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六十八章 窃命?窃明?

    袁珙闻言也不意外。

    那件事他听说过,对于靖难之战如王艮一般殉国的人,唯有敬重之。

    微微摇头,“非也。”

    濒死,濒而不死。

    那么黄昏面向之中被遮掩的早夭之辙,就会极浅极淡,又茁壮成长了四年,面相之改变早就彻底湮没了那早夭之辙。

    不至于现在还有痕可观。

    看向徐膺绪。

    徐膺绪起身,行礼,“袁寺丞你们慢聊,我去找袁少卿,怎的是舍不得么,拿一幅画需要拿这么久?”

    他算是看出来了,袁珙是想单独和黄昏聊。

    黄昏有些惴惴。

    不知道为何,本已耄耋之年目光垂朽老矣的袁珙,此刻目光之中竟然闪耀着光彩,如明月一般,超乎寻常的闪亮。

    又如剑一般,直刺人心深处。

    袁珙挥手。

    原本守候在院内的下人,也急忙退下。

    待四下无人,袁珙正欲再说什么,却见黄昏笑了笑,示意袁寺丞稍等,黄昏起身,也挥了了挥手,便见星隐居的一座屋檐下,一女子鹞子翻身落地。

    袁珙苦笑。

    黄指挥果然谨慎,哪怕是京畿之中出行,也不忘携带护卫。

    黄昏挥挥手,道:“穆罕穆拉,你去星隐居外等着。”

    身材高大早被大官人在床上征服得不要不要的穆罕穆拉扭着臀,一脸不屑,那神态仿佛在说你们就是说给我听,本姑娘也不想听。

    去了院外。

    黄昏这才伸手示意,“袁寺丞,请。”

    袁珙默默盯着黄昏,眼中的光彩越发明亮,神色极为复杂,既像是少年在下雨天的路上遇着了懵懂暗恋的初恋少女,又像是朝圣者得见真神。

    如见天人。

    黄昏有些不自在,被一个老翁这么盯着,能好受么。

    正欲询问。

    袁珙却道:“黄指挥相信相术吗?”

    黄昏笑道:“相由心生,很多事情确实可以透过面相看人之内心,也能根据其性情、家世、背景、理想才揣摩其日后成就,但要说什么观人而知其心之所终,晚生持怀疑态度。”

    袁珙哈哈一笑,“有道理,不过相术一途,确有圣贤语不能释疑之处,这又涉及到博大精深的《周易》,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既然扯到《周易》了那还说什么。

    黄昏再有才,也辩驳不了《周易》。

    袁珙道:“黄指挥的面相,老实说,粗看平平无奇,细看之下,却是千古罕见,老朽相人一生,穷一生之心血,得以窥斑豹,纵是犬子,也看不出黄指挥面相的惊奇之处,遑论钦天监那群人了。”

    平平无奇之面相之格。

    不是指相貌。

    论相貌,黄昏大官人还是很有自信,这偌大京畿,能比我黄某人更好看的,大概没几个,比我好看又没我有钱,就算和我一样有钱,也没有这权势。

    须知我黄某人可是大明十大杰出青年悬名第二的人。

    笑道:“晚生就一常人耳。”

    袁珙摇头,“清水河投河,是你面相命格的转折点,如今你的面相,已是千古第一份的窃命之格,意味着你身上背负着两个人的气运。气运这个东西,信者有不信者无,但相术一脉,还是笃定其理。”

    黄昏僵滞一刹。

    从袁珙话中不难理解出,袁珙从自己的面相中看出了曾经的黄昏已死,而自己是窃命者,要不然怎么会说出背负两个人的气运这种言辞。

    心中蓦然动了杀机。

    如今已不走神棍路线,如果袁珙广而告之自己是夺舍重生,对于大明而言,这是妖孽得不能再妖孽的事情,朱棣绝对零容忍。

    袁珙并没有察觉到黄昏心中的杀机。

    叹了口气,“老朽也很是不解,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做到背负两个人的气运,思前想后,只有一种可能:清水河投河之后,你死而复生,但将死未死之际,命格转变而重获新生,又恰逢国运转折,于是窃命之余,再窃大道之运,如此才能活下来。”

    这是他的理解。

    只不过他有句话说得含蓄。

    窃大道之运,其实就是窃国运,所以黄昏才能在仕途上如此一帆风顺,未来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他无法说出来的两个字:窃明。

    当然,这是袁珙的理解,他根本拿不出立得住脚的理论。

    黄昏笑而不语。

    袁珙也知道话不可多说,说多说透了,彼此都没有台阶下。

    笑道:“话已至此,黄指挥莫怪,这只是老朽对你面相的一丝好奇而引发出来的推测,当不得真,黄指挥也请放心,此等言论,必无第二人知。”

    黄昏摇头,“袁寺丞,您应该知道,这话要是传出去,对我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言下之意,我信不过你。

    袁珙也知道如此。

    愣了下,觉得自己今日确实孟浪了,思考欠周全,这些话要真的传出去了,岂非害了黄指挥,所以眼前这青年,肯定没办法相信自己。

    旋即笑道:“听犬子说,平常时候不怎么和他交往的徐膺绪,近来频频示好,今日诗会,黄指挥又不请自来,老朽若是猜的没错,黄指挥是为《清明上河图》而来?”

    黄昏点点头,“如果袁少卿可以忍痛割爱,我愿高价购买。”

    袁珙笑着挥手,“不用。”

    黄昏不解。

    袁珙道:“黄指挥应该知道《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如此,为表歉意,也为了表达老朽方才失言、失态的愧疚,老朽愿令犬子双手奉上此图,何如?”

    黄昏:“……”

    那可是清明上河图,袁珙就这么拱手送了出来?

    旋即恍然。

    他是在用这幅《清明上河图》来换取他父子二人乃至全族人的性命,如此看来,这位相天面地之人的言辞可以相信。

    相信是一回事,但为了保险起见,今后还是要让人盯住袁珙。

    确定今日言谈之词,不会被第二人知晓。

    反正袁珙要不了几年也要寿终正寝了。

    于是笑道:“那晚生就却之不恭?”

    好一个却之不恭。

    黄昏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让袁珙心甘情愿的拱手相让《清明上河图》,只能说,这位相天面地之人,搬起石头砸了他自己的脚。

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高煦:老子又膨胀了!

    袁忠彻看着父亲,一脸不解。

    他不敢反对。

    不代表没有意见。

    那可是《清明上河图》,父亲说送就送了,这完全不符合父亲的性情,要知道父亲对这《清明上河图》也喜爱非常。

    袁珙想了想,觉得还是要让儿子安心。

    道:“为父说错了一些话。”

    袁忠彻苦笑,“所以就要用《清明上河图》来赔罪吗?”

    何至于。

    袁珙摇头,“不是赔罪,是用它来保住你我全家性命。”

    袁忠彻悚然动容,“父亲您说了什么。”

    袁珙摇头,“佛曰,不可说。”

    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这事还是别把儿子拉下水了,以他对相术的钻研,再有一二十年,大概可以看出黄昏面相的惊奇之处。

    不过那时候黄昏的面相大概又变了。

    袁忠彻微有愤懑。

    知子莫若父,袁珙见状,知道儿子大概率是要去找陛下主持公道了,但这件事哪敢真闹上台面,到时候别说黄昏会死,袁家父子也必死无疑。

    就算黄昏不报复,朱棣也不会原谅自己知而不报。

    急道:“忠彻,休要轻举妄动,为父虽然自知时日不多,但思绪依然清晰,你当为父真不知天高地厚,会在黄昏面前胡说?为父是在为你铺路啊,之所以要说一些让黄指挥忌惮的话,其实就是为了有理由送出这幅《清明上河图》,如此一来,我袁家父子和黄昏之间无形之间就有一条线,你平日里也读诗书,更谙治政之道,将来黄昏权倾天下了,也能有你的用武之地,你可莫要辜负了为父的一番苦心。”

    袁忠彻懵逼。

    父亲的真正目的竟然是这个?

    太意外了。

    不解的道:“父亲您为何如此看重黄昏,觉得他会权倾天下,有咱们永乐陛下在,黄昏何以权倾天下?”

    袁珙沉默了一阵,“陛下有君王之相,长治昌盛之命格。为父以为,永乐朝内,黄昏为臣,最高可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数十年后,新帝登基,则一切皆是未知之数,结合黄昏这些年做的事情和他布的局,为父以为,黄昏那一脸权倾天下的命格,应该应验在大明疆域之外,至于到时候具体是个什么格局,谁知道呢。”

    袁忠彻沉默不语。

    有些事其实他也知道,只是不敢说,比如黄昏的面相命格,确实是权倾天下之格,然而却不是君王之格,这很诡异。

    如果按照父亲说的,那就合理了。

    大明疆域之内,朱家为天。

    大明疆域之外,黄昏为王。

    一内一外,一主一辅,便是那千古都不曾见过的帝国壮景——从安南变交趾之事可以看出,黄昏以后会花大力气经营疆域之外的势力。

    问道:“父亲,孩儿明白您的苦心,但黄昏能理解到您的意思吗?”

    袁珙笑了,“先前可能不知道,但他现在应该知道了。”

    袁忠彻不解。

    却见院门外响起一声娇俏的银铃笑声,远去。

    直到此刻,穆罕穆拉才离开。

    ……

    ……

    走在路上,黄昏一遍又一遍的问徐膺绪。

    徐膺绪无奈的很,“是真迹,放心吧,真的不能再真了。”

    黄昏这才贼笑。

    徐膺绪也是意外,“我就不明白了,如此贵重的《清明上河图》,你是没发现,当时袁忠彻脸都白了,指甲掐进了肉里,要不是袁珙执意,你就算出百万之巨,他也不会让出这幅画。”

    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的读书人都见钱眼开。

    袁忠彻这样的人,也不差钱。

    黄昏笑着说了句袁珙他说错话了,把我和他袁家都摆上了烧烤架,所以他没办法,只有用这幅画暂时让我安心。

    徐膺绪若有所思,“袁珙会说错话?”

    黄昏一愣。

    对啊。

    像袁珙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错话,他今日说的话也不像是即兴而言,而是从诗会上看见自己后,就一直在酝酿这番说辞。

    他是故意要把《清明上河图》送给自己的。

    我擦……

    难道老子的猪脚光环绽放光彩了。

    老子终于也有了王霸之气?

    爽是爽。

    但总有种无法安心的感觉。

    直到和徐膺绪分别,在路上穆罕穆拉追上来,如此这般一说,黄昏才喟叹,特么的果然姜是老的辣,这送礼的手段也算是千古第一份了。

    让自己不得不收。

    服气。

    至于是否有被利用的愤怒感,答案是没有的。

    袁忠彻这个人本来就可以举荐一下,别以为他就只是个相士,实际上也是有大才的,要不然他的瞻衮堂藏书上万册,真是摆着好看么?

    只不过朱棣一直没重用他而已。

    他还是被相士的身份束缚住了。

    既然大家都不吃亏,自己又得了《清明上河图》这种传世瑰宝,帮助袁珙,寻找合适的实际,举荐一下袁忠彻也无妨。

    而且因为这个情况,自己根本不用派人去盯袁珙了。

    ……

    ……

    和膨胀的黄昏一样,朱高煦也膨胀了。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消息:父皇让袁珙父子给老大相面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父皇觉得老大不适合当太子,意味着父皇在犹豫,所以要给老大相面,而且相面的结果很利好朱高煦:天子万岁之相,然眉间斜纹多而细,注定登基之路多舛,充斥着种种意外,皆看天意。

    天意是什么?

    天意就是事在人为!

    只要我朱高煦稍微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么老大的天意就没了,到时候这大明天下还不是我朱高煦的。

    尤其是第二天下午,朱高煦收到了一幅字:

    粉碎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父皇在提醒自己,不要东怕西怕,有什么想法就去做,哪怕粉碎碎骨又怎样,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就是要让自己争取青史留名。

    这不是**裸的让自己去和太子争夺国之神器么。

    朱高煦能不膨胀?

    于是紧急将靳荣、丘福和王宁喊到王府,打算商量一下,看怎么就这个事情收拾老大,或者是先从黄昏着手。

    毕竟交趾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做做文章的。

第五百七十章 重整旗鼓,再谋储君之位

    不过很快,朱高煦被当头一棒。

    被他紧急喊到汉王府的靳荣、王宁和丘福看着朱高煦拿出来的那幅字,再听他自以为是的分析之后,面色皆有尴尬。

    靳荣看向王宁,王宁看向丘福。

    丘福无奈,只得说道:“殿下,这幅字……其实,所有人都有一幅,不仅如此,六部衙门,五寺九监,府衙,乃至于县衙,都被陛下赐了一幅,要求必须悬挂在厅堂之上,勉励臣工,而且听翰林院那边的消息,似乎还在继续临摹,打算分送全国的官府衙门、地方卫所。”

    朱高煦怔住。

    尴尬之余,有些不甘心,“当真?”

    丘福叹道:“殿下还不知道这句诗的出处罢?是昨日尚宝司少卿袁忠彻在他那星隐居办了场诗会,与会者众,黄昏跟着尚宝司卿徐膺绪也出席了,钦天监官员王射成不知道怎么回事,针对黄昏,让黄昏现场写诗,不料黄昏还真就写了一首《石灰吟》出来,粉碎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就是石灰吟中的,陛下得知后,着人临慕发放。”

    有一说一,除开立场不谈,丘福是真喜欢这两句。

    返璞归真的用词。

    却有惊天泣地的情感和壮怀。

    此诗句,最是适合大明那些志在黄沙欲要建功立业的沙场将士,比之那一首军歌《精忠报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有《精忠报国》,再有石灰吟,老实说,丘福现在其实很欣赏黄昏。

    守土开疆,四方来贺。

    粉碎碎骨,清白人间。

    这是一种何等的情怀,这是一种何等的壮怀,丘福甚至愿意相信,如果让黄昏去沙场,必定是像岳武穆那般的盖世英雄。

    可惜,黄昏似乎从没有染指沙场的意图,也许他只是想当一个运筹帷幄的谋者,而把沙场的事情交给大明的这些武将。

    可惜了,他选错了人。

    有如此情怀,为何会选择读书人的太子朱高炽,而不是武将身份的朱高煦呢。

    不懂。

    朱高煦顿时有些颓然,好不容易膨胀起来的信心遭受暴击,无力的坐了下去,原来是自己自作多情了,父皇根本没有暗中支持自己的意思。

    王宁见状暗暗忧心。

    你妹的丘福啊,你这么打击朱高煦的信心,我们还怎么以他为棋子,来为大明的武将谋取一个如鱼得水的大环境?

    不行,得让朱高煦燃起战斗**。

    看了一眼靳荣。

    靳荣也在担心一个问题。

    说实在的,其实说大家有多拥戴朱高煦,是因为朱高煦的武功?

    不见得。

    大家拥戴朱高煦,还是因为朱高煦也是武将出身,他章国的话,对武将集团有最大的利益罢了,太子朱高炽若是章国,文臣集团肯定压过武将集团。

    长远一点来说,有前车之鉴。

    大宋就是文人当道。

    结果怎样?

    富得流油。

    弱得一批。

    所以大明要不想重蹈大宋的覆辙,不说武将集团当道,至少也要文武并重,所以站在国家利益上来说,靳荣和一众武将也希望是朱高煦登基章国。

    于是笑道:“不过殿下也不用失落,这幅字,陛下的本意确实是勉励朝野臣工,但别忘了一件事,陛下确实是让袁珙和袁忠彻父子给太子殿下相面的,这件事我们可以揣摩一下,陛下为何要这么做?是要废储还是稳固太子的储君名望?可以肯定,两者都不是,陛下最多就是有一些后悔,绝对不会贸然废储,所以才会有袁珙那一句‘万岁天子之相’,同时又有袁忠彻的‘皆看天意’,这个话可不是稳定储君名望了,分明是在告诉臣工,一切皆有可能,你等休要忙着去依附太子,换句话说,陛下这件事上,其实是在敲打太子,既然是敲打太子,自然也是在勉励殿下。”

    朱高煦不解,“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

    靳荣笑了一声,“卑职以为,陛下有事要用到殿下,还有赵王殿下。”

    丘福眼睛一亮,“又要打仗了?”

    朱高煦没甚精神,“打安南都没让我和老三去,真看不出父皇在什么地方要用我和老三。”

    王宁呵呵一乐,“安南?一个张辅就打下来了,何况还动用了沐晟,其实打安南用沐晟,陛下的本意大概是看看云南沐家对大明的态度罢,倒也明了了,打安南,沐家是竭尽全力,云南兵力调走八成以上,所以沐晟来到应天没呆几天就急忙回云南了,由不得他不回,云南那边兵力确实空虚了。”

    靳荣颔首,“所以沐晟没等陛下就回云南,在别人看来,这是何等失礼的事情,更会让人怀疑他是否在担心陛下将他扣留在京所以才急忙跑了,按说,这种情况下,陛下应该会有所表示,但没有,陛下还是封他为黔国公了。”

    又道:“此事不提,并不影响大局,说回正题,陛下敲打太子,我认为是陛下想用汉王殿下和赵王殿下,关键是在什么地方用?”

    靳荣看向众人。

    众人都是武将,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个地方。

    漠北!

    王宁精神一振,“打了安南,如今陛下应该也膨胀了,何况神机营已见雏形,顺势在开春之后找个借口对漠北出兵,极有可能!”

    打仗啊,我们武将最喜欢了。

    靳荣笑着,情绪振奋起来,“应该就是对漠北出兵了,陛下这分心思,其实已经昭然若揭,既然如此,殿下和三殿下都应该要去北方,既然如此,这就是殿下给自己加筹码的时候,既然如此,那就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尝试着拉一把太子?”

    看能否把太子从东宫里拉出来。

    朱高煦嗯嗯点头,“从哪个点下手?”

    众人对视一眼。

    交趾那边的事情只能针对黄昏,如何对太子下手?

    不过不急。

    黄昏最近跳的很厉害,而根据当下的情况,所有人都认为太子黄昏是一条线上的,只要黄昏行差踏错一步,就算和太子没有关系,也要莫须有关系来。

    到时候就是机会。

    坐等。

    反正陛下马上要去顺天,到时候应天这边的事情,就看陛下相信谁,而以君王的猜疑性格,加上太子和天子之间的矛盾,你说陛下会相信谁?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准备手术!

    不提朱高煦一众人野心勃勃,今日应天,气氛诡异。

    无他。

    几乎是品秩不差的臣工,大多收到了一幅字,而且翰林院那边的意思,是你们拿回去自己装裱,必须悬挂。

    翰林院的事情,大家其实可以不放在心上。

    它又不是实权部门!

    但消息灵通的人,早就知道了这幅字的来历:陛下亲自挥毫泼墨写的诗句,交代翰林院临慕的,诗句作者是神机营中军指挥、从仕郎黄昏。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实一直以来,应天才文臣看不起黄昏,觉得他是粗人一个,整天都跟着南镇抚司打打杀杀的有辱斯文。

    而应天的武将也看不起黄昏,觉得他就是个弱鸡,有那么一点墨水的半灌水,做事也是读书人的阴柔,不果断洒脱。

    这句诗出来后,风气转变。

    读书人觉得原来黄昏竟然还有这等才情,别看这诗句用词古朴,但返璞归真之意很有点欧阳修的神遂,绝对是大家之作。

    武将们觉得别看黄昏是个半灌水,就凭他这一腔豪情,就值得尊重。

    这且不提。

    黄昏受到了朱棣亲笔书写并且装裱好了的字,并没有多想,只是想着以后万一见着于彦良那侄儿于谦了,是不是会有点愧疚?

    毕竟剽窃。

    读书人的事情,不能叫偷,叫剽窃,其实意思一样。

    黄昏很忙。

    他也没心思去管这幅字给他带来的好处,着人将这幅字悬挂在自己书房之中后,去了一趟太医院,找到刘旭忠和吕芗两人。

    刘旭忠自然愿意去做那件事。

    吕芗还有点犹豫,说这事如果陛下同意了,那就比较好操作,如果陛下不同意,就凭黄指挥你的私人钱包,这件大事怕是要夭折。

    黄昏没有打包票,只问了吕芗一句:“吕先生,你觉得令堂知晓这件事后,他会同意来帮忙牵这个头吗?”

    吕芗思忖了许久,“应该会的吧。”

    医者仁心。

    这是活人千万的大事,就算做不成,也值得医者去尝试。

    黄昏大笑,“那就妥了,如此,请吕先生去信咨询令堂,我这就去乾清殿求见陛下,争取在陛下去往顺天之前,把这事情笃定下来。”

    吕芗还在犹豫,刘旭忠却满口替他答应下来。

    待黄昏走后,刘旭忠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这件事后,咱们就算和黄昏拉上关系了,容易被有心人针对,可你也不想想,这件事若是做成了,哪怕遭受再多报复,不正应了那句诗?”

    吕芗一想也是。

    医者仁心,作为医生,哪有不愿意去做这种活人千万的大功德之事。

    于是回屋写信去了。

    黄昏离开太医院,没有直接去找朱棣,他还有事要办,到了当下这个局面,交趾已经布局妥当,接下来就是要全方位的赚钱——呃,俗了。

    应该叫做全方位的发展大明的整体工业。

    首当其冲,是金融改革。

    是以黄昏先去时代商行,找到已经从顺天回来的沈熙礼,道:“现在时代商行的情况你比我了解,老沈,从今天开始,你不再负责具体的事务,这几年你这边应该培养了不少人才,可以重用他们了,放手把生意交给他们,现在开始,你总领时代商行的大策略,甚至于对我的计划,也有批驳之权。”

    沈熙礼并不兴奋,一脸警惕,“你想搞什么?”

    最近时代商行的种种手笔,沈熙礼其实是有微词的,用句俗点的话说,现在步子迈得有点大,容易扯着蛋。

    仅靠时代商行的盈利,支撑一个华为房产已经很有压力了。

    好在昨几日黄昏又送了笔钱来。

    一共五万。

    其中两万是张辅在顺天购买房产的第一笔资金,剩余三万两是张辅入资化为房产的本金,反正都是钱,一并纳入账上就行。

    然而这远远不够。

    沈熙礼清楚,还想华为房产顺利的走过第一道难关,还需要东家继续去找钱——直到交趾那边的时代商行分行开始盈利为止。

    而交趾那边刚开始铺货,要盈利大概还要两个月左右,而盈利的资金回大明这边,大概还需要三个月左右。

    大额资金的运送,其实很麻烦。

    黄昏笑道,胸有成竹,更有憧憬,“我打算对大明这个巨人动一次手术,给它装上一双翅膀,让它在这个时代飞翔于天,俯视整个世界。”

    沈熙礼翻了个白云,“说人话。”

    黄昏呵呵一笑,“我打算促进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医学,同时等郑大监和我们的商船归来后,全力发展农业,我要让大明在十年之后,人口暴增三成!”

    技术就是生产力。

    当下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这句话也没错。

    沈熙礼愣了下,有点兴趣了,问道:“发展医学和农业,这个我能理解,金融改革这个,没有陛下首肯,东家你什么都做不了罢?”

    黄昏颔首,“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去说服陛下,当下你要做的一件事,是组建时代商行的一个新部门,这个部分的重要性丝毫不差于华为房产。”

    沈熙礼头大了,“这又需要大额资金了啊。”

    黄昏哈哈一笑,“要不了多少钱,我们主要是出人力,还有就是地皮,已经全国铺设店面的成本,我估算了一下,有个二三十万应该就够了。”

    沈熙礼倒吸了一口凉气,“我到哪里去给你找二三十万!”

    真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

    黄昏也知道这个有点为难人,笑道:“别急,听我说,这个事情前期要不了几个钱,有一两万就能解决,重点还是要让陛下那边出钱,当然,咱们也不能让陛下占了主动,所以咱们还是得拿钱出来,这样,你先在京畿之中,招聘大量的账房先生,同时在最繁华的地段,租或者买下一块大地皮,然后修建出一座钱庄出来。”

    钱庄这个很好理解。

    沈熙礼笑了,“要建钱庄?这貌似花不了几十万。”

    黄昏呵呵摇头,“不止是钱庄,我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银行。做银子流通的行业,因为这涉及到国家战略,所以我还会去找陛下入伙。”

    这些事情,不可能绕得开皇权。

    沈熙礼若有所思,“就靠别人存钱到钱庄的那点盈利,这能赚多少钱?”

    现在存钱到钱庄,是储户给钱庄钱。

    黄昏哈哈一笑,“老沈,不要被你时代狭隘了你的目光,我既然要对大明这个巨人动手术刀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刀,那会按照寻常规矩来。”

    沈熙礼:“……”

    什么叫手术刀?

    黄昏继续道:“我们组建时代银行后,有钱人存钱到我们银行,他们不仅不需要花费一分钱,而且根据他们存钱的数额,还会得到一笔额外的利息,换句话来说,他们就是在借钱给我们,明白了吗?”

    沈熙礼瞠目结舌。

    咱们还需要借钱?

    东家你到底是想做什么……

第五百七十二章 给大明的第一刀:医疗

    一看沈熙礼的样子,黄昏就知道强如这位大哥,思绪也被时代限制了,呆在那个圈里出不来,其实不难理解,因为银行这个点子太反常了。

    大明这个时代并非没有钱庄,一般是具有信誉的大商号建立。

    钱庄的功能,一则是存钱,二者是借钱。

    这很正常。

    还有一个汇兑作用,就是银子换宝钞这种功能。

    而客户若是在钱庄借钱,钱庄不仅要收手续费,还要收利息,这和银行一样,差别就在客户到钱庄存钱这一点上,存钱到钱庄,不仅没有利息,反而要给钱庄保管费、手续费。

    也就是说,不管存钱和借钱,钱庄都是盈利的。

    也因为如此,钱庄的客户就缩小了许多,因为很多有钱人家,其实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现金银子——乱世除外。

    而乱世钱庄也不一定保护得了他们的银子。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钱庄并不是一本万利,也不是暴利行业,远远不如时代商行赚钱来得快。

    所以黄昏提出建立银行,客户存钱不仅不收手续费,还要给客户利息,这是背道而驰,也难怪沈熙礼无法理解。

    但沈熙礼不知道,钱庄发展下去就是银号、银行。

    这是大趋势使然。

    只不过在步入现代银行之前的这段时间,银行也不针对小额存款。

    黄昏只好耐心给沈熙礼解释:“我建立这个钱庄的目的,并不是靠存钱和借钱的那点手续费和利息来盈利,而是要用客户的钱来赚钱,假设一个情况,当我们的钱庄遍及全国后,假设一个客户在我们这里存一百两银子,又假设我们有一万个客户,那就有一百万两银子供我们拿去投资到其他行业,实际上肯定不止这个数额。”

    沈熙礼毕竟是大明商界最顶尖的人之一,很快醒悟过来,“按照这个设想的话,只要这个银行建立起来,具有信誉,只是京畿这边,存钱数就要超百万!”

    京畿的权贵人家、富贾,随随便便一户人平均下来就得有几万,有的甚至不止,保守预估,京畿这边的存钱数额会在五百万左右。

    黄昏颔首,“不错,所以我们要吸引这笔资金,必须让它们流动起来,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就要用存钱有收益这个方式,来让大笔资金进入我们的银行。”

    沈熙礼明白这个道理。

    存钱到钱庄,你要付手续费和保管费,而你存钱到时代银行,不仅没有手续费和保管费,还有一笔利息收益,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做。

    没人和钱过不去。

    但是有个问题……

    沈熙礼蹙眉问道:“但东家你有没有想过,当客户存钱到了一定数额后,假如是百万之巨,我们要支付的利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很是很大的一比巨款。

    黄昏笑道:“对,所以这些钱进了银行后,我们必须拿它去变现,比如投资到华为房产之中,让华为房产的业务发展到全国,这样才能赚钱,还有一点,这一笔资金,我们也可以借出去,且存钱利息要比借钱利息低,这样我们才能赚取中间差距。”

    这个银行很好操作,按照后世的模式运行就可以。

    难点在于如何用客户的存款变现。

    对于有着无数赚钱手段的黄昏而言,这一点真不是难事,近一点的华为房产,远一点的医学、农业、工业发展,都是赚大钱的契机。

    而且等水力发电那边研发出来,再组建一个时代建设公司,可以承包大明各大重镇城市的照明系统建设,这也是大赚的机会。

    沈熙礼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多的巨款,我们如何保存、运输,须知这会形成巨大的成本,我们又如何向存钱者保证信用?”

    黄昏笑道:“所以这件事离不开陛下,我们需要官方的信用,同时,我们还需要陛下对金融改革,将大明宝钞的重要性提升起来,从而节省运输、保存的成本,一旦大明宝钞的作用提升,这不仅仅是在节省成本,更是货币的进步!”

    沈熙礼陷入沉思。

    宝钞还能如何提升作用?

    他想不到。

    其实大明当下的宝钞,作用已经很大的了,比宋朝的交子之类的,更广泛流通,但有个问题:民众的信任度。

    因为民众害怕一个事情:国家滥发宝钞。

    黄昏起身,“这些事情你不用担心,你现在只需去做下面的事情:招聘大量的账房先生,在繁华地段买一块或者租一块大地皮,修建时代银行的总部,其他事情等着我的消息就行了,我这就去找陛下商量,对了,这个银行到时候具体的事务交给梁巍生负责,你先提前给他通个气,让他先行理解一下银行的运作原理。”

    沈熙礼只好点头,依然有些担心。

    而且不解。

    只修银行总部,难道不修一个固若金汤的钱库?

    黄昏离开时代商行,径直去大内。

    朱棣今日略忙。

    等了约莫半个时辰,才召见黄昏,已经累成眼睛眯缝起来,不怎么愿意说话了——毕竟要准备返回顺天,交代的事情很多。

    等黄昏进来行礼免礼后,没好气的道了句有屁快放。

    饿了。

    不过好在狗儿懂事,在朱棣累得不行的时候,已经去御厨那边端了点心和莲子羹过来,朱棣也不端架子,当着黄昏的面吃了起来。

    黄昏其实也想吃点点心,跑了一下午,也累。

    可又不好意思说。

    对面那位喝羹喝得不亦乐乎的可是天子,你敢像普通人那样上前去拿他面前的点心,那就是典型的找死,得等他赏赐。

    吞了口口水,先说太医院的事情,道:“陛下,可还曾记得微臣说过,关于预防天花、麻疹的事情,微臣已经和太医院的吕芗、刘旭忠两位御医商讨过,觉得此事可行,且还有一个想法,欲要在全国范围内,改进分娩时的流程,减少因为分娩导致的母子俱亡的落后局面。”

    朱棣闻言精神一振。

    你要是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毕竟这事办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利在当代,朱棣太希望大明的人口暴增起来了。

    放下碗,兴奋的道:“具体说说看。”

第五百七十三章 医疗改革司!

    黄昏一看朱棣这神态,就知道这事基本上成了。

    思索了一阵,直接将说服朱棣的那一套说辞简化掉,直奔主题:“关于这个改革,其实操作很简单,首先这件事需要建立一个医疗改革司,然后找一些在杏林界德高望重的人,比如如今大明杏林界的泰山北斗吕复来牵头,让来担任这个医疗改革的名誉总顾问——”

    朱棣立即打断,“改革的意思我懂,顾问是什么意思?”

    黄昏想都不想,“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他们可以提供意见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出自《汉书·匈奴传赞》中说冯唐的那一段。”

    这是个典故。

    不需要百度,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黄昏能知道这个出处,是因为这几日他一直在翻这方面的书,还咨询过吴溥。

    严格来说,是吴溥告诉黄昏“顾问”一词的出处。

    朱棣确实不知道。

    但看黄昏说得有板有眼,也便不怀疑了,让黄昏继续说。

    黄昏道:“吕复担任医疗改革司的名誉顾问,至于另外一位杏林圣手匡愚,因为要保证郑大监下西洋的医疗安全,只能放弃,不过还可以找萧九贤的传人。”

    萧九贤是洪武年间杏林界的泰山北斗,这种人物和大才一样,都是最容易出名的,所以哪怕黄昏是穿越而来,在大明生活几年,也知道萧九贤的名字。

    朱棣嗯嗯颔首,“这个操作可行,然后呢。”

    黄昏继续道:“然后就是这个医疗改革司的建立,不仅要抽调太医院的精锐御医来兼职,还要在全国范围征用出名的郎中扩充其中,这也就意味着,医疗改革司要在全国各大重镇建立分部。”

    朱棣沉默了。

    这说得简单,其实运作起来,花费巨大。

    说到钱的时候,朱棣还是很为难的。

    他现在确实没多少钱。

    而且他还有私心。

    想留钱用来明年征讨漠北,所以现在想让他从国库里拿银子出来,比任何时候都难。

    黄昏知道朱棣的小心思,也不急着去说服他,继续说他的计划:“然后微臣会去太医院,和吕芗、刘旭忠等人,商讨一个在全国推行分娩改革的事情,陛下应该知道,当下的条件,有无数的孕妇在分娩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母子俱亡的惨剧,而且这个比例不低,如果能改善这个状况,幼儿的存活率大增,人口也会随之增加。”

    朱棣颔首,“如何推广?”

    民间分娩都是找产婆,基本上不会去找郎中。

    黄昏笑道:“很简单,由微臣和吕芗、刘旭忠等御医,研究出一套安全、清净、高效的分娩流程,再提高分娩用具的清洁度,同时提升后续伤口愈合方面的水平,然后由医疗改革司对全国的产婆进行系统的培训,务必要让产婆培训作业,不经过培训的算是违法,所以这件事还需要写进大明律。”

    朱棣不解,“要这么劳师动众?”

    黄昏无语:“陛下,这是医疗改革,是要对全国医疗动手的事情,当然不是小事,当然要劳师动众,当然需要国家律法的保障。”

    朱棣一想是这个理,“你继续说。”

    黄昏想了想,“基本上关于分娩的改革就这样了,至于分娩用的医用剪刀和医用酒精之类的,微臣会想办法来解决,争取在半年之内量产,并且分发到全国产婆手中。”

    朱棣眼睛一亮,“免费?”

    那可以有。

    黄昏:“……”

    好吧。

    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老子让你朱老板隔一块肉又何妨。

    道:“医学剪刀可以全国产婆免费配发,但是消毒的医用酒精这个,则需要购买,到时候不仅产婆需要购买,郎中也需要。”

    朱棣猛然醒悟,“医用酒精是什么?消毒又是什么意思?”

    黄昏心里一咯噔。

    我擦。

    忘记了这个事,医用酒精是十九世纪的产物,现在还没有这个说法。

    好在思绪电转,有了应对说辞:“陛下知道,若是我们平日里有跌打损伤,大多人都会选择用浓度高的白酒来搓揉,而且杏林界也认为这是有效的,所以微臣认为,白酒是可以阻止伤口出现破伤风的状况,免得伤口毒化,而为了保证更好的效果,需要将白酒的浓度继续提高,精分掉其中无用的东西,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微臣浓缩词汇,创造性的提出‘医用酒精’和‘消毒’的说辞。”

    这个虽然新鲜,但不难理解,朱棣也没多想。

    问道:“这个医用酒精会很贵?”

    你小子卖东西一直没良心,各种昂贵。

    黄昏摇头,“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微臣不会不知轻重,但微臣也会大量投资进去,陛下您总得让微臣吃得起饭,所以到时候也会赚钱,但陛下放心,价格会很亲民,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回笼资金,毕竟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

    朱棣帝心大悦,看看,看看,这就是粉碎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黄昏。

    确实知行合一!

    不过朱棣还是在犹豫,因为这确实会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但黄昏下一句话让朱棣稍稍坚定了信念:“陛下,您可能在担心这个资金问题,确实,国库需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持这个医疗改格司,而且还要在大明律中添加几条相关法律,放在任何一个君王时期,这都是一件可以列入青史的大政举动,但陛下您有没有想过,此事若是成功,青史就会记住陛下这一项改格,千万年后,怏怏神州亿万中国子民,会记得曾经有个永乐大帝,改革医疗,让新生儿和孕妇的存活率大增,才有了人口暴增。而陛下您也清楚,国家的强大,人口是一个基础,当有一天,我大明江山之内有子民亿万,有青壮千万,那时候随时暴兵都能有百万雄师之巨,漠北拿什么来抵抗?”

    深呼吸一口气,“陛下,此是大明强盛之基础,陛下只需要再忍漠北两三年,待医疗改革司这项举措见了成效后,后续就花不了多少钱,到时候陛下依然可以继续征讨漠北。”

    两三年……

    朱棣心中迅速权衡。

    貌似……可以忍受!

    缓缓的道:“那就按照你说的,责令太医院那边组建医疗改革司?”

    黄昏大喜。

第五百七十四章 给大明的第二刀:银行!

    黄昏喜而不骄。

    看朱棣这态度,明显只是此刻心动,等他歇下来多想想,没准又动摇了,所以还有必要趁热打铁,让朱棣笃定这次的医疗改革。

    想了想,道:“陛下不须犹豫,您曾经教过满堂臣子一个道理:不动则已,动则如风。陛下治下的大明,从靖难到如今短短四年,却先后历经了靖难之战、梅殷反叛、还击鞑靼、平定安南,期间尚有编书、下西洋的大手笔,容臣冒犯一句,现在陛下的国库就算有些捉襟见肘,征漠北是可以,但少不了要在史书上留下一句穷兵黩武。而如果这两三年我们采取守势,不仅可以麻痹漠北,还能趁机休养生息,等两三年之后万事俱备,陛下再率雄师远征漠北,借神机营之利,以秋风扫落叶一举荡平这千古隐患,岂非更甄完美?!”

    这话里的一些用词其实有点僭越了。

    不过朱棣也不是小气之人。

    觉得这小子说得很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黄昏目光坚毅,“而且这两三年我们的休养生息,微臣有信心,利用安南的资源,让大明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朱棣终于被彻底说动,点头,缓缓的道:“如卿所言,朕会下旨意太医院,组建医疗改革司,同时朕会在其他方面全力支持你去帮助医疗改革司落实各项举措。”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但你得保证,到时候不能以国之膏腴,丰汝之私囊!”

    黄昏笑道:“微臣拧得清轻重。”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叹道:“两三年啊……”

    还要等两三年。

    人生有几个两三年。

    黄昏一听这话,就知道朱棣还是心有不甘,可以理解,毕竟咱们永乐大帝是马背上的皇帝,不打架浑身难受,笑道:“陛下你可以这么想一下,若是仓促出兵,万一漠北那边不顺利,一次征讨不能平定漠北,那又要往后拖几年,时间上是一样的,与其多次尝试,不如准备充分一击致命。”

    心里暗暗腹诽。

    你朱棣是把漠北打得没了脾性,但你打了五次,而且最后你还死在榆木川,说好听点,确实给大明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然而并没有真正解决漠北隐患。

    知足了罢。

    在我黄某人的筹谋下,漠北将来会和安南一样,而非你朱棣五征之后,漠北蛰伏几十年,又让大明头疼的局面。

    朱棣脸色一黑,听你小子这话,老子还收拾不了漠北?

    转念一想,也有道理。

    虽然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但战术上却要重视,有一说一,北方从古至今都是中原王朝隐患的这一点上,真不是说历代君王无能。

    自己确实应该做到不击则已,一击必杀。

    笑道:“还有事没?”

    没事就滚。

    黄昏此事其实有点饿了,点头说微臣还有事,目光却落在御书桌上的莲子羹和点心上,朱棣无语,挥手对狗儿道:“给咱们的黄指挥端点过去。”

    狗儿遵命。

    当着天子的面喝粥,还是在乾清殿,有可能殿前失仪,黄昏不蠢,没喝粥,吃了两个点心,喝了口茶,肚子里有东西后,情绪越发稳定,道:“微臣还有个大举措,恳请陛下的支持。”

    改革!

    要让大明在工业上崛起,很多东西都要改革,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前让资本主义在大明蓬勃发展起来,才有可能真正的领先全世界,并且将势力伸到全世界去。

    而不是像历史那样,空有震慑全世界的威势,却无法触及大洋之外。

    虚名无用。

    大明,就要做一个全球警察。

    朱棣打了个寒颤。

    不知道为何,总有点心慌,这小子一个医疗改革还不够,还要闹什么幺蛾子,要知道就当下大明这环境,若是太超前的改革,世人基本上难以接受。

    医疗改革这个还简单,因为世人都能够理解,而且大概也是期待的。

    但其他东西可说不准了。

    黄昏缓缓的道:“微臣打算动的第二刀,是货币系统,说句交心的话,微臣出仕这么多年,今天提出的这两项改革,才是微臣真正对大明尽心尽力的开始。”

    之前的都是小打小闹,利己举动而已。

    内阁和编书、下西洋,乃至于神机营,都是顺应潮流的举措,没有自己,也会出现,只不过是早了那么一年半载而已。

    至于时代商行,纯粹是赚钱的小手笔。

    唯一在经济上对时代的建树,大概就是提出了首付+分期付款的方式,如今已经在全国流行起来,很可能会成为支付行业的主要手段。

    朱棣立即感觉全身都不舒服了,要对货币系统进行改革?

    这可是个大事。

    一个医疗,一个货币系统,如果黄昏等下再提出农业改革,这尼玛就是一次活脱脱的变法改革,其重大性、影响力绝对不会输给王安石变法。

    朱棣心情凝重起来。

    老实说,他并不觉得当下大明需要改革,因为一切都向着利好的一面发展,万一这一改革出了差池,会影响国之根本。

    说道:“你先说说看。”

    决策权在老子手里,由不得你黄昏胡来。

    黄昏想了想,“微臣打算从时代商行那边建立一个钱庄,嗯,严格来说,不是一般的钱庄,是关于银子方面的业务部门,所以微臣取名为银行。”

    银子的牙行。

    这不难理解。

    朱棣颔首,“这和货币系统有什么关系?”

    黄昏道:“当然有关系,因为微臣这个银行需要陛下来支持,而且为了达到目的,微臣认为陛下应该让户部那边,或者直接就新建一个部门,来建立一个大明的国家银行,这个银行和国库类似,但和国库牵连不大,只不过是资金往来而已。”

    朱棣蒙圈了,完全不知道黄昏在说什么。

    从没听说过,需要国家来建立一个钱庄。

    国家还需要钱庄那点盈利?

    朱棣喝了口茶,稳定下心绪,看着黄昏,“朕虽然不太明白你要说的是什么,但朕愿意听听你要说什么,不过你可要想好了,这事绝不是组建一个医疗改革司那么简单的事情,须知货币系统是一个国家的命门所在。”

第五百七十五章 宝钞为王

    黄昏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社会的进步需要银行的出现。

    道:“陛下,这件事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人说,一个国家强大的一个表现,是藏富于民,其实不无道理,百姓有钱,国家岂会无钱,所谓藏富于民,不过是个表面说法,真正表达的意思,是民间有财富,而不是把财富搜刮到国库中,百姓穷困潦倒。”

    朱棣没好气的道:“我搜刮了吗?”

    黄昏摇头,“这倒没有,不过当下有个问题,铜的开采量有限,而随着微臣的种种举措,大明的经济肯定要腾飞,到时候钱币不够,会导致货币紧缩,为了缓解这个局面,陛下肯定是要增发宝钞,可如此一来,便是搜刮民脂民膏。”

    朱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户部的每一个人或者说朝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懂这个道理,道:“现在交趾纳入版图了,可以大肆开采交趾的铜矿和银矿。”

    黄昏点头,“万一还是不够呢?”

    朱棣反问,“那你觉得不够的时候怎么办,任由货币紧缩,物价不断下跌,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可不就得增发宝钞。”

    黄昏笑了笑,“那么请问陛下,铜币和银子、黄金,它本身的价值是什么?”

    朱棣愣了下,“不就是货币么?”

    黄昏摇头,“不,它们本身只是一种矿而已,它所谓的货币价值,是我们附加其上的,比如以前的贝币,又比如当下的大明宝钞,之所以是货币,都是人附加其上的价值,其真正的价值,不外乎也是一个物件。”

    朱棣彻底茫然了,“说重点。”

    黄昏笑道:“既然始终是货币,那么在国内,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个办法,把铜币和银子、金子的流通价值弱化,而加强大明宝钞的流通价值。”

    朱棣懂了,“你的意思是强行推广大明宝钞?”

    黄昏笑道:“不止是强行推广,而是要将大明宝钞作为货币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达到有朝一日,但凡买卖皆用宝钞,彻底成为货币的主体。”

    朱棣笑了,“你还是太年轻了啊。”

    这哪可能。

    姑且不说民众对宝钞的接受度,如果宝钞成了货币主体,那么等自己百年之后,万一大明后来的君王昏庸,没钱了,若是疯狂发行宝钞,经济崩溃也就短短几年的事情。

    黄昏当然知道朱棣在担心什么,认真的道:“所以,这就是微臣请陛下让户部或者直接新建一个国家银行部门的用意。”

    朱棣蹙眉,“你继续。”

    黄昏道:“国家银行负责宝钞的所有事务,制作、设计宝钞,根据国内经济情况,增发或者销毁宝钞,从而稳定物价,保证宝钞作为货币主体的正常流转,这需要一个严格的律法来规范,而且正常情况下,君王不能专一决断增发还是销毁宝钞,需要由国家银行的众多人才对经济大形势进行反复的分析、论证之后,再决定增发还是减发。”

    朱棣微微颔首,有点意思。

    但内心有点不爽。

    因为这意味着皇权的削弱,作为天子,这种事朱棣肯定不愿意看见。

    黄昏继续道:“陛下,术业有专攻,就是当下,这些事情不也是户部在管理,然后遇到大事情后,论出决策,再由陛下定断么。”

    朱棣缓缓点头,“再说说看。”

    有戏!

    黄昏按捺住心头喜悦,道:“目前正在使用的宝钞,功能还是缺失了一些,比如只有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而要让宝钞真正达到作为货币主体的功能,还需要增加面额,按照微臣的设想,宝钞应该有这些面额: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一贯。”

    一贯是一千文,一两白银,按照大明市价,六百多软妹币的样子。

    所以这个数额已经不小了。

    朱棣不解,“为何是这些面额?”

    黄昏笑道:“这些个面额,是最合理的组合,方便各种交易支付和找零。”

    朱棣又问道:“你说的这些,朕能理解,但你说一下,你让时代商行组建个私人的钱庄——那什么银行,又是什么用意,仅仅是为了赚钱?”

    黄昏摇头,“陛下但问,微臣不敢隐瞒,直说罢,真正让宝钞成为货币主体的还是要靠国家银行,而微臣的银行确实是盈利性质的,同时也是微臣为大明奉献的利器,有了这个银行,微臣可以拢聚权贵人家的闲散资金,将这些资金聚拢起来,发挥出它们最大的功效,比如华为房产,如果有这些资金进入,就能很快的运转起来,而微臣建立的那些研发工厂,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旦取得成果,就能让大明的各项工艺飞速发展。”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你这不就是民间集资?”

    还是非法的。

    只不过黄昏现在做的事情,是要把这个非法集资变成符合大明律的方式,而且还会变成一个行业,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黄昏一想,也对,确实是集资,笑道:“确实如此,陛下若是组建国家银行,也可以和微臣一样,采用同样的方式,有国家银行的支撑,陛下可以快速的拿到钱,您懂的。”

    有钱好办事。

    打漠北不要钱?

    发展经济和工业不要钱?

    都要钱。

    到时候你朱棣就不用在民间搞那苛捐杂税,直接用银行里的钱就行,当然,用了得补上,而不是肆意的增发宝钞。

    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可以规范君王的律法来约束。

    朱棣确实有点心动。

    但也顾虑重重,“就算朕能从国家银行里拿钱用,如何填补回去?总不能用了就增发宝钞罢,如此一来,民间财富就会蒸发,容易激起民愤。”

    黄昏笑道:“对啊,所以陛下从银行里拿了多少钱,就要准备多少铜币和银子、金子到国家银行的钱库里,假设啊,只是假设,陛下要用钱打仗,打了漠北,花费了千万之巨的钱财,如何填补?到时候打完之后,可以把漠北的金银拿过来填坑嘛。”

    这叫死道友不死贫道。

    再直白点,这就是财富的掠夺,将国外的钱财掠夺回国内,资本主义国家干这行贼溜。

第五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

    其实还有个招数黄昏没说:国债。

    这招是把双刃剑,确实能快速聚财,但容易伤民,非万不得已尽量别用,所以还是不说的好,免得朱棣真学了去——不论是处于当下还是在意今后和朱棣的之间的关系,黄昏总得留点后手。

    朱棣一听,还有这种事,本只有点点动心,现在很是动心。

    不过兹事体大。

    朱棣不会立刻表态,咳嗽道:“关于建立国家银行一事,朕要和诸多朝堂臣工商议之后再做定夺,你等消息罢。”

    黄昏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种大事,不可能你提出来君王就同意的,需要一大堆的参谋来讨论,最后才会定下大概策略,然后组建大批人才制定详细计划。

    要知道从古至今的君王,都有自己的智囊团。

    所以他今日要达成的目的还是自己时代商行要成立的时代银行,笑道:“那微臣静等陛下的好消息,那关于微臣时代商行下建立时代银行的事情,陛下觉得如何?”

    朱棣笑了笑,“你说呢?”

    他其实很理解黄昏。

    从黄昏建立时代商行到今日,黄昏赚了很多钱没错,但他自己享受了多少?

    很少。

    一座宅邸,当初还是分期付款从应天府衙向宝手中买的。

    至于生活上的用度,黄昏这个地位层次的人不该高大上?

    至于美女……

    徐妙锦倒贴了钱到黄府,还顺带送了个绯春。

    娑秋娜、乌尔莎这些西域妖姬,黄昏其实也没花什么钱,都是缘分使然——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是黄昏的人格魅力。

    那么黄昏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下西洋国家舰队里,有黄昏的钱,舰队之中随行的商船,有黄昏的钱,文渊阁那群编书人领的俸禄之中,有黄昏的钱,梅殷反叛鞑靼南侵时太子为了打仗增发宝钞,抚平这个后遗症中,有黄昏的钱,钟山工坊、顺天的几个工坊之中,都有黄昏的钱。

    而这些钱,全是为国为民。

    所以朱棣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黄昏赚钱,更不担心他大肆贪污钱,哪怕就算是贪赃得来的钱用来做这些事,朱棣也不会责罚。

    既然如此,就让黄昏赚更多的钱又何妨。

    于是继续道:“行了,不绕圈子,国家银行的事情朕要考虑,你这个私人银行的事情,朕不需要考虑,说吧,需要朕做什么?”

    黄昏心中彻底放下了心。

    所以说,为何我黄某人一到大明就坚定的选择了朱棣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君王哪怕最后和自己会有一战,也值得辅佐。

    道:“微臣的时代银行,需要信誉,而这个信誉仅靠时代商行和微臣黄昏这个名字,还远远不够,所以需要陛下的名字和本金,或者有户部的批条也可以。”

    这样一来,就是公私合营。

    朱棣无力的翻了个白眼,你妹的黄昏,又要让老子出钱,老子内务库拿点钱被你忽悠了太多出来,现在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了。

    钱是没有了,朱棣这两个名字也不可能挂在你的银行上面。

    毕竟你这个银行和扶摇会馆是有差距的。

    银行是纯粹盈利的机构。

    而扶摇会馆是人才汇聚之地,挂天子之名更能名正言顺,至于华为房产的入资,那也是低调行事,百姓根本不知晓。

    天子也要面子的,作为一朝天子,却亲自去经营生意,传出去不好听。

    毕竟当下大明,商贾的社会地位还是不高。

    笑道:“行,那朕让户部给你批条,拟准你成立时代银行,话说,既然是钱庄性质的,听你之前话中意思,别人可以存钱到银行,也可以来银行借钱,如果借钱的多于存钱的,你有多少本金来支持这个钱币流转?”

    黄昏笑了笑,“所以有个微不足道的请求。”

    朱棣:“???”

    黄昏贼笑道:“微臣其实没有多少钱了,最多就几万两本金放入时代银行之中,后期等安南那边赚钱了,才有资金注入银行的金库,所以这一次是打算空手套白狼。”

    朱棣讶然,“怎么套?”

    黄昏咳嗽一声,“请陛下借微臣五万两黄金,过一遍手,三日之后还给陛下,如此让百姓和京畿富贾相信,微臣的时代银行,是有资本来保证存钱的利息支出,也能保证借贷。”

    朱棣一脸黑线,“五万两?!”

    真敢狮子开大口。

    五万两黄金,那就是二十多万两银子,自己是内务库勉强凑一下,都不一定能凑出来,就算凑出来,内务库也会一干二净,甚至连老婆徐皇后的私房钱都得掏光。

    这笔钱要是出点纰漏,老子两口子还过不过日子了?

    黄昏有些尴尬。

    确实有点狮子开大口,五万两黄金,按照购买力,就是人民币一点五亿左右,别说是君臣了,就是亲兄弟,也不会借这么多钱出来。

    弱弱的道:“要不四万九千两黄金?也是可以的。”

    朱棣:“……”

    你在逗我玩?

    不过也算是明白了,黄昏的时代银行确实需要这个钱来做噱头,要不然这小子也不会如此不要脸的讲价还价。

    咳嗽一声,“内务库没那么多钱,朕想办法给你凑一点,剩下的,要不你去找户部商议一下,朕也会给户部那边打招呼,至于你能否说服夏元吉,就看你的能力了。”

    这个钱只有从国库中才拿得出来,但是用国库的钱,还是私用,哪怕只有几天,这事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夏元吉很难同意。

    除非有绝对的利益。

    夏元吉是户部尚书。

    黄昏要的就是朱棣这句话,但他还是想继续空手套白狼,“这个简单,微臣打算从户部借钱的时候,按天支付利息,而且微臣打算和户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后时代银行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微臣也可以继续找户部,陛下您看到时候您要不要帮微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忙?”

    朱棣是彻底无语了。

    这货感情是盯上了国库里的钱,想要借鸡下蛋,倒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还得上,国库凭空多一份收益,是好事。

    不过黄昏肯定是想要一个最低的利息。

    也罢。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黄昏做的事情都是为国为民,让他有草吃于国有利,可行。

    于是笑道:“善。”

第五百七十七章 借鸡下蛋

    却见黄昏还没有告退的意思,朱棣无语,“还有事?不能一次性说完?”

    还有完没完。

    别说,现在朱棣对于黄昏的求见,心态极为矛盾。

    见吧,各种事情。

    不见吧,黄昏说的事情大多都是为了国家,让身为帝王者很是期待。

    黄昏笑道:“陛下莫急,微臣还有最后一件事,万一微臣和户部达成合作,这就涉及到大额黄金的运送问题,安保工作很重要,可微臣也不敢公器私用再让赛哈智调动南镇抚司缇骑,所以微臣想自己组建一支私人力量,一二十人即可,并且微臣会从兵部购买这一十二人的制式装备。”

    只要这力量建立起来,时代商行就有了东印度公司的雏形。

    这事当然要给朱棣报备。

    而且必须!

    要不然以黄昏的地位,组建成编制的私人力量,等同于谋逆。

    朱棣想了想,一二十人而已,不多。

    可以容忍。

    一般大户人家的护院也有这么多,只不过黄昏这一二十人是职业力量,而不是护院那么简单,但依然在可控制范围内。

    挥袖,“好了,你可以滚了。”

    黄昏咧嘴一笑,行礼,心情大好,于是马屁精的道了句“谢主隆恩”。

    朱棣看着黄昏出门后转身的背影,懵逼了一圈,谢主隆恩是什么鬼,以前可没人这么谢恩过。

    别说,听着甚爽。

    事不宜迟。

    黄昏出了乾清殿,直接奔往户部衙门。

    户部尚书夏元吉正准备放衙,却见有个主事匆匆进来,说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求见夏尚书,夏元吉愣了下,他来找自己作甚。

    估计没好事。

    思忖了一阵,对那主事道:“你去通知其余同僚放衙罢,我去接见这位黄指挥。”

    双方见礼,落座。

    黄昏对这位建文旧臣其实颇多尊敬。

    夏元吉确实是个人才,洪武年间,因为乡荐而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和那顾独坐顾佐一样,夏元吉年轻时候也不合群,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

    太祖看见后觉得这小子不错,沉稳大气,是个做大事的人,于是升授他为户部主事,虽然户部的事情繁琐,但他主事的部门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很快得到了户部尚书郁新的赏识。

    适逢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太祖那时候杀的臣子够多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想仁慈一把宽宥他们,郁新坚持不许。

    太祖怒问郁新是谁教他的。

    郁新也是耿直,直接说是堂后的书算生。

    书算生是一个官职。

    太祖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

    有个姓刘的郎中,忌妒夏原吉的才能,便对太祖谗言说:“在此事中教郁尚书坚持出发各部慵懒臣子的是夏原吉。”

    太祖是和等人,哪会被忽悠,怒叱,“夏原吉能够帮助郁新处理户部事务,是难得的人才,你是想陷害他吗?”

    得罪太祖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

    所以说,洪武朝内做官,脑袋瓜子真的是随时都挂在腰间,哪天一不小心就挂了,这位刘郎中就因为那么一句话,成了笑柄。

    这只是夏元吉在洪武朝得太祖信任的琐事。

    真正让黄昏敬佩的还是后来的事情。

    建文初年,夏原吉升任户部右侍郎,次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名声大噪。

    靖难之后,夏元吉被逮捕献给朱棣,不料朱棣不仅没砍他脑袋,还重用夏元吉,升为户部左侍郎,在郁新去世后升为户部尚书。

    这期间,夏元吉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治水。

    永乐元年,浙西发大水,有关官员治理得不得力,朱棣命夏原吉前往治理,不久又命侍郎李文郁做他的副手,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赐给他。

    夏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动用十几万民工,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

    工程竣工后回京,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还不是长久之计,永乐二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同年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

    永乐三年,夏原吉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夏原吉又奉旨率领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

    连姚广孝称赞不已。

    黄昏入仕之后,虽然一直在风浪之中搏斗,但对于这些政事还是清楚,是以对这位户部尚书,尊敬有之。

    夏元吉在官场浸淫多年,年少的锐气磨去了许多。

    见面知心。

    发现这位中军指挥天子宠臣对自己的态度颇为尊敬,也便放下尚书的架子,人都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笑道:“黄指挥有何事?”

    黄昏呵呵一笑,“确实有事,刚从陛下那边出来,此刻来见尚书,是打算给户部送钱。”

    夏元吉乐了,“这钱送户部可没意思,不应该送陛下么。”

    他其实也钦佩黄昏。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黄昏做到了这一点。

    黄昏呵呵一乐,“都一样,是这么回事,我上策陛下,建议改革货币制度,不过陛下还没决断,估摸着要找夏尚书等重臣商讨,此事大概需要些时日才会尘埃落定,而我个人还有些事不能拖,因此在启奏陛下,得到他的同意后,来找夏尚书商讨。”

    自称我。

    而不是卑职或者下官,在这一点上,黄昏有这个底气,也不是不尊重夏元吉,而是这样一来,更能拉近两人的关系。

    夏元吉若有所思,“这是送钱?”

    怎么感觉你是来赚钱的。

    黄昏哈哈一乐,“都一样,既是送钱给户部,也是我自己赚钱,双赢的事情。”

    夏元吉,“你且说说看。”

    如果真能双赢,而户部这边又不用冒险,倒是可以操作,能够充禀国库,须知黄昏这几年的手笔,可都不是小打小闹。

第五百七十八章 有钱能使磨推鬼

    黄昏直奔主题,“因为时代商行资金不够,我打算经由户部夏尚书这边,从国库里借个五万两黄金,暂时应急——”

    “停!”

    话没说完,夏元吉打断黄昏,“我没听错?”

    私人,从国库借钱。

    这要不是亲耳听见,打死夏元吉也不会想到,世上竟然还有人这么的异想天开,你当国库是个大型的私人钱庄么,借钱?

    亏你黄昏想得出来。

    黄昏就知道夏元吉会有这种反应,不难理解,毕竟这种操作超前了几百年,笑道:“没错,夏尚书你没听错,我确实想要从国库借钱,五万两黄金。”

    朱棣说的他从内务库那边给自己凑点,黄昏在来户部的时候想了下,觉得钱多不算坏事,要是能直接从国库借五万两,再从朱棣的内务库拿点钱,资金流转更充裕。

    钱,还是要流动起来才能下蛋。

    夏元吉反而笑不出了,“黄指挥你凭什么认为我会答应这个事呢,而且这等大事,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需要两位侍郎商议之后,再请陛下决断。”

    黄昏想了想,“夏尚书是不是愁没钱?”

    夏元吉坦白,“确实愁,陛下之心昭然若揭,他若真的是准备明年征讨漠北,国库里的钱确实不够,到时候又要增发宝钞,后患无穷。”

    黄昏笑道:“那么夏尚书现在不用愁了,我已经劝说陛下等个三五年再出征漠北,陛下现在还有点犹豫,但只要他再思忖几日,肯定会纳谏,所以国库里的钱没必要放着发霉。”

    夏元吉笑了,“我怎么就不敢相信呢。”

    谁能说动陛下。

    咦~

    貌似这个黄昏确实有可能说动陛下。

    黄昏也没想过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如此大的事情,总得让户部内部沟通一下,再找朱棣请示一下,说不准还会是六部尚书和朱棣开一个碰头会议后才能决断。

    当下还是把自己的条件说出去,让夏元吉动心。

    笑道:“夏尚书拭目以待罢,而且其实夏尚书若是答应这事,国库里的钱减少了,更能说服陛下晚一两年征讨漠北,此且不提。今日来找夏尚书借钱,我当然不会毫无诚意,既然是借钱,肯定要和钱庄一样,我从国库借的这五万两黄金,可以支付利息。”

    夏元吉愣了下,“你确定?”

    按照当下市场的利息,月利率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五万两黄金,一个月的利息就是五百到一千两黄金。

    换算一下,也就是两千五百两到五千两银子之间的利息。

    确实有点高。

    黄昏也知道这点,所以他根本没打算按照市场利息来借钱,如果只是空手套白狼用这五万两黄金来走过过场,但是不贵,但他现在是打算以后长期和户部这边合作,钱肯定会越借越多。

    利息自然越低越好。

    笑道:“我确定,不过在利息一事上,肯定还要诸多商讨,因为数额太过巨大,百分之一的利息对我而言也是很重的。”

    能薅羊毛就薅一点。

    夏元吉摇头,“如果此事真可以操作,利息方面不容置疑,再差不能低于一点五,至于能否借钱给你,我还要再思考之后咨询陛下。”

    作为户部尚书,当然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决不能让黄昏薅了国家的羊毛。

    黄昏无奈点头,“善,如此,有劳夏尚书。”

    还好了。

    其实一点五还是两个点的利息,真的不算高,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只要有钱了,事情都好办得多。

    何况自己的时代银行到时候的贷款利息会更高。

    哪怕是当个中间商,也是大赚特赚。

    这么一看,还是薅到了羊毛。

    双方告别。

    夏元吉看着黄昏的背影,暗暗想着黄昏要这么大一笔钱作甚,他真有把握用这一笔钱赚到比利息更高的利润?

    忽然笑了起来。

    对于别人而言,夏元吉不太相信,但是时代商行有成功前例,由不得他不相信。

    夏元吉其实有些动心了。

    如果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国库拿出五万两黄金,一个月进账七百五十两黄金,一年就是九千两黄金,也是一笔巨款。

    万一黄昏后续还要继续借,这个收入会更高。

    离开户部,黄昏径直去了南镇抚司,建立国家银行的事情,有可能会成行,退一万步,朱棣不建立国家银行,自己从户部借钱的事情应该是没问题的。

    所以必须组建一支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款项。

    需要用人。

    而江湖草莽信不过,也不能去征召民夫,所以还是挖一下朱棣的墙角,从南镇抚司的缇骑里找一些人出来。

    最早时候,时代商行开业时,南镇抚司有三个人被黄昏调过去,正大光明的公器私用,赵芳生、苟布、张凤阳。

    如今这三人已从南镇抚司请辞了。

    没办法。

    这三人发现在南镇抚司的薪俸还不如在时代商行,关键时代商行更自由,再者也是为了黄昏着想,怕他被弹劾公器私用。

    赛哈智一听黄昏要用人,满口答应。

    再听黄昏说要五十人,瞬间懵逼,弱弱的道:“老弟啊,不是老哥说你,南镇抚司的缇骑本来就不多,被你这么一挖,可就没人干事了。”

    黄昏一想确实有理。

    但这一次确实需要挖南镇抚司的缇骑,要不然后期的工作没法展开——这次挖人,要挖到朱棣心疼,才能有很好的理由和借口来施行下一步。

    如此这般一说,赛哈智犹豫了,“真只是走个过场?”

    黄昏一拍赛哈智肩膀,“我俩这关系你还信不过?放心,只要你到时候要去找陛下哭诉一下,我就能还人,然后才能重新招人。”

    赛哈智拍了拍胸口,“放心,老弟的事就是我的事,另外我有点担心,你确定你能降服那群人,唐青山靠得住?”

    黄昏哈哈一笑,“有钱能使磨推鬼啊!”

    赛哈智也是有钱在时代商行入资的,很快决断,道:“那你去找刘明风,让他给五十个人的名单给你,到时候我这边批了就是,等请辞的人到了五十之数,我就去找陛下弹劾你!”

    两人相对大笑。

    贼笑。

第五百七十九章 燥起来吧,大明!

    应天很快出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第二日,大朝会后,朱棣将户部尚书夏元吉,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郑赐,兵部尚书金忠,刑部尚书吕震,工部尚书宋礼,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太子朱高炽九人留下,去往乾清殿议事。

    满堂臣子大感讶然。

    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不过一些善于揣摩圣意的人自以为是的猜出来了,觉得陛下应该是准备回顺天,交待一下事情,然后估摸着也要询问六位尚书关于征讨漠北的意见。

    而六位尚书和两王一太子却是一头雾水。

    要交待的早就交待了。

    征讨漠北也不会这么早就商讨,何况以陛下的性情,征讨漠北这种事他一个人就拿定了主意,根本不会让大家一起来参谋。

    应该是有其他大事。

    果然。

    朱棣回到乾清殿时,已有疲态,毕竟大朝会时坐了那许久,毕竟也是四十岁的人,身子骨不如年轻人,声音略微清浅,问夏元吉,“黄昏找过你了?”

    夏元吉心如鼓擂。

    竟然是这件事,昨天下午黄昏说过一些事,看陛下这反应,显然黄昏所言非虚,难道陛下真要延缓征讨漠北而现行货币改革?

    可没必要啊。

    当下大明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之姿态,若是改革,没准反而要出大乱子。

    立即上前应道:“回陛下,确实找过,”

    朱棣颔首,“他的事稍后你留下来,朕和你仔细商讨一下有无可行性。”

    夏元吉退下。

    朱棣看向众人,“留下诸位卿家,是有两件事想看看诸位的意见,第一件事,是有臣工向朕进言,言说当下大明的一些困状,其中一事,便是民间孕妇生产一事,因各种原因,导致孕妇和幼儿在分娩过程中,容出现母子双方的惨剧,诸位想必也是知道的。”

    众人颔首。

    这个稍微有点生活经验都知道,别说民间,就是权贵人家乃至皇室,生产分娩时都有这种风险,只不过因为有钱,所以条件更好,出现惨剧的概率低一些。

    但并不代表没有。

    朱棣道:“所以朕在想,如果我们能举国之力解决这个问题,是否会成为一着增加人口的举政措施,诸位卿家就此事有何看法?”

    工部尚书宋礼出列,“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自是国家之喜事。”

    众人纷纷点头。

    如果是针对这个事情颁布个新政策,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而且以陛下的性情,征讨漠北势在必行,打仗之后要恢复国力,人口增长必不可少。

    朱棣点头,对狗儿颔首,狗儿立即去殿外,片刻后领了两个人进来,一个是太医院院使王立然,一个是太医院御医吕芗。

    院使王立然,医术不见得多高明,水准之上。

    但当官和医术嘛……

    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关联,王立然在管理太医院这方面,还是很让人满意,至少在他的管理下,太医院的御医们水平蒸蒸日上。

    两人见礼,朱棣免礼。

    道:“两位卿家,如果要想改变全国产婆的分娩流程和技术,太医院这边可能拿出一个完美的分娩流程过来?”

    王立然看向吕芗。

    这种问题,他能回答,但这些日子吕芗已经给他通过气,王立然也懂成人之美,反正按照吕芗的说法,如果真的要改革,他王立然是第一受益人。

    吕芗立即道:“此事我和中军指挥黄昏商讨过,觉得可以,当然,具体的操作,我还要找黄指挥再细细商讨,再和众多同僚一起论证。”

    朱棣嗯了声,“意思就是说可行?”

    吕芗深呼吸一口气,“可行,但是此事耗资巨大,且还需要有德高望重之人来牵头之余,需要有国家律法来强制全国的产婆重新学些分娩之术。”

    朱棣笑道:“这你就不用操心了。”

    想了想,“你父亲吕复,可有意当这个牵头之人?”

    吕芗据实以答:“微臣已写家书回故乡,然路途漫长,尚未收到父亲回信,不过医者仁心,微臣相信行医一生的父亲,必然会为陛下此举鞠躬尽瘁!”

    朱棣嗯嗯颔首,看向刑部尚书吕震,“在年底之前,重新发布一部大明律,可行?”

    吕震算了算时间,“如果修改不大,可行。”

    朱棣看向户部尚书夏元吉,“国库可有钱来支持此事?”

    夏元吉回道:“如果陛下明年没有什么大的打算,国库的钱还是能支撑这个事的,不过还请陛下不要过度补款,毕竟用钱的地方很多。”

    夏元吉是笃定一个概念。

    不管有钱没钱,反正在朱棣这边就得叫穷,免得咱们这么天子看见国库里钱多了,有各种想法——当家才知油米贵。

    别看国库里大把的钱,可大明用钱的地方也多。

    就比如自己治水。

    那可是花费了百万之巨。

    而明年开春之后,鬼知道这天候有没有什么水灾旱灾和虫灾,钦天监那边说的话不可全信,毕竟在夏元吉眼里,钦天监都是一群神棍。

    当不得真。

    所以未雨绸缪一点是好的,多准备点钱粮在国库里有备无患。

    朱棣知道夏元吉在担心什么,笑道:“夏尚书放心,朕明年不会征讨漠北,容他们在嚣张一段时日罢,既然有钱那就好办了。”

    众人闻言都敢愕然。

    陛下竟然不征讨漠北了。

    为什么?

    出了什么事?

    唯有夏元吉心中雪亮,但也更震惊,他从没想到,一生都在马背上的朱棣,征讨漠北之心如此强烈,竟然真的被黄昏说服了。

    黄昏这个人,身上究竟有什么能耐,他的话是仙术么。

    这都能说服陛下。

    简直是不可思议。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却暗暗叫苦,坑儿啊,父皇你不是征讨漠北之心如此强烈么,为此还让袁珙父子给太子相面,以此勉励自己兄弟二人,好和你一起去漠北卖命,怎的又改变主意了。

    太子朱高炽心中长吁了口气。

    他是真高兴。

    作为太子,其实接触的东西比两个兄弟更多,更清楚大明当下的实力,打漠北是可以,但打了之后大明也要元气大伤。

    如今父皇改变主意,大明又多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打了漠北后,武将集团又要强势起来,这对于因为文臣拥戴而坐上太子位置的朱高炽而言,是个不利好的局面。

    朱棣可没心思去管臣子们怎么想,淡然道:“如此,那便由太医院牵头,组建一个医疗改革司罢,王立然,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吕芗辅佐。你们若是要用人,去找吏部尚书,若是要用钱,去找户部尚书,若是要用物资或是修建专门的衙门公事房,去找工部尚书。”

第五百八十章 苦逼的太子朱高炽

    众人并不意外。

    只有吕芗和王立然两个人,惊喜之中还有一份骇然,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种事情,竟然让黄昏三言两语就说服了陛下。

    要知道这可是在全国进行分娩的改革啊。

    连试点的过程都省去了。

    这一刻,太医院这两人,是彻底服了那个快要及冠的青年了。

    吕芗又想起一事,正欲开口上奏。

    却听朱棣继续对刑部尚书吕震道:“刑部那边,组建人手,在大明律中添加一条,具体你们制定出来再交由朕决断,目的一个,要求境内所有产婆在大明律的要求下,必须达到……”

    黄昏那个词怎么说的来着。

    一旁的狗儿小声嘀咕一句。

    朱棣嗯了声,接道:“达到培训上工的要求,若是不遵循此条律法,以草菅人命之罪严惩,若是偏远地区没有,太医院的医疗改革司,你们自己想办法派产婆过去,甚至可以在当地组建官府的药铺,常驻一名产婆和郎中。”

    提高人口,一定要提高人口!

    不知道为何,在黄昏提出的这两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意见后,朱棣就觉得如果按照理想状态进行下去,大明人口必将暴增,有可能远迈汉唐。

    远迈汉唐啊……

    这是唐以后历代君王的终极梦想。

    吕震和王立然立即应旨。

    吩咐了此事,朱棣看向王立然和吕芗,显然是让两人说下他们的需求,王立然看向吕芗,吕芗上前一步道:“恳请陛下让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到医疗改革司权兼一职,之前和黄指挥细谈,关于预防天花、麻疹之类的,微臣认为黄指挥很有见地,此事微臣觉得可以尝试一番。”

    朱棣看向户部尚书夏元吉。

    夏元吉愣了下,看向吕芗,“确定有可能?”

    能预防天花和麻疹,这种利在千秋的事情,别说国库里有钱,就是没钱,我夏元吉去求各位富贾,也要给你们把钱凑够!

    吕芗想了想,目光坚毅,“可以尝试,具体还是要看黄指挥的意见和指导,下官是相信黄指挥的,如果此事有希望,下官愿用此生为之奋斗!”

    夏元吉沉默了一阵,看向朱棣,“陛下相信黄指挥吗?”

    朱棣反问:“你呢?”

    夏元吉深呼吸一口气,“有钱,可行!”

    没钱,我就卖自家的宅子,只要能看见希望遏制天花和麻疹,我夏元吉这一生也甘愿奉献出来,我等读书人,正该学那范文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亦应如黄昏。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我选择相信他!

    朱棣见状,略一思忖,“如此,便让黄昏至医疗改革司权兼一职,具体职务,等你们太医院那边拿出具体的组建方案后再定夺。”

    王立然和吕芗二人,眼里晶莹的拜谢天恩。

    做梦也想不到,太医院竟然有这样的机会去做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情,只要此事做成,他王立然和吕芗,毕将如扁鹊和华佗一般青史留名。

    甚至更高。

    这个荣耀是顺带的,作为学医之人,医者仁心,能以一己之力活千万之人,这是医者最为憧憬的成就,是一生时光的最佳价值。

    此事尘埃落定,无人反对。

    王立然吕芗两人行礼告退。

    众人等着陛下说第二件事。

    朱棣却没有直接说,看向夏元吉,“夏尚书没事了么?”

    夏元吉心中思绪电闪,知道第二件事是什么,看陛下这意思,是打算利用自己来展开这个政事议题,急忙上前,“户部有事,请陛下明示。”

    朱棣颔首,“说。”

    夏元吉道:“昨日放衙之前,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来到户部衙门,提出一事,他的时代商行想要成立一家钱庄,欲要从国库之中借银五万两黄金。”

    夏元吉知道,这件事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官场斗争,恐怕还会很大,以夏元吉的眼光,他能看出来,至少汉王和太子都会进场。

    至于赵王朱高燧是继续当渔翁还是进场捅一刀,不太好说。

    所以他简单的陈述事实,不带任何感**彩。

    朱棣早就知道这事,闻言还是愕然,黄昏不是说请自己的内务库帮他凑点钱,找户部借点钱,一共五万两黄金,怎么直接找户部借五万两了?

    其余人不知道此事,五部尚书、汉王、赵王和太子八人听清楚后,全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黄昏是官员不假。

    父皇能容忍你做生意都已经是天大的仁慈了,毕竟你还不到四品,神机营中军指挥,正五品,所以经商并不违反大明律。

    那你好好赚你的钱。

    现在倒好。

    竟然主意打到了国库上面,私人商行找国库借钱,这特么古往今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啊,武周朝时期,武家人何等的不可一世,可也不能公然从国库借钱。

    你黄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找户部从国库借钱。

    真以为大明是你黄家的?

    最先反对的兵部尚书金忠,上前一步,问夏元吉,“夏尚书,你没同意罢?”

    夏元吉两手一摊,“这么大的事情,我岂敢轻易答应。”

    两人同时看向陛下。

    朱高煦犹豫了一下,先前的医疗改革司,确实是利国利民,作为朱家子孙,他也乐见大明人口暴增,是以并没有反对。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黄昏竟然妄图染指国库,这事只要拿捏好了,弄他个觊觎国家财产的大罪不算过吧,就算杀不了他,罢他的官不为过吧。

    正想出列,心头一动,先看看老大的态度如何,于是急忙转了话题,上前对朱棣说道:“父皇,此事极为诡异,黄昏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知道户部不可能通过国库借钱给他,但他还是提出了这个要求,那么他究竟是和居心,又是谁给他的胆量?”

    确实,站在所有臣子的角度,黄昏这个居心难以揣摩。

    这个胆子够大。

    在乾清殿的朝中一二品重臣,无一例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应该是太子在背后之处黄昏,毕竟谁都知道,黄昏支持太子登基。

    朱棣心中也一动,没错,可以借这个机会看看太子的态度。

    微微颔首,看向朱高炽,“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炽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觉得自己又一次被架在碳火架上,浑身上下都被烤得流油,一不小心,就得从东宫里搬出来,心底里暗叹了口气。

    享受了黄昏带来的恩惠,就要承受他带来的风险。

    得。

    上吧。

    不能寒了支持自己的臣子人心。

    朱高炽也是有苦说不出,黄昏确实支持自己登基没错,但他真没和自己结盟,可世人都这么看,所以自己就只能单方面把他当盟友。

    也是苦逼。

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革阻力

    如朱高炽所想,其实此刻六部尚书都在看朱高炽。

    六部尚书是否全支持朱高炽?

    不好说。

    但六部尚书中,几乎都是读书人,不管他们在之前的争储之中有没有站队,至少在他们的心中,应该还是支持朱高炽的。

    而人心很重要。

    说远一点,如果朱标还活着,朱棣敢反?

    要知道一点,历朝君王都不放心太子早点拉拢朝臣形成自己的势力,而朱标当太子的时候,朱元璋甚至求之不得朱标早点形成太子党。

    有个笑话。

    某天朱元璋在理政,来个护卫大喊道陛下不好了,太子起兵造反了,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大概会是“标儿起兵了?那他的兵力够不够,那谁谁,你赶紧带几万人去支援标儿”。

    为何会有这种笑话出现?

    朱标的能力是一回事。

    还有一点,朱标有人心和声望,朱元璋的那些儿子哪一个不服朱标?说难听点,朱标只要不死,他就是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朱棣都不敢反。

    然后朱棣大概会亲自跪在大哥的床前问朱标,大哥,削不削藩你说一句,兄弟我等着你的话呢,当然,朱标登基,大概率不会出现削藩朱棣。

    而朱棣也会用血一样的事实告诉漠北,什么叫做真正的“北境之王”。

    北方有朱棣,京畿有朱标,大明的盛世?

    绝不输永乐!

    所以朱高炽只能硬着头皮上。

    人心不敢失。

    听得朱棣点名,上前道:“以儿臣的了解,黄指挥一心家国,绝不是自私自利的人,而且他的时代商行并没有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所以儿臣以为,应该了解一下黄指挥为何要借钱,若是为私,则不可容许,若是为国为民,可斟酌之。”

    这话……

    已经是彻底撕掉了外衣,要保护黄昏了。

    就算黄昏是为了私人利益,到时候满堂臣子弹劾,有太子这一句话,黄昏找个为国为民利益的出发点,也能有辩驳之地。

    臣子们得给朱高炽面子,朱棣也可能会容忍一下。

    毕竟储君。

    千万别把储君不当储君看待。

    夏元吉微微挑了挑眉,眼里有了一丝亮彩,金忠、郑赐等人也微不可察觉的扯了扯嘴角,虽然太子这话把他自身置于漩涡之中,但他为了黄昏跳了出来。

    今日愿意为黄昏冒险,他日也愿保其他的臣子。

    此等储君,可辅!

    朱高煦毫不掩饰的冷哼了一声,“切!”

    朱高燧见状,觉得老二可能要吃瘪,上前笑道:“太子殿下这话就让臣弟好生的不明白了,国库之银,乃是国家运作之根本,若是私借外人,影响国家运作,哪来的为国为民,黄昏难道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坏国家利益么?”

    朱高炽反问朱高燧,“赵王殿下的意思,这钱已经借了?已经让我大明无力运作了?或者说赵王殿下就认为此事一定会让我大明陷入险难之中,你就如此信不过父皇的英明神武?”

    朱高燧:“……”

    语结,只得退下。

    说个锤子,还没定下来的事情,就是讨论一下黄昏的动机而已,结果太子盖这么大一个帽子下来,让老子怎么接。

    朱高煦哈哈一笑,“此事没借,不正是讨论的时候么,太子殿下一来就盖这么大个帽子到赵王身上,莫不是心中有鬼?”

    朱高炽唯有苦笑。

    也不争辩。

    这件事确实不太好在道理上站住脚,因为古往未有之,而黄昏的目的也不清楚。

    朱棣并没有制止三个儿子的针锋相对。

    但今日是讨论改革的事情,不是让三个儿子就此事官场争斗的时候。

    此时咳嗽一声,道:“此事朕也知晓一二,实际上黄昏还上了一奏,恳请朕在当下大明实施货币系统的改革,不知道诸位卿家认为如何?”

    这才是正事。

    借钱的事情,朱棣都愿意动用内务库,也不在意国库里拿点钱支援一下黄昏了。

    闻言,众皆愕然。

    什么状况?

    我大明经济形势已经如此恶劣了么,已经沦落到要改革货币的时候了?

    所有人都看向户部尚书夏元吉。

    难道国库里没钱了?

    夏元吉耸耸肩,没奈何的道:“诸位不用这般看我,虽然这一两年发生的事情很多,用钱的地方也很多,但国库里的钱还是够用的,不会出现银子的问题,而且形势一片大好,赋税等方面都是积极的态势。”

    众人越发不解,看向朱棣。

    既然钱够用,赋税也没有问题,为什么要货币改革?

    须知当下大明,百姓已有安居乐业之相。

    突兀的货币改革,很可能让大明陷入动乱之中。

    这一次,包括太子朱高炽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虽然相信黄昏,但也觉得在这个时候提出货币改革简直就是胡来。

    朱棣其实也在犯糊涂,不知道黄昏说的货币改革会不会是利好的政策,闻言道:“黄昏的建策,是大力推动宝钞,增加宝钞面额种类,在成功之后要达成但凡交易皆用宝钞的局面。”

    众人听前半句,松了口气。

    推广宝钞,增加面额而已。

    不是大事。

    但后面半句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所有交易都用宝钞?

    这怎么可能。

    而且若是形成了这个局面,金银和铜币作为货币本体,又在什么地位上,关键是宝钞成了货币载体,金银被弃用,极其容易造成经济体制的崩溃。

    宝钞滥发,民之财富蒸发,则天下易乱。

    金忠率先出列,“陛下,此举大为不妥!”

    其余人皆反对。

    就连朱高炽也瞠目结舌,觉得黄昏一定是疯了。

    唯有夏元吉陷入沉思……他是户部尚书,主要职责就是钱粮之事,更精通这方面的知识,闻言虽然震惊,但却想得更深远。

    朱棣问金忠,“不妥在何处?”

    金忠反问,“如果以宝钞为货币主体,那么今后若是宝钞泛滥又如何处之,开场的金银矿又该怎么处置?”

    朱棣没有回答,问夏元吉,“夏尚书,你是户部尚书,以你的理解来说一下,如果按照这个货币改革,应该如何操作,又会出现一些什么好的局面和不好的局面。”

    兼听则明。

    关于此事,朱棣心中无法决断,他需要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夏元吉摸着胡须,“容微臣想一想。”

    朱棣颔首。

    乾清殿里顿时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夏元吉身上。

第五百八十二章 算盘打得贼响

    货币改革真不是小事。

    其实一旦涉及到这种大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小事,大者可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小者也会牵涉到一朝臣子的交替。

    夏元吉想了很久,不敢妄下定断,对朱棣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微臣不敢一言妄断之,请陛下给微臣几许时日,容微臣和户部同僚研讨之后再做商议。”

    朱棣颔首,“如此最好。”

    又对众位臣工道:“此事尔等回去也多多思忖。”

    众人应旨。

    正要告退,夏元吉又忽然问道:“陛下,黄指挥借钱一事……怎么说?”

    这事还没定断呢。

    朱棣颔首,“可有什么条件?”

    夏元吉眼睛就开始冒光了,财迷的光,“黄指挥应诺,如果户部从国库借银五万两给他,则按照月息一点五支付利息。”

    一个月七百五十两黄金的利息。

    不要小看这七百五十两黄金,够六部其中一两个部门的薪俸了,也就是说相当于黄昏一个人养了六部一个部门的人员。

    何况这五万两黄金就算放在国库也是放着。

    至于要用钱的时候,让黄昏还就是了,毫无压力。

    朱棣当下就心动了。

    朱高煦却冷哼一声,“区区七百五十两黄金,就能打破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制?那这规制也太廉价了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反正在朱高煦眼里,七百五十两黄金是渣渣钱。

    朱高燧也如此想。

    不过太子朱高炽却是眼睛亮了,嘀咕着说了句哪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朝私人向官府借钱的也有,只不过黄昏这次数额太多而已,而这利息也不算高,低于年利二十个点,但一年就是九千两黄金啊,如果国库的钱都能这样钱生钱该多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朱棣更加动心了,觉得是不是可以把国库里闲散的更多的钱借贷出去?

    其余六部尚书也是动心。

    毕竟只有直接接触政事才知道钱的重要性,像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位王爷,只要不去军营就在王府里闲散着,哪知国家用钱的痛楚。

    尤其太子朱高炽,兼国理政期间,他没少为钱头疼。

    借五万出去,就是九千两一年,若是五十万,岂非就是九万两一年,五百万那就是九十万一年,以前大家从没想过这种事,是因为没人想过从国库如此大额的借钱。

    就算有,也没人敢借,怕收不回来。

    但是黄昏……

    完全收得回来的!

    朱高炽嘀咕之后选择沉默。

    刚才就因为这事,自己还直接站出来怼了老二和老三,现在此事自己再冒几句话出来,只会适得其反,还是保持沉默的好。

    但他心中清楚,他沉默不代表支持自己的那几位沉默。

    除夏元吉外,五部尚书纷纷点头,“老夏,借多少钱出去不会影响户部这边的收支?若是不影响,要不,就借了?”

    夏元吉笑道:“休养生息了这许久,打安南其实没用多少钱,所以要借出去的话,户部有钱外借,五万两完全没有影响。”

    朱棣拍板,“那如此可行,夏尚书,你去和黄昏交洽罢。”

    夏元吉领旨。

    朱棣挥手,示意兵部尚书金忠留下,其余人告退。

    待殿内无人,朱棣笑道:“黄昏借了这么大一笔钱,朕已经允许他自己组建一支一二十人的护卫,有可能会来找你讨要兵器,你到时候意思着给他一二十的份就行。”

    金忠领旨。

    他是真的服气,读书等身纵观古今,从来没有臣子能从国库如此大额借钱的,也没有臣子武壮自己的私人力量能让天子主动开口让兵部给他配备武壮的。

    转念一想貌似古今也没有藩王登基的前例,这么一想此事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

    ……

    朱高煦和朱高燧出了乾清殿,两兄弟很有默契的同行。

    确定身边没有父皇耳目后。

    朱高煦低声对朱高燧道:“老三,知道我为何只是象征性的反对一下黄昏从户部借钱的事情吗,这可是我们的机会到了。”

    朱高燧不解,“怎么说?”

    朱高煦阴笑了一声,“五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而根据我的了解,黄昏时代商行的金库安防,只有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个前南镇抚司缇骑带着一票江湖草莽在拱卫,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朱高燧懂了,“弄他?”

    朱高煦嘿嘿一笑,“弄他,到时候咱兄弟俩二一添作五,一方面让黄昏陷入绝境,又能增添自己实力,何乐不为。”

    朱高燧问道:“什么时候下手?”

    朱高煦想了想,“逼得黄昏要找户部借钱,应该不是应天时代商行这边出了问题,肯定是顺天那边的华为房产和各大工坊出现了资金问题,成立钱庄应该是幌子,这一笔钱肯定要运往顺天,咱们半途给他来个智取生辰纲!”

    朱高燧想了想,“万一他真的只是想成立一个钱庄呢?”

    朱高煦哈哈一乐,“无妨,照样给他来个智取生辰纲。”

    朱高燧略有困惑,“那可是五万两黄金,咱们就算取了,又藏到哪里去,万一追查到我们身上来,父皇会如何反应,二哥你不会不清楚罢。”

    朱高煦贼笑起来,“如果黄昏的钱庄金库被劫,你觉得会是哪个部门来调查?”

    朱高燧想了想,“很可能是锦衣卫北镇抚司。”

    旋即恍然大悟。

    那就把这笔钱藏到锦衣卫北镇抚司,以纪纲的立场,在这件事上怎么可能会尽心尽力,到时候这笔钱石沉大海,怎么都不可能查得出来。

    有个前提。

    这一次用来动手的人,一定要是绝对信得过的人,不能用纪纲的人,也不能用京营的人,必须是和京畿这边完全没有关系的人。

    找谁来?

    朱高煦眯缝着眼,“明教。”

    朱高燧懂了,哈哈笑了起来,“没错,正好趁此机会,让父皇对明教动手,没记错的话,黄昏其实和明教牵连甚广,我们甚至可以说黄昏是监守自盗,故意用这个手段来支援明教,到时候黄昏就脱不了爪爪,搞不好还是死路一条!”

    朱高煦本来没想这么深远,现在听老三这么一说,越发觉得自己这计谋硬是要得。

    乐了,“本王就是这么想的!”

    朱高燧嘿嘿的笑。

    心里却在腹诽,你锤子才是这么想的,你就是误打误撞,就咱俩兄弟这智商,沙场无敌倒是有可能,这些阴谋哪比得过那群读书人。

    也行,至少咱兄弟俩误打误撞出了一个神机妙计。

    这一次黄昏他还不死?

    回去再找王射成、顾晟和胡永兴筹谋一下,多布两个子,没准还能让太子也吃不了兜着走,到是挑拨太子和朱高煦来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岂不爽哉。

    朱高燧哪里知道,朱高煦此刻也想着回去找靳荣商量一下,看到时候怎么布子,把这个跟屁虫三弟也搅弄进去,让他去和老大厮斗,当一个前锋炮灰。

    算盘都打得贼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