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三十八章 最了解你的人才是最恐怖的敌人

    汉王府,烛影摇曳。

    朱高煦站在窗口,看着窗外的明月,听着院子里池塘中传来的蛙鸣,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想起了辛弃疾那首词。

    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朱高煦善战。

    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英武如类永乐。

    但没人知道,朱高煦也喜欢诗词,不过喜欢的只有一个人。

    辛弃疾。

    喜欢辛弃疾的词也不多。

    最让朱高煦拍案叫绝的,还是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如果不是当年父亲说过“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不会这么快升腾起野望。

    靖难之初,他的念想便是父亲坐镇京畿,他自己率领大明千军万马,为大明打出一个煌煌盛世打出一个千年和平。

    至于争夺天子之位,他真没想过。

    老大是世子。

    何况历来有立储立长的说法,再悲观一点,靖难之初,朱高煦其实是抱着拼死一搏保留尊严的念想,根本没想过能有今天。

    哪里知道,老大竟然守住了北平。

    也没想到,父亲竟然屡屡借助天气,以微弱兵力不断进击,最后竟然走入了应天城,取代朱允炆成了这天下共主。

    于是野望便渐渐滋生。

    再加上靖难武将为了自身利益,纷纷依附于他,在这样去情况下,朱高煦就算不想去争夺天子,也必须得去争夺天子。

    正如此刻在他书房里的三人,如果最后是老大当了天子,这三人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也许朱高煦大概是贬到地方当一个废王,但这三人会死,包括他们身后的家族。

    三人是淇国公丘福,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驸马王宁,还有一个叫靳荣。

    靳荣曾是后军一名指挥。

    后调任经历司经历。

    今年通过朱高煦的操作,靳荣已经从经历司调至京营担任兴武卫指挥使,兴武卫和鹰扬卫一样,都是后军都督府下辖兵力中的精锐。

    丘福和朱高煦是从东宫一起回来的。

    靳荣是刚到。

    靳荣带来了一个消息,让朱高煦忧心万分:太子在东宫宴请了众臣之后,竟然悄无声息的出了东宫去拜访黄昏。

    联想到父皇还有几百里地便要抵达应天,朱高煦有些吃不住老大这是要做什么。

    靳荣看着汉王朱高燧的背影,沉吟了许久,才道:“如果我没猜错,太子殿下这一次去,大概是想把黄昏和他绑在一起,所以才会这么轻易的被我们的人发现,这是他故意漏出的破绽。”

    丘福有些不解,想问,却被驸马王宁摇头阻止。

    王宁了解靳荣。

    靳荣打仗是有一些能耐,而且有名将潜质,但他的谋略和眼光也不可小觑,尤其是靳荣为了攀附上朱高煦这条线,这几年只做了一件事:钻研黄昏。

    那句比黄昏还了解黄昏的话,绝非说说而已。

    朱高煦回身,“所以以靳指挥看来,我们不应该利用这件事,来让老大吃一点苦头?”

    这个机会很好。

    不管是朱高炽有意的也好,无意的也好,可以同时打击到朱高炽和黄昏,朱高煦真心有点不愿意放弃这天赐良机。

    就算是朱高炽的谋略,但只要自己这边做得好了,一样可以让老大吃不了兜着走。

    让他自搬石头砸脚!

    靳荣摇头,“微臣没有这个意思,微臣的意思,我们要抓住殿下的这个心思,这一次用尽一切手段对付黄昏,而不是对付大殿下。”

    朱高煦不解,“为何?”

    靳荣笑道:“太子殿下的目的是为了拉拢黄昏,但要是黄昏因为这件事被贬甚至被杀头,那么其他有心依附太子殿下的臣子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太子殿下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谋臣的利益,今天是黄昏,明天下一个会是谁?东宫属官人人自危,这一着棋叫杀人诛心!”

    朱高煦振奋起来。

    他没想到这么深远,他想将老大赶出东宫,也想弄死黄昏,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去操作,舔了舔嘴唇,“我们怎么操作?”

    靳荣看向王宁。

    王宁看向丘福。

    丘福点点头,“你们商量了就行,需要我的地方,我自会尽力。”

    靳荣立即笑道:“如此甚好,如今张辅押送着胡汉苍父子在归来京畿的路上,等他归来,陛下也已经到了应天,到时候张辅将和他父亲张玉一样,有可能封爵国公,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清楚张辅是站在谁那边的。”

    丘福想了想,“立场比较含糊,好像从没就储君位置发表过言论。”

    靳荣摸着下颔,略微沉吟,“倒也无妨,还请丘国公出面,让张辅睁一眼闭一眼,然后由汉王殿下的人去找胡汉苍父子聊一下高贤宁和黎利的事情。”

    朱高煦不解,“怎么又扯到高贤宁和黎利了?”

    靳荣叹道:“有时候我都在怀疑黄昏非人,他提前让高贤宁去和黎利在安南布局,似乎早就算到了胡汉苍父子的下场,如果高贤宁能让安南彻底归拢于我大明疆域,而高贤宁作为最早去安南的人,很可能最后会像云南的沐家一样,成为安南的土王爷,如果我没猜错,黄昏走这一步棋,前进一步有进取吴哥王朝、八百大甸等国度之意,后退一步,则是他自己在仕途上失败的退路!”

    朱高煦、丘福和王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有反意?!”

    靳荣摇头,“不会,以黄昏的思维,不可能看不出来,就算他权势再高,咱们大明也没有让他篡位的土壤,他不会造反,他这一步棋应该是想着以后功高盖主,陛下会杀他,所以提前给他自己留了退路。”

    朱高煦有点不信。

    你又不是黄昏肚子里的蛔虫,怎么能知道得这么清楚,何况你说天底下你是最了解黄昏的人,但这话是你说的,没人真的当真。

    靳荣没理睬朱高煦的疑惑,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要把黄昏这步棋废了,同时还要利用他这步棋,揭发他的狼子野心,没有反意?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是陛下有没有这个猜忌的问题!”

    丘福懂了,“我会去找张辅。”

    朱高煦也懂了,“我会让人去和胡汉苍父子沟通,人嘛,哪有不怕死的,只要胡汉苍父子愿意配合,我保他俩不死!”

    又问道:“关于今夜太子去黄昏府邸的事情,我们就没有点布局?”

    靳荣笑了,“当然有,而且要快!”

    必须抢在黄昏前面。

    以靳荣对黄昏的理解,今夜太子朱高炽夜访黄府后,不论黄昏有没有察觉到朱高炽的行踪暴露,黄昏都不会冒险,他肯定要出城去迎驾,然后先一步给陛下打预防针说太子夜访的事情,估摸着还会有正当理由。

    所以先下手为强!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官场烽烟断不尽!

    朱高煦若有所思,“你是说,我们抢先去父皇面前说太子夜访黄府,如果黄昏再去父皇面前说这个事,父皇就会存在先入为主的思想,认为黄昏是在狡辩,而我们要是去慢了,黄昏先说,父皇认为他是在坦白而会更觉得忠心,我们再去说,那就属于挑拨了?”

    靳荣颔首,“确实如此!”

    有一说一,朱高煦其实也不笨,只是有时候想法比较偏激。

    朱高煦想了想,“那谁去?”

    丘福、王宁和靳荣同时看向他,当然只有你去。

    朱高煦讶然,“我去?”

    王宁笑道:“殿下接近一年没见陛下,作为他的皇子,您想念陛下为甚,出城个几百里去迎接陛下,人之常情嘛。”

    这个时候不表现孝顺,什么时候表现。

    关键是你来这么一出,而且是快马加鞭,一个想念父亲的孝顺儿子形象跃然纸上,太子若是在接驾的时候出什么纰漏,两相一对比,谁是亲儿子一目了然,虽然无法用这件事来废储,但细水长流。

    这样的事情日积月累多了,没准哪天一个小细节,就压垮了最后一根稻草。

    朱高煦揉了揉额头,“现在也出不了城啊?”

    靳荣笑道:“明天还来得及。”

    朱高煦摇头,“如果你对黄昏的了解真的如你所说,黄昏明日肯定也会一大早出城去迎接父皇,只怕无法赶在他前面。”

    丘福哈哈一笑,“殿下,您是马背上长大的,黄昏一介读书人,骑马能超过您?这且不说,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拖住黄昏。”

    王宁颔首,“神机营指挥使郑亨回来了。”

    看向丘福。

    丘福哪会不懂,“那这个好办,明日我一大早就把丘福请到五军都督府商议军事,既然黄昏是中军指挥,也理应出席,拖他个一日半日还是没问题的。”

    朱高煦大喜,眉头一转,“那老三那边,不通知他配合一下?”

    靳荣冷笑一声,“三殿下看热闹,等着捡落地桃子呐,就不要奢望了,不过倒是要提防一下,给三殿下出谋划策的人中,顾晟大概没有这个本事,胡永兴有,但不至于让三殿下如此稳得住,应该还有一个高人,这个事不得不防一下。”

    朱高煦颔首,“确实要盯一下老三了。”

    可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最后自己把老大从东宫里赶出来,结果却是老三住进了东宫,那到时候我朱高煦还不如找块豆腐一头撞死了事。

    ……

    ……

    赵王府,顾晟和王射成都不在,只有胡永兴。

    朱高燧喝着酒,惬意的很。

    胡永兴进来后陪坐在下侧。

    朱高燧夹了颗花生米在嘴里,嘎嘣脆——花生是元末明初从海外传入,很快风靡起来,炒了之后下酒,感觉超好。

    胡永兴咽了咽口水。

    朱高燧没喊他吃,他也不敢动。

    朱高燧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好笑,看来胡永兴确实饿了,于是笑道:“那不等顾晟了,咱们先吃着吧,反正也就是一顿宵夜而已。”

    胡永兴还是端得清轻重,“等等吧。”

    王射成来不了。

    钦天监不比一般地方,一般入夜之后反而会忙碌一阵,更是很难出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

    顾晟到了。

    毕竟都是赵王府属官,来的很快。

    于是丫鬟迅速端上小菜和一只烧鸡,又捧了酒水上来,这才退到门外,朱高燧招呼了两人,带头吃了起来,边吃边道:“老大是真小气,明明是庆功宴,却还不如我王府寻常一餐。”

    胡永兴叹了口气,“大殿下节俭啊。”

    会是个明君。

    可惜,大殿下看不上自己,要不然自己现在也该是东宫属官了,将来没准也可能像杨溥一样,成为那朝堂权臣。

    顾晟脸上始终带着和蔼可亲的笑意,话语却很讽刺,“也就装模作样赚人心而已。”

    朱高燧大笑,“这一句深得我心。”

    放下筷子,“刚才又消息来报,老大在东宫宴请之后,又连夜去拜访了黄昏,带着杨溥一起,我估摸着这事老而也知晓了,你们二位怎么看?”

    顾晟想都不想,也没放下筷子,嘴里嚼着烧鸡肉,“等陛下抵京,就此事让御史台那边的自己人弹劾太子殿下即可!”

    胡永兴也合礼节的放下筷子,轻声道:“不妥,现在太子殿下在东宫,最急的应该是二殿下,发生了太子夜访权臣的事情,二殿下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这事我们就假装不知道,让二殿下去布局,另外我还有个疑惑,太子殿下能入主东宫,绝非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我认为太子殿下一定是在韬光隐晦,他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力量,既然是这样,为何他夜访黄府的事情会被发觉?这似乎有点不合理。”

    朱高燧笑道:“如果王射成在这里,他大概也会这么说。”

    不过王射成一般说话很少。

    大部分时间都是胡永兴在分析局势,然后王射成一言九鼎,而王射成若是不赞同胡永兴的话,大家也会重新商讨。

    王射成才是自己幕僚的核心。

    顾晟官职最高,但却是最若的那个人,不过有一点好,顾晟对自己绝对忠心,可以怀疑王射成,也可以怀疑胡永兴,但绝对不用怀疑顾晟。

    当然,朱高燧最怀疑的人还是胡永兴,毕竟胡永兴最早是要去投靠老大的,只不过老大那边人才太多,才没看上胡永兴。

    鬼知道会不会老大用的一出反间计。

    胡永兴颔首,“所以这个事我们要分析一下太子殿下的用意,我认为他是为了把黄昏和他绑到一起,二殿下那边的行动只怕会遂了他的意,除非二殿下那边能用安南高贤宁的事情来做文章,要不然这件事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高燧点头,“说重点,我们应该怎么办?”

    胡永兴思忖半晌,“明日殿下去一趟五军都督府,看看是否有人去接触大胜归来的张辅,如果有,搞不好这一两个月应天会很热闹,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二殿下也没办法破太子殿下这个局,索性不动,免得黄昏真被太子殿下绑到一起。”

    朱高燧嗯嗯颔首,问顾晟,“你认为呢?”

    顾晟放下酒杯,“殿下决定就好,我认为老胡说的没错。”

    朱高燧暗暗叹气。

    顾晟果然还是差了些谋略,无妨,有胡永兴和王射成在,顾晟嘛,作为王府长史,万一以后出事了,用他去背锅就好。

    胡永兴忽然道:“我们去安南的人应该就在这几日回来了,到时候摸清楚了高贤宁在安南那边的动作,哪怕是二殿下不发难,我们也可以拿此事作文章,另外,我认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陛下会对付东宫属官的。”

    原因很简单。

    因为东宫属官大多都是建文旧臣!

    所以可以推测出陛下的心理:感情坏人是老子在做,好人全让你朱高炽来做了?

    尽管东宫属官是朱棣选的。

    但朱棣肯定没想到,朱高炽能这么快让大部分东宫属官忠心于他。

    朱高燧目光森然,杀意隐隐,“咱们和老二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黄昏是绝对支持老大的,所以我们现在让老二去对付老大,我们则要趁着父皇回京全力收拾黄昏,如何?”

    胡永兴想了想,“善!”

    这是官场,而且涉及到未来天子帝位,只要朱高炽一日没登基,那么官场烽烟就一日断不尽!

第五百四十章 张良计,过墙梯

    宫禁早已关闭。

    朱高炽没有回东宫,动静太大,容易被抓着把柄,身后的黑暗里传出一声哨响,朱高炽松了口气,对身畔的杨溥道:“这一次是真的把尾巴全部斩断了。”

    君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

    就朱高炽今夜夜访黄府,为了某些目的,也为了保护太子的安危,死在暗处的人,至少也有双手之数,只不过历史不会记着他们的名字,更不会记住他们的容颜。

    世道如此。

    在光明照射不到的地方,在世人目光不可及的地方,有黑暗,也有英雄,皆默默无声。

    杨溥略有担忧,“上策是以退为进,被黄指挥否决了,中策是引蛇出洞,但如此一来就把黄指挥拉入了漩涡,微臣担心他会对陛下有微词。”

    朱高炽缓步而行,目标竟是杨溥的宅邸方向。

    闻言叹了口气,“如果这一次能够尘埃落定,我到黄昏府邸负荆请罪,并着重礼赔罪,如果他不接受,另有要求,只要不违背原则,我都可以答应。”

    杨溥苦笑了一声,“万一这一次依然不能尘埃落定呢?”

    朱高炽也微微苦笑,“我会想办法把黄昏从这团漩涡中摘出来,像他这样一心为着大明的亿万黎民的人,真的不多。”

    杨溥深以为然,“虽未及冠,已有名臣之风,微臣有预感,黄昏此子,必将和陛下、殿下一起,在这大明国祚青史中,成为最耀眼的君臣之名。”

    朱高炽眼睛一亮,“好像再有两三个月,黄昏要及冠了?”

    杨溥颔首,“确实。”

    及冠是件大事,以黄昏的身份和地位,黄观远在顺天,那么黄昏的及冠礼很可能是陛下吩咐太子操持,说不准陛下会亲自主持及冠礼。

    这是何等的荣耀。

    古往今来,臣子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少之又少。

    但杨溥现在没心思去想这些,深深叹了口气,“殿下这一次做局就算让汉王和赵王吃瘪,可您面对的局势,十年之内,绝对不会好转。”

    他太清楚原因了。

    朱高炽也清楚,苦笑着说了句又能怎样,有贤才,我当然要重用,也要保护你们啊。

    为什么处境不好?

    一则是自己的形象,确实不讨父皇欢喜,通俗点来说,没有帝王之相,给父皇丢脸了,所以父皇不喜欢自己。

    这能怪我吗?

    还不是小时候那一场病。

    二则么朝中支持朱高炽的臣子大多是文臣,而文臣之中又大部分都是建文旧臣,远的不说,杨溥、杨士奇、黄淮等人,哪个不是从建文朝走过来的。

    要不是因为这些人确实能力出众,要不是父皇开的科举选中的人才还没培养起来,朝堂之上这些建文旧臣一个也别想被重用。

    有一说一,父皇在这方面还是很大度,至少目前还是很信任大部分的臣子。

    可你们这些建文旧臣依附太子,朱棣就不高兴了。

    所以这个局面就注定了太子要一直被朱棣针对,而朱高炽也知道杨溥等人的能力,绝不会因为被针对,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建文旧臣就疏远他们。

    朝堂培养一个治国人才不容易。

    眼看杨溥府邸在望,朱高炽想了想,对杨浦道:“等下着人去把今夜详情告知杨荣,让他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出了点意外,我们反而措手不及。”

    杨溥颔首,“殿下还不信过他?”

    朱高炽哈哈一笑。

    父皇不喜欢自己,老二和老三想法设法要把自己赶出东宫,又能怎样?

    我有朝臣的支持!

    而且我还有个好儿子。

    ……

    ……

    一大早,黄昏起床洗漱吃了早饭,准备出城去迎接朱棣圣驾。

    刚出门,就发现有士卒匆忙而来。

    说淇国公在五军都督府等着黄指挥,关于神机营的事情,要和侯爷郑亨和黄指挥商讨,还请即刻前往五军都督府。

    黄昏闻言暗暗叫苦。

    不用猜,这肯定是朱高煦的意思,把自己拖在应天,而朱高煦的人却可以立即出发离开京畿,去半途迎接朱棣,顺便告朱高炽一状。

    说不准会是朱高煦亲自去。

    然而自己没有办法去拒绝。

    官职决定了自己只能听命去往五军都督府。

    对那士卒说让他稍等。

    回到府邸,找到许吟,让许吟去一趟南镇抚司。

    同时把今日本来要跟随自己去迎接圣驾的几个西域女子喊到一起,又让人去叫来穆罕穆拉,交代穆罕穆拉率队去走一趟,带着上官紫霞、慕容青梅、欧阳热巴、司徒娜扎等女子死士,离开应天,去截杀朱高煦的人。

    毕竟不敢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南镇抚司身上,万一朱高煦完美应付了赛哈智而出城去迎接朱棣,自己就会陷入被动。

    所以要做应对,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如果朱高煦是派人去迎接朱棣的圣驾,穆罕穆拉率人直接截杀。

    如果是朱高煦亲自去迎驾,那就按兵不动。

    皇子还是杀不得的。

    安排好这一切,黄昏这才去往五军都督府,和他预料的一样,在丘福的公事房里,丘福面容平和的和黄昏说了些许事,看黄昏屡次想告辞,丘福又说郑亨还没来,来了再议正事。

    郑亨直到晌午才来。

    然后三个人就在五军都督府讨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眼看将要吃午饭了,丘福暗想着二殿下应该离城数十里了,差不多可以放黄昏离开。

    黄昏脱身以后,不敢怠慢,急忙回府,带着许吟马不停蹄的出城。

    却在城门外意外的看见一个人。

    朱高煦!

    汉王殿下一脸黑线,显然也遭遇了不爽的事情,他今日正准备出发去迎驾,却不想赛哈智率领南镇抚司缇骑找上门,说北镇抚司有人渎职,牵扯到了汉王殿下,还请殿下配合一下调查。

    关系到锦衣卫,朱高煦也无可奈何。

    不过看见黄昏也这会儿才出城,朱高煦松了口气,旋即脸上露出一股兴奋神色,扬了扬马鞭,“黄指挥,可曾骑马纵横过?”

    现在好了。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看谁跑得快。

    我朱高煦会输给你一个读书人?

    笑话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黄昏斜乜了一眼意气风华的汉王殿下。

    有点虚。

    骑马这玩意儿,自己好不容易才学会,真要和朱高煦来比实力,大概是输得底裤都没有,有句话叫做“大多人对职业的能力一无所知”。

    朱高煦骁勇善战,骑术必然绝佳。

    眼咕噜一转,皮笑肉不笑,“无妨,我就算没有殿下快也不一定会在殿下后面,须知我敢去五军都督府,就有把握赶在殿下前面。”

    说完带着一众人纵马而去。

    朱高煦不急,看着黄昏等人远去,才哈哈一笑,“让你半个时辰又若何!”

    同样的战马,换不同的人骑乘,就能达到不同的速度,战马也可能坚持不同的时间,这其中的一些细节,非长久纵横马背的人不知。

    比如奔马疾驰时,骑士应该怎样坐在马背上,比如什么路段费马什么路段可以让战马撒蹄子狂奔,都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断定出来。

    半个时辰后,朱高煦一马当先,一骑绝尘而去。

    后面的护卫急忙跟上。

    但他做梦也没想到,在他刚离开后,从另外一个方向,黄昏又骑着马溜达着到了城门,然后悠哉的回家去了。

    黄昏有自知之明。

    既然朱高煦亲自去见朱棣,自己怎么都不可能赶在朱高煦前面,还不如愉快的认输,然后回家去筹谋布局解决问题。

    他倒是回家享受生活了,朱高煦却苦逼的发现,自己跑了一天也没见着黄昏,暗暗吃惊,他不相信黄昏的骑术比他更好。

    他现在怀疑黄昏找到了一条近道。

    于是越发不敢松懈。

    在迎接到圣驾之时,朱高煦已经一天一夜没合过眼,活生生的累成了狗。

    圣驾继续南下。

    皇辇之中,朱棣阴沉着脸,大破安南的好心情消失殆尽,哪怕是车辇四周堆放了大量冰块,朱棣也觉得浑身燥热。

    心烦。

    二儿子昨天疾奔两三百里来迎圣驾,朱棣很高兴。

    觉得孩子孝顺。

    陪同朱棣一同南下的徐皇后更是心疼万分,总觉得老二这一趟跑下来瘦了好多,一家人三口晚上在驿站吃了顿团圆饭。

    本是快乐开心的事情,儿子吃着吃着却痛苦流涕。

    徐皇后急忙问他怎么了。

    老二却摇头不说。

    直到朱棣连番追问,老二才说太子登基父皇去了顺天后,太子可能是担心他的东宫位置,不仅平日里百般刁难,甚至让拥护太子的群臣想法设法的要削减他和老三的护卫,就差没有把手伸进五军都督府了。

    言下之意,太子在应天越权了。

    说的是就差没把手伸进五军都督府,那是老二看得见的地方,只怕在老二看不见的地方,天子已经在染指军事权力了。

    朱棣岂能不怒。

    太子兼国理政可以,但文武除拜、四夷朝贡、兵马调发这三件至高权力,朱棣千叮咛万嘱咐,让老大绝对不要染指,如今看来,老大并不听话。

    朱棣岂能不怒。

    而且老二无意之中还说了一件事。

    张辅和沐晟大破安南之后,张辅押送胡汉苍父子回国,还在路上,沐晟因为要早些回云南,所以先一步到应天述职。

    在沐晟回到应天后,老大竟然在东宫宴请沐晟。

    沐晟是谁?

    云南的土皇帝——尽管朱棣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大明对云南的掌控,几乎都是沐晟一己之力,要不是沐晟对大明忠心耿耿,朱棣早就对沐家下手了。

    如此重要的帝国官员,老大你竟然敢在东宫宴请。

    这不是要拉拢沐晟?

    有沐晟支持,老大的狼子野心就可以肆无忌惮,因为他就算输了,也可以退到云南去,若是赢了,老子屁股还没坐热乎的天子帝位,岂非要拱手让老大去坐?

    朱棣岂能不怒。

    也便罢了,毕竟老大兼国理政,沐晟从安南大胜归来,作为太子代表大明宴请慰问沐晟,也可以理解,但老二还隐晦说过一事。

    老大宴请的人还有黄昏,而黄昏并无出席。

    但宴席之后,老大竟然连夜离开东宫,亲自到黄昏府邸去拜访这位宠臣,至于说了什么无从得知,再联系盐官镇发生的一切事情,朱棣幡然醒悟。

    原来黄昏这小子一直在扶龙老大!

    自己竟然还不知道,被他蒙在鼓里这么久,不可忍。

    这是欺君。

    太子有东宫属官,有群臣拥护,再加上黄昏这个宠臣支持,难怪二儿子吃饭吃着吃着就痛哭流涕,朱棣已经可以想见老二和老三这些日子过的有多惨。

    偏生二儿子还很懂事。

    哭罢竟然说父皇您千万别责怪大哥,他也是为了咱们大明的江山长久,只要他能安心的治理好国政,孩儿受些委屈也无妨,总有一天大哥会明白他这个弟弟的苦心,那一天大哥在国内章政治策,孩儿纵马驰骋关外,那一天的大明一定会无比繁荣。

    瞧瞧,瞧瞧。

    这才是兄弟该有的样子。

    老二如此识大体,老大你又是怎么做的?

    你竟然还在担心老二会抢你的位置。

    你不羞耻么!

    朱棣是真的怒了。

    当下这个状况,废储重立有些不现实,但朱棣打算敲打一番老大,如果老大以后还是执迷不悟,那就让他滚蛋。

    当不好储君?

    让老二来当。

    何况安南之战,朱棣看到了黄昏曾经描绘过的弘大蓝图,正是需要老二这种有热情有能力的开疆君王来继承老子的宏图大业,才能让大明更辉煌。

    至于黄昏……

    也该敲打。

    他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一件事情:他是永乐的臣子,不是东宫的臣子。

    当然,朱棣不是那种片面之人。

    他昨夜很好的掩饰了情绪,等回到应天后看情况再定,如果老二说谎,那就敲打老二,让他滚到藩地去,如果老二没说谎……那老大就准备挨训罢。

    正思绪间,被朱棣撵到车辇外的狗儿传来声音,“陛下,娘娘想见您。”

    朱棣嗯了声。

    车辇停下,片刻后徐皇后等车,继续前行。

    徐皇后上车后给自家夫君倒了杯茶,柔声道:“有些事我这个当皇后的不能说,不过这终究是咱自家的事情,老大做得过分,陛下您这次回去后敲打一下就行,也别寒了这孩子的心,他的初衷也是为了陛下的江山。”

    朱棣微微颔首。

    妻子就这点好:三个孩子之间,永远一碗水端平,甚至更偏向老大一点,毕竟都是亲生骨肉,而老大又是那幅模样,当娘的哪会不心疼。

    可妻子只是母亲的身份,而自己在父亲之后,还有君王身份的约束。

    考虑的更多。

    轻声道:“你别担心,不论这三孩子做得再错,终究是我的血肉,我连大哥的儿子们都能容忍,还容不下自己儿子?”

    朱允熥等人现在不一样在凤阳府活得好好的?

    徐皇后这才放下心来。

    她知道夫君喜欢老二,昨夜听老二那么一哭诉,真怕夫君回到应天就把老大给废黜了,就老大那身子骨,突兀遭遇这种事,只怕会出大问题。

    手心手背都是肉,徐皇后也不愿意看见这种人伦惨剧在面前上演。

    忽然捂住心口咳嗽了几声。

    朱棣心中一紧,急忙起身帮妻子顺气,温声道:“你这身子骨近来越来越差,以后就别去管老大老二他们的事情了,为夫心里有数,绝不会让他们手足相残。”

    徐皇后气色确实有些差,到顺天养了近一年时间,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一些。

    肋下时常一阵阵的痛。

    吃了很多中药不见效果,御医也束手无策。

第五百四十二章 喜当爹,龙凤胎!

    听到夫君如此说,徐皇后放心了许多。

    昨夜老二哭诉后,徐皇后心疼老二。

    但她也怕。

    怕夫君雷霆震怒之下,把老大罢黜,以老大那身体那熬得了这种晴天霹雳,所以她今日是想让夫君就算要换储,也要慢慢来,给老大一些适应时间。

    另外……徐皇后其实挺喜欢大儿媳妇。

    操心完了自家儿子,又操心起血肉手足来,徐皇后顺气之后,声音孱弱了些,“按照时间来算,三妹是不是要生产了?”

    朱棣心里雪亮。

    妻子这是在为黄昏求情,毕竟这事一旦闹大,黄昏完全有可能被砍掉脑袋,到时候徐妙锦就孤儿寡母一个,后半生极其凄凉。

    忍不住暗暗叹息。

    妻子心好。

    有这样的女子为一国之母,是大明之福。

    笑道:“大概是要生了,从应天这边传到顺天的消息,约莫可能是个双胞胎,你又要当姨母了,丑话说在前面啊,黄昏那小子有钱,你可别胡乱赏赐。”

    徐皇后笑乐,“谨遵圣谕。”

    朱棣也笑了。

    心里却深深的叹了口气,黄昏这个人对大明的影响太大了,但偏生自己又不愿意杀他,除非真到了不得已的那一日。

    还有多久?

    十年,二十年?

    谁知道呢。

    反正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自己百年之前,必定得让黄昏和自己一起下去,要不然这大明国祚不改姓黄,朕的继位者也将成为傀儡。

    永乐大帝岂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黄昏此子,也可留给继位者竖帝威。

    南下。

    一场盛大的迎驾仪式,整个应天朝堂皆出城迎天子,朱高炽甚至出城三十里恭迎朱棣,让朱棣心头怒意微微少了些。

    老大还算懂事。

    但朱棣依然没给朱高炽好脸色,迎面第一句就是“你这个太子要不要再权兼了五军都督府的所有左都督?”。

    吓得朱高炽当场就跪下了,口说儿臣不敢。

    朱棣冷哼一声。

    在回城期间路过跪拜群臣时,讶然发现少了个人,示意狗儿,狗儿立即懂了,找到太子朱高炽如此这般疑问,急忙返回,小声道:“陛下,黄指挥夫人似乎快要临盆了,所以他没来迎驾。”

    朱棣嗯了声。

    也罢。

    人之常情,天子虽大,但黄昏将为人父,可以理解。

    徐妙锦确实要临盆了。

    数个御医在主院的院子里待命,不仅如此,黄昏还找了好几个和妻子血型一样的人——大明当下没有科学输血的方法,不过黄昏用的土办法。

    取一块清洁玻片,用笔划上记号,用针取徐妙锦一滴血,再取测试人一滴血,一起滴在玻璃片上,用牙签搅拌,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其实就是滴血法。

    因为黄昏没办法弄到标准血清,只能从简。

    只要是和徐妙锦的血液搅拌后发生凝聚反应的,说明血型不对,会发生输血反应,相反,若是不凝聚,则有可能血型一样。

    没办法,黄昏只能赌。

    总比什么措施都不做的好,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也能赌一把,而且准备了好几个人,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为此徐膺绪被他喊了过来,徐家四妹也被喊了来。

    都是同胞,血型相同的概率极大。

    但是黄昏还是担心,因为徐妙锦的生母是贾氏,和徐膺绪、徐家四妹的生母不是一个人,血型相同的概率也不大。

    不过测试之后还是放心许多,他俩的血和徐妙锦的血可以相融,并且没有凝聚现象。

    整个黄府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所有人都压抑得不敢说话,尤其是看见如热锅蚂蚁的黄昏后,就连吴溥都不知道说什么安慰好,没办法,当下这个社会,生孩子确实很危险的事情。

    安静的黄府之中,只有徐妙锦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已经大半日了。

    还是没生下来。

    产房里的产婆是整个京畿最出名的,甚至连宫中的产婆都在,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帮助徐妙锦生产,而院外等候的全是宫中御医。

    这阵容已经和宫中妃子临盆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黄昏坐立不安。

    生产并不可怕,他经历过,但没在大明经历过,最主要的一点他太明白封建时代生产的危险了,哪像后世各种安全措施可以保证母子平安。

    妻子撕心裂肺的苦寒像刀一样剐着的他的心。

    也剐着旁人的心。

    绯春还好,陪着姑爷,听到小姐的声音,她默默的祈祷着,只希望小姐母子平安,如果可以,她甚至愿意自己去替代小姐。

    但西院里的人就不一样了。

    娑秋娜听到主院那边传来的已经嘶哑了的哭声,脸都白了。

    问身边的乌尔莎,“生孩子这么可怕?”

    从不失态的夫人都这样了,换成其他女子,还不知是何等的丑态百出。

    乌尔莎也脸有戚戚,“好像很痛?”

    又道:“一个小孩就算四斤——”比了一下,“这么大一团?”

    娑秋娜看着她的手,哆嗦了一下。

    那么大一个孩子,却要从女人的身体里爬出来,而作为女人,太清楚自己身体的状况了,别说那么大一个孩子,就那事儿的时候,不见卡西丽也痛得死去活来。

    大官人那点点肉,半斤也不到啊。

    生个孩子可是好几斤,别这孩子还没出世,人都被撑死了啊。

    实在是太可怕了。

    娑秋娜嘀咕着说那我以后打死也不生小孩子了,乌尔莎也附和,不生了不生了,再爱一个男人也不要给他生孩子了。

    因为紧张,又因为无事可做跑到西院来找人聊天的吴李氏进门就听见两个女人说这些事,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你们吓什么吓,生孩子哪有那么可怕,妙锦是因为双胞胎,所以很难,一般情况下都没这么痛的,生孩子的时候你们的胯都会变大的,何况还有血水润滑之类的,想多了。”

    话音刚落,徐妙锦的嘶喊声倏然消失,旋即倏然响起一声响亮的啼哭。

    娑秋娜和乌尔莎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刚从主院过来的吴李氏转身就跑——有产婆在,她帮不上忙,但生下来了她就有很多事情要做了,绯春什么都不懂,都得靠吴李氏来操持。

    主院那边一声未停,一声又起。

    中气十足。

    娑秋娜撇嘴,语气有点酸,“还真是个双胞胎啊!”

    乌尔莎砸吧着眼睛,满脸笑意,“真好。”

    大官人有后了。

    ……

    ……

    主院里,一位产婆顾不得清洗双手,立即出门,对站起来翘首以盼的大官人笑道:“恭喜大官人贺喜大官人,母子平安,是对龙凤胎!”

    黄昏啊了一声,心中竟然出奇的平静,没有喜极而泣,甚至有点想笑。

    当爹了。

    还是罕见的龙凤胎!

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南已是永乐盘中餐!

    黄府忙碌了一整夜。

    张灯挂彩。

    在黄昏的示意下,所有的御医、产婆临走之前,都拿了一封超级红包,足以媲美他们几个月的薪俸,这让一众专业人士由衷的对大官人产生了好感。

    黄府这地方,硬是来得!

    也不知道黄府什么时候还会有这样的喜事,下一次不给赏赐也心甘情愿来帮忙。

    徐妙锦虚弱至极,生产后就沉沉的睡了过去,两个小娃也有专业人士照顾——在生产之前,就早早的请好了奶娘。

    奶娘的意思,不是帮忙带娃,是真的奶娘。

    喂奶。

    有的孕妇奶水多,一个孩子吃不完,而大户人家的孕妇有些不愿意喂哺乳,又或者奶水少,于是就去外面请奶娘回来,双赢。

    奶水多的孕妇涨奶也是很痛苦的事情,如果能解决还能有钱拿,何乐不为,而且因为此事还能和大户人家攀上关系,也是好事。

    所以奶娘这个行业其实很不错。

    等产婆和绯春、吴李氏给徐妙锦换了衣服,待她沉沉睡去后,黄昏和徐膺绪、徐家四妹以及徐膺绪和徐辉祖的妻子一起去看了,确定没有什么事后,一众人聚集在主院里,七嘴八舌的说着后面的琐碎事。

    黄昏每一句话都听在了心里。

    他现在有点担心。

    古代小孩子的成活率实在是太低了,哪怕是天家皇室,夭折的也极多,所以他不敢怠慢,深恐自己这个父亲做的不合格。

    母子皆无事,那么输血的那一套设备可以暂时毁掉。

    这套设备是紧急做出来的,之前没考虑到,也就是临盆之前,黄昏才急忙去做,以他的条件,当然不会用竹子来做输血管。

    让老李工坊那边技术最好的师傅,吹出来的毛细玻璃管,甚至还制作了个简陋的缓流器,免得血液直奔脉络,对身体损伤大而且无法控制流速。

    至于输液针,不敢用玻璃,怕断在肉里面。

    老老实实的用竹子。

    没办法,这个时代只有这个科技,一念及此,黄昏就觉得还是得尽早研制一套输液的设备出来,而且还得弄清楚自家这些人的血型。

    以防万一。

    黄昏几乎后半夜才睡,却辗转难眠,一男一女龙凤胎,取个什么名字好,昨几日朱棣已经抵京了,为何没有丝毫动静……思绪很多,也很乱。

    天色未明,黄昏又一骨碌爬起来,守在妻子床前。

    他要确保妻子睁开眼看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最爱她的人,而且这段时间必须要全心全意的将注意力放在妻子身上。

    封建时代一样有产后郁抑症!

    ……

    ……

    天色阴沉。

    乌云笼盖四野,眼看将有一场瓢泼大雨,天地之间漆黑如夜,走在路上视线都看不太远,皇城之中乾清殿里,在朱棣示意下,光明神器运转,光明如故。

    朱棣着黄袍,大马金刀。

    狗儿亦是盛装。

    就连守卫在乾清殿内外的护卫,也全部换了崭新制服,尤其是站在殿外今日当值的北镇抚司锦衣卫缇骑,飞鱼服绣春刀,神采飞扬,大明昭彰气质睥睨天下。

    少时,五六名士卒押送着两人来到乾清殿。

    一老一少。

    老者已耄耋之年,垂垂朽矣,或许近来经历了太多事,精气神走没了,整个人干瘪了下去,身上再也找不着一域之王的霸气。

    曾经的安南之王,胡一元。

    少者三十五六,本就清瘦,又留了胡须,更显清瘦,加上近来担心害怕,越发消瘦,稍不注意看见,还以为是僵尸。

    身上也没了精气神。

    毕竟阶下囚,不知道前路如何,担惊害怕之余,恐惧死亡。

    他是胡汉苍。

    父子俩被押送到乾清殿路上,看着这大明皇城,死亡阴影下,依然震慑无度,尤其来到乾清殿,看着走廊上依次而布的“明月”,更是震撼。

    乌云之下,大地漆黑。

    然而乾清殿里光亮如旧,这就是大明的气度!

    两父子想不明白那发光的宛若明月的东西是什么,闻不到一点油味,也感受不到烛火应该有的温度,但却更明亮,也不受风吹影响。

    看着这对父子孤陋寡闻的眼神,朱棣内心甚爽。

    啥叫大国气度?

    这个就是。

    尽管胡汉苍父子已是阶下囚,但毕竟是安南的王,也是一代枭雄,大国气度嘛不能只通过黄昏的光明神器来彰显。

    天子也应有天子仪度。

    赐座,赐茶。

    胡汉苍父子惴惴不安的坐下,却不敢去喝茶。

    朱棣近来心烦。

    没甚心思去和这对父子勾心斗角,区区阶下囚,也没有资格和自己讨价还价,直爽的说道:“安南是我大明太祖钦定不征十五国之一,原本朕不欲对安南用兵,但你父子篡安南国之重器,又以血腥手段清洗陈朝皇室,大明作为宗主国不能坐视不理,否则何以服众,如今你父子兵败,然而安南已无陈朝旧人,偌大国土,交由谁来打理?”

    胡一元喉结滚了滚,苦涩着声音说:“理由宗主国陛下圣意安置。”

    倒是聪慧。

    都是枭雄,他岂会看不透朱棣的用意,现在胡一元是真的明白了,为何护送陈天平时,大明将军黄忠的兵马会一触即溃。

    就是为了给自己兵马机会,才好去杀了陈天平。

    只有这样,大明才能正大光明的出兵。

    也只有这样,陈朝旧人死绝,大明这边才有绝对的理由接管安南的疆域,甚至直接将之纳入大明版图,天下也无人挑得出刺来。

    当然,也许大明不在意其他附属国的眼光,但安南的民心却是要照顾的。

    有了这个理由,安南那边的人心也好安抚。

    一念及此,胡一元喟叹一声。

    这才是枭雄。

    和大明永乐大帝一比,自己这个在一亩三分地上蹦跶的所谓枭雄,像个跳梁小丑。

    罢了罢了。

    大明有句话说的好,人活七十古来稀。

    自己这一生,虽比不得永乐。

    也值了。

    可惜了儿子,正值壮年,如今却要和自己一起,死在这异国他乡。

    朱棣闻言颔首,“如你所说,朕不欲见安南陷入群龙无首的乱世之中,不欲让万千百姓流离四所,如今我大明正煌煌盛世,朕也欲泽被安南黎民,你虽在安南篡国,但多少有些亲信,今后怕是会继续为非作歹,所以,给朕一个不杀你父子俩的理由!”

    这是要让胡一元纳投名状。

第五百四十四章 胡一元:朱棣你也别想好过!

    胡一元闭眼。

    耳畔传来儿子因为恐惧而变得浑浊、急促的呼吸声,许久,才睁开眼,苦笑一声,对儿子道:“这千古罪名,为父来背罢。”

    胡汉苍张着嘴,嗫嚅着说不出一个字来。

    他不明白,怎么就千古罪名了。

    不过是战败被俘虏吗,不过就是一死吗,怎么还成了安南的千古罪人,胡汉苍想不明白,直到他听见父亲接下来的话:“我父子二人的亲信,早已被陛下的雄师杀得心胆俱碎,再无余力反抗大明治理政事,陛下如果心怜安南万民,不妨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并驻雄师守护安南百姓,如此,则是我安南黎民之福。”

    胡汉苍懂了。

    父亲这是卖国了。

    胡汉苍泪流满面。

    他知道父亲的苦心,可胡汉苍也知道,父亲没得选择,因为无论父亲说不说这句话,按照朱棣刚才话里的意思,安南这一次难逃被大明吞并的结局。

    只不过这话从父亲嘴里说出来之后,传到后世,会有史官来替朱棣洗清他侵略的罪恶。

    所有罪名都会推倒父亲身上。

    难怪父亲会说这是千古罪名。

    因为确实是!

    朱棣等的就是这句话,看了一眼一旁的几位史官,史官们立即点头,示意陛下放心,都记着呢,保证一字不差,记录的比胡一元说的原话还好听。

    这种事,史官们不介意美化一下。

    当然,还是尊重事实。

    朱棣双手在膝盖上一撑,长身而起,“既然胡一元如此请求,朕岂能置安南亿万百姓于不顾,定然和我大明众多朝堂臣工一起,谋一个对安南的良好安置之策!”

    踱步来到胡一元面前,“其实你父子如今对朕并无威胁,不过倒要让你们知道一件事,大明天威不可触怒,朕令大军护送陈天平回国,你等竟然丧心病狂伏击我大明雄师,致我大明儿郎多有埋骨他乡之者,朕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什么交代?

    自然是砍了你父子二人的脑袋。

    胡汉苍打了个哆嗦。

    几乎要坐立不稳的跪下去求饶了。

    胡一元淡定的抬头怒视朱棣,笑道:“此是罪名,微臣认了,陛下无须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这不是您谋划的结局么,触怒天颜该死,微臣死不足惜,但吾儿年轻,人生还没走完一半,不知道微臣能否用两个消息来换吾儿一命。”

    朱棣笑了,“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能比我大明的颜面更重要。”

    此而不诛,兵则奚用。

    真以为这是一句空话,既然喊了出来,那就得践行。

    要不然何以威慑四夷。

    胡一元咳嗽一声,“之前陛下派人出使我国,表面上的事情就不提了,暗地里派了工部军器监的能工巧匠来偷学我国火器之法,这件事虽然隐秘,但微臣也已知晓,如今不知道陛下利用从我国学回来的火器将大明的火器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但吾儿在登基王位之前,精擅火器原理,也曾钻研许久,陛下如果愿意,吾儿能为大明火器更上层楼奉上一份微薄之力。”

    朱棣看向胡汉苍。

    胡汉苍急忙点头,“微臣确实精擅火器原理,绝不在宗主**器监的能工巧匠之下。”

    他还不知道军器监已经撤监设院。

    朱棣有些动心。

    杀一个胡汉苍不难,但让火器再上层楼很难,就连黄昏都说过,大明火器的发展,他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人才库里的那些人才能不能做点什么,或者郑和从西洋归来有没有得到更好的火器之法。

    如果胡汉苍能做到……

    倒是个好事。

    至于颜面什么的,当然也要。

    面上不动声色,缓缓坐下,一副掌控全局的笑意,“胡一元,你是不是太看得起你儿子了,我大明人才璀璨,欲要发展火器,即使没有你儿子胡汉苍,一样能打造出天下无双的火器。”

    顿了一下,“而且已经打造出来了,只是你们安南实在太弱,朕没必要让这火器在安南亮相而已,可惜,你注定是看不到那一日了。”

    这是实情。

    打安南根本没必要动用神机营,而且安南那地形,神机营的火炮运输也是个大问题,所以从始至终他就没想过这件事。

    如果打不赢安南,自然要用神机营——可惜,没有这个如果。

    大明如果连安南都打不赢,哪还提什么平漠北?

    胡一元微微一笑,“微臣确实看不到了。”

    并不绝望。

    朱棣既然重新坐下了,说明这件事还可以谈,所以索性直接说明我胡一元愿意为了大明天子的大计愿意一死。

    但求饶胡汉苍一命。

    朱棣不甚在意,将手放在桌子上,俯视着胡一元,“第二件事呢?”

    胡一元思忖一阵,“第二件事,是关于高贤宁、黎利和贵国一位名叫黄昏的官吏之事,微臣没记错——”忽然改口,“罪臣若没记错,这位黄昏的官员是来出使安南的那位。”

    胡一元见过黄昏。

    那一次在清化王都,胡一元让胡汉苍派了一千人,打算将大明使团全部诛杀,推给叛军,结果黄昏竟然让徐辉祖率两百精锐铁骑破一千,而黄昏自己带着一众西域妖女杀进了清化王都。

    现在回想简直不可思议。

    那可是层层护卫的王都。

    朱棣心中一跳,眼神倏然犀利起来,脑海中思绪万千,联想到老二迎驾时的哭诉,隐然觉得这其中只怕大有联系。

    难道黄昏真有野心?

    难道老大和黄昏之间真的在筹谋着什么大事?

    朱棣压住心中的情绪,淡然道:“说说看吧,若说的全是朕知晓的事情,休怪朕无情,别说你儿子的性命,就是你全族,朕也可以一并斩之!”

    胡一元也是当过王的人,知道朱棣的言辞不过是君王手段而已。

    实际上胡一元确信,朱棣被自己说动了。

    否则以他对那个黄昏的信任,根本不会听自己说什么,就会让人把自己押下去择日砍头,至于儿子胡汉苍,朱棣应该动心了。

    胡一元越发淡定,儿子的命已经保住了。

    接下来……

    你朱棣灭我安南,那我胡一元就用最后的时间,在你朱棣的心头上留一根刺,给你的大明一场血腥之乱。

    我胡一元可以死,但你朱棣也别想好过!

第五百四十五章 永乐不可欺

    胡一元缓缓的道:“在陛下出兵安南之前,贵国有个叫高贤宁的读书人,跟随我国黎族一位叫黎利的年轻人来到安南,这件事陛下可曾知晓?”

    朱棣嗯了声,点头示意胡一元继续。

    胡一元见朱棣面无表情,也揣摩不出他什么态度,但这并不妨碍胡一元在死前给大明留根刺,淡然道:“罪臣没记错的话,当日陛下靖难攻打济南,屡攻不下,写了一封劝降书,没曾想到,城内有个读书人回了陛下一封《周工辅成王论》把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个读书人就是高贤宁。”

    朱棣微恼。

    鼻音:“嗯?!”

    你找死?

    哪壶不开提哪壶。

    胡一元却毫无畏惧,笑道:“臣之将死,言之无忌,也是如此,陛下才能听见罪臣肺腑之言,身为君王者,又能听见多少肺腑言论?”

    这是君王之间的共鸣。

    朱棣忍不住笑了,这胡一元有点意思,难怪从以臣子身份,最重问鼎安南之王,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宗主国大明,胡一元必定是名垂青史的开国太祖。

    可惜他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王莽。

    道:“你继续说。”

    胡一元道:“高贤宁和黎利回到安南之后,我当时就感觉此时蹊跷,一个读书人,离开繁华大明跑到安南来做甚,于是着人密切监视黎族和高贤宁的动静,陛下可知黎族和高贤宁在安南做了什么?”

    朱棣略有不解,“做了什么。”

    这个真不知道。

    胡一元道:“黎族出钱,出地皮,在安南那边建立了诸多时代商行的分行,且大肆造势,如果罪臣所料不差,只等安南出现新王,或者是陛下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黎族建立的时代分行就会全部铺上大明时代商行的货品,到时候黎族会赚个盆钵满盈,大明时代商行的东家黄昏也将富可敌国,这便罢了,毕竟只是生意,而罪臣也听过,贵国黄昏所赚之钱,皆慷慨的拿了出来助力陛下,所以此事对于陛下而言,是好事。”

    朱棣无语的看了看屋顶。

    那你说个锤子。

    胡一元却笑道:“但高贤宁做的事就值得陛下去品味了,高贤宁不参与时代商行的事情,他只是在黎族的引荐下,不断的和安南本地乡绅会面,尤其是和乡绅之中类如黎利那种有眼见的人相谈甚欢,至于谈了什么,罪臣无从得知,毕竟罪臣对安南的掌控还没达到陛下对大明的这般事无巨细。”

    胡一元可没锦衣卫这样的机构。

    朱棣眉头渐渐蹙起。

    胡一元见状暗喜,起效了,朱棣开始怀疑高贤宁了。

    怀疑高贤宁就是怀疑黄昏。

    而按照大明某位位高者的说法,怀疑黄昏就是在怀疑大明当今的东宫太子,天子和太子不和,大明岂能不乱。

    于是继续道:“不过罪臣知道一件事,高贤宁在见过那些乡绅之后,很快的,由各地乡绅出资,包括黎族在内,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高贤宁已经在安南建立了十数座学堂,表面上是讲授安南的学问,实际上也在暗暗的传授大明科举经义,高贤宁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棣陷入沉思。

    目的是什么?

    难道高贤宁是想去开化安南民智?

    胡一元却道:“世间任何一个说不通的事情,只要找到它的目的和动机,就都能解释,高贤宁的学堂如果开枝散叶,那么高贤宁就会在安南成为圣人一样的存在,等待陛下将来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高贤宁这样的人才,陛下是不是会听黄昏及其势力的举荐,让他在安南出仕?如此一来,高贤宁更加如鱼得水,时日若是长久下去,罪臣敢断言,高贤宁就是下一个云南沐家!”

    云南沐家!

    四个字瞬间打动朱棣,朱棣信任沐家,但不代表对沐家没有戒心。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几家学堂,能有这效果?”

    胡一元哈哈一笑,“陛下,莫要自欺欺人。”

    深呼吸一口气,继续道:“高贤宁在安南做的可不只是几家学堂这么简单,他在做的是认同感,让安南黎民对大明的认同感,或者直接一点的说,是对他高贤宁的认同感,对时代商行的认同感,所以罪臣以为,如果将来真按照高贤宁的计划发展,陛下今年的出师安南,不过是徒然为他人做嫁衣!”

    谁是他人?

    朱棣脑海里冒出了两个人。

    黄昏。

    太子。

    太子夜访黄昏,这其中没有猫腻?

    黄昏在盐官镇布局,为何非得把老大推到太子那个位置上去,这其中有没有权益交易?

    如今黄昏在安南如此布局,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让安南对大明有认同感,以便大明能将安南永久的纳入版图?

    恐怕没这么简单。

    也许黄昏和太子有更大的野望,所以在安南布局,不过是一着退路!

    一念及此,朱棣心头杀意沸腾。

    问胡一元,“还有事要说否?”

    胡一元摇头,“该说的已经说了,话已至此,不知道这些消息能否救下吾儿一命?”

    朱棣颔首,“待安南之事尘埃落定,胡汉苍可至军器院任职,并享受侯爷俸禄,其子孙后人,也可在大明科举入仕,如此,你且放心去罢。”

    胡一元哈哈大笑。

    都是面子话,他会信朱棣的鬼,儿子胡汉苍大概能善始善终,但要说子孙后人能在大明科举入仕,那就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同为君王,他会不了解朱棣的心态。

    不外乎是面子罢了。

    免得后人说他这个大明天子没有容人之度量——自己父子二人,终究是安南的王,若是被大明苛待,后人会认为朱棣无雅量。

    待胡汉苍父子退下,朱棣坐在那里陷入沉思。

    黄昏难道真的想助老大提前登基?

    确实有这种可能。

    自己登基之后,手段强势,黄昏要想达到他心中的野望,只能辅佐自己,千年之后的青史之上,黄昏的名字始终被自己的光辉遮掩。

    而老大不一样,仁慈软糯不够果断,如果老大登基,以黄昏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朝中主宰。

    到时候大明天下他就可以只手遮天。

    然而这只是胡一元的一面之词。

    朱棣还是不愿意相信,他最信任也最青睐的臣子会这么对他。

    所以……

    必须搞清楚这件事。

    若是搞不清楚……

    那就杀!

    宁可错过,不可放过!

    靖难之后,世人只知朱棣仁慈,但这一次,永乐大帝朱棣,决意对世人露出他的獠牙,告诉朝野臣工,永乐不可欺!

第五百四十六章 反其道而行之

    胡一元死了。

    怎么死的,没有官方记载,因为这事不好记录官方资料之中,说暴毙罢?刚押送回应天,见了你大明天子一面就暴毙了,后人会怎么想?

    说寿终正寝吗?

    貌似一个道理。

    但又总不能把真相记录到史书上去罢,所以索性不记录,留白给后人去猜测。

    胡汉苍没死。

    朱棣确实没胡一元说动了,而且把胡汉苍丢到军器院后,洪继来很快给了回复:确实精擅火器原理,不输军器院那些从安南“偷”回来的人才。

    于是朱棣便留下了胡汉苍。

    以防万一,还是让北镇抚司那边派了个人盯着他,而另一边,汉王朱高煦也在为胡汉苍说话,说此人好歹是一国之主,咱们也不能亏待了他。

    军器院的差事可以领,待遇还是要给他高一点。

    朱棣同意了。

    也没多想为什么朱高煦会帮胡汉苍说话。

    安南打是打了。

    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很快成了大明当下最为头疼的问题,陈朝旧人已经一个不剩,也不可能把安南政权还给胡一元的族人。

    扶一个新朝皇室起来?

    貌似安南那边的人不会服众,于是大朝会小朝会热闹了好几天,最终意向慢慢趋向于两条:一条是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由大明来管理,第二条要讽刺一点,把胡汉苍丢回去当个傀儡国王。

    当然,前者是朱棣授意下,众多心领神会的臣子提出。

    而且朱棣召见胡一元时,也如此提过。

    有史官记录为证。

    到时候如果是走第一条处置方式,天下人也说不得大明什么。

    正大光明理直气壮!

    能奈我何?

    就算你要奈我何,有本事发兵来给安南伸张正义的,你要是打得赢我大明雄师,我把安南那大片疆域送给你又何妨。

    打不赢?

    那你把你的疆域送给我好了,求之不得。

    又一个大朝会。

    因为涉及到安南处置事务,接连几日的大朝会几乎没人请假,京畿重臣,不论是武将还是一众文臣,全都到了。

    连黄昏都接连参加了两个大朝会。

    不过这货明显心不在焉。

    娇妻刚生产,初为人父,还是双胞胎,这货每天就盼着没事回家,然后陪着妻子逗两个小玩具,感觉人生已经圆满了。

    大庆殿中,百官噤声。

    朱棣默默的看着众臣,心中其实多少有些疑惑,按照胡一元所说,安南是黄昏和太子留的后手,按理说太子是最乐于见到安南纳入版图才对。

    为何太子一直反对?

    太子及其东宫属官以及明里暗里支持太子的文臣,都不认为应该将安南纳入版图,而是应该用胡汉苍这种傀儡国王。

    理由很是充分。

    安南贫瘠,且距离大明权力中心太远,就算将之纳入版图,大明对它的掌控力也形同虚设,如果在安南驻军,这是一笔巨大开销,要面对无数意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安南的民心归向,据张辅归来所说,安南的百姓始终认为大明的侵略者,如果将之纳入版图,更让安南百姓离心,到时候安南就是一滩沼泽,哪怕驻兵在安南,也会出现很多不可掌控的意外,徒然增加国家负担。

    这个理由其实很充足,朱棣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只不过他现在更疑惑另外一件事。

    太子难道不知道黄昏在安南布局高贤宁的事情,应该是知道的,因为高贤宁去安南,虽然并未走官方途径,但私下里谁没有关注着黄昏的动作。

    既然知道,太子为什么不帮黄昏一手。

    反而要拒绝将安南纳入版图。

    真相只有一个。

    太子是真没想过以安南作为退路,那么高贤宁布局安南,就是黄昏的个人手笔,恐怕黄昏是在给他自己准备后路。

    想到这里,朱棣看向群臣之末的黄昏,咳嗽一声,“黄指挥,你去过安南,了解安南的民风民俗,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黄昏只得出列,我怎么看?

    我当然用历史知识来看。

    不过黄昏也有些诧然,历史上上记载,大明打下安南,很快将安南设为交趾布政司,成为大明的一个行政省,按说应该是君臣同心的举动,为何太子一脉会如此强势的反对?

    将安南设为交趾布政司,朱棣错了吗?

    没错。

    因为永乐大帝朱棣就是这样的人,打下的地盘,不纳入大明疆域,那还打个毛。

    可太子错了吗?

    没错。

    严格来说,太子这个反对非常具有前瞻性和远见,因为到朱瞻基时期,安南那边因为统战工作的失败,导致各种起义,驻扎在安南的大明兵马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太过严重,又距离大明权力中枢顺天太远,大明着实无法负担安南,所以朱瞻基不得不顶着历史骂名放弃安南。

    明仁宗不愧是明仁宗。

    有可能明仁宗登基之后,打算从顺天迁都回应天,安南就是原因之一。

    但这个时候,朱棣为什么偏偏要问自己,朝堂之上这么多重臣,支持将安南纳入疆域的大有人在,自己虽然是宠臣,但明显上的地位还真的不够格来决策这种事情。

    朱棣有阴谋!

    黄昏心中思绪电转,安南是自己留下的退路棋子之一,所以才会让高贤宁提前去布局,陛下会不会是看透了自己这步棋?

    所以他让自己来发表言论,目的就是摸一下自己的态度。

    不行。

    这个时候不能被朱棣抓住辫子。

    自己就反其道而行之,消除朱棣的猜疑,先意思着反对一下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反正朱棣的心意已决,这个事情所谓的讨论,不过是让这件事在史书上变得好看一点而已。

    于是出列大声道:“微臣以为,安南民风愚钝,若我大明将之纳入版图,是安南黎民之福,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安南纳入我国版图之后,陛下勤政爱民,必然对安南百姓一视同仁,如此一来,我们就要耗费巨大的资源来帮助安南人民如大明百姓一般,走上安居乐业的道路,这对大明是个非常不好的事情,易有为他人做嫁衣之风险。”

    朱棣又愣住。

    什么鬼。

    安南不是你黄昏的退路之地么,怎么你也不同意将安南纳入版图,难道胡一元是在诳朕?

    也不可能。

    胡一元自知必死无疑,他为了救他儿子胡汉苍,绝对不敢胡诌。

    这事有点意思。

第五百四十七章 安南改名交趾,大明之疆域!

    安南到底如何处置?

    朱棣心中早就有了打算,只不过朝堂上依然争吵了几日,其实就是在看有多少人支持太子,黄昏又是否在朝堂上拉拢了臣子。

    前者,朱棣心中已经有数。

    后者,几乎任何迹象,黄昏还是恪守了这个底线。

    朱棣颇为欣慰。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看黄昏和太子是否真的将安南当做了退路,如果安南是他俩野望的退路,肯定是强烈支持安南纳入版图。

    因为只有安南在大明版图之内,这俩人才能有更方便的条件去经营安南。

    朱棣听到黄昏的答案后,舒了口气。

    应该是自己多心了。

    至于黄昏为何提前布局高贤宁,得早时间问问这小子。

    咳嗽一声,对满堂文武大声道:“诸位言说皆有一定道理,朕也欲让陈朝子孙重掌安南,然后陈天平时候,朕令诸国遍寻陈朝子孙,却无一人,陈朝后人竟已断绝!不过朕受命于天,章大明千万里江山,欲穷一生之力强国富民,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今安南陈朝皇室旧人断绝,胡一元父子篡国,致使安南黎民饱受摧残,念大明之宗主恩泽,已有万民请愿意图入我大明之治下,又有官吏陈情盼我宗国之余惠泽民,再有胡一元迷途悔悟之请求,朕虽知此事对我大明乃是披湿衣之负担,但不愿意愧对安南前往赤子之心,愿呕心沥血以治江山,以佑天下百姓,而散雨泽于安南。”

    狗儿立即回收。

    立即有内侍奉上三封卷轴,和一本版图册。

    狗儿取过一封高声诵念——竟然真的是安南的万民请愿书。

    又取过另外一封,是安南官吏陈情书。

    “安南国本交州,愿复古郡县,与民更新。”

    这是比较文言文和笼统的说辞,其后还有更多详细陈情,感情之诚挚,让人动容。

    请求宗主国的天子拯救安南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言辞之间,大明天子不管安南的话,安南认命就在水深火热之中活不下去了。

    第三封则是一份史官记录片段,恰是胡一元的一段言辞:

    “我父子二人的亲信,早已被陛下的雄师杀得心胆俱碎,再无余力反抗大明,陛下如果心怜安南万民,不妨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并驻雄师守护安南百姓,如此,则是我安南黎民之福。”

    最后,狗儿打开了版图册,示意给众人看了一眼,道:“这是安南官吏献上的安南版图册,户籍册也有,过于庞杂,如今在广西,并没有运到应天来。”

    你看你看。

    安南从上到下,从罪臣到黎民,无一不盼着大明接管,不仅连版图册都献上了,连户籍册都献上了,如此盛意,你大明还犹豫什么?

    大明作为宗主国,不能这点担当都没有啊。

    如此美意,却之不恭啊。

    我朱棣作为天子,只好受累的帮助一下安南百姓了,要不然大明以后在附属国那边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别人会说我们自私自利,不顾附属国百姓死活的。

    纳了吧。

    说事实讲道理摆证据。

    当朱棣这番话之后再上了这段证据,以太子朱高炽为首的人还能怎样?

    认了吧。

    于是满堂文武跪下,大呼陛下仁慈。

    朱棣很是满意。

    确定要将安南纳入版图了,但是具体怎么个处置法,还得拿个雏形计划出来,于是六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门你一言我一言,始终没有个定论。

    朱棣也不急。

    他当然不急,饿的又不是他一个人,况且朝会之后他去吃饭多快多近,你朝会臣子不仅站着,还饿,下朝后还要走一截路去吃饭。

    别说,朱棣这招很快见效。

    虽然大家还没讨论出个结果,但争论声渐渐小了,都想着不争了不争了,先吃了饭下一个朝会再来讨论这个事情,反正安南现在在那里,跑不掉。

    黄昏一看不行啊。

    你们这么争来争去整不出个具体方案,朱棣搞不好要把老子留下来,而老子现在要享受天伦之乐,要回去逗玩具呢。

    双胞胎,还是龙凤,开玩笑呢,老子现在幸福得不得了。

    可不想天天呆在朝堂上。

    今天必须把这个事情定下来!

    于是咳嗽一声,出列,“安南官吏陈情,安南国本交州,愿复古郡县,与民更新。既然如此,那就尊重安南的意见,再结合我大明当下行政制度,设安南为行政省即可。”

    朱棣眼睛一亮。

    其实他作为大明天子,将安南纳入版图这个事情早就在心里谋划了几日,也早就有了处置的方法,之所以在朝堂上让群臣议,不过是看是否有缺漏之处。

    现在黄昏这言论,恰是他心中所想。

    不动声色,“黄指挥且说说看。”

    黄昏哪疑有他,他现在只想赶紧弄完这档子事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大声道:“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将包括交趾在内的七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称为“交州“,循此例即可,有史据可靠,安南黎民也不会反对,对应起来,我大明将安南改为交趾,在安南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对安南实行军政明事的实际掌控即可,哪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一句花里胡哨,让朝堂的重臣老脸一红。

    大家开始确实想得太多。

    现在黄昏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直接按照汉武帝时期的处置就行了,到时候往安南一驻兵,就形成了对安南的实际掌控。

    朱棣暗暗颔首,他也有这个意思。

    甚至有点惊艳。

    黄昏这小子果然是老子肚子里的蛔虫,这得让他说准了。

    等等……

    这小子莫非早就这么想的,所以提前布局,就是为了让安南成为他以后的退路,毕竟安南说大了可以是行政省,说远了还是存在着独立的环境和条件。

    转念一想,这似乎说明不了什么,因为这个操作确实是汉武帝的操作。

    只能说明黄昏看过那段史书而已。

    黄昏见朱棣没有发怒,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他当然防着朱棣这一手,所以是用前例——也万幸大明设立交趾布政司是按照汉武时期来的。

    要不然黄昏还不得上前去开这个口。

    黄昏现在怀疑朱棣已经猜到了他让高贤宁去安南的真正用意。

    所以必须谨慎。

    朱棣问了一遍群臣,谁有意见,谁支持谁反对?

    自然没人反对的。

    于是盖棺落定。

    朱棣着令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吏部六个部门的官吏配合,在近期拿一个在安南设立三司的具体操作方案出来。

    并给勒令内阁那边,磨墨出一封合适的《平安南诏》。

    至此,尘埃落定。

    安南,改名为交趾,成为大明的一个行政省!

第五百四十八章 交趾布政使的人选问题

    很快,吏部那边就被难住了。

    在交趾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这个封疆大吏由谁来胜任,又有谁愿意去,别看是封疆大吏,愿意去的人不多,想去的人也不少。

    对朝中一二品官员而言,去交趾任职是贬责。

    不划算。

    对二品以下的官员而言,则是升迁,也是镀金,想去的一大把,尤其是六部的侍郎,挤破了脑袋想去,于是这几日本就是香饽饽的吏部更热闹了。

    有资格影响朱棣决策的大人物们,府邸门槛也几乎被踏烂。

    人选很快拟定了出来。

    其他官职还好说,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头把交椅,承宣布政使人选上争论颇大,六部尚书各有人选推荐,大多是各部侍郎。

    朱棣也愁这个事情。

    驻军那一块倒还好解决,可以让张辅总领军政,同时留下将军李彬在交趾带兵,但处理交趾财务和民生诸事的文臣,必须谨慎。

    因为交趾初立,如果大明官吏和当地官吏相处不好,很容易在当地引发暴乱。

    所以这个文臣一定要熟悉交趾。

    谁熟悉交趾?

    以前倒是有一个,可惜在出使安南后被胡汉苍父子收买,回到大明欺君,之前在出征安南之时,被自己找了个理由砍了。

    黄观也行,毕竟出使过安南。

    转念一想,按照这个思路,礼部那边也熟悉安南,抽调一位侍郎过去担任交趾布政使,貌似最为稳妥。

    可礼部尚书是刚从刑部尚书调任过来的郑赐。

    郑赐还不熟悉礼部。

    少不了要两位礼部侍郎辅佐,所以礼部的两位侍郎不能动。

    思来想去,朱棣想到了一个人。

    但这个人朱棣怀谨慎态度,不是怀疑这个人的能力,而是这个人和黄昏牵扯较深,有胡一元的肺腑之言,朱棣现在有点提防黄昏。

    于是打算摸一下黄昏的态度,让狗儿去宣他觐见。

    ……

    ……

    黄昏很快乐。

    不管在哪个时代,有钱人的快乐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不过还好,黄昏并不奢侈糜烂,他的快乐来源于龙凤胎。

    产后的徐妙锦,并没有抑郁的迹象。

    黄昏松了口大气。

    但是很快黄昏很快快乐不起来了。

    妻子徐妙锦现在全身心都放在儿女身上,根本不管黄昏了,哪怕是黄昏夜宿西院,妻子也当做不知道,甚至有种求之不得的感觉。

    黄昏暗暗心凉,知道女人产后确实会有一段时间的冷淡。

    而且也要恢复身体。

    所以他倒没想过和妻子巫山**,只是这种被忽略的感觉让他浑身不自在,总有种爱情就要从身边溜走,婚姻会变成围城的不好预感。

    他现在就是抱一下儿子和女儿,都会被徐妙锦呵斥,让他小心着些。

    对此黄昏无言以对。

    只能顺着妻子的心意,毕竟她付出了这么多。

    好在绯春对自己善意了许多。

    估摸着就差一个契机,然后就让同房丫鬟变得名副其实了,也不急,没有感情的滚床单都是耍流氓——实际上黄昏对绯春真没有爱情。

    所谓的喜欢,不过是对有趣躯体的**,而不的喜欢有趣的灵魂。

    他还没触及到绯春的灵魂深处。

    这一日因为想亲儿子一口,又被妻子赶出了房间,黄昏无奈,只得去西院找认同感,走入西院,发现卡西丽在弹琴。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在敲琴,双手各拿一根筷子模样的长棍,不断的敲击在琴弦上。

    琴声悠扬。

    院子里不仅有娑秋娜乌尔莎等西域女子,连张红桥、吴与弼都在,大家看着卡西丽敲琴,皆是一脸叹为观止的神情。

    黄昏讶然,“这是什么琴?”

    有点眼熟。

    但自己来到大明后,还没见过这种琴。

    穆罕穆拉笑着靠在大官人身边,轻声说道:“这是我们西域那边的一种乐器,大明没有,卡西丽最是擅长,这段时日去琴行找师傅定做的,也不知道能否达到标准,看卡西丽的神情,应该也差不到那里去,大明的匠人师傅们真是鬼斧神工。”

    穆罕穆拉现在还记得当时琴行的师傅听卡西丽说这种琴的时候震惊的模样。

    因为他们从没见过。

    甚至没听过。

    就这样他们都制作了出来,不得不称赞一句巧手天工。

    黄昏唔了一声,“在西域那边叫什么名字?”

    穆罕穆拉说了一句,黄昏听得莫名其妙,确实不懂,不过这琴应该是自己见过的,而且这琴声和钢琴很像。

    貌似在那什么网红小视频里见过,也在某部电影里见过。

    片刻后,卡西丽脸色潮红,用西域语兴奋的对娑秋娜嚷了几句,穆罕穆拉就给黄昏翻译:“卡西丽说几乎和西域的一模一样,材质也极为上等,是一尊好琴。”

    穆罕穆拉神色有点奇怪。

    黄昏恍然,“让琴行定制这把琴,花了不少钱罢?”

    穆罕穆拉笑了笑,“千金难买心头好。”

    黄昏:“……”

    穆罕穆拉融入大明确实很快,比娑秋娜还快,其实黄昏挺喜欢,他现在有种感觉,让穆罕穆拉和卡西丽选择的话,她俩有可能选择自己而不是娑秋娜。

    乌尔莎就不一样,在乌尔莎眼中,娑秋娜还是更重要一些。

    道:“花了多少钱?”

    穆罕穆拉比了六根手指。

    黄昏倒吸了一口凉气:“六百两?卡西丽哪来的那么多钱?”

    穆罕穆拉狡黠的偎依着大官人的胳膊,不停的蹭来蹭去,“我们给她凑的,所以我们都没钱了呢,也不能去买胭脂水粉了呢。”

    黄昏大感受用,大袖一挥,“没事,下午我让绯春给西院送笔钱过来。”

    挣钱干嘛?

    就是为了养女人的嘛。

    穆罕穆拉笑靥如花,轻声说这琴第一次出现在大明,大官人要不要给它取个名字?

    黄昏看着敲琴的卡西丽,发现她在发光,相比于握刀杀人,又或者是床笫妖媚,此刻的卡西丽,才算是真正的卡西丽。

    整个人无比鲜活,仿佛是个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

    黄昏猛然想了起来。

    没错,这个琴在电影《闪光少女》中见过,叫扬琴,是明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和钢琴同祖同宗,难怪声音那么像钢琴。

    刚想说就叫扬琴,却见门子匆匆而来,“大官人,狗儿大监来了,说陛下宣召您入宫觐见。”

    黄昏耸耸肩。

    不用想,朱棣肯定是想问一下关于交趾布政司的事情。

    其实这哪需要纠结犹豫。

    高贤宁已经去了安南一年多,加上蓝山黎族的支持,再加上高贤宁这段时日在安南修建学堂聚集起来的人望,这个交趾布政使非他莫属。

    话是这么说,黄昏明白朱棣在忌惮什么。

    所以得打消他的猜疑。

第五百四十九章 曲线兴国

    朱棣和黄昏很久没有君臣聊过天了。

    顺天那边,扶摇会馆在一片非议声中依然坚挺,从春节到现在即将入秋,收纳了众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给黄昏的工坊以及军器院输送新鲜血液。

    黄昏在顺天的布局之中,只有华为房产见到了成效,已经在修筑泥夯和砖瓦的坊子建筑,而水泥工坊、水力发电、球磨机研发工坊、炼钢工坊,都还在不断的吞钱。

    朱棣在回应天之前,刻意了解过。

    所以朱棣很不明白,黄昏斥巨资搞的这些工坊,到底有什么意义,整日里吞钱,时代商行根本撑不了几年。

    所以这一次召见,也有问问黄昏这个事情的意思。

    看见黄昏进来见礼。

    朱棣免礼赐座赐茶。

    天子如此度量,不是说朱棣不怀疑黄昏在安南的布局,而是要这么做来放松黄昏的警惕心,所以也没打算直奔主题,道:“你的时代商行还撑得住?”

    黄昏想了想,“如果仅靠时代商行,最多撑到入秋,就会出现资金流转问题,不过微臣返回应天之后,售卖出了数十套光明神器,加起来得有几十万两,除去成本,还有大笔资金盈余,可以投入到顺天的工坊之中去。”

    感谢朱老板。

    要是朱棣不开那个金口,应天这边的富贾权贵也不敢如此大肆购买人力发电及其配套设施,太子的东宫也是因为朱棣开了口,所以才敢安了那一套人力发电设备。

    这个人力发电设备暴利。

    一套的成本最多一千两,但售卖出去的最低价格都是一万七千两,平均价格在两万两的样子,所以这段时日黄昏并不急资金问题。

    当然,这只是前期布局。

    到后期时候,整个应天繁华地段,自己都会架设线路,从而打造一个不夜之城,可是得等顺天的水力发电工坊做出成果来。

    还得等水泥工坊研究出水泥。

    没有水泥,拿石头来修堤坝的话,存在安全隐患。

    堤坝不像桥。

    像赵州桥那种屹立千年不倒的石桥,好修。

    但一座屹立数百年的堤坝,只靠石头太过于冒险,毕竟堤坝是要承受洪峰压力,还有漫长的水浸,还是钢筋水泥稳妥一点。

    朱棣颔首。

    老实说,虽然是一国之君,还是有点眼红黄昏的敛财手段,只不过他做不出那种没皮没脸的事情,黄昏赚的钱没少贴补他的举政措施。

    更何况顺天的华为房产和扶摇会馆也带着他一起玩了。

    问道:“这笔钱用完之后,若是水泥工坊、球磨机工坊和炼钢等工坊依然不见成果,你怎么办?继续往里面砸钱?”

    黄昏沉默了许久,吐出一个字:“砸!”

    工业不砸钱怎么行。

    况且这是惠及数代人的事情,该继续的还是得继续。

    朱棣沉吟半晌,“时代商行仅靠琉璃、香皂和沐浴露,已经不足以支撑你这些手笔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到最后若是砸不出成果,你会一夜之间一穷二白。”

    时代商行在大明的市场几乎饱和。

    而且利润一降再降。

    现在香皂和润肤水、沐浴露这些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就只有皇室用度的,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些,价格也降了许多。

    价格降了,意味着时代商行的利润低了。

    黄昏笑了笑,“不急,等郑大监归来,我还会让时代商行涉及到其他行业去,比如医学和农业,陛下不用担心,我知晓轻重,盐铁这一块,尤其是盐,没有您的点头,我绝对不会沾,但是炼钢那一块,务必恳请陛下再多一点耐心,给微臣再多一点时间。”

    朱棣能容许自己在顺天建立炼钢工坊,已经是很大度了。

    盐铁是不可触摸的国家战略行业。

    朱棣颔首,“朕知晓。”

    想了想,“医学和农业那一块,你打算做什么?”

    黄昏笑道:“我想弄点疫苗出来,来保证我大明新生儿的存活率,如此可以提高大明人口,同时要发展农业,保证暴增的人口都能吃饱饭。”

    杂交水稻自己是弄不出来的。

    但是红薯、土豆这些还是可以大肆推广,尤其红薯,可惜目前大明还没有红薯,所以要等郑大监归来,看时代商行的大船商队有没有搞到红薯。

    朱棣一脸懵逼:“疫苗?”

    黄昏颔首,“对,就是疫苗,比如天花,这对新生儿是个巨大威胁,若是微臣能弄出预防天花的疫苗,是何等的功德,不过这有点难,还需要等时间、等人才、等资金、等时代的进步。”

    医学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需要工业的整体进步。

    不过因为现在当爹了,黄昏打算尽快促进这个项目的上马,根据研发的需求来推动相关工业的发展,不就是砸钱吗。

    我有的是!

    人才?

    扶摇会馆不够的话,在应天再建立一座,最主要的还是看郑大监能否带回西洋那边的一些医学人才回来。

    所以可以先上医学研究的器皿项目。

    这就要求老李钟山那边的琉璃工坊上马好几个项目。

    想到这叹了口气,“尽管微臣有钱,但这些事确实需要太多的钱了,仅靠大明当下的经济,微臣以做生意赚的钱来推动这些事,远远不够。”

    朱棣眼睛一亮,“天花都可以预防?”

    黄昏笑道:“当然可以。”

    咳嗽一声,“其实不止天花,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预防,比如脑病之类的,只要有人才有资金有相应的技术,完全可以试着研发一下。”

    脑病就是小儿麻痹。

    其实这些东西都很难,完全是跨台阶的事情,最急迫的还是研发出一些抗生素。

    朱棣沉默了许久,“这需要很多的钱罢。”

    黄昏颔首,“所以微臣需要高贤宁出任交趾布政使,微臣需要时代商行在交趾那边大肆发展,如此才可以以交趾之力助我大明之进步。”

    朱棣哭笑不得。

    老子今天是来试探你把高贤宁安置在交趾的用意,现在倒好,你找了个借口,竟然想光明正大的把高贤宁推到交趾布政司使这个位置上去。

    有点蹬鼻子上脸了哈。

    也没恚怒。

    主要是黄昏说的东西确实让朱棣动心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主要象征是什么:人口。

    而且朱棣心知肚明,自己要打漠北要打亦力把里的话,少不了要增兵,这都需要人口的增长,可如何保持人口增长?

    经济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幼儿的存活率,而天花、脑病以及其他各种病,都是制约幼儿成活率的羁绊。

    还有就是粮食。

    如果黄昏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大明人口暴增的话,就算把交趾给他又如何?!

    等等!

    朱棣幡然醒悟,别忘了正事。

    这小子到底有没有和太子勾结起来准备谋反?

第五百五十章 交趾定局!

    藩王登基者,古往今来唯朱棣一人。

    且不说各种天时地利的条件,毕竟朱棣登基有他的传奇性,但仅这样还不足以尊为明成祖,历朝君王之中,朱棣应该能够挤进前十。

    不是应该,是肯定。

    五征漠北,衔接仁宣,永乐大典等等功绩列举下来,真没几个君王比得上。

    所以朱棣才敢有如此自信重用神棍黄昏。

    现在哪怕猜疑黄昏在安南布局,朱棣也不担心,他是愤怒。

    如果太子掺和其中,这对于一个父亲而言,是何等的心痛。

    咳嗽一声,“那你先前为何反对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看你意思,当时你是支持太子的,就不担心让你的前功尽弃?”

    黄昏了然,朱棣这个时候提到太子,肯定没好事。

    要知道朱棣一直不喜欢朱高炽。

    想了想,实话实说,“那不是因为害怕嘛。”

    朱棣:“还有你怕的?”

    黄昏认真的道:“若论此间天下,微臣怕的当然不多,但有一个人,微臣不仅惧怕,也敬重,所以该认怂还是得认怂。”

    朱棣忍不住扯了扯嘴角,强忍着笑意。

    不得不说,朱高煦的哭诉和胡一元的临死之言,确实在朱棣心中扎了颗刺,而且会不断的生根发芽,当下也还没到朱棣爆发的时候。

    一旦真让朱棣找到了确凿证据,毫无疑问,朱棣不会手软。

    对黄昏不会。

    对朱高煦也不会。

    毕竟是永乐大帝,并没有让黄昏发现他的用意,也知道靠谈话是抓不住黄昏把柄的,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按你说来,交趾那边具体要怎么操作。”

    黄昏想了想,觉得此事可以说,于是道:“倒也是简单,待交趾三司成立,在交趾大肆兴建学堂,广泛教授我大明的科举经义,以开交趾民智,当然,这句话是美化的说法,实际上我们的目的,是用大明的璀璨文化来同化交趾,让交趾百姓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这其实就是个同化过程,是武力永远达不到的效果,只有交趾百姓被同化,那大片疆域才会永久的归属于版图之内。”

    说到底,就是一个殖民过程。

    朱棣颔首,“这个朕明白,但此非一日之功,也许你我有生之年都难以看见这个美好结局。”

    同化可不是几年就能做到的事情。

    至少要影响两三代人才有可能达成目的。

    黄昏笑了笑,“陛下和微臣看不见,太子看得见,太孙看得见,太孙的太子看得见,只要我神州有人能看见,这件事就值得去做。”

    话比较含蓄。

    你朱棣看不见,不意味着老子看不见,你都四十多岁了,老子还要个把月才及冠呐。

    年轻就是资本。

    朱棣一想是这个理:“然后呢,其他方面呢。”

    黄昏想了想,“微臣真可以说?”

    朱棣笑着,心里的思绪让人难以捉摸,至少在此刻,他是很想知道黄昏到底要把交趾弄成什么样子,道:“但说无妨。”

    其实就怕这个但说无妨。

    以前朱棣是信任黄昏,无论他说什么,是真的但说无妨。

    但现在不一样了。

    可惜黄昏还没明白这一点,还真就但说无妨了,道:“其实微臣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仅在私人这个角度,微臣是打算和交趾的豪族,比如蓝山黎族合作,让微臣的时代商行成为扼住交趾经济咽喉的手,然后利用在交趾赚的钱,来开采交趾的矿产以及其他资源,比如橡胶之类的,再用这些资源带动我大明经济的发展,再用大明经济去带动交趾经济的发展,如此一来,交趾的百姓学大明之文化,享大明之福缘,岂能不归心。”

    朱棣颔首,沉默不语。

    如果真让黄昏做成了,黄昏在交趾除了没兵,其他什么都有了,而且黄昏真在交趾做成了这些事,兵也不是问题。

    有钱会没兵?

    至于军械,火器这些东西,黄昏难道做不出?

    要知道军器院的火器,他也参与其中。

    黄昏哪里知道朱棣心中的思绪,继续作死:“所以不论从哪方面看,交趾已经纳入大明版图,要实现微臣这个设想,需要高贤宁掌握交趾的大权。”

    朱棣心里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黄昏见状,心中一咯噔。

    遭了,有点得意忘形,忘了朱棣已经怀疑自己在安南布局退路的事情了,不过却丝毫不惧,这本来就是今天的战略,于是不着痕迹的抛出了一个话题:“但这些都是民事方面的,真正要让交趾掌控在陛下手中,需要驻军,而且为了防止将领被**,在驻军之外,陛下还可以钦差内臣去监军。”

    朱棣貌似很喜欢这一手。

    历史上也是这样,朱棣在地方上,总会派内侍监军。

    朱棣一听,心中释疑不少。

    不错,说一千道一万,有兵权才是王道,不论黄昏在交趾布下什么局,只要自己派大军驻扎在交趾,稍有不对的苗头,就可以覆灭黄昏的棋子。

    既然如此,让高贤宁当那个布政使又如何。

    咳嗽道:“交趾驻军朕已经有人选,应是让张辅总领其事,然后让将军李彬长期驻扎交趾负责具体事务,但这个监军人选,你认为狗儿如何?”

    黄昏心里一跳。

    我当然希望是狗儿,但朱棣这么问,肯定就不是狗儿了。

    笑道:“狗儿大监去交趾,怕是大材小用了。”

    狗儿是真有实力。

    靖难之中白河沟一战立过战功的。

    今天的目的已经达成,至于朱棣要让谁去当监军,黄昏已经无所谓,反正朱棣还有十**年,和他的最后一战还早。

    这漫长岁月里,自己还解决不了交趾的这点问题?

    那也别混了,老实当个辅臣就好。

    笑道:“陛下认为谁合适,谁就合适,反正微臣以为,只要能让交趾大军完全听命于陛下,不会出现一丁点的差池最好,所以这个监军,微臣以为应该是陛下的绝对心腹。”

    不出意料的话,应该是太监马琪。

    也不知道这个马琪如今混到什么地步了,实际上黄昏现在也不担心马琪误国了,他要是敢在交趾胡来,我黄昏先收拾了他。

    何况黎族的黎利已经被自己带偏,只要朱棣按照自己的操作,绝对不会出现黎太祖。

    朱棣笑了起来,“那朕有人选了。”

    内侍马琪。

    狗儿之前提过好几次,朱棣也见过他好几次,确实是个懂人心的好内侍。

    本来最优人选是狗儿的……

    可惜他和黄昏太亲近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无朋友,只有利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棣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如果换做其他人,朱棣早砍了脑袋或者直接一撸到底,但是黄昏做过的事情太过特殊。

    而且朱棣深知一点,黄昏做的事真是为国为民。

    所以他放任黄昏。

    也是为不打草惊蛇,免得让太子警惕。

    正事说完,随意聊家常,“你家俩孩子取名了吗?”

    黄昏笑道:“暂时还没,现在都叫小名,哥哥叫豆芽,妹妹叫豆苗,等几天忙过了,我好好去翻一下韵书,再结合我们黄家的族谱取名。”

    儿子先出生几秒,就成了哥哥,也好,男儿才会更有担当。

    朱棣哑然失笑。

    黄豆芽,黄豆苗……亏你两口子也想得出来!

    别说,还挺好。

    因为幼儿成活率低,所以为了好养,民间在孩子小时候都用贱民,什么二狗、铁蛋之类的,当然,更多时候是因为确实没文化。

    说到这一点,朱棣就想起了老爹的名字。

    朱重八。

    因为元朝时,如果老百姓没有当官或者上学,不能有自己的名字,而只能用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所以出身贫农世家的朱元璋的高祖叫做朱百六,曾祖叫做朱四九,祖父叫做朱初一,而他的父亲也叫做朱五四,而朱元璋就叫朱重八。

    明朝当然没这个限制了。

    不过对于黎民百姓而言,没点水平还真取不了好名字,所以农村里还是狗蛋、狗剩很多。

    笑道:“要不要朕给你俩孩子赐名?!”

    黄昏警惕的看着朱棣,“陛下想干嘛?”

    取名字这种事,是老子作为父亲的专利,你这家伙赐名,荣耀是荣耀了,但剥夺了老子最大之一的成就感,那可不行。

    朱棣看着黄昏雄狮一样的神情,无语。

    这小子……

    想得太多了。

    就是简单的赐名而已,妻子一直是最喜欢徐妙锦的,所以这几日在后宫之中,妻子总在念叨,说黄昏十五六岁就入仕了,看的书虽然也不少,但取名肯定不行,陛下您要不要让翰林院的大才子给帮帮忙什么的,妻子甚至已经吩咐工匠打造一对金猪。

    就等取了名后开工。

    而且朱棣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有种莫名的感觉——妻子好像对黄昏有感激之情。

    是因为他让妻子保住了青春?

    又或者是他照顾了徐家?

    不得而知。

    微微笑道:“就是徐皇后喜欢你家俩孩子,她这个当姨母的,想凑个热闹。”旋即瞪眼恼道:“你以为朕想掺和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黄昏立即感激的道:“谢皇后关心,取名字的事情微臣可以胜任,陛下如果没事,微臣这就告退了?”

    朱棣没好气的挥手,“滚!”

    黄昏愣了下,圣意难违,那……还真就在地上滚了一圈,然后扬长而去。

    朱棣也愣住,扯起了嘴角。

    等下来几日,朱棣先是奖赏平安南的功臣,其中张辅被封为英国公,赐铁劵,好在是朱棣赐的,所以张辅并不担心这铁劵成了催命符。

    而已经提前返回云南的沐晟,被封为黔国公,没赐铁劵。

    这就看得出差距了。

    也不怪朱棣对沐晟有提防之心,你大胜归来在应天待了几日,明明能猜到朱棣要回来,你却在朱棣回来之前先回了云南。

    说难听点,是有点做贼心虚。

    当然,朱棣也明白,沐晟尽快赶回云南,也许并不是这些私心,是云南毗邻的边境小国,确实不安生,沐晟不坐镇云南,别说沐晟心里没安稳,就是朱棣也觉得不安稳。

    八百大甸的事情过去并不久。

    有沐晟坐镇云南,毗邻邦国跳不起来。

    跳?

    那就打断腿!

    其后,朱棣宴请得胜归来的张辅等将军,并当场口谕,让张辅总领交趾驻兵之事,并留将军李彬率兵长驻交趾。

    这没什么。

    但第二天,关于交趾三司官员任命的旨意出来之后,朝堂骤起掀然大波。

    谁都没想到,交趾布政使竟然是那个人。

    高贤宁。

    高贤宁之前并没有正儿八经出仕过,也无功名在身,不过古代做官有个捷径:名望。

    像高贤宁这种大才,只需要有人举荐,一样可以出仕。

    也就罢了。

    毕竟陛下靖难登基之后,就曾“找到”高贤宁让他出仕,被高贤宁拒绝,连纪纲都没说动,不知道后来怎么回事,留在了应天,和黄昏颇为亲近。

    现在过了几年,高贤宁心思转变后,愿意出仕不难理解。

    众人无法理解的是,陛下竟然让他直接出任交趾布政使。

    承宣布政使,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

    一个本是白身的读书人,倏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打败了六部众多的侍郎,一跃成为朝堂二品大臣,这很不合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

    陛下干的不合理的事情少了?

    安南是不征十五国之一,然而陛下一番筹谋,安南不就变成了大明疆域之内的交趾行政省。

    太监监军,这事不合理,但陛下貌似登基之后就一直这么干。

    亦失哈和郑和两人,地位低了?

    但那些事情就不说了,亦失哈在奴儿干那边干得风生水起,郑和率领无敌舰队在西洋途中,交趾纳入大明版图,都是好事。

    但你让高贤宁担任交趾布政使,这就相当于把大家都可以分享的蛋糕,变成了陛下和黄昏两个人独享的碗中肉。

    朝野岂不沸腾。

    反对声最强烈的,当属太子和汉王、赵王。

    汉王和赵王的反对,朱棣在意料之中。

    但他真心没料到,反对态度最坚决的竟然是他以为会大力赞成的太子,所以朱高炽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真心迷惑了。

    朱高炽跪了个满头大汗,悄悄抬眼看了一眼父皇,发现父皇还在神游天外,于是忍不住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儿臣恳请父皇收回任命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的成命!”

    朱棣倏然醒悟,看了一眼太子,不解的道:“太子你为何要反对?”

    也是喟叹。

    朝堂之上,果然没有朋友,只有利益。

    不用想,黄昏用高贤宁这一着棋,估计在某些方面触及到太子的利益了,想来也是,支持太子的都是文臣,而交趾布政使注定也会是一位文臣。

    估摸着太子是想让他的人去交趾。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为天下亿万百姓保一个平安!

    朱高炽抬首,“父皇,满朝臣工都在反对此事啊!”

    这很直白。

    而且僭越。

    你这是在说满堂臣子怀疑朱棣的圣意,往大了说,你这是在讽刺当今天子是庸君——被满朝臣子反对的政令,岂是明政。

    朱棣果然大怒,倒不是怒朱高炽话里的意思,他早就意料到了这种局面。

    他是怒朱高炽的用意!

    满朝臣工?

    老子总算知道你这个太子跳得最欢的原因了,感情是要借机拉拢朝臣,好为你登基做准备是吧,你是想当唐太宗么!

    等等——

    朱棣猛然想到一个可能,难道这是黄昏和太子的谋略。

    在让高贤宁出任交趾布政使这件事上,自己其实还是有很多顾略,而黄昏来努力说服之后,满朝臣工一反对,太子再起表率作用,万一自己真的改了这个成命,太子便可得人望!

    这就是太子和黄昏的目的。

    至于高贤宁能否当上交趾布政使,恐怕黄昏并不是很在意,至少当下不是很在意,因为就算没有高贤宁,去担任交趾布政使的也会是文臣,而文臣支持太子,太子如果和黄昏是一路货色,那谁去交趾都一样,反正黄昏都是获益者。

    深呼吸一口气,将怒意压下。

    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朱棣的素养层次自然更高。

    淡然道:“他们反对,朕能理解,毕竟高贤宁之前是白身一个,还写过《周公辅成王论》,让朕很是难堪,但正是如此,才要起用高贤宁,告诉天下,朕的靖难登基是正确的,不见最初反对朕的高贤宁都归心了!”

    朱高炽沉默了许久,才抬头直视朱棣,“父皇,儿臣知道您的苦心,可高贤宁何处不可用,为何要用在交趾,父皇您真的没想过这里面的隐患吗?”

    朱棣愣住。

    隐患?

    老子怎么可能没想过,隐患就是在高贤宁的经营下,你这个逆子和黄昏勾结在一起学那唐太宗抢你老子的皇位。

    成功了你们固然好,失败了交趾就是你们的退路。

    老子怎么没想过!

    老子不仅想到了,还要放手让你们做,让你们自取灭亡!

    你老子我可是朱棣!

    朱高炽一见朱棣的神态,就知道父皇想的隐患和自己想的隐患不一样,当然,其实都是同一个事:所以朱高炽才不得不出来反对。

    而且必须反对。

    哪怕是为此被父皇关禁闭在东宫,朱高炽也要反对。

    无他。

    若是不反对,他这个太子大概率是坐不了多久的,所以在父皇宣布用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的时候,杨士奇和杨溥两个人都大喊黄昏误了殿下!

    真的误了?

    肯定误了。

    朱高炽虽然臃肿,卖相不好,不代表他智商不够,稍稍和三杨在一起商议一番,也能想明白这里面的曲曲折折。

    尽管朱高炽不知道朱高煦迎驾时哭诉了什么。

    也不知道胡一元说了什么——史官记录的东西,别说他一个太子了,就是朱棣都不能去翻看,要不然史记工作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当然,这其实有点尴尬。

    在唐以前,国家君王都恪守这个规矩,但是有个千古一帝破坏了这个规矩。

    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内情如何,李渊又是如何退位的,只有鬼才知道真相了,后人看见的是李世民想让后人看见的内容,绝对和事实真相有出入。

    唐太宗都这么干了,他以后的君王也幡然醒悟。

    对啊,老子是天子啊。

    看个史记怎么了,改个史记又怎么了?

    坐下坐下,这都是正常操作嘛。

    朱高炽看不见听不到,不代表想不到,所以他今日来了,此刻急忙道:“儿臣知道黄昏,有功于大明社稷,儿臣也相信黄昏在父皇的掌控下,必将让父皇的大明有一个全新的飞跃,儿臣甚至也感激黄昏,没有他和父皇,儿臣今日没资格跪在这里,但是——”

    好话先说在前面。

    果然,朱棣闻言,脸色稍霁。

    朱高炽继续道:“但是父皇,您没觉得,您对黄昏的信任,已经超越了寻常天子对臣子的信任了吗,哪怕是唐太宗,也不会如此信任魏征之流啊。”

    朱棣忍不住笑了,冷笑,“太子,这不正是您希望看见的局面?”

    朱高炽顿时又是大汗淋漓,“儿臣不敢,黄昏是父皇的臣子,儿臣从不奢望他会为儿臣做事,儿臣希望的黄昏为父皇谋天下,为百姓谋福祉。”

    这话确实有水平。

    朱棣暗暗叹气,有一说一,如果不是因为老大这身体,他确实是最好的守成君王人选,叹气之余,朱棣又有些愧疚。

    暗想着哪有整日去想亲儿子早死的父亲啊!

    朱棣确实在担心这个问题。

    在立储人选上的纠结犹豫,不仅仅是守成和开疆拓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对儿子的喜好程度,朱棣还考虑一个事:大儿子身体不好,他若是储君,万一自己哪天死在沙场,大儿子登基没多久又挂了,那么就该是皇孙登基。

    可朱瞻基还小。

    到时候大明朝堂是个什么局面?

    届时成为皇太后的太子妃张氏垂帘听政?或者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揭竿而起反了,然后大明陷入内乱元气大伤,实力衰减之下还压得住漠北?

    大明会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朱棣确实担心此事。

    但盐官镇一事,尤其是黄昏早些的一个手笔,让朱棣这份担心小了许多——那就是内阁的建立,只要内阁运作良好,就是幼帝登基,大明这个帝国也有实力去耐心的等幼帝历练长大!

    于是颔首道:“如此最好。”

    你能看清楚朕的底线,也不枉费我将里立为太子的一片苦心。

    朱高炽却道:“但却也有不好之处,父皇,哪怕您会因为儿臣接下来的一番话认为儿臣的书读进了狗肚子,也请容许儿臣说一句肺腑之言,您实在太信任黄昏了,儿臣担忧却惶恐啊,不是儿臣妄自菲薄,黄昏此子的能力,当今世间,也唯有父皇能震慑住他,若是父皇任由黄昏如此不断的高升,不断的落子,注定有一天,他会成为我大明的隐患啊!”

    肺腑之言。

    这才是朱高炽担心的隐患。

    在说这番话时,他是太子,是大明未来的储君,不再和黄昏有丝毫利益关系,这一刻,他站在了储君的位置,放弃了一个人该具有的关于感恩的人性。

    他看的是整个天下。

    朱高炽,终究是一个为国之人,为了家国,他甚至愿意在这里做一个以怨报德的小人。

    因为他是太子。

    他要为大明朝堂保一个稳定,为天下亿万百姓保一个平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