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四十三章 疯狂作死

    什么状况?

    什么状况?

    乌尔莎竟然主动的诱惑自己了?

    黄昏有点懵。

    是娑秋娜的意思,还是我黄某人太有男人魅力,又或者是孤男寡女**下的本能驱使……可乌尔莎呢喃的那句“咖色可丽”,黄昏虽然不懂,但能感受到那句话里淡淡而复杂的情绪。

    有悲哀。

    有希望。

    有释怀。

    也有愧疚。

    更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真挚。

    黄昏大脑一片混乱。

    他在想,是就这么顺水推舟,还是推开乌尔莎义正言辞的说咱俩还没感情基础——嗯,我是喜欢你的,不过这个喜欢还不是爱情。

    你喜不喜欢我,我就不知道了。

    黄昏枕在头下的手几次想伸出来,又停下,如果此刻抱住乌尔莎,会不会有点过分,如果不抱把她推开的话,会不会伤她的自尊?

    黄昏第一次发现,原来艳福难消。

    怎么办?

    然而下一刻,黄昏已经不用想了,或者说,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手不由自主的伸了出来,搂住了乌尔莎的头。

    因为……乌尔莎钻入了他的被窝。

    光溜溜的钻了进来。

    黄昏甚至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脱的衣服。

    于是黄昏沉沦了,他再也无法思索任何问题。

    他想去寻找那世外桃源。

    然而……

    他一败涂地。

    乌尔莎不是女子妖姬中最美的,也不是身材最好的,媚术也不是最好的,但她有引以为傲的资本。

    黄昏沉沦其中。

    到得最后,又有意外之幸福,乌尔莎竟有着传说中的层峦叠嶂的美好,世间再糜烂的字眼,都无法完全形容。

    他明白了一件事,难怪说娑秋娜说乌尔莎等人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妖精。

    确实是。

    这天生的天资加上后天的媚术,是个男人都无法从她的床上下来。

    小雨一夜。

    屋外淅淅沥沥,屋内啪啪啪啪又淅淅沥沥。

    美景奈何天。

    ……

    ……

    清晨,黄昏慵懒的睁开眼,发现身畔已经无人。

    起身穿衣。

    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乌尔莎笑眯眯的端着热水进来,看待黄昏的眼神依然如昔,仿佛昨夜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黄昏愣了下,有些不适应,“昨夜……”

    想起乌尔莎听不懂。

    咳嗽一声,用手势比划,说你还记不记得昨夜的事情?

    乌尔莎一脸惘然。

    黄昏心里一咯噔,难道是做梦?

    洗了脸,趁乌尔莎出门去倒水的时候,黄昏掀开被子,暗想着应该有痕迹留下——确实有几根卷曲毛发,但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乌尔莎的。

    棉被也是干的。

    昨夜应该是湿了,但被体温烤一夜,也该干了。

    当然,也无桃红。

    愁。

    该不会真是一场春梦吧。

    黄昏惆怅的出门,找到娑秋娜,让她派个人去把徐辉祖、黄观、高贤宁和曾庆隆请到黎府来,然后两人坐在房间里等待。

    乌尔莎在一旁发呆。

    娑秋娜也没发现异常,却听到黄昏淡然的道:“娑秋娜,我想了下,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你们西域的文化,知己知彼嘛,你们那边一些常用语是怎么说的?”

    娑秋娜随口说了几句。

    黄昏唔了声,忽然贼笑着道:“我喜欢你怎么说?”

    娑秋娜妩媚的白了他一眼,以为黄昏要撩她,还是说了,“咖色可丽。”

    黄昏心里一跳。

    面上不着痕迹,对着娑秋娜道:“咖色可丽。”

    娑秋娜没好气,不想理他。

    黄昏淡定自若的端起茶喝了一口,悄然乜了一眼乌尔莎,发现乌尔莎眼神有些慌乱,又有些羞臊,更有些紧张。

    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乌尔莎到底在想什么呢……可惜语言不通,愁啊。

    等黄观、徐辉祖、高贤宁、曾庆隆到后,黄昏把昨夜黎利夜访的事情说了一遍,道:“消息估摸着走漏了,昨晚来盯梢的人有三人,乌尔莎她们只处理了两个,还有一个提前跑了,我估摸着咱们接下来去清化,会出岔子。”

    徐辉祖挑眉,“胡汉苍还敢明目长胆的杀我们不成?”

    黄昏摇头,“不会明目张胆,但如果我们死在叛乱中,胡汉苍父子最多就是告罪大明,然后赔点钱了事,在他俩看来,篡国的事情就无人知晓了。”

    徐辉祖颔首,“有这种可能。”

    黄昏却摇头,“实际上他们在掩耳盗铃,如果我猜测的没错,陈天平和陈朝遗臣裴伯,此际应该已经抵达顺天了。”

    徐辉祖四人都不可思议,曾庆隆问道:“难道陈天平真的还活着?又真的是你在派人保护他从安南途径澜沧王国逃去大明的?”

    黄昏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四人却以为是真的,对黄昏越发钦佩,觉得这小子哪像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这完全就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卧龙啊。

    笑罢,黄昏道:“此次出使,因为黎利的出现,我们先前的计划和策略都要修改,陛下的手诏还是要宣,同时,陛下还应该有另外一封关于胡汉苍父子篡国的国书!”

    徐辉祖三人大惊失色,因为有曾庆隆在,不敢把话说明了,哪知黄昏却无所顾忌,“你们是觉得我疯了,竟然敢假传圣旨?”

    胡观沉稳的道:“确实有点疯狂。”

    黄昏摇头,“一点也不,我们出使之时,陛下并不知道陈天平和裴伯会到大明,也不知道安南是被篡国了,所以陛下的手诏只是针对安南攻打占城一事,那么我们只办了此事,等回到应天,岂非又得派使团来解决陈天平的事情?”

    继续道:“如此,我们还不如一并办了,至于到时候假传圣旨的罪责,我一肩担之!”

    四人陷入沉默。

    许久,胡观才道:“我是你叔父。”

    言下之意,这些责任当叔父的怎么能让侄儿一个人去扛,他会共同承担朱棣的雷霆之怒。

    徐辉祖哈哈一笑,“三妹没看错人,我也不能让三妹小瞧了。”

    高贤宁微微一笑,“我连陛下都骂过,还不敢假传圣旨?”

    曾庆隆心里叹了口气,他只负责护卫,不负责传旨事宜,道:“卑职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没听见,卑职只知道,安南百姓迫切的期盼大明君王为陈朝王氏主持公道。”

    徐辉祖等人暗暗颔首。

    曾庆隆有这一句话就够了,从侧面印证假传圣旨的必要性,如此一来,朱棣在处理他们几个使臣时,也会酌情从轻处罚。

    黄昏挥袖,“就此决定罢,此次出使只解决这两件事,至于火器那件事,我另有计划了,打算从黎利下手,让他来办这事。”

    又道:“时间不等人,就算道路没修好,条件再艰苦,也得明日启程,不能让胡汉苍父子有太多的准备时间,否则我们真可能到不了清化,今天就请叔父和高先生两位忙碌一下,去找工部的人,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那封国书弄出来!”

    无人异议。

    各自去准备,黄昏在曾庆隆离开时,拍了拍他肩头。

    曾庆隆一脸绝然。

    笑道:“我京营男儿从无畏死之辈,我曾庆隆但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诸位使臣直面敌人的刀锋!”

    ————

    跟订越来越少,有点备受打击。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步步为谋

    想要伪造一份国书,很难。

    好在黄观作为建文朝的重臣,知道国书如何写,何况国书不是手诏,不用仿朱棣的逼急,但是材料方面,确实有点麻烦。

    至于玺印,这个不难,工部的能工巧匠随便找个萝卜就能雕刻出来。

    玺印的内容黄观也知道。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找到国书需要的材料。

    这可不能是普通的宣纸。

    是黄绸卷轴。

    是以问题最终还是落在了黄昏肩头,黄昏也没有办法,只好去找黎利,如此这般一说,黎利立即明白了其中的要害关系,当即拍胸脯保证。

    果不其然,傍晚时分,黎利就送来了国书需要的材料,在黄观的亲自监督下,在工部几位人才的共同努力,一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国书被伪造了出来。

    几人围着这封国书,面色凝重。

    这可是国书。

    搞不好,在站的乃至于出使安南的人,都得掉脑袋,没准还要连坐家人,也正因为如此,众人对提出伪造国书的黄昏,其钦佩之情无以言表。

    坐拥偌大家业,又已是天子宠臣,竟然如此冒险。

    其江山社稷之心,昭昭可鉴。

    徐辉祖嘴唇发干,问黄昏,“想好了,确定要用它?”

    现在只是伪造出来,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要知道这封国书一旦递到胡汉苍手上,最坏的结局,就是徐家除了徐皇后,其他所有人彻底从大明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黄昏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因为这封国书的事情,完全不在历史轨迹上了,但他又必须要这么做,以便让大明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讨伐安南。

    深呼吸一口气,说了句莫名其的话,“锦姐姐不会怪我的!”

    她会支持我。

    黄观和高贤宁两人,皆是一脸黯然。

    这封国书递出去,谁也不知道前路究竟如何,要知道这可是比假传圣旨还严重,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大事。

    黄昏将国书交给徐辉祖,“晾一夜。”

    又道:“最迟,明天中午出发,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能再等了,也不敢给胡汉苍更多的时间,谨防他真的一不做二不休,下起了黑手。”

    没有胡汉苍父子不敢做的事情。

    ……

    ……

    这一夜,使团众人,工部几位加上徐辉祖等人,没有一个人睡得着。

    工部那几个匠人,也深知他们做了什么事。

    就算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扛,但他们犯从罪,如果陛下追责,就算不祸及家人,他们自身还是难逃一死。

    傍晚时分,黄昏带着许吟和于彦良去拜访黎利,明日去清化颇为凶险,得想办法让黎利帮忙弄到先进火器的工艺制作,忽悠她就是。

    两人主宾坐下。

    黄昏说了使团明日出发,黎利扼腕叹息,说贵使决意实在太匆忙,若是下午提及,也能准备一场欢送宴,现在怕是来不及了。

    黄昏笑着寒暄,说已经多有叨扰,不敢有累。

    很快牵出主题。

    道:“之前和你聊天,知悉你有心要和咱们那位大明奇才在生意上合作,将沐浴露等产品引入安南,此举甚好,当时你提及沐浴露等产品价格昂贵,其实还有折衷之法。”

    黎利大喜,“还请指点。”

    黄昏笑道:“那位奇才不知道从什么途径,知悉贵国的火器工艺,在宋元的基础上大有改进,性能优越,几可媲美我大明火器,是以这一次出使,他刻意请求陛下,让他的工匠随着使团来贵国,就是为了得到贵国的这门火器工艺,以和大明工艺交相辉映,从而看看能否有继续更上层楼的可能,如果你能帮他做到此事,不仅能达成合作,也能就此事让他给你最便宜的出货价格,且你也将简在帝心,今后我大明天子在安南的诸多事宜,必定会重用你,你大概还不知道,这位奇才极其受我国陛下青睐,只要他愿意给你美言几句,你将来便可代表安南和的大明经营生意。”

    人不仅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职业的局限性。

    黎利现在只是个生意人。

    他还看不出火器的改进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闻言颇为意动,“倒是可以,以我家族的力量,要找到火器的制作工艺并不难,但贵使说的真有可能?”

    黄昏哈哈一笑,“我去找那位奇才,出货价能给你九折,若是你办成此事,出货价能降到八折,这就不提今后安南和的大明互市,陛下给你的各种政策优惠了。”

    按照黄昏的计划,安南变交趾布政司后,互市方面肯定要给极大优惠的,如此才能让安南百姓渐渐消弭对大明是“侵略者”的看法。

    又加了一剂强心针,“如果大明不能帮陈朝主张公道,那么安南就被彻底成为胡汉苍父子的禁脔,届时大明对安南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而因为昨夜之事,胡汉苍父子肯定会事后清算你的家族,所以你现在帮大明,也是帮你家族,如果大明帮助安南还权于陈朝,等陈天平回国登上王位,你家族就是安南的功臣,其中利害关系,你应该知晓。”

    黎利心中一凛,确实是这么回事。

    况且人黄昏说得很清楚,你安南的火器工艺几可比美大明,说明还是不如大明的,那位奇才很可能只是参考借鉴而已。

    但还有点担忧,“可饶是如此,从大明到难安,这运费成本也将极其高贵,如此我们家族就算在安南售卖,也无法面对普通百姓,且如何应付接下来胡汉苍父子的报复?”

    黄昏摇头,“降低运费成本,可以走海路,至于胡汉苍父子的反击,这就不用担心了,只要我们使团安全抵达清化,他们就会自顾不暇。”

    黎利心中一亮,走海路的话可以大力降低成本,至于黄昏说胡汉苍父子自顾不暇,如果陈天平没死,确实会如此,于是点头,“行,那我这几日便差人去办,等使臣回国路过蓝山乡时,我双手奉上。”

    黄昏笑道:“不用这么麻烦,我会将那位奇才的工匠留在贵府,他们会和你一起去参观你们安南的火器工艺,当然,也请你早日准备好,和我们一起回国,到了大明京畿,我为你引荐那位大明奇才,竭尽全力促进你们的合作。”

    这是双赢,黄昏喜闻乐见。

    黎利大喜,长身而起,“如此,先谢过贵使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安南叛兵!

    黎利急不可待,他匆匆告罪,请黄昏自便,他自己则去见他父亲,要把这些事原本相告,临走之前坦言,他父亲九成几率会赞成。

    从黎利房间出来,黄昏对许吟和于彦良道:“你俩还是老规矩,一个保护我叔父,一个保护高先生,寸步不离。”

    许吟和于彦良去了。

    三司会审后,于彦良和赛哈智一样被关在刑部天牢,出使之前,赛哈智被放出来了,当然,被罚得痛,于彦良倒还好,又回到了.asxs.。

    南镇抚司小旗。

    黄昏去找到娑秋娜,此女子正和乌尔莎等人在叽哩哇啦的说着笑,倒很是平易近人,没有一点主人的架子。

    黄昏到后,娑秋娜问道:“有事?”

    黄昏落座之后颔首,“明天不论天气如何,使团都要出发,所以前行会有些艰苦,你可以选择留在黎府,也可以选择和我们一起继续去清化。”

    娑秋娜思索了一阵,“去清化吧,风景再美,看久了也腻。”

    黄昏压低声音,“那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进入清化城前,大概会遭遇叛兵,你得让乌尔莎她们提前做好准备。”

    娑秋娜愣了下,“叛兵?”

    黄昏没给她解释,“你自己看着办,如果我们输了,你大概率不会死,但会被胡汉苍父子关在深宫里,一辈子也被想见天日了。”

    这样的女人,谁也不会杀她。

    起身,不容置疑的道:“你怕死,我也怕死,大家都怕死,所以有些丑话说在前头,到时候一旦乱了,乌尔莎她们几个人,你至少得让四个来保护我。”

    我更怕死好么。

    家里还有娇妻在等我嘞,三妻四妾的美好生活还没享受到。

    看着黄昏,娑秋娜若有所思,许久,才对乌尔莎颔首,叽哩哇啦的说:“你还是负责贴身保护她,去清化途中如果真有安南叛兵,你们看情况做决定,不要固执的只保护我。”

    落入胡汉苍父子手中并不可怕。

    只要黄昏活着。

    他和朱棣应该会将自己救出来。

    黄昏回到房间,想了想不稳妥,又去找到曾庆隆,让他匀了把长剑和匕首出来:小心驶得万年船,关键时刻没准就救命了。

    等他从曾庆隆处归来,乌尔莎已经在等他洗漱。

    黄昏心里很荡漾啊。

    但看乌尔莎面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又不敢主动下手,只得沉闷的洗脸刷牙然后上床,乌尔莎依然打地铺。

    辗转难眠沉沉入睡。

    半夜又被惊醒。

    倒不是黎利来了,是乌尔莎钻入了被窝,黄昏笃定这一次绝对不是做梦,乌尔莎沉默着和黄昏纠缠在一起,黄昏也不说话。

    彼此无言。

    只有动作,分外美好。

    黄昏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得好看,在床帏间并不见得就是人间最美,但像乌尔莎这样长得好看,又有媚术的,那就是人间最美了。

    他有些沉沦,觉得这辈子大概都离不开这个女人了——简直要磨死人。

    黄昏也懂了曹丞相。

    入睡之时,乌尔莎用蹩脚的汉语轻声说了两个字:“秘密。”

    应该是今天她找娑秋娜刻意学的。

    黄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意思,为什么是秘密?

    旋即心中一跳。

    他隐然猜到了,乌尔莎大概、或许、可能是喜欢自己的,所以她心甘情愿的和自己滚床单,但是她有惧怕因为发生了这些事,娑秋娜让她做一些危害自己的事情。

    毕竟乌尔莎始终是娑秋娜的人。

    不由得暗暗哂笑。

    如此推测,娑秋娜的野心不小呐,倒叫她失望了,想靠一些妖姬来掌控大明的朝臣,别说三杨之流,就是闷骚的黄大官人,也不会让你得逞。

    美人和江山?

    当然是江山。

    因为我已经有美人徐妙锦,又有绯春,还有乌尔莎,未来说不准还有徐家四妹和小宝庆,再大胆一点,加个唐赛儿。

    一夜旖旎。

    天亮,黄昏起床时乌尔莎已经不再床畔,依然准备了热水给他洗漱,黄昏出房门一看,大喜:得道者天助。

    雨停了。

    于是使团将工部的人留下,开拨直奔清化,道路依然损毁,不过徐辉祖等人在安南接应臣子的帮助下,还是找了条烂路,缓慢前行。

    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如临大敌。

    乌尔莎等人亦是换上了劲装,腰间隐约可见寒光,拱卫着黄昏和娑秋娜,英姿飒爽里无比的赏心悦目,让黄昏不由自主的想起昨夜的春光。

    这样的女子真好。

    进可沙场驰骋护男人,退可床帏提臀磨豆浆。

    关键长得美身材好,又开放大胆,还有风月女子都不一定能掌控的媚术。

    而且有感情。

    距离清化还有十里左右,在一片两畔皆小山当中是平原的地方,徐辉祖勒马而立,看着远处,蹙眉,将曾庆隆喊到身边,“前面不对劲。”

    曾庆隆打量了地势,“确实不对劲,竟然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且此地又适合埋伏,该不会是胡汉苍父子选择在此处动手罢。”

    徐辉祖颔首,**不离十。

    曾庆隆笑道:“怎么办?按照计划,干他娘的?!”

    徐辉祖哈哈大笑,“当然。”

    大明男儿,岂会畏惧你区区安南。

    又对曾庆隆道:“这个时候了,不用在意面子功夫,我们也没必要傻乎乎的跑进去让别人攒射,毕竟兵力劣势,你觉得以为何?”

    曾庆隆只是京营一个指挥,在他面前是徐辉祖是他只能仰望的大山,闻言道:“但请吩咐。”

    徐辉祖沉吟着,“既然胡汉苍父子不能管住疆域,让安南出了叛兵,那么我大明使团路过了,顺手帮他打击一下叛兵,他父子应该要对大明感恩戴德的罢。”

    徐辉祖大手一挥,“使团所有人原地不动,京营儿郎跟我走,我们绕过左面的小山,杀他个对穿,让安南的‘叛兵’知晓我大明雄师之威。”

    这话落在其他人耳里,都觉得不可思议,我的徐使臣嘞,你只有两百人!

    两百人想杀敌人一个对穿?

    想多了罢!

    但曾庆隆和徐辉祖都不这么认为,胡汉苍绝对不会用重兵来埋伏使团,应该在一千人左右,而这一千人还分左右埋伏,也就是说小山后面只有五百。

    两百骑军,冲撞五百的伏兵阵容,还不能对穿,那大明的骑军可以回去种田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膨胀的安南之王

    战事一触即发。

    徐辉祖和曾庆隆两人身先士卒,两骑当先,率领着两百怀着必死之志的儿郎,直接往左面小山的后背山脚下冲去。

    马蹄急奔。

    泥水飞溅。

    受限于雨后天气,战马的机动能力大幅度降低,是以冲锋只有一两次,接下来大概就是缠战。

    喊杀之声震天。

    安南那位迎接使团的臣子看着这一幕瞠目结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急忙问身畔的黄观和高贤宁,黄观笑眯眯的说,“没事,大概是有山贼叛兵罢,你们国王解决不了的事,我大明来解决!”

    很硬!

    那位迎接使臣的安南官吏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毕竟出现叛兵或者山贼来伏击使团,传到周边邦国,安南的脸皮算是彻底被扒下来了,关键还是靠大明使团的护卫兵马,区区两百人就解决了话,那更丢脸。

    战事炽烈。

    徐辉祖和曾庆隆麾下虽只两百人,但人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爆发出来的战力恐怖无比,哪怕是断手断脚,依然挥舞战刀不停厮杀。

    不断气,不停刀。

    片刻之间,血流成河。

    右边小山里的安南兵马见状不妙,将领思忖了一阵,觉得还是应该先解决徐辉祖这只骑军,杀了这些护卫,就使团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分分钟被追杀两刀砍了。

    于是从山后出来,直奔战场。

    目睹这一幕的黄观和高贤宁两人见状,暗暗担忧,对方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随着时间推移,也不知徐辉祖和曾庆隆能坚持多久。

    ……

    ……

    清化王宫之中,胡汉苍和胡一元两父子坐在书房里,气定神闲。

    不出意外,大明使团今天就会被一股反对胡氏政权,由占城细作暗中支援的叛兵给误杀了,接下来就是派兵围剿“叛兵”,然后修一封国书,把“叛兵”的头颅送几百颗到大明去。

    大明的永乐皇帝刚打了两场仗,应该不会再起兵锋,况且几百个头颅,也算是给了他交代,他应该会顺台阶将此事大事化小。

    如此,大明将无人知晓自己父子二人篡国的事实,之前的那个使臣杨渤,拿了那许多的钱,更不会主动去找死。

    今日这事虽然丢脸,但也比丢了江山好。

    怪就怪那个黎利。

    你崇拜大明,也便罢了,为何要深夜去见大明的使臣,这不明摆着有鬼么,尽管胡汉苍父子并不知道黎利是否说了篡国的事情。

    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三十五六岁的胡汉苍穿着黄袍,对他那位已经六十八高寿,也穿着黄袍的父亲道:“咱们并不知道黎利说了什么,这样急于下手,会不会有些不妥。”

    他想求一个心安。

    胡一元摸着胡须,清瘦脸上的眸子里尽是狠厉,“此事不敢大意,毕竟陈天平如今不知在何处,若是被大明君王知晓你登基的真相,又被他找到陈天平,咱们就护很被动,搞不好还得把陈天平迎回来登基,咱们父子能有活路?我倒是将死之人,可你还年轻。”

    胡汉苍不说话了。

    许久,才埋怨道:“都是一群废物,那么多人追杀,竟然让陈天平凭空无故的消失了,澜沧王国那边没道理会藏陈天平才对。”

    忽然心里一惊,“会不会朱棣派人来接应的陈天平?”

    胡一元摇头,“不会,朱棣若是知道了这些事,根本不需要接应陈天平,他只需要一封旨意过来,我们这些藩属国就只能照办。”

    不办?

    真当大明雄师是摆设,你这些藩属国的国王都需要大明册封才能名正言顺!

    不过话说回来,胡一元现在并不畏惧大明,毕竟自己掌控的兵马屡次出征占城,战无不胜,这战斗力绝对不比大明雄师弱。

    他有点膨胀了。

    当然,胡一元膨胀的不止这一点,他想的更远。

    一旦度过眼前难关,安南下一次征讨占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之灭国,然后安南和占城成为一国之境,如此狭长的地势,好生策谋,未尝没有机会侵吞吴哥的可能,如此再继续下去,吞大城,最后是澜沧王国、可敦、勃固……

    如此一来,安南便将统一整个中南半岛,到时候哪还需要仰大明鼻息,完全可以和大明分庭抗礼,成为又一个帝国王朝。

    当然,这个愿望是美好的。

    机会是几乎没有的。

    中南半岛多山脉和河流,军队远征和后续管理都极其困难,历史上中南半岛就没统一过几次,胡一元这种想法,不啻于天人做梦。

    这和他年纪有关。

    六十八岁的人了,总是对身后事想得要美好一些,想给子孙一个崭新未来,又或者是为了圆自己成年做过的梦。

    但胡汉苍可没他父亲那般的异想天开。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

    守住王位。

    他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杀了有可能知晓父亲和自己篡国真相的使团,让大明重新派使团过来,然后沿途层层保护,让他们无从得知真相。

    陈天平么,已经人间消失那也没办法,只能看运气。

    如果计划成功最好,自此,胡家将是安南世代之王,如果计划失败……凭借安南的地势,安南的雄师有不少不可以和大明打一仗。

    不需要赢。

    只需要拖住大明的军队,让他们陷入泥潭,而还有瓦剌、鞑靼、兀良哈等隐患的大明,绝对不敢过多的兵力放在安南。

    最后很可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王权!

    所以胡汉苍觉得未来很美好。

    他现在很耐心的等着,等着人来告诉自己大明使团全军覆没于“叛兵”之手的“噩耗”,然后自己再派兵去剿杀一下“叛兵”。

    完美收局。

    想到这,轻声问父亲,“如果黎利真当了叛徒,待处理了此事,我们要如何收拾蓝山乡的黎氏一族,他们在清化省是数一数二的富贾,颇有影响力。”

    胡一元笑道:“不是正好?”

    有了黎族的钱财,可以充当军费,出征占城的事情又少了一项顾虑。

    兴许是上了年纪,胡一元准备去歇着。

    刚起身,就见一名护卫急匆匆跑进来,行礼之后说,大明使团手捧大明国书和大明天子的手诏,在皇宫外求见。

    胡一元和胡汉苍两父子瞬间懵逼。

第三百四十七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黄昏看着眼前很有越南风味的皇宫,周围是一群群的士卒,全部流露出不解的神色,旋即不解又被艳羡湮没,只剩下口水。

    忍不住笑了笑,不怪他们。

    黄昏甚至有点小虚荣。

    安南的这群士卒从没见过只有两个男人,其余全部是女人的使团。

    也从没见过这么奇怪也这么美的女子。

    十二个女子,虽然穿着大明通俗的襦裙,但举手投足间皆是妖媚风情,一看都是些吃人的妖精,其中有几个长发天然起卷略带金色的女子,让安南士卒大开眼界。

    又比如领头的那个女子,身材高大,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丝瑕疵,美得比画中仙女还要好看,再比如跟在她后面的那个女子,美则美矣,最吸引目光的还是她在十二个女子最为出众的翘臀,简直就是神器,从某方面来说,不比那位最美的女子差。

    其实终究还是亚洲人,差别并不大。

    只不过一些小细节的不一样,比如眼眶大多要深一些,眸子更明亮,眼线和眉毛粗黑一些,颧骨更突出一点,鼻梁更高挺,这些差异让娑秋娜和乌尔莎等人的异域风情,格外令人动心,。

    黄昏心有惴惴。

    他此刻站在了清化城的皇宫门口,不知道胡汉苍父子会如何应对。

    就怕这俩父子猪油蒙心,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身后的妖姬,除了娑秋娜,其余所有人都一触即发,连那位负责翻译的礼部官员,也按住了腰间附庸风雅的长剑。

    局势稍微不对,就要拱卫着两人杀出人群,然后在异国他乡逃亡。

    这事乌尔莎她们擅长。

    胡汉苍父子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们还在等着“叛兵”的消息,自己却从天而降出现在了他家皇宫门口,其实这事真不难猜到。

    暗渡成仓。

    在那处被大雨冲毁道路处,在当地官员的指引下,有另外一条很烂的道路通往清化城,并不适合车马,但徐辉祖还是带着曾庆隆和使团走那一条路。

    而黄昏则带着娑秋娜走原路——道路冲毁了,马车不能过,但小数量的人艰难步行而过,其后再继续步行到清化。

    黄昏眼尖,瞅到皇宫大门后悄悄的来了个内侍官。

    又看见那内侍官对守门的将军说了句什么,然后继续躲在皇宫大门后,显然胡汉苍父子还要搞鬼,于是不敢大意,对娑秋娜道:“恐怕要打架了。”

    果不其然。

    接到内侍官通知的将军带着麾下来到黄昏等人面前,叽哩哇啦大声道:“城外叛兵惑乱国度,竟着人假装成大明使团妄图骗开皇城,给我拿下!”

    礼部官员钟量脸色大变,对黄昏低声道:“他说我们是叛兵假扮的使团。”

    话音未落,士卒已经蜂拥而上。

    在那些士卒眼里,拿下这十二个女子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那两个男人,一看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更不放在心上。

    下一刻,血花漾起。

    仅仅是转瞬之间,乌尔莎等十一个女子像鲜花绽放盛开的花斑,以黄昏和娑秋娜为中心,向周围蹂身而去,手中匕首寒光炸裂。

    出手之狠,之准,之快,令人咋舌。

    安南的士卒还没反应过来,前面就倒了一大片。

    乌尔莎不敢大意,继续狂肆突进——不能让对方有弓箭攒射的机会,否则娑秋娜和黄昏两人就会凶多吉少。

    都是画中女仙子,却是夺命恶鬼。

    几个呼吸间,安南士卒死伤数十,阵型大乱。

    黄昏长剑出鞘,拉着娑秋娜,对身后的礼部官员钟量道:“跟着我,别走散了,要不然你见不到明日的太阳。”

    对乌尔莎喊道:“皇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且此刻逃是逃不掉的了,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见到胡汉苍父子,自己就有绝对的把握说服他们。

    乌尔莎听不懂。

    娑秋娜急忙叽哩哇啦喊了几句。

    乌尔莎和十一个女子,闻言之后立即回缩,拱卫中黄昏等三人,像一柄匕首,向着皇宫大门急插而去,身后的安南士卒急忙追杀。

    然而安南士卒的阵型已经乱了,且彼此都是近身厮杀,弓弩无用。

    可寻常士卒哪是乌尔莎她们的对手。

    眨眼之间,乌尔莎就拱卫着黄昏等人冲入皇宫大门,旋即匕首翻转,将那个传令的内侍官抹杀,然后借着皇宫内狭窄的地势,继续突进。

    黄昏松了口气。

    皇宫大门外开阔,只靠乌尔莎等人毕竟要吃亏,最终难逃一死,但进入皇宫之后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十一个高手,足以像匕首一样,突入大殿。

    这倒不是因为安南的士卒太弱。

    而是乌尔莎等人太强,都是百里挑一从小培训的死士,加上安南士卒轻敌,以为这些女子都是供床**的玩具,那曾想全是杀人刀。

    一路突进。

    眼看即将突入皇宫大殿,殿外的守兵要更精锐一些。

    只以长剑攒射守住殿门,等待后面的追兵。

    黄昏拉着娑秋娜,身后跟在脚步踉跄的钟量,不敢耽搁一丝一毫的时间,无惧箭雨,迎面而上,乌尔莎等人只能也迎着箭雨冲上去。

    很快,有家姬中箭倒地。

    倏然,一箭直奔黄昏面门而来,又有一箭射想娑秋娜的大腿。

    就拱卫在两人身畔不远的乌尔莎见状,犹豫了刹那。

    忽然笑了一下。

    她一个跃步过来,用手中的匕首格开射向娑秋娜的箭羽,但射向黄昏面门的箭,乌尔莎已经来不及挑飞,她只好伸出了手。

    黄昏其实真的是个弱鸡,他明明看见了那支箭,却躲不开。

    然后眼睁睁的看着那支箭射在乌尔莎手上。

    眸子一紧。

    看着周围不断被箭雨射中失去战斗力而跌倒在地的的妖姬,知道要突入大殿已经不可能了,睚眦目裂的大声怒吼,“胡汉苍,大明国书在此,你父子若真要执迷不悟,我大明使团要是死在你安南皇宫,届时天子震怒,雄师北来,安南必将沦为铁蹄之下的废墟!”

    钟量暗暗叹气。

    已经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无法让胡汉苍父子收手,大势已去,今日必死无疑。

    黄昏却没有放弃,最后吼道:“陈天平已在大明京畿!”

第三百四十八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大殿之中,胡汉苍父子对视一眼,在彼此眼中都看到了失望,做梦也没想到,陈天平竟然真的逃了出去,而且活着到了大明。

    那么……杀使团已经无足轻重了,只会引来朱棣的雷霆震怒。

    胡一元挥挥手,“吾儿别急,此事并非不可弥补,不过当下还是不宜再动手了,接见使团罢,我们还有大量的时间来筹划后面的布局。”

    于是箭雨停了。

    黄昏没有庆幸,他只是冷漠的看了一眼大殿内,隐约可见里面坐着的两个黄袍身影,强行将心中的杀意压下去,对娑秋娜道:“清点伤亡。”

    劫后余生的钟量抹去额头冷汗,无惧殿前的大量安南守卫,拿着陛下的手诏和国书,径直前行,进入大殿宣诏。

    殿内传来了胡汉苍父子的声音:“臣听旨。”

    安南之王。

    亦是大明之臣,以臣自称。

    娑秋娜仔细检查了回来,低声道:“还好,箭雨持续时间不长,大家或多或少都受了伤,不过都无大碍,休养些时日即可恢复如初。”

    黄昏颔首,看向站在一旁,满脸冷汗,正在拔出手掌心箭羽的乌尔莎,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胡汉苍父子死定了!

    他俩绝对不可能活着被押送回大明的京畿。

    我黄昏说的!

    感受到黄昏的目光,乌尔莎抬头看了一眼,没吱声,手上猛然发力,将切断了尾部的箭雨,从箭头位置处拔出,顿时闷哼一声,痛得浑身失去力气,跌坐在地。

    黄昏轻叹一声,“大家就地包扎伤势。”

    说完也走入大殿。

    娑秋娜没去,她站在那里,看了一眼其他女子,最后目光落在乌尔莎身上,挨着乌尔莎坐下,用只有她俩才能听见的声音轻声道:“他喜欢你吗?”

    为了黄昏徒手接箭,作为女人,娑秋娜哪能理解不出这里面的意味,先前乌尔莎那刹那的犹豫,娑秋娜就看在眼里。

    她帮娑秋娜挡箭,是用匕首。

    帮黄昏挡箭,却用的更为稳妥的手——谁轻谁重,在危机时刻的本能反应中,一目了然。

    乌尔莎喜大官人!

    乌尔莎低头不敢说话。

    娑秋娜又问道:“上床了吗。”

    她近些日子贴身保护黄昏,若是乌尔莎的心沉沦到黄昏身上,以西域女子敢爱敢恨的作风,乌尔莎肯定会很主动。

    只要乌尔莎主动,黄昏就算是铁石心肠,也得沦陷。

    所以……

    乌尔莎和黄昏之间很可能已经有了床笫之欢。

    乌尔莎嗫嚅了几句,最终默默摇头。

    没有。

    从被选择成为娑秋娜死士的那一天开始到如今,这是乌尔莎第一次骗娑秋娜。

    娑秋娜盯着乌尔莎看了许久。

    罢了,不管乌尔莎有没有和黄昏滚床单,结果都一样,反正像大官人这样的人,你绝对不要奢望靠一个女子把他掌控。

    实际上娑秋娜心知肚明,对于大明的上层建筑,希望用女人来控制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上层建筑的老爷们,没人会缺女人。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或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而保有的一丝幻想、

    人呐,有时候就是不想认命。

    娑秋娜心中隐然觉得有些难受,为乌尔莎不值……

    大殿之中,胡汉苍已经接过朱棣手诏,手诏的内容,其实就是历史上1403年的那封圣谕,只不过因为靖难余晖而被延后了一年,手诏内容比较书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朱棣说你们父子先把侵占的广西思明府禄州、西平州、永平寨之地赶紧给老子还回来,还有你们屡屡出兵侵占占城,古有明戒,为非作恶必受其祸,过去的事且不追究,但要再这么干,别怪老子不客气。

    胡汉苍接过手诏后,回到王位上坐下仔细看了一遍,确定无误,才用安南语道:“自今以往,谨当息兵安民,以仰副圣训。”

    这意思是说看在您的面子上,我收手不打占城了。

    黄昏听不懂,钟量于是给他翻译了一遍,黄昏看着大殿上坐着的胡汉苍父子两人,又看了看殿左右林立的卫士,示意钟量把国书拿出来。

    这个时候不能怂。

    钟量拿出国书——其实送递国书这些东西应该是有仪式的,只不过当下局势复杂,也就没在意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

    将国书献上,“今有我大明国书一封,请。”

    于是胡一元和胡汉苍两父子又请了国书,看到里面的内容,心里都在打鼓,内容也很简单,说陈天平和陈朝旧臣裴伯已经到了大明京畿,大明天子也已经知道你们父子篡国的真相,帮你们欺骗大明的使臣杨渤也将受到重罚,你父子俩是陪臣,却多次篡弑,夺了政权自我拥有,罪恶滔天,你这是在自取灭亡,你父子俩要是识趣,就赶紧把这事处理了,最好是把政权还给陈朝后人,要是不听,那就休要怪我大明刀锋无情。

    其实就是照抄永乐三年朱棣发到安南的诏书。

    只不过最后一句,是落地如惊雷的告诫之语: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很传统,也很中华。

    这封伪造的国书是黄观执笔,内容是黄昏拟定,然后黄观和高贤宁查漏补缺,至于最后一句,让那两位大才很是惊艳了好久。

    因为他俩没听过这一句。

    但又不得不否认,这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简单几个字,就将大明天朝上国的霸气睥露无遗,那种给你机会你不中用,然后老子说要打你就打你的霸气,跃然纸上。

    关键还展示了大明的气度。

    给你留了机会的,你自己不珍惜,就别怪我言之不预。

    端的是妙。

    别说,看到这句很好理解意思的话后,胡汉苍父子心里都是一个咯噔,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出现了大明君王那威武霸气的天子形象。

    虽然胡汉苍父子已经打定心思,不要怂就是干。

    但确实不敢明目长大的怼大明,看到这封国书更是做贼心虚,胡汉苍当即表示,说会修国书请罪于大明,关于如何处置后事,还请使臣给他时间,要和父亲、朝臣好好商议一番。

    黄昏心中松了口气。

    胡汉苍父子现在还不敢和大明撕破脸皮,那自己等人算是度过了这一次难关,面无表情强硬的道:“还请早日写下国书,我等好回禀我大明君王,须知大明雄师已陈兵关系边境,若是迟迟没有回信,只怕我大明君王不耐,一声令下,则贵国难逃山河涂炭的惨剧。”

    这是**裸的威胁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无所畏惧

    胡汉苍立即说这是应当的,寒暄了一阵,说城外有叛兵,不知贵使如何进入的王都,又说已经派兵去清剿。

    黄昏坦言,“为贵国着想,我不欲在路上耽搁大多时间,毕竟若是迟迟拿不到贵国回我国君王的国书,广西边境的雄师便要发难,所以先叛兵一步进入的王都。”

    确实如此。

    黄昏还没入城,就看见安南的兵马去伏击使团了。

    胡汉苍和胡一元对视一眼,心中着急,这个时候了,得赶紧把“叛兵”收回来,若是使团再出什么事,朱棣怕是真的要一怒发兵了。

    急忙打了个哈哈,把黄昏这一批人安排去国宾馆,又急忙着人去通知“叛兵”退兵,深恐去晚了大明使团全军覆灭。

    黄昏也很是配合。

    他确实着急。

    胡汉苍这边多耽误一点时间,大舅哥那边就多一份危险,要是大舅哥死在安南,等自己回到应天,没个半年别想爬到老婆的床上去了。

    没错,我就是个妻管严。

    ……

    ……

    胡汉苍派出了一位将军率领数百兵马,风驰电掣,来到清华城外那处左右都是小山包的“关隘处”,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得口瞪目呆。

    还在厮杀!

    护送大明使团的骑军,已经不足二十人,大明两位满身浴血的将军已经下马而战,战场也找不到一匹活着的战马。

    围攻这两位将军的安南士卒,不足两百人!

    到处都是尸首。

    有安南“叛兵”的尸首,也有大明士卒的尸首。

    这位名叫阮仁烈的安南将军是胡一元篡国的心腹大将,经历过不少厮杀,看见这一幕后,百思不得其解:两百人是如何坚持了这么久的。

    何况不仅仅是坚持。

    一千“叛兵”,实则上全是自己麾下的精锐,竟然死了七八百有余,而对方明明只有两百人,战损四比一,这怎么可能?

    大明雄师精锐恐怖如斯?

    从内心深处,阮仁烈对大明感到了深深的畏惧,这还只是两百骑军,如果是数万大军从广西杀过来,结局如何?

    阮仁烈打了个寒颤。

    其实阮仁烈只是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待他回去平息心绪,就能明白原因:护卫使团的两百,是京营中的精锐,又是骑军对步军,如果不是因为下雨,这个战损差距还能更大。

    在兵力没有达到绝对规模下,骑军对步军有着天然优势,两百骑军先冲散了五百伏兵,其后在马上倚高而击,优势明显,迎战后面五百援兵时,徐辉祖和曾庆隆也甩掉了身边的安南兵力,选择了冲撞对方援兵阵型。

    所以才能有如此战损比。

    如果真要正儿八经的打,一千步军虽然还是打不赢两百骑军,但战损比不会如此夸张,因为步军一旦散开,两百骑军造成的杀伤力就有限了。

    若是双方兵力增加十倍,以两千骑军冲撞一万步军,那结果就不好说。

    阮仁烈很快控制住局势。

    派了几百士卒去追击“叛兵”,只不过越追越远,要给大明一个交代,就战场上这些“叛兵”尸首的头颅就够了,没必要杀自己人嘛。

    徐辉祖和曾庆隆两人摇摇欲坠。

    好在高贤宁和黄观急忙上前,带着使团众人收拾残局。

    阮仁烈站在徐辉祖身畔,看着这位名声昭昭的大明儒将,敬畏有加,将胡汉苍的旨意说了一遍,说叛兵误击使团一事,我国必然严厉平叛,给大明一个交代,又说使团的黄使臣已经在国宾馆下榻,还请贵使臣前往。

    徐辉祖让高贤宁和黄观带着使团入城。

    他和曾庆隆一起,以及幸存的十余骑,在阮仁烈的帮助下,为战死的袍泽收尸:军人,总是互相尊重的。

    虽然大家立场不一样,但此刻无战事。

    阮仁烈对这些大明战死的英雄只有尊重,命令麾下帮助收拾战局,将尸首运至城外,看大明使团打算如何收拾,至于他内心的情绪,不足以言形。

    因是冬天,且都是战死的英雄,徐辉祖拒绝了阮仁烈的好意,让他通知胡汉苍父子,大明男儿虽远至安南,但绝不埋骨异国他乡。

    要将这些英雄带回大明故土。

    言下之意,这是你胡汉苍做的“好事”,不管你出多少钱用多少人,必须把这些牺牲的将士安全运抵到广西境内。

    胡汉苍很快回话,让阮仁烈照办。

    同时,将“叛兵”尸首的头颅割了五百颗,和这一百八十多骑大明士卒的棺材一起送往广西。

    因为接下来不可能有战事,曾庆隆主动请缨护送。

    徐辉祖担心胡汉苍父子出盘外招,于是留下许吟和于彦良,他三人入住清化国宾馆,负责保护妹夫的安全。

    当晚,胡汉苍宴请使团。

    胡一元没出席。

    因为出了先前的事,这一场宴请就有些刀光剑影,言辞上的交锋,都让黄观和高贤宁两人出马:比唇枪舌剑,大明的读书人没怕过人。

    其实黄昏也不怕。

    只不过他情绪有些波动,他怕忍不住做出出格的事情,是以宴席之中,他只是郁郁寡欢的喝闷酒,只是在宴席结束时,让胡汉苍早日回国书。

    随着手诏和国书送递到胡汉苍父子手中,安南这边的事情基本上定型,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变动,会按照历史轨迹来。

    黄昏现在只想早点回国。

    按照计划,使团原本是要等到胡汉苍的国书后再出发——因为先前的计划是要在安南国内寻找火器的制作工艺。

    现在因为有黎利的帮助,这个计划取消。

    所以使团改变计划,只在清化呆三天,至于胡汉苍的国书,他自己派使团送到大明京畿去,好在这几日无风无雨,胡汉苍父子也知道使团已经无足轻重,没再动手脚。

    于是三日后,使团返国。

    胡一元的御书房里,胡汉苍如坐针毡。

    “父亲,徐辉祖率领的使团已经离开王都,而陈天平和陈日昆的旧臣裴伯早就到了大明,您看朱棣这国书的意思,似乎是想让我们把安南还给陈天平,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胡一元抚摩着胡须,笑了笑,“朱棣说什么就是什么?”

    我父子又不是俎上鱼肉。

    胡汉苍愁苦道:“那如何是好?”

    胡一元淡定自若,“你还是太胆小了,你也不想想,就大明刚打了两场仗,元气还没恢复的情况下,朱棣哪来的胆气进犯我们安南?”

    大明没这个实力!

    胡一元哈哈一笑,“且我安南雄师百战百胜,会惧怕远道而来的大明兵马?在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无所畏惧,当下要做的事情,是要弄死陈天平,让陈氏血脉彻底断绝。”

第三百五十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胡汉苍汗毛竖了起来,“父亲,您是想和大明打一仗?”

    胡一元没甚好气的挥手,“你怎么就不开窍,你我父子如今掌控安南,因为陈天平的逃脱,这一切很可能是镜花水月,如果大明欺人太甚,我们难道能忍,忍了就能活……当年占城怎么欺负我们安南的,这几年不一样打得占城屎尿齐出,儿子,你要明白一个道理。”

    胡汉苍立即问道:“请父亲教诲。”

    胡一元看着爱子,心里有些愧疚,如果这一次输了,他也会英年早逝,可已经到了悬崖上,没了回头路,沉默了许久,才道:“为何我们对朱棣要自称臣?”

    我们是王!

    却要对朱棣称臣。

    胡汉苍不解,“这不都是这样吗,高丽、占城的王,在大明天子面前,都自称为臣啊。”

    胡一元摇头,又问胡汉苍,“为何早些年占城屡屡侵我安南,这些年却又被我们安南打得去找大明哭诉,像一条丧家犬?”

    胡汉苍道:“是因为父亲的英明神武运筹帷幄。”

    胡一元有些悲哀,这个儿子的眼光和格局终究还是不如自己,这是作为一个开国者的悲哀,自己开了大虞王朝,儿子却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何守住基业?

    叹道:“你只看到了表面。大明之所以是宗主国,之所以能万国来朝,是因为他有出兵征讨藩属国的实力,他有独天下而尊的雄师;安南和占城地位的调换,是为父这些年的经营,让我们两个国家的国力发生了倒换。所以儿子,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世间任何的道理,其实都用拳头来讲道理,当你的拳头比别人大比别人硬,那你就算放屁也是道理。正如当今大明天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敢不服?”

    胡汉苍懂了。

    旋即也和他父亲一样,有些悲哀,“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大明有着整个天下最好的地理位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安南这区区弹丸之地,如何能达到大明的辉煌。”

    胡一元沉默了一阵,“所以,这需要我们父子的经营,以及你的子孙的经营,这不是一代两代的事情,我们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加上一点运气,未尝不能让安南成为下一个大明。”

    胡汉苍苦笑,“父亲,我们打占城是很容易,因为占城和我们安南差不多的局势,但旁边的澜沧、大城王国,就咱们安南,真打不赢啊。”

    胡一元没好气的道:“你连这点雄心壮志都没?”

    又道:“谁告诉你要直接去打澜沧和大城了,只要我们度过这一个难关,得到了大明的认可,除掉了当下最有威胁的陈天平,接下来就可以侵吞占城,然后是大城,然后是澜沧王国、可敦、勃固,最后就可以仰望大明那片世间最富饶的土地。”

    顿了下,“当然,这是最美好的情况,实际上困难重重,一旦我们侵吞了占城,旁边的大城和澜沧王国就会联合大明,而大明也会感受到我们的威胁,到时候也会出兵,所以我们输不起,我们要一直赢,直到有一天——”

    胡一元忽然问道:“你看了不少书,可知道元太祖成吉思汗,没错,为父就是要做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你和你的子孙,打造出一个疆域千万里帝国的基础。”

    胡汉苍内心无力,父亲啊,是不是想太多了?

    如果澜沧王国就是金国,占城或大城是辽国,可大明不是大宋——实际上大宋也不弱。

    您这雄心壮志几无可能。

    胡一元岂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这不过是他心中的梦想罢了,还是要回到现实,道:“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也认可,所以路要一步一步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除掉陈天平,一旦陈氏无后,大明就只能捏着鼻子认可我们父子对安南的统治。”

    胡汉苍不解,“朱棣不会征讨我们?”

    胡一元哈哈一笑,“别忘了,大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曾立下《皇明祖训》一书,其中列十五国,告诫后人只要这十五国不为中国患,永不对其用兵,其中有太祖赐名的朝鲜,也有日本,朝鲜是因为李成桂的缘故,日本是因为朱元璋确实打不下来,但为何会有我安南?”

    皇明祖训里,大明永不征讨之国中,安南名列其中。

    胡汉苍若有所思,“因为鞭长莫及,因为就算打下安南,大明也要遭到重创,更无法管理安南。所以我们一旦杀了陈天平,朱棣为了保证我们安南及其周边国度的稳定,绝对不会出兵征讨我们,只会找个借口和理由下台阶,从而默许我们的成功!”

    胡一元欣慰大笑,“孺子可教也。”

    漠北是大明尾大不掉的麻烦,朱棣又靖难登基,这一二十年间,大明自顾不暇,绝对不会对安南用兵,就算用兵,也就是打几仗意思一下,给其他藩属国做做样子看。

    只要自己和儿子经营得当,胡氏政权,未尝不能走成吉思汗的老路子。

    当然……

    这需要安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胡一元不急。

    自己死了,还有儿子胡汉苍,儿子死了,他也还有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胡汉苍灵犀突来,“如果大明真不敢对我们动兵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办,回给大明的国书中,我们不妨先退让一步,就称不知道陈天平的事,以为陈氏没有后人了,所以才不得不登基称王,既然陈氏还有后人,那我们请陈天平回来,我们还政给他,到时候等陈天平离开大明进入安南,我们将之处决。”

    胡一元思忖良久,“可行。”

    反正大明是不敢也不愿意对安南动兵的,这的大明的软肋,我们怕什么?

    胡汉苍立即兴致勃**来,“那我这便让人拟定出使大明的使团名单,送递到大明去,同时着人准备国书。”

    出使之前,需要先递交使团成员名录、背景、官职等信息,等大明确认可以了,你这些人才能出发前往大明。

    大明的使团则要任性一点,先一步递交了成员名录和官职后,心情好,等你安南同意,心情不好,直接就来了。

    你自己慢慢去调查,偏生还不敢得罪,只能悄悄调查。

    所以黄昏到了王都大殿之后,胡汉苍父子根本不需要求证身份,就知道黄昏是正儿八经的使臣,因为名录早就过来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工业人

    历史的车轮,如洪流滚滚,谁也挡不住。

    胡汉苍父子的作死之路,依然没有改变。

    一个高丽,一个安南,从古至今,总是怀着不切实际的梦想,妄图划江而治,让中华人民成为两栖动物……

    黄昏知道这一点。

    当然,他其实也很愿意看见安南这么跳一下,他不这么跳,大明怎么师出有名,怎么把安南变成交趾布政司,又怎么以交趾布政司为跳板,吞掉整个中南半岛?

    所以安南必须得跳。

    所以黄昏选择了牺牲道德和人性,让陈天平继续走上他的既定归宿。

    从某方面来说,经历过靖难和诸多事情后,黄昏矛盾心情里那股圣母心越来越淡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当初救景清的事情很讽刺。

    但是救叔父黄观,哪怕再来一遍,黄昏也不会改变。

    不救叔父,罪臣族人,仕途难以登高。

    不救叔父,背负不孝,难以服读书人之心。

    不救黄观,三元之才白白浪费。

    比如这一次出使安南,若是没有叔父黄观,谁会写国书?

    徐辉祖不会。

    高贤宁不会。

    自己……连圣旨都还没搞透彻。

    何况国书。

    安南是好解决,不过黄昏的格局看得很远,他其实在想朝鲜李朝的事情:1392年,李成桂建国,朱元璋赐名朝鲜。

    朝鲜现在对大明是舔到了极点。

    等几年徐皇后薨后,还会送个妃子过来,极得朱棣恩宠。

    但它终究只是个藩属国。

    而朝鲜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如果要改变世界格局,让大明水师的王旗飘扬在五洲四海,朝鲜和日本,都不能只是藩属国。

    所以这是个难题。

    打朝鲜……师出无名。

    现在的朝鲜实在是太乖巧听话了。

    打日本……貌似不好打,元朝失败了多次,朱元璋也失败了两次,朱棣能行?

    黄昏愁啊。

    老子为大明真是操碎了心。

    因为曾庆隆率领的两百铁骑近乎全军覆没,使团返程中,声势黯淡了不少,仅有礼部官员,加上徐辉祖、黄昏、黄观和高贤宁、于彦良、许吟。

    还有娑秋娜等十二个女子。

    其中徐辉祖、乌尔莎等十一个人都有伤,许吟和于彦良因为负责保护黄观等人,没参与之前的伏击战,是以并无受伤。

    使团走的极慢。

    到蓝山乡时,留下来和黎利一起去学习火器制作工艺的工部和兵部人员,已经返回黎族,汇合之后继续北上。

    黎利也在。

    他带了几个奴仆,打算和使团一起去大明京畿,去见那位制作出沐浴露、香皂等跨时代产品的天才,为黎族的商业拓出一片新天地。

    黄昏还是没点破这件事,等到了应天再说。

    路途漫长而无聊。

    黄昏将工部那位主事请到马车上,示意娑秋娜在一旁倒水,双双盘膝而坐,各自喝了口热茶后,问道:“黎利可曾帮你找到火器的制作工艺之法?”

    这位名叫洪继来的工部主事笑了笑,“倒是学着了,对照了一下,获益良多,但下官有些不解,安南的火器虽然有高于我大明的地方,但也不是全部高于,有些地方甚至不如,不知道黄指挥为何如此重视?”

    黄昏笑道:“一件事物的发展,我们不能老是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须知天地无垠,人才无数,我们的精华要保留并发扬,而外面世界的优势,我们也要汲取,姑且不论安南火器工艺比我们大明弱的地方,我们只需取其精华,再和大明的优势结合,达成互补之势,如此一来,火器这一个事物,就将获得一个台阶式的进步,而这对于我们当下世界的环境,这个进步足以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其实有件事黄昏埋在心里。

    他对大明火器水平并不了解,或者说,他对火器的发展进程并不了解,只是在读明史时,记得书中提过一句:1408年朱棣征安南,得火器之法而组建神机营。

    所以黄昏想当然的认为,安南的火器之法是全面凌驾于大明的。

    哪里知道是这个样子。

    洪继来眼睛里闪烁着光彩,其实从一开始,他和工部、礼部、兵部的出使官员对黄昏并不服气,觉得就是个靠裙带关系走到这个地位的宠臣而已。

    听到这一席振聋发聩的话,甚为震撼。

    工部官员,最明器理。

    作为军器监主事,洪继来深知火器的远大前景,可惜碍于工艺水平,大明的火器还不足以成为战争中的主角。

    但这不妨碍火器的未来地位。

    所以听到黄昏如此任何火器,洪继来觉得这位大官人,恐怕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花拳绣腿,其眼光和格局,异于常人。

    道:“确实如此,我心中已有构思,回去之后会和军器监所有同僚共同研究,希望能达到优势互补,在原有基础上改进火器。”

    黄昏笑道:“不是希望,是一定要做到优势互补,接下来你们工部的军器监,会成为大明六部里,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我们大明最王牌的一只军队的装备,将由军器监研发出来。”

    顿了一下,“这是陛下的意思。”

    洪继来苦笑,“尽力而为。”

    黄昏斜看一眼这位主事,“这可不像是一位军器监主事说出来的话,什么叫尽力而为?是付出一切代价也要成功,当然,回到京畿后,我也会亲自参与到这件事当中来。”

    火绳铳的缺陷还是太大。

    要一步到位搞出燧发铳。

    至于上弹夹的近代热武器,这个难度太高,大明的工业水平也不足以支撑,所以燧发的三眼铳是比较好的选择。

    至于火炮嘛,还是绳发算了,那玩意儿自己一点都不了解。

    想到这,把想法给洪继来说了。

    洪继来一听,眼睛都直了,极度兴奋,作为军器监主事,他当然明白火器的缺陷,如果按照黄昏这个想法打造出可以连射的瞬间发射的火铳,在战争中将发挥出恐怖的功效。

    成阵型的火枪营几乎可以碾压骑军!

    洪继来不淡定了,满脑子都是瞬发的三眼铳,拉着黄昏一直说一直说,没日没夜,把黄昏心中关于三眼铳的设计和构思全部套了去。

    黄昏也乐,于是对洪继来倾囊相授,最后道:“关于燧发,需要火石,回到京畿后,你利用军器监的权利,全国去寻找合适的火石,然后按照我们的设计和构思,你画几张设计图出来,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见陛下,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个燧发三眼铳的项目全权教给你了,一旦成功,工部郎中、侍郎、甚至尚书,都在向你招手!”

    洪继来却并不在意,只是叹道:“此生若能做出此等神器,何意区区一尚书耳。”

    是个老工业人!

第三百五十二章 回国

    算了日程,始终是要错过春节的,索性便走慢了些,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说良心话,美则美矣,就是诸多不便。

    在古代,山清水秀的地方很多,但也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别说山林,就是平缓之地,也是人烟稀薄,连大明王朝都才几千万人,何况安南这弹丸之地。

    进入广西,立即有大军接应。

    两万人!

    这是广西边军故意而为之,本来边军就有不少,加上丘福和朱能又调了兵,是以广西这位守将索性将大部分兵马都聚起来迎接使团。

    为何要来这一手?

    因为曾庆隆带回了一百八十具袍泽尸首。

    当看到袍泽尸首的那一刻,广西这位守将眼珠子都瞪了出来,一把抓住伤势还没完全痊愈的曾庆隆,往地上一掼,“安南那群小杂皮搞事,你曾庆隆就这点本事?你就带着袍泽尸首灰溜溜的回来了?你不嫌丢脸?”

    曾庆隆默默的擦了脸上的口水。

    低头不语。

    他不怪这位叫房陵的边将,不是因为这位房陵的爷爷房胜是靖难功臣,有足够的背景来压住他这个从底层一步步爬起来的指挥。

    是因为房陵说的事情,曾庆隆无言以对。

    在归来途中,曾庆隆就知道他的仕途大概率完了,对于此事,曾庆隆无所谓,大不了贬官去边军当个老油条。

    但他不知道回到京畿后应该如何面对牺牲袍泽的家人。

    是以把袍泽尸首运回广西后,曾庆隆没有回京畿,他恳求房陵将他暂时留下,如果要打仗,他愿意第一个冲在前面。

    如果打不成,应天那边对他的处罚下来,他绝无怨言。

    房陵能怎么着?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别人曾庆隆也是身心俱苦,恨只恨安南的胡汉苍父子太卑鄙无耻,于是他动用手中权力,上书应天,将曾庆隆先斩后奏的留了下来。

    理由很足够:谨防安南生变故,曾庆隆为京营指挥,善战,可用。

    一百八十多具京营袍泽的尸首被埋在广西边境的一座大山上。

    和以往不同。

    房陵和曾庆隆两人默契的选择了将袍泽墓碑面向安南,入土当日,曾庆隆更是当着无数将士的面怒吼,说你们给老子看清楚了,老子是你们的指挥,老子就要带着你们的目光,让安南那猴子付出十倍、百倍、千倍的代价!

    曾庆隆泪流满面。

    广西边军士卒目睹此状,皆是怒火填膺,纷纷叫嚷着要弄死那群猴子。

    房陵吓了一跳,急忙将士卒们的情绪压下去。

    是以就出现了使团回国时,两万士卒相迎的画面:皆披甲挂刀,旌旗林立,杀意潇湘,让护送使团回国的安南官吏、士卒心头升起了阴霾。

    他们发现大明边军的目光像是一头出笼的野兽,欲要择人而噬。

    ……

    ……

    使团到钦州修整。

    刚修整一日,安南那边的人就到了,送的是五百颗“叛兵”头颅和出使大明使团的名册,没做停留,直奔应天而去。

    在钦州卫所的指挥使公事房,黄昏、徐辉祖、曾庆隆、房陵四人齐聚。

    徐辉祖再次对房陵说了当日战况。

    房陵听后愣了下,“两百当一千?”

    徐辉祖默然不已。

    不值得炫耀,毕竟一百多具袍泽的尸首就在这片热土地上,自己又有什么资格炫耀这一点战功呢,良心过不去。

    房陵忽然起身,来到曾庆隆身前,以武人礼节抱拳为礼,“曾指挥,先前是老子错怪了,你要打要骂,尽管来,老子绝不还口。”

    曾庆隆微微摇头,“输了就是输了。”

    回到广西,曾庆隆绝口不提当日战事,像他说的一样,输了就是输了,这和两百当一千,还是两百当两百,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房陵哈哈一笑,“杀回来便是!”

    他有这个底气。

    只要是征讨安南,在广西这边任职的房陵必然会被陛下委以重任,别看房陵的爷爷房胜只是个富昌伯、指挥使,实际上是元末明初的老人。

    早些年跟随陈友谅,后来归正朱元璋,到朱棣靖难时,房胜是通州卫指挥佥事,带领通州投降燕王,靖难之后封伯,子孙世袭指挥使。

    今年的三司会审,张定边在京畿出现,陈瑛、薛岩和郑赐三人,就是请在京畿附近的直隶卫所任职的房胜来认定张定边的真伪。

    而房胜的儿子早死,是以他格外宠溺孙子房陵。

    按照规矩,房陵很有可能继承富昌伯爵位。

    黄昏笑道:“确实如此,房将军可以早些做准备,这一次安南做的太过火,疯狂的屠戮我大明使团,又有篡国之实,一旦这件事解决不好,陛下就会派人征讨安南,届时广西这边就是出兵之地,”

    房陵看了一眼黄昏,不置可否。

    他对锦衣卫没好感。

    黄昏没在意,当兵的嘛,不是儒将的话,大多是一副臭脾气,习惯了就好,道:“陛下那边不好明说,但是广西这边要早做准备,房将军如果有时间,可以多派一些谍子潜入安南,通过各种渠道,将安南那边的堪舆图弄到手,或者自己测绘一幅出来,两年的时间应该足以做好这件事。”

    出兵是肯定要出的。

    但得等安南的使团到了大明,然后再等陈天平回到安南,这当中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毕竟双方决策都需要深思熟虑。

    所以广西这边有接近两年的时间来侦察安南那边的地形。

    房陵眼睛瞪大了些。

    他以为黄昏就是个吃干饭的南镇抚司指挥而已——毕竟他们这些地方武将,对京畿不太熟悉,或者也瞧不起京畿的武将。

    没想到黄昏竟然知道堪舆图的重要性。

    道:“这倒是可行。”

    不管这一两年打不打安南,有一份堪舆图在手总归的好的。

    想到这,房陵坐不住了,带着曾庆隆就去办事。

    徐辉祖看着这一幕,暗暗摇头,道:“房陵不太适合沙场,他太容易情绪化,容易把个人感观投入到局势判断中,他还是更适合去京营卫所中。”

    值得称赞的一点,房陵这种脾性,带兵很好。

    黄昏不置可否。

    徐辉祖又问,“你确定会打安南?”

    黄昏挑眉,“这事和你没关系,你也别想来打安南这一仗,回到应天,我会上章折给陛下,请他将你召到北方去,你的舞台,还是应该在漠北。”

    打安南,张辅够了。

    徐辉祖这样的人才,应该去打更难啃的鞑靼、瓦剌和兀良哈。

第三百五十三章 永乐三年,历史渐远

    且不提使团回应天沿途的事情,乏善可陈。

    连本来享受着“出轨”快意的黄昏大官人也没了这种待遇——过了广西后,已无危险,是以乌尔莎没再贴身护卫。

    何况还有徐辉祖三人在,大明境内安全的很。

    于彦良和许吟两人进入大明国界后,没有丝毫停留,带了黄昏的密信,就直奔顺天而去。

    应天,春节已过,万物复苏。

    代替朱高炽兼国理政的朱高燧接见过安南那边快马加急送过来的使团名册后,有点蒙圈,什么意思,安南要派使团来大明回一封国书?

    用的是“回”字。

    这岂非说明大明使团送了封国书到安南?

    朱高燧心里明镜着,这一次出使安南,只有一封父皇的手诏,哪来的国书?

    出大事了!

    连国书都敢伪造,使团之中,也就黄昏有这个贼胆。

    朱高炽表面不动声色,着令礼部尚书李志刚那边,找一个和安南使团使臣地位相当的礼部官员准备迎接使团事宜,并让光禄寺和鸿胪寺那边配合礼部。

    光禄寺负责酒席之事,鸿胪寺负责礼仪方面,都需要配合礼部,看礼部那边最后要求以什么规格接见安南使团。

    最主要还是看安南使臣的地位。

    叮嘱完这些事,朱高燧沉思片刻,觉得这是弄死黄昏的良机,不仅如此,整个使团的人都得跟着完蛋,伪造国书,这是何等的大罪!

    根本不需要自己推波助澜,父皇就会砍了黄昏和徐辉祖等人的人头。

    于是朱高燧原原本本的写了封章折送递顺天。

    在着人送章折的时候,朱高燧又叮嘱负责的官吏,说春节万物复苏,但北方多雨雪,需要谨慎保护章折,不要损毁了,慢一点也无所谓。

    那位官员哪会懂不起。

    三殿下隐晦的意思,是让这一次送章折的慢一点,越慢越好。

    办了这些事,朱高燧离开乾清殿,出了大内直奔一座郡王府。

    朱高煦的郡王府。

    因为被锁在福建大半年,远离争储的核心圈子,又因为说书人说海战之中朱文圭没死,朱高煦被父皇朱棣敲打了一番,让这位殿下心里着急。

    春节借着想念母后的借口,回到应天后就不想走了。

    各种理由懒在王府。

    不上朝,也不出门办事,只是把面子功夫做好:既然是想念母后,那隔三岔四还是得去坤宁宫给徐皇后请安。

    是以永乐三年的应天很有些诡异。

    朱高燧兼国,朱高煦基本等同于圈禁,朱高炽被逼着跑到顺天去“养病”,顺便在朱棣面前有事没事的叫唤一声,示意我才是老大,老头子你要明白个道理,咱中华数千年的君王,立储立长。

    当然,朱高炽现在明白他最强的优势:皇孙。

    是以到了顺天,朱高炽只要是去见朱棣,都会把朱瞻基带在身边,别说,效果极好,因为最喜爱的皇孙在侧,朱棣也不好意思当着他的面骂朱高炽。

    一家人倒也是其乐融融。

    朱高炽的王妃张氏也挺忙碌,父皇在顺天多日,母后在应天,因为朱棣是征讨鞑靼来的顺天,是以并没有带妃子。

    但总不能让父皇整日里没个人女子陪吧。

    大家都懂的。

    于是在朱高炽的暗示下,行部两位尚书的提议下,朱高炽王妃张氏的张罗下,在顺天办了个小小的选秀,从周围州县选了些身份家世不错的良家闺女,送到父皇那边,封了几个美人……

    也就是让父皇不孤单而已。

    若是没有特别出彩的美人,她们基本上也就止步于此了。

    日子倒也咸淡。

    朱高炽的身体虽然好转了,但并没有回应天去从朱高燧手中把兼国理政权利抢回来的意思,朱棣倒是在准备要回一趟应天。

    毕竟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快要准备妥当了。

    因为开春后,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存在着南下抢粮抢人的可能,加上朱棣确实不太想回应天,因此朱棣的计划是回应天,等郑和下了西洋,他在入冬之前还要返回顺天。

    这是永乐三年最高核心圈子的变化。

    应天朝堂,则更诡异一些。

    随着朱高燧兼国理政,让很多看不清大势的臣子,以为咱们这位三殿下也有了争储的资本,于是纷纷投之以桃,希望朱高燧争储成功后会报之以李。

    朝堂文臣的立场没变。

    还是支持朱高炽。

    毕竟朱高燧也是武将,他要是争储成功,文臣的生存和利益空间将被武将压榨,是以不论朱高燧还是朱高煦,都无法得到文臣的支持。

    这就导致朱高燧在兼国理政期间,很多事情被掣肘,难以像朱高炽那般做的尽善完美,于是无数人等着看好戏,连朱高煦也在等着看朱高燧出丑。

    武将之中分成了两拨阵营。

    一拨是见风使舵支持朱高燧的,一拨还是以驸马王宁、淇国公丘福为首,支持朱高煦,这两拨人现在在应天斗的不亦乐乎。

    是以朱高煦在王府中听闻朱高燧来了,脸色很是难看。

    终究是兄弟,还是得见一见的。

    双方在书房落座,待丫鬟捧茶之后,朱高燧使了个眼色,朱高煦挥挥手,示意丫鬟、奴仆全都退下,这才道:“老三你这是作甚,出了什么大事?”

    朱高燧笑道:“是出大事了。”

    朱高煦自以为是,还以为是他知道的大事,于是不甚在意的道:“不就是安南那边出现了叛乱,导致我们大明的使团遭到叛兵伏击,损伤惨重么,安南为了表达歉意,不是已经送来五百颗叛兵头颅么,想必接下来还会再次派遣使团,送来赔礼。”

    今年春节,安南并没有派使团来朝贡。

    朱高燧压低声音,“若只是此事,我又何必来见二哥自讨没趣,二哥自从福建过来后,对三弟我可没什么好脸色,你我兄弟之间,二哥还有什么不放心呢,我当初之所以那么做,也是为了帮助二哥打击老大,只不过没想到老大狡猾如狐狸,竟然依样画葫芦把二哥也牵扯了进去,其后更是假意装病,把我推到兼国理政的位置上去,以此分裂你我二人的兄弟之情,二哥若是不信,我现在就上章折去顺天,请求父皇降旨,让二哥来兼国理政。”

    朱高煦不徐不缓,端起茶杯,斜乜一眼,皮笑肉不笑,“是么?”

第三百五十四章 人心善恶

    朱高燧貌似急了,言辞激烈,“二哥既然不信我,三弟还有什么话可说,只好用行动来表达三弟对二哥的拥戴之心,三弟告辞,这便回去给父皇写一封章折请辞兼国理政之事。”

    就要起身。

    朱高煦放下茶盏,没好气的道:“急什么,坐下!”

    又道:“二哥不是不相信你,是因为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确实太复杂了,人心难测,现在朝野之间,我都不知道谁还是真心向我之人了。”

    顿了一喜,叹道:“唉,老大端的是好心机啊,书没白读。”

    听这话,朱高煦似乎相信了朱高燧。

    实际上……

    狗屁!

    朱高煦心中明镜中呐,当初三司会审及此那一系列的事情,不是你朱老三获利?还什么老大弄出的说书人,我看就是你朱高燧。

    至于老大装病,我看也是你搞的鬼。

    谁都看得出来,三司会审后父皇没有敲打你,已经默许你来争储,这个时候你会不想法设法的表现自己?

    所以老大回顺天养病,这里面的猫腻多了去。

    现在你又说向父皇请辞?

    请辞个锤子啊!

    当初老大回顺天养病,父皇让你兼国理政,你咋不请辞,你当时请辞,父皇早就把自己从福建放回应天了,老子还需要借母后才能留在应天?

    现在请辞,父皇会怎么想?

    哟,你朱高煦很厉害嘛,一回到应天,就让老三主动请辞了,你这威望和权势,已经和你老子差不多了嘛,干脆大明交给你算了……

    真要那样,老子朱高煦怕不是被你朱高燧玩死了。

    所以朱高煦说了句“人心难测”。

    隐晦的意思,你老三的人心,我朱高煦也看不透,别给我来那一套虚伪的,老子虽然给你留面子,暂时不动心,但也绝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偿相信你了。

    朱高燧闻言坐了下来。

    事情到了今天这一步,他已经不需要朱高煦的信任,只不过面子功夫要做足,双方还没有达到撕破脸皮后你死我活的地步。

    当然,这一步迟早在所难免。

    而他现在有底气,无惧这一天的到来,笑道:“别的不说,两位国公和驸马对二哥还是忠心耿耿的,有他三人在,二哥何惧之有。”

    朱高煦脸上的肌肉扯了扯,“你莫要乱说话害我。”

    驸马王宁,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都是手握兵权的人,你朱高燧这么说,让父皇听见了,他能安心?

    有朱棣在,朱高煦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想那一步。

    父皇就是玩这个的高手。

    你朱高煦想在他面前武力争夺皇位,怕是太嫩了。

    朱高燧急忙道:“是三弟口误了,今日前来,确实是发生了大事,但不是安南叛兵误伤大明使团之事,也不是那五百颗安南叛兵头颅的事情。”

    朱高煦哦了一声,不置可否。

    他知道朱高燧会继续说。

    果然,朱高燧继续道:“徐辉祖、黄观率领的使团在回国途中极慢,应该是为了照顾黄昏和徐辉祖等人,毕竟在安南,徐辉祖受了几处伤,黄昏麾下的那十一个西域女子,也受伤颇多,是以安南的人先一步将他们礼部的册子送抵应天,送来了即将来大明出使的使团名录。”

    朱高煦眼睛瞪大了些,“有猫腻?”

    朱高燧点头,“猫腻很大。”

    朱高煦精神渐渐亢奋起来,“怎么说?”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不论老三在争储中做了什么手脚,在朱高煦眼中看来,老三现在的威胁还是不如老大——他在顺天的眼线回报,父皇特别喜欢朱瞻基。

    搞不好老大会成为朱标那样的人,朱瞻基没准就是朱允炆。

    一旦这样,自己就彻底完了。

    朱瞻基那小子才几岁便已有英雄气,等他在父皇的栽培下长大,没准就是下一个父皇那样的英雄人物,岂是朱允炆那种读书人皇帝可以比拟的。

    朱高燧显然就是把握住了朱高煦的这种心理,道:“在说这件大事前,我先给二哥说个事,三司会审的案子之前,黄昏作为南镇抚司官员,和赛哈智、纪纲等人一样,皆从没表达过立场,但是三司会审期间和之后,黄昏和老大走得极其亲近,虽然他依然未有表达立场之言论,但如今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觉得黄昏其实站在了老大那边。”

    朱高煦颔首,“这个我知晓。”

    其实有迹可循。

    在三司会审之前,黄昏跟着父皇去北方出征,回来后就私人掏腰包帮助老大解决增发宝钞的事情——这事怎么看,黄昏都是支持老大的。

    没人相信黄昏用他私人的钱来解决增发宝钞的事情,是大公无私的为天下苍生。

    人心若是向暗,看人也便向暗。

    人心若是向善,看人也便向善。

    处在争储风波之中的皇子,大多不会向善而看,而大多又有被迫害症,所以在他们眼中,黄昏此举,就是在站队。

    朱高燧缓缓的道:“所以之前我的举动,多次针对黄昏,然而不知为何,父皇对黄昏之信任,竟不输对姚广孝,若非如此,三司会审之后,黄昏就算不死,也得掉一层皮,二哥你可能还不知道,这是顺天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在姚广孝和郑和回应天时,父皇其实是写了一封密旨给姚广孝,让他带回来给黄昏救命,只不过黄昏自己找到了张定边自救,所以那封密旨没排上用场,而那封密旨的内容世人也无从知晓了——建初寺真不好下手。”

    真以为姚广孝当和尚就只是和尚了?

    建初寺滴水不漏。

    强如朱高燧也无法渗透建初寺。

    朱高煦愣住,“还有这事?”

    朱高燧颔首,“黄昏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之重,偏生他又是支持老大的,所以他的一举一行,都有可能让二哥你葬送希望。”

    朱高煦不着痕迹的怼了一句,“也会葬送你的。”

    朱高燧面不改色,“二哥若是没了希望,自然也便葬送了三弟这么多年的希望。”

    朱高煦哂笑,不置可否。

    这个时候了还装,有意思吗?

    朱高燧不想在这件事上扯皮,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你朱高煦信不信都一样,大家争储各看本事了,反正有父皇压着,谁也不敢不择手段。

    道:“但是,发生的这件大事,如果我们以它做文章,徐辉祖得死,黄观、高贤宁都得死,而很可能是真正罪魁祸首的黄昏,死九次都不为过,这需要二哥的配合。”

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和诏狱有个约定

    朱高煦悚然动容。

    他耳线再聪敏,得到消息也需要时间,朱高燧显然是兼国理政之时,发现了什么重要事情,从他话中,朱高煦不难有所预感。

    这是一件大事。

    黄观、高贤宁的死或者不足以说明,但能让徐辉祖掉脑袋的事情,绝对不小,须知靖难之中,徐辉祖让父皇吃了那许多苦头,结果呢,圈禁。

    因为母后的缘故,徐辉祖这位舅舅,基本上不会死。

    又因为靖难余晖等诸多事情,徐辉祖在鸡笼山救驾有功,解除圈禁开始入朝为官,似乎将要重现魏国公府的辉煌。

    何况连黄昏这等天子宠臣,九死都不为过。

    这是何等的大事。

    想到这朱高煦问道:“到底是什么个事,还需要我来配合你,你在兼国理政,大权在握,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操作的?”

    朱高燧咳嗽一声,“徐辉祖和黄昏等人的使团去安南,发生了一些事,安南那边出现叛乱,使团差点全军覆没,胡汉苍父子为了表达歉意,送了五百颗叛兵头颅过来,又着人送来使臣名册,大概要不了多久,会遣使团过来说明情况。”

    朱高煦不解,“这不是很正常吗?”

    朱高燧摇头,“但是,安南那边过来的消息,说使团将会‘回’一封国书。”

    朱高煦震惊莫名,“此次出使安南,有国书?我记得只有一封父皇手诏,既然只有手诏,安南为何要用‘回’一封国书,而不是递呈一封国书?”

    朱高燧笑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接下来,等使团返京,我们需要找使团里一些比较好开口的人询问一下缘由。”

    顿了下,压低声音,“三弟以为,使团是送了国书给安南的,而朝堂并无国书给使团,那么这封国书是从哪里来的?”

    朱高煦猛然怒睁双眼,“你是说……”

    朱高燧点头,“没错,三弟充分怀疑,徐辉祖等人到了安南之后,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和目的,伪造了一份国书!”

    伪造国书!

    朱高煦倒吸了一口凉气,“是真敢作死啊。”

    心中一动。

    这是个机会。

    如今朝野谁都知道,黄昏和徐辉祖是一路的,而按照老三的说辞,黄昏支持老大成为储君,如果这一次顺势把这两个人搞下台,甚至也能让老大背个锅的话,储君之争将变得明朗起来。

    至于老三?

    朱高煦看了看这位如今意气风华的大明三皇子,心里冷笑一声。

    不是我朱高煦看不起你。

    就凭你朱高燧,想和我争储君,似乎嫩了点。

    立即道:“这事我去找纪纲,让他去办,这事也是北镇抚司职权之内,想来纪纲也不会有什么推脱之辞,话说回来,老三你和纪纲不是走得挺近吗,为何不去找他,反而要来找为兄。”

    朱高燧笑道:“二哥哪里的话,我能喊得动纪指挥使?”

    朱高煦笑而不语。

    是么?

    ……

    ……

    使团众人一路走入应天辖境,还没见着城墙,就被一群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缇骑团团围住,纪纲骑着高头大马,笑得很善良,“诸位,随我走一趟吧。”

    徐辉祖勒马上前,“为什么?”

    纪纲依然在笑,是成功者俯视失败者的那种笑意,“还需要我说么?”

    使团众人心里一沉。

    坏事了。

    刚回国就被锦衣卫围住,接下来大概就是押回诏狱了,只有一种可能:在安南那边伪造国书的事情被发现了。

    黄昏越众而出,对纪纲道:“我们去诏狱可以,但是她们——”黄昏指着身后马车里的娑秋娜,“纪指挥使应该知道她的身份,使团诸事和她们没有关系,可以放她们回去?”

    纪纲沉吟半晌。

    这事确实麻烦,娑秋娜作为西域王族,使团的事情和她们真没关系,况且娑秋娜的未来很有可能是大明天子的妃子,就算朱棣不收入后宫,没准也会成为三位殿下之一的侧妃,不好得罪。

    索性卖个人情,点头,“可以!”

    黄昏回到马车,对娑秋娜道:“你带着乌尔莎她们先回府,把我的家书给夫人报个平安。”压低声音,“顺便再次告诉夫人不要着急,我已安排后手。”

    娑秋娜点头,“我回去问问夫人再决定。”

    黄昏颔首,“小心些,不要露出了马脚,这一次的事情搞不好就要家破人亡,我黄某人的后半生都在此一举,你一定要劝住夫人不要让她轻举妄动。”

    娑秋娜无语,“我可能劝不住夫人,人微言轻。”

    黄昏呵呵一笑,“不轻。”

    乜了一眼胸脯风月。

    很重。

    少说得有几斤净肉。

    娑秋娜一阵无语,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揩我的油。

    黄昏示意使团的人不要反抗,任由北镇抚司的缇骑羁押,来到前面,对纪纲道:“还有个事,使团之中有位安南富贾,他来大明是考查经商事宜,只是沿途凶险,是以和使团一起行进,他和此事无关,还请指挥使以两国和平为念,不要动他。”

    纪纲颔首,“这是自然。”

    虽然安南不听话,但现在陛下态度不明,安南的重要人物,锦衣卫确实不敢动,也不愿意动——一旦陛下的态度明确,就是安南国王来到了大明,锦衣卫一样将他押入诏狱。

    挥手,“全部押回诏狱。”

    不过,终究大家都是朝堂众人,纪纲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把事情做绝,只是让锦衣卫缇骑拱卫着使团众人去往北镇抚司的诏狱。

    没有上脚镣手链。

    徐辉祖、高贤宁、黄观和黄昏四人并肩而行。

    黄观笑道:“又要去诏狱了。”

    徐辉祖哈哈一乐,“你还算好了,黄昏这家伙,隔三差五就要进去,南镇抚司的诏狱,北镇抚司的诏狱,刑部天牢,他都去呆了个遍。”

    黄昏叹道:“我也很无奈啊,总感觉我和诏狱有个约会。”

    高贤宁神色忡忡,“会不会再也出不来?”

    三人齐齐看向黄昏。

    黄昏笑道:“最多一个月时间,放心,陛下会从顺天回来救我们的。”顿了下,“跳梁小丑的腌臜,陛下岂会不知?”

    在不远处的纪纲闻言,侧首乐道:“陛下会为了你专程从顺天回应天?”

    黄昏嘿嘿也乐,“不然呢?”

    按照推测,朱棣是要回一趟阴天的,毕竟郑和要下西洋了,而安南的事情也急需解决,搞不好今年就会出征安南。

    当然,最稳妥的时间,应该是明年开春之后。

第三百五十六章 我家夫君有大才

    黄府,盼星星盼月亮的徐妙锦站在大门前,看着三辆马车里下来的人,乌尔莎,娑秋娜,黎利……唯独不见自家夫君。

    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徐妙锦问娑秋娜,“大官人呢?”

    娑秋娜四望了一眼,“进去说。”

    怕隔墙有耳。

    又对徐妙锦道:“这位叫黎利,通晓大明官话,是安南蓝山乡黎族的人,家族经商,此次随大官人回应天,是寻求和某位奇才的生意合作,大官人说请夫人将他留在黄府,等他回来时,再好好招待他。”

    徐妙锦立即浮起好客的笑意,不能让黄昏丢脸,让绯春将黎利引入客院。

    黎利惊为天人,暗道黄指挥这艳福已经不输天子了啊。

    乌尔莎等人自去安顿。

    徐妙锦心里有点奇怪,不知道为何,发现乌尔莎看自己时眼神闪烁,似乎是做贼心虚的回避,她在回避什么?

    也没多想。

    领着娑秋娜到了主院,亲自给她倒了杯热茶,稳定住心绪,道:“大官人又出什么事了,千万别告诉我他又被抓进诏狱了。”

    娑秋娜眉眼弯弯,“还真被夫人说准了,大官人还真就被抓入北镇抚司诏狱了。”

    又道:“使团全部人都被抓入诏狱了。”

    徐妙锦愣住,“因为什么事?”

    娑秋娜反问,“伪造国书是很大的罪么,怎的出使归来,这么大的功劳都无法将功赎过,依然要被抓入诏狱?”

    徐妙锦心里一咯噔,“伪造国书?!”

    完了。

    这种事和假传圣旨一样,都是掉脑袋的事情,搞不好全家都要被抄。

    不过这几年跟着黄昏,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自家这位夫君也是,进诏狱就像夏天喝水一样稀疏平常,都快习惯了。

    镇定。

    现在陛下在顺天,夫君一回来就被押入了诏狱,根本没来得及落子布局,能救夫君的只有自己了,一念及此,徐妙锦问道:“为什么要伪造国书?”

    娑秋娜双手一摊,“大官人没给我说,不过这件事是全使团的人同意做的,好像礼部、工部和兵部的是团日人员都参与到其中,肯定是涉及到国家大事,否则没人敢为了私人事情,拿全家脑袋来博。”

    徐妙锦沉吟半晌,“我要去一趟坤宁宫,你先休憩一会儿,等我从宫中出来,我会亲自北上去顺天找陛下。”

    一定要先去见姐姐。

    现在是朱高燧兼国理政,大权在握,自己什么都不做直接跑去顺天,万一朱高燧先斩后奏,那就后悔莫及。

    所以要请长姐出面。

    长姐就算不看在妹夫的面子上,也要看着长兄,只要姐姐出面,朱高燧再这么心狠手辣,也要给长姐点面子。

    所以徐妙锦打算请长姐徐皇后做一件事:拖住朱高燧,不让他们动手。

    等陛下回来,一切可解决。

    娑秋娜见状,微微叹服。

    确实有一家女主人的气度,遇事不慌,有条不紊。

    道:“大官人给了我一封信,说回到府邸交给夫人,信中应该有涉及到伪造国书的事情,估计大官人早就预料到了今日,未雨绸缪做了准备。”

    说完拿出信。

    徐妙锦没接,冷冷的看着娑秋娜。

    娑秋娜有些尴尬。

    她确实有点小心思,想看看夫人出个丑,哪知道徐妙锦是如此镇定啊,倒是显得她有点无理取闹了,是以愧疚的道:“对不起,我错了。”

    她还是嫩了些。

    徐妙锦这才缓缓接过信,“下不为例。”

    拆信。

    一目十行。

    徐妙锦看完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旋即满身心的爱慕。

    我家夫君有大才!

    竟然在出使途中,消息不通的情况下知道安南陈氏后人陈天平和陈朝旧臣裴伯到了顺天,所以才会有那封国书。

    徐妙锦现在有点怀疑,难道夫君当初说的神棍路线,并不是假的。

    而是真的可以未卜先知。

    要不然这事没法解释啊。

    倒也松了口气,对娑秋娜道:“大官人让我不要擅动,不过我有点不放心,还是要进宫去见一下皇后,你自去歇着罢。”

    应天这边还是需要拖住。

    ……

    ……

    坤宁宫,徐皇后听三妹一说,弟弟徐辉祖和妹夫黄昏两人刚从安南归来,就被北镇抚司押入诏狱了,大吃一惊。

    愣道:“纪纲失心疯了么?”

    徐妙锦苦笑,“这事还真被纪纲抓住把柄了,长兄他们在安南,伪造了一封国书,因为安南要回国书,这事就暴露了。”

    徐皇后石化,许久,才道:“这谁能救?”

    谁都救不了。

    徐妙锦急忙说了其中的曲折。

    徐皇后这才稍微安心了些,“如此说来,情有可原,但兹事体大,恐怕还需要陛下回来决断,毕竟涉及两国邦交的大事,又事关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的威信和颜面。”

    徐妙锦道:“就是担心三殿下先斩后奏。”

    徐皇后叹了口气,“我稍后把老三叫来,给他叮嘱几句罢,管不管用不好说,三妹你也应该知晓,后宫不得干政,以往陛下在,我偶尔还能旁敲侧击为辉祖他们说几句,现在是老三兼国理政,我的话他不一定会放在心上。”

    徐妙锦沉默了一阵,才道:“尽人事罢,毕竟夫君早就做了准备,我相信他不会就这么束手待毙。”

    徐皇后颔首,“这事当下应该保密,一旦闹大了,就算黄昏时候不被陛下问罪,可伪造国书这种事情终究会成为他仕途上的一个隐患,指不准什么时候又被拿起来旧调重弹,到了那个时候,他每每升迁,都会困难重重。”

    徐妙锦无奈,“没办法了,这事恐怕压不住。”

    徐皇后忽然道:“我倒是有点好奇,黄昏身在出使途中,是如何得知陈天平和裴伯去了顺天,要知道我们在京畿都不知道这件事。”

    徐妙锦眼睛一挑,眉眼都是笑意:“也许他是仙人呢。”

    徐皇后一脸黑线,戳了妹妹额头一下,“你啊,我看你这辈子是完了,被他吃得死死的,还要帮他数钱。罢了,你赶紧去安排吧,我这便去一趟乾清殿。”

第三百五十七章 法外无情?还是法外有情?

    使团人多,除了徐辉祖,其他几乎都是文臣,别说洪继来和钟量这些读书人,当问到黄昏时,这货都一股脑的招了。

    如何伪造国书,有哪些人参与,一五一十的全部撂了个干净。

    根本不需要上刑。

    和黄昏一样,使团中的其他人也全招,大家的口供内容几乎一致,唯独有点差别的地方,在于黄昏自己说过一句话。

    伪造国书的后果,他一力承担。

    这下正合了某些人的心意。

    使团人员遍及兵部、工部和礼部,如果全部人员都问责,这一通杀下来,兵部、礼部和工部就会出岔子,也会让这三部的三位尚书不好做人。

    既然黄昏一力承担,那就其他人从轻处罚,重责黄昏,以及徐辉祖、黄观和高贤宁三个使臣即可,既能达到目的,又不得罪那三部。

    于是在使团被押入诏狱第三日后的大朝会上,第一件事就是近期在朝的驸马王宁跳出来弹劾黄昏伪造国书一事。

    附和者众。

    朝野上大半的武臣都说此事当诛。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兼国理政的朱高燧大袖一挥,说诸位臣工所言有理,使番邦之国书,关系重大,岂容使臣伪造,若被番邦国知悉,今后我大明使团出使他国,还有何威信可言,此为动乱国势之举,北镇抚司已调查清楚,主事伪造国书者为徐辉祖、黄昏、高贤宁和黄观,祸心贼国,证据确凿,有司复核之后,择日刑罚。

    这事是北镇抚司主差,复核这个流程,不外乎就是把审问口供交到朱高燧的案头上,然后再由六部尚书及诸多国公大佬们开一个牵头会议,决定是杀还是杀……

    反正都是杀。

    就看怎么杀。

    是杀一人流放全家还是杀全家的问题而已。

    这种事没人敢出来说情。

    但是——是一般人不敢出来说情。

    尽管大家心中还有疑惑。

    比如,国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伪造国书,伪造国书的举动为什么又能得到使团全部人员的同意,这里面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现在谁敢去碰触这个霉头?

    武臣们大多都是朱高燧和朱高煦的人,他们当然不会为黄昏和徐辉祖说话,但文臣却大多支持朱高炽,而朱高炽远在顺天,和此事没有利益冲突。

    所以文臣们尽管在猜测黄昏是不是支持黄昏的,可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头,万一被朱高燧和朱高煦抓住把柄,打击大殿下了呢。

    于是奉天殿下很是安静。

    但还是有人出声!

    但见那位有着“顾独坐”雅号的御史顾佐出列,“臣有异议!”

    顾独坐,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他在督察院不受欢迎,左都御史陈瑛不喜欢他,右都御史吴中对他也没多少好感,实在是这位顾独坐太独了,从不和人交流。

    上朝办公,下朝看书,仅此而已。

    不过他此刻出列,倒是让很多文臣松了口气,说句好听点的话,其实朝野文臣,大多还是很欣赏黄昏,仅是内阁组建一事,就让不少臣子获利,比如内阁那一堆读书人,又比如建议陛下编修全书,又有大批的读书人获利。

    顾佐大声道:“知其为之而为罪,却不知其何为而为之,是我等失察之罪,若是致使明臣蒙冤,岂会成了万邦笑话。是以微臣斗胆,还请北镇抚司彻查使团伪造的国书内容,又为何要伪造国书。”

    内阁辅臣黄淮、吴溥同时出列,“臣附议。”

    片刻之后,杨士奇也出列,“微臣附议。”

    哗啦啦啦,一下子出来了一大堆的文臣,同声附议:“请彻查。”

    朱高燧一个头两个大。

    看了一眼朱高煦。

    朱高煦立即出列,怒斥顾佐:“顾御史,按照你言下之意,若是这封国书的内容是有益于大明,若是使团迫于情势而不得不伪造国书,黄昏等人就应该无罪?”

    顾佐沉默不语。

    朱高煦环视一眼众多臣工,冷笑道:“不论使团伪造国书内容如何,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而伪造国书,这都是违纪犯法之举,此若不惩,大明律何在,此若不惩,若今后使团尽效,邦国何以信我大明,若又被邦国学去,我大明何以和邦国相互信任。”

    顿了一下,道:“彼时,邦国之间无信任,大明身为宗主国,何以服众来朝万邦,君王旨意尽被猜疑,天威何在。”

    冷道:“不论使团初衷为何,不论国书内容为何,此是犯忌之事,不仅仅是大明律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立于万邦之间的诚信问题,不杀,不足以明国信,不杀,不足以慑万邦。”

    文臣们面面相觑。

    朱高煦这一番话确实是道理,让人辩驳不得。

    别说你伪造国书了,就是假传圣旨,不一样是抄家灭族的罪,管你初衷为何,都是个死——只有一种例外。

    天子开恩。

    但那是圣旨,针对国内情况,而国书却是邦国交往。

    天子再宠信臣子,也不敢拿国家信用来作儿戏。

    黄昏和徐辉祖等人几乎是必死无疑。

    内阁首辅黄淮沉吟着说:“二殿下言之有理,伪造国书之罪,死罪难免,我等亦不是为黄昏开脱,只是斟酌此事不应牵连过广,是以认为应该彻查国书内容和伪造国书的目的所在,若是有功,则可功抵,只问罪本人便可,不宜祸急家人,否则牵连广泛,今后我大明出使,还有多少臣子心甘情愿远赴重山万水?”

    没办法了。

    救不了黄昏……谁也救不了,就是陛下今日主掌大朝会,也是一样的结局。

    朱高煦闻言松了口气。

    也打算就坡下驴。

    毕竟这事还牵扯到舅舅徐辉祖。

    如果真要牵涉家人,那么徐府就得被抄家,二舅舅徐膺绪也得玩完,整个徐家都会被流放,如何给母后交差?

    昨日傍晚,老三可是说了,母后找他说了几句。

    朱高煦也不愿意出现那种局面。

    黄府么……只要黄昏一死,黄观也死,那么就再无威胁,区区一个徐妙锦,根本触及不到朝堂政治,是以道:“黄首辅之意,确实——”

    忽见一人出列,“此事应再议再定夺,说到底,终究是法外无情还是法外有情的辩论,若是法外无情,则斩首抄家流放,若法外有情,则应审度其中曲折,此等涉及国家律法尺度的问题,应等陛下返京决断为上。”

    出列之人光头。

    太子少师,黑衣宰相姚广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