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七十四章 公主的贴身小太监

    朱棣听了个清清楚楚,眼睛一瞪,怒意沸腾,“嗯?!”

    老子现在想的是如何治好妹子。

    你却在想如何当老子的妹夫?

    黄昏也吓了一跳,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实在是太卑鄙无耻了,当下是想办法治疗好小宝庆,而不是直接放弃。

    对朱棣道:“陛下,顺天这边的御医终究不如应天吕芗、刘忠旭等人的水平,不如尽快启程回应天,何况医疗改革司那边最近汇整了大量医书,又聚集了诸多的名医,公主殿下的这点小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朱棣蹙眉,“嗯?不赶紧治疗,御医说了,这个脑病怕是会越来越严重,朕不想拖下去,所以才把你召过来。”

    黄昏沉默了一阵,“我有个主意。”

    朱棣急忙问道:“什么主意。”

    “公主殿下的状况是因为目睹了五百将士在她面前一个一个的被鞑靼士卒杀死,场面极其惨烈,陛下大概不知道,去为那五百壮士收尸的徐祯说过,当时牺牲的袍泽儿郎们,大多四肢不全人头落地,甚至有好些个被战马踏成了一堆肉泥,公主殿下这个状况,就是受到了刺激,所以我认为长远来说,是让公主休息,恢复她心灵上的创伤,但御医说可能会严重,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剑走偏锋,让公主再受一次刺激,陛下觉得如何?”黄昏记得有些电视剧里就是这么来治疗失忆症的。

    他确实没料到小宝庆的症状会这么严重。

    之前以为只是创伤后应激综合症,患上了选择性的失忆症,现在看来,这比选择性失忆症严重多了,毕竟已经连熟识的人都开始不记得了。

    朱棣手上青筋暴突,“你想死?”

    朕成全你。

    一次不够,还想让小宝庆再承受一次刺激,亏你黄昏想得出,也亏小宝庆对你贴心贴肺,如果小宝庆清醒知道你今日的言辞,不知道会有多伤心。

    黄昏也觉得自己想当然了。

    这事还是得早吕芗、刘忠旭等人商讨一下对症治疗,貌似吕复也在应天,和郑和一起下了西洋的匡愚也该在应天。

    汇聚名医,就不信治不好。

    于是立即道:“微臣愿意立即带着公主殿下返回应天,让众多名医来会诊,一定要让宝庆公主康复!”

    再刺激一下的事情也可以考虑。

    不过没办法复制在草原上发生的事情,所以回到应天后,慢慢想个剧本,然后找够群众演员,给小宝庆演一出戏。

    朱棣挥挥手,“没有其他办法了?”

    黄昏叹道:“陛下,当下只有让匡愚、吕复等名医给公主殿下诊治。”

    朱棣看向徐皇后。

    徐皇后微微点头,道:“我们一起回去罢。”

    朱棣沉默了一阵,“好,等宝庆休养两三日,立即返程回应天。”

    黄昏想告退。

    朱棣怒道:“你往哪里跑?皇后刚才心急,没来得及告诉你,宝庆是回去躺下就睡了,但她不允许房间里有任何一个人,她现在极度缺乏安全感,而据朕所知,从独石关回来的路上,小宝庆和你同乘一车七日,这七日里她虽然不怎么说话,但至少她愿意和你呆在一起,从现在开始,你要全程陪伴宝庆,直到她完全痊愈为止,你要是敢离开她一刻钟,朕就让你一辈子离开你的妻儿!”

    黄昏:“……”

    狗儿在一旁幸灾乐祸的说了一句要不要净身啊陛下。

    黄昏吓了一跳。

    哪里知道朱棣竟然真的陷入思忖之中,犹豫着说朕看可以,反正小宝庆一直想要你黄昏做她的小太监,徐皇后也说确实,一个大男人不净身天天和妹子在一起,传出去不好听。

    黄昏只觉下体嗖嗖发凉。

    怒瞪狗儿一眼。

    发现狗儿在憋笑,然后说了一句黄指挥要是不净身的话,等公主殿下痊愈了这个事可不好处理啊,陛下、娘娘,可惜咱们黄指挥有正妻了。

    公主殿下怎么能当平妻。

    狗儿这番话其实是在给宝庆公主的未来做铺垫,也是有心。

    确实。

    徐皇后一直想把宝庆嫁给黄昏,包括徐家四妹。

    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宝庆傻了,黄昏真会娶?

    不可能。

    所以狗儿是在给黄昏做一个桎梏。

    黄昏也明白了过来,没好气的看着狗儿,说一句我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惜世态炎凉,朋友却为了利益愿意在我两肋插刀啊。

    狗儿笑而不语。

    朱棣也没好气的说你就知足了,要依朕的意思,就该把你净身了,反正你也有后了,当个太监不丢人,朕也能更信任你。

    黄昏听到这话长出了口气。

    还好还好。

    只要不净身,什么都好说。

    徐皇后却改变了主意,“可回应天少则一月,多则要走到春节之前,如此漫长的日子,让黄昏贴身照顾小宝庆,这确实有损名声啊,贴身小太监的事情,还是要落实下来,要不就给黄指挥净身了?”

    朱棣若有所思,“倒也是可行,不过这样一来,咱们以后怎么面对三妹,所以此事还要从新考虑,其实还有个折衷的法子,反正小宝庆还有三年及笄,要不早点给她定个婚约?”

    徐皇后不说话了。

    她当然希望这样。

    一边想让黄昏照顾宝庆,可又怕别真让黄昏给净身了,这样自己以后怎么面对三妹,可不净身,小宝庆也是豆蔻年华,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说句难听点的话,小宝庆都来了月事,可以当妈了,万一真发生点什么事情,小宝庆的名声怎么办?

    如果她痊愈了,倒也不怕,大不了就是当个平妻。

    可要是痊愈不了,这平妻怕是当不了。

    朱棣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两夫妻同时看向黄昏,眼神期翼——这才是今日宣召黄昏来的目的,真以为朱棣会把治疗小宝庆的希望寄托在黄昏身上?

    没有的事情!

    朱棣和徐皇后是想趁着现在小宝庆还没有彻底痴呆,防止万一,先给小宝庆找个体面一点的夫君,而黄昏是目前顺天城内的最佳人选。

    平妻就平妻了。

    正妻徐妙锦,平妻也不算委屈小宝庆。

    黄昏恍然大悟。

    套路。

    尼玛的都是套路。

    不就是想趁着小宝庆还清醒,把她甩给自己吗,朱老板和老板娘你俩也太腹黑了,心里一点也不阳光,这种事直说就好,干嘛要给我挖坑?

    就算没有痊愈的可能,到时候及笄了,我也愿意照顾她一辈子。

    因为自己是这件事的罪魁祸首。

    也因为……

    心里其实是有那么一点点喜欢小宝庆的,不只是喜欢,是超乎喜欢的那种喜欢。

    当个公主的贴身“小太监”没什么不好。

    而且小宝庆能痊愈。

第六百七十五章 国之根本

    说是尽快出发,不过朱棣耽误了几天,大战过后总有些事情要处置,抚恤烈士、奖赏将士这些安抚军心工作不可或缺。

    之后,再一路南下回到应天。

    几乎抵近年关。

    朱棣回来后,只需要再参加一次大朝会全国就开始放假,而此刻京畿中一些老家在远方的官员,有回故乡打算的人早已经离京,剩下的留守官员大概就平日四五成左右。

    是以这个大朝会很是寡淡。

    折子倒是多。

    兵部、五军都督府乃至于地方卫所,都有高官上折子,但说一事:榆木川战事,己方在拥有大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为何还是惨胜?

    请陛下给那一万余埋骨他乡的袍泽给个说法!

    这是要追究黄昏的军事责任。

    朱棣也是头疼。

    追究吧,当时是自己让黄昏去钦差的,并赐安北将军,着二品朝服携兵符而去,甚至还给了他天子剑,这责任追究下来,不是打我朱老板的脸?

    以后史书就会说我朱棣么得眼光。

    不追究吧,那一万多将士死在关外,不说一万多,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因为黄昏的决策失误白白牺牲的,所以这得有个说法。

    否则无法平军心。

    从内心上来说,朱棣其实不太愿意追究黄昏的责任,抛弃上面的犹豫不说,朱棣知道以后的征讨外夷少不了黄昏的身影,而且黄昏还年轻,作为天子,你得给你的臣子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你也要给他们犯错的空间。

    现在的错误不可怕,大明当下能承受。

    至少黄昏很快醒悟了他的不足。

    假设在未来,大明全力出征漠北,万一让黄昏总领一路兵马,而他那个时候才发现己身能力的不足,很可能导致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所以朱棣对这件事比较宽容,加上现在还需要黄昏治疗小宝庆,索性拖一下。

    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于是对众多臣子说,今岁大胜,先有安南为交趾入我大明疆域,又有榆木川徐辉祖率军大破阿鲁台部,斩阿鲁台儿子马哈丹之首级,是天降神眷,值此万家灯火迎春之际,应普天同庆,追责之事,节后再说,然后朱棣又一阵云里雾里的给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官员一些有的没的虚的实的封赏,意思就是告诉他们,老子给你们好处,堵你们十多天的嘴,就别在春节让老子糟心了,让老子愉快的过一个春节,春节之后等草原雪化了,老子就要出征漠北,所以你们千万别给老子把军心弄散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一看,陛下都这个态度了,咱们还追着不放,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于是永乐五年年末的应天,一片祥和。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神机营!

    朱棣给神机营那边拨款甚巨,哪怕过年也在郑亨的率领下练兵,而且随着兵器院那边在金银铜铁和火药资源足够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生产火炮和火铳,但有产出,朱棣立即令人发往神机营,当火炮和火铳超过人数了,立即从京营、五军都督府的地方卫所抽调精兵补入。

    暴兵!

    大明的神机营在丧心病狂的暴兵!

    朱棣看着日愈壮大的神机营,看见了黄昏描绘出的壮丽画卷。

    永乐五年的春节,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硬要说有,大概是京畿城里忽然多了一些人,一些长相奇怪穿着奇怪的人,这些人说着大明百姓听不懂的话,住在京畿的扶摇会馆里,整日里鼓捣着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春节对他们而言,似乎只是一个平常日子。

    大明无敌舰队下西洋,时代商行的商船不仅沿途做起来了海外贸易,也顺便高薪邀请了一些能人异士回来,这些人回来后,全部暂时安置在京畿的扶摇会馆。

    虱子多了不怕咬。

    黄昏知道有无数折子弹劾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日子该过还是要过,不过当下他有些困扰,好不容易出差回来,应该和妻子徐妙锦腻歪一下,毕竟咱家老婆是大明第一美人儿。

    从五官到身材,哪一点不是人间巅峰。

    何况还有个绯春。

    每一次和绯春滚床单,都像第一次的洞房花烛夜,静如处子,那感觉确实不摆了。

    可惜……

    想而不得。

    一路南下途中,因为他在贴身照顾小宝庆,搞得这小姑娘现在只喜欢他,和别人没话说,差点连公主府都不住要搬到隔壁的黄府。

    黄昏也是无奈,只好暂时去公主府夜宿。

    为了避嫌,徐皇后从宫中调来一些宫女,这才让黄昏没有压力的和小宝庆在同一个院子里起居,要不然名声会臭。

    小宝庆毕竟才十二岁。

    因为是春节,小宝庆失忆的消息被朱棣压着,打算等春节之后,让吕芗、吕复、匡愚,乃至于已经垂垂老矣的萧九贤一起给小宝庆会诊,当然,这之前吕芗已经去公主府诊治过,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好,基本上不会再恶化下去。

    也就是说,小宝庆就算忘记了过去的所有事情,但从独石关归来后的记忆不会出现问题。

    别说,小宝庆还真就慢慢的在忘记过去。

    只有一件事忘不了:黄昏是他的贴身小太监。

    黄昏也是无语。

    没办法,只好假扮太监继续在公主府过日子,不过白天就带着小宝庆回黄府,腊月二十九,黄昏在黄府之中写对联,绯春急匆匆跑进来,说姑爷,沈熙礼来了。

    黄昏放下笔豪,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小宝庆,叹道:“去请到书房来罢。”

    现在一刻都不敢离开小宝庆。

    只要自己不见的时间超过一刻钟,小宝庆就要到处跑着去找自己。

    头疼。

    沈熙礼落座之后,黄昏笑道:“我不是说过么,扎帐的事情以后交给你去办了,我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我相信时代商行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为了共同目标在奋斗,当然,任何群体里都有蛀虫,我也相信你沈熙礼的能力,足以将蛀虫剔除出去,今天来是关于下西洋的事情?”

    郑和从西洋那边拿了多少东西回来,黄昏不关心,因为那个钱是朱家皇室赚的钱,和士族官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黄昏要赚的钱,还是得靠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商船。

    现在,他不关心商船赚了还是亏了。

    他只关心时代商行的商船在西洋之行中,有没有带回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那些改变大明整个农业态势关系着国之根本的东西。

    因为有个问题摆在面前,必须解决:

    工业萌芽了,经济起来了,医疗发达了,民智开了,那么人口数量也必然会暴涨上去,相应而来,暴涨的人口靠什么吃饱饭?

    这是个国之根本的问题:农业!

第六百七十六章 价值不可估量的农业希望!

    沈熙礼淡定着呐,喝了口茶,笑道:“商船回来了这许久,你一直在顺天,商船上的其他商品我就擅作主张,已经安排下去进行处置,大概率是要赚的,这一趟下西洋具体赚了多少,我带了账本过来,等下你过目看看。”

    黄昏不关心这个问题,“你知道我想要的不是商船能赚多少。”

    沈熙礼也不卖关子了,笑道:“你交代的名单上,只找到了三样东西,两样是在下西洋的途中找到的,一样是在东南沿海找到的。”

    黄昏精神一振,“哪三样?”

    沈熙礼笑道:“在东南沿海的番人手中买到的是番椒,在西洋途中,从苏禄苏丹国的在西洋诸国做生意的人手中买到了番薯,还有苞谷。”

    黄昏闻言,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狂笑不止。

    但又有些疑惑。

    番椒,就是辣椒,苞谷就是玉米。

    按照史书记载,这两样是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后,才从美洲那边传到中国的。

    番薯也是。

    番薯,又名红薯、地瓜。

    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按照历史资料,番薯是从菲律宾那边传过来的,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朝嘉靖时期。

    现在还没到时候。

    吕宋这个时候还叫苏禄苏丹国,南美洲也还没被欧洲人发现,这番椒是怎么流传东南沿海的,番薯和苞谷又是怎么流到苏禄苏丹国的?

    非常的不科学。

    问沈熙礼,“商船去的人,是怎么找到的,有没有说过过程?”

    沈熙礼点头,“说过。番椒这东西在东南沿海,是偶然发现的,据说也是从西洋那边流过来的,番薯和苞谷则是苏禄苏丹人在西洋那边讨生活的人所持有,据说,仅仅是据说,早些年苏禄苏丹国和日本那边有一些人犯了重罪,于是流亡海外,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漂泊,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后来这些人的后裔又返回了苏禄苏丹国和日本……当然,仅仅是据说,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黄昏恍然。

    想起了一些野史记载,据一些野史所说,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亚洲这边的一些海上流亡者。

    野史之中关于此事最早的记载,是东晋高僧法显曾于公元399年至413年远赴印度求经,并有《历游天竺记传》流世。

    法显曾在公元412年从今斯里兰卡穿越马六甲海峡归途中,遇到强风东航一百零五天天,抵达美洲墨西哥海岸一带,在这里停留五个月后,于公元413年五月间乘船西航一百一十五天,在当年九月间返回中国山东青岛崂山。

    按古代海船昼夜行一百海里计算,并辅以当地风土人情介绍,认为记传中的“耶婆提”即今美洲。

    但此说尚存较大争议。

    还有个说辞。

    和下西洋的主角郑和有关系,2014年,英国历史学家孟希斯宣称,发现一张六百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航海地图(《坤輿万国全图》),为郑和所绘。

    上面绘有美洲大陆的细部图,而这个时间推算,正好是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段(公元1405年至1433年),他认为郑和才是真正航行到美洲的第一人,比哥伦布早了七十二年。

    持这种说法的学者并非只有孟希斯一个人,甚至有学者认为哥伦布远航可能就是以郑和绘制的航海图有向导的。

    不过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可靠,至少这一次郑和下西洋,没去到美洲。

    所以番椒、番薯和苞谷被带到亚洲,应该是沈熙礼口中的“据说”的情况,是亚洲这边一些犯了重罪流浪海外多年后,他们的后人从美洲带回来的。

    很有可能。

    毕竟当下的亚洲,中华文明是领先于全世界的。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找到了辣椒,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大明广泛种植,开创川渝火锅宗派,并且研发豆瓣酱——没有豆瓣酱的回锅肉是没有灵魂的。

    麻婆豆腐,鱼香肉丝这些名菜,都需要豆瓣酱。

    而且辣椒也是一味中药。

    至于苞谷和番薯,因为它们对生存条件的超高适应性,又有比较高的产量,大范围种植后,是解决大明人口爆发之后带来的粮食不足的隐患。

    这是大明走天朝上国走向世界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这是农业是希望。

    尤其是番薯,什么烤红薯只是逛街神器,当番薯大范围种植以后,它的高产量和高淀粉已经超高的环境适应性,绝对要成为国家农业的支柱。

    没办法。

    当下大明的农业水平,还不允许自己去搞杂交水稻,推广番薯是最有效也是最快见效的方法。

    压抑住内心的狂喜,黄昏拍了拍沈熙礼的肩头,“老沈啊,说句实在的,就凭商船找回来这三样东西,咱们时代商行,你沈熙礼的名字,我黄昏的名字,都将注定会留在史书之中,人奋斗一辈子,不就为了这么个目的么。”

    青史留名,四个字。

    说起来很简单。

    但要知晓,在中华这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书中,要想在其中留下只言片语,哪一个不是鱼龙者,没点能力和才华很难做到。

    有能力和才华者,还要超高的运气才有可能。

    而让大明提前进入温饱时代的时代商行,以及时代商行的掌舵人沈熙礼、黄昏,这两个名字也将被后世永远铭记。

    这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沈熙礼的眼光当然卓越,不过那是在商贾一道上,在农业方面他没有黄昏的上帝视觉,最重要的是他还不了解番薯和苞谷的价值,闻言很是惊诧:“就这三样东西,就能让时代商行,你我的名字一起写书史书,东家你怕不是在逗我玩。”

    黄昏也不解释,问道:“这些东西放在何处?”

    “时代商行。”

    “走,去看看,对了,带了多少回来?”

    沈熙礼答道:“番椒大概有七八十个,番薯有二三十个,苞谷有十几个。”顿了一下,“买这些东西,花了近百两,才让别人忍痛割爱。”

    黄昏耸耸肩。

    无所谓。

    虽然百两银子相当于六七万软妹币,但这个简直血赚好么。

    它们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价值连城都不能形容。

第六百七十七章 商行革新,时代前沿

    时代商行。

    因为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商行里已经没多少人,都在准备最后的收尾工作,而在一边,则忙碌得热火朝天——入夜时分,时代商行会按照规矩办个几十桌,城内时代商行所有店铺的所有人,都能来参加晚宴。

    有个名词。

    年会。

    黄昏发明的,沈熙礼等人觉得挺好,于是就作为时代商行的规矩给定了下来:每一年的腊月二十九,时代商行全国各大城市,都会举办这样一场年会。

    年会会有很多活动,吃吃喝喝是一方面,最重要的环节是发放过年红包,以及抽奖。

    这些流程都是黄昏定制。

    效果极好。

    毕竟在年会上发的红包,都是每个员工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的薪俸,具体数额,以员工在这一年的工作表现来评断。

    为此黄昏还让时代商行成立了一个新部门:人事部。

    虽然和后世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相比有一些小细节的改动,但在黄昏提出来后,沈熙礼都完美的落实到位。

    别说,这一招很不错。

    现在时代商行的工作在整个应天乃至于整个大明境内,都是香饽饽,扶摇会馆的那些人才,最向往的工作地点便是时代商行。

    当然,时代商行还不够成熟,还要继续完善制度。

    想到这,黄昏在走向沈熙礼办公室的时候,沉思了很久,道:“老沈,咱们时代商行的规模已经起来,很多东西需要革新,我这里有个想法,你看能不能落实到位?”

    沈熙礼笑道:“东家且说说看。”

    黄昏:“咱们时代商行现在就像一张大网,趴在大明这个巨人身上,包括了交趾那片区域,以后这张网还会继续延伸,大明旌旗飘扬的地方,有这张网,大明旌旗达不到的地方,也会有这张网,如此巨大的一张网,靠你个人的能力——当然,不是我小看你,只是经过榆木川的这场战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像我这么牛逼的人物都有无法做成的事情,有何况其他人,所以说,人力有穷尽之时,真正要做到天下无敌,还是得靠制度。”

    这话黄昏一点也不觉得吹牛。

    在大明,除了朱棣,我黄昏大官人可就是最牛逼的人物么。

    沈熙礼笑了,他也没觉得黄昏这话有什么不妥。

    东家确实厉害。

    这一点想不承认都难。

    而且沈熙礼也确实有这种感觉,现在的时代商行实在是太庞大太臃肿了,仅靠自己一个人以及几个高层,根本不足以将它彻头彻尾的掌控。

    可自己的眼光和能力,还不足以找到一个完美的应对方法,是以对黄昏这个“制度”很是有兴趣,“东家您继续。”

    黄昏道:“咱们的时代商行,也应该像一个国家一样,拥有明确分工和职能的各个部门,这样才能最大效率化,也才能人才尽起用,物尽其才!”

    顿了一下,笑道:“各个部门相互运转,互相合作,如此秩序井然,它才能良性的发展。”

    沈熙礼颔首,“你的意思是要将时代商行拆解一下?”

    黄昏点头又摇头,“可以这么说,但拆解的只是职能,它依然是一个整体,而你就负责最核心最高层的工作,其余工作就交给相关部门去处理,这就好像你沈熙礼是时代商行这张大网上的蜘蛛,由你来确定这张网应该向哪里发展,又要发展到多大,又或者哪里需要缝补。”

    沈熙礼懂了,“这确实是个好谋划。”

    又笑道:“不过,东家才应该是那个蜘蛛才对。”

    黄昏哈哈一乐,“大部分时间还是你来,我只需要盯着就行,这一点我对你深信不疑,要知道一点,时代商行可以没有我,但绝对不能没有你。”

    这话其实有点恭维的意思了。

    只要有黄昏,时代商行就算没有沈熙礼,也还有赵熙礼、王熙礼、周熙礼等人,要知道世间人才这么多,只要能力到位,谁都可以是沈熙礼。

    就如《神话》中嬴政死了,有赵盘顶上去继续当那个嬴政一样。

    沈熙礼有自知之明,商业互捧了一下,“就如这大明不能没有东家一样么。”

    黄昏哈哈笑乐。

    这话,老沈你僭越了啊,要是被朱棣听到,咬文嚼字搞你个文字狱分分钟的事情,到时候咱俩都得脑袋当尿壶。

    笑罢,道:“之前我说的那个记账方法攻坚出来了没有?”

    沈熙礼点头,“已经攻坚出来了,还再完善之中。”

    专业工作交给专业人士,这一点梁巍生的能力没得说,在他率领大批账房乃至于沈熙礼那个醉心于算学的儿子也掺和了进去,那门记账法有了雏形。

    黄昏闻言大喜,“甚好,完善之后就命名龙门账吧,并在年后成立一个专业的部门,取名财务部,主要负责费用收支、预决算、纳税等工作。”

    沈熙礼点头,“还有呢。”

    要革新肯定不止的一个财务部和人事部这么简单。

    黄昏于是侃侃而谈。

    给沈熙礼等时代商行的高官成立了一个办公室,主要负责整个时代商行的协调,包括制度、接待、会议等,属于商行中心决策部门。

    这极大的减轻了沈熙礼的负担,也让公司的运转趋于流程化、规模化。

    同时成立行政部,负责贯彻沈熙礼的指示,做好上下联络沟通工作,及时向沈熙礼反映情况;人事部,负责商行和扶摇会馆的人事接洽,包括培训、劳资、考勤等,后期还会加入保险和职称制度;财务部,费用收支、预决算、向国库纳税等;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和钟山等工坊的接洽,具体工作包括工坊技术管理、技术革新、设备维护检修费用、质量监察监督;营销部,考察市场营销、经营、客户反馈意见等;安全监察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营运部:对公司的各个门店日常经营行为及业务、财务等运营流程和相互衔接执行具体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这些部门一旦成立并运转,一个集团公司的雏形便定型。

第六百七十八章 吉祥三宝

    沈熙礼听得眉飞色舞,这些听都没听过的名词,但确实拢括了一个商行的所有运转功能,如果真的成型了,自己将会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时代商行的发展。

    问道:“如此一来,商行就会由这些部门的最高领导来掌控着,各个部门的领头人必须都是我们信得过的人。”

    黄昏笑道:“没错。”

    恰好走进沈熙礼的办公室,沈熙礼立即坐下,找了宣纸和笔墨,一边研磨一边说道:“东家你稍待,待我把这些记录下来,再看是否有需要完善之处。”

    黄昏嗯嗯坐下,“你先记着,我来说一下各个部门的人事大概设定,细节方面的你稍后和人事部那边制定出来,各个部门肯定要设立一个部长,或者叫总监也可以,具体你们决定,部长或者总监,需要有协助的秘书,总监或者部长之下,设立经理分管,经理之下,再设各个小组。然后就是各部总监人选,我就指定两个人选,其余人选的大权就交给你了,财务部总监由梁巍生担任,生产技术部的总监由钟山工坊的老李担任——咦对了,我说了公关部没有?”

    沈熙礼一边记一边摇头,“没有。”

    黄昏道:“那就设立一个公关部,这个部门的职责其实很重要,所以这个公关部总监的人选,一定要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这个老沈你决定就行。”

    沈熙礼不解,“这个部门是干嘛的?”

    公关?

    多新鲜的词,以前根本没听过。

    黄昏笑道:“这个部门啊,工作繁冗复杂而重要,负责商行对内、对外的公共关系工作,负责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和支出预算方案,在批准后组织执行,协助行政部做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接待工作,参与商行重大事件紧急处置和善后处理活动,负责做好商行形象的宣传,以及相关资料、题词等收集、整理、记载存档工作,是创建品牌、建立企业文化的重要机构,尤其是要和官府那边多做联络、沟通,是商行走出大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部门。”

    沈熙礼听得一阵头大。

    暂时也吸收消化不了,反正一一记下就是。

    黄昏最后道:“这些东西我倒是一股脑的说出来了,你也能一股脑的给落实下去,但具体实施之后,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没关系,我们时代商行的体量在这里,有巨大的容错率空间,所以不要担心犯错,犯错之后立即根据情况改正过来就行,我相信最多两三年,所有的部门都能正常的运转,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商行的效率和效益。”

    沈熙礼运笔如飞,抽空道了句但愿罢。

    理想总是美好的。

    至于现实如何,还是要等时间来检验,不过有一说一,沈熙礼对这次革新充满期翼,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如果成功,时代商行在没有官府力量的阻挠下,将会发展成一个可怕的巨人。

    而官府力量的阻挠?

    只要黄昏在陛下那里依然受到重用,就不存在阻挠!

    但是……

    黄昏接下来的一句话把沈熙礼这个想法瞬间打碎,而且吓得够呛,“老沈,我有个想法,我打算时代商行和军器院合作,参与火器研发、制作当中去。”

    沈熙礼来不及放下笔,抬起头,“东家你认真的?”

    兵器制作……

    这可官府禁脔,何况还是火器。

    黄昏嗯嗯点头,“我认真的,老实说,只靠军器院,要想让大明数十万雄师全部配备火器,路漫漫其修远兮,何况存在一个问题,保养和换代,这些问题都只靠军器院的话很有可能会夭折。”

    又不是没夭折过。

    到大明晚期时候,大明军队的火器因为保养和换代问题,已经大大跟不上需求,最终成了一个“假把式”,不过饶是如此,清军入关后,大明军队的火器,还是让清军痛不欲生。

    沈熙礼出了一身冷汗,“这个事,你怕是得想去看看陛下的意思。”

    没有陛下同意,时代商行再有钱也不能掺和其中。

    黄昏颔首,“嗯,我就是想提前这么说一下,让你早点做好准备,最迟五年之后,时代商行就要设立自己的军器部,到时候会供应国家军队,也要保证蚍蜉义从的供应。”

    沈熙礼耸耸肩,“就蚍蜉义从那五十人——”

    黄昏笑眯眯的,“五年之后就不是五十了,也许是五百,也许是五千,甚至可能是五万!”

    沈熙礼无语苦笑。

    东家啊,你虽然是个男儿,不过长得挺俊俏的,既然如此,就不要想得更美了啊,五万的蚍蜉义从?你怕是当咱们的永乐大帝是个摆设。

    当下的藩王,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护卫!

    全盛时期的藩王,也不过如此。

    你区区一个臣子,又不是异姓藩王,五万的蚍蜉义从,是不是想得太天真了。

    黄昏却呢喃着说了一句身为北境之王,五万蚍蜉义从,不过分吧?

    当然不过分!

    沈熙礼没听清,只隐约听见了“北境”两地,闻言乐道:“怎的,五年之后陛下就要迁都顺天了么,可这和你扩大蚍蜉义从有什么关系?”

    黄昏笑了笑,没解释,“记录好了?”

    沈熙礼摇头,“再等等。”

    说话很快,记录可不快,你以为人人都像东家你用那种鹅毛笔啊,话说,倒确实可以考虑该用东家的鹅毛笔,于是笑道:“东家,把你的鹅毛笔送点过来?”

    黄昏愣了下,“我还以为你们无法接受呐,毕竟鹅毛笔写出来的字,虽然也能称为书法,不过和传统书法有着巨大的差距,既然你能接受——是不是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接受?”

    这是个契机啊。

    于是乐道:“年后,建立工坊,大肆生产罢。”

    可惜,这还得建立个养殖场。

    不然哪里去找那么多鹅毛。

    沈熙礼也想到了这个问题,“附加的养殖场有点麻烦,能否改进一下?”

    黄昏乐道:“反正那鹅毛笔你也见过,这样罢,年后你就让老李那边的生产技术部根据样品改进提升,我给个建议,笔杆可以用竹子。”

    沈熙礼颔首,“好,上元节后我就落实下来。”

    继续记录。

    十几分钟后,沈熙礼抬头,将宣纸晾在一边,起身来到一个角落里,“东家,这就是我们商船找到的那三样你想要的东西。”

    黄昏来到角落里,看着眼前这对东西,只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金黄的苞谷,还裹着泥的番薯。

    尤其是那红艳艳的干辣椒,像极了情人的小脸蛋,那么光亮,那么丝滑,那么的让人喜欢。

    这就是改变大明农业的吉祥三宝啊!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个小目标

    沈熙礼在一旁盯着黄昏看向“吉祥三宝”的眼神,忽然替黄府里那个世间第一美人儿的徐妙锦鸣不平了,就这眼神,貌似东家看她时都没有啊。

    这炽热……嗯,脱离了低级趣味。

    沈熙礼转念一想黄府里面,有大明第一美人儿徐妙锦,五官长相世间无双,生产之后那独有的少妇韵味依然冠绝人间,就算是陛下后宫三千,也无有比拟者,大概唯有当年的赵飞燕、武媚娘之类可以比拟了。

    当然,徐妙锦的风采不是媚。

    所以肯定不如妲己和妹喜。

    但是黄府还有个娑秋娜,西域风采加上独有的媚术,而且也是被咱们东家给吃干抹净了的,这一点来说,又不输给那妲己妹喜了。

    且不提这两个绝代双骄,还有绯春,乌尔莎,卡西丽,穆罕穆拉等女子。

    说不准以后还得有恶魔公主,冰美人徐家四妹……

    或许还得加个邻家女孩和江湖女侠糅合风情的唐赛儿?

    如此庞大“后宫”,东家是很容易脱离低级趣味。

    换谁也会一样。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又深呼吸一口气,继续深呼吸一口气,不断深呼吸一口气……许久许久,才让心境平息下来,问沈熙礼,“春节期间,时代银行的金库也是按照平日做的安保?”

    沈熙礼颔首,“五十人分成三队,由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带队轮流值守,怎么了,这和金库有什么关系?”

    黄昏道:“老沈,你立即去把赵芳生、苟布和张凤阳三人喊来,我有事要叮嘱。”

    沈熙礼立即去了。

    因为晚上有年会,这三人倒是聚在时代银行那边,听说黄昏有事,不敢怠慢,不到半个时辰,就跟在沈熙礼后面来到时代商行。

    黄昏看了精神抖擞的三人,笑道:“可曾后悔过从南镇抚司脱离出来?”

    赵芳生哈哈一笑,“后悔啊,后悔出来得太晚了。”

    黄昏无语,“你出来早了也没用,老子那时候还没建立蚍蜉义从的资本呐,得了,听到你这么说我也放心了,说个事。”

    指着脚下那一堆吉祥三宝,“看见它们了吧?”

    赵芳生和苟布、张凤阳三人看了一眼,其中张凤阳是当初从商船将它们带回时代商行的人,笑道:“不就是西洋带回来的番邦物产么,有什么好稀奇的。”

    现在的大明,四海来朝,稀奇玩意儿数不胜数。

    黄昏点头,“对,不稀奇,所以我的意思,你们三人,给我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小心翼翼的将它们送到金库去放好,而且从现在开始,不论金库那边发生什么事情,我需要你们给我保证一点:哪怕是金库了黄金白银全部被盗,这三样东西一个都不能少!”

    众皆愕然。

    开什么玩笑。

    金库里面现在可是有五六万的黄金白银,价值几何不言而喻,听东家这意思,这三样东西被那金库里五六万的黄金白银还贵重?

    世上不可能有这么贵重的作物产品。

    你要说这是和氏璧大家都能理解,偏生这只是一些作物,就算是海外带回来的,大概也就是像葡萄、西瓜那样成为高端奢侈品。

    但也不能贵到这个不可理喻的地步罢。

    黄昏大概能想到这几位此刻不可理解的心情,叹道:“其实我说的已经很保守很保守了,这三样的价值,别说咱们这个金库,就是陛下的国库,也不可能超过它们的价值,所以三位,我的意思再明确一点,我也更自私一点,银行的金库可以被盗,你们的生命可以牺牲,但是这三样,绝对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哪怕是晚一年,带来的损失都是无可估量的!”

    赵芳生等三人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黄昏不是轻贱他们的生命,实际上黄昏对大家一直很尊重,现在连他都这么说,众人想不通原因,但明白一点:这三样作物很重要,他们必须要用生命来保护他。

    三人神色肃穆,同时用江湖礼节行礼,“东家放心,就算是肝脑涂地,也要誓死保护,东家需要的时候,它们一定还在金库里!”

    黄昏长吁了口气,“希望你们别介意我的语气,重是重了点,但它们对我,对大明,或者说对咱们的后人,都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

    苟布笑道:“东家,话说多了,就没那感觉了。”

    黄昏干笑两声。

    思忖了一阵,“在你们送去金库之前,我要叮嘱两句,这个番椒,一点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而这个番薯,要放在空气湿度低一点,温度也低一点的地方,这样,在金库里砌一个小房间来存放,在小房间里要放上少量的冰块,很少量就好,而这个苞谷,也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且你们三人要每日检查,看它们是否出现了腐烂发霉的迹象,如果有生虫的情况,也要尽快通知我。”

    等几天挖个地窖存放红薯。

    要确保等到用的时候,它们没有坏掉。

    三人领命。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去办罢,老沈,节后你给我在应天周围买一块良田。”

    一大块良田。

    当下只有这么多的辣椒和番薯、苞谷,连一个种植园的规模都达不到,要想全国推广,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之前,自己就利用朱棣的信任以及时代商行的财力,用两三年的时间,收获到足够多的种子,到时候就能逐步推广全国。

    当然,江南这边不用。

    主要还是西北云贵川陕西甘肃等地,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来推广,比如黄土高坡那边,主要推广苞谷,而四川那边,苞谷和番薯都是重点推广。

    尤其辣椒。

    这玩意儿推广的地方大概暂时就三个地方:蜀中,江西和湖南。

    蜀中吃辣椒就不说了,湖南也厉害,辣妹子嘛。

    江西老表的吃辣,天下无双。

    黄昏离去,沈熙礼和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苟布问道:“沈大掌柜,咱们这东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三样东西金贵若斯?”

    沈熙礼叹道:“东家的心思,你们别猜,猜也猜不到,跟着他走就对了,小赵,你去找篮子箩筐过来,顺便调几个蚍蜉义从拱卫,虽然这个时节又是在京城,但东家如此看重,我们不可大意。”

    反正跟着东家走不会错。

第六百八十章 君王当强势

    今儿高兴。

    黄昏其实心中明亮,明朝是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如果不是封建皇权太过强势,运气又不好,明朝是完全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

    所以在明朝改革,尤其是在朱老板麾下改革,最有可能出成果。

    改革和革命,是两个概念。

    封建君主制时代的进步,需要革命。

    不过大明的土壤没办法革命。

    那就只有用改革来带动,从经济、工业、人文上来改变社会形态,最终改变国家制度,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道路。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为工业改革拉开序幕。

    科技的进步,黄昏一个人只能当一个启明星——在科学上,他毕竟不是一个全才,甚至可以说知识量很低,能为工业改革拉开序幕,完全得益于他领先十五世纪的眼光和那一丁点知识。

    如今,黄昏大方向上想做的基本都已落子。

    各个工坊迅速发展、进步。

    迟早会带动更多的工坊和行业发展。

    火器在军器院的研发下,也会取得超越西方的成绩,等到那一日,历史上那个古老国度被坚船利炮敲开的国门会打开,然后走出一大堆的坚船利炮去敲开别人家的国门。

    农业、卫生、金融方面,都已落子。

    剩下的还有教育、交通、基建,其中最难的是教育改革,要打破儒家的传统垄断地位,兴盛百家,在大明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急。

    路一步一步走,饭一口一口吃。

    社会形态的改革,变迁,动辄百年计,黄昏已经做好了用一生来做这一件事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最终和封建皇权一战的想法。

    当下么……是时候享受永乐盛世明朝大官人的颓靡生活了。

    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黄昏过得极其糜烂。

    大年三十,当然“陪”老婆。

    年轻就是资本,或许保养得好,又或者是橄榄油的效果,再或者是徐妙锦跟着娑秋娜练习瑜伽的原因,徐妙锦因为怀孕黄豆芽和黄豆苗这对龙凤胎而留下的妊娠纹已经淡化了许多。

    至少摸起来几乎感觉不到。

    又因为是顺产,所以小腹上几乎没有血肉组织的断层,不会出现剖腹产会有的那种胀腹,徐妙锦渐渐找回了她大明第一美人儿的自信。

    嗯,现在应该叫大明第一美少妇。

    明眸皓齿什么的来形容就俗了,身上泛散出的那股成熟韵味尤其是在床笫上欲拒还迎欲语还羞的迎合之风情,让人恨不得将她吞入肚子里。

    大年三十的夜晚,整个应天城鞭炮声不断。

    黄府主院,亦是如此。

    黄昏分外卖力,夫妻俩又找回了当年的美好,恨不得一夜缠绵到死,反正大年初一黄府的大官人和夫人是一觉睡到了下午。

    齐人之福,不患寡而患不均。

    初一的晚上属于绯春,绽放得很灿烂,初四的晚上属于乌尔莎,初八的晚上属于卡西丽和穆罕穆拉,正月十二的晚上属于慕容清梅、上官紫霞、司徒娜扎和欧阳热巴。

    为何当中隔了几日?

    徐妙锦和绯春,终究只是普通良家女子,乌尔莎等西域女子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妖精,黄大官人能在正月十五之前把所有的女人都犁一遍,已经是天赋异禀了。

    没办法,年轻就是资本。

    至于娑秋娜……黄昏想过,也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在看完上元灯会后去敲了门,不过吃了闭门羹——娑秋娜还没认命。

    黄昏其实是很怨念的。

    有一说一,乌尔莎、卡西丽和穆罕穆拉等十一个西域女子加在一起,都不如一个娑秋娜。

    小宝庆的失忆终于稳定在了一个基础上:忘记了所有人。

    当然,大家又重新认识了。

    然而往日里那个恶魔一般的古灵精怪小女子,如今变得沉默寡言,哪怕是和重新与她成了好朋友的娑秋娜在一起,也不怎么说话。

    只有看见黄昏去陪她了,才会露出灿烂的笑意,说小昏子你净身了怎么还有家室啊,你是不是在欺君哟,要不要重新净身一下之类的话。

    然后……又没话了。

    黄昏看得心疼,正月十五刚过,立即去太医院将吕芗、吕复、匡愚等名医请到公主府再次会诊,朱棣也心疼他妹子,一句口谕,整个太医院的御医全部到了公主府,轮流会诊,要拿出一个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来。

    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心病还需心药医。

    一句话,用极端的事情再刺激小宝庆一次,让她想起以前,再想法让她摆脱心理上的桎梏,如此才能恢复正常。

    朱棣不管,给了一道死旨意:三个月内,小宝庆要是不能变成以前的小宝庆,黄昏就给朕净身了天天去照顾她。

    毕竟她现在只有和你在一起时才有点笑意。

    朝野都在幸灾乐祸。

    黄昏却知道,朱棣并不是真的想让他当太监,只是在给他压力,敦促他赶紧治疗好小宝庆,可这事急不得啊。

    别适得其反。

    所以需要慢慢筹谋,想办法让小宝庆想起当初在关外发生的事情,如此她才能摆脱盘桓在她心理上的那个恶魔。

    正月十五一过,今年来到了京畿的众多藩王开始陆续返程。

    与此同时,户部那边拨出的粮草,已经从全国各地的粮仓里调动起来,迅速运往北方,已故看不见的暗涌在大明境内流淌。

    明面上的,则是五军都督府除了一两位都督继续坐镇顺天之外,其余的包括丘福、张辅、王宁等乃至于大部分的靖难功臣,都已经先后去往北方边关防线,密密麻麻的陆续进驻边关关城。

    北上的不仅仅有将,还有兵。

    京营兵力,五军都督府辖领的地方卫所兵力,除去留下少量人手驻防地方或者提防海关以及边界防线,其余兵力几乎尽数拔起,全部调往北方边关。

    如此大的动作,整个朝野都心知肚明,陛下要是征讨漠北了。

    可这事……

    陛下还没在大朝会上宣布。

    这就有意思了。

    看陛下这动作,分明就是不管你们谁在大朝会上反对,这漠北朕都出兵出定了。

    永乐,当是如此强势!

第六百八十一章 永乐六年,北征之年

    当然,刚开春,草原那边的雪还没化,不会这么早就出关征讨,其实朱棣也是苦逼,或者说草原部落也是狗屎运气好。

    遇着了小冰河时期。

    有两种说辞,一说是明末到清初的几十年是小冰河时期。

    但还有个说辞,从元朝到清末都是小冰河时期。

    元朝统治的一百年间,发生了水灾九十二次,旱灾八十六次,雹灾六十九次蝗灾六十一次,地震五十二次,风灾四十二次,霜雪二十八次,瘟疫二十次。

    可以看出,这一百年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而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期间共计自然灾害一千一百零一次,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一百七十六年里面自然灾害一千一百而是一次。

    日子也不好过。

    “小冰河期”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是以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明初,若是没有小冰河时期,草原上不会那么疯狂的下雪,那么朱棣会把漠北打成什么狗屎样子,“如果论”的话,真不得而知。

    肯定更惨。

    再疯狂一点,朱棣的大明将整个北方都收拾干净,还有清兵入关的事情?

    所以用火器让北方男儿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很重要。

    但是对于永乐六年的征讨漠北而言,窗口期只有晚春到深秋的七八个月时间,加上开春就开始做的出征准备,满打满算不到十个月。

    出征的事情闹得沸沸汤汤,但开朝后的第一件事,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五军都督府,兵部,都察院,一大批官员当庭弹劾黄昏。

    两件事。

    一件事自然是去年榆木川黄昏的军事指挥责任。

    第二件事就意味深长了些。

    是礼部一位侍郎弹劾黄昏从应天归来后,借口宝庆公主染恙,用卑鄙无耻下流的手段,长期驻留公主府,无视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约束,种种行为举措皆在玷污公主清白,此举有损天家容颜,请陛下严惩。

    两件事,朱棣都不得不处理。

    先处理了第二件。

    朱棣当着满堂文武的面,对着那位礼部侍郎就是一阵咆哮,连北方俚语都用上了,传到黄昏耳里,翻译一下,大致意思就是说处理?我处理你妹啊处理,小宝庆应天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们这些狗屎读书人在干什么,别人黄昏冒着生命危险去了马哈丹的营地,好不容易把事情摆平了,现在宝庆身体染恙,太医束手无策,老子不望着黄昏来治疗,我还望着你们这群就知道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来让小宝庆恢复成以前那个天真灿烂的小姑娘嘛……

    大概意思就这样。

    朱棣当庭骂得那个酣畅淋漓唾沫横飞,最后更是怒从心起,一位前途大好的礼部侍郎就这么被贬到地方去了。

    除了那位吓得胆战心惊满身大汗怀疑自己今天出门没看黄历的礼部侍郎,其他人看出来了,朱棣一方面确实是恼怒有人拿小宝庆来做文章,另一方面是在敲打众人。

    黄昏老子还要重用,你们要弹劾,可以,给老子拿捏好度。

    这确实是朱棣的想法。

    他打算拿捏一下黄昏,但没打算让黄昏就此从朝野上消失——很多事情还需要这个“神棍”来办,也只有他来办。

    朱棣这么一怒,其他人懂了。

    于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出来说当时的情况,黄指挥确实要负大的责任,但根据五军都督府众多将领复盘,发现当时黄昏的指挥其实是最优选择,只不过在出击的时间上过于求稳,为了追求最大化战果,才导致贻误战机,属于小过。

    兵部的人也附和。

    朱棣于是问刑部那边,按照律法如何处置。

    刑部尚书吕震出列,说按照刑法是很好处理,不过这是军务事情,还请陛下用军法处置,刑部无权过问此事。

    这很圆滑。

    一方面,刑部不掺和到这些事里面去,本来是规矩,另外一方面,也是督促朱棣用军法处置黄昏,而不是用大明律,看似柔和实则强势的阻止了朱棣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企图。

    朱棣有苦说不出。

    虽然不明白吕震为何要和黄昏过不去,但这些事在朝堂上司空见惯,或者说朱棣其实喜闻乐见——表明黄昏没有营党结私。

    于是按照军法处置。

    杖责三十,剥神机营中军指挥一职,罚薪俸一年。

    这个处罚由五军都督府负责。

    是以朱棣在后来特地在无人时问了一句五军都督府的高官之一,中军都督佥事、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李景隆,杖责三十打得死么。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

    摆明了这个差事要交给李景隆。

    李景隆自小和朱棣关系亲近,哪能不知道朱棣的意思,况且他和黄昏关系也不错,闻言立即说打不死的,也就皮开肉绽,陛下放心。

    其实要看情况。

    如果落是朱高煦在五军都督府的人来差办这个事,别说三十的杖责,二十,就能让黄昏死翘翘,杖责这里面的门道深了去。

    不过李景隆来办么,三十杖责下来,黄昏皮开肉绽是真,但六七日就能下床自由活动——绝对只是皮外伤。

    朱棣放下心来,李景隆办事他放心。

    退朝前,已经荣升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靳荣出列,弹劾,说:“臣有奏,去岁榆木川一事,宝庆公主之所以染恙,是以黄昏、徐辉祖等将领为首,不顾宝庆公主尚在危险处境的情况下,悍然出兵,致使宝庆公主承受双方兵锋交错的血腥画面所致,臣以为,此举是黄昏、徐辉祖等人目中无天家皇室所致,还请陛下给臣等一个说辞。”

    这个弹劾理由看似很没有道理。

    因为当下大明朝堂大概没人不了解朱棣,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小宝庆在鞑靼手上,就算是徐皇后在鞑靼手上,朱棣这个钢铁直男也会毫不犹豫的下令出击。

    女人、亲情永远大不过家国大义。

    朱棣如此,满朝文武都是如此,大明儿郎尽如此。

    所以徐辉祖的出击,毫无不妥。

    但靳荣这么一弹劾,这就是明确的在逼朱棣表态坚决的支持这种事:万一在接下来的北征之中,出现皇室子弟被俘虏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毫无忌惮的出兵。

    这其实有点让文臣不喜欢。

    深远一点来说,这有点践踏君为臣纲,不过也说不了靳荣的不是。

    朱棣也是这么想的。

    没办法,只得说了一番“大气凛然”的话来为徐辉祖开脱——若是不为徐辉祖开脱,今年的北征战场上,如果真有皇室子弟被俘虏了,带兵的将领们就会很为难。

    于北征不利。

    毕竟今年是北征之年,要顺军心。

第六百八十二章 实验田

    “啥?”

    应天城东郊,黄昏从田里站直腰身,看着来宣旨的太监,问了一句:“让我到五军都督府去领三十杖责?交出神机营中军指挥的符印?”

    又尼玛出了什么幺蛾子事?

    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对那小太监道:“请公公回去告诉陛下,我下午就去五军都督府找国公李景隆领这三十杖责,符印也会交到五军都督府。”

    又笑道:“因忙农事,抽身不便,还请公公见谅,有机会了请公公喝酒。”

    那太监是狗儿嫡系,知道黄昏不是小气的人,也没介怀。

    不是每次出宫宣旨都能有好处拿的。

    笑着那您忙,我这就去回旨。

    黄昏目送小太监离去后,转身,看着原本拿着锄头在理地垄沟此刻却一脸惴惴的中年人笑道:“接下来几日,就要有劳老梁了。”

    中年人有些犹豫,“事情倒是小事,可大官人你……”

    中年人姓梁,梁大。

    梁大读过几年私塾,虽是三代单传,但家境不好,少小便给地主打长工,因聪明伶俐又喜欢钻研,很是受地主喜欢,于是多多少少攒了些钱,在十八岁那年租了几块良田,吃睡都在田头,第二年竟然大丰收,小赚了一笔。

    又辛苦在田里劳作几年,攒了点钱娶了个邻家姑娘,过上了小富足的日子,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块属于他自己的田地。

    可惜,这个目标基本上是没办法实现的。

    不过梁大舍得累。

    这些年他从地主手里租来种植的作物,若是遇到气候不好的年份,别人颗粒无收他也只是减产而已,别人一般收成他则会大丰收。

    是以成了京畿附近最为出名的种田人。

    当然,这个“出名”很讽刺。

    也就乡里有名而已。

    给梁大带来的利益不外乎就是地主愿意把地租给他,无他,梁大种田基本上都能有大好收成,地主收租有保障。

    所以黄昏找到了他。

    辣椒,番薯,苞谷,作为农作物第一次在大明境内种植,黄昏对农事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为了确保种植时不会出现意外,必须有经验丰富的老农来主导。

    梁大是最合适的人选。

    读过书,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新鲜事物,又有丰富的经验,按照梁大的履历来看,基本上算是农业技术人员。

    农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黄昏让沈熙礼在京畿旁边买了几亩地,然后找到梁大,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让他帮忙打理这片地。

    此刻见梁大以为自己要倒台了,于是笑道:“无妨,三十杖责,大概在床上躺几天就好,交出去的神机营中军指挥,也是陛下顺势的事情,这一次出征漠北,我不会去,神机营中军需要一位真正的指挥,你且放心帮我把这块田打理好便是。”

    又道:“这些朝廷事你大概也听不懂,你只需要知道,一旦陛下出征北方,我这个从仕郎,就会到内阁去任职,依然是朝堂臣子。”

    征讨北方,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肯定要去。

    朱高炽坐镇应天。

    朱棣不会绝对放心,所以他会让和太子划清了界限的自己去往内阁,不过这是黄昏的一厢情愿的预断,极有可能朱棣会想法设法把黄昏弄到应天去。

    毕竟神机营的事情,在朱棣眼中黄昏是专家。

    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梁大安心。

    梁大确实听得云里雾里,不过东家都说了没事,他一个农夫也只有选择相信,挥挥手示意身后那一群长工继续整理地垄。

    黄昏看了看天色,差不多要到中午了。

    不远处,一位匠人带着一群人从城内赶来,在这几亩地的周围开始用竹子搭建围栏,按照黄昏的意思,将这块田严密的保护起来。

    黄昏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拍了拍身边,“老梁,休息一下。”

    农田事,赶时间。

    但也急不得。

    梁大看着这位平和近人但又出手阔绰的年轻大官人,想了想,也不见外了,放下锄头来到黄昏身边坐下,不解的问道:“东家,我就有点好奇,听说您还是时代商行的大掌柜,又是当着大官的老爷,按说是绝对不缺钱的,这且不说了,您还是远庖厨之余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读书人,为什么要如此费尽心思的东郊建立这样一块奇怪的田?”

    梁大确实很不解。

    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见有黄昏这样身家地位的人会亲自到田里来干活。

    黄昏笑了笑,“这块实验田很重要,其实我可以说一句,我之前做过的所有事情,在重要性上,都没有这块实验田重要,至于为什么重要,等作物长大成熟以后,你就明白了,现在且容我卖个关子。”

    梁大不敢追问。

    开玩笑呢,他一个白丁,而身边的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才及冠一两年,但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如今京畿百姓,谁不知道时代商行。

    笑道:“该不会是要种摇钱树罢。”

    黄昏也笑了,“其实还真是摇钱树,不过这钱是摇到老百姓的腰包里,不是摇到我的腰包里,当然,最终我也是受益者。”

    收敛笑意,“时间不早了,我说几点,老梁你千万要记住了。”

    老梁立即道:“东家您说。”

    黄昏沉吟了一阵,组织好语言,缓缓的道:“这块实验田,是京畿附近最好的田地之一,旁边就是河流,又高于河流许多,不会缺水,但又不会被水淹,说句难听点的话,这块地原本的主人是不愿意将它卖给我的,为此我找了应天府尹向宝出面,背着有可能被弹劾强抢良田的风险,行如此非常手段,老梁你就应知道它在我心中的重要性了。”

    梁大笑了笑。

    腹诽了一句,你这个不叫抢,不外乎是欠点人情,你们当官的人从地主手里买地,地主再不情愿也要给个面子,何况连府尹都出面了。

    被迫卖地的那位地主也不会蠢到因为这几亩地和您闹翻。

    黄昏继续道:“之所以说它是实验田,是因为这块田要种子的东西,还没有在大明以农作物的姿态出现过,属于第一次种植,所以基本上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而我们手头的种子不多,承受不起太多的失败,因此我接下来说的注意事项,你一定要记牢了。”

    梁大立即认真起来。

    黄昏也凝重的道:“这一季我们种植的叫番椒,我会动用一般的种子储备,所以如果可以,最好是一次能成功。番椒种子我等一两天会着人护送过来,你拿到以后,要像对待你家的胖小子一样珍惜爱护,在播种之前,需要用药水浸泡,这个你知道的罢?”

    梁大点头,“这个我知道,也知道用什么药水。”

    黄昏颔首,“浸泡之后,就要用温汤浸种,这是防止秧苗生病,这个你应该也是懂的,因为我听说过,你这些年种植,都有这两个流程。”

    梁大认真的听着,点头,“东家您继续。”

    黄昏于是继续道:“将浸泡过的辣椒种子用湿布包好,放置于温暖的地方进行控制温度缺牙,并且每隔六个时辰翻动一次,以保证它能够受热均匀,这有利于幼苗的发展。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在播种,待一段时日发芽之后,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间苗,避免过于拥挤,同时将有病畸形的弱苗进行拔除,最后,将将增长到四到五片真叶的时候进行植定苗。”

    顿了下,“这些操作你知道吗?”

    老梁终于长出了口气,笑道:“我还以为有多复杂,不就是和我之前的种植方法一样吗,这我就心里有数了,东家您放心,只要种子没有问题,我保证让它们茁壮成长!”

    这个事,整个京畿,我老梁都不行那就没人可以了。

    这辈子啥都不会,就擅长这个。

    黄昏大喜。

    果然,术业有专攻啊,又不得不说,老梁之所以每年能丰收,确实是因为有着更为优秀的种植方法——自己说的这个方法,当下大明并没有普及。

    老梁又道:“其实东家你还遗漏了不少需要主意的东西,种植期间,也要主意作物根部泥巴的干湿度,以及随着气温的变化,想办法找到这些作物最喜欢的温度等等……”

    黄昏愕然。

    旋即大笑。

    实验田有你老梁,我放心了。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愿栽在美人计上

    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准备回城,却不料一个趔趄,摔了个狗啃屎。

    缓了一会儿坐起来。

    盯着长衫陷入沉思,这尼玛长衫儒雅是儒雅,但确实有诸多不便。

    改革!

    你妹的,封建时代不合理的东西,统统改革掉!

    不过这个改革难度很大。

    毕竟要在迂腐的封建时代来推广短袖t恤和超短裙什么的,面对的可不止是皇权,话说,也不是没有过前例。

    疑似穿越者王莽就干过。

    王莽干了很多事,让后人怀疑他是穿越者,比如王莽设立了廉租房,设计游标卡尺,田产承包制等等措施,甚至还全国到处找刘秀想要把他提前干掉——这个事有待考究。

    如果王莽知道他输在位面之子刘秀手中,那就说明在王莽穿越之前就有个王莽已经穿越过去了,这里面的问题不是黄昏这种半灌水可以理解的。

    但历史上的王莽,好像确实被一个叫刘秀的人刺杀过。

    至于有没有在全国范围寻找叫刘秀的人,以此把位面之子扼杀在摇篮中,大概就是以讹传讹,但有一说一,有可能是王莽被一个叫刘秀的人刺杀之后,传出了什么“预言”,所以他才要大肆搜捕刘秀。

    然而讽刺的是,位面之子刘秀,最早的名字并不是叫刘秀!

    也就是说,有可能真正的刘秀已经死了,被穿越者王莽干掉了,但时空管理者可不能让这段历史崩溃,于是让另外一个刘家子弟改名刘秀继续当位面之子。

    人人都可以是刘秀!

    这和《神话》中一样,类似的传说还有李二,太宗似乎也曾在全国搜查捉拿姓武的人,只不过他没想到这个姓武的会是个女人……

    这些都是传说。

    但存在的历史资料表明,王莽真的干了许多类似穿越者的事情,其中就有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给他老婆设计了一套齐膝的短裙!

    所以黄昏觉得这个事情还是有操作空间,话说回来,就算不能全国推广,我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让我妻妾穿超短裙包臀裙,不香吗?

    此事暂且按下不提。

    目送东家回城准备下午去领板子,梁大缓缓扫视了一眼身前的这片沃土,忍不住发出一句内心的感触:“有钱任性真好。”

    东家有钱,也有权。

    所以他能用这么大一块良田来种植这个什么番椒,关键是这一次种植的番椒显然是用不完这一大块良田的,剩下的田地都浪费了。

    要知道浪费的这些田地,若是种植水稻,收成好的话,可供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

    不过梁大有些不解。

    东家这样的人,为何如此熟谙农事?

    ……

    ……

    来到实验田下边河畔的道路边,对站在周围的南镇抚司缇骑笑了笑,示意大家辛苦了,几个锦衣卫缇骑这才松了口气。

    辛苦倒是不辛苦,就是胆战心惊。

    因为咱们的小宝庆公主此刻就坐在河边的一块青石上,万一掉了下去,淹死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是浪里白条,但这开春的天气并不暖和,反而有倒春寒的迹象。

    身体本就不好的小宝庆再被冰水一泡,大家就准备承受陛下的万均雷霆罢。

    好在黄昏终于忙完了。

    黄昏走到望着水面发呆的小宝庆,笑道:“宝庆,回了。”

    小宝庆扭过头,嫣然一笑,“好咧,小昏子。”

    黄昏:“……”

    反正都习惯了,别说,现在小宝庆似乎真把自己当成了贴身太监来使唤,而自己是不是有受虐倾向,竟然觉得有点甘之若饴。

    贱啊。

    回城吃了饭,黄昏费尽心思才把小宝庆安抚好,让她留在西院和重新认识了一次的娑秋娜等人玩耍——其实也没什么可玩耍的。

    娑秋娜喜欢看书,打马吊,小宝庆现在喜欢发呆。

    已经没有共同爱好了。

    黄昏来到五军都督府,本来是打算直接去找李景隆,不料迎面遇见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靳荣,官大一级压死人,黄昏只好见礼。

    靳荣看着黄昏,温和的笑了笑,“不用担心,曹国公已经安排好了,三十杖责,雷声大雨点小,想必陛下也心知肚明的事情,满堂文武亦有预估。”

    黄昏愣了下,心头敲起警钟。

    别看这个靳荣温和笑着说话,看起来好像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其实他这番话用心险恶,摆明了说这三十杖责会是虚张声势,让自己放心,其实是在将军。

    如果,仅仅假设是如果,自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像叔父黄观或者方孝孺那样的读书人,是个有骨气的读书人,被这么一将,很可能会为了气节,让李景隆真的杖责三十。

    这样打下来,自己就算不落个半死,也得在床上睡个一旬两旬。

    但是——

    老子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啊,在疼痛和折磨面前,老子毫无骨气可言啊,黄昏甚至觉得,如果被漠北俘虏了,漠北那边只需要随便上个酷刑自己能全招。

    当然,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黄昏更愿意坚持一下然后栽在美人计上。

    这是一般人,。

    不过人真的到了某种处境后,心态和毅力都会随之改变,尤其是有信仰的人。

    笑道:“靳佥事倒是一番好心啊。”

    靳荣笑了笑,不置可否的离开,他自诩是整个应天最了解黄昏的人,所以他根本不对这一套激将计抱有任何想法。

    黄昏不是那种为了面子而丢了里子的人。

    黄昏盯着靳荣的背影陷入沉思,自己什么时候和他有过节的,应该没有,那么这个靳荣会是朱高煦的人还是朱高燧的人?

    要提防他!

    来到中军都督府,找到都督佥事李景隆,寒暄之后,李景隆笑眯眯的道:“刚才靳荣来过,言辞激了我一番,想让我在这三十杖责上动真格的,被我看穿了,也是搞笑,我李景隆现在已经沦落到要和靳荣这等货色斗智斗勇了么?”

    他还不配!

    黄昏摇头,“怎么着,他现在很有势力了?”

    李景隆苦笑,“当然,我不知道他背后是谁在支持,有可能是丘福,也有可能是两位王爷,靳荣从一个指挥到都督佥事,只用了一两年时间而已,所以有时候我很是不解,太子兼国期间,他都没有遏制一下靳荣?也不知道太子和那一群东宫属官是怎么想的。”

第六百八十四章 火器部队成型!

    虽然有上帝视觉,但又不是百科全书,黄昏也没有将明朝历史倒背如流的知识量,像景清、方孝孺、黄观、吴与弼之流,很容易。

    前两者一个是诛十族的主角,一个是瓜蔓抄的主角。

    后者黄观六首第一三元状元,而吴与弼则是崇仁理学的开创者。

    靖难功臣里,也就知道一些张玉、朱能、张辅、火真、郑亨、丘福之流,其他小渣渣谁会去记,像靳荣、李远这样的人,他真不知道。

    闻言笑着说道:“无妨,总会露出狐狸尾巴的。”

    李景隆笑道:“那就办正事?”

    黄昏从怀中掏出神机营中军指挥的符印递给李景隆,“烦请国公递还给陛下。”

    神机营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所以这个符印还是得交还给朱棣,至于谁来接手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隐约有个预感:大战在即,不可能让其他人去接任,这个指挥很可能是神机营中军里的把司官中去擢升一位。

    李景隆接过符印,不着痕迹的道:“之前陛下问过我,关于神机营中军指挥的人选,我说了个识大局的林东来是个合适人选。”

    林东来,本来只是一个百户。

    当初在杭州钱塘于家埭那边,北镇抚司要围杀明教教主唐青山,黄昏率领中军两司去往于家埭练兵实则接应唐青山和南镇抚司的时候,说服林东来等人一起解决了中军把司官周启然和赵高,之后林东来与另外一位百户顺利升为把司官。

    基本上算是黄昏的嫡系。

    黄昏笑道:“陛下采纳了?”

    李景隆笑了笑,“不清楚,大概会罢,不管林东来是不是还会支持你,但当初杭州那件事,林东来其实已经简在帝心了。”

    识大体重大局,能为麾下儿郎着想的人,当然值得重用。

    黄昏不太在意。

    当初是想把神机营拉拢一部分到麾下,但现在自己建立了蚍蜉义从,已经不再对神机营有多少觊觎,索性不去在乎,免得朱棣忌惮自己。

    道:“谁当那个指挥都一样,办正事罢。”

    李景隆颔首。

    黄昏准备去领军杖,走了几步回头,“国公,不会害我罢?”

    李景隆哈哈一笑,“放心。”

    靖难之后,自己位极人臣,但随着靖难功臣的遍布朝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乃至于在陛下心中的信任,都在飞速跌落。

    在那样的局势下,只有一个人无所畏惧的和自己亲近过。

    黄昏。

    而且李景隆也清楚,黄昏能够走到今天远远还没到巅峰,只要他继续这样在陛下那里受到信重,黄昏的巅峰就还早。

    极有可能问鼎尚书——到了现在,其实也还没多少人看出来内阁的地位有多重要,大多人还是认为尚书才是权官的巅峰。

    在军杖处,除了两个执行杖责的士卒,还有四个监察的小吏。

    黄昏看清楚形势后,来到杖责用的长板凳前,刚弯腰准备趴上去,从怀里掉出一堆信封,黄昏啊呀了一声,“哎呀,是不是你们哪位的东西掉了?”

    说完弯腰拾起,来到负责军杖诸事的那位小吏面前,赛到他手里,“物归原主。”

    一大堆!

    那小吏看了看手中的信封,面不改色,对黄昏笑了笑,“大官人,请罢。”

    说完看了看其他人,微微颔首。

    大家懂了。

    人人见者有份,那一堆信封少说也有二三十个,而以大家对这位权臣土豪的了解,他出手从来不小气,也就是说每一个信封里至少都是一两宝钞。

    六个人,每个人至少能得到五两!

    这诚意很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人偷偷收买了杖责的军士,也会手下留情,所以三十军杖下来,黄昏屁股上虽然血迹殷然,但站起来就能活蹦乱跳。

    当然,样子还是要做的。

    回到黄府,黄昏就开始卧床,但有访客,皆请到卧寝商谈,消息传到大内后,朱棣是哭笑不得,他才不信黄昏会真的挨得有这么惨。

    倒也是受用。

    所以黄昏在这件事上还是照顾了大家的面子,他在榆木川的事情,基本上算是完美落幕。

    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朝堂这边的声音平息了,但边关那边没有。

    在出征漠北之前,只要边关士卒没有因为去年榆木川的事情出现较大的军心波动,那么就没人会去追究那件事了。

    如果因此此时军心动荡,那这件事就会旧事重提。

    所以……

    徐辉祖在边关那边的作用异常重要,而此刻靖难功臣里那些支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将领也到北方边关,徐辉祖压得住军心么?

    悬。

    大军都在开拨往北方而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上元节之后,朱棣忙得晕头转向,好在有老大帮忙,至少在用钱这方面,朱棣毫无压力,而兵力调动方面,有老二和老三在,朱棣也能放心不少。

    这一日,朱棣在乾清殿接见了从杭州赶来的郑亨。

    仔细询问了诸多事项后,问郑亨,“何日可以聚结出发去往北方?”

    郑亨回道:“就等陛下圣旨,随意可以。”

    朱棣点点头,“那你即刻返回杭州,先将三百门火炮拉到居庸关,然后由京营、边军拱卫,将火炮全部安置在榆木川。”

    郑亨立即道:“微臣以为,这事可以让指挥同知王友去办,火炮拉过去需要时间,而神机营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演练。”

    朱棣颔首,“准了。”

    又道:“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除去操纵火炮的,尚有二万两千余人,其中骑军六千,郑亨,你得给朕把这些人练好了,尤其是黄昏提出的三段射,一定要精通,并衍生出其他战法,到时候能否长剑出鞘,打鞑靼个丢盔弃甲,就看你们神机营了!”

    暴兵已见成效。

    甚至可以说,暴兵很疯狂。

    神机营建立之初,只有五千人,不过在黄昏的建议下,之后军器院那边只要有火器制造出来,朱棣立即将之发到神机营,并从京营、地方卫所抽调兵力去执掌火器,为了达到规模,甚至并没有准备备用的火器——这个没办法,军器院制造火器的速度不允许,能凑够三万人编制的火器就已经是军器院那边莫大的功劳了。

    很疯狂。

    在极短的时间里,神机营的兵力达到了两万八千人多。

    其中五千多人操作三百门火炮。

    其余全是火铳。

    而按照朱棣的想法,在将神机营拉到草原上之前,火炮+骑军+火铳,一定要达到三万人,这是他心目中神机营的最理想,也是最大的规模。

    以后将常年保持这个数量。

    至于黄昏说的那种大明所有雄师人人一只火铳这种事,朱棣并没当真。

第六百八十五章 装病

    郑亨去了杭州,壮志凌云。

    让他这个靖难功臣第五的侯爷来执掌神机营,以前他还觉得憋屈,没想到短短一两年内,麾下兵力达到了两万之多,甚至在北征之前会达到三万。

    郑亨再无憋屈之感。

    反而有股被陛下重用的自豪感,欲要大展拳脚,要知道陛下几次说过,能否大破草原铁骑全他看统率的神机营。

    国之利器!

    而作为国之利器指挥使的郑亨,自然也觉得甚至所有人都会觉得,他是陛下最信重的臣子,不见执掌锦衣卫的纪纲就是前例。

    靖难之后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纪纲的位置稳如泰山。

    就因为锦衣卫的特殊性。

    如今神机营也一样。

    待郑亨告辞,朱棣问狗儿,“诸事可都安排妥当?”

    狗儿立即应道:“妥了。”

    再有半月,出发去往顺天,然后陛下会立即去往居庸关,誓师之后率领大军前往榆木川,再杀向草原深处,在这之前,边军的斥候早就已经蜜蜂一般撒向了草原。

    朱棣陷入沉思。

    老二和老三都已经去了顺天,短暂休憩后,两个儿子去往独石关,然后配合自己从居庸关出兵,定边和山海关的兵力,除部分驻留外,其余也会全力出击。

    丘福在定边,张辅在山海关,这两人带兵,自己放心,不过还有个问题,独石关那边有个徐辉祖,就怕两个儿子和他不对付,然后不用徐辉祖。

    朱棣信得过徐辉祖的能力。

    这几年来也信任了徐辉祖的立场,所以这一次北征,打算重用徐辉祖。

    四路兵线,打算让徐辉统率一路。

    于是立即对狗儿道:“即刻传朕旨意,将徐辉祖调往定边关,定边关的张辅调往山海关辅佐丘福,另外,让火真去定边关辅佐徐辉祖。”

    狗儿立即着人拟旨。

    待圣旨送递出去,朱棣终于松了口气,接下来就等个十天左右,待神机营那边开拨,自己也前往居庸关。

    话说,最近黄昏这小子安静得有点反常啊。

    问狗儿,“黄昏最近在干嘛?”

    狗儿也是一脸疑惑,“陛下,您说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明明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这段日子也不捡好的,整日里混迹在东郊的一块田地里,也不知在搞什么,朝野议论声很大,大多人在说他此举有辱斯文。”

    读书人,亲身种田,可不有辱斯文。

    朱棣眉头挑了挑,“记得之前让他去五军都督府领三十杖责的时候,也是从田里把他喊回去的,他那块田种的摇钱树么?”

    狗儿摇头苦笑,“奴婢不知啊。”

    朱棣没好气的道:“大好年华,不努力读书提升自己,整日里在田里浪费光阴,去把他给朕叫来,也该准备一下去北方了。”

    黄昏还年轻。

    不能因为他去年在榆木川犯的错就让他远离军事,这一次北征朱棣打算将黄昏带在身边,让他好好学习一下什么叫兵道。

    一个多时辰后,黄昏衣冠鲜亮的来到乾清殿。

    朱棣斜乜一眼,“没去种田?”

    黄昏咳嗽一声,“在呢。”

    朱棣哦一声,“不累?”

    黄昏眼咕噜一转,“怎么可能不累,微臣都累成狗了,不过再累也值得,毕竟微臣做的这件事一旦成功了,可助陛下达成千古第一盛世!”

    朱棣哂笑,暗乐,“吹牛也要有个限度,朕要是当真,你这可就是欺君。”

    好小子,不仅吹牛,还拍马屁。

    黄昏也没再说,反正实验田的事情现在还没成雏形,春季种植的辣椒,也不过是商业方面的发展,辣椒又不能让全民温饱。

    等种植出苞谷和番薯的时候,再告诉朱棣。

    朱棣起身来到一旁的榻上,示意狗儿泡茶,然后一屁股坐上去,斜躺在榻上,笑着说赐座赐茶罢,给朕好好说说小宝庆的事情。

    黄昏受宠若惊。

    这待遇,感觉一般只有姚广孝才有,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了。

    坐了半边屁股,咳嗽了一声,道:“吕芗、吕复、刘旭忠、匡愚和萧九闲等人会诊之后,结论都差不多,公主的病药石无效,还得心药。”

    朱棣哦了一声。

    这个他已经知道了,会诊后吕芗等人上了折子过来。

    问道:“那你呢,没点稀奇古怪的方法治疗一下宝庆?”

    黄昏沉默了一阵,才道:“其实微臣还是那个主意,在哪里受的刺激,就在那里痊愈,公主是在关外被血腥战争刺激的,不如陛下此次北征,把她带在身边。”

    朱棣断然摇头,“不可。”

    黄昏无奈的耸耸肩,那这事只能慢慢拖下去,等自己啥时候有空了,耗费巨资来给小宝庆演一场戏,重现一下当日榆木川的惨状,看能否唤醒她封闭的记忆。

    朱棣继续道:“你就继续给朕把小宝庆看好罢,这一次皇后不会去北方,你有空的时候就把小宝庆送到宫里来,让她多和她皇嫂亲近一下。”

    黄昏弱弱的道:“要不,还是算了?皇后的身体也不好,还是要多将养着些,不宜太过操心劳累,公主的事情陛下你就放心,微臣一定想办法医治好她。”

    是遭受刺激出现的失忆,而不是脑袋遭受撞击出现的物理损伤性失忆,这种失忆应该可以治疗好,看情况再定夺。

    朱棣乐道:“那你还是得把宝庆送回宫里。”

    黄昏,“为啥?”

    朱棣没好气的道:“朕总不能让小宝庆一个人在皇宫外面的公主府里住着。”

    黄昏理所当然,“还有微臣啊。”

    朱棣嘿的笑了,“你想得美,朕今日召你来,就是告诉你一件事,早点从田里滚回家去,多陪陪妙锦,等个十天半个月,你得和朕一起去北方。”

    黄昏:“……”

    老子不想去!

    关于打仗这些事情,黄昏已经认命了,反正冷兵器战争,自己这点想法各种天真,根本就没有当大明的“韩信”、“白起”的可能,还不如愉快的在家里发展工农业。

    当然,大明进入火器时代后,自己还是可以尝试一番的,因为那时候大明有资本来施行一个战术:唯火力定胜论。

    即范佛里特弹药量。

    简而言之,就是超饱和的火力覆盖!

    毫无技术可言。

    打的就是钱,打的就是技术,用超越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和资源,对敌人给与疯狂的超饱和的全面覆盖的火器轰炸,这样的情况下,我黄昏大官人当不了一个军神?

    完全可以的。

    但是现在还不行,人得有自知之明。

    想到这立即道:“臣有疾,恐不能远行。”

第六百八十六章 史上最强后勤:方便面

    朱棣嘴角扯了扯。

    装病?

    你也装像一点啊,一个时辰前还在田里生龙活虎,这眨眼的功夫就有病不能远行了?你看我朱棣像是个傻子么!

    没好气的道:“还有十天半个月,有病就医。”

    这小子怎么不懂自己的一片苦心。

    黄昏叹了口气,“陛下,心病。”

    朱棣愕然。

    身为沙场藩王登基的君王,朱棣其实很了解将士,如果黄昏说是有身体上的疾病,他是不会相信的,但若是心病,朱棣愿意相信。

    毕竟黄昏因为指挥失误,导致大明将士多牺牲了几千人,如果他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不可能对此没有愧疚。

    有愧疚,若是无法消除,就会衍生出心病。

    朱棣神色凝重起来,“你为何不早说?”

    黄昏苦笑,“微臣能说什么呢,去年榆木川的战事,微臣自己的失误,说了就能改变那一场战事的战损了么,说了其他人就能理解么,可无论理不理解,责任在那里啊,所以那三十军杖,微臣真是毫无怨言,甚至愿意再挨三十。”

    朱棣哦了一声,一脸认真,“为了让你不那么愧疚,朕赐你三十杖责罢。”

    老子可记得很清楚,你小子挨了三十军杖后,屁事没有,当天晚上你家那西院里,又是各种靡靡声,真以为锦衣卫是吃素的?

    普天之下,没有我朱棣想知道而不能知道的事情。

    老子连你当时睡的谁都知道!

    黄昏吓了一跳,“不了不了,微臣现在一点也不愧疚了,微臣马上就能活蹦乱跳了,作为一个领兵者就不能有这种小情,所以请陛下收回成命啊,微臣也是要面子的人啊。”

    这话很跳脱。

    也从侧面说明了黄昏和朱棣的相处之道。

    尽可能的随意。

    朱棣也乐了,这是他故意激的这小子,闻言道:“那你还是早些回去准备罢,心病还需要心药医,这一次你跟随朕去北方,保证让你收获人生的第一次战功。”

    黄昏嘿嘿一笑,“除非让我统领神机营才有可能啊陛下,其他部队让臣统率,大概率会是送人头,不过当下的问题,不论是神机营还是其他部队,臣都没有威信可言。”

    朱棣斜乜一眼,“你知道就好,你就跟在朕身边就行了。”

    黄昏一脸苦逼。

    其实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感动,可以看得出来,朱棣这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培养自己的军事能力,话说,朱老板就不怕我有了军事能力后,变成第二个韩信?

    想了想,“微臣真的不能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朱棣脸色沉了下来。

    黄昏见状,知道不给咱们的朱老板一点甜头,他是不会松这个口了,于是没奈何的道:“微臣虽然不能亲至草原为陛下助威,但微臣有一神器,可助陛下平定鞑靼!”

    这一次出征,主要还是收拾鞑靼。

    靖难之后,就鞑靼跳得最欢,瓦剌比较克制,还在观望大明君王的能力和大明的国力,而兀良哈受限于地形,没有和大明接壤。

    鞑靼的阿鲁台有极其膨胀,所以基本上是鞑靼和大明的矛盾比较尖锐。

    朱棣乐了,“你还有什么神器?”

    有点期翼。

    最早的神器,如今整个应天的权贵富贾宅邸里基本都有,使得整个应天哪怕入夜之后,也依然灯火明亮。

    后来的神器,自然是火器。

    如今他又弄了个什么神器出来,朱棣确实有点好奇。

    黄昏笑道:“敢问陛下一句,我大明雄师出征漠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朱棣想了想,“一个是天气原因,一旦草原上下雪,我大明雄师就不可能驻留草原,只能拉回关内,如此有让漠北的部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还有一个是粮草的问题,这是所有战争的通病,粮草问题不解决,出征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斩获。”

    其实说到底,其后原因也是粮草问题。

    为何一下雪大明雄师就只有从草原上拉回关内,就是因为下雪之后,粮草辎重没办法运输,几十万大军在草原上没吃没喝,不用和敌人打仗就先自己崩溃了。

    黄昏道:“对,所以微臣这个神器,可以一举解决陛下的这个问题。”

    朱棣兴趣越发浓厚,“到底是个什么神器?”

    黄昏缓缓的说出三个字:“方便面。”

    朱棣:“???”

    什么鬼。

    怎么从没听过,方便面?

    听名字似乎是面食,可区区面食怎么可能解决粮草问题,又凭什么能够称为神器,就因为比一般的面多了“方便”两个字。

    黄昏微微笑道:“陛下应该知道,微臣在钟山那边有好几个工坊,而且在顺天,也有两座类似的工坊,这几个工坊一直没有产品出售,只是一直在吸食时代商行的血,然后连轴生产。”

    朱棣仔细一想,想了起来。

    别说,黄昏好像确实有那么一两个工坊,生产的东西也很奇怪,而需要的原料都是面粉,只不过这几个工坊因为规模不算大,所以没人注意而已。

    黄昏继续道:“微臣之心,只愿辅佐陛下成为万国之主,更愿大明步入千秋盛世,大明江山千秋万古,而微臣又知道,我大明雄师和草原铁骑必有一战,是以在辅佐陛下建立神机营的时候,微臣也在想办法解决粮草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微臣在这件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朱棣哦了一声,来了精神,“怎么说?”

    黄昏想了想,“这个事情让我用语言来说,太浪费时间,而且不一定说的清楚,天色也不早了,要不今夜微臣请陛下吃一顿便饭。”

    朱棣讶然,“一顿便饭?”

    这个时候你请我吃什么饭,赶紧说你那个神器啊。

    黄昏知道不给朱棣说点什么,他是不会同意吃这个东西的,于是笑道:“陛下放心,这个神器确实就是这顿便饭,而且微臣敢断言,这个神器的出现,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一举解决我大明雄师后勤之中的粮草问题,它也会是史上最强的后勤支援!”

    朱棣哪里肯信。

    黄昏起身,“那就请陛下移步黄府?”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碗方便面,天子笑开颜

    朱棣有些犹豫。

    一般来说天子很少随意出宫,正装出宫,那都是有正儿八经的事情,要么是祭祀要么探望重病的国之功勋,微服出宫么……一般很少很少。

    臣子要说。

    虽然老爹建国后没有拔高言官的权势地位,但谏官的权柄还是大,和宋朝不一样,宋朝的谏官说皇帝几句,皇帝还只得窝心的听着。

    明朝的谏官也可以劝谏皇帝,只不过你得有理,而且态度也不能过火,毕竟老朱家和赵家不一样,真惹起火了,朱元璋朱棣这种人,杀你真没商量。

    不需要理由的那种。

    尽管如此,朱家天子要微服出宫,也不能随心所欲。

    何况为了一顿便饭。

    黄昏善意的笑道:“陛下,带上史官,也可叫上给事中。”

    黄昏说的给事中就是元朝以前的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衣食住行的官员。

    带着史官,意味着这是政事,带着给事中,就是告诉朱棣,这事可以随便让人记录,不会影响到陛下你在后世的形象。

    史官是记录政事,给事中则是记录皇帝起居。

    明朝初期,重设给事中,不过在明后期,给事中这个官职渐渐废掉了,大概是万历皇帝的心病,这有个趣事:国本之争。

    万历皇帝年轻时,虽然皇后妃嫔一大堆,但还没有孩子,男人嘛,都喜欢偷腥,万历皇帝也一样,于是某天的午后又或者是黄昏时候,万历看见身边的小宫女长得好看,也许是有一张初恋脸,反正万历当时就骚动了。

    皇帝骚动可不像你一般人,想干就干,而且干得响亮。

    宫女嘛,哪敢反抗。

    而且还得十分配合。

    问题来了,后来那个小宫女怀孕了。

    这可是大事,万一生下来是个女的还好,是个男娃怎么办,那这就搞笑了,宫女生下了皇帝的长子。

    古代人嘛,很注重这个长子身份的,而且现在有太子对国家也好。

    于是有的大臣就说,那就把这个娃生下来,是男的就立为太子吧,不过万历皇帝觉得自己还年轻,也觉得自己不得像宋朝的那些个皇帝一样,想生生不出,他还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他还想继续浪荡,所以他不承认这个娃娃是他的龙种。

    一直盼着抱孙儿的李太后一看,这可不行啊,皇帝咋能干这种事呢?

    于是让人把“起居注”拿过来。

    一看,哟,万历是什么时候临幸的这个小宫女,又是在什么地方临幸的,临幸之后,万历舒爽了又给这小宫女赐了什么东西,都写得一清二楚。

    得,事实面前,万历也是要面子的,没法狡辩,于是小宫女立恭妃。

    小娃娃生下来还真是个男的,被立为太子,取名朱常洛。

    这就是明光宗。

    嗯,刚登基就挂了,比朱高炽还惨。

    所以说,无论朱常洛当了多久的皇帝,他能在青史上留名,完全依赖于起居注的重要作用,若是没有起居注,估计他都没办法出生。

    起居注也有不实的地方,比如唐太宗干的那一堆事,导致后人都觉得关于唐太宗的起居注是美化过的,不真实。

    此且不提。

    朱棣一听黄昏这么建议,动心了,从榻上爬起来,“走罢。”

    黄昏暗喜。

    为何要提议让朱棣带上史官和给事中,其实他有私心,老子干了这么多事,早就够青史留名了,有给事中和史官记录,这事就更稳妥。

    ……

    ……

    黄府外的长街上,戒备森严。

    明面上,到处都是锦衣卫和大内护卫,而在暗地里亦是遍布好手,天子出行,在安全上绝对要确保万无一失,自古以来,天子出行被谋刺身亡的,少之又少。

    黄府内,灯火通明。

    在黄府的厨房外面,朱棣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等着黄昏将那一顿便饭端上桌,其实他很有些不解,为何黄昏要把自己请到厨房来,黄昏为何要亲自下厨?

    君子远庖厨啊!

    在一旁陪着朱棣的是内阁辅臣吴溥。

    君臣闲话。

    黄府女眷都各自在房间里,一者大官人不在,女眷在场不雅,二者也是为了安全起见,不过婶儿吴李氏和绯春抱着黄豆芽、黄豆苗两兄妹“闲逛”到这边看热闹。

    闲逛要打引号的意思,其实是黄昏叮嘱的。

    不为其他,就为了给儿女讨个封赏。

    厨房内大火劈啪声不断,旋即传来煎蛋的声音,片刻又见厨娘小跑着过来,手上拿着一把豌豆尖——这个时候的豌豆尖很少,厨娘跑了几个临近府邸,才要到这么一把。

    这还是有狗儿帮衬,要不然其他大户哪会允许一个外府厨娘进出。

    片刻之后,黄昏一手拿着几个面饼一手拿着空碗走了出来。

    身后三个厨娘,一人端了一个大碗,黄昏站到朱棣面前,示意厨娘放下碗,然后笑着对朱棣道:“请陛下尝一下。”

    朱棣看着碗里,大感稀奇。

    豌豆尖下面,加一个煎蛋,这面确实够家常便饭,说起来自己貌似很有几年没吃过了,自从入主紫禁城后,就再没吃过。

    热气腾腾,豌豆尖的清香味扑鼻。

    只是碗里的面——

    朱棣确信他从没见过这样的面。

    竟然是卷曲的!

    很是诡异。

    朱棣端起碗,刚想吃一口,却见狗儿一个跳步,朱棣挥手示意不用,如果黄昏是会下毒来谋害自己的人,按自己应该死了好几回了。

    夹起面尝试了一口,眉头皱了起来。

    味道一般啊,倒是很鲜。

    似乎加了什么菇。

    黄昏笑道:“味道确实一般,这个是香菇炖鸡面,当然,鸡肉几乎是没有的,香菇是煮熟后晾干的香菇,所以只是有香菇炖鸡的味道。”

    朱棣吃了几口,放下碗筷,“这就是你所谓的神器?”

    黄昏笑着将空碗放到桌子上,将那张面饼放进去,然后让厨娘往碗里倒开水,最后找来锅盖一盖,这才道:“正是。陛下碗里的面是用这个面饼煮出来的,而这个面饼,至少在三个月内可以保证食用,质量很轻方便运输,也可以不在厨房里煮,只需要像这样操作,等片刻功夫就可食用,甚至可以不用煮而直接食用,因为它本来就熟的。陛下,您应该能知道它的作用和价值了罢。”

    朱棣一愣。

    旋即哈哈狂笑起来,笑容灿烂无比。

第六百八十八章 合作愉快

    不管黄昏这个神器是否真有他说的那么牛,朱棣是高兴的,因为他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相,一个他早就明白但一直因为不知道原因而选择怀疑的真相。

    黄昏初心,真为大明之家国!

    也有私心。

    但他的私心是建立在家国为主的基础上,可以接受,毕竟黄昏是一个血肉鲜活的人,他才二十一岁,有七情六欲。

    要不然他这黄府里这么多女人是养着好看的么。

    男人嘛,家国之外追求点肉欲,可以理解。

    识英雄重英雄。

    当两个男人都是同一类人时,很容易有共鸣,至少这一刻朱棣眼中,黄昏和他是一类人,笑容灿烂的说了句爱卿有心了。

    龙心大悦。

    黄昏笑道:“微臣有心,那也得明君有志,正因这大明是陛下章江山,才有微臣一身能力的用武之处,此乃大明之幸。”

    彩虹屁走起。

    一旁的吴溥看着君臣相处和睦的这一幕,眼角有些湿润。

    大明有此君臣,何愁不兴。

    朱棣拿起筷子,尝试了一大口,别说,味道很特别,虽然吃惯了山珍海味,但这方便面吃了一口感觉胃里依然空虚,还想再吃,于是再吃几口,结果发现欲罢不能……

    直到碗里的汤都喝了个干净。

    黄昏心里暗乐。

    果然,天子也是人,这个世界上,能够拒绝方便面美味的人真不多,尤其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偶尔吃一下方便面,确实会吃出不一样的美味享受。

    当然,这玩意儿也不能天天吃。

    何况受限于技术,目前的方便面品种只有红烧牛肉和香菇炖鸡,等辣椒广泛种植了,再添加泡椒牛肉、香蜡竹笋味。

    还得继续研发军粮,等铜铁铝矿的产量起来了,顺天那边的工坊中各项大型机械研发有了雏形,就要考虑罐头了……

    当下还是选择使用干肉。

    朱棣又拿了个面饼,掰下来一块,放在嘴里吃了几口,满嘴都是酥脆感,仿佛吃的不是面,而是京畿最负盛名的糕点坊炸出来的脆馍。

    黄昏在一旁笑问道:“陛下,买点?”

    朱棣心头一颤,“贵不贵?”

    黄昏大手一挥,正气凛然,“容许微臣僭越一番,陛下您这话微臣可就不爱听了,完全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等利国利民的事情,微臣还想着赚钱,那也太没有道德底线了,微臣在陛下心中的形象,难道就仅仅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么,微臣也是大明朝堂上的臣子啊!”

    朱棣乐了,“说人话。”

    没有生气,若是别人说朱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估计是脑袋腻歪了,别说别人,就是黄昏换个时境来说这话,也是找死。

    朱棣心情确实非常的愉悦。

    黄昏嘿嘿一笑,“认真的,这一次北征漠北,时代商行供应给神机营的方便面,除去我个人捐赠的三十万个面饼,其余全部以成本价卖给陛下。”

    朱棣愣住,看着笑意拳拳的黄昏,内心有些触动。

    若天下臣子尽如黄昏……

    何愁人间不太平!

    这样的臣子,自己又怎么能让他失望,这一次出征漠北,哪怕我朱棣累成狗,也势必打下鞑靼,不辜负了黄昏这一片苦心孤诣。

    深呼吸一口气,“说吧,你能提供多少面饼,要多少钱?”

    黄昏胸有成竹,“方便面这个事情,我其实布局很早,直到今日才拿出来。但因为储存和保鲜问题,所以应天和顺天的工坊,能够提供的面饼不多,一次性大概有一百万个,其中有一些是两月前的,都贴了时间标签,所以神机营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先用时间最早的,免得时间早的那一批过期。”

    朱棣点头。

    黄昏又道:“应天这边的工坊,加上分派到农户那边的生产,每天大概能生产四万多个面饼,顺天那边,大概能有五万左右,也就是说,生产进度只能保证神机营每天的用度。”

    所以从一开始,方便面就只提供神机营。

    朱棣秒懂。

    因为神机营的重要性,只要确保了神机营的后勤,那么出征漠北就立于不败之地,加上提前储存的面饼,神机营可以在入冬之前,肆无忌惮的在草原上追剿鞑靼铁骑。

    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出征漠北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辎重,当国之利器神机营的粮草问题解决了,那么打鞑靼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自己当藩王时,没有方便面的情况下,都能打得鞑靼痛不欲生。

    何况现在。

    将面饼在手中掂了掂,确实不重,道:“如此说来,还得组建一支专门用来运输的骑军?”

    黄昏颔首,“当然。”

    朱棣又问道:“面饼在下雨天如何保存?”

    黄昏早就有了解决方案,“本来在微臣的计划之中,是要给每一个面饼做一个密闭的包装袋子,不过受限于技术,暂时还做不到,所以是集中保存,微臣用薄木板做了无数的箱子,并且蒙上兽皮,用以隔绝雨水,再在里面放上用厚布包裹的石灰吸收潮气,只要保管方法妥当,最长保质期能达到三个月。”

    对于塑料,黄昏一窍不通。

    仅知道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原料是树脂,而树脂如何获得,黄昏并不清楚,印象中似乎是和石油有关。

    涉及到石油化工的话,这个事情基本上没有操作空间。

    化学现在还是个胚盘。

    咦,黄昏忽然有点想法,这个时代的化学家大部分都在炼丹,自己可以建策朱棣,大力推广道家,让道家的一些人变成化学家啊!

    此事可行。

    关键这事涉及到石油开采,还需要工业水平的正体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

    朱棣听到可以保质三个月,脸都笑烂了。

    黄昏又道:“陛下也别太理想主义了,面饼虽然方便,但绝对不能让神机营的士卒天天吃面饼,还是需要其他粮食,所以煮熟的风干肉,已经风干的蔬菜,面团子,这些以往配备的军粮,还是得给神机营配备上。”

    朱棣笑道:“这个自然。”

    最后问道:“说吧,你到底打算卖多少一个。”

    黄昏其实早就算出了成本,闻言不假思索,“不贵,六十个面饼一两银子,这确实是成本价了,陛下也莫要讨价还价了。”

    确实没赚钱。

    虽然算下来一个方便面差不多十元软妹币的样子,但这是大明的生产力条件下,面粉其实比后世贵多了,不能用后世的价格来度量。

    朱棣微微颔首,“可行。”

    假设神机营一天用三万个,也才五百两银子而已,这个价格真不贵,绝对良心价了。

    黄昏大笑,“那就合作愉快,签个合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