明确说过回宫,于是乐道:“去凉亭坐坐罢,你池塘里的游鱼挺漂亮的。”

    黄昏一阵无语。

    也是暗乐。

    这才是一个鲜活的人嘛,朱棣虽然是永乐大帝,但他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是超级英雄,所以也会有正常人该有的缺陷。

    一阵忙碌,朱棣和黄昏又在凉亭坐下,这一次只有他俩,连狗儿太监都不能入内。

    事关削藩,马虎不得。

    朱棣喝了口茶,颇有难色,“朕近来每思之靖难,感触颇深,先帝立藩王诸子,封地各疆,皆拥卫兵,看似守疆镇四海,实则利弊难说,每每念之,朕忧心忡忡而夙夜难寐啊,黄昏,此事你怎么看?”

    黄昏精神一振。

    来了,来了!

    朱棣要问自己如何削藩了。

    怎么看?

    不用看。

    历史上有个叫朱棣的人已经给我演示了一遍,现在我又演示给你朱棣看。

    这种掌控君王的感觉……

    好爽!

第二百二十九章 指点江山

    封建王朝,君权神授,君王乃是天子,即天之子。

    不是人。

    这话不是骂人。

    君王是神。

    没看历史上有些个天子,不断的给自己加封号么,嫌自己的神格不够呗。

    所以君王是万人之上。

    但漫长岁月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却悄然凌驾了天子,掌控着君王,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帝,这样的人还不少。

    黄昏对此不奢望,谁特么有能力在永乐朝内成为隐帝?

    你让曹丞相来,他也不敢拍胸脯啊。

    但是,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谋臣,却能处处牵着朱棣的鼻子走,这种感觉,黄昏隐然觉得老子就是张居正,怎一个爽字了得。

    黄昏假装思忖,许久许久,才问道:“陛下,你觉得朱允炆做的对还是错?”

    朱棣愣住。

    这话……

    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

    按照朱棣的立场,朱允炆肯定是做错了,要不然他靖难立得住根脚?

    可实际上朱棣内心清楚,只要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坐到朱允炆那个位置,都会削藩,尤其是北平的藩王是他朱棣,不削藩实在也是个完。

    别说当时好几个藩王强势,就是现在,朱棣屁股下坐的龙椅,也烫。

    他也忌惮藩王。

    藩王可养三卫,明面上就是好几千人,再暗地里养点兵,这兵力就不好说了,况且境内不是一个藩王,是一大堆的藩王。

    唐朝的藩镇割据犹在眼前。

    所以近来朱棣百思不得其解,老爹那么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藩镇割据的危害,立国后竟然大势封藩。

    不合理啊。

    估摸着还是老爹书读少了,当了天子后脑壳一热,又被小民意识中的亲情束缚,觉得一家人应该不会怎样怎样。

    于是封藩。

    等他反应过来,藩王已经成型,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话说,还得感谢老爹这一手。

    否则哪轮得到他朱棣当天子。

    黄昏一见朱棣的神情,就知道答案,显然朱棣也认为,朱允炆的做法战略上是正确的,只不过战术是错误的。

    于是笑道:“既然朱允炆做正确了,那么陛下继续做便是。”

    削藩!

    使劲儿削。

    历史证明,就中国这地大物博人口稠密的国度,中央集权制才是长治久安的稳妥策略,什么资本主义的联邦制、议会制,都是卵的。

    五千年的文明,培养了太多能人,中央不能集权,地方上分分钟冒一堆人出来,掌控兵权发展经济后再一看,哟,老子的实力可以媲美中央了。

    于是野望滋生。

    那我也想过一下当皇帝的瘾啊,于是揭竿而起。

    朱棣沉吟半晌,“你有想法?”

    黄昏笑问:“陛下心里没点想法?”

    朱棣颔首,“你先说说看。”

    朱棣信任黄昏,也打算重用黄昏,这个想法其实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并没有受到清凉山刺驾事件的影响——那件事是他和黄昏两人一起输给了梅殷。

    不能让黄昏一个人背锅。

    朱棣现在是君王,不是藩王,现在也不是靖难时候,是个人才就赶紧用起来,如今天下才子皆在他罄中,是以在用人一事上不再急促,比如高贤宁,朱棣就一直将他凉着。

    现在是治国,讲究长治久安,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一定要考验。

    尤其是将要重用的朝堂肱股之臣,必须慎重。

    又比如王振,明显是郑和的人,是可以重用的,但朱棣还是没直接启用,而是等下西洋之后再看,这就是要看看王振是否有能力成为他想要的人才。

    若是有能力耀于朝堂,那就耀于朝堂。

    若是没能力……

    丢给郑和,随便郑和怎么安排,就算是净身入后宫也好,毕竟身手不错,或者丢到东郊那个新建的狱房之中去,作为储备人才。

    朱棣心中,终究还是不太放心锦衣卫,迟早要制衡一下。

    到时候就需要大量人才。

    对黄昏的考验,则从他开始走神棍路线开始,一直到钦差福建后才结束,在那之后,朱棣才彻底有了让黄昏耀于大明朝堂的想法。

    若是黄昏没经过考验,朱棣只会让他当一个宠臣,而不是权臣。

    宠臣和权臣,差距很大。

    朝中臣子,要么是宠臣,要么是权臣,如今这段时期,既是宠臣又是权臣的,只有两个人,道衍和纪纲。

    这两个人有资格。

    像丘福、朱能等人,是权臣,而解缙之流,顶多算宠臣。

    黄昏想了想,“不是要平叛么。”

    朱棣眼睛一亮,欣喜的道:“你也这么想的?”

    黄昏点头,来了精气神,很有些指点江山意气风华的神采,道:“现在真是国家需要藩王,也是陛下需要藩王为你分忧解难的时候,陛下在编修全书,又在准备下西洋,漠北那边又有蒙元余孽蠢蠢欲动,那些藩王平日里养兵千日,也该用兵一时了,他们不是有卫兵么,一个藩王有三护卫,一大堆藩王的卫兵加起来,也能去福建平叛了。”

    这一招叫驱狼吞虎。

    朱棣暗暗点头,这个想法和他不谋而合,所以说,朱棣真怀疑黄昏是他肚子的里蛔虫,什么事情都能想到一起去。

    很有点知音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连道衍都不曾让朱棣有过。

    说出了心中的一个忧虑,“可是这样操作的话,感觉有点太明显,就怕某些个藩王心生不服,到时候破罐子破摔,跑去跟了梅殷,可杂整?”

    黄昏点头,“确实有这个忧虑,所以借平叛削藩,只能是第一步,这一步必须要缓,不能让藩王生出叛逆之意,可以这样操作,让卫兵多的藩王出兵,也不需要他们全部出兵,将他们的卫兵分一半出来就可以了,而那些卫兵少的藩王,则不用动他们,待平叛之后,再找借口削掉他们的卫兵。”

    朱棣眼睛一亮,旋即道:“倒是可行,不过届时一堆藩王去平叛,谁能镇住他们,别成了一堆的乌合之众,徒然给梅殷送人头。”

    黄昏暗暗颔首。

    这就是朱棣,一个钢铁直男,虽然想削藩,但也没有丧心病狂到把藩王的护卫兵力全部弄去送死,这些人终究是大明子民。

    其实朱棣说那种是最完美的削藩。

    将所有藩王的兵力集中到一起,找一个不能服众的藩王统率,形成一个乌合之众的杂牌军,去福建平叛的话,基本上是送死。

    梅殷可不是弱鸡。

    这样一来,藩王失败之后,朱棣再出兵平叛,待平叛之后,宣布削藩政策,那些藩王手中的兵力已经折损,说话也没底气,削藩就成了。

    但朱棣不愿意这么做。

    黄昏笑道:“所以平叛统率一事,非三皇子莫属。”

第二百三十章 恶魔笑意

    朱高燧是朱高煦的跟屁虫没错,但这货其实在军事上还是很有能力,虽然比不上朱高煦,但也是猛将一枚,在今日大明,很有些声望。

    而且让朱高燧去有另外一个好处。

    大家都知道,储君是老大老二中选,朱高燧没得一点希望,但若是让他去平叛,大获成功的话,他就有了争夺储君的一点资本。

    诸位藩王也想得到,他们笃定朱高燧会全力平叛,将兵力交给朱高燧,他们也放心。

    因为都不想失败。

    朱棣眼睛一亮,“你早就想到了?”

    难怪黄昏之前说让三皇子去平叛,感情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这倒是朱棣高看了黄昏,黄昏先前皇子是单纯的不想掺和到立储中而已。

    黄昏心里嘿嘿贼笑,老子想到个屁,就是刚才才冒出的灵感而已,嘴上却说道:“臣以神棍之形象做到简在帝心,方有今日,哪能真料事如神,不过臣一心家国,这些日子在诏狱里,日夜思索局势,大明有陛下,终究永乐,但世间事亦有曲折坎坷,是以臣设想过削藩一事,结合局势,在诏狱之中,便已有三皇子率藩王护卫削藩的想法。”

    必须给自己脸上贴金。

    不仅如此,削藩这个功劳必须从朱棣手上抢过来。

    这是政治资本。

    朱棣哈哈大笑,边笑边说,“爱卿有心了。”

    这话听得黄昏一阵舒爽。

    称呼的爱卿。

    由此可见,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了,辉煌腾达,近在眼前。

    君臣二人相视笑过。

    朱棣这才又问道,“关于平叛之后,你可有设想?”

    黄昏不动声色,这些日子他在诏狱里确实想过削藩的事情,原本是用来献计,以此功劳从诏狱脱身,现在不用了,干脆直接说了出来,道:“陛下,可曾吃过青蛙。”

    朱棣一脸黑线,“那能吃?”

    青蛙当然不能吃。

    是益虫。

    黄昏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道:“就是个说辞,实则臣想说的是,陛下可曾见过温水煮青蛙?方法很简单,一锅,一锅水,一只青蛙,将青蛙放入锅中,不盖,然后慢慢燃后,陛下你才青蛙什么时候会跳出锅来?”

    朱棣想都不想,“水一热就会跳。”

    黄昏摇头,“不会,青蛙在水中会很适应,当你燃起后时,水稍微温和一点,青蛙不仅不会跳出来,还会唱歌给你听。”

    朱棣大为不解,“然后呢?”

    黄昏继续道:“然后么,然后水越来越热,青蛙渐渐不唱歌了,等它发觉危险时,热水已经让它没有力气跳出锅中,最后就这么活活的死在锅中,估计那青蛙在死之前,只会又一个疑问:这他妈是人敢得出来的事情?”

    黄昏没见过,也没印证过。

    但都是这么说的,想必是有道理的,这种事情拿来忽悠永乐,就算不是事实,但道理是这个道理,而重要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棣懂了。

    黄昏笑眯眯的,“所以,削藩,是陛下烧的第一把火,越温和越好,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微臣不知道个地方藩王的具体情况,陛下就不用问了。”

    朱棣颔首,“容朕想想。”

    凉亭内一时很安静。

    黄昏喝茶,再喝茶,直到茶水没了味,朱棣才轻声长吁了口气,“朕回了。”

    没说削藩之事。

    但黄昏知道,朱棣心中已经说了定夺,而且肯定是按照自己说的来做——因为这本就是眼前这个钢铁直男在史书记载中的做法。

    他不可能违背他自己的历史意愿。

    朱棣此刻不说,可能怕自己骄傲。

    所以……

    人呐,要尊重历史。

    适时,徐皇后等人也过来,来到凉亭外,轻声道:“陛下,该回宫准备一下了,晚上还要宴请外邦使臣,还有诸多繁冗礼节。”

    朱棣心情极好,牵着跑过来的小宝庆,乐呵呵的道:“回宫。”

    黄昏、徐妙锦和绯春,送朱棣一行人出府。

    刚走出大门。

    一直被朱棣牵在手心的小宝庆忽然天真烂漫的歪着头说:“皇兄,你不打算让黄昏净身到宫中去当我的小跟班了吗,他都已经结婚了,没准锦姐姐也有了,可以净身了啊。”

    黄昏吓了一跳。

    来了来了,恶魔小宝庆又发作了,小宝庆,我上辈子跟你有仇吗?

    非得把老子弄进宫去。

    徐妙锦闻言也是吓了一跳,脸色有些发白。

    刚成婚,要是朱棣一道旨意下来,让黄昏去宫中当太监,她的爱情就会这样枯萎,这是人生何等的悲哀。

    朱棣也是一脸哭笑不得,旋即捉狭道:“唔,倒是有这个事。”

    看向黄昏。

    黄昏又吓了一跳,“使不得啊陛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朱棣唔了声,“三妹不是有了么?”

    徐妙锦慌不迭摇头。

    紧张的很。

    朱棣哈哈大笑,“此事再议。”

    黄昏一阵无语。

    朱棣这货又给自己留了个坑在这里,以后又可以拿这件事来要挟,让自己出钱出力为他办事,这货也他妈太腹黑了。

    小宝庆终究是恶魔,可不打算这么放了黄昏。

    歪着头,继续道:“皇兄,不给黄昏净身吗?那我以后还是要给黄昏睡觉啊,刚才黄昏从外面回来,在门口遇见我,说要当我的驸马呢,是不是就是说,等他成了我的驸马,我就要和他睡觉啊,我也喜欢呢,要不皇兄你封他当驸马吧,这样他就能天天陪我玩了,可以一起吃一起睡呢。”

    童言无忌。

    小恶魔这番话在一般人听来,其实也就是单纯的在一起玩耍睡觉,绝对和男女之事搭不上关系。

    但是——

    在场的人中,朱棣夫妇是她兄嫂。

    这就麻烦了。

    感情你黄昏还想睡我妹子?

    你这是多禽兽!

    我妹子才多大,我捧在掌心都怕化了,你竟然还想睡她,而且你这个睡可不是简单的睡,明显是男女之间的睡。

    朱棣斜乜黄昏一眼。

    黄昏想死的心都有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最贱的作弄小宝庆那一句,哪想到她会来这一出,视线余光里,看见了小宝庆嘴角的笑意。

    她是故意的!

    那简直是就是恶魔的笑意!

    怎么办?

    黄昏一时间有点懵逼。

第二百三十一章 勾搭大明皇后?

    朱棣满怀杀意。

    小宝庆之于他,不啻于女儿之于父亲,这种宠溺的感情,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现在有个男人想抢夺他最宠溺的女人。

    能忍?

    才怪。

    若是寻常时候,或者其他人,朱棣很好处理。

    一句话的事情。

    拖下去。

    纪纲会教他做人。

    但这个人是黄昏,他提出年号永乐,连新组内阁,编修全书、下西洋都是出自他那颗脑袋,今日平叛、削藩的见解,也甚合朕心。

    这颗脑袋,朱棣真舍不得杀——至少在没有绝对触及到他的逆鳞之前,朱棣不愿意杀。

    暗暗思索这事怎么下台。

    小宝庆的面子不能丢——也是皇家面子。

    黄昏又不能杀。

    这个时候,就显示朱棣带着徐皇后出宫的好处了,终究是女人,更适合这种场面,站了出来,温柔笑道:“宝庆,休得胡吣,黄进士乃是斯文人,岂会如此没风度,定是你听错了。”

    小宝庆笑眯眯的,“是么,黄进士?”

    黄昏一脸尴尬,叹了口气,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苦笑着道:“是微臣失礼了,公主殿下想要如何惩罚,微臣都愿意接受,只要不净身,都好。”

    徐皇后愣住。

    她没料到,黄昏竟然会承认这件事,倒是个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可你这小子也不看看时候,更不看看我家三妹那脸色。

    简直不知轻重。

    朱棣沉默半晌,问宝庆,“你想怎么处罚他?”

    小宝庆歪着头,“罚他一年薪俸吧。”

    这小恶魔早熟。

    而且聪慧。

    一眼看了出来,皇兄和皇嫂似乎有护着黄昏的意思,不过她也不是想让黄昏掉脑袋或者进诏狱,她的目的已经达到——

    就是要给黄昏的后院放一把火。

    让你嘚瑟。

    让你调戏我。

    想睡我?

    门都没有!

    想到这,小宝庆眼睛咕噜噜的转,嗯,回宫后要找老宫女问问,男人和女人睡觉到底有多美妙,为何大家都对这事乐此不彼。

    早熟的小宝庆,开始走偏了。

    朱棣松了口气,其实这事吧,别说,小宝庆今天这么一提出,他还真有了心思,再有个五六年小宝庆就及笄了,到时候挑选驸马是个头疼的事情。

    那时候黄昏也刚及冠没多久。

    是个好人选。

    不过有个问题,黄昏已经有了正妻徐妙锦,总不能让自己最宠溺的妹子去做个平妻吧,我朱棣的颜面放在何处?

    大袖一挥,对狗儿太监道:“等下回去,你去通知户部、吏部值守的人,罚黄昏一年薪俸——呃,他没薪俸了?那就扣一年的廪粮。”

    狗儿立即应诺。

    朱棣冷眼看了一眼黄昏,“别太飘了。”

    说完带人离去。

    徐皇后若有所思,走出老远后,悄悄拉了拉朱棣的衣袖。

    两夫妻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心态。

    别说,黄昏还真是个优质人选。

    可惜小宝庆不能当平妻,这是个问题。

    小宝庆趁着朱棣和徐皇后不注意,回头对黄昏做了个鬼脸,又做了个哭脸,示意你回家哭鼻子去吧,狡黠万分。

    黄昏唉声叹气,回头弱弱的看着妻子,尴尬的道:“其实我就是和她开个玩笑。”

    徐妙锦笑靥如花,“嗯,我知道。”

    黄昏愣住,“你不怪我?”

    徐妙锦呵呵直乐,“姐姐和陛下不知道宝庆隐藏着什么性情,我能不知道,早些时候在乾清宫,我和四妹见过她一次,她和四妹差点打起来,就她那性情,什么话都做不得真。”

    黄昏长吁了口气,“你理解就好。”

    徐妙锦转身回府。

    黄昏立即屁颠颠的跟上,有这么善解人意的老婆,夫复何求,只好今夜好好练习一下****,好好补偿一下我的锦姐姐。

    然而……

    黄昏还是太天真了。

    就算这是封建社会,就算这是三妻四妾很正常的大明王朝,就算徐妙锦为了爱情,也会接受黄昏再娶平妻纳小妾,也乐意绯春成为通房丫鬟,但不代表她没脾性。

    美好的夜晚,本该锦衾帐暖拥香怀的黄昏,却孤单寂寞冷的睡在书房。

    吃了饭,徐妙锦就回房。

    然后关了门,黄昏忙完事去敲门,只听到他心爱的锦姐姐一句话:“你自己睡!”

    明显生气了。

    黄昏也是个无奈,但又不能发作。

    对于心爱的女人,要宽容。

    何况这本来就是黄昏的错,他不是那种大男人主义过度的人,错了就要认罚,小宝庆的惩罚自己可以接受,妻子的惩罚就不能接受了?

    没有道理嘛。

    于是只好去了书房,偏生徐妙锦似乎是故意惩罚他,书房里并没有放被褥,想去找下人们要被褥,又觉得丢脸,只好蜷缩在书房里。

    这就凄凉了。

    三更灯火四更鸡,黄昏冷得不行的时候,书房门被推开,绯春低着头,将一床被褥塞到黄昏怀里,兔子一般蹿了出去。

    绯春知道姑爷在受罚。

    本该喜闻乐见。

    可不知道为何,看见书房里孤单的灯火,想着姑爷冷成狗的样子,心里竟然有些难受,鬼使神差的把自己备用的被褥抱了一床给他。

    又有些害怕……深怕姑爷拉住自己,然后霸王硬上弓。

    这样的事情,在大院里又不是没有。

    而且很常见。

    所以她溜得贼快。

    黄昏抱着被褥,盯着兔子一样跑了出去的绯春,感叹了一句,“是个好姑娘啊。”

    腿挺长的,就是瘦。

    虽然已经及笄,但依然……或者说可能一直会是这种青梅风情。

    如杨柳。

    想折……

    ……

    ……

    应天城一片喜庆,民间坊子并没有因为梅殷的事情而受到多大的影响,该热闹的继续热闹,但是很快,在民间的热闹之中,多了一些传言。

    整个应天喜庆气氛瞬间变得不一样了。

    这个传言很不简单。

    因为说得有头有眼,而且各项证据充分,与其说是流言,还不如说是秘密。

    传得很快,一两天时间传遍了全城。

    但没人敢公开说。

    只能私下里闲聊,就是私下里说也提心吊胆。

    因为这个流言涉及到朱家。

    紫禁城内的朱家。

    流言的内容,简而言之一句话:大明徐皇后和永乐新晋宠臣黄昏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越男女的复杂关系。

第二百三十二章 阳谋

    关于八卦,人只要吃饱喝足,八卦之火就会熊熊而起,应天城作为京畿,是大明经济、政治中心,百姓们的生活至少是可以保证的。

    何况是关于天家皇室的八卦。

    根本不需要推手,就在应天这片原野上燃了起来。

    百姓坊子间流传。

    深门大院里流传。

    关键是深门大院里的那些老爷们,知晓更多消息,通过他们知道的消息,再来反推,反而觉得这个事情就是真相。

    于是整个应天的气氛都变了。

    所有官吏都小心翼翼,深恐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

    这可是关系到天子的事情,也许以往发生过,但绝对不会传到宫外来,但是现在不仅传到宫外了,整个应天城人尽皆知。

    说天子新晋宠臣黄昏,之所以能得宠,就是因为和徐皇后之间有“暧昧”关系。

    暧昧是好听的说辞。

    说最初宝庆公主殿下落水的那一次,黄昏在坤宁宫中,就是和徐皇后在一起,而徐皇后为了和黄昏厮混,所以才没照顾好宝庆导致她落水。

    又说为了让黄昏有机会多出入紫禁城,徐皇后支持了黄昏的香皂、沐浴露和润肤水的生产和售卖,所以黄昏的发家,完全是徐皇后的手笔。

    还说徐妙锦之所以嫁给黄昏,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同时徐皇后可以利用这个关系,以去找妹妹的理由离开紫禁城去和黄昏幽会,甚至于连黄昏新婚之前,装修宅邸的钱,也是徐皇后“借”的。

    所以徐皇后还在大年夜出宫去了黄府,表面上是关心妹妹徐妙锦是否怀孕了,实际上还是和黄昏幽会,端的是淫荡。

    这些说得有鼻子有眼睛。

    很是令人信服。

    至于消息的源头,已经无从追查了。

    关键这些事情深门大院里的老爷们都清楚,是发生过的,尤其是黄昏装修从应天府衙买的那座宅邸,确实是找徐皇后借了一万两白银,而且一直没还。

    所以哪怕他们再相信徐皇后不是那种女人,也不得不怀疑。

    在这股流言下,应天城反而变得很安静。

    但所有人知晓,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接下来,很可能是一场地震。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黄昏知道了,徐妙锦知道了,朱棣知道了,徐皇后知道了,几个当事人的反应都一样:不可思议。

    谁这么大胆子,敢造徐皇后的谣言?

    ……

    ……

    乾清宫,朱棣瘫坐在椅子上,眯缝着眼睛,精气神颓靡,备受打击。

    他当然相信妻子。

    黄昏来到紫禁城,去后宫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他恩准的,而且每一次都有人跟着,他和妻子之间不可能发生事情。

    至于借那一万两白银,也是他首肯的。

    大年夜妻子去黄府,也是关心徐妙锦。

    何况朱棣心知肚明,黄昏这货吧,虽然有那么一点男人的通病,但绝对不蠢。

    他已简在帝心。

    不可能再去勾搭大明皇后,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且不提厉害关系,仅从男人的本能来说,不得不承认一点,妻子虽然风韵犹存,但绝对不必上风华正茂的徐妙锦。

    黄昏根本不可能对妻子有任何想法。

    但当下流言已成虎。

    这件事怎么处理至关重要,稍微处理不好,众口铄金之下,流言成了“事实”,别说天家皇室的颜面,就是他朱棣,也将在浩瀚历史中的众多君王中,最为最显眼的笑柄。

    比李后主、刘禅还惨。

    朱棣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着人宣道衍、纪纲进宫觐见。

    他很愤怒。

    恨不得出动锦衣卫甚至京营士卒,全城逮捕敢议论这个谣言的人,然而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这样平复谣言,也会有一个疤在那里。

    况且,真要全城逮捕的话,诏狱和天牢根本不够用,整个应天城的成年男女,大概都会被送进监狱,始皇帝也不敢这么做。

    所以要破这个局,只能智取。

    这件事不能用黄昏。

    他是当事人,避嫌。

    只能请道衍来,道衍出谋略,纪纲么……自然是绣春刀出鞘,带着领锦衣卫作为暴力机构出动,要强势镇压此事。

    告诉世人,天家不可辱。

    我朱棣更不可辱。

    片刻之后,道衍急匆匆而来,老和尚穿着僧衣,身上还有香火味,显然是正在礼佛,神态严峻,已经意识到了此事的重大危机。

    这看似只是一个针对徐皇后和黄昏的谣言,实则动摇的是朱棣的皇权。

    随后纪纲赶来。

    腰配绣春刀,大伤初愈的纪纲脸色犹有些白,但眸子里杀意如织,腰间绣春刀更是散发出嗜血的气味:充斥着兴奋。

    纪纲嗅到了机会。

    和纪纲一起进来的,还有三位在朝野之间都有着极高声望的史官,以刚正不阿而出名,这是朱棣刻意吩咐的。

    这件事要处理好,不能让民间野史乱写——鬼知道他们写出什么来。

    所以正史的记载尤为重要。

    待史官坐好,朱棣缓缓坐正身体,对跪着的道衍和纪纲道:“免礼。”

    两人起身。

    一旁的三位史官居中一人执笔,写道:“甲申年,永乐二年初,上召僧录司左善世道衍、锦衣亲军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纲觐见,二人进见乾清宫……”

    三位史官,一位记载,剩下两位最后签字画押,归档。

    这是流程。

    若是那两位有不同意的地方,则会另起笔墨写一份,由史官局那边共同定夺——这种状况很少见,因为一般都是一位史官在场,况且史官之所以是史官,就在于公正。

    大部分而言,他们记录的绝对是事实,当然,也有少数史官,在天子授意下,篡改了记录,这种状况也很少见,因为天子不得翻阅史官记录的内容。

    这是规矩。

    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天子肆意妄为,可惜,这个初衷是美好的,有时候的事实却是残酷的。有那么一部分天子,明知道有史官记录,还是我行我素,所以历史上的昏君、暴君行径,才会被后人考据,要不然后人哪去考据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的种种“杰作”?

    史官停笔,等接下来的对话。

    朱棣看了三位史官一眼,这才缓缓的对道衍说道:“知道我召汝何事?”

    道衍点头,“棘手。”

    朱棣嗯了一声,“兹事体大,朕深究其言,再结合自身经历,知悉此事是别有用心者泼秽皇后,玷污天家,其用心险恶,可称祸国!”

    道衍叹气,“此事不难推测。”

    朱棣苦笑,“朕也知晓这件事确实不难推测,甚至算是一桩阳谋。”

    阴谋可怕。

    但阳谋有时候更可怕,因为你知道它是别有用心的谋划,但你却找不到破解的办法,阳谋之所以是阳谋,正因为如此。你无法破解,它自然不需要遮遮掩掩。

    一旁的三位史官立即记载。

    道衍想了想,“这事,还是得追根溯源,找到散布谣言的人,并且此事不宜秘密行事,应在百姓瞩目下行动。”

    本来就是谣言,那么朱棣破除谣言的行动就不需要遮掩。

第二百三十三章 你还是太年轻了

    朱棣颔首,“可有详细计划?”

    因为史官在侧,朱棣和道衍说话也不好再随意,毕竟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后人会看到,因此在言辞方面,官方了不少。

    道衍思索片刻,“现在全城流传,表面上看,不太好查,但究其根源,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动用锦衣卫,全城彻查和梅殷、叛逃京营三卫有关系的人,再让刑部配合应天府衙,全城搜查不明来历的人,应该能追溯道谣言之始。”

    朱棣颔首,“善。”

    这个动作很大,整个京畿的运转,都将围绕着这个动作,至于平叛、削藩一事都得暂缓,连等两天后的上元灯会,都得停办。

    有风险了。

    如果今年继续办上元灯会,很可能出现昨年那样的事情,甚至更上层楼,出现暴乱也不可得知,朱棣不是很愿意冒这个风险。

    纪纲插嘴道:“岂非正如了梅殷之意?”

    朱棣叹气,看了一眼史官,示意但记录无妨,道:“这本来就是梅殷的阳谋,他藏匿行迹,此际大概已经快要抵达福建,但他策谋伪政权的建立需要时间,所以他留下了这么一手,这是个阳谋,然而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

    朱棣冷笑了一声,京畿这边是要花费一段时间来破这个谣言,但是已经笃定让藩王成为平叛的主力,所以自己只需要下几道旨意,让各位藩王开始调兵,到时候让朱高燧去会和就行。

    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也就几日时间。

    话说回来……真以为大年夜请藩王吃饭,是为了叙亲情?

    永乐大帝朱棣,早就做了准备。

    在他和黄昏商讨之前,已经在大年夜的宴席上,给各位藩王打了预防针,藩王们如今虽然没有了朵颜三卫那样的力量,但平叛的兵力还是能凑出来的。

    想到这,朱棣立即对纪纲道:“锦衣卫除留下大内必要防护人员之外,其余人尽数出动,全城侦缉,赛哈智在前几日回了西域,他麾下的南镇抚司调给指挥佥事李春指挥。”

    纪纲立即领命。

    朱棣又道:“着朕旨意,锦衣卫但凡调查到和梅殷、叛逃京营三卫有关系的人,不需要抓回诏狱,就地当众审问。”

    纪纲再次领命。

    朱棣又对狗儿道:“传旨应天府衙及京畿各县衙,配合刑部,全城各大坊子清查外来人口、不明身份的人口,一一在册,一一审问。”

    补充了一句,“当众审问。”

    狗儿立即要跑。

    被朱棣喊住,“再传朕旨意,京畿各县衙、应天府衙,以及相关有司,筹备上元灯会一事,不可荒废,上元灯会必须如期举行。”

    风险?

    我朱棣会怕?!

    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区区一个谣言,能奈我朱棣何,就算你梅殷胆敢再次利用上元灯会,我朱棣接招便是。

    又对狗儿道:“传旨意天子各亲卫,除抽调人手配合锦衣卫外,再抽调人手做好上元灯会的安防预控,若是今年上元灯会再出现去年的事情,让各卫镇抚、指挥使提头来见朕。”

    朕治下,绝不会出现第二次上元大火!

    狗儿急忙跑去宣旨。

    纪纲也急忙出门而去,他意气风华,这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黄昏被这个谣言困住,纪纲就要表现,用行动告诉朱棣,我才是陛下你最能信任的臣子。

    黄昏?

    他除了给你带来各种麻烦,有个屁用!

    朱棣沉吟半晌,对道衍道:“接下来还应如何应对?”

    道衍欲言又止。

    能做的也就这些了,这是一场看不见烽烟的博弈,朱棣赢了,基本没有战利品,而梅殷赢了,就是为小朝廷的建立争取一些生存的时间。

    朱棣起身,对门外的小太监道:“宣朕口谕,原南镇抚司镇抚使、恩赐同进士黄昏,因清凉山刺驾事件获罪入诏狱,经锦衣卫南北镇抚司联查,此事系人陷害,即日免罪,并擢升为南镇抚司千户。”

    又道:“再宣朕口谕,宣黄昏夫妇,于坤宁宫,陪朕、皇后共用午膳。”

    小太监欲要去宣旨。

    朱棣想了想,喊住,“再去宣朕旨意,上元灯会,朕将携皇后出游,与民同乐,着令有司加强安防,制定巡游路线。”

    小太监这才去宣旨。

    这几道旨意,旨在告诉天下人,你们所谓的谣言根本站不住根脚,我朱棣作为天子,依然信任黄昏,不仅如此,还重新起用他。

    这无形之中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

    不过为了稳妥。

    还是要查出谣言的来源,两边对证之后,这件事才不会留下后遗症,要不然史书记载下来,后人还不知道会怎么看待自己这个大明天子。

    没准后人的民间野史,写着写着就成了我朱棣昏聩,被黄昏蒙蔽了,所以面子工程要做,谣言也要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朱棣看向道衍,“你先前欲言又止,说吧,别卖关子。”

    道衍缓缓道:“去岁上元大火,今年梅殷叛乱,如今又有宵小泼秽天家,民间百姓怕是多有猜疑,微臣在想,若锦衣卫那边劳而无功,还有一计可以消除这个谣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朱棣哦了一声,道:“是罪己诏么?”

    摇头,“这不可能。”

    朕没错,从靖难开始就没错过,现在不会错,将来也不会错!

    没错,为何要发罪己诏?

    就算锦衣卫劳而无功,朕也能让这个谣言不攻自破。

    道衍叹了口气,罢了。

    旋即摇头,“这件事后,黄昏的仕途怕是要受影响,陛下怕是要想个法子保护一下他。”

    黄昏这一两年风头正劲,然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此四点,黄昏一点也没做到:简在帝心后,锐气十足;以聪慧发家后,傲立乡邻显赫一时;为陛下出谋划策,却事事都被人知晓;强大之后更是不懂隐忍,大风冈上诛庞瑛。

    每一步,黄昏看似都没做错,甚至可以说做得很完美,这种完美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人生巅峰,却渐渐的让他成了别有用心者的靶子。

    树大招风。

    黄昏,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夫妻之道

    朱棣颔首,“确实了。”

    道衍忽然笑了起来,“近来打算编撰佛经,差点人手。”

    言下之意……

    朱棣也乐了,“那岂非得让他吃素戒色?”

    道衍也乐,“总比死了好。”

    朱棣大笑,“善。”

    三位史官对视一眼,觉得这事无伤大雅,继续写便是,后人最多就是腹诽一下咱们这位天子对黄昏的无端宠信,但历朝天子,没谁几个宠信过度的臣子?

    照写不误。

    ……

    ……

    书房里很安静。

    黄昏心头发慌。

    妻子徐妙锦从进了书房后就没说话,就这么安安静静恬恬淡淡的看着他,眉眼清澈,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绯春束手站在一旁,满身心的嫌恶。

    黄昏苦啊。

    我他妈哪知道会有人拿自己和徐皇后做文章,徐皇后虽然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但她是老子的老板娘啊,勾搭她?

    那是找死。

    而且我黄某人也没有熟女癖啊。

    然而谣言已经满城。

    黄昏想狡辩都没办法,总不能去挨个挨个的说吧,也得有人信,而且他现在去说,只会适得其反越描越黑。

    许久,徐妙锦看着书桌一侧的被褥,“感情书房很舒适啊。”

    她还不知道这床被褥是谁的。

    黄昏苦笑:“绯春送来的。”

    绯春恼怒的道:“早知道就该让你活活冻死!”

    她是真的恼怒。

    小姐对你如此贴心贴肺,你倒好,竟然是个吃软饭的家伙,辜负了小姐的一番深情,也便罢了,关键你这软饭还吃的徐姐长女。

    小姐的亲姐姐,你让小姐情何以堪。

    徐妙锦轻轻拍了拍绯春的手,嗔道:“怎么给姑爷说话呢?”

    绯春跺脚,“小姐,都这时候了你还向着他!”

    徐妙锦笑了笑。

    黄昏硬着头皮道:“锦姐姐,有些事不是你们听见的那样,现在民间的那个传言,是有心之人的阳谋,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让这个事让京畿朝堂乱一下,为福建那边的伪政权建立争取生存时间,所以我猜测,这事应该是梅殷留下的后手。”

    徐妙锦捋了捋鬓发,“我知道。”

    黄昏啊了一声,颇为不解。

    那你还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

    徐妙锦看了一眼绯春,道:“绯春,你去吴与弼那边看看,问问他,已经开春了,要不要更换薄一点的被褥,吴叔叔夫妇不在,我们也得照顾好他。”

    绯春不爽的离开,她知道小姐这是故意支开她。

    待主院没人了,徐妙锦才嗔道:“我让你睡书房,你还真就老老实实的睡书房啊!”

    黄昏愣了下,旋即大乐。

    没来由的想起了一个段子:一对夫妇,每次巫山**后,妻子都说被你弄得要死了,难受得很,两口子遂决定分房睡,几天之后的夜晚,丈夫刚睡下就有人敲门,问,是谁?妻子在外面抱着被褥说,不怕死的人来了。

    端的是有意思。

    锦姐姐肯定不是那种沉溺男女情事的女子,她想要的不过是爱情的温暖,所以分房几日后,她觉得委屈。

    是自己的错。

    对于女人,就该脸皮厚一点,要知道女人心海底针,说是分房,估摸着也是气话,你哪能真当真,钢铁直男是没有前途的。

    你又不是朱棣,当钢铁直男也不愁老婆。

    想到这,黄昏立即道:“是我错了,锦姐姐别生气。”

    徐妙锦捂嘴嗤笑了一声,“错什么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还很短,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经验,我也有错,以后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黄昏心里暗暗道,锦姐姐你是没有婚姻生活的经验,可我有几年啊。

    很是喜欢这种氛围。

    两口子嘛,有话就说出来,没必要藏拙掖着,只会增添误会。

    哪知下一秒,徐妙锦就道:“夫君真想当驸马?”

    黄昏立即紧张起来,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必须警惕,道:“没,小宝庆那么小,我怎么可能对她有想法嘛,只是小宝庆老是逼我净身入宫,我当时脑子一热,随口说了一句吓唬她而已。”

    徐妙锦叹了口气,“这些玩笑以后注意着些,毕竟她是皇族。”

    黄昏受教。

    徐妙锦又道:“现在这个事情怎么处理,你要去宫中见陛下么,总得解释一下,不能让你和姐姐白白蒙受这冤屈。”

    黄昏沉吟半晌,“我不能主动去。”

    徐妙锦是个聪慧女子,“所以,等下会有内侍来宣你?那我是否也要准备一下,今天很大概率要在坤宁宫吃午膳了。”

    都是聪明人。

    黄昏点头,“确实,朱棣要让这个谣言没有威胁性,就得主动宣我,并且擢升我的官职,可惜了,赛哈智春节后回了西域,要不然有他说话,我没准能官复南镇抚司镇抚使,现在么,最多也就是得个南镇抚司的千户。”

    也不错了。

    在仕途之中总会有起落,这都是正常现象,但真正高兴的是妻子对自己无条件的信任,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徐妙锦起身,“我去换身衣衫。”

    要梳妆。

    黄昏也起身,一脸贼笑,甚至有点小淫荡,“我也去换件衣衫。”

    徐妙锦嗔道:“不准。”

    黄昏吃了一亏,哪会上当,上前搂着妻子的小蛮腰就往主房走,心里暗想着,反正主院现在没人,也该享受一下二人春光了。

    他想多了。

    徐妙锦还没开放到白天任由黄昏采攫的地步。

    倒也是很幸福。

    在房间里为徐妙锦梳头,点绛唇,画峨眉,很有些闺房情趣,让黄昏没来由的想起了苏东坡那句“小轩窗正梳妆”的词,那是一首好词。

    可惜也不是一首好词。

    刚为妻子梳妆完,一位小厮领着一位小太监来到主院,尖锐着声音喊道:“陛下口谕,宣黄昏夫妇去坤宁宫用膳。”

    两夫妻对视一眼,笑了。

    黄昏拉着妻子的手,起身走向外面,边走便说,“本来是要去福建那边平叛的,先前还觉得不爽,现在好了,不用去了,可以在家天天陪你,话说,咱们现在带小孩会不会早了些?你说咱们生个女孩好还是生个男孩好,我其实喜欢女孩,贴心小棉袄呢……”

    朱棣为了避嫌,不会再让自己去福建了。

    因为再去平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把这事渲染成朱棣贬谪自己,让自己去福建送死,这个关键时刻,朱棣不能这么做。

    徐妙锦一脸绯红,啐道:“你自己生!”

    黄昏哈哈大乐,“肯定自己生。”

    种子已经播下。

    就看能不能发芽……貌似自己的枪法不是很好。

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

    然而黄昏算错了。

    午膳后,朱棣和黄昏闲谈间,无意透露,还是要让黄昏去福建平叛,言下之意,等纪纲那边率领锦衣卫找到人,破了这个阳谋后,黄昏就要出发。

    至于这几日么,让黄昏有事没事,多去建初寺找老和尚道衍,又说你在哪里,哪里就有事情发生,莫不如在建初寺借佛香洗洗秽气,去住几日罢。

    言下之意,你给老子去建初寺戒色吃素去。

    黄昏表面应了下来。

    朱棣又问黄昏,说靖难之首功当属道衍,可他不要官,不要豪宅,也不要金银和美女,所以关于如何赏赐,一直很头疼。

    黄昏乐呵呵的说,给他复姓,赐名。

    富贵他不稀罕。

    那名呢?

    他要不要那是他的事,你给不给那是你这个当老板的事,所以还是给他个太子少师吧,这样至少不会寒了靖难功臣的心。

    老板得有老板的样子。

    朱棣一想也是。

    道衍你要不要,那是你的事,你有功于朕,朕就得赏。

    于是大袖一挥,宣旨。

    僧录司左善世道衍,有功于社稷,复其俗家姓氏姚,赐名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至此,大明的道衍,终于成了黑衣宰相姚广孝。

    虽然只是个名字的更换而已。

    黄昏和徐妙锦大张旗鼓的吃了午膳,两人又在朱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左手牵右手,甩甩打打的出大内,直奔建初寺。

    朱棣的话还是要听一下的,形式主义走一波。

    朱棣确实羡慕嫉妒恨。

    作为藩王和天子,他和徐皇后之间可没有这么亲密无暇的时光,两个人大多时候,还是相敬如宾,哪能像黄昏夫妻这样肆意的撒狗粮。

    到了建初寺,小僧禀报之后,直接将两人请去了道衍——姚广孝的禅房。

    旨意先一步到达。

    老和尚姚广孝坐在禅房里,脸上无悲无喜,并没有因为成为三公三保之一就雀跃:这本来就是他应得的。

    甚至他根本不在意这些东西。

    姚广孝的一生,学的就是屠龙术,对于功名富贵,在他这个年纪,早就看开了。

    黄昏拉着徐妙锦行礼,“少师别来无恙乎。”

    姚广孝点点头,“坐。”

    暗暗好气。

    黄昏今日来建初寺,应该是朱棣的意思,但这货却把新婚妻子带了过来,意图很明显了:来建初寺念佛经可以,让吃素也可以。

    戒色?

    万万不行。

    老子刚成婚,还没腻歪够,哪能离开如花似玉的娇妻。

    果不其然,当姚广孝不抱希望的说,建初寺已经遵从陛下的意思,在寺内为黄千户准备了一件禅房,你且去歇息着,稍后我们再切磋佛理。

    黄昏笑眯眯的说,哪好啊,不过老和尚啊,还请你知会一下贵寺的大师们,我妻子身为女流,住在寺庙之中多有不便之处,还请见谅。

    姚广孝没好气的道:“你自己注意着些。”

    其实他已经不想让黄昏住进来了。

    毕竟徐妙锦作为一个女子,住在寺庙里,这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不过也还好,寺庙之中其实也住过女香客。

    黄昏在寺庙里暂住了下来。

    应天城内,已是满城刀光剑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朱棣的旨意其实很清楚。

    但实施下来又不一样,何况这是屠夫纪纲操刀,追查和梅殷、叛逃京营三卫有关系的人,确实是正大光明的行动。

    但诏狱里很快就抓满了人。

    原因很简单,所有疑犯当场审问,但没人承认,于是直接抓入诏狱用刑审问,所以诏狱很快就满了。

    无妨。

    诏狱满了还有京营的天牢。

    别说,在纪纲的白色恐怖之下,效果显著。

    很快,在京营、应天府衙及各县衙的配合下,锦衣卫竟然抓到了好几个重要犯人,其中有几个和去年梅殷叛乱时,大战之后侥幸逃过一劫的京营士卒有关系。

    仔细一审问,逐渐理出了脉络。

    有人组织!

    纪纲很快整理档案,上报朱棣,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朱棣看过之后,大手一挥。

    收网!

    一场铁血行动立即展开,当然,为了破除谣言,该有的活口还是要有的,当锦衣卫大势行动,把人犯带到应天府衙,由府尹向宝在公堂之上,再无数民众瞩目下审问后,真相大白。

    散布谣言的,是当初的溃兵。

    他们溃逃之后,有的没有远遁,因为本就是京营士卒,在应天城内有一些根基,是以隐藏身份蛰伏在城内。

    其中又有个中层将领,叫李凉,是郑永的麾下,而他还有个身份,是早些年梅殷读书的书童,算是梅殷的嫡系心腹。

    书童么,也读过一些书,有那么一点战略眼光。

    知道梅殷需要时间。

    于是计上心头,秘密联络了一些溃逃的士兵,根据李凉整合的信息,再结合叛乱之日的口号,让这些溃兵有意无意的对身边人说一些徐皇后和黄昏的事情。

    口口相传之后,这些事情就变了味。

    这也是李凉的目的。

    他算是读书人,有些聪慧,知道谣言的散步,不需要你多少什么,只要捕风捉影的说一点,其他人再传播开去时,就会添油加醋。

    何况他这件事并非胡说,当初梅殷叛乱之,动员士卒时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神棍黄昏,惑乱朝政妖惑后宫,以男色得宠于皇后,其人成婚,皇后宠溺之甚,无视纲常伦理,竟拿国库之银为其装潢新房,皇后失德,则天必降灾祸,然朱棣知之,竟乐意许之。

    这些话虽然当时只对京营士卒说过,但叛乱失败之后,溃逃的京营士卒四散,躲在应天城中,总有嘴不严的人对身边说起。

    这是事实,当时梅殷造反前动员,清君侧清的就是黄昏。

    于是这个谣言便有依据了。

    驸马梅殷就是因为这才造反清君侧的,他那样的大人物,在清君侧这样的大事上,怎么可能说谎,所以这肯定是真的,要不然驸马身居高位,凭什么好好的福不享去造反啊?

    要知道驸马可是太祖最青睐的晚辈。

    他可是朱家人。

    也正因为这个事,谣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短短时间内传遍应天。

    千万不要小看梅殷的影响力。

    李凉骨头很硬,他在府衙公堂之上,矢口否认,重刑之下依然不开口。

    但不是所有人的骨头都硬。

    他联络的那些溃兵之中,在纪纲的威逼利诱下,很快出卖了他。

    于是真相大白。

    得益于朱棣的一系列举措,围观民众一看,原来是这样啊,就说嘛,徐皇后素有女诸生的美溢,又编修了《女训》等书,怎么可能是沽名钓誉之辈。

    若真是如此,陛下也不会在发生这些事后继续重用黄昏,不见他连刺驾的罪名都免了,还重新当上了南镇抚司的千户。

    原来都是梅殷的阴谋。

第二百三十六章 杀人诛心

    真相大白之后,清算。

    这件事涉及到天家颜面,根本不需要朱棣指示,纪纲手中的绣春刀就大开杀戒,只要是和最初散布谣言相关的人,全部问斩。

    省略掉秋后问斩的流程,直接一步到位。

    这一杀,直接杀了数百人。

    溃逃后潜入应天城,被锦衣卫捉拿住的溃兵死了,收容那些溃兵的人,也死了,溃兵散布出谣言后,最初传播的那几十个人,也死了。

    手段之铁血,可止小儿夜啼。

    然而就算如此,朝野内外,就是那些建文旧臣,也没人敢站出来冒一句杂音,更没有人敢跑到乾清宫去劝说朱棣仁慈一点。

    甚至连一贯很“圣母”的黄昏,都选择了沉默。

    李凉还没死。

    上元节这天,锦衣卫全体出动,京营亦是全副武装全城巡防:因为今夜,大明天子永乐大帝朱棣,将带着徐皇后一起,游上元灯会与民同乐。

    这个旨意早就宣了下来,民间亦是无人不知,连朱棣的游行路线都已经公布。

    仿佛深怕刺客不知道怎么找朱棣刺杀一般。

    所以锦衣卫和京营很紧张。

    乾清宫。

    朱棣斜躺在塌上,有一页没一页的看着一些章折,脸色黑得能滴水。

    旁边站了郑和和王顺,两人皆佩剑,南镇抚司千户黄昏百无聊懒的站在一旁,看着窗外的麻雀在柳树上叽叽喳喳。

    已经有柳絮飞扬,微风拂来,飘飘洒洒,恍若飞雪连天。

    很美。

    春天了。

    片刻之后,纪纲押着个身穿囚衣有点斯文秀气的中年人走进来,行礼道:“陛下,李凉已经带到。”

    朱棣合上书,看了一眼黄昏。

    黄昏上前一步,“李凉,我只有一点疑问,你在城内散布谣言,是梅殷的吩咐吗?”

    如果是梅殷吩咐的,那也太可怕了。

    梅殷简直做到了算无遗策。

    因为这个谣言,出兵平叛的事情差不多拖了十天,等平叛兵马到了福建边境,只怕梅殷的小朝廷已经在正常运转了。

    李凉笑着,“不是。”

    黄昏有些讶然,“你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可你没想过吗,这只是个谣言,站不住根脚,迟早暴露你自己,一旦暴露,等待你的下场只有一个。”

    死。

    没有其他可能了。

    李凉看着榻上的朱棣,忽然爽朗大笑起来,“甲申年一月,荣国公梅殷,拥陛下于泉州府登基为帝,昭告天下讨伐逆贼朱棣,先帝旧臣云集响之。”

    顿了一下,“想必数日之后,消息就会传遍整个天下!”

    朱棣脸色越发难看。

    就手中一封章折丢到李凉脚下,“不用等几日了,今日朕已经收到了。”

    李凉拿起来一看,大笑不止。

    声震屋宇。

    章折是来自比邻福建的金华府。

    只有一件事:甲申年一月十一日,梅殷抵达福建泉州府,据谍子消息,梅殷将拥立朱允炆幼子朱文圭,登基为伪帝,年号拟定为顺天。

    梅殷动作很快,从他叛乱到抵达福建,竟然只用了半个多月。

    这几乎意味着小朝廷将要立起来了。

    朱棣冷冷的看着李凉,“建文有恩与你?”

    李凉收敛笑意,摇头。

    朱棣又问,“梅殷?”

    李凉沉默了一阵,道:“洪武十八年,大水,有少年逃荒至归德,乞食不成,行将毙命,被一同龄少年所救,归家,同吃住,遂作书童,日有稀粥而无粗茶,虽有粗衣而无暖塌,然秉烛读书,知圣贤理而日益富足。”

    看向朱棣,“我只是在做圣贤所言之正事耳,死固死耳,青气长存。”

    朱棣冷笑,“青气,也配?”

    归德,是梅殷的故乡,梅殷的叔父是汝南侯梅思祖,早些年颇有功劳,却因为胡惟庸案而被连坐,全家被杀。

    所以梅殷小时候的日子并不算好,恰如李凉言辞,有饭吃而无茶,有衣穿而无暖榻,仅仅是能活下来而已。

    李凉哈哈大笑,“你乃篡国而登大宝,我等复辟,正义使之。”

    黄昏在一旁叹了口气,“功过千秋,后人评断,当下局势,承继洪武余晖,改建文之弊,已是万民安康之始,永乐之初,更有盛世之趋,稍过数年,便是煌煌岁月,这不是圣贤的道理,但却是天下百姓希望的,这才是正义。”

    又叹了口气,“然而梅殷此去,伪政权一旦建立,又是兵锋,届时烽烟起处,李凉,你可敢去问那些因为平叛烽烟而导致家破人亡的黎民百姓,你可敢去问在平叛战乱中死去的那些士卒的父母妻女,什么是正义,什么青气乎?”

    李凉冷笑,“你一伶臣,也配问我?”

    没办法。

    李凉作为半个读书人,他终究受限于儒家思想,而不像黄昏这种有上帝视觉,知道朱棣才是大明未来,所以他始终不认可朱棣。

    朱棣缓缓从榻上起身,郑和和王顺立即跟在他身边,按剑而行。

    朱棣来到李凉身前,看了一眼黄昏,难看的脸色上挤出一抹赞赏的笑意,旋即看向力李凉,“黄昏说的没错,你所谓的青气、正义,仅仅是你狭隘内心的自以为是,你根本不知道大明百姓和万千士卒想要的正义是什么。朕暂时不杀你,朕会让你跟着黄昏去平叛,让你亲眼目睹士卒为了你那狗屁的正义而无意义的牺牲,让你亲眼目睹无数百姓因为你那狗屁的正义而家破人亡,那一日,你去给他们说你的正义罢,你去给他们说的你忠君罢。”

    挥手,“押下去。”

    李凉桀骜不驯,被押出乾清宫后犹在大骂朱棣,旋即传来纪纲绣春刀出鞘的声音、李凉的含糊不清的惨呼声,估摸着被绣春刀拍烂了嘴。

    既然陛下说了不杀,那就不杀。

    不过活罪难免。

    当然,李凉注定还是死,而且会死得很惨——不是广泛意义的惨,而是心境的惨,当他目睹了战乱引起的一幕幕惨剧之后,他的所有信仰都会崩塌。

    这比直接杀了他还残忍。

    朱棣这一手,无比冷漠——杀人,还要诛心。

    听到朱棣那一番话,黄昏一脸懵逼:“……”

    还是要让老子去平叛?

第二百三十七章 国公惹不起

    朱棣回到书桌后坐下,“今天宣你来,就是为了这事,朕还是打算让你去辅佐老三平叛,毕竟到时候藩王也会去,朕怕老三压不住他们。”

    黄昏一脸黑线,“微臣就能压住了?”

    搞笑。

    藩王啊,那可是藩王啊,朱高燧都压不住,我黄昏一个渣渣南镇抚司千户——就算你朱棣临时抱佛脚给我加官进爵,没有丘福、朱能那个地位,能压的住藩王?

    想都别想。

    朱棣也是一脸不解,“你不想去?”

    这可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棣当然知道黄昏也不压不住,但他想重用黄昏,就得给这货添加足够的资历,这一次虽然也要削藩,但平叛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是到手的功劳,黄昏竟然不想去。

    作为钢铁直男,朱棣实在想不明白。

    黄昏拨浪鼓一样摇头,“不去不去,微臣宁愿跟着郑大监一起去下西洋,也不愿意去平叛,自己人打自己人,实在看不下去。况且经历了这场谣言,陛下这时候让微臣去福建平叛,很有点贬谪的意思,若是微臣在福建那个出点什么差池,这可间接佐证了那个谣言啊,还请陛下三思。”

    这是这片神州数千年来的尿性,大一统之后还好,若是没有大一统,各种小国、势力之间的战争,打得不亦乐乎。

    这也是一种竞争。

    也正因如此,这片神州的文明才会不断进化。

    朱棣想了想,觉得黄昏说的有道理,改口道:“那让徐辉祖替你去辅佐老三。”

    黄昏立即附和:“陛下英明。”

    朱棣没好气的道:“你就是怕死。”

    黄昏毫不客气的怼回去,“坐拥偌大家业,又有娇妻新婚,微臣怕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微臣还没及冠,还有大好年华没有享受呐。”

    朱棣:“滚滚滚!”

    黄昏得嘞一声,眼咕噜一转,“既然来到了紫禁城,微臣去一趟坤宁宫,测量一下瓷管的路线和长度,方便微臣制作那件光明神器。”

    朱棣唔了一声,“乾清宫这边不量?”

    黄昏笑道:“一起一起。”

    朱棣颔首,“你自个儿量罢,朕还有事。”

    黄昏自己行动。

    朱棣坐在御书房里,着狗儿去宣了一些人,很快,在京畿享福的靖难武将,或者是在外领兵,但春节期间回到应天,还没来得及离开应天去任地的靖难武将们被紧急宣召到乾清宫。

    朱能、丘福等一堆公侯外,朱棣的三个儿子也来到乾清宫,五军都督府的大佬,兵部的大佬,以及姚广孝、徐辉祖等人,都被宣了来。

    乾清宫一时间很是热闹。

    大家熙熙攘攘,几乎都是争着去平叛,最终朱能杀出重围,率领诸藩王的兵力去平叛,又在朱棣的示意下,大家又说三皇子朱高燧素有才华,应为平叛主帅……

    反正都是走过场。

    平叛人选安排得基本差不多了,朱棣还有事,抓住机会适时说了句,说:“今日接到一封来自山东的章折,盛庸请辞了。”

    朱能、丘福等人大喜,说此人虽降,但素有异心,陛下无须对其仁慈。

    朱棣颔首,说朕会着人去查。

    朱能又说,“山东千户王进,忠于陛下,可担此任。”

    朱棣颔首,“善。”

    众多靖难功臣大感意外,朱棣终于开始杀降臣武将了,这意味着平安这些人,都会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哪知朱棣忽然又宣了个旨意。

    众人都愣在那里。

    朱棣让徐辉祖担任平叛军中的指挥同知,权力只在朱能和朱高燧之下,俨然是要重用徐辉祖的意思——但徐辉祖和盛庸的身份差不多。

    且都让在座的诸位吃了不少苦头,杀徐辉祖的呼声也是很高。

    若非徐皇后,徐辉祖早就死了。

    先前众人就在奇怪,今日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会把徐辉祖宣到乾清宫来,感情朱棣在这里设了个套子等着大家。

    是以朱棣宣了徐辉祖的任命后,除了三位皇子和姚广孝,其他人都面面相觑,欲言又止,想说不敢说,但又心有不甘。

    确实,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首先,徐辉祖身后有个徐皇后,在这一点上,就注定了徐辉祖和盛庸、平安两人不一样,只要徐皇后一天活着,徐辉祖就不会死。

    其次,徐妙锦嫁给了黄昏,黄昏又是宠臣,徐辉祖是黄昏的大舅子,这不啻于又多了一层保命符,不见此刻黄昏就在乾清宫里,拿着个墨斗忙来忙去,就像在他自家院子里一样,要知道这里是乾清宫,是陛下办公睡觉的地方。

    显然是又要用什么东西来邀宠帝心了。

    这货……

    真他妈十足的伶臣一枚。

    再者,朱棣在刚才已经说了盛庸请辞,又同意了朱能让王进去查盛庸,这是先打的预防针,告诉诸位,我先处理了盛庸,这是一个退步,你们若是抓着徐辉祖不放,就是不给我朱棣面子。

    谁敢不给陛下面子?

    所以这事……还真没法反对了。

    都是聪明人,既定的事实,那就顺势而为了,盛庸、平安等人一死,梅殷反叛,建文朝的武将儒将还在永乐朝留任的已经不多。

    一个徐辉祖不足为惧。

    再者,另外一个降臣李景隆,地位很高,然而今天并没有出现,说明他被排除在陛下的核心圈子之外,有失宠的迹象,更不用担心了。

    朱能和丘福很快抹下面子,笑着恭喜徐辉祖,徐辉祖一一回礼。

    他压力也很大。

    这一次平叛,他不能出一丝纰漏,否则这群靖难功臣就会让他步盛庸的覆辙——徐辉祖不怕死,但他不敢死。

    他若死了,就靠弟弟徐膺绪那个尚宝司卿,撑不起徐家。

    人还没退。

    黄昏就满头大汗的从外面跑进来,手中拿着墨斗和一张刚画出来的设计草图,累成狗的他一时间忘了行礼,说:“陛下,乾清宫这边已经量好并出图了,我现在去坤宁宫那边?”

    朱棣心情本就不爽,闻言没好气的挥手,“去便去,废话恁多!”

    本来一句“大胆,竟在殿前失仪”的话已经在朱能和丘福的咽喉上了,听见朱棣这一句话,两人苦笑着对视一眼。

    硬生生吞了回去。

    黄昏如今已经如此得帝宠,两人贵为国公,感觉也惹不起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