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八十九章 丹书铁劵

第六百九十章 满堂文武,一人一碗方便面!

第六百九十一章 永乐大典

    朱棣其实也没想过让臣工们在奉天殿吃方便面,实在有失风雅,武将们还好,别说在奉天殿吃饭,早些年起于底层的武将,给他准备一碗红烧肉,就是让他蹲在茅坑边上,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是以当面到了所有人手中,朱棣笑道:“诸位浅尝一口即可。”

    陛下发话了,能怎么办?

    武将们倒是没有拘束,呼呼呼卷起一筷子,放进嘴里一试,哟嚯,味道还不错,于是胃口好的人又呼呼吃了几筷子。

    文臣们,硬着头皮用大袖遮住,勉强尝了一口。

    都大感意外。

    味道确实不错,香弹有嚼劲。

    朱棣看着臣子们的反应,颇为欣慰,基本上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爱卿黄昏心怀壮志,知晓我大明和漠北必有一战,是以未雨绸缪,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准备解决北征的粮草问题,而他的答案,就是诸位眼前的这些面,黄爱卿,你来给大家说一下用这些面作为粮草的优势罢。”

    满堂臣子不明真相之余,有些僵滞。

    陛下,你在逗我们玩?

    行军打仗,一般都是带米,哪有带面的,好吧,带面的也有,可这面虽然形状奇怪了点,但他本质还是面,怎么可能靠它解决粮草问题?

    如果这都能得到一张丹书铁劵,那丹书铁劵也太不值钱了罢。

    黄昏对殿外的护卫挥挥手。

    两名护卫嘿哧嘿哧扛着两筐面饼进来,黄昏弯腰拿起一块面饼,侃侃而谈,详细介绍了这个面饼的制造,以及它的优势。

    满堂朝臣恍然大悟又悚然惊心。

    涨知识了!

    肉可以做成干肉,甚至蔬菜也可以做成干菜,如此确保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但万万没想到,连面都可以煮熟之后晒干备用。

    关键它的优势在于实用方便、快捷,能大幅度减轻士卒的负担,这在草原上追击漠北铁骑,简直不要太有优势。

    传统的吃饭,要埋锅做饭吧,那阵仗不要太大。

    但我大明将士若是用这个方便面,一支千人军队,大概也就一二十个锅就够了,烧好水一烫,一刻钟之内就能解决问题。

    而此刻传统的埋锅造饭,大概还在等锅里冒烟。

    大才,真的是大才!

    竟然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解决如粮草问题,关键他也有这个财力和能力来实施,换成其他人,可没这个魄力。

    如果这个面饼真有神效……

    群臣忽然振奋起来。

    那么打下鞑靼甚至整个漠北,指日可待,有个前提,便是神机营真能达到国之利器一击致命的奇效,能破鞑靼的骑军。

    朱棣声音沉闷,“如此,黄爱卿不可得一面丹书铁劵乎,诸位先前反对,那么现在呢,有人反对么——”朱棣缓缓起身,“还有谁要反对?!”

    满堂寂静。

    众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只要黄昏不触及到陛下的底线,就以黄昏入仕以来的所作所为,他在大明仕途上,已经无敌了!

    就凭这个叫什么方便面的东西,黄昏值得一面丹书铁劵。

    朱棣斜乜一眼太子,“太子,你没话说?”

    记得没错的话,对赐丹书铁劵之事闹得最厉害的人中,就有支持你的那群文臣,朕到要看看你们有话说没。

    朱高炽心里苦啊。

    其实黄昏得不得丹书铁劵他倒是无所谓,不影响,可支持自己的文臣不乐意,自己不也得表态,此刻也不敢再执拗了——不看他们也服服帖帖了么。

    于是大声道:“天经地义!”

    算是服了。

    不管黄昏支不支持他,朱高炽现在对黄昏是真的服帖。

    朱棣看向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驸马以为呢?”

    王宁虽然混账,但毕竟是一位军人,知道这方便面的优势后,军人的本能压住了人性的黑暗,由衷的叹服,“以将士之立场,此举众望所归!”

    朱棣扫视一眼,“还有异议乎?”

    无人做声。

    朱棣甚是满意,“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郑赐出列,“臣有奏。”

    朱棣颔首。

    郑赐大声道:“上元节后,文渊阁诸人员日夜不寐,终将誊抄工作完成,还请陛下为此大全之书赐名,礼部这边也会择日进行后续事宜。”

    书编好了,工作还没有完,如此庞大的一部书,礼部这边再怎么的也要宣传一番,要不然世人哪里知道咱们陛下的文治呢。

    终于编好了?!

    朱棣精神大振,关于这部书的名字他早就想好了,当初在顺天时还给徐皇后说过,于是想都不想,“朕早有决议,就叫《永乐大典》罢。”

    郑赐应旨。

    朱棣又道:“朕下朝之后,会亲手写一篇序,到时候着人勘验之后送过来……”犹豫了下,还是当众道:“当初接受黄昏建策确定要编《永乐大典》之时,朕答应过黄昏,同意他也为《永乐大典》写一篇序,礼部这边记得和他接洽。”

    看一眼吴溥,“吴溥,你记得帮黄昏斧正一番。”

    信不过黄昏的文笔。

    可惜黄观在顺天,要不然以黄观的才华,帮黄昏写一篇序出来那是牛刀小试。

    吴溥唯有强忍着笑意应旨。

    斧正?

    怕是黄昏不得同意啊。

    黄昏那小子早就把序准备好了,自己也看了,怎么说呢……太“独出心裁”了,言辞之中捧了《永乐大典》和陛下,也把他自己捧得很高。

    很有些“不要脸”的大家风范。

    满堂文武闻言,尤其是纪纲、王宁等人,心中苦涩,就今日这些事情,傻子都看得出来,黄昏已经是不可动摇的权臣宠臣。

    其在陛下心中的信重程度,犹在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之上。

    偏生是这小子现在只是个七品从仕郎,在医疗改革司和货币改革司那边的职位也不高,饶是如此,也能傲立群臣之首。

    朱棣起身,“太子、郑和、姚少师、黄昏、黄淮、郑赐、金忠等六部尚书、都察院吴中、顾佐以及应天府尹向宝留下至乾清殿议事,其余人等退了罢。”

    这是退朝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出征前二三事

    出征之前,其实事情很多,朱棣已经来不及处理,打算丢给太子朱高炽,不过作为大明朝的掌门人,朱棣不太放心,是以要就一些重要事叮嘱一番关键人物。

    朱高炽最先进入乾清殿。

    朱棣只说了一句:“朕不在,凡事多预,预则立,遇事多问,问则通,小事不决问内阁,大事不决问少师,若内阁和少师观点不一致……”

    沉吟了下,“问黄昏。”

    朱高炽心中一惊,按父皇这意思,他不介意自己和黄昏接触了,关键是听父皇话里这意思,黄昏已经凌驾于姚少师,成了大明真正的隐相!

    急声道:“儿臣遵旨。”

    朱棣大手一挥,“赐座。”意思老子现在要交待关键臣子一些事情,你给老子在旁边好好学习,争取做到以老子为榜样天天向上。

    太子之后,姚广孝被宣召进来。

    朱棣盯着这位靖难之后很少在朝堂之上表达存在感的功臣,沉默了一阵,才道:“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以为出关之后,如何平漠北。”

    姚广孝抬起头,虽然已是满脸老人斑,但目光之中光彩熠熠。

    七十三岁了。

    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姚广孝依然精力充沛,沉吟着道:“鞑靼那边,因为去年榆木川的战事,导致阿鲁台的儿子战死沙场,根据我大明在漠北传回的谍报,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鞑靼可汗鬼力赤的手笔,其实不难推测出来,不外乎也是一场权力的游戏,鬼力赤是想借这个机会削弱阿鲁台,以便掌握鞑靼真正的话语权,可惜他小看了阿鲁台,如今鬼力赤和阿鲁台形同陌路甚至私下里已经刀光剑影,私以为鞑靼不足为惧,陛下雄师出关,必然全胜,破了鞑靼,陛下可不理会瓦剌或者兀良哈的讨好,选择顺势征讨瓦剌或者兀良哈,但就地形而言,陛下想必是先进攻瓦剌罢。”

    一旦鞑靼和瓦剌被破,兀良哈就是瓮中之鳖,如此一来,几乎可以不战而胜,兀良哈就得乖乖投降被纳入大明疆域。

    这个局面以前想都不敢想,最好的局面就是打得鞑靼、瓦剌和兀良哈没有一点力气南侵,乖乖的当个大明的穷邻居。

    但是一直在旁观大明蒸蒸日上的姚广孝清楚,现在可以想了,不仅可以想,而且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极大。

    因为大明有了神机营,有了方便面,还有钱!

    而这一切,只因为大明有两个人。

    朱棣,黄昏。

    前者执掌江山有明君之相,后者步步落子隐然千古明臣之风,且总是领先于世人百年之上,宛若以这片锦绣神州为棋,在开局的时候,黄昏就噼里啪啦落下了十几颗棋子,而此刻对手还在研究在何处落第一颗子,从这点来看,姚广孝一度认为,黄昏是阴阳学之大成者,犹在自己这个老和尚之上。

    而大明有钱,不仅是因为黄昏,还因为郑和下西洋回来了。

    大明的无敌舰队,给西洋诸国传达了大明天威,送了温暖。

    带回来的全是真金白银。

    这一次出征漠北,打赢自是最好,打不赢,大明也还有钱去修筑长城工事,在北方打造一条坚不可摧的全境防线。

    朱棣闻言微微颔首,“确实,如果破了鞑靼,再击瓦剌,兀良哈便将被大明包围,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臣服,如此一来我大明雄师也将少打一场战事,也能少一些将士马革裹尸。”

    朱棣确实有这个打算。

    但是姚广孝却摇头,“草原部落历来是我中原王朝的顽疾,如果靠势让他们低头,可以做到,但绝对不会长久,微臣认为,兀良哈还是应该打一下,或者说,应该彻底打服他们,所以需要营造这么一个局势来,那么为了让兀良哈有一战的侥幸心理,微臣以为有必要先打兀良哈,或者……”

    同时出击!

    如果打败了鞑靼,那么经过战事检验的大明雄师就有资格同时开战。

    朱棣沉默不语。

    姚广孝笑道:“此事不急,陛下可再问问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或者问问黄昏?”

    朱棣笑了,“善。”

    对狗二道:“宣三宝。”

    郑和进来后,尚未行礼,朱棣就笑着挥手免礼,极其的宠信,不过这也是郑大监该享有的地位,只有他和朱棣心里清楚,下西洋究竟带了多少钱回来。

    不仅可以支撑这一次征讨漠北,甚至在打仗之后,还能大肆修建长城!

    一笔不可想象的巨资。

    朱棣先问了一个题外话,“之前一直在忙,没曾想起来,三宝,和舰队一起下西洋中,似乎只有时代商行的商船,他们这一次赚得如何?”

    这其实不是“似乎”,是绝对。

    太祖立国之后,禁海,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是违反大明律的,《大诰》之中有详细案列,也有详细的处罚案例,那血腥残酷而鲜活的画面描写,在洪武时期可以威慑所有人去搞海外贸易,但是朱棣登基后,没了太祖剥皮剥皮楦草的威慑,有些官员参与海外贸易获得了利益,是以朱棣想开海禁,这些既得利益者就要拿着太祖祖制跳出来,搞得朱棣很是被动。

    所以严格来说,郑和的下西洋在找建文帝之外,其实也是一场皇家走私。

    郑和答道:“赚的不少,不过时代商行做的更多的事情,是在寻找一些稀奇的作物产品,以及用钱来招募西洋的能人异士,也不知道黄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少”其实是委婉说法,相对于陛下而言,黄昏赚的少而已。

    实际上也赚了个盆钵满盈。

    朱棣颔首,“这一次朕出征后,你准备继续下西洋罢,诸多事情,太子会全力配合你,嗯……稍后你和黄昏接洽一下,这一次允许时代商行最多五艘商船同行,不过此事要低调。”

    朱棣已经尝到了下西洋的甜头。

    至于让黄昏的时代商行也来分一杯羹,是朱棣确信,黄昏赚再多的钱,都不会一个人享受——他也享受不完,还不如让黄昏有更多的钱财去做类似“方便面”这种事。

    这样的事越多,大明的未来会越光明。

    郑和领旨。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朝鲜送美女来了!

    之后宣黄淮。

    这其实很有意思,在被宣召人的顺序上,反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甚至此刻朱棣乃至于太子、姚广孝都没察觉的变化:内阁地位的变化。

    第一个宣召太子,这是肯定的,毕竟是大明未来的接班人。

    第二个宣姚广孝,也是情理中,毕竟是朱棣最信任的少师。

    第三个宣召郑和,更能理解了,毕竟还是需要下西洋赚钱。

    第四个却是黄淮,内阁的首辅。

    这意味着内阁在朱棣的内心中,已经不知不觉的站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隐约有超越六部的可能——不能因为这一次黄淮在前,就认为内阁超越了六部。

    真正要超越六部,是内阁成员之中,有人权兼六部尚书的时候,是内阁首辅一言九鼎,可以封还天子圣旨的时候。

    宣召黄淮之后,倒没说什么大事,就是叮嘱黄淮,内阁那边要多辅佐太子,同时含蓄的点明,朕这个天子出关之后,朝臣任免、外邦朝贡这两件事,你们要仔细斟酌。

    这个没办法。

    朱棣再不想把这个大权交给朱高炽,还是得权宜一下,毕竟他出关后,若是这些事情都等他决断,会误大事。

    至于边军调发,北方那边依然不准朱高炽染指。

    但是云南、交趾两个方向,可以。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后宣召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吴中、顾佐,交代的事情和内阁那边大同小异,不过有一个事情比较重要:礼部尚书宋礼被外调了,负责修缮包括会会通河段等处的运河,这是要大力发展漕运的意思。

    估摸着是为迁都做准备。

    毕竟迁都是个大事,要从南方运送无数东西到北方去,靠陆运的话,任何一个盛世帝国都难以承受这个高额成本,所以还是得靠运河的漕运能力。

    同时,礼部尚书宋礼外调之后,礼部尚书由都察院左都御史吴中担任,右都御史顾佐补缺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吕震调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佥都御史刘观升任刑部尚书。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

    吴中是朱棣心腹,调任礼部尚书没什么特别含义,但因为上元节后群臣弹劾黄昏,吕震曾把处罚黄昏的责任和权力推给五军都督府,让朱棣明白了吕震不知道什么原因,与黄昏不和,所以让吕震去担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未尝没有掣肘黄昏的意思。

    都察院干什么的?

    就是弹劾百官的,吕震到了都察院,天天盯着黄昏,黄昏他敢乱来?

    明显要收敛着些。

    这也是朱棣在给朱高炽铺路,怕黄昏这小子仗着帝恩欺负他家这个不成才的胖儿子。

    宋礼知道自己要外调了,不过也不算贬职,情绪不错——外调干事,是有油水可以捞的,上前一步说道:“陛下,礼部那边诸多事情微臣稍下会和吴尚书交接,不过有个事情还需要您赶紧定夺。”

    朱棣哦了一声,“什么事。”

    宋礼道:“昨日接到朝鲜国书,他们为表达对宗主国的仰慕之情,为表达对陛下的憧憬和尊崇之意,为尽他们作为藩国的情意,欲要择美人数名送至应天,已经在路上了,陛下您看接还是不接,要不要带几个去北方。”

    朝鲜送美女来?

    朱棣心头一阵暗爽。

    男人嘛……

    再怎么千古一帝,也逃不过男人的本能,何况朝鲜那边历来都是出美女的地方,关键是和大明美女在相貌上并无多少差距,不会产生审美排斥感。

    白送的美女,不要白不要。

    要不然老子为啥辛辛苦苦的靖难,为了天下为了壮志是一个原因,享受身为君王带来的福利,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于是不动声色,“此事交接给吴中罢,朕要去北方,暂时不宜被这些事情打扰。”

    宋礼懂了。

    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别人朝鲜懂事会做人,咱们大明也不能不给别人面子,就勉为其难的收下送来的美女,但言辞之中又告诉了吴中和宋礼,朕马上要出关打仗,美女这些就别弄到顺天去了,先放到应天罢,反正徐皇后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朱棣忽然笑道:“朝鲜为何这个时候送来美女?”

    宋礼也笑了,“怕是走漏了消息。”

    朱棣颔首。

    可以想象,大概是朝鲜那边得知大明雄师聚集北方,知道宗主国可能要去打漠北了,作为藩国,朝鲜大概会觉得与有荣焉,又或者是忌怕——估计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要知道和朝鲜一个身份地位的安南,现在叫交趾。

    在大明版图之上。

    同样被太祖定永不征讨之国的朝鲜,估计还是有点害怕的,深恐宗主国打完漠北之后,发现时间还充裕,然后找个借口出兵朝鲜,然后朝鲜的朝堂就变成了朝鲜布政司。

    但是……送美人就有用?

    老子连安南都打了,如果真像黄昏说的那样,别说你朝鲜了,日本都得给朕变成布政司!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千百年来,这句话都不过是喊喊口号而已,就如那句“犯我天朝中虽远必诛”,真正做到这个口号的君王少之又少。

    而自己恰好做到了。

    安南就是例子,区区胡汉苍父子,也敢欺瞒我朱棣?

    所以安南变成了交趾布政司。

    今年轮到了屡屡南下侵扰我大明边境的漠北,到时候漠北那边大概会有几个布政司,若是以后连朝鲜和日本都变成我大明的一个行政省……

    真的这样,那我永乐在武功上不仅超过了老爹,恐怕也真正的达到远迈汉唐,秦皇汉武我都可以和他们掰一下手腕!

    如今的朱棣,信心爆棚。

    于是笑着说道:“看来咱们国内还是潜伏着不少谍子啊。”转头看向狗儿,“你现在着人去一趟锦衣卫,把纪纲给朕叫来。”

    谍子?

    管你是朝鲜的还是漠北的又或者是日本的,都得死。

    狗儿立即去了。

    朱棣这才看向众人,“已无要事,诸卿家退了罢——”忽然想起一事:“吴中,明日朕去往北方,此事低调,不宜大肆张扬。”

    悄悄的去北方就行,礼部那边不用办什么出征仪式了,到了应天由行部再办。

    吴中立即领旨。

第六百九十四章 麻辣火锅

    朱棣宣召应天府尹向宝。

    其实有点出乎大家意料,应天府尹虽然也是京官高官,但还没有六部尚书这些分量重,而他竟然也被留下议事。

    朱棣免礼之后问向宝,“黄昏在东郊买了一块良田,你去看过没?”

    向宝摇头,“微臣不曾去过。”

    府尹一堆麻烦事,哪顾得上黄昏那档子破事,买那块良田的时候,向宝百忙之中抽空帮黄昏说了几句话,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应天府尹,恐怕是整个大明最忙的官员之一。

    朱棣哦了一声,微微蹙眉,“那你也不知道黄昏在那块田里干什么了?”

    向宝摇头。

    内心颇有些不解,黄昏不说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至少有他叔父黄观的声名在外,他黄家今后少不得就是个书香世家。

    书香子弟,却一头扎进农田里,成何体统。

    朱棣也不解的很,“看来还是得问问这小子了,没事了,你去忙罢,嗯,对了,关于黄昏在东郊那块田里的事情,你们应天府衙看着些,别让人去打扰黄昏,朕总觉得,黄昏最近这段时日连医疗改革司和货币改革司都不去,就埋首在那块田里,估计他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小事。”

    农事,反正不会损伤国家。

    可以大力支持黄昏。

    尤其是方便面的事情后,朱棣觉得只要不涉及到军器、盐铁矿产,其余方面的事情,黄昏只要做,自己就可以支持他让他放手去做。

    没准什么时候又是一个类似方便面的惊喜。

    向宝应旨,又道:“应该出不了差池,现在黄昏雇佣了一堆人守在那块田边,闲杂人等根本没办法接近,就是被他雇佣的那个梁大,也有南镇抚司缇骑全程拱卫,在黄昏的眼中,梁大仿佛成了个朝堂重臣,命金贵着呐。”

    那块田确实有问题。

    黄昏在那块田上用的资源和人力,太不同寻常了,连梁大这么一个农夫,黄昏都敢让刘明风派了四个南镇抚司缇骑昼夜轮班守卫,让人不明所以。

    种田事,能如此兴师动众?

    你一个读书人亲自去当泥腿子就罢了,甚至公器私用动用南镇抚司保护你的雇员,这事其实已经在朝野之间慢慢发酵。

    等陛下一走,估摸着又是一场朝堂风云。

    恐怕陛下也是看见了这个苗头,所以今日才把自己留下刻意叮嘱,让应天府衙配合黄昏——关键是怎么配合?

    总不能动用衙门兵丁帮着黄昏看守罢。

    他也不缺人。

    有钱的时代商行,从来不缺人? 缺的是正儿八经持有军械的编制? 所以陛下的意思大概是让应天府衙这边盯一下官府光芒照不到的地下势力。

    向宝走后,朱棣已经有些疲倦。

    不过唯有坚持。

    坐在了这个位置,再疲倦也得坚持,何况接下来的事情就轻松多了? 政事已经交代清楚,就剩下和黄昏聊聊他在应天东郊那块地里是什么回事。

    想到这朱棣吩咐狗儿去弄些点心来。

    一大早就起床大朝会,然后又在乾清殿说了这许久,有些饿了,狗儿刚走几步,朱棣又喊住他,吩咐多带一份,顺便把黄昏宣进来。

    黄昏入内,行礼。

    朱棣示意他起身,问道:“关于此次出征漠北,你有什么和常人不同的见解没有,尤其是关于神机营的运用方面。”

    黄昏的军事能力确实渣。

    但他是主张建立神机营的人,对火器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其实对火器的了解和使用,还有一个人极其擅长,沐晟。

    沐晟的父亲沐英在平定云南时,用火器三段射的方式大破象军,沐晟作为如今的云南黔国公,对他父亲的兵道应该熟稔。

    不过云南那边需要沐晟镇守,不可能调到北方去。

    所以关于火器方面,朱棣只有选择信任郑亨,同时看看黄昏是否有建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黄昏虽然觉得火器战略自己应该是超过这个时代的,不过稳妥起见——不易夜郎自大,明初的火器使用率其实不低。

    所以低调而谦虚的说了句郑侯爷应该比微臣更有见解。

    朱棣闻言暗乐。

    这小子还算靠谱,吃过一次亏就知道收敛了,也不用再问黄昏了,反正打仗的事情绝非纸上谈兵,大明当下的体量,只要不是全军覆没那种惨败,是有一定容错率的。

    话锋一转,“你在城东郊那块良田里作什么妖?”

    黄昏知道这些事瞒不住人。

    笑道:“微臣只是在里面种了一种农作物,嗯,当下大明只有沿海有少量人种植,且种植的目的也不是食用,仅做观赏,名为番椒。”

    想了想,“微臣将之定名为辣椒,和茱萸子一样的那个辣。”

    辣椒没传入中国之前,做饭炒菜需要调味用辣的时候,一般都是用茱萸子,只不过辣味没有辣椒那么纯正浓烈,而且带有涩苦杂味。

    朱棣哦了一声,“你就是为了吃点辣,所以买田地种植这个番椒?”

    够任性啊。

    但是如果你黄昏真是这样的人,奢侈到这等地步,那是在自掘坟而不知,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类似的膨胀而身败名裂。

    黄昏摇头,很有些感触,“微臣当然想吃点辣的,没有辣椒的火锅,没有辣椒的回锅肉,没有辣椒的泡椒鸡脚,没有辣椒的酸辣猪肝,很多很多菜,没了辣椒,都没有灵魂了啊。”

    但是,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吃辣椒。

    辣椒是一种佐料。

    不过是顺带的事情,培育辣椒是为培育番薯和苞谷作练手用的,顺带的事情而已。

    朱棣笑了起来,“其实朕还是喜欢貌似清廉。”

    黄昏一愣。

    旋即反应过来,朱老板说的是开水白菜,这特么不是废话么,那可是国宴名菜,川菜菜系之中的压轴之王菜,放眼神州美食巅峰味道,开水白菜必占前三,不输佛跳墙。

    但朱老板此刻没说开水白菜的菜名,而说的貌似清廉,这其实是在隐晦的提醒自己,不要有了钱就颓靡起来学那石崇之流。

    落了下乘。

    也不解释,笑道:“此事陛下不用担心,若是担心,待陛下北征归来,微臣于府邸设宴,请陛下吃麻辣味的涮羊肉火锅时,再给陛下一个惊喜罢!”

第六百九十五章 我入内阁了?!

    火锅?

    朱棣哂笑,若论火锅,还是应天的涮羊肉好吃,尤其寒冬腊月,吃着涮羊肉听丝竹之乐阅歌女飞舞霓裳下的垂柳腰肢,真是个人间美事。

    乐道:“麻辣味的?朕没记错的话,蜀人喜欢用花椒佐味而麻,你老家不是蜀中的罢,何况火锅并无麻辣一说。”

    黄昏笑了笑,“微臣独创,到时候陛下一试便知,好吃得很。”

    朱棣咳嗽一声,“说正事罢,你那近郊良田种的番椒并不能给朕惊喜,至于你最后要用什么来给朕惊喜,朕很期待,不过当下有个差事给你。”

    黄昏几乎想都不想,一脸读书人的傲然气,“微臣可以拒绝么?”

    朱棣讶然,“你知道是什么事?”

    黄昏眉毛微挑,胸有成竹,“容微臣僭越的揣摩一次圣意,还请陛下不要降罪,解缙被贬到交趾后,内阁九人欠缺一个名额,而黄淮已任内阁首辅久矣,是有大才之士,陛下今次北上,应是有意让他去顺天任职,那么内阁便缺两人,陛下是想让微臣入内阁罢。”

    傻子都看得出来。

    内阁首辅黄淮,虽然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但朱高炽兼国期间,双方关系亲近,在朱棣眼中,内阁三杨只有杨溥是太子党,杨荣和杨士奇二人隐藏得比较深。

    而黄淮早露了形迹。

    只不过黄淮比较有原则,尽管是支持朱高炽的,但他还是禀持着是永乐臣子的心,所以看似站队,实则对朱高炽的帮助有限。

    要不然朱棣早把他撸了下去。

    不过此次北征,顺天行部那边会很忙,就靠郭资、黄福和叔父黄观,力有未逮,所以朱棣很可能顺便将黄淮带去顺天。

    如此一来,新的内阁首辅很可能是金幼孜,或者杨士奇。

    但内阁便只剩七人。

    所以需要补缺两人。

    朱棣北去,太子在南兼国,和太子划清了界限的黄昏是个人选之一,还剩一个人选,极有可能是从翰林院那边选一个侍读、侍讲之类的? 绝对不会在东宫属官中挑选。

    但黄昏还是要先拒绝一下。

    入内阁? 这是个好机会? 只有进入内阁,才有成为首辅的可能,也才能将内阁打造成大明的“相”,但黄昏不愿意对此表现得很急迫。

    果然,朱棣讶然问道:“为什么?你想清楚了? 这可是高升。”

    内阁成员再怎么的也是五品。

    而你黄昏现在虽然一堆官职在身? 全是些没甚实权的七品官? 就是你家的诰命夫人徐妙锦,论官阶都比你高,夫纲不振啊? 夫纲不振会引发什么,你黄昏心里没点数么,真实案例,你去看看大唐的那些驸马们? 哪一个日子过的不凄凉。

    黄昏依然一副读书人的傲然气? “微臣没时间? 还请陛下另擢贤能。”

    朱棣:“……”

    在刚才那一瞬间,他帮黄昏想了无数个拒绝入内阁的理由,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个理由,说出来谁信啊。

    恐怕古往今来的仕途上,也只有这小子一个人用过这种理由拒绝高升罢。

    算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小子没上进心就随他罢。

    于是没好气的道:“那就罢了。”

    黄昏啊的一声,一脸懵逼!

    在过去任何一个时间,朱棣要让他进入内阁,他都求之不得,要知道大明臣子的巅峰,就在这内阁之中啊。

    可惜内阁很忙,而他现在真的没多少时间。

    永乐六年,朱棣北征,必将大胜,漠北那边到时候需要人去治理,而自己想去占据大明的北境,最好的切入点是从内阁出发,又或者是军伍,可惜,自己把神机营中军指挥的官职丢了。

    但是现在进入内阁的机会就在眼前。

    可今年又必须把番薯和苞谷培育好。

    这是黄昏犹豫的原因之一,当然,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黄昏浪了一把:天子邀请贤才,贤才不是一般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假意推辞一番,然后会说陛下既然如此的求贤若渴,那我黄某人只好却之不恭了……

    我黄昏大官人好歹算是半个读书人,就不能拿出点读书人的傲气,来点假把式么,显一下老子也是很有风骨的人。

    如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后在同僚面前也有吹嘘的资本,关键是运气好还能在史书上留个“不贪功名利禄”的读书名声,形象骤然拔高几千尺。

    何况黄昏想着去了内阁后继当甩手掌柜,想用这个和朱棣谈条件。

    哪料道朱棣不按套路出牌啊,老子才拒绝一次,朱老板你就下了台阶,说好的三辞再拜呢,说好的求贤若渴呢。

    于是黄昏后悔了,不无尴尬的讪讪问道:“陛下不再考虑考虑了?”

    朱棣恍然大悟,忍不住无声而笑。

    好小子,原来你在跟老子玩这一手,圆滑了啊,世故了啊,谁给你长的脸?别人德高望重有经纬之才的能人贤士如此作态也就罢了,你个恩赐的同进士,哪来的底气玩这一手。

    捉狭道:“朕金口玉言,岂能更改。”

    黄昏懊恼万分,不甘心的做最后的挣扎,敞开了说:“要不,微臣就为陛下去内阁分忧?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啊,微臣要给陛下准备惊喜,在内阁那边大概也就能挂个名罢了。”

    这个时候就别说什么风骨和脸面了,内阁辅臣它不香吗?

    朱棣无语。

    你当是过家家游戏,你想入内阁就入内阁?

    晚了。

    朕现在很不想给你这个机会。

    你还想给朕来个三辞再拜,你以为你是黄观那样的千古状元么,你小子的读书人身份都是半灌水,你的功名还是朕给你赏赐的,严格来说,你这个读书人都假得很。

    不过朱棣终究是君王,讲究个制衡之术,站在中立立场的黄昏,确实是在应天盯住老大的最佳人选,还有一点,近期打算重用纪纲,让他清理在大明疆域之内的细作和谍子,自己去北征之后,就靠太子压慑,纪纲怕是要上天,所以需要提高黄昏的地位,以便掣肘纪纲的锦衣卫。

    于是别扭着点头,“善。”

    朱棣继续道:“朕下午会下旨意,你将以翰林侍读的身份入内阁,好在你之前有功名,这倒不是个难事,可以服众,但你说没时间的事情,自己去和金幼孜商量罢。”

    黄淮要跟随自己去顺天,新任内阁首辅朱棣决定用金幼孜。

    黄昏长出了口气。

    还好还好,还好老子悬崖勒马见机得快,要不然这内阁辅臣就浪没了。

    果然,读书人的那一套自己玩得不溜啊。

    尴尬之余,很是振奋。

    奋斗了六年,老子终于趁着内阁还没成权力中枢之前,成了大明第二任内阁辅臣,而且以自己做过的种种事情,青史留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已入内阁,首辅还远吗?

第六百九十六章 才压唐伯虎,朝鲜来美女

    恰好宫女端着御厨那边送过来的点心进来,朱棣吃了几口,随手丢两个给黄昏,说交趾那边最近不太安静,似乎有反对势力抬头的迹象,你认为谁过去比较合适。

    黄昏笑着说无妨,交给黎利就行。

    代理人办事方便得多。

    朱棣颔首,“也罢,朕会下一道密旨给黎利,并着令交趾布政司和交趾驻军全力配合他,将这股抬头势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别说,这事还真被解缙说中了。”

    黄昏叹道:“解大才子也不是一无是处。”

    朱棣笑而不语。

    可惜,棱角太尖锐,还需要继续磨砺,要不然不死在臣子之间的勾心斗角,也会死在锦衣卫手上,他以为他是魏征,可朕不是李二。

    黄昏也无话可说。

    自来到永乐时期,他只因为给永乐大典写序一事和解缙说过几句话,当时的解缙尾巴翘到了天下,黄昏吃瘪。

    黄昏就算有心改变解缙,也做不到。

    而以解大才子的才华,他也不会轻易被他人影响。

    所以……

    解缙如果不被蝴蝶翅膀扇动,估计迟早还是要死在大雪夜里,经历过方孝孺和景清的事情,黄昏对此淡然了许多。

    想起这,黄昏笑问,“陛下的序文写好了?”

    朱棣不无得意,自然写好了。

    黄昏一阵腹诽。

    估计是内阁某个辅臣代笔的,就朱老板你那点墨水,该有自知之明,朱棣因为是庶出第四子,加上他小时候太祖朱元璋还在天下到处抢地盘,所以他没有太子朱标那么好的待遇,太子朱标有大学者宋濂当老师,朱棣么……别说老师了,看书的时间都少,等他长大了,太祖又让他去了沙场,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当下的朱棣。

    在沙场上,朱棣跟随时间最多的人是他的表哥,李景隆的父亲,大明真正的战神。

    李文忠。

    李文忠的兵道在明初数一数二,朱棣也因此成了朱元璋最倚重的镇北将领。

    所以永乐就是个半文盲。

    朱棣心有灵犀的笑看黄昏,反问:“你的序文呢,可是让吴溥代笔的?”

    你不一样要找吴溥代笔。

    黄昏:“……”

    你以为都和你朱老板一样需要找人代笔么?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当然要让自己的才情文章和永乐大典一起名垂千古。

    不过也不好意思说,免得朱棣误会自己膨胀得要在这件事上凌驾天子? 让他误会都是代笔的才能拉近关系。

    朱棣乐了? “说说看,如何写的。”

    黄昏有意显摆? 大声道:“永乐元年,是有天启明辉? 吾起熹微? 奏圣人? 乃策有司? 聚世贤良,笔墨千石? 牍简亿万? 以成文治。”

    朱棣哟了一句,“不错啊。”

    吴溥有点水平。

    这一段文字,朱棣有点怀疑这文是不是出自黄观了。

    简单直白的意思就是说永乐元年,开启了新的大明光辉之日,黄昏他一个小子起于微末之中? 奏请天子,于是天子下旨意相关部门,聚集世间良才,以海量的笔墨和书册,欲要编修一本全书打造文治。

    文采灼灼然。

    又在不知不觉中拍了一下马屁,让后人觉得朱棣这个天子是再创文治辉煌的明君。

    不错不错,小子有心了。

    黄昏心里嘿嘿暗乐。

    老子好歹也是半个读书人,这咬文嚼字的东西,多琢磨几日还是能弄得像模像样——这开篇真是他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

    继续道:“此书若成,定灼然如天穹日月,照耀宇内,又将秩序百家,点引明灯,亦将星群耀然四野,夜照添香,是有种子茁然参天……”

    朱棣暗暗颔首,还行。

    大概意思就是说这本全书就像日月一样闪耀天下,又将是引领百家前进的明灯,也是一盏照亮天下读书人的明灯,让无数读书人种子茁壮成长。

    倒是知道朕的心思。

    读书人种子方孝孺被杀了,于是希望天下会出现更多的读书人种子,那么自己编修这一本全书的目的之一也算达成。

    哪知黄昏后面的内容念出来后朱棣哭笑不得。

    “永乐有大典,大明有永乐,是民之幸也。民之何幸?有明君策明简,亦有明臣辅明君。吾于熹微之中躬耕天下,愿为千秋皓月畔之星火,又欲日月畔之金乌,世人记之,吾虽功等天高,然幸甚荣焉。”

    黄昏念到这里摇头晃脑,好不得意。

    朱棣无语。

    这话也很简单,就是说天下的百姓,你们很幸运,因为你们的国家有一个永乐大帝,永乐大帝又给你们编修一本全书,而我黄昏其余底层,为天下而奋斗,愿意成为君王之畔最为耀眼的存在,你们肯定会记住我,虽然我的功劳很高,但我还是感到幸甚,也很荣耀。

    这话简直不要脸。

    无形之中,把他的功劳给拔高了。

    问道:“没了?”

    黄昏有些尴尬,“没了。”

    当初结婚的时候,给徐妙锦写迎亲书,自己就绞尽脑汁都没写好,这次写《永乐大典》的序文,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朱棣没和黄昏一般见识,功过自有后人评。

    黄昏目前做的事,配得上这篇序文。

    笑道,假装糊涂:“写得倒是不错,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同进士的水准,除了最后一段的自吹自擂,不明真相的人还乎以为这是你家叔父的手笔。”

    吴溥水平见长啊!

    黄昏暗乐,假装听不懂朱棣的话里有话,不无埋怨的道:“也就是陛下你不让我去参加科举,我要是去参加科举,六首第一的大三元不敢说,一甲也不敢打保证,至少进士是稳的,当个大明第一才子压唐伯虎一头还是么得问题的!到时候微臣就可笑对天下,底气十足的说大明才共八斗,鄙人独占六斗,唐伯虎一斗,尔等共占一斗。”

    就问你霸气不霸气!

    朱棣哂笑,“怪朕咯?”

    唐伯虎是谁?大明第一才子,按照当下的局面来说,不应该就是那位被贬到交趾去了的解缙么,什么时候轮到那个唐伯虎了?

    也没多想。

    黄昏耸耸肩,难道怪我?

    不就是你朱棣怕我科举之后成了真正的读书人,以后在朝堂上利用科举功名大肆拉拢读书人形成党派才不让老子去参加科举的么。

    朱棣讶然失笑,好像确实是自己不让他参加科举的。

    笑道:“行了行了,这个序你自己写好,着人送去文渊阁那边罢,朕的序文也已经送过去了,剩下的事情交给礼部尚书吴中即可。”

    黄昏愣了下,“礼部尚书换人了?”

    朱棣嗯了一声,“吴中调任礼部尚书,顾佐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原刑部尚书吕震调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意不意外?”

    黄昏一脸黑线,老子看你朱棣是故意的!

    你就是想掣肘老子。

    制衡玩得不要太溜。

    因为朱高煦和朱高燧去了北方,所以你用我黄昏和纪纲来掣肘太子,同时又让我和纪纲相互掣肘,这也罢了,你竟然还加了个吕震。

    吕震在大朝会上的事情,黄昏通过吴溥知道了详情,知道这位新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不知道出于什么立场,似乎和自己不对付。

    朱棣面无表情,这是天子权术,该怎么办就这么办。

    给了一巴掌,还是要给一颗糖。

    “宋礼在卸任礼部尚书前,说朝鲜那边进贡了多位女子过来,朕要北去,是以这些女子打算让礼部那便安排,先让锦衣卫彻查她们,纪纲会去办,待纪纲办好了,你着朕口谕,去领一两个看上眼的回府邸罢,算是你建策修全书的赏赐。”

    赏金银?

    你小子的钱已经不比老子的内务库少。

    权力不能给你,怕你骄傲。

    那就给美女。

    这个不影响大局。

    而且朱棣这一次确实很大方,作为钢铁直男的大方——朝鲜进贡的美女,竟然先让黄昏去挑选一两个,这换成其他君王简直不可想象。

    要知道黄昏这一挑,很可能把最好的挑走。

    没办法。

    钢铁直男就是这样,何况还是君王,天下美色,除了徐妙锦和徐皇后那样的,其他的朱棣真不一定看得上眼,哪怕是娑秋娜也一样——

    朱棣如果真的是色中饿鬼,别说娑秋娜,就是徐妙锦都不会成为黄昏的妻子,身为天子,就算徐妙锦不愿意,朱棣也有一万种方法让她心甘情愿得入宫。

    人得到就行,感情不感情的无所谓。

    好在他是钢铁直男永乐。

    所以才让黄昏成功抢到了大明第一美人儿。

    可惜朱棣这一次想错了。

    因为如果没有蝴蝶翅膀扇动的话,这一次朝鲜进贡的美女中,有一个是他非常喜欢的,徐皇后薨后,他宠溺那女子得很。

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悲大喜的两兄弟

    第二日,朱棣带着一卫天子亲军迅速的低调北上,同行的不仅有卸任内阁首辅的黄淮和兵部尚书金忠,还有一堆兵部官吏,以及五军都督府的众多高官。

    整个京畿,能打仗的几乎都带走了。

    这个局面让李景隆很尴尬。

    他是高官,而且是武将。

    可陛下北征,竟然把他留在了应天,美其名曰掌控后方军队,若是局势不妙,可卓策驰援,但你朱棣倒是给个权限啊。

    然而并没有。

    朱棣走后,五军都督府的高官就只剩下他和几个都督佥事,其中就有后军都督佥事靳荣。

    而大权就在靳荣等人手中。

    李景隆被架空了。

    好在李景隆很有自知之明,靖难之后他的处境一直都这样,习惯了,余生大概就如此。

    李景隆习惯,朱高炽有些难受。

    朱棣北征,他坐镇南方,按说要时刻盯着北方的军事形态,然而五军都督府那边,他基本上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息,兵部那边稍微好一些。

    也就稍微好一些而已。

    说句难听的,如果朱棣死在北方,两个弟弟弄个假圣旨出来篡夺皇位,朱高炽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唯一能做的两件事:搞好经济,给朱棣强大的后勤支持。

    第二件事,就是祈祷。

    祈祷朱棣百战百胜,不会驾崩在北方。

    这个没办法,朱高炽不得不这么想,皇位争夺,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到时候他一家人的下场,会比他的那些叔父还要凄凉。

    靳荣等人也不轻松。

    太子那边弄出来的钱粮,经过户部和兵部之后,要由五军都督府通过陆运和漕运运送到北方去,而咱们这位陛下的脾性大家再清楚不过。

    一旦因为粮草导致战败,大家都等着掉脑袋罢,抄家灭族的那种。

    陛下有仁,但亦有狠。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昏一样化险为夷。

    何况黄昏那还是惨胜都被罢了武职——其实靳荣等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没有黄昏这双蝴蝶翅膀,丘福就要晚节不保的死在北征之中。

    整个应天,相对悠闲的就是内阁辅臣黄昏了。

    内阁那边,他只去了十几日,熟悉了内阁的办公流程和所有职能,因为各种原因,黄昏之后就开始各种请假——反正请不请假,今年的薪俸都没有了。

    那我凭什么还要给你朱棣白打工。

    我又不靠这点业绩升官发财。

    有事没事? 都带着人去东郊的实验田里? 不过因为朱棣不在应天? 又和太子朱高炽划清了界限,加上纪纲如今也在应天,黄昏不敢大意,只要是离开府门,身边至少都有四个西域妖姬拱卫。

    辣椒的培育一步一步进行中,因为小冰河时期的缘故,今年的倒春寒特别厉害,是以辣椒苗长得很慢,只能慢慢等待。

    出了正月? 又半月。

    雨水。

    雨水节气,意味倒春寒最后的疯狂,之后便是晚春的惊蛰,入夏。

    随着北方那边的消息传到应天? 朝野之间骤然陷入一种奇妙的氛围之中? 包括太子和三杨在内,内心都受到了震撼。

    黄昏竟然谋算至斯?

    他似乎早就算到了会有这件事? 所以提前用方便面换了一张丹书铁劵保命,这未雨绸缪的眼光简直不可思议。

    北方传来消息,独石关边境士卒有人哗变。

    在独石关领兵的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两人应对得极其完美,安抚了哗变士卒,处理了带头之人,将首级送到前往居庸关的朱棣御驾之前,并上奏说兵心不稳恐有后患,还请陛下为大局着想,解决兵变的根源之处。

    并附文详说哗变的原因。

    是因独石关守兵激愤于去年榆木川之战,袍泽战死者众,而罪魁祸首黄昏竟然在京畿逍遥法外不说,还成了内阁辅臣。

    要求陛下严惩。

    这其实很有意思,相当于逼宫,明确告诉朱棣,你要是不收拾黄昏,独石关这边的军心会出大问题。

    朱棣大袖一挥,下旨意说闻听众将士心意,深切痛怀去年英魂长留榆木川的众将士,朕心每念及此,彻夜难安,罪魁祸首黄昏一死难辞其咎,理应斩首再挞其尸。

    朱棣其实太明白独石关哗变的真相。

    不就是老二和老三想趁机搞点小动作恶心一下黄昏么,如果能因此杀了黄昏最好,杀不了也得让黄昏丢官罢职。

    那几百人的哗变,猫腻深了去。

    送过来的那几颗人头,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死刑犯,估摸着是之前的逃兵,或者是违反了军纪的军中败类。

    搞不好根本就没哗变的事。

    但朱棣也很无奈。

    没办法,虽然神机营已经成型,但要靠三万神机营全歼鞑靼的有生力量,没有老二和老三的支持也很难,神机营可以大破鞑靼军队,但要逐一吞食鞑靼的残兵败将,常规士卒必不可少。

    所以朱棣只能选择顺着老二和老三的意。

    于是圣旨去了应天。

    独石关的朱高煦和朱高燧闻言大喜,高兴都有点不敢相信。

    这尼玛就让父皇下旨意杀黄昏了?

    这么简单?

    这几年一直像个不死小强一样的黄昏,就要这么嗝屁了?

    简直不敢相信。

    但杀黄昏的圣旨又确确实实送回应天了。

    两兄弟满含热泪的仰天长叹,早知道杀黄昏是这么简单的事,我们过去几年都干了些什么狗屎啊,还那么折腾,反而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但两兄弟没高兴多久。

    刚带着大军出了独石关,准备按照中军那边传递过来的路线行军,就传来消息:杀头的圣旨到了应天后,黄昏拿出了丹书铁劵!

    两兄弟瞬间懵逼,面面相觑,脸都绿了,都有点想骂娘,你妹啊,黄昏那狗日的什么时候有了丹书铁劵?!

    这特么我们两兄弟来了北方才多久功夫,黄昏就得到了丹书铁劵?

    他凭什么?

    而父皇那边给出的解释,是黄昏于今年的北征有功,是以在来顺天之前,迫于无奈,只能按照规制奖赏其丹书铁劵。

    两兄弟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去年榆木川他没有立下军功,于今年的北征有功?今年的北征都还没开始,没有任何一个将士得到军功,黄昏他哪里来的军功?

    所以他这丹书铁劵能服众么。

    不可能服众。

    但父皇就算是用缓兵之计也不可能说慌,所以事实的真相就是黄昏真有丹书铁劵,意味着自己两人辛辛苦苦弄了个假兵变出来,不过徒然笑柄而已。

    两兄弟只能绿着脸仰天长叹,然后暗暗想着,倒要看看黄昏是怎么个于今次北征有功法。

    父皇你要和黄昏联合起来忽悠我们兄弟,没那么容易!

    应天那边,顺天传来旨意后,礼部、刑部和大理寺等有司,迅速动作,跑到黄府,和颜悦色的说黄辅臣,陛下有旨,要摘掉你的丹书铁劵,请您拿出丹书铁劵来对照一下,若是无误,就要收回去了。

    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杀意内含。

    若是没有这张丹书铁劵,此刻上门的就该还有锦衣卫,然后黄昏就会掉脑袋,换言之,丹书铁劵抵了一条命——这就是它的作用。

    黄昏也是一阵后怕。

    这件事还是多谢了大舅子提醒自己,当初从独石关回顺天的时候,大舅子就说过有可能会有人拿榆木川的事情做文章,所以自己未雨绸缪,提前拿出了方便面换来一张丹书铁劵。

    而按照计划,方便面是要等朱棣北伐时粮草吃紧的紧要关头,自己带着方便面北上雪中送炭,成为大明的千古功臣,如此才能彰显自己的功劳,不过想起大舅子的提醒,黄昏只得先一步落子。

    万幸。

    这一步走对了,自己没有贪,若是贪一下,没有丹书铁劵在手,朱高煦和朱高燧挟兵变之威慑,朱棣迫于无奈,不说杀自己,至少也要让自己去北镇抚司的诏狱里掉一层皮。

    于是大方的拿出那张好几斤重得丹书铁劵。

    负责的官吏核对之后确认无误,又说请黄辅臣等几日,按照陛下的圣旨,会为您更换一张丹书铁劵,制作好就会有礼部送到贵府,请黄辅臣准备好相应的礼仪。

    圣旨说得很清楚,杀黄昏,丹书铁劵抵两命,但黄昏持有的丹书铁劵上尚可以各抵黄河、黄淮两兄妹一命,所以需要换一张丹书铁劵送到黄府。

    当然,那就只是黄河和黄淮两兄妹的丹书铁劵,和黄昏无关了。

    也是稀奇。

    经办的官吏第一次看到如此奇特的丹书铁劵。

第六百九十八章 剑指鞑靼,全军出击!

    在别人眼里是必死的困局,不过对于当事人黄昏而言并非如此。

    都是闹剧。

    接下来的日子,不外乎就是听着北方的捷报在南方的艳阳里享受靡靡风光的同时争取把娑秋娜给彻底办了,得到了身体没有感情的妻妾是没有灵魂的。

    男人嘛,都贪心。

    食髓知味。

    哪怕和娑秋娜在一起没超过三秒,但黄昏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挑战一次,嗯,挑战无数次,人嘛,总是会在挫败中成长。

    多提肛就行。

    在这之余,黄昏还打算帮助大明搞点社会进步,比如迎着儒家的为难而上,在大明推广一下现代时装,节约布料不是?

    然后再做点其他微不足道的消失,争取把大明十佳青年的排位往前捋一捋。

    输给朱棣可以。

    但怎么的也得排在朱瞻基那货上面。

    奋斗!

    是以每一个清晨,黄昏在绯春啊卡西丽啊穆罕穆拉等人的肚皮上奋斗一夜后起床,继续向着他伟大的目标再奋斗。

    日子充实忙碌而平和,当然,和平之下,隐藏着暗涌。

    朱棣北征,太子兼国。

    权章锦衣卫的纪纲,在暗夜之中露出了獠牙。

    五军都督府的靳荣,公事之余,目光依然紧盯着那座在应天比东宫还吸引目光的黄府,等待着黄府里的那个大官人露出一丝破绽,发动致命的一击。

    靳荣太了解黄昏。

    在没确定有一击必杀的把握前,他会等待,等着纪纲等人去攻击黄昏,只有不断的承受着攻击,黄昏才会露出破绽。

    太子朱高炽忙成了狗。

    也累成了狗。

    他要兼国理政,根本没意思去管太多的事。

    有那么一句话,在你享受着和平与繁华岁月的时候,在你看见的看不见的地方,有人用血用泪来承担你的幸福,他们负重逆行,他们流血流泪,只为后方的家人不流血流泪。

    永乐六年的北方,就是如此。

    随着粮草辎重运出关外,随着神机营的到位,随着朱棣穿金甲出顺天,在隆重盛大的出征礼后,率众来到居庸关,大明王朝永乐时期,第一次对漠北的出征拉开了序幕。

    大明雄师数十万。

    洪武时期,大明兵额最巅峰时曾经达到了恐怖的二百七十万,很多人对二百七十万觉得只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而已,但你要明白大明此刻才多少人口。

    洪武时期? 大明人口不过四千多万。

    四千多万养了两百七十万的兵,你就可以想象这恐怖的数字了,基本上相当于四户人家养一个兵,当然? 这并不是说朱元璋穷兵黩武? 而是大明大力发展军屯制。

    一些卫所,基本上可以自己养自己。

    所以才能暴兵至此。

    不过后来随着国势发展? 兵额有高有低? 饶是如此? 永乐六年,朱棣治下的大明也有兵额一百余万。

    不过因为云南、沿海、以及甘肃一带要留兵力驻防,所以可动用的兵力也只有几十万? 加上又不是倾国打仗,是以这一次朱棣只动用了三十万大军。

    对外宣称的就是二十五万。

    仅有京营,神机营? 边军,其中京营十八万? 边军九万? 神机营三万? 为了稳妥起见? 隐藏了神机营,另外一个原因,朱棣是要诱导鞑靼迎战。

    所以兵力要往少了说。

    要不然你说一句甲兵百万,鞑靼就会想你大概是夸大了的,号称百万的话五十万、六十万应该是有的吧?

    震慑于朱棣以前的锋芒,哪怕就五十万,鞑靼都不会主动迎战。

    到时候别人一跑,朱棣难道带着大军在草原和鞑靼主力捉迷藏,等到下雪的时候灰溜溜的退回关内,沦为笑柄?

    这当然不行。

    不过也不能说得太少,少了影响己方军心,同时你是在侮辱鞑靼的斥候,有多少人,鞑靼的斥候多少还是能侦察到一点。

    所以率兵三十万,只说二十五万,完美的策略。

    兵分四路。

    其中徐辉祖在最西线,率领定边关、大同、雁门关、武宁、太原的兵力,出定边关,在归化城汇聚云川、榆林、玉林、东胜几个卫所的兵力,共计七万人。

    徐辉祖为总兵官,李远、火真为辅。

    除了这两位,没有其他侯爷了,这是朱棣为了确保徐辉祖绝对的指挥权,所以派了一个听话的李远和一个蒙古出身的火真来辅佐,就是怕重蹈去年覆辙。

    独石关那边,由朱高煦率领京营精锐兵力七万人,朱高煦为总兵官,朱高燧和隆平候张信为辅,当然,不止张信一个侯爷,还有好几个。

    只不过张信格外得朱棣信任而已。

    这个信任其实就要牵扯到朱棣登基造反的时候了,当时朱允炆派了一堆人去北平要捉拿朱棣,然后张信就是朱棣派的人之一,结果张信带着旨意跑去告诉朱棣,让朱棣赶紧应对。

    因为这一层关系,张信在朱棣那边极其受信重。

    这五六年没少贪赃。

    不过……朱棣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和对待李景隆一样。

    山海关那边的总兵官则是淇国公丘福。

    兵力亦是七万人。

    辅佐的侯爷中有泰宁侯陈圭、保定侯孟善、靖安侯王忠、武城侯王聪、成安侯郭亮,这阵容相对鞑靼而言,堪称豪强。

    而朱棣则在居庸关。

    兵力共计九万,其中神机营三万,皆由朱棣统率,麾下更是一大堆的侯爷,除了留守云南、交趾和远海以及甘肃那边,大明能打仗的,包括靖难之后的各种侯爷,全部齐聚在朱棣麾下。

    阵容已经不叫豪强,而是叫奢侈了。

    在朱棣的谋划中,四路大军同时出兵草原,相互配合,在草原上形成四支长箭,进可彼此配合形成合击之势,退可互成犄角拱卫之态。

    当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扩大视线,压迫鞑靼的战略空间。

    不过最大的优势,还是故意分兵麻痹鞑靼,让他们误以为有机可乘,会来袭击朱棣所在的中军大营,到是就可以牵制住鞑靼主力,然后侧翼包抄,最后神机营出击,全歼敌军有生力量。

    反正一个思想:不能和鞑靼陷入追逐战中,务必让敌军有一战到底的错觉。

    至此,大明四路大军剑指鞑靼。

    全军出击!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汗和太师的那点事儿

    大明上下齐心,欲要重现征服安南那股顺风顺水的霸气,毕竟这次是御驾亲征,在朱棣一纸要砍黄昏脑袋的圣意下,军心很快稳定下来。

    尽管最后黄昏也没死,但陛下毕竟表态了,这个也没办法,谁叫人黄昏有丹书铁劵了。

    军中将士并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好。

    黄昏有丹书铁劵免死,这是规制,我等历经沙场,若是军功累身,将来也会有丹书铁劵,也能像黄昏一样“逍遥法外”一次。

    相反,如果黄昏有丹书铁劵还是死了,那才会让将士寒心。

    话是这么说,对黄昏得到这丹书铁劵的功绩,整个大明雄师之中都有疑惑:于今次北征有功,都还没开打,哪来的功劳?

    有人自作聪明。

    觉得黄昏的有功,大概是因为神机营火器的缘故,于是都想看看,如果神机营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陛下会不会恼羞成怒,让永乐六年的黄昏真的成一生之黄昏。

    这都是他人事。

    北伐,建功立业才是自身大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于是数十万雄师上下一心,嗷嗷叫着出关。

    和大明的军心雄盛不一样,鞑靼那边出了点小状况。

    去年榆木川的战事,率领三万铁骑的阿鲁台儿子马哈丹被大明雄师围困在榆木川一代,最终被徐辉祖取下项上人头。

    而马哈丹率军在榆木川一代游曳的事情,阿鲁台并不知晓。

    是鞑靼可汗鬼力赤的意思。

    可以说,鬼力赤打得一手好算盘,如果马哈丹成功破关南下抢劫一番,大明记恨的就是马哈丹和阿鲁台两父子,而鞑靼这边也能因为抢劫成功得到丰厚回报。

    如果马哈丹失败,也能趁机打击阿鲁台的势力,为鬼力赤摆脱傀儡可汗打下一个基调,毕竟敌人弱了,便是自己强了。

    这一着棋确实妙极。

    鬼力赤很得意,他觉得距离真正掌控鞑靼已经不远了,要知道自从马哈丹死后,阿鲁台势力大伤,又或者是伤心于儿子的丧命,整个冬天乃至于开春之后,阿鲁台都几乎没怎么出门。

    而阿鲁台则趁着这个时间迅速扩充势力拉拢人手。

    鬼力赤在等一个机会。

    一个对阿鲁台动手的机会。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

    大明天子朱棣御驾亲征!

    关于这种事,鬼力赤是不屑一顾的,御驾亲征?区区二十五人?大明你是搞笑的么?

    这偌大的草原,二十五万人投入草原,也就卷起一点浪花而已。

    我们不想和你打,你连我们的影子都找不到。

    不过……

    怎么不打?

    斜躺在帐篷里喝着美味的马奶酒的鬼力赤,将腿搭在之前南下抢回来的一个大明小娘子的大腿上,用脚趾尖戳了戳那胸前风光? 小娘子早已麻木? 面无表情的一动不动? 只是帮着斟酒。

    鬼力赤笑眯眯的看着帐下的几个心腹? 哈哈笑道:“这一次就让朱棣那老小子见识一下我大元太师的无双威势。”

    打!

    必须得打。

    而且还得让阿鲁台率军亲自去打。

    双方打个天昏地暗损兵折将最好? 阿鲁台输了那就是最好的局面,阿鲁台要是赢了……这根本不用想? 朱棣是什么人,正面交锋你阿鲁台拿头去赢?

    帐下坐着四人。

    为首之人比较年轻? 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五官相对于草原人来说? 略显清秀,坐姿僵直? 看起来似乎就是个普通的草原男儿。

    但无人不知,这个叫扎里席勒的年轻汉子却是鞑靼少有的勇士? 衣衫遮掩下肌肉线条极其犀利。

    可徒手搏杀疯牛。

    可惜,扎里席勒以前一直打不过马哈丹,所以声名不显。

    坐在扎里席勒下手的是一个叫失捏干的年轻人? 也是一员猛将,岁数和扎里席勒差不多大? 但显老。

    而坐在扎里席勒和失捏干对面的两人,皆是三十出头的精壮之年,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个名叫东契奇,一个名叫别也。

    听到鬼力赤的话,失捏干略有担心,“只怕太师不会如此轻易的听话,大汗不要对此事抱有太大希望,况且最近局势有点不妙。”

    东契奇也颔首,“正是,现在到处都在流传可汗你不是我大元皇室血裔,部众对此非议极多,我怀疑这是太师的阴谋。”

    鬼力赤哈哈狂笑一声,“笑话,我不是谁是?是他阿鲁台?他要是有皇室血裔,当年他会扶持我来成为这大元的可汗?”

    扎里席勒若有所思,“不论这个流言是否是太师手笔,我们还是要以和为贵,毕竟大明大军压境,稍有不慎,我们又要颠沛流离,而根据斥候谍报,大明这一次出关北征,确实只有二三十万的兵力,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事实:大明之前南伐收安南为交趾,又有驸马梅殷反叛的后遗症,加上永乐帝对大明南方的掌控力远远不如大明太祖,在当下局势,能有三十万人来攻打我们,已经是大明的最强兵力。”

    言辞之中,扎里席勒对朱元璋和朱棣还是比较尊重。

    强者,都尊重强者。

    而不会因为朱元璋让元帝国缩回草原对他心怀怨恨。

    脱也点头,“确实如此,不过别忘了永乐帝登基之前他叫燕王,哪一次来草原不是打得我们心胆俱丧,如今他贵为大明天子,麾下更是精兵强将,这一次二十多万大军来袭,绝对不是来草原游玩,咱们还是应该和太师合作,先过了眼下这一关。”

    这是一位被朱棣打服了的草原汉子。

    脱也和曾经还是燕王的朱棣交过手,没赢过一次,甚至有一次他和麾下士卒还在喝酒的时候,朱棣就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然后……朱棣竟然没有趁机发动进攻,而是让士卒埋锅造饭。

    然后……然后脱也他们就投降了。

    也就是那一次,朱棣在大明太祖心目中成了大明北境的支柱。

    失捏干阴笑一声,“和太师合作?只怕合作还没完,咱们就被太师送到了朱棣的大军之前,汉人有句话说得好,内忧不决何以平外患,我以为,我们还是应该先解决太师。”

    这位是唯恐天下不乱。

第七百章 傀儡可汗欲为王!

    鬼力赤笑道:“可不就是这样!”

    就阿鲁台那野心,如果不是因为血裔问题,他早就自立为汗了,何况自己用计让阿鲁台痛失爱子元气大伤,双方已经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

    这是必然的。

    阿鲁台想要彻底掌控所有势力,但鬼力赤又不愿意继续当个听话傀儡,男人,一旦站到了一个特定的高度,再软弱的人都会被熏陶出野心来。

    鬼力赤就是这样。

    他想要更多更大的权势,他想要更多更丰足的金银,他还想要更多更美更年轻的大明小娘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是阿鲁台的,到他手上就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

    失捏干笑意越发灿烂,目光也越发阴沉,“但是朱棣大军在即,我们若是此刻让太师去送死,会折损许多大好儿郎,势力大损,而据我的情报,今年开春之后,大明那边刚刚调动军队,瓦剌的马哈木见机不对,他就已经派人去往大明顺天,请印信封爵,一旦咱们衰落,以马哈木的野心,只怕咱们迟早被瓦剌给吞并了。”

    草原三个部落,瓦剌、鞑靼、兀良哈,彼此争斗。

    谁都想吞下对方。

    可谁都做不到。

    若是草原团结一心,朱棣哪还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北征,他不赶紧修长城防御草原儿郎南下,就算朱棣有胆气。

    扎里席勒点头,“确实要考虑这个问题,马哈木极有可能被明朝加封,而永乐帝在这个时候亲征就会形成夹击之势,偏生兀良哈那边又和太师阿鲁台关系较好,形势对我们而言极为不利。”

    脱也弱弱的说了句就没有不打的谋略么?

    他是真被朱棣打怕了。

    东契奇冷笑一声,“不打?朱棣挟大军二十多万北上,打不打由得了我们?除非你脱也继续当一条东蹦西窜的狗。”

    脱也嘴唇嚅动,终究没说什么。

    没有底气。

    毕竟他当年确实是被朱棣给打得毫无尊严可言。

    失捏干笑道:“所以我们打肯定是要打的,毕竟只有二十多万人,若是我们有良好的策略,加上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未尝没有让朱棣铩羽而归的可能。”

    扎里席勒颔首,“没错,我鞑靼儿郎亦有十数万,且战力不是大明将士可比拟的,所以完全有一战的资格。”

    但是怎么打是个问题。

    因为当下我们的可汗和太师就不齐心? 这样的状况下去打,就是给朱棣的将士送军功的? 搞不好草原上处处都会有草原儿郎的头颅累成的京观。

    失捏干杀意凛然的笑:“那就打? 在打之前,先解决了太师? 以绝后患,这样若是我们能大败朱棣,可汗必将成为草原上又一颗耀眼明星? 成为成吉思汗那样的人!”

    鬼力赤闻言有些动心了。

    确实如此。

    如果自己真能帅兵大败朱棣? 那么兀良哈和瓦剌那边的人,就会对自己心存敬畏? 到时候一番操作猛如虎,没准就能一统草原,继而南下侵吞中原江山,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

    扎里席勒有些担心? “但是我怀疑太师也是这么想的。”

    要不然最近怎忽然有“鬼力赤不是黄金家族血裔”的流言出现? 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估计这就是太师阿鲁台针对去年榆木川事件的反击。

    鬼力赤冷笑,“马哈丹都死了,咱们还怕阿鲁台? 如今我草原儿郎中,谁能挡得住你扎里席勒,只要咱动手,先一步弄死阿鲁台就高枕无忧。”

    扎里席勒笑了笑。

    很是自信。

    确实,马哈丹死后,整个鞑靼部落,能和他打上几个回合的还是有,比如太师阿鲁台麾下的那个万夫长巴根,但要说能赢他扎里席勒,没有。

    一个都没有!

    东契奇也笑了,“那就准备动手?”

    失捏干越发笑得阴沉,“当然要动手,而且越快越好,要趁阿鲁台反应不过来将他干掉,然后咱们就可以指挥大军去将朱棣打回关内去!”

    鬼力赤倏然坐起来,“好,就这么决定了!”

    富贵险中求。

    杀他阿鲁台一个出其不意,只怕他永远也想不到,在朱棣大军压境之际,自己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对他动手吧。

    扎里席勒没有着声,他还年轻,关于谋虑和远见方面,自认不如老辣的失捏干、东契奇,也不如见多识广的鬼力赤。

    所以跟着走就对了。

    被朱棣打破了胆子的脱也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反正他心里也有那么一丝侥幸,万一真的干掉了阿鲁台,自己以后就会更受重用。

    官场和沙场,富贵本来就要险中求。

    鬼力赤看向四人,“决定动手了,诸位说说,我们应该如何部署,才能确保这一次的行动万无一失,只要事成,我保证阿鲁台所拥有的东西,都将是诸位的。”

    蛋糕还是要画的。

    至于最后这个蛋糕给多少,还不是独掌大权的自己说了算。

    脱也没有说话。

    失捏干也沉默。

    扎里席勒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说,他知道这种事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时候,需要周密的布局才能确保一击必杀阿鲁台。

    东契奇咳嗽一声,“其实没必要搞得那么花里花哨,只需要可汗下一道命令,就说关于朱棣亲征,你需要和太师阿鲁台商议对策,请他来王帐即可,这个时候阿鲁台肯定不会一个人前来,身边应该会有几百人拱卫,到时候咱们就由扎里席勒率领大批儿郎在王帐周围埋伏,我和脱也、失捏干三人在王帐之内,趁着阿鲁台没反应过来,一刀砍掉他的脑袋了事。”

    简单,直接,粗暴。

    失捏干颔首,“不错,朱棣大军前来,太师阿鲁台一定以为我们吓得不行,只想着和他合作一起抗敌,哪里知道我们是打算先安内,如此一来,必然杀他个措手不及!”

    鬼力赤有些担心,“阿鲁台身边肯定会有人跟随着进王帐,比如那个万夫长巴根,虽然不如马哈丹厉害,但也不输扎里席勒多少,让扎里席勒在帐外埋伏,会不会有点不妥。”

    东契奇哈哈一拍腰间弯刀:“再猛的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阿鲁台都料不到的事情,巴根又怎么想得到,到时候我和失捏干出人意料的偷袭,必然成功,而扎里席勒若是在帐内,只会让巴根心生担忧,如此反而不妥,还不如让扎里席勒率人在王帐之外埋伏,解决掉太师阿鲁台部的精锐随从,也能减少我方的损失。”

    鬼力赤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看向众人,“那就这么干?”

    脱也微微颔首,“可行。”

    扎里席勒笑了笑,“只要没有马哈丹,谁也挡不住我的弯刀。”

    失捏干行礼,“那就预祝可汗君临草原!”

    鬼力赤哈哈狂笑。

    那就干他,阿鲁台,你的末日到了,恐怕你做梦也没想到,你会被你亲手扶持起来的傀儡给杀了罢,用汉人的话来说,这叫作茧自缚。

    在杀了你之后,在打退朱棣之后,我鬼力赤,将成为这整片草原的王。

    以后从大明抢来的美人,我第一个选。

    不止如此,待我励精图治,草原不断壮大之后,我必将率领草原儿郎杀回中原,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让元帝国的旌旗继续飘扬在那片丰腴的土地上。

    这样的未来一定很美。

第七百零一章 自信睥睨的北元太师

    阿鲁台一定要杀,但真要和朱棣打一场?

    鬼力赤其实没信心。

    他有更完美更稳妥的计划。

    投降!

    时过境迁,草原儿郎早已不复当年跟随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征讨天下时候巅峰战力,这几十年来被朱元璋父子打得都快认不得爹娘了。

    打不过的事情,何必要打。

    可是投降也是一门学问,你看人家马哈木就走在了前列,请求朱棣封王封爵,鬼力赤想的是自己好歹得从朱棣那拿到更多好处,才能压制马哈木的瓦剌。

    所以要增加一点筹码,那么阿鲁台的头颅就是很好的筹码和诚意。

    ……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大唐诗人白居易写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诗的前两句形象生动的描写出了草原的一年更替:萋萋草原,一岁接一岁,年年又岁岁,一黄一绿又黄又绿黄了又绿,永远不歇。

    直到天地变动或者人类影响破坏,草原变沙漠……

    晚春时节,天地之间,上蓝下绿。

    蓝如湛。

    绿似蓝。

    于是极目望去,天地恍若一色,铺成了世间最美最奢华的一张地毯。

    数十骑缓缓而来,直奔王帐。

    阿鲁台腰间佩刀,身影随着胯下战马而颠簸,脸上的神情极为复杂,有后悔懊恼,也有深沉憎恨,更多的释然和轻松。

    此去王帐,说的是谈论如何针对朱棣大军来犯的军事要事。

    其实很讽刺。

    鬼力赤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没想到他竟然拉拢了不少人,意图脱离自己的掌控,以可汗的身份成为这片草原的真正主人。

    长得很丑,想得倒是很美。

    没有我阿鲁台,你鬼力赤根本当不上可汗,甚至连当个万夫长都难,也便罢了,我看你听话,便让你当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傀儡可汗。

    也许你得到的不如我多,但你鬼力赤什么也不缺。

    钱,有的是。

    女人,从大明抢回来的小娘子,不也给你分了?

    你还在贪什么。

    你又是怎么回报我的?

    去年,你瞒着我用可汗的身份,调动马哈丹极其麾下三万铁骑去榆木川游曳? 美其名曰寻找机会南下抢劫一番帮助族人度过越来越冷的寒冬。

    似乎没毛病。

    可你他妈倒是派点步卒去帮忙攻破关城啊。

    鬼力赤没有。

    他就是为了消耗马哈丹的铁骑,从而达到消耗自己的目的,他成功了——尽管自己后知后觉派了步卒去接应儿子马哈丹? 还是功亏于溃。

    因为大明换了总兵官。

    如果是原来的那个总兵官黄昏,那么儿子马哈丹早就率领三万大军离开榆木川,还会顺便带回大明天子朱棣最宠溺的公主。

    根据逃回来的人汇报,以及从大明那边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当时儿子俘虏的小姑娘? 根本不是什么宁王朱权的郡主,而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儿? 当今大明天下最有身份和地位的宝庆公主。

    可惜啊。

    大明竟然将总兵官换成了徐辉祖? 一个在靖难之战中打得朱棣头疼欲裂,最后不得不出盘外招让朱允炆主动换帅的人。

    而徐辉祖也抓住了战机。

    从知晓儿子马哈丹战死榆木川那一刻起? 或者说从知道马哈丹被鬼力赤派去榆木川那一刻起,阿鲁台就想换可汗了。

    所以近来他让人四处散鬼力赤非元裔的流言? 就是为换可汗作准备。

    我阿鲁台换可汗? 不是和换衣服一样轻松?

    巴根拍了一下胯下战马,上前靠近阿鲁台一些? 沉声道:“太师,虽然平日里你一直是亲自去往王帐找可汗议事? 但朱棣大军已经出关,如此关键时刻? 咱们再去王帐? 是不是有点冒险?”

    何况还是鬼力赤主动邀请。

    阿鲁台扯了扯嘴角? “无妨,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公然对我等怎么样,恐怕是知晓朱棣大军来袭,吓着了,想找我商议如何逃离朱棣大军的锋芒罢。”

    我还不了解鬼力赤?

    若是没有逃跑的可能,只怕他就会投降。

    十足的懦夫!

    至于什么成为这片草原的大一统的真正主人,不过是鬼力赤自己忽悠自己的想法,他能有什么野心?不外乎就是下次入关成功后多分几个大明小娘子!

    巴根舔了舔嘴唇,掩饰着他内心的紧张,“可是最近风声确实不对,据说鬼力赤和扎里席勒走得很近,太师您知道的,马哈丹去天上见长生天后,扎里席勒就是实际上的草原第一勇士。”

    长生天是草原至高无上的神。

    阿鲁台哈哈一乐,“匹夫之勇耳,改变得了家国大事?巴根,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变了,汉人那边,曾经有位楚霸王,能以一敌百,可若是让他来到现在,就我蒙古男儿一轮骑射,这楚霸王也得铩羽而归,以前他也许能一剑破甲,但现在的盔甲岂是当年可比,说这些是想告诉你,战争,早就过了匹夫之勇可以改变整个战局的时代了,论个人勇力,我草原男儿远胜南人,然而几十年前,为何还是被南人打得退出中原回到了草原,巴根,你知道否?”

    巴根颔首,毕竟是万夫长,岂能没点见识。

    道:“是因为男人擅兵谋。”

    巴根点头道:“远的不说,就说朱棣还是藩王时候,带着他的精锐士卒,以傅友德为辅出古北口,侦知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麾师前进,时逢大雪,明朝将领欲待雪止再进军,朱棣却说‘天雨雪,彼不虞我至,宜乘雪速进’。大军进抵迤都,与乃儿不花大军仅隔一沙碛,竟未被发觉。虽以重兵压境,朱棣却任然智取,派部将观童前往敌营劝降,于是,乃儿不花与观童一起到明军营帐中请降。朱棣设酒款待,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他的全部部落和马驼牛羊,一起归降了明军。”

    说到这里,阿鲁台由衷的赞道:“朱棣的勇猛和智慧,何等的让人钦佩,兵不刃血就拿下了乃儿不花,为他成为大明的北境之王奠定基础。”

    巴根摇头,“那是乃儿不花太愚蠢,他后来不就死在了大明?何况他那些部将实在太弱,别的不说,就那个如今跟随大汗的脱也,当年就是乃儿不花的部下,一看就是个怂包!”

    巴根摇头,“不是乃儿不花太弱,是朱棣太神。”

    任何一支军队,在警惕心最小的时候,忽然发现距离自己数百里外的敌人衣甲鲜明长枪明晃的出现在身边而没有察觉,都会军心大溃。

    但是……

    自己不是乃儿不花,绝对不会给朱棣机会。

    我阿鲁台是什么人?

    收拾一个鬼力赤手到擒来,抵挡你朱棣雄师锋芒,亦非难事!

第七百零二章 鞑靼的可汗永远是我,不是你!

    巴根崇拜的看着阿鲁台的背影,许久,才问道:“不若让我一刀剁了鬼力赤。”

    开始还是尊称可汗。

    现在直接称呼名字。

    巴根此刻已经不遮掩了,因为他发觉遮掩这些东西毫无意义,跟在身后的儿郎都是心腹,谁会因为这点称呼而对自己不满?

    不会有人。

    阿鲁台呵呵一乐,“会有这个机会的,刀可磨快了?”

    巴根一拍腰间,神情爽朗,“快的很,牦牛脑袋也能一刀砍下!”

    阿鲁台哈哈大笑。

    豪气云天。

    ……

    ……

    来到驻牧的地方,阿鲁台无视周围凝视的目光,带着巴根来到王帐前,按照以往的习惯,这个时候鬼力赤应该已经出了王帐迎接。

    然后今日并没有。

    阿鲁台盯着那顶豪华奢侈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王帐,心底里冷笑一声。

    掀开帐帘走了进去。

    巴根按刀,欲要跟上去,却被门口四个勇士面无表情的拦住,其中一人道:“可汗要和太师商议大事,请万夫长在外面等待。”

    巴根阴狠的盯了那人一眼,咧嘴一笑,“行。”

    按着腰间弯刀,率领麾下数十儿郎就这么安静的退到距离帐篷五六丈的地方,旋即一双敏锐的眸子扫视了周围一眼。

    心里哂笑。

    刀光剑影微可见啊。

    阿鲁台走入王帐,看见坐在王椅上的鬼力赤,再扫视了一眼帐篷中的其他三人,失捏干、脱也、东契奇。

    三人皆腰配弯刀,成品字形将阿鲁台“拱卫”在中。

    鬼力赤盯着这个像一座山一样压在他心上几年的太师,其实有点意外,按说自己不出门迎接,他有可能会感觉到不同寻常,很可能不会走进王帐,或者进来也会坚持让巴根陪同,但阿鲁台没有。

    看来是他被自己蒙蔽了,真以为自己是个懦夫。

    得意的笑道:“太师别来无恙乎。”

    阿鲁台盯着鬼力赤,虚与委蛇的道:“大明天子率领大军数十万,自南出关而来,可汗可想好了应对之策,是搬迁驻牧之地,还是汇聚儿郎与之一战?”

    鬼力赤缓缓起身,“太师乃是我大元帝国的中流砥柱人物,值此时节,心里不是早就有了谋算么,何须来问我。”

    你又什么时候尊重过我的意见了。

    这么直白的话,就好像一把刀,割开了两个人之前仅有的那一层纸。

    阿鲁台嗯了声,“确实不应该向一个懦夫问这等重要问题。”

    鬼力赤哈哈冷笑一声,“懦夫?”

    那是你以为。

    我若是懦夫,哪敢在今日对你动手,今日布置完美得无懈可击? 只等自己发出号令,脱也、东契奇、失捏干三人就能暴起将阿鲁台斩于刀下? 而此刻的王帐之外? 只怕扎里席勒已经在率领精锐儿郎悄无声息的屠戮阿鲁台带来的人马。

    只要阿鲁台来到王帐之前,他就注定无法活着离开。

    缓缓端起桌子的酒杯,“太师远道而来? 不若我敬你一杯? 以解乏困?”

    阿鲁台满脸讽刺? “摔杯为号?”

    真够老套。

    老实说,真不怪阿鲁台看不起鬼力赤,打定了主意要做的事情,偏要像个娘们儿一样拖拖拉拉,若是换成自己站在他那个位置? 不管要杀的人是谁? 只要一进王帐? 迎接他的就是刀光。

    有一说一? 阿鲁台不得不承认,鬼力赤选了一个好时机。

    如果在平日? 他无论有多么强大的理由来杀自己,只要自己死在他的王帐里? 他就注定无法得到大家的拥戴。

    但这一次可以。

    因为大元即将面对朱棣雄师的迫近? 为了活命,当自己死后,大元的黎民和将士,只有选择依附在鬼力赤的指挥下,才能从大明雄师的铁甲之下活命。

    可惜啊可惜,鬼力赤太优柔寡断了。

    按住腰间弯刀,缓缓扫视失捏干、脱也和东契奇,“就凭他们三个,杀得了本太师?!”

    面子已经撕破。

    那就没必要虚伪了,鬼力赤将原本要敬给阿鲁台的酒一饮而尽,得意的笑看着这个他恨之入骨的太师,阴狠的道:“杀不了么?”

    阿鲁台毫无身陷囹吾的恐惧,他甚至想笑,松开了按刀的手,“鬼力赤,别说本太师不给你机会,本太师就站在这里,你要是能杀本太师,这大好山河给你又何妨。”

    鬼力赤愕然。

    他有些不解,非常不解。

    为什么?

    为什么阿鲁台从进王帐之后就如此淡定,他明明看出了身陷绝境,为何没有杀出王帐和巴根汇合的想法,而是继续站在那里等死。

    要知道阿鲁台不是一个轻易地放弃的人。

    他在依仗什么?

    鬼力赤沉默了,他在思忖,而在等他信号的失捏干和脱也、东契奇也陷入沉默。

    落针可闻。

    但是王帐之外,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鬼力赤知道那是扎里席勒他们动手了,只怕这惨叫声中也有巴根的声音,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事情到了现在,就算没有今日的事,就去年马哈丹战死榆木川,阿鲁台也不会放过自己。

    鬼力赤看向失捏干三人。

    三人微微颔首,示意可汗,这是天赐良机,阿鲁台已经是瓮中之鳖,不管他多么的坚定,都只是虚张声势的强弩之末。

    只要你一声令下,他必死无疑。

    鬼力赤深呼吸一口气,缓缓的道:“太师,你一生英明,才能成为这片草原的隐神,但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轻视一个可汗,再傀儡的可汗,那也是可汗。”

    阿鲁台哈哈一笑,“没有本太师,你也配为我大元可汗?”

    简直笑话。

    鬼力赤知道自己说不过,毕竟阿鲁台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缓缓抬起右手,从喉咙里滚出两个低沉的字:“动手!”

    说时迟那时快,刀光炸裂。

    而阿鲁台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在束手就擒等着人杀他。

    血花漾起。

    头颅落地。

    啪!

    蓬!

    无头尸身手上的弯刀落地,声音清脆,旋即尸首倒下,声音沉默。

    王帐里血腥扑鼻。

    有人死了!

    鬼力赤睁大着双眼盯着前面,眸子里倏然失去了神色,脑海里一片空白,无力的跌坐在地,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阿鲁台没死。

    死的是那个曾经被朱棣打破了胆子的脱也,也是最忠诚于鬼力赤的人。

    而失捏干和东契奇两人,一人横刀挡在阿鲁台前。

    一人正在擦拭刀上的血。

    三个人,冷冷的看着他,毫无情绪,就像在看一个死人。

    鬼力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得眼睛。

    什么状况?

    为什么失捏干会保护在阿鲁台前面,他不是挑动自己对阿鲁台出手态度最积极的人么,是他一直在怂恿自己啊。

    为什么东契奇要杀了脱也,从自己成为可汗前,他就一直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

    阿鲁台盯着失魂落魄的鬼力赤,轻声嗤笑,“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的可汗位置是本太师让你坐上去的,我能让你坐上去,也能让你滚下来,你更要明白一个道理,这片草原的可汗,永远都是我阿鲁台,而不是你鬼力赤。当你不明白的时候,就是你该死的时候。”

    冷漠无情。

    宣判了鬼力赤的死刑。

第七百零三章 本雅失里,你将为可汗!

    鬼力赤仰望着阿鲁台,忽然疯笑起来:“就算这样你们又怎样,扎里席勒已经率领人在外面杀了巴根,只要再等片刻,我若是不出去,他们便会杀进来,到时候大家一起死!”

    阿鲁台可怜的看着鬼力赤,“你以为东契奇为何要让扎里席勒率兵在外埋伏?”

    就是将他支出去。

    这是一个局,让东契奇在鬼力赤面前说“鬼力赤非元裔”的流言,从而使得鬼力赤产生紧迫感,然后又有失捏干来怂恿鬼力赤对自己动手。

    这样一来,自己就有绝对正当的理由将“大汉”鬼力赤斩于刀下。

    而支走扎里席勒是必要的,一则扎里席勒确实勇猛,二者扎里席勒还有用处,所以此刻的扎里席勒已经被控制住了,他绝对不可能进来救鬼力赤,扎里席勒也没有用命来救鬼力赤的理由。

    因为扎里席勒根本不叫扎里席勒。

    鬼力赤怒瞪双眼,他有些绝望,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身边最信任的四个人,竟然有两个被阿鲁台给收买了。

    心中大恨,怨毒无比的盯着东契奇,“为什么?”

    东契奇将弯刀归鞘,默然的看了一眼鬼力赤,旋即移开目光,和失捏干互相换了位置,他负责拱卫太师阿鲁台,失捏干负责制衡鬼力赤。

    毕竟是耿直男儿,东契奇做不到背叛了鬼力赤还要一刀杀了他。

    换了位置后,这才道:“对于你的信任,我很愧疚。”

    有些话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只会让鬼力赤更绝望。

    鬼力赤不甘心,吼道:“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背叛我,这些年是可曾有半点对不起你,只要是我有的,你都有,你还有什么不满足?!我若真正成为这片草原的可汗,你就将是大元帝国的太师,你为何还是要选择背叛?!”

    失捏干的背叛鬼力赤可以理解,因为失捏干本来就是这一两年才被自己拉拢的,彼此之间并无多少感情,只有利益。

    但东契奇不一样。

    他一直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东契奇微微摇头,终究还是说出了真相,“你还不明白么,从太师决定让你坐上可汗位置的时候起,他就让我来接近你成为你的心腹,所以从一开始,你就只是一枚棋子而已。”

    防的就是你成为不可掌控之人。

    鬼力赤怒瞪双眼。

    从脱也被东契奇杀死后,他就是一个溺水的人,心中还有一根稻草,对生活对人间还有一丝美好和希望,那么东契奇的话就彻底的抢走了这根稻草。

    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在阿鲁台的谋算之中,从一开始他就预留了今日的局面。

    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还以为可以逆袭。

    简直讽刺。

    自以为命比天高,到头来不过是阿鲁台眼中的一个小丑。

    王帐外悄无声息。

    鬼力赤知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默默的拿起了弯刀,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至少从今天起? 自己不再是一枚棋子,至少今天我曾为自己奋斗过,而不是像阿鲁台摇尾乞怜。

    失捏干横刀,有些紧张。

    草原上的汉子? 其实很担心困兽犹斗,不过当下情形,鬼力赤只剩下一个人,绝对不可能翻盘。

    鬼力赤缓缓逼向失捏干,狞笑着吼道,“老子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失捏干毫无惧色,就欲迎上。

    骤见刀光。

    再见刀光。

    血花飞溅。

    皆一闪而逝。

    即将搏命的鬼力赤和失捏干两人同时愣住。

    什么状况?

    两人看着一击不中反而被阿鲁台一刀砍翻在地的东契奇,都有点懵逼,这个时候了,东契奇为何要对阿鲁台拔刀?

    阿鲁台怜悯的看着东契奇,“你以为顺着我布的局,趁机靠近我就有机会杀我?你以为我真没想过你会假戏真做成为鬼力赤的人?”

    天真。

    我早就防备着你。

    在权力和富贵的诱惑下,我不会相信任何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还长期待在鬼力赤身边,被策反也有可能,之所以依然要进行今天这个局,是在给你东契奇最后的机会而已。

    失捏干退后一步,护在阿鲁台身边。

    东契奇大口喘气。

    阿鲁台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又看着茫然的鬼力赤,“你还不明白么,他都比你看得明白,他知道要杀我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他选择在这个局中将计就计,利用杀死脱也的时候形成你绝对的劣势,他则趁我警惕心下降靠近我,然后伺机偷袭,他很聪明,可惜,再聪明的人也不该轻视任何一个对手,我阿鲁台能走到今天,并不是靠运气,尽管他是我安排在你身边的人,可他跟了你这么多年,我怎么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所以,都结束了。

    东契奇看了一眼鬼力赤,眼里的情绪很复杂,最终叹了口气,终究还是功亏于溃了,不是我等不努力,实在是阿鲁台太可怕。

    都这样了,他竟然还防备着自己。

    可惜脱也白死了。

    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和脱也、鬼力赤联手,也许还有机会。

    人间没有后悔药。

    于是他死了。

    鬼力赤死了。

    尘埃落定。

    阿鲁台走出王帐,身上依然还沾染着东契奇的鲜血,失捏干跟在他身后,将东契奇的头颅丢在地上,滚到不远处的扎里席勒脚下。

    扎里席勒眼睛倏然一直。

    看了看脖子旁边巴根的那把弯刀,还是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想笑。

    阿鲁台缓步来到扎里席勒的身边,缓缓说道:“如今都在说鬼力赤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他不配为我们的可汗,扎里席勒,你认为呢?”

    扎里席勒缓缓的点头。

    由不得他不点头。

    阿鲁台很是满意,缓缓的道:“所以,为了大元的长治久安,我们的新可汗,一定要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我说的对否,本雅失里?”

    扎里席勒猛然睁大双眼,“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阿鲁台呵呵一笑,“你从别失八里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也知道你来这里是为了什么,你真正的名字叫本雅失里,你想为你父亲额勒伯克可汗报仇,因为鬼力赤就是亲手杀死你父亲的人,可惜你一直等不到机会。”

    本雅失里沉默了。

    阿鲁台缓缓转身,“鬼力赤就在王帐之内,你进去取他头颅罢。”

    走了十余步,阿鲁台顿足,“本雅失里,你将成为这片草原的新一任可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